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435章 最佳人选

    双保险还不如单保险,如果姜维没有给傅佥安排副将单独由他来镇守阳平关的话,那肯定是不会出现这样的秕漏的。
    归根到底,还是姜维错误的人事安排害了傅佥。
    可谁又能知道蒋舒竟然是这么一个包藏祸心卖国求荣的叛逆,其实所有的人都被蒋舒给骗了,傅佥不例外,姜维也不例外。
    现在阳平关失守,汉中防御体系也完全地崩溃了,尽管蒋斌王舍还在坚守汉乐二城,但姜维清楚,这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最为关键的阳平关失守之后,汉中的大势已去,魏军大军将会顺势南下,直取剑阁,蜀国在北线的防御也只能是退守到剑阁一线。
    这次阴平之战,钟会的表现却让姜维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尤其是钟会使用声东击西之计,成功地从阴平桥头突围而走,表现的异常出色,魏军的牵弘被钟会耍得团团转。
    在这种四面楚歌的险恶环境之中,钟会还能冷静从容地施展出这样的手段来,保全了蜀军的一支有生力量,确实是难能可贵,令人刮目相看的。
    更重要的是,剑阁虽然险峻,但由于深处蜀国境内,平时也不可能集结重兵来守卫,所以剑阁的守军平时只有千把人,那怕剑阁再为的险要,如果是无兵守御的话,那也是枉然,这一千多人根本就挡不住魏军的虎狼之师。
    好在钟会从阴平撤到白水之后,又会合了从武都撤下来的州泰,尚有两万多人的力量,有这些兵马来驻守剑阁,可以保证剑阁暂时无虞。
    但钟会的这一小小亮点,依然不足以弥补蜀军在汉中阴平全面溃败的情况,尤其是汉中失守,几乎是蜀汉退回到了刘备初入益州时候的状况。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既是蜀军北伐关陇的前进基地,也是蜀国战略防御的缓冲地带的,如今汉中一失守,等于是魏军直接兵逼蜀中,蜀国没有了任何的战略缓冲地区,剑阁成为了蜀国唯一的要塞和关隘,一旦有失的话,蜀国可真就完了。
    姜维也意识到了北线形势的恶化程度,按理说这样时候,只是有他前往剑阁,才能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将剑阁牢牢地守住。
    但现在魏军在永安方向上,也是大军云集,激战正酣,双方在摩天岭一线投入了重兵,打得是热火朝天,在这个时候,如果姜维离开永安的话,对正在积极防御的蜀军来说,士气上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所以说,姜维现在也是分身乏术,原本以为有傅佥、蒋斌、刑舍这些大将镇守汉中,只要他们能严格执行自己的防御方案,就可以确保汉中无忧。
    但现在看来,姜维的这个计划还是失败了,固然这其中有一个意外的因素,但汉中地区缺乏一个强而有力能够统率全局的人物,才是导致这次失败的关键因素。
    汉中和阴平等地的军队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指挥和应急反应能力,才是这次汉中阴平失守的最大原因。
    而现在蜀军已经没有多少的容错空间了,如果剑阁再失守的话,那蜀国就彻底地崩盘了。谷
    所以这个镇守剑阁的人选,必须是能担当起重任的人物来,目前抵达剑阁的钟会和州泰,姜维还是不能完全地对他们予以信任,而驻节汉寿的胡济,才能更是不堪不用,究竟派谁去主持剑阁的大局呢,姜维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
    就在这个时候,司马伦主动地请缨,欲前往剑阁镇守。
    钟会和州泰是司马伦的部下,当初按照他和姜维的约定,司马伦的军队在蜀军之中保持独立性,不与蜀军进行混编,统兵权归司马伦,姜维也不插手。
    所以阴平武都的防守,其实是由司马伦来负责的,尽管说阴平武都的失守是由于敌强我弱,钟会和州泰没有太大的责任,但阴平和武都终究是失守了,这一点司马伦也感到内疚。
    同样司马伦也注意到了剑阁的重要性,如果钟会和州泰能挑得起大梁,守得住剑阁,那还好说,一旦他们顶不住压力,造成剑阁失守的话,那司马伦的责任就大了。
    而司马伦现在在永安,也没有太大的事情可做,毕竟有姜维担当永安的主帅,司马伦虽然也算是三巨头之一,但他只统率两万兵马,甚至和统率五六万大军的陆抗都不能相提并论。
    所以司马伦在永安的地位是比较尴尬的,所以思绪再三,司马伦还是决定向姜维请求去剑阁。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姜维一听,也觉得是一个好办法,司马伦之所以留在永安,是因为西陵之战后,永安的形势一直是不容乐观的,魏军陈兵于西陵,虎视眈眈,所以驻守永安的军队虽多,但姜维也不敢轻易地进行调动,只能是维持现状。
    当然,这也和姜维对汉中防御体系的自信有关,汉中的防御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战略部署,姜维自认为已经是足够完善了,所以他也就不用再画蛇添足,再增派人员和兵马了。
    但现在看来,这确实也是姜维的迷之自信,所谓固若金汤的汉中防线,在魏军的进攻之中,几乎是不堪一击的,魏军只用了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连克汉中阴平武都三郡,让蜀汉先主刘备奋斗了一辈子才拿到了地盘轻易地就丢掉了。
    所以姜维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是自己用人不淑,是自己对困难的估计不足,才会导致出现这一系列的问题,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而司马伦,是姜维最为看好的后起之秀,也许有人会质疑司马伦的身份,毕竟司马伦是曾经魏国的权臣司马懿之子,他势穷而降蜀,是不是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野心呢?
    但姜维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担忧,毕竟他也是魏国降将的出身,和司马伦倒也有同病相怜之处。
    而且,司马伦的能力,一直是得到姜维所认可的,如果真要安排一个去镇守剑阁的人,无疑司马伦是最佳的人选。

第2436章 莫他非属

    为什么说司马伦是守卫剑阁的最佳人选呢?
    首先现在退守剑阁的主要军队,就是从阴平武都撤下来的钟会和州泰的人马,他们可都是司马伦的人,受司马伦的垂直管辖,这些兵马其实就跟司马伦的私兵差不多,包括姜维在内,都无权直接管辖,但司马伦却是有这个权力的。
    其次,司马伦的能力是卓绝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过证明,虽然司马伦比较年轻,但却是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这一点是其他的人无可企及的。
    至少,在镇守剑阁的人选上,是没有任何人能比司马伦更得到姜维所信任的,所以姜维没有多做考虑,就决定派司马伦前往剑阁,去主持剑阁及整个北线的防守任务。
    当然司马伦也不是孤身前往的,姜维特意地让司马伦率领麾下所属的两万军队一起前往的。
    这两万是相当于是司马伦的部曲,当初司马伦前往西陵助战,就是从沓中抽调了两万人的,他们一直是紧随着司马伦征战西陵,西陵之战后,又回到了永安,如今司马伦调往剑阁,自然也是随同前往。
    毕竟当初姜维和司马伦的约定中,原属于司马伦的军队将会一直归司马伦指挥和管理,姜维是从不插手的,姜维也一直是信守着承诺。
    司马伦抵达剑阁之后,剑阁的守军也将会从二万六千人增加到四万六千人,除了原本驻守剑阁的一千人之外,其他的人马就全是司马伦的部队了。
    姜维如此安排,也有利用于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将司马伦的人马全部安排到剑阁,也方便司马伦的统一指挥和调度,毕竟司马军做为蜀军内部相对独立的一支人马,他们是只接受司马伦的指挥的,别的人的命令都不太好使。
    其实姜维也是在赌,剑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剑阁失守,蜀中平原的门户大开,蜀国将再无险要可守,将如此重要事关蜀国存亡的关隘交给司马伦来把守,这无异于是一次赌博。
    如果姜维赌对了,或许蜀国还有一线的生机,但如果赌错了,那可就是满盘皆输,再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但姜维似乎也没有别的什么太好的选择了,但但以蜀军的这些战将而言,廖化宗预已老,董厥诸葛瞻难堪大任,而叫让姜维寄望的后起之秀傅佥战死蒋舒投敌,其实本土蜀将,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外来的降战之将,陆抗到也算是一代名将,但陆抗长期以来在吴国任职,擅长于水陆作战的模式,对于山地战平原战都不一定在行,而且如果用陆抗去守剑阁的话,那就必须要调动荆州的人马前往,这就势必要面临一个蜀军内部大调防的问题。
    如果是在非战时期,这种调防也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但现在魏军大兵压境,整个剑阁一线要面对魏军的大举进攻,这个时候必须要以稳固防守为主,一旦调防,就会给魏军以可趁之机,得不偿失。
    所以剑阁的防守,司马伦成为了唯一的选择,不管结果如何,姜维都必须要赌上一把了。谷
    司马伦知道剑阁那边军情紧急,所以离开永安之后,司马伦基本上是马不停蹄,晓行夜宿,倍道而行,力争早一天赶到剑阁。
    蜀中多山,道路崎岖,司马伦在前往剑阁道路的选择上,也没有走成都这一条路线,而是选择从永安到阆中直接北上汉寿剑阁,这条路虽然近得多,但也险峻的多,要横穿好几条大河及山脉,路途艰辛。
    但司马伦现在可顾不上好走不好走,剑阁那边的形势危如累卵,自己必须要尽快地赶到剑阁才行,这可是一刻也耽误不得的,重任在肩,司马伦须臾也不敢松懈。
    尽管司马伦降蜀并没有多长的时间,对蜀汉也并没有多少认同感,但在抵御魏军入侵这件事上,司马伦表现的却比蜀国的绝大部分人还要积极。
    要知道蜀国可不仅仅只有一个蒋舒,一旦魏军来犯,像蒋舒那样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绝对是大有人在的,蒋舒绝对不会是个例。
    但对于司马伦来说,他却和曹亮有着血海深仇,别人皆可降魏,唯独司马伦不能,他身负着国仇家恨,与曹亮不共戴天,所以司马伦才会积极主动地请缨去守剑阁。
    经过十余天的急行军,司马伦终于是提前赶到了剑阁,钟会和州泰等人闻司马伦到来,皆是喜出望外,赶忙地出城相迎。
    虽然退守剑阁,暂时的稳住了阵脚,但钟会内心之中还是比较担忧的,毕竟自己的手中,只有两万多的人马,而魏军号称十万之众,兵力对比十分的悬殊,就算是剑阁再险,能不能挡得住魏军的进攻,还真是一个谜啊。
    所以抵达剑阁之后,钟会一面整军备战,加强防御,一边派人向朝廷求援,希望朝廷那边可以派更多兵马过来。
    虽然朝廷那边没有做出回应,但钟会却接到了司马伦的书信,司马伦在出发之前,就派出快马给钟会送信了,告知他自己将会率兵前往剑阁与他们会合,共守剑阁关。
    拿到了司马伦的书信之后,钟会总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司马伦能回来,恐怕是最后一个结果了,至少有司马伦在,钟会也不必承担如此繁重的防守任务了,现在钟会的压力确实是大呀。
    司马伦安排钟会来守沓中,但敌强我弱,实力对比过于的悬殊,钟会最终也是没有能够守得住沓中,不过和驻守阳平关的傅佥比起来,钟会还是比较幸运的,最起码他最终能全身而退,将大部分的司马军带出了阴平,没有在阴平惨遭魏军的全歼。
    能将这支军队保全下来,这便是钟会能放心交待司马伦了,现在司马伦回归剑阁,重新执掌起兵权来,钟会总算是可以松一口气了。
    钟会一直以来,都是幕僚级的人物,领军并不是钟会的强项,他更擅长于出谋划策,此番司马伦回来之后,钟会也终于可以退居二线了。

第2437章 剑阁

    魏军是要比司马伦提前几天抵达的剑阁关下,而且到达关下之后,并没有驻军等待,而是在第一时间就发起了进攻。
    显然这种进攻是试探性的,邓艾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想要试试剑阁关防御的实力。
    剑阁是蜀北之门户,自成天险,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从汉中和阴平入蜀的重要咽喉通道。
    剑阁也叫剑门关,之所以得此名,就是剑阁关的东面叫大剑山,西面叫小剑山,大小剑山七十二峰,全部都是千仞峭壁,有如刀削斧凿,形若一柄柄傲然挺立的宝剑,所以得名为剑山。
    而剑阁正处于大小剑山之间的一道幽深峡谷之中,两边的山崖笔陡峭,平整如门,中间最窄之处仅有几十步宽,故名剑门或剑阁,自古以来就为天下之险,易守难攻。
    邓艾当然也清楚剑阁的险峻,但魏军此次的目标可不只是拿下汉中阴平,而是要剑指成都,想要打到成都去,那么剑阁就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不论什么情况,魏军都必须要攻破剑阁,才能直抵成都。
    所以邓艾与马隆牵弘在白水关会之后,进占了早已经是空无一人的白水关,随后便挥师南下,兵临剑阁。
    到达剑阁之后,邓艾甚至都没有驻兵观察一下,而是下令师纂的陷阵营率先向剑阁发起进攻,邓艾要试探一下剑阁的防御能力,然后才会做出适当的调整来。
    剑阁虽险,但防御的兵力部署和防御设施并不太齐备,从蜀军平时只驻守一千人的情况来看,蜀国方面也确实没有把剑阁当成什么紧要的关隘予以重视。
    这其实也不能理解,毕竟剑阁身处汉中和阴平的后方,距离秦岭前线差不多有一千多里的路程,再加上蜀军兵力就十分的有限,自然不可能在千里之外的后方关隘处设重兵予以守卫。
    这次牵弘在阴平的失误其实是致命的,如果牵弘没有被钟会忽悠住抢先赶到阴平桥头的话,魏军是完成有机会将钟会的人马截留在阴平的,那怕就算算不能将钟会的人马全部给歼灭掉,但只要能阻挡钟会的人马向南撤退,那么邓艾的主力在拿下阳平关之后,便可以趁势南下,一路抢占空虚的关城和白水。
    此时的剑阁只有一千人的防守兵力,而且只要邓艾的动作足够快,蜀军几乎来不及向剑阁增兵,那么对于魏军来说,就算是再险要的剑阁,也自然会如履平地,这一千人的守军,根本就不可能挡得住魏国大军。
    虽然说剑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但那不过是形容词而已,就算剑阁真的是天险,一个人就能挡得住一万人,开什么玩笑,一万人就算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足以把一个人给淹死了。
    所以说,剑阁真如果只有一千人来防御的话,那就真是悬了,魏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得下来。
    但牵弘的这次失误,等同于是纵虎归山,钟会的两万多人幸运地逃出生天之后,理所当然地投奔剑阁了。谷
    虽然说现在双方的兵力对比上魏军还能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但至少不会出现一千人对八万人那么悬殊的比例了,钟会的两万多人马,守起剑阁来,还是游刃有余的。
    这也是钟会主动弃白水关而退守剑阁的主要原因,白水关那边地形虽险,但和剑阁比起来,相差的还是太远,剑阁的雄奇险峻,乃可是天下出了名的,蜀道之难,难在剑阁。
    而白水关那边,北通汉中武都,西连阴平,如果钟会要坚守的话,就必须会遭受两面之敌的夹击,这样的战斗形势,无疑是最为糟糕的,所以钟会才会主动地放弃白水关。
    以钟会的实力,坚守白水关的话,或许能对付得了来自汉中或阴平的一路人马,但魏军两路人马齐至,这样前后夹击的话,钟会肯定是撑不住的。
    所以撤军剑阁是钟会审时度势的结果,仗打到这个份上,汉中阴平武都三个郡都丢光了,再多丢一个白水关,也是无关紧要的,只要钟会能守得住剑阁,就能保得住蜀中,延缓蜀国的灭亡。
    当然,钟会选择是明智的,正确的,但他面临的困难也是挺大的,首先就是兵力不足的问题,魏军夺了阳平关之后,顺势南下,与马隆牵弘的人马会合之后,总兵力达到了八万多人,号称十万之众。
    当然这不是虚的,魏军仅仅是战斗人员,就达到了八万人,再加上数万人的后勤辅兵加上民伕,甚至都不止十万人,足见魏军实力之庞大,对剑阁是志在必得的。
    而钟会搜罗尽全部的兵力,也不过才二万六千人,这还是加上了剑阁原本驻守的军队,原本剑阁是有一位都尉在此领把守的,但钟会一来,自然而然将剑阁的驻守权力给夺了下来,由他来主持剑阁的防务。
    但这点兵力让钟会还是没有多少的底气的,毕竟他很清楚魏军的实力,多次的交手经验告诉钟会,魏军就算是在兵力薄弱的时候,都不能轻视于它,更别说魏军现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了,完全能对蜀军形成碾压之势。
    如果钟会不是占据着剑阁天险的话,就他的这点人马,根本就不可能是魏军的对手,在强悍的魏军面前,真的只是小菜一碟。
    除了兵力的问题,钟会面临的还有一个更为紧迫更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剑阁的防御设施。
    剑阁虽然是自成天险,但如果不刻意地进行防御部署的话,那么再险要的关隘也是有漏洞的。
    而蜀国这些年对剑阁的投入相当的有限,恐怕连阳平关的十分之一也达不到,当然这也跟剑阁深处蜀国后方有关,蜀国朝廷经济条件有限,少钱少粮,有点资金,也都投入到最前线去了,至于剑阁,确实不太予以重视。
    就算是派驻的这一千多人,大多也是没有多少经验的守备部队,防御能力极其有限。

第2438章 天梯栈

    钟会到了剑阁之后才发现,剑阁虽然有兵马驻守,但关城荒废,防备松驰,一切根本就不是该有的雄关样子,完全就是一个烂摊子。
    如果不是剑阁的地理位置比较险要,钟会很可能就会放弃剑阁,另守他处了。
    其实钟会随同司马伦降蜀之后,一直就是驻守在沓中,从来也没有离开过阴平地界,所以对剑阁关的实情并不是太了解。
    钟会对剑阁的了解,完全是停留在纸面上地图上的,那怕当初在魏国的时候,钟会对蜀国的山川地理也是有过研究的,知道剑阁关是入蜀的一个咽喉要塞,必经之路,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钟会才在究竟是防守白水关还是剑阁之中,反复地斟酌了一番,最终还是决定撤守白水关,集中兵力去守卫剑阁。
    但剑阁此时的防御能力着实让钟会有些失望,除了险要的地势之外,还真是一无事处,钟会想要守住剑阁,就必须重整旗鼓,重新地构筑防御阵地,这才有守住剑阁的希望。
    但魏军几乎是尾随着钟会前来的,钟会前脚刚到剑阁没几天的工夫,魏军的追兵就已经是迫近剑阁了。
    朝廷的援兵暂时是指望不上了,钟会也只好是指挥军队凭险而临时地构筑工事,以阻挡魏军的进攻。
    虽然魏军的进攻是试探性的,但师纂的斗志也是十分的激昂,本身陷阵营是左军团诸营之中成立最晚的一支部队,叨排末席,在寻常的大兵团作战之中,越骑营才是摧城拨寨的主力先锋,所有的风头都被它给抢去了。
    那怕是某些场合不适合越骑营出战,但在步兵营中排在前面的左卫营和先登营,也是声名赫赫,几乎轮不到陷阵营来打头阵。
    而这一次打头阵的机会,邓艾居然交给了陷阵营,这让师纂是喜出望外,看来还是这一次进攻汉中时,从子午谷进军的陷阵营拔了头筹的缘故吧,所以邓艾才会将首先攻打剑阁的机会交给了陷阵营。
    尽管邓艾事先已经是声明过了,这次进攻纯属是试探性的,打不下来也是很正常的,只要摸到清楚蜀军的防御状况即可。
    既然邓艾有令在先,那么这一战便可以用一种比较轻松的心态去打了,但师纂可没有轻视,更没有让自己放松,完全是摆出了一副全力以赴进攻的架式。
    剑阁的防御阵地可不仅仅是局限在剑门的,虽然剑阁关的关城是建在大小剑山的中断处,傍山依险,但如果真正让魏军攻到关城之下的话,那剑阁的防御压力就大了,所以剑阁的防御阵地基本上是向前推移了十多里的,从翠云廊开始,就进入到了剑阁的防御带上。
    翠云廊是金牛蜀道的一段,古柏丛生,满眼翠绿,形如一道长长的绿廊,故而得名翠云廊,行走在这段廊道上,倒也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但你千万别被这种假象给迷惑了,翠云廊幽深曲折,山环水绕,时而盘旋于山间峰顶,时而跌落到幽深的谷底,上下的落差极大,蜀军只需要在翠云廊几处比较险峻的路段设下关卡,就可以阻击魏军的前进了。
    翠云廊相对来说还不是最难打的,过了翠云廊,后面的一线天和天梯栈才是真正的天险。
    一线天是一段长达千余步的峡谷,说是峡谷,其实和一条裂缝也差不太多,行走在一线天幽深的谷底,抬头望去,只能看到窄窄的一线天空,两边都是悬崖绝壁,看着都令人窒息。
    而天梯栈更是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的一级级的台阶,想要通过天梯栈,就必须拾级而上,没有人真正数过这些台阶一共有多少级,反正从山底下向上望去,一眼也望不到头,光看看那数之不尽的似乎通往天际的台阶,就足以让人眼花头晕了。
    钟会在一线天和天梯栈都是安排了重兵把守的,魏军想要轻易地通过这些地段,确实是难如登天。
    师纂率领陷阵营向剑阁发起了进攻,在翠云廊就遭到了蜀军顽强的抵抗,魏军连续不断地发起进攻,日以继夜,步步为营,才勉强地攻下了翠云廊和一线天,但在天梯栈,却受到了魏军强力的阻击,师纂率兵数度强攻,怎奈何天梯栈地势太险要了,魏军很难攻得下来。
    师纂不服输,一口气调集重兵,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强攻,攻势之猛烈,让驻守在天梯栈的蜀军都有些吃不消了,州泰亲自带兵增援,这才算是稳住了局势,没有让魏军给攻上来。
    天梯栈是剑门关前最后的一道险要了,双方的争夺相当的激烈,魏军攻打很猛,蜀军则是守得顽强,双方在天梯栈形成了拉锯战,战况十分的胶着,蜀军也是数度增兵,付出了不少的伤亡代价之后,才算是勉强地守住了天梯栈。
    连续作战让陷阵营陷入到比较疲惫的状态,师纂不想轻易地撤退,只好向邓艾请求增援,不过邓艾没有给他援兵,而是下令陷阵营后撤到一线天,暂时休整一下。
    一昧的强攻,只会徒增伤亡,邓艾这次派陷阵营打头阵,并没有指望一战就可以拿得剑阁来,如果真这么容易的话,那剑阁也就不可能称之为天险要塞了。
    所以邓艾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次陷阵营的进攻,已经拿下了翠云廊和一线天,也算是意外收获了,至于天梯栈,攻打的难度会更大一些,陷阵营拿不下来,也属于正常。
    更何况,天梯栈的后面,还有更为艰险的剑门关,那才是剑阁攻防战要争夺的核心,魏军刚刚抵达剑阁,在兵力部置上面也是比较仓促的,所以邓艾并没有准备一口气持续进攻,他下令陷阵营撤到一线天进行休整,已经拿下来的阵地自然不会轻易再放弃。
    其后邓艾将会做进一步的侦察和谋划,制订出一个比较详尽的进攻方案来,然后才可能会发动二次的进攻。

第2439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骁骑营派上场,而是派出了锐骑营、果骑营和劲骑营。
    这三个骑兵营的组建时间比较晚,是在拿下冀州之后才着手组建的,不过它们也参与了平定匈奴鲜卑和中原之战,所有也算是积累了一定的作战经验,拥有相当的战斗力了。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在以往的作战之中,都是分别归属于不同的军团序列的,而在同军团之中,皆有一个主力的骑兵营来担任主攻,锐骑营、果骑营和劲骑营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打辅助的,有着三位老大哥在传帮带,锐骑果骑劲骑三营的成长速度还是相当快的,基本上具备了独立作战的能力。
    目前的对手之中,蜀军方面并没有成建制的骑兵,而司马军虽然有保有一定量的骑兵,但基本上也是以步兵为主的军队了,骑兵在整个军队之中的占比很小了。
    就算是魏军不出动三大主力骑兵,仅仅只用三个新骑兵营,也足以能够胜任作战任务了,所以这次的黑水原之战,曹亮首先安排三个新骑兵营发起攻击,第一是为了试探一下蜀军的作战能力,第二也是想要检验一下锐骑营、果骑营和劲骑营单独作战的能力。
    以前的历次战斗,这三个新骑兵营都是配合主力骑兵营行动的,充其量是打打辅助,收拾下战场的手尾,真正的攻坚任务往往都是由越骑营屯骑营和骁骑营来完成的。
    这次让新骑兵营担任先锋攻击的任务,就是曹亮想要考验一下这三个骑兵营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三个新骑兵营已经组建几年的时间了,该是让他们上场当一回主角了。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曹亮在汉中之战后,十五年来第一次和蜀军进行交手,不了解蜀军的真实情况,姜维屡屡犯境,这些蜀军也极具战斗经验,他们虽然是以步兵为主,但在对抗骑兵方面,应该还是会有一些手段的。
    所以在战役的开始之初,曹亮当然不可能将自己的底牌全部亮出来,他要用锐骑营果骑营和劲骑营展开第一波的冲击,试试蜀军的战斗水平究竟如何,只有将敌人的全部底牌摸清之后,曹亮才会动用主力军对蜀军进行雷霆一击,彻底击垮他们的斗志。
    锐骑营在北面,果骑营在东面,劲骑营在南面构成了一道半圆形的攻击阵型,其实三个骑兵营很早就进入到了阵地之中,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当蜀军大队的人马进入黑水原之后,负责指挥作战的邓艾立刻下达了攻击的命令,三个骑兵营缓缓而动,形成了合围之势,向着蜀军逼了过来。谷
    这三个骑兵营在装备上是一样的,大部由枪骑兵组成,配备有少量的弓骑兵,和其他主力骑兵一样,全部配备着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
    不过和三大主力骑兵营比起来,这三个骑兵营只能算是普通的骑兵营,他们没有骁骑营那样闪电般的速度和灵活的机动性,没有屯骑营全部是弓骑兵那样的远程攻击力,更没有像屯骑营那样全覆甲的强大防御力,不过从综合性能上来讲,这三个骑兵营的能力也是平衡的,他们既拥有速度,也有相当强悍的冲击力,虽然在单一方面做不到三大主力那样的极致,但综合战斗力依然不弱。
    以枪骑兵为主体的三个骑兵营攻击方式自然是以冲阵为主,利用骑兵的速度和惯性冲击力,强行地撕开敌人的防线,然后再用碾压的方法,席卷和横扫整个战场。
    三个骑兵营的出击起初很是缓慢,但进入到了攻击的距离之内,速度马上便提升了起来,一匹匹的战马咆哮着,马蹄声有如雷鸣一般地敲击着大地,发出轰隆隆的巨响之声,千骑万乘,有如是滚滚的洪流一般,向着蜀军队伍冲去。
    这种短途的冲刺对战马的爆发力是有很大要求的,为了能达到在与敌人接触的时候速度能提升到极致,在起步的距离上都是做过精心安排的,起初战马缓慢而行,就是为了热身,而到达了指定的起步点后,便开始了加速,速度会越来越快,到达敌阵之前,速度将会达到最高程度,这时战马的惯性冲击力是最大值,魏军利用这股冲击力,就可以轻易地撕开敌人的防线。
    姜维已经下达了作战的命令,蜀军各兵种的部队也进入到了相应的位置之上,最外层的长枪兵已经构成了一道密密麻麻的枪林,所有的枪尖齐刷刷地指向了前方,这也是步兵方阵对战骑兵时候的最佳阵型。
    长枪兵身后的刀盾兵此刻也是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只不过看魏军的攻击方式是准备冲阵的,所以刀盾兵隐于长枪兵的身后,构筑了蜀军阵地的第二道防线,如果一旦魏军变幻阵型,采用弓骑兵进行远程攻击的话,刀盾兵则会迅速地排到长枪兵的前面,用密不透风的盾牌来抵御魏军如蝗的箭雨。
    在这方面,姜维还是做足了功夫的,他知道魏军有一支极为厉害的弓骑兵,最擅长的便是远程攻击,长枪兵能挡得住普通骑兵的冲击,但想要防御弓骑兵的远程攻击,就很困难了,所以他特意地在长枪兵的身后,布置了第二道的防线,那就是盾兵防线,而且可以做到和长枪兵进行随时地切换,当敌人的进攻方式改变之时,蜀军的防御阵线也随之改变,速度之快,完全可以适应敌人的变化。
    现在魏军采用冲击型的进攻方式,那蜀军这方面自然是以长枪阵来对付,所以刀盾兵处于第二防线的位置之上,暂时地按兵不动。
    而处于第三防线的弓弩兵此刻却没有歇着,他们弓在手,箭在弦,早已列阵完毕,等到魏军的骑兵进入到了弓箭的射程之内,他们则是毫不犹豫地就出手了。

第2440章

    PS:章节防盗,明天更正………………………………………………………
    骁骑营派上场,而是派出了锐骑营、果骑营和劲骑营。
    这三个骑兵营的组建时间比较晚,是在拿下冀州之后才着手组建的,不过它们也参与了平定匈奴鲜卑和中原之战,所有也算是积累了一定的作战经验,拥有相当的战斗力了。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在以往的作战之中,都是分别归属于不同的军团序列的,而在同军团之中,皆有一个主力的骑兵营来担任主攻,锐骑营、果骑营和劲骑营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打辅助的,有着三位老大哥在传帮带,锐骑果骑劲骑三营的成长速度还是相当快的,基本上具备了独立作战的能力。
    目前的对手之中,蜀军方面并没有成建制的骑兵,而司马军虽然有保有一定量的骑兵,但基本上也是以步兵为主的军队了,骑兵在整个军队之中的占比很小了。
    就算是魏军不出动三大主力骑兵,仅仅只用三个新骑兵营,也足以能够胜任作战任务了,所以这次的黑水原之战,曹亮首先安排三个新骑兵营发起攻击,第一是为了试探一下蜀军的作战能力,第二也是想要检验一下锐骑营、果骑营和劲骑营单独作战的能力。
    以前的历次战斗,这三个新骑兵营都是配合主力骑兵营行动的,充其量是打打辅助,收拾下战场的手尾,真正的攻坚任务往往都是由越骑营屯骑营和骁骑营来完成的。
    这次让新骑兵营担任先锋攻击的任务,就是曹亮想要考验一下这三个骑兵营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三个新骑兵营已经组建几年的时间了,该是让他们上场当一回主角了。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曹亮在汉中之战后,十五年来第一次和蜀军进行交手,不了解蜀军的真实情况,姜维屡屡犯境,这些蜀军也极具战斗经验,他们虽然是以步兵为主,但在对抗骑兵方面,应该还是会有一些手段的。
    所以在战役的开始之初,曹亮当然不可能将自己的底牌全部亮出来,他要用锐骑营果骑营和劲骑营展开第一波的冲击,试试蜀军的战斗水平究竟如何,只有将敌人的全部底牌摸清之后,曹亮才会动用主力军对蜀军进行雷霆一击,彻底击垮他们的斗志。
    锐骑营在北面,果骑营在东面,劲骑营在南面构成了一道半圆形的攻击阵型,其实三个骑兵营很早就进入到了阵地之中,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当蜀军大队的人马进入黑水原之后,负责指挥作战的邓艾立刻下达了攻击的命令,三个骑兵营缓缓而动,形成了合围之势,向着蜀军逼了过来。谷
    这三个骑兵营在装备上是一样的,大部由枪骑兵组成,配备有少量的弓骑兵,和其他主力骑兵一样,全部配备着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
    不过和三大主力骑兵营比起来,这三个骑兵营只能算是普通的骑兵营,他们没有骁骑营那样闪电般的速度和灵活的机动性,没有屯骑营全部是弓骑兵那样的远程攻击力,更没有像屯骑营那样全覆甲的强大防御力,不过从综合性能上来讲,这三个骑兵营的能力也是平衡的,他们既拥有速度,也有相当强悍的冲击力,虽然在单一方面做不到三大主力那样的极致,但综合战斗力依然不弱。
    以枪骑兵为主体的三个骑兵营攻击方式自然是以冲阵为主,利用骑兵的速度和惯性冲击力,强行地撕开敌人的防线,然后再用碾压的方法,席卷和横扫整个战场。
    三个骑兵营的出击起初很是缓慢,但进入到了攻击的距离之内,速度马上便提升了起来,一匹匹的战马咆哮着,马蹄声有如雷鸣一般地敲击着大地,发出轰隆隆的巨响之声,千骑万乘,有如是滚滚的洪流一般,向着蜀军队伍冲去。
    这种短途的冲刺对战马的爆发力是有很大要求的,为了能达到在与敌人接触的时候速度能提升到极致,在起步的距离上都是做过精心安排的,起初战马缓慢而行,就是为了热身,而到达了指定的起步点后,便开始了加速,速度会越来越快,到达敌阵之前,速度将会达到最高程度,这时战马的惯性冲击力是最大值,魏军利用这股冲击力,就可以轻易地撕开敌人的防线。
    姜维已经下达了作战的命令,蜀军各兵种的部队也进入到了相应的位置之上,最外层的长枪兵已经构成了一道密密麻麻的枪林,所有的枪尖齐刷刷地指向了前方,这也是步兵方阵对战骑兵时候的最佳阵型。
    长枪兵身后的刀盾兵此刻也是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只不过看魏军的攻击方式是准备冲阵的,所以刀盾兵隐于长枪兵的身后,构筑了蜀军阵地的第二道防线,如果一旦魏军变幻阵型,采用弓骑兵进行远程攻击的话,刀盾兵则会迅速地排到长枪兵的前面,用密不透风的盾牌来抵御魏军如蝗的箭雨。
    在这方面,姜维还是做足了功夫的,他知道魏军有一支极为厉害的弓骑兵,最擅长的便是远程攻击,长枪兵能挡得住普通骑兵的冲击,但想要防御弓骑兵的远程攻击,就很困难了,所以他特意地在长枪兵的身后,布置了第二道的防线,那就是盾兵防线,而且可以做到和长枪兵进行随时地切换,当敌人的进攻方式改变之时,蜀军的防御阵线也随之改变,速度之快,完全可以适应敌人的变化。
    现在魏军采用冲击型的进攻方式,那蜀军这方面自然是以长枪阵来对付,所以刀盾兵处于第二防线的位置之上,暂时地按兵不动。
    而处于第三防线的弓弩兵此刻却没有歇着,他们弓在手,箭在弦,早已列阵完毕,等到魏军的骑兵进入到了弓箭的射程之内,他们则是毫不犹豫地就出手了。

第2441章 阴平小道

    司马伦对胡济谦逊有礼,并不是虚以委蛇,故作姿态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司马伦之所以官居骠骑将军,那是因为他的起点比较高,当时他降蜀之时,可是带着十万大军加上陇西五郡之地的,所以蜀汉朝廷才给了他如此之高的职位。

    不过司马伦入蜀之后,并没有恃功自傲,更没有看不起蜀国的诸文臣武将,反而是虚怀若谷,无论职位比他高的,还是职位比他低的,皆谦恭礼让,所以司马伦在蜀国一直人缘不错,深得众臣的赞赏,甚至成为各派势力争夺的对象。

    胡济虽然现在时运不济,官运不亨,但他好歹也是做过汉中都督的人,对于蜀中的情况自然是比别人要了解的多,现在司马伦再缺一个熟知蜀北地理情况的人,所以对胡济特别的礼遇,并且是虚心求教。

    酒过三巡之后,司马伦亲自给胡济再斟了一杯酒,道:“某奉大将军之命,镇守剑阁,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半分懈怠,此次还需多多仰仗胡将军才是。”

    胡济面色微醺,拍着胸脯慷然地道:“胡某一个戴罪之人,能深得司马骠骑如此器重,某感激不尽,只要司马骠骑有命,末将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司马伦是朝中新贵,手握兵权,又是当朝驸马,在蜀国自然是如日中天,先前胡济不忿,也不过是因为他有些嫉妒的心理,现在见司马伦如此礼贤下士,对自己极尽拉拢,自然让胡济是心思又活络起来了。

    被撤掉了汉中都督贬斥到汉寿之后,胡济有些心灰意冷,认为自己的仕途差不多终结了,他也就破罐子破摔了,现在如果他能攀附上司马伦这条大腿,在守卫剑阁之中立下大功,那重新回到权力中心亦不是梦。

    于是胡济坦诚地向司马伦表示,愿竭全力,来辅佐司马伦,共守剑阁。

    司马伦亦是大喜,虽然他的帐下人才济济,但却缺乏像胡济这样熟知蜀中地理,经验丰富的人,如果胡济能为自己所用的话,对自己守住剑阁有着莫大的帮助。

    司马伦对胡济道:“剑阁有天险雄关,魏军想渡难若登天,只是不知汉中入蜀之通道,除剑阁之外,是否尚有别径,倘若被邓艾袭取他路,你我在剑阁便是做无用之功了。”

    胡济自然熟知蜀中之地理,闻言微微一笑道:“其他路径自然也是有得,除了这剑阁道之外,往东四五百里,尚有一古道,从汉中可以直通阆中,谓之米仓道,不过司马骠骑勿庸担心,阆中有巴西太守刘干领兵坐镇,加之米仓道艰险难行倍于剑阁道,纵然魏军从米仓道犯境,亦难逾越也。”

    胡济顿了顿,又道:“而且,刚刚从阆中传过来的消息,米仓道今春连降多次暴雨,山洪暴发,山体坍塌,道路多次中断,魏军若想走米仓道,就得修路,没有数月半载时间,根本就修不通米仓道,所以司马骠骑勿庸担心,只需守好剑阁,便可阻挡住魏军进犯。”

    司马伦也是知道米仓道的,当然张郃就曾从米仓道进军,结果在宕渠为张飞所败,损兵折将,不得不狼狈逃回汉中,二张对决,张飞完胜,此后汉中更是为蜀汉所得,魏国也就再无从米仓道进军之望了。

    如果这个时候米仓道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的话,那对蜀国的防御来说,就是一个天然的助力,毕竟如果蜀军要两线作战的话,首先就要面对兵力不足的问题,以司马伦现在手中的兵力,是很难支持两线作战的。

    不过,这个消息胡济也是听说而已,究竟确切不确认,山道阻塞的距离究竟有多少,修复的难易程度如何,这些都必须要司马伦亲自派人去落实,司马伦不可能将守卫北线的希望,寄托在道听途说的上面。

    在和胡济谈话的时候,司马伦已经是暗暗地打定了主意,要派自己心腹得力的人前往阆中,和巴西太守刘干取得联系,将米仓道那边的情况摸清楚。

    如果胡济所言所实的话,那么暂时司马伦就不必考虑米仓道那边的事情,全力以赴做好剑阁的防御就行。

    但从汉中到蜀中,真得就只有这两条路了吗?按理说横亘在两地之间的巴山,可是绵延有数千里之遥的,在数千里的尺度上,居然只有两条可以通行的路,这显然不是正常的。

    “除了剑阁道和米仓道之外,可否还有其他道路可以通行,比如一些隐密的小道,不常有人通行,但总还是能走的。”司马伦继续地向胡济问询道。

    胡济摇摇头道:“应该是没有了,据某所知,从汉中通往蜀中,只有这么两条路可以通行,别无他途。”

    司马伦不死心地问道:“就算是汉中这边再无他路,但阴平那边绵延数百里,就真得再无任何小道可以通行吗?”

    胡济思索了半天,沉吟了一番,道:“司马骠骑如此一说,末将倒是想起来一件事,诸葛丞相在世之时,曾在江油西北的摩天岭派驻过五百士兵,据说阴平以南有一条小道,蜿蜒数百里,可以直通江油,在诸葛丞相北伐曹魏之前,阴平武都二郡尚在魏国手中,诸葛丞相为了防范魏军从阴平偷袭成都,故而在摩天岭驻守一曲兵马。后来我军夺下了阴平武都二郡,摩天岭驻军就再无必要了,朝廷后来就撤裁了,不复再设。”

    胡济好歹也做过诸葛亮的主薄,对摩天岭驻军的事情还略有耳闻,只不过年代久远,记得不太清了,经过司马伦的再三询问,胡济才忽然想了起来。

    司马伦一听,连忙追问道:“这条阴平小道现在还有人通行否?”

    胡济摇摇头道:“这条小道也仅仅只是传说中有人走过,路途艰险至极,几十年都无人通行,恐怕是早已荒废了,司马骠骑不会真以为魏军会从这条小道上发起进攻吧?”

第2442章 不是有可能

    司马伦道:“万事皆有可能,不得不防啊。”

    胡济轻笑了一声道:“司马骠骑多虑了,阴平小道亘古以来就无人能通行,最多也是经常穿山越岭的猎户,为了追逐野兽会深入山中,但至今也从未听说过有人能走过全程,更何况魏军是大队人马,想要从阴平小道进军,试如登天,绝无可能。当年诸葛丞相在摩天岭驻军,也是因为诸葛丞相为人谨慎之故,并不意味着魏军真有那个能耐从阴平小道打过来,所以,以末将之见,司马骠骑还是重点守好剑阁,以绝魏人之望。”

    司马伦倒也没有再说什么,与胡济把酒言欢,宴后,又亲自将胡济送出了剑阁关,胡济拜谢而去。

    回到关内,司马伦问钟会道:“士季,这事你这么看?”

    钟会道:“殿下不会认为邓艾真可能从阴平小道进军叫吧?”

    司马伦笃定地道:“不是有可能,而是百分之百确定,如果邓艾在剑阁关打不开战局的话,那他一定会走阴平小道偷袭成都的,难道士季你忘了潼关之战否?”

    作为老对手,司马伦对魏军的这几个主要将领还是了如指掌的,邓艾用兵,素来以奇险称著,当年的潼关之战,正是邓艾巧出奇兵,杀了司马军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导致潼关失守。司马军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如果换作是其他的将领,或许还权衡一下走阴平小道的风险,但现在魏军领军之将是邓艾,那就注定邓艾在正面攻不下剑阁之后,剑走偏锋,从阴平小道去抄袭蜀军的后路。

    当然,就算邓艾不走阴平小道,司马伦既然知晓了有这么一小秘密的捷径,也不可能置之不理。

    诸葛亮用兵谨慎,当阴平武都还在魏军手中的时候,他就派兵驻防摩天岭,可见诸葛亮这慧眼独具。

    只可惜后来的蜀国领军者,再没有诸葛亮那般的智慧了,对于阴平小道,也就无人问津了,只有司马伦知道,邓艾擅用奇兵,有这么好的机会,他又岂能不去把握?

    小心使得万年船,诸葛亮的这种谨慎精神,是值得任何人去学习的,司马伦既然受命防线整个北线,他就必须要做到面面俱到,不留任何的漏洞给魏军。

    于是司马伦便将胡烈叫了过来,命他率兵两千,火速从剑阁赶往江油,在摩天岭设立阻击营地,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挡住魏军从阴平小道向蜀中的渗透。

    两千人够不够?司马伦认为是足够了,虽然司马伦没有亲自去摩天岭考察过地形,但诸葛亮曾在摩天岭派驻过五百人,那就证明摩天岭的地形是足够险要的,否则的话,以诸葛亮那么谨慎的性格,断然不会只派五百人去镇守摩天岭。

    司马伦虽然只给胡烈两千人,但是却是带足了武器装备的,光是箭矢,就调拨给了十万支,而且司马伦还将军中为数不多的元戎弩调拨出两百具来,配备给了胡烈,有这么充足的装备,司马伦自然对守住阴平小道是信心十足的。

    临行之前,司马伦特意地叮嘱胡烈,阴平小道虽然偏僻荒芜,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他要胡烈到达摩天岭之后,依山险而构筑阵地,全天十二个时辰之内,都必须安排好明岗暗哨,绝对不能给魏军偷袭的机会,胡烈本人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时刻盯防着。

    胡烈当即表示,别说是一个人,就是一只老鼠一只苍蝇,也休想从他眼前通过,人在阵地在,誓与摩天岭阵地共存亡。

    虽然胡烈性格莽撞,但打仗素来英勇,对司马伦亦是忠心耿耿,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司马伦还必须要任用自己最为信任的人才行,阴平小道虽然偏僻,魏军也有很大的概率不会从这里通过,但概率很低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万一蜀军没有防备或者是防备松懈的话,给了魏军以可趁之机,那么后果便是不堪设想的。

    安排好了胡烈之后,司马伦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剑阁的防御作战之中来,毕竟剑阁现在才是魏军的主攻方向,剑阁再险,但面对战斗力十分强悍的魏军,任何一点的麻痹大意都不能有。

    尽管司马伦往天梯栈调派了更多的人马,但对于关城的防卫那才是重头戏,剑阁能不能守得住,剑门关城才是关键。

    而剑门关自诸葛亮设立到现在,已经是过去了近三十年的时间了,诸葛亮在世之时,对剑门关的防御极为的重视,大兴土木,修筑关城,完善防御设施。

    但诸葛亮去世之后,鸽派的蒋琬和费祎先后主政,对于剑阁的防御就不是那么积极上心了,他们认为剑阁深处蜀国境内,不会受到任何威胁,与其把钱花在这里,倒不如解决一点民生问题来得更为实在。

    所以剑阁的守军一再撤裁,到此刻只剩下了一千余人,而且关城残破,年久失修,根本就看到到一点蜀国第一雄关的模样了。

    钟会到达剑阁之后,魏军很快就已经是尾随而至了,钟会只能将有限的兵力投入到防御战斗之中,压根儿抽不出时间和人力去修复关城。

    以至于司马伦到达剑阁之后,看到剑阁如此残破之象,也不住摇头叹息,蜀军在战略防御上面确实做得太差了,几乎将所有的防御力量都投入到了汉中阴平第一线上,而对于二线三线的防御,严重的忽视,以至于汉中阴平一旦失守之后,整个蜀中的防御门户大开。

    这不能不说是姜维的一种失误,更致命的是,蜀国对阴平小道的漠视,不光是胡济,这位曾经的汉中都督对阴平小道不以为然,恐怕连姜维本人对阴平小道也是认识不足的。

    也就是说,蜀国在二线防御上面,苍白无力,薄弱之极,现在让司马伦来担纲这个二线防御的重任,颇为的吃力啊。

    但司马伦绝不会轻言放弃,他的意志,远比真正的蜀国人还要坚定的多。

第2443章 猱猿欲渡愁攀岩

    司马伦在加强天梯栈防守的同时,立刻派人动手修复剑门关的关城。

    其实剑门关的关城修复想来,算是相当简单的,因为剑门关不像别的城池关隘,剑门关建在两山之间,两山笔直陡峭,壁立千仞,更关键的是,两山最窄之处只有几十步。

    虽然说剑门关不是建在最窄的地方,但也仅仅只有百步之遥,也就是说,剑门关的只有城门和城楼,根本就没有城墙,修复起来,自然也就简单的多了。

    只是剑门关附近的山石是不能采的,那如剑刃般陡直的峭壁,是没有办法开采山石的,蜀军想要采石修补城墙,需要到剑门关后面的山上去开采石头,距离不算太近。

    好在司马伦这次带来的人数不少,人多力量大,就算是每人只采一块石头,合计起来也有数万块之多了,修复一座剑门关是绰绰有余。

    司马伦亲自督促修城,剑门关城可是整个剑阁防线的最后一道屏障了,绝不容有失,为了保险起见,剑门关城自然是越坚固越好,司马伦不仅加厚了城墙,而且也加高了城头,这座只有百十来步的城门城楼,被司马伦打造得固若金汤,高耸雄伟,焕然一新。

    看着新修成的关城,司马伦终于是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如今剑阁防线上前有云梯栈,后有坚固的关城,魏军想要逾越,试比登天还难。

    邓艾在下令师纂停止进攻之后,并没有很快地再次投入进攻,而是对剑阁反复地进行了侦察,命令绘制详细的地图,只有在做好万全准备的情况之下,邓艾才有可能发起总攻。

    陷阵营这次试探进攻,收获还是不错的,至少拿下了翠云廊和一线天两处要隘。

    但在天梯栈受阻之后,邓艾也认识到了想要强攻剑阁,绝非易事,剑阁的险要,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座邓艾曾经打过的关隘和要塞。

    寻常的关城,比如像阳平关这样的险要关隘,在攻到城下之前,也是没有任何障碍的,魏军只需要全力攻城即可。

    但剑阁明显地和其他关隘不同,光是剑阁外围的这些据点,要想一一拔除,就已经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了。

    天梯栈是一条登山的石栈道,由一千多级的台阶组成,狭窄而险峻,蜀军占据着制高点,而魏军只能是仰攻,拿下天梯栈的难度非常的大。

    师纂在拿下一线天之后,信心十足,率兵对天梯栈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势,但天梯栈实在是太狭窄了,魏军的大部队根本就无法施展开,只能是排成一条直线去进攻。

    蜀军居高临下,不仅可以使用弓箭,而且还能使用石块,弓箭魏军可以用盾牌进行防护,但滚滚落下的巨石,那可不是盾牌所能挡住的。

    在第一天的进攻之中,魏军就损失了上百人,但却毫无进展,而且天梯栈的两侧,都是深山峡谷,笔直悬崖,根本就绕不过去,魏军只能是采用正面攻击的方式。谷

    所以连续地进攻了几天,魏军也是无法打开局面,拿不下天梯栈,虽然师纂的信心并没有由此而动摇,但连日作战,让陷阵营的将士也是多少有些疲惫,没办法,师纂只能是请求增援。

    但邓艾却没有增兵,反倒是让师纂暂时地停止进攻,后撤到一线天扎营。

    因为本身这次邓艾的要求就是试探一下蜀军防御情况,没准备一口气就拿下剑阁,如果真是那么容易的话,那剑阁还配得上蜀中第一关的称号吗?

    看来从正面想要拿下剑阁绝非易事,邓艾也不想在这里白白地消耗兵力,所以邓艾开始派人对剑阁及周边的地形进行侦察和勘测,并找来了当地的樵夫和猎户,向他们问询起有没有特别的小道可以绕行到剑阁的后面去。

    但得到的回答无一例外让人是失望的,剑阁正好处于大小剑山的中断处,剑阁的东面是大剑山,剑阁的西面是小剑山,这两座山脉皆是大巴山的一部分,剑山号称有七十二峰,每一座山峰都是笔直陡峭,壁立千仞,形似一柄柄的长剑,直插云霄,别说是人了,就算是最为擅长攀岩的猿猴,都会望峰兴叹,无能为力。

    邓艾听罢不禁是眉头大皱,寻常情况下,不管再险要的关隘,都不可能封死所有的道路,总会有一些隐秘的小道可以绕得过去的。

    这些小道寻常的人是无法通行的,只有那些身手敏捷,擅长攀岩涉水的高手,才可能通行的。

    但剑阁附近的山峰,就是连猿猴都无法攀越的,那怕是身手再敏捷的攀岩高手,也是不能和猿猴相比,猿猴都搞不定的路,人就别想了。

    蜀道之险,果然是名不虚传啊,秦岭古道已经算是够险要的了,但由南而北可以通行的道路依然是有不少的,没想到进攻蜀地之后,这剑阁道更为艰险,而且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在向蜀中进军之前,邓艾已经打探到米仓道那边因为山体滑坡道路中断的情况,想要修复,至少也得数月时间,所以邓艾便直接放弃了从米仓道进军的打算,改而计取阳平关,打通了金牛道,下白水关直取剑阁而来。

    这条路几乎是蜀中通往汉中的唯一官道了,而剑阁则成为了这条官道上绕不过去的坎,饶是邓艾足智多谋,此刻面对剑阁,也是无计可施了。

    而且更为糟糕的消息传了过来,那就是司马伦率领两万援兵抵达了剑阁,使得剑阁的守军几乎平空地增加了一倍,这对本来就严峻的形势,更加地雪上加霜了。

    这个消息,还是渗透到蜀军之中的魏军间谍用箭射出来,否则的话,魏军的斥侯根本无法接近到蜀军的阵地,根本就得不到如此重要的消息。

    正因为这条消息十分的紧要,所以魏军间谍才不惜冒着暴露的风险才将消息给送了出来。

    这条情报堪比黄金还要珍贵,为邓艾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2444章 将功折罪

    剑阁守军的增加,对于邓艾来说,绝对算不上什么好消息,虽然说魏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兵力,但受到了剑阁的地形影响,这些优势兵力根本就发挥不出来。

    如果说蜀军没有增加兵马的话,魏军或许还有一些强攻的机会,但蜀军现在兵力提高了近一倍,达到了四万多人,用四万人来守如此险要的地方,这分明就是不给魏军任何机会啊!

    魏军在剑阁找不到绕过去从背后发起攻击的机会,所以想要攻打剑阁,只有从正面发起强攻了,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

    但正面想要攻下剑阁的难度是非常大的,饶是邓艾身经百战,他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毕竟面对剑阁这样的险关要隘,没有一点别的手段,还真是没办法拿得下来的。

    如果说是别的将领镇守剑阁,或许邓艾还能利用对付阳平关的法子去对付剑阁,但想想现在镇守剑阁的,是司马伦,那邓艾想想还是算了吧,就算派人过去,也只是白费唇舌,甚至是枉送一条性命。

    诺大的司马家族全都覆灭在了曹亮的手中,司马伦应当算是司马家族最后的遗珠了——除了消失在西域沙漠之中的司马攸,不过在浩瀚的沙漠之中,司马攸能否活着走出去,也是一个谜,至少曹亮曾派人多次到西域各地搜寻,都没有找到司马攸的下落,此时的司马攸,已经是彻底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现在唯一在世的,也只剩下了司马懿的少子司马伦,他投降了蜀国,至少还混得是风声水起,在蜀国受到了重用,被封为了骠骑将军,还抱得公主归。

    但他和曹亮之间的仇怨,却永远也不可能消弭,这种国仇家恨,那完全是刻骨铭心的,这种不共戴天之仇,又怎么可能化解得了。

    而且曹亮对几乎所有依附于司马家的臣民都采用了宽容的态度,只要他们肯真心实意地归降归顺,曹亮都可以做到继往不咎,量才而用,所以那些曾经死心塌地追随司马家的文臣武将,大多数在新朝廷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混得还挺不错的。

    唯一例外的就是司马家族的人了,但凡是姓这个姓氏的人,都成为了阶下囚,这也算是曹亮的仁慈了,虽然没有了下一代的希望,但至少还能让他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换作是司马懿,对待政敌,可谓是铁血铁腕,灭人三族,几乎是家常便饭。

    但对于司马伦来说,他是不可能让自己落到这步田地的,就如同司马伷一样,宁可自杀赴死,也不想在屈辱中度过下半生。

    所以司马伦死守的决心比任何人都要坚决,其他人或许还能胁之以迫,诱之以利,但对于司马伦来说,这些招数统统没有用,他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无论如何都要顽抗到底的。

    打消了劝降的这个念头之后,邓艾还真有些一愁莫展。

    这次南征伐蜀以来,邓艾这一路打得还是顺风顺水,东路军生擒阎宇,阵斩傅佥,夺了阳平关,西路军虽然在歼敌上面差强人意,只吃掉了蜀军断后的五千人马,但也顺利地拿下了阴平武都二郡,战果也是比较理想的。

    但现在问题看来就是出现在西路军这边,由于牵弘所率的左卫营未能在阴平桥头截住钟会,导致钟会的人马从阴平桥逃逸到了剑阁,才使得蜀军有兵力来防守剑阁,为司马伦的到来赢得了喘息之机。谷

    如果当时牵弘没有上钟会的当,没有被钟会疑兵所诈,铁了心地一路奔袭阴平桥头,那么至少到现在钟会是没有机会逃出阴平的,那么只有一千守军驻守剑阁必然空虚之至,魏军完全可以轻易地拿下。

    只可惜这世上真没有如果这么一说,机会错过了,那就真得是永远错过了,一时的失误,造就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当然,邓艾也并没有准备要去追究牵弘的责任,战场上的形势本来就是千变万化的,牵弘当时做出那样的决定,也并不一定就是错误的,而且战场之上,那有常胜之将军,有这么一点失误,还是正常的情况。

    而且就算是剑阁拿不下来,邓艾其实还是有一个备选计划的,那就是利用阴平小道绕过剑阁偷袭蜀国都城。

    这个计划并非是邓艾的心血来潮,而是他事先进行过周密的勘察和反复的论证,才制定下的这么一个计划和路线的。

    当然邓艾也清楚阴平小道的险峻,那几乎是七百里的无人区,道路艰险之至,甚至可以说许多的地段,根本就没有路,想要走出这七百里的阴平小道,付出的艰辛和代价可想而知。

    如果能从大道进军,拿下剑阁,直取成都的话,邓艾当然也不会考虑去走这么一条险路的。

    但现在魏军在剑阁受阻,打通剑阁的希望现在看来是十分渺茫的,所以邓艾考虑再三,准备重启备用计划。

    从阴平小道进军的计划,邓艾准备交给牵弘来实施,终究牵弘在这件事的上面,是有着相当的过错的,这个机会给牵弘,也算是将功折过吧。

    牵弘还一直因为放跑钟会这件事愧疚不已呢,看到现在魏军强攻不下剑阁,牵弘觉得这完全就是自己的错误,他不禁陷入到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如果不是自己这一次失误,魏军攻打剑阁又何需如此地费力呀。

    牵弘越想越惭愧,自己的错误凭什么叫别人去买单,所以牵弘直接去找邓艾,希望邓艾可以将主攻剑阁的任务交给他,牵弘不惜拼了性命,也要拿下剑阁来,也算是将功赎罪吧。

    但邓艾却微微一笑,他没有让牵弘去攻打剑阁,而是让他担负起另一项的任务,那就是前往阴平小道,从阴平小道进军,袭取江油,而且杀向成都。

    牵弘不禁愣了一下,瞪圆了眼珠子,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阴平小道?他之前怎么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有这么一条路啊!

第2445章 启动备用计划

    邓艾的这个备用计划,本来就是极其秘密的,除了邓艾本人知晓之外,整个魏军内部,也只有邓艾的几个心腹幕僚知晓,参与制订这个计划的人,一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

    当然这也并非是邓艾准备刻意地隐瞒魏军诸将,而是这个计划本来就必须是要秘而不宣的,如果早早地公诸于众,让蜀国方面有所防备的话,那这个计划直接就玩完了。

    所以牵弘对此一无所知也就不为奇怪了,听了邓艾的介绍之后,牵弘这才是恍然大悟,原来在阴平和江油之间,居然还真有这么一条隐秘的通道,如果真能从这里攻入蜀国的话,那无疑就是贷款是奇功一件啊!

    牵弘听罢,是兴奋异常,尽管邓艾已经很严肃地向他说明了,这条路虽然是捷径,但却异常的凶险,艰难至极,如果牵弘真要领命前往的话,就必须要有充足的攻坚克难的准备

    牵弘当然不会惧怕困难,对于阴平桥的失误他到现在还一直是耿耿于怀,既然有这么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那牵弘当然要积极地表现自己,将灭蜀第一功揽入怀中。

    阴平小道的起点在阴平郡的广武,终点是梓橦郡的江油,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并不远,大概也就两三百里,但由于山路险峻,曲折蜿蜒,真正的行军路线至少也在六七百里,而且所经之处,全是荒无人烟的偏僻地带,荆棘遍布,狼虫出没,根本就无路可寻,比起寻常的道路来,至少得要艰辛十倍。

    牵弘领命之后,便立刻率领左卫营从剑阁出发,沿着景谷道,返回阴平郡,并从阴平郡南下广武,从广武出发,就进入到了阴平小道。

    邓艾专门派人勘察过阴平小道的路径,阴平小道虽然至险至难,但并不是不可以通行的,只要魏军设下一支先头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道路给修整出来,那供大军通行,也非难事。

    其实阴平小道最难的一段是在摩天岭,摩天岭是阴平小道上最高的地点,永安东面的外围,也有一座摩天岭,只要是能称之为摩天岭的,无一例外都会成为至高至险之处。

    永安的摩天岭,是永安通往西陵的必经之路,人来人往,虽险但绝不落寞。

    但阴平小道上的摩天岭,却是人迹罕至的荒芜之地,根本就无路可以通行。

    摩天岭的北面,相对来说比较平缓,爬坡容易,而摩天岭的南面,却几乎都是笔直的悬崖,壁立千仞,除了峭壁之外,并无任何一条路可能通行,魏军到此想要通过,就得利用绳索等物垂吊下去,依靠正常的行路方式,是无法通过摩天岭的。

    当然,邓艾也没有机会亲身体验摩天岭的艰险,所以邓艾在临行前特意地叮嘱牵弘,要他做好万全的准备,把困难想得多一些,切不可盲目乐观,一旦摩天岭那儿有蜀军驻守,必不可轻易地进军,拿下江油之后,亦不可盲目突进,必须派人通知于他,邓艾自会派出援兵,会师之后,才可以向成都进军。

    其实这次从阴平小道进军,也是邓艾的一次冒险行动,到底究竟能不能成,邓艾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只能说是一次赌博吧。

    当然这次的行动对于邓艾来说也是没有什么损失的,赌赢了,那就是等于开辟了第二条进入蜀国的道路,如果赌输了,大不将兵马给撤回来,再想其他的办法。

    所以邓艾才会提醒牵弘,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阴平小道上真有蜀军在守卫,那他就必须立刻掉头回来,不得与蜀军进行交战,毕竟阴平小道太险了,蜀军处于防御位置,占据着险要的地势,以逸待劳,魏军根本就无法逾越,只能是徒增伤亡而已。

    至于阴平道上究竟有没有蜀军在驻守,邓艾此刻也不能确定,他所有的情报来源都是建立在先前魏军斥侯对阴平小道的勘测上面的,据斥侯禀报,他们在摩天岭下发现过蜀军的营地,只不过看起来废弃已久了,除此之外,从阴平到江油,再无蜀军驻扎的痕迹,自然从头到尾也没有见过蜀军的半个人影。

    只不过这个情报是来自于比较早些的时间,那时魏军还屯兵于关陇,并未向蜀国发起进攻,做为蜀国后方的阴平小道,由于深处蜀国腹地,没有驻军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现在魏军已经攻克了汉中阴平武都三个郡,将战线推进到了以剑阁为中心的大巴山一线,那么阴平小道也就处于了前线范围。

    不过以蜀军先前对阴平小道的不重视程度,邓艾觉得蜀军派兵去守卫阴平道的可能性还是不太高的,毕竟目前魏军的主力云集于剑阁,蜀军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剑阁,剑阁的防御自然成为了重中之重,只要牵弘的行动足够隐密的话,蜀军那边是几乎不可能将剑阁有限的兵力抽调到阴平小道那荒无人烟的去处吧。

    蜀地多山,交通不便,这当然对魏军是不利的,但在这不利之中,却也隐藏着有利的一面,任何事物总会有相反的一面,这个有利的条件就是魏军的任何军事行动蜀军也是很难察觉到的,如果蜀军等到江油失守之后才发现魏军从阴平道偷袭的话,那一切恐怕都为时已晚。

    甚至于牵弘都不需要偃旗息鼓,牵弘从剑阁返回阴平之后,也不需要特殊地隐藏行踪,只需要按正常的行军节奏来就是了,连绵不绝的巴山隔绝了汉中阴平和蜀中的通道,自然也隔绝了蜀军获得消息的通道。

    所以邓艾才会敢于放心大胆地派牵弘前往阴平小道,如果是在平原地带,恐怕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落入到蜀军的眼里,牵弘还没有抵达广武呢,蜀军这边早就派兵在阴平小道上进行半路拦截了。

    这样的地势上,既有坏处,也有好处,但究竟如何来做,才能最大程度地趋利避害,是考验魏军智慧的时候了。

第2446章 无功而返

    牵弘返回到广武之后,便立刻出发,沿着邓艾给他提供的地图,一路从阴平小道行进,直奔江油而去。

    阴平小道虽然称之为小道,但多年以来根本就无人通行,路只有人走的多了,才能称之为路,几十年甚至数百年来都人迹罕至的地方,很难再称之为路了,就算堪堪能走,也是荆棘遍野,只有开路的部队劈荆斩棘,凿山开路,遇水架桥,后续的部队才能勉强得以通行。

    牵弘也没有想到这条路竟然会是如此地艰辛,虽然费尽了力气,每日依旧只能是向前推进不过二三十里,连行了十余日,还没有走过一半的路程,而魏军士兵已然是累得跟狗一般了,气喘如牛,疲惫不堪。

    倒不是说魏军的身体素质不行,而是说阴平小道的环境太过于艰苦了,他们翻山越岭,走着一条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路的路。

    尽管如此,牵弘依然没有丧失前进的信念,自然环境虽是残酷,但依然无法挡得住魏军的壮志雄心,他们在这条险峻的山路上蹒跚而行,步履艰辛但却又是无比的坚定,

    但就快要抵达摩天岭时候,前方探路的斥侯兵突然地传回一个噩耗般的消息,在摩天岭的下面的要道之上,驻扎着一支蜀军的军队,看规模,不少于两千人。

    牵弘当时脑袋轰地一下就炸了,这就是他一直以来最为担心的事,一路之上寂静无人,牵弘本以为此行会很顺利,但没想到到了摩天岭,意外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此时的魏军,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进退维谷。

    牵弘很不甘心,亲自赶到了摩天岭上。

    上山的路倒是一点也不难,甚至可以说用很轻松来形容,但到了摩天岭的顶峰,向下望去,牵弘不禁是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分明就是一处断崖,哪里还有路?

    摩天岭的南面,就如同是刀劈斧凿一般,生生将摩天岭的山峰给砍去了一半,那悬崖几乎是笔直的,而且相当的高,至少也有数百丈的高度,从山顶上望着下去,山下的人影就如同是一只只的蚂蚁一般,都只是一个个的小黑点。

    魏军想要下山,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绳索进行垂降,事实上,陷阵营在此前都是做好了准备的,胳膊一般粗细的麻绳都准备了几十条,每条长约数百丈,正常情况下,将魏兵逐一垂吊下去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

    但这完全是建立在山下没有蜀军驻守的情况下才可能完成的,而现在摩天岭的下面,驻扎着两千蜀军,这就完全断绝了魏军垂降的想法。

    别说是底下有两千的蜀兵了,就算只有一两百人,也能在山下守株待兔,来一个砍一个,来两个砍一双,甭管魏军吊下去多少人,全是白送人头的。

    往下垂吊的魏兵在落地之前,是完全没有任何战斗力的,不管蜀军用弓箭还是刀枪,魏兵都是一个个的活靶子,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反抗之力。

    而山顶上的魏军也无法伸以援手,进行掩护,毕竟距离太远了,弓箭倒是能够射下去,但距离太远了,会受到山风的影响,准头根本就没法保证。谷

    一支箭从山顶上射下去,最终会落到哪儿,全凭天意,根本就不是弓箭手能决定的。

    蜀军的营寨,就扎在摩天岭的山崖下面,距离笔直山崖只有几百步的距离,而且牵弘可以清楚地看到,蜀军在营地的周围,布满了岗哨,日夜轮换,时时刻刻紧盯着,魏军也根本没有趁夜里发起偷袭的机会。

    这个营地,就是诸葛亮曾经派兵驻守时的营地,虽然早已经是残破不堪,只剩下些许痕迹了,但胡烈赶到摩天岭之下时,一眼同样相中了这个地方。

    只要蜀军扼守于此,就算魏军来上十万大军,也不可能从这儿杀得过去,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年诸葛亮派五百士兵驻守在这里,就可以轻易地挡住来犯之敌了,所以司马伦派胡烈率两千人到此驻守,完全是绰绰有余的。

    尽管牵弘很不甘心,都走到这里了,难道真得要无功而返吗?牵弘很想尝试着偷袭一下,不过理智最终还是战胜了冲动,看蜀军严密的防守,不管魏军下去多少人,都是去送人头啊。

    此刻牵弘忆起邓艾之言,如果蜀军在摩天岭驻守有军队,切不可盲目进攻,白白牺牲,牵弘考虑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放弃,毕竟做为一个领军者,牵弘在没有任何把握的情况,去让魏军士兵白白地送死。

    事到如今,牵弘也只有返回剑阁向邓艾复命了,阴平小道进击的希望,最终还是破灭了。

    回程的路,自然是要比来时好走的多了,魏军的速度也快了许多,尽管陷阵营这一次并没有打败仗,甚至都没有和蜀军有过接触,但回程途中,他们却如同是打了败仗一般,个个垂头丧气,和来时完全是两种精神状态,有如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

    牵弘返回到了广武,又沿着景谷道,前往了剑阁,见到了邓艾之后,具述详情。

    邓艾听罢,亦是沉默不语,半响方道:“司马伦确实也是一个厉害的人物啊!”

    原本邓艾的这个计划,堪称完美,如果能够实现的话,那么邓艾也必将建不世之奇功。

    但遗憾的是,这次邓艾遇到的是司马伦这个对手,虽然司马伦尚年轻,但其心思慎密,思虑周全,却是一般的将领所不能企及的,他的战略眼光,已经超越了姜维等蜀中大将,难怪曹亮会将他视为大敌,此子果然有不凡之处啊!

    偷渡阴平的计划失败之后,邓艾却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沮丧情绪,他一面加紧部置兵力,准备从正面对剑阁发起进攻,另一面写好奏章,派快马飞报给远在西陵的曹亮。

    邓艾将此前的所有情况都原原本本地写在了奏章之中,下一步如何行动,还需要曹亮的明示。

第2447章 意外的奏章

    由于魏军已经占领了汉中大部,所以向西陵那边传信也变得便捷了许多,无需再送到关中再从武关南下,而直接从汉中通往上庸,从上庸直接南下就可以抵达西陵了。

    用最快的驿马进行传递的话,最多也只需要七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将奏章送到西陵。

    此时曹亮已经抵达了西陵,参与指挥攻打永安的战役,右军团的五个营以及部分的水军舰队已经全部抵达了永安前线,对蜀国的永安防线发起了进攻。

    相比于北线左军团所向披靡的进展,中线的右军团进攻并不太顺利,最主要的原因是蜀军在永安地区集结了十万大军,并依托永安坚固的防线,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导致右军团的推进受阻,连续激战一个多月的时候,魏军都未能突破永安的外围防线。

    这不禁让参战的右军团诸将士心忧如焚,魏军三路大军围攻蜀国,谁都想要争这灭蜀第一功的,如今中军团虽然是按兵不动,没有出兵的迹象,但左团军却是超猛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连克汉中、阴平、武都三个郡,进展可谓是一日千里。

    按照这个速度,左军团打到成都也是指日可待,而右军团却被挡在永安城外,丝毫不得寸进,如果真按照这个节奏发展的话,那右军团这次可是什么功劳都捞不到了。

    于是右军团诸将都纷纷地向杜预请战,要求杜预派军队投入到进攻之中,力争早日拿下永安,打开入蜀的东门户。

    但杜预却左右为难,说实话,对于目前的战局,杜预本人也是不满的,但向永安发起进攻的方案,却不是杜预一个人就能决定的,毕竟中路军有陛下曹亮的御驾亲征,他这个右军都督可不像邓艾和羊祜那样有更大的自主权。

    尽管在战术的安排上,曹亮并没有太过于干涉杜预的指挥权限,但在战略层次上,杜预却未必能做什么主。

    这次的进攻方案,基本上是曹亮所制定,杜预以及副都督石苞和刘靖以及水军都督王濬虽然有也参与,但曹亮的意见占据了大头,其他人不过是起到了辅助作用。

    在曹亮的计划之中,右军团虽然兵强马壮,但真正投入进攻的兵力并不太多,甚至水军舰队的投入兵力都要比右军团多。

    曹亮的如此安排让魏军的诸将很是迷惑,既然魏军已经开启了灭蜀之战,那么就不应该畏首畏尾,全力发起进攻才是,那怕蜀军在永安的防御再坚固,但对于例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魏军来说,这点小小的困难完全是可以克服的,只要他们倾尽全力,来发起进攻,许多人不相信他们拿不下永安。

    至于伤亡代价,那肯定是要有的,战争那有不死人的,如果能顺利地拿下永安,那怕他们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不过曹亮看起来却是气定神闲,魏军屡攻不克,曹亮显得是不慌不忙。

    毕竟曹亮考虑的层次,肯定要比右军团诸将更为的深远,伐蜀之战是一盘大棋,各个军团就如同是棋盘上的棋子,如何更为高效地利用这些棋子,以达到有效地打击敌人的棋子的目标,这才是曹亮所需要考虑的。

    永安地势险要,乃是蜀国东边之门户,这里集结着蜀军十多万的人马,几乎占据了蜀军兵力的一半以上,如果魏军在此发起强攻的话,以蜀军的防御能力,魏军想要拿下永安并不容易。

    为了避免出现较大的伤亡,所以在中路发起进攻的时候,曹亮并没有让右军团倾尽全力,而是采用了类似于牵制性的打法。

    其实曹亮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将蜀军的人马拖在永安,不给他们增援别处的机会,如此一来,在别的方向上,魏军的进攻就会变得更加简单和轻松了一些。

    曹亮其实是对邓艾在北线寄以厚望的,在真正的历史之中,邓艾正是灭蜀的功臣,他偷渡阴平小道的这一神来之笔,被称之为史上最负盛名的奇袭战。

    如今邓艾已经在北线顺利地拿下了汉中、阴平、武都三个郡,兵临剑阁,吸引了蜀军主力的注意,如果邓艾在这个时候施展他的神之一手,从阴平小道突袭江油,一举杀入到蜀中平原,那么蜀国的形势就会出现崩盘似的瓦解,灭蜀之事,指日可待。

    曹亮和邓艾在事先的交流之中,都并未提及从阴平小道出击的事,对于邓艾来说,首选的进攻方向还是剑阁,恐怕他也是在进攻剑阁受阻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到从阴平小道进军的。

    既然偷袭阴平小道是一个备选的计划,而且还需要严格的保密,所以邓艾事先也并没有和曹亮就这个方面的事情进行协商。

    不过就算是邓艾事先没有奏明曹亮,但曹亮对此却是心知肚明的,因为他知道以剑阁的防御,千百年来都没有任何军队可以从正面攻破它,邓艾想要从正面打开剑门关,难如登天。

    如果邓艾在进攻剑阁无果的情况下,是会有很大概率迂回到阴平小道,从那条偏僻的路线上面,袭取成都的。

    这当然和邓艾的性格有关,邓艾用兵,素来以奇险称著,往往是剑走偏锋,常常有出人预料之事。

    曹亮也没有就阴平小道的突袭之事和邓艾交流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由于鞭长莫及的关系,曹亮对于邓艾的军事行动,管束的相对来说是比较宽松一点的,他相信以邓艾的能力,可以处理好前线的一切事务,自己在中路这边,只需要静候佳音便是了。

    魏军拿下汉中之后,汉中——上庸——西陵之间的驿站通道也很快地建立了起来,这对曹亮适时地掌握北线的战况有着莫大的好处,以前通过关中转交奏章,往往需要十天半月的时间,现在几乎将时间缩短到了一半,方便快捷的多了。

    但这一次邓艾上奏的奏章,却让曹亮有些意外。

第2448章 第二步战略计划

    邓艾这次上书的奏章内容比较长,不过核心事件就是偷袭阴平小道失败了。

    既然是偷袭,那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出奇不意,攻其不备,但如果敌人早就有防备的话,那么偷袭的结果也只能是一个,失败!

    根据邓艾的详述,牵弘率左卫营从阴平小道进军之时,在摩天岭遭遇到了蜀军的阻击。

    摩天岭的地势,堪称是险要之中的险要,山南这一侧,几乎全是悬崖峭壁,根本就无路可以通行,魏军想要从此过,也只能是采用那种垂降的方式。

    如果说摩天岭下面,没有蜀军驻守的话,那怕这些路径再凶险,魏军也都是可以克服的,但如果蜀军就守在崖下,那魏军还真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虽然这次邓艾的偷袭计划地失败而告终,但却没人令曹亮感到沮丧,只是感到了一丝好奇,按理说历史上邓艾从阴平小道偷袭蜀国的时候,蜀中诸将可是无人拦截,包括姜维都没有那个意识,现在缘何出现了如此之大的变数?

    曹亮很快就将目光落在了一个名字上——司马伦!

    难怪阴平小道会出现如此重大的变数,原来是司马伦调到了剑阁前线担任了北线防御的最高指挥,真正的历史中,司马伦是不会出现这个位置上的,正因为他的出现,才会彻底地改变了蜀国的防御状况。

    如果说诸葛亮是蜀国第一个重视阴平小道防守的人,那么司马伦便是第二个,当所有的人都将目光聚焦到剑阁的时候,司马伦能跳出固有的思维,从剑阁的防御中抽调出兵力来,加强阴平小道的防御,这一点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如果真是司马伦所为,那曹亮就不会感到丝毫的意外了,做为司马家的后起之秀,司马伦着实是有些才华的,在屡次的交手之中,司马伦所表现出来的能力,都是卓越非凡的。

    只可惜司马伦生不逢时,他横空出世之时,司马家早已是日暮途穷,大厦将倾,大事已去,纵然司马伦有奇世之才,也难以挽回败局,所以尽管司马伦在战场上有一些惊艳之举,但终究也不过是司马家的一些回光返照而已,根本就无法挽救已经处深渊边缘的司马家族了。

    如果司马伦能早个十年出生,在司马家如日中天时他能登上历史的舞台,或许对曹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曹亮想要一统天下,很可能司马伦会成为他最大的障碍。

    只不过这一切都不可能再发生了,司马伦只能感叹自己时乖命蹇吧,司马伦出道之时,曹亮的势力已经庞大到了无可匹敌的地步,司马伦纵然就是再有经天纬地之才,亦不可能力挽狂澜。

    但司马伦的才华也并不会因为时运不济而被掩盖,在势穷之时,司马伦果断降蜀就是他一个最为明智的选择,从而成功地避免了自己覆灭的命运。

    而到了蜀国之后,司马伦因为得到了姜维和刘禅的赏识,也是混得风声水起,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下去,他担任了蜀国的骠骑将军,这个骠骑将军可不是虚职,而是实打实的职位,毕竟司马伦入蜀的时候可是带着五万人过去的,而这五万人一直归他的麾下。

    想想蜀国总共才有十万左右的常备军,司马伦入蜀就带来了一半的人马,手中有兵马,权力自然是大得很,在蜀国的军界,司马伦也很快地成为了仅次于姜维的二号人物。

    后来陆抗降蜀之后,被封为了大司马,司马伦算是退居到了三号人物的位置上,但依然是蜀军之中的重权人物,谁也不敢轻视之。

    本来司马伦是和姜维陆抗一道镇守永安的,因为汉中失守的缘故,司马伦才会被姜维紧急调派到剑阁来,负责整个北线的防御。

    司马伦能看清阴平小道这一防御要点,就足以证明司马伦的战略大局观,能和诸葛亮相媲美了,能秒杀一大波的蜀将了。

    但司马伦此举也仅仅只是扼制住了邓艾的发挥,让邓艾无法轻易地挥师南下,直捣成都,可想要破坏曹亮的伐蜀大计,他似乎还嫩了点。

    尽管曹亮希望邓艾可以一鼓作气地打到成都去,但曹亮并没有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邓艾的身上,现在的灭蜀之战和历史上原本的魏灭蜀之战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历史上钟会邓艾伐蜀,由于东吴的存在,他们只能是从北线攻入蜀国,邓艾袭取成都,完全是有着一定的偶然性在其中,正是因为蜀人忽视了对阴平小道的防御,才让邓艾有了可趁之机。

    但现在世事沧桑变幻,早就和原先的历史面目全非了,如果曹亮还是按照原有的套路去进攻蜀国的话,未必会有同样的效果。

    所以曹亮这次伐蜀,是制定了一个全盘的计划的,在曹亮这里,没有什么偶然,如果调集了三路大军,准备从三个方向上对蜀国发起进攻都不能成功的话,那曹亮就枉为魏国皇帝了。

    三路大军之中,到目前为止,曹亮也只动用了北路和中路的军队,如果说凭着这两路大军就可以拿下蜀国的话,那么南路的羊祜军团就无需登场了。

    但如果两路大军无法取得进展,那自然就该轮到羊祜的闪亮出场了,羊祜可是曹亮整盘棋中埋下的一个重要“后手”,在关键的时候,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南路军之所以迟迟未动,其实是曹亮的一个战略部署。

    魏军首先在北线和中线出击,势必对蜀国的战略防御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也会吸引蜀国绝大部分的兵力进行防御,尤其是北线,邓艾豪取汉中阴平武都三郡,将战线推进到大巴山一线,蜀军不得不调整防御部署,让原本驻守在永安的司马伦部调到剑阁来加强防御。

    从这一点上来讲,曹亮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达成了,是时候实施第二步战略计划了。

    曹亮放下了邓艾的奏章,将深邃的目光投了南方……

第2449章 快速集结

    中军团都督部的集结令几乎是一夜之间下达到了各营各部的,原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中军团各营,立刻是奉命集结。

    而集结的地点,并不是军团都督部所在的龙编,而是交州和益州交界处的红河谷,羊祜给各营各部的命令就是,限十日之内,右军团所属各营,必须到红河谷报到,延误者,一律按军法从事。

    于是驻扎在各郡的兵马,立刻紧急行动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集结,并且迅速地向红河谷开拔。

    中军团分兵驻扎在交州各郡,只不过是为了表面上迷惑蜀军的,令其认为魏军并没有通过交州进攻蜀国的打算。

    为了让这种疑兵之计更为的真实,中军团驻扎地极为分散,五个营分别驻扎在不同的郡内,东西的跨度几乎达到了两千里,在如此大的范围尺度上,没人能相信魏军是准备着要进攻蜀国的。

    但这只是羊祜计划的一部分,羊祜一方面要将兵力分散开来,以迷惑蜀国,另一方面还要暗中筹备伐蜀之事。

    从交州打到成都去,至少也需要跨越三千里的征程,而且这仅仅只是地图上预估的距离,实际上,由于南中的地势复杂,道路崎岖,真正所要行的距离,是远远要大于这个距离的。

    这对魏军的后勤保障来说,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中军团在征战交州的过程之中,虽然也曾面对更长距离的征程,但交州所有的地区基本上都是靠海的,只要魏军能够保证海运的航道通畅的话,那么后勤补给粮草物资就能源源不断地运抵前线,中军团在征进的过程之中,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后顾之忧的。

    但出征蜀国却是完全不同的,整个南中地区地跨千里,全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和丘陵,都是荒无人烟的烟瘴之地,地形之复杂,条件之艰苦,甚至远超北路和中路。

    为了打探清楚道路,在平定交州之后,羊祜就已经派出了不少的斥侯,乔装改扮,潜入到了南中地区,刺探敌情,勘测地理,熟悉风土人情,开始为伐蜀之战做准备。

    根据曹亮的安排,中军团征伐吴国最南端的交州,不是最后一站,如果需要的话,很可能还会继续出征,从交州北上,讨伐蜀国。

    在这里,曹亮用了一个可能的字眼,也就是说中军团的伐蜀之战,有可能要打,也有可能不打,这还要视北边战线的情况来定。

    如果北线和中线进攻一切顺利的话,能够成功地打到成都,中军团自然是不必再出兵了,只要蜀国一亡,南中之敌也就没有了坚守的意义,很快就会投降了,所以中军团出不出兵,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但如果北线和中线进攻受挫,迟迟无法打开局面的话,那么中军团就可以做为一支奇兵,进军南中,去抄袭蜀的后路。

    以蜀国目前的兵力,同时支持两线作战就已经显得有些勉强了,根本就没有能力同时支持三线作战,只要北线和中线能牵制住蜀军足够多的兵力,那么中军团的进攻,就不会受到太大的阻力。

    而且中军团这种釜底抽薪的进攻,也必将会成为压倒蜀国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算是蜀国知晓了魏军从南路袭来的消息,彼时他们也是无能为力,无兵可调了,最终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魏军攻占南中,渡过泸水,长驱直袭成都,坐看蜀国灭亡。

    如果蜀军一旦从北线或东线抽调兵力来对付南线的中军团时,那么北线和东线的防御就会变得空虚起来,给魏军以可趁之机。

    也就是说,中军团的出击,必将会从根本上打乱蜀军的战略防御部署,这显然是对蜀军一个致命的打击。

    所以曹亮给羊祜的命令就是要他暂时地按兵不动,但要秘密地做好出征准备,做到旨意一到,即刻出发,不耽误分毫的时间。

    羊祜在交州,自然是严格执行着曹亮的命令,为了起到迷惑蜀军的作用,羊祜将中军团五个营拆分驻守到不同的郡去,步兵营屯驻于龙编,长水营和中坚营驻扎在郁林和合浦,果骑营和骁骑营驻扎在九真郡和高凉郡。

    从外表看起来,中军团五个营全部都拆分开了,最远的骁骑营驻扎在高凉,距离交趾郡至少也有上千里的距离,兵力分散到不能再分散了,这种分别驻守的方式,无论怎么看,也都不可能有进攻的打算。

    但这完全是羊祜特意部署出来的外松内紧的模样,事实上,羊祜早已经暗中吩咐五营将军,要他们时刻做好出征的准备,只要命令一下达,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内向交趾郡进行集结,时限不得超过七天。

    羊祜在安排各营驻军的时候,就已经充分地考虑过行军速度的问题了,骁骑营和果骑营,他们皆是骑兵,拥有着较高的速度,所以安排他们驻扎在比较远的高凉郡和九真郡。

    而行军速度比较慢的长水营中坚营,则被安排到了距离交趾郡比较近郁林郡和合浦郡,这样一旦征召令到,他们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抵达。

    各营的将领到达各自的驻地之后,基本上就是无事可做,但他们都没有因此而松懈下来,暗中就早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当羊祜的命令下达到各营时,无论是骑兵营还是步兵营,各地都在紧急集合之中,从集合令下达到集结完成,基本上都不会超过半个时辰的时间。

    集结完成之后,各营的军队立刻便出发了,根本不管天色还早不早,那怕是已经临近黄昏了,依然是步履不停,星夜兼程地进行赶路。

    魏军各营的行进速度是极快的,他们披星戴月,晓行夜宿,倍道而行,每日除了三两个时辰的时间休息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赶路上。

    羊祜要求各营必须要七天之内赶到红河谷,结果最晚的一支部队也于第六日赶到了,中军团顺利地完成了集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