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120章 共识

    此时的姜维正发愁如何解决联军战斗合力的问题,司马伦的到来,给姜维出了一个好主意,看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落到了陆抗的身上。

    陆抗也是不负厚望,了解了原委之后,果断地处决了朱乔,以杀一儆百的方式,很简单地就摆平了这个难题。

    原本那些心怀二志,一直持观望态度的吴军诸将,此刻也彻底地断了念想,连陆抗都死心塌地的归降了蜀国,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存二心呢。

    以朱乔的身份,在吴军方面也是一位梁柱级的人物,但陆抗毫不犹豫地将其斩杀,可见陆抗的底线很清楚,谁要是再敢挑战陆抗或者是姜维的底线,只会遭来杀身之祸。

    当然对于陆抗而言,却是有着难言的苦涩,虽然说朱乔并不是他的嫡系,但也是吴国人,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如果不是朱乔搞出这么大的事情来,陆抗无论如何也不会杀他的。

    其实陆抗降蜀,终归还是为了兴复吴国的大计,如今吴国方面将星殒落,人才凋零,少一个兴吴的力量便会少一份,陆抗如何肯自毁长城。

    所以陆抗杀朱乔,其实也是挺纠结挺无奈的,姜维把皮球踢给了他,陆抗又不能不表明自己的态度,更何况现在大敌当前,稳定军心是重中之重,吴军这边诸将正等着陆抗的态度呢,如果陆抗不将朱乔正法的话,想要把离散的军心凝聚起来,简直就是试如登天。

    朱乔的死,一方面是他咎由自取,另一方面,也是杀鸡儆猴的需要,陆抗清楚,不管他最终的目的是什么,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阻击魏军,只有将魏军打败了,他才有谈复国的资格,否则的话,兴复吴国,不过是黄梁一梦而已。

    而想要阻击魏军,就必须与蜀国精诚合作才行,这种合作,已经不是像以前一样两国签个盟约那般的简单了,欲要击败魏军,那就陆抗就必须要放权,将手中控制的兵马大权统一交给姜维来统帅,这样吴蜀两军才能形成战斗合力。

    陆抗接受了蜀国朝廷的任命,同时也宣布改旗易帜,所有吴国的战旗都将被蜀汉的旗帜所代替,吴军的称号也从此弃用,以后吴军蜀军统一的称号都是汉军。

    荆州军这边虽然也有人对陆抗的决定表示不满,但陆抗是吴国在荆州地区最大的官,其次是施绩和步协,但施绩早已经离开这支军队南下了,步协则是对陆抗言听计从,接下来的官员将领论资排辈的话,也就轮到南郡太守朱乔了。

    现在就连朱乔都被陆抗所杀,那么其他职位更低的将领自然没有再敢站出来公然地反对吴蜀合并,陆抗杀朱乔的举动摆明了就是杀鸡儆猴,但就算其他的吴将心知肚明,却也没有再敢言语了,除非他自己是活得腻歪了,想步朱乔的后尘。

    陆抗在吴军之中,也确实是拥有着足够的权威和声望,不管是他嫡系的人马,还是其他各路的人马,陆抗都有绝对控制的权力,既然他已经决意归顺蜀国,那整个吴军就鲜有人再提出反对了。

    姜维也终于是实现了两军合一的目标,将最高的军事指挥权揽入到了自己的麾下,有了这样的权力,在调兵遣将方面,姜维也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不过姜维对陆抗也是相当的尊重,并没有因为陆抗让权给他得得意忘形,独断专行,而是所有的军事策略和计划安排都会虚心地征求陆抗的意见,在商量出共同的结果之后,才付诸实施。

    因为姜维清楚,虽然说陆抗将统率权移交给了他,但陆抗在荆州军之中的影响力,那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荆州军虽然名义上归属于姜维指挥,但如果他们阳奉阴违或者是出工不出力的话,对接下来的战局也会有很大影响。

    所以搞好团结,才是最为重要的,所幸姜维和陆抗都是聪明人,聪明人之间打交道,往往会简单的多,因为他们可以看得清大局所在,为了大局,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摒弃先前的恩怨,同心协力,一起来面对困难和危机。

    魏军的强大,是超乎于一般人想像的,姜维和陆抗对此都有着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如今在荆州,他们已经丧失了九成以上的地盘,只剩下了西陵一地,退无可退,所以西陵这一战对于他们而言,是相当的重要,打赢了,还有收复荆州的可能,而一旦打输了,他们在荆州便再无立锥之地。

    对于陆抗来说,西陵之战如果败了,那就代表着吴国的真正灭亡,从此之后,吴国再无寸土,他的兴复大业,也将会彻底地灰飞湮灭,再无希望。

    而对于姜维来说,此次出征荆州,是他的另类北伐的尝试,雍凉那边姜维已经征伐了无数次,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尽管说姜维从来也没有放弃,但现实却是无情而残酷的,那就是北伐无望。

    向北找不到出路之后,姜维将目光锁定在了荆州,这次陆抗降蜀,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契机,只要姜维这一下荆州能立下根站住脚,那无疑就会开辟出北伐的第二条通道出来,现在魏国比较强大,但不代表它会一直强大下去,只要蜀军牢牢地控制住西陵,就等于是在荆州建起一个前进的桥头堡,一旦天下有变之时,姜维便可以一种兵出西陵,一路兵出汉中,向魏国展开夹击的模式。

    这不就又回到了诸葛亮当初的策略之中么,如果蜀军真有双管齐下的机会的话,那么平定中原,还都洛阳,匡扶汉室,那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可这次如果连西陵都守不住的话,那画再大的饼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到时候姜维被打回原形,退回到蜀地,所有的梦想也将从此幻灭。

    所以西陵之战只能胜不能败,这是姜维和陆抗的共识,为了这个目标,他们也必须要精诚团结,拼尽全力才行。

第2121章 好刚用在刀刃上

    在陆抗到来之前,姜维就已经初步地规划好了西陵的防御体系,毕竟姜统也无法算到陆抗和魏**队,哪一个会先来?

    所以在姜维退守到西陵的第一时间,就在步协的配合之下,构筑起了西陵外围最初的防御雏形。

    之所以称之为雏形,主要的原因是姜维当时手中的兵力并不太够,姜维麾下的蜀军,经过激战之后,还没有来得及补充,只有一万五千左右的兵力了,加上步协的西陵军和步协胁迫来的江陵军,总兵力也就五六万人,想要守住诺大的西陵防线,兵力上面显得就不那么充足了。

    而且在士气的上面,也是一落千丈的,三路的人马搅在一起,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尤其是江陵军,他们的太守被扣押,他们完全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才放弃江陵来到西陵的,抵触心理十分的严重,如何肯听从姜维的命令,整个军队,都处于一种一盘散沙的状态。

    所以当时姜维所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麾下的人马和步协的西陵军了,兵力上面捉襟见肘,想要构筑一道完整的防线,也确实是相当的困难。

    不过好在魏军拿下江陵之后,并没有乘胜追击,等于是给了姜维一丝喘息的机会,而陆抗、司马伦、罗宪等几支人马的回归,也让西陵的防御形势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着。

    最起码,现在西陵的兵力翻了一番,达到了十一万人之多,姜维手中的可用之兵多了,部署起来自然是游刃有余,而且军心也比较稳定,战斗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姜维对打好这一仗,有了十足的信心和把握。

    把守西陵可不是单纯地来守西陵,姜维清楚,魏军的攻城火力太强大了,如果蜀军死守西陵城的话,根本抵敌不住魏军的进攻,所以想要守住西陵,就必须要在西陵周围的地势上面做文章。

    这也是姜维当时看了江陵的地形之后,果断放弃的江陵的重要原因,江陵三面平原,一面临水,根本就无险可守,一旦被魏军所包围,蜀军根本就没有机会守住城池,甚至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在姜维看来,江陵就是死地,没有一点的防御价值,撤离江陵是他唯一的选择。

    相对而言,西陵就好的多了,西陵地区三面环山,这才是姜维最喜欢的作战地形,蜀军本来就是以山地作战为特长的,只要能巧妙的利用西陵地区险要的地势,构筑一道长围的话,姜维有着极大的信心来守住西陵。

    而猇亭则成为了整个西陵之战的关键,当初从江陵退守西陵之时,姜维就果断地拨了一半的兵马,交给了副将宁随,让他来死守猇亭。

    尤其是西陵防守还不完备的时候,猇亭的得失就显得是尤为重要,只要魏军越过了猇亭,便可以直逼到西陵城下,猇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所以如此重要的地方,姜维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副将宁随虽然是姜维的心腹,也有一定的能力,但姜维深知,他并不是能够独当一面,当时撤退时情况紧急,姜维手头上也无将可用,所以才会派宁随临时来守猇亭的。

    现在各路人马归位,蜀军的实力大增,战将云集,人才济济,姜维自然得选派一个得力的人来坐镇猇亭。

    姜维首先想到的便是司马伦了,司马伦虽然年轻,但战斗经验却是异常的丰富,和魏军的交手次数最多,对魏军的情况他也最为熟悉,而且司马伦拥有极高的大局意识,这是普通的将领不具备的,他在战场上可以审时度势,能做出战略性的调整来,好刚自然得用在刀刃上,所以姜维才将猇亭的防御重任交给了司马伦,同时拨给了司马伦三万人马,超过了目前蜀军在西陵总兵力的四分之一,由此足见姜维对司马伦的信任。

    猇亭是西陵的门户,容不得半点有失,姜维告诉司马伦,西陵这一战,就是围绕着猇亭来打的,要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住猇亭,如果司马伦的兵力上面有困难,姜维会随时派兵来进行增援的,只要能坚守住猇亭,西陵便还有希望,如果猇亭一旦失守的话,西陵必失无疑。

    司马伦当即表示,决不会辜负姜维的期望,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辞了姜维,司马伦便率领着麾下的两万人马直赴猇亭,接管了猇亭的防务,也接管了原本驻守在猇亭的一万人马。

    而宁随则是只身回到了西陵,回到了姜维的身边。

    有司马伦前往猇亭镇守,姜维也确实可以安心一大半,他和陆抗坐镇于西陵,协调指挥各路人马,除了猇亭之外,还有几处的要害需要派兵镇守。

    首先是虎牙山,虎牙山在猇亭之北,为了防备魏军迂回到猇亭的侧翼去,威胁到猇亭的防御,姜维特意地安排西陵都督步协率两万兵马去镇守虎牙山。

    步协对西陵的情况比谁都了解,只要他把守住西陵的东北方向,便可以稳稳地守住魏军侧翼袭击的通道,这将会大大地减轻司马伦在猇亭的防御强度,猇亭和虎牙山,也将构成西陵东部的重要防线。

    同时,姜维对西陵西北方向上的马鞍山也极为的重视,尤其是牵弘的三万人马出现在上庸之后,不但南下可以直接威胁到秭归,而且如果他们向东南而进的话,也可以直接攻击西陵,所以马鞍的防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于是姜维派罗宪去守马鞍山,以阻断魏军的东进之势,至于秭归那边,姜维早已派出了老将宗预,严防死守,以确保退路之通畅。

    姜维用兵还是极为谨慎的,就算他有守住西陵的信心和把握,但同样也不会将自己置身于险地之中,保障退路的通畅无阻,才是最为紧要之事。

    至于廖化、陆式、张咸等将,他们皆有司职在身,担负的都是预备队的作用,姜维要求他们马不离鞍人不卸甲,随时做好投入到战斗之中的准备。

第2122章 鬼牛坡

    司马伦赶到了猇亭之后,和宁随办理了交接,宁随将猇亭的防务交给了司马伦之后,只身离开了猇亭。

    司马伦接手猇亭防务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猇亭巡视了一番,司马伦发现,猇亭山面积极大,长宽皆有数十里之遥,如果将有限的兵力平分到各个防御点去,那力量就会显得单薄许多,所以司马伦只能是择其重点而守之。

    毫无疑问,鬼牛坡将会是整个猇亭防线的核心所在,从江陵通往西陵的大道,正是穿坡而过的,只要扼守住鬼牛坡,魏军就要被阻击下来,他们永远也无法到达西陵。

    宁随在驻守猇亭的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而是新建了大量的工事,筹集了无数的滚木和擂石,在这猇亭山上,别的或许比较缺,但木头和石头肯定是不缺的,只要花点时间和力气,这些木石想要多少有多少。

    司马伦很快地便确立了以鬼牛坡为中心的防御策略,将一些防御次点的兵马撤出来或减少一部分,集中兵力来把守鬼牛坡。

    不过司马伦经过细心地勘察发现,在鬼牛坡的前面,有一道鹰嘴崖,虽然面积不大,但贵在地势险要,可以当做阻击阵地来使用,所以司马伦下令胡烈率兵三千,驻守鹰嘴崖,以拖延魏军的进攻,减轻鬼牛坡主战场的防御压力。

    先前宁随防守猇亭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在鹰嘴崖驻兵,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宁随手头的兵力有限,而鹰嘴崖受地形的所限,根本成不了主战场,如果主要防守鬼牛坡的话,宁随自然是抽不出人手来驻守鹰嘴崖的。

    但司马伦不同,他如今麾下三万人马,兵力充足,抽出三千人来去守鹰嘴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鹰嘴崖做为猇亭防线的最前沿阵地,司马伦对它是寄以厚望的,尽管说仅靠胡烈的三千人马想要挡住十万魏军有点不太现实,但鹰嘴崖的特殊地势,却让魏军的大部队无法展开全面的攻击,他们想要拿下鹰嘴崖,也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司马伦给胡烈的期望值是能守上一两个月的时间,这样一来,他就有更多的时间来从容完成鬼牛坡的布防了,将来猇亭之战的中心,还是会转移到鬼牛坡来,只要司马伦能将鬼牛坡的防御全面提升的话,那怕是面对数倍于己的魏军,他也是有一战之力的。

    但让司马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鹰嘴崖居然这么快就丢了,快到什么程度,魏军早一天刚刚抵达鹰嘴崖,只是在第二天清晨的时候发起了一次进攻,就突破了蜀军的防线,轻而易举地拿下了鹰嘴崖。

    这个结果,让司马伦相当的难以接受,他甚至有将胡烈推出辕门斩首的冲动,现在司马伦帐下能征惯战的将领也没有多少了,胡烈一直是司马伦比较信任的大将,所以司马伦这次没选其他人而是选择了胡烈去守鹰嘴崖,正是出于对胡烈的信任。

    但关键的时候,胡烈却掉了链子,让司马伦阻击魏军的计划完全泡了汤,而且还白白的损失了近一千五百人。

    也就是说,鹰嘴崖的速失,完全打乱了司马伦的防御计划,按照司马伦设想,有鹰嘴崖的阵地在那儿撑着,鬼牛坡这边司马伦的布防就不必那么地匆忙,司马伦甚至可以比较从容地重新规划和布置防线,找出最优的防御方案来。

    但现在鹰嘴崖丢了,前面再无险可御,魏军也将很快抵达鬼牛坡,而鬼牛坡的蜀军,还没有来得及完成最后的布防,就不得面对魏军的大举进攻,这如何能不让司马伦恼火。

    不过恼火归恼火,司马伦还是按下了心头的冲动,详细地了解清楚了鹰嘴崖的失守经过。

    胡烈自然不敢有任何的隐瞒,一五一十地将失守的过程说给了司马伦。

    司马伦听完之后,反倒是沉默了,鹰嘴崖的失守,胡烈虽然负有一定的责任,但不一定要负主要的责任,只能说他对这种突发的恶劣天气准备不足,事实上,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大雾天气,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挑战,胡烈没有能够守住鹰嘴崖,也不全是他的失职导致的。

    在这种能见度极差的天气状况下,鹰嘴崖的地利优势完全被抵消了,不管胡烈采用什么样的应对方式,都是很难阻挡魏军的接近,可以说这是一场天时决定的战斗,没有了地利优势之后,蜀军人数上的劣势便突显了出来,想要在阵地战上压制住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魏军,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胡烈也进行了拼死的抵抗,但奈何寡不敌众,在损失了将近半数的人马之后,胡烈意识到即使把他手下的所有人马都打光了,也无法挽回败局,所以胡烈最终只能是选择了撤退,放弃了鹰嘴崖。

    了解了具体的情况之后,司马伦也能是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在正常的情况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这种理论也不是绝对正确的,这次鹰嘴崖的战斗,就证明了地利不如天时。

    鹰嘴崖如此险的地势,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但恰恰就是这场空如其来的大雾,让鹰嘴崖的地利优势瞬间化为了乌有。

    而魏军也正是抓住了这么一个天赐良机,趁着大雾天气能见度极低的情况,悄悄地摸了上来,一旦陷入到了近身的战斗,蜀军就再无优势可言,鹰嘴崖的失守也成为了必然。

    看来在以后的防御作战之中,蜀军也必须要注意雨天雪天雾天这些特殊的天气,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得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模式,不能心存任何的侥幸,毕竟魏军在利用天气这方面,还是有所专长的,所以蜀军在防御之时,不能给魏军空子,一旦被他们捉住机会,就如同鹰嘴崖一样,轻易地就把阵地给丢掉了。

    这样的损失,是极容易丧失士气的。

第2123章 都是聪明人

    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防线,如果是拼尽全力,甚至是射光了最后一支箭,拼到最后一个人,那么阵地失守,也不没有什么遗憾了。

    但蜀军只是打了一个盹的时间,阵地就失守了,先前他们所有的努力全都付之东流,这不让人心怀沮丧还有什么?

    此刻胡烈的神色也确实是沮丧到了极点,原本他是在司马伦的面前夸下了海口,誓要守好鹰嘴崖,绝不让魏军踏上山顶半步,人在阵地在,人亡阵地亡。

    但结果却是无比地打脸,别说是守住鹰嘴崖了,就连拖延魏军一点时间都没有做到,鹰嘴崖丢得那个干脆,让胡烈面对司马伦之时,满脸的惭愧之色,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事实上话不能说得太满了,如果此时此刻,有一条地缝的话,胡烈恨不得钻进去,他实在是无颜再面对司马伦。

    不过司马伦倒也没有再追究胡烈的责任,首先鹰嘴崖的失守是有客观原因的,胡烈最多也只承担次要的责任,罪不致死。

    其次,现在大敌当前,正是用人之时,胡烈做为司马伦手下为数不多能担当大任的大将,司马伦对他还有许多的倚重之处。

    所以司马伦并没有处置胡烈,而是重新给他调派了阵地,让他去守鬼牛坡左侧的高地,如果打得好了,便可以将功折罪,如果打得不好甚至把阵地给丢了,司马伦便要罚他个二罪归一。

    胡烈原本以为这次自己要倒大霉了,但没有想到司马伦居然是如此地宽宏大量,根本就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这自然让胡烈是异常的高兴,连忙叩谢司马伦,并且再次许下豪言壮语。

    司马伦轻哼了一声,胡烈性如烈火,打仗勇猛,但有一点不太好,那就是太狂傲了,大话太多,言过其实,司马伦也懒得听他在这里发誓赌咒表忠心,挥退于他,让胡烈立刻赶往左侧的高地。

    鹰嘴崖的失守让猇亭的局势猝然变得紧张了起来,尽管魏军拿下鹰嘴崖之后并没有立刻向鬼牛坡发起进攻,但谁都清楚,魏军的进攻将会很快来临,大战是一触即发,那怕蜀军这边没有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那也得赶鸭子上架,不打也得打。

    所以司马伦才没有跟胡烈磨叽,让他赶紧顶到左翼的阵地上才是紧要的,胡烈这次带回来了一千五百人,虽然没多少,但至少也能加强一下左翼的防御。

    原本左翼的防御是司马伦最为担忧的,胡烈赶过去之后,也算是把这么一个漏洞给补上了,鬼牛坡的防御也算是回到了正规上。

    鹰嘴崖起到的作用最好的情况下其实也就是迟滞一下魏军的进攻而已,司马伦从来也没有指望过依靠鹰嘴崖就能挡得住魏军,猇亭这一战最大的战斗,还将是在鬼牛坡展开,能不能守得住鬼牛坡,才是猇亭战役的关键所在。

    而猇亭之战,又将成为整个西陵之战最为关键的一环,在这一点上,司马伦是要对姜维负责的,容不得半点失误。

    但鹰嘴崖的失利对蜀军的打击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士气方面,确实是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提振士气的办法,最好的自然是打一胜仗,能击退魏军的进攻,这样才能将低落的士气给鼓舞起来。

    但想打一胜仗,又谈何容易啊,魏军这次大举来犯,在兵力上面,他们占据着很大的优势,而且司马伦有着多年和魏军交手的经验,对魏军真正的战斗力有着清晰的认识。

    曹亮一手带出来的这支军队,战斗力十分的强悍,当年司马军与之对战,丢城失地,一溃千里,根本就不是其对手,否则的话,司马伦也混不到丧家之犬一般的地位了。

    西陵虽然是地势险要,但真想要挡得住魏军的进攻,也绝非是易事,不过司马伦也不是一个轻易就能被困难所吓倒的人,当年他在陇西降蜀,就是想借用蜀国的力量,来收复失地,尽管未能如愿,不过司马伦依旧是矢志不移,还是苦苦地寻觅着机会,梦想着有一天真得可以收复中原。

    在这一点上,司马伦和姜维、陆抗心思是相通的,所以他们才能够精诚团结起来,尽管三人的目标并不一致,姜维想得是匡扶汉室,司马伦想得是国仇家恨,陆抗想的恢复吴国,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曹亮,也正是因为曹亮的存在,才能让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三人之间各自的心思显然是瞒不了别人的,但大家都是聪明人,都不需要去点破这一点,因为现阶段,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只有在击败敌人之后,才有可能谈自己的理想。

    真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三人相互决裂,也是很正常的事,因为此时此刻,他们就是在互相利用,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那三人都会被魏军各个击破,现在唯有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才有与曹亮抗衡的资格。

    就算是三方联合,但真想要打得赢曹亮的话,希望也不是太大,只不过无论是姜维、陆抗还是司马伦,心中都有一份执念存在,正是这份执念,让他们有了一往无前的勇气,有了面对凶险和困难的信心。

    不管对于姜维还是陆抗抑惑司马伦来说,这一战的意义非同一般,如果他们打赢了,那么距离他们心中的那个小目标,就会近上一些。

    但如果是打输了的话,那一切就全都结束了,他们在荆州没有了立锥之地,再想翻盘逆袭,那真得就是试若登天了。

    所以三人之中无论是谁,表现的都格外的卖力,上层的态度决定一切,原本看起来乌合之众一般的军队,现在凝聚力大为地提高了,相应的,战斗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对司马伦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他现在麾下带的,不仅仅只是他的嫡系部队,而且还有蜀地和吴地的军队,如何将三地人马整合起来,是司马伦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姜维和陆抗的表态,这些军队也彻底地归属于司马伦指挥。

第2124章 防范雾天

    三军用命,将帅同心,这才是打胜仗的基础。

    但这也仅仅只是基础而已,决定战斗成败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主将的谋略、士气和军心、后勤补给是否到位、天时地利的借用等等,只有各方面的因素能综合地利用起来,才有获胜的机会。

    但其他条件具备的话,唯独没有凝聚力的话,却是注定要的败仗,这天底下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在各怀鬼胎一盘散沙的情况下,还能战胜强大的对手。

    如果这样的军队真得能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打胜仗的话,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对手比你更滥。

    但司马伦很清楚,魏军可不是一支军心涣散的军队,他们纪律严明,军容齐整,上下一心,令行禁止,也就是说,魏军是一支凝聚力极强的军队,他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催城拔寨,所向披靡,这样的军队,他们已经横扫了大半个天下,司马伦想要战胜他们,何其之难啊!

    打铁需得本身硬,想要战胜或者是不输给强大的魏军,司马伦就必须要提高自己麾下的军队的战斗力,只有将战斗力提升起来,他才有与魏军抗衡的资本,光凭着猇亭险要的地势,还是不足以战胜魏军的。

    好在姜维在调派兵力的时候,便没有将各部人马之间打乱进行重组,各部人马之间,还是保持着原有的相对编制的,司马伦麾下的两万人,就没有进行任何的拆分,还是维持着原有的编制。

    至于多出来的一万人,则是宁随带队时原有的驻守猇亭的人马,这部分人相对来说比较杂,有益州军也有荆州军,不过占据大头的,还是益州军,至少有七成以上的数量,来自荆州军方面人数,只占了不到三成,基本上都是原先西陵的守军。

    吴军的数量不占多数,这对司马伦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消息,否则的话,整合这支军队,司马伦至少还是需要付出不少时间和精力的,尽管陆抗的表态相当的明确,但并不是所有的吴军都会坦然地接受这件事,许多人还有着相当大的抵触情绪的。

    要知道,这些年来吴蜀虽然是同盟关系,但在吴国人的眼中,他们多少还是看不起实力弱小的蜀国,许多吴人甚至认为,蜀国一直没有被魏国所灭,其实是沾了吴国的光,如果没有吴国的辟护,蜀国这么一个弱小的国家,早就灭亡在魏国的铁骑之下了。

    抱这种观念的吴国人,说真的,还不在少数,所以在吴人的眼里,对蜀国是极尽鄙视,那怕他们和魏国是你死我活的存在,但对于魏国,还是抱着一种仰视的态度,对待盟友蜀国,却未必是那么友好了。

    所以这次吴国灭亡陆抗被迫降蜀,走曲线救国的路子,但对于大部分的吴兵吴将来说,他们可不知道陆抗的真实想法,降蜀反倒让他们有一种屈辱的感觉。

    这样的负面情绪在军中蔓延,对蜀军这次的整合有着相当大的消极影响。

    而且由于朱乔的死,许多的吴兵那怕就是心里不服,但口头上却不敢反对,只能在背地里搞小动作。

    如果明面上有人站起来反对的话,那陆抗的处理方式便简单地多了,和对待朱乔那样,一刀喀嚓了,但现在是许多的吴兵采用的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或者说阳奉阴违,表面上极为地赞成陆抗的决定,暗地里却进行抵触或者是秘密地搞破坏。

    由于捉不到现行,这样的人陆抗还是无法处置的,想要让吴军真正和蜀军融为一体,就必须让吴人理念上进行转变,让他们认真吴国已经灭亡的事实,或许这样才能有助于军队的整合。

    但这样的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那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想要彻底地改变,那绝不是喊几个口号,下达个命令就能解决的,这得需要时间,来让吴兵认识到现状,或许才能让他们从心底里接受这样的转变。

    不过对于蜀军而言,还真没有时间去等着这些吴兵做慢慢地思想转变,魏军对鹰嘴崖发起了攻击,已经是全面地拉开了进攻的序幕,真正的大战将会一触及发,所以司马伦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说服那些吴兵,如果现在姜维拨给他一大批的荆州兵的话,那对于司马伦来说,头疼的事可还真不少。

    好在现在在猇亭的荆州兵并不多,大多数还是益州兵,尽管当初司马伦率军归降蜀国之时,这些蜀兵还是有抵触情绪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并肩作战,这些蜀兵对司马军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司马军早已经算是和蜀军融为一体了,反倒是蜀军和吴军的关系现在最难相处了。

    司马伦能省却这些麻烦,也算是一件幸事了,最起码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猇亭的防御之中,不必担心那些乱七八糟的糟心事。

    不过鹰嘴崖的失守,让司马伦变得更加地警惕了,在构筑鬼牛坡防线的时候,司马伦更多的是考虑兵力的配置以及地形的利用上面,确实对大雾大风大雨这样的恶劣天气有些忽视。

    也许司马伦觉得天气的因素对于双方来说机会是均等的,比如大雾天气,能见度低,蜀军看不见,魏军也看不见啊,再比如大风大雨天,对于防守的一方来说,有掩体或工事进行保护,反倒不利的条件在进攻的一方。

    但鹰嘴崖的失守,却让司马伦有一个观念的转变,这个不利的条件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尽管说大雾天气大家看得都不太远,但魏军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发起了偷袭,并且一举成功。

    所以鹰嘴崖的失守也给司马伦敲响了警钟,把守猇亭不光要利用地利上的优势条件,还必须要防范那些极端的恶劣气候条件,尽管说大雾天气并不一定天天有,但也不是什么稀罕的气象条件,尤其秋冬季节,大雾会时常发生,防范魏军趁着雾天发起突袭,是目前司马伦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第2125章 一念之事

    雾战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上古时代黄帝与蚩尤大战,蚩尤精通妖法,降下大雾,抬手都不五指,如此大雾,让黄帝的军队完全丧了方向,黄帝特意地造了一辆指南车出来,利用指南车辨别方向,最后打败了蚩尤。

    提到指南车,不得不说一个人,那就是已经过逝的马钧。到三国时期,人们只从传说上了解到指南车,但谁也没见过指南车是啥模样。

    当时,在魏国作给事中官的马钧对传说中的指南车极有兴趣,决心要把它重造出来。然而,一些思想保守的人知道马钧的决心后,都持怀疑态度,不相信马钧能造出指南车。

    有一天,一些官员就指南车和马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散骑常侍高堂隆说:“古代据说有指南车,但文献不足,不足为凭,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骁骑将军秦朗也随声附和道:“古代传说不大可信,孔夫子对三代以上的事,也是不大相信的,恐怕不能有什么指南车。”

    马钧说:“愚见以为,指南车以往很可能是有过的,问题在于后人对它没有认真钻研,就原理方面看,造指南车还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事。”

    高堂隆听后轻视地冷冷一笑。秦朗则更是摇头不已,他嘲讽马钧说:“你先生名钧,字德衡,钧是器具的模型,衡能决定物品的轻重,如果轻重都没有一定的标准,就可以作模型吗?”

    马钧道:“空口争论,又有何用?咱们试制一下,自有分晓。”

    随后,他们一起去见魏明帝,明帝遂令马钧制造指南车。马钧在没有资料,没有模型的情况下,苦钻苦研,反复实验,没过多久,终于运用差动齿轮的构造原理,制成了指南车。事实胜于雄辩,马钧用实际成就,胜利地结束了这一场争论。马钧制成的指南车,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管战车如何的翻动,车上木人的手指始终指南,引起了满朝大臣的敬佩,从此,“天下服其巧也”。

    大雾弥漫,所造成的视觉困难一直是困扰交战双方的难题,在寻常的情况下,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避而不战,等待大雾消散之后,再发起战斗。

    这当然是最为稳妥的办法,毕竟身陷大雾之中,不辨南北,不知东西,一旦交战,就如同是无头的苍蝇一般,四处乱撞,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种特殊的天气条件之下,未知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谁者不敢去轻易地冒险。

    但战场之上,往往是风险越大,收获就越大,比如这次魏军突袭鹰嘴崖,就是利用大雾天气,一举突破了蜀军的防线,成功地拿下了易守难攻的鹰嘴崖。

    所以在接下来的的鬼牛坡之战中,司马伦必须要寻找到破解雾战的办法,避免重蹈覆辙。

    这对司马伦来说,也算是一项挑战了,他出身于中原,对南方这种变幻莫测的雨雾天气并不十分熟悉,他思来想去,也拿不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来。

    这日雨后,虽然没有大雾,但天气阴晦,暮霭沉沉,能见度也是很低的,原本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的鹰嘴崖此时也再难寻觅,虽然魏军此时并没有发起进攻,但每日早晚他都会亲自巡视阵地,查阙补漏,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整改。

    就在司马伦走近右翼的阵地之时,这里的士兵正在热火朝天的挖战壕,司马伦是便装前来的,只有带了几个随行的亲兵,再加上天色已晚,那些士兵都没有注意地司马伦的到来。

    大部分的士兵正在挥汗如雨地埋头苦干,司马伦发现有两名士兵居然在战壕里闲聊。

    随行的中军官不禁大怒,正欲上前斥责,司马伦却一把将他给拉住了,并拿手指在嘴唇上比划了一下,轻嘘了一声,让中军官不要出声。

    中军官不禁有些纳闷了,面对这样的消极怠慢偷懒行为,一般情况下司马伦都是会重罚的,大敌当前,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懈怠的话,那还得了?

    不过这次司马伦却出乎异常地平静,原来他是听到了那两名士兵的谈话声,他们说得不是别的事,正是鹰嘴崖失守的事,而且从他们的语气之中,透着几分的不屑,似乎对魏军趁着大雾攻下鹰嘴崖很是不以为然。

    司马伦闻听之后心念一动,吩咐中军将这两名士兵叫出来。中军官上前,跳入了战壕,重重地拍了两个的肩头一把,沉声喝道:“跟某来!”

    这两人聊得正嗨,发现有人拍他们的肩膀,正欲发火之时,突然发现拍他们的居然是中军官,顿时吓得惊惶失措,以为被中军官捉住他们在闲聊偷懒要处罚他们,连忙赔罪求饶起来。

    中军官冷哼了一声,道:“废话少说,快走!”说着,还一脚踢在了其中一个士兵的屁股上,将他们赶出了战壕,赶到了司马伦的面前。

    那两名士兵发现他们面对的居然是骠骑将军司马伦,顿时吓得是魂飞魄散,跪伏在司马伦的脚下,连声大喊饶命。

    司马伦的治军那是相当的严厉,他到达猇亭之后,就当众地宣布三条军规:违抗军令,擅自行动者斩!消极怠战,以慢军心者斩!造谣生事,惑乱军心者斩!

    这三条军规,不光是针对司马伦的嫡系部队,凡是在猇亭防御序列中的所有军队,都必须要无条件地遵守,不管任何人违抗,都将严惩不贷。

    虽然这两名士兵不清楚他们此前的行为是不是够得上死罪的,但如果被司马伦捉住了现形,要斩他们,不过是举手之事。

    这也是这两名士兵吓得魂飞魄散的缘故,也许司马伦正缺这么一个典型呢,两个人被司马伦捉到在阵地上闲聊,一怒之下,说不定就可能会要了他们的脑袋,也正好可以起到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的效果。

    原本他们罪不至死,但司马伦想要如何处罚他们,那就是司马伦的一念之事了。

第2126章 找几个会吹哨的来

    看着伏在地上惶恐战栗的两人,司马伦淡淡地一笑,让他们起身回话,并问道:“你二人叫什么名字?现居何职?哪里人氏?”

    一听司马伦的这番问话,两人更是吓得半死,左边的那个人终究是大胆一些,磕磕巴巴地回答道:“小的名叫高扬,现任都伯,他叫陈三,是一个队率,小的二人俱是荆州巴丘人,小得并非是有意怠慢,还请将军饶命。”

    司马伦轻唔了一声,原来这家伙是一个都伯,按军队的编制,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一什,五什为一队,队长就是队率,二队为一屯,屯长即是都伯,这都伯也算是掌管一百多人的一个下级军官了,难怪别人在热火朝天的干活,他却能在这儿悠闲地聊天。

    两人俱都是巴丘人,那显然毫无疑问以前他们是归属于吴军的。

    司马伦漫不经心地道:“听你们刚才说话的口气,似乎对鹰嘴崖失守不以为然啊,那你们便说说吧,本将军倒是想听听你们的高见。”

    高扬不禁是暗暗地叫苦,他只是一个身份卑微的都伯,这样的小军官放在军队之中,完全就是毫不起眼的存在,他也清楚,像他这样身份的人,是没资格来谈论军队高层的事情的,说不好听点,那就是目无尊上,妄议军情。

    这种事如果是搁在公开的场合,说不定就是要掉脑袋的,就算是私底下说,也必须要谨防隔墙有耳,谨防别人打小报告。

    但现在悲催的是,都不用别人去打小报告,他们闲聊的内容居然被司马伦亲耳给听到了,这还得了吗,如果司马伦一怒之下,很可能直接就将他们给斩首了。

    就算是胆子大一些的高扬此刻也是支支唔唔起来,至于胆小一点的队率陈三此刻早已是抖若筛糠了。

    司马伦看他们害怕不已,轻笑了一声,道:“今日之事,恕你二人无罪,不过心里有什么话,必须要实话实讲,否则治你们个欺瞒之罪。”

    一听司马伦不再追究他们的罪责,高扬立刻放松了下来,他本来就是一个健谈的人,而司马伦更是要求他实话实说,于是他有如竹筒倒豆子一般,把心里的话一鼓脑儿地说了出来。

    “将军,小的虽然位卑职低,但久在江边生活,时常遇到大雾,所以小的认为鹰嘴崖不该丢,此次鹰嘴崖失守在大雾之中,实在是可惜之至。”

    司马伦一听大喜,既然高扬敢这么说,那他肯定是有如何在大雾之中作战的法子的,这法子可是司马伦苦思也难解的,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个小小的都伯,居然有破解敌人雾战的办法,还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司马伦立刻是问询了详情,高扬告诉司马伦,他的老家就在洞庭湖的边上,祖祖辈辈以打渔为生,为了生计,不管是晴天雾天,他们都要到湖上去打鱼。

    雾天的时候,为了不迷路,不和其他的渔船失去联系,渔家寻常会使用一种竹哨,在大雾弥漫的湖面经常地保持联系,只要竹哨一响,他们就可以听声辨位,并且通过哨音的长短来知悉具体的情况。

    同样的,只要蜀军当时能在鹰嘴崖的前沿阵地上安排一些哨兵,潜伏在一些魏军的必经之路上,一旦发现魏军接近,提前地用哨声示警的话,那山顶上的蜀军便可以发现魏军的踪迹,及早地进行应对,不会被魏军打一个措手不及了。

    司马伦闻听之后,眼前顿时为之一亮,这个办法好啊!

    司马伦想要破解魏军地趁雾攻击,最难的就是如何来掌握魏军的行踪,因为在大雾之中,你根本就不知道魏军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地方,如果真得有机会掌握魏军行踪的话,破解魏军的进攻,那也就不再是难事了。

    本来司马伦对此是一愁莫展的,但没想到无意中听到了两个下级军官的谈话,让他是豁然地开朗了,司马伦当即命人将这支军队的领军校尉给喊过来。

    这个校尉姓范,听到了司马伦的传唤,忙不迭地就跑了过来,一看高扬和陈三正立在司马伦的面前,立刻便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大概是司马伦巡视的时候,正好逮住高扬和陈三偷懒懈怠了。

    平时这两个家伙就比较懒散,不过看在是同乡的面子上,范校尉也没有过多地追究他们,但今天好巧不巧地被司马伦给抓了一个现行,范校尉再想保住他们也是万难了,搞不好的,连同自己也得遭殃,所以范校尉上前立刻将高扬和陈三训斥了一番,并且赶紧地向司马伦承认错误,是自己平时管束不严,才让他们如此的松懈,请求司马伦责罚。

    司马伦微微一笑,告诉范校尉,这两个人他要了,同时在军中再挑选出几十个会吹竹哨的士兵,交给他一并带走。

    范校尉是一脸的茫然,他也搞不清楚司马伦需要会吹竹哨的士兵要干什么,不过范校尉倒是比较精明,不该问的绝不会乱问,他立刻下去在军中寻找会吹竹哨的士兵,很快就凑了五十多个人,交给司马伦。

    司马伦带着高扬和这五十多人回到了中军帐,立刻升高扬为军侯,将这五十多人交给高扬来统一指挥。

    虽然五十人只是一队的规模,但这五十多人可是司马伦亲点的,那就意义不同凡响了,更何况,司马伦将高扬提拨为军侯,那可是一曲之长啊,高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种升官的好事会这么轻易就地落到他的头上,着实是兴奋无比。

    按照司马伦的要求,高扬将会对这五十人进行特训,统一哨声。

    虽然这些士兵都会吹竹哨,但大家并不是来自一个地方,对哨声大小长短表达的含义便不相同,高扬现在的任务就是统一哨声口令,让这些士兵都可以熟练地吹出相应的哨声,并可以听得懂别人传出的哨声。

第2127章 等待

    刘靖在拿下鹰嘴崖之后,并没有急于进攻,他站在鹰嘴崖上,向鬼牛坡方向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蜀军新修的大量防御工事,沟壑纵横,壁垒森严,显然蜀军已经在鬼牛坡严阵以待,对于刘靖来说,这又将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拿下鹰嘴崖,刘靖也没有流露出太多的喜悦之情,毕竟这才是打响西陵之战的第一战,击败的也仅仅只是三千的守军而已,这样的战斗,原本就是只是一道餐前的开胃菜而已,只不过是打得稍微顺利一点罢了,并不值得大肆地来庆祝。

    就连发给陛下曹亮的捷报,刘靖也只是用了很短的几个字而已,这点胜利,还不到他去炫耀的地步。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报,鬼牛坡的守军是鹰嘴崖的十倍,而且驻守鬼牛坡的蜀将,也不是旁人,那是魏军的老对手了,司马懿最小的儿子司马伦。

    司马家族在中原地区已经是被彻底地消灭了,曾经耀眼辉煌的司马家族到如今只剩下了一地鸡毛,大多数司马家族的人不是死了就是残了,就连逃到了吴国的司马伷也凉凉了,现在只剩下了逃到蜀国的司马伦了。

    这个司马伦倒是一个狠角色,当年在中原和魏军交战之时,就表现出了过人的一面,如今到了蜀国,也混得是风声水起,不但官居骠骑将军,而且还成了蜀主刘禅的乘龙快婿,一时风光无二。

    不过司马伦终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当年在豫州之时,就曾重创过中坚营,中坚营几乎是全军覆灭,这几乎也创下了并州军的败仗记录,虽然后来中坚营在其他兄弟营的帮助下重建了,但这份耻辱,却让并州军所有的将士是同仇敌忾,以后再打司马伦的时候,大家都铆足了劲来打,只为报当年的一箭之仇。

    所以这次听说司马伦坐镇猇亭,魏军诸将士都暗暗地在憋着一口气,这司马伦也是够命硬的,打了他几次都没有将他拿下,这次在猇亭,非得把这个司马伦给解决了,让这天下再多上一个太监。

    不过刘靖却不敢大意,因为此前曹亮也曾说过,司马伦可是一个厉害的人物,不但擅长谋略,更有卓识的远见和大局观,这样的对手,不管谁面对之时,都不可以轻敌。

    羊祜乃是魏军之中赫赫有名的大将,战功卓著,谋略过人,是大家公认的天下名将,但当年豫州那一仗,就是羊祜败在了司马伦的手中,一世英名尽丧于此。

    羊祜都成为过司马伦的手下败将,刘靖面对司马伦的时候,自然也不敢托大,所以拿下鹰嘴崖之后,刘靖也没有冒然地进兵,而是派出了斥侯兵,对鬼牛坡的阵地进行了详细地侦察。

    经过侦察之后,刘靖发现此刻得到的情报和以前掌握的情报对比之后,竟然是大相径庭的,想必是司马伦到达猇亭之后,对猇亭的防御体系进行了大范围的更改。

    也幸亏刘靖没有冒然地进军,否则拿着过期的情报去进攻鬼牛坡的话,魏军非吃大亏不可。

    鬼牛坡的面积要比鹰嘴崖大上不少,虽然说地势没有鹰嘴崖那般险要,但同样是易守难攻的,在骑兵无法施展的场合下,魏军想要拿下鬼牛坡,也绝非易事。

    魏军的两**宝一便是骑兵,二便是投石车,所以在平原地带,魏军几乎是所向无敌的,那怕敌人龟缩在坚城之中,也是无济无事的,攻无不克的投石车可以摧毁任何阻挡他们前进的城池和堡垒,有这两**宝利器,魏军一路如秋风扫落叶般席卷中原,也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但魏军最为头疼的就是打这种山地战了,山路崎岖难行,骑兵在这种地形条件下,几乎没有任何的用武之地,他们参战的唯一方式,也就是弃马步战。

    而一旦弃马步战的话,骑兵的优势不但丧失殆尽,而且平时的操练都是围绕着骑战进行的,真把他们当成步兵来使唤的话,实力就会大打折扣,一旦都不比正规的步兵好用,最多也就是壮壮声势,撑撑场面,真正的攻坚战,还得用正规的步兵来打。

    至于投石车,那就完全成为了摆设,对于那些蜀军的防御阵地,投石车没有那么远的射程,鞭长莫及啊!

    在魏军丧失了两大优势之后,这样的山地攻坚战就变得艰难了许多,毕竟山地作战是蜀军的强项,魏军不占丝毫的优势,就算对手是吴军或司马军,并不是真正擅长山地战的益州本土蜀军,但在机会对等的情况,防守的一方占据着地利优势,魏军则要进行仰攻,总体来说,还是处于一定的劣势。

    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刘靖还是想了很多的办法的,雾战鹰嘴崖便是一个成功的战例。

    如果按照正常的作战方式,魏军对鹰嘴崖发起强攻的话,不但要承受很大的人员伤亡,而且时间上也会拖得比较久,不可能发起一次进攻就拿下鹰嘴崖。

    但通过大雾天气,魏军发起了突袭,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不但伤亡的人数比预估的要少得多,而且拿到了速战速决的效果,只用了一次进攻,几个时辰的时间,就成功地攻克了鹰嘴崖。

    这样的成功经验,不多复制几次行吗?

    刘靖对雾战是充满着信心的,他拿下鹰嘴崖之后,并没有立刻向鬼牛坡发起进攻,除了必要的侦察之外,最大的因素还是刘靖在等待,等待大雾天气的再度来临。

    如果是在中原地带,下一场大雾还真得遥遥无期,很可能等上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都不一定能等到。

    但在南方的这种气候条件下,大雾天气并不罕见,尤其是靠近长江边上和秋冬的阴雨季节,起大雾的情况时常会发生,刘靖详细地询问当地的百姓,得到的答复是像前天的这样的大雾天气寻常三五日就会有一次,所以现在刘靖所要做的,就是等下一个大雾气的来临。

第2128章 如法炮制

    这老天也是极度的配合,刘靖只等了三天的时间,就等来了一场漫天的大雾,这次的大雾比四天前的那场大雾更浓更厚,白色的雾霭就如同是一道轻纱一般,遮在了人们的眼前,许多人抬起手,还可以看到那雾气在指尖萦绕,平伸出胳膊,那五指都变得隐约起来,再往前看去,除了白茫茫的一片,什么都看不到了。

    刘靖大喜,真是老天相助,自己想不成功都难。

    这几天的时间,魏军一直在做着进攻的准备,包括集结兵马,整军备战,道路勘测,后勤补给,可谓是万事具备,就等大雾了。

    现如今大雾来临,魏军早已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刘靖也知道,其实他们可以利用的时间也是极为的短暂的,一旦太阳升起,大雾就会消散,就算是维持阴雨天气,这种浓雾也不会持久,一旦能见度加大之后,雾气的掩护作用就丧失了,所以魏军想要发起进攻,就必须抓紧这个窗口期,不能说一口就吃下整个的鬼牛坡阵地,但至少也能打掉蜀军的一些外围据点,为魏军的后续进攻创造机会。

    有了鹰嘴崖雾战的成功经验,这次刘靖对进攻鬼牛坡是充满着信心的,针对鬼牛坡进攻路线多的特点,刘靖安排了多路的人马发起进攻,以达到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

    蜀军在鹰嘴崖全无准备,吃了雾战的一个大亏,想必司马伦也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加强反制的力度的。

    但这种大雾天气,对于防守一方来说,想要消除大雾带来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浓雾重重,蜀军是很难发现悄然接近的魏军的,那怕他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严加戒备,但往往发现魏军来袭之后,魏军已经到达了他们的眼皮子底下。

    险要的地利优势无法利用的话,双方的对战就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了。

    在同等的条件下展开近身战和白刃战,魏军可是一点儿也不怵蜀军的,在这一点上,刘靖还有着充分的自信,尤其是司马军和吴军,虽然他们现在都编入到了蜀军的战斗序列之中,但他们尚未配备蜀军的诸葛连弩,和魏军相比,没有多大的近战优势,而魏军则有着连弩这种强火力的支援,明显地占据着上风。

    鹰嘴崖之战,大雾的掩护固然是获胜的最大倚仗,但发起近距离攻击的时候,如果没有连弩这样近距离的强火力压制性武器,魏军也是很难控制局面的,所以这场战斗真正的致胜法宝,还是强劲的连弩,正是魏军利用连弩将防御阵地上的蜀军压得喘不过气来,才趁势一鼓作气地拿下了鹰嘴崖。

    所以这次的进攻鬼牛坡,连弩兵依然是冲在最前一线的中坚力量,刘靖就是要利用连弩方阵这样强大的攻击力,撕开蜀军的防线。

    如果说鹰嘴崖之战是一场奇袭战,打得就是一个出奇不意,那这次的进攻,就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效果了,面对准备充分的蜀军,魏军也只有强攻一途了。

    大雾一起,就是进攻的信号,刘靖立刻对枕戈待旦的魏军下达了出击的命令,各路人马按照原计划,分头向蜀军的鬼牛坡阵地展开了全面的进攻。

    由于魏军已经事先踩好了进攻的路线,所以那怕是现在大雾弥漫,五步之外即难辨人影,不过魏军依然可以通过既定的路线发起进攻。

    更何况,魏军各营各部各曲皆配备指南针这样的工具,所以在辨别方向上面,魏军是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的。

    虽然古之有司南,但司南这个东西造价昂贵而且携带不便,所以民间很少有人使用。

    马钧虽然造出过指南车,但那也不过是献给明帝的贡物,并没有在军队之中广泛地采用,马钧造出来的那样指南样车,虽然让明帝和诸大臣好奇不已,但新鲜感过后,那辆指南车也就尘封于宫殿仓库的角落之中,再也无人问津了。

    曹亮虽然得到过马钧造指南车的图纸,但这个东西对于曹亮而言,却是如鸡肋般的存在,曹亮也就懒得仿制了,毕竟指南车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曹亮能造出小巧又灵便的指南针来,难道它不香吗?

    在后世,指南针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东西,只要明白了它的制作原理,制造出来简直就是易如反掌,所以曹亮才不会考虑去复制马钧那结构复杂的指南车,曹亮的目标是制做出方便携带和使用的小型指南针来,以便利于单兵使用。

    指南针在阴雨雾天用来辨别方向十分的实用,正因为魏军之中配备有大量的指南针,所以刘靖一点也不用担心魏军会迷路。

    在大雾之中行军,最重要的是保持缄默,尽可能少得发出声音,毕竟在大雾之中,视觉是完全失效的,所能看到的范围也只有几步最大十几步远,今天的雾确实也够大的,前几天攻打鹰嘴崖时,雾可没有这么浓。

    不过越浓的雾对魏军起越有利,这样蜀军虽然是有所防备,但他们也无论如何都阻止不了魏军的靠近,这就好比明知道敌人就在眼前,他们却无法看到,这无疑会让蜀军变得更为焦虑和急躁。

    这次魏军虽然是发起了多路进攻,但采用的进攻策略却依然和上次攻打鹰嘴崖几乎完全一致,就是要利用大雾的掩护,悄然地逼近蜀军的防守阵地,在近距离上,利用连弩的强大火力,对目标进行压制性地攻击,然后步兵进行全面地突击,一举将蜀军的阵地给夺下来。

    由于不确定大雾何时会消散,所以魏军的进攻必须是快速而有效的,必须尽快地拿下已经锁定的那些蜀军的前沿目标,否则一旦大雾散去,还没有来得及拿下蜀军阵地的魏军必然会暴露在蜀军的弓箭面前。

    失去了大雾的掩护,滞留在战场上没有险要地形依托的魏军处境将会变得危险起来,所以魏军的进攻,一刻也不能拖延。

第2129章 双刃剑

    这次担任主攻任务的,还是中垒营,由中垒将军皇甫坚亲自带队,只不过此次出击的,不再仅仅是前部人马,而是投入了中垒营的全部兵力,共计一万五千余人,可谓是全员出动,兵分五路,向鬼牛坡发起了全面的进攻。

    皇甫坚亲率前部人马,向鬼牛坡的蜀军主阵地发起了进攻,由于鬼牛坡的蜀军阵地不像鹰嘴崖那样的单薄,而是采用了多梯次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壕沟纵横,堡垒林立,魏军想要一口气趁着大雾将鬼牛坡也不太现实,所以刘靖的目标,还是锁定在鬼牛坡的那些前沿阵地上,只要将这些前沿阵地给拿下来,对魏军接下来的推进自然有着莫大的好处。

    魏军在皇甫坚的带领下,一路小跑地朝着目标前进,很快就进入到了攀山的路径上,此时距离目标阵地已经不是太远了,皇甫坚下令中垒营的士兵放慢脚步,尽量地减少噪音,不让守军发现魏军此刻已经接近到了他们的阵地前,只有到达足够近的距离之后,魏军才会开启强攻的模式。

    当然,这次的进攻和上次打鹰嘴崖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毕竟当时蜀军并没有多少的防备,谁都不会相信魏军会在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发起进攻,一时的疏忽大意自然就酿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

    现在蜀军吃了那么大的亏,自然也是交足了学费,这样疏忽的事肯定是不会再发生了,不过皇甫坚也没啥可担心的,毕竟这大雾才是最好的隐身衣,魏军藏在大雾之中,就算蜀军早有准备,那也是防不胜防啊!

    上山的道路同样是极为陡峭的,蜿蜒曲折,魏军行至此处,也只是顺着山势,小心翼翼地攀爬着,生怕搞出动静声来,被山上的蜀军听到。

    浓雾之中,虽然是目不能视物,但却是无碍于听声辨位的,寻常情况下,如果人的视力受阻的话,其他的感观就会变得敏锐起来,比如听力,也许平常只能听到很近的声音,但此时却可以听得很远。

    想必蜀军那边也会安排一些听力极佳的士兵,专门来探听魏军的动静,所以这个时候,越接近蜀军的阵地,魏军就越得小心谨慎,尽可能地不会出太大的声响,以免被蜀兵发现他们的踪迹。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间,浓雾之中传出了几声哨子的声音,清脆响亮,时长时短,长时声音悠长婉转,余音袅袅,有如百灵鸟一般动听,短时声音急促沉闷,戛然而止,收束地非常突兀。

    皇甫坚顿时脸色大变,原本在这宁静的朝雾之中,四周一片的静谥,鸦雀无声,此时突然出现了哨声,这显然是一件极不正常的事,尤其是那哨声,三长两短,分明就是一种有人刻意发出来的讯号声。

    魏军士兵齐刷刷地朝着声音的来源方向望去,只见浓雾之中一条人影飞快地闪过,皇甫坚正欲派人去追,却听到了前方有箭矢破空的声音传来。

    “可恶!”皇甫坚低吼了一声,大声地下令:“卧倒!”

    还没有等他的话音落下,嗖嗖嗖,乱箭就已经是擦着他头盔上的缨子飞了过去,皇甫坚不禁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若非他的反应敏捷,恐怕这个时候已经到鬼门关报到了。

    而他的身后的有些个魏兵就不那么幸运了,尽管皇甫坚已经下令卧倒了,但还是有士兵慢了半拍,被乱箭给穿身而去,当场死于非命。

    那些爬在了地上的魏兵总算是有惊无险,不过前方的箭矢仍就是不断地射了过来,压得他们抬都抬不起头来,更别说继续地向前发起进攻了。

    蜀军的箭矢能够如此精准的打击,显然是和刚才那几声哨声是分不开的,皇甫坚这个时候才明白过来,原来蜀军早在就在半路上埋伏了一些哨兵,看到魏军的踪迹之后,立刻便吹哨示警,那哨声的长短肯定是有着特殊的含义的,以此来确定魏军的方位和距离。

    而那边的蜀军的弓箭手早已经是严阵以待,这边哨声一旦传出,弓箭手便会立刻开弓放箭,对魏军进行阻击。

    而那些哨兵一旦吹过哨子,位置就会暴露,他们的则利用早先就掌握好的撤退路线,飞快地予以撤离,如此大雾天气,只需三拐两折,就能消失地无影无踪,魏军就算是想要追击,那也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口。

    当然这些哨兵也不全是为了避开魏军,本身他们示警的位置,就是在他们藏身之地的附近,这个时候蜀军的弓箭兵根本就看不到目标,只能是凭着哨声所标注的位置进行覆盖似地攻击,假如他们继续滞留原地的话,也很容易被自己人的箭给射中的。

    面对如飞的乱箭,皇甫坚只能是下令撤退,一旦被蜀军发现他们从这条路进攻的话,那么这条进攻路线就全废了,魏军再厉害,也不可能冒着箭雨发起冲锋,这个时候皇甫坚也只能是重新规划进攻的路线。

    但没走几步呢,又是一阵哨声的传来,紧接着箭雨倾泻而至,魏军只能是向后撤退。

    皇甫坚没有想到蜀军居然会采用这种方式来破解雾战,他们只需要派出少量的士兵潜伏在一些上山的必经之路上,一旦发现敌情,即吹哨示警,指挥弓箭兵展开攻击。

    无论魏军如何转换路径,只要那些哨兵还潜藏着前方,魏军就没有办法接近蜀军的阵地。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那些潜伏在浓雾之中的哨兵给清除掉,但这些哨兵,滑得就如同是泥鳅一样,只要吹哨之后,他们立刻就会转移,有时候明明就在他们的眼前,但一眨眼,就不见了踪影。

    想要在大雾之中逮住这些个哨兵,简直就是要比登天还难,本身这大雾就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就能伤敌,搞不好反倒是要伤了自己的。

第2130章 受挫

    皇甫坚现在头很大,他搞不清蜀军究竟派出了多少这样的哨兵,不过就在魏军接近蜀军阵地的弓箭射程之内,不管他们是朝哪个方向进行迂回,那哨声都会响起。

    而哨声之后,蜀军的弓箭则无一例外地会进行覆盖似的攻击,魏军伤亡不了少的人,但始终也无法靠近蜀军的阵地。

    哨兵的存在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魏军的进攻,但魏军想要清除这些哨兵也绝非易事,他们潜藏在浓雾之中,如果不出声的话,想要找到这么单个的目标就如同是大海捞针一般。

    就算他们吹哨之后,也会迅速地进行转移,借着浓雾的掩护,很快地消失不见。

    魏军起初想去追击,但发现他们压根儿就没有追击的机会,一旦哨声响起,转瞬之间蜀军的箭矢便会将这片区域给覆盖,魏军除了躲避和后撤,几乎没有其他什么好的办法。

    后来虽然魏军也尝试着用连弩去对付这些哨兵,顶着压力向那哨兵逃跑的方向进行射击,虽然也曾射中过几个哨兵,但大多的时候,是徒劳无功的,在这浓厚的大雾之中,想要锁定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瞎猫碰碰死耗子。

    虽然魏军也试图使用连弩对蜀军进行还击,不过同样也是收效甚微,尽管他们能通过箭矢的来向对蜀军的方位进行判断,但蜀军是否藏着掩体的后面,是否使用盾牌,他们却是一无所知,拿着连弩与之进行对轰,也无法压制住蜀军,最终只能是后撤,逃出对方的弓箭射程。

    因为这样的对射,通常都是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蜀军可以通过哨声来锁定魏军的位置,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而魏军所处的位置,往往又都是不利的地形,一旦遭到打击,很难进行有效的反击。

    除了皇甫坚亲自率领的这一路人马之外,其他的四路人马显然也受阻于同样的情况,尽管浓雾漫天,但不断响起的竹哨声,和时不时传来的箭矢的破空声以及濒死的惨叫声,让皇甫坚明白,他所有的人马进攻都严重受阻。

    不清除掉这些神出鬼没的哨兵,魏军几乎没有向前推进的可能,这些哨兵的存在,等同于是将魏军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魏军对蜀军的情况,却是两眼一摸黑,原本魏军利用大雾进攻,他们是优势的一方,但现在好象情况却是反了过来,魏军处处受制,损失惨重,处于明显的劣势之下。

    这样的结果,确实是出乎皇甫坚的意料,几天前打鹰嘴崖的时候,魏军用了这法子,顺风顺水地就拿下了鹰嘴崖,但今天如法炮制,却无法奏效,看来这几天蜀军可没有闲着,找到了破解雾战的法子,反倒是魏军这边还采用一成不变的打法,处于了被动之中。

    面对这样的情况,皇甫坚也是无计可施了,那些神出鬼没的哨兵,就如同鬼魅一样,飘忽游荡,根本就无法察觉他们的存在。

    可只要魏军一旦进入到蜀军的弓箭的射程之内,就会随时听到那刺耳的哨声响起,魏军被他们给扰得不胜其烦,只有后撤到安全地带,才能暂时地没有危险。

    但魏军的目标是进攻,如果裹足不前的话,那又有什么意义,那些被射杀的魏兵不就白死了吗?

    可如果无法解决这些哨兵的话,那魏军根本就无法突破到蜀军的阵地前面,先前对魏军有优势的大雾天气,现在反倒成为了一种劣势,照这种进攻方式的话,魏军根本就没有任何拿下鬼牛坡的希望。

    战事陷入到了困境之中,皇甫坚虽然相当的不甘心,还是强行地发起了多次尝试性的攻击,但无一例外的是,只要魏军进入到蜀军的弓箭射程,就会传出报警的哨声和迎来密集的箭雨,让魏军是寸步难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雾气已经变得越来越薄了,从最初的十步之内不见人影扩展到了百步之遥,到最后,数百步之外的景物也逐渐看得清楚了。

    虽然天气还是持续地阴天,但雾气的消散却依然是不可逆的,随着大雾的褪去,魏军的进攻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了,现在就算是不用哨兵示警,魏军接近蜀军的前沿阵地,都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了。

    在后面督战的刘靖看到此番的情景,知道今日进攻必将是无果,于是下令鸣金收兵。

    皇甫坚一刀恨恨地劈在了一块山石,迸得是火星四溅,石屑横飞,不过他纵然心中再怒,却也是无济于事的,此时雾气消散大半,魏军再也不可能利用大雾来发起进攻了,至于其他的进攻手段,魏军还没有做好,所以此刻退兵成为了必然。

    看着魏军潮水一般地退去,蜀军诸将不禁是跃跃欲试,纷纷地向司马伦请战,想出去追击蜀军,扩大战果。

    不过众将的请愿被司马伦无情地拒绝了,尽管说有的将领表示,他们只会在短距离上进行追击,不会超过鬼牛坡的范围,但司马伦伦清楚,如果一旦纵容蜀军出击,很可能会出现收不住的情况,到时候离开了鬼牛坡,遭到了魏军的反击,反倒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司马伦直接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别看这次蜀军击退了魏军的进攻,但敌强我弱的状态根本就没有改变,蜀军依然是处于一种弱势地位。

    既然在是敌强我弱,那么司马伦就必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才是和魏军的第一次交手,魏军失利之后,也绝不会善罢干休,肯定会组织兵马再度来袭的,所以,现在蜀军必然要稳守阵地,迎接接下来的恶战。

    第一战魏军只是偷袭,只不过由于司马伦提前安排了几十名哨兵潜藏在半路上,才让魏军的进攻受挫。

    那么接下来魏军肯定会放弃偷袭的方式,采用正面强攻来攻打鬼牛坡,那后面的战斗将会变得异常的残酷,对此司马伦要求各营各部的人马做好准备,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战斗之中去。

第2131章 恶战还在后头

    如果说鹰嘴崖的失守,使得蜀军军心不稳,士气衰落的话,那么今天这一战,对于提升蜀军军心,提振蜀军士气方面,有着极大的益处,看着狼狈撤退的魏军,蜀军将士此刻是欢呼雀跃,兴奋异常。

    虽然说今天的胜利并不值得一提,但对于屡战屡败的蜀军而言,这样的胜利足以让他们能扬眉吐气一番了。

    鹰嘴崖的失守,就如同是一片巨大的霾一样,笼罩在蜀军的心头,所有的将士,心情都十分的沉重,虽然鹰嘴崖守不住是必然的,但由于鹰嘴失守的太快了,甚至都动摇了蜀军坚守猇亭的决心,以至于出现了人心惶惶的局面,士气空前地低迷。

    司马伦知道,想要提振士气,可不是单单是喊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想让士兵们摆脱恐惧,提升信心,只有赢得一场胜利,让他们的亲眼见证一下魏军并非是不可战胜的,这样才能真正地让蜀兵们恢复斗志。

    但想要战胜魏军又何其之难,司马伦和魏军交手过多次了,除了第一次在豫州的时候,趁着魏军轻兵冒进的机会,司马伦取得过一次大胜之外,剩下所有的战役,司马伦无一胜绩,可以说是一败涂地,一溃千里,最终将司马家在魏国的地盘全部丢光,自己也被迫降蜀,才暂时地获得了一个栖身之地。

    鹰嘴崖的速失对司马伦来说是一个比较沉重的打击,这次的猇亭之战,对于司马伦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守不住猇亭,西陵也就完了,而西陵最终失守的话,司马伦的复仇大业也就成为了泡影。

    所以不管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司马伦都必须全力以赴地完成守卫猇亭这个任务。

    鹰嘴崖的失守,给司马伦带来了无穷的压力,惶惶不安的人心,低迷彷徨的士气,都给猇亭之战的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扭转这种局面的话,那猇亭之战大概率是很难维持了。

    而解决当前困境的唯一办法,就是破解敌人的雾战。魏军在鹰嘴崖之战中尝到了雾战的甜头,那司马伦毫不怀疑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魏军会如法炮制,继续寻找在大雾之中进攻的机会。

    而猇亭多山且临江,水汽充沛,在这秋冬之际,起雾的天气也不会太少,所以只有魏军多待几天,肯定是有等到雾天的时候的。

    如果不能彻底地解决掉这个隐患的话,那么鹰嘴崖的前车之鉴就会重演,想要守住猇亭,无异于痴人说梦。

    就在司马伦一愁莫展之际,巡视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都伯高扬和队率陈三正在闲聊,涉及的内容正是鹰嘴崖之战,司马伦立刻敏锐地捉住了这个机会,从高扬的口中了解到了破解雾战的办法,那就是利用竹哨传音,来洞察和获悉敌人的位置。

    那竹哨就等于是蜀军在迷雾之中多出了一只眼睛,司马伦大喜,立刻召集了几十个会吹竹哨的士兵,将他们交给军侯高扬统领。

    高扬只对这些士兵强化训练了一天,就让他们熟练地掌握了统一哨音口令,通过哨音的长短来表达讯息,比如说长音表示敌人的方位,短音则表示距离,这样长短结合,就等于是给敌人标注了一个方位,处于阵地上的蜀军弓箭手,就可以通过这个方向信息,对敌人进行精确打击了。

    哨兵在大雾之中藏身,是很容易的事,他们事先都会被安排到固定的位置上进行埋伏,并进行伪装,有着大雾的掩护,魏军那怕是到达近在咫尺的位置,也几乎无法发现这些哨兵。

    而反过来,哨兵却可以通过脚步声或者是别的声音,来辨别魏军的方位,雾气稍淡一点的地方,眼睛也能看得见。

    通常哨兵会在距离魏军有二三十步远的地方,进行吹哨示警,同时吹哨之后,急速撤离。

    而他们撤离的路径,也是事先就已经确定好的,那怕是大雾茫茫,也不会撞到树或者石头上,然后他们会撤到指定的位置上,然后再等待魏军的接近,并且再次地示警。

    整个的战斗过程,哨兵牢牢地占据着主动地位,几乎是牵着魏军的鼻子在走,魏军也在不停地搜寻这些哨兵,想要将威胁他们的存在给清理掉。

    但想要在浓雾之中实现在这个目标,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魏军虽然是人多势众,但这些哨兵却是单兵作战,机动灵活性太强了,一个个滑得就如同是泥鳅一般,仗着浓雾当掩护,根本就不给魏军袭杀的机会。

    那些哨兵潜藏的位置都十分的隐蔽,魏军想要发现这些哨兵,非得等他们吹哨之后才行,不过吹哨之后,只需要几息的时间,如雨的箭矢就会扑天盖地而来,魏军想要去追击哨兵,根本就来不及。

    虽然魏军也可以动用连弩和弓箭进行追杀,但在大雾之中,他们根本就无法锁定目标,只能是朝着大致的方向一通乱射,这样成功的概率几乎是微乎其微的。

    尽管魏军也射中了几个目标,但蜀军安排着足够多的哨兵,损失掉几个也不会影响什么大局,只要魏军进入到蜀军弓箭的射程,他们同样会鸣哨示警。

    这样的打法让魏军几乎是无计可施,原本大雾之中,进攻的一方是占据着优势,防守的一方着被动,因为防守的一方永远也无法知道攻击方会何时出现。

    但哨兵的出现,让攻守双方彻底地易势,进攻的一方暴露了自己的行踪,惨遭连番的打击,而防守的一方,则是以逸待劳,只要听到哨声,就依着哨声给出的方位一通乱箭,打得魏军真是半点脾气也没有了。

    无论大雾散不散去,魏军都没有机会再攻破蜀军的阵地,所以退兵成为了蜀军唯一的选择。

    不过魏军遭遇到挫败也只是暂时的,他们依旧会卷土重来,更大的恶战正等着蜀军呢。

第2132章 士气不减

    这次魏军进攻的损失并不太大,伤亡只有数百人而已,甚至都远低于鹰嘴崖之战。

    鹰嘴崖战斗之中,魏军的伤亡主要来自于阵地上的格斗战,那怕魏军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要想要拿下阵地,也得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样的白刃战,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也得八百。

    当然,只要能拿下鹰嘴崖,付出一点伤亡代价还是值得的。

    但攻打鬼牛坡,魏军却是铩羽而归,不管死多少人,都是白死了,因为他们没有取得任何的进展,徒劳而无功。

    刘靖无奈地摇了摇头,看来他还是低估了司马伦的应对能力,虽然鹰嘴崖的失利沉重地打击了司马伦,但司马伦还是找到了破解雾战的办法,让刘靖无法再复制鹰嘴崖的胜利。

    相比之下,刘靖这种一成不变的战法,就显得有些老套了,当形势发生改变的话,刘靖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自然在战斗之中落了下风。

    大雾散去,整个鬼牛坡阵地完全地显露了出来,魏军趁雾偷袭的计划已经是趋于破产,接下来再打的话,那就只剩下强攻一途了。

    只不过现在魏军并没有做好强攻的准备,所以刘靖只好是鸣金收兵,先退一步再说。

    不能利用雾攻的话,攻打鬼牛坡相对来说难度就会成倍地增加,而且为了适应雾战的需要,魏军基本上都是轻装而行,就连最起码的防护装备都舍弃了,真要是进行强攻的话,那么现在的这套装备都得更换,所以刘靖只能是暂时地后撤,然后重新规划进攻方式。

    刘靖承认自己这次进攻有些草率了,对困难估算不足,对蜀军新的手段缺乏相应的应对办法,以至于进攻受阻之后,魏军没有任任何的反制手段,只能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形势相当的被动。

    看来这种奇袭的手段只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已,一旦蜀军找到了应对之法,反而是让魏军陷入到了不利的局面之中。

    想要拿下猇亭,尽管投机取巧可以获得一两次的胜利,但想要拿下整个猇亭之战的胜利,真正拼得还是实力。

    所以下令鸣金收兵之后,刘靖已经果断地放弃了这种投机性的打法,下令各部人马撤回到军营之中,然后将中垒将军皇甫坚和劲骑将军张乔召至中军帐,共同商讨对策,重新规划攻打鬼牛坡的计划。

    虽然这一次的进攻失利了,但这失利并不能打击到刘靖攻下猇亭的信心来,尽管说这次失利有些出乎刘靖的意料,但战场上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偶尔的失败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挫折,更何况这次的损失也不过是些皮毛而已,根本就动摇不了魏军的实力,对魏军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的。

    这次失利,也绝没有动摇刘靖拿下猇亭的决心,这次的先锋官可是他在曹亮面前主动地争取下来的,拿不下猇亭,刘靖又何有颜面去见陛下曹亮。

    所以这一战对刘靖也是至关重要的,退兵之后,一整天刘靖都在同皇甫坚和张乔共议军情,并亲自到各营之中,查看各部人马的准备情况。

    在今天的进攻之中,魏军只投入了中垒营一个营的兵力,如果明天想要对鬼牛坡进行强攻的话,那么这一个营的兵力就显得有些单薄了,所以刘靖给张乔下令,要劲骑营也做好进攻的准备,明日之战,两营的人马俱出,集中兵力,发动强攻。

    当然劲骑营的战马是用不上了,以鬼牛坡比较险要的坡度,战马压根儿就无法使用,所有的骑兵只能是下马步战,明天的进攻,将会是以中垒营为主,劲骑营为辅。

    刘靖在巡视的时候,没有忘记对士兵进行激励,往往打了败仗的时候,军队的士气是最为低落的时候,这个时候适当地对将士们进行鼓励,是提振军心的最好办法。

    不过这点小小的挫折还没有到动摇魏军军心的地步,这两支部队,再怎么说也是久经沙场,南征北战多年,什么样的大场面没有见过,今天的进攻受挫,中垒营的将士都暗暗地着一口气呢,刘靖到来之后,他们纷纷当着刘靖的面进行请战,不夺下鬼牛坡,誓不罢休。

    刘靖当即下令,明天一早发起全面进攻,中垒营的将士皆为之欢呼起来,明天将会是他们的复仇之战,魏兵个个摩拳擦掌,誓要一雪前耻。

    不过这个时候天公并不作美,第二天早晨的时候,再度降下了大雾的天气,能见度和昨天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如果继续发起进攻的话,肯定会重蹈昨日的覆辙,刘靖比较冷静,下令魏军原地待命,等到大雾消散之后,再发起进攻不迟。

    刘靖知道蜀军那边吃过哨兵的甜头之后,今天大雾,依旧会派出大量的哨兵来潜伏在山路上,魏军到现在也没有找到破解这些哨兵的办法,所以只能是按兵不动了。

    不过雾天也不会持久,和昨天一样,到了辰时,大雾就会逐渐消散,看着远处的山头显现出来之后,刘靖这才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昨天在雾战之中,魏军是以弓弩兵为先锋的,而今天的强攻,担任先锋的兵种必然会进行更替,毕竟弓弩兵虽然具有远程攻击的能力,但防御力太弱,在这种无遮无拦的环境之中,上去就是送死。

    所以刘靖安排好的攻击阵型是以刀盾兵为主,弓弩兵则是打掩护打辅助的,这样的安排也就回归到了正规之中。

    隆隆的战鼓一响,魏军便呐喊着向着鬼牛坡发起了冲击。

    打这种攻坚战,气势是尤为关键的,刘靖在首度的进攻之中,就投入了大量的人马,营造出那种扑天盖地漫山遍野的气势来,只有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才能让敌军心胆俱寒,丧失斗志。

    这样的打法,就叫先声夺人,刘靖也是一个战斗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将了,他擅长于调动士兵的情绪,鼓声敲得越猛,士卒的士气就越盛,魏兵一个个嗷嗷着,喊杀声直冲云霄,黑压压地向着鬼牛坡冲了过去。

第2133章 强攻

    在鬼牛坡的山头之上,司马伦却是一脸的沉静,魏军此时发起全面进攻,丝毫没有出乎司马伦的意料,魏军横扫天下,打胜仗都打得习惯了,偶尔的受挫,必然会让他们的进攻更加地疯狂,这次倾巢而出,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所以司马伦对魏军的进攻是早有准备,不过他对己方的防御,也是有着十足的信心的,魏军此次进攻猇亭的兵力,也就是三万人,和司马伦的兵力大致是持平的。

    魏军的优势在于骑兵和投石车,但到了猇亭,他们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而蜀军这边,却可以利用鬼牛坡的险要地势来对魏军进行阻击,这样双方的实力是此消彼涨,司马伦没有理由来惧怕魏军。

    第一回合的较量之中,魏军企图利用大雾来发起进攻,司马伦巧为利用哨兵,一举完胜魏军。

    此战虽然是杀敌有限,但重要的意义不在于此,而是给了蜀军以获胜的信心,这支军队的前身,不管是司马军,还是吴军还是蜀军,和魏军的交战之中,都完全处于下风,屡战屡败的结果,让蜀军的心理阴影相当的大,士气都跌落到了冰点。

    这次蜀军在雾战之中成功地击退了魏军的进攻,对提振军心士气有着莫大的好处,让无数的蜀军士卒从畏惧害怕之中振作起来,重拾起了战胜魏军的信心,让他们明白,只要方法得对,魏军也并非是不可战胜的。

    此刻魏军再度来攻,蜀军将士已经没有原先的惊惶和惧怕了,相反的,他们显得信心十足,斗志昂扬,甚至表现的相当的亢奋。

    这正是昨天那场胜仗的作用,这可比司马伦在那儿激励鼓劲一千句一万句还顶事,当让这些蜀军意识到魏军并非是不可战胜的时候,他们内心之中潜藏的斗志就会被激发出来。

    双方的战斗很快就开始了,担任突击任务的基本上都是重装步兵,身披厚厚的铠甲,手挽在着巨大的方形木盾,手持环首刀,全副武装。

    虽然说重装步兵受到装备重量的影响,敏捷性上面要相差一些,但防御能力却是最强的,一般的连弩和弓箭,基本上很少有机会能伤到他们,所以那怕魏军的推进速度并不快,但步履却异常的沉稳和坚定。

    弓箭手和连弩兵则是排在了刀盾兵的后面,这种脆皮的兵种防御力自然是最差的,不过他们今天担负的只是掩护的任务,前面有重装步兵顶着,他们也不用太担心防御的问题,只要在临界射程的地方刀盾兵提供掩护火力即可。

    这些箭矢也是对蜀军的一种压制,那怕魏军的防御力是足够的,不能让他们肆无忌惮进行攻击,尤其是蜀军在防守的时候,能使用的武器远不止弓箭,在这种斜坡的地形上,他们还可以使用滚木和擂石,以及其他的一些防御武器,弓箭兵和连弩兵压阵的目的就是为了扼制蜀军应用这些武器的。

    不过这种攻坚克难的战斗历来是最不好打的,尤其是仰攻,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敌人有多强大的,而是这陡峭的山势,攀爬起来都够费劲的了,对于装备超重的魏军士兵来说,确实负担很重。

    一开始的时候,蜀军首先使用弓箭进行攻击,试图阻挡魏军的前进步伐,但这些刀盾兵的盾牌和铠甲,起到了极大的防护作用,那怕蜀军弓手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很难穿透那厚厚的盾牌。

    一面盾牌几乎可以保护住士兵七成以上的身体了,其余三成暴露在外的躯体,也都有着厚厚的铠甲,尽管说铠甲的防护做不到百分百的安全,但敌人的弓箭手想要突防,至少也得射中铠甲的薄弱部位才行,但此时双方相隔甚远,蜀军弓箭手采用的攻击方式也是漫射,追求的是覆盖率而不是精度,所以想要魏兵的要害,还真是一件难办的事。

    冒着箭雨,魏军的攻击群仍旧是速度不变,稳步地向前推进着,司马伦一看,单纯的使用弓箭并不能有效地阻止魏军的进攻,所以他还得采取其他的办法才行。

    司马伦一面下令弓箭兵不要停止射击,只是将攻击的目标改放在敌方的弓手上面,魏军先头部队防御力强,并不代表所有的军队都是无懈可击的,魏军的弓弩兵想要达到攻击的位置,就必须要进入到蜀军的射程之内,这样双方对射,蜀军居高临下,多少也是占据着便宜的。

    司马伦要利用这个优势,对魏军的弓箭兵进行压制,以便蜀军在使用其他的重型防御武器时不会受到干扰。

    宁随在猇亭布防时,就已经是大量地筹备了木石,猇亭山上或许别的东西没有,但木石这两样东西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宁随的兵马虽然不多,但时间足够长啊,一个月的时间,每天伐点木采点石,这么长时间了,也足够堆成几座小山了。

    所以司马伦在接替了猇亭的防务之后,倒不用担心滚木擂石不够用,这些东西绝对是富富有余。

    滚木可以装在阵地的前面,用绳子绑好,在敌兵临近之时,守军只需要砍断绳索,那些滚木便可以顺着山坡滚落下来,一抱粗细一丈长短的滚木破坏力是相当惊人的,不管敌方有多厚的盾牌,多坚固的铠甲,在滚木的面前,都形同虚设,巨大的滚木滚落之时,有着千钧万石之力,拉枯摧朽,挨着即死,蹭着即亡,鲜有生还着。

    往往一根滚木从山顶滚落到山底,上面沾满的鲜血能把滚木给染红了。

    不过滚木的放置比较费力,至少需要多人的合力才能将它绑到阵地前面,平时无所谓,但战斗的时候,敌人的弓箭兵可不是吃素的,蜀军想要使用滚木,魏军肯定会相机破坏,所以压制住魏军的弓箭兵,才是使用滚木的关键。

    当然这种大杀器还是魏军接近时使用效率最佳,司马伦也不急着使用,他在等魏军临近的那一刻。

第2134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地盘就扩大了一倍,如果真得能将荆州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那么将来起兵的时候,诸葛诞肯定又会多了一份助力。

    不过按理说诸葛诞在贾充面前,已经直抒胸意,贾充是司马师的忠实走狗,回到司马师的身边之后,只会实话实说,肯定不会为自己遮掩的,按理说自己已经拒绝为司马氏效命,肯定会遭到司马师的打压,又怎么可能反过来赋他以兵权,这不是给自己添堵么?

    难不成这是司马师的一个阴谋?

    可诸葛诞想来想去,也寻思不出来司马师的阴谋何在,如果司马师要对付他的话,一定会想法设法地削减他手中的兵权,最大程度地遏制他的势力,这样的招数才是正常的,现在不减反增,还给诸葛诞添砖加瓦,诸葛诞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送走了钦差陈公公之后,诸葛诞遣散众人,独留下心腹大将吴纲和儿子诸葛靓,关起门来商议此事。

    吴纲也认为此事大悖常理,这背后或许有什么阴谋也说不定,但年轻气盛的诸葛靓却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司马师的一种招揽手段,现在司马师在北方战事吃紧,就算他明知诸葛诞有反意,也不敢冒然地兴兵讨伐,而是以安抚为主,许之以高官厚禄,尽可能地稳住诸葛诞,等将来解决了北方战线的事之后,或许会调转矛头再来对付诸葛诞也说不定。

    诸葛诞听了诸葛靓的话,认为他说的也很有道理,现在的司马师,肯定是要最大程度避免两线作战,所以他在北线,对曹亮是以剿为主,对于南线,则是以抚为主,只有剿抚并用,才不致于出现腹背受敌之可能。

    至于这个荆州都督,或许就是司马师无人可用,没奈何才白白便宜了诸葛诞,毕竟这样的防守重镇,司马师如果随便派一个出来的话,也未必会放心。

    想到这儿,诸葛诞也就坦然了,不管怎么样,只要淮南的兵马一直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司马师必定不敢轻举妄动。

    说到起兵,诸葛诞那是在情形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采用的极端手段,如果司马师没有给自己任何的压力,诸葛诞又何须这个时候大兴刀兵呢,坐山观虎斗不更好吗?

    又过了没几日,王昶派人从荆州送信来,请诸葛诞前往荆州,办理交割事务,他已经接到了朝廷的调令,要他克日前往长安赴任,所以王昶希望诸葛诞可以尽早地接收荆州,这样他才可以早些出发。

    相比于南线的平静,西线那边的战事频仍,蜀将姜维不断地向着陇右发起进攻,而郭淮病倒之后,那边就连主事的人也没有了,所以朝廷一再地催促王昶赶紧地赴任,王昶没奈何,也只能是反过催诸葛诞。

    吴纲有些担忧,对诸葛诞道:“都督不可轻离淮南,不如派末将前去荆州办理交割如何?”

    诸葛诞倒是不以为然地道:“你一个副将的身份,王昶必然会心生不满,更何况交割之后,荆州亦是某之治下,某岂有不亲临之理,放心吧,只要淮南的兵马尚在,司马师就不敢轻举妄动,这次的交割,也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

    诸葛靓道:“父亲既然坚持亲往,需多带兵马,以备不时之需。”

    诸葛诞哈哈一笑道:“我只需带七百死士足矣,多者无益。”遂留吴纲和诸葛靓守淮南,诸葛诞自带七百亲卫,沿淮河向西,直奔荆州而去。

    刚走了一日,瑞伯便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寿春,由于瑞伯可是诸葛家的老仆人了,回到寿春之后,自是轻车熟路,很快便见到了诸葛靓。

    诸葛靓还是一脸的诧异,瑞伯可是他姊姊诸葛慧的随嫁仆人,早就跟随着诸葛慧到了洛阳,怎么突然会回到寿春呢?

    还没等诸葛靓张口问呢,瑞伯劈头就先道:“公子,老爷何在?”

    瑞伯虽为仆人,但在诸葛家的地位,便是连管家都比不上的,所以诸葛靓对瑞伯这样近乎失礼的举动也并不在意,而是实言相告:“家父已经前往荆州,与荆州都督王昶办理交割事宜了。”

    “交割?交割什么?”瑞伯愣了一下,道。

    诸葛靓道:“瑞伯从洛阳来,难道不知朝廷有新的旨意,雍凉都督郭淮因病致仕,由荆州都督代领其职,克日赴任,而家父则兼领荆州二州都督,此番正是前往荆州与王昶办理交接事务。”

    瑞伯脸色顿时发白,急切地道:“老爷走了多久?”

    “昨日走的,现在差不多到六安了吧。”

    “快,赶快派人去追,将老爷给追回来,荆州万万去不得。”

    诸葛靓一头雾水,道:“这是为何?”

    瑞伯急道:“郭淮尚在长安,何来致仕一说?这事分明就是一个圈套,老奴此番从洛阳赶来,正是奉了小姐之命,传书予老爷,司马师已经对老爷动了杀心,将要密谋暗算,公子赶紧派人去追回老爷,再晚就来不及了。”

    诸葛靓顿时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赶紧地去找吴纲商量,两人不能同时离开寿春,于是由诸葛靓带领一千骑兵火速出发,去追回诸葛诞,留下吴纲镇守淮南,以防不测。

    诸葛靓出发的时候,已经是降近黄昏了,这个时候,诸葛靓也顾不得什么黑夜白天,他下令燃起火把,快马急驰,一路地向西追去。

    这回诸葛靓真是急了,按照瑞伯的说法,郭淮根本就没有离开长安,那么所谓地调王昶离开荆州的事,纯属一个陷井,目的显然就是要诳骗诸葛诞前往荆州。

    尽管诸葛诞身边带着七百亲卫死士,但这点人马来荆州数万大军相比,完全是微不足道的,一旦诸葛诞到了荆州,那就等于是跳入了火坑,万劫不复。

    诸葛靓现在只能祈求诸葛诞走得慢一些,千万别到了荆州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