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75章 杀人灭口

    曹亮安排完明天的事务,众人散去,曹亮也正准备休息了。

    曹亮现在所居之处自然不是太守府,毕竟前任太守韩建还在那儿挺着尸呢,丁郡丞给曹亮安排了一座非常不错的宅子,清静雅致。

    就在此时,府邸外面突然地响起了急骤的马蹄声,待亲兵也去看时,羊祜已经是疾步走了进来。

    按理说安邑到蒲坂津是有一段距离的,来回还得渡两次黄河,羊祜只走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居然就从蒲坂津折了回来,速度之快,堪比驿马了。

    不过曹亮看羊祜的神色,就知道有事发生了,果然羊祜一进来,就急急地道:“姊夫,出事了,我去晚了一步,韩璋已经被灭口了。”

    羊祜昨天奉了曹亮的命令,即刻赶往了蒲坂津,一刻也不敢耽搁,因为曹亮通过韩建的自杀事件,已经敏感地察觉了事情的不妙,所以才会派羊祜前往蒲坂津提韩璋过来,想把此案的最后一个人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但羊祜那怕是快马加鞭,赶到临晋关的时候,还是去迟了一步,韩彰被人暗杀在了密室之内,而周围守卫着的一百魏军,居然是毫无察觉。

    若不是羊祜半夜赶到之后,打开密室的门,这些守兵还不知道韩璋已经是断气了。

    很显然,这个杀手的武艺非常的高超,他能轻易地避开守兵的岗哨,做得是神不知鬼不觉。

    羊祜摸了摸韩璋的尸体,还有些温热,显然快死不久,羊祜暗叫一声晦气,如果自己来得能再快一点的话,说不定就能抢在杀手的前面了。

    只可惜自己紧赶慢赶,最终还是迟了一步,如今韩璋一死,最后的证据也丢掉了,这桩私盐案,最终也就成了一桩无头公案。

    羊祜没奈何,只能是返回安邑向曹亮复命了,至于韩璋的尸体,既然人已经死了,带回去也没什么意义了,羊祜也就把他的尸体留在了临晋关,还是让那一百名魏兵看守着尸体和那几十船的私盐,等到朝廷派人前来之后完成交割,再把这一屯的人调回河东。

    羊祜为了尽快地将此消息报给曹亮,快马加鞭,几乎都要把马给累趴了,终于赶在天黑之后,回到了安邑。

    曹亮闻听此讯,不禁是眉头紧锁,虽然此事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但对方显然速度更快,动手更早,他派羊祜前往,最终还是落后了一步。

    既然曹亮知道私盐案有一品居的参与,那么韩建叔侄先后死亡,必定与司马家有着脱不了干系,看来司马家是欲盖弥彰,接连的杀人灭口,就是急于将司马家的嫌疑给洗刷干净。

    处理这种事,显然司马家的人要得心应手的多,就算现在曹亮查获了几十船的私盐,而且也知道了此事的幕后参与者就是司马家,可如今韩建畏罪自杀,韩璋也死得不明不白,没有了最起码的人证,再想指证司马家参与私盐案就变得困难了许多。

    司马懿老谋深算,给司马家办事的人也不算是善茬,也许他们早就有所预谋,如果贩卖私盐一旦泄露,他们早就做好了杀人灭口的打算,所以在这件事的处理上,他们行事狠辣果断,总能够抢先一步。

    看来这一次想凭着私盐案打击一下司马家的计划还是要落空了,不过曹亮还是没有气馁,毕竟这次收获还是很大的,最起码是斩断了司马家的一项重要财源,让司马家的经济暂时地陷入了困难之中。

    经过此次的私盐案,司马家必然会放弃继续地经营私盐,五石散上面,已经是很沉重地打击了司马家,而这次私盐案,无疑让司马家的经济是雪上加霜,而司马家想要再找到一个快速而稳定的来钱渠道,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司马家培植的地下势力,固然是司马家篡权谋反的根基,但同时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光是那三千死士就已经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了,再加上其他的开销,想要维持这个庞大的家族体系运转,没有充足的资金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曹亮认为,这一次的私盐打击对司马家来说,是相当的沉重,在短时间内,司马家是难以恢复元气的,除非他们可以找到新的资金来源,但这样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在曹爽这几年的强势排挤之下,司马懿也是被迫韬晦起来,低调了许多,司马家的经济想要恢复到几年前的鼎盛水平,估计是没有可能了。

    这一次在蒲坂津截获私盐,对曹亮而言,还真是一件意外之喜,虽然有些波折,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毕竟对付司马家的样的庞然大物,你永远也别指望能在一个回合之内就结束战斗,必须要做好长期的持久的打算,直拳摆拳不行,那就多打打组合拳,只有在长时间的耐心较量之中,才有可能干趴对手而最终获胜。

    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募兵的事务,对于曹亮来说,这才是重中之重的的,私盐案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如今羊祜回归之后,必然给曹亮增添新的人手,明天曹亮计划将募兵的范围扩大到周围的县乡去。

    摊子大了,那就意味着困难也多了,只在安邑附近招兵,曹亮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招兵的情况,而一旦扩大了范围,曹亮就会应接不,所以这个时候,曹亮就需要得力助手才行,严格把控,避免将不合格的兵招入到军中。

    虽然有石苞裴秀和杜预傅玄这些曹亮信得过的人,但募兵规模不断扩大,曹亮的人手还真是有些捉襟见肘,羊祜回来之后,便可以为曹亮独挡一面了,可以让曹亮放心不少。

    曹亮的长远打算,是培养出一支能征善战且忠诚度相当高的军队来,所以在募兵上,曹亮一直是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因为曹亮清楚,想要真正地治军,必须要从源头抓起,从募兵抓起,只有合格的兵源才能造就出合格的军队来。

第476章 有喜了

    接下来的几天,曹亮一直忙于募兵的事务之中,不过收效也是相当显著的,在河东郡的一干官吏的帮助下,曹亮提前几天圆满地完成了募兵的任务。

    由于曹亮坚持走精兵路线,所以这次募到的兵,堪称是高质量的,懂骑术,会射术的兵也招了不少,其余的士兵,都称得上体格健壮,强劲彪悍,曹亮对这次的募兵甚是满意。

    尤其是招到了不少的匠人,铁匠石匠木匠皮匠医匠等等,既多而全,完全可以涵盖各个技术工种,虽然说短期内这些匠人并没有用武之地,但是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曹亮的这笔买卖,做的极为合算。

    他将这些招募来的匠人列为辅兵,编入了新成立的军械营之中。辅兵的粮饷高于正兵,这恐怕还是天下独一份的。

    正是因为曹亮的优厚待遇,才会让这些匠人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地加入军队之中。

    这也让许多人为之眼红,士农工商的社会定位,让他们始终认为农民要比手艺匠人地位更高,如今都加入军队,他们偏偏拿到了粮饷要比他们瞧不起的匠人还要低,所以许多人难免会有微词。

    有官吏把这个问题反馈给了曹亮,曹亮只是微微一笑,淡淡地道:“收什么样的兵,给什么样的饷,自然是按照规矩来办的,不管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来试试,只有符合要求,都可以拿双倍的粮饷。否则的话,就一律闭嘴。”

    规矩自然是曹亮定的,想进入曹亮的军队,那么就得遵守曹亮的规矩,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勿庸置疑,曹亮更不会因为别人的说三道四,就改变自己的初衷。

    募兵进行的同时,练兵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邓艾是主管训练的,这些新募来的兵如果不进行系统的训练,是无法形成战斗力的,所以邓艾练兵从一开始就进行着,经过几天的训练,还是卓有成效的。

    但是真正形成战斗力,还是需要一点时间,曹亮自然是清楚的很,不过他并没有准备在河东完全练好兵再动身,由于时间的关系,曹亮必须在二十来天后就踏上前往并州的路,只能是希望在实战之中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了。

    既然募兵已经是结束了,那么曹亮就是在等待北军四营的到来的,按时间推算,北军四营差不多这个时候应该就快要到来。

    不过最先到达的,是高陵侯府的管事阿福,他亲自押解着运送钱粮的车队来到了安邑,一路风尘仆仆,不过见到曹亮,他却是满脸的笑容,开心得不得了。

    曹亮的家书送到高陵侯府之后,高陵侯府上上下下都忙了起来,阿福主管着五石散的生产销售,所以曹亮所需要的这笔钱粮,肯定是从阿福那边出了。

    阿福为了确保路上的运输安全,他带领着家兵亲自押解,专门从洛阳赶到了安邑,还好洛阳到安邑的距离并不太远,那怕是舟车劳顿,也只有用了五六天的时间,阿福便赶到了安邑。

    如今曹亮在高陵侯府的地位,那可是高高在上的,他的需求,那肯定是有求必应的,高陵侯上下都不敢打半点的折扣,全力配合,所以虽然高陵侯府比朝廷那边迟一点接到信,但效率上却是简洁高效的,比起繁文缛节的朝廷手续来,自然是省了不少事的,所以阿福轻轻松松地超越了朝廷的军队,先期一步到达了安邑。

    曹亮对阿福的办事效率还是极为地肯定的,把最为赚钱的五石散生意交给他打理,看来还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曹亮已经有三四个月没有回家了,自出征以来,他一直就忙于军务,连写一封信的机会也没有,不过当时在汉中打仗,道路断绝,连粮草都运不进去,曹亮就算是写信,也无法递送回洛阳。

    直到到了蒲坂津,曹亮才有机会给家里写一封书信,此刻见到阿福,自然首先要问询一下家里的情况,父母的身体状况,妻子羊徽瑜的情况。

    阿福一一答复,家里的情况一切安好,老爷曹演还是一如既往地在侯府和军营之间两头跑,呆在军营的时间肯定要比呆在家里的时间多的多。

    夫人的身体也很好,只是挂念曹亮的安危,每日茶饭不思,直到曹亮写来了亲笔家书,她这才安心下来。

    至于少夫人阿福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书信,递给了曹亮。

    说实话,曹亮对羊徽瑜还是满怀愧疚的,由于战事紧张的缘故,他新婚十日便抛下了羊徽瑜,前往了长安,这一走便是好几个月,音信皆无,如何不让羊徽瑜担忧。

    曹亮打开了信,羊徽瑜字迹工整而秀丽,字里行间却没有留露出半点的儿女私情来,她只是说家中一切安好,父母身体康健,请曹亮放心,好男儿志在四方,曹亮的任何事,她都会全力支持,让曹亮勿要挂念家里。

    书信的最后,羊徽瑜告诉他,她已经是身怀有孕了,能为曹家承继香火,她十分荣幸,她会尽全力照顾这个孩子的,让曹亮不要为此分心。叔子年轻莽撞,拜托曹亮多多照应。

    得知了这个天大的喜讯,曹亮相当的高兴,他们只是新婚十天呆在一起,没想到羊徽瑜居然真得怀上了,上天辟佑,他曹亮终于要有自己的孩子了。

    羊祜这个时候走了过来,看到曹亮满脸的笑容,诧异地道:“姊夫,什么事这么高兴?”

    曹亮扬了扬手中的书信,道:“你姊的来信。”

    羊祜顿时眼前一亮,立刻凑了上去,道:“我姊的信?有没有提到我啊?”

    “当然有了,你姊说你做事鲁莽毛躁,要我多多管束于你。”曹亮呵呵一笑,道。

    羊祜不满地撇撇了嘴,道:“就说了这个呀,她还是不是我亲姊呀?”

    曹亮一笑道:“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吧,你马上就要当舅舅了。”

    羊祜顿时两眼放光,欣喜地道:“真得吗,那太好了!”

第477章 出乎意料

    洛阳。

    太傅府的后花园。

    司马懿正悠闲地躺着一张藤制的矮榻上,半眯着眼,享受着春日午后和熙的阳光。

    阳光并非是直射下来的,而是穿过了一株葡萄老藤那嫩绿的枝叶,半遮半阳,十分地惬意舒服。

    大概是因为曹丕喜欢吃葡萄的缘故吧,从那时起,洛阳城那些豪门世家的园子里,家家户户都栽种着葡萄,似乎种葡萄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如果谁家的后花园里没几株葡萄树的话,反倒会让人奇怪。

    春天确实是一个让人容易犯困的季节,司马懿上了年纪,体力和精力显然是大不如前,每天午饭后,他总会眯那么一小会,以养精神。

    司马师匆匆而入,不过他看到司马懿在那儿假寐之后,便不敢再向前了,隔地老远便停下了脚步,垂手而立,静等着司马懿醒来。

    那知司马懿早就察觉了他的到来,眼都未睁,就开口道:“师儿,你这么急地跑来,可是有什么要事么?”

    司马师上前道:“父亲,刚刚接到的禀报,曹爽已经到了弘农,估计再有两天,便要回到洛阳了。”

    司马懿微微地睁开了眼,面上却是古井无波,淡淡地道:“那又当如何?此番曹爽乘兴而去,败兴而回,本指望着想通过伐蜀建功平息朝野的质疑之声,结果却是损兵折将,声名狼籍,搞得天怒人怨。”

    司马师道:“父亲事先早就预料到曹爽伐蜀必然失败,今日果然一语成谶,曹爽大败而回,这一切都逃不过父亲的神机妙算。”

    司马懿轻轻地摇了摇头,道:“这并非是为父的神机妙算,而是现在伐蜀的时机并不成熟,别说是毫无打仗经验的曹爽夏侯玄,就算是为父率军亲征,也未必能取胜。蜀国虽然没了诸葛亮,但蒋琬费皆非泛泛之辈,这几年蜀国休养生息,兵精粮足,再加上蜀道艰难,补给困难,我军想要获胜的可能性极低。”

    司马师道:“以大魏的实力,难不成还真灭不掉一个小小的蜀国?”

    司马懿悠然地道:“夫战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虽然说魏强蜀弱,但我军不得天时,不占地利,不取人和,想灭蜀国,绝非易事,除非蜀国有内变,我军方可趁虚而入,曹爽凭一己之力就想伐蜀成功,失败自然就不足为奇了。”

    司马师又道:“此次并州匈奴叛乱,父亲建议让陈泰代田豫为并州刺史、护匈奴中郎将,可恨曹爽那厮并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改派曹亮为平北将军、护匈奴中郎将,前往并州平定叛乱。”

    一提到曹亮,司马师都有些恨得牙根直痒,就连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变了味道,尤其是初听曹亮升职加官的消息之后,司马师嫉恨都要死。

    司马懿对曹爽没有任用陈泰并没有感到什么奇怪,原当初司马懿推荐陈泰当并州刺史,是因为他算定曹爽那边没什么人可以担任这个职务的,但没想到这个时候曹亮居然冒了出来,有些出乎司马懿的意料。

    在出征伐蜀之前,曹亮还只是越骑校尉,没想到此役之后,曹亮居然可以升到平北将军的位置上,升职速度之快,恐怕真创造了一项记录。

    虽然司马懿并没有亲临前线,但前线的事却没有任何一样可以瞒得过他的耳目的,曹亮屡立奇功的事,司马懿是最早就知晓的,如此功劳,升为平北将军,倒也在情理当中。

    这个时候司马懿轻蹙了一下眉头,道:“看来,当初我还是看轻了这个曹亮啊。”

    司马师当即接口道:“是啊,这个曹亮绝非什么善类,处处与我们司马家做对,当年父亲就应该及早除掉他才是,只怕将来必成我们司马家成就大业的一大障碍。”

    司马师对曹亮的恨意那可是比黄河水都深,当初他就竭力地想要除掉曹亮,只不过唯一的一次暗杀还是以失败而告终,此后有司马懿的约束,司马师也没法再派出刺客了。

    如今司马师看司马懿的态度有些松动,便又动了心思,想劝司马懿暗中除掉曹亮,除掉司马家的这个心腹大患。

    司马懿却是轻轻地摇摇头,道:“暗杀终究只是小道,更何况当初你也试过了,并不一定奏效,想要对付曹亮,还得从长计议才行。此番曹亮前往并州,到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如果让他掌控了并州,将来必是大碍。”

    在司马懿的计划之中,郭淮在西,孙礼在东,如果陈泰能在北面得到发展的话,那么天下一半的地方,便可尽归他司马家掌握,将来他若在洛阳起事,三方响应,这天下还是唾手可得吗?

    只可惜曹亮的横空出世,彻底地打乱了司马懿的计划,如果并州为曹亮所得,自然会威胁到洛阳,虑事甚为周详的司马懿隐隐觉得曹亮此番前往并州,必将对他司马家构成一个很大的威胁。

    这可不是司马懿愿意看到的,当初魏明帝曹驾崩之时,司马懿第一次见到曹亮,他还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羽林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但没想到几年过去了,曹亮以极为骇人速度成长着,从征南参军到越骑校尉再到平北将军,这三级跳步子迈得还真是够大的。

    司马师有些疑惑道:“只是令人奇怪的是曹亮挑选兵马时,并没有挑选中军而是挑选了北军五校,就凭北军五校那支烂军,能打得过匈奴人吗?”

    如果曹亮能死于乱军之中,自然是司马师最为希望看到的,只不过他十分的好奇,曹亮为什么会选北军五校,司马师可不认为这是曹亮脑子一热的结果,既然曹亮主动地挑选了北军五校,或许这里面还有什么深意不成?

    “北军五校?”司马懿一听之下,也是深感疑惑,这支军队如今只是一个摆设,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曹亮居然会选这样的军队,完全出乎了司马懿的意料。

第478章 咱家的生意都是让他给搅黄的

    “曹亮先前统领的已经北军五校之一的越骑营,此次汉中之战,表现也是不错,难不成曹亮还真有心把北军五校重建一番?”司马懿自语道。

    司马师不可置信地道:“那怎么可能,曹亮当初任越骑校尉,操练了一年时间,越骑营才算是可堪一用,如今匈奴叛乱乱事急,如何能给他时间来重整北军五校,拉这么一支人马去并州,正好是自寻死路。”

    司马懿虽然诡谋百出,但他也想不通曹亮为何舍精壮之中军不用,专挑几乎已经是废军的北军五校来出征,如此喋喋怪事,还真让人捉摸不透。

    “静观其变吧。”司马懿平静地道。几十年的戎马生涯,早就造就了司马懿处惊不变的性格,虽然说曹亮此举明显地有悖常理,但司马懿还是认为这其中还是有一定的猫腻的,于其胡乱猜测,倒不如静观其变。

    就在此时,府中管事的前来禀报:“老爷,一品居大管事侯程求见。”

    司马懿微微颔首,道:“带他进来吧。”

    管事地应了一声,下去了。

    司马师对司马懿道:“听说侯程前往了河东郡督办私盐之事,这么怎么快就回来了,莫不是那边有什么事发生?”

    司马懿不置不可否,没有吭声,而是双目微闭,躺在藤榻上闭目养神。

    侯程很快就来到了后花园,上前拱手施礼道:“参见老爷!参见大公子!”

    司马师问道:“侯管事,你这么快就从河东郡返了回来,难道事情都办妥了吗?”

    侯程有些惶张地道:“老爷,大公子,河东那边出事了,三十多条运送私盐的货船在蒲坂津被平北将军曹亮所扣,货船的船主韩璋被捉,河东太守韩建畏罪自杀。”

    司马懿脸色微微起了一点变化,睁开了双眼,目光如刀,向着侯程逼视到过去,沉声地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侯程将事情发生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讲述了一遍,同时告诉司马懿,韩建的自杀完全是他一手促成的,至于韩璋,则是侯程派杀手办的。

    先前那些盐船被曹亮所截获,其实完全是一件阴差阳错的事,本来曹亮只是想要借一些船只来渡过黄河的,而韩璋不走运地正好一头撞了过去,让曹亮来了个人赃并获。

    不过后继侯程的处置便是极为的果断,首先他逼着韩建自杀,又派刺客前往临晋关,暗杀了被羁押的韩璋。

    只要韩氐叔侄一死,便完全可以撇清司马家和这桩私盐案的关系。

    司马懿听完,微微地点头赞许道:“侯管事,这事你处理的不错,值得褒奖。”

    确实,这桩私盐案对司马家的影响极为地重要,如果韩氐叔侄没死,落到了朝廷的手中,肯定会供出私盐案一品居也有参与,而一品居是司马家的产业,所以这事必定会严重地影响到司马家的声誉。

    一提到私盐贩子,人们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那就是魁梧、彪悍、凶残、冷酷不要命的,估计这天底下没半个人敢把司马家和私盐贩子联系到一块。

    所以司马懿对侯程的做法是十分满意的,关键时候能当机立断,毫不手软地处治了,这件事可不同于其他事,如果处理的稍微迟缓一点或者说处理不够妥当的话,那么后果就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司马师悻悻然地道:“这个该死的曹亮,咱们家的生意都是让他给搅黄的!”

    司马师这次说的可一点也不假,以前一品居生意的支柱是五石散,结果因为曹亮的逍遥五石散大卖,导致一品居的五石散全面滞销,不得不退出五石散的市场。

    侯程接任一品居的大管事以来,改变了赚钱的方法,那就是铤而走险地来贩卖私盐。

    私盐有着相当可观的暴利,是一种来钱最快的方法,得到司马懿的首肯之后,侯程便亲自前往了河东郡,凭借着早年来韩建处下来的关系,侯程很快地便谈妥合作贩卖私盐的细节。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贩卖私盐为司马家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利润,那些原本属于朝廷的税收,悄然地流入了司马家的小金库。

    但由于这么一个突发的事件,不但让与司马家合作的韩建丢掉了性命,也让司马家好不容易觅到了一个财源再度断绝,也难怪让司马师有些气急败坏了。

    司马家的开支相当地庞大,光是司马师手下那三千多死士,就是一个相当烧钱的玩意,如果司马家的收入缩减的话,那么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司马家的这些死士。

    可这桩生意毕竟是见不得光的,面对曹亮查封盐船的举动,司马家偏偏没法进行反击,而且还避之唯恐不及,生怕惹上一点的腥。

    就连一向沉稳如山的司马懿也有些耸容了,毕竟私盐对于司马家而言,等同于经济命脉,如今被曹亮生生地卡断了,对司马家的经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司马懿挥了挥手,示意侯程先下去吧。

    侯程拱手称唯,退了下去。

    司马师的些担忧地道:“父亲,私盐之路断了,咱家生意就难以为继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司马懿沉声地道:“天无绝人之路,以后再想办法吧,尽可能地开源节流,把钱花在刀刃上。传我之令,府中一应人等,不管何人,花销一率减半。”

    司马家除了生意之外,还有两个县的赋税收入,以及数之不尽的田产租金收入,就算五石散和私盐断绝,给司马家的经济造成一定的困难,但还没有到举步为艰的时候。

    司马师应了一声,正准备吩咐管事的去执行司马懿的命令,司马师一抬头,瞧见后门处悄悄地溜进来一个丫鬟,神色显得慌慌张张的,手中拎着一个布包,也不知道是装得什么东西。

    司马师喝了一声,吩咐手下的人将那个丫鬟给带了上来,鬼鬼崇崇的,一看就有很大问题,现在随着司马懿的地位提升,这些奴婢在外面也有高人一等的感觉。

第479章 同生共死

    不过到了主子的面前,这些奴婢还是战战兢兢的,听到司马师的吩咐,那丫鬟脸色有些发白,不过她如何敢违抗司马师的命令,小心翼翼地来到近前,施礼道:“见过老爷,见过大公子。”

    司马府中奴婢成群,司马师几乎没有正眼瞧过他们,自然也不识得这个奴婢是哪房的丫鬟,便出口询问道:“你是哪房的侍女?找哪儿来,要去哪儿?”

    那丫鬟低着头,不敢直视司马师,懦懦地道:“奴婢名叫小菊,是柏夫人的侍女,奉了柏夫人之命,出去买了些东西。”

    听她说是柏灵筠的丫鬟,司马师的脸色略微地缓和了一点,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她提的那个布包上面,随口地问道:“买得是些什么东西?”

    小菊面露迟疑之色,支支唔唔起来。

    司马师心生疑窦,伸去便去夺那个布包,小菊只是下意识地躲了一下,结果司马师用的力气很大,一下子便把布包给扯开了一个口子,包里的东西掉了一地。

    司马师一看,并没有什么违禁之物,而是各种草药,散落了一地。

    “你买这些草药干什么?”司马师疑惑地道。

    小菊慌忙地跪倒在了地上,颤声道:“是柏夫人偶感不适,才命奴婢去药铺买这些药材的。”

    司马懿已经有些时日没到柏灵筠房里了,听到小菊如此说,他略微惊异地道:“你家夫人生得什么病?”

    小菊道:“柏夫人连日来常感头晕头疼,恶心呕吐,所以特命奴婢到药铺买些药来。”

    司马懿脸色一沉,喝道:“胡闹,这药还能乱吃吗?何况市井皆庸医,胡乱医治那可是要出人命的。师儿,你速请陈太医来。”

    “唯。”司马师应了一声,转身而去。

    司马懿看了一眼正把那些药材拾回去的小菊,道:“你回去告诉你家夫人,说我稍后就到。”

    小菊应了一声,匆匆地赶回了柏灵筠居住的别院。

    柏灵筠此刻坐在房内,有些心神不宁,她的手轻轻地摩挲着微微隆起的腹部,嘴里面喃喃自语,用几乎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得到的声音道:“儿啊,不是娘狠心不要你,而是把你保下来,娘的命就没了,咱们娘俩可就都活不了了。”

    自从知道自己怀孕之后,柏灵筠几乎被吓傻了,做为女人,她很清楚孩子的父亲是谁,如果被司马懿知晓了这个孩子不是司马家的种,柏灵筠都不知道自己的下场将会是何等的凄惨。

    柏灵筠和曹亮发生过两次关系,当然这事做得极为的隐密,除了柏灵筠的心腹之人外,旁人是无法知晓的,就算柏灵筠现在怀了孩子,司马懿应该也不会有所怀疑。

    但这个孩子生下来,一点也不像司马懿反而同曹亮酷似的话,那不就糟糕了吗?

    柏灵筠可不指望天生就多疑的司马懿会抱着这个长得和某人极像的孩子坦然地接受了,万一来一场滴血认亲,柏灵筠的人生可就全毁了。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而是很大很大。

    这个孩子活着就是最大的威胁,所以柏灵筠差人找了一副堕胎的方子,让心腹丫鬟小菊出去买药,想把这个孩子给打掉。

    幸亏司马懿已经是有些日子没来她这儿了,否则的话,柏灵筠根本就没机会动手。

    柏灵筠轻轻地抚摸着肚子,其实她对这个小生命是千般的不舍,万般的心痛,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渴望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只可惜始终未能如愿,上天始终没有给她一个做母亲的机会。

    但这个机会到来的时候,柏灵筠却不得不亲手来扼杀掉这个小生命,这对她而言,无疑是最为残酷的同,但却是不得不为之。

    只能说是天意难测,造化弄人,柏灵筠满腹的幽怨最终化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这时,小菊拎着布包匆匆而入,看到柏灵筠,急急地道:“夫人”

    柏灵筠看了看她,无悲亦无喜地道:“药……买回来了吗?”

    小菊结结巴巴地道:“买……买回来了,可是……可是奴婢回来的路上,不敢走正门,想从后花园偷着进来,可不巧正好碰到了老爷和大公子,老爷说他很快就会过来。”

    柏灵筠悚然一惊,连忙道:“快把这些药藏好了,别让老爷看到了。”

    小菊怯生生地道:“这药老爷已经看到了,而且老爷知道夫人您生病了,还特意地派大公子去请太医了。”

    完了!柏灵筠顿时觉得如一盆凉水浇头,心口都是哇凉哇凉的。司马懿带太医过来,只要一诊脉,她怀孕的事,就全露馅了。

    饶是柏灵筠平时足智多谋,可这一刻也是束手无策。

    看来这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老天也是要留着这个孩子的,所以才在这个关键时候来了这么一出,罢了,那就要死一起死吧。

    转瞬之间,柏灵筠就已经拿定了主意,既然天意都要留着这个孩子,那么自己又何苦亲手去扼杀这条生命呢,就算将来孩子出生之后有什么事,那她就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吧,同生共死。

    “去把这包药到灶房的火里烧掉,不要让任何人看到。”柏灵筠当机立断地道。

    虽然司马懿见过这包药,但他不通医术,自然不会知道这些药材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疗效,但是太医不同,他只要瞧上一眼,就知道这些医材是用来堕胎的,到时候柏灵筠就还真是百口莫辩了。

    只有将这些药材处理掉,才真正能万无一失。

    小菊应了一声,便带着这包药奔灶房去了。

    柏灵筠坐到了铜镜的前面,细细地化妆来,这段时间,司马懿很少到来,再加上心情不好,柏灵筠也懒得打扮了,既然知道司马懿要来,那她肯定得收拾一番。

    画过眉,搽过脂粉,沾过胭脂纸,看着铜镜之中俏丽的容颜,柏灵筠的心情却黯然了下来,都说女为悦己容,自己真是诚心实意地吗?

    柏灵筠轻抚着腹部,她似乎可以感觉到另一股的心跳,她默默地在心底里道:“孩子,放心吧,不管有多难,娘都会保护你的。”

第480章 恭喜太傅了

    司马懿很快便出现了在了柏灵筠的别院。

    说是别院,其实和正宅也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里外三进,装饰的富丽堂皇,司马懿还亲自题名为“竹雅轩”,足见司马懿对柏灵筠的宠爱程度。

    司马懿妻妾众多,虽然柏灵筠最为年轻,但是论地位,却仅仅只是排在正室夫人张春华之下。

    但是自从柏灵筠被免去了一品居大管事职位之后,在府里的地位似乎也是急转直下,就连司马懿似乎也有意无意地在疏远她了,柏灵筠的地位也就沦为和其他姬妾一般的位置了。

    说是一样,但也是差了很远,那些没有给司马家留下血脉的姬妾,比起生有儿子的姬妾来,地位那可就是不尽相同的。比如说生了司马亮司马的伏夫人,生了司马肜的张夫人(虽然也姓张,但却不是张春华),先前因为司马懿独宠柏灵筠压过她们一头,现如今柏灵筠隐隐有些失宠,她们很快就骑在了她的头上,颐气指使,冷嘲热讽,甚至是指桑骂槐。

    “妾身恭迎老爷。”柏灵筠是款款下拜。

    司马懿双手一搀,道:“爱妾平身,你身子有恙,就不必多礼了。”

    “谢老爷关心。”柏灵筠柔柔地道。

    如何讨男人的欢心,柏灵筠还是有着自己的手段的,否则在司马懿众多的姬妾之中,她也不可能脱颖而出。

    司马懿精明强悍,柏灵筠就把自己包装成一副娇弱的模样,楚楚可怜,让男人们不禁会生出想要保护她的念头,但她的娇弱,却不是那种无脑的弱不禁风,而是秀外慧中,阴柔之中带有睿智的一面,能给司马懿的事业很大的支持,这样的女人,才能真正的笼络住男人的心。

    司马懿拉着她的手,往屋里面走去,边走边道:“爱妾身子不舒服,可不能大意,我已差师儿去找陈太医了,给你好好瞧瞧。”

    “谢老爷。不过妾身并无大碍,就不必劳烦陈太医了吧。”

    司马懿看着她略显削瘦的脸颊,关切地道:“看你,都瘦了这么许多了,还说没事,让陈太医来了给你开个方子,好好地调理调理。”

    他们说话的工夫,司马师已经把陈太医给请来了。陈太医年纪也是一大把了,在太医院可是首席太医,不过他见了司马懿也得毕恭毕敬。

    这年月男女礼教大防还没有形成,自然陈太医也无需去施展什么悬丝诊脉的绝活,陈太医把手搭在了柏灵筠的皓腕之上,号起脉来。

    大概是常年的职业习惯吧,陈太医诊脉之时,一脸的凝重之色,不苟言笑。

    司马懿不禁问道:“陈太医,如何,要不要紧?”

    陈太医平静地收回手,站了起来,这才露出些许的笑容,朝着司马懿拱手道:“恭喜太傅了,柏夫人这是有喜了。”

    司马懿有些意外,虽然说司马懿现在有八个儿子两个女儿,但这些儿女可都是他六十岁以前生的,他六十岁之后,虽然依旧是勤于耕耘,但这一堆的妻妾的肚子却是再无动静,没想到今天柏灵筠却怀孕了,看来他还是宝刀不老啊。

    “当真?”

    陈太医呵呵一笑,道:“老朽一生诊脉无数,这喜脉还没有一次号错呢。”

    柏灵筠故作惊喜地道:“怪不得妾身这些天常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还以为是生病了,没想到是这个原由。”

    司马懿笑道:“爱妾你这是第一次怀孕,自然不知道有了身孕的反应了,幸亏你没有胡乱吃药,否则可就麻烦了。”

    司马懿回头对侍立在一旁的小菊道:“去,把刚才买来的药让陈太医瞧瞧,看看能不能吃。”

    柏灵筠赶忙道:“知道陈太医要来,我已经吩咐小菊把先前买的药给扔掉了。”

    司马懿轻唔了一声,倒也没有察觉到有什么不妥,他道:“扔掉就好,以后这药可千万不能乱吃了。那就劳烦陈太医给开个补血养胎的方子,好好地把你这身子给调养调养。”

    “唯。”陈太医立刻应允了下来,自有下人奉上笔墨纸砚来,陈太医很快就写好了方子,然后拱手作别,由司马师送了出去。

    这个时代的男人对女人不会怎么珍惜,但对于子嗣,却是极为看重的,司马懿当然也不例外,而且越是位高权重的人,对香火承继都视为头等大事,别看司马懿现在有十个儿女了,但却于柏灵筠的怀孕,还是显示出异乎寻常的关心。

    首先竹雅轩的仆人,便增加了一倍,全部是来服侍柏灵筠的,每日的饮食,汤药,都会有专人来负责,烹调之精细,用料之讲究,就连司马懿的伙食,都无法与之相比。

    显然因为身孕的缘故,柏灵筠在司马府的地位又提升了起来,那些姬妾们则个个是羡慕嫉忌恨,不过现在她们也是无可奈何,谁让自己的肚皮不争气呢。

    柏灵筠如今已经不再做任何事了,她唯一要做的,就是安安心心的养胎。

    可惜柏灵筠的心却始终无法安定下来,生孩子对于女人来说,那就是一道鬼门关,闯过去就是生路,闯不过去那就是黄泉路。

    可摆在柏灵筠面前的,却是两道鬼门关,闯过生孩子的头一道,还有一道再凶险的鬼门关等着她呢,如果这孩子的模样与她有八分相似,那倒也能蒙混过去,但如果曹某人长得酷似,那就糟糕透顶了。

    那个该死的冤家,现在又在哪儿?

    “夫人,您要查的人奴婢已经查过了,曹亮如今当上了平北将军,护匈奴中郎将,据说是要前往并州平定匈奴人叛乱的,现在正在河东郡招募军队呢。”小菊一五一十地把探听来的消息禀报给了她。

    平北将军?噢,他的官升得倒是够快的,看来他已经是准备和司马家硬怼到底了。

    柏灵筠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曹亮会视司马家为仇敌,而且是不死不休的那种,按理说原当初司马家可并没有得罪他呀,甚至现在他的夫人都是司马师主动送的,为何曹亮会如此仇视司马家呢?

    这回可要苦了她未出生的孩子了,或许将来会面对父子相残的局面也说不定。

    柏灵筠自怨自艾地叹了口气,或许自己是杞人忧天吧,将来的事,谁知道呢?

第481章 智囊来矣

    募兵事务告一段落了,高陵侯府送来的钱粮也到位了,现在曹亮就是等着北军四营的到来了,但是北军四营的动作明显的要比曹亮预计的慢上一些,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其踪影,让素来沉稳的曹亮不禁也是暗暗的腹诽。

    按理说平叛这种大事就如同是救火,征调出征的军队应当是雷厉风行,这样才不致于耽误军机。

    可惜北军五校早已经是崩坏了,兵备松驰,军心涣散,就连正常的调动都是这般慢吞吞的,真要是上了战场,面对强悍骁勇的匈奴人,恐怕连战斗的能力都没有。

    当年曹亮也不指望目前的北军四营直接拉出来就能上阵打仗,当初他接管越骑营时,又不是没见过越骑营如一盘散沙般的烂摊子,如今越骑营经过一年多的锤炼,已经蜕变成一支战斗力强悍的精锐之旅了,但是北军的其他四营,恐怕还是和当初的越骑营那样一般无二。

    所以,曹亮现在是急等着北军四营的到来,到来之后,他还需要对北军四营进行重整,重整之后,才会向并州开拨。

    但北军四营拖拖沓沓,到现在还没有到达安邑,让曹亮的计划也是无法开展。

    曹亮既郁闷也无奈,在北军四营到达安邑之前,这支军队还暂未归他管辖,曹亮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等待了。

    让曹亮感到意外的是,桓范居然先一步到来了。

    调动北军四营和任用桓范为军师祭酒、中监军的任命是曹爽在长安时同时发出来的,曹亮当时压根儿就没想到脾气古怪的桓范能乖乖地应命,并且立刻收拾行囊赶往河东。

    毕竟桓范可是出了名的能摆谱的,稍有不如意就敢拒绝朝廷的征辟,就连冀州牧这样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之位都拒绝了,曹亮真不知道让他来给一个平北将军当幕僚军师,桓范又是怎样的心情。

    万一这家伙心情不好,继续地拒绝征辟,恐怕就无人能差遣得动他了。

    就在曹亮还在寻思找什么关系来劝说桓范一番的时候,桓范已经出现了曹亮所居的府邸前,并将名片递送了进去。

    曹亮赶紧扔下了手头的事,整了整衣冠,出门去迎接桓范。

    门口只停放着一辆稍显破旧的青色蓬布的马车,随行的仆人也不过才十余人,曹亮看到背对着府门口负手而立的有一人,峨冠博带,虽然看不清面容,但从衣着装扮上来看,想必正是桓范无疑。

    曹亮立刻是抢步上前,深施一礼道:“不知先生大驾光临,亮有失远迎,还乞恕罪。”

    桓范转过身来,上下打量了曹亮一眼,然后微微抱拳,道:“想必阁下便是平北将军曹亮曹子明了?”

    “正是在下。”

    桓范微微颔首,道:“久闻将军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想不到将军竟然是如此年轻有为,真乃是一代俊杰,倒显得老夫老矣。”

    曹亮态度极为恭敬地道:“先生谬赞了,亮一后学晚辈,才疏学浅,有幸与先生同僚为官,还望先生不咎赐教,乃亮之荣幸也。”

    桓范淡淡地道:“将军客气了,老夫此来是辅佐将军的,如何能反客为主?若非此次匈奴作乱于并州,老夫才不屑做什么军师祭酒,只是希望此次平叛,将军能不失老夫所望才是。”

    桓范此前已经坐到了刺史州牧的高官的位子上,如果不是因为与徐州刺史的矛盾,他现在还高居青徐都督的位置,军师祭酒、中监军名义上官位不低,但实际上是给人家做幕僚下属的,桓范当然是心知肚明的。

    按理说,这样的职位,桓范压根儿就不稀罕,按他的脾性,很可能当场就会拒绝征辟。

    但桓范的性子是出了名的古怪,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是给他三公的位子都未必肯应命,心情好的时候,却是随心所欲。

    当初朝廷任命桓范为冀州牧,按理说这样的高位,别人早就是垂涎三尺了,但桓范就因为当时担任镇北将军的吕据资历没他老,才能没他高,耻于屈其之下而拒绝受命,称病闲赋,这一歇就是五六年的时间。

    或许桓范是静久思动了,或许是因为并州并没有与他有利害冲突的人,面对曹爽此番的征辟,桓范竟然是答应了。

    这让桓范身边的人是大吃一惊,放着封疆大吏一方州牧不当,居然要给平北将军做军师幕僚,难不成这桓范歇了五六年,把脑子都给歇坏了?

    桓范当然有自己的考虑,平北将军曹亮是近来魏**队之中涌现出来的少有的天才般将领,在淮南之战中,就已经是展露了头角,斩杀了吴国大将军诸葛瑾,名动天下。

    此番伐蜀,更是有极为惊艳的表现,虽然说魏军此番是大败而归,但曹亮的战绩却显得更为耀眼夺目,火烧兴势、偷袭阳平、马踏汉中、智取黄金,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曹亮的出色发挥,曹爽大军很可能就会全军覆灭,断送于兴势山下了。

    正因为如此,才让桓范对曹亮激起了极大兴趣,魏国但凡成名的武将,年纪可就都不小了,而曹亮只有二十多岁,就已经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战绩,那只能说明一点,将来曹亮的前途必然是无量的。

    在家闲赋久了,桓范身上都快长出毛了,既然此番朝廷有意起用他,而桓范也想见识一下曹亮的真容,所以桓范稍加考虑,便接受了这个新的职位。

    而应命之后,桓范一刻也没有耽搁,收拾起行装,只带了一辆马车及府中十余名仆从,离开了洛阳,直奔河东郡而去。

    别人赴任那是摆足了官威,慢慢悠悠地前往,桓范不同,他是昼夜不休马不停蹄地赶路,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赶到了河东安邑。

    进城之后,桓范并未声张他的身份,而是在城中四处转悠了半天,最后才赶到了曹亮临时的寓所,递上了名刺,见到了曹亮。

第482章 北军四营

    对于桓范的到来,曹亮是喜出望外的,本来他还担忧桓范肯不肯应命,没想到桓范真的来了,还来得是如此地神速,甚至比北军四营都来得快,不得不说同,这确实是出乎曹亮意料的。

    现在曹亮的手下,倒是人才济济,不过羊祜杜预是领军之将,裴秀傅玄也只能是充当幕僚,曹亮最为缺乏的,就是郭嘉贾诩诸葛亮这样的顶尖军师人才。

    现在扳起指头来数一数,后三国时代虽然也是名臣名将辈出,但似乎缺少“智囊”人物,一支成熟的军队,智囊人物那可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郭嘉,曹操不见得能够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更是如丧家之犬,颠沛流离,岂能有割据西南称王称帝的机会。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放声痛哭,别人都纳闷,曹操这般伤心究竟是为什么,曹操很快便道出真心话,孤哭郭奉孝哉,若郭奉孝在,孤岂有此败!

    连曹操都意识到了,赤壁之战的败因并不是因为兵力的多寡,也不是因为地利的关系,而是他这边缺少了顶尖的谋士,而刘备则是新得了诸葛亮,孙权有周瑜,在谋略较量之中,双方的实力此消彼长,最终才导致了赤壁的惨败,让曹亮一统天下的梦想灰飞烟灭。

    如果郭嘉不是那么早就英年而逝,那么也许三国的这个政治格局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说没有顶尖谋士战略性的眼光纵览全局,身为一方诸侯恐怕是难有做为的。

    曹亮自问自己的谋略还没有达到能和司马懿相匹敌的地步,自己之所以战绩斐然,得益之处还是在于自己穿越者的身份,比如说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控,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曹亮的实力所在,有一部分是运气的存在。

    但是随着历史的轨迹发生变化,曹亮对未来的把握已经是越来越弱了,在这个平行的世界之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而曹亮的对手,却是一如既往的强大。

    所以曹亮一直在物色一个重量级的谋士人物,在这个时代唯一被司马懿视为智囊的,也只有桓范一个人。曹爽的手下谋士众多,但这一帮子人在司马懿的眼里,都不过是一群酒囊饭袋而已,唯有桓范一人,才是受司马懿真正忌惮的。

    连司马懿都畏惧的人,那必定是有着大智慧的,所以曹亮对桓范是情有独钟,想方设法把桓范召到他的帐下。

    将桓范迎入了府邸内,曹亮给桓范安排的房子可是这座府邸之中最好的,连曹亮现在的住所都无法与之相比。曹亮知道桓范要来,自然事先就把房间给安排好了。

    晚上,曹亮又特设接风宴来给桓范接风,宴席的规格自然是最高的,曹亮又将手下的将领谋士以及河东郡四百石以上的官员全部召集过来,其一是为了表示对桓范的尊重,其二也是方便大家认识,以后可以更好的办事。

    宴席上,曹亮对桓范的态度是恭敬有加,自然而然,其他人对桓范也是谦恭有礼,整个宴席上,桓范的地位无与伦比,人人争着向桓范敬酒,宴会的气氛也是极为地融洽和谐。

    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安邑的桓范,此刻倒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这几年桓范闲赋在家,门可罗雀,让平素极好面子的桓范是极为地失落,此番到了河东,让桓范是又找回了当年在青州兖州任上的感觉,几杯酒下肚,不禁是飘飘然起来了。

    这场酒宴宾主尽欢,桓范喝得是酩酊大醉,虽然不似阮籍刘伶那么张狂,但桓范也是放浪形骸,无所拘束。

    其实这些年桓范因为负气而闲赋在家,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极为地郁闷的,由于桓范平时绝少朋友,家里的那些姬妾因为他有杀妻的前科而对他敬而远之,让桓范很是孤独。

    洛阳虽是繁华之地,但对于桓范而言,却是形同死城。

    本来桓范的性格就极为怪僻,因为孤独,性情更为抑郁,而朝廷对他的态度也是放逐,五六年时间都不曾再起用他。

    其实曹亮选的时机还是极为的合适,处于人生的低谷中的桓范,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仕途机会还是很重视的,综合各种考虑,桓范才决定来河东试试,否则让他继续地呆在家里,非憋出病来不可。

    初到安邑,曹亮丝毫没有半点上官的架子,对桓范礼待如师长,其他人自然也是恭敬有加的,这让桓范又找回了那曾经的感觉,兴致所至,喝高一点也就不为稀罕了。

    曹亮吩咐下人将桓范摸回房休息,夜已深,大家酒足饭饱,各自散去。

    到了第二天日上三竿时,桓范还未醒来,曹亮闻听之后也不过是不以为然地笑了笑,他愿意睡,就只管让他睡去吧,现在在河东郡,他们还有些好日子过,等到了并州,打起仗来,想睡个安稳觉恐怕都不成了。

    就在此时,曹亮接到了北军四营已经到来的消息。

    桓范到了,北军四营也到了,利好的消息可是一桩接着一桩。

    曹亮大喜,下令北军四营不必入城,城外就有安好的营寨,他们只需按营入驻就行。

    募兵结束之后,曹亮就没有在安邑城中驻兵,毕竟这么的人马如果驻扎在城内的话,势必会有些扰民,还是把他们安排在城外更方便一些,城门地势平坦空旷,也方便军队的操练。

    如今越骑营和新募之兵的营帐俱在城外,曹亮在扎营之时,就已经把北军四营的营帐给扎好了,可以说是虚位以待,就等北军四营到来了。

    新招募的军队则是统一另立一寨,由邓艾负责来训练,不过这个情况肯定是暂时的,因为曹亮手头的编制只有北军五校五个营的,等其他四个营到齐之后,这些新募的士兵将会分配到各营去。

    北军四营的到来,也就意味着曹亮麾下的人马齐至了,接下来,就将是整军出战的时候了。

第483章 第五校尉

    北军四营此次前来,都是军中司马领兵,各营的校尉都未到来,事实上,当接到曹爽的军令之时,四营的校尉就已经是集体下岗了,曹爽直接免去了四校尉的职务。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曹爽回京之时,将会给四校尉重新安排合适的职务。

    其实北军四营有没有校尉都无所谓,通常情况下,北军四校尉一年之中也难得有几次来军营,更别说参与军中的管理和训练了。

    这么多年以来,北军四营压根儿就没有参加过任何的战争,没打过一仗,军中就连最基本的最普通的操练都荒废已久了,当出征的命令下达之后,许多的军官和士兵都懵圈了,一直以来他们都是拿着干饷混吃等死,没想到这次居然朝廷会派遣他们上战场。

    整个北军四营是一片愁云惨淡,人人自危。上阵打仗那肯定是极凶险的事,更何况是和极为凶残的匈奴人打,此去是生是死,谁都没把握。

    但朝廷的命令是死的,谁也不敢违抗,各营将士只得是收拾收装,和家人道别。

    这些家人自然是哭天号地,悲怆不已,也许此次的离别就会是永远的诀别的,女人们拉着男人的衣服,哭着不肯松开。

    虽然有兵部的一再催促,北军四营还是拖拖拉拉,比原定时间延误了好几天之后,这才离开了洛阳城,往河东郡而去。

    入驻了城外的军营之后,曹亮下令各营将花名册呈报上来。

    一查花名册,曹亮发现北军四营和当初的越骑营情况极为类似,缺员甚多,屯骑营应到七百人,实到五百二十三人,步兵营应到一千五百人,实到一千零六十四人,射声营应到一千三百人,实到九百零八人,长水营应到一千三百人,实到八百零四十五人。

    如此算来,北军四营缺员大概三分之一左右,不过这个情况完全在曹亮的预料之中,曹亮压根儿就没指望北军四营可以全员到来,现在能有三千多人到来,曹亮已经是基本满意了。

    不过三千人最终可以有多少人留在军中,那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如果按照曹亮先前的那个募兵标准,曹亮觉得有两三成的人留下来,已经是很不错了。

    所以曹亮的标准肯定是要适当地进行下调的,如果把太多的人都遣送回家,朝廷的颜面上可能会不好看,更让人觉得曹亮这是只要编制不要人。

    当然,该淘汰的曹亮也不会手软,毕竟前往并州是去打仗的,不是去旅游的,将不合格的兵员淘汰掉,既是对他本身负责了,也是对他身边的战友负责,毕竟战场之上充满着风险,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素质低下的士兵不光是战斗力弱,而且很容易拖累别的战友。

    不过在整军之前,曹亮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则是任命五营的校尉。

    曹亮升任平北将军之后,他原先所担任的越骑校尉一职也就空缺出来,曹亮向曹爽讨要了北军五校的任免权之后,这五个校尉将会由曹亮一手任用。

    不出意外的话,原先担任越骑营左右军司马的邓艾和石苞,还有担任征西参军的羊祜和杜预,将会成为竞争北军五校尉的有力人选。

    邓艾和石苞原先就是曹亮的左膀右臂,此次汉中之战中,他们指挥越骑营作战,也是取得了不错的战绩,此番曹亮高升之后,他俩水涨船高,升到校尉的位子上,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而羊祜和杜预则是曹亮点名向夏侯玄要的两个人,抛开私人的关系不论,羊祜和杜预在征西参军的位置上表现也是中规中矩,可圈可点的,曹亮将他们从长安带到了河东,至现在也没有任命新的职位,显而易见,五校尉之中他俩肯定是占有两席的。

    至于剩下的一个校尉职位,众人就有些难以猜测了,虽然曹亮手下还有一大帮的武官,但是论能力论资历,似乎都无法与前面这四位相比肩。

    所以在曹亮正式公布五校尉的任免名单之前,众人都是猜测连连,始终也未能确定第五校尉的人选。

    不过这个答案很快就会揭晓,因为今日卯时,曹亮就已经召集诸将到城外军营议事了,因为涉及到募兵后继的一些事宜,丁郡丞以及大多数的郡中官员都列席了议事。

    军中不可一日无将,北军五校尉空缺已久,这完全不利于军队的重整与训练,人们相信今天就会任命五校尉来管理各营,北军五校也将会步入正规。

    议事会开始之后,曹亮在中军帐的主位上就坐,在他的右首,与他比肩而坐的,是军师祭酒、中监军桓范。

    无人去质疑桓范该不该坐在那儿,虽然曹亮是平北军的一号人物,兼任着平北将军、北军中候、护匈奴中郎将军的位子,但说到底,曹亮也只是一位四品的将军,而桓范的中监军,却是和中领军、中护军一样,是第三品的官职,所以在品秩上,桓范反倒是压了曹亮一头的。

    不过品秩的高低并不代表指挥权限的高低,毕竟曹亮毫无疑问是平北军的一把手,做为军师祭酒的桓范本职工作就是曹亮的首席谋士,那怕他的品秩是高于曹亮的,但却一点也不妨碍曹亮在军中的指挥大权。

    毕竟这样的配置也不是没有先例的,东汉时,州刺史只有六百石,但却是二千石的太守国相的顶头上司,位卑者受而拥有大权力,这是天子驾驭臣子的一种手段。

    到了三国时代,战争频仍,州刺史的权力越发的大了,分为了单车刺史和持节刺史,持节刺史出行时要另备一车,专门来拉那根御赐的竹节,而未持节的刺史则只有一车,所以叫单车刺史。

    持节刺史一般都会加以将军封号,为第四品,比单车刺史要高上一品。

    曹亮桓范以下,军中的诸将立于左边,而河东郡诸官吏则立于了右边,位置前后以品秩高低排列,井然有序。

第484章 曹亮的五虎将

    商讨了关于募兵事务的善后事宜之后,曹亮很快就进入到了任命五营校尉的程序之中。

    众人皆是为之一震,谁也想要知道这第五校尉是何许人也,或者说在曹亮未公布之前,谁都有机会。

    曹亮扫了一眼众将,不紧不慢地道:“邓艾。”

    “末将在!”邓艾第一个出列,脸上自然是难掩兴奋之色,也难得他这次居然没有结巴,声音干脆而洪亮。

    “任命你为越骑校尉,统率越骑营。”

    “末将遵……遵命!”邓艾躬身领命,虽然事先应当已经猜到了邓艾的校尉之职,只不过越骑营是曹亮一手带出来的嫡系部队,在五校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不是曹亮的心腹之人,恐怕是无法荣膺这个位置的。

    邓艾做为第一个登场领命的校尉,显然曹亮也是把他视做最为重要的心腹的。

    “石苞。”曹亮接着念道。

    石苞迈步出列,粗声大气拱手道:“末将在!”

    “任命你为屯骑校尉,统率屯骑营。”

    “末将遵令。”石苞慷然领命。

    屯骑营是北军五校中除了越骑营之外的另一支骑兵营,邓艾和石苞最初就是在骁骑营中任别部司马,调到越骑营之中,任军司马,也就是说这几年来,邓艾石苞一直统率的就是骑兵,所以曹亮在委任邓艾为越骑校尉之后,将另一个骑兵营的指挥权交给了石苞,也算是比较适当的。

    “羊祜。”曹亮接着道。

    “末将在。”羊祜脸上有一股按捺不住的兴奋,自从离开长安之后,羊祜就忍不住私下问曹亮安排他做什么,曹亮只是笑而不语,羊祜知道此番曹亮必定会重用自己的,但不知道究竟把自己用在那儿,还是让他心痒难耐的。

    “任命你为步兵校尉,统率步兵营。”

    “末将遵命。”羊祜拱手领命。

    步兵营故名思义就是步兵部队,按曹亮的构想,将会把步兵营打造成重装步兵,成为披坚持锐冲锋陷阵摧城拨寨的主力军。

    虽然骑兵是战场上最为强悍的部队,但是骑兵终究还是有骑兵的局限性,比如说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就不利于骑兵展开作战,攻城作战时骑兵也只能是作壁上观,所以骑兵固然重要,步兵也是不可或缺的。

    “杜预。”曹亮继续念道。

    杜预出列拱手道:“末将在!”

    “任命你为射声校尉,统领射声营。”

    “末将遵命!”杜预从容领命道。

    射声营是弓兵部队,在曹亮的计划中,未来的射声营可不仅仅局限于弓箭兵,连弩、投石车、床弩、攻城车以及各种大型的机械武器将会装备到射声营之中,可以说将来的射声营,将会是攻击力最为强大的部队。

    四个校尉很快就各有其主了,这完全也符合人们事先的预期,只是具体的职务安排,可能与人们想的略有偏差,但这并不重要,毕竟不管那个位置,都是第五品的官职,秩比二千石,能升到这个位置上,将来再进一步可就是将军了。

    接下来亮相的,就是第五校尉了,也就是长水校尉,这个职位会花落谁家,众人是翘首以盼。

    长水营在西汉时是长水营和胡骑营合并而成,使用的归附的胡人,是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不过到了魏代,北军五校整体没落之后,长水营被撤消了骑兵的编制,成为了一支步兵部队。

    不过和步兵营射声营相比,长水营的定位并不准确,只能算一支杂兵部队。

    这个长水营,自然是曹亮需要重点整治的队伍,在曹亮的规划中,长水营将成为一支轻装步兵部队,以刀盾兵为主,组建一支机动性强的步兵部队。

    至于长水校尉的选择,曹亮早已是拿定了主意,他略微的停了一下,目光落在了右首这边,平静地道:“王。”

    曹亮的一干部下都是微微一怔,没听说越骑营之中有这人啊。

    到是河东郡官吏这边有人惊讶不已,王不就是河东从事王吗?本来以为今天来议事,只是列席会议的,没想到曹亮居然点了王的名字,莫不是北军之中,还有同名同姓之人?

    曹亮点名之时,王正盯着帐蓬顶子发呆呢,旁边有人轻轻地捅了捅他,王这才醒悟过来,对那人瞪了一眼,有些不满地道:“你捅我何事?”

    那人低声地道:“曹将军点你的名呢。”

    王一愣,嘀咕道:“不会吧,某又不是北军的人。”

    他抬头向曹亮望去,曹亮此刻的目光正盯着他呢,带着些许温和的笑意,道:“王听令。”

    王只能是上前一步,拱手道:“卑职在。”

    “任命你为长水校尉,统率长水营。”

    王完全地愣住了,他只是一个四百石的从事,第八品的官,一下子让他来担任比二千石的长水校尉,这跨度,尼玛有点大。

    众人也是一脸的愕然,先前的四大校尉,不光都是曹亮的心腹之人,而且也是军中之人,而王此前和曹亮并不认识,在河东郡担任的也是低级官吏,何况他也没有军旅的经验,曹亮怎么会突然地看中他呢?

    “曹将军你不是在开玩笑吧?”王定了定神道。

    曹亮淡淡地道:“军无戏言,本将军岂能儿戏,之所以提升你为长水校尉,正是因为本将军看好你的才干,就看你敢不敢应命了。”

    王如果没有鸿鹄之志,那他就不是王了,曹亮这么一激将,王顿时是热血上涌,慷然地道:“曹将军既然看得起卑职,卑职必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曹亮呵呵一笑道,“士治果然没令某失望。”

    五大校尉尘埃落定,结果既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又有出人意表之处,王的意外入选,令众人是大跌眼镜,感叹不已,都说王的运气好,会被曹亮看中。

    曹亮却是暗自得意,刘备有关张马黄赵五虎上将,曹操有张乐于张徐五子良将,如今自己麾下也有了五虎将,只在其上,不在其下。

第485章 新军新气象

    蜀汉的五虎上将和曹魏的五子良将其实完全是靠三国演义捧起来的,其实真正论名将的历史地位,官方认可的还是唐代追封的历代六十四名将最有权威性。

    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中得以上榜列入历代六十四名将排行榜之中的,只有蜀汉的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和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以及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其他七人,则都没有享受到这份荣耀。

    而让曹亮自鸣得意的是,他的麾下的五虎将,其中有四人皆名列其中:邓艾、羊祜、杜预、王,除了石苞之外,其他四将可皆是六十四名将之一,如此阵容,堪称是将星璀灿,繁华之极。

    这完全得益于曹亮穿越的正当其时,如果再晚上个几十年,这些名将都已经是展露头角的话,再想招揽他们,那就真是试比登天了。

    如今他们或者是年轻未出仕,或者是郁郁不得志,正好遇到了曹亮,反倒会有一种遇到伯乐的感觉,曹亮对他们委以重任,他们自然会投桃报李,以效犬马之劳。

    当然,更重要的是曹亮穿越者的身份,如果不是曹亮知晓历史,如何才能做到慧眼识英才,在茫茫人海之中,将这五大名将招揽到自己的麾下。

    现在曹亮拥有了自己的军队,拥有了效忠于自己的大将和谋士,这无疑将会成为他立身安命之本,也为将来和司马家的对抗,打下了一个夯实的基础。

    而对于刚刚就任五营校尉的邓艾、石苞、羊祜、杜预、王而言,兴奋之色溢于言表。

    如果没有曹亮,他们按步就班的在曹魏的官僚体系之中,还不知道得混上多少年,才有机会登上目前这个位子。曹亮的知遇之恩,让他们倍感激动,同时也都暗暗下定决心,要竭力尽力地当好这个校尉,领好兵打好仗,这让他们不至于辜负曹亮的一番盛情。

    五位校尉上任之后,立刻开始了对北军五校的大规横整改。

    这次朝廷调动北军四营前来,是按照名册上的花名派遣的,好坏优劣,完全不在朝廷的考虑范围。

    但曹亮奉行的是择优录用的原则,凡是年老体弱不能胜任的,凡是兵痞无赖自由散漫的,一律都在清退的行列。

    曹亮给五校尉的命令就是,严格按标准执行,绝不通融,绝不迁就,绝不姑息,从严治军,严肃军纪,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原本这个标准相对于募兵时的标准,就已经是降低了不少,这也是曹亮根据北军四营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的形势而制定的,如果再通融再迁就的话,北军四营的面貌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善。

    如果就目前这样的军队,拉到并州去,那完全就是去送死的。

    打铁需得本身硬,面对凶悍骁勇的匈奴人,如果曹亮培养不出一支精兵铁军来,是根本不足以战胜匈奴人的。

    五校尉执行起军令来,自然是铁面无私,一番大刀阔斧之下,竟然淘汰了有千人之多。

    曹亮对这些淘汰下来的兵,还是比较宽容的,愿意回家的,当即发给盘缠路费,打发回家。愿意留下来的,则编入到辎重营中,当后勤辅兵。

    由于辅兵是不占用编制名额的,自然也不用朝廷来负担粮饷,他们的粮饷则由曹亮自行解决,曹亮倒是不差钱,多养几个辎重兵,还是负担得起的。

    这些被淘汰下来的兵有的选择了回家,而有的选择了留下来当辅兵,曹亮快刀斩乱麻,只用了一天左右的时间,就处理完了这件事。

    当然比较忙碌的是石苞羊祜他们,邓艾则比较轻松的多,因为越骑营是曹亮原先统率的军队,自然不存在淘汰的问题。

    随后,曹亮便对新募来的兵进行了分配安置,会骑马的被分配到了越骑营和屯骑营,会射术的被分配到了射声营,体格强壮一点的被分配到了步兵营,身体矫健灵活的被分配到了长水营。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基础的大致的分配方案,具体到细节的地方,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派。

    同样,越骑营这次分配到的人也是最少的,按朝廷给北军五校的新编制是每营两千人,而越骑营此前就差不多有一千五百左右的人了,此番只需要再增加五百左右的人即可。

    而屯骑营则是此次增兵的大户,按原先的编制,屯骑营只有七百人,而来到安邑的只有五百多人,再加上此次淘汰了一百多人,所以屯骑营至少需要补充一千六百多人才能达到满编,可谓是大换血了。

    其他的三个营情况也和屯骑营差不太多,补充的新兵少则一千两三百,多则也是一千四五百,补充进来的新兵,大致能占到三分之二的数目,占据了大多数。

    新鲜的血液意味着新的气象,大量的新兵涌入,让北军五校呈现出逢勃的气势,与北军五校原先散漫慵懒的气质大不相同。

    这样的改观,无疑是曹亮狠抓兵源质量的结果,相比于四营原先的旧兵,新兵在单兵素质上是远远超过这些旧兵的,而且旧兵之中也是淘汰了大量的不合格者,让那些留下来的旧兵也是人人自危,再也没有懒散的表现了。

    这两方面的结合,让北军五校的面貌是焕然一新。

    当然,在战斗力方面,却是不敢多加恭维,不管是旧兵还是新兵,都缺乏系统的训练,虽然穿上了铠甲,身持着制式的武器,远远看去,也算是像模像样了。

    但曹亮清楚,这样的军队,充其量是纸老虎,排列出来或许看起来像一支军队,但真正打起仗,却如一盘散沙,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战阵,什么叫配合,如果遇到真正的敌人,一触即溃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能给曹亮一年或者最低半年的时间,曹亮肯定能打造出一支真正的军队来,但是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时间,曹亮也是无可奈何。

第486章 平阳告急

    短短的十几天时间就能操练出一支军队来,对于曹亮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就算他开了挂了也不行。

    军队的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养兵千日,方可用兵一时,随随便便拉起一条队伍来就能战斗,那恐怕是几十年前的黄巾军时代了。

    就那个时代,几十万的乌合之众还打不过几千名训练有素的官兵,可见军队光凭数量是无法站住脚的。

    可现在曹亮也没有办法,原定的出兵时间是不能更改的,毕竟并州那么叛乱的形势已经是如火如荼了,如果魏军不能再及时赶到的话,匈奴叛乱的规模势必会越来越大,再想镇压,也就困难得多了。

    所以北军四营到来之后,曹亮就加快了进程,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北军五校的重整,随后,曹亮就安排五校尉,即刻开展操练。在为数不多的几天时间内,狠抓各营的训练,虽然曹亮没指望这几天的时间就能练出兵来,但是一些最起码的军事常识还得灌输给他们。

    毕竟军队不是游兵散勇,那怕这些新募来的士兵基础不错,但是不进行锤炼,是永远也无法融入到军队之中的。

    军队有军队的纪律,不管是老兵还是新兵,违反军纪都会受到严惩,这一点曹亮是绝不会姑息,所以这就要求这些新兵,能很快地掌握军规军纪,初步熟悉战阵,做到闻鼓必进,闻金必退,一切听从号令。

    现在唯一能让曹亮放心的也就只有越骑营了,虽然越骑营也加入了不少的新兵,但是旧的底子尚在,基本上不会影响越骑营的战斗力。

    此次讨伐匈奴,看来还是必须地以越骑营为主,其他的四营打辅助,争取在战斗力锻炼队伍,让其他四营很快地形成战斗合力。

    临晋关那边,朝廷派来的人终于到了,不过随着河东太守韩建和韩璋的死去,这桩私盐案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曹亮收缴来的几十船私盐被收缴入库,韩璋的尸体也就地掩埋。

    交卸了差事的那一屯魏兵也就撤离了临晋关,赶往了安邑和大部队会合。

    对于曹亮而言,如果能捉住司马家的痛处,必定会重创司马家,但可惜的是,司马家反应极快,逼死了韩建,暗杀了韩璋,毁灭了所有的证据,让廷尉府官员就算是赶到了,也无可奈何。

    因为从表面上的迹象来看,这件案子与司马家八杆子也打不着,就算曹亮曾听到一品居参与的私盐的走私,但现在人证已死,想指证司马家也做不到了。

    当初曹爽接到了曹亮的密报这后,对这桩私盐案是极为上心的,此番他兵败汉中,自己的威望大失之外,京城的百姓一律地倒向了司马懿这边,认为司马懿才真正有治军的能力。

    如果这件案牵涉到司马家的话,曹爽是相当乐于严办的,就算扳不倒司马懿,但能让司马懿背上一个“私盐贩子”的名头,影响到的必然是司马懿的名望。

    所以回到洛阳的曹爽立刻委派廷尉府的官员去彻查此案,不过最终还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了。

    对于这些小事,曹亮也几乎没有时间去关注,为了整军的事,他忙得是天昏地暗,什么也顾不上了。

    至于韩建死后空出来的那个太守职位,朝中倒是许多人来争。河东郡属于司州的三个重要的郡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河南尹和河内郡,俗称三河,是拱卫京师洛阳的重镇之一。

    所以河东太守的位置比起外郡的太守来,显然是要高上一些的,为了争这个太守之位,许多人都跑来走曹爽的后门,搞得曹爽一时也无法拿定主意让谁来当这个河东太守了。

    不过谁当河东太守对于曹亮而言并不要紧,毕竟他很快就要离开河东郡前往并州了,而且现在和丁郡丞配合还是比较顺利的,而一旦新任太守到来,势必会对曹亮的行程和后勤保障形成一定的影响。

    朝廷拨付的粮饷和物资倒是紧随着北军四营,他们前脚刚到,后续辎重车就陆续地抵达了安邑。

    曹爽对曹亮的平北军还是急为重视的,要求有司在拨付粮饷物资的时候,要做到足额的发放,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克扣和截留。

    如今曹魏各级机构堪称是官僚主义盛行,克扣和截留军队的粮饷,似乎成为了正大光明的事,而且这些钱并没有进入个人的腰包,朝廷就查到了,那也是不好处置的。

    曹亮的平北军,只有一万人的编制,数量不并太多,所以所需的粮饷物资数量并不太多,如果再被截留克扣掉一部分的话,那就很难满足前线的需要了。

    所以曹爽在给有司的公文之中,特意地重申了此事。

    有了曹爽的命令,这些官吏们自然不敢再轻举妄动了,是以给平北军的物资钱粮能足额地送到安邑并且速度比较快。

    有了这些东西之后,曹亮更是如虎添翼,可以更从容地进行调派了。

    眼看着出征日期逐渐来临,平北军中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除了越骑营的部分将士之外,这次绝大多数的新兵和旧兵,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在作战经验上,完全是零经验。

    不管他们愿不愿意,这一刻始终是要来临的,曹亮已经下达了准备出征的命令,进入出征前的最后准备阶段。

    这时,丁郡丞突然来找曹亮。

    按理说募兵事务结束之后,曹亮也把从河东郡府库之中的钱还了回去,如此看来,双方也没有过多的交流的。曹亮实在是猜不透丁郡丞前来所为何事。

    丁郡丞显然是一路小跑而来,一进门,脸色通红,上气不接下气的,想说出一句完整的话都难。

    曹亮让他稍安勿躁,慢慢来说。

    丁郡丞缓了缓口气,急急地道:“曹将军,大事不好了,平阳那边出事了,林都尉率军前去平叛,不料却被匈奴人所围,危在旦夕。”

第487章 提前出兵

    曹亮到达河东郡的时候,河东郡都尉就不在安邑,而是前往平阳去平定南部匈奴的叛乱了。

    当初曹操将南匈奴分为五部,南部匈奴便被安置了蒲子县。

    蒲子县与并州相邻,但却是归河东郡管辖,是河东郡最靠北的一个县,

    蒲子县属于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境内垣面高阔残缺,沟壑纵横交错,山峦连绵,丘陵起伏。由于地势的隔绝,居住在这里的匈奴人并不与周围其他县份的汉人有什么来往与纠葛,几十年来倒也是相安无事。

    只是这次并州那边的匈奴叛乱相当的猛烈,自然而然也就波及到了蒲子县的南部匈奴。

    一直以来匈奴人都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恶劣的生存条件和居无定所的生活,造就了匈奴人彪悍野蛮的性格,自战国以来,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大敌,就连一统天下武力盖世的秦始皇,对付匈奴人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是修筑长城,实施被动的防御。

    刚刚取得天下志得意满的汉高祖刘邦,挥师北进,却在白登山被匈奴单于冒顿所围,差点儿就丢了性命,幸亏陈平贿赂冒顿妻子,这才得以突围。

    此后,汉朝只能是用和亲的手段来笼络匈奴,一直到汉武帝时,才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解决了仅仅依靠长城所不能解决的心腹大患。

    到了东汉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居到漠北,而南匈奴则是南迁到并州关中等地,与汉人杂居。

    匈奴的归化并不能解决一直存在民族矛盾,匈奴人虽然接受了曹操及魏国朝廷的册封,但并不是说匈奴人过上了半耕半牧的生活就能把他们骨子里的野性给改掉。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朝廷官吏以及当地汉人百姓的歧视和压迫,匈奴人对汉人是极端的仇视,矛盾逐渐地积累着,就如同一座厚积薄发的活火山,一旦爆发起来,必将是势不可挡的。

    南部匈的叛乱是晚于其他各部匈奴的,当并州各部的匈奴叛乱如火如荼的时候,南部匈奴才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骚乱。

    当地的一些汉人百姓遭到了匈奴人的劫掠,此事自然呈报给到了河东太守那儿。

    当时韩建还活着,为了平息匈奴的骚乱,韩建特地派遣本郡都尉率领一千郡兵北上,前往蒲子县镇压匈奴人。

    官兵的镇压并不能让匈奴人屈服,反而让叛乱的规模是越来越大,林都尉在蒲子与匈奴人激战月余,不得不能获胜,而且损失折将,损失惨重,最后就连蒲子县城都被匈奴人所攻破了,林都尉只得率领残兵败将,一路逃往平阳县。

    匈奴人在蒲子大胜之后,士气大涨,纠集起万人之众,将平阳城团团围住,林都尉看到形势危急,只得派人向安邑求援。

    这个时候,太守韩建早已自缢而亡,而新任的太守迟迟未到,郡中暂行太守之职的是丁郡丞。

    丁郡丞本就也只是一个主管民事的文官,这行军打仗之事他纯粹是一窍不通,更何况林都尉走时,已经将本郡的郡兵带走了,剩下的郡兵那可不能再轻动了,留着还要守郡城的。

    正常的情况下,丁郡丞只能是向朝廷递交告急文书,向朝廷请求援兵。

    但就算是河东郡和洛阳是挨着的,但真要等朝廷派出援兵来,估计平阳那边也守不住了,毕竟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以林都尉的残兵,想要挡住匈奴人疯狂的攻势,也确实是勉为其难。

    这个时候,丁郡丞想到了平北将军曹亮。

    曹亮此来,不就是准备冲着并州的匈奴叛乱而去的吗,虽然曹亮的目的地是并州,但平阳正处于前往并州的必经之路上,丁郡丞这些天和曹亮相处,认为曹亮也不是那种事不关己高高在上的人,所以他便直接来寻曹亮,请求曹亮能尽快出兵,解救平阳之围。

    曹亮闻听之后,立刻道:“平定匈奴之乱,乃曹某的职责所在,丁郡丞放心,某当尽快出兵,以解平阳之围。”

    丁郡丞大喜,起身拜道:“下官替河东百姓谢过将军了。”

    曹亮微微一笑道:“丁郡丞客气,平定匈奴叛乱,曹某责无旁贷,更何况某这麾下,尽皆是河东子弟,安能不为家乡尽一些绵薄之力。”

    丁郡丞欣慰地点点头,看来他今天到曹亮这儿,是找对人了,丁郡丞问道:“不知将军何时能出兵?”

    不是丁郡丞逼着曹亮来表态,而是平阳那边的形势过于危急,曹亮越早出兵,或许能救得下来,出兵晚了,或许就已经来不及了。

    曹亮当然知道这数兵如救火,他沉吟了一下,道:“今日已然是来不及了,容某计划一番,明日卯时,准时出发!”

    丁郡丞大喜过望,按理说大军出征,诸事繁杂,如果曹亮能答应三天之内出兵,丁郡丞就已经是满意了,想不到曹亮竟然一口承应了明天就出兵,实在是让丁郡丞出乎意料,他再三拜谢。

    曹亮微微地一笑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行军打仗最为关键的是粮草供应,如今朝廷那边的粮草尚未足额运到,此凡出征,还望丁郡丞能给予些方便才是。”

    这倒不是曹亮在敲竹杠,而是朝廷那边的粮草运送迟迟没有到位,如果早点发兵的话,粮草短缺可是一个比较大的麻烦了,所以曹亮把这个粮草缺**待给了丁郡丞,由他来负责解决。

    河东郡缺兵少将,但不缺的是粮草,就算府库之中拿不出来,但河东的世家大族挺多,事关河东的安危,丁郡丞相信这些豪门富户也不会袖手旁观,如果平阳失守了,那匈奴人便可以驱直下,整个河东郡危矣。

    丁郡丞相信,在性命威胁之下,这些世家大族还是能拿得出来的,更何况曹的军队规模只有万人,堂堂一个河东郡,还养不起万人兵马吗?

第488章 挥师北进

    丁郡丞满心欢喜而去,他回去之后,自然是去筹集粮草了。

    曹亮却陷入了沉思之中,虽然他答应丁郡丞很爽快,但是等曹亮真正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却发现困难重重。

    虽然距离曹亮原定的出兵日子也没有多少天了,但那怕是提前一两天,都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军出征,千头万绪,要办的事情很多很多,而且都是按照先前的的那个出兵日期来按步就班来布置的,如果现在曹亮突然地改变出征日期,那引起来的不便,便是方方面面的。

    但是平阳危急,曹亮又不能坐视不理,平定匈奴的叛乱,原本就是曹亮的职责所在,管他是并州的匈奴还是河东的匈奴,让曹亮撞上了,那必是先灭了他再说。

    丁郡丞离开之后,曹亮便首先找桓范和裴秀、傅玄商量。

    桓范一听,冷冷一笑道:“曹将军你是军队操练好了还是战阵完善了,这么急着出兵,是赶着去送人头吗?”

    其实桓范对曹亮原先一个月出兵的计划就很是不满,且不说北军四营战斗力低下,就是新招募的大批兵士,那也得有一个融合和熟悉的过程,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募兵、整合、操练这一系列的任务,确实是勉为其难的。

    军队的操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桓范可不认为短短的一个月,就能打造出一支战力斗力强悍的军队来,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也得半年一载的时间。

    一个月尚且时浅,而现在曹亮居然提出要提前出兵,难免让桓范是冷嘲起来,认为曹亮是急功近利,结果恐怕是赶着给匈奴人送人头的。

    傅玄也道:“我军尚在操练阶段,仓促出兵,似乎无利有可图。”傅玄掌管的是军队的帐册,最是清楚军队的现状的。

    裴秀也道:“匆忙出兵,恐怕非但救不了林都尉,反而会败在匈奴的手下。而这第一战至关重要,如果不能胜的话,势必会影响后面进入并州的军心士气。”

    裴秀对第一战极为地看重,认为第一战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失败的话,将会狠狠地打击平北军的军心士气,如果能取胜的话,则会令全军兴奋起来,极大的提升军队的士气。

    而现在曹亮如果仓促出兵的话,带着这么一支还未磨合的好的军队,裴秀他们无人一看好,都比较悲观。

    曹亮当然也清楚现在面临的困难,但是困难再大,能有被匈奴人围困的平阳紧急么,之所以提出提前出兵,是他权衡利弊的结果。

    “此去并州,平阳是必经之路,匈奴人目前的势头很凶,叛乱都已经波及到了河东郡,至于并州那边,恐怕局面更为不堪,我等身为军人,如何能隔岸观火,置身事外?所以,提前出兵之事,我意已决,传令下去,所有各营,务必于今天晚上之前,完成出征前的一切准备,明日卯时,正点出发!”

    虽然曹亮提前出兵的计划遭到了谋士们的一致反对,但曹亮还是不为所动,坚持己见,下令各营收拾准备,计划明日出征。

    命令很快就下达到了各营,正在负责操练的五校尉不得不中止了正在进行的操练,转而进入了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中。

    由于曹亮的要求是在晚上之前就要完成出征前的所有准备,而出征的时间则是定在了明天早上卯时,所以从时间上来讲,是极为仓促的。

    但军令如山,不容违抗,五校尉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雷厉风行地动作起来,进行合理地调度,都赶在天黑之前,完成了出征前的所有准备。

    曹亮对五校尉的表现相当的满意,要知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出征前的一系列的准备,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但名将就是名将,虽然他们现在都还籍籍无名,但在军事上的天赋都已经是展露无疑了,曹亮相信,经此一战之后,他们必将可以快速地成长起来。

    当然,成长的也不止是这些将领,整个的平北军曹亮相信经过战争的洗礼,也将会从一支新军蜕变成一支精兵。

    单纯的练兵是无法培养出精兵的,曹亮先前所统领的越骑营便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曹亮刚刚接手越骑营的时候,越骑营的状况简直就是惨不忍睹,为了重整这支军队,曹亮几乎是一心都扑在了上面,想方设法地重整越骑营,几乎进行了一年的训练,才算是让越骑营有了一点新的面貌。

    但越骑营战斗力的提高却不是训练的结果,而是在汉中战场上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如今的越骑营,才能真正算得上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部队。

    而越骑营也将是此次北征曹亮最大的倚仗,如果没有越骑营,打死曹亮也不敢率领着这刚刚组建的北军四营就前往并州。

    按桓范的话来说,曹亮这是和去送人头没有什么区别,刚刚组建出来的军队,毫无战斗力可言,那怕曹亮在兵源上下了很大的工夫,麟选出来的都是精兵悍将,但是这样的军队,充其量可以单打独斗,不经过磨合训练,是无法形成合力的。

    而一支正规的军队,之所以和游兵散勇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已经因为战阵的关系,在军队中,一加一并不会等于二,如果配合的好,一加一可以等于三,也可以等于十,但如果配合不好的话,一加一甚至都低于一。

    曹亮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这支新组建的军队,在越骑营的带领下,去战场上磨砺,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一夜很快就过去了,各营的将士,在四更时就已经醒了过来,埋锅造饭,到了五更天时,就已经是整装待发了。

    曹亮登台点卯,诸将俱在,经过了一个简短的出征誓师仪式之后,曹亮拨剑在手,高声地下达了出征的命令。

    时正始三年四月,平北将军曹亮率师北伐,离开了安邑,浩浩荡荡向北而进,直指平阳。

第489章 先锋越骑营

    从安邑到平阳大概是三百多里,如果按正常的行军每日五十里计算,平北大概虽然六到七天的时间。

    不过救兵如救火,如果平北军这么慢吞吞地按正常的节奏赶到平阳的话,恐怕平阳已经沦入匈奴人之手了。

    所以在离开安邑之后,曹亮下令加快了行军的速度,倍道而行,两天时间就走了近两百里的路,赶到了绛邑。

    此地距离平阳只有一百多里的路程了,所以在过了绛邑之后,曹亮调低了行军的速度,降为每日五十里,同时则加强了戒备,谨防匈奴人的偷袭和伏击。

    每日行军五十里是正常的行军速度,在这个速度之下,可以保证军队不过于疲惫,万一遭遇到敌人展开战斗时,也完全有余力来战斗。

    而每日行军达到一百里左右的时候,军队的疲惫程度就会大为地增加,无论是体力精力都不足应付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

    在刚离开安邑的时候,由于距离平阳前线比较远,曹亮就不必太过于担心遭到匈奴人的伏击和夜袭,所以在这段路程上,曹亮可以不恤士兵的体力,倍道而行,用一天的时间赶两天的路,尽快地接近平阳。

    从安邑到平阳,几乎是一马平川,道路平坦,这样的路径比较有利于行军,但是平北军大部分都是招募来的新兵,就算是步兵等四营有部分的旧兵,但也是疏于训练,对于这样的长途高强度行军,还是不容易适应的。

    除了越骑营和屯骑营这两营的骑兵之外,步兵、射声、长水三营的步兵是苦不堪言,许多士兵,有的走到脚上都磨出了水泡,有的走到两腿抽筋,每晚一到宿营地,累得跟死人差不多,一头就栽在了帐逢里。

    裴秀看到这种状况,有些担忧这些士兵的身体能不能撑得住,毕竟这一路强行军下去,等赶到平阳,还未与敌军交战,自己就先累垮了。

    曹亮晒然一笑,告诉裴秀不必担忧,这些士兵大多是种地的农民出身,要力气肯定是有把力气的,要不然也不可能通得过募兵时的考核,但是他们相对而言较少走路,所以急行军时才会出现腿抽筋脚生水泡这类现象,不过曹亮相信这些都是暂时的,以这些士兵的体格,稍加锻练,就完全可以跟得上行军的节奏。

    更何况到达绛邑之后,曹亮就已经把行军速度给降了下来,连续两日强行军之后,恢复到了正常的行军速度,相信这些新兵可以很快便适应这种节奏。

    当年曹亮并不是因为这些士兵的体力到了极限而主动降速的,而是这里距离平阳前线已经是很近了,如果匈奴人得到了魏军来援的消息之后,很可能会在半路进行伏击或者夜晚来偷营劫寨,如果平北军过于疲惫的话,完全是不利于打这种遭遇战的。

    所以曹亮防患于未然,才主动地把行军速度降下来,不光如此,曹亮还下令将斥侯兵的探路距离,扩大到周围五十里的距离,一旦发现匈奴人有任何的异动,曹亮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对策。

    过了绛邑之后,曹亮把军队的阵型也进行了调整,他下令邓艾为先锋,率领越骑营走在整个队伍的最前列,石苞则负责断后,率领屯骑营殿后。

    而步兵、射声和长水三个步兵营,则被曹亮放在了中军,抱成了一团。

    曹亮深知匈奴人是以骑兵见长的,而骑兵本身就是步兵的天敌,步兵想和骑兵进行对抗的话,唯一有把握的就是长枪兵了,利用长枪结阵可以有效地抵御骑兵的冲击。

    当然,曹亮所指挥的越骑营已经找到了破解长枪结阵的办法,但对于匈奴人而言,他们更擅长单兵作战,骑兵的机动能力更强,对付这样的骑兵,自然是长枪结阵更为有效。

    射声营基本上是以弓弩兵为主,长水营基本上是以刀盾兵为主,这两个兵种一个是远程攻击兵种,一个是防御型兵种,以单一的兵种来对抗匈奴人的骑兵,肯定是会吃大亏的。

    所以曹亮将三个步兵营安排在了一起,在行军的时候,各自前进,而一旦遇到战斗,这三个营立刻便抱成了团。

    这种抱团,并不是简单的一种混合,而是三个兵种有层次性的布阵,长枪兵处于最外围,构筑成一道枪林,抵御骑兵的冲击。

    而刀盾兵则排在长枪兵的身侧,用来掩护长枪兵,由于长枪兵没有防护型的武器,而曹亮重装步兵的构想还没有实施,这个时候长枪兵的防御能力是最为薄弱的,如果这个时候遭到匈奴骑兵的骑射攻击,伤亡肯定会比较大。

    而有了刀盾兵的侧翼保护,长枪兵便多了一层保障,可以防御敌方的弓箭袭击。

    而最里层的是射声营的弓弩兵,弓弩兵在防御上是最弱的一个兵种,一旦陷入到了近身战斗之中,弓弩兵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之力。

    但在中远程的距离上,弓弩兵却是有着强大的打击能力,前面有长枪兵和刀盾兵构筑的一道坚实的防线,弓弩兵则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后面不断地放箭,这也是步兵对骑兵唯一有效的杀伤手段。

    三个兵种的密切配合,才是对付骑兵唯一有效的办法。

    当然,如何提高配合的默契程度,才是关键之中的关键,只有阵型完善配合娴熟的步兵战阵,才有可能挡得住骑兵强大的攻击力。

    这方面,步兵等四营还有待提高。

    只有越骑营,才是让曹亮唯一能放心的存在,所以担任先锋的,毫无疑问是越骑营。

    先锋官邓艾此时率领着越骑营,不急不徐地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与后面的大队人马保持着三到五里的距离。

    越骑营在汉中之战中表现最为抢眼,功勋卓著,此番在安邑增加了五百的新兵,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到越骑营的战斗力,此刻的越骑营,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渴望着和匈奴人的第一战。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