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760章 一地狼籍

    包围陈仓城的两个步兵营是隶属于左军团的先登营和陷阵营,由马隆来统一指挥。

    由于蜀军是从陇西而来,沿着渭河而进,曹亮将伏击的地点定在了黑水原,所以参战的五个骑兵营和四个步兵营也都布署在了黑水原。

    为了防止陈仓的守军有出城和蜀军在黑水原会合的可能,马隆在先登营全部放在了陈仓的西面,这样就算州泰想要出城和蜀军主力会合,至少也得过先登营这一关。

    先登营的扁箱车阵那是连骑兵都无法突破的车阵,州泰的军队想要逾越,根本就没有半点可能。

    至于其他的方向,马隆就不太在意了,他将陷阵营的兵力分为三部分,分别把守陈仓的东面、南面和北面。

    由于兵力的所限,这种防御结构基本上是松散的,不过除了西面之外,其他方向上曹亮要求马隆皆可放水,所以马隆布置出如此的防御阵地来,也就不足不奇了。

    陈仓的东西两面是平原,也是联结关中和陇西的大道,南面濒临渭河,北面则是陇山的余脉。

    东面是关中,那儿已经是魏军的地盘了,州泰向东突围的可能性并不大,除非他想自寻死路。而南面则是渭河,从水路逃跑倒是存在一定的可能,不过州泰缺乏船只,就算要跑,也只能是小规模的,所以魏军在渭河中需要派一些船只和人手盯着就是了。

    北面和西面,则成为了州泰主要的逃跑方向,从地理位置上来讲,西面更优于北面,再加上陇西的援兵正是自西面而来,州泰突围的方向九成以上,是会选择在西面。

    所以只要能稳守住西面阵地,就会断绝了州泰与陇西蜀军联系的念想,马隆将他最为信任的先登营安排在了西面,就足以堪当此任了。

    黑水原的战役打响之后,马隆认为州泰突围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他给先登营和陷阵营下达了一级战备的命令,要他们做好迎敌的准备。

    果不其然,得到了陇西援军的消息之后,州泰便是蠢蠢欲动,不过他并没有选择从陈仓的西面进行突围,而是走了陈仓的北门,没有向黑水原方向突围,而是选择了向黄土坡前进。

    州泰做如此的选择,自然也是仔细斟酌之后的决定,他每日登城,都要仔细地来观察魏军的布防情况,以便寻找合适的突破口,显然魏军已经是识破了他向西突围的意图,在陈仓城西集结了大量的军队,构筑了铜墙铁墙,陈仓守军想要突破魏军的防线,试比登天。

    州泰当然不会去以卵击石,毕竟现在陈仓的守军的状态出奇的差,以疲弱之兵去攻击魏军最为强悍的防线,那不是自找死路吗?想要突围,还得从魏军的薄弱环节入手。

    相比于西面,魏军在北面、东面和南面的防御都相对来说比较松懈,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北面是山,南面是水,东面是关中,唯有西面才是陈仓守军的主要突破点,所以魏军只需要守住西面的阵地就足矣,其他的三面,还真不惧陈仓守军逃走。

    这无疑也给了州泰一个机会,北面虽然是陇山的山地,但这里已经是陇山的余脉了,山势并不高,大多是丘陵地带,可以直通街亭和柳城,如果让州泰来选择的话,从北面突围也是一个不错的点子。

    更为有利的是,在蜀军和魏军激战于黑水原之时,姜维和司马伦派遣了另一支军队从街亭南下,直抵黄土坡,这对于州泰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所以州泰不再犹豫,立刻集结起陈仓城内剩余的两万多军队,打开了北城门,一鼓作气地杀了出去。

    城外不远处就是魏军的营地,相比于城西方向上的魏军营地,这边的营地十分的简陋,驻守的兵马也不多,看到司马军突然地杀了出来,魏军立刻是开弓放箭,试图阻止司马军前行。

    但这个时候,司马军都已经红了脸,他们困守于陈仓城内,濒临绝境,几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如今有了一个求生的机会,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去捉住呢?

    人在绝望之中发爆发出来的求生意志往往是最为强烈的,这个时候,司马军的将士一个个势若疯虎,根本就无视魏军的箭矢,一路狂冲猛突,前仆后继,直到把魏军的阵地给冲垮了。

    魏军似乎不打算和他们死磕硬碰,当前沿阵地失守之后,魏军便立刻撤退,主动地把通往黄土坡的道路给让了出来。

    其实州泰是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那怕看起来魏军北面的防线要薄弱一些,但州泰也不会想到魏军的阵地能一触即溃,所以这场突围之战,他还是做了最坏的打算,把他最为信任的亲兵部队安排在了先锋的位置上,让他们来打头阵,来撕开魏军的防线。

    不过结果却完全地出乎了州泰的预料,魏军的防线竟然如同纸糊的一般,一捅就破,司马军压根儿都没有发力呢,就轻易地攻破了魏军的防线。

    这反倒让州泰有些愣神,觉得有些不可能的感觉,毕竟以魏军先前所展现出来的状态,他们的防线又怎么可能会如此脆弱呢?

    不过事实就在眼前,不由得州泰不信,冲破魏军的防线之后,州泰还在感慨,早知如此,他还不如早点突围呢,也省得在陈仓城内提心吊胆的。

    冲破了防线之后,州泰几乎是马不停蹄地直奔黄土坡而去,蜀军既然已经抵达了黄土坡,州泰的当务之急便是赶到黄土坡与之会合,这样才是上策。

    黄土坡距离陈仓城还不到二十里地,只不过由于这一带都是丘陵,不登高的话,是很难看到黄土坡的状况的。

    州泰率军一路狂奔,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赶到了黄土坡,原本以为这里将是蜀军和魏军厮杀的战场,但到达之后,州泰才发现这里静悄悄寂寂无声,等转过一道山岰,州泰根本就没有看到援兵,满地全是尸体,一片狼籍。

第1761章 无路可逃

    整个黄土坡就如同是一座修罗地狱,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尸体,尸枕相籍,鲜血横流,把原本黄色的土壤都染成了黑紫色。

    显然这里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不过从遍地尸体上来看,这完全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因为倒在地上的,大多是蜀兵,几乎看不到几具身穿魏军军服的尸体,而蜀兵的尸体,则是密密麻麻地陈铺于整个的黄土坡之上,并一直绵延向北方,光是目及之处,那些尸体就看不到尽头。

    这真的是一场战斗的结果吗,可这么看,也像是一场单方面的大屠杀,魏军究竟用了什么法子,究竟能取得如此压倒性的优势?

    州泰原本是指望着赶到黄土坡来和援兵会合,之前他在城头上仔细地观瞧了,确实有蜀军出现在了黄土坡,州泰才放心大胆地弃城而逃。

    可仅仅只过了一个时辰的时间,等州泰赶到此处的时候,战斗就已经是落下了帷幕,除了一地的鸡毛,州泰再也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存在了。

    没有了援兵,州泰便又陷入到了孤立无援的地步,困守陈仓城虽然比较艰难,但好歹有一道城墙来保护他们,让他们可以安然无恙。

    但现在到了荒郊野外,失去了城墙的依托和凭仗,司马军的处境立刻变得艰难起来,虽然他们不清楚这支蜀军究竟是如何被魏军给碾压的,但无论如何,能歼灭蜀军的魏军队伍是极其强悍的,这样的对手,完全是司马军所无法匹敌的。

    现在战场上看不到一个活着的人影,但从尸体分布的情况来看,一路向北延伸,州泰可以推断出蜀军的逃亡方向和魏军的追击方向,正是指向了街亭。

    而街亭不正是州泰准备要逃往的地方吗,一直向前的话,正好就会遭遇到魏军,他们岂不是自投罗网?

    就在州泰还纠结着怎么办的时候,身后杀声四起,魏军围城的部队已经追了过来。

    马隆刻意地等到司马军突围而去之后,派一部分的兵进入陈仓,将陈仓控制起来起来,此时的陈仓已经是一座空城,马隆专门派人拿下,也就完全地断绝了司马军的归途。

    同时马隆集合起先登营和陷阵营的大部分兵力,向黄土坡方向追了过去,州泰想要逃跑,门都没有。

    尽管先登营和陷阵营基本上都是步兵,但他们的机动能力可一点也不差,毕竟要追的司马军也全是步兵,双方是处于一个速度上的,魏军只要将敌人死死地咬住,他们就根本没有机会逃生。

    所以州泰前脚刚率军抵达黄土坡,连气都来不及喘上一口,后脚魏军就已经杀到了。

    州泰也顾不得前面危不危险了,反正往前只有这么一条路,他只能是一咬牙,一横心,下令部队急速前行,赶紧地摆脱魏军的追击。

    但魏军追得很紧,死死地咬着他们不放,州泰想要摆脱追击,又谈何容易,两军沿着陇山山谷,一路狂奔。

    沿途的尸体虽然没有黄土坡那一带密集,但零零星星地还是一路分布着,仿佛就是如同路标一样,指引他们前进的道路。

    但州泰此刻心中却是忐忑不安的,越往前走,他心里越发慌,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遭遇魏军,如果前方真有魏军的话,那么他必将会腹背受敌,在这种险峻的山间道路上,如果被敌人前后夹击的话,那绝对是十死无生。

    可不往前走又能怎么办,身后的魏军追兵死咬着不放,已经连续地和司马军的后卫部队发生了激烈的交战,逃亡之中,司马军如何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来,后卫部队不断地被魏军所吞噬,照目前这个速度,还没有等他们赶到街亭呢,差不多已经被魏军给吞吃了。

    受地形所限,司马军只能是排成一字长蛇,同样的,魏军的追击部队也宛如一条长蛇,双方你逐我赶,站在高处观望的话,就如同是两条大蛇在生死追逐,后面的那条大蛇死咬着前面的不放,一口口地将前面的大蛇吞入腹中。

    这一路行来,司马军已经是损失了不少的人马,但魏军的追击之势,却从来也没有停止过,似乎不将司马军全数歼灭,誓不罢休。

    州泰一看,照这样下去可不行,魏军的追击队伍会将他们一口口地蚕食掉,他看了一眼前面的地势,在这片宽阔的谷地之中,正好前面有一处隘口,道路狭窄,他便命令副将杨平领五千人在此断后阻击魏军,为大部队的撤离提供掩护。

    尽管断后的军队生存几率很小,但与其一口口地被魏军给蚕食掉,倒不如舍弃一部分的人马,这办法便就叫做断尾求生,壁虎寻常便是用这样的手段来逃脱天敌的袭击,州泰眼看着形势不利,也不得不采用这种断尾求生法。

    杨平领命,将整个滞留在后队的五千人划归到了断后的队伍之中,他们不再前进,而是迅速地抢占有利的地形,试图在这里顽抗,抵御魏军的追击。

    州泰做出这个安排之后,心情稍微的平复了一些,用五千人的性命来换取大部队的安全,这个牺牲代价也是值得的。

    可还没有等他回过身来,就听得前方突然传来了隆隆的马蹄之声。

    是骑兵!

    州泰脸色陡然剧变,他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先前州泰就隐隐有些怀疑,能支能够压倒性歼灭蜀军的魏军队伍是魏军的骑兵,毕竟战场之上如此悬殊的死亡比例也只有战斗力强悍的骑兵才能做得到,而且地上凌乱的马蹄印似乎也证明了州泰的猜测。

    但州泰或许心中还有一丝的期冀,那就是魏军一路追击蜀军,最好是追过街亭去,进入到陇西之后,州泰就可以有多条道路可以选择了,不必一条道走到黑。

    可惜还走到街亭,魏军骑兵就杀了回来,州泰完全被堵在了山谷之中。

    急骤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不过还没等到州泰看到魏军骑兵的身影,那绵密如雨的箭矢就倾泻而至,一支羽箭不偏不倚地洞穿了州泰的咽喉。

第1762章 守不住了

    胡奋逃回到街亭之后,总算是暂时地安全了,越骑营追到了街亭口之后,也并没有再进入,而是掉头而去。

    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胡奋依然还是心有余悸,这一战蜀军和司马军损失惨重,蜀军那边不但折了主将张翼,而且一万蜀军几乎是全军覆灭,根本就没有几个生还者。

    司马军这边虽然情况稍好一点,但也只是五十步比百步而已,出征前两万余人,回来时不足七千,损失高达六成以上,死伤惨重。

    不过对于胡奋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打这样的败仗了,在并州,在冀州,在中原腹地,司马军吃的败仗比现在可大得多,损失的人马海了去,光是在冀州一战之中,司马军损失兵马就高达三四十万,黄土坡这一战,司马军损失一万多人,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但现在的形势,司马军实力衰微,再也经不起任何的损失了,那怕是一万多人的伤亡,都让胡奋为之哀叹,司马家最后的这片疆土,恐怕也难以保全了。

    虽然胡奋退守回了街亭,而街亭的那些防御工事可以勉强地护他一时平安,但仅仅凭着七千人马,想要把守住街亭,依然是困难重重,尽管这些壕堑能够挡住魏军骑兵,但如果魏军派步兵前来攻击的话,整个街亭防线必将会不堪一击。

    而且蜀军张翼全军覆灭之后,柳城那边的防御便空虚了,蜀军如果绕过柳城,从背后袭击街亭的话,街亭更无法守得住。

    而司马军如果再分兵去守柳城的话,原本捉襟见肘的兵力就越发的紧张了,所以仅凭这点儿兵力,胡奋无论如何也是守不住街亭的。

    当胡奋出兵陈仓的时候,并不知道蜀军已经在黑水原吃了败仗之事,直到他逃回街亭之后,才得到了这个消息,胡奋不禁哀叹,两路援兵都败了,陈仓失守已成定局。

    果然,胡奋很快便得到了州泰在青泥沟全军覆灭的消息,原来州泰看到胡奋他们的援兵抵达黄土坡之后,便立刻出城接应,试图与胡奋他们会合,但没成想,等州泰抵达黄土坡的时候,张翼已经战死,援军早已全线溃败了,只留了下满地的尸体。

    但此时的州泰已经没了退路,身后就是魏军的追兵,他已经不可能再回到陈仓了,只能是沿着向前的道路一直向前。

    但州泰刚走到青泥沟,就一头撞上来撤军回来的越骑营,腹背受敌之下,州泰彻底地悲剧,被乱箭射死,手下的军队非死即降,全军覆灭,无一生还。

    这些年来,司马军频折大将,将星凋零,这次更是折了州泰,军中几乎快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了,缺兵少将已经成为了司马军的一种常态。

    而黑水原之战也证明了,司马伦就算是投靠了蜀国,也是无济于事的,陈仓已经丢了,陇西还能保得住吗?

    而且陈仓的失守,令陇西是门户大开,魏军完全可以循着渭河西进,直抵上邽冀县,胡奋再坚守街亭也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而且魏军一旦进入陇西之后,胡奋在街亭将会陷入到孤岛的状态。

    考虑再三之后,胡奋决定趁着魏军还没有攻来,立刻是撤军南下,尽早地与司马伦进行会合,而一旦魏军前来攻击的话,想走他也走不脱了。

    副将有些担忧,毕竟放弃街亭责任重大,一旦上峰追究下来,那他们可就都是临阵脱逃之罪,那可是要掉脑袋的。所以副将提议不如先派人给司马伦送信,得到撤军的命令再撤军,这样他们就没有任何的过错了。

    胡奋却不敢拖延,从街亭到鸡鸣山,来回至少也得两三天时间,现在陇西的形势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时时刻刻都存在变数,在街亭多拖延一日,就多一分危险,形势不等人啊!

    所以胡奋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将者,就应当审时度势,临机权变,如今死守街亭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即刻南下,与司马的主力会合,尚有一线的生机,如果稍有迟疑,他们便是下一个州泰了。

    于是胡奋不顾疲惫,立刻拨营起寨,向南奔鸡鸣山而去了。

    ……………………………………………………………………

    虽然蜀军兵退鸡鸣山,在鸡鸣山构筑了临时的防线,算是止住了颓势,避免了一溃千里的糟糕局面,但随着各路失利的消息不断传来,形势已经变得芨芨可危了。

    严格来说,鸡鸣山算不上什么要隘,而且蜀军也只是临时性地在这里构筑了阵地,根本就没有什么过强的防御工事,如果魏军倾尽全力来进攻的话,鸡鸣山根本就守不住。

    如果鸡鸣山失守的话,蜀军只能是一退再退,退守上邽或冀县,可一旦被魏军深入到陇西之后,蜀军困守孤城,迟早也是败亡之局。

    陇西之地,大多也是平川,根本就无险可守,唯一的屏障也就是陇山了,可陈仓一失,陇山的地利之势荡然无存,此次的陈仓之战,蜀军和司马军损失惨重。

    蜀军方面,姜维北伐之时带来了五万人,后续各郡太守到位,又带来了将近一万人,合计蜀军总共六万人,而此役在黑水原折了包括无当飞军在内的两万人,在黄土坡折了张翼的一万人,蜀军损失过半,只剩下了三万人马,此役也是自诸葛亮北伐以来最为沉重的一次损失了。

    而司马军方面,也同样是损失惨重,黑水原折损了一万多人,胡奋的街亭兵马折损了一万三千人,州泰的陈仓守军三万人全军尽墨,十万大军目前也仅存四万五、六千,折损更是超过了半数。

    陈仓之战的惨淡收场,也让陇西战局蒙上了一层阴云,无论是姜维还是司马伦,对陇西的命运其实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陇西守不住了,以他们目前的力量,确实是没有任何的希望了,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现在必须要做出一个重大的决择了。

第1763章 英雄所见略同

    姜维之所以在鸡鸣山留兵驻守,不光是为了阻击魏军进入陇西,更为重要一点,在鸡鸣山往东南三十里,便是散关,那儿是陈仓古道的北入口,经此可以直抵汉中。

    所以姜维留守鸡鸣山,是做了两手准备的,如果形势尚可,他可以退守陇西,但如果形势不妙的话,他可以直接退回汉中,此为两全之计。

    由于魏强蜀弱,蜀国的国力不容许姜维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每次出兵,姜维都要首先安排好退路,再考虑进攻。

    诸葛亮一生谨慎,五次北伐中原,尽管最终结果是一无所获,但损失廖廖,因为诸葛亮每次进攻之前,都会把退路安排好,事可为为之,事不可为退之,总而言之,诸葛亮每每进攻失利,都会及时地止损,保存实力,留待下一次的进攻。

    姜维做为诸葛亮的衣钵传人,在战略战术方面无疑是得到了诸葛亮的传承,尽管姜维比起诸葛亮更具有冒险的精神,但在保留退路方面,他依然是禀承着诸葛亮的谨慎,蜀国的军力有限,确实不能折腾得太厉害了。

    此次的陈仓之战,蜀军损失殆半,其实已经超过了姜维的心理底线,如果再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的话,姜维乃至整个蜀国都是不可承受的。

    所以在是否退兵陇西的问题上,姜维有些犹豫了,尽管说陇西四郡尚在蜀国的控制之内,但无兵可御的话,根本就无法抵挡魏军的进攻,这些郡县迟早是会再次落入到魏军手中的,而且还会搭上蜀军残余的兵力,得不偿失啊!

    姜维思忖再三,最终下定决心,直接从鸡鸣山撤向汉中,放弃陇西。

    当然如此重大的战略决策,姜维还得同司马伦来商讨,毕竟陇西是司马伦所献之地,司马伦的根基就在这里,他是否愿意随同姜维返回汉中,姜维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就在当天夜里,姜维特意地将司马伦请入自己的帐中,想要探探司马伦的口风,看看他的想法。

    那知司马伦一进来,就主动地提出了放弃陇西撤军汉中的想法,让姜维颇有些意外。

    毕竟出生这一样,立场也不一样,陇西对于姜维来说,得之固然欣喜,失之也不会懊恼,毕竟这原本就不是自己的地盘,对于屡战屡败的姜维来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对于司马伦来说,陇西已经是他唯一的根基了,放弃陇西那就意味着司马伦从此将成为无根飘萍,只能是寄身于蜀国,尽管来说拥兵数万的司马伦到了蜀国,日子也不会太难过,但流浪客乡,终究是一件让人很难接受的事。

    可司马伦却显得泰然处之,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他权衡再三的结果。司马伦是一个极具大局观的人,懂得取舍之道,明知不可为的事,他也绝对不会勉强为之。

    当初投降蜀国,手下的众将根本就无法理解,蜀国并不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蜀国所拥有的兵力,也就是和司马伦现在手中的兵力相持平的,司马伦完全可以做到一人压一国。

    但司马伦却有着自己的考虑,蜀国强大不强大另当别论,但曹亮却实在是太强大了,强大到司马伦倾尽所有,都无法与之抗衡,在这种背景下,司马伦不得不寻找盟友来对抗曹亮。

    其实蜀国并不是司马伦的最优选,毕竟蜀国的国力弱爆了,小能提供给司马伦的援助少之又少,但地处陇西,只与蜀国接壤,司马伦如果不选蜀国的话,那真就没得选了,所以司马伦义无反顾地降了蜀。

    但事实证明,就算是加入了蜀军的力量,依然是无法和曹亮相抗衡的,陈仓之战的惨败,让司马伦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曹亮实在是太强大了,恐怕就算现在司马伦集天下之力,恐怕也难以与之为敌。

    陈仓失守之后,陇西门户大开,而且兵马折损过半之后,姜维和司马伦的兵马加起来也没有希望能守住陇西了,在这种情况下,司马伦如果还继续抱缺守残的话,大概也只能和陇西共存亡了。

    所以在痛定思痛之下,司马伦最终决定放弃陇西,既然事不可为,又何需勉力为之呢?

    他的这个想法倒是和姜维不谋而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两天相视一笑,但笑声之中,却都透着一丝的无奈和苍凉。

    这原本是谁都不想看到的结果,可是现在他们却不得不走这条道,时势所迫,造化弄人啊。

    既然下定了撤军的决心,那陇西诸郡就必须要加快撤离才行,那些刚刚上任的各郡太守,屁股都还没有捂热呢,就得赶紧挪窝。

    不光是各郡的官员兵马要撤,各郡的人口能迁的也一律要强迁,地盘那是无法带走的,但人口总不能给敌人留下吧。

    当年刘备撤离新野,就曾携民十万渡汉水,直到当阳长坂坡时,才被曹操的骑兵给追上;而曹操在汉中撤退的时候,更是强迁汉中五万余户,造成汉中人口稀少,田地荒芜,以致于蜀国花费了几十年的力气,都没有将汉中恢复到东汉末年的水平;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撤退之时,也是拨西县千户人口入蜀。

    以上种种,归根到底,战争打得还是人口,没有人口,就没有赋税,没有经济,没有兵源,所以人口才是战争的基础。

    这次的大撤退,姜维自然也不会放弃强迁陇西的百姓入蜀,不管陇西的百姓情不情愿,迁移令必须执行下去。

    所以鸡鸣山防线暂时还不能撤离,必须要等到陇西的军民全部从祁山道撤退之后,姜维和司马伦才会从陈仓道撤退,在这之前,那怕蜀军发动最为猛烈的攻势,也必须要守住鸡鸣山,为陇西的军民撤退赢得更多的一些时间。

    可姜维和司马伦还不知道,胡奋已经从街亭撤军了,街亭一失守,等于陇山开了一道口子,陇西撤军的计划变生肘腋。

第1764章 迁民入蜀

    虽然陈仓失守了,但蜀军退守鸡鸣山之后,还是可以勉强地封住魏军的西进之路,再加上街亭那边的守军,短时间内可保陇西无虞。

    尽管在黄土坡之战中损失惨重,但胡奋还是成功地将残余的七千人马带回了街亭,虽然指望胡奋的七千人守住街亭不太现实,但至少也是可以坚守一段时间的,只要能保证陇西各地军民顺利撤退便足矣。

    所以,在制定陇西撤退的方略之时,姜维是把街亭的因素考虑在内的,毕竟整个陇西,有多达几十万的人口,别说是全部迁走,就算是只迁一半,也足够各郡的官府折腾一阵了。

    大部分的平民百姓都会有故土情结,他们心目之中可没有什么讨贼伐逆兴复汉室那种高大上的目标,日求两餐夜求一宿温饱足矣,他们可不希望背井离乡,去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就算蜀国官府给他许下再优越的安置条件,都很难打动人心,老百姓真得不愿意走,除非是那种穷困潦倒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赤贫户,才会考虑跟随蜀军走。

    不过,不管是魏国还是蜀国,都不可能去征求普通老百姓的意见,无论是去与留,各国官府考虑的永远是自己的利益,不会体会黎民百姓的苦衷。

    所以这次的迁民入蜀,陇西的百姓同意迁移也好,不同意迁移也好,反正迁民令一下,任何人都必须遵命行事,违者会受到惩罚,至于那些聚众对抗的,煽动闹事的,一律斩无赦,蜀军是绝不容许任何人破坏迁民大计的。

    为了顺利地完成迁民事务,姜维特意地从鸡鸣山抽调了一部分的军队返回了陇西,协助各郡的太守行使权力,镇压一些反叛势力。

    姜维要求,各郡要立刻行动起来,如今魏军大兵压境,前线的形势相当的紧张,所以撤离迁移的事务要抓紧进行,姜维还给各郡太守制定了一个时间表,各郡太守必须要赶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既定的撤军任务,如有违背和拖延,一律严惩不贷。

    整个陇西很快地陷入到了紧张和忙碌之中,各郡的太守为了完成迁民任务,各种手段是无所不用其极,或诱哄,或威吓,或利诱,或胁迫,只要能让这些陇西的百姓乖乖地就范,什么招数也都使了出来。

    许多百姓不愿意迁走,各郡的官差和军队就采用扒屋毁房的手段强迫百姓的离开,许多的百姓的房屋都被付之一炬。

    面对凶神恶煞的官差和士兵,普通的百姓是敢怒不敢言,没有了房子,没有粮食,在这冰天雪地之中,根本就难以存活,许多百姓只能是违心地接受了官府分发的些许口粮,踏上了南迁之路。

    由陇西前往蜀地,走得基本上是祁山道,整个秦岭的山谷里,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流,呼儿唤女,恸哭遍野。

    所有的秦岭古道皆以险峻而称著,普通的百姓可比不上训练有素的军队,在这山路之中蜿蜒前行,行动迟缓,交塞于路,严重地影响了通行的效率。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山路狭隘难峻,道阻难行,而普通百姓之中可不光是青壮之人,而且还有大量的老幼妇孺,每日所行一二十里,便已经叫苦连天,再也走不动道了。

    祁山道的通行能力有限,以至于在祁山堡附近,集结着大量的百姓,天寒地冻的,官府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帐蓬,许多人不得不露宿野外,每日冻死的人都不计其数。

    但就算是这样,也无法动摇姜维迁民入蜀的决心,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之中,人口的因素便是一个无法忽视的方面,蜀国正因为人口匮乏,兵源短缺,在和魏军的较量之中,始终地处于下风。

    本以为这次拿下陇西,蜀军便可以坚守得住,然后以陇西做为跳板,继而拿下关中,窥探中原。

    但可惜陈仓的失败让姜维的期望成为了泡影,不过虽然姜维没办法占据陇西的地盘,但至少可以迁走陇西的百姓,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收获吧,因为只要有人,终究还是会有希望的,这一次北伐不成功,那就等下一次,下一次还失败的话,那就等下下一次,只有有足够的力量,姜维就可以反复地去尝试,直到找到机会为止。

    所以在迁民的问题上,姜维的态度是相当坚定的,那怕遭受到再多的质疑之声,姜维也不改初衷。

    司马伦对此也没有任何的异议,因为在司马伦看来,姜维此举,是将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陇西这块地盘保不住了,注定是要让曹亮给夺去的,那么将来曹亮也会将陇西打造成一块前进基地,得陇望蜀,将这里做为跳板,进攻蜀国。

    姜维迁民之举,不但有助于增加蜀中的人口,补充蜀军的兵员,而且也可以削弱曹亮的力量,破坏陇西前进基地的建设,这种一举两得之事,在不考虑民生方面,姜维的策略是无可挑剔的。

    而平民百姓的死活,历来也从不为统治者看重,在统治者的眼中,平民百姓就是草芥,就是蝼蚁,没有人会在乎蝼蚁的存在。

    魏军自从黑水原之战后,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暂停了进攻,虽然此役魏军大获全胜,但也耗费了不少的力气,伤亡了不少的人,需要一些时间来做休整,所以面对蜀军在鸡鸣山重新构筑的防线,魏军并没有急于进攻。

    不过这似乎应该是暂时的,魏军已经拿下了陈仓,打开了进入陇西的门户,没有理由会被蜀军在鸡鸣山给吓住,所以魏军在完成休整之后,肯定会重新发起进攻的。

    姜维已经做好了从陈仓道撤军的打算,但是由于陇西的撤军迁民任务还未完成,所以暂时他还不能从鸡鸣山撤离,如果魏军很快对鸡鸣山发起进攻的话,这一场恶战又将无可避免。

    但蜀军将士无一人退缩,无当飞军誓死而战的精神激励着他们,在撤退命令下达之前,无论如何也要守住鸡鸣山。

第1765章 沓无音讯

    不过一连几天,都没有听到魏军大营方向传来的动静,姜维不禁有些纳闷了,这显然是不符合曹亮的作战风格的,曹亮最擅长的,就是趁你病,要你命,直指要害,往往不会给对手任何的喘息之机。

    这次蜀军在黑水原遭遇重创,魏军是大获全胜,而且还在黄土坡击败了胡奋和张翼,在青泥沟灭掉了州泰,顺利拿下了被州泰弃地的陈仓,这场战役也确实是够经典了。

    但蜀军后撤到鸡鸣山之后,很快便开启了大撤退的模式,魏军那边会有大量的细作将这个情报上报给曹亮的,曹亮又怎么可能会按兵不动,无动于衷呢?

    不过从鸡鸣山上登高一观,魏军在陈仓一带的布防情况一目了然,魏军在大战之后,一直便处于一种休整的状态,似乎真的没有进攻鸡鸣山的意图。

    这一反常的情况让姜维是倍感疑惑,不过魏军既然没来进攻,对姜维来说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如果魏军的进攻再拖延几天的话,让他实现陇西大撤军大移民,鸡鸣山阵地他守都不守了,直接扔给魏军便是。

    不过事出反常即为妖,姜维隐隐地有些担忧,毕竟曹亮可不是寻常人,如果他抱着侥幸心理的话,那么很可能会输得更惨。

    所以姜维下令蜀军提高戒备防御等级,以防魏军前来偷袭,同时给街亭的胡奋下令,要他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街亭要塞,以保证陇西各郡的安全撤离。

    当然,以胡奋目前的兵力,想要守住街亭,有着相当大的困难,所以姜维给胡奋十天的时间,如果胡奋能坚守十日,就算他完成任务,进退随意,但如果守不到十天,提头来见!

    可刚刚派出去传令兵没有多久,姜维就接到了魏军攻占略阳的消息,不禁是大吃一惊。

    略阳在街亭之西,虽然不是什么门户之地,但略阳距离冀县和上邽已不足两百里,而据传回来的消息,攻克略阳的,正是魏军骑兵部队越骑营和锐骑营,这两百里路,对于步兵来说,至少需要三四天的时间,但对于骑兵来说,都不足一日的路程,天水危矣,陇西危矣!

    不过略阳既然在街亭之西,那么魏军是如何突破街亭防御的?为何街亭那边并没有失守的消息传来?

    姜维震怒不已,整个陇西的撤退计划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进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所以姜维对陇山防线极为看重,难不能守住鸡鸣山和街亭这两道要隘,就是关系到陇西撤退计划能不能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如今魏军击穿了陇西防线,骑兵部队已经攻占了略阳,整个陇西平原已经是无险可御,无兵可守,大量的待迁军民还滞留在渭河一线上,整个撤离计划也将彻底地失败了。

    “胡奋何在?谁能告诉本将军街亭守军何在?”姜维脸色铁青,高声地厉叱着。

    帐内诸将一个个垂头不语,街亭那边一直没有消息传来,所以谁也不知道街亭那边发生了什么情况,魏军又是如何突破的街亭防线,至于胡奋的下落,更是没人能敌晓。

    或许胡奋已经阵亡了,或许胡奋已经投降了,或许胡奋已经逃跑了,总之,各种可能都有,但不管怎么说,街亭的防线被击穿之后,陇西大势已去,现在的迁移撤离任务还尚未完成一半,后续的行动在魏军骑兵的威胁之下,也已经是难以为继了。

    司马伦表情也是十分的难看,毕竟胡奋是他的人,街亭失守,导致陇西战局变得变动起来,司马伦也是难辞其咎的。

    按理说,街亭那边遭到攻击的话,胡奋应当会在第一时间派人禀报才是,但直到他们接到了略阳失守的消息,街亭那边依然是沓然音讯,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司马伦之所以选择胡奋来把守街亭,确实是他对胡奋极为的倚重,虽然说胡奋和魏军交战,鲜有胜绩,但多打败战也能积累很多的作战经验。

    更重要的是,胡奋和曹亮有着杀父之仇,胡奋的父亲胡遵就是在并州之战中被曹亮所俘,在囚禁之中身亡,胡奋矢志要为父亲报仇,与曹亮有着不共戴天之恨。所以别的将领或许有投降的可能,但司马伦根本不用担心胡奋,那怕他战至一兵一卒,也会和魏军血拼到底。

    可就是这么一个让司马伦无比相信的人,居然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失去了联系,这让司马伦情何以堪。

    姜维震怒之后,也变得理智了一些,毕竟冲动不能解决一切,更不能击退已经杀到陇西的魏军骑兵,那怕战局再艰难,姜维也必须要冷静地进行处理,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蜀国目前控制下的陇西五郡,除了安定郡远在北地,这次并没有列入到撤退迁民的计划之中,其他的四个郡;天水、陇西、南安和广魏,郡城基本都处于渭河一线,所以各郡的主要人口,也分布在渭河一带,魏军已经兵临略阳,在没有兵力能抵抗的时候,他们抵达冀县等陇西各郡的郡城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所以姜维果断地下令陇西四郡放弃迁民计划,还未撤离的官吏和军队要在第一时间内撤离,已经抵达西县的军队和百姓要抓紧时间进入祁山道,留守祁山堡的军队则做好战斗的准备,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挡住魏军的追兵。

    现在整个的祁山道上,已经是人满为患了,如果任由魏军长驱入谷的话,那绝对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所以祁山堡的防御,成为了整个撤退计划的重中之重,姜维安排蒋琬之子蒋斌去守祁山堡,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失败了。

    就在姜维调兵遣将的时候,钟会悄悄地走到了司马伦的身后,在他的耳边低声耳语了几句,司马伦神色顿时大变,钟会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胡奋回来了!

第1766章 挥泪斩胡奋

    原本音讯皆无的胡奋突然在这个时候回来了,着实让司马伦有些意外,按理说胡奋弃守街亭,不战而逃,肯定是没有脸回来的,就算是回到大营,也难逃军法的处治。

    说实话,司马伦的内心还是比较纠结的,毕竟胡奋跟随他已久,也算得上是他的心腹亲信了,虽然司马伦现在还搞不清胡奋临阵脱逃的动机所在,但主臣一场,司马伦还是希望胡奋好自为之,免受军法的处置。

    不过想来胡奋也是聪明人,既然他自己选择了逃亡之路,那肯定是不会回到大营的,现在所有的军务都归姜维来处置,光看看现在姜维愤怒的表情,不把胡奋扒皮拆骨才怪。

    但出乎意料的是,胡奋在这个时候居然回来了,司马伦想不通之余,也开始为胡奋的命运隐隐担忧起来。

    这个时候,姜维也得到了禀报,他停下来步署,冷冽的目光之中带着一丝的杀气,他沉声地下令道:“来人,将胡奋带上来。”

    很快胡奋被带到了中军帐之中,只见脸色苍白,双目无神,满脸的沮丧之色。

    胡奋之所以放弃街亭,最主要的还是考虑到敌强我弱,街亭根本就守不住,与其将这七千人马全折在街亭,倒还不如带回来和主力会合,这样至少也能给司马伦保留一些力量,不至于像州泰那样全军覆灭。

    至于他弃守街亭之后,街亭肯定会落入到魏军之手,胡奋当然不会意外,为了避免被魏军所追上,胡奋撤离街亭之后,一路晓行夜宿,倍道而行,算是以最快地速度抵达了鸡鸣山,与主力大军相会师。

    由于胡奋并没有走大道,而是选择了相对比较近的小路,所以与传令的传讯兵给错开了,也就没有接到姜维的最新命令。

    其实就算是接到,也晚了,毕竟在胡奋撤离街亭的时候,传令兵还没有抵达。

    赶到了鸡鸣山之后,看到了蜀军大营,胡奋终于是舒了一口气,一路之上,他最担心的便是遭遇到魏军骑兵的追击,如果把这七千人折了的话,他又如何能向司马伦交待,现在一路之上总算是平平安安,终于抵达了目的地,胡奋也算是安心了。

    回到了大营之中,胡奋正好遇到了钟会,钟会见到了他,诧异无比,惊问他可曾接到姜维大将军的军令。

    胡奋一头雾水,表示自己毫不知情。

    钟会叹了一口气,道:“玄威兄,你闯大祸了!”

    胡奋为之一怔,惊问何故,钟会便将姜维的撤军迁民计划和给他的军令内容具实以告,并且告诉他,由于街亭失守,魏军已经攻占了略阳,很快将会抵达冀县和上邽,整个陇西的撤军迁民计划宣告失败,姜维此刻正在火头上呢。

    胡奋闻之,宛如一盆凉水浇头,愣在了当场,整个人全懵了,胡奋撤军街亭,光考虑了如何保全仅存的七千守军了,根本就没有考虑到陇西的全盘战略问题,由于他的擅离职守,导致魏军骑兵通过街亭长驱直入,陇西撤军计划完全失败,蜀军的损失又何止是这七千人啊!

    此刻胡奋的肠子也悔青了,撤离街亭之前,副将就曾提议他先按兵不动,派人上报司马伦和姜维,再做决断,但胡奋却因为军情紧急的缘故,自行决定了撤军,才导致了这难以收拾的结果。

    当时那怕是胡奋多等上一日,传令的信兵便会给他送来最新军令,那胡奋肯定会放弃撤退,转而死守街亭,就算他无法抵挡魏军十天,但只要能多挡一天,也会给陇西的大撤退多赢一天时间。

    可现在,说什么也晚了,那怕现在胡奋想走,也是来不及了,他满脸的沮丧,神情黯淡,大错已铸,只能是听候发落了。

    姜维看到胡奋进来,却收起了他的怒容,很是平静地问了一句:“胡奋,你可知罪?”

    胡奋垂头道:“末将知罪。”

    姜维没有再理会于他,有胡奋的这句话已经足够了,他转头向司马伦看去,淡淡地道:“子彝,胡奋是你的人,如何处置,你看着办吧。”

    说完,姜维起身,径直离开,蜀军诸将也纷纷离帐,中军帐之中,也仅剩下司马伦以及司马军诸将。

    司马伦没想到姜维会把皮球踢给了他,胡奋擅离职守,临阵脱逃,事实俱在,而且胡奋已经供认不讳,违抗军令,姜维只需按军法处治便是。

    但姜维考虑到胡奋是司马伦的人,处罚的轻了,难以服众,处罚的重了,却唯恐司马伦有所不满,所以他干脆将处置胡奋的权力交给了司马伦,由他来定夺胡奋的生死。

    这下司马伦有些犯愁了,于情他肯定是不愿意看着胡奋去送命的,但于法却让胡奋不得不掉脑袋。

    如果胡奋没有造成恶劣的后果,或许司马伦还会法外开恩,放他一马,但正是由于胡奋的擅离职守,导致了陇西撤迁计划的流产,蜀军的损失巨大,如果司马伦偏袒胡奋的话,军令的威严何在?司马伦将来又如何治军?

    司马伦深处纠结之中,一时难以决断。

    胡奋见状,扑通一声,跪倒在了司马伦的面前,道:“末将自知罪责难逃,情愿一死以赎罪,末将能将七千儿郎带还给九公子,死亦无憾矣。舍弟玄武,性直鲁莽,望九公子善待之。”

    胡烈此刻也跪了下来,泪流满面,叩求司马伦可以饶恕胡奋。

    司马伦长叹一声道:“玄威,非我今日不赦于你,实在寄人篱下,身不由己,你我主臣一场,如此终了,时也运也。来人,来酒来!”

    手下的军士的立刻拿过一坛酒来,司马伦亲自斟了一碗,端到了胡奋的面前,道:“玄威,且饮了这碗,再上路未迟。”

    胡奋接过酒碗,一仰脖,一饮而尽,大笑道:“好酒!九公子,来世再会!”说罢,头也不回地扭身出帐。

    司马伦眼角泛起了泪花,颤抖地手抓起了令箭,扔在了地上,哽咽着吐出一个字:“斩——”

第1767章 历史重演

    姜维站在了鸡鸣山的山顶之上,天色阴沉,飘着些许的雪花,这估计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了,姜维向东眺望,从这里依稀可以看到魏军的营地。

    尽管魏军一直在鸡鸣山前按兵不动,但姜维很清楚,曹亮就是一只蛰伏的猛虎,始终在一侧虎视眈眈,自己这边稍有异动,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扑上来,将自己给撕成碎片。

    虽然在黑水原之战中蜀军遭遇到了重创,但至少还有七万多的兵马撤退到了鸡鸣山,利用鸡鸣山的地势,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魏军想要这个时候发起进攻,尽管说拿下鸡鸣山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至少也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所以曹亮并没有急着在鸡鸣山动手,而是从魏军的薄弱环节街亭发起了进攻,原本曹亮是配备了两个骑兵营和一个步兵营的兵力去攻打街亭的,却不料魏军抵达街亭的时候,发现胡奋已经撤离,街亭空无一人,魏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街亭。

    拿下了街亭,就等于是打开了进入陇西的门户,在牵弘的指挥下,越骑营和锐骑营直扑略阳,进军陇西,一举打乱了姜维的战略步署。

    姜维不得不放弃了之前他迁民入蜀的计划,毕竟魏军的骑兵来势太快了,而普通百姓的行动迟缓,一旦被魏军追上,根本就没有机会走脱。

    不光是这些百姓无法迁走,就连组织和监管迁移的官吏和士兵都无法再撤离了,所以姜维当机立断,要各郡的官吏和军队立刻放弃迁民计划,迅速地向祁山道转移,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再考虑迁走多少人的问题了,而是避免更大的损失。

    适时的止损是一个主将必须要学会的东西,当情势危急的时候,犹豫不决,患得患失只能是造成更大的损失,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所以在这个时候,不能再纠结于得失损益了,做出迅速的应变才是唯一的最优解。

    姜维在这方面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蜀军打败仗已经打成了传统,多少年来的北伐中原,每一次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回,未得寸土。

    所以说这一次的败仗也是在姜维的预料之中,尽管他这一次北伐是雄心万丈,踌躇满志,但现实依然是相当的无情,他又一次的失败了,而且这一次败得比以前更惨,损失更大。

    姜维就如同是一个赌徒一般,明知道前面是深渊,是泥潭,但依然执着无悔地往里面去跳,幻想着下一次会有翻本的机会。

    只可惜,他一次比一次输得惨,这让姜维是心生迷惘,他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儿,也许这是他最后一次站在这儿俯瞰关陇大地了,经历了这一次惨重的失败,蜀国的元气大伤,根本就没有力量能再度北伐。

    而且让姜维甚是头疼的是,朝中的那些反对派在此役之后,更会闻风而动,群起而攻之,来自朝廷那边的压力让他更是倍感沉重。

    但现在还不是他面对这些的时候,如何能在陇西顺利脱身才是他首先要解决的头等大事,面对曹亮这个恐怖的对手,姜维必须要做到小心翼翼,一步行差踏错,很可能就会万劫不复。

    这时副将宁随来到了姜维的身后,道:“大将军,司马骠骑已经斩了胡奋,人头是否悬挂于辕门示众?”

    姜维轻轻地摆了摆手,道:“不必了,传令下去,厚葬胡奋,这事让子彝来决断,已经够为难他了,就不必在伤口撒盐了。”

    宁随拱手称诺,下去安排了。

    姜维微微地苦笑了一声,其实他和胡奋无怨无仇的,根本就没有一定要致其于死地的念头,只不过军纪如山,胡奋这一次犯下了如此之大的过错,如不严惩,姜维以后还如何治军,如何能言出法随。

    所以胡奋必须死,这一点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不过姜维没有亲自下令斩杀他,而是将这个皮球踢给了司马伦,一切由司马伦自行定夺。

    不过姜维也知道,司马伦也不会徇私枉法的,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呢,如果司马伦顾念亲情留胡奋一条性命,那么司马伦也就彻底地丧失了军心,姜维也就不会再重用于他了。

    治军之道,就是冷血无情的,甚至有的时候完全可以用残酷来形容,如果司马伦在处置胡奋上面优柔寡断,那他注定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

    现在看来,司马伦还是十分果决的,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姜维才出帐多长的时间,司马伦就已经将胡奋的人头给斩落了。

    原本姜维还会觉得司马伦会迟疑一下,犹豫一下,至少内心之中多少挣扎几番,最终才会痛下决心的,但没有想到司马伦行事竟然如此地果断,姜维不禁是暗暗点头,孺子可教也。

    毕竟就如当年诸葛亮挥泪斩马稷的时候,姜维就在身边,亲眼目睹了诸葛亮痛苦和决绝,一方面是自己手心手背的爱将,另一方面是不容置疑的如山军法,诸葛亮不斩马谡可以,但从此之后,他在军中就再无任何公信力可言,人们会打心眼里鄙视于他,甚至下一个公然违反军纪的事件发生,诸葛亮如何能做到秉公办理,一时不忍,终究遗恨无穷。

    马谡因为街亭之失掉了掉脑袋,还以为后来者会汲取教训,可没想到若干年后,胡奋依然会在这里栽了跟头,让历史重演,重蹈覆辙。

    看来这个街亭,还真是蜀军的一个难解的魔咒,诸葛亮因为街亭之失,痛失了北伐的最好时机,今日姜维也因为街亭之失,导致了陇西失守,蜀军大败。

    难道说,这冥冥之中,真的是天意注定的吗,蜀军在街亭两次栽了跟头,兴复汉室的大业付诸东流,这不禁让姜维是感慨万千。

    姜维为了兴复汉室的大业,殚精竭虑,耗尽心血,但到头来却是镜花水月,一梦成空,望着苍茫大地,徒留一声惆怅的长叹。

第1768章 谁来断后?

    随着魏军三万骑兵涌入陇西,陇西的局面已经是姜维所无法控制的了,甚至姜维都不敢派兵再前往陇西,最多只能是给陇西各郡的太守下达了紧急撤退的命令,至于他们究竟能不能顺利地撤回到蜀中去,只能用自求多福来表示了。

    陇西那边姜维已经是鞭长莫及了,而鸡鸣山的形势也变得危如累卵芨芨可危了,魏军拿下陇西之后,必然会对鸡鸣山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彼时蜀军的处境会变得更为地艰难。

    所以在步署完陇西的事务之后,姜维就要着手考虑鸡鸣山防线的事了,必须要抢在魏军完成前后夹击之前,顺利地实现撤军,这样才能让蜀军避免更大的伤亡。

    鸡鸣山撤军的后路姜维早已经想好了,其一便是向西撤退,返回陇西,但现在陇西的形势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了,就算姜维率主力回归陇西,也是无事无补的,反倒会深陷入陇西的困境之中,很难脱身,所以这条后路,其实已经是不复存在了。

    现在姜维只剩下了经散关走陈仓道回归汉中这一条路了,不过好在姜维未雨绸缪,提前已经在散关安排了兵马驻守,保证陈仓道的畅道无阻,只需要姜维的一声令下,蜀军便可以沿着陈仓道返回汉中了。

    不过撤军之事看起来简单,但执行起来就比较复杂了,曹亮在黑水原一带虎视眈眈,时刻地紧盯着蜀军的动向,如果蜀军保持现在的状况按兵不动的话,魏军暂时也没有发起进攻的打算,但如果蜀军此刻想要撤退,那毫无疑问,魏军就会起兵追击,不给蜀军轻易脱身的机会。

    如何阻击魏军的追兵,其实也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姜维需要安排一支人马来断后,这样就能给主力部队提供从容撤退的机会。

    以前撤退的时候,都是由无当飞军来担任断后任务的,可现在无当飞军已经在黑水原之战中全军覆灭了,恰恰就是为了掩护主力的部队的撤离,无当飞军在断后的时候遭遇到了魏军骑兵的包围,最终是血战到底全军尽墨。

    没有了无当飞军,姜维在断后的军队和人选上面便会有些纠结,断后的军队,可不是一般的军队就能担当的,首先他们得有置生死于度外的勇气。

    断后的任务往往是十分凶险的,尤其是面对实力强劲的魏军,生存的机率几乎为零,无当飞军就是前车之鉴,要知道,无当飞军可是蜀军之中最为精锐的力量,但却一样无情地覆灭了,如果换作是其他的军队,愈发地不堪一击,甚至担负不起断后的责任来。

    所以断后的军队不光得有这视死如归的勇气,还得有足够强悍的战斗力,这样才能保证有能力掩护大部队的撤离。

    无当飞军还在的时候,姜维都不用选择,直接指派无当飞军来断后便是,可现在无当飞军没了,姜维便陷入到了纠结之中,究竟该派那支军队来断后,才能保证顺利地完成任务呢。

    这时,车骑将军夏侯霸主动地请缨担任断后任务,虽然说夏侯霸年龄有些大了,但论经验,他可比蜀军的其他将领丰富的多,而且夏侯霸出身于魏军之中,长期在雍凉之地担任重要的官职,对于关陇的地理十分的熟悉,同时也对魏军的作战体系有很深的了解,在此前的数次和郭淮的较量之中,正是因为夏侯霸的出谋划策,让姜维打了好几次的胜仗。

    夏侯霸和郭淮有着很深的宿怨,但正因为如此,夏侯霸对郭淮了解的更为详细透彻,所以才能正确地做出预判,识破郭淮的意图,让蜀军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夏侯霸对魏军的了解,也仅限于雍凉军体系,对于异军突起的并州军,他相对来说了解的比较少。

    但危难关头,夏侯霸还是站了出来,愿意率军担当断后的重任,为蜀军主力撤退提供掩护。

    但姜维却迟疑了一下,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夏侯霸身为降将,在此前的屡次战斗之中表现的极为积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和郭淮有着深仇大恨,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之下,夏侯霸特别地卖力也就十分的正常了。

    可现在魏国的形势大变,朝政易主了,曹亮后来居上,成为了魏国的新皇帝,而在曹亮的麾下,有两个关键的人物和夏侯霸是着莫大的关系的,其一便是族侄夏侯玄。

    如今的夏侯玄,已经成为了曹亮朝中的新贵,官拜右丞相兼任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而当年夏侯玄在担任征西将军雍凉都督的时候,夏侯霸就在雍州任职,担任讨蜀护军,是夏侯玄不折不扣的下属官吏。

    高平陵事变之后,曹爽一系遭到了司马懿的清算,夏侯霸知道自己难逃司马懿的毒手,就连夜出逃,归降了蜀国,其间他还想着同夏侯玄一道降蜀呢,只不过因为夏侯玄没有采纳,故而夏侯霸单人独骑地投奔了蜀国,从此天各一方。

    如果说夏侯霸和夏侯玄关系比较疏远,而且此刻夏侯玄远在洛阳,根本没有机会和夏侯霸见面,那么魏军之中,还有一人,却是和夏侯霸在着莫大的关系。

    此人便是魏军左军都督羊祜,羊祜是夏侯霸的女婿,而且在夏侯霸投蜀之后,羊祜担任起了照顾岳家的责任,在形势最为危急之时,将夏侯霸一家迁往了并州,妥为安置,让他们免受到了司马家的迫害。

    如今羊祜正在黑水原,随时都有可能进犯鸡鸣山,身为魏军的主将之一,在魏军之中拥有着极高地位。

    如果让夏侯霸来担任断后任务的话,有很大的概率会和羊祜碰面,姜维又如何能保证夏侯霸顾念亲情,不做出对蜀军不利的事来。

    所以,姜维权衡再三,还是没有选择夏侯霸,毕竟风险太大了,已经超出了姜维所能承受的范围,他确实是不敢去赌上一把。

第1769章 幸福的烦恼

    不过,姜维也没有完全地弃用夏侯霸,唯恐让夏侯霸寒了心,于是令夏侯霸去镇守散关,扼守住陈仓道的入口,以防止魏军前去偷袭。

    散关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在鸡鸣山断后,七万多的蜀军从鸡鸣山撤退之后,首先要通过散关才能进入陈仓道,这是他们通行的唯一咽喉要道,如果散关一旦有失,蜀军的退路就会完全地被切断,所以姜维在鸡鸣山构筑防线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散关了,专门地派兵去驻守,就是防止魏军的偷袭。

    如果陇西没有遭到攻击之前,蜀军还有陇西这条退路,但现在陇西即将失守,蜀军已经没有别的退路了,保住散关,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散关虽有重兵在驻守,但却缺少一位实力超群的大将来坐镇,于是姜维便派夏侯霸带兵去会镇守散关,确保万无一失。

    夏侯霸得令,率了三千人马即刻启程,直奔散关而去。

    夏侯霸本来是想要断后的,没想到姜维委任他为开路先锋,不管是那种任务,都是十分重要的,夏侯霸欣然领命前往。

    至于断后的人选,姜维则是安排了牙门将军赵广来担当。

    赵广是镇军将军赵云的次子,赵云骁勇善战,号称蜀军五虎将之一,战功赫赫,在长坂坡之时,就曾在乱军之中保得后主刘禅周全,有救驾之功。赵云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官至虎贲中郎,行领军,早亡,次子赵广,为牙门将军,随姜维北伐征战。

    虎父无犬子,赵广也是骁勇善战,出类拨萃,深得姜维的器重,在这危难时刻,姜维自然首先想到了赵广这个名将之后。

    断后的将领首选的是忠诚,如果武艺再高能力再强但却贪生畏死的话,那也是不堪大用的,所以没有一颗对蜀汉的忠诚之心,没有视死如归的勇气,那是不足以担当断后重任的。

    赵广慷然领命,其父赵云威名赫赫,赵广自不会堕其英名。

    安排好断后事宜之后,姜维开始着手安排撤军事宜。由于陈仓道路险道狭,车马难行,所以蜀军七万人马只能是序次而入,耗费不少的时间,增加撤军的难度。

    不过姜维在撤军方面,应当是最有经验的,所以那怕战局艰难,姜维一样是胸有成竹。

    ……………………………………………………………………

    黑水原之战后,魏军顺利地拿下了陈仓,不过曹亮并没有进城,而是把大营扎在了黑水原。

    毕竟陈仓城小,而且经过了一场大火,差不多已经烧成了一个空壳子了,现在也没有驻守陈仓的必要,于是曹亮将兵马扎营在黑水原,暂时进行休整,并做好随时西进的准备。

    黑水原这一战虽然打赢了,但是和曹亮预想的有所偏差,那就是未能全歼姜维和司马伦,魏军几乎集中了全部的主力,但最终却只歼灭了蜀军三万余人,战绩似乎有些差强人意。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蜀军的强悍有些出乎曹亮的意料,尤其是无当飞军的卓越表现,彻底地破坏了曹亮围歼蜀军的计划,尽管骁骑营最终全歼了无当飞军,但魏军方面的损失亦是不小,看来这支名闻天下的精锐之旅确实是有过人之处的。

    如果没有无当飞军的断后,以骁骑营狂飙般的速度和强悍的迂回机动能力,姜维和司马伦根本就没有脱身的机会,就算不死,也至少得脱一层皮。

    无当飞军用全军覆灭的代价来换取了蜀军主力的脱身,曹亮在遗憾的同时,也略感欣慰,这一战能全歼蜀军的这一支王牌,应该是最大的收获了。

    毕竟无当飞军最擅长的是山地作战,平原作战反倒是他们的短板,如果这次在黑水原未能歼灭无当飞军的话,将来在蜀国山地内遭遇他们,才是一件最为令人头疼的事。

    魏军强大的骑兵能力无法发挥出来,而无当飞军则是如虎添翼,此消彼涨之间,就算曹亮集三个王牌主力骑兵营也未必能围歼得了无当飞军。

    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战果,曹亮也是比较满意了,只不过姜维退守鸡鸣山之后,利用鸡鸣山的地势,重新地构筑了一道防线,曹亮如果大举进军的话,骑兵使不上力,单单依靠步兵,那必将是一场肉搏战白刃战,魏军肯定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的。

    于是曹亮按兵不动,而是派遣了牵弘率领越骑营、锐骑营和左卫营前往街亭,试图绕道进入陇西,对鸡鸣山的蜀军构成前后夹击之势。

    前番石苞以两个骑兵营进攻街亭之时,受到蜀军所阻,未能进入陇西,所以这次曹亮特意地多加了一个左卫营去攻坚,驻守街亭的胡奋在黄土坡之役中兵力大损,街亭的防御空虚了许多,增派一个步兵营过去,拿下街亭理应不是什么问题。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左卫营根本就没有派得上用场,等魏军赶到街亭的时候,街亭的守军已经是人去寨空,无人防守了,牵弘为之大喜,让左卫营按正常行军速度向陇西前进,自己则是亲率越骑营和锐骑营,直扑略阳,径直去取冀县。

    魏军突然地杀入陇西,彻底地打乱了蜀军的部署,要知道蜀军的主力基本上集中在陇山一线上,陇西后方完全空虚,各郡只有少量的郡兵来担任守备,根本就无法抵挡强悍的魏军骑兵。

    越骑营和锐骑营杀入陇西之后,就如同是闯入羊群之中的两只狼,整个陇西之地,便由他们驰骋纵横,肆意践踏,如入无人之境了。

    魏军杀入陇西,也彻底地打乱了蜀军的撤退计划,各郡的官吏和兵马是纷纷溃逃,半点抵抗的念头都没有,甚至大量的粮草、辎重、军械都统统地扔下了,成为了魏军的战利品。

    牵弘忙得都应接不睱了,现在他比较头疼的是先取那座城后取那座城,怎样才能最大化地收割胜利果实,魏军溃败的太快,这也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啊。

第1770章 偷袭散关

    陇西问题解决起来出乎异常的顺利,当然这也是得异于陈仓之战的结果,魏军在这一次的陈仓之战中,全歼蜀军和司马军七万余人,把蜀军和司马军几乎打掉了一半,遭遇到重创的蜀军和司马军在防御上自然是漏洞百出,街亭易手便是最好的明证,蜀军在陇西的大溃败已经是不可逆了。

    现在曹亮的目光已经瞄向了鸡鸣山的姜维,失去了陇西之后,鸡鸣山的蜀军也必将会陷入到孤掌难鸣的地步,再加上鸡鸣山背靠陈仓道,所以姜维向汉中撤退的可能性很大。

    由于蜀军目前控制着从鸡鸣山到散关的通道,魏军基本上是无法阻挡蜀军向汉中撤退的,只能是从鸡鸣山方向对蜀军展开攻击,最大程度上歼灭蜀军的后卫部队,消灭多少算多少。

    不过羊祜在这时候提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绕道攻击散关,切断蜀军的退路。

    羊祜此计非常之狠,如果真得可以实现的话,就等于是掐断了七万蜀军的所有退路。

    不过曹亮认为这是很难实现的,毕竟姜维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深谙韬略,多谋善划,尤其是在撤退上面,最富经验,怎么可能会忽视散关的防守而给魏军以可乘之机呢,姜维必然会派重兵在散关进行把守,所以曹亮认为夺取散关的机会很是渺茫,倒不如集中兵力从鸡鸣山追击蜀军,对蜀军后翼部队予以重创,消灭蜀军的有生力量。

    但桓范却是赞成羊祜的计策的,他认为姜维虽然有所防备,但羊祜的办法也值得一试,散关受到攻击,也可使蜀军出现慌乱,军心不稳,这样也更加有利于魏军在鸡鸣山的攻击,能够拿下散关固然最好,就算那不下来魏军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

    于是曹亮便命羊祜率兵步兵营和长水营前去攻打散关,其余的军队,则向鸡鸣山一线逼近,曹亮给邓艾的命令就是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必动。

    蜀军没有撤退之前,鸡鸣山的防线必然是完整的,这个时候魏军如果发起进攻的话,损失肯定会很大,但如果蜀军开始撤离,那就意味着鸡鸣山没有足够的兵力来维持防线了,这个时候魏军的进攻必然是事半功倍。

    魏军这边的主力陈兵于黑水原,暂时保持着按兵不动的状态,但另一边,羊祜却率领着步兵营和长水营,偃旗息鼓,秘密地向散关发起了进攻。

    从黑水原到散关,虽然直线的距离并不太远,但却要横穿一道山脉,山高路险,道阻难行,这次的行军确实不易。

    在出发之前,羊祜就下令步兵营和长水营将所有的重型器械车辆武器等留存于营地,两个营轻装进发,每名士兵只携带七天的口粮,甚至连铁甲都脱掉了,换上了极为轻便的皮甲,这样的装束,才有利于轻装行动。

    翻越这座山脉并非易事,尽管这儿只是秦岭的余脉,但山势险峻,攀登的难度丝毫不亚于主山脉,而且同秦蛉的主脉一样,这道余脉也是东西走向的,附近的唯一一道山谷就在鸡鸣山背后,被蜀军严密地控制了起来,魏军想要抵达散关,就必须要横穿这道山脉。

    步兵营和长水营那可是并州军成立最早的两支军队,他们的前身俱是北军五校,跟随曹亮南征北战,立下过赫赫的战功,所以眼前就是有千难万险,也难不住这两支英雄之师。

    羊祜虽然现在晋升为中军都督,但此前他可一直担任的就是步兵将军,这个步兵营就是他的嫡系部队,羊祜要比任何人都更为了解步兵营。

    多年的战斗经验积累,步兵营已经成长为一支能征善战,擅打硬仗的部队,在以前的攻坚战役之中,几乎就没有步兵营拿不下的城池和要塞,其他队伍攻克不了的目标,只要步兵营出马,便是手到擒来。

    这次偷袭散关,也并非是羊祜的突发奇想,而是结合魏军自身的条件,做出的一个大胆计划。

    现在蜀军退往陇西的道路基本上随着魏军骑兵进入陇西而宣告断绝,姜维从祁山道返回蜀国的计划基本上已经是泡汤了,所以留给姜维唯一的退路只有陈仓道,舍此之外,别无退路。

    而散关做了陈仓道的北入口,地理位置尤为的重要,如果魏军可以控制散关的话,就等于成功的掐断了姜维的脖子,七万大军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必然会陷入到绝境之中。

    由于此次姜维从陇西东进,是为了救援陈仓的州泰,所以羊祜推断姜维不可能携带太多的粮草,如果魏军能够切断蜀军的退路,那么处于鸡鸣山的蜀军必将陷入到无援兵无粮草的困境之中,不攻自破。

    正是因为这巨大的收益,才让羊祜感觉到冒险的必要,所以这次羊祜一改以前用兵谨慎的习惯,力主出兵偷袭散关,给姜维最为沉重的一击。

    原本曹亮是准备派其他将领领军的,但羊祜认为这个计划是他提出来的,所以成败利钝,皆由他一人来承担,所以羊祜坚持由他来带兵出击,曹亮最终也只得同意,在羊祜准备只带步兵营出击的时候,曹亮多给他增调了长水营,以确保魏军在兵力上的优势。

    曹亮可不希望羊祜有什么闪失,就算是攻击无果的话,至少也要保证羊祜及其军队可以全身而退。

    羊祜率军翻山越岭,在几名向导的带领下,历经艰难的跋涉,终于抵达到了牛角山。

    向导是本地的猎户,他们时常会进入到深山之中打猎,所以对散关这一带的地形十分的熟悉,如果真没有这几名向导引路,魏军几乎很难走出大山,这蜿蜒曲折的几乎不能称之为路的鸟道绕来绕去,很容易会迷路。

    魏军抵达牛角山的时候,正好是清晨时分,山间浓雾弥漫,根本就看不到前面的景象,不过那向导却一脸笃定地告诉羊祜,从牛角山往南三里,正是散关,丝毫不差。

第1771章 翁婿相见

    弥漫的大雾让羊祜根本就看不清远处的景象,也摸不清蜀军在散关的布防情况,这无疑提高了魏军的进攻难度。

    不过凡事都有其两面性,浓郁的大雾也给魏军提供了掩护,此刻散关的蜀军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距离他们几里开外,已经有一支魏军在向他们逼近了。

    所以羊祜决定趁着大雾还没有散去,派一支敢死队进行一番冲击,打蜀军一个措手不及,能拿下散关最好,如果拿不下来,也要给他们制造一些麻烦,给后续的进攻提供便利。

    于是羊祜便派步兵营的前军校尉曲凌率领五百名精挑细远出来的精壮之士组成的敢死队,趁着大雾,向散关方向摸了过去。

    三里的路程,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曲凌很快就带兵摸了上去,接近散关之后,这儿便是一座山谷,山谷的雾气更为浓郁,几十步之外便看到不任何的人影了,敢死队在向导的带领下,慢慢地接近了散关,他们一路悄然行动,没有发出任何的声响。

    在接近蜀军哨卡的时候,曲凌派了几名武艺高强的士兵,强行地发起了突袭,一击便击杀了哨卡上的士兵,那些蜀兵甚至连呼喊都没有机会,就惨遭魏兵的割喉。

    顺利地解决了外围的哨卡之后,魏军已经摸到了蜀军的阵地前面,不过蜀军甚至谨慎,在布置了明岗的时候,还在隐秘的地方布置了暗哨,魏军可以发现蜀军的明岗,但却对暗哨无能为力。

    当暗哨里的人发现魏军潜入的时候,立刻敲响了梆子示警,清脆的梆子声在宁静的晨雾之中显得格外的响亮。

    “有敌袭——”蜀军的阵地上有人在高呼,前方的声音立刻变得嘈杂起来,紧接着,传来箭矢破空的声音,“嗖嗖嗖”,密集的箭矢从浓雾之中疾射而出,冲在最前面的魏兵猝不及防,中箭倒地。

    曲凌大叫一声:“卧倒!掩护!”

    他看到蜀军一出手使用的就是元戎弩,这种连弩杀伤力十分惊人,覆盖面极大,本身这边的地势就十分的狭窄,如果魏军强行突破的话,只会徒增伤亡。

    显然蜀军早就对魏军的偷袭做好了应对的措施,在阵地的最前沿部署了最为精锐的连弩兵,一旦魏军靠近防线,他们就毫不客气地使用连弩进行攻击。

    此刻大雾弥漫,蜀军根本就看不清有多少魏军前来偷袭,听到暗哨的示警梆子声,便毫不犹豫地使有元戎弩进行攻击,将山前的道路全都用弓箭封死,不给魏军任何冲击的机会。

    蜀军的做法是极为聪明的,毕竟在大雾之中,根本就无法发辨敌人究竟有多少的兵马来袭,一旦让敌人靠近阵地,后果便是不堪设想的,只有利用弓弩进行远程的攻击,不让敌人近身,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这样做最多也就浪费点箭矢,但魏军根本就没有冲上来的机会,强行去冲的话,只能是被乱箭射成刺猬。

    曲凌等人藏身在隐蔽之处,头顶上,身侧边箭矢呼啸而过,他们根本就没有突袭的机会,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是暂且地后退,向羊祜禀明了蜀军的情况。

    羊祜不禁是微微皱眉,按理说这次魏军的行动十分的隐秘,发起偷袭又是在凌晨的时候,正是敌军最疏于防范之时,而且天降大雾还给魏军进攻多了一层的掩护,可没想到蜀军的防范竟然是如此地严密,根本就不给他们任何偷袭的机会,看来蜀军之中确有能人啊,防御做得是滴水不漏,自己这一次的偷袭恐怕是要无功而返了。

    不过羊祜也不甘心就这么轻易地撤退了,等到太阳升起,大雾散去,羊祜准备发起一轮强攻,虽然他没有将两个步兵营的全部人马都带上,但至少也带着两万轻甲,再怎么说也得去拼一把的。

    太阳升了起来,依然无法趋走冬日的严寒,但大雾却是逐渐地散去了,前方散关的模样也逐渐地显现出来。

    散关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已经算不是一座关城了,只有几截残破的关墙,就连关城楼子都倒塌了一半,残破不堪。

    由于散关位于大山的深处,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郭淮在构筑关陇防线的时候,并没有去重修散关,而是大肆兴建陈仓城,所以几经战争的蹂躏,散关早就是荒废了。

    蜀军在散关构筑的防御阵地也不完全是依托关城的,而是抢占了散关周围的制高点,构筑起了外围的阵地,魏军想要抢夺散关,就必须先拿下这些外围的阵地。

    但羊祜看看了这些防御阵地,环环相扣,相互依托,除非魏军将守御阵地的蜀军全部歼灭,否则的话,就算他们拿下几个阵地来,也是于事无补的。

    而蜀军占据着所有的有利地势,魏军处于仰攻的位置,这种攻击的难度便是十分之大,羊祜尝试性地发起了几次进攻,无一例外地遭遇了失败。

    最主要的问题是地形的限制,魏军虽然有两万人马,但在这狭窄的山路之上,根本就施展不开,只能是派少量的军队发起进攻,但蜀军在防线上布置了大量的连弩兵,很轻易地就封死了道路,魏军很难攻得上去。

    尽管防守散关的蜀军并不太多,只有几千人,但由于地势所限,再加上蜀军布阵完善,魏军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可趁之机,如果魏军强行进攻的话,只能是徒增伤亡,羊祜只能是轻叹了一声,正准备下令撤离之时,他突然地发现了蜀军阵地之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

    羊祜疑心自己看错了,立刻揉了揉眼睛,定睛细瞧,没错,那人正是自己的老丈人夏侯霸,虽然十多年没见了,但羊祜还是一眼就把他给认了出来。

    没想到对手竟然是自己的岳父大人,羊祜在啼笑皆非之际突然有了一个念头,强攻不成,只能是智取了,如果自己能说服夏侯霸归魏,那散关岂不就是唾手可得了吗?

第1772章 各为其主

    羊祜下令魏军全部后撤之后,才在一箭之地外向夏侯霸喊话,夏侯霸听到了羊祜的声音,顿时愣在了当场。

    尽管羊祜知道夏侯霸在蜀国被封为了车骑将军,而夏侯霸也知道羊祜在魏国被封为了卫将军,但远隔万水千山两国又处于敌对的状态,所以无论是羊祜还是夏侯霸,都觉得他们并没有再次见面的可能。

    可是命运就这样和他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散关这个偏僻再偏僻的地方,翁婿二人相见了。

    夏侯霸没有犹豫,径直地走出了阵地,朝着羊祜的方向走了过去,副将大骇,连忙地阻止,两军交战之时,主将岂可亲身试险,万一敌军冷箭偷袭,岂不糟糕?

    夏侯霸却是轻轻一笑,别人或许他不相信,但自己的女婿,夏侯霸又如何信不过呢?

    想当初,夏侯霸将女儿许配给羊祜,就是看重了羊祜正直的人品,夏侯霸降蜀之后,留在洛阳的家人自然不免要遭到司马家的迫害,别的亲戚在这个时候避之唯恐不及,生怕受到牵连,正是羊祜不惧风险,将岳家人接到了并州,并多加照拂,夏侯霸得到消息之后,也是甚感欣慰,多亏他当初挑了这么一个好女婿,才保得一家周全。

    夏侯霸因为张皇后是姻亲关系而在蜀国得到了重用,官居车骑将军,而羊祜因为长年追随曹亮战功卓著,成为了魏军的赫赫名将,两人已经十几年没有见面了,这次好不容易重逢,尽管是敌对的状态,夏侯霸也是毫不理会,径直上前,同时还下令蜀军不得施放冷箭。

    羊祜看到夏侯霸上前,也丝毫没有犹豫,从魏军阵中走出,迎着夏侯霸而去,双方相见,四目相对,不禁是感慨万分。

    羊祜单膝跪地,叩拜道:“岳父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戎装在身,恕不能全礼,还乞见谅。”羊祜一身甲胄,自然是没法行全礼的,只能是单膝而拜,以示尊敬。

    夏侯霸双手相搀,感叹道:“此处乃是战场,又何须行礼?叔子,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你啊,真是造化弄人?”

    夏侯霸幽幽长叹,当年为了躲避司马家的迫害,夏侯霸孤身逃亡入蜀,最让他担心的就是,自己虽然保全了性命,但家人却不免会受到牵连,不过好在有羊祜力保,家里人才幸免于难,夏侯霸对羊祜自然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两人娓娓而谈,共叙离情,看得两边的军士是目瞪口呆,按理说魏蜀两军正在交兵之时,拼个你死我活,地上到处还都是双方士兵的尸体,可此刻双方的主将竟然站在尸体堆中,侃侃而谈,这又是什么神操作?

    不过夏侯霸和羊祜丝毫的没有在意这边的环境,他们早已沉浸在离情别绪之中了,夏侯霸虽然通过蜀国在魏国的细作,了解到了家人的一些情况,但所知十分有限,此刻夏侯霸从羊祜的口中,得知了家人一切安好的消息,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是落地了。

    羊祜看到夏侯霸心情大好,于是趁机建言道:“岳父当年投蜀,实是因司马懿迫害之故,不得已而为之,而夏侯氏历代为曹魏纯臣,如今陛下英明,驱逐叛逆,兴复魏室,岳父为何不弃暗投明,回归大魏,一来可以为国效力,二来亦可与家人共享天伦,就算将来百年之后,亦可魂归故土,不知岳父大人意下如何?”

    夏侯霸淡淡一笑,道:“如果我现在劝你与我一道降蜀,你意下如何?”

    羊祜脱口道:“那当然不可能,当今大魏皇帝对我恩重如山,我焉能背弃之?”

    夏侯霸呵呵一笑道:“你我的情况亦是相同的,季汉天子对我亦是恩重如山,我如何能背弃之?”

    “那不一样,岳父本是魏臣,只不过当年因为司马氏的迫害,不得以降蜀,如今司马氏伏诛,天下复为曹氏所有,岳父回归大魏,并未违忠孝之道。”羊祜竭尽所能地劝说着,这不光是出于军事的目的,更多的是因为亲情之故,羊祜也希望岳父一家人可以团聚,免受流离之苦。

    夏侯霸苦笑了一声,道:“叔子,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只是有些路一旦走出,终究是不能回头的。当年我逃离长安,为郭淮所追杀,误入阴平,穷途末路之际,得蜀国所救,而免遭狼噬。季汉天子恩赐为车骑将军,德隆恩盛,如此厚待,安能叛之?当年我之所以降蜀,乃是迫不得已,内心早已是惶恐不甚,愧对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了,如今若是叛汉归魏,便是二罪之身,恐怕为天下人所耻笑。今日你我翁婿相见,只谈家事,莫论国事,劝降之言,休得再提。”

    羊祜看夏侯霸心意已决,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羊祜知道夏侯霸原本就是一个忠直之人,当初因为其父夏侯渊战死于汉中定军山,对蜀国仇视不已,为报父仇,和蜀军交战之时,每每都冲锋在前,斩敌无数。只可惜当年的杀父仇人黄忠早已作古,黄忠又没有儿女,所以夏侯霸就算是想要报仇,也是无门路可寻的。

    可惜造化弄人,夏侯霸为司马氏所迫害,为了活命,不得不只身投蜀,委身于曾经的仇敌,这也恐怕成为他心中最大的痛楚。

    在蜀国,夏侯霸得到了蜀主刘禅的重用,加官晋爵,地位比之在魏国之时,有增无减。夏侯霸也是一个重情义之人,刘禅对他恩德有加,不管出于什么缘故,他都不可能再弃蜀投魏了,那怕他的内心之中也是极为渴望回归故土,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但正如夏侯霸所说的,一步踏错,百步难回,这世上最难走的,便是回头路了。

    羊祜无奈,只得拜别夏侯霸。

    夏侯霸对他道:“你我虽为翁婿,但各为其主,今日相见,恩情也止于此,你回去之后,尽可倾兵马全力相攻,不必手下留情,我亦当死战,谁胜谁败,你我各凭本事。”

第1773章 还有机会的

    回到本军阵中,羊祜并没有下令进攻,而是选择了撤退。

    这次进攻散关,本为偷袭,但夏侯霸防范严密,羊祜已经失去了偷袭的机会,尽管羊祜手中的兵力是倍于夏侯霸的,但夏侯霸占据着有利的地势,羊祜兵马再多,也施展不开,如果继续强攻的话,只会徒增伤亡,根本就不可能拿下散关。

    当然让羊祜决定放弃进攻的,还有夏侯霸毅然决然的态度,因为亲情的缘故,夏侯霸可以主动地站出来跟他说话,可一旦进入两军交战的状态,夏侯霸必定是全力以赴,根本不给羊祜任何的机会,羊祜是知道夏侯霸秉性的,真要真刀真枪的打起来,自己这边可一点也讨不到便宜。

    既然如此,羊祜也就放弃了进攻的念头,率军撤离了。

    羊祜掉头刚走,蜀军的大队人马就从鸡鸣山方向撤退了过来,如果散关真得为羊祜所攻占的话,那么七万蜀军必将会陷入到了绝地之中。

    不过随着蜀军的撤退,魏军在鸡鸣山一线,也展开了全面的进攻,断后的赵广率军拼死血战,和数十倍于己的魏军进行交锋,战况极为的惨烈。

    赵广硬是凭借着一己之力,牢牢地坚守鸡鸣山阵地,将魏军死死地挡在了山下,为蜀军主力撤退赢得了时间。

    弓箭射光了,环首刀也卷刃了,面对潮水般涌来的魏军,赵广一无惧色,巍然不退,最终整个阵地之上的蜀兵全部壮烈了,只剩下了赵广一人。

    魏军将他包围,喝令其投降,此刻已经是浑身浴血的赵广傲然而立,大叫道:“常山赵家,安有降者乎?”单人独骑,依旧是往来冲杀,最终身中数十枪而亡,壮烈殉国。

    赵广虽死,但却死得很有价值,七万蜀军,成功的跳出了魏军的包围圈,踏上了返回汉中之路。

    姜维听到了赵广战死的消息,心中不禁是一阵的黯然,本来这断后任务,便是九生一死,号称蜀军最为精锐的无当飞军,在黑水原断后任务之中,尚且全军覆灭,所以在鸡鸣山的断后军队,也注定是没有多少生还机会的。

    赵广已经是继张嶷和张翼之后,第三位战死的蜀将了。这次北伐,是姜维自领军以来,出兵规模最大的一次,但也成为了输得最惨的一次,先后六万人马出征,撤军回蜀之时,不包括司马伦的军队,蜀军仅仅只剩下了三万人,半数的蜀军将士埋骨陇西,伤亡过半,如此惨烈,也恐怕是蜀军自北伐以来,遭受到的最为沉重的打击了。

    就在姜维还沉浸在失败的哀伤之中时,前方突然传来了消息,散关那边遭到了魏军的偷袭,夏侯霸正率军与之交战。

    姜维悚然地一惊,散关可是蜀军现在唯一的退路,如果散关失守的话,那么七万蜀军将会被困在鸡鸣山到散关的狭小地带之内,那就是死路一条啊!

    所以无论如何散关都不能失守,姜维立刻下令前部人马轻装疾行,增援散关,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住散关,保住这条入蜀通道。

    不过等到姜维赶到散关的时候,那边的战斗已然停止,魏军偷袭散关未果,已然退去,夏侯霸备述详情,包括与姜维会面之事,都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姜维。

    夏侯霸当然不敢有所隐瞒,毕竟他和羊祜会面之事,那可是有千万双眼睛在盯着呢,夏侯霸如何敢撒谎?更何况,夏侯霸也无需去扯谎,与羊祜会面一事,他是坦坦荡荡,清清白白的,自不怕任何的流言蜚语。

    姜维听罢,虽然表面上十分淡定,但后脑勺不禁是暗生凉风,原本他派夏侯霸到散关来,不让他断后,就是防备这一手的,可谁曾想,曹亮竟然会派羊祜来偷袭散关,究竟和夏侯霸对上了。

    一切都在夏侯霸的一念之间,如果夏侯霸被羊祜给说服了,那姜维及整个七万蜀军都将会陷入到绝路深渊之中,想到这儿,姜维不禁是冷汗涔涔,如此行奇弄险,差一点就万劫不复。

    还好夏侯霸没有被羊祜打出的亲情牌给感化掉,这样才使得姜维度过了一场天大的危机。

    姜维称赞了夏侯霸几句,然后下令蜀军火速地进入到散关,踏上了返回汉中之路。

    ……………………………………………………………………

    等羊祜返回黑水原大营之时,魏军已经在打扫鸡鸣山的战场了,羊祜空手而归,见了曹亮,面带惭愧,具述详情。

    曹亮也没想到羊祜这一次遭遇到的对手竟然是夏侯霸,他看到羊祜情绪有些失落,便好言宽慰:“叔子,战场之上各为其主,不过是寻常之事,你也不必太过自责了,等将来灭了蜀国,你们一家人还是有团聚的机会的。”

    夏侯霸不愿意背叛蜀国,是因为蜀国对他有救命之恩,于情于理,他都不能做出背弃之事,不过将来魏国灭掉了蜀国,夏侯霸回归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羊祜不禁眼前一亮,是啊,这何尝又不是一个办法呢,夏侯霸此时不肯叛蜀,但如果将来蜀国被灭了,夏侯霸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到时候岳父一家人便可以团聚了,自己的妻子也不用再忆起父亲来泪流满脸了。

    只不过灭蜀可是一项浩大的战略工程啊,羊祜不知道年事已高的夏侯霸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虽然魏军在陇西取得了大捷,收复了陇西全部的地盘,姜维率领残部狼狈逃窜,已经返回了汉中,但魏军未能全歼姜维的军队,终究是留下了后患。

    蜀国占据天然的地利优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以伐蜀之事虽然已经是提上了魏国朝廷的议事日程,但前期的准备工作依然是十分的庞大,所要调动的人力物力也以海量来计算,只有等到万事俱备之后,曹亮才有可能下达伐蜀的命令,羊祜只希望这一日能快点到来,他必将挥师而进,荡平益州。

第1774章 进军凉州

    整个陇西之战终于是落下了帷幕,魏军大获全胜,不但收复了陇西五郡,而且歼灭蜀军和司马军达到了七万多人,予敌以重创。

    更为重要的是,魏军及时地从街亭杀入陇西,破坏了姜维迁民入蜀的计划,如果魏军被蜀军所阻,让姜维轻易地将陇西几十万人口迁往蜀中的话,不但让陇西大片的土地荒芜,破坏陇西的经济,而且几十万人口涌入蜀地,将会增加蜀国的力量,对以后的伐蜀之战增加不少的难度。

    战争本来打得就是人口和经济,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基础,那怕有再好的谋略,也是枉然的。

    姜维大概迁走了十万左右的人口,陇西的损失并不算太大,曹亮下旨,魏军进入陇西之后,首先要张贴安民告示,让流离失所的百姓回归故土,同时给陇西五郡免除了三年的赋税,让陇西百姓休养生息,恢复陇西的经济与民生。

    战争对于交战的双方来说,是会有胜负之分,但对于寻常的老百姓,却是没有任何的区别,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创伤,是需要好长时间才能愈合的。

    曹亮如今位居九五之尊,他更加懂得如何来体恤民情,魏军每攻略一地,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社会的秩序,帮助普通的百姓度过难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民,莫非王臣,既然这些百姓都是自己的臣民,曹亮没有理由让他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

    曹亮令魏军拿出大量缴获的物资来,分发给民众,让他们度过这个寒冬。寒冬之后,便是春天了,只有春天,才能带给百姓以希望,带给百姓以盼头。

    曹亮要求各郡各县刚刚上任的太守县令,首先做好的就是民生的恢复,绝不容许有人被饿死被冻死,尽一切力量来维护百姓的最低生活水平,共克时艰。

    蜀军和司马军在撤退之后,留给陇西的是一地的狼籍,魏军战后的重建困难重重,不过曹亮有信心度过这个寒冬,到了明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陇西不再经历战乱,国泰民安,河清海晏,也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拿下了陇西五郡之后,曹亮虽然把伐蜀立为了头等重要的目标,但伐蜀乃是国之大计,是需要从长计议的,这事急不来,也不能急,得徐缓图之,没有个三年五年的准备时间,还真不一定能拿下蜀国来。

    毕竟蜀国有着山川之险,在魏蜀两国的交战史上,尽管蜀国的攻势要多一些,但魏军也曾几次伐蜀,只不过皆是铩羽而归,未得寸土。

    秦岭就如同是横亘在双方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险峻难行的山路,让双方无论是那一方出兵进攻,都成为头疼不已的事,但相反的,防守起来却是异常的轻松,所以真正将伐蜀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之后,曹亮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一点也不轻松。

    不过现在曹亮的目光,还盯在了凉州上面,拿下陇西之后,司马家的残余力量还盘距在凉州,肃清这股残余势力,成为了曹亮的一个小目标。

    凉州的存在,是郭淮一手造成的,当初司马伦降蜀之后,郭淮却不愿意投降,他和司马伦达成了和解协议,郭淮将陇西五郡的地盘和粮草交给司马伦,而司马伦则放他们西去凉州,另立朝廷。

    郭淮和蜀国交战多年,有着深仇大恨,那怕是形势所迫,他也不愿意投降蜀国,更何况他还肩负着司马昭的托孤重任,要扶立幼主司马炎的,降蜀称臣,那不就是自降身份,连大晋的旗号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兴复大业。

    所以郭淮无论如何是不愿意降蜀的,就算司马伦用大军压迫,那怕他拼个玉石俱焚也绝不会投降,司马伦最终妥协了,让郭淮留下粮草和地盘,带着司马炎和他手下的军队滚蛋。

    郭淮的本意是带着司马炎前往凉州,登基称帝,延续晋祀,可惜天命不佑,郭淮还没有到达姑臧,就病死在了半途之中,虽然他临终之前将国事托付给了傅嘏,但傅嘏无论是声望还是能力,都不足以支持起晋国这最后的一片天空,就连扶立司马炎称帝续祀之事都不敢办,所以处于凉州的残晋势力孱弱不堪,根本就不可能是魏军的对手。

    本着斩草除根,除恶务净的原则,曹亮是不可能放过司马炎这些残存势力的,进军凉州势在必行。

    只不过时值隆冬,打完了陇西之战,魏军也比较疲惫,所以曹亮也就没有急于一时,决定在明年开春之后,再对凉州发起进攻。

    ………………………………………………………………

    陇西失守的消息传到了姑臧,整个凉州登时陷入到了一片慌乱之中,人人自危,惶恐不安。

    残晋势力偏安于凉州,他们之所以能得到短暂的安宁,就是因为有陇西这道屏障,魏军想要攻击凉州,就必须要越过陇西这片疆域,所以在陇西失守之前,他们完全是安宁的。

    这种升平的假象让凉州的许多人都产生出了一种幻觉,这里似乎成为了一片乐土,一处世外之地,那些跟随着司马炎逃到凉州的贵族,又开始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但司马炎却心生忧虑,做为皇位的继承人,他本该在司马昭驾崩之后,就荣登帝王之位,但原本扶立他的郭淮却半路暴毙,继任者胡嘏对兴复大晋似乎兴趣缺缺,司马炎现在吊在这个太子之位上,不上不下,着实尴尬的很。

    论年纪,司马炎甚至比他的小叔司马伦还有大上几岁,但当司马伦叱咤天下之时,司马炎仿佛还是一只涉世未深的雏鸟,在政治上军事上无所作为,只是靠着司马家的这一棵大树的余荫而活。

    但随着司马昭的驾崩,司马炎最后可以依仗的靠山也轰然而倒,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凉州,司马炎兄弟就如同是一叶浮萍,在这汪洋波涛之中随波逐流,前途未卜。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