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555章 另有任务

    文鸯一面派人向邓艾进行禀报,一面率领越骑营直扑剑阁的关城,发起了攻城战斗。

    文鸯可不管蜀军有没有什么阴谋和圈套,既然已经拿下了天梯阶,那么下一关就是直面剑门关了,攻取剑阁的机会就摆在面前,文鸯如何肯放弃,所以文鸯率军直扑关城,欲争拿剑阁的第一功。

    放弃天梯阶是州泰迫不得已的决定,虽然说在天梯阶,蜀军曾经抵挡住魏军上百次的进攻,但司马伦的主力撤离之后,只给州泰留下了两千人马,州泰既要守关城,又要守天梯阶,那肯定会面临兵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州泰只能是选择放弃了天梯阶,集中全部的兵力去守更为重要的关城。

    对于州泰来说,他几乎是报着必死的决心来守卫剑阁的,毕竟他手中的只有两千人马,虽然说剑阁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真想要凭借两千人就能挡得住魏国十万大军,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所以,州泰的任务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尽可能多地拖延一些时间,给司马伦的主力部队撤离赢得时间,这个时间自然是越多越好,不过这却不是州泰自己能决定的,他能坚持多久,完全是取决于魏军的攻击力度。

    本身天梯阶就是最好的防御阵地,蜀军已经在天梯阶坚守了几个月的时间,打退了魏军上百次的进攻,但这完全是建立在蜀军兵力充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守得住,现在州泰手中的兵力着实有限,如果全力去守天梯阶的话,都稍显兵力不足,更别说蜀军还要守更为重要的关城了,所以州泰最终只能是放弃了天梯阶,将兵力撤回到了剑门关,全力以赴地死守关城。

    文鸯虽然集中兵力大举攻城,不过越骑营的准备其实并不太充分,由于攻打天梯阶并不需要准备云梯之类的武器,所以越骑营仅仅只是准备了大量的连弩和弓箭。

    而且越骑营也曾经数十次攻打天梯阶没有得手,所以这次进攻完全是例行公事一般,谁也不曾想会这么轻易地就拿下了天梯阶,所以今天的胜利完全是意外之喜,文鸯迫不及待地去攻打剑门关,则就显得有些仓促了。

    不过仓促也好,着急也罢,剑门关就在眼前,文鸯当然不会轻易地把功劳给让出去,所以文鸯一边率兵直扑剑门关下,一边命人去抬云梯过来,准备全力攻城。

    只不过剑门关可不是那么好打的,剑门关就是在剑山的中断之处,只有几十丈的宽度,所以剑门关只有关城而没有城墙,这种关城也全是用石头砌出来的,根本就无惧投石车的攻击。

    当然剑阁如此险要的地势,魏军也无法将投石车给运上来,想要攻城的话,魏军也只能是采用蚁附攻城的方式了。

    但剑门关的地势实在是太险要了,两边的山峰形如宝剑,直插云霄,这样的峭壁,就算是再厉害的攀岩高手,也会望而生畏的,更别说是普通人了,所以从两侧迂回通过剑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想要从这里进军,非得拿下剑门关不可。

    剑门关这种咽喉要地,当初诸葛亮兴建的时候,关城修得又高又坚固,越骑营虽然是人多势众,但如此狭隘的地方,再多的兵力也施展不开,所以州泰的两千守军把守关城,在州泰指挥,全力应战,倒也是不落下风,急切之间,越骑营很难攻破城头。

    邓艾也很快得到了越骑营拿下天梯阶的消息,这个消息倒是让邓艾有些意外,本来魏军攻打天梯阶已经是很多次了,无一成功,打得邓艾都快没有信心了。

    但没想到蜀军竟然会主动地撤退,放弃了天梯阶,邓艾立刻敏锐地察觉到蜀军的变化,蜀军放弃天梯阶就意味着蜀军兵力变少了,否则这样的重要关隘,司马伦是绝不会轻易放弃的。

    只有在蜀军兵力变少的情况下,才会被迫地予以后撤,蜀军突然撤走了剑阁的守军,那就意味着蜀中肯定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邓艾现在还不太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但肯定和魏军的另外两路人马有关联。

    邓艾也火速赶到了剑门关下,看看蜀军防御的阵容,果然不出所料,蜀军是兵力大减,现在把守剑门关的,也剩不下多少兵马了,和蜀军的全盛时期相比,差距是相当明显的。

    趁着这个机会,不拿下剑阁还待何时?

    邓艾立刻调整了进攻部署,将越骑营全部调了下去,改由左卫营来攻城。

    越骑营并不是正统的步兵,在攻城装备的配置上面,显然是无法和正规的步兵相比的,邓艾之所以先前会安排越骑营轮战,也只不过是看中了越骑营的弓箭和连弩这些远程攻击武器,但如果真正参与到攻城作战时,越骑营还真不如左卫营那样专业。

    文鸯被撤换下来的时候,还带着一些情绪的,本来这次首夺剑阁的功劳是跑不了的,但邓艾却把越骑营给撤下来换上左卫营去攻城,这份功劳看来是拱手相让他人了。

    邓艾告诉文鸯,这关城并不好打,以越骑营的攻城能力,和左卫营是没法比的,真就给他一天的时间,也绝对是不可能拿下剑门关的。

    所以邓艾才会安排左卫营去攻打城池,而越骑营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攻破剑阁之后,左军团将会进入到蜀中平原去,而一直没有用武之地的越骑营将会有施展骑兵能力的舞台。

    邓艾安排越骑营撤下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越骑营另有任务,他们现在就需要去准备战马,时刻将会投入到进攻之中。

    文鸯听完,自然也就没什么异议了,他自己也清楚,攻城作战并不是越骑营的特长,如果残余的蜀军全力死守的话,文鸯想要拿下剑阁,肯定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

    更何况,越骑营和其他四营是轮换安排的,每日出战一个营,越骑营如果今天拿不下剑门关,那就需要他们再等几天了。

第2556章 拿下剑阁

    左卫营的兵种自然要比越骑营齐全的多,而且他们本身就是专职的步兵,擅长野战和攻城战,经过了多年的磨合,各个兵种之间的配合也是相当的默契,打起攻城战来,自然也是行云流水,娴熟无比。

    不过剑门关的险要那可不是吹出来的,就算司马伦带领着主力部队离开了剑阁,但只剩下这两千人的断后部队,只要他们铁下心来死守,魏军想要攻克剑门关,也并非是什么易事。

    邓艾亲自督战,调派军队对剑门关发起攻击,此刻剑门关守军的状况,也验证了邓艾的判断,蜀军的主力部队确实已经是撤走了,现在守关城的,也只是为数不多的断后部队,就算剑门关险要无比,但只要魏军的攻击力度足够强悍,拿下剑门关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所以邓艾才会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他抽调出左卫营最精锐的部队来,对剑门关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猛烈的攻击。

    打这种坚固的要塞型城池,由于攻击面有限,魏军再多的兵力也无法全部展开,人数上的优势无法体现,所以只能在攻击的力度上面做文章,利用持续不断的强攻,撕开蜀军的防线。

    邓艾作战经验极为丰富,像这种攻城战该怎么打他心里是有数的,所以在调派军队方面,井井有条,持续不断地给守军施加压力。

    州泰倒也是一员悍将,他主动地请缨来断后,也是报了必死之决心的,所以在守城的时候,州泰亲自挽弓,参与防守作战,和蜂拥而至的魏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这次剑门关的攻防战,是魏军进攻剑阁以来打得最激烈的一场战斗,邓艾采用了轮班攻击的方式,一波接着一波,就连一点喘气的机会都不给蜀军。

    而在城下,邓艾更是安排了大量的连弩兵和弓箭手,不断地向城头上进行箭矢攻击,那疾风暴雨似的箭矢几乎完全将剑门关的城头给笼罩住了。

    双方殊死而战,死伤人数都在不断地攀升,虽然说魏军也是损失惨重,但由于魏军有着雄厚的后备力量,这点伤亡对于魏军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很快就可以补充的上。

    但对蜀军来说,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损失一个人,守城的力量就减弱一分,没有任何的后备兵源,面对魏军的强攻,蜀军只能是穷于招架,拼死抵抗。

    激战了一天之后,双方打得都是精疲力竭了,天色渐黑,按照惯例,魏军此刻也应当是鸣金收兵,明日再战。

    但今天却是例外,邓艾下令魏军燃起火把,准备挑灯夜战。

    左卫营打了一天,也的确是疲惫之极了,不过魏军可不止左卫营一支队伍,后面还有先登营和陷阵营养精蓄锐着呢,邓艾将左卫营撤下来,让先登营顶上去,发起夜战。

    先登营早就歇得发慌了,看到越骑营和左卫营攻城掠寨,他们却是无所事事,早就是心痒难耐了,此刻获得了出战的机会,自然是龙精虎猛,斗志昂扬,那怕就是挑灯夜战,出同样打得是有声有色。

    魏军燃起了无数的火把,将夜空照得如白昼一般,而且邓艾还下令魏军使用火箭,也就是在普通的箭矢上面,用布条裹了,沾上松油,点燃之后再射到城头上去。

    剑门关的关城全部是用石头砌的,整个关城之内,几乎没有几块木头,所以魏军的这种火箭攻击,不会对剑门关造成什么影响。

    不过邓艾的目的也不在此,他使用火箭,也仅仅只是为魏军的进攻提供照明条件而已,火箭不断地落到了城头上,那些潜藏着黑夜之中蜀军便是无所遁形。

    原本激战了一天的蜀军已经是又困又乏了,但魏军的攻势如潮,他们就连一点合眼的机会也没有,只能是全力以赴地来应战。

    连番的激战让蜀军是疲惫不堪,这种高强度的作战模式,蜀军根本就无法适应,一直鏖战到了天明时分,蜀军终于是坚持不住了,魏军趁势冲上了城头,与蜀军展开了肉搏战。

    剑门关的防守也就是在关城的上面,一旦被魏军冲上城头陷入肉搏战,蜀军就真得再无回天之力了。

    魏军不断地涌上了城头,蜀军节节败退,再也抵敌不住了,整个剑门关的沦陷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州泰的部将看到大势已去,便急急地对州泰道:“州将军,大势去矣,快快撤离吧。”

    这个时候州泰如果要走,还是有机会的,毕竟魏军只是从北面突破了关城,没有对剑门关形成合围之势,州泰这时如果骑马从南门逃走的话,活命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但州泰凛然地道:“某答应过殿下,人在城在,人亡城亡,今日剑阁失守,某唯有一死,以报殿下也!”

    州泰悍然地提刀冲了上去,和魏军战在了一处,被创十余处,鲜血迸流,依然斩敌数人,最终倒在了魏军的乱刀之下。

    主将这么一死,蜀军也就彻底地垮掉了,魏军只用了不到一刻时间,就将剑门关给夺了下来。

    邓艾在剑阁也没有做过多的停留,只留下了一少部分兵来守剑阁,而后点齐八万大军,直扑涪城而去。

    ……………………………………………………………………

    司马伦撤离了剑阁之后,晓行夜宿,一路马不停蹄,很快就赶到了涪城,正好遇到魏军大举围城,司马伦率军发起进攻,解了涪城之围。

    张遵亲自出迎,希望司马伦可以和他共守涪城,则于司马伦是骠骑将军的身份,位在张遵之上,张遵自然愿将涪城的指挥之权交给司马伦。

    但司马伦却摇头拒绝了,其实司马伦很清楚,他们如果坚守涪城的话,那面对的可不止是三万魏军,州泰断后守剑阁,司马伦根本就没有指望他能守多长的时间,而一旦州泰兵败,剑阁易守,剑阁之外的邓艾大军随时都会涌入关内,到时候,涪城面对的将会是魏军十几万大军的合围,涪城必定是守不住的。

第2557章 虎祖焉有孬孙

    司马伦对放弃剑阁的心情其实是很沮丧的,因为他知道放弃剑阁意味着什么,正是剑阁的存在,才挡住了来自汉中的十万魏军,而剑阁一旦失守,这十万虎狼之师,将会毫无阻遏地进入到蜀中来,以蜀军的兵力,根本就无法抵挡得住强悍的魏军骑兵。

    其实放弃剑阁,就是饮鸩止渴,虽然司马伦的这支人马暂时是安全了,但接下来会面对更大的问题。

    守涪城?开玩笑,以司马伦的这点兵马,能挡得住十几万魏军的合围夹击吗,如果死守涪城的话,比守剑阁玩完的更快。

    所以司马伦没有接受张遵的提议,反倒是劝张遵放弃涪城,随同他一起退守绵竹。

    绵竹是拱卫成都的最后一道防线了,不过它距离成都比较近,和其他的蜀军可以进行呼应,以避免像现在这样孤军作战。

    至于最终能不能守住绵竹,司马伦当然心中是没底的,但在守涪城还是守绵竹的问题上,司马伦则是毫不犹豫地倾向后者的,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那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张遵显得有些犹豫,毕竟刘禅派他来镇守涪城,而涪城亦是蜀北的重镇,如果自己轻易弃守的话,朝廷会不会追究自己临阵脱逃之罪?

    虽然司马伦职位要比他高,但两人之间并无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司马伦并无直接指挥他的权力,此刻司马伦想让他一起撤军,这个后果需要张遵自己来承担,所以,张遵有些迟疑不决,没有答应司马伦的要求。

    司马伦也不好再说什么,张遵的人马只有三千,面对来自东面的魏军尚且难敌,更别说邓艾的大军了,一旦邓艾的大军杀到,涪城的失守只是须臾之间的事。

    多保三千人下来,等于是在成都决战时多添加一份力量,不过张遵自己不肯走,司马伦也不能强迫他什么,只是和张遵拱手作别,率领本部人马离开了涪城,径直前往绵竹。

    张遵望着司马伦的人马离去,眼神之中流露出一丝的黯然之色,其实张遵倒是挺羡慕司马伦的,司马伦麾下有自己的兵马,可以做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想战就战,想走就走,那怕是朝廷,也奈何不了他。

    而自己考虑的就和他不一样了,奉朝廷之命镇守涪城,在没有接到撤军的命令之前,他离开涪城就是擅离职守,这是要掉脑袋的罪名啊,张遵可不敢轻易地以身试法。

    更何况,他是万人敌张飞的孙子,虎祖焉有孬孙,当年张飞在当阳之战时,一声怒吼,曾喝退曹操数万大军,那种胆略和气魄,天下谁人能及?

    做为张飞的孙子,如果要背负一个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罪名,恐怕张飞的棺材都盖不住了,自己纵然是到了九泉之下,也恐怕无颜去见这个从未曾谋面过的爷爷。

    一想到这里,张遵顿时胆气豪生,生又何欢,死又何惧,脑袋掉了,不过是碗大个疤,更何况如今永安剑阁全部失守,蜀国赖以维持的防御体系早已崩溃,就算是撤退到成都,魏军步步相逼,一样是难逃一死。

    此刻撤离涪城,也不过是多苟延残喘几日罢了,反倒是会让蜀汉百姓去戳他张遵的脊梁骨,那又何必,还不如堂堂正正地在涪城与魏军一战,死也死个轰轰烈烈。

    想通了这个关节之后,张遵眉宇之间的阴霾也自然是一扫而空了,望着司马伦远去的尘埃,张遵脸上也没有了羡慕的神色,目光之中多了一份坚毅和从容。

    他转过身,坦然地面对远处的魏军营寨,下令守城的蜀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全力以赴,与魏军决一死战。

    ……………………………………………………………………

    石苞率军沿涪水北上之后,抵达了涪城对岸,当即便派兵渡河去进攻涪城,这次石苞的行动十分的明确,那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拿下涪城,彻底地切断剑阁守军的退路。

    所以石苞没等所有的军队渡过涪水就开始向涪城发起了进攻,毕竟之前得到的情报显示,涪城只有三千守军,以魏军十倍于涪城的兵力,拿下这座城池还不是手拿把攥的事。

    不过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守城的张遵打得十分顽强,虽然涪城只有三千人,但魏军在缺乏投石车等攻城利器的情况下,想要拿下涪城也不是那么容易。

    就在石苞准备让屯骑营渡河参与到进攻的时候,司马伦率军从剑阁杀了过来,由于屯骑营被涪水隔阻在东岸,而单单依靠中垒营是很难敌得过司马伦的四万大军的。

    所以石苞只能是选择暂避其锋,将中垒营也撤回到了涪水东岸。

    不过司马伦也不恋战,并没有渡过涪水去攻击魏军,也没有在涪城多停留一些时间,很快地便扬长而去,望成都方向而行。

    这不禁让石苞是懊恼不已,他终究还是迟了一步,没有能抢在司马伦来到来之前拿下涪城,切断蜀军的退路,最终让司马伦是轻易地从他眼前给逃走了。

    其实主要还是屯骑营未能及时地渡过涪水,如果屯骑营和中垒营全部渡过涪水的话,以屯骑营的强悍攻击力,纵然就是留不住司马伦,也会让他脱一层皮。

    但先期渡过河的只有中垒营,兵力有限,而且中垒营正在全力攻城,并没有做好野战的阵型,司马伦的军队突然从背后杀来,让石苞有些措手不及,战局很是被动,石苞只能是选择了撤退,避免与蜀军进行死磕,以减少部队的伤亡。

    这次司马伦的动作倒是极快,石苞才刚刚抵达涪城不过两三天的时间,司马伦居然就已经从剑阁撤了下来,这无疑一下子就打乱了石苞的战术部署。

    当时石苞为了让中垒营率先能对涪城发起进攻,所以就先搭了两座浮桥让中垒营先过河,而装备笨重的屯骑营只能是后过河了。

第2558章 慷然赴死

    不能说石苞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毕竟石苞所率的这两个营,中垒营是攻城的,屯骑营是打野的,石苞攻打涪城,首要的任务自然是攻城了,所以石苞率先安排中垒营渡河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现在的问题是司马伦的反应速度太快了,还没有等屯骑营越过涪水,没有等中垒营拿下涪城呢,司马伦就已经是率军赶了过来,石苞没有想到司马伦来得如此之快,所以他想要拦截司马伦已经没有机会了,只能是扼腕而叹。

    不过令石苞有些奇怪的是,司马伦逃走了,但涪城的守军却没有跟着撤离,依然在坚守城池,区区的几千人就想守住涪城?这也有些异想天开吧。

    石苞于是将一腔的怒火都发泄到了涪城守军的上面,下令中垒营再度渡过涪水,对涪城发起了攻击。

    张遵既然已经决定死守涪城了,在面对魏军凶猛的攻势之时,一旦也没有退缩,亲自登临城头,展开了浴血之战。

    涪城是蜀北重镇,城池自然是要比其他的城池坚固一些的,张遵抱了决死一战的信念,亲自在城头指挥作战,守城的蜀军也没有退路可言,尽皆死战,虽然魏军的攻势很猛,但一时半会也不可能轻易地就拿下涪城。

    石苞不禁有些恼火了,让司马伦给脱逃了,已经是他最大的失败了,现在就连涪城都打不下来,这无疑令石苞是颜面大失。

    于是石苞下令屯骑营弃马步行过河,也加入到了攻城的行列之中。

    屯骑营是魏军所有部队之中装备最为笨重的一支队伍,这次进攻涪城,魏军所携带的浮桥设备只有两套,只能是先搭建出两座浮桥来,所以在浮桥使用上,自然是有些捉襟见肘,中垒营过河的时候,屯骑营只能是在东岸等待。

    结果司马伦的大军赶到,已经完成了渡河的中垒营又不得不撤回到东岸去,等司马伦走后,中垒营再度过河攻打涪城。

    如此来来回回,光是中垒营就使用了三次浮桥,屯骑营滞留在东岸,始终没有渡河的机会。

    而想要让屯骑营连人带马带装备全部渡过涪水,至少也要比中垒营多两三倍的时间,那边攻城甚急,石苞自然是等不及的,于是下令屯骑营先将战马放在东岸,屯骑兵徒步过河,参与到攻城作战之中去。

    屯骑营至少有一半的人参与到了攻城的战斗序列之中,魏军攻城的总兵力达到了两万多人,在人数在之上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从涪城的城头向下望着去,底下黑压压的一大片,如蝗似蚁,人头攒动,密密麻麻,不可胜数。

    屯骑兵虽然弃马步战,但他们那一身的武装到牙齿的铠甲可没有脱掉,在攻城的时候,屯骑兵都不需要使用盾牌,他们一身厚厚的盔甲就自带防御,无论蜀军的弓箭如何来射,都是无法射穿他们这支甲胄的。

    张遵虽然拼死力战,但长时间的作战,得不到任何的休息和喘息,蜀军也是疲惫不堪的,在魏军连续地攻击了一昼夜的时间之后,涪城的防线也终于被魏军所攻破。

    魏军冲上了城头,已经喊出了降者免死的口号,但张遵却依然是不理不睬,继续地率军与魏军展开了厮杀,拼尽了最后的一兵一卒,死战到了最后,三千人亦无一降者,全部壮烈殉国。

    张遵亦是身上数十处受伤,最后战死于城头之上,至始至终,张遵都没有离开城头半步,从容赴死,血战到底。

    就连魏军士兵都为之震憾,张遵虽然拼死力战,给魏军带来了不少的伤亡,但这样的勇士,永远都是值得敬佩的。

    张遵战死之后,也没有任何的一名魏军士兵去补上一刀,戳害其遗体,就连石苞闻之,也是感叹其忠,命人将其收殓,并予以厚葬。

    张遵慷然赴死,也算是保全了猛将张飞的声名。

    就在石苞刚刚拿下涪城之后,文鸯率领越骑营也赶到了涪城,原本文鸯是准备攻城的,但到了城下之后,却发现城头上飘扬的,居然是魏军的旗帜,连忙派人前来查探,这才知道了石苞在此的讯息。

    石苞是右军团副都督,在品秩上自然是要高于越骑将军文鸯的,文鸯下马,以下官之礼见之,具述剑阁详情,石苞也将自己这方面的情况告诉了文鸯,文鸯随即派人转告了邓艾。

    次日,邓艾亦率军赶到了涪城,与石苞会师。

    到此,邓艾总算才搞清楚了司马伦撤军之谜,原来羊祜所率的中军团早已经从南中杀入到了蜀中,并且攻占了江州,逼得陆抗不得不从永安撤军,撤往了德阳一带。

    而右军团则顺势杀入到了蜀中,不过他们没有急于向德阳的陆抗发起进攻,而是奉了曹亮的旨意,转头北上,攻取涪城。

    现在曹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原本羊祜攻占僰道之后,是有很大机会顺势北上,直取成都的,不过羊祜并没有贪功,而是派兵东进,攻取了蜀军防御空虚的江州,这样等于是将永安之外的右军团引入到了蜀中来。

    而右军团在进入到蜀中之后,也并没有急于向成都方向上的蜀军进行攻击,而是北上涪城,这样的意图也是十分明显,那就是逼迫着司马伦从剑阁撤军,将邓艾的左军团引入到蜀中来。

    在司马伦放弃剑阁之后,蜀军的三大军团终于都杀入到了蜀中平原,此次左军团和右军团的一部在涪城会师,接下来,三大军团将会继续地对蜀军进行压迫似的攻击,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三大军团将会很快地会师于成都城下。

    攻取成都灭掉蜀国,无疑是一件最大的功劳,足以彪柄千秋,永载史册,不过曹亮显然并不希望谁来独揽此功,而是想办法让三大军团齐聚于成都城下,不管最后是蜀国投降还是死战到底,蜀国的灭亡都是不可逆的,这份功劳将会是由三大军团共同来荣膺。

第2559章 百战余生

    魏军攻取涪城之后,蜀中的形势自然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魏军三路人马已经全部突破了蜀国的外围防线,杀入到了蜀中平原。

    拿下涪城之后,石苞也就率领屯骑营和中垒营返回到了德阳,与右军团主力会师,而将涪城的防卫转交给了邓艾。

    对于这一仗,石苞其实是很不满意的,尽管他最终攻下了涪城,但这个胜利来得似乎有些晚了,让司马伦钻了一个空子,最后给逃掉了,石苞也没有完成切断剑阁蜀军退路和粮道的任务。

    不过对于曹亮来说,却是无所谓的,本身曹亮派遣石苞去取剑阁,就是试图去接应邓艾入关的,不管能不能消灭司马伦,只要将邓艾的人马能引入到蜀中来,其实就是一种成功。

    至于撤往了绵竹的司马伦,他也不过是瓮中之鳖,曹亮倒也没有太过在意,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不管司马伦逃往何处,也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最终也是难逃一死。

    如今魏军已经控制了益州近八成以上的地盘,蜀军已经龟缩到了成都及其周围百里左右的范围之内,防线也受到了极大的压缩,面对魏军三路大军的围攻,蜀国已经几乎是无险可御,接下来除非他们迁都到青藏高原去,否则的话,等待蜀国的只有灭亡一途。

    蜀军虽然在兵力上,还是有不少的,至少陆抗和司马伦从永安和剑阁撤退下来的时候,基本上保留了原班的人马,并未受到多大的损失。

    而姜维在僰道,损失也是有限的,总体而言,蜀军虽然在北线东线和南线的战斗之中,皆有部分的损失,但实则并未真正的伤筋动骨,大部分的军队都保存了下来。

    不过虽然蜀军尚有十五六万的军队,但随着地盘越来越被压缩,蜀军的后勤补给必将会出现极大的困难。

    益州号称是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一直以来,能以百万多人口来养活二十余万军队,堪称是一种奇迹了。

    但损失了益州八成以上的土地和人口之后,蜀国再想要养活这么多的兵马,无异于痴人说梦。

    就算蜀国朝廷的粮草还有些库存,但想必也是极为有限的,根本就维持不了这么庞大的军队多久,军无粮自乱,现在的形势,对于蜀军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除非他们能击退魏军的进攻,收复剑阁永安和南中,否则他们根本就没有翻盘的机会。

    但这种可能性是几乎为零的,曹亮志在一举覆灭蜀国,实现天下的真正的大一统,所以在用兵方面,曹亮将全部的三个野战军团都投入到了进来。

    而且为了避免出现野战军团不断征伐不断驻扎而导致了兵力减弱的问题,曹亮还特意地征调了好几万的守备兵,不管野战军团如何向前推进,只要是他们占领的城池,后续都会有守备兵来接管。

    这样就可以让魏军野战军团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毕竟益州号称百城之地,如果每一座城池都得留一部分的人马来驻守之外,那么魏军的每一次前进,都会面临一个继续进攻还是派兵留守的问题。

    继续前进的话,就会面临兵力不足的问题,而这么多的城池被夺了下来,也确实是离不了军队的镇守。

    曹亮特意安排守备军随同野战军团入蜀,用意自然也就是再明白不过了,正是因为有这些守备兵的存在,野战军团在攻城掠地的过程之中,没有任何的负担,凡是他们攻打下来的城池,都会有守备兵来把守坐镇。

    尽管说这些守备军装备要差一些,战斗力也没有办法跟野战军团相提并论,但守城虽然的兵员素质也就没有那么高,单单是来守城的话,这些守备军也是绰绰有余的。

    而野战军团没了这个负担,仗打得只会越来越轻松,他们一路只管攻城掠地,后面的事情一点都不用他们来操心,专心致志于前面的事情即可。

    三大军团满编的话是拥有着二十四万大军的,这还不包括这次在东线上参与战斗的水军军团,这次进攻蜀国,水军都督王濬奉诏调五万水军参与到了永安之战中来。

    这次魏军右军团突破了永安防线之后,将永安的防务全数交给了王濬,而没有专门派出守备部队来接管永安。

    进入到了蜀中之后,水军的作用就明显小了许多,而且三个野战军团,对付残余的蜀军,已经是绰绰有余了,非必要的时候,曹亮也就不再考虑让水军出手了。

    蜀军的兵马,其实也就是一个大杂烩,不光是有蜀国的人马,还有司马氏的降兵,吴国的降兵,几股人马拼凑到了一起,才有了现在二十多万人的规模。

    尽管从数量上来讲,魏军和蜀军兵力并没有多大的差距,但从战斗力上来讲,双方却不是在一个层次上的,这一点,曹亮有着足够的自信,如果说蜀国不是有着剑阁永安这些的险关要隘,魏军早就将蜀国给彻底平推了,还怎么可能会让他们苟延残喘到这个时候。

    如今魏军已经顺利地拿下了永安和剑阁,蜀国的天险尽失,再无和魏军相抗衡的能力,接下来的战役,也将是最后的成都之战了,由十几万蜀军构筑的成都防线,将会是魏军所需要突破的要点。

    尽管说曹亮在战略上对敌人是蔑视的,但在战术上,他可从来也没有轻视过任何一个对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蜀军还拥有着十几万的军队,有着姜维、陆抗、司马伦这些顶尖级的名将,那怕是垂死挣扎,咬上你几口也是没有问题的。

    拿下成都对于曹亮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最难的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胜利。

    这些追随了曹亮多年的将士,历经了千百次的战斗和牺牲,百战余生,活下来的其实都是很幸运的人,曹亮当然不希望他们在最后一战之中有过多的伤亡。

第2560章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曹亮制定了一个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作战策略,那就是一步步地压缩蜀军的生存空间,在这个阶段的作战之中,曹亮并不追求歼敌的数量,而是要利用魏军强大的威慑力,将蜀军给逼退,最终将他们全部驱赶到成都去,然后再给予致命的一击。

    这个战略实施起来并不算太难,以魏军的实力打赢这场战争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悬念,唯一的悬念只剩下了魏军需要多长的时间了。

    其实以现在的大势,只要魏军发起总攻,在不考虑伤亡代价的情况下,攻下成都根本不需要多长的时间,甚至当时中军团从南中攻入到蜀中的时候,一鼓作气打到成都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只不过现在曹亮所考虑的是,不光是如何来灭蜀,而且还得考虑用最小的伤亡代价来实现这一目标。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只有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曹亮知道,现在蜀国朝廷内部,也并非是铁板一块,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矢志不移地坚定支持蜀国,曹亮可清楚地记得,历史上当邓艾兵临城下之时,蜀国的降者如云,就连蜀国后主刘禅也架不住一大帮子的降臣忽悠,最终是弃守成都,投降了邓艾。

    事实上,真正能坚守不降的三个人,全都不是蜀国人,姜维司马伦是魏人,陆抗是吴人,而目前蜀国八成以上的军队,都掌握在这三个人的手中。

    而这三个人,可以说和魏国都有着深仇大恨,这种仇恨几乎是不共戴天的,所以想要劝降这三位,可能性几乎为零。

    所以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曹亮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下令给邓艾、羊祜、杜预三位都督,让他们同步协调,稳步推进,在三个方向上继续地给蜀军施加压力。

    现在蜀军的这三巨头也正好是各守一个方向,姜维在南安守着成都的南面,陆抗在德阳,守着成都的东面,司马伦在绵竹,守着成都的北面,三支蜀军各守一边,摆出了一副殊死决战的模样。

    而成都,也尚有两万的御林军,全部是归中都护卫将军司马瞻来指挥的,这也是蜀军最后的一道防线了,只不过如果成都外围的防线失守的话,指望诸葛瞻的这两万人,就想守住诺大的成都城,完全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这外围防线上的十几万蜀军,才是蜀国坚守到底的最后希望,姜维虽然坐镇南安,只需要负责抵御来自南面的魏军,也就是羊祜的中军团,但姜维的心思可不仅仅只是在此,整个成都防御计划,都是需要他来操心的。

    永安和剑阁的相继失守,对姜维来说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谁都清楚,蜀国之所以能在魏国的重重压力之下存在这么长的时间,还不就是因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吗?

    正是因为剑阁和永安一北一东两座险关成为了蜀国的门户,所以一直以来蜀国才能安枕无忧,对于魏军来说,那怕他们实力占优,但却始终也无法突破这两大关隘,只要蜀军能牢牢的守住剑阁和约永安,任凭魏军再怎么折腾,都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但姜维显然是低估了曹亮的灭蜀的决心,以为凭借着剑阁和永安的这两座雄关,就足以能挡得住魏军了。

    可姜维万万没有想到,魏军居然会从遥远的南线发起突袭,侵入到了南中,而南中确实是蜀国防线上最为薄弱的一环,建守太守霍弋的手中,只有一万左右的兵马,以这么一点兵力,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无法挡往魏军的进攻。

    霍弋对蜀国倒是忠心耿耿,最后他宁可死节,也不愿意投降魏军,为了应对南中的危机,霍弋甚至不惜背后下黑手,逼夷人出兵,虽然说最终的结果依然是没有能挡得住魏军的前进步伐,但至少霍弋是尽力了,而且也为姜维赢得了回援僰道的时间。

    如果南中速失的话,姜维恐怕就连回援的机会都等不到了,毕竟从永安到僰道,至少也是千里以上的距离,当南中失守的消息传到永安,姜维彼时再调动兵马,也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正是因为霍弋引诱出孟栎来,让他的十万蛮兵与魏军一决生死,这样不仅可以起到阻击魏军的作用,而且一石二鸟,亦可以削弱南中蛮夷的势力。

    虽然说姜维一直以来都是主持北伐军务的,关注度都放在北线上,但他也并非不清楚南中的情况,自从诸葛亮南征之后,南中几十年来再没有发生一起波及到整个南中的叛乱事件,偶尔的一些小规模叛乱,范围很小,并不会影响到南中的整个大局。

    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尽管当年反叛于南中的孟获为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但孟获死后,他们儿子们难道都能继续死心塌地效忠蜀国朝廷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孟获死后,他的四个儿子尽分其地,尽分其兵,甚至为了争夺遗产,还大打出手,很难相信这么几个儿子会没有野心,不想自立于南中。

    霍弋能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之中牢牢地控制住南中的局面,也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只可惜他遭遇的对手却是羊祜这样的一位宿将,那怕霍弋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依然是难挽败局,最终他也是身死异乡,再也没有机会能回到成都。

    南中的失守,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姜维就算是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魏军三路攻蜀的事情,他一样也抽调不出来太多的兵力。

    所以说,僰道之战的失败,完全是一种必然之事,这根本就不关乎姜维的能力长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魏军太强大了,强大到了无可匹敌的地步,姜维镇守永安和剑阁时完全是将他所有的底牌都投入进来,而魏军从南中发起进攻,姜维根本没有多少力量能挡得住魏军的进攻。

第2561章 大发国难财

    以前姜维也是屡战屡败,北伐之战打了那么多年,虽然略有小胜,但始终却是未得寸土,未立寸功的,这一点上,姜维倒是步了诸葛亮的后尘,虽然是鞠躬尽瘁,但也只能是望北兴叹。

    不过屡战屡败始终也没有消磨掉姜维的斗志,从一个有志的青年熬到了皓首老者,依然不堕青云之志,一次次地被敌人所打倒,但他却依然能一次次地顽强站起来。

    这就是姜维,一个矢志不移的人。

    不过这一次的失败,却让姜维有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这是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颤栗,本以为,自己已经是年过花甲,时日无多了,但没想到他却依然还要在有生之年见证蜀国的灭亡。

    这让一生都励志于兴复汉室的姜维情何以堪。

    不过姜维始终都是一个不肯轻易服输的人,在他的人生字典之中,从来没有放弃两个字,那怕现在局面变得如此的艰难,姜维都依然不会轻言放弃。

    永安和剑阁的失守对蜀国而言,确实是一个最为沉重的打击,整个成都都弥散在一片悲观绝望的情绪之中,亡国之论甚嚣尘上,人人自危。

    姜维远在南安,对于成都的事他也是鞭长莫及,更何况成都的那几苗人,历来就和姜维不对眼,不管姜维做什么,这些人都会跳出来唱对台戏,上本弹劾那就跟家常便饭似的,姜维自然是对这些人懒得理会。

    剑阁和永安的失守,这个责任毫无疑问又得让姜维来背锅,此刻后主刘禅的龙案之上,弹劾姜维的都奏章堆积如山了,不过刘禅看都懒得去看。

    今天的早朝之上,又有大臣站来了叭叭了,刘禅一句话就把他们给怼了回去:“你行你上啊,朕现在就任命你为大将军,有什么退敌之策先给朕瞧瞧。”

    朝堂上顿时是鸦雀无声,众大臣个个都不吭气了,他们只擅长做弹劾和漫骂别人的事,真正让他们去办实事的话,一个个便都成了缩头乌龟。

    如今魏军已经快兵临城下了,可没有一个人能拿下出什么退敌之策来,刘禅也是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只留下群臣是面面相觑。

    刘禅当皇帝向来以和善和懦弱而称著,很少在群臣面前发脾气,而且他历来对军国大事不怎么上心,唯一的动怒就是斩刘琰的那一回。

    当皇帝嘛,好点女色也很正常,要不然搞那么个三宫六院干什么,摆好看吗?要怪只能是怪他刘琰娶了一个漂亮的老婆,偏偏又被刘禅给看上了,其实这对刘琰来说也是一个好事,要想生活过得去,头上就得顶点绿,只要他能当当忍者神龟,说不定以后还有飞黄腾达的机会。

    只是刘琰是一个死脑筋的人,被人绿了之后,立刻是暴跳如雷,那鞋底来抽其妻的脸。

    他的这一举动彻底地惹怒了刘禅,不就是睡了一下你老婆吗,用得着这么大的反应吗,刘琰虽然是打了他老婆,但却是实实在在地打他刘禅的脸,天子一怒,刘琰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被腰斩于市。

    除此之外,刘禅还真得没有和谁发过脾气,常常是一副老好人的模样,对宦官黄皓更是言听计从。

    退朝之后,黄皓一脸谄媚地对刘禅道:“陛下,臣倒有一计,可退逆魏之敌。”

    刘禅大喜,便问计于黄皓,黄皓乃道:“成都城中有一师婆,供奉一神,能知凶吉祸福,陛下不如召之,问一问国运如何?”

    刘禅自幼生活在宫中,天生又十分的慵懒,反正在他当政之初,有诸葛亮一揽大包干,事无巨细,都办得井井有条,刘禅自然也就不用他操什么心了,诸葛亮之后有蒋琬,蒋琬之后有费祎,再往后还有董允、姜维这些人内外文武大臣,个个志虑忠纯,也没有诸如像司马懿孙綝这样的权臣当道,所以刘禅的这皇帝当得还是满惬意满舒服的,基本上就是甩手掌柜,蜀国的朝政,让他这么一甩,就甩了几十年。

    至于这巫蛊之术,历朝历代都也盛行不衰,本身刘禅对黄皓就十分的信任,此刻他推荐的,刘禅当然没有理由来拒绝,而且反正现在都这个局面了,也就死马当活马医了。

    于是黄皓在后殿陈设香花纸烛享祭礼物,用小车将那师婆请入到了宫中,坐于龙床之上。

    后主焚香祝毕,那师婆忽然披发跣足,就殿上跳跃数十遍,盘腿坐于龙案上,跐牙裂嘴,口中念念有词。

    黄皓道:“此神人降矣。陛下可退左右亲祷之。”

    刘禅尽退侍臣,再拜祝之。

    师婆神神叨叨地道;“吾乃西川土神也,如今西川兵祸连天,乃是尔等不敬本神之故,陛下如果肯为本神立祠祭祀,香火供奉,本神定可保西川免受刀兵之苦。数年之后,魏国疆土亦归陛下矣。陛下切勿忧虑。”言讫,昏倒于地,半晌方苏。

    刘禅大喜,命人厚加赏赐,不过那师婆却断然拒绝,摆出一副得道高人的清高模样,云淡风轻地道:“吾神只为解苍庶黎民之难,金钱于吾神如粪土矣,断不能受。”

    刘禅听罢,不禁连声赞叹,不慕钱财者,乃是真神也,刘禅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命人在成都设下土神祠堂,命官民焚香拜之,凡不前去叩拜者,官员禄降一级,罚俸半年,百姓则是加赋三成,有言语侮慢土神者,处鞭刑一百,如有破坏神像及祠堂者,斩无赦。

    一时之间,前往土神祠参拜的官民是人流熙攘,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土神祠的香火极为旺盛,财源滚滚而来。

    这师婆果然是十分精明,皇帝的赏赐她不要,但却在土神祠大肆敛财,所赚到的数目都不止超过赏赐的十倍。

    而且有皇帝的支持,土神祠的香火自然也是越来越兴旺,以后赚得钱只有越来越多。

    不过吃水不忘挖井人,那师婆将香火钱的半数都悄悄地转送给了黄皓,两人大发国难财,赚得是盆满钵满。

第2562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黄皓的行径纵然可以迷惑得了刘禅,让刘禅是深信不疑,真以为供奉了土神之后,就可以保蜀汉王朝千秋万代了,但朝中不乏有明白之人,知道黄皓此举不过是忽悠皇帝,真如果供奉个土神就能退敌的话,那蜀国还需要养活那么多的军队干什么,魏军也不至于会兵临城下,让蜀汉王朝走到了倾覆的边缘。

    但黄皓得到了后主的宠幸,在朝中是权势滔天,这个时候上表弹劾黄皓,那简直就是寿星佬儿上吊——嫌命长,如今黄皓把持宫中的一切,许多奏章,直接就都被黄皓给扣下了,刘禅连见这些奏章的机会也没有。

    更何况刘禅就算见了这些奏章也没有用,谁都知道刘禅现在专宠黄皓,对黄皓是深信不疑,那怕黄皓干出这么多的祸国殃民之事,刘禅都依然对他是信任有加。

    就拿这次的巫神之事,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相信黄皓这番鬼话,但唯独刘禅却是信以为真,还大兴土木地兴建起了土神祠,要求成都的官民统统都去参拜,这种劳民伤财之举,不正是昏君之所为吗?

    尽管许多人心如明镜,但却也是敢怒不敢言,甚至是违心地去土神祠参拜,以免惹来杀身之祸。

    秘书郎郤正对此是忧心冲冲,此刻蜀国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身为天子的后主刘禅却是不思退敌之策,反而将希望寄托在巫蛊之术上,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再说了,按照目前的这个形势,蜀国还有以往吗?

    郤正自知人微言轻,说话没有分量,所以他立刻是修书一封,将朝中之事详尽地写在了信上,派人秘密地赶往了南安,将书信交给了姜维。

    姜维一听黄皓将成都搞得是乌烟瘴气,顿时便是火冒三丈,真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黄皓一日不死,蜀国就不得安宁。

    当初姜维冲冠一怒,就要将黄皓给斩杀,但有刘禅的辟护,才让黄皓免于一死,原本以为黄皓会收敛一些,但没想到这货却是变本加厉,继续地为非作歹,祸乱朝纲,在这国难之际,借着巫蛊之术,大发国难横财,这种人,简直就是百死莫赎。

    如果姜维此刻在成都的话,这次就算是拼了老命,那怕是违抗圣命,也定要将这祸国殃民的阉竖给除掉。

    只可惜前线的军务紧急,魏军兵临城下,姜维是分身乏术,根本没有可能回到成都去,思来想去,姜维也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无所做为袖手旁观,于是上表弹劾黄皓,要求后主废巫蛊之术,严惩黄皓及师婆,姜维在表章中提到,历来巫蛊之术皆是虚妄之说,祸国害民,如此歪邪气绝不可助长,虽然强敌临境,但只要季汉军民一心,众志成城,还是有希望守住成都,击退逆魏的。

    表章的最后,姜维叙说了自己忠诚死节之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果他不幸战死,姜维请求后主任命司马伦为大将军,代行其职,以御魏军。

    姜维写完奏章,不禁是唏嘘而叹,奏章的最后,颇有点交待后事的感觉,不过形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姜维这么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战场形势险恶,时时都可能会发生危险。

    姜维和魏军作战,那是抱了必死的决心的,宁可战死,也绝不投降。

    姜维是魏国出生的,但在门阀森严的魏国,以姜维的身份几乎是没有什么升迁机会的,终其一生,也许只能是做一个郡吏而已。

    遇到了诸葛亮,可以说是姜维一生之中最为幸运的事,诸葛亮慧眼识珠,一眼就看出了姜维的卓尔不凡,让姜维这颗蒙尘的明珠可以展放光彩。

    如果姜维是一匹千里马的话,那诸葛亮就是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姜维没有遇到诸葛亮的话,他的一生或许就是平凡庸碌的,根本没有机会体会他波澜壮阔的人生。

    对于姜维来说,尽管说北伐大业最终没有能够成功,兴复汉室的目标也是成为了镜花水月,但他的人生着实已经是没有什么遗憾了,他的一生,在戎马倥偬之中度过,指挥着千军万马,位极人臣,有过胜利,也有过失败,也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这种百味的人生,让姜维活得是异常的充实。

    这次魏国伐蜀,形势逼人,随着永安和剑阁的失守,姜维也清楚局面对于蜀国来说已经是相当的艰难了,此刻再想翻盘,希望是极其地渺茫。

    不过姜维到了这个年纪,早就已经是生死看淡,人生能有几个花甲,活到了这个年纪,生死富贵都已经是过眼云烟了,生当何欢,死亦何惧,对于一个征战沙场的老将来说,马革裹尸也好过病死于床榻之上,如果能死在战场上,也将会是一种殊荣。

    至于身后之事,姜维也只能是交待到这儿了,选择司马伦做为承继者,已经是姜维早就内定的事了,蜀军诸将之中,能胜任此职的,恐怕只有司马伦了。

    首先司马伦和曹亮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所以他投降魏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怕是身处困境,也会决战到底,这是姜维选人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忠诚度的话,那怕能力再强,回头一看形势不妙,率军直接向魏国投降,那姜维的心思岂不就是白瞎了吗?

    其次便是能力的问题,如今局面已经如此艰难了,非大智大慧之人不足以担当此任,想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非得有超凡才智能力卓绝的人出来才行,姜维观遍诸将,没有一个能和司马伦相提并论的。陆抗虽然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选,但陆抗降蜀,终归还是有二志的,姜维也不敢轻易予以重用。

    最后就是年纪了,姜维想要为蜀国挑选栋梁之才中流砥柱,就必须要年轻一代的将领之中选择继任者,至少可以保证蜀国未来几十年内不会出现人才断代的危机。

    当然,蜀国还有没有几十年的时间,这就已经不再姜维的考虑范围了。

第2563章 平生夙愿

    姜维倒是真想回成都瞧瞧,惩治一下那些魑魅魍魉,以前姜维虽然是手握重兵,但需要顾忌的东西太多,所以姜维在行事的时候,还是有所保留的,能和朝中的人不发生冲突为最好。

    但现在姜维真得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了,蜀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以前姜维所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现在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了。

    只可惜现在前线的军情紧急,姜维是分身乏术,根本就抽不出身来,他只能是通过奏章的方式,来劝解刘禅。

    但效果如何,姜维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如果刘禅肯听他的,那蜀国又何至于落到如今的这步田地,亲小人,远贤臣,刘禅完全是在走汉灵帝的老路啊。

    姜维的这封奏章,大概率刘禅是不会听的,姜维之所以还要写,也不过是尽一尽人臣之道,面对权势熏天的黄皓,别的大臣都害怕引火烧身,所以才三缄其口,但姜维可没有什么惧怕的。

    只可惜姜维没有办法亲至成都,所以那怕是言辞再强烈的奏章,大概率也是石沉大海。

    命人将奏章送出之后,姜维寻思了半天,决定亲自给司马伦写一封信,将自己上奏的内容告诉司马伦,并且真心地希望如果自己战死之后,司马伦能撑起大局来。

    姜维告诉司马伦,黄皓才是祸乱朝廷的罪魁祸首,如果司马伦将来有机会回到成都,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将黄皓给除掉,实现姜维平生的这一个夙愿。

    写好这封信之后,姜维将书信用火漆封好,派心腹之人专程送往绵竹。

    现在形势紧迫,姜维都不确定自己有没有机会再和司马伦见上一面了,所以在书信之中仔仔细细地交待了司马伦一番,颇有点临终遗言似的。

    送出这封书信之后,姜维沉重的心情突然之间变得轻松了许多,仿佛一下子卸掉了千斤重担似的,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不过还没有等他真正放松下来呢,中军官已经快步跑了过来,急切地向姜维禀报道:“启禀大将军,魏军羊祜部六万余人,兵分三路,向南安杀来。”

    这一段时间以来,魏军已经是持续不断地向南安蜀军防御阵地发起过多次的进攻了,不过这些进攻多数是属于试探性的,魏军投入的兵力并不算多,战斗的激烈程度并不太高,对蜀军的防线构不成什么威胁,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双方在南安一带还是维持着一个相持的局面。

    不过这种局面应当也不会维持太久,姜维很清楚,魏军现在处于一种调整阶段,毕竟魏军的三路人马如今都杀入到了蜀中,逼近了成都,这自然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一旦魏军调整完成,就会发动全面的大规模进攻了。

    “该来的终归还是要来的……”姜维喃喃自语,魏军的总攻迟早是会开始的,这一点姜维不会感到任何的意外。

    姜维已经为此做好充足的准备了,在魏军发起总攻之前,蜀军的阵地是比较宽泛的,相对来说比较松散,这样的部署,有利于蜀军控制更多的区域。

    不过现在魏军发起全面的进攻,这种松散的阵地结构肯定是不行的,很容易被魏军给各个击破,所以姜统在得到消息之后,立刻下令蜀军收缩阵地,将外围一些不太重要的阵地全部给放弃掉,将兵力向重要的阵地进行集中。

    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准备之后,魏军率先地在南线发起了进攻,当然东线和北线也会按照预定的时间投入到进攻之中来,魏军总攻的号角已经吹响,成都之战正式打响。

    羊祜亲率四个营,兵分三路向南安发起了进攻。

    姜维并没有去死守南安城,毕竟南安只是一座小县城,第一容纳不下蜀军的那么多人马,二来南安城的防御比较薄弱,根本无法抵御住魏军的进攻。

    而且姜维是得到了准确情报的,魏军中军团在攻打味县的时候,确实是使用了投石车,像味县那样拥有坚固城墙内外城结构的城池尚且都挡不住魏军投石车的攻击,更别说南安这样的小县城了,所以姜维在布防的时候,干脆直接就放弃了南安县城,而是将主力部队部署在了峨嵋山一带,还是试图利用险要的山地,来阻击魏军的进攻。

    在山地战方向,蜀军还是占据着一定的优势的,而在平原地带的战斗之中,蜀军的劣势则是相当的明显,姜维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和魏军进行抗衡。

    不过蜀军如果全部退守到峨嵋山的话,那等于是让开了大道,给了魏军北上的机会,如果魏军全然对退守峨嵋山的蜀军不加以理会的话,那么姜维的这一个部署显然就是没有用的。

    所以,姜维在布防的时候,还得需要抽调出一部分的兵力来,在峨嵋山以东的丘陵地带进行设防,对魏军进行拦截。

    尽管这些丘陵地带地形起伏比较大,但缺少险要的山峰和峡谷,对魏军骑兵的进攻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所以在这些地方的防守让姜维是比较担心的。

    果然,羊祜将主攻的目标盯在了处于南安以北的青竹坡,对峨嵋山之敌则采用的是牵制形打法,双管齐下,对南安一带的蜀军进行了全力的攻击。

    面对骁骑营和果骑营的连番进攻,镇守青竹坡的蜀军是节节败退,三天之内,已经连续地丢掉了三道阵地,伤亡更是惨重,不得不继续地向后退却。

    第四道防线是蜀军在青竹坡构筑起来的最后一道防线了,如果这一道防线再失守的话,那蜀军在南安的防线可能就会全部失守,魏军就会长驱北上,直逼成都。

    姜维没有办法,只能是将镇守峨嵋山的蜀军抽调出一大半来,增援青竹坡,强化青竹坡的最后一道防线。

    防守的兵力增加之后,蜀军总算是稳住了形势,暂时地挡住了魏军的进攻,没有让青竹坡落入到了魏军的手中。

第2564章 令人绝望的战斗

    但魏军的攻势却是连绵不绝的,看起来强度不大,但却是后劲十足,羊祜没有发起全面的猛攻,以避免出现和蜀军死礌,产生较大的伤亡,而是采用了疲劳战术,持续不断地向蜀军阵地发起攻击,钝刀杀人。

    这种打法,就是曹亮所提倡的用最小的伤亡换取最大的胜利,对于顽冥不化的敌人,当然只有进攻的手段才能解决,不过在曹亮的要求下,羊祜在进攻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军队的伤亡情况,必须要将部队的伤亡控制在一度的程度之内。

    战争是会死人的,但能少死一个就尽量少死一个,魏军现在作战,已经过了那种拼死力战不计成本代价的时代,更多的时候是靠实力的碾压,发挥军队整体做战的优势,不断地给敌人施加压力,尽可能地瓦解敌军的斗志,能击溃的就不围歼,不给敌军做困兽斗的机会。

    所以魏军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攻势却始终保持在一种不愠不火的状态之中,这种攻势让蜀军是倍感难受,纯粹是一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

    但现在战场上的主动权是落在魏军这边的,魏军想采用什么样的进攻方式他们就采用什么,蜀军只有被动防守的份,他们甚至没有任何的力量发起反击。

    魏军的这种钝刀攻势看起来不太厉害,但由于魏军的进攻是持续不断地,甚至是昼夜不歇,连续不断的进攻让魏军身疲力乏,斗志锐减。

    蜀军的军心士气一直都在降低,自从魏军入蜀之后,悲观绝望的情绪在蜀军之中就已经是蔓延开来,许多的人的甚至丧失了斗志和信心,认为蜀国的亡国已经是注定了的,那怕他们现在拼死力战,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如果不是姜维治军严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蜀军的军心恐怕早就散了。

    饶是如此,蜀军的逃亡人数也在持续不断地增加,要知道,这在以往,完全是不可能出现的事,蜀军向来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悍,那怕是经历过无数的失败,依然还能保持军队完整的建制,蒸不熟,煮不烂,打不垮,这种战斗意志几十年来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了蜀军的军魂所在。

    那时的蜀军,虽然是屡战屡败,但希望尚存,每个人都还心怀着兴复汉室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许多人甚至是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前仆后继。

    但现在的形势下,兴复汉室的目标早就变得虚无飘渺了,甚至是荡然无存了,许多人考虑更多的是蜀汉王朝究竟还能不能存在的问题,而一旦蜀国亡国,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毕竟不可能全部的蜀军都会像姜维那样抱着必死的决心而战的,他们各自还有各自的想法,一部分人是愿意追随姜维死战到底的,还有一部分人怕死畏战,偷偷地跑掉了,更多的人则是选择了观望,看看事态发展到什么程度,然后再做打算。

    逃兵不断地增多也让姜维变得忧心冲冲起来,虽然很多逃兵最终被捉了回来,但逮得住人却逮不住心,这些逃兵受到了惩处,但依旧起不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蜀兵偷亡的人数越来越多,屡禁不止,军心士气也变得涣散起来。

    随着阵地不断失守和人员伤亡的不断增加,蜀军的士气直接就跌落到了冰点,姜维纵有大才,现在也是难以力挽狂澜了。

    就在这个时候,魏军突然发力,集结重兵向蜀军的峨嵋山阵地发起了进攻。

    原本蜀军的峨嵋山阵地是十分坚固的,峨嵋山素来以奇险而称著,姜维又将主要的兵力投入到峨嵋山阵地之中,所以这个阵地是姜维最为放心的阵地。

    相对来说青竹坡的阵地是姜维所担心的,这里也成为了魏军攻击的重点,在前几天的进攻之中,魏军已经是攻破了蜀军的三道防线,蜀军也试图发起反击,想把失去的阵地给夺回来,但几次反击都归于失败,姜维不得不下令退守最后的阵地,并且将峨嵋山阵地那边的兵力抽调过一半来,加强了青竹坡的防御,准备做最后的防守。

    但没有想到魏军只是在青竹坡虚晃一枪,然后趁着蜀军在峨嵋山防守空虚的机会,突然地对峨嵋山阵地发起了猛攻。

    魏军的突然发力,让蜀军打得很不适应,这一段时间以来,魏军的进攻一直是不愠不火,蜀军已经是适应了这种进攻的节奏,现在魏军突然发起强攻,攻击之猛,强度之高,乃是前所未有,蜀军抵敌不住,峨嵋山阵地很快地就宣告失守。

    峨嵋山阵地失守之后,青竹坡那边自然是压力倍增,本来依靠着峨嵋山阵地互为犄角,蜀军还能保持着一种守势,但现在峨嵋山阵地失守之后,青竹坡这边就变得孤立无援了,形势对于蜀军来说极为的不利。

    尤其是魏军可以从峨嵋山背后绕过去,对蜀军一旦形成包围之势,那蜀军就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无奈之下,姜维只得下令蜀军全线撤退,向成都方向退却而去。

    但魏军似乎不给蜀军逃跑的机会,羊祜下令几路人马分进合击,对撤退之中的蜀军展开了大范围的追击。

    姜维在撤退的时候,自然也是留足了断后的人马,但魏军这次似乎铁定了心地想要将姜维给留下来,所以在追击的时候,完全是不遗余力的,那怕蜀军安排再多的断后人马,都会被魏军一口给吃掉,然后大军一直是穷追不舍,不给蜀军以逃脱的机会。

    蜀军一路北逃,一路折损,撤退到武阳的时候,蜀军的兵马已经是折损过半,而且一路狂奔,让蜀军也是疲惫不堪,个个累得如狗一般,双腿也如同是灌了铅一般,迈都迈不开步子了。

    眼望着距离成都还有很远的距离,但魏军的追兵就在身后,这让蜀军是心生绝望,彻底地丧失了再战的信心。

第2565章 杀手锏

    以前姜维最擅长的就是撤退,北伐关陇,不管打得打打不赢,最后的结果都是撤退,所以姜维练就了一身的撤退本领,以前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姜维都能保证全身而退,毫发无伤。

    但这一次情况好像比较例外,魏军就如同是牛皮糖一样,死死地黏着蜀军不放,怎么甩都甩不脱,姜维已经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但依然没有能够摆脱魏军的追击。

    当然这也和地形地势有关,以前在关陇作战,蜀军只有一撤退,就可以撤到秦岭的崇山峻岭之中,依托于秦岭的险要,蜀军便可以轻松地脱身。

    但这次不一样,从南安向武阳的撤退之中,大部分都是平原和丘陵地带,这样的地形,对魏军骑兵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蜀军两条腿跑得再快,也不可能跑得过四条腿。

    如果没有大量的断后部队不断地来对魏军进行阻击的话,姜维所率的主力部队都几乎没有逃走的机会。

    但尽管蜀军付出了近半数人马的损失为代价,依然没有成功摆脱魏军的追击,魏军就如同一块令人讨厌的狗皮膏药,怎么甩都甩不掉。

    此刻的蜀军,已经是疲惫之极了,一路的长途狂奔已经是几乎耗尽了他们的全部体力,如果魏军继续地如此穷追猛打的话,那蜀军很有可能就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毕竟按照目前这个态势,蜀军是很难有机会逃回到成都去的。

    许多的蜀军算是彻底地绝望了,以前跟随着姜维打仗,不论胜败,最起码能保证还有一条生路的,那怕战局再艰难,打得再不顺利,他们都是有机会再回到蜀国的,然后重振旗鼓,再度出征,如此周而复始,他们从来也没有泯灭掉希望,总会去期待明天,期待下一次的出征,真得可以收复河室,还于旧都。

    但这一次的撤退,却是一次让人再也看不到希望的撤退,魏军阴魂不散如影随行地就在他们的身后,无论蜀军如何的逃跑,那急骤的马蹄声始终都在他们耳边回响着。

    许多的蜀兵甚至得了妄想之症,就算有一段时间魏军骑兵没有追上来,他们的耳畔都还会响着那马蹄声,挥之不去。

    这样的逃亡之路将蜀军士兵搞得是疲惫不堪,悲观绝望在情绪在蜀军队伍之中蔓延着,整个军队都处于了一种行将崩溃的边缘。

    廖化不无担心地对姜维道:“大将军,魏军追击甚急,再不想办法的话,恐怕我们根本没法回到成都啊!”

    姜维此刻却也是异常的镇定,这倒和姜维平时的气度风范没有什么两样,姜维在这方面确实是有着大将风度的,因为他清楚,身为主将,必须要时刻的保持冷静和镇定,慌乱不能解决任何的问题,反而会导致更为糟糕的结果出现。

    虽然现在的局面比较困难,但姜维仍旧还有一个杀手锏没有用,这个杀手锏不是别的,正是扎马钉。

    扎马钉是对付骑兵的一种利器,虽然不可能对敌人的骑兵造成致命的伤害,但用来迟滞敌人骑兵的追击还是有着奇效的,只要在魏军骑兵的必经之路上撒上大量的扎马钉,骑兵就无法通行了,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将这些扎马钉清理掉,骑兵方可通行。

    等魏军将这些扎马钉清理干净之后,蜀军的人马早就逃之夭夭,没有踪影了。

    所以姜维没有慌,那还是因为他还有这个压箱底的手段,之所以姜维此前一直没有使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理条件不太合适。

    扎马钉虽然是对付骑兵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使用的条件还是受到一些限制的,必须要在比较狭窄而且是绕不开的道路上使用,如果在平原地带使用的话,魏军骑兵发现前面有障碍,就会主动地绕过这片洒了扎马钉的地带,除非蜀军拥有足够多的扎马钉,可以在所有的通道上都洒满扎马钉,否则的话,是很难封死魏军骑兵的追击路线的。

    事实上,蜀军所配备的扎马钉数量也是有限的,并不可能无限量地使用,所以姜维一直在寻找着合适的地方,用来投放扎马钉。

    尽管这一路上的地形多数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但也并非没有山地险要之路,在武阳之西,就有一条比较险峻的山路,姜维一路之上将蜀军引到这里,就是想要这一带使用扎马钉,来阻截魏军骑兵的追击。

    这条山路并不宽,最为狭窄处,大约也就只是有十几步的距离,只要蜀军满地洒满扎马钉的话,魏军不予以清理,是根本就无法通过这一路段的。

    而清理扎马钉是一项很耗时耗力的事情,而且蜀军是边走边洒,许多的扎马钉隐藏在草丛之中,很难发现,而一旦战马无意中踏中扎马钉,马蹄就会受伤,战马也就丧行了行动的能力,一匹战马就会给废掉。

    而蜀军撒出来扎马钉数量是以成千上万来计算的,一路上都是这种密密麻麻的小玩意,足以让魏军头疼不已了。

    姜维看到魏军追兵渐近,便立刻让蜀军改向西行,放弃了大道,望武阳小道而走。

    但魏军的来势极快,骁骑营历来便是以速度见长的,这次的追击战,自然也是骁骑营来打头仗的,他们一路之上,已经歼灭了不少的蜀军断后队伍,始终是死死地咬着蜀军主力不放,此刻他们距离蜀军的大队人马,也不过才七八里的距离,须臾即至。

    蜀军虽然在姜维的指挥下改道走武阳小道,但骁骑营的速度委实是太快了,还没有等到蜀军全部进入到山谷呢,骁骑营的骑兵队伍就一路掩杀了过来。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主动地站出来去断后,姜维原本准备派遣年轻一些的武将去断后的,那怕廖化主动地拍马上前,和魏军战到了一起,全然不顾及自己已经是年迈的身体。

    廖化率军也是拼死力战,将魏军挡在了山谷之外,为主力撤退赢得一点宝贵的时间。

第2566章 秘密武器

    廖化奋力死战,但奈何魏军越围越多,很快就将廖化团团围住,廖化所率的人马很快就打光了,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孤军奋战。

    姜维倒是想派人将廖化给救出来,但是魏军骑兵早已是呼啸而来,将蜀军两边完全地隔绝开来,姜维派过去的人根本就无法突破魏军的重重包围。

    对于廖化来说,这个时候想要活命,投降无疑成为了最后的选择,但对于早已过了古稀之年的廖化来说,降与不降已经是没有任何的意义了,与其屈辱的投降,倒不如死得轰轰烈烈。

    面对魏军的重重包围,廖化哈哈大笑,继续地奋力冲杀,最终战死于沙场。

    姜维遥遥而望,他立于半山之上,廖化那边战斗的情景依稀可见,做为曾经参与过荆州之战的一员,廖化可谓是蜀军之中硕果仅存的老将了。

    当年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廖化就已经成为了他麾下的一员战将,关羽在襄樊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廖化就曾立过战功。

    后来关羽兵败麦城,廖化拼死突出重围,前往上庸向刘封孟达请求援兵,被拒后只能是含泪前往了成都,关羽全军覆灭,唯廖化独存。

    其后廖化一直活跃在军前,无论是刘备亲征的夷陵之战还是诸葛亮指挥的北伐之战,都不乏他的身影,廖化也成为了蜀汉后期一位重量级的将领,姜维对他也是颇多倚重。

    没想到这么一位元老级的将领,居然在今日战死于沙场,这不禁让姜维是唏嘘感叹,淆然泪下。

    不过现在的形势也不容许姜维做过多的感伤了,廖化的断后战死,也仅仅为姜维赢得了一点喘息的时间而已,魏军骑兵很快就追了上来,如果姜维再不转移的话,很可能就是和廖化一样马革裹尸的下场了。

    武阳的这条山路,虽然称不上什么奇险,但却是唯一一条通向北面的道路,至少可以保证魏军骑兵无法进行迂回包抄。

    从南安撤到武阳这一路之上,蜀军已经是吃足了魏军骑兵的迂回包抄,魏军骑兵依靠速度的优势,几度曾赶到了蜀军的前头,逼得蜀军不得不拼死突围而战,这也是一路之上蜀军折损过半的主要原因。

    姜维不得不将撤军的路线进行了偏移,否则按照既定的路线,他们是根本也没有机会撤到成都的,而武阳之西的这条山路,无疑也成为姜维最后的希望所在。

    魏军骑兵无法包抄,无法迂回到蜀军的前头去,这正是扎马钉使用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保证魏军骑兵能老老实实地跟在蜀军的后面,蜀军才有机会使用扎马钉。

    蜀军鱼贯而走,所有的人都撤到了山路之中,而魏军骑兵也已经冲了上来,与蜀军的后卫部队只剩下了不到半里的距离,就连魏军骑兵盔顶的红缨,都清晰可见了。

    姜维这个时候不慌不忙地下令后卫部队抛洒扎马钉。

    扎马钉的体积并不大,一个扎马钉四个尖刺,非常的锐利,也就是一握大小,这玩意的设计是十分巧妙的,不管怎么抛怎么扔,落地之后,四个尖刺总是三个朝下一个朝上。

    这条山路十分的荒僻,因为在武阳之东有大路官道可走,所以大多数的人都不会选择从这里通行,平时也就是只有樵夫和猎户会光临这里,所以这里的山路杂草丛生,荆棘遍地。

    而这样荒僻的地形正是姜维所希望的,杂草越多,荆棘越多,蜀军所抛下的扎马钉就会隐匿不见,而魏军的战马一旦踏上去,就会被扎马钉所在刺中,从而丧失前进的能力。

    魏军想要前进,就必须要清除掉道路上的扎马钉,如果是平坦干净的路面,魏军是很容易将扎马钉给清理掉的,但在这种杂草丛生的环境之中,清理扎马钉可是一件相当费力的差事,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姜维一声令下,蜀军的后卫部队便立刻将扎马钉给沿路抛洒了下去,并且一路走一路抛,几乎将扎马钉洒满了整条的山路。

    骁骑营一路是狂追猛赶,眼看着距离蜀军的后队人马已经是越来越近了,骁骑兵都已经准备好了马刀,正欲痛痛快快地杀戮一番,突然之间战马长长地嘶鸣一声,高高地扬起了前蹄,直接就将马背上的魏兵给翻了上去。

    还没等落马的魏兵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呢,就觉得屁股上传来一阵钻心的刺痛,用手一摸,这才发现自己一屁股坐到了铁蒺藜上面,那尖刺至少有一寸多长,鲜血把半条裤腿都染红了,虽然不致命,但是疼得魏兵呲牙裂嘴。

    中招的可不止是一名魏兵,凡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些魏兵,都纷纷的中招了,无一例外,后面的魏兵赶紧地停了下来,拿着从地上拾起的扎马钉,火速地飞报骁骑将军许林。

    许林也是在前队之中,看到最前列的魏军停止了前进,正在诧异之间,还没等他来得及询问何故之时,已经有魏兵飞奔过来,呈上扎马钉。

    许林一看,原来如此,这扎马钉可是蜀军的逃跑神器,以前在荆州之战中蜀军就曾经使用过,当时魏军无计可施,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蜀军扬长而去。

    后来蜀军倒是一直未曾使用,直到现在才有机会再次使用。

    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上次让蜀军脱身之后,魏军这边进行了针对性的研发,研制出了专门破解扎马钉的秘密武器,并且下发到了各个军团,如今骁骑营之中早有配备,只是蜀军一直未用,魏军自然也无需将这个秘密武器拿出来。

    现在姜维想要故伎重施,利用扎马钉来脱身,许林又岂能容他得逞,许林看到了扎马钉之后,只是微微一笑,下令魏军将几辆造型奇特的独轮小车从后队那边取过来。

    这种独轮小车就连大部分的魏军都是没有见过的,他们十分好奇,前面出现扎马钉,许林拿这些小车干什么?

第2567章 照单全收

    这些小车一共有八辆,和农民在田前地头所使用的那种独轮车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只是在小车的底部和左右两侧,绑着好几块黑色的石头。

    这种独轮小车使用极其方便,最适合在狭窄的路段使用,那怕是田间地梗,崎岖山路,它都可以如履平地,所以只要是单人可以通行的地方,这些独轮小车都可以通过。

    而且别看这些独轮小车体积不大,但载重量却也是十分惊人的,随随便便都能装载个五六百斤,所以在崎岖的山路上,拿独轮车来运粮,可远比人扛马驮效率要高得多。

    只不过显然这些小车并不是用来载重物的,魏军将这些小车很快地运到了最前面,许林下令八辆独轮小车排成错行的两排,让推车的魏兵缓步前行。

    这一举动让骁骑兵们是深感莫名,按理说前面出现了扎马钉,就需要魏军下马先去捡拾这些扎马钉,清理干净之后,才可以上马进行追击。

    许林没有派人去捡拾这些扎马钉,反而是派出几辆独轮车来,这自然让那些骁骑兵觉得不可思议,难道说这些扎马钉会自己跳到独轮车吗?

    骁骑兵们个个瞪大了好奇的眼睛,想看看这些独轮车究竟有什么妙用。

    神奇的一幕果然发生了,随着独轮车的向前推进,那些隐藏在草丛之中荆棘之中的扎马钉居然会自动地飞了出来,紧紧地粘在了独轮车下面或侧面的黑色石头上面,而且吸附力非常之大,砰然有声,许多的扎马钉都被吸了上去,越聚越多,而且居然还没有掉下来一个。

    骁骑兵看得是目瞪口呆,居然还有这样的神操作啊!真是匪夷所思。

    虽然说独轮车的行进比较缓慢,但它吸附扎马钉的能力实在是太强悍了,只要是独轮车的所经之处,这些肉眼看不到的隐藏的很深的扎马钉都无所遁形,统统自动地从草丛之中飞了出来。

    四辆独轮车基本上就将整条的山路给占满了,它们并排而行,所以不管有多少的扎马钉隐藏在山路上,都会被这些独轮车给清理出来,基本上很少有遗漏。

    就算有遗漏也不怕,在前面的四辆车后面,还跟着四辆一模一样的独轮车,与前面的四辆车错行排列,就是专门来补遗拾缺的,那些没有被吸起来的扎马钉经过两次扫荡,基本上就完全地清理光光了。

    许林虽然也是第一次使用这些独轮吸铁车,不过他倒是没有感到惊奇,毕竟这些独轮车下放到各营之时,许林亲自试验过了,别说是吸附一个小小的扎马钉,就算是体积比较大一些刀和剑,都能牢牢地被吸住,需要人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拔的下来。

    独轮车底部和侧面所绑着的那些黑色石头,可不是一般的石头,而是专门吸铁的磁石,魏军先登营就有磁石车,并且多次在战场上使用过,只不过这种专门对付扎马钉的磁石独轮车,还是魏军最新研制出来投放到战场上的。

    据说这种磁石独轮车还是曹亮陛下亲自发明的,这让许林心中是暗暗赞叹不已,使用之时,也多了一份敬重之心。

    尽管这是磁石独轮车的首秀,但效果还是杠杠的,所经之处,那些扎马钉全部都被吸附起来,几乎没有什么遗露,骁骑兵跟在独轮车的后面前进,再也没有踩到扎马钉。

    虽然说独轮车清理起扎马钉的速度并不算太快,但比起用人力的方式来搜寻的话,那快得就是不一星半点了,如果用人力来搜寻,就得细细地扒开每一处的草丛和荆棘,一寸一寸地进行搜索,或者是穿上长长的木板鞋,刻意地进行踩踏,让扎马钉刺入到木板上。

    无论是哪种方式,效率都注定不会太高,毕竟蜀军投放扎马钉的目的,只是为了延缓魏军的追击速度,为蜀军的逃跑创造时间,只要魏军这边在清理扎马钉的时候稍稍迟缓一些的话,蜀军就已经是达到了目的,逃之夭夭了。

    所以想要破解扎马钉,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清理的速度,不管蜀军投放多少的扎马钉,魏军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就清理地干干净净,从而不给蜀军逃跑的机会。

    可以说,这个磁石独轮车还真是清理扎马钉的神器,只要是独轮车的经过之处,附近的扎马钉自己就飞了出来,牢牢地吸附在了独轮车上。

    独轮车前进了一段距离之后,车底和两侧就已经是密密麻麻地粘满了扎马钉,需要停下来将这些扎马钉清理掉才能继续前进。

    望着成堆的扎马钉,魏军将士都不禁是暗暗地称奇,果然是一物降一物,这磁石独轮车真是扎马钉的克星,有这磁石独轮车的存在,魏军又何惧蜀军的扎马钉,不管他蜀军投掷多少的扎马钉,魏军这边都可以照单全收。

    而在前面抛洒扎马钉的蜀军越看越心惊,他们抛得虽然快,但魏军清理的速度也着实太惊人了,他们简直就是阴魂不散,死追着蜀军不放,蜀军已经抛了不少的扎马钉了,依然没有办法阻截住魏军前进的步伐。

    眼看着他们手里的扎马钉是越来越少了,而魏军的清理速度却一点也不见减缓,这可如何是好?

    蜀兵们立刻禀报给了姜维,姜维此刻正在队伍的中军位置,并不在后队,所以对身后魏军的情况并不太了解,按理说只要蜀军沿路抛洒一些扎马钉,魏军必然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去清理,等他们清理完毕之后,蜀军早就影都没有了。

    但没想到魏军这次竟然找出了对付扎马钉的办法,竟然用一种寻常见的独轮车便将那些洒落在地的扎马钉给吸了出来,这是后队的蜀兵亲眼所见的,那些本来抛洒到草丛之中的扎马钉竟然会在独轮车经过的时候,自己就飞了起来,飞到了独轮车上。

    如果不是大白天的话,那些蜀兵还真以为自己遇见鬼了。

第2568章 心态崩了

    磁石?

    见多识广的姜维立刻明白了能够吸附扎马钉的道理,除非魏军是使用磁石,否则那些扎马钉是不会自己飞起来的。

    这对于姜维来说,无疑是一种失策,但谁又能想得到,魏军居然会造出磁石独轮车来,专门克制扎马钉,这下可真得有些糟糕了。

    “启禀大将军,扎马钉全部抛洒完毕,只是……”有兵士急急地向姜维禀报道,不过他后面的话还没有来得及说完,就被姜维所制止了。

    因为这些磁石独轮车的存在,这些扎马钉肯定是不会再起到任何的作用了,不用听禀报,姜维都知道结果是什么,等于是蜀军白白地抛洒了一路的扎马钉,但丝毫也没有迟滞多少魏军的追击,蜀军和魏军之间的距离并没有缩短多少。

    扎马钉是姜维撤退的时候的最后底牌,在以前的战斗之中,这种手段是屡试不屡的,这无疑也给姜维充足的自信,成为了姜维压箱底的武器。

    但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这最后的底牌却突然地失灵了,这让姜维是情何以堪?

    两条腿的步兵,终究是跑不过四条腿的骑兵的,这一点谁都有一个清醒的认知,那怕步兵跑得再快,也是没法子和骑兵来竞速的,姜维原本指望着抛洒扎马钉之后,蜀军可以轻松地脱身,顺利地撤往成都。

    但现在看来,撤往成都已经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事情,此刻姜维的脸色无比的凝重,再没有了先前的那种淡定和从容,他甚至可以嗅到一丝死亡的气息。

    从武阳到成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以现在蜀军的状态和魏军穷追不舍的情况,姜维想要撤回到成都去,就算是不死,那也得脱层皮啊。

    而且从魏军如此执着地长途追击来看,魏军压根儿就不打算放跑姜维,姜维想要逃出生天,难如上青天。

    许林那边一看蜀军再无新的扎马钉抛洒了,就知道蜀军的扎马钉是用光了,心头大喜,磁石独轮车的这番清理,很是成功,根本就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也就是说那怕蜀军全力逃跑,也根本没有跑出多远,接下来只需要骑兵稍稍发力去追的话,是很容易就将蜀军给追上的。

    于是许林下令魏军收了独轮车,看到堆集如小山似的扎马钉,许林心中还是美滋滋的,蜀军送上的这番大礼,还是挺实惠的,这上万枚的扎马钉,或许将来还有很大的用处。

    那怕就是没有什么用处,但至少这也是货真价实的铁器,也可以重新地熔造其他的兵器或者做其他的用途,总之铁这玩意儿用途极为广泛,多多益善。

    没有了扎马钉,魏军骑兵的追击也就没有了任何的阻碍,于是骁骑营长驱而进,对蜀军展开了狂追猛赶。

    抛洒扎马钉,多少还是给蜀军赢得了一些撤退的时间,如果没有扎马钉的话,现在魏军骑兵早就撵上来了,正因为魏军清理扎马钉多少还是要花费一些时间的,这给蜀军拉开距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

    但这种帮助也是极其有限的,骁骑营被压制了一段时间,此刻再度出击,他们有如猛虎出林一般,将憋着的一口气全部地释放了出来,只用了不到小半个时辰的时间,就已经可以望见蜀军的后队人马了。

    姜维暗叹了一声,扎马钉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蜀军很快便陷入到了更大的危机之中,现在想要撤退,也只有不断地牺牲后队的人马,才能给前队的人逃跑的机会。

    原本被他们寄以厚望的扎马钉没有想到多大的作用,现在蜀军的心态已经是彻底地崩了,军无斗志,面对魏军骑兵的凶猛追击,后队的蜀军也变得不堪一击了,整支蜀军陷入到了绝境之中,全军覆灭的可能性进一步地增大了。

    现在唯一的好处就是这条山路了,由于两边俱是高山和峡谷,魏军骑兵的速度虽快,但却无法对蜀军进行迂回包抄,只能是跟在蜀军的后面,不断地对蜀军进行蚕食。

    尽管说这样令蜀军的损失也是比较大的,但是总比被魏军给包了饺子要更好一些。

    当初蜀军从南安撤退的时候,还是有四万左右的人马的,但这一路走下来,死的死,伤的伤,逃得逃,降得降,到现在早已经不足半数了。

    此刻骁骑营追上来之后,对蜀军更是展开了碾压似的猛攻,不断地蚕食着蜀军的后队人马。

    在进入武阳道之前,蜀军断后的人马还是有一些斗志的,至少有廖化这样的将领能够挺身而出,带动蜀军坚持战斗,给魏军的进攻予以一些迟滞。

    但随着后队人员的伤亡不断增加,蜀军的军心更为涣散,斗志萎靡,这个时候魏军又不断地高喊着降者免死的口号,蜀军军心动摇,许多人开始不战而降,在魏军骑兵杀上来的时候主动地缴了械。

    没有了抵抗,骁骑营更是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横冲直撞,那怕是蜀军上万人的队伍,也很快被魏军给杀穿了。

    蜀军的溃败来得比想像之中的更快,按理说,这支军队大部分的人马可都是姜维一手带出来的亲兵,许多的老兵,曾经参与过姜维的九伐中原,无论是战斗经验还是战斗意志,都是比别的军队更为顽强。

    可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崩溃起来之后,一样是兵败如山倒,就如同是决堤的洪水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这也不是说这支军队就没有战斗力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绝望而造成的,原本他们对扎马钉是寄以厚望的,在没有我看过去用扎马钉之前,每个人心中都还有一份念想,认为只要他们使出这个杀手锏,就可以逃出生天。

    但扎马钉的失败,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逃生无望的情况下,蜀军的心态也就彻底地崩坏了,一部分的人的投降让大多数蜀兵的心理也产生了波动,降者免死,这无疑是最为诱人的条件,只要能活着,其他的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第2569章 姜维之殒

    姜维打了一辈子的仗,像今天这样的溃败还是第一次发生,以前虽然他屡战屡败,但却从来也没有遭遇过覆灭的危机,大多数的时候他都能从容地全身而退,甚至刚一撤退不久,又可以满血复活,重振旗鼓,再出祁山。

    但这一次在武阳道的失败,却让姜维遭受到了人生之中一次彻底彻尾的失败,四万大万,几乎是遭遇到了覆灭性的重创,魏军骑兵的厉害,着实是让他领教了一番。

    骁骑营一路掩杀,所向披靡,身疲力乏的蜀军根本就不能抵挡,纷纷投降,整个山谷之内,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魏军骑兵前进的力量了。

    眼看着魏军越来越近,姜维身边的那些部将有些焦急了,都劝姜维赶紧撤离,否则让魏军一旦迫近的话,再起走也没有那个机会了。

    蜀军之中战马虽然不多,但凑出个几百匹来还是没有太大的问题,指望步兵肯定是逃不掉了,所以姜维的部下都劝姜维带着骑兵走,留下步兵来断后。

    姜维轻轻地摇了摇头,如果没有了军队,那么姜维回到成都又有什么意义。

    要知道姜维之所以能镇得住权力熏天的黄皓,能镇得往朝中的那些反对派大臣,还不就是因为姜维手中执掌着兵马大权吗?

    如果姜维只带着几百个骑兵逃回到成都,面对朝中的那些仇敌,恐怕姜维真的就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所以,对于姜维来说,他就算真的能逃掉,也已经没有了意义,一个领军的将军,没有了军队,就等于没有了爪牙的老虎,虚有其表,却是不堪一击的。

    这些年来,姜维穷兵黩武,和朝中的人结怨颇深,每人光是弹劾姜维的奏章就能在刘禅的龙案上堆起一座小山来,倒不说姜维就能得到刘禅多少大的器重,真正让刘禅忌惮的,还是姜维手中的兵权。

    如果刘禅想要对付姜维,他就首先得考虑自己会不会成为曹髦,虽然姜维是比较忠诚的,但这种忠诚也并非是没有底线的,一旦刘禅触碰到了姜维的底线,那忠臣也很有可能变成权臣,甚至是谋逆之臣,刘禅虽然文治武功样样不行,但帝王之术多少还是懂点的,吴魏的前车之鉴,让他可不敢轻易地去触这个霉头。

    但如果姜维失去了兵权的话,那肯定就会是另一番的场景了,一旦姜维就这么回到成都,恐怕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

    姜维知道自己在朝中树敌甚多,光是一个黄皓,就对他恨得是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啖其肉,睡寝其皮,落到这些人手中,甚至远比落到魏军手中要更惨。

    至于投降魏军,这根本就不在姜维的考虑范围,当年姜维之所以肯降蜀,一是在魏国只能是当一个小吏,郁郁不得志,二来是感诸葛亮之诚,所以才毅然决然地归降了蜀国。

    其实对于姜维来说,他对魏国并没有什么认同感,姜维降蜀之时,魏国也不过才建立八年,本身魏国纂汉自立,普天下之人都有一种抵触的情绪,自己祖祖辈辈都是汉人,如今曹丕纂汉立魏,焉能轻易地服众。

    这也是诸葛亮当初急急地竖起北伐大旗,喊出兴复汉室口号的重要原因,当时中原人还有思汉情结存在,北伐是最为容易成功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时过境迁,新一代人口的出生,人心思定,对魏国有了归属感,将会逐渐泯灭大汉这个概念,到时候复国的希望就会变得更加渺茫了。

    三十五前姜维弃魏降蜀,三十五年后再如果弃蜀降魏的话,那他姜维将会成为一个什么人,一个反复无常,来回横跳的小人,这种事载入史册的话,姜维的脊梁骨都恐怕会被后人戮穿了。

    对于姜维来说,成都是回不去了,降魏又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唯有一死,才能保全他的名节,才能让他的英名流传于世。

    想到这里,姜维紧锁的眉头又变得舒展了,是啊,已过了花甲之年,黄土都埋到脖子上的人,还有什么是看不开的呢?

    生当何欢,死亦何惧,自己这一辈子人生已经是足够精彩了,站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巅峰,览尽了最?丽的风景,夫复何求?

    如果说还有一点遗憾的话,那就是姜维虽然竭尽了全力,依然没有能够实现恩师诸葛亮的遗愿,九伐中原,功败垂成,如今就连蜀国的最后一片疆土,他都没有能力再保住了。

    “丞相,维有愧于您啊……”姜维喃喃自语,想到即将会在九泉之下面对诸葛亮的时候,姜维的心有一丝莫名的悸动,但他尽力,真得尽力了,姜维用他一生的时间,来践行了诸葛亮的临终嘱托,尽管这个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但是姜维可以做到问心无愧。

    就如当初的诸葛亮一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为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情,执着地为了一个目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诚如是,姜维亦然。

    此刻魏军骑兵已经渐渐地迫近了,距离姜维只剩下不到百十丈的距离,姜维看了一眼,平静地对部下诸将道:“今日事急,某唯有一死,方可报丞相的知遇之恩。尔等不必追随于某,某死之后,尔等皆可降之,魏军甚是优待降者,尔等身家性命无忧。”

    部下见姜维一心求死,皆跪地哀泣道:“大将军不可自寻短见。”

    姜维沉声地道:“吾意已决,尔等不必多言。”说罢,姜维挥退众部下,独自登上了附近的一处高地。

    此时夕阳西下,晚霞如火一般的烧了起来,群峦都被血色夕阳给染红了,姜维极目远眺,遥望着成都的方向,只可惜天色苍茫,姜维再难得一见帝都之景。

    他缓缓地拔出了随身佩带了几十年的宝剑,锋利的剑刃之上也映照出血色的光芒来,姜维仰天大叫一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命不佑,奈之若何!丞相,姜维见您来了!”言毕,姜维毫不犹豫地挥剑自刎,让自己的鲜血和这夕阳之血彻底地融为了一体。

    蜀汉的一代名将,殒!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