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685章 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姜维这次的发力,相当的猛,他没有选择从前几次进攻的路线狄道和临洮那么发起进攻,而是走了祁山,这块诸葛亮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狄道和临洮位置相对靠西,更接近于凉州一带,姜维此前几次在这一带用兵,就是担心魏国在关陇一带的军事力量过于强大,以诸葛亮的天纵之才五次北伐尽皆折戟,姜维也没有太大的信心在这一带搞出什么文章来。

    所以姜维才会在魏军力量更为薄弱的临洮一带用兵,希望可以出奇兵制胜,但郭淮的防御滴水不漏,让姜维数度进攻无功而返。

    当然,姜维的进攻受到了费祎的制约,当时费祎担任大将军,执掌朝政大权,费祎并不热衷于北伐,他认为蜀汉民贫兵疲,国力不堪,根本无法实现北伐大业,宜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待天下有变之时,再行出兵未迟。

    而姜维做为诸葛亮的衣钵传人,对北伐中原怀有更大执念。姜维原本是魏人,出生在天水郡冀县。姜维的父亲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囧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之后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

    魏太和二年,蜀汉建兴六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邽。姜维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时城门已闭,于是率领所部前往冀县,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姜维不得已,与梁绪等人投降诸葛亮。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回蜀,导致姜维与母亲分开。

    诸葛亮对姜维十分赏识,虽然第一次北伐看似轰轰烈烈,结果却是虎头蛇尾,大败而还,但因为收降了姜维,让诸葛亮大为感叹,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吾得伯约,胜折千兵。诸葛亮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并让他统领五千虎步军。

    虎步军乃是蜀军的精锐,许多人甚是担忧,姜维乃是降将,让他统领蜀军的主力,一旦有异心,那蜀国的损失就会非常的惨重,所以许多人力劝诸葛亮,不可予姜维以重任。

    但诸葛亮却有识人之慧,认为姜维虽是魏人,但心怀大汉,才志高远,将来必为蜀汉中兴之臣,所以力排众议重用了姜维。

    姜维降蜀之后,也确实是忠心耿耿,母亲在魏国官府的胁迫下给姜维写信,要他回家,姜维回书“良田万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以示绝决。

    时人以孝行天下,姜维自幼和母亲相依为命,这种感情也是极为深厚的,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姜维选择了效忠蜀汉,那就意味着他和母亲终身难得再见。

    每当夙夜之时,姜维向北遥望故土,何曾不是怆然涕下,这恐怕也是他一直执着于北伐的一个重要原因,能够回归故土,亲手在母亲坟前插上一柱香,恐怕是姜维毕生的夙愿了。

    当年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遗愿了,北伐中原,兴复汉室,恐怕是诸葛亮毕生的心愿,他为此鞠躬尽瘁,身死五丈原,姜维承继诸葛亮的衣钵,自然不会忘记北伐中原也是他的使命。

    在费祎担任大将军的时候,姜维也已经升任了卫将军,卫将军的职责所在自然是宫廷宿卫,保护天子的,费祎之所以这么安排,就是希望姜维可以老老实实地呆在蜀中,不要再折腾北伐之事了。

    但姜维又怎么可能轻易地放下心中的执念呢,尽管他每次的出兵都受到了费祎的制约,所领之军不过万人,但姜维还是始终执着于北伐,并另辟蹊径地开发出狄道这些进攻路线,试图联结羌氐这些胡人,向魏军防守薄弱的区域发起进攻,取得自己想要的战绩。

    延熙十六年,春正月朔日,蜀汉举行岁首大会,大将军费祎酒后大醉,被魏降人郭修所刺杀。费祎被刺一案,成为了一千古奇案,郭修究竟是受何人遣使,究竟是出于何种动机去刺杀的费祎?随着郭修当场被蜀兵斩为了肉泥,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姜维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费祎死后,姜维升任都督内外诸军事,几个月后,便挥师数万,出石营,围攻南安,与郭淮战于洛门,粮尽而返。

    郭淮和姜维可以说是老相识了,姜维归蜀之前,担任天水郡参军,那时郭淮便已经是雍州刺史了,也许那个时候,郭淮对姜维完全是不屑一顾的,丝毫不会认为这么一个小小的郡吏会成为他平生之大敌,让他枕席难安。

    郭淮当这个雍州刺史,可谓是有些年头了,从魏国立国之时,郭淮便被曹丕委任为雍州刺史,成为了封疆大吏,魏国的皇帝换了一茬又一茬,郭淮却成为了铁打的刺史,多少年都巍然不动,而他交锋的对手,也从诸葛亮换成了姜维,可以说郭淮是真正的雍凉之王,稳稳地守着魏国的西部边境,让蜀国的多少次进攻都无果而返。

    然后这打越打越难打,中原的局势对关陇的影响是相当的大,毕竟所有的战争其实打得都是后勤,没有强大的国力来做保障,任何战争都难有胜算。

    司马氏在中原一败涂地,最终不得不退守关中,这无疑也给郭淮防御蜀国的进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关中东线的防御俨然是重中之重,所以郭淮手下的军队也被抽调的七七八八了,他能调动的人马,也仅仅只剩下了两三万人,在面对姜维的进攻之时,自然是捉襟见肘,疲于应付。

    而姜维这一次更是进攻,则更是蓄谋已久,这次姜维很是能沉得住气,他在等待着一个最为合适的进攻机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168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向着溃败之中的淮南军发起了猛攻,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在此战之前,司马军的广大将士都过得是极其地郁闷,司马伦身为主将,却是大悖用兵之道,让这些将士都十分的揪心,都害怕因此而吃了败仗,甚至在私底下对司马伦是腹诽不已,认为司马伦不过是仰仗着其身份地位,才能如此的肆意妄为,这是不把大家带到沟里而不罢休呀!

    只不过这些话他们也只是在私底下说说罢了,毕竟司马伦的身份摆在那儿,谁也不敢轻易地得罪。

    但颖上之战打响之后,这些将士才发现,他们真得是错怪司马伦了,司马伦先前不过是韬光养晦,真正的手段却是暗藏杀机。

    这让许多腹诽过司马伦的将士是惭愧不已,人家的境界还真是他们这些普通的士兵所无法理解的,他们也唯有死战来表达自己的愧咎了,所以这些司马兵仗打得格外地卖力,格外地拼命,恨不得将这些淮南兵统统斩杀干净。

    当然杀敌越多,战功越大,普通的士兵大多是出身寒门的,只有捞取到足够的战功,才是改变他们地位和命运的唯一方法,现在如此大好的机会,司马兵们又如何肯轻易地放弃,一个个双眼通红,如饿狼一般,扑向了淮南军,将一颗颗的人头给斩落下来,整个的颖河两岸,都被血色所笼罩。

    尽管诸葛诞已经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是数万大军想要在短时间内摆脱司马军的纠缠,撤离到安全地带,这似乎是一个比较难办的事,尤其是已经渡过颖水的淮南军,此刻撤退的时候,还得原路返回来,而四座浮桥的通行能力,本来就不大,这个瓶颈,严重地制约着淮南军的撤退速度,在司马军的轮番攻击之下,淮南军损失惨重,力不能支。

    兵败如山倒,这便是现在淮南军的真实写照,原本淮南军的战斗力是不输于任何一支军队的,但是现在的这种战局已经不是凭借着个人之力就能挽回的,司马军在兵力上占据着明显的优势,而且做为主导战役走向的一方,他们已经完全地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那怕是淮南军再心有不甘,也难以挽回败势了。

    而随着战事的推进,淮南军的伤亡人数越来越多,形势也越发变得不利起来,大量的淮南兵涌向了浮桥,争先恐后的想要挤过浮桥,浮桥上已经是人满为患了,因为拥挤的关系,许多人不慎落水,在水里面挣扎哀号,但此刻的淮南军已经是乱作了一团,人人各顾各地逃命,谁也不愿或者是顾不上对落水的袍泽伸以援手,只能是任由他们在水里浮沉淹没。

    懂一些水性的士兵还好一点,他们可以挣扎着游向对岸,但那些不懂水性的人可就惨了,许多的人溺水而亡,浮尸充斥着河道。

    但浮桥也不是万无一失的,由于大量的淮南兵不顾一切地涌上浮桥,让浮桥的负载大大的加重,远远地超过了浮桥本身的承载量,整个浮桥都变得摇摇晃晃起来,最终是堪不重负,第一座浮桥首先崩塌了,在绝望的号叫声中,桥上的淮南兵纷纷落水,就如是下饺子一般,哗啦啦扔到河里一大片的人。

    河里面的淮南兵拼命地挣扎着,但这些士兵大多是来自北方的,不通水性的占据了绝大多数,颖河虽然不太宽,但水很深,水流很急,许多人一落水,就连冒头的机会都没有了,直接被溺死,尸体顺流而下,漂向了下游。

    颖河是淮河的支流,颖河水在下游的地方将会注入到淮河之中,这些尸体随波逐流,也将会流到寿春,只可惜就算是漂流到了寿春,他们也无缘再睁开眼看看他们最为熟悉的地方了。

    第一座浮桥断裂之后,紧接着第二座浮桥同样也不堪重负,再次断裂,更多的淮南兵被抛向了河中,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的人都会被溺死,只有少部分的人侥幸逃生。

    便就算是逃到了东岸之上,也不是到了安全之地,这边司马军的攻势更为的猛烈,东岸上的淮南军阵型已经彻底地崩溃了,司马军的骑兵肆无忌惮地纵横驰骋,轻易地收割着淮南兵的性命,许多的人淮南兵刚刚从颖河里爬出来,还没有来得及喘上一口气,就被呼啸而来的司马骑兵给削去了脑袋。

    诸葛诞看到四座浮桥竟然垮了两座,西岸的淮南兵只能是涌向剩余的两座浮桥,如果不加干预的话,剩下的两座浮桥也很可能因为超重而垮掉,一旦这两座浮桥也垮掉的话,整个西岸的淮南军势必将会完全地陷入到绝境之中,万劫不复。

    诸葛诞立刻派他的亲兵去守住两侧的桥头,不让更多的人涌上浮桥,这样就可以避免浮桥因为超重而垮掉。

    但这种混乱的局面之下,想要维护秩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逃亡过河和战死投降的淮南兵越来越多,在西岸未曾渡河的淮南军处境已经是越来越危急了,司马军不断地发起着进攻,淮南军已经无法再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了。

    过河已经是他们唯一的逃命机会,所以大量的军队云集于渡口处,但是由于浮桥的通行能力只剩下了一半,大批的淮南兵被迫滞留在西岸,面对芨芨可危的形势,他们怨声载道,群情激愤,都想要立刻过河,逃离这个死亡之地。

    但诸葛诞的亲兵卫队那可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他们严格地遵循着诸葛诞的命令,扼守着桥头,死死地控制着过河的人数,如果真有人胆敢过来闹事,强闯关卡,他们则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斩杀。

    这些亲兵卫队个个可都是诸葛诞精心培养出来的死士,不但铁血忠诚,而且武艺非凡,普通的士兵想要从他们的手中强闯硬过,那便跟找死没有多大的区别。

第1687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向着溃败之中的淮南军发起了猛攻,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在此战之前,司马军的广大将士都过得是极其地郁闷,司马伦身为主将,却是大悖用兵之道,让这些将士都十分的揪心,都害怕因此而吃了败仗,甚至在私底下对司马伦是腹诽不已,认为司马伦不过是仰仗着其身份地位,才能如此的肆意妄为,这是不把大家带到沟里而不罢休呀!

    只不过这些话他们也只是在私底下说说罢了,毕竟司马伦的身份摆在那儿,谁也不敢轻易地得罪。

    但颖上之战打响之后,这些将士才发现,他们真得是错怪司马伦了,司马伦先前不过是韬光养晦,真正的手段却是暗藏杀机。

    这让许多腹诽过司马伦的将士是惭愧不已,人家的境界还真是他们这些普通的士兵所无法理解的,他们也唯有死战来表达自己的愧咎了,所以这些司马兵仗打得格外地卖力,格外地拼命,恨不得将这些淮南兵统统斩杀干净。

    当然杀敌越多,战功越大,普通的士兵大多是出身寒门的,只有捞取到足够的战功,才是改变他们地位和命运的唯一方法,现在如此大好的机会,司马兵们又如何肯轻易地放弃,一个个双眼通红,如饿狼一般,扑向了淮南军,将一颗颗的人头给斩落下来,整个的颖河两岸,都被血色所笼罩。

    尽管诸葛诞已经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是数万大军想要在短时间内摆脱司马军的纠缠,撤离到安全地带,这似乎是一个比较难办的事,尤其是已经渡过颖水的淮南军,此刻撤退的时候,还得原路返回来,而四座浮桥的通行能力,本来就不大,这个瓶颈,严重地制约着淮南军的撤退速度,在司马军的轮番攻击之下,淮南军损失惨重,力不能支。

    兵败如山倒,这便是现在淮南军的真实写照,原本淮南军的战斗力是不输于任何一支军队的,但是现在的这种战局已经不是凭借着个人之力就能挽回的,司马军在兵力上占据着明显的优势,而且做为主导战役走向的一方,他们已经完全地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那怕是淮南军再心有不甘,也难以挽回败势了。

    而随着战事的推进,淮南军的伤亡人数越来越多,形势也越发变得不利起来,大量的淮南兵涌向了浮桥,争先恐后的想要挤过浮桥,浮桥上已经是人满为患了,因为拥挤的关系,许多人不慎落水,在水里面挣扎哀号,但此刻的淮南军已经是乱作了一团,人人各顾各地逃命,谁也不愿或者是顾不上对落水的袍泽伸以援手,只能是任由他们在水里浮沉淹没。

    懂一些水性的士兵还好一点,他们可以挣扎着游向对岸,但那些不懂水性的人可就惨了,许多的人溺水而亡,浮尸充斥着河道。

    但浮桥也不是万无一失的,由于大量的淮南兵不顾一切地涌上浮桥,让浮桥的负载大大的加重,远远地超过了浮桥本身的承载量,整个浮桥都变得摇摇晃晃起来,最终是堪不重负,第一座浮桥首先崩塌了,在绝望的号叫声中,桥上的淮南兵纷纷落水,就如是下饺子一般,哗啦啦扔到河里一大片的人。

    河里面的淮南兵拼命地挣扎着,但这些士兵大多是来自北方的,不通水性的占据了绝大多数,颖河虽然不太宽,但水很深,水流很急,许多人一落水,就连冒头的机会都没有了,直接被溺死,尸体顺流而下,漂向了下游。

    颖河是淮河的支流,颖河水在下游的地方将会注入到淮河之中,这些尸体随波逐流,也将会流到寿春,只可惜就算是漂流到了寿春,他们也无缘再睁开眼看看他们最为熟悉的地方了。

    第一座浮桥断裂之后,紧接着第二座浮桥同样也不堪重负,再次断裂,更多的淮南兵被抛向了河中,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的人都会被溺死,只有少部分的人侥幸逃生。

    便就算是逃到了东岸之上,也不是到了安全之地,这边司马军的攻势更为的猛烈,东岸上的淮南军阵型已经彻底地崩溃了,司马军的骑兵肆无忌惮地纵横驰骋,轻易地收割着淮南兵的性命,许多的人淮南兵刚刚从颖河里爬出来,还没有来得及喘上一口气,就被呼啸而来的司马骑兵给削去了脑袋。

    诸葛诞看到四座浮桥竟然垮了两座,西岸的淮南兵只能是涌向剩余的两座浮桥,如果不加干预的话,剩下的两座浮桥也很可能因为超重而垮掉,一旦这两座浮桥也垮掉的话,整个西岸的淮南军势必将会完全地陷入到绝境之中,万劫不复。

    诸葛诞立刻派他的亲兵去守住两侧的桥头,不让更多的人涌上浮桥,这样就可以避免浮桥因为超重而垮掉。

    但这种混乱的局面之下,想要维护秩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逃亡过河和战死投降的淮南兵越来越多,在西岸未曾渡河的淮南军处境已经是越来越危急了,司马军不断地发起着进攻,淮南军已经无法再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了。

    过河已经是他们唯一的逃命机会,所以大量的军队云集于渡口处,但是由于浮桥的通行能力只剩下了一半,大批的淮南兵被迫滞留在西岸,面对芨芨可危的形势,他们怨声载道,群情激愤,都想要立刻过河,逃离这个死亡之地。

    但诸葛诞的亲兵卫队那可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他们严格地遵循着诸葛诞的命令,扼守着桥头,死死地控制着过河的人数,如果真有人胆敢过来闹事,强闯关卡,他们则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斩杀。

    这些亲兵卫队个个可都是诸葛诞精心培养出来的死士,不但铁血忠诚,而且武艺非凡,普通的士兵想要从他们的手中强闯硬过,那便跟找死没有多大的区别。

第1688章 复仇之战

    姜维立于祁山堡的残垣之上,俯瞰陇西大地,出了祁山古道,眼前便是一马平川,此时正是秋高气爽之时,极目远眺,苍茫的大地尽收眼底。

    姜维对这片土地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任何人,他就是出生在陇西天水郡冀县的,从祁山堡往北七八十里的路程,便可以抵达冀县,那儿是天水郡的郡治,也是姜维此次出征首先要攻取的目标。

    根据情报显示,此刻郭淮就坐镇冀县,擒贼先擒王,只要攻破冀县,拿下郭淮,整个陇西诸军便是群龙无首,陇右诸郡便是唾手可得。

    姜维下令各路军马依计划而行,首先攻取了西县。

    西县距离祁山堡只有十余里的路程,蜀军须臾即至,而且西县和祁山堡一样,也是一座几乎不设防的城池,蜀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西县。

    当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虽然因为街亭失守的缘故,不得不将吞到嘴里的陇西三郡给吐出来,但在撤退的时候,诸葛亮还是强迁西县百姓千余户到汉中,后果便是直接导致西县成为了一座荒城。

    尽管后来也有一些其他的地方的百姓迁移到西县,但由于这里处于魏蜀两国的交界,兵争不断,所以西县的人口始终难以恢复,姜维这次攻拨西县,城中也不过只有百余户人家而已,驻防的军队更无,捉到一个县官,衣服残破,还光着腚呢,可见西县是破败如斯。

    西县状况如何,倒是不在姜维的考虑范围,而且姜维此次出征,所图甚大,一个小小的西县,自然是不会放在他的眼中的,拿下西县,不过是姜维将它做为一个进攻的基点来使用的。

    抵达西县之后,姜维便下令兵分三路,廖化率五千人马去进攻南安,张翼率领五千人马去进攻上邽,自己则亲率主力以夏侯霸为先锋,直捣冀县。

    当然,以廖化和张翼各率五千人进攻南安和上邽,除非是守城的晋军主动投降,否则的话,就算是两城的守军不多,但蜀军的攻击兵力也偏少,几乎没有多大可能拿下两城。

    姜维如此安排,也并非是要他们去夺城的,而是从东西两侧对晋军进行牵制,防范晋军向冀县进行增援,另一个意图就是阻止郭淮向东或向西逃窜,尽最大可能地将他歼灭于冀县。

    先锋官夏侯霸则表现的更为积极,夏侯霸在担任讨蜀护军的时候,就是在郭淮手下任职,两人的关系不睦,郭淮还故意地假借蜀军之手欲除掉夏侯霸,两人由此结怨,仇恨似海。

    后来夏侯玄担任了征西将军雍凉都督之后,夏侯霸的日子才算好过一些,只可惜景不长,司马懿在洛阳制造了高平陵事变,诛杀了曹爽,篡夺了朝政大权,并且召夏侯玄和夏侯霸入京。

    夏侯玄一无惧色坦荡地回去了,但夏侯霸却没有侄子夏侯玄的从容,他唯恐回京之后遭到司马懿迫害,所以干脆连夜潜逃投奔了蜀国。

    但做为司马家忠实鹰犬的郭淮得到消息,对夏侯霸是穷追不舍,夏侯霸不但损失了所有的随行亲信,而且逃入阴平之后还迷了路,差点没有把他饿死在荒山野岭,还好刘禅得到了消息,派人前去接应,这才保下夏侯霸一条命来。

    入蜀之后,夏侯霸就暗暗地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亲自手刃了郭淮,一雪前仇。

    这次出师北伐,可算是一个最好的机会了,夏侯霸不顾年迈,执意出战,就是为了这复仇的一刻,他和郭淮,那可是不死不休的。

    蜀军的动作很快,攻占了西县之后,立刻是兵分三路,分别向冀县、上邽和南安扑去,陇西的局势瞬间大变。

    消息传到了冀县,郭淮闻之脸色大变,心想姜维来得还正是时候,他这边刚刚接到长安失守的消息,姜维就已经是兵出祁山来了,人皆称姜维为智计,精于算计,郭淮也没想到姜维掐算的是如此之准,果然是不负其名啊。

    但其实这也仅仅只是碰巧而已,姜维谋划出兵到现在,已经是接近两个月的时间了,光是从沓中行军至祁山堡,就至少也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姜维那怕是再精于算计,也不可能算到长安城会在这个时候失守,所以这只不过是姜维的一次误打误撞而已。

    姜维选择的出兵时机,乃是注意到魏晋两军在关中东线的交手,那边的战事事关关中的存亡,晋军必然是无暇西顾,陇西空虚,正是蜀军的大好机会,至于长安的失守,晋国的覆灭,并不在姜维的考虑范围之内,或许连姜维也不认为司马昭的军队会如此的不堪一击,关中防线再怎么说也得坚守个一年半载的,如此的脆败,真是出乎所有的人意料。

    对于郭淮来说,却是一个雪上加霜的灾难性消息,单单是曹亮的大军,就让他是无可匹敌,现在再加上一个姜维在搅局,陇右的形势真得是不容乐观啊。

    以前和蜀军交战的时候,郭淮虽然是处于守势,但却并非是被动地来守,而是主动地接近蜀军,在险要之地设下关隘,迟滞蜀军的进攻,尽可能地将蜀军压制在秦岭北麓,同时在陇西一带坚墙清野,不给蜀军太大的活动空间,只要将蜀军逼到粮尽的地步,他们想不退兵都难。

    可这一次,郭淮却不敢轻易地离开冀县了,不光是因为此刻天水郡的兵力有限,郭淮还得考虑后面魏军进攻的问题。

    魏军在攻陷了长安之后,肯定不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是会有很短的时间内就重新组织起攻势,向着陇右一带发起进攻,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腹背受敌,郭淮深深感受到了压力。

    想要守往陇西,想要完成司马昭的托孤大计,郭淮便不可有任何的轻敌的念头,必须要全力以赴才行,而且,在关键的时候,还得给自己留下退路,真让郭淮以一敌二,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没有办法打得赢啊!

第1689章 就是干

    为了慎重起见,郭淮这一次决定死守冀县,虽然说冀县只有一万五千人马,但做为一座防御型的要塞,冀县的城防足够坚固,就算是魏军拿投石城来攻击,都未必能轻取冀县,更不别在攻城器械上面并不占据优势的蜀军了,郭淮觉得自己至少也有九成的把握守住冀县,让姜维是无功而返。

    冀县和陈仓,一西一东,构筑成为了关陇防线上的两大要隘,司马懿在雍凉都督任上的时候,就极为重视这两个战略要地,拨出军资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将两地打造成了固若金汤的要塞城池,并在城内屯积了大量的粮草和军械,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坚守一年都是不成问题的。

    司马懿可是忍者神龟一般的防御战高手,诸葛亮一生打败过无数的对手,但对于司马懿却是无解的存在,他被司马懿防得无计可施,就连被其他将领视为奇耻大辱的激战之法,司马懿都坦然受之,一点机会都不留给诸葛亮,最后硬是把诸葛亮耗死在了五丈原。

    司马懿之后,郭淮经营关陇之地,也是遵循着司马懿的战略方针的,寓攻于守,以守为主,蜀军利在速战,魏军就采用拖延的办法,慢慢地来消耗,这样拼消耗的战斗,蜀军是占不到任何的便宜的。

    冀县原本只是一座郡城,但在郭淮多年刻意地经营之下,冀县已经被打造成了一座要塞性的城池,不仅仅只是城池坚固,而且防御设施齐备,粮草充足,所以郭淮对蜀军的进犯非常的从容,决心依托城池,阻击蜀军,生生地把姜维耗死在冀县城下。

    蜀军的来势极快,在攻克了西县的第二天,他们就长驱直入,一口气杀到了冀县城下,先前姜维还担心郭淮会弃城而逃呢,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等蜀军杀到了冀县城下之时,守城的晋军已经是严阵以待了。

    冀县北临渭水,南靠马鞍山,依山傍水,险要天成。姜维登上了马鞍山,从这里俯看冀县城,惊讶的发现,此时的冀县城和他当初离开的时候,已经是全然不同了,不但城墙加高加固了,而且还修筑了瓮城、敌楼、箭塔这些防御性的工事,整个的冀县,可以用固若金汤来形容。

    姜维弃魏投蜀离开冀县已经有二十九年了,时光荏苒,岁月如刀,当年意气纷发,志在大展鸿图的青年才俊如今已是双鬓泛白。

    对于冀县,姜维始终都怀有一种难舍的情结,毕竟这里是生他养人他的地方,姜维数度北伐,这其中也有些私心的,那就是他渴望再回到家乡回到故土,回到母亲的坟前,给她上柱香磕个头。

    但有远志,不在当归,这是姜维曾经回绝母亲的话,尽管说姜维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但于私而言,他却算不上是一个孝子,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姜维选择了效忠汉室的时候,就已经辜负了母亲的养育之恩,以致于姜母哭瞎了双眼,直到去世,也最终没有看到姜维的归来。

    这二十多年来,姜维虽然屡屡地进军陇西,但由于兵力有限,撬不动冀县这样的要隘之地,只能是活动于西羌、临洮、狄道一带,而今天,他终于有机会登上儿时曾经玩耍过的马鞍山,从这里遥望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冀县城了。

    一瞬间,姜维觉得自己的眼角竟然有些润湿了,他自嘲地一笑,道:“这儿风沙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大啊!”说着,不着痕迹地拭去了眼角闪现的泪痕,手下的人还真没有发现,坚毅的大将军姜维居然也会有如此温情的一面。

    就在这马鞍山顶上,姜维将夏侯霸、傅佥、蒋舒、宁随等人召来,共议攻取冀县之事。

    虽然此前已有情报显示冀县城防加固之事,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姜维登上马鞍山,看到了冀县的全貌之后,深以为冀县恐难轻取,这一仗真要打起来,必定是一场攻坚的恶战,姜维要求各部人马都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整个冀县,几乎找不到任何的破绽,郭淮也是一位极有天赋的大将,尤其是擅长防御,由他一手亲自打造出来的冀县城防,自然不会有差,而且夏侯霸已经尝试过了,在冀县城下挑战,那怕是百般辱骂,都石沉大海,毫无应声,在这一点上,郭淮还真是深得司马懿的精髓。

    所以,这次攻打冀县,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就一个字:干!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拿下冀县来。

    攻下天水郡,是姜维这次北伐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天水郡是陇右诸郡之中位置最为显著的要害之地,只有拿下天水郡,姜维才可以西据陇右凉州,东窥关中长安,否则蜀军进入陇右,就是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无法真正的立足。

    此刻城内的守军不多,只有一万五千左右,而拥兵四万的蜀军在兵力上面,是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的,这无疑让蜀军诸将士是信心满满,以前他们打仗,总是要面对数倍量的敌人,战斗十分的艰苦,现在他们也能着实体验一把以众凌寡的滋味了。

    但优势不等于胜势,只有拿下冀县,才能把这种优势转化为胜势,姜维也清楚,以冀州的城防以及郭淮的能力,这场战斗,必定是一场最为难啃的攻坚战。

    但此刻蜀军已经是兵临城下了,这仗就算是再难打,姜维也必须硬着头皮上了,只要蜀军万众一心,拿出拼死而战的血性和勇气来,未必就拿不下这冀县来。

    一声令下,蜀军有如潮水一般地涌向了冀县城,除了北临渭水的那一面,蜀军同时发起了三路攻击,从东南西三面向着冀县发起了进攻,只见蜀军漫山遍野而来,旌旗蔽日,杀声震天,整个冀县城下,已经是一片人山人海的景象,蜀军的气势正旺,席卷起漫天的黄沙尘暴,以山呼海啸之势扑了过来。

第1690章 深得司马懿的精髓

    自从得到了蜀军攻占西县的消息之后,冀县的守军就已经是如临大敌了,郭淮深知,姜维一反常态兵出祁山,肯定是冲着冀县来的,那么这一次的冀县攻防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次晋蜀之战的结果,对于此刻内忧外困的晋军而言,此战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许胜不许败,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就算侥幸胜了,接下来的局势走向,依然是不容乐观的。

    长安沦陷了,天子司马昭也驾崩了,此刻的陇西凉州,就如同是失去了主心骨一般,按常理,郭淮应当拥立太子司马炎登位,以继晋统,可还没等郭淮去操办继位的事呢,姜维就率兵杀过眼前了,郭淮也就顾不上其他的了,只能是全力以赴地准备迎战,继位的事,只好先缓缓再说了。

    蜀兵来犯,郭淮不顾七旬年迈之躯亲自登城督战,光是一身的盔甲,就重达几十斤,以郭淮这个年纪,也确实是不堪重负的,但郭淮没有一句怨言,登临城头,往来巡视,诸多军务都是亲力亲为,一丝不苟,每日所行里程,都不下数十里。

    尽管已是深秋,天气渐趋寒冷,但郭淮穿着厚厚的铠甲,每天下来,都是汗透征衣。

    部下们都劝郭淮不必太过拼命,许多的事情,交给他们底下的人去办即可。

    郭淮却摇摇头,不是说郭淮不相信部下的办事能力,而是现在局势维艰,更需要他主动地站出来鼓舞军心士气,提振军队的战斗力,赢得这场至关重要的战斗胜利。

    郭准在雍凉军之中的影响力是无人能及的,许多的中下层军官,也都是郭淮一手提拨起来的,不管郭淮走到哪儿,都能亲切地叫出这些人的名字。

    一位都督级别的高官,居然能清楚记得他们这些普通下层士官的名字,这无疑让这些将士们倍感兴奋和感动,更愿意为郭淮效死以命。

    可以说,郭淮就是雍凉军的一面旗帜,有他和没有他,完全是两个概念,在他的鼓舞和感召之下,冀县守军的战斗力能明显地提升一个层次,如果郭淮不能视事的话,只怕是军心涣散,未战先败了。

    所以那怕郭淮已是古稀之年,但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亲自上城头来督战,并跑遍了冀县的四门,亲自视察守城晋军的布防情况,不留任何的死角。

    郭淮深知,这一座城,就如同是一只木桶,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要守住一座城,也不是那儿最坚固就行,它取决于城池最薄弱的环节,只要一点被突破,所有的努力就会化为无用功,郭淮决不容许这种情况的出现。

    蜀军的进攻来势极快,攻克西县之后的第二天日落时分,蜀军就已经抵达了冀县城下,按理说此刻夕阳西下,临近黄昏,该是蜀军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准备休息之时,可蜀军却一反常态,大肆发起了进攻,俨然就是一副今夜就准备在冀县城中过夜的模样。

    郭淮冷笑了一声,看来姜维和夏侯霸还真是急迫的很,这么急着想要来取他的性命啊,那就让他们试试吧,看看是他们的予尖,不是冀县的盾固?

    郭淮向守城的晋军下达了作战的命令,所有参战的人员都悉数到位,所有的防御武器都已经布置妥当,严阵以待,就等着蜀军前来进攻了。

    夏侯霸率先地跑到了城下叫起阵来,还特意地挑选出了几十名嗓门洪亮粗犷的在城下骂阵,言语污秽,骂得极为难听,把郭淮祖宗十八代差不多污了个遍,气得那些守城的晋军将士是七窍生烟,纷纷地向郭淮请战,请求出城去好好地教训一下这些蜀兵,把他们的舌头都给割下来喂狗。

    不过郭淮却是淡然地一笑,明眼人一看,这便是夏侯霸的激将之法,想要诱使晋军出城一战,如果郭淮一时气愤,派兵出城的话,那就正中了蜀军的圈套了,这种傻事郭淮才不会去做呢!

    当年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出战,手段那可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就连送女人衣服的事情,诸葛亮都能做得出来,但这激将法在司马懿那边全然无用,司马懿非但不怒,反而大大方方的把诸葛亮送来的女人衣服穿在身上,还展示给众将去看,让一向多智的诸葛亮也是无计可施。

    郭淮做为司马懿的下属和继任者,在司马懿的熏陶之下,也学得了司马懿的许多精髓。战争的成败从来也不是意气之争,别人对你的百般羞辱其实是伤不了你任何的皮毛的,就算他去问候你祖宗十八代,你的祖宗也不会掀开棺材板来和他们理论,所以口舌之争最是下乘,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做好自己,坚守本心,才是最为重要的。

    古人常云:四十而不惑,郭淮都快活到两个不惑之年了,如何还能被夏侯霸的这些小小伎俩给激怒吗?看到部下义愤填膺的模样,郭淮却是泰然处之,并晓喻众人,稍安勿躁,郭淮甚至下令军士保持缄默,不得与蜀军进行对骂,有那精气神去对骂,还不如省省力气和唾沫,准备接下来的短兵相接的战斗吧。

    夏侯霸命人骂了许久,那几个噪门大的士兵嗓子都快喊哑了,见城内没有半点动静,也只好作罢,悻悻然退了下去。

    不过夏侯霸很快便卷土重来了,蜀军趁着天色将晚未晚之时,向着冀县城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夏侯霸所率的,仅仅只是其一路人马,而在东西两面,傅佥和蒋舒也各率一支人马,向冀县城发动了攻城作战。

    姜维正是趁着蜀军占据优势的兵力,向着冀县进攻而来,尽管姜维并不认为仅仅只凭借一次进攻就能拿下冀县,但现在正是蜀军士气最为高涨之时,趁着这个机会,可以试探一下冀县的城防如何,如果一战就能拿下冀县,那便是更好也不过了。

第1691章 攻城

    当然,此刻拿下冀县城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如果蜀军认为冀县城不过是纸糊泥捏的,须臾可破,那他们还真是大错特错了。

    姜维身经百战,经验方面是无人可比的,冀县好不好拿,蜀军能不能短时间内拿下来?姜维是一目了然,不过就算是有攻城的困难,却也无法阻挡姜维的壮志雄心,这次他对冀县是志在必得的,所以那怕是天色将晚,姜维也不放过这有限的时间,对冀县城来一次全面的进攻,一方面可以体现一下蜀军攻城的决心和士气,另一方面,也可以试探一下冀县的防御能力,是软是硬,一试便知。

    蜀军潮水一般地涌了上来,他们所使用的攻城武器,还是比较陈旧一些云梯,由于蜀道艰难,大型的攻城器械几乎很难运到前线来,所以蜀军在攻城器械方面,始终也存在一个短板,不是他们造不出来,而是运输实在不给力,就连粮草运输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更别说那些体积庞大的投石车和攻城车了。

    蜀军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便是诸葛亮制造出来的连弩了,不过诸葛连弩也只是一种单兵武器,结构更复杂威力更大的连弩车不是诸葛亮造不出来,而是由于运输的困难,使得连弩车在投入使用方面,局限性很大,所以蜀军的连弩车一直无法量产,自然也无法大规模地装备于军队。

    尽管如此,这也无法阻挡蜀军攻城的信心,他们抬着简陋的云梯,挽着护盾,一路小跑,向着冀县城发起了攻击,当万千的蜀兵保持着同一个的进攻节奏之时,那种人山人海的场面足以令人感到窒息了。

    不过郭淮极为的沉稳,手下的晋军士兵也没有出现任何的慌乱状况,可以说郭淮就是雍凉军的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雍凉军就不会乱,更不会怯战。

    郭淮没有急于反击,现在蜀军刚刚进入到弓箭的射程之内,而且可以看出,蜀军的攻城部队大部分是刀盾兵,配备着护盾的,如此超远距离射箭,未必能对蜀军造成多大的杀伤,反倒是会白白地浪费箭矢,所以等他们接近到城下的时候,才是给予其迎头痛击的最好时机。

    晋军的按兵不动让蜀军更为的兴奋,他们一个个嗷嗷地叫着,向着冀县城冲去,这次能攻到天水郡城下,已经是自姜维北伐以来能达到的最远地方了,如果能攻破冀县的话,那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功劳,这也难怪这些蜀兵是如此的兴奋了,功劳就摆在眼前,想要加官晋爵,眼前就是大把的机会,谁能捉住这个机会,率先地攻入城中,那就能彻底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啊,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郭淮瞧得真切,这些蜀军已经冲到了城下,正在竖云梯,而云梯又长又重,至少得需要好些人才能竖起来,此刻反击,真是最好的机会,郭淮一声令下,城上万箭齐发,向着城下的蜀军激射而去。

    蜀军虽然人人手持护盾,但在竖云梯的时候,需要双手使力,许多人不得不把护盾先行放下,这个时候,突然遭遇到了晋军急风骤雨似的箭矢打击,慌乱之中,许多的蜀兵是纷纷中箭,云梯也是东倒西歪,一片狼籍。

    夏侯霸勃然大怒,立刻调集无数的连弩手对城头进行压制性地攻击,诸葛连弩一发十矢,如此众多的连弩同时发射,形成了一道有如梨花暴雨一般的景象,瞬间就将冀县的城头笼罩在了箭雨之中。

    单发的弓箭确实不能和连弩正面相抗衡,那种密集的箭雨,几乎覆盖了整个的城头,让守军不得不撤离最前沿,寻找掩体,以躲避这些疯狂倾泻而来的箭雨。

    连弩兵的出手顷刻之间便扭转了战场上的局面,夏侯霸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诸葛连弩的实战性已经在战场上得到过多次的检验了,它确实是蜀军最大的杀器之一,当年就连大名鼎鼎的“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都是死在连弩之下的,可见诸葛连弩早已是名扬天下了。

    此刻在攻城的时候,有连弩兵的压制,可以给攻城的步兵提供强有力的增援,这无疑让蜀军有了攻城的筹码,毕竟在对方的攻击之下,如果蜀军无法攻到城下或者是连云梯都竖不起来,那么接下来的战斗,将何以为继?

    扫清了第一道的障碍之后,蜀军的云梯纷纷搭在了城墙上,密密麻麻的蜀军开始了攀爬,几乎挂满了整面的城墙,从城头上面望去,景象可怖。

    但郭淮依然没有动容,他和蜀军交手多年,自然清楚诸葛连弩的威力,不过他更清楚,这攻城战斗才刚刚展开,连弩的压制不过是暂时的,一旦蜀军爬到了城墙一半以上的高度,连弩兵为了避免误伤自己人,就会停止射击,所以郭淮下令晋军先行找好掩体,利用城垛和墙体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等到蜀军攻到半墙之后,再予以反击,便可以予敌以重创。

    晋军在防御武器上的准备,是极为充分的,不但准备了大量的弓箭,还有数不胜数的滚木擂石,滚油沸水,还有其臭不可闻的滚烫金汁,那酸爽滋味,足够让深受其害的蜀军士兵一辈子记忆犹新了。

    所谓的金汁就是人畜的粪便,架火烧得滚烫之后,然后拿一铜勺舀了,冲着攻城的人头上浇下去,金汁中往往还搀有砒霜等毒药,被浇到身上之后,虽然不会立刻致命,但被烫伤的伤口很难愈合,往往受伤者会伤口逐渐溃烂而已,痛苦不堪,所以往往一勺金汁下去,就是一条人命。

    果然在蜀军快要攻到城头之时,连弩兵停止了射击,晋军便立刻涌上了城头,搭起弓箭,举起滚木擂石,金汁滚油也舀了出来,一鼓脑的倾泻下去,蜀军士兵是纷纷中招,不断地从云梯上跌落下去,惨叫连连。

第1692章 明日再战

    冀县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天黑,战况一度十分的胶着,许多的蜀兵甚至都冲到了城头上,但晋军的抵抗也是十分的顽强的,硬生生地将冲上来的蜀兵给压下去。

    在守城战方面,郭淮还是有着丰富的经验的,只要攻城部队的数量足够多的话,那怕守军的防守再严密,也不可能保证没有漏网之鱼,会有一部分的攻城兵攻上城头来。

    如果认为城头被敌人攻破城池就失守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毕竟先期登上城头的,也只是攻城部队的一少部分人而已,这个时候,如果守城的军队能发起反击,将攻上城头的敌军给压制住,将他们赶下城头,守军依然可以夺回战斗的主动权。

    但这个过程一定要快,一定要及时,否则敌军源源不断地冲了上来,再想要挡住,那难度就会变得很大。

    所以,郭淮在各段的城墙上,都安排了近身肉搏战能力出众的士兵,组成了白刃战小队,他们的任务就是与冲上城头的蜀军进行近身战斗,这些小队堪称是冀县防御线上最后一道,只要将冲上城来的蜀军斩杀或驱赶下去,城池就不会有失守危险。

    郭淮正是凭借着这么一招,将蜀军眼看就要到手的胜利给反转掉,这样的战果,对蜀军的士气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当有蜀军士兵冲上城头的时候,蜀军大队人马之中便爆发出一阵的欢呼声,胜利来得太突然了,许多人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呢。

    不过转瞬之间,这些冲上城头的蜀军尸体被抛了下来,让许多蜀军有如凉水浇头,看来攻城战斗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会有结果的。

    郭淮的这支白刃战小队,基本上不参与城墙的防守,他们在后面以逸待劳,养精蓄锐,只有等到蜀军冲上城头的时候,才会主动地冲上去,大开杀戒。

    这些士兵本来就是格斗的精英,肉搏战的高手,而蜀军攻上城来的士兵,往往已经是体力不支强弩之末了,当然更关键的是数量,毕竟能在晋军重重防御之中冲上城头的,只有少数蜀兵,他们形不成整体优势的时候,就很难对城头上数量众多的晋军构成威胁,自然也就无法在城头上立足了。

    姜维远远地一直关注着攻城战斗的进展,看来一切和他预想的没有多大的出入,甚至冀州防守顽强程度超乎了他的预期,看来郭淮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廉颇未老,斗志尚存,这么一个难缠的对手,姜维还是得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全力以赴才行。

    眼看着天色已黑,姜维也没有挑灯夜战的准备,所以便下令鸣金收兵了,蜀军有如潮水一般退去,守城的晋军也终于可以喘上一口气了。

    郭淮面色冷峻,蜀军的攻势之猛,也是出乎他的意料的,看来姜维对冀县是志在必得,所以尽遣主力大军进攻,短短一个多时辰的攻击,就给冀县的防守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如果从明天开始,姜维持续地发起进攻,那才是对冀县城防巨大的考验。

    郭淮下令一部军队留守城头,谨防蜀军夜间偷袭,其他大部的军队,则是下城休息,准备迎战明天的恶战。

    此次姜维的进攻,非常有针对性,目标直指冀县,看来是不达目标绝不罢休的,今天的进攻,最多也只是一种试探,但已经给冀县的防御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接下来,蜀军的进攻只会变得更加地猛烈,冀县的守军必须要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准备。

    长安那边的援军已经是指望不上了,甚至很有可能还会遭到魏军的来犯,冀县的形势,确实没有什么值得乐观的地方,郭淮甚至不知道将来他何去何从。

    这是郭准镇守了二十多年雍州之后第一次面对如此大的危局,以前不管和蜀国的交战到何种程度,郭淮心中一点也不慌,因为在他的背后,有着强大的曹魏朝廷来支持着,有这样的靠山存在,郭淮自然是稳如泰山。

    但现在长安沦陷了,大晋覆灭了,郭淮的靠山倒掉了,现在他只能是孤军奋战,这样的战争,让他确实没有任何的底气可言,只能是挨一天算一天吧。

    不过就算如此,郭淮也没有轻易地放弃,他深受司马家的大恩,就算是身陷绝境,他也绝不会投降敌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蜀军撤退之后,夏侯霸是一脸的懊恼之色,今天他率军本来已经是攻上了城头,但由于晋军的防守太严密了,没有等后继的队伍再冲上去,那些登城的蜀兵就为晋军所杀,最后功亏一篑,令人扼腕而叹。

    夏侯霸抱怨自己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如果在登城的蜀军身后,可以安排大量的士兵连续地登城的话,蜀军就可以形成源源不断的冲击力,从而一举拿下冀县了。

    不过姜维却半点也没怪罪他的意思,今天的进攻对于姜维来说,本来就是一次尝试,检验一下己方军队的攻击力,同时也是试探一下冀县的城防强度如何。

    很显然,姜维的目的就已是达到了,通过今天这场不足一个时辰的攻城战,姜维已经探明了冀县城的虚实,尽管冀县这座要塞城池算得上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蜀军也并非是全无机会的,只要蜀军全军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发挥出敢打敢拼誓死而战的精神,拿下冀县也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姜维将诸将召集起来,简单地总结了一下今天攻城作战的得失,然后下令各部人马回营地休息。

    在攻城部队攻城的时候,后勤部队已经搭建好了帐蓬并准备好了伙食,各部人马入营之后,即可吃上热腾腾的饭食。

    姜维要求各部人马充分得到休息,将体力和精力全面恢复,以饱满昂扬的斗志来迎接第二天的战斗。

    诸将领命,各自率部归营,饱餐战饭之后,俱都休息了,当然警戒和巡逻的事,还是安排有专人来负责的。

第1693章 鸣金之声

    第二天天一亮,蜀军的大队人马就完成了集结,按照原定的计划,再一次投入到了进攻之中。

    昨天的攻城战只打了一个多时辰,对于蜀军来说,也就是充其量热了热身,并没有发挥出他们真实的战斗水平来,今天再次进攻,那可就完全不同了,至少在今天,他们拥有整整一天的时间,如此长的进攻时间,可以将蜀军真实的战力发挥出来。

    而夏侯霸更是踌躇满志,昨天的进攻之中,他所率的先锋部队差一点就建功了,只可惜守军打得十分顽强,而蜀军在准备也不够充分,这才和胜利失之交臂。

    不过这非但没有让夏侯霸沮丧,反而是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目前蜀军在兵力上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也就是说他们控制着战场的主动权,昨天的攻城战斗不过是小试牛刀,从今天开始,蜀军才正式地发起全面的进攻,拿下冀县只是时间的问题。

    对于别的将领来说,攻克冀县只是功劳多少的问题,但对于夏侯霸来说,可就不这么简单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向郭淮复仇,向司马家雪恨,正是当年他们一再威逼,夏侯霸才不得不选择了仓皇出逃,从此和家人是天涯永隔,这样的深仇大怨,夏侯霸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释怀的。

    越早拿下冀县,夏侯霸复仇的心愿便越可以早一点达成,所以在攻城上面,夏侯霸要比任何人都更为地急迫,他所率的队伍,是第一个抵达冀县城下并且是第一个发起攻击的。

    这不禁让人为之感叹,夏侯霸真是老当益壮啊!

    不过傅佥和蒋舒也不甘落后,要知道,这攻下冀县的首功,他们可都不想落到别人的手中,所以夏侯霸率先地发起进攻之后,傅佥和蒋舒自然也是当仁不让,同时从东西两面向着冀县发起了进攻。

    无论在气势上还是在兵力上,蜀军的进攻都是极具威力的,经过了昨天试探性的攻击之后,今天蜀军再次发起进攻,便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进攻显得要比昨天有章法也顺畅了许多,各兵种之间的配合也趋于默契,攻城的威力也要大于昨天。

    郭淮依然是一早就登临了城头,亲自上阵督战,指挥守军战斗。

    对于郭淮来说,这绝对是一场不能输的战斗,冀县一旦告破,晋军残存的这支力量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那怕陇西凉州地域再广阔,郭淮能带着司马炎和司马攸逃出去,手中无兵的话,又如何能逃得出蜀军的天罗地网。

    所以说守住冀县是郭淮目前的重中之重,是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郭淮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住冀县。

    蜀军在调整进攻的方法,晋军也在变化着防御的招数,蜀军在昨天的进攻之中并没有投入全部的兵力,晋军当然也没有将压箱底的绝招给使出来,双方都是有所保留的。

    但昨天的试探之后,今天蜀军再度来袭,就不再有什么保留了,而是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几乎全部的精锐兵力,试图用最短的时间,一举将冀县给拿下来。

    守军在蜀军如潮有攻势上面,也体会到了无穷的压力,郭淮这时候也不敢藏私了,把所有能调动的预备队,也全部给顶了上去,拼死而战。

    战况异常的激烈,其程度和昨天比起来,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面,蜀军的攻势就如同是汹涌澎湃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他们采用的蚁附攻城模式,还真是特别的形象,远远望去,那些蜀兵就如同是一只只的蚂蚁,成群结队地在努力向城墙中攀登而去。

    头顶矢石如雨,滚木横飞,不断地砸中了攻城的蜀兵,许多人在发出一声声凄厉的惨叫之后,从几丈高的云梯上坠了下去。

    晋军今天更是大规模地使用滚油,那滚烫的油本身就自带伤害,一旦被滚油浇上,蜀兵立刻发出痛苦的哀嚎之声。

    不过晋军使用滚油的目的,还不是单纯地为了杀伤蜀兵的,而另有目的,他们的计划就是大规模地破坏蜀军的云梯,以达到阻止蜀军攻城的目的。

    滚油淋到了云梯之上,不但变得湿滑难踩,更重要的是,晋军开始大量地往外抛火把,而沾满油的云梯一旦遇到任何零星的火苗,就会立刻爆燃开来,整部的云梯都会被烈火所吞噬。

    但不管晋军使用什么方法,蜀军攻城的气势从来都没有衰减过,无数的蜀军将士,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发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冀县的城墙,始终处于蜀军的威胁之中,时刻都有倾覆之危。

    攻城战是打得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尤其是蚁附攻城这样原始的攻城方式,硬生生地用血肉之躯打开一座胜利之门,这其中所付出代价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这场战斗进行的十分胶着,双方都在舍生忘死地拼尽全力,没有人退缩,没有人畏惧,所有的人都是一往无前的,那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蜀军伤亡很大,但凡从云梯上跌落下来的,不是摔死就是摔残,被弓箭射死的,被滚木擂石砸死的,被烧伤烫伤的,难以计数,许多伤兵被抬了下来,鲜血淋漓,痛苦哀嚎,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但这个时候夏侯霸的攻城决心是十分坚定的,战争那有不死人的,这点伤亡代价还是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的,为了此次北伐的胜利,蜀军将士上下同心,同仇敌忾,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冀县。

    夏侯霸站在最前沿的阵地上督战,甚至城上射过来的箭矢,都已经落到了他的脚边,副将都劝他后退,撤离到安全的区域,以防止为流矢所伤。

    但夏侯霸却巍然不动,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不拿下冀县,他绝不后撤半步,誓与攻城的将士同生死共命运。

    可就在此时,蜀军的后方却响起了鸣金之声,锣声清脆而响亮,即使是纷乱嘈杂的战场,也是清晰可闻的。

第1694章 祁山堡告急

    闻鼓必进,闻金必退,这是铁一般的军纪,在战场上,不管出现任何的情况,只有听到己方阵营之中传出来的锣声,就必须要无条件地撤退,否则按军令,斩无赦!

    夏侯霸愣住了,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太阳,现在距离午时还有一段时间的,姜维为何会在这个时候下令鸣金收兵呢?

    不光是夏侯霸,就连所有的蜀军将士都深感莫名,虽然说现在的战况是比较胶着,但蜀军并没有处于劣势,反而是隐隐占据着上风,许多人都相信,只要蜀军坚持不懈,再努把力加把劲,拿下冀县似乎不成什么问题。

    可这个时候,突然传来的鸣金声又是什么鬼?姜维怎么会在双方正当鏖战之时突然地下令撤军了呢?

    带着一头的雾水,夏侯霸也只能是下达了撤军的命令,那怕他此刻再不甘心,也不可能有胆量去违抗军令。

    蜀军停止了进攻,迅速地撤退了,冀县城下一地的狼籍,到处都是尸体,半截的云梯已经是烧得焦黑了,依然在冒着青烟,一面残破的军旗似乎不甘心地立在那儿,倔强地迎风招展着。

    夏侯霸这边一撤退,傅佥和蒋舒那边也紧跟着撤退了,原本喧嚣的战场上突然变得安静了起来,死一般的沉寂。

    蜀军的突然撤退也让晋军是深感莫名,郭淮一直在城头上督战,所以战场上的状况他是了如指掌的,原本战况进行的十分胶着,双方势均力敌,蜀军并没有落下风,但为何却突然地鸣金收兵,让郭淮十分的诧异。

    难道说这背后有还什么诡计不成吗?以郭淮对姜维的了解,虽然姜维和诸葛亮比起来要差了一截子的,但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智计,计谋超群,此刻蜀军突然后撤,让郭淮不禁有些犯嘀咕,难不成这是姜维的欲擒故纵之计?

    郭淮越思量越觉得这里面会有很大的阴谋,否则的话,姜维也不会轻易地将军队撤走,整个攻城作战,才进行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比起那动辄几个月的城池攻防大战,蜀军的进攻也仅仅只是开了一头而已,姜维没理由这么快就放弃进攻了吧?

    所以这次的撤军,肯定是姜维另有谋算,或者是要利用撤军让守军松懈下来,再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或者是姜维另有进攻计划,这次的撤军不过是下一次进攻的前奏。

    不管是什么原因,郭淮这边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不能因为蜀军的撤退而松懈下来,继续地保持高度的戒备状态,随时都可以投入到战斗之中来。

    夏侯霸急匆匆地赶回到了蜀军大营,他此刻心中有太多的疑问,想要找姜维问个清楚。他快马飞奔到了营门口,还没等战马停稳呢,就从马背上跳了下来,不巧地上正好有块石头,夏侯霸被绊了一下,差点儿就摔倒在地。

    正在营门口守望的副将宁随倒也是眼疾手快,一把便将夏侯霸给搀住了,道:“夏侯将军,小心!”

    宁随也是担心啊,夏侯霸年事已高,真要摔一下摔出个好歹来,这可咋办?

    夏侯霸倒是满不在乎,别看他年岁大了,但身子骨还硬朗着呢,常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始终保持着健壮的身体状态,夏侯霸也是从来不服老的,时常跟年轻人一起比拼,一点也不输给他们。

    刚才差点儿摔个跟头,但夏侯霸却是因为着急的缘故,所以他浑然不在意,反倒是问宁随道:“大都督为何鸣金?”

    宁随脸色有些凝重,道:“刚刚接到急报,祁山堡那边出事了,所以大都督才会下令鸣金收兵,召集众将回来议事的。”

    夏侯霸愣了一下,祁山堡的得失自然是极其重要的,一旦祁山堡失守,蜀军的整个粮道和退路就被截断了,没想到郭淮这厮竟然如此地狡猾,一方面死守冀县,另一方面则派兵去偷袭蜀军的粮道,这一招还真是狠毒之至。

    不过根据事先蜀军探子探明的情况,郭淮的手中并没有多少的兵马,他既要守卫冀县,还要分兵去偷袭祁山堡,郭淮真有那么多的人马吗?

    看来,需得见到姜维,才能问个明白的。

    这时,傅佥和蒋舒也返回了军营,四人相偕入营,来见姜维。

    姜维一脸的凝重之色,见诸将到齐,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废话,直接了当地道:“刚刚接到祁山堡方面的告急文书,晋军十万大军横穿段谷,已经抵达木门,正在向祁山堡靠近,这个消息传过来已经是两个时辰之前的了,估计现在晋军已经抵达祁山堡,祁山堡那边是凶多吉少了。”

    十万晋军?夏侯霸、傅佥等人惊讶地无以加复,此前他们得到的情报是晋军在陇西一带最多只有三万余人,所以姜维才大举兴兵出祁山,就是想要利用兵力上的优势,能够横扫陇西诸郡。

    可这突然冒出来的十万晋军是打哪儿来了,难不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姜维没等他们询问,便解释道:“是逆晋赵王司马伦的军队,本督这边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魏将邓艾攻破了潼关和长安,逆晋皇帝司马昭已经是**而亡,逆晋覆灭了。司马伦率领从蒲坂津撤下来的军队一路向西,抵达了陇西,恰逢我军与郭淮战于冀县,所以才被司马伦抄了后路,祁山告急。”

    众将这才恍然大悟,隔着一座秦岭,他们的情报和消息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其实在姜维从沓中起兵之时,潼关那边就已经失守了,只不过蜀军还没有得到消息。

    在姜维的计划之中,魏晋两军旗鼓相当,正处于相持阶段,陇西这边空虚,正好给了蜀军以可趁之机,姜维便可以捉住这次的机会,一举拿下陇西诸郡。

    可谁也想不到,就在他们刚刚兵出祁山的第三天,就被司马伦的军队包抄了后路,如果只是小股晋军滋扰,倒也不必担忧,可那是十万大军啊,这一下蜀军腹背受敌,形势陡然变得严峻起来。

第1695章 准备撤退

    也难怪姜维会突然地鸣金收兵呢,以现在的形势,蜀军必须要赶紧地采取应对措施才行,否则的话,陷入到了晋军的包围之中,不能说一定会全军覆灭,但至少损失会无比的惨重。

    本来是以多打少的优势局面,但瞬间陇西风云突变,司马伦率十万大军杀到,形势惨遭逆转,蜀军马上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姜维火速地召诸将回营,就是准备与诸将商量一下解困的办法,如果继续攻城的话,无疑于坐以待毙。

    虽然说姜维对这次北伐充满着信心,渴望能有所建树,但这一突然其来的变故,不得不让姜维的计划中止。

    不过司马伦的大军还远在近百里之外,尚不会构成直接的威胁,姜维还是有机会突围的。

    而且面对困境,姜维要远比一般的人沉着冷静,毕竟多年来和魏军的交锋,姜维时时都处于一种劣势的地位之中,打逆境之仗,姜维比任何人都有经验。

    傅佥立刻道:“末将愿率一支兵马前去救援祁山堡。”

    傅佥是蜀汉将军傅肜之子,当年夷陵之战时,刘备为陆逊所破,撤退之时,遭遇吴兵的追击,幸得傅肜死战断后,刘备方才有机会逃往了白帝城。傅肜被吴兵所围,浴血厮杀乃不得脱,吴将劝降,傅肜大骂道:“吾乃汉将,安肯降吴狗乎!”于是战死。

    刘备感其忠勇,将年幼的傅佥收在府中恩养之,并封为了左中郎,长大后,进入军中,得到了姜维的赏识和提拨,现任奋武将军,成为了蜀军之中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将。此次北伐,姜维便令其为副先锋,与蒋舒一道,辅助夏侯霸,现在听闻祁山那边告急,便自告奋勇地欲率兵前去救急。

    不过姜维却没有答应,祁山堡那边虽然地势险要,但留守的兵马不多,只有数千人而已,而且大多还是负责押粮运草的辎重队伍,战斗力很是一般,如果真得遭遇到十万晋军的围攻,祁山堡肯定是没办法保住的。

    那边传来消息的时候,晋军已经抵达了木门,距离祁山堡也不过二三十里的距离,以晋军的速度,须臾即至,只怕是此时此刻晋军已经拿下了祁山堡,那怕傅佥带兵返回去,也是无济于事的,想从十万晋军手中重新地夺回祁山堡,那无异于虎口拨牙。

    所以姜维权衡了一下,认为重夺祁山堡的希望极为渺茫,现在蜀军只有趁着晋军还没有合围之际,火速地向狄道那边转移,跳出晋军的包围圈,这样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而司马伦的大军一旦北上,与郭淮的军队形成合围之势,蜀军则危矣。

    姜维征战多年,经验自然是远比其他人要丰富的,形势有利的时候,要果敢出击,扩大胜果,形势不利的时候,不能纠结得失,而要及时地止损,避免损失扩大。

    姜维深知,以蜀国的军力,是不足以跟魏军拼消耗的,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样的胜仗,没有任何的意义,魏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战争资源厚实无比,就算他们损失再多,也能弥补回来,但蜀国不一样,损失了的,就没有了,所以姜维多年以来,一直奉行一个原则,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不管是胜仗还是败仗,保存实力才是第一要务。

    既然祁山堡失守,此次北伐又化为无功,所以姜维也就没有任何的纠结,而是主动地向狄道方向转移,从那儿返回蜀地。

    对于这次的失败,姜维也没有太大的在意,反正从诸葛亮开始的五伐中原,到自己这边九次出征,其实都没有成功,再多一次失败也无所谓,只有兵马尚存,下次还是有机会的。

    姜维很快便定了向西转移的计划,不过此刻廖化尚在上邽,姜维必须要等到廖化撤回来之后,才能起兵,否则将廖化的五千人马扔下不管,陷入晋军的包围之中,只怕是凶多吉少。

    在接到消息鸣金收兵之际,姜维就已经出快马去通知廖化撤军了,相信廖化在接到撤军的命令之后,也会在第一时间向冀县方向撤退,姜维现在所做的,也只是需要去稍等半日的时间,便可以和廖化进行会合。

    至于在南安的张翼,则正好在蜀军的撤退路线上面,姜维只需要派人去支会一声,让张翼做好准备,等到大军一到,相偕撤退便是。

    撤军的方案一定,各部将领便各自回营,赶紧地做好撤军的准备了,先前蜀军的状态,还是大举进攻的模式,此刻突然要撤退,自然事务要繁忙的多,等廖化前来的时候,他们也正好进行收拾准备,等廖化一到,便可以立刻出发了。

    姜维则不敢有丝毫的大意,连续地派出多路的斥侯,前往祁山方向去打探消息,时刻密切关注着晋军的动态,一旦司马伦提前北进,姜维也好随时做出做出调整。

    如果形势紧迫的话,姜维甚至会不惜断尾求生,那怕舍弃掉廖化的这一支人马,也绝不能让整个大军都深陷绝境之中。

    廖化撤回来倒是比较准时,他本来对上邽只是佯攻,牵制上邽的守军去救援冀县和防止郭淮向东逃窜的,此时他处于上邽的外围,在接到了姜维的命令之后,廖化便火速地撤军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已经赶到了冀县城下,与蜀国大军相会合。

    这个时候,祁山那边的消息也传了回来,比较诡异的是,司马伦的大军只是进占了西县,并没有向祁山堡发起进攻,而且进驻西县之后,司马伦就按兵不动了,丝毫没有北上冀县的打算。

    这让姜维是一头的雾水,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姜维还真没有遇到过像司马伦这样的对手,明明有能力攻取祁山堡,切断蜀军的粮道,却只取了西县,并没有拿下祁山堡,尽管西县也是在北上的通道之中,但却没有像祁山堡那样的要害位置。

    这司马伦的葫芦里,究竟卖得什么药?

第1696章 幸福来得有些突然

    的确,司马伦的举动不符合任何军事常理,司马伦明明有能力拿下祁山堡,可他偏偏置之不理,明明可以迅速地北上,分进合击,可他偏偏地按兵不动,饶是姜维身经百战,也猜不透司马伦的心思了。

    司马伦按兵不动,姜维也就没有急着撤军了,反正双方相隔近百里的距离,司马伦那边真要有什么阴谋的话,姜维这边随机而动,也完全可以跳出晋军的包围圈。

    姜维之所以没有急着走,也是想要看看司马伦的真实意图,司马伦的所做所为,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一点姜维一点也不怀疑,一个被司马懿和司马师都极为看重的人,是不可能会出现幼稚而愚蠢的举动的。

    果然没有出乎姜维的预料,第二天司马伦就派来了使者,将司马伦的一封亲笔书信呈交给了姜维。

    但姜维读到这封信的时候,却惊呆了,因为司马伦表示,愿携十万大军和陇西之地归降蜀汉,废除晋国国号,向蜀汉天子称臣。

    十万大军是什么概念?要知道那可是蜀**队的总和,包括姜维所率的野战兵团和各地驻守的守备部队,如果司马伦真得归顺蜀国的,那蜀国的军队数量,平空就会增加一倍。

    而陇西之地,更是诸葛亮和姜维心心念念想要得到的地盘,他们为此殚精竭虑,耗费了无数的心血和精力,却始终无法成功,现在只需司马伦轻飘飘的一句话,他们便是梦想天成心遂所愿。

    总之一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幸福来得有些太突然了,甚至让姜维有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

    这是真的吗?不会是在做梦吧?

    姜维狠狠地在自己的大腿上的掐了一把,疼得他眦牙裂嘴,不过随之姜维却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十分开心,会疼就代表不是在做梦,看来这还是真的,如果真是做梦的话,此刻姜维也会笑醒的。

    众将看到姜维又是皱眉又是大笑的,形若癫狂,不禁大惊,也不知信上写了什么,竟然让姜维如此失态,便急问何故?

    姜维收敛了笑容,将司马伦的书信传于众将观看,道:“若得司马伦归降,我军便是如虎添翼,何愁汉室之不兴?”

    众将一看,原来如此,怪不得司马伦的大军明明已经杀到了祁山堡之下,却一直按兵不动,原来是司马伦有心归顺蜀汉,自然不会动刀兵了。

    三国之间,对待敌国的降者,例来是高官厚禄优待之,比如蜀国降魏者孟达、黄权,吴国降魏者孙秀,魏国降蜀者夏侯霸,归降之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待,当然孟达后来自己作死,为司马懿所擒,那就另当别论了。

    夏侯霸降蜀之时,受到了蜀国极大的礼遇,被封为了车骑将军,要知道,这个职位以前可是刘备的拜把兄弟张飞来担任的,夏侯霸降蜀之后,刘禅直接地便将车骑将军封给了夏侯霸,足见蜀国对夏侯霸的重视程度。

    夏侯霸降蜀,那可是单人独骑,连一个部下都没带,而此刻司马伦降蜀,可是带着十万大军和陇西之地,一下子就能将蜀国的疆域大范范围的扩张到秦岭以北,如此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众将自然也和姜维一样,高兴地乐开了怀。

    唯独夏侯霸暗蹙眉头,对姜维道:“大都督,末将素闻司马懿幼子司马伦天资过人,才识卓著,颇有谋略,此番携十万之众来降,或恐有诈,大都督不可不防啊。”

    夏侯霸对司马家的人还是比较了解的,尽管他降蜀之时,司马伦也不过只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屁孩,但司马家的人,无论是司马懿还是司马师司马昭,可没一个是善茬,司马伦能得到司马师的重用,执掌兵马大权,绝不会是一个庸才。

    所以,司马伦降蜀,肯定是有其原因的,而且说不定还有阴谋有成分,只不过夏侯霸现在还猜测不到,所以他才会善意地提醒姜维,要小心提防,千万不要把陷井当成馅饼。

    姜维自然是有着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的,他认为,司马伦最大的敌人是曹亮而不是蜀汉,曹亮破长安灭了司马昭,让司马伦成为了丧家之犬,别看司马伦手中还握着十万大军,但是失去了关中的地盘和人口,司马伦想要再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规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毕竟十万人每日所需的粮草和给养,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也许有人会说,司马伦可以屯田呀,当年曹操缺军粮的时候,不就是这么干的吗?可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那是诸侯割据,群雄混战的局面,曹操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发展空间,但现在曹亮占据着优势,会给司马伦时间去让他屯田吗?

    所以就算是司马伦从关中逃到了陇西,可一样也无法解除危机,指望陇西和凉州的那点儿地盘,第一无法养活司马伦这么多的军队,第二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陇西一带没有多少险要可以依仗,一旦魏军大举进犯,司马伦依旧难以逃脱。

    司马伦想要化解危机,自然地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投靠蜀国便成为了他的上上之选。

    姜维倒也不怀疑司马伦的诚意,毕竟司马伦现在的处境,也让他没有了其他的选择,如果司马伦能成功地投靠蜀国的话,也算是给自己一个落脚点,同时,司马伦和蜀国的军队强强联手,也有了和曹亮相抗衡的资本。

    从这一点上来讲,姜维认为司马伦就算未必想要投降蜀国,但迫于形势他也不得不这样做。

    这对蜀国来说,自然也是一件好事,趁着司马伦穷途末路的时候,将他的军队和陇西的地盘收入囊中,也解决了多少年来蜀军一直谋求北伐的心愿。

    于是姜维也就放弃了撤军的打算,而是应司马伦之邀,派出长史王含,前往西城,与司马伦商议投诚归降之事宜。

第1697章 最大胆而疯狂的想法

    不仅蜀军之中深感惊讶,就连晋军之中,也是一片哗然。

    司马伦在渭城与母亲相会之后,便再无留恋,挥师扬长而去,直奔陇西。

    至于司马昭的命运如何,司马伦便不再关心了,司马昭篡位登基,人神共愤,一旦他落到了曹亮的手中,绝对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司马昭最好的结果,就是自己解决,那便不再饱受屈辱和折磨了。

    不管有什么样的下场,那是他司马昭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杀兄弑帝,逼死太后,罪恶滔天,百死而难赎其身,光是他企图谋害柏灵筠这一点,就已经触犯了司马伦的逆鳞,如果司马伦有机会杀到长安的话,一样不会放过他。

    只不过司马伦以大局为重,没有和司马昭进行计较,但没想到的是司马昭得寸进尺,步步紧逼,为了削夺司马伦的兵权,不惜用司马亮和司马伷来替换胡奋、州泰,司马伦没法子反击,只能任由司马昭肆意行事。

    这些的调防,埋下了一个深深的隐患,急躁的司马亮中了邓艾的埋伏,把潼关给丢掉了。潼关一失,整个关中防线就宣告了崩溃,司马伦抽身的早,才得以跳出魏军的包围圈,逃出生天。

    司马昭可就没那么幸运了,长安被围之后,他就失去了最后逃跑的机会,神仙来了也救不了他了,只能是坐以待毙。

    他的生死,司马伦已经是漠不关心了,现在司马伦终于可以摆脱魏军的追击,到达了陈仓。

    陈仓是汉中进入关中的一座要隘,更是关中通往陇西的必经要道,司马伦抢先拿下陈仓,从战略角度上来讲,是必须的。

    现在陈仓依然还控制在晋军的手中,当然就算不在,以司马伦的大军数量,也足以碾压陈仓的守军了,陈仓守将听闻赵王司马伦赶来,那敢怠慢,赶忙地开城相迎,将司马伦迎入到了城内。

    司马伦旋即接管了陈仓,并安排州泰来担任陈仓的守将,司马伦还亲自视察了陈仓的防御情况,提出了相当的整改意见。

    自从当年诸葛亮进犯陈仓之后,陈仓已经很多年没有发生战事了,相应的,防御自然有些松懈,司马伦抵达陈仓之后,首先便是狠抓陈仓的防御,魏军拿下长安之后,很快地将会挥军西进,能不能挡得住魏军进入陇西,陈仓成为关键的要隘之一。

    在陈仓,司马伦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姜维从祁山进军,围攻冀县。

    看来这个姜维,摆明了是趁火打劫啊,如今魏晋两军战于关中,关陇一带局势一片混乱,正是姜维从中渔利的最好时机,他如果不出兵的话,还真不是那个最擅长落井下石的姜维了。

    所以,司马伦对姜维这次出兵没有任何的意外,自从正始年间起,姜维就屡屡犯境,不断地滋扰雍凉边境,这次更是大举兴兵,看来姜维对陇西也是志在必得啊。

    胡奋等人极是愤慨,都纷纷地向司马伦请命,要求率军救援冀县,给姜维予重创,好好地教训一下这个魏国的叛徒。

    但司马伦却没有同意,而是陷入了沉思。教训姜维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以司马伦手中的十万大军,再加上郭淮的军队,里应外合,可以说击退姜维不是什么难事。

    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一旦司马伦和姜维开战,那便是两败俱伤的局面,真正得到便宜和实惠的,只有曹亮。

    司马伦刚刚抵达陇西,还立足未稳呢,就和蜀国的军队大战一场,不管胜负如何,都会元气大伤,这样的结果,恐怕千里之外的曹亮都笑不拢嘴了。

    尽管蜀国一直是司马家的大敌,从司马懿的时代起,双方就鏖战不休,但和曹亮比起来,双方却没有那种亡国灭族之恨,所以无论从那个角度上来讲,曹亮才是司马伦的头号大敌,吴蜀远次之。

    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长安失守,大晋覆灭,这样的局面对于司马伦来说,已经是糟得不能再糟了,就算他撤兵到了陇西,曹亮会放过他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曹亮拿下长安之后,便会毫不犹豫地继续挥师西进,不将他们斩草除根,那是绝对不会善罢干休的。

    所以抵达陇西的司马伦首要的任务就构筑陇西防线,抵御魏军的随时进犯,陇西已经是司马伦最后的堡垒了,一旦连陇西都守不住了,司马伦将退往何方?

    难道说司马伦还要继续地逃亡,逃到更为荒凉偏僻的凉州去吗?

    且不说魏军会继续地追击,将司马伦彻底地逼入到荒山大漠之中,就单单说凉州之地,那儿人口稀少,粮食匮乏,司马伦的十万大军到此,恐怕都会给活活饿死了,关陇富饶之地,能养活十万大军已是不易,一片荒芜的凉州,又怎么可能负担得起?

    所以,司马伦已经将陇西之地做为了自己最后的基地,不管成败,这儿也将是司马伦和曹亮的最后决战之地,再无退路可言。

    这原本就是司马伦比较成熟的想法了,但听闻到姜维出兵围攻冀县的消息,司马伦便有了一个更为胆大而疯狂的想法,那就是投降蜀国,与姜维一道共御曹亮。

    出于对司马昭的厌恶,司马伦对所谓的大晋并没有什么归属感,如果不是司马昭自己作死,非要弑君自立篡位称帝,司马家必然可以稳稳当当地在关中呆着,有着山河之险的关中,也将会成为司马家东山再起的保障。

    而现在,司马伦却如丧家之犬之一般,别说什么东山再起了,能不能苟延残喘下去,都会一个严重的问题。

    司马昭已死,晋国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司马伦也没有什么兴趣抱残守缺,继续地高举晋国的旗号。

    对于司马伦来说,只要能守住司马家的最后一片基业,只要能有机会复仇曹亮,就是最大的心愿了,至于奉谁为主,司马伦还真心不在乎。

第1698章 改旗易帜

    当然降蜀的话,并不意味着司马伦会将自己的兵权给交出去,降蜀之后,名义上也只不过是旗号的改变而已,但实则军队和陇西的权力依然还是牢牢地掌握在司马伦的手中,司马伦还没有愚蠢到放弃兵权,任人宰割的地步。

    其实司马伦内心之中还是有自己的计较的,现在受形势所迫,司马伦为求自保,投降蜀国,等于是给自己安排了一条退路,将蜀国的军队和自己绑在了一起,共同来抵御曹亮的进攻。

    将来如果真能击退曹亮的进攻,让司马伦在雍凉一带站稳脚跟甚至有了谋夺中原的基础,司马伦倒也不妨将蜀国一脚踢开。

    只要兵马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今日司马伦可以降蜀,异日同样可以反蜀,进退自如,谁也束缚不了他。

    司马伦这个计划也不完全是突发奇想的,从蒲坂津撤离的时候,司马伦就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退路了,就算他真得逃到陇西,逃到凉州,就能躲得曹亮的追击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曹亮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斩草除根的,那怕司马伦逃到天涯海角,曹亮也能派兵追得上,对于司马伦来说,曹亮就有如是附骨之蛆,会死死地咬着他不放,不死不休。

    所以别看司马伦手中还握着十余万的大军,但是跟曹亮军队相比,根本就是不堪一击的,单凭司马伦的力量,根本就不可能战胜曹亮,司马伦想要生存,想要立足,就必须要找到一个靠山。

    凉州一带倒是有不少的胡族,比如鲜卑、羌、氐等族,可这些力量过于薄弱,参考曹亮灭匈奴灭鲜卑的战例,司马伦也不认为这些胡族会对曹亮形成什么威胁,也就是说这些胡人是靠不住的。

    那么与雍凉毗邻的最大势力自然是莫过于蜀国了,尽管蜀国兵力也有限,但做为和魏国抗衡了三十多年的一个政权势力,有还是有着他的生存之道的,蜀国有着号称天险的蜀道,才得已偏安于西南一隅之地,而且还时不时地派兵出来滋扰一下魏国的边境,虽然难有斩获,但一直以来也算是魏国的一大边患。

    不过司马伦从蒲坂津撤退的十分的仓促,而蜀国远隔重山崇岭,想要和他们联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伦总不至于率十万大军南下进入汉中吧,在没有说明意图之前,蜀国方面也只会把他当做一个入侵者,当然就算是他声称是来投降的,蜀国方面估计也不会相信,只怕司马伦使诈。

    所以就算司马伦投降蜀国,也必须要有一个契机,一个合适的机会。

    就在司马伦还在考虑怎么办才好的时候,便在陈仓得到了姜维出兵攻打冀县的消息,司马伦不禁大喜,真是柳暗花明啊,他苦寻机会不到,没想到机会却在前面等着他,真是一个天大的惊喜啊!

    胡奋请命出兵去救冀县,但司马伦则是另有打算,想要投靠蜀国,那这个时候就不能得罪姜维,但同时司马伦又不能这么堂而皇之地派人去和姜维讲和。

    司马伦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妙计,那就是不与姜维交战,但却要切断他的归路,给姜维那边制造一些紧张空气,然后再派人下书给姜维,说明自己的意图,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对于姜维来说,这也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司马伦找到了蜀国当靠山,而姜维则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陇西之地,这样双方合作的基础是有了,接下来,就是需要去商谈细节了。

    司马伦将诸将召集起来,宣布了他的这个决定,众将惊讶地差点没把下巴掉地上,司马家和蜀国那也算是世仇了,司马伦却想着要去投降敌人,这无疑让人在情感上很难接受。

    不过钟会对司马伦的这个计划却是比较赞同的,在他看来,司马伦做出了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投降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存自己的力量,能在残酷的战争之中存活下去。

    晋国已经随着司马昭的身死而覆灭了,司马伦根本就没有必要继续地维护晋国的正统地位——而且,所谓的大晋王朝,只存活了百日的时间,早已沦为了天下人的笑柄。

    投靠蜀国,改旗易帜,借助于蜀国的力量,这才是司马伦唯一和曹亮相抗衡的机会,别人认识不到,但钟会头脑敏锐,也许司马伦刚提出来之时,他也是很是惊讶,但细细品来,这恐怕是司马伦的唯一出路了。

    所以钟会率先地对这个决定表示支持,其他将领虽然在情感上还是很难转过这个弯来,但也都纷纷表态,誓死追随司马伦,不管司马伦做出什么决定来,他们都无条件地支持。

    如今他们的生死荣辱都和司马伦是绑在一起的,都是一条蝇子的蚂蚱——跑不了我,也跑不了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管司马伦更换什么样的旗号,向什么人效忠,他们只管追随便是。

    司马伦的部下这些人,和司马伦一样,对所谓的晋国,都没有什么认同感,他们生而为魏人,一直以来都是以魏臣魏将自居的,那怕是司马家如日中天之时,名义上的皇帝也曹芳和曹髦。

    直到他们迁都到了长安,司马昭突然弑帝自立,废魏立晋,自己当上了皇帝。

    许多的人在一片茫然之中,就被迫地改换了身份,从魏人成为了晋人,可还没有等他们适应这个新的身份呢,晋国又覆灭了,眨眼之间,他们又成为了亡国之臣,这身份的急转,还真让人无法适应。

    现在司马伦决意投降蜀国,而蜀国是以汉为国号的,晋国存在了一百来天,魏国也只存在了三十七年,也就是说,三十七岁以上的人,出生之时便是汉人,就算是三十七岁以下的,虽然生在魏朝,但是他的父辈祖辈却是汉人,世代以汉人自居,四百年的香火延祀,以汉为正朔,恐怕早已是深入人心的。

第1699章 谈判的底线

    司马伦选择进军的地点是西县,西县正好在冀县和祁山堡之间,姜维北进之后,在西县并没有留下多少的人马,而祁山堡做为祁山道的出口,倒是驻扎着几千人,同时也是蜀军的粮草转运地。

    如果说司马伦想给姜维重重一击的话,攻占祁山堡就可以达到目的了,一举即可切断姜维的归途和粮道,让姜维的北伐大军陷入了困境之中。

    不过司马伦的目的是议和,自然不能下重手,所以进军西县无疑成为了上上之选。

    所以司马伦挥师西进,穿过段谷之后,从木门直取西县,毫无悬念地就占领了该地,之后司马伦便按兵不动,写了一封亲笔书信,派信使前往冀县城下,去见姜维。

    姜维也正是看到司马伦并没有什么敌意,所以才会暂时没有撤走,等到司马伦的信使前来,姜维读过司马伦的亲笔书信,这才明白司马伦的意图,旋即派出长史王含前往西县,与司马伦进行和谈。

    其实姜维对这次的和谈更为地急迫,诸葛亮死后,蜀国朝野偏安于益州,不思进取,早已没有了当初诸葛亮北伐之时的锐气了,蒋琬主政之时,还曾计划从汉中沿水路东进,谋夺东三郡,只不过因为风险难测,再加上群臣的反对,蒋琬北伐的计划最终是无疾而终。

    蒋琬死后,大将军费祎继任,但费祎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鸽派人物,完全废弃了诸葛亮的北伐主张,甚至多次打压积极北伐的姜维,还恬不知耻地对姜维说:“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 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 不要以为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果不如其志,悔之无及。”

    费祎主政之时,姜维每每出兵,都要受其制裁,所将之兵,常常不过万人? 姜维虽有大志,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每次带着数千人马? 侵入魏境? 最多也是小打小闹? 成不了什么气候。

    姜维一直对费祎是心怀不满? 直到费祎被刺身亡之后? 姜维独掌大权? 大肆兴兵,准备大干一番。

    但多年以来早已形成苟安的蜀汉朝臣,对姜维的北伐之举并没有抱什么希望? 连续三次出征失利之后? 朝中非议四起? 尤其是光禄大夫谯周? 更是公然上书刘禅,称姜维穷兵黩武,虚耗钱粮,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所以,虽然说姜维领军在外,但依然是承受着来自朝廷的巨大压力的,这次姜维倾尽举国一半的兵力,就是想要有所建树的,如果这次依然无功而返或者说是惨败而归,那朝中的舆论可真就是一边倒了,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支持自己北伐了,恐怕就连后主刘禅都会弃用他,可以说,姜维背负着相当大的压力。

    刚一听到司马伦率十万大军出现在木门的时候,姜维的心就凉了半截,遭遇到晋军的前后夹击,别说是建功了,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一个未知之数。

    而这一次回到益州之后,可想而知姜维又将承受多少的骂名,这无疑让姜维以后再想北伐就会变得困难重重了。

    可再心有不甘,姜维也不能破罐子破摔,和晋军拼个鱼死网破,蜀军一半的兵力在他的手中,这也是蜀国之根本了,如果将这支精锐之师给折损掉了,蜀国必然是元气大伤,甚至动摇国本。

    所以,姜维只有撤退的一条路可选了,但没想到峰回路转,司马伦竟然欲携十万大军再加上陇西之地降蜀,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姜维不禁感叹命运之奇。

    如果姜维能得到司马伦的十万大军相助再加上坐拥陇右之地,北伐的第一步就算是成功了,这可是诸葛丞相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的目标,必然大振蜀中军民之士气,也让那些反对派闭嘴不言了。

    所以,姜维对这次的和谈是抱有极大的厚望的,如果成功,那他便可以立下不世之功,更是有了窥探中原的资本,匡扶汉室,还都洛阳再也不是一句不着边际的空话。

    王含临行之前,姜维特意地叮嘱于他,只要司马伦肯归降,其他的条件都可以放宽一些,不过谈判嘛,自然是要讲些策略的,能多争取的利益就一定不要放弃,司马伦既然主动地要来归降,那肯定是有着他的苦衷的,王含要捉住这一个有利的条件,尽可能地达成于蜀国有利的协议。

    王含能言善辩,睿智而有头脑,姜维派他去谈判,还是看好他的能力的,反正姜维已经很清楚地交待给他蜀国方面的底线,至于王含能谈到什么程度,那就看他的本事了。

    抵达西县之后,王含一行人很快便见到了司马伦,王含本来已经做了艰苦谈判的打算,甚至准备来耗上个几天几夜,但出乎意料的是,司马伦却是开门见山开诚布公地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司马伦归降蜀国之后,原本他麾下的军队,还继续地由他来统领,蜀军方面,不得插手他所属军队的事务,至于其他的事,就随意了,完全由蜀国方面来安排。

    因为司马伦根本就不想扯皮,如果在谈判上面斤斤计较,铢辎必较的话,那就是谈上个几天几夜也谈不拢的,可现在时间紧迫,魏军随时都会杀来,司马伦根本就没有时间来磨蹭,反正司马伦的底线是明确的,不管怎样,谁也休想动他的兵权,如果蜀国没有这方面的诚意的话,那就一拍两散,总之,在原则的问题上面,司马伦是不会让步的,这也是双方谈判的基础。

    至于其他的条件,司马伦统统做出了让步,或者说司马伦压根儿也不在乎,只要蜀国方面的没有特别得苛刻要求,他都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他要把有限的时间给利用起来,一旦双方谈成了,马上就要布署联合防御,来抵御魏军的进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