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15章 横扫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曹留下这么一封至关重要的密诏,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可以说是他心血结晶也不为过。

    曹英年早逝,做为一个睿智而胸怀远大的皇帝,他对自己的命运自然是不甘心的,对于他死后的江山社稷,更是难以瞑目,鹰扬之臣虎视眈眈,宗室子弟暗弱无能,曹对他做出的以曹爽为首司马懿为辅的托孤班子其实并不满意,但彼时他却没有更好的选择。

    可以说,密诏是对曹托孤形式的一个补充,激活条件就是江山社稷真的到了危亡的时刻,否则这封密诏将永远地沉封下去,无需打开。

    曹最担忧的也就是司马懿,所以这个社稷危亡指得也就是司马懿的叛乱,所以密诏内的第一封诏书,便是一封诏告天下的讨逆圣旨,痛斥司马懿的叛乱行径,诏封曹亮为讨逆大都督,有权节制天下诸路兵马,讨伐逆臣司马懿。

    古人讲究名不正则言不顺,司马懿发动兵变叛乱,借用的正是郭太后的旗号,以太后的懿旨行事,从而掩盖了他的叛乱行径,虽然这种欲盖弥彰掩耳盗铃的做法瞒不住明眼之人,但天底下更多的是盲从之辈,司马懿正是通过郭太后的旗号,将他叛乱的行为合法化,反过来倒打一耙,诬称曹爽密谋作乱,将曹爽及党羽族诛,这一杀,司马懿竟然杀了七千人,整个洛阳血流成河。

    一个所谓的太后懿旨,竟然给了司马懿如此肆意妄为的资本,可见“名”的重要性了,师出有名,曹亮想要讨伐司马懿,缺的就是这个。

    只是让曹亮诧异的是,曹在诏书中任命他为讨逆大都督而不是曹演,感觉有些匪夷所思。

    要知道,当初曹临崩之时,曹亮也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羽林郎,曹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准备把匡扶朝廷的大任交给他了,这得需要多大的睿智和勇气才行?

    其实曹亮并不知道,正是因为他与曹的那一次偶然会面,才会促成了这封密诏的产生,如果没有那一次会面,很可能就不会有这一封密诏,或者说,密诏可能也会有,但不一定会交在谁的手中,最终能不能出世,也是一个谜。

    现在曹亮最为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份东西,和太后的懿旨比起来,显然是先帝的遗诏更牛逼,曹亮现在确实需要这封遗诏来诏告天下,召集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

    毕竟这封盖着天子玺印的先帝亲笔手书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可以让曹亮“师出有名”,在对抗司马懿的过程之中,增加一个重重的筹码。

    当然,这封诏书对亲司马家的势力是无效的,他们完全可以诬称这封诏书是伪造的,而去否认密诏的真实性。

    当然,曹亮也没有指望密诏一出,就可以让司马懿和忠于他的势力俯首认罪,密诏不过是增加曹亮对抗司马懿的法码,而想要干掉司马懿,则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行。

    司马家之所以能颠倒黑白反诬曹爽谋反,正是因为他们掌握着无上的权力,以所谓的太后懿旨行事,掩盖他们的真正歹毒用心。

    曹亮现在手持先帝讨逆诏书,就可以真正的号令天下,真的假不了,这诏书,对那些志在与司马家为敌的势力来说,也是极为需要的。

    除了这一封公开的诏书,曹还特意地为了留了一个“大宝藏”,而这个宝藏不在别处,就在王屋山,具体地点有地图指明。

    看来曹在务虚和务实两方面都有着充足的安排,比起讨逆大都督这个名号,曹亮更为着重的,是这个秘密宝藏的价值,不过曹在密诏之中并没有明言,那个宝藏,还需要曹亮自己去挖掘。

    这就是曹演以死来捍卫的密诏的全部内容,如果曹演泉下有知,这封密诏与他并没有任何的关系时,又该是怎样的想法?

    不过以曹演的性格来看,其实倒是无所谓的,也许他的使命就是守护诏书,曹将诏书赐给他,估计正是这个想法。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任朝南会奉命暗中保护自己了,曹当初没有给自己任何官职,只是给了自己一个成长的舞台,如果自己只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那么这封遗诏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只有依靠自己的能力成长起来,才有和司马懿对抗的资本。

    九年前的曹就已经料算到了今天的结果,一代圣明之君果然是恐怖如斯,可惜天不相佑,寿祚不永,否则还真没有司马懿什么事。

    曹亮打开了密诏,就等于是接受了使命,接受了匡扶曹魏江山的大任,而摆在曹亮的面前的道路,依然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曹亮小心翼翼地收起了密诏,现在还不是将它公诸于世的时候,只有等回到并州,坐稳了位置,曹亮才有可能将这封密诏昭告天下。

    不过王屋山还是值得曹亮用心的,王屋山上党和河内郡的交界处,按地图所示,应当是靠近河内郡的这一侧,正好位于曹亮撤退路线上。

    曹亮不禁对王屋山之行充满了期待,曹留给他的这个宝藏,究竟是藏了多少的东西,至少也是足够支撑组建一支军队的,这样对抗司马懿,曹亮才有足够的资本。

    就在此时,牵弘突然地派人来禀报曹亮,有敌袭。

    曹亮二话不说,立刻赶往了城头,由于城小,从县署到城头的距离,还真没有几步可走,曹亮登上了城头,向外望去,此时还不到五更天,夜色依然苍茫,但此刻城外却是如同白昼一般,无数的火把照得四野一片通明,也不知从何处涌来的无数兵马,已经将河阳城团团围住,那一根根的火把,就如同是一条条的火龙,蜿蜒曲折,将河阳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看来是胡奋的人马杀到了,这和曹亮事先猜想的别无二致。

第716章 三大骑兵营聚首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起初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这个刻漏里面的水,何时才能滴完,因为按照曹亮的要求,每一次信使出现,这个刻漏将会停止计时,重新地注满水,重新开始计时。

    一般情况,信使不会每天都来,大多的时候,是两天出现一次,也就是说没等刻漏里面的水滴尽,信使便会出现,并让刻漏重新开始计时。

    只有一次是例外的,那一次两天的时间过去了,信使还没有出现,让羊祜邓艾石苞是如临大敌,都已经淮备好出发了。

    不过事实证明,那不过是虚惊一场,前来传信的信使路上遭遇到突发的情况,所以耽搁了小半天的时间,迟到了。

    事实上,虽然曹亮是间隔两天派出的信使,但由于路上意外不断,是以这些信使每次到达的时间不尽相同。

    但总的来说,每次信使大约需要两天左右时间才会出现,起初羊祜等人对这个物什饶有兴致,他们还重来没有使用过这些物针,确实是比较好奇。

    不过用久了之后,羊祜等人的新鲜感一褪,便觉得这玩意实在是太耗人的精神了,谁也不知道洛阳那边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发生政变,唯有依靠这个刻漏器来计算时间,第一天的时间,过得会比较平稳,但是到了第二天,心情便变得忐忑起来,如果没有超过平时正常时间的话,到还一切顺利。

    可一旦超过这个时间点,但信使还没有出现的话,一切的情况就会变得不同,所有的人精神开始高度的紧张,眼睛一刻都不再离开刻漏器,直到信使出现,紧绷的神经得到舒缓,然后进行下一轮的紧张。

    而这一次到了第三天,信使都没有再出现过,所有的人的精神高度紧张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刻漏器,而下属的所有军队,也都早已完成了集结,直等漏尽的那一刻。

    可谁也不知道,这次是不是最后的一次,也许刻漏里的水滴尽的那一刻,还有信使前来,然后再归零重启。

    直到刻漏之中的最后一滴水滴落的时候,羊祜等人终于明白了,司马懿已经是发起了政变,该是他们出击的时候了。

    按照事先的约定,一旦漏尽之后,首先五千越骑兵和五千屯骑兵就会率先出击,而步兵营的五千步兵将会在羊祜的带领下,前往石门关,进行接应。

    兵贵神速,其实此刻距离洛阳城发生叛乱已经是过了去了两天多的时间了,这两天的时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邓艾他们自然是一无所知的,唯有加快速度,进入河内郡,甚至到达洛阳,方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

    对于越骑营和屯骑营这两支久经善战的军队,他们的出击是井然有序的,他们最先的攻击目标就是位于上党和河内交界处的石门关。

    胡奋在石门关是派驻着军队的,只不过数量只有区区百十来人,他的目的,仅仅只是在石门关设立关卡,封锁交通而已,想要挡住一万人的铁骑洪流,完全是痴人说梦。

    这百十来人看到黑压压的并州铁骑呼啸而至,顿时在风中凌乱了,个个簌簌发抖,别说是战斗了,他们就连提起武器的勇气都没有了。

    邓艾简单地审问了一下这些俘虏,果然和他预料的差不了多少,这些兵士是奉了河内太守胡奋的命令,在此设关立卡,阻拦过往的一切行旅。

    至于其他的事情,他们也就一概不知了。

    邓艾也确实没指望从这些小兵的身上能捞取什么军事机密,攻占石门关之后,越骑营和屯骑营所面临的目标就多了,是攻击河内的郡治怀县,还是司马懿的老家温县,抑或是直接南下,渡黄河直取洛阳,都是邓艾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现在最大的难点就是寻找曹亮的下落,如今政变已经发生两天了,洛阳那边势必已经是天翻地覆了,曹亮是不是还呆在洛阳,邓艾也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进入河内之后,邓艾决定首先要与曹亮取得联系,方能确定下一步的行动目标。

    邓艾和石苞商量了一下,决定立刻南下,前往小平津渡口,如果曹亮逃出洛阳,那么小平津便是他回归并州的必经之路。如果曹亮此刻还滞留在洛阳,等待救援,那么从小平津渡河南下,便成了他们的不二之选。

    所以小平津成为了此次战役的关键所在,所以越骑营和屯骑营便直接南下,长途奔袭小平津而去。

    在南下的过程之中,邓艾还派出去不少的斥侯,将侦察的范围扩大的周围三十里的区域。

    根据斥侯的情报,邓艾得知河内郡的大部兵力云集于河阳一带,这不禁让邓艾有些奇怪,按理说河阳只是一座小县,并非什么险隘关口战略要地,为何胡奋会把兵力布署到那个地方?

    除非河阳有吸引胡奋大军的东西,难不成曹亮等人已经渡过了黄河,被困在了河阳?

    不管怎么说,既然在河阳一带发现大量河内郡兵,邓艾首先就必须要考虑歼灭他,否则渡河南下洛阳,这支军队也终究是个隐患。

    越骑营和屯骑营兵分两路,直扑河阳,接近目标之后,丝毫不给胡奋任何的机会,直接就发起了进攻。

    久战善战的越骑屯骑,在实力是完全是碾压河内郡兵的存在,此刻的河内郡兵以及司马族兵,正寻思着如何进攻河阳呢,未曾想到并州骑兵已经是从背后袭来了,宛如平地之间突然刮来的风暴龙卷,横扫席卷而至。

    河内郡兵和司马族兵是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和强悍骁勇的并州骑兵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双方的战斗力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眨眼的工夫,并州骑兵已经是突破了河内兵的外围阵地,继续肆无忌惮地向前推进,所到之处,一路望风披靡,有如劈波斩浪一样,杀得河内兵狼狈逃窜,很快便冲杀到了河阳城下。

第717章 清算司马一族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谁也不知道这个刻漏里面的水,何时才能滴完,因为按照曹亮的要求,每一次信使出现,这个刻漏将会停止计时,重新地注满水,重新开始计时。

    一般情况,信使不会每天都来,大多的时候,是两天出现一次,也就是说没等刻漏里面的水滴尽,信使便会出现,并让刻漏重新开始计时。

    只有一次是例外的,那一次两天的时间过去了,信使还没有出现,让羊祜邓艾石苞是如临大敌,都已经淮备好出发了。

    不过事实证明,那不过是虚惊一场,前来传信的信使路上遭遇到突发的情况,所以耽搁了小半天的时间,迟到了。

    事实上,虽然曹亮是间隔两天派出的信使,但由于路上意外不断,是以这些信使每次到达的时间不尽相同。

    但总的来说,每次信使大约需要两天左右时间才会出现,起初羊祜等人对这个物什饶有兴致,他们还重来没有使用过这些物针,确实是比较好奇。

    不过用久了之后,羊祜等人的新鲜感一褪,便觉得这玩意实在是太耗人的精神了,谁也不知道洛阳那边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发生政变,唯有依靠这个刻漏器来计算时间,第一天的时间,过得会比较平稳,但是到了第二天,心情便变得忐忑起来,如果没有超过平时正常时间的话,到还一切顺利。

    可一旦超过这个时间点,但信使还没有出现的话,一切的情况就会变得不同,所有的人精神开始高度的紧张,眼睛一刻都不再离开刻漏器,直到信使出现,紧绷的神经得到舒缓,然后进行下一轮的紧张。

    而这一次到了第三天,信使都没有再出现过,所有的人的精神高度紧张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刻漏器,而下属的所有军队,也都早已完成了集结,直等漏尽的那一刻。

    可谁也不知道,这次是不是最后的一次,也许刻漏里的水滴尽的那一刻,还有信使前来,然后再归零重启。

    直到刻漏之中的最后一滴水滴落的时候,羊祜等人终于明白了,司马懿已经是发起了政变,该是他们出击的时候了。

    按照事先的约定,一旦漏尽之后,首先五千越骑兵和五千屯骑兵就会率先出击,而步兵营的五千步兵将会在羊祜的带领下,前往石门关,进行接应。

    兵贵神速,其实此刻距离洛阳城发生叛乱已经是过了去了两天多的时间了,这两天的时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邓艾他们自然是一无所知的,唯有加快速度,进入河内郡,甚至到达洛阳,方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

    对于越骑营和屯骑营这两支久经善战的军队,他们的出击是井然有序的,他们最先的攻击目标就是位于上党和河内交界处的石门关。

    胡奋在石门关是派驻着军队的,只不过数量只有区区百十来人,他的目的,仅仅只是在石门关设立关卡,封锁交通而已,想要挡住一万人的铁骑洪流,完全是痴人说梦。

    这百十来人看到黑压压的并州铁骑呼啸而至,顿时在风中凌乱了,个个簌簌发抖,别说是战斗了,他们就连提起武器的勇气都没有了。

    邓艾简单地审问了一下这些俘虏,果然和他预料的差不了多少,这些兵士是奉了河内太守胡奋的命令,在此设关立卡,阻拦过往的一切行旅。

    至于其他的事情,他们也就一概不知了。

    邓艾也确实没指望从这些小兵的身上能捞取什么军事机密,攻占石门关之后,越骑营和屯骑营所面临的目标就多了,是攻击河内的郡治怀县,还是司马懿的老家温县,抑或是直接南下,渡黄河直取洛阳,都是邓艾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现在最大的难点就是寻找曹亮的下落,如今政变已经发生两天了,洛阳那边势必已经是天翻地覆了,曹亮是不是还呆在洛阳,邓艾也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进入河内之后,邓艾决定首先要与曹亮取得联系,方能确定下一步的行动目标。

    邓艾和石苞商量了一下,决定立刻南下,前往小平津渡口,如果曹亮逃出洛阳,那么小平津便是他回归并州的必经之路。如果曹亮此刻还滞留在洛阳,等待救援,那么从小平津渡河南下,便成了他们的不二之选。

    所以小平津成为了此次战役的关键所在,所以越骑营和屯骑营便直接南下,长途奔袭小平津而去。

    在南下的过程之中,邓艾还派出去不少的斥侯,将侦察的范围扩大的周围三十里的区域。

    根据斥侯的情报,邓艾得知河内郡的大部兵力云集于河阳一带,这不禁让邓艾有些奇怪,按理说河阳只是一座小县,并非什么险隘关口战略要地,为何胡奋会把兵力布署到那个地方?

    除非河阳有吸引胡奋大军的东西,难不成曹亮等人已经渡过了黄河,被困在了河阳?

    不管怎么说,既然在河阳一带发现大量河内郡兵,邓艾首先就必须要考虑歼灭他,否则渡河南下洛阳,这支军队也终究是个隐患。

    越骑营和屯骑营兵分两路,直扑河阳,接近目标之后,丝毫不给胡奋任何的机会,直接就发起了进攻。

    久战善战的越骑屯骑,在实力是完全是碾压河内郡兵的存在,此刻的河内郡兵以及司马族兵,正寻思着如何进攻河阳呢,未曾想到并州骑兵已经是从背后袭来了,宛如平地之间突然刮来的风暴龙卷,横扫席卷而至。

    河内郡兵和司马族兵是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和强悍骁勇的并州骑兵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双方的战斗力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眨眼的工夫,并州骑兵已经是突破了河内兵的外围阵地,继续肆无忌惮地向前推进,所到之处,一路望风披靡,有如劈波斩浪一样,杀得河内兵狼狈逃窜,很快便冲杀到了河阳城下。

第718章 好巧啊!王夫人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那几乎就是秋风扫落叶的效果,一路横扫碾压,所向披靡。

    到不是河内军就真得不堪一击,实在是这三大骑兵营太过强悍了,而且河阳一带全是平原地形,地势平坦,这样的地形条件可以将骑兵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而步兵的方阵一旦被打散之后,面对骑兵就完全地丧失了抵抗的能力,除了撒丫子的逃跑之外,这些郡兵还真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了。

    可惜在这种平原地带,步兵就算是想逃也是枉然,两条腿能跑得过四条腿,那不是扯淡吗?

    打打不过,跑又跑不掉,这些郡兵都陷入到了绝望之中,并州骑兵呼啸而来,就如同是割韭菜一样,轻而易举地收割着他们的生命。

    绝望之下,许多的士兵选择了缴械投降,其实到现在他们还稀里糊涂的,也不知打仗是为谁在卖命,只是上头称曹亮的军队为叛军,他们是为朝廷而平叛的。

    可是这叛军也太过生猛了,他们根本就不是对手,还好这些叛军挺有人性的,并没有对投降的人斩尽杀绝,到让他们庆幸自己能捡了一条命回去。

    胡奋没有硬抗到底,看到情况不妙,他便率着骑兵部队首先逃命去了,余下这一堆人马,只能是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胡奋也知道如此逃跑的话,很可能会被司马懿追究他贪生怕死的过错,但现在形势胡奋也清楚,留下来作战的话,肯定是死路一条的,再怎么说也是小命要紧,眼下能向能躲得过去先躲吧,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好歹他爹胡遵是车骑将军,司马懿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至少也能留一条生路不是。

    主将一逃,河内军自然就彻底地崩了,接下来的战斗没有了任何的悬念,三大骑兵营一路狂追几十里,斩获无数,俘虏甚众。

    邓艾派人禀报曹亮,称河内太守胡奋逃往了温县,询问是否追击?

    因为一旦追击的话,势必会扩大作战的范围,可能会影响到曹亮的战略布署,邓艾等人不敢草率行事,首先便来征求曹亮的同意。

    为什么不追击?河阳一战,打得胡奋是落荒而逃,从根本上扭转了局势,如果说自洛阳突围以来,曹亮的军队一直打得比较郁闷的话,那么河阳这一战正是扬眉吐气之时,越骑营和屯骑营的到来,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的局面,如今司马军的主力被隔阻在了黄河南岸,并州军大胜之余,还用得着夹着尾巴而逃吗?

    来而不往非礼也,司马家的强势让曹亮在逃离洛阳的过程之中显得狼狈不堪,甚至损失了至亲之人,如今到了河内,局面瞬间便反转了过来,该是曹亮好好向司马家清算一番的时候了。

    这次兵围河阳,除了甘心当司马家走狗的胡奋之外,司马一族的家兵也参与了,他们与远在洛阳的司马懿同气连枝,沆瀣一气,不给他们一点教训,还真以为曹家人就是这么好欺负的?

    撤军回并州将是曹亮最终的布署,河内这块地方虽然不错,但是无险可御,并非是久留之地,在这地方,打打秋风还行,但真要长期占据,反倒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邓艾接令之后,立刻与石苞、文钦的骑兵会合,向东推进,直逼温县。

    温县是司马家的老巢,虽然司马懿在发达之后,举家迁往了洛阳,但是司马家的旁支庶脉却是数不胜数,将近七成左右都居住在温县,这次阻截曹亮,司马一族的军队也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

    胡奋原本计划逃到温县,依靠司马一族的力量重新集结军队,再振旗鼓,但没想到并州军竟然是穷追不舍,胡奋见势不妙,立刻是绕城而过,根本就没有进温县城,而是一路继续向东逃去。

    为了备战河阳,胡奋几乎把手头上能调动的军队全部给调走了,如今兵败归来,胡奋压根儿也不敢回归温县,因为他清楚,仅凭他手中的这些兵力,想要挡住并州的追兵,一点也不实现,所以为了稳妥起见,胡奋决定放弃温县,继续地逃往怀县。

    是不是到了怀县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胡奋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如果并州军一路继续地追来的话,倒也不排除放弃怀县,继续地往东逃跑。

    胡奋就不信那个邪了,难到逃到了冀州,并州军还继续追到冀州不成?

    事实上曹亮的目标并不是盯着胡奋的,胡奋现在手中尚还有点兵马,看到情势不妙,主动地就溜,滑得就如同是一根泥鳅一样,真想要捉住他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所以曹亮真正的目标是温县,司马懿的老家温县,胡奋可以溜之大吉,那些根深蒂固司马家族,未必就能跑得这么快。

    占领温县的时候,稍微地遇到了一些抵抗,主动站出来的倒不是官府的人,而是司马家族的人,尽管知道力量很悬殊,但他们却未必肯坐以待毙。

    不过这样的抵抗显然没有什么意义,并州军如此强悍的实力,拿下一座县城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攻破了县城之后,邓艾下令封闭四门,准备对司马家族进行一番大清洗。

    首先是那些负隅顽抗家族,邓艾文钦他们毫不犹豫便抬手给灭了。

    这些这审不清形势的货色,都到了危亡时刻了,还想抱着司马懿的大腿,曹亮自然不会轻易地放过他们。

    其次就是那些此刻虽然没有再抵抗,但是先前曾派兵前往河阳的家族,照样是一律不曾放过。

    因为俘虏者众多,邓艾倒也不用担心指认的范围,他早早就列出了一个名单,入城之后,照名请客便是,一个漏网之鱼也不会有。

    这些司马家的旁支庶脉,为了抱司马懿的大腿,可谓是不遗余力的,几乎各家都是倾尽全力,但打死他们也不敢相信,曹亮的报复来得如此之快,连隔夜仇都不算,简直就是现时报。

第719章 暴走的司马昭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那几乎就是秋风扫落叶的效果,一路横扫碾压,所向披靡。

    到不是河内军就真得不堪一击,实在是这三大骑兵营太过强悍了,而且河阳一带全是平原地形,地势平坦,这样的地形条件可以将骑兵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而步兵的方阵一旦被打散之后,面对骑兵就完全地丧失了抵抗的能力,除了撒丫子的逃跑之外,这些郡兵还真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了。

    可惜在这种平原地带,步兵就算是想逃也是枉然,两条腿能跑得过四条腿,那不是扯淡吗?

    打打不过,跑又跑不掉,这些郡兵都陷入到了绝望之中,并州骑兵呼啸而来,就如同是割韭菜一样,轻而易举地收割着他们的生命。

    绝望之下,许多的士兵选择了缴械投降,其实到现在他们还稀里糊涂的,也不知打仗是为谁在卖命,只是上头称曹亮的军队为叛军,他们是为朝廷而平叛的。

    可是这叛军也太过生猛了,他们根本就不是对手,还好这些叛军挺有人性的,并没有对投降的人斩尽杀绝,到让他们庆幸自己能捡了一条命回去。

    胡奋没有硬抗到底,看到情况不妙,他便率着骑兵部队首先逃命去了,余下这一堆人马,只能是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胡奋也知道如此逃跑的话,很可能会被司马懿追究他贪生怕死的过错,但现在形势胡奋也清楚,留下来作战的话,肯定是死路一条的,再怎么说也是小命要紧,眼下能向能躲得过去先躲吧,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好歹他爹胡遵是车骑将军,司马懿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至少也能留一条生路不是。

    主将一逃,河内军自然就彻底地崩了,接下来的战斗没有了任何的悬念,三大骑兵营一路狂追几十里,斩获无数,俘虏甚众。

    邓艾派人禀报曹亮,称河内太守胡奋逃往了温县,询问是否追击?

    因为一旦追击的话,势必会扩大作战的范围,可能会影响到曹亮的战略布署,邓艾等人不敢草率行事,首先便来征求曹亮的同意。

    为什么不追击?河阳一战,打得胡奋是落荒而逃,从根本上扭转了局势,如果说自洛阳突围以来,曹亮的军队一直打得比较郁闷的话,那么河阳这一战正是扬眉吐气之时,越骑营和屯骑营的到来,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的局面,如今司马军的主力被隔阻在了黄河南岸,并州军大胜之余,还用得着夹着尾巴而逃吗?

    来而不往非礼也,司马家的强势让曹亮在逃离洛阳的过程之中显得狼狈不堪,甚至损失了至亲之人,如今到了河内,局面瞬间便反转了过来,该是曹亮好好向司马家清算一番的时候了。

    这次兵围河阳,除了甘心当司马家走狗的胡奋之外,司马一族的家兵也参与了,他们与远在洛阳的司马懿同气连枝,沆瀣一气,不给他们一点教训,还真以为曹家人就是这么好欺负的?

    撤军回并州将是曹亮最终的布署,河内这块地方虽然不错,但是无险可御,并非是久留之地,在这地方,打打秋风还行,但真要长期占据,反倒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邓艾接令之后,立刻与石苞、文钦的骑兵会合,向东推进,直逼温县。

    温县是司马家的老巢,虽然司马懿在发达之后,举家迁往了洛阳,但是司马家的旁支庶脉却是数不胜数,将近七成左右都居住在温县,这次阻截曹亮,司马一族的军队也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

    胡奋原本计划逃到温县,依靠司马一族的力量重新集结军队,再振旗鼓,但没想到并州军竟然是穷追不舍,胡奋见势不妙,立刻是绕城而过,根本就没有进温县城,而是一路继续向东逃去。

    为了备战河阳,胡奋几乎把手头上能调动的军队全部给调走了,如今兵败归来,胡奋压根儿也不敢回归温县,因为他清楚,仅凭他手中的这些兵力,想要挡住并州的追兵,一点也不实现,所以为了稳妥起见,胡奋决定放弃温县,继续地逃往怀县。

    是不是到了怀县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胡奋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如果并州军一路继续地追来的话,倒也不排除放弃怀县,继续地往东逃跑。

    胡奋就不信那个邪了,难到逃到了冀州,并州军还继续追到冀州不成?

    事实上曹亮的目标并不是盯着胡奋的,胡奋现在手中尚还有点兵马,看到情势不妙,主动地就溜,滑得就如同是一根泥鳅一样,真想要捉住他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所以曹亮真正的目标是温县,司马懿的老家温县,胡奋可以溜之大吉,那些根深蒂固司马家族,未必就能跑得这么快。

    占领温县的时候,稍微地遇到了一些抵抗,主动站出来的倒不是官府的人,而是司马家族的人,尽管知道力量很悬殊,但他们却未必肯坐以待毙。

    不过这样的抵抗显然没有什么意义,并州军如此强悍的实力,拿下一座县城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攻破了县城之后,邓艾下令封闭四门,准备对司马家族进行一番大清洗。

    首先是那些负隅顽抗家族,邓艾文钦他们毫不犹豫便抬手给灭了。

    这些这审不清形势的货色,都到了危亡时刻了,还想抱着司马懿的大腿,曹亮自然不会轻易地放过他们。

    其次就是那些此刻虽然没有再抵抗,但是先前曾派兵前往河阳的家族,照样是一律不曾放过。

    因为俘虏者众多,邓艾倒也不用担心指认的范围,他早早就列出了一个名单,入城之后,照名请客便是,一个漏网之鱼也不会有。

    这些司马家的旁支庶脉,为了抱司马懿的大腿,可谓是不遗余力的,几乎各家都是倾尽全力,但打死他们也不敢相信,曹亮的报复来得如此之快,连隔夜仇都不算,简直就是现时报。

第720章 四面楚歌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尽管眼前的这个妇人蓬头垢面,穿着下人的衣服,但这并不妨碍曹亮从人群之中就一眼认出她来。

    曹亮是认识王元姬的,当初在司马师的婚礼上,有过一面之缘,王元姬也是难得的大美人,国色天香,气质出众,留给曹亮很深的印象。

    眼前的这个妇人,虽然是衣衫破旧,云鬓散乱,脸上还抹着两道锅底的黑灰,但她无论怎么掩饰,都难以遮掩那雍容华贵的气质,这也就是所谓的天生丽质难自弃吧,王元姬毕竟是出身世家豪门,那种与生俱来的大家闺秀的气质可不是一般普通的下人能拥有的。

    更何况,她的手中,还紧紧地牵着一个十岁左右男孩的手,曹亮远远地注意到她了,到了近前,几乎不用再判断,一眼就辨别清楚了。

    难怪找不到她的行踪,原来王元姬乔装改扮成了下人的模样,混迹在奴婢的队伍之中,企图蒙混过关,看来这个女人,还真是不简单啊!

    曹亮微微地露出一丝的笑意,幸亏自己坚信王元姬还在城中,并刻意地专门进行搜查,否则还真让她给溜了。

    毕竟出了城之后,并州军对这些下人的队伍看管就没有司马族嫡系人员那么严格了,如果王元姬有心逃跑并且能得到帮助的情况下,逃亡成功的概率至少也有九成。

    现在识破了她的身份,曹亮自然会派专人去看管,这回她可就插翅也难逃了。

    由于脸上抹着厚厚的黑灰,所以王元姬的表情曹亮还真看不出来,不过从她的眼神之中,到是显得平静而从容,并没有过多的慌乱,她将小男孩往自己的身后拽了拽,直面曹亮,沉着地道:“既然被你看穿了,那要杀便杀,要剐便剐吧。只不过他还是个孩子,希望你能放他一马。”

    曹亮饶有兴致地看了司马炎一眼,这孩子怯生生地躲在王元姬的身后,眼睛里流露出畏惧的神色。

    曹亮笑了笑,道:“王夫人和令公子乃是在下的贵客,岂有伤害之理。来人,带王夫人及司马公子前去梳洗一下,不可怠慢了。”

    这一整天来,司马师都忙着指挥搭建浮桥,只不过由于原材料有限,浮桥的进度比较缓慢,到目前未止,也只铺设到了河心的位置,距离过河,还差了那么一截,看来司马军想要渡河,至少也得等到明天才行。

    进度如此缓慢,让司马师是心急如焚,他在这儿多耽搁一刻,曹亮远走高飞的可能性就多一分,倘若明天才能过河,那么过河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司马师唯一的指望就是河内太守胡奋可以拖得住曹亮,不使曹亮逃回并州,一旦曹亮离开河内进入上党,那就是纵虎归山,再想擒获他,试比登天了。

    大军是不敢直接踏着冰面过河的,毕竟司马望的前车之鉴还摆在眼前,但这并不妨碍小股的斥侯队伍过河,选择那些身轻瘦小的,小心翼翼一些,还是可以从冰面上爬过去的。

    司马师确实需要派人先过黄河,去刺探一下曹亮的去向,也好等他大军过河之后,有目的有方向的进军。

    不过斥侯刺探回来的结果,却让司马师大吃一惊,胡奋在河阳为并州骑兵大败,如今已逃往了冀州,整个河内郡,如今已被曹亮所控制,而且探得的最新情报,曹亮在温县大肆劫掠,疯狂报复司马族人,杀人无数,掳掠甚重,手段之卑劣,令人发指。

    司马师闻讯,大皱眉头,原本他指望胡奋可以拖得住曹亮,现在看来,这个计划显然是落空了,并州骑兵的入局,彻底地改变了河内的形势,曹亮转守为攻,控制了河内,局面已经完全失控了。

    至于曹亮在温县大肆屠戮,司马师虽然表示愤怒,但也是无可奈何的,而且这些旁支庶脉,对司马师来讲,也并不是太过重要,如果换作是司马师,有机会收拾曹家人的话,手段或许比曹亮还要更为残酷的多。

    但这个消息,对司马昭来说,却无异于是一个睛天霹雳,因为他的妻儿,此刻正在温县,如今温县沦陷,妻儿生死未卜,如何不令他暴走。

    司马昭直冲到了河边,冲着正在修浮桥的兵士怒吼道:“快点修桥!你们这帮废物,都是干什么吃喝的,这么长时间都建不好一座浮桥?今天如果再修不好的话,全给我扔到黄河里喂鱼!”

    兵士们看着几乎陷入癫狂的司马昭都是一脸的莫名,我们这是招谁惹谁了,让二公子如此愤怒,何况这桥建不好,是我们的责任吗?

    为首的校尉连忙对司马昭道:“二公子,这浮桥建不好,主要是缺木头,非是我等不尽力。”

    司马昭指着周围山上暴怒道:“缺木头?那边山上可不全是木头,你们赶紧地派人去砍呐,还呆在这儿磨磨蹭蹭干什么?”

    那校尉一脸的苦笑之色,北邙山上倒是不是缺木头,但是砍伐树木需要大量的人手和工具,而且从山下运下来,也非易事,他们这边已经派人去砍伐了,只不过收效甚微罢了。

    那校尉正想给司马昭解释解释,司马师从后面过来,拉了司马昭一把,道:“二弟,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浮桥也需要时间来建,更何况河内那边情况有变,我们还得从长计议才是。”

    司马昭一脸哭腔地道:“你弟妹和侄儿如今可都陷在了温县,倘若我们去得迟了,只怕他们性命难保啊!”

    司马师这才想起这桩事来,毕竟安排王元姬和司马炎回温县,是老爷子一手布置的,只是没想到,本来是想着预留一条后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可没想到温县居然会落入到了曹亮之手,王元姬和司马炎反倒是深陷危机之中,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第721章 腥风血雨洛阳城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尽管眼前的这个妇人蓬头垢面,穿着下人的衣服,但这并不妨碍曹亮从人群之中就一眼认出她来。

    曹亮是认识王元姬的,当初在司马师的婚礼上,有过一面之缘,王元姬也是难得的大美人,国色天香,气质出众,留给曹亮很深的印象。

    眼前的这个妇人,虽然是衣衫破旧,云鬓散乱,脸上还抹着两道锅底的黑灰,但她无论怎么掩饰,都难以遮掩那雍容华贵的气质,这也就是所谓的天生丽质难自弃吧,王元姬毕竟是出身世家豪门,那种与生俱来的大家闺秀的气质可不是一般普通的下人能拥有的。

    更何况,她的手中,还紧紧地牵着一个十岁左右男孩的手,曹亮远远地注意到她了,到了近前,几乎不用再判断,一眼就辨别清楚了。

    难怪找不到她的行踪,原来王元姬乔装改扮成了下人的模样,混迹在奴婢的队伍之中,企图蒙混过关,看来这个女人,还真是不简单啊!

    曹亮微微地露出一丝的笑意,幸亏自己坚信王元姬还在城中,并刻意地专门进行搜查,否则还真让她给溜了。

    毕竟出了城之后,并州军对这些下人的队伍看管就没有司马族嫡系人员那么严格了,如果王元姬有心逃跑并且能得到帮助的情况下,逃亡成功的概率至少也有九成。

    现在识破了她的身份,曹亮自然会派专人去看管,这回她可就插翅也难逃了。

    由于脸上抹着厚厚的黑灰,所以王元姬的表情曹亮还真看不出来,不过从她的眼神之中,到是显得平静而从容,并没有过多的慌乱,她将小男孩往自己的身后拽了拽,直面曹亮,沉着地道:“既然被你看穿了,那要杀便杀,要剐便剐吧。只不过他还是个孩子,希望你能放他一马。”

    曹亮饶有兴致地看了司马炎一眼,这孩子怯生生地躲在王元姬的身后,眼睛里流露出畏惧的神色。

    曹亮笑了笑,道:“王夫人和令公子乃是在下的贵客,岂有伤害之理。来人,带王夫人及司马公子前去梳洗一下,不可怠慢了。”

    这一整天来,司马师都忙着指挥搭建浮桥,只不过由于原材料有限,浮桥的进度比较缓慢,到目前未止,也只铺设到了河心的位置,距离过河,还差了那么一截,看来司马军想要渡河,至少也得等到明天才行。

    进度如此缓慢,让司马师是心急如焚,他在这儿多耽搁一刻,曹亮远走高飞的可能性就多一分,倘若明天才能过河,那么过河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司马师唯一的指望就是河内太守胡奋可以拖得住曹亮,不使曹亮逃回并州,一旦曹亮离开河内进入上党,那就是纵虎归山,再想擒获他,试比登天了。

    大军是不敢直接踏着冰面过河的,毕竟司马望的前车之鉴还摆在眼前,但这并不妨碍小股的斥侯队伍过河,选择那些身轻瘦小的,小心翼翼一些,还是可以从冰面上爬过去的。

    司马师确实需要派人先过黄河,去刺探一下曹亮的去向,也好等他大军过河之后,有目的有方向的进军。

    不过斥侯刺探回来的结果,却让司马师大吃一惊,胡奋在河阳为并州骑兵大败,如今已逃往了冀州,整个河内郡,如今已被曹亮所控制,而且探得的最新情报,曹亮在温县大肆劫掠,疯狂报复司马族人,杀人无数,掳掠甚重,手段之卑劣,令人发指。

    司马师闻讯,大皱眉头,原本他指望胡奋可以拖得住曹亮,现在看来,这个计划显然是落空了,并州骑兵的入局,彻底地改变了河内的形势,曹亮转守为攻,控制了河内,局面已经完全失控了。

    至于曹亮在温县大肆屠戮,司马师虽然表示愤怒,但也是无可奈何的,而且这些旁支庶脉,对司马师来讲,也并不是太过重要,如果换作是司马师,有机会收拾曹家人的话,手段或许比曹亮还要更为残酷的多。

    但这个消息,对司马昭来说,却无异于是一个睛天霹雳,因为他的妻儿,此刻正在温县,如今温县沦陷,妻儿生死未卜,如何不令他暴走。

    司马昭直冲到了河边,冲着正在修浮桥的兵士怒吼道:“快点修桥!你们这帮废物,都是干什么吃喝的,这么长时间都建不好一座浮桥?今天如果再修不好的话,全给我扔到黄河里喂鱼!”

    兵士们看着几乎陷入癫狂的司马昭都是一脸的莫名,我们这是招谁惹谁了,让二公子如此愤怒,何况这桥建不好,是我们的责任吗?

    为首的校尉连忙对司马昭道:“二公子,这浮桥建不好,主要是缺木头,非是我等不尽力。”

    司马昭指着周围山上暴怒道:“缺木头?那边山上可不全是木头,你们赶紧地派人去砍呐,还呆在这儿磨磨蹭蹭干什么?”

    那校尉一脸的苦笑之色,北邙山上倒是不是缺木头,但是砍伐树木需要大量的人手和工具,而且从山下运下来,也非易事,他们这边已经派人去砍伐了,只不过收效甚微罢了。

    那校尉正想给司马昭解释解释,司马师从后面过来,拉了司马昭一把,道:“二弟,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浮桥也需要时间来建,更何况河内那边情况有变,我们还得从长计议才是。”

    司马昭一脸哭腔地道:“你弟妹和侄儿如今可都陷在了温县,倘若我们去得迟了,只怕他们性命难保啊!”

    司马师这才想起这桩事来,毕竟安排王元姬和司马炎回温县,是老爷子一手布置的,只是没想到,本来是想着预留一条后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可没想到温县居然会落入到了曹亮之手,王元姬和司马炎反倒是深陷危机之中,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第722章 偷梁换柱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第一件事就是跟众多的妻妾抱头痛哭,这才几天的工夫,就已经世事变幻,差点阴阳相隔了,曹爽悲从中来,痛哭流涕。

    妻子刘怖埋怨他道:“夫君怎么如此糊涂,交出了大将军的印绶回到了洛阳,岂不是任人宰割?”

    曹爽止住哭泣,对她道:“真乃妇人之见,我若不回来,你们还不知道被何人所掳,下场如何凄惨。何况我已交出兵权,司马太傅已然保证不会再加害于我,从此做一个富家翁,逍遥自在,又有何不可?”

    刘怖担忧地道:“夫君手握兵权之时,司马懿当然有所忌惮了,可如今失了兵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懿如果不信守诺言,只怕我们全家人性命难保。”

    曹爽不以为然地道:“司马太傅亲手指洛水为誓,以他的身份,还能有假?你这是杞人忧天罢了。”

    就在此时,府里的管事匆匆忙忙进来,急急地禀道:“大将军,有人在府外四面建起吊斗,在上面窥探,恐有不利之举。”

    曹爽出门一看,可不是,有人在他的大将军府四周各建一个高高的吊斗,府里的一举一动尽在他人的眼皮之下。

    这不曹爽刚出门,就有人高声喊道:“武安侯出来了!”

    曹爽悚然一惊,奔东院而去,吊斗上的人又高呼道:“武安侯奔东面去了!”

    曹爽郁闷得差点没吐出血来,这特么搞什么鬼,派这些人在上面时刻盯着,还不时的播报,是不是他上厕所也有人来喊一嗓子,原本以为回家之后,能安安生生地过日子,没想到司马懿派人一天到晚地监视他,这日子咋过?

    曹爽此刻顿生懊悔之意,对曹羲道:“悔不该不听桓元则之言,落得如此地境,也不知道司马太傅会不会食言?”

    曹羲沉吟了一下,道:“那我们不妨试探一下,派人去向司马太傅说府里粮食短缺,如果司马太傅想置我们于死地,必然不肯给粮,如果肯给粮的话,那说明他并无杀意,我们也就能过安稳日子了。”

    曹爽一听很高兴,立刻派人去请求司马懿,很快司马懿便派人送来两大车的粮食,其中一辆车上,还有整只的羊。

    于是曹爽和曹羲放心下来,司马懿肯给他们送吃的,说明并无加害之意。

    可惜曹爽和曹羲白费心机了,司马懿就算真有心要杀他们,又如何能在乎一两车的粮食。

    所以,司马懿同意给他们送粮的时候,也已经判定了他们的生死。

    尽管在许多的人看来,如今的曹爽和司马懿圈养的一头猪并没有什么不同,已经构不成任何的威胁了,司马懿完全没有杀他的必要。

    但司马懿却不这么认为,尽管他软禁了曹爽及他的亲信,控制了洛阳的局势,但也仅此而已,四方的诸侯,不服司马懿的,大有人在,并州的曹亮,此时已经是公然的叛逃,并且掌控了邻近洛阳的河内郡,对洛阳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其他诸如淮南的王凌,幽州的毋丘俭,表面上看起来或许并没有什么动静,但是这些人和司马懿平时便是政见不同,想让他们乖乖的臣服,绝非易事。

    就算是在洛阳城中,曹爽原有的旧部依然是贼心不死,如果洛阳一旦陷入动乱,谁也无法保证他们不会救出并拥立曹爽,来反对司马家专政。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司马懿现在所需要的做的,毕竟司马懿年事已高,还能够活多久,谁也不知道,如果真的很快

    撒手西去之时,必须得给后辈儿孙趟出一条安全的道路来。

    司马懿可不希望现在的心慈手软,换来将来司马氏全族灭亡的结果,任何一个敌人,那怕是已经关到笼子里的,司马懿都不会掉以轻心,对他来说,只有死人,才是最放心的。

    甚至去想想夏侯徽的事,死人也未必能让人放心啊!

    所以,当曹爽安心做一个富家翁的时候,司马懿已经决定了他的生死,不光是他,包括曹爽的亲信走狗,一律都上了司马懿的黑名单。

    处决一个人或者是一批人,对于大权在握司马懿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但杀人之前,务必得给他们安插一个罪名,而且这个罪名还必须要足够的大,大到让司马懿有理由诛其三族。

    谋反是第一大罪,想让诛灭曹爽三族,那就必须要给他安插上这么一个罪名。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于是在司马懿的授意下,宦官张当被逮捕起来关入了大理寺,一番严刑拷问,张当供出了他与曹爽密谋篡位的事,其中当然不乏何晏、丁谧、邓、毕轨、李胜等人同谋。

    尽管这一封的供词破绽百出,但很快被呈给了天子曹芳和郭太后,曹芳只得召司马懿等人进宫来商议。

    司马懿假装不知情,而高柔则主动地站了出来,要求曹芳下诏,以谋逆罪处置曹爽。

    于是曹爽的命运这么定了,曹芳一纸诏书,曹爽兄弟以及诸多亲信皆是锒铛入狱。

    在天牢之中,曹爽还没有等狱卒给他上多大的刑,就签字画押承认了谋反的事。而曹羲、曹训、何晏、邓等人,在严刑逼供之下,也承受了自己“谋反”的事。

    唯独丁谧是一个硬骨头,打死也不承受自己参与了谋反,并痛骂司马懿卑鄙无耻,采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陷害他们。

    不过这似乎已经决定不了什么了,丁谧就算打死不招,同样也是难逃一死。

    正始八年正月十一,天子降诏,曹爽、何晏、邓、丁谧、毕轨、李胜、张当等人涉嫌谋反,腰斩弃市,同时诛灭三族。

    当日,洛阳城阴风怒号,风雪交加,数千人被押上了街头,砍去了脑袋,以至于降到了地面的雪,都被染成了红色,那些尸体,不知用了多少的车辆,才算是清理干净。

    这一日,也成为了洛阳人记忆之中最为恐怖的一日。

第723章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第一件事就是跟众多的妻妾抱头痛哭,这才几天的工夫,就已经世事变幻,差点阴阳相隔了,曹爽悲从中来,痛哭流涕。

    妻子刘怖埋怨他道:“夫君怎么如此糊涂,交出了大将军的印绶回到了洛阳,岂不是任人宰割?”

    曹爽止住哭泣,对她道:“真乃妇人之见,我若不回来,你们还不知道被何人所掳,下场如何凄惨。何况我已交出兵权,司马太傅已然保证不会再加害于我,从此做一个富家翁,逍遥自在,又有何不可?”

    刘怖担忧地道:“夫君手握兵权之时,司马懿当然有所忌惮了,可如今失了兵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懿如果不信守诺言,只怕我们全家人性命难保。”

    曹爽不以为然地道:“司马太傅亲手指洛水为誓,以他的身份,还能有假?你这是杞人忧天罢了。”

    就在此时,府里的管事匆匆忙忙进来,急急地禀道:“大将军,有人在府外四面建起吊斗,在上面窥探,恐有不利之举。”

    曹爽出门一看,可不是,有人在他的大将军府四周各建一个高高的吊斗,府里的一举一动尽在他人的眼皮之下。

    这不曹爽刚出门,就有人高声喊道:“武安侯出来了!”

    曹爽悚然一惊,奔东院而去,吊斗上的人又高呼道:“武安侯奔东面去了!”

    曹爽郁闷得差点没吐出血来,这特么搞什么鬼,派这些人在上面时刻盯着,还不时的播报,是不是他上厕所也有人来喊一嗓子,原本以为回家之后,能安安生生地过日子,没想到司马懿派人一天到晚地监视他,这日子咋过?

    曹爽此刻顿生懊悔之意,对曹羲道:“悔不该不听桓元则之言,落得如此地境,也不知道司马太傅会不会食言?”

    曹羲沉吟了一下,道:“那我们不妨试探一下,派人去向司马太傅说府里粮食短缺,如果司马太傅想置我们于死地,必然不肯给粮,如果肯给粮的话,那说明他并无杀意,我们也就能过安稳日子了。”

    曹爽一听很高兴,立刻派人去请求司马懿,很快司马懿便派人送来两大车的粮食,其中一辆车上,还有整只的羊。

    于是曹爽和曹羲放心下来,司马懿肯给他们送吃的,说明并无加害之意。

    可惜曹爽和曹羲白费心机了,司马懿就算真有心要杀他们,又如何能在乎一两车的粮食。

    所以,司马懿同意给他们送粮的时候,也已经判定了他们的生死。

    尽管在许多的人看来,如今的曹爽和司马懿圈养的一头猪并没有什么不同,已经构不成任何的威胁了,司马懿完全没有杀他的必要。

    但司马懿却不这么认为,尽管他软禁了曹爽及他的亲信,控制了洛阳的局势,但也仅此而已,四方的诸侯,不服司马懿的,大有人在,并州的曹亮,此时已经是公然的叛逃,并且掌控了邻近洛阳的河内郡,对洛阳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其他诸如淮南的王凌,幽州的毋丘俭,表面上看起来或许并没有什么动静,但是这些人和司马懿平时便是政见不同,想让他们乖乖的臣服,绝非易事。

    就算是在洛阳城中,曹爽原有的旧部依然是贼心不死,如果洛阳一旦陷入动乱,谁也无法保证他们不会救出并拥立曹爽,来反对司马家专政。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司马懿现在所需要的做的,毕竟司马懿年事已高,还能够活多久,谁也不知道,如果真的很快撒手西去之时,必须得给后辈儿孙趟出一条安全的道路来。

    司马懿可不希望现在的心慈手软,换来将来司马氏全族灭亡的结果,任何一个敌人,那怕是已经关到笼子里的,司马懿都不会掉以轻心,对他来说,只有死人,才是最放心的。

    甚至去想想夏侯徽的事,死人也未必能让人放心啊!

    所以,当曹爽安心做一个富家翁的时候,司马懿已经决定了他的生死,不光是他,包括曹爽的亲信走狗,一律都上了司马懿的黑名单。

    处决一个人或者是一批人,对于大权在握司马懿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但杀人之前,务必得给他们安插一个罪名,而且这个罪名还必须要足够的大,大到让司马懿有理由诛其三族。

    谋反是第一大罪,想让诛灭曹爽三族,那就必须要给他安插上这么一个罪名。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于是在司马懿的授意下,宦官张当被逮捕起来关入了大理寺,一番严刑拷问,张当供出了他与曹爽密谋篡位的事,其中当然不乏何晏、丁谧、邓、毕轨、李胜等人同谋。

    尽管这一封的供词破绽百出,但很快被呈给了天子曹芳和郭太后,曹芳只得召司马懿等人进宫来商议。

    司马懿假装不知情,而高柔则主动地站了出来,要求曹芳下诏,以谋逆罪处置曹爽。

    于是曹爽的命运这么定了,曹芳一纸诏书,曹爽兄弟以及诸多亲信皆是锒铛入狱。

    在天牢之中,曹爽还没有等狱卒给他上多大的刑,就签字画押承认了谋反的事。而曹羲、曹训、何晏、邓等人,在严刑逼供之下,也承受了自己“谋反”的事。

    唯独丁谧是一个硬骨头,打死也不承受自己参与了谋反,并痛骂司马懿卑鄙无耻,采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陷害他们。

    不过这似乎已经决定不了什么了,丁谧就算打死不招,同样也是难逃一死。

    正始八年正月十一,天子降诏,曹爽、何晏、邓、丁谧、毕轨、李胜、张当等人涉嫌谋反,腰斩弃市,同时诛灭三族。

    当日,洛阳城阴风怒号,风雪交加,数千人被押上了街头,砍去了脑袋,以至于降到了地面的雪,都被染成了红色,那些尸体,不知用了多少的车辆,才算是清理干净。

    这一日,也成为了洛阳人记忆之中最为恐怖的一日。

第724章 迁民入并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只不过曹亮一看到她带着孩子,自行将他脑补成了司马炎而已。

    不过王元姬那捡来的说辞分明是假的,很显然,在危急紧要的关头,王元姬让家奴带着司马炎离开,而她则故意找了一个孩子来冒充司马炎,因为王元姬清楚,曹亮是认识她的,如果一起走的话,脱逃的希望很渺茫,但如果分开逃走,尤其是她这边带着一个孩子吸引了曹亮的注意之后,司马炎他们反倒是容易走脱了。

    好一个聪慧的女子!曹亮不由地重新来审视王元姬,果然是出身名门的才女,如此危急时刻,究然能做到如此从容不迫,有头脑,有心计,更有舍身救子的勇气,说实话,曹亮懊恼之余,对王元姬还是真心佩服的,好一个偷梁换柱,称她为女中诸葛,也真不为过。

    擒获王元姬和擒获司马炎,这人质的价值可是大不相同的,尽管王元姬是司马昭的正妻,但是这个时代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裳,女人终究没有什么地位的,司马家也断然不会为王元姬而付出什么太大的代价。

    而司马炎就不同了,他是司马家第三代目前唯一的男丁,珍稀程度堪比国宝了,曹亮以他为质,或许可以向司马家索要更大的代价,但现在曹亮的计划完全地泡汤了。

    曹亮悻悻然地收回长剑,呵呵一笑,道:“王夫人好计谋,好手段,只不过令郎逃了,王夫人怎么不为自己打算打算?”

    王元姬傲然地道:“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要炎儿能平安无事,就算我死亦何妨?”

    曹亮将任朝南唤了进来,吩咐他将那个男孩带下去,然后对王元姬道:“夫人爱子心切,固然可赞,只不过夫人此举,或恐陷令郎与险境,只怕此刻生死未知。”

    王元姬秀眉微蹙,不信地道:“危言耸听。”

    曹亮大笑道:“你还别不信,如今的河内郡,早已是某的天下,就算令郎有家兵的护送,但想逃得出这个天罗地网何其之难,而且某早已下令,如遇持械抵抗者,一律格杀勿论,这些家兵带着令郎逃亡,只怕会被误伤,夫人聪明很可能会被聪明所误啊!”

    王元姬脸色微微一变,曹亮所言非虚,乱军之中,确实什么情况也有可能发生,只不过现在司马炎逃到何处,王元姬也无法知晓了,只能是暗暗地为他担忧,祈求他能平安地回到洛阳。

    曹亮朝她走近了几步,微微一笑道:“夫人,其实这事,我们还有商量的余地”

    王元姬心系司马炎的安危,有些乱了方寸,这时突然发现曹亮竟然过来了,更是慌乱不已,她后退了一步,才发现已经到了帐蓬边上,退无可退,情急之下,她忽然地从袖中掏出一把防身用的小匕首,指向了曹亮,尖叫道:“你别过来!”

    不过她似乎觉得自己就算拿了匕首,也未必是曹亮的对手,何况对方手中还有剑,所以她索性将匕首指向了自己的心口,道:“你若再向前一步,我就死给你看!”

    曹亮没想到她竟然会暗藏了一把匕首,以死相挟,只能是苦笑了一声,没想到王元姬反应竟然会这么大,自己根本就没有对她有什么不轨之心,她却有自杀的念头,看起来如此柔弱的一个女人,骨子里竟然如此的刚烈。

    不过曹亮当然不会让她有什么意外,已经损失了司马炎这么一个重要的人质了,如果让王元姬死了,还怎么来要挟司马家。

    曹亮后退了一步,摊手道:“王夫人,别冲动,我没有任何的恶意”他转头朝帐门口道:“咦,你们这么快就把司马炎给捉回来了?”

    曹亮的话自然吸引了王元姬的注意,下意识到朝门口看去,曹亮趁着她分神的工夫,一个箭步就冲了上去,左手一把就擒住了她握着匕首的手腕。

    曹亮的力气自然要比她大的多,只是稍微的一用力,王元姬手腕一疼,匕首便掉落在地。

    王元姬惊叫了一声,右手被制,挣扎之中左拳朝曹亮脸上打去。

    曹亮则是反应极快,右手将她左手腕给抓住了,王元姬再想挣扎,奈何她的力气如何能比得过曹亮,反抗不得。

    就在此时,桓范急匆匆地从帐外一头撞了进来,张喊了一句“曹将军”,抬头便看到了如此劲爆的画面,顿时一脸怪诞的表情,以袍袖拂面,朝后退去,连声道:“打扰了,打扰了!”

    曹亮顿时一脸的黑线,桓范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时候进来,而且从他的那个角度看去,曹亮的动作分明就是要用强啊。

    这回曹亮真有一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感觉,其实自己只是为了阻止她不理智的举动,根本就没有非礼她的意思。

    曹亮放开了王元姬,将任朝南给唤了进来,吩咐他将王元姬给带下去,并且派专人盯着,以防止王元姬有什么意外。

    王元姬哭哭啼啼地走了,曹亮则是一肚子的郁闷,看这事整的,让人还以为真把她怎么滴了,不行,这锅他可不能背,得跟桓范解释解释。

    曹亮命人将桓范请了进来,张口便道:“元则先生,方才你看到的可能有些误会,其实我和她之间,并没有什么。”

    桓范则是笑得一脸的暧昧:“理解理解,曹将军你放心吧,某可是守口如瓶,定不会传到尊夫人耳朵里去的。”

    曹亮没好气地道:“你搞错了,我对她可没啥企图,司马家的女人,我躲还来不及呢。”

    桓范斜睨了他一眼,似乎在说,司马家的女人,你还动的少吗?不过他嘴上依然笑呵呵地道:“一个俘虏来的女人,将军自然是随意处置了,让她来服侍将军,是她的福气才是。”

    曹亮真是无语了,看来再怎么解释也是白搭,反倒是越描越黑了,索性不得此事,询问起桓范的来意。

第725章 龙兴之地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只不过曹亮一看到她带着孩子,自行将他脑补成了司马炎而已。

    不过王元姬那捡来的说辞分明是假的,很显然,在危急紧要的关头,王元姬让家奴带着司马炎离开,而她则故意找了一个孩子来冒充司马炎,因为王元姬清楚,曹亮是认识她的,如果一起走的话,脱逃的希望很渺茫,但如果分开逃走,尤其是她这边带着一个孩子吸引了曹亮的注意之后,司马炎他们反倒是容易走脱了。

    好一个聪慧的女子!曹亮不由地重新来审视王元姬,果然是出身名门的才女,如此危急时刻,究然能做到如此从容不迫,有头脑,有心计,更有舍身救子的勇气,说实话,曹亮懊恼之余,对王元姬还是真心佩服的,好一个偷梁换柱,称她为女中诸葛,也真不为过。

    擒获王元姬和擒获司马炎,这人质的价值可是大不相同的,尽管王元姬是司马昭的正妻,但是这个时代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裳,女人终究没有什么地位的,司马家也断然不会为王元姬而付出什么太大的代价。

    而司马炎就不同了,他是司马家第三代目前唯一的男丁,珍稀程度堪比国宝了,曹亮以他为质,或许可以向司马家索要更大的代价,但现在曹亮的计划完全地泡汤了。

    曹亮悻悻然地收回长剑,呵呵一笑,道:“王夫人好计谋,好手段,只不过令郎逃了,王夫人怎么不为自己打算打算?”

    王元姬傲然地道:“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要炎儿能平安无事,就算我死亦何妨?”

    曹亮将任朝南唤了进来,吩咐他将那个男孩带下去,然后对王元姬道:“夫人爱子心切,固然可赞,只不过夫人此举,或恐陷令郎与险境,只怕此刻生死未知。”

    王元姬秀眉微蹙,不信地道:“危言耸听。”

    曹亮大笑道:“你还别不信,如今的河内郡,早已是某的天下,就算令郎有家兵的护送,但想逃得出这个天罗地网何其之难,而且某早已下令,如遇持械抵抗者,一律格杀勿论,这些家兵带着令郎逃亡,只怕会被误伤,夫人聪明很可能会被聪明所误啊!”

    王元姬脸色微微一变,曹亮所言非虚,乱军之中,确实什么情况也有可能发生,只不过现在司马炎逃到何处,王元姬也无法知晓了,只能是暗暗地为他担忧,祈求他能平安地回到洛阳。

    曹亮朝她走近了几步,微微一笑道:“夫人,其实这事,我们还有商量的余地”

    王元姬心系司马炎的安危,有些乱了方寸,这时突然发现曹亮竟然过来了,更是慌乱不已,她后退了一步,才发现已经到了帐蓬边上,退无可退,情急之下,她忽然地从袖中掏出一把防身用的小匕首,指向了曹亮,尖叫道:“你别过来!”

    不过她似乎觉得自己就算拿了匕首,也未必是曹亮的对手,何况对方手中还有剑,所以她索性将匕首指向了自己的心口,道:“你若再向前一步,我就死给你看!”

    曹亮没想到她竟然会暗藏了一把匕首,以死相挟,只能是苦笑了一声,没想到王元姬反应竟然会这么大,自己根本就没有对她有什么不轨之心,她却有自杀的念头,看起来如此柔弱的一个女人,骨子里竟然如此的刚烈。

    不过曹亮当然不会让她有什么意外,已经损失了司马炎这么一个重要的人质了,如果让王元姬死了,还怎么来要挟司马家。

    曹亮后退了一步,摊手道:“王夫人,别冲动,我没有任何的恶意”他转头朝帐门口道:“咦,你们这么快就把司马炎给捉回来了?”

    曹亮的话自然吸引了王元姬的注意,下意识到朝门口看去,曹亮趁着她分神的工夫,一个箭步就冲了上去,左手一把就擒住了她握着匕首的手腕。

    曹亮的力气自然要比她大的多,只是稍微的一用力,王元姬手腕一疼,匕首便掉落在地。

    王元姬惊叫了一声,右手被制,挣扎之中左拳朝曹亮脸上打去。

    曹亮则是反应极快,右手将她左手腕给抓住了,王元姬再想挣扎,奈何她的力气如何能比得过曹亮,反抗不得。

    就在此时,桓范急匆匆地从帐外一头撞了进来,张喊了一句“曹将军”,抬头便看到了如此劲爆的画面,顿时一脸怪诞的表情,以袍袖拂面,朝后退去,连声道:“打扰了,打扰了!”

    曹亮顿时一脸的黑线,桓范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时候进来,而且从他的那个角度看去,曹亮的动作分明就是要用强啊。

    这回曹亮真有一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感觉,其实自己只是为了阻止她不理智的举动,根本就没有非礼她的意思。

    曹亮放开了王元姬,将任朝南给唤了进来,吩咐他将王元姬给带下去,并且派专人盯着,以防止王元姬有什么意外。

    王元姬哭哭啼啼地走了,曹亮则是一肚子的郁闷,看这事整的,让人还以为真把她怎么滴了,不行,这锅他可不能背,得跟桓范解释解释。

    曹亮命人将桓范请了进来,张口便道:“元则先生,方才你看到的可能有些误会,其实我和她之间,并没有什么。”

    桓范则是笑得一脸的暧昧:“理解理解,曹将军你放心吧,某可是守口如瓶,定不会传到尊夫人耳朵里去的。”

    曹亮没好气地道:“你搞错了,我对她可没啥企图,司马家的女人,我躲还来不及呢。”

    桓范斜睨了他一眼,似乎在说,司马家的女人,你还动的少吗?不过他嘴上依然笑呵呵地道:“一个俘虏来的女人,将军自然是随意处置了,让她来服侍将军,是她的福气才是。”

    曹亮真是无语了,看来再怎么解释也是白搭,反倒是越描越黑了,索性不得此事,询问起桓范的来意。

第726章 取信于民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这才会这么晚了赶来见曹亮,只是没想到撞到了这一幕。

    其实桓范现在的职务是大司农,按理说早已经脱离了并州军系统,但是由于他此前一直是担任曹亮的首席幕僚,所以根本就无人去质疑的身份,这在军中,大概也只有他能够自由出入曹亮的大帐了。

    尽管曹亮撤出了洛阳,但并不意味着在洛阳就没有留下耳目眼线,司马懿诛尽曹爽一党的事,那是摆在明面上的,谁都可以看得到,留在洛阳的细作立即是收集所有的详细情报,第一时间将消息传递了出去。

    桓范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只觉得后脊背一阵发凉,司马懿果然是心狠手辣,这才短短的几天,司马懿就悍然向曹爽开了刀,上千人啊,尽皆屠戮,如果不是曹亮适时出手相救,只怕自己全家老小,此刻已经是血洒洛阳街头了。

    虽然说事先桓范对此早有心理准备,而且他还劝过曹爽不可轻易投降,以司马懿的算计,是绝对不会给他当逍遥自在富家翁的。

    可真正听到司马懿大肆杀戮的时候,桓范还是倒吸了一口的凉气,这个司马懿,比桓范想象的更狠辣,更残暴,手段更令人发指。

    这个消息,当然需要在第一时间通知曹亮。

    曹亮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到是没有丝毫的惊讶,因为他知道,历史上司马懿就是这么干的,行事果决,雷厉风行,在对待政敌上,司马懿没有丝毫的手软,只能说曹爽的死,是他自己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只可惜那些追随曹爽的人,除了象台中三狗这样的首恶分子,其实许多人是趋炎附势,盲目跟从,那怕他们有些过错,但也是罪不至死,可在司马懿的铁腕之下,这些人跟着曹爽稀里糊涂地就掉了脑袋,死得挺冤屈的。

    这就是站错队伍的代价,想当初曹爽当政之时,曹府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为了能见到曹爽一面,许多官吏花费重金,还得在曹府门前排队,可到头来,许多的人换来得是杀头的机会,想想当初,看看现在,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曹亮早就看清了曹爽的为人,所以才会激流涌退,与曹爽划清了界限,独自扛起默默地扛起了对抗司马懿的旗帜。

    而桓范则是报着对曹爽的幻想,冒着极大的风险突围出城,试图来挽回败局,但曹爽最终还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桓范非但没有成功劝服曹爽,反而差一点就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关键时刻,还是曹亮伸以援手,让桓范幸免于难,这让桓范感激涕零之余,也暗暗地发誓,从此铁了心地追随曹亮,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当初曹亮出征并州之时,特意地征调桓范为他的首席幕僚,其实桓范还是有着相当大的抵触情绪,要知道曾经做过青徐都督,拟任冀州牧的桓范无论是在资历上还是在品秩上,都是碾压曹亮的,让他当曹亮的副手,自然是心有不甘。

    以桓范的脾气,很可能会抱病拒绝征辟,不过最终他还是来到了并州,和曹亮并肩作战,完成了平定叛乱收复失地的壮举。

    桓范之所以应命,最主要的还是出于他的好奇心,汉中之战后,曹亮不但官升得快,声望更是大涨,桓范正是抱着想看看曹亮究竟是实至名归还是浪得虚名的态度,才会主动的接近于他的。

    但恐怕连桓范也没有想到,当初自己的一念之举,生生地把他从死亡的边缘给拖了回来,结合此前在并州的表现,桓范从此对曹亮是心服口服,愿意誓死追随。

    曹亮很是从容地将情报的内容仔仔细细地看完,然后对问桓范道:“如今局势如此,不知先生有何看法?”

    桓范也没有藏私,直接道:“在下认为,如今司马懿解决了心腹之忧,必然会倾尽全力派兵前来,河内无险可御,司马氏的军队正是畏惧我军战力,所以才裹足不前,如果司马懿再向河内增兵的话,渡河必是十日之内的事,将军宜早做打算,回归并州。”

    曹亮自然也知道自己面临的局面,尽管并州军南下,掌控了河内郡,但这肯定也是暂时的,司马懿定然不会坐视曹亮在黄河北岸虎视眈眈,收拾掉曹爽之后,解决了后顾之忧,司马懿便会集中兵力渡河北上,而河内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易攻难守之地,放弃河内回归并州也早在曹亮的计划之中。

    曹亮并没有立刻赞同桓范的话,而是道:“许多人可不做这么想,他们认为河内郡南有黄河之险,北靠上党,进退随意,所以都在向我请战,欲死守河内,与敌决战。”

    桓范摇头道:“万万不可,河内虽南有黄河,但防线如此之长,很难分兵守住黄河全段,一旦被攻破黄河防线,必是无险可御,不如及早撤回上党,以上党之险要,司马懿必不敢轻犯。众将不愿轻易撤离,乃是觉得我们既得河内,未接一战即放弃,心有不甘而己,在下倒有一计,可解诸将之心结。”

    曹亮精神一振,道:“愿闻其详。”

    桓范微微一笑道:“将军既然强迁司马一族万人入并,那何不索性做大一些,尽迁河内诸县之民于并州,一来可以增加并州之户口,解决田地荒芫之问题,增加赋税,充实兵源,二来可以削弱司马家的势力,何乐而不为?”

    曹亮一听,顿时眼前为之一亮,确实,他清算司马一族时,并没有采用杀戮的方式,而是尽可能地将其众迁往并州,以充实并州的人口。

    长久以来,并州地广人稀,许多的土地荒芜,而人口是兵民之本,没有人,就没有税赋,就没有兵源,曹亮欲以一州之地与司马家相抗衡,人口方面就是一个短板,如果真如桓范所言,将河内之民迁入并州,无疑是上上之策。

第727章 这下发达了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这才会这么晚了赶来见曹亮,只是没想到撞到了这一幕。

    其实桓范现在的职务是大司农,按理说早已经脱离了并州军系统,但是由于他此前一直是担任曹亮的首席幕僚,所以根本就无人去质疑的身份,这在军中,大概也只有他能够自由出入曹亮的大帐了。

    尽管曹亮撤出了洛阳,但并不意味着在洛阳就没有留下耳目眼线,司马懿诛尽曹爽一党的事,那是摆在明面上的,谁都可以看得到,留在洛阳的细作立即是收集所有的详细情报,第一时间将消息传递了出去。

    桓范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只觉得后脊背一阵发凉,司马懿果然是心狠手辣,这才短短的几天,司马懿就悍然向曹爽开了刀,上千人啊,尽皆屠戮,如果不是曹亮适时出手相救,只怕自己全家老小,此刻已经是血洒洛阳街头了。

    虽然说事先桓范对此早有心理准备,而且他还劝过曹爽不可轻易投降,以司马懿的算计,是绝对不会给他当逍遥自在富家翁的。

    可真正听到司马懿大肆杀戮的时候,桓范还是倒吸了一口的凉气,这个司马懿,比桓范想象的更狠辣,更残暴,手段更令人发指。

    这个消息,当然需要在第一时间通知曹亮。

    曹亮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到是没有丝毫的惊讶,因为他知道,历史上司马懿就是这么干的,行事果决,雷厉风行,在对待政敌上,司马懿没有丝毫的手软,只能说曹爽的死,是他自己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只可惜那些追随曹爽的人,除了象台中三狗这样的首恶分子,其实许多人是趋炎附势,盲目跟从,那怕他们有些过错,但也是罪不至死,可在司马懿的铁腕之下,这些人跟着曹爽稀里糊涂地就掉了脑袋,死得挺冤屈的。

    这就是站错队伍的代价,想当初曹爽当政之时,曹府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为了能见到曹爽一面,许多官吏花费重金,还得在曹府门前排队,可到头来,许多的人换来得是杀头的机会,想想当初,看看现在,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曹亮早就看清了曹爽的为人,所以才会激流涌退,与曹爽划清了界限,独自扛起默默地扛起了对抗司马懿的旗帜。

    而桓范则是报着对曹爽的幻想,冒着极大的风险突围出城,试图来挽回败局,但曹爽最终还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桓范非但没有成功劝服曹爽,反而差一点就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关键时刻,还是曹亮伸以援手,让桓范幸免于难,这让桓范感激涕零之余,也暗暗地发誓,从此铁了心地追随曹亮,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当初曹亮出征并州之时,特意地征调桓范为他的首席幕僚,其实桓范还是有着相当大的抵触情绪,要知道曾经做过青徐都督,拟任冀州牧的桓范无论是在资历上还是在品秩上,都是碾压曹亮的,让他当曹亮的副手,自然是心有不甘。

    以桓范的脾气,很可能会抱病拒绝征辟,不过最终他还是来到了并州,和曹亮并肩作战,完成了平定叛乱收复失地的壮举。

    桓范之所以应命,最主要的还是出于他的好奇心,汉中之战后,曹亮不但官升得快,声望更是大涨,桓范正是抱着想看看曹亮究竟是实至名归还是浪得虚名的态度,才会主动的接近于他的。

    但恐怕连桓范也没有想到,当初自己的一念之举,生生地把他从死亡的边缘给拖了回来,结合此前在并州的表现,桓范从此对曹亮是心服口服,愿意誓死追随。

    曹亮很是从容地将情报的内容仔仔细细地看完,然后对问桓范道:“如今局势如此,不知先生有何看法?”

    桓范也没有藏私,直接道:“在下认为,如今司马懿解决了心腹之忧,必然会倾尽全力派兵前来,河内无险可御,司马氏的军队正是畏惧我军战力,所以才裹足不前,如果司马懿再向河内增兵的话,渡河必是十日之内的事,将军宜早做打算,回归并州。”

    曹亮自然也知道自己面临的局面,尽管并州军南下,掌控了河内郡,但这肯定也是暂时的,司马懿定然不会坐视曹亮在黄河北岸虎视眈眈,收拾掉曹爽之后,解决了后顾之忧,司马懿便会集中兵力渡河北上,而河内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易攻难守之地,放弃河内回归并州也早在曹亮的计划之中。

    曹亮并没有立刻赞同桓范的话,而是道:“许多人可不做这么想,他们认为河内郡南有黄河之险,北靠上党,进退随意,所以都在向我请战,欲死守河内,与敌决战。”

    桓范摇头道:“万万不可,河内虽南有黄河,但防线如此之长,很难分兵守住黄河全段,一旦被攻破黄河防线,必是无险可御,不如及早撤回上党,以上党之险要,司马懿必不敢轻犯。众将不愿轻易撤离,乃是觉得我们既得河内,未接一战即放弃,心有不甘而己,在下倒有一计,可解诸将之心结。”

    曹亮精神一振,道:“愿闻其详。”

    桓范微微一笑道:“将军既然强迁司马一族万人入并,那何不索性做大一些,尽迁河内诸县之民于并州,一来可以增加并州之户口,解决田地荒芫之问题,增加赋税,充实兵源,二来可以削弱司马家的势力,何乐而不为?”

    曹亮一听,顿时眼前为之一亮,确实,他清算司马一族时,并没有采用杀戮的方式,而是尽可能地将其众迁往并州,以充实并州的人口。

    长久以来,并州地广人稀,许多的土地荒芜,而人口是兵民之本,没有人,就没有税赋,就没有兵源,曹亮欲以一州之地与司马家相抗衡,人口方面就是一个短板,如果真如桓范所言,将河内之民迁入并州,无疑是上上之策。

第728章 王屋山大宝藏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那些沉甸甸的铜钱和黄灿灿的粟米,自然让人们相信并州刺史府是充满诚意的,这些百姓绝大多数是贫民,全部的家当也就是几件破烂衣服,拿到补偿之后,无一不是兴高采烈,很快便踏上了北迁之路。

    对于那些赤贫的百姓而言,是最容易迁移的,毕竟在河内,他们并无什么留恋之处,如果真像官府许诺的那样,到了并州,那日子过得肯定要比现在滋润许多。

    再加上河内即将成为战乱之地的传言,让河内百姓是惊惶不已,避之唯恐不及,毕竟打仗的事,是老百姓最为害怕的,一旦卷入到战乱当中,稀里糊涂就会送了性命。

    在战乱之前逃离河内,几乎成了河内百姓的一个愿望,所以在通往石门关的道路上,每天都可以看到排着长龙拖儿带女的百姓逶迤而行。

    羊祜进入河内之后,主要负责的就是组织和护送北迁的队伍,毕竟北迁的队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许多百姓又身携巨款,难免会引来一些不法之徒的觑觎,已经引起了多起的流血事件。

    曹亮对北迁过程中出现的抢劫杀人事件极为重视,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他责成羊祜严密加强护送工作,对杀人越货者要从严从重的打击,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纵容姑息。

    曹亮要求,整个的北迁撤离是高效有序的,绝不容许某些害群之马破坏迁民入并的计划,洛阳那边已经传来了消息,司马懿正在积极的调动各地的兵马,预计很快就会北渡黄河,进入河内。

    选择将河内做为战场,并不是什么明智的事,所以当司马懿大军来袭之时,曹亮已经是决定放弃河内,利用地形娴熟的优势,将主战场摆到上党去,在那儿给司马懿的军人迎头痛击。

    所以河内的撤离搬迁必须要尽快地完成,绝不可拖泥带水。

    第一批北迁的百姓上路之后,桓范的工作进入了瓶颈,留下来拒绝迁移的,大多是中小级别的士家和依附于他们的势力。

    虽然说司马家族是河内的第一大族,但是河内郡依然还有大大小小的士家数十家,他们把持着除了司马家族之外另一半的土地和产业,所以他们对并州军的北迁,丝毫不敢兴趣。

    甚至他们还希望司马懿的大军早些到来,以恢复他们在河内的权益。

    士家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千丝万缕的,虽然说司马家族在河内一家独大,但并不防碍中小士家的生存,甚至他们依附于司马家族,在河内郡这片土地上,活得很滋润。

    司马家族的突然崩溃,在河内郡不亚于一次八级大地震,这些中小士家虽然也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但和司马家族相比,差之甚远,当然他们也有自知之明,连司马家族都打不赢的对手,他们可没勇气去捋虎须。

    不过对于北迁,他们却是异乎寻常的一致反对,对于普通平民来说,是恐惧战乱的,但对于他们士家而言,却没有任何的畏惧,甚至还有些期盼,毕竟以他们和司马家的关系,司马懿的大军杀来,要远比并州军更让他们期待。

    但他们的反对有效吗?桓范给出他们答案:反对无效!

    此次迁民的目标是五万户,占到整个河内人口的一半左右,这显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时间紧迫的关系,迁民的范围只能是在温县怀县这些县城内及周边地区,比较偏远的地区就无法顾及了,所以如果只是秉承自愿的原则,迁民五万户的目标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虽然目前进展的比较顺利,但是后续如果这些士家都抵制迁移的话,那么整个迁移工作就会完全陷入停顿,还有相当一部人持观望态度的平民也会裹足不前。

    打击这些士家豪强无疑成为迁移工作成败于否的关键。

    桓范当然不会手软,这些士家大族的反对原本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准备从怀县开刀,一举镇压掉反对势力,让迁移工作纳入到正常轨道之中。

    怀县的第一大家族也是司马家族的,先前因为出兵河阳之事,已经遭到了并州军的清算,所有的资产都被没收,族人也全部被强迁到了并州。第二大家族是白家,因为族内有人在朝廷中担任高官的缘故,白家在河内也是鼎鼎有名的大族。

    面对这次来势汹汹的迁民大潮,白家自然是阳奉阴违地予以反对,他们白家的根基在河内,跑到并州去,难道让他们族人去喝西北风不成?

    白家不光自己反对,还暗中联合其他中小士家一起来抵制,这显然已经是触碰到了桓范的底线,于是桓范调动了步兵营的一曲人马,在凌晨之时突然包围了白家,并实施了搜查。

    白家的大呼冤枉,但搜查的结果却是白家暗中和司马家往来,有人证来证明,司马家派兵前往河阳时,得到过白家的资助。

    其实这也是各大世家的之间的正常往来,你出兵我出钱,尽量的维护好两家的关系,但这一次,却成为了白家的罪状,于是白家紧跟司马家之后,也覆灭了……

    白家的覆灭让河内其他士家是噤然寒蝉,如果说白家跟司马家涉嫌勾结的话,那么谁家还没能跟司马家有些往来啊,所以,不等并州军上门,他们已经是乖乖主动地加入到了迁移的行列之中。

    短短只用了七天的时间,桓范就已经超额完成了目标,原计划迁移十万户,到目前为止,已经迁移超过了六万户,

    曹亮觉得,这回他真是发达了,六万户以一家平均四人计算,四六就是二十四万,原本并州人口缺少,这次一下子就增加了二十多万人口,算得上一件非常不错的事了。

    以人为本,并州的强大自然是离开不人的,而且这无疑给曹亮对战司马写增加了不少的信心。

第729章 昭告天下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那些沉甸甸的铜钱和黄灿灿的粟米,自然让人们相信并州刺史府是充满诚意的,这些百姓绝大多数是贫民,全部的家当也就是几件破烂衣服,拿到补偿之后,无一不是兴高采烈,很快便踏上了北迁之路。

    对于那些赤贫的百姓而言,是最容易迁移的,毕竟在河内,他们并无什么留恋之处,如果真像官府许诺的那样,到了并州,那日子过得肯定要比现在滋润许多。

    再加上河内即将成为战乱之地的传言,让河内百姓是惊惶不已,避之唯恐不及,毕竟打仗的事,是老百姓最为害怕的,一旦卷入到战乱当中,稀里糊涂就会送了性命。

    在战乱之前逃离河内,几乎成了河内百姓的一个愿望,所以在通往石门关的道路上,每天都可以看到排着长龙拖儿带女的百姓逶迤而行。

    羊祜进入河内之后,主要负责的就是组织和护送北迁的队伍,毕竟北迁的队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许多百姓又身携巨款,难免会引来一些不法之徒的觑觎,已经引起了多起的流血事件。

    曹亮对北迁过程中出现的抢劫杀人事件极为重视,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他责成羊祜严密加强护送工作,对杀人越货者要从严从重的打击,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纵容姑息。

    曹亮要求,整个的北迁撤离是高效有序的,绝不容许某些害群之马破坏迁民入并的计划,洛阳那边已经传来了消息,司马懿正在积极的调动各地的兵马,预计很快就会北渡黄河,进入河内。

    选择将河内做为战场,并不是什么明智的事,所以当司马懿大军来袭之时,曹亮已经是决定放弃河内,利用地形娴熟的优势,将主战场摆到上党去,在那儿给司马懿的军人迎头痛击。

    所以河内的撤离搬迁必须要尽快地完成,绝不可拖泥带水。

    第一批北迁的百姓上路之后,桓范的工作进入了瓶颈,留下来拒绝迁移的,大多是中小级别的士家和依附于他们的势力。

    虽然说司马家族是河内的第一大族,但是河内郡依然还有大大小小的士家数十家,他们把持着除了司马家族之外另一半的土地和产业,所以他们对并州军的北迁,丝毫不敢兴趣。

    甚至他们还希望司马懿的大军早些到来,以恢复他们在河内的权益。

    士家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千丝万缕的,虽然说司马家族在河内一家独大,但并不防碍中小士家的生存,甚至他们依附于司马家族,在河内郡这片土地上,活得很滋润。

    司马家族的突然崩溃,在河内郡不亚于一次八级大地震,这些中小士家虽然也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但和司马家族相比,差之甚远,当然他们也有自知之明,连司马家族都打不赢的对手,他们可没勇气去捋虎须。

    不过对于北迁,他们却是异乎寻常的一致反对,对于普通平民来说,是恐惧战乱的,但对于他们士家而言,却没有任何的畏惧,甚至还有些期盼,毕竟以他们和司马家的关系,司马懿的大军杀来,要远比并州军更让他们期待。

    但他们的反对有效吗?桓范给出他们答案:反对无效!

    此次迁民的目标是五万户,占到整个河内人口的一半左右,这显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时间紧迫的关系,迁民的范围只能是在温县怀县这些县城内及周边地区,比较偏远的地区就无法顾及了,所以如果只是秉承自愿的原则,迁民五万户的目标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虽然目前进展的比较顺利,但是后续如果这些士家都抵制迁移的话,那么整个迁移工作就会完全陷入停顿,还有相当一部人持观望态度的平民也会裹足不前。

    打击这些士家豪强无疑成为迁移工作成败于否的关键。

    桓范当然不会手软,这些士家大族的反对原本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准备从怀县开刀,一举镇压掉反对势力,让迁移工作纳入到正常轨道之中。

    怀县的第一大家族也是司马家族的,先前因为出兵河阳之事,已经遭到了并州军的清算,所有的资产都被没收,族人也全部被强迁到了并州。第二大家族是白家,因为族内有人在朝廷中担任高官的缘故,白家在河内也是鼎鼎有名的大族。

    面对这次来势汹汹的迁民大潮,白家自然是阳奉阴违地予以反对,他们白家的根基在河内,跑到并州去,难道让他们族人去喝西北风不成?

    白家不光自己反对,还暗中联合其他中小士家一起来抵制,这显然已经是触碰到了桓范的底线,于是桓范调动了步兵营的一曲人马,在凌晨之时突然包围了白家,并实施了搜查。

    白家的大呼冤枉,但搜查的结果却是白家暗中和司马家往来,有人证来证明,司马家派兵前往河阳时,得到过白家的资助。

    其实这也是各大世家的之间的正常往来,你出兵我出钱,尽量的维护好两家的关系,但这一次,却成为了白家的罪状,于是白家紧跟司马家之后,也覆灭了……

    白家的覆灭让河内其他士家是噤然寒蝉,如果说白家跟司马家涉嫌勾结的话,那么谁家还没能跟司马家有些往来啊,所以,不等并州军上门,他们已经是乖乖主动地加入到了迁移的行列之中。

    短短只用了七天的时间,桓范就已经超额完成了目标,原计划迁移十万户,到目前为止,已经迁移超过了六万户,

    曹亮觉得,这回他真是发达了,六万户以一家平均四人计算,四六就是二十四万,原本并州人口缺少,这次一下子就增加了二十多万人口,算得上一件非常不错的事了。

    以人为本,并州的强大自然是离开不人的,而且这无疑给曹亮对战司马写增加了不少的信心。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