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030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毕竟让位给司马伦,那是司马懿的想法,司马师最终会不会这么做,那就是司马师的决定了,没有任何人能约束了他。

    而且司马师虽然没有亲生儿子,但从司马昭这儿过继了司马攸,于是许多人理所应当的认为,将来司马师百年之后,将会由司马攸来继承大位,过继来的儿子也是儿子,那是要给司马师继承香火的。

    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司马师没等到他百年之后,还在他活着的时候,就退居二线了,把所有的权力都移交给了司马伦,他到是不折不扣地履行着对司马懿的承诺,但显然这个决定让某些人是大失所望。

    只有司马师自己清楚,这和司马懿的遗命并没有多少直接的关联,如果司马伦是一堆抹不上墙的烂泥,司马师肯定不会把大权移交给司马伦,为了司马家的千秋大业,司马师还不至于愚孝到唯命是从的地步。

    而恰恰相反的是,司马伦是司马师唯一能选择的人,也是将司马家带出困境重振辉煌的最后希望,所以司马师选择了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把大权交给了司马伦。

    在司马师看来,这是他这一生做出的一个最为正确的选择。

    不过,别人是不是也这样觉得呢,那还真是未必。

    在豪门之中,争嫡夺位的戏码一直在频繁的上演着,兄弟阋墙一直是让上位者比较头痛的事,毕竟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啊,厚此薄彼,往往会带来更大的矛盾。

    就如同司马懿,正因为他特殊地偏爱幼子司马伦,才会做出跨越两代的安排,让本来还有一点希望的其他子嗣彻底地寒了心,这也是司马懿过世之后,其他的儿子和司马伦来往比较少的原因。

    司马伦是一个识大体谋大局的人,家族内部这些弯弯绕绕其实他并不在意,如此多事之秋,司马家的人如果不能一致对外的话,那跟自取灭亡有什么区别?

    所以司马伦尽管有想让司马昭司马伷司马亮领兵拒敌的想法,但他考虑再三,还是觉得自己出面并不太好,这事由司马师来办稳妥一些。

    司马师欣然同意,家族危难之际,理应家族中的每一份子都贡献一点力量才是,北地三郡同样是关中防御体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所用非人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现在司马军人才凋蔽,堪当大任的真没有几个,司马伦希望自家的兄弟站出来担负要职,这完全是符合家族利益的。

    于是司马师将司马昭、司马伷、司马亮三人召来,亲自和他们商讨一下北地的防御问题。

    司马昭现在的职务是卫将军,司马伷担任散骑常侍,司马亮担任议郎,他们都是在朝中任职的,司马师突然提议让他们分别出任冯翊太守,北地太守和安定太守,这完全是出乎他们的意料的。

    司马昭以前曾跟随过曹爽出征蜀国,司马伷也担任过冀州牧的职位,只不过他们履职的时间都比较短,此次放外任去担任太守,且不说太守的职位要比他们现在的职位更低一些,最关键的是北地三郡那边比较荒凉,条件自然是艰苦许多,这让过惯了锦衣玉食的他们心里上感觉难以接受。

    不过他们还真没办法拒绝,现在的形势谁都清楚,司马家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如果就连关中都丢了,那么天下之大,恐怕就真得再无他们的容身之所了,所以司马家的每一个人,都该是他们出力的时候了,所以那怕他们心底里一万个不愿意,但嘴上却不能说什么,连连称是,并表示愿为司马家的兴衰大业尽棉薄之力。

    司马师一听,这三兄弟思想觉悟还是挺高的,心里很是高兴,当即表示,他们只是临时出镇边关,朝中的职务全部予以保留,俸禄加倍,等将来击退曹亮的军队,依然回朝中任职。

    三人领命,相偕离开了司马师这儿。

    擅于察言观色的司马亮出去之后,对司马昭道:“二兄,看你脸色,似乎不太高兴啊?”

    司马昭方才便一直耷拉着个脸,满脸的阴沉之色,反正司马师也是眼瞎的,看不到司马昭的表情,司马昭都懒得假以颜色了,只是虚言假意地敷衍了司马师一番,出了司马师的住处之后,司马昭更是怨气难平,脸色愈发的难看了。

    听到司马亮的问询,司马昭重重地哼了一声,道:“让你去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你情愿吗?”

    司马亮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道:“我当然不乐意了,但兄长如此安排,我们能怎么办,只好从命了。”

    司马昭冷笑道:“大哥此次将大权交给司马伦,早已是不问朝政之事了,潼关、武关、蒲坂津等地的要职,皆是司马伦安排的,就连傅嘏出任凉州刺史,也是出自他的任命,为何北地三郡却要让大哥出面安排,你们不觉得这中间有什么蹊跷吗?”

    司马伷和司马亮顿时一怔,道:“二兄你以为咱们的这些任命也是出自九弟之手?”

    司马昭鄙夷地看了他们几眼,冷笑地道:“你们呀,就是被别人给卖了,还帮人数钱呢!你们也不动脑子想想,以司马伦的聪明,你们斗得过他吗?明明他已经就任大将军,执掌朝中大权,所有的人事安排皆出自他之手,可为何区区三个边郡太守的职位,还需要大哥亲自来安排,这分明是他心怀不轨,暗藏祸心。”

    司马伷面带疑色地道:“这应该不至于吧,平时九弟待人平和,对我们也是谦恭有加的,二兄说他暗藏祸心,真没看了出来。”

    司马昭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痛心地道:“三弟,你真是太老实了,别人随便恭维你几句,你就找不着北了?人家心如猛虎,你却视为羔羊,到头来,怎么死的你都是稀里胡涂!”

第2031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毕竟让位给司马伦,那是司马懿的想法,司马师最终会不会这么做,那就是司马师的决定了,没有任何人能约束了他。

    而且司马师虽然没有亲生儿子,但从司马昭这儿过继了司马攸,于是许多人理所应当的认为,将来司马师百年之后,将会由司马攸来继承大位,过继来的儿子也是儿子,那是要给司马师继承香火的。

    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司马师没等到他百年之后,还在他活着的时候,就退居二线了,把所有的权力都移交给了司马伦,他到是不折不扣地履行着对司马懿的承诺,但显然这个决定让某些人是大失所望。

    只有司马师自己清楚,这和司马懿的遗命并没有多少直接的关联,如果司马伦是一堆抹不上墙的烂泥,司马师肯定不会把大权移交给司马伦,为了司马家的千秋大业,司马师还不至于愚孝到唯命是从的地步。

    而恰恰相反的是,司马伦是司马师唯一能选择的人,也是将司马家带出困境重振辉煌的最后希望,所以司马师选择了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把大权交给了司马伦。

    在司马师看来,这是他这一生做出的一个最为正确的选择。

    不过,别人是不是也这样觉得呢,那还真是未必。

    在豪门之中,争嫡夺位的戏码一直在频繁的上演着,兄弟阋墙一直是让上位者比较头痛的事,毕竟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啊,厚此薄彼,往往会带来更大的矛盾。

    就如同司马懿,正因为他特殊地偏爱幼子司马伦,才会做出跨越两代的安排,让本来还有一点希望的其他子嗣彻底地寒了心,这也是司马懿过世之后,其他的儿子和司马伦来往比较少的原因。

    司马伦是一个识大体谋大局的人,家族内部这些弯弯绕绕其实他并不在意,如此多事之秋,司马家的人如果不能一致对外的话,那跟自取灭亡有什么区别?

    所以司马伦尽管有想让司马昭司马伷司马亮领兵拒敌的想法,但他考虑再三,还是觉得自己出面并不太好,这事由司马师来办稳妥一些。

    司马师欣然同意,家族危难之际,理应家族中的每一份子都贡献一点力量才是,北地三郡同样是关中防御体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所用非人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现在司马军人才凋蔽,堪当大任的真没有几个,司马伦希望自家的兄弟站出来担负要职,这完全是符合家族利益的。

    于是司马师将司马昭、司马伷、司马亮三人召来,亲自和他们商讨一下北地的防御问题。

    司马昭现在的职务是卫将军,司马伷担任散骑常侍,司马亮担任议郎,他们都是在朝中任职的,司马师突然提议让他们分别出任冯翊太守,北地太守和安定太守,这完全是出乎他们的意料的。

    司马昭以前曾跟随过曹爽出征蜀国,司马伷也担任过冀州牧的职位,只不过他们履职的时间都比较短,此次放外任去担任太守,且不说太守的职位要比他们现在的职位更低一些,最关键的是北地三郡那边比较荒凉,条件自然是艰苦许多,这让过惯了锦衣玉食的他们心里上感觉难以接受。

    不过他们还真没办法拒绝,现在的形势谁都清楚,司马家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如果就连关中都丢了,那么天下之大,恐怕就真得再无他们的容身之所了,所以司马家的每一个人,都该是他们出力的时候了,所以那怕他们心底里一万个不愿意,但嘴上却不能说什么,连连称是,并表示愿为司马家的兴衰大业尽棉薄之力。

    司马师一听,这三兄弟思想觉悟还是挺高的,心里很是高兴,当即表示,他们只是临时出镇边关,朝中的职务全部予以保留,俸禄加倍,等将来击退曹亮的军队,依然回朝中任职。

    三人领命,相偕离开了司马师这儿。

    擅于察言观色的司马亮出去之后,对司马昭道:“二兄,看你脸色,似乎不太高兴啊?”

    司马昭方才便一直耷拉着个脸,满脸的阴沉之色,反正司马师也是眼瞎的,看不到司马昭的表情,司马昭都懒得假以颜色了,只是虚言假意地敷衍了司马师一番,出了司马师的住处之后,司马昭更是怨气难平,脸色愈发的难看了。

    听到司马亮的问询,司马昭重重地哼了一声,道:“让你去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你情愿吗?”

    司马亮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道:“我当然不乐意了,但兄长如此安排,我们能怎么办,只好从命了。”

    司马昭冷笑道:“大哥此次将大权交给司马伦,早已是不问朝政之事了,潼关、武关、蒲坂津等地的要职,皆是司马伦安排的,就连傅嘏出任凉州刺史,也是出自他的任命,为何北地三郡却要让大哥出面安排,你们不觉得这中间有什么蹊跷吗?”

    司马伷和司马亮顿时一怔,道:“二兄你以为咱们的这些任命也是出自九弟之手?”

    司马昭鄙夷地看了他们几眼,冷笑地道:“你们呀,就是被别人给卖了,还帮人数钱呢!你们也不动脑子想想,以司马伦的聪明,你们斗得过他吗?明明他已经就任大将军,执掌朝中大权,所有的人事安排皆出自他之手,可为何区区三个边郡太守的职位,还需要大哥亲自来安排,这分明是他心怀不轨,暗藏祸心。”

    司马伷面带疑色地道:“这应该不至于吧,平时九弟待人平和,对我们也是谦恭有加的,二兄说他暗藏祸心,真没看了出来。”

    司马昭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痛心地道:“三弟,你真是太老实了,别人随便恭维你几句,你就找不着北了?人家心如猛虎,你却视为羔羊,到头来,怎么死的你都是稀里胡涂!”

第2032章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杜预在云梦泽的处境十分的尴尬,五万大军,三分之一是骑兵,三分之二是步兵,如此强悍的战力组合,放到北方的平原上,那就是纵横捭阖,所向无敌的存在。

    但是陷入到云梦泽的泥沼之中后,却是步履蹒跚、艰涩难行,看来还是自己低估了云梦泽的困难程度。

    当年赤壁之战大败之后,曹操就是从云梦泽的华容道逃往南郡的,面对孙刘联军的围追堵截,曹操便驱使老弱残兵去修路,曹军的骑兵直接就从这些老弱残兵身上践踏而过,华容道上至今都是白骨累累,那泥坑之中,随处都是挖出尸骸来,可见当年的惨烈程度了。

    曹操在逃亡之时,顾及的只是自己的性命,那儿还顾得上那引起老弱残兵的性命,不拿这些老弱残兵来填坑,他们一样也不可能走出华容道,所以将他们来填坑,等于是发挥点余热罢了,曹操一生杀人无算,视人命为草芥,自然不会在乎这些人的死活。

    但曹亮不一样,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曹亮都不会允许这样残暴不仁的行为发生,只有真正的爱兵如子,这些士兵才会效死以命,心甘情愿地为国出力。

    杜预的行军慢就慢一点吧,反正陆抗的主力受到了王濬水军的隔阻,没办法渡江,一直滞留在长江的南岸,杜预的对手只有步协的七千人马,就算杜预无法追得上步协,但步协也是不敢轻易地去招惹杜预的,双方基本上是相安无事。

    杜预提议步协的人马既然追不到,那倒不如放弃,右军团尽可能地早些赶往江陵,只要拿下江陵,步协的七千人便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纵然他们在云梦泽多方折腾,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云梦泽虽然地域广阔,但却是人口稀少,堪称是荆州腹地的不毛之地,步协虽然可以周旋其间,但粮草物资的供应必须会成为一个极大的问题,所以步协的军队想要在云梦泽生存,那就必须要得到江陵方面的补给,否则就会处境艰难。

    如果魏军能拿下江陵的话,就等于是瓮底抽薪,一下子断了步协的后路,如果步协还滞留在云梦泽的话,那他便是自取灭亡。

    不过想必步协也不可能坐视江陵失守,所以最大的可能便是步协会提前赶往江陵,协助江陵守军来守城,此举则正合杜预之意,聚而歼之,也就无需在云梦泽费力地云搜寻了。

    曹亮很快便同意了杜预的作战方案,由杜预领军直袭江陵。

    当然按杜预的行军速度,想要抵达江陵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不过王濬的水军既然已经封锁了长江水道,曹亮也就不用担心陆抗会抢在杜预的右军团抵达之前先到达江陵了。

    巴丘之战结束之后,王濬的水军便长驱直入,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无论是江陵还是西陵的水塞要,魏军水师尽皆摧毁之,一艘船只都不给吴人留下,魏军水师一路所向无敌,横扫了整个从巴丘到巫峡的水路,肃清了吴军残余的最后一丁点水军力量。

    吴军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力量能与之抗衡了,那些较小的船只,他们还能拖上岸去,但凡大一点的船只,却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魏军将其摧毁。

    看到魏军水师在长江水道上横行无忌的模样,直令许多的吴人是扼腕而叹,想当初吴国的水军可是这长江水路的上主宰,纵横无敌,无人能与之匹敌,吴国正是凭借着强大的水军,才有了和魏军相对抗的资本,几十年屹立不倒。

    但谁有曾想到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曾经辉煌一时的吴国水军,最后竟然能沦落到灰飞烟灭的下场,吴人在震惊绝望之余,都也忍不住唏嘘哀叹,吴国真得将亡矣。

    几乎所有的吴人都清楚,吴国的存亡与长江天险有着莫大关系,北方的军队不善水战,源远流长宽阔浩荡的长江,便成为了吴国的一道天然屏障,魏人虽然时间地觊觎着江南之地,但有强大的吴国水军存在,魏人也只能是望洋兴叹,无所作为。

    可谁曾想到曹亮仅仅用一年的时间,便打造出了一支无敌的舰队,横行于长江之上,吴军的几大水军舰队,被魏军逐次消灭,渡江之战时,建业水军遭遇到了魏军巨型投石车的攻击,几乎全军覆灭;彭泽湖水战之时,武昌水军同样也是遭受了灭顶之灾,包括主将步阐在内的水军船队,全军尽墨,两大舰队的失败,也就预示着一个属于吴国水军的时代,彻底地落下了帷幕。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十分悲哀的事,甚至比起建业沦陷,吴主崩殂更为令人惋异和心痛。

    建业丢了,可以再夺回来,吴主孙休驾崩了,重新地换一个皇帝出来即可,但如果水军船队覆没了,那吴国的所有希望就都泯灭了。

    由此可见水军在吴人心目之中的地位了。

    以前吴国水军鼎盛之时,大江南北,任由他们往来,想渡就渡,想过就过,甚至无需渡口码头,在吴人看来,长江就是他们的最大通道,无论是南北横渡,还是东西贯通,他们都离不开长江。

    可现在整个长江水道都落入到了魏军的掌控之中,吴人再想南北横渡,那就得先问问魏军的水师巡逻船队答不答应了。

    曾几何时,吴人会如此的落魄,陆抗的吴军主力,被拦截在了长江南岸,根本就没有机会到达江陵了,吴军在荆州的军队,被这一条大江拦腰斩断,南北分离,再无缘会师。

    或许陆抗明白这也许是魏人的企图,将吴军隔阻在长江的两边,让吴军首尾难顾,这样便可以各个击破了。

    但明白归明白,陆抗却似乎没有任何的破解之法,毕竟他还被魏军骑兵一路咬得死死的,他疲于奔命,如何能有闲睱之余的时间去考虑吴军的出路问题。

    不过在吴军快到了山穷水尽之时,又见到了柳暗花明。

第2033章 争夺江陵

    没错,正是蜀国的姜维率军入局,让本已经是彻底绝望的吴军重新燃起了希望,给垂死的吴军注入了一剂强心药,让他们重获新生。

    如果没有蜀军的援助,吴军在燕子矶根本就没有希望突出重围,在魏军的前后夹击之下,很可能就会全军覆灭,正是蜀军在这关键时候的出手,拯救了处于生死危亡之中的吴军。

    这也让魏军诸将是纷纷扼腕而叹,只差这么一点点就能将吴军给消灭了,真是太可惜了。

    不过曹亮却不那么认为,显然蜀军的出手是极具目的性的,也就是说,这次的行动是姜维的一次蓄谋,如果魏军没有把吴军逼入到绝境之中,蜀军的救援就不会让吴人感恩戴德了,所以这次的蜀军的出手,时机选的恰到了好处,如此一来,吴人大难不死,自然是对蜀军感激涕零,姜维也可以轻易地掌握联军的话语权。

    这时王濬也送来了急报,声称在长江的北岸发起了蜀军大队人马的踪迹,他们自永安出发,一路沿江东进,如今已经抵达了西陵,但依然没有停止的迹象,还要继续地东进。

    王濬的水军在消灭了吴国最后的水上力量之后,每日都会派巡船游弋于长江之上,一者为了封锁长江水道,一旦发现吴军有渡江的企图,王濬便会调集船队予以打击之,二者亦可深入敌境,去侦察吴军的动向,为魏军步骑的下一步行动提供相应的情报。

    蜀军出兵永安的情况水军也很快便掌握了,毕竟蜀军所行之路,有许多的路段都是在江边的,而且这也是唯一的通道,想绕都绕不过去,魏军水师的巡船看到之后,第一时间便将这个重要情报上报给了王濬,王濬也不敢有任何耽搁,火速飞报于曹亮。

    其实魏国水军发现蜀军在西陵一带的行动的时间,是早于燕子矶战斗的,也就是说蜀军这次出川,是兵分两路的,一路人马前往洞庭湖一带救援陆抗,另一路人马则直接杀奔江陵,目标直指荆州的治所。

    江陵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陆抗从武昌西逃,目的地就是江陵,曹亮派杜预五万大军横穿着云梦泽,目标也是直指江陵,所以姜维出川之后,第一时间便率兵火速东进,自然而然也是将目标锁定在了江陵城。

    在抢夺江陵之中,蜀军显然是抢占了先机的,魏军两路人马,南路的石苞军团主要负责追击陆抗的军队,而北路的杜预军团则是深陷云梦泽之中,距离江陵更是遥远。

    而姜维的人马则是一路无遮无拦,畅通无阻地直奔江陵而去,显然姜维和陆抗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姜维的军中,更有吴人为之引路,所以才会如此地顺畅。

    江陵是荆州的治所所在,屯积在大量的粮草军械,而这些物资一旦落到了姜维的手中,姜维便是如虎添翼,更加的势不可挡。

    但魏军想要和姜维争夺江陵,似乎有些鞭长莫及,杜预的军队距离江陵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程,至少在几天之内是无法抵达的。

    不过比较利好的消息是石苞虽然放弃了追击陆抗,但率军兵抵公安,而公安与江陵相隔并不太远,一个在南岸,一个北岸,如果石苞的军队能顺利地渡过长江的话,距离江陵也仅仅只有几十里的路程了,对于已经控制了长江制水权的魏军来说,渡江作战也并非难事。

    所以曹亮立刻调整战略部署,将王濬的水军尽数地调往公安,协助石苞军团渡江,陆抗那既然已经是追不上了,那干脆就暂时地予以放弃,魏军将会集中力量,率先拿下江陵再说。

    同时曹亮给杜预也下令,让他加速前进,如果全军前进确有困难的,可以采用分兵而进的办法,先派遣一支轻装的队伍赶赴江陵,协助石苞军团对江陵城采取攻势,争取在陆抗的军队赶到江陵之前,从姜维的手中将江陵给夺下来。

    魏军封锁长江水道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阻拦陆抗的人马抵达江陵,这个计划在巴丘之战后看来是成功的,毕竟魏军确实已经是封锁了从巴丘到巫峡的水路,吴军基本上没有机会从之一段江面上横渡过去。

    但现在蜀军出兵之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尽管魏军水师牢牢地控制着长江水道,但吴军完全可以从陆路绕道进入到蜀国境内,从永安或者别的江段进行渡江,那魏军就会鞭长莫及,无法阻拦了。

    理论上,魏军水师也可以继续地溯江而上,深入到蜀国境内,但长江在中游下游一带水面宽阔,而上游的蜀国境内,却是激流险滩遍布,大型的战船很难通行,只有一些小型的战船可以深入到蜀国境内。

    可如此一来,魏军水师就很难控制局面了,更何况数千里的长江,魏军也没有那么多的战船和兵力来分段驻守,所以一旦吴军进入到了蜀国境内,拦截计划基本上是失败的。

    不过陆抗想要绕行蜀地,那就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时间上会耽搁很多,而魏军却可以从直线距离上直接渡江,对江陵城发起进攻,从这一点上,吴军是处于明显的劣势的。

    所以曹亮在给王濬的命令之中,除了让他将水师主力调往公安的同时,还必须继续地加强对长江水道的封锁,绝不能让吴军在江陵或西陵一带进行渡江。

    就让陆抗慢悠悠地在山里面绕行吧,等他抵达江陵之时,恐怕江陵城早就易守了。

    虽然现在还不能准确地掌握姜维究竟是带了多少的人马胶来的江陵,但按照蜀军在永安驻防的兵力和罗宪率领的一部分救援陆抗的人马来看,姜维所率的人马不会超过两万。

    而石苞所率的就有三万大军,加再上未来几天就可以抵达江陵的杜预的五万人马,魏军右军团整个建制的兵力都将加入到江陵围攻战之中,再加上王濬的水军力量,魏军在这场战役之中,依然是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的。

第2034章 梦想成真

    姜维这次的出川,是兵分两路的,姜维计划自己率领两万人马从北路前往江陵,罗宪则率领一万人马走南路去救援陆抗,两路兵马同时出发。

    姜维调到永安一年多来,可一点也没有闲着,姜维深知,对付魏军,那怕真就是吴蜀两军的兵力集中起来,都未必打得赢,毕竟姜维和魏军交手多次,深知魏军的厉害。

    尤其是曹亮打败了司马氏之后,魏国的实力并没有因为内乱而衰减,反而是越战越强,最近两次蜀军的北伐,姜维就领略到了曹亮军队的强大战力。

    以前的数次北伐,姜维虽然没有能够获得实质性的胜利,但和雍凉魏军的较量,也丝毫不落下风,破敌歼敌的小胜却是不断的,大部分的时候的撤退,也不过是因为魏军坚守不战,蜀军粮草耗尽的缘故。

    而和曹亮军队的两次较量之中,姜维却是经历了人生之中两次少有的大败,尤其是陈仓之战,姜维在得到了司马伦十万大军的襄助之后,却依然是惨败而归,兵力损失高达半数,由此可见曹亮的魏军战斗力是何等之恐怖。

    面对这样的对手,姜维自己不敢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怕就是和陆抗的军队进行联手,姜维都得小心翼翼才是。

    毕竟蜀国大半的兵力是部署在汉中一线的,那儿才是对魏作战的主战场,就算蜀国暂时地不从汉中出兵北伐了,但必要的防御却是一点儿也不能少的,汉中的安危得失对蜀国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事。

    所以这次姜维到永安来,只带了两万人的军队,其余驻守永安的,也只有一万多人了,合计兵力三万余人,而除了在永安留守一少部分的军队之外,姜维已经是倾巢而出了。

    但这点兵力和魏国的强大军力相比,确实有些杯水车薪之感,所以想要和魏军进行对垒,蜀军就必须要压箱底的东西才行。

    姜维虽然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但他却未必能有诸葛亮的才华,尤其是研究发明的领域,姜维完全不具备诸葛亮的能力,诸葛亮的三大发明:元戎弩、木牛流马和扎马钉已经成为了绝唱。

    不过姜维掌握着这三样东西的设计图纸,完全是可以依葫芦画瓢,大量地进行仿制。

    其实在汉中的时候,为了打造应用进攻和防御端的两样武器,姜维曾经从成都调了不少的工匠,在汉中建起了工坊,规模化地生产连弩和扎马钉。

    到了永安之后,姜维又将汉中的那些工匠给调到永安来,在永安新建了新的工坊,继续生产打造元戎弩和扎马钉,毕竟这两样武器都是蜀军所急需的,一个应用在进攻端,一个应用于防守端,都属于一次性的消耗用品,对于提升蜀军的战力有着极大的关系。

    尤其是扎马钉,那简直就是逃跑神器啊,魏军的厉害之处就是魏军的骑兵,骑兵的速度往往是步兵所望尘莫及的,如果步兵在撤退时遭遇到了骑兵的追击,那便是步兵的噩梦,想要逃掉试比登天,就算不死,那也得脱一层皮。

    而扎马钉之所以能被称之为逃跑神器,就是因为扎马钉就是专门对付骑兵而设计的,扎马钉具有小巧轻便,使用方便的特点,只要蜀军在逃跑途中,在敌人骑兵穷追不舍的情况下,随手往地上一抛,就能形成一大片的路障,只要战马踩到其中任何的一枚扎马钉,战马就会废掉。

    只要蜀军在比较狭窄的道路上布置上一大片的扎马钉,便可以轻易地挡住敌人骑兵的追击,虽然说这些扎马钉不会对敌人造成致命性的伤害,而且最终也会被敌人所收走,但它却能为蜀军赢得一些宝贵的撤退时间,等敌人将战场上的扎马钉清理干净,蜀军早就逃之夭夭,到了安全地带了。

    而且就算是敌人清理速度比较快,但也架不住魏军可以在逃跑途中多次使用啊,只要追兵追上来,蜀军就可以再次抛投,让魏军骑兵始终无法近身,他们终究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所以在罗宪出发之前,姜维特意地让罗宪带上扎马钉,便告诉了他使用的注意事项。

    罗宪一直在巴东为官,从来也没有见过扎马钉,这次看到扎马钉的实物,不禁是暗暗地称奇,他按照姜维的交待,这些扎马钉由专人负责保管,在必要时,由这些人来断后,投放扎马钉,便可以成功地迟延魏军的追击。

    有连弩和扎马钉,姜维对罗宪救援陆抗的行动没有丝毫的担忧,罗宪想要打得赢魏军几乎没有可能,但要说全身而退嘛,也是有相当大的把握的,所以姜维几乎不用操南路的心。

    真正让姜维比较担心的,是江陵城的得失。

    姜维这次出兵,对江陵城是志在必得的,江陵城是荆州的治所,拿下江陵,就意味着蜀军重回荆州,现在距离关羽失掉了荆州,已经是整整四十年了,蜀汉人魂牵梦萦了四十年,这一刻终于是梦想成真了。

    陆抗已经是同意归降蜀国了,包括江陵在内的所有荆州城池,现在已经是尽归蜀国所有,或许谈判之时陆抗还有点小九九,可此刻他穷途末路,正等待着蜀军前去营救他呢,此刻姜维出兵荆州,将不会有任何的阻力了。

    当然,姜维为了能顺利地接收荆州的地盘,还是将陆抗派来使者带在了身边,首席的使者建平太守吾彥,不过姜维派他随同罗宪出发了,前去营救陆抗,有吾彥在,罗宪也可以更好地和陆抗进行沟通。

    当然吴国派来谈判的可不仅仅只是吾彥一个人,而是一大帮子的人,其中副使便是步协之子步玑,还有好几个在荆州有地位有影响力的官吏,他们随吾彥前往永安,这次重返荆州,正好可以为姜维充当向导。

    于是姜维便用步玑为向导官,引军出永安,沿着江北的路径,首先便直奔西陵而去。

第2035章 姜维的习惯

    西陵以前叫做夷陵,如果说是江陵是蜀汉人心心念念想要收复的地方,那么夷陵则是蜀人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楚。

    当年因为荆州失守,关羽殒命,刘备愤而起兵伐吴,就是在夷陵与吴军决战,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七十里,大败而归,最终病死于白帝城。

    诸葛亮可以修复吴蜀之间的同盟关系,却是永远也无法修复蜀汉人心中的痛,夷陵也成为了四十年来蜀汉人的一个梦魇。

    尽管此刻来到西陵城的蜀军之中,已经再无四十年前经历过夷陵之战的人了,但蜀军之中依然许多的人是心情沉重的,他们的父辈就曾经战死在这里,不过他们能重回夷陵,也算是可以告慰亲人的在天之灵了。

    姜维接收西陵倒是简单的多,毕竟身边有步玑为向导,步协镇守西陵多年,这些吴兵皆是步家的下属,有步大公子在城外喊一声话,自然城上的守军就会毫不犹豫地打开城门,将他们迎入到了西陵城中。

    西陵也是长江上游的一座军事重镇,地位仅次于江陵,乃是吴国西面的门户,它西连蜀国,北接魏国,正是魏蜀吴三国必争的战略要地。

    如果蜀国得了西陵,便可以挥师东进,直取荆州,而诺大的荆州,再无险可依。

    如果魏国得了西陵,则完全掐断了吴蜀两国的联系,东进可吞吴,西进可灭蜀,更是咽喉要冲之中的要塞。

    虽然姜维此行的目的地是江陵,但他到达西陵之后,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在西陵城中盘桓了一日,不光仔细地察看了一番西陵的城防,而且在西陵城的周边区域很有耐心地逛了逛。

    姜维瞧得很是仔细,还不停地向步玑询问些什么,了解的很是详细,在外人看来,姜维就如同是游山玩水一般,而且是那种深度游,绝不是走马观花。

    众将都有些纳闷,他们这一路行来,几乎都是倍道而行,星夜兼程的,就是唯恐魏军抢在他们前面,得了江陵,这也是姜维在从永安出发之时就曾下达的命令,任何都不许懈怠。

    可没想到到了西陵之后,姜维自己却主动地停留下来,还四处地闲逛,这操作,其他人是深感莫名。

    不过姜维对此却没有任何的解释,他身为主将,当然也无需事事向部下去说明,其实就是姜维的一种习惯,西陵既然是一个军事重镇,那或许将来能用得上,所以姜维必须要对它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里的山川地理,这里的布防情况,姜维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而许多的事情,光看地图或者听别人的介绍,那肯定是不甚了然的,所以姜维在相当紧张的时间内,还要抽出一天的时间来,仔细地去勘查西陵的情况,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兵法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许多人将知彼放在了首位,千方百计地云刺探敌人的军情,对自己的底细却不甚了然,甚至是一塌胡涂。

    其实敌情固然重要,但首要的还是要建立在知己的情况之下,战场之上的变化纷繁复杂,敌人可能会故布疑阵,施放烟雾,所以敌情的掌握往往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而对自己的了解,则是比较容易的多,唯一需要的就是细心与耐心了,只有你沉下心来,才能发现别人所发现不了的优点或缺点,在未来的战争之中,加以利用之。

    西陵做为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正是因为如此,姜维才会对西陵如此地上心。

    次日清晨,姜维率军离开了西陵,向着下一个目的地江陵而去。

    西陵之所以称之为军事要塞之地,就是因为西陵乃是荆西山的最后一道防线,出了西陵之后,地形就豁然变得开朗起来,前面便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大平原,长江就如同是一条随风飘舞的丝带,在江汉平原上留下了蜿蜒曲折形状,九曲长江也由此而得名。

    离开了山区,道路也变得通畅起来了,由于从西陵到江陵是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地带,尽管已经进入到了平原之中,但地势依然要比东面的平原要高上许多,所以这里比较少有湖泊,更没有沼泽,反倒是有大片的低矮的丘陵和土山。

    按理说,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上行军,是最为惬意的,这段路没有山地之中那些崎岖坎坷,也没有沼泽地之中那样的泥泞难行,如果按现在的行军速度,蜀军只需要用两三天的时间就可以抵达江陵了。

    不过姜维却没有因为道路的情况好转而开心,反而是变得眉头紧锁起来。

    姜维是雍州天水人,此前他从来也没有来过荆州,所以他对荆州是极为陌生的,地势平坦虽然有利于行军,但对蜀军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太友好的地方。

    蜀军最为擅长的,就是在山地作战,原本蜀地就是多山,蜀军多在山中作战和训练,那怕再艰辛的山路对他们而言,都是如覆平地。

    而平原地带,那则是骑兵的天然主场,如果在这一带和魏军进行战斗的话,那么蜀军是很难有胜算的,

    在陇西,姜维就和魏军的骑兵有过多次的较量,结果如何能,那可能是用完败来形容。

    平原地带,魏军的骑兵几乎是不可战胜的,那怕蜀军使用扎马钉都无法逃得过魏军骑兵的追击,毕竟扎马钉的使用条件相对来说是比较苛刻的,只有在道路比较狭窄显没有别的道路可以绕行的情况之下才能使用。

    像这样的大平原,根本就不具备使用扎马钉的条件,试想一下,这四面八方都十分的通畅,蜀军得扔下多少的扎马钉才能起到阻挡骑兵作用啊?

    毕竟扎马钉那可是一次性的消耗物资,受到资源所限,蜀军之中也不可能配备太多,蜀军在这平原上使用,很可能一次就都将扎马钉的库存给消耗完了,甚至可能还不够,所以这些地方根本就无法使用扎马钉。

第2036章 与时间赛跑

    姜维似乎患上了平原恐惧症,他策马立在一座山头之上,看着苍茫的江汉平原,顿时便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但就算如此,姜维也得硬着头皮去江陵,毕竟他身为蜀国的大将军,未战而先怯,恐怕只有被天下人耻笑的份了。

    当然还有一更为重要的原因,让姜维不得不去江陵,那就是荆州的钱粮都是存贮在江陵的,陆抗指望着江陵的钱粮能让他重振旗鼓,对于姜维来说,也是有着同样的重要意义。

    得到了这笔钱粮,就可以解决掉吴蜀联军的后顾之忧,而反过来让魏军先拿下江陵的话,那无疑让魏军是如虎添翼,对于姜维来说,这就是得不偿失了。

    所以不论局面如何困难,姜维都必须要抢先赶到江陵去,必须要将江陵的这批钱粮物资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断然不能让它落到魏军之手。

    蜀军这一路行来,难免会遭遇到魏军在长江之中的巡逻船只,魏军既然是只是巡逻,船只的数量就不会太多,双方即使是相遇,也是隔水相望,相安无事的。

    姜维在永安之时,对吴国境内的消息也是了如指掌的,吴国水军的覆灭,姜维也是清清楚楚的,所以蜀军虽然也有船队,但姜维却根本不敢派出来。

    毕竟和吴国的水军相比,蜀国的水军相差得太远,船队的规模恐怕连吴国水军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受蜀中的江流条件所限,蜀国的战船寻常都是中小型的船只,大多数的用途也是做为运输船只来使用的。

    强大的吴国水军都已经全军覆灭了,蜀国的那点水上力量根本就不可能是魏军水师的对手,所以这次姜维出川,压根儿也没考虑走水路,那怕就是粮草运输,也是从陆路上走的,尽管山路艰险,粮草转运困难,可姜维也没有别的办法,如果真从水路运粮的话,估计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不过蜀军这种陆路运粮的方式他们也习惯了,从永安到荆州,就算路途再艰难,也不会比翻越巴山和秦岭更难吧。

    从蜀中运粮到祁山,那可是至少要跨越上千里的路程,自古以来就有千里不运粮的说法,更别提蜀道之艰难了,所以粮草物资的运输一直如瓶颈一样,制约着蜀军的北伐,诸葛亮和姜维多少次的无功而返,其实都与后勤运输有着莫大的关系。

    那怕诸葛亮天纵奇才,制造出木牛流马那般的运输神器,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蜀道难行之问题。

    不过此番姜维从永安出兵,到距离最近的西陵,也不过才两三百里的路程,就算不能从水路运输粮草,走陆路的话,也不算太难的事。

    不过对于姜维来说,在长江之中见到魏军巡逻的船只不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会暴露蜀军的行踪,毕竟魏军的船快,尤其是在顺流而下的情况之下,一日千里都是有可能的。

    姜维本来计划着将这一次的行动做得隐密一些,他带兵直抵江陵,给魏军来一个措手不及,可惜刚出永安,就和魏军的战船遭遇到了,这下什么秘密都荡然无存了。

    其实姜维也是比较无奈,从永安通往西陵,还真是老虎上山一条道,没有别的路可走,这条路的许多路段,还就是沿江路段,几乎就在悬崖的边上,一边是陡峭而笔直的峭壁,一边便是波涛汹涌的长江。

    蜀军出现在江边的险路之上,江中的魏军船只自然是看得清清楚楚,姜维相信,用不了一两天的时间,蜀军出川的消息就会让魏军高层知晓,这对自己谋取江陵是相当不利的。

    姜维在出兵之前得到的情报是魏军夺取了武昌之后,兵分三路而进,其中水路一军,陆路两军,沿着长江向西挺进。

    陆抗弃守武昌,率军转而奔江陵而去,魏军自然而然地也将江陵锁定为第一攻击目标,魏军水陆三路人马齐头并进,俨然也是目标直指江陵的。

    吾彥二度出使蜀国,就是希望蜀军可以尽快地出兵,以解荆州的燃眉之急,尤其是在巴丘渡江失败之后,陆抗的处境变得愈发的艰难了,步协的七千人马被隔阻在了长江北岸,而施绩的一万多人则是掉头南下,再加上吴军还得不断地派兵来断后,以保证可以有效地阻截魏军追兵,这一部分人员的伤亡加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所以陆抗手中的兵力是越来越少,局势也变得紧张起来。

    如果再得不到蜀军的援助,陆抗的军队能不能逃出魏军的追击都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所以这个时候姜维的出兵,也已经是如在弦之箭,不得不发了,本来姜维还计划着将此事禀报给刘禅,等得到刘禅的复之后再出兵,可现在情况如此地紧急,显然姜维是等不到刘禅的回复了,毕竟从永安到成都,就算是快马快船,也得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这一来一回之间,再加上刘禅未必就能及时地予以回复,他肯定还得征召大臣们来商议,所以这个时间只能是无限期地往后压。

    但荆州的军情如火,一日千里,根本就不给蜀国慢悠悠的反应时间,于是姜维才会下定决心,立刻出兵,不但要抢在魏军围歼陆抗部之时将吴军给救下来,而且还必须要将江陵先夺下来,这样才能在荆州之战中,抢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蜀军的意图和行踪完全地暴露了,偷袭变成了强攻,姜维此刻也没有别的什么选择了,只有加快行军的速度,倍道而行,和时间赛跑,力争抢在魏军抵达江陵之前,蜀军可以率先抵达。

    离开了西陵之后,道路变得平坦起来,蜀军的行军速度也比在山区时提高了不少,但姜维认为这还远远不够,江陵的得失关系到整个荆州之战的成败,他们现在不能有任何的松懈思想,唯有不惜体力,全速前进,蜀军才有机会,才有希望。

第2037章 反客为主

    一路晓行夜宿,星夜兼程地赶路,蜀军诸将士几乎个个累得都口吐白沫了,这哪里是行军,简直就是一场玩命般的赛跑啊,寻常的赛跑,还是轻装而行的,现在的这场强行军,却是在全负重的情况下,真得和玩命没有多大差别。

    不过还好,蜀兵们并不没有坚持太长的时间,他们大概奔跑了两天之后,巍峨雄壮的江陵城便映入到了他们的眼帘之中。

    历尽千辛万苦,他们是终于看到了曙光,蜀军许多士兵再也坚持不住了,直接就瘫倒在了地上,和牲口一样大声地喘息着。

    姜维没有催促这些士兵起来,而是让他们暂时原地休息,只派出部分的警戒部队在周围巡视,以防备魏军可能的突然袭击。

    同时,姜维派出步玑等人,前往江陵城下,去探查虚实,如果江陵城还在吴军的手中,那么就由步玑和吴军守将进行沟通,让其打开城门,将蜀军放入城中。

    这个沟通是必须的,毕竟江陵的守军也并不知道陆抗和姜维已经达了协议,所以蜀军如果突然出现在江陵城下的话,那守城的吴军未必就敢轻易地给他们打开城门,如果遇到一个死心眼的守将,非要拿到陆抗或施绩的手令才开城门的话,那这事还真不好办了。

    所以姜维此行带步玑等人同往,就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没有步玑这些人在,蜀军几乎是寸步难行的。

    先前蜀军抵达西陵城下之时,西陵的守军也是如临大敌,紧闭城门,只到步玑现身之后,西陵的守军这才很快地打开了城门,迎接蜀军的入城。

    姜维知道如果自己直接率军抵达江陵城下之后,也肯定是会吃闭门羹的,所以他这一次并不没有急于上前,而是派了步玑等人先去交涉,这样便可以省去不少的麻烦。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姜维也不确定此刻魏军是不是已经攻取了江陵城,如果魏军已经抢先占领江陵的话,那么蜀军直接开到江陵城下,便是一个极其威胁的举动,很容易遭到魏军的伏击。

    而保持此刻的距离的话,最起码给蜀军一定的缓冲,就算此刻魏军杀过来,蜀军也可以从容应对,不至于被杀个手麻脚乱。

    不过事实上姜维的担心是多余的,魏军虽然进展比较快,但也没有快到十分离谱的程度,至少江陵城还处于吴军的控制之下,而且附近几十里的区域之内,也没有发现魏军的踪迹。

    步玑等人很快地来到了江陵城下,由于战事吃紧,江陵城的防御等级自然是处于最高警戒级别的,城门紧闭,城头之上戒备森严,步玑一行的到来,自然引起了守军的警觉。

    城上的守军不认识步玑,再加上他周围护送的士卒穿着得皆是蜀军的战衣战甲,自然让守军是如临大敌,一时之间剑拔弩张,箭头齐刷刷地对准了他们。

    步玑顿时连忙大喊,要求见南郡太守朱乔。

    施绩离开江陵之后,江陵城的最高官员就是太守朱乔了,此刻他正在江陵城东门进行巡视,因为那个方向上,出现敌情的机率是最高的。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东面没有发生任何的情况,西门那边却突然出现了大批的人马,得到禀报之后,朱乔便火速赶到了西门,登上城楼欲一看究竟。

    可上城一看,朱乔便愣住了,来人不正是西陵都督步协的公子步玑吗,虽然步玑只是担任校尉一类的官职,但他却是荆州三巨头步协之子,朱乔倒也不敢怠慢,只是他很疑惑,为何步玑会和蜀军搅在一起。

    还有就是蜀国和吴国一向安好,互不犯境,为何蜀军此刻会突然出现在江陵城下,而且从永安到江陵,本来就是关隘重重的,蜀军能来到江陵城下,那就证明这一路再无人阻拦,难道江陵城西的诸城,已经尽归蜀国了吗?

    陆抗和蜀国议降之事,自然是极少数的人知晓的,那怕朱乔是南郡太守,却也不知此事,所以才会一肚子的疑云。

    步玑连忙把吴蜀议和之事说与了朱乔,便将陆抗亲笔书写盖着大将军官印的文书拿给了朱乔,朱乔这才算是明白了过来,下令守军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将姜维的大军迎入到了城内。

    姜维入城之后,却和朱乔发生了冲突。以朱乔的看法,姜维是陆抗请来的援兵,是协助吴军守城的,可姜维一来,却是反客为主,要朱乔及吴军诸将听命于他,接受他的统一指挥。

    朱乔虽然有些憋屈,但陆抗的文书上写得明白,确实是让荆州各路吴军受姜维的节制,统一协调作战事宜,虽然朱乔虽然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但却也不得不屈尊于姜维之下。

    可姜维的第一个命令就让朱乔炸毛了,姜维的命令很简单,那就是弃守江陵,将江陵所有的军队、粮草、物资统统调往西陵,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将江陵的百姓也全部迁走,只留一座空城给魏军。

    朱乔一听就火冒三丈,放弃江陵!开什么玩笑?江陵是荆州的治所,也是荆州最为重要的城池,其地位也仅次于武昌,在武昌失守之后,江陵就成为了荆州的中心,如此要害之地,荆州牧施绩离开江陵的时候,还反复地叮咛朱乔,让他不惜一切代价,誓死也要守住江陵,绝不容许江陵失守。

    可姜维一来,却要下令撤守江陵,这算哪门子的命令?连魏军的人影也都没有看到,姜维居然要他们弃城而逃,朱乔实在搞不清楚姜维的居心何在,所以他断然地拒绝了姜维的这一个要求。

    陆抗虽然在书信之中让荆州的吴军都接受姜维的调度,但这样的命令朱乔能接受吗?所以朱乔当场就发了飙,严辞拒绝了姜维的要求,同时撂下狠话,除非是陆抗本人亲自下的撤军命令,否则就算是他的人头落地,也不可能接受这样荒谬的命令。

第2038章 荒谬

    “荒谬!真是荒谬!姜维就是欺人太甚,难道我们吴国的人都死绝了吗,让他如此胡作非为?”朱乔和姜维闹了一个不欢而散,气怵怵地回到了太守府中,还没坐定,就对着紧随其后的步玑便是大发牢骚。

    朱乔是南郡太守,守土抗敌是他的职责所在,更何况施绩离开江陵前往武昌之时,就曾再三地叮嘱于他,让他加强戒备,绝不能让江陵有半点的闪失,必须要做到人在城在,人亡城亡。

    尽管陆抗没有做过类似的表示,让朱乔与江陵城共存亡,但陆抗撤离武昌时,目的地却是江陵,这一点很是清楚,毕竟陆抗是派人给朱乔送到书信的,要他做好迎接吴军主力到来的准备。

    虽然陆抗的军队在巴丘遭遇到了魏军的阻击,暂时无法抵达江陵,但也不排除陆抗以后会想办法再进行渡江,如果陆抗抵达江陵之时,发现江陵早已是人去城空,他又该做如何想?

    按步玑提供的文书,陆抗确实有将军事指挥权交给姜维的意思,但陆抗并没有明确地提出让朱乔弃守江陵,所以姜维的这个命令对于朱乔来说,万万不能接受,除非是陆抗或施绩有明确的指令,朱乔才会予以执行,光是姜维的命令,朱乔是绝不应命的。

    步玑略感尴尬地一笑道:“朱太守,陆大将军有所交待,让我等皆听命于姜大将军,如果朱太守真有不同想法的话,何不同姜大将军好好谈谈,何必闹得如此僵呢?”

    朱乔冷冷地道:“有什么好谈的,撤守江陵,姜维这就是别有用心,他不过是觊觎江陵的兵马钱粮,才会在魏人还没有攻来之时便主动逃亡,现在江陵守不住,他撤往了西陵,等魏人攻到了西陵,又会说西陵也守不住,便可以理所当然地将兵马钱粮撤往蜀国了,等到了蜀国,我们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恐怕是生不如死。所以某宁可战死于江陵,也绝不后退半步!”

    步玑见朱乔的态度决绝,知道无论如何再劝说于他也是无济于事的,只能是拱手告退,回去见了姜维。

    不过步玑可没敢说朱乔态度决绝,而是说朱乔奉命镇守江陵,在没有得到陆抗的军令之前,他是不可能撤离江陵的,所以想要让他撤军,必须想办法与陆抗取得联系,由陆抗下达正式的军令,才有可能劝服朱乔。

    姜维一听,不禁是大皱眉头,真没想到南郡太守朱乔竟然是如此一个油盐不进的人,可偏偏姜维对他一点办法也没有,真是无计可施。

    姜维在蜀国,位高而权重,极具威望,如果说部下的将领谁敢这样公然地抗命不遵,恐怕早就被姜维拖出辕门给斩首了。

    可现在是在吴国,虽然说姜维和陆抗已经达成了协议,陆抗率领荆州所有的吴军全部归降蜀国,其麾下所有人马也听从姜维的调度,但真要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江陵的地形,姜维已经看过了,三面平原,一面临水,如果说以前吴军拥有水军优势的话,那江陵城便可以用固若金汤来形容,就算万一守不住了,至少还有水上的这一条退路。

    可现在吴军水师大败,全军覆灭,如今的长江水道,已经成为了魏军水师的天下,江陵守军的退路没有了,如果魏军一旦围城的话,江陵城外无险可依,只凭江陵城的城防,如何能挡得往魏军。

    因为拥有着投石车这样的神兵利器,魏军在攻城的时候往往是无坚不摧,根本就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得了他们。

    吴国的城池,大多是比较简陋的,那怕是江陵这样的州城,也是夯土所建的,看起来挺是雄伟壮观,但姜维清楚,在魏军投石车的面前,这些城墙几乎是不堪一击的,如果他们死守江陵城的话,那结局恐怕是相当的惨。

    姜维在关陇一带和魏军交过两次手,深知魏军的攻城手段,所以姜维察看了江陵城的状况之后,果断地下令撤离江陵,将江陵的兵马钱粮撤往西陵,西陵那边的地形地势相对复杂一些,利用西陵周边的险要山地,建立长围,就可以和魏军进行周旋了。

    对此,姜维并没有任何私人的成见,完全是基于战略上的考虑,姜维半生戎马,大小战役经历过无数,所以在作战经验上面,几乎是无人企及的,他的这种战略安排,确实让吴军诸将是很难理解。

    朱乔身为南郡太守,对江陵城自然是很有感情的,不想轻易地放弃,这一点姜维倒也能理解,但在姜维已经陈清利害之后,朱乔依然丝毫不松口,这就让姜维也些无奈了。

    说实话,朱乔如果真得抗命不遵的话,姜维还真是拿他没有任何的办法,虽然名义上姜维取得了吴蜀联军的指挥权,但事实上吴军诸将并非是那么的心悦诚服,尤其是这个南郡太守朱乔,更是公然地抗命不遵,完全不把姜维的权威放在眼里。

    朱乔其实仰仗的,还不是他麾下的那两万守军么,姜维这次到江陵来,也只带了两万的人马,论人数,姜维的人马和朱乔的人马其实相差不大,那怕就是真的双方发生了冲突,朱乔也未必会处于下风。

    正因为如此,朱乔才有了叫板姜维的底气。朱乔对蜀国的人并没有什么好感,认为他们此次前来荆州,不过是落井下石,想要趁火打劫,根本就不可能为了兴复吴国而战。

    姜维一来江陵,还没有看到来袭的魏军的面,也不清楚江陵到底能不能守得住,就下令守军全部撤退,放弃江陵,这显然就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朱乔的想法,蜀军根本就不是来帮他们的,而是打秋风捞好处的。

    既然是这样,那朱乔也就对他们无需客气了,朱乔打死都不会离开江陵城,除非有陆抗的命令,否则他要让姜维的阴谋诡计,绝不能得逞。

第2039章 鲠刺在喉

    现在双方的兵力持平,而且江陵的吴军还占据着地利之势,如果真要是动起手来,姜维肯定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

    当然就算是姜维的兵力占据着优势,他也不敢轻易动手的,毕竟真要是拿下朱乔的话,势必会引起江陵守军的哗变,大敌当前,任何的内乱是自取灭亡,姜维行事自然得要以大局为重,不敢轻举妄动。

    其实姜维在撤守江陵的计划上面是没有任何的私心的,他是综合江陵和西陵的具体情况才做出这样的安排的,毕竟江陵虽为荆州的州治,但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三面平原地带,无险可依,而唯一的退路水路也被魏军给掐断了,所以以姜维的战略眼光来看,江陵就是一座死城,没有任何的防守价值,一旦被魏军所包围,那么所有的人都会陷入到绝境之中。

    想要打破这种困境,就必须要撤离江陵,如果能将江陵的兵力粮草物资全部转移到防御条件比较好的西陵去,那么战胜魏军才有可能。

    但现在的问题是吴军人家这边不干呀,朱乔的态度很强硬,他对姜维的命令是置若罔闻,根本就不予理睬,想要让他撤兵,那也很简单,那就是拿陆抗或施绩的手令来,在朱乔的眼中,就认这么两位,别人的命令,在他这儿压根就不好使。

    因为隔着长江,而长江水道又在魏军的严密控制之下,南北两岸的交通几乎完全断绝,姜维对南岸那边的情况完全不知,陆抗的行踪更是搞不清楚,现在想要拿到陆抗的手令,完全是不可能的。

    至于施绩,那就更别提了,此刻施绩早已经和陆抗分道扬镳了,前往了荆南,更是无影无踪,朱乔向姜维索要陆抗和施绩的手令,简直就是强人所难。

    步玑是陆抗派往蜀国的副使,协助吾彥来和蜀国进行联络的,如今吾彥不在,步玑就需要担负起姜维和朱乔沟通的事来。

    但看看现在的这个局面,步玑就头痛不已,姜维坚持己见,朱乔则是拒不应命,两个人完全僵在了那儿,一点沟通的余地都没有,步玑是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虽然步玑是步协的公子,但他的职位只是校尉,正所谓人微言轻,在朱乔面前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分量,步玑对姜维的计划还是比较赞同的,毕竟他爹步协是西陵都督,对西陵的状况步玑当然是门清,以西陵之险要,阻击魏军的进攻当然没有任何的问题。

    可惜朱乔对他的意见根本就不采纳,两个的地位不对等,朱乔压根儿就没有拿正眼瞧他,如果吾彥在这里的话,事情可以就会好办一些,毕竟吾彥是建平太守,至少和朱乔是平级的。

    步玑没办法居中调和,只能是先行退下了。

    副将宁随颇为不忿对姜维道:“大将军,吴人竟然如此无礼,我们又何须帮他?且让他们自生自灭便罢,依末将之见,不如早回永安,也能落得个清净。”

    姜维苦笑一声道:“我们此次出川,正是收复荆州大展拳脚之时,倘若回兵,虎头蛇尾,岂不令天下人耻笑之,更何况陛下对此事也是期望过甚,此时撤兵,陛下也恐会大失所望啊。”

    姜维也有姜维的难处啊,此次出兵荆州,整个蜀国上下一片欢腾,尤其是那些出身于荆襄的官吏,更是非常的热衷,充满殷切的期望。

    这些荆襄出身的官吏,当年追随先主刘备入蜀,都成为了蜀汉的开国功臣,但他们心中都有一丝的隐痛,益州虽好,但故里难回,不能说这真得是一桩人生憾事。

    衣锦还乡对于许多在外宦游的人来说是最多的诱惑,但对于身中蜀国的荆襄派系官员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及的,自从荆州失守之后,这些人就如同成为了无根的浮萍一般,那怕在蜀中过着锦衣玉食大富大贵的生活,但一想到难归故土,就如鲠刺喉,难以下咽。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情结,那就是叶落归根,许多的人一生漂泊,最大的心愿恐怕就能在死后葬身故土,但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对于大多数的蜀汉荆襄系的人来说,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这些人都是出身于荆襄的,但最终却无一例外地客死异乡,他们在蜀国为相,位高权重,可最终就连最为普通的一个民夫都能实现的遗愿他们也实现不了。

    对于那些当年曾追随刘备入蜀的功臣,其实也已经死得剩不下几个人了,魂归荆州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不过对于荆襄系二三代的人来说,姜维进军荆州,成为了他们可以荣归故里的最大机会,他们也有机会来告慰先父先祖的在天之灵了。

    但如果此刻姜维撤兵回蜀,那么最失望的恐怕就是这些荆二代荆三代了,如果本来没有什么希望,大家心里也是踏踏实实的,但如果你创造出了希望,却又一手破灭了这个希望,那结局便是大不相同的。

    姜维如果此时回兵的话,那必定成为千夫所指的目标,将会为蜀人所唾弃,那么他在蜀国的地位也会越发地困难了。

    所以那怕是朱乔拒不配合,姜维也不能轻易地撤兵,但如何让蜀军在荆州立足,这就有点考验姜维的智慧了。

    毫无疑问,姜维赶到江陵,也只是仅仅地抢了一个先手,魏军的大队人马,此刻正朝着江陵方向袭来,如果蜀吴军此刻不主动撤离的话,那势必将会有一场苦战正等着他们。

    姜维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江陵的东面是千里云梦泽,魏军如果想要从云梦泽进军的话,难度是比较大的,耽搁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所以最快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南岸调兵北渡,从公安直取江陵,所以蜀军现在防范的重点,就应当是在江陵的江防上面,而不是江陵城本身。

第2040章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试图装睡的人

    在姜维进入江陵的第三天,负责侦察的斥侯兵就传回来了一个震动整个江陵的消息,魏军千艘战船云集于公安江面,显然魏军想要从公安进行渡江,对江陵城发起进攻。

    公安在长江的南岸,不过这是从长江整体的流向来判断的,如果按准确的方位,公安位于长江的正西方向,魏军渡江是由西向东的。

    长江在荆州这一段蜿蜒曲折如蛇行,或东或西,或南或北,甚至会出现江南在北岸的奇景,所以判断江南和江北并不能按实际的方位来断定。

    江陵距离公安只有四五十里的路程,如果魏军在公安渡江成功的话,很快就能向江陵发起进攻了。

    消息传来,整个江陵一片哗然,人心浮动,惶惶不安。

    自从柴桑之战后,整个荆州就陷入到了一片惶恐之中,随着魏军不断地迫近,这种紧张的空气始终弥漫在荆州人的心头,江陵城也早早就进入到了一级的戒备之中,城门紧闭,吊桥高悬,没有太守朱乔的手令,任何人都是无法擅自出入城池的。

    以前终归只是狼来了传闻,没有魏军来袭的确切消息,紧张了一些时日之后,江陵人的情绪也稍稍地平复了一些,毕竟日子还是需要过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栖,该干嘛还得干嘛。

    但魏军抵达公安并开始渡江的消息传来之后,整个江陵的军民顿时都是有一种发懵的感觉,这次不仅仅是狼来了,而是狼真得来了!

    朱乔也是紧张的不行,他立刻下令收缩兵力,将城外的所有军队都调回到了城中,从一级戒备状态转入到了实战等级,所有的守军部队轮班值守城墙,日夜不歇。

    不过朱乔也只是将命令下达给自己所属的军队,至于蜀军那边,他则是选择性的无视,毕竟他和姜维政见不同,双方还僵着呢,朱乔不愿接受姜维的指挥,他自己也不可能指挥得动姜维的军队,所以朱乔对在江陵城内的蜀军是置之不理,各行其事。

    反天朱乔摆明了就一个态度——自便,他对蜀军的动向是既不干涉,也不理会,姜维想走想留,悉听尊便。

    这让步玑很是焦急,想要对抗魏军,就需要吴蜀两军齐心协力才行,像现在这样各自为战,分崩离析,明显是有悖陆抗初衷的。

    陆抗之所以肯归降蜀国,就是想要借助于蜀军力量来抗衡魏军,因为陆抗清楚,单凭现在吴军的实力,根本是没办法战胜魏军的,只有吴蜀两军紧密地合作,这样才有机会。

    步玑做为出使蜀国的使者,当然是得到陆抗交待的,陆抗甚至愿意将兵马指挥大权交给姜维,只惜朱乔油盐不进,步玑夹在他们中间,来回地跑,费尽了心思和力气,却也得不到一个想要的结果。

    这次魏军来袭,步玑又忙不迭地去见朱乔,希望朱乔能和姜维携手共战,对抗魏军,如果吴蜀两军各自为战的话,只怕不是魏军的对手。

    但朱乔此刻如何肯服软,而他又自知不可能指挥得动姜维的军队,所以对步玑的提议是不置可否,道不同不相为谋,朱乔和姜维的战略思想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两人尿不到一个夜壶里,又如何来谈什么合作,所以朱乔只能是各行其事,完全当姜维和他的蜀军不存在。

    不过朱乔也是自负地很,认为就算没有蜀军,凭他手中的兵力,守住江陵城也是绰绰有余的。

    步玑这回是真没招了,饶是他费尽了口舌,反复地陈说利害,但朱乔始终就是不松口气,步玑无奈,也只能是转头去劝说姜维,希望他能协同吴军来守城,就算他和朱乔的观点不同,但大敌当前,步玑还是希望姜维能以大局为重。

    而且步玑郑重其事的表示,朱乔现在的观点并不能代表吴军的立场,只要大将军陆抗到达江陵,一切就会改观。

    步玑对朱乔也是相当的失望,如今大敌当前,他却依然是一意孤行,这完全是破坏陆抗既定的战略方针,很可能会导致吴军陷入到万劫不复之中,可步玑现在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他人微言轻,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只能是自怨自艾。

    姜维却是看得很开,淡然一笑,不管形势如何紧迫,但你却永远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朱乔如此的固执,他也将会为他的固执而付出相应代价的。

    不过姜维对步玑提议留下来守城的建议却是持反对态度的,姜维告诉步玑,他不可能留在城中死守,让步玑转告朱乔,让他打开城门,放蜀军离去。

    步玑神色顿时地黯然下去,他也知道,让姜维留下来守城,完全是一个不情之请,毕竟以朱乔的态度,人家凭啥会留下来帮忙呢,他只能是指望姜维能看在大局为重的份上,协同作战,可现在姜维执意要离开,步玑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能是默然点头。

    姜维见步玑会错意了,微微一笑,告诉步玑,虽然他离开了江陵城,但并不会前往西陵,更不会返回永安,而是要率军前往公安对岸的长江渡口,对准备渡河的魏军进行阻击。

    现在形势已经是非常的明了,魏军没有选择直接在江陵附近渡江,就是为了防备吴蜀联军的阻击,那怕魏军拥有水陆两路的优势,但渡江时的魏军是实力最为薄弱的时候,如果吴蜀军不能抓住这个机会的话,任由魏军轻松渡江,那么一旦魏军集结于江陵城之际,便是江陵城的覆亡之时。

    所以姜维出城,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前往五十里之外的公安渡口,去阻击魏军,朱乔执意要死守江陵,姜维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是各行其事。

    同时姜维告诉步玑,让他尽可能地联系到陆抗,让他尽快地赶到江陵来,现在的荆州局面,确实也是需要像陆抗这样位高权重的人的主持大局,否则继续维持一盘散沙的局面,迟早要完。

第2041章 格局小了

    步玑一听,这才转忧为喜,原来姜维离开江陵城,并不是一怒之下拂袖而去,而是心系江陵的防御啊,与其被动地守城,不如主动地出击。

    看看人家姜维的胸怀,再看看朱乔的气度,这格局还真是不能比,太小了!

    步玑当即表示,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到陆抗的,并且希望陆抗能尽快地赶到江陵来,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江陵的局面,否则不管是姜维还是步玑,都是有心无力的。

    步玑赶忙去见朱乔,言明姜维的出城之计,朱乔当然是不置可否,原本他对姜维的态度就是去留自便,此刻既然姜维想要出城,那朱乔当然不会进行拦阻,至于出城之后,姜维不管是前往公安渡口阻击魏军,还是去别的地方,对于朱乔来说,丝毫也不在意。

    反正对于朱乔来说,姜维的存在就是一颗烫手的山芋,他正巴不得扔掉呢,现在姜维主动地要求离开,可是正中朱乔的下怀。

    步玑对朱乔彻底地失望了,原本他说出姜维离开后的目的,还以为朱乔能够有所感激呢,毕竟姜维前往公安渡口去阻击魏军,对江陵的防御是有着莫大的好处的,就算朱乔不能在行动上给予支持,但总能口头上表达一下吧。

    但遗憾的是,朱乔对姜维的举动非常的冷漠,一副爱搭不理的模样,步玑暗暗地感叹,朱乔这态度,不让蜀人心寒才怪。

    ……………………………………………………………………

    魏军的渡江准备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在接到了曹亮的命令之后,王濬立刻将分布在长江各个江段上的魏军水师集中到公安去,其他江段除了巡逻的船只之外,其他的战船大部分皆调往了公安附近的江面。

    此刻的公安江面,是千帆云集,战舰密布,几乎充斥着整个的长江水道。

    如此的规模声势,想要掩藏魏军的渡江目的,确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王濬似乎不在乎,吴国水军力量已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魏军水师已经是牢牢地控制了长江的制水权,也就是说,在这长江之上,魏军水师完全是无敌的存在,王濬根本就不介意让吴军知道他们的渡江意图。

    而且魏军三万步骑要渡江,尤其是屯骑营这种重装备的骑兵,如果想要快速地完成渡江行动,魏军水师就必须要一次性地部署大量的渡船才行,规模小了的话,那么渡江时间就会无限地被拉长,这反倒是不利于魏军作战的。

    至于吴军会不会在魏军登陆之时进行阻击,这个倒是在王濬和石苞的计划之内的,想要阻止敌人渡江,半渡而击是最好的办法,除非吴军将领蠢到了家,才会死守江陵坐以待毙。

    面对吴军可能的阻击,王濬和石苞也想了应对之策,王濬将会调集四艘战列舰,在临近江岸的地方一字排开,战列舰上的投石车攻击的距离可达一千步,如果使用猛油火弹的话,还可以加大到一千五百步。

    王濬如此布阵,就可以给魏军抢滩登击的步兵创造出一千左右的滩头阵地来,在这一千多步的范围内,是不会有吴军进入的,一旦吴军强行闯进来,分分钟被砸得体无完肤。

    抢滩登陆原本就是最为困难的战斗之一,难度之大,甚至超过了攻城作战,其实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如何来抢夺滩头阵地,登陆部队刚刚从战船上下来,还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攻击阵型,即使渡船的运力充足,但登陆部队无法获得一个相对有纵深的滩头阵地的话,他们就很难在岸边立足。

    所以登陆作战说白了就是如何能建立一个有纵深的滩头阵地是最为关键的要点,这关系到登陆作战是否成功。

    好在魏军水师不但拥有制水权,而且战列舰上的投石车可以覆盖一千到一千五百步左右的距离,在这个射程之内,吴军是无法构筑阻击阵地的,他们如果想要阻击,就必须在投石车的射程之外进行设防,但一千多步的滩头阵地,已经足够魏军步兵立足了。

    至于接下来的战斗,王濬的水军那就鞭长莫及了,全部交由魏军的步兵来进行突破了。

    这种水陆联合登陆作战模式,倒是和当初建业渡江时有几分神似,只不过在建业时,魏军使用的是岸基巨无霸投石车,这种投石车的破坏力无比惊人,不但可以轻易地摧毁吴军的战船,就连魏军精心准备的坚固的江防工事都无法匹敌。

    现在魏军只有四艘战列舰,合计只有四十辆投石车,而且这种连环投石车,所使用的石弹比普通投石车用的石弹要小上一号,在威力上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不过有劣势也有优势,当初攻打建业时,魏军面对的是吴军精心准备了一年之久的防线,而此刻从公安渡江的话,吴军到现在还没有影呢,就算他们得到了消息,很快会赶到公安来,但仓促之间构筑的防线,未必就能经受得起魏军的冲击。

    所以这一战,石苞是志在必得。

    石苞没有能在燕子矶全歼吴军,到现在还憋着一肚子的气呢,此次的渡江之战,石苞可是倾注了全力的,他从燕子矶转战到了公安,目标就是直指江陵的,如果不是因为长江隔绝,石苞早就率军一口气杀到江陵了。

    所以曹亮下令王濬的水军协助石苞渡江,正合石苞的心意,石苞此刻摩拳擦掌,单等王濬的水军完全调度,他的军团渡过长江之后,就要大杀四方了。

    这次的水陆联合作战,是曹亮刻意安排好的战术,也是对魏军机动能力的一种测试,如果魏军在部队能在长江两岸进行快速地调动部置,那么对接下来的荆州战役,将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长江天堑,对于魏军来说,将不是有任何的阻隔,从此一马平川,往来随意,平定整个荆州,将会是易如反掌。

第2042章 不挑食

    姜维掐的时间点可谓是刚刚好,当蜀军赶到了公安渡口之时,魏军那边在南岸已经是大规模登船了,四艘威武的战列舰在护卫舰船的簇拥之下,已经逼近了江北岸,并且是一字排开,战列舰上的投石车则是满载石弹或猛油火弹,所有的砲手都已经部署到位,随时可以投入到战斗之中。

    虽然姜维暗暗庆幸自己来得及时,但蜀军面临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他们马上就得投入到战斗之中,没有半点的时间来构筑阵地进行布防。

    这可是一场实打实的遭遇战,姜维下令蜀军立刻准备战斗,无法构筑防御工事,那就立刻排出防守的阵型,并将阵型陈列到江边岸上,直接堵死魏军的登陆之路。

    其实姜维对魏军的投石车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以前魏军的投石车大多也是用在攻城的方面,在野战之中几乎是很少用到,所以蜀军在和魏军交手的时候,也并没有多少机会可以接触到投石车,那怕姜维收集到了不少关于投石车的情报,但对于魏军投石车的运作和实战效果,其实姜维了解的也不太多。

    尤其是魏军将投石车运用到水战之中,并在彭泽湖一役中,重创了吴国水军,姜维虽然也知道这一事实,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没有真正看到投石车的攻击效果之前,姜维也是很难想象到具体的情况的。

    此刻魏军在江面上一字排开了安装有投石车的战列舰,这样的战列舰现在已经不再秘密了,所以魏军也无需再遮遮掩掩,刚一靠岸之时,就已经是全副武装,砲手全部就位,石弹也挂到了转轮之上,只等一声号令,就可以展开攻击了。

    由于姜维不太清楚魏军投石车在野战之中的威力究竟如何,所以姜维也并没有太顾忌这些投石车的存在,毕竟想要阻击魏军的渡江军队,岸边是最好的阻击阵地,魏军想要在岸边立足,就必须建立一个有纵深的滩头阵地,只要蜀军在这一点上压制住魏军,就可以成功地阻止魏军登陆。

    王濬此刻正在飞云号战列舰上,这次登陆作战,战列舰成为了重要的攻击点,所以王濬特意地将飞云号改为了临时的旗舰,他将会在飞云号上全程指挥整个登陆作战。

    起初看到蜀军出现的时候,王濬还有些担心自己排出来的船阵不是会吓得蜀军裹足不前,不敢靠近岸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王濬精心布置的阵型岂不就是白白浪费了。

    不过现在看来,王濬的担心是多余的,蜀军根本就无视魏军排成的船阵,他们从江陵方向长途奔袭而来之后,并未做任何的休整,就直接将步兵战阵排到了江堤岸上。

    王濬通过旗号和战衣很容易地就辨认出来者是蜀国的军队,而且仅仅也只是蜀军,没有任何的吴军夹杂其中。

    这情况倒有些让王濬感到奇怪,按理说这儿是吴国的地盘,就算是派兵来阻击的话,也应该是吴军担当主力的,蜀军虽然是吴军的同盟,也不至于会反客为主吧?

    可出现在公安一带的军队全部都是蜀军,就连一个吴兵都看不见,这委实让人感觉意外呀。

    不过谁来也好,王濬在这一点上他还是真不挑食的,所有的投石车都已经是蓄势待发了,不管对手是谁,只有让他们有仗来打就行。

    只是王濬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向南岸那边望了一眼,此时右卫营的士兵已经是率先登船了,满载着步兵的战船陆续地朝着北岸驶来,等他们驶到了江心的位置上,王濬这才给投石车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早已经等候在投石车边的砲手立刻行动了起来,投石车巨长的投石臂挥舞起来,将石弹高高地抛向了半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向前岸边直坠下去。

    一艘战列舰上十辆投石车,四艘船上总计四十辆的投石车,他们几乎是在同时就发射出了石弹,石弹在空中汇聚成了一道石雨,向着北岸的蜀军阵地倾泻而去。

    连环投石车使用的石弹大小有如粗瓷大碗的碗口一般,虽然破坏力上面没有普通的投石车石弹那么大,但如果用这些石弹去攻击蜀军的步兵方阵,那就没有多大的差别了。

    对于蜀军步兵的血肉之躯来说,碗口大小的石弹和人头大小的石弹真心没有什么差别,一旦中弹,轻者骨断筋折,重者一命呜呼。

    轻者和重者的区别只在于被会击中的部位,如果是四肢的话,最多也就丢条胳膊断条腿,但如果砸中了脑袋和身体的话,真心是没救的。

    在这种石雨之下,任何的防御都是一种徒劳,蜀军所使用的盾牌脆弱的就如同是一张麻纸一般,一击即毁,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连环投石车和普通投石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石弹的填装上面,连环投石车的转轮设计,让它可以一次性地在上面悬挂十枚石弹,砲手只要转动轮子,就可以很轻松地将石弹安放到投石臂上,这种半自动化的操作,省时省力,大大地提高了连环投石车的发射效率,四十辆投石车不停地发射,在短时间内就形成覆盖式的打击面。

    蜀军队伍刚刚赶到了江边,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喘息呢,就劈头盖脸地遭到了一轮石雨打击,一下子就把蜀军的阵型给打了个七零八落。

    石弹可不像弓箭,最起码竖起盾牌的话,还能够招架一番,石弹的破坏力那是相当惊人的,它无视一切的防御,只要被它给砸中,非死即伤。

    由于蜀军所排列的阵型相对来说比较密集,而密集的阵型往是投石车最为喜欢的,投石车在攻击较小目标时,根本就不存在精确打击,往往采用的是大面积地覆盖攻击法,目标越密集越对投石车有利,那些石弹砸了下去,几乎是弹无虚发。

    甚至砸到地面的石弹还会反弹起来,继续地滚动,这样就可以造成大面积的二次伤害了。

第2043章 后撤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流星石雨,蜀军士兵完全被打懵了,因为所有的防御武器都不起任何作用,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有闪避,一个个紧张地抬头看着半空,尽可能地躲过这死亡一击。

    但蜀军的阵型太密集了,他们几乎是人挨人,人挤人,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躲过石弹的攻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不中招的话,也总会有倒霉蛋中招的。

    而且魏军的攻击是连绵不绝的,躲过了这枚石弹,不见得能躲得过下一枚,如此密集的攻击之下,蜀军之中不断地有人阵亡有人负伤,哀嚎之声不绝于耳,原本排列整齐的阵型被打了个七零八乱,溃不成军。

    姜维就在后面督战,他的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诚然姜维也认为投石车确实是厉害,但以前他也仅仅认为投石车只能是作用于城墙,没想到在野战之中,竟然也具有这样的威力。

    这完全就是一种不对等的战斗,蜀军对魏军的投石车是鞭长莫及,但魏军的投石车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击到他们,蜀军只有招架之功,没有反击之力,甚至连招架之功也没有,只能是靠着一昧的躲闪来保命,整个形势一塌胡涂。

    在这种情况下,姜维也只能是下令让蜀军稍稍地后退,撤退到投石车的射程之外,否则的话,只能是挨打了。

    不过姜维也观察到了魏军准备渡江的船只,现在已经是抵达了江心位置,如果蜀军向后撤退的话,这些战船必定会抢滩登陆。

    在魏军登陆之时,这些投石车的攻击必然会停止,否则那些石弹又不长眼,大概率是会伤到自家人的。

    所以蜀军只要稍稍地后撤,撤到投石车打不到的地方就安全了,等魏军一登陆,蜀军再发起冲锋,与魏军展开白刃战,双方的士兵都混战在了一起,想必魏军的那些投石车也不会再使用了。

    等蜀军击退魏军之后,再撤到安全地带,这样反复操作,既避开了魏军投石车的攻击,又能有效地扼制住魏军的登陆,也是堪称是一个完美的办法。

    王濬在飞云号上瞧了,冷冷地一笑,姜维的这种应对招数,完全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姜维就是想打拉锯战,投石车的射程在一千步左右,加上江里的距离,在岸边大约也只有六七百步,如果蜀军撤退到六七百步的安全距离之外,等魏军登陆部队冲上来之后,他们再行反扑,进行到绞杀战之中,似乎魏军的投石车就奈何不了他们了。

    但王濬对此却是早有准备的,蜀军撤离地很快,为了逃命,他们都是撒丫子地跑,只恨爹娘给少生了两条腿,他们很快地撤出到了投石车的射程之外,这里石弹已经是打击不到了,所以蜀军撤到这里之后,就不会再后撤了。

    蜀军的军纪是十分严明的,闻鼓必进,鸣金必退,姜维下令后撤七百步,那就没有人敢撤八百步,姜维在撤退之前,就已经让人在地上划了一道线,只能后撤到这里,多一步就当逃兵进行处治,所以蜀兵们退到这儿之后,也就全部停了下来,并且再次地排好阵型,随时地准备投入到反击战之中。

    蜀军的军纪严苛是天下闻名的,如果蜀军没有严明的军纪支撑的话,那么打一次败仗就足以让蜀军全盘崩溃了,历史上许多号称是常胜的军队,往往一战败北,就全军覆灭,就是因为他们平常的处境太顺利了,顺利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而承受不起任何的打击和挫败,一败即溃,再无翻盘的机会。

    但蜀军不一样,他们号称是常败之师,如果先胜后撤也算败的话,那么这么多年来,蜀军和魏军较量,就鲜有胜仗可言。

    屡战屡败虽然是挺丢脸的,但对于蜀军来说,却磨练了他们的意志,胜不骄,败不馁,他们没打过多少的胜仗,不骄是谈不上的,但不馁却成为了他们的家常便饭,败仗打多了,也会让人的心理变得强大起来,在再惨重的失败面前,蜀军都没有丧失过斗志,反而是越挫越勇,越战越强。

    所以眼前的这点打击,对于心理强大的蜀军压根儿就不算什么事,他们撤退到安全线之后,又重新地燃起了斗志,准备投入到下一轮的战斗之中去。

    王濬下令投石车停止攻击,此刻江岸边上已经没有蜀军了,再进行攻击那不过是白白浪费石弹。停止攻击之后,王濬下令将投石车挂轮上的石弹全部换成猛油火弹。

    这可是王濬的另一个杀手锏,猛油火弹的重量比起石弹来轻得多,所以射程更远,最远可以达到一千五百步,也就是说蜀军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也完全在猛油火弹的攻击范围之中。

    猛油火弹的厉害之处就是它的暴燃性,如果说石弹的攻击是点对点,最多算点线攻击,那么猛油火弹的攻击就是面,一枚的猛油火弹,就可以在方圆一丈甚至更远的距离之内造成伤害,假如几百枚猛油火弹持续攻击的话,那完全可以形成一片火海,而且不需要任何的引火之物,单凭猛油火弹自身携带的油料,就可燃烧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以前在水战之中,魏军使用猛油火弹攻击的目标是战船,威力之惊人,已经是让人叹为观止了,往往是一枚猛油火弹,就可以摧毁一艘体型巨大的楼船。

    但战船毕竟在水上,猛油火弹的命中率不会太高,往往能做到十中二三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一艘战船被毁,基本上不会殃及别的战船,所以,猛油火弹固然可怕,但还没有可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但在陆地上不同,没有水来做隔绝,火势的蔓延将会无法阻挡,连片的燃烧将会让受到攻击的区域沦入到一片火海之中,几百枚的猛油火弹,就可以造成一个地狱级别的火海炼狱,其可怕程度,将会是史无前例的。

第2044章 火海炼狱

    砲手这边娴熟地操作着,不过一柱香的工夫,就已经换弹成功了,不过王濬倒是没有急着发射,而是下令已经停泊在江心的战船加速前进,向岸边进行推进,准备首先发起登陆作战。

    虽然此时蜀军的前部人马处于猛油火弹的攻击范围,但王濬清楚,蜀军一旦遭到打击之后,他们就会立刻进行后撤,就算猛油火弹的杀伤力惊人,但如果蜀军撤退的及时的话,那么人员的伤亡损失也不会太大。

    为了保证最大的杀伤效果,王濬决定派遣一部分的魏军进行抢滩登陆,他们一旦上岸,就会吸引来蜀军的攻击,蜀军向前发起进攻的时候,猛油火弹再出手,便可以杀伤更多的蜀军了。

    由于猛油火弹的射程比较远,王濬也不会担心伤到自家的军队,这些落点之前就已经是计算好的,距离岸边至少也在七百步到一千多步,当做诱饵的魏军也只会停留在岸边,不会向纵深方向推进。

    很快几十艘战船率先地靠了岸,上千人的魏军步兵全副武装地跳入了水中,趟着齐腰深的水,向着岸边蜂拥地冲了过去。

    蜀军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尽管他们头顶上还悬挂着无数枚的石弹,但姜维还是下令蜀军立刻发起冲击,将登陆的魏军击退。

    姜维也清楚密集的队形让投石车的攻击效率能最大化,想要减少伤亡,蜀军就必须要采用分散的队形,而且移动速度要快,这样就能让伤亡率大为减少。

    只要两军能混战到一起,魏军的投石车就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魏人总不至于丧心病狂地连自己人也砸吧?

    所以看到魏军向岸边涌来,姜维在第一时间就下令蜀军全线出击,分散进攻,以最快地速度冲向岸边。

    蜀军士兵开启了一路狂奔的模式,他们边跑还边望着天空,生怕那些石弹会突然地落下来。

    不过还好他们只是虚惊一场,魏军的投石车这回没有任何的动静,看来他们事先猜测的没有错,这些投石车只是登陆前期扫清障碍使用的,一旦魏军的登陆部队展开行动,投石车的攻击就随之停止了,他们也害怕误伤呀。

    毕竟那些石弹可不会长眼,不管砸中了谁都是概率的问题,尤其是双方陷入到混战之后,魏军使用投石车的可能性基本上为零,蜀军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投入到进攻之中。

    可就在双方行将接触却还未接触之时,突然半空之中出现了一个只只的火球,划出了一道道的火痕烟迹,从蜀兵的头顶上飞掠过去,而且那烟痕并不会马上消失,火球飞掠过去之后,烟痕还持续地留在半空之中,明显地可以看出火球飞行的轨迹。

    蜀军不禁是大吃了一惊,他们的进攻的时候,虽然眼睛是盯着前方的魏军的,但眼角的余光却始终不离江面上的战列舰,所以他们看得分明,那些火球就是从战列舰的投石车上发射出来的。

    石弹还能着火?从来没有见过猛油火弹的蜀兵个个是瞠目惊舌,感觉到匪夷所思,看到这些火球冲着他们飞了过来,早已是惊慌失措,难道说魏军真得不顾他们登陆的士兵,想要让他们来个同归于尽吗?

    不过这些火弹并没有从他们的头顶上落下来,而是飞掠了过去,越过了方才所有投下来的石弹的落点,一直飞到蜀军原本列阵的地方,这才坠落了下去。

    一声声清脆悦耳的瓷器碎裂声响过之后,那些火球突然迸发出更为耀眼闪亮的火光,并且朝着各个方向喷溅而去,同时燃起了熊熊的烈火。

    此时蜀军的队伍虽然比较的稀疏了,但这些火球破碎之后,辐射的距离方圆可达一丈有余,只要是在四周围的蜀军士兵,立刻便遭了殃,迅速地被烈火所吞噬。

    如果说石弹可以对蜀军造成致命的伤害,那么这些火弹就更是噩梦一般的存在,无情的烈火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将一个活生生的人烧成一具焦炭。

    而且更为可怕的是,这些火焰一旦沾身,无论是蜀兵原地打滚,用衣服去扑打,都无济于事,这烈火就如同是魔鬼一般,一旦附身,不把人烧成灰烬,是绝不罢休的。

    无法的蜀军士兵在烈火中痛苦地哀嚎挣扎着,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但却没有能摆脱这厄运,只能是活活地被烧死。

    一枚猛油火弹就能形成一大片的火障,只要在它攻击范围之内的蜀军,几乎没有生路可走,而无数枚猛油火弹,便在战场上形成了一道火海,那怕地上只有沙子,没有任何的引火之物,烈火都能持续地熊熊燃烧。

    蜀军士兵整个儿全都懵了,他们万万没想到魏军竟然还有如此的手段,真是太可怕了,他们此刻早已是无心恋战,个个抱头鼠窜,但四处都是烈火,四处都是浓烟,这里已经完成成为了一片火海炼狱,身处其间,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

    姜维眼睁睁地看着蜀兵被活活地烧死,他目眦欲裂,悲愤欲绝,虽然姜维知道的要比普通的蜀兵多一点,但毕竟他没有亲眼目睹过,并不知道猛油火弹的威力究竟如何。

    现在看来,猛油火弹的恐怖程度,是十倍不止于普通石弹的,普通的一枚石弹,最多能伤到几人而已,如果蜀军的阵型分散一些的话,甚至石弹都打不到人。

    但这种猛油火弹,却是一种大面积的杀伤性武器,几十枚上百枚的火弹投掷下来,就能形成一片火海,被困在里面的蜀兵,根本就没有脱身的机会,毕竟那火势的蔓延,实在是太快了,火弹落地之后的喷溅速度,那便是骑乘最快的战马,也不可能逃得出去。

    这片火海,已经成为了死亡之地,真正的修罗地狱,无数的蜀军士兵在火海之中痛苦凄惨地嚎叫着,那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苦,就算是最为铁石心肠的人,也会闻之涕泪。

    太惨了,真得是太惨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