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65章 一石二鸟

    司马师看到秦源的表情,便知其内心的想法了,连忙道:“秦将军不要误会,此事事先没有通知将军,是因为军营之中,难免会有吴人的奸细,如果事先让秦将军知道,便很难假戏真做了,故而事先有所隐瞒,还望将军不要介怀。”

    秦源点点头,表示理解,话说回来了,如果事先真让秦源知道一切的话,反倒不会太自然,容易被潜藏着魏营之中的吴国奸细所识破。

    现在这个情况被吴国奸细看在眼里,早就回报给吴军大营了,如果事先让他知情的话,很可能前功尽弃。

    司马师道:“这次让秦将军受苦了,不过,此次如果成功,那秦将军就是大功一件,朝廷必有封赏。”

    秦源立刻拱手道:“些许皮肉之苦,又算得了什么,末将能为大都督效劳,虽死不辞!”

    司马师微微一笑道:“大都督之所以挑中秦将军,就是看中秦将军的人品和头脑,此次深入吴军之中,殊为凶险,非对朝廷忠贞不二之人不可选,大都督认为,此事非秦将军莫属,你到吴营之后,需如此这般……”

    司马师压低了声音,在秦源耳边吩咐道。

    秦源俯首贴耳,连连点头,而后一脸激动的样子,拱手道:“大都督和少将军如此信任末将,末将愿肝脑涂地,以报万一!”

    司马师拍拍他的肩,道:“秦将军只需依计行事即可,我这边有四名手下,皆是武艺高强之人,他们将扮作秦将军的随从,关键时刻,也可以保护秦将军的安全。”

    说罢,司马师将身后不远处站着的四名护卫召了过来,他们皆身着魏兵的普通衣甲,司马师对四人道:“你们四个,即刻跟随秦将军上山,一切听从秦将军的吩咐,记住,无论任何情况之下,都要保证秦将军的安全。”

    四人拱手称诺。

    秦源看了一下,果然这四人十分干练,想必他们正是司马师的贴身护卫,身手不凡,秦源大是感激,道:“少将军放心,末将当幸不辱命。”

    司马师道:“好了,时候不早了,你们还是早些启程吧,秦将军,等凯旋之日,某当亲自设宴,为你庆功。”

    秦源拱手作别,带着四个护卫朝着鬼愁涧吴军阵地方向而去。

    司马师注视着秦源等人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之中,他脸上的笑意也慢慢地消退了,代之而来的,是一股子阴鸷狠戾的神色。

    “曹亮,这一次看你还有没有好运气能再逃一劫!”司马师咬牙切齿地低声自语道。

    不知何时,司马师的身边出现了一个人,并未穿魏军制式的衣甲,而是一袭华丽的锦衣,琳琅环佩,叮当作响,极是悦耳。

    那人悠然地道:“这秦源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他这一去,可就再没回头路可走了。”

    司马师呵呵一笑道:“士季,这还不是你的妙计么?”

    来者不是旁人,正是钟会钟士季,钟会未及弱冠,并没有入仕,此次只是因为和司马师私交不错,以私人的身份,见充司马懿的幕僚,随军出征的。

    钟会微微一笑道:“少将军心心念念不忘报仇,在下自当为少将军分忧解难,此一石二鸟之计,少将军既可除掉仇人,又可杀敌立功,何乐而不为?至于这个秦源,少将军可是从来没见过此人,他投敌叛国,自然是人人可得而诛之。”

    安风渡陷害曹亮未成,司马师心头早就是窝着一团火,思忖着怎么来对付他,偏偏司马懿又不许他轻举妄动,司马师只能是等待时机了。

    今日魏军进攻未果,司马懿盛怒之下,鞭笞了秦源,钟会在一旁瞧着,顿时心生一计,回头就和司马师商量,正可以利用秦源做苦肉计,令他带着征南军押粮路线图前去投奔吴军,借诸葛恪之手,除掉曹亮。而且司马师也可以提前埋伏于一侧,等诸葛恪斩杀曹亮之后,再行出兵,击退吴军,倒也不失为功劳一件。

    司马师听了钟会的这一石二鸟之计,顿时大感兴趣,连称妙计妙计。

    诸葛恪肯定对魏军的粮道感兴趣,如果能破坏魏军的粮道,毁其粮草,必然可以逼着魏军退兵。

    当然诸葛恪更感兴趣的是曹亮这个人,此人乃是他的杀父仇人,诸葛恪早就欲除之而后快,只可惜没有机会而已,如今要是把曹亮的行踪告知了诸葛恪,诸葛恪很可能就算明知是计,也要冒险出兵。

    等到诸葛恪除掉曹亮之后,司马师再率兵击退吴军,抢回粮草,如此功劳,岂不又白白地落到了他的头上,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

    这事对司马师来说一点也没有风险,倘若苦肉计被诸葛恪识破,牺牲的不过是秦源这一枚棋子罢了,最多再搭上他们司马家的四个死士,这点损失,和司马师将要获得利益,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更何况,秦源在司马师的眼中,早已是死人一个了,就算吴人不杀他,司马师安排好的死士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将他除掉,绝不能让他再回到魏军营中。

    秦源可是一个重要的人证,只有他知道司马师把曹亮当做诱饵,他多活一天,对司马师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所以秦源离开了魏军营地,就已经是踏上了不归之路。

    而这个计划,司马师也暂时不准备告诉司马懿,第一,司马师知道司马懿太过谨慎,没有万全的把握,他是不会轻易出手的,如果告诉了司马懿而司马懿要阻止他的行动,那司马师就前功尽弃了。第二,司马师这次准备自己单干,就是想要在司马懿面前证明自己,他要实打实地把功劳摆在司马懿的前面,他要告诉父亲,自己已经有独挡一面的能力了。

    这次司马师是雄心勃勃,他和钟会反复地研究了整个计划的细节,争取做到万无一失。

    当然,这个计划最为关键的人物还是秦源,这个苦肉计能不能成,就看秦源的表现了,只要他能获得诸葛恪的信任,那么这个计划就已经是成功了一半。

第266章 老子当年玩剩下的

    今天是望日,一轮满月挂于天空,银色的月光洒满大地,秦源一路往山顶而去,倒也不用担心看不清路。

    虽然这条路秦源已经走过无数次了,但此刻他心中依然有些忐忑,毕竟和率军攻山不同,这回他是前去诈降的,能不能获得成功,他心里可没有半点底。

    一路走,一路默默地消化着司马师交待给的话,司马师考虑的很周详,把如何应对的各种情形都讲给秦源,只要不发生太多的意外,相信他可以应付得来。不过说到底,还得依靠秦源本人的临机善变才行,一旦进入吴军营中,所有的一切都将变成未知之数。

    半路上,可以看到许多魏兵的尸体,由于这里距离吴军的防线很近了,处于吴军弓箭的射程之内,魏军就算是想要收尸,也很困难,所以死在这儿的魏兵只能是就地晾着,以致于许多尸体都已经开始腐烂,散发出令人作呕的味道。

    秦源不得不掩鼻而行,就在他们转过一个弯之后,前面突然地传来了一声断喝:“什么人?站住,再往前就开弓放箭了!”

    秦源连忙道:“别放箭,在下乃是魏国的将军,前来向诸葛将军投诚的?”

    “魏国的将军?真的假的?”对面的人疑惑地道,不过看了看秦源一行不过才四个人,便放心下来,一队吴兵手持刀枪冲了出来,将他们团团地围住。

    为首的一个头目上下打量了一番秦源,认出了他,哈哈大笑道:“你不就是那个白天带队进攻的魏军将军么,白天抱头鼠窜而去,现在居然敢来?”

    秦源忍受住了对方的奚落,耐着性子道:“在下有要事面见诸葛将军,麻烦这位军爷通报一声,不甚感谢。”

    “就凭你,一个败军之将,有什么资格能见诸葛将军?我看你还是那儿凉快那儿呆着去吧。”那头目不为所动,依然尽情地嘲弄着秦源。

    秦源内心之中早就是怒火中烧了,看那头目的军衔,最多也就是一个都伯,如果在自己的军中,一个小小的都伯敢如此嘲弄于他,秦源早就一巴掌打翻在地了,可现在,秦源却不敢动手,在人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这位军爷,在下真的有要紧之事面见诸葛将军,十万火急,如果耽搁了,让诸葛将军震怒,你我的的项上人头或许可都保不住了。”

    那头目压根儿就不相信秦源的话,拿刀逼了过来,指着秦源的脑袋,冷笑着道:“你算什么东西,敢威胁本军爷,信不信我现在一刀就砍了你的脑袋。”

    秦源内心真崩溃,还没见到诸葛恪,就被一个低阶的吴兵军官拦着不放行,阎王好见,这小鬼难缠,司马师给的剧本里根本就没这个东西呀,百般讨饶,那家伙居然是得理不饶人,秦源真有一种无计可施的感觉。

    吴军的一个队率这时劝那头目道:“王都伯,算了,别为难他了,兴许他还真有军情向诸葛将军禀报呢,如果耽搁了,我们可都吃罪不起,还是将他们押到大营中,交给诸葛将军处治吧。”

    那头目这才算罢手,命人将秦源等四人的武器给缴了,不过到没有绳捆索绑,而是由他们一行人押解着,来到了中军大营。

    按级别,他们是没有资格去面见诸葛恪的,更何现在是半夜四更天,他们找到了巡夜的将军留赞,将秦源等人交给了留赞。

    留赞问明情况,极为地慎重,可不象那都伯一般刁难秦源,客客气气地将秦源等安置在一座营房之内,并及时地禀报了诸葛恪。

    因为留赞很清楚,如果秦源是真心归降的,而且有立功之举的话,那将来在东吴的官位,肯定不会比在魏国时低,在魏军时他是裨将军,到了吴国后,至少也能封个杂号将军甚至是名号将军,地位只在留赞之上不在留赞之下。

    一直以来,东吴降魏者甚众,时不时地就会有镇守一方的大将投降魏国,而魏国为了笼络人心,对降魏的东吴将领,都给予了极高的待遇。

    反之,东吴对降吴的魏将甚是优厚,只要是真心归降的,一般都会高升两三级,双方在拉拢人心方面,表现地都不遗余力。

    留赞对吴国的政策可比那些小兵小卒了解的透彻,所以对秦源很是客气,也方便日后同朝为官好见面。

    秦源见到诸葛恪的时候,已经是吴军点过卯了,中军帐内人头攒动,诸葛恪手下诸将都在帐中。

    秦源头皮有些发麻,不过事到如今,他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就算是赶着鸭子上架那也得上啊,他硬着头皮,上前参拜道:“败将秦源参见诸葛将军。”

    诸葛恪斜睨了他一眼,淡淡地道:“秦将军可是魏军的先锋大将,数度犯我军地界,今日只身前来,却是何故?”

    秦源脸上微微一红,知道诸葛恪是明知故问,但他还得老老实实地答道:“司马懿治军严酷,今日未有进展,便要以怠慢军心之罪处斩于某,幸得众将求情,死罪虽免,活罪难逃,罚了五十鞭子,而司马懿更是直言,明日若无法破阵,必二罪归一,要某的首级。某寻思左右是个死路,才上山投奔诸葛将军,还望将军可以收留。”

    诸葛恪饶有兴致地道:“司马懿真打了你五十鞭子?”

    秦源如实地道:“是的,将军,背伤犹在,将军可令人查验。”

    诸葛恪微微一笑道:“那你脱下衣来本将军瞧瞧。”

    大庭广众之下,秦源有些为难,不过他还是将衣服解开,露出脊背来,众将瞧之,果然其背上鞭痕犹在,纵横交错,体无完肤,倒是不假。

    诸葛恪也亲眼瞧了,忽地脸色一沉,叭的一声,右手重重地拍在了几案之上,高声喝道:“好你个秦源,在本将军面前,也敢玩苦肉之计,须知此等计谋,不过是我东吴当年玩剩下的,司马老贼也好意思拿出来丢人现眼?”

第267章 真假难辨

    苦肉计古以有之,但真正把它发扬光大并且名扬天下的,莫过于当年赤壁之战时黄盖施苦肉计诈降于曹操,这才有了火烧赤壁这一段传世佳话。

    所以诸葛恪看到秦源背后的鞭伤,便是冷笑三声,认定秦源也是想效仿黄盖,施苦肉计来诈降准备赚取鬼愁涧的,当场便直言喝破,同时诸葛恪冷眼观察秦源的反应,如果有异常的话,立刻推出辕门斩首示众。

    诸葛恪的反应自然是在秦源的意料之中,他不紧不慢地穿好衣服,镇定自若地道:“久闻诸葛元逊聪慧过人,智谋无双,天下无几人能及,今日一见,却方知不过尔尔,世人之言,皆夸大其词,名不副实。”

    唐咨在一旁怒斥道:“大胆!诸葛将军的名声,岂容你如此抵毁?”

    诸葛恪却没有动怒,挥手将唐咨挥退,淡然地道:“如何名不副实,你且说来听听?”

    秦源平静地道:“两国交兵,皆有降者,诸葛将军缘何一见伤痕,便断定是苦肉之计?当年黄盖诈降于曹,乃是所图谋,以火船偷袭曹军水寨,某如今只身前来,手无寸铁,贵军阵地,亦是一无所失,诸葛将军缘何知我不是真心归降?本来在魏营之中,司马懿便要取某之人头,某为避祸而来,想不到竟遭诸葛将军猜忌,也罢,横竖便是一个死字,有何惧哉,请诸葛将军即刻斩某首级,从此也算是断绝了北士归南之心。”

    诸葛恪脸上阴睛未定,方才之言,他确实是有试探秦源之意,不过秦源对答如流,看不出任何的破绽,而且说得句句在理,尤其是最后一句,断绝北士归南之心,更让诸葛恪为之耸然。

    长期以来,魏强吴弱,吴国这边投敌叛国者,俯首即拾,而魏国降吴者,则是廖廖无几,现在好不容易有一个投降来的,却不问青红皂白给杀了,那后果可能是让那些准备降吴的魏国将领望而却步。

    所以,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诸葛恪是不可能斩杀秦源的。

    不过就凭秦源的这几句话,就让诸葛恪再无疑心,全部相信于他,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对待这类阵前的降者,诸葛恪必须要谨慎再谨慎,不能存一丝一毫的侥幸。

    “只以为秦将军是一位冲锋陷阵的勇将,没想到还是一位能言善辩的学士,真是失敬失敬啊。”诸葛恪打着哈哈道,这个时候他也不提秦源是真降假降之事,反倒是称赞起秦源的学识来了。

    秦源也算是世家子弟出身,也是识文断字的,不是一般的蛮士莽夫可比,他早已听出了诸葛恪的言外之意,显然诸葛恪对自己考验尚未结束,还好司马师给了他好几套的剧本,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还好现在的剧情发展,还没有跑出剧本的范围,秦源勉强还能应对得过来。

    汉魏时代的武将可不象后代的武将那样和文官是泾渭分明的,这个时代的武将大多也是有也饱学之士,比如羊祜杜预,不仅是一代名将,更是一代文人,包括诸葛恪本人,也堪称是儒将。

    所以那怕秦源对答如流,巧舌如簧,诸葛恪也没有什么奇怪之处,反倒觉得秦源是一个人才,以其学识才华,在魏军之中只做到裨将军,简直是大大的屈才。

    这时,中军官匆匆而来,在诸葛恪的耳边低语了几句,诸葛恪边听边频频点头,还时不时瞧上秦源几眼。

    秦源顿时了然了,这想必是吴军潜藏在魏军营中的细作将昨日的消息传了回来,正好,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来证明秦源的话。

    果然,在听了中军官的话之后,诸葛恪的面色缓和了许多,道:“秦将军如果诚心归降我东吴,某必以国士待之,如果是诈降,妄图从中渔利,某必斩之,绝不留情!”

    秦源立刻道:“末将归降东吴,绝无二心,如有异志,必遭天谴,万箭穿心而死。”

    诸葛恪大手一挥,道:“来人,置酒,为秦将军接风压惊。”

    吴兵立刻准备酒宴于偏帐,诸葛恪亲自携了秦源的手,自偏帐落座,诸将在侧作陪,酒宴海陆毕呈,堪称豪华。

    “秦将军出身北地,却不知习惯不习惯江东的饮食?”诸葛恪指着满桌的鱼虾蟹鳖笑道。

    秦源道:“还好,在下对饮食不甚挑剔,能裹腹即可。”

    “就算不习惯也没办法了,以后秦将军可就吃不到中原的饭了,只能是慢慢来适应吧。来,这第一杯酒,我敬秦将军弃暗投明,以后你我同殿为臣,共为东吴效力。”诸葛恪端起酒杯来向秦源敬道。

    秦源刻意地半躬了身子,满饮了此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宴上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诸葛恪热情四溢的频频敬酒,吴军诸将也是轮番把盏,让秦源有些招架不住。

    看这阵式,秦源就明白了,这诸葛恪压根儿没全信自己呀,分明是想把他给灌醉了,让他来个酒后吐真言。

    秦源暗叫一声不好,虽然他的酒量还可以,可酒量再好,那也架不住东吴诸将这么多人轮番敬酒啊,再这么喝下去,肯定会酩酊大醉的,醉的不省人事之后,秦源可没法保证自己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想到此处,秦源干脆装醉吧,连饮了几杯之后,故意摇摇晃晃地道:“诸葛将军……某……不胜酒力……不……不能再饮了……”

    诸葛恪呵呵一笑道:“今日心情畅快,我们且不醉不归。”

    举杯再劝,秦源只喝了半杯,便倒在了桌上,伏桌不起。

    诸葛恪伸手推了推他,道:“秦将军,你这酒量可不行,来来来,再饮,再饮!”

    秦源趴在桌上,嘴里含糊不清地呢喃着,瘫软如泥。

    诸葛恪对着身后的侍从使了个眼色,道:“来人,将秦将军扶回帐中歇息。

    侍从立刻搀扶着秦源而去。

    等到秦源一走,大帐内的气氛顿时变凝固了,诸葛恪环视众将,道:“诸位看看,这秦源是真降还是诈降?”

第268章 各怀鬼胎

    众将相顾而视,皆摇头,表示看不出来。

    吕据道:“如果是诈降,那必有所图谋,但从目前看来,其并无所图,且此人为司马懿所迫,为求活命,或许真心归降亦未可知。不管是真降还是假降,都可以动摇魏人军心,将军何不利用之,以退魏兵。”

    司马懿就如同是一块牛皮糖一样,死粘着不放,让诸葛恪是颇为头痛,虽然说夹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百密难免一疏,一直这么打下去,诸葛恪的防守压力也是很大的。

    再说了,吴国的国力本来就弱于魏国,凡战都希望是速战速决,久拖不决,对吴国的后勤补给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诸葛恪也想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但司马懿经验老道,攻防两端都布置的十分严密,无懈可击,诸葛恪找不到魏军的破绽,也就不敢轻易地动手了。

    此刻听了吕据之言,倒让诸葛恪生出一些想法来,若有所悟地道:“或许破敌之良策,真的能出自此人身上。”

    坦白讲,诸葛恪对秦源一直是将信将疑,这么多年来,魏国降吴的将领不能说是没有,但那绝对是廖若晨星,尤其是阵前投降者,更是凤毛麟角,绝无仅有。

    如今魏军屡攻不克,秦源这个时候前来投降,那怕是理由极为充分,但诸葛恪也未敢全信,认为这种巧合也太过巧了,事有反常即为妖。

    诸葛恪姑且暂时将他留在营内,以观后效,同时令人严密监视其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有什么异常,立刻禀报。

    魏军的进攻连日不停,今天一样也不例外,不过鬼愁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无论魏军怎么进攻,都很难获得成效。

    诸葛恪有些心不在蔫,他一直在思索,如果秦源是来诈降的,那么他肯定是会有所图谋的,是里应外合拿下鬼愁涧吗?

    这个猜测的结果连诸葛恪自己都在摇头,秦源只带了四个人上山,单凭他五个人,在吴军的严密注视下,想要掀起什么风浪来,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所以这种可能性几乎是等于零的。

    难道说秦源是真降而不是诈降?

    可诸葛恪觉得这也太过巧合了,巧得确实令人难以相信。

    总之无论如何,诸葛恪都不能对秦源掉以轻心,必须把他牢牢控制住,绝不能让他做出任何危害吴军的事来。

    当然,诸葛恪更希望从秦源那儿,套出一些关于魏军的情报来,秦源做为魏军的中层将领,肯定要比吴军的细作能探听到更深层次的情报。

    秦源一直睡到日暮之时才醒过来,装作一副头痛欲裂的模样,只有他自己清楚,这一天他差不多都在装睡,那怕他是真困得不行,也暗暗咬牙坚持着,他生怕睡过去之后会说梦话露出什么破绽马脚的。

    毕竟身边的那两个吴军侍从就一直在盯着,等着他酒后吐真言呢。

    诸葛恪闻报之后,亲自赶过来,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秦源道:“在下不胜酒力,多有失态,让诸葛将军见笑了。”

    诸葛恪呵呵一笑,道:“那里那里,秦将军倒是真性情,招待不周之处,还请海涵。”

    随后诸葛恪又用随意闲聊的口吻问及秦源魏营中的事,不过这基本上都是些简单的事,比如魏军的安营情况,比如魏军各军的驻防情况,秦源不敢有所隐瞒,一一据实道来,听得诸葛恪是频频点头。

    其实这些情况只要是吴军在魏营之中安插有细作,便可以轻松的掌握,秦源知道,诸葛恪依然还是在试探自己,显然直到现在,诸葛恪依然没有全信自己是真投降的。

    为了获得诸葛恪的满盘信任,秦源在这方面一点也没有隐瞒,反正这些信息其实诸葛恪早已掌握的,全然当做考验秦源的试题了。

    其实秦源还是有些犯愁,此番前来,他是怀有重大使命的,在他的怀中,揣着一张司马师交待给他的图纸,只有把这张图纸泄露给诸葛恪,才能算是圆满地完成司马师交待的任务。

    可就这么直接地交给诸葛恪,那是完全不行的,毫无疑问,诸葛恪会将它视做是一个圈套事实上,那确实就是一个圈套秦源如果这么做,不但是前功尽弃,而且将会使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好不容易建立的一点点信任顷刻间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图纸是要献,但关键是以哪种方式去献,既自然而又得获得诸葛恪的信任,不着痕迹,看来这还是一个技术活。

    诸葛恪先前的这些问题,大多是来考验和测试秦源的,事实上,这其中重要的要的一部分东西秦源藏在怀中,反倒是不知如何交出来。

    试探性地问询之后,诸葛恪终于是提到了魏军的粮草状况,当秦源告诉诸葛恪负责押运粮草的,是魏军征南军,而负责指挥的将领,则是征南军的长史任览和参军曹亮。

    提及曹亮的时候,秦源看到诸葛恪的面色明显地发生了变化,目光中闪烁着戾色,一股子杀气毫不掩饰地显现出来。

    诸葛恪急欲知道关于曹亮的一切事情,但他却又故意地装作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有一搭没一搭地问询起来。

    这搞得秦源很是难受,这些消息,其实是秦源巴不得一下子全都告诉他的,反倒是因为诸葛恪的态度,秦源只能是一点一点地往外掏。

    两个人各怀鬼胎,各自算计,都自认为得计,反倒是真的多此一举。

    秦源费了好大的劲,才竹筒掉豆子一般将关于曹亮及魏军粮道的事说完,诸葛恪则如获至宝,立刻连夜召集诸将,商议军情。

    对于诸葛恪而言,曹亮是一个让他永远也无法释怀的名字,只要能有机会,诸葛恪一定要杀他来报杀父之仇的,这种不共戴天的仇恨,绝对是不可能化解的,也不可能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被冲淡的,它是刻骨铭心的,诸葛恪此生此世,都不可能忘记这段仇恨。

第269章 出兵无强口

    诸葛恪脸上,带着一种莫名的兴奋,其实,很早之前,诸葛恪就有一个计划,一个破坏魏军粮道,逼使司马懿退兵的计划。

    但这个计划实施起来难度极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魏军在弋阳到夹石之间的道路隘口之处,设有大量的关卡,使得吴国细作的活动空间大为地缩减,吴军无法有效地掌握魏军运粮的时间和路线。

    只知道粮道的存在而不知道运粮的时间和路线,那就等于是一场空,诸葛恪空有计划,却一直没有实施的方案。

    现在魏军一路强攻夹石口,虽然受阻于鬼愁涧,但吴军却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为了扭转这个局面,诸葛恪甚至是思忖了不少办法,但都缺乏实施的条件,没有一个办法有具体的行动方案。

    通过秦源了解到魏军的具体运粮时间和路线之后,诸葛恪难掩兴奋,连夜召集诸将商议军情,想研究出一套破袭魏军粮道的方案来。

    “诸葛将军,这会不是魏人的一个圈套?司马懿老奸巨滑,经验老道,而粮道又是重中之重的事,如何能轻易地让我们得手?这其中恐怕有些蹊跷,望将军明查。”吕据立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吕据的看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司马懿是什么人,那可是久经沙场的老油条了,料无遗算,象粮道这么重要的事,他又岂能枉顾之,必须保证百分百的安全,不能出现一丝的秕漏,如果真得能让吴军成功偷袭掉的话,那司马懿恐怕就不是司马懿了。

    不过留赞的意见却和吕据不同,他道:“司马懿再厉害也老了,年老昏聩,所以才会干出逼反秦源的事来,魏军粮道绵延二三百里,他们也不可能处处设防,只要我军捉住一点,打他一个伏击,焚其粮草,便足可以制胜了。”

    唐咨也附和道:“不错,末将也认为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否击破魏军,就在此一举了。”

    虽然说诸将的意见不同,但诸葛恪似乎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得知曹亮在魏军押粮的队伍之后,那就更加坚定了诸葛恪的想法,就算这是一次冒险,那也值得他放手来搏一次了。

    或许仇恨可以真得让人失去理智,但诸葛恪却不那么认为,仇恨或许会让他变得冲动一些,但绝对不会丧失理智,那怕就是冒险,至少也会控制在他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不会是自杀性的行动。

    诸葛恪对诸将道:“秦源那边,某已经是反复地试探过了,其言并无前后矛盾之处,所述之魏军的状况,也和我军细作查探到的大致相同,最起码从目前来看,秦源的归降还是值得信赖的。他所提供的关于魏军运粮的消息,对我们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如果能捉住这次的机会,断其粮草,便可迫使魏军不战而退,所以这次的机会,我们不应当错过。但为了避免中了魏人的调虎离山之计,我们还是要做好两手准备的。”

    诸葛恪旋即下令兵两路,五万大军留下一半来驻守鬼愁涧,由吕据率领,加强戒备,不给魏人以任何可趁之机。

    以鬼愁涧的险要地势,守得守不住并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只要吴军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严防死守,那怕只有几千人,魏军想要逾越,都是不可能的事。

    其余的二万五千人,则由诸葛恪亲自率领,留赞唐咨为先锋,由小路直奔无强口,在那儿设伏,来伏击魏军的粮队。

    这一路,将由秦源为向导,由他引路而行。

    吕据有些担忧,本来还想再劝劝诸葛恪,但诸葛恪已经是下定决心,一意孤行,整个吴军立刻是行动了起来,该留守的留守,该出征的出征。

    秦源看到吴军在行动,暗暗地一拍大腿,成了!司马师的计划还真是顺利的很,诸葛恪果然上钩了,看来是自己该找个机会开溜了。

    不过就算是开溜,那也必须要等到诸葛恪出兵之后才行,否则被诸葛恪发现自己失踪了,说不定会改变行动计划,前功尽弃。

    就在秦源暗暗盘算什么时候开溜的时候,传令兵来到了他的面前,要他立刻去见诸葛恪。

    秦源还认为事情败露了呢,脸色大变,不过他没别的办法,只好跟在传令兵的后面,老老实实地去见诸葛恪。

    秦源他们一行只有五个人,那怕司马师表示那四名护卫并非是寻常士兵而是武艺高强之士,但武艺再高强,能敌得过万人吗?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秦源果断地放弃了此刻跑路的想法,而是老实地来到了诸葛恪的面前,等候发落。

    诸葛恪看到秦源之后,喜道:“秦将军,多谢你提供的消息,某决定亲自率军前往无强口,伏击魏军的粮队,还请秦将军代为领路。”

    秦源这才恍然了,原来并不是诸葛恪发现了什么,而是诸葛恪要带他一齐出发,前往无强口。

    秦源一肚子的憋屈,没地诉说,自己献的策,到头来可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虽然说秦源一百个不愿意,但在诸葛恪的面前,依然还保持着沉稳的状态,不敢流露出一丝的不满情绪来,连忙地躬身领命。

    秦源手中握有图纸,由他来带路,自然是合适不过了。

    诸葛恪就是准备连夜出发,预计到达无强口的时间,应该正好是黎明时分。

    这个时间段行军,魏军很难发现,所以比较安全。

    而且根据秦源透露出来的消息,魏军大约每月运送两次粮草,如果错过这个机会的话,那至少也要再等半个月了。

    而诸葛恪,似乎一刻也不愿意再等了,更何况,世事难料,谁知道半个月之后,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错过了这一次的机会,恐怕得遗憾终身了。

    大军很快地就集结完成了,诸葛恪一声令下,二万五千人的吴军队伍悄然离开了鬼愁涧,连夜地从小路赶往了无强口。

第270章 轻车熟路

    征南军数度往返于夹石和弋阳之间押运粮草,如今已经是轻车熟路,也就比较悠闲了。

    本身运送粮草有后勤辎重营来负责,装卸运输粮草的繁重劳役自有临时招募来的民夫来做,征南军只负责护卫粮草辎重的的安全,其他的事务一概不管。

    在没有敌袭的情况,押运粮草本身就是一件比较轻松的差事,尤其是从弋阳到无强口这一段路,全是平原坦途,宽阔的官道,走起来甚是平稳。

    只有无强口到鬼愁涧这一段路,比较艰辛一些,道路险峻坎坷难行,不过这一段路只有几十里长,最多只用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抵达魏军前线大营,路途短暂,那怕再不好走也不是什么事。

    起初征南军因为被分配去押运粮草还颇多怨言,但这几趟下来,任务轻松惬意,比起其他各营的魏军在鬼愁涧浴血鏖战,这差事几乎舒服的要死,所以征南军将士们的怨言也就渐渐的少了。

    那怕有时候遭到别营魏兵的白眼,也一样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应,押运粮草怎么了,没老子给你们送吃送喝,你们去喝西北风?

    开始的时候,征南军每次押运都是如临大敌,小心翼翼,全神戒备,时刻提防着敌袭,而且任览和曹亮对行军路线和时间都做了周密的布置安排,对粮道周边区域都实行了戒严,所有路口要隘之处,都派驻巡哨的兵马,将吴国细作暗探的生存空间压缩到了极小的地步。

    吴军摸不清魏军运粮的路线和时间,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每次都平安无事之后,征南军的戒备之心就松懈了下来,都以为这片区域是魏军的后方,吴军根本没有胆量绕过魏军的主力部队来偷袭粮道。

    但曹亮却没有丝毫的大意,粮草辎重事关重大,它的得失甚至会牵涉到战争的胜败,当年的官渡之战,曹操正是偷袭了袁绍的乌巢粮仓,才得以转败为胜,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而曹操也正是凭借着这一场战役的胜利,统一了北方,从而奠定了曹魏江山的基础,换句话说,没有当年乌巢的那把火,现在也就不可能有大魏的这一片锦绣天下。

    诸葛恪虽然有些刚愎自用,但其聪明才智却也是天下皆知的,虽然跟他二叔是没法相比的,但是诸葛恪的聪慧却也在一般的将领之上。

    如何才能退敌,这显然是诸葛恪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在吴军处于守势,进攻权在司马懿手中,退不退兵完全由司马懿来做决定,只要的兵马有粮草,司马懿完全有可能把一场速战速决的局部战争打成无休无止攻防战。

    从国力上来讲,魏国是完全有能力支撑得起这么一场持久战的,再长的时间不敢说,打个一年半载的,则是毫无压力。

    而吴国不同,如此浩大的军事开支,必然会拖垮吴国的经济,战役拖得时间越长,就越对吴国不利,所以吴国一定然争取速战速决,不能把有限战争打成无限战争。

    而想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偷袭魏军粮道,掐断魏军的粮草供应,如此一来,就算是司马懿有心再战,也是无以为继的。

    不过就算是诸葛恪的觎觑之心不死,但在他掌握征南军的确切动向之前,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是等待机会。

    等待机会和完全放弃,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曹亮相信,一旦诸葛恪看到有机可乘,必然会前来偷袭的。

    所以征南军必须常有一颗戒备之心,时刻保持着战斗状态,以应对一切可能的突发状况。

    有备无患是一支军队最起码的素质,曹亮看到征南军出现了松懈的苗头,便立刻整顿军治,要各营各部的人马,都必须保持戒备等级,不得放松警惕,玩忽职守。

    那怕是从弋阳到无强口这一段平原路程,曹亮都要求各军做到时刻戒备,骁骑营更是防范的重点,往来巡弋,以确保征南军护送的整个粮队在遭遇到吴军偷袭而那够迅速地有力地组织起反攻之势来。

    曹亮虽然只是一个参军,同高原职位一样,但在征南军诸将士心目中,曹亮却是权威渐重,有时候甚至曹亮的命令,比身为代行征南将军之职的长史任览还管用。

    这当然和过往的战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征南军数度化险为夷,都和曹亮的计谋有着莫大的关系,无论是安风渡的突围战,还是安风城的防御战,征南军打得都十分的惊险,如果不是在关键时刻曹亮出谋划策,稳定军心,或行这一支军队早已经不复存在了。

    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这些征南军的将士自然对曹亮是刮目相看,崇敬之心也油然而生,所以现在曹亮的每一道命令,人人都言听计从,无人违拗。

    这一次的行程,突然出现了一些意外,本来是酷热难耐的天气,却突然之间变得阴雨连绵,道路难行。

    气候变得凉爽了许多,但大雨却给大军行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原本从弋阳到无强口,正常是四到五天的路程,因为连绵的大雨让道路变得泥泞无比,辎重车满载货物,一旦陷入泥坑之中,往往难以自拨,全能靠人拖马拉,才能走出泥潭。

    这个时候征南军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虽然说运输粮草是民夫的事,但遇到如此的困难,单单依靠民夫是解决不了的,只能和征南军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因为这几天行军已经是耽误了原先的计划,曹亮也不敢让征南军扎营安寨等待开气好转,他只能吩咐征南军顶风冒雨地前进,争取早一些到达魏军前线大营,交割粮草。

    在正常的情况下,魏军都备有七日的口粮,而七日一过,就必须要依赖于新近运来的粮草了,所以耽搁的越久,对魏军的士气有着莫大的影响。

    在曹亮的催促之下,魏军运粮车队,缓慢而艰难地抵达了无强口。

第271章 来了

    此刻在吴强口埋伏的吴军已经是等待了三天之久,连绵的大雨让他们也是苦不堪言。

    由于是要打伏击战,所以这次吴军的行动是悄然进行的,抵达无强口之后,只是在无强口的两边高地上进行了埋伏,既不敢安营扎寨,也不敢埋锅造饭,吴军此行每人只带了五天的干粮,轻装简行,一切笨重的辎重物资都没有。

    这么做当然是为了隐蔽的需要,为了发动奇袭,吴军只能是风餐露宿,不能见一点炊烟,不能暴露一丝的行踪。

    如果是晴天情况还好一点,但这连日的大雨把吴军士兵身上的衣服都淋透了,从上到下,几乎没有一片地方是干的,许多士兵冻得是簌簌发抖,到了夜里,更是一片哀嚎,许多士兵耐不住风寒,竟然得病死去了。

    未战先减员,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诸葛恪也是愁眉不展。

    按理说魏军的运粮车队,三天前就应该赶到无强口了,但吴军提前到达这里埋伏,却等了个空,直到现在,都没有看到魏军的半个人影。

    魏军的粮队,究竟会不会出现,谁心里都没底。

    “把秦源叫过来!”诸葛恪沉声地吩咐道。

    很快秦源就被传唤过来了,相比于吴兵,秦源更是叫苦不迭,普通人身上没伤没痛,淋个雨都受不了,秦源可是背上的鞭伤未愈,被雨一淋,伤口恶化,整个人都发烧起来,头脑晕晕乎乎的。

    “怎么回事,不是说魏军的粮队三天前就会从这儿经过,为何到现在还不见踪影?”一见面,诸葛恪就劈头盖脸地问道。

    有亲兵在后面为他撑着一把大大的油纸伞,诸葛恪倒是没有被雨淋湿,但恶劣的天气,让诸葛恪还是郁闷不已,上次为了报仇攻打安风城,屡攻未克,这次打个伏击,居然在风雨中挨了三天,哎,报个仇咋就这么难呢?

    秦源也是一脸的苦相,他所有的情报,都是司马师给的,他那里知道征南军什么时候会走无强口,何况这么糟糕的天气,征南军还不知道躲那儿避雨呢?

    “粮队迟迟未到,或许是因为天气缘故耽搁了,再等等或许会出现的。”

    诸葛恪默然无语了,其实他很清楚,遇到这么恶劣的天气,粮队的车两必定难行,耽误个三五天,都是正常不过的事。

    无强口是魏军的必由之路,所以只要魏军粮队出现,肯定是会经过这里的,这一点诸葛恪倒不怀疑。

    只不过吴军所带的干粮已经消耗完毕,剩下的粮草只剩下回师途中所需的,所以吴军等得望眼欲穿,还是等不来魏军的消息,今天应该就是吴军等的最后的极限了,再等下去,吴军就将陷入到绝境之中。

    雨好不容易停了,但天色还依然阴沉地厉害,看不出要放晴的迹象。

    中军官向诸葛恪禀报了粮草的消耗情况,由于天气原因,吴军的干粮消耗是远大于预期的,现在每人手中平均都不到一天的口粮了,而回程则至少需要两天的时间,就算吴军现在撤军的话,至少还得饿一天的肚皮才能返回鬼愁涧营地。

    诸葛恪不禁是大皱眉头,本来偷袭作战讲究的就是一个速战速决,他们在此埋伏了三天,已经是大悖军事常识了,如果不是连降大雨的话,很可能这次行动就已经是暴露了。

    所以,就算不是粮草的原因,吴军也不可能这么无限期地埋伏下去。

    诸葛恪向北看了看苍茫的淮河平原,除了一片灰蒙蒙的颜色之外,他看不到任何有生机的东西。

    诸葛恪长叹了一声,看来这次的行动是失败了,苍天不佑,奈之若何,他正准备下达撤军的命令,这时,负责巡哨的留赞急匆匆地跑来,带着满脸的兴奋之色,对诸葛恪道:“诸葛将军,无强口外发现魏军的运粮队伍,正朝着这边行来。”

    “什么?魏军的粮队来了?”诸葛恪是喜出望外,他抬头望天,感觉他老爹的英魂还真是暗暗地在保佑着他,总算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等来了他想要的结果。

    如果诸葛恪再早一刻撤军的话,那么错过这一次的机会,必将是他终生遗憾的事。

    诸葛恪立刻下令,全军按预定计划,进入战斗准备,单等他的一声号令,便发起进攻。

    魏军的粮队确实是姗姗来迟了,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道路,让运粮的辎重车行动缓慢。

    诸葛恪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魏军的旗帜和车辆,不过他按捺住了心头的激动与兴奋,挥手示意吴军蜇伏起来,不要让魏军发现无强口有伏兵的存在,现在还只是魏军的先头部队进入了无强口,真正的大部队还落在后面,如果此刻吴军发起进攻的话,魏军最多只损失一点先头部队,主力队伍会立刻后撤,退往平原地带,吴军在平原地带和魏军交锋的话,肯定是占不到什么便宜的。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所以诸葛恪并没有草率地出兵,他藏身于一丛灌木的后面,密切地注视着魏军的运粮车队缓慢而行,次第通过无强山口。

    这条路显然是魏军时常通行的,所以魏军丝毫没有怀疑这儿有什么异常的情况,更何况是这么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他们似乎也在催促着赶路,只不过辎重车笨重无比,路况又十分的糟糕,所以魏军的行动比较缓慢。

    辎重车辆的左右,护卫着全副武装的魏军步兵,诸葛恪瞧来瞧去,不见魏军骑兵的踪影,把秦源唤过来一问,才知道由于山路崎岖难行,所以征南军一走到无强口,骁骑营的骑兵就留驻山外,剩下的最后一段路程,将会由征南军的步兵来押送。

    说实话,诸葛恪对魏军骑兵还是有几分忌惮的,安风之战时,他就曾领教过骁骑营的厉害,此番在无强口,少了骁骑营这个劲敌,诸葛恪的信心更足了,曹亮只要踏足进无强口,保证他插翅难飞。

第272章 捡个漏

    诸葛恪对这次的伏击作战,是有着详尽的作战方案的,他利用无强口的地形地势,制定出了一套关门打狗的战术,那就是等魏军全部进入到伏击圈之后,派出吴军最为精锐的部队,掐断魏军的后路,利用无强口三面环山的地理特点,一举将魏军全歼于无强口内。

    这里原本就是是吴国的地盘,诸葛恪驻守皖城之后,曾多次到无强口实地考察过,对这里的地形地势十分的熟悉,何处设伏,何处阻击,何处打援,诸葛恪都有着详尽的布置,这里就是诸葛恪的主场,利用天时地利,他可以发挥出最强的战力来。

    诸葛恪之所以在无强口设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弋阳到夹石的平原地带,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平原伏击的难度太大,而魏军又拥有强大的骑兵,吴军取胜的概率基本不大。

    而接近鬼愁涧的地段,魏军的援兵随时可至,不利于打伏击。

    所以考虑再三,诸葛恪还是将伏击的地点选择在了无强口,虽然说这里的山势并不十分险要,隘口的谷地也有些宽阔,但伏击作战,打得就是突然性和隐蔽性,只要吴军能把魏军的运粮队的人和车困在谷底,以丹阳兵强悍的近战能力,一两个时辰内就足以结束战斗了,别处的魏军就算是想救援,那也是鞭长莫及,远水解不了近渴。

    另外无强口地形条件一般,普通的人都不会考虑在此设伏,而魏军显然也没有担心会遭遇到伏击,他们专注于行军赶路,浑然不知危险已经是悄然地降临了。

    诸葛恪很有耐心地等待着魏军全部进入到包围圈中,这才沉着地下令发起攻击。

    最先动手的是埋伏在无强口里面的吴军,由唐咨负责指挥,接到军令之后,他便下令吴军将早已准备好的石块和滚木投放下去。

    这些石块和滚木事先都放置在了斜坡之上,用粗大的绳索绑着,攻击的时候,只需将绳索砍断,那些石块和滚木就会顺着山势滚落下去。

    由于山体坡度较陡,这些石块和滚木滚落下来的时候,速度奇快,并发现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声,有山崩地裂之感,让人不是疑心地震就是山体滑坡。

    无强口深处的隘口极为的狭窄,这些石块和滚木落下来的时候,眨眼之间便将魏军前进的方向给封死了,一辆粮车正好处于滚木和石块落下来的区域,还没等车夫反应过来呢,巨石和圆木已经滚落了下来,那辆粮车和车夫躲闪不及,直接就被压到了底下,粮车四分五裂,人也血肉模糊。

    吴军的目的就是首先封锁魏军前进道路,这些滚木和石块堆集起来,简直就如同是一座小山似的,高达数丈,一下子就将前进道路完全给封死了。

    事起仓促,魏军的先头部队惊得面无血色,急急地将情况报给了任览和曹亮。

    这仅仅只是吴军发起的第一道进攻,就在前面投放石块和滚木的时候,后面的吴军,已经在留赞的率领之下,从山坡之上冲了下去,将魏军的后路给掐断了。

    无强口呈巨大的喇叭形状,谷口附近,几乎宽达一里,而越往里走,谷地急剧收缩,就在吴军投放木石的地段,只有十几丈的宽度。

    吴军掐头去尾,等于一下子就将进入无强口的一万多魏军封在了里头,象包了饺子一般。

    吴军最先动手的就是这一头一尾,诸葛恪就是要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无强口的前后两条路给封死了,然后才慢条斯理地把这只瓮中之鳖给拿下来,反正魏军被困到了山谷之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诸葛恪有着足够的耐心,把这一万多的魏兵给分割蚕食。

    同时他下令,对曹亮的悬赏依然有效,只要有擒获曹亮或斩获曹亮人头的,依然可以得到此前他所宣布的巨额悬赏。

    整个吴军此刻都沸腾了,要知道上次曹亮可是躲在城垣坚固防守有如磐石一般的安风城中,就那样,吴军士兵还是奋勇当先锲而不舍地对安风城发起了一轮又一轮进攻,尸堆如山的情况下依然不放弃进攻,可见那巨额悬赏有多么的诱人。

    而现在曹亮就被困在无强口的谷地之中,这里非但没有象安风城那样坚固的城墙,而且就连一条退路都没有,等于曹亮就是一条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

    毕竟这千军万马,能够擒获曹亮的,只有一人,所以吴军都眼红了,都想成为斩获曹亮人头的那一位,所以在进攻命令下达之后,吴军士兵争先恐后,一窝蜂地向山下冲去,都想争这份头功。

    按理说,对付包围圈内的敌军,尤是居高临下的时候,进攻的一方完全可以利用地势,进行远程的攻击,这样即可以有效地射杀敌军,而且可以减少自己部队的伤亡,同时也能瓦解敌军的斗志。

    一开始就发起进攻进入到肉搏战,这样双方的机会是相等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肉搏战之中,谁能拼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诸葛恪事先的安排,也确实是准备在包围魏军之后,首先进行弓箭的远程打击,但军令一下,这些吴兵压根儿就没缓一下的念头,如同百米冲刺一下,一口气就冲了下去,直接就冲到了魏军的战阵之中。

    搞得后面的吴军弓箭兵拈着弓搭着箭无所适从,自己这方面的人马都已经冲上去了,这个时候在射箭的话,岂不要误伤到自己人吗?

    为了曹亮的这么一颗人头,至于这么拼命吗?

    不过这些弓箭兵想一想,还是赶紧地收拾起弓箭,拿起刀枪,加入到进攻的行列之中,曹亮的那颗人头,就等于换来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荣华富贵,不但自己可以少奋斗半辈子,儿孙都享受不完呀。

    虽然说现在出手有些迟了,但是这乱军之中,谁又能知道谁有机会,兴许落在后面的也能捡个漏呢?

第273章 只为悬赏

    在上面观阵的诸葛恪有些无语了,他之所以重提悬赏之事,就是要激励吴兵奋勇向前,但现在他突然发现,这个激励是不是有些过头了,吴兵们岂止是奋勇向前,简直兴奋地如同打了鸡血似的,跟发了疯了没什么两样了。

    原本他准备安排弓箭兵射上几轮箭,彻底瓦解掉魏军的斗志,但是这些吴兵都争着去抢曹亮的人头,生怕落后别人一步,这人头就被别人给抢去了。

    如果乱箭射出去的话,一不留神把曹亮给射死了,箭上又没记号,天知道这是谁射死的?

    更何况,这抢人头,往往是冲在前面的机会最大,所以吴军的热情似乎太高涨了,没有人肯甘于人后,一窝蜂地就冲了上去,与魏军厮杀在了一处。

    乱军之中,想要找到曹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说诸葛恪为了悬赏,特意地画过曹亮的图像,许多人都记往了曹亮的模样,但是战场之上,乱军纷纷,想真正地找出一个人来,无异于大海捞针。

    此刻曹亮也压根儿顾不上考虑到底有多少人惦记着他的人头,无强口突然出现吴军的伏兵,确实是一个比较意外的情况,任览知道这个消息之后,脸都白了,押粮运草最担心的是什么,不就是敌人的偷袭吗?

    尤其是这种易守难攻的地形,魏军一旦陷入包围,再想脱困那就变得极为困难了。

    “曹参军,怎么办?”任览无计可施,只得问计于曹亮。

    曹亮也是眉头紧锁,这些日子以来,他日防夜防,就是时刻提防着吴军的伏击,那怕是征南军全员都有些松懈的时候,曹亮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时刻不曾放松。

    天天喊狼来了,总也不见狼来,征南军自然而然产生了一些松懈的思想,如今狼真的来了,而且这头狼凶恶无比,该是征南军发挥作用的时刻了。

    征南军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粮草的,而吴军显然就是冲着粮草而来,如何保护粮草不被吴军夺走或者毁坏,这个任务还是相当的艰巨的。

    而从吴军目前采取的战术来看,他们的目标又岂止只是粮草,吴军掐头断尾,直接就将魏军整个粮队和护送粮草的征南军全部包围在了无强口之内,显然吴军的胃口很大,目标不光是魏军的粮草,而是连同征南军在内的所有魏军,准备一口全部吞掉。

    在曹亮看来,这完全是吴军一次有预谋的伏击,绝不是一次偶然为之的行动,看状况,吴军至少在这里埋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们显然是完全掌握了魏军粮队的情况,才会采取这种极为冒险的行动。

    从围攻的吴军数量上来看,至少是超过两万人的,现在征南军深陷于吴军的重围之中,自身能不能保全都是一个难题,更别说保护粮草的安全了。

    所以曹亮当机立断,下令征南军放弃粮草,向谷口方向突围。

    任览一愣,道:“曹参军,我们的职责可是护卫粮草的,如果粮草丢了,如何向大都督交待?”

    曹亮苦笑不得,这任览还真是迂腐之至,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保护粮草,如今吴军势大,征南军能不能突出重围都是一个未知之数,丢了粮草算什么,顶多受点司马懿的责罚罢了,而丢了性命,恐怕就什么也没有了。

    “任长史,吴军势大,我军不可力敌,只能是寻机突围,保住性命要紧,至于粮草,只能是暂时放弃了,如果将来有机会,再夺回来未迟。”

    没错,征南军的职责就是护送粮草,不过那也得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才值得去拼命吧,如果命没了,粮草自然也就丢了,到头来那是人货两空。

    如果真是这样的结果,那么曹亮宁可要保全征南军而不会去保全什么粮草辎重,粮草辎重不过是一堆死物而已,比起征南军将士的性命,那是万万不及的。

    所以在遭遇到袭击的第一刻,曹亮就立刻是审时度势,认为吴军这次伏击的力量太强大,以征南军目前的实力,根本就抵敌不过,所以干脆主动地放弃了粮草,下令征南军以及那些运粮的民夫迅速地向谷口方向撤离,先强行突围再说。

    至于那些笨重的辎重车,曹亮毫不犹豫地就放弃了。

    吴军如潮水一般地从山坡上冲了下来,本来他们以为会遭到魏军激烈的抵抗,但没想到的是,除了一些零星的尚未来得及撤退的魏军之外,整个山谷之中,除了横七竖八的停满了粮草辎重车之外,压根儿见不到魏军主力部队的身影。

    原本他们可是冲着曹亮而来的,纵然是满地的粮草车亦不足以让他们心动,从山谷两侧冲下来汇合在一处的魏兵,都急切地寻找着,曹亮到哪儿去了?

    有些眼尖的吴兵指着朝谷口方向奔袭而去的魏兵高声喊道:“快看,他们在那儿!”

    这些吴兵自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更何况曹亮的那一颗价值连城的人头,如何不令人眼红耳馋,看到魏军朝着谷口方向奔去,他们也不顾一切地追了过去,无论如何,今天绝对是不让曹亮再脱逃了。

    至于这些粮草辎重,吴兵压根儿就没有看在眼里,他们争先恐后地跳过粮车,然后继续朝着魏军撤退的方向追了过去。

    一些零星的魏军队伍试图抵挡吴军的攻势,但吴军的这股子强悍冲击力,仿佛有天然的吞噬能力,可以挡在他们的任何东西,都将被他们的洪流所淹没,那些小股的魏军队伍一旦陷入到吴军的洪流之中后,顷刻间就会被淹没掉。

    吴军的这一支队伍,几乎都怀有着同样的目的,他们众志成城,都跟杀了红了的一样,除了曹亮之外,任何东西,任何人都提不起兴趣,为了那巨额的悬赏,吴军确实是确实是拼尽了全力。

    因为那悬赏的价值,大于任何的东西,绝对是值得吴军用命去拼的。

第274章 喋血无强口

    曹亮看到在后面紧追不舍的吴军,不禁是大皱眉头,他故意地放弃掉粮车,就是想引吴军去争抢,为征南军的的突围赢的时间。

    但没想到吴军压根儿就志不在此,对被魏军遗弃的辎重车,连正眼去瞧都懒得,由于辎重车摆放的位置几乎是淤塞了吴军前进的方向,许多的吴军士兵爬上了辎重车,然后再毫无留恋地跳下去,仿佛如同是踩过一块石头或者踏脚板似的,没有觉得脚底下的东西,会有什么的价值,值得他们去争夺。

    此次诸葛恪所率的军队,全部都有战斗力极强的丹阳劲卒,山险坡急的山路,他们都可以如履平地,行走如风,无强口的这么一点地势,对于丹阳兵来说,压根儿就不算什么,所以他们追击的很快,没过多久,就已经和魏军的后队人马接触上了。

    双方一旦接触,自然免不了一场短兵相接的交锋。

    吴军气势如虹,战斗力强悍,魏军则处于败退之中,气势上自然是要逊色一筹的,陷入到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之中后,吴军立刻是占据着明显的优势,魏军兵后队人马很难抵敌得住。

    此刻魏军距离吴军谷口的封锁线已经不远了,但是后队人马的压力太大,完全抵挡不住吴军的冲击,如果照这个样子下去,等到魏军冲击吴军封锁线的时候,必然会受到吴军两面的夹击,情况恐怕是再糟糕不过了。

    曹亮想过最困难的情况,但恐怕事先预计的困难比起现在的情况来看,要低上许多,如果照这么一个打法的话,魏军的突围行动势必会变得凶险万分,有全军覆灭的危机。

    关键时刻,羊祜和杜预是挺身而出,愿意率领中军的精锐部队去抵抗吴军的追兵,为主力部队的突围赢得机会。

    曹亮大受感动,谁都知道断后是极为凶险的任务,甚至是九死一生,羊祜杜预明知危险,却能挺身而出,足可以见其英雄气概。

    本来曹亮是不想派他们两个去的,但现在自己的手下确实是无什么勇将可用,而吴军攻势强悍,如果没有强力的大将前去断后的话,是很难抵挡的。

    曹亮重重地拍了拍羊祜的肩头,沉声地道:“叔子,我答应过你姊姊,要好好的照顾你的,所以你一定不要有事,如果不能力敌的话,千万不可勉强,记住,一定要活着回来!”

    羊祜咧嘴一笑,道:“姊夫,如果我这次没能活着回去,你一定要照顾好我姊。”说着,扭头就走,率兵而去。

    这可是羊祜第一次喊曹亮姊夫,曹亮心里大不是滋味,他回头对方布道:“方布,你率人立刻跟着叔子和元凯,无论如何,也要保他们杀出乱军之中。”

    方布没有从命,道:“少主,小人只是奉命守护少主的,战场之上,须臾不得离开。”

    曹亮知道方布的死板,老爷和夫人让他守护在自己的身边,他就一直是寸步不离,如今战场之上凶险万分,方布当然更是不肯离开曹亮,那怕是曹亮板着面孔下令,他都不会遵命,搞得曹亮也丝毫没有办法。

    没奈何,曹亮只能是退而求其次,把方布留在自己的身边,让其他四个护卫前去保护羊祜和杜预,并再三申明,这两个人对自己十分的重要,万万不容有失。

    方布倒没有再特别的坚持,或许他认为只要有他一个人来保护曹亮,那怕是万军之中,也已经是足够了。

    于是四名铁血护卫跟着羊祜和杜预去了。

    此时魏军的后队,已经是溃不成军了,许多魏兵陈尸当场,更多的魏兵则是节节败退,节节抵抗,形势已经是极为不乐观了。

    羊祜和杜预率军赶到之后,立刻是双双拨剑在手,大吼道:“今日不是功成之日,就是授首之时,众儿郎,给我杀!”

    羊祜和杜预率领的军队并不太多,只有五六百人,不过这支军队可是征南军的核心精锐,那怕是吴军势如疯虎,他们也全然无惧,听到命令之后,立刻手持刀枪,迎难而上,与吴军激战在一处。

    原本吴军的进攻势如破竹,但羊祜和杜预杀到战场上后,处惊不变,立刻是率魏军精锐投入战斗,与敌厮杀起来。

    刀光阵阵,双方杀得是天昏地暗,羊祜和杜预本来就没有畏惧之心,那怕是天下无双的丹阳精兵,在他们眼里,也不可能战不胜的,羊祜和杜预既然敢主动请命而来,自然是经过了深思熟悉,他两人并肩而立,指挥魏军作战之时,他们也亲自操剑上阵,劈翻了好几名的吴兵。

    羊祜和杜预的加入,立刻是扭转了战场之上的形势,五六百人放到如此规模的战斗之中,根本就显不出什么,但他们带来的形势变化,却是相当显著的。

    本来魏军就处于撤退之中,气势不足,如果难以抵敌住吴军的,很可能会被吴军杀个对穿。

    战场之上,最凶险的就是莫过于被敌军分割包围,丝毫没有挣扎和反抗的余地,所以想要在战场上生存下去,就一定不能被敌人分割包围,成为待宰的羔羊。

    羊祜和杜预的行动也激励着许多的魏兵,面对丹阳兵的强势,或许他们萌生了退意,但战场之上就是这么大,他们又能退到何处?

    横竖是一死,或者窝窝囊囊地被吴军追杀而死,倒不如轰轰烈烈拼他个你死我活,许多败退下来的魏兵此刻受到羊祜杜预激励,又重新加入到了战斗之中,面对敌人而死,总是强于背对敌人而亡的。

    曹亮看到吴军的追击之势被挡住了,知道羊祜和杜预的战斗起了作用,他心里暖意融融的,羊祜和杜预为他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现在曹亮必须要面对吴军的防线,杀出一条血路来,否则羊祜和杜预的努力,最终还是会成灰。

    曹亮此刻没有任何的选择了,他大吼一声,拨出了佩刀,身先士卒地率领着魏军,向着吴军的封锁线冲了过去。

第275章 踢到铁板上了

    留赞率领的吴军似乎已经预料到魏军会向他们这边扑来,早已是严阵以待。

    无强口的谷口比较宽阔,差不多有一里左右,吴军为了达到封锁谷口的目的,派出了大约八千人来参与到封锁行动中。

    留赞所率领的军队是第一波发起进攻的吴军,目的就是为了切断无强口内外的联系,因为这将关系的能不能全歼魏军的问题,所以诸葛恪派出的这一拨人马,堪称是精锐之中的精锐。

    其实封锁谷口的任务还是相当的艰巨,且不说被困在谷内的魏军在求生**的催使下,会对这一条唯一的通道发起疯狂的反扑,就算是留在谷外的那一支魏军骑兵,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不过对诸葛恪利好的消息是,魏军骁骑营驻扎的地方,并不是在无强口附近,他们距离无强口还有十几里的距离,那是一个小镇。

    但十几里的距离对于步兵来讲得走好半天时间,但对于骑兵而言,不过是转瞬即至的事,诸葛恪派兵严密封锁无强谷口,就是想把谷内魏军和留守小镇的魏军骑兵隔绝开来,不让无强口的消息,传到那个小镇上去。

    相隔十几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虽然诸葛恪也没指望着真的就能完全隔绝消息,但是只要魏军骑兵迟到一会儿,吴军或许就可以将包围在无强口山谷内的魏军全部歼灭了。

    所以这首战极为关键,能不能将魏军全部堵死在无强口,首战是至关重要的。

    留赞骑在马上,手里提着一条长矛,冷眼打瞧着向这边冲过来的魏军,这一次,可不像是在安风城下,留赞率领的吴军被魏军骑兵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狼狈逃窜,今天在这里,吴军将会是一道坚如磐石的大堤,抵御着一切的冲击。

    留赞在如潮水般涌来的魏军之中,似乎看到了曹亮的身影,顿时他极度地兴奋了起来,仿佛看到那荣华富贵在向他招手。

    原本被诸葛恪派来把守无强谷口,留赞还暗叹与那巨额悬赏将会擦肩而过,但没有想到,曹亮竟然会自动地送上门来,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他一撺长矛,大吼一声:“曹亮休走,留某在此!”他急不可耐地就率领着吴军冲了上去。

    那些吴兵一听留赞高声喊叫曹亮的名字,顿时也都莫名变得亢奋起来,诸葛恪的巨额悬赏没有一个人不眼馋,如果能斩获曹亮的人头,那可是几辈子都享用不用的荣华富贵啊。

    留赞一马当先地冲在最前面,那些吴兵也紧紧跟在后面,他们和魏军的距离远本就没有多远,相对而行,褚黄色的洪流和黑色的洪流很快就撞击在了一起,双方陷入到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之中。

    这是一场殊死而血腥的战斗,魏兵是绝地求生,此刻爆发出来的巨大能量,势不可挡,而吴兵则是为了那巨额的悬赏,个个如拼命三郎一般,争先恐后地想把曹亮从人群之中揪出来。

    呐喊声、厮杀声、兵器的撞击声,濒死之际的惨叫声等等交织在一起,仿佛如同一曲战场交响乐,宏大澎湃,气势磅礴。

    此刻立于山巅之上的诸葛恪更可以清楚而直观地看到交战的全貌,黄色的洪流和黑色洪流在不断地交汇融合,激烈地发生着碰撞,让诸葛恪感到欣慰的是,任凭那黄色的洪流四处扰动,由吴兵将士构成的黑色的铜墙铁壁,始终是岿然不动。

    眼前所发生的一切,确实都在诸葛恪的计算之中,谷口外,至今还没有看到魏军骑兵来援的情形,这无疑让诸葛恪是信心大增,按照目前的战况,吴军很可能在一个时辰之内就可以结束掉战斗,到那时,就算魏军的骑兵赶来,也不过是收拾残局罢了。

    “曹亮!”诸葛恪牙根紧咬着,从牙缝之中挤出了这个名字,自从父亲遇难之后,诸葛恪为了报仇食不甘味,夜不能寝,他就是等待着这一复仇的时刻,今天,将会是夙愿得偿的一日,大仇得报,终于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了。

    此刻在无强谷口,留赞急得是团团乱转,本来在两军交锋之前,留赞是瞧见曹亮的,曹亮一马当先地冲在最前面,非常的醒目,留赞瞅得真切,提着长矛就冲了上去。

    眼看着冲到了近前,突然曹亮身前涌出了无数的魏兵,挡住了留赞的路,留赞奋力地厮杀,好不容易将这帮子魏兵给杀散了,可再回头时,已经是两军混战的激烈场面了,想在乱军之中找到曹亮,简直就同是大海捞针一般。

    留赞非常的郁闷,这可是他和那亿万悬赏距离最为接近的机会,但此刻寻不到曹亮的踪迹,那巨额的悬赏似乎又变得遥远起来了。

    与此同时,曹亮也是心情郁闷到极点,在他的鼓动之下,魏军的求生**极强,士气高昂,这种气势,杀出一条血路应该不是困难。

    但吴军的防御顽强却有些出乎他的预料,尽管他也知道丹阳兵的厉害,但吴军的表现,还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个个就如同是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异常,完全是拼了命的架式,魏军的进攻,就如同是踢在了铁板上,横竖突不破吴军防线。

    这对曹亮而言,绝不是什么利好的消息,羊祜和杜预在后队顶着压力,顽强地抵抗着吴军的进攻,要知道,那可是数倍于魏军的力量,羊祜和杜预的坚持是有限的,如果他这边打不破僵局的话,征南军还真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现在曹亮已经将希望完全寄托在骁骑营的身上了,只有这支生力军的到来,才可能会挽救战局。

    但是骁骑营驻扎在十几里之外的小镇上,似乎没有察觉到无强口这边的状况,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想办法通知骁骑营,让他们紧急来援。

    可现在吴军的防线针扎不透水泼不进,曹亮就算是想派人突出重围,也是一件不可能办到的事。

    曹亮急中生智,暗叫一声,有了!

第276章 狼烟起

    丹阳兵的强悍此刻已经完全显示的淋漓尽致,无论魏军发起怎样有力的冲击,都始终攻不破这一道防线。

    现在魏军的形势确实是极其险恶,前面打不开缺口,后面的追兵是步步紧逼,如此打下去,魏军是进退维谷,很有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

    任览这时候真有些急了,他一介文人出身,手无缚鸡之力,此刻也是恨不得带兵冲上去,杀出一条血路来。

    曹亮一把将他拉住了,就凭任览这身手,上去也是送死啊!

    “任长史,别着急,会有办法突围的。”

    任览急得两眼是泪,眼看着形势越来越危急了,再不想办法真得会困死在这儿了。“曹参军,得派人突围出去通知骁骑营,光凭咱们是杀不出去的。”

    曹亮不动声色地道:“突围是没戏了,吴人防备的很严,现在恐怕就连一只苍蝇也飞不出去了。”

    “那怎么办?”任览环视周围,有些绝望了。

    曹亮沉稳地道:“甭急,某自有办法。”

    曹亮吩咐魏兵收拢一些易燃的杂物来,木头、皮甲、营帐、粮草、衣服甚至是战死士兵的尸体,全部都堆到一片空地上来,尽可能堆得高些,魏兵们虽然不明就里,但还是依令行事,几百上千号人一起动手,倒也很快地堆集起一座小山来。

    看看差不多够了,曹亮下令魏兵把那杂物堆给点燃了,由于所堆之物,大多是易燃之物,很快大火渐起,熊熊地燃烧起来。

    不过因为刚刚下过雨,空气中的温度很大,火光之中伴随着阵阵的浓烟,袅袅升腾。

    曹亮嫌烟不够大,于是下令魏兵多收集一些潮湿的可燃物,七手八脚地扔到火里,熊熊的大火自然控制了下来,浓烟滚滚,呛得周围的士兵是不住地咳嗽。

    在山顶上的诸葛恪瞧见了这一幕,开始还以为曹亮要用火攻呢,可怎么瞧着都不太像,诸葛恪暗暗地冷笑一声,看来曹亮自以为没有活路,准备点火**,连鞭尸的机会都不留给吴军。

    不管怎样,只要能除掉曹亮,诸葛恪的杀父之仇就算可以了结了,而且曹亮尸骨无存的话,那诸葛恪还能省下一大笔的巨额赏金不是?

    可诸葛恪瞧来瞧去,这曹亮也不像是要引火**啊,想要**,至少得把火烧旺一点才会,怎么看那火势,越来越弱,反倒是烟越来越大了。

    看看直冲云霄的滚滚浓烟,诸葛恪猛然地惊觉,这特么不就是狼烟吗,魏军正用这法子,通知处于十里之外的魏军骑兵呢。

    诸葛恪脸色顿时为之大变,他下令封死无强口,就是为了防止魏军向其骑兵报信,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战斗。

    可是他防前防后,就是漏防了一个天上,不过话说回来了,就算诸葛恪提前想到了,那特么的天上也是没办法防范不是。

    诸葛恪看到那滚滚的浓烟,想到十里之外的魏军骑兵也必然能看得到,他不禁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百密终有一疏啊,真是怕什么什么就来。

    ┄┄┄┄┄┄┄┄┄┄┄┄┄┄┄┄┄┄┄┄┄┄┄┄┄┄┄┄┄

    此刻骁骑营正在这个名叫青竹的小镇上悠闲地歇着身子,他们至少要比步兵少走两天的路,不,这一来一回,至少要走四天的路。

    当然,这也不是骁骑营偷懒,而是山路崎岖的夹石口,根本就没适合骑兵的行进,曹亮和任览商议之后,决定把骁骑营留在无强口外,等大军到大营之中交割完粮草之后,折返回来再与骁骑营会合不迟。

    所以骁骑营才被安置到了青竹镇,说是小镇,其实也就是一个不大的村庄,近三千骑兵一下子停留在这里,让青竹小镇顿时如临大敌。

    文钦下令不得扰民,毕竟这里怎么也还算是大魏的领土,那么生活在这儿的,也同样是大魏的子民。

    每次大军押送粮草走到无强口,骁骑营都会在青竹镇停留,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曹亮正是通过这种方法,保护了骁骑营的战马不必再受崎岖山路的折磨。

    雨终于停了下来,不过天气还没有放晴,但文钦的心情却是很不错,别看骁骑营只多这么四天的休整时间,但对于骁骑营来讲,却是弥足珍贵的。

    尤其是战马,多出这四天的时间来,这些战马也可以从长途跋涉的疲惫之中恢复过来,毕竟战马不能等同于人,它们不会说话,也不会理解人的意图,有劳有逸,才能让战马保持活力状态,否则到真正到了战事,占马疲惫不堪,很难打仗。

    就在文钦盘算着今天晚上吃什么的时候,有一名亲兵眼尖,瞧见了无强口方向升腾起来的浓烟,便禀报给文钦道:“文校尉,那边好象有状况!”

    文钦抬头一看,果然无强口的方向上,浓烟滚滚,虽然说天气阴沉,但那浓烟依然是清晰可见,文钦暗叫一声不好,征南军这个时候正是刚过无强口的时候,无强口突然升起浓烟,岂不是证明那边出了什么状况么?

    牵弘和刘靖也发现了无强口的异常状况,便赶了过来,和文钦共同商量一下怎么办。

    牵弘率先地道:“这股浓烟太过蹊跷了,是不是我们派人过去查看一下出了什么状况?”

    刘靖摇摇头,道:“这显然是出了什么状况,派人过去,一来一回尚需要不少时间,如果大军真的出了什么问题,那岂不就耽搁了,所以不管有没有事,我建议骁骑营全体立刻出击,有事救之,无事更好。”

    文钦点点头,刘靖的话正合他的心意,如果征南军遭遇敌袭,那么必定是情况紧急,仅仅派个斥侯过去查探确实误事,还是立刻调兵前往,才是正途,有事救急,没事就当是溜马了。

    文钦下令骁骑营紧急集合,不到半刻光景,骁骑营就已经全体完成了出战准备,文钦等三人皆跨上战马,朝着无强口方向急驰而去。

第277章 新式投枪

    奔驰出数里之后,文钦他们看到天空中的浓烟更盛了,而且无强口方向,隐约传来了喊杀之声,毫无疑问,前方正发生着激烈的战事,果然是征南军出事了。

    文钦下令骁骑营快马加鞭地赶往无强口,救兵如救火,这个时候可不是考虑什么体力分配的时候,骁骑营能快一步赶到无强口,说不定就能多挽救几名魏兵的性命。

    十几里的路程,对于骑兵来讲,不过是须臾之事,更何况骁骑营此刻是全速前进,所以很快骁骑营就已经抵达了无强口外。

    “可恶!”文钦看到无强谷口聚集着大量的黑衣军,飘扬着的也是东吴的旗帜,他不禁为之大怒,和征南军分别才不过一两个时辰的事,竟然被吴人给钻了空子,真是太可恶了。

    看这阵势,分明是吴军早在无强口设下了埋伏,单等征南军押运粮草进入无强口之后,吴军的伏兵尽出,将征南军连同粮草辎重车全部堵死在了无强口。

    想必被围困的征南军处境极为艰难,否则他们也不会点狼烟来求援了,文钦下令骁骑营立刻排列成进攻的队型,准备发起攻击。

    魏军骑兵的到来,留赞也很快得到了消息,本来封锁谷口的吴军就是一分为二的,对内要阻击魏军的突围,对外要防备魏军骑兵的攻击,这两项任务,一样的重,那个那不能松懈。

    不过相对而言,还是对付骑兵要头疼一些,留赞在骁骑营手下,可是吃过苦头的,所以这次奉命封锁无强口,留赞唯一畏惧的,就是魏军骁骑营。

    所以留赞刚一占据了无强口的时候,就专门地调派出了两千长枪兵,专门来对付魏军骑兵这个潜在的危险。

    留赞一心想要在乱军之中找到曹亮,只可惜场面太过于混乱了,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斩杀了多名魏兵,最终也没看到曹亮的踪迹,不禁是悻悻然而退。

    刚一退下来,就听到了魏军骑兵来袭的消息,留赞顿时想到了魏军所放的那把火和烟,敢情就是这玩意把魏军骑兵给招来的,只是令他有些想不通的是,魏军骑兵这也来得太快过了吧,这边才刚刚火起,那边骑兵没过多久就有如神兵天降,这些家伙怕不是乘风而来的吧?

    不过留赞现在可没心思去仔细考虑这点,他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挡得住魏军骑兵的冲击,守住无强谷口这一道防线。

    两千名长枪兵早已是严阵以待,在宽达一里的谷口上,排出了一道长枪阵,密密麻麻的枪尖,比刺猬的刺还要密集。

    这一道枪林,给留赞平添了不少的底气,过留赞为了更保险起见,又调派了两千的弓箭兵和刀盾兵,给长枪兵做后盾,协助长枪兵守住这道防线,这也使得这道枪林不但锐度十足,又平添了不少的厚度。

    骁骑营很快地排出了一个进攻性的纺锤阵型,比起一字型的攻击阵型来,纺锤阵类似于织布时的纺锤,头尾较细,中间略粗,这种阵型利用中央突破,也可以减少攻击时敌方弓箭兵的威胁。

    处于锤头位置的,自然是战斗力最强,最擅于攻坚的部队,这次石苞和邓艾主动地请缨出战,文钦想了想,便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所以骁骑营的先锋部队便由石苞和邓艾两位别部司马来担任。

    文钦一声令下,骁骑营铁骑隆隆,开始向吴军的阵地发起了进攻。

    战马起初的速度其实并不太快,奔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开始进入到了全速狂奔,石苞和邓艾挂念曹亮的安危,此刻更是打马如飞,恨不和胁生双翅,直接就飞到阵前。

    骁骑营和吴军也只相隔了两三箭地的距离,对面的吴军长枪阵是清晰可见,如果战马这么高速奔驰过去,想要冲破吴军的枪阵,必然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至少处于最前排的人马,伤亡一定会很惨重。

    邓艾和石苞既然主动领命来当这个先锋,自然不想以血肉之躯去硬撼吴军的长枪阵,这次进攻,他们为每位部下都准备了一面盾牌和三支投枪,盾牌是为了防备吴军的弓箭的,而投枪则是专门为了破坏敌军的长枪阵的。

    这个骁骑营从来没有用过的“秘密武器”其实还是曹亮研究出来的,有一次曹亮和石苞邓艾讨论战阵的时候,石苞邓艾对骑兵攻破敌方的长枪阵一愁莫展。

    本身长枪阵就是步兵为了克制骑兵而采用的一种防御阵型,这种阵型,在最大程度上可以保护步兵不受骑兵的冲击伤害,也是长期以来步兵对付骑兵为数不多的几种有效手段之一,石苞邓艾虽然熟读兵书,但对于破阵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于是曹亮提出了一种全新打法,那就是为骑兵配备专门的投枪,实施中距离投射,在接近到敌人长枪阵几十步远的地方,将手中的投枪投射向敌阵中。

    长枪兵虽然可以防备骑兵的冲击,但是对付中远程的投射攻击防御力却是比较薄弱。其实对付长枪结阵,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骑射,不过在现阶段骑兵没有配备双边马镫和高桥马鞍的情况下,骑兵使用的武器大多是单手武器,另一只手需要去操控战马的缰绳,所以骑射根本就是不实现的,因为那将涉及到一个全新的兵种弓骑兵。

    所以曹亮折衷了一下,让骁骑兵配备投枪一种比普通长矛又短又轻的矛,矛尖尽可能打造得锐利一些,枪柄采用细长的木柄,方便骑兵单手来握。

    再轻的投枪也要比弓箭重,而枪头也要比箭头更大更锐利,所以投枪的破坏力将会比弓箭要高的多,当然射程则短的多。

    一般的弓箭可以射到百步以上,不有一句成语叫百步穿杨吗,而投枪的距离大概只有五十步甚至更短一些,不过投枪带来的伤害植,就不是弓箭能比拟的了。

    此番石苞和邓艾出战,带的正是由曹亮改良过的投枪。

第278章 所向无敌

    当然,投枪的使用,古以有之,那怕是原始社会,猎人打猎时都会使用木制的投枪来猎杀猎物,后来应用到军事之中,木制的石制的枪头逐渐为青铜枪头和铁制枪头所取代。

    不过之前投枪的使用,大多是单兵的行为,而在骑兵之中,大范围大规模的应用,恐怕还没有先例,曹亮此举,也算是开了一代之先河。

    骁骑营千骑奔腾,气势如虹,隆隆的马蹄声,有如惊雷一般,震得地动山摇,就连吴军脚底下的大地,都微微地在轻颤。

    步兵面对汹涌扑来的铁骑洪流,本能地就有一种天生的畏惧,丹阳兵虽然号称是天下骁锐,但在如狼似虎的骁骑兵面前,他们的眼神之中,却流露出一丝的恐惧之色,这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似乎一点都不受吴兵自己的情绪控制,就连紧握枪杆的双手就都有些颤抖了。

    魏军骑兵来势极快,不过几个眨眼的光景,他们就已经进入到一箭之地的区域。

    吴军已经开始放箭了,试图想用弓箭来阻挡魏军的攻势。

    吴军的弓箭兵数量倒是不少,虽然说达不到齐射的标准,但那怕是零星的各射各的,上千支箭汇聚起来,也算是不可小觑。

    这个时候,纺锤形的阵形优势便可以体现出来的,由于纺锤形的前端部位又尖又细,吴军这种漫无目的漫射,真正能落到魏军骑兵头顶上的,少之又少。

    而石苞和邓艾此次完全带足了盾牌,那些从天而降的箭矢,大多又射在了盾牌之上,原本被视为骑兵大敌的弓箭兵,这次却是战果廖廖。

    纺锤形战阵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规避弓箭兵的打击,本身前端部分细长,而中间粗大,等中间部分进入到敌方弓箭兵的射程之内时,前端部分已经和敌军前沿接触上。

    比起一字阵型来讲,纺锤战阵的防御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可以有效地减少骑兵的伤亡。

    不过在进攻端,则是要考验到锤尖的锐利程度了,能不能敲开吴军的防线,锤头部分的锐度至关重要。

    石苞和邓艾主动来请缨担纲先锋,绝不是他们心血来潮,一时激愤,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也想趁此机会,检验一下投枪的真正威力。

    很快距离吴军的长枪阵越来越近了,魏军骑兵甚至可以感受到对方枪尖上的冷光,寒意森森。

    进入到最后的五十步,也就进入到了投枪的使用距离了,骁骑兵背缚着的三把长枪,是正好插在骁骑营背后特制的背包之内,枪尖统一朝上,使用时只需向后一伸手,就可以轻易地拨出一支来,然后大力地投掷出去。

    五十步的距离对于骑兵而言,稍纵即失,正是因为这个背包设计精巧,很方便骑兵取用投枪,骑兵可以在投掷完第一轮之后,迅速地投掷出第二第三支投枪,丝毫没有停顿感。

    数百把投枪一齐投掷出来,在强大的惯性力面前,这些投枪几乎是飞了起来,带着势如破竹的气势,向着吴军阵地激射而去。

    石苞和邓艾有些忐忑,毕竟投枪这个项目,是他们自己研发出来的,并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究竟能不能破坏掉吴军的阵地,这一切还是未知之数。

    刷刷刷,所有魏军先锋队的骑兵都把手中的投枪投掷了出去,对面立刻传来了一阵阵的惨叫声和哀号声,鬼哭神嚎。

    正如曹亮预料地那般,吴军长枪阵对付直接冲阵的骑兵是有效的,但对方先来投枪这么一手,却是让他们有些始料不及,手中的长枪毕竟不是防御武器,想要抵挡密密麻麻投掷过来的投枪,显然是力不从心的。

    近距离的投掷有近距离的好处,一方面敌人来不及出做防御,另一方面,如此近的距离,力量大,穿透力强,锐利的枪尖不但可以穿透最前面的吴军长枪兵,就连身后的刀盾兵和弓箭兵也难以幸免,有掷的力量大的投枪,直接就将吴兵给穿了糖葫芦。

    由于纺锤阵是侧重于中央突破,而后利用战阵的宽度,一点点地蹭进去,继而瓦解掉吴军的整个战阵。

    中间部位的长枪阵受到魏军如此规模的攻击,一时反应不过来,已经是死伤一大片了。

    石苞和邓艾捉住这个机会,一马当先,直接就窜入到了吴军的阵中,而身后数千骑的魏军骑兵鱼贯而入,直捣战阵的后端。

    一切只是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的事,五十步远,骑兵纵马,也就是几个呼吸的时间,眨几下眼,原本看起来固若金汤一般的防线,此刻竟然也崩溃掉了。

    魏军骑兵的战斗力,果然是恐怖如斯,所向无敌!

    文钦看到石苞和邓艾成功地完成了突破,顿时为之大喜,立刻下令骁骑营加快进攻的速度,顺着石苞和邓艾刚刚打开的这个缺口上冲进去。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窟窿或破绽,就可以使固若金汤的大堤全部溃坏。

    而吴军看似坚固无比的长枪阵,也不过才是眨眼的光景,就被魏军的投枪所洞穿了,如此大的窟窿,那怕就是留赞,想要再堵上,也是枉然了。

    魏军骑兵冲上来的人数是越来越多,吴军虽然只被突破了中间,两面其实依然还是有着防御阵地的,但魏军顺着这个缺口,一点点地将吴军的阵地蚕食掉,等魏军纺锤型战阵最为粗壮的腰部冲上来的时候,吴军的长枪阵彻底地瓦解掉了。

    接下来的战斗,就完全成为了一边倒的战斗,没有阵形来做防御,吴军步兵根本就无法抵御骑兵的冲击,整个谷口,诸葛恪派出了至少八千精兵在此守卫,但从战阵被突破到吴军的全面崩溃,竟然连一柱香的工夫都没有。

    吴军的瓦解,甚至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完全的一败涂地。

    留赞看到大势已去,再也无心来抵抗了,为了免遭魏军骑兵的屠戮,留赞只能是下令吴军全面撤退,逃离战场。

第279章 救人要紧

    远在山顶上观战的诸葛恪看到这一幕,脸都绿了,为了筹备这一次的伏击,诸葛恪那可是在风雨中苦熬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本来以为熬不下去的时候,目标突然自动送进了伏击圈。

    这几乎让诸葛恪是欣喜若狂,还真以为他老爹的英灵在上天之中冥冥地保佑着他,让他可以一偿心愿。

    但结果却是……

    这种神转折来得简直让人是欲仙欲死,诸葛恪是欲哭无泪。

    本以为八千的丹阳劲卒可以为吴军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线,抵御得住魏军骑兵的冲击,那怕就算是防不住,最起码支撑一两个时辰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事实是,八千丹阳兵构筑的防线,竟然如同纸糊的一样脆弱,魏军骑兵仅仅只发动了一次冲击,就打得吴军长枪阵七零八落,四分五裂。

    防线的瓦解就意味着这次吴军的伏击彻底的失败了,诸葛恪精心设计的计划也破产了,这仗再打下去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只能是徒增伤亡而已。

    于是诸葛恪下令吴军撤退,不过撤退的时候,那些粮草却不能白白地丢弃,该拿的,还是要拿的,毕竟吴军在粮草供应上,也不富裕,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当然,这么多的粮车,吴军是不可能全部带走的,诸葛恪下令将带不走的粮草全部焚烧掉,绝不能给魏军留下一粒粮一把草。

    这次的伏击战,诸葛恪原本就是有两个目的,首要的目的那肯定是斩杀曹亮,报杀父之仇,次要的目的则是劫魏军的粮草,迫使司马懿因为粮荒而撤军。

    第一个目的显然是落空了,看着魏军骑兵冲破了吴军的防线和被围困的魏军会师,诸葛恪就知道自己真的报仇无望了。

    但丢了西瓜,芝麻却不能不要,如果再让魏军把这些粮草失而复得,那就是诸葛恪彻头彻尾的失败了。

    吴军开始了撤退,边撤边四处点火,把带不走的粮车给烧掉,显然他们十分畏惧魏军骑兵,撤退的时候十分的仓皇,生怕魏军骑兵突然地冲过来,收割掉他们的性命。

    不过似乎骁骑营的目的只在救人,对吴军焚烧粮车的举动并没有太在意,事实上,由于粮车大部分已经深入到了无强口内,山路狭隘而崎岖,再加上粮车本身就是堆放的横七竖八,这样的条件下,并不有利于骑兵作战。

    所以骁骑营只管将被围困的任览曹亮及南征军诸营人马解救出来,对吴军劫粮烧粮的举动是听之任之,不予理会。

    整个无强口谷内是烟火遍野,一片狼籍。

    任览见状大为心痛,疾呼道:“快去救火,别让吴人把粮草全烧光了!”

    曹亮却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相比于粮草的损失,他更在乎的是人员的伤亡,现在征南军的大部队和骁骑营是汇合了,但仍有些一股的部队没有突围出来,他们仍在顽强地战斗,与围困他们的吴军殊死一搏。

    还好吴军现在并无多少的战意,大部分的吴军已经在撤退中了,这也是这些小股的魏军得以存活下来的原因,否则吴军全力围攻的,他们这些几十人的小队,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

    曹亮下令救人为先,只要是还有魏军被围,不管规模大小,一律火速赶往救援,那怕是只剩下一个活的,都不能放弃。

    至于粮草,那就早顺手了,有条件的话就去救一下火,能抢下多少来算多少,反正救人和救粮,救人是排在第一位的。

    在曹亮看来,人才是最重要的,粮草没了,还可以再运,人没了,那就是真没了,这一战,征南军也承受了很大的损失,若非骁骑营救援及时,很可能损失会大于安风之战。

    征南军经过历次的血战,伤亡达到了六成以上,当时肩并肩离开洛阳城的这些将士,一多半已经长眠在淮南的这片土地之上,再也回不去故乡了。

    见惯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曹亮不禁是感慨万千,战争永远是这么的残酷,不管你愿意与否,它都会夺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曹亮现在就等于是和死神抗争,他这边多努点力,也许就能从死神的手上,多挽救一条生命。

    羊祜和杜预回到了曹亮的身边,两人的身上,都沾满了血迹,衣甲残破,满脸的疲态,显然他们拼尽了全力。

    羊祜咧嘴笑道:“姊夫,这回没让你失望吧?”

    曹亮大为感动,虽然说羊祜和杜预皆为一代名将,但他们都属于那种运筹帷幄的儒将,何时曾冲锋陷阵过,没想到此番随跟随自己出战,却是亲临战场,浴血厮杀,还真是够难为他俩的了。

    曹亮拍拍他俩的肩膀,道:“这次你们可是立了大功的,回头我一定为你们请功,先下去歇息吧,保重身体。”

    这次羊祜和杜预打得十分顽强,与数倍于他们的吴军展开了浴血奋战,成功地阻挡了吴军的进攻,为曹亮这边大军的突围创造了机会,今天羊祜和杜预的表现极为的抢眼,功不可没。

    石苞和邓艾则是奉了曹亮的命令在战场上四处营救被困的魏兵,骑马能赶到的地方,他们率兵第一时间便杀了过去,将吴军给杀散了,将被包围的魏军营救出来。

    许多骑马无法达到的地方,石苞和邓艾也不放弃,他们弃马步行,攀山而上,只要在无强口内发现魏兵的踪迹,不管是多远,他们都会赶过去,将其解救下来。

    至于粮车,石苞和邓艾自然是无瑕顾及,只能是交给后续赶到的魏兵。

    还好刚下过雨,山谷内的气候潮湿,吴军退走时又烧得比较仓促,许多粮车上的火只烧了一半,就被后面赶来的魏兵给扑灭了,多少也能抢回一些粮食来。

    至于那些喂马的干草,却是无法保住了,被大火烧了个精光。

    吴军撤退的很快,而魏军忙着救人救火,也无瑕去追击,无强口的战斗,很快就进入到了尾声。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