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895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之中,又是一年过去了,嘉平三年不知不觉地来到了。

    司马懿的骑兵操练,已经完成了,这一点,经由他本人亲测过,新组建的骑兵在战斗力方面,与老骑兵完全是不相上下,唯一所欠缺的,恐怕就是战场经验了。

    不过这战场的经验,却是操练千遍万遍也不可能学到的,唯有真正踏足战场,在实战之中,才可以学得到的。

    所以在新年来临的伊始,司马懿撤消了操练营的编制,转而将这些骑兵全部地编入到战斗序列之中。

    进攻并州的最后一张拼图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到了司马懿真正排兵布阵调兵遣将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的司马懿,早就完成了他的战略布署,如果说这长达一年的时间司马懿都没有做出决断,那才是不正常的。

    有着充足的时间,司马懿在练兵之余,还是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计划。

    声东击西,便是司马懿最早的想法,最为让司马懿所倚仗的骑兵已经是确定了进攻的方向,为了能够顺利地攻下晋阳,司马懿在战略安排,排兵布阵上,还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

    如今在雁门关和苇泽关虽然都没有取得理想性的战果,但是从牵制目标这个任务上,这两路人马都应该是发挥的不错,吸引了并州军不少的人马,至少让曹亮的注意力东移,到目前为止,应该还没发现司马懿将会从河东郡进兵的企图。

    这当然和司马懿隐藏的手段有关,虽然说司马懿已经确定了以河东郡为主攻方向,但在调兵遣将的实际操作之中,却从来也没有流露出过这一点,所有没有人能摸得清司马懿的葫芦里,卖得究竟是什么药。

    就连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没有搞清楚司马懿的主攻方向究竟是什么地方,不过他们却是严格地执行着司马懿的命令,不敢出现任何的错误。

    屯兵河内!

    就是年后司马懿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十万步兵七万骑兵开始渡河,在河内郡完成集结,拉响了总攻的序幕。

    第一次进攻并州,司马懿打得就是上党,所以这一次再度陈兵河内,所有人都没有怀疑司马懿的进攻路线有什么问题,在那儿跌倒在那儿爬起来,这或许就是司马懿执着的一面吧。

    不过将上党列为首选战场,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毕竟上党距离洛阳很近,是并州俯瞰中原的一块跳板,上次曹亮就曾兵出上党,打败了陈泰,陈兵于黄河北岸,严重威胁到了洛阳的安全。

    出于这种考虑,司马懿初次进攻并州时,就是从上党入手,这一次似乎也不例外,司马懿第一个想要打掉的目标,依然还是上党郡。

    为了加快进军的速度,司马懿在黄河的三大渡口上,都架设了浮桥,人嘶马鸣,络绎不绝,整个黄河之上,十分的热闹,司马懿就是要赶在桃花汛来临之前,将所有的大军都调遣到河内郡去。

    司马军之中决战的气氛已经是相当的浓郁了,所有的人都在行色匆匆地准备着行装,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兴奋不已,或许他们期待这一刻,已经是太久了。

    司马懿的原配夫人张春华在高平陵事变的当年就去世了,虽然司马懿没有续弦也没有再扶立正室,但是如今柏灵筠在司马府的地位,俨然就是正室夫人一般。

    也许是老来得子的缘故吧,司马懿对他最小的儿子司马伦极为的宠爱,更何况,已经十岁的司马伦极为的聪明,深得司马懿的欢心,母凭子贵,柏灵筠在司马府的地位早已凌驾于其他的姬妾之上,就算是生过男丁的伏夫人和张夫人也无法与她相提并论,更何况那些没生过孩子的姬妾了。

    出征在即,柏灵筠亲自带着司马伦为司马懿送行,司马伦表现的极为地乖巧,他没有吟诗作赋来为司马懿壮行,只是小手拉着司马懿的衣带,默然垂泪。

    司马懿也一阵的伤感,不过他现在已经抱不动身高达到他胸口的司马伦了,他呵呵一笑,道:“伦儿,不必伤怀,为父这一次出征,将会是平生的最后一战,等平定了并州,为父回来,便不再走了,与你们共享天伦之乐。”

    回头司马懿对柏灵筠道:“灵筠,某不在时,照顾好伦儿,将来司马家的大业,还将落在他们的肩上。”

    “唯。”柏灵筠款款而拜,内心之中微微地窃喜,司马懿这话,分明有弦外之音,难不成他有让司马伦继承大业的想法?

    不过看看司马懿身边甲胄鲜明,气宇轩昂的司马师和司马昭,柏灵筠心中幽幽地叹了一声,这恐怕是自己想多了,就算司马懿有这个想法,虎狼一般的司马师和司马昭又怎么可能会答应,毕竟现在司马伦虽然已经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但十岁的年龄,却并不足以让他担当大任。

    除非……除非司马懿能够再多活十年,或许那个时候才有司马伦上位的可能,但这可能吗?

    不过柏灵筠也没有纠结于此,嗣位之争,往往是最为血腥也是最为残酷的,柏灵筠并不希望司马伦卷入到这场是非之中,她只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平平安安地长大,平平安安地享受一生的富贵就足矣,这种豪门之中的恩怨,还是免了吧。

    司马懿说完,便径直地登上了追锋车,以他的病体残躯,已经再难承受沉重的甲胄征袍了,此番出征,司马懿就穿了一件普通的灰袍,风起兮,衣袂飘飘,长长的衣带扫过他坚毅沉默的脸庞。

    司马懿没有回头,从出府的那一刻到离开洛阳城,他都没有回任何的一次头,出征,对于司马懿或许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但这一次,他明显地感受到了不同,是他老了吗?或许吧,但踏上这条征途,他便是义无反顾,也许这就是他的宿命吧!

第89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红红火火恍恍惚惚之中,又是一年过去了,嘉平三年不知不觉地来到了。

    司马懿的骑兵操练,已经完成了,这一点,经由他本人亲测过,新组建的骑兵在战斗力方面,与老骑兵完全是不相上下,唯一所欠缺的,恐怕就是战场经验了。

    不过这战场的经验,却是操练千遍万遍也不可能学到的,唯有真正踏足战场,在实战之中,才可以学得到的。

    所以在新年来临的伊始,司马懿撤消了操练营的编制,转而将这些骑兵全部地编入到战斗序列之中。

    进攻并州的最后一张拼图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到了司马懿真正排兵布阵调兵遣将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的司马懿,早就完成了他的战略布署,如果说这长达一年的时间司马懿都没有做出决断,那才是不正常的。

    有着充足的时间,司马懿在练兵之余,还是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计划。

    声东击西,便是司马懿最早的想法,最为让司马懿所倚仗的骑兵已经是确定了进攻的方向,为了能够顺利地攻下晋阳,司马懿在战略安排,排兵布阵上,还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

    如今在雁门关和苇泽关虽然都没有取得理想性的战果,但是从牵制目标这个任务上,这两路人马都应该是发挥的不错,吸引了并州军不少的人马,至少让曹亮的注意力东移,到目前为止,应该还没发现司马懿将会从河东郡进兵的企图。

    这当然和司马懿隐藏的手段有关,虽然说司马懿已经确定了以河东郡为主攻方向,但在调兵遣将的实际操作之中,却从来也没有流露出过这一点,所有没有人能摸得清司马懿的葫芦里,卖得究竟是什么药。

    就连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没有搞清楚司马懿的主攻方向究竟是什么地方,不过他们却是严格地执行着司马懿的命令,不敢出现任何的错误。

    屯兵河内!

    就是年后司马懿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十万步兵七万骑兵开始渡河,在河内郡完成集结,拉响了总攻的序幕。

    第一次进攻并州,司马懿打得就是上党,所以这一次再度陈兵河内,所有人都没有怀疑司马懿的进攻路线有什么问题,在那儿跌倒在那儿爬起来,这或许就是司马懿执着的一面吧。

    不过将上党列为首选战场,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毕竟上党距离洛阳很近,是并州俯瞰中原的一块跳板,上次曹亮就曾兵出上党,打败了陈泰,陈兵于黄河北岸,严重威胁到了洛阳的安全。

    出于这种考虑,司马懿初次进攻并州时,就是从上党入手,这一次似乎也不例外,司马懿第一个想要打掉的目标,依然还是上党郡。

    为了加快进军的速度,司马懿在黄河的三大渡口上,都架设了浮桥,人嘶马鸣,络绎不绝,整个黄河之上,十分的热闹,司马懿就是要赶在桃花汛来临之前,将所有的大军都调遣到河内郡去。

    司马军之中决战的气氛已经是相当的浓郁了,所有的人都在行色匆匆地准备着行装,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兴奋不已,或许他们期待这一刻,已经是太久了。

    司马懿的原配夫人张春华在高平陵事变的当年就去世了,虽然司马懿没有续弦也没有再扶立正室,但是如今柏灵筠在司马府的地位,俨然就是正室夫人一般。

    也许是老来得子的缘故吧,司马懿对他最小的儿子司马伦极为的宠爱,更何况,已经十岁的司马伦极为的聪明,深得司马懿的欢心,母凭子贵,柏灵筠在司马府的地位早已凌驾于其他的姬妾之上,就算是生过男丁的伏夫人和张夫人也无法与她相提并论,更何况那些没生过孩子的姬妾了。

    出征在即,柏灵筠亲自带着司马伦为司马懿送行,司马伦表现的极为地乖巧,他没有吟诗作赋来为司马懿壮行,只是小手拉着司马懿的衣带,默然垂泪。

    司马懿也一阵的伤感,不过他现在已经抱不动身高达到他胸口的司马伦了,他呵呵一笑,道:“伦儿,不必伤怀,为父这一次出征,将会是平生的最后一战,等平定了并州,为父回来,便不再走了,与你们共享天伦之乐。”

    回头司马懿对柏灵筠道:“灵筠,某不在时,照顾好伦儿,将来司马家的大业,还将落在他们的肩上。”

    “唯。”柏灵筠款款而拜,内心之中微微地窃喜,司马懿这话,分明有弦外之音,难不成他有让司马伦继承大业的想法?

    不过看看司马懿身边甲胄鲜明,气宇轩昂的司马师和司马昭,柏灵筠心中幽幽地叹了一声,这恐怕是自己想多了,就算司马懿有这个想法,虎狼一般的司马师和司马昭又怎么可能会答应,毕竟现在司马伦虽然已经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但十岁的年龄,却并不足以让他担当大任。

    除非……除非司马懿能够再多活十年,或许那个时候才有司马伦上位的可能,但这可能吗?

    不过柏灵筠也没有纠结于此,嗣位之争,往往是最为血腥也是最为残酷的,柏灵筠并不希望司马伦卷入到这场是非之中,她只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平平安安地长大,平平安安地享受一生的富贵就足矣,这种豪门之中的恩怨,还是免了吧。

    司马懿说完,便径直地登上了追锋车,以他的病体残躯,已经再难承受沉重的甲胄征袍了,此番出征,司马懿就穿了一件普通的灰袍,风起兮,衣袂飘飘,长长的衣带扫过他坚毅沉默的脸庞。

    司马懿没有回头,从出府的那一刻到离开洛阳城,他都没有回任何的一次头,出征,对于司马懿或许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但这一次,他明显地感受到了不同,是他老了吗?或许吧,但踏上这条征途,他便是义无反顾,也许这就是他的宿命吧!

第897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当杜预火速赶到雁门郡之后,幽州军则沿续着一贯慢慢吞吞,磨磨蹭蹭的行军风格,从蓟县出发,走了十几天,这才算是到达了代郡的平舒,这效率,让卫实在是无力吐槽了。

    丘俭是什么心思卫自然心知肚明,而且卫更清楚,自己当这个监军,完全是在刀尖上行走,如果丘俭想要起兵造反的话,那么自己恐怕就是他第一个拿来祭旗的。

    所以卫也不敢轻易地去逼迫丘俭,逼急了,还真没什么好果子吃,更何况,卫的这个身份确实也是十分敏感,虽然扛着朝廷的名义来扯虎皮,看似威风,但幽州军上下,却真没人把他当回事,他们只听命于丘俭。

    而丘俭暂时没有反心的话,自然也不敢拿卫怎么样,他的策略就是能拖则拖,能缓则缓,打仗的事他压根儿就不急,保存实力才是第一位的。

    不过抵达平舒之后,就已经到了幽州的边境了,再往前走,就踏入了并州的势力范围,肯定是会发生军事冲突的,这仗该怎么打,丘俭还真没有什么太好的准备。

    如果按兵不动吧,朝廷那边真得无法交待,可一旦打起来,局面又将会是丘俭所无法控制的。

    这个时候,丘俭突然接到一封密信,一封来自并州没有署名的密信,火漆封着,整个信封上,没有任何的一个字。

    幽州军没有人有胆量来拆看这封信,于是几经辗转,密信还是完好如初的交到了丘俭的手中。

    并州和幽州,一直以来都没有互通消息,毕竟曹亮和丘俭不熟,再加上幽州比并州更偏僻,以前曹亮的重心,始终是放在中原一带的,只有这次丘俭兵临并州边境,双方才有了第一次的接触。

    丘俭拆信看了一下,他没有像一般人一样从开头到结尾顺序来读,第一眼他先瞧的是落款,果然不出所料,落款人是讨逆大都督辅国将军曹亮。

    曹亮的讨逆大都督别人或许不认,但对于丘俭来说,这是先帝曹的遗命,自然没有不认的道理。

    不过丘俭琮是想看一下曹亮有什么话说,他很快地将曹亮的书信从头到尾的读了一遍,陷入了沉思之中。

    桓范可是三国末年出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不但字写得漂亮,而且内容写得更漂亮,引经据典,洋洋洒洒,词藻华美。

    可以说这封信来得恰到好处,如果没有并州方面的配合,丘俭就算是想演戏也只能是独角戏,演砸的风险很大,而和曹亮配合演双簧,那才是真正的完美无缺。

    ┄┄┄┄┄┄┄┄┄┄┄┄┄┄┄┄┄┄┄┄┄┄┄┄┄┄

    “父亲,好消息啊,丘俭率兵一路西进,连克剧阳、汪陶、阴馆,直逼雁门,形势一片大好。”司马师手拿战报,兴冲冲地来见司马懿,还没进门,就高声嚷上了。

    “是吗?”司马懿淡淡地地应了一声,顺手从案上抄起一封书信,递给了司马师,道:“你再瞧瞧这个。”

    司马师疑感地接过书信,这封信的内容,可比他手中的握着的战报写得详细的多,司马师读了一遍,明显的愣住了。

    信自然是卫写得,他不但担任着幽州的监军,负责督促和监管幽州军,而且还负责着向司马懿密报幽州的情况,这封信便是卫到达幽州之后的情况汇总,详细地阐述了幽州那边的真实情况。

    司马师恨声地道:“按卫监军所言,丘俭与曹亮是沆瀣一气,所谓的连取晋北三城,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这个丘俭,看来是包藏祸心意图谋反,真是留他不得。”

    司马师手里的战报,自然是丘俭写得,所谓的连取三城,倒也不假的,不过这完全是在并州军的“配合”下才打出这样的战绩来的,卫的密报之中,自然有详细的说明,幽州军攻破剧阳、汪陶、阴馆三座城池,几乎是兵不血刃,根本就没有经历过像样的战斗。

    是他们之间打默契战,还是并州军的战略性放弃,这一点卫倒是没有自己去妄加猜测,而是只把战斗的过程描述了一遍,让司马懿自己去判断。

    司马师表现的极为愤怒,原本他接到这个好消息的时候心情愉悦,此时此刻却被卫的来信搞得荡然无存。

    司马懿却始终的一脸平静,似乎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事实上,出现这个结果对司马懿来说也不算意外,丘俭本来就怀有二心,出工不出力,逼迫他上阵,自然也没指望他能创造什么骄人的战绩。

    司马懿在晋北用兵的目的,最主要的还是起到牵制的作用,打乱曹亮的战略布署,以方便他后续的用兵策略。

    同时这也是逼着丘俭做出选择,让他和曹亮拼个二虎俱伤。不过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那么接下来,司马懿就很有可能执行他的第二套作战方案了。

    毕竟司马懿行事缜密,从不打无准备之战,幽州的丘俭既然是他的心腹大患,司马懿又岂能无备。

    曾经在辽东战场上共过事,司马懿对丘俭还是比较了解的,虽然说丘俭打仗还可以,文韬武略上面,都有一手,但性格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在重大问题上,往往是患得患失,正因为如此,他才坐失了起兵的良机。

    如果在淮南发生叛乱的话,丘俭在幽州趁机起兵,那么对于司马懿来说,确实是比较头疼的事,他在中原的兵力,大部分都安排到了防范并州的曹亮上面,如果丘俭在幽州起兵并顺势南下的话,那么谁来挡得住他,还真是一个难解的题。

    毕竟冀州的吕据还在派兵攻打苇泽关,冀州几乎无兵可御,丘俭挥师南下的话,无兵可御。

    这样的天赐良机,

第898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当杜预火速赶到雁门郡之后,幽州军则沿续着一贯慢慢吞吞,磨磨蹭蹭的行军风格,从蓟县出发,走了十几天,这才算是到达了代郡的平舒,这效率,让卫实在是无力吐槽了。

    丘俭是什么心思卫自然心知肚明,而且卫更清楚,自己当这个监军,完全是在刀尖上行走,如果丘俭想要起兵造反的话,那么自己恐怕就是他第一个拿来祭旗的。

    所以卫也不敢轻易地去逼迫丘俭,逼急了,还真没什么好果子吃,更何况,卫的这个身份确实也是十分敏感,虽然扛着朝廷的名义来扯虎皮,看似威风,但幽州军上下,却真没人把他当回事,他们只听命于丘俭。

    而丘俭暂时没有反心的话,自然也不敢拿卫怎么样,他的策略就是能拖则拖,能缓则缓,打仗的事他压根儿就不急,保存实力才是第一位的。

    不过抵达平舒之后,就已经到了幽州的边境了,再往前走,就踏入了并州的势力范围,肯定是会发生军事冲突的,这仗该怎么打,丘俭还真没有什么太好的准备。

    如果按兵不动吧,朝廷那边真得无法交待,可一旦打起来,局面又将会是丘俭所无法控制的。

    这个时候,丘俭突然接到一封密信,一封来自并州没有署名的密信,火漆封着,整个信封上,没有任何的一个字。

    幽州军没有人有胆量来拆看这封信,于是几经辗转,密信还是完好如初的交到了丘俭的手中。

    并州和幽州,一直以来都没有互通消息,毕竟曹亮和丘俭不熟,再加上幽州比并州更偏僻,以前曹亮的重心,始终是放在中原一带的,只有这次丘俭兵临并州边境,双方才有了第一次的接触。

    丘俭拆信看了一下,他没有像一般人一样从开头到结尾顺序来读,第一眼他先瞧的是落款,果然不出所料,落款人是讨逆大都督辅国将军曹亮。

    曹亮的讨逆大都督别人或许不认,但对于丘俭来说,这是先帝曹的遗命,自然没有不认的道理。

    不过丘俭琮是想看一下曹亮有什么话说,他很快地将曹亮的书信从头到尾的读了一遍,陷入了沉思之中。

    桓范可是三国末年出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不但字写得漂亮,而且内容写得更漂亮,引经据典,洋洋洒洒,词藻华美。

    可以说这封信来得恰到好处,如果没有并州方面的配合,丘俭就算是想演戏也只能是独角戏,演砸的风险很大,而和曹亮配合演双簧,那才是真正的完美无缺。

    ┄┄┄┄┄┄┄┄┄┄┄┄┄┄┄┄┄┄┄┄┄┄┄┄┄┄

    “父亲,好消息啊,丘俭率兵一路西进,连克剧阳、汪陶、阴馆,直逼雁门,形势一片大好。”司马师手拿战报,兴冲冲地来见司马懿,还没进门,就高声嚷上了。

    “是吗?”司马懿淡淡地地应了一声,顺手从案上抄起一封书信,递给了司马师,道:“你再瞧瞧这个。”

    司马师疑感地接过书信,这封信的内容,可比他手中的握着的战报写得详细的多,司马师读了一遍,明显的愣住了。

    信自然是卫写得,他不但担任着幽州的监军,负责督促和监管幽州军,而且还负责着向司马懿密报幽州的情况,这封信便是卫到达幽州之后的情况汇总,详细地阐述了幽州那边的真实情况。

    司马师恨声地道:“按卫监军所言,丘俭与曹亮是沆瀣一气,所谓的连取晋北三城,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这个丘俭,看来是包藏祸心意图谋反,真是留他不得。”

    司马师手里的战报,自然是丘俭写得,所谓的连取三城,倒也不假的,不过这完全是在并州军的“配合”下才打出这样的战绩来的,卫的密报之中,自然有详细的说明,幽州军攻破剧阳、汪陶、阴馆三座城池,几乎是兵不血刃,根本就没有经历过像样的战斗。

    是他们之间打默契战,还是并州军的战略性放弃,这一点卫倒是没有自己去妄加猜测,而是只把战斗的过程描述了一遍,让司马懿自己去判断。

    司马师表现的极为愤怒,原本他接到这个好消息的时候心情愉悦,此时此刻却被卫的来信搞得荡然无存。

    司马懿却始终的一脸平静,似乎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事实上,出现这个结果对司马懿来说也不算意外,丘俭本来就怀有二心,出工不出力,逼迫他上阵,自然也没指望他能创造什么骄人的战绩。

    司马懿在晋北用兵的目的,最主要的还是起到牵制的作用,打乱曹亮的战略布署,以方便他后续的用兵策略。

    同时这也是逼着丘俭做出选择,让他和曹亮拼个二虎俱伤。不过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那么接下来,司马懿就很有可能执行他的第二套作战方案了。

    毕竟司马懿行事缜密,从不打无准备之战,幽州的丘俭既然是他的心腹大患,司马懿又岂能无备。

    曾经在辽东战场上共过事,司马懿对丘俭还是比较了解的,虽然说丘俭打仗还可以,文韬武略上面,都有一手,但性格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在重大问题上,往往是患得患失,正因为如此,他才坐失了起兵的良机。

    如果在淮南发生叛乱的话,丘俭在幽州趁机起兵,那么对于司马懿来说,确实是比较头疼的事,他在中原的兵力,大部分都安排到了防范并州的曹亮上面,如果丘俭在幽州起兵并顺势南下的话,那么谁来挡得住他,还真是一个难解的题。

    毕竟冀州的吕据还在派兵攻打苇泽关,冀州几乎无兵可御,丘俭挥师南下的话,无兵可御。

    这样的天赐良机,

第899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先喝口茶,这可是刚沏好的菊花茶,败火!”

    裴秀真得有些无语了,前线的军情十分火急,难得曹亮居然还能如此的气定神闲,似乎自信的有些过头了吧。

    裴秀倒不是怀疑曹亮的判断,但是战场上的状况可不是一成不变的,万一司马懿改变了计划呢,曹亮的自信不就变成了自负吗?

    他转头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桓范,道:“桓军师,你劝劝主公吧,再这么下去,上党怕是要守不住了。”

    桓范对曹亮道:“主公,裴参军担忧的也不无道理,司马懿老奸巨滑,虽然是佯攻石门关,但如果我们不派兵救援,或许他会改佯攻为实攻,以现在双方之兵力对比,想要守住石门关,恐非易事。”

    战场之上,经验丰富的主将往往会审时度势,临机权变,并不拘泥于一种战法,司马懿主攻的方向是河东郡不假,但是如果被他发现并州军的破绽就是在石门关的话,改变原先的战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但这不禁让曹亮陷入了纠结之中,一旦调兵救援上党,那么原先的战略布署就会被打乱,而到时候司马懿转战河东的话,曹亮又得从上党往回调兵,这样疲于奔命,被司马懿牵着鼻子走的话,形势将会变得极为不利。

    曹亮皱了皱眉头,这事他不是没有考虑过,但频繁的军事调动必然会打乱己方的军事部署,往往会得不偿失,所以曹亮选择先让王坚守一段时间,看看形势的变化再说。

    桓范又如何不知道这个道理,毕竟现在所有的战略布署都是他和曹亮共同协商出来的,他沉吟了片刻,道:“主公,石门关那边不得不救,而我们现在确实是无兵可调,晋阳周围,倒是还有数万屯田之民,临时将他们武装起来,打上步兵营和先登营的旗号,南下上党,或许可以迷惑司马懿一下,令其改变战略。”

    晋中地区沃野百里,是并州军屯田最为集中之处,不过为了备战,曹亮早已放弃了军屯,而是招募了不少的流民来进行屯田,按理说这些民屯的流民是不具备战斗能力的,但现在形势紧迫,他也不妨让他们客串一下,打上步兵营和先登营的旗号,虚张声势,瞒天过海。

    如今并州军的武库之中,储备充足,几万件的军械和军服倒是不缺,装备出一支军队来是很简单的事,但是不是说普通的流民拿起武器就能成为士兵,这样的战斗力基本上是弱成了渣,一旦真得上了战场,立刻会原形毕露,不堪一击。

    所以,这样的军队也就是只能凑凑数而已,起到点威吓的作用,不过在目前的这种形势下,倒也不失为一条妙计。

    于是曹亮下令从屯民之中挑选出两万左右的人来,从武库之中调拨了一批武器和装备,将这些屯民武装了起来,再打上步兵营和先登营的旗号,咋一看,还真是有模有样,像那么一回事。

    虽然并州的屯田从最初的军屯改为了民屯,但是军事化管理却一直没有变化,所以在纪律性方面,有负责屯田的官员监管着,倒也不致于乱成一锅粥。

    不过战斗力方面,就实在是不敢恭维了,没有进行过任何军事训练的屯民,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早些年的黄巾军,大概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水淮吧,那时候,张角振臂一呼,应者如云,甚至锄头棍棒都能成为武器。

    相比于黄巾军,现在曹亮武装出来的这支军队最起码有统一的军服和制式的武器,从外表看起来是不露怯的。

    这自然也就是曹亮要的效果了,现在司马军混在并州的奸细众多,如此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南下,不可能不被他们所发现,这样的军队还真是给他们看的,曹亮亲自检阅了一下,便下令他们大张旗鼓地南下上党了。

    ┄┄┄┄┄┄┄┄┄┄┄┄┄┄┄┄┄┄┄┄┄┄┄┄┄

    石门关的战斗正酣,尽管司马军的伤亡很大,但对于数量庞大的司马军来说,这么一点的伤亡不过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的。

    不过眼看着形势对司马军变得有利,但司马懿却是眉头紧锁,脸色阴郁,看来并州的形势并非如他所愿。

    司马懿此次进攻并州,主攻的方向自然不是地形势复杂的上党郡,他集结了如此庞大的骑兵,当然要利用骑兵的优势,只有河东郡这样开阔而平坦的地形,才方便实施司马懿的计划。

    不过在进军河东之前,司马懿还是玩了一个声东击西的小把戏,他集结重兵于河内郡并派兵去攻打石门关,目的显而易见,那就是迫使并州军大规模的增援上党,这样一来,河东郡那边必然是防御空虚,这样便有利于司马军的行动。

    但是曹亮似乎并不中计,并没有向上党这边增派援兵,是曹亮对上党的防御力量足够自信,还是他早已识破了自己的战略,这一点司马懿还真有些吃不准。

    司马懿原计划在石门关虚晃一枪,吸引到并州军来援之后,便立刻转战河东,迅速地向介休兹氏一带发起进攻,打并州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现在情况有变,他也只能是暂缓行动,加强了对石门关的攻击力度,或许司马懿现在又有了新的主意,既然曹亮不派援兵来救石门关,那干脆先把石门关打下来,看看形势的发展,再做战略调整不迟。

    于是司马懿下令给司马师,让他增派攻击的军队,对石门关进行强攻,争取近期内拿下石门关。

    司马师正待调集军队发起强攻,忽然接到了并州细作的禀报,他看了一下,原来是并州军派兵南下救援上党了,人数多达两万余人,那旗号也看得分明,是并州军的步兵营和先登营。

    司马师不怒反喜,立刻快步赶往中军帐,把这个消息禀报给了司马懿。

第900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先喝口茶,这可是刚沏好的菊花茶,败火!”

    裴秀真得有些无语了,前线的军情十分火急,难得曹亮居然还能如此的气定神闲,似乎自信的有些过头了吧。

    裴秀倒不是怀疑曹亮的判断,但是战场上的状况可不是一成不变的,万一司马懿改变了计划呢,曹亮的自信不就变成了自负吗?

    他转头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桓范,道:“桓军师,你劝劝主公吧,再这么下去,上党怕是要守不住了。”

    桓范对曹亮道:“主公,裴参军担忧的也不无道理,司马懿老奸巨滑,虽然是佯攻石门关,但如果我们不派兵救援,或许他会改佯攻为实攻,以现在双方之兵力对比,想要守住石门关,恐非易事。”

    战场之上,经验丰富的主将往往会审时度势,临机权变,并不拘泥于一种战法,司马懿主攻的方向是河东郡不假,但是如果被他发现并州军的破绽就是在石门关的话,改变原先的战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但这不禁让曹亮陷入了纠结之中,一旦调兵救援上党,那么原先的战略布署就会被打乱,而到时候司马懿转战河东的话,曹亮又得从上党往回调兵,这样疲于奔命,被司马懿牵着鼻子走的话,形势将会变得极为不利。

    曹亮皱了皱眉头,这事他不是没有考虑过,但频繁的军事调动必然会打乱己方的军事部署,往往会得不偿失,所以曹亮选择先让王坚守一段时间,看看形势的变化再说。

    桓范又如何不知道这个道理,毕竟现在所有的战略布署都是他和曹亮共同协商出来的,他沉吟了片刻,道:“主公,石门关那边不得不救,而我们现在确实是无兵可调,晋阳周围,倒是还有数万屯田之民,临时将他们武装起来,打上步兵营和先登营的旗号,南下上党,或许可以迷惑司马懿一下,令其改变战略。”

    晋中地区沃野百里,是并州军屯田最为集中之处,不过为了备战,曹亮早已放弃了军屯,而是招募了不少的流民来进行屯田,按理说这些民屯的流民是不具备战斗能力的,但现在形势紧迫,他也不妨让他们客串一下,打上步兵营和先登营的旗号,虚张声势,瞒天过海。

    如今并州军的武库之中,储备充足,几万件的军械和军服倒是不缺,装备出一支军队来是很简单的事,但是不是说普通的流民拿起武器就能成为士兵,这样的战斗力基本上是弱成了渣,一旦真得上了战场,立刻会原形毕露,不堪一击。

    所以,这样的军队也就是只能凑凑数而已,起到点威吓的作用,不过在目前的这种形势下,倒也不失为一条妙计。

    于是曹亮下令从屯民之中挑选出两万左右的人来,从武库之中调拨了一批武器和装备,将这些屯民武装了起来,再打上步兵营和先登营的旗号,咋一看,还真是有模有样,像那么一回事。

    虽然并州的屯田从最初的军屯改为了民屯,但是军事化管理却一直没有变化,所以在纪律性方面,有负责屯田的官员监管着,倒也不致于乱成一锅粥。

    不过战斗力方面,就实在是不敢恭维了,没有进行过任何军事训练的屯民,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早些年的黄巾军,大概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水淮吧,那时候,张角振臂一呼,应者如云,甚至锄头棍棒都能成为武器。

    相比于黄巾军,现在曹亮武装出来的这支军队最起码有统一的军服和制式的武器,从外表看起来是不露怯的。

    这自然也就是曹亮要的效果了,现在司马军混在并州的奸细众多,如此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南下,不可能不被他们所发现,这样的军队还真是给他们看的,曹亮亲自检阅了一下,便下令他们大张旗鼓地南下上党了。

    ┄┄┄┄┄┄┄┄┄┄┄┄┄┄┄┄┄┄┄┄┄┄┄┄┄

    石门关的战斗正酣,尽管司马军的伤亡很大,但对于数量庞大的司马军来说,这么一点的伤亡不过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的。

    不过眼看着形势对司马军变得有利,但司马懿却是眉头紧锁,脸色阴郁,看来并州的形势并非如他所愿。

    司马懿此次进攻并州,主攻的方向自然不是地形势复杂的上党郡,他集结了如此庞大的骑兵,当然要利用骑兵的优势,只有河东郡这样开阔而平坦的地形,才方便实施司马懿的计划。

    不过在进军河东之前,司马懿还是玩了一个声东击西的小把戏,他集结重兵于河内郡并派兵去攻打石门关,目的显而易见,那就是迫使并州军大规模的增援上党,这样一来,河东郡那边必然是防御空虚,这样便有利于司马军的行动。

    但是曹亮似乎并不中计,并没有向上党这边增派援兵,是曹亮对上党的防御力量足够自信,还是他早已识破了自己的战略,这一点司马懿还真有些吃不准。

    司马懿原计划在石门关虚晃一枪,吸引到并州军来援之后,便立刻转战河东,迅速地向介休兹氏一带发起进攻,打并州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现在情况有变,他也只能是暂缓行动,加强了对石门关的攻击力度,或许司马懿现在又有了新的主意,既然曹亮不派援兵来救石门关,那干脆先把石门关打下来,看看形势的发展,再做战略调整不迟。

    于是司马懿下令给司马师,让他增派攻击的军队,对石门关进行强攻,争取近期内拿下石门关。

    司马师正待调集军队发起强攻,忽然接到了并州细作的禀报,他看了一下,原来是并州军派兵南下救援上党了,人数多达两万余人,那旗号也看得分明,是并州军的步兵营和先登营。

    司马师不怒反喜,立刻快步赶往中军帐,把这个消息禀报给了司马懿。

第901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司马懿云集于河内的大军,必须要走轵关道才能抵达安邑。

    轵关陉位于太行山脉的尾梢,相比起其他的陉道来,轵关陉相对而言宽阔平坦一些,这得益于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他为了称霸中原,所以特意地拓宽加固了这条道路,使晋国的军队出入方便,所以这条路也被成为“王霸之路”。

    战国时,白起率秦军下轵道,破直观,多之城,收降韩国野王。随即切断“太行道“,隔绝了韩国国都新郑通往上党的交通。上党守冯亭不愿投降,改投降于赵国引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随着赵国战败,秦国扫平了其统一进程中的最大障碍。

    司马懿陈兵于河内,想去河东郡,自然必须要走轵关道,当然在此之前,司马懿早就派人勘测好了,更何况这条险道,一直也处于司马军的控制之下,司马懿由河内去往河东,倒不用担心路途受阻的情况。

    等并州军的援兵将到未到之时,司马懿果断地下达了撤军的命令,原本还在狂攻石门关的军队有如落潮一般,眨眼之间就撤了个干干净净,搞得王还比较莫名,以为司马懿要搞什么花招手段,所以在司马军撤退之后,长水营一直还保持着高度的警戒,以防止司马军卷土重来。

    不过等待良久,王还是没有发现司马军有什么阴谋诡计,按理说这很不正常,一直以来司马军都是攻势如潮的,长水营为了防守石门关,已经是倾尽了全力,但仍然处于一种绝对的劣势之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长水营最多也就再能支撑几天的时间了。

    而眼看就要得手的司马军在这个时候突然地撤军了,司马懿的这一举动让王感觉到匪夷所思,在确定司马军确实已经退兵并且没有任何的反攻企图的时候,王总算是可以松下一口气来。

    这个时候,王才接到援兵抵达高都的消息,王一直关注于石门关的防守,对于后防的事情并不知情,而且由于这支援兵不过是由一群乌合之众一般的屯民组成的,根本不具备战斗能力,他们的作用,最多也就是迷惑一下司马懿的,所以曹亮也一直没有通知王援兵的事,直到这支队伍抵达高都,王才知道晋阳方向派了军队过来。

    不过高都已经是他们的终点站了,曹亮是不可能把这么一支战斗力弱成渣的临时军队派上战场的,否则打一仗之后就露馅了。

    但王还是好生奇怪,按理说就算是晋阳方面派来了援兵,也不应该吓住司马懿吧,长水营再加上两万的援军,撑死也就是三万人,而且还不把已经伤亡了人数计算在内,而司马军在河内的总兵力,可是达到了二十万人的,双方力量对比如此悬殊,也不知道司马懿怕啥?

    王搞不清司马懿究竟玩得是什么名堂,于是他派出斥侯去侦察司马军的动向,结果发现司马军转移了,正通过轵关道前往河东。

    王顿时惊出了一声的冷汗,看来司马懿使得是声东击西的战术,整个对石门关的攻击,只不过是一次佯攻而已,他的目的,就是要调虎离山,将并州军的主力吸引到石门关来,这样他再转战到河东,并州军无法再阻击他了。

    得到这个最新的情报之后,王不敢有任何的耽搁,立刻派人火速将消息传回到晋阳,禀报于曹亮。

    这个已经是战略层上的事了,驻守石门关的王是鞭长莫及,他只能是在第一时间将消息上报,由曹亮来定夺了。

    由于王将这个公文列为了特急,所以沿途的各个驿站都不敢掉以轻心,安排了最快的驿马和最好的骑手来传递公文,平时的传递可以达到六百里一日,速度提升之后,至少也能将时间再缩短一个时辰,于是这封公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到了晋阳。

    特急的公文使用的都是红色套边的信封,那醒目的殷红色,无论中间谁接手,都会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最快的速度转交出去,仿佛这封公文如同是烫手的山芋一般,谁也不敢在手中多滞留一会。

    裴秀等人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对曹亮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原来司马懿对石门关的进攻果然是佯攻,他的真正意图,还是在河东郡那一边,曹亮的预判精准无比。

    出幸亏在关键的时候曹亮一直坚持己见,所以并州军的防线才没有出现任何的疏漏,如果按照裴秀他们的增援计划,这个时候司马军突然转移,必定会打乱并州军原有的战略部署,就算这个时候再往回调兵,恐怕也已经是落了后手,形势便会被动无比。

    众人一齐赞叹主公英明之时,曹亮却是微微一笑,道:“还是多亏了桓军师的妙计,否则老奸巨滑的司马懿如何中招?这首功,自然还是桓军师的。”

    桓范的这个掉包计用得十分成功,这么一支废柴一般的军队,真得把司马懿给迷惑住了,让他误以为是并州军的主力南下增援,所以他才放心大胆地舍河内而走河东,去开辟另一条的战线去了。

    桓范将这么一支“伪”军,包装的像模像样的,统一的军服,制式的武器,就连他们所使用的营帐车辆都与正规的军队一般无二,配上鲜明的旗帜,怎么看也很难看出破绽来。

    更何况司马军的奸细是很难混入到军营之中的,他们最多也只能是远远地偷看,这种远距离的观察又怎么可能会分辨出这支军队的真假呢。

    所以司马懿上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今司马懿调头奔河东而去,并州军在那边也早已是严阵以待,但这场战役的结果,究竟会鹿死谁手,现在还不好说。

    曹亮也只能是将军令下达到各部人马之中,要他们打起精神,准备决战。

第902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司马懿云集于河内的大军,必须要走轵关道才能抵达安邑。

    轵关陉位于太行山脉的尾梢,相比起其他的陉道来,轵关陉相对而言宽阔平坦一些,这得益于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他为了称霸中原,所以特意地拓宽加固了这条道路,使晋国的军队出入方便,所以这条路也被成为“王霸之路”。

    战国时,白起率秦军下轵道,破直观,多之城,收降韩国野王。随即切断“太行道“,隔绝了韩国国都新郑通往上党的交通。上党守冯亭不愿投降,改投降于赵国引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随着赵国战败,秦国扫平了其统一进程中的最大障碍。

    司马懿陈兵于河内,想去河东郡,自然必须要走轵关道,当然在此之前,司马懿早就派人勘测好了,更何况这条险道,一直也处于司马军的控制之下,司马懿由河内去往河东,倒不用担心路途受阻的情况。

    等并州军的援兵将到未到之时,司马懿果断地下达了撤军的命令,原本还在狂攻石门关的军队有如落潮一般,眨眼之间就撤了个干干净净,搞得王还比较莫名,以为司马懿要搞什么花招手段,所以在司马军撤退之后,长水营一直还保持着高度的警戒,以防止司马军卷土重来。

    不过等待良久,王还是没有发现司马军有什么阴谋诡计,按理说这很不正常,一直以来司马军都是攻势如潮的,长水营为了防守石门关,已经是倾尽了全力,但仍然处于一种绝对的劣势之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长水营最多也就再能支撑几天的时间了。

    而眼看就要得手的司马军在这个时候突然地撤军了,司马懿的这一举动让王感觉到匪夷所思,在确定司马军确实已经退兵并且没有任何的反攻企图的时候,王总算是可以松下一口气来。

    这个时候,王才接到援兵抵达高都的消息,王一直关注于石门关的防守,对于后防的事情并不知情,而且由于这支援兵不过是由一群乌合之众一般的屯民组成的,根本不具备战斗能力,他们的作用,最多也就是迷惑一下司马懿的,所以曹亮也一直没有通知王援兵的事,直到这支队伍抵达高都,王才知道晋阳方向派了军队过来。

    不过高都已经是他们的终点站了,曹亮是不可能把这么一支战斗力弱成渣的临时军队派上战场的,否则打一仗之后就露馅了。

    但王还是好生奇怪,按理说就算是晋阳方面派来了援兵,也不应该吓住司马懿吧,长水营再加上两万的援军,撑死也就是三万人,而且还不把已经伤亡了人数计算在内,而司马军在河内的总兵力,可是达到了二十万人的,双方力量对比如此悬殊,也不知道司马懿怕啥?

    王搞不清司马懿究竟玩得是什么名堂,于是他派出斥侯去侦察司马军的动向,结果发现司马军转移了,正通过轵关道前往河东。

    王顿时惊出了一声的冷汗,看来司马懿使得是声东击西的战术,整个对石门关的攻击,只不过是一次佯攻而已,他的目的,就是要调虎离山,将并州军的主力吸引到石门关来,这样他再转战到河东,并州军无法再阻击他了。

    得到这个最新的情报之后,王不敢有任何的耽搁,立刻派人火速将消息传回到晋阳,禀报于曹亮。

    这个已经是战略层上的事了,驻守石门关的王是鞭长莫及,他只能是在第一时间将消息上报,由曹亮来定夺了。

    由于王将这个公文列为了特急,所以沿途的各个驿站都不敢掉以轻心,安排了最快的驿马和最好的骑手来传递公文,平时的传递可以达到六百里一日,速度提升之后,至少也能将时间再缩短一个时辰,于是这封公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到了晋阳。

    特急的公文使用的都是红色套边的信封,那醒目的殷红色,无论中间谁接手,都会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最快的速度转交出去,仿佛这封公文如同是烫手的山芋一般,谁也不敢在手中多滞留一会。

    裴秀等人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对曹亮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原来司马懿对石门关的进攻果然是佯攻,他的真正意图,还是在河东郡那一边,曹亮的预判精准无比。

    出幸亏在关键的时候曹亮一直坚持己见,所以并州军的防线才没有出现任何的疏漏,如果按照裴秀他们的增援计划,这个时候司马军突然转移,必定会打乱并州军原有的战略部署,就算这个时候再往回调兵,恐怕也已经是落了后手,形势便会被动无比。

    众人一齐赞叹主公英明之时,曹亮却是微微一笑,道:“还是多亏了桓军师的妙计,否则老奸巨滑的司马懿如何中招?这首功,自然还是桓军师的。”

    桓范的这个掉包计用得十分成功,这么一支废柴一般的军队,真得把司马懿给迷惑住了,让他误以为是并州军的主力南下增援,所以他才放心大胆地舍河内而走河东,去开辟另一条的战线去了。

    桓范将这么一支“伪”军,包装的像模像样的,统一的军服,制式的武器,就连他们所使用的营帐车辆都与正规的军队一般无二,配上鲜明的旗帜,怎么看也很难看出破绽来。

    更何况司马军的奸细是很难混入到军营之中的,他们最多也只能是远远地偷看,这种远距离的观察又怎么可能会分辨出这支军队的真假呢。

    所以司马懿上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今司马懿调头奔河东而去,并州军在那边也早已是严阵以待,但这场战役的结果,究竟会鹿死谁手,现在还不好说。

    曹亮也只能是将军令下达到各部人马之中,要他们打起精神,准备决战。

第903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司马懿在制定进攻方略的时候,介休也是其首要的攻击对象,所以孙礼的先锋大军,进入河东郡之后,丝毫没有停歇,便直扑介休而来。

    做为并州军防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城池,这几年并州军在介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高加固了城墙,增加了不少的防御设施,将其打造成为一座要塞城池。

    而且曹亮安排并州军之中最精锐的步兵营驻守在这里,可以说,介休相当于就是并州西南方向上的门户,要阻挡司马军对并州的进犯,介休是不容有失的。

    为了迷惑司马军,步兵营几乎所有的旗帜都借给了那支临时拼凑的假军队,所以现在步兵营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旗帜了,当然不竖军旗也是故意混淆视听,让司马军不以为驻守在这里的军队是步兵营,只以为是寻常的守备部队,从而令其放松警惕。

    示敌以弱,本身就是一种计策,司马军认为并州军的主力步兵已经被他们调动的七零八落了,六个步兵营,北面的雁门郡算有一个,东面的苇泽关有两个,如今剩余的三个步兵营已被司马懿略施小计,忽悠到了上党郡,如今能把守介休的,只剩下了一些战斗力相差很多的守备部队,司马军当然不会认为这些军队能成为阻碍他们进攻的障碍。

    现在司马军需要防范的,也只剩下了并州军的三个骑兵营,不过按情报显示,如今并州军的那三个骑兵营,都布署在晋阳的周围。

    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军事部署了,毕竟介休这边是山地,并不有利于骑兵的行动,骑兵打野战可以,可是用来守城的话,那可就是大材小用了。

    所以这次孙礼率领的三万先头部队,也是以步兵为主体,骑兵只占很少的比例,打攻坚战,还是得以步兵为主才行。

    至于司马军的主力骑兵,此刻处于殿后的位置,司马懿这是憋着大招呢,准备进入晋中平原之后,才会动用骑兵,发起对并州军的致命一击。

    为了追求速度,孙礼的这一支先头部队,在从河内出发之后,一路之上就是倍道而行,每日的行进里程都不低于一百里,这样的行军强度,对于大部分是步兵的司马军来说,确实够喝一壶的。

    七天,孙礼只用了七天的时间,就从河内郡的轵关,一路杀到了介休城下,如果单纯地从速度上讲,确实已经可以称得是神速了,除了骑兵,恐怕很难有其他的部队能有如此的行军速度。

    孙礼之所以这样不顾一切地长途奔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和并州军来抢时间,如果并州军发现他们上当之后,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将南调的军队给调回来,但是这一来一回,没一点时间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孙礼就捉住机会,一路倍道而行,这样就完全地可以甩开并州军。

    不过连续七天高强度的行军,对司马军的体力自然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在到达介休不远的灵石关时,孙礼下令先锋军暂时停止行军,许多战马都着白沫,更别说那些一路小跑的士兵了,个个累得是气喘吁吁,这一路行来,跟着行军的节奏而走,都是强撑着,此刻孙礼刚一下令暂停行军原地休息,许多士兵立刻就瘫倒在地,一动都不想动了。

    由此可见,这个高强度的行军,把司马军的士兵都累成狗了,灵石关下,司马军一片散乱,丢盔卸甲,东倒西歪,那里还有一支军容齐整的队伍形象。

    司马师不禁是大皱眉头,对孙礼道:“我军如此疲惫,军容不整,如果此时并州军来袭的话,何以应战?”

    孙礼环顾了一下四周,呵呵一笑,道:“大公子权且放心,此地距离介休,尚还有三十余里的路程,守卫介休的并州军必定不敢冒然出城,我军今日便在此休整一日,明日再进军介休未迟。”

    灵石关是一座荒废的关城,规模并不太大,地形倒是十分险要,孙礼以前在并州任过职,对并州的地形还是十分熟悉的,欲取介休,必先要拿下灵石,而且灵石与介休的距离也正合适,三十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如果并州军想要趁夜偷袭的话,这个距离是有些难度的。

    更何况,现在介休并没有并州军的野战部队,单凭那么一点的守备部队,孙礼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如果他们敢来偷袭的话,孙礼反倒是举双手欢迎的。

    别看现在司马军疲惫不堪,军容不整,但稍事休息之后,完全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就凭并州军那点零散的人马,孙礼压根儿没有放在眼里。

    孙礼早就研究过并州的地图了,在何处扎营,他心中更是有打算的,灵石关地形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在这里设一个前进基地,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

    更关键的是,根据先前得到的情报,并州军驻守在介休,灵石关一带,并没有驻军,这样对孙礼来说,更是一个心仪的理想宿营地了。

    不过现在日头尚早,孙礼倒没有急着扎营安寨,看看这些司马兵一个个累得如狗,他决定让军士们先休息半个时辰,然后再埋锅造饭,安营扎寨,赶在天黑之前,把营寨立起来。

    只要有营寨做为屏障和防护,孙礼自信并州军就算趁夜来偷袭,他也可以从容应对。

    可就在这个时候,东山上突然地出现喊杀之声,伏兵尽出,一路向他们冲杀过来。

    孙礼正和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两个商量扎营的事情,突然听到了东山那边的声响,举头望去,只见东面的山坡上,并州军漫杀遍野地杀了过来,顿时他们三个惊得是面容失色。

    孙礼一心防备着并州军可能会夜间偷袭,但万万没想到他们居然在大白天就发起了袭击,而且看这架式,分明是在这里埋伏已久,就等司马军的到来了。

第904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司马懿在制定进攻方略的时候,介休也是其首要的攻击对象,所以孙礼的先锋大军,进入河东郡之后,丝毫没有停歇,便直扑介休而来。

    做为并州军防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城池,这几年并州军在介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高加固了城墙,增加了不少的防御设施,将其打造成为一座要塞城池。

    而且曹亮安排并州军之中最精锐的步兵营驻守在这里,可以说,介休相当于就是并州西南方向上的门户,要阻挡司马军对并州的进犯,介休是不容有失的。

    为了迷惑司马军,步兵营几乎所有的旗帜都借给了那支临时拼凑的假军队,所以现在步兵营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旗帜了,当然不竖军旗也是故意混淆视听,让司马军不以为驻守在这里的军队是步兵营,只以为是寻常的守备部队,从而令其放松警惕。

    示敌以弱,本身就是一种计策,司马军认为并州军的主力步兵已经被他们调动的七零八落了,六个步兵营,北面的雁门郡算有一个,东面的苇泽关有两个,如今剩余的三个步兵营已被司马懿略施小计,忽悠到了上党郡,如今能把守介休的,只剩下了一些战斗力相差很多的守备部队,司马军当然不会认为这些军队能成为阻碍他们进攻的障碍。

    现在司马军需要防范的,也只剩下了并州军的三个骑兵营,不过按情报显示,如今并州军的那三个骑兵营,都布署在晋阳的周围。

    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军事部署了,毕竟介休这边是山地,并不有利于骑兵的行动,骑兵打野战可以,可是用来守城的话,那可就是大材小用了。

    所以这次孙礼率领的三万先头部队,也是以步兵为主体,骑兵只占很少的比例,打攻坚战,还是得以步兵为主才行。

    至于司马军的主力骑兵,此刻处于殿后的位置,司马懿这是憋着大招呢,准备进入晋中平原之后,才会动用骑兵,发起对并州军的致命一击。

    为了追求速度,孙礼的这一支先头部队,在从河内出发之后,一路之上就是倍道而行,每日的行进里程都不低于一百里,这样的行军强度,对于大部分是步兵的司马军来说,确实够喝一壶的。

    七天,孙礼只用了七天的时间,就从河内郡的轵关,一路杀到了介休城下,如果单纯地从速度上讲,确实已经可以称得是神速了,除了骑兵,恐怕很难有其他的部队能有如此的行军速度。

    孙礼之所以这样不顾一切地长途奔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和并州军来抢时间,如果并州军发现他们上当之后,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将南调的军队给调回来,但是这一来一回,没一点时间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孙礼就捉住机会,一路倍道而行,这样就完全地可以甩开并州军。

    不过连续七天高强度的行军,对司马军的体力自然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在到达介休不远的灵石关时,孙礼下令先锋军暂时停止行军,许多战马都着白沫,更别说那些一路小跑的士兵了,个个累得是气喘吁吁,这一路行来,跟着行军的节奏而走,都是强撑着,此刻孙礼刚一下令暂停行军原地休息,许多士兵立刻就瘫倒在地,一动都不想动了。

    由此可见,这个高强度的行军,把司马军的士兵都累成狗了,灵石关下,司马军一片散乱,丢盔卸甲,东倒西歪,那里还有一支军容齐整的队伍形象。

    司马师不禁是大皱眉头,对孙礼道:“我军如此疲惫,军容不整,如果此时并州军来袭的话,何以应战?”

    孙礼环顾了一下四周,呵呵一笑,道:“大公子权且放心,此地距离介休,尚还有三十余里的路程,守卫介休的并州军必定不敢冒然出城,我军今日便在此休整一日,明日再进军介休未迟。”

    灵石关是一座荒废的关城,规模并不太大,地形倒是十分险要,孙礼以前在并州任过职,对并州的地形还是十分熟悉的,欲取介休,必先要拿下灵石,而且灵石与介休的距离也正合适,三十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如果并州军想要趁夜偷袭的话,这个距离是有些难度的。

    更何况,现在介休并没有并州军的野战部队,单凭那么一点的守备部队,孙礼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如果他们敢来偷袭的话,孙礼反倒是举双手欢迎的。

    别看现在司马军疲惫不堪,军容不整,但稍事休息之后,完全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就凭并州军那点零散的人马,孙礼压根儿没有放在眼里。

    孙礼早就研究过并州的地图了,在何处扎营,他心中更是有打算的,灵石关地形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在这里设一个前进基地,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

    更关键的是,根据先前得到的情报,并州军驻守在介休,灵石关一带,并没有驻军,这样对孙礼来说,更是一个心仪的理想宿营地了。

    不过现在日头尚早,孙礼倒没有急着扎营安寨,看看这些司马兵一个个累得如狗,他决定让军士们先休息半个时辰,然后再埋锅造饭,安营扎寨,赶在天黑之前,把营寨立起来。

    只要有营寨做为屏障和防护,孙礼自信并州军就算趁夜来偷袭,他也可以从容应对。

    可就在这个时候,东山上突然地出现喊杀之声,伏兵尽出,一路向他们冲杀过来。

    孙礼正和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两个商量扎营的事情,突然听到了东山那边的声响,举头望去,只见东面的山坡上,并州军漫杀遍野地杀了过来,顿时他们三个惊得是面容失色。

    孙礼一心防备着并州军可能会夜间偷袭,但万万没想到他们居然在大白天就发起了袭击,而且看这架式,分明是在这里埋伏已久,就等司马军的到来了。

第905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孙礼整个人都懵掉了,失策,绝对是天大的失策!

    这些并州军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不是说并州军的主力步兵都南下救援上党去了吗,怎么可能会出现在灵石?看这架式,分明就是并州军的主力部队,绝不是什么战斗力较弱的守备部队!

    只能说是他们先前得到的情报有误,孙礼的整个战略署,都是按着这个情报来进行的,如果并州军在介休有所准备的话,那么孙礼绝对不会费力费劲地搞什么长途奔袭了,按步就班地打阵地战,又怎么可能会遭遇到敌人的伏击?

    就算是遇到伏击,正常的情况下,孙礼也是无惧的,他兵力占优,敌人就算打伏击战,也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不同,长距离的急行军完全搞垮了司马军的体力和精力,以现在的这个状态,根本就无法进入到正常的战斗状态之中,拿什么来应战呢?

    真是一辈子打雁,到头来却让雁给啄瞎了眼,怎一个惨字了得!

    孙礼急得跺足长叹,花白的胡须都在一颤一颤的,饶是他经验丰富,临机善变,但突然遇到这种情况,还真是束手无策。

    并州军攻得很快,人未至,箭先至,刚一进入到弓箭的射程之内,并州军的弓箭兵就纷纷的出手了,无数的箭矢落到了司马军的阵地上。

    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司马军排兵列阵,有盾兵的保护,必然可以将敌人的弓箭有效抵挡住,但此刻司马军一盘散沙,面对如雨点般倾泻而至的箭雨,除了狼狈地躲闪之外,就连半点的招架之力也没有,阵地之上,司马军变得更加地混乱,还没等并州军冲上来,自相践踏冲撞,跟一大群无头苍蝇一样乱冲乱窜,根本就不像一支组织有序的军队。

    而相反的,并州军却是井然有序,打得很有章法,一轮箭矢疾攻之后,并州军的长枪兵和刀盾兵已然杀到了司马军的阵地之中,趁着司马军一团混乱,他们果敢地冲入阵中,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一边是体力充沛,斗志旺盛,做好充分的觇斗准备,另一边却是精疲力竭,孱弱不堪,完全没有想到会打这场遭遇战,所以尽管司马军人数占优,但却无力来抵挡并州军势如破竹的进攻,只能是节节败退。

    司马昭仗打得少,遇到这种情况,完全是手足无措,只好对司马师道:“兄长,这……这该如何是好?”

    说实话,司马师现在也是头皮发麻,虽然他打仗的经验要比司马昭多一些,但这样的状态,却也是第一次遇到,难免有些手足无措。

    不过好在司马师也算是一个颇有城府的人,尽管局面相当的困难,但他却也没有丧失理智,连忙地传令下去,组织军队尽可能地原地抵抗,迟滞敌军的进攻。

    司马师环顾了一下战场,发现并州军的一路人马打得最为生猛,在司马军的阵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司马军之中根本就无人能敌,纷纷溃败。

    这样的混战,如果前面的溃败了,影响到的却是整个的军队,所以关键时候,还得有人站出来,抵敌得住敌人的攻势,稳住战局。

    司马师大喝一声,拨剑在手,率领着他手下的一个亲兵骑兵队迎了上去,与这支悍敌战在了一处。

    虽然这支骑兵队人数不多,但在行军过程之中,骑兵的速度较快,消耗也小,体力和精力上自然要比那些步兵强上不上,不致于累得连战斗能力也没有了,关键时刻,他们在司马师的带领下,冲上去,正面迎击并州军的进攻。

    司马师这么一挡,就如同洪流之中竖起了一块巨石,虽然无法挡得往洪水,但最起码的对并州军如潮的攻势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给兵败如山倒的司马军赢得了一丝的喘息之机。

    孙礼看到司马师如此的生猛,不禁暗暗地感叹了一句,虎父无犬子啊!

    打仗最难的不是顺风仗,乘胜追击任何人都会,真正体现一个人的水平,必须要看他打逆风仗的能力,司马师在逆境之中,有着坚韧不拨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这样的品质,才是难能可贵的。

    孙礼不禁有些汗颜,他可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当年随驾到泰山,路遇猛虎,他都能临危不惧,但现在面对并州军的突然袭击,竟然是手足无措,无计可施,难道自己真得老了吗,就连司马师这样的战场新人都不如了吗?

    司马师挡在前面,给孙礼重新组织军队防御羸得了不少的时间,孙礼稳住阵脚之后,也开始组织军队构筑防线,抵敌并州军的进攻。

    司马军的疲惫短时间内是恢复不过来的,但性命关头,就算是体力跟不上,那也得咬牙坚持,毕竟他们是正规的军队,并不是一帮子的乌合之众,在经历了短时间的溃败之后,总算是意识到这样的乱战只能让他们徒增伤亡,逃得越快死得越多,唯有奋起对战,这样才有生存的机会。

    后面的军队被孙礼组织了起来,虽然看起来还是乱糟糟的,但好歹也算是止住了溃败之势,所有的司马军此刻都拿起了武器,尽管找不到他们原先的战斗序列,但这些人还是勉强地拼凑在了一起,构筑起来临时的防线,来抵敌并州军的进攻。

    此刻司马军的处境,虽然还处于一种劣势之下,但好歹不像最初战斗开始的阶段,全无还手之力,只能是被动挨打,现在有了司马师率领着亲兵骑兵队顶在最前面,后面的司马军总算稍微地可以喘上一口气了,开始抵挡着并州军如潮的攻势。

    这个时候,司马军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将战场上的颓势一点点的扳了回来,孙礼知道想要战胜并州军很困难,但他们只要退到一个有利的地形处,就能稳住阵脚,挽回败局。

第90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孙礼整个人都懵掉了,失策,绝对是天大的失策!

    这些并州军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不是说并州军的主力步兵都南下救援上党去了吗,怎么可能会出现在灵石?看这架式,分明就是并州军的主力部队,绝不是什么战斗力较弱的守备部队!

    只能说是他们先前得到的情报有误,孙礼的整个战略署,都是按着这个情报来进行的,如果并州军在介休有所准备的话,那么孙礼绝对不会费力费劲地搞什么长途奔袭了,按步就班地打阵地战,又怎么可能会遭遇到敌人的伏击?

    就算是遇到伏击,正常的情况下,孙礼也是无惧的,他兵力占优,敌人就算打伏击战,也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不同,长距离的急行军完全搞垮了司马军的体力和精力,以现在的这个状态,根本就无法进入到正常的战斗状态之中,拿什么来应战呢?

    真是一辈子打雁,到头来却让雁给啄瞎了眼,怎一个惨字了得!

    孙礼急得跺足长叹,花白的胡须都在一颤一颤的,饶是他经验丰富,临机善变,但突然遇到这种情况,还真是束手无策。

    并州军攻得很快,人未至,箭先至,刚一进入到弓箭的射程之内,并州军的弓箭兵就纷纷的出手了,无数的箭矢落到了司马军的阵地上。

    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司马军排兵列阵,有盾兵的保护,必然可以将敌人的弓箭有效抵挡住,但此刻司马军一盘散沙,面对如雨点般倾泻而至的箭雨,除了狼狈地躲闪之外,就连半点的招架之力也没有,阵地之上,司马军变得更加地混乱,还没等并州军冲上来,自相践踏冲撞,跟一大群无头苍蝇一样乱冲乱窜,根本就不像一支组织有序的军队。

    而相反的,并州军却是井然有序,打得很有章法,一轮箭矢疾攻之后,并州军的长枪兵和刀盾兵已然杀到了司马军的阵地之中,趁着司马军一团混乱,他们果敢地冲入阵中,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一边是体力充沛,斗志旺盛,做好充分的觇斗准备,另一边却是精疲力竭,孱弱不堪,完全没有想到会打这场遭遇战,所以尽管司马军人数占优,但却无力来抵挡并州军势如破竹的进攻,只能是节节败退。

    司马昭仗打得少,遇到这种情况,完全是手足无措,只好对司马师道:“兄长,这……这该如何是好?”

    说实话,司马师现在也是头皮发麻,虽然他打仗的经验要比司马昭多一些,但这样的状态,却也是第一次遇到,难免有些手足无措。

    不过好在司马师也算是一个颇有城府的人,尽管局面相当的困难,但他却也没有丧失理智,连忙地传令下去,组织军队尽可能地原地抵抗,迟滞敌军的进攻。

    司马师环顾了一下战场,发现并州军的一路人马打得最为生猛,在司马军的阵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司马军之中根本就无人能敌,纷纷溃败。

    这样的混战,如果前面的溃败了,影响到的却是整个的军队,所以关键时候,还得有人站出来,抵敌得住敌人的攻势,稳住战局。

    司马师大喝一声,拨剑在手,率领着他手下的一个亲兵骑兵队迎了上去,与这支悍敌战在了一处。

    虽然这支骑兵队人数不多,但在行军过程之中,骑兵的速度较快,消耗也小,体力和精力上自然要比那些步兵强上不上,不致于累得连战斗能力也没有了,关键时刻,他们在司马师的带领下,冲上去,正面迎击并州军的进攻。

    司马师这么一挡,就如同洪流之中竖起了一块巨石,虽然无法挡得往洪水,但最起码的对并州军如潮的攻势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给兵败如山倒的司马军赢得了一丝的喘息之机。

    孙礼看到司马师如此的生猛,不禁暗暗地感叹了一句,虎父无犬子啊!

    打仗最难的不是顺风仗,乘胜追击任何人都会,真正体现一个人的水平,必须要看他打逆风仗的能力,司马师在逆境之中,有着坚韧不拨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这样的品质,才是难能可贵的。

    孙礼不禁有些汗颜,他可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当年随驾到泰山,路遇猛虎,他都能临危不惧,但现在面对并州军的突然袭击,竟然是手足无措,无计可施,难道自己真得老了吗,就连司马师这样的战场新人都不如了吗?

    司马师挡在前面,给孙礼重新组织军队防御羸得了不少的时间,孙礼稳住阵脚之后,也开始组织军队构筑防线,抵敌并州军的进攻。

    司马军的疲惫短时间内是恢复不过来的,但性命关头,就算是体力跟不上,那也得咬牙坚持,毕竟他们是正规的军队,并不是一帮子的乌合之众,在经历了短时间的溃败之后,总算是意识到这样的乱战只能让他们徒增伤亡,逃得越快死得越多,唯有奋起对战,这样才有生存的机会。

    后面的军队被孙礼组织了起来,虽然看起来还是乱糟糟的,但好歹也算是止住了溃败之势,所有的司马军此刻都拿起了武器,尽管找不到他们原先的战斗序列,但这些人还是勉强地拼凑在了一起,构筑起来临时的防线,来抵敌并州军的进攻。

    此刻司马军的处境,虽然还处于一种劣势之下,但好歹不像最初战斗开始的阶段,全无还手之力,只能是被动挨打,现在有了司马师率领着亲兵骑兵队顶在最前面,后面的司马军总算稍微地可以喘上一口气了,开始抵挡着并州军如潮的攻势。

    这个时候,司马军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将战场上的颓势一点点的扳了回来,孙礼知道想要战胜并州军很困难,但他们只要退到一个有利的地形处,就能稳住阵脚,挽回败局。

第907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可战场之上人山人海,嘶杀声呐喊声震耳欲聋,想从这种混乱的场合之中找出司马昭来,简直试如登天。

    这时一名士兵禀报道:“子元将军,先前小人曾看到子上将军在那个方向被并州军所围困,只是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司马师急切地道:“在哪?”

    那名士兵指了指身后的东南方向,司马师循着目光看了过去,虽然没看到司马昭的身影,但那一片区域,却是战场上战斗最为激烈的所在。

    司马师心莫名的一悸,高举着手中的剑,大声喝道:“儿郎们,随我来!”

    也不管身后的那些士兵答没答应,司马师已经是一马当先地冲向了前方,他挂念司马昭的安危,自然是不顾一切地冲过去了,不管司马昭现在是否遭遇到了危险,但司马师没有耽搁那怕是一息的时间,救人如救火,这个时候,司马师根本就没有考虑自身的安危,他不顾一切地杀回重围,那怕只有一线的希望,也绝不放弃。

    孙礼这下有些纠结了,本来牺牲掉断后的部队保证大部队的撤退是他的既定方针,但没想到司马昭却陷了进去,原本他并没有安排司马昭去断后的,只不过打着打着,司马昭不知为何竟被并州军给包围了。

    别的人的生死孙礼或许可以不考虑,但司马兄弟这两条性命,他却是不能不救的,尤其是司马师,孙礼很清楚司马懿可是把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如果因为这一次意外把这两兄弟折在这儿,孙礼将来就算是有命回去估计司马懿也不会饶恕他的。

    所以没办法,孙礼只能是组织军队,跟在司马师的后面,重新地杀了回去。

    司马师一马当先,直冲了过去,他的亲兵卫队,自然是紧紧相随,尽管他们这一队人马在庞大的战场上显得很渺小,但由于他们全是骑兵,逆流而行,倒也显得十分扎眼。

    冲至近前,司马师挥起手中的剑,左劈右砍,硬生生地生出一条血路来。

    司马昭果然是被围困这儿的,司马师率领着一队人马在战场上拼死厮杀,司马昭也不甘落后,也引军而战,想要抵挡并州军的进攻。

    尽管他也接到了孙礼撤退的命令,但是战场上的混乱局面下想要脱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司马昭一身鲜明的铠甲,很容易招来并州军的目光,一看这是一条大鱼,他的人头价值可比普通的士兵要值钱的多,所以更多的并州军扑了过来,将司马昭给围住了,他想脱身,确实不是易事。

    司马昭一看形势不利,也急着想要突围出去,但是这个时候司马军兵败如山倒,大多数的人都在向后撤退,无人向他伸以援手,而司马昭身边的人则是越来越少,局面也变得越发凶险了。

    乱战之中,司马昭不知道自己砍翻了多少的并州兵,但周围的并州兵根本就杀不完,而且是越来越多,战斗之中,司马昭的战马也被并州军的长枪给刺死了,身上多处负伤,如果不是身穿着一身的铠甲,只怕他早就挂了。

    铠甲有铠甲的好处,那就是在防御上要加于布衣,但是这一身的铠甲,至少也有三四十斤重,在移动时,显然是一个巨大的累赘,严重影响行进的速度,而且连续地战斗了一段时间,司马昭浑身上下都被汗水给浸透了,双臂肌肉酸疼,累得几乎抬不起来了。

    司马昭看着身边越来越少的士兵和如潮水般涌来的并州军,心中不禁涌起了悲凉之意,看来今天自己是在劫难逃了。

    这一次他十分坚决地要加入先锋营,就是想要亲自率军杀到晋阳,亲手斩下曹亮的人头,这样才能消除掉他积压在心中怨气,可是没有想到这进入并州的第一战,居然打得这么惨,陷入到重重包围之中。

    就这么死在这里,司马昭好不甘心,可是眼看着形势越来越差,司马昭也只能是痛苦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就在此时,围在四周的并州军忽然一阵大乱,司马昭抬头一看,竟然是司马师率军杀了回来,冲破了并州军的包围。

    “兄长……”司马昭不禁是热泪盈眶,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的时候,还是自家兄弟靠得上。

    司马师大吼道:“快上马,我们一起杀出去!”

    这边的骑兵已经专门给司马昭空出了一匹马,司马昭踉踉跄跄地奔了过去,十分努力地想踩着马镫爬到马背上,但他此刻已然脱力,就连爬上去的这点力气也没有了。

    还是身后的司马兵扶了他一把,司马昭这才算是连滚带爬地上了马,他爬在了马背上,气喘吁吁地对司马师道:“多谢兄长相救。”

    司马师吼道:“废什么话,你是我弟弟,我怎么可能丢下你不管!什么也别说了,杀出去再说!”

    这时,孙礼也率领着兵马赶了回来进行接应,并州军再也无法形成合围,只能是目送着司马师将司马昭救走。

    而后孙礼也不敢恋战,主动地引军撤了下来,朝着西山方向而去。

    孙礼也是暗暗的庆幸,幸亏司马昭没出事,否则司马懿那边他怎么交待,现在仗打得一塌糊涂,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如果连司马昭都死在乱战之中,孙礼又如何能承受得了司马懿的怒火。

    虽然孙礼是司马懿的嫡系爱将不假,但这一次的仗打得估计让司马懿也太失望了,司马懿对他委以先锋之职,就是看重孙礼的能力,战场之上,常是以胜负来论英雄的,不过你过往有多少骄人的战绩显赫的战功,此刻踏入战场,一切就都归零了,过往的荣耀都成为了浮云,这一战打得好,便可以继续地扬名于世,而败了的话,注定是声名狼籍。

    所以孙礼必须要力挽狂澜,这一战,他不能败,至少不能败得太惨。

第908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可战场之上人山人海,嘶杀声呐喊声震耳欲聋,想从这种混乱的场合之中找出司马昭来,简直试如登天。

    这时一名士兵禀报道:“子元将军,先前小人曾看到子上将军在那个方向被并州军所围困,只是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司马师急切地道:“在哪?”

    那名士兵指了指身后的东南方向,司马师循着目光看了过去,虽然没看到司马昭的身影,但那一片区域,却是战场上战斗最为激烈的所在。

    司马师心莫名的一悸,高举着手中的剑,大声喝道:“儿郎们,随我来!”

    也不管身后的那些士兵答没答应,司马师已经是一马当先地冲向了前方,他挂念司马昭的安危,自然是不顾一切地冲过去了,不管司马昭现在是否遭遇到了危险,但司马师没有耽搁那怕是一息的时间,救人如救火,这个时候,司马师根本就没有考虑自身的安危,他不顾一切地杀回重围,那怕只有一线的希望,也绝不放弃。

    孙礼这下有些纠结了,本来牺牲掉断后的部队保证大部队的撤退是他的既定方针,但没想到司马昭却陷了进去,原本他并没有安排司马昭去断后的,只不过打着打着,司马昭不知为何竟被并州军给包围了。

    别的人的生死孙礼或许可以不考虑,但司马兄弟这两条性命,他却是不能不救的,尤其是司马师,孙礼很清楚司马懿可是把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如果因为这一次意外把这两兄弟折在这儿,孙礼将来就算是有命回去估计司马懿也不会饶恕他的。

    所以没办法,孙礼只能是组织军队,跟在司马师的后面,重新地杀了回去。

    司马师一马当先,直冲了过去,他的亲兵卫队,自然是紧紧相随,尽管他们这一队人马在庞大的战场上显得很渺小,但由于他们全是骑兵,逆流而行,倒也显得十分扎眼。

    冲至近前,司马师挥起手中的剑,左劈右砍,硬生生地生出一条血路来。

    司马昭果然是被围困这儿的,司马师率领着一队人马在战场上拼死厮杀,司马昭也不甘落后,也引军而战,想要抵挡并州军的进攻。

    尽管他也接到了孙礼撤退的命令,但是战场上的混乱局面下想要脱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司马昭一身鲜明的铠甲,很容易招来并州军的目光,一看这是一条大鱼,他的人头价值可比普通的士兵要值钱的多,所以更多的并州军扑了过来,将司马昭给围住了,他想脱身,确实不是易事。

    司马昭一看形势不利,也急着想要突围出去,但是这个时候司马军兵败如山倒,大多数的人都在向后撤退,无人向他伸以援手,而司马昭身边的人则是越来越少,局面也变得越发凶险了。

    乱战之中,司马昭不知道自己砍翻了多少的并州兵,但周围的并州兵根本就杀不完,而且是越来越多,战斗之中,司马昭的战马也被并州军的长枪给刺死了,身上多处负伤,如果不是身穿着一身的铠甲,只怕他早就挂了。

    铠甲有铠甲的好处,那就是在防御上要加于布衣,但是这一身的铠甲,至少也有三四十斤重,在移动时,显然是一个巨大的累赘,严重影响行进的速度,而且连续地战斗了一段时间,司马昭浑身上下都被汗水给浸透了,双臂肌肉酸疼,累得几乎抬不起来了。

    司马昭看着身边越来越少的士兵和如潮水般涌来的并州军,心中不禁涌起了悲凉之意,看来今天自己是在劫难逃了。

    这一次他十分坚决地要加入先锋营,就是想要亲自率军杀到晋阳,亲手斩下曹亮的人头,这样才能消除掉他积压在心中怨气,可是没有想到这进入并州的第一战,居然打得这么惨,陷入到重重包围之中。

    就这么死在这里,司马昭好不甘心,可是眼看着形势越来越差,司马昭也只能是痛苦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就在此时,围在四周的并州军忽然一阵大乱,司马昭抬头一看,竟然是司马师率军杀了回来,冲破了并州军的包围。

    “兄长……”司马昭不禁是热泪盈眶,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的时候,还是自家兄弟靠得上。

    司马师大吼道:“快上马,我们一起杀出去!”

    这边的骑兵已经专门给司马昭空出了一匹马,司马昭踉踉跄跄地奔了过去,十分努力地想踩着马镫爬到马背上,但他此刻已然脱力,就连爬上去的这点力气也没有了。

    还是身后的司马兵扶了他一把,司马昭这才算是连滚带爬地上了马,他爬在了马背上,气喘吁吁地对司马师道:“多谢兄长相救。”

    司马师吼道:“废什么话,你是我弟弟,我怎么可能丢下你不管!什么也别说了,杀出去再说!”

    这时,孙礼也率领着兵马赶了回来进行接应,并州军再也无法形成合围,只能是目送着司马师将司马昭救走。

    而后孙礼也不敢恋战,主动地引军撤了下来,朝着西山方向而去。

    孙礼也是暗暗的庆幸,幸亏司马昭没出事,否则司马懿那边他怎么交待,现在仗打得一塌糊涂,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如果连司马昭都死在乱战之中,孙礼又如何能承受得了司马懿的怒火。

    虽然孙礼是司马懿的嫡系爱将不假,但这一次的仗打得估计让司马懿也太失望了,司马懿对他委以先锋之职,就是看重孙礼的能力,战场之上,常是以胜负来论英雄的,不过你过往有多少骄人的战绩显赫的战功,此刻踏入战场,一切就都归零了,过往的荣耀都成为了浮云,这一战打得好,便可以继续地扬名于世,而败了的话,注定是声名狼籍。

    所以孙礼必须要力挽狂澜,这一战,他不能败,至少不能败得太惨。

第909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早已埋伏在山顶上的并州军此刻是尽数涌出,紧接着,乱箭如雨,夹杂着滚木和石块,从山顶上滚滚而至。

    有埋伏!

    已经距离山顶咫尺之遥的司马兵内心是极其地崩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了山,最后才发现山上竟然埋伏着并州军,这样的打击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

    并州军居高临下,占据着有利的地形,他们遵循着羊祜的命令,那怕前面打得如火如荼,和他们都没有半文钱的关系,他们埋伏在西山上面,掩藏地严严实实,丝毫都没有露出行藏。

    只有当司马军爬上山来,接近于山顶之时,他们才奉命进行攻击。

    西山顶上的并州军人数并不太多,但几乎都是弓箭兵和连弩兵这样的远程攻击兵种,一旦开始攻击,他们自然是火力全开,箭矢如不要钱似的狂射下来,更有滚木石块同时进行攻击。

    冲在最前面的司马军士兵最先遭了殃,西山是一座石头山,除了一些低矮的灌木丛和杂草之外,没有任何树木之类的高大乔木,更何况这个季节,灌木丛也是刚刚披绿,野草连脚面都没有没过,所以司马军完全暴露在并州军的箭矢攻击范围之内,连个躲闪的地方也找不到。

    司马兵纷纷中箭或被滚木石块砸中,从山坡上滚落下去,惨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孙礼一看并州军伏兵尽出,心里顿时拨凉拨凉的,这恐怕是他们遇到的最糟糕的局面了,先前他一直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向西山靠拢的时候,他心里面一直在打鼓,如今噩梦成真,就连最后的一丝希望也泯灭掉了。

    司马师和司马昭心里也是凉凉的,方才司马师奋力地救司马昭出重围,本以为是绝地求生,苦尽甘来,但没想到才出狼窝又入虎穴,这一次他们遭遇到的几乎是灭顶的危机。

    现在司马军的处境,是相当的不利,如果他们能夺取西山,抢占这个制高点,便可以利用地形的优势来赢得喘息的机会。

    可现在敌方占据了这个优势,就完全把司马军逼入到了绝境之中,现在司马军大量的军队云集在西山脚下,前有拦截,后有追兵,从任何角度来讲,这都是一个必死之局。

    更要命的是,司马军本身早已力竭,冲向西山几乎已经是耗尽了他们最后的一点力气了,正是因为希望所在,所以才有机会拼命向前冲。

    而现在最后的一点希望也被泯灭殆尽了,所有的司马兵都陷入到了绝望之中,绝望之下,个个都崩溃了,许多的人就连站在的气力都没了,瘫坐在地,号陶大哭。

    绝望的情绪在军中不断地蔓延着,司马军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不战而自乱阵脚。

    孙礼领军作战多年,这样的局面可是他从来也没有遭遇过的,优势兵力的情况之下,竟然被敌方杀得如此狼狈,恐怕孙礼做梦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但他不能坐以待毙,就算局面再恶劣再艰难,他都不能放弃希望,这个时候普通的士兵可以放弃战斗,但孙礼不能,身为一军之主将,他必须肩负起所有的责任,寻找出一条突围之路来。

    此刻的并州军并不急于发起总攻,而是在司马军的身后形成了一道封锁线,完全以将司马军的退路给掐断了。

    羊祜的策略非常的清晰,那便是以包围为主,以攻击为辅,尽量地多使用远程兵种进行远距离的攻击,而减少与敌人的肉搏战白刃战。

    这个战斗的节奏是十分的重要的,现在羊祜要给司马军施加的是不断的压力,而不是致命的攻击,在压力下,司马军很容易彻底地崩溃,但拼命的进攻,却容易让司马军拼死抵抗。

    困兽犹斗,况乎人也,那怕并州军占据着极大的优势,歼灭了不少的司马军,但总的人数对比上,还是司马军占据着优势,如果逼迫得太紧,反倒不是什么好事,张驰有度,才是最理想的攻击效果。

    羊祜在东山和西山上布署的兵力并不相同,东山上埋伏着九千人,西山上只有一千人,所以东山这边是担负着主要的进攻,此刻并州军在司马军的身后,形成了一道铁壁一般的包围圈,虽然是平川地带,但是以现在司马军的作战能力,想要通过这道铁壁的考验,几乎是没有任何的胜算。

    司马师也没有慌乱,这个时候的慌乱对战局没有任何的帮助,反而是自取灭亡之道,所以司马师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通过暗暗地观察,发现西山顶上的并州军,数量并不太多,也就是说,现在司马军的突破口,依然还在西山这边,只要能想方设法地攻下山头,或许就能化解这样的危局。

    司马师对孙礼道:“孙将军,我们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只有拿下西山,才是唯一的出路,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就让我们拼一把吧!”

    孙礼暗暗点头,这司马师果然颇有点乃父之风,在这种凶险危急的局面下,依然还能保持着足够的冷静,真是难能可贵,大将之风啊。

    而且司马师的眼光也确实独到,想要以司马军的能力,几乎无法完成突围,想要绝地求生,也唯有冲上西山的山头,这样才有立足的机会,而等待援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想凭借着他们自己的实力完成突围,几乎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务了,现在只有咬牙坚持从西山这边寻求突破,才是唯一的办法。

    但是尽管西山这边并州军的数量不多,但险要的地势却成为他们进攻的最大障碍,先前的进攻,已经折损了不少的人马,而且登山作战,是最为消耗体力的,以现在司马军的状态,能爬山打仗的,估计也没有多少人了。

    可是再艰难,也不能坐以待毙,他们必须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样才可能逃出生天。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