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肌肉影帝TXT下载肌肉影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肌肉影帝全文阅读

作者:雅玩居士     肌肉影帝txt下载     肌肉影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37章 双刀出鞘!

    当不会说谎的小护士哭着说,解药明明就应该在急救包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没了?

    老爷子当时的表情……

    孙子的杀意,也是促使走向自杀的最后一根稻草,必须用他的死来教化家人,而教给小护士的脱身术,其实漏洞百出。

    比如让她停车的地方,刚好能被监控看到,而且她不会说谎的特质,也让很难完全隐瞒那晚的真实情况。

    之所以大费周折,就是要让孙子相信他的计划成功,如果执迷不悟,他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如果就此收手,凭借血检报告能够证明小护士的清白,将顺利继承财产。最后之所以选择她,也是因为善良,绝不会对他的子女完全置之不理,肯定会给予必要的接济和救助。

    不让子女们去挥霍财产,凭自己的本事吃饭,而不是坐吃山空,这就是老爷子安排这一切的本意!

    丁诚不得不感叹85岁的老爷子深谙每一个家族成员的性格与面孔,写了一辈子推理小说,决定以自己的终局撰写人生最后一部推理作品。

    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啊!

    想通这点才明白为什么叫利刃出鞘?

    整部作品只有美队把匕首拔出刀鞘,败露后刺杀小护士的瞬间迎来**。

    直到最后才捧起咖啡杯,在此之前杯子的主人还是老爷子,所有故事全部遵从生前写好的规则在发展。

    导演故意安排三次聚焦在他油画像上,前两次面带愁容,而当一切尘埃落定,镜头第三次对着画像时,画中的也满含笑意。

    既说明完成财产的交接,也是暗示老爷子对这个戏剧性的故事的掌控刚刚正式结束,今后的决定权,在小护士手里。

    真正配坐在刀之王座的人,是老爷子,所有线索,千条万绪的操控者,是开头就死了的他!

    “不对!”

    “我觉得小护士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苏瑶听完丁诚的分析,反驳道:“她才是这整个庄园里最聪明最有心机的一把利刃。”

    丁诚问道:“为什么?”

    “你没发现她可是轻轻松松下棋就能赢老爷子的人啊!”

    苏瑶笑道:“连美队也只偶然赢过一次而已。”

    “这算什么理由!”丁诚笑骂道:“难道下棋好就是……”

    “那我从说谎会呕吐来说明!”

    “第一次说谎是你问她大女儿的老公有没有出轨对不对?”

    苏瑶认真分析道:“她说没有,然后立刻呕吐。这只是利用这个无关紧要的信息在告诉你有说谎会呕吐这个设定,然后可以利用这个设定去隐藏自己真正想说话,真正关键的信息。”

    “第二次说谎是对警察选择性的说出事情经过的真相,对自己重新回到庄园,爬上暗门等事实闭口不谈,让所有人觉得她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第三次撒谎更是暴露她的聪明与心机,转过身去接电话,隐藏自己的情绪和表情,对女佣人的死讯说谎,利用女佣人的死讯,诱导美队说出陷害自己的真相。”

    “这……”丁诚皱起眉头,沉思片刻,真有点细思极恐啊!

    “除了说谎,还可以从很多细节说明她并不单纯。”

    “你记不记得有一个镜头是她的妹妹在听悬疑凶杀血腥的广播剧,母亲说你姐姐刚刚经历了自己工作的庄园凶杀事件,你为什么还要听这种东西,你这不是在刺激你姐姐吗?”

    “此时她表情是非常面不改色的说了句,没关系的。说明她绝不是在你们面前那种无辜什么都不懂,很容易崩溃哭泣,很脆弱的小女孩摸样,内心素质其实非常强大!”

    “最后站在阳台得意的拿着那个老爷子的咖啡杯看着一家人,咖啡杯的字难道不是在宣告她的胜利?”

    丁诚哑口无言。

    “还有她救女佣那段除了在展现人性中善良的那部分,更是因为早就看破美队的真面目,如果女佣真的死了就死无对证,坏人计谋就得逞了。”

    “证人是扳倒整个庄园最大对手的一颗最重要的棋子,这颗棋子还有用,决不能现在就死,所以她要救女佣。”

    “然后弄坏监控的录像带,弄乱泥地上的脚印,扔掉损坏的栏杆,利用别人以为自己不会说谎来说谎……”

    “她绝对不是单纯毫无心机的人!”

    “漂亮!”丁诚忍不住一挑大拇指:“您圣明!”

    看着瑶仔得意洋洋的样子,一番话重新定义整个推理。

    看上去很锋厉害的利刃有时候并不是一把最致命的利刃,只是一个虚有其表的玩具,只是一个愚蠢的假把式罢了。

    而真正厉害的利刃是不动声色的,是隐藏最深,是让你看不出她是一把利刃,是让你觉得她是一个善良的,人畜无害的甜甜圈?

    小护士这把利刃一出,

    整个家族全灭!

    当然最厉害的一把利刃,还是老爷子,虽然死了,却是整个庄园这场故事从头至尾的撰写者和操控者。

    用对儿孙,对护工,对庄园里所有人最真实的人性的洞悉去撰写这个精彩的故事,去对他们的人性做最终极的拷问。

    双刀出鞘啊!

    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所以永远不要轻易去试探人性,原比你想象的更复杂。

    一去试探,也就踏入这个深渊无法自拔!

第438章 意外之喜

    转眼来到圣诞节,勇敢者游戏2全球首发!

    这个系列我会无脑给五星,感谢cctv6在二十多年前给我童年美好回忆,一个普通周末的下午,父母在客厅打扫卫生,我在房间看这部电影,夕阳从窗口洒进屋子,一切都是那么平常又那么温暖,不知道为什么永远记下了那一幕!

    ……

    这部续集是系列重启后的扩荒新大陆,在一个更为奇幻、更为宏大的游戏世界观之下,游戏因错乱而角色大洗牌,每个人都要面临新的挑战。

    野兽遍地的原始丛林这次只是初始的新手村,随后迈步到戈壁和雪山。相对于成本并不高的前作而言,这部预算够足的续集。

    在场景设计和惊险的动作戏上都有所升级,同时特效上的视觉效果也更为逼真,多轮角色换位也充满由反差带来的新鲜感。

    ……

    基本上延续第一部的爆笑风格和动作冒险路线,当然在喜剧和惊险程度上都更提升一级。喜剧笑果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新加入的几位游戏玩家,以及更加错综复杂的真人和游戏人物的错置。

    还记得第一部里杰克布莱克反串的贝瑟尼吗?这一部里类似的惊喜简直层出不穷。

    而惊险程度的提升,则主要来自荒漠求生、丛林逃亡、寒地闯关这三大关卡的精妙设计,让游戏的闯关难度节节攀升。

    丁诚的动作戏,从来不会让我们失望。令人惊喜的反而是山魈、鸵鸟、蟒蛇、鬣狗等动物的登场,显然是有意致敬老版。

    经过全新cg技术的呈现,这些栩栩如生的动物带来的不仅是与剧情搭配的恐惧感,更是对95年初版《勇敢者游戏》的满满情怀。

    ……

    做梦也没想到诚哥居然搞起笑来也不含糊!

    不仅场面极其壮观,且无比惊险刺激,甚至冰崖城堡女主伴随欢快音乐大战暴君部下的花式动作戏,也是极为激爽。

    这次诚哥大胆挑战憨憨惹人爱的角色,有妹子从头笑到尾,所以说影片应该是同档期最值得一看的合家欢爆米花电影。

    ……

    丁诚的出色一如既往的惊艳!

    相比特效和场景,主创更大的野心还体现在拉来老戏骨丹尼德维托。作为一部瞄准圣诞档的合家欢娱乐片,这是要把老年消费者也吸引到电子游戏的世界里,不厌其烦得给他们解释规则。

    正所谓现实里缺啥游戏里补啥,小宅男想变成猛汉,老头子又何尝不想重唤青春,谁不想当硬汉影帝?

    最后通关时那种恋恋不舍、怅然若失,联想到已经不再人世的罗宾威廉姆斯,或许他真就还活在游戏里吧?

    ……

    我愿化为骏马,在游戏中展翅飞翔。角色互换好玩异常,花样层出不穷,考验诸位演员演技。

    奥卡菲娜真的挺适合演喜剧风格,大长腿红发女神karen gillian身材赞爆了!!!

    《权力的游戏》的猎狗居然演拥有一堆鬣狗的角色!

    自从看完《决战中途岛》之后终于姗姗被小乔帅到了!

    tvt 其实我挺想看现实中四人开辟一个独立故事的,真的很喜欢alex wolff,完全看不够……

    qaq 片尾竟然有彩蛋!

    所以终于要上演游戏入侵现实了?

    ……

    原本就是合家欢电影,要什么自行车?

    本来就是用来消费时间的,看看丁诚,看看笑话,轻松轻松一下。对于打关,导演也没有刻意制作,温温的刺激和紧张,意料之中的剧情,没有煽情,卖萌和催泪,刚刚好。

    ……

    延续第一部的设定又有创新,去到新关卡继续冒险,又有加入新角色,比第一部更精彩。

    而且电影在欢乐搞笑,惊险刺激中有一些默默温情的地方。外公和多年未见老友的重逢,误解化除,友谊增进,最后又不得不分别。

    外孙和小女友感情的分分合合,迷茫不确定,到最终的坚定在一起。

    还有四位角色的友情,在一次次冒险经历中增进,本是互不认识的人,过着各自的生活,因游戏把他们聚在一起,一起经历生死,共度难关,最终取得胜利。

    ……

    充满想象力,鸵鸟真的精彩,看出阴影好怕他们再来一次!

    山魈相对笔墨就少了很多,但是grandpa把孙子跟山魈一起晃下爬梯真的太好笑,既有新角色打破常规,又有原班人马集体回归,互换角色后的反应非常真实。

    片子里的勇气已经从打怪升级,变成对现实怯懦的宣战,外公和老友的握手言和,更像是对生命的温暖拥抱。

    只要有丁诚在,就算爆米花电影系列里,我愿意把它一遍遍地追下去!

    ……

    整个影片本来是看丁诚,如何带领勇敢者们突破一层一层难关再另一个虚拟世界搏命反击,依旧那么帅气,前后分别扮演爷孙,也是通过不同的性格来展现。

    虽然爷爷的性格在里面出现比孙子多,也看出诚哥调皮的一面!

    更喜欢里面人物相互怼,相互喷彼此得场面,充满笑料,神偷小明莫名觉得可爱,哈哈哈哈哈!

    ……

    看过第一部,必须要来追续集啊!

    第二部再战巅峰增加新的人物角色,幽默诙谐里有温情,感觉相比第一部搞笑毫不逊色。超级喜欢丁诚,高大威猛,功夫了得,塑造角色多面性。

    天然冲突的剧本本身就足够严谨,游戏架空设定下只需要顾及大框架不需要思考小逻辑,但本片依然把每一个情节都做了合理化处理。

    比如主人公因为生活失意,才再次投身于游戏,想要去变成那个勇敢的人,他的女朋友也只有在借助少男杀手的外形时才敢吐露心声。

    所以我说这才是勇敢者的游戏!

    首日北美票房破八千万!

    国内票房破两亿!

第439章 真正的印钞机

    “真没想到一部合家欢居然炸了?”

    丁诚笑着摇摇头,连自己都没想到勇敢者游戏的票房会如此强劲,按照这个势头下去,八亿美金妥妥的。

    在自己看来,合家意味着家庭,意味着全年龄段,光孩子喜欢看不行,那是低幼儿童片,光大人喜欢也不行,必须全年龄段的人都爱看才可以。

    “欢”则意味着娱乐性。让全家人聚集在一块看的电影,肯定是欢乐的电影。

    所以合家欢电影有点相当于家庭娱乐电影,一个复合的电影类型,常常是家庭、动画、冒险、奇幻、喜剧、儿童等类型的组合。

    尤其在美国,其分级往往是pg级或g级,即适合全年龄段的观众,包括儿童观看。

    有几个关键词:家庭,全年龄段,娱乐性。如果一定要给下定义,应该就是:适合全年龄段观众,尤其是家庭观众看的娱乐电影。

    反而在国内,现在很多人说起合家欢电影,就会直觉地与那些喜剧啊欢乐一点的电影联系起来,却不管这些电影适不适合全年龄段的观众,尤其是儿童观众观看。

    比如什么拜见岳父大人系列,还有国内的一些喜剧电影,虽然有许多合家欢的元素,但年龄层次较高,如果按美国的分级,应该属于pg13级,即不适合13岁以下儿童观看。

    另一个极端,就是把儿童动画电影叫作合家欢电影,认为这种电影适合全家观看,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家长为陪孩子去看,而不是他自己喜欢看,所以这种电影只适合儿童观众,而非全年龄段的观众。

    动画电影因为具有天然的萌属性,是合家欢电影的核心力量,如梦工厂,迪斯尼,皮克斯等公司每年出品的那些主流动画电影,包括小黄人,超能陆战队,功夫熊猫等。

    好莱坞比较出名的真人合家欢电影有小鬼当家系列,博物馆奇妙夜系列,小屁孩日记系列,哈利波特前三集……

    虽然说观众是全年龄段的,但也有所偏重。比如说现在70前出生的人很少看电影,那他们肯定不会是合家欢电影的核心观众。

    70以后出生的,会看合家欢电影的人其实分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年轻人,还有一种是孩子在3到13岁之间的年轻家长。

    第一种就不用多说,现在的观影主力就是年轻人,尤其是90后。他们喜欢萌,喜欢卡通,所以合家欢电影中的动画电影比较受他们欢迎,如超能陆战队,小黄人,功夫熊猫等。

    第二种是小家庭,现在合家欢节目和电影开始热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70后,尤其是80后都做父母了,也就是说有观影习惯的这群人都成为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到可以看电影的年纪,那么假期和周末带孩子去哪玩,怎么度过亲子时光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关键来了,这拨父母跟以前可不一样,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爱看电影,爱玩,爱参加各类亲子活动,所以《爸爸去哪儿》会那么火爆。

    国产动画大多是改编自动画片,或者网络游戏。要么太低幼,要么就是太成人,太青少年,所以像疯狂原始人这种既适合家长也适合孩子,还适合年轻人看的合家欢电影就成了一种刚需。

    现在喜欢说的ip,他们更喜欢原创。而大多数的家长,认为故事是改编的还是原创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内容,重要的是对孩子有没有什么教育意义。

    选片比一般观众更严格,因为带孩子看错电影后果会很严重,比如故事内容,是否属于动画或少儿类型,口碑好坏。

    说白了电影的健康指数很重要,不能有少儿不宜的内容!

    可惜国内没有分级制度,看似打着合家欢旗号,实际却有许多少儿不宜的内容,孩子看完会受到伤害。

    所以逼着家长只能选择好莱坞的动画电影,好看不好看是其次,主要是安全。

    这点是丁诚认为必须让国产电影考虑的地方。

    其实电影的类型与观众群是直接相关的,动作片枪战片武侠片的观众主要是男人,爱情片的观众主要是女人。

    而合家欢是面向全年龄段的观众,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要讨好所有人,是很难的。

    不过也并非没有捷径,那就是你想讨好所有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讨好一个家庭。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家庭。

    就连原本充满荷尔蒙的速度与激情系列,都不再强调兄弟情和冒险精神,而是在强调家庭,强调责任感。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帮演员和粉丝都到成家的年纪,另一原因就是导演想讨好更多的人,包括女性观众。

    分级是pg13级,可以俘获大多数13岁以上的观众。票房表现也确实证明这一点。

    冒险喜剧和励志部分,主要是负责娱乐,所以基本上是男女老少通吃。而合家欢的家庭部分,是负责共鸣的,尤其是让家长共鸣。

    因为每个家长带孩子去看电影,除给自己给孩子带来欢乐,更希望通过与孩子一起看这个电影,增进他们与孩子的关系。

    这也是合家欢电影存在的要义,所以要做合家欢,故事一定要与家庭扯上关系。

    《疯狂原始人》从始自终,讲的就是咕噜一家人的冒险。

    《冰川时代4》讲猛犸象一家,以及它们与其他几只动物组成的临时家庭的冒险。

    《里约大冒险2》讲鹦鹉一家人的丛林冒险。

    《蓝精灵》是大家族的冒险。

    《冰雪奇缘》公主两姐妹的冒险。

    《天才眼镜狗》狗爸为救孩子而穿越的冒险……

    有的就算没有直接讲一家人的冒险,但却正面讲述主角家庭的故事。如《神偷奶爸2》中格鲁与他新收养的三个孩子。

    《功夫熊猫2》中的熊猫和鹅爸爸。

    《玩具总动员3》的玩具和主人一家。

    《超能陆战队》中的主角一家。

    如果父母不在了,哥哥姐姐或其他亲人就会成为家长角色,如《冰雪奇缘》中的姐姐,《超能陆战队》中的哥哥。

    而当哥哥不在了,哥哥发明的大白,就代替了哥哥的角色。这种亲子关系,绝对是观众,尤其是家庭观众乐意看到的。

    核心人物关系往往是家长和孩子,主题自然也是围绕着永恒的爱与自我成长。

    换一句话说,主人公在爱的帮助下得到成长。

    这也是好莱坞几大巨头乐此不疲每年都会出品两三部合家欢动画电影,制作精良,属于高投入高回报的品种。因为全球票房收入,动画电影的票房收入会占大概五分之一。

    第一部回报高,还会出续集,如果续集还大卖,就会再出续集。而且因为树立固定的动画形象,衍生品市场也会有钱景。

    《怪物史瑞克》系列共四部,全球总票房超过28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78亿元,平均每部电影票房收入45亿!

第440章 如何捧起金饭碗

    一直以来,国产动画电影要么儿童路线,要么青少年路线,要么成人路线。真正比较接近合家欢的可能只有大圣归来和哪吒,只要满足核心卖点,按照丁诚的分析,是不是票房炸裂!

    里面有一个临时家庭的配置,有一个家长与孩子的配对,还有永恒的爱与自我成长。故事的叙述方式也比较好,能让成人和孩子都喜欢。唯一不足的就是里面有少数镜头还是比较吓人,尤其是对低龄儿童。

    所以以后要做合家欢电影,可以弱化一下暴力情节,像小黄人处理得就很好,人家打架跟玩一样。

    还有疯狂原始人,因为是末日大逃亡,里面肯定会有许多比较紧张的时刻,但处理得并不吓人。

    不得不说皮克斯的高明,动画电影基本上是原创,而且票房和口碑都比较成功,因为适合全年龄段的原创ip是非常少的。

    很难发现哪本图书既适合孩子看又适合成年人看,如果ip是低龄的,比如说少儿频道的动画片,那么改成合家欢的故事就会比较难,可能会比直接原创还难。

    而且观众会先入为主,认为你的ip是低龄的,电影应该也是低龄的。

    就算是爸爸去哪了那种垃圾,结果票房也不错,只不过续集肯定不会有人上当买单!

    很多公司不傻,都想做合家欢,但动画成本很高,更费时间,只能选择做真人,但其实真人更难做。

    因为很多是幻想类的故事,魔幻或科幻。因为要让孩子青少年也喜欢看的电影,走现实路线会很难。

    像小鬼当家,虽然没有幻想情节,但是里面的情节都是极度夸张的。如果放在国内的情境不确定观众能不能接受?

    别跟我说什么很多国产电影都是合家欢,都是小手拉大手,甚至有制片人说动画要票房,首先要紧紧抓住孩子。

    因为一个孩子可以至少带一个大人去看,有的还可以带六个,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

    这种言论丁诚也是醉了!

    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进电影院你基本就不要想了,爸爸妈妈可以想想,还有很多情况是爸爸单独带孩子或者妈妈单独带孩子,或者干脆一个家长带两三个孩子。

    为什么?

    因为剧情实在太低幼。成人去看,完全是陪孩子来的。

    这些家长的观影体验,不能说是痛苦吧,但至少与欢乐挨不着边。家长都不开心,还能叫合家欢吗?

    如果两部动画电影放在年轻家长们的面前,他们几乎百分之百会选择自己和孩子都爱看的那一部。

    内心独白:不要怪我自私,我也是独生子女好不好?

    我的观影体验也很重要好不好?

    所以,要让我买票,先搞清楚我爱看什么样的电影吧!

    有人叫嚣人家好莱坞动画电影全是三维动画,而国产动画电影呢?

    那为什么岛国同样是二维,照样横扫全世界?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国产动画界终于基本统一认识,那就是要往三维的方向做。至于3d的效果如何,根据哪吒的案例,丁诚只能说国产动画电影不缺钱,缺的只是时间!

    所有的电影故事,不外乎来源于两种渠道:原创和改编。从表一可看出,进口动画电影原创的故事比改编的故事比例要大。而国产动画电影,则清一色来自于改编。

    现在到处都在讲ip,有人说只要ip出名,故事无所谓。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

    如果ip已经有一定的人气,那么再进行电影改编,成功机率就比毫无名气的原创要大得多。

    基于这样的考虑,国产电影统统都是改编。如果单凭这点来讲国产缺乏创新精神,似乎有点过分。因为创新就意味着风险,尽管创新也可能意味着更高的利润。

    问题是国产电影改编的ip真的适合合家欢电影吗?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并不是很适合,国产动画电影一大半改编自时下流行的低幼动画片,另一小半改编自游戏和漫画。

    前者的受众是低龄儿童,后者的受众是青少年或成人。要把他们改成全年龄段的电影,首先得扭转成人观众对原ip固有的印象。

    就像很多由低幼动画片改编的电影一样,成人还没看呢就觉得这电影幼稚,不愿意去看。

    那把剧情往全年龄段的方向做行不?比如《熊出没》好像做到了,但也因此脱离剧集的原有路数,少了些原汁原味。

    你想想当光头强变成了好人,当熊二变成痴情种,当熊大变成义正辞严的大家长,那些原有动画片的忠实小粉丝们还能不能接受?

    改编不行,原创吧!

    没名气,这似乎更不靠谱了。得,还是改编吧!

    幼稚就幼稚,总比没名气的好,所以国产动画电影就这样顶着低幼动画的名声,套着越来越成人的故事,有些别扭地走在通往合家欢的金光大道上。

    反观好莱坞动画电影,原创明显多于改编,而且它的改编来源更多地来自于成年人熟悉的作品。

    《冰雪奇缘》改编自古老的安徒生童话,《丁丁历险记》改编自上世纪20年代的比利时漫画,《蓝精灵》改编自五十多年前的比利时漫画,《超能陆战队》改编自98年开始连载的漫画,《驯龙高手》改编自03年的童书……

    粉丝有的横跨好几代,是真正的全年龄段,所以原著粉丝很容易转化成电影粉丝,不会出现国产动画电影中的错位问题。

    更多的故事来自于原创,而且原创的电影卖座了,往往会有若干续集,并被改编成游戏和动画片。

    与国产动画电影的方向是反的。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原创能力有信心,也有耐心。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去创造一个点子,再小心地呵护,直到它长成一棵真正的参天大树。

第441章 大杀四方

    一年忙碌,接下来两个月舒舒服服陪陪父母,春节档利刃出鞘首映。

    罗生门般的众说纷纭、层出不穷的反转已经足够精彩,更精彩的是对人性的揭露入木三分。最黑暗的不是哈兰的死因,而是每个人面具下的心机和城府。

    大家都说玛尔塔是家人,哈兰将遗产给她后,他们又说她是骗遗产的贱人。沃尔特亲口说要好好照顾她,结果说翻脸就翻脸,甚至用她母亲来威胁她。

    你犯了罪,有好处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好处我就要报警抓你。一开始大家都说哈兰是自杀,听完遗嘱却又叫布兰克继续查下去,巴不得是玛尔塔杀了他。

    和自己无关就无所谓,哪怕是父亲的死因,关系到自己的利益了才会在乎一家人可以天天吵架,也可以为了遗产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因为他们知道,可以和家人过意不去,但不要和钱过意不去。没有永远的家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玛尔塔的话真是一针见血:为什么哈兰把遗产给我,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你们。

    ……

    即便已经看过太多反转又反转的烧脑神作,依然会被这部阵容华丽梦幻、玩法大胆新潮的探案片彻底击中。

    无论是致敬阿加莎还是反阿加莎,都足以让你沉溺于这场如罗生门般的靡丽狼人杀,而凶杀背后的层层推理以及谁也猜不到的结局,更是这场血色游戏的亮点所在。

    丁诚饰演的思辨型侦探,让人看到影帝的另一面;美队则意外地贡献出颠覆性表演;更有各种新老戏骨大飙演技,将人性的黑暗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

    太好看了,剧本扎实,十多个人物个个出彩,各种细节和铺垫需要二刷才能全部get;更难得的是在如此严密的剧作之上有讽刺幽默,之下是个政治内核。

    尤其是第二幕之后,悬念退场,政治讽刺开始主导语调,把整个电影提升到另一个层面,精彩纷呈。莱恩?约翰逊的执导能力依然不同凡响,这个卡司更是牛逼闪瞎眼,全是硬核戏精!

    ……

    这部作品我诚哥的演技简直就是大材小用!

    精彩绝伦的希区柯克德帕尔马式惊悚情节剧,非常好的剧本和编导,导演再次没让我失望。强对比度的视听语言非常古典也非常给力。

    剧本太棒了,前面每个埋下的伏笔都在后面给出合理甚至出人意料的解决,在政治层面具有象征意义,惊喜之后还有惊喜,然后再来一个惊喜,连续不断反转之后,大家蓦然回首,一切回归人文关怀,美好的人性最终得到补偿。

    ……

    这也太好看了吧!

    我的年度三甲之一!

    光影构图复古又考究,配乐小情小调拿捏到位,笑点埋的恰到好处。以为是反福尔摩斯,结果我错了。有了上帝视角的错觉,最后发现观众才是被骗最惨的那个。

    即便之前不小心看过结尾,也完全不会被剧透。130分钟的片长连看手机的空隙都不给你,眨眼时间太长都会跟不上剧情,全程反转山路十八弯啊!

    ……

    如果只是真相的反转那充其量是一部高配版《看不见的客人》,但此片高明之处在于它无偿赠予的上帝视角和对上帝身份的嘲弄与破解,从而让心理感受的跌宕成几何倍数的放大。

    如何寻找不存在的犯罪动机?

    是对将来时态的揣测、证伪与洞悉。

    如何还原已成既定事实的犯罪现场?

    是对过去时态的篡改、顶替与复制。

    好的犯罪推理电影贵不在真相,在于哲学之力。

    ……

    严重吐槽利刃出鞘》这个名字,对内地观众来说容易被误导,觉得是豪门恩怨的家长里短故事。

    其实这是个精妙无比的推理悬疑故事,开场就死人,然后出来一个侦探开始找凶手。不算很烧脑,最后真凶……

    但这个过程就是很好看,表演、摄影、氛围、节奏都是上乘之作。作为一个春节档的电影,大基调肯定不能太黑暗,所以我在这种故事上的阴暗心理没能得到满足。不过稍微脑补一下,就能自己嗨出一个更暗黑的故事出来。

    ……

    这个年代还能看到一部不故弄玄虚的侦探片真是一本满足!复古味满溢,光感质感一流;剧本简直太棒,散落的零碎线头最终都不落痕迹地嵌入,万有引力之虹滑过的轨迹最终让真相落地。

    以中段事先张扬的真相为分水岭,前半部貌似常规阿婆式封闭空间+各怀鬼胎的大宅门群像,各色人物乍看较脸谱化然实则往往反套路——浪子+暗中观察的老太+上流社会家庭模式,因而在悬疑之余生成另一层反差幽默。

    后半程剧本功力全开,接连不断的反转抛出,通过顺应事件内部的逻辑合理性的反转,突破古典范式窠臼,毫不客气摆出政治立场+堂而皇之花式吐槽,然而最终解谜依旧建立于人心的善恶之上,在类型片领域纵横自如。

    ……

    观影感受极佳,在我看来拓展悬疑类型的内容空间,打开原本早已约定俗成的套路。既是致敬阿加莎,也是全面的反阿加莎,甚至可以说不能仅仅只用悬疑推理电影来界定,否则就过于狭隘。

    导演很好的掌握将丰富视听元素聚集并熟练编排的能力,加上一众全明星级别卡司的精彩演绎,完美实现类型片的商业化破圈,可能安排了一百个梗,而我只发现10个。

    很惭愧啊!

    ……

    罪恶之家与阿婆的混合变体,反向解构古典主义,字面意义上的好看。高完成度撑起导演旺盛的创作**与野心。

    真相其实没有那么难猜,但就像甜甜圈理论,总会有出乎意料的部分,而这种出乎意料被以一种妙趣横生的方式消解再造,剧作与群像调度到达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各种迷影梗、推理小说梗也被巧妙地插入,然后最有意思的是结局在幽默的政治讽刺下放弃更多的反转机会反而走向了一条反黑色电影的人性之路。

    这场游戏没有规则,唯一的规则就是赢家可以自己制定规则。

    ……

    原以为会是暴风雪山庄模式的单纯套用,没想到自编自导的编剧在致敬经典的基础上大玩颠覆与创新。

    划开案件真相的利刃在前半段的山庄内初查后便已出鞘,俨然赋予观众上帝视角,然而一切却随着此后山庄外的剧情推进锋回路转,进一步剖解出真相背后的重重隐情。

    内容丰富,格调复古,配乐出彩,节奏极佳,剪辑调度颇为惊艳,群戏亦是可圈可点,服化道精致华丽,恰到好处的黑色幽默更是令人忍俊不禁。

    利益面前一个家族丑态百出,发迹背后一个国家原形毕露。透过精心设计的结构和不时流露的喜感,讽刺人性与影射政治哪样都没耽误。

    如今能在院线看到这样一部酣畅淋漓的高品质原创悬疑片实在是一种奢侈,而下一次又不知将会是何年何月?

第442章 年度最佳已预订

    引人入胜,鞭辟入里,开场多视角审讯,理清头绪的同时顺带扰乱视听的功效,还能让观者身临其境的参与和讨论,简直是带入并封锁的佳法。

    让所有角色都符号化,以细节服务于剧情,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呼之欲出,冲突就愈发浓烈,紧凑高效,反转重重。

    虽然在内容上平淡无奇,但在形式上技杀他法,悬念设计和诡计布局可谓顺理成章,将现实的议题解构于虚拟的案例,让你知道人性的黑暗随时会让你胆寒。

    每个伏笔都给出合理化的诱因并适时出人意料的运用和反转,背后还皆携带有政治层面的象征意义,毫不掩饰的嘲弄和讥讽,大起大落后还能让一切回归人文关怀,给美好的人性最终做出补偿。

    布景,色彩搭配,构图和配乐都十分考究,属于类型化极致的优秀案例。这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当代寓言,更是一出政治色彩浓厚的时评小品,人性试炼,精妙绝伦!

    ……

    书写者的较量,仿佛要与侦探对立似的设置的推理小说家角色,他的死亡是关于他UU小说的一切的放权,任他人在笔端争斗,尤其是真凶、女佣以不同立场书写出的不同真相。

    又处处离不开信函,致侦探的委托信,致真凶的恐吓信,致女儿的隐藏文字,致登场角色的遗书……

    唯独侦探不是书写者,他等待串联记忆的硬币落下,等待放错位置的棒球归位,正如他的登场方式:先闻琴声,再现其人,琴声阻止他们的肆意书写,侦探只是为了让作品落下帷幕而出现。

    ……

    整部电影始终弥漫着一股复古的情调,那座装饰光怪陆离的老宅配合着这个侦探故事,无不让人回忆起那段属于福尔摩斯与波洛的黄金时代。

    种种细节让人回忆起柯南道尔的经典名篇,而在故事结构上更是是高度模仿暴风雪山庄模式与《罗杰疑案》,在情感上饱含着阿加莎的温情。

    可以看出导演是黄金时代推理小说的狂热爱好者,电影结构完整致敬了黄金时代三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暴风雪山庄,卡尔的死亡密室,以及解密之前,埃勒里奎因标志性的挑战读者环节,即关键证据影片全部呈现,关键看观众推理!

    推理路数是个结构缜密的完整闭环故事,其中细节打磨到位。内容外延融合人性道德移民歧视等议题,内外兼修,精致而又独特。

    ……

    太精彩了!

    完全猜不出结局,反转又反转,回头细想,却又伏笔处处,结尾水到渠成,有烧脑的快感,却不觉得突兀。剧情设计得很妙,人物诠释得也妙,每个人都有嫌疑,但真凶只有一个,以为真相大白,谁知别有洞天。一层层抽丝剥茧,袒露的是人性,再精密的布局,也抵不过单纯的人心。

    ……

    一部优质悬疑片的应有的要素:错综扑朔的剧情、谜团重重的嫌疑人以及合情合理的真相与反转。

    我们会愉悦地度过充实的两个小时,紧跟主角的脚步将案情的拼图碎片一块块地还原,并在结局戛然而止时回想起之前种种的铺垫,感到意犹未尽。

    ……

    一次电影技法和叙事手法的全面胜利!

    有传统阿加莎克里斯蒂那种非常old-style的叙事角度,但遵循的依然是希区柯克那套台下有定时炸弹的悬念玩法。

    在侦探推理、悬疑电影被玩坏的当今,导演的着力点已不再是去呈现推理的过程,而是在保留些许必要推理细节的情况下,去尝试用虚实视角和精湛的叙事去塑造观众对角色动机的情感认同,蒙蔽混淆观众的视听判断能力,来营造反转的悬疑感。

    为了让观众不至于对这个略显老套,有着大量调查问话口吻的罗生门杀人案萌生倦意,还加入擅长的俗套冷幽默,来活跃电影的整体气氛,这种时而严肃紧张、时而幽默可爱,时而夸张无厘头的氛围让影片中角色的对立既讽刺又让人啼笑皆非,可谓是娱乐性十足。

    当然这部电影并非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最大的问题就是推理过程的削减导致结尾处破案陈诉过于顺理成章,缺乏对推演受阻的挫败感,就像一把横放着的契诃夫之枪,我们只不过是着急的等待着它最终的枪响和究竟是谁扣动了扳机?

    ……

    当丁诚饰演大名鼎鼎的侦探布兰科带着洞悉一切的眼神,绕走,坐定在刀剑阵前的空椅上,甜甜圈终于被填满。而素来被戏称拥有上帝视角的观众们,在前一百多分钟剧情的推动下,心底燃起前所未有,名为好奇心的火焰。

    仿佛是狼人杀第一个白天的轮流发言,借助这种形式,覆盖在上流家族表面的华丽纱幔,被斯隆比家族各成员在警员面前轻飘飘揭开一角。

    而底下是专属名流家族的污泥浊水,老爷子生日晚宴的具体情形就这样,在各人的回忆下逐渐清晰,倘若此刻随波逐流地跟着导演设定的节奏,与丁诚一起破案,那你顶多只能当个三流探员。

    本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巧妙地重新排列并组合传统侦探片的结构,使原本并不出众的故事变地格外吸人眼球,在各路侦探密自以为掌握关键时又迎头一击,引出全新的真相。

    而更精彩的设计,是家庭成员叙述下的回忆镜头,多加留心,在偶然交叠处不难看出些隐秘的矛盾:

    是镜头在撒谎!

    ……

    严重同意楼上的说法!

    简直颠覆以往严谨可靠的侦探电影形象,既然镜头不可靠,作为只能通过荧幕接受线索信息的观众该如何继续破案呢?

    近百年素来很少以主动形式出现的,属于观众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一向以平波出现的脑电波突然出现了强烈的起伏。

    在这场电影面前,移情效果被无限放大,人人都是侦探,抢先一步探出谜底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呕吐、药瓶、网球和邮件……

    一个个烟雾弹可能将你引向破案岔路,又在疑云密布的悬疑氛围里抽空带给你幽默诙谐的喘息间歇。

    抛开以上形式外衣,再从技术方面单看此片,导演对于构图、运镜和布景的安排俯仰皆有深意。

    遗嘱被公布后,向护工玛塔打去电话的孙女踱步着从暗处走向镜头,最终一双略带慌张,因别有用心而闪烁不停的眼睛独留在明亮处。

    先前还矜持着富人优雅的大女婿得知玛塔不明态度,手中权杖动作的特写与步步紧逼下的扣心鼓点,敲击掉他最后一层伪装。

    争夺遗产的群戏极富舞台效果,晃动的镜头紧跟冲出别墅的玛塔,前后夹击的斯隆比家族成员将情绪冲击到了高点,高手对垒,扑脸的炸裂演技,紧凑的节奏不容许有一秒钟的错过。

    虽然今年才刚开始,

    但年度最佳已经预定!

第443章 谁给你的勇气?

    对于这部电影丁诚挺满意,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很好,虽然不能跟超级英雄比,但演的很过瘾。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精神抖擞开始工作。

    “天使陷落?”丁诚看着剧本,又是系列续集?

    美国总统在遭遇无人机恐怖袭击后身受重伤陷入昏迷,随行人员在多次爆炸中全军覆没,唯一的幸存者是主角扮演的多年贴身保镖迈克却成最大嫌疑犯,被fbi控告企图暗杀。

    必须给自己洗刷冤屈,同时阻止真正的刺杀总统计划,在多方势力围追堵截下,走投无路的他只能寻求一名神秘人的保护。

    曾经的英雄保镖如今变为通缉犯,将如何脱离险境、保护总统,破解背后的阴谋?

    “在杀手界,大家都知道约翰养的狗不能惹;在特工界,所有人也都知道特工布莱恩的家人不能碰……”

    “至于在政界观众也会越来越认清一个现实,那就是保镖迈克保护下的总统也不能动!”

    小丫头开玩笑道:“疾速系列拍了三部,飓风营救系列也拍了三部,看来陷落系列也要?”

    “反正迈克一出现,周围必须沦陷。”

    众人哈哈大笑,从一到三部中老黑人摩根一路升级,从议会长到副总统,这次直接当上总统。

    而保镖迈克深入龙潭虎穴,以一敌百,依旧是那个地表最强保镖。

    别看剧情老套,但丁诚惊奇发现票房居然还不错?

    13年的《奥林匹斯的陷落》以7000万美元的成本拿下1.7亿的全球票房,而16年的《伦敦陷落》更是以6000万的成本收获3亿美元的票房。

    看来老美对于干翻总统乐此不疲?

    就冲这点也要研究研究剧本,也许编剧发现前两部营救总统这个主要任务还是太简单,这一部难度继续升级,边救总统边给自己洗刷嫌疑。

    什么动作戏枪战戏都一般般,在丁诚眼里反而是政治惊悚片般的设定挺有趣,简单说就是看总统被打。

    第一部总统和一众官员在白宫被朝鲜分子吊打,全美都面临被核弹炸成渣渣的危机。

    第二部欧美各国首脑齐聚一堂结果被***分子一锅端,美国总统被打得抱头鼠窜,原来他们中间有许多叛徒。

    不论是因美国介入南韩北韩问题而引起的恐怖主义,还是全球最大军火商煽动暴行进而获利,电影中这种政治惊悚片的设定都不是空穴来风,观众极易与现实形成对照的代入感。

    作为一部动作爽片,对于剧情方面是可以适当放低点要求的,只要不过分拖后腿就成。

    相比起前两部无脑设定,这部政治主线更加简单,变成副总统想和毛子干架,然后联合私人军火商来解决总统以达成挣大钱目标的内斗。

    因此总统在钓鱼时被袭击进了重症监护室,旁边的特警全领了便当,就故意留下班宁好让他背锅。

    而具体的背锅方式环环相扣,逻辑上没毛病。

    首先私营军事机构的头头就是主角的好基友韦德,他利用前去玩实战演习的班宁,搞到他的毛发好洒在袭击操作室。

    然后又在银行账户做手脚,留下毛子给他的1000万的汇款。

    接下来截下了因嫌疑被拘捕的班宁的囚车,想营造出同伙协同逃跑的假象,截车后好杀人灭口以防止对簿公堂露馅。

    不得不说反派计划挺周密,最少逻辑能自洽。

    于是整部电影就开启保护总统与洗刷冤屈双线并行的斗争,比起前两部主角以一敌百的无敌开挂模式,这一部已经大大削弱主角光环,还增加悬疑和权谋元素。

    平心而论虽然剧情老套,反派很好猜,但剧情逻辑真的是三部里面最强的。

    这一部编剧还安排主角的老爹出场,人设是一个退伍士兵,患上战后ptsd,回家后就不顾妻子,自己找了个深山老林隐居。

    父子因此也几十年没有来往,而被陷害无处可逃的主角只能在老爹那躲一躲。

    一边是老爹对战争的厌恶、对政府的不信任,另一边是主角对政府的忠心耿耿,两相对立间更增添对战争的反思纬度。

    最出人意料的是,老爹没有手机和网络,甚至连电都没通的小破屋,竟然深藏不露。

    当反派找上门时,还以为怕是要悲情下线,没想到退伍士兵不是盖的,埋了漫山遍野的炸药。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别说把敌人都给炸死了,整座山都差点轰平。

    之后不想连累老爹半路跑路,两个人难得的相聚却面临分别。

    一个欲言又止,无处安放的手只得拨弄手头的东西,最后还是叫一声儿子。

    一个向前走后又转身回望,四目相对,两相沉默间凝聚的是铁汉柔情。

    得知儿子已经有妻儿的老爹,跑去保护儿媳孙女,终于醒悟过来作为一个长辈的责任。

    最后在一切真相大白、尘埃落定之后,儿子和老爹在躺椅上晒太阳,一起去水疗馆的水箱里疗养。

    两个光着膀子的父子,一起分享在水箱里的感受,简简单单却让人会心一笑。

    在丁诚看来新增设的亲情线不仅没有拖后腿,更成为最大的亮点。

    “动作戏号称是这个系列的强项,第一部我记得白宫各种枪战,拳拳到肉的肉搏,毫不留情的爆浆拧脖子。”

    小丫头回忆道:“第二部更难得加了总统的动作戏,你见过六年都没开过车的总统开起车来的狼狈样子吗?”

    “最搞笑的是主角差点被反派枪击,老黑及时出现给致命一击,因此被调侃说他终于出柜,两个人一唱一和跟说相声差不多!”

    丁诚哈哈一笑,问苏瑶道:“预算多少?”

    “才六千万!”苏瑶不屑道:“我不建议接!”

    丁诚点点头,既然是动作大场面,那就全靠烧钱,区区六千万的确太少。

    跟国内差不多,很多剧本找自己都是想碰碰运气,尤其是动作类型,神仙老虎狗什么都有。

    估计是感觉前两部票房还行,观众喜欢看总统被各种折腾,所以才有勇气找自己?

第444章 良心在哪里?

    直接回绝!

    这种垃圾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如果想演揭老底的作品,我这里还有一部。”苏瑶早就知道丁诚不会接,笑嘻嘻拿出另一部剧本。

    “华盛顿邮报?”

    丁诚一愣,这难道也是动作片?

    打开剧本更加吃惊道:“导演是斯皮尔伯格”

    “女主角是梅丽尔斯特里普!”苏瑶笑道:“厉害不厉害?”

    丁诚点点头,用心研究剧本,重现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一名国防部官员将美国政府卷入越南战争的机密文件通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曝光,而在文件公开之前,美国国防部曾试图阻挠文件的曝光并以失败告终。

    标志着尼克松领导的联邦政府名誉扫地的开始,随后爆发的水门事件直接导致尼克松政府倒台。

    主人公是发挥关键作用的编辑本布拉德利与出版人凯格拉汉姆。

    “导演老皮自己的公司投资,福克斯入股,应该是半传记形式的作品。”

    苏瑶分析道:“就算大名鼎鼎票房也不会高,国内更不用想,所以……”

    丁诚明白瑶仔的意思,先别说票房,自己对于主角的竞争力也不大,毕竟……

    但感觉很有意思,因为这几天国内某媒体记者吃人血馒头的行为正好引发网友众怒。

    10年前14岁的她以性侵等罪名把全家送进监狱,然后失踪了……

    这条新闻迅速蹿红网络,阅读量高达几百万。从标题到内容,字里行间都在暗示读者:汤兰兰诬陷全家人。

    丁诚关注全过程,今天反观手里的华盛顿邮报剧本,终于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媒体人!

    百度百科的资料显示,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战争,社会的反越战行动一直在发展壮大,各大城市都爆发反战游行示威。

    1965年国防部长就知道美国赢不了越南战争,然而总统却选择欺骗国会和百姓。

    70%的原因是为了逃避美国战败的羞耻,他们明知道赢不了,还让士兵去送死。可问题在于,国会和百姓都被蒙在鼓里!

    艾尔斯伯格原本是五角大楼的员工,担任助理国防部长的特别助理。在一次去越南的实地考察之后,彻底改变对战争的一贯看法。

    开始发表反战言论,以及说服国会反战派议员向尼克松政府挑战,以早日结束越战。但是接连受挫,因为这些议员根本不可能用政治前途作赌注。

    尝试过几次以相对温和的方式,结果遭遇失败,因此不得不采取激进做法。于是向《纽约时报》泄露国家机密文件。

    结果人家真报出来了。

    虽然只是几千页的研究报告中的一部分,但完整报告将历数过去三十年白宫是如何在越战问题上撒谎的,从杜鲁门到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全都在撒谎,严重误导国家。

    举国震惊,连联邦法官都出面禁止纽约时报再发表越战相关的机密文件,这是美国历史上法院首次禁止报纸出版。

    《华盛顿邮报》继续肩负起这份艰巨的重任,总编辑本布莱德利派下属本巴格迪肯找到艾尔斯伯格,见到整份文件,并带回报社。

    法律顾问表示:发表这份文件是重罪,因为联邦法官认为发表它会毁了美国。

    他作出的回应是:不发表它才会毁了美国!

    同事也好言相劝:揭露政府多年的秘密,我们会被判刑,《华盛顿邮报》将不复存在。

    他反驳道: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政府决定我们该发表什么的世界,那《华盛顿邮报》早已不复存在了。

    捍卫出版权的唯一途径就是出版本身!

    这群充满良知的媒体人,冒着被封杀的风险、报社倒闭的风险、被判刑的风险、甚至失去生命的风险,发表出全部文件。

    就在大家都以为会被判刑的时候,却以6:3的投票赢得官司,宣判无罪。

    因为法院相信,这群人非但没有叛国,反而拯救无数士兵的生命,拯救千万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

    《华盛顿邮报》为了良心,不惜赌上一切与国家为敌。

    可是国内某记者却为博人眼球,将一名少女再次推入黑暗深渊……

    这一切源于08年10月3日,年仅14岁的汤兰兰向警方写一封举报信,称其从7岁开始被父亲、爷爷、叔叔、姑父、老师、村主任、乡邻等十余人侵犯。

    三天内村里16人被抓,全部判刑。

    司法人员花了四年时间调查取证、抓获嫌犯,整个案件已经盖棺定论,汤兰兰也终于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某记者既没有采访犯人有没有犯罪?也不去调查警方有没有逼供?更不去怀疑法院有没有行贿?

    反而把错误归结给最不可能的人——受害者。

    硬生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私自给汤兰兰定罪,给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警方、法院足足四年时间的调查结果,难道还没有你随手写的一篇文章严谨?

    身为一名记者,就因为感觉不合情理,就口口声声判定别人被伤害七年的事实是假的?

    在丁诚看来现在总是喊着什么不信谣不传谣,但其实普通网民根本不知道哪些是谣言,哪些不是谣言。

    真正能做到的其实并不是大众网民,而是媒体人。

    如果他们说假话,谣言就会多一点;如果他们说真话,谣言就会少一点。

    记者、公众人物说的话,会影响无数人的思想。

    网友的错误言论、媒体的错误报道,一切的一切都源于那一篇新闻,它就是万恶之源。

    现在媒体人的从业门槛太低,随便编造一篇新闻,其他人就可能跟风写一篇类似的,更可怕的是假新闻一遍遍重复后也会慢慢会被人们当真。

    16年1月4日,多家媒体发布九江发生6.9级地震的假新闻;

    3月15日,北大才女回乡创业,放弃白领选择送快递的不实消息传遍全国;

    10月6日,刷爆微博、朋友圈的这家公司每天早上女员工排队,老板依次接吻帖子也被证实并不属实……

    再小的错误,乘13亿就是大错特错;再小的谎言,乘13亿就是弥天大谎。

    司法人员调查取证、抓获嫌犯需要4年,汤兰兰开始新的生活需要10年,而毁掉这一切只需要一瞬间。

    而艾尔斯伯格的做法,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战场实地考察,千辛万苦拿到国家机密文件,这个时候他才敢去呼吁大家反战。

    你们的良心在哪里?

第445章 自由已死

    回想这几年的奥斯卡,《水形物语》打破大家对于传统怪兽题材影片的偏见。

    《三块广告牌》以寓意深刻的剧本与细致入微的情感刻画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看好。

    还记得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聚焦》,同样是探讨新闻的价值所在以及新闻从业者所应该坚守的信念与底线,也涉及到报道真相与商业之间的博弈。

    但若真是比较起来,就不难看出斯皮尔伯格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的视野,他所关注的地方,或者说所包含的多个主题中得到最好展现的,是一场历史性的对决,所伴随的仪式感与精准的情感爆发点恰恰是《聚焦》试图去避免的。

    对于造梦师斯皮尔伯格来说,《华盛顿邮报》的剧本在今天看来就如同神话一般,光芒四射,丝毫没有像《聚焦》一样时刻压制自己的情感,认真的探讨新闻伦理问题以及调查的难度。

    而更像是通过影片去赞扬纯粹的新闻理想,这在今天不论是美国还是华夏看来,都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被揭露的五角大楼文件究竟会不会对美国士兵造成负面损失以及附加伤害?

    这是《聚焦》会采取的重要视角之一,而这个剧本没有办法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更多,虽然本片中也将邮报即将上市的商业元素牵扯进来以避免影片陷入二元对立的地步,但由于事件本身的性质也多少会带有正邪大战的气息。

    正如斯皮尔伯格在《间谍之桥》中表现的那样,没有在视听语言上走出革新的一步,《华盛顿邮报》的一切都透露着老派的沉稳,和工业光魔助阵的《玩家一号》等片不同,更加依赖叙事的电影能将导演的思路放大呈现。

    好在编剧之一乔西也是挖掘高手,在为数不多的作品中涉及到新闻的可都是硬货,于是在丁诚看来剧本没有落入传记片常会陷入的俗套,做出抉择的人物与令人瞩目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令人信服的细节刻画。

    梅姨这个角色的成长过程几乎是教科书式的工整,从最开始说话的颤颤巍巍,到最后力排众议做出决定,成为这场战役真正意义上的总指挥。

    但结尾当她走出法院的那一刻就有些不自然,那本该是一场伟大的胜利,通过新闻人的骨气来凸显凯的坚强,更需要的是一视同仁的视角,而不是柔和的圣光加上沿途清一色的女性。

    和一个记者只身对抗庞大机器的故事不同,《华盛顿邮报》呈现的博弈是这一职业生态链顶点的样貌,商业巨头、报业大佬与顶级政客之间的妥协与交锋。

    这也引出一个底层生态很难去呈现的关系网,便是私人交情与专业精神之间的选择,政客会为有利于自己的舆论而拉近与新闻人的关系。

    对于华夏人来说,熟悉的是这种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关系与职权自古以来就是高度粘合的,而陌生的则是本坚定不移的专业精神,捍卫出版权的唯一手段就是出版,这句话甚至会引来不少人的苦笑。

    因为咱们所面临的权力高度不对等以及整个社会体制是容不下这种坚持与反叛的,尼克松可没有能力让整个新闻业消失,他的权力再大,也有被约束的可能,这才是我们看起来最梦幻的地方不是吗?

    看完剧本,丁诚陷入沉思,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情感,那么《聚焦》代表着希望,《华盛顿邮报》则是缅怀。

    借古讽今,于斯皮尔伯格来说这也是一曲挽歌。

    同样可以借着本过气的执着大书特书,假装我们还有环境还有机会去做出改变,我们的生存可以与尊严并存,告诉下一代人一切还没那么糟。

    但不想自欺欺人,这是一个盲目的理想会致人于死地的时代!

    身为明星,每天生活在战战兢兢的谨小慎微中……

    报业,现如今看来甚至能扣上古典主义的帽子,它的严肃要求的是从编辑到读者都要有足够的理性,它追求的不是情感的宣泄,一篇篇的报道是真相,是为了做出改变,而不是一篇篇煽动情绪共筑这个后真相时代的10w+。

    网络的普及助长所谓自媒体的繁盛,看似传播更快,每个人都有更多的发言权,但事实上那其中有多少称得上是新闻?

    而不是不过脑子草草几笔的传闻?

    报纸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不可回收性,而网络最大的便利现如今却不是握在人民手中,一篇报道可以在几小时之内传遍全国,却能在几分钟之内销声匿迹,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这是自由吗?

    新闻有了姓没了根,这是最荒诞的魔幻现实主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丁诚没有看到宪法第一修正案所带来的势均力敌,而是对媒体高压管控与无休止禁令压倒性的推进,步步为营。

    庞大机器在自以为掌握真相的时候,却也让自己的公信力万劫不复,群众宁愿相信传言,也不会相信正式的公告,甚至对其嗤之以鼻。

    真正在提供优质新闻的人已成为濒临灭绝的边缘人物,而那些随便洗一洗稿子就能大摇大摆赚钱的蛀虫却越来越多。

    《华盛顿邮报》中对于群众的刻画少之又少,媒体的堕落不管是怎样的国情,都不可能是强权一手可以做到的。新闻自由可以培养群众的理性,而这种理性最终可以赋予媒体强大的监督力量,才有可能让媒体成为真正的良心。

第446章 偷师

    “男主角斯皮尔伯格想让汤姆汉克斯演!”

    苏瑶解释道:“之所以能得到剧本,希望你出演男二号,一个亚裔新闻记者。”

    丁诚点点头,看完剧本早有预感,男主的角色的确也不太适合自己,反而是男二有戏。

    “毕竟是奥斯卡黄金三角,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应该是第五次合作,再加上三次奥斯卡影后梅姨,九座小金人联手……”

    苏瑶笑道:“就算男二也是值得尝试的潜力股!”

    跟丁诚想的一样,现在票房已经证明商业能力,需要几部深刻题材证明演技和底蕴,这是一部好开头。

    联系导演,同意出演男二,很期待跟顶级豪华阵容合作。

    两天后得到一份上百页的背景资料,不光是自己的角色,基本涵盖几大主演和真实历史,很多甚至是从来没有对外披露过的机密。

    华盛顿邮报当时是一家规模不大的地区性家族企业,掌门人是一位女性女主角梅姨饰演的凯瑟琳。那是女人只能在茶会里闲聊八卦,男人们谈起政治就要离桌的年代。

    掌门人的位置原是由她父亲传给女婿的,孰料丈夫竟然自杀,凯瑟琳才挑起这个大梁。因为经营状况不佳,华盛顿邮报决定部分上市融资。

    在这个关头,竞争对手纽约时报开始刊发爆炸性的内容后,尼克松政府基于国家安全理由通过法庭发出了临时禁止令,纽约时报被暂时禁言。

    华盛顿邮报的主编本布拉德利为首的记者们,通过一番努力,也从泄密者丹尼尔手上拿到这份报告。

    这时候矛盾和争议就来了。如果坚持刊发泄密内容,华盛顿邮报定然会吃来自白宫的官司,而官司会让上市在即的邮报吓跑投资者而有破产之虞。而且由于反间谍法,掌门人和主编甚至有进监狱的危险。

    邮报的律师们都基于风险坚决反对刊发,而编辑记者们都基于职业良知坚定支持刊发。夹在中间的,是那位新上任的,却已年届中年的女掌门人凯瑟琳。

    在丁诚看来这个事件的历史背景虽然复杂,但在影片所聚焦的华盛顿邮报这一头,其实剧情很短也很直接:冒着吃官司、破产、进监狱的风险,发,还是不发?

    时至今日都知道最后是发了,也都知道在今天的美国媒体自由已经是一个吵烂的话题。但这部剧本的沉稳,把现实中的聒噪全然隔离。

    没有举着标语面红耳赤的示威,也没有激情燃烧振臂高呼的演讲。尤其是那一通多方电话,分析股价,分析后果,分析法律风险,虽针锋相对,却都坦诚相待。

    甚至没有对纽约时报被禁言而幸灾乐祸,而是把竞争对手和自己视为一体,关乎出版业的生死存亡。

    这一切都让观众相信,当事人们顶着进监狱的风险,并不是要不顾一切一搏成名。之所以要坚决刊发,不是为了呼喊政治正确的口号。这是出于一种绝对的做人的良知。

    另一个亮点就是女性崛起,女掌门人凯瑟琳,身为富家大小姐,40多年从没工作过,遑论担负起什么重大的责任。

    在那个男人的世界里,虽然身居高位,但周围的男人其实并没有太把她放在眼里,更重要的是自己也没有这个自信。

    比如在关于上市的投行会议上,她事先准备许久的说辞,却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主编作为下属多次不期而访,交谈间多有内行人的自得与傲慢。

    回顾梅丽尔斯特里普常演一些霸气坚强的角色,印象最深的还是《穿普拉达的恶魔》里的时尚女魔头。

    这次在剧本里彻底颠覆形象,秉性温和,犹豫不决,但下定决心之后,不用大声喊叫就证明她才是整部电影里最坚强的人。

    特别是编剧设计在胜利之后,从最高法院出来,纽约时报的男人们得到所有聚光灯,而她却默默从侧门而出,迎接她的是一群被激励的女性崇敬的目光。

    斯皮尔伯格毫无疑问是伟大的导演,这不仅是一部替媒体张目、宣扬理想主义的作品。规整的戏剧文本中包含三重主题:一是代表公共监督权的媒体如何战胜政府越界的权力。

    二是一家报社如何摆脱经营困境,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赢家。

    三是它的老板,一个做了15年家庭主妇的女性,怎样克服不自信的阴影和性别压力,获得人生的成长。

    标准的困境——挑战——胜利的传统英雄叙事,看似老套却被非常完美统一在事件当中,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找到解读的话题。

    与《聚焦》对比,就能看出这种明显的差别。前者所有的人物性格和行为都围绕这桩对于宗教丑闻的报道展开,主编、责编和记者等群像在其中各司其职,有不同层面的表现。

    而《邮报》中,随着中心事件的进展,三条线索穿插交替推进:媒体的爆料与政府干涉形成了大背景的价值观矛盾,报社的价值取向和董事会的商业考量形成了现实风险,女总裁尴尬的存在状态与她面对的复杂形势形成个人内心的冲突。

    当事件进入发稿倒计时的**,三重矛盾也被汇集到一个焦点——那场惊心动魄的电话会议。

    女主独自站着聆听电话里男人们的口水战,所有人都软硬兼施地想要说服她,而她必须做出决定成败的决策,走出这个至暗时刻。

    丁诚甚至闭上眼睛,模拟自己是导演,如何处理这个镜头?

    如果用传统平行镜头,同时展现多个角色的画面,那样会有什么不同?

    会不会分散剧情的张力,失去这种巨大的压迫感?

    终于迎来正式开拍的时间,见到导演和两位前辈,对于自己的加盟对方也充满期待。

    男二的戏份其实不多,大部分时候都在观察导演的调度和镜头运用,这些都是系统无法给与的宝贵经验。

    大师级的调度让剧情节奏不急不躁,戏剧冲突层层提升,把人物推向“toor notbe”的两难抉择中。

    在叙事线上老道的布下一个定时锁,在故事进展到特定的时间时就会触发一些特定事件、或者难题,逼迫角色在预定的时间内去解决。

    开篇十分钟引入正题,呈现人物基本特征,把那份牵引整个故事的绝密资料作为诱饵全盘托出。

    建立紧张感后,影片的基调在具有特色的布光和场景中得到了体现,并趋于稳定。

    在丁诚眼里《华盛顿邮报》有着斯皮尔伯格在《间谍之桥》中使用过的众多电影元素,不过是在主题提炼上有所不同。

    开篇人物和故事线看似繁杂,不过在进入第二幕后,开始化繁为简,两位绝对人物开始凸显,即华盛顿邮报的女老板凯和传奇主编本。

第447章 大师就是大师

    一份绝密文件,《纽约时报》率先发布,让《华盛顿邮报》成为笑话。当天的头版,一个在痛斥政府撒谎,一个在搞政治名流的婚礼花边,

    高下立判,主编本羞愧难当。

    同时女老板正在费力结局报社的经费问题,上市计划拉开帷幕,高达300多万美元的股票价值可以在5年给20多位记者提供稳定的收入,让报社的规模和影响力得到扩张。

    让《华盛顿邮报》不在是一家地方报纸,这是凯的夙愿。

    在基础的冲突设立后,第二幕就是去把这些冲突的情节创造的更加丰满和复杂。

    一系列波折与逆转、障碍和纷乱的元素不断叠加进故事,每个麻烦的目的都是为阻止主角向目标进发。

    老板凯和主编本,两人的**从一开始就是相同的,那就是提高报纸的声望。

    不过两人的方法不尽相同。

    本认为内容就是报纸的灵魂,比起什么绯闻花边,家国大事才是一份报纸地位和权力的保障。

    而凯却正在为凑集资金拉拢各方财阀,听取他们的意见,满足他们的需求,说服他们认可这份报纸,同时也希望自己也得到认同。

    大新闻就意味着面临巨大的法律危机,《纽约时报》因为刊发五角大楼绝密文件而面临泄露国家机密的大罪名。

    作为大报尚且如此,当时还只是地方小报的《华盛顿邮报》自然内部意见严重不统一。

    一边是记者编辑的不屈不挠,用10小时整理7000页资料,挖掘大新闻。

    一边是经营者的蹑手蹑脚,大新闻一旦放出去,法人可能坐牢,投资方可能撤资,最后连报社都可能轰然倒塌。

    围绕这个难以调和的绝对冲突,剧本从小到大建立多组矛盾。

    首先是寡妇和男权之间的性别矛盾,当时美国对女性还不是特别友好,男人谈事情时,女性要自觉离开,就连作为老板的凯也需要在饭后和男人的太太们聊八卦,拉关系。

    很多小细节体现出女主在男人堆中的无奈和不自信,比如进入男人们常去的俱乐部谈事时,慌忙地碰倒了椅子,遭受一旁男人的白眼;

    参加投资会议时,完全说不上话,有人当面以性别缘由认为没有掌舵的能力。

    时常无力的陷入男人堆里,努力地克制着内心的慌乱。

    就连主编本对凯也不够尊重,一次次在夜晚,没有预约的情况下闯入凯的家中,大义凛然的声称不出版就是政府权力的歧视。

    所以看似汤姆汉克斯是男主角,其实第一主角绝对是梅姨,她需要通过这次事件获得对重认可,男人的认可,同事的认可,以及来自整个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群体的认可。

    剧情大低潮处,本认为自己承受的巨大的压力,而妻子提醒他,其实压力最大的是作为老板的凯。

    如果失败,你可以再找一份工作,而凯却会因此坐牢,失去一切!

    围绕性别话题更大的一层主题无疑是媒体和政府的角力,捍卫第一修正案中出版自由的权力变成了影片最为明目张胆的冲突。

    最动人的地方就是媒体人的那股气,我们输了,这个国家就输了。

    政府赢了这次,就还有下次,以后都会赢,因为我们害怕了。

    捍卫出版唯一的途径就是出版本身!

    当凯力排众议,在巨大的群体压力和个人压力面前,颤抖打着结巴说出,“出版吧,出版吧”的时候,影片主题和人物弧光完成闭合与转折。

    终于在男人群中昂头挺胸第一次骄傲的说:“这是我的公司。”

    自己的角色被掩盖其中,不光是自己,其他角色都是如此,通过两大主角的碰撞变化,才能深刻凸显出矛盾冲突。

    在出版之前,政府当局不断施压,泄露国家机密,谣言惑众,给越战抹上不利的色彩。一个又一个大帽子扣在了媒体身上,希望瞒天过海,束缚住媒体手脚。

    纽约时报作为领头人已经投降认输,停止继续发布相关文章。就在媒体出版自由第一次遭受重创时,《华盛顿邮报》站出来。

    作为对立人物的尼克松一直都在暗处,以剪影出现,他所在的白宫大楼阴沉不见光,而报社这边是光明,一直笼罩在阳光里或者灯光里。

    那场象征着胜利的宣判,让导演一开始埋下的众多冲突得到释放,问题得到解答,

    克服重重阻碍,达成了自己的**,获得认可,探寻真相。

    女性、战争、国家纷纷在媒体这面镜子前不断修改着真相,媒体作为探照灯给社会大众照耀到了有关这些话语的更多的阐释,让大众更加全面,摒弃偏见的看待女性、战争、和国家的真相。

    作为亲历者观察,丁诚发现不光是故事剧情的建构,斯皮尔伯格在影片中运用动态的镜头语言表达这场紧张的动乱时刻。

    用移动的镜头制造慌乱,景别,景位,变成一种潜文本。俯拍凯的镜头,渲染一种孤立和渺小感。

    空荡幽暗的四周,涌动着她难以抗衡的力量,暗藏杀机。随后镜头开始缓慢抬升、旋转。

    质疑的声音从电话机的四面八方袭来,惊悚感扑面而来,女主无语凝噎……

    拍摄其自己的时候,大景别的画面四平八稳,刻板,具有压迫感。而到男主,镜头选取更广角度,从特写变成近景,人物的半个身体纳入画面中。

    因为在几个男人中,只有本支持发表文件,他势单力薄,情绪激动、躁动不安。

    令人最记忆犹新的一场戏是梅姨奉献的影后级表现,在询问经营的建议后,画面先是采用稳定的近景,在一番激烈的内心争斗后,画面开始推进,一直推到面部大特写,原本在画面中孤立渺小的凯一下子占据整个镜头。

    面部所有的颤抖和眼中的忧郁一清二楚!

    “来吧来吧来吧,让我们发表文章。”

    随后慌忙地挂掉电话,生怕自己会反悔。镜头随即拉到全景。

    一锤定音后,观众的压力和角色的压力在景别的变换下得到疏解和释放,人物内心的变化通过镜头的潜文本得到精准展示。

    所有元素运用绝对是大师级的,收放自如,拿捏得当,一气呵成!

    斯皮尔伯格很细致的在结尾仪式化地再现报纸校对、拣字、排版、印刷这一整套流程。

    把行为复杂化、仪式化,使其显得庄重,敬畏之心因此不再那么易碎。

    这些画面让观众明白,作为传播者需要铭刻的那些真理与职责,真相通过那么多的流程才得以传播,

第448章 真正的牛逼!

    伴随着拍摄,面对当年的历史丁诚也越来越震撼。

    身在70年代的美国,职场完全是男人的天下,女人只能做接线员或秘书,生育是她们立足的资本,还要面对来自商业广告的歧视。

    1970年香烟品牌tipalet在广告词里写道:往她脸上吹一口烟,她就什么都听你的。

    1972年女***运动收效甚微,皮鞋商打出一则广告海报,暗示女人是会为一双鞋子而臣服的玩物。

    《广告狂人》的背景便是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女秘书刚入职,就在电梯里被三个身材高大的男人包围,还要忍受各种骚扰和调戏。

    美其名曰女秘书,无非是个端茶倒水的。因为男人不信,这些女人会和他们一样有思想、有能力。

    所以当镜头扫过整个编辑部,满目都是报纸、文件和坐在打字机旁的男人,女性则少得可怜。

    那时的新闻界,主管大多是男性,更不要提一把手。所以当女主上任,很多编辑记者接二连三地跳槽。

    那就是1971年!

    面对发,还是不发?

    她吞咽了一下,男人将她团团围住,要求为公司考虑隐瞒真相。大概是太紧张,才会一连说了三个go ahead。

    丁诚最常见到的画面,就是被一群男人团团包围的她,几次三番,欲言又止。

    和自己的下属吃早茶,下意识搓着手,小心翼翼地说:我觉得我们的女性读者在流失,你可以把焦点放在女性的……

    话未说完,遭对方抢白:凯瑟琳,别对我的工作指手画脚。

    瞬间愣住,一个吞咽的动作,然后把脸别过……

    去和投资人开会,整个大会议室,只她一个女人。

    男人们一句接一句,她嗫嚅半晌,刚吐出一个字,就被隔座的男人叫停,喊着别纠结这个。便只好噤声,看着别人发言,然后附和一笑。

    穿着睡袍,站在一群男人中间,讨论到底该不该发那份五角大楼的机密文件。男人们唇枪舌剑,争执不休,一点出声的机会都没给她留。

    当踏上那段台阶,发现门外站着的都是女书记员。推开门时,闯入视野内的,全部是男性高官。

    两个镜头,差别立现。

    当凯瑟琳排队等待上诉,一位抱着文件箱的黑人女性路过。她个子矮小瘦弱,为政府工作,却抬头看向凯瑟琳,目光坚定:我希望你能赢。

    还有总编的女儿,第一次出场,是在自家门旁卖柠檬水,一杯25美分。

    七八岁的样子,扎着马尾,背后是自己做的牌子。吃力地拿起水壶,为别人将柠檬水倒进杯子。本不必做这种事,毕竟有一个位至总编的父亲。

    却还是将赚到的钱一张张码好,交给母亲。这一刻,她根本不是谁的女儿,而是一位年轻的独立女性。

    最令丁诚欣赏的是男主的妻子,当女主一声令下,决定出版时,记者们进出总编的家,在客厅办公,文件一张张铺得满地都是。他们要赶在截稿时间前,提取最重要的信息编辑成文。

    在这个时刻里,她却在门边悄悄数人数,确定要准备多少份芥末火鸡和辣根烤牛肉。然后端着餐盘,躬身询问每个人需要什么。

    她身后,玄关处,是独自一人将重重的广告牌抬回家中的女儿。

    在将所有食物摆上桌,安静地站在厨房,看着餐厅里的男人高谈阔论,不发一言,不露锋芒。

    女人要承担所有家务,男人要求她们绝对忠诚,甚至不能放一个推销员进屋喝水。

    宾客散去,夜深人静,她开始做雕塑。男主得意地炫耀,五角大楼文件能出版了,她第一反应是:凯瑟琳真勇敢。

    男主皱着眉头,反问:“我不勇敢?”

    她低头继续摆弄自己的雕塑,轻声说:身处一个很多人不认可她的位置,无数次被说不够好、被忽视,因此赌上性命,作出这个决定,我认为她更勇敢。

    这时候男人才意识到女性的付出,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付出!

    这才是让丁诚震撼的地方,虽然作为一部传记类影片,但被导演拍摄的赋予节奏感与娱乐性,并非严肃的、完全基于现实的纯传记片。

    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上,斯皮尔伯格依然有他个人的巧思所在。

    严格的把自己和观众定位在观察者而非参与者的位置,全程都没有让观众使用角色的视角,而适中采用第三方视角来跟进每个事情的过程。

    每到某个转折点,引起剧情转折的关键人物出现的时候,镜头会先在侧面,高度大概在角色胸部的位置,以全景与角色并行,而且镜头略有起伏,很像一个活生生的第三人从侧面跟着角色一起并行急速前进,然后镜头慢慢走到角色背后,从后面跟着个角色走进某个室内,围观某件事情的发生。

    时刻从第三方的角度看着这个事情一步一步的进展,看着角色们跟自己做斗争,跟对手斗争,跟权利斗争。

    观众是完全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观察角色们的选择,这样的镜头设置,虽然没有参与感,但是会让观众有一种种不由自主的评判感、审视感。

    各种场景交替,节奏把控,没有冗余镜头和设置,角色塑造的精彩结合导演安排和剪辑,使每个角色都非常有个性。

    能在商业片里表现时代背景,刻画人性的跌宕起伏,凸显职业的光芒……

    这才叫真正的牛逼!

第449章 平凡的伟大

    “黑水?”

    丁诚看着partit刚送来的剧本,又是社会题材?

    聚焦、绿皮书、华盛顿邮报都是这家公司的作品,永远致力于黑政府。

    主角一位在俄亥俄州工作的环境法律师,刚刚在律所升级到小合伙人,有天接到来自老家外婆邻居的电话,说他的牲口都死光了,怀疑是杜邦集团在买下土地之后,在用化学废品污染土地。

    收到电话的主角很为难,作为一名企业事务律师,专长是为大型化工企业辩护,也就是邻居的对立面,甚至多次和杜邦集团的律师合作过。

    带着的录像带回家,通知妻子要回一次家去侦察一下,看自己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当来到这片土地,面前是一片荒芜,简直像是一片墓地,所有的牲口都死光了,死去的牲口身体器官各种病变,惨不忍睹。

    深受震撼之下回到公司,据理力争老板勉强答应,本以为只是简单的提交些文件诉讼走个基本程序,毕竟公司的生意是辩护大集团而不是把他们告上法庭。

    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点头,居然揭开杜邦集团整整半个多世纪的黑色水域。

    看完剧本,毫不犹豫接下!

    看过导演托德海因斯之前的作品《卡罗尔》,复古胶片质感、细腻动人的情感处理堪称当年的年度惊艳。

    女一号安妮海瑟薇更不必说,凭《悲惨世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后的几年里,演技也打磨得趋于稳定。

    肖申克救赎的老戏骨蒂姆罗宾斯也是期待合作的高手。

    与华盛顿邮报为代表的社会事件改编影片中经常呈现共同努力的群像不同,这个剧本立足点很精准地落在主角这一个体身上。从头到尾,完整而专注地讲述关于一个人的情感、生活的转变。

    一个安分勤恳的老实人!

    正式开拍,镜头刚开始顺着渐变的帘幕平移到会议室,整个空旷的会议室只有主角孤身一人耐心、不知疲倦地摆放文件,而后开始的会议上,蒂姆罗宾斯饰演的老板宣布主角成为律所合伙人的喜讯。

    此时此刻没人会预料到,等待着这位优秀员工的,将是一场反叛的、注定孤独的历程。

    人设居然是一个说话略带口吃,摇摆在体制和正义之间的犹豫者主角。

    会议结束不久,主角西弗吉尼亚的老乡——没多少文化的牧场主无礼地请他担任自己控告杜邦公司一案的辩护律师时,说话口吃反倒令主角显得格外温和礼貌,向他说明自己身为杜邦公司辩护律师、是tennant对立面的尴尬境地。

    但是当外婆的名字被提及的时候,他开始迟疑,眼神在牧场主、一旁的助手以及身后催他开会的老板之间摇摆起来。情与理寓于主角的善良本性中,将他拖入两难。

    画面转向主角的家庭。安妮海瑟薇扮演的妻子曾经也是一名律师,现在作为家庭主妇仍然干练地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

    外婆翻出旧照片,讲述儿时的主角在牧场上无忧骑马的美丽回忆,无形之中牵引着他踏上牧场。

    仅仅在开端部分的寥寥几笔,就已经利用诸多细节将主角的性格展露无遗,开始渐渐共情于这个善良温和的律师,不得不说导演的化骨绵掌功力深厚、非常温柔。

    这是一人孤独对抗世界的漫长战役,当观众已经切身进入到这个小人物的生活中时,已经随他一起被置于孤立无援的冰冷案件中,开始共同踏上这场煎熬、漫长、久无天日的对抗征程。

    虽然主角的性格是温暖的,但是镜头语言整体氛围却是冷清克制、深沉压抑的。冷色调的粗粒胶片风格搭配上时而低沉轰鸣、时而细腻哀伤的配乐,构建出一种冰冷和无助的氛围和情绪。

    而贯穿全片的不停延展、不可阻挡的时间轴,则克制地给整个案件进程定义坐标。

    镜头回到1975年,三名小青年夜闯黑色水域,青春的肌肤与黑水亲密接触,疯狂地游起泳。没快活多久,便被两名船艇上的环保监控的工作人员驱散离开,事后还不忘咒骂他们是一群熊孩子。

    看上去是成年人在教训无知小朋友,但是事实上没有人知道,这里的成年人其实也和这几名熊孩子无异,处于一场体制下的巨大骗局中无知地生活着。

    主角第一次见到牧场时的惊讶,照比之后的一系列的震惊,简直微不足道。所谓牧场俨然已成为墓场,所有养殖的奶牛全部在饮用污水后发疯失控、畸形上身,不得已而被打死埋葬。

    同样是在这片牧场上,主角第一次亲历事件,作为见证者眼看着农场主射杀最后一头发疯奶牛。对于情感细腻的主角而言,这是一次真实的情感触动。

    当正式接手案件,与杜邦公司领导菲尔对抗时,资本家终于撕开伪善、自信的面具,当众失控怒骂主角,自此开始主角的职业生涯开始全面瓶颈。

    令人望而却步的满满一屋子资料成为敌人侵蚀主角意志的第一炮,然而他坚守着耐心,从繁杂的资料中梳理出重要线索。

    完全打破世界观的第一件事情,是在线索中发现的pfoa物质一直以来都拥有着强大的致病毒性,数十万人污染水域下的人口受到影响,引发出乎意料的癌变和畸形胎儿,并且一切都发生在杜邦公司知情但刻意隐瞒之下,而且绕过无知的政府环保监控系统。

    看似固执的农场主,只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牧民,但是从来不肯妥协,甚至在带病状态下拿枪在屋外坚守着自己的牧场,代表着无产阶级对于寻求公平正义的最直接的诉求。

    而当他被确诊出由于黑水得了癌症后,生命之火渐渐熄灭,但是他的满腔怒火转嫁到见证者主角身上,只能义无反顾地完全站在一条反叛庞大利益集团的孤身道路上。

    案情历经三年,终于筹集到足够证据和证人配合,在与杜邦公司的对抗中迎来转机,成功申请到医疗监护的司法步骤。

    只要经此步骤通过,一切都将迎来正义的曙光。然而事情再一次超出主角的预期,不断侵蚀、折磨着这个平凡律师。

    八年后医疗监护的血样检验结果始终迟迟未出,主角在曾经支持抽血检验的几千余人面前遭遇了信任崩塌和冰冷责备,再也没有接到过新的案子,薪酬被压缩到之前的1/4,三个孩子的庞大学费为家庭造成了巨大压力,即便坚韧如妻子sarah也开始信心崩塌。

    这样的一个时间点,妻子和上司也终于开始重新审视过去的十余年。镜头也借两人之口以及所有观众道出主角这位平凡小人物的非凡人性闪光点:

    他甘愿为了一个需要他帮助的陌生人冒着所有的风险,我跟你也许都不懂那是什么,但那绝不是失败!

第450章 真相的代价

    所有进入主角生活中的观众至此也终于在冷静克制的全片中迎来一个小的情绪**,终于等到检验结果,证明污染与肾癌、**癌、甲状腺疾病先兆子痫、高胆固醇、溃疡性结肠炎六类重大疾病相关联,目前已有3535人染病。

    结尾处又回到法庭,主角也重拾信心,开始一宗宗案件地重新踏上为受害者争取公正胜利之路。

    片尾最终以字幕交代杜邦公司以6.707亿美元赔偿所有3535起案件!

    在丁诚看来主角是非主流律师,也可以说是个离经叛道者。在大多数精英荟萃的社交场合,都多少有些显得格格不入。

    略微有些佝偻着背,言语相对迟缓,神态略显木讷,怎么看都不像是个为大企业辩护的慷慨陈词的律师,仿佛总与这个白人主导的资本世界带有隔阂。

    老板对他的评价是一个特别出众的律师,非常聪明,充满活力,顽强研究做得非常非常彻底。

    当杜邦为刁难他,将半个世纪的相关资料都送到地下室,他不是被巨量信息所征服,而是开始有条不紊地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归档。

    这部作品非常打动丁诚的一点就在于所塑造的诸多冲突,不仅是人物关系层面的冲突,更是人物内心的冲突。

    当西弗吉尼亚的农场主找到自己时,必须面临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他内心知道,当初自己学环境法,是因为觉得环境法看起来会对社会有真是可见的影响力,是你可以通过践行来改变些什么的。

    拿到这个案子的时候,要做出的决定非常艰难,因为如果选择放弃,良心将会受一辈子的谴责。但如果他选择帮助,那么不可能再获得任何其他化工公司给他的工作。

    某种程度上说,两人是同病相怜的,他们都与身边的社会多少有些脱节,有些格格不入,也有些特立独行。选择在一定意义上都是自杀性的,一个杀死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杀死自己的社交生活。

    一个是高中毕业文凭,一个是法学博士,然而在生活的某一个节点,他们都发现正义靠不住,联邦政府靠不住,看似公平的司法体系靠不住。

    为了发出自己的声音,能靠得住的只有他们自己。

    另一个令人敬佩的老板,一直暗中支持控诉。身处这样一个阶层之中,他面临的选择困境,不比主角的小。

    一方面是公司的大合伙人,不可能不管公司的盈利和行为对公司客户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骨子里有正义感,觉得做得对,因此想要支持。

    所以当大规模抽血实验之后,化验结果迟迟下不来时,不得不通过克扣主角工资的形式,一方面对他施压,一方面平衡公司支出。

    资本主义社会,没有管理者可以对现金流表说 no,勇敢和正义,真的很柔软。

    当然比起前面三个男人的选择,或许妻子的选择才是最困难的。当初选择放弃自己的事业做家庭主妇,是因为主角升职,工资很高,觉得自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照顾孩子上面。

    但当案子迟迟未决,三个孩子上学经费都不一定保证的时候,终于对丈夫爆发。她理解这个案子对丈夫的重要性,可是作为母亲,她也不能对孩子们的未来坐视不管。

    当对丈夫施压导致轻度中风被送进医院后,她突然觉醒,明白丈夫所追求一切的重要性。当她一字一句针锋相对时,对丈夫的爱和对丈夫事业的支持超过她生命中其余的一切。

    那一幕,安妮海瑟薇如此入戏,让丁诚都心中荡漾着感动,一波一波,向外扩去。

    不得不说电影这东西很奇妙,人们坐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面对那些心知肚明的假象,却依然做出悲喜交加的反应。

    在虚构的胶片或数码世界里电影是艺术的,而在我们的意识和情感的世界里,电影又是现实的。

    partit更擅长于挖掘重大社会事件背后的原型故事,以更接近真是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作品结构也非常美式个人英雄主义,在丁诚眼里其实美式英雄主义宣传,本身也是一种策略。通过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文化的塑造,可以激发个人为社会、为集体奉献的责任感,同时还能够让个人产生一种错觉,能够以一己之力赢得任何战斗。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发现美洲不是哥伦布一个人的独木舟,攻占巴士底狱的也不是某一个身强体壮的市民,陈胜吴广振臂一挥,还需要诸多的民众认可,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

    人类正是靠着围绕着某种信念组成的组织才能够战无不胜。独立战争不是华盛顿一个人的战斗,南北战争也不是林肯一人终结的,任何革命性的事件,都是群体达成共识之后,共同为止奋斗才能够完成。

    所以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文化塑造,也许会更能达成社会的稳定,用一种英雄的情怀感召个人,让个人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在某些方面,或推动变革或揭露丑恶,从而推动社会进化。比起来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这是一种代价最小且又能发挥效果的方式。

    与个人英雄相对的就是集体主义式的文化,在对社会稳定上,集体主义大多数时候是有效的,让人融入在茫茫人海中,不出头,不犯错。但有可能也会让人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在觉醒之后利用集体,煽动起更大的社会变革。

    同时集体主义文化在推动社会变革上,效果就更弱。功劳是集体的,出力却是个人的,在看不到自己努力能够对最终结果带来多大影响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逐渐泄气。如果个人是渺小的,那么我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如果把电影当作一种意识形态塑造工具的话,无疑个人英雄主义在大多数方面都要优于集体主义。

    在很多影片中,英雄往往会遇到一个同样的困境,由于在某些问题上与大众看法不一致而受到排挤、鼓励甚至打击。

    很多现实主义题材的英雄,并没有超长的智慧、过人的体能,他们要做的只是与大众的惯性思维相对抗,在主流的文化和舆论压力下,坚持自己,并最终改变世界的看法。

    在这背后,实际上有一个很有趣的追问——什么是真相?

    如果不假思索地回答,真相就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并不是当事人,并不在场,我们了解的真相,也许是别人的口述,也许是记者的调查,也许是官方的陈述。

    任何一个事件,都有许多版本的“真相”,大多数时候,被最多人接受的那个版本,就成了最终的“真相”,而现实往往就被忽略。

    杜邦公司很早就知道排放的化学物质的危害,但信息被封锁在公司的内部,这是一个真相。

    从监管部门到公众,都认为排放是无害的,这是当时社会的真相。

    我们不能用一种时候诸葛亮的态度来看,如果设身处地的想,当时如果挑战这个社会真相,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努力。

第451章 试试也无所谓

    丁诚叹口气,华盛顿邮报后,自己终于挑大梁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

    可惜还是有很多遗憾!

    比如主角的视角下,对达到目的设置层层阻碍、通过片中的事实影像的陈述、律师团队、妻子的支持,这些构成不断向前的阻力与推动力,深化事件的感情因素,从而从侧面烘托主角的人性光辉。

    所以他在影片中的形象是立体的,屡屡上镜的妻子与事务所管理人通过一些片段也可以立的住。

    相反对立面杜邦这边的描述就略显简单,前半部分只有杜邦的领导人出镜,后面除法庭戏份,杜邦的所为几乎是从对话中得知的,站在主角对面的最大敌人不由得被扁平化。

    一方面导演托德毕竟很少触及纪实类电影,而以人为基本单位是他一贯的做法,以主角为基本单位去扩大事件影响,对于文艺片导演无可厚非,并且对观众的情感冲击并没有减弱。

    另一方面则来自事件改编电影的方向,社会事件改编电影的处理视角方式中,群像与个人视角都很常见,主要在于导演或者整个制作团队所期望的效果。

    《聚焦》之所以拿下8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靠的并不是简单个人情感的同理心,社会事件本身的意义以及人物对位群像出演冷静克制突出整体事件的社会影响,并进一步拉近观众的好感,无需刻意、无需滥情。

    丁诚认为社会事件突破口的以反抗题材居多,这类电影需要观众与人建立联系,有时候可以用更戏剧的方式去塑造这个人物,这点在今年奥斯卡系电影《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中同样可以找到。

    导演设计一个善良乐于奉献的形象变跃然于屏幕之上,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再扬也是塑造人物的关键手法,同样事件本身就是扬-抑-扬的过程,典型事件对观众情感认同的便利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能够反应这个事件并给观众以启发就是一部合格的事件改编电影了,做到这点,好莱坞工业似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平静的叙事、克制的文风、到位的个体塑造再加上适时的陈词演说,追求剧本流畅、体现故事内核、放弃作者思考的风格在追求作者性艺术电影里找不到位置,但制片厂维度内所搭建的朴实直白的感情内核会特别适合普通观众。

    影片的话题意义超过艺术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电影对社会和法制的推动,韩国《熔炉》是杰出代表,直接推动政府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好莱坞同样喜欢把一起起真实事件搬上银幕,让观众了解事件的始末,这无疑会加强民众对政府和公司的警惕性和监控。

    我不是救星在国内开了个好头,可惜没有继续跟上。真正好的现实题材电影是需要制作者从骨子里坚持现实主义的,可能有现实题材,但目前来看还缺乏现实主义。

    不得不说导演的表现手法比较普通,会让人容易觉得无聊,因为没有做到情绪上的连贯性。如果说前面一个半小时通过一系列细节让人的情绪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最后半小时就有点牵强附会,甚至结尾也没有拉一个**。

    虽然刻意安排夫妻吵架、晕倒送医的戏份,但故事进展到这样的环节,观众已经无法被主线之外的情节吸引。

    部分情节缺乏说服力,如一开始律师接下养殖场的案子,影片交代的动机是乡情,并且使用《乡村小路带我回家》来渲染情绪,固然感人,但理智上缺乏说服力。

    最后半部分角色们全部处于等待状态,而等待的结果是杜邦公司反悔,作为一名资深律师,难道开始没想到这一点?

    影片中比洛特把责任都推给了政府和杜邦公司,这都是情绪上的宣泄,如果影片在前面作出一些技术性的交代如杜邦公司的律师找出了法律漏洞留作后路,那杜邦公司的突然反悔就有说服力很多。

    因为导演用八成画面充斥着冷峻阴郁的蓝色调,大量主观镜头停留于报纸、书页、照片、屏幕,去体现调查取证收集线索的复杂和艰难。

    时间跨度很大,气氛沉闷又有压迫感,社会这滩黑水才是真的深不见底。片尾的一串串数字触目惊心。

    当然导演的实力还是有目共睹,人物关系的镜头构图也堪称典范,将人物的对峙关系、边缘境遇做出教科书式的展现。在整体节奏感上亦是环环相扣,两个小时的片长内虽然一次次在生理上能感受到时间在不断进展,但是每当观众觉得案情会套路般地结束时,时间轴的无情碾压以及案情一次次超脱我们预期、打破体制的进展又会刷新观众的观看动力。

    但同时专注于个体小人物是一把双刃剑,也可能成为制约格局的最大因素。当视角被确定为单方面后,故事的讲述者便可以通过一些私人化的细节、情感塑造,最大程度地使观众移情,但同时也代表着失去更为广阔的叙事空间以及更为客观的呈现。

    在整体风格上的克制与压抑,某种程度上对客观性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微妙补救。但是在人物的展现上,却难以避免地出现了群像单薄、向主角靠拢的局面。

    关于探寻真相方面的社会题材影片中,移情于观众、或多或少地编织一种令人沉溺的情感假象总归是会削弱真实的力量。

    虽然阵容有冲击奥斯卡的潜力,

    但结果丁诚反而不太乐观!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723/ 第一时间欣赏肌肉影帝最新章节! 作者:雅玩居士所写的《肌肉影帝》为转载作品,肌肉影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肌肉影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肌肉影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肌肉影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肌肉影帝介绍:
当丁诚发现自己能控制全身639块肌肉演戏的时候……
好嗨哦!
肌肉影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肌肉影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肌肉影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