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570章 又来一个送死的

    姜维自刎之后,那些忠心于他的部下和亲兵并没有听从他的遗言,向魏军投降,而是选择了护在姜维的遗体前,与赶上前来的魏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杀。

    不过个体的力量在魏军强大的攻势面前显得有些微不足道,这些人很快地血战而死,其他的蜀军群龙无首,大部分人选择了投降,整个武阳道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

    许林命人将姜维的尸体的给收殓了,同时派人飞报于羊祜。

    骁骑营是最为突前的部队,其他三个营此时也是在羊祜的率领之下,火速北上,分进合击,对蜀军逃亡的各支残部进行了围追堵截。

    当羊祜听到了姜维在武阳道自杀身亡的消息之后,立刻是快马赶到了武阳道,与骁骑营进行了会合。

    姜维是蜀国的大将军,是魏军想要消灭的头号人物,此次中军团一路对其穷追不舍,就是意图要阻止姜维逃回到成都去,只要能擒杀姜维,对于蜀国来说,将会是一个最为沉重的打击,这也将会为灭蜀的最后一战,奠定一个最好的基础。

    不过听闻到姜维自杀身亡的消息之后,羊祜不禁是感慨良多,做为战场上的对手,羊祜当然是希望除之而后快的,不过英雄重英雄,豪杰惜豪杰,对于姜维,羊祜还是相当的敬佩的。

    人一辈子受过一两次挫折算不了什么,但姜维的一生,似乎一直就生活在失败和挫折之中,不断的失败,不断地跌倒,换作是其他的人,或许早就沉沦了。

    但姜维不同,他是越挫越勇,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重头再来,永不放弃,永不言败,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就连他的对手对他都是敬重万分的。

    但没想到从来也打不垮击不倒的姜维居然会自杀了,羊祜的心中难免会有一些兔死狐悲的感慨。

    羊祜赶到武阳道之后,姜维的尸体已经被许林给收殓了起来,羊祜道:“姜维乃是天水郡人,叶落归根,还是将他安葬在天水郡吧。”

    从武阳到天水,路途还是比较遥远的,将姜维的灵柩运回到天水,那可是一件比较费力的差事,通常的情况下,一般人都会就地安葬,只有获得功功勋之人,才有这样的资格和待遇。

    按理说做为敌人,姜维死后能将其厚葬,没有将他的人头悬挂示众,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但羊祜英雄重英雄,决定千里扶柩天水,让姜维叶落归根,这也算是羊祜对姜维最大的敬重了。

    不过羊祜倒是没有立刻派人启程,因为现在成都还没有拿下,想要通往天水,就必须在蜀中绕一个大圈子,从武阳绕到阆中,再从阆中绕回到剑阁,路途就会变得更远。

    所以羊祜索性暂不启程,先拿下成都再说,到时候打通了这条通道,姜维的灵柩也可以走得顺畅些。

    反正姜维已死,南路彻底地空了,中军团一路北上,也再没有多大的阻力了,一路向北,杀到成都城下,不过是轻而易举之事。

    就在羊祜下令准备北上之时,突然哨骑前来禀报:“报!启禀都督,武阳之北突然出现一支蜀军,大约万余人,看旗号,领军之将乃是中都护卫将军诸葛瞻,正往武阳而来,距此不过三十里地。”

    诸葛瞻?

    羊祜微微地一怔,诸葛瞻不就是诸葛亮的儿子吗,诸葛亮中年得子,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不过八岁,不过以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和人望,诸葛瞻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自带光环。

    虽然诸葛亮去世的早,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培养和教育诸葛瞻,但长大后的诸葛瞻依然是地位显赫,光是继承来的武乡候之位就得到了蜀国无数人的崇敬,后来更是娶了公主,成为了驸马,任骑都尉。

    加上诸葛瞻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诸葛瞻才思敏捷。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的“。因而诸葛瞻的美名受到过分渲染,有些名过其实。

    魏国的间军司潜入蜀国多年,对蜀国上层的情况是了如指掌,他们会将蜀国各方面的情报汇集成册,上报给魏军,所以羊祜对蜀国上层的那些高官,是知之甚详的。

    如果说羊祜对姜维是敬重有加的,那么在羊祜的眼里,诸葛瞻就显得一文不值了,毕竟这种从来也没有上过战场的骄矜子弟,居然也敢带兵出战,那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么?

    诸葛亮在蜀国,就如同是神一般的存在,就算他去世到现在快三十年的时间了,但其声名依旧是如雷贯耳,深得蜀人的景仰。

    在这种环境之中成长,诸葛瞻不飘飘然才怪,如今诸葛瞻在蜀中已经高居平尚书事中都护卫将军,成为蜀国朝廷之中首屈一指的重量级大臣。

    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从未领军打过仗,也从未在成都以外的地方任过职,这样矜贵的人,又怎么能知道战场的险恶。

    任何一个名将,那都是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锤炼出来的,纸上谈兵,也只能是赵括的下场,别看姜维屡战屡败,但他却能在一次次的挫折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如果不是蜀国国力弱实力差这个天生的短板,姜维完全是有机会成为旷世之名将的。

    而诸葛瞻,顶着诸葛亮的名声在蜀国混得是风声水起,官运亨通,但他在军事上的经验,几乎为零,纯粹是什么也不懂的傻白甜,这样的人,羊祜可从也没有把他视做是自己的对手。

    羊祜听到了诸葛瞻领军前来的消息之后,淡淡一笑道:“又来一个送死的。”

    羊祜当即下令骁骑营出击,对付诸葛瞻的区区一万人,根本就不值得中军团全力以赴,光是一个骁骑营来收拾他,就绰绰有余了。

    许林领命,立刻整点人马,率军杀出了武阳道,迎着诸葛瞻的人马就杀了过去。

第2571章 自带光环的诸葛瞻

    诸葛瞻突然率军出现在了武阳,其实是奉了刘禅的命令行事的。

    姜维在南安防守失守,撤军北上的消息传到成都之后,朝中是一片哗然,许多曾经弹劾姜维的人又纷纷地跳了出来,指责姜维无能误国,似乎急欲证明自己当初的看法:看吧,姜维他就是不行,我们没说错吧。

    和这些秋后算帐派比起来,真正心急的反倒是刘禅,前些时候刘禅听了黄皓的一通忽悠,请来了一个法力无边的师婆,本以为蜀国就此太平,但没想到朝中臣民日夜焚香叩拜的结果却是南安失守,魏军逼近成都。

    刘禅顿时慌了神,急忙让黄皓将那师婆传来,询问详情,但那师婆听到了风声,立刻是连夜潜逃,而且卷走了土神祠人们供奉的巨额香火钱。

    很显然,那师婆就是一个骗子,来成都就是招摇撞骗的,事情败露之后,引荐师婆的黄皓自然是难辞其咎,朝中一些耿直的大臣上表弹劾黄皓,要治他的罪。

    这个时候黄皓又充分发挥了他的高超演技,跪在刘禅面前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痛诉自己也是被蛊惑上当了,全然不提自己坐地分赃之事。

    刘禅此刻是心烦意躁,黄皓靠上靠不上,刘禅当然是比谁都清楚,这朝中不能没有能臣,但也不能没有弄臣,能臣能为刘禅守江山社稷,弄臣能让他开心愉快,当皇帝也是很辛苦的,适当的娱乐那也是必不可少的。

    刘禅此刻没心情理会黄皓,国之将亡,他需要能够站出来维护蜀汉江山社稷的能臣,而不是像黄皓这样只会拍马溜须阿谀奉承的弄臣,但像姜维这样的能够担当得起社稷重任的能臣蜀国朝中那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此时姜维在南安失利,向成都撤退的事自然引起了刘禅的高度关注,如果姜维能顺利地带兵返回成都,那么刘禅至少就会多了一重保障,可如果姜维半路上不幸遇难的话,那朝中无人可用,蜀汉亡国也是须臾之事。

    所以思来想去,刘禅决定派人去接应一下姜维,而朝中现在几乎无几人可用,于是刘禅决定派诸葛瞻前往武阳去接应姜维。

    诸葛亮是蜀国的擎天之柱,那怕诸葛瞻差了一些,但他好歹也是诸葛亮的儿子呀,多少也能遗传点诸葛亮的本事,现在在这种无人可用的局面之下,刘禅只能是派诸葛瞻出征了。

    诸葛瞻倒是没有拒绝,事实上他也没法拒绝,毕竟是后主亲自下的旨,诸葛瞻敢不从命吗?

    于是诸葛瞻就率领一万御林军离开了成都,南下去接应姜维。

    随同他出征的,还有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尚书黄崇,羽林右部督李球。

    黄崇是黄权之子,当年夷陵之战时,黄权被迫降魏,刘备没有怪罪于他,还继续厚待黄权的家人,黄崇一直以来就是在朝任职的。

    而右部督李球则是建宁太守李恢的侄子,两人都是官宦之后,此次奉命随同诸葛瞻出征。

    虽然说诸葛瞻和姜维的政见不一,两人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以前诸葛瞻还同董厥等人上表弹劾过姜维,指责姜维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对姜维的北伐之举全盘予以否定。诸葛瞻和姜维的关系也因此而降到了冰点。

    但事关国家大事,诸葛瞻倒是很快放下了私人的恩怨,率军离开了成都,急冲冲地赶往了武阳。

    从南安撤军的话,武阳便是必经之地,所以诸葛瞻在方向上是没有错的,只是他担忧姜维军队的情况,一路晓行夜宿,倍道而行,急急地赶往武阳,就连事先的侦察和打探都来不及做。

    这显然和诸葛瞻的经验有关,毕竟诸葛瞻虽然是担任卫将军,统领御林军,但从来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就连小规模的平叛行动都没有参与过,所以他在领军出战上面,经验几乎为零。

    而黄崇在这方面倒是比诸葛瞻略强一些,至少他在汉中呆过一段时期,对军旅之事还是比较熟络的,于是黄崇不无担忧地对诸葛瞻道:“诸葛都护,如今前线战局未明,贸然进军凶险之极,不如先驻军广都,探明敌情之后,再行进军不迟。”

    广都是成都以南五十里的一座小城,也算是成都的卫星城了,虽然城池不大,但如果诸葛瞻能在此驻军的话,倒是进可攻退可守,比较方便。

    但如此一来,肯定是要耽误不少时间的,诸葛瞻虽然和姜维多有不睦,但他为人正直,既然领了皇命,那就没有故意拖延时间陷姜维于绝境的卑鄙念头,诸葛瞻的行事,向来还是光明磊落,正大无私的。

    在他看来,姜维固然是有错,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搞得国库空虚,兵疲民乏,以至于国无御敌之兵,民无可食之粟。

    不过诸葛瞻同时也并不认为姜维属于那种罪大恶极之辈,以他做为诸葛亮亲传弟子的身份,多少也是可以挽救一下的,如果当初能让姜维卸去大将军的职务,改任益州刺史,那完美了。

    其实诸葛瞻最恨的人,莫过于祸国殃民的黄皓了,只是黄皓有后主刘禅给他撑腰,身为平尚书事的诸葛瞻还真没有半点办法来对付他,为此诸葛瞻常常是半夜夙叹,外不能制姜维,内不能除黄皓,空有一番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

    这次出兵救援姜维,对于诸葛瞻来说,也是一次极好的展示自己能力的一次机会,在诸葛瞻看来,这次出兵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风险,毕竟自己也只是接应姜维而已。

    以前姜维也曾打过不少次的败仗,都能全身而退,姜维完全是撤退方面的高手,这次姜维的麾下有四万人马,再不济也能逃出个大半吧,根本就不可能全军覆灭,所以这次诸葛瞻的接应,也算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差事。

    更何况兵贵神速,如果诸葛瞻留驻广都的话,根本就起不到接应的作用,所以诸葛瞻断然地否决了黄崇的提议,率军加速前往武阳,试图在武阳与姜维会合。

第2572章 一个女婿半个儿

    当诸葛瞻赶到武阳附近的时候,并不知道姜维已经战死的消息,如果他当初肯听黄崇的建议,先掌握情况之后再出兵,那么至少他还有一个从容撤军的机会。

    可惜诸葛瞻立功心切,再加上他毫无作战的经验,以至于在武阳迎头撞上魏军骁骑营的时候,还不禁有些发懵,姜维这是去哪儿了,怎么魏军会绕到姜维的前头呢?

    一万久疏战阵只会摆摆花架子的蜀国御林军遭遇到了百战百胜的骁骑营,结果自然是没有任何悬念的,骁骑营只发起了一轮攻击,就轻而易举地撕开了蜀军的防线,将蜀军的阵型给撕了个七零八落,砍瓜切菜似地将诸葛瞻给收拾了。

    骁骑营首先是从左右两翼进行了迂回包抄,消灭这支蜀军对于许林来说,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压力,仗如果想打得出彩一些,那就是要将蜀军全部歼灭,不令一人逃掉,那才堪称是完美之战。

    当然这对骁骑营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毕竟以骁骑营的机动能力而言,是没有任何一支队伍能比得上的,更何况,此地地形是以平原为主,正是适合骁骑营发挥的理想地带,许林早就拿定了主意,不将蜀军全部拿下,这一仗还真不算他赢。

    面对魏军骑兵发起的突袭,蜀军御林军反应明显的慢了半拍,毕竟这支御林军几乎没有参与过任何的实战,更没有机会和魏军的骑兵交过手,自然不知道魏军骑兵的厉害。

    所以当魏军骑兵冲过来的时候,许多的蜀兵只是下意识地拿起武器准备作战,但骁骑营的速度是何其之快,攻势是何其的凶悍,只是眨眼的工夫,骁骑营就冲到了蜀军的面前,蜀军的防线就如同是纸糊的架子一般,顷刻间就坍塌了,魏军骑兵有如劈波斩浪一般,冲入到了蜀军阵中,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挡者披靡。

    黄崇和李球分别居于蜀军的左右两翼,他们倒是试图想要组织蜀军进行抵抗,但魏军的攻击快如闪电,应接不睱,黄崇和李球还没有机会去指挥人马战斗呢,就已经被魏军骑兵突破了阵型,双双战死于阵中。

    对蜀军两翼完成突破之后,骁骑营也成功地将蜀军给包围了起来,这个时候,蜀军就连撤退逃跑的机会也没有了,整支军队顿时乱作了一团。

    诸葛瞻原本看到魏军冲过来的时候,还有和魏军决一死战的念头,可眨眼的工夫,黄崇李球战死,蜀军陷入到了魏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这样的战斗状况,咋和兵书上完全不同呢?

    诸葛瞻当即就懵了,这样的交战场面,跟他想像的完全不同啊!

    诸葛尚此时只有十九岁,在朝中担任郎官,血气方刚,此刻看到形势危急,便立刻对诸葛瞻道:“父亲,事急矣,待孩儿杀出一条血路,护送您突围。”

    诸葛瞻脸色凝重,魏军骑兵来势极凶,蜀军根本就不能抵挡,如此乱军之中,想要突围,又谈何容易?

    想要活命,其实只有投降一个办法了,此刻蜀军被魏军包围,怕死的人已经是纷纷檄械投降了,诸葛瞻就算是想要禁止,也是不可能的了。

    碍于自己的身份,诸葛瞻自然是不可能投降的,毕竟自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之后,如果诸葛瞻临阵投降,那简直是辱没诸葛亮的名声,将来到了九泉之下,诸葛瞻都真是无颜去见他的父亲了。

    于是父子俩率领一些不愿投降的亲兵部曲奋力死战,双双战死殉国。

    整个战斗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就宣告结束了,蜀军一万御林军全军覆灭,只有零星的一些人逃脱,诸葛瞻父子连同黄崇李球尽皆战死,其余的人,大部分成为了魏军的俘虏。

    消息传到了成都,一下子就炸锅了,刘禅一屁股跌坐在了龙床之上,面如死灰,目光呆滞,嘴里边喃喃自语:“完了!全完了!”

    姜维自刎,诸葛瞻战死,五万蜀军尽皆覆灭,如今成都城内只剩下一万御林军,如何能抵挡得住魏军的虎狼之师,刘禅感觉自己此刻坐的根本就不是龙床,而是一个大大的火坑,随时都能将他烧成灰烬。

    此刻的刘禅,当真是万念俱灰,他用失神而无助地目光扫向了群臣,有气无力地道:“诸位爱卿,如今之事,奈之若何?”

    众大臣皆是沉默不语,光禄大夫谯周上前奏道:“陛下,臣夜观天象,益州之分野晦涩无光,此乃天亡之兆也,不如早递降书顺表,魏必裂土以封陛下,则上能自守宗庙,下可以保安黎民。如果死战到底,则玉石俱焚矣。愿陛下思之。”

    刘禅沉吟不决,底下的众臣倒是议论纷纷,皆认为谯周言之有理,这时殿下一人疾步上殿,冲着谯周怒斥道:“汝乃一腐儒,竟敢妄议社稷之事,自古有降天子乎?”

    众臣视之,乃北地王刘谌是也。

    刘禅一共生了七个儿子,长子太子刘璿,次子安定王刘瑶,三子西河王刘琮,四子新平王刘瓒,五子即北地王刘谌,六子新兴王刘恂,七子上党王刘璩。七子中惟谌自幼聪明,英敏过人,余皆儒善。

    谯周一看是北地王刘谌,倒也不好发作,只好后退到一边去了。

    刘禅素来不怎么待见刘谌,见他此刻不宣上殿,直斥大臣,面带不悦地道:“诸臣正在议事,此乃社稷之事,非你可预也,还不退下。”

    刘谌跪倒在地,以头抢地,泣道:“先帝创业如何艰难,如今陛下竟要以国降魏,汉与贼势不两立,若势穷力极,祸败将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

    刘禅迟疑未决,郤正出班奏道:“陛下,骠骑将军司马伦尚在绵竹,拥兵数万,陛下何不召其入都,以御逆魏。”

    刘禅一拍脑袋,我怎么把他给忘了,说到底,司马伦还是自家女婿,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关键的时候,还得指望他的这个好女婿呀。

    于是刘禅当即下旨,急召司马伦回京。

第2573章 玉石俱焚之计

    绵竹是成都北面的防御重镇,也是拱卫成都的最后一道防线,司马伦退守绵竹之后,并未一昧地死守绵竹,而是将兵力分开部署到了绵竹周围险要的隘口之处,利用险要的地势来阻击魏军的前进。

    由于魏军有投石车这样厉害的攻城武器,所以守城几乎等于是自取灭亡,司马伦和魏军交手已久,对魏军的进攻套路还是比较熟悉的,只有凭险据守,才是唯一能有效对抗魏军的战术。

    只可惜丢掉了剑阁之后,蜀中之地再无那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可以利用,司马伦在绵竹构筑防线,也是十分的勉强,究竟能坚持多久,司马伦心中也没有底。

    毕竟魏国大军已对成都形成了包围之势,想要守住成都,不光是司马伦这边需要顶住,姜维和陆抗那两边也必须给力才行,否则的话,魏军随便攻破一处,司马伦的努力也就全部付之东流了。

    邓艾在抵达涪城之后,便没有发起大规模的攻势,虽然有几次进攻,但只是小股部队在行动,意在试探蜀军的防御情况。

    司马伦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魏军的行动越诡异,就证明这里面会大有文章,现在蜀国的形势已经到了芨芨可危的地步,司马伦亦是无力回天,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双方在绵竹僵持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个时候,南边突然传来了姜维在武阳兵败自刎的消息,诸葛瞻前往接应,也战死于武阳,南线的蜀军全军覆灭,成都危在旦夕。

    司马伦闻讯之后,心头顿时一凉,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魏军一直在绵竹外围按兵不动,却选择在了南安做为突破口,这下姜维的败亡,让本来就已经是命悬一线的成都防线彻底地宣告崩溃。

    而魏军一旦从南面攻入成都,那司马伦在绵竹的坚守也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蜀国覆灭,司马伦也将彻底地失去了安身之所,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司马伦败亡,也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就在这个时候,朝廷派人来宣旨,急召司马伦撤军回成都护驾。

    对此司马伦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此时回成都,还有意义吗?

    羊祜的大军已经快要攻到成都了,而涪城的邓艾更是虎视眈眈,一旦司马伦从绵竹撤军,毫无疑问邓艾就会尾随而至,魏军南北两路夹击成都,司马伦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守不住成都啊。

    更别说魏军还有东路的一支人马在德阳,按照目前的形势,陆抗想要抵挡得住杜预的人马,也绝无可能,也就是说最终的结果将会是魏军三路大军围攻成都,这个时候大罗金仙来了,恐怕也无济于事。

    “殿下,末将倒是有一计,可破二十万魏兵。”钟会看到司马伦愁眉不展,主动地献计道。

    司马伦有些意外地看向了钟会,他知道钟会的鬼点子比较多,但事到如今,双方的实力对比太过于悬殊了,他们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钟会道:“成都西北百余里,有一地名为都安县,都安县有一山叫玉垒山,秦时蜀郡太守李冰曾在此筑堰围水,导流入蜀,当地羌人称之为湔堋,又称做金堤。如果殿下派兵前往都安堰,筑坝围水,等魏军围城之时,便可开坝放水,成都便为一片汪洋,二十万魏军皆可破也。”

    司马伦疑惑地道:“洪水无情,纵然可以破敌,成都又如何保全?”

    钟会淡然一笑道:“此为玉石俱焚之计也,魏军围城,成都必不可幸免,以水毁之,同归于尽,岂不更好?”

    司马伦当然清楚水灌成都的后果,钟会这条计策也是相当的毒辣了,就是准备拿成都城所有的军民与魏军同归于尽,一旦魏军围城,那蜀军就开坝放水,拼它个玉石俱焚。

    司马伦考虑了良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他的眸中掠过了一抹的狠色,身负国仇家恨,司马伦是不可能投降的,所以现在最好的结果就是和魏军同归于尽,最好是拉上曹亮,这样司马伦就算是死也死得甘心了。

    但这事需要做得极其隐秘才行,否则的话,魏军就不会轻易地来围城了,而且消息一旦泄漏,首先发狂的会是蜀人,司马伦是抱了与魏军同归于尽的想法的,但蜀国大多数的人可不这么想,他们宁可投降,也不愿死战,如果让他们知道自己成为陪葬品的话,不急眼才怪。

    于是司马伦拨了一万人马给钟会,让他前往都安县,名义上去守都安县,拱卫成都,但钟会到达都安县之后,将会把都安县的内外通道都封锁起来,然后秘密地筑坝围水,抬高都安堰的水位。

    当然筑坝围水也不能一下子就完成了,而是需要缓步进行,否则一下子让岷江断流了,下游的人马上就会发现异常。

    而且泯江水量甚大,仅靠人工筑坝的话,也不能实现截流,司马伦要求钟会不必心急,缓步筑坝,慢慢抬高水位即可,水漫成都的计划,绝不能有半点的泄漏。

    安排好一切之后,司马伦才率兵返回了成都,所幸邓艾并没有派兵来追击,司马伦的撤退才算是比较顺利,否则的话,他很可能会步姜维的后尘。

    提到姜维,司马伦不禁是有些黯然感伤,说实话,自从他降蜀之后,姜维待他真是不薄,两人颇有些相见恨晚之意,而姜维也是把司马伦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

    在最后的一次通信之中,姜维似乎已经感到他的大限将至,所以才会将蜀国所有的军务委托于他,并且告诉司马伦,他已经上表朝廷,让司马伦接替他的大将军职务,统率三军。

    尽管说这个职位现在堪称是烫手的山芋,但也足见姜维对司马伦的器重。

    信中提及到希望司马伦可以除掉黄皓,这恐怕是姜维最后的心愿了,司马伦暗暗发誓,别的遗愿或许他没法完成,但除掉黄皓这个奸佞,算是难度最小的了。

    姜维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他的耿耿一愿,至死也未能如愿,司马伦当然不希望他死不瞑目。

第2574章 抄家

    司马伦抵达成都的时候,刘禅派了秘书郎郤正和尚书郎李虎出城来迎接,司马伦当即向郤正问询了一些朝中的情况,毕竟司马伦一直领军在外,对朝中的情况不是很熟,此次回朝,自然需要首先熟悉一下。

    郤正倒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凡是司马伦问及的事情,皆一一见告,详实道来。

    当司马伦问询起姜维上表之事时,郤正却是一脸的茫然,因为姜维抵达南安之后,就从未再上过奏疏表章,郤正在朝中做的就是这个差事,所以他决计不会搞错的。

    司马伦顿时便怒了,姜维在给他的书信之中,可是亲口提到过给朝廷上书之事,但姜维的奏章居然没有送到天子手中,这显然是中间被人给扣押了。

    什么人敢吃了熊心豹子胆扣留大将军的奏疏,司马伦不用想也知道是谁,除了黄皓,别的人决计是没有这个胆量的,毕竟擅自扣留重要的奏疏,那绝对是要掉脑袋的事,朝中除了权势熏天的黄皓,决计是找出不第二个人的。

    此次司马伦回都,就是想着如何才能找机会除掉黄皓的,没想到黄皓自己便撞到枪头上来了,正是因为黄皓私自扣留姜维的奏疏,才导致了姜维和朝中无法取得联系,姜维最终战败自刎,黄皓也必将要付相当大的责任的。

    如此奸佞,又岂可饶恕于他,司马伦本欲进城之后,直接去面圣的,但现在他改了主意,带兵直扑奉车都尉府。

    黄皓虽是内官,但由于他深得刘禅的宠幸,身居高位,所以刘禅特别地赐了他一座很大的府邸,平时不上朝的时候,黄皓都会呆在自己的府邸之内。

    黄皓的府邸富丽堂华,堪比皇宫,歌妓舞姬成群,奇珍异宝成列,奢华之至。

    司马伦已经问清楚了郤正,此刻黄皓并未上朝,多半是呆在府里的,所以司马伦率兵赶到了黄皓府中,首先便将其团团围住。

    黄府的家人们一看,他们何曾见过如此的阵式,围府的蜀兵个个是杀气腾腾,吓得他们魂飞魄散,赶紧地去禀报给了黄皓。

    此刻的黄皓正悠哉悠哉地品着美酒,欣赏着歌舞呢,忽听外面人喊马嘶的,不禁是大皱眉头,什么人,敢坏了咱家的雅兴?

    黄皓刚想派人出去瞧瞧是怎么回事,府里管事的就急冲冲地跑了禀报称有军队包围了府邸,黄皓大怒,这不是太岁头上动土吗,整个皇城之内,就连后主刘禅都敬他三分,谁敢这么大胆?

    黄皓刚一出府,就瞧见了一身戎装的司马伦,黄皓愣了一下,旋即满脸堆笑地道:“原来是司马骠骑啊,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下官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

    奉车都尉只是比二千石的官职,而骠骑将军却是中二千石的官职,秩比三公,所以在职位上,司马伦是高于黄皓的,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

    当然黄皓在朝中横行无忌,纵然是三公级别的人物他也不放在眼里,黄皓唯独忌惮的是手握兵权的姜维,如今姜维死了,黄皓自然比谁都开心,不过当司马伦出现在他家门口的时候,黄皓不禁是暗暗地吃了一惊,想到司马伦一样也是手握重兵的人,他依然不能无所欲为,所以对司马伦自然也是一脸讨好的态度。

    司马伦却是不为所动,满脸冰霜,没有理会黄皓,而是下令手下的士兵入府搜查。

    黄皓脸色勃然一变,沉声地道:“司马骠骑,你这是何意?”

    司马伦冷冷地道:“本将军接到密报,称有魏国的密探藏匿在黄都尉的府中,不得不查,希望黄都尉可以配合。”

    黄皓更是大怒,他的府里哪里来得什么魏国奸细,分明是司马伦编造借口,栽赃陷害,想要抄他的家,黄皓怒气冲冲地道:“司马骠骑,你知道你这么做的后果吗?”

    司马伦淡然一笑道:“职责所在,不得不查。”

    黄皓气得浑身哆嗦,点指着司马伦,道:“某要到陛下那里告你,告你胡作妄为,栽赃陷害。”

    司马伦坦然自若地道:“随便。”

    看到那些蜀兵如狼似虎地冲入了黄府,黄皓气得直跺脚,但却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是气哼哼进宫去向刘禅告状了。

    郤正就在身后,看司马伦刚一回来就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而且惹得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后主最为宠幸的黄皓,他不禁大为担忧,这回司马伦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但司马伦却不以为然,对付黄皓这种人,你用正常的手段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司马伦决定先抄家,掌握黄皓的罪证之后,然后再上朝逼迫刘禅处决黄皓。

    现在的成都的局势危如累卵,刘禅还得倚仗司马伦的军队来守成都呢,所以这个时候司马伦的权力其实是无限大的,甚至可以说他想要换个皇帝,都是轻而易举的事,趁着这个机会,搞掉黄皓,帮助姜维完成遗愿,也算是司马伦报答姜维恩情的唯一机会了。

    至于他如此拥兵自重,会不会让刘禅心生反感,秋后算帐,这已经不在司马伦的考虑范围了。

    再说了,蜀国还有以后吗?

    魏国大军压境,蜀国覆亡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司马伦已经开始执行玉石俱焚的计划,准备和曹亮拼个同归于尽了,也就是说蜀国已经没有未来了,司马伦现在不管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

    兵士的抄家的速度那是相当的快,不过小半个时辰,就已经将黄府给翻了个底朝天,许多黄皓贪赃枉法的证据都被搜了出来,光是他贪污受贿的财宝,就堆积如山,亮瞎了众人的眼。

    郤正李虎看得也是目瞪口呆,都知道黄皓贪婪,但谁也不会想到黄皓竟然会贪赃到这种程度,堪称是富可敌国。

    更重要的是,从黄府之中,搜出了不少的黄皓私自藏匿的奏疏,其中便有姜维给朝廷的奏疏,单凭这一点,黄皓就是死罪。

    司马伦拿到了想要的东西,便急冲冲地赶往皇宫去了。

第2575章 斩黄皓

    皇宫里,黄皓正在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刘禅哭诉司马伦的“无礼”之举,央求刘禅给他做主,惩治司马伦。

    刘禅被他给哭得是心烦意躁,现在魏军已经是将要兵临城下了,刘禅现在能倚仗的人,也只有司马伦了,所以黄皓要刘禅来处置司马伦,那谁还能再替他守都城啊?

    刘禅对黄皓一直很宠幸不假,但刘禅也分得清孰轻孰重,到了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候,能臣可比弄臣要重要的多,刘禅又岂能为了维护黄皓去开罪司马伦。

    更何况,他得罪得起吗?司马伦手握重兵,就算是他想造反的话,恐怕都无人能制衡于他,所以那怕黄皓一直在哭哭啼啼,刘禅都不敢答应他什么,只是说这其中有什么误会,等司马伦上朝之后,讲清楚就可以了。

    刘禅刚刚安抚住了黄皓,就听黄门官高声唱诺:“骠骑将军司马伦觐见!”

    刘禅急忙令黄皓藏身屏风后面,然后才宣司马伦上殿。

    司马伦上殿之后,依礼参拜,并陈上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奏章,刘禅一看,这是弹劾黄皓的呀,上面列举了黄皓的十大罪状,并且附有详细的罪证,可谓是证据确凿,铁证如山。

    刘禅皱了皱眉,道:“朕这次召爱卿回京,乃是为了社稷大事,如今逆魏大军兵临城下,国之危矣,望爱卿能为朕分忧解难,这些小事,日后再办如何?”

    司马伦奏道:“陛下,黄皓擅权弄国,欺君罔上,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民怨沸腾,前秦有赵高乱政,后汉有张让祸国,皆亡国之罪臣也,黄皓与之无异,陛下如不肯杀黄皓,则民怨难平,成都亦难守也。”

    刘禅道:“司马爱卿有些言重了,黄皓不过是一趋走小人,又焉何能祸乱朝纲,纵使有些专权之事,也是朕过于纵容了,这样的吧,让他给司马爱卿陪个不是,下不为例如何?”

    于是刘禅将黄皓唤了出来,黄皓跪伏于司马伦面前,磕头如捣蒜,泣道:“某早晚趋侍圣上而已,并不干与国政。司马骠骑休听外人之言,欲杀某也。某命系于通权达骠骑,惟骠骑怜之!”

    司马伦不为所动,冷冷地道:“你不必给我赔罪,到了九泉之下,给姜维大将军赔罪去吧。”

    转头对着刘禅道:“黄皓祸国殃民,罪证确凿,陛下如果不肯杀他,那么臣便担不起守卫成都之责,还请陛下另请高明。”

    司马伦此举等于是将了刘禅一军,有他无我,有我无他,你看着办吧!

    这回刘禅真的是有些纠结了,说实话,这黄皓打小就是刘禅的玩伴,感情甚笃,黄皓敢这么肆意妄为,一大半是刘禅的纵容导致的。

    但司马伦的态度十分明确,不杀黄皓,他就要撂挑子了,而现在除了司马伦,刘禅真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看来这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了,刘禅纠结了好半天,终于下旨处斩黄皓。

    黄皓唯一指望的人也就是刘禅了,如今连刘禅都放弃了他,那他肯定是死定了,绝望的黄皓是痛哭流涕,连连向刘禅哀求饶命,刘禅不忍视之,只好把头给扭了过去,视而不见。

    司马伦等的就是这道圣旨,当即上前一把揪着黄皓的衣领,大大步流星地朝殿外走去,将黄皓给拖到了午门外,斩首示众。

    蜀国群臣百姓苦黄皓久矣,看到司马伦亲自暂斩黄皓,个个都为之拍手称快,奔走相告,许多人是喜极而泣,司马伦的威望在成都陡升,人人称颂。

    随后刘禅下诏任命司马伦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总揽成都的军政大权,将成都的防务全权交给他来处置。

    司马伦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黄皓的党羽,这些年来黄皓结党营私,党羽极多,如今黄皓被诛,难免有些人会进行报复,所以司马伦必须要先下手为强,将黄皓的党羽连根拔除,这样才能以绝后患。

    毕竟现在国难当头之时,随便有些人通敌叛国,就有可能对成都的防御造成极大的破坏,司马伦想要强化成都防御,首先就必须要铲除这些余孽,斩草除根,一个不留。

    司马伦这一搜捕,至少搜到了上千人,这些人平时依附于黄皓,为非作歹,倒也是死有余辜,司马伦一声令下,将这上千人全部斩首,一时间,成都街头血流成河,恸哭震天,许多人被吓得是面如土色。

    司马伦这种铁血的手腕也难免会遭来一些非议,毕竟许多人虽然是黄皓的党羽,但也是罪不致死的,司马伦如此血腥杀戮,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但司马伦没有理会这些,非常时刻,当用非常的手段,为了防止黄皓党羽的报复,只有铁血镇压才是最好的办法。

    接着,司马伦下达戒严令,封闭成都所有的城门,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城门,城中的官吏和百姓,只要是十五岁以上的五十岁以下的男丁,一律征召入伍,参与到守城之中来。

    而城中的所有物资军械粮草,都由司马伦统一调派,优先保证守城军队供应,任何通敌叛国的行为,一经抓获,直接处决。

    成都的空气,陡然间变得紧张起来,司马伦铁血高压的手段,让成都的军民都压抑得有些喘不过气来,尤其是那些下层的官吏,以前他们吃着俸禄,干着悠闲的差事,小日子过得很不错,但现在司马伦下达了一个天不分南北,地不分东西,所有官吏百姓皆有守城抗敌之责,于是大批的中下层官吏都被征召到了军中,拿起武器守卫城墙,日夜轮班,时刻都不能懈怠,不禁是个个叫苦不迭。

    大城无防,想守卫成都这样的大都城,光凭司马伦手下的军队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司马伦才会下达全民动员令,朝中那些冗余的官员司马伦当然不会放过,至于青壮百姓,那就更不用说了。

    一时间搞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但司马伦却是我行我素,丝毫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

第2576章 疯子司马伦

    “哦,司马伦杀了黄皓?”曹亮翻看着最新的情报,有些意外地道。

    黄皓可是蜀国的一大蛀虫,想除掉黄皓的人可不止一个两个,但由于有刘禅的辟护,还真没有能拿黄皓怎么样。

    当初姜维因为黄皓误国乱政之事欲杀黄皓,但却被刘禅所阻,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蜀国再无人能制得了他。

    没想到这次司马伦却能将黄皓给杀了,而且还是逼着刘禅下旨给杀的,确实干得漂亮,也算是了却了蜀国许多人的心愿,看得出司马伦倒是有些手段的。

    姜维死后,蜀国能够主持大局的人也就剩下司马伦了,不过现在司马伦能调动的兵力也极为有限了,陆抗罗宪的兵马现在被围困在了德阳,除了司马伦手下的四万人马和成都的一万御林军之外,再没有别的兵马可以调动了。

    不过就算是兵力如此的紧张,司马伦居然还派钟会带领一万兵马去守都安县了。

    都安县在成都的西北,虽然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也是成都外围的一个重要据点,但它却不在魏军的进攻路线上,司马伦这番操作,似乎有些让人看不懂了。

    难道说司马伦派钟会守都安是为了留一条西去的退路?

    不过这显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成都往西是汶山郡,那里荒凉偏僻,地域狭小,蜀国朝廷逃亡汶山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

    而汶山再往西,就是大雪山了,恶劣的生存环境更是让人望而却步,所以蜀国西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司马伦不会无的放矢,既然他能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还走出这步闲棋,这里面肯定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都安有什么?曹亮猛地想起,都安不就是都江堰的所在地吗,如果司马伦在都江堰筑坝围水,将岷江水位抬高,然后决堤放水,淹没成都,便可以上演当年关羽在襄樊水淹七军的战例了。

    以水代兵,司马伦果然是好计策啊,玉石俱焚,同归于尽,既毒且狠。

    曹亮一眼便识破了司马伦的毒计,司马伦和他可是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他准备拿成都所有的人来陪葬啊。

    不过蜀国朝中大部分的人却未必会同意司马伦的做法,曹亮思忖片刻,下令邓艾屯兵雒城,羊祜屯兵广都,暂时不对成都进行围攻,只令马隆率先登营赶往都安,对都安的钟会军形成围攻之势,但只是围而不攻,以避免其狗急跳墙。

    同时曹亮给间军将军方布下令,让他派人潜入到成都去,将司马伦的计划想办法通知到蜀国大臣那儿,这些蜀国大臣不想死的话,肯定就会进行内卷,曹亮只需静观其变即可。

    ………………………………………………………………

    “疯了!疯了!全疯了……”侍中张绍听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满脸的不可置信,喃喃地自语道。

    张绍是张飞的次子,也是后主刘禅的小舅子,妥妥的皇亲国戚,元从派的领袖人物,尽管说曾经强大无比的元从派到现在已经是人才凋零,势力锐减,但张绍在朝中的地位,依然是牢固异常的。

    尽管说张绍也搞不清这个消息究竟是什么人传递过来的,对方显然是刻意地隐瞒了身份,但对方拿出来的证据却是言之凿凿,容不得你不信。

    如果这事真的是真的话,那么整个成都都处于一种极度的危险之中,司马伦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他在执行着一项极其疯狂的计划,他要拉整个成都的人一起陪葬啊。

    张绍坐立不安,他觉得这个事应该立刻禀报刘禅知道才是,如果不阻止司马伦的话,那么整个成都很可能就会成为一片汪洋,所有的人都得去喂鱼鳖。

    就在张绍准备动身之时,忽然管事的前来禀报,辅国大将军董厥前来拜会,张绍立刻将其迎入府中,双方寒喧了一番之后,董厥立刻是抱怨了起来,司马伦独断专行,拥兵自重,完全不将他们这些朝中老臣放在眼里,比起先前专断的姜维来,司马伦是更胜一筹,这让董厥很是不满,特意地来找张绍商讨对策,不能任由司马伦胡作非为了。

    张绍暗暗冷笑,这才算哪跟哪,真正劲爆的东西还在后头呢,于是张绍将他秘密得到的关于司马伦计划的消息讲给了董厥听。

    董厥听后,顿时是目瞪口呆,天呐,司马伦这是疯了吗,居然能想出这种绝户之计,他和曹亮有着不共戴天之仇,难道就要拿成都的几十万人给他陪葬吗?

    张绍道:“这事咱们得立刻禀报陛下才是,龚袭兄你来的正好,咱们一同进宫面圣。”

    董厥这个时候反倒是冷静了下来,他摆摆手,道:“此事若告知陛下,陛下肯定会召司马伦询问的,如今司马伦大权在握,看他杀黄皓的手段如此铁血强硬,如果此事泄漏的话,只怕司马伦狗急跳墙,你我皆有性命之忧啊。”

    司马伦杀黄皓虽然是大快人心,但他诛杀黄皓党羽上千人的杀戮行为却也让朝中诸臣是为之胆寒,太暴虐太残酷了,好不容易打发了姜维,现在来了一个更狠的,董厥很是清楚这种事情泄漏后的后果,所以力阻张绍进宫面圣。

    张绍不禁是面露难色,不告知刘禅的话,这事又如何处理?

    董厥沉吟了一下,道:“此事还需秘密处置才行,这样吧。某去找谯大夫,商量一个万全之策,再做定夺。”

    张绍是元从派的领袖,董厥是荆襄派的元老,而谯周则是益州本土派势力的代表人物,他们这三派势力一直是蜀国朝廷之中的三大支柱,彼此明争暗斗了几十年,只不过现在突然让司马伦这个外来的势力抢去了所有的风头,让他们显得黯淡无光了。

    现在想要对付司马伦,就必须要元从派荆襄派益州派全部联合起来才行,司马伦的这个绝户之计,他们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接受的。

第2577章 三派联手

    谯周听闻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也同样是震惊无比。

    说实话,益州本土派在刘备入蜀之后,就备受打压,一直得不到重用,无论诸葛亮时执政时期,还是蒋琬费祎姜维主政的后诸葛亮时代,他们都没有多少的出头之日,所以魏国伐蜀,益州本土派感觉到他们的春天到来了。

    但司马伦的这个水淹成都计划,宛如一盆凉水浇头一般,让谯周打了一个激灵,如果任由司马伦推行计划的话,那他们益州本土派不但看不到春天的来临,反而会堕入到无底的深渊。

    荆襄派虽然多年来一直压制着益州派,但至少还会给益州派留下一些生存的空间,谯周能担任光禄大夫,也算是双方妥协的一种结果。

    当然,益州派想要谋取更大的上升空间,那就会触犯的荆襄派的利益,所以,这么多年来,双方几乎是水火不容的,明争暗斗的特别厉害。

    但现在,他们却不得不捐弃前嫌,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司马伦的所做所为,不光是危及他们的利益,更是严重地危及到了他们的性命,甚至他比魏军还更要可怕。

    为了对付魏军,司马伦已经是几近疯狂,不惜拉上整个成都的人来陪葬,如此穷凶极恶之人,自然能让大家是同仇敌忾。

    谯周也不同意将这情况告知后主刘禅,毕竟刘禅是出了名的耳根子软,万一消息泄漏,现在掌握着成都军政大权的司马伦弄死他们跟弄死几只蚂蚁一样简单。

    董厥谯周和张绍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对付司马伦,必须要先下手为强,趁着司马伦没有防备的时候,发起突袭,一举将司马伦给擒获,只要他们能扣押住司马伦这个人质,其麾下的军队也必然是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而且此事是宜早不宜迟,钟会驻兵都安县,封锁的甚是严密,谁也不知道他在那边已经是什么进度了,如果钟会在都安堰筑坝围水成功,那么随时就可以水淹成都。

    所以他们一旦确定了要拿下司马伦,就必须下手要快。

    但在哪儿下手,这似乎是一个大问题。

    目前整个成都的城防都由司马伦来负责,几乎城内所有的要害地方,都在司马伦军队的控制之下,这些军队,可都是当初司马伦降蜀之时从中原带过来的兵马,除了听从司马伦的指挥之外,谁的命令都不好使,那怕是后主刘禅下旨,都休想要调得动司马军的一兵一卒。

    所以想要在司马伦负责的城防地段中擒拿司马伦,那等于是与虎谋皮,根本就不可能办得到。

    现在唯一司马军不能掌控的地方,也只有皇宫了,皇宫之内,担任宿卫的,还是原先的御林军。

    御林军原本是由卫将军诸葛瞻来指挥的,不过诸葛瞻刚刚在武阳阵亡,朝廷还没有来及任命新的卫将军,目前负责皇宫内御林军指挥任务的是殿中督张通。

    而张通正是董厥的妹夫,既然商量了要在宫中动手,那董厥当即表示张通那边他来沟通,明日早朝之时,只要司马伦抵达午门,张通便会带御林军直接将司马伦给拿下,而谯周则负责封禁宫门,以防司马军的反扑。

    但现在的问题是明天司马伦会不会上朝的,司马伦如果明天不进宫的话,任凭他们再完美的布置也是白搭。

    “这个某来想办法。”张绍主动地将这个任务给承揽了下来,毕竟张绍可是后主的小舅子,皇亲国戚,想要进宫是很方便的事,甚至都不需要通传。

    于是三人分头行动,董厥去找张通,谯周则是秘密地调集益州各个豪强士家的部曲,而张绍则是立刻动身前往皇宫,去面见刘禅。

    谯周虽然只是光禄大夫,看起来只是有职无权,但他们这些益州派的豪强士族在益州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实力,所控制的土地和人口,数量是极其庞大的,在经济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算是荆襄派把持朝政多年,却也不敢将益州派彻底地铲除,只能是在政治上让他们靠点边,但在经济上,益州派却是占了成都的大头的。

    而谯周做为益州派的领袖,又是儒学大家,门生故吏多如牛毛,所以谯周才会主动地承揽封禁宫门的重任。

    他们三人早就商讨好了,一切都必须要在秘密的状况下进行,千万不可以露出半点的蛛丝马迹来,一点让司马伦有所察觉的话,那他们定然会遭来杀身之祸。

    商定之后,张绍率先动身,装着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乘车慢慢悠悠地前往皇宫,宫门的宿卫一看是国舅爷驾到,倒也没有阻拦,张绍借口去瞧张皇后,然后便进得宫来,直奔刘禅所居住的长乐殿。

    刘禅这段时间以来也够心烦意躁了,黄皓被杀之后,宫内和黄皓有牵连的太监也被司马伦给诛杀了大半,剩下的近侍现在都是战战兢兢,连大气也不敢喘上一声,以至于刘禅身边服侍的人,都几乎快成了哑巴,连个说话斗乐的人也没有,让刘禅极是郁闷。

    这个时候,就听得殿外有人高声地唱诺:“西乡侯请求觐见。”

    西乡侯是张飞的爵位,张飞去世之后,因为长子张苞早夭之故,便由张飞次子张绍继承了西乡侯的爵位,如今张绍在朝中担任侍中兼尚书仆射,也是朝中相当显赫的人物。

    刘禅和张绍年纪相当,打小关系就很好,再加上姻亲的关系,所以张绍往来于宫禁之中犹如是家常便饭。

    此时已经是入夜时分了,但刘禅还是不以为意,正好自己也睡不着,立刻宣张绍上殿。

    张绍入殿之参拜之后,坐到了阶下,道:“看陛下这几日可瘦多了,龙体要紧,陛下万不可操劳过度啊。”

    “有吗?”刘禅摸了摸了自己的双下巴,然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道:“如今社稷危亡,朕岂能不忧啊。”

    张绍道:“如今有司马大将军主持成都防务,军民上下一心,必可退逆魏之敌,陛下尽可宽心。”

第2578章 诱饵

    刘禅摇头苦笑了一声,道:“子初啊,这里又不没有外人,你就跟朕说实话吧,你觉得司马伦真有逆天的本事吗,能把朕这马上就要丢的江山社稷给挽救回来吗?”

    张绍道:“陛下,臣可没那个本事下断言,不过司马伦才识卓著,胆色过人,如果陛下能待之以厚恩,他必会感恩图报,尽心尽力地来守成都的话,或许还有一线转机亦未可知。”

    刘禅疑惑地道:“朕已委任他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全权负责成都的防务,这还不够吗?”

    “当然不够了,”张绍道,“大将军之上还有大司马,还有三公,陛下既然要重要于他,那何不封他为丞相,加封护国公,真正的位极人臣,这样才能体现陛下的诚意和态度,相信司马伦受封之后,必是肝脑涂地,鞠躬尽瘁。”

    刘禅犹豫了一下,蜀国担任过丞相的,也只有诸葛亮一人,此后丞相之位,便不复再设了,蒋琬、费祎、董允虽然和诸葛亮并称为蜀国四相,但他们都没有真正地担任过丞相之职,在蜀国,不管何时,只要提起丞相来,那就是必定是指诸葛亮。

    而且蜀国封爵,最高一级也只是侯爵,从来也没有封公的,此刻张绍突然提议加封司马伦为丞相护国公,倒是让刘禅有些意外。

    不过刘禅想了想,张绍也说得对,想要马儿跑得快,就得让马儿多吃草,更何况蜀汉眼看着就快没了,就算是给司马伦封王,那也不过是虚名而已,这种惠而不费的事情,刘禅也用不着怎么纠结了,于是便点头答应下来。

    张绍也算是松了一口气,毕竟想要将司马伦引诱到宫里来,就必须拿出足够的诱人条件才行,而且这事还得瞒着刘禅,只有越少的人知道成功的机会才会多一些。

    这次计划,可是张绍董厥谯周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搁里头的,稍有闪失,那便是万劫不复,张绍必须小心翼翼才是。

    于是张绍向刘禅讨了道圣旨,准备亲自去见司马伦。

    次日清晨,张绍一早起来,就赶往了大将军府,只不过他到了大将军府,却扑了一个空,司马伦不在府中,一打听,才知道昨天司马伦压根儿就没有回来,夜宿于宣明门。

    宣明门是成都九门之一,位于城南,张绍听到司马伦在宣明门,立刻便动身赶往了宣明门。

    司马伦在宣明门,几乎是一夜未眠,都说大城无防,想要守住拥有九座城门的成都城,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你有足够多的兵力,才有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防御完善。

    现在司马伦面临着严重的兵力不足的问题,尽管他强征了不少的吏民上城协防,但司马伦也清楚,这也就是自己给自己壮点胆罢了,以这些临时招募来的吏民,战斗力几乎是弱成渣,如果魏军真来进攻的话,司马伦所能倚仗的,还是他的那点嫡系人马。

    但尽管如此,司马伦还是全力以赴地做好防御准备,准备和魏军进行殊死一搏。

    尽管司马伦还握着一张最大的底牌,但这张底牌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轻易出的。

    张绍赶到了宣明门,看到司马伦忙碌的身影,上前感叹道:“子彝啊,你这般事无巨细,事事亲力亲为,纵然是诸葛丞相再世,也是不遑多让啊,真的是辛苦你了。”

    司马伦停下了手,笑道:“舅舅过奖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在其位就得谋其政,陛下委以城防之重任,安敢懈怠,以失陛下之望。”

    司马伦娶的南平公主就是张皇后的女儿,所以司马伦叫张绍舅舅倒也没有毛病,而且在这之前,张绍对司马伦也很是照顾,当初司马伦刚到成都之时,两人的关系也是相当的融洽。

    如果不是说司马伦想拉上成都所有人都陪葬的话,张绍也认为和司马伦一直可以友好地相处下去。

    张绍不动身声地含笑道:“这次某过来,是特意地宣陛下旨意的,恭喜子彝,贺喜子彝,陛下降诏封你为丞相护国公,自诸葛丞相去世之后,还无人能享如此崇高之位,子彝你赶紧收拾一下,随某回皇宫接受册封吧。”

    司马伦这次确实有些诧异,蜀国多久没有丞相了,差不多快三十年了吧,自从诸葛亮去世之后,丞相之位就束之高阁,蒋琬当政是为大司马,费祎为大将军,董允为侍中尚书令,三人虽有丞相之权,但却无丞相之名,丞相一职,在蜀国已经成为了诸葛亮的专属名称。

    这次刘禅突然加封司马伦为丞相兼护国公,确实让人有些意外,不过按照现在的形势,蜀国已经真的到了危急存亡之秋,确实需要仰仗司马伦来守成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刘禅对司马伦进行加官晋爵,大加封赏,以此来激励司马伦,倒也不算什么奇怪的事。

    不过别人或许会稀罕这种封赏,但司马伦却是波澜不惊,毕竟司马伦以前最高被封到了赵王的爵位,自然也不会稀罕什么护国公了。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司马伦对成都的防卫并没有抱什么绝对的信心,他很清楚,蜀国的灭亡就在眼前,这一劫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逃得过去的,唯一的悬念也就是蜀国还能坚持多长的时间以及司马伦到底能拉上多少人来陪葬的问题了。

    那怕现在就算是刘禅把皇位让给他,对司马伦而言,都没有什么意义。

    “多谢陛下的厚爱,只是现在军务繁忙,某实在是不便前往皇宫,请舅舅还是回禀陛下,等击退了魏军,再册封未迟。”司马伦拒道。

    张绍一听,不禁是暗暗心惊,连这么高的职位都不足以让司马伦动心,那他们的计划岂不是要破产了?

    张绍可不是一个轻易就放弃的人,连忙地道:“陛下那边的册封仪式都准备好了,怎么能说推迟就推迟呢,子彝你现在是大将军,如果晋升为丞相的话,那便是更可以威仪蜀中,蜀中上下人等,尽听你差遣,政令所出,无人敢不从也。这边军务再紧,也不差这一时半刻的,莫要让陛下及百官久等了。”

    司马伦沉吟也一下,也不疑有它,于是同张绍一起前往了皇宫。

第2579章 午门之变

    以司马伦目前在蜀国的地位,也不会担心有人来害他,毕竟现在成都的所有军政大权,都紧握在了司马伦的手中,为了成都防御战,司马伦可以随意地调动成都城内的任何人力和物力,而无需去征得其他人包括后主刘禅的同意。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谁想要杀他司马伦,就必须要承担被夷平九族的后果,毕竟司马伦麾下的军队,只忠于司马伦一个人,连皇帝的命令都不会听从,谁敢动歪念头,只能是自取灭亡。

    更何况,大将军姜维死后,蜀国已经是无人可用,无兵可调了,想要抵御魏军的进攻,整个蜀国上下唯有倚仗司马伦一人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巴结司马伦都还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会谋害于他。

    所以这次司马伦进宫上朝,也和平时是一样的,丝毫没有感觉出什么异样来,而且司马伦随身也仅仅只带了数十名亲兵而已。

    张绍一路之上,暗暗地冷眼打瞧,司马伦果真是没有什么戒心的,这也让他放心下来,心中暗道,年轻啊,司马伦终究还是嫩了一点,阅历和经验还是浅薄了些,如果司马伦出入带上几千甲兵的话,那怕就是踏入到皇宫之内,谁也奈何不了他。

    现在司马伦终究是会为他的年轻和浅薄而付出代价,午门之内,早已是杀机重重,司马伦只要踏足午门,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

    张绍终究是侵淫于朝堂之上几十年的老政客了,要知道,如今荆襄系把持朝政已有四十余年了,元从系人才凋零,实力大不如前,张绍能在荆襄系和益州系的夹缝之中依然混得相当不错,足见其老谋深算,颇有点手段。

    一路之上,张绍故意地和司马伦扯这扯那,褒扬奉承之词是滔滔不绝,虽然有些肉麻,但这却是张绍的谋算,这一路不能给司马伦任何思考的空间,以防止司马伦临时变卦,突然地改变行程,那样他们就会前功尽弃了。

    很快,他们便抵达了皇宫外,由于事先早有安排,张绍也不用通传,径直地请司马伦入宫。

    按照惯例,司马伦随行的亲兵自然是不能入内的,他们在会午门外等候,由于司马伦此前已经是身为大将军,被赐予了剑履上殿的资格,所以进了午门之后,司马伦也不用脱靴不用交剑,径直便可以上殿。

    张绍却需要按照上殿的规矩,脱掉靴子,步趋上殿,这些细节张绍倒是做得一丝不苟,以免引起司马伦的怀疑。

    皇宫内一切如旧,除了宫门口站着几个宿卫之外,整个皇宫内是空荡荡的,十分寂静,这和平常时候完全没有什么两样,司马伦倒也没有起什么疑心。

    不过他们刚往里走了几步,身后的宫门却突然关闭了,这在寻常的时候,是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事。

    司马伦心底里突地一沉,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不过他刚把手按到了剑柄之上,两厢边就突然地涌出了无数的御林军,手持刀枪,呼啦啦地将司马伦和张绍团团地围在了中间。

    后面紧接着走出两人,一个便是辅国大将军董厥,另一个是殿前督张通,董厥看到将司马伦给擒下了,不禁是大喜,哈哈大笑道:“某计成也。”、

    司马伦放弃了拔剑,毕竟这么多的御林军,自己根本就是寡不敌众,司马伦看了一眼董厥,又看了一眼身边的张绍,这个时候就算是再傻的人也不可能不知道是他们合谋要来算计自己。

    司马伦冷笑道:“董厥张绍,你们端的是好算计啊!只不过某不明白,杀了某,对你们有什么好处?想要纂夺某的兵权,某劝你们还是省省吧,只要你们踏出这皇宫半步,绝对没有人能活着离开。”

    这一点司马伦自然是有恃无恐的,那怕今天他横死宫中,麾下的那些兵马也不会听从任何人的指军,反倒是会将皇宫中的人斩尽杀绝来给他报仇的,想夺他的兵权,简直就是白日作梦。

    董厥冷笑一声道:“司马伦,没人想要夺你的兵权,也没有想要取你的性命,我们今天所做所为,也不过是不想给你陪葬而已。你和魏国皇帝有仇,但也犯不着拉我们一起下地狱吧?”

    司马伦为之一怔,看来自己准备水淹成都的计划还是被董厥他们知道了,按理说,钟会那边的行事非常的隐密,他已经封锁了都安堰周边的所有地方,那怕是一只苍蝇都休想飞得过去,钟会在都安堰筑坝围水的消息,根本就无法透露出来。

    但最终这个计划还是百密一疏,司马伦如今一时不防,失手被擒,只是暗自嗟叹,看来他太低估蜀国的这些人的求生欲望了,他们是宁降不死,自己这个玉石俱焚的计划,对于蜀国人来说,完全就是一场噩梦,也难怪他们会铤而走险,将自己诱入到宫中直接给擒下。

    司马伦扼腕而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原本他以为自己会败在魏军某位大将的手中,但没想到竟然是被董厥张绍等人给算计了。

    司马伦从来也没有怕过死,他早就做好了与魏军同归于尽的打算,只可惜现在他已经没有那个机会了,蜀国人,张口闭口汉与贼誓不两立,但到了关键时候,却个个如同怂包一样,立场还不如自己这个魏国人坚定呢。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司马伦功败垂成,他傲气凌然地扫视了董厥张绍一番,却也懒得再和他们多说什么。

    一群贪生怕死之辈,真是耻于与他们为伍。

    董厥吩咐张通将司马伦押解下去,严加看管,决不能给司马伦逃跑或自杀的机会,只有司马伦活着,他们才有可能活下去,一旦没有了人质,分分钟就会被司马军给剁成肉泥。

    这时,谯周也赶了过来,现在司马伦被擒的消息封锁很严,还没有传出去,成都城内暂时是平静的。不过这种平静的局面也不会维持多久,一旦消息泄漏出去,整个成都城内必定会陷入到狂风暴雨之中。

    所以三人一合计,此事需要立刻禀报刘禅,他们火速赶往议堂大殿。

第2580章 降了吧,陛下

    大殿之上,刘禅正在准备着册封仪式,这次封的可是丞相,要知道蜀国已经二十九年没有丞相这个职位了,尽管局势相当的紧张了,但今天册封仪式依然是不能马虎的。

    就在这个时候,董厥、张绍、谯周相偕上殿,刘禅不禁愣了,百官都来了,唯独今天的主角司马伦不见踪影,这是这么一回事?

    三人之中,数董厥的官职是最高的,他是辅国大将军兼平尚书事,他上前一步,拜道:“启禀陛下,司马伦狼子野心,令钟会秘筑坝于都安堰,妄图以水代兵,水淹成都,为了陛下的安全,为了季汉的江山社稷,也为了成都的黎民百姓,臣与张侍中、谯大夫共议,擒司马伦于午门之内,如何处治,请陛下来定夺。”

    刘禅这回真的是惊了一个瞠目结舌,司马伦居然会想出掘都安之水淹成都的法子来,能不能破敌还两说,但成都城内的人,恐怕无一人可以幸免,如此的绝户之计,那岂不是要置成都所有人的死地吗?

    刘禅闻听之后,只觉得后脊背嗖嗖发凉,一屁股跌坐在龙床之上,双目失神,神情呆滞,喃喃自语道:“好他个司马伦,枉朕如此信任于他,他竟然能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事,来人,传朕旨意,将司马伦斩首于午门。”

    董厥、张绍、谯周三人一听,齐声地道:“陛下,杀不得啊!”

    刘禅诧异地道:“既然你们说司马伦是罪大恶极之人,为何却不让朕来杀他?”

    董厥道:“陛下,虽然擒住了司马伦,但这成都城内,全是其亲信党羽,如果陛下杀了司马伦,那他的部下必然要为其报仇,一旦他们杀入到宫中,岂不要危害到陛下的性命,所以这司马伦暂时便是人质,万万杀不得。”

    刘禅顿时脸色大变,既然这个司马伦杀不得,可你们又把他给捉住了,放又放不得,这岂不是骑虎难下么?

    而且魏军就快要打来了,成都的防务全都指望着司马伦呢,这回你们把司马伦给捉了,那接下来的仗又该怎么打,谁能顶替司马伦的职位去抵御魏军啊?

    面对刘禅的询问,董厥张绍和谯周相互之间对视了一眼,这个问题他们之前确实已经是讨论过了,就算是擒住了司马伦,也并非是万全之计,比如钟会那边全然不顾,丧心病狂地水淹成都的话,他们依然还是死路一条,所以他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挟持司马伦做人质,从成都逃出去再说。

    当然,离开了成都,他们也没有任何的选项了,城外全是魏军的地盘了,只有向魏军投降的话,才能活命的机会,否则的话,出了成都亦是死路一条。

    谯周是坚定的投降派,当初魏军刚刚打过来的时候,谯周就已经开始谋划向魏军投降的事宜了,这在他看来,是改变益州本土派多年以来一直被压制的一个机会。

    就算是魏军占领了蜀国,不会屠城,也不会杀戮,从吴国被灭掉之后的情况来看,魏国皇帝曹亮堪称是仁德之主,他推行科举,选贤任能,益州的这些才识之士,绝对是不乏出人头地的机会的。

    看到了希望,谯周自然是不遗余力地想要归顺蜀国,甚至公开地在朝堂上就开始游说刘禅了,恨不得让刘禅立马就竖白旗投降。

    相比于谯周积极主动的投降态度,董厥和张绍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热衷,毕竟他们是蜀国的既得利益者,就算是投降魏国,能不能获得目前的地位和爵禄还有打上一个大大的疑问,所以只要是蜀国没有灭亡之忧,他们就不会主动地赞成降魏。

    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司马伦来守城,那可是报了必死的决心的,真到了危急关头,司马伦就能会拉上成都所有的人一起陪葬,这家伙简直就是一个疯子,不可理喻。

    董厥和张绍当然不想死,如果和身家性命比起来,官位爵禄什么的都是浮云,没有了性命,更大的富贵也无福去消受。

    所以擒拿司马伦之事,他们谁也没有后悔,不拿住这个疯子,大家全部得玩完。

    可拿下司马伦之后,他们面临的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脱身的问题,成都是没法子呆了,想要保命,首先就得离开成都。

    但出城之后,如果不向魏军投降的话,那么他们同样是无路可走,所以事到如今,降魏已经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张绍向刘禅道:“陛下,唯今之计,也只有向魏国归降了,天命如此,陛下也只有顺从天意了。”

    刘禅大泣,道:“诸位爱卿降魏,累官不失州郡也,朕乃一国之君,又与魏国乃是死敌,魏帝安肯容朕,只怕是降魏之日,便是朕的死期。”

    董厥奏道:“陛下勿忧,方今魏帝曹亮乃是陛下外甥,陛下如若真心归降,魏帝必裂土以封之,虽然陛下帝位不保,但富贵是无忧也。”

    刘禅止住哭泣,奇道:“卿说曹亮乃是朕的外甥,有这么回事吗,朕这么不知道?”

    董厥道:“当年先帝在当阳蒙难,二女为曹操所掳,其一女后被曹纯之子曹演纳为妻,生子曹亮,便是当今魏国皇帝,此乃秘辛,知之者甚少,当时陛下年幼,自然不记得有此事了。”

    刘备在当阳被掳二个女儿的事,也确实是够丢脸的,所以那怕是后来刘备称帝之后,也没有再追寻此事,只是后来蜀国的情报机构在魏国刺探之时,掌握了这个情报,但知道此事的人,也仅限于军中重要人物,此时董厥和盘托出,不仅是让刘禅大吃一惊,就连其他人也深感意外。

    不过既然有这么一层的关系,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打来打去,居然还是一家人啊,既然曹亮是刘禅的外甥,那刘禅降魏之后,待遇自然也不会差到那儿,朝中的百官也似乎能跟着沾光。

    最后,刘禅也是打定了主意,决定出城归降魏军,离开成都这个危险之地。

第2581章 唯独你不能死

    司马伦被擒的消息终究是纸里包不住火,很快胡烈丘建等人就得到了消息,立刻是率领司马军将皇宫给团团围了起来。

    刘禅闻之是大惊失色,连忙地问计于董厥张绍,董厥安慰他道:“陛下勿忧,如今司马伦在咱们手中,谅胡烈等人也不敢轻举妄动,臣这就派人出宫,让他们打开城门,让出一条路来。”

    于是董厥派尚书郎李虎出宫,去见胡烈。

    此时虽然胡烈等人将皇宫给团团围上了,但不知司马伦的生死,他们也只能是按兵不动,这时李虎出宫,见到了胡烈之后,将董厥的要求提了一遍。

    胡烈当然不可能同意,毕竟单凭李虎的一面之辞,胡烈也不可能相信他们,打开城门可以,让一条路出来也行,但唯独有一个条件就是胡烈也亲眼看到司马伦,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否则免谈。

    李虎只能是回去禀报了董厥,董厥张绍谯周他们几人商议之后,决定押着司马伦上城楼,反正有司马伦做为人质,谅他胡烈也不敢攻打皇宫。

    于是带着手铐脚镣的司马伦被押到了宫门的城楼之上,他满脸的苍白憔悴,胡烈丘建等人见了,都极为的愤怒,拿起刀枪,便欲向宫门冲去。

    守卫宫门的谯周的两个儿子谯贤和谯同则率领益州派的部曲拔刀对峙,双方是争锋相对,互不相让。

    司马伦此刻却是心如死灰,他等的魏军没有来,蜀国内部却发生了内讧,这个结果,自然是司马伦不想看到的,毕竟他的仇人是曹亮,司马伦想和曹亮去同归于尽,而不是蜀国的皇帝和一众朝臣。

    现在搞成这局面,堪称是覆水难收,那怕双方现在就拼个你死我活,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司马伦心中只能是暗叫一声罢了,他给胡烈和丘建下令,让他们率兵后撤,打开宣明门,放蜀人离开。

    胡烈等人死活不肯离去,扬言除非蜀人放了司马伦,否则的话他们决不撤兵,再不行就死耗在这儿,看谁耗得过谁。

    董厥等人自然是不肯答应的,司马伦现在是他们手中唯一的底牌了,如果他们将司马伦给交了出去的话,那毫无疑问会遭到司马军的血腥报复。

    所以双方就僵在这儿了,谁也不肯让步。

    最后还是司马伦发话了,下了死命令,让胡烈率军后撤,胡烈没有办法,也只得从命。

    张通指挥着御林军护送着刘禅以及宫室及百官离开成都,唯独北地王刘谌不肯走,跑到祖庙之中大哭了一通,先杀了妻子和儿子,然后在昭烈皇帝的灵位前自杀身亡,蜀人闻之,皆叹刘谌的忠烈。

    刘禅自身都难保了,哪里还顾得上谁死谁活,本身他对性格刚直的刘谌就不太喜欢,闻刘谌自杀身亡,刘禅也无睱顾及,只是令人将他的尸体给收殓了,草草安葬。

    原本刘谌是王爵,死了也得按王礼葬之,但现在国难之时,哪还顾上得上什么礼仪,可怜刘谌生前贵为北地王,死后就连棺材都没有一副,只是被御林军用一条破草席给卷了,随便挖了个坑便埋了。

    刘禅出城之后,首先便派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持玺印前往广都,去向羊祜军中接洽归降的事宜,并写下降书曰:“限分江、汉,遇值深远,阶缘蜀土,斗绝一隅,干运犯冒,渐苒历载,遂与京畿攸隔万里。每惟黄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将军鲜于辅,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而否德暗弱,窃贪遗绪,俯仰累纪,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归能之数,怖骇王师,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顺以从命!辄敕群帅投戈释甲,官府努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余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布德施化,宰辅伊、周,含覆藏疾。谨遣私署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赍印缓,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舆榇在近,不复缕陈。”

    张绍等人到达广都之后,本欲拜见魏军都督羊祜的,岂知魏帝曹亮已至广都,便慌忙改为参拜曹亮。

    曹亮阅过刘禅的降书之后,大为欣喜,立刻同意了刘禅的请降,并准允他前来广都。

    听闻他们已经擒住了司马伦,曹亮立刻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谁也不得加害司马伦的性命,必须要毫发无伤地将司马伦交给曹亮来处治。

    张绍一一应允,回去之后禀明了刘禅,刘禅听闻到曹亮准降,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如今他已经是落魄如斯了,如果曹亮拒绝其投降的话,那刘禅真连个落脚地方也没有了。

    刘禅吩咐群臣准备明天一早就前往广都向魏帝投降,董厥等人皆忙碌起来,毕竟刘禅现在还是蜀国的帝王身份,那怕就是投降,也得按帝王的礼仪来,这就需要他们好好地操办。

    这时看守司马伦的兵士向董厥禀报,司马伦要求见他,董厥便前往了关押司马伦的地方。

    为了防止司马伦自杀、逃跑或被人解救,董厥至少安排了数百名羽林军来看守他,整个营帐内外里三层外三层的都是人,防卫极其严密。

    司马伦看到董厥进来,道:“某知道你们肯定是要向魏军投降的,某有一个请求,不知董辅国能应否?”

    董厥道:“子彝,事已至此,我们也是情非得已,有什么要求,你直管提,只要是在某能力之内的,自然可以给你办到。”

    司马伦淡然地道:“如今你们已经离了成都,再挟持某当人质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某也不求你们能放过我,只求你们能在投降魏军之前,给某一个全尸,不甚感激。”

    董厥脸色变得古怪起来,别人是一心求活,司马伦却是一心求死。

    “抱歉,这个要求某还真是无法答应。”

    “为什么?”

    “因为魏帝对投降事宜没有任何的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将你毫发无损地交给他,所以,其他人都可以死,唯独你不能死!”

    已加入书签

    下载免费读

第2582章 蜀亡

    钟会在抵达都安堰之后,就立刻实施筑坝围水的工程。

    岷江的水流非常大而且十分的湍急,它就如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从蜀北的崇山峻岭之中呼啸而来,气势澎湃,而都安堰就像一条拴马的缰绳,将这匹狂野的烈马轻易地就降服了。

    分水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枯水期的大部分江水会流入内江;而在汛期,多余的江水会从外江流走。进入内江的水会进入第二道分水设施——飞沙堰。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特大洪水等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洪水回到岷江的正流。

    钟会现在要做的,就是在都安堰筑围水,将岷江的水位抬高,到需要的时候,决堤放水,洪水倾泻而下,处于低地的成都就会成为一片汪洋。

    不过这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尽管钟会抽调出了一半的兵力来筑坝,但想要将奔腾的岷江给束缚住,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而魏军似乎不会给钟会轻易围水的机会,他们很快就将都安给包围了起来,尽管双方还没有发生冲突,但都安的局势已经变得十分紧张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成都那边传来了司马伦被擒的消息,这让钟会陷入到了一个两难的局面之中,司马伦的被擒,意味着他们的计划已经是完全失败了,钟会也陷入到了孤立无援的地步,何去何从,他是进退维谷。

    很快地,魏军就发起了进攻,蜀军在外围的防守力量比较薄弱,很难抵挡得住魏军的进攻,节节败退,眼看魏军就要攻到都安堰了。

    钟会决定不再犹豫,扒堤放水,尽管围坝的高度没有达到事先的要求,但形势所迫,钟会也只能是提前行动了,纵然无法全部将成都淹没,但至少也会将成都淹掉一半以上了。

    可就在钟会正准备下令之时,突然觉得后心一凉,低头一看,一柄利刃已经从他的胸口之中穿了出来。

    钟会扭过头去,身后是他的贴身护卫钟虎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

    钟会感觉到他的生命在飞速地流逝,他不敢相信刺杀他的人居然是跟随了他多年的心腹家将,钟会嘶声悲吼:“为什么?”

    钟虎淡定一笑道:“二公子,实不相瞒,某是间军司的人,代号独狼……”

    ……………………………………………………

    广都城下,蜀国后主刘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步履而行,向魏国皇帝曹亮投降。

    一行人之中,唯一坐车的,只有司马伦,不过他坐的是囚车,镣铐木枷死死地锁着他,在队伍之中,显得十分的乍眼。

    曹亮亲自上前扶起后主,亲解其缚,焚其舆榇,亲呼其为舅,并以长辈之礼待之,当众封刘禅为安乐公,辅国大将军董厥、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太仆蒋显、殿中督张通、秘书郎郤正、驸马都尉邓良等数十人皆为列侯。

    刘禅本来对自己的前途命运还是很担忧的,毕竟历史上的亡国之君,鲜有好下场的,远的不说,就说吴国的末代君王孙皓,活活地被山越蛮人烤着吃掉了,其下场之惨,恐怕是空前绝后了。

    刘禅甚至觉得自己能落个囫囵尸首其实也就不错了,现在曹亮封他为安乐公,并允诺送他到洛阳去养老,其实对于刘禅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蜀国君臣以及军队向魏军投降之后,留守在成都的胡烈和丘建等司马军军心散乱,尤其是钟会遇刺身亡之后,都安堰也被魏军所控制,在魏军三路人马的围困之下,胡烈丘建最终选择了投降,魏军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成都。

    蜀汉亡国之后,只剩下几座城池还在坚守,德阳和汉中的汉城、乐城。

    魏军绕开汉城和乐城之后,汉城和乐城就一直长期处于对峙的状态,曹亮派遣太仆蒋显前往汉城乐城去招降蒋斌王舍。

    蒋显是蒋琬次子,蒋斌的弟弟,派他去招降蒋斌,恐怕算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至于德阳这边,杜预率兵渡过了涪水,对德阳采用了围而不攻的战术,将陆抗和罗宪的人马困在了德阳,那怕成都危急之时,陆抗和罗宪都始终无法回援成都。

    陆抗听闻到姜维阵亡之后,便忧郁成疾,一病不起了,德阳的防务,也一直是由罗宪和步协在主持,后来成都失守后主投降的消息传来,陆抗郁愤不已,吐血数升而亡,临终时大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天之亡矣,奈之若何!”

    吴国灭亡之后,陆抗一直在坚持着复国的梦想,但辗转数年,最终仍旧是一无所获,蜀国的灭亡,更是让陆抗丧失了最后的倚靠,最终忧愤成疾,客死异乡。

    陆抗病死之后,尚书郎李虎奉诏前来德阳招降,罗宪和步协计无所出,最终只能是率兵投降,蜀境从此平定。

    曹亮至成都,出榜安民,归降的蜀国官吏,各安其职,曹亮更是在益州实施大赦,开仓赈灾,并下旨免去了益州百姓三年的赋税。

    这些措施,在很大的程度上维持了益州的稳定,这几年以来,蜀国为了浩大的军费开支,不断地进行加税加赋,盘剥百姓,以致山野百姓皆有菜色,民不聊生,再加上魏军入蜀,战火烧及整个益州,益州百姓的困苦可想而知。

    如今战乱平息,益州终于是安定了下来,不过经过战火的蹂躏,益州的经济民生是十分脆弱的,曹亮减免赋税,开仓救济难民,自然得到了益州百姓的拥护。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这天下姓刘还是姓曹,其实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只要天下太平,衣食无忧,他们就自得其乐了。

    蜀国的灭亡,并没有给益州带来多大的动荡,相反的,益州百姓惊奇的发现,他们的小日子似乎比以前更好一些,所以他们打心眼拥护这位新来的皇帝。

第2583章 父子相认

    不过这一切似乎都与司马伦无关,他被囚禁在天牢之中,外面的消息他自然无法知晓,而且他身边十二个时辰都有人轮班看护,司马伦就连自杀的机会也找不到。

    暗无天日的天牢,似乎成为了司马伦最后的归宿。

    如果能一直被这样囚禁到死的话,司马伦似乎也并非不能接受,做为阶下囚,司马伦已经是丧失了选择的权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现在的他只剩下了任人宰割的命运。

    狱卒们有意无意的聊天之中,也会有几个字眼落入到司马伦的耳中,比如“太监”呀,“阉割”呀,他们有时看向司马伦的眼神之中,还带着一丝的怜悯。

    司马伦是知道曹亮对付司马族人的残酷手段的,所以被擒拿的司马族人,一律被处以了宫刑,宫刑是一种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的刑罚,相比于司马懿动乍诛人三族的残暴手段相比,曹亮的这种报复手段看起来就显得温和一些,至少他们还能有活命的机会。

    这对于那些社会底层的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许多人活不去,还会自阉入宫当太监。

    但对于曾经站到过权力最巅峰的司马家族而言,这却是一种莫大的屈辱,许多人活了下来,但却丧失了传递香火的能力,司马家族就如同是一盏即将耗尽油料的灯,没有了子嗣,也就没有了希望,没了未来,司马家族很快地将会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不复存在。

    杀人诛心,也不过如此。

    黑夜之中,司马伦辗转反侧,日夜难眠,倍受煎熬……

    …………………………………………

    曹亮已经确定了班师回朝的日期,过了年之后,也就是永安七年正月,曹亮将会班师回洛阳,毕竟自曹亮称帝之后,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大部分的时间他都一直在外征战,如今战事结束,天下一统,来自中原的将士们都归心似箭,急切地盼望着早已回归。

    不过在临行之前,曹亮需要处理好益州的所有的事务,蜀国初平,益州的事务相当的繁杂,曹亮忙得也是焦头烂额。

    这天黄昏,曹亮刚刚处理完一大堆的奏章,刚伸了一下懒腰,方布就进殿来禀报:“陛下,宫外有一故人求见。”

    “故人?”曹亮愣了一下,在益州,能称得上故人的人真心不多吧,方布没有直接说名字,似乎有什么隐情,于是曹亮挥退左右,然后对方布道:“究竟是何人?”

    方布禀道:“回陛下,是柏夫人,也就是司马伦母亲。”

    是她?曹亮脑子里很快地闪过了一段尘封了二十多年的记忆,毕竟这个女人和自己有过一段露水情缘,只不过时间也太久远了,以至于曹亮不仔细地回忆,都完全想不起来。

    柏灵筠随同司马伦入蜀之后,日子过得倒是安稳平定许多,但好景不长,蜀国灭亡,司马伦被擒下狱,柏灵筠急得如疯了一般,四处求告,但现在曹亮贵为皇帝,又岂是她想见就能见到的,柏灵筠四处碰壁,绝望之至。

    这一日柏灵筠正好在宫门外遇到了方布,当年方布就是曹亮的贴身保镖,方布当然了认得柏灵筠。

    柏灵筠央求方布让她见上曹亮一面,方布念及顾旧之情,同意给她转告曹亮,至于见不见得上,那可得由曹亮来做主,方布没那个权力。

    曹亮知道她是来给司马伦求情的,不过念及旧情,曹亮决定还是见她一面,命方布将她带到偏殿之上。

    柏灵筠缓缓上殿,她的心头是五味杂陈的,回忆起她和曹亮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她是感慨万千。

    当初她和曹亮相识的时候,其实是一段孽情,阴差阳错之下才发生了那种不该发生的事,当初曹亮只是一名小小的羽林郎发,谁曾想,现在却成为了高山仰止的存在,贵为天子。

    “贱妾参见陛下。”柏灵筠款款而拜。

    曹亮早已挥退了左右,偏殿之内空无一人,他仔细地打量着柏灵筠,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但她依然是风姿绰约,雍容华贵。

    曹亮含笑道:“柏夫人,一别多年,你还是风情依旧啊!”

    柏灵筠轻咬了一下嘴唇,如今曹亮的地位已经不再容许她仰视了,她垂首道:“陛下,贱妾今日前来,只为一事,恳请您赦免司马伦。”

    曹亮沉吟一声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何处置司马伦,自有国法条律,朕就算是身为天子,恐怕也不能例外。”

    柏灵筠身子轻颤了一下,泣道:“虎毒不食子,陛下,他可是您的亲生儿子呀!”

    ………………………………………………………………

    柏灵筠走进了这暗无天日的天牢之中,当她看到儿子被枷锁镣铐囚禁着蜷缩在牢房的一角之时,柏灵筠不禁是心如刀绞,失神痛哭。

    “我的儿……苦了你了……”

    司马伦有些错愕地看着柏灵筠,惊呼道:“娘,您怎么也在这里,难道他们连您也抓起来了?”

    柏灵筠的身后,跟着一个身穿便服的中年人,他挥手示意狱卒为司马伦打开枷锁镣铐,让狱卒全部退出了牢房。

    司马伦有些诧异地打量了一下这个中年人,虽然这个人比较陌生,但举手投足之间却是有着不凡的气度,而且这些牢房的狱卒对他一直是毕恭毕敬的,这也证明此人有着非凡的地位。

    但他究竟是谁呢?

    就在司马伦暗自猜测的时候,柏灵筠突然地道:“伦儿,跪下,叩头。”

    司马伦一直以来都很孝顺,对母亲的话无不听从,不过现在突然之间柏灵筠给他下了个没头没脑的指令,司马伦不禁是无比诧异:“娘,这究竟是……”

    “跪下,叩头!”柏灵筠加重了语气,用一种不可置疑的口吻命令道。

    司马伦无奈,只好在中年人的面前跪下了,恭恭敬敬地叩了一头。

    柏灵筠深吸了一口气,道:“伦儿,他……他就是你的亲生父亲!”

    “什么?”司马伦宛如是五雷轰顶,一直以来,司马伦都以司马家族的一员自居,那怕司马家族覆灭之后,他依然没有放弃,一直图谋着可以为司马家复仇。

    可就在这一瞬间,他所有的信念都被柏灵筠的一句话击得粉碎,一直以来坚持的东西一霎那间坍塌了,司马伦绝望地望向了柏灵筠,目光之中带着哀祈,他多么希望母亲是在骗他,多么希望这是一场梦啊。

    “不,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娘,告诉我,这不是真的……”司马伦泪如雨下,号陶而泣。

    柏灵筠心中亦是无比的酸涩,她也知道,这个打击对于司马伦来说是何其的沉重,她曾经以为自己会将这个秘密带入到坟墓之中,但世事难料,柏灵筠最终还是不得将真相吐露出来。

    柏灵筠将过往的一切都告诉了司马伦,这段压抑了她一生的往事一直埋藏在她的心底,让她是不堪重负,现在得以倾吐,柏灵筠倒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那他究竟是谁?”司马伦那怕再不情愿,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现实,毕竟每个人都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

    一直站在旁边默不作声的中年人此时开口道:“朕就是当今皇帝曹亮!”

第2584章 班师回朝(大结局)

    魏兴安七年正月十八,曹亮下旨宣布班师回朝。

    这个时间早就是确定好了的,所以圣旨下达之时,也并没有让人有什么意外,不过这依然让魏军将士倍感激动。

    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在出发之间,又接到了一个来自夷洲的好消息,伏波将军谭闿率领新组建的远洋水师舰队在夷洲登陆,残吴势力最后盘距的地方也终于被拿下了,吴国最后的一位皇帝孙瑾打着白旗投降,吴国的残存势力彻底覆灭,到这里,曹亮终于是实现了天下一统,四海一家。

    这次魏军能够顺利地拿下夷洲,除了得益于刚刚组建起来强大的远洋舰队,让魏国水军拥有了远海作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逃亡到夷洲的残吴小朝廷发生了内讧,辅政的四大臣相互猜忌,留平为伍延所杀,而伍延又被薛莹和胡冲联手干掉了,最后薛莹和胡冲又相互火并,双双殒命,夷洲的这次内乱,把残吴小朝廷的家底算是彻底地败光了。

    当谭闿的水师舰队在夷洲登陆的时候,残吴朝廷是望风而降,连半个能抵抗的人都没有了。

    尽管这是一场微不足道的胜利,但它却有着非凡的意义,从此之后,大魏帝国实现了真正的天下一统,曹亮也站到了千古帝王从来没有到达过的高度之上。

    毕竟不管以前的三皇五帝还是秦皇汉帝,他们的疆域都仅限于中原地带,而今天大魏的疆土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中原,整个西域漠北南中都纳入到了大魏疆域之内,就连夷洲这样的蛮荒之岛都成为治内之地,众臣纷纷地向曹亮进表朝贺。

    曹亮却是淡然处之,在开疆拓土方面,自己虽然称得上是空前,但也算不上是绝后,一直打到了多瑙河的蒙古人才算得上最强的征服者。

    不过中原平定,曹亮的征伐却没有停止,邓忠率军攻打盘越国,也传来了好消息,由于盘越国主沙摩克战死于南中,三万象兵全军覆灭,所以盘越国几乎处于空虚的状态,邓忠攻入到了盘越国,几乎不费什么吹灰之力,就顺利地攻占了盘越国大部分的地盘。

    只不过一直觑觎着盘越国领土的车离国和达光国也开始蠢蠢而动,他们的军队频繁地进攻盘越郡,与魏军展开激战,那边的局势也变得不容乐观起来。

    这时候司马伦——这个时候应当称之曹伦了——主动地向曹亮提出,出兵盘越国,去救援邓忠。

    曹伦虽然认了曹亮,但他似乎并不想回到洛阳去,经历过了司马家兄弟相残的事之后,曹伦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回到洛阳并不是什么好的归宿。

    虽然他只是一个私生子,未必会对正室嫡子出身的太子曹靖构成威胁,但身为皇子,想要置身事外,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曹伦主动地提出来想要到盘越国去,避开政治的漩涡。

    曹亮虽然有几分不舍,毕竟好不容易他们父子相认,都来不及叙一叙天伦,不过曹亮还是同意了曹伦的决定。

    回到洛阳,曹伦最多也就是封一个有名无实的亲王,一辈子安享荣华富贵,兵权啥的,基本上就不用想了,这对于有着卓越军事才华的曹伦来说,只能是蹉跎一生。

    这次曹伦主动要求去盘越郡,这倒让曹亮有几分欣喜,以曹伦的才华胆识,在南亚次大陆这片土地上,必定是会有所做为的。

    所以曹亮将蜀国的十万降兵全部交给了曹伦,这其中有曹伦自己的嫡系军队,也有吴国和蜀国的兵马。

    曹亮下诏收司马伦为义子,赐姓曹,封其为平西王,都督天竺诸军事,罗宪、步协为副都督,统兵十万,出征盘越郡。

    至于曹伦的妻子南平公主及幼子,则会随同安乐公刘禅前往洛阳,曹亮对皇孙曹馥很是喜欢疼爱,认回儿子,还附带捡回个孙子,曹亮真是满意之极。

    送别曹伦之后,回京的时间已经确定,不过曹亮却发现柏灵筠居然失踪了,曹亮立刻吩咐方布派人多方寻找,很快在成都城外的龙泉山的一座尼姑庵中找到了她,让人意外的是,柏灵筠已经是削发为尼,遁入了空门。

    曹亮亲自到龙泉山见过了柏灵筠,希望她能回心转意,随她的回宫,曹亮要赐封她为妃,以弥补这些年来的遗憾。

    柏灵筠断然地予以拒绝,她终究是司马懿的女人,如果被曹亮纳为妃子,岂不为天下人所耻笑,也会污损了曹亮的名声,如今曹伦能认祖归宗,她所有的心愿也就了了,这红尘俗世,也就再无她所牵挂的东西了,从此青灯木鱼相伴,了此一生,便是她最好的归宿了。

    柏灵筠心意甚坚,曹亮也不好再勉强于她,让益州刺史拨付一笔钱重修龙泉山心月庵,给她一个好的修行环境。

    也许他们此生再不相见,只愿那岁月静好,人生无恙。

    正月十八,曹亮正式启程,班师回朝。

    随行的除了三大军团的魏军将士之外,还有安乐公刘禅以及刘禅诸子蜀国降臣百余人。

    早已致仕闲赋在家的夏侯霸亦在其列,还是羊祜亲自登门去请的,连夏侯霸都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在风烛残年的时候有重归故里的机会,不禁是老泪纵横,感慨万千。

    浩浩荡荡的大军离开了成都,一路向北,经剑阁白水抵达了汉中,已经归降了的蒋斌王舍率人在汉城迎接,曹亮赞其忠勇,特封蒋斌为汉中太守,王舍为武都太守,镇守地方。

    而后大军一路继续北上,从子午谷直赴长安,于三月初回到了洛阳。

    听闻到曹亮班师回朝的消息,太子曹靖立刻率文武百官到三十里外的谷城迎驾,就连太后刘瑛也亲往迎接。

    按理说,以正常的朝礼,太后是不用出城迎接的,但太后一来是心念长年征战未归的曹亮,二来是自己的弟弟刘禅也来到了洛阳,五十年都没有见过的亲人到来,让刘瑛自然是激动不已,非得亲自去谷城迎接。

    太后出宫,自然皇后羊徽瑜,德妃司马如也不可能安坐宫中,她们全都随同刘瑛来到了谷城,迎接圣驾。

    谷城只是洛阳城外的一座小县城,而此刻却是成为了最为隆重的地方,人潮如涌,冠盖云集,旌旗蔽日,鼓乐喧天,洛阳的百姓更是扶老携幼,夹道相迎,焚香而拜,好不热闹。

    曹亮到达谷城之后,看到如此的阵势,不免要责备前来迎驾的左右丞相桓范和夏侯玄几句,如此奢侈仪仗,这得花费多少的民脂民膏啊,虽然说现在天下承平,河清海晏,但也是战乱初平,百废待兴,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不应当仅仅是为了接驾,就如此进行挥霍。

    桓范和夏侯玄知道曹亮素来节俭,不喜奢糜,本来这个接驾仪式他们要简办的,但太后非要出宫,谁也拦不住,而且太后这一出来,皇后和德妃也得跟随,为了安全起见,还不得出动大批的御林军护驾吗?所以这个阵仗越搞越大,也是桓范和夏侯玄无法左右的。

    曹亮一听母亲来了,顿时也就没了言语,后面紧接着便是太子觐见,曹靖上前见过父皇,大礼参拜。

    虽然几年不见,但曹亮依然与洛阳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他对曹靖的要求向来很严格,天下征伐的事情曹亮都做了,所以曹亮也不需要他做一个马上皇帝,但在治国理政方面,却是一点也马虎不得。

    曹亮离京的这些日子,一直是由太子曹靖来监国的,朝中的所有大小事务,都会由曹靖亲自署理,事后向曹亮报备即可,而曹亮也仅仅只是了解一下,签个阅字即可,只有在曹靖确有不当之处时,才会指正一二。

    曹亮经常地教导曹靖,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平民百姓才是天下的根本,老百姓是水,君王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之道说难也不难,但说容易也不易,只要能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上,这个皇帝就不难做,反之的话,这个皇帝肯定是当不久的。

    历史上,曹魏王朝只是一个短暂的王朝,而且也一直没有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愿景,最后被司马家纂夺了皇位,很快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不过司马氏建立起来的西晋,也没有得到善终,反而是坠落到了无底的深渊之中。

    现在曹亮的到来,颠覆了整个的历史,司马家彻底地覆灭,再也没有了作妖的机会,而且曹亮还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壮举,并且消灭了五胡,将他们祸乱华夏的苗头完全掐掉了,华夏民族至少也数百年的时间内不会再遭受到异族的蹂躏和践踏。

    如今四海承平,天下一家,如何真正地让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是摆在当今朝廷面前最大的问题了,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将来曹亮百年之后,这皇位终究是要传承下去的,曹亮也不可能等到那个时候再去教导曹靖。

    所以曹亮一直以来就格外注重培养曹靖的君王之道,那怕他现在身为太子,但却也能娴熟地处理政务批阅奏章,表现是可圈可点,让曹亮很是放心。

    紧随其后到来的,就是太后刘瑛的车驾,曹亮连忙上去请安,那知刘瑛根本顾不上曹亮,急问:“公嗣在何处啊?”

    曹亮能体会到母亲要见刘禅的急迫心情,他微微一笑,吩咐人将刘禅给传过来。

    当年在当阳长坂坡离散之时,刘瑛也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萝莉,而刘禅更是一个襁褓之中的婴儿,五十多年来,刘瑛魂牵梦萦的就是希望能和弟弟再见上一面,只可惜天各一方,根本就无缘再见。

    如今夙愿得偿,刘瑛自然是迫不及待地要见到刘禅。

    很快刘禅上前拜见太后,姐弟相见,是抱头痛哭,刘瑛嘘寒问暖,对刘禅极为关切,询问他有没有什么委屈,曹亮有没有虐待于他,搞得曹亮在一旁挺尴尬的。

    刘禅倒是挺识趣的,虽然他是亡国之君,但好歹到了洛阳,能抱上太后的这条粗腿,反正他的余生有亲姊姊罩着,足以过得安然无恙了。

    回到洛阳之后,曹亮高坐金銮殿,论功行赏,大封群臣。

    这次曹亮打破了非曹氏不得封王的祖训,共封五人为王:左丞相、平阳公桓范被封为了中川王,右丞相、晋阳公夏侯玄被封为了北平王、左军都督、骠骑将军、襄阳公邓艾被封为了西凉王、中军都督、卫将军、鲁阳公羊祜被封为了东莱王,右军都督、车骑将军、武阳公杜预被封为了南海王。

    七人为国公:裴秀被封为了卫国公、文钦被封为了郑国公、石苞被封为了陈国公、王濬被封为了梁国公、牵弘被封为了越国公、刘靖被封为雍国公、马隆被封为了鲁国公。

    张统、文鸯等十二人被封为了郡公,封侯者更是高达六十余人,至于伯子男三级爵位,得封者数百人,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功臣武将。

    除了王爵和国公两级之外,其他的公侯伯子男爵位每级设为三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细化,从王爵到男爵,共分为了七级十七等,这样也就更加方便了论功行赏。

    这次的大封群臣,自然是曹亮一统天下之后的必然之举,毕竟大家跟随着他征战了二十余年,立下了汗马功劳,此时不封赏更待何时?

    群臣各得封赏,自是欢欣鼓舞。

    裴秀上表,称如今天下已是太平盛世河清海晏,朝廷也无需再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该是保留一部分的编制之外,其余各营将士,当解甲归田。

    曹亮阅罢,只是微微一笑,批阅:此事容日后再议!便搁至一边。

    三年后,也就兴安十年春,魏国分驻于各地的越骑、屯骑、骁骑、果骑、劲骑、锐骑六营突然接到了皇帝陛下的谕令,十万精骑火速集结于玉门关。

    曹亮一身戎装,誓师毕,跃马西行,又复踏上了新的征途……

    (全书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