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480章 填护城河

    张统看了一眼他们忍俊不禁的样子,木无表情地冷哼了一声,道:“二位将军来得正好,本督今日刚刚查看过味县的防御情况,事不宜迟,明日便行攻城,你们可准备好了吗?”

    皇甫闿和江彬异口同声地道:“回禀张副都督,步兵营(长水营)准备停当,随时可以出战。”

    张统点点头,道:“诺。”

    当即吩咐中军打开军事地图,张统和皇甫闿、江彬围着地图,秉烛商谈,就明日的攻城事宜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一直到三更时分,中军帐内一直是灯火通明。

    次日凌晨五更时分,魏军大营内战鼓响起,各营的士兵有如往常一样,迅速地起身集结,饱餐战饭之后,便列队出营,向着味县出发了。

    抵达味县城下之时,正好是卯时三刻,太阳初升之时,魏军阵容齐整,脚步铿锵有力,并且是齐刷刷地喊着口号:“有我无敌!有敌无我!攻之必克!战之必胜!必胜!必胜!……”

    那口号声洪亮有力,千万人齐声高呼,声势震天,直窜云霄,惊得那些早起的鸟儿是振翅高飞,它们已经能感受到了阵阵的杀气,赶紧飞离这儿,生怕会殃及到它们这些飞禽。

    魏军的出现,自然也吸引了蜀军的目光,看着魏军庞大的阵容浩浩荡荡地直抵城下,那些蜀兵不禁是瑟瑟发抖,他们寻常也只对付过一些蛮夷叛乱的小场面,曾几何时见识过如此的大阵仗,看到魏军杀气腾腾而来,许多蜀军吓得是面色发白,腿肚子发软,死死地抓紧着手中的弓箭和刀枪,但依然无法阻止双手的颤抖。

    霍弋见此情景,也不禁是深吸了一口凉气。

    虽然他当上了建宁太守,还顶着南中总管的头衔,但论真正的阵仗,霍弋却没有经历过,毕竟他要不一直在朝中当差,要不就是到南中任职,并没有参与诸葛亮或者是姜维的北伐行动,没有真正地和魏军交过手。

    如果论武艺,如果论韬略,霍弋自信是不会输给任何人的,但他也清楚自己的短板,那就是没有经过多少实战的洗礼。

    霍弋在南中任职也有些年头了,他曾经做过阎宇的参军,参与并指挥过平定南中夷人部落的叛乱,只不过那都是些小规横的战斗,和千军万马的大战有着本质的不同。

    不过霍弋身为统帅,心理素质自然是要比那些小兵强得多,他处惊不乱,沉声地大喝道:“慌什么慌!我们有着坚固的城墙,有着宽阔的护城河,任他魏军如何厉害,也休想要破城而入!听某号令,所有弓弩手准备,在某下令之前,任何人不得乱射,违令者斩!”

    现在魏军刚刚抵达城外,距离护城河还有一段的距离,也就是还在弓箭的射程之外,这个时候如果早早射箭的话,普通的士兵可没有霍弋的膂力,只能是白白地浪费箭矢。

    虽然说霍弋使用三石强弓,射得可以更远,但面对魏军的千军万马,就算霍弋把两条胳膊累折了,也射不死多少人,所以霍弋虽然强弓在手,但他却也是引而不发。

    霍弋要射得,还是像昨天那样去射张统一样的领军者,不过经过了昨天的深刻教训之后,张统必然也肯定是学乖了,绝对不敢再进入到射程之内了。

    光射小兵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霍弋持弓在手,他需要耐心地等待,等待敌方有重要的人物进入他的视野,霍弋才会出手。

    只可惜,今天的场面是旌旗招展,人山人海,霍弋真想要在万军之中锁定目标的话,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魏军抵达城下之后,很快就发起了进攻,在盾兵的掩护之下,魏军每人扛着一个早已准备好的沙袋,向着护城河冲了过去。

    魏军想要攻城,首先便是要来填护城河,不能填平护城河的话,那后续就无法使用云梯进行攻城,所以在张统的安排下,魏军连夜地准备了几万只沙袋,准备进行填河作业。

    味县的护城河,虽然既宽且深,但也架不住魏军用几万只沙袋来填。

    而且魏军也无需全部填埋,只需要在主攻的方向上,填出百十余丈的距离就足够了,一袋沙土最少也有一石,几万袋的沙土那就有几万石的土方,统统抛到护城河之中,很快就可以填出一条攻城的通道来。

    魏军几乎是全员出动,黑压压的如蝗似蚁,一齐向着护城河边涌来,人潮汹涌,宛如是决堤的洪水一般,一泄汪洋,无边无际。

    霍弋当然不会允许魏军来破坏护城河,要知道护城河那可是味县的第一道屏障,虽然说霍弋也并没有指望单凭护城河就能挡得住魏军,但至少护城河也必须要对魏军形成一定的阻碍,拖延魏军进攻的时间,增加魏军的伤亡代价,这样才有可能在接下来进行的战斗之中赢得主动。

    看到魏军已经是攻到了近前,霍弋率先地挽弓射出了一箭,霍弋的第一箭势大力猛,一箭就射穿了魏军一名刀盾兵的盾牌,整支箭透体而过,那名魏军盾兵是一命呜呼。

    嘶!周围的魏军不禁是倒吸了一口凉气,谁也想不到蜀军射出来的第一支箭是如此之猛,直接就把盾牌给射穿了,这力道,简直是恐怖如斯啊!

    如果蜀军尽皆是这般大力神射手的话,那魏军的盾牌恐怕就全然地不起作用了,只要进入到蜀军弓箭的射程之中,都难逃一死啊!

    不过显然这一箭还是没有能够阻挡魏军的前进之势,就算它再厉害,能射死的也不过只是一人而已,魏军的千军万马,还能被他这一箭就吓破了胆?

    魏军攻势如潮,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他们依然用最快地速度向护城河边冲了过去。

    霍弋的这一支箭也就是一个信号,他这边一射出之后,蜀军那边众多的弓弩手便开始射箭,一时间,箭如雨下,将整个护城河内外都笼罩在一片箭雨之中。

第2481章 料事如神

    蜀军在味县的防御是相当完备的,虽然南中没有太大规模的战争,但本着防患于未然的态度,历任的庲降都督在建设味县上面都是不遗余力的。

    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积累,味县的城防还是有着深厚的底蕴的,光是箭矢,就储备了几十万支,另外像滚木擂石金汁沸水这样几乎不需要花费多少成本的防御武器,更是多的不可计数。

    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南中旳部队没有配备元戎弩,元戎弩虽然称得上是最精良的武器,但由于造价昂贵,工艺复杂,产量一直是比较少的,所以只能是优先装备北伐的军队,南中旳军队没有多少的战斗任务,所以基本上没有配备连弩。

    缺少这种杀伤力极高的武器,味县的城防力量就稍显薄弱,但这并不会影响到霍弋的信心,别涚是霍弋还有夷兵做为后援,就算是没有搜兵,坚守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还是毫无问题旳。

    味县历年来一直不断地进行着修缮和加固,历任的庲降都督都将打造味县为南中第一城视为己任,为了这个目标,前仆后继,不遗余力,虽然几十年间,庲降都督虽然是走马灯地换了一个又一个,但味县做为南中之中心的地位却是没有过任何的改变,一直相当的稳固。

    尤其是马忠在担任庲降都督期间,对味县的扩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味县的外城,就是在马忠任职期间建起来的,里外双城的这种城池结构,还真不是寻常的城池就能拥有的,这无形之中也给味县城池提供了一种保障,那就是即使外城被敌军所攻破,守军依然可以退守到内城,进行最后的抵抗。

    所以内城原有的城墙也并没有因为外城的扩建而荒废,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固和完善,使得味县城拥有了两道防御线,这种双保险的设计,无疑让蜀军在守卫味县之时,信心十足。

    自从阎宇调任永安都督之后,霍弋就晋升为建宁太守兼安南将军,主理南中军政事务,对于味县的防务,霍弋可是从来也没有掉以轻心过,利用一切资源对味县的城防进行了加固,储备粮草和军械,做好打大仗的准备。

    在许多人看来,霍弋的这个举动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南中七郡之中,无论是人口经济还是军事实力,建宁郡都是超出其他郡一大截的,那怕就是蛮夷作乱,也顶多是在其他各郡闹腾,不可能会攻打味县来。

    所以霍弋想要对付夷人,应该是在军队上面多投入一些,毕竟一旦发生叛乱,建宁的军队基本上是要调出去平叛的,而不是守在味县等着叛军来攻。

    味县做为一座坚城,经过了几十年的建设,早已是臻于完善了,霍弋还要在味县的城防上面大做文章,似乎有点画蛇添足了。

    面对这样的质疑,霍弋当然是付之一笑,根本就不予以理睬,军队的操练霍弋当然要抓紧,毕竟朝廷给他的军队编制就是一万多人,霍弋就算是胆子再大,也不敢轻易扩编兵马的,否则让别有用心的人给奏上一本,那真是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霍弋在操练现有军队的基础上,对味县的城防建设同样也是不放松的,军队和城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如今魏军打到了味县城下,许多人才恍然大悟,原来霍弋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啊,知道魏军会打来,才下那么大的工夫兴建味县的城防,纷纷是赞叹不已,称赞霍弋的高瞻远嘱,料事如神,比诸葛丞相还要神啊!

    霍弋听了众人夸赞,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做任何的解释。

    其实只有霍弋自己清楚,自己哪有什么料事如神的本事,只不过霍弋是做好份内的事情罢了。

    虽然霍弋常年在南中任职,但并不代表他不知晓天下之前,蜀国官方会定期地向各地太守官员下发邸报。

    邸报最早出现在汉代,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那里。

    蜀国的邸报系统基本上沿袭汉代,这也是身处于偏僻之地的霍弋了解天下形势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霍弋和往来与蜀地以及中原经商的商人关系不错,时常地会邀请这些商人行旅到太守府来坐坐,向他们打听蜀中以及中原各地的风土人情时时事新闻逸闻趣事。

    所以霍弋虽然人在南中,但对于外界的消息一旦也不闭塞,而且这些消息传到了霍弋的耳中,霍弋也并不是听听就忘了,而是专门拿竹简给记了下来,并进行汇总和分析。

    当曹亮崛起于中原并打败司马氏成为了魏国的新皇帝之后,在其他人的口中,不过是一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事情,但在霍弋看来,却不无忧虑。

    自从三国鼎立以来,三国之间一直处于一种均势的状态,虽然一直以来三国之间纷争不断,互有攻伐,但总得来说,各国的疆域却是基本固定的,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但曹亮的崛起似乎并不同寻常,毕竟自从司马懿夺权之后,魏国的朝政基本上落到了司马氏的手中,大权独揽,权倾天下,曹亮能以并州一州之地最终翻盘,干掉了强大的司马氏,这种强势,可不是一般的强势啊。

    如果说之前曹亮一直和司马家争权夺位,顾不上和蜀国吴国打交道,那么在他灭掉了司马家之后,进攻的矛头可就会对准备吴国和蜀国。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当吴蜀两国还在作壁上观的时候,殊不知,这天下的风云已经是变幻莫测了。

第2482章 盾牌方阵

    霍弋比其他的人更具有大局观,当他听闻到曹亮逐步强大起来之后,就曾给朝廷上过奏章,要蜀国朝廷对曹亮小心提防,必要的时候,要出手去扼制曹亮的发展。

    只可惜,霍弋的奏章到了朝廷之后,根本就无人理会,石沉大海了,也许当时的蜀国人还巴不得坐山观虎斗呢,二虎相争,必有一伤,魏军那边打得越激烈,形势便对蜀国越有利。

    既然朝廷不重视,霍弋人微言轻,又远在南中,自然不可能对朝中有什么影响力,以他的力量,更无法扼制曹亮的成长,所以霍弋能做好的,也只有自己的本职事务而已,操练军队,兴修城池,完善防御,在他的能力之内,竭心尽力地做好就是了。

    其实霍弋还真没有想到魏军能从南中打过来,毕竟在他初任太守的时候,曹亮还在中原和司马氏斗个你死我活呢,那怕霍弋想得再远,也不可能会想到曹亮有突破长江天险灭亡吴国的本事。

    南中和中原远隔千山万水,这里还是一片世外之地还差不多,霍弋之所以不遗余力兴建味县,其实这还是他内心之中的一个小九九。

    正如霍弋认为的,曹亮以后注定会强大起来,他不但可以灭掉司马氏,而且还会对蜀国和吴国形成威胁,彻底地改变三国鼎立的局面。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蜀国真就有可能会面临亡国之虞。

    这真不是危言耸听的,一旦成都真得被魏军所攻破,那蜀国皇帝和蜀国朝廷又何去何从?

    恐怕最终也只有两条路可走了,第一就是举国投降,第二就是迁都避祸,如果举国投降的话,那跟霍弋也没有多大关系,毕竟霍弋位卑职微,关乎社稷大事,他还做不了主。

    但如果迁都避祸的话,那就不同了,一旦成都失守,蜀国朝廷唯一能去的地方,也只有南中了,所以真到了那个时候,霍弋兴修的味县城或许就能派得上用场了。

    当然这仅仅只是霍弋心中的一个念头罢了,就这事,他还真没有和任何人提起过,毕竟这事听起来也过于的玄幻了,搁谁也不可能相信。

    而且这话也不能乱说,如果泄漏出去,岂不是让人说霍弋咒蜀汉亡国,这件事可大可小,后果难以预测。

    所以霍弋只能将心思烂在肚子,再亲信的人也不敢轻易地吐露。

    但正因为有这么一个心思的存在,霍弋才会特别卖力地加强味县的城防,希望有一天真的能用上。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霍弋真的没有想到,自己费尽心血打造的城池真得会有了用武之地。

    这是这剧本似乎和他想的有点不一样而已。

    蜀国没有灭亡,但魏军却从交州杀了过来,这个结果,真让人有些猝不及防啊。

    不过好处也是有的,霍弋这几年在味县的辛苦可没有白费,坚固的味县城,正好可以抵抗魏军的进攻,阴差阳错之间,也算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了吧。

    面对众人的交口赞誉,霍弋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不管自己是不是料事如神,最终只有守住味县才是正事,否则的话,他之前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白搭。

    霍弋射出第一支箭之后,蜀军立刻是全力去射箭,整个的护城河都笼罩在了一片箭雨之中,密密麻麻的箭矢不停地射向了前进中的魏军。

    尽管魏军有大批的刀盾兵排在前面用盾牌进行防护,但蜀军的箭矢实在是太密集了,在这种近乎于水银泄地般的攻击之下,不断地有魏兵倒了下去,许多人来不及冲到河边就阵亡了。

    张统亲自在后面督战,看到这个情形之后脸色也变得不太好看了,味县并不是什么大城,守军也不过才一万多人,比起当年魏军在中原打冀州的时候,可差得老远了。

    但蜀军的防守强度确实不差,看来他们的准备还是相当的充分的,光箭矢这一项就储备了不少,战斗刚一开始,就如同倾盆暴雨似地往下射箭,似乎蜀军根本就不考虑箭矢会不会短缺的问题。

    如果魏军继续地用这种寻常的方式进行填河的话,光是填平护城河就需要付出不小的伤亡代价,这显然是张统所不能承受的。

    所以,现在的这个进攻方式显然是不行的,张统思考了一下,决定换一种方式进行填河。

    尽管这个新的方式在效率上面是要打些折扣的,但肯定能减少魏军不少伤亡。

    所以张统立刻予以变阵,将所有的刀盾兵全部调上去,排成几行,然后让他们将盾牌举过头顶,所有的盾牌密密相连,形成了平顶状,站在城头上望去,只能看到一块巨大的盾牌,看不到魏军的人影了。

    这样的盾牌方阵一直从蜀军弓箭的射程外延伸到了护城河的边上,这无疑让城上的蜀兵有些傻眼了,这样的盾牌方阵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盾牌密密麻麻地排在一起,这让蜀军的弓箭兵还怎么打。

    狗咬刺猬,无处下口啊!

    这样的盾牌方阵其实是最为有效的对付弓箭的方阵,由于敌人居高临下,前持盾牌的方式肯定是无法有效地进行保护的,敌人完全可以从头顶上对他们展开攻击。

    而这种将盾牌顶在头顶上并且首尾相接左右靠拢,形成一个巨大的盾牌方阵,无论城上的弓箭兵怎么射,最终箭矢也只能是落到盾牌上而无法射中人。

    可以说,这是一种最佳的盾牌防御方式。

    当然这种盾牌方式也有局限性,它最适合于原地防御,移动性太差,组成这种盾牌方阵至少也需要上千面的盾牌,如果想要移动,上千人就必须的保持同步性,速度慢还好说,一旦要快起来,阵型很快就会乱掉。

    而且不能太靠近城下,因为一旦抵达城下,守军就可以使用滚木擂石,而这种方阵不怕弓箭,最怕的就是受滚木擂石的攻击,所以它的应用范围只能是在弓箭的射程之内,在滚木擂石的攻击之外。

第2483章 傻眼了

    而此刻魏军要填护城河,这个距离正好是在蜀军的弓箭射程之内滚木擂石攻击范围之外,而且结成的盾牌方阵也几乎不需要移动,只需要盾兵手举盾牌原地站着即可。

    这样一来,数千名刀盾兵手持盾牌,在护城河边排出了一个齐齐整整的方阵来,城上的蜀军只看到了一片盾牌,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甚至反射过来的光线都能亮瞎蜀兵的眼睛了。

    虽然魏军刀盾兵是站着不动的,但在盾阵的下面,魏军步兵却是猫着腰,他们穿插在刀盾兵的空隙之间,不过也无需移动,只需要排成长长的队伍,将沙袋不停地从队尾倒手到队首,而排在队首的最后一人,也处于盾牌的掩护之下,他奋力地将沙袋抛入到护城河之中。

    一只沙袋扔到了护城河之中,只能是溅起一片很大的水花,很快便沉入到了河底,消失无踪了。

    不过魏军可不仅仅只是一队的人马在抛沙袋,而是排了整整十队的人马,在盾阵的掩护之下,人挨人地向前传递着沙袋。

    魏军这样的传递方式虽然不如成千上万人一起涌向护城河,将沙袋投入到护城河之中,但那样的抛投方式极易受到蜀军弓箭兵的袭击,许多的魏兵扛着沙袋,就无法使用护具保护自己了,在扑向护城河的时候,被蜀军弓箭射中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如果仅仅是为了填一条护城河就导致魏军出现大量的伤亡,这显然是张统所不能接受的,所以采用这种盾阵保护的方式,便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虽然说魏军填河的速度和效率是差了一些,但可以做到零伤亡或者是低伤亡,张统还是非常满意的。

    事实上,这样的填河效率,也不是低到不可接受,由于身处盾阵之中的魏军步兵无需移动,只需要站在原地人传人地传递沙袋,几乎只需要三五息的时间便可以将一只沙袋接送出手。

    也就是说处于终端的那名魏兵每隔三到五息的时间就可以将一只沙袋抛入到护城河中,十队人马同时便可以将十只沙袋扔下去。

    平均下来,每半个呼吸的时间,就会有一只沙袋入水,如此效率,还是蛮高的。

    最关键的是,蜀军算是彻底地傻眼了,手握着弓箭,也不知道是该射还是不该射,面对着密密麻麻的盾牌,这箭射下去根本就是白射,因为他们看不到任何一个魏兵,箭射过去也只能是射在盾牌上面,对魏军构不成任何的伤害。

    霍弋也是脸色铁青,到底是自己孤陋寡闻呐,没听说过如此的盾牌结阵方式,这样的盾牌方阵,简直就有如屋顶一般,密不透风,令蜀军的箭矢没有了任何的用武之地。

    霍弋也尝试着用他的三石强弓进行射击,虽然说霍弋是天生神力,射出去的箭超猛,但想要做到每一箭都可以射穿一面盾牌,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霍弋一连射出去七八支的箭,最终也只能是刺破了两三面的盾牌。

    魏军似乎是早有准备,前面的盾牌出现问题之后,后面的盾牌就会依次递补上去,很快地就会又变得天衣无缝了。

    而霍弋一个人的力气终归是有限的,虽然他天生神力,膂力过人,但接连射出七八支箭之后,也是力竭了,不得不停下来歇歇。

    蜀军之中能够像霍弋这样有能力使用三石强弓的弓箭兵根本就没有几个,而单凭霍弋一个人的力量,就算是把他给累死,也射不出多少支的箭来。

    普通的弓箭又没有那个威力,只能是射中盾牌,却丝毫也不可能破坏掉盾牌分毫。

    而魏军的修复能力却是出乎寻常的快,显然他们在排阵的时候,就早已经演练过这种套路了,一旦方阵之中的某一块盾牌受损或者是某一名刀盾兵出现伤亡,后面的刀盾兵会在第一时间内依次进行递补,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方阵补齐。

    除非是出现大面积的毁损或伤亡,否则魏军的这个盾牌方阵几乎是坚不可摧的。

    于是出现了蜀军在城上持弓箭观望,而魏军则在城下埋头苦干进行填平护城河的景象。

    霍弋也想着是不是该派兵出城去冲杀一下,也只有这种方式才能干扰和破坏魏军的填河行动。

    但想想还是算了吧,蜀军和魏军的兵力比起来,明显地处于一种劣势,一旦出城野战,很可能正中了魏军的圈套,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反正霍弋也没有指望护城河就能挡得住魏军的进攻,只不过是希望护城河可以对魏军的攻城行动造成一定的阻碍,迟滞一下魏军的进攻而已,真正能挡住魏军的进攻的还是味县的城墙,

    所以霍弋考虑了一下,如果实在是无法破解魏军的这个盾牌阵的话,那他们只有放弃护城河了,等魏军攻到了城下之后,再出手也不迟。

    毕竟护城河距离城墙比较远,蜀军准备好的滚木擂石这些重型武器派不上用场,可一旦魏军抵达城下之后,如果他们还继续地采用这种盾牌方阵的话,那蜀军的滚木擂石可不是吃素的,一发砸下去,再坚固的盾牌也会被砸了的四分五裂。

    而且魏军抵达城下之后,也必定会竖起云梯来进攻,那样的话,盾牌方阵必定是没有什么用处了。

    所以霍弋现在所能做的,也只有等待了,等着魏军填平了护城河,前来攻城的时候,再与魏军展开较量。

    现在霍弋只能是下令蜀军停止射箭,放弃这种无谓的攻击,就算味县城内的箭矢储备再丰富,那也经不起这样无谓的消耗和浪费吧。

    霍弋只保留了一些神射手,时不时地找点空隙出来,偷袭上几支冷箭,其他的时间,蜀军皆是作壁上观,眼睁睁在看着魏军将护城河慢慢地填平了。

    尽管说魏军填河的效率还是不错的,但这道防城河既宽且深,魏军几乎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直到天黑的时候,才算是将护城河大致地给填出了一段长约一百多丈的距离来。

第2484章 不敢冒险

    填完河之后,魏军并没有接着攻城,而是主动地后撤了,毕竟天色也暗了下来,这个时候再去攻城的话,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为了防止蜀军在夜里出城来破坏魏军辛苦了一天的“成果”,张统在味县的城下还是留下了一些人马的。

    皇甫闿看张统只在城下留下了一千多人,不禁有些担忧:“张副都督,只留下一千来人是不是有些太少了,万一蜀军出城偷袭,他们能抵挡着住吗?”

    张统哈哈一笑道:“放心吧,借他霍戈十个胆子,他也是不敢出城袭营的,你们回去好好睡觉,明天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呢。”

    皇甫闿虽然有些担心,但张统都如此说了,他自然也不好再说些什么,当即下令鸣金收兵,撤军回营了。

    张统没有在城外留守更多的人马,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留守在这里的人肯定是无法睡觉的,随要时时刻刻地做好战斗的准备,如果留守的人太多了,必然会影响到明天魏军的行动。

    魏军为了填平这护城河,还是费力许多的力气的,所以魏军需要撤回本营去好好歇息,养精蓄锐,以便明日再战。

    当然只留守一千人张统也是笃定霍弋不会派兵出城的,其实这就是双方的一种心理战了,张统故意地只派少量的人马留守在城下,就是把这支人马当作是诱饵一般,但凡有点脑子的将领,都会认为这是魏军的圈套和陷井,不会轻易地来上当的。

    霍弋久镇南中,在蜀国诸将之中,也算是可以排得上号的人物了,越是这种有谋略的大将,他考虑的要周全的多,在明知道魏军野战能力强大很可能是诱敌之计的情况下,绝对不会轻易冒然出兵的。

    除非霍弋是那种智商不过脑子的莽夫糙汉,才会不考虑别的,出城来偷袭魏军的。

    但张统留下的这一千人,可都是魏军之中的精锐,远战近战兵种搭配合理,再加上他们一夜都处于一种高度戒备的战斗状态,所以根本就不存在被偷袭的可能。

    蜀军就算是真有心想要吃掉这一千人,他们至少也得派出来十倍的兵力,也就是要蜀军在味县的人马全部出动才有可能,而那怕是更愣的愣头青,也不可能会率味县的守军倾巢而出的。

    魏军别看只有一千人,就算是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自保都不是太困难的事,更别说魏军的大队人马就在数里之外,随时就可以增援而来,所以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魏军都不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至于那些投入到护城河之中的沙袋,蜀军也根本就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全给捞出来,撑死也就是搬过上面的一两层罢了,这样对魏军的“劳动成果”不会产生太大的威胁。

    不过在张统看来,这种最坏的情况压根儿也不会出现,霍弋看到魏军的如部署,一定会担忧魏军是不是有埋伏,所以他一定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所以张统让皇甫闿江彬将各营的兵马带回去好好歇息,先吃一顿饱饭,再睡上一大觉,明天也好精神抖擞地来参战。

    至于其他的事情,不用他们去想,也不用他们去管。

    张统料算得还是比较清楚的,霍弋深恐魏军有埋伏,所以一点出兵的心思都没有,反倒是严令各处的兵马,加强戒备,以防止魏军半夜前来偷袭。

    魏军填平了护城河,便可以随时直接地发起攻城,现在天色渐黑,魏军没有攻城,但并不意味着黑夜就不能攻城,古往今来,夜袭之战那是数不胜数的,如果蜀军浑然无备的话,魏军半夜来偷袭,那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所以魏军在城下不曾离去,虽然兵马不多,但对味县城的威胁却没有由此而减少,霍弋当然不敢掉以轻心。

    至于出城偷袭魏军,霍弋还没有傻到那个地步,魏军攻到味县的人马合计两万多人,最终只在味县城下留下了一千人,就不是坑是什么?

    退一万步说,就算魏军没有圈套,蜀军想要吃掉这一千人也不是一件易事,除非霍弋敢将味县的全部人马给调出去,打一围歼战,这样或许还有机会吃掉对方。

    可调动味县全部的人马,在魏军兵临城下,虎视眈眈的情况冒这样的风险,恐怕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这样去做的。

    再说了,就算是蜀军能打个胜仗,一个不剩地吃掉魏军这一千人,但这种损失对魏军来说并没有多大,根本不会伤筋动骨,对味县城的防御作战也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当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的时候,这样的出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那怕是手下的那些将领按捺不住,跃跃欲试,霍弋都严词拒绝,并严令任何人都禁止出城,违令者斩。

    霍弋考虑得也比较清楚了,不是他不敢冒险,而是这事它不值得冒险,拿味县的得失来换取歼敌一千人的战绩,这笔买卖无论如何也是不划算的,现在霍弋的重中之重,还是如何来守住味县,其他的,他一概不予考虑。

    魏军这是故布疑阵也好,设下的诱饵也罢,只要霍弋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任他诡计百出,也是无用之招。

    霍弋是铁了心地要死守味县的,如今护城河的这一道屏障没了,形势对于蜀军来说,陡然间也变得严峻起来,所以霍弋下令将所有的精锐力量都调集到城的西面来,准备和魏军的攻城部队决一死战。

    按理说,这是没有任何错误的,毕竟魏军已经填平了味县城西的护城河,那魏军的进攻方向毫无疑问将会集中到西面来,霍弋调动军队加强西城墙的防守,也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事。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魏军第二天进攻的方向,却不在味县的城西,而是转到了味县的城南。

    当然,城南的护城河还继续存在,魏军根本就没有可能直接攻城,所以第二天的进攻,依然还是继续地来填护城河,只不过变了一个方向而已。

第2485章 四面填河

    霍弋起初没有理解蜀军的用意,但旋即他一思索,就想明白了。

    魏军填平了城西的护城河,倒是打开了一条攻城的路径,但也仅此而一条而已,魏军想要攻城,也只有从城西发起进攻,别的方向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守军来说,任务就比较轻松了,他们只需要做西城墙的防守即可。

    这样魏军攻城的难度就会明显的增加,所以魏军才会放弃了直接攻城的打算,而是继续地来进行填河,看来魏军是不会在填平所有的护城河之前发起攻城了。

    而魏军一旦将四个方向的护城河全给填平了,那无疑他们就具备了从四面进攻味县的可能,如此一来,蜀军在守城的时候,就不能像现在这样肆意地调动其他方向的守军了。

    因为他们无法判决断魏军的进攻哪儿是强攻,哪儿是佯攻,所以在魏军进攻的时候,其他方向的守军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否则一旦出现判断失误的话,后果是极其危险的。

    魏军填护城河的方式,还是继续采用和昨天一模一样的盾牌方阵,显然魏军已经吃到甜头,用很小的伤亡代价就可以完成既定的目标,显然是惠而不费的事,魏军自然是何乐而不为。

    霍弋见此景,却是眉头紧锁,不得不说,魏军采用的这种填河方式看起来虽然比较猥琐,但却是最为实用最为经济的,在填河的速度上面,慢是慢了一些,但几乎零伤亡的代价,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拒绝的。

    偏偏守军这边,还完全是无计可施的,他们拿魏军的这种方阵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是眼巴巴地望着魏军一步步地将护城河给填掉,虽然蜀军是多有不忿,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想法克制魏军的办法来。

    其实对付这种盾牌方阵办法多的是,既然膂力过人的霍弋都使用三石弓来射穿盾牌,那么蜀军如果配备有威力更强,射程更远的床弩的话,那便可以轻松的破坏掉魏军的盾牌方阵。

    同样的,如果蜀军能配备威力更大的投石机的话,破坏盾牌方阵更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飞石所至,盾牌方阵立刻便会瓦解冰消,溃不成军。

    只可惜的是,这两样武器,蜀军一样也不曾有,由于蜀中道路难行,蜀军在北伐的时候,使用的最多也是单兵武器,威力最强的也不过是元戎弩。

    不是说诸葛亮就设计不出威力更大的武器来,就是因为运输不便的原因,所以诸葛亮才会考虑设计连弩这种单兵武器,而放弃了笨重的连弩车。

    至于投石车,那更不是蜀军的菜,再加上蜀国本来资源就贫乏,而大量的器械所需要的成本往往也是巨大的,所以蜀军队伍只注重于单兵武器,而忽视了重型军械的生产装备。

    就连诸葛连弩都无法配备上的南中军队,自然更不可能有投石车和床弩这样的武器了,蜀军的攻击能力不足,也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魏军将护城河给逐一填平,他们却没有任何的反制措施。

    魏军一共用了四天的时间,才将西南东北四面的护城河给填平了,毕竟填河它可是一个力气活,每天夜里,魏军都得事先准备好几万只的沙袋,灌满泥土,然后在白天的时候,在盾牌方阵的掩护之下,将沙袋从后排一直传递到前沿,投入到护城河之中。

    这些投递传送沙袋的魏兵不易,但更为不易的是那些手举盾牌的魏军刀盾兵,一面盾牌虽然只有二三十斤,不算轻也不算重,但平时作战时使用,可不像现在这般需要天天的高举过头,别说是举盾牌了,就算是举上一片树叶,一整天这么举着,搁谁也受不了。

    魏军刀盾兵却是一直举着盾牌,困了累了,就那换一条手臂,不管出现什么样的困难,这盾牌都必须要高高地举起来。

    尽管魏军为了避免刀盾兵长时间地举盾太过劳累,也实行了轮换制度,每隔一个时辰,就会替换掉其中的一半刀盾兵,可就算是两个时辰不歇地举着盾牌,对魏军刀盾兵来说也是一种煎熬。

    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考验魏军意志力的时候,不过步兵营和长水营可都是魏军步兵之中的精锐力量,他们不怕牺牲,更不怕苦累,一连四天,他们皆以顽强的斗志和不屈的意志顶了下来,成功完成了填平护城河的行动。

    对于进攻味县,张统表现的有足够耐心,按理说魏军想要攻城,只需要填平一面的护城河就足矣,但张统在填平了西面的护城河之后,并没有急着组织军队进行攻城,反而是花费更大的力气和更多的时间,将另外三个方向的护城河也全部给填平了。

    对于这个行动,张统是自有安排的,根据事先探知的情况,张统认为味县的城池防御并不简单,如果魏军一昧地来强攻的话,肯定会遭遇到蜀军顽强的抵抗,那样魏军的伤亡就会变得很大,如果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拿下味县城的话,显然张统是不乐意的。

    所以在攻城上面,张统显得不急不徐,首日填平护城河西面之后,魏军上下都是兴奋不已,摩拳擦掌准备来进攻,但张统却没有下令攻城,而是让他们继续地来填河,直至将味县城四面的护城河全部给填平之后,才算是作罢。

    或许那些魏兵们难以理解,但张统的思路却是异常的清楚的,毕竟从一面对味县城发起攻击的话,虽然是可行的,但对于蜀军的防守来说,也会变得简单起来,他们只需要集中兵力来守西城墙,而无需去担心魏军会从别的方向上进行突袭。

    这样的仗将会打在明面上,尽管说魏军在兵力上占据着优势,但蜀军却占着地利之势,双方真刀真枪的干,魏军未必能讨到多少的便宜。

    而填平四面的护城河之后,无论是佯攻还是实打,魏军就有了多样的选择权了。

第2486章 试探

    攻打城池,似乎是一种双方硬实力的对抗,一方攻一方守,双方竭尽全力,殊死而战,这里面似乎并没有什么可以偷机取巧的地方。

    但事实上,还是有许多门道在里面的,那怕是攻城作战,或者是守城防御,都讲究一个虚实之道,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声东击西,暗渡陈仓。

    如果魏军只填平了西面的护城河,那就没有任何的虚实可言了,毕竟魏军能利用的,也只有西面这么一个方向,如果魏军想要强攻的话,倒是没有问题,反正硬打呗,不惜一切代价展开强攻,用魏军的硬实力要拿下味县。

    但张统并不准备这么打,所以想要玩声东击西之类的计谋,就必须清除味县城四周的障碍,可以让魏军通行无阻。

    而一旦魏军填平味县所有的护城河之后,蜀军在兵力调动上面,也就无法做到肆无忌惮了,他们必须要考虑到魏军可能会采用的突袭手段,对味县四面的防御皆不敢掉以轻心,更不可能随意地抽调某处的兵力去增援他处。

    所以不管是魏军从哪个方面上发起进攻,遭遇到的蜀军抵抗都不会太强,毕竟蜀军也不敢轻易地将各处的兵马给抽调过来,让其他各处的防御变得空虚,让魏军有可趁之机。

    张统用了四天时间完成了对味县护城河的填埋,直到第五天,才正式地下令开始攻城。

    一开始的攻城,张统也没有用上全力,而是采用了试探性的打法,以多点开花的模式,对味县城展开了进攻。

    毕竟现在魏军并没有强有力的攻城武器,尽管魏军的战斗素质是呱呱叫的,但张统也清楚,任何的攻城战斗,进攻的一方都处于不利的位置,投入的兵力越多,战斗就会越激烈,己方的伤亡代价就会越大。

    现在固然魏军的兵力占优,但霍弋在建宁经营多年,味县的城防实力也不容小觑,光是填平护城河,魏军就已经是费了很大的力气了。

    而护城河往往不过是整个城池防御的第一道防线而已,魏军如果想要拿下味县,肯定还有更为残酷的战斗等着他们的。

    寻常的郡城县城,一般而言规模都比较小,城防弱,更没有护城河之类的外围工事,而味县显然是不同寻常的,根据张统事先的侦测,味县城的防御等级,已经完全可以和中原那些大郡城相媲美了,甚至直追州城的水平。

    打这种防御力强的城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不可操之过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在摸清守军真正实力的情况下,张统才会发起总攻,给蜀军致命的一击。

    现在魏军的这种试探性进攻,更多的是在试探蜀军的虚实,看看蜀军的防御实力究竟如何,如果不搞清楚这些东西,魏军头铁地一头就撞上去,那非得撞个头破血流不可。

    张统在这方面,表现的格外沉稳,说到底,他也是名将之后,血液里流淌着优秀的基因,虽然张统是魏军各军团之中最为年轻的副都督,而且晋升的时间也不长,但在指挥作战方面,颇有些大将风度,挥洒之间,游刃有余。

    经过了两天试探性的进攻之后,张统已经大致地摸清了蜀军防御实力,这支南中的蜀军,说到底他们还是欠缺着战斗经验的,尤其是守城作战,表现的十分生疏,应该说打这样的仗,他们平生还是头一次。

    以前南中的蛮夷作乱,规模不大,也不会威胁到味县来,往往需要味县的守军打出去平定叛乱,所以这些守军守城作战的经验基本为零,面对魏军的进攻,颇有一种手忙脚乱的感觉。

    就算是霍弋,在这方面的也没有多大的经验,只是他表现的足够英勇,往往是身先士卒,坚守在城墙的第一道防线上,冒着被流矢所伤的风险,指挥战斗。

    这无形之中到是激励起了不少的士气,蜀军能够坚守城池,奋勇作战,一大半的功劳都落在霍弋的身上。

    但这对于张统来说,并不算什么,打仗光凭勇气可不行,还得有谋略,一昧的强攻死守,只是蛮夫所为。

    两天的时间,已经够张统摸清楚蜀军的防御能力了,所以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张统开始调兵遣将,对味县城展开了猛攻。

    最先攻击的目标就是城西方向,张统在这个地方集中了步兵营的大部分精锐力量,发起了强力冲锋。

    步兵营的将士气势很足,个个都是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式,他们在味县的西面架起了几十架的云梯,手挽盾牌,冒着矢石,奋力地向上攀爬。

    而在城下负责掩护的弓箭兵连弩兵则是集中箭矢对味县的城头进行压制性地攻击,密集的箭雨让蜀军几乎都不敢露出头来。

    虽然没有投石车和连弩车这样重型武器的支援,但魏军的进攻依然打得是行云流水,各兵种之间的配合相当的默契娴熟,给蜀军的防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魏军这样的全力进攻和先前两天的试探性进攻在攻城的强度上,完全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就算是魏军的试探性进攻,蜀军都是竭尽全力地来防守才能勉强的力保城池的不失,现在魏军突然加大的攻城的力度,让蜀军颇有些吃不消的感觉。

    霍弋也是压力倍增,自从魏军开始攻城之后,霍弋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直坚守在城头上,全力以赴地来应战。

    但魏军强悍的攻击力和默契的配合,让霍弋在应对的时候,往往是捉襟见肘,而且霍弋同样也清楚,这还是在魏军没有尽全力的情况下,看来双方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

    看来他想要守住味县,难度不是一点点大啊。

    不过霍弋此刻也已经是没有任何的退路可言,他只有拼死而战,力保城池的不失,同时期待着夷人的援兵能按原计划展开行动,只有这样,味县才能保得住,否则的话,一切真就没有希望了。

第2487章 有点欺负人

    魏军的强攻,让霍弋确实是倍感压力,在前两天的防御战中,虽然魏军攻势很猛,但蜀军完全还是能抵挡得住的,可到了今天,魏军稍微地多投入了一些兵力,蜀军立刻显示出不支之势。

    看来和训练有素的魏军相比,蜀军的战斗力还是相形见绌的。

    霍弋也知道前两天魏军的进攻属于试探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探明蜀军的虚实,霍弋也想着有所保留的,可实力不容许啊,就算魏军并没有倾尽全力来进攻,但蜀军的防守却是倾尽了全力,如果他们不尽力应战的话,很可能就会被魏军这种试探性的攻击给打垮了。

    魏军试探了几天之后,今天突然加大了攻击力,显然魏军已经是摸清了蜀军的防御部署,所以投入重兵展开了决战,攻势之猛烈,远超以往两日。

    霍弋自然是如临大敌,调动兵力,全力以赴地进行迎战。

    只不过令霍弋比较疑惑的是,既然蜀军经过了两天试探性的进攻,理应摸清楚了蜀军的兵力配置,霍弋是将最精锐的部队部署在西门的,这一点霍弋自己十分清楚,精锐部队和普通部队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的,霍弋不相信魏军主将看不出来。

    但奇怪的是,魏军没有选择比较容易打的其他方向,反而是选择了蜀军防御强度最高的西门,这让霍弋在纳闷的同时,也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显然这是魏军主将故意为之的,通过这两天的试探,魏军肯定已经差不多摸清楚了味县城防的底细,而专挑蜀军防守最强的地方下手,这似乎就是对蜀军防御能力一种无情的嘲弄,你不是很强吗,就从这儿打你,看你如何应对?

    魏军此举,摆明了就是有点欺负人,倚仗着自己兵强马壮战力强悍,不挑蜀军的薄弱处下手,反倒是从蜀军最强的防御处打起,看来不将蜀军打一个满地找牙,他们是不会善罢干休的。

    霍弋虽然有些郁闷,但却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双方的实力对比是放在那儿的,如果说魏军还没有打到味县来,霍弋心中还是一丝的期冀,认为凭借着味县的坚固城防,自己还是有和魏军扳扳手腕的力量的。

    以前霍弋从来没有和魏军交过手,关于魏军战斗力的状况,他都是通过各种渠道来获知的,尽管霍弋并不否认魏军战斗力的强悍,但他对自己训练出来的这支军队还是有着相当大的信心的。

    在霍弋看来,魏军虽然强大,但打仗还得依靠天时地利人和,自己久居南中,对这里的气候地理状况十分的了解,南中可不同于别处,这里烟瘴丛生,毒虫遍布,疫病横行,再加上地形之复杂,历史上许多次军队入侵南中都失败了,唯有诸葛亮南征取得过成功,南中之地,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的。

    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霍弋自然对守住味县守住南中有着极大的信心。

    但现实却是有些打脸,尽管霍弋战前对魏军的实力进行了估算,但经过实战,霍弋觉得自己还是低估了魏军的战斗力,魏军无论是进攻的组织能力还是单兵的作战能力,都是远超蜀军的。

    尽管说攻城的难度是大于守城的,但这仅仅也是建立在双方战斗力持平的情况下,像魏军和蜀军这样不对等的战斗能力,这个理论就未必成立。

    所以说,霍弋现在的压力山大,魏军的攻势如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断地向着味县的城头发起着进攻。

    蜀军的防守已经是竭尽全力了,所有能使用的武器统统都派上了用场,但面对蜂拥而至悍不畏死的魏军,蜀军的防御力量还是显得严重的不足,整个城池的防线,都显得芨芨可危。

    魏军这次的进攻,打得确实是十分的坚决,虽然说战斗造成的伤亡代价很大,但这一点也不影响魏军的士气,反而是更加地激励起了魏军的将士的斗志,让他们的进攻愈发变得凌厉起来。

    不得已,霍弋只能是从南东北三面抽调过来一部分的兵力进行协防,尽管霍弋也知道这么做的风险,毕竟在魏军填平所有的护城河之后,魏军都可以随时对各个城门进行攻击,就算暂时没有发现魏军的进攻迹象,守军都不能掉以轻心,否则魏军突袭而至,味县城就危险了。

    但现在霍弋似乎顾不上那么多了,西门的防守已经是芨芨可危了,如果再不调兵增援的话,很可能西门就守不住了,仗打到这个份上,霍弋也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得了眼前再说。

    不过霍弋在调兵的时候,也没有将其他各门的守军全部抽调一空,而是各抽调了一部分,多少还是留有余地的,毕竟城池的防御,都要做到面面俱到处处兼顾,不能厚此薄彼,留下隐患。

    各门抽调走了一部分兵力之后,自然防御能力会下降不少,这个时候,霍弋便给各门的守将下令,让他们提高戒备等级,一旦遇袭,立刻上报,同时全力进入防守战斗,不论出现任何的情况,都绝不容许出现弃守城墙的情况发生,违令者,立斩无赦。

    毕竟霍弋分身乏术,他本人在西门督战,倒是可以指挥西门的战斗,但如果东门南门北门也遭到了魏军的攻击,那霍弋根本就无法亲临前线指挥了。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必须要求各城门的守将必须都有誓死而战的决心和勇气,不管魏军的攻势如何,他们必须都得顶住。

    一个城池就如同是一只木桶,无论哪一块木板出现问题,这只木桶都会漏水,城池的防御也是同样的道理,城池的四门,没有谁比谁更重要,不管是哪个城门出现了问题,最终都会导致城池的失守。

    想要保住城池不失,就务必得做好各个城门的防御,不管哪里,都不能出问题。

第2488章 全是佯攻

    霍弋的兵力调动,还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本来西门守军难以坚持的局面,在援兵到来之后,很快就将形势给稳定了下来,味县西门,也转危为安了。

    就在霍弋刚刚松了一口气下来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东门的急报,魏军大队人马突袭了东门,攻势极为的猛烈,东门的守军难以抵挡,他们向霍弋紧急地求援。

    霍弋顿时冷汗刷地就流了下来,暗叫一声不好,中计了!

    魏军此举,分明就是声西击东啊,先集中兵力攻打西门,当蜀军战事吃紧时,必然会抽调兵力救援西门,只要蜀军一调动,魏军就会祭出真正的杀招,进攻西门是佯攻,而进攻东门却是实攻。

    但话又说回来了,魏军的这佯攻打得比实攻还要真,如果不是霍弋将其他各处的兵力调过来,西门的守军根本就无抵敌得住魏军的进攻。

    如果真是魏军声西击东的话,那证明魏军还有重兵集结在东门外呢,西门这边尚且已经是如此吃紧了,东门那边一旦受到攻击,蜀军真得很难再应付了。

    可不管怎么样,霍弋是绝不会轻易放弃的,他将西门的防务交给了西门的守将,自己带了一队人马火速地赶往东门去救场。

    赶到了东门一看,城下的魏军是人山人海,果然这里才是魏军的真正的主攻方向,他们架起了几十架的云梯,疯狂地向着味县东门发起了进攻,守东门的蜀军竭尽全力地抵抗着,但奈何魏军的攻势太猛了,箭射出了无数支,滚木擂石也投了不计其数,但依然无法抵挡得住魏军的攻势,眼看着东门就要失守了。

    关键的时候,霍弋带着兵马赶了过来,压制了一下魏军的势头,总算是将东门的局势暂时转危为安。

    但魏军的攻势并不会因为霍弋地到来而减弱,虽然这一轮进攻被蜀军给击退了,但魏军依然是锲而不舍地继续发起进攻,后面魏军的本阵之中,战鼓隆隆,催人奋进,而魏军更是齐声呐喊,一个个热血澎湃上,不要命似地往上冲,这样的攻势,让蜀军真得是难以招架。

    魏军个个都是久战精英,他们对战场上节奏的把握十分的娴熟,该松懈的时候,他们是漫不经心的,但到了该发力的时候,攻势之猛,让蜀军完全是喘不过气来。

    相比于魏军的游刃有余,蜀军在应对方面,则是显得吃力的多,他们完全是被魏军牵着鼻子走,疲于奔命,穷于招架,场面十分的被动。

    霍弋此刻全然没有了头绪,尽管他也清楚,这样打下去不是一个办法,但情势紧急,他又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只能是顾及眼下了。

    战斗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了午后,魏军的攻势依然还是连绵不绝的,而蜀军已经将所有能调动的军队全部调到了第一线上参于战斗了,就这样,依然无法化解被动的局面,无论是东门还是西门魏军的进攻,都是持续不断的,真要再这么打下去,味县城真得危矣。

    不管是霍弋,还是蜀军的普通兵士,这个时候,都有种沧桑的无力感,这几乎是一种让人绝望的气息,照魏军的这种攻势,他们究竟能守几天,霍弋心中一点底也没有。

    而城下的张统,却是在暗暗地冷笑,如果蜀军还幻想着能多守几天,那么他们真是想错了,张统打这个味县城,已经是铺垫了好几天了,所以今天就该是决出胜负的时候了。

    这场战事对于张统来说已经是拖得算比较久了,今天也该结束了。

    对于霍弋来说,最先他认为魏军进攻西门是主攻,所以才会集中兵力去守西门,但随即魏军的攻击方向又转到了东门,霍弋理所当然地认为魏军这是声西击东,真正的主攻方向在东门,所以他又忙迭地抽调兵力去守东门,来回折腾,疲于奔命。

    但对于张统来说,不管是进攻西门还是进攻东门,其实都是佯攻,在进攻西门的时候,魏军投入了四千五百人马,虽然说兵力并不多,但由于魏军强悍的战斗力,让蜀军的防守依然是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

    同样的,进攻东门的兵力也是四千五百人,这两路进攻,基本上已经是吸引了八成以上的味县守军了。

    担任这两路进攻任务的全是长水营的部队,而真正魏军的主力精锐步兵营,此刻正埋伏于味县的南门外,枕戈待旦,养精蓄锐,随时地等候着张统的命令。

    张统倒也是不急不徐,前两天的进攻,张统也只不过是投入了三两千的兵力,进行试探性的进攻,但魏军就算是只出动三两千人,战斗力仍旧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就算是试探性进攻,也打得蜀军北都找不着了,如果不是张统下令不需要发力的话,魏军再多投入点兵力,早两天也许就已经是攻破城墙了。

    打了两天之后,张统很快就摸清了蜀军的实力,说实话,味县蜀军的战斗力恐怕是魏军所遇到过的对手里面最弱的一支了,毕竟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所以在战斗经验上,根本就没法和北线作战的姜维的部队相提并论。

    面对这样的对手,张统自然也就无需费心了,于是他决定倾尽全力,一鼓作气地拿下味县。

    具体到战术布置,张统决定先用长水营兵分两路来打西门和东门,吸引蜀军大部分的防守兵力,然后九千人的步兵营伺机出击,对味县的守军进行最后的致命一击。

    所以在最先的进攻之中,投入的兵力都是隶属于长水营的,步兵营则是埋伏了起来,暂时地按兵不动。

    虽然张统并没有指望长水营可以拿下味县,但在江彬的指挥下,长水营打得确实是不错,蜀军倾尽全力,都难以应付,整个味县的城防都是芨芨可危的,随时都有一种陷落的可能。

    张统看到时机成熟,即刻下令步兵营从南门发起进攻,给蜀军以最后一击。

第2489章 争功心切

    此刻的皇甫]正率领着步兵营的九千将士蛰伏在味县城南的一处丛林之中。

    这是一片野草和灌木混杂的丛林,虽然没有多少高大的乔木,但南中的野草灌木向来生长地也是极为的茂盛,许多的野草,都能长到一人高的高度,那些灌木丛林,更是高达一丈有余,为魏军提供了良好的隐蔽条件。

    魏军甚至都不需要蹲着或爬着,只需要头上顶上一顶野草编织得帽子,就可以完地隐藏起来,而不被蜀军所发现。

    步兵营大致埋伏在距离味县城五里左右的地方,最前沿的地方,距离城墙不过才两三里,如果地势足够开阔的话,城上的守军足以看得清清楚楚。

    不过由于这一大片热带丛林的存在,让蜀军的视线受阻,他们绝对不会想到,就在这一片丛林之中,居然还埋伏着大批的魏军部队。

    因为现在魏军在东西两个方向上的攻击已经让蜀军是焦头烂额了,他们绝对不会相信,魏军居然只派出了一半的军队,在他的看来,魏军也是倾尽了全力的,只要他们能顶得住魏军这一轮猛攻,保住味县还是很有希望的。

    只是蜀军谁也不曾想到,魏军压根儿就没有尽全力,就已经将他们打到不行了,一旦埋伏在城南的这支魏军出手,味县顷刻间就得失守了。

    皇甫]头上顶着一顶绿油油的草帽,全部都是用鲜嫩的绿草茎编织成的,虽然顶着这样的草帽有点隔应人,但此时此刻,它却是最好的伪装,要想生活过得去,这头上还得带点绿。

    皇甫]当然不会去在乎帽子的颜色,他不停地手打凉棚向前眺望,虽然隔着好几里的距离,但味县城那边的厮杀声却是不绝于耳,这不禁有让皇甫]有些焦急,如今这守城的蜀军不禁打,被长水营先拔头筹的话,那这一战可就没他步兵营什么事了。

    要知道,历来打仗步兵营一直都是摧城拔寨的先锋,大部分时候头功都是步兵营的,别的营只有羡慕妒忌的份。

    这次当然也不例外,步兵营依旧被张统安排到了主攻的位置上,长水营虽然率先进攻,但他们担任的却是佯攻的任务,用以拉扯蜀军的防线,为步兵营的进攻提供掩护。

    但令人比较尴尬的是,守军的蜀军似乎不太给力,别说是步兵营了,他们就连佯攻的长水营都无法抵挡得住,现在传回来的消息是长水营极有可能会攻破味县,估计步兵营都没有出兵的必要了。

    皇甫]一听这个消息,就有些急眼了,敢情自己在这丛林之中埋伏了半天,忍受着虫咬蚊叮的,结果却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如果真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皇甫]估计得郁闷死。

    张统战前的部署是十分周密的,这也是基于对蜀军实力的分析,尽量地做到有备无患,光是声东击西之计,就连用了两次,而且这两次还全都是佯攻,没有一次真正实打实的进攻。

    但比较气人的是蜀军确实是很拉胯,长水营连续地两次声西击东声东击西,就已经把蜀军给搞得焦头烂额了,整个城防是芨芨可危,谁也保不齐魏军长水营的哪一次进攻就可以攻破味县的城防。

    眼看着攻破味县的首功就会落入到长水营的手中,皇甫]真心有些站不住了,本来这份功劳铁定是步兵营的,就已经是内定了的事,可就是因为蜀军比想像之中要拉胯得多,才让长水营有了攻破味县的机会。

    如果现在步兵营出手的话,大概率还是能把这个首功给抢回来的,可副都督张统那边迟迟没有命令下达,皇甫]当然也不敢轻举妄动。

    在战场之上,军令永远是大如山的,闻鼓则进,闻金则退,就是最起码的要求,违抗军令擅自行事的话,就算是立了功勋,那也是白搭,甚至还要受罚,轻则受鞭笞罚俸降职,重则甚至会丢掉性命,所以说军令可不是儿戏,皇甫]就算是再心急,也不敢轻易地来违抗军令。

    现在他所能做的,就是等待,同是地祈求蜀军能再给力一点,不要这么轻易地就放弃战斗,将味县城拱手让给长水营。

    味县是建宁郡的郡治,同时也是南中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拿下味县之后,魏军就等同于打通了北上的通道,所以夺取味县,就等同于拿下了南中,这样的功劳以后可不常有了。

    尽管后面还有一个最大的功劳――夺取蜀国的都城成都,但这份功劳究竟会花落谁家还不一定呢,毕竟魏军三大军团都对成都是虎视眈眈,志在必得,皇甫]可真没指望步兵营能拿得下这份功劳的。

    随着战事的不断延伸,uu看书蜀国的灭亡已经露出了端倪,各军团各营都已经进入到了疯狂抢功的阶段,魏军每攻陷一地,功劳就会少一份,能不能在伐蜀的最后阶段为自己的后半生搏一个荣华富贵封妻荫子,真就指望着这为数不多的战役了。

    攻打味县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以味县守军这种战斗力,只要步兵营出手,拿下味县简直就是一件最为轻松的差事,根本就不费吹灰之力,这种送上门的功劳,如果失之交臂的话,那可真是可惜了。

    皇甫]焦灼地等待着,现在他可真不盼味县那边传来“好消息”,唯一盼望的就是张统出击的命令了。

    还好张统没有让皇甫]失望,就在他等得望眼欲穿的时候,张统出击的命令下来了,皇甫]顿时是精神大振,扔掉了头盔顶上戴着的那顶绿油油的草帽,重新地将盔顶上的红缨插回去,然后拔出剑来,高声下令步兵营出击。

    步兵营的将士在这草丛之中已经蛰伏了大半天的时间了,早就是憋屈的不行,都恨不得早些杀出去,和蜀军厮杀一个痛快。

    此时听到了出击的命令,步兵营的将士立刻是嗷嗷叫着,飞快地从丛林之中穿了出来,向着味县的南门发疯似地冲了过去。

第2490章 再无余力

    从步兵营的埋伏地点到味县的南门,最近的距离也不过才三里多,魏军一声呐喊,健步如飞,这三里多的路程也不过是须臾之产的事,不过才半柱香的工夫,他们就已经冲到了味县城下。

    步兵营是提前做好攻城的准备的,包括云梯飞爪绳索之类的攻城武器,早就备齐了,此刻出击之后,这些武器一样也不没有落下,率先在第一梯队就出现在了味县的城下。

    护城河早就被魏军给填平了,所以不会对步兵营的攻城造成任何的障碍,魏军一口气地奔到了味县城下,直接便将云梯架了起来,动作娴熟,整齐有序,有如行云流水一般。

    城上的守军看到魏军黑压压杀来的场面,顿时呆住了,不是说魏军的主力此刻正在攻打东门和西门吗,这么又平空冒出来一支军队,而且看人数,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以南门的守军,如何抵挡得了?

    由于西门的战事吃紧,南门的守军被调走了一批,紧接着东门告急,又调走了一批,原本霍弋并不确定魏军会从哪个方向上发起进攻,所以四门的防守兵力大致是持平的。

    但随着魏军开始攻城,味县的城防频频告急,霍弋没办法,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将尚没有受到攻击的南门和北门的守军抽调出一部分来增援东西门。

    如此一来,南门的守军力量就变得薄弱的多了,不过由于魏军主要的攻城方向是西门和东门,南门这边没有受到威胁,所以留守下来的军队也比较的轻松。

    可谁曾想,魏军又突然地冒出了一支近万人的军队来,这不让南门的守军傻眼还能有什么办法。

    步兵营的攻击有如是水银泄地一般,上百架的云梯齐刷刷地竖了起来,排得满满当当的,而云梯上的魏军更是密密麻麻,如蝗似蚁,他们的动作非常的迅捷,只不过几个眨眼的工夫,就已经是爬满了云梯。

    守城的蜀军想用弓箭和滚木擂石对魏军进行阻击,但从城下射上来的密集箭雨,又让他们连头都抬不起来,只能是龟缩在城垛的后面,稍一露头,就会有被爆头的风险。

    魏军不仅动作快,而且各兵种之前的配合是相当的默契,他们甚至敢于在魏军步兵攀爬到城头之前只有三四尺的距离上,仍旧用弓箭进行掩护,而不担心误伤袍泽。

    魏军弓弩兵的压制射击为攻城的部队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掩护,在如此密集的箭雨之下,蜀军别说是反击了,他们就连抬头的机会都很难找得到。

    都说攻城难而守城易,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神马都是浮云啊,几千名弓箭兵和连弩兵同时射击,虽然是仰攻,但这样恐怖的箭雨依然让守城的蜀军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

    等到箭雨停止,蜀军刚能直起身来,魏军士兵已经是手挽盾牌持着明晃晃的环首刀飞身跃上了城头,蜀军只能是仓促应战,在城头上和魏军展开了厮杀。

    起初的时候,在人数上倒是蜀军占据着优势,但他们还没有从魏军那密集恐怖的箭雨噩梦之中清醒过来呢,大部分人还是浑浑噩噩,在这种状态下与魏军展开肉搏战,他们甚至都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魏军登城之后也并没有一昧向蜀军发起强力攻击,而是很快地形成了一道弧型的阵势,几个或十几个魏兵盾牌朝外,并排而立,来抵御蜀军的攻击,同时在身后留下足够的空间,以方便后继登城的魏军上来。

    所以尽管说先期登城的魏兵在人数上占不到任何的优势,但他们这种防守型的站位却让人数明显占据优势的蜀军无计可施。

    一般的攻城作战中,守城的一方也不是特别的惧怕敌兵攻上城来,寻常他们对此早有准备,一旦有敌兵上城,就会有守军进行强力地反扑,将上城的敌军扼杀在城头上或者驱赶下去,只有动作足够快,上城的敌军形不成人数优势,主动权依然还是握在守军一方的。

    但这机会同样也是稍纵即逝的,由于部分敌军登城,那么在这个城墙段上,守军就很难再阻挡后继登城的敌军了,他们必须要尽快地扼杀掉上城的敌军,否则的话,后继登城的敌军就会越来越多,一旦敌军上城的人数占据优势之后,城池也就宣告失守了。

    此刻蜀军倒是想反击,将魏军扼杀在城头,但魏军上阵的全是盾兵,防御严密,丝毫的破绽蜀军都找不到。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几乎每隔两三个呼吸的时间,就会有一名魏军登城,他们鱼贯而入,加入到了白刃战的行列之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魏军登城,蜀军完全无法抵挡,别说是反击了,在魏军的攻击之下,他们很快就溃不成军,南门也自然陷落了。

    南门遇袭的消息倒是在第一时间传到了霍弋那边,霍弋一听,当时脑袋就嗡地一声炸了,这回他是彻底地给搞懵圈了,究竟哪儿才是魏军的主攻方向啊?

    西门?东门?还是南门?

    从此前战斗的情况来看,魏军的进攻都是火力十足,似乎根本就没有佯攻这么一说,无论是西门还是东门的战斗,如果不是霍弋亲自指挥,奋力抵抗,只怕味县早就失守了。

    就在霍弋以为魏军在东西门的战斗之中已经投入了全部兵力的时候,南门那边居然又杀出一支魏军来,而且数量似乎更多,南门的守将已向霍弋紧急求援,如果霍弋不给他调派援兵的话,那南门肯定是守不住的。

    南门守将说的倒也是实情,先前南门的守军经过两次抽调之后,只剩下了一小半人马了,以现在南门的兵力,根本就不足以抵挡魏军的强力进攻,没有援兵,他们根本坚持不了多长的时间。

    但霍弋此刻手中哪儿还有富裕的兵力,面对魏军的狂攻,霍弋已经是将所有能投入的军队都投入到了战斗之中,再无余力了。

第2491章 撤往内城

    “撤退!全部撤入内城!”霍弋没有犹豫,直接下令道。

    这个时候南门并没有失守,霍弋却突然下令放弃外城,退守内城,这不禁让众军士是诧异不已。

    但霍弋的命令却是确切无误的,因为霍弋清楚,现在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援兵可派,南门的失守已经是必然之事,如果真得等到南门失守之后再往内城撤退的话,显然就会为时晚矣。

    尽管对于霍弋来说,这是一个极为痛苦的决定,但他没有犹豫也不能犹豫,这个时候确实需要当机立断的勇气,如果稍做迟疑的话,很可能就会万劫不复。

    内城就是原本的味县县城,规模并不大,方圆只有四里,是一个标准的小县城,后来诸葛亮将益州郡更名为建宁郡,并且将郡治从滇池迁往了味县。

    升级为郡城之后,味县的规模才得以扩大,蜀人在味县的外面又建起了一座外城,而原本的县城城墙也并没有拆除,反而进行了加高加固,使得味县城成为了一座内外双城的城池。

    内外双城的城池一般来说比较罕见,除了洛阳成都这些都城有宫城和外城之分外,其他的城池很少有这样的建筑,所以味县还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

    正因为有内城的这个防御功能,所以在南门行将陷落的时候,霍弋紧急地下令所有蜀军撤往内城,做最后的抵抗。

    其实内城才是味县城真正的核心所在,几乎所有的粮草军械物资仓库都是设在内城的,太守府也是在内城。

    相对于外城,内城的城墙更为坚固防御设施也更为的完善,最关键的是内城的城墙长度只有外城城墙的一半左右,防御的难度明显就会小很多。

    都说大城无防,主要指得就是城墙越长,需要的兵力就越多,如果用一万兵马来守一座小城的话,那城墙上可以说是站满了人,而同样一万人守大城的话,人数就会被严重稀释,长长的城墙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守军,这样的防守强度,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说城小更利于防守,当然这也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小城必须要要塞化、堡垒化,否则一座城墙低矮破烂的城池,是根本不可能挡得住敌军的攻击的。

    味县城在着力打造和兴建外城的同时,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对内城的修缮和加固,如果说外城像一座城池的话,内城更像是一座堡垒,一座要塞,这也是霍弋坚守味县的信心来源。

    那怕就是外城丢了,只有蜀军能守住内城,那局面还是能继续维持下去。

    但此刻蜀军绝大部分的兵力都被安排到了外城进行战斗,内城并没有多少人马来防守,一旦魏军攻破南门的话,就会顺势地杀入到味县城中,而从外城南门到内城南门,只有区区半里的距离,魏军跑上几步,就可以抵达内城了。

    如果一旦被魏军抢先攻占了内城的话,蜀军再想夺回来就试如登天了。

    所以,霍弋必须要抢在魏军拿下南门之前,火速地撤回到内城之中进行防御,这样才能确保内城无虞。

    对于味县的防御,霍弋是有着自己的规划的,当然如果能守住外城的话,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可如果外城真得守不住了,霍弋也没有什么好纠结的,果断撤守内城才是最为明智之举。

    得到命令的蜀军撤退地也是比较快的,毕竟这种撤退之路对他们来说是十分娴熟的,那怕是在狭窄的小巷之中穿行,也不存在迷路的可能。

    味县外城的城门有四座,但内城的城门却只有两座,只有南北门,没有东西门。

    原本的东门和西门是有的,只是在扩建了外城之后,为了将内城进行堡垒化建设,蜀军特意地拆除了东门和西门,垒起了城墙,只留下南门和北门可以通行。

    城门寻常来说是一座城池最为薄弱的环节所在,城门越少,城池的防御能力就越高,而且大多数的城池为了保证城门的安全,都会设置瓮城的结构,来确保城门不会被敌军所攻破。

    所以味县这种减少内城城门数量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城池的防御。

    只不过蜀军想要从外城的东西两门撤回到内城,就必须绕行一段路,才能从内城的北门或南门入城。

    这也是霍弋听到南门告急之后立刻做出撤军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蜀军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于东西两门,而他们撤退的路径要比从南门撤下来的路更远,如果一旦被魏军抢先攻破南门的话,很可能魏军就会赶在蜀军的前面了。

    这一点可是不得不防啊!

    所以说蜀军不但要撤,而且必须马上就撤,一刻都耽搁不得。

    霍弋现在也已经顾不上能不能将所有的军队都召集回内城了,毕竟许多的军队,已经和魏军纠缠在了一处,想要撤退也是很困难的事。

    就算是魏军暂时还没有攻上来的东门和西门,也只是暂时的,一旦守城的蜀军撤退,魏军就会顺势攻上城头来,在抢夺城门的同时,对撤退之中的蜀军会形成尾击之势。

    落在后面的蜀军,是很难逃得过魏军的追击的。

    不过现在霍弋真得已经是顾不上这些了,那怕损失掉一部分军队,只要主力大部队能逃回到内城,那他就是成功的。

    所以在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之后,霍弋便率先地领军撤退了,急匆匆地赶往了内城。

    而此刻步兵营也已经是攻破了南门,并且沿着城内的大街向内城方向推进,他们的进攻凌厉无比,蜀军虽然有所抵抗,但完全挡不住魏军的攻势,节节败退。

    而东西两门处攻城的魏军也在蜀军撤退之后,顺利地攻上了城头,看到蜀军的退却之势,魏军也加入到了追击的行列,对撤退之中的蜀军穷追猛打。

    整个味县城内陷入到了一片混战之中,狭隘的街巷中,喊杀声震耳欲聋,双方斗杀的是天昏地暗。

第2492章 明日再战

    冀县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天黑,战况一度十分的胶着,许多的蜀兵甚至都冲到了城头上,但晋军的抵抗也是十分的顽强的,硬生生地将冲上来的蜀兵给压下去。

    在守城战方面,郭淮还是有着丰富的经验的,只要攻城部队的数量足够多的话,那怕守军的防守再严密,也不可能保证没有漏网之鱼,会有一部分的攻城兵攻上城头来。

    如果认为城头被敌人攻破城池就失守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毕竟先期登上城头的,也只是攻城部队的一少部分人而已,这个时候,如果守城的军队能发起反击,将攻上城头的敌军给压制住,将他们赶下城头,守军依然可以夺回战斗的主动权。

    但这个过程一定要快,一定要及时,否则敌军源源不断地冲了上来,再想要挡住,那难度就会变得很大。

    所以,郭淮在各段的城墙上,都安排了近身肉搏战能力出众的士兵,组成了白刃战小队,他们的任务就是与冲上城头的蜀军进行近身战斗,这些小队堪称是冀县防御线上最后一道,只要将冲上城来的蜀军斩杀或驱赶下去,城池就不会有失守危险。

    郭淮正是凭借着这么一招,将蜀军眼看就要到手的胜利给反转掉,这样的战果,对蜀军的士气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当有蜀军士兵冲上城头的时候,蜀军大队人马之中便爆发出一阵的欢呼声,胜利来得太突然了,许多人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呢。

    不过转瞬之间,这些冲上城头的蜀军尸体被抛了下来,让许多蜀军有如凉水浇头,看来攻城战斗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会有结果的。

    郭淮的这支白刃战小队,基本上不参与城墙的防守,他们在后面以逸待劳,养精蓄锐,只有等到蜀军冲上城头的时候,才会主动地冲上去,大开杀戒。

    这些士兵本来就是格斗的精英,肉搏战的高手,而蜀军攻上城来的士兵,往往已经是体力不支强弩之末了,当然更关键的是数量,毕竟能在晋军重重防御之中冲上城头的,只有少数蜀兵,他们形不成整体优势的时候,就很难对城头上数量众多的晋军构成威胁,自然也就无法在城头上立足了。

    姜维远远地一直关注着攻城战斗的进展,看来一切和他预想的没有多大的出入,甚至冀州防守顽强程度超乎了他的预期,看来郭淮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廉颇未老,斗志尚存,这么一个难缠的对手,姜维还是得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全力以赴才行。

    眼看着天色已黑,姜维也没有挑灯夜战的准备,所以便下令鸣金收兵了,蜀军有如潮水一般退去,守城的晋军也终于可以喘上一口气了。

    郭淮面色冷峻,蜀军的攻势之猛,也是出乎他的意料的,看来姜维对冀县是志在必得,所以尽遣主力大军进攻,短短一个多时辰的攻击,就给冀县的防守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如果从明天开始,姜维持续地发起进攻,那才是对冀县城防巨大的考验。

    郭淮下令一部军队留守城头,谨防蜀军夜间偷袭,其他大部的军队,则是下城休息,准备迎战明天的恶战。

    此次姜维的进攻,非常有针对性,目标直指冀县,看来是不达目标绝不罢休的,今天的进攻,最多也只是一种试探,但已经给冀县的防御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接下来,蜀军的进攻只会变得更加地猛烈,冀县的守军必须要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准备。

    长安那边的援军已经是指望不上了,甚至很有可能还会遭到魏军的来犯,冀县的形势,确实没有什么值得乐观的地方,郭淮甚至不知道将来他何去何从。

    这是郭准镇守了二十多年雍州之后第一次面对如此大的危局,以前不管和蜀国的交战到何种程度,郭淮心中一点也不慌,因为在他的背后,有着强大的曹魏朝廷来支持着,有这样的靠山存在,郭淮自然是稳如泰山。

    但现在长安沦陷了,大晋覆灭了,郭淮的靠山倒掉了,现在他只能是孤军奋战,这样的战争,让他确实没有任何的底气可言,只能是挨一天算一天吧。

    不过就算如此,郭淮也没有轻易地放弃,他深受司马家的大恩,就算是身陷绝境,他也绝不会投降敌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蜀军撤退之后,夏侯霸是一脸的懊恼之色,今天他率军本来已经是攻上了城头,但由于晋军的防守太严密了,没有等后继的队伍再冲上去,那些登城的蜀兵就为晋军所杀,最后功亏一篑,令人扼腕而叹。

    夏侯霸抱怨自己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如果在登城的蜀军身后,可以安排大量的士兵连续地登城的话,蜀军就可以形成源源不断的冲击力,从而一举拿下冀县了。

    不过姜维却半点也没怪罪他的意思,今天的进攻对于姜维来说,本来就是一次尝试,检验一下己方军队的攻击力,同时也是试探一下冀县的城防强度如何。

    很显然,姜维的目的就已是达到了,通过今天这场不足一个时辰的攻城战,姜维已经探明了冀县城的虚实,尽管冀县这座要塞城池算得上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蜀军也并非是全无机会的,只要蜀军全军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发挥出敢打敢拼誓死而战的精神,拿下冀县也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姜维将诸将召集起来,简单地总结了一下今天攻城作战的得失,然后下令各部人马回营地休息。

    在攻城部队攻城的时候,后勤部队已经搭建好了帐蓬并准备好了伙食,各部人马入营之后,即可吃上热腾腾的饭食。

    姜维要求各部人马充分得到休息,将体力和精力全面恢复,以饱满昂扬的斗志来迎接第二天的战斗。

    诸将领命,各自率部归营,饱餐战饭之后,俱都休息了,当然警戒和巡逻的事,还是安排有专人来负责的。

第2493章 十万蛮夷

    不过张统并没有等到明日再战的机会,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一匹快马向味县飞驰而来,给张统送来了一封急报。

    就在昨天张统率军攻打味县的时候,贲古和滇池一带的魏军遭遇到了十万蛮兵的偷袭,尽管羊祜事先做出了针对性的部署,但奈何蛮兵的数量众多,而魏军的防线又比较漫长,所以这在这次战斗之中,魏军遭遇到了不小的损失同,羊祜下令张统立刻回援滇池和贲古,先解决十万蛮夷的问题再说。

    张统看了这封急报,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看来他们之前最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之前在交州的时候,羊祜就和文钦张统反复讨论过南中夷人的问题,从南中进军的话,南中的夷人始终将会是他们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因为事先无法和蛮夷一族的孟家取得联系——如果事不成,反倒会暴露魏军的突袭的意图——所以魏军这方面对于蛮夷一族的态度是无从而知的。

    羊祜当然是不希望将夷人卷入到南中之战来,如果仅仅只是对付霍弋的蜀军,羊祜绝对是有九成的把握拿下南中的,但如果夷人也参与进来的话,那羊祜拿下南中的把握恐怕只有五成了,也就是只有一半左右的希望。

    所以说夷人的态度将会是决定南中战役的成败关键,羊祜也知道一旦夷人和蜀军并肩而战的话,自己拿下南中的难度就会成倍的增加。

    于是羊祜给所属部队下令,如果在行军途中遭遇到夷人的山寨,要尽量地绕开,禁止和夷人发生任何形势的冲突,更不得抢掠杀害夷人,违令者一律按军法处治。

    既然羊祜无法和夷人取得联系,那就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魏军的政策,这次魏军前来南中,要消灭的是蜀国的军队而并非是夷人一族,魏军和夷人是井水不犯河水,只要他们能保持中立,魏军绝不会对夷人进行伤害。

    羊祜清楚,虽然南中的蛮夷一族归降了蜀国,但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归降,而是一直保持着独立的状态,蜀国朝廷和南中蛮夷,更像是一种藩属的关系,蜀国并不会去直接管束这些夷人。

    所以羊祜觉得,在魏军没有侵犯到这些夷人的利益之前,他们并不一定愿意死心塌地地去给蜀军卖命,首先会采用一种观望的态度。

    他们就如同是一只潜藏着丛林之中野兽,只有在他们的领地被侵入,只有在他们的利益被侵犯,只有在他们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兽性大发,冲出来嘶咬的。

    所以在和夷人取得联系之前,魏军必须要奉行互不侵犯的政策,必须要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有在夷人主动发起进攻的情况下,魏军才能予以还击。

    因为羊祜无法准确地猜测到夷人的态度,尤其是南中孟氏的态度,所以羊祜从来不敢掉以轻心,将希望寄托在夷人不会出兵上面,这次右军团进军南中,其实羊祜是做好了和夷人交战的准备的。

    因为夷人散居于南中各地,分布极广,如果他们选择和魏军为敌的话,那么按常理来看,夷人必定不会与魏军发生正面的交锋,而且会迂回到魏军的侧翼和后方以整体或零星的方式进行攻击。

    他们最有可能会袭击的目标就是魏军的囤粮点和押运粮草的军队,破坏魏军的后勤供应,最终达到破坏魏军进攻南中的计划。

    针对夷人可能会采取进攻方式,羊祜特意地将野战营进行了拆分,抽调出近四成的人马来,组织成统一的后勤兵团,来负责整个后军团的后勤补给保障事务。

    不要真以为从交州到蜀中路途遥远,右军团一直从中原找到了交州,路途远不远?

    就算是后勤补给线有万里之遥,羊祜也从来没有组建过由野战部队来担纲的后勤补给兵团,魏军向来有完善的后勤保障运输体系,就算是远征地点在万里之外,魏军的后勤补给都没有拉挎过。

    这次抽调出如此之多的野战部队,并不是真的需要他们去运输粮草,而是需要他们去保护粮草保护粮道的。

    如果单凭是蜀军的那么一点兵力,羊祜根本就不会担心粮道的问题的,羊祜之所以在后勤保障体系之中投入如此之多的兵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南中的蛮夷部落。

    如果这些蛮夷人铁了心地要和魏军作对的话,羊祜也是不可能放弃北伐的计划的,所以防患于未然,羊祜首先必须要做好防御的工作,绝对不会给任何敌对的势力以可趁之机。

    羊祜本身就是熟读兵法,腹有韬略,经过这十几年的战场历练,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方面,沉稳而大度,虑事周详,很有大将之风。

    但凡真正的名将,他们都从来不会打无准备之战,无论是什么样的战斗,他们都会谋定而后动,任何的一个细节都不曾放过,如此重大的事情,羊祜自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虽然说无法精准地预测的夷兵的数量,但羊祜还是有一定的推算的,以夷人全民皆兵的情况,如果蛮夷一族心向蜀国的话,出动十万大军也许不会是什么难事,所以魏军安排保护粮草粮道的军队,至少也得能应对得了夷兵十万人马才行。

    不过这也已经是最坏的打算了,羊祜觉得很有可能会用不上,只要魏军恪守他的命令,对蛮夷族秋毫无犯,相信这一切夷人也是看着眼里的。

    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夷人不管是降蜀还是降魏,结果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没有任何的区别的,在和羊祜的几次通信之中,曹亮已经谈及过南中蛮夷的地位问题。

    曹亮的要求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只要夷人能维持目前的这种状态,魏军就绝不会轻易地用兵对蛮夷部落进行征服。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只要夷人不作乱,不反叛,曹亮便可以令其一直维持现状下去。

第2494章 有理有利有节

    这体现了曹亮的一种态度,其实曹亮一直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实施赶尽杀绝,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方的胡人对中原王朝的威胁甚大,曾经数度地灭亡中原王朝,所以在曹亮的有生之年,对北方胡人一直是重拳打击,绝不给他们任何喘急的机会。

    但对于西南蛮夷,曹亮却是另一个态度,毕竟纵观整个五千年的历史,西南蛮夷虽然屡有割据,但始终都不曾威胁过中原王朝的统治,对于这种无害的夷族,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赶尽杀绝了。

    只要他们肯归顺中央,不挑起叛乱,接受中原农耕文化,曹亮便会允许他们存在。

    西南地区多山,丛林密布,地形远比塞外草原更为的复杂,所以虽然西南蛮夷的力量没有北方胡人的强大,但论征伐的难度,却是十倍于北方胡人的。

    历代征讨西南蛮夷,鲜有成功者,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最主要的是诸葛亮采取一种以抚为主,剿抚并用的方式,对于蛮王孟获,七擒七纵,收服其心,所以才能平定南中。

    如果诸葛亮采用暴力强硬的手段,擒住孟获之后直接杀之,虽然看似痛快了,但却和夷人结下了不解的深仇大恨,孟获死了,并不代表蛮夷就亡了,也许会有张获李获站出来,继续和蜀军对抗,蜀军也会深陷于南中的泥沼之中,不可自拔。

    诸葛亮的成功,也给曹亮许多的提示,所以此次右军团进军南中,曹亮在信中向羊祜一再强调,对待南中的蜀军,要不遗余力地打击,但对于南中的蛮夷,则要采用不同的手段,以和为贵,以抚为主,能不开战的情况下,要尽量的不开战。

    就算是夷人加入到蜀军的行列,非要和魏军打仗,也要做到区别对待,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有理就是必须要保持克制,不首先主动出手,只有在遭受到夷人的攻击之后才可能进行还击。

    有利就是反击要在优势的情况下进行,要么不战,要战就必须打得赢才行,把夷人的嚣张气焰给打下去,这样他们才有回到谈判桌上的可能。

    有节就是反击要适可而止,既要打疼敌人,又不可伤其要害,以免双方结下更深的梁子,这冤仇宜解不宜结,解决西南蛮夷问题,最终还得回到招抚这条道上了。

    最初羊祜看到了曹亮的这六字方针,不禁有些发懵,曹亮的这个政策,等于是给他套了一个紧箍咒啊,既得有理有利还得有节,分寸的拿捏必须要到位才行,所以这一仗还真的是不太好打。

    不过细细地琢磨了一番,羊祜不禁感叹曹亮的高明之处,战争不仅仅是铁血杀戮,而有时候也是一种艺术,曹亮的这种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不就是一种战争的艺术吗?

    于是羊祜在部署进军南中的方案中,自然是不折不扣地执行着曹亮的指示,对南中的蜀军予以重拳打击,不遗余力,但对于南中的蛮夷则是区别对待,保持克制的态度。

    不过事态的发展还是超出了羊祜的预期,本来以为魏军和蛮夷能井水不犯河水,但最终这个想法还是破灭了,看来南中的夷人最终还是站到了蜀军这一边。

    在张统率领步兵营和长水营进攻味县的时候,南中蛮夷尽出十万大军,同时袭击了滇池和贲古,并且切断了滇池和味县以及贲古和滇池之间的道路,来势汹汹,锐不可挡。

    显然夷人的这次行动是早有预谋的,羊祜甚至认为他们已经和蜀军达成了一种默契。

    而夷人此次攻击的滇池和贲古,也是魏军的两大要害之地,味县被魏军所围,形势芨芨可危,但夷人没有直接去救援味县,反而采用了围魏救赵的策略,在羊祜看来,这些夷人还是挺有谋略的嘛,至少不像是人们传说之中的那种茹毛饮血莽撞粗鲁之人。

    夷人没有直接去救援味县,说明他们还是挺懂形势的,不光味县集中了魏军两个最为精锐的步兵营,而且在味县的左右两翼,还有两个骑兵营在徘徊,羊祜如此安排,就是为了防止有援兵向味县靠拢,只要有骁骑营和果骑营在,不管是夷兵还是别的什么兵马,都休想靠近味县半步。

    夷人似乎也知晓这一点,所以他们并没有前往味县,而是选中了右军团都督部的驻地滇池和魏军的囤粮之所贲古,倾尽十万大军,围攻这两点。

    这两点都是极为重要的,魏军只要有一点被夷兵所攻破,恐怕整个南中的战局就会为之崩坏,再难收拾了。

    此刻羊祜驻守着滇池,此刻他手中的军队除了都督本部的人马之外,只有中坚营的九千人马,虽然都督本部也有五千人左右,但大多是非战斗人员,只有两千人的战斗部队,所以此刻驻守滇池的,只有一万一千人左右的兵力。

    面对大约五万夷兵,魏军完全是处于劣势的,不过羊祜听到夷兵来袭的消息,却是一脸的从容淡定。

    毕竟按照之前的兵棋推演,这个结果完全是在羊祜的意料之中的,所以这事也确实没有什么好惊讶的。

    虽然在滇池魏军只有一万多人的兵力,但进入到了滇池之后,羊祜就已经下令中坚营加强了布防,以魏军的防御力量,五万蛮兵想要拿下滇池,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实孟栎纠集了十万蛮兵却采用了兵分两路的策略,却是他一个最大的败招。

    贲古是魏军的囤粮之所,也是重中之重的防御要点,光是在贲古一带,就集中了三万魏军,并且在贲古的外围,魏军是设下了多道防御阵地,蛮兵区区五万人就想要突破魏军的防线,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相对来说,滇池的防御兵力稍显薄弱一些,但羊祜对自己的军队是有着极大的信心的,有滇池的城墙做为依托,魏军就算是做不过以一挡十,但以一挡五是丝毫没有问题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