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375章 掐头去尾

    师纂当然不会让蜀军有逃跑的机会,为了打好这场伏击战,师纂已经在野狼峪两天两夜未曾合眼了,他亲自勘测地利,设制埋伏阵地,就连出口那边的山体塌方都是他搞出来的。
    在野狼峪埋伏的时候,师纂就前前后后转悠了好几遍,对野狼峪内外的地形摸了一个透。
    想要全歼进入山谷的蜀军,那魏军就必须要扎紧这个口袋才行,进谷的那入口比较宽阔,想要封锁这个入口也就是蜀军的退路,似乎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用人堆了,所以在入口的两翼,师篡是安排了最为精锐的前部人马在那儿埋伏的,只要号令一下,前军校尉将会率领三千人的陷阵营前部冲下山去,将蜀军的人马冲为两段,掐在谷口的这个位置上,不给已经入谷的蜀军逃跑的机会。
    而出口那边较为狭窄,两边俱是极陡的悬崖,师纂经过实地勘察,发现左侧的山崖突起,如果将突起的部分下面挖空的话,整个山体就会形成坍塌。
    原先的计划是让部署在出口两侧山崖上的魏兵事先准备一些石头,待蜀军将要出谷之时抛下去,但那个出口即使是比较狭窄,所需的土石方数量也是极为庞大的,仅仅依靠人力的话,想要达到完全封死山谷几乎是办不到的。
    而如果能造成山体塌方的话,那怕只有一小部分的塌方,也足以掩埋道路了。
    想到这个办法之后,师纂亲自到左侧的山崖上查看了一番,认为这个办法是确实可行的,只需要在突出的悬崖下方打上几根粗大的立柱就可以将下端挖空了。
    等到魏军进入山谷之后,再将支撑的木柱砍断,那突出的山崖就会发生垮塌,倾泻而下的土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整个山谷的道路给掩埋掉。
    当然,师纂也是留有后手的,万一山体没有坍塌,那就和进口那边一样,派一支人马冲下去依靠人力去封锁谷口了。
    反正这一战师纂是铁了心地要全歼蜀军的,而掐头去尾便是最好的办法,只要将蜀军困在野狼峪之中,他们绝对是插翅难飞。
    当然如果能采用破坏山体造成塌方的方式来阻断道路的话,魏军就不必进行两头阻击了,只需要集中兵力封锁入口就行,而两线作战的话,面临的压力就要大得多了。
    师纂的运气还不错,当蜀军进入山谷之后,魏军安排好的士兵就去砍伐那几根支撑的木柱,其实都不必砍断,大约砍到一半的时候,上面的巨石就已经支撑不住了,伐木的魏兵赶紧地撤退,转瞬之间,轰隆一声,整块的山崖就塌陷了下去,天崩地裂,乱石呼啸而下。
    而蜀军的前队人马距离塌方处仅仅也只有几十丈远的距离,差一点就将他们给活埋了。
    随即师纂下达了全面出击的命令,魏军各部倾巢而出,按照预定的计划向蜀军发起了进攻,排山倒海,气势如潮。
    阎宇已经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形如一字长蛇一般的蜀军此刻想要掉过头来全身而退,已经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了,陷阵营前军校尉已经率领着三千人马从两侧的山坡上冲了下来,向着蜀军的队伍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其实蜀军直到现在还没有全部进谷,在大部分部队已经入谷的情况下,在外面还留着一个尾巴,大约是一千多人。
    这也是蜀军队形比较紧凑的缘故,如果再松散一点的话,恐怕入谷的人都占不到总数的一半,毕竟野狼峪的山谷并不太长,只有三四里的距离,蜀军的队伍拉成一字长蛇的话,后面的人是无法排进来的。
    阎宇为了保证队伍的战斗力,不让队伍太过于松散了,间距保持的相当的近,这样的话,倒是在作战的时候有个好处,那就是局部兵力充足,结阵方便。
    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蜀军的队伍太过于集中,以至于遭遇到包围的时候,大部分的蜀军还滞留在山谷内。
    而魏军前部的这一轮冲击,完全是碾压似的,他们得到号令之后,是第一波发起冲击的队伍,而蜀军的士兵,都还沉浸在那山崩地裂的巨响之中。
    蜀军后队的人根本就看不到前面出了什么状况,只是听到了轰隆隆的巨响声,蜀军纷纷地伸长脖子在观望或相互窃窃私语,可就在这个时候,魏军已经飞速杀到了,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几乎不费什么吹灰之力就将蜀军的队伍冲断成为了两截。
    魏军实施的战术就是先冲断,然后再就地构筑防线,阻击蜀军的反扑,当蜀军意识过来他们已经被包围之后,再想要突围的时候,魏军已经排出了铁桶一般的阵型,将蜀军死死地拦在了野狼峪之中。
    由于大部分的蜀军都被困在了山谷之中,被截断留在山谷外面的蜀军反倒是一片茫然了,魏军冲断之后,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就地列阵,用长枪和盾牌组成了一道牢不可破的步兵战阵。
    截在谷外的蜀军只有一千多人,面对魏军铜墙铁壁一般的阵势,他们是顿感无力,进攻吧,这一千多人也没有多少的战斗力啊,根本就没有机会对魏军的阵地形成威胁。
    可转身逃跑吧,都督阎宇还被困在山谷之中,按蜀军的军纪,如果这个时候逃跑的话,就算活着回去,也难逃军法的处治。
    留在外面军衔最高的也就是一个军司马了,他寻思了一下,决定还是要带兵冲一下的,蜀军的军法严厉,丢弃长官自己逃命的话,肯定是要受到处罚的,别人或许没事,但他做为一个领军者,肯定要受到重罚的。
    如果阎宇能逃得出来还好,如果逃不出来阵亡了话,这个军司马也是难逃死罪。
    所以不管怎样,临阵脱逃的事他还是不敢做的,思来想去,只能是集结起人马来,向着魏军那边冲了过去,想和被困在山谷之中的蜀军里应外合,突破魏军的围困。

第2376章 何不早降

    但魏军根本就不他们近身的机会,藏身在长枪兵和刀盾兵后面的弓箭兵和连弩兵一看蜀军试图反扑,立刻是用弓弩对其进行压制。
    虽然说野狼峪的山谷呈喇叭口的形状,但入口再宽也不过是几十丈的距离,陷阵营前部可足足有三千人,足以在谷口排出一个密集的方阵来,此刻弓弩手乱箭齐射,直将谷外的魏军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能是向后撤离到安全的距离上。
    想要近身肉搏是没机会了,但这支蜀军又不敢轻易地撤退,只能是和魏军展开了弓箭互射,只不过他们的箭矢可比魏军那边差确远,零零星星的,根本就对魏军没有什么太大的伤害。
    当谷外的蜀军构成不威胁之后,魏军这边才能对山谷之内的魏军进行全力以赴的阻击,毕竟被困在山谷里的蜀军人数是谷外的五六倍,而且谷外的蜀军没有生死危机感,进攻的时候自然不会拼尽全力,而山谷内的蜀军已经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他们一定会做困兽之斗,不顾一切地拼死而战的。
    果不其然,一看退路被魏军给切断了,山谷内的蜀军都急红了眼,纷纷地向谷口方向涌来,试图杀出一条血路来。
    这些魏军,基本上都是游击军,他们在划归到各个地方之后,就做过针对性的训练,游击队的作战方式和正规军队是完全不同的,正规军队讲究战阵和配合,而游击队则习惯于单兵作战,对个体的素质要求要高一些,就算是集结作战,也是以小股、机动、迂回、穿插为主,比较灵活。
    所以,这些魏兵的单兵作战能力能强一些,面对被包围的困境,他们没有崩溃也没有自乱阵脚,反而是以更加凶悍的姿态投入到了战斗之中,困兽犹斗,置之于死地而后生。
    这是一场狭路相逢的战斗,没有点勇气和毅力根本就无法站到这个战场之上,无论是魏兵还是蜀兵,都充满着杀气,双目赤红,踏尸而行,展开了最为残酷惨烈的肉搏着。
    由于蜀军在外围的攻势不太给力,魏军只需要留下少许的兵力来对付他们就足矣,大部分的兵力都投入到了对内线的作战。
    这边的蜀军不但是人数众多,而且都是杀红了眼的,为了拼出一条生路来,他们人人争先,个个恐后,悍不畏死地向着魏军的战阵冲了去的。
    面对着密如雨瀑的箭矢,蜀军似乎是毫不畏惧,顶着一面盾牌就往上冲,前面的蜀兵倒了下去,后面的蜀军则会拾起它的盾牌来,继续地前进,整个山谷之内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宛如一片人间炼狱,地上修罗场。
    魏军的这三千人可是陷阵营之中最为精锐的部队,大多是久战善战的老兵,他们有着极其丰富的战斗经验,并对这场战斗有着最好的准备,知道敌人一旦被包围,首先就会进行疯狂的反扑,他们们必须要有打硬仗的思想准备。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个时候,谁更有勇气,谁更不怕死,谁才有机会笑到最后。
    魏军的作战素来讲究阵型严谨,配合默契,不但对单兵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而且在协同作战,相互配合方面,都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弥补。
    所以魏军的战阵常常有不动如山的称号,一个魏军的方阵摆在那儿,就如同一座矗立着的山峰,任凭风吹雨打,却也始终是岿然不动。
    蜀军的冲击虽然相当的猛烈,但他们想要越过魏军的战阵却势如天堑,无论蜀军如何拼命,他们始终也无法突破魏军的方面。
    渐渐地,谷口阵地上堆满了双方士兵的尸体,鲜血几乎将那片土地给染红了,蜀军越战心越寒,士气也逐渐地低落了下去,再也没有原先的那种悍猛之气了。
    蜀军的气势一衰,整个战场的形势也就为之大变,魏军此刻从四面八方杀过了过来,将山谷之中的蜀军团团围住,将蜀军压缩到了有限的空间之中,每一波的箭雨射下,必定可以收割一大批的人头,蜀军在野狼峪的处境越来越变得艰难了。
    阎宇此刻也是狼狈不堪,他试图向山谷的进行突围,但尝试了许多次之后,阎宇不禁哀叹,想要越过魏军的防线,比搬开出谷道路上的那堆巨石还要困难,难道他今天就要死在这里吗?
    阎宇此刻不禁是懊悔无比,早知道魏军会在野狼峪进行埋伏,那他死活也不会离开南郑,至少南郑有坚固的城墙做为庇护,一时半会魏军也攻不进来。
    但现在蜀军踏入到了魏军的包围圈之中,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本来他们是准备去乐城救助王舍的,结果反倒是自己陷入到了绝境之中。
    阎宇这时不禁将所有的怨气都归咎到了咸鱼的身上,当初众幕僚商议军情时,大多数的人对救援乐城也是持反对态度,就连阎宇本人也是极不赞成出兵的。
    结果被咸鱼的如簧巧舌一顿忽悠,阎宇信以为真,踏上了这条贼船,真是悔不当初,如果阎宇没有听信咸鱼的话,又何至于落到如今的这步田地。
    阎宇此刻从乱军之中想把咸鱼给找出来,却发现不知其踪影,连忙去问身边的亲兵,这才发现咸鱼正躲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顶着一块盾牌,蹲在地上,簌簌发抖。
    咸鱼本来就是一个文官,身体瘦弱,根本就没有上过战场,那儿见过这样的阵式,更何况他一身的布衣,连甲胄也没有穿,如果不躲藏的话,随便一支流矢都能要了他的命。
    看着蜷缩成一团的咸鱼,阎宇是又气又好笑,上前喝问道:“程长史,现在我们又当如何?”
    咸鱼这个时候甩过来一句:“大势已去,不如早降,至少还能保全一条性命。”
    阎宇怒道:“匹夫如何敢出此言,吾乃汉将,汉与贼誓不——”
    阎宇的话还没有说完,五六把长枪已经是顶到了他的面前。

第2377章 重新认识一下

    阎宇正和咸鱼说着话呢,不曾想魏兵已经是杀到了跟前,周围的蜀兵一看大势已去,纷纷放弃了抵抗,举手投降了。
    面对冷芒闪烁的枪尖,阎宇顿时也怂了,“两立”两个字本来已经蹦到了嗓子眼里,可又不得不咽了回去,他嚣张的神情顿时萎靡了下去,宛如一只斗败了的公鸡,垂头丧气。
    魏兵一看阎宇的模样,就知道他们是逮到了一条大鱼,不禁是兴奋异常,看到了咸鱼还爬在了地上,立刻用长枪点指着他,喝令他出来投降。
    咸鱼慢吞吞地放下盾牌,将双手举了起来,缓缓地站了起来,一个魏兵嫌他动作迟缓,上去就踢了他一脚,喝骂道:“快点,别磨磨蹭蹭的!”
    咸鱼倒也没生气,而是笑咪咪地看了看那个魏兵,这个魏兵是一个未满二十岁的年轻人,稚气未脱,显然是刚刚入伍不久。
    咸鱼呵呵一笑道:“小后生,对待老人家要有点礼貌啊,魏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你不会不知道吧?”
    那年轻的魏兵不服气地道:“某当然晓得……”不过话一出口,他神色一顿,确实他刚才的行为已经是触犯了军纪,其实在战场上,这些举动都是下意识的,更何况又不是擅杀俘虏那样的恶劣行为,寻常被俘的战俘也不会在意,只不过真要追究起来,他确实是要受罚的。
    阎宇在一旁冷笑道:“程长史,到了这个时候居然还要摆谱,小心这些魏兵一怒之下砍了你的脑袋,看你还如何得瑟!”
    咸鱼哈哈一笑,道:“阎都督,看来你还不了解魏军的战俘政策啊,在下不妨给你普及一下,优待俘虏可是魏军的传统了,只要你在战场上放下武器,魏军不但可以保证你性命无忧,而且人格尊严绝不受侮。”
    说着,咸鱼又冲着周围的几名魏兵道:“各位军爷,你们可知道这位可是蜀国汉中都督右大将军阎宇阎文平,好生招呼着,千万可别怠慢了。”
    本来魏兵也没有搞清楚阎宇的身份,只不过看到其装束,便认定是一条大鱼,没想到此时咸鱼将他的身份给抖露了出来,居然是蜀军的最高指挥官,那几名蜀兵是兴奋异常,能逮到阎宇,可算是立了大功了,不由自主地向阎宇这边靠了靠,看守的更紧了。
    虽然说阎宇此刻逃跑的机会为零,但难免他会有自杀的可能,这死的汉中都督和活的汉中都督,在论功行赏的时候那可是不一样的,所以魏兵此刻肯定要死死地盯着阎宇,绝不能让他出任何的意外。
    阎宇见咸鱼说破了他的身份,不禁是勃然大怒,喝道:“程裕,你这是何意?”
    咸鱼呵呵一笑道:“当然是为了阎都督你的安全着想啊,你想这乱军之中刀箭无眼,如果魏军把你当做一个普通人看待,难免会疏忽大意,万一有人下个黑手什么的,死得是不明不白。现在魏兵知道了你尊贵的身份,必然会严加保护,没有任何的安全隐忧,何乐而不为?”
    阎宇顿时为之语塞,毕竟他也清楚,从成为俘虏的那一刻起,他汉中都督的身份就没有了,和普通的蜀兵一样,成为魏军的一名战俘。
    地位的变化,自然让阎宇没有了任何的保护,他在职的时候,也是杀过人罚过人的,结怨的有仇的人或许就等着这个机会来报仇呢,正如咸鱼所说的,这个时候如果有人下个黑手什么的,阎宇还真是死得稀里糊涂的。
    这个时候咸鱼故意地吐露阎宇的身份,其实也是变相地对他一种保护,至少魏军那边知道抓获了这么一个大官,肯定是要严加看管的,别人下黑手的机会也就没有了。
    就算是咸鱼不说,阎宇的身份迟早也是会暴露的,毕竟被俘的蜀兵如此之多,随便一个人出来指认,阎宇都是暴露。
    再说了,都成为阶下之囚了,还需要隐瞒吗?
    阎宇细细地琢磨了一下,咸鱼其实说得也挺在理的,只不过咸鱼的那口气口吻,真让阎宇接受不了。
    更何况,自己如今落到这步田地,罪魁祸首不就是他吗,阎宇又怎么可能对他还存有好感呢?
    一个都伯模样的魏军军官走了过来,手中还拎着一把带血的环首刀,他看了一眼阎宇,没有说什么,而是转头对咸鱼道:“他是阎宇,那阁下又是谁?”
    咸鱼道:“鄙人乃汉中都督府长史程裕,不知师纂将军何在,某有要事求见。”
    先前被咸鱼训了几句的年轻魏兵此刻插嘴道:“你一个俘虏,有什么资格见师将军?一边老实呆着去!”
    咸鱼笑呵呵地道对他道:“年轻人,你还是太年轻了,不是老朽倚老卖老,这世上永远都有你看不透的人,都有你看不透的事。”
    年轻魏兵正要回嘴,被那都伯瞪了一眼,只能是乖乖地向后退去,都伯冲着咸鱼拱了拱手,道:“阁下欲见师将军,不知所为何事?”
    显然这个都伯要比普通士兵有经验的多,尽管咸鱼是一个俘虏,但他好歹也是长史的身份,官阶要比他高多了,既然他主动地要见师纂,那肯定是有什么事情的,那都伯便不敢鲁莽从事,耐心地多问了一句。
    当然他也必须要了解咸鱼的真实意图,否则的话,肯定是不能带他去见师纂的,万一他谋了行刺之心,或者说只为一些无聊的事,都可能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咸鱼呵呵一笑,上前在他的耳边轻声言语了几句。
    顿时看那都伯的神色,虽然是将信将疑,但明显地肃穆起来,对咸鱼的态度也是恭敬异常。
    当然这事并不是他所能处理的,只能是先带咸鱼去见前军校尉,至于能不能见到师纂,就不是他所能决定了的。
    阎宇在一边看得是一愣一愣的,没想到咸鱼说了几句之后,那魏兵居然真得要带他去见魏军主将了。
    临走前,咸鱼对着阎宇笑了笑,道:“阎都督,重新认识一下吧,鄙人乃魏国汉中间军司副司马,代号咸鱼……”

第2378章 为他人做了嫁衣

    阎宇当时整个人就懵掉了,自己最为器重,引为心腹,言听计从的人居然是魏国的间谍?
    怪不得咸鱼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忽悠他出兵呢,原来这早就是魏军挖好坑的,咸鱼在那边鼓动自己出兵,魏军在野狼峪张网以待,结果自己真就傻乎乎地跳了进去,成为了魏军的阶下之囚。
    阎宇绝望地看着咸鱼远去的背影,失魂落魄,从始至终,他都是被咸鱼玩弄于股掌之上的,阎宇听信了他的话,将汉中外围的兵马召集起来,放弃了姜维的游击策略,当时阎宇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得到了一个贤才的辅佐,掌握了南郑的兵马大权。
    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这集结起来的兵马,究竟在野狼峪让魏军给一锅端了,自己辛辛苦苦一场,全都为他人做了嫁衣。
    悲哀呀,悲哀!
    阎宇也是一个极有野心的人,他刻意地巴结迎奉黄皓,交好朝中大佬,就是希望有一天他也能登台入阁,位极人臣,为此他甚至是不惜得罪姜维。
    其实也不是说阎宇和姜维有仇有怨,阎宇非得致姜维于死地不可,实际上阎宇和姜维长期以来分驻南北,根本就没有过什么交集,两人能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使在朝堂上偶尔相逢,也不过是点头之谊,更谈不上有什么深仇大恨了。
    之所以阎宇和姜维交恶,还是受到了派系的影响,主战派的姜维一直以来和主和派的大臣们之间有着难以弥补的鸿沟,双方政见不一,你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你,自然而然地也就形成了对立。
    阎宇和黄皓、董厥、诸葛瞻这些人走得比较近,自然而然也就疏远了姜维,朋友的敌人是敌人,阎宇虽然和姜维没有仇怨,但由于所处派系的不同,成为了死对头也很正常的事。
    为了往上爬,阎宇几乎是不择手段的,那怕明知道撤除汉中的外围游击队对汉中的防御计划有着莫大的影响,但阎宇为了抢夺权力,已经完全是顾及不了这么多了。
    这无疑也给身为魏国间谍的咸鱼不小的机会,咸鱼投其所好,为阎宇献计献策,实施是为阎宇挖了一个大大的陷井,阎宇就属于那种把他卖了,还帮着别人的数钱的货。
    为了权欲,阎宇不择手段地一心想要往上爬,但直到现在,他才发现,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这次他沦为了魏军的阶下囚,所有的梦想和野心皆都灰飞烟灭了。
    失去了权力,支撑阎宇的那股子精气神也就散了,他整个人仿佛是虚脱了一般,像烂泥一样瘫倒在了地上……
    此刻战场上的形势更是呈现出一边倒的形势,其实这倒和阎宇的被俘并没有多少的关系,虽然阎宇名义上是这一支军队的统帅,但实际上他对这支军队并没有多少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这种影响力是微乎其微的。
    有阎宇和没有阎宇,对这支军队来讲,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根本不会出现群龙无首的现象。
    之所以蜀军现在处于崩溃的状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魏军的这个口袋扎得太紧实了,蜀军拼尽全力也无法突出重围,打到最后,蜀兵们一个个精疲力竭,再无战力了,而魏军的防线依然是如此地坚挺,岿然不动。
    相比于那些战死的蜀兵,还活着的无疑算是幸运的了,他们在付出了血和泪的代价之后,终于是看清了现实,再打下去他们都得送命。
    于是这些蜀军放弃了抵抗,纷纷地举手投降了。
    大多数的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如果大部分的蜀军个个都是悍不畏死地去战斗,那么其他的人也会被感染受到鼓舞,去奋力而战。
    可当有人投降的时候,许多的人心志也开始动摇了,抵抗必死,投降免死,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活着总是比死了要好,好死也不如歹活着,投降之潮一旦开始,想要禁止也是变得难了。
    更何况,领军的都督阎宇都成为了魏军的俘虏,那手下的这些蜀兵再负隅顽抗也变得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被困在野狼峪的蜀军六千多人,除了战死的之外,其余四千多人最终是放下了武器,向魏军投降了。
    被截在了山谷外围的一千多蜀军看到大势已去之后,也纷纷是夺路而逃,毕竟趁着魏军主要的注意力还是放在山谷里的魏军身上时,他们还有一点逃跑的机会。
    如果山谷里的战斗彻底地结束之后,魏军很可能会派人马来追击他们,到时候他们就算是真得想要逃跑,都恐怕没机会了。
    至于处于前队的位置的杨辛,他的处境就变得比较尴尬了,做为先头部队的他其实是完全失职的,根本就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野狼峪有如此多的魏军在埋伏,他居然没有发现,以至于让身后的蜀军大队人马陷入到了重重的包围之中,全军覆没。
    其实杨辛的先头部队和后面的主力部队相隔的距离并不太远,最多的时候也就是五六里的距离,而且杨辛苦和后面的主力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他也控制着先头部队的速度,不让两军之间相差太多的距离,以免先头部队遭到了敌人的时候,可以有效地得到主力部队的增援。
    但结果却是杨辛安然无恙,而阎宇所率的主力却是遭遇到了伏击,也许在魏军看来,杨辛只不过是一只小虾米,他们还看不上眼,要钓鱼还得钓大鱼才是。
    其实野狼峪那边发生山体坍塌时杨辛苦就已经是察觉到了不对劲,毕竟那声响也过于的大了,惊天动地,他立马就率军赶了回去,结果发现整个野狼峪的谷口已经被倾泻的山石给封死了。
    杨辛派兵上前去查看情况,试图清理这些山石的时候,却遭到了魏军的弓弩袭击,让他们根本也没有办法近身。
    听得山谷之内的喊杀声渐渐地平息下来,杨辛知道阎宇的人马全完了,他也只能是掉头而去,不敢再多做停留。

第2379章 稍纵即逝

    为了野狼峪的这次伏击战,师纂整整地准备了两天的时间,不过当战斗发生之后,过程却是极为的顺利的,只进行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战斗就宣告结束。
    除了先头和后队的各一千余人逃跑之外,被包了饺子的蜀军六千人全部被歼,无一逃脱,魏军顺利地拿下了这次的伏击战。
    事实证明,准备的越充分,结果可能就会更理想,师纂在这次的伏击之中,亲力亲为,光是野狼峪周边的,他就转了三四个来回。
    别看野狼峪的山谷只有三四里的长度,但魏军埋伏的地点,可都在山崖之上,每一处的埋伏点,师纂都尽可能地亲自去查看,并且确定相应的位置。
    在伏击战之中,每一个伏击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个位置的暴露,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伏击行动的失败,所以师纂才会亲自去查看这些埋伏点,以确保这些地点不在蜀军斥侯兵可能侦察到的位置。
    别看这一战打得十分顺利,完全是因为师纂这两天来进行了大量细致的部署和周密的安排,才成功地将蜀军的大队人马诱入到了野狼峪之中,人为地制造山体滑坡封死了蜀军的前进道路,而后又在蜀军的退路之上安排精兵强将进行阻击,双管齐下,蜀军自然是插翅难逃。
    注重每一个细节,是这一场伏击战成败的关键,当然更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却是咸鱼的存在,正是因为咸鱼不遗余力地怂恿阎宇出兵救援乐城,以阎宇那货的怂样,还真不一定肯出兵的。
    蜀军不来,魏军再周全的布置也是枉然的,所以论这场伏击战的头功,还是非咸鱼非属。
    师纂紧握着咸鱼的双手,连声称赞辛苦了。
    师纂非常理解这些活动在敌后的情报人员的艰辛,他们身处陷境,稍有不慎,就会有灭顶之灾,但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之中,他们依然舍身忘死地进行着工作,刺探着敌人的情报,为魏军的前进指明着道路,
    魏军每一场战役的胜利,都离不开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每一份情报的背后,都凝聚着这些情报人员的血汗。
    咸鱼做为最资深的情报人员,打入敌人内部四十余年,以一次最为成功的战绩光荣回归,师纂道一声辛苦了,也是应当的。
    咸鱼告诉师纂,生擒阎宇,全歼魏军之后,南郑那边只有两千蜀军的镇守,防御空虚,就算残余的蜀军逃回南郑,南郑的守军数量也不会增加太多,现在正是拿下南郑的最好机会,咸鱼建议师纂立刻进军,先夺下南郑再说。
    师纂稍微地犹豫了一下,他此次出征的首要攻击目标是乐城,尽管目前投石车还没有到位,无法组织起相应的进攻,但对乐城的围困任务那是由邓艾安排好的。
    至于在野狼峪设伏,这样的围城打援完全是乐城战役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这样的安排并不违令。
    但陷阵营如果这个时候出兵南郑的话,作战距离超过了一百里,显然是不在乐城的范围之内的,按照原计划,攻打乐城的是从骆谷进军的先登营,只是不知道出于何种的原因,先登营迟迟未能抵达汉中。
    咸鱼看出了师纂的犹豫之色,道:“兵法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许多的时机稍纵即逝,如今师将军在野狼峪生擒阎宇,全歼蜀军六千余人,消息传到南郑,守军必是十分惶恐,很有可能会弃城而逃,他们不管是逃往汉城还是阳平关,或者是重操旧业去打游击,都是对汉中局势最为不利的。”
    原本南郑的守军有一万多人,这魏军歼灭了六千人,杨辛所率的一千前部人马被隔阻在了野狼峪的东面,短时间内他们是回不到南郑的,除非是绕比较远的路,这在时间上他们肯定是抢不过魏军的。
    那些被截留在谷外的蜀军倒是大概率会逃回到南郑去,毕竟当时魏军集中全力去对付山谷内的蜀军,没有余力去攻击这些滞留在外的蜀军,所以这些蜀军一看到形势不妙,就转身逃掉了。
    野狼峪的战斗消息一经传回到南郑去,势必会在南郑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引起极度的恐慌。
    原本这支军队就是阎宇强行地用命令拼凑起来的,如今阎宇被俘,留守南郑的副将阎涛虽然是阎宇的从弟,但他的威望和权势显然是不足以威慑蜀军各部人马的,那些留在南郑的校尉和司马,也未必就肯再去听阎涛的话。
    咸鱼比较担心的就是这一点,阎宇一出事,南郑那边肯定是乱了套的,阎涛弹压不住各路的蜀军,而在一片恐慌之中,蜀军放弃南郑逃往汉城或阳平关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再不济这些蜀军也可以撤出南郑,重新去打游击,毕竟先前姜维给他们交待的任务就是打游击,只不过是阎宇一道命令将他们强行地召了回来,这些校尉司马明面上畏惧于阎宇的权势,不敢反对,但暗地里对阎宇却是极为不满的。
    一旦让这些蜀军重操旧业,对魏军的后勤补给线就会造成威胁,咸鱼好不容易忽悠着阎宇才将这些游击队的威胁给解除了,现在他们重归山里的路,岂不是要前功尽弃了吗?
    所以咸鱼对这件事还是十分上心的,他成为“俘虏”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来见师纂,亮明自己的身份,同时将自己的计划告知了师纂。
    毕竟咸鱼可没有指挥军队的权力,想要实现他的计划,还需要师纂的配合。
    师纂思忖了片刻,终于是点点头,为将者,当然是需要临机权变,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师纂一昧地拘泥于邓艾的安排,那肯定是会错失良机的。
    毕竟邓艾在制定攻略汉中的计划时,考虑到的也是兵力分配的问题,三路兵马齐出,同时攻击魏军的三处要地。
    可计划敌不过变化,陷阵营最先赶到了汉中,但另外的两路人马却迟迟未到,师?这个时候改变战术方案,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第2380章 诈城

    咸鱼主动地请缨来当这个先锋,他向师纂要了三四百人,在野狼峪之中就地将蜀军阵亡兵士的衣甲给扒了下来,咸鱼要求每个魏兵都换上蜀军的衣甲,而这些衣甲,越残破越好。
    咸鱼还故意地将鲜血抹到脸上和身上,要求其他的魏兵也照做,还特意地挑出一面残破地只剩半拉的蜀军军旗举着,那“漢”字的左边三点水都不见了,只剩下右半边的部分。
    师纂一看咸鱼的这番乔装,便知其想要诈取南郑城,不过师纂也是有一些担心的,那就是咸鱼所率的这帮兵,可全都是魏军假扮的,也就是说除了咸鱼之外,这些人全都是陌生的面孔,会不会被守军给识破了?
    咸鱼笑了笑道:“师将军不必担心,现在南郑城内恐怕早已是人心惶惶,乱作了一团,谁还会分辨真假,只要某站到了城下,有九成的把握诈开城门,到时以狼烟为号,将军直管带兵入城便是。”
    咸鱼久在南郑,对南郑那边的情况自然是十分熟悉的,既然他很有把握来诈开城门,师纂当然是乐见其成的,毕竟尽管说南郑的守军兵力较少,但真要是攻城的话,魏军的伤亡也不会太少,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计。
    战场之上蜀军的尸体太多了,扒几百件衣甲下来,完全是很简单的事,而且咸鱼要求这些衣甲越残破越好,这无疑就更简单了,但凡阵亡的蜀军,那个不是受伤的。
    如果从这堆死尸之中找几件完好无损的衣甲,倒是比较困难的,但找残破的衣服,那随手一扒就是,根本用不着去挑挑拣拣。
    所以,准备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用不了小半个时辰,这三四百的魏这就完成了换装,顺手连带着武器也换了,毕竟魏军和蜀军使用的制式武器是完全不相同的,咸鱼想要乔装改扮,就需要做得更为地仔细一些才行,丝毫都不能露出马脚来。
    咸鱼没有在野狼峪多做停留,准备好之后,即刻出发了。
    而后师纂也留下了两千人清扫战场和看守战俘,其余的人马,在师纂的亲自带领之下,紧跟在咸鱼队伍的身后,按照他们事先做好的约定,保持着十里左右的距离,向着南郑方向扑去。
    野狼峪距离乐城二十里,距离南郑却有八十里,咸鱼出发的时候,其实已经临近日落,指望着咸鱼很快回到南郑也是不太现实的。
    咸鱼一路上走走停停,不过没有宿营,他们利用一整夜的时间在行军,一路上磕磕绊绊地走过了这一段的路,终于在天明之时赶到了南郑城下。
    此刻从野狼峪之外的逃回来的蜀军已经大部分回到了南郑,而一少部分的人则是直接当了逃兵,扔掉了武器,脱掉了衣甲,逃往了乡下民间。
    而其他的人回到了南郑之后,则是如实地向守城的阎涛禀明了情况。
    阎涛最为关心的自然是阎宇的生死下落,只是这些蜀军都是被魏军拦截在山谷之外的,山谷之内的情况究竟如何,他们也搞不清楚,不过凶多吉少,那是肯定的。
    阎涛不禁是心急如焚,阎宇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这让他如何能放得下心来,本欲立刻派人出城去查看,奈何这些蜀军逃回到南郑之后,已经是后半夜了,所以阎涛决定天亮之后再行动,无论如何,也必须要搞清楚阎宇的生死状况。
    眼看着天亮了,阎涛立刻召集了二十多名的斥侯和身手不错的心腹亲兵,准备让他们出城前往野狼峪一带去打探消息,阎涛给他们的命令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如果得不到阎宇的消息,那么他们也就不必再回来了。
    斥侯和亲兵正要准备出发呢,忽然有人跑来禀报阎涛,称长史程裕带着几百残兵回来了。
    只不过由于阎涛有令在先,未经他的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打开城门,所以到现在程裕还在城门外等着呢。
    阎涛不禁是一愣,先前逃回来的蜀兵,全部都是被魏军截留在山谷外面的,至于被困在山谷里的蜀兵,则是一个都没有逃出来,正因为如此,阎涛才对阎宇的下落比较担忧。
    长史程裕可是阎宇现在身边的最大的红人了,是阎宇的顶级谋士,如果他能从魏军的包围圈之中逃出来,那说明阎宇也是很有机会能生还的,最坏的情况也是程裕可以得知阎宇的下落,总比他现在派一些斥侯和亲兵大海捞针强得多。
    阎涛顾不上其他的事,立刻奔赴城楼上,这个时候,阎涛还是心存一些理智的,毕竟他也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状况,程裕会不会已经投降了魏军故意前来赚城的,所以有些话,阎涛还需要亲自查问一下。
    上了城楼,阎涛果然一眼就认出了程裕,毕竟他这段时间以来,和程裕的过不少的交道,彼此之间也算是比较的熟悉了。
    程裕确实是比较狠狈,衣衫褴褛,浑身血污,而他带回来的人也不多,只有三四百人的模样,零零散散,大多的士兵都挂着彩,衣甲破损,兵器缺失,倒是一面军旗未倒。
    只不过这面军旗也似乎惨点,汉字也只剩下半拉了,残旗飘飘,可见这场战斗是何其地惨烈。
    “程长史,你这是从何处来,如何是这番模样?”阎涛看到咸鱼如此狼狈的模样,自然而然地信以为真了。
    咸鱼一看阎涛露面了,于是将他所编的一通说辞向阎涛讲了一遍,想要入城,阎涛才是关键,只有阎宇点头同意放行,他们才有资格入城的。
    所以咸鱼的这段说辞,那可是他精心准备好的,既真也有假,而且是真假难辨,真的里面掺着假,假的里面也是含着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这是咸鱼故意的,对于野狼峪的情形,没有任何人能比他这个亲历者更能搞得清楚的,咸鱼只需要将关键的信息给调换安置了,那么阎涛就无法发现里面的漏洞。

第2381章 诈城(下)

    阎涛听得是胆战心惊,冷汗涔涔,先前那些蜀兵败逃回来之后,所反映的情况只是用不详来称呼,毕竟身处包围圈内和包围圈外,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包围圈外,只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根本就体会不到山谷内的战斗有多么的惨烈,而现在咸鱼所描述的,完全是另一番的场景。
    他们遭到了魏军的团团包围,经过了浴血奋战,这才勉强地杀出了一条血路,可怜被困在山谷之中的六千蜀军,只逃出来了三四百人,其余的人全部阵亡在野狼峪,那场面,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溪,堪比人间炼狱。
    阎涛不疑有他,毕竟看咸鱼本人也是伤痕累累的,后面的那些兵士更是惨不忍睹,浑身血污,狼狈不堪,能逃回来的也只有手脚健全的了,一旦伤重,根本没有机会活着回来。
    阎涛最为担心的就是阎宇了,没等咸鱼说完呢,就急急地道:“都督何在?”
    咸鱼早有准备,他事先就安排好了一名身材体貌和阎宇相差不多的士兵来冒充阎宇,穿着的衣服是阎宇的,脸上抹点灰再抹点血,身上多处包扎一下,隔着这么远的距离,这个“阎宇”还躺在担架上,打死也没有人能认得出来。
    咸鱼满脸悲怆地道:“突围的时候,都督不幸身负重伤,由于失血过多,现在是昏迷不醒了,某也无计可施,阎副将,快点派个医匠过来,给都督诊治才是。”
    阎涛一听阎宇受伤昏迷了,顿时急得是方寸大乱,本来还有一点的警惕之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跑到爪洼国了,立刻下令手下的士兵打开城门,他第一个便冲了出去,一口气跑到了担架的旁边。
    “都督,你怎么……”阎涛到了近前才发现,这人压根本就不是阎宇,只是和阎宇长得有几分相似的地方,那怕他满脸的血迹和污垢遮掩了本来的面目,但阎涛对阎宇是何等的熟悉啊,一眼就看出不对劲了。
    可还没等他转身质问咸鱼呢,咸鱼已经拿着一柄剑抵在了他的后心之上,沉声地喝道:“别动!动一下就要你的命!”
    阎涛顿时明白了,这个程裕想必已经是投敌叛国了,所以才会设下这个局来诈取城门的,一听阎宇受了重伤,阎涛是关心则乱,一时不小心,便中了咸鱼的道儿,不禁是后悔不迭。
    可现在后悔又有什么用,别人拿剑架在了他的脖子上,阎涛就如同是砧板上的鱼肉,除了任人宰割之外,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咸鱼这边一控制住阎涛,立刻吩咐手下的魏兵动手,抢夺城门。
    虽然咸鱼带的这三四百人人数不多,但却是师纂精心挑选出来的精兵悍卒,称之为敢死队也差不多,本身这次的任务也就是比较危险和艰巨的,师纂当然地安排些精兵才是。
    咸鱼一声令下,早就准备好的魏军此刻一扫先前装出来的颓势,个个生龙活虎一样的直扑上去,冲向了城门口。
    阎涛出城根本就没有带几个人,当时他心里只有阎宇的伤势,所以根本就没有安排任何的防卫,直接就带着几个亲兵跑了出去,城下城下的那些蜀兵也只能是远远地看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
    突然之间的变生肘腋,让守城的蜀军是猝不及防,本身咸鱼等人已经到了护城河外,就在吊桥一边,这时他们突然发起攻击,蜀军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呢,那几个亲兵就已经被砍翻在地了,而且其他的魏兵飞快地奔上了吊桥,手起刀落,将吊桥的铁索给砍断了,城上的蜀军想要拉起吊桥都不可能了。
    守门的蜀军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地想要关闭城门,但他们的动作还是迟了一步,来势极快的魏军已经抢在城门关闭前的那一刻,飞身地挤了进来,并和守门的蜀军展开了激战。
    寻常的情况下,守门的士兵数量不会太多,守军大多数的兵力都是放在城墙上的,城门洞只有十几个士兵负责关门开门。
    门关不上,后果自然是很严重的,魏军冲入城门洞,手起刀落,将这十几个守门的蜀兵给砍翻之后,他们便控制住了城门,让更多的魏兵涌入到城内来。
    一切都发生在瞬息之间,等城内的蜀军反应过来,城门已经是沦陷了,而且守城的主将也落入到了魏兵手中,蜀军一个个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来应对眼前的局面。
    一切都在咸鱼的算计之中,擒贼先贼王,只要能控制住阎涛,剩下的守军就是一盘散沙,根本不足为虑。
    而将阎涛诱出城的关键就在这个假冒的阎宇身上,阎涛一瞧阎宇受了重伤,命悬一线,那还顾得上其他,立刻是飞奔出城,只要他出来,那他就再没有回去的机会了。
    咸鱼控制了城门之后,立刻命人燃起了准备好的狼烟。
    这边狼烟一起,师纂便知道咸鱼已经得手了,立刻是率大军扑了上来。
    本身他们之间就相距不太远,这个时候魏军再全速前进的话,也只需要半刻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抵达南郑城下了。
    尽管咸鱼的人不多,但三四百人来守一座城门,而且只需要守半刻的时间,无论是何种情况之下,都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那怕蜀军拥着反击的力量,在这种狭窄的地方,他们也是施展不开的。
    这已经是最坏的一种考虑了,事实上,此刻蜀军由于阎涛被俘,整个南郑城内的守军是群龙无首,虽然还有一些司马军侯领兵,但他们职权有限,不可能协调调动得起城内的全部军队,自然也就不会对已经控制住城门的魏军构成什么威胁。
    那些零星的进攻和反扑,都很轻松地就被魏军给化解了。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魏军的大队人马很快地就出现了东方的地平线上,看到魏军黑压压地冲了过来,守城的蜀军更是慌张失措,无心恋战,南郑城轻而易举地就陷落了。

第2382章 乌合之众

    师纂在进攻南郑城之前,就已经提前派出了几支人马,绕到了南郑的西门和北门外。
    南郑城的南门濒临沔水,所以这一路魏军倒是无需派人的,师纂在对南郑城发起进攻之前,首先就掐断了南郑守军的全部退路,显然师纂是抱着全歼蜀军的目的而去的。
    当然这对师纂来说,也算不得什么,野狼峪歼灭了蜀军的大部人马和生擒汉中都督阎宇之后,南郑城其实也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就算是让魏军来强攻的话,拿下南郑城也是手拿把攥的。
    而且咸鱼的诈城计划也相当靠谱,一旦成功的话,那魏军更是可以兵不血刃地就拿下南郑了。
    所以这一战拿下南郑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悬念,无论是强攻还是智取,南郑已经是师纂的掌中之物了。
    其实拿下南郑也并不是师纂最主要目的,正如咸鱼担心的,阎宇被俘之后,南郑剩余的那些守军群龙无首,甚至可能会放弃南郑逃跑掉,不管他们逃往哪儿,无疑都会造成比较大的麻烦。
    最为稳妥的办法还是就地将其歼灭掉,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地免除掉祸患了。
    所以师纂在抵达南郑城之前,就已经派兵绕道封死了南郑守军的退路,这个时候南郑的守军也才刚刚得到野狼峪的消息,是否放弃南郑恐怕还在纠结之中,拿不定主意呢,魏军趁着这个机会雷霆出手,直接就断绝了他们逃跑的机会。
    咸鱼在南郑城下上演了一出好戏,留守南郑的副将阎涛完全被咸鱼给耍了,等他忙不迭地出城想看看“阎宇”的伤势之时,却发现自己上当了。
    不过这个时候一切都迟了,阎涛成为了咸鱼的俘虏,而魏军则是突然暴起,转瞬之间就控制了城门,紧接着狼烟升起,师纂率领大军奔袭而来,南郑陷落几乎就是转瞬之间的事。
    许多的蜀兵还没有明白过味来,他们就已经成为了魏军的阶下之囚。
    看到蜂拥而至的魏军,一盘散沙的蜀军几乎没有了任何的抵抗意志,除了投降之外,就是逃跑。
    但魏军已经是封死了蜀军所有可能的退路,就算有的蜀军从西门或北门逃出,还没等他们喘口气来庆幸他们逃出来呢,就发现魏军已经在前面设下关卡等着他们自投罗网了。
    逃出来的蜀军基本上是游兵散勇,无组织无纪律,在魏军严密的阵型前面,根本就是不堪一击,想逃,门都没有!
    留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就是投降,第二就是退回南郑去,而此刻南郑已经完全被魏军所占领了,退回南郑一样也是没有其他路可选。
    能当逃兵的,本身就是不愿死战,直想着如何能苟且偷生,所以他们比任何人都格外地惜命,在身陷绝境,没有任何逃亡可能的情况下,投降似乎成为了他们的不二之选。
    整个南郑的守军几乎是齐刷刷地投降了,魏军进城之后,根本就没有遭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大多数的蜀军早早地放下了武器,他们压根儿就没有与城共存亡的想法和概念。
    由此可见,阎宇在汉中是如何的不得军心,此次依靠手中的权力强行地将外围的军队给调回来,强行的集结在一起,似乎也正应了那句话:强扭的瓜不甜。
    各地蜀军虽然被阎宇强行地整合到了一起,但这支军队却缺乏凝聚力,更没有在困难的情况下万众一心拼死一战的决心,所以那怕他们集结在一起也是貌合神离。
    或许阎宇在的时候还能以权压人,用他的官阶和地位控制住局面,但现在阎宇都不在了,谁还有心思继续地唯命是从。
    南郑失陷之时,几乎大部分的蜀军都抱着一个逃跑的念头,而不是留下来抵抗,和魏军进行拼死一战。
    当他们无路可逃的时候,大部分人又会选择投降,不管怎么说,魏军喊出的口号是降者免死,生死事大,失节事小,就算被俘之后受点折磨受点屈辱,哪又能怎样,活着永远是第一位的。
    更何况,蜀军之中早就流传着当魏军战俘的待遇甚至比在蜀国当兵还要好,除了少一点自由之外,别的条件都十分的优渥,这让许多的蜀兵在好奇之余颇有些向往。
    万一有朝一日不幸成为魏军的俘虏,看来也不用悲伤,说不定还能再开始一段新的幸福生活呢。
    蜀国国小民贫,再加上连年作战,军费的开支十分浩大,蜀国的国力都难以应付,所以这些军费落到蜀兵的头上,真得是十分的有限,粮饷不足已经成为了蜀军的常事。
    再加之司马军和吴军不断有降军入蜀,使得蜀军的规模是越来越大,尽管说兵力多对蜀国的防御有着莫大的好处,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粮饷变得更为地困难了,入不敷出,几乎每支军队都很难将粮饷足额的发放下去。
    对于普通的蜀军士兵来说,什么兴复汉室,什么讨贼伐逆太过于遥远了,他们更注重地是可以吃饱肚子,可以养活家人,吃粮当兵,天经地义,如果一支军队连粮饷都难以保证的话,又怎么可能让普通的士兵去主动地卖命呢?
    而且主将的人格魅力也是决定军心归属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能得到部下拥戴的将领,到了战时,这些部下也肯定愿意为他去卖命。
    像阎宇这种以权压人而不是以德服人的都督,到了关键时刻众叛亲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说在野狼峪,蜀军还曾有过一段浴血拼杀的经历,那么到了南郑城的时候,他们最后的一点心气也没有了,面对魏军的穷追猛打,蜀军除了抱头鼠窜,就是拱手投降,表现地极为拉胯。
    阎宇拼凑出来的这支蜀军,完全将蜀军的气质给丢掉了,要知道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姜维在领军的时候,蜀军的士气是最高的,信念也是最坚定的,而如今却是一盘散沙,沦为了乌合之众,根本就不堪一击。

第2383章 遭遇泥石流

    邓艾是随同先登营出发的,他们走的是傥骆道,要横穿整个骆谷才能抵达汉中。
    傥骆道比起子午道来,比较算是好走一些的,当然这个好也仅仅只是相对来说的,由于秦岭的巍峨险峻,从关中通往汉中的那几条道路,皆是崎岖难行的,自古以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想穿越骆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过相对于子午道长年无人通行的状况,骆谷这边还算是好一些,最起码经常地会有商队行旅往来通行,也就是说,骆谷的路况还是比较好的。
    按照正常的情况,先登营应当是要比陷阵营更早地到达汉中才是,毕竟子午谷那边栈道多有毁损,陷阵营需要边修路边通行,自然会耽误比较多的时间。
    而傥骆道那边的栈道基本上是完好无损的,先登营通行是没有任何压力的。
    先登营原本是一支以战车为主的部队,是专门来克制骑兵的,但这次伐蜀,蜀军没有成建制的骑兵,这些扁箱车也就没有什么用途了,再加上蜀道艰险难行,所以先登营此次出战,将所有的扁箱车都留在了关中,先登营轻装出行。
    从种种条件来判断,先登营都必将成为第一支率先抵达汉中魏军,邓艾似乎也比较相信这一点,他没有随同战斗力最强的越骑营,也没有随同走子午谷的陷阵营,而是随同先登营出发,邓艾似乎也想要在第一时间抵达汉中。
    但人算不如天算,他们刚刚走到了半路之上,已经进入到了秦岭南麓的地段,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阻断了道路,让魏军是寸步难行。
    秦岭地区的气候条件堪称是天下最为复杂的,当秦岭北麓还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时候,秦岭南麓却是一派春和景明,万物复苏的景象,秦岭山顶的积雪消融导致了山洪暴发,而洪水泛滥又导致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将山谷内本来就不宽阔的道路给冲毁了。
    这个时候再回头的话,那将会耽误更多的时间,邓艾也不禁是大为皱眉,这个意外的突发情况显然是出乎他的意料的,看来这人算不如天算,邓艾也有失误的时候啊。
    由于消息的隔绝,邓艾是无法及时知道子午谷和斜谷那另外两条路径的情况的,是不是一样也会发生泥石流和山体塌方的情况,这个还真不好说。
    但这种突发的情况并不能摧毁魏军的斗志,邓艾下令魏军不惜一切进行抢修,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复通道路。
    现在魏军面临的最大困难并不是人手不够,也不是山体塌方的面积过大,而是工作面过于狭窄,先登营加上守备部队和都督部直属部队,总数达到了二万三千多人,但由于山谷地势险峻狭隘,每日能投入抢修的部队都不超过一千人,这样大部分的魏军都处于无事可干干着急的地步,这也让抢修的进度比较缓慢,迟迟地无法清理完成。
    山体滑坡的路段也并不太长,只有几百丈的距离,但可别小看着几百丈,它倾泻下来的泥石足足有几十万方,将本来处于悬崖边上的一条山路彻底地崩毁了。
    魏军现在的任务就是在这滑坡的山体上,重新地开出一条山路来,没有任何的机械可以借助,仅凭人力,也确实是难度重重。
    但这个时候,魏军没有畏惧,也没有退缩,而是发扬出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来,每日每夜地进行抢修。
    邓艾将上万的士兵分为十二班,每个时辰一班,以保证抢修的队伍有着充足的力气和精神,到了夜里,整个山谷内点燃着无数的火把,照如白昼一般,魏军士兵干得热火朝天,复通的道路在一尺一尺地向前延伸着。
    为了加快工程的进度,邓艾仔细地观察过附近的地形,他派了几名身手矫健的士兵,小心翼翼地攀上几十丈高的悬崖,从悬崖上垂下几条绳索来。
    接着又安排了几百名身手不错的魏兵,带着挖掘工具,沿着绳索攀上悬崖,绕到坍塌的山体的另一边,采用两头掘进的方式,这样无形之中就大大地加快了工程的速度。
    本来计划半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十天就顺利地完工了,邓艾下令魏军全速前进,奔向了汉中。
    由于山体滑歧的意外事故,让魏军损失到至少十天的时间,很显然这个时候他们就算是加快行程,也无法将损失的时间弥补回来了。
    在邓艾原先的计划之中,三路兵马齐发汉中,出发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那么抵达汉中的时间也不会相差太多,最多也就三两日的差距,这样那怕有一支军队提前抵达汉中,也不会遭遇到危险。
    但先登营在骆谷耽搁了十天之久,其他的部队先期抵达汉中的之后,就会面临孤军深入的危险局面。
    要知道整个汉中,蜀军的防守兵力达到了五万人,而魏军单一路的人马,都不超过两万人,这样无疑?会陷入到敌众我寡的境地。
    所以邓艾比较担忧这种情况的发生,他只能是寄希望于陷阵营或越骑营先期抵达汉中之后,能采用稳守不攻的策略,依托一些险要的地势,与蜀军多做周旋,只要坚持到他率军抵达汉中,这样才有机会扭转劣势。
    等邓艾到达汉中之后,才惊讶的发现,陷阵营已经拿下了南郑,并且成功地歼灭了南郑的一万多蜀军,俘虏了蜀国汉中都督阎宇。
    南郑城本来是先登营的攻击目标,陷阵营从子午谷进入到汉中之后,他们负责攻击的目标是乐城,按理说蜀军占据着明显的兵力优势,如果他们群策群力,集中力量对付陷阵营的话,那么陷阵营处境就会变得十分困难了,别说是进攻乐城,就连自身也是难保的。
    但师纂却是打得十分出色,成功地在野狼峪吃掉了阎宇的六千人马,然后又果断地挥师西进,一举拿下了南郑,这一仗果真是漂亮极了。

第2384章 耿耿一愿

    抛除战斗力较低的守备部队,师纂麾下真正能战的军队也就只有陷阵营的一万五千人,当他们孤军深入到汉中之后,似乎情况比较危急,毕竟以一万五千人对抗魏军五万人,完全是寡不敌众,难有胜算的。
    但出乎意料的是,师纂不但没有身陷蜀军的包围之中,反而是巧妙用兵,围城打援,首先在野狼峪围歼了蜀军南郑的军队,生擒了魏军汉中都督阎宇,而且长途奔袭智取南郑城,在汉中是中心开花,虎口拨牙,一举将汉中的郡治给夺了下来。
    虽然说在姜维的防御计划之中,南郑的位置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但南郑到底还是汉中的郡治所在,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南中的失守,对汉中蜀军的军心和民心,都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势必也会动摇汉中的防御根基。
    师纂之所以会成功,不光是师纂用兵得当陷阵营将士用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汉中间军司的出色表现,他们不但在搜集情报方面不遗余力,为魏军进攻汉中提供导向,而且咸鱼成功地打入到了魏军内部,挑动蜀军将帅的不合,诱使阎宇出城救援乐城。
    而阎宇被围困在救援乐城的半路上,乐城守将王舍却是无动于衷,导致阎宇在野狼峪全军覆灭。
    同样的,南郑失守之时,驻守在汉城的蒋斌和阳平关的傅佥也是按兵不动,坐视南郑失守而置之不理。
    手握着重兵的王舍、蒋斌、傅佥只是固守各自的城池,没有任何变通之战术,身为都督的阎宇根本就调不动这些军队,整个汉中的蜀军人数虽然不少,但都是各自为战,隔岸观火,以至于阎宇败亡之时,得不到任何的襄助。
    正因为蜀军的这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做法,才让陷阵营区区一万多的人马在汉中肆无忌惮地往来驰骋,斩敌夺城,中心开心,彻底地搅乱了汉中局势。
    不过南郑失守阎宇败降似乎也怨不着蒋斌等人,毕竟在姜维的整个防御体系之中,对各个要塞只有防守的要求,并没有让他们机动作战。
    姜维之所以做出如此部署,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考虑到了魏军在平原地带的作战能力,无论是战力还是速度,蜀军都难以敌得过魏军部队,尤其是魏军的骑兵,一旦陷入到野战之中,蜀军的失败就是必然的。
    所以姜维在制定敛兵聚谷的防御战术的时候,对三大要塞的守将有一个明确的要求,那就是各自固守自己的城池,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轻易地出战,那怕其他的要塞失守了,都和他们没有任何的责任,他们也无需出兵去救援,守好自己的城池就是最大的本分。
    这样的命令是姜维私底下下达的,阎宇压根儿就不知情,所以才会出于对乐城防御的担忧,被咸鱼一通忽悠,给忽悠出了城,结果中了魏军的埋伏,全军覆灭。
    如果阎宇知道姜维的这个各自为战的命令的话,那他完全可以死守南郑,对乐城不管不顾,隔岸观火。
    姜维的策略也不能说不对,毕竟姜维的这种策略是建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之下,如果魏军的兵力是蜀军的数倍,实力更为强大的话,那么出城作战的话,就等于是蜀军放弃了自己的优势,以弱敌强,必败不可。
    但姜维在设计这个计划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魏军的一支人马会孤军深入,以寡敌众吧,所以汉中的守将还是过于的墨守成规,他们虽然和阎宇有些怨隙,但出于大局的考虑,没人会把这种情绪带到战斗之中来。
    但受到姜维命令的影响,这次阎宇败亡,所有的汉中将领都是无动于衷,虽然说他们并没有什么过错,但却遗憾地错失了歼灭魏军陷阵营的机会。
    所以说有时候拘泥于命令反倒是容易适得其反的,如果姜维在汉中的话,也绝不可能任由魏军一个营的兵马在汉中横行霸道而坐视不理,肯定会集结兵马对陷阵营进行围剿的,那会让师纂这么如此轻松地就攻下南郑呢?
    南郑的失守让整个汉中防御计划的弊端全部的显露了出来,本来蜀军是有机会趁着魏军陷阵营孤军深入而对魏军予以重创的,但随着先登营的到来,魏军在汉中的兵力翻倍的增长,蜀军已经是丧失了最好的机会。
    这还是在越骑营没有抵达汉中之前的局势,和先登营遇到的情况相同,越骑营在斜谷内行军也遭遇到了山体坍塌的问题,而且斜谷山体坍塌的面积更大,让越骑营的行动是举步为艰。
    尽管他们也进行了积极的道路抢修,但由于道路毁损比较严重,以至于先登营抵达汉中之后,越骑营一直迟迟未到。
    不过现在的形势已经对于魏军十分的有利,就算越骑营暂时还没有抵达汉中,仅仅陷阵营和先登营也足以掌控汉中的局势了。
    邓艾抵达南郑之后,亲自会见了间军司的青隼和咸鱼,称赞其为拿下汉中的第一功也。
    青隼咸鱼也终于结束了那种硕鼠般的地下生活,他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杆站在阳光下,宣告自己的真实身份了。
    青隼可以没有忘记咸鱼的最大心愿,那就是可以告老还乡,回到故乡去,现在咸鱼的身份已经暴露,他在蜀国仕途也已经是终结了,再无潜伏的可能。
    而且在这次魏军兵取南郑和生擒阎宇之中,咸鱼是立下了大功的,所以青隼向邓艾恳请让咸鱼告老还乡。
    邓艾当即表示应允,咸鱼做为最大功臣,而且他已经确实是年事已高,耿耿一愿,又安能不满足于他。
    咸鱼闻之,泣涕洒泪,他的故乡是在汝南郡,当年他从军离家之时,也只有十几岁,辗转来到蜀地,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少小离家老大回,青丝都已变白发。
    对于咸鱼黄土掩颈的老人而言,能回到故乡去,就是他余生最大的心愿了。

第2385章 血债血偿

    PS:章节防盗,明天更正.......................................
    曹亮又岂肯向司马昭称臣,所以到了八月的时候,曹亮在洛阳登基,承继了魏国大统,三国鼎立的局面变成了四分天下,魏占东北、晋占西北、蜀占西南、吴占东南,四国各据一方。
    但姜维认为,这样的局面必然不会长久,因为曹亮的魏国和司马昭的晋国都源于以前的曹魏,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曹亮那边定然不会容忍司马昭的篡逆谋反,接下来双方必定会发生规模空前的战争。
    这将会是一场关乎到名分的战争,战争的胜败将会决定谁才是正统,谁才有资格来继承曹魏的大统,所以这场战争,必是一场大战。
    只要双方交战开始,晋军就无暇西顾,陇西这边防御空虚,正是自己出师北伐的最好机会,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姜维必定可以拿下陇西诸郡,将蜀汉的疆域扩展到雍州和凉州去。
    当姜维得到确切的魏军进攻潼关、武关和蒲坂津的消息之后,他立刻便准备出兵了,姜维早已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而魏晋两方的军队战于关中东线,正是他期盼已久的东风啊,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姜维断然是不肯错过的,于是姜维尽起五万大军,以夏侯霸为先锋,廖化、张翼为左右两翼,兵出祁山。
    对于这次的北伐,姜维的准备是要比任何一次都充分的,无论是在投入的兵力上面,还是粮草的储备方面,都比姜维此前的任何一次军事行动规模都要庞大的多,而这次姜维调动的五万大军,已经是蜀国全部兵力的一半了。
    以益州不足百万的人口,去养活十万左右的军队和四万人的官吏,确实也是不堪重负的,所以蜀国的军队编制,长期以来一直都维持在十万人左右,守成-都、守南中、守永安,这都需要兵马,所以姜维此次调动五万大军北伐,已经是抽调了几乎所有的机动兵力,完全达到了蜀军的上限。
    尽管费祎死后,姜维北伐的阻力小了不少,但来自朝中反对的声音依然是络绎不绝的,其中以光禄大夫谯周为首的益州本土派,是姜维最大的反对者,而后主刘禅,更是一个耳根子极软的人,对宦官黄皓是言听计从,姜维的北伐,前线的将士倒是万众一心,后方的掣肘却让他深感无奈。
    所以姜维这一次出兵,绝不能再向以前那样出兵虚耗了,否则的话,一旦后主刘禅被黄皓和群臣说服,姜维再想出征北伐,困难就变得无比大了。
    只有姜维攻取陇西,在雍凉之地上站稳脚跟,才能堵得住朝中诸臣的悠悠之口,所以这次的出兵,姜维也差不多被逼到了非成功不可的绝路上了,姜维想要换取朝廷方面的支持,就必须要有所建树才行。
    不过在姜维出兵之前,对陇西的晋军布防情况还是经过了仔细的侦察的,以前魏军在关陇一带,常备驻军基本上可以保持在七八万人,多则十余万,蜀军出川,面临着数量众多的对手,兵力上明显地存在劣势,只能由主将来运筹,通过计谋来制胜。
    但这一次情况有了明显的不同,晋军的防御重点转向了关中东线,所以在陇西一线上,兵力要明显的薄弱了许多,常驻兵马只有三万左右,这回蜀军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把了,在兵力上可以压过晋军一头了。
    这显然就是关中局势吃紧给蜀军带来的好处,姜维也终于等到了他久违的机会,以前姜维作战,总要处于一种以少敌多,以寡敌众的状态,就算姜维在军事上有着出色的才华,但这样被动的仗,还真是不好打,但他每次都能够有所小获,还能够全身而退,其实已经是实属不易了。
    这次姜维总算是等到了绝佳的机会,晋国的军队大部分被牵制到了潼关一线上,整个陇西只剩下了郭淮的三万余人来守卫,这不是天赐良机是什么,如果姜维这一次还不能建功立业的话,那就真该解甲归田退隐江湖了。
    在掌握了晋军陇西的布防情况之下,姜维这一次的出征是踌躇满志,信心十足,如今的姜维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他依然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曾经那个白袍银甲的翩翩少年,已经是难觅踪影,常年的军旅生涯风吹日晒,让他的脸色变得黝黑而沧桑,线条刚硬,更带着几分的冷峻,不怒而威。
    蜀国的大军一路逶迤而行,穿行在秦岭的险峻山谷之中,不过这条山路对蜀军来说,也算不得什么了,几十年间,他们翻山越岭,早已将这条山谷给踏遍了同,所以这次的进军,更多的是一种轻车熟路。
    担任先锋的夏侯霸更是心情急迫,当年高平陵事变之后,夏侯霸遭到了司马家的迫害,不得不潜逃蜀国,寻求避难,如今他在蜀国,担任着车骑将军的高职,而且还算是皇亲国戚,按理说到了他的这把年纪,也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但夏侯霸常怀复仇之心,这一次更是主动地请缨出战,当年司马家逼迫得他在中原无容身之所,今天他终于有机会向司马家复仇了,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又焉能错过?
    祁山堡是祁山古道的出口,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魏军在兵力强盛的时候,往往在祁山堡驻扎重兵,以防备蜀军从祁山道入侵。
    毕竟诸葛亮五次北伐,有三次都是从这里发起进攻的,魏人如何不知道祁山堡的重要性,所以重兵驻守祁山堡已经是一种常态。
    只不过诸葛亮去世之后,魏蜀多年未有交兵,纵然姜维几次攻伐,走得也是更为偏西的陇西道,再加上郭淮手中的兵力有限,所以祁山堡这边也就荒废了,蜀军抵达祁山堡之后,这里已经是杂草丛生,断壁残垣,一片残破的景象了。

第2386章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当魏军攻克南郑城的同时,千里之外的沓中还是一片安宁。
    沓中属于青藏高原向东延伸的部分,这里海拨更高,地势险峻,虽然和汉中同属秦岭的南麓,但汉中那边已经是春暖花开,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而沓中这边却依然还是冰天雪地,春寒料峭,丝毫感受不到春天的温暖气息.
    沓中蜀军两大屯田基地之一,一处在汉中,另一处就是在沓中。
    汉中的屯田基地是诸葛亮时代就建立起来的,蜀道艰难,粮草转运困难,为了尽可能减少中间的运输环节,诸葛亮在汉中大举屯田,一来解决了大军常年驻扎汉中的粮草所需,二来也可以补足出征所用,此为一举两得之计。
    虽然诸葛亮已经逝去多年了,但汉中的屯田却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姜维的敛兵聚谷计划实施之后,为了配合汉中坚壁清野的政策,屯田也就正式地被撤裁了。
    因为姜维要将汉中所有的兵马和人口都集中到三大要塞之中去,外围以及汉中平原上几乎是无兵守御的,如果继续地在汉中进行屯田的话,那么魏军突袭汉中之时,这些屯田的庄稼都不一定能来得及收获,一旦落入到了魏军的手中,等于是破坏了姜维的计划。
    所以汉中的屯田这几年就处于荒废的状态,而沓中的屯田却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去年秋天,还有收获。
    沓中的屯田则是由姜维一手搞出来的,诸葛亮的北伐,基本上是以汉中为基地的,所以在汉中搞屯田,自然是最为便利。
    而姜维的北伐,则更加地偏远,几次都是走狄道临洮的,如果姜维以汉中为前进基地,那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他才会在阴平郡的沓中建起了前进基地,并效仿诸葛亮,在沓中屯田,囤积粮草,以为驻军及出征之用。
    相比于汉中,沓中更为偏僻遥远,从蜀中将粮草运住沓中,变得更为地困难。
    而阴平的人口比起汉中来,更为地稀少,根本不足以支持姜维的出征用度,所以屯田成为了姜维解决粮草问题的最关键因素。
    其后司马伦降蜀,携兵马五万进入到了沓中,这无疑更为地加重了蜀国的粮草负担,以蜀国的国力,凭空地增加五万人,根本就是难以消化。
    但司马伦的人马不能被饿着呀,尽管他们从陇西撤退之时,携带了不少的粮草物资,但五万人马,那可是五万多张嘴呀,就算是粮山粮海,只要时间久了,照样能把它给吃光吃空。
    所以想要有效地解决司马军的粮草补给问题,唯一的办法也就是加大屯田的力度。
    还好沓中这个地方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只要有人来开荒,就不愁没有地种。
    姜维就安排司马伦的军队全面接管了沓中的防务,也同时接手了沓中屯田。
    不过刚刚安顿下来之后,姜维和司马伦就奉旨回调都城,沓中的防务和屯田事务,也就全部交给了钟会。
    沓中比较偏僻荒凉,几乎没有多少百姓在这里居住,所以指望当地的税赋根本就不可能满足司马军五万人马的粮草需求,而从蜀中进行粮草转运的话,不但运输途上的粮草消耗较大,而且本身以蜀国羸弱的的国力,再去负担百分五十的军队开销,显然是力有不逮的。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本来司马伦归降蜀国,是一件让蜀国上下比较兴奋的事,最初的时候,司马伦手下的兵马可不止五万人,而是整整的十万大军,与蜀国总体的兵力是持平的。
    平空之间增加了一倍兵马,这无疑让蜀国的实力是大大的增加了,而且当时司马伦带来的可不仅仅只是兵马,而且是陇西五个郡的地盘啊。
    这块地盘可是多年以来蜀国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拿下的地方,突然之间兵不血刃就归蜀国所有了,这简直就如同是天上掉下陷饼一般,估计当时蜀国的君臣做梦都能笑醒吧。
    但陇西局势的发展却远远地出乎了蜀国上下的预料,司马伦能献陇西五郡而降蜀,但也得问问魏国新任的皇帝曹亮答不答应。
    显然曹亮是不可能坐视陇西五郡易主的,对于魏国来说,陇西乃是军事重地,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陇西不保,则关中难保,关中不保,则天下亦是难保。
    所以司马伦携陇西而降蜀,曹亮是第一个不答应的,还没等蜀军立足陇西呢,魏国大军就已经杀到陈仓了,蜀军仓促应战,最终惨败而还。
    不过这一战也并非是全无收获,至少司马伦的五万大军跟随姜维撤回到了蜀地,这对于缺兵少将的蜀国来说,至少在防御北方强敌的时候多了一些底气。
    但兵多了,粮饷的消耗也自然会随之增加,对于本来就国小民贫的蜀国而言,这也算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吧。
    姜维在处理这个问题上面还是有经验的,他开诚布公地和司马伦来谈,司马伦再这么多的兵马来降蜀,固然是件高兴的事,但坦白来说,蜀国负担不起,最多也就只能是承担一半左右的粮饷,剩余的,只能是司马军自给自足了。
    如何自给自足呢,姜维也是有办法的,那就是屯田,在沓中原有的屯田面积上再进行垦荒圈地,扩大屯田的规模,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司马军的粮草补给问题。
    既然之,则安之,司马伦当然也不会拒绝姜维的提议,毕竟他也清楚蜀国面临的困难,想要养活这么多的军队,简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来也只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尽管司马军这边是颇有怨言的,吃粮当兵,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而现在混到了蜀国,竟然会沦落到自己种地养活自己的地步,这兵当得也是够憋屈的。
    不过上面有司马伦弹压着,中间有钟会无条件地执行着,司马军的各部人马也只能是遵命行事。
    哎,在人矮檐下,哪能不低头啊。

第2387章 像个农民

    PS:章节防盗,明天更正.......................................
    郭淮不禁为语塞,方才司马伦通报之时,并未自称赵王的名号,也未对郭淮以太尉相称,而是沿用了司马昭称帝之前的官职,司马伦以大将军自居,而称呼郭淮为雍凉都督,显然司马伦对司马昭所建立的晋国,并没有予以认可。
    虽然司马昭称帝之时,郭淮远在陇西没有亲临长安,但其中的一些龌龊,郭淮还是相对了解的。天子曹髦遇刺,凶手是司马昭身边的亲信成济,虽然最终审出结果是成济被曹亮那边的人收买,充当了刺客,但这一结果是很难让人信服的,也没法给司马师洗白。
    紧接着司马府失火,司马师被活活地烧死,同时被离奇烧死的,还有数百名的司马府护卫,唯独司马昭安然无恙,这其中的诡异之处,恐怕就连傻子都不用脑子,用脚指头就能算出来。
    司马昭弑帝杀兄,悍然地篡位登基,名不正也言不顺,但郭淮能怎么办,这是人家司马家的家事,司马家都无人站出来反对,他郭淮一个外人,又怎好来说什么?
    所以郭淮也只能是无奈地接受了司马昭的任命,默认了司马昭的称帝之举,但现在面对司马伦的突然发问,郭淮还真不知道该如何答复了。
    司马伦见郭淮没有言语,乃道:"晋国乃是司马昭一人之晋国,而非吾等之国也,某本魏臣,与父兄一道,效忠于魏帝,任谤任怨,一心只为社稷,从未有谋朝篡位之心。唯有司马昭,狼子野心,为了一己之私欲,残害吾兄,弑帝自立,如今身死国灭,不知他在九泉之下,如何去面对父兄之面?"
    郭淮不禁为之语塞,司马伦自幼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真要是讲道理,郭淮自然是说他不过的,郭淮只好道:"既如此,那殿下为何要降蜀国?逆蜀可是我们的仇人大敌,殿下此举,安能服众?"
    司马伦朗声地道:"伯济公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如今长安沦陷,司马昭身死国灭,所谓的晋国已经不复存也,我等如果以晋国子民自居,不过是亡国之民也,某欲恢复魏之国号,奈何大魏之国号,已为曹亮所窃居,就算我们再想做回魏之臣民,亦无可能。蜀国继承汉祀,而我等三代之上,亦是汉臣,今日归汉,亦是认祖归宗,何用降字耳?如今天下大势已尽归曹亮,此国仇家恨,某时刻铭记,须臾不敢忘,若得蜀国之襄助,方可报仇有望。某今日此来,就是不想与伯济公刀兵相见,以免令亲者痛,仇者快,还望伯济公能以大局为重啊!"
    这回郭淮真得是沉默了,司马伦所言句句在理,司马家的头号敌人是谁,自然是曹亮,那是有着灭国亡族之恨啊,此仇不共戴天,永远也是无法和解的,司马伦为了报仇,也算是不择手段了,眼看着凭借自身的愿意无法达成目标,司马伦毅然决然地投降了蜀国,他并不是去寻求荣华富贵的,而是想要借助于外界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达成目的。
    现在唯一能让司马伦来借助的力量,也只有蜀国了,所以司马伦才会忍辱负重地去投降蜀国,同时为了避免和郭淮自相残杀,司马伦主动地前来劝说于他。
    其实郭淮对自己的处境也是十分的清楚的,毕竟以他手中目前拥有兵力,尚不足以对付蜀国的姜维,而一旦曹亮的军队杀到的话,郭淮恐怕连反抗的力量都没有了,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陇西的沦陷,或者连这样的机会也没有,因为很可能他早早就就会死于魏军的铁蹄之下了。
    思索和纠结了半天之后,郭淮对司马伦说,让他考虑考虑再做答复,司马伦拱手称诺,率**身而去。
    郭淮此刻的心中,是无比的充满着矛盾,尽管他也清楚目前的局面困难,但他真得做不到和司马伦那样洒脱,说降蜀便降蜀。
    和蜀国做对手,郭淮差不多做了三十年,可谓是知根知底,积怨颇深,如果这个时候让郭淮去向蜀国投降的话,从情感上来讲,郭淮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答应。
    而且司马昭生前将太子司马炎和齐王司马攸托付给了他,如果郭淮此刻跟随着曹亮一同降蜀的话,那么司马炎和司马攸又该如何妥为安置呢?
    尽管司马伦对司马昭诸多指责,尤其是忿恨他杀害司马师,一直是耿耿于怀,但郭淮却和他不一样,毕竟司马昭称帝之后,对郭淮还是相当的不错的,不但继续地对他重用,而且还封他为太尉,身列三公,地位荣崇。
    纵然司马昭有着千般的不是,万般的过错,但他已经篡位称帝了,木已成舟,覆水难收,再想退回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天下的路有着千条万条,唯独没有回头路,天下的药有千种万种,唯独没有后悔药,一步行将踏错,那也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了。
    郭淮不愿意投降,尤其是向蜀国投降,他活了一辈子,也和蜀国打了一辈子的仗,这个时候再向蜀国投降,他也真是拉不下这个脸来。
    人活七十古来稀,郭淮活到这个年纪了,黄土都埋到了脖子上了,其实他早已是不再惧怕生死了,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司马炎和司马攸,真若是归降了蜀国,他们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呢?
    司马伦对司马昭是恨之入骨,他能否善待他的两个侄子,一切还真是未知之数,司马伦手中有兵,他可以在蜀国也能混得风生水起,但司马炎兄弟却是无兵无将,归属之后,能否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谁也说不准。
    毕竟他们是司马昭的子嗣,还顶着太子和齐王的头衔,蜀国方面如何对待他们,可不仅仅只是司马伦一句话就能保全的。
    为了不辜负司马昭的托孤,郭淮痛定思痛,终于是想到了一个办法。

第2388章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别看这个数目挺吓人的,其实在这个广种薄收的时代,几万亩地也只能养活几千人而已。
    有时候钟会站在一望无际的屯田土地上瞭望之时,也会生出一种沧桑无力感来,为了养活这三万人,得付出多大代价啊。
    但开荒容易,种田却不容易,如果关陇的局势相当的紧张,魏军随时都可能会打过来,钟会还得将主要的精力和兵力放在应对魏军进攻的上面来,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现在钟会面临的问题就是兵力不足,人手不足,无论是布防还是屯田,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但如果说现在再给钟会调三万人过来,钟会肯定会连连摇头,以沓中现有的存粮,养活三万人都够呛,再给钟会一倍的兵马(不带粮草的那种),那岂不是要了钟会的老命。
    这似乎陷入到了一个死循环之中,沓中这边缺兵少人,无论防御还是屯田,都严重的人手不足,但如果此时再调兵过来,却又无法接受,来再多的人也养活不了。
    这看似矛盾的背后,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缺粮,种田是需要周期的,不是说今天种下了,明天就能收获,屯田只能是长久之计,解决不了燃眉之急。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循序渐进,慢慢推行有效的屯田方法,提高粮食产量才行。
    但蜀军能等,魏军等得了吗?关陇那边的魏军经过了三年的筹备,伐蜀时机已成,邓艾是不会给钟会慢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的。
    魏军此次伐蜀,分为东西两个集团军群,东路由**团的三个营:越骑营、先登营和陷阵营组成,分别从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进军,统一由邓艾来指挥。
    西路则是由**团的锐骑营和左卫营组成,分别从狄道和祁山道进军,分别由副都督马隆和副都督牵弘统率,分别进攻阴平郡和武都郡。
    由于路程较远,马隆是各支兵马中最先出发的,他从长安一路向西,抵达了陇西郡襄武,并和先期已经抵达陇西的队伍相会合,接着便进军牛头山,准备向沓中发起进攻。
    比起子午谷斜谷这些谷道来,狄道相对来说比较好走一些,毕竟这里的山势虽然十分高峻,但峡谷可没有子午谷斜谷那样幽深,更没有栈道这样只能在山体上开凿出来的道路,狄道基本上是沿着山谷蜿蜒而行的,总得来说还是可以通行的。
    前些年姜维屡次北伐,就曾多次兵出狄道,邓艾为了准备这次的伐蜀行动,也曾派人多次从狄道潜入到阴平去勘察地理,绘制了详细的地图,对阴平武都一带的地形情况掌握得也比较详尽。
    现在锐骑营和左卫营司马以上的军官,基本上都是人手一份地图,马隆的指挥部内,还特制有地形沙盘,可以立体地展示阴平武都一带的地形地貌。
    提到地图,自然不能不提裴秀,正是这位当代最为卓越的地图专家提出了全新的制图六法,才让地图的绘制更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地理地貌,为军事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持。
    由于人的目力是有限的,那怕是站得再高,所能看到的区域也不过几十里的范围,而在更远的距离上想要进行战斗,为将者就必须要学会如何绘制地图如何识别地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军事行动的准确性。
    否则的话,前进中的军队对前途一无所知,这仗还怎么打,地图不仅是为将者的眼睛,更是维持整个进攻或防御方案的基础,一旦失去了地图的支持,任何人都会变成瞎子,盲人摸象,不知所为。
    在抵达陇西之前,马隆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不光对沓军的地理情况了如指掌,就连魏军在沓中的布防情况也是熟记于胸的。
    这当然离不开渗透到阴平的魏军间谍的努力,正是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将情报及时地传了回来,给魏军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信息,他们的这些情报,就如同是海上的灯塔,为夜行的船只提供航向和坐标。
    而此刻的魏军,就如同是行驶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只,如果没有灯塔的指引,他们是很容易迷航的。
    正是因为了地图和比较准确的情报,才会让马隆的布阵有的放矢,从容应对。
    钟会在狄道口设下营寨,凭险欲对魏军进行拦截,这显然没有出乎邓艾的意料,在马隆临行之前,邓艾就曾安排好了锐骑营的行军路线,如果蜀军在狄道口进行拦截的话,那么魏军则会放弃从狄道口直接向沓中进军的计划,转而兵分两路,一路前往甘松,一路前往羌道,对沓中之敌进行迂回包抄。
    蜀军在沓中集中了兵力两万五千人,而且这批人马之中,可没有什么新补充来的新兵,全部是由司马军的旧部组成的。
    尽管说在中原大战之中,司马军被魏军给打得是一败涂地,落花流水,但能活着跟随司马伦入蜀的军队,至少也是百战余生的士卒,至少在战斗经验和战斗意志方面,要比其他的军队强上一些的,此次伐蜀作战,不可以等闲视之。
    锐骑营虽然有着一万五千骑兵,但总的兵力上来说,是少于蜀军一万人的,尽管说骑兵和步兵对战,是具有些优势的,但蜀地地形复杂,它不比关陇平原,可以纵横驰骋,魏军进入阴平之后,自然对沓中一带的地形不太熟悉,所以那怕锐骑营的骑兵占据着一些优势,也会被无形之中给抵消掉。
    而且根据最新的情报显示,钟会在沓中北面和东西两面的险要之处都扎驻有兵力,而且兵力也不算薄弱,显然钟会也是用兵大将,他们和魏军几番交手之后,深知魏军骑兵的厉害。
    钟会认为,万一这次魏军派遣一支骑兵来进攻汉中的,而沓中只有营地,没有城池,很是难以魏军的攻击的。
    所以想要拒敌于国门之外,钟会就必须要另外想办法才行。

第2389章 钉死他

    PS:章节防盗,明天更正....................................
    似乎唯恐让人不知道他的存在。
    中军帐的宿营地一直以来都为之诟病,因为麒麟山的北麓,就紧靠着黄河,背后还有远望沟天堑,地域狭小不说,这里距潼关前线太近,登上潼关的城头,便可以将这里一览无余,完全是无险可守,一旦晋军发起偷袭,中军队伍很难应付的。
    邓艾对此却不以为然,其实他将中军帐扎在这里,是刻意为之的,目的就是要诱使守城的晋军出来偷袭,邓艾早就在麒麟山上埋伏了一支精兵,只要晋军敢出关,保管他是有来无回。
    只不过以目前晋军的状况,恐怕他们是没有胆量出关来偷袭的,目前镇守潼关的将领是胡奋,虽然胡奋算不上赫赫有名的大将,但在守成方面,还是比较稳健的,这也是司马伦之所以重用胡奋的原因,其实把守潼关这样的要隘,并不需要多高的水平和能力,越是智勇双全的名将想法越多,总考虑着如何来出奇制胜。
    而比较平庸一点的将领,往往没那个胆量,他们会以稳守为主,只要能守住潼关,就是最大的成功,至于别的想法,他们还真没有。
    胡奋就是比较典型的这类将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前往潼关之前,他就得到了司马伦的面授机宜,其实司马伦要求非常的简单,就是要胡奋利用好潼关的险要地势,以稳守为主,不可轻兵冒进,更不可贪功求胜,守住潼关,他就是第一功,如果丢了潼关,提头来见。
    所以到达潼关之后,胡奋便将稳守潼关放在了第一位,更何况,他和并州军多次的较量,屡战屡败,也确实是被打怕了,如果是在平原地带交手,胡奋还真没接这个差事,但好在有潼关这样险峻的关隘来助力,也算是给胡奋平添了几分的勇气。
    潼关北临黄河,南倚秦岭,这座关城就坐落在这山水之间的狭隘通道上,扼守着洛阳通往长安的关洛大道,这里依山傍水,险阻天成,南控秦岭,北控风凌渡,是洛阳通往长安绕不开的必经要道。
    其实潼关和函谷关共处于一条线上,一个是西口,一个是东口,函谷关的位置更靠近洛阳一些,而潼关的位置则更靠近长安一些。
    秦时以函谷关为重,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国进攻性偏强一些,函谷关成为秦国向东方六国进攻的一个跳板,进可攻,退可守,那怕是六国合纵进犯秦国,面对函谷雄关之时,也是望关而兴叹,不得期门而入。
    但是从关中的纯防御的角度来看,函谷关就不如潼关了,毕竟函谷关的战略位置过于前移,身后还有数百里长的补给线,这无疑会加大函谷关的防御成本。
    而潼关处于崤函通道的末端,距离长安比较近,无论是补给还是增援,都比较得心应手,所以秦以后,潼关的战略价值便突显了出来,函谷关则被废弃了,潼关成为了关中防御体系上最为重要的一环。
    司马氏之所以放弃都城洛阳而迁都到关中,看重的恰恰就是潼关武关这样的要塞可以帮他们抵挡并州军的雄师,从黄河防线被突破之后的一溃千里便可以看出,司马氏的军队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在无险要的情况下和并州军进行抗衡了,如果继续地固守无险可御的洛阳的话,司马家可能就交待在洛阳了。
    所以退守关中,迁都长安,已经是司马家逼不得己的最后选择了,而由潼关武关和蒲坂津构筑的防线,也成了他们最后的屏障,只有守住潼关等这些关隘,才能让司马家苟延残喘下去。
    胡奋倒是恪尽职守,到达潼关之后,他严密布防,认真备战,积极地构建潼关防线,表现地格外卖力,毕竟胡奋是司马家的死忠分子,和并州军有着杀父之仇,所以胡奋是不可能向曹亮的势力投降的,他和司马家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司马家卖命的同时,也是给自己的前途出力。
    邓艾率领大军杀来的时候,胡奋如临大敌,将所有的兵力都调到了要隘处,对潼关进行了严密的防御。
    出乎意料的是,邓艾居然把中军帅营扎在了麒麟山下,这里距潼关的关城不过五六里的距离,站在关楼之上,并州军的营地是一览无余。
    邓艾此举,也激怒了不少的司马军将领,认为邓艾实在是傲慢的很,这摆明了就是欺司马军不敢出关啊,于是纷纷地向胡奋请战,希望带领一支军队,半夜杀出去,偷袭并州军的帅营,给邓艾一个下马威。
    但胡奋却冷笑一声,这摆明了就是邓艾的圈套,他正巴不得司马军出城偷袭呢,如果此刻他派兵出城,正中了邓艾的计策,不管派多少人出去,只怕是有去无回。
    邓艾是何等样的人,胡奋可是清楚的很,毕竟他们又是交手多年的老对手了,胡奋在邓艾的手下,也吃不过不止一次的败仗,所以胡奋面对邓艾之时,真没有什么可以轻敌的资本,反倒是倍加地重视。
    邓艾在麒麟山下扎营,俨然就是故意地给胡奋挖了一大坑,准备着让他往里面跳,但胡奋上当的回数多了,自然也不会再往坑里跳了,所以这次他是铁了心,下令不管出现任何的状况,各营的兵马,一律都不得出关,违令者立斩无赦。
    此令一下,自然打消了不少将领的念头,就算他们是心有不甘,但军令如山,还是没有人敢违抗的。
    邓艾看到胡奋并没有上当,也没有在意,本来他也没有对诱敌出城抱有太大的希望,遇到胡奋这样稳健型的将领,诱敌的可能性只会更低,所以,想要拿下潼关,凭借的还是硬实力,各营人马到齐之后,邓艾便对潼关发起了全面的进攻,试图用实力叩开关中的大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