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505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紧裹的眼睛之后,大吃了一惊,司马师受伤的事,他竟然丝丝毫也不知情。

    事先钟会下令司马军诸军校缄口,不得向外透露司马师眼睛受伤的情况,以免动摇军心。

    钟会的这道命令极为的严苛,任何违反命令的人,不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惩之。有一位牙门将军,只是随口说了一声司马师受伤的事,钟会就将其斩首示众。

    钟会这一手杀鸡儆猴确实是起到了震慑军心的作用,大家对司马师负伤的事噤若寒蝉,就连私底下都不敢小声议论,只能是仿佛把它当做不存在的事,毕竟传一句闲话,就有掉脑袋的风险,谁也不敢拿自己的项上人头开玩笑不是。

    司马师受伤的事,虽然在场目睹的人很多,但下了禁口令之后,知情的人也就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了,大部分人只知道司马军是因为兵败而撤军的,并不知道司马师已经受了重伤。

    司马伷看到司马师双目失明,不禁是失声痛哭,这倒不是他故意做作,平时司马师对几个弟弟就比较关怀,他们成年之后,司马师同更是对他们委以重任,别人家的嫡庶之争兄弟阋墙,似乎在司马家并没有发生,司马师和众兄弟的感情还是比较和睦的。

    所以司马师负伤,司马伷还真是伤心,司马伷也清楚,在司马家诸弟兄之中,他们几个不过是打酱油的,真正挑大梁的,是司马师,如果这个主心骨没了,司马家的大业真得就芨芨可危了。

    司马伷他们背靠着司马家的这棵大树,自然有着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一旦这棵大树倒了,恐怕就连普通平民的生活也享受不到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司马伷方及弱冠,人生之路才刚刚启程,他可不想就此谢幕。

    一念至此,司马伷是悲从中来,哭得是稀里哗啦,反过来还得让司马师来安慰他。

    这几天来,司马师的情绪也渐渐地稳定了,既然眼瞎的事情已经是不可逆转,他不愿接受也得接受,想一想如果文鸯这一箭射得再深一些,很可能自己也就一命呜呼了。

    活着才是最大幸运,那怕是眼瞎了,司马师还有耳朵,还有嘴,还有大脑来思考,总比命都没有了要强吧。

    司马师这一辈子承受的打击已经足够多了,每一次的打击都让他愈发变得坚强起来,那怕现在眼不能视物,但司马师依然没有悲观失望,他精心挑选了四个侍从,他们都是司马家奴出身,忠心耿耿,司马师让他们寸步不离自己的身边,充当自己的眼睛,把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告诉司马师,他们只反馈映像,至于思考和决断。那就是司马师的事了。

    司马师好言劝慰了司马伷一番,司马伷这才止住了眼泪,将司马师迎入了阳平城内。

    稍作休整之后,司马师立刻召集众将议事,商讨接下来的对策。

    白鹿山那边也传回来了消息,陈泰的军队是全军覆灭,无一人生还,陈泰不愿投降,自刎而亡。

    听到了这消息,司马师反倒是沉默了下来,他和陈泰虽为主臣,但是多年以来两人关系相交莫逆,堪称手足,这次陈泰兵败,他本有机会投降活命,但是陈泰没有苟且偷生,而是选择了自杀殉国,为司马氏尽忠。

    相比于自己眼瞎失明,陈泰的遭遇更惨,冀州的这一战,司马师真得是一败涂地,他两年以来建立的信心在一夕之间就被摧毁的无影无踪,这次的惨败,也让司马师清醒地意识到,在天下大势已不在他的掌握之中,司马家族的命运如何,已经不再由他说了算,大浪沉浮,司马家的命运已经是犹如浮萍,随波逐流了。

    这些消息,是司马军潜藏的细作传递回来的,而陈泰的尸体都无法讨回,司马师只能是上表请奏天子,追封陈泰为司空,以三公之礼葬之,在北邙山为他立一个衣冠冢,同时将陈泰的爵位颖阴侯由其长子陈恂来继承,并加封食邑一千户,其次子陈温也被封为关内侯。

    逝者已矣,纵然再多的补偿也是无济于事的,司马师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吊唁和哀悼这位挚友。

    这次大败,司马军损失这到了十万之众,司马师出征之时带来的十七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了七万余人,损失之惨重,难以言表。

    冀州军这方面也损失极大,邺城失守之后,司马伷败退到了阳平清河一带,他本欲收拢旧部,但冀州军逃亡的人数太多了,将近二十万的军队,司马伷最终也只收拢到了七八万人,三分之二的军队不知所踪。

    其实真正殁于邺城之战的并没有多少人,并州军攻打邺城之时,邺城的守军只剩下了三万人左右,其他的人马,都派派遣到了各郡各县,负责维持司马军的后勤补给通道。

    但邺城失守之后,军心大乱,混乱之下,无人约束,大部分由新兵组成的冀州军趁机做了逃兵,甚至有的地方,整建制的军队都弃营而逃,司马伷派出去的传令兵,只看到了满营的狼籍,却看不到半个人影,无奈之下,也只将这些状况回去禀报给了司马伷。

    冀州军当初组建之时,就是采用强迫高压的手段,强行地进行征募,搞得冀州是民怨沸腾,钟会也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再行弹压,这才勉强地将反抗的情绪给压制下来。

    但现在邺城失守之后,司马军各自为战,局势混乱,这些军队无人弹压,他们也不想再充当炮灰,所以纷纷地弃营而逃。

    司马伷远在阳平,对邺城以北的冀州军是鞭长莫及,没办法,也只能是采用放任的态度,最终整合起来的兵力,也只剩下了七八万人。

    遥想当初冀州拥军三十五万之众,何其壮观,现在只剩下这么一点人马,不禁是令人唏嘘感叹。

第150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答案是否定的,别人或许对这次的冀州大捷欢欣鼓舞,兴高采烈,但曹亮却是一脸的淡漠,古井无波,倒不是说这次大胜不可喜可贺,而是曹亮始终保持着戒骄戒躁谨慎有余的心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诚然司马师这一次败了,但并不意味着曹亮便可以马踏中原,唾手可得天下了,司马氏还拥有着黄河以南的司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还拥有着重兵坐镇的淮南和雍凉,也就是说,司马氏还有拥有着足够强横的实力和并州军分庭抗礼,冀州大胜固然可喜可贺,但远还没有到高枕无忧坐享其成的地步。

    除了司马氏,曹亮的对手还有很多,东吴、西蜀,北面的胡族,曹亮的雄心,可不止仅仅只是打败司马氏这么简单,他还要平定天下,铲除五胡,让曹魏的江山,实现真正的大一统,结束长达几十年的分裂局面。

    想要真正实现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结束战乱是一个首要的条件,从这次的冀州之战中,曹亮就深有体会。

    司马师为了守住冀州,不惜破坏冀州的经济和民生,实行全民皆兵和坚壁清野,导致冀州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虽然是各大势力争权逐利的手段,但不管战争的结果如何,遭殃的一定是庶民百姓。

    冀州之战结束之后,如何快速地恢复冀州的民生经济是摆在曹亮面的重要任务,还好曹亮事先已经做出了预案,并将夏侯玄从并州调到冀州来,主持大局。

    在曹亮和司马师展开大决战的时候,夏侯玄已经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屯田事宜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耽误了春耕,毁掉的可能是一年的收成,所以夏侯玄那边并没有受到大决战的影响,他征发几十万的人,进行大范围的屯田,将荒废数年的数万顷良田重新地开垦了出来,能否最大程度上恢复冀州的经济,就在此一举了。

    此次大决战,并州军俘虏了将近八万人,如此众多的俘虏,对并州军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必将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俘虏也是人,也是需要吃饭的,如果没有充足的粮草来保障他们的最低生活需求,只怕这些战俘也会进行变乱。

    当众人还沉浸在大胜的欣喜之中的时候,曹亮已经未雨绸缪的考虑起战俘的安置问题了。

    他们之中的一部分曹亮会择其精锐补充到并州军之中,根据战局需要,曹亮决定对并州军进行进一步的扩编。

    在并州军的编制中,营是最高一极的作战单位,而一个营只有一万五千人,随着战事规模的不断升级,显然这样规模的编制已经不适合大规模作战体系了,这次的冀州之战,并州军动辄就是出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进行联合作战,单独一个营的兵力已经不足以担负大战的需求了。

    各营之中的进行联合作战,协同指挥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由于各营之间完全独立,联合作战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指挥,需要各营的将领之间进行沟通,而战场之上往往是瞬息万变的,许多战机稍纵即逝,如果各营的将领能够协商一致齐心协力的话,这事还算好办,但如果相互扯皮的话,肯定会耽误战机的。

    所以大兵团的作战体系,曹亮必须要完善起来,扩军和整编,要同时进行,并州军必须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作战指挥体系。

    这个大兵团作战指挥体系,曹亮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雏形,这次冀州之战,并州军不但俘虏了大量的降兵,而且还缴获了无数的战马、辎重、军械、物资,为曹亮的扩军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现在并州军最高一级的编制是营,营以下是部,一营设五部,每部三千人,部下设曲,一部设五曲,曲下设屯,一曲分为五屯,屯以下还有队、什、伍的编制。

    此次曹亮草拟将在营以上设立新的编制——军,计划设立三个军,每个军下辖五个营,每营一万五千,五个营就是七万五千人,再加上军直属部队,合计八万人。

    以八万人的规模,就足以执行大兵团的作战任务了,每个军,将设都督一人,副都督二人,副都督分别监管步军和骑军。

    目前并州军只有九个营,扩编之后,将会达到十五个营的规模,所以这些有着一定战斗力的司马降兵,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兵源补充来源,当然为了保持队伍的稳定,曹亮也不敢将些降兵进行成建制的使用,而是对他们进行抽调,一部分将安排进入旧的营属之中,而旧营之中也将会抽调出一部分人来,充实到新编营之中担任各级的职务,成为新编营中的骨干。

    军队的扩编,必须要遵循固有的规律,必须要以老带新,而且老兵的比例不得低于三成,这些老兵便可以构成新编营的骨架,然后再向新编营之中添充新的血肉,这样才可以很快形成一定的战斗力。

    如果像司马师那样在冀州盲目的扩兵三十万,人数虽然上去了,看起来兵多将广,但真正的战斗力却是弱成了渣,这样的军队,一触即溃,事实也证明了,这么搞绝对是不行的。

    所以军队的扩编,必须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量力而行,既要保证军队的数量增加,又要保证战斗力不减,掌握住一个平衡点是极为重要的。

    长期以来,曹亮一直狠抓预备兵员的事务,每年后备兵员的补充都很到位,所以有着大量的预备兵源再加上这些司马降军,将军队扩编到十五个营,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至于那些没有被征募淘汰下来的司马降兵,曹亮当然也不会将他们闲置着,关给来吃闲饭,而是准备打包给夏侯玄,给屯田事业献上一份棉薄之力。

第1507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答案是否定的,别人或许对这次的冀州大捷欢欣鼓舞,兴高采烈,但曹亮却是一脸的淡漠,古井无波,倒不是说这次大胜不可喜可贺,而是曹亮始终保持着戒骄戒躁谨慎有余的心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诚然司马师这一次败了,但并不意味着曹亮便可以马踏中原,唾手可得天下了,司马氏还拥有着黄河以南的司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还拥有着重兵坐镇的淮南和雍凉,也就是说,司马氏还有拥有着足够强横的实力和并州军分庭抗礼,冀州大胜固然可喜可贺,但远还没有到高枕无忧坐享其成的地步。

    除了司马氏,曹亮的对手还有很多,东吴、西蜀,北面的胡族,曹亮的雄心,可不止仅仅只是打败司马氏这么简单,他还要平定天下,铲除五胡,让曹魏的江山,实现真正的大一统,结束长达几十年的分裂局面。

    想要真正实现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结束战乱是一个首要的条件,从这次的冀州之战中,曹亮就深有体会。

    司马师为了守住冀州,不惜破坏冀州的经济和民生,实行全民皆兵和坚壁清野,导致冀州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虽然是各大势力争权逐利的手段,但不管战争的结果如何,遭殃的一定是庶民百姓。

    冀州之战结束之后,如何快速地恢复冀州的民生经济是摆在曹亮面的重要任务,还好曹亮事先已经做出了预案,并将夏侯玄从并州调到冀州来,主持大局。

    在曹亮和司马师展开大决战的时候,夏侯玄已经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屯田事宜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耽误了春耕,毁掉的可能是一年的收成,所以夏侯玄那边并没有受到大决战的影响,他征发几十万的人,进行大范围的屯田,将荒废数年的数万顷良田重新地开垦了出来,能否最大程度上恢复冀州的经济,就在此一举了。

    此次大决战,并州军俘虏了将近八万人,如此众多的俘虏,对并州军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必将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俘虏也是人,也是需要吃饭的,如果没有充足的粮草来保障他们的最低生活需求,只怕这些战俘也会进行变乱。

    当众人还沉浸在大胜的欣喜之中的时候,曹亮已经未雨绸缪的考虑起战俘的安置问题了。

    他们之中的一部分曹亮会择其精锐补充到并州军之中,根据战局需要,曹亮决定对并州军进行进一步的扩编。

    在并州军的编制中,营是最高一极的作战单位,而一个营只有一万五千人,随着战事规模的不断升级,显然这样规模的编制已经不适合大规模作战体系了,这次的冀州之战,并州军动辄就是出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进行联合作战,单独一个营的兵力已经不足以担负大战的需求了。

    各营之中的进行联合作战,协同指挥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由于各营之间完全独立,联合作战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指挥,需要各营的将领之间进行沟通,而战场之上往往是瞬息万变的,许多战机稍纵即逝,如果各营的将领能够协商一致齐心协力的话,这事还算好办,但如果相互扯皮的话,肯定会耽误战机的。

    所以大兵团的作战体系,曹亮必须要完善起来,扩军和整编,要同时进行,并州军必须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作战指挥体系。

    这个大兵团作战指挥体系,曹亮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雏形,这次冀州之战,并州军不但俘虏了大量的降兵,而且还缴获了无数的战马、辎重、军械、物资,为曹亮的扩军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现在并州军最高一级的编制是营,营以下是部,一营设五部,每部三千人,部下设曲,一部设五曲,曲下设屯,一曲分为五屯,屯以下还有队、什、伍的编制。

    此次曹亮草拟将在营以上设立新的编制——军,计划设立三个军,每个军下辖五个营,每营一万五千,五个营就是七万五千人,再加上军直属部队,合计八万人。

    以八万人的规模,就足以执行大兵团的作战任务了,每个军,将设都督一人,副都督二人,副都督分别监管步军和骑军。

    目前并州军只有九个营,扩编之后,将会达到十五个营的规模,所以这些有着一定战斗力的司马降兵,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兵源补充来源,当然为了保持队伍的稳定,曹亮也不敢将些降兵进行成建制的使用,而是对他们进行抽调,一部分将安排进入旧的营属之中,而旧营之中也将会抽调出一部分人来,充实到新编营之中担任各级的职务,成为新编营中的骨干。

    军队的扩编,必须要遵循固有的规律,必须要以老带新,而且老兵的比例不得低于三成,这些老兵便可以构成新编营的骨架,然后再向新编营之中添充新的血肉,这样才可以很快形成一定的战斗力。

    如果像司马师那样在冀州盲目的扩兵三十万,人数虽然上去了,看起来兵多将广,但真正的战斗力却是弱成了渣,这样的军队,一触即溃,事实也证明了,这么搞绝对是不行的。

    所以军队的扩编,必须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量力而行,既要保证军队的数量增加,又要保证战斗力不减,掌握住一个平衡点是极为重要的。

    长期以来,曹亮一直狠抓预备兵员的事务,每年后备兵员的补充都很到位,所以有着大量的预备兵源再加上这些司马降军,将军队扩编到十五个营,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至于那些没有被征募淘汰下来的司马降兵,曹亮当然也不会将他们闲置着,关给来吃闲饭,而是准备打包给夏侯玄,给屯田事业献上一份棉薄之力。

第1508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到战斗之中,肯定得花费不少的时间,一百多架投石机的周围,都围满了司马军的士兵,各司其职,对投石机进行最后的组装。

    毕竟投石机属于一种并不常用的器械,平时的训练虽然也有涉及到投石机这部分的,但司马军的投石机手却并非是专职,而是兼任其他兵种的,毕竟将成千上万人闲置起来,那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平时这些士兵也按兵种听不同划分为长枪兵、刀盾兵和弓箭兵,属于不同的战斗方阵,只有在使用投石机的时候,才会将这些人整合起来,充当投石机手。

    这些人之中,绝大多数都是都是拽手,真正操作投石机的,反倒没有几个。

    马隆没有急着出手,只是让每辆投石车都准备好,将石弹填装完毕,随时候命,并对弹道进行调整,瞄准那些投石机,只需马隆的一声令下,这些石弹就可以投射出去了。

    马隆没有急于出手,而是在等待着司马军将这些投石机组装的差不多了,然后出手,给予给他们致命的一击。

    并州军的投石车,射程是要大于司马军的投石机的,而司马军在布置投石机的时候,肯定要将投石机布署到他自己的射程之内,这样才能对扁箱车形成威胁,所以并州军的投石车,射程上完全可以将这些投石机所覆盖,马隆一点也不会担心打不着打不到的。

    现在马隆就是等着司马军将全部的投石机布署到位之后再进行攻击,这样便可以一次性地解决全部的威胁了。

    由于有扁箱车的隔阻,再加上先登营所占据的位置,原本就要比司马军高,司马军在发起进攻的时候,是要经过一段长坡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他们是无法看到扁箱车阵内的情况,也根本就不知道在扁箱车的后面,还藏着投石车这样的武器。

    之前司马军在发起进攻的时候,马隆一次也没有动用投石车,所以司马军也不会察觉到扁箱阵里面还内有乾坤。

    马隆之所以之前没有使用投石车,就是准备着将这个杀手锏留到关键的时候再用,而且用投石车却打步兵,也没有什么必然,这些进攻,扁箱车就足以化解了,杀鸡焉用牛刀,投石车留着,自有更大的用处。

    司马军也不可能一次性地将所有的投石机全部运进来,他是一边进行组装,一边往阵里面运送,而且为了防范并州军突地出来偷袭破坏投石机,他们在阵地的前面,还布署了大量的长枪兵,组成了一个长枪方阵,那怕并州军就是用骑兵来冲击的话,短时间内也是无法冲破这片防御阵地的。

    陈骞被司马师指派来指挥投石机,投石机手也大多是来自陈骞所部的,一部是从胡奋那抽调的步兵,这次参与战斗和布防的军队,也多达上万人,几乎将山口位置给填满了。

    这是司马军在野战之中第一次使用投石机,大多数的人还有一种比较新鲜的感觉,不过陈骞却是信心满满,他非常渴望着看到那种飞石横空的壮观场面,并州军的扁箱车再牛,在飞石雨面前,照样是不堪一击的,这一战,他陈骞必定会青史留名,彻底改变投石机的用途,让投石机不但成为攻城的武器,而且也会成为野战的利器。

    尽管前排的投石机已经准备到位了,但陈骞并没有急着动手,而是等后排的投石车全部组装到位之后,再一齐发起攻击,一百辆投石机,同时便可以发射一百块的飞石,光是想想这壮观的场面,就已经让人是心潮澎湃了。

    组装这些投石机还真是费时费力,司马军差不多用了大半个时辰才算是将投石机布署到位,当最后一辆投石机组装到位之后,军士将完成的情况禀报给了陈骞。

    陈骞站在高处,瞅了瞅星罗棋布的投石机矗立于人海之中,整装待发,真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陈骞点点头,正准备发号施令,让投石机展开攻击,就瞧见并州军阵地方向,忽然之间飞出一枚石弹,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以快逾无比的速度向着司马军的阵地急坠而来。

    这一枚石弹虽然没有命中投石机,但却落到了投石车拽手之中,当场便有两人被砸中,骨断臂折,而石弹弹跳滚动,在司马军阵中引起了一片骚动和慌乱,石弹所到之处,又有多人受伤。

    司马军站得实在是太密集了,那枚石弹凌空飞来,随便一砸便能砸死砸伤多人,如果真连一个人也没砸中,反倒是一件奇事了。

    陈骞一脸的愕然,他这边的投石机还没有动手呢,居然并州军竟抢了先,他们事先也没有发现并州军阵中还有投石车来着,那这石弹是打那儿冒出来的?

    马隆是掐着点动手的,他看到司马军的投石机已经准备完成了,眼看就要发射了,所以先手下为强,他旋即命令投石车发起攻击,目标直指那些投石机。

    只不过第一弹偏得有些多,没有命中投石机,只是砸死砸伤了一些人,马隆对这个结果不太满意,本来是想一炮打响的,可惜没打中。

    不过不要紧,投手立刻会对弹道进行修正,以提高命中率,而且同时出手的也不止是一辆投石车,另外的二十九辆投石车也紧跟着首辆投石车,投出了它们的第一枚石弹。

    三十枚石弹同时出手,虽然在司马军的万人队伍中,并不算怎么的壮观,但是带给司马军的恐慌和混乱却是无以加复的。

    有五六枚的石弹击中了司马军的投石机,那高大的投石机根本就无法承受住这种致命的打击,“喀嚓”一声,立刻是分崩离析,化成了一堆的烂木头,木屑横飞,反而是伤人无数。

    至于其他的石弹,则是落入到了人群之中,司马军立刻是死伤惨重,一片混乱。

第1509章

    ps:章节防盗,明早上午更正……………………………………

    到战斗之中,肯定得花费不少的时间,一百多架投石机的周围,都围满了司马军的士兵,各司其职,对投石机进行最后的组装。

    毕竟投石机属于一种并不常用的器械,平时的训练虽然也有涉及到投石机这部分的,但司马军的投石机手却并非是专职,而是兼任其他兵种的,毕竟将成千上万人闲置起来,那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平时这些士兵也按兵种听不同划分为长枪兵、刀盾兵和弓箭兵,属于不同的战斗方阵,只有在使用投石机的时候,才会将这些人整合起来,充当投石机手。

    这些人之中,绝大多数都是都是拽手,真正操作投石机的,反倒没有几个。

    马隆没有急着出手,只是让每辆投石车都准备好,将石弹填装完毕,随时候命,并对弹道进行调整,瞄准那些投石机,只需马隆的一声令下,这些石弹就可以投射出去了。

    马隆没有急于出手,而是在等待着司马军将这些投石机组装的差不多了,然后出手,给予给他们致命的一击。

    并州军的投石车,射程是要大于司马军的投石机的,而司马军在布置投石机的时候,肯定要将投石机布署到他自己的射程之内,这样才能对扁箱车形成威胁,所以并州军的投石车,射程上完全可以将这些投石机所覆盖,马隆一点也不会担心打不着打不到的。

    现在马隆就是等着司马军将全部的投石机布署到位之后再进行攻击,这样便可以一次性地解决全部的威胁了。

    由于有扁箱车的隔阻,再加上先登营所占据的位置,原本就要比司马军高,司马军在发起进攻的时候,是要经过一段长坡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他们是无法看到扁箱车阵内的情况,也根本就不知道在扁箱车的后面,还藏着投石车这样的武器。

    之前司马军在发起进攻的时候,马隆一次也没有动用投石车,所以司马军也不会察觉到扁箱阵里面还内有乾坤。

    马隆之所以之前没有使用投石车,就是准备着将这个杀手锏留到关键的时候再用,而且用投石车却打步兵,也没有什么必然,这些进攻,扁箱车就足以化解了,杀鸡焉用牛刀,投石车留着,自有更大的用处。

    司马军也不可能一次性地将所有的投石机全部运进来,他是一边进行组装,一边往阵里面运送,而且为了防范并州军突地出来偷袭破坏投石机,他们在阵地的前面,还布署了大量的长枪兵,组成了一个长枪方阵,那怕并州军就是用骑兵来冲击的话,短时间内也是无法冲破这片防御阵地的。

    陈骞被司马师指派来指挥投石机,投石机手也大多是来自陈骞所部的,一部是从胡奋那抽调的步兵,这次参与战斗和布防的军队,也多达上万人,几乎将山口位置给填满了。

    这是司马军在野战之中第一次使用投石机,大多数的人还有一种比较新鲜的感觉,不过陈骞却是信心满满,他非常渴望着看到那种飞石横空的壮观场面,并州军的扁箱车再牛,在飞石雨面前,照样是不堪一击的,这一战,他陈骞必定会青史留名,彻底改变投石机的用途,让投石机不但成为攻城的武器,而且也会成为野战的利器。

    尽管前排的投石机已经准备到位了,但陈骞并没有急着动手,而是等后排的投石车全部组装到位之后,再一齐发起攻击,一百辆投石机,同时便可以发射一百块的飞石,光是想想这壮观的场面,就已经让人是心潮澎湃了。

    组装这些投石机还真是费时费力,司马军差不多用了大半个时辰才算是将投石机布署到位,当最后一辆投石机组装到位之后,军士将完成的情况禀报给了陈骞。

    陈骞站在高处,瞅了瞅星罗棋布的投石机矗立于人海之中,整装待发,真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陈骞点点头,正准备发号施令,让投石机展开攻击,就瞧见并州军阵地方向,忽然之间飞出一枚石弹,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以快逾无比的速度向着司马军的阵地急坠而来。

    这一枚石弹虽然没有命中投石机,但却落到了投石车拽手之中,当场便有两人被砸中,骨断臂折,而石弹弹跳滚动,在司马军阵中引起了一片骚动和慌乱,石弹所到之处,又有多人受伤。

    司马军站得实在是太密集了,那枚石弹凌空飞来,随便一砸便能砸死砸伤多人,如果真连一个人也没砸中,反倒是一件奇事了。

    陈骞一脸的愕然,他这边的投石机还没有动手呢,居然并州军竟抢了先,他们事先也没有发现并州军阵中还有投石车来着,那这石弹是打那儿冒出来的?

    马隆是掐着点动手的,他看到司马军的投石机已经准备完成了,眼看就要发射了,所以先手下为强,他旋即命令投石车发起攻击,目标直指那些投石机。

    只不过第一弹偏得有些多,没有命中投石机,只是砸死砸伤了一些人,马隆对这个结果不太满意,本来是想一炮打响的,可惜没打中。

    不过不要紧,投手立刻会对弹道进行修正,以提高命中率,而且同时出手的也不止是一辆投石车,另外的二十九辆投石车也紧跟着首辆投石车,投出了它们的第一枚石弹。

    三十枚石弹同时出手,虽然在司马军的万人队伍中,并不算怎么的壮观,但是带给司马军的恐慌和混乱却是无以加复的。

    有五六枚的石弹击中了司马军的投石机,那高大的投石机根本就无法承受住这种致命的打击,“喀嚓”一声,立刻是分崩离析,化成了一堆的烂木头,木屑横飞,反而是伤人无数。

    至于其他的石弹,则是落入到了人群之中,司马军立刻是死伤惨重,一片混乱。

第1510章 救兵来也

    寿春的守军也确实到了强弩之末,已经连续两天两夜没有合眼的诸葛靓眼睛上布满了血丝,困倦之意阵阵袭来,连站都站不稳了,不过他可不敢睡着,吴军依然在不断地发起着进攻,这个时候如果稍有疏忽的话,就很有可能会酿成大错。

    诸葛靓找来了一个锥子,困得不行的时候,就拿锥子在大腿上狠狠地扎上一下,你别说,这法子还真有效,诸葛靓立马就变得精神了,困意全消。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法子还都真有不赖,诚不欺我。诸葛靓传令下去,各兵士之间相互监督,谁若是发现了身边的士兵打瞌睡,就用刀尖或枪尖在对方的大腿或屁股上轻轻地来那么一下,保证立马精神。

    这法子虽然短时间有效,但是连续作战,人的身体机能已经被掏空了,大多数的士兵已经是精疲力竭,很难再坚持下去,刺股的办法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但诸葛靓也是没有办法啊,由于寿春防守的兵力有限,而吴军的进攻又极为的猛烈,他不得不把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城头上,手中就连一点预备兵员都没有,所以在城头的守军根本就没有轮休调换的机会,面对吴军昼夜不停的强攻,诸葛靓也只能是咬牙坚持着,在援军到来之前,他一刻也不能松懈。

    寿春守军这边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吴军那边日子也不好过,由于在攻城作战时吴军也是不遗余力地投入了所有的兵力,现在他们的体力和精力也到达了极限。

    仗打到了这个份上,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比较战斗力了,更多的是一种意志的比拼,就如同是搏斗场上,两个已经是精疲力竭摇摇晃晃的对手,就看谁更早一步倒下了。

    吴军燃起了火把,夜以继日地发动着进攻,整个城下都是星星点点的火光,就宛如是一片璀璨的星河,尽管现在吴军的攻势也远没有此前那般的凌厉了,但由于防守力量的衰减,寿春城的防御显得更是险象环生。

    有的城墙地段甚至都被吴军给突破了,不过好在有诸葛靓率领着亲卫营及时地进行了反扑,将冲上城头的吴军逐一斩杀,这才控制住了局势,避免了城池的失守。

    但是诸葛靓总不能时时刻刻都扮演救火队长吧,十几里的城墙,如果处处失守的话,诸葛靓就算是神人也救之不及的。

    寿春城的防守,确实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诸葛靓是心忧如焚,他站在城头上向北边眺望,希望可以看到父亲带兵杀回来的场景,但他只能是看到了远处星火点点的场面,想必诸葛诞的军队也是受到了吴军的阻击,双方也在淮河上厮杀激战,寿春城的防御,已经到了极限,诸葛靓都不知道能不能撑到诸葛诞率兵杀回来的那一刻。

    东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又一个不眠之夜就这样熬了过去,白天的到来,并不会意味着战斗的结束,恰恰相反的是,吴军的进攻将会进入到新的**之中,寿春守军激战了一夜之后,已经耗光了所有的精气神,城池的失守,也仅仅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了。

    “准备突围吧!”诸葛靓很不甘心地下达了准备突围的命令。继续死守下去,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吴军随时都会攻入到城中,如果没有突围的话,所有人不是战死就是被俘虏,这都不是诸葛靓所希望看到的结果,留下一点仅存的力量,与诸葛诞会合之后,他们还是有机会再发起反击的。

    虽然诸葛靓已经下达了突围的命令,但是许多的士兵却似乎无动于衷,他们一旦放弃坚守,吴军就会如洪水猛兽一样扑上来,他们为之奋斗和坚守了三天三夜的城池,顷刻之间就会沦入到吴军之手,他们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许多的士兵的脸上,都流露出不甘。

    可不甘又能怎样,他们已经战到了最后的一刻,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失败已经是无可避免了.

    但就在此时,吴军西面的阵地上,突然为之大乱,一支人马从阵后杀出,直接就把吴军的阵地给冲了个七零八落。

    吴军西面的阵地是由留赞来负责的,此刻的留赞,正在护城河的边上指挥攻城作战,而吴军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攻城的上面,以致于背后突然地有淮南军杀出来,他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一时间阵脚大乱,死伤无数。

    本来正准备撤退突围的寿春守军是精神大振,这分明是援军杀了呀,他们迅速地飞报给了诸葛靓,突围行动自然而然地也就中止了。

    诸葛靓更是亲自前往城池的西门去查看,想要一睹究竟。

    这时诸葛靓也是比较疑惑的,按理说诸葛诞是在北面的下蔡,即使他们突破吴军的封锁,最先抵达的方向也应该是北面,为何却突然会出现在城西呢?

    等赶到了西门,诸葛靓登上城楼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率先杀回寿春救援的,并不是诸葛诞的军队,而是吴纲的军队。

    原来吴纲是奉了诸葛诞的命令前往弋阳去阻击王昶的荆州军的,听闻到诸葛诞在颖上战败的消息,吴纲在弋阳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起来,他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想要挡住荆州大军,确实是困难重重,为了避免全军覆灭,吴纲只得在奏明诸葛诞的情况之下,选择了撤退,引兵退向了六安。

    本以为王昶会率兵追来,吴纲甚至都做好了打恶仗的准备,但出人意料的是,王昶并没有进军,就连吴纲主动让出来的弋阳,他都没进,而向后撤退,重新地撤退到了荆州和淮南的交界处平春。

    王昶的举动让吴纲是大惑不解,他确实想不通王昶为何畏之如蛇蝎,难道说王昶认为淮南军设下埋伏和圈套了吗,所以才不敢进军?

    吴纳搞不清状况,只能是派人去禀报诸葛诞,但刚到寿春,就得到了吴军围城的消息,送信人赶紧折回去告之了吴纲,这才有吴纲火速回援的一幕。

第1511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既然到达了巨鹿,那么距离黄河也不过才是一日的路程,如果司马军军民撤离的不是恰当的时候,那么这一次的损失,就真是无比惨重了。

    冀州之战的损失已经是无可挽回了,但如果剩余的十五六万的军队再被并州军吃掉的话,那就是雪上加霜,恐怕连镇守黄河防线的兵力也没有了。

    并州军来势如此之快,想必曹亮也是抱了在黄河以北全歼司马军的打算,还好司马师这一次听从了钟会的建议,果断地从阳平撤军,这才算是安全地渡过了黄河,否则那怕只是延迟一两日的时间,后果便不堪设想了。

    有了黄河这道天险的阻隔,司马师便可以安心了一些,从冀州之战失利的阴影之中走出来,这次的冀州之战,留给他太多的伤痛了,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身体上的,对司马师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但战场之上从不相信眼泪,司马师眼都没有了,更别说眼泪了,现在的形势,已经没法再让司马师去哀痛过去伤悼往事了,他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做好这条黄河防线的防守,争取把这半壁河山给守住,至于反攻大计,那得等元气回复了再说,有没有机会,司马师还真不敢说,总之希望很渺茫。

    如果曹亮只有一个并州,甚至再加幽州,司马师都未必担心,毕竟并州和幽州属于边地,土地贫瘠,人口稀少,没有庞大的战争资源,曹亮如何能斗得过他。

    但现在曹亮豪取冀州,冀州土地肥沃,人口众多,那怕经过战乱的蹂躏,但它的底子也是极为雄厚的,只要过个几年时间,冀州的民生经济得到恢复,它将会给曹亮提供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战争资源,据说曹亮在并州和幽州推行一种新的耕种方法,就连土地贫瘠的并幽二州都能养活无数的民众,不难想象,曹亮得到冀州之后,实力将会很快膨胀起来,天下谁可与之争雄?

    遥想当初,曹亮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羽林郎,在那个时候,便已经和司马师结下了深仇大恨,不是司马师宽宏大度,而是那家伙如有神佑,司马师几次三番地对他下手,他总能够化险为夷,平安脱身。

    如果司马师能早一点知道曹亮将来会成为他司马家大业的障碍,那他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来除掉他,在患得患失犹豫不决之中,司马师已经错失了最好的机会,高平陵事变之后,曹亮逃出了洛阳,从此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司马师再也奈何他不得了。

    痛定思痛,司马师只能是咬牙坚持下去,他这辈子承受的打击已经是太多了,再多一点也照样能抗得住,而且他必须要扛得住。

    如果他司马师倒下了,那就代表司马家倒下了,司马家被灭之后,九族之内,或许将无人可以幸免,正如司马懿上位之后,对待政敌的残酷,司马师毫不怀疑,如果曹亮最终获得胜利的话,那他司马一族必将从这天下彻底地被抹去了。

    所以这道黄河防线几乎成为了司马师最后的依仗,如果失守的话,并州铁骑必然可以呼啸南下,将没有任何人可以挡得住他们。

    绵延上千里的黄河防线,还真是足够司马师伤脑筋了,这么长距离上进行防守,无论投入多少的兵力,都感觉是捉襟见肘。

    钟会到是提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将千里黄河防线划分为三个防区,司州段、兖州段和青州段,每一个防区保持相对独立,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战线过长而导致的指挥难度,以现在驿马的传递速度,一日六百里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如果消息从潼关传到青州的话,再怎么也得两天左右的时间,这一来一回,就是四五天,战场之上讯息万变,敌人会给你从容传递信息的时间吗?

    钟会提议将黄河防线划分为独立的三个防区,这样的话,每个防区最远的距离也不过只有三四百里,一旦发现敌情,也可以快速地做出响应,不至于因为距离过长而导致信息不畅。

    每个防区之下,对重点的渡口河段进行重兵把守,严防死守,对非重点的河段也必须派驻岗哨和巡逻兵,日夜巡查,绝不给并州军任何的偷袭的机会。

    同时每个防区除了固定的驻防军队之外,还必须准备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机动部队,哪有发现敌情,便立刻进行增援,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止并州军登上黄河南岸。

    如此长距离的防线,敌人很可能会使用声东击西之计,往来调动驻守的军队,让他们疲于奔命,一旦露出空隙,敌人便会趁势来攻,这样防线便危险了。

    钟会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这么长的防线,那怕是做得事无巨细,也不可能会面面俱到,总会有一些破绽和漏洞的,而这些破绽和漏洞,一旦被并州军所捉住,基本上他们所有的心血就化为了泡影。

    所以,建立机动军团的目标,就是补遗拾漏的,哪儿出现险情,哪儿出现危险,他们便会立刻增援哪儿,至于那些驻守重要渡口的军队,则是以不变应万变,轻易之下不可调动。

    打仗本来就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这次双方隔河对峙,以曹亮的奸诈,必然是诡计百出,钟会必然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任何变化,这条黄河防线,绝不容有失!

    黄河可不比长江,长江的宽阔浩大,就如同是一道天堑,没有强大的水军,根本就不可能逾越,而黄河的流量极为不稳定,洪涝的时候水势滔天,骇浪滚滚,舟船难渡,而干旱的时候,往往是河床见底,几近断流,而这个时候,恐怕便是最危险的时候,并州军很可能会趁着黄河的枯水期发起进攻,让这条黄河防线倍受考验。

第1512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这些护卫都是诸葛恪精挑细选出来的,不但个个身手不凡,而且都是忠心耿耿的死士,他们不分昼夜地轮班守在诸葛恪的身边,无论诸葛恪到那儿,他们都紧紧相随,寸步不离,时刻地保护着诸葛恪的安全。

    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怕死,诸葛恪当然也不例外,自从当上了首辅大臣,诸葛恪就惜命的很,铁血死士从不离身,除非对手想要掉大量的人手进行围杀,否则仅仅派几个刺客来刺杀的话,是远远不够的。

    可诸葛恪掌握着兵马大权,随时就可以调动大量的军队,如果真有人敢和他叫板的话,首先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够不够才行。

    诸葛恪在孙峻的陪同之下,到达了建业的北门,这里聚集了更多的官员来迎候他。诸葛恪扫了一眼,发现中书令孙嘿也赫然在列,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一抬手,身后的人抱了一大撂的诏书扔在了孙嘿的脚下,诸葛恪冷冷地道:“这些黄绢乃是昂贵之物,你们如此滥发诏书,浪费朝廷财物,该当何罪?”

    孙嘿脸色顿时变得惨白,额头的汗珠如雨而下,孙嘿只是一个中书令,虽然拥有发放诏书的权力,但草拟诏书的事可不归他管,现在诸葛恪问罪于他,令他惶恐不甚,可孙嘿又没办法辩驳,毕竟那些草拟诏书的人他也得罪不起啊,只能是伏于地上,诚惶诚恐地道:“丞相恕罪。”

    诸葛恪冷笑一声道:“本相为了先帝大业,日夜操劳,在前线风餐露宿,尔等却在京师吃饱闲饭无事可干,天子诏书用何其郑重之物,居然让你们随意滥发,一发就是一萝筐,如此肆意妄为,你这中书令,不当也罢!”

    孙嘿脸色剧变,当初发诏书的时候,孙嘿就觉得这样不妥,朝廷往回召诸葛恪,倒也没什么大错,但这诏书一封封地接连不断,发得也太频繁了,这无意是要把诸葛恪往毛里惹啊,孙嘿都有些胆怯了,但草拟诏书的人却告诉孙嘿,让他直管发,出了事有他顶着。

    孙嘿没办法,只得依令从事,如今诸葛恪果然怪罪到了他的头上,可也没见有人站出来给他顶着啊,孙嘿没办法,只能是磕头如捣蒜,求诸葛恪的饶恕。

    诸葛恪很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吩咐手下的人将孙嘿拿下,交有司查办。

    处理完孙嘿,诸葛恪又盯上了选曹尚书,漫不经心地问道:“本相离京之后,选曹可曾选拨新晋官吏?”

    选曹尚书心里顿时咯登了一下,诸葛恪离开京师一年多了,朝廷的事务不可以完全陷入停顿吧,有的官员卸任了,有的官员致仕了,总得有候补增进,所有官吏的升迁谪降,自然是有案可查的,但这其中却也不免有些营私舞弊之举,选曹尚书一听诸葛恪询问此事,自然是害怕的不行,要知道他自己就提拨了好几个亲戚,如果诸葛恪真要追究起来,那可是吃了不兜着走啊。

    可面对诸葛恪的询问,选曹尚书又不敢不回答,只能是硬着头皮道:“回丞相,是选拨了一些。”

    诸葛恪不咸不淡地道:“把名录拿来给本相瞧瞧。”

    那名录自然没有带在选曹尚书身上,选曹尚书赶紧让下面的人去取,很快地将名录拿来,递给了诸葛恪。

    诸葛恪接过名录,只瞥了一眼,便是怒火中烧,这名录上密密麻麻的至少有上百人,自己离京一年多时间,选曹的人竟然敢背着他提拨选用了这么多的人,且不说这些人是不是因私舞弊的,最起码连他都没有支会一声,居然就敢擅行其事,他们眼里,还有没有他这个丞相了?

    诸葛恪直接就把那份名录扔到了地上,高声地宣布:“名录上的官吏,一律退回原职,本相择日与选曹重新考核,择优录用,凡因私舞弊者,终生不予录用!”

    选曹尚书暗暗松了一口气,好在诸葛恪没有细细地查看名录,否则把他任用的那几个亲戚给揪出来,他这个选曹尚书也就当到头了。他赶忙地收起名录,道:“丞相圣明。”

    诸葛恪没再理会于他,登上了车舆,径直地前往皇宫。

    全程陪同的孙峻始终是面带微笑的侍立一旁,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任由诸葛恪在那儿趾高气扬地发号施令。

    没想到一年多没见,诸葛恪还是一如既往的嚣张啊,刚一进城,就斥责了中书令和选曹尚书,把一年来选曹准奏任用的官吏统统罢免,孙峻很清楚,这名录上面的人,虽然有靠着关系重金贿赂爬上来的人,但大多数还是走得正常升迁途径,诸葛恪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将这些人一撸到底,那他得罪的可就不止是一个两个,而是上百人啊。

    尽管以诸葛恪的地位和身份,对这些下位者是不屑一顾的,视作蝼蚁一般,但蝼蚁多的话,一样也能咬死大象,尤其是那些兢兢业业,奉公守法,好不容易才升迁上来的官吏,被诸葛恪一竿子就打翻了,如何不心生怨愤。

    诸葛恪这样拉仇恨,只能代表他在作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了。

    孙峻和那些世家就已经计划好了,只要诸葛恪一进建业城,那他就是插翅难飞了,而且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孙峻决定就在诸葛恪进城的当天就动手,杀诸葛恪一个措手不及。

    诸葛恪再谨慎,也不可能会想到此刻的建业城中,已经布置好了天罗地网,就等着往里面钻了。

    当然孙峻也不会选择在城门口动手,毕竟诸葛恪是带着军队回来的,身边的甲士更是无数,在这里动手,杀掉诸葛恪的难度很大。

    所以孙峻选择在了皇宫里面动手,毕竟诸葛恪去其中去觐见孙亮,不可能带这么多的护卫进去吧,再怎么说也与礼不符,只要诸葛恪身边的护卫减少了,孙峻就有信心将他拿下。

第1513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这些护卫都是诸葛恪精挑细选出来的,不但个个身手不凡,而且都是忠心耿耿的死士,他们不分昼夜地轮班守在诸葛恪的身边,无论诸葛恪到那儿,他们都紧紧相随,寸步不离,时刻地保护着诸葛恪的安全。

    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怕死,诸葛恪当然也不例外,自从当上了首辅大臣,诸葛恪就惜命的很,铁血死士从不离身,除非对手想要掉大量的人手进行围杀,否则仅仅派几个刺客来刺杀的话,是远远不够的。

    可诸葛恪掌握着兵马大权,随时就可以调动大量的军队,如果真有人敢和他叫板的话,首先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够不够才行。

    诸葛恪在孙峻的陪同之下,到达了建业的北门,这里聚集了更多的官员来迎候他。诸葛恪扫了一眼,发现中书令孙嘿也赫然在列,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一抬手,身后的人抱了一大撂的诏书扔在了孙嘿的脚下,诸葛恪冷冷地道:“这些黄绢乃是昂贵之物,你们如此滥发诏书,浪费朝廷财物,该当何罪?”

    孙嘿脸色顿时变得惨白,额头的汗珠如雨而下,孙嘿只是一个中书令,虽然拥有发放诏书的权力,但草拟诏书的事可不归他管,现在诸葛恪问罪于他,令他惶恐不甚,可孙嘿又没办法辩驳,毕竟那些草拟诏书的人他也得罪不起啊,只能是伏于地上,诚惶诚恐地道:“丞相恕罪。”

    诸葛恪冷笑一声道:“本相为了先帝大业,日夜操劳,在前线风餐露宿,尔等却在京师吃饱闲饭无事可干,天子诏书用何其郑重之物,居然让你们随意滥发,一发就是一萝筐,如此肆意妄为,你这中书令,不当也罢!”

    孙嘿脸色剧变,当初发诏书的时候,孙嘿就觉得这样不妥,朝廷往回召诸葛恪,倒也没什么大错,但这诏书一封封地接连不断,发得也太频繁了,这无意是要把诸葛恪往毛里惹啊,孙嘿都有些胆怯了,但草拟诏书的人却告诉孙嘿,让他直管发,出了事有他顶着。

    孙嘿没办法,只得依令从事,如今诸葛恪果然怪罪到了他的头上,可也没见有人站出来给他顶着啊,孙嘿没办法,只能是磕头如捣蒜,求诸葛恪的饶恕。

    诸葛恪很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吩咐手下的人将孙嘿拿下,交有司查办。

    处理完孙嘿,诸葛恪又盯上了选曹尚书,漫不经心地问道:“本相离京之后,选曹可曾选拨新晋官吏?”

    选曹尚书心里顿时咯登了一下,诸葛恪离开京师一年多了,朝廷的事务不可以完全陷入停顿吧,有的官员卸任了,有的官员致仕了,总得有候补增进,所有官吏的升迁谪降,自然是有案可查的,但这其中却也不免有些营私舞弊之举,选曹尚书一听诸葛恪询问此事,自然是害怕的不行,要知道他自己就提拨了好几个亲戚,如果诸葛恪真要追究起来,那可是吃了不兜着走啊。

    可面对诸葛恪的询问,选曹尚书又不敢不回答,只能是硬着头皮道:“回丞相,是选拨了一些。”

    诸葛恪不咸不淡地道:“把名录拿来给本相瞧瞧。”

    那名录自然没有带在选曹尚书身上,选曹尚书赶紧让下面的人去取,很快地将名录拿来,递给了诸葛恪。

    诸葛恪接过名录,只瞥了一眼,便是怒火中烧,这名录上密密麻麻的至少有上百人,自己离京一年多时间,选曹的人竟然敢背着他提拨选用了这么多的人,且不说这些人是不是因私舞弊的,最起码连他都没有支会一声,居然就敢擅行其事,他们眼里,还有没有他这个丞相了?

    诸葛恪直接就把那份名录扔到了地上,高声地宣布:“名录上的官吏,一律退回原职,本相择日与选曹重新考核,择优录用,凡因私舞弊者,终生不予录用!”

    选曹尚书暗暗松了一口气,好在诸葛恪没有细细地查看名录,否则把他任用的那几个亲戚给揪出来,他这个选曹尚书也就当到头了。他赶忙地收起名录,道:“丞相圣明。”

    诸葛恪没再理会于他,登上了车舆,径直地前往皇宫。

    全程陪同的孙峻始终是面带微笑的侍立一旁,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任由诸葛恪在那儿趾高气扬地发号施令。

    没想到一年多没见,诸葛恪还是一如既往的嚣张啊,刚一进城,就斥责了中书令和选曹尚书,把一年来选曹准奏任用的官吏统统罢免,孙峻很清楚,这名录上面的人,虽然有靠着关系重金贿赂爬上来的人,但大多数还是走得正常升迁途径,诸葛恪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将这些人一撸到底,那他得罪的可就不止是一个两个,而是上百人啊。

    尽管以诸葛恪的地位和身份,对这些下位者是不屑一顾的,视作蝼蚁一般,但蝼蚁多的话,一样也能咬死大象,尤其是那些兢兢业业,奉公守法,好不容易才升迁上来的官吏,被诸葛恪一竿子就打翻了,如何不心生怨愤。

    诸葛恪这样拉仇恨,只能代表他在作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了。

    孙峻和那些世家就已经计划好了,只要诸葛恪一进建业城,那他就是插翅难飞了,而且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孙峻决定就在诸葛恪进城的当天就动手,杀诸葛恪一个措手不及。

    诸葛恪再谨慎,也不可能会想到此刻的建业城中,已经布置好了天罗地网,就等着往里面钻了。

    当然孙峻也不会选择在城门口动手,毕竟诸葛恪是带着军队回来的,身边的甲士更是无数,在这里动手,杀掉诸葛恪的难度很大。

    所以孙峻选择在了皇宫里面动手,毕竟诸葛恪去其中去觐见孙亮,不可能带这么多的护卫进去吧,再怎么说也与礼不符,只要诸葛恪身边的护卫减少了,孙峻就有信心将他拿下。

第1514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胡奋和陈骞这回是彻底的无计可施了,常规的打法不行,火攻之策也不行,扁箱车就如同是横亘在他们的面前的一道屏障,无论他们怎样努力,都无法跨越过去。

    时间拖得越久,陈泰那边的情况便越是危急,谁也不知道白鹿山那边的情形究竟如何,但每延长一个时辰,陈泰的生还希望就减低了许多,胡奋他们真是耽搁不起啊!

    可是并州军的先登营挡在了他们的面前,让他们是寸步难行,只能是白白地在这里跟并州军拼消耗,把时间一点点地给耗光了。

    火攻计划失败之后,胡奋更是焦灼万分,此刻他们距离白鹿山只有十几里的路程了,究竟怎样才能突破并州军的扁箱车,似乎成了一道难解的难题,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如何来解决这个难题。

    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之后,司马师和钟会总算是率领着主力大军赶来了,不过由于山口位置狭小,司马师纵然是率大军前来,那也只能是驻扎在山外比较空旷的地方,毕竟司马师所率的,主要是骑兵,山口地带早已是拥挤不堪了,根本就容纳不下再多的人。

    胡奋和陈骞立刻赶去见司马师,向司马师禀明这边所发生的一切。

    听到并州军居然派出了扁箱车进行拦截,这倒是有些出乎司马师的意料,毕竟在以前的战斗之中,并州军扁箱车的用途还是在对付骑兵上面,胡奋和陈骞所率的人马,虽然是步骑混编的,但还是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的,扁箱车能挡得住骑兵,难道也能挡得住防御精良的重甲兵吗?

    直到胡奋把进攻并州军扁箱车阵的情况给司马师详述了一遍,司马师这才明白了原来就算是重甲兵,对扁箱车也很难构成威胁,重甲步兵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代价,依然无法攻破扁箱车阵。

    “没有别的路可以绕过去吗?”司马师问询道。

    胡奋摇头道:“想要绕过去,至少也得多走上百里的路,救兵如救火,恐怕陈玄伯坚持不了太久的时间。”

    他们此次前往白鹿山,目的就是为了救援陈泰部,而绕行很长的路,又如何能救得了陈泰,更何况,天知道并州军在别的路上还设没设埋伏,由于距离较远的关系,就算是派出斥侯去侦察,那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可陈泰等不得,所以正面进攻是他们目前唯一的方法。

    司马师脸色阴沉,自己挥师十二万众,本以为可以一路横扫,但刚刚到了鹿泉,竟然被并州军的扁箱车阵所阻,与白鹿山相隔不远,却是可望而不及,最糟糕的还是没有破解之局,十二万大军云集于鹿泉,对丝毫拿扁箱车阵没有办法,手下诸将,一个个束手无策,真是太令人沮丧了。

    司马师吃扁箱车阵的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当年在并州之战,就是因为扁箱车阵半路拦截,司马军不得不渡河而逃,损失惨重,而司马懿也只是因为在那一役之中中了一箭,最后不治而亡,成为了司马师最为惨痛的回忆。

    现在扁箱车阵又一次成为了拦路虎,让司马师困顿于此,不得寸进,整个战局都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这时,钟会忽然道:“大将军,卑职有一计,不知可行否?”

    司马师正无计可施呢,突听钟会有办法,立刻面带喜色地道:“士季有何妙策快快讲来!”

    钟会极善谋略,为人又十分聪明,他对并州军的这个扁箱车阵也是研究良久,当下道:“大将军,并州军的这个扁箱车是兖州东平人马隆所制,设计精巧,防御严实,在其车布署了大量的弓弩兵和长枪兵,最擅长克制骑兵,寻常的办法是很难攻破的。卑职认为,倒是有一物是它的克星,那就是投石机,投石机就连城墙都可以攻破,自然可以轻易地砸坏这些扁箱车,如果大将军可以集中所有的投石机,以飞石击之,敌阵立破!”

    钟会也是从信都失守上面获得了灵感,并州军的投石车威力巨大,就连信都的城墙都能摧毁,可见投石车是无坚不摧的。

    以前司马军并不重视投石机的使用,认为它不过是一种辅助的攻城手段,信都之战表明,投石车也可以成为单独的一种攻坚武器,而且它不但可以应用在攻城作战上面,野战之中也可以使用。

    虽然司马军的投石机远远地落后于并州军的投石车,对付坚固的城墙或许不行,但对付这些木头制成的扁箱车,应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吧?

    司马师闻言大喜,道:“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啊,来人,集中军中所有的投石机,全部抬到阵前去,且看这些扁箱车如何抵挡飞石的进攻。”

    投石机各个步兵营之中均有配备,不过做为一种攻城的武器,在野战之中还没有人来使用过,司马师一声令下,到也是把各个步兵营的投石机都抬了出来,数量还不少,竟然有上百架之多。

    这些投石机,大多是老旧的装备了,几十年来都缺乏革新,大概是在官渡之战时有所改进,之后就无人问津了,那怕当初马钧竭力向高层推广新式的投石车,却也无人理会,所以现在的这些投石机,只能称做是古董级的武器了。

    司马师这几年来只顾得上狠抓骑兵的重建,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关注投石车的革新,现在司马军抬出来的这些投石机,让他颇为汗颜,比起并州军的投石车来,司马军的这些投石机真是相差不了不知多少的等级,最起码的连一个轮子都没有,移动起来费时费力,看来此战之后,司马师也得花些力气对投石机进行改造了。

    一想到这儿,司马师就是恨得咬牙切齿,曹亮怎么就常常能走到前面去,难道他就总能得到老天的眷顾吗?司马师所做的,也只是拾人牙慧,

第1515章

    ps:章节防盗,明早上午更正……………………………………

    胡奋和陈骞这回是彻底的无计可施了,常规的打法不行,火攻之策也不行,扁箱车就如同是横亘在他们的面前的一道屏障,无论他们怎样努力,都无法跨越过去。

    时间拖得越久,陈泰那边的情况便越是危急,谁也不知道白鹿山那边的情形究竟如何,但每延长一个时辰,陈泰的生还希望就减低了许多,胡奋他们真是耽搁不起啊!

    可是并州军的先登营挡在了他们的面前,让他们是寸步难行,只能是白白地在这里跟并州军拼消耗,把时间一点点地给耗光了。

    火攻计划失败之后,胡奋更是焦灼万分,此刻他们距离白鹿山只有十几里的路程了,究竟怎样才能突破并州军的扁箱车,似乎成了一道难解的难题,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如何来解决这个难题。

    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之后,司马师和钟会总算是率领着主力大军赶来了,不过由于山口位置狭小,司马师纵然是率大军前来,那也只能是驻扎在山外比较空旷的地方,毕竟司马师所率的,主要是骑兵,山口地带早已是拥挤不堪了,根本就容纳不下再多的人。

    胡奋和陈骞立刻赶去见司马师,向司马师禀明这边所发生的一切。

    听到并州军居然派出了扁箱车进行拦截,这倒是有些出乎司马师的意料,毕竟在以前的战斗之中,并州军扁箱车的用途还是在对付骑兵上面,胡奋和陈骞所率的人马,虽然是步骑混编的,但还是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的,扁箱车能挡得住骑兵,难道也能挡得住防御精良的重甲兵吗?

    直到胡奋把进攻并州军扁箱车阵的情况给司马师详述了一遍,司马师这才明白了原来就算是重甲兵,对扁箱车也很难构成威胁,重甲步兵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代价,依然无法攻破扁箱车阵。

    “没有别的路可以绕过去吗?”司马师问询道。

    胡奋摇头道:“想要绕过去,至少也得多走上百里的路,救兵如救火,恐怕陈玄伯坚持不了太久的时间。”

    他们此次前往白鹿山,目的就是为了救援陈泰部,而绕行很长的路,又如何能救得了陈泰,更何况,天知道并州军在别的路上还设没设埋伏,由于距离较远的关系,就算是派出斥侯去侦察,那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可陈泰等不得,所以正面进攻是他们目前唯一的方法。

    司马师脸色阴沉,自己挥师十二万众,本以为可以一路横扫,但刚刚到了鹿泉,竟然被并州军的扁箱车阵所阻,与白鹿山相隔不远,却是可望而不及,最糟糕的还是没有破解之局,十二万大军云集于鹿泉,对丝毫拿扁箱车阵没有办法,手下诸将,一个个束手无策,真是太令人沮丧了。

    司马师吃扁箱车阵的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当年在并州之战,就是因为扁箱车阵半路拦截,司马军不得不渡河而逃,损失惨重,而司马懿也只是因为在那一役之中中了一箭,最后不治而亡,成为了司马师最为惨痛的回忆。

    现在扁箱车阵又一次成为了拦路虎,让司马师困顿于此,不得寸进,整个战局都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这时,钟会忽然道:“大将军,卑职有一计,不知可行否?”

    司马师正无计可施呢,突听钟会有办法,立刻面带喜色地道:“士季有何妙策快快讲来!”

    钟会极善谋略,为人又十分聪明,他对并州军的这个扁箱车阵也是研究良久,当下道:“大将军,并州军的这个扁箱车是兖州东平人马隆所制,设计精巧,防御严实,在其车布署了大量的弓弩兵和长枪兵,最擅长克制骑兵,寻常的办法是很难攻破的。卑职认为,倒是有一物是它的克星,那就是投石机,投石机就连城墙都可以攻破,自然可以轻易地砸坏这些扁箱车,如果大将军可以集中所有的投石机,以飞石击之,敌阵立破!”

    钟会也是从信都失守上面获得了灵感,并州军的投石车威力巨大,就连信都的城墙都能摧毁,可见投石车是无坚不摧的。

    以前司马军并不重视投石机的使用,认为它不过是一种辅助的攻城手段,信都之战表明,投石车也可以成为单独的一种攻坚武器,而且它不但可以应用在攻城作战上面,野战之中也可以使用。

    虽然司马军的投石机远远地落后于并州军的投石车,对付坚固的城墙或许不行,但对付这些木头制成的扁箱车,应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吧?

    司马师闻言大喜,道:“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啊,来人,集中军中所有的投石机,全部抬到阵前去,且看这些扁箱车如何抵挡飞石的进攻。”

    投石机各个步兵营之中均有配备,不过做为一种攻城的武器,在野战之中还没有人来使用过,司马师一声令下,到也是把各个步兵营的投石机都抬了出来,数量还不少,竟然有上百架之多。

    这些投石机,大多是老旧的装备了,几十年来都缺乏革新,大概是在官渡之战时有所改进,之后就无人问津了,那怕当初马钧竭力向高层推广新式的投石车,却也无人理会,所以现在的这些投石机,只能称做是古董级的武器了。

    司马师这几年来只顾得上狠抓骑兵的重建,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关注投石车的革新,现在司马军抬出来的这些投石机,让他颇为汗颜,比起并州军的投石车来,司马军的这些投石机真是相差不了不知多少的等级,最起码的连一个轮子都没有,移动起来费时费力,看来此战之后,司马师也得花些力气对投石机进行改造了。

    一想到这儿,司马师就是恨得咬牙切齿,曹亮怎么就常常能走到前面去,难道他就总能得到老天的眷顾吗?司马师所做的,也只是拾人牙慧,

第151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但司马师清楚,在战斗力方面,可是相去甚远的,否则光是冀州军三十五万人,又焉能守不住冀州?

    三十五万人马,光看这人数这气势,就已经是蔚为壮观的,但如此庞大的军队,竟然无法挡住得并州军十几万人,那怕再加上司马军的十七万人,总兵力号称五十万,结果也是一败涂地的。

    所以司马师对司马伷能征集起多少人来并不是太在意,七万人也罢,十万人也罢,在经对的实力面前,数量多少还真没有什么意义,现在司马师更关心的是,接下来的冀州之战怎么打?

    进攻是不可能了,但是守还是退,司马师还尚处于纠结之中。

    冀北已经是彻底失守了,加上邺城的失守,冀州西南面也基本上沦陷了,现在司马军所占据的,也仅仅剩下了阳平、清河、平原、乐陵等几个冀州东南的郡,这也是司马军在黄河以北最后的势力所在。

    并州军挟其大胜之威,估计很快将会对阳平清河发起进攻,司马军这一支残部,能否守得住冀州最后四个郡,还真是一个未知之数。

    司马师问计于诸将,胡奋陈骞等人是低头不语,先前他们力主救援陈泰,才导致了司马军折损过半,最终陈泰阵亡也没有救成,但司马军的损失却是无可挽回的,就连司马师也伤了一只眼,尽管司马师没有追究谁的责任,但胡奋和陈骞等人还是内咎无比,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了,更别说发表意见了。

    到是钟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大将军,卑职以为冀州形势已不可逆转,死守阳平清河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一旦并州军来犯,阳平清河平原乐陵四郡无险可御,根本就无法抵挡并州军的攻势,所以卑职认为,坚守阳平清河已无任何益处,倒不如退守青州兖州,凭借黄河天险,或可一战。”

    司马师脸上缠着厚厚的布条,看不出他的脸色有什么变化,他也只是沉默了一下,道:“士季,你认为必须要退兵吗?”

    很显然,司马师处于一种纠结之中,就算冀州大部失守,但光是阳平清河平原乐陵四个郡的地盘,也是一片不小的面积,就这么白白地放弃,包括司马师在内,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有些可惜。

    诚然司马军刚刚兵败,不光丢了邺城,而且在真定一带遭到了重创,但司马师和司马伷兵合一处的话,还是有着十五万左右的兵力,就算阳平清河无险要的地势,但却有着坚固的城池,难道凭此兵力,还不足以一战吗?

    更何况,阳平清河四郡背靠黄河,与兖州青州相邻,至少也能得到兖州青州兵马的支援,算不上是孤军作战,所以一听到钟会果断放弃阳平四郡的建义,众人的目光诧异地都看向了钟会,都认为钟会这个建议有些草率。

    钟会倒是不为所动,坚决地道:“卑职认为必须要退兵,而且宜早不宜迟,最好马上行动,迟则生变矣。”

    “真这么急吗?”司马师问道。

    钟会道:“大将军,其实曹亮根本就无需进攻阳平,如今邺城已失,曹亮完全可以从邺城挥师南下,直入河内,进而威胁洛阳。大将军率兵坚守阳平,乃徒劳无益之举。”

    司马师轻噢了一声,这时他才意识到钟会所说的俱是实情,其实邺城才是冀州的防御要地,一旦邺城失守,整个河内郡就变得芨芨可危了,而河内与洛阳相邻,河内若出事,洛阳亦难保了。

    司马伷撤军阳平,乃不过是权宜之计,阳平清河并非是战略要地,如果并州军绕开阳平,那怕司马师再重兵布署,也是无用之功,反到是会严重影响到洛阳的防务。

    洛阳才是最为重要的目标,由于冀州与洛阳相隔较远,仿佛让人觉得冀州兵败不会影响到洛阳的大局,但殊不知,邺城的失守已经是铸就了危机,如果司马军还是固执地把守阳平清河,将会出现重大的战略防御失误。

    钟会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危险,所以他才会果断地建议司马师放弃冀州的东南四郡,转而坚守黄河防线,也只有构筑起黄河防线,才能有效的抵达并州军的进攻,毕竟像邺城信都这样的大城都无法抵挡得住并州军投石车的进攻,钟会很难相信仅凭着阳平等四座郡城,就能挡得住并州军的进攻步伐。

    司马师眼瞎不假,但并不意味着他什么也不知道,钟会分析出利弊之后,司马师也很快就清楚了。

    从战略上来讲,阳平四郡已经是形同鸡肋,完全没有坚守的必要了,只不过轻易的放弃,从情感上讲,是很难接受的,不战而弃,那又和逃兵有什么区别?

    任何的战术安排都必须要服务于战略,钟会将此次的退兵上升到战略高度,所以退兵之举是迫不得已的,甚至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司马军必须要无条件地执行,而且动作要快,否则迟了的话,再想撤军,那可就不死也得脱层皮了。

    见识过并州军的厉害,知晓并州军的速度,让钟会不敢再心存任何的侥幸,如果司马军的撤军稍有迟缓,那他们便可能会是下一个陈泰。

    司马师沉吟了一下,道:“那就依士季之言,传令下去,全军即刻撤离,不得延误!”

    司马伷一听,有些急了,道:“兄长,如此轻易将四郡拱手相让,岂不是让曹亮白捡了一个便宜?”

    司马伷当初没有选择退守河内,而是退居了阳平,就是指望着与司马师会合之后,再反攻邺城,将失去的地方给夺回来,但没想到司马师到来之后,不光是不思进取,就连能固守的城池也准备放弃了,这岂不是令司马伷大失所望。

    本来司马伷还准备找几个盟友呢,但他回顾四周,却发现诸将一个个耷拉着脑袋,连一个反驳者都没有。

第1517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但司马师清楚,在战斗力方面,可是相去甚远的,否则光是冀州军三十五万人,又焉能守不住冀州?

    三十五万人马,光看这人数这气势,就已经是蔚为壮观的,但如此庞大的军队,竟然无法挡住得并州军十几万人,那怕再加上司马军的十七万人,总兵力号称五十万,结果也是一败涂地的。

    所以司马师对司马伷能征集起多少人来并不是太在意,七万人也罢,十万人也罢,在经对的实力面前,数量多少还真没有什么意义,现在司马师更关心的是,接下来的冀州之战怎么打?

    进攻是不可能了,但是守还是退,司马师还尚处于纠结之中。

    冀北已经是彻底失守了,加上邺城的失守,冀州西南面也基本上沦陷了,现在司马军所占据的,也仅仅剩下了阳平、清河、平原、乐陵等几个冀州东南的郡,这也是司马军在黄河以北最后的势力所在。

    并州军挟其大胜之威,估计很快将会对阳平清河发起进攻,司马军这一支残部,能否守得住冀州最后四个郡,还真是一个未知之数。

    司马师问计于诸将,胡奋陈骞等人是低头不语,先前他们力主救援陈泰,才导致了司马军折损过半,最终陈泰阵亡也没有救成,但司马军的损失却是无可挽回的,就连司马师也伤了一只眼,尽管司马师没有追究谁的责任,但胡奋和陈骞等人还是内咎无比,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了,更别说发表意见了。

    到是钟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大将军,卑职以为冀州形势已不可逆转,死守阳平清河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一旦并州军来犯,阳平清河平原乐陵四郡无险可御,根本就无法抵挡并州军的攻势,所以卑职认为,坚守阳平清河已无任何益处,倒不如退守青州兖州,凭借黄河天险,或可一战。”

    司马师脸上缠着厚厚的布条,看不出他的脸色有什么变化,他也只是沉默了一下,道:“士季,你认为必须要退兵吗?”

    很显然,司马师处于一种纠结之中,就算冀州大部失守,但光是阳平清河平原乐陵四个郡的地盘,也是一片不小的面积,就这么白白地放弃,包括司马师在内,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有些可惜。

    诚然司马军刚刚兵败,不光丢了邺城,而且在真定一带遭到了重创,但司马师和司马伷兵合一处的话,还是有着十五万左右的兵力,就算阳平清河无险要的地势,但却有着坚固的城池,难道凭此兵力,还不足以一战吗?

    更何况,阳平清河四郡背靠黄河,与兖州青州相邻,至少也能得到兖州青州兵马的支援,算不上是孤军作战,所以一听到钟会果断放弃阳平四郡的建义,众人的目光诧异地都看向了钟会,都认为钟会这个建议有些草率。

    钟会倒是不为所动,坚决地道:“卑职认为必须要退兵,而且宜早不宜迟,最好马上行动,迟则生变矣。”

    “真这么急吗?”司马师问道。

    钟会道:“大将军,其实曹亮根本就无需进攻阳平,如今邺城已失,曹亮完全可以从邺城挥师南下,直入河内,进而威胁洛阳。大将军率兵坚守阳平,乃徒劳无益之举。”

    司马师轻噢了一声,这时他才意识到钟会所说的俱是实情,其实邺城才是冀州的防御要地,一旦邺城失守,整个河内郡就变得芨芨可危了,而河内与洛阳相邻,河内若出事,洛阳亦难保了。

    司马伷撤军阳平,乃不过是权宜之计,阳平清河并非是战略要地,如果并州军绕开阳平,那怕司马师再重兵布署,也是无用之功,反到是会严重影响到洛阳的防务。

    洛阳才是最为重要的目标,由于冀州与洛阳相隔较远,仿佛让人觉得冀州兵败不会影响到洛阳的大局,但殊不知,邺城的失守已经是铸就了危机,如果司马军还是固执地把守阳平清河,将会出现重大的战略防御失误。

    钟会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危险,所以他才会果断地建议司马师放弃冀州的东南四郡,转而坚守黄河防线,也只有构筑起黄河防线,才能有效的抵达并州军的进攻,毕竟像邺城信都这样的大城都无法抵挡得住并州军投石车的进攻,钟会很难相信仅凭着阳平等四座郡城,就能挡得住并州军的进攻步伐。

    司马师眼瞎不假,但并不意味着他什么也不知道,钟会分析出利弊之后,司马师也很快就清楚了。

    从战略上来讲,阳平四郡已经是形同鸡肋,完全没有坚守的必要了,只不过轻易的放弃,从情感上讲,是很难接受的,不战而弃,那又和逃兵有什么区别?

    任何的战术安排都必须要服务于战略,钟会将此次的退兵上升到战略高度,所以退兵之举是迫不得已的,甚至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司马军必须要无条件地执行,而且动作要快,否则迟了的话,再想撤军,那可就不死也得脱层皮了。

    见识过并州军的厉害,知晓并州军的速度,让钟会不敢再心存任何的侥幸,如果司马军的撤军稍有迟缓,那他们便可能会是下一个陈泰。

    司马师沉吟了一下,道:“那就依士季之言,传令下去,全军即刻撤离,不得延误!”

    司马伷一听,有些急了,道:“兄长,如此轻易将四郡拱手相让,岂不是让曹亮白捡了一个便宜?”

    司马伷当初没有选择退守河内,而是退居了阳平,就是指望着与司马师会合之后,再反攻邺城,将失去的地方给夺回来,但没想到司马师到来之后,不光是不思进取,就连能固守的城池也准备放弃了,这岂不是令司马伷大失所望。

    本来司马伷还准备找几个盟友呢,但他回顾四周,却发现诸将一个个耷拉着脑袋,连一个反驳者都没有。

第1518章 献城而降

    回到驻地,蒋班让手下的亲兵将金创药给拿来,给他和焦彝的背上敷上了药,这样才止住了血,不过这疼痛感却是一时半会儿好不了的,只有等伤口愈合之后,才会好转。

    无缘无故地挨了一顿鞭笞,让蒋班的心里十分的郁闷,要说他和焦彝跟随诸葛诞已经是很多年了,是诸葛诞不折不扣的亲信嫡系,也是为诸葛诞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但没想到今天诸葛诞却是六亲不认,就因为这么屁大的点事情,竟然要杀他们两个,蒋班心里的郁闷可想而知。

    城墙坍塌,最主要的原因是雨水浸泡的关系,夯土的城墙,最怕的就是水淹,被雨水长时间的浸泡,不倒塌才怪。再说了,诸葛诞想要追究责任,那也得找当初建城墙的人呐,找不到建城墙的人,非得从他们身上撒气,这完全是不可理喻呀!

    蒋班越想越生气,挥退了左右的人,对焦彝道:“焦兄,枉你我对诸葛公如此忠心耿耿,效死以命,但今日却遭此鞭笞之辱,真是郁气难平,不知焦兄现在是何心情?”

    焦彝苦笑着道:“诸葛公外宽内忌,性狭暴躁,今日若无吴纲等人劝谏,只怕你我二人项上人头难保,如何还能在这里说话。”

    蒋班压低声音道:“那焦兄认为诸葛公能守得住寿春吗?”

    焦彝摇摇头道:“我看悬,现在军中逃亡者甚众,军心离散,司马军一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寿春城的防守很可能就会土崩瓦解,想要守住寿春,非得有奇迹出现。”

    蒋班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你我兄弟恐怕都得要葬身在这寿春城了,小弟无父无母孤家寡人一个,死在哪儿倒也无所谓,但焦兄上有七十高堂,下有妻儿,焦兄就真忍心让他们陪葬吗?”

    一说这,焦彝的脸上便是露出了痛苦的神情,蒋班无儿无女无牵挂,但他焦彝却是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城破,便是无人可以幸免,这一直让焦彝为之纠心不已。

    久战沙场,焦彝虽然是生死看淡,但他却不愿无辜的老母妻儿跟着他蒙难,但是现在这种形势之下,焦彝也没有什么希望把家人给送出去,所以他内心之中一直很是纠结和痛苦,不知如何是好。

    焦彝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道:“不忍心又当如何,难道蒋兄有办法吗?”

    蒋班目光抹过一丝的戾色,沉声地道:“你我为诸葛诞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也算是对得起他的知遇之恩了,今日他不仁,就休怪我们不义,焦兄,你看看那倒塌的城墙,是三两天之内就能修好的吗,到时候我们无法复命的话,项上人头一样难保,到不如索性不干了。”

    焦彝悚然一惊地道:“蒋兄的意思是我们也出城投降司马伦?可当初我们与司马军交战,可是杀了司马军的不少人的,司马伦真得会继往不咎吗?”

    蒋班对这倒不是太担心,不以为然地道:“司马伦说过除了诸葛诞一家之外的其他人一律都可以得到赦免,我们自然也不在例外,只要我们真心投诚,想必司马伦也是极为欢迎的,而且我们完全不必弃城出降,如果我们献出城门,岂不是大功一件,比出城投降强上百倍。”

    焦彝暗暗地点头,蒋班的这个主意不错,如果他们打定主意出城投降的话,倒不如将他们把守的城门献给司马伦,这样一来,司马伦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寿春城,立下如此的功劳,他们归降之后,想必也能得到重用,自己的仕途无忧。

    焦彝对诸葛诞也是失望透顶了,这么多年为诸葛诞出生入死,到头来混得连狗都不如,诸葛诞甚至为皮毛一点的小事就大发雷霆,自己的脑袋完全就是别在裤腰带上的,稍有不慎,很可能就会人头落地。

    关键是跟着诸葛诞根本就不会有好下场,诸葛诞当初起兵叛乱,完全是他个人的想法,蒋班焦彝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参与决策,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听从诸葛诞的命令,诸葛诞让他们往东,他们不敢往西,让他们往南,他们不敢往北,完全是唯命是从。

    到头来,诸葛诞走到了绝路之上,他们也不得不为诸葛诞去陪葬,而诸葛诞现在的所做所为,已经让他们为之寒心了,再为诸葛诞去陪葬,恐怕他们打死也不乐意。

    两人商议了一个晚上,也发了一宿的牢骚,最终拿定了统一的主意,那就是派亲信的人秘密去见司马伦,备述详情,向司马伦献出城门,约好时间里应外合。

    同时为了迷惑诸葛诞,两人也没有闲着,组织起部下的士兵来,去修缮倒塌的那一段城墙,为了把戏演足,在修缮城墙的时候,两人表现地特别的卖力,丝毫都看不异常之象。

    而蒋班所派出去的亲信,则在夜晚时候潜逃出了寿春城,如今每天晚上潜逃出城的淮南兵也是越来越多,诸葛诞派出去的巡逻队人手根本就不够,每天晚上只是象征性地出去捉一些逃兵回来。

    因为这些逃兵捉回来之后,第二天都是要处斩的,少数地杀几个或许还行,但真要捉得太多了,大规模地处死那么多人,只怕会引发淮南军的愤慨,所以就算是处决逃兵来维护放葛诞的面子,也必须要适量才行,杀得人越多,越会适得其反。

    所以,每夜逃兵甚多,巡逻队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捉几个固定的名额回去交差,对于逃兵潮,他们根本就无暇去顾及。

    蒋班的亲信混迹在逃兵的队伍之中,一路潜行,来到了司马军的壕堑前面。

    为了接纳这些逃兵,司马军特意地在壕堑的前面设下关卡,派人专程地管理这些逃兵,收缴武器,登记造册,并有专人给他们安置营房,提供饮食,总之,对于这些逃兵,司马军给出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

第1519章 用不着提防

    蒋班的亲信向司马军关卡上的士兵表明了身份,此刻负责关卡上巡查的将军正是胡烈,他询问了一番之后,认为此事关系重大,便立刻带人去见司马伦。

    普通的士兵投降时最多也只能是削减淮南军守城的力量,但像蒋班这样的大将如果能投降的话,那带给司马军的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

    寿春城的防御一直是司马伦比较头疼的事,别看司马军兵多将广而淮南军屡受重挫,但这些残兵如果能在诸葛诞的带领之下,万众一心誓死而战的话,司马军想要拿下寿春城,必然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这显然是司马伦不希望看到的结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样的打法,真就算是攻下寿春来,司马军也必将是伤亡惨重,这些军队可是司马家最后的底牌了,司马师还要倚仗他们来防守黄河防线,阻挡并州军的南下,如果平定淮南敌叛乱之时将这支军队给打残了,就算是拿下了诸葛诞,司马伦都难言成功。

    所以司马伦包围寿春之后,并没有急着攻城,而是采用攻心为上的策略,来瓦解淮南军的斗志,诱使更多的人出城投降,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归降的人足够的多,寿春城的防守就是形同虚设,到时候取寿春易如反掌了。

    但这种攻心策略还是有一个弱点的,那就是时效性差,拖延的时间比较长,到目前为止,大约有上万人出城投降了司马军,但对于拥有五万大军的诸葛诞来说,损失也不是特别的大,如果这个时候司马伦强行攻城的话,还是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的。

    所以,司马伦还需要继续地等待,让淮南军投降逃跑的人再多一些,军心再涣散一些,这样司马军在攻城的时候,遭到的阻力便小的多了。

    这时,胡烈忽然地来报,淮南军的蒋班派亲信之人前来,商量投降献城之事,司马伦一听,这可是他期待已久之事,立刻吩咐将人给带上来。

    蒋班的亲信将蒋班的书信给呈了上去,道:“我家主人和焦彝将军追随诸葛诞多年,却因为城墙倒了一角的缘故,受到了责罚,还险些丢了性命,所以才准备献城门而降,还望司马都督接纳。”

    司马伦微微一笑,道:“蒋将军和焦将军肯弃暗投明,本督甚感欣慰,你回去告诉蒋焦二位将军,只要他们肯真心归降,过往种种,本督概不追究,如果二位将军能助我拿下寿春,本督必上奏朝廷,封二位将军为列侯,所有参与此事者,皆有封赏。”

    信使大喜,便和司马伦约定今日夜间三更之时,在寿春城的北门举火为号,届时蒋班和焦彝将会打开城门,迎接司马大军入城。

    送走了信使之后,司马伦向在座的诸将道:“此事诸位以为如何?”

    傅嘏有些担忧地道:“蒋班焦彝乃是诸葛诞的亲信心腹之将,是诸葛诞一手提拨起来的,某担心这是诸葛诞使得苦肉之计,都督不可不防。”

    司马伦呵呵一笑,道:“如今寿春城的局势维艰,叛者甚众,蒋班焦彝虽是诸葛诞的心腹,但大难临头之际,恐怕他们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考虑,所以我认为这次蒋班焦彝献城而降的可能性比较高。退一步说,就算是诸葛诞的苦肉计,想把我军诱入城中,聚而歼之,那不过是诸葛诞打错了如意算盘,只要我军能拿下一座城门,寿春的防守就形同虚设,任他狡诈多端,也是无济于事的。”

    现在寿春的防线也仅仅只剩下了一座城池而已,如果司马伦不计伤亡代价的话,已经是大举攻城了,在绝对实力碾压的面前,司马伦是不惧怕诸葛诞耍什么阴谋诡计的,玩苦肉计,想将司马大军诱入城中歼之,恐怕他诸葛诞还没有那个资本,司马大军一旦入城,诸葛诞就没有任何的倚仗了,只剩下束手就擒的份了。

    所以司马伦对蒋班焦彝的投降还是比较认可的,但他也没有掉以轻心,而是下令由王昶带兵前往,只要蒋班焦彝打开城门,王昶不轻易地入城,而是首先接管和控制城门,随后各路大军由北门而入,犁庭扫穴,对城内淮南军控制的目标逐一攻取,务必要生擒诸葛诞。

    王昶和诸营将领慷然领命,各自下去准备,直等夜间行动。

    信使在夜色降临之时,又悄悄地潜回到了寿春城,由于有蒋班派出的人接应,他很是轻易地就避开了巡逻队,回到寿春城内。

    蒋班和焦彝已经是焦急地等待了一天,白天的时候,他们还得若无其事地去组织人手修缮城墙,诸葛诞没有现身,但却派诸葛靓前来巡视查看修缮的进度。

    相比于诸葛诞的疾言厉色雷霆之怒,诸葛靓倒是和颜悦色,嘘寒问暖,还特意地带来了上好的金创药,关切地询问二人的伤势,并表示这段时间诸葛诞心情不好,让二位将军受了委屈,请二位将军莫要记恨,一切以大局为重,只要能守得住城池,将来诸葛诞必有重赏。

    蒋班和焦彝当然表面上十分的客气,连称不敢当不敢当,但内心之中早就把诸葛父子骂了一千遍一万遍了,这对父子,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这不是把他们当猴耍吗?大爷现在不奉陪了,现在派出去的人的已经和司马伦取得了联系,如果可以达成约定的话,今晚寿春可就真得要变天了,现在让诸葛父子且得得意去吧,等时辰一到,有他们哭的时候!

    诸葛靓看到蒋班和焦彝态度谦恭卑微,很是满意,以为自己的安抚比较奏效,先前还担心蒋班和焦彝受罚之后,会心生怨恨呢,现在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他们还是踏踏实实地去修缮城墙,显然是怕再受到诸葛诞的责罚。

    只要恩威并施,就不怕这些部下不听话,诸葛靓巡视了一番之后,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