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340章 点火为号

    并州军在攻克大南门之后,把大南门的城门楼给放火烧了,顿时火光冲天,把南半个天空都映红了。

    并州军的这一个举动着实让人费解,整个外城已经都被并州军给拿下了,对于已经掌握在手中的东西,再放火去烧毁,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泄忿吗?

    或者是要向邺城的守军和百姓示威,借烧毁城门楼来恫吓守军,如果他们敢继续地顽抗的话,终将会葬身火海。

    当然这个时候也无人去理会这些细节了,混乱的战况,已经让司马军疲惫不堪,更无心去关心哪里着火了,他们只关心的是内城能不能守得住,自己的命会不会丢掉。

    其实王濬下令烧掉南门的城楼,不过是向邺城城内发出一个信号而已,根据事先和潜伏到邺城内的队伍的约定,在并州军发起攻城之时,举火为号,城内的队伍将会进行接应。

    现在的战局已经是一片混乱了,城内城外多处起火,已经让城内的潜伏部队有些无所适从了,也不知道那个是战斗时引起的火灾还是并州军发出的信号了。

    所以王濬索性来把大的,下令把城门楼子给点着了,邺城的城门楼高大雄伟,完全称得上是地标性的建筑,这个时候城门楼一着火,估计整个邺城内外都看得见,可以准确无误的传递出信号去。

    战斗开始的时候,呆在军营之中的杨波就已经知情了,司马军往来调动频繁,城墙上不时传来厮杀声呐喊声,毫无疑问,并州军开始攻城了。

    吃过他们暗中准备好的草药,腹泻的症状已经消失了,五百并州兵大多已经恢复,只不过为了迷惑司马军,他们还一个个地装出虚弱不堪的样子,其实他们早已是精力充沛,战力十足了。

    身处敌营之中,杨波可不敢露出半点的马脚来,如果被司马伷察觉出什么不对来,他们这五百人,很可能就会横尸街头。

    所以杨波下令手下的兵士,不可轻举妄动,一律老老实实地呆在军营之中,静候并州军攻城时发出的信号。

    由于有城墙的相隔,他们之间传递消息变得很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以烟火为信号,白天用狼烟,晚上用火,举烟号为号,潜伏在城内的军队适时出击,配合城外的军队攻取城池。

    由于他们是客军,不在邺城守军的编制之内,所以守军上城迎战的时候,他们便无人去理会了,或者是觉得他们这一群病号,也没有什么战斗力,就算是派到城墙上,也只能成为累赘,所以整个邺城的军队都被调动参战时,他们可以安安稳稳地呆在军营之中。

    杨波则是密切地关注着战况的发展,他们的军营是在内城之中,接近南门的位置,想必杜义临走之时,已经将他们的位置发给了王濬。

    在这个位置上,对于外城墙上的战斗,他们是无力干预的,杨波所能做的,也就是静静地等待,等待城外的并州军给他们发信号。

    只不过战况激烈,城内和城墙上多处起火,让杨波有些无所适从了,他也无法判断出这些火光是不信号,如果错过了,那就追悔莫及了,但如果他出击的提前了,也不会起到应有作用。

    五百人,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在双方数万军队的交锋之中,五百人充其量也只能是一支小分队而已,所以他们出击的时候,必须把握好时机,果断下手,速战速决。

    大南门的城楼着火的时候,火光冲天,杨波自然是看得清清楚楚,城楼是城池的重要建筑,司马军不会无缘无故地放火烧掉城楼,那么城楼着火,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并州军故意纵的火。

    或许别人不知道并州军纵火的意图,但杨波知道,这正是给他们发信号呢,王濬唯恐他们看不见火光的信号,所以才会故意把大南门的城楼给点了,真是好大手笔啊。

    王濬点火的信号,明确无误地告诉杨波,长水营的军队正在向邺城的内城发起攻击,需要他们配合行动。

    杨波没有再犹豫,果断地下令五百军士出营,朝着南门赶了过去。

    他们的军营驻地距离南门也就只有几百步的距离,须臾即至,一路之上,都是乱哄哄的一片,虽然已经是临近天明了,但所有的老百姓都听到了城内的动静,自然是无人敢再出门,悄悄地扒着门缝上偷看。

    此刻的街道之上,往来奔走的全是司马军的士兵,一个个神色慌张,步履匆匆,很显然外城墙的失守给他们带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谁都不知道内城墙还能不能守得住,邺城会不会丢?这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没有一个人不上心的。

    杨波向南门前进的过程之中,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盘查和询问,毕竟他们也是身着司马军的军服的,如今又身处城内,自然没有会去怀疑他们的身份。

    杨波的任务,就是要抢夺南门的城门,只有将城门打开,城外的并州军才可以杀入到城中,这也是接应并州军入城的最佳方式。

    可是赶到城门口的时候,杨波发现了城门口有一大队的司马军在把守,人数有五六百人。

    虽然说这么一点人马杨波并没有放在眼里,毕竟杨波所率的,可都是长水营的精锐步兵,如果一对一地厮杀,完全可以轻松的碾压把守城门的司马军。

    光对付城门口的守军不难,可一旦发生战斗,附近城上的守军随时都会赶来增援,杨波目测了一下,附近能够在短时间内赶过来的司马兵,至少有两三千人,如果杨波他们不能率先拿下城门,必然会深陷到敌人的包围之中。

    就算司马军战斗力弱上一些,但人数上的优势必然可以弥补战力的劣势,而时间拖得越长,形势便对并州军更为的不利。

    所以杨波务必地寻找出一个破敌的办法来,尽快地打开城门。

第1341章 另想办法

    就在杨波拈量着下一步该如何行动之时,突地对面一将,喝问道:“尔等是何人部下,来自欲意为何?”

    此人乃是司马伷的家奴,名叫马福,司马伷执掌冀州之后,便封他为城门令,负责看守南门的内城,而且这些守军之中,以司马家的家兵居多,显然司马伷也觉得邺城的守军不太靠谱,所以才会在关系到城池得失的重要地方,安插了不少他的亲信,严防死守,不容有失。

    杨波这下可不好回答了,他刚到邺城没多久,根本就不了解邺城守军的编制状况,更不认识那些领军的将军和校尉,胡乱编上一个的话,极易被对方识破,反倒是坏了大事。

    于是杨波选择了沉默不语,暗暗地朝旁边的传令兵示意,准备动手,既然没有机会偷袭,那他就准备来硬的。

    对方就着火把的光,打量了杨波等人几眼,微咦了一声,道:“你们不是何校尉的部下吗?此前因为腹泻的缘故才滞留在邺城的,没有随同何校尉北上,看你们的气色不错,该是病都好了吧?”

    马福眼光贼毒,他曾经随牙门将军郝进前往军营探望过这些来自洛阳的押运队,负责给那些腹泻的士兵诊治。

    尽管见过这些士兵,但人实在是太多了,寻常的人很难记得住他们,毕竟除了领军校尉何炎之外,别的人自然是没得注意。

    不过马福的记忆力异于常人,他接触过的人再见之时,还是留有深刻的印象的,虽然火光昏暗,马福还是一眼认出了当初患病的杨波等人,便立刻高声喝问。

    杨波一愣,心想这个人果然了得,仅仅只是见过一面,就可以瞧得出来他们押运队的人。

    不过反正他也没有识破杨波的真正身份,杨波也就没有否认,道:“正是我等,多谢将军关怀,我等身体已无大碍,闻城外并州军攻城甚急,我等便赶来助战,以助司马使君一臂之力。”

    马福频频点头,道:“诸位有心了,本来守城之事与尔等无关,不过诸位此刻前来助战,我自会向三公子请赏,只要能守得住城池,诸位皆是有功之士!”

    现在邺城之战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尽管这五百人加入战斗,能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但此时此刻,苍蝇腿再少也是肉啊,多一份力量是一份力量。

    说实话,马福还是挺感动的,正常的情况,这些士兵大可以躲在军营之中,以患病为由,逃避掉战斗,毕竟人家是客军,并不直接隶属于司马伷的麾下,自然没有什么义务来协助他们守城的。

    现在他们竟然主动地要求参战,表现的确实是不错。

    杨波倒是坦然地道:“邺城如果失守,无人可以幸免于难,我等愿效死以命,与邺城共存亡!”

    马福面露喜色地道:“敢问阁下名讳,现居何职,某也好报之三公子,日后定当有重用。”

    “在下杨波,现任队率。”杨波倒也没有隐瞒自己的名字,毕竟他不过是一个无名之辈,无论在并州军中还是司马军中,都无所谓刻意地来编一个名字,杨波刻意地和马福来套近乎,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混入到城门处,趁机夺取城门。“在下看城门之处如此紧要,倒不如助将军一臂之力,与将军同守城门如何?”

    马福却没有同意杨波的建议,而是道:“城门处暂时无虞,到是城头上甚为紧要,杨队率不如上城头助战如何?”

    杨波没想到马福这么快地就拒绝了他的建议,自己的计划算是落空了,看来还得另外想辙了。

    杨波拱手奉命,离开了城门口,不过他并没有急着登上城头,而是暗暗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这个时候,攻破了外城墙的并州军已经开始向内城墙发起了攻击,几乎所有的司马军已经都涌上了城头,双方陷入到了激战之中,战况十分的胶着。

    内城的防线已经是邺城的最后一道防线了,如果再失守的话,那么整个邺城就完了。

    要知道,邺城的可是当初冀州防御体系之中最重要的一环,钟会为了将邺城打造成一座固若金汤的坚城,那可是花费了不少的力气,不但在邺城的外围修筑了外城墙,而且还全面地提升了邺城的防御设施,配备了数量众多的防御武器。

    尽管现在在驻防兵力上和当时相差甚远了,但那些防御的设施却是一个也没有减少,司马军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设施进行顽强的防守,抵御并州军的进攻。

    邺城守军的战斗力不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负责指挥战斗的那些军官大多却是上过战场经历过生死之战的,他们自然明白守往内城城墙的意义何在,所以在他们的催促和指挥之下,司马军还是能够组织起有效的防御的,并州军短时间内想要拿下内城墙,也并非易事。

    攻取外城墙的时候,并州军采用的声东击西之计,让邺城的守军往来奔波,疲于奔命,这样防守的漏洞就出来了。

    而从外城墙向内城墙发起进攻,这段距离比较近而且也很空旷,并州军自然无法隐藏攻击的线路,守御内城墙的司马军很容易地就能判断出并州军哪儿是实攻哪儿是佯攻,自然也就可以调整防御的重点。

    战况的胶着对并州军是比较不利的,尽管他们现在已经拿下了外城墙,但如果不能攻破内城墙的话,这样的结果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单单凭着一道外城墙,他们是很难立足的。

    天亮之后,邺城这边的战况也就无法再隐藏了,邺城周边的军队都会在第一时间向邺城汇集过来,并州军将会陷入到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所以能不能尽快地拿下内城墙,将会成为此次邺城之战的关键所在。

    从外面很难攻破这道城墙,所以杨波觉得他身上的压力陡然地增加了,做为一枚早已暗伏的棋子,是该他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第1342章 一锅端

    杨波原拟混入到城门口,这样便可以寻机动手,控制住城门了,但没想到马福比较鸡贼,没有接受杨波的建议,让杨波的计划落了空。

    如果杨波遵循其命令上城头话,对城外的攻城部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所以杨波决定还是向城门动手,只要能夺下城门来,并州军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入到城中,势不可挡。

    但马福驻守的城门口终归是有着五六百人的,杨波虽然自信凭着自己手中的兵力,足以能将他们统统斩杀,但就算是斩杀五百头猪也得花费不少的时间,更何况还是手持武器的人呢?

    杨波虽然有把握杀掉他们,但时间上面却是无法保证的,一旦拖延太长的时间,城头上的司马军赶过来,那最好的时候就丧失了。

    杨波边走边思索,他忽然是灵机一动,杜义离开邺城的时候,不是给他留了一些猛油火罐吗,猛油火罐的杀伤力巨大,尤其是像城门洞这样狭小的空间,猛油火罐在里面爆燃的话,几乎是无人可以逃生的。

    猛油火罐其实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火罐之中的火油易燃易爆,但贮量有限,如果没有其他的引火之物,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燃烧。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如果大火着个不停,虽然可以烧死全部的城门口守兵,但同样并州军也进不去,无法打开城门,这样使用猛油火罐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如果大火很快可以熄灭,并州军就可以趁机去抢夺并打开城门,没等到司马军的援兵赶来,并州军的大军就已经杀入到城中了。

    杨波有了主意之后,便立刻准备付诸于行动,他低声地下令将五百人分为了三队,第一队一百人,由他来率领,准备对城门口实施突袭,第二队二百人,阻击来自东侧的敌军,第三队二百人,阻击来自西侧的敌人。

    一旦城门口发生战斗,周围的司马军肯定会来救援的,城门至关重要,没有人会置之不理的,所以这个时候的阻击任务非常的重要,杨波在城门的左右两侧都安排了两百人的阻击队伍,在城门被打开之前,他们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挡住司马军的进攻,为并州军的大部队进城赢得时间。

    这个阻击任务相当的重要,但却也是十分危险,因为很可能他们会承受数倍乃至十几倍的敌军袭击,这样的战斗将会是最为激烈也是最为残酷的。

    不过从并州兵的眼神之中,没有流露出一点点的胆怯之意,他们潜伏到敌人的心脏之中,就已经是报了必死之决心,只要能为主力大军打开胜利之门,他们又何惜一死?

    分配完任务之后,杨波便率着一百多人折返向了城门口,行进的途中,杨波已经悄悄地让手下点燃了十几个猛油火罐,为了不让司马军发现,这些火罐都藏在了后排的士兵之中,有前面的人阻挡,就算火罐冒起了火苗,也只会让人误以为是照明的火把。

    杨波的去而复返让马福是心生警惕,马福已经给杨波指明了方向,如果杨波脑子正常的话,就应该朝上城头的方向而去,而不是折返回来,马福下令全体人员立刻戒备起来,时刻做好战斗的准备,因为马福已经感觉到来者不善。

    不过马福此刻也并没有把杨波放在心上,毕竟杨波去而复返,却不是带着全部的人马,他返回来的时候,身边只有一百多人,而马福的手下,却是有着五百多人,马福自然是不用怕他的。

    在没有搞清楚杨波的真实来意之前,马福也没有轻易的发动袭击,那怕他手下有着不少的弓箭兵,但马福准备看看杨波究竟要干什么,如果真有不利的举动,再动手也不迟。

    但他绝对没有想到,杨波已经给他准备了一份大礼包,等他再想动手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

    杨波也没有任何的言语,这个时候,那怕是多说一句,也是废话,杨波更专注于如何来发起攻击,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城门。

    他目测了一下距离,大概距离城门口只有五十多步了,杨波大喝了一声:“扔!”

    前面的并州兵立刻闪身让出一条道来,后面的那十几名并州军抡圆了胳膊,奋力地猛油火罐给投掷了出去。

    猛油火罐是一种攻城的利器,攻击的范围广,伤害面积大,由于城墙又高又大,仅仅依靠人力是无法将猛油火罐投掷到城内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投掷猛油火罐需要投石车来投掷,这样才能投得又高又远,在伤敌的时候,避免误伤到自己人。

    此刻杨波采用人力投掷的方式,也是迫不得已的,正常的情况下,五十步左右的距离已经是投掷的最大距离了,而且还必须是膂力强的人来投,换作是普通的人,三四十步都比较困难。

    猛油火罐威力相当的大,火罐碎裂之后,火油的喷溅方向完全是随机性的,谁也不知道火油会喷溅到哪儿,而不管火油溅到何处,烈火都会扑向哪儿,所以五十步的距离也并不太安全。

    但此刻杨波已经顾不得其他了,那怕这个距离很可能会被殃及,但猛油火罐出在是最有威力的杀伤性武器了,尤其是司马军为了稳守城门,这五百人大多都退守到了门洞之内,只要将猛油火罐投掷进去,一端就是一大锅,一个也甭想跑掉。

    甚至杨波都不敢用太多的猛油火罐,杀伤这些司马军,十几个猛油火罐已经是足够了,如果投掷的太多,反倒是让大火不熄,并州军无法靠近。

    这十几个猛油火罐几乎是同时出手的,最多也不过相差三五息的时间,它们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的弧线,都集中落向了城门洞口。

    马福起初还没有看清楚是什么东西,只见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拖着长长的尾焰飞了过来,等他意识到这是猛油火罐的时候,瞳孔猝然地一缩,暗叫了一声不好,但为时已晚。

第1343章 火海

    有的猛油火罐落到了司马军的身上,有的落到了地上,但无一例外的是它们都碎裂了,里面的火油顷刻之间就向着四周飞溅而出,紧跟着就燃起了熊熊的大火。

    城门洞口比较狭小,两边都是厚实的墙体,司马军的士兵退到了甬道之上,原本以为依靠这个地势,任何人都很难攻得进来。

    可并州军在这么短的距离之内就敢使用猛油火罐,让他们陷入到了死亡的绝境之中,一个猛油火罐已经足以造成成片的伤亡了,十几个猛油火罐全部投掷进来,烈火瞬间便吞噬掉了一切。

    司马军在火海之中哀嚎挣扎着,绝望地呼喊着,奔逃着,但这种火油遇火即着,根本就无法扑灭,那怕司马兵再挣扎,再扑打,也是无济于事的,四面八方都是烈火,再奔跑也是徒劳,许多人号陶数声之后,便一头栽倒在了火海之中,再也没有机会爬起来了。

    马福也是无可幸免的,一个猛油火罐正好冲着他砸了过来,马福倒也机灵,侧身一闪,闪了过去。

    如果是普通的石头或其他东西,马福这一灵巧的闪避完全能让他捡回一条命去。但遗憾的是这是猛油火罐,就算没有砸中你,但落在你身边,也绝对会让你吃不消的。

    那喷溅出来的火油满满地溅了马福一身,马上便是引火上身,不过几个呼吸的瞬间,马福就已被火焰包围了。

    烈火灼烧身体的痛苦绝对是任何人也无法承受,马福满地打滚,想要扑灭身上的烈火,但这些火焰,如同是有了魔性一般,任凭着马福如何滚动,就是无法将身上的火给灭掉。

    马福绝望无助地看着五十步之外的杨波,这个时候他才真正明白过来,这些人都是奸细,他悔恨自己为什么不提前下手,用弓箭来狙杀他们,不给他们投掷猛油火罐的机会。

    等到并州军出手的时候,马福再想反击已经没有任何的机会了,狠!真狠!杨波居然敢在这么短的距离上使用猛油火罐,真是太残暴了,这完全是不给他们任何的生路啊。

    如果处于开阔地段,这五百人或许还有逃生的机会,可现在他们聚集城门洞里,根本就无处可逃,只能是眼睁睁地被烈火所吞噬。

    杨波知道自己的人也身处危险地带,所以在投掷猛油火罐的时候,尽可能地向两边闪开,不过尽管如此,还是有火油喷溅过来,烧伤了几名并州兵。

    所幸的是,由于他们距离远,火油溅过来的时候,只有数量不多的一股,造成的伤害也是轻微的。

    司马军这边,则基本上是全军覆灭了,五百人身上,无不着火,大部分的人倒毙在了甬道里,只有城门口附近的士兵能逃出来,不过即使逃出来,也无一不是身上燃着熊熊的火,他们如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绝望地挣扎着。

    杨波当即下令并州军立刻杀上去,将这些人尽数斩杀。

    满身都是火的司马兵,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反抗之力,并州军冲上去之后,一顿狂砍,眨眼工夫就将这些司马兵全部给放倒了。

    猛油火罐的剧烈爆燃将城门口附近照得有如白昼一般,甚至那火光相当的刺眼,让人无法直视,再加上那些司马兵濒死之间发出的凄厉叫喊声,很快便惊动了尚在城上防守的司马军。

    南门守将本来正在全神贯注地指挥军队抵御并州军的攻击,突然城门口发生状况,让他是惊骇不已,要知道城门可是最为关键的所在,一旦城门失守,那再坚固的城墙也会形同虚设。

    原本关闭城门之后,南门守将已经命人将城门用粗大的木柱给顶死了,就算是并州军动用冲车来攻击,也很难撞得开城门,所以南门守将并不会担心并州军从城门这儿找到突破口。

    但如果城门里面发生问题的话,那结果却是致命的,南门守将赶紧地派兵赶过去,想看看究竟出了什么状况,如果是发生叛乱或骚动,也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镇压,绝不能让城门落入到叛乱者的手中。

    不过还没等他们接近城门,在半路之上就遭到了并州军的阻击,本来就是一条不太宽的街道,两百多人往那儿一站,完全就把街道给封死了,而且城门的两边都有阻击,司马军就算想要绕过去,也是不可能的。

    守将下令司马军不惜一切代价地冲过去,务必要在短时间内冲破阻拦,到达城门口,为了保证达成目的,守将甚至不顾城头上的危急局面,抽调了更多的兵力去救援城门。

    面对着如潮水一般涌了过来的司马军,这些并州军的士兵毫无惧色,与之展开了激烈的格斗,半步都不曾后退。

    论战斗力,并州军是远胜于司马军的,但是司马军的数量却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密密麻麻地涌了上来,充斥着整条的街道,杀之不尽,斩之不完。

    蚁多也能咬死象,那怕并州军的战斗力再强悍,也是双拳难敌四手,站在队伍最前列的并州兵在斩杀了数名司马军之后,也相继地倒了下去。

    但前面的士兵倒下了,后面的士兵立刻是义无反顾的顶上去,继续地同敌人厮杀着,拼尽全力,流尽鲜血,也决不能让司马军前进一步。

    他们战斗的十分顽强,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杨波他们争取时间,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来迟滞敌人的进攻,那怕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会有一个人后退。

    一个人终究是要一死的,但区别就是在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这些并州兵踏入邺城之时,就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他们无惧于生死,只怕自己死得没有价值而已,他们拼尽全力,燃尽自己的生命,只为自己死得更有价值而已。

    杨波已经到达了城门口的位置,他回头看了一眼,那些阻击的士兵正在全力以赴地战斗着,他深吸了一口气,率领着一百多人冲向了火海。

第1344章 土崩瓦解

    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司马兵已经被烧死了,一具具尸体有如木炭一般乌黑,只有少部分的人还在挣扎,不过已经是奄奄一息了,就连喊叫之声都变得极其虚弱。

    猛油火罐爆燃之后,四溅的火油很快就燃烧殆尽了,只剩下一些余火还在燃烧着,空气中弥散着一股烤焦了的味道。

    这场大火来得也快,去的也快,还不到半柱香的工夫,火势已经较先前减少了一大半,杨波顾不得等待大火完全地熄灭,就身先士卒地冲入了火场。

    现在难得的时间是那些阻击的袍泽用性命换来的,杨波必须要争分夺秒,打开城门,这样才能让自己士兵的伤亡降低到最低。

    冲入到城门洞之后,杨波也顾不上去管那些还在挣扎呻吟的司马兵,脚踩着成堆的尸体,一路向前狂奔过去,直冲城门而去。

    冲到尽头之时,杨波赫然才发现城门的附近还躲着几十簌簌发抖的司马兵,大概是由于城门洞比较深的缘故,猛油火罐没有波及到城门的位置,这些呆在城门附近的士卒,也算是逃得了一条性命。

    不过他们虽然侥幸地活了下来,但却被眼前的这一幕惨绝人寰的场面给吓傻了,那烈火吞没了整个的城门道,宛如进入到了炼狱之中一般,那些在火海之中挣扎的士兵,就如同是炼狱之中的厉鬼,被烈火焚身,痛不欲生,其状惨不忍睹。

    这些侥幸没有被波及到的士兵死死地贴靠在城门上面,惊恐已经攫取了他们的灵魂,一个个呆若木鸡,不知所措,就算是并州军已经杀到了眼前,他们都如同是傻了一般,丝毫没有反应。

    杨波厉声喝道:“立刻打开城门,饶尔等狗命,如若不然,杀无赦!”

    杨波没有命人上前去斩杀这些司马兵,毕竟斩杀这些人也得花费一点时间,如果让他们主动投降,并打开城门的话,反倒是比较省事的,现在就算是每一息的时间,杨波都不想浪费。

    那些司马兵听到了杨波的断喝,这才如梦初醒,看着凶神恶煞一般扑过来的杨波等人,早已经魂飞魄散的司马兵又如何能有交战的勇气,可他们当然也不想死,只能是听从了杨波的命令,转身去打开城门。

    城门的门闩结构比较复杂,从上到下至少有十几道的门闩,而且都还带有锁死的结构,如果不熟悉的人去开城门的话,真要一一打开门闩,还真是需要费点时间和力气的,如果杨波杀了这些司马兵,那只能是自己去开城门,估计他们想要最快打开城门,也只能用破坏的方法了。

    而这些门闩一般都是采用硬木来制成的,相当的结实,就算是刀劈斧砍,也不一定就能轻易地破坏掉,反而会浪费到大量的时间。

    有这些专门司职开关城门的士兵来打城门,那怕现在他们一个个手抖的厉害,动作不太利索,但长年的职业习惯也让他们远比普通人更快地打开城门了。

    城门一开,城外的并州军立刻是潮水般地涌了进来,整个邺城的防御体系,如同是被洪水冲垮的大堤,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担任阻击任务的并州军面对几乎是十倍于己的敌人,他们咬紧着牙关,坚持战斗到底,那怕有将近半数的士兵倒了下去,但剩下的人依然是临危不惧,浴血而战,誓死都不肯退后半步。

    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后退的话,杨波很可能都没有机会去打开城门,那么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付之东流,而且只要司马军冲上来,他们这五百人,将会无人可以幸免。

    所以,不管是面对多少的敌人,也不管面对多么凶险的处境,没有半点退路的他们,只有拼死而战,杀一个够本,杀两一个赚一个,如果临死还能拉上几个垫背的,那就算是大赚特赚了。

    还好他们的坚持没有白费,他们的鲜血也没有白流,杨波及时地打开了城门,让并州军大队人马昂然地杀入到了邺城城中。

    并州军如洪水一般,进入邺城之后,迅速地沿着街道极速地向前推进着,一路横扫碾压,如入无人之境。

    那些刚刚还对并州军阻击队伍喊打喊杀的司马军,看到突然杀到的并州军大队人马,个个是惊惶失措,这么一小队的并州军他们都搞不定,如此大队的人马杀入到城中,又焉能抵挡得了,所以这些司马军掉头就跑,根本就无心恋战。

    南门的失守也彻底地导致了邺城防御的崩溃,以司马军的战斗力,也是就是依仗着城墙,或许还能抵挡一二,如今失了城墙这一道屏障,双方展开平等的街巷战时,司马军的劣势就会被无限地放大了,他们根本就无力抵抗并州军的进攻,整个战局呈现一边倒的趋势。

    本来就缺兵少将的司马军,此时更是无法纷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任由并州军在城内肆意地冲击,所到之处,司马军是纷纷投降,就连半点抵抗的意志都没有了。

    司马伷也是很快就得到了南门失守的消息,原本把守南门是他的心腹家奴马福,司马伷或许很难相信外人,但却不可能不相信自己的亲信家奴,可没想到首先掉链子的,居然就是他的心腹之人,这让司马伷特别地震怒。

    南门的失守,也就预示着邺城的沦陷,并州军一旦入城,就再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得了他们的。

    司马伷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失败竟然来得如此之快,从并州军发起偷袭到南门的失守,前后都没有三个时辰,如此诺大的一座城池,竟然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宣告失守,这样的结果,绝对是司马伷所无法承受的。

    邺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司马师能将邺城的防务交给他全权处置,说明了司马师对他的信任,可司马伷到任根本就没多久,居然就这么快搞砸了,真是枉费了司马师对他的信任。

第1345章 弃城而逃

    司马懿一共生了九个儿子,虽然老大司马师继承了大业,就连下一任的接班人司马懿都选好了,那就是幼子司马伦,似乎中间的几个兄弟都没他们什么事了。

    但其实不然,身为司马氏的核心子弟,他们明白无论是司马懿还是司马师,他们的野心可不仅仅只是要做一个权臣,历朝历代血一样教训证明,如果不能更上一层楼,做为权臣的后代,下场那是极为悲催的,不是被满门抄斩,就是被流配千里,鲜有善终者。

    所以就算是为了子孙后代,司马懿和司马师也是不可能甘心于只做一个大权在握的权臣的,三代之内,司马家必出天子,这几乎是司马家内部的人心照不宣的事。

    司马懿已经作古,所以他这一辈的鸿愿也只能儿孙去实现了,如果司马师有朝一日登临大宝,那么他的这些兄弟,自然是鱼跃龙门,贵为王爵。

    但司马家里例来是不养闲人的,在这改朝换代的大势之下,谁的功劳最大,谁就可以拥有凌架于别人头上的权力。

    诸兄弟之中,司马伷虽然名列第三,但他却是庶出,他的母亲和司马师的母亲并非同一人,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干是司马懿的正室夫人张春华所生,而司马伷则是伏夫人所生,庶出的地位自然是不能跟嫡出的相提并论的。

    不过这也有例外,那就是司马师的幼子司马伦也是庶出,母亲是柏夫人,但他深受司马懿的宠爱,司马懿临终之间,还特意地留下遗命,让司马师百年之后,将大位传给司马伦。

    当然这个大位司马懿没有明说,但听者有心,皆认为大位乃是天子之位,皇帝宝座。

    司马懿是无力去染指这个位子了,但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用来帮助他的儿孙有一个壮阔的前景。

    如果不是并州曹亮的这一根肉中之刺,或许司马师早已经可以横扫魏国境内的一切势力,稳稳地坐上九五之尊的位子了。

    正因为如此,司马伷才需要倍加的努力,为司马家的大业添砖加瓦,这样他才能分润到更多的权力。

    可惜事与愿违,他把守的邺城居然失守了,这让司马伷情何以堪?

    其实司马师对他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已经是够照顾的了,没有让他到前线去领军作战,只要他坐镇后方,来负责后勤保障的工作,简直就是轻松的不要不要的。

    但就是这么一个差事,也让他给搞砸了,邺城如果失守,那后果将会是十分严重的,整个司马军的补给线将会被切断,前线的战局也将是急转直下,司马师整个的作战计划也将彻底为之改变。

    司马伷不禁是懊丧不已,可当他听说了南门失守的详情之后,更是惊讶的无以加复,原来南门的失守竟然是那支滞留在邺城押运队所为。

    这批人是因为身患腹泻之症而滞留在邺城的,这一点司马伷派医匠过去检查过,确认无误,所以司马伷也就没有把他们放在心上,别说是五百个病号,就算是五百个生龙活虎的人,在邺城三万大军面前,他们也不会掀起什么风浪。

    更何况司马伷当时对杜义是十分信任的,所以对他的这些手下也没有起到半点的疑心,更没有派人去监视他们的活动。

    现在看来,这一切彻头彻尾的就是一个圈套,调虎离山,暗藏奸细,半夜偷袭,并州军的诡计是一环套着一环,司马军完全地掉入了敌人的圈套之中,一步步地被并州军牵着鼻子走,一步步地滑向了深渊。

    谋士邵真急切地对司马伷道:“三公子,邺城大势已去,赶紧撤离吧,再不走的话,恐怕就真得来不及了。”

    司马伷现在确实是慌得一批,别看平时他风度翩翩,举止优雅,颇有大家风范,但此刻却是焦头烂额,不知所措,经过邵真的提醒,这才意识到了邺城已经易主,自己在呆在邺城的话,不是身首异处死于乱兵之中,就是成为阶下之囚,任人宰割。

    现在趁着并州军刚刚入城,尚未控制整个邺城,他们还是有机会逃出去的,毕竟并州军只是在南北两个方向上进行攻城,东西城门两处都没有派兵围攻,这样便给司马伷留下了逃跑的空间。

    事不宜迟,司马伷即刻下令,所有的人马都朝着东门集结,从那儿离开邺城。

    不过现在司马伷所能指挥动的军队,已经没有多少人了,三万守军之中,只有一万多人响应了,其余的军队,不是被并州军歼灭了,就是已经投降了,剩下还没有投降的军队,也被并州军分割包围了,无法得到司马伷的命令,自然也没法向东门集合,整个邺城的秩序也是一片混乱。

    司马伷压根儿没了死守邺城的打算,现在并州军疯狂地向着邺城城内涌来,没人能够知晓并州军此次攻打邺城究竟派了多少的人马,但并州军杀入到邺城之中后,根本就是所向披靡,无人可挡,以邺城守军那弱成渣的战斗力,在巷战之中,根本就占不到任何的便宜。

    趁着局面的混乱,此刻出城,或许还有一线的生机,留在城中,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机会。

    赶到东门的时候,东门那边还没有战事的发生,司马伷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他也顾不得检点现在手下还有多少的人马,下令东门的守将立刻打开城门,所有的人全部出城。

    至于出城之后往那个方向逃,司马伷还没有想好,不过这似乎并不太重要,现在他的目的,只不过是赶紧地逃离这个是非之地,至于接下来的安排,那就走一步看一步了,只要离开邺城,暂时他们便安全了。

    没有并州军的拦阻,司马军的出城还是比较顺畅的,他们抱头鼠窜,仓皇而走,一口气都冲出了邺城,甚至出了邺城之后也不敢停留,一连狂奔出十余里,看到身后没有了追兵,这才缓下了脚步。

第1346章 饥饿

    这时天光已经大亮,司马伷伸手扯住了缰绳,让战马停了下来,这一路的狂奔,让这匹宝马良骏也累得是口吐白沫。

    身后并没有并州军追过来,这时司马军才算是松了一口气,一个个瘫坐在了地上,东倒西歪。

    司马伷回头望向邺城的方向,依然可以看到邺城上空黑烟滚滚,只不过喊杀之声,已经是依稀难闻了。

    司马伷此刻心头是一片黯然,邺城的失守,让他是倍受打击,身为司马氏的子弟,司马伷内心是极其骄傲的,父兄文韬武略,执掌天下,他又何尝不是心向往之,希望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创出一番的事业来。

    但理想太丰满,现在却很骨感,这次的失败,虽然司马伷侥幸逃得了性命,但无疑失去了司马师的信任,以后在司马家族中的地位也是会一落千丈,很难再受到重用了。

    手下的将领一个个也是垂头丧气,说实话,邺城的防御体系在冀州诸城池之中,是排在第一位的,那怕是州城信都,都没有邺城坚固,但好歹在信都在并州军重兵围困的情况下,还坚守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并州军还动用了投石车那样的重型装备,最后因为洪水的缘故,信都城才最终沦陷。

    而号称河北第一重镇的邺城,居然只用了半夜时间,就被并州军所攻克了,这一仗,输得也太窝囊了。

    接下来,将又何去何从呢?毕竟这里并非是久留之地,并州军随时都可能会追来。

    现在摆在司马伷面前的,有三条路可以选择,向北可与司马师会合,向东可以到达阳平郡,有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向南则可以回到河内郡去。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向北的风险系数是最高的,因为他们在半路之后很可能会遭到并州军的袭击,以他们所带的这一万多人,守城也是勉勉强强的,一旦和并州军骑兵在野外遭遇,恐怕难逃覆灭的命运。

    至于南逃河内,倒是可以脱离冀州战场,但难免会背负临阵脱逃之嫌。

    反倒是东面的阳平郡,与邺城相隔不远,司马伷暂时逃到阳平郡,一方面可以避并州军之锋芒,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此收拢残兵,等将来司马师回师邺城之时,也好协助其夺回邺城,也算是进可攻,退可守了。

    司马伷问计于邵真,邵真便将这三条路交给司马伷来选择,说实话,司马伷也是被并州军给打怕了,前往真定路途遥远且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司马伷确实是没有那个胆量。

    而最安全的返回河内司马伷也是很不甘心的,所以他很快便决定留在冀州,即刻动身前往阳平郡,找一地方落脚。

    阳平郡在邺城的东北方向,距离邺城大约有一百多里的路程,司马伷逃离邺城的时候十分的匆忙,几乎没有携带任何的粮草和给养,经过一夜的鏖战,司马兵则是又饿又困,可因为冀州一直实行的坚壁清野的政策,大量的田地荒芜,百里之内难觅人烟,司马兵只能是忍着饥饿,徒步前往阳平郡。

    还好这个时候并州军并没有追来,否则的话,就他们这么一支残兵败旅,根本就没有可能抵挡得住并州军追杀。

    估计并州军并不是主动地放他们一条生路,而是刚刚拿下邺城,还有许多的事务咨待处理,尤其是他们必须要重组邺城的防御,谨防司马军的反扑,所以并州军才会对司马伷不闻不问,任由他逃走。

    围三阙一,是攻城战之中最常用的手段,给敌人永远留着逃跑的希望,他们就不会置之于死地而后生了,只有身处绝境没有逃路的人才会选择鱼死网破。

    并州军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拿下邺城,至于歼敌多少,对于王濬和刘靖来说,并没有多少的实际意义,所以拿下邺城之后,第一时间他们还是要整合邺城的防御力量,重新布署邺城的防御体系,逃走的司马伷,直接就无视了。

    司马伷一路跋涉而行,到了夜晚宿营的时候,就连帐蓬都没有,只能是露天而眠,餐风饮露,狼狈不堪。

    其实这倒也不算是最困难的,真正困难的是,由于粮草极度地短缺,所有的人都是饥肠漉漉,除了野草野菜之外,再没有别的食物可以充饥了。

    没办法,司马伷只能是下令将为数不多的那些战马给宰杀了,每人分到一小块的肉,吃饱谈不上,只能是聊可充饥,现在他们唯一的期望就是早一些赶到阳平郡去,这样才可能避免饿死在荒野上。

    又走了将近一天的时间,司马军的速度已经是越来越慢了,每人那么一小块的马肉早就不知道消化到那儿去了,饥饿让他们更是步履为艰。

    如果今夜还赶不到阳平,那么再次地露宿荒野对于司马军来说情况只会变得更糟,已经没有任何的食物了,这一万多人将会陷入到空所未有的困境。

    所以,司马伷不敢让军队在此停留,下令继续前进,那怕是爬也要爬到阳平去。

    就在此时,突然看到西北方向上,涌出了一支军队,正向他们冲了过来,司马军不禁皆是大骇,众人已经是精疲力竭了,如果敌军这个时候杀过来的话,那么他们可是凶多吉少。

    可不管怎么说,还得就应战啊,司马军虽然又困又饿,但身为军人,他们还是没有丢掉武器的,司马伷一声令下,所有的人都拿起了武器,准备迎战。

    至于队型,也就没法再讲究了,本身从邺城逃出来的军队,编制早就打乱了,兵不见将,将不见兵,这个时候那还顾得上什么战阵队型,只能是勉强地打起精神,手握着刀枪,紧张地望着对面杀过来的军队。

    司马伷也绝望了,虽然手下还有一万多号的人马,但原本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压根儿就没指望,现在又疲又乏,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司马伷哀叹一声道:“天亡我也!”

第1347章 同是天涯落难人

    就在司马军准备战斗的时候,却发现对面来军竟然打得也是司马军的大旗,只不过旗帜甚为残破,一副烟熏火燎的模样。

    就在司马伷为之疑惑之时,对面的冲出一将,赫然竟是牙门将军郝进,郝进也瞧见了司马伷,快马奔了过来,然后便滚鞍落马,跪倒在了司马伷的面前,泣不成声地道:“三公子,卑职中了何炎的诡计,所有的辎重皆被焚毁,士卒也死伤近半,卑职无能,有失三公子厚望,卑职罪该万死!”

    司马伷看到郝进出现之时,心头已经是凉了半截,邺城的失守,就是何炎留在邺城的手下干的好事,想必随同郝进北上的何炎也不会安分老实,肯定是会在半路之上动手的。

    有心算无心,郝进一定会吃何炎的大亏,只不过司马伷还有抱有一丝的希望,那就是郝进所率的可是两万大军,何炎的五百人,再怎么做妖,也不可能虎口夺食吧?

    但当司马伷看到郝进出现的时候,心底便是黯然地一沉,看来自己最担心的后果还是出现了,郝进没有能够保护那批司马师急需的辎重物资,这无疑是继邺城失守之后,对司马伷的又一个沉重打击。

    司马伷问清楚了郝进具体的情况,不禁是暗暗地长叹一声,这个何炎早已经是并州军的奸细了,但演戏演得真好,把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戏耍了,这回司马伷是彻底地认了栽。

    郝进被烈火所困,死伤无数,幸亏他采用的措施及时,在营地之中制造出了一个隔离带,这才让一多半的司马军侥幸捡了一条命,否则乱成一团的话,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葬身火海呢。

    等到大火将熄之际,郝进这才率兵冲了出去,但此时的何炎早已经是不知去向,郝进就算是想要带兵去追,也不知从何追起。

    郝进回头再想想,何炎如此诡计多端,自己如果冒然地带兵去追,说不定还会中了他的埋伏,就算是此时他对何炎是恨意滔天,但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追击的念头。

    所有的辎重物资都被焚毁了,大概是用了猛油火罐的缘故,这些东西被烧得连渣都没有剩下,只剩下了一堆堆的灰烬。

    要押运的东西都毁了,郝进自然也没有再去井陉关前线的必要了,于是他只好打道回府,准备回邺城向司马伷复命去。

    不过走到半路上,郝进遇到了从邺城逃出来的人,才得知邺城已经失守了,郝进大吃一惊,自己只不过是刚刚离开邺城两三天的时间,邺城竟然会发生如此的变故,一个诺大的城池,怎么会说丢就丢了呢?

    更让郝进匪夷所思的是,他率军一路北进,都没有遭遇到并州军,那么攻打邺城的并州军,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不过这并不是郝进该去操心的事,他最为急切的,是想知道司马伷的下落,可现在兵荒马乱的,就算有从邺城逃出来的人,也早已是自顾不睱了,那还有余力去关心其他的人,司马伷究竟是死是活,还真没有人知道。

    郝进眼看着邺城的回不去了,毕竟他还没有自大到率领这一万多人,就敢去反攻邺城,并州军既然能攻下邺城,那肯定是调动了不少的兵力,如今他们又占据了城防坚固的邺城,自己如果是回兵邺城的话,那和送死也没有多大差别了,所以郝进打定了主意,邺城肯定是回不去了。

    那接下来去哪儿呢,郝进的想法倒是和司马伷不谋而合了,他同样也是选择了与邺城相邻的阳平郡,于是率领着这支残兵折向东南而行,奔阳平郡而去。

    还没到阳平郡呢,半路之上便遭遇到了司马伷逃亡的军队,郝进看清楚旗号之后,便纵马而行,直奔到了司马伷的马前。

    司马伷得知了详情之后,也无法去怪罪郝进了,毕竟首先轻信何炎的是自己,不管是邺城失守还是辎重被毁,司马伷都将难辞其咎,何况郝进是自己的心腹爱将,如今邺城失守,将领奇缺,司马伷真正能倚仗的心腹更是了了无几,郝进率领着一万多人返了回来,倒是让司马伷吃了一颗定心丸,最起码自己安全有了一定保障。

    司马伷双手将郝进搀扶起来,道:“此事乃某之过也,不干郝将军之事,将军请起,重振旗鼓,再战未迟。”

    因为辎重物资是在郝进的手中被焚毁的,所以郝进在见到司马伷之前,心里一直是忐忑不安的,如果司马伷一怒之下砍了他的脑袋,郝进也无可辩白。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司马伷丝毫没有怪罪他的意思,而且还大加勉励,让郝进是激动不已,当下信誓旦旦地表示,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司马伷苦笑一声,现在他还不需要郝进这么拼命,问道:“郝将军手下,可有些多余的干粮,这边的队伍,已经断粮两天了,如果有的话,拿一些出来接济接济。”

    郝进那边虽然也损失惨重,但每个士兵身上,都携带着几天的行军干粮,倒也不用担心会饿着。

    反倒是司马伷这边,由于一直呆在城里的缘故,士兵身上也不会带什么干粮,当时逃出城的时候十分的紧张,人人光顾着逃命了,谁也没时间去带粮食,所有离城之后,才发现没有任何食物可以充饥。

    郝进没有犹豫,当即下令手下的军队将身上带的干粮全部拿出来,堆到了司马伷的面前,堆得如同一座小山。

    饿得两眼发晕的司马兵立刻将这些干粮哄抢一空,拼命地往嘴里面塞,甚至都顾不得去喝上一口水,许多人被噎得喘不过气来。

    马上就到阳平了,到了阳平郡之后,司马军便会得到补给,所以郝进丝毫没有藏私,把手里的干粮全部奉献了出来,也算是讨好司马伷吧。

    吃过干粮之后,司马军的体力总算是得到了一些恢复,于是两军兵一处,在沉沉的暮色之中,奔阳平郡而去。

第1348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由于不在冀州军防御体系之内,这座城池两年前就被冀州军弃守了。

    如今这座城池遭到过人为的破坏,残垣断壁,了无人烟,那怕是城内,到处可见荒草凄凄。

    曹亮没有进城,这下博城确实也没有驻扎的条件,他吩咐将大营扎在下博的城外。

    下博的东南方向,就是武邑,这座城池里的守军已经撤退了,整个城池浓烟滚滚,烈火熊熊,隔着十几里都清晰可见。

    不光是武邑,但凡冀州军撤退的城池,都将其付之一炬,可见冀州军手段之残酷,为了达到坚壁清野的目的,不惜纵火焚烧曾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打造的城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防止这些城池落到并州军的手中。

    是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还是他们认为这一战已经是必败无疑了,所以他们才大肆破坏,奉行自己得不到的敌人也休想得到的原则。

    如果真是这样,司马师的援军还有到达的必要吗?

    根据洛阳传回来的消息,司马师已经在积极地调动兵马了,预计很快就会出兵冀州,吕昭收缩防线,重点防御信都的动作,显然也是为了配合司马师的行动。

    此次冀州军的突然撤军,倒是有些让人猝不及防,恐怕事先谁也没有想到冀州军就因为乐成的失守,突然之间变成了惊弓之鸟,将冀州北部除了信都之外的所有城池都统统放弃,仓皇撤离诸城。

    曹亮确实没有准备,如果真有准备的话,这些冀州军恐怕连一个人也别想活着回到信都。

    但饶是如此,并州军的快速反应能力还是杀得冀州军狼狈不堪,骁骑营截杀了常山的军队,越骑营截杀了中山的军队,屯骑营则是截杀了渤海的军队,常年的作战经验让并州骑兵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时显得游刃有余。

    骁骑营虽然没有能达到全歼常山军的目的,但他们却顺路歼灭了好几支零星的冀州军,而且文钦在处理难民的问题上面,也遵循了曹亮的原则,没有滥杀无辜。

    尽管这样的举动很可能是未能全歼常山军的原因,但曹亮对文钦却是极力地进行了褒奖,在曹亮看来,打一场胜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维护并州军的形象,不能为了获胜就不择手段,草菅人命。

    平民是无辜的,他们被牵涉到这场战争之中已经很悲惨了,如果曹亮能拿下冀州的话,第一要务就是恢复冀州的秩序,恢复冀州的经济,但如果人没了,那还谈什么恢复?

    所以曹亮对各营人马的要求,就是尽可能地保护平民,绝不允许滥杀俘虏,司马军在冀州大地上倒行逆施,敛兵聚谷,坚壁清野,奉行焦土政策,这样的举动,不但无助于他们坚守冀州,反而会激起冀州百姓的极大愤慨。

    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司马师不明白这个道理,手下的钟会吕昭更是残暴狠辣,无视百姓的疾苦,如此的所做所为,纯属自掘坟墓,终有一天,他们会自食其果,品尝到官逼民反的滋味的。

    所以,从表面上来看,似乎骁骑营没有像屯骑营那样大获全胜,让一些漏网之鱼逃回了信都,但骁骑营不滥杀平民这件事,必然地在冀州广为流传,让原本不稳定的局势变得更加地不堪起来。

    并州军提出的降者免死的口号,已经从很大的程度上动摇了冀州军的军心,只要将这种口号贯彻执行下去,那么整个由平民被强征而来的冀州军,渐渐地会由被动转为主动,更多的人将会前来投降的。

    乐成之战,守军真正战死的,也不过才两三千人,其余一万七、八千的人,最终选择了缴械投降而不是顽抗到底,这就足以证明,冀州军是可以轻易地瓦解掉的。

    吕昭主动地将其他要塞城池的兵马撤往信都,却无形之中帮了曹亮一个大忙,这大概也是羊祜的功劳吧,正是因为他两天之内就拿下了乐成,等于是给吕昭制造了很大的压力。

    攻打一座郡城,并州军只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其他防御等级和乐成相差不多的南皮、真定、卢奴以及防御等级更低上不少的下曲阳等城,那也绝对坚守不了多长的时间,只要并州军按照打乐成的方式,就可以轻易地在极短的时间内各个击破,彻底地攻破整个的冀北防线。

    所以吕昭才会主动的将各城的人马撤向了信都,以免产生更大的损失。

    但其实吕昭的担心是多余的,羊祜之所以能两天之内拿下乐成,采用的方式是投石车饱和攻击法,不计代价地狂砸了数万枚石弹,才最终得以速胜。

    这样的攻击方式虽然有效,但对后勤补给的依赖性太强,如果不是乐成距离范阳前进基地较近且前进基地之中石弹贮备充足,这样的饱和式攻击法还真是难以为继。

    打下一座乐成,几乎就将并州军贮备的石弹消耗一空了,所以并州如果再接着攻打另一座城池的话,估计羊祜就得采用别的方法来攻城了,或许得等石匠们把石弹再生产出来并运输到前线,才能继续地使用这个方法。

    但每一颗石弹的雕琢都是费时费力的工活,那怕是手艺精湛的石匠一天也制作不了几颗,几万或者说几十万颗的石弹,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短时间内石匠们根本就制不出来。

    但吕昭不知情啊,光是听说并州军两天之内就攻破了乐成,他当即就懵了,感觉到自己先前所有的心血都付之东流了,为了避免更大损失,他不得不下令撤军,将全部的人马集中到信都去,加强信都的防守,确保冀州州城的不失。

    可惜,大撤退变成了大惨案,几乎所有的人马在撤退之中遭遇到了并州军的拦截,损失惨重,他的撤军计划彻底地落空了。

第1349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由于不在冀州军防御体系之内,这座城池两年前就被冀州军弃守了。

    如今这座城池遭到过人为的破坏,残垣断壁,了无人烟,那怕是城内,到处可见荒草凄凄。

    曹亮没有进城,这下博城确实也没有驻扎的条件,他吩咐将大营扎在下博的城外。

    下博的东南方向,就是武邑,这座城池里的守军已经撤退了,整个城池浓烟滚滚,烈火熊熊,隔着十几里都清晰可见。

    不光是武邑,但凡冀州军撤退的城池,都将其付之一炬,可见冀州军手段之残酷,为了达到坚壁清野的目的,不惜纵火焚烧曾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打造的城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防止这些城池落到并州军的手中。

    是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还是他们认为这一战已经是必败无疑了,所以他们才大肆破坏,奉行自己得不到的敌人也休想得到的原则。

    如果真是这样,司马师的援军还有到达的必要吗?

    根据洛阳传回来的消息,司马师已经在积极地调动兵马了,预计很快就会出兵冀州,吕昭收缩防线,重点防御信都的动作,显然也是为了配合司马师的行动。

    此次冀州军的突然撤军,倒是有些让人猝不及防,恐怕事先谁也没有想到冀州军就因为乐成的失守,突然之间变成了惊弓之鸟,将冀州北部除了信都之外的所有城池都统统放弃,仓皇撤离诸城。

    曹亮确实没有准备,如果真有准备的话,这些冀州军恐怕连一个人也别想活着回到信都。

    但饶是如此,并州军的快速反应能力还是杀得冀州军狼狈不堪,骁骑营截杀了常山的军队,越骑营截杀了中山的军队,屯骑营则是截杀了渤海的军队,常年的作战经验让并州骑兵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时显得游刃有余。

    骁骑营虽然没有能达到全歼常山军的目的,但他们却顺路歼灭了好几支零星的冀州军,而且文钦在处理难民的问题上面,也遵循了曹亮的原则,没有滥杀无辜。

    尽管这样的举动很可能是未能全歼常山军的原因,但曹亮对文钦却是极力地进行了褒奖,在曹亮看来,打一场胜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维护并州军的形象,不能为了获胜就不择手段,草菅人命。

    平民是无辜的,他们被牵涉到这场战争之中已经很悲惨了,如果曹亮能拿下冀州的话,第一要务就是恢复冀州的秩序,恢复冀州的经济,但如果人没了,那还谈什么恢复?

    所以曹亮对各营人马的要求,就是尽可能地保护平民,绝不允许滥杀俘虏,司马军在冀州大地上倒行逆施,敛兵聚谷,坚壁清野,奉行焦土政策,这样的举动,不但无助于他们坚守冀州,反而会激起冀州百姓的极大愤慨。

    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司马师不明白这个道理,手下的钟会吕昭更是残暴狠辣,无视百姓的疾苦,如此的所做所为,纯属自掘坟墓,终有一天,他们会自食其果,品尝到官逼民反的滋味的。

    所以,从表面上来看,似乎骁骑营没有像屯骑营那样大获全胜,让一些漏网之鱼逃回了信都,但骁骑营不滥杀平民这件事,必然地在冀州广为流传,让原本不稳定的局势变得更加地不堪起来。

    并州军提出的降者免死的口号,已经从很大的程度上动摇了冀州军的军心,只要将这种口号贯彻执行下去,那么整个由平民被强征而来的冀州军,渐渐地会由被动转为主动,更多的人将会前来投降的。

    乐成之战,守军真正战死的,也不过才两三千人,其余一万七、八千的人,最终选择了缴械投降而不是顽抗到底,这就足以证明,冀州军是可以轻易地瓦解掉的。

    吕昭主动地将其他要塞城池的兵马撤往信都,却无形之中帮了曹亮一个大忙,这大概也是羊祜的功劳吧,正是因为他两天之内就拿下了乐成,等于是给吕昭制造了很大的压力。

    攻打一座郡城,并州军只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其他防御等级和乐成相差不多的南皮、真定、卢奴以及防御等级更低上不少的下曲阳等城,那也绝对坚守不了多长的时间,只要并州军按照打乐成的方式,就可以轻易地在极短的时间内各个击破,彻底地攻破整个的冀北防线。

    所以吕昭才会主动的将各城的人马撤向了信都,以免产生更大的损失。

    但其实吕昭的担心是多余的,羊祜之所以能两天之内拿下乐成,采用的方式是投石车饱和攻击法,不计代价地狂砸了数万枚石弹,才最终得以速胜。

    这样的攻击方式虽然有效,但对后勤补给的依赖性太强,如果不是乐成距离范阳前进基地较近且前进基地之中石弹贮备充足,这样的饱和式攻击法还真是难以为继。

    打下一座乐成,几乎就将并州军贮备的石弹消耗一空了,所以并州如果再接着攻打另一座城池的话,估计羊祜就得采用别的方法来攻城了,或许得等石匠们把石弹再生产出来并运输到前线,才能继续地使用这个方法。

    但每一颗石弹的雕琢都是费时费力的工活,那怕是手艺精湛的石匠一天也制作不了几颗,几万或者说几十万颗的石弹,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短时间内石匠们根本就制不出来。

    但吕昭不知情啊,光是听说并州军两天之内就攻破了乐成,他当即就懵了,感觉到自己先前所有的心血都付之东流了,为了避免更大损失,他不得不下令撤军,将全部的人马集中到信都去,加强信都的防守,确保冀州州城的不失。

    可惜,大撤退变成了大惨案,几乎所有的人马在撤退之中遭遇到了并州军的拦截,损失惨重,他的撤军计划彻底地落空了。

第1350章 宜早不宜迟

    不过钟会并没有当面反驳,毕竟现在司马军诸将是群情激昂,斗志澎湃,如果钟会站出来当面泼冷水的话,势必会让众人为之忌恨,所以聪明如斯的钟会三缄其口,并没有当面反驳胡奋的质问。

    司马师看出钟会欲言又止的模样,于是今日议事暂停,改日再议,挥退了众人,唯独将钟会留了下来,道:“士季,现在没有旁人,你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钟会道:“大将军,卑职绝非是危言耸听,邺城失守之后,我军已处危急存亡之秋也,现在的形势,已容不得半分的乐观,如果应对失当的话,很可能将会又一次经历并州之败的惨痛,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杜绝盲目行动,反攻邺城虽然呼声很快,但卑职认为绝不可行。曹亮攻取邺城,本来就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行动,他也一样能料算到我军一定会对邺城实施反攻的,如果我军此刻挥师南下,恰恰地正好中了曹亮的圈套,邺城城池坚固,防御严密,就算是倾尽全力,短时间内也无法拿下,而一旦进攻受挫,必定是内外交困,进退维谷,焉有不败之理?”

    司马师默默地点点头,钟会的话很有道理,曹亮攻取邺城,也不过是诸多计划之中的一环而已,此刻司马军如果挥师南下反攻邺城的话,恐怕真是要中了曹亮的圈套。

    邺城的防御一直以来就是钟会在负责的,所以钟会比任何人都清楚邺城的防御有多厉害,表面上看司马伷仅仅只用了不到半夜的时间就把邺城给搞丢了,那么由此而推断邺城的防御就如纸糊的一般,那可就真是大错特错了。

    邺城的城墙采用的双道城墙的结构,内外城墙一样结实,别看并州军可以整垮信都的城墙,那是因为并州军的投石车足够厉害,可司马军没有配备那样的投石车,那坚固的砖彻城墙就等于是噩梦般的存在。

    当初为了坚守邺城,钟会亲自督造,恨不得将邺城打造的固若金汤坚如磐石,现在风水轮流转,司马军反倒要去进攻自己修筑的城墙,还真是作茧自缚啊。

    司马师道:“方才你提议撤往阳平、清河一带,可有确切的把握吗?”

    钟会轻轻地摇了摇头,道:“现在的局势,我们已经没有任何的把握可言了,卑职之所以选择撤往阳平、清河,最主要的还是考虑三公子目前率残兵驻扎在阳平,我军前往阳平,也算是有所照应。但曹亮未必不会考虑不到这一点,很可能在半路之上出兵拦截,大将军要做好打恶仗的准备。”

    曹亮隐忍了这么久,等待这样的机会恐怕也是等了很久,如今机会来临之时,曹亮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出击,所以这场撤退,注定不会很平静,司马师想要全身而退,绝非易事。

    往往在撤退的时候,军队的军心和士气是最为低落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遭遇到敌人攻击,无疑是比较麻烦的事。司马师一直寻机要和曹亮的主力进行决战,可一直也未能如愿,而这一次撤军,曹亮必定是不请自来,不管司马师愿意如否,这一战势不可免。

    其实摆在司马师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反攻邺城,第二就是撤军到阳平清河一带。

    钟会已经给出了他的建议,认为反攻邺城完全不可行,且不说司马师不可能派出所有的军队去攻打邺城,就算是倾尽全部兵力去攻打,也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拿下邺城,而一旦进攻受挫,那就是腹背受敌,几乎要陷入到绝境之中。

    而撤兵阳平清河,却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好歹司马伷还有一支军队在阳平,多少也能给司马大军一点支援,最起码也能让他们有一个落脚点。

    但前提条件是司马师有足够的能力突破并州军的围追堵截,在这一点上,司马伷可是一点忙也不帮了的,以他的那点残余兵力,离开了阳平郡,分分钟就会遭到并州军的碾压。

    最终司马师思虑再三,还是接受了钟会的建议,首先钟会是他的心腹爱将,没有理由来勾结曹亮来陷害于他,其次钟会提出来的意见非常的中肯,钟会在冀州主持防务已经有两年多了,尽管有得有失,整个冀州的防御体系不太尽人意,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人再比钟会更了解冀州,更知晓邺城的防御情况了,其实从钟会一开始就提出的放弃反攻邺城的建议开始,司马师便觉得钟会的这个建议比较周详和细致,比起其他的大将无脑地反攻邺城,要强得多。

    于是司马师对钟会道:“那就如你之计,准备撤军到阳平清河吧,只是不知此次撤军,士季你可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钟会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卑职也无法事先预判并州军的动向,只是临机善变,随机应对了。不过卑职认为既然大将军已经拿定了撤军的主意,那就不可再犹豫不决,撤军之事,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以恐迟则生变。”

    司马师点点头,优柔寡断历来是兵家之大忌,司马师又缘何能不知晓,既然已经确定了要撤军,那就必须要行动迅速才行,这样才能不给并州军以反应的时间。

    司马师立刻是传令诸营,准备拨营起寨,即刻撤离。

    不过在撤离之前,司马师还需派人快马通知进攻井陉关的陈泰,要他立刻放弃进攻井陉关,收拾兵马,赶到真定一带与司马师会合,然后一同出发,前往阳平清河。

    司马师在确定撤军方案之前,确实经过了反复的讨论和斟酌,听取了诸将不同的意见,可一旦确定之后,司马师立刻展现出了他杀伐果断,雷厉风行的一面,每一道命令下达的时候,都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根本就不容许任何人辩驳。

    接到命令之后的诸将,也是一片肃然,他们也深知司马师的性格,军令一出,那便是铁律,无可更改。

第1351章 鸣金收兵

    钟会一直默默地看着司马师发号施令,没有吭声,直到司马师将最后一道军令发出,也就是给井陉关的前线的陈泰送出的军令,钟会这才道:“大将军,此地距离井陉关尚有百里,陈将军所部,皆是步卒,就算接到命令之后即刻撤军,也至少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赶到此地,而耽误这两天时间,恐有后患。”

    如今司马军大军所驻扎在位置,在真定以东,距离井陉关至少也有上百里的路程,司马师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扎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要打并州军的伏击,这里是前往井陉关的通道之一,如果并州军从东面救援井陉关,势必将会走真定一带,司马大军也可以趁机围剿之。

    但并州军始终没有上钩,司马师的这个布置也就形同虚设,如今撤退之时,还面临着前后脱节的问题,司马师想要和陈泰进行会合,至少也要等两天的时间。

    两天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对于这个瞬息就可能万变的战场,白白地浪费两天时间,谁都无法预料到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不过对于司马师来说,这两天的等待绝对是必须的,因为陈泰的五万大军还等着他来接应,如果司马师率先撤离了,等到陈泰赶到真定时,他将何以应对?

    别看陈泰的五万步卒在攻城之时气势汹汹,可一旦没有了主力大军的支持,很快就会陷入到并州军的重围之中,吉凶难测。

    而且司马师也不想放弃这五万人,这些军队,可是他一手倾力打造的,都是自己的嫡系人马,司马师不可能轻易地舍弃他们。

    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司马师和陈泰关系非浅,陈泰可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虎将,如今司马军将星廖落,人才匮乏,司马师可不希望在他的手中,失去这么一位重要的大将,尤其是自己的心腹爱将。

    光是陈泰一个人,就值得司马师等上两天了。

    司马师沉声地道:“这个无妨,多等两天,也未必会出什么事,更何况陈玄伯乃本大将军的左膀右臂,不容有失,某认为多等他两日,也是必须的。”

    钟会听罢也就不吱声了,虽然他对司马师滞留真定两天的时间比较担忧,但毕竟没有发生的事钟会也不敢就下断言,认为并州军一定会在此刻发起进攻,他所做的,也只能是大概推测,而非准确的结果。

    如果仅仅就是因为一个并不准确的推断,就放弃掉一位司马师极其倚重的大将以及五万大军,恐怕司马师真得很难做到。

    所以这一点上,司马师也是态度极为坚决的,就算曹亮敢在这个时候对他们发起进攻,司马师也是无惧的,既然这一仗在所难免,那晚打不如早打,索性打上一仗,反倒是痛快一些。

    ……………………………………………………………………

    井陉关之战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了,尽管陈泰竭尽全力,但距离攻破城墙始终差了那么一点,这让陈泰是郁闷不已。

    这一战是一场关键性的战斗,关系着整个冀州之战的胜负,如果司马军能够拿下井陉关,那他们将会掌握冀州之战的主动权,反之将会陷入到被动之中,受制于人。

    司马师对井陉之战也一直是密切关注着,见到陈泰迟迟地打不开局面,司马师同样也很焦急,为此他亲自安排了从洛阳调运一批攻城器械,以帮助陈泰解决攻击无力的难题。

    这批的攻城器械包括威力极大的三弓床弩和专用的攻城车,以及大量的弓箭,如果这批物资到货之后,攻城部队的实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也让陈泰极为地期待。

    可就在陈泰等得是望眼欲穿之时,突然接到快马急报,要他火速地撤离井陉关,赶往真定与主力部队相会合。

    陈泰当场就懵了,说好的攻城器械呢,怎么说没就没了,反而是给了他一道莫名其妙的撤退命令,自己辛辛苦苦地打了半个多月,伤亡不计其数,难道就这么放弃了?

    陈泰赶忙地询问缘故,这才得知邺城已经失守了,运送的辎重物资在半路上也被并州军烧毁了,如今冀州的局势已经是困难无比,所以司马师才会下达撤退的命令。

    邺城失守了?陈泰不禁是惊讶万分,邺城距离冀州前线还有好几百里的路程,城防坚固,重兵防御,怎么会就这么丢掉呢?陈泰想破脑袋,也想不出邺城究竟怎样无端的失守了。

    不过邺城的失守,对司马军的整体战略确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整个后路被并州军给掐断了,唯有撤军才是他们的出路。

    接到撤退命令的时候,陈泰还正在指挥攻城呢,尽管攻城的效果比较差,但是司马军的攻势一直也没有停止,仍旧是轮班地向着井陉关发起攻击,陈泰希望在不断地攻击之中,可以找到并州军的疏忽和错漏,趁机一举拿下井陉关。

    但是并州军表现却是极其地顽强,那怕陈泰采用了如此高强度的攻击,并州军的防守始终都是滴水不漏,让司马军找不到任何的破绽。

    司马军人数众多,他们轮番作战,这样便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士兵的体力和精力充沛,可并州军人数不多,却依然连续作战十余日,都没有显露出一丝的疲态,让陈泰都怀疑这些并州兵,究竟是吃了什么东西,竟然始终都不会疲惫,难不成他们真是铁打铜铸的不成?

    接到命令之后,陈泰也不敢迟疑,毕竟这是司马师的加急命令,延误的话是会受到军法处治的。

    他下令鸣金收兵,让进攻之中的军队全部撤退下来。

    锣声响起的时候,许多的司马兵是满腹的疑惑,都禁不住抬头去看太阳,现在才刚过午时,日头才刚刚偏西,距离日落时分还早得很呢,这个时候突然地鸣金收兵,是不是有人把锣给敲错了?

第1352章 抢夺制高点

    不过不管是不是锣给敲错了,反正锣声一响,攻城的部队就得马上停止进攻,全线撤退,不得违抗。

    闻鼓必进,鸣金必退,这是一支军队令行禁止的办法,如有违抗者,一律会受到军法处治,轻则鞭打体罚,重则人头落地,尤其是在战时,违抗军令,就是在挑战主将的底线,一律是杀无赦的。

    所以甭管这锣是不是敲错了,司马军首先要做的就是遵令撤退,如果真得有人乱敲了锣,撤退的人是没有任何责任的,敲锣的人则会受到惩处。

    撤退回军营之后,陈泰立刻高声地宣布,给各营军队半个时辰的时间,立刻收拾东西,全部撤退。

    众将士不禁是面面相觑,原来这不是误敲锣声,而是大军确实要撤退了,可这撤退的命令也来得太突兀了吧,大家都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完全是措手不及啊!

    陈泰只是下达了命令,没有做任何的解释,许多时候,真相不一定需要所有人都知道,下层的士兵只需要遵命行事即可,毕竟像邺城失守这样的大事,是很打击军心士气的,普通的士兵还是不知道的为好。

    半个时辰的时间确实很短暂,而陈泰的要求又是十分的严格,所以接到命令之后,全军立刻陷入到了紧张的忙乱之中,匆匆地打包收拾。

    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的东西来不及收拾,尤其是一些笨重的器械,移动困难,根本就无法顺利带走。

    陈泰也没有纠结,下令将这些带不走的东西全部堆放在一起,集中焚烧了,既然带不走,也不能白白地便宜了并州军,不是烧了了事。

    收拾停当,司马军立刻是拨营起寨,离开了井陉关,向东奔真定而去。

    井陉关是井陉道的东口,出了井陉关,道路便不是那么的狭窄崎岖了,但这里还是山地丘陵,只有再往东大约走五十里左右,才能完全走出太行山的余脉,进入到冀中平原。

    陈泰之所以撤退撤得如此之急,并不光是司马师的命令要求,而是陈泰也明白现在的形势不妙。

    邺城的失守,导致了冀州战场上的攻守易势,原本司马军是做为进攻的一方,是掌控着战场上的主动权的,司马军攻击井陉关的最大的目的,并不是意味着就要拿下井陉关,而是通过攻击井陉关,迫使躲藏起来的并州军露面,并与之进行决战。

    而现在司马军这一撤退,便将战场上的主动权完全地交给了并州军,形势瞬间就惨遭逆转,陈泰的这支军队,由于和主力部队相隔有近百里的距离,一下子就陷入到了孤立无援的地步,所以越是尽快地撤离,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否则一旦遭遇到并州军的伏击,危矣!

    可惜怕啥来啥,司马军刚刚撤退到白鹿山一带时,就突然遭到了并州军袭击。

    并州军拦腰就将司马军的去路给截断了,同时在北面和南面,也各出现了一支并州军,而他们身后的井陉关守军,这个时候也杀出城来,一路尾随追杀而至。

    陈泰闻讯顿时是冷汗涔涔,那怕他的行动已经是最快了,但是并州军显然比他更快,陈泰已经是身陷重围,四面楚歌了。

    这显然是并州军一次有预谋的行动,他们的拦截及时而有效,仿佛就是如同是拿到了司马军的行动的情报一样,准确无误地在司马军的归途之中进行了阻击,封死了他们所有的退路。

    陈泰觉得这几乎不是可能的,那怕并州军在司马军之中潜藏着奸细,但这次的撤退,陈泰已经是采用了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了,几乎没有任何的拖延,就算这些奸细把情报传递出去,并州军也没有机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兵遣将,完成包围。

    但由不得陈泰不信,并州军已经是四面八方向他们包围而来,光看这态势,司马军想要突围,绝非易事。

    陈泰一脸的凝重之色,事实上他已经预料到并州军会在半路上进行阻截,只是没有想到并州军的来势竟然会如此之快,快得超乎他的想象,不管他做如何的努力,最终还是难以逃脱被包围的命运。

    白鹿山一带虽然地势没有井陉关一带险要,但是同样是四面环山,并州军居高临下,凭险据守,司马军很难突围的出去。

    还好陈泰也并非是庸将,没有因为并州军的突然出现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他很快地便冷静了下来,观察四处的地形,如果司马军当道而守的话,四面受敌,这样的阵型谁也抗不住,唯有抢占制高点,才能勉强地立于不败之地。

    而身边的这座白鹿山似乎正符合陈泰的要求,虽然白鹿山山势不高,但面积足够大,容纳司马军五万人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山上山林茂密,司马军也可以伐木立寨,并可制作滚木,以做防守之用。

    白鹿山没有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山坡也比较平缓,但再低的山也是山,它可比城墙高多了,司马军只要退守山上,抢占这个制高点,便可以抵抗得住并州军的进攻,反正他们在此遇袭的消息一旦传到司马大军那边,司马师肯定会派兵来救援的,到时候里应外合,打破并州军的围困,亦非难事。

    陈泰当机立断,命令军队立刻向山上转移。

    白鹿山虽然有几条上山的盘桓小路,但这种羊肠小道通行能力有限,司马军将近五万人马,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登上山顶,完全走这些羊肠小道的话,几乎不可能实现。

    好在白鹿山是一座土山,山势平缓,只要砍掉一些灌木丛,清理出上山的道路来,还是可以沿着山坡往上爬的。

    只不过那些车辆器械重型装备却无法带上山,只能是扔在了山下,不过还好这些东西处于司马军弓箭射程范围之内,也不惧怕并州军来抢夺,所以陈泰也没有特意地把这些东西给摧毁。

第1353章 请君入瓮

    羊祜站在一处山巅之上,手搭凉棚,打量着司马军蜂拥登山的场景,微微地露出了一丝的笑意,这个请君入瓮,果然是不错的妙计!

    白鹿山是井陉关东面的一座断山,有三座山峰,但却不与周围的山脉相接,最要命的是山上没有水源,司马军五万多人登山之后,喝不到水,最多也坚持了不了三天的时间。

    这白鹿山的地形,羊祜一早就专门登山去考察过了,别看这白鹿山上山林茂密,但却是一个无水之地,山上就连一个泉眼也没有,想要水,那就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所以在并州军发起进攻之前,羊祜已经特意地选择好了在白鹿山一带设伏,只要并州军四面的伏兵一出,慌不择路的陈泰,肯定会选择先抢占白鹿山这个制高点。

    由于时间的关系,陈泰已经是顾不上去考虑白鹿山有没有水的问题了,恕不知,他已经完全掉入到了羊祜的圈套之中。

    白鹿山上无水,陈泰的五万人马根本就坚不了多久的时间,并州军根本就无需去攻山,只要在山下进行围困,陈泰迟早会突围的,到那时,自然是手到擒来。

    并州军的这个反击计划,是和偷袭邺城是息息相关的,曹亮在稳守井陉关的同时,就已经布署好了反击的手段。

    其实以现在并州军的实力,就算是和司马军正面的较量,也是占有极高的胜率的,毕竟并州军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战斗经验极其丰富,尤是并州军的三大骑兵,经验老道,骁勇善战,就算司马军现在装备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也不过是东施效颦而已,曹亮还真没把他们视作是真正的对手。

    一支骑兵队伍的战斗力,远不止是马具和武器更新一下就能提高的,不可否认新式的马具和武器对骑兵的影响程度,但这绝不是决定性的条件,一支骑兵队伍的成长,战斗经验才是关键所在。

    并州骑兵在这数年间,经历过无数次的大战,经过这不断地锺炼,才成为真正的百战雄师,天下无人可以与之争锋。

    司马军的骑兵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操练,也完整的装备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但在作战经验的上面,却是一个大大的零字,没有经过残酷的战场洗礼,完全就是一群战场菜鸟,根本就不可能是并州军的对手。

    曹亮之所以没有轻易地调动军队直接来和司马军开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并州军处于数量上的劣势,这样的战斗,就算是可以达到获胜的目标,但杀敌千人,自损八百同样也是无可避免的,如果仅仅为了打赢这场战役而不计损耗,曹亮自然是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和司马师拼消耗的。

    所以并州军最初的避而不战,让许多的人为之质疑,认为曹亮胆小如鼠,就连和司马师正面怼的勇气都没有。

    对此,曹亮也只是付之一笑,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最大的胜利,才是他追求的极致目标,上兵伐谋,能用计策来取胜,又何须逞武力?

    上党的这枚棋子,早在曹亮布局冀州之时,就已经暗藏着那儿了,为了暴露行踪,长水营和右卫营进入上党之后,一直是偃旗息鼓,藏匿于太行山的深山峡谷之中,不为人所知。

    为了侦察并州军的动向,司马军肯定没少往并州派间谍进行军情刺探,但由于上党的这支伏兵保密工作做得极好,司马军间谍根本就没有发现在太行山的峡谷之中,还潜藏着这么一支队伍。

    错误的信息自然会导致错误的结果,不管是司马师还是钟会吕昭,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冀州北部,密切的关注着可能来自幽州和井陉方面的进攻,而忽视了上党方向。

    所以从一开始,曹亮就将长水营和右卫营定位于攻击邺城,这完全是一步釜底抽薪的狠招,不管冀州北部的战况进行得如何,只要并州军能攻克邺城,就会彻底地打乱司马军的战略布署,从而在战略上赢得主动。

    不过长水营和右卫营选择出击的时机必须要适当,只有在司马军防守松懈兵力薄弱的时候出击,才可以收到奇效,否则出兵去攻打敌人重兵防守的邺城,完全是以卵击石的。

    所以在钟会坐镇邺城之时,曹亮一直采用按兵不动的方式,隐而不发,这也让司马军所有的高层都认为,并州军的主攻方向是来自北面的,所以丝毫没有担心邺城会出问题。

    司马师率军进入冀州之后,整个冀州的形势也由守转攻,钟会被撤去了河北都督的职务而转任先锋官,这无疑释放出一个战略大反攻的信号,司马师频频地调兵遣将,挥师冀北,无形之中削弱了邺城的防御。

    王濬巧为其谋,设计轻取了邺城,也彻底地扭转了整个冀州的形势,曹亮运筹帷幄,谋划全局,在王濬攻取邺城之后,曹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就已经浮出水面了。

    司马师强攻井陉关,在真定设下伏击圈,等着曹亮来钻,曹亮自然不会上当,只要井陉关能坚守得住,司马师所有的计划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邺城失守之后,司马军的后勤补给线完全给掐断了,对于这个致命的影响,司马师肯定也是坐不住的,撤军已经成为了必然。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曹亮当然不会让司马师轻易地脱身,而从井陉关撤下来的陈泰部,自然成为了曹亮首先要吃掉的目标。

    司马师想要围点打援,曹亮没有上他的当,现在却是风水轮流转,只要并州军截击司马军这一支撤退的军队,司马师肯定是会派兵来救援的。

    一口气吃掉司马师的七万骑兵和五万步兵,曹亮现在还没有那么大的胃口,所以这次的目标,还是以之被围困在白鹿山的陈泰部为主,对付司马师的援兵,曹亮只是进行阻援,而不是打援。

第1354章 暗自庆幸

    陈泰的人马虽然是号称五万,但是连续进攻了井陉关半个月的时间,兵力损耗也是极大的,而且其间也没有得到补充,现在充其量也只有四万多人,根本不足五万之数。

    当然兵力上差个几千人并不算个什么事,最重要的是战斗力,担任先锋营的军队,在战斗力上面,往往都是最强悍的,但是再强悍的军队,经过连续半个月的艰苦战斗,也差不多累垮累瘫了。

    更何况陈泰为了尽早地拿下井陉关,在进攻的时候从来也不遗余力,半个月几乎都是昼夜不停歇的进攻,虽然攻城的队伍可以轮休,但如此高强度的战斗一直持续着,纵然是铁人,也会有疲惫的时候。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司马军一直保持着进攻状态的话,士兵们就如同是一根紧绷的弦,或许依靠惯性,还能保持着状态,可一旦撤军的话,那根紧绷的弦就会松懈下来,军心和士气也是倍受打击,这个时候的司马军先锋营,战斗力必然是直线下降的。

    趁你病,要你命,曹亮正是抓住这个时机,果断地进行出击,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并州军畜力已久,此时猝然发力,就是要断掉司马师的这一条臂膀。

    曹亮将手中的兵力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分负责阻援,拦截从真定方向赶来救援的司马军主力,这支军队以骑兵为主,越骑营、屯骑营、骁骑营和先登营组成阻援兵团,目标就是将司马大军拦截在白鹿山以东的地区。

    而步兵营、射声营和左卫营,将组成攻击军团,对陈泰的先锋营进行围歼,务必要求干净彻底地将陈泰所部就地歼灭。

    从目前的兵力对比来看,两大兵团的任务都十分的繁重,步兵营、射声营和左卫营三个营的兵力加起来合计四万五千人,和陈泰所部大概持平,在兵力对比一比一的情况,想要将敌人全部歼灭,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而阻援的四个营骑兵加步兵,也才只有六万人,但他们却要面对双倍于己方的敌军兵力,如何才能有效阻挡住敌人的进攻,同样也是困难重重。

    但困难是吓不倒广大的并州军将士的,先前一直隐忍的方式,让他们很是憋屈,但是主公的命令大于天,再憋屈也得忍着,现在终于等到了出手的机会,一个个就如同是嗷嗷叫着的饿狼,杀气腾腾,大有一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气势。

    战争从来不是以人数的多寡来定输赢的,兵力的多少只是一个参考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有天时地利,更重要的还有军心士气。

    如今邺城失守,司马军被迫撤退,导致人心离散士气不振,未战便已经先输了一阵。

    再加上羊祜巧为布置,将陈泰诱上了白鹿山这片绝地,没有粮吃,或许司马军还能多坚持几天,但没有水喝,却是一天也忍不了的,羊祜估计,用不了一两天的时间,上山的司马军就无法再坚持了,必然会寻求突围,只要他们下山,并州军的机会就来临了。

    看到司马军尽数地朝山上撤去,羊祜不动声色地下令并州军抢占白鹿山下所有有利的地形,对白鹿山形成了合围之势,封死司马军所有可能逃亡的路径。

    不过羊祜和杜预、牵弘已经达成了共识,对白鹿山的司马军围而不攻,并没有急于下手,而是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等到陈泰准备突围时,才会全力截杀之。

    白鹿山并不高,而且坡度也不太陡峭,司马军很顺利地便登上了山。为了防止并州军在后面紧追不舍,陈泰在山上的时候,就布署好了梯次的防御,在山腰处和山顶上布置了大量的弓箭兵,来对付并州军的追兵。

    尽管白鹿山地势不太险要,但它好歹也是一座山,高达数百尺的山体,并州军就算追上来,也无法轻易地登上山顶,上万的弓箭兵可不是吃素的,万箭齐发,来多少并州军也是送死。

    同时,山上的树木颇多,陈泰便命人将山上的树木砍伐下来,即可以充当滚木,也可以兴修障碍,搭建营地,做长久的坚守。

    尤其是这个滚木,实在是杀敌之利器,只要把滚木落下去,它们便可以顺着山势滚落下去,丝毫也不会出现停顿,直到滚落到山底下才会停止。

    滚木在守城战之中多有应用,但效果却远不如这种山坡地势,在山坡上,它滚落的时间长距离远覆盖范围大,简直就是头等的杀敌利品。

    所以陈泰在并州军抢先攻山之际,就必须要做好守御的工作,绝不能让并州军攻上山头。

    不过似乎并州军并没有攻山的举动,虽然他们已经聚集到了山下,但也只是封锁了周围的道路,似乎准备对白鹿山进行围困。

    陈泰看着山下的并州军,暗暗地冷笑一声,如果并州军想要把他们围死困死,那可就是打错了如意算盘,在撤离井陉关的时候,司马军不方便携带辎重车,所以就把辎重车上装载的粮草给分发了,平均到每个士兵身上,都携带着至少七天的口粮,如果省一省的话,坚持个十天半月也不成问题。

    根据目前的状况,他们根本就无需去等待七天,两天之内如果不能赶到真定的话,司马师就会确定他们出事了,然后司马师便会挥师西进,赶来救援,到时候司马军里应外合,便可以轻易地打破并州军的围困。

    对于这一点,陈泰是毫不置疑的,司马师不可能轻易地放弃自己,也不可能轻易地放弃这五万大军,他一定会派兵来救援的,而且还将会是司马师亲率大军而来的。

    所以对于并州军围山的举动,陈泰是嗤之以鼻,认为他们不过是徒劳之举。

    同时陈泰也暗暗庆幸,幸亏有这么一座土山,能给他们暂时的安身之所,否则身处谷地,被并州军四面包围,还真是难以脱逃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