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开海TXT下载开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开海全文阅读

作者:夺鹿侯     开海txt下载     开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八十四章 征西

    亦力八里望风而降的消息跟着马蹄如同长了脚,很快顺着天山脚穿过伊犁河谷,传到世界的另一边。

    搜集到这一消息的人是哈萨克汗国新继位的大汗,塔武凯勒汗。

    他们正陷入与塔什干大汗的战争中,塔什干是个小汗国,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石头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镇。

    塔武凯勒汗的父亲在追击塔什干巴拜汗的路上战死,随后塔武凯勒继位,继续追击,杀巴拜汗献于布哈拉汗国阿卜杜拉汗,回军的路上,听到来自伊犁返回的商队传颂着来自东方的消息。

    他们说大统历万历九年,奉大明皇帝可汗之命,来自遥远东方辽河河套的内喀尔喀都督同知,孛儿只斤·叶赫洪巴图鲁·炒花汗受北洋征西大将军戚氏辖制,合五大营号蒙古轻军,拔师西征。

    他们翻越阿尔泰山,掠天山北麓,所攻无不破,终于万历十一年春夏之季抵伊犁河谷,休兵整军,饮马河谷,他们的旌旗能把天空遮蔽,他们的骏马能把草原淹没,他们要征服西边一切,叶尔羌汗国已经投降,下一个挡在他们面前的就是哈萨克汗国。

    这样的蜚语流言本不至于让塔武凯勒汗惊慌,他只是在率军回还的路上顺手让七河流域驻牧的部落向东探查那边蒙古人的动向。

    一探查,确实把他吓了一跳,那边很多部落都不受他控制了。

    在哈萨克汗国的东面,战争始终没有停止,自从明世宗嘉靖四年,为控制向西贸易的商路与七河流域优良牧地,瓦剌诸部向西侵占,掀开其与哈萨克汗国交战的第一页。

    瓦剌虽人多势众,但他们是相对松散的部落联盟,诸部之内也不少攻伐,他们与哈萨克汗国的战争往往是一个或几个部落对决整个哈萨克汗国,在战争中败多胜少,使七河流域夹缝中的部落脱离瓦剌加入哈萨克汗国。

    哈萨克汗国欣然接受他们的投降,并用他们来阻挡瓦剌联盟的入侵。

    现在大汗派去那些部落的使者都没能回来,恐怕东边大明西征的消息是真的。

    瓦剌有瓦剌的大汗,此前他们的大汗一直没参与与哈萨克汗国的战争,一直忙于在东边应付崛起的金国俺答,直到前些日子才腾出手来管西边。

    不再为金国担心并不是因为俺答死了,而是哈尼洪果尔汗发现了更加简单的取胜方式——加入就完事了。

    不服俺答归不服俺答,大明天子还是可以服一下的。

    和硕部能在瓦剌当盟主的原因就是他们大汗一直是黄金家族的血脉,这个血脉越往西越稀薄,所以东部蒙古西征优越感特别强。

    就别说西边那些个乱七八糟的汗国,就连瓦剌联盟的其他部落,都全是附属于同化蒙古的。

    什么叫血脉压制?

    戚继光手下的蒙古军队首领,重军的车臣洪台吉、轻军的董长昂、炒花,人均孛儿只斤氏。

    麾下的兵马太多,指挥系统变得紊乱,此时终于找到可供休息的地方,戚继光急需重新整编部队。

    他先是将浙军老师与万岁军合并,从中选出立下功勋的三千五百余人编成四十个千户所,广布于轮台、吐蕃、伊犁,划分耕地牧地,广纳流民诸部,加以屯田。

    同时向朝廷报备新设伊犁都指挥使司,请兵部吏部派遣县官、军官。

    余下兵力与蒙古轻军、重军合编一体,正式将他们吞入明军体系之内。

    至此不再有蒙古轻军重军,只有大明征西军。

    都指挥使由戚继光兼领,都指挥同知董长昂、炒花、俺答从孙龙虎将军库图克图车臣洪台吉,指挥使指挥同知各十六员,下辖千户七十二部,皆以汉将任千户、部长任副千户,将过去轻军诸部完全打散。

    各千户部有步骑五百、重骑三百、炮兵一百、飞艇一百组成,其中重骑百户麾下只有重骑三十三人,余下为辅兵;炮兵有炮两门,飞艇有艇一艘、辎重车五十架。

    戚继光的四路大军,如今只剩下塞北铁路总督梁梦龙的六部卫军保持原有编制,但他们已经不算是戚继光的部队了,梁梦龙如今把铁路一路铺设到阴山西面,已算进境神速,肯定是赶不上他了。

    此外他顺手将先前一路西征所携牛羊马骆驼重新分配,各由千户率领游牧,不论步骑皆有马匹,各部同样像北洋军那样设立宣讲,不过首要任务是教授军兵识字,有教官职能,授以勘探、测绘、骑兵战法、纪律训练等技能。

    这也是戚继光真正想做的事,这些东西跟原本的蒙古军队格格不入,他们不领军饷,所获全靠作战掠夺的战利赏赐,打仗时愿意听命,不打仗时便各自畜牧四处游荡,不像中原王朝的部队屯在大营,有机会学习更多。

    双方在融合中向最适合他们的战功赏赐、官职授予方式摸索前进。

    不过在摸索出真正适合他们的方法之前,各千户部还是要带着部队四处游牧,一面畜养牲畜,一面测绘周遭路线地图。

    与先前最大的区别便是个千户部之间有了更多联系,所有部队像一张大网,覆盖整个伊犁河谷。

    短时间里戚继光不想继续向西征伐,他的士兵都非常疲惫,而且罐头食品几乎耗尽,火药存量也严重不足,必须等待部队在这里把新罐头食品做出来,也要等待后方将新的火药送来,还有大后方的火器、甲片、兵器备用零件的补给。

    这里的后方指的是吐蕃的佟登。

    他们在达云击败马黑麻的七角井找到了硝矿,还有过去吐蕃叶尔羌造火药的几处硝矿与硫磺产地,眼下他这边正在造炭,只等着东西送来就能补充火药。

    但在未明确土地所有的边境游牧是很危险的事,一不小心就会爆发争端,尤其在双方都持有武力的情况下。

    树欲静而风不止,戚继光有心在这休养生息,奈何前线的部下回报,在他们的西边,一场新的战争已经打响,他们的新对手是哈萨克汗国。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事

    针对征西军第四指挥使标下前军千户部的袭击发生在艾比湖畔晶河西岸的傍晚。

    艾比湖是一座巨大的盐湖,盐湖产盐产芒硝,还有周围大片绿洲可供畜牧农耕。

    这里曾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土地,后来瓦剌人遭受东蒙古崛起的挤压向西迁徙,这儿便成为瓦剌与哈萨克汗国矛盾爆发的.asxs.。

    瓦剌很穷,部落组织也很松散,但人们尊敬盟主。

    他们的盟主和硕部哈尼诺汗在战斗中被飞艇吓破了胆。

    由于降军的出身,地位不比奉命出征的金国车臣汗、半推半就主动加入的董长昂。

    投降的资历上又不如投降早的炒花、花大,甚至就连血统都比不过他们,打东边儿来的部落首领哪个还不是个孛儿只斤了?

    因此在军事整编的工作中没有优势,如今只是征西军一任指挥使而已,屈居车臣汗麾下,所拥有最大优势不过是有瓦剌盟主的身份,声望很高。

    戚继光许诺收拢部队后向皇帝为他表功都指挥同知,拟为和硕部增添四个指挥使的编制,让他分外卖力。

    一声令下,明军十四个千户便齐齐开进瓦剌先前在晶河东岸所有牧地,直接与哈萨克汗国隔河相望。

    牧地嘛,谁也不嫌多,明军将官少有胆子小的,第四指挥使朱珏就是这样的人。

    早年,戚家军有狱霸三人组,王如龙是大哥,二哥金科已不在人世,老三就是朱珏。

    花街大战,有一倭寇首领左挟大枪又持长刀单挡诸队攻势,众人畏惧不敢上前,戚继光当时身上银铠值金二百,先指铠甲再指那倭寇,说谁杀了那倭寇,赏这件银甲,还有此战首功。

    当时的鸟铳手朱钰应声而出,一铳打断长矛,再一铳打断长刀,随后取了倭寇首领的首级,紧跟着又再杀七人,被称作戚家军的勇士朱钰。

    原本他是要跟着戚继光到蓟镇当指挥佥事的,结果被人弹劾,结果涉及权力斗争,严查之下被人抓出把柄,最终罢官了事。

    此次西征再度启用,毕竟有先前的事在,不立大功戚继光也不敢赏赐高职,如今还只是个指挥使。

    瓦剌与哈萨克汗国打了两三代人,这是世仇,对身负世仇的人来说,他们可能都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亦不知道事情的对错,只知道仇恨。

    如今的明军各千户部都有瓦剌部众,晶河两岸驻牧的百姓向明军声泪俱下的控诉战争中你来我往的悲剧,兴亡苦的都是百姓,只有和平才能让人快乐。

    但很多时候和平的开始往往来自于战争的胜利。

    带领他们脱离苦海是人心所向,但朱钰也很清楚戚继光暂时不想继续向西进攻,毕竟哈萨克汗国很强势,在他们了解的情报中,整个汗国分三帐,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各首领称汗,有控弦带甲三十万。

    他派兵这个举动只是想要保护百姓,在晶河西岸设立一片缓冲地带,却没想到命前军千户率部越过晶河的第二天都遭到了袭击。

    袭击他们的是哈萨克汗国大玉兹突骑施部落的一支部队,他们奉命为大汗塔武凯勒监视东方的瓦剌人动向,而朱钰这支前军千户部看上去——实在太像瓦剌人了。

    大量轻骑兵,少数重骑兵,虽然多了两门炮,但他们行军像蒙古人、渡河像蒙古人、扎帐也像蒙古人,那他们就是蒙古人。

    对哈萨克汗国来说,看见瓦剌人在晶河东边,渡河太危险了所以不打,但一旦对方越过晶河,那立即就要做出回应。

    结果这回应就让明军装上了。

    突骑施是个古老民族,乌孙人的后裔,被称作黄头乌孙,早年在隋唐之际也阔过,成立有自己的汗国。

    但后来就渐渐没了存在感,上一次影响历史发展还是在宋朝初年,一群突骑施人劫掠葛逻禄人营地,抓了个叫塞布克特勤的葛逻禄人。

    在塔什干的奴隶市场把塞布克特勤贩卖给了萨曼王朝做古拉姆奴隶兵,结果这个古拉姆奴隶成了伽色尼王朝的开国苏丹。

    不过这一次,对黄头乌孙的兄弟们来说——干大事儿的机会来了!

    八百个头戴绒毛帽与铁盔身穿锁子甲的汉子们散为小股部队游曳在晶河流域已经很久了,从朱钰前军千户部渡过河流开始,也被他们盯梢很久了。

    他们每个人的盔帽上都插着一根或两根羽饰,原本想在明军渡河时就发动袭击,但那时候明军的牲畜都还在东岸。

    衡量双方实力,最终他们认为短暂聚起小股部队不能赶在对岸的敌人支援前击溃这支部队,到时候牲畜抢不过来,倒会平白死人,毫无意义。

    因此他们耐着性子等了整整一天,一直到第二天,明军前军千户部把毡帐扎好、围起来牲畜圈、将牛羊骏马驱赶到河流这边。

    他们认为获取财富的机会来了。

    这个‘瓦剌’部落看上去比其他部落都要富贵的多,近万头牛羊、上千匹骏马,还有数不尽的吃食。

    饿得肚子咕噜噜的突骑施骑手眼睁睁看着不远处毡帐营地冒起炊烟,看着那些‘瓦剌人’拿着烙好的大饼切开了夹进去碎肉、野菜做的馅儿,吃的那是叫个香,再也忍不住激动的内心。

    呼啸的骑手高呼着‘阿拉什’从草坡上奔下,骑兵分作三股,一股直接冲向营地,余下两股则分自左右游曳,伺机而动。

    这是他们最好的机会,因为吃饭时营地内少数重骑都不穿甲胄,轻骑兵又只有皮袄子没有甲胄,朱钰麾下这支千户部战斗力在此时最为低下。

    众所周知,步兵的本能看见骑兵奔杀过来,要么不知所措要么跑向最近的战马,草原上的牧民未经训练,遭受突袭通常都是这种反应。

    就像过去哈萨克汗国的部队偷袭瓦剌部落一样。

    这次也不例外,大量牧民骑马步兵四散而逃,少数能擎弓准备还击,但营地里还有另外一支力量。

    在他们集结冲锋的路上,一支步兵反常地聚集一处,居然敢提起火枪向他们射击,而且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的火枪上居然还带一把短剑,射击完就朝他们疾驰的战马斜斜地架了起来。

    此时此刻这支黄头乌孙骑兵还并不知道,他们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再一次将他们的族群推到改变历史的最前线!

第一百八十六章 乱

    文明是训练,是反自然。

    有时文明与否并非随年代更新迭代,事实上只要放弃训练,文明可以迅速恢复到野蛮,抓住训练,野蛮也能快速步入文明。

    训练,能让人得到一切超越人的能力。

    畏惧比自己大的生物是天性,畏惧骑兵冲锋也是步兵的天性。

    同样,无惧骑兵冲锋的天性就是反自然的,能够无视矛阵冲锋的战马也是反自然,这一切都能依靠训练获得。

    但区别在于晶河西岸的明军当中有少部分受过这样训练的步兵,而冲击他们的黄头乌孙骑兵则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

    面对一排紧急集合的万岁军步兵亮出雪亮铳刺,最勇健的战马为之却步,在骑手拴在手腕的马鞭催促下跨步行走,在接近铳刺时拐了个弯。

    这几乎只是一瞬间的变化,甚至马背上的骑手都没来得及收回马刀换来弓箭,但生死只需要一瞬间就够了,马上的骑手被后面集结来的鸟铳手放倒,更多万岁军步兵集结过来,便排出了轮射线阵。

    他们为整支部队争取到珍贵的时间,也激发起更多人奋勇抗敌的勇气。

    来自蒙古草原的骑手骑上战马、瓦剌步兵张弓搭箭、保护来自蒙古草原的金国重骑披挂战甲。

    任何刺客都应当明白一击不中当即远遁的道路,但这支黄头乌孙骑兵的首领不甘心就这样撤走。

    他敬佩这些不知道哪里来的勇士敢在奔驰的骏马前结成线阵,但他更想不明白这些人依靠单薄的线阵和火枪上小小的短剑怎么就能拦住他的骑兵?

    不甘心,他想再试试,可部下使唤不动了。

    交战当中一方突破常理后,对另一方造成的心理打击难以言喻。

    游牧部落是真正的乌合之众,说勇猛彪悍,他们比谁都勇猛,大汗说今天去抢劫,弄不好一百户能募出三百个兵来。

    可大汗要是说如今已经到了最难的时刻,需要大家拼命了——那他估计就是不是大汗了。

    就好比一伙小兄弟很讲义气整天聚在一起喝酒吃肉,哪天喝了大酒,大哥说我看这个不顺眼很久了,我们去揍他一顿。

    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去。

    可大哥要是说我看这个人不顺眼很久了,今天我就是要去弄死他。

    有一个算一个,谁去谁傻逼。

    他们没有约束、不是参军,不知道跟着首领骑马出发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所以胜则躁进,败则涂地。

    他们的首领想要让他们进兵,可部众不愿,哪怕他们也同样不能理解冲锋的马队没能冲破薄薄的人墙,但结果在他们眼里无比清晰。

    冲锋的马队死了很多人。

    即使首领一再催促,最终冲过去的只有寥寥数十骑,甚至还没明军步兵的线阵多。

    此时越来越多的明军步兵在轮射阵集结,周围还聚拢起弯弓搭箭的蒙古兵,骑手也纷纷上马,遭受突袭的惊慌失措业已平复,最艰难的时刻过去了。

    挥舞着马刀的黄头乌孙兵发起第二次凶猛冲锋根本连人都没摸到,就被排枪打得满地找牙,甚至明军步兵还在百户的口令下向被铳刺吓到的战马发动了十几步远的反冲锋。

    倒是游曳在营地两翼的黄头乌孙兵一边打开了畜栏牵引牛羊,一边向侧翼蒙古兵发动进攻。

    发动进攻收益不佳,骑射若非高速机动,但论投射能力哪儿比得上掩体后的步射,但开畜栏这个主意非常奏效。

    不知是哪个缺心眼子一箭射进猪栏里,惊了猪来,带起一队猪妖吱哇乱叫着向畜栏发动冲锋,比黄头乌孙的骑兵架势凶猛多了。

    刹时间,前军千户营地外围到处是白胖白胖的母猪四处乱拱,一时间大猪撞翻战马、战马踢死小猪,夹杂着大明步兵提着铳刺向近在咫尺的骑兵发动反冲锋、蒙古步兵合轻骑与黄头乌孙骑兵战做一团,你砍我来我砍你。

    发展到这个节骨眼上,那窜动着部队要再次进攻的首领也不敢做声了,他部下那些原本就没想往上冲锋的骑兵更不敢把自己往这留人的火坑里跳,纷纷策马退避三舍。

    事已至此,首领也不敢多待,向营地高呼了几声,也不管部下回来没回来,当即带兵撤了。

    那些陷在营里的骑兵倒是想走,可这会想走也走不得了,一边是被蒙古骑兵缠的死死,另一边则是被猪、牛、羊连顶带拱找不着北。

    更有甚者战马受惊掀下背去,活活叫牲畜踩踏致死。

    整个战场都乱套了,这会已经不是想走就能走的事。

    除了直冲的中军的骑手有十余幸运儿跟着没参与战斗的大部队撤出,三百多人怎么说也得打一场再跑,最后围攻右翼的骑手有百余撤走,被蒙古骑手追出十几里地算是大败。

    左翼开了畜栏的黄头乌孙人最后就活下来四十七个人,还各个带伤,不是被马踩断了胳膊腿、就是叫牛顶穿了心肝肺,反正是没个落好的。

    严格来说这场战斗如果发生在戚继光改编部队之前,战报就得是千一百人对八百,杀敌四百二十、俘虏六十九,伤一人。

    不过如今改编后,哪怕人家不领军饷也是在籍军人,伤亡就成了阵亡十二、伤八十七。

    步兵受伤的就那一个,持着鸟铳发起反冲锋时被一匹无主战马后蹬腿蹬到胸口,幸亏穿着甲衣,不然少说要在床上躺个把月。

    在这个节骨眼上躺着,很有可能他将来的儿子就在伊犁都指挥使司落籍……谁知道几个月后戚继光已经率领部队到哪儿去了,到时候世上还有没有哈萨克汗国都要另说。

    这场仗让参战的明军步兵收获不小,铳刺冲锋这种战法对北洋旗军来说非常熟悉,过去也在东洋多处实战使用,但人们还从未以铳刺对惊慌的骑兵施行反冲锋,增添了难得的体验。

    但收获最大的还是那支已经改变历史的黄头乌孙骑兵队,他们成功通过集体的努力,把一个立国百余年,军事、政治影响力皆发展至顶峰的汗国推向覆灭的深渊。

第一百八十七章 原谅

    “朱钰的前军千户部被袭击了?”

    戚继光在晶河畔发生战斗后的第三天傍晚才收到来自北方的消息。

    他驻扎在伊犁河谷,照看百姓修伊犁都指挥使司的城关,一面兼顾南北两个方向的军情。

    主要是南边,佟登及甘肃三边的兵将在攻取吐蕃后依然与叶尔羌汗国于战争状态中,最近的消息是他们正筹谋攻打铁门关,以扼守叶尔羌汗国出关的道路。

    一举平定对他们来说很难,阿克苏、喀什噶尔等地为叶尔羌重镇,同吐蕃遥隔大漠,非但目下他们没有劳师远征的能力,今后很长时间依然缺少这种能力。

    兵少不管用、兵多辎重补给不上,要想彻底平定,依照他们所能动用的兵力,至少要筹备骆驼八千峰,可前两天佟登还写信与戚继光商议,在伊犁河谷想办法给他凑骆驼一千峰,现在他们手上只有两千出头的骆驼,走不到一半就都累死了。

    为今之计,只能就近攻取铁门关天险,陈兵屯防关口、吐蕃、哈密这天山南麓一线,方可使戚继光西征无忧。

    至于永绝后患,只有三个可能,前两个都是至少三年以后才能去想的,其一是等朝廷腾出手,把铁路从甘肃修到吐蕃,这种事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到时候物资从吐蕃开始畜力运送,能禁得起大军消耗。

    其二,至少以三年时间经营吐蕃哈密,广行屯田,可以试着发兵打一打,但到时候的生产能力大约也只能让部队行军至阿克苏一带控制水源,至少要等到第二年才有更多援军继续攻伐,若一切顺利,兴许七年能收得全功。

    至于最后一个,消耗时间最短,那便是佟登攻取铁门关后就地设防牵制叶尔羌,戚继光继续西征,从更远的地方寻找能够南下或东进的道路,山路也好、旷野戈壁也罢,袭击其腹地,旋即两面夹击。

    最后的方法难度较小,可谁也不知道究竟有没有一条这样的路,何况也不知道戚继光继续西进在哈萨克汗国这会遇到什么挫折。

    这不,眼下还没出去,部队就已经和哈萨克汗国打起来了。

    斥候沿晶河东岸一路南下,经赛里木湖靠当地百姓引着进入天山北麓交错纵横的山路,这才把消息送到戚继光手上,戚继光看着战报满心都是难以置信。

    这消息太诡异了。

    戚继光最近一直忙着派人收集哈萨克汗国的消息,也派遣斥候、降兵向西进入对方的土地,了解他们的社会构造、军事组织、国土势力这些信息,不过派出去的专业人才还没回来。

    从百姓那所收集到信息也是云里雾里。

    但能确定的事有一个,这个新兴不过百年以白帐汗国继承者自居的汗国十分强大。

    一百年前,他们从蒙兀儿斯坦,意思是蒙古人的地盘兴起,是个人口不过二十万的部落。

    而其第二代君主打下了诺盖汗国,定都萨莱楚克,使汗国一跃成为挟众百万的大部落,此时又挟大胜塔什干巴拜汗的威风,一时间威风凛凛。

    其疆域最西端直抵黑海,最东端既为晶河,横跨中间广袤土地。

    其国内统治者为大汗,大汗之下分大、中、小三个玉兹,相当于省,由小汗统帅。

    省以下为乌鲁兹,类似于府县行政区,长官称作毕官,毕官皆是平民中有才能的人管理。

    府县之下为多个部落,各部落首领为速檀,皆为王室成员、黄金家族,每个速檀麾下都有掌管军务的伯克贵族。

    部落之下有十五个左右的阿依玛克,相当于镇子,由地方推举出的头人首领官吏,同时各个镇子都有类似骑士的小封建主,称为巴特尔,是战争的中坚力量,勇猛的巴特尔会在战斗中单挑击败敌人武将。

    再往下是村,不过村是帐为单位,一帐就是一户,由长老管理。

    其国内武力充盈,每帐必须备有马刀、弓箭、骨朵、长矛与斧头五种兵器,参加集会要全副武装,换句话说是一户一兵甚至一户多兵。

    不好惹。

    但他们强大并不是让戚继光诧异的根本原因,戚大帅诧异的主要原因:“他们凭什么?”

    二话不说,上来就动手。

    戚继光单纯觉得这很奇怪。

    他是谁?

    他是登州戚继光,嘉靖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参将,自练兵束伍大成,转战浙江、福建、广东、蓟辽、塞北、漠北、西北,未尝一败。

    从来只有他收拾别人的份儿,什么时候轮得到别人打他了?

    但戚继光不是陈沐,没那么小心眼也没那么大的报复心理,他年岁已经很长了,知道年轻人容易犯错误,年轻人犯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

    戚继光没别的意思,他很清楚作为征西军的中枢,他还没收集到足够的情报、斥候们也还没有回来、吐蕃的火药还没送到,他们的兵器零件、火药储备只能支撑两场大战。

    作为大将,不能在准备不充分时让士兵仓促出战。

    所以他派人告诉朱钰,出了晶河西岸的部队撤回来。

    让他在当地找个头人过去让白帐汗国的继承者再好好想想,千万别后悔。

    只要想明白了,发公文道歉、遣使进贡、为天军筹备粮草、为战死士兵准备厚葬棺材,戚继光远道而来,没必要一见面就用刀枪说话,可以原谅他们一次。

    与此同时,今年已有五十五岁的戚爷爷两手在舆图上一划拉,兵分四路,车臣汗为先锋、炒花为援军、董长昂押辎重、董一元携炮队,改编后的四十个千户部用了半天时间传递消息、半天时间收兵整备,随后向天山路齐齐前进,移师还叫净海的赛里木湖。

    他把选择权留给对方,因为他的士兵早就准备好投入一场新的战争,就连他这个主将也在适应新加入部队的大量不需要军饷只要赏赐的士兵。

    对他们来说,休养生息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们想要的一切敌人那都有。

    而对于大明,即使最坏的情况发生,也未必是坏事。

    他们这支军队快要离开大中华影响力的圈子了,西边的风物习俗,中原不知道;中原的英雄豪杰,西边也没听说过。

    需要互相见识见识。

    退一万步说,三十万带甲控弦又怎样嘛。

    南倭北虏土蛮大汗哪个弱了,还不都在地上好好躺着?

第一百八十八章 来临

    戚继光希望哈萨克汗国向天子上表称臣、遣使进贡的愿望落空。

    倒不是他激怒了塔武凯勒汗,因为送信的使者压根就没办法把信送给萨莱楚克的塔武凯勒汗。

    远征杀死巴拜汗后,塔武凯勒汗忙着在萨莱楚克收拢乌拉尔河上的哥萨克,而对于东边的土地,他所有的只是好奇罢了,根本没空去管,一切都由大玉兹汗管理。

    哥萨克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个民族,指的是自由人,他们自斯拉夫、鞑靼、突厥等族群之中逃出,自由结伙,也和战马没什么关系,与他们相似的是外东北生活的野人女真,是精于野外求生的不法之徒。

    他们熟悉能在河流中行进的小船,不论他们是什么人,只要脱离部落、城市,加入到野外的强盗之中,就会被称为哥萨克。

    生活习惯基本上和水浒传里面写的差不多。

    而大玉兹汗也不顾上东边,近年来对诺盖汗国与巴拜汗的远征让许多部落贵族死去,乌克兰草原上为继承部落,各地再度大打出手,贵族们相互劫掠、相互仇杀,极大干扰了汗国正常的通讯网络。

    朱钰从当地招募的使者进入汗国还没走多远,整支队伍都被草原上横行的强盗杀得一干二净。

    战争导火索的始作俑者,突骑施部的首领在突袭朱钰没能取得战果后向西撤退,途中进入阿勒班部的土地,在招待这群伤残人士时有部众说了不好听的话,旋即触发两部火并,打杀起来只有少数人逃回部中。

    谁还顾得上在东边遭遇一次失败的抢劫呢?

    毕竟讲道理,我作为一个抢劫者,客户一点儿都不尊重我的职业素养,把我打跑了,还想怎么样呢?

    在他们看来这事已经结了。

    可是对明军这边来说,这事远远还没到可以了结的时候。

    伊犁河谷的百姓看热闹不嫌事大,成日盼着明军继续西征,因为天军来,对他们来说就是好日子来了。

    号令之下,伯克贵族们都得花钱找他们买粮食,价钱还不能商量,统一按天军规定的价格来,各种消息在伊犁河谷上空盘旋,人们说再等一年,连钱都会换成天子的万历通宝。

    百姓是靠着这次收购粮食赚够了能让他们一年吃穿不愁的钱,商人们就更高兴了,赚的盆满钵满。

    唯一苦的就是伯克老爷们,天军过来不光收买粮食要他们花钱,还得让他们出兵——或者说是先出兵再收粮,要不然各个村子攥着数十上百个欺负农奴百姓的精壮之士,让他们出钱这不是给自己找叛乱的麻烦么。

    直接被釜底抽薪了。

    正赶上朝廷的消息送到伊犁都指挥使司,书信能让戚继光看出万历皇帝那把胸脯拍得震天响的模样,大包大揽地告诉他继续西征,说他已知会西洋军府,部队在西边会得到粮草补给与支援。

    同时还告诉他别忘了往北方开拓,东洋军府那边传送回朝廷的消息说,上好的毛皮在欧洲卖价极高,东北的李成梁已经组织女真爷们儿往北沿河走了,朝廷设立了努尔干都司,主要就是成立官市。

    皆用官定价格采买毛皮,他这边的伊犁都司也可以成立官市,向北方收购毛皮。

    伊犁的第一批猎人,就是伯克老爷们的护院,一时间上百支猎队被登记,依依不舍地辞别伯克老爷,拿着伊犁都指挥使司发给的地契,在腰间拴着印章的骑手率领下偕老扶幼开向北方。

    给山给地,划定猎场,肉食分文不取,毛皮全有官方定价,卖力点一年能赚上三十两银子,还有商队会往北方贩酒贩粮,为啥不去?

    当然最主要还是他们去的北方并不太远,要跟着商队穿越戈壁有一定危险性但也不算九死一生,只要能到阿尔泰山下就行,至于再北方的土地,戚继光也没想过。

    总要等那边的猎场都占完才会再向北延伸。

    如今坐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伯克老爷真成了乡中三老,人被逼到这份儿上,不全心全意为百姓考虑也不行了,毕竟哪个农夫伯伯一生气提着锄头冲进大院弄不好就给他收拾了。

    农民伯伯都鸟枪换炮,木锄头换铁头。

    商贾是最乐得等天军西征的人物,只要天军西征,后勤补给线肯定还得买粮,到时候他们又能大赚一笔。

    军队方面自不必说,遭受袭击的主要原因是朱钰轻敌,没想到一渡过晶河就被盯上,长途跋涉所向披靡的战况让他太轻松,以至于前军千户部连斥候都没布设太远。

    这是奇耻大辱,让他一直摩拳擦掌地要打回去,只等戚继光下令了。

    此时此刻,尽管后续辎重还在运送的路上,伊犁都司也没有出战命令,但小规模战斗一直没有停止。

    在边境最前线,从艾比湖到净海沿晶河一线五十四个千户部最擅长长途行军的数千轻骑斥候深入晶河西岸,最远甚至一路走出伊犁河谷,与周边的瓦剌小部、阿勒班诸部的土地上进行接触。

    有时有冲突、有时则能探查到不少情报。

    意在摸清沿途地理、环境、水源、天气、村庄、部落的情况。

    只是苦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瓦剌诸部。

    他们在这可太难了,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瓦剌大军时不时从东方呼啸而来,他们便跟着进攻。

    等到攻势受阻,大军呼啸而退,他们便成了哈萨克汗国东进路上第一个要被摧毁的敌人,只能望风而降。

    等哈萨克大军退回,又把他们丢给瓦剌人。

    每一次战争的过程中,都会有一批部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而这一次明军西征,再一次将他们推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地步,有些人选择向大玉兹汗通风报信,带着部落西迁;有些人则选择相信瓦剌盟主和硕部哈尼诺汗,举族追随明军。

    更多部落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听天由命。

    实际上不管怎么选,对没有资格得到全局情报的小势力来说都是听天由命,这是棋子的宿命。

    很快,蒙兀儿斯坦草原上有所人都知道,就像过去他们每年所经历的那些一样,战争就要来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 银箱

    消息最终还是通过非官方渠道传进塔武凯勒汗的耳朵里。

    一切还得从发生在巴尔喀什湖畔的酒宴说起,突骑施部的几百个残兵败将拖着疲惫身躯来到这里,进入阿勒班部的土地,阿勒班的首领照例招待。

    可酒宴中喝了大酒,大家就相互嘲笑起来。

    阿勒班部嘲笑黄头乌孙连瓦剌人都打不过,偷袭还被杀了一半人;黄头乌孙则辩驳说那些人不是瓦剌,里面有汉人,你们不也打不过汉人。

    这一下就戳到了阿勒班人的痛处,说实话哈萨克汗国这片生活的部落都是苦命人。

    不是突骑施这种乌孙后裔从古代就生活在这的很少,毕竟历史长河里,北非、中东是没办法,除此之外没人专门往沙漠戈壁这样的倒霉地方窜。

    乌孙人一直是大玉兹的主体,康里部是康居国的后裔;突骑施是乌孙国的后裔;其次是突厥人,咄陆后裔杜拉特部、可萨部。

    外来者通常都在巴尔喀什湖西北的中玉兹,是人口最多、力量最强的部分,钦察人克普恰克部,塞种人后裔克尔、别斯、波尔、卡尔四个塞克部,此外就都和蒙古人有关。

    王罕被成吉思汗击败后,西迁的克烈部;太阳汗被成吉思汗杀死后,西逃的乃蛮部;还有被蒙古人打败的篾儿乞惕部;跟随蒙古西征留在这的弘吉剌惕部。

    大玉兹只有阿勒班这一个跟东方有关系的部落,他们是北匈奴的后裔,祖上分别被汉代甘延寿、陈汤、窦宪、耿秉、耿夔、班勇等人收拾过,从漠北打到西北再打到西域。

    跑得动的继续往西跑,跑不动的老弱病残留在这建立了悦般国,阿勒班部就是悦般国的后裔。

    平时乌孙人高高在上也就罢了,这节骨眼上他们在阿勒班部落里头说话还这么横,结果就又挨了揍。

    阿勒班部揍完他们自己心里也害怕,寻思着黄头乌孙如果去大玉兹汗那告状也没他们好果子吃,就想到了个反制措施,决定先向大玉兹汗告状,说突骑施部惹了东边的明军。

    鬼才信东边有明军呢,他们离大明有数千里远,中间隔着叶尔羌和没完没了的蒙古人,大明人怎么过来?

    但先这么告状准没错,等大汗探查完东边的情况肯定心里就消气了,只要大汗不裁决,经受重创的突骑施部打击报复根本不可怕。

    他们整个部落才六七千帐,一下折损六百多战士,死了近一成的战斗力,绝对不敢擅自兴兵。

    却没想到大玉兹汗真挺重视这事,在各部落纷乱仇杀的虚弱时期别说只在传闻中出现的大明国部队,就算是瓦剌人在东边集结都能把他吓一跳。

    派人过去查探,送回来的结果更是让人心里发毛。

    晶河两岸到处是驻扎的帐篷与马队,粗略一看沿河陈兵数万,斥候把他们的大旗画了下来,大玉兹汗找去过大明的商人看了,真的是大明。

    壮胆派去过大明的商贾作为使者,询问明军意欲何为,结果商贾在怒气冲冲的朱钰那就被挡住,并转述戚继光的要求。

    征西军统帅对汗国无视他的要求感到恼怒,并把这理解为虚张声势,当即递交最后通牒。

    要求大玉兹汗在一个月期限之内交出袭击明军的突骑施部首领及子嗣三代、并向大明遣使进贡,否则后果自负。

    但戚继光显然高估了部落体制下汗王对下属的约束能力。

    他这份消息送回去时突骑施部台吉正在大玉兹的汗帐告状,一听这情况就慌了起来,不由分说拔刀冲出王帐,集结部众冲突出去,临走还回头一箭把追出来要好好谈谈的大汗射落马下。

    捅了马蜂窝。

    各部落忙着集结人马讨伐兵力只有五千余的突骑施部,以求借此机会扩张草场。

    而对于不想扩张草场的某些人来说,这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大玉兹汗有个次子,早年因勾搭小娘被放逐,只被分出数百骑打发到巴尔喀什湖东边的盐碱戈壁里放牧。

    借此次传告消息的机会,他率领百骑回到王帐,就赶上了这档子事,积郁心中的阴暗面全爆发出来。

    趁大玉兹汗生死未卜,次子当天夜里派人冲进大哥与三弟的帐篷,长子被乱箭射死、幼子被火烧台吉帐,己身进入王帐当着出气多进气少的大汗与后母取走银箱,星夜率众直走晶河畔。

    银箱里装的不是银子,是大玉兹汗七代祖先的谱系账目,包括整个大玉兹六大氏族、大小二百四十个部落的草场范围、伯克任命、帐口数目。

    这是每个大汗最重要的东西,它能决定诸部组织武装数目、征税多寡与贵族家庭婚姻和继承问题,同样也能用这些处理大多数部落纠纷与命案。

    次子台吉夜奔明军大营,求的就是明军介入汗位继承,借明军震慑反对他的部落,以此组建自己的班底。

    毕竟他是真的啥也没有。

    次子台吉当然清楚自己除了这点儿血统别无依仗,当即对大明的一切要求照单全收。

    遣使进贡?没问题,要多少使者、进贡多少数目你说了算。

    进入大玉兹?没有问题,没兵我的汗位怎么坐得稳?多多益善。

    筹备辎重?没有问题,只要兵够多、够厉害,能筹备多少就给你们筹备多少!

    这一下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次日一早,改名康力戟的次子台吉就如愿以偿见到了戚继光,并在尚方剑的见证下拿到了御赐归附大玉兹王的册封诏书与戚继光手书现刻的和田玉印玺。

    随后以朱钰为首的六位指挥使率部三万余兵分六路,拥大玉兹王康力戟士气如虹地由艾比湖一路向北,经巴尔喀什湖南岸席卷向西。

    万马千军,先败康居四部联军夺其辎重,屯康力戟本部短暂补给三日,再出兵设伏湖畔阿勒班三部,传檄定乌孙两部,所过之处皆对部落上层如清洗一般,扶植不受重用的台吉首领。

    茫茫戈壁里,等集结兵马讨伐突骑施的诸部反应过来,大玉兹已无他们容身之地,只能向西奔走逃遁,寻塔武凯勒汗去了。

第一百九十章 团结

    真理越辩越明。

    当人们只听一面理,听见的往往都与真相中间隔着三个沈惟敬。

    放箭射死玉兹小汗这种罪责任何人都不敢承担,突骑施部的首领剑走偏锋,虽然射死了塔武凯勒汗的堂兄弟大玉兹汗,却还冒着被处死的风险一路举族逃迁向黑海的萨莱楚克。

    从突骑施部首领的嘴里,塔武凯勒汗听到的是另一个故事。

    他的人看见明军驱使的瓦剌人越过晶河,上前驱赶他们却遭到攻击,无法力敌后撤退至阿勒班部再度被自己人袭击。

    在他请大玉兹汗主持公道时,正赶上使者回报明军要让大玉兹汗交出他,惊慌失措的他逃出部落,只想着让塔武凯勒汗主持公道。

    大玉兹汗追击他,双方互相射了几箭,他逃了出来。

    他非常注意着重地提到他想要请塔武凯勒汗主持公道。

    齐海汗刚死不久,这些年因为哈萨克与塔什干巴拜汗的战争,他们有两位大汗在三年内都死在巴拜汗手上,汗位频繁变动令人心不稳,人们并不全部支持塔武凯勒汗,这个时候他需要支持。

    这也是塔武凯勒汗杀死巴拜汗能威风大震的缘故。

    瘸子帖木儿的帝国崩溃后分出三大汗国,中间块头最大但根基不稳的哈萨克、南边的布哈拉以及西南的希瓦汗国,巴拜汗的塔什干就是从布哈拉汗国分裂出去的。

    上上任大汗哈克纳札尔汗的决策是联合布哈拉,以干掉西边黑海边上的诺盖汗国,自然要与塔什干的巴拜汗为敌。

    其实这也是突骑施首领射死大汗的堂兄弟大玉兹汗后还敢跑到塔武凯勒汗身边的主要原因——没人能忽视突骑施五千战兵的支持,尤其是如今的塔武凯勒汗。

    “这片草场分给突骑施部,你们安心驻帐,没人能把你交出去。”

    塔武凯勒汗称号有果断、无畏的意思,早在他还是速檀的时候就已经是哈萨克最出色的军事将领。

    在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总会着重提及他无与伦比的个人勇武、大气开朗的性格、坚毅强韧的精神以及百步穿杨的箭法。

    萨莱楚克原本属于诺盖人的王宫中,突骑施部首领将信将疑地退下,即使塔武凯勒汗亲口说出这样的话,他依然不能确信自己与部众已经安全。

    塔武凯勒汗的弟弟,魁梧强悍的叶斯慕拔都儿从高大的圆柱后走出,皱着眉头盯着突骑施首领离去的方向,道:“他向我们的堂兄弟射箭,我们还要庇护他?”

    “他的眼里没有杀意与狡猾,即使说谎,也只是被吓坏了。”

    当宫殿中只剩下能够信任的护卫与叶斯慕拔都儿,塔武凯勒汗沉沉地坐在奥斯曼大毯上,坚挺的脊梁矮了几寸,长长叹出口气:“大汗要处事公道,他没做错事,就算曾向我的兄弟射箭,看看我们的侄子现在做了什么,他放了三万瓦剌人和明军进大玉兹。”

    “还给自己起了个大明人的名字,康力戟。”

    “永远保持警惕,一切风光都来自亲手杀死巴拜汗,除此之外,我们不能给任何人起兵的借口。”

    “哈萨克汗国是个新兴的国家,我们的子民渴望和平与富饶,可我们身旁到处都是毒蛇与猛兽。”塔武凯勒汗的样子像是在传授弟弟如何做一个大汗:“一旦有了借口,先辈所有流血与牺牲都会化为乌有。”

    “所有大的动荡都是从小的混乱开始,汗位交替让人心不安,我们需要团结,哈萨克曾在最艰难的时刻团结起来,战胜强大的敌人,开创辽阔的国土,可当我们失去团结?”

    “就会失去一切。”

    塔武凯勒汗用手在地毯上画着:“从内部分裂开始,我们与布哈拉汗国的结盟将岌岌可危、俄国人不会放过染指小玉兹的机会、诺盖汗国的贵族也会反咬我们一口,还有东边的瓦剌人……我从不害怕会死在战争中,但我害怕哈萨克会与我一同死去。”

    “叶斯慕,叶斯慕拔都儿,西伯利亚汗国的库楚汗在草原上向我求援,那些哥萨克令他难以抵挡,我想要你派我的侄子乌拉孜带兵去支援他。”

    “支援他做什么,他们就是哥哥你嘴里的毒蛇与猛兽。”

    叶斯慕拔都儿都看不上西伯利亚汗国,虽然说西伯利亚汗国土地辽阔人口稀少,实力也较为弱小,但真正让叶斯慕拔都儿看不上的倒不是这些。

    而是不明智。

    西伯利亚汗国实力相对哈萨克汗国弱小的多,毕竟他们只有不到二十万人,也同样没有火枪、火炮这些新式兵器,但他们缺少的不是这些,而是团结。

    说白了别说二十万人,就算只有五百马队提着战斧与长矛,会畏惧那些马都没有、离开河岸连路都不会走、打仗只会斧头冲锋的哥萨克强盗?

    就连莫斯科的弗拉基米尔们还不是被克里木汗国打得满地找牙,哥萨克在哈萨克汗国就是一群归附水匪,到了西伯利亚汗国却把库楚汗打得满草原乱窜,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内斗。

    库楚汗夺了雅迪格尔的汗位,给莫斯科公国可趁之机,八百多个强盗打起仗来也没那么势如破竹,冷飕飕的西伯利亚汗国指望打什么仗,西伯利亚汗国的首都丢了也是因为雅迪格尔汗的侄子塞伊季亚克占领伊斯凯尔城。

    正如塔武凯勒汗对弟弟说的那样,团结起来他们能战胜一切敌人,反过来哪怕看起来再庞大强壮,也会被逐个击破。

    在叶斯慕拔都儿看来,如今的西伯利亚汗国就是个火坑,各个部落拥立自己的汗,原本就不强大的国家国力在内耗中消弭,简单来说——没救了。

    “他们撑不住了,我们才越要帮他们,等部落对库楚汗失去信心,人们会加入哈萨克。”

    “何况让他们再多拖俄国人一会也不坏,哈萨克能存在世上,要面临数不尽的挑战,明军跨越万里来到我们身边,是新的挑战,我想让你去大玉兹见见明军统帅,观察他们。”

    “观察他们的军队、观察他们的武器、观察他们的粮食,还有他们到底想要什么,还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弑兄杀弟的侄子不是大玉兹汗的好人选,更不是哈萨克汗的好人选。”

    “如果还有方法避免战争,让他们派个使者来见我,我必须确保哈萨克不会分裂。”

第一百九十一章 最高

    在塔武凯勒汗兄弟俩积极面对排山倒海般的内外威胁时,大玉兹的戚继光也在忙着学习新的知识。

    “罗刹国?”

    为方便长途行军,戚继光的创造之魂依然在熊熊燃烧,继适合平坦草原隐蔽的战壕地堡后,他又改装了佛朗机偏向炮车。

    在每辆车外钉上一层木框,里面堆放六根与车辆同长的臂粗木柱,木柱两头经过加工能榫卯到一起,需要扎营时就地将一辆、两辆、三辆、四辆甚至更多偏箱车木柱立起,搭上帐布就是各种型号的军帐。

    为了防止车辆偏沉,另一边则放了些在伊犁河谷做的宽条木板,地面湿气重的时候可以搭在车上做地板,沙漠行军也能防止车轮下陷打滑。

    戚继光的部队不止偏箱车,运送辎重的大车也有很多,没这玩意在沙漠里根本走不动。

    而在战斗中这些放在车板外的木柱也能很好的防护子弹、箭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炮弹。

    之所以是一定程度,是因为它只能防护佛朗机炮,自家的镇朔将军挡不住,戚继光听说过没见过的射石炮也肯定挡不住……连陈沐都在公文里威力大的东西,戚继光对此深信不疑。

    尽管康力戟希望戚继光能搬进他的部落住,但戚继光并没有接受这份带有风险的好意,他的部队携带辎重太多了,何况康力戟的部落也确实没什么好住的。

    大玉兹的城镇都在那边,北边巴尔喀什湖旁边零零散散的部落和住在军帐里没太大区别。

    四辆大车停放四角,挑起丈高的宽大中军帐四周挤满了人,他们有大玉兹诸部走南闯北的商人与见多识广的旅者,光通译就配了六个,他们在为戚继光制图。

    中军帐正中的铺着数面羊皮,上面绘制着各种比例、各种区域的地图,这些地图的共同点是都不精确,画的很含糊。

    还真别说,哈萨克的地图并不难画,很多地方他们自己都没去过,只是笼统的说那是一片戈壁、那是一片荒漠。

    东边多丘陵山区,此外便皆是平原、河流与湖泊。

    戚继光并不在意这份地图,他在意的是更大的地图,只要他的士兵可以自由来去的土地,很快就能拿到这个世界上最精细的舆图,完全不需寄望旁人。

    阿尔泰山与天山是大明陆上所知世界的最西端,原本应该完全掌控陆上世界的成吉思汗子孙又沉迷于自废武功式的自相残杀之中,使瓦剌人对这片土地所知道的一切仅限于自家草场旁边是谁的儿子在放牧,帮不上什么忙。

    戚继光迫切地想要知道,在向北方为皇帝捕猎貂皮、向西方接收西洋军府辎重的路上他又会遇到那些敌人,然后地图上就被画出一个造型奇怪的庞然大物。

    国土被乌拉尔山从中间一分为二的莫斯科公国,或者说以罗马正统自居的罗刹帝国。

    其施行军事改革,西面对抗克里木汗国、波兰联军,吞并控制喀山汗国、趁虚而入阿斯特拉罕汗国、入侵西伯利亚汗国的丰功伟绩,也给戚继光脑海中画出一个张牙舞爪小霸王的造型。

    最要紧的是,这个统治者以凯撒自称的罗刹帝国,长得和别人都不一样,过去还是金帐汗国的奴隶,戚继光的眼睛亮了起来。

    不是冤家不聚头,他的蒙古人,有地方放了。

    当听到罗刹国在入侵那些汗国后不收金银税,在西伯利亚汗国一年收貂皮一千张后,戚继光的眼神更亮了。

    说实话皇帝专门写信让戚继光从西北地区向北方派猎人捕猎毛皮,他是很疑惑的,大明不缺毛皮。

    他在蓟镇时很有印象的一件事就是辽东马市半年交易了貂皮四万七千二百四十三张。

    因为数量太大,他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这还只是貂皮。

    戚继光还专门跟李成梁聊过貂皮的事,建州女真作为中原与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貂皮生意的中间商,用两部的貂皮换了大量资本,且逐渐控制两部,是不好的趋势。

    但他俩聊这事也没用,人们穿貂儿这事连皇帝和张居正都管不住,没人能管得住。

    因为大明人不把貂毛露在衣服外,外面都是缎子面,别人真想藏,很难看出来。

    中原的穿衣风格本就两极分化的厉害,一部分兴大彩,越显眼越好;但比显眼更厉害的就是暗纹,不懂的不仔细看,看不出来所以然。

    所以尽管疑惑,但他对皇帝关注起这事还比较高兴,至少这说明朝廷注意到了,而且事情会发生改变:貂皮能产生更大的利润。

    更大的利润会驱使更多中间商加入貂皮生意里。

    而在现在,戚继光则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这世界上再没有人能比大明掌握到更多信息了,人们掌握的信息越多,整个世界在大明人眼中便越透彻,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变得更加清晰。

    普利县的明军向陈沐报告了英格兰与莫斯科公国的毛皮武器贸易。

    这份消息从黑水靺鞨群岛登陆望峡州,经电报送至北京,再由电报快速传送至嘉峪关,依沿途军事据点昼夜不息发至伊犁河谷,完成大半个世界的旅途。

    如果不知道这些,戚继光又如何能想象到,因为大陆最西端小岛上的夷人收购毛皮,使数个汗国惨遭兵祸生灵涂炭呢?

    但如今这些消息总结到一起,结论便很容易被提炼出来。

    当然了,戚继光是绝对想不到他的皇帝已经掉进钱眼里,让他派人向北捕猎完全就是为了挣钱。

    万历始终觉得自己穷,没办法,这儿的钱要造战舰、那的钱要修铁路、多的钱要留着赈灾,更别说普及教育、军事改革所需要的高昂军饷、还有乱七八糟等待投资的科技和他那座地上博物馆三洲宫。

    他穷的连个坟都舍不得修。

    戚继光不知道这些,他觉得陛下自有圣明决断,全靠脑补出一个垄断世界毛皮生意的大计划,潜意识里将这个出现在眼界中的罗刹国视为敌人。

    “管他罗刹还是妖怪,乌拉尔山不错,城南塞北的千年战争结束了,今后我中华武人之最高荣誉,当封乌拉尔。”

第一百九十二章 车城

    叶斯慕拔都儿本来打算去布哈拉汗国巩固双方的联盟,但如今明军与瓦剌人进入大玉兹,在蒙兀儿斯坦大肆扩张,让他不得不遵循兄长的命令,与明军接洽。

    他曾为布哈拉汗国四处征战,也追随兄长的部队为哈萨克汗国立下汗马功劳,与瓦剌人交锋多次胜多败少,但他从未见过这样井井有条的营地。

    在巴尔喀什西部湖畔,一座战车相连拼接而成的车城傲立其间,桀骜不驯的瓦剌蒙古人正驱赶着牛马拖拽大车,在车城外打下木桩,建起一面高大厚实的木墙。

    木墙外那些毡帐边缘,一条极深的壕沟正被挖掘出来,通向湖泊,远处向东延伸的河岸上,牛马拖拽中心插着木杆的巨大圆木行走在被经年累月的马蹄踩踏出的道路上。

    大玉兹的百姓用木制农具开垦土地,瓦剌部落的铁匠正在将一只只崭新的铁锄头下发给百姓。

    在那些招展的明字大旗下,他们修路、筑城、开垦土地。

    这里聚集的人,不比哈萨克任何一座城镇、任何一个部落人少。

    按照哈萨克的标准,叶斯慕拔都儿在这见到的所有男人都是战士。

    尽管长相大多相似、使用兵器也多有相仿,但他还是很容易区分谁是哈萨克人,谁是瓦剌人。

    哈萨克人多戴有毛茸茸的毛皮帽与锥顶奇恰克头盔,他们都喜欢扎上几根翎羽与璎珞,而且男人们蓄着突厥式的向上挑起的胡须。

    有浓重部落色彩的兵力构成与自备武装也使得士兵装备五花八门,这都与个人家庭财产成正比,穿板链甲戴璎珞奇恰克头盔的小地主终归少之又少,就连锁子甲罩衣锁甲盔都是稀罕物件。

    更多人有个铜钉皮甲与毛皮半盔就不错了,至少没堕落到穿烂皮衣与破毡帽上战场,后者其实才是部落武装的常态。

    而归属明军的瓦剌人在叶斯慕拔都儿眼中则更加泾渭分明。

    经过戚继光在伊犁的军事整编,所有穿棉袄、皮袄这些缺少防护装备的人都被归于马弓手、步弓手之中,穿锁甲的则统一是重骑的辅兵。

    至于重骑兵,则都穿着扎甲具装,这种完全由庞然大物构成的武装团体出现在蒙兀儿斯坦完全是离谱。

    瓦剌人多穷啊,但凡他们有钱一点点,都不会被金帐汗国分出来的几个部落打得找不着北,具装骑兵上一次出现在他们之中也先太师还活着呢。

    可现在,毡帐外随处可见三四个具装大爷坐着小马扎,旁边穿锁甲的辅兵细心清理着战马铠甲缝隙的砂砾。

    四个具装骑兵坐在那,就意味着他们之中有两人背插小旗,身边有至少六名辅兵,构成最基本的作战单位。

    被接引的叶斯慕拔都儿继续向车城走,越走心越凉。

    看起来他们正在挖一条宽阔的护城河,将来要引巴尔喀什湖的水出来绕城一周,这座城至少能容纳四千人。

    但在护城河挖好之前,他们似乎把这些壕沟当作别的用处,一道又一道窄而长的壕沟平行排列在一起,这样的宽度能让战马差不多越过去。

    而且在路上他不止一次看见由战马拖拽、士兵推着轮子的炮车,还有那些只有一边有车厢搭载火炮的奇形车从道路两侧经过。

    储量巨大的火炮。

    哈萨克人也会车营,事实上与曾铣同时代的许多国家都盛行过车营这种战法,毕竟比起步骑,这种战法有太大优势了。

    不论对付骑兵还是步兵,车营只有一个不是缺点的缺点——不能对抗火力比自己强大的对手。

    很难形容叶斯慕拔都儿看见这些火炮时怀着怎样的复杂心情。

    过去继承金帐汗国兵器制造中心的塔什干一年能出产数千柄做工精致的突厥马刀,各地草原匠人们也能打出上万柄相对低劣的仿制品。

    可他们造不出一门除回回炮与弩炮以外的炮。

    毫无疑问,这就是火力更加强大的对手。

    叶斯慕拔都儿甚至已经在脑海中模拟出交战的情景了,大量瓦剌人会在草原上隐蔽,与他们正面交战的将会是明军的车营。

    至少在这个地方,他们无法截断明军的水源,尽管哈萨克战士擅长消耗战、围城战,但他们不善攻坚,步骑都会对车营束手无策,最先水粮枯竭的反而会是他们。

    接下来潜伏在侧的瓦剌人会发动袭击,他们就算动员五万人来打这场仗,也很难取胜。

    尽管哈萨克有带甲控弦三十万,但新征服的诺盖人需要弹压、与布哈拉汗国接壤的部落也不可轻动,北方小玉兹方向要防御心怀叵测的罗刹国,能向东方动员的兵力只有五万。

    这还是把大玉兹包含在内的算法。

    如果不算大玉兹,可能对方要多上三万人,而他们要减少两万兵力。

    劣势就更大了。

    因此直至进入车城,叶斯慕拔都儿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进车营以后,就更和好看不好看没关系了——那整个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他看到车营内巡逻的部队,完全没有草原人民习惯风沙磨砺的脸蛋儿,看不见一件锁甲,虽然有人穿扎甲,但那种扎甲和他想象中的扎甲不太一样。

    那是高级将官才穿的扎甲,其精美程度,如果有人愿意给他一套,他愿意拿几个村子换。

    更多人,穿着胸口有精细纹路的一体胸甲,没人在腰上跨刀,他们每个人都带着一根长棍,叶斯慕拔都儿不知道那是什么。

    只觉得隐约有点像经历喀山围城的商人口中伊凡雷帝射击军使用的兵器。

    但这种叫做火枪的怪东西难道不是要和斧头一起配套使用的么?

    他们的斧头呢?

    不过很快,斧头就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了,因为车城正中的大道上,顶盔掼甲扛着鸟铳的万岁军将士保护下,由大明册封的大玉兹王康力戟踱步走出。

    康力戟戴着银质发簪,身穿绯袍,带着骄傲的笑意敞开上好绸缎官袍下的双臂,对他笑道:“叔叔,你是奉大汗之命来看我的吗?”

第一百九十三章 哥萨克

    叶斯慕拔都儿根本不想搭理这个侄子。

    其实要按常理说,叶斯慕以前还帮过这个侄子一点忙,因此他们关系还不坏。

    而草原上发生弑兄杀弟的情况也没什么奇怪的,几百年来术赤的子孙在这片土地上血脉相残的事情发生的难道还少?

    但叶斯慕是个独特的速檀,也许是因为从塔武凯勒汗那了解到更多关于团结的事,他永远不想背叛自己的兄长,因此也格外瞧不起无视亲情血脉的康力戟。

    瞧不起归瞧不起,他也没对康力奇口出恶言,毕竟草原的继承法就这样——康力戟干死了大玉兹汗所有继承人。

    除非他死了,塔武凯勒汗才能再找一个兄弟来填补这个空位,否则他就是大玉兹的小汗。

    而眼下康力戟在明军的保护下,至少在叶斯慕眼中有无穷无尽的瓦剌骑兵为康力戟效力,大玉兹没有哪个哈萨克部落会违抗康力戟的号令。

    他的汗位稳如泰山。

    此次外交使命最大的阻碍不是康力戟,反而是驻扎于此的明军指挥使朱钰。

    会谈并非像叶斯慕想象中只在他与明军统帅之间,而是大庭广众之下。

    大玉兹汗康力戟、康里部、咄陆部、扎拉亦尔部、阿尔班部、素宛部、沙里乌孙部、斯尔格里部、依斯提部、乌夏克提部、夏普拉西提部、哈塔干部的首领都在。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在戚继光亲自持尚方剑为康力戟册封后,各部首领皆为召集至巴尔喀什湖畔,由朱钰代为册封。

    各部依大玉兹银箱籍册所载部众分封,大部授指挥同知,小部授千户、百户。

    作为得到官职的代价,康力戟以下,受封官职者每人派遣子嗣一人去往北京。

    原本这样的事轮不到朱钰上,戚继光的意思是让大明金国车臣汗来册封他们,却没想到大明金国的车臣汗被哈萨克诸部当成了瓦剌人,令他们很没面子,一定要戚继光派大明武官来册封。

    戚继光自己没空,拉着董一元在巴尔喀什湖南修港口船坞,这事就落到了朱钰头上。

    港口船坞才是戚继光眼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巴尔喀什湖南属哈萨克,湖北就是西伯利亚汗国的土地了。

    当然,现在明军到了这儿,自然要将故土更换旧名,巴尔喀什湖叫夷播海,戚继光还要在南边商路上重建碎叶城。

    而港口船坞则是明军北上的利器,这里面有一个很难得的条件,在这支主要由金国蒙古人、瓦剌蒙古人、北方汉人万岁军组成的部队中,大部分人对造船一无所知。

    好在还有浙军,浙军的老将随戚继光巡行沿海,他们有充分的造船知识与手艺,只是由于没有合适木料,他们做出的船恐怕并不能称之为战船,只是大型渔船与不耐用的民船。

    但这就够了。

    足够的运兵船能让明军面向北方的行军路缩短一个月行程,并将夷播海北方的部落酋长接过来,得到库楚汗与罗刹国战争的最新情报。

    叶斯慕的到来极大地加快了这一进程。

    他向朱钰传达塔武凯勒汗无意继续进行战争的消息,朱钰则转达要想和平就得遣使朝贡、接受册封,并把惹事的突骑施部落酋长押送过来。

    押送突骑施部并非是朱钰一个人的要求,还是所有部落首领的要求。

    首先他杀了大玉兹老汗,其次突骑施作为大玉兹的核心部落,占据着最广袤的草场,所有部落的草场都与他们接壤。

    毁掉这个部落,能让所有部落受益。

    叶斯慕难得是一个能分清主次的速檀,即使这些事他知道不能同意,也没有立刻拒绝,而选择拖下去,转而提出哈萨克需派兵支援北方西伯利亚汗国的消息。

    他的本意是想让明军知道北方还有更强大的敌人,因此为渲染罗刹国攻势不留余力,几乎将所有知道的情报都说了出来。

    “罗刹国沙皇并不关注东方的战事,全权授予斯特罗甘诺夫家族,他们招安了一支穷凶极恶的哥萨克,用战船沿河行进。”

    “但在去年,叶尔马克攻陷西伯利亚汗国都城,沙皇派遣五百射击军带着最好的火枪和火炮来了。”

    这都是库楚汗向塔武凯勒汗求援时的原话,叶斯慕说的非常利索,不过朱钰只问了一句他就答不上来了。

    朱钰问:“什么样的火枪的火炮?”

    叶斯慕哪儿知道那是什么样的火枪和火炮,他一生中唯一见到的火枪和火炮就是明军的枪炮,但这至少是个好的开始——明军对北方有兴趣。

    “我不知道,库楚汗说射速很快,威力很大,他们有五百四十个哥萨克与三百斯特罗甘诺夫家族的家丁,使用斧头和刀,火枪和炮,所到之处抢掠一空,已经攻陷了西伯利亚汗国的首都伊斯凯尔城。”

    朱钰的部下记录着这些信息,他夹在茶案上的胳膊缓缓叩击着太阳穴,脑海里只有四个字:冤家路窄。

    哥萨克这一名词,在他脑海里有个现有词汇能够翻译。

    倭寇。

    少数散兵游勇却武装了比百姓、民团优秀的装备,灵活进攻且悍不畏死、这不就是他熟悉的老对手,倭寇么。

    只是可能这支肆虐西伯利亚汗国的倭寇在火力上要比倭寇强,毕竟叶斯慕也说了,他们有火炮,只是不知道有什么火炮。

    朱钰的理解中,这个世界上的炮有四种形制,镇朔将军、虎蹲炮、佛朗机炮与射石炮。

    截至目前,四洋军府的情报中还不知道世上除大明之外的国家装备有虎蹲炮,而‘射速很快’这一关键情报,则让朱钰认为哥萨克受到援助的火炮是佛朗机炮。

    朱钰并不担心这支‘倭寇’,哪怕让他们一人扛一门佛朗机炮,还是没有他们的炮多。

    他更担心的其实是征服战争过程中加入哥萨克的蒙古人,但是大致上来说,他认为向戚继光提议派遣一个指挥使伙同部分哈萨克部队进入西伯利亚汗国,应该能解决这个麻烦。

    他挥挥手,再一次对叶斯慕张开手道:“大帅会派人跟你回去见塔武凯勒汗,以传达陛下的要求,只要愿意向皇帝进贡、接受册封,罗刹国将不会是你们的麻烦。”

第一百九十四章 联军

    一开始出现在西伯利亚汗国的叶尔马克哥萨克就是一群贫农水匪。

    莫斯科公国的农奴化正是在此时开始的,过去他们的农民是佃农,每年有两周可以去寻找新的地主效力。

    不过自伊凡雷帝开始,剥夺了农民寻找地主的机会,使不堪忍受的庄稼汉出走向无人管理的土地,这些人聚在一起,就成了哥萨克。

    哥萨克没什么本事,有本事的是斯特罗加诺夫家族。

    这个家族并无悠久的历史,也不是贵族,只是在索里维切哥茨克开办盐矿的商人家族。

    沙皇征服喀山汗国后,把卡马河和楚索瓦亚河上游的大片土地划给格里哥里·斯特罗加诺夫,那几乎是一片野地,他们在那发展盐铁矿、木材和皮毛贸易。

    还从沙皇那拿到了招募志愿兵保护定居点的权力,所谓的志愿兵其实就是别的地方逃来的哥萨克。

    搁在大明,叶尔马克就是介于山大王与农民起义军首领之间的身份,他在抢劫伏尔加河过往客商和外国使臣,前两年惹急了沙皇被击溃。

    而在这则是被斯特罗加诺夫招揽来的匪帮首领,大地主看重他被沙皇通缉,除了为自己效力戴罪立功外再无退路。

    这不是一支多么勇猛无敌的部队,他们曾以数千人的规模被莫斯科正规军打得溃不成军。

    这些人装备简陋、训练不足、毫无纪律、疲于奔命。

    但他们也有丰富的野战及逃命经验、良好的野外生存能力、不知道义没有廉耻、毫无身份无所束缚、凶狠狡猾善于散播恐惧。

    最重要的是习惯向肚子里塞进一切能塞进去的东西,并能依靠河道划着小船快速行动。

    至少对斯特罗加诺夫家族而言,雇佣这样一支部队作为进军西伯利亚的先锋军,便宜、实惠,还不用像出高价钱雇佣正规军队那样发愁他们的补给。

    第一批投入进西伯利亚的部队共有八百四十人,其中五百四十人是叶尔马克被官军击溃后硕果仅存的水匪老兵。

    余下三百人,则是斯特罗加诺夫家族担心哥萨克的战斗能力,而塞进去的立窝尼亚战争俘虏,多为德意志人和立陶宛人。

    没人能保证他们的忠诚,但至少他们是正规军老兵,而且要钱不要命。

    其实伊凡雷帝对西伯利亚才不上心,即使谁都知道西伯利亚意味着貂皮产地,可没有出海口就永远只能跟英格兰贸易,油水都进了伊丽莎白的肚子里。

    他能得到什么?火枪、火炮,这些东西有屁用,只能让他继续发动战争。

    莫斯科需要的是出海口,需要自己掌控自己的贸易,而不是从英格兰人手中攥出来仨瓜俩枣,别人给什么他就吃什么。

    这个节骨眼上,伊凡雷帝可不好过。

    他年轻时的改革曾带领莫斯科公国走向强大,但晚年刚被波兰立陶宛、克里木汗国合起伙来揍得晕头转向,还发起疯来弄死了自己的继承人。

    人生低谷,对西伯利亚有心无力。

    可就在这人生低谷里,经由南方一支进贡队伍像一针强心剂,几乎要把大悲大喜的伊凡雷帝中风过去。

    这是一支来自南方的西伯利亚探险队使者,为首的是叶尔马克的亲信伊凡·科里佐。

    这个伊凡带着叶尔马克的奏报与战利品——由二千四百张貂皮、二十张狐皮、五十张海狸皮组成的礼物,向沙皇报捷。

    大喜之下伊凡四世也不管为什么今年该来的莫斯科公司船队没来,飞来横福让他震惊的顾不上那些琐碎小事儿。

    这批货有多重要?

    重要到能让伊凡四世当即下令施舍莫斯科贫民,在莫斯科大教堂进行感恩祈祷,全城鸣钟进行祝福。

    最重要的是,这类似‘祥瑞’般的捷报,将立窝尼亚战争失利的阴霾一扫而空。

    斯特罗加诺夫家族再一次受封大量土地,沙皇赦免了叶尔马克的哥萨克们所有罪责,拿出金钱、绸缎、呢绒来表彰他们的伟业,并把沙皇自己的衣服和皇室所用金银器皿赏赐下去。

    赏赐中还有阵亡于立窝尼亚战争军功大贵族叔伊斯基的铠甲,这几乎意味着叶尔马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河上匪类立成为军功大贵族只有一步之遥。

    就连回来报信的伊凡·科里佐也天天享受国宴,给宫廷与元老院的贵族们讲述他们在西伯利亚的艰难征战。

    等他们享受够了,沙皇命令伊凡·科里佐先回去,随后伯爵鲍尔霍夫斯基率领五百名帝国精锐射击军开赴西伯利亚,正式开始对西伯利亚的完全征服战争。

    在他们的行军过程中,叶尔马克的攻势仍在继续。

    万历十一年二月,一个投降的汗国小贵族巴赫塔出卖库楚汗的消息,把特库尔部马麦小汗在库拉尔湖打猎的消息告知叶尔马克。

    随后的突袭中,库楚汗的亲信将领马麦小汗被生擒,送入莫斯科,伊凡四世更高兴了,还给他授了个千夫长。

    而库楚汗这边则忙着策划一次夺回都城的大反攻,为此甚至派人至哈萨克汗国求援。

    在汉特人、沃古尔人、巴什基尔人匆匆四面八方集结的过程中,他的求援使者见到哈萨克汗国的塔武凯勒汗,又通过叶斯慕拔都儿之口,传进戚继光的耳朵里。

    严格意义上来说,戚继光的明军与哈萨克汗国仍处于箭在弦上、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

    但有余塔武凯勒汗不愿腹背受敌,尽力避免战争;有康力戟的投效让戚继光短时间内不必为粮草发愁,这场仗硬是没打起来。

    遣使进贡、交出突骑施部首领的事被暂时搁置,两家都对另一件事更感兴趣:组织联军援助西伯利亚汗国。

    皇命大过天,既然万历皇帝有‘垄断皮草市场’的愿望,戚继光在粮草充足的情况下并不急于向西进军,他要让部队去会一会称霸毛皮买卖的罗刹国,以掌握更多情报。

    而塔武凯勒汗则需要借此机会好好观察来自遥远东方明帝国的力量,再做下一步打算。

    对他来说,用别人的血来验证这个遥远帝国的军事能力,总比用自己子民的血要好的多。

    正因如此,双方一拍即合。

    一支汇聚了大明浙军万岁军、大明蒙古轻骑金国具装骑兵、哈萨克骑兵的联军在巴尔喀什湖畔集结,开进西伯利亚汗国境内。

第一百九十五章 寒冷

    联军有一千七百四十二名哈萨克骑手。

    其中精悍战兵二百四十骑,各个身穿板链甲戴璎珞奇恰克头盔,三四匹战马,其中一匹披挂锁链马甲。

    他们都是塔武凯勒汗派给侄子乌拉孜的护卫,余下有四百八十轻骑是他们的辅兵,剩下的则是骆驼队,运载水和粮食。

    明军这边派出的主将是董一元,兵力则有整个朱钰五个千户部。

    同样,明军的真正承担战斗任务的人也不多,而且除了运送辎重外,还肩负着设置驿站的使命。

    毕竟与哈萨克人不同,戚继光的目的并非帮库楚汗多撑一会儿,而是要在这片土地上建立永久据点与商路。

    两支部队精简军卒,都携带足量的代步马匹,又有认识路的哈萨克人充当向导,行军速度最快时甚至两日走了三百四十里。

    不过就那一次是急行军,是为赶到水源地才会如此,其他时候像翻越哈萨克山地一天二十五里、平时快的时候也就日行百里,正常六十里地像郊游一般,赶上盛产粮食的地方就歇几天补充粮草。

    再加上沿途修筑哨所、百户所,搭建临时营房以供后续部队休息。

    他们的总体行军速度非但不快,还太慢了,因此深受哈萨克部队诟病——骑毛驴的老头儿走上一个月都比他们走得快。

    不过也有一点也令哈萨克骑兵啧啧称奇,不论他们走到哪,不论他们当日不等明军往前跑出多远,总能看见明军斥候在前头接应他们。

    令引路的哈萨克骑手甚至产生自我怀疑:到底是我们和他们谁才是向导?

    董一元多贼呀,他们这帮明军上层将领都知道塔武凯勒汗心里头盘算的是什么念想,这场仗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自然是要尽可能扬我威风,但也不能还没打仗就把底牌都亮了。

    至少行军能力该藏的要藏一藏,一来没啥坏处,库楚汗那边也正在集结人马,国都早就丢了,整个一游击队,没什么好着急的。

    二来也能养足精神、保留马力,看着沿途落脚的村子和部落,能吃几天人家粮食就多吃几天,也能对这边的生产能力摸个底。

    就这么晃晃悠悠,等他们靠近大乌瓦特湖,才终于能见识到西伯利亚汗国地貌的常态——沼泽,随处可见的沼泽地。

    近七千人的部队一路走走停停将近三个月,盛夏一过,天气很快就变得寒冷起来,走到这部队已经只剩两千三百人。

    明军倒是冻不着,他们离队的士兵在所经之处设立四十六处兵站,其中四十二处驿站有囤积粮草的功能,四处则用上了土木石料精心构筑,作为可供部队驻守拒敌的要塞。

    这既是大部队进兵的中转站,也是攻势受阻后的撤退据守点,并且在选址上,扼守河道与道路,交通便利是建立城镇的好去处。

    友军的情况就要糟一些,一部分汗**队因缺少冬衣不耐寒冷出现冻伤与发烧,经董一元与乌拉孜商议后,把缺少冬衣的部队留在沿途修建的堡垒和驿站。

    “我们的目标是西伯利亚汗国的都城伊斯凯尔城,如果向导说的没错,只剩四百里路,这些士兵没必要承受非战斗减员。”董一元这么对乌拉孜说道:“何况正主儿库楚汗还在六百里外集结他的部队,你说非战斗减员?”

    “是一种名词,摔伤、得病、被野兽吃了,这些不是与敌人交战却失去战斗能力的伤亡,叫做非战斗减员。”

    乌拉孜没想到明军的样子看着挺能打,却连这些都承受不住,显得矫情的过分。

    哈萨克汗国比邻西伯利亚,当然知道这儿的环境与天气,可这有什么办法?

    他们是来打仗又不是旅游,难道酷热能让人在战斗中脱下铠甲、寒冷就让马背上的骑士离开战场?

    “这是他们的错,他们没准备厚实的棉衣,失去国都的西伯利亚人也是这样打仗的,不要小看我们,他们没问题。”

    在董一元眼中,乌拉孜这样说话是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浑身连锁板甲边缘都露出貂毛的大贵族说那些被征召来的民夫穿不起棉甲是他们的错。

    他当然可以这样指责,因为在他们国家战士们的铠甲与兵器皆需自备,领主没有义务为部众准备征战所需的装备。

    但董一元不能让乌拉孜把冻伤、得病的士兵继续留在队伍中,这些丧失战斗力的士兵战斗中使其他士兵碍手碍脚,何况根本没有让他们上战场的必要。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西伯利亚汗国的都城,是座坚城,叶尔马克本部人数不多,但他们有火炮,还可能有投降的草原贵族援军,你也看见了我的人没带大炮。”

    乌拉孜听着董一元的话皱起眉头:“没带大炮,那你们车上拖着的是什么东西?”

    “那是佛朗机炮,一种野战小炮,重量轻射速快,对石头城墙没有威胁,围城可能会拖上几个月,现在应该还没到最冷的时候吧?”董一元的表情很慎重,对通译再次重申道:“我没有小看你的想法。”

    “可在最冷的冬季,大部分士兵在野外撑不住一个月,你的人是这样,我的人也是。”

    董一元的话让乌拉孜感到怀疑。

    至少怀疑那些真正的大明帝国步兵不会撑不住冬天的野战,他看过万岁军步兵在休息时试穿他们携带的冬季兵服与棉甲。

    哪怕最瘦弱的人穿上那些都会魁梧的像一头冬眠的熊,最灵活的人也会因那身甲衣而行动不便、笨重迟缓,但它们很暖和。

    “呵,你别怀疑,我们在东边的乌梁海试过,那应该没这偏北,即使穿上陛下的冬衣也只能让人晚点冻僵罢了,人呐,没事还是别老想着跟老天爷做对。”

    董一元笑呵呵,大明有人知道该如何在这世上最冷的地方生存,但人家麻家港那边穿的是什么玩意儿,在那完全就不用考虑怎么打仗,只要不被冻死就赢了。

    这在西伯利亚汗国是没法比的。

    “咱们离得很近,让他们在这休息,我们只要两千人跟库楚汗汇合就够了,即使围城时需要他们,再派骑手来召就是,三天就能赶到。”

    “最好别在冬季围城,实在战局不利,我们可以拖到明年开春,只要不让他们出城就行。”

    董一元已经看到如何轻松取胜的奥秘。

    明军中的浙军与万岁军在制式装备上,对冬季寒冷的防护普遍强于他所见的任何军队,长途行军的能力也强于他所见的大部分军队。

    在这片土地上遇敌,也许都不用放铳,溜儿着他们在冬季的旷野上追三五天,对手恐怕就成冰原上的艺术品了。

第一百九十六章 明将

    库楚汗有着标志性的鞑靼脸庞,皱纹被岁月深深刻进皮肤里,这场仗已经打了太久。

    久到甚至让人忘记原本战争因何而起,久到跟他对抗的叶尔马克甚至不知道对手是个听不见也看不见的老人。

    西伯利亚草原上一个个部落随着战争崛起、也随着一场场战争灰飞烟灭。

    尽管都城被人夺走,但他还站在这,依然是西伯利亚的大汗,谁来与他作战,他便回报以战争,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

    这场战争是从何开始的呢?是从喀山汗国灭亡开始的。

    喀山汗国是如何灭亡的?内战,其中一个汗位争夺者向莫斯科公国请求援军,伊凡四世的部队因此进入喀山,并赖着不走,当莫斯科的傀儡被推翻,以此借口进兵喀山。

    整场战争几乎一面倒,号称十五万大军,一千公里行军后勤补给线,两个月兵临喀山城下,以壕沟围城,精于肉搏的射击军与通过向英格兰莫斯科公司购买一百五十门火炮把喀山军队围困城内。

    又是两个月,采纳军中英格兰顾问的建议挖掘坑道埋设黑火药,掀翻城墙随即俄军蜂拥而入攻取坚城,避免了冬季顿兵城下的窘境。

    那场战争带给库楚汗的震惊无与伦比,但悲哀的是身处乌拉尔山东侧,他没什么可以学习借鉴的帮手,沼泽深林中的紫貂无法告诉他仗还怎么打,也不能卖给他天下无敌的神兵利器。

    如果说还有什么能是年轻的库楚汗所能学到的东西,那便是沙俄是极危险的外部威胁,一定要先干掉想向恐怖伊凡请求援军的汗位继承人。

    他确实是这样做的,突厥人出身的雅格迪尔大汗违背了成吉思汗定下非黄金家族不可称汗的铁律,招来了伊凡的援军,经历混乱的内战,库楚汗终于取胜,干掉了雅格迪尔。

    人们能在草原上绝户灭门的战争中存活多久呢?长达二十年的内战,把草原上两代人消耗一空,年轻人早就不知道战争因何而起,只知道给凶狠狡猾的哥萨克人献上毛皮也许就能避免战争。

    库楚汗不愿如此。

    他向雅格迪尔宣战不仅仅因为汗位,还因为那是他祖先的臣仆,不可以高高在上指挥他。

    但当雅格迪尔被杀,库楚汗登上大汗的宝座,夺回属于祖先的国家,几乎没有任何利弊权衡,执掌国家的第一天,就处死了沙俄驻派西伯利亚的使臣,解除藩属关系、发兵袭击边境上的沙俄哨所。

    那时的库楚汗耳清目明,所谓的莫斯科大公国还是沙皇俄国都无所谓,不论他们是什么,在库楚汗眼中那就是他祖先的奴隶,罗斯人。

    宣战并非因民族大义,而源于黄金家族的荣誉与大汗的责任,还和库楚汗内心不甘受奴役的尊严有关。

    祖先的奴仆即使变得强大,尽可以灭亡他的汗国、杀死他的**,绝不能让他俯首称臣。

    谁都能选择屈辱苟活,库楚汗别无选择,只有奋战到底,以命相搏。

    西伯利亚汗国的子民没有辜负他。

    在日渐寒冷的大平原微微的山岗上,库楚汗没有骑马,尽力挺直了脊梁,两手撑着长长的权杖,倔强地全身披挂锁板甲,头上戴着锥顶铁面盔,向各地赶来的首领高声宣布他的计划。

    两旁健壮的黄金家族后辈搀扶着长者,小心翼翼地在库楚汗的手臂上用力,让早已看不清物事的大汗把脸转向人多的方向。

    明哈联军在沙汰伤病至驿站防守后,仅剩一千八百八十人,其中哈萨克精骑四百八十,明军则有一个完整编制的千户部,与一些探查情报的技术人才。

    此时此刻,这一千八百余联军精锐屯兵于库楚汗会盟地西南一百七十里的河岸。

    派来参与会盟的使者,是一名因熟悉北方游牧骑兵作战手段而自宁夏西征军借调来的中级军官,官拜游击将军。

    是个蒙古人,名叫哱拜。

    哱拜是明军中极为出色的中级军官,早年为蒙古诸部长英台吉麾下小部落酋长的儿子,因为得罪台吉,父兄皆死于部落纷争之中,仅有他带着少数部众叩关请降于守备郑印。

    因其自带部属,被任命为把总,而后为大明的宁夏边关而战,历次作战中以其骁勇屡立战功,招降蒙古部众也是一把好手。

    到了万历年,哱拜升任游击将军,手下有数百在蒙古草原上不受待见的亡命之徒,这些人成为他的哱家军,也是宁夏边防极受倚重的国防力量。

    此时的哱拜,已为大明效力二十年,本人也年事已高,五十有七,说起来是老将,本不应参与这场长途跋涉的远征。

    只是他不甘过些年以区区游击致仕,还想为儿子与众多养子谋个世荫与好出路,这才请命出关。

    原以为跟叶尔羌汗国掰掰腕子也就算了,没想到西征的将官集团太过豪华,他这个游击将军都上不得台面,关都出了,正赶上戚继光借调深知虏情的人物,便自告奋勇跟了过来。

    他没带什么人马,只带了哱家军里哱云、土文秀几个义子亲信,兵马都在甘肃总兵佟登麾下由长子哱承恩统帅效力。

    山坡上库楚汗声嘶力竭地号召各部落首领抗击沙皇的部队,夺回属于黄金家族的伊斯凯尔城。

    哱拜对库楚汗喊话的内容不以为然,带着义子们抱着手臂微微仰脸听着,面无表情。

    他的眼睛很无礼地聚焦在库楚汗那张掩盖在铁面甲后面的脸上,看着库楚汗的眼睛。

    那是一双带着白翳的眼,这种病在大明是绝症,属内障眼病,因严重程度、颜色不同细分二十多种病,症候主要为眼内有障,多青白色。

    治疗的方法只有治标不治本的一种,叫金针拔障,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内能让患者重见光明,但随之而来是严重远视,可保几年光明,最后依然会完全失明。

    哱拜看着这双白眼睛,他脑海中想的是力量。

    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这个比自己还老的老头儿,而且还是个老瞎子,和一个国家对抗二十年之久?

    他不明白,哱拜从来没有这样的力量。

    因此哪怕他对库楚汗所说的计划不以为然,依然还是抬起抱着的手臂,张手在西伯利亚汗国诸部首领的会盟中说起话来。

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拉恰

    西伯利亚汗国是个人口近二十万的汗国,在这片土地上不大不小,各部落都有冶炼青铜与铁器的能力。

    严格来说不算弱。

    但也许太沉迷于部落纷争,让他们忘了该怎么打仗。

    哱拜在下面听了半天,库楚汗所谓的伟大计划,就是让实力雄厚的卡拉恰首领伪装投降,以此来诱杀叶尔马克,然后大军围困伊斯凯尔城。

    中心思想就是一个:我们人多,必胜。

    确实人多,诸部会盟,不算明哈联军,库楚汗方圆二百里有接近四千个战士,还有两千人在更远的地方正在向这集结。

    战争把西伯利亚汗国的百姓一茬一茬地收割,如今能聚起六千军力,非常了不得。

    他们的敌人至多只有三千人,其中两千五还是不会在战斗中出死力迎风就倒的西伯利亚诸部首领降军。

    哱拜在大庭广众之下喊出的话是:粮道。

    这一路走来,他也见识了西伯利亚汗国地理,大片森林草原与不便行走的沼泽地,时令明明还没到该冷的时候这里已经开始变得寒冷,大片区域都不产粮食。

    但他从头至尾就没听见库楚汗说起到坚壁清野,也没有站在国家统治者的角度上决定内迁百姓、制造无人区,或者从战役指挥者的角度上分配调度兵力、规定诸军统属。

    ‘一定要反抗沙皇入侵者’、‘一定要杀死叶尔马克’。

    不过哱拜一开口他就明白了,对库楚汗来说,也许这不是国与国的战争,或许这些首领也从未把这事当成国战来看。

    而是大规模部落仇杀。

    他们是在复仇。

    其实哱拜就算在大庭广众之下喊出来也没什么用,一来库楚汗不但瞎,而且还聋,他那几个儿子跟他说话都得凑在耳边大声喊。

    大声喊了还不一定能听见。

    所以他说的话,库楚汗根本听不见,老爷子就在山坡上自说自话。

    下边的人还真听。

    这不是一个西伯利亚汗国的战争首领,他其实只是西伯利亚百姓的精神领袖。

    二来呢,哱拜确实能跟大部分蒙古人交流,就像北京人和广东人各自用方言交流一样,有点吃力,但能交流。

    不过问题在于各个方言都有属于自己的词汇,比方说哱拜说出的粮道。

    草原上的正经人会用粮道这个词儿吗?士兵多带几匹马啥都有了,尤其像西伯利亚这个多少年来一直左右互搏的汗国。

    根本用不着粮道。

    他说出来这个词,人家也听不懂。

    但他还是成功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引诱斩首叶尔马克计划的执行者,卡拉恰速檀。

    卡拉恰是汗国重臣、也是汗国一片区域的小汗,他的城镇就叫卡拉恰,去年八月,首府卡拉恰城被叶尔马克占领,旋即掠夺一空。

    这对汗国人心造成巨大震动,许多人不再相信库楚汗能率领他们赶走敌人,但也让卡拉恰首领成为库楚汗最坚实的盟友。

    “瞎了,也听不见什么,叶尔马克说要驱逐不信神的撒旦库楚姆。”

    在卡拉恰速檀的毡帐里,哱拜盘着腿端着热好的来自东方的马奶茶递给速檀,听老迈的酋长讲述对库楚汗的评价:“他老得快拿不动刀,但他会奋战到底,不会退缩,不会放弃。”

    “很香。”

    卡拉恰首领身体健康,披挂着铠甲蓄着突厥式的胡须,身处困境仍能爽朗的笑出声来,问道:“你提到的那个词,粮食?”

    “粮食,他们从西方远征而来,建筑一个个据点,一支部队能带多少粮食外出作战、抢掠,派兵把他们剩下的粮食抢走、毁掉。”

    与西伯利亚汗国的酋长们相比,哱拜坚壁清野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可太多了。

    他一开口就滔滔不绝:“这是国战,不是复仇,杀死叶尔马克也还会有别的军队过来,叶尔马克只数百之众,他在伊斯凯尔城,我们就把方圆百里的百姓迁走,农田毁掉、放火把村庄草场烧掉。”

    “他用河道运输辎重就在河上筑坝,他们有一个据点,就坚壁清野一个据点,饿死他们困死他们。”

    其实烧草原、毁田地造无人区,这都是大明边军对付北虏的方法,长时间实践以来,早已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法。

    但对西伯利亚汗国来说,太新鲜了。

    只是新鲜归新鲜,没人有这样的决心,卡拉恰首领也没有。

    他缓缓摇头道:“那是我们的土地……说说你们吧,大明,他们灭了大元,现在你们效忠于大明,黄金家族在东方被征服了?”

    这真是个刁钻古怪的问题。

    哱拜摇摇头道:“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很,很复杂。”

    他的身份特殊,何况也不是黄金家族,这个问题要是让金国的车臣汗来回答……算了。

    哱拜想呀:要是卡拉恰这个酋长问指挥八千具装铁骑的车臣汗他是不是被大明征服了这种问题。

    车臣汗可能也答不上来,但他能先征服卡拉恰。

    金国的车臣汗是彻辰,是蒙语中聪明睿智的意思。

    最后,哱拜把手指向被卡拉恰酋长捧在手心的奶茶,道:“马奶是我的,茶是皇帝的,放在一起,比马奶好喝也比茶更香甜。”

    “皇帝交给将军们权柄,蒙古诸部的战士在龙旗下参与远征,蒙古诸部为得到更大的草场追随将军,所以我才能见到你。”

    卡拉恰首领听着笑了起来,仰头一口把杯子里的奶茶饮尽,小心翼翼地放下哱拜的瓷杯,这才带着尚未收敛的笑意道:“那你们为何要参与这场属于西伯利亚的战争呢?”

    “我们没有别的,只有马奶,你们已经有了马奶,还有茶,我们又能帮你们什么?像沙皇那样,也要我们臣服于皇帝?”

    哱拜摇了摇头,同样摊开手笑了。

    “我也不知道,那不是我说了算的事,不论是什么,你我身处其间,都不能左右,不过可以先把西边的贼人收拾了,你再和戚大帅谈。”

    “至少我知道,大明的皇帝不像西边的土财主那样贪得无厌。”

第一百九十八章 饭锅与勺子

    泥泞的西伯利亚旷野上,两匹骏马一前一后奔驰追逐。

    两个骑手都有典型的鞑靼脸庞,但前面的人穿着质地良好的突厥罩袍头戴貂毛大帽,腰带也带着金银饰物,明显是个汗国贵族。

    后面的人则在大冷天光着膀子,整个脑袋剃得光秃秃,露着满头青皮,策马挥舞着短小的手斧。

    前面的汗国贵族腰上挎着来自塔什干的亚特坎反曲弯刀,这种反曲刀长度较短善于近身格斗,由于出现在多风沙地区,刀鞘往往会做到包裹刀柄的长度,因此没有护手与镡,并在刀柄尾部有硕大柄耳方便拔刀。

    可此时此刻,汗国贵族早被吓破了胆,马背上的身体拼命向前伏着,似乎极力想要离后面的追兵远一些,根本没有拔刀的勇气。

    好在他胯下战马有极好的血统,骑术也强过后面的追兵,在两匹马都逐渐疲惫时仍跑得快一些,使将要被追上的距离再度逐渐拉开。

    意识到距离越来越远,后面赤膊秃头的追捕者拧着眉头撒手将斧头丢在道旁,带着几分心疼从腰间抽出一只法国造燧发手枪,抬手打放出去。

    硝烟里,汗国贵族应声僵了一下,随后被战马驮着向前跑出几步,身子一歪从马上坠下,脚卡在马镫上被拖出十余步,战马终于撑不住这样的力量,速度放缓停了下来。

    身后的骑手快速掠过,从前面笑呵呵地翻身下马,看了看手上这支来自沙皇的赏赐,心满意足地放回腰间,自破旧皮靴中抽出匕首上前,扯开还在挣扎的汗国贵族护在胸前的手臂,朝胸膛刺了两刀。

    干净利落。

    办完这一切,他熟练地解开汗国贵族的腰带,抬脚把尸身踹到一边,把带着水囊、弯刀的腰带系在自己腰上。

    在这个过程中,他用罗斯人的语言对着尸身骂骂咧咧的咒骂,似乎是因为这浪费了珍贵的火药。

    随后,他捡起落在地上的貂皮帽子,拍打了灰尘扣在光秃秃的头顶,向前走了两步,手抚着被西伯利亚快速饿瘦的松弛肚皮,对着一望无际的旷野畅快地吼叫两声,这才狐疑地转过头来。

    靴子。

    他把自己那双裂开的破靴子脱了下来踢到一边,从汗国贵族的尸身上扒下那双翘头皮靴在手上比了比,弹着腿一跳一跳地穿到自己脚上。

    靴子有点大,不过没关系,染血的罩袍被扯下两块塞进靴筒,这才心满意足地打了个冷颤,牵上两匹马,从马臀囊拽出酒囊灌了两口,朝来时路哼着歌晃晃悠悠走去。

    他可没忘记,斧头被丢在后面了,现在要去把斧头捡回来。

    还没等他把斧头捡回来,原野上传来阵阵马蹄,十几个戴着毛帽的哥萨克有骑马的有快跑的奔了过来,隔着老远就喊道:“勺子!”

    这个哥萨克人的外号叫勺子,本名叫麦舍利雅克,是叶尔马克哥萨克中的一名百人长。

    哥萨克中很多人用的是外号,比方说叶尔马克,就是饭锅的意思,本名叫瓦西里,年轻时在伏尔加河拉过纤,做过伙夫,因为会做饭,所以被叫做饭锅。

    到如今已经没有人记得他的本名,只知道叶尔马克。

    勺子也一样,他是叶尔马克的得力助手,而喊他的人,则是代表叶尔马克向沙皇报喜,从莫斯科刚回来的科里佐。

    他为叶尔马克的哥萨克带回大量沙皇的赏赐,火枪、火炮、火药以及他们生存必须的粮食以及烧酒。

    沙俄在这个时代基本上不喝酒,因为他们穷而蜂蜜酒太贵,除了蜂蜜酒又不会酿别的酒。

    但哥萨克长期在外需要喝酒暖身,这也是科里佐向沙皇的要求,这些酒是专门从喀山弄的奶酒,也有部分五谷酒。

    大部分汗国人是不愿喝五谷酒的,饮酒过量醉的太厉害,旷野上风大天冷,容易外出作业时死掉。

    哥萨克什么都要。

    科里佐看见勺子腰上挎的反曲刀,脸上露出不快,抱怨道:“我才刚跟他儿子担保你只是想要他的衣裳,他妻子和女儿还在宴会上等他回去。”

    勺子露出憨厚的笑,这种笑容在此情此景下尤其残忍,从伙伴手上接过羊皮袄子裹在身上,道:“他一直跑,那怎么办?”

    “不该杀他的。”说着,勺子摘下帽子揉了揉光秃秃的脑袋,露出苦恼神色:“我瘦的不成样子,城里没粮食都得了坏血病,外头的部落也不剩几个能落脚的……”

    科里佐没再多说:“算了上马吧,回去把他们都杀了,东边还有一个大部落。”

    “一个新的大部落?”

    眼看勺子凑过来,马背上的科里佐点了点头,道:“逃走的卡拉恰,在额尔齐斯河上游扫荡的叶尔马克来信,卡拉恰和库楚汗分裂了,要向我们投降。”

    “叶尔马克让我带些人去帮卡拉恰巩固领地,本来我想从这带点人走,也没必要了,挑四十个好手。”

    在科里佐眼中,投降的西伯利亚汗国部落都有相同的模样,像森林里瑟瑟发抖的鹿。

    除了倔强顽固的库楚汗,这片土地上没有任何可畏可敬之人。

    这些归附的部落也像养殖的鸡,留着为沙皇下蛋自然不坏,杀了吃肉也不坏。

    叶尔马克是有远见,他认识到部队在伊斯凯尔城缺少粮食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把周围部落杀光了,所以试着制止哥萨克抢掠、肆意屠杀。

    但这没什么用,他的部下太容易杀人了,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可能是一个心思,一个部落就没了。

    最重要的是约束部下是需要派人的,五百多哥萨克和三百多雇佣兵,叶尔马克不可能跟每个人去说禁止杀戮。

    结果派去的人加入劫掠加入的可欢了,这能咋办嘛。

    最后的结果就是,除了一部分住在森林里能为沙皇上缴毛皮的小部落依然存在,基本上一切有能力反抗的部落都消失在屠杀里。

    现在,卡拉恰酋长的投降正是时候,对叶尔马克的哥萨克而言,他们马上就能得到新鲜的食物补给,并得到一个新的大部落让他们掠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757/ 第一时间欣赏开海最新章节! 作者:夺鹿侯所写的《开海》为转载作品,开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开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开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开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开海介绍:
明朝嘉靖四十五年,隆万中兴前夜。这是最好的时代,戚家军向近代军队迈出第一步,脚踏缫车在东南日夜不休产出丝绸,它强大、富庶。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卫所制因贪污**而日趋崩溃,土地兼愈演愈烈内阁夺位混战不休,它衰落、垂暮。当排枪火炮轰鸣在欧洲战场,当西班牙无敌舰队纵横四海,当传教士手捧圣经怀揣密信对这片新大陆露出觊觎的目光。清远卫小旗陈沐头顶笠铁盔,鸟铳扛肩膀,望向大海高高扬起下巴。-已有完本作品,人品保证,更新勤劳,敬请收藏。读者群:102341981,欢迎大家。开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开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开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