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权倾南北TXT下载权倾南北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权倾南北全文阅读

作者:然籇     权倾南北txt下载     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五一一章 海陆军登场

    无疑这些新政策已经完全吸引走了国内百姓的注意力,他们更期望的是弄明白一些税法和律法是怎么算的、知道那些新的器械都是怎么使用的,而不是再去关注朝廷和世家的那一场战斗。

    这天,换了就换了嘛,反正没有变坏,甚至还在变得越来越好,这就已经足够了。这应该是大多数脱离了世家统治的平头百姓们内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因此大汉也终于又有力量将注意力转移到南方。

    一个月之前,李荩忱调动陈智深部和李询部分别沿湘水和赣水南下,调动之前驻扎在福州的罗毅部穿过五岭东侧南下,三军汇聚岭南。而除此之外,南中汉军也在杜齐的带领下向东南移动。

    而最惹人注目的,应该还是从大江口扬帆的大汉海军。

    海军,是李荩忱赋予这一支全新组建的水上力量的新名称,象征他们的目标将会是苍茫大海,而不再是曾经的湖泊山川。

    海军的船只和水师也完全不一样,专门设计的飞剪型快船是最适合远洋航行的,它们将会负责穿梭在海面上,来往侦查和纠缠敌人。

    而大幅度提高了船舷并且对整个船只进行了瘦身的新式五牙大舰,也将更加适合在海面上航行,并将会作为船队的火力输出主力。这些五牙大舰也有了“青龙大舰”这一新的名字来和曾经的船型进行区分。

    海军的船只在之前就有一部分是番禺郡船厂下水的,但是都是飞剪快船,用来保护大汉的南洋商路。而现在新式的主力大船南下,其目的也已经变得更加单纯明了,就是要好好教训林邑人!

    “御史和刺史来的都挺早啊!”两名将领快步走入府衙,和傅、侯打招呼。

    身穿陆师朱色常服的,正是大汉镇南将军罗毅。而身穿海军蓝色常服的,则是大汉镇海将军戚昕。

    汉军自从北伐之后,针对军中派系混杂、将士们衣甲不齐的原因,开始进行改制。李荩忱出面带头,会同户部、工部、太尉府和商部一起商量设计新的军中制服。

    统一衣甲在古代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秦代尚黑,衣甲旗帜一般都是黑色,汉代为火德,衣甲旗帜自然往往都是赤色。但是到了三国之后,战事混乱,天下群雄争斗,自然这些制度也就变得模糊不清,士卒们上阵甚至往往都需要自备衣甲或者干脆就只是穿着一层布衣,自然也就谈不上统一衣甲了,只是在旗帜上继续保持一致罢了。

    大汉现在有了流水化生产技术,而且有蜀锦的生产技术在背后作为铺垫,以及国家也在积极推进新的织布技术,所以衣物的生产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这自然也就给了李荩忱充足的底气。

    新的制服按照陆军和海军区分,陆军作战时候的衣甲为外侧披甲,内衫和衣领都为红色,这样在作战的时候,对于诸如刀盾手和其余的轻甲士卒,穿上这样的衣甲之后,衣甲只保护住人们的胸膛和膝盖以上,四肢都会露在外面,这样红色的衣衫就能够起到区分的作用。

    而重甲士,在一般会通过衣甲上的赤色标注、外露的衣领以及头盔上的赤羽来区分,不过现在大汉的重甲士数量不算多,这个倒不是紧要的问题。更何况大汉的周围,几乎没有谁有重甲士,所以主要起到敌我识别作用的衣衫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必须要和其余队伍完全一致了。

    海军和水师亦是如此,统一的蓝色制服,代表他们将会在未来向着蓝色的大海继续迈进。现在天下能够适合通航的水域几乎都在大汉的掌控之下,所以水师的概念也就逐渐消亡,海军注定将取代水师成为大汉不折不扣的第二兵种。

    当然了海军对于甲胄倒是没有什么需求,在大海上轻便灵活往往要比重甲防御来得重要,所以也就不用考虑甲衣会不会挡住内衫的问题。

    之前所说的这些都是作战时候的衣衫,而在平时,陆军和海军也有专门的礼服,礼服和之前的官服有所不同,笔挺和修身取代了宽袍大袖,凸显出军人的昂扬气势,而肩膀上的花纹也都有所不同,龙纹代表着他们大汉皇家军人的身份,而龙纹上的星星数量则代表着将领的官衔地位。

    陆军礼服为上衣红色镶嵌白边,裤子白色镶嵌红边,海军礼服为上衣蓝色镶嵌白边,裤子白色镶嵌蓝边,因此出现在傅和侯面前的罗毅是红色,戚昕是蓝色,身形挺拔。

    侯羡慕的看了一眼身穿军服的两人。

    当初汉军入岭南的时候,他也有机会从军,不过最后还是当了文官,现在看看着实是有些后悔的。

    “两位将军,各部都怎么样了?”傅起身见礼,沉声说道,“可曾安排妥当?”

    这一次傅南下,并不只是作为御史,更是作为南征的监军。

    “陆军各部总计五万已经整顿完毕,另外李将军和杜将军处兵马各五万也已经整顿完毕,只待进攻。”罗毅急忙说道。

    “海军青龙大舰五艘,快船二十六艘,征用运输兵员用民船二百五十艘,已经全部准备妥当,可一次投送兵员至少五千人。”戚昕也郑重回答。

    汉军这一次动用了十五万大军,是大汉开国之后除了汉军北上之外采取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并且也是海军和陆军进行整编、改制之后第一次采取联合行动。

    因此整个军方上下以及整个朝廷,对于这一场战争都是全神贯注,也是期待已久。

    林邑,不算什么强劲的对手,不过是一群只能在山林之中四处乱窜的猴子罢了,大汉这一次对林邑动兵,除了要保护大汉岭南地区的安全以及确保大汉南洋商贸运输线的安全之外,主要还是论证跨海进攻和海军、陆军联合进攻的可能性。

    毕竟按照太尉府的计划,汉军在未来的北上作战时,将会采取海陆并进的方式,在北方沿海,太尉府已经挑选出了众多的合适登陆地点,到时候海军会运送陆军在漫长的北方沿海随机登陆,从而起到和陆师相互配合、共同夹击的作用。

第一五一二章 登陆地点

    单纯凭借陆军,汉军注定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完成对北周防线的突破,尤其是对洛阳防线和淮北防线的突破。

    如果可以从淮北防线的背后进行突破的话,自然也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汉军可能付出的伤亡。而洛阳防线虽然位于中原,但是如果汉军选择山东半岛或者渤海地区进行进攻,那么完全可以从邺城的后方发动对邺城的进攻,这样从整个大战略上也等于绕过了洛阳防线,避免汉军和北周军队沿着潼关、洛阳城、虎牢关等等雄关要塞连番血战。

    这场角逐天下的战争进行到如今的程度,双方都在憋着一口气,但是李荩忱也知道,无论是自己这边还是宇文宪那边,还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减少伤亡。

    三百年乱世,已经快让这个时代人们的忍受能力达到极点。

    因此如果战争再继续进行下去,甚至再持久的进行下去的话,注定将会有更多的伤亡,一旦民间无法承受这样的持续战争的代价以及大量伤亡的代价,那么自然就会爆发动乱。历史上的隋朝虽然已经完成了大一统,但是因为还在持续的对外发动战争、对内劳民伤财,所以最终还是被推翻。

    李荩忱虽然已经在竭尽全力修缮内政,但是有一些问题和矛盾,只要战争存在并且继续,那么就注定会存在并且无法解决的。

    因此快速结束战争,是治标治本的最好手段。

    正是因为知道后世诸如仁川登陆这样的典型战例,所以李荩忱并不认为这种在后方登陆、然后进行突破的方法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也需要海军和陆军配合实验一下进行论证,否则李荩忱也没有胆量把整个国运都压在这上面。

    傅沉声说道:“某身在岭南,对于林邑并非没有了解。这一次虽然我们是大军压境,但是对于敌人绝对不可轻敌。林邑人并不可怕,他们身材矮小、几乎没有多少能够和我们正面抗衡的能力,但是问题恰恰就在这里,他们很有可能不会选择和我们正面斗争,这在之前的数百年南方的战斗中都已经得到了证实。这些林邑人不成整体,还是和部落相差无几,这也就意味着在我们防守的时候,敌人会拧成一股绳,但是在我们进攻的时候,敌人又会散成一盘沙,就是因为有这些猴子在,所以从先汉到现在,中原王朝很难在这里建立起来完善稳固的统治。”

    罗毅和戚昕都微微颔首,罗毅紧接着说道:“某在漓水驻扎年余,对此也颇有体会,这一次陛下给我们的命令就是要彻底解决林邑人的祸患,既然如此,不管林邑人到底是人还是猴子,我们只需要用最简单的方法,自然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傅和侯下意识的对视一眼。

    果不其然。

    军方这些家伙就是来杀人立功的。

    杀人,是最原始的也是最有效率的、最公正的获得功勋的方式。

    汉军北上,杀人立功的机会并不多,毕竟北方还是以汉人为主,尤其是上一次汉军北伐入关中,北周军队经常出现大片大片集中投降的现象,这自然就导致汉军几乎没有多少靠首级立功的可能。

    虽然现在汉军计算功劳的方式已经不再只是依靠人头首级的数量,但是首级数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实打实的、谁都抢不走的功劳,不管是之后提升还是衣锦还乡,说起来自己的功劳是杀人立下的,那腰杆都觉得挺直;说自己的功劳是运送粮草得来的,那面子上当然是挂不住的。

    所以陆军这一次磨刀霍霍,就是要砍林邑人的脑袋。

    更不要说已经憋了太久的海军。

    因此要他们杀人,他们可不在乎,甚至还鼓掌欢迎。

    作为文官,尤其是吃斋信佛的文官,傅当然是不想看到人头滚滚的场景的,不过这样的场景只是局限在对自己人、对华夏汉人身上。华夏的道德伦理从来都只对自己人,周围的那些蛮夷,本来就没有必要和他们讲什么圣人之德,他们愿意归于王化,中原王朝愿意接受,但是如果他们想要谋反作乱,那就杀干净。

    就算是傅,想到之后林邑人被杀得血流成河的景象,也只是摇头叹息一声罢了,并没有什么值得他怜悯的。

    罗毅径直走到舆图前,在今年年初,白袍就已经开始绘制南方的舆图,林邑地区的舆图已经呈现出基本的轮廓,再加上常年来往南洋的大汉商贾作为向导,道路的问题也算不得什么。

    “这里,象林,就是林邑人的主要聚集地,象林濒临海边,也是来往南洋的海上重要码头,因此非常适合船只直接登陆。”罗毅伸手敲了敲舆图上被着重标出来的点。

    象林,后世的岘港,也是曾经大汉的日南郡象林县,是日南郡最南端的一个县,也是先汉疆域、乃至于华夏疆域曾经抵达过的最南端。

    汉代末年乱世开始之后,华夏的力量后退,日南郡消失,象林也自然沦落胡尘里,成为林邑人的主要聚集地,依托曾经汉代修筑的城池,象林城甚至继续发挥着南洋上贸易港口的作用。因为象林在汉代属于县邑之中的邑,所以被称为象林邑,而甚至林邑人的名字,都来自于对于“象林邑”的简称。

    因此拿下象林,不但等于拦腰截断林邑人的势力范围,而且还等于拿下了林邑人的经济命脉。

    放眼整个林邑的海岸线,也就只有象林和北侧的卢容(今越南顺化)比较适合于登陆,继续向北的话,有一座横山横亘在大汉的九真郡和林邑国之间,当然了经过连年的侵蚀,九真郡以及更北侧的交趾郡,都有很大一部分落入林邑的掌控之中,不过如果从这边登陆的话,很难起到直接打击林邑人后方核心地区的目的。

    卢容是一座小港口,无论是重要性还是地理位置,自然都比不上即使是两千年后也依然是深水良港的象林。

    海军和陆军在登陆地点的选择上达成一致也在情理之中。

    傅点了点头:“登陆林邑的确是最合适的,但是海军、陆军劳师远征,能不能胜任?”

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

    劳师远征,这是现在摆在汉军面前最大的一个问题。

    毕竟在这之前,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军队,都还没有进行过跨海远征的行动。汉代征服辽东的时候是用军队在陆地上推过去的,而东吴后来虽然曾经派遣大船队探索东海和南洋,但是那一支船队的主要目的也只是探索航路,并不是进攻和作战。

    运送数千甚至上万将士跨海进攻,在这个时代来看的确是天马行空的战术,任何人都不会想到敌人的进攻会来自海上。

    哪怕是林邑人,恐怕也很难,因为这其中的确有太多的难题没有办法解决。

    对于汉军来说,这一次不仅仅是挑战,甚至还是冒险。毕竟一旦船队出了什么问题,那么很有可能导致数千兵马全军覆没,朝廷几年来打造海军的心血付之一炬。

    作为监军,傅有资格也有义务监察确定军中策略的可行性,因此他必须要确定这样的战术到底有多少风险。

    “在今年夏天海上风浪大的时候,海军就已经利用快船和青龙大舰分别完成了横跨南洋、抵达林邑南部海域的行动。”对此,戚昕倒是信心十足,“所以跨海远征,海军有信心,只是针对到时候的海况,海军会对上船的人数严格控制,如果海上风浪大,海军将会携带不超过五千人,而如果海上风浪小,携带人数应该能超过八千人,乃至于万人。”

    罗毅也正色说道:“此次南征,陆师多选用南方子弟,水性好的也不在少数,而且大多数都已经上过船进行训练,之前从福州向南调动军队就是采用海运,便是让将士们提前适应和熟悉。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我们还是打算在这两天进行演练,暂定于朱崖。”

    朱崖,并不是一个令人陌生的地点,此处又称为琼崖,也就是后世的海南岛,对于每个来过岭南的人,或多或少的都听说过这座悬浮在海外的大岛,甚至来往的船只也往往会选择这里作为避风港。

    不过自从汉代以到今日,朝廷,无论是曾经的大一统朝廷还是后来的南北朝偏安朝廷,都没有建立过对朱崖的完全统治,这里一直都游离于华夏文明之外。

    一来是因为朱崖这里的确没有什么已知的、足以吸引人们的地方,反而一座孤零零的岛屿,又远在天南,天气炎热,自然就不会吸引人们;二来江南朝廷的注意力一般都在北方或者在内斗上,自然不会关注这个远在天边的岛屿。

    相比之下,至少朱崖这里还有南北来往的船只,总比另外一个方向上的流求来得好,自从当初东吴的船队发现了流求之后,那一座岛屿仿佛再一次被遗忘在了大洋上。

    不过这些岛屿被遗忘的日子已经逐渐结束,极速扩张的大汉海军成为了占领并且控制这些岛屿的急先锋。在这个航海技术还远远没有那么发达的时代,海上的岛屿不仅仅是补充资源的地方,更是可以躲避狂风大浪以及辨认方向和方位的好地方,因此海军联合工部,早早地就已经开始对这些岛屿的勘察。

    至于这背后有多少李荩忱的意思,那就不得而知了。

    毕竟李荩忱很清楚“自古以来”的重要性,他当然不介意让海军带上石碑之类的,每个能露出海面的地方都立上一块。

    海军最中意的港口自然就有朱崖,朱崖这里的确有不少良港,再加上工部在朱崖发现了大量能够替代南海的玳瑁来制作镜片的水晶,更是让这个地方变得更加重要起来。

    现在工部已经开始研究诸如千里眼这样的观测仪器,这些观测仪器并不只是为了能够在打仗的时候用,无论是地质勘测还是航海测量,都需要这些精密的仪器,普通的钢铁和木头显然无法胜任,可是李荩忱也不知道怎么烧出来的玻璃,尤其是透明的玻璃,因此他也很难起到指挥的作用。

    大汉工坊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烧出来了琉璃,但是充满气泡和杂色的琉璃终究不是玻璃,自然也就不能用于制作玻璃仪器,为了不让其余的技术等待玻璃技术的成熟,工部只能选择昂贵的玳瑁等替代品,现在有了水晶的出现,工部自然算是找到了一个相对方便简单一点儿的替代品,不过想要开采水晶以及最终把水晶用于器械生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了,本着不试一试怎么知道的态度,工部肯定不会轻易放弃。

    并且除了水晶之外,这座岛上也并非一无所有。

    随着海军的入驻,工部随之派遣勘探队,而朝廷的官员委派也紧跟在后面。不过现在这里的民众数量很少,当地的土著也就是后世的黎族人也已经存在于深山之中,现在还没有主动倾向于和这些“陌生人”进行接触。

    为了能够尽快掌控这座岛,李荩忱自然开始向这座岛上流放犯人,不管怎么说,后世英国人用的这个办法是个不错的选择,之前各个世家的旁系子弟族人,基本上都被流放到了朱崖。

    现在岭南也不是真正的荒蛮之地,在大汉政府的带领下,沿海一带的贸易港口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不说,内陆的蛮夷部落也开始走出大山、开垦田地,有大汉先进的农耕技术作为保障,可以帮助他们尽快的脱离现在甚至需要刀耕火种的局面。

    因此朱崖甚至之后被征服的林邑,才是李荩忱真正可以用来流放犯人的地方。

    有军队和犯人,朱崖也很快热闹起来,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犯人的身份敏感性以及军队的保密性需要,朱崖还处于半封闭的状态,选择此处作为抢滩登陆的演练所在,自然是最合适不过。

    “也好,给你们五天的时间再磨合磨合,”傅沉声说道,“按照陛下的旨意,这场战争必须要在冬天打响,争取在明年夏天之前结束,否则天气更加炎热之后,对将士们的士气将会是沉重的打击。注意,陛下所谓的结束,是整个林邑的国土上将不会再有任何的抵抗!”

    罗毅和戚昕同时拱手,此时的傅作为监军也是在代表李荩忱的意志。

第一五一四章 李询聚将

    当番禺郡这里因为军队的云集而气氛逐渐紧张的时候,西侧的郁林郡,同样也被黑压压的军营所包围。

    虽然军事行动讲究的是保密性,但是这一次大汉调动十五万大军,怎么都不可能真的保密的,林邑人一向往来快捷,最擅长探查消息,肯定能够探听到什么风声的。

    郁林郡是中路汉军聚集的地方,也是此次大战的主帅李询的中军大帐所在。罗毅和杜齐作为左右两军的统帅,还是要最终服从于李询的命令的。

    看着正在操练的军队,李询深深吸了一口气。

    对于他来说,从当初的汉中战败被俘到今天的挂帅南征,人生当真好似大梦一场,当时的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今天。

    开疆拓土、讨伐蛮夷,这是任何一个将军都想要的功名,只要能够拿下这样的功名,就算是马革裹尸还又算得了什么?说不定在后世的史书上还能留下和伏波将军并肩的荣耀!

    秦代入岭南的赵佗、汉代入岭南的路博德,哪一个不是名留青史的名将?而现在大汉将第一次把华夏的版图继续向南拓展,这和当初赵佗等人的功劳岂不也是一样?

    人到了李询这个年纪,所想的已经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如何才能名传千古。

    很显然,李荩忱的安排完全满足了他这个需求,甚至算得上是正中下怀。

    因此李询当真称得上是斗志昂扬。

    “启禀将军,水师船只已经转运最后一批粮食到了,下一批粮食最早也应该是在半个月之后。”负责粮草的后勤将领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说道。

    这岭南虽然是冬天,但是和其余地方的春天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忙活一阵子,该出汗的还是得出汗。

    “已经足够了,”李询果断的说道,“击鼓聚将!”

    就像罗毅他们在努力和海军相互配合,李询这几天也在等待粮食的到来,通过灵渠转运粮食虽然是一条捷径,但是再怎么便捷,也终究需要时间的,大军云集,又是南下远征,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不行。

    此次汉军不讲究什么出其不意当然除了从海上走的那一路兵马之外,讲究的就是粮草充足、谋定而后动,一切都要稳扎稳打,最终完成对整个林邑的占领。

    进兵太快、只占领核心城镇,这是之前中原王朝对外征战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的问题。

    之前汉代征服南方的时候,虽然设立了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一直把疆土扩展到今天的林邑国,但是这些郡府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主要就是因为汉朝的统治实际上只是局限在一座座城镇当中,而广大的荒蛮之地中还是本地土著的地盘,朝廷的政令不出城墙,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对这个地方建立起来完善的统治,随着后来道路交通都已经被阻断,朝廷对这个地方的统治自然也就宣告结束。

    不过这也是历朝历代想要解决却也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毕竟路途越远,就意味着粮食供给的道路也会越来越长,而朝廷征服这些地方,只是占领港口和城镇,却没有办法占领周围的广大山林土地,自然也就导致长期需要中原地区供给粮食,因此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主动放弃这些荒蛮之地,往往是无奈却也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等到乱世来临,这些边缘的地方更是很容易变成朝廷的沉重负担。

    因此华夏对周围这些荒蛮之地的占领,往往都短期的,大军撤退之后,根本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如果不是因为有灵渠以及穿越五岭的几条重要道路在,甚至华夏都很难建立起来对岭南的完善统治。

    工部已经开始谋求修建诸如秦代的直道那样的道路,从而让中原和大汉的各处更加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但是这毕竟还只在探勘和考察之中,因此大汉现在想要征服南方,自然就需要从其余的角度来多做一些工作。

    这个难题自然而然就丢给了作为主帅的李询。

    按照李询的设想,大军横扫过去的首要目的并不是占领整个林邑,而是尽可能的将林邑人从山林之中驱赶出来,控制这些蛮夷的人而不是他们的土地,才是这一次汉军南下的最重要目的,而粮食至少在短期内还是最重要的保证,因此没有足够的粮食,李询并不敢贸然进兵。

    “我们此次南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起大汉在日南绝对的统治!”李询走入中军大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此。

    每一名将领都挺胸抬头。

    日南,那是一个遥远的、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名字,遥远到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忘记或者根本不知道。

    而现在他们的目标,就是让这片曾经的汉土重新回归大汉的怀抱。

    “此次我军从郁林郡出发,一路向南穿插,根据斥候消息,林邑人的游兵已经出现在交趾郡到宋平郡一线,我们需要越过谅山直插交趾。”李询的手指在舆图上重重一敲,“之后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向南穿插,直接进攻九真郡,越过横山之后和从海上出发的左翼会师象林!而杜巡抚率领的右翼军将会从南中出发,从西北向东南进攻,和我们会师交趾,但是右翼军届时并不会参与向南进攻横山的战斗,而是会折而向西掩护我们的侧翼,因此这一战的主要就在越过交趾之后到象林的进攻,这个过程将完全由我们来完成!”

    顿了一下,李询的目光在所有的将领们身上扫过:“此战,陛下的要求诸位应该都清楚,而某的要求和陛下一致,稳扎稳打,确保我们踩过的每一寸土地,之后只能属于大汉!哪怕是让那些蛮夷的血全部都流干净,那片土地也不能再被任何人染指!”

    “诺!”将领们同时应命。

    李询点了点头,士气可用。

    “新列装的火枪务必要尽快熟悉,另外其余新到的器械也抓紧练习,我们这一次南下也是对这些新式火器的一个认识和熟悉的过程,”李询紧接着说道。

    新换装的火枪数量虽然还没有那么多,但是已经不再是原来那样军中只有寥寥可数百余人有火枪的样子了。

第一五一五章 从蛮夷到汉人

    大汉正在全面列装这种已经体现出来威力的新式火器。

    并且也只有大批量生产列装,才能让一种武器存在的缺点彻底暴露出来,小规模的试验性质列装并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火枪大规模列装之后,关于枪刺以及装填等等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优化,但是现在大批量生产并且列装的火枪还没有真正参与过一场战争,借用这一次大汉南征,工部也想要对火枪以及其余的器械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改善,因此工部对这一场战争也是期待已久。

    这些搞研究的疯子,在李询看来,当得知要发动战争的时候,甚至要比军人们还要激动。

    而疯子,从来都不少,除了工部的这些之外,还有太医院的那些。

    孙思邈,这是李询印象最深刻的名字,而和孙思邈一样的人,军中还有七八个,他们的徒弟更是有五六十个。对于所有的军中将士来说,这些人不啻于活菩萨,自从他们来到军中,军中再也不用为一些小病小痛而苦恼。

    但是对于那些被抓捕的林邑人密探或者游兵来说,这些名字和噩梦没有什么区别,当然他们的梦一旦开始,就再也结束不了了。

    李询记得很清楚,有一次他眼睁睁的看着一个林邑人的密探被五花大绑着进去,而出来的时候,人都已经很难拼成完整的了,目睹这一幕的一些老卒,都有好几顿饭吃不下去,毕竟那些乱七八糟的内脏拖了一地,就算是久经沙场的老卒也忍受不了。

    而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虽然很清楚孙思邈他们在干什么,也知道他们是为了以后在战场上能够救死扶伤,李询也只能下意识的和他们保持距离,不过还好大多数并不知道这件事的将士们,依旧把他们当做神仙供奉着,有他们在,军中对于征战南方的底气都足了很多。

    毕竟南方最令人害怕的就是瘴气以及那些林邑人们不知道怎么制作的毒箭、毒镖,这些东西或许还不至于让人死亡,但是一旦中了毒,缺胳膊少腿却是很正常的,而孙思邈他们曾经努力挽救过一个中毒的将士,通过切掉病变的地方保住了他的手臂,让将士们对孙思邈等人更是多了几分信心。

    中军帐中,孙思邈代表这些随军的医生们也在,他们头上可都是顶着太医的名头,在官衔上并不比军中的偏将低,因此自然也有资格位列此处。

    看着众将领昂然离开,李询下意识的看向慢吞吞的同样转身的孙思邈。

    孙思邈笑得很开心。

    李询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他下意识的觉得,林邑人可能真的要倒霉了。

    林邑人要倒霉了,有相同想法的并不仅仅是李询,杜齐此时叉腰站在一处山坡上,尽力向南看去,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在他的脚下,一望无垠的原野上,人们正在努力的耕耘。南中气候怡人,四季如春,即使是冬天也没有和春天存在明显的区别,所以在这里自然也就不存在冬天农闲的说法。

    自从大汉入南中之后,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

    官府出面组织耕种,原本居住在山中的蛮夷部落纷纷下山,他们每个人从官府那里领取自己的土地,而同时也领取自己的身份牌证,官府借助这次机会完成了对蛮夷部落的人数清点,同时蛮夷部落们也终于能够借助华夏先进的耕作技术,让原本的刀耕火种成为历史,也再也不用为饿肚子犯愁。

    至于各个部落的酋长,朝廷自然也给他们委派了里长、亭长的官职,相当于后世的村长和乡长,通过他们来管理自己手下的百姓,对于这些酋长们来说,或许丧失了原本占山为王的权力,但是生活的变得更加富足,是他们更愿意接受的。

    如果不是没得选择,谁愿意每天在山上风餐露宿,靠山林的产出饥一顿饱一顿?

    而随着南中基层政权的稳定,大汉接下来的政策自然就可以稳步推行,商部、工部和学院作为现在大汉征服一个地方冲在最前面的力量,在南中自然也是如此。商部的贸易网络很快就向这边蔓延,并且逐渐把整个南中纳入大汉的贸易网络之中,来自于天南海北的货物很快就吸引了南中人的注意力,而通过和来自其余地方的商人进行贸易也能够为他们创造额外的财富。

    工部自然不用说,一座座工坊的设立,让南中各个部落的人们在除了耕作之外又有了新的选择。之前大汉的工坊还因为缺少丁壮而不得不利用战俘,但是现在工坊越来越多,流水化的生产意味着学徒不需要太长时间的培养就能够上岗工作,而且工坊的高利润也意味着工人能够得到高报酬。

    至于学院,说实话朝廷在背后的推动远远比不上前两个,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忽略华夏的学者们想要教化蛮夷的决心和勇气。

    早在当初大汉才立国的时候,成都书院就已经开始筹划南下,后来各地书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开始联合起来对南中地区进行援建,不断的派遣人手前往南中,建立一座座的学堂。

    这些学堂的主要目的就是教授南中百姓们最基本的一些汉语知识以及文化学说,和华夏中原地区的书院自然是没办法比的,但是这将会培养南中百姓对于华夏汉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当这一代的南中孩子以及下一代的南中人长期处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他们自然也就会逐渐忘记自己的出身,并且融入到华夏这个大家庭之中。

    从蛮夷到汉人,这并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书院的努力自然也被朝廷看在眼里,朝廷开始出面推动到对南中的援建,尤其是对口援建,江南、荆州和巴蜀各地的社会各界纷纷登场,支援南中。

    在南中的工作经历不但能够让他们获得官府的奖励,还能够极大的增强他们之后回到家乡高就的可能。本地的官府和商号也都倾向于任用这种有丰富外出工作经验的人。

    在这个大建设、大融合和大发展的波澜壮阔的时代,人才显得非常重要。

第一五一六章 为了大汉

    各地官府之间以及社会各界之间的交流往来越来越多,因此有过出远门经验的人自然也就更容易得到赏识和任用,更何况南中乃是公认的荒芜之地,能够在这种地方工作过,说明此人也必然吃苦耐劳。

    而且随着大汉的富强,人们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越来越高,这种投身于荒芜落后地方建设的行为,不管在什么时代都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在这个时代,这种尊重只会更加强烈。

    因此来南中的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多,让南中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

    任何一个初来乍到的人,看着南中这些庞大的城池、热闹的集市还有星罗棋布的工坊和商号乃至于学院,恐怕真的以为自己来到了中原或者江南。

    相同的场景其实不仅仅出现在南中,还出现在巴蜀、出现在西北,出现在每一个曾经寂寥无人烟的地方。这个时代的华夏人、准确说是大汉人,正焕发出来昂扬的斗志,向前开拓进取。

    这个经历了三百年战乱和分裂的民族,分外珍惜现在越来越近的和平,也愈发的想要将这三百年的困顿都发泄出来,所以他们努力工作、努力拼搏。

    华夏民族是世界上公认的吃苦耐劳的民族,当他们发现通过自己的双手可以获得财富,那么他们绝对不会偷懒耍滑。

    现在的大汉,有军队在外部保护,有朝廷和律法在内部作为依靠,吃苦耐劳就能够换来足够的财富,因此每一个汉人都愿意拼命进取。

    汉人的勤奋自然也带动其余蛮夷部落的人们更加拼命工作,毕竟他们也不想让汉人逐渐替代他们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主人。

    因此即使是在这些大汉的边陲地区,也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

    “杜兄,”看到杜齐站在这里,正带着一群小子在山下采摘什么的一名年轻人大笑着招了招手,“别来无恙!”

    杜齐急忙上前一拱手:“梅兄,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你了。”

    眉州梅修,是眉州梅氏这一代颇有才华的一个,当初杜齐在巴蜀的时候就和梅修有来往,两人相谈甚欢。梅修在当时也没有恪守汉夷之别,和杜齐引为知己,后来李荩忱入巴蜀,眉州梅氏虽然不算什么豪门望族,但是也跟在峡江唐氏等等后面投靠了李荩忱,眉州梅氏在治学上颇有造诣,所以当初成都书院成立的时候,眉州梅氏就有不少人前往成都书院教书,为大汉文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现在大汉开始建设南中,梅修这个新一代之中的佼佼者也是身先士卒,入南中担任起来组建南中书院的重任,不用说也知道,梅修周围的这些小子们都是新入学的南中学生。

    这些学生都身穿汉服,扎着头髻,完全就已经是汉人模样,但是他们的腰间都别着一把砍刀,这应该是汉地子弟唯一的不同了

    当看到杜齐以及杜齐左右那些浑身甲胄的亲卫的时候,这些南中学生都下意识的握住了自己的刀柄,似乎这些人要是真的敢于把自己的老师怎么样的话,那他们就冲上去直接拼命。

    “大家快去寻找老师说过的草药吧,”梅修挥了挥手,“老师遇到了一位好友,和他聊聊天!”

    学生们这才放心的四散开来,而梅修无奈的说道:“这帮小家伙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一个比一个凶狠,不过念在他们都是出于一片好心,杜兄可不要见怪。”

    “这些都是我大汉未来的栋梁,如何会见怪?”杜齐忍不住哈哈大笑,“倒是你,不好好的教书,怎么带着这帮孩子跑了出来了,山野之间可不安全。”

    梅修摇了摇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陛下以此教导我等,我等自然更要如此教导学生。某最近统计了一下南中的草药类型,发现南中这边的草药和北方以及巴蜀之中的都有所不同,所以专门想要采集一部分带回去研究,要说这对山林的研究了解,某这个做老师的恐怕还比不上这些学生啊。”

    杜齐微微颔首,这句话还真的没有说错,而且看那些孩子们的样子,似乎也不用为梅修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担心。

    “知识在课本上,也在田野间,某侥幸能够执南中书院之牛耳,自然要对得起陛下的托付,”梅修笑吟吟的说道,“只是不知道杜兄身为一军之主,怎么会在这里?”

    杜齐没有作声,而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梅修怔了一下,快步走上杜齐所在的山头。

    山的另外一边,谷地中,赤色旗帜迎风飞舞。口号声即使是站在山头上也能够隐隐约约听到,一队队大军正在快速的向前通行,甚至队列之中还有诸如床子弩、投石机这样的庞然大物。而在队列的最前面,扛着火枪的火枪手们身穿红衣,排成整齐的队列,像是红缨枪头,引领着这支滚滚向前的队伍。

    梅修看着眼前这一幕,已经楞然。

    良久之后,他方才低声说道:“这是要打仗了?”

    “你还没有回到城中吧?陛下讨伐林邑的圣旨应该已经张贴在城墙上了才对。”杜齐微笑着说道,“奉陛下旨意,南中汉军作为此次南征之右翼,即日启程南下。”

    梅修沉默,看着军队之中那些衣着不同的人们。

    要真的说混乱,南中这边的军队应该是大汉的作战序列之中编制、衣装等等最为混乱的队伍,这也不怪大汉的太尉府抠门,而是因为很多蛮夷部落都喜欢保留自己的武器和衣甲,对于他们来说,自己亲手制作的刀斧还有厚厚的兽皮显然更容易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对此太尉府还是选择保持尊重,毕竟想要直接给这些蛮夷部落的人统一衣甲的话,有可能适得其反,倒不如先让他们成为汉军的一员,开始接受汉军的制度和训练方式,最终在所有方面完全融入汉军之中,成为大汉的一部分。

    “某要走了。”杜齐微笑着说道。

    梅修反应过来,沉声说道:“此去凶险多么?”

    “不知道。”杜齐转身,“但是大汉的将士,为大汉牺牲是一种荣耀。”

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

    象林,曾经的大汉象林邑,现在的林邑国都城。

    虽然美名其曰是都城,但是这座城实际上依旧维持着当年县邑的大小,只不过城外的港口明显有所扩张。

    江南独立于北方中原这么多年,和南方、尤其是南洋之外的世界的贸易愈发增多,因此作为重要停靠港口和避风港的象林,自然也就发展的越来越快。

    只不过林邑人显然对于城池的认识还停留在最基本的部落居住地上面,因此城池的高低大小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够住人就可以,因此自然而然导致城外城内,大大小小的屋舍无序的增长,街道上一旦下雨便是泥泞遍地、污水横流。

    “这真不是人住的地方。”伸手推开码头外面一座高脚屋,一名中年汉子解开了身上的蓑衣和斗笠,在门口甩了甩。

    门外风雨交加,街道上几乎没有什么人影,显然谁都不愿意在这大雨滂沱的时候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路上。

    因为一旦下雨,这边本来就是天然形成、甚至都没有夯土的道路,自然就变成了大大小小的“陷阱”和沼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码头附近的屋舍全部都是这样的高脚屋,从而保证居住的人们不会直接住在水里。

    “大汉之后占领林邑,肯定要对这里重新规划建设的,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大汉能够占领他。”屋子里的另一名汉子微笑着说道,“城里的情况如何?”

    “林邑人显然也有所察觉,这些天正在拼命的调集兵马。”之前进门的汉子沉声说道,“根据某的观察,城中这几天守军至少增加了七八百人,港口这边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林邑人的那几条小船出动的越来越频繁了。”

    “他们的水师聊胜于无,倒是不用考虑,最大的威胁还是城中的守军,这几乎是林邑人唯一的可战之兵了,剩下的应该也都集中在北方横山、谅山两处,依托险要节节抵抗。”屋里的汉子点了点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接应海军抢占码头。”

    “最近天气不好,海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咱们这边的船只也不过就是一些渔船,根本不敢出海。”

    “这个你放心,海军之前就已经演练过在这样的风雨之中如何抢占码头,就算是再下两天应该也不至于让他们步履维艰,问题就在于到时候我们能不能快速引领着海军直接从港口冲到城中,另外港口那边的人你们动员的怎么样了?”

    “至少有七八百人愿意跟随我们,林邑人这些年来的高税收和拉壮丁显然已经引起了公愤,更何况大汉财富众多,林邑人采取的和大汉的对立策略,让这些普通百姓们也都心存不满,毕竟挡住了大家的财路。”

    “这倒是,不得不说海军还是很配合我们白袍的行动的。这些天有赖于他们派出船只封锁南洋海面、核查船只,导致商船和渔船来往受阻,否则不会有这么多人对林邑如此不满。”

    “那我们什么时候准备行动?”

    “算日子应该就在明天了,明天早上就算是下雨,某也亲自出海一趟,说什么也要联系上海军!”屋子里的汉子霍然起身。

    两人对视一眼。

    “那明天某继续进城,摸排清楚城中的兵力布置。”

    “好,多加保重!”

    “多加保重!”

    两人相对拱手行礼,远来的那汉子又重新披上蓑衣和斗笠,打开门冲入风雨中。

    他的同伴站在门口目送他的身影离去,长长吸了一口气。

    大汉立国之后,白袍的网越来越大,网格也越来越密。

    即使是林邑国这样的地方,正在活动的白袍人手也已经达到了几十人,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被收买的内线以及外围人员,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只是知道一小部分,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东家是谁、不知道自己最终服务于谁。

    虽然林邑人对于情报搜集之类的根本就没有概念,他们获得情报的唯一手段还是排出大量密探沿着大汉和林邑的边界来往穿梭,只求能够在大汉军队出动的时候能够察觉到一些风吹草动,却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大汉的手中。

    但是白袍依然遵循着一切都要谨慎小心的工作态度,在保密工作上一切从严,所以真正了解整个白袍动向的,也就只有刚才这两个汉子了。

    就是通过一环接一环的紧密算计,白袍将整个象林牢牢地掌控在手中,甚至都已经为完成了对码头上劳役、工人和渔夫等等的劝导,并且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小组。

    这些小组中的人们追求并不尽相同,有的人是因为不满于林邑统治者的压迫,有的人是想要谋求更加赚钱的出路以养活自己的一家老小,还有的人单纯是因为和林邑王室有仇怨,当他们聚集在一起,白袍就会出面主持一次次的小组会议,会议上的人们畅所欲言,互相倾述自己对林邑人的不满,同时一起学习了解大汉开始推行的一个个新政策,最终确定大家反抗林邑人、一起为成为大汉的一部分而努力的目标。

    这些地下工作,在李荩忱的指导下,白袍已经轻车熟路。

    而且这些方式也的确对人们有足够的聚集和号召能力,很快多半个林邑码头上的人都被组织起来,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屏息等待着最后的雷霆到来。

    当然了,之后大汉想要全面占领林邑,这些思想已经高于普通林邑人的先行者们,自然也是一个不小的助力。

    “为了大汉。”男子默默念了一声。

    万事俱备,但是随时都有可能因为走漏风声而被象林那边越来越多的敌人报复,此时的他们,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希望你们能快一些。”男子转而看向外面的苍茫风雨。

    “快一点,收帆,打舵!”风雨中,青龙大舰上戚昕的声音都快被轰鸣的雨声和海浪的声音所淹没。

    风雨,这是戚昕怎么都没有想到的阻碍,只能说天公不作美。

    不过好在无论是飞剪船还是青龙大舰,都承受住了海浪的考验。

第一五一八章 群众的力量

    船队的队形虽然已经越来越散乱,但是至少还都在拼尽全力一齐向前航行,没有任何一个掉队的。

    这应该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至于上吐下泻的陆军们,戚昕也顾不上了,至少现在也没有真的出人命,这帮家伙难受点儿就难受点儿吧。

    船队从朱崖的时候,天气就有些变化,出于一切都要求稳的态度想法,戚昕和罗毅最终还是决定只携带五千人,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否则**千人一起在拥挤的船舱中摇摇晃晃,光是呕吐物的味道就已经足够让人晕厥了。

    水手们在打舵,避开前面的大浪。

    其余的船只也有样学样。

    这一次出海,基本上都是有资格的老船长,这点儿风浪还真算不得什么挑战。

    “还有多久才能到?”罗毅伸手扶着栏杆,因为呕吐,他的脸都有些发白,甚至发绿。

    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来说,乘船本来就已经很容易让人脚下发虚了,更何况在这样摇摇晃晃的海面上。作为一名主将,罗毅不仅仅要克服自己晕船的痛苦,甚至还得在大多数的将士们面前尽可能维持自己的形象。

    “估计就在十二个时辰之内了,如果这一份海图没有什么问题!”伸手拉着绳索,戚昕大声说道,不过他眉头紧锁,显然这样的风浪让出身水师的他都心中惶然。

    毕竟这样的情况,一切都要听天由命。

    “难不成全都看这份海图,什么都不知道?”罗毅哭丧着脸。

    这是事实,但是他真的不想承认。

    把命运寄托在一张海图上,确实是很难让人放心,尤其是这几天的海况这么差,谁知道船只就一定是在沿着海图上标注出来的路线向前走呢?

    “昨天已经看到了舆图上标注上来的礁石,所以沿着这条路继续向西航行没错!”戚昕一手攥住绳索,整个人几乎都挂在了绳索上,风雨拍打着他的脸颊,让戚昕远远地看上去更像是一座雕塑,“你相不相信某?”

    罗毅反倒是没有了刚才的沮丧,骤然站起身,大声说道:“事已至此,除了相信你之外,还有什么别的选择?”

    戚昕怔了一下,旋即哈哈大笑。

    反胃的感觉再一次涌了上来,罗毅却在冲向栏杆之前先跟着戚昕一样大笑了几声。

    风雨里,他们的笑声分外响亮。

    什么没见过的大汉将士,哪里还怕这些?

    雨噼里啪啦的下着,敲打在茅草屋上,发出刷刷的声音,而水洼中雨水也是不断地荡漾起涟漪。

    屋子中已经有了积水,让人根本难以下脚,不过举着油灯的人们还是凑到了一张桌子边上,桌子上一片片水迹,而人们并不在乎,一个个目光炯炯,看着桌子上摆放的几块木牌。

    “午时,大汉海军会如约出现,在这一个时辰之前,我们就要有所行动,两百人从码头的北方发动进攻,务必要尽快控制码头上的所有船只,另外两百人从码头的南边发动进攻,码头上的林邑士卒虽然有两百人上下,但是这种天气下他们恐怕也很难保持警惕。”站在最中间的大汉沉声说道,手指拨动木牌,分别把他们推到了不同人的面前,显然有资格拿木牌的人也是带队的人。

    “两百人就想要进攻军队,是不是有些托大?”

    有人忍不住问道。

    在场的大家都是这一次码头上起义的核心人物,甚至其中还有不少已经是白袍的人,所以忠诚完全可以保证,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基于这一次起事的实际需求。

    “我们两百人的作用只是负责扰乱敌人,真正负责解决敌人的是大汉的海军。”大汉微笑着说道,“只要我们能够创造机会,那么海军必然就能趁虚而入。”

    “可是”

    “再加一百人,”大汉皱了皱眉,“但是务必要确保能够完全吸引敌人的注意。”

    “没问题!”这一次负责南边的人不再有问题。

    多了一百人,自然多了不少底气。

    “另外,记住我们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杀敌和报仇,谁想要杀人、想要报仇,以后有的是机会,只要合情合理,朝廷绝对不会阻拦。但是这一次如果谁违背了计划和命令,哪怕是没有约束好部下,那就不要怪某无情了。”大汉紧接着说道。

    “头儿,已经联系上海军的战船了。”一名瘦弱的年轻人快步走进来,他的声音并不算高,但是整个茅草屋中的人听到之后都精神一震,同时看过来。

    这一切的计划都是依托在海军能够成功抢滩登陆的身上,若是海军迟迟不见踪影,那么他们可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甚至还有可能引起林邑王室的警觉,百无一利。

    毕竟这些天林邑王室已经开始调动兵马,而象林作为林邑的都城,是整个林邑防线上的核心,哪怕是认为敌人不会从海上过来,林邑还是加强了码头上的防卫。大多数的平民百姓都是手无寸铁的,真的可以称之为揭竿而起,让他们来对付林邑王城精锐的卫兵,自然不啻于以卵击石。

    所以纵然是最擅长创造奇迹的白袍,也不敢把希望寄托在这个上面,只能希望自己能够为海军创造足够的机会。

    “海军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准时到达,的确出乎意料,不过他们都已经这么拼命,我们如何还能落后?”大汉霍然攥紧拳头,慨然说道,“一切按照计划,今天,就让林邑王室好好的看一看,我们这些平民群众的力量!”

    年轻人们轰然应诺,一个个推开门,冲入风雨之中。

    他们将会负责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组中的每一个人,而就在两个时辰之后的子时,码头上已经完全联合起来的人们,将会发动一场推翻林邑王室的暴动。

    外面的风雨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大汉是最后一个离开茅草屋的,他站在门口,伸手扶住门框,看着外面的风雨,他想要透过风雨看向远方更加广阔的海面。

    期待着从那里出现的艨艟巨舰。

    而在他的身后,一道又一道的身影已经站了起来。

    风雨中,他们挺直腰杆。

第一五一九章 到群众中去

    风雨,让人们心绪不宁,让人们看不清前路。

    而对于守在码头上的林邑士卒们来说,这场风雨更像是一场漫长的囚禁,他们奉命在这个重要的码头上巡逻和放哨,即使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那些应该在他们的刀尖下瑟瑟发抖的老百姓,都已经躲在了屋子里,哪怕是屋子漏水,也总算是有遮风避雨的地方。

    可是他们还要在这里迎着风雨活受罪,这让这些士卒们心中颇有些不满。

    这风雨天,没有船只靠岸,也没有人在码头上往来,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但要是忍受风雨,而且还一点儿可以盘剥的油水都没有,要不是上面下了死命令,谁愿意做这样的苦差事!

    虽然已经到了正午时分,但是天并没有任何要放晴的意思。

    对于南方的象林来说,这也不算什么奇怪的天气现象,大家早就已经习以为常。

    几名士卒懒洋洋的靠在房檐下,抱着自己的刀枪,百无聊赖的看着风雨中波浪起伏的海面。

    他们甚至连聊天都觉得无趣。

    “快要到吃饭的时候了,”其中一人吸了吸鼻子,似乎想要努力去闻到风中的饭香,不过很快他就失望的摇了摇头,“应该都快午时了才对,怎么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杀人啦!”此时一声尖叫刺破了风雨声的单调!

    几名士卒打了一个激灵,正想要看去,一张巨大的渔网从天而降,直接把他们罩入其中。

    “杀!”几名大汉也从屋顶上跳下来,手起刀落。

    林邑这边对刀剑的管制还是有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铁矿的缺少以及对冶铁技术的不重视,所以大多数的林邑人根本用不起铁打造的东西,哪怕是菜刀,更不要说刀剑了。

    能够手持这些刀剑,说明这些大汉都是有备而来,甚至背后还有别的力量支持在林邑的周围,想要和林邑为敌的力量,也就只有那么一个了。

    只不过不等这些士卒们想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刀剑就已经无情的刺穿了他们的胸膛。

    他们尽力的想要向风雨之中看去,因为在临死前的最后一刻,他们听到了更加密集的脚步声。

    甚至盖过了风雨声!

    码头上,一名名林邑士卒被成倍于自己的暴民所杀,而更多的身影冲过风雨,逐渐席卷整个象林码头。

    象林码头作为南洋最大的码头,在这里居住和生活的人不下两三千,这些身影就算是再多,也不过只有五六百人罢了,而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把整个码头唤醒。

    白袍当然有自己的一套组织和发动百姓的方法,本着宁缺毋滥的态度,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且追随组织行动的,都是思想过得去的,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将一场有组织、有纪律的暴动转变成以烧杀抢掠为主的大混乱。

    对于大汉来说,就算单纯的凭借军队,想要拿下象林也不是什么难事,之所以让白袍打头阵,主要还是因为朝廷也想要知道白袍的这种方式到底能够有组织的发动多少百姓,而不是没有白袍,海军和陆军就举步维艰。

    随着世家被时代所淘汰,走上台前的是更多的普通百姓。朝廷有很多和世家斗智斗勇的计谋,但是却缺少管理百姓的经验,借助白袍,朝廷可以考察一下应该如何组织和发动百姓。毕竟打仗需要发动百姓,平日里进行一些大工程也同样需要发动百姓。

    李荩忱在前世也的确没有学习到组织百姓的精髓所在,只能捂着脸说给前辈们丢人了。

    更何况每个时代的社会矛盾有所不同,朝廷亟待解决的问题自然也不一样,后世的经验固然重要并且有指导意义,李荩忱也不打算生搬硬套,每个时代只有相符合的政策才能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不管是超前还是落后都没有用。

    王莽,李荩忱记得后世总是说他是最有可能的穿越者,也的确王莽的一些政策和后世无比相似,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这些政策就算是再先进,社会实际生产力和社会温饱矛盾乃至于最基本的道德伦理问题也就是汉室正统的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那么这一切都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发动群众、动员群众,在满足群众利益的同时,让群众去主动的、顺带的满足国家的利益,这是李荩忱现在需要去学习和研究的,也是新一代的大汉士子们已经意识到了的。

    正是因为察觉到大汉的未来在更广阔的社会人群之中,所以李渊和李靖这些天资聪颖的年轻人们才不愿意拘束在课堂上,想要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看一看实际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是什么样的。

    到群众中去,才能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作为上位者,只有满足了群众的需求,群众才会反过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尤其是随着工坊的建设和商业的发展,普通老百姓愈发的意识到生活不仅仅只有面朝黄土背朝天,因此他们的需求更多,朝廷想要维持稳定,需要做的自然也就更多。

    现在白袍已经证明,只要通过完整的组织机构,即使是被公认为猴子的林邑人也能够妥善的组织起来。

    虽然风雨很大,但是这些林邑人并没有慌乱,在白袍的带领下有条不紊的将街坊邻居们都召集起来,一个接一个大声呼喊着,向大家宣告林邑王室的暴政就要在今天被推翻。

    “来了,来了!”一名眼尖的林邑人率先大吼道,伸手指向天边。

    风雨中,一艘艨艟巨舰跃出海平面。

    昏暗的天空下,赤色的旗帜迎风招展。

    更多的飞剪快船围绕在巨舰旁边,飞快的向前。

    而在这之后,其余的青龙大舰也都出现,在海面上排开,像是一道向前移动的高墙!

    汉军的舰队,如约而至!

    码头上的船只一只只如离弦之箭,引领着海军的船只靠岸。

    站在风雨里,十多名血统纯正的大汉白袍将士看着这些来自母国的军队,腰杆笔直,眼睛里也已经湿润。

    身在异国他乡这么长时间,甚至都需要隐姓埋名,一切都要提心吊胆,一切都需要谨慎,再谨慎!

第一五二零章 象林,风雨正急

    对于这些白袍汉子们来说,在林邑潜伏这么长时间,今天总算是熬出头了,也代表他们这么长时间来所有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

    船只靠岸,踏板放下,一抹红色骤然跃出视野。

    大汉红衣火枪兵在最前面,在整齐的号子中飞快的冲上堤岸,岸边的林邑人纷纷退让。

    “建立防线,占据制高点,快!”带队的仗主伸手按住自己的斗笠,手中握着横刀,大声吼道。

    后面大队的刀盾手和长矛手紧随其后,沿着码头展开。

    虽然在船上这些将士都吐的东倒西歪,但是下船之后、脚踏实地,他们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场战争,从现在才算开始!

    不过的确大家还是想要吐槽,一切都开始的太普通一点了吧?

    原本以为林邑人会组织起来声势浩大的抵抗,但是事实却是林邑人内部根本就是一盘散沙,那些想象之中负隅顽抗的林邑士卒没有出现,倒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不少。

    这还怎么打!

    不过有这样想法的还是少数人,戚昕和罗毅大步走下船,都松了一口气。

    抢滩登陆注定会是很惨烈的,白袍能够解决掉码头这边的敌人,的确算是解决了一个不小的问题。

    这一次陆军总共就只有五千人,加上海军也就是八千的样子,想要凭借这些兵力拿下象林之后还继续东征西讨,未免有些痴心妄想,所以能够减少一些损失、多保留一些兵马自然是好的。

    “白袍裴蕴,见过两位将军!”站在正中间的汉子声音洪亮,举臂平胸。

    戚昕和罗毅同时还礼。

    两人看着这个眼前瘦削高挑的汉子,心中慨然。尤其是戚昕,之前是见过裴蕴的。

    裴蕴是老一代南陈官场核心人物裴忌的儿子,当年也是建康府出了名的纨绔子弟,和徐陵的孙子徐德言关系不错,两人曾经一起出入诗会当中,诗词歌赋绝佳,在建康府也算风头一时无二。

    只不过后来天翻地覆,所有人的命运也都随之改变。

    徐德言去了巴蜀,后来一步步成为大汉的边陲重臣,而他昔日的同伴,则加入了白袍,负责岭南以南的白袍事务,可以说今日林邑白袍的一切都是裴蕴努力的结果。

    南方的风雨洗刷掉了裴蕴身上的公子哥气息,此时站在戚昕面前的,是一个干练有为的汉子,谁能想到就在短短几年前,他还是个身上甚至带着脂粉气的纨绔?

    只能说世事造化,总在人预料之外。

    这一次拿下象林的码头,为海军和陆军打开了象林的大门,白袍功不可没,已经完成生命蜕变的裴蕴,也功不可没。

    “裴兄!”从戚昕身后走出来的一名身披蓑衣的男子上来一把握住了他的手,“没有想到竟然在这里见到你!”

    “虞兄!”裴蕴也是惊呼出声,“你也从戎了?”

    “非也非也,某奉上命出任象林郡守,随军而来。”这中年汉子微笑着说道。

    “你竟然已经是郡守了,这几年应该有不小的政绩吧?”

    “去年淮西雪灾,余正在淮西县令任上,处置得当,陛下赞赏,因此这一次提升郡守。”中年汉子有些不好意思了,“更何况岭南之南,乃是荒蛮之地,算不得升迁。”

    这中年汉子是前陈太子中庶子虞荔的长子虞世基,也是顾野王的得意门生。

    虞世基生性恬静,喜怒不动于色。这一次李荩忱任命他为象林郡守,就是看中他上一次在淮西雪灾之中临危不乱、稳定人心的能力,希望能够用他稳住象林这边的混乱,而虞世基也不含糊,领了命令,一路追着海军船队南下,竟然硬生生的在番禺郡蹭到了船,免得再通过路上波折,同时更可以第一时间进入象林。

    当初在建康府的时候,虞世基和裴蕴并没有多少往来,只能算因为父辈的关系而有的点头之交,但是在这异国他乡,两人相遇,听到一口标志性的建康府官话,自然分外感慨。

    戚昕和罗毅已经带着兵马展开,白袍的其余人手带着他们直接向象林杀去,反倒是把一切都布置好了的裴蕴和作为文官被严格命令不准上战场的虞世基留在了码头上。

    “舍弟如何?”裴蕴好奇的问道,“和你们兄弟也有经年未见了。”

    “舍弟入了太尉府,追随杨长史。”虞世基说到自己的弟弟虞世南,还是颇为骄傲的。

    “你们兄弟两个倒是足够让顾公欣慰的。”裴蕴笑道。

    虞世南年纪更轻,不过二十来岁,就能够进入太尉府中枢,必然也是有过人之处能够得到杨素的认可,杨素此人眼光之毒辣,大家也都是清楚的,即使是远在岭南的裴蕴,也没少听说。

    “就不怕战事不顺,你这个文官白白受到牵连?”裴蕴话锋一转。

    虞世基怔了一下,摇了摇头:“某信得过你们白袍,更信得过大汉的将士,更何况大汉之官,是朝廷命官,也是有胆量为朝廷付出性命之官,某既然来了,就做好了死在这里的准备,如果某能活着,那么象林将永远是大汉的土地。”

    “好!”裴蕴抚掌,“有你这句话,某就放心了,否则经营了这么久的基业,可不忍心拱手让人。”

    两人相视大笑。

    良久之后,裴蕴想到了什么:“为什么陛下不以日南郡命名,反而采用了象林的名字?”

    “因为陛下说,这里不是天的尽头,更不是日之南。”虞世基摇了摇头说道。

    裴蕴倒吸一口凉气,下意识的向南看去:“真不知道南方的南方,还有什么。”

    “你这辈子就要一路向南了?”

    裴蕴眉毛一挑,笑眯眯的说道:“把大汉的龙旗插满整个南方,的确是某的目标。”

    而此时前方的风雨中,杀声响起,汉军发动了对象林的进攻。

    “突进!”罗毅果断的扬起手中的刀。

    这种天气,火枪自然派不上什么用场,但是大汉可远远没有到非火枪不可的地步。

    大队的汉军将士如潮水向前涌,红衣的汉军甲士为这灰墨色的苍茫天地渲染上一份色彩。

    是血的颜色。

    “投石机准备,放!”身穿蓝色衣衫的是海军派来支援的工兵,他们会负责操控投石机。

第一五二一章 林邑贵族的末日

    这些临时从战船上拆卸下来的投石机,虽然比不上大型的霹雳车,但是威力也足够了。

    巨大的石块撕裂雨幕,重重的砸在城墙上。

    年久失修的夯土城墙摇摇晃晃,随着雨水的冲刷和石头的撞击,城墙上的土都变成了泥水流淌下来,城墙越来越单薄。

    只不过不用汉军担心城墙能不能攀登的问题,因为象林城的城墙本来就有好多缺口,这些缺口只是用木架子简单的遮掩了一下,根本没有办法抵挡哪怕是轻装前进的汉军。

    要说战争的理论和艺术,华夏绝对位于世界之巅。

    对于城墙几乎没有多少认识的林邑王室,自然不想要修补城墙。

    “这大概比进攻中原的一个县城还要简单。”戚昕咂了咂嘴。

    早知道让海军也跟着凑个热闹了。

    海军将士并不是没有陆战的能力,这帮家伙抄起来刀拼杀,也不比陆军弱到哪里去。

    只不过戚昕不想抢了罗毅他们的风头,而且他也知道陆军在海上晃了这么久,着实是有些憋屈。

    陆军已经突破了城墙,算起来不过也就是小半个时辰,甚至就连尸体都没有留下几具。

    若是有火枪的帮助,可能根本就不会有伤亡。

    这种不对称的战斗,的确没有什么好打的,汉军很快进入了城中,直奔向王宫所在的地方。

    林邑军队崩溃的很快,大街小巷上都是四处逃窜的林邑士卒,而这一次汉军没有跟他们客气,一路掩杀,在仗主和幢将们的带领下冲入一间间屋舍之中,美名其曰捉难逃兵,其实就是趁机抢掠。

    当然这种抢掠是有组织有目的的。

    大汉的军规和律法一样条目清楚,非常严格,早在李荩忱入巴蜀的时候,这种军规就已经存在了,到如今,军规更是已经铭刻在每一个汉军将士的心中。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

    军队的令行禁止,将会决定一支军队的最基本的战斗能力和精气神。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从没有一支堪称精锐的军队会不重视军队的纪律,不在乎纪律的军队,只能称之为乱兵和暴民,可以打赢顺风仗,但是绝对没有办法在逆境之中翻盘。

    更何况汉军的军饷本来就很丰厚,而且每一个立功的将士都能得到额外的奖励,因此将士们也不屑于从那些平头老百姓的手中抢走什么,而要是直接抢掠库房的话,事情闹大了可就不只是自己掉脑袋了。

    因此就算是军中将领下令,汉军将士也不会做出烧杀抢掠的事情来,若是真有一个两个的害群之马,很快就会被自己人捉拿。

    军中负责思想纪律的主簿和长史可都不是吃干饭的。

    但是这一次对于林邑人,尤其是对于象林城中的林邑贵族们,朝廷的命令就非常简单,能搬走的就搬走,而且最后朝廷只会留下一半东西,剩下的都会赏赐有功将士。

    因此汉军将士自然也就不再客气,一个个的破门而入,把象林城中大大小小的屋舍翻了个底朝天。

    一队队衣冠华贵的林邑贵族被押走,大批的金银珠宝都装箱集中统计。

    穿行在街道上,虞世基冷笑着说道:“没有想到这残破的象林城中竟然也非富即贵。”

    “若非如此,我们白袍也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果。”旁边的裴蕴无奈的说道,“码头上来往多少货物,这其中又有多少税收和油水,到头来平头老百姓一点儿都没有分到,甚至日子越来越穷苦,还不都是便宜了城里这些妄称贵族和国王的人?”

    虞世基微微颔首,林邑的社会矛盾显然要比想象之中的还要激烈,或者换句话说,这个社会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整体。

    只有身在最上层的林邑王室和贵族才真正把自己当作所谓的林邑人,而其余的平头百姓实际上只是他们盘剥的对象,甚至只是奴隶罢了。奴隶想到这里,虞世基发现自己的确是高估了这化外之国的文明程度。

    显然林邑的社会制度还停留在华夏商周时期的层次上。

    如此一来,对于大汉之后治理林邑的确是一件好事,因为大汉将会给这片土地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场风雨终于越来越小了。

    “杀!”街头上几名想要负隅顽抗的林邑人被汉军砍掉了脑袋。

    鲜血顺着最后的雨水流淌,首级一路滚到了虞世基的脚下。

    虞世基脸色白了白,这样的场景他从未想象过。

    而裴蕴一脚把这个首级踢开,和路边的汉军将士们笑骂了几声。

    虞世基咬了咬牙,坚持着让自己不扭头直接跑掉。

    他知道汉军将士做的没有什么错,对敌人没有必要仁慈,更何况杀掉这些林邑贵族,才能让林邑的普通百姓更加心甘情愿的听从于大汉的指挥和领导。

    正好一名汉军偏将快步走过来,裴蕴伸手拦住他:“罗将军哪里去了?”

    “回统领,罗将军去了王宫。”

    “小小蛮夷,还敢称王。”罗毅提着刀饶有兴致的看着跪地磕头求饶的林邑国王,“这几年有你在,就没让老子舒心过,三天两头的派人来捣乱,你倒是再捣乱试试?”

    林邑国王实际上是听不懂罗毅带着北方口音的汉语的,只能一个劲地磕头求饶。

    而旁边的汉军将士已经把几个官员模样的人踩在了脚下。

    另外林邑王室的妇孺老弱也都一并被驱赶过来。

    罗毅正想要下令把所有人一起押走,裴蕴的声音从身后响起:“罗将军且慢!”

    “怎么?”罗毅眉毛一挑。

    白袍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甚至是超额完成了,难不成现在这家伙还打算分一杯羹?

    在抢军功上,任何一个将领都不会让步,甚至哪怕是和自己关系最好的同伴,也得争一争,毕竟军功的多少关系到之后自己的麾下将士们能够分到多少的奖赏,若是分到的少了,自己以后还有何颜面统带军队?

    因此罗毅的神情颇为不善。

    “此人不是林邑国王!”裴蕴着急的说道,“林邑国王范梵志是一个二十余岁的年轻人,而且身上还有汉人血统,绝非这瘦弱的林邑猴子能够相比的!”

    罗毅顿时瞪大眼睛。

第一五二二章 战争,真的才开始

    罗毅眼前的这个林邑国王的确身材瘦小、皮肤黝黑,和自己之前见到的那些林邑百姓没有多大的差别。

    林邑王室的出身,罗毅来之前也知道。最早的林邑并不是本地的土人建立的,而是汉末乱世的时候,象林功曹区连杀掉县令之后自立为王,朝廷当时已经被黄巾之乱搞得焦头烂额,自然没有人在乎远在天南的这边。区连无子嗣,外甥范熊继位,从此林邑王室就落入了范氏的手中。

    而王室和本地的望族历代联姻,自然就形成了如今王室和贵族共同统治林邑的局面,但是虽然这其中有很多当地土人的血脉夹杂进来,但是林邑王室的姓氏依然是范氏,而血统上也是不折不扣的汉人,至少不可能和被罗毅刀尖指着的这个家伙一样,是个不折不扣的黝黑瘦小的土人。

    “上当了!”罗毅冷哼一声,“想来这个范梵志应该已经跑掉。”

    “将军把这些人交给某吧,白袍会想办法让他们开口的。”

    “好!”罗毅点了点头,吩咐手下的人速速前去追赶。

    算来他们冲入城中的时间也不算长,那个该死的范梵志就算是跑又能够跑到哪里去?

    而裴蕴皱眉说道:“这范梵志人如其名,素有大志,这些年袭扰我大汉边疆、掠夺百姓,使林邑的国境为开国以来之全盛。但是此人心中应该也端的清楚,知道大汉不过是一时间受北方战事之牵连无法抽身,所以早就有所准备。”

    罗毅心中的怒火平息了几分,沉声说道:“如此说来,范梵志此人很有可能早就已经跑得没影了?”

    “现在追恐怕是追不上了,而我们只是拿下了一个象林,之后要面临的问题还非常严酷。”裴蕴也不无担忧,“白袍在象林经营多年,但是也不敢说对范梵志有多么了解,但是可以肯定,此人必然不愿意丢下范氏几代人的基业,依托横山乃至西方更广阔的山林进行抵抗,应该也在意料之中。”

    罗毅轻轻摩挲着下巴:“也就是说战争才刚刚开始?”

    “难道罗将军打算现在就结束战争么?”裴蕴反问道。

    罗毅怔了一下,旋即大笑:“不错,既然范梵志要和我们打下去,那我们就把整个林邑杀个底朝天!”

    “放!”

    火枪的声音很整齐,无数的惊鸟从树林中呼啦啦飞出。

    几名穿梭在树林之中的身影中枪倒下,但是依然还有侥幸逃脱的。

    “收队!”带队的仗主大声下令。

    这是一支运送粮草的车队,但是为了以防万一,李询专门派遣二十名火枪手护送,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若不是因为这些火枪手的反应足够快,丢下一地尸体的恐怕就不是林邑人,而是汉军将士了。

    “这帮家伙,来无影去无踪,当真是吓死格老子的。”站在粮车上的偏将无奈的说道,他一个管后勤的,怎么都没想到竟然会遇到这么激烈的战事。

    就在小半个时辰之前,车队经过这一片山谷,骤然遭到了至少两三百名林邑人的袭击,不过好在最后他们胜利了,但是汉军这边因为有不少都是没有披甲的民夫,所以死伤也不小。

    偏将出身峡江唐氏,其实并不能算军中的人,他就是峡江唐氏一支商队的负责人,这支商队就是往来南方的。这一次李询南下,有大量的粮食需要转运,所以这些商队几乎都被临时征调。

    按照大汉《战争法》,主将有资格临时征调任何的归属于大汉的民众财产,但有损失,朝廷会负责补偿。

    而为了方便管理,这些临时变成军中辎重队伍的商队,也都给了相应的官衔,因此曾经的掌柜的一变成了偏将,只不过这个偏将的权力只是局限在这支队伍当中,甚至还要听从带领火枪手和其余步卒的仗主的。

    “四散警戒!”仗主大声下令,转而看向伤员们。

    “这边包扎住,还有救!”孙思邈看了一个伤员之后指点了一下,紧接着再走向下一个。

    对于这支遇到袭击的队伍,最大的幸运莫过于随军南下的一队太医也都在,其中就包括带队的孙思邈。在岭南待了小半年,孙思邈已经是名声在外的神医,有他在,大家的心里都安定很多。

    “老孙,还要多久?”仗主着急的问道。

    “还有三个要处理,一炷香!”孙思邈抬头回答。

    “抓紧!”仗主跺了跺脚,旋即喃喃自语,“这么多队伍,就某最倒霉,也不知道辅公那家伙怎么样了。”

    这仗主正是当初杀入会稽郡的火枪兵主将之一,杜伏威。

    上一次他和辅公因为破城有功,都从幢将变成了仗主。而随着南方战事开始,李荩忱调动在南方修整的鲁世真部南下,归入李询的指挥。李询当即命令鲁世真部中的火枪手先抽调出来护送粮队南下。

    这些天汉军的推进非常顺利,一路越过谅山杀入了曾经的九真郡,重新恢复大汉对这一带的控制,只不过林邑人在这之前显然就没有打算依托城池死守,九真郡早就已经是空城一座,甚至就连城周围的营寨之中也都空荡荡的。

    李询对此倒是并不意外,林邑人如果正面和汉军交锋,就算是他们有象兵,也不啻于以卵击石,因此丢掉一些平原上的据点大幅度后退,将敌人拖入山林之中,并且不断拉长敌人的补给线,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换位思考下,李询也会这么做。

    而果不其然,汉军拿下九真郡之后,补给线就开始受到袭击,不过好在汉军将士早就有所防备,否则还不知道会有多少损失。

    为了以防万一,李询还是抽调火枪手来保护粮草车队。

    否则杜伏威也不会出现在这里。

    环顾四周,山林掩映,这样的地方的确适合埋伏,这样的局势让杜伏威着实难以放心,这些林邑人一击失败,不代表他们等会就不会再回来。

    一旦人数来的更多,就算是有火枪在恐怕也抵挡不了太久。

    “好了,走!”孙思邈拍了拍车。

    杜伏威刚想说话,耳边就传来风声。

    准确说,是箭矢破空的声音。

    “卧倒!”

第一五二三章 谋求决战

    站在九真郡城外的营寨中,看着一名名身上挂彩的汉军将士,李询的神情很严肃。

    战争的残酷的确超乎他的想象。

    虽然林邑人的进攻方式在李询的预料之中,但是他没有料到林邑人竟然会这么拼命、这么疯狂。

    战争开始之后,汉军一路高歌猛进,只是付出了不超过百人的伤亡。但是李询知道这些伤亡都是出在运粮车队上。这说明林邑人根本就没有打算正面交锋。

    只要能够断了汉军的粮道,哪怕只是进行这样无休无止的骚扰,也足够让汉军知难而退。

    之前历次历代对南方的进攻中都有这样的问题,这些林邑人虽然是故技重施,但是也依旧令人头疼。就是因为长期以来根本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中原王朝也根本没有办法建立起来对南方的完整统治。

    但是战争已经开始,李询和所有的汉军将士都已然没有退路。

    “今天有十多个人中毒,需要进行截肢。”孙思邈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根本顾不上向李询行礼,径直说道。

    李询点了点头:“先生辛苦了。”

    “看着他们痛苦的样子,余只恨自己无能。”孙思邈咬牙说道。

    昨天他刚刚抵达九真郡,为了穿越路上的一处山谷,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负责掩护的汉军将士死伤不少,甚至就连带队的杜伏威都中了一箭,好在那支箭没毒,所以杜伏威休息几天就好了,不至于丢掉什么器件。

    “先生何出此言,先生之医术乃是大家公认的,救死扶伤之事,无任何人能抱怨先生所做不足。”李询沉声说道。

    有孙思邈在,军中士气就能维持住,孙思邈若是先泄气了,那军中将士更会沉沦。

    “很多毒某解不了,需要尝试。”孙思邈看向李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要活的!”

    “多少?”

    “多多益善!”

    “好,先生放心!”李询果断说道,“传令各部斥候,出击捉拿林邑人,多多益善!”

    孙思邈一拱手,跑去治疗伤兵了。

    而李询皱紧眉头,看着周围混乱的营地。

    着实是狼狈啊。

    “将军,这样下去我们会被逼着撤退的。”鲁世真走到李询的身边,“杜将军那边的情况不比我们好到哪里去,必须要尽快想出解决的办法了。”

    李询沉声说道:“这些林邑人的行踪着实是难以把握,我们大军出动,他们就跑的没有影子,可是我们的小队伍出击,他们又会杀出来百般袭扰,最终我们举步维艰,可是又无可奈何。”

    “将军何不考虑以夷制夷?”鲁世真微笑道。

    “此话怎讲?”李询眉毛一挑。

    “让林邑人带路去对付林邑人。”鲁世真伸手指着远方的连绵山丘,“要说谁比林邑人更了解这片天地,那也就只有他们自己了。”

    “但是林邑人会听从我们的安排?”

    “林邑人之所以抵抗的如此激烈,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我们是来侵略和奴役他们的,只要我们让他们觉得我们是来给他们自由的就好了,”鲁世真沉声说道,“根据某的了解,本地的贵族和我们中原的世家没有什么区别,这些林邑人实际上也就是他们的奴隶和仆人罢了,所以我们煽动林邑人倒戈,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善也!”李询点头,旋即转身,“聚将!”

    南方的雨到北方都化作了雪。

    元旦将近,雪后的建康府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皇宫御花园之中,蹒跚学步的李沧海在姊姊晋陵公主的带领下绕着花坛一圈圈的转,而乐昌和尉迟炽繁亲自跟在旁边,生怕这两个心肝宝贝出了什么意外。

    萧湘则抱着自己的儿子看着眼前的玩闹场景,笑着回头对李荩忱说道:“这一大一小都够活泼的。”

    “你抱着的那个估计到时候也不差。”

    李荩忱一边翻看着奏章,一边微笑道。

    不过他的余光却一直都落在自己的几个孩子身上。

    身为皇帝,日理万机,李荩忱能够陪伴在家人身边的时间并不长,所以他也在尽量想要多陪陪这些可人儿们。

    尤其是自己的孩子们,莫要缺了父爱。

    站在他身边的陈月仪和沈婺华肚子都已经挺了起来,听到李荩忱的话,都下意识的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小腹,不知道这里面孕育的生命又是什么样的?

    当然了,不仅仅是小孩子玩的开心,大人也有丝毫不端着架子的。一个雪球就在李荩忱的面前飞过去,宁远追着杨妙向前跑,两个人嘻嘻哈哈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御花园里。

    “你们两个倒是慢一点儿!”李荩忱无奈的喊了一声。

    而杨丽华只能跟了上去,免得这两个小妹摔倒。

    “哎呀!”杨妙滑了一下,顺着一块光滑的石头直接冲到了池塘的冰面上,还好冰面足够厚。

    这一次杨丽华没有办法了,只能跺着脚看向李荩忱。

    李荩忱听到声音的时候就已经起身,整好以暇的看向杨妙:“还跑这么快么?”

    杨妙吸了吸鼻子,委屈巴巴。

    李荩忱无奈,蹲下身伸出手,杨妙这才破涕为笑,任由李荩忱把她给拽了上来,刚上来杨妙就缩到李荩忱的怀里,李荩忱一摸半边衣服都湿透了,不由得摇了摇头,解下来自己的大衣把她裹进去。

    看到李荩忱和杨妙如此亲密,宁远撅起嘴,自己也猛的一跑,直接滑到在地上,然后拍着地“哎呦哎呦”的叫着。

    李荩忱怔了一下,这丫头明显就是故意的,不过自己还是得把她给拽起来,否则真的受凉了可不好,算起来再过几天可就是亲戚来拜访的日子了。

    不过拉起来归拉起来,李荩忱还是狠狠的拍了她的屁(和谐)股几下,得让她长记性,争风吃醋可以,前提是不能伤害自己。

    “陛下,岭南急报,太尉府杨长史求见!”女官的声音远远传来。

    李荩忱起身吩咐乐昌两句,径直走向御书房。

    而乐昌狠狠的瞪了宁远一眼,宁远委屈的哼了哼。

    来的不只有杨素,白袍的陈禹和太尉府新任参军虞世南都在场。

    “南方战事不顺?”李荩忱看到杨素等人的神情,心中就已经有所猜测。

第一五二四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

    杨素苦笑道:“陛下猜测无差,南方大军虽然已经占领九真郡,但是沿途一直受到林邑人的袭扰,粮草兵马转运都颇为困难,恐怕长此以往我们无法在林邑立足。”

    “这样林邑人,或者准确说范梵志的目的就达到了。”李荩忱微微颔首。

    南方的战事会进行到这一步倒并没有什么好意外的。

    李荩忱作为一个后世人,当然知道南方那边的高山密林,纵然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美帝,也在这里败得很惨,更不要说之前还有一只同样死的很惨的高卢鸡。

    李荩忱并不想让大汉成为千年之前的美帝,气势汹汹的来,最后灰溜溜的走。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范梵志这个人的确充分的认识到了林邑那一片山水的最大好处,他并不拘泥于和大汉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要带着大汉陷入无休无止的战争泥淖之中,你不让我舒坦,那我就更不让你痛快。

    大汉现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林邑缠斗,这是李荩忱心知肚明的,应该也是范梵志心里清楚的,所以他要把战争一直拖延下去,只要大汉坚持不住,那么就是胜利。

    “李询那边怎么说?”李荩忱倒是并没有乱了方寸,大汉陷入南方的战争固然是一种危险,但是这种危险还没有到完全无法解决的地步,“朕既然让李询挂帅,这种情况他之前就应该已经预料到过,难道一点儿对策都没有么?”

    杨素急忙将奏章呈递上去,沉声说道:“启禀陛下,李将军的意思,是动用可动用之善于山地作战的将士,以林邑本地归顺我大汉的人为向导,主动出击,深入密林之中去捣毁敌人的巢穴,李将军将其称之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林邑人以扰袭的战术加于我们身上,那么我们也让他们难以在山林之中立足。”

    “师夷长技以制夷”刚刚说出来,李荩忱正端着茶杯准备喝一口水,差点儿直接喷在杨素的脸上。

    这句话还真是很熟悉啊,不过李荩忱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李询想出来如此应对策略,也是为难他了。

    “大汉的将士毕竟不是能够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林邑猴子,如此做会不会弄巧成拙?”李荩忱轻轻咳嗽两声,顺过气来。

    杨素急忙说道:“陛下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南征军中并不只有普通的汉家将士,还有大量的巴人以及南中各部的将士,对于他们来说,在平地上作战或许没有优势,但是山林之中本来就是他们的天地,另外李将军也已经紧急下令调动冼夫人所部进入交趾,随时准备支援南方作战。”

    李荩忱怔了一下,自失的一笑:“朕倒是把这些将士们忽略了。”

    杨素微笑道:“想来是在陛下的心中,大汉已然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些将士们出身不同的民族,也都是陛下的子民,导致陛下忽略了他们的长处。”

    李荩忱无奈的摆了摆手:“朕考虑不周,不用你来为朕遮掩。”

    紧接着,李荩忱看向陈禹:“这一次能够首先顺利拿下象林,白袍功不可没,但是白袍在林邑的布局就只有这么多么?”

    陈禹急忙一拱手:“请陛下恕罪,之前南方一直都不是白袍的重点布局方向,所以白袍的人手也只是局限在象林一带以及北方的九真、交趾等地,另外在象林北侧的卢容还有些人手负责接应,不过也只是聊胜于无,更深入内陆,白袍并无布置。”

    李荩忱点了点头,短短几年时间,白袍能有如此规模,他当然知道陈禹已经竭尽全力,尤其是在这之前南方都不是大汉努力的重点,所以白袍也只是做了一些提前的安排布置罢了,不能要求白袍真的能够全方位无死角的出现在每一个角落。

    人的能力是有限制的,活动在暗处的白袍,为了掩藏行踪,受到的限制只会更多。

    因此白袍能够做到这么多,真的已经尽力了。

    “卢容那边的情况如何?”李荩忱直接抓住了陈禹话中的一处要点,“能否拿下?”

    林邑的海岸线曲折漫长,而又有横山拦腰阻隔,导致大规模的城池并不多,并且颇为分散,而卢容,也就是后世曾经做过安南王朝多代都城的顺化,和象林一样,是南方海岸线上重要的城镇之一,也是象林的北大门,当年日南郡和九真郡的分界线就在这里。

    东汉末年林邑独立之后,日南郡消失,而华夏和林邑之间的分界线就在卢容,双方曾经为了争夺这个要塞爆发过拉锯战争,最终华夏中原内乱,南北朝乱世开始,华夏自然也就没有精力在乎卢容这个远在天南的小城,最终华夏退回横山以北,横山以南全部落入林邑的掌控之中,在之后华夏无暇南顾,卢容转而成为林邑北上的门户,林邑人不断的通过卢容聚集兵力、越过横山之后骚扰九真郡、交趾郡等处。

    现在大汉的兵锋向南推进到了九真郡,而在最南侧也拿下了象林,但是位于中间的横山和卢容却还在林邑的掌控之中。横山虽然不算高,但是足够长,并且密林众多、一直向西方延伸,是林邑现在最大的依仗。

    拿下卢容,就等于先控制了进出横山的要道,为之后打通汉军南北之间的联络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现在汉军只是掌握了象林一个地方,更广阔的横山以南区域都还在范梵志的控制下,长此以往,一旦海上出现了什么意外,那么没有了后续增援补给的罗毅所部,将成为一支孤军。

    因此在展开广泛的反游击战的同时,也要尽快打通南北联络,让整个战局活起来。

    陈禹和杨素显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杨素急忙说道:“拿下卢容应该并不困难,海军可以配合陆军发动进攻,另外从九真郡向南也可以出动兵马牵制敌人的行动。”

    “白袍在卢容的人手虽然不多,但是制造混乱、协助作战还是绰绰有余的。”陈禹也说道。

    李荩忱点了点头:“那尽快拿下卢容,打通南北联络,更何况如果海况不复杂的话,我们也没有必要完全依托于陆路转运粮食,大海,是敌人难以涉足的地方,自然就是我们最安全的道路。”

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

    陈禹和杨素倒是都有些错愕。

    海洋,对于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人来说其实是陌生的。

    华夏从炎黄开始,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陆地民族,对于华夏来说,更倾向于脚踏实地的向前走,而不是走向波涛汹涌、一切由天的苍茫大海,所以陆上丝绸之路也会先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也并不是华夏主动的寻求和外界通过海洋进行贸易,而是因为北方向西北去的道路都被封锁,所以华夏只能通过这个方式向外拓展,乃至于通过这条道路来获取财富、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转。

    所以在杨素他们的心中,大海是陌生的、甚至很多内地人都没有见过大海,所以他们不相信大海是一条可以让他们顺利通行的道路,反倒是认为这是无法逾越的天堑。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大汉海军的操船技术以及工部的造船技术,而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海洋,所以他们不相信海洋和老天。

    大海,作为一个不错的选项,却被忽略了。

    “运送粮草的船队没有必要直接横渡南海,”李荩忱补充了一句,“只要能够沿着海岸线南下抵达象林和卢容就可以,同时九真和交趾等处其实也都可以通过这种办法把番禺郡的粮食转运过去,这样就可以避免我们的粮食受到扰袭甚至被劫掠。”

    交趾偏远,每一车转运过去的粮食都意味着背后有几倍于此的消耗和十数人乃至于数十人的付出,一旦受到袭扰乃至于出现损失,等于这些人的付出和之前的消耗都付之东流,长此以往,尤其是在汉军还不能掌握整个交趾和林邑控制权的情况下,这种损失一多,就算是大汉再富足,也承受不住,更何况大汉还不能用尽全力,北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宇文宪。

    而相比之下,从海上如果顺风顺水的话,不但路上的消耗会减少,而且还能从根本上避免粮食被劫掠的可能,并且沿着海岸线南下,也能够避免上次海军登陆象林时候遇到的大风雨导致的迷航,毕竟运送粮食的船只,无论是船体结构硬度还是适航性上,都不能和专门打造的海军战船相比。

    “臣会尽快落实此事。”杨素果断的说道。

    “告诉李询和罗毅,朕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留给他们荡平南方,而且就算是朕有时间,南方天气诡变,谁也不知道老天会不会看着我们把这一场战斗进行下去,因此能够尽快就尽快。”李荩忱补充一句。

    “臣遵旨!”

    看着杨素等人离开,李荩忱轻轻呼了一口气。

    至少南方的战局还没有沦落到真的无可挽回的地步,甚至一切都还在大汉的可掌控范围内。初次遇上这样的对手,会有一些小挫折也在情理之中,李荩忱倒是并不希望自己的军队每一场战争都会顺风顺水,只有多经历挑战,才能锻炼将领们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毕竟之后等待大汉的战争,还多着呢,其中也少不了和诸如林邑人这样异族的战斗。

    大汉现在的兵法谋略实际上都有一些局限性,就算是武圣孙子也无法料到世上还会有那么多的战法,尤其是随着火器的列装,大汉算是逐渐迈入热兵器时代,之前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思路就应该进行改良了。古人的作战思想即使是到了千年之后的现代也是有参考和学习的价值的,因此作战思路只是改良,而不是丢弃。

    这也是李荩忱现在想要引导大汉的将领们去做的。

    诸如把目光从陆地转移到海洋上。

    看着杨素等人的背影,李荩忱相信刚才自己的一番提点,杨素等人应该会有所领悟。

    李荩忱喜欢任用和提拔年轻人,并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也是年轻人,更因为年轻人的学习能力更强、也更倾向于革新。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只有年轻人才能更快的摒弃传统的思想,去努力接受新的事物。

    缺少的经验可以继续培养,但是缺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那就没有办法培养了。

    这一次南方之战,李荩忱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控制南方,而在于让大汉军事系统进行一次从上到下的磨合,在这之前,大汉的军队虽然军规严格,但是组成却怎么看都有些混乱。

    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归属于不同的队伍,而李荩忱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将对自己队伍的归属感转变为对整个大汉军队的归属感,之后更方便李荩忱进行军队制度的改革和军队的调动。

    另外火枪在大汉军队之中的列装意味着汉军将士必须要尽快接受这种新鲜事物,并且学会如何和火枪手配合作战。没有什么比来一场实际的战争更能够起到这个作用的了。

    相同的道理也体现在陆军和海军的合作上。

    这些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合作,将会加深各个兵种对于自己工作和职责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完成协同作战。

    协同作战,这就是李荩忱之后留着对付宇文宪的撒手锏。

    同时通过这一场战争,也是为了让南中、岭南各部尽快的融入大汉军队,毕竟在这之前,他们虽然保持有汉军的编制,但是更像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这样会给动乱埋下隐患,只有让这些军队彻底融入汉军的体系之中,才能确保他们和汉军一样忠诚于大汉,而不只是忠诚于他们的酋长或者某个将领。

    大汉的军事体系是整个大汉制度之中最先进行改革的,但是当时受制于现实需求,改革进行的实际上也不算彻底,归根结底现在大汉还是奉行的各个将领统带自己的兵马的政策。

    这种从先秦时期就延续下来的政策,在东汉末年达到全盛,朝廷的军队几乎都变成了将领的私兵,这就意味着朝廷需要保证的是将领的忠诚,只要将领们忠诚,士卒也会忠诚,反之亦然。

    而朝廷对军队,实际上是没有多少掌控能力的。

    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世家的崛起,将领们也就变成了世家之中的将门,对于军队的掌控只多不少。

    朝廷可以随意调动将领,但是不能调动将领麾下单独的哪队士卒。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129/ 第一时间欣赏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作者:然籇所写的《权倾南北》为转载作品,权倾南北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权倾南北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权倾南北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权倾南北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权倾南北介绍:
离乱之世,人如尘埃,随风不随己。无意穿越为白袍军老卒后裔的奇葩小白领,当务之急不是如何雄心壮志、一统天下,而是如何在这个时代保全性命。这时代有杨坚、李渊、尉迟迥,枭雄无数;这时代有萧氏、陈宣华、张丽华,美人如玉;这时代有淮上、建康城、洛阳府,长槊穿云;当然也有陈后主、宇文赟,荒唐君主······当身后白袍铁骑滚滚跟上的时候,李荩忱霍然回首。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老书《倾宋》三百万字即将完本,可以先品鉴哦权倾南北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权倾南北,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权倾南北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