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465章 下个月还来

    看着自家酋帅如此决绝的态度,那佐领是叫苦不迭。

    他也知道这些储备对山寨的意义何在,毕竟以前出遇到过一引起极端的情况,比如说连降数月的暴雨,那他们既不能打猎,也不能网鱼,只能是坐吃山空,将那些平时储备好的肉干鱼干山货拿出来应急。

    如果没有这些应急的干货,恐怕山寨里的人大部分都给饿死了。

    所以对于他们这些以渔猎为生的部落来说,适当的干货储备是保证部落存亡的关键所在,如果山寨的这些干货储备都被魏军抢走的话,一旦遇到天灾,那他们的部落可就真得危险了。

    但魏军才不会管他们的死活呢,佐领告诉喃可那,如果他们不交出这些干货,那么魏军将会在一个时辰之后对山寨进行血洗,到时候,很可能连一个活下来的人都没有。

    而且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魏军索要的干货,一斤都不能少。

    喃可那满脸死灰,他现在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魏军这简直就是绝户计啊,抢走了部落的储备就等于是将蛮人往死路上逼,而不给的话,整个山寨现在恐怕就是难逃一劫。

    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先死和后死的区别,硬刚到底不给的话,整个部落也就没人能看见明天的太阳了,如果屈从的话,一旦遇到灾荒,他们还是没法逃得过去。

    喃可那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魏人真是一条活路都不给他们留啊,真是欺人太甚了!

    看到喃可那犹豫不决,佐领赶忙地道:“大帅,全寨人的性命可都放在这儿了,您不能再犹豫了,干货没了,咱们可以再攒,命没了可就什么也没有了,咱们先将这些瘟神打发了,然后再做计较。”

    事到如今,喃可那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是祈求老天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风调雨顺,千万别有什么灾荒,让他们部落能渡过难关。

    魏军拿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倒也没有再大开杀戒,装载起那一车车的干货,扬长而去。

    临行之前,那魏将冲着喃可那嘿嘿一笑道:“这次算你们识吋务,本将军就不为难你们了,不过本将军下个月还会再来,希望你们还是照原样再准备些干货,否则的话,后果你们自己清楚。”

    说罢,那魏将哈哈大笑一番,跃马扬鞭,一路烟尘,滚滚而过,只留下喃可那一行人在那儿目瞪口呆。

    听魏将那口气,下个月他们还会来。这些。天杀的家伙。到底还有完没完?

    这无疑让云盘寨的一干人等全部傻眼了,现在的这批干货,己经是让云盘寨倾尽所用了,为了储备这些干货,云盘寨的这些蛮人不知道花费了多少的力气,耗费了多少的时间,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这才积攒了这些干货。

    要知道这些储备的干货可是蛮人们救急用的,平常的时候,他们宁可挨点饿,也不会轻易地去动用这些储备品的。

    现在到好,千日打柴一火烧,被魏军给搂了个干净,而且魏人还放活,下个月他们还会再来,如果蛮人不给他们再准备同样数量的干货,那山寨之人,一样还会遭殃。谷

    这些天杀的家伙,真以为这些干货是大白菜吗,想要多少有多少?

    喃可那本以为把这些瘟神给送走了,山寨就能暂时得到安宁,但没想到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魏人这是准备逮着一只羊就使劲地去薅羊毛。

    别说盘云寨真没有干货再供给他们了,就算是有,也绝不能再给了,否则的话,这一次又一次,何时才是个尽头啊,魏军真是吃人不吐骨头,不把他们榨干是绝不会善罢干休的。

    喃可那一脸严肃地对那佐领道:“拔佐领,你立刻带人前往赤石岩,去面见孟柯部帅,请他出兵灭了进犯南中的魏军。”

    拔佐领犹豫了一下,道:“卑下认为,要面见孟柯部帅,以卑下的份量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大帅亲自出马才是。”

    喃可那想了想,也对,以孟柯的身份,派个部下前去,是不是太不尊重了,何况此次喃可那是有求于孟柯的,想要让孟柯出兵帮助于他,只有自己亲自前往才能显得诚意满满不是。

    所以喃可那决定亲自前往赤石岩,反正魏军已经是放出了话来,至少也是要一个月之后才会前来索要干货,相信魏军这也不是胡说,毕竟目前云盘寨差不多所有储备的干货都被魏军给洗劫一空了。

    魏军也知道,在新的羊毛长出来之前,魏军肯定是不会再来的。

    所以那怕喃可那现在离开了,也难影响什么,魏军更不会杀一个回马枪。

    于是喃可那带了一干部众,离开了云盘寨,前往了赤石岩。

    赤石岩就是孟柯的大本营,那座山寨规模极是庞大,至少比云盘寨大上十几倍,兵强马壮。

    当年孟获就是南中的蛮王,也只有他才敢与诸葛亮来扳腕子,虽然是屡战屡败,但依然没有法子动摇他在南中的地位。

    而且孟获在归顺了诸葛亮之后,还得到了诸葛亮的信任,不光是担任了蜀国朝廷的御史中丞,而且还借助于蜀国朝廷之手,排除了不少的异己势力,真正地实现在南中蛮族的独大局面。

    孟获对诸葛亮心服口服,他也兑现了他的承诺,那就是终其一生,都不再心生叛意,那怕是临终之前,孟获对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是一再叮咛,要和蜀国朝廷永世修好,不得谋反叛乱。

    孟家能在南中有如今的地位,也是和蜀国朝廷的支持密不可分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孟获可不希望他的儿子们误入歧途,导致孟家在南中从此衰落下去。

    孟获死后,孟获的四个儿子将南中孟家的地盘一分为四,四子各据其一,只不过他们并没有再以蛮王自居,而是各称为部帅,各自统御和管理一方领土。

    孟柯的领地就在南中中南部,所以孟柯也被人称之为南部帅。

第2466章 同病相怜

    孟柯身为南部帅,实力是勿庸置疑的,不仅是自身实力的强大,而且还有诸多的中小部落依附,比如像云盘寨这样的小部落,便是孟柯的附庸,听从于孟柯的号令,每年还得上交不少的贡品。

    当然有弊就有利,最起码云盘寨会受到孟柯的庇护,不用担心有灭族之忧。

    和云盘寨这样的大小势力,都会依附于那些大的部帅,比如滇池附近的部落,大多从属于南部帅孟柯和北部帅孟栎。

    平时的时候,各个中小部落因为地盘和资源发生一些小的冲突之时,这些大部帅大多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就不管,但倘若哪个部落受到了围攻,有灭族之忧的话,四大部帅就会出手进行庇护,不会出现各个中小部落之间互相吞并的事情。

    当然,这也是为了维护南中蛮夷部落的生态平衡,如果出现某一个部落意图通过吞并其他部落想要坐大的现象,四大部帅就会联手进行压制,他们是绝对不会纵容有威胁到他们利益的存在。

    在当初孟获反叛的时候,虽然孟获有蛮王的称号,但事实上,南中各大部落并立,孟获也并不能真正的制霸南中。

    直到孟获和诸葛亮达成和解之后,孟获在朝廷的支持之下,势力逐渐地扩大,一些不服从于他的部落先后被剿灭,孟家逐渐成为了南中最大的势力。

    虽然说孟获死后,孟家的势力一分为四,看起来是削弱了,但事实上,孟家四兄弟并没有因为分家而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表面上维持着各派的独立,但在打压别的势力上面,却是出奇的一致。

    南中地区存在着三十六寨七十二洞的中小势力,这些势力全部都是依附于四大部帅的,那些敢于反对孟家的势力,早就统统地灰飞烟灭了。

    这些中小部落的存在,对于孟家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毕竟孟家实力再强大,也不可能将这么多的部落都统一到他家的麾下,而且真如果这么做了,那后患只会是更多。

    因为在孟家的背后,还有蜀汉朝廷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朝廷也不一定就乐意孟家在南中独揽的情况出现,所以维护南中现有的局面,四大部帅那是不遣余力的。

    越小的部落越不容易出事,但这些小部落通过兼并融合成大部落时,就会对孟家的统治产生威胁。

    所以这些小部落之间的私下争斗各大部帅并不禁止,反而是暗中鼓动,因为这些小部落之间斗得越厉害,对他们孟家便更有利,分而治之,在南中这一亩三分地上,就不会有人威胁到他们。

    但如果有人搞合纵连横,搞吞并扩大,那就是孟家所不能容忍的人,这种挑衅行为必须要进行打击,绝不能让那些有野心的部落成了气候。

    一路之上,喃可那是马不停蹄,云盘寨的生死存亡就唯系在他此行上面,如果孟柯肯为他出兵的话,或许云盘寨还有一线生机,但如果孟柯不愿出兵的话,那云盘寨算是彻底地玩完了。

    所以喃可那哪敢停歇啊,他一路晓行夜宿策马狂奔,赶了两天两夜的路,终于是赶到了赤石岩。

    赤石岩是一座比较大的山峰,进山的路都有四十里,喃可那盘山而上,一路上遇到了不少的岗哨,不过核实了身份之后,倒也没有为难于他,而是客客气气地放行了。

    喃可那也不是第一次来赤石岩,所以对赤石岩的路还是比较熟悉的,在上山的途中,喃可那无意中发现银月洞和黄龙洞的洞主居然也在。

    银月洞和黄龙洞那可是喃可那的死对头,平时为了争夺渔猎的地盘,双方多次是大动干戈,尽管从实力上来讲,云盘寨是要强于银月洞和黄龙洞的,所以双方的争斗喃可能并没有吃亏,这个时候,突然在这里看到这两家伙,喃可那是一头黑线,难道说银月洞主和黄龙洞主打不到,跑到这里跟孟柯告状来了?

    喃可那脸上不禁露出些鄙夷的神色,这么两个怂包,就算他们跑到孟柯面前云告状,未必也能得到孟柯的支持。

    要知道,各个部帅对中小部落因为争夺地盘的事情,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基本上不会太出面干涉了。

    除非双方的冲突比较大了,某一个部落有灭亡之虞,这个时候各大部帅才有可能进行干涉。

    云盘寨和银月洞、黄龙洞之间的争斗,实际上并未触碰到底线,喃可那最多也就是抢了些两洞的渔猎地盘,并没有出兵去灭了银月洞和黄龙洞的打算,更没有付之这实际行动。

    所以,喃可那瞧见了两人,也只是冷笑了几声而已,如果他们想要跑到孟柯部帅面前去告状的话,恐怕也只能是丢人现眼。

    论人口,两洞的人口都要比云盘寨多,但比起战斗力来,他们显然就不是什么对手,经常会让云盘寨打得落花流水,所以喃可那压根儿就瞧不上这两洞主。

    不过两洞主瞧见了喃可那,却立刻地跑了过来,热情地和喃可那打起了招呼。

    这俩家伙不是来找孟柯告状的吗,为何会对自己如此热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这两家伙吃错药了?

    喃可那到也不怵他俩,论单打独斗的能力,两个家伙根本就不是对手,那怕他们二打一,未必都能有什么胜算。

    而且这里是哪儿?这里可是孟柯部帅的一盘,他们就算是人多,也绝计是不敢动手的,否则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喃可那不咸不淡地道:“二位洞主前来找部帅,所为何事?”

    喃可那不问不打紧,他这么一问,两位洞主立刻是大吐苦笑,告诉喃可那,魏军的一支人马偷袭了他们的地盘。打死打伤多人,而且还抢走了他们不少的粮食和干货,两个洞主惹不起魏军,只甬是跑到孟柯这儿请求援兵的。

    喃可那不禁吃了一惊,看来吃了大亏的可不止他们云盘寨一家,大家这是同病相怜啊!

第2467章 孟氏四兄弟

    银月洞主看到喃可那风尘仆仆的样子,道:“喃寨主这急冲冲地要去见部帅,莫非也是被魏军洗劫了?”

    喃可那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反正等会儿见到了孟柯,一样要据实以说,于是也简单地将云盘寨遇袭的情况说了一遍,三人同病相怜地感叹了一番,毕竟以他们的实力,想要和魏军对抗不过是以卵击石。

    现在他唯一的指望就是孟柯部帅能为他们出头,这样才有可能让他们的部落得到保全。

    这次在赤石岩外相遇,说明三人的想法还是不谋而合的,于是他们相携进山,去拜见孟柯。

    结果上了山才发现,这次遇到魏军袭击而找孟柯求援的,可不止是他们三个,山寨内居然还有四五个正在那儿等候孟柯的接见,他们和喃可那三人一样,都是自己的部落被魏军所袭击和洗劫之后,向部帅孟柯来求助的。

    看来魏军是极度地缺粮了,才会采用这种手段,频繁地去袭击南中夷人各部落,抢夺粮草,填补空缺。

    但魏军的这种所做所为,却激起了夷人各部落的极度愤慨,这些些被魏军洗劫走的东西,可都是各个部落的命根子啊,没有充足的口粮储备,一旦遇到了灾荒天气,各部落就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而魏军的索取也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每个月都要来割一波韭菜,如果魏军真这么操作的话,那么对于夷人各部来说,真可就遭遇到了灭顶之灾。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魏军如此穷奢极欲地搜刮口粮,让夷人各部是同仇敌忾,他们都来找孟柯,就是希望孟柯来主持公道,号召大家一起抵抗魏军的入侵。

    喃可那原本以为只是自己的部落遭了殃,没想到遭殃的远不止他们一家,许多邻近的部落都倒了大楣,有的甚至比云盘寨更惨。

    比如距离云盘寨西南八十里之外的鸡鸣寨,规模比云盘寨要大上不少,在遭遇到魏军袭击的时候,他们抵死进行了抵抗,结果寨子里的人,被魏军屠杀掉了一半,虽然魏军最后没有能够得逞,从鸡鸣寨中之中抢到任何的粮草干货,但鸡鸣寨所付出的代价也不极其惨重的。

    正是因为鸡鸣寨的拼死抵抗,才让魏军最终放弃了抢劫鸡鸣寨的打算,毕竟魏军在进攻鸡鸣寨的时候,也伤亡了不少的人,而且他们如果想要攻占鸡鸣寨的话,还要好几次险要需要攻打,所以进攻鸡鸣寨显然是得不偿失的,最终魏军放弃也在情理之中。

    而其他的部落,显然就都没有鸡鸣寨那样硬气了,面对魏军的围攻,大部分的酋帅都选择了妥协,都和喃可那的做法差不多,交出粮草或干货来,以保全部落。

    倒不能说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但看到鸡鸣寨寨主断了一条胳膊,但依然是慷慨激昂的模样时,喃可那等其他的酋帅都是一脸的羞愧之色。

    如果他们都能像鸡鸣寨那样宁死不屈血战到底的话,魏军也不会轻易地如此洗劫了诸多部落,猖狂至极。谷

    众位的酋帅在赤石岩山寨的大厅之中等了许久,孟柯这才是姗姗来迟,众酋帅纷纷上前参拜,争着欲将自己部落的情况向孟柯诉说一番。

    那知孟柯是微微一笑,道:“诸位,不必说了,你们的事情,本部帅已然知晓,放心吧,本部帅会为你们做主的。南中终究是我们的天下,不管季汉也好,曹魏也罢,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外人终究是无法染指南中的!”

    那些酋帅是面露喜色,纷纷点头,看来他们这一趟是没有白来,孟柯不愧是蛮王孟获之子,有担当,有雄心,确实也值得他们去拥戴。

    在见到孟柯之前,这些酋帅的心情还是比较忐忑的,孟柯会不会为了他们而去得罪魏国,毕竟魏军的强大是不言而喻的,就连吴国都被他们给灭亡了,为了这些小部落去得罪强大的魏国,在谁看来都不是一件明智之举啊。

    现在一听孟柯如此表态,各位酋帅自然是欢欣鼓舞,对孟柯的支持也是空前的,

    各个部落的力量是弱小的,如果各个部落各自为战,根本就不可能是魏军的对手,甚至几个小部落联合起来也不行,他们的实力终究是有限的,就如同是鸡鸣寨,在这些中小部落里面实力算是比较强的了,但和魏军交战,他们就连一点的胜算都没有。

    只有像孟柯这样的在南中地区有着深厚根基和影响力的人,才有实力联合起各个中小部落来,将他们拧成一股绳,才可以对付得了强大的魏军。

    舍此之外,别无它法。

    事实上,在这些酋帅到达赤石岩之前,孟柯就已经对滇池附近各个部落遇到袭击的事有所了解了,毕竟滇池一带是孟柯和他大哥孟栎的地盘,在自己的地盘之内遭遇到了魏军的袭击,孟柯又焉能不知情。

    甚至于在发生袭击之前,孟柯就已经是得到了魏军入侵南中的消息,毕竟整个兴古郡的夷人部落,大部分也是孟柯的依附势力,当兴古太守焦让还蒙在鼓里的时候,孟柯就已经是得到了消息。

    这个消息让孟柯大吃了一惊,之前魏军攻下交州之后,许多人认为魏这不可能会从交州进攻南中的,因为相比于交州,南中的地形更为复杂也更为险恶,魏军打到了交州,很可能就此为止。

    但没想到魏军终究还是打来了,这一点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也让孟柯陷入到了一种空前的危机之中。

    在南中,汉夷杂居,形成了一种犬牙交错的形势,但汉人是汉人,夷人是夷人,那怕就是混杂在一起,也是分别从属于不同的势力的。

    夷人表面上对蜀汉朝廷是臣服的,但事实上他也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虽然说现在这个王国一分为四,从属于不同的势力,但终究夷人还是一体的,他们全部都处于孟氏家族的控制之下。

第2468章 虫子!你是虫子

    几十年以来,汉夷在南中,还是维持着一个比较和睦的局面,虽然也会偶尔有点不和谐的声音,会发生一些流血的冲突,但总体而言,稳定的大局是主基调,汉夷同处南中,井水不犯河水。

    但现在,随着魏军的入侵,南中这种平衡的局面将会完全被打破,诸葛亮在南中遗留下来的政策也将会一去不复返。

    所以孟柯对此还是比较忧心的,因为他根本就搞不清魏国朝廷的态度,是不是继续地维持现有的局面,还是另起炉灶搞别的,现在是谁也揣测不到。

    而魏军在向南中发起进攻之前,也没有派人与孟柯或者是其他的三大部帅联络过,当然这应该是出于谨慎的考虑,如果说魏军事先派人来劝降孟氏四大部帅,很可能就会将魏军偷袭南中的计划给暴露出来,不管孟氏答应与否,反倒是会给蜀军以充分的应对时间。

    所以孟柯也没有指望魏国会和他有什么联络,当然,以魏国的实力,还要去顾及南中夷人的想法吗,也许在魏军的眼里,他们的对手是蜀国,这次他们进攻南中,也会把矛头指向驻扎在南中的蜀军,对南中的夷人根本就是无视的。

    但魏军的无视并不代表孟柯也可以反过来无视,魏军攻入到了南中,南中就会变天了,在这种情况下,孟家将会何去何从,孟柯心中一点底也没有。

    孟柯在四兄弟之中,行三,上面有两个哥哥,分别是北部帅陵孟栎和东部帅孟楠,下面有个弟弟,老四西部帅孟樟,他们各自掌控着南中的一部分,自从孟获死后就分了家,几十年来一直到也相安无事。

    相比于那些为了争权夺利残杀阋墙的兄弟,孟氏四兄弟的表现堪称是典范,他们许多年来一直和睦共处,让那些一直等着他们犯错的其他部落头领始终也没有等于机会到来。

    孟获的蛮王之位,也是通过不断地战争来获取的,在诸葛亮南征之前,孟获虽然也是夷族豪强,但却并不能完全做到一统南中夷人各部,在南中,还是有不少的势力不服从孟获的领导。

    诸葛亮南征,从客观上来讲,也是帮助孟获兼并南中各部的一个过程,孟获先后七次被诸葛亮擒获,每一次被释放,他也就只能是向着更南更西方向逃亡,诸葛亮倒是放了孟获,但却将他的嫡系人马给扣押了起来,孟获也只能是不断地向其他部落求援,请他们出兵,才有再次和诸葛亮交手的资格。

    后来孟获是穷途末路,实在是跑不动了,最终向诸葛亮臣服,诸葛亮将扣留起来的人马交还给了孟获,而那些被孟获忽悠起对抗蜀军的部落则落了个大部被歼的下场。

    于是乎孟获摇身一变,成为了蛮王,他一心归顺了蜀国,夷人部落谁不服,孟获就去打谁,那些实力超强的部落在蜀军的征战之中被削弱了。

    比如南蛮有一地,称之为乌戈国,有藤甲兵上万,刀枪不入,十分厉害,结果被诸葛亮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孟获归降蜀国之后,顺手便将乌戈国收了,不就是等同于诸葛亮给他扫清了障碍。

    所以说诸葛亮南征,最后成就是还是孟获,蜀国劳军费力,最多也就换来了一个后方的安然而已,而孟获的获利却是实打实的,他一统南中诸蛮夷,成为了真正的蛮王。

    这几十年来,孟家一直和蜀汉朝廷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向蜀汉称臣,那可不是名义的称臣,而是实打实地做蜀国的臣子,以前孟获就担任过蜀国的御史中丞,被封为了列侯。谷

    而孟获死后,其爵位便由其长子孟栎来继承,其余的三个儿子,也被封为了关中侯,而且朝廷还封孟栎为平南将军、孟楠为昭远将军、孟柯安定将军、孟樟为平远将军,无论是爵位还是官职,都可以称之为是蜀国的臣子。

    当然这点恩惠也不足以让孟家死心塌地效忠于蜀国,孟家也是蛮夷一族,他们始终对蜀国朝廷还是充满戒心的,他们虽然不曾反叛,却从来也不把手中的权力给交出来。

    更多的时候,他们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蜀国的利益。

    这次魏军进犯南中,孟柯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能保全他们孟家在南中的地位,如果说魏国能继续让他们孟家主宰南中的话,孟柯肯定不会选择和魏国为敌。

    不过只可惜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魏军好想根本就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这次发生的大规模袭击南中蛮夷部落的事件,魏军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夷人口中夺食。

    魏军似乎并没有杀戮的打算,而是抢夺口粮,除非是遭遇到像鸡鸣寨那么顽强的抵抗,会有一定的伤亡之外,在攻打其他的山寨之时,那些山寨很快就投降了,魏军也只是搜刮吃的东西,并没有对夷人进行残杀。

    以此来推断,应当是魏军比较缺粮,所以才会打夷人寨子的主意。

    按理说这不应该啊,魏军既然早就做好了进军南中的准备,那么应该在粮草的供应上面,是充足的才是,而他们这才刚刚踏入到南中没有多久,距离打到蜀中还远得很呢,为何会出现军粮缺乏的缘故?

    孟柯便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了。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魏军此次进军南中,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计划比较仓促,再加上南中复杂的环境,难行的道路,这无疑会加重魏军后勤补给的困难。

    大概也就是这么一个原因了,否则是很难解释得通魏军抢粮的真正原因的。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则是在于魏军的这种所做所为,他们似乎并没有将夷人放在眼里,肆意抢掠,横行无忌,肯强盗土匪一般。

    也就是说,魏人根本就没有把夷人放在眼里,而是把他们当成了虫子般的存在,用最野蛮的方式,将夷人手中的资源全部夺走,一点也不顾及夷人的死活。

    “虫子!你们是虫子!”

第2469章 权衡利弊

    孟柯似乎在脑海之中听到了这样的声音,那是一种讥笑嘲讽的声音,用极其高傲的语调诉说着,声音之中充满着不屑和傲慢。

    也许在魏人的眼中,就是把他们当做是虫子一般来看待的,试想一下,如果人要抢虫子的东西,还需要和虫子去商量吗?

    孟柯心里头涌起了无限的怒火,这种被别人蔑视的感觉,真是比杀了他还难受。

    虽然说这些中小部落只是他的一些附属势力,但打狗他也得看主人吧,魏军如此恃强凌弱,何曾会把他孟家看在眼里,只怕如果让魏军真得占领了南中之后,他们孟家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孟柯知道这些寨主洞主的意思,无非是想要让他孟柯出头,为他们讨回公道。

    就算是孟柯有这样的想法,但他未必会有这么大的实力,想要和魏军来扳腕子,只凭他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出动他们孟家全部的力量,这才有战胜魏军的机会。

    于是孟柯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派快马火速地联系了大哥孟栎、二哥孟楠和四弟孟樟,将这边的情况具实以告,看看他们是什么意思,接下来准备如何应对。

    孟栎占据着滇池以北的地盘,所以在这一次的遇袭事件之中,孟栎手底下的几个酋帅也遭遇到了袭击,被魏军将储备的干货全部抢走了,那几个酋帅也跑到了孟栎所居住的锦屏山来向孟栎诉苦,并且请求孟栎给他们讨还血债。

    孟栎还在犹豫的时候,孟柯的书信到了,孟栎一看,敢情孟柯那边的情况比自己这边还要糟糕。

    以前蜀军驻守南中的时候,一直奉行着诸葛亮的政策,不征税,不滋扰,不杀戮,与民秋毫无犯,汉夷之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双方很少往来,但却是和睦共处的。

    但魏军此来,却是如此的蛮横豪强,如果真让他们掌握了南中,控制了南中之后,那夷人会被他们榨干了血肉,死无葬身之地。

    孟柯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要和魏军干到底,毕竟魏人已经欺到了他们的头上了,如果再不反击的话,那魏人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对夷人进行欺凌。

    假如魏国灭掉了蜀国之后,那夷人的命运很可能会更凄惨,更悲凉,孟栎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还是有些犹豫,毕竟魏国和蜀国是不一样的,魏国的实力十分的强大,比蜀国强大的多了,如今更是灭掉了吴国,这次魏军进攻南中,也完全是冲着蜀国来的,以蜀国的实力,能不能抵达得住还是一个问题。

    如果蜀国灭亡之后,单凭他们南中夷族的力量,是不是能对抗得了魏国?孟栎可没有那个胆量,就算是把他们兄弟四个都绑在一起,也未必是蜀军的对手啊?

    如果魏军这次对南中夷人表现的没有这么恶劣的话,那么孟栎大概率是不会和魏国为敌的,蜀国亡不亡和他们孟家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只要能维持他们孟家在南中的地位,其他的一切都无所谓。

    但从现在魏军进入南中后的所做所为来看,孟栎也确实没有什么可以乐观的地方,从魏军那种肆无忌惮的行事风格来看,他们根本就没有把南中的蛮夷一族放在眼里,完全是把夷人当做他们的粮仓和补给站来看待的。

    南中的环境是艰苦的,想要在这儿生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南中有着数之不尽的崇山峻岭,南中的夷人世代生活在这里,也只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听水,没有天灾地害的话,他们也许能勉强地混个温饱。

    可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后果往往是不可想象的。

    魏军的大肆搜刮劫掠,对于南中夷人来讲,无异于这是一场劫难,许多部落为了不让部落的人在灾荒之时饿肚子,往往都囤积一些干货,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到好,这些干货口粮都被魏军给抢走了,没有了储备干货,一旦遭遇到灾荒,这些山寨的夷民恐怕都是饿死的命。

    孟栎知道,自己现在做出的这个决定,关乎着南中几十万人夷人的命运,一步行差踏错,那很可能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尽管孟柯在来信之中,已经很明确地表明了他立场,但在孟栎看来,这还远远不够,毕竟只有他和孟柯两势力的人马加起来,也是很难和魏军进行抗衡的。

    想要真正地来对抗魏军,至少也必须要联合南中所有的部落才行,他们孟氏四兄弟也必须要保持步调一致才行。

    尽管说,孟栎认为和其他的三兄弟达成共识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毕竟他们的利益是相通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毁。

    就是遭到袭击的是孟栎和孟柯的地盘势力,暂时倒是没有影响到孟楠和孟樟,但孟栎知道,在大利益大关节上,孟楠和孟樟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如果身为大哥的他选择和魏军开战的话,孟楠和孟樟也不会置身事外。

    就算是抛开兄弟这一个层面的关系,他们也能清楚什么叫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孟栎和孟柯兵败了,那么孟楠和孟樟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只有他们孟氏四兄弟联起手来,才有机会赢得胜利,否则就只能是被魏军所各个击破。

    所以孟栎丝毫不用担心孟楠和孟樟的态度,而且他自认为做了老大,至少还是有威信的,只要他的号令一出,其他的兄弟莫敢不从。

    真正让孟栎担忧的,还是那些中小部落的态度问题,虽然说孟氏四大部帅统领了整个南中的夷族,但那些中小部落也仅仅只是臣服和依附了孟氏,并没有让孟氏直接来管理这些中小部落。

    孟氏和这些中小部落的关系,就如同孟氏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名义上是臣服的,但各个部落却是相对的独立的。

    南中夷人的这种部落机制,有利也有弊,最大弊端也就是形如一盘散沙,没有什么凝聚力。

第2470章 许诺

    那些被魏军洗劫过的山寨和部落,自然是恨得牙根直痒,巴不得各大部帅肯为他们出头,向魏军讨还公道,只要孟氏部帅出兵,他们肯定是愿意跟从追随的。

    但有些没有遭受过魏军抢掠的部落,肯不肯出兵就很难说了,他们是依附于孟氏不假,但都有着相对的独立权力,在这种事关部落存亡的关键时候,他们会不会无条件地听从孟氏部帅的命令,也还是一个问题。

    在南中大地上,可以散居着上百个部落的,三十六寨七十二洞,只是人们一个笼统的说法,事实上,还真不止这些个数量,还有许多的小部落未曾统计在内。

    当年孟获成为一统南中的蛮王之后,并没有对这些中小部落进行收编和管辖,只要他们肯臣服,孟获就没有讨伐的必要。

    而且这些小部落的存在,对孟氏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威胁,南中地区山路崎岖,通行不便,如果强行地将这些中小部落纳入到孟氏直接管辖的范围,反倒是容易产生混乱,孟氏也是鞭长莫及,根本就管不过来。

    所以让这些中小部落依附于自己,只要他们肯臣服就行,日常的管理,各个部落自行其事即可。

    孟氏需要消灭的是那些可以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大部落,对于这些小部落来说,反倒是不怎么上心,只要他们年年纳贡,岁岁交赋,日常的事务孟氏根本就懒得去管理。

    如果现在突然地下令各个部落忠从于孟氏的号令,和魏军血拼到底,那这些部落肯不肯应命就很难说了。

    毕竟对于那些深受其害的部落来说,是巴不得孟氏部帅出手的,他们也会死心塌地地来追随。

    但那些没有受到魏军侵扰的部落,肯定就不会太上心了,毕竟这些部落散居在南中各地,大多数的人都是两耳不闻山外事,他们只管好自己的部落饥饱就行了,根本不去考虑别的事情。

    所以孟栎就算是下达召集令,也不可能让所有的部落集结起来,这一点是他心知肚明的。

    没有足够多的兵力,孟栎自然是不敢轻举妄动,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和魏军开战,真得就没有任何的退路了。

    孟柯要比他年轻的多,血气方刚,做事当然不会考虑太多,但做为孟家的老大,孟栎行事就是必须要慎重一些才是,因为他要考虑的东西很多,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考虑到。

    这是关乎孟家生死存亡的事情,任何一点的疏忽大意都很有可能会将孟家陷入到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就是孟栎还在犹豫的时候,下面的人突然来报:“建宁太守霍弋求见。”

    做为朝廷委派的南中地区最高长官,和事实上南中地区的真正蛮王,两人以前还是有所交集的,两人的关系也是比较的融洽,孟栎一听霍弋到来,不用说别的,肯定也是为了魏军入侵的事情而来的,孟栎立刻是亲自出迎,将霍弋迎入到了大帐之中。

    霍弋风尘仆仆而来,与孟栎简单地寒喧了几句话之后,便立刻是切入到了主题之中:“孟部帅,霍某冒昧造访,失礼了,只不过此事关系的南中存亡,所以还请部帅海涵啊!”

    孟栎连忙地道:“霍太守大驾光临,在下有失远迎,多有不敬。在下也是刚刚听闻了魏人侵入南中之事,不知道霍太守如何来看?”

    霍弋摇摇头道:“某也是无计可施,魏人这次偷袭兴古郡,事先竟然未有丝毫察觉,直到兴古郡失守,方才知晓,此时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战机,魏军如今已经攻到了滇池的附近,一旦被他们拿下滇池,整个南中就会被横腰斩断,一分为二,只怕局面是无法收拾了。”

    “某此次前来,就是欲和孟部帅商讨一下军情的。实不相瞒,在下手中只有一万多能调动的兵马,和八万之众的魏军比起来,兵力太过于悬殊,在下虽然有死战之心,但手中无兵,巧妇亦难为无米之炊。”

    孟栎问道:“霍太守为何不向朝廷搬请救兵?”

    霍弋苦笑一声道:“孟部帅有所不知,如今魏国进犯益州,可不止是南中这一路人马,如今汉中永安告急,北边的兵马如何能调动得了,南中之事,非得自己解决。在下也听闻了到了魏军四处劫掠之事,夷人部落多有遭殃者,孟部帅恐怕也难置身事外吧?”

    孟栎一听,看来什么也瞒不住霍弋啊,孟栎也才是刚刚得到魏军袭击夷人山寨的报告没有多久,霍弋就已经是赶了过来,他的消息还是瞒灵通的。

    而且看霍弋的态度,分明就是想拉孟家来抵抗魏军的吗,孟栎自己还没有想好,当然不会轻易地就答应他了。

    孟栎摇摇头道:“霍太守久居南中,如何不知道我们夷人这边的状况,在下虽然蒙父荫继承了爵位,但如今南中各部却是四分五裂,在下纵然有心,也恐怕是无力相帮啊。”

    孟栎当然是有着自己的盘算,霍弋此来说是和他来联手的,但孟栎可不想被蜀人给当枪使,他们孟家深耕于南中几十年,那自然是有着深厚底蕴的,可培养这些力量也不是很轻松的,被霍弋简单地忽悠几句,就充当他们的马前卒,孟栎还没有那么傻。

    霍弋当然也知道孟栎可是一个老滑头了,这家伙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足够的利益交换的话,那怕魏军把夷人的寨子都烧光了,孟栎很可能是无动于衷的。

    现在霍弋也没有和孟栎讨价还价的时间,毕竟魏军正在向滇池一带挺进,双方大战在即,如果霍弋再拉不来援兵的话,那么南中这一战,他可就是输定了。

    霍弋立刻向孟栎表示,将兴古太守的职位交给夷人来担任,孟栎自己当也行,委派个人来当也行,霍弋将会上表朝廷,陈述清楚,同时霍弋也许诺,如果孟栎真帮助蜀军打退了魏军的话,南中七郡之中,至少会有三个郡的太守是由夷人来当的。

第2471章 不怕他出尔反尔

    反正兴古太守焦让已经被魏军给杀了,兴古太守之位出缺,暂时朝廷也没有任命新的兴古太守,霍弋倒是可以做个顺水人情,把兴古郡送给孟栎,以换取孟栎的支持。

    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虽然南中孟氏是臣服于蜀国的,但如果没有利益交换的话,孟氏是不可能轻出兵的。

    就算是迫于压力,勉强出兵,也不可能做到尽心尽力,所以,霍弋还是要给孟栎一点甜头的。

    反正兴古郡现在己经是落到了魏军的手中,蜀军暂时也没有夺回来的希望,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送给孟栎。

    至于霍弋许诺的另外两个郡,那至少得等击退魏军再说,其实这也不算是空头支票,霍弋已经将此事上奏期廷,想必朝廷权衡利益之后,也会同意的。

    送出去三个郡,但能保下大半个南中来,再怎么说也是一个比较划算的买卖,如果单凭霍弋手中的这么一点兵马,还真是扺挡不住魏军的。

    孟栎一听,霍弋开出的条件还真的不错,以前孟家一统南中,也只是占据着夷人的地方,至于汉人所占据的地方,他们却是根本没有机会染指的。

    南中七郡之中,除了建宁郡之外,其他的六个郡的太守,皆是由南中汉族大姓来担当的,汉夷之间,互不隶属,各管个的,就也就造了南中各种势力犬牙交错的局面。

    孟家当然也希望能扩大他们的控制地盘,将汉人所占的地方也纳入到他们的势力范围,但搁以前,也只能是想想罢了,毕竟牵涉到地盘和人口,蜀国朝廷也是不会轻易让步的。

    现在南中的形势吃紧,蜀国朝廷肯定是要做出一些让步的。

    由于魏军的蛮横无理,孟家和它们的合作可能性几乎为零,但并不意味着孟栎就会主动地加入蜀军去对抗魏军,孟栎还是采用了欲擒故纵的手段,反正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孟栎并不太着急,急的反而是霍弋。

    霍弋主动地做出让步之后,孟栎也算是有所收获了,尽管看起来这个兴古郡有些鸡肋,毕竟兴古郡目前是控制在魏军手中的,孟家想要真正的接手兴古郡,那必须地打败魏军才能实现。

    这难度有些大吧?

    不过孟栎似乎没有在乎这个问题,毕竟现在夷族和魏国之间,已经是成为势同水火的存在,不管怎么说,双方将来是必有一战的,如果让孟家和魏军单独而战的话,那么胜算是极小的,但如果有霍弋的助力,那就又当别论了。

    同时蜀国开出的价码也确实让孟栎有些心动了,如果他们联手真得能打退魏军的话,那么南中的三个郡将会全部成为孟氏的地盘,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夷人所占据的地方,而是会将三个郡所有的地盘都归入到孟氏的治下,包括那些汉人。

    虽然霍弋并没有明确地来提是那三个郡,不过对于孟栎来说,是无所谓的,兴古郡已经算是一个了,另外魏军肯定不会将南中之心腹建宁郡给孟氏,而且也不会将建宁郡北边连通成都的朱指郡相赠,那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也就是四选二的问题了,从四个郡挑两个出来。

    其实挑哪两个并不重要,如果说南中七个郡,能控制在孟氏手中就有三个郡的话,那么就等于是孟家可以掌控南中的半壁江山了。

    而且,本身南中地区就是汉夷分治,不管是在哪个郡,包括建宁郡境内,只要是夷人部落的地盘,那就一律都不归汉人管,所以,事实上,南中的夷人本身就是占据着南中大半的地盘的,如果再将三个郡城拿下的话,夷人在南中所占据的份额将会超过四分之三,到时候,他们孟家将会真正成为南中的主宰。

    孟栎也不怕霍弋会出尔反尔,其实和霍弋手中的那点兵马比起来,孟家所拥有的力量要比他大得多,孟栎之所以能和霍弋和平相处,一来是秉承父亲的遗命,二是霍弋的背后还有蜀汉朝廷的存在,就算孟栎灭了霍弋,他还得要承受蜀国朝廷的怒火。

    所以这么些年来,孟家和朝廷派遣来的官员一直是相安无事,但如果霍弋敢过河拆桥不守诺言的话,孟栎就不会跟他们再讲什么情面了,他们敢忽悠自己,就必须要做好承受孟氏怒火的准备。

    当然所有的前提条件都是建立在打败魏军的情况下,如果他们联手起来都无法打败魏军,那现在所有的谈到的条件都是空谈,没有任何的意义。

    霍弋一听孟栎答应了他的条件,顿时是如释重负,嘴角掠过了一抹令人难以察觉的笑意,接下来霍弋便和孟栎一道,认真讨论了一番应敌之策。

    孟栎提出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一个计划,那就是让霍弋正面迎战魏军,主动地放弃滇池等地,退守味县,诱敌深入,而后孟栎将会率夷兵去抄袭魏军的后路,与蜀军前后夹击,彻底地消灭进犯的魏军。

    霍弋一听,顿时眼前为之一亮,这样办法好,原本霍弋是准备在滇池一带对魏军进行拦截的,以阻止魏军的北上,但现在看来,孟栎的这个办法似乎更好,蜀军主力向味县撤退,魏这必然会进行追击,这样魏军的战线就会被拉长,夷兵从侧翼后翼发起攻击,必定可以重创魏军。

    魏军深入南中,最为缺乏的恐怕就是粮草了,就算他在半路上劫掠了不少的夷人山寨,但获得的这点补给,完全是杯水车薪,根本就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蛇打七寸,孟栎知道魏军的粮草困难之后,自然会选择向其弱点进行攻击,只要能掐断魏军的粮草供应,那么甭管魏军的人马再多,一样也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根之木,尽早也是一个败亡之师。

    霍弋对孟栎的这个计划很是赞赏,于是双方围绕着这个计划商量了详细的部置,随后霍弋离开了这儿,返回了滇池。

第2472章 以和为贵

    顺利地拿下了宛温之后,张统率军又折返回了贲古,从贲古出发,北上攻打滇池,毕竟宛温没有北上的通道,想要北上,也只有走贲古这条路线了。

    虽然宛温位置比较偏僻,但由于宛温城是兴古郡的郡治所在,所以它属于魏军必须要攻下来的目标,那怕魏军为此要多付出三四天的时间来,也必须要拿下宛温,方才可以继续的北上。

    尽管说宛温城不在魏军的行军路线之上,但宛温城的存在,对于魏军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大的威胁,毕竟宛温城不是一般的县城,兴古太守焦让就盘距在这里,他的那一千私军,会对魏军的后勤补给线造成威胁。

    卧榻之旁如何能让人鼾睡,为了消除这个威胁,魏军首先就需对宛温发起进攻,除掉了焦让之后,才掉头再往北走,去攻打北伐路线上最为重要的一站——滇池。

    滇池一带不仅是南中最为富裕的地方,人口最多,而且还是北上的一个重要通道,当然不是说没有别的路可以通往成都,但和滇池这条路相比,都会多绕行数百里的路程。

    魏军这次进攻是讲究高效率的,所以走最便捷的道路,自然是不二之选,所以拿下兴古郡之后,魏军便在张统的率领下,直扑滇池而来。

    尽管说魏军在兴古郡的进攻打得非常的顺利,效率非常高,而且每次行动之前,魏军都会采用先封锁道路后攻城的手段,以避免消息的外泄。

    所以直到魏军拿下了宛温城,南中的蜀军大部分还蒙在鼓里,不知道魏军已经是杀到了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来了。

    不过再怎么隐蔽的行动也是不可以永远隐藏下去的,魏军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之下拿下了这么大的一个兴古郡,已经算是奇迹了,纸里面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当魏军踏足到建宁郡境内之后,魏军进攻南中的消息就已经是传遍了南中诸地。

    所以在还没有到达滇池之前,魏军青田关就遭遇到了蜀军的阻击,张统率军攻了几次,奈何青田关的地势比较险要,守军防御能力比较强,所以数度进攻都没有能够破关,耽误了几天的时间。

    张统有些郁闷,这一路打来,他一直是顺风顺水的,但没想到到了青田关,却受到了阻碍,如果迟迟不能拿下青田关的话,那么形势就会对魏军变得不利起来。

    于是张统派人去探路,看看有没有别的小路可以绕过青田关,至少可以绕到青田关的背后去,这样前后夹击,便可以比较容易地拿下青田关了。

    结果这么一探,你别说,还真有那么一条小路,可以绕到青田关的后面去,只不过唯一的问题是,这条小路上有一座夷人的寨子,山寨不大,只有七八百人的样子,就叫做青田寨,魏军如果想要从这条小路上通行的话,首先就必须要拿下青田寨才行。

    张统一听,就犯了愁了,不是说魏军如此强悍的兵力,打不下一个青田寨来,而是羊祜此前有命令,进入南中之后,魏军任何队伍,都不得滋扰夷人的山寨,不得杀戮抢掠夷人,违令者一律按军法处治。

    魏军这次进攻南中,攻击的只是南中境内的蜀军,对于南中数量众多的夷人,羊祜要求对其秋毫无犯,这是魏军的纪律,必须要严格地予以执行。

    对于南中的夷人,必须要执行以抚为主的政策,而这个政策,则是曹亮所交待下来的。

    曹亮深知,魏军进攻南中,必须要对南中的蜀人和夷人进行区别对待,以免让魏军陷入到南中夷人的汪洋大海之中。

    南中的这些蛮夷部落,世居于南中各地,繁衍生息,根深蒂固,饶是诸葛亮大才,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南中叛乱起平定下来,饶是如此,诸葛亮也不敢将南中划到朝廷的直接管辖之下,而是采用了汉夷分治的办法,汉人和夷人井水不犯河水,多年以来一直是相安无事的。

    以魏军目前的实力,平定整个南中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关键是时间,真要以平定南中为目的的战争,那就至少都做要打几年仗的准备,以现在魏军的目的,根本就和夷人是耗不起的。

    所以曹亮要求羊祜,在进入南中之后,奉行一个原则,那就是只打蜀军,不打夷人,对夷人是秋毫无犯。

    夷人的山寨,大多是建在深山老林之中的,很少有建在交通要道上的,这和夷人的生活习惯有关,为了避免遭遇到其他的部落攻击,所有的寨子和洞子,都是建在比较隐蔽和险要的地方的,

    所以只要魏军沿着大路进军的话,基本上是遇不到夷人的,曹亮要求魏军就算不去招抚这些夷人,但至少也得保持一个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绝对不能主动地向夷人发起进攻。

    那怕这个夷人的山寨很小,但只要一打,那无疑是捅了马蜂窝,很可能夷人就会群起而攻之,大大地拖慢了魏军的行军速度。

    所以,在对待夷人的问题,必须要采用谨慎的态度,切忌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不可主动地对夷人进行挑衅。

    那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魏军没有招惹夷人,反而是夷人主动地出击,那魏军又当如何来应对?

    羊祜将这个情况给反馈了上去,曹亮回信回复了十六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曹亮对待夷人的态度是以和为贵,但如果夷人不识好歹,反倒是主动袭击魏军的话,那么魏军就无需客气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还真做不到。

    所以夷人胆敢对魏军发起攻击的话,那魏军就无需手下留情了,一定要坚决将其予以痛击,只有将他们打疼了打怕了,对魏军充满了敬畏之心,他们才会愿意坐到谈判桌前来。

    现在张统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了,不绕道的话,正面攻打青田关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而绕道的话,青田寨就成为了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第2473章 请示羊祜

    如果去打青田寨的话,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难度的,青田寨就是一个小山寨,连同男女老少在内,也才只有几百人而已,魏军如果想要拿下,那是简单地不能再简单的事了。

    但如果魏军动手的话,那就会违背羊祜的军令,这件事可能会很小,也可能会很大,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一旦魏军攻下了这个夷人的小山寨,引起了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所以张统不敢擅作主张,而是立刻派人飞报给了羊祜,此刻羊祜已经到达了贲古,距离前线也不过才两三百里的路程,快马通传,最多也就在半日之内就可以得到回复,这事兹事体大,还得需要羊祜亲自来定夺才行。

    贲古是魏军进入到南中境内设立的第一个前进基地,所有从交州通过水运运到这儿的物资,都会在这里进行中转,所以贲古很快就成为了物资集散中心。

    这个任务对于文钦来说,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毕竟这么多年来,文钦一直是指挥战斗部队的,后勤事务基本上没有操过心,这次右军团所有的后勤事务都压到了他的肩上,确实也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

    水运是便捷的,也是成本最低的,也无怪乎历朝历代,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建运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漕运的方便,比起陆路的运输来,水运的成本恐怕都不及十分之一。

    这也是羊祜之所以选择从红河谷向南中发起进攻的原因,不为别的因为,就是为了水运能节省好几百里的路程,让魏军的前进没有后顾之忧。

    贲古做为前进基地,规模是空前的,因为右军团从来没有在后勤保障上面,投入过如此众多的兵力,以前的后勤辎重营是直接隶属于军团本部的,人数最多也只有数千人而已,有时候路途遥远了,会多增加一些民伕。

    当然这些民伕并不会列入到军队的编制之中,为了保障中途的运粮安全,也有临时抽调一些部队去护送运粮的车队,不过在运粮车队抵达目的地之后,这些护送粮草的部队就会重新归建,根本就不存在战斗部队长期担负押粮运草任务的事情。

    毕竟野战部队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每个营都有自己的战斗任务,将这么精锐的作战部队分配到后勤队伍之中专职去押运粮草,那岂不是大材小用了?

    但这一次羊祜却是一反常态,他直接就将每个营之中抽调出四成的部队来,组建起了一支全新的混编兵团,专职于押粮运草的后勤任务。

    当初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就连文钦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毕竟将这么多的野战部队改编成为后勤部队,那么右军团的战斗力不就明显的下降了吗?

    当时文钦还曾劝说了羊祜一番,认为组建这个后勤部队是好事,但抽调出这么多人的马来,是不是太多了,如果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

    而羊祜却笑着道:“这次北伐蜀国,后勤部队才是重中之重,没有好的后勤保障,一切都是空谈,文副都督,这个艰巨的任务非你莫属啊,右军团如果能打到成都,你可是首功一件。”

    羊祜这话倒是让文钦有些摸不着头脑,搞后勤还能有什么大功劳,这不是开玩笑吗,如果押个粮运个草也能得到最大的功劳,那谁还会去拼死累活地冲锋陷阵?

    不过对于羊祜的这个安排,文钦倒也没有拒绝,如今随着他年事渐高,指挥一下打仗倒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冲锋陷阵,已经是有些力不从心了,此刻退居二线,将打头阵的机会,交给更为年轻的将领,倒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只是文钦接手了任务之后,才发现这个任务一点也不轻松,羊祜准备的物资,几乎是海量的,水路的船队将这些物资源源不断地从红河谷或者由龙编直接运到贲古来,短短的几天时间,贲古码头边的粮草辎重就已经是堆积如山。

    这些粮草可是右军团的命脉所在,一旦有任何的闪失,后果便是不敢想像的,文钦自知责任重大,一点也不敢大意,亲力亲为地做好本职任务。

    深入到南中腹地,就要时刻地提高警惕了,毕竟这里是蜀国的地盘,蜀军对这里的地形地势更为地熟悉,魏军在贲古建立起如此规模的囤粮之所,蜀人当然是心心念念想要破坏掉。

    想要破坏魏军进攻,烧掉粮草是最好最简单的方式,羊祜安排了三万的人马来守护这个粮草和粮道,无疑是最为明智的一种选择,如此重兵防护,就算是蜀军想要破坏,他们也得先掂量掂量有没有这个能力。

    文钦对贲古的防御自然是极为看重的,而且他手中也不缺乏兵马,虽然每个营都调了两部人马来加入到后勤兵团之中,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充足的战斗能力,尤其是这三万兵马之中,还包含着一万二千的骑兵,这绝对是一支无人可能撼动的力量。

    文钦只需要将一万人的骑兵部署在贲古的外围,就足以抵挡得住蜀军的任何进攻了,如果他们有能力突破外围的这道防御阵地,才有机会来烧毁魏军所囤积的粮草。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魏军骑兵的强悍战斗力,是让任何的一支军队都为之胆寒的,以蜀军在南中地区的兵力,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不过羊祜提醒文钦,不可以轻敌大意,因为在南中,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变数,那就是南中的夷人。

    孟获虽死,但他的四个儿子分别掌握了一部的人马,各称为部帅,现在这些夷人的态度未明,魏军还不可能掉以轻心,万一夷出手的话,那军队的数量就变得不可预测了。

    夷人作战之时,采用的可是全民皆兵的方式,男女老幼齐上阵,甭管这战斗力如何,光是这气势就相当的大了,真如果和他们对战的时候,还是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才是。

第2474章 蜀军的神操作

    夷人的问题,也是羊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果南中单单的蜀军的力量,羊祜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一路碾压过去即可。

    但夷人不同,他们不但世代居住于南中,而且是民风彪悍,一旦招惹到这些夷人,那等于是惹了无穷无尽的麻烦,这对准备速战速决的魏军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当然,如果说横扫天下的魏军真就怕了夷人,那倒也不是,匈奴厉害不,鲜卑厉害不,还不是一样给魏军灭掉了,对付胡夷一族,曹亮可从也没有过心慈手软。

    不过南中的蛮夷和北方的胡人,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北方的胡人,是以骑兵为主,他们在草原上游牧,一旦强大起来之后,贫瘠的草原就无法养活太多的人口,那么这些胡人的出路就变成了南下侵略汉人的地盘,严重地威胁着中原王朝的安全,所以曹亮对待北方胡人的态度,就一个字:灭!只有彻底地消灭他们,才能换来北方的安宁。

    但西南的蛮夷不同,他们喜欢的是苟,苟在西南这一亩三分地上,基本上很少向往扩张,也威胁不到中原王朝的统治。

    这和西南的地势资源有关,西南的地势比较崎岖,所以西南蛮夷是很少骑马的,没有骑兵,他们就很形成那种北方胡人的冲击力,大多数的蛮兵都擅长于山地作战,一旦进入到平原地带,反倒是成为他们的劣势。

    而且西南地区雨水丰沛,物产丰富,不像北方大多数的地方都是荒漠漠,生存条件恶劣,所以西南蛮夷更喜欢呆在他们的领地内,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所以历来中原王朝对西南蛮夷采用的都是招抚的方式,只要他们不作乱,肯臣服,中原王朝会给他们很大的自治权,几乎不去干涉他们部落内部的事务。

    而且真要是去平定西南蛮夷,那也是一件特别费力的事情,这里山路崎岖,坎坷难行,丛林密布,烟瘴遍野,想要完全征服这里,那至少也是要花费相当大的力气的。

    而且西南蛮夷都是藏身于深山老林,想要将他们全部搜出来灭掉,那等同于是大海捞针,而且结下仇怨之后,只要中原王朝的军队一走,他们立刻再度反叛,反反复复,除之不绝,斩之不尽。

    中原王朝也不可能长期地在这里驻扎重兵,真要长期驻军的话,那军费开支将是一个最为沉重的负担,而西南地区也没有足以支撑军费开支的经济,长久驻军,完全是得不偿失的。

    诸葛亮南征,这是采用了一个最为明智的办法,以德服人,擒下孟获来,不但不杀他的,而且还将他放还回去,再擒再放,一直打到孟获心服口服,愿意臣服为止。

    所以对待南中蛮夷,只能是以抚为主,这是曹亮既定的战略方针,羊祜当然也不敢轻易地来违背。

    所以面对张统的请示,羊祜加复他,一切按既定方案执行,不管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去主动招惹夷人。

    张统得到了羊祜的回复之后的,也只能是轻叹了一口气,既然羊祜不让动夷人的山寨,那魏军只能是正面去强攻青田关了。

    其实青田关的蜀军并不多,只不过是依靠着青田关险要的地势,在那儿负隅顽抗罢了,以魏军的战斗力,想要拿下青田关,也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只不过会多付出点伤亡代价罢了。

    张统咬了咬牙,决定集中起兵力来,对青田关发起总攻,他就不信了,以魏军的攻击力,还真就拿不下一个小小的青田关?

    就在魏军集结重兵准备发起进攻之时,斥侯兵跑来禀报,称守青田关的蜀军连夜弃关而逃了。

    张统为之一愣,难不成这些蜀军能掐会算,知道魏军要发起总攻了,自知不敌,主动地撤退了?

    或者说,蜀军是有什么阴谋,设下什么圈套等着魏军来钻,这主动退兵,或许真有什么猫腻在里面。

    不过对于张统来说,就算蜀军有什么阴谋诡计,也绝对挡不住他北上的雄心壮志。

    魏军在兵力方面,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有如此之大的底气,张统自然能无视蜀军的一切阴谋圈套。

    张统立刻是挥军而进,夺了青田关,而且在青田关压根儿就没有做什么停留,接着便挥师北上,直扑滇池而去。

    滇池是南中的一个重镇,也是北上的最便捷通道,所以这里必然会成为双方争夺的要点,张统在攻破青田关之后,马不停蹄地就赶赴滇池而来,欲与蜀军决一死战。

    但到了滇池城下,虽然是城门紧闭,但城内城外却看不到蜀军的一个人影,张统勒马停下,打瞧了一下,没有贸然地攻城,而是派斥侯在周围查探了一番,看蜀军在滇池的附近是不是设有埋伏。

    斥侯在滇池周围十几里的范围内展开了地毯似的搜索,并没有发现蜀军的任何踪迹,回去禀报了张统之后,张统心中疑惑,又下令步兵试探着对滇池城发起进攻。

    魏军架起云梯,很快地就登上了城头,这才发现,滇池城内早已是空无一兵,蜀军逃了个干干净净,只在城头上留了几面旗帜来虚张声势。

    于是魏军打开了城门,张统率兵进入了滇池。

    此刻滇池城内一片安静,大部分的百姓也逃走了,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实在是走不了的,呆在了城里,人丁稀少。

    张统这回被蜀军的操作给迷惑住了,如果说蜀军放弃青田关是在情理之中,毕竟青田关很小,守住的难度太大,早做放弃,还能减少一些无谓的伤亡。

    但滇池可是南中的一座重镇,为何蜀军会轻易地将它也放弃了,蜀军弃守滇池,等同于拱手将北上的道路给让开了,蜀军的这种神操作究竟有什么意图呢?

    张统这回可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所以他也不敢再向前进军了,停留在了滇池,然后再度向羊祜进行了请示。

第2475章 决战味县

    羊祜原拟也是将会在滇池一带与蜀军进行决战的,毕竟滇池一带有着极高的战略价值,如果被魏军拿下滇池的话,那么魏军就可以将南中地区一分为二,彻底地斩断东西两边的联系,同时也让南中的政治中心味县处于了一个魏军可以直接攻击的位置。

    所以不管是从哪个角度上来讲,滇池都会有一场恶战,甚至这场战斗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到南中的得失。

    为此魏军在向滇池进攻的时候,是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的,兵马齐整,装备齐备,粮草充足,士气高昂。

    自从进入到南中之后,魏军还没有打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仗,无论是打进乘贲古,还是打宛温,对于魏军来说,顶多算是热了热身,这样一边倒的战斗,其实打起来挺没劲的,魏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呢,准备和蜀军真真正正地较量一番,不把他们打个满地找牙,魏军将士绝不会罢手。

    但出乎意料的是,当魏军人马杀到滇池城下的时候,却突然间发现蜀军居然没有了踪影,就好比魏军抡圆了胳膊,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却一拳打在了空气上,用力过猛,差点给闪了腰。

    领军的张统是纳闷不已,而攻城的魏军则是特别的茫然,这说好的恶仗呢?怎么到最后却变成了空城一座,魏军搞得这是什么名堂?

    蜀军的这一举动也出乎了羊祜的预料,蜀军放弃兴古,放弃青田关可以理解,但放弃滇池,就有些莫名其妙了,滇池做为南中的一个重镇,非到成不得已恐怕是不可轻弃的。

    但蜀军未接一战,未守一日,在魏军到来之前,就弃城而走,将滇池城拱手相让,这确实不太符合兵家之常理。

    羊祜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立刻赶往了滇池,与张统会合,见面后,羊祜第一句询问的就是蜀军目前的动向。

    在禀报羊祜之后,张统也没有歇着等消息,而是派出了大量的斥侯,对蜀军撤退之后的行动进行了追踪,结果显示从滇池撤离的蜀军正向着味县撤去,而且其他的各路蜀军,也朝着味县集中。

    很显然,蜀军的作战意图已经是十分的明显了,他们集中全力来守味县,将其他的各地兵马也都调往了味县,就是准备在味县与魏军决一死战的。

    自从诸葛亮将益州郡改为了建宁郡,并且将郡治从滇池改到了味县之后,除了第一任的庲降都督之外,其他的几任庲降都督都是治味县的,于是味县不光是建宁郡的中心,而且成为了整个南中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

    霍弋弃守滇池而集结兵力去守味县,这似乎倒也是说得通的,毕竟霍弋手中的兵马比较有限,只有万余人,而且他也几乎调不动南中其他的郡的兵马,如果霍弋分兵来守滇池和味县的话,那兵力的缺口就会更大。

    所以霍弋主动地放弃了滇池而专守味县,这似乎成为了他一个无奈的选择,毕竟滇池被撤消郡治已经是长达几十年的事情了,撤消之后,滇池的衰落已经是无可阻挡,相比之下,味县做为南中的新核,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时,霍弋也只能是舍滇池而保味县。

    羊祜听完张统的汇报之后,也是微微地点了点头,根据现在得到的情报,和羊祜推断的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差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霍弋手中兵力有限,也确实只能是优先保证味县的安全了。

    至于滇池,估计霍弋也是舍不得放弃的,但迫于形势,却又不得不放弃。

    不过对于魏军来说,反倒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毕竟无论是滇池还是味县,都是他们北上蜀地需要过的关口,无论是在滇池还是在味县和蜀军进行决战,本质上来讲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既然霍弋将兵马集中到了味县,那对于羊祜来说也比较省事了,只要能在味县将霍弋的兵马给一锅端掉,那么魏军的北上之路就会彻底地打开,无论是朱提郡还是越嶲郡,都是没有多少的兵力来阻挡魏军的北上了,而魏军只要渡过了泸水,就是一马平川,直指成都了。

    所以,味县这一战将会成为南中的终极之战,既然霍弋想要味县来打,那就如他所愿,羊祜很快地根据蜀军的部署,而对魏军进行了兵力的调整,仍以张统为先锋,不过这次调派到张统手下的兵马,分别为步兵营和长水营,以全步兵的阵容去攻打味县,而骁骑营和果骑营刚被部署到了左右的两翼,以阻击南中的其他兵马比如各地的郡兵或者是夷兵去救援味县。

    霍弋兵少,必定不敢出来野战,所以他一定会集中兵力去守味县的,而味县地处三岔口,扼南北及东面的交通中枢,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

    这次魏军北进,受到了路途遥远和道路崎岖的影响,所以投石车和其他的重型装备都暂时没有携带,毕竟这些武器装备太过于笨重了,如果各个步兵营都携带的话,那势必会影响到魏军的行军速度。

    这次的进军,魏军本身就是要打突袭战的,追求的就是速战速决,不给蜀军任何的喘息之机,所以各支部队能轻装则轻装,能简从则简从,在不减少战斗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少负重,以保证行军的速度。

    而投石车攻城车之类的装备,后继地魏军也会运一批过来,以保证他们进入蜀中之后,遇到了蜀军的顽强抵抗时,投石车强悍的攻城效率,在攻城作战方面,还是有保障的。

    不过打南中的话,羊祜自信凭着他目前手中的兵力,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既然基本上能确定霍弋会死守味县而不会野战,那么羊祜便将骁骑营从先锋的战斗序列之中给撤下来,而改派步兵营和长水营这两支精锐的步兵,来担负起攻城之任务,恐怕是最为合适不过了。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

    关闭同步

第2476章 留一手

    没有投石车和攻城车这些重型的攻城装备,魏军的攻城难度自然会大上许多,但对于步兵营这支魏军王牌的步兵部队来说,那怕就算没有投石车和攻城车,他们一样可以摧城拔寨,攻无不克。

    步兵营是原先的北军五校之一,除了越骑营之外,步兵营和长水营、射声营、屯骑营一道,早在曹亮平定并州匈奴之时,就列入到了曹亮的麾下。

    北军五校可谓是历史悠久的一支军队,早在汉代之时,就已经名著天下了,在汉末平定黄巾叛乱之时,曾立下过赫赫的战功,只不过由于曹魏建立之后,新的中军五营建立,北军五校沦为了陪衬,军备松驰,纪律松散,编制锐减,完全成为了一种鸡肋般的存在。

    直到北军五校划归到曹亮的麾下之后,才重新地焕发出了光彩,经历了平匈奴定鲜卑灭司马的诸多战役之后,北军五校已经成长为并州军的王牌主力,越骑营和屯骑营成为了骑兵的王牌,而步兵营则成为了步兵的王牌,纵横天下,睥睨四海,无人可与之争锋。

    这次攻打南中,魏军是在占据着兵力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所以羊祜的信心还是十分充足的,那怕没有投石车的加成,单凭蚁附方式,拿下味县也不算是太难的事。

    唯一让羊祜担心的就是时间了,本身他的这一次出兵行动,最主要的还是配合北线和中线的战役,如果羊祜能顺利地走出南中,率领右军团北上成都,,那就等于是开辟出了灭蜀的第三条战线。

    如今蜀军大部分的兵力,都被魏军牵制到了剑阁和永安两线上,就连成都的防御也基本上空了,而从南中杀出来的魏军,就宛如是在蜀人的背后,狠狠地捅上了一刀,这对彻底地搞乱蜀国的防御体系,是有着莫大的好处的。

    成都空虚,正是右军团的大好机会,现在味县等于是一条门槛,只要魏军迈过去,前面就是一马平川。

    从时间上来讲,自然是越快越好的,出奇不意,攻其不备,右军团进展越神速,顺利打到成都的机会就越大,就算霍弋将魏军从来南中来犯的消息传递到成都,蜀国想要调动军队来进行拦截阻击,那也是需要时间的,只要右军团速度足够快,蜀国基本上是没有多少的反应时间的。

    所以羊祜没有在滇池做过多的停留,摸清了蜀军的部署和情况之后,便下令张统率步兵营和长水营直扑味县而去。

    同时羊祜下令中坚营坐镇滇池,骁骑营部署在左翼,果骑营部署在右翼,对味县形成了虚围之势,切断了味县东南西三面的道路,就算是蜀军其他的部队想要援助味县,至少也得过骁骑营和果骑营这两关才行。

    南中各地的郡兵,羊祜倒是不用太担心的,本身这些郡兵都是南中各地大姓的私兵部曲,这些私兵可都是他们的命根子,寻常的情况下,只要魏军没有打到他们势力所占据的郡县,这些大姓大族是不肯轻易出兵的,明哲保身才是他们的处事之道。

    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的太守会出兵相助霍弋,但羊祜早就防着这一手的,骁骑营和果骑营的存在,就是起这种作用的,不管蜀军从哪个方向向味县进行增援,都是没有办法绕过魏军的这道外围封锁线的。

    更何况,各地的郡兵数量都不会太多,像兴古太守焦让的手中,只有千余私兵,而其他的太守,就算兵力是焦让的几倍,那也不过才几千人而已,不会对魏军构成任何的威胁。

    羊祜唯一担心的,恐怕也就是蛮夷一族了,由于蛮夷一族分布于南中的几乎所有地区,居住地十分散乱,魏军的斥侯就算多次地深入南中进行侦察和刺探,也无法准确地摸清夷人的兵力究竟有多少,甚至连一个大概的数字都无法掌握。

    这些夷兵,也成为了南中之战中唯一不确定的因素,而且羊祜也不太清楚身为南中蛮夷统帅的孟氏一族态度究竟是什么,虽然一直到现在这些蛮夷都保持着缄默,但羊祜也不得不防他们会从背后捅自己一刀。

    羊祜之所以抽调了四成的兵力去搞后勤,并不是说需要他们去运输粮草,而是要加强对后勤补给线的保护,漫长的补给线任何的一处,都可能会成为敌人的攻击点,如果没有充足的兵力来保护这条补给线的话,那么整个魏军的前进之势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由于南中的蛮夷族是散布在南中各地,在南中七郡之中皆有分布,就算是魏军已经拿下的兴古郡,也一样也不少散居在深山老林之中的蛮夷部落。

    羊祜对夷人采用的态度是互不侵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几乎所有的夷人山寨都是处于偏僻地带的,所以他们并不会影响魏军的行军,羊祜进入南中之后,就曾数度下令,严令魏军不得对夷人的山寨进行攻击和滋扰,那怕是受到小规模的袭击,也要保持克制和冷静,尽可能避免和夷人发生冲突。

    至于夷人的问题如何解决,现在还不需要羊祜来想,此次进军,更准确地说是魏军在南中借一条路出来,他们的首要目标还是攻打蜀国,等将来灭了蜀国,再去解决南中的问题。

    此前羊祜并没有直接去寻找夷人进行谈判,而且现在就是想谈,也没有那个机会,夷人山头林立,部落众多,就连孟获的势力,如今都一分为四,羊祜真想找谈判的对象,也没处去寻找啊。

    所以,南中的问题,只能是留待以后去解决,现在羊祜需要集中兵力去攻打味县,将北上的通道给打开,这才是当务之急。

    对于这些夷人,只能是提高警惕了,羊祜部署了如此规模的后勤保障部队,对贲古囤粮地和沿途的补给线路进行了严密的防护,以确保万无一失。

    就算夷人真得出兵了,魏军也不会因此而自乱阵脚。

第2477章 味县

    张统率领步兵营和长水营的进展十分顺利,本身从滇池到味县就是有一条官道的,而且修缮和维护的相当不错,在这南中地区荆棘丛林之中一直行军过来的魏军来说,简直有一种重回中原地区的感觉。

    再加上沿路并没有蜀军进行阻击,所以魏军的行程很是顺畅,大约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抵达了味县城下。

    味县升级为郡城之后,自然对原有的县城进行了扩建,在历任的庲降都督的主持之下,味县城的规模比之前至少扩大了三四倍,而且内城也得到了保留,形成了味县内外双城的独特结构。

    味县城墙高大坚固,还挖有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引南盘水入护城河,将味县环绕了起来,形成了一道人工的屏障。

    正是因为味县的城防坚固,防御齐备,霍弋才有底气集重兵于味县,打算进行死守。

    张统率军抵达味县外围之后,并没有急于去攻城,而是在其城西南十里下寨,先稳住了阵脚再说。

    扎营之后,张统趁早着天色还早,亲自带了一队骑兵,前往味县城下去查看情况。

    和南中的其他城池相比,包括此前魏军曾经拿下的兴古郡城宛温,味县简直就是豪华版的城池了,不但城墙高大,而且还有宽阔的护城河,这和中原地区的那些大城也不遑多让了,相比于味县城,宛温城就显得寒酸了许多,充其量也只能是算一个小县城。

    不过味县城再高大坚固,也不过是用夯土所建,南中还没有奢侈到用砖石来筑城的,如果这次魏军能带投石车过来,都不用去填护城河,只需要在护城河前面架起几十上百辆的投石车,一顿猛轰滥炸,就可以轻易地轰塌味县的城墙。

    一旦城墙倒塌,那再坚固的城池也是形面虚设了,同时这对守军的士气无疑是一个最为沉重的打击,这就是投石车的强大之处。

    寻常坚固的城墙是守军军心和士气稳定的一个重要来源,凭借着高大的城墙,也让守军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

    可一旦城墙倒塌,守军的心理也会在一瞬间为之崩塌,这对守军的意志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整个军心也会为之动摇。

    只不过现在比较遗憾的是,投石车过于笨重,短时间之内是无法运抵前线的,现在魏军唯一的攻城方式也就是最为原始的蚁附攻城,所以张统必须要地攻城之前对味县城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味县的城防状况,制定出相应的攻城方案来。

    由于护城河的存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不小的攻城难度,张统绕着味县转了一圈,发现味县并不算小,东西有两里,南北也有一里半,比起寻常的一里之城来,确实是大了不少。

    而且味县城还是外城套内城,也就是说,即使魏军攻破了外城,依然还是无法拿下味县城的,守城的蜀军可以退守内城,进行继续地抵抗,魏军必须要攻破内城之后,才能完全占领味县。

    这无形之中就是要将一座城当成两座城来打,难度可是增加了一倍不止啊。

    就在张统绕城察看之时,蜀兵早已是飞报于霍弋,霍弋登上了城头,遥遥一望,看到一队魏军的骑兵在城外缓慢而行,中间簇拥之人,想必就是魏军的领军之将了。

    根据目前得到的情报,魏军的领军之将是右军团副都督平南将军张统,据说这个张统是魏国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之孙,张虎之子,也算得上是名将之后了。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如果能将张统射杀的话,对解除魏军的威胁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

    不过看来这个张统还是极为的谨慎,虽然到城下视察,但始终保持着一箭之地的距离,不给城上的蜀军射箭的机会。

    但张统却不知道,霍弋天生膂力过人,擅使三石弓,他的箭可要比寻常的箭射得远得多,所以看到张统停留在一箭之地的距离上,霍弋暗暗地冷笑一声,吩咐手下将他的三石强弓给拿过来。

    普通士兵使用的弓箭,大多是一石或者一石半的,三石弓虽然也常见,但大多数的时候是做为训练器械的而使用的,能不能拉开三石弓成为衡量一个士兵膂力的基本素质。

    但拉得开弓未必就能射得出箭,真正能使用三石弓作为武器的,别说是普通的士兵了,在战将之中,都是廖廖无几的,蜀国当年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射术精湛,使用的就是三石强弓。

    霍弋的名气虽然没有黄忠大,但同样他膂力惊人,能使用三石弓。

    三石弓比普通的一石弓或者一石半弓射得距离更远,同等距离的目标穿透力更强,据说当年黄忠曾试过,五十步的距离之内,一箭射穿着了七层铠甲。

    这个穿透力就是相当的恐怖了,七层铠甲,撂着那儿,至少也快有一尺厚了,黄忠一箭穿透,力量是何其的惊人。

    真正到了战场上,也不可能有人会穿着上七层的铠甲,真要是强行套上去,光是铠甲的重量,就足以让人寸步难行了,所以这么恐怖的穿透力之下,穿着什么铠甲都起不到保护的作用,只要是被三石弓射中,绝死无疑。

    霍弋看到张统游离于一箭之地的距离附近,全然不知道蜀军这边会有用箭高手,他拈起弓来,冷笑一声,搭上了一支箭,瞄准了张统,拉弓如满月,手一松,箭如流星,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向着张统激射而去。

    对于自己的箭术,霍弋还是有着相当的自信的,虽然说达不到百步穿杨,但要让他射中百步之外的一个大活人,还是有着相当大的把握的。

    这一箭杆射得是又快又准,而且张统此刻的目光在停留在护城河上,大概是在和手下的人谈论如果填平护城河的事。

    只听到隐约有箭矢破空的声音传来,张统心中一凛,汗毛倒竖,下意识地缩了一下脖子。

第2478章 一箭之仇

    也算是张统命不该绝,他这刚一缩脖子,那支箭已经快逾闪电一般地射了过来,不偏不倚,正好射中了他头盔上的红缨。

    如果张统不低这一下头的话,这支箭正好射中他的太阳穴,虽然张统的头盔足够坚固,但这一箭力道非常的恐怖,把插红缨的那一截铜管给射穿了。

    假如这一箭射中头部的话,张统恐怕真得就一命呜呼了。

    这一箭突然地袭来,将张统身边的亲兵惊得是面如土色,立刻围成了一圈,将张统护在其中。

    看着地上的箭矢和掉落的红缨,张统亦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这一箭真是毫厘之间啊,自己差一点就没命了。

    他惊魂未定看了看城头上,距这里肯定是有一箭之地的距离,按理说这里应当是安全的,但没有想到蜀军之中竟然暗藏着用箭高手,不但能将箭矢射出正常的距离,而且射术是如此精湛,自己今天能捡到这条命,简直就是一生之中最幸运的事了。

    张统在感叹自己福大命大之时,赶紧地撤出这个危险地带,对方的高手既然能射出这一支箭来,那么一击未能得手,同样也能再射出一箭来,下一箭自己有没有那么幸运,就真得不好说了。

    还是赶紧逃命吧,离开这里才有逃生的机会。

    霍弋一击未中,不禁是懊恼不已,按理说自己的这一箭已经射得是相当的准了,只可惜居然被张统给躲了过去。

    霍弋没有再补一箭,毕竟这样的出手机会只有一次,一但让张统和身边的魏兵有所察觉的话,霍弋就算是再射出一箭,命中的可能性也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张统向后退却了百十来步,确认这个位置安全无比之后,才稳下身来,略带些狼狈地朝着味县城头望去,却见城上一将,左手持弓,正用挑衅般地目光望向他。

    虽然张统不认识他,但从以前的情报之中,张统知道霍弋箭术精湛,所以想必他就是建宁太守霍弋了。

    张统手握着那支箭,朝着城头上点指了一下,似乎告诉霍弋,这一箭之仇,老子是记下了,此仇不报非君子,你等着瞧吧!

    霍弋看着张统气急败坏的模样,不禁是莞尔一笑,这一箭虽然没有射死他,但也足以吓他一个半死了,其实霍弋射这一箭,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如果能射中张统甚至是射死他,当然是再好也不过了,但如果没有射中的话,也没有什么遗憾。

    这一箭不偏不倚,正好射到了张统的头盔上,引得城上的蜀军是欢声雷动,皆拍手称快,称赞霍弋这一箭射得妙。

    要知道霍弋这一箭,是射在普通的弓箭射程之外的,如此超远的距离,比百步穿杨还要更难,霍弋使用的可不是普通的弓箭,普通的弓箭可真射不了这么远,他用的是寻常人拉开都比较费力的三石强弓,如此超远距离之下,不光要考虑抛物线的弧度,而且还得考虑风速风向的影响,一箭中的,真的是非常非常难的。

    虽然这一箭没有达到霍弋心中所想的目标,但能射落张统的头盔,对提振蜀军的军心士气却是有着莫大的好处,这不蜀军士兵为了这一箭,还在那儿欢呼个不停吗,群情激昂,兴高采烈,看来他的这一箭,还真是射得及时啊!

    对于坚守味县,霍弋是有着极大的信心的,前几任的都督在镇守南中之中,对味县城防的建设都是不遗余力的,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味县的城池已经打造的臻于完善,高大的城池,宽阔的护城河,精良的防御装备,充足的粮草,再加上一万名全副武装士气高昂的守军,霍弋自然是踌躇满志,不管魏军他来多少的人马,保管让他们是乘兴而来,铩羽而归。

    更何况蜀军又不是了孤军战斗,虽然蜀国的军队一时之间难以抽调出来救援南中,但霍弋早已和孟栎达成了协议,双方同进共退,一起对抗魏军。

    孟栎究竟能调动多少的夷兵出战,霍弋还真没有确切的数,南中的这些蛮夷部落散居于各地,霍弋虽然当了好几年的建宁太守了,却始终也无法摸清夷人的人口究竟有多少。

    不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孟家答应出手即可,以孟家经营南中几十年的深厚实力,凑出个十万大军来霍弋都不会感到奇怪。

    为了能够请出这尊大神,霍弋还真是没有少花费力气的,除了亲自去登门拜访之外,霍弋还将兴古太守的这个职位授予了孟家,同时许诺事成之后,另外再给孟家两个郡,代价不可谓不大。

    但霍弋清楚,只要能保往南中,阻止魏军从南中进入蜀国,他们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尽管说以霍弋的权力,还不能够向夷人割郡让地,但事急从权,如果霍弋无法拉拢到孟家出兵支持的话,那么以目前蜀军在南中的力量,是很难挡得住来势汹汹的魏军的,一旦味县失守,别说是南中三个郡,只怕南中七个郡都会落入到魏军的手中,连一个都保全不下来。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南中的情势如此的危急,而孟家的态度则十分的明显,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好处的话,霍弋就是说破大天孟栎都是不会答应的。

    所以霍弋才会主动地应允三个郡给孟家,换来的出兵相助的承诺,原本这事需要请示朝廷的,但现在这个情况,派人去成都上奏,还等到奏章到成都呢,黄花菜恐怕都凉了。

    军情紧急,霍弋只能是自行决断,当然事后他也会派人禀报朝廷,陈明理由的。

    在这一点上,霍弋自然是坦坦荡荡的,那怕就是割让三郡地盘,这也完全是出于战争需要,并没有掺杂半点的私心在里面,霍弋睡自问自己是问心无愧的。

    至于朝廷那边怎么想,霍弋就管不着了,只要能将南中保全,不落入到魏军手中,那怕将来朝廷要追究责任,霍弋也是情愿一力承担的。

第2479章 没有投石车一样打

    张统回到了军营之中,越想越憋气,看了看手中的这支差一点就要了他的命的箭矢,怒火中烧,双手一用力,将这支箭折为了两截,恨声地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今天这事,确实让张统有些狼狈,也有些丢脸,好歹他也是堂堂的右军副都督,平南将军,差点儿就栽在了霍弋的箭下,让张统是颜面大失。

    身边的亲兵看到张统怒气冲天的样子,他们也是战战兢兢的,说实话,今天的情况确实是够凶险的,那支箭倘若偏上那么一星半点,张统焉有命在?

    还好吉人自有天相,张统非但没死,而且就连一根毛也没有伤着,这不禁让护卫他的那些亲兵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倘若今日张统真的出了事,那么护卫他的亲兵也肯定是百死难赎其罪了。

    饶是如此,这些亲兵也要看张统的脸色的,虽然张统没有伤到伤害,但也绝对是受到了惊吓的,如果他怪罪下来,这些亲兵可就得担负保护不周的责任,死罪倒不是一定,但活罪却也是免不了的。

    此刻张统突然间将手中的箭矢给折断了,随着那箭杆“喀嚓”一声响,众亲兵的心一下子都提到了嗓子眼里,生怕张统迁怒于他们,于是赶紧地跪倒在了张统的面前,叩首请罪道:“是我等失职,保护不周,让都督受惊了,还请都督责罚。”

    张统倒是一愣,旋即哈哈大笑道:“偷袭本督的是霍弋那贼子,干你们何事?起来吧,本督恕你等无罪。”

    那些亲兵是如释重负,纷纷地站了起来,其中一名亲兵看到张统头盔上的缨子掉落了,连忙取过一个新的头盔,想请张统换上。

    张统摘下头盔来,看到光秃秃的盔顶,他没有接新头盔,而是重新将旧头盔戴在了头顶上,沉声地道:“不取味县,不报此仇,本督誓不换兜鍪。”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是有惊无险,张统忚没有太过于纠结,毕竟上阵打仗,本身就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如果今天自己不幸阵亡了,那只能说是自己福浅禄薄,就是这个命。

    不过今天自己侥幸不死,那就说明阎王爷还没有打算收他呢,那他就该干嘛还是干嘛,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

    虽然发生了这么一点小插曲,但今天张统对味县的城防视察还是比较成功的,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味县的城防等级确实还是比较高的,至少也有中原那些郡城的水平,只在城防设施相对比较落后的南中地区而言,这已经算是相当了不得的了。

    尤其是那道护城河,将会成为魏军攻城时的最大障碍,护城河处于蜀军弓箭的射程之内,如果魏军准备采用填河的方式来进攻的话,那肯定是会受到蜀军弓箭的袭击的,守城的蜀军绝不会让魏军轻易地将护城河给填平了。

    如果魏军现在有投石车的话就好了,根本就无视护城河,所有的投石车,都可以架设在护城河外,蜀军的弓箭完全够不着,投石车只需要集中火力,打开一个缺口,基本上就可以将味县给搞定了。

    但现在没有投石车,魏军只能是采用最为原始的攻城方式来攻打味县了,这无疑加深了攻城的难度。

    说实话,张统还真不太适应没有投石车的攻城方式,自从曹亮改进出了配重式投石车之后,投石车几乎成为了魏军标配的武器,在中原的历次攻城战斗之中,从来也没有缺少过投石车的身影。

    而投石车以其强大而卓越的能力,成为了魏军摧城拔寨的利器,无往而不胜,魏军这么多年来,攻下了无数座的坚城,投石车可谓是功不可没,居功至伟的。

    但现在因为特殊的原因,投石车在这一战中,肯定是派不上用场了,因为整个魏军一路之上都是轻装而行,根本就没有机会携带诸如投石车一类的重型器械,所以这一战,张统必须要另外想办法才行。

    尽管没有投石车会让魏军的攻城行动变得困难不少,但这种困难是吓不倒魏军的,尤其这次担纲攻城任务的步兵营和长水营,可是魏军成立最早的步兵部队,是魏军队伍之中的王牌主力,拥有着极其丰富的战斗经验,他们南征北战,屡立功勋,比这更为艰难的仗也打过,至于攻打味县这样的战斗,对于这两支王牌营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

    步兵营以前的将军就是羊祜,而长水营以前的将军是王濬,如今他们都已经高升到了军团都督和水军都督的位置上,声名显赫,而他们曾经统领过的部队,自然是最为精锐的强兵劲卒,这也是羊祜之所以重新给张统调换部队的缘故。

    羊祜也意识到了味县将会成为霍弋死守的城池,想要拿下味县,魏军就必须要做好打硬仗打恶仗的准备。

    而真正能打硬仗的部队,整个魏军的步兵部队之中,步兵营自然是当值无愧的可以排第一的,自己一手带出来的队伍,羊祜自然是无条件信任的,而步兵营加长水营的组合,完全是一种强强联合。

    而且这次步兵营和长水营都抽调走了两部人马,而抽走的,正是担任预备队的后部和右部,保留下来的则是精锐的前部中部和右部人马,虽然说两个营现在联合起来,也只有一万八千人,但这一万八千人,却都是两营之中的精华部分,全部是精兵悍将。

    如此的精锐部队,就算是味县的城防再坚固,都没有他们放在眼里。

    张统巡视一番,回营之后,步兵将军皇甫闿和长水将军江彬就急着赶过来,请命攻城了。

    不过他们看到了张统的模样,头盔上居然是秃秃的,样子十分的滑稽,不禁都有些发笑,不过张统可是副都督,是他们的顶头上司,那怕再好笑,他们也不敢公然地来嘲笑,两个人只好憋着。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