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唐诗剑诀TXT下载唐诗剑诀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唐诗剑诀全文阅读

作者:曾灵     唐诗剑诀txt下载     唐诗剑诀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79章 战云密布

    王九在泡茶。

    广西总兵、征南将军韩观、大理寺卿薛品、黄中与吕毅在一侧坐定。而那薛品眼睁睁地看着王九,如同欣赏自己心爱的女人一般。

    “可惜我家孙女如今尚小,不然老夫一定作主,嫁予这王大人。”薛品叹了口气道。

    其余人尽皆愕然,继而尽皆暴笑。

    唯独王九未笑,他却在走神……

    大理寺卿薛品一本正经地道:“你们甭笑我,我可说的是实话。如他这下年纪,你们在干嘛?如今这王大人,却是四品御前带刀侍卫,文武双全,深得圣宠。此次好在有他这只奇兵,才保得这安南王嗣无恙,不然我这把老骨头,只能埋骨安南了……”

    王九抬起了头微笑道:“薛大人谬赞了。这些均是陛下提早安排,在下仅是奉命行事而已。”

    一语既出,众人感叹。

    “如今安南小人当道,在王大人看来,朝内应有何动向?”广西总兵、征南将军韩观问道。

    “实在不敢非议朝政。但这些仅为个人看法,”王九继续思虑道,“在我看来,与安南一战实在难免。这安南小人不揍一下,实在不妥。且依咱陛下的性子,开战的可能性极大。”

    “但打仗便是钱粮,这几年虽说国泰民安,但征安南,若无数十万兵马,实难取胜。”韩观道。

    “依我看,若是开战,应调云南、广西的兵马。北方兵马不适应潮湿、闷热的天气。应需至少二十万人!”王九继续道,“在元室王朝之时,曾三次远征安南,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因为水土不服!”

    “那王兄弟何时曾研看过那时的卷宗?”黄中很是好奇,这王九如何知晓那时的情况。

    “之前我在锦衣卫军情司任过百户,那时闲来无事,经常研看各方军情资料。”王九答道。

    “噢。”黄中释然。

    “如此看来,我这边应要做好准备了,”韩观道,“但这打起仗来,决定输赢的却是钱粮。就怕这安南是个无底洞啊!”

    王九沉默了,这亦正是他所担忧之事。他意图在安南建立如明月楼般的“明月酣”,在各地铺开,承担收集、分析情报之用,同时亦以此为触角,伸向安南各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情报网,以配合策应明军之用。但如今尚未得到明庭的答复,王九如今尚不知朝庭想法如何。

    尤其是王九想借“明月酣”之平台,向安南倾销大明的茶叶、瓷器、绸缎等。但若无大明的人力与物力的支持,欲以此为业,实难支持。

    尤其是探查情报,如今虽然王九自军中优先选拔的将士,但王九始终觉得这些人缺少脑子,让他们冲锋陷阵可以,但探查情报,始终不如自己之前在锦衣卫中结识的那帮弟兄!大明军制为世袭,军户便永远是军户,对于锦衣卫来说亦是如此。父死子继,言传身教,那锦衣卫的本事亦是家传,绝非短期内可以上手。

    广西总兵、征南将军韩观所顾虑钱粮一事,永乐帝朱棣岂会不知晓?

    战争的机器已经开始运作。

    永乐帝朱棣已开始布局,他已下定决心开动战争这台机器,前期的事宜已开始布局……

    一名太监携着圣旨已在前往广西鸡陵关的路上。随之而来的有近百名锦衣卫,用锦衣卫中的精锐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其中为首率队的,不是别人,正是王九的老上司军情司千户文章文大人!

    因为如今的锦衣卫,原已不是王九时期的锦衣卫,用乌烟瘴气来形容,正恰如其分。原指挥使蒋成绩已上书致仕,永乐帝朱棣已准奏,且新任指挥使已由原指挥佥事纪纲继任。

    靖难之役之时,宿安人纪纲投靠当时的燕王朱棣,得以重用,当时便授以锦衣卫千户。

    当时建文旧臣被都御史陈瑛诛杀数十族,亲属受株连被杀者达数万人,其事多由纪纲亲行。永乐帝朱棣以其为忠,视为心腹。纪纲贪得无厌,曾矫旨下盐场取盐数百万斤,夺官船运输,尽入私囊;构陷富商上百家,夺其资为己有;阉割良家幼童数百人,服侍左右。同时,纪纲桀骜不驯,诡计多端,他善于迎合朱棣旨意,广泛设置校尉,每日收集军民情报,用严刑苛法,诬陷诽谤,受到朱棣的格外宠爱。

    及至纪纲在锦衣卫内纠集一班心腹,架空原指挥使蒋成绩,排斥异己。军情司的千户文章文大人便是其一。当蒋成绩以身体不适致仕之时,军情司千户文章已萌生退意。

    也正是在此刻,永乐帝朱棣下密旨,要派人至安南进行情报收集之事宜。纪纲大喜,大笔一挥,将前指挥使蒋成绩的幕前的“老人”,全部圈至安南,军情司千户文章,崇武司百户万卜华均在其中,共计百余人,全部划至安南。

    在如今的指挥使纪纲看来,安南实在无足重轻,那便由得他们去折腾……

    但当晚之时,纪纲执划至安南近百余人的名单,向永乐帝朱棣奏报之时,朱棣冷笑地看着名单道:“嗯,你确实应该将这些人员派至安南,这些确实都是那人的旧时同僚。以后,这些番外的锦衣卫都不归你管了,由那人管便罢……”

    一时间,纪纲冷汗淋漓。但更令纪纲疑惑的是,“那人”是谁,纪纲不得而知。

    而直至三个月后,明启王朝正式向安南宣战之时,纪纲方且得知,永乐帝朱棣在海外另设锦衣卫指挥使一名,职阶与他一样,且这人之前亦为锦衣卫军情司的百户,名叫王九……

    纪纲那个恨得牙痒痒!俗语道,一山不容二虎。但这锦衣卫的山头却放了二虎,虽然位置不同,但这明摆着便是对自己的不信任。

    当纪纲下令查这王九的履历之后,纪纲愕然发现,即便是再来百个自己,都不够这王九一锅端的:永乐三年的四起震惊江湖的刺杀,并且这凶手竟然全身而退;秦淮河边千均一发的救驾,如换成自己,估计早被射成筛子;原来那名嘈一时的“黑狼”海盗便是这个家伙一手操办的,这家伙还值个“二百五”十万两银子……

    更为恐怖的是,这个王九的后台,竟然是咸宁公主朱瑛;而如今永乐帝朱棣最小的女儿公主朱菁亦呆在福建海边为这王九筹划……

    纪纲对王九,真是有苦说不出!

第180章 家书抵万金

    一手缔造了锦衣卫的公主朱瑛,对于桀骜不驯的纪纲正冷眼旁观。如今的永乐帝朱棣需要如此恶犬帮忙咬人,以稳朝政。所以公主朱瑛对于小人得志的纪纲正冷眼旁观。

    南京城东门处的品茗轩已重新开张,如今坐在掌柜处的却是空无一人。而茶叶架前一名圆脸、身着浅黄色长裙的翘臀女子正在忙这忙那,整理货架。

    这翘臀女子一边整理着货架,一边与正在门口处站着发呆、侍女模样的女子聊天。

    这二人正是任罄与她的侍女春儿。当初这二人由王九陪同至庐山,前脚任罄下山至品茗轩,后脚春儿也下山来至品茗轩。

    “我说小姐,上次老爷过来看您,叫您回家,您都不愿意回,”侍女春儿道,“老爷很是伤心。我也是想不明白,如今这王公子都已经有夫人,并且也有了个女儿。那您还为何等着他呢?”

    “因为我愿意,”任罄一边整理货架,一边无所谓地道,“并且我相信他心里有我。我们已经多年未见了。真不知道如今他在哪,过得可好。”

    “不过,你却甭说,他如今圣眷正浓,就在上次杜姐姐生小孩之时,这陛下竟然来此,不仅加封杜姐姐,还赐名,”侍女春儿道,“据说朝堂之上传闻甚嚣,陛下从未赐名予任何一位臣子。而现在他是独此一家,别无二店。”

    “那时传旨的太监不是说了吗?那陛下原本想了个男孩的号,名谓‘阳明’。杜姐姐生了个女娃,如今的她亦得诰封恭人。妻凭夫贵。但觉得他远不止如此,”任罄道,“甭看我爹爹如今风光得很,但那明月楼为何将丝绸一事交予他,如若不是我九哥哥的面子,又怎会轮到他的头上!”

    “说得也是。但想来这王家,小姐你没看蔡老夫人,在我看来,她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小姐您走的。”春儿说完,便“咯咯”地笑了起来。

    “那蔡老夫人确实待我如同她的孙女一般,待我极好。她问我如何与她孙儿相识,我便将之前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予她听,还将那九哥哥送我们上庐山一路上发生的事情相告,”任罄道,“但当她知那‘思念’的庐山云雾茶是出自我手时,惊诧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说罢,她也“咯咯”地笑了起来……

    任罄一笑起来,却是眼睛咪成一条缝,圆脸的她,却是极为得意。

    “在我看来,那蔡老夫人不愿放你走,是因为看你好生养,好为他们王家添丁,杜姐姐生了个女娃,蔡氏老夫人虽说未曾说啥,但始终觉得她有所不甘。”春儿道。

    任罄扭头看了看自己的屁股,并且拍了拍道:“女人生小孩,确实辛苦。看那杜姐姐,生了足足一天一夜。却是相当奇怪,待那陛下进来,她便生出来。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也说不清楚。但那坊间传闻,这女孩绝对是贵不可言。”春儿道。

    “但我却是真想知道这九哥哥如今身在何处,我想去陪他。”任罄道。

    “怕你是想尽快与那九哥哥生个男娃吧。”春儿快人快语。

    一朵红云飘上任罄的脸颊,她停下了自己手上的活,思绪已不知飞向何处……

    而就在这任罄发呆之时,明月楼有小厮送来了两封信,一封信是给杜雪萌,一封信却是给她的。当任罄看到那如剑般的笔迹之时,她的心跳加速,而眼泪却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

    因为这熟悉的笔迹,正是那朝思暮想的九哥哥的字迹!

    这信件正是王九通过广西南宁的明月楼发来的信件。明月楼的传输速度非比寻常,一周之后便至南京秦淮河畔的明月楼。王九写了三封信,一封信是给花大家的,他意图将明月楼的经营模式复制于安南,并且希望明月楼可在人力、物力之上鼎力相助。而另两封信则是予杜雪萌和任罄。

    任罄拿着两封信,瞬间跑至后院。

    当正在坐月子的杜雪萌接到王九的信后,手竟瑟瑟发抖,泪珠顺着脸颊瞬时流下……

    蔡氏正在一旁照料着出生未足月的千金,见状连忙接过已被杜雪萌泪水打湿的信,问道:“这是他的信?”

    杜雪萌点了点头。

    蔡氏又转向任罄,见任罄手中亦有一封信,询问的眼神又转向了任罄。

    任罄亦点了点头。

    蔡氏颤抖地打开了手中王九写予杜雪萌的信,开始朗读起来……

    给予杜雪萌的信中,首先报了个平安,并询问她如今可好;并且在信中讲述如今他的境况实在不便写家书予她,而今他境况方便方且写信予她。信的末尾提至,最近他略有所感,是否她已为自己生下一名女孩?古今忠孝不能两全,未能陪伴在她身边,实在有愧……

第181章 宣旨轶事

    战争,属凶事;战士,属于死士。战争从来都是大事,但不全是好事。战与不战,都需十分慎重,绝非小孩过家家那么简单。如元室王朝,多次攻打倭国、安南、占城、缅国、爪哇等,最终均以惨败而告终;其中攻打安南竟达三次,最终均凄惨收场,而攻打倭国,遭遇台风,全军覆没……

    正是因为认识到战争于国家的重要性,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告诫后面皇帝,无事不要随便对邻国动武。这些国家与我们山海相隔,偏居一隅,得到他们人民又指挥不动,得到他国土地又不足以供给,却是何苦。他怕后世皇帝倚仗自身强大,贪一时战功,无故杀伤人命,煞费苦心地高了十五个“不征之国”的名单,提醒后人别轻易掉入火坑。

    “不争之国”包括朝鲜、倭国、安南、占城、真腊、苏门达剌、爪哇等国。自历史发展来看,明太祖朱元璋此举十分明智。

    安南、占城均于不征之列。安南自明代分为南北两部分,北方叫安南,又称交;南方叫占城,两者之间互相攻伐。安南自秦汉、隋唐一直为我们国土,五代十国时独立,成为藩属国。

    然而永乐帝朱棣并未遵从朱元璋遗训,只当它为废纸。凶猛的朱棣已下定决心,意图踏平安南,一雪前耻;但他内心所谋划却不仅仅是安南,为配合郑和下西洋,两头并举,以安南为中南半岛的前哨,意图造就万邦来朝的独此一世的大明!

    此战略意义所在,又岂是普通人能看出?世上能看出又能有几人?

    如今永乐帝朱棣已派出太监马齐带着近百人、被纪纲视为眼中钉的锦衣卫人员,星夜兼程至广西鸡陵关。

    太监马齐趋炎附势,却是一位小人。

    如今侍奉于朱棣身边的老廖岂有不知马齐之人。马齐离京之前,老廖不置可否地告诫他道:“你至广西鸡陵关宣旨,顺便捎个口信给我那记名弟子王九,他如今已有了个女儿,家里让他放心,我这把老骨头会帮他看好家。”

    太监出宫,代陛下宣旨,这原本便是美差。但这老廖一提醒,马齐一惊,这宫中三大实权太监之一的老廖的记名弟子,岂是自己可轻易招惹的对象!

    一路之上舟车劳顿自不必说,越是向西,山路越是崎岖。

    二周下来,当这一队人马至鸡陵关时,这马齐已颠得浑身骨架都要散架了……但其余锦衣卫的百余人员倒还是无恙。只是这帮家伙不知道至此所为何事,心情忐忑倒是有的。

    当香案摆好、人员召集之后,太监马齐便开始宣旨。

    席下跪着广西总兵、征南将军韩观、大理寺卿薛品、左右将军黄中与吕毅及数十名广西的文武百官。众人尽皆官袍玉带,隆重异常。

    旨意很简单,擢升王九为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负责一切藩外事宜,直接向皇帝汇报。

    待得太监马齐读毕,命王九接旨谢恩之时,马齐方且发现下面跪着的却无王九本人。马齐认识王九,四品御前带刀侍卫,岂有不识之理。但此时马齐方且发现,自己宣旨之前,并未告知宣旨予谁人。而这王九,据闻大半年前,便奉密旨外出公干,而今出现在广西鸡陵关,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但这朱棣确实也非按常理出牌之人,如今锦衣卫指挥使弄出了二人,一人主内,为纪纲;一人主外,为王九……

    但这帝王心思,如何揣磨?

    无人知晓这马齐的思虑。

    但席下跪着的数人四下张望了一下,发现无人接旨,再看看,那王九竟不在其列,愣了半晌……

    “咳咳,”官职最大的广西总兵韩观无奈地道,“钦差大人,这您来之前王大人尚与我们一起品茶,但他因单轻车简从而来,未备官服,他自己言道应无他何事,且此人未在本官辖内,所以下官亦未管他是否前来。若如此,下官马上派人寻他前来,可否?”

    马齐环顾四周,挠了挠脑袋道:“那,那还能如何?派人去把他找来罢……”

    韩观一摆手,十数名侍卫马上离去。

    须弥便陆续有人回报:“未见王大人。”

    这次到韩观愣住了:这九哥儿却是去哪了?在钦差到达前,他们数人方且在一起品茶。只是片刻这九哥儿但不翼而飞……

    韩观生气道:“再找,找不到就甭回来!”

    这一找却是数盅茶时间过去。

    数十位官员跪得腰酸背痛,即便那韩观亦是有点受不住。而那太监马齐,更是不耐。他若未宣旨,交旨,尚不得入城内歇息。

    如今,十数位侍卫前去寻人,未得有一人回报,这马齐的脸面实在不知朝哪放。马齐道:“待找到王九,再知会我前来宣旨……”说罢便执旨拂袖而去。

    香案前的数十位官员面面相觑而无可奈何。

    马齐回至钦差行辕,怒气冲冲地执圣旨上了马车,并将圣旨向侧边一放,便在那生气。忽然他听到车后一阵吵杂声,而后面所传来的一个大嗓门,不用说,便是那名军情司的千户文章文大人。

    “……我说九哥儿,你可不知道啊,最近老哥们这些人不好过啊。但来之前,听说那新任的指挥使纪纲纪大人,竟大怒,摔了个茶杯……”

    “据说陛下又任命了一个新的指挥使,与他分庭搞衡……”

    “……”

    马齐一听,一激灵,马上下了马车走到后面,却见那身着儒袍的一身俊朗的王九正在与自己所带的百余名锦衣卫旧同僚正聊得火热。

    马齐怒火中烧,手指着王九,大吼道:“王大人……”竟气得说不出话来。

    王九回头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齿道:“马公公,我正说呢,等您宣完旨,我一定请您与各位旧同僚聚聚,怎么,马公公,您这是怎么了……”

    “还宣个屁啊,”马齐怒极而笑道,“知道吗?这次听宣的那人便是你,你便是那与纪纲纪大人分庭抗衡的新指挥使……”

    “……”

第182章 两场宴席

    当天晚上,鸡陵关内大摆宴席。

    钦差大臣太监马齐自然是坐于主位,广西总兵、征南将军韩观、大理寺卿薛品、王九两侧相陪。这宴席却是近十人一桌,在宴会大厅之内摆上了十余桌。

    原本马齐让王九共坐主位,但那王九执意不肯,只是言道自己资历尚浅,当不得。马齐只得作罢。

    宴席之上,马齐数轮酒之后,便被灌得找不着北。

    但不得不说,这马齐做事还算靠谱,在喝酒之前,他却未有忘记将那老廖所搭之话相告。他自己的酒量,自然心知。当马齐欲说话之时,众人尽皆静听:“在本公公来之前,宫内有位老人家传话予这王大人,觉得这话在此际,却是不会煞了风景。不知王大人是否介意,此话在大庭广众之下讲?”

    王九笑道:“既然马公公认为不会煞风景,那自然当讲。在下不介意。”

    “那位老人家言道,你那夫人,刚刚为你生了位千金,家里不需担心,他为会你代为照顾……”马齐的话音未落,一旁作陪的右将军吕毅“腾”地举起酒杯站了起来,冲着王九道:“王大人,在下服你了。我先干为敬。我愿赌服输。光屁股,绕大营没问题。但不若我便光屁股绕这里跑三圈,以助大家酒兴……”

    王九尚未说话间,这吕毅便褪下裤子,在众人的笑声之中露出雪白的大屁股在宴会厅中跑了三圈,直将众人笑得前俯后仰……

    马齐一开始不知所以,而一旁的大理寺卿薛品一旁低声向马齐解释,马齐方且明了,笑得肚疼之后,对老廖的记名弟子王九高看了一头:这俊朗的年轻人,若无一定能耐,便攀上正三品阶的高位,是不可能的!

    在众人的轰笑之声,宴会开始了。

    数轮酒之后,这马齐便找不到北了。在马齐被人抬进客房之前,王九在他怀里塞了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在王九看来,这一趟来,山高水远,着实不易啊!

    这马齐晕晕的,但忽然觉得,这名俊朗的年轻人必会前途无量……

    当马齐退下之后,在场的雄性动物便再无忌惮,一时间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这场宴会,是广西总兵、征南将军韩观所筹办,但王九执意费用自己来出,并且他还向韩观又借了一千两银子来打点马齐这班人马,其中五百两给马齐,剩余的予那些自京师来此的数百名侍卫。

    韩观自然无所谓。如王九这般二十余岁,便至官至三品,前途自然不可限量;更为重要的是,这王九借银子,并非为了自己,而是用来打点钦差这班人马。这世道,如此会来事的年轻人已不多了……

    这酒,为蒸馏白酒,极为稀缺,自然为身份尊贵之人享用。

    但这种酒不可多饮,较为伤肝。

    王九的酒量实为海量,越喝这眸子越是明亮。十数坛酒已渐空,但尚能在桌前竖着的已无几,尽皆横于桌下呼噜声震天响……

    右将军吕毅是尚可竖立的数人之一,如今的他对王九钦佩得五体投地。

    吕毅自幼承军藉入伍,大字不识一个,但只认一理,那便是佩服比自己厉害的人物,且言出必行。而这段时间里,他简直成为王九的跟班。王九教他识字,讲述自己所知的奇闻趣事,吕毅四十余岁的男人,大半辈子都呆在军营之中,所识尽皆为粗俗的汉子,哪曾见过如王九般的人物。

    他尤为喜欢王九所讲的趣事与见闻。他佩服王九的千里奔袭、僵桃代李救下安南王嗣陈天平,但今晚这吕毅竟然发现这王九竟可感知千里之外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这不由得他不钦佩。

    “九哥,来,咱哥俩再干一杯。”吕毅拎着一个酒坛,捧着一大碗酒来到王九面前。

    “好。”王九拿起碗,与吕毅一碰又一饮而尽。

    自己已有一个女儿,这是王九早已确定之事。他并未太过惊诧,相反,他对自己未能在杜雪萌身边却是十分愧疚;另外,就是他对任罄的感觉,更是说不清而道不明。

    虽然男人三妻四妾,在大明来说司空见惯。但王九却十分在意任罄的感觉,他担心任罄无法接受自己身边已有女子,且有一女儿的事实,而离自己而去……但他不知道,如今的任罄却在来广西的路途之中!

    王九写了三封信,杜雪萌一封,任罄一封,还有一封为明月楼的花大家的。而写予花大家的那封信,却是希望她能提供帮助,以明月楼的形式在安南布局,那自然需要明月楼以人力与物力方面的支持。

    而花大家的派出了之前在杭州明月楼坐镇的亲传的女弟子三月、九月及任罄前来。三月、九月,之前曾与王九谋面,而予任罄来说,却是她自己要前来。

    因为花大家的将欲在安南建如同明月楼般的茶楼事宜,交托自己的亲传弟子三月、九月时,同时任罄亦在场。花大家的交托之后,随口又道,各类事宜必须配合王九协同处理,同时眼睛瞄向任罄。

    任罄瞬间便明白,如今她朝思暮想的九哥哥竟然在安南,那她岂有不跟去之理?!当晚她回至品茗轩便收拾行囊。第二日便欲与三月、九月一同上路,向广西与安南的边境的方向进发……任罄的心,早已飞到王九的身旁。

    但这天,恰好是王九的千金----王七毓满月之日。任罄正欲至明月楼与三月、九月汇合,但一大早起来,便见有人手执拜帖、命家人挑着礼品将品茗轩的门给拦住了,任罄愣了半晌,方且明白这些人是来送贺礼的。

    因为永乐帝朱棣的赐名,同时因为王九尚且二十岁出头便擢升锦衣卫指挥使,官至正三品,实在是前途不可限量,因而前来道贺之人络绎不绝。家中无男人,实在多有不便,但前来提贺礼前来之人,亦是相当体谅,只是留下礼品、拜帖便辞行,又或是那些官家,只是委派了夫人或女儿前来,而并无男人……

    尽管如此,那来的人却是不少,并且尽皆为女眷。

    这下子,蔡氏有点头大了。但蔡氏却是何种风浪未见过,急找那任罄,让她至秦淮河边的明月楼订上一层楼,为自家的重孙女摆个满月酒。

    任罄急忙至明月楼,直接订下一层,二十余围的酒席。

    当然,今天是无法启程了。三月与九月原本打算与任罄一起启程的,当太阳老高之时,方才见到任罄前来订酒席的身影,只得作罢,明日再启程,却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

第183章 番薯的来历

    且将镜头再次转至浩瀚的大海之上。

    郑和统率的巨型船队经过彭湖群岛,继续在海上航行。

    这一巨型船队,前无古人!

    这巨型船队越过台湾海峡,来到了吕宋岛。当如海上豪华宫殿般的宝船及所属船队即将靠岸之时,一时间,岛上警报大作。当郑和命人挂起“明”字及“郑”字旗时,岸上警报方且稍歇……

    吕宋岛是个小国,称为吕宋,隶属菲律宾群岛。宋元以来,常有商船来此贸易。《东西洋考》和《明史外国列传》等均有专条记述。吕宋岛东接菲律宾海,南临锡布延海,西濒南海,北隔吕宋海峡与台湾相望。洪武年间明太祖诏书委任晋江华侨领袖许柴佬为吕宋总督,统揽该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大权,在任达二十年。此期间许柴佬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施行孔儒礼仁之治,传播闽南农渔工商先进技术,大兴造船、纺织、制陶、种茶诸业,为吕宋国社会稳定、经贸发展、文艺繁荣作出卓越贡献。

    但自“靖难之役”时期,来自欧洲红毛夷凭借战船、利炮占据了吕宋岛,建立了其殖民统治。

    吕宋盛产黄金,物产丰饶,贸易繁荣。宋元以来,东南沿海商民同吕宋的交往相当频繁,直至明启王朝因海盗、倭寇而封禁沿海。

    吕宋岛大部分在马尼拉之北,大致成长方形,呈南-北走向,但马尼拉之南则有两半岛,八打雁半岛和比科尔半岛分别向南和东南方向延伸,使吕宋岛呈不规则状。海岸线长逾万里,有许多优良港湾。西有林加延湾和马尼拉湾,东有拉蒙湾和拉戈诺伊湾。吕宋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多南北走向;大部分为山地、丘陵,山脉南北纵列。

    郑和这支庞大队伍,并无征服他方之意,否则以他们所配备的先进装备,绝对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无敌舰队!

    郑和舰队到达吕宋岛的马尼拉湾,此刻占据吕宋岛的红毛夷大惊。红毛夷,来自欧洲西班牙。他们自然知晓在世界的东方有一大国,但他们对这一东方大国毫不知情,而当这一百余艘艘队密密麻麻地驶入马尼拉湾时,佛郎机人的军队瞠目结舌:这绝对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哪怕是自己国家穷尽国力,亦不可当其一成!

    但好在这只舰队并无敌意。

    当红毛鬼子战战兢兢地在码头严阵以待之时,百余艘船之中的最大的宝船已在距离码头五百米开外抛锚驻扎,而其后数艘货船缓缓地停靠岸边。

    当船员将货物搬下船,准备交易之时,那帮红毛鬼子终于将差点跳出胸膛的心按回肚子:这帮人只是前来交易,而非如他们一般前来攻占,或者说看这庞大的舰队对此地根本没有兴趣……

    明启王朝的货物供不应求,前来交易的吕宋商人络绎不绝。

    但来自圣奥古斯丁会主教马丁.德.拉达修士和他的同伴遮罗尼莫.马丁修士以及同行的数名西班牙军人,通禀求见此舰队的主使。

    郑和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当晚,一艘船搭载了他们一行六人,登上了富丽堂皇的宝船。拉达修士、马丁修士及数名西班牙军人,从未见过如此豪华的宝船,上了宝船之后,便如刘姥姥入大观园----洋相百出……

    上船六人之中,有一名是通译,而此人正是来自明启王朝的沿海的边民,幸好交流无虞。

    郑和向这班人等宣读了永乐帝朱棣的诏书,表明来意,这帮人方且心安而告退。

    舰队在吕宋岛停靠了三日,直至最后一日,当太阳升起之时,船员、卫兵正自船上搬动货物,便有两人,一老一少,挑着两挑吕宋岛盛产的水果,经过红毛夷详细盘查之后,前来摆卖。

    这两人,老的挽着裤脚,头戴斗笠,年轻者则身着背心,一条阔脚裤,两人面容酷似,一看便为父子,且为土生土长的于吕宋岛之人。

    当这二人出现在交易的码头时,便被码头上随宝船而来、伪装成货商的锦衣卫所留意。

    这二人正是之前由王九派至吕宋岛的数十人之中的领头者陈振龙、陈经伦父子。王九派至沿海各国如文莱、爪洼等国,达数百人之多。王九未多作要求,只有一条,任何对大明有利的,均需留意,尤其是吃的;任何对大明不利的,均需上报或消灭于萌芽之中……

    陈振龙、陈经伦父子,原本便为务农出身,深谙天大地大,肚皮最大的道理。而这吕宋,气候温热,水果、农产种类烦多,收集各类作物的种子便摆上日程。

    此次这二人以绳挑着两个装满水果的担子,装做卖水果的果农,不多时便货商前来与这二人谈价,并让二人将那两挑水果挑至货船上……

    当二人自船上一暗室内,卸下两挑货物时,却发现面前站着一位身材魁梧、仪容堂堂,身着便服之人,笑容满面地看着他们。一旁有人道:“这位正是郑大人,他百忙之中抽时间接见你们。”

    二人吓得连忙下拜,却被郑和摆手止住道:“二位辛苦,不知此次可曾得手?”

    身为父亲的陈振龙连忙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拱手道:“郑大人,此次幸不辱命,已然得手了。”说着便将两挑水果上的绳索中的一截沾满泥巴、酷似粗绳一般,如藤状的茎,递予郑和。

    郑和双手接过后,问道:“这便是密奏之中所提到的作物?”

    “正是。这作物名为‘番薯’。这个番薯无论土地怎么贫瘠总能生长。可是番薯薯为那些红毛夷自海外带入吕宋,且为他们保护物种,不允许任何人带出境,”陈振龙又拭了拭额头上的汗道,“但这东西只需要藤就可以生长,于是我们便弄了一截藤,涂满了泥浆跟这挑绳混一起,送至此。”

    “本官会安排快船,二日一夜便会送至彭湖群岛,再由那边送至福州安排试种!”郑和道。

    “多谢郑大人。”二人异口同声道。

    郑和摆了摆手笑道:“不必。要谢你们便谢那王大人,是那王大人特别交待此事。如若此物果真适合的话,本官会先行为你们请功。”

    “噢。是九爷?”陈经伦道。

    “正是。”郑和道。

    “如若您能见到九爷,代小的向九爷请安。”陈振龙拱手道。

    “一定!”

第184章 一片沃土

    陈振龙父子离去之后,郑和将这父子所献的不起眼的番薯藤茎,命人拿瓦缸盛土淋水开始培植,他打算在自己离开吕宋时,派快船送至彭湖群岛。

    未曾想到,就在郑和下令明日启程离开吕宋岛时,当日傍晚,大前日登船前来的红毛夷拉达修士、马丁修士及数名西班牙军人又执礼物前来拜访。郑和于是更衣于宝船之上再次接持了他们。

    他们向郑和提出请求,想至明启王朝沿海的城池走一走。

    郑和思虑片刻,并未直接答复他们,郑和要他们回去等答复。

    待他们离去之后,郑和马上安排人员飞鸽传书予朝庭,汇报番薯等作物的种子及吕宋岛上的红毛夷欲参观大明城池一事。

    就在郑和向朝庭汇报之时,郑和已安排快船将吕宋岛上所购置的货物,如作物种子、香料、水果等装了满满三大货船打算直接运送归福建泉州港。

    拉达修士、马丁修士及数名西班牙军人知晓郑和欲派船归国,执意欲跟船一起去,并且言道,如若大明朝庭不允,那他们不下船便是,他们会在朝庭许可之下,在当地置办货物运至吕宋岛售卖即是……

    郑和允了。

    当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再次启程一路向西时,载着番薯等作物的种子与数名红毛夷的三艘货船亦同时向北驶去。货船的方向正是大明的方向,而此次落脚点便是在福建泉州港。

    货船经过一日一夜的航行,首先停靠于彭湖群岛补充给养。

    拉达修士、马丁修士及数名西班牙军人下了船,一阵北风吹来,带来浓烈的臭味。数名西班牙军人尚好,但拉达修士与马丁修士却被熏得差点吐了出来……他们不敢乱走,因为他们已经现发这岛屿之上,如今为一个热闹的工地一般,均是忙碌的大明将士及工匠。不少战船正驶入港湾,卸货的,搬运的,补充给养,安营扎寨的……不一而同。

    当他们三艘货船补充给养之时,盔明甲亮的一队全副武装的大明士兵前来盘查。待货船上负责押送之人执文书予领队的将士反复查验,且上船巡视一番之后,方且离去。

    当这队士兵离去,通译告诫拉达修士、马丁修士这班人:不可下船,否则立时杀头;因为此岛如今刚刚驻军,正在建造各类工事,如若你们下船,或被当做细作而立毙……这通译说完,还做了一个杀头的手势。

    “那刚才那么浓烈的臭味是哪来传来的?”拉达修士问道。

    通译向货船的押送之人问道。那押送之人笑笑却未直接回答道:“明日启程你们便可看到……”

    第二日天刚亮,当货船正离开彭湖群岛之际,拉达修士等人终于明白那些臭味自哪而来。在彭湖群岛滨海一处乱石密布最显眼之处,数百残枪断矛之上悬挂着腐烂得已是不忍目睹的残尸,蛆虫、苍蝇一团团、一簇簇,残尸正散发着恶臭……

    拉达修士一时不觉,竟将早上吃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这还不算,直呕得天翻地覆,苦胆水都吐了出来,直至呕无可呕,方才作罢……

    “那些到底是什么人的尸道?”拉达修士面色铁青地问道。

    “倭寇的尸首……”押达之人简短地回答。

    拉达修士拉着通译一顿狂问……不一会儿,这班红毛夷看向货船行驶的方向,充满了敬畏之色。

    一日之后,傍晚时分,货船驶入了泉州码头。

    福建布政使司王卜鸣如今是忙得脚不沾地。一方面他管着一方行省的百姓的吃喝拉撒,另一方面他需配合公主朱菁的郑和下西洋及“黑狼”海盗的后续事宜。

    钓鱼屿、彭湖群岛驻军一事,大明水师已分别派出精锐开始缓慢进驻。

    但进驻容易,补给、供需则难。这些事情均落在福建布政使王卜鸣的肩上。

    郑和接二连三所发的飞鸽传书的密奏,均得到答复:有好的作物,先行试种,试种之后,人畜无害的话,各行省推广即是;红毛夷欲看看大明,让他们看又有何妨?但涉及军事、装备之机密,不处外泄,且这些人等,必须由礼部、军部等人陪同……

    布政使王卜鸣自然不必理会这些红毛夷,他顾的是那些作物种子,尤其是郑和在密奏中提到的“番薯”,这是王九所派的陈振龙父子费尽心力而得。如今虽说这些年大明百姓生活还过得去,但看天吃饭的日子,如若大旱之时,忍饥受饿亦是有的事……

    而外来物种,中华大地之上从不或缺;且从古至今,最为肥沃而适宜耕种的土地,均在各个朝代的传承的疆域之内!

    如汉武帝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人共同打击匈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而葡萄和苜蓿便是张骞带回来的。葡萄是水果,苜蓿则是良马的饲料。石榴,最早叫安石榴,为什么叫安石榴呢?因为安指安国,石指石国,两国都是西域的中亚国家,石榴大约在三国时期传入。

    核桃,又叫胡桃,原产西亚,对核桃的最早记载是在东晋时期;芝麻,又叫胡麻,产于西亚,南北朝之前传入;黄瓜,又叫胡瓜,产于印度或西亚,同样在南北朝以前传入;开心果,有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学名叫阿月混子,大约于唐代传入;胡萝卜、胡葱、胡蒜……佛教东传、我国与西域交往频繁之时,许多食物沿着丝绸之路传入。

    而随着“郑和下西洋”建立了以大明为中心的世界朝贡体系,更多的食物在此际传入……

    引入作物其实是有一特点,但凡带“胡”字,为两汉、南北朝传入;带“番”字的,便是明朝以后传入的美洲作物;而第三种带“洋”字,如洋葱、洋白菜等等,便是清朝末年或民国时期传入。所以,“胡”、“番”、“洋”三个字,大体上告诉我们这些作物传入的不同时代,并且经勤劳的双手精心培育、炮制,外来物种在这片广袤、适宜耕种的大地之上生根发芽……

第185章 异域修士眼中的大明帝国

    我们终于被允许下船,踏上了我们从未踏足的土地。

    这是庞大的大海湾,停泊着桅杆密布、近百艘战船的海港……我们从未见过如此之多战船的海港。但据引领之人介绍,这个海港仅是大明帝国一个中型海港。

    我们被沿着这条街送至住所,这条街长有十里。我们所经过的街道都摆满摊铺,有各种奇特的货物,以及吃的东西,如各种鲜鱼和咸鱼,各种大量的鸡禽和肉食,水果和青菜,数量之多足以供应塞韦尔城。街上人群十分壅塞,以致尽管有很多吏员和士兵为我们开道,我们仍十分困难才得到通过。

    这样他们给我们送至馆宅。馆宅十分大,以石头与砖精美构造,有很多厅、室、及卧室。此城的将官级官员,他们称作知县,捎来消息说,欢迎我们的到来,并送上一份礼物,都是大量的阉鸡,鸡,鸭、鹅、四五种肉、鲜鱼、酒、各种水果、数量多到足够两百人吃,而我们却仅仅一行六人!

    我们离馆宅不远,见到一座石结构的桥,石头修整而且很大,我们量了几块是二十余尺长,五尺宽。在我们看来这简直不能用人力将它们放在那儿。当我们前往泉州和福州的途中,我们确实看见这样大的石块,乃至更大的,放于其他很多桥上。

    自同安镇到泉州,约百余里。路途上,我们没有看见一片未开耕和占据的土地。我们得知大明帝国土地莫不如此。满是人,城镇一个接着一个,你几乎不能认为那是很多城镇,而只是一个。因为一镇距离另一镇仅仅不过五里。

    而且我们被告知全国所有行省、人口均如此。他们耕种的土地都得到灌溉,因此而获得丰收,全年都在耕耘,而我们西班牙人所到之处,都看见他们种植稻米,他们用驯服的母牛、水牛、公牛耕种土地。

    美丽的园林荫蔽着大道,把它装点一番,园林种植整齐,其间有出卖各种水果的点,供过路旅客享用,旅客不绝于途,有的步行,有的骑马,另一些乘小轿。

    大道旁的泉水清澈而晶莹。这条大道上不断有驮马往来,载负商货以及其他东西,但大多数却是骡子。大路很宽,可容二十人并排骑行,谁也不妨碍谁,而且铺以大石头,据说其他省的大道情况也相同。

    傍晚,我们来到了泉州城。此城在该国是一般水平,可能有七万户。它有大宗贸易,供应各种商品,因为它距海仅二十里,一条大河流经它,各种商货经水路运输,有一座据称全世界最美之桥横跨该河,桥长一千三百步,用二十二尺长,五尺宽的石头构造,这是一件大大令人惊羡的工程。

    靠近上述的桥,河里停泊千余艘各式各样的船,舟艇那样多,河面为之覆盖,每条船上都满是人。

    所有街道两侧都有棚,下面是商店,摆满丰富的商品,很有价值也很奇特,他们在一处到另一处相等的距离上建筑有很多的牌坊,给街道增添装饰,而且全国每条大街上都有,下面是很好的市场,可在那里购买你想吃的东西,如鱼和肉、水果、蔬菜、糖果、蜜栈,样样都十分便宜,几乎花不了什么钱。

    他们的食物很好,十分丰盛,他们吃很多的猪肉,跟西班牙的羊肉一样好,一样有营养。我们看见的水果,有的象我们在西班牙所产,另一些我们则未见过,但极香甜味美。

    经过的街道满是人,如有一粒麦子掉落,它很难落到地上。

    我们沿这条街而行,觉得它比我们入城的那条街更漂亮,有更美的房屋和牌坊,两旁的商店也比别的街装饰华丽,那样的繁荣,我们因此看见大量的人群,惊奇到象是失魂的人,认为那不过是一个梦境。总之,我们在那条街上走了一阵子,愉快的看见从未见过的新鲜事物……

    最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在一路上,看不到乞丐!

    当我们问带队之人,他告诉我们,当地养济院可以收容这些人;并且任何一座大明帝国的城市有一个非常好的、让我们对大明帝国这些异教徒叹为观止的福利机构:惠民药局和养济院!

    同时,我们还发现,这座城市虽然人多,但街道干净异常。当我们问到这个问题时,带队之人惊诧回道:“难道你们那里没有城市卫生管理和垃圾回收……”

    我们只好停止发问。我惊诧地发现,我们西班牙自称为日不落帝国,不如大明帝国甚矣……

    一直到我们到达福州城,都没有为此或为供应我们的其他需要而收取费用或金钱。

    在我们之前一直有带队之人颁发的一份证件,写在一张凭条之上,说明我们是谁,来自何处,并且命令充分供应我们所有需用物品,由皇室支付。

    在我们到达福州城门前,三次自大而美观的桥经过一条大河,河水深到可通大船。福州城在全国是最富足和供应最好的;它是福建行省的首府,据说有三十万户,非常富庶肥沃,下属很多村镇,离海百里。我们不停的前行,穿过一条直通总督府邸的宽大街道,从城往前,一个接一个在街道两边布满兵士以及将官和吏员,每个都手执武器,如矛、火绳枪,刀和盾,都穿一色丝制服。

    我们在福州城郊区走了五里,便遇到总督派来的一名信使,并安排我们住在寓所。第二天一大早,总督派许多人来到我们的寓所,为我们准备了两顶华丽的轿子供修士乘坐。

    尽管他们行进很快,仍然用了足足一个半钟头我们才到达城门。我们觉得在郊区走了十里。郊区人口众多,有漂亮的屋舍,以及许多摆满货物的商店,若不是有人告诉我们,我们会认为那不是郊区,而是城镇本身!

    官员们知道有外国人来,便命令带外国人去见他们。他们对于西班牙人服装的粗陋十分惊异,不过对别的事情都不感到希奇。

    在所带之人的介绍下,我们见到了福建行省的最高长官,他们称之为布政使的王卜鸣。这是一名五十余岁、看起来极为干练的官员。

    我们看得出来,他很忙。就在他接见我们时,言辞之中没有不耐之意,但与生俱来的“天朝上国”的傲气,及后天所积的官威却是无法掩饰……

第186章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

    布政使王卜鸣确实很忙。

    当他至泉州的同安港,接到已种至一个大瓦缸里的那根番薯茎之前,已发送十余艘货船、价值三百万两银子的货物至安南;并且恰好接到那大瓦缸内的番薯茎,便连夜折返福州。三日后回到福州,屁股未坐稳,便将这大瓦缸拿回至公朱菁所住的福州富商所提供的幽静院落。

    公主朱菁大喜,马上安排下人将这瓦缸抬下去,找府内种过庄稼之人继续伺弄。

    古往今来,长存于炎黄子孙血脉之中、根深蒂固的一种执念便是种植,再便是:种的东西能吃吗?任何一种动、植物,第一反应便是:这东西能吃吗?怎么做才更好吃!种那些花花草草,好看而已,能吃吗?好看又不能当饭吃……这便是炎黄子孙们的最质朴的“有用论”----学以致用。

    而建立于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以外部的经验造就成的意见,这一传统实在太强大!因而成为东西方文化思辩方式的不同。如来自希腊形式的逻辑体系,演变到文艺复兴时代通过系统实验,找出因果关系。即无用的知识可以成为知识。

    而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容易看成是废话的演绎推理,保真推理。例如大前提:人皆有一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那么便得出结论:苏格拉底会死。这是一个永恒正确的推理,看似廉价无聊的诡辩,其实是永恒正确。

    因为我们的祖先不重视演绎科学,这不关乎治理水平,文字形态和统治者的好恶,而关乎人性理想的设计。孔子的“仁”,孟子的“义”,老子的“智”与庄子的“慧”,是炎黄子孙走向与西方不同的人文发展的道路。

    希腊的演绎科学演绎出的数学哲学,这是理性科学;希腊之后的基督教发展起现代科学。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上进行数理实验,实现了从理性自由至意志自由。在理性科学中,世界图景是数学化、时间化、空间化与机械化的。“把宇宙作为一个世大的机械钏表,这个大钟由上帝制造和驱动,所有轮子尽可能和谐运行”。

    科学的目的一度在寻找这样的机制,即宏观还原成微观,整体还原为局部,寻找这种不可直接观察的机制。复杂还原为简单,实际是强调简单性原则,即一切自然现象可以割断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被孤立起来进行专门化、专业化分析。

    虽然炎黄子孙的文化之中没有出现理性科学,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数理实验科学”,但是有博物学。炎黄子孙善于记事,对事物分门别类,发掘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善于对本质道理进行抽象演绎,因而在研究自然界的事物时采取主要是志、史的方法而不是思辨推理的方法。

    以数学为例,自然知识中没有显著的数学化特征。数学本质是算术,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之上,算术完他服务于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的实用技术,没有独立知识的地位,即有术无学。算法关联特定生活场景,数学无法摆脱使用需求而独立发展,如此一来,如何会凭空诞生现代数学!

    现代科学把质还原为量、宏观还原成微观、整体还原为局部,物质能量层层切割分解下来,便是量子物理的世界。量子力学中,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某种纠缠关系。

    而在古老东方世界观中,“道可道,非常道”,万事万物都是时间与空间中的有限存在,而“道”却被预凤为时间与空间中的无限存在,“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便令人想起dna----这个令人惊讶的神奇的持久性的存在!它是永恒自在的实体,又是经验世界中,万事万物生命体的原因和根据。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于中、西医,上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西医来看,中医是不科学的。但自古以来,与中华民族的敷衍生息相伴而生的中医,一言而定,却是何等地武断!

    西医固然能把病人的病情搞得明明白白,但他们在治疗方法上,一般只注重这个脏器、这个系统的疾病,而忽视人是一个整体,忽视人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脏器都是互相依存、互为因果、互相关连的。中医的“四诊八纲”和脏腑学说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中医的温病学、经络学是世界医学中独一无二的。

    有句话将中西医总结得很好:中医让你糊里糊涂地活,西医让你明明白白地死。

    这便是中西医的差异,亦为中西方文化的区别!

    但博采众家所长,纳为己用,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这却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按《周易》八八六十四卦象,任一卦象均有利弊,“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却是将辩证法发扬到极至,而唯一没有一弊端的卦象却是“谦”卦:

    “鸣谦,利用行师邑国。

    不富已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无不利。为谦。

    劳谦,君子有终,吉。

    鸣谦,贞吉。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亨,君子有终。”

    布政使王卜鸣与来自西班牙的拉达修士等人的交流、沟通之中,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谦逊,与卑躬屈膝不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种“乐”,却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王卜鸣同意与吕宋岛建立长期的贸易关系,但当拉达修士提出是否可在大明传教之时,王卜鸣脸色骤变,断然否决,拂袖而去……

    在王卜鸣看来,这些红毛夷实在无礼,估且不论他们如何侵占吕宋岛,但就欲在大明宣扬他们自己的理念这一条,这帮人便当杀!

    而那通译直接便吓得双腿瘫软在地……

    但那通译未曾想到,这王卜鸣的怒火仅持续了一盅茶的功夫,便被来自京城、自己夫人蔡氏所捎传带来的一前一后的两封家书所带来的狂喜所占据:自己的孙儿王九为自己添了一位重孙女;同时自己的孙儿王九竟被擢升为锦衣卫指挥使,官至正三品,负责海外事宜……

    因为公主朱菁接到来自安南陈侍郎的奏报,需在安南扩大交易,急需来自明启王朝的更多物资,公主朱菁自然应允。此任自然地便落于王卜鸣的肩上。而物资的调配,王卜鸣便将此事放于福建泉州港,且他亲自在那把关,足足呆了三周时间。此间他的夫人蔡氏自京城的来信,他均未曾收到,直至接见来自吕宋岛的红毛夷之后,方且有文案将一前一后两封信转交予他……

第187章 “明月酣”的脱胎换骨

    当又一批物资,近十余艘货船将来自明启王朝的货物运抵安南岘港。陈侍郎乐呵呵地带着一帮汉子在码头接货。当货物抵达岘港码头,会被卸下,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安南的货物被装上船而返回。

    安南盛产动物、植物、矿物药材,如桔皮、桅子、五加皮、蜂香、巴豆、车前子、麝香、象牙、虎骨等,另外安南的名贵木材亦于明启王朝亦是相当地受欢迎,尤其檀木,陈侍郎亦在慢慢采购、收集,待得一定数量之后,便会运回大明。

    陈侍郎如今做起买卖来,却是得心应手。

    陈侍郎已经收到王九的指示,开始在安南各地筹建“明月酣”。王九首先在河内的还剑湖畔与岘港的明月湖畔各建了一个明月酣。

    岘港的明月酣却是早已扩建完工。原本仅是一座二层半的小楼,而今已变成占地近五十亩,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地掩映于月光湖边,湖边的柳树随风而荡,仿如女子在湖边梳头,一个凉亭却依偎于湖边,亭上刻着一副尚未干透的对联上书:“清风明月本无价,远水近山皆有情。”

    这对联却是这陈侍郎亲笔所书。

    岘港的明月酣,却是依据大明苏杭园林的景致而建。

    占地近五十亩的明月酣,各类亭台楼阁无论自哪方而看,却觉十分怡人。如同是江南的姑娘一样,温婉明媚,举止却落落大方。一旁的小桥流水孕育了它的清婉,四周的灌木绿植承托出它的得体大方。

    无所事事的安三娘看着略带檀木气息的亭台楼阁,心内感慨万千,恍如隔年……

    这个明月酣仍为她所有。但与昨日的明月酣相较而言,早已脱胎换骨了!

    安三娘仍是掌柜的,但如今的她却无法插手各类事务,因为这里来了一位精干的名叫“九月”的小姑娘,将这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如今的明月酣不仅仅是一个酒肆那么简单,可品茶、住宿、订货、海运等等。

    如今的明月酣刚刚重新开张一周,但这一周以来,随着十余艘货船的到来,明月酣的生意原本不是很好,但这数日来竟高朋满座,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因为这十余艘货船的货主,指定在明月酣进行货物招标,价高者得之,且以后每年会进行一次,且会保障全年长期供货……如此一来,这明月酣想不火亦难!

    当明月酣火了,那安三娘原来的夫家不干了。他们未曾想到当初不愿要的百亩湖边烂地,每当下雨之时,必会水淹,打发予这安三娘时,并且这片烂地的位置在岘港之地实在有些偏。当初安三娘的这个酒肆生意也确实不好。

    而当明月酣在这几天晚上灯火通明,湖边的走廊幽静的灯光在湖光掩映之下如同诗一般的画卷之时,安三娘的夫家找来十数名大汉提着棍棒前来闹事了……

    至明月酣的路口被修得极为平整,路口至明月酣约数百米,弯弯曲曲,可容八匹马并行,均被铺上鹅卵石,两侧被移植了齐齐整整的柳树,并且每隔一段均设乘凉的凉棚,凉棚之下为相对而坐的石桌与石凳。当月光洒照在鹅卵石的路上,如同铺上一层皎洁的薄纱,却显得格外的宁静。当微风袭来,带来清新的泥土的气息,柳枝摇曳,却是一幅极美的画卷……

    当煞风景的安三娘的夫家十数条大汉,杀气腾腾地提着棍棒来至路口之时,一名看似为首的贼眉鼠眼的拎着棍子的老头道:“真不知道那安三娘竟在哪里找来这样的生意,竟将这块烂地弄成如此模样!”

    “三叔,甭管她那么多,现在我们想收回这块地。”一名年轻人与这“三叔”酷似。

    “对,我们要收回这块地……”

    “收回来……”

    十余人在“三叔”的带领之下,一起踏入弯弯曲曲、充满诗情画意的鹅卵石的道路……

    但不知何时,领头的三叔忽然发现前面一堵“墙”,当睁大眼睛再看,却是一堵人墙,数人一排,排成整齐的两排,一排半蹲,一排站立,尽皆黑衣蒙面,每人一手端着一只闪现黑黢黢的幽光的弓驽,一手执盾牌,每人均是平静地注视着前方……

    三叔一行人大惊,再回过头,他们赫然发现,不知何时,他们的身后出现了同样一堵人墙,一排半蹲,一排站立,盾牌间闪现着幽光的弓驽正对着他们……

    当天晚上,明月酣的一处幽静的角落,两名老者相对而坐,一名如同狐狸般,而另一名却是贼眉鼠眼。

    这正是陈侍郎与那安三娘夫家的三叔。安三娘的夫家姓黎。

    陈侍郎侧边站着翘臀的安三娘,安三娘眼睛红红的,看得出来,她刚刚哭过。

    而那黎三叔侧边站着一名笔直的蒙面黑衣人。黎三叔虽然坐着,但如今看起来却在瑟瑟发抖。刚刚黎三叔十余人着实被吓得不轻,他们可以看得出来,如若他们再向前行一步,那么迎接他们的一定是如雨点般的箭雨。因为他们在这些黑衣人身上,看到了铁血与冷酷!

    而今这陈侍郎却如同邻家的爷爷般和蔼地道:“我说黎三叔啊,这样好不,我这边再给您一千两银子,明日我派人带着安三娘至官府,将这百亩田地直接过户予安三娘,不知这样可否?然后呢……唔……对,你再准备一份休书,可好……反正安三娘的丈夫已死,你们将她赶出家门算了,这样两不相欠……可好?唔……我们大明帝国之人,可是很讲道理的,绝对不欺人……”

    黎三叔如同磕头虫一般,就只会点头了,他还能说什么?唯有答应。如若不答应,他们黎家还余十来名族人正在这明月酣内不知何处的一个地牢内!

    如此场景,陈侍郎在这段时间处理了不下三次!要么便是官府前来找麻烦,要么是街边的地痞、泼皮,而这次却是换成了安三娘的夫家。

    不同之人,用不同的方法。地痞、泼皮,直接打了回去;官府之人,陈侍郎不吝以银子砸死他们;而这安三娘的夫家,陈侍郎却以银子与棍棒交加的形式处理……

    岘港的明月酣,很快便在岘港站牢牢地稳了脚跟并打开了名堂!

第188章 明月皎皎映我心

    若说岘港的明月酣以一种霸道的方式打开局面,那么在河内还剑湖侧的明月酣则是以一种诡异的方式打开了局面。

    关于河内的还剑湖,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安南的陈朝太祖在起义之前,巧合地得到还剑湖一个剑身,上刻“顺天”二字。后来又捡到一把剑柄,拼在一起特有力量。陈朝太祖就用这把宝剑打败不少敌军,后来成为国王,建立了陈朝。十年后,有一天陈太祖在绿水湖上游船时,突见一只金龟浮出水面,游向船边,向陈太祖说:“敌军已被打败,请大王还我宝剑。”话一说完,陈太祖腰部的宝剑突然摇动,掉到金龟嘴里,金龟于是含着宝剑往湖底潜去。陈太祖与群臣非常惊讶,以为是神仙现身,把金龟称为神金龟,为了表达对金龟的尊敬。湖名从此被改为还剑湖。

    后来又传说此剑被仙人送还,插在湖里,剑把留在水面上,形成了湖中心的一个小宝塔。在还剑湖北部的玉山岛上有一座古寺玉山祠,至今成为河内名胜之一。

    暂且不管还剑湖如何形成,但如今还剑湖的东北方,原本十数个相连的小食铺、杂货店,连接着一侧原本生意不咸不淡的怡红楼,在路人不知不觉之间,竟同时易主。紧接着,便是这接连近八百米狭长的连铺在一夜之间竟夷为平地……

    就在路人瞪目结舌之间,这接近八百米的狭长之地,便如同狂暴地生长般,在一周之内便拔高成为亭台楼阁堆砌而成的极至精美的一组建筑群……虽然在路边以布幔相围,但透过冒出来的楼阁的一角,可以看得出来,这些绝对是出自行家之手!

    两周之后,路旁的布幔撤掉,这一排近八百米的亭台楼阁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正中为一三层高的平顶主楼,主楼一楼正上方为红色布缦掩盖,但依稀可看出的,隶书三个大字:“明月酣”,因为尚未开业,所以此三字尚未揭开。而两侧柱子的有一副对联,右侧为:“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圆”,左侧为:“浣纱激起湖面波,浪平仍无”。

    如以这副对联来看,路人可能皆以为这明月酣的主人为一名年纪已至知天命的雅士;但真至开业那日,路人见到这明月酣的主人,却真是让人眼珠子都掉了出来……

    主楼两侧或以长廊,或以亭台楼阁,在刚刚移植而来矮矮的绿树掩映之下,向两侧延伸,而长廊、亭台楼阁或是实地,或是还剑湖畔,但无论自哪个角度来看,均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明月酣开业了。

    某日清晨,当太阳自湖面上升起之时,照射在尚散发着淡淡清漆的味道的明月酣的主楼上时,湖的另一侧街道之上,两队黑衣人簇拥着三人,三人之中为两名女子正中一名秀气俊朗的年轻人。

    这秀气俊朗的年轻人看着主楼上面以红布蒙着、若隐若现的“明月酣”三字的牌匾,轻轻地一个纵身,便将那红布扯了下来。秀气俊朗的年轻人随手将那红布丢在一侧如铁塔般的壮硕的汉子手中,便与那两名女子踏入了明月酣,两侧黑衣人随着铁塔般的汉子鱼贯而入……

    路人原本想看热闹,未曾想便是如此简单的开张。但这些路人尽皆未曾想到,随后的战火纷飞的岁月,而这明月酣却始终屹立于还剑湖畔,且慢慢扩大,待得安南平静下来,路人竟然发现,这还剑湖畔已有大半竟是明月酣的地盘,剩余的并非明月酣不能吞并,而是不愿吞并。

    而这坊间流传关于这秀气俊朗的明月酣年轻的主人----明月王的说法:明月酣独大,没意思,要安南人民都强大起来,方且为正道!

    明月酣主楼的最高层近湖那侧,那秀气俊朗的年轻人正站在栏杆上,凭湖远眺,而他身后正是之前路边的那两名女子与那铁塔般的大汉。湖面在初升的太阳映照之下,波光粼粼,而那秀气俊朗的年轻人的一对双眸如同黑珍珠一般,正注视着湖面……

    微风顽皮地掀起他的衣襟,却将那男人独有的气息,带至他身侧米黄色丝质长裙的圆脸女子身上,那修身的米黄色丝质长裙将这圆脸福相女子身材勾勒得前凸后翘。这圆脸女子不知想到了什么,一咬嘴唇,却是脸一红,而眼角的那丝春意却是如何都掩饰不住……

    这圆脸女子发髻已盘起,已是妇人打扮,与原来少女的打扮已是不同。

    秀气俊郎的年轻人身另一侧却是素色长裙稍为年长的女子,这女子正在向这年轻人汇报近期事项:

    “……少主,这明月酣各项事务均已准备好,现已可以开始营业。但如今苦于人手的不足,面那来自大明的物资供应尚且不足,陆路已不通……”

    “海路已畅通无阻,若我估计不错的话,如今已有十余艘货船已至岘港,”年轻人打断了那女子的话,接着道,“以后这段时间,海上的物资与人员会源源不断至安南……”言语之中,却是自信满满。

    环境会改变一个人,血雨腥风的洗礼之下,这王九已成熟,言变举止之间,一股霸气油然而生。对,他便为王九。素色长裙年长的女子,正是来自大明明月楼的花大家的嫡传弟子三月。

    而那米黄色丝质长裙的圆脸女子,也正是与三月一起至安南的任罄。她看向霸气的王九,眼中情谊绵绵……

    一旁如同铁塔一般的汉子,正是自岘港与锦衣卫王文海、阮氏家族庶出子弟阮清,一同押解货物至安南都城的王九亲卫柱子。

    三月、九月与任罄三名女子在护卫的护送之下,自京城长途跋涉至广西鸡陵关,在与王九汇合之后,王九带着他们三名女子有惊无险地穿越了莽莽丛林密布的谅山,越过昌江,直插河内,与锦衣卫王文海、亲卫柱子汇合后,便开始筹建河内还剑湖畔的明月酣与岘港明月湖畔的明月酣。

    三月与任罄留在河内,而九月则至岘港的明月酣。

    岘港的明月酣一个月前已开业,而河内的明月酣则迟了一个月时间。

    实在是因为在还剑湖畔拿地着实不易,另外便是人手严重不足。建造明月酣的能工巧匠都是自船上维护船只的船工上而来,这些勤奋而辛劳的能工巧匠,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让河内还剑湖畔的明月酣拔地而起,王九为此感叹不已!

    而那憨憨的船工头儿王狗儿却在完工之时道:“九爷,俺们实在尽力了,如果再给多些时间,俺们会做得更好,如今仅能如此了……”

第189章 劳动人民的力量

    王九感慨万千。

    历史并非名人所创造,而正是默默无闻的工匠、士兵、农民、商人……这些劳动人民所推动,而不能归功而名人。名人所起的作用,只是代表了这些默默无闻之人的思想与想法而已。如若不能顺应这些人的想法,那一切皆为徒劳,或者名人,不能成为其名人,只能是众人矣!

    正如郑和下西洋,一百六十余艘庞大的舰队,二万六千余人,而郑和只是代表而已。如若无那二万六千余人的分工协作,共同推动,却是如何能下西洋?

    如这庞大的舰队,舰队的主体自然是下西洋的官兵。舰队有官兵近二万人,这相当于明初四个海防卫所的兵力。舰队的主要统领均是身经百战、作战经验极为丰富的将领,下面还在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旗军、勇士、力士、军力、余西等各级武官将士。

    他们的职责主要是在海上遭遇海盗或敌对武装力量时,保卫舰队的安全。但时至今日,这些人虽然暂未有鸣一枪、放一炮,但这近二万人的队伍,绝对是一种威慑,是足以颠覆一国的力量!

    舰队的骨干是航海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包括火长、舵工、班碇手、水手、阴阳官等。一艘船,少则三十至五十人,多则五十至百人。舰上掌管驾驶者称之谓“火长”或“舟师”,即相当于船长;这些人大多为南方沿海民间熟悉航海或善驾船者。尽管火长“事大责重”,全船人员安全系于一身,但史书上却极少留名,可见其地位低下。

    除火长之外,船上还有操舵、升降风帆、起落锚锭、划桨及维修船上帆索具的舵工、缭索工、碇泊工及水手多人。

    还有掌管天文、气象测候的阴阳官和阴阳生,他们负责日月星辰、风云气候的观测,以使船队及时了解气候阴晴变化,从而保证船队能够战胜狂风险浪,在日月无光的阴晦天气里亦可在茫茫大海中顺利航行。舰队之中有不少来自中东与西域的航海技术人员,他们对郑和船队吸收其他地区的天文航海技术成果发挥重要作用。

    为有效开展外交与经济贸易活动,舰队还配置鸿胪序班(司仪)等礼宾人员及户部郎中、买办、办事、书算手等理财人员。户部郎中具体掌管钱财与对外贸易相关事宜,买办为商贸活动时的中间人与经理人,书算手为管理贸易文书、计算等事务的人员。

    但二万余人于船上,各类事务却是何等的繁杂。

    舰队还配备医官、医士、通事(翻译)、僧侣、工匠与杂工等人员,有房屋建筑、船舶修造工匠、有膳食、养马和各种服役的杂工等。整只舰队共配备医官、医士约二百人,每一百五十人便有一名医者,这在世界航海史上绝无仅有。

    如今嘉兴府金山枫径人陈以诚正以太医院太医的身份主事全舰队医。这些医者不仅为舰队官兵治病,还了解当地地方病及流行病,并注意搜集当地药物,保证舰队全体成员健康。

    为及时为船员治病,舰队携带大量药材。这些药材囊括伤风感冒、瘟疫、惊风、晕浪、喉痛、便秘、跌打刀伤、痰多中风、行军瘴病及一切航海所用药物,种类十分齐全。且郑和舰队所至之处,经常就地补给中草药,指派识草药之人上山采集药材,既为舰队官兵使用,亦为当地人施诊给药。

    古代航海,有诸多禁忌,其中一个便是忌讳女性,“有女同行,航行不利”,因此除客运船只外,兵、货船舶不许女子乘船。然而,在郑和庞大的舰队中,却特许一条船中运载数十位中老年妇女随行西洋,因为她们承担着特殊的工作,那就是为舰队数万官兵缝补衣服与鞋袜。

    船员海上劳作辛苦、风吹日晒,衣服鞋袜容易磨损,如果没有妇人为他们缝补,即使出海时准备再多衣物鞋袜,也难以满足需要。

    而最有趣的是,舰队还带有两名稳婆(接生婆),这并非满足舰队自身需要,而是为了便利与各国开展文化交流所需。西洋国家或地区的许多妇女与婴儿常因难产或感染而亡,有的地方习惯用锐利的石头去割断婴儿脐带,常造成婴儿感染。于是舰队每至一处,便设帐施诊给药,并让稳婆指导当地土人如何接产新生儿。

    经郑和筹备的这支人数人众多、组织严密、可完成多种任务的远洋庞大舰队,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特混舰队,而郑和为这支特混舰队的最高统帅。按后人所述“明启王朝水师在历史上较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其匹敌。”

    王九在离开明启王朝下海之时,曾与郑和探讨过下西洋的人员组成的状况,郑和便将人员构成向王九和盘相告。以至于王九出海之时,除却女人,其余人员构成与郑和所提尽皆相同。也正是因此,建造明月酣之时所用的能工巧匠,正好派上用场!

    王九御下极为宽厚,所有工匠、船工、杂役等尽皆相较将士的等级而定制月俸、花红。虽然月俸、花红较以性命相拼的将士们少了些,但相较国内与他们地位相差无几的工匠而言,那待遇、地位却是天壤之别。

    王九并未觉得自己施了很大的恩。在出海之前,王九只是随口提及此事。但未曾想到,这班建造明月酣的工匠牢记于心。当王九只说要尽快完成,并未限定时间。但这班朴实的工匠们竟然分为三班倒,日夜不休,在短短的仅三周时间内,完成了设计与制造,成就了美伦美幻的还剑湖畔的明月酣。

    这完全超出了王九的预料。在王九看来,只要在一个月内,完成百米左右的一个小酒肆般的明月酣即可。未曾想到这班以王狗儿这首的工匠竟回报了一个如同苏州园林般的巨制……

    通过此事,王九似乎明白了什么……

第190章 出兵安南

    当河内还剑湖侧的明月酣开业之时,生意好不好侧在其次,倒是不少过客对这明月酣的建造大为赞赏。这明月酣的构造巧妙,亭台楼阁曲曲折折掩映于湖水、绿树之间,无论自何处而看均是一副和谐的图画……

    这完全是取自于明启王朝苏州园林的构建之精髓,而完全排除了建造磅礴宏伟宫殿中的轴对称的概念,因地置宜,那里适合做长廊,便是长廊,而拐角之处,又或是客房,又或是茶室,又或是凉亭……完全取决于那里适合做什么。

    在明月酣尚未开始营业之前,王九已将钦差太监马齐所带的以自己的老上司、军情司文章文大人以首的百余名锦衣卫收归麾下,并开始分批踏入安南境内,开始密布情报网……

    而王九带着三月、九月与任罄直接掠过昌洚、谅山,直接到了河内,除了筹建明月酣之外,还承担了居中协调锦衣卫的运作、情报梳理、传递一事。当明月酣建好、开始营业之后,各式情报在王九的梳理之下,已入正轨,情报源源不断自河内通过锦衣卫特有的渠道,穿过明启王朝的边境线而至广西鸡陵关,再以最快的速度传向明启王朝的京城所在,而至永乐帝朱棣的手中。

    永乐帝朱棣收到关于安南的民生、地理状况、军力分布等情报之后,心思大定……

    永乐四年(1406年)七月一日,也即是安南王嗣陈天平在鸡岭关附近遇袭后约三个月后,永乐帝朱棣力排众议,签发《讨安南檄文》,命镇守去南的西平候沐晟任“征夷左副将军”自云南进兵;命成国公朱能任“征夷将军”会同任“征夷右将军”的新城候张辅,统“十八路将军”自广西进兵。

    兵分两路,拉开了远征安南的序幕……

    此次动兵,实际兵力足足达到了三十万,而对外号称兵马八十万!

    按王九向永乐帝朱棣的提议,吸取元室王朝三次远征的经验,永乐帝朱棣除了调动擅长湿热气候作战的四川、云南、广西各地精兵外,更是自各地藩王处调集“护卫”数万人!

    自藩王调集护卫,正是显示永乐帝朱棣的智慧,打着征讨安南的旗号,却在无形之中取得了“削藩”的实际效果。

    出兵之前,朱棣专门为安南战争制定“六大纪律”道:“安南是联的好臣子,但胡季父子首恶必诛,其他协从者可以宽大处理。如若得胜后,立之前王嗣陈天平为王。而所有将士须谨记六条:一、不得姑息、纵容叛乱;二、不得消极抗敌;三、不得毁坏房屋和坟墓;四、不得糟蹋庄稼;五、不得趁机抢掠财物和霸占女子;六、不得杀降兵。这六条如果犯任一条,再大的功劳也不姑息。”

    朱棣意图以仁义之师征服安南。

    他不想让安南人民遭受战争的涂炭。

    此外,朱棣派出太监马彬调集广东、福建水师,长驱直入,在沿海布局,自海路至占城国(安南南部),堵截安南逃兵,

    占城国,郑和庞大的船队结束了对其的访问,刚刚离去。

    占城国,又称占婆,是占族人于安南中南部建立的古国,濒临南海。史上梵文名“占婆补罗”,意为占族所建之城。早在周朝,占城地区被称为越裳地,秦朝时称为“林邑”,汉朝称为“象林县”,唐始称之为“占婆”,后为“占城”。此后一直沿称至今。

    占城作为印支半岛的一个小国,东临大海,北有安南,西与真腊(今柬埔寨)和暹罗(今泰国)相接,具有重要的战略与交通地位。

    占城国土地肥沃,气候温暖,与明启王朝南方四、五月气温类似,四季草木常青,所产果蔬甜美,中冬瓜、黄瓜、芥菜、葱、蒜等都特别肥大。水果有梅子、橘子、甘蔗、香蕉、椰子等,出关的菠萝蜜大如冬瓜,在明启王朝难得一见。

    占城挺拔的槟榔树比比皆是,男女与安南人一般,嗜好槟榔,平时除了吃饭,每人嘴里都爱含之,结果便是以牙齿黑为美……

    占城物产丰富,所产稻米的米粒细长。此外,还有象牙、犀牛角、香药、龙脑(中药材)、孔雀、驯象、玳瑁、菩萨石以及热带木材等珍贵物产。

    明初,占城与明朝廷往来密切,始终保持友好的宗藩关系,被明太祖朱无璋列为十五个“不征之国”之一。占城新王即位,明朝廷均会遣使册封。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即遣使至占城诏谕,并赠明《大统历》及文绮、纱罗等。不久占城国王亦遣使回访,进献特产以示友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建文四年秋,安南胡季胡朝军队大举南侵占城境内,夺取占城所属的占洞、古垒两州。次年(永乐元年),尝到甜头的安南胡氏王朝再次出动二十万大军攻入占城境内,围困占城城(今越南归仁),占城军民死守城池一个多月,胡朝军队伤亡惨重,弹尽粮绝被迫撤军。

    岘港明月酣安三娘的丈夫,正是在永乐元年围困占城城时,倒于城下……

    永乐二年八月,占城使者来华向明朝廷控诉安南胡朝的侵略行径。永乐帝朱棣一面安抚占城使者,一面争取和平解决安南、占城两国的冲突,并作好武力解决争端的准备。因为胡朝军队不仅侵略占城,而且不断侵略骚扰明启王朝边境,劫掠财物,伏击明军,让明朝廷非常头疼……

    直至永乐四年三月,明将领黄中、吕毅护送安南王嗣陈天平入安南境内,而胡氏安排近十万大军发动突袭……幸得王九千里奔袭,僵桃代李,保下王嗣陈天平。

    四个月后,永乐帝朱棣经过再三考虑,长线布局,终于下定决心,誓要铲除安南胡氏这个祸害,还中南半岛一个清明!

    然而千算万算,不如天算。

    “征夷将军”朱能率军走了三个月,至广西龙州境内,已是十月深秋。快至两国边境之时,竟染上疾病,一病不起。

    一代将星遽然陨落……

第191章 南天中华的迷梦

    永乐帝朱棣所任命征讨安南的三名年轻的将领,成国公朱能、西平候沐晟和新城候张辅,均为“官二代”。虽为祖上萌恩,但自己亦非常努力。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朱能,享年三十七岁。朱能早年跟随尚是燕王的朱棣出征漠北,很有战功。建文时期,与张玉擒杀监视燕王的张、谢贵;真定(今河北正定)之战中击败耿炳文,郑村坝之战中击败李景隆;白沟河大战中击败平安;燕王朱棣在山东东昌被围,陷入绝境,张玉战死,靠朱能殊死砍杀,将燕王救出重围;安微灵璧大战中,朱能俘虏平安部队十余万人……

    朱棣称帝后,朱能升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掌管军权,地位仅次于丘福。

    沐晟,大将沐英次子,世代镇守云南。自四川选拔近八万精兵,负责大军后勤保障。

    张辅,年仅三十一岁,为已战死的河间王张玉的长子。

    除上述三名官二代之外,尚有丰城候李彬等十八名将军,统兵三十万,由广西、云南等地分道出兵安南。兵部尚书刘参赞军务,刑部尚书黄福、大理寺卿薛品负责军队后勤保障。

    永乐帝朱棣在南京秦淮河边的龙江宝船厂大摆宴席,大宴出征将士。

    永乐四年七月十六日,朱能挂上征夷将军印,自南京出发。朱棣亲自送至长江边。大军士气高昂,以泰山压顶之势向安南进发。但朱能在路途之中,染上疾病,一病不起,一代将星遽然陨落。朱能是朱棣的家生奴仆,追随朱棣自北京杀至南京,和他一起拼死保卫朱棣的便是张玉,可张玉早已在战场上阵亡。如今朱能因病去世,朱棣好不悲伤,下令停止上朝五天,表示哀悼,并亲自撰写祭文……大军未战先失一帅,本为不详之兆。永乐帝朱棣立即任命新城候张辅为主帅,主持军务,沐晟协助。

    时年三十一岁的张辅临危授命,他虽然年轻,但他有个好爹。但他的爹爹张玉在奉天靖难战役中悲壮牺牲,让朱棣对张辅格外眷顾。原本此次张辅只要随着父亲的老哥们儿朱能凑个数,打个胜仗便可继续加官进爵。可朱能一命呜呼,这副担子他不挑也得挑!

    张辅率领近三十万兵马,兵分两路,自广西和云南分道进兵,发动钳形攻势,杀向安南……

    当胡季父子刚闻知大明帝国竟然出兵,吓得瑟瑟发抖;待得冷静下来,却是强振精神,从容开始布局。因为安南数百年来便有一个“南天中华的迷梦”……

    公元1076年(北宋熙宁八年)宋越熙宁战争中,李朝大将李常杰与宋军在如月江、富良江一带交战时,安南军队无心恋战。李常杰为鼓舞士气,假托神意,做诗一首,为《南国山河》:

    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

    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

    李军听后,士气大振,在如月江“趁宋军力困,夜渡江袭击,大破之。宋兵死者十五六,遂退广源州”。之后,不久李仁宗李乾德便遣使入宋,奉表“谢罪求和”,宋越战争就基本结束。

    此后该诗在安南家喻户晓,被誉为安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宣言”!

    王九潜心研究过历史,他惊讶地发现,如若将中华帝国看作是一个巨人的话,那这个安南便是一个不安份的小弟!安南人民从来都不是一个安份的主,如同一个打不死的“小强”般,古往至今,不断“抗争”,地盘越抗越大。

    安南之北为中华帝国,那在安南看来,北有强敌,不得不南。安南地形南北狭长,东西最窄处仅百里,东临大海,西边是高耸的长山山脉和高原地带,西北与中华帝国险峻的云贵高原相接,东北地形较为平坦,毗邻岭南地区。“一条扁担挑着两个箩筐”,是对安南地理的形象比喻。

    两个“箩筐”,一个是红河平原,一个是湄公河平原,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是土壤肥沃,农业发达的丰腴之地。这其中,北方的红河平原是越族安南人的根据地,中部的狭长地带则是占城国的家园,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是真腊所有。安南扩张的历史,便是越族安南人扩张的历史。

    但其实,越族安南人独立的时间相对较晚。越族安南人所居的北方地区在五代之前一直牢牢地被中国的中央王朝所控制,而此时占城和真腊此时已经建国达几百年。然而,越族安南人却在被统治的期间,蓄养了日后扩张的弹药。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大幅扩展了在安南的势力。

    中华螃国对安南北部的控制产生了两个重要后果:第一、红河三角洲的安南人民会种田了,安南为东南亚第一个水稻种植的中心,可供养其稠密的人口和复杂的社会;第二、中华帝国实际上使今安南北部和中部地区完成由原始社会末期向封建社会历史性的跨越!

    这一切都为安南北部日后的独立与扩张提供了条件。

    至晚唐时期,安南北部终于等来机会。随着中原动荡藩镇割据的加剧,军阀们也开始谋求独立发展的道路。从曲承裕统治静海军(905年)到李朝成立之前(1009年),越南先后有五个统治者掌管国家政权,即曲氏、杨氏、吴氏、丁氏、前黎等。

    而新的国家一诞生,便与北方的中华帝国展开了频繁的战争。仅在半个世纪内,安南先后与南汉军队发生了两次战争(930年和938年),与宋朝发生一次战争(981年)。

    在战争中,安南向老大哥学了很多,充分体现了新生国家的活力,虽然没有达成发动战争掠夺领土的目的,但也让那时的中华帝国统治者放弃了收复安南故地的打算。与此同时,安南统治者边打边学,在朝代更迭与战争中飞速学习老大哥----中华帝国,不断完善国家政权体系。

第192章 安南的布局

    刚刚独立的安南,其领土大体就是中华帝国历代王朝统治下的“交趾”故地。

    正如安南阮氏政权的高官阮居贞所道:“西去无路,北进艰难,所以我们应尽力南征。”安南历代的南进政策持续数百年。而南进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南方的占城(又称占婆)王国。

    与此同时,安南王朝亦未放弃向西扩展的任何机会。据王九所查安南古书所载:自李朝到陈朝的三百多年间,安南对老挝的规模较大的征伐战争就多达十三次!

    随着安南向中华帝国老大哥所学的、中央集权程度的加强,其领土扩张的能力亦与日俱增,更一度攻入“南掌王国”(老挝)京都琅勃拉邦,掠夺了大量土地。

    因为中华帝国为安南王朝的标杆,安南在向中华帝国朝贡之时,也自居中心地仿效其这种宗藩模式,要求邻近弱小国家,如占婆、真腊等纳贡称臣。

    在对周边国家的称呼上,安南也效仿古代中国。安南以“华夏”上国自居,称柬埔寨的高棉王国为“高蛮”,称老挝的川圹地区部族为“盆蛮”。安南在外不得不恭顺,在内却与中华帝国对等,以“南国天地南帝居”自称为南天中华。唯有不同的是中华帝国依靠赏赐和威慑形成的朝贡体系,而这不听话的小弟----安南,更多是武力的胁迫与征服!

    随着王九在安南买了很多书籍,看得越多,他便对这自自命不凡、如同打不死的“小强”般的安南小弟却是充满了敬意。安南全民皆兵,十余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号令之下,可尽皆应征入伍;而今安南共计“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六十八、户三百一十二万九千五百、船八千八百六十五。”安南人民如同海棉一般,吸取着来自中华帝国的文化……

    安南没有绝对意义之上的武林门派,但有四大家族:胡氏、阮氏、黎氏与陈氏。习武之人尽皆以投靠四大家族为荣。胡氏自然是如今的掌权者,以胡季父子为首之家族。而陈氏作为之前的掌权者,已被胡氏父子斩杀得差不多了,但不管如何,陈氏一族在安南统治数百年,仍然极具影响力,非已刀斧之功便可即刻奏效。

    阮氏一族的主要势力则主要集中于安南北部,以大臣阮景真为首、土生土长于河内及周边之地的一个大家族。此家族极具生命力,自安南陈朝时崛起,一直为陈朝掌权者的左膀右臂,直至胡季父子犯上作乱,又成为其股肱之臣……却将安南小弟墙头草的性子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岘港明月酣出现的阮清,则为阮氏家族的庶出子弟。王九安排自己的亲卫柱子,与之交好。来自明启王朝的货物源源不断向阮清提供过来,为阮氏家族带来巨大的利润。如今的阮清在家族中的地位与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语。河内还剑湖侧的明月酣所圈之地,阮清亦是出了不少力!

    黎氏家族则主要是在安南中部,即是岘港周边。安三娘的夫家,正是黎氏的旁系一脉,而安三娘的安家,则为黎氏一脉的附庸。因为安三娘的夫家至已扩建的岘港明月酣闹事,陈侍郎已与旁系的黎氏交了手。

    陈侍郎以千两银子,换得了明月湖畔的地皮与安三娘的自由。

    这支旁系的黎氏一脉对陈侍郎的手段佩服得五体投地。说来也怪,自此之后,从未有人前来岘港的明月酣闹事,搞得陈侍郎很不自在。在他老人家看来,如果无事则好,如若有事,则必为大事……

    果不其然,没多久,大明帝国便开始对安南宣战。

    大明帝国对安南的宣战,安南百姓反而无恙,但当官的则如同五味杂陈,不一而同。自古以来,按中华帝国的一贯传统,如若兴兵均会强调“师出有名”,如“讨贼檄文”之类。

    当然,元室王朝则除外。他们三次铁蹄踏上安南的国土,为安南人民带来无穷的杀戮,却是无任何理由。按元室王朝的说法,揍你便是揍你,因为俺的拳头比你大,看你不爽……仅此而已。

    而永乐帝朱棣的讨贼檄文则将目标锁定于胡季父子身上,并且再三要求军队不得扰民,如此安南百姓自然心思大定。百姓心思大定,但胡季父子心思不定,文武百官心思亦不定!

    如阮氏家族的大臣阮景真是得知消息较早的人之一,当文武百官散朝之时,他回至河内的家中,长吁短叹,却是如同热恋的少女一般,坐卧不宁……

    阮景真自己心知,他曾至永乐帝朱棣面前,大放厥词,那欺骗人的谎话是一套接着一套,虽说永乐帝朱棣的讨贼檄文集中于胡季父子身上,但若自己没有一丝牵连,那绝对是痴人说梦。最为重要的是,阮景真心知肚明,以安南之实力,在大明帝国面前,简直不堪一击;唯有可争取的是可坚持多久而已。

    胡季父子将大明帝国北征安南一事掩得严严实实,尽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但未曾想到,他们越想掩盖之事,却弄得人尽皆知。安南的东都河内的街头巷尾已尽在流传大明帝国北征安南一事,甚至有些人已有大明的《征讨檄文》的全文,并在街头茶馆内诵读……

    无人知晓这全文来自哪里,且完全无处可查。

    “大明帝国此次北征的统帅为大名鼎鼎的河间王张玉的长子张辅,忠良之后啊,如今已兵分两路自广西、云南分别踏入安南境内,不扰民,不劫财,只是马不停蹄,一路向北,进军极快……”

    “……你们知道不,这大明军历数胡季父子的二十大罪状,宣扬要立陈氏子孙为国王……”

    “……据说那陈王尚有后,如今正在大明,待安南平定之后,大明会推举其为安南国王……”

    “……”

    河内的街头巷尾,小道消息层出不穷……

    不仅河内,在张辅统率的大军前进的路上,在其尚未到来之前,民间已各式传闻满天飞,仿如有一只看不见之手在布局织网……

    在河内经营了数十年的阮氏家族阮景真岂有不知之理,而这些消息的源头,来自北方,但不知为何,阮景真均觉得似乎与还剑湖畔的明月酣有关,而这最近开张的明月酣,与自己的远房侄儿阮清的关系非同一般。阮影真只是出自于自己的直觉,他还至官府查过这明月酣登记的事项,这明月酣在官府登记之人,姓陈名伺……

    阮景真命下人叫阮清过来。

    不多时,阮清过来了。

    “你是不是认识还剑湖畔明月酣的主事人?”

    “认识。”

    “叫什么名字?”

    “很多人叫他九爷,据说大名叫陈伺。”

    “能否叫他过来与我一谈?”

    “我试试看……”

    没错,自从王九至安南,化名陈伺,因为王九的母亲姓陈,王九便为自己取名陈伺……

第193章 河内的暗流

    阮清今日的精神状态与往日已大不相同。如今的阮清自信满满,与数月前的怨天尤人,又或自怨自哀已完全不同。阮氏家族数百年不倒,绝非没有原因,阮氏子弟一切均按自己对家族的贡献来确定对自己在家族内的地位。

    如今的阮清牵上了明月酣的线,可得到源源不断来自海上的明启王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仅此一项,这数月以来,便为家族带来十余万两银子的净利!而前段时间,阮清又接手了一大批自岘港而来的货物,利润完全可期,并且在货物尚在路上之时,河内的达官贵人便将那些货物一抢而空……

    阮清早已听说大明对安南宣战,但觉得这些似乎离自己很遥远……中华帝国在普通安南人的心目中正是遥不可及的存在,中华帝国的丝绸很美,瓷器很漂亮,国家强大异常;但普通人的心目之中,却是将此看作是一种信仰,并无一种归属感;因为安南已脱离中华帝国独立数百年!

    阮清来到还剑湖畔的明月酣,门口的小二,一见阮清,连忙引导他进来。

    这些小二,全部是来自大明帝国之人,或是由王九自海上带来,又或是自广西入境而潜入。当然,这还剑湖畔的明月酣,还请了不少侍女,这些侍女却全部为安南河内的本地人氏。小二的选择极为严格,因为他不仅仅是小二,而且还是密探!

    “找柱子,他在吗?”阮清直接张口问道。

    “噢,柱子哥刚刚回来,小的先带您去,”小二热心地道,“他在二楼乙字号贵宾房……”

    “不用了,我自己去便是……”阮清与柱子相当熟,他很不客气地说道。

    就在阮清踏入明月酣之时,二楼乙字号贵宾房内,如铁塔般的王九的亲卫柱子正在低声向一位坐着的秀气的年轻人汇报些什么,而那年轻人修长的手指正在轻叩楠木桌,发出轻脆、有节律的声音,煞是好听……

    “……根据回报,如今河内文武百官或有影响力的家族,已有人陆陆续续地将自己的家眷送至安南西部,但老百姓反而较为安定,在他们看来,大明所针对的是胡氏父子,与他们关系不大。但有些官员已有迹象寻找门路……”

    忽然,这年轻人的手指停了下来,柱子疑惑地停下了汇报。年轻人漆黑的眼眸望向柱子笑道:“看来,已经有导寻门路的人来找你了……”

    这秀气的年轻人正是如今化名陈伺的王九。

    王九的话音刚落,门口便有“笃笃……笃笃……”的报警敲门声。数息之后,阮清走了进来……

    一盅茶的功夫之后,阮清带着化名陈伺的王九踏上了至阮氏家族的路上。王九的亲卫柱子紧随其后。

    当阮清带着王九踏入古色古香的阮氏家族的大院之时,在河内跺跺脚,安南震三震的阮景真已在会客大厅前的走廊之上等着王九了。

    当泰然自若的王九踏入阮氏大院内的青石板之上之时,王九瞬间便觉得有三股若有若无的气息已锁定了自己,而在大院两侧,各有一堵夹墙,夹墙内数十股气息夹杂其内……王九笑笑,脚下一顿,却未在意。

    王九见到三络长须、和善的老者正在廊下迎接自己,瞬间便猜到这便是阮氏家族的族长、如今胡氏父子面前的股肱之臣阮景真!

    约摸一个时辰之后,王九带着铁塔般的柱子告辞,阮景真又是送至廊下。

    整个安南能让阮景真在廊下迎送之人,屈指可数。

    当阮景真在廊下之时,忽然屋檐之下跃下一个全身裹于黑衣之人,只有露双眼,看不清面孔,唯独苍老的声音可略知其年纪,只听苍老的声音道:“此人功力看不清虚实,但若看不清虚实,那便是较我们只高不低。只是不知这是谁家弟子,竟然如此了得,家主可看那人入门时的脚下青石板……”

    黑衣人带着阮景真来到院门口,却见那门口处化名陈伺脚下的青石板却是无恙。阮景真正诧异间,却见那黑衣人在那青石板处吹了一口气,石粉散却,只见那青石板处赫然出现了一个清晰的足印,那正是入门时陈伺所留……

    “可能老朽的功力较其深厚,震此青石板为粉可做得到,自认做不到如此精致的真气外放,仅留足印……”

    阮景真右手捋须,沉吟半晌,方且自袖口抽出一绢纸,轻声道:“那你将此多邦城的城防图,送至还剑湖畔的明月酣罢。阮氏一族的命脉便系于此……”

    当王九与柱子优哉游哉地踱回明月酣。刚踏入门,便见到身着浅黄色修身长裙,勾勒得前凸后翘的圆脸女子出现在王九面前。

    这正是任罄。任罄略带紧张地看了看王九。

    王九微笑着冲着她点了点头,其中之意,自然是非熟悉之人不能了解。

    任罄了然地转身上楼。

    而那跟在王九身后的柱子,悄然消失了……

    王九跟着任罄上了三楼,刚上三楼,瞬间闪出数名黑衣男子,待得见到是任罄与王九,这数名杀气腾腾的黑衣人瞬间离去。

    三楼之上,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巨大的,栩栩如生的沙盘,上面间或标记着数只红色或绿色的小旗帜……

    细看沙盘,这正是如今安南的地形图。黑色土地之上绿色的山脉,海洋为天蓝色,红色的小旗帜自然为大明帝国张辅所率的明军,绿色旗帜则为安南军……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915/ 第一时间欣赏唐诗剑诀最新章节! 作者:曾灵所写的《唐诗剑诀》为转载作品,唐诗剑诀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唐诗剑诀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唐诗剑诀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唐诗剑诀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唐诗剑诀介绍: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一首诗,代表一种意境,一种剑诀。这是明启王朝洪武年间,新科武状元王泊自唐家王朝诗中所悟,既而成为一代剑神。“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众门派集结前来寻衅,继而导演了一起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王泊剑气纵横,所向披靡,手刃数十人;但众人执其妻与子相挟,王泊自尽而亡。十数年后,当年挟迫王泊之人接二连三暴毙,唐诗剑诀重出江湖……唐诗剑诀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唐诗剑诀,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唐诗剑诀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