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497章

    ps:章节防盗,明天早上更正………………………………………………

    就在此时,旁边远远地传来一声的断喝:“休伤我主!”

    司马师循声抬头望去,不禁是面带喜色,原来喊话之人不是旁人,正是其族弟司马班。

    司马班是司马家族的远支庶脉,司马师上位之后,重用和提拨了不少司马家族的人,司马班也就顺势被提拨到了平虏将军的位置上,先前引军开路的,正是司马班。

    中军遇到敌袭,司马班闻讯之后,第一时间就率着八千骑兵回援中军了,他赶到之时,正好遇到文鸯紧追着司马师不放,不禁是勃然大怒,怒喝了一声,拍马挥刀,就直取文鸯。

    司马班身高九尺,长得膀大腰圆,矗在那儿,就如同是一座铁塔一般,膂力过人,光是一把大刀,就重达八十余斤,这一刀砍下来,势大力沉,有如泰山压顶。

    他也是欺负文鸯身体瘦弱,一上来,就完全是力量碾压的方式,根本就不给文鸯喘息的机会。

    文鸯从不惧怕这种蛮力型的大将,别看他们的招式势大力沉,但缺乏变化,只是一昧的狂砍猛砸,如果反应慢的人,很可能会中招,但是文鸯的身手极其敏捷灵活,想要砍中他,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的。

    司马班这一刀砍下,文鸯也只是侧了侧身,就轻松地闪了过去,司马班看到文鸯这么轻松地就闪过自己势大力猛的一招,不禁是微感诧异,心想这黄口小儿身手真是不错。

    不过司马班的招数可不止这一招,别的猛将一切砍出,招式用老,须得收回刀来再砍出去,司马班却是不用,他没等刀落下去呢,就突然地手一拧,将刀刃给横了过来,直接向文鸯的腰腹之间斩了过去。

    这一变招,完全是出乎意料的,若非司马班膂力惊人,也断然使不出这一招,司马班正是凭借着这一令人防不胜防的招数,才在战场之上斩敌无数。

    所以司马班对这一刀是充满着自信的,只要他将这一刀给砍出来,定可将文鸯给斩于马下。

    但文鸯的反应极为敏捷,司马班这一刀虽然快得有些匪夷所思,但文鸯一个后仰,几乎平躺到了马背上,刀刃堪堪地从他的鼻尖之上飞掠而过,文鸯居然是毫发无伤。

    司马班一愣,没想到这一刀也被他躲了过去,这可是他的杀手锏啊,这么一个看起来瘦瘦弱弱的少年居然就这么轻易地闪过去了,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啊!

    不过司马班还有一个杀手锏,这一刀砍空之后,他立马手腕一拧,大刀回旋回来,只不过这一次不是砍人,而是直奔文鸯座骑的马腿而去。

    在战场上,战马不仅仅是将领的座骑,而且是将领的朋友和伙伴,战马的作用非常的大,它不仅可以保持强大的机动能力,而且在速度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如果文鸯没有座骑的话,恐怕连司马师的身边都接近不了,更别说追着司马师满地跑了。

    司马班这一刀非常的歹毒,他伤人不成,就想办法去伤马了,毕竟文鸯顾得过自己,绝对是顾不过战马的,只要砍断一条马腿,这战马也就彻底地废了,没了座骑的文鸯,还不是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司马班的嘴角,掠过一丝残酷的笑意,他的这“三把刀”,可是他的成名绝技了,光是那泰山压顶的那一招,都很少有人能招架得住,就算是躲过了第一招,接下来的横扫千军,躲过去的人就廖廖无几了,而第三招,至今仍是无人可以幸免,虽然看起来有些下作,难登大雅之堂,但战场之上,论得是成王败寇,只有赢了才是王者,管他用什么手段,管他卑鄙不卑鄙!

    司马班的这三刀,有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速度之快,让人真得很难反应过来,不过文鸯却是从容不迫,操纵雪影一个弹跳,向着一下子就窜出了三四尺,司马班虽然是斜劈了一刀,但是还是没有能够伤着文鸯。

    这三刀下去,饶是司马班天生大力,但也累得他气喘吁吁,双臂有如灌了铅一般,这三刀,实在是太猛了,完全耗光了他的全部气力。

    文鸯冷笑一声,看来司马班也就这三板斧了,三招不中,后续似乎就没什么手段了。文鸯拨回马头,挺枪直取司马班。

    这个时候文鸯没有再继续地去追击司马师,而是想要快速地解决掉司马班这个狗皮膏药,否则在追击司马师的过程之中,司马班始终是一个威胁。

    司马班三刀落空让他心里很不是什么滋味,但文鸯这时突然的反击,让他更是措手不及,按理说,文鸯已经从他的身边逃走了,理应继续地逃亡,躲开他再说,但文鸯却是不逃反而么起了反击,杀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司马班不敢硬接文鸯的这一枪,他所会的三招,已经是他的极限了,不过三招之下,也鲜有生还者,养成了司马班盲目自大的习惯,文鸯突然地反击,让他是措手不及,没法子招架,只能是侧身闪避。

    但文鸯的枪是何速度,又如何能让他躲得过去,眼看着枪尖快如追风,司马班想躲,却没法子再躲开了,一枪被文鸯刺中了咽喉,当即就气绝身亡了。

    司马师本以为司马班来援,可以轻松地搞定文鸯,所以他并没有继续逃跑,而是在一旁驻足观看。

    可结果却是司马师万万没有想到的,司马班非但没有击杀对手,反倒是被人家给反杀了,而且文鸯就出了一招,干脆利落地就结束了战斗,这也太快了吧?

    看到文鸯如此生猛,司马师不禁是胆战心寒,还好两人厮杀的工夫,八千骑兵已经将他们团团围住了,省得司马师继续地夺路狂逃。

    虽然说司马班已死,八千骑兵是群龙无首,但司马班底下,还是有着一大群的校尉司马呢,只是要来对付文鸯一个人,

第1498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都是诸葛恪精挑细选出来的,不但个个身手不凡,而且都是忠心耿耿的死士,他们不分昼夜地轮班守在诸葛恪的身边,无论诸葛恪到那儿,他们都紧紧相随,寸步不离,时刻地保护着诸葛恪的安全。

    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怕死,诸葛恪当然也不例外,自从当上了首辅大臣,诸葛恪就惜命的很,铁血死士从不离身,除非对手想要掉大量的人手进行围杀,否则仅仅派几个刺客来刺杀的话,是远远不够的。

    可诸葛恪掌握着兵马大权,随时就可以调动大量的军队,如果真有人敢和他叫板的话,首先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够不够才行。

    诸葛恪在孙峻的陪同之下,到达了建业的北门,这里聚集了更多的官员来迎候他。诸葛恪扫了一眼,发现中书令孙嘿也赫然在列,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一抬手,身后的人抱了一大撂的诏书扔在了孙嘿的脚下,诸葛恪冷冷地道:“这些黄绢乃是昂贵之物,你们如此滥发诏书,浪费朝廷财物,该当何罪?”

    孙嘿脸色顿时变得惨白,额头的汗珠如雨而下,孙嘿只是一个中书令,虽然拥有发放诏书的权力,但草拟诏书的事可不归他管,现在诸葛恪问罪于他,令他惶恐不甚,可孙嘿又没办法辩驳,毕竟那些草拟诏书的人他也得罪不起啊,只能是伏于地上,诚惶诚恐地道:“丞相恕罪。”

    诸葛恪冷笑一声道:“本相为了先帝大业,日夜操劳,在前线风餐露宿,尔等却在京师吃饱闲饭无事可干,天子诏书用何其郑重之物,居然让你们随意滥发,一发就是一萝筐,如此肆意妄为,你这中书令,不当也罢!”

    孙嘿脸色剧变,当初发诏书的时候,孙嘿就觉得这样不妥,朝廷往回召诸葛恪,倒也没什么大错,但这诏书一封封地接连不断,发得也太频繁了,这无意是要把诸葛恪往毛里惹啊,孙嘿都有些胆怯了,但草拟诏书的人却告诉孙嘿,让他直管发,出了事有他顶着。

    孙嘿没办法,只得依令从事,如今诸葛恪果然怪罪到了他的头上,可也没见有人站出来给他顶着啊,孙嘿没办法,只能是磕头如捣蒜,求诸葛恪的饶恕。

    诸葛恪很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吩咐手下的人将孙嘿拿下,交有司查办。

    处理完孙嘿,诸葛恪又盯上了选曹尚书,漫不经心地问道:“本相离京之后,选曹可曾选拨新晋官吏?”

    选曹尚书心里顿时咯登了一下,诸葛恪离开京师一年多了,朝廷的事务不可以完全陷入停顿吧,有的官员卸任了,有的官员致仕了,总得有候补增进,所有官吏的升迁谪降,自然是有案可查的,但这其中却也不免有些营私舞弊之举,选曹尚书一听诸葛恪询问此事,自然是害怕的不行,要知道他自己就提拨了好几个亲戚,如果诸葛恪真要追究起来,那可是吃了不兜着走啊。

    可面对诸葛恪的询问,选曹尚书又不敢不回答,只能是硬着头皮道:“回丞相,是选拨了一些。”

    诸葛恪不咸不淡地道:“把名录拿来给本相瞧瞧。”

    那名录自然没有带在选曹尚书身上,选曹尚书赶紧让下面的人去取,很快地将名录拿来,递给了诸葛恪。

    诸葛恪接过名录,只瞥了一眼,便是怒火中烧,这名录上密密麻麻的至少有上百人,自己离京一年多时间,选曹的人竟然敢背着他提拨选用了这么多的人,且不说这些人是不是因私舞弊的,最起码连他都没有支会一声,居然就敢擅行其事,他们眼里,还有没有他这个丞相了?

    诸葛恪直接就把那份名录扔到了地上,高声地宣布:“名录上的官吏,一律退回原职,本相择日与选曹重新考核,择优录用,凡因私舞弊者,终生不予录用!”

    选曹尚书暗暗松了一口气,好在诸葛恪没有细细地查看名录,否则把他任用的那几个亲戚给揪出来,他这个选曹尚书也就当到头了。他赶忙地收起名录,道:“丞相圣明。”

    诸葛恪没再理会于他,登上了车舆,径直地前往皇宫。

    全程陪同的孙峻始终是面带微笑的侍立一旁,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任由诸葛恪在那儿趾高气扬地发号施令。

    没想到一年多没见,诸葛恪还是一如既往的嚣张啊,刚一进城,就斥责了中书令和选曹尚书,把一年来选曹准奏任用的官吏统统罢免,孙峻很清楚,这名录上面的人,虽然有靠着关系重金贿赂爬上来的人,但大多数还是走得正常升迁途径,诸葛恪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将这些人一撸到底,那他得罪的可就不止是一个两个,而是上百人啊。

    尽管以诸葛恪的地位和身份,对这些下位者是不屑一顾的,视作蝼蚁一般,但蝼蚁多的话,一样也能咬死大象,尤其是那些兢兢业业,奉公守法,好不容易才升迁上来的官吏,被诸葛恪一竿子就打翻了,如何不心生怨愤。

    诸葛恪这样拉仇恨,只能代表他在作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了。

    孙峻和那些世家就已经计划好了,只要诸葛恪一进建业城,那他就是插翅难飞了,而且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孙峻决定就在诸葛恪进城的当天就动手,杀诸葛恪一个措手不及。

    诸葛恪再谨慎,也不可能会想到此刻的建业城中,已经布置好了天罗地网,就等着往里面钻了。

    当然孙峻也不会选择在城门口动手,毕竟诸葛恪是带着军队回来的,身边的甲士更是无数,在这里动手,杀掉诸葛恪的难度很大。

    所以孙峻选择在了皇宫里面动手,毕竟诸葛恪去其中去觐见孙亮,不可能带这么多的护卫进去吧,再怎么说也与礼不符,只要诸葛恪身边的护卫减少了,孙峻就有信心将他拿下。

第1499章

    ps:章节防盗,明早上午更正………………………………………………

    都是诸葛恪精挑细选出来的,不但个个身手不凡,而且都是忠心耿耿的死士,他们不分昼夜地轮班守在诸葛恪的身边,无论诸葛恪到那儿,他们都紧紧相随,寸步不离,时刻地保护着诸葛恪的安全。

    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怕死,诸葛恪当然也不例外,自从当上了首辅大臣,诸葛恪就惜命的很,铁血死士从不离身,除非对手想要掉大量的人手进行围杀,否则仅仅派几个刺客来刺杀的话,是远远不够的。

    可诸葛恪掌握着兵马大权,随时就可以调动大量的军队,如果真有人敢和他叫板的话,首先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够不够才行。

    诸葛恪在孙峻的陪同之下,到达了建业的北门,这里聚集了更多的官员来迎候他。诸葛恪扫了一眼,发现中书令孙嘿也赫然在列,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一抬手,身后的人抱了一大撂的诏书扔在了孙嘿的脚下,诸葛恪冷冷地道:“这些黄绢乃是昂贵之物,你们如此滥发诏书,浪费朝廷财物,该当何罪?”

    孙嘿脸色顿时变得惨白,额头的汗珠如雨而下,孙嘿只是一个中书令,虽然拥有发放诏书的权力,但草拟诏书的事可不归他管,现在诸葛恪问罪于他,令他惶恐不甚,可孙嘿又没办法辩驳,毕竟那些草拟诏书的人他也得罪不起啊,只能是伏于地上,诚惶诚恐地道:“丞相恕罪。”

    诸葛恪冷笑一声道:“本相为了先帝大业,日夜操劳,在前线风餐露宿,尔等却在京师吃饱闲饭无事可干,天子诏书用何其郑重之物,居然让你们随意滥发,一发就是一萝筐,如此肆意妄为,你这中书令,不当也罢!”

    孙嘿脸色剧变,当初发诏书的时候,孙嘿就觉得这样不妥,朝廷往回召诸葛恪,倒也没什么大错,但这诏书一封封地接连不断,发得也太频繁了,这无意是要把诸葛恪往毛里惹啊,孙嘿都有些胆怯了,但草拟诏书的人却告诉孙嘿,让他直管发,出了事有他顶着。

    孙嘿没办法,只得依令从事,如今诸葛恪果然怪罪到了他的头上,可也没见有人站出来给他顶着啊,孙嘿没办法,只能是磕头如捣蒜,求诸葛恪的饶恕。

    诸葛恪很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吩咐手下的人将孙嘿拿下,交有司查办。

    处理完孙嘿,诸葛恪又盯上了选曹尚书,漫不经心地问道:“本相离京之后,选曹可曾选拨新晋官吏?”

    选曹尚书心里顿时咯登了一下,诸葛恪离开京师一年多了,朝廷的事务不可以完全陷入停顿吧,有的官员卸任了,有的官员致仕了,总得有候补增进,所有官吏的升迁谪降,自然是有案可查的,但这其中却也不免有些营私舞弊之举,选曹尚书一听诸葛恪询问此事,自然是害怕的不行,要知道他自己就提拨了好几个亲戚,如果诸葛恪真要追究起来,那可是吃了不兜着走啊。

    可面对诸葛恪的询问,选曹尚书又不敢不回答,只能是硬着头皮道:“回丞相,是选拨了一些。”

    诸葛恪不咸不淡地道:“把名录拿来给本相瞧瞧。”

    那名录自然没有带在选曹尚书身上,选曹尚书赶紧让下面的人去取,很快地将名录拿来,递给了诸葛恪。

    诸葛恪接过名录,只瞥了一眼,便是怒火中烧,这名录上密密麻麻的至少有上百人,自己离京一年多时间,选曹的人竟然敢背着他提拨选用了这么多的人,且不说这些人是不是因私舞弊的,最起码连他都没有支会一声,居然就敢擅行其事,他们眼里,还有没有他这个丞相了?

    诸葛恪直接就把那份名录扔到了地上,高声地宣布:“名录上的官吏,一律退回原职,本相择日与选曹重新考核,择优录用,凡因私舞弊者,终生不予录用!”

    选曹尚书暗暗松了一口气,好在诸葛恪没有细细地查看名录,否则把他任用的那几个亲戚给揪出来,他这个选曹尚书也就当到头了。他赶忙地收起名录,道:“丞相圣明。”

    诸葛恪没再理会于他,登上了车舆,径直地前往皇宫。

    全程陪同的孙峻始终是面带微笑的侍立一旁,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任由诸葛恪在那儿趾高气扬地发号施令。

    没想到一年多没见,诸葛恪还是一如既往的嚣张啊,刚一进城,就斥责了中书令和选曹尚书,把一年来选曹准奏任用的官吏统统罢免,孙峻很清楚,这名录上面的人,虽然有靠着关系重金贿赂爬上来的人,但大多数还是走得正常升迁途径,诸葛恪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将这些人一撸到底,那他得罪的可就不止是一个两个,而是上百人啊。

    尽管以诸葛恪的地位和身份,对这些下位者是不屑一顾的,视作蝼蚁一般,但蝼蚁多的话,一样也能咬死大象,尤其是那些兢兢业业,奉公守法,好不容易才升迁上来的官吏,被诸葛恪一竿子就打翻了,如何不心生怨愤。

    诸葛恪这样拉仇恨,只能代表他在作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了。

    孙峻和那些世家就已经计划好了,只要诸葛恪一进建业城,那他就是插翅难飞了,而且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孙峻决定就在诸葛恪进城的当天就动手,杀诸葛恪一个措手不及。

    诸葛恪再谨慎,也不可能会想到此刻的建业城中,已经布置好了天罗地网,就等着往里面钻了。

    当然孙峻也不会选择在城门口动手,毕竟诸葛恪是带着军队回来的,身边的甲士更是无数,在这里动手,杀掉诸葛恪的难度很大。

    所以孙峻选择在了皇宫里面动手,毕竟诸葛恪去其中去觐见孙亮,不可能带这么多的护卫进去吧,再怎么说也与礼不符,只要诸葛恪身边的护卫减少了,孙峻就有信心将他拿下。

第1500章 计谋过人

    此刻的诸葛诞却是沮丧到了极点,先前逃命的时候,只顾着逃命了,根本就来不及思考别的东西,但现在闲了下来,却让诸葛诞是痛彻心扉。

    粗略的统计很快地报上来了,诸葛诞带出去八万人马,逃回来的不足三万之数,也就是说颖上一战,淮南军至少损失了五万人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诸葛诞再也压制不住,一口血箭喷出,身子晃了晃,眼前一黑,差点没有栽倒在地。

    也幸亏蒋班眼疾手快,将诸葛诞给搀扶住了,急切地喊了一声:“诸葛都督……”

    诸葛诞这才悠悠转醒,重重地长叹了一声,道:“某败矣!”

    蒋班劝慰道:“都督,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尽管这一战我们输了,但我们还有寿春,还有整个的淮南,还有吴国的援兵,足以与司马小贼一战,都督还需要振作起来啊。”

    诸葛诞就如同是霜打的茄子一般,整个人看起来都是萎靡不振,他苦笑一声,道:“没有机会了……”

    颖上一战,折损了淮南一半以上的兵马,这些兵马,可是诸葛诞赖以起兵的基础,他之所以敢于叫板司马氏,就是仗着自己手中有十万大军,现在仅仅只是一战,十万大军就被司马伦给打掉了一半,诸葛诞焉能再有再战的勇气。

    此刻的诸葛诞,陷入到了深深的懊悔之中,如果他不是轻敌的缘故,不是想着捉住司马伦的破绽捞一票的心思,以他的兵马,固守寿春城的话,肯定不会是败得如此惨烈。

    一战损失了五万人,等同于一下子就打断了诸葛诞的脊梁骨,他现在已经很难再站得起来了,颖上之战的失利,对于整个淮南的局势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接下来,司马伦肯定会挥师南下,而王昶在弋阳也是虎视眈眈,吴纲的一万人马,很难与之匹敌,西线失守也将会在预料之中,整个淮南的形势必将是芨芨可危。

    至于吴国的援兵,诸葛诞还真没把他们当成救星,以吴国人的尿性,能不落井下石就已经是烧高香了,指望他们能在关键的时候伸以援手?诸葛诞还真没有这个想法。

    吴国人之所以出兵,自然是看在巨大的利益的份上,如果诸葛诞这边能扛得住司马军的进攻,吴国人倒是不介意搭把手的,但是如果诸葛诞兵败如山倒,根本就无法抵挡司马军的进攻,那之前所承诺给吴国人的地盘,很可能就都已经落到了司马军的手中,让吴国人自己去夺这些地盘,这样赔本的买卖,吴国人肯定是不干的。

    所以说,现在淮南的这个形势,吴国人大概率的会袖手旁观,甚至看到形势不妙,干脆就溜之大吉了,诸葛诞指望他们,那比母猪上树更难。

    司马伦若想攻打寿春,必定会先取上蔡,所以诸葛诞暂时不准备回到寿春,而是率领残军固守上蔡。

    好在上蔡经过修整,城墙也比先前要坚固的多了,加上储备了大量的粮草和军械,坚守一段时间是丝毫没有问题的,反正上蔡背倚淮南,司马军也无法对上蔡进行包围,一旦战事不利,诸葛诞还是可以通过水路撤军回到寿春的。

    如此进可攻退可守的要塞,诸葛诞是轻易不会放弃的,就也是符合寿春战略防御纵深的需要的,所以诸葛诞必不可轻弃,他坚守上蔡,只待司马伦的进攻。

    ……………………………………………………………………

    颖上之战大获全胜,全歼俘虏淮南军五万余人,这一仗打得是酣畅淋漓,一扫之前的郁闷之气,众将在向司马伦道贺之时,谀美之词有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称赞司马伦用兵之奇,纵然是古之名将,也多有不及。

    司马伦背负双手,淡然处之,众将先前的态度与现在可是判若二样,为了劝说司马伦改变战术,许多人是联名上谏,还演出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只不过是司马伦心志坚定,否则耳根子稍软的话,又怎么可能会有今日大胜之局面。

    这场战役,从司马伦离开兖州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谋划了,司马伦深知诸葛诞领兵多年,作战经验丰富,又熟知淮南的地形地势,如果采用常规的战法,司马伦劳师远征,诸葛诞以逸待劳,是很难讨得了便宜的。

    所以司马伦从一开始就示敌以弱,明明是十万大军,司马伦对外诈称是五万人,便采用偃旗息鼓,增兵减灶的方式,将另外的五万人给掩藏起来,这便给了诸葛诞一个错觉,认为司马伦兵少,极易破之。

    同时,司马伦将自己战场小白的特征发挥的是淋漓尽致,分进合击,孤军深入,不听规劝,一意孤行,反正什么是兵家忌讳的事,司马伦就照着做,一样也不落下。

    如果是别的将领这么干,反倒是让诸葛诞怀疑其中有诈,但司马伦这么干,诸葛诞反倒不会怀疑,因为司马伦这么做,特别的符合那些没有战场经验的新手,尤其是符合司马伦这样家世地位特别优越的世家纨绔子弟,他越是表现的桀骜不驯,越是表现的狂放不羁,才与他的身份地位相匹配。

    正因为这样,司马伦才把诸葛诞这只老狐狸给诱出了寿春城。

    而颖上一战,更是将司马伦卓越的军事天赋发挥的淋漓尽致,半渡而击,这个前人几乎用烂了的战术在司马伦的手中,却焕发出了新的光采,光是颖水上浮桥的破与立,就堪称是司马伦的神来之笔,诸葛诞的八万大军,竟然被司马伦玩弄与股掌之间,进退维谷,其最终惨败而归,也就一点也不令人意外了。

    诸葛诞乃是当世之名将,战绩显赫,谋略过人,但这么一条颖河,却让他是骑河难下,左右无法兼顾,被司马伦是耍得团团转,从头到尾,他就是在被动挨打,就连一点的反击都没有,这估计是诸葛诞这辈子打过最为郁闷的一仗了。

第1501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蜂拥登山的场景,微微地露出了一丝的笑意,这个请君入瓮,果然是不错的妙计!

    白鹿山是井陉关东面的一座断山,有三座山峰,但却不与周围的山脉相接,最要命的是山上没有水源,司马军五万多人登山之后,喝不到水,最多也坚持了不了三天的时间。

    这白鹿山的地形,羊祜一早就专门登山去考察过了,别看这白鹿山上山林茂密,但却是一个无水之地,山上就连一个泉眼也没有,想要水,那就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所以在并州军发起进攻之前,羊祜已经特意地选择好了在白鹿山一带设伏,只要并州军四面的伏兵一出,慌不择路的陈泰,肯定会选择先抢占白鹿山这个制高点。

    由于时间的关系,陈泰已经是顾不上去考虑白鹿山有没有水的问题了,恕不知,他已经完全掉入到了羊祜的圈套之中。

    白鹿山上无水,陈泰的五万人马根本就坚不了多久的时间,并州军根本就无需去攻山,只要在山下进行围困,陈泰迟早会突围的,到那时,自然是手到擒来。

    并州军的这个反击计划,是和偷袭邺城是息息相关的,曹亮在稳守井陉关的同时,就已经布署好了反击的手段。

    其实以现在并州军的实力,就算是和司马军正面的较量,也是占有极高的胜率的,毕竟并州军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战斗经验极其丰富,尤是并州军的三大骑兵,经验老道,骁勇善战,就算司马军现在装备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也不过是东施效颦而已,曹亮还真没把他们视作是真正的对手。

    一支骑兵队伍的战斗力,远不止是马具和武器更新一下就能提高的,不可否认新式的马具和武器对骑兵的影响程度,但这绝不是决定性的条件,一支骑兵队伍的成长,战斗经验才是关键所在。

    并州骑兵在这数年间,经历过无数次的大战,经过这不断地锺炼,才成为真正的百战雄师,天下无人可以与之争锋。

    司马军的骑兵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操练,也完整的装备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但在作战经验的上面,却是一个大大的零字,没有经过残酷的战场洗礼,完全就是一群战场菜鸟,根本就不可能是并州军的对手。

    曹亮之所以没有轻易地调动军队直接来和司马军开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并州军处于数量上的劣势,这样的战斗,就算是可以达到获胜的目标,但杀敌千人,自损八百同样也是无可避免的,如果仅仅为了打赢这场战役而不计损耗,曹亮自然是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和司马师拼消耗的。

    所以并州军最初的避而不战,让许多的人为之质疑,认为曹亮胆小如鼠,就连和司马师正面怼的勇气都没有。

    对此,曹亮也只是付之一笑,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最大的胜利,才是他追求的极致目标,上兵伐谋,能用计策来取胜,又何须逞武力?

    上党的这枚棋子,早在曹亮布局冀州之时,就已经暗藏着那儿了,为了暴露行踪,长水营和右卫营进入上党之后,一直是偃旗息鼓,藏匿于太行山的深山峡谷之中,不为人所知。

    为了侦察并州军的动向,司马军肯定没少往并州派间谍进行军情刺探,但由于上党的这支伏兵保密工作做得极好,司马军间谍根本就没有发现在太行山的峡谷之中,还潜藏着这么一支队伍。

    错误的信息自然会导致错误的结果,不管是司马师还是钟会吕昭,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冀州北部,密切的关注着可能来自幽州和井陉方面的进攻,而忽视了上党方向。

    所以从一开始,曹亮就将长水营和右卫营定位于攻击邺城,这完全是一步釜底抽薪的狠招,不管冀州北部的战况进行得如何,只要并州军能攻克邺城,就会彻底地打乱司马军的战略布署,从而在战略上赢得主动。

    不过长水营和右卫营选择出击的时机必须要适当,只有在司马军防守松懈兵力薄弱的时候出击,才可以收到奇效,否则出兵去攻打敌人重兵防守的邺城,完全是以卵击石的。

    所以在钟会坐镇邺城之时,曹亮一直采用按兵不动的方式,隐而不发,这也让司马军所有的高层都认为,并州军的主攻方向是来自北面的,所以丝毫没有担心邺城会出问题。

    司马师率军进入冀州之后,整个冀州的形势也由守转攻,钟会被撤去了河北都督的职务而转任先锋官,这无疑释放出一个战略大反攻的信号,司马师频频地调兵遣将,挥师冀北,无形之中削弱了邺城的防御。

    王濬巧为其谋,设计轻取了邺城,也彻底地扭转了整个冀州的形势,曹亮运筹帷幄,谋划全局,在王濬攻取邺城之后,曹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就已经浮出水面了。

    司马师强攻井陉关,在真定设下伏击圈,等着曹亮来钻,曹亮自然不会上当,只要井陉关能坚守得住,司马师所有的计划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邺城失守之后,司马军的后勤补给线完全给掐断了,对于这个致命的影响,司马师肯定也是坐不住的,撤军已经成为了必然。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曹亮当然不会让司马师轻易地脱身,而从井陉关撤下来的陈泰部,自然成为了曹亮首先要吃掉的目标。

    司马师想要围点打援,曹亮没有上他的当,现在却是风水轮流转,只要并州军截击司马军这一支撤退的军队,司马师肯定是会派兵来救援的。

    一口气吃掉司马师的七万骑兵和五万步兵,曹亮现在还没有那么大的胃口,所以这次的目标,还是以之被围困在白鹿山的陈泰部为主,对付司马师的援兵,曹亮只是进行阻援,而不是打援。

第1502章 司马伦退兵的消息

    孙峻自从进驻新城之后,便不再满足仅得到区区一座新城了,根据事先和诸葛诞有过的约定,此次东吴如果帮着诸葛击退司马军的话,诸葛诞是会拿弋阳、安丰和庐江三郡来酬谢的。

    如果能将这三个郡都揽入到怀中的话,那孙峻在江东的威望,就可以达到顶点了,纵然是赤壁胜曹操的周瑜,彝陵破刘备的陆逊,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了,孙峻的功绩,在东吴那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经天纬地,盖世绝伦,到那时,就算是让孙亮挪窝由他来做这个皇帝,恐怕都不会有多少反对之声。

    一想这,孙峻脸上就浮现出得意的笑容,虽然他不是孙权的嫡系子孙,但谁规定东吴的皇位就得由孙权一脉来继承,当初如果不是孙策英年早逝,这皇帝宝座,那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由孙权来染指的。

    自古以来,这天子之位,都讲究个有德者居之,孙亮一介毛孩,无德无能,不就是因为有孙权这么一个好爹吗,他才得以坐到皇帝的宝座上去了,如果不是他孙峻尽心辅佐,铲除逆臣诸葛恪,他孙亮又如何能安稳地坐在那儿?

    孙峻也是孙氏宗族的人,如何就没有权利来坐这个位置?只要孙峻愿意,他随时都可以把孙亮一脚踢开,自己上位。

    当然,孙峻有那个野心,却没有那个胆量,毕竟他想上位,就得获得无数人支持才行,没有声名,没有功绩,没有威望,谁会支持他?

    所以此次的淮南之战,孙峻是寄以厚望的,只要他能拿下半个淮南,在江东的声望必然大涨,这样就可以得到不少人的支持了,谋朝篡位,也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此次孙峻攻取了新城,已经在江东引起了盛赞,这可是东吴自建国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开疆拓土,许多人都喜极而泣,孙亮都亲自亲往孙权的陵墓拜祭,将这一个好消息报予先皇。

    拿下新城是孙权毕生的心愿,孙权穷其一生,数十次发动战争,都无法拿下新城,没想到驾崩后没多久,他的心愿便实现了,东吴举国欢庆,孙峻之名在江东也是广为流传。

    当然仅仅得到了新城,还不足以实现孙峻的野心,如果孙峻能拿下淮南的话,将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那么他的上位,自然而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可想要拿下淮南三郡,就必须要达成和诸葛诞的协议才行,这毕竟不是孙峻自己便可以决定的,所以他还必须要耐心地等待,等待司马军的到来。

    只有帮助诸葛诞击退司马军的进攻,孙峻才有可能拿到他想要的东西。

    孙峻密切地关注着局势的发展,等到司马军终于到来的消息了,孙峻却愣住了,他也不知道司马师是怎么想的,居然会派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来出战,这也太欺负了吧,司马师真得以为随便派个阿猫阿狗前来,也能荡平淮南吗?

    孙峻都恨不得立刻提兵前往淮北,将司马伦的这一支人马给灭掉,轻视敌人,那是要付出代价的。

    果然还没有等到孙峻出手呢,诸葛诞就已经抢先出兵了,亲率着八万大军雄纠纠地渡过了淮河,准备对司马军进行迎头痛击。

    但是这一战的结果,却是让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诸葛诞非但没有打败司马伦,反而却被司马伦打爆了,这一战,诸葛诞竟然折损了七成左右的兵马,可谓是大败亏输,惨不忍睹。

    孙峻闻讯之后,也是暗暗地吃惊,这个结果也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本以为司马师派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司马伦领军前来,根本就不可能是诸葛诞的对手,但没想到结果却是大相径庭,诸葛诞不但败了,而且是惨败而己,损失甚大,整个淮南的形势陡然间变得严峻起来。

    孙峻此次出兵援助诸葛诞,并非出自本愿,只不过是受不住巨大利益的诱惑,才出的兵,但孙峻抱着一个原则就是,出兵可以,卖命却是不行的,为了帮助诸葛诞而让东吴的军队蒙受很大的损失,这一点是孙峻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孙峻这次来,既要吃羊肉,又不上惹上一身腥,和司马军硬拼,那是诸葛诞的事,吴军最多也就是敲敲边鼓,助助威,壮壮声势罢了。

    但诸葛诞此番兵败之后,淮南的形势为之大变,司马军很可能会大举进犯淮南,诸葛诞则恐怕是无力抵抗。

    将吴军大规模地卷入到魏国内战之中,这显然不是孙峻所希望看到的,如果和司马军进行硬刚的话,吴军必然会承受很大的损失,甚至他们刚刚吞下的合肥新城这块肥肉,也不得不吐出来。

    这不禁让孙峻有些纠结了,继续地帮助诸葛诞的话,吴国的损失将会是无法估量的,但现在撤军的话,似乎又有些不甘心,孙峻思虑再三,始终还是拿不定主意。

    就在这时,孙綝突然地跑了进来,对孙峻道:“阿兄,好消息啊,司马伦退兵了!”

    孙峻不禁一愣,道:“司马伦退兵了?怎么可能?莫非有诈乎?”

    颖上之战刚刚结束,司马伦取得了大胜,在这个时候,司马伦应该是趁胜追击,直捣寿春还差不多,又怎么可能突然间放弃进攻,撤军回师呢?如果此事属实的话,孙峻倒是怀疑这其中有诈。

    孙綝道:“小弟已经派人查探过了,司马伦撤军的消息千真万确,据可靠消息称,黄河那边战事吃紧,司马师亲自给司马伦下令,要他撤军兖州,加强黄河防线的守备,如果不是这个原因的话,司马伦必然不会轻易地撤军的。不过如此甚好,兄长也就无需担忧与司马伦交手的事了,此番司马伦退去,淮南得以保全,也该是诸葛诞兑现承诺之时了,兄长便可派人前去和诸葛诞索要庐江等三郡了。待三郡交割完毕,我们便可饮马淮河,窥探中原了,兄长此功,经天纬地,江东上下,无人能及。”

第1503章 效仿吕蒙旧事

    孙峻听罢,脸上却无半点的喜色,冷冷一笑,道:“子通啊,你想多了,此次淮南之战,我们并未出半份力,诸葛诞又如何肯将庐江三郡交付给我们,恐怕就连这新城,诸葛诞都想要讨要回去呢!”

    孙綝本来是面带着欣喜的笑容的,听完孙峻的话,面上却是不由自主地一僵,有些不可置信地道:“诸葛诞与我们有盟约,他不至于会背信弃义吧?”

    孙峻呵呵一笑,道:“诸葛诞是何等工于算计的人,他之所以肯割让新城,并许以庐江三郡,还不就是想要借助于我们的力量来对付司马师吗?但现在司马师的军队不战而退,诸葛诞并没有获得我们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又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地将庐江三郡交给我们呢?现在诸葛诞最为后悔的,恐怕就是将合肥新城给了我们,也许诸葛诞此刻正盘算着如何将合肥新城给夺回来呢,所谓的盟约,在诸葛诞的眼中,不过是废纸一张罢了。”

    孙綝怒道:“诸葛诞简直就是欺人太甚,当初是他哭着喊着求我们相助的,如今司马军兵退,他就想着要过河拆桥了,直是岂有此理!我军虽然没有同司马军交战,但此番进军淮南,也是花费了不少钱粮的,军中闹疫病,也死了不少人,诸葛诞如果真得背信弃义的话,我孙綝第一个饶不了他!”

    孙綝是愤愤不平,当初诸葛诞为了请求东吴的援兵助战,态度谦恭,姿态放得很低,再苛刻的条件也是满承满应,可现在淮南的危机一过,诸葛诞陡然就要把脸一变了,之前所承诺的庐江三郡压根儿就不会给,就连吴军现在占据的合肥新城,诸葛诞都恐怕想要收回去了。

    理由嘛,诸葛诞肯定也会想得很充分的,吴军根本就没有打过一仗,没有对淮南军有过任何的帮助,所以无功不受禄,吴军也没有理由继续白白地占着新城了。

    这当然让孙綝是恼火不已,诸葛诞真要这么干了,岂不是让吴人竹蓝打水——一场空了,让吴人如何能接受得了?

    孙峻却是冷静无比,尽管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出自于孙峻的猜测,但孙峻却更清楚,他所有的猜测都是有根有据的,绝非是主观臆断,诸葛诞的为人如何,他们可是打了很多年交道的,那家伙,能是会吃亏的主吗?

    就算是吴国真正地帮他打退了司马军的进攻,能不能痛痛快快地割让庐江三郡还是一个未知之数,更别说吴国未有寸功,就想要划走淮南的大半地盘,那简直就是与虎谋皮。

    不过孙峻却有着自己的打算,当初出兵之时,孙峻就已经料想到这个局面了,但他依然还是义无反顾地出了兵,说明孙峻是早有安排,不可能被诸葛诞牵着鼻子走。

    孙峻冷冷一笑,道:“诸葛诞肯不肯给那是他的事,不过我孙峻看上的东西,还没有得到不了的。子通,传令下去,各营的人马立刻做好出征的准备,连夜出发,务必于天明之时,抵达寿春城下。”

    孙峻扬了扬右臂,下意识地要做一个手势出来,但伸出去手臂的时候,才想起自己的右手早就没了,如今虽然痊愈了,但却变成了一个秃手的模样,孙峻不想到这里还不甚难过,要抬起手来,自然是悲愤不己,可恨的诸葛恪,死到临头了还要反咬他一口,所以但凡这姓诸葛的,就没一个好人,孙峻对姓诸葛的,个个是仇深似海,诸葛诞当然也不例外。

    到了这个关键的时候,那就是要看谁先下手了,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趁着诸葛诞此时还在下蔡之时,寿春城空虚,孙峻来个先下手为敌,夺下寿春来再说。

    如果是诸葛诞全盛之时,孙峻也不敢心存此种想法,但现在诸葛诞兵败,损兵折将,力量大衰,再加上司马军确实已经退兵了,所以孙峻才有胆量去偷袭寿春。

    当年吕蒙偷袭荆州之时,也不正是采用的同样的手段吗?尽管吕蒙的行径谈不上光彩二字,但是为了得到荆州,东吴上下早已经是不择手段了,关羽征战樊城,荆州空虚,正好给了吕蒙偷袭的机会,一战而功成。

    现在孙峻颇有点效仿吕蒙的做法,所不同的是,当然关羽在樊城是打了胜仗的,正是傲气十足,睥睨天下之际,而此时的诸葛诞,却是大败亏输,逃回到了下蔡,正在那儿舐拭伤口呢。

    所以说,孙峻这次成功的几率,甚至是远高于吕蒙的,就算诸葛诞洞悉了他的阴谋,孙峻也坦然无惧,就如今诸葛诞手中的那点残兵败将,孙峻还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这一战,孙峻对寿春是志在必得。

    从合肥北上,一路之上皆是平原,水网密布,对于熟悉水性的东吴军队来说,这几乎就是如鱼得水,丝毫没有什么难度。

    现在淮南军所有的防御力量都集中在淮河一线上,对于南路是疏于防范的,所以吴军一路乘夜而行,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到了天明时分,他们便顺利地抵达了寿春城下。

    此时天色微明,寿春的城门紧闭,当然由于大敌当前,到了白天,寿春的城门也是不会打开的,只不过现在城头上守军大部分在休息,显得空旷无人,如果到了白天,守军的数量明显就会增多,攻城的难度也会随之相应地增加。

    不过孙峻可没有采用强攻的打算,则是准备诈开城门,然后才会派兵强夺之。

    想要诈取城门,必然不能用太多的人马,否则对方肯定不会信任而拒绝开门。

    于是孙峻派了孙綝率一千人马,打着东吴援兵的旗号,慢悠悠地来到了寿春城下,至于孙峻所率的主力大军,则悄悄地隐藏了起来,等到孙綝那边抢夺下一座城门之后,孙峻便会率领着主力大军,倾巢而出,直扑寿春城,一口气杀到城中去。

第1504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紧裹的眼睛之后,大吃了一惊,司马师受伤的事,他竟然丝丝毫也不知情。

    事先钟会下令司马军诸军校缄口,不得向外透露司马师眼睛受伤的情况,以免动摇军心。

    钟会的这道命令极为的严苛,任何违反命令的人,不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惩之。有一位牙门将军,只是随口说了一声司马师受伤的事,钟会就将其斩首示众。

    钟会这一手杀鸡儆猴确实是起到了震慑军心的作用,大家对司马师负伤的事噤若寒蝉,就连私底下都不敢小声议论,只能是仿佛把它当做不存在的事,毕竟传一句闲话,就有掉脑袋的风险,谁也不敢拿自己的项上人头开玩笑不是。

    司马师受伤的事,虽然在场目睹的人很多,但下了禁口令之后,知情的人也就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了,大部分人只知道司马军是因为兵败而撤军的,并不知道司马师已经受了重伤。

    司马伷看到司马师双目失明,不禁是失声痛哭,这倒不是他故意做作,平时司马师对几个弟弟就比较关怀,他们成年之后,司马师同更是对他们委以重任,别人家的嫡庶之争兄弟阋墙,似乎在司马家并没有发生,司马师和众兄弟的感情还是比较和睦的。

    所以司马师负伤,司马伷还真是伤心,司马伷也清楚,在司马家诸弟兄之中,他们几个不过是打酱油的,真正挑大梁的,是司马师,如果这个主心骨没了,司马家的大业真得就芨芨可危了。

    司马伷他们背靠着司马家的这棵大树,自然有着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一旦这棵大树倒了,恐怕就连普通平民的生活也享受不到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司马伷方及弱冠,人生之路才刚刚启程,他可不想就此谢幕。

    一念至此,司马伷是悲从中来,哭得是稀里哗啦,反过来还得让司马师来安慰他。

    这几天来,司马师的情绪也渐渐地稳定了,既然眼瞎的事情已经是不可逆转,他不愿接受也得接受,想一想如果文鸯这一箭射得再深一些,很可能自己也就一命呜呼了。

    活着才是最大幸运,那怕是眼瞎了,司马师还有耳朵,还有嘴,还有大脑来思考,总比命都没有了要强吧。

    司马师这一辈子承受的打击已经足够多了,每一次的打击都让他愈发变得坚强起来,那怕现在眼不能视物,但司马师依然没有悲观失望,他精心挑选了四个侍从,他们都是司马家奴出身,忠心耿耿,司马师让他们寸步不离自己的身边,充当自己的眼睛,把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告诉司马师,他们只反馈映像,至于思考和决断。那就是司马师的事了。

    司马师好言劝慰了司马伷一番,司马伷这才止住了眼泪,将司马师迎入了阳平城内。

    稍作休整之后,司马师立刻召集众将议事,商讨接下来的对策。

    白鹿山那边也传回来了消息,陈泰的军队是全军覆灭,无一人生还,陈泰不愿投降,自刎而亡。

    听到了这消息,司马师反倒是沉默了下来,他和陈泰虽为主臣,但是多年以来两人关系相交莫逆,堪称手足,这次陈泰兵败,他本有机会投降活命,但是陈泰没有苟且偷生,而是选择了自杀殉国,为司马氏尽忠。

    相比于自己眼瞎失明,陈泰的遭遇更惨,冀州的这一战,司马师真得是一败涂地,他两年以来建立的信心在一夕之间就被摧毁的无影无踪,这次的惨败,也让司马师清醒地意识到,在天下大势已不在他的掌握之中,司马家族的命运如何,已经不再由他说了算,大浪沉浮,司马家的命运已经是犹如浮萍,随波逐流了。

    这些消息,是司马军潜藏的细作传递回来的,而陈泰的尸体都无法讨回,司马师只能是上表请奏天子,追封陈泰为司空,以三公之礼葬之,在北邙山为他立一个衣冠冢,同时将陈泰的爵位颖阴侯由其长子陈恂来继承,并加封食邑一千户,其次子陈温也被封为关内侯。

    逝者已矣,纵然再多的补偿也是无济于事的,司马师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吊唁和哀悼这位挚友。

    这次大败,司马军损失这到了十万之众,司马师出征之时带来的十七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了七万余人,损失之惨重,难以言表。

    冀州军这方面也损失极大,邺城失守之后,司马伷败退到了阳平清河一带,他本欲收拢旧部,但冀州军逃亡的人数太多了,将近二十万的军队,司马伷最终也只收拢到了七八万人,三分之二的军队不知所踪。

    其实真正殁于邺城之战的并没有多少人,并州军攻打邺城之时,邺城的守军只剩下了三万人左右,其他的人马,都派派遣到了各郡各县,负责维持司马军的后勤补给通道。

    但邺城失守之后,军心大乱,混乱之下,无人约束,大部分由新兵组成的冀州军趁机做了逃兵,甚至有的地方,整建制的军队都弃营而逃,司马伷派出去的传令兵,只看到了满营的狼籍,却看不到半个人影,无奈之下,也只将这些状况回去禀报给了司马伷。

    冀州军当初组建之时,就是采用强迫高压的手段,强行地进行征募,搞得冀州是民怨沸腾,钟会也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再行弹压,这才勉强地将反抗的情绪给压制下来。

    但现在邺城失守之后,司马军各自为战,局势混乱,这些军队无人弹压,他们也不想再充当炮灰,所以纷纷地弃营而逃。

    司马伷远在阳平,对邺城以北的冀州军是鞭长莫及,没办法,也只能是采用放任的态度,最终整合起来的兵力,也只剩下了七八万人。

    遥想当初冀州拥军三十五万之众,何其壮观,现在只剩下这么一点人马,不禁是令人唏嘘感叹。

第1505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紧裹的眼睛之后,大吃了一惊,司马师受伤的事,他竟然丝丝毫也不知情。

    事先钟会下令司马军诸军校缄口,不得向外透露司马师眼睛受伤的情况,以免动摇军心。

    钟会的这道命令极为的严苛,任何违反命令的人,不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惩之。有一位牙门将军,只是随口说了一声司马师受伤的事,钟会就将其斩首示众。

    钟会这一手杀鸡儆猴确实是起到了震慑军心的作用,大家对司马师负伤的事噤若寒蝉,就连私底下都不敢小声议论,只能是仿佛把它当做不存在的事,毕竟传一句闲话,就有掉脑袋的风险,谁也不敢拿自己的项上人头开玩笑不是。

    司马师受伤的事,虽然在场目睹的人很多,但下了禁口令之后,知情的人也就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了,大部分人只知道司马军是因为兵败而撤军的,并不知道司马师已经受了重伤。

    司马伷看到司马师双目失明,不禁是失声痛哭,这倒不是他故意做作,平时司马师对几个弟弟就比较关怀,他们成年之后,司马师同更是对他们委以重任,别人家的嫡庶之争兄弟阋墙,似乎在司马家并没有发生,司马师和众兄弟的感情还是比较和睦的。

    所以司马师负伤,司马伷还真是伤心,司马伷也清楚,在司马家诸弟兄之中,他们几个不过是打酱油的,真正挑大梁的,是司马师,如果这个主心骨没了,司马家的大业真得就芨芨可危了。

    司马伷他们背靠着司马家的这棵大树,自然有着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一旦这棵大树倒了,恐怕就连普通平民的生活也享受不到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司马伷方及弱冠,人生之路才刚刚启程,他可不想就此谢幕。

    一念至此,司马伷是悲从中来,哭得是稀里哗啦,反过来还得让司马师来安慰他。

    这几天来,司马师的情绪也渐渐地稳定了,既然眼瞎的事情已经是不可逆转,他不愿接受也得接受,想一想如果文鸯这一箭射得再深一些,很可能自己也就一命呜呼了。

    活着才是最大幸运,那怕是眼瞎了,司马师还有耳朵,还有嘴,还有大脑来思考,总比命都没有了要强吧。

    司马师这一辈子承受的打击已经足够多了,每一次的打击都让他愈发变得坚强起来,那怕现在眼不能视物,但司马师依然没有悲观失望,他精心挑选了四个侍从,他们都是司马家奴出身,忠心耿耿,司马师让他们寸步不离自己的身边,充当自己的眼睛,把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告诉司马师,他们只反馈映像,至于思考和决断。那就是司马师的事了。

    司马师好言劝慰了司马伷一番,司马伷这才止住了眼泪,将司马师迎入了阳平城内。

    稍作休整之后,司马师立刻召集众将议事,商讨接下来的对策。

    白鹿山那边也传回来了消息,陈泰的军队是全军覆灭,无一人生还,陈泰不愿投降,自刎而亡。

    听到了这消息,司马师反倒是沉默了下来,他和陈泰虽为主臣,但是多年以来两人关系相交莫逆,堪称手足,这次陈泰兵败,他本有机会投降活命,但是陈泰没有苟且偷生,而是选择了自杀殉国,为司马氏尽忠。

    相比于自己眼瞎失明,陈泰的遭遇更惨,冀州的这一战,司马师真得是一败涂地,他两年以来建立的信心在一夕之间就被摧毁的无影无踪,这次的惨败,也让司马师清醒地意识到,在天下大势已不在他的掌握之中,司马家族的命运如何,已经不再由他说了算,大浪沉浮,司马家的命运已经是犹如浮萍,随波逐流了。

    这些消息,是司马军潜藏的细作传递回来的,而陈泰的尸体都无法讨回,司马师只能是上表请奏天子,追封陈泰为司空,以三公之礼葬之,在北邙山为他立一个衣冠冢,同时将陈泰的爵位颖阴侯由其长子陈恂来继承,并加封食邑一千户,其次子陈温也被封为关内侯。

    逝者已矣,纵然再多的补偿也是无济于事的,司马师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吊唁和哀悼这位挚友。

    这次大败,司马军损失这到了十万之众,司马师出征之时带来的十七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了七万余人,损失之惨重,难以言表。

    冀州军这方面也损失极大,邺城失守之后,司马伷败退到了阳平清河一带,他本欲收拢旧部,但冀州军逃亡的人数太多了,将近二十万的军队,司马伷最终也只收拢到了七八万人,三分之二的军队不知所踪。

    其实真正殁于邺城之战的并没有多少人,并州军攻打邺城之时,邺城的守军只剩下了三万人左右,其他的人马,都派派遣到了各郡各县,负责维持司马军的后勤补给通道。

    但邺城失守之后,军心大乱,混乱之下,无人约束,大部分由新兵组成的冀州军趁机做了逃兵,甚至有的地方,整建制的军队都弃营而逃,司马伷派出去的传令兵,只看到了满营的狼籍,却看不到半个人影,无奈之下,也只将这些状况回去禀报给了司马伷。

    冀州军当初组建之时,就是采用强迫高压的手段,强行地进行征募,搞得冀州是民怨沸腾,钟会也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再行弹压,这才勉强地将反抗的情绪给压制下来。

    但现在邺城失守之后,司马军各自为战,局势混乱,这些军队无人弹压,他们也不想再充当炮灰,所以纷纷地弃营而逃。

    司马伷远在阳平,对邺城以北的冀州军是鞭长莫及,没办法,也只能是采用放任的态度,最终整合起来的兵力,也只剩下了七八万人。

    遥想当初冀州拥军三十五万之众,何其壮观,现在只剩下这么一点人马,不禁是令人唏嘘感叹。

第150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答案是否定的,别人或许对这次的冀州大捷欢欣鼓舞,兴高采烈,但曹亮却是一脸的淡漠,古井无波,倒不是说这次大胜不可喜可贺,而是曹亮始终保持着戒骄戒躁谨慎有余的心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诚然司马师这一次败了,但并不意味着曹亮便可以马踏中原,唾手可得天下了,司马氏还拥有着黄河以南的司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还拥有着重兵坐镇的淮南和雍凉,也就是说,司马氏还有拥有着足够强横的实力和并州军分庭抗礼,冀州大胜固然可喜可贺,但远还没有到高枕无忧坐享其成的地步。

    除了司马氏,曹亮的对手还有很多,东吴、西蜀,北面的胡族,曹亮的雄心,可不止仅仅只是打败司马氏这么简单,他还要平定天下,铲除五胡,让曹魏的江山,实现真正的大一统,结束长达几十年的分裂局面。

    想要真正实现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结束战乱是一个首要的条件,从这次的冀州之战中,曹亮就深有体会。

    司马师为了守住冀州,不惜破坏冀州的经济和民生,实行全民皆兵和坚壁清野,导致冀州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虽然是各大势力争权逐利的手段,但不管战争的结果如何,遭殃的一定是庶民百姓。

    冀州之战结束之后,如何快速地恢复冀州的民生经济是摆在曹亮面的重要任务,还好曹亮事先已经做出了预案,并将夏侯玄从并州调到冀州来,主持大局。

    在曹亮和司马师展开大决战的时候,夏侯玄已经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屯田事宜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耽误了春耕,毁掉的可能是一年的收成,所以夏侯玄那边并没有受到大决战的影响,他征发几十万的人,进行大范围的屯田,将荒废数年的数万顷良田重新地开垦了出来,能否最大程度上恢复冀州的经济,就在此一举了。

    此次大决战,并州军俘虏了将近八万人,如此众多的俘虏,对并州军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必将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俘虏也是人,也是需要吃饭的,如果没有充足的粮草来保障他们的最低生活需求,只怕这些战俘也会进行变乱。

    当众人还沉浸在大胜的欣喜之中的时候,曹亮已经未雨绸缪的考虑起战俘的安置问题了。

    他们之中的一部分曹亮会择其精锐补充到并州军之中,根据战局需要,曹亮决定对并州军进行进一步的扩编。

    在并州军的编制中,营是最高一极的作战单位,而一个营只有一万五千人,随着战事规模的不断升级,显然这样规模的编制已经不适合大规模作战体系了,这次的冀州之战,并州军动辄就是出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进行联合作战,单独一个营的兵力已经不足以担负大战的需求了。

    各营之中的进行联合作战,协同指挥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由于各营之间完全独立,联合作战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指挥,需要各营的将领之间进行沟通,而战场之上往往是瞬息万变的,许多战机稍纵即逝,如果各营的将领能够协商一致齐心协力的话,这事还算好办,但如果相互扯皮的话,肯定会耽误战机的。

    所以大兵团的作战体系,曹亮必须要完善起来,扩军和整编,要同时进行,并州军必须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作战指挥体系。

    这个大兵团作战指挥体系,曹亮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雏形,这次冀州之战,并州军不但俘虏了大量的降兵,而且还缴获了无数的战马、辎重、军械、物资,为曹亮的扩军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现在并州军最高一级的编制是营,营以下是部,一营设五部,每部三千人,部下设曲,一部设五曲,曲下设屯,一曲分为五屯,屯以下还有队、什、伍的编制。

    此次曹亮草拟将在营以上设立新的编制——军,计划设立三个军,每个军下辖五个营,每营一万五千,五个营就是七万五千人,再加上军直属部队,合计八万人。

    以八万人的规模,就足以执行大兵团的作战任务了,每个军,将设都督一人,副都督二人,副都督分别监管步军和骑军。

    目前并州军只有九个营,扩编之后,将会达到十五个营的规模,所以这些有着一定战斗力的司马降兵,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兵源补充来源,当然为了保持队伍的稳定,曹亮也不敢将些降兵进行成建制的使用,而是对他们进行抽调,一部分将安排进入旧的营属之中,而旧营之中也将会抽调出一部分人来,充实到新编营之中担任各级的职务,成为新编营中的骨干。

    军队的扩编,必须要遵循固有的规律,必须要以老带新,而且老兵的比例不得低于三成,这些老兵便可以构成新编营的骨架,然后再向新编营之中添充新的血肉,这样才可以很快形成一定的战斗力。

    如果像司马师那样在冀州盲目的扩兵三十万,人数虽然上去了,看起来兵多将广,但真正的战斗力却是弱成了渣,这样的军队,一触即溃,事实也证明了,这么搞绝对是不行的。

    所以军队的扩编,必须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量力而行,既要保证军队的数量增加,又要保证战斗力不减,掌握住一个平衡点是极为重要的。

    长期以来,曹亮一直狠抓预备兵员的事务,每年后备兵员的补充都很到位,所以有着大量的预备兵源再加上这些司马降军,将军队扩编到十五个营,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至于那些没有被征募淘汰下来的司马降兵,曹亮当然也不会将他们闲置着,关给来吃闲饭,而是准备打包给夏侯玄,给屯田事业献上一份棉薄之力。

第1507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答案是否定的,别人或许对这次的冀州大捷欢欣鼓舞,兴高采烈,但曹亮却是一脸的淡漠,古井无波,倒不是说这次大胜不可喜可贺,而是曹亮始终保持着戒骄戒躁谨慎有余的心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诚然司马师这一次败了,但并不意味着曹亮便可以马踏中原,唾手可得天下了,司马氏还拥有着黄河以南的司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还拥有着重兵坐镇的淮南和雍凉,也就是说,司马氏还有拥有着足够强横的实力和并州军分庭抗礼,冀州大胜固然可喜可贺,但远还没有到高枕无忧坐享其成的地步。

    除了司马氏,曹亮的对手还有很多,东吴、西蜀,北面的胡族,曹亮的雄心,可不止仅仅只是打败司马氏这么简单,他还要平定天下,铲除五胡,让曹魏的江山,实现真正的大一统,结束长达几十年的分裂局面。

    想要真正实现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结束战乱是一个首要的条件,从这次的冀州之战中,曹亮就深有体会。

    司马师为了守住冀州,不惜破坏冀州的经济和民生,实行全民皆兵和坚壁清野,导致冀州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虽然是各大势力争权逐利的手段,但不管战争的结果如何,遭殃的一定是庶民百姓。

    冀州之战结束之后,如何快速地恢复冀州的民生经济是摆在曹亮面的重要任务,还好曹亮事先已经做出了预案,并将夏侯玄从并州调到冀州来,主持大局。

    在曹亮和司马师展开大决战的时候,夏侯玄已经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屯田事宜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耽误了春耕,毁掉的可能是一年的收成,所以夏侯玄那边并没有受到大决战的影响,他征发几十万的人,进行大范围的屯田,将荒废数年的数万顷良田重新地开垦了出来,能否最大程度上恢复冀州的经济,就在此一举了。

    此次大决战,并州军俘虏了将近八万人,如此众多的俘虏,对并州军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必将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俘虏也是人,也是需要吃饭的,如果没有充足的粮草来保障他们的最低生活需求,只怕这些战俘也会进行变乱。

    当众人还沉浸在大胜的欣喜之中的时候,曹亮已经未雨绸缪的考虑起战俘的安置问题了。

    他们之中的一部分曹亮会择其精锐补充到并州军之中,根据战局需要,曹亮决定对并州军进行进一步的扩编。

    在并州军的编制中,营是最高一极的作战单位,而一个营只有一万五千人,随着战事规模的不断升级,显然这样规模的编制已经不适合大规模作战体系了,这次的冀州之战,并州军动辄就是出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进行联合作战,单独一个营的兵力已经不足以担负大战的需求了。

    各营之中的进行联合作战,协同指挥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由于各营之间完全独立,联合作战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指挥,需要各营的将领之间进行沟通,而战场之上往往是瞬息万变的,许多战机稍纵即逝,如果各营的将领能够协商一致齐心协力的话,这事还算好办,但如果相互扯皮的话,肯定会耽误战机的。

    所以大兵团的作战体系,曹亮必须要完善起来,扩军和整编,要同时进行,并州军必须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作战指挥体系。

    这个大兵团作战指挥体系,曹亮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雏形,这次冀州之战,并州军不但俘虏了大量的降兵,而且还缴获了无数的战马、辎重、军械、物资,为曹亮的扩军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现在并州军最高一级的编制是营,营以下是部,一营设五部,每部三千人,部下设曲,一部设五曲,曲下设屯,一曲分为五屯,屯以下还有队、什、伍的编制。

    此次曹亮草拟将在营以上设立新的编制——军,计划设立三个军,每个军下辖五个营,每营一万五千,五个营就是七万五千人,再加上军直属部队,合计八万人。

    以八万人的规模,就足以执行大兵团的作战任务了,每个军,将设都督一人,副都督二人,副都督分别监管步军和骑军。

    目前并州军只有九个营,扩编之后,将会达到十五个营的规模,所以这些有着一定战斗力的司马降兵,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兵源补充来源,当然为了保持队伍的稳定,曹亮也不敢将些降兵进行成建制的使用,而是对他们进行抽调,一部分将安排进入旧的营属之中,而旧营之中也将会抽调出一部分人来,充实到新编营之中担任各级的职务,成为新编营中的骨干。

    军队的扩编,必须要遵循固有的规律,必须要以老带新,而且老兵的比例不得低于三成,这些老兵便可以构成新编营的骨架,然后再向新编营之中添充新的血肉,这样才可以很快形成一定的战斗力。

    如果像司马师那样在冀州盲目的扩兵三十万,人数虽然上去了,看起来兵多将广,但真正的战斗力却是弱成了渣,这样的军队,一触即溃,事实也证明了,这么搞绝对是不行的。

    所以军队的扩编,必须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量力而行,既要保证军队的数量增加,又要保证战斗力不减,掌握住一个平衡点是极为重要的。

    长期以来,曹亮一直狠抓预备兵员的事务,每年后备兵员的补充都很到位,所以有着大量的预备兵源再加上这些司马降军,将军队扩编到十五个营,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至于那些没有被征募淘汰下来的司马降兵,曹亮当然也不会将他们闲置着,关给来吃闲饭,而是准备打包给夏侯玄,给屯田事业献上一份棉薄之力。

第1508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到战斗之中,肯定得花费不少的时间,一百多架投石机的周围,都围满了司马军的士兵,各司其职,对投石机进行最后的组装。

    毕竟投石机属于一种并不常用的器械,平时的训练虽然也有涉及到投石机这部分的,但司马军的投石机手却并非是专职,而是兼任其他兵种的,毕竟将成千上万人闲置起来,那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平时这些士兵也按兵种听不同划分为长枪兵、刀盾兵和弓箭兵,属于不同的战斗方阵,只有在使用投石机的时候,才会将这些人整合起来,充当投石机手。

    这些人之中,绝大多数都是都是拽手,真正操作投石机的,反倒没有几个。

    马隆没有急着出手,只是让每辆投石车都准备好,将石弹填装完毕,随时候命,并对弹道进行调整,瞄准那些投石机,只需马隆的一声令下,这些石弹就可以投射出去了。

    马隆没有急于出手,而是在等待着司马军将这些投石机组装的差不多了,然后出手,给予给他们致命的一击。

    并州军的投石车,射程是要大于司马军的投石机的,而司马军在布置投石机的时候,肯定要将投石机布署到他自己的射程之内,这样才能对扁箱车形成威胁,所以并州军的投石车,射程上完全可以将这些投石机所覆盖,马隆一点也不会担心打不着打不到的。

    现在马隆就是等着司马军将全部的投石机布署到位之后再进行攻击,这样便可以一次性地解决全部的威胁了。

    由于有扁箱车的隔阻,再加上先登营所占据的位置,原本就要比司马军高,司马军在发起进攻的时候,是要经过一段长坡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他们是无法看到扁箱车阵内的情况,也根本就不知道在扁箱车的后面,还藏着投石车这样的武器。

    之前司马军在发起进攻的时候,马隆一次也没有动用投石车,所以司马军也不会察觉到扁箱阵里面还内有乾坤。

    马隆之所以之前没有使用投石车,就是准备着将这个杀手锏留到关键的时候再用,而且用投石车却打步兵,也没有什么必然,这些进攻,扁箱车就足以化解了,杀鸡焉用牛刀,投石车留着,自有更大的用处。

    司马军也不可能一次性地将所有的投石机全部运进来,他是一边进行组装,一边往阵里面运送,而且为了防范并州军突地出来偷袭破坏投石机,他们在阵地的前面,还布署了大量的长枪兵,组成了一个长枪方阵,那怕并州军就是用骑兵来冲击的话,短时间内也是无法冲破这片防御阵地的。

    陈骞被司马师指派来指挥投石机,投石机手也大多是来自陈骞所部的,一部是从胡奋那抽调的步兵,这次参与战斗和布防的军队,也多达上万人,几乎将山口位置给填满了。

    这是司马军在野战之中第一次使用投石机,大多数的人还有一种比较新鲜的感觉,不过陈骞却是信心满满,他非常渴望着看到那种飞石横空的壮观场面,并州军的扁箱车再牛,在飞石雨面前,照样是不堪一击的,这一战,他陈骞必定会青史留名,彻底改变投石机的用途,让投石机不但成为攻城的武器,而且也会成为野战的利器。

    尽管前排的投石机已经准备到位了,但陈骞并没有急着动手,而是等后排的投石车全部组装到位之后,再一齐发起攻击,一百辆投石机,同时便可以发射一百块的飞石,光是想想这壮观的场面,就已经让人是心潮澎湃了。

    组装这些投石机还真是费时费力,司马军差不多用了大半个时辰才算是将投石机布署到位,当最后一辆投石机组装到位之后,军士将完成的情况禀报给了陈骞。

    陈骞站在高处,瞅了瞅星罗棋布的投石机矗立于人海之中,整装待发,真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陈骞点点头,正准备发号施令,让投石机展开攻击,就瞧见并州军阵地方向,忽然之间飞出一枚石弹,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以快逾无比的速度向着司马军的阵地急坠而来。

    这一枚石弹虽然没有命中投石机,但却落到了投石车拽手之中,当场便有两人被砸中,骨断臂折,而石弹弹跳滚动,在司马军阵中引起了一片骚动和慌乱,石弹所到之处,又有多人受伤。

    司马军站得实在是太密集了,那枚石弹凌空飞来,随便一砸便能砸死砸伤多人,如果真连一个人也没砸中,反倒是一件奇事了。

    陈骞一脸的愕然,他这边的投石机还没有动手呢,居然并州军竟抢了先,他们事先也没有发现并州军阵中还有投石车来着,那这石弹是打那儿冒出来的?

    马隆是掐着点动手的,他看到司马军的投石机已经准备完成了,眼看就要发射了,所以先手下为强,他旋即命令投石车发起攻击,目标直指那些投石机。

    只不过第一弹偏得有些多,没有命中投石机,只是砸死砸伤了一些人,马隆对这个结果不太满意,本来是想一炮打响的,可惜没打中。

    不过不要紧,投手立刻会对弹道进行修正,以提高命中率,而且同时出手的也不止是一辆投石车,另外的二十九辆投石车也紧跟着首辆投石车,投出了它们的第一枚石弹。

    三十枚石弹同时出手,虽然在司马军的万人队伍中,并不算怎么的壮观,但是带给司马军的恐慌和混乱却是无以加复的。

    有五六枚的石弹击中了司马军的投石机,那高大的投石机根本就无法承受住这种致命的打击,“喀嚓”一声,立刻是分崩离析,化成了一堆的烂木头,木屑横飞,反而是伤人无数。

    至于其他的石弹,则是落入到了人群之中,司马军立刻是死伤惨重,一片混乱。

第1509章

    ps:章节防盗,明早上午更正……………………………………

    到战斗之中,肯定得花费不少的时间,一百多架投石机的周围,都围满了司马军的士兵,各司其职,对投石机进行最后的组装。

    毕竟投石机属于一种并不常用的器械,平时的训练虽然也有涉及到投石机这部分的,但司马军的投石机手却并非是专职,而是兼任其他兵种的,毕竟将成千上万人闲置起来,那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平时这些士兵也按兵种听不同划分为长枪兵、刀盾兵和弓箭兵,属于不同的战斗方阵,只有在使用投石机的时候,才会将这些人整合起来,充当投石机手。

    这些人之中,绝大多数都是都是拽手,真正操作投石机的,反倒没有几个。

    马隆没有急着出手,只是让每辆投石车都准备好,将石弹填装完毕,随时候命,并对弹道进行调整,瞄准那些投石机,只需马隆的一声令下,这些石弹就可以投射出去了。

    马隆没有急于出手,而是在等待着司马军将这些投石机组装的差不多了,然后出手,给予给他们致命的一击。

    并州军的投石车,射程是要大于司马军的投石机的,而司马军在布置投石机的时候,肯定要将投石机布署到他自己的射程之内,这样才能对扁箱车形成威胁,所以并州军的投石车,射程上完全可以将这些投石机所覆盖,马隆一点也不会担心打不着打不到的。

    现在马隆就是等着司马军将全部的投石机布署到位之后再进行攻击,这样便可以一次性地解决全部的威胁了。

    由于有扁箱车的隔阻,再加上先登营所占据的位置,原本就要比司马军高,司马军在发起进攻的时候,是要经过一段长坡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他们是无法看到扁箱车阵内的情况,也根本就不知道在扁箱车的后面,还藏着投石车这样的武器。

    之前司马军在发起进攻的时候,马隆一次也没有动用投石车,所以司马军也不会察觉到扁箱阵里面还内有乾坤。

    马隆之所以之前没有使用投石车,就是准备着将这个杀手锏留到关键的时候再用,而且用投石车却打步兵,也没有什么必然,这些进攻,扁箱车就足以化解了,杀鸡焉用牛刀,投石车留着,自有更大的用处。

    司马军也不可能一次性地将所有的投石机全部运进来,他是一边进行组装,一边往阵里面运送,而且为了防范并州军突地出来偷袭破坏投石机,他们在阵地的前面,还布署了大量的长枪兵,组成了一个长枪方阵,那怕并州军就是用骑兵来冲击的话,短时间内也是无法冲破这片防御阵地的。

    陈骞被司马师指派来指挥投石机,投石机手也大多是来自陈骞所部的,一部是从胡奋那抽调的步兵,这次参与战斗和布防的军队,也多达上万人,几乎将山口位置给填满了。

    这是司马军在野战之中第一次使用投石机,大多数的人还有一种比较新鲜的感觉,不过陈骞却是信心满满,他非常渴望着看到那种飞石横空的壮观场面,并州军的扁箱车再牛,在飞石雨面前,照样是不堪一击的,这一战,他陈骞必定会青史留名,彻底改变投石机的用途,让投石机不但成为攻城的武器,而且也会成为野战的利器。

    尽管前排的投石机已经准备到位了,但陈骞并没有急着动手,而是等后排的投石车全部组装到位之后,再一齐发起攻击,一百辆投石机,同时便可以发射一百块的飞石,光是想想这壮观的场面,就已经让人是心潮澎湃了。

    组装这些投石机还真是费时费力,司马军差不多用了大半个时辰才算是将投石机布署到位,当最后一辆投石机组装到位之后,军士将完成的情况禀报给了陈骞。

    陈骞站在高处,瞅了瞅星罗棋布的投石机矗立于人海之中,整装待发,真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陈骞点点头,正准备发号施令,让投石机展开攻击,就瞧见并州军阵地方向,忽然之间飞出一枚石弹,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以快逾无比的速度向着司马军的阵地急坠而来。

    这一枚石弹虽然没有命中投石机,但却落到了投石车拽手之中,当场便有两人被砸中,骨断臂折,而石弹弹跳滚动,在司马军阵中引起了一片骚动和慌乱,石弹所到之处,又有多人受伤。

    司马军站得实在是太密集了,那枚石弹凌空飞来,随便一砸便能砸死砸伤多人,如果真连一个人也没砸中,反倒是一件奇事了。

    陈骞一脸的愕然,他这边的投石机还没有动手呢,居然并州军竟抢了先,他们事先也没有发现并州军阵中还有投石车来着,那这石弹是打那儿冒出来的?

    马隆是掐着点动手的,他看到司马军的投石机已经准备完成了,眼看就要发射了,所以先手下为强,他旋即命令投石车发起攻击,目标直指那些投石机。

    只不过第一弹偏得有些多,没有命中投石机,只是砸死砸伤了一些人,马隆对这个结果不太满意,本来是想一炮打响的,可惜没打中。

    不过不要紧,投手立刻会对弹道进行修正,以提高命中率,而且同时出手的也不止是一辆投石车,另外的二十九辆投石车也紧跟着首辆投石车,投出了它们的第一枚石弹。

    三十枚石弹同时出手,虽然在司马军的万人队伍中,并不算怎么的壮观,但是带给司马军的恐慌和混乱却是无以加复的。

    有五六枚的石弹击中了司马军的投石机,那高大的投石机根本就无法承受住这种致命的打击,“喀嚓”一声,立刻是分崩离析,化成了一堆的烂木头,木屑横飞,反而是伤人无数。

    至于其他的石弹,则是落入到了人群之中,司马军立刻是死伤惨重,一片混乱。

第1510章 救兵来也

    寿春的守军也确实到了强弩之末,已经连续两天两夜没有合眼的诸葛靓眼睛上布满了血丝,困倦之意阵阵袭来,连站都站不稳了,不过他可不敢睡着,吴军依然在不断地发起着进攻,这个时候如果稍有疏忽的话,就很有可能会酿成大错。

    诸葛靓找来了一个锥子,困得不行的时候,就拿锥子在大腿上狠狠地扎上一下,你别说,这法子还真有效,诸葛靓立马就变得精神了,困意全消。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法子还都真有不赖,诚不欺我。诸葛靓传令下去,各兵士之间相互监督,谁若是发现了身边的士兵打瞌睡,就用刀尖或枪尖在对方的大腿或屁股上轻轻地来那么一下,保证立马精神。

    这法子虽然短时间有效,但是连续作战,人的身体机能已经被掏空了,大多数的士兵已经是精疲力竭,很难再坚持下去,刺股的办法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但诸葛靓也是没有办法啊,由于寿春防守的兵力有限,而吴军的进攻又极为的猛烈,他不得不把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城头上,手中就连一点预备兵员都没有,所以在城头的守军根本就没有轮休调换的机会,面对吴军昼夜不停的强攻,诸葛靓也只能是咬牙坚持着,在援军到来之前,他一刻也不能松懈。

    寿春守军这边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吴军那边日子也不好过,由于在攻城作战时吴军也是不遗余力地投入了所有的兵力,现在他们的体力和精力也到达了极限。

    仗打到了这个份上,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比较战斗力了,更多的是一种意志的比拼,就如同是搏斗场上,两个已经是精疲力竭摇摇晃晃的对手,就看谁更早一步倒下了。

    吴军燃起了火把,夜以继日地发动着进攻,整个城下都是星星点点的火光,就宛如是一片璀璨的星河,尽管现在吴军的攻势也远没有此前那般的凌厉了,但由于防守力量的衰减,寿春城的防御显得更是险象环生。

    有的城墙地段甚至都被吴军给突破了,不过好在有诸葛靓率领着亲卫营及时地进行了反扑,将冲上城头的吴军逐一斩杀,这才控制住了局势,避免了城池的失守。

    但是诸葛靓总不能时时刻刻都扮演救火队长吧,十几里的城墙,如果处处失守的话,诸葛靓就算是神人也救之不及的。

    寿春城的防守,确实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诸葛靓是心忧如焚,他站在城头上向北边眺望,希望可以看到父亲带兵杀回来的场景,但他只能是看到了远处星火点点的场面,想必诸葛诞的军队也是受到了吴军的阻击,双方也在淮河上厮杀激战,寿春城的防御,已经到了极限,诸葛靓都不知道能不能撑到诸葛诞率兵杀回来的那一刻。

    东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又一个不眠之夜就这样熬了过去,白天的到来,并不会意味着战斗的结束,恰恰相反的是,吴军的进攻将会进入到新的**之中,寿春守军激战了一夜之后,已经耗光了所有的精气神,城池的失守,也仅仅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了。

    “准备突围吧!”诸葛靓很不甘心地下达了准备突围的命令。继续死守下去,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吴军随时都会攻入到城中,如果没有突围的话,所有人不是战死就是被俘虏,这都不是诸葛靓所希望看到的结果,留下一点仅存的力量,与诸葛诞会合之后,他们还是有机会再发起反击的。

    虽然诸葛靓已经下达了突围的命令,但是许多的士兵却似乎无动于衷,他们一旦放弃坚守,吴军就会如洪水猛兽一样扑上来,他们为之奋斗和坚守了三天三夜的城池,顷刻之间就会沦入到吴军之手,他们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许多的士兵的脸上,都流露出不甘。

    可不甘又能怎样,他们已经战到了最后的一刻,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失败已经是无可避免了.

    但就在此时,吴军西面的阵地上,突然为之大乱,一支人马从阵后杀出,直接就把吴军的阵地给冲了个七零八落。

    吴军西面的阵地是由留赞来负责的,此刻的留赞,正在护城河的边上指挥攻城作战,而吴军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攻城的上面,以致于背后突然地有淮南军杀出来,他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一时间阵脚大乱,死伤无数。

    本来正准备撤退突围的寿春守军是精神大振,这分明是援军杀了呀,他们迅速地飞报给了诸葛靓,突围行动自然而然地也就中止了。

    诸葛靓更是亲自前往城池的西门去查看,想要一睹究竟。

    这时诸葛靓也是比较疑惑的,按理说诸葛诞是在北面的下蔡,即使他们突破吴军的封锁,最先抵达的方向也应该是北面,为何却突然会出现在城西呢?

    等赶到了西门,诸葛靓登上城楼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率先杀回寿春救援的,并不是诸葛诞的军队,而是吴纲的军队。

    原来吴纲是奉了诸葛诞的命令前往弋阳去阻击王昶的荆州军的,听闻到诸葛诞在颖上战败的消息,吴纲在弋阳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起来,他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想要挡住荆州大军,确实是困难重重,为了避免全军覆灭,吴纲只得在奏明诸葛诞的情况之下,选择了撤退,引兵退向了六安。

    本以为王昶会率兵追来,吴纲甚至都做好了打恶仗的准备,但出人意料的是,王昶并没有进军,就连吴纲主动让出来的弋阳,他都没进,而向后撤退,重新地撤退到了荆州和淮南的交界处平春。

    王昶的举动让吴纲是大惑不解,他确实想不通王昶为何畏之如蛇蝎,难道说王昶认为淮南军设下埋伏和圈套了吗,所以才不敢进军?

    吴纳搞不清状况,只能是派人去禀报诸葛诞,但刚到寿春,就得到了吴军围城的消息,送信人赶紧折回去告之了吴纲,这才有吴纲火速回援的一幕。

第1511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既然到达了巨鹿,那么距离黄河也不过才是一日的路程,如果司马军军民撤离的不是恰当的时候,那么这一次的损失,就真是无比惨重了。

    冀州之战的损失已经是无可挽回了,但如果剩余的十五六万的军队再被并州军吃掉的话,那就是雪上加霜,恐怕连镇守黄河防线的兵力也没有了。

    并州军来势如此之快,想必曹亮也是抱了在黄河以北全歼司马军的打算,还好司马师这一次听从了钟会的建议,果断地从阳平撤军,这才算是安全地渡过了黄河,否则那怕只是延迟一两日的时间,后果便不堪设想了。

    有了黄河这道天险的阻隔,司马师便可以安心了一些,从冀州之战失利的阴影之中走出来,这次的冀州之战,留给他太多的伤痛了,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身体上的,对司马师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但战场之上从不相信眼泪,司马师眼都没有了,更别说眼泪了,现在的形势,已经没法再让司马师去哀痛过去伤悼往事了,他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做好这条黄河防线的防守,争取把这半壁河山给守住,至于反攻大计,那得等元气回复了再说,有没有机会,司马师还真不敢说,总之希望很渺茫。

    如果曹亮只有一个并州,甚至再加幽州,司马师都未必担心,毕竟并州和幽州属于边地,土地贫瘠,人口稀少,没有庞大的战争资源,曹亮如何能斗得过他。

    但现在曹亮豪取冀州,冀州土地肥沃,人口众多,那怕经过战乱的蹂躏,但它的底子也是极为雄厚的,只要过个几年时间,冀州的民生经济得到恢复,它将会给曹亮提供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战争资源,据说曹亮在并州和幽州推行一种新的耕种方法,就连土地贫瘠的并幽二州都能养活无数的民众,不难想象,曹亮得到冀州之后,实力将会很快膨胀起来,天下谁可与之争雄?

    遥想当初,曹亮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羽林郎,在那个时候,便已经和司马师结下了深仇大恨,不是司马师宽宏大度,而是那家伙如有神佑,司马师几次三番地对他下手,他总能够化险为夷,平安脱身。

    如果司马师能早一点知道曹亮将来会成为他司马家大业的障碍,那他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来除掉他,在患得患失犹豫不决之中,司马师已经错失了最好的机会,高平陵事变之后,曹亮逃出了洛阳,从此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司马师再也奈何他不得了。

    痛定思痛,司马师只能是咬牙坚持下去,他这辈子承受的打击已经是太多了,再多一点也照样能抗得住,而且他必须要扛得住。

    如果他司马师倒下了,那就代表司马家倒下了,司马家被灭之后,九族之内,或许将无人可以幸免,正如司马懿上位之后,对待政敌的残酷,司马师毫不怀疑,如果曹亮最终获得胜利的话,那他司马一族必将从这天下彻底地被抹去了。

    所以这道黄河防线几乎成为了司马师最后的依仗,如果失守的话,并州铁骑必然可以呼啸南下,将没有任何人可以挡得住他们。

    绵延上千里的黄河防线,还真是足够司马师伤脑筋了,这么长距离上进行防守,无论投入多少的兵力,都感觉是捉襟见肘。

    钟会到是提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将千里黄河防线划分为三个防区,司州段、兖州段和青州段,每一个防区保持相对独立,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战线过长而导致的指挥难度,以现在驿马的传递速度,一日六百里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如果消息从潼关传到青州的话,再怎么也得两天左右的时间,这一来一回,就是四五天,战场之上讯息万变,敌人会给你从容传递信息的时间吗?

    钟会提议将黄河防线划分为独立的三个防区,这样的话,每个防区最远的距离也不过只有三四百里,一旦发现敌情,也可以快速地做出响应,不至于因为距离过长而导致信息不畅。

    每个防区之下,对重点的渡口河段进行重兵把守,严防死守,对非重点的河段也必须派驻岗哨和巡逻兵,日夜巡查,绝不给并州军任何的偷袭的机会。

    同时每个防区除了固定的驻防军队之外,还必须准备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机动部队,哪有发现敌情,便立刻进行增援,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止并州军登上黄河南岸。

    如此长距离的防线,敌人很可能会使用声东击西之计,往来调动驻守的军队,让他们疲于奔命,一旦露出空隙,敌人便会趁势来攻,这样防线便危险了。

    钟会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这么长的防线,那怕是做得事无巨细,也不可能会面面俱到,总会有一些破绽和漏洞的,而这些破绽和漏洞,一旦被并州军所捉住,基本上他们所有的心血就化为了泡影。

    所以,建立机动军团的目标,就是补遗拾漏的,哪儿出现险情,哪儿出现危险,他们便会立刻增援哪儿,至于那些驻守重要渡口的军队,则是以不变应万变,轻易之下不可调动。

    打仗本来就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这次双方隔河对峙,以曹亮的奸诈,必然是诡计百出,钟会必然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任何变化,这条黄河防线,绝不容有失!

    黄河可不比长江,长江的宽阔浩大,就如同是一道天堑,没有强大的水军,根本就不可能逾越,而黄河的流量极为不稳定,洪涝的时候水势滔天,骇浪滚滚,舟船难渡,而干旱的时候,往往是河床见底,几近断流,而这个时候,恐怕便是最危险的时候,并州军很可能会趁着黄河的枯水期发起进攻,让这条黄河防线倍受考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