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70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突袭了宇文鲜卑部落的老巢大凌河。

    宇文莫槐得到了并州骑兵停止追击的消息之后,庆幸之极,如果并州骑兵继续追击的话,那么就算他能逃出生天,也必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个时候,并州军主动地放弃了追击,倒是让宇文莫槐真得长吁了一口气。

    但接下来的消息,就让宇文莫槐不再开心了,因为并州骑兵虽然没有继续地追击他们,但却突袭了大凌河,把宇文部的老巢彻底地端了。

    尽管这算是一个意料之内的消息,但宇文莫槐还是痛心疾首,毕竟大凌河是他的根基,此番老巢都被端掉了,他的妻子儿女都失陷了,宇文莫槐是彻彻底底地失败了。

    东部鲜卑的两大部落接连败亡,整个东部鲜卑也就再没有和魏军抗衡的能力了,这种局面,恐怕是事先谁也不曾想到过的。

    宇文莫槐哀痛自然是难免的,但这个时候他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只能是去云中投奔拓跋力微,求他出兵打败魏军收复失地,救出被俘的妻子儿女,毕竟他的妻子也是拓跋力微的女儿。

    让并州骑兵停止追击的命令是曹亮下达的,草原何其之大,曹亮自然清楚的很,纵然就是把魏国的全部领土加起来,恐怕也没有草原这般辽阔,穷寇莫追,宇文莫槐既然已经逃了,也就没有必要长途追击下去了,真要这么一直追击下去,还不知道何时才是一个尽头,这对后勤保障来说,将会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继续追击不符合曹亮的战略安排,打败了宇文鲜卑之后,曹亮最大的目标,还是以此为跳板,打开一条通往辽东的新路来,不必再看临渝关那些守军的脸色了。

    从大凌河往东,便是柳城了,而柳城是辽西走廊的另一头,和临渝关遥遥相对,也就是说,如果并州军拿下柳城的话,就等于是完美地绕到了临渝关,打开了进入辽东的一扇大门。

    如果说在这之前说绕过临渝关进攻辽东的话,无异被人视做是痴人梦话,属于一个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曹亮生生地把这个梦想变为了现实,其实话说回来了,实现这个梦想,似乎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并州军也就是只打了两次仗而已,其中一次还是遭遇战,真正有准备的战斗,也只进行了一次,曹亮只用一次的机会,就搞定了令人谈之为之色变的鲜卑人。

    既然前往柳城大凌河是必经之路,所以突袭宇文部落老巢的事,纯属于搂草打兔子,顺手为之。

    宇文莫槐逃往云中之后,整个大凌河也只剩下些妇孺老弱,几乎没有什么兵力可以抵御的,其实说白了,就算宇文莫槐全师在此,恐怕也是无法抵御得了并州军的进攻的,再多的军队,那也是白给。

    并州骑兵在拂晓的时候,包围了宇文部落的营地,整个营地静悄悄一片,除了栖息着大量的牛羊之外,几乎看不到任何哨兵的身影,毕竟这里远离了前线,一般情况下战火不会波及到这里,部落族人的生活,相对而言比较安宁一些。

    首先发现并州骑兵的出现的,并不是人,而是一些猎狗,它们听到了动静,便狂吠不止,把许多的鲜卑人给惊醒了,等他们从帐蓬之中出来之后,却完全被眼前那一慕给惊呆了。

    魏军骑兵从四面八方将宇文部落给团团包围住了,原本以为还会有一场恶战,但谁也想不到大凌河营地已经是一片空的营地了,除了老弱妇孺之外,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军队来把守。

    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几乎没有经历过任何的战斗,宇文部落的人就派人来乞降了,为了活命,他们不惜卑躬屈膝,向并州军投降。

    并州军的军纪甚严,就算拿到了大凌河,控制了鲜卑人之后,也没有出现一例强取豪夺肆意劫掠的事情同,更没有出现恃强凌弱强暴女人的事件,并州军的军纪,让人看了都暗竖大姆指。

    长期以来的胡人,都是野蛮凶残的代名词,他们进入中原之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以魏军对胡人的反击,往往也是以暴制暴,多数时候带有一种报复的性质,血债血偿。

    这似乎也是没什么可以非议的,杀人者人恒杀之,但曹亮在并州时,对匈奴人就没有采用赶尽杀绝的办法,而是将这些匈奴俘虏做劳役,尽可能多的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一杀了之看起来简单的多,但不给胡人留任何的活路,更容易激起他们的反抗情绪来,反正横竖是一死,胡人拼死一搏,势必会引发更大的规模的骚乱。

    所以曹亮一直以来都严格执行优待俘虏的政策,降者免死的口号喊得极为响亮,这也从根本上瓦解了胡人失败之后负隅顽抗的信心。

    至于在繁重的劳役之中有多少能幸存下来,那就是后话了,并州军对这些战俘的管理也是相当的严苛的,毕竟并州方面也得拿出粮食来养活他们,如果他们的劳动价值还抵不上这些口粮,那么他们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混吃等死?想都不用想!

    并州军对胡人的政策在并州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这些胡人战俘也为并州的建设出了一把力,现在并州的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匈奴战俘的待遇也比以前要好得多了。

    进入幽州之后,这项政策自然也会顺延到幽州来,曹亮曾明确地下令继续执行战俘政策,各营的军队也习惯性地遵从这道命令,所以那些被俘的鲜卑人,也就免于性命之忧了。

    不过接下来就会有着繁重的劳役在等着他们,想要活下去,那就必须要付出他们的体力劳动才行,并州军的饭可不是白吃的,最终有多少能存活下去,那就得看他们的身体条件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了。

第1271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突袭了宇文鲜卑部落的老巢大凌河。

    宇文莫槐得到了并州骑兵停止追击的消息之后,庆幸之极,如果并州骑兵继续追击的话,那么就算他能逃出生天,也必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个时候,并州军主动地放弃了追击,倒是让宇文莫槐真得长吁了一口气。

    但接下来的消息,就让宇文莫槐不再开心了,因为并州骑兵虽然没有继续地追击他们,但却突袭了大凌河,把宇文部的老巢彻底地端了。

    尽管这算是一个意料之内的消息,但宇文莫槐还是痛心疾首,毕竟大凌河是他的根基,此番老巢都被端掉了,他的妻子儿女都失陷了,宇文莫槐是彻彻底底地失败了。

    东部鲜卑的两大部落接连败亡,整个东部鲜卑也就再没有和魏军抗衡的能力了,这种局面,恐怕是事先谁也不曾想到过的。

    宇文莫槐哀痛自然是难免的,但这个时候他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只能是去云中投奔拓跋力微,求他出兵打败魏军收复失地,救出被俘的妻子儿女,毕竟他的妻子也是拓跋力微的女儿。

    让并州骑兵停止追击的命令是曹亮下达的,草原何其之大,曹亮自然清楚的很,纵然就是把魏国的全部领土加起来,恐怕也没有草原这般辽阔,穷寇莫追,宇文莫槐既然已经逃了,也就没有必要长途追击下去了,真要这么一直追击下去,还不知道何时才是一个尽头,这对后勤保障来说,将会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继续追击不符合曹亮的战略安排,打败了宇文鲜卑之后,曹亮最大的目标,还是以此为跳板,打开一条通往辽东的新路来,不必再看临渝关那些守军的脸色了。

    从大凌河往东,便是柳城了,而柳城是辽西走廊的另一头,和临渝关遥遥相对,也就是说,如果并州军拿下柳城的话,就等于是完美地绕到了临渝关,打开了进入辽东的一扇大门。

    如果说在这之前说绕过临渝关进攻辽东的话,无异被人视做是痴人梦话,属于一个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曹亮生生地把这个梦想变为了现实,其实话说回来了,实现这个梦想,似乎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并州军也就是只打了两次仗而已,其中一次还是遭遇战,真正有准备的战斗,也只进行了一次,曹亮只用一次的机会,就搞定了令人谈之为之色变的鲜卑人。

    既然前往柳城大凌河是必经之路,所以突袭宇文部落老巢的事,纯属于搂草打兔子,顺手为之。

    宇文莫槐逃往云中之后,整个大凌河也只剩下些妇孺老弱,几乎没有什么兵力可以抵御的,其实说白了,就算宇文莫槐全师在此,恐怕也是无法抵御得了并州军的进攻的,再多的军队,那也是白给。

    并州骑兵在拂晓的时候,包围了宇文部落的营地,整个营地静悄悄一片,除了栖息着大量的牛羊之外,几乎看不到任何哨兵的身影,毕竟这里远离了前线,一般情况下战火不会波及到这里,部落族人的生活,相对而言比较安宁一些。

    首先发现并州骑兵的出现的,并不是人,而是一些猎狗,它们听到了动静,便狂吠不止,把许多的鲜卑人给惊醒了,等他们从帐蓬之中出来之后,却完全被眼前那一慕给惊呆了。

    魏军骑兵从四面八方将宇文部落给团团包围住了,原本以为还会有一场恶战,但谁也想不到大凌河营地已经是一片空的营地了,除了老弱妇孺之外,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军队来把守。

    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几乎没有经历过任何的战斗,宇文部落的人就派人来乞降了,为了活命,他们不惜卑躬屈膝,向并州军投降。

    并州军的军纪甚严,就算拿到了大凌河,控制了鲜卑人之后,也没有出现一例强取豪夺肆意劫掠的事情同,更没有出现恃强凌弱强暴女人的事件,并州军的军纪,让人看了都暗竖大姆指。

    长期以来的胡人,都是野蛮凶残的代名词,他们进入中原之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以魏军对胡人的反击,往往也是以暴制暴,多数时候带有一种报复的性质,血债血偿。

    这似乎也是没什么可以非议的,杀人者人恒杀之,但曹亮在并州时,对匈奴人就没有采用赶尽杀绝的办法,而是将这些匈奴俘虏做劳役,尽可能多的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一杀了之看起来简单的多,但不给胡人留任何的活路,更容易激起他们的反抗情绪来,反正横竖是一死,胡人拼死一搏,势必会引发更大的规模的骚乱。

    所以曹亮一直以来都严格执行优待俘虏的政策,降者免死的口号喊得极为响亮,这也从根本上瓦解了胡人失败之后负隅顽抗的信心。

    至于在繁重的劳役之中有多少能幸存下来,那就是后话了,并州军对这些战俘的管理也是相当的严苛的,毕竟并州方面也得拿出粮食来养活他们,如果他们的劳动价值还抵不上这些口粮,那么他们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混吃等死?想都不用想!

    并州军对胡人的政策在并州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这些胡人战俘也为并州的建设出了一把力,现在并州的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匈奴战俘的待遇也比以前要好得多了。

    进入幽州之后,这项政策自然也会顺延到幽州来,曹亮曾明确地下令继续执行战俘政策,各营的军队也习惯性地遵从这道命令,所以那些被俘的鲜卑人,也就免于性命之忧了。

    不过接下来就会有着繁重的劳役在等着他们,想要活下去,那就必须要付出他们的体力劳动才行,并州军的饭可不是白吃的,最终有多少能存活下去,那就得看他们的身体条件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了。

第1272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在这一箭之地的距离内,每一名骑兵都可以射出三到四支箭来,前排的骑兵可以采用小角的抛射,而后排的骑兵则采用的是大角度的抛射。

    由于司马军的阵形相当的密集,越骑兵根本就无需瞄准,抬手即射,只要朝着这个方向上放箭,十有九不空。

    几乎每一箭都能给司马军带来伤亡,最惨的司马兵一个人身上,就连中了十几箭,快把他给射成刺猬了。这样的高效率简直就是骇人听闻,越骑兵只需专注于如何把箭更快地射出去,根本就无需担心能不能命中的问题。

    短短的时间内,越骑兵已经连射了三四箭,射得最快的人甚至都射了五箭之多,也就是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越骑营已经向司马军的阵地抛射了数万支箭,密如骤雨,一齐地向着司马军倾泻而去。

    司马军彻底地被打懵了,面对密集如雨的箭矢,他们几乎是无处可藏,许多人只能是跳下战马,藏身到战马的后面,可怜那些坐骑,活着的时候被人骑,死了还得充当挡箭牌。

    如此一来,司马军的阵型是一片混乱,为了躲避箭雨,各种防御的手段都用上了,原先布署好的骑枪阵,早已经是七零八落不成型了。

    直到现在,司马军还没有明白过味来,说好的骑兵冲阵呢,怎么就变成了乱箭纷飞,并州军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骑射高手,看这架式,一万越骑兵,分明就都是善骑射的。

    这完全地颠覆了他们的认知,要知道,能骑射的骑手原本就是凤毛麟角的人才,不能说是千里挑一吧,但至少也是几百人之中,才会有那一个出现,比如司马军中,拥有骑射能力的,都被奉为了至宝,至少也能轻易地混到队率都伯这些级别上。

    而越骑营之中,这样的骑射高手遍地都是,这让司马军的骑射手情何以堪?

    司马军骑兵此前曾与越骑营有过交手的记录,那就是在上党之中,那时的越骑营还只是普通的骑兵,无非是战斗经验丰富一些,战斗力强悍一些,但绝对没有像今天这样离谱。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越骑营就发生了如此脱胎换骨的变化,而反观司马军的骑兵,除了人数上增多以外,战斗力方面丝毫不见长进,甚至由于增加了大量新兵的缘故,战斗力不升反降,单兵的作战能力,恐怕与越骑兵都有了天壤之别。

    尽管司马军的防线已经被箭雨打击的千疮百孔,但越骑营并没有急于的破阵,而是冲到近前之后,没有继续地向前,全部向两侧迂回,把中间的阵地留给后续冲上来的骑兵,让他们继续地发射箭矢。

    越骑营的成为弓骑兵之后,中远距离的攻击成为了他们的强项,所以在进攻的时候,越骑营并没有直接冲上去与敌军骑兵进行搏斗,而是刻意地保持着相对的距离,轮番地用箭矢来攻击。

    这种自身零伤亡的攻击方式自然是邓艾的首选战术,既然越骑营具备中远程打击能力,那他肯定不会把越骑营轻易地投入到短兵相接的近战之中,保持中远程的攻击方式,用弓箭来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自然是目前邓艾所选择的一种最佳方式。

    至于越骑营是否投入到近战之中,那就需要根据战况来做出安排了,现在谈论这个,言之尚早。

    越骑营的攻击方式令司马军右翼营的主将满炳抓狂不已。

    上次被骁骑营轻易地突破防线,重创了一番之后,满炳痛定思痛,决心汲取教训,用枪骑兵来构筑一道坚实的防线,避免再次地重蹈覆辙。

    这一次并州军伏击的方向,居然又是满炳统率的右翼营,莫不是并州军把他当做任意揉捏的软柿子了?

    满炳虽然是气恼不已,但这次他却是准备充分,如果并州军真得选择从他这边进行突破的话,那绝对是吃不了什么好果子的。

    对此满炳似乎是自信满满,一直到并州冲到一箭之地时,他还是这个想法。

    但当越骑兵射出漫天箭矢的时候,满炳才意识到,这次他又栽了,枪骑兵在抵御对方骑兵冲击方面,是有着相当强的防御能力的,可针对弓骑兵,他们却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没有什么防护能力,在战场上,他们就是矗在那儿的一个个活靶子,只能是任由人家打击,而全无还手之力。

    满炳倒是想要反击来着,但他手下的骑射好手并没有多少,绝大多数的骑兵都没有配备弓箭,反正他们也用不了,想要拿弓箭进行反击的话,根本没有那个能力。

    更何况,现在并州军的弓骑兵,完全是瞄着司马军的骑射手来进攻的,这个时候谁敢冒头出来进行反击,肯定会在第一时间被并州军给打爆了。

    谁敢射出一支箭来,那个方向马上会遭到并州军十倍箭矢的报复,枪打出头鸟,谁敢出头,这个时候谁死得便最快。

    满炳心里那个苦啊,上次被骁骑营打了个灰头土脸,这次又被越骑营揍个鼻青脸肿,怎么每次倒楣的总是他呀?

    当然满炳也是十分的不甘心,好歹他父亲满宠也是魏国赫赫有名的名将,他们满家也朝廷柱石,何时打过这样窝囊的仗,吃过这么憋屈的亏。

    所以,思虑再三,满炳决定派兵反击,现在并州军不是刻意地保持距离只进行远程攻击吗?那么司马军只需要派出兵马,顶风而上,将并州军拖入到近战之中,或许就可以扭转目前不利的战局了。

    但凡远程攻击力强的队伍,近战能力都比较一般,毕竟任何一支军队,也不是全能的,并州军派出擅长远程攻击的兵种,那就意味着这么一支军队并不擅长于近战。

    这估计是右翼营最后的机会了,只要他们能抓住机会,果断出击,或许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战果。

第1274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在这一箭之地的距离内,每一名骑兵都可以射出三到四支箭来,前排的骑兵可以采用小角的抛射,而后排的骑兵则采用的是大角度的抛射。

    由于司马军的阵形相当的密集,越骑兵根本就无需瞄准,抬手即射,只要朝着这个方向上放箭,十有九不空。

    几乎每一箭都能给司马军带来伤亡,最惨的司马兵一个人身上,就连中了十几箭,快把他给射成刺猬了。这样的高效率简直就是骇人听闻,越骑兵只需专注于如何把箭更快地射出去,根本就无需担心能不能命中的问题。

    短短的时间内,越骑兵已经连射了三四箭,射得最快的人甚至都射了五箭之多,也就是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越骑营已经向司马军的阵地抛射了数万支箭,密如骤雨,一齐地向着司马军倾泻而去。

    司马军彻底地被打懵了,面对密集如雨的箭矢,他们几乎是无处可藏,许多人只能是跳下战马,藏身到战马的后面,可怜那些坐骑,活着的时候被人骑,死了还得充当挡箭牌。

    如此一来,司马军的阵型是一片混乱,为了躲避箭雨,各种防御的手段都用上了,原先布署好的骑枪阵,早已经是七零八落不成型了。

    直到现在,司马军还没有明白过味来,说好的骑兵冲阵呢,怎么就变成了乱箭纷飞,并州军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骑射高手,看这架式,一万越骑兵,分明就都是善骑射的。

    这完全地颠覆了他们的认知,要知道,能骑射的骑手原本就是凤毛麟角的人才,不能说是千里挑一吧,但至少也是几百人之中,才会有那一个出现,比如司马军中,拥有骑射能力的,都被奉为了至宝,至少也能轻易地混到队率都伯这些级别上。

    而越骑营之中,这样的骑射高手遍地都是,这让司马军的骑射手情何以堪?

    司马军骑兵此前曾与越骑营有过交手的记录,那就是在上党之中,那时的越骑营还只是普通的骑兵,无非是战斗经验丰富一些,战斗力强悍一些,但绝对没有像今天这样离谱。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越骑营就发生了如此脱胎换骨的变化,而反观司马军的骑兵,除了人数上增多以外,战斗力方面丝毫不见长进,甚至由于增加了大量新兵的缘故,战斗力不升反降,单兵的作战能力,恐怕与越骑兵都有了天壤之别。

    尽管司马军的防线已经被箭雨打击的千疮百孔,但越骑营并没有急于的破阵,而是冲到近前之后,没有继续地向前,全部向两侧迂回,把中间的阵地留给后续冲上来的骑兵,让他们继续地发射箭矢。

    越骑营的成为弓骑兵之后,中远距离的攻击成为了他们的强项,所以在进攻的时候,越骑营并没有直接冲上去与敌军骑兵进行搏斗,而是刻意地保持着相对的距离,轮番地用箭矢来攻击。

    这种自身零伤亡的攻击方式自然是邓艾的首选战术,既然越骑营具备中远程打击能力,那他肯定不会把越骑营轻易地投入到短兵相接的近战之中,保持中远程的攻击方式,用弓箭来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自然是目前邓艾所选择的一种最佳方式。

    至于越骑营是否投入到近战之中,那就需要根据战况来做出安排了,现在谈论这个,言之尚早。

    越骑营的攻击方式令司马军右翼营的主将满炳抓狂不已。

    上次被骁骑营轻易地突破防线,重创了一番之后,满炳痛定思痛,决心汲取教训,用枪骑兵来构筑一道坚实的防线,避免再次地重蹈覆辙。

    这一次并州军伏击的方向,居然又是满炳统率的右翼营,莫不是并州军把他当做任意揉捏的软柿子了?

    满炳虽然是气恼不已,但这次他却是准备充分,如果并州军真得选择从他这边进行突破的话,那绝对是吃不了什么好果子的。

    对此满炳似乎是自信满满,一直到并州冲到一箭之地时,他还是这个想法。

    但当越骑兵射出漫天箭矢的时候,满炳才意识到,这次他又栽了,枪骑兵在抵御对方骑兵冲击方面,是有着相当强的防御能力的,可针对弓骑兵,他们却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没有什么防护能力,在战场上,他们就是矗在那儿的一个个活靶子,只能是任由人家打击,而全无还手之力。

    满炳倒是想要反击来着,但他手下的骑射好手并没有多少,绝大多数的骑兵都没有配备弓箭,反正他们也用不了,想要拿弓箭进行反击的话,根本没有那个能力。

    更何况,现在并州军的弓骑兵,完全是瞄着司马军的骑射手来进攻的,这个时候谁敢冒头出来进行反击,肯定会在第一时间被并州军给打爆了。

    谁敢射出一支箭来,那个方向马上会遭到并州军十倍箭矢的报复,枪打出头鸟,谁敢出头,这个时候谁死得便最快。

    满炳心里那个苦啊,上次被骁骑营打了个灰头土脸,这次又被越骑营揍个鼻青脸肿,怎么每次倒楣的总是他呀?

    当然满炳也是十分的不甘心,好歹他父亲满宠也是魏国赫赫有名的名将,他们满家也朝廷柱石,何时打过这样窝囊的仗,吃过这么憋屈的亏。

    所以,思虑再三,满炳决定派兵反击,现在并州军不是刻意地保持距离只进行远程攻击吗?那么司马军只需要派出兵马,顶风而上,将并州军拖入到近战之中,或许就可以扭转目前不利的战局了。

    但凡远程攻击力强的队伍,近战能力都比较一般,毕竟任何一支军队,也不是全能的,并州军派出擅长远程攻击的兵种,那就意味着这么一支军队并不擅长于近战。

    这估计是右翼营最后的机会了,只要他们能抓住机会,果断出击,或许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战果。

第1275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这一次司马师防备的紧,才没有让李丰张缉他们得逞,但朝内朝外的敌对势力无数,司马师不可能保证自己每次都能这么幸运,只要除掉曹芳这个隐患,司马师才能安枕无忧。

    身为权臣,走得注定是一条不归之路,要么谋朝篡位,像王莽,像曹操,要么成为霍光,身前荣光无限,死后三族俱灭。

    司马师当然不希望司马懿交到他手中的接力棒就此折断,虽然他现在还没有问鼎那龙床的资格,但并不妨碍他的膨胀野心。

    所以处治李丰张缉这些乱党是第一步,废曹芳另立新君那是第二步。

    第一步没什么难度,参与叛乱的人除了夏侯玄潜逃之外,大部分都已落网或即将落网,现在司马师所需的,仅仅只是一道圣旨,估计现在的曹芳,已经簌簌发抖了吧,这道圣旨,他下也得下,不下也得下。

    至于废天子,那就需要司马师好好地谋划了,毕竟天子乃是一国之尊,擅行废立,必然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司马师必须要得到太后的支持,才有成功的可能。

    不过好在郭太后是自己的姘头,也是有着相当利益诉求的,虽然曹芳是郭太后一手养大的,但长大后的曹芳,有着很大的叛逆心理,目前和郭太后的关系搞得很僵,这样的条件,无疑对司马师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善谋者,才能定天下,司马师有着一个周密的计划,所以那怕贾充亲口告知他天子曹芳也参与了此次的兵变,司马师也不为之所动,现在他需要按照自己的既定步骤来进行,不急不徐,一切都在他的操控之中。

    ……………………………………………………………………

    而此时此刻,曹芳却如同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急得是满头大汗。

    宫外传来的消息,李丰和张缉被司马师所擒获,兵变行动一败涂地,司马师已经下令封闭城门,大肆搜捕李张的余党。

    这恐怕是曹芳听到的一个最坏的消息了,怪不得从昨夜起,自己的右眼皮就一直跳个不停,民间传言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还真不是胡说的,这回自己真是惹了大麻烦了。

    独眼的司马师,看起来就阴戾狠辣,一副生人莫近的模样,曹芳面对他时,打心眼里就有些发怵,如果不是张缉和李丰怂恿,曹芳还真未必有那个胆量来对付司马师。

    曹芳自幼长在宫中,完全无法接触到宫外的人和事,皇宫里的太监和宫女对他是唯唯诺诺,上朝时那些大臣对他也是毕恭毕敬,这无疑让曹芳认为自己还真是真命天子。

    唯有司马师,是自己的梦魇,不过这次有张缉和李丰来对付他,曹芳自然是乐见其成的,张缉是自己的老丈人,李丰也是皇亲,曹芳自然对他们的忠诚是不加怀疑的,只要这次能干掉司马师,曹芳便可以真正的君临天下,再也不用去看某些人的脸色了。

    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这一夜曹芳注定是无眠的,当然,这个时候的曹芳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张缉告诉他,他们的准备相当的充分,趁着司马家大办丧事的机会,必然会一举成功的。

    但失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曹芳整个人都懵掉了,这个结果完全跟他想象的不一样,不是说好的计划周详吗,不是说好的十拿九稳吗,怎么突然间就一败涂地了呢?

    失败的后果曹芳几乎没有想过,而突然要去面对它,曹芳顿时变得一阵惶恐,他也清楚,自己所谓的这个天子,在司马师眼里屁都是不是,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想籍着李丰张缉的兵变有所改变,但李丰张缉失败了,司马师肯定不会饶过他们,那司马师就一定能饶过自己吗?

    当皇帝久了,曹芳自然会贪恋现在的地位,他想要更多的权力,而不是想要失去这一切,所以当他发现现在拥有的这一切都将会失去的时候,曹芳不禁是惊恐不已。

    苏铄、乐敦、刘贤三人这时惊惶失措地跑上殿来,跪倒在了曹芳面前,泣不成声地道:“陛下,救救奴婢,救救奴婢。”

    苏铄三人听到李丰张缉被擒的消息,更是吓得魂不守舍,他们原本没有反心,只不过是在李丰的忽悠下行差踏错,这一失足可就成了千古恨。

    相比于李丰和张缉,苏铄他们只能是蝼蚁一般的存在,司马师想要灭了他们,也只不过是抬抬脚而已,可是蝼蚁尚且偷生,他们也不想死啊,这个时候,刘贤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去哀求陛下,现在这恐怕是他们唯一可以抓住的稻草了,不管能不能救命,他们都值得试上一试。

    所以三人赶紧地跑上殿来,跪在曹芳的面求,请求陛下搭救他们。

    曹芳茫然地朝下望了一眼,现在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那还有什么能力去救别人呢?

    “陛下,奴婢等人并非自愿作乱,实是受中书令李丰的胁迫啊,求陛下向大将军求个情,饶恕我等。”苏铄向曹芳咚咚地磕头,直把额头都磕破了,鲜血都流了一地。

    曹芳暗暗地叹了一口气,向司马师求情,朕有那个面子吗?现在朕跟你们一样,也是自身难保喽!

    虽然曹芳心里这么想,但是表面上还得维持天子尊严,他故作镇定地道:“卿等起来吧,念你们以往对朕忠心耿耿,朕自会向大将军为你们求情的,放心吧,朕的话,还是有分量的。”

    得到了曹芳的保证,苏铄等人就宛如是在汪洋大海之中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连连地磕头谢恩。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一声唱诺:“大将军求见陛下!”

    曹芳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战,不过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司马师已经是近在咫尺,曹芳不想见也得见,他只能是硬着头皮道:“宣!”

第127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要知道现在司马师在朝中可是一手遮天,他控制着军队,他控制着天子,他控制着朝臣,整个的洛阳城,都向他臣服着,李丰和张缉的这一次行动,堪称是冒险,因为一旦失败的话,便会遭到司马师的疯狂报复,三族之内,尽皆伏诛。

    夏侯玄和司马师曾经是知己,所以他对司马师的了解远胜常人,他比司马懿更为阴戾,手段更狠,睚眦必报,一旦招惹到了他,肯定是后患无穷的。

    当然像造反这样的“大事”,向来是不成功便成仁的,没有任何的退路可言,如果真得准备参与其中的话,那么就不能再患得患失,考虑后果了。

    其实夏侯玄已经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他已经知悉了李丰的计划,就算是不参与的话,如果他不出首举报的话,将来事泄,也难逃疪的罪名。

    司马师早就想对付自己,所缺的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如果这一次真得被他捉住了证据,不管夏侯玄有没有参与此事,一样是性命难保。

    但如果真让夏侯玄去告密,且不论他和李丰的关系不错,就算是陌路之人,这种丧德卑劣之事,以夏侯玄的品性,也是万万不可能去做的。

    夏侯玄思虑再三,决定冒险来搏一把了,其实他也早已厌倦了这种浑浑噩噩死气沉沉的日子,再这么地生活下去,司马师不杀他,他自己也能把自己给憋死了。

    所以,当李丰再次来访的时候,夏侯玄同意了参与到他们的计划之中。于是李丰便将他们的计划向夏侯玄和盘托出,那就是趁着这次司马府大丧的机会,在出殡日,发起全面的攻势,一举将司马氏的势力连根铲除。

    李丰没有对夏侯玄有所隐瞒,第一是他相信夏侯玄的为人,绝不是那种告密小人,第二既然夏侯玄决定参与到此事中来,将来事成之后,夏侯玄将会成为首席大臣,他当然的拥有知情权才是。

    不过夏侯玄并不会具体地参与到行动之中来,毕竟他受到了司马家的监视,短暂的接触或许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召集人马参与作战,这样是很难瞒得过司马家的眼线的,所以在行动的这一方面,李丰并不准备依赖夏侯玄,以他和张缉的手中掌握的力量就足够了。

    夏侯玄有用途将会是在兵变成功之后,利用他的人气和资望来主持大局,稳定朝政。

    为了把这一次的造访被旁人当做是普通的来访,李丰和夏侯玄并没有深入的交谈,而是简单地聊了几句,李丰便告辞而去。

    夏侯玄也是朝中少数几个没有前往司马府吊唁的官员之一,不过只是因为他和司马师的关系恶劣而已,并不是说夏侯玄对司马家的丧事不感兴趣。

    而恰恰相反的是,夏侯玄对此始终密切地保持着关注,尤其今天是司马家出殡的日子,按李丰的计划,也是他们出手的时候,此事关系到夏侯玄的身家性命,那怕他不能亲自前往,他也不可能漠不关心。

    夏侯玄心绪难平,虽然他对李丰的计划比较赞赏,表面看起来,这个计划也确实是比较靠谱的,李丰和张缉制定计划的时候,也确实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各方面的考虑都比较周全。

    但是司马师真得就那么容易对付吗?以夏侯玄对司马师的了解,他真得是难以做出决断,毕竟他是司马师,一个手握大权且心思慎密手段酷烈的人,李丰的计划真得能奏效吗?

    就在夏侯玄陷入沉思之时,管事前来禀报:“启禀君侯,有一位客人,自称是君侯故友派来的,欲求见君侯,不知君侯见否?”

    “故友?”管事的话打断了夏侯玄的沉思,也把他从恍惚之中拉回到了现实里面,他沉吟了一下,夏侯玄的故友倒是不少,但是如今他落魄了,门庭冷落,还有什么故友会登门造访呢?“此人从何而来?”

    “据他所言,是打北面来的。”

    夏侯玄精神不禁为之一震,北面,可不就是并州吗?夏侯玄忙道:“速速有请!”

    片刻工夫,一个马车夫装束的汉子被带到了夏侯玄的面前,宽大的帽沿把他的脸遮住了一大半,夏侯玄看不清来者的面容,不禁诧异地道:“阁下是……”

    来者木无表情地摘到了帽子,向夏侯玄拱手道:“夏侯君侯不认识在下了?”

    夏侯玄不禁瞪大了眼,虽然以前他从未和对方交谈过,但曹亮每一次出现,身后形影不离的保镖便是他,可以说夏侯玄对他是熟得不能再熟了。

    “方布?!你怎么会来洛阳的?”

    方布道:“在下奉主公之命,前来救君侯于水火,君侯速速收拾一下,随我走吧。”

    “走?”夏侯玄显得有些莫名其妙,“去哪里?”

    “当然是并州了,主公知君侯在洛阳命悬一线,所以特命在下前来接应,请君侯速速准备,迟了恐怕就出不了洛阳城了。”

    夏侯玄轻轻地摇了摇头,道:“谢谢令主公的好意,不过某此时还有要事,离不开洛阳。”

    方布脸上丝毫不带任何的表情,淡淡地道:“夏侯君侯真以为李丰张缉能成事,真得准备将身家性命都交付给他们?”

    夏侯玄顿时惊得是面如土色,李丰张缉密谋筹划的事,方布又怎么可能知晓,而且从他一脸笃定的样子来看,显然不是瞎猜的。

    如果就连远在并州的方布都知晓了,那么这样隐密的事岂不是路人皆知了,还保守个屁的秘密,也许司马师也早就知道了,李丰张缉此刻发动兵变,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夏侯玄实在是想不通,这个秘密是如何泄露出去的,李丰不是信誓旦旦的表示,只有他嫡系亲近的人才知晓,可方布明显不是他的人啊?

    “你……你怎么可能知道此事?”夏侯玄嗓音都有些颤抖,惊魂未定。

第1277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要知道现在司马师在朝中可是一手遮天,他控制着军队,他控制着天子,他控制着朝臣,整个的洛阳城,都向他臣服着,李丰和张缉的这一次行动,堪称是冒险,因为一旦失败的话,便会遭到司马师的疯狂报复,三族之内,尽皆伏诛。

    夏侯玄和司马师曾经是知己,所以他对司马师的了解远胜常人,他比司马懿更为阴戾,手段更狠,睚眦必报,一旦招惹到了他,肯定是后患无穷的。

    当然像造反这样的“大事”,向来是不成功便成仁的,没有任何的退路可言,如果真得准备参与其中的话,那么就不能再患得患失,考虑后果了。

    其实夏侯玄已经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他已经知悉了李丰的计划,就算是不参与的话,如果他不出首举报的话,将来事泄,也难逃疪的罪名。

    司马师早就想对付自己,所缺的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如果这一次真得被他捉住了证据,不管夏侯玄有没有参与此事,一样是性命难保。

    但如果真让夏侯玄去告密,且不论他和李丰的关系不错,就算是陌路之人,这种丧德卑劣之事,以夏侯玄的品性,也是万万不可能去做的。

    夏侯玄思虑再三,决定冒险来搏一把了,其实他也早已厌倦了这种浑浑噩噩死气沉沉的日子,再这么地生活下去,司马师不杀他,他自己也能把自己给憋死了。

    所以,当李丰再次来访的时候,夏侯玄同意了参与到他们的计划之中。于是李丰便将他们的计划向夏侯玄和盘托出,那就是趁着这次司马府大丧的机会,在出殡日,发起全面的攻势,一举将司马氏的势力连根铲除。

    李丰没有对夏侯玄有所隐瞒,第一是他相信夏侯玄的为人,绝不是那种告密小人,第二既然夏侯玄决定参与到此事中来,将来事成之后,夏侯玄将会成为首席大臣,他当然的拥有知情权才是。

    不过夏侯玄并不会具体地参与到行动之中来,毕竟他受到了司马家的监视,短暂的接触或许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召集人马参与作战,这样是很难瞒得过司马家的眼线的,所以在行动的这一方面,李丰并不准备依赖夏侯玄,以他和张缉的手中掌握的力量就足够了。

    夏侯玄有用途将会是在兵变成功之后,利用他的人气和资望来主持大局,稳定朝政。

    为了把这一次的造访被旁人当做是普通的来访,李丰和夏侯玄并没有深入的交谈,而是简单地聊了几句,李丰便告辞而去。

    夏侯玄也是朝中少数几个没有前往司马府吊唁的官员之一,不过只是因为他和司马师的关系恶劣而已,并不是说夏侯玄对司马家的丧事不感兴趣。

    而恰恰相反的是,夏侯玄对此始终密切地保持着关注,尤其今天是司马家出殡的日子,按李丰的计划,也是他们出手的时候,此事关系到夏侯玄的身家性命,那怕他不能亲自前往,他也不可能漠不关心。

    夏侯玄心绪难平,虽然他对李丰的计划比较赞赏,表面看起来,这个计划也确实是比较靠谱的,李丰和张缉制定计划的时候,也确实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各方面的考虑都比较周全。

    但是司马师真得就那么容易对付吗?以夏侯玄对司马师的了解,他真得是难以做出决断,毕竟他是司马师,一个手握大权且心思慎密手段酷烈的人,李丰的计划真得能奏效吗?

    就在夏侯玄陷入沉思之时,管事前来禀报:“启禀君侯,有一位客人,自称是君侯故友派来的,欲求见君侯,不知君侯见否?”

    “故友?”管事的话打断了夏侯玄的沉思,也把他从恍惚之中拉回到了现实里面,他沉吟了一下,夏侯玄的故友倒是不少,但是如今他落魄了,门庭冷落,还有什么故友会登门造访呢?“此人从何而来?”

    “据他所言,是打北面来的。”

    夏侯玄精神不禁为之一震,北面,可不就是并州吗?夏侯玄忙道:“速速有请!”

    片刻工夫,一个马车夫装束的汉子被带到了夏侯玄的面前,宽大的帽沿把他的脸遮住了一大半,夏侯玄看不清来者的面容,不禁诧异地道:“阁下是……”

    来者木无表情地摘到了帽子,向夏侯玄拱手道:“夏侯君侯不认识在下了?”

    夏侯玄不禁瞪大了眼,虽然以前他从未和对方交谈过,但曹亮每一次出现,身后形影不离的保镖便是他,可以说夏侯玄对他是熟得不能再熟了。

    “方布?!你怎么会来洛阳的?”

    方布道:“在下奉主公之命,前来救君侯于水火,君侯速速收拾一下,随我走吧。”

    “走?”夏侯玄显得有些莫名其妙,“去哪里?”

    “当然是并州了,主公知君侯在洛阳命悬一线,所以特命在下前来接应,请君侯速速准备,迟了恐怕就出不了洛阳城了。”

    夏侯玄轻轻地摇了摇头,道:“谢谢令主公的好意,不过某此时还有要事,离不开洛阳。”

    方布脸上丝毫不带任何的表情,淡淡地道:“夏侯君侯真以为李丰张缉能成事,真得准备将身家性命都交付给他们?”

    夏侯玄顿时惊得是面如土色,李丰张缉密谋筹划的事,方布又怎么可能知晓,而且从他一脸笃定的样子来看,显然不是瞎猜的。

    如果就连远在并州的方布都知晓了,那么这样隐密的事岂不是路人皆知了,还保守个屁的秘密,也许司马师也早就知道了,李丰张缉此刻发动兵变,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夏侯玄实在是想不通,这个秘密是如何泄露出去的,李丰不是信誓旦旦的表示,只有他嫡系亲近的人才知晓,可方布明显不是他的人啊?

    “你……你怎么可能知道此事?”夏侯玄嗓音都有些颤抖,惊魂未定。

第1278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原本司马军的战斗力不足,加至上孙礼的阵亡,残余的司马军更是力不能支,很快地就全军覆灭了。

    羊祜下令简单地收拾了一下战场,而后顺势包围了矮山。

    虽然说并州军已经歼灭了司马军两万多人和射杀了领军主将礼礼,但是还有几千人藏身于矮山之上,当然羊祜对这几千颗人头并不怎么感兴趣,他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要知道司马懿年过古稀,寿元无多,根本就撑不了多长的时间了,而司马懿子嗣虽多,但大多年幼,不堪大用,唯有司马师和司马昭能承继大业,司马懿把他们安排在军中,便有历练之意,如果能像斩杀孙礼一样斩杀司马师司马昭的话,对司马懿将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让他吐血才怪。

    所以羊祜对藏身于矮山之上的司马师和司马昭很感兴趣,如果能拿下矮山,擒获司马氏兄弟,也能为灵石之战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不过现在司马军抢占了矮山这个制高点,凭险据守,并州军想要攻克,却是不易。

    先前并州军只派了一千名弓弩手把守整个西山,就让司马军大吃苦头,西山的数座山头,他们拼死累活的,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攻下了最矮最小的一座山头。

    由此可见,地利的优势是何其的重要,如今司马军至少五六千人逃上了这座山头,并州军真要是强攻的话,也未必能讨得什么便宜。

    更何况,这是夜里,山势险要,道路难辨,想要攻取,难度会成倍地增加,就算能打得下来,也估计会损失不少的兵力,得不偿失啊!

    或许别的将领发现山上有他们想要做的大鱼,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派兵往上冲,但羊祜不会,他打仗首先会权衡利弊,如果付出的代价大于收获,那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停止行动。不会做无谓的牺牲。

    更何况羊祜统领步兵营多年,爱兵如子,这些士卒袍泽都是他的兄弟,都是他手足,那怕牺牲一人,对于羊祜来说都是比较痛惜的,真若是为了实现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让步兵营损失惨重,他自己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考量了一下攻克矮山的难度,羊祜还是果断地选择了放弃。

    而手下的几名校尉则是心有不甘,明知道有两条大鱼就藏身前面的山头上,他们可不愿意轻易地放弃,于是纷纷地向羊祜请战,请羊祜允许他们攻打矮山,那怕试一试也好。

    羊祜却是态度坚决,不为这巨大的诱惑所动,如果能擒拿获司马师和司马昭固然是好事,但其中的风险却不是步兵营可以承担的了得,如果步兵营全力进攻,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也没有能拿得下矮山,那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灵石关这一战,步兵营大获全胜,但如果在攻击矮山中受到重创的话,那前面取得的胜果就会被抵消掉,这种画蛇添足的举动,还将影响到曹亮的整体战略布署。

    不过放弃攻打矮山并不意味着并州军不进攻,近程兵种不用了,远程兵种却没有停止攻击,羊祜将所有的弓弩兵都调到了山脚下,只要射程所及的范围同,都会纳入到并州军的攻击范围。

    一时间,并州军万箭齐发,也不管目标在何处,一**风疾雨似的攻击向关矮山倾泻而去。

    这回处到山腰以下的司马军是遭了大殃,由于并州军的攻击是覆盖似攻击,根本就无需瞄准,直管把箭射到山上就行,这样的射击对于并州军来说,是毫无压力的,他们就算是闭着眼睛,也能把箭射向目标。

    而司马军就比较悲催了,整个山腰以下的区域都处于弓箭的射程之内,除了山头上半部分受不到弓箭打击之外,山腰底下近一半的人都处于并州军的攻击范围。

    由于司马军的人数过于密集,而山腰处的地势过于险要,能站人的地方并不太多,所以司马军拥挤在一起,就连移动躲避箭失的机会也没有,除了盾兵可以使用盾牌自我保护之外,其他的兵种只有听天由命的份,黑暗之中,谁被箭射中了算谁倒楣。

    这种被动挨打方式确实是很憋屈,但是却无可奈何,现在司马军的斗志全消,军心涣散,别说是他们的体力和精力尚没有恢复,就算是真恢复了,谁还有勇气去冲击并州的战阵。

    这么一通的乱箭,也给司马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山腰以下的司马军,接近一半的士兵中箭,死者甚众。

    由于山上是陡坡,被射死的司马兵大多会滚落下去,不过有的司马兵也很聪明,他们手中没有盾牌,很难防护得住这些冷箭流矢,所以他们干脆把袍泽的尸体提起来,挡在身前,让这些尸体充当盾牌来挡箭。

    还别说,这种方法倒是挺有效的,藏身到尸体的后面,尸体上便插满了箭,而躲在后面的人却可以安然无恙。

    这个方法得到了效仿,许多人开始抱给尸体充当盾牌,虽然不能完全抵用,但也聊胜于无。

    几乎所有的司马兵都盼望着灾难可以躲得过去,并州军的弓箭数量应当是限的,不可能这么无限制地射下去吧?

    但如果让他们看看山下的情况,恐怕就会大失所望了,因为并州军所使用的弓箭可不单单是他们带来的,其中绝大部分还是从他们这边缴获的。

    司马军力竭之后,就连箭都难以射出去,所以战场之上,那些大批弓箭随着司马军在败亡而全部落到了并州军的手中。

    原本在弓箭的使用上,步兵营是足襟见肘,打了几个时辰,所携带的箭矢几乎耗尽了,还好司马军的“慷慨相赠”,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连续用箭攻击。

    估计司马师见了此场面之后,要气得吐血了吧。

第1279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原本司马军的战斗力不足,加至上孙礼的阵亡,残余的司马军更是力不能支,很快地就全军覆灭了。

    羊祜下令简单地收拾了一下战场,而后顺势包围了矮山。

    虽然说并州军已经歼灭了司马军两万多人和射杀了领军主将礼礼,但是还有几千人藏身于矮山之上,当然羊祜对这几千颗人头并不怎么感兴趣,他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要知道司马懿年过古稀,寿元无多,根本就撑不了多长的时间了,而司马懿子嗣虽多,但大多年幼,不堪大用,唯有司马师和司马昭能承继大业,司马懿把他们安排在军中,便有历练之意,如果能像斩杀孙礼一样斩杀司马师司马昭的话,对司马懿将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让他吐血才怪。

    所以羊祜对藏身于矮山之上的司马师和司马昭很感兴趣,如果能拿下矮山,擒获司马氏兄弟,也能为灵石之战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不过现在司马军抢占了矮山这个制高点,凭险据守,并州军想要攻克,却是不易。

    先前并州军只派了一千名弓弩手把守整个西山,就让司马军大吃苦头,西山的数座山头,他们拼死累活的,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攻下了最矮最小的一座山头。

    由此可见,地利的优势是何其的重要,如今司马军至少五六千人逃上了这座山头,并州军真要是强攻的话,也未必能讨得什么便宜。

    更何况,这是夜里,山势险要,道路难辨,想要攻取,难度会成倍地增加,就算能打得下来,也估计会损失不少的兵力,得不偿失啊!

    或许别的将领发现山上有他们想要做的大鱼,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派兵往上冲,但羊祜不会,他打仗首先会权衡利弊,如果付出的代价大于收获,那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停止行动。不会做无谓的牺牲。

    更何况羊祜统领步兵营多年,爱兵如子,这些士卒袍泽都是他的兄弟,都是他手足,那怕牺牲一人,对于羊祜来说都是比较痛惜的,真若是为了实现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让步兵营损失惨重,他自己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考量了一下攻克矮山的难度,羊祜还是果断地选择了放弃。

    而手下的几名校尉则是心有不甘,明知道有两条大鱼就藏身前面的山头上,他们可不愿意轻易地放弃,于是纷纷地向羊祜请战,请羊祜允许他们攻打矮山,那怕试一试也好。

    羊祜却是态度坚决,不为这巨大的诱惑所动,如果能擒拿获司马师和司马昭固然是好事,但其中的风险却不是步兵营可以承担的了得,如果步兵营全力进攻,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也没有能拿得下矮山,那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灵石关这一战,步兵营大获全胜,但如果在攻击矮山中受到重创的话,那前面取得的胜果就会被抵消掉,这种画蛇添足的举动,还将影响到曹亮的整体战略布署。

    不过放弃攻打矮山并不意味着并州军不进攻,近程兵种不用了,远程兵种却没有停止攻击,羊祜将所有的弓弩兵都调到了山脚下,只要射程所及的范围同,都会纳入到并州军的攻击范围。

    一时间,并州军万箭齐发,也不管目标在何处,一**风疾雨似的攻击向关矮山倾泻而去。

    这回处到山腰以下的司马军是遭了大殃,由于并州军的攻击是覆盖似攻击,根本就无需瞄准,直管把箭射到山上就行,这样的射击对于并州军来说,是毫无压力的,他们就算是闭着眼睛,也能把箭射向目标。

    而司马军就比较悲催了,整个山腰以下的区域都处于弓箭的射程之内,除了山头上半部分受不到弓箭打击之外,山腰底下近一半的人都处于并州军的攻击范围。

    由于司马军的人数过于密集,而山腰处的地势过于险要,能站人的地方并不太多,所以司马军拥挤在一起,就连移动躲避箭失的机会也没有,除了盾兵可以使用盾牌自我保护之外,其他的兵种只有听天由命的份,黑暗之中,谁被箭射中了算谁倒楣。

    这种被动挨打方式确实是很憋屈,但是却无可奈何,现在司马军的斗志全消,军心涣散,别说是他们的体力和精力尚没有恢复,就算是真恢复了,谁还有勇气去冲击并州的战阵。

    这么一通的乱箭,也给司马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山腰以下的司马军,接近一半的士兵中箭,死者甚众。

    由于山上是陡坡,被射死的司马兵大多会滚落下去,不过有的司马兵也很聪明,他们手中没有盾牌,很难防护得住这些冷箭流矢,所以他们干脆把袍泽的尸体提起来,挡在身前,让这些尸体充当盾牌来挡箭。

    还别说,这种方法倒是挺有效的,藏身到尸体的后面,尸体上便插满了箭,而躲在后面的人却可以安然无恙。

    这个方法得到了效仿,许多人开始抱给尸体充当盾牌,虽然不能完全抵用,但也聊胜于无。

    几乎所有的司马兵都盼望着灾难可以躲得过去,并州军的弓箭数量应当是限的,不可能这么无限制地射下去吧?

    但如果让他们看看山下的情况,恐怕就会大失所望了,因为并州军所使用的弓箭可不单单是他们带来的,其中绝大部分还是从他们这边缴获的。

    司马军力竭之后,就连箭都难以射出去,所以战场之上,那些大批弓箭随着司马军在败亡而全部落到了并州军的手中。

    原本在弓箭的使用上,步兵营是足襟见肘,打了几个时辰,所携带的箭矢几乎耗尽了,还好司马军的“慷慨相赠”,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连续用箭攻击。

    估计司马师见了此场面之后,要气得吐血了吧。

第1280章 自告奋勇

    在步兵营发起进攻的时候,射声营、左卫营和先登营已经到达了信都外城墙处。

    尽管倒塌的仅仅只是东面城墙的一段,但这个时候的外城墙,已经无人把守了,整个城头之上,已经是空无一人了,如果并州军是知道信都还有一道内城墙的话,还以为信都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一座废城了。

    按照杜预他们和羊祜的约定,在步兵营发起进攻的一个时辰之后,射声营等其他三营也将会打开城门,兵分三路,向信都城的内城发起进攻。

    虽然一个时辰极是短暂,但对于等待之中的并州军,却似乎也是一种煎熬,他们不时地抬头看看太阳,推算着时间,内心之中对战斗充满着渴望。

    杜预则有专门的沙漏来看时间,射声营的大军早已集结在了西门外,就连城门的门栓都已经派人悄悄地潜入城中打开了,整扇的大门都是虚掩的。待到沙漏之中的沙子滴尽,杜预终于是拨出了长剑,高声地命令道:“出击!”

    城西的大门被推开了,并州军沿着城门洞鱼贯而入,向着内城发起了攻击。

    由于有外城墙的阻隔,内城的守军是无法看到并州军在城外集结了多少人马的,这个时候射声营一拥而入,气势如虹,城上的守军顿时慌了神,大叫着敌袭,纷纷地涌上城头,进入战斗状态。

    与此同时,南门和北门也被打开了,左卫营和先登营一拥而入,也向着信都的内城发起了攻击。

    并州军从四面对信都展开了攻击,方圆十几里的城池,都陷入到了激烈的战火之中,并州军气势如虹,人潮如海,杀声震天,光是这攻城的阵式,就看得守军是头皮发麻,纷纷地向吕昭告急。

    接到各城门的禀报,吕昭不禁是面露忧色,回头看了一眼吕安,方才也正是他听从了吕安的建议,没有从各处抽调兵力,否则的话,还真是无法应对目前的局面。

    吕昭的手下的这三万嫡系,那可是吕昭赖以守城的支柱,虽然他手中还有四万人的新军,但这些新军战斗力吕昭可不敢恭维,如果真让这些新军独挡一面的话,信都城还真就危险了。

    乐安之所以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丢了,完全证明这些新军是不堪大用的,因为乐安的守军,全部都是新招募的军队,在并州军的面前,果然是不堪一击的。

    所以在信都的城防体系之中,吕昭压根儿不敢倚仗新军,更多的是把重要的防守任务交待给了他的旧部,三万人马,吕昭将他们平均分配到四个城门处,每处七千人。剩余的二千人,则留守城中,做预备队,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城内的安全,毕竟战事一起,局势便变得混乱起来,有可能信都城里也潜伏着并州军的奸细,为了防止他们混水摸鱼,煽动叛乱,吕昭在兵力紧张的情况下,还是抽调出一支人马来,负责城内的安保。

    刚才并州率先在东门发起攻击,战况一度相当的激烈,冀州军防守非常的吃力,吕昭听从了梁代的建议,有心思从其他各处抽调出一部分的旧部来增援,但幸亏有吕安的提醒,才让吕昭没有犯下错误。

    并州军的攻势如此猛烈,四处城门处处吃紧,现有的兵力也仅仅只能是勉力维持,真要抽走一部分的骨干力量,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各处城门告急,吕昭也是分身乏术,光是应付东面的并州军,他已经是应接不暇了,实在是抽不出身来前往别的城门去督战。

    这时吕安倒是自告奋勇,主动地向吕昭请缨:“父亲,孩儿愿意前往西门代父亲督战,以壮军威。”

    虽然各门皆有牙门将或校尉把守,但面对并州军的凶猛攻势,这些牙门将或校尉因为资望和经验的关系,自然难免有些惶恐情绪,或担心自己守不住,而部下也未必对他们有信心,所以才急需吕昭过去督战,以稳定军心。

    但吕安清楚,东门这边战况最为激烈,全凭吕昭在撑着,他现在根本就抽不出身来去驰援其他各处,所以吕安便主动请命,希望代表吕昭前往西门去督战。

    西门一直是并州军的另一个攻击重点,东门的战况紧急,估计西门也好不到那儿去,所以吕安率先提出去增援西门。

    尽管吕安在军中只是一个主记的文官职务,凭借着这个职位,是弹压不了那些野性的将士们的,但好歹他也是吕昭的儿子,凭着这重身份,倒是可以服从。

    吕昭点点头,虽然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好办法,但现在有更好的办法吗?既然吕安主动请缨前往,吕昭便答应了他,同时让他从城中的旧部之中,抽调出五百人来,前往西门。

    相比于这么大规模的战事,五百人或许是杯水车薪,但总算也是聊胜于无吧。

    吕安二话没说,拱手告辞,下了城头,奔赴西门而去。

    派吕安去了西门,或多或少减轻了吕昭的一些压力,不过南门和北门那边,同样也需要派一些大员过去坐镇督战才行,于是吕安将别驾从事梁代和武猛从事郭宏唤了过来,让他们各带五百人前往南门和北门进行督战,以确保城池不失。

    城池的防御战就如同是一只水桶,不管哪一块木板出现问题,这一桶水都会漏光,城池也是如此,不管哪一处失守,最终都会导致城池的沦陷。

    所以说,在城池防御战之中,没有厚此薄彼这一说,任何一处的防守都是重点,都不容有失,越是薄弱的环节,越得引起重视,否则后果严重。

    并州军的全面进攻,显然是一个信号,那就是并州军也等不及了,他们孤注一掷,将全部的兵力都押了上来,完全是狗急跳墙。这个时候,越需要吕昭来冷静应对,千万不能慌,更不能乱,绝不能给并州军任何的可趁之机,只要他下令决心,誓死而战,就一定能守住信都城。

第1281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孤城不可守,如今司马懿统帅二十万大军前来,势不可挡,父亲倒不如放弃寿春,南下牛渚投奔诸葛恪,然后借机再收复淮南。”

    王凌面露犹豫之色,毕竟他苦心经营寿春多年,就这么轻易放弃的话,实在是有些不甘心。

    但是正如王金虎所言的,司马懿二十万大军来袭,倾尽淮南之兵,恐怕也无法抵挡得了,王凌不禁是患得患失,进退维谷。

    王飞枭则道:“父亲,孩儿认为,放弃寿春乃是下策,虽然说司马老贼有二十万大军,但我们手中,也尚有七万人马,父亲苦心经营寿春多年,城防坚固,粮草充足,司马老贼短时间想要攻破寿春也绝非易事。更何况,诸葛恪的大军就在牛渚,父亲可派人向他求援。唇亡齿寒,想来吴国方面也不可能坐视寿春沦陷,只要吴国援军一到,里应外合,何愁不破司马老贼的军队。”

    说实话,王凌也确实舍不得放弃寿春,他在这里,就是淮南之王,不管是司马懿还是吴国,都对他极为重视,而一旦离开淮南,他就什么都不是了,到了吴国,也只能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如何能比得在淮南如此逍遥自在。

    王飞枭的建议,让王凌很是心动,虽然说司马懿统率二十万大军前来很恐怖,但是凭着自己在淮南积蓄了这么多年的力量,坚守一段时间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现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是吴国的援兵,如果吴国可以派出一支实力强大的援兵的话,完全可以扭转目前不利的战局。

    现在自己已经降吴,寿春的城头上,也已经悬挂着吴国的旗帜,如果此刻向吴国求援的话,吴国方面理应不会见死不救的,毕竟一旦寿春沦陷,吴国也会遭受到损失。

    先前诸葛恪几次要求派兵协防寿春,王凌没有答应,现在局面恶化,王凌只能是放低姿态,请求吴国出兵,以治权换援兵,王凌相信吴国那边肯定会满意的。

    只不过自己想要独霸淮南,自立为王的想法终归是要落空了,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诸葛恪的军队进入寿春,再想驱逐,那就难了。

    可现在大敌当前,王凌也顾不得许多了,保住性命要优先于一切。

    于是王凌下令收缩兵力,将驻扎在淮南其他地方的军队全部集中到寿春来,寿春城也进入到了戒备战斗状态,严阵以待。

    同时,王凌派人飞报于诸葛恪,请求他派兵救援,里应外合,共破司马懿。

    信使派了出去,各军的调动命令也发了出去,寿春城也进入到了临战状态,看到各营各部的人马有条不紊地做着备战的准备,王凌灰黯郁闷的心情这才略微地有些缓解。

    寿春可是淮南的第一大城,是魏国东南战线上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多年以来,魏国在寿春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试图把它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战略堡垒。

    王凌担任扬州都督已经有些年头了,他熟悉这里的一切,当他站到寿春城头的时候,一股子豪气油然而生,这里是他的主场,司马懿劳师远征,自己又有何惧哉?

    可笑自己先前听到司马懿大军来袭平阿失守的消息,竟然张惶失措,六神无主,看来自己真得有些老了,竟会生出弃城而逃的念头。

    弃城而逃?自己又能逃去哪里?只有在寿春,在淮南,才有价值的体现,离开这里,一文不名!

    遥想当年,自己也是身经百战,能坐到现在的位置之上,绝非是凭借着人情世故,而是实打实的战绩,当年面对强敌,他可从来也没有退缩过,如今又怎么可能会生出这么一个可笑的念头来?

    他和司马懿,堪称是一对宿命之敌,隔空较劲了这么多年,谁也不服谁,现在,终于有机会和他真正的一战了,那就把命运交给上天吧,寿春之战,也必将会成为一场终极之战,获胜的人,才有机会真正的君临天下!

    ┄┄┄┄┄┄┄┄┄┄┄┄┄┄┄┄┄┄┄┄┄┄┄┄┄┄┄┄┄

    孙礼搭建浮桥的速度相当的快,为了防止淮南军的反扑,孙礼特意地调动了一支精锐的军队先行渡河,驻扎在淮河的南岸,先行构筑了一个有纵深的滩头阵地,这样一来,淮南军就很难破坏司马军搭建浮桥的计划了。

    而司马懿的大军,也随着浮桥的搭建成功同步抵达。

    正始九年正月初一,司马大军浩浩荡荡地跨越了淮河,向寿春挺进。

    司马懿对孙礼的表现相当的满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无可挑剔的,这次选拨孙礼为征南大军的正印先锋,堪称是司马懿最为明智的举动。

    没有任何人能比孙礼更熟悉淮南,更熟悉王凌了,他在这里担任扬州刺史多年,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淮南军的布防更是了如指掌。

    平阿号称是淮北第一要塞,但在孙礼的指挥下,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打掉了这个桥头堡,为司马大军的顺利进军淮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换作是司马懿本人,也未必有这份能耐,在运筹帷幄谋划大局方面,司马懿确实有过人之处,但真正冲锋陷阵,还得需要孙礼这样的干将才行。

    孙礼年轻的时候,就以勇略而称著,为了护驾而只身搏虎,是真正的打虎英雄,在对敌作战上,更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堪称是一员骁猛之将。

    如今虽然韶华已逝,双鬓斑白,但面对司马懿的征召,他依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担任了这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官。

    先锋官干得可是苦脏累险的活计,更何况在这种严寒酷冷的环境之下,那怕是年富力强的年轻将领都望而生畏,但孙礼却是勇于担当,而且干得相当漂亮,自然也深得司马懿的赞许。

第1282章 天赐良机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断了并州军的进攻节奏,冒雨攻城,难度又何止增加十倍,所以并州军无奈地只能是暂时撤军,待到天气好转之后再复进攻。

    这场大雨也给信都的守军赢得了一丝的喘息之机,接连几天,并州军的攻势都是非常凶猛的,在这种高强度的战斗氛围之中,守军极易疲惫,而又困又乏之下,战斗力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减,光是看看并州军撤军之后,冀州守军一个个累瘫的场面,吕昭就一阵阵地感到后怕。

    如果没有这场大雨,或者这场雨下得再迟一点,信都城能不能守得住都是一个问题,并州军这种发了疯似的进攻强度,真让冀州军有些吃不消,并州军战斗力强悍如斯,也让吕昭有了切肤之感。

    和并州军打仗,都有好几年的时间了,先前在苇泽关,吕昭就感受过并州军的顽强,那时的吕昭,还占据着明显的兵力优势,但却也丝毫奈何不了苇泽关的守军,数次都是铩羽而归。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如今并州军已经变得不知比以前强大了多少倍,双方攻守易势,吕昭反倒成了被动挨打的一方,在并州军的疯狂攻击之下,惶惶不可终日。

    信都城一旦失守,吕昭必将是身死灰灭,所以他才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守住信都城。

    可并州军的进攻,带给他的是无穷的压力,压得他几乎是喘不过气来,整个信都城,四面楚歌,芨芨可危,随时都是有沦陷的可能,如果不是这场天降之雨,吕昭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何时?

    吕昭沐浴在这场倾盆大雨之中,放声大笑,那怕雨水淋湿了他的征衣都毫不在意,对于吕昭来说,这场大雨就是及时雨啊,是天之助也,连老天都在帮他,这场战役,他焉有不胜之理?

    羊祜在撤退时则稍得有些憋屈,虽然说这场攻城战打得非常的艰苦,但是胜利的天平也正在向并州军倾斜,并州军凭借着卓越的实力,在战斗力上是要远胜于冀州军的,在持久的较量之中,这种优势不断地得到了体现,只要再多给并州军一点时间,他们完全有机会攻下信都城。

    但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了羊祜等人的作战布署,眼看着到手的胜利却无声地从指缝间溜走了,尽管雨会停,但是赢得了喘息之机的冀州军再战的时候,将不再是那一副疲惫的状态,并州军的进攻也会受到无穷的阻力。

    战役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一般,而时间已经被无情的地挥霍掉了,那怕并州军重整旗鼓,恐怕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拿下信都了。

    战争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合,但这一次,天时似乎并没有站在并州军这边,这也让并州军在撤退的时候,显得格外的郁闷和沮丧。

    更何况,谁也不清楚这场大雨会下多久,他们何时才能重启战斗?

    最困难的是,司马师的援兵并不会因为下雨的影响而推迟到达冀州的时间,因为还没有消息证明,洛阳一带也正在下雨,会让司马军的行军受到影响。

    如果司马师的援兵在未来的几天抵达信都的话,那么并州军先前所付出的努力就全白费了,那些阵亡的并州军将士也就白死了,他们也将会面临一种极为不利的局面。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场意料之外的大雨,它彻底地打乱了并州军的进攻计划,也将彻底地改变这场攻城战的结果,可是天意如此,谁又能奈之若何?

    并州军无可奈何地撤向了他们的宿营地,春天的这场大雨让天气变得格外的寒冷,冷雨浇透了衣服,冻得这些士兵瑟瑟发抖,撤回到营帐之中,最起码能避过这凄风冷雨。

    回营之后,羊祜立刻吩咐伙房架起大锅,多熬些姜汤,让淋过雨之后的将士每人都喝上一碗,这样便可以减轻他们的风寒之症了,如果因为挨了雨淋,再病倒一大批,这仗还真是没法打了。

    “主公到!”就在羊祜忙碌之际,忽然帐外传来亲兵的吆喝之声,原来是曹亮冒雨前来了。

    羊祜还没来得及出帐相迎,曹亮已经出现在了帐门口,陪同曹亮而来的,还有军师桓范。

    羊祜面带愧色地道:“姊夫,真是惭愧之至,让你失望了。”

    曹亮倒是神色平静,呵呵一笑,道:“怎么,这么快你就放弃了?”

    羊祜有些无奈地道:“本来拿下信都并非难事,我军已经掌握了攻城的主动,不出一两日,必有结果,但奈何突然天降大雨,阻断了我军的进攻,苍天不佑,时运不济,奈之若何?”

    曹亮微微一笑,道:“这事情总有其两面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冀州军此刻面对大雨,弹冠相庆,又焉知没有更大的灾难等着他们?你们面对大雨唉声叹气,抱怨老天的不公,又岂知这不是天赐良机?”

    “天赐良机?”羊祜微微地一怔,整个并州军都因为天降大雨进攻受阻而抱怨连连,都在埋怨老天的不公,而曹亮却说这是天赐良机,怎么可能?

    曹亮却是笑而不语,没有立刻解答羊祜的这个疑问,而是传令将杜预、马隆和牵弘三位将军请到步兵营的中军帐来,参加一个临时召开的议事会。

    为了进攻方便,并州军已经改变了先前的那种宿营方式,不仅仅只在信都的城东和城西扎下两个大营,而是在信都的四门外,分别所了四座营寨,左卫营和先登营已经分别地在信都的北门和南门外各自扎营,这样不但可以包围信都城,而且各营人马在发起进攻时,也可以最大程度上方便行事。

    得到了曹亮的召唤,杜预、马隆、牵弘立刻是冒雨前往了东门外的步兵营宿营地,虽然他们路程远近不同,但顶风冒雨快马疾驰,还是以最短的时间赶到了城东的大营之中。

第1283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向着司马军袭去。

    司马军的进攻自然是以盾兵为首,在队伍的最前列,是一面面的盾牌构成的战阵,虽然说盾兵的推进速度比较慢,但是防御力却是无比强大的,司马师发起第一次攻击,自然要以稳妥为主。

    无数的箭矢扎在了盾牌之上,发出令人心颤的“扑哧”声,如果没有盾牌的防护,这声音大概就是箭矢穿透身体的声音了吧?

    不过司马军虽然竖起了无数面盾牌,但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而且并州军采用抛射的方式而非平射,许多的箭矢是落在司马军头顶上的,这样一来,那怕司马军大多数士兵手持盾牌,但仍有不少的箭矢穿过防线,夺人性命。

    走着走着,那一头栽倒的士兵,肯定是被流矢所射中的,不过总体而言,司马军损失并不大,大概只有几十个人阵亡,眼看就要推进到石墙之下了,付出这么一点代价,还是值得的。

    杜预在石墙上瞧了,轻轻地冷笑一声,司马师祭出这么一个龟壳攻势,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在前面还有更大的危险等着他们呢。

    最初射箭的,几乎全是弓箭兵,一来弓箭的射程较远,二来杜预也是要以弓箭兵来麻痹司马军,让他们以为并州军就这么一点手段,他们完全可以用盾牌就能防御得了。

    恕不知,杜预在后面还安排了更为厉害的杀招,等着他们呢。

    眼看着距离石墙越来越近了,并州军的箭矢密集程度有增无减,排在最前列的司马军士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不留神的话,就很可能被一支突如其来的流矢所伤,一命呜呼了。

    想要保住性命,那就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用盾牌死死地护住身前和头顶,一刻也不敢松懈。

    不过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到了身前和头顶上,自然忽略了来自于脚下的危险,排在最前面的司马军,走着走着,突然脚下一陷,连人带盾牌就掉入了陷坑之中。

    这些陷坑的上面,仅仅只是搭盖着一层的树叶或茅草,再撒上一层土,将陷坑隐藏起来。

    但其实这种隐藏是比较粗糙的,新土和旧土的区别肉眼可见,而且陷坑的上面,多数也是不平整的,如果细看的话,是很容易发现这些陷坑的。

    但现在司马军的注意力压根儿不在脚下,所以一进入到陷坑区,司马军就有不少人掉了下去。

    陷坑挖得还是比较深的,至少有一人半的高度,而坑底密密地插满了尖刺,第一个落到坑里的司马兵,根本就不可能有活路,会被无数的尖刺给刺穿身体。

    那些落坑的士兵发出一阵阵的惨叫声,引得司马军队伍大乱,人人自危,都在担心前面还有没有陷井了。

    其实陷坑的伤害力是有限的,最多一个陷坑能坑杀一个士兵,后面的就算掉进去,有前面的垫底,也不会再造成什么伤害。

    但正是因为这些陷坑的存在,完全打乱了司马军的进攻节奏,原先井然有序的队伍出现了不小的混乱。

    而在石墙上静候已久的连弩兵等待的就是这样的机会,看到司马军有人落坑,队形一片混乱之时,连弩兵果断地出手了,密集的箭雨如泼墨一般,向着司马军倾泻了过去。

    几百具连弩同时发射,那绝对是令人恐怖窒息的场景,再加上原先就已经不断射击的弓箭,在这半里宽的战场上,形成了一道死亡扇面。

    正是因为陷坑的作用,让司马军无法专注于一个方面,而同时要顾及上面下面和前面的话,那恐怕又是力所不逮的,密集箭雨恐怖袭来,就算是司马军有持盾牌,也难以应对了,只要有一点点的空隙,那些弩箭就会趁虚而入,毫不留情地射穿一切。

    司马军顶不住了,狼狈而撤,战场上遗留下了数百具横七竖八的尸体,有人倒在陷坑之中,有人在爬在陷坑边上,无一例外都是被弓箭给射死得,有的人死得更为凄惨,活活地被射成了刺猬的模样。

    首次进攻就惨败而归,司马师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在他看来,这么简陋的一座关隘,只要司马大军发起进攻,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事与愿违,这第一波进攻就遭遇了当头一棒,司马军折损了好几百人,但却连石墙的边都没有摸上,这一仗败得有些太窝囊了吧。

    钟会却在一边淡定地道:“大公子勿忧,此番进攻失利也并非是大公子指挥失当,乃是并州军奸诈所致,他们在关前挖下陷坑,让我军难以兼顾,以致大败。某以为,大公子还是派兵再度进攻,只要多注意脚下即可。另外并州军弓箭强悍,我们得派出弓弩兵进行压制,掩护步兵突击。”

    司马师从其言,他对钟会的建议一向是比较信任的,司马军稍作休整,马上就投入到了第二波进攻之中。

    这次的进攻司马军就变得更加地小心翼翼了,不光要顾及头顶身前,还得紧盯着脚下,看是不是还有陷坑在等着他们。

    提高了注意力,就不会再出现第一波进攻时的那种狼狈场面上了,这次司马军的推进速度更慢了,却也更加地稳妥了。

    另外为了压制并州军的弓箭兵,司马师听从钟会的建议,安排了大量的弓箭兵站到了一箭之地的距离上,对着石门关就是一阵的狂射。

    因为有石墙掩护的缘故,司马军弓箭兵对并州军造不成多少伤害,他们射箭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压制并州军的,如果没有这么一层压制,并州军弓箭兵几乎是肆无忌惮的,如今多了一个对手,他们就算攻击时也会顾及到,那么射出来的箭无论是密度还是强度,都比第一轮逊色了不少。

    正是因为在这层掩护之下,司马军踏过前面的士兵的尸体,终于是推进到了石墙之下。

第1284章 转移

    春天下这样的大雨确实是很罕见的,清明时节雨纷纷不假,但下得大多是濛濛细雨,都说春雨贵如油,那雨丝轻柔的不能再轻柔了。

    可这场大雨,却如瓢泼一般,而且一下就是数个时辰,低洼之处的积水都有数尺之深了,让人疑心这不是春天而是到了秋天。

    对于吕昭来说,这场天降大雨简直就是如有神助,让并州军凶猛的攻势戛然而止,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事情更好的事吗,连续作战让冀州军疲惫不堪,这场大雨无疑给他们赢来了一些喘息的机会。

    吕昭甚至盼着这场大雨别停,最好能下个十天半月的,这样等到司马师的援兵到来,信都的危机也就消亡了。

    但吕昭做梦都没有想到,就在他弹冠相庆的时候,一场毁灭级的灾难已经降临到了他的头顶之上,因为他的命运就在曹亮的一念之间了。

    如果说就在曹亮还犹豫掘堤之后水量够不够的问题,这一场大雨便将他的疑问冲刷的一干二净了,桃花汛加上暴雨,这简直就是完美的组合,水淹信都已经是板上钉钉。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趁着漳河和清河水位暴涨之时,正是水攻的最佳时候,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等到水位回落,恐怕就再没有机会了。

    曹亮当机立断,立刻派文钦率骁骑营一部的人马赶往漳河上游,派邓艾率越骑营的一部人马赶往清河上游,并约定在后天子时之时,两边同时决堤放水。

    之所以定在后天子时而不是明天早些时候,曹亮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毕竟并州军的各营人马都还处于信都城外地势低洼处,在洪水到来之前,他们必须要先行转移,曹亮必须留够充足的时间。

    而且现在决堤,也不是最佳时期,上游的洪峰还没有到来,只有等到漳河和清河水位涨到最高点,这时决堤,效果才最好。

    曹亮在给骁骑营和越骑营下令之后,便立刻赶往了步兵营,将步营四将全部召集起来,由桓范宣布了转移的命令。

    距离决堤放水只剩下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了,所以并州军的转移行动必须要快速,否则洪水可是六亲不认的,并州军来不及撤走的话,首先就会遭殃的。

    曹亮事先已经规划好了转移的地方,尽管信都一带地势低洼,但邻近一些地方还是有些高地的,那怕是漳河水和清河水同时来袭,这些高地也不会被淹没,并州军只要撤到这些指定的高地,便可以高枕无忧。

    不过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这场大雨了,连续地已经下了半天的时间了,到现在还没有停止的迹象,冒雨转移再加上时间紧迫,对于并州军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毕竟整个并州军不光有好几万的人马,还有无数的物资辎重和重型器械,这些东西,都不是可以轻易就能放弃的,并州军在转移之时,必然要考虑这些东西如何安置。

    不过就算是再困难,转移的命令下达之后,各个营也必须是立刻行动起来,不能再有任何的犹豫,因为时间一到,骁骑营和越骑营就会决堤放水,这洪水无情,可是谁也不认呐。

    这是一次最为紧张的大转移,四个步兵营全部都在紧张地忙碌着,拆除帐蓬,收拾行装,整个过程,都是在倾盆的大雨下完成的,还没有来得及离开营地呢,这些士兵就都已经被淋成了落汤鸡。

    那怕天气还是寒冷之极,那怕浑身上下都被淋得湿透了,这些并州军还是毫无怨言的,毕竟借助于洪水的力量,也免除了并州军的性命之忧,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并州军已经损失了数千人,和这些阵亡的袍泽比起来,他们淋点雨,是何等幸福的事。

    投石车、连弩车、攻城车、辎重车这些重型的器械也随同并州步兵们一起转移,这些器械,是步兵诸营赖以生存的法宝,可不能出一点的差池,所以它们都是在优先转移的序列之中。

    还好时间是充裕的,接到命令之后,各营的人马就已经积极的准备了,那些器械连夜就得到了转移,最后一批的士兵离开空荡荡的营地之时,也仅仅只是到了第二天午时的时候。

    当然转移也并不是他们唯一的任务,到达高地之后,他们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任务去做,那就是扎木筏。

    冀州地处北方,信都一带就算有漳河和清河这样的两条河流,但冀州军民却没法子靠水吃水,毕竟漳河和清河不是那种大江大河,季节性水流比较明显,汛期水流湍急,而枯水期却是河床见底,水里的鱼虾数量有限,根本就不足以养活多少渔民。

    更何况,就算有几个渔民,估计也在两年前的强行募兵之中被拉了壮丁,至于他们的渔船,也在坚壁清野的命令中被烧毁了。

    至于烧毁这些渔船时有人会提出一些疑问,有这个必要吗?貌似没有,但小心无大错,坚壁清野嘛,终归是什么都不能留给并州军的。

    所以在信都一带,想要搞到船只几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临时现造,显然也是来不及的。

    不过这可难不住曹亮,造船需要专业的工匠,但扎木筏却不用,冀州平原上,有着大片的林地,并州军完全可以砍伐树木来建造木筏。木筏的建造没有什么难度,只需要用钉子或绳索将木头连接在一起就行了。

    只不过木筏和船只所不同的是,木筏的载人量比较有限,一只木筏,只能乘坐几个人,而一艘大船,却可以坐上几百人,所以建造木筏,只能是以数量为胜,多多益善。

    另外一个不同就是船只可以适应不同的水域,那怕水很深,都不用担心,而木筏只适合在浅水区使用,这个倒是适合在信都一带使用,毕竟水漫平原之后,水不会太深。

    等到信都沦为了水乡泽国,并州军便可以乘着木筏,顺流而下,去收获胜利了。

第1285章

    ps:章节防盗,明天上午更正…………………………………………………………………………

    司马家虽然倾尽所有培养了三千死士,但在武器和装备上面,却是捉襟见肘,死士队伍,最多只能是配备一些刀枪剑棒的武器,就连弓弩都很少,更别说甲胄了,三千死士之中,能够身着铠甲的,压根儿就没有几个人。

    毕竟天子脚下,京师重地,司马家养三千死士已经是着实不易了,再想将这三千死士武装到牙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司马懿发动兵变,首要的任务就是夺取武库,利用朝廷的武器装备来提升自己军队的战斗力。

    尽管曹爽带出去的禁军是配备着武器的,但那不过是刀枪剑戟这一类常用的武器,像重弩、投石车、云梯、攻城车这类的重武器,是不可能随驾携带的,而这些武器,正是攻城和守城的关键武器。

    还有就是武库之中存放着大量的甲胄,这也是司马懿所急需的,只有拿这些武器和装备将司马家的私军给武装起来,司马私军才有和曹爽手下的禁军相抗衡的资格。

    正是因为夺取武库极为的重要,司马懿才不敢假他人之手,他要亲自带兵前往,绝不能出任何的意外。

    武库位于洛阳城东北角,而武库的南侧,有一座府邸,极尽奢华,不是旁人的,正是大将军曹爽的府邸。

    曹爽的这一座府邸,是他在当了大将军和首辅大臣之后才兴建的,府邸非常的大,里外十进都不止,还带有一个诺大的后花园,富丽堂皇,美仑美奂,堪称是皇宫的微缩版。

    曹府建有高高的围墙,四角上还建有敌楼,日夜有家兵把守巡视。

    相对来说,洛阳城的东北角比起中轴线上的铜驼大街要偏僻的多,但曹爽为什么会选择把府邸建在这儿呢,据说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说这儿风水好,是旺宅,于曹爽的仕途有利。

    其实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曹府紧靠着武库,曹府门前的这条大道,是通往武库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任何人想要控制武库,首先就必须要通过曹府这一关,这对掌控洛阳大局有着明显的好处。

    如今司马懿率兵直奔武库而来,自然首先要经过曹府,如果事先没有泄露风声的话,未必曹府的人就会拦阻,但现在洛阳城十二城门都已经紧闭,整个洛阳城内陷入一片混乱,曹府的人如何不知,又如何能允许司马懿等人轻易地通过?

    尚书郎贾充积极投靠司马懿,甘为马前卒,司马懿也是因为他是挚友贾逵之子,引为心腹,令其率前部人马,赶往武库。

    贾充出身名门,少有才干,但奈何父亲去世的早,朝中没有了靠山,少人提携,如今只做到了尚书郎。不过贾充的鼻子嗅觉很灵敏,别人都以为司马懿年老昏聩难有做为的时候同,贾充主动地投靠了司马懿,凭借着贾家和司马家关系密切的缘故,成了司马懿兵变的急先锋。

    不过他在路过曹爽府邸的时候,变得犹豫踌躇起来,毕竟在曹府的高墙之上,隐约可见许多手持弓箭的家兵,他们想要通过曹府门前的大道,变得困难无比。

    “前面这么回事?”司马懿从冲锋车探出头来,厉声地询问道。

    兵贵神速,司马懿的行动自然得争分夺秒,没想到前面的队伍居然会停下来,自然引起了司马懿的不满。

    贾充骑马折返回来,对司马懿道:“太傅,前面就是曹爽的府邸了,卑下看到曹府高墙上有家兵守卫,或恐不利,可否绕道而行?”

    司马懿瞪了他一眼,绕道,往哪儿绕,不是说曹府门口的这条大道是通往武库的必经之路吗?

    不过司马懿表情还是很平静的,沉声地道:“尔等直管向前,某早有安排!”

    贾充心里犯着嘀咕,难不成司马太傅还能把曹爽府里的人都买通了不成?不过他可不敢抗命,立刻赶往前去,下令前部人马向前疾行。

    洛阳城里的乱象这个时候早已传到了曹爽府中,曹爽此刻前往了高平陵,他的几个兄弟也随同前往,都不在家,府中主事的,只剩下了曹爽的妻子刘怖。

    刘怖一个妇道人家,跟着曹爽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惯了,那里见过这样的阵仗,早已是六神无主,不知所措了,当她听说有一队黑衣人奔着这边来了,更是慌得一批,不知如何是好。

    帐下督严世是刘怖的表弟,当下道:“姊姊勿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些叛贼,我去打发了便是。”

    刘怖感激地拉往严世,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道:“弟弟啊,你姊夫不在,府里的一切就靠你了。”

    “姊姊放心吧,有我在,定保阖府上下无恙。”说罢,严世带人便匆匆地登上了府墙。

    此刻,贾充率领着死士冲了上来,他们唯恐曹府的家兵放冷箭,所以奔行的速度非常的快。

    严世不禁是大皱眉头,原来这些人并不是冲着曹府来的,他们的目标分明是曹府后面的武库,由于守卫曹府的家兵没有得到攻击的命令,而且这些黑衣人也没有对曹府发起进攻,所以曹府的家兵虽然引弓搭箭,做好准备,但却没有放出一支箭来。

    就在此时,司马懿的冲锋车已经赶到高墙之下,严世一看,原来是司马懿这个老匹夫啊,他便立刻抽出弓箭来,引弓欲射。

    此时,一直就在严世身后的副将孙谦却拉了拉严世的袖子,严世回头疑惑地道:“你这是何意?”

    孙谦压低声音道:“事未可知。”

    严世道:“司马懿图谋造反,意在夺取武库,岂可置之不理?”

    孙谦道:“正因为如此,将军才不可莽撞行事,一步走错,百步难回。”

    严世不禁也迟疑了一下,司马懿的冲锋车快捷如风,就在他们说话的当口,已经是冲了过去,严世再想射箭之时,早已看不到车影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