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30章 司马家的劲敌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桓范和羊祜同样也是两眼放光,如此之多的宝藏,也确实令人叹为观止,相信并州军在获得这批武器装备之后,可以更上一个台阶。

    曹亮下令将山洞内的东西全部运送出去,看来调派的人手还是少了,想要搬空这座山洞还是得费不少的力气才行。

    在山洞之中,发现了不少具骷髅,从骷髅上覆盖的衣甲来看,应当是运送这些武器财物进来的士兵,为了保证这个秘密不会泄露,曹采用极为残酷的方式,将这些士兵活埋在了这里。

    谁也无法说曹的手段是对还是错,不过但凡成大事者,总是不惧小节的,为了宝藏的安全,牺牲掉一部分的人的性命,曹当然是不会在乎的。

    这些人也算是为了守护宝藏而死,曹亮命人将这些骸骨带出山洞,在外面挖了一些坑,将他们好生安葬了,宝藏已经运走了,曹亮希望这些士兵也可以得到安息。

    回到石门关之后,曹亮接到了消息,司马氏的大军已经在五社津渡过黄河,全面攻入了河内郡。

    这次司马懿调派的军队,可不止是司马师司马昭所率的那点人马了,他此番从豫州调集了不少的军队来,就是意图与曹亮决战于河内的。

    不过曹亮暗暗冷笑,司马懿这次的算盘,应该是落空了,迁民入并的计划完成的十分顺利,大约六万户的河内百姓迁入了并州,各营人马皆已经安全撤退,留给司马家的,恐怕也只剩下一地鸡毛了。

    眼看着黄河春季凌汛期将至,原本这个时候的黄河,是最为危险的,只有等十天半月的凌汛期结束,那时渡河才是最安全的。

    但是心急如焚的司马昭不能等,等援兵一到,他便立刻催促司马师渡河,尽管他也知道,营救妻儿的希望很是渺茫,但他始终还是抱着一线希望的,当然越早出兵还有可能,等到黄河的凌汛期结束,那可真是黄花菜都凉了。

    司马师对河内的局势也是比较忧心的,毕竟温县是他的老家,司马家族的根基就在那儿,可恶的曹亮占领了温县,天知道他会干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情来,据派出去的斥侯探得的消息,曹亮此次在河内强迁百姓,搞得鸡飞狗跳,百姓怨声载道。

    正因为如此,司马师也是急切着准备过河的,他找来黄河上的老水手,详细问明了黄河的水情,趁着黄河凌汛期还有两三日才会到来的机会,他下令司马军搭建浮桥,强渡黄河。

    本以为渡河的时候会遭到曹亮军队的阻击,但没想到的是渡河行动竟然是出奇的顺利,黄河对岸上,除了曹亮军队的营帐之外,居然连一个兵卒的影子都看不到。

    等到司马师渡过黄河,才发现曹亮的军队已然离开,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是一个空营而已。

    不过看营内的状况,并州军应当是刚刚离开不久,司马师从五社津渡河,这里距离温县最近,他稍整军队,而后便直扑温县。

    可赶到温县之后,才发现温县的四门大开,进城之后,除了一些年老行动不便以及残废者之外,整个温县,真没剩下几个人。

    不光是温县,就连周边的诸多县城,境地和温县都差不多,曹亮临撤军之时,将河内的百姓尽皆强迁入并,手段之残酷,令人发指。

    司马昭此时痛哭流涕,本来他还心存一丝微弱的希望,但到达温县之后,这么最后一点的希望也终于是破灭了,眼看着妻儿生死未卜,司马昭情难自己,悲从中来。

    这时,有兵士来报,有人求见,司马师便传他们进来。来人不是旁人,正是司马家的几个死士家奴,当日在王元姬的掩护下,他们带着小公子司马炎逃出了温县,不过由于并州军封锁了黄河各大渡口,他们只能是在河内境风东躲西藏,逃避并州军的追捕,如今总算是等来了司马家的军队。

    司马昭抱着儿子更是痛哭不止,庆幸儿子脱离险境的同时,司马昭对妻子王元姬担忧不已,曹亮可是出了名的色中狂魔,王元姬落到他的手里,只怕是凶多吉少。

    如今曹亮已经是远遁并州,留的司马家的河内郡,真的只剩下了一地鸡毛,由于没有充分的战略安排,司马师也不敢轻易地向并州进军,他只能是等到黄河凌汛期结束,回兵洛阳,和司马懿商议之后,再决定下一步的战略方向。

    曹亮回到了上党,令邓艾守高都,防备司马军对上党的进攻。

    在河内与司马军作战的话,曹亮没有什么打赢的把握,这也是他主动从河内撤军的缘故,但回到了上党,情况就大为不同了,上党易守难攻的特点,是曹亮防御司马军进攻的最大倚仗。

    其次曹亮经营并州已经是好几年的时间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都站在他这边,司马氏的军队不来进攻便罢了,敢来进攻的话,必然要让他们大吃苦头。

    不过最新传回来的消息是,司马师率军渡过黄河之后,只是在河内境内转了一圈,并没有向高都发起进攻,所以短时间来看,他们还没有做好进攻并州的打算。

    现在曹亮有了时间,该是将密诏昭告天下的时候了,这样才可能争取到更多的盟友,一起来对付司马家。

    只是现在没有印刷术,这份密诏如何才能广传天下,虽然誊写是一种方法,但如此大的工作量,不知需要多少人誊写才合适,而且誊写者笔迹不同,写出来的密诏反倒是难以令人信服。

    于是曹亮找来手艺极为高超的木雕师傅,将密诏誊印在木板上,再让木雕师傅按照原笔画将每个字及玉玺印雕刻出来,然后刷上油墨,把纸按在木板雕刻版上,很快便印刷出数千张,费时又费力。

    雕版印刷术,提前了数百生问世了。

    印好的图纸,传向了天下各地,讨伐司马懿,也正式地拉开了帷幕。

第731章 真的假的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桓范和羊祜同样也是两眼放光,如此之多的宝藏,也确实令人叹为观止,相信并州军在获得这批武器装备之后,可以更上一个台阶。

    曹亮下令将山洞内的东西全部运送出去,看来调派的人手还是少了,想要搬空这座山洞还是得费不少的力气才行。

    在山洞之中,发现了不少具骷髅,从骷髅上覆盖的衣甲来看,应当是运送这些武器财物进来的士兵,为了保证这个秘密不会泄露,曹采用极为残酷的方式,将这些士兵活埋在了这里。

    谁也无法说曹的手段是对还是错,不过但凡成大事者,总是不惧小节的,为了宝藏的安全,牺牲掉一部分的人的性命,曹当然是不会在乎的。

    这些人也算是为了守护宝藏而死,曹亮命人将这些骸骨带出山洞,在外面挖了一些坑,将他们好生安葬了,宝藏已经运走了,曹亮希望这些士兵也可以得到安息。

    回到石门关之后,曹亮接到了消息,司马氏的大军已经在五社津渡过黄河,全面攻入了河内郡。

    这次司马懿调派的军队,可不止是司马师司马昭所率的那点人马了,他此番从豫州调集了不少的军队来,就是意图与曹亮决战于河内的。

    不过曹亮暗暗冷笑,司马懿这次的算盘,应该是落空了,迁民入并的计划完成的十分顺利,大约六万户的河内百姓迁入了并州,各营人马皆已经安全撤退,留给司马家的,恐怕也只剩下一地鸡毛了。

    眼看着黄河春季凌汛期将至,原本这个时候的黄河,是最为危险的,只有等十天半月的凌汛期结束,那时渡河才是最安全的。

    但是心急如焚的司马昭不能等,等援兵一到,他便立刻催促司马师渡河,尽管他也知道,营救妻儿的希望很是渺茫,但他始终还是抱着一线希望的,当然越早出兵还有可能,等到黄河的凌汛期结束,那可真是黄花菜都凉了。

    司马师对河内的局势也是比较忧心的,毕竟温县是他的老家,司马家族的根基就在那儿,可恶的曹亮占领了温县,天知道他会干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情来,据派出去的斥侯探得的消息,曹亮此次在河内强迁百姓,搞得鸡飞狗跳,百姓怨声载道。

    正因为如此,司马师也是急切着准备过河的,他找来黄河上的老水手,详细问明了黄河的水情,趁着黄河凌汛期还有两三日才会到来的机会,他下令司马军搭建浮桥,强渡黄河。

    本以为渡河的时候会遭到曹亮军队的阻击,但没想到的是渡河行动竟然是出奇的顺利,黄河对岸上,除了曹亮军队的营帐之外,居然连一个兵卒的影子都看不到。

    等到司马师渡过黄河,才发现曹亮的军队已然离开,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是一个空营而已。

    不过看营内的状况,并州军应当是刚刚离开不久,司马师从五社津渡河,这里距离温县最近,他稍整军队,而后便直扑温县。

    可赶到温县之后,才发现温县的四门大开,进城之后,除了一些年老行动不便以及残废者之外,整个温县,真没剩下几个人。

    不光是温县,就连周边的诸多县城,境地和温县都差不多,曹亮临撤军之时,将河内的百姓尽皆强迁入并,手段之残酷,令人发指。

    司马昭此时痛哭流涕,本来他还心存一丝微弱的希望,但到达温县之后,这么最后一点的希望也终于是破灭了,眼看着妻儿生死未卜,司马昭情难自己,悲从中来。

    这时,有兵士来报,有人求见,司马师便传他们进来。来人不是旁人,正是司马家的几个死士家奴,当日在王元姬的掩护下,他们带着小公子司马炎逃出了温县,不过由于并州军封锁了黄河各大渡口,他们只能是在河内境风东躲西藏,逃避并州军的追捕,如今总算是等来了司马家的军队。

    司马昭抱着儿子更是痛哭不止,庆幸儿子脱离险境的同时,司马昭对妻子王元姬担忧不已,曹亮可是出了名的色中狂魔,王元姬落到他的手里,只怕是凶多吉少。

    如今曹亮已经是远遁并州,留的司马家的河内郡,真的只剩下了一地鸡毛,由于没有充分的战略安排,司马师也不敢轻易地向并州进军,他只能是等到黄河凌汛期结束,回兵洛阳,和司马懿商议之后,再决定下一步的战略方向。

    曹亮回到了上党,令邓艾守高都,防备司马军对上党的进攻。

    在河内与司马军作战的话,曹亮没有什么打赢的把握,这也是他主动从河内撤军的缘故,但回到了上党,情况就大为不同了,上党易守难攻的特点,是曹亮防御司马军进攻的最大倚仗。

    其次曹亮经营并州已经是好几年的时间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都站在他这边,司马氏的军队不来进攻便罢了,敢来进攻的话,必然要让他们大吃苦头。

    不过最新传回来的消息是,司马师率军渡过黄河之后,只是在河内境内转了一圈,并没有向高都发起进攻,所以短时间来看,他们还没有做好进攻并州的打算。

    现在曹亮有了时间,该是将密诏昭告天下的时候了,这样才可能争取到更多的盟友,一起来对付司马家。

    只是现在没有印刷术,这份密诏如何才能广传天下,虽然誊写是一种方法,但如此大的工作量,不知需要多少人誊写才合适,而且誊写者笔迹不同,写出来的密诏反倒是难以令人信服。

    于是曹亮找来手艺极为高超的木雕师傅,将密诏誊印在木板上,再让木雕师傅按照原笔画将每个字及玉玺印雕刻出来,然后刷上油墨,把纸按在木板雕刻版上,很快便印刷出数千张,费时又费力。

    雕版印刷术,提前了数百生问世了。

    印好的图纸,传向了天下各地,讨伐司马懿,也正式地拉开了帷幕。

第732章 独木难支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蒋济的死,确实也是在他的意料之外,不过蒋济既然已死,那就正好腾出一个三公的位置来,司马懿便可以拿它来笼络王凌,暂时将淮南的这一支人马给稳住。

    太尉乃三公之一,是朝廷中最为显赫的官职之一,司马懿给王凌的太尉一职,也并不是那种加官的形式,而是货真价实的三公位子,对于一心都想着往上爬的王凌来说,这个太尉的位置可是他梦寐以求的。

    显然司马懿对蒋济的死有些耿耿于怀,司马懿当初发誓只将曹爽免官,也不过是司马懿的手段而已,司马懿压根儿就没有把这种承诺放在心上,但蒋济不同,他为人正派,既然答应了曹爽,他就务必要信守承诺。

    司马懿怨恨蒋济真是一个死脑筋,居然因为曹爽的事郁郁而终,本来蒋济在这次兵变之中出力不少,正是司马懿对他委以重任之时,可却因为这事,让司马懿少了一个得力的助手,真是人生无常啊。

    就在此时,侯管家匆匆而入,手中拿着一张告示一样的东西,对司马懿道:“老爷,您看看这个”

    司马懿接过来一看,顿时为之一怔,司马师也凑过去看了一眼,原本这正是曹亮所张贴的讨司马懿檄文,并附有先帝的遗诏。

    司马师嗤之以鼻,轻蔑地道:“真的假的?想必这不过是曹亮故弄玄虚的把戏,假借先帝之名,以为就可以正大光明地行事了,真是幼稚之极!”

    司马懿却是神色凝重,轻轻地摇了摇头,道:“此事虽有蹊跷之处,但未必是假。”

    司马师奇道:“先帝已经死了九年,难不成他还能借尸还魂不成?什么讨逆大都督,不过是曹亮愚弄天下人的把戏罢了。”

    司马懿道:“也不尽然,师儿你可曾还记得当年先帝驾崩之前,黄门辟邪秘密出宫下旨之事吗?”

    虽然事隔多年,但司马懿一提及司马师便回忆了起来,根据张当的秘报,辟邪曾在曹临崩之前出过一次宫,疑与密诏之事有关,后来司马懿虽然借机擒下了辟邪,想要拷问出密诏的下落,但奈何辟邪宁死不屈,最终司马懿也就没有得逞。

    但因为这事,司马懿心中一直牵挂不已,当时他推断出曹如果留有密诏,必定会将密诏赐给有实力的大臣,根据辟邪最后出现在的区域,王凌的嫌疑是最大的,这么多年来,司马懿也一直把王凌视为潜在的敌手。

    但没想到如今密诏揭晓,竟然是曹亮得到了曹的青睐,成为了密诏持有人,想当初曹亮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羽林郎,曹就敢将这讨逆平乱的职责交到他手中,眼光之独到,令人叹为观止。

    司马懿确实是大感意外,可笑自己不久之前还想方设法来拉拢曹亮,甚至不惜付出嫡孙女的代价,而曹亮铁了心站到了他的对立面,原来是密诏的缘故,司马懿一辈子打雁,最终被雁给啄了眼,失策,大大的失策啊!

    从一个小小的羽林郎成为封疆大吏,曹亮这些年的蹿升速度令人惊讶不已,不过这也和司马懿的绥靖有着莫大的关系,那怕曹亮一再招惹他们司马家,司马懿还是采取了隐忍克制的态度,在他看来,一个贪慕美色肆意妄为的宗室子弟,终究是成为了什么气候的。

    但曹亮的发迹之路却是一路狂飙的,等司马懿意识到曹亮的威胁之时,已经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早在曹亮弱势的时候,司马懿有一百种方法来弄死他,可惜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有,如今曹亮有密诏来加持,必然会让形势急转直下。

    司马师咬牙切齿地道:“就算这密诏是真的又当如何,只要我们一口咬定曹亮假传圣旨,他又能奈之若何,这天下又有几人能信他?”

    在司马师看来,曹亮所持的所谓密诏,不过是死了多年的曹的东西,如今事过境迁,司马家如今控制着朝廷大权,当今天子难道还比不过一个死了多年的先帝吗?

    只要司马家一口咬定这份密诏是曹亮伪造的,司马师就不相信世上有多少人会去相信这份密诏是真的。

    但从司马懿凝重的脸色上来看,他对这份密诏还是极为在意的,曹魏政坛上的形势是错综复杂的,这份密诏,不管是真是假,只要它抛出来,必然会在政坛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从而彻底改变曹魏政坛的格局。

    这份檄文既然会出现在洛阳,那么司马懿相信,很快它就会传遍曹魏所有的城池,这对刚刚确立地位的司马氏来讲,绝对不会是什么好消息,司马懿当务之急必须要推出反制的手段,以防止形势的恶化。

    原本任命王凌为太尉的事司马懿还想推一推,看看形势的变化再做决定,但现在不能押后了,再迟的话,很可能就会出大麻烦了。

    司马懿当即下令,派人快马赶往寿春去宣旨,任命王凌为太尉,不过他无需前来洛阳赴任,仍旧兼着扬州都督的职务,负责东南防线。

    司马懿这番操作,完全是以稳为主,晋升王凌为太尉,如果此刻就把他调回京师的话,那肯定会遭到王凌的猜忌,反而容易先把王凌给逼反了。

    想要稳住王凌,就必须晋升他官职的同时,继续让他呆在淮南,以安其心。

    对于幽州的丘俭,司马懿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升其为幽州都督,并派人安抚于他,赐以重赏。

    而对于关中的夏侯玄,司马懿就不那么的客气了,直接下令召他回京任大鸿胪,而雍凉都督征西将军的官职,则由雍州刺史郭淮来代替。

    司马懿敢对夏侯玄采用如此强硬的手段,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底气,淮南、幽州和并州或许司马懿无力左右其形势,但在雍凉,那儿可是他的天下,别看夏侯玄是雍凉的一把手,司马懿却可以任意揉捏。

第733章 夏侯玄的决择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蒋济的死,确实也是在他的意料之外,不过蒋济既然已死,那就正好腾出一个三公的位置来,司马懿便可以拿它来笼络王凌,暂时将淮南的这一支人马给稳住。

    太尉乃三公之一,是朝廷中最为显赫的官职之一,司马懿给王凌的太尉一职,也并不是那种加官的形式,而是货真价实的三公位子,对于一心都想着往上爬的王凌来说,这个太尉的位置可是他梦寐以求的。

    显然司马懿对蒋济的死有些耿耿于怀,司马懿当初发誓只将曹爽免官,也不过是司马懿的手段而已,司马懿压根儿就没有把这种承诺放在心上,但蒋济不同,他为人正派,既然答应了曹爽,他就务必要信守承诺。

    司马懿怨恨蒋济真是一个死脑筋,居然因为曹爽的事郁郁而终,本来蒋济在这次兵变之中出力不少,正是司马懿对他委以重任之时,可却因为这事,让司马懿少了一个得力的助手,真是人生无常啊。

    就在此时,侯管家匆匆而入,手中拿着一张告示一样的东西,对司马懿道:“老爷,您看看这个”

    司马懿接过来一看,顿时为之一怔,司马师也凑过去看了一眼,原本这正是曹亮所张贴的讨司马懿檄文,并附有先帝的遗诏。

    司马师嗤之以鼻,轻蔑地道:“真的假的?想必这不过是曹亮故弄玄虚的把戏,假借先帝之名,以为就可以正大光明地行事了,真是幼稚之极!”

    司马懿却是神色凝重,轻轻地摇了摇头,道:“此事虽有蹊跷之处,但未必是假。”

    司马师奇道:“先帝已经死了九年,难不成他还能借尸还魂不成?什么讨逆大都督,不过是曹亮愚弄天下人的把戏罢了。”

    司马懿道:“也不尽然,师儿你可曾还记得当年先帝驾崩之前,黄门辟邪秘密出宫下旨之事吗?”

    虽然事隔多年,但司马懿一提及司马师便回忆了起来,根据张当的秘报,辟邪曾在曹临崩之前出过一次宫,疑与密诏之事有关,后来司马懿虽然借机擒下了辟邪,想要拷问出密诏的下落,但奈何辟邪宁死不屈,最终司马懿也就没有得逞。

    但因为这事,司马懿心中一直牵挂不已,当时他推断出曹如果留有密诏,必定会将密诏赐给有实力的大臣,根据辟邪最后出现在的区域,王凌的嫌疑是最大的,这么多年来,司马懿也一直把王凌视为潜在的敌手。

    但没想到如今密诏揭晓,竟然是曹亮得到了曹的青睐,成为了密诏持有人,想当初曹亮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羽林郎,曹就敢将这讨逆平乱的职责交到他手中,眼光之独到,令人叹为观止。

    司马懿确实是大感意外,可笑自己不久之前还想方设法来拉拢曹亮,甚至不惜付出嫡孙女的代价,而曹亮铁了心站到了他的对立面,原来是密诏的缘故,司马懿一辈子打雁,最终被雁给啄了眼,失策,大大的失策啊!

    从一个小小的羽林郎成为封疆大吏,曹亮这些年的蹿升速度令人惊讶不已,不过这也和司马懿的绥靖有着莫大的关系,那怕曹亮一再招惹他们司马家,司马懿还是采取了隐忍克制的态度,在他看来,一个贪慕美色肆意妄为的宗室子弟,终究是成为了什么气候的。

    但曹亮的发迹之路却是一路狂飙的,等司马懿意识到曹亮的威胁之时,已经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早在曹亮弱势的时候,司马懿有一百种方法来弄死他,可惜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有,如今曹亮有密诏来加持,必然会让形势急转直下。

    司马师咬牙切齿地道:“就算这密诏是真的又当如何,只要我们一口咬定曹亮假传圣旨,他又能奈之若何,这天下又有几人能信他?”

    在司马师看来,曹亮所持的所谓密诏,不过是死了多年的曹的东西,如今事过境迁,司马家如今控制着朝廷大权,当今天子难道还比不过一个死了多年的先帝吗?

    只要司马家一口咬定这份密诏是曹亮伪造的,司马师就不相信世上有多少人会去相信这份密诏是真的。

    但从司马懿凝重的脸色上来看,他对这份密诏还是极为在意的,曹魏政坛上的形势是错综复杂的,这份密诏,不管是真是假,只要它抛出来,必然会在政坛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从而彻底改变曹魏政坛的格局。

    这份檄文既然会出现在洛阳,那么司马懿相信,很快它就会传遍曹魏所有的城池,这对刚刚确立地位的司马氏来讲,绝对不会是什么好消息,司马懿当务之急必须要推出反制的手段,以防止形势的恶化。

    原本任命王凌为太尉的事司马懿还想推一推,看看形势的变化再做决定,但现在不能押后了,再迟的话,很可能就会出大麻烦了。

    司马懿当即下令,派人快马赶往寿春去宣旨,任命王凌为太尉,不过他无需前来洛阳赴任,仍旧兼着扬州都督的职务,负责东南防线。

    司马懿这番操作,完全是以稳为主,晋升王凌为太尉,如果此刻就把他调回京师的话,那肯定会遭到王凌的猜忌,反而容易先把王凌给逼反了。

    想要稳住王凌,就必须晋升他官职的同时,继续让他呆在淮南,以安其心。

    对于幽州的丘俭,司马懿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升其为幽州都督,并派人安抚于他,赐以重赏。

    而对于关中的夏侯玄,司马懿就不那么的客气了,直接下令召他回京任大鸿胪,而雍凉都督征西将军的官职,则由雍州刺史郭淮来代替。

    司马懿敢对夏侯玄采用如此强硬的手段,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底气,淮南、幽州和并州或许司马懿无力左右其形势,但在雍凉,那儿可是他的天下,别看夏侯玄是雍凉的一把手,司马懿却可以任意揉捏。

第734章 来迟了一步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夏侯玄身为征西将军,却无领兵的权限,说实话,谁又能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局面。

    “泰初,如今洛阳发生剧变,大将军身首异处,朝政完全则司马一党把持,你我该何去何从?”夏侯霸的声音之中透着一股子的无奈,在有曹爽当靠山的时候,他们在关中的日子也过得不太愉快,如今靠山倒了,这日子确实是没法过了。

    夏侯玄脸色有些发白,摇摇头道:“我们能有什么办法,静观其变吧。”

    夏侯霸神情变得有些激动,道:“泰初,你这是坐以待毙啊!听说司马懿在洛阳大杀四方,凡是大将军的亲信心腹,一律横加屠戮,你我此刻若回到洛阳,也只怕是难逃一死,难道,你指望司马懿会放过我们吗?”

    “那依霸叔之见,我们该当如何?”夏侯玄反问道。

    夏侯霸压低了声音,道:“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泰初,既然这大魏已经容不下你我,倒不如往南投奔蜀国,或许尚有一线生机。”

    夏侯玄悚然为之一惊,投敌叛国,这更是灭三族的重罪,从关中逃往汉中,关山阻融,道路险峻,成功的几率很低,就算侥幸成功,逃到了蜀国,受到什么样的待遇,还真得很难说,可留在魏国境内的家眷,却注定会受到牵连。

    如今夏侯玄和夏侯霸的家眷,可都还在洛阳,他俩如果逃亡成功,到是不用死在司马懿的手中,但是他们的家人,却无可幸免了。

    夏侯玄沉声地道:“霸叔,纵然你走脱了,但你的家人怎么办,他们现在可都还在洛阳,难道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去送死不成?”

    夏侯霸一脸的坚决之色,道:“现在顾不了那么许多了,以司马懿的手段,就算我们回到洛阳,也是全家性命不保,与其如此,倒不如先逃得一命,以后再图报仇。”

    夏侯玄叹了一口气,道:“看来霸叔是心意已决,那我也就不好再劝你什么了,祝你一路平安吧。”

    夏侯霸诧异地道:“泰初,我特意前来,就是想劝你一起走的,你难道真指望司马懿那个混蛋能放过你吗?”

    夏侯玄平静地道:“我夏侯玄身为大魏之纯臣,就算真得万逼无奈,也绝不会投敌叛国的,生有何欢,死有何惧,如果司马懿真想要杀我,悉听尊便便是。”

    夏侯霸重重地跺了一脚道:“泰初,你你这也太愚腐了,回到洛阳,和引颈待戮有什么区别?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吗?你若真死了,那可就连报仇的机会也没了。”

    夏侯玄不为所动,淡淡地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我意已决,不必多言了。霸叔既然有心远走高飞,那就趁早而为,若是等洛阳诏令一到,恐怕再想走也来不及了。”

    夏侯霸看劝说无果,只得长叹了一声,拱手道:“既如此,某告辞了,你好自为之吧,但愿将来我们还有相见的机会。”

    说罢,夏侯霸转身而去。

    夏侯玄目送着他离去,心中一片怅然之情,夏侯霸此去凶多吉少,能不能顺利地叛逃到蜀国还真是一个未知之数,但自己留在魏国,只怕会更为地凶险。

    可是夏侯霸的这条叛逃之路,终究不是夏侯玄的选择,就算死在司马氏的刀下,也比担负一个叛国之臣的罪名要强。

    夏侯玄在书房之中默然地坐着,也不知道一直坐了多久,直到掌灯时分,天色昏暗,突然郭淮带着一队人,突然地闯了进来。

    郭淮此番的行径,已经是很无礼了,不光是未经通传,而且全身戎装,带兵闯进来,分明就是擒拿朝廷钦犯的节奏。

    “夏侯都督,夏侯霸叛逃出境,投敌卖国,都督可知晓否?”郭淮冷声地质问着,仿佛在审问着犯人似的。

    夏侯玄抬了抬眼皮,淡淡地道:“噢,有这等的事?某未知也。”

    郭淮似乎不相信夏侯玄的说辞,冷笑一声道:“有人曾亲眼看到,今天下午夏侯霸亲临都督这里,而后便逃出了长安城,都督敢说不知情吗?”

    夏侯玄平静地道:“夏侯霸确实来过敝府,不过也只说了些家长里短之事,郭刺史难道真以为他会向本督透露叛逃之事?”

    郭淮沉声地道:“叛国投敌,那是诛灭三族的重罪,知情不举,窝藏包庇,一律同罪,想必都督也是知晓的。某已经派人去追了,夏侯霸孤身一人,肯定是逃不掉的,都督最好做好当面对质的准备吧!”

    夏侯玄眼皮都没抬一下,淡淡地道:“悉听尊便。”

    郭淮兴师动众而来,显然就是认定了夏侯玄和夏侯霸的出逃事件有关,不过现在还没有捉住夏侯霸,没有证据的情况下,郭淮还真没办法奈何得了夏侯玄,他只好悻悻然地道:“既如此,那某告辞了。”

    “走好,不送。”夏侯玄木无表情地道。

    郭淮扭头便走,出府门时候,下属嘀咕了一句:“郭刺史,这事夏侯都督肯定是知情的,说不定是还是他纵容的呢。”

    郭淮重重地哼一声,道:“他神气不了多久了,等抓回了夏侯霸,定要他的好看。”

    以前郭淮对夏侯玄的态度一直是毕恭毕敬的,毕竟夏侯玄是上官的身份,郭淮也算是隐忍到家了,此番洛阳兵变的消息传来,郭淮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不用在夏侯玄的面前低声下气了。

    出了都督府,郭淮正欲上马,就见对面一骑飞驰而至,他沉声地喝问道:“来者何人?”

    对面马上之人道:“某乃朝廷信使,特来传诏。”

    郭淮当即道:“某乃雍州刺史郭淮是也,所传何诏?”

    信使一听,赶紧地递上诏书,道:“那正好,郭刺史,司马太傅有令,此诏书先与刺史过目。”

    郭淮接过诏书,打开一看,不禁哈哈大笑,道:“这诏书来得正是时候,走,我们回去宣诏去!”

第735章 圆房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夏侯玄身为征西将军,却无领兵的权限,说实话,谁又能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局面。

    “泰初,如今洛阳发生剧变,大将军身首异处,朝政完全则司马一党把持,你我该何去何从?”夏侯霸的声音之中透着一股子的无奈,在有曹爽当靠山的时候,他们在关中的日子也过得不太愉快,如今靠山倒了,这日子确实是没法过了。

    夏侯玄脸色有些发白,摇摇头道:“我们能有什么办法,静观其变吧。”

    夏侯霸神情变得有些激动,道:“泰初,你这是坐以待毙啊!听说司马懿在洛阳大杀四方,凡是大将军的亲信心腹,一律横加屠戮,你我此刻若回到洛阳,也只怕是难逃一死,难道,你指望司马懿会放过我们吗?”

    “那依霸叔之见,我们该当如何?”夏侯玄反问道。

    夏侯霸压低了声音,道:“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泰初,既然这大魏已经容不下你我,倒不如往南投奔蜀国,或许尚有一线生机。”

    夏侯玄悚然为之一惊,投敌叛国,这更是灭三族的重罪,从关中逃往汉中,关山阻融,道路险峻,成功的几率很低,就算侥幸成功,逃到了蜀国,受到什么样的待遇,还真得很难说,可留在魏国境内的家眷,却注定会受到牵连。

    如今夏侯玄和夏侯霸的家眷,可都还在洛阳,他俩如果逃亡成功,到是不用死在司马懿的手中,但是他们的家人,却无可幸免了。

    夏侯玄沉声地道:“霸叔,纵然你走脱了,但你的家人怎么办,他们现在可都还在洛阳,难道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去送死不成?”

    夏侯霸一脸的坚决之色,道:“现在顾不了那么许多了,以司马懿的手段,就算我们回到洛阳,也是全家性命不保,与其如此,倒不如先逃得一命,以后再图报仇。”

    夏侯玄叹了一口气,道:“看来霸叔是心意已决,那我也就不好再劝你什么了,祝你一路平安吧。”

    夏侯霸诧异地道:“泰初,我特意前来,就是想劝你一起走的,你难道真指望司马懿那个混蛋能放过你吗?”

    夏侯玄平静地道:“我夏侯玄身为大魏之纯臣,就算真得万逼无奈,也绝不会投敌叛国的,生有何欢,死有何惧,如果司马懿真想要杀我,悉听尊便便是。”

    夏侯霸重重地跺了一脚道:“泰初,你你这也太愚腐了,回到洛阳,和引颈待戮有什么区别?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吗?你若真死了,那可就连报仇的机会也没了。”

    夏侯玄不为所动,淡淡地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我意已决,不必多言了。霸叔既然有心远走高飞,那就趁早而为,若是等洛阳诏令一到,恐怕再想走也来不及了。”

    夏侯霸看劝说无果,只得长叹了一声,拱手道:“既如此,某告辞了,你好自为之吧,但愿将来我们还有相见的机会。”

    说罢,夏侯霸转身而去。

    夏侯玄目送着他离去,心中一片怅然之情,夏侯霸此去凶多吉少,能不能顺利地叛逃到蜀国还真是一个未知之数,但自己留在魏国,只怕会更为地凶险。

    可是夏侯霸的这条叛逃之路,终究不是夏侯玄的选择,就算死在司马氏的刀下,也比担负一个叛国之臣的罪名要强。

    夏侯玄在书房之中默然地坐着,也不知道一直坐了多久,直到掌灯时分,天色昏暗,突然郭淮带着一队人,突然地闯了进来。

    郭淮此番的行径,已经是很无礼了,不光是未经通传,而且全身戎装,带兵闯进来,分明就是擒拿朝廷钦犯的节奏。

    “夏侯都督,夏侯霸叛逃出境,投敌卖国,都督可知晓否?”郭淮冷声地质问着,仿佛在审问着犯人似的。

    夏侯玄抬了抬眼皮,淡淡地道:“噢,有这等的事?某未知也。”

    郭淮似乎不相信夏侯玄的说辞,冷笑一声道:“有人曾亲眼看到,今天下午夏侯霸亲临都督这里,而后便逃出了长安城,都督敢说不知情吗?”

    夏侯玄平静地道:“夏侯霸确实来过敝府,不过也只说了些家长里短之事,郭刺史难道真以为他会向本督透露叛逃之事?”

    郭淮沉声地道:“叛国投敌,那是诛灭三族的重罪,知情不举,窝藏包庇,一律同罪,想必都督也是知晓的。某已经派人去追了,夏侯霸孤身一人,肯定是逃不掉的,都督最好做好当面对质的准备吧!”

    夏侯玄眼皮都没抬一下,淡淡地道:“悉听尊便。”

    郭淮兴师动众而来,显然就是认定了夏侯玄和夏侯霸的出逃事件有关,不过现在还没有捉住夏侯霸,没有证据的情况下,郭淮还真没办法奈何得了夏侯玄,他只好悻悻然地道:“既如此,那某告辞了。”

    “走好,不送。”夏侯玄木无表情地道。

    郭淮扭头便走,出府门时候,下属嘀咕了一句:“郭刺史,这事夏侯都督肯定是知情的,说不定是还是他纵容的呢。”

    郭淮重重地哼一声,道:“他神气不了多久了,等抓回了夏侯霸,定要他的好看。”

    以前郭淮对夏侯玄的态度一直是毕恭毕敬的,毕竟夏侯玄是上官的身份,郭淮也算是隐忍到家了,此番洛阳兵变的消息传来,郭淮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不用在夏侯玄的面前低声下气了。

    出了都督府,郭淮正欲上马,就见对面一骑飞驰而至,他沉声地喝问道:“来者何人?”

    对面马上之人道:“某乃朝廷信使,特来传诏。”

    郭淮当即道:“某乃雍州刺史郭淮是也,所传何诏?”

    信使一听,赶紧地递上诏书,道:“那正好,郭刺史,司马太傅有令,此诏书先与刺史过目。”

    郭淮接过诏书,打开一看,不禁哈哈大笑,道:“这诏书来得正是时候,走,我们回去宣诏去!”

第736章 贤妻良母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曹亮是在到达上党之后,才派方布前往长安,去联络夏侯玄的,曹亮的目的,显然是想着可以利用夏侯玄征西将军雍凉都督的身份背景,如果能掌控关中的话,那再好也不过了,这样就可以和并州互为犄角,共同对付和牵制司马懿。

    如果夏侯玄没有能力控制关中的话,曹亮也希望他可以到并州来,至少不用回洛阳,成为司马家的刀下之鬼。

    可显然方布还是来迟了一步,他快马加鞭从上党赶到长安,刚一进城,就瞧见了雍州军大规模的出行,夏侯玄已经离开了都督府,踏上了回归洛阳的行程,而想要从万军之中把夏侯玄捞出来,试比登天还难。

    不是曹亮不想早些和夏侯玄联系,而是他在河内之时,事务繁多,疲于奔命,实在是顾及不上,等到回到了上党,也确实是在第一时间派自己最为得力的护卫方布前往长安联络夏侯玄。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方布最终是和夏侯玄擦肩而过,没能够联系得上。

    方布没有在长安多做停留,探明情况之后他很快地离开了长安城,返回了上党。

    为了应对司马军可能的进攻,曹亮回到并州之后,便没有急着返回晋阳,而是暂时在上党停留了下来,战略性地放弃河内是迫不得已,毕竟曹亮在河内没有根基,而且河内的地形地势也确实不利于作战。

    而上党则不同,上党是一个盆地,四面群山环绕,地势十分的险要,再加上曹亮经营并州已有多年,在上党有很深的根基,所以放弃河内之后,第一个需要确保的,就是上党。

    进入上党之后,曹亮第一时间就着手布署上党的防御体系,他采用坚守关隘,加强纵深的防御策略,在上党郡建立起一套严密的防御阵地,那怕是司马懿调集十万大军前来,也确保能够抵挡得住。

    在外围,羊祜的步兵营依托险要的关隘和地势,在太行山和王屋山一线,构筑了第一道防线,司马军如果前来进攻的话,这第一道防线就是他们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在上党的盆地之中,曹亮则布署了越骑营和屯骑营这两支精锐骑兵营,加强纵深的防御手段,那怕司马军突破了第一道防线,曹亮也有充足的信心守住上党盆地。

    至于骁骑营,曹亮则暂时没有安排他们任务,毕竟这一次突围作战,骁骑营打得很艰苦,损失近半,急需要得到休整和补充。

    还好曹亮从王屋山得到了不少的兵器铠甲,而并州本身就是养马之地,最不缺的就是战马,只要征募一些骑士,骁骑营的重组相信很快就可以完成。

    骁骑营是曹演留给曹亮阳为丰厚的一笔遗产,这些年来同,这支昔日的虎豹雄师并没有因为疏于战阵的关系而变得战斗力锐减,相反的,在曹演近乎严苛的训练之下,骁骑营一直是枕戈待旦,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作战能力。

    如果不是曹演在后面挡住司马家的追兵,曹亮根本就没有机会渡过黄河,曹演以二千人马,挡住了司马氏的数万大军,连续血战了好几个时辰,为撤退的大军赢得了渡河的时间。

    为了父亲的遗愿,曹亮也绝不能让骁骑营就此垮掉,他要着力将骁骑营打造成为并州三大主力骑兵之一,成为并州军的柱石。

    当年让骁骑营达到和越骑营屯骑营那样的规模,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达成的,所以在其他各营积极备战的同时,骁骑营则是负责休整,没有任何的战斗任务。

    至于家眷,曹亮也是暂时地将他们安置在上党壶关,等以后有机会,再迁往晋阳。这段时间来,刘瑛总算暂时地从哀痛之中恢复过来,但是情绪依然十分的低落,曹亮只要有时间,就会陪在母亲的身边,尽可能多地给她一些安慰。

    羊徽瑜则时刻地守在刘瑛的身边,司马如也会多多地来陪伴她,有司马如这个鬼灵精在,家里的气氛就会活泼一点,少一些沉闷。

    曹亮其实还是比较担心刘瑛不会接受司马如,毕竟她是仇人的女儿,父亲曹演死于司马家之手,只怕刘瑛难以释怀。

    不过曹亮发现,这种担心倒是多余的,刘瑛并没有因为这一层的关系而疏远司马如,而司马如的乖巧和机灵很讨刘瑛的欢心,自然刘瑛也就认同和接受了司马如。

    这一日曹亮忙完公务赶回家中,发现家里的气氛明显的有些不一样,不禁诧异不已。

    这个临时的家安置在壶关的一座不大的院落之中,毕竟壶关虽然是郡城,但和洛阳的繁华程度根本就无法相比,曹亮也不愿意扰民,临时地找了一个院子安顿了下来。

    蜗居虽小,但今天收拾地却是非常的整洁,披红挂彩,俨然有一种办喜事的气氛,很简陋但不失温馨。

    曹亮有些诧异地问羊徽瑜怎么回事,羊徽瑜浅笑盈盈地反问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你可曾记得?”

    曹亮很是费力地想了想,依然是一头的雾水,既非生日,也非节日,曹亮实在是想不到有什么特殊的。

    “今天可是二月初六。”羊徽瑜特意地提醒他。

    “二月初六怎么了?”曹亮依然有些不解,他想不出二月初六算什么节日,如果一旦算有什么纪念意义的话,上个月的今天正是他们突围出洛阳的日子,也是和父亲罹难的日子差了一天。

    羊徽瑜无奈地笑了笑,道:“看来你真是忙晕了头,都不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了,今天可是你和如儿妹妹的大婚之日啊,娘说了,今天便让你们圆房,至于其他的礼仪,一切从简吧。”

    圆房?曹亮顿时为之一怔,他还真把这茬事给忘了,没想到刘瑛和羊徽瑜倒还惦记着,趁着曹亮不在的时候,已经张罗好了,怪不得一进门就看着不大相同呢。

第737章 长安的消息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曹亮是在到达上党之后,才派方布前往长安,去联络夏侯玄的,曹亮的目的,显然是想着可以利用夏侯玄征西将军雍凉都督的身份背景,如果能掌控关中的话,那再好也不过了,这样就可以和并州互为犄角,共同对付和牵制司马懿。

    如果夏侯玄没有能力控制关中的话,曹亮也希望他可以到并州来,至少不用回洛阳,成为司马家的刀下之鬼。

    可显然方布还是来迟了一步,他快马加鞭从上党赶到长安,刚一进城,就瞧见了雍州军大规模的出行,夏侯玄已经离开了都督府,踏上了回归洛阳的行程,而想要从万军之中把夏侯玄捞出来,试比登天还难。

    不是曹亮不想早些和夏侯玄联系,而是他在河内之时,事务繁多,疲于奔命,实在是顾及不上,等到回到了上党,也确实是在第一时间派自己最为得力的护卫方布前往长安联络夏侯玄。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方布最终是和夏侯玄擦肩而过,没能够联系得上。

    方布没有在长安多做停留,探明情况之后他很快地离开了长安城,返回了上党。

    为了应对司马军可能的进攻,曹亮回到并州之后,便没有急着返回晋阳,而是暂时在上党停留了下来,战略性地放弃河内是迫不得已,毕竟曹亮在河内没有根基,而且河内的地形地势也确实不利于作战。

    而上党则不同,上党是一个盆地,四面群山环绕,地势十分的险要,再加上曹亮经营并州已有多年,在上党有很深的根基,所以放弃河内之后,第一个需要确保的,就是上党。

    进入上党之后,曹亮第一时间就着手布署上党的防御体系,他采用坚守关隘,加强纵深的防御策略,在上党郡建立起一套严密的防御阵地,那怕是司马懿调集十万大军前来,也确保能够抵挡得住。

    在外围,羊祜的步兵营依托险要的关隘和地势,在太行山和王屋山一线,构筑了第一道防线,司马军如果前来进攻的话,这第一道防线就是他们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在上党的盆地之中,曹亮则布署了越骑营和屯骑营这两支精锐骑兵营,加强纵深的防御手段,那怕司马军突破了第一道防线,曹亮也有充足的信心守住上党盆地。

    至于骁骑营,曹亮则暂时没有安排他们任务,毕竟这一次突围作战,骁骑营打得很艰苦,损失近半,急需要得到休整和补充。

    还好曹亮从王屋山得到了不少的兵器铠甲,而并州本身就是养马之地,最不缺的就是战马,只要征募一些骑士,骁骑营的重组相信很快就可以完成。

    骁骑营是曹演留给曹亮阳为丰厚的一笔遗产,这些年来同,这支昔日的虎豹雄师并没有因为疏于战阵的关系而变得战斗力锐减,相反的,在曹演近乎严苛的训练之下,骁骑营一直是枕戈待旦,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作战能力。

    如果不是曹演在后面挡住司马家的追兵,曹亮根本就没有机会渡过黄河,曹演以二千人马,挡住了司马氏的数万大军,连续血战了好几个时辰,为撤退的大军赢得了渡河的时间。

    为了父亲的遗愿,曹亮也绝不能让骁骑营就此垮掉,他要着力将骁骑营打造成为并州三大主力骑兵之一,成为并州军的柱石。

    当年让骁骑营达到和越骑营屯骑营那样的规模,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达成的,所以在其他各营积极备战的同时,骁骑营则是负责休整,没有任何的战斗任务。

    至于家眷,曹亮也是暂时地将他们安置在上党壶关,等以后有机会,再迁往晋阳。这段时间来,刘瑛总算暂时地从哀痛之中恢复过来,但是情绪依然十分的低落,曹亮只要有时间,就会陪在母亲的身边,尽可能多地给她一些安慰。

    羊徽瑜则时刻地守在刘瑛的身边,司马如也会多多地来陪伴她,有司马如这个鬼灵精在,家里的气氛就会活泼一点,少一些沉闷。

    曹亮其实还是比较担心刘瑛不会接受司马如,毕竟她是仇人的女儿,父亲曹演死于司马家之手,只怕刘瑛难以释怀。

    不过曹亮发现,这种担心倒是多余的,刘瑛并没有因为这一层的关系而疏远司马如,而司马如的乖巧和机灵很讨刘瑛的欢心,自然刘瑛也就认同和接受了司马如。

    这一日曹亮忙完公务赶回家中,发现家里的气氛明显的有些不一样,不禁诧异不已。

    这个临时的家安置在壶关的一座不大的院落之中,毕竟壶关虽然是郡城,但和洛阳的繁华程度根本就无法相比,曹亮也不愿意扰民,临时地找了一个院子安顿了下来。

    蜗居虽小,但今天收拾地却是非常的整洁,披红挂彩,俨然有一种办喜事的气氛,很简陋但不失温馨。

    曹亮有些诧异地问羊徽瑜怎么回事,羊徽瑜浅笑盈盈地反问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你可曾记得?”

    曹亮很是费力地想了想,依然是一头的雾水,既非生日,也非节日,曹亮实在是想不到有什么特殊的。

    “今天可是二月初六。”羊徽瑜特意地提醒他。

    “二月初六怎么了?”曹亮依然有些不解,他想不出二月初六算什么节日,如果一旦算有什么纪念意义的话,上个月的今天正是他们突围出洛阳的日子,也是和父亲罹难的日子差了一天。

    羊徽瑜无奈地笑了笑,道:“看来你真是忙晕了头,都不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了,今天可是你和如儿妹妹的大婚之日啊,娘说了,今天便让你们圆房,至于其他的礼仪,一切从简吧。”

    圆房?曹亮顿时为之一怔,他还真把这茬事给忘了,没想到刘瑛和羊徽瑜倒还惦记着,趁着曹亮不在的时候,已经张罗好了,怪不得一进门就看着不大相同呢。

第738章 你想先听哪个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黎明即起是曹亮多少年在军中养成的习惯,只要听到鸡鸣的声音,不管睡得多沉,他都会醒过来。

    曹亮没有打扰司马如,一夜风狂雨骤,身疲力乏的司马如还沉睡梦乡,只是那雪藕般的玉臂落在被外,曹亮轻轻地给她掩好被角,出了屋。

    外面的天光已是大亮,只不过春寒峭冽,冰霜犹在枝头,曹亮练了一会儿剑,到也没再觉得寒冷了。

    还没等他练完剑,方布已经站到了一边,他是连夜快马从长安赶回来的,不过从方布的眼神之中,看不到一丝的疲态。

    他恭身站在不远处,这个位置对他来说是极为熟悉的,多年以来,每当曹亮晨起练剑的时候,他就是站在这儿全程陪同的,虽然现在他已经不再担任曹亮的贴身护卫了,但多年养成的习惯还是让他这么站着。

    不过曹亮看到了方布之后,却没有象往常一样继续练剑,而是收起了剑,来到了方布的身边,因为他等的,就是方布带来的最新消息。

    不过这个消息显然不是曹亮所希望听到的,方布赶到长安的时候,夏侯玄已经离职了,而且随同一万大军前往了洛阳。

    方布原原本本地将此次长安之行的所见所闻以及打探到的消息全部详细地告诉了曹亮,甚至包括一些不起眼的细节,方布都没有隐瞒。

    曹亮眉头紧蹙,看来司马懿下手还是比他快得多,不过这件事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夏侯玄在关中的地位,远比他想象之中还要差,整个关中的兵马大权,完全地掌握在郭淮的手中,夏侯玄贵为雍凉刺史征西将军,其实丁点的权力也没有,完全就是任人宰割的对象,曹亮之前对他抱有一定幻想,看来也是徒劳。

    司马懿虽然掌握了洛阳朝廷并得到了不少世家大族的支持,但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无所欲为,权倾天下,毕竟目前的封疆大吏,许多未必还是和司马懿一心的,比如说淮南的王凌,关中的夏侯玄以及兖州的令狐愚,幽州的丘俭,可都是和司马家政见不同的人物,是曹亮争取建立反司马同盟的基础。

    这其中关系最为熟络的自然是夏侯玄了,尽管曹亮也知道,夏侯玄在长安的地位比较尴尬,但毕竟夏侯玄在关中已经是任职五年了,如果他能控制一部分势力的话,还是有机会和并州形成犄角之势的。

    这也就是曹亮向关中派去方布的最主要的原因,曹亮希望关中的夏侯玄,和他一起来扛起对抗司马氏的大旗。

    但是很可惜,曹亮看到了这一点,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又如何能看不到,所以他火速地派人前往关中,将夏侯玄调任回京,而且将他的心腹之将郭淮,推到雍凉一把手的位置上。

    方布最终还是迟了一步,等他赶到长安的时候,夏侯玄已经是离开了长安,在大军的护送之下,前往了洛阳,与其说是护送,倒不如说是押送,此时夏侯玄的地位,和囚徒来说,也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押送夏侯玄回京的是小股部队,以方布的武力,营救出夏侯玄来其实并不太困难,但一万大军,想想也是不可能的事,所谓的万夫不挡之勇不过是形容词而己,在冷兵器时代,是不可能出现万人敌的。

    以曹亮原先的想法,如果夏侯玄真得无法在关中立足的话,倒不妨将他接到并州来,毕竟曹亮和他相交莫逆,曹亮不希望这么一个朋友死在司马氏的手中。

    但可惜的是,夏侯玄没有能够得到挽救,他返回了洛阳,踏上了那条属于他的不归路。

    还有一个人,是曹亮所牵挂的,那就是羊祜的岳父夏侯霸。不过方布到达长安的时候,夏侯霸已经是逃了出去,投奔了蜀国,这倒是和历史上的夏侯霸别无二致。

    在这一点上,夏侯霸显然要比夏侯玄更为地精明一些,回洛阳明显是死路一条,投奔蜀国虽然困难重重,但最起码还是可以看到希望的。

    所以夏侯霸明哲保身,选择了叛逃,这对羊祜来说,不算什么好消息,但也绝对算不上噩耗,活着,就有希望,那怕是身在异国他乡,终归还是有见面的机会的。

    其实最让曹亮引起警惕的,还是押送夏侯玄的那一万人,押送一个再危险的人物,也不至于会调动一万大军,司马懿此举,必然是另有深意的。

    如今司马氏的军队屯扎在河内,并没有主动地来进攻并州,但曹亮并不认为司马懿从此之后就休兵罢战,反而是会磨刀霍霍,随时可能发起进攻。

    之所以目前司马懿按兵不动,最主要的原因应当还是准备不足,曹亮知道,司马懿是一个谨慎持重的人,不打无准备之战,以目前河内的军队,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后勤保障上,显然都是不具备远征并州的。

    此次从关中调动了一万雍州军前往洛阳,显然与押送夏侯玄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支军队,毫无疑问是准备进攻并州的,司马懿正在调集各方面的军队,积蓄力量,准备对并州实施致命的一击。

    而且一万雍州军,远不止是此次调动的全部力量,司马懿肯定还会从别的方面再调集兵马,如果他的军队不能取得压倒性优势的时候,司马懿是不会轻易出兵的。

    从此次司马懿调集雍州军来看,司马懿俨然地玩一种拼图游戏,那雍州军究竟是最后的一块拼图,还是其中的某一块拼图,曹亮是不得而知的。

    不过司马懿如此行动,让曹亮更为地警觉起来,看来司马懿对此次进攻并州是极为重视的,调集天下之兵准备大举进犯,其规模,将会是空前的,曹亮必须要准备应对的准备才是。

    目前的防御布署,是按照此时司马军有洛阳及河内的兵力多少制定的,雍州军的到来,曹亮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才是。

第739章 令狐愚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黎明即起是曹亮多少年在军中养成的习惯,只要听到鸡鸣的声音,不管睡得多沉,他都会醒过来。

    曹亮没有打扰司马如,一夜风狂雨骤,身疲力乏的司马如还沉睡梦乡,只是那雪藕般的玉臂落在被外,曹亮轻轻地给她掩好被角,出了屋。

    外面的天光已是大亮,只不过春寒峭冽,冰霜犹在枝头,曹亮练了一会儿剑,到也没再觉得寒冷了。

    还没等他练完剑,方布已经站到了一边,他是连夜快马从长安赶回来的,不过从方布的眼神之中,看不到一丝的疲态。

    他恭身站在不远处,这个位置对他来说是极为熟悉的,多年以来,每当曹亮晨起练剑的时候,他就是站在这儿全程陪同的,虽然现在他已经不再担任曹亮的贴身护卫了,但多年养成的习惯还是让他这么站着。

    不过曹亮看到了方布之后,却没有象往常一样继续练剑,而是收起了剑,来到了方布的身边,因为他等的,就是方布带来的最新消息。

    不过这个消息显然不是曹亮所希望听到的,方布赶到长安的时候,夏侯玄已经离职了,而且随同一万大军前往了洛阳。

    方布原原本本地将此次长安之行的所见所闻以及打探到的消息全部详细地告诉了曹亮,甚至包括一些不起眼的细节,方布都没有隐瞒。

    曹亮眉头紧蹙,看来司马懿下手还是比他快得多,不过这件事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夏侯玄在关中的地位,远比他想象之中还要差,整个关中的兵马大权,完全地掌握在郭淮的手中,夏侯玄贵为雍凉刺史征西将军,其实丁点的权力也没有,完全就是任人宰割的对象,曹亮之前对他抱有一定幻想,看来也是徒劳。

    司马懿虽然掌握了洛阳朝廷并得到了不少世家大族的支持,但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无所欲为,权倾天下,毕竟目前的封疆大吏,许多未必还是和司马懿一心的,比如说淮南的王凌,关中的夏侯玄以及兖州的令狐愚,幽州的丘俭,可都是和司马家政见不同的人物,是曹亮争取建立反司马同盟的基础。

    这其中关系最为熟络的自然是夏侯玄了,尽管曹亮也知道,夏侯玄在长安的地位比较尴尬,但毕竟夏侯玄在关中已经是任职五年了,如果他能控制一部分势力的话,还是有机会和并州形成犄角之势的。

    这也就是曹亮向关中派去方布的最主要的原因,曹亮希望关中的夏侯玄,和他一起来扛起对抗司马氏的大旗。

    但是很可惜,曹亮看到了这一点,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又如何能看不到,所以他火速地派人前往关中,将夏侯玄调任回京,而且将他的心腹之将郭淮,推到雍凉一把手的位置上。

    方布最终还是迟了一步,等他赶到长安的时候,夏侯玄已经是离开了长安,在大军的护送之下,前往了洛阳,与其说是护送,倒不如说是押送,此时夏侯玄的地位,和囚徒来说,也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押送夏侯玄回京的是小股部队,以方布的武力,营救出夏侯玄来其实并不太困难,但一万大军,想想也是不可能的事,所谓的万夫不挡之勇不过是形容词而己,在冷兵器时代,是不可能出现万人敌的。

    以曹亮原先的想法,如果夏侯玄真得无法在关中立足的话,倒不妨将他接到并州来,毕竟曹亮和他相交莫逆,曹亮不希望这么一个朋友死在司马氏的手中。

    但可惜的是,夏侯玄没有能够得到挽救,他返回了洛阳,踏上了那条属于他的不归路。

    还有一个人,是曹亮所牵挂的,那就是羊祜的岳父夏侯霸。不过方布到达长安的时候,夏侯霸已经是逃了出去,投奔了蜀国,这倒是和历史上的夏侯霸别无二致。

    在这一点上,夏侯霸显然要比夏侯玄更为地精明一些,回洛阳明显是死路一条,投奔蜀国虽然困难重重,但最起码还是可以看到希望的。

    所以夏侯霸明哲保身,选择了叛逃,这对羊祜来说,不算什么好消息,但也绝对算不上噩耗,活着,就有希望,那怕是身在异国他乡,终归还是有见面的机会的。

    其实最让曹亮引起警惕的,还是押送夏侯玄的那一万人,押送一个再危险的人物,也不至于会调动一万大军,司马懿此举,必然是另有深意的。

    如今司马氏的军队屯扎在河内,并没有主动地来进攻并州,但曹亮并不认为司马懿从此之后就休兵罢战,反而是会磨刀霍霍,随时可能发起进攻。

    之所以目前司马懿按兵不动,最主要的原因应当还是准备不足,曹亮知道,司马懿是一个谨慎持重的人,不打无准备之战,以目前河内的军队,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后勤保障上,显然都是不具备远征并州的。

    此次从关中调动了一万雍州军前往洛阳,显然与押送夏侯玄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支军队,毫无疑问是准备进攻并州的,司马懿正在调集各方面的军队,积蓄力量,准备对并州实施致命的一击。

    而且一万雍州军,远不止是此次调动的全部力量,司马懿肯定还会从别的方面再调集兵马,如果他的军队不能取得压倒性优势的时候,司马懿是不会轻易出兵的。

    从此次司马懿调集雍州军来看,司马懿俨然地玩一种拼图游戏,那雍州军究竟是最后的一块拼图,还是其中的某一块拼图,曹亮是不得而知的。

    不过司马懿如此行动,让曹亮更为地警觉起来,看来司马懿对此次进攻并州是极为重视的,调集天下之兵准备大举进犯,其规模,将会是空前的,曹亮必须要准备应对的准备才是。

    目前的防御布署,是按照此时司马军有洛阳及河内的兵力多少制定的,雍州军的到来,曹亮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才是。

第740章 有客来访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桓范对曹亮道:“刚刚从洛阳传回来的消息,天子降诏,封王凌为太尉,仍兼任扬州都督,继续统领东南防线之兵马。”

    如今司马懿把持朝政,所谓天子降诏,也不过是司马懿的意志罢了,司马懿挟天子以令地方,拿着天子的诏书肆意妄为,或强行征辟,或曲意安抚,极尽司马懿的手段之能事。

    对付夏侯玄,司马懿采用的手段就是就地免职强调回京,而对付王凌,则是封官许愿,极尽安抚。

    现在与司马懿刀兵相见的,只有曹亮麾下的并州军,但其潜在的对手,又不止曹亮一家,其中最大的隐患就是淮南的王凌。

    由于长年与东吴交战的缘故,整个淮南防线是重兵集结,常备不懈,和关陇防线一样,成为魏**事上举足轻重的两大势力之一。

    由王凌把持的淮南之地,是司马懿最为忌惮的存在,如果不是曹亮在并州蠢蠢欲动,严重地威胁到了洛阳的安全,说不定司马懿就会把王凌列为第一个要对付的目标。

    但现在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司马懿只能采用远交近攻的方式,在河内集结起大量的军队,随时准备侵入并州,而对于王凌,司马懿则是极尽安抚,将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授予了王凌,也让王凌成为了目前唯一不在洛阳当职的三公。

    这显然没有出乎曹亮的预料,他轻松一笑道:“看来司马老贼还是挺下血本的,为了安抚王凌,居然舍得把太尉之职相授,那好歹也是三公职位,是朝廷的颜面所在,就是不知道他对并州这边有何封赏?”

    桓范白了他一眼,哼了一声,道:“将军想多了,司马懿已经将将军列为了曹爽余党,悬赏万户侯索取将军的首级。”

    曹亮哈哈一笑,司马懿开出如此之大的赏格来,倒也没有在曹亮的意料之外。“万户侯?看来司马老贼还是挺下血本的么,我们刚发了讨司马檄文,号召天下共讨国贼,他便开出这么高的悬赏,好大的手笔!”

    桓范却似乎没有开玩笑的心思,略带忧色地道:“关中那边已然是指望不上了,如果王凌肯接受太尉之职,最起码短时间内也是会按兵不动的,如此一来,司马懿便可以集中兵力进攻并州,形势不容乐观。”

    曹亮收起了笑容,一本正经地道:“王凌那家伙就是一根老油条,他现在恐怕正盼着鹤蚌相争,他好渔翁得利,所以他肯定会接受司马懿的安抚,按兵不动,所以想要引其为奥援,恐怕很难办到。”

    桓范也深有同感地道:“不错,王凌善于投机钻营,最好坐山观虎斗,他巴不得我们并州和司马懿杀个两败俱伤呢,这样的话他不但可以坐稳淮南,甚至还有机会问鼎中原,把持朝政,和这种人打交道,得多提防才是。”

    曹亮沉吟了一下,王凌是淮南一叛的首脑,不过此次叛乱,真正的主谋之人却不是王凌,而是他的外甥令狐愚。

    令狐愚是曹爽的亲信,曾担任过大将军长史,后来才出任的兖州刺史,曹爽伏诛之后,令狐愚担心自己被司马懿清算,所以才密谋叛乱,并与王凌相互勾结,准备改立楚王曹彪为新帝,只不过还未起事,令狐愚便病死了,而消息最终泄露了出去,为司马懿所知晓,突然发兵寿春,杀了王凌了一个措手不及,其实这个淮南一叛还未起事,就被司马懿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所以关键人物是令狐愚,如果曹亮想要有一支人马在南面牵制司马家的话,那么劝说令狐愚早些动手,肯定比劝说王凌要有用的多。

    曹亮便把劝说令狐愚的想法告诉了桓范,桓范当即表示赞同,他也认为劝说令狐愚成功的几率要比劝说王凌大的多,于是曹亮便派出心腹之人,前往兖州,秘密的会见令狐愚去了。

    ┈┈┈┈┈┈┈┈┈┈┈

    令狐愚原本不叫令狐愚,而叫做令狐浚,愚乃愚蠢之意,估计没有愿意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愚的,但令狐愚却不得不叫这个名,因为这个名,是文帝曹丕亲赐的,令狐愚就算不想用也不敢不用啊。

    之所以让曹丕专门为令狐浚改名,是因为令狐浚先前做和戎护军的时候,乌丸校尉田豫讨伐胡人有功,小小违反节度,令狐浚以律法制裁。曹丕大怒,将令狐浚戴上镣铐,拘禁起来,免去官职治罪。下诏:“浚何愚!”从此,将令狐浚改名为令狐愚。

    令狐愚当然不会满意这个名字,但这个名字是天子亲赐的,不管是褒是贬,令狐愚只能这么用着。

    不过劳动天子曹丕为他改名,估计满朝文武也就他有这么的“殊荣”,所以令狐愚不以为耻,与有荣焉。

    令狐愚自负才学,目空一切,他叔父弘农太守令狐邵忧虑地道:“令狐浚性情不受拘束,不加强品德修养而自高自大,一定会让家族灭亡。”

    令狐愚听闻之后,很是不服气,后来他升官之后,品秩凌驾于令狐邵之上,一次邂逅之时,令狐愚故意道:“当年的时候,听说您认为我成不了大材料,我现在到底怎么样呢?”冷嘲热讽之余,言语极尽张狂。

    令狐邵没有搭理他,回家后只说了一句:“令狐浚将来必牵连到我们啊!”

    后来令狐愚投靠曹爽,做了大将军长史,正始年间,又外放做了兖州刺史,背靠大树好乘凉,令狐愚有曹爽做靠山,在兖州自然混得是风声水起。

    不过这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当洛阳事变的消息传来,令狐愚顿时便懵了,曹爽这棵大树,说倒就倒,这让他接下来的日子怎么混?

    而司马懿在洛阳大开杀戒,清洗曹爽嫡系的的举动,更让令狐愚是胆战心惊,其实他很清楚,如果此刻他没有离开洛阳,还在曹爽身边当长史的话

第741章 另立新君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桓范对曹亮道:“刚刚从洛阳传回来的消息,天子降诏,封王凌为太尉,仍兼任扬州都督,继续统领东南防线之兵马。”

    如今司马懿把持朝政,所谓天子降诏,也不过是司马懿的意志罢了,司马懿挟天子以令地方,拿着天子的诏书肆意妄为,或强行征辟,或曲意安抚,极尽司马懿的手段之能事。

    对付夏侯玄,司马懿采用的手段就是就地免职强调回京

    现在与司马懿刀兵相见的,只有曹亮麾下的并州军,但其潜在的对手,又不止曹亮一家,其中最大的隐患就是淮南的王凌。

    由于长年与东吴交战的缘故,整个淮南防线是重兵集结,常备不懈,和关陇防线一样,成为魏**事上举足轻重的两大势力之一。

    由王凌把持的淮南之地,是司马懿最为忌惮的存在,如果不是曹亮在并州蠢蠢欲动,严重地威胁到了洛阳的安全,说不定司马懿就会把王凌列为第一个要对付的目标。

    但现在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司马懿只能采用远交近攻的方式,在河内集结起大量的军队,随时准备侵入并州,而对于王凌,司马懿则是极尽安抚,将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授予了王凌,也让王凌成为了目前唯一不在洛阳当职的三公。

    这显然没有出乎曹亮的预料,他轻松一笑道:“看来司马老贼还是挺下血本的,为了安抚王凌,居然舍得把太尉之职相授,那好歹也是三公职位,是朝廷的颜面所在,就是不知道他对并州这边有何封赏?”

    桓范白了他一眼,哼了一声,道:“将军想多了,司马懿已经将将军列为了曹爽余党,悬赏万户侯索取将军的首级。”

    曹亮哈哈一笑,司马懿开出如此之大的赏格来,倒也没有在曹亮的意料之外。“万户侯?看来司马老贼还是挺下血本的么,我们刚发了讨司马檄文,号召天下共讨国贼,他便开出这么高的悬赏,好大的手笔!”

    桓范却似乎没有开玩笑的心思,略带忧色地道:“关中那边已然是指望不上了,如果王凌肯接受太尉之职,最起码短时间内也是会按兵不动的,如此一来,司马懿便可以集中兵力进攻并州,形势不容乐观。”

    曹亮收起了笑容,一本正经地道:“王凌那家伙就是一根老油条,他现在恐怕正盼着鹤蚌相争,他好渔翁得利,所以他肯定会接受司马懿的安抚,按兵不动,所以想要引其为奥援,恐怕很难办到。”

    桓范也深有同感地道:“不错,王凌善于投机钻营,最好坐山观虎斗,他巴不得我们并州和司马懿杀个两败俱伤呢,这样的话他不但可以坐稳淮南,甚至还有机会问鼎中原,把持朝政,和这种人打交道,得多提防才是。”

    曹亮沉吟了一下,王凌是淮南一叛的首脑,不过此次叛乱,真正的主谋之人却不是王凌,而是他的外甥令狐愚。

    令狐愚是曹爽的亲信,曾担任过大将军长史,后来才出任的兖州刺史,曹爽伏诛之后,令狐愚担心自己被司马懿清算,所以才密谋叛乱,并与王凌相互勾结,准备改立楚王曹彪为新帝,只不过还未起事,令狐愚便病死了,而消息最终泄露了出去,为司马懿所知晓,突然发兵寿春,杀了王凌了一个措手不及,其实这个淮南一叛还未起事,就被司马懿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所以关键人物是令狐愚,如果曹亮想要有一支人马在南面牵制司马家的话,那么劝说令狐愚早些动手,肯定比劝说王凌要有用的多。

    曹亮便把劝说令狐愚的想法告诉了桓范,桓范当即表示赞同,他也认为劝说令狐愚成功的几率要比劝说王凌大的多,于是曹亮便派出心腹之人,前往兖州,秘密的会见令狐愚去了。

    ┈┈┈┈┈┈┈┈┈┈┈

    令狐愚原本不叫令狐愚,而叫做令狐浚,愚乃愚蠢之意,估计没有愿意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愚的,但令狐愚却不得不叫这个名,因为这个名,是文帝曹丕亲赐的,令狐愚就算不想用也不敢不用啊。

    之所以让曹丕专门为令狐浚改名,是因为令狐浚先前做和戎护军的时候,乌丸校尉田豫讨伐胡人有功,小小违反节度,令狐浚以律法制裁。曹丕大怒,将令狐浚戴上镣铐,拘禁起来,免去官职治罪。下诏:“浚何愚!”从此,将令狐浚改名为令狐愚。

    令狐愚当然不会满意这个名字,但这个名字是天子亲赐的,不管是褒是贬,令狐愚只能这么用着。

    不过劳动天子曹丕为他改名,估计满朝文武也就他有这么的“殊荣”,所以令狐愚不以为耻,与有荣焉。

    令狐愚自负才学,目空一切,他叔父弘农太守令狐邵忧虑地道:“令狐浚性情不受拘束,不加强品德修养而自高自大,一定会让家族灭亡。”

    令狐愚听闻之后,很是不服气,后来他升官之后,品秩凌驾于令狐邵之上,一次邂逅之时,令狐愚故意道:“当年的时候,听说您认为我成不了大材料,我现在到底怎么样呢?”冷嘲热讽之余,言语极尽张狂。

    令狐邵没有搭理他,回家后只说了一句:“令狐浚将来必牵连到我们啊!”

    后来令狐愚投靠曹爽,做了大将军长史,正始年间,又外放做了兖州刺史,背靠大树好乘凉,令狐愚有曹爽做靠山,在兖州自然混得是风声水起。

    不过这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当洛阳事变的消息传来,令狐愚顿时便懵了,曹爽这棵大树,说倒就倒,这让他接下来的日子怎么混?

    而司马懿在洛阳大开杀戒,清洗曹爽嫡系的的举动,更让令狐愚是胆战心惊,其实他很清楚,如果此刻他没有离开洛阳,还在曹爽身边当长史的话,此刻全家老小的人头,恐怕早就滚落在洛阳街头了。

第742章 新晋太尉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令狐刺史如果对司马懿的悬赏比较心动的话,倒不如此刻便斩某之首级,倒也可以换个千户侯当当。”

    令狐愚有些尴尬地一笑,在见到桓范第一眼的时候,或许他还真生出点那个念头,不过转念一想,令狐愚到是送上了桓范的人头,但未必自己的这颗项上人头,就能保得住,一样是曹爽的嫡系,都处于司马懿的打击范围,令狐愚送人头岂不连自己也送进去。

    “桓司农说笑了,某岂敢有此想法,只是不知桓司农千里迢迢而来,所为何事?”

    桓范悠然地道:“令狐刺史没在洛阳,自然不知道洛阳是如何的血腥与恐怖,司马懿为了排除异己,大肆杀戮,某幸得逃出洛阳,方才保下一颗人头来。令狐刺史也是当过大将军长史之人,如今能坐到兖州刺史的位置,也是沾了大将军不少的光,司马懿清除异己,此刻虽然没有轮到兖州,但是不出半年,司马懿必会有所动作,只怕令狐刺史也难逃噩运。”

    令狐愚此前就已经为此事是心力交瘁了,桓范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他心中的忧患,让令狐愚的神色为之大变,冷汗涔涔。

    “愿桓司农救我!”令狐愚连声乞求道。

    桓范是谁,那可是曹爽麾下有名的智囊人物,就连司马懿不敢轻视,曹爽等人尽皆伏诛,唯独桓范逃得性命,足可见其不凡之处,令狐愚本来就在迷茫之中,此刻如捉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说什么也不敢放弃。

    桓范悠然一笑道:“某此番正是为此而来,令狐刺史如果能听某一言,或许能逃过此劫。”

    令狐愚大喜过望,拱手道:“在下愿洗耳恭听。”

    桓范道:“辅国将军曹亮得先帝之遗诏,荣升为讨逆大都督,昭告天下,讨伐擅权谋逆之司马懿,其檄文令狐刺史想必也看到了,如果能顺意潮流,与曹讨逆一道,共同匡扶社稷,诛灭司马懿这些乱臣贼子,不但自己性命无忧,而且还能成为朝廷柱石,中兴之臣。”

    令狐愚当然是见过曹亮的檄文了,不过对于密诏,他却未敢轻信,毕竟这年头假的东西太多了,曹亮以一个死去近十年的皇帝的名义讨伐司马懿,似乎感觉有些不靠谱。

    “曹讨逆所持之密诏,可是真的出自先帝之手?”

    桓范正色地道:“这个自然,此密诏乃先帝亲自手书,有又玺印为凭,断然做不得假。”

    令狐愚听了桓范的保证,眉头依然是忧色冲冲地道:“曹讨逆拥兵数万,又坐拥并州险要之地,自然有着讨伐乱党的资本,而在下所领兖州,兵马有限,又无险要可依,就算起事,也未必能抵得过司马懿啊!”

    桓范到是从容不迫地道:“令狐刺史所患者,不过是内无精兵外无强援摆了,并州距离兖州虽远,但曹讨逆陈兵上党,虎视洛阳,司马懿如临大敌,又如何能分出兵马来,对付兖州,所以令狐刺史所虑无忧。更何况,王凌都督镇守淮南,坐拥雄兵,令狐刺史完全可以同他共商大计,相信令狐刺史凭借着与王都督的舅甥之情,共成大事。”

    令狐愚原本就有联合王凌的心思,此番听到了桓范之言,似乎吃了一颗定心丸,寻思道,看来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桓司农言之成理,在下谨遵教诲。”

    桓范装做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对他道:“楚王曹彪辖地可在令狐刺史的治下?”

    令狐愚疑惑地道:“不错,楚王曹彪正是在某的治下,只不过桓太守缘何会提及于他,难道一个无兵无势的藩王,还有什么利用价值不成?”

    桓范从令狐愚的态度之中,看清了他的想法,显然令狐愚并没有利用曹彪的想法,或许说最起码现在还没有那个想法,看来曹亮的判断是正确的,真正想要拥立曹彪为新君的事,未必就是令狐愚所能想出来的。

    桓范郑重其事地道:“当今天子暗弱无能,受司马懿挟制,为虎作伥,甘心为司马氏之傀儡,如此天子,又有何德何能执掌天下?楚王曹彪有勇有谋,德才兼备,可为天下新主,不知令狐刺史以为如何?”

    司马懿挟天子以令诸侯,确实在舆论上在法理上,是占据着制高点的,如果令狐愚和王凌有对抗司马懿的想法,那就必须另立新君,掌握朝廷的话语权,这样才能在舆论上压倒司马懿。

    历史上王凌起事,也确实有这个想法,但是最终没有成功,似乎与他们的犹豫不决有关,曹亮派桓范前来,主动地提出另立新君的主意,意图坚定他们的想法,只要在淮南竖起新君的旗号,想必对司马懿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令狐愚闻言眼前顿时为之一亮,虽然说另立新君等同于谋逆,一旦失败,那可是身死族灭的下场。但是本身只要他起兵对抗司马懿,就会被司马懿扣上谋反叛乱的帽子,所以立不立新君,对令独愚的前途命运并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如果侥幸成功了,那扶助新君的功劳,可是经天纬地的,从此令狐愚所呆的位子,可就不是区区一个刺史了,至少那也是朝廷三公之列。

    反正坐以待毙也是一个死,起兵反抗也是一个死,另立新君横竖也是一个死,总而言之,失败了的话,他就是死路一条。

    但成功了的话,那必是青步平云,光宗耀祖,风光无限。

    以前令狐愚不敢抱这种想法,但听了桓范的鼓动,心思顿时地活络了起来,既然要干,那就干一票大的。

    桓范看到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起身告辞,令狐愚倒是再三挽留,只是桓范去意甚决,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临行之前,桓范反复地叮咛令狐愚,要他在起事之前做好保密的工作,千万不可将消息泄露,否则一旦被司马懿知悉的话,会落一个孟达的下场。

第743章 甥舅密谋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令狐刺史如果对司马懿的悬赏比较心动的话,倒不如此刻便斩某之首级,倒也可以换个千户侯当当。”

    令狐愚有些尴尬地一笑,在见到桓范第一眼的时候,或许他还真生出点那个念头,不过转念一想,令狐愚到是送上了桓范的人头,但未必自己的这颗项上人头,就能保得住,一样是曹爽的嫡系,都处于司马懿的打击范围,令狐愚送人头岂不连自己也送进去。

    “桓司农说笑了,某岂敢有此想法,只是不知桓司农千里迢迢而来,所为何事?”

    桓范悠然地道:“令狐刺史没在洛阳,自然不知道洛阳是如何的血腥与恐怖,司马懿为了排除异己,大肆杀戮,某幸得逃出洛阳,方才保下一颗人头来。令狐刺史也是当过大将军长史之人,如今能坐到兖州刺史的位置,也是沾了大将军不少的光,司马懿清除异己,此刻虽然没有轮到兖州,但是不出半年,司马懿必会有所动作,只怕令狐刺史也难逃噩运。”

    令狐愚此前就已经为此事是心力交瘁了,桓范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他心中的忧患,让令狐愚的神色为之大变,冷汗涔涔。

    “愿桓司农救我!”令狐愚连声乞求道。

    桓范是谁,那可是曹爽麾下有名的智囊人物,就连司马懿不敢轻视,曹爽等人尽皆伏诛,唯独桓范逃得性命,足可见其不凡之处,令狐愚本来就在迷茫之中,此刻如捉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说什么也不敢放弃。

    桓范悠然一笑道:“某此番正是为此而来,令狐刺史如果能听某一言,或许能逃过此劫。”

    令狐愚大喜过望,拱手道:“在下愿洗耳恭听。”

    桓范道:“辅国将军曹亮得先帝之遗诏,荣升为讨逆大都督,昭告天下,讨伐擅权谋逆之司马懿,其檄文令狐刺史想必也看到了,如果能顺意潮流,与曹讨逆一道,共同匡扶社稷,诛灭司马懿这些乱臣贼子,不但自己性命无忧,而且还能成为朝廷柱石,中兴之臣。”

    令狐愚当然是见过曹亮的檄文了,不过对于密诏,他却未敢轻信,毕竟这年头假的东西太多了,曹亮以一个死去近十年的皇帝的名义讨伐司马懿,似乎感觉有些不靠谱。

    “曹讨逆所持之密诏,可是真的出自先帝之手?”

    桓范正色地道:“这个自然,此密诏乃先帝亲自手书,有又玺印为凭,断然做不得假。”

    令狐愚听了桓范的保证,眉头依然是忧色冲冲地道:“曹讨逆拥兵数万,又坐拥并州险要之地,自然有着讨伐乱党的资本,而在下所领兖州,兵马有限,又无险要可依,就算起事,也未必能抵得过司马懿啊!”

    桓范到是从容不迫地道:“令狐刺史所患者,不过是内无精兵外无强援摆了,并州距离兖州虽远,但曹讨逆陈兵上党,虎视洛阳,司马懿如临大敌,又如何能分出兵马来,对付兖州,所以令狐刺史所虑无忧。更何况,王凌都督镇守淮南,坐拥雄兵,令狐刺史完全可以同他共商大计,相信令狐刺史凭借着与王都督的舅甥之情,共成大事。”

    令狐愚原本就有联合王凌的心思,此番听到了桓范之言,似乎吃了一颗定心丸,寻思道,看来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桓司农言之成理,在下谨遵教诲。”

    桓范装做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对他道:“楚王曹彪辖地可在令狐刺史的治下?”

    令狐愚疑惑地道:“不错,楚王曹彪正是在某的治下,只不过桓太守缘何会提及于他,难道一个无兵无势的藩王,还有什么利用价值不成?”

    桓范从令狐愚的态度之中,看清了他的想法,显然令狐愚并没有利用曹彪的想法,或许说最起码现在还没有那个想法,看来曹亮的判断是正确的,真正想要拥立曹彪为新君的事,未必就是令狐愚所能想出来的。

    桓范郑重其事地道:“当今天子暗弱无能,受司马懿挟制,为虎作伥,甘心为司马氏之傀儡,如此天子,又有何德何能执掌天下?楚王曹彪有勇有谋,德才兼备,可为天下新主,不知令狐刺史以为如何?”

    司马懿挟天子以令诸侯,确实在舆论上在法理上,是占据着制高点的,如果令狐愚和王凌有对抗司马懿的想法,那就必须另立新君,掌握朝廷的话语权,这样才能在舆论上压倒司马懿。

    历史上王凌起事,也确实有这个想法,但是最终没有成功,似乎与他们的犹豫不决有关,曹亮派桓范前来,主动地提出另立新君的主意,意图坚定他们的想法,只要在淮南竖起新君的旗号,想必对司马懿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令狐愚闻言眼前顿时为之一亮,虽然说另立新君等同于谋逆,一旦失败,那可是身死族灭的下场。但是本身只要他起兵对抗司马懿,就会被司马懿扣上谋反叛乱的帽子,所以立不立新君,对令独愚的前途命运并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如果侥幸成功了,那扶助新君的功劳,可是经天纬地的,从此令狐愚所呆的位子,可就不是区区一个刺史了,至少那也是朝廷三公之列。

    反正坐以待毙也是一个死,起兵反抗也是一个死,另立新君横竖也是一个死,总而言之,失败了的话,他就是死路一条。

    但成功了的话,那必是青步平云,光宗耀祖,风光无限。

    以前令狐愚不敢抱这种想法,但听了桓范的鼓动,心思顿时地活络了起来,既然要干,那就干一票大的。

    桓范看到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起身告辞,令狐愚倒是再三挽留,只是桓范去意甚决,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临行之前,桓范反复地叮咛令狐愚,要他在起事之前做好保密的工作,千万不可将消息泄露,否则一旦被司马懿知悉的话,会落一个孟达的下场。

第744章 强渡黄河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这个时候,管事的前来禀报,称令狐愚派人送信来,只不过这次不同以往,送信的人要亲自面呈王凌。

    这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王凌轻笑了一声,他倒没有特别的在意,吩咐管事地将下书之人带进来。

    令狐愚的信使见到了王凌,这才恭恭敬敬地将火漆封好的书信呈给了王凌。

    如此郑重其事的传信方式让王凌心中犯起了一阵的狐疑,王凌对这个不太靠谱的外甥平日里倒是照顾有加,两人的关系一直相处的比较不错,而且王凌也很清楚,如果仅仅是一般的家书,令狐愚是不会这么重视的,还特意地让人传信人将书信面呈给他。

    难道这信里面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

    王凌倒是没有急于打开书信,而是不动声色地吩咐管事的将传信人带下去,好生招呼着,等他们都离开了,屋内再无他人之后,王凌才打开了这封书信。

    信的内容并不太长,但足够震憾,王凌只读了几行,就已经是冷汗涔涔,饶是饱经世故的他,也被令狐愚大胆而狂妄的计划所震慑住了。

    另立新君?!

    天子的废立岂可视同儿戏,如果失败的话,那肯定是身死族灭,无一人可以幸存。

    而令狐愚对这个计划已经有了详细的安排,就连新君的人选,令狐愚都已经是选好了。

    王凌将令狐愚的整封信读完,心情倒是平复了不少,令狐愚的处境,又何尝不是自己的处境,令狐愚做为曹爽的亲信,此次之所以能幸免于难,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放了外任,没有在京师任职,否则的话,就会陪同曹爽上了断头台。

    但侥幸逃过一劫未必就代表从此平安无事了,以司马懿残酷的手段来看,不是司马懿准备罢手,而是天下很大,还没有轮得上处理他们这边的事,现在司马懿陈兵河内,将攻击的矛头,对准了并州的曹亮。

    这时王凌才恍然大悟,原来司马懿封自己为太尉,并不是什么善心大发之举,而是一种缓兵之计,企图用高官厚禄来迷惑自己,他好集中兵力,全力去对付并州的曹亮。

    只怕将来的报复和清算,会来得更加的猛烈。

    识破了司马懿的企图,王凌的头脑也就变得更加的清醒了,司马懿也太小看人了,用一个太尉的官职,就妄想着可以拴住他,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司马懿并不是不想收拾王凌和令狐愚这些人,关键是他现在腾不出手来,并州的曹亮已经旗帜鲜明的反了,自然成为司马懿首要攻击的目标,其他的目标,只能是暂缓对付。

    而这无疑给了王凌和令狐愚一个天大的机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乘着这个时机,兖州和淮南完全可以揭竿而起,另立新君,和司马懿大干上一场。

    王凌暗暗嘉许,看来这个曾被曹丕所憎强行替他改名为愚的令狐愚并不是想像之中的那般愚蠢,恐怕是大智若愚的这个愚,他所制定的计划,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只需要在少数的细节上再精细地谋划谋划,那就接近完美了。

    于是,王凌即刻给令狐愚回信,对令狐愚所言之事,大为赞同,同意令狐愚从即日起筹备新君登基诸事宜,但他告诫令狐愚不可操之过急,司马懿不是正准备集结大军进犯并州吗,所以他们的行动完全可以不急不徐,等到司马懿和曹亮斗个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出手也不迟。

    至于兵马的准备,王凌倒也是更不着急,整个淮南的兵马,都归他调度,由于此前孙礼任扬州刺史,和王凌关系很僵,而孙礼是司马懿的得力干将,就如同插入淮南的一颗钉子,横竖让王凌感到难受。

    为了排挤孙礼,王凌是不遗余力的,而结果也是王凌比较满意的,孙礼被调往了豫州,担任豫州刺史,这样一来,整个淮南,就是王凌一手遮天的局面了。

    如果此时发动兵变,王凌敢说至少可以调动淮南九成以上的人马参与进来,如果再加上令狐愚的兖州,他们的实力是蔚为壮观的。

    王凌写好信之后,吩咐管事的将令狐愚派来的传信之人带回来,将写好的回信交给他,叮嘱其一定要将这封信传递给令狐愚,中间不得假手他人。

    信使倒是当即就应允了,反正他对信的内容一点也不敢兴趣,但对主人交待的事,却是完成的一丝不苟,所以他带好回信,又连夜踏上了归途。

    令狐愚至从送走了信使之后,心中一直忐忑不安,生怕王凌那边会否决他的建议,这样的话,单靠他兖州这边,是很难成就大事的。

    信使去的很快,来得也很疾,仅仅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他就从淮南的寿春折返回来,并且带回了王凌的信。

    令狐愚读过了王凌的回信,顿时感到莫名的兴奋,王凌竟然是全盘支持他的计划,这让令狐愚是大喜过望,看来拥立新君登基之事,也该正式地列入行动日程中了。

    楚王曹彪,是曹操的儿子,最初在曹丕时被封为弋阳王,后改封为楚王,迁移封地为白马,而白马就在兖州境内。

    身为兖州刺史的令狐愚自然少不了和曹彪见面,其间令狐愚就稍稍地显露出一点拥立曹彪的想法,让曹彪是莫名的兴奋。

    诸侯王就如同是圈在笼子里的名贵动物,一点自由也没有,虽然在自己的封地上可以呼风唤雨,但是,也仅此而己,按照朝廷的旧例,诸侯王是不容许踏出自己的封地了,如果一旦违反,就会受到重罚。

    曹彪也是有野心的一面,面对令狐愚投来的橄榄枝,他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两人一拍即合,也让令狐愚对另立新君的事上,有更加积极的表现。

    接到王凌的回信之后,令狐愚也就将心腹之士,此时任兖州主薄的张式唤来,命他以监察诸侯王的形势前往白马会见曹彪,接洽此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