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权倾南北TXT下载权倾南北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权倾南北全文阅读

作者:然籇     权倾南北txt下载     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五七二章 背后的百姓

    “陛下,来了!”李平伸手指向前方。

    地平线上烟尘滚滚,十余名骑兵在前开路,那是负责接引的羽林骑,而赤色的旗帜就在骑兵后面舞动,旗帜上面有不少窟窿,有的是箭矢刺穿了之后留下的,有的是火焰烧灼了留下了,而这些都表明这面旗帜随同着骁勇的汉军将士们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恶战,百战余生,方才能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李荩忱一挥手,两侧的禁卫军散开,拉出警戒线。

    并不是只有李荩忱和文武百官前来迎接,阖城百姓都已经闻风而动,随着太阳高升,百姓也越聚越多。

    对于五年前的建康府百姓来说,林邑或许是一个遥远的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地方,哪怕是在天子脚下,他们对于那种荒蛮之地发生的事情也不感兴趣,或许还会怀疑朝廷为什么会对这样的地方动兵,怕不是穷兵黩武?

    但是五年之后不一样了,六部之中一向是被认为最清闲的礼部,这一次也没有闲着,在李荩忱的指挥和授意下,礼部在征南战争开始之前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现在来看宣传效果也是富有成效的。

    总而言之,礼部就是通过张贴通报、派遣人街头巷尾的进行演讲,甚至还编排表演的方式向人们讲述发生在千里之外的岭南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之中,林邑自然就被塑造成凶神恶煞一般的存在,他们为害一方,拦截海上大汉的船只、屠杀岸上大汉的百姓,甚至还放火烧毁城池

    在这些宣传之中,虽然都能够找到原型,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夸大成分在。比如以林邑人的水师那几条破舢板,想要跑到海面上去拦截大汉的渔船和商船?恐怕谁比谁大还不一定呢。

    这故事的原型其实是发生在码头上的冲突,只不过为了展现出来林邑人的穷凶极恶以及贪得无厌,礼部做了一些修饰,这样就会让百姓们认为林邑人已经掌控了南方的陆地和海洋,大汉这一战不管在什么地方打的都很艰难。

    如此一来自然也就容易让人认为大汉这一场胜利来之不易,而实际上汉军真正浴血厮杀、付出惨重代价的,也就只有横山一战,甚至就连卢容城外的战斗,战死的也基本都是林邑本地炮灰。

    若是在原来,礼部肯定是不会干这种事情的,礼部的家伙们一向自视甚高,现在直接变成了朝廷的喉舌,脸上怎么挂得住?

    但是现在礼部尚书江总,那是李荩忱看重这个家伙能吹的本事才留下了他的脑袋,否则的话以他带着整个南陈走向灭亡的罪过,任谁都保不住他。

    因此对于李荩忱的命令,江总那是言听计从。

    就这样,礼部虽然还叫礼部,但是已经和宣传部没有什么两样了。

    正是因为礼部的精心宣传,百姓们对于这些无恶不作的林邑人那叫一个深恶痛绝,因此现在大汉打败了林邑,甚至活捉了他们的国王,百姓们当然要抓紧过来见证这伟大的时刻。

    所以前来观看献俘的百姓,来的比想象之中的还要多的多,甚至李荩忱向后看去,黑压压的都是人头。

    似乎整个建康府的百姓都已经出来了。

    万人空巷,不过如此啊。

    宣传,果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而前方,队伍已经越来越近,骑兵向两侧分开,中间一员大将骑着高头大马出来,见到李荩忱的身影,早早地就已经翻身下马,大步向这边走过来。

    “臣,大汉征南将军李询,攻破林邑国,生擒林邑国王范梵志以降大小官员贵族二百余人,今日献俘于陛下!”李询在距离李荩忱一丈远的地方顿住脚步,郑重拱手行礼,紧接着便要跪倒在地,再行叩拜大礼。

    等他弯腰屈膝下去的时候,李荩忱径直上前,一把托住李询的手臂:“爱卿请起!”

    李荩忱并没有怎么用力,只要做做样子、虚扶一下就可以了。他没有必要也不会和李询这么客气。

    李询拿下林邑,李荩忱给他入建康府夸功献俘的荣耀,就已经足够他名留青史的了,而如果李荩忱表现出来对于李询的过分器重,那么会导致很多趋炎附势之人前去李询那里阿谀奉承,这对于大汉官场的风气而或者对于军中风气都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身为皇帝,就是要做到拿捏得准,任何事情都有力道和尺度,一旦用力过剩,只会导致更大的不平衡。

    “臣,谢陛下!”李询再一次朗声回答,“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万岁!”跟在李询身后的汉军将士们同时向着李荩忱的方向行礼。

    “吾皇万岁,万万岁!”朝臣们和百姓们这个时候也都紧跟着高声喊道,同时拜倒在地。

    三百年了,三百年乱世,人命如草芥,而朝代更迭如走马观花。

    曾经那个强大到因为太强大而内部矛盾爆发分裂的汉王朝,那个全盛的时候向西控制西域、向东直抵高丽、向南更是越过横山的庞大王朝,已经烟消云散了三百年了。

    三百年,只有南北的割据;三百年,只有北方的胡人不断纵马南下的马蹄声。

    大汉的旗帜,已经有多少年没有飘扬在异国的土地上了?从来都是征服别人的华夏,又有多少年没有进行过远征了?

    不管林邑人强大与否,现在大汉征服了林邑,甚至他们的国王就在后面那一直绵延到天尽头的囚车队伍中!

    这是三百年来,大汉这个曾经强大的王朝再一次出现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并且爆发出来同样耀眼的光芒。

    为自己能够成为大汉王朝的一份子,这些百姓们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和骄傲。

    囚车逐渐接近,李荩忱已经能够看清那一张张憔悴的脸。

    范梵志被两名人高马大的汉军将士拉扯着下来,他还想要顽强的抬起头来看什么,不过旁边的两名汉军将士根本就不给他这个机会,一人一脚,正好踢在了他的腿弯上。

    范梵志惨叫一声,跪倒在地,而他还顽强的想要抬头,不过立刻有人直接把他的脑袋按了下去。

    作为一个番邦战俘,他没有和李荩忱平起平坐的资格。

第一五七三章 天朝上国

    可能范梵志也没有想到身为国王的自己竟然会有这么一天,他勉强挣扎着还想起来,不过汉军将士手里的力气一点儿都不小,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

    “陛下,此为番邦伪王范梵志。”李询在旁边说道。

    “范梵志,朕且问你,挑起边衅、残害我大汉同胞之事,可有冤枉你?”李荩忱抽出自己的佩剑,剑尖直指着范梵志的脑袋。

    范梵志冷哼一声:“成王败寇,还有什么好说的。”

    “杀了他,杀了他!”周围的大汉百姓们已经高呼出来。

    李荩忱径直说道:“传朕旨意,以大汉之律法审判林邑战俘,有司即可开始审理!”

    刑部尚书沈君高登时拱手:“臣遵旨!”

    范梵志放弃了抵抗,这样的结局他早就已经料到,不过当到来的时候,哪怕是最强硬的人,心中也难免会感到一些胆怯,几名士卒拖着已经软瘫在那里的他重新走向囚车。

    而李荩忱看着范梵志的背影,眯了眯眼。

    李荩忱在之前并不是没有俘虏过皇帝,甚至陈叔宝和宇文这一对难兄难弟现在都在李荩忱的手中据说两个人现在已经在作曲上找到了一些共鸣的地方,每天还经常会一起唱和。

    但是李荩忱留着陈叔宝和宇文的性命,主要还是指望着依靠这两个人的身份巩固人心。

    毕竟南方和北方对立这么长时间,南方的家族对于南方的皇帝以及北方的家族对于北方的皇帝也都形成了一定的忠诚度,如果李荩忱杀掉了这两个皇帝之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会引起一些死忠家族的不满乃至于报复,所以倒不如就这么像是养猪一样养着。

    反正他们两个也已经无欲无求大汉羽林骑和白袍几乎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容不得他们有什么其余的小心思了。

    但是范梵志不一样,他虽然也是一国国王,但是却不是华夏之主,而是番邦的国王,对于林邑,李荩忱要做的也不是收复而是占领,既然这样,那就没有什么人心上的事情好讲究了,大汉会用刀来获取人心的。

    尤其是范梵志在边境上没有少惹事情,名声早就已经臭了,如果李荩忱不把他怎么样的话,反倒是有可能会引起大汉朝野的不满,所以还不如拉出来杀鸡儆猴,正好也可以用范梵志的脑袋来警告一下那些大汉边境上蠢蠢欲动的小力量,比如吐谷浑和南疆雨林之中的一些部落。

    不管是从什么角度考虑,李荩忱都不打算留着范梵志的脑袋了。

    “吾皇万岁,万万岁!”无数的百姓和将士们同时高呼。

    黑暗受到了正义的审判,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他们激动的么?

    “天朝上国啊。”站在李荩忱身后的顾野王,喃喃说道。

    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天朝上国啊!

    在大汉最强盛的时候,万国来朝,那是怎样激动人心的场面,曾几何时,万国的使者虽然还没有到来,但是想要挑战大汉权威的跳梁小丑,已经被斩于马下,万国来朝的日子还会远么?

    “天朝上国”文官们感慨万千。

    看着高呼的百姓,看着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囚车,他们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了这四个字到底有着怎样令人沉醉的魔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拼命向前。

    李荩忱听着身后的喃喃细语,一时间默然。

    天朝上国,历史上这四个字是华夏的荣耀,也是华夏最终在明清末年衰败的原因之一,天朝上国让一代代的华夏儿女浴血厮杀、开疆拓土,最终换来了周围列国的臣服,而同样也是天朝上国的身份,最终让华夏沉沦在梦幻一般的世界之中,迷失了自我和方向,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从此开始了百年的屈辱和艰难的复兴。

    对于现在的大汉人来说,“天朝上国”是一个梦想,他们现在已经看到了梦想有实现的可能。而对于来自后世的李荩忱来说,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概念,国家和民族的兴亡荣辱,都浓缩在了这四个字当中,这是骄傲,也是讽刺。

    但是这更让李荩忱坚定信心。

    为“天朝上国”这四个字感到担忧并没有什么用,最重要的是自己怎么才能带着这个王朝和民族一步步向前走,最终一直站立在世界的顶峰,这不仅仅是从技术上,还要从思想上,对华夏民族的子孙后代们进行教诲。

    在李荩忱看来,华夏之所以会在经历了“天朝上国”的巅峰之后有遭到挫折,主要还是因为华夏的统治者和百姓们在思想上不够开放,当自视甚高并且不愿意和外界进行交流的时候,外界的发展自然也就无从得知,偏偏就是那几百年,是世界翻天覆地的几百年。

    而相比之下,盛唐时期虽然也是华夏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但是那个时期的人们主动积极的对外交流,吸纳来自天下各处的优秀文化,如果不是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大唐内忧外患、由盛而衰,恐怕这个巅峰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包容、开放,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天朝上国”应该有的思想,而不是自视甚高。

    当顾野王等人为华夏再一次展现出来“天朝上国”的风貌而激动的时候,李荩忱作为华夏现在不折不扣的领头羊,也必须要未雨绸缪,早做一些准备,大汉是要崛起,但是也要走一条稳定的、正确的道路,一个王朝崛起的太快、把自己的地位抬升的抬高,反而会反过来忽视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最终导致内患的爆发。

    一个强大的力量,往往不是被外界的敌人击败的,两汉全盛的时候,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无人能敌,结果最后因为自己内部爆发的黄巾之乱而分崩离析;大唐全盛的时候,“天可汗”的称呼已经足以证明大唐对于整个北方和西域的统治力,可是最后还是败坏在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手中,安禄山不管怎么说也都是大唐自己的官员啊。

    稳扎稳打,一步都不能有错啊。

    不过至少现在,李荩忱可以尽情的和自己的子民们一起享受胜利的快乐。

第一五七四章 给李询的新任务

    更多的俘虏被押了上来,他们的任务就是垂头丧气的在欢呼的大汉百姓面前走一圈,让百姓们看看败兵之将都是什么样子的,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胆量挑战大汉天威。

    相比于明知道自己会掉脑袋的范梵志,这些林邑官员和将领们倒是表现的非常乖巧,因为如果他们努力配合工作、弘扬大汉的天威,表现出来自己的忏悔之情,那么说不定李荩忱还能大发慈悲,最终留他们一条活路。

    毕竟站在最前面极力和大汉作对的是范梵志,而不是他们下面这些官员。

    “助纣为虐,尔等可知罪?”李荩忱的语气也缓和了很多。

    “我等向天朝陛下谢罪!”俘虏们乌泱泱的跪倒在地。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足够低声下气,以求能够获得皇帝的宽恕。

    李荩忱淡淡说道:“你们是否有罪,刑部会依法审理,但是朕相信你们这些聚集在范梵志身边的死忠,身上肯定都沾着大汉将士和百姓的鲜血,你们就扪心自问有否过失,自求多福吧。”

    说完,李荩忱转身:“爱卿,随朕登车!”

    李询急忙拱手:“陛下厚爱,然此次南征,横山、卢容等处大战,大汉将士浴血奋战、死伤不少,臣身为主帅,有贪功冒进之过,臣愧疚于心,不敢如此。”

    李荩忱哈哈大笑道:“既然是打仗,就肯定会有流血牺牲。我大汉儿郎,如何会害怕流血牺牲?更何况战报朕已经详细看过,太尉府也进行过推演,你的选择和判断并无任何问题,所以无须愧疚。我大汉战死之英烈,朕会在今日下午登坛为他们招魂祭奠,爱卿宽心。”

    说罢,李荩忱先登上马车。

    李询这时候也只能跟上李荩忱的步伐。

    他倒并不是真的心里有愧,打仗哪里会不死人,作为征战沙场多年的将领,李询这点当然早就已经清楚并且能够坦然接受,没有牺牲哪里来的胜利?

    主要还是因为李询不想要太过突兀,他的身份毕竟还比较敏感。

    北周降将在大汉的朝堂上并不算少,但是像李询这样直接成为四征将军并且主持了大汉开国之后第一次对番邦战争的还是独一份,李询以降,也就只有韩擒虎算得上北周降将里面混的比较出彩的了,而韩擒虎也是因为有牛弘和李靖这两个人物的左右加持。

    相比之下,李询不但自己挂帅统筹南征之战,而且当初他的副手罗毅都已经成长为偏师主帅,甚至已经被内定为新组建的大汉海军陆战队的主将,这让李询愈发的想要谨慎小心。

    枪打出头鸟,自己在大汉朝堂上本来就没有多少能够说得上话的人,现在有如此受到陛下的器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那些看着眼红的人给针对。

    不过李荩忱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李询还有什么好说的,也只能乖乖从命。

    “吾皇万岁!”马车开动,百姓们再一次欢呼。

    “万民平身!”李荩忱伸手挥动。

    马车向前走,李荩忱压低声音说道:“爱卿担心自己会成为众矢之的?”

    李询吓了一跳,额头上汗水登时冒了出来。

    陛下竟然猜中了自己的心思?

    “卿家无须如此,”李荩忱的声音很平静,“朕对卿家的信任绝对不会因为一些流言蜚语就有所变化,也不会因为一些人的刻意抹黑就动摇立场。”

    “陛下”李询有些感动。

    作为一个降将,陛下能够至始至终这么信任他,这是他怎么也不敢想象的。当初李询投降李荩忱,主要还是为了拯救那些跟着自己的袍泽弟兄们的性命,免得他们一起和自己做劳役,最终被折磨死,但是他没有想到李荩忱最终灭掉了北周的一半,甚至还给了自己率军南征的机会。

    就凭李荩忱展现出来的实力以及对自己的信任,李询对大汉的忠诚自然也不会动摇。

    更何况四征将军,在军方官衔之中也算是位极人臣了,李询当然已经满足,他自然不知王者自己能够达到老族长李穆那个高度。

    而李荩忱看了一眼李询,紧接着说道:“南方战事平定,剩下的交给罗毅他们就可以,朕有一个任务,不知道你敢不敢承担下来。”

    “陛下请说。”李询顿时打起精神。

    “朝廷应该会在三年之内发动北伐之战,而根据白袍的消息,近期来宇文宪和北方草原上的薛延陀部、西北的吐谷浑等等联系的愈发紧密,到时候很有可能吐谷浑和薛延陀部会出兵进攻大汉,作为牵制,”李荩忱斟酌说道,“朕之前就已经和太尉府商议过,大汉是否具有两线开战的可能,太尉府针对现在大汉前线沿线州府的情况考量,确定凭借巴蜀、江南和荆襄之力,应该可以支撑军队北伐,而汇合巴蜀、西北之力,没有必要对吐谷浑人一直保持防守的姿态。”

    “陛下想要在北伐的同时进攻吐谷浑?”李询倒是有些诧异。

    大汉和吐谷浑不对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吐谷浑把控着河西走廊,就等于把控着大汉通往西北的商路,李荩忱很早之前就打算将吐谷浑拔掉,只不过一直有比吐谷浑更加重要的敌人需要优先解决掉,所以吐谷浑才会被放在后面。

    相同的道理,吐谷浑对于大汉的西北也是垂涎三尺。

    双方在这两年里面在边境线上没有少起摩擦,吐谷浑人想要试探汉军的底细,而守在边境上的长孙晟也不是好惹的主儿,更何况手下还有侯秘、于玺这两个最喜欢搞事情的家伙,所以双方打得还算是有来有往,不过也都克制着尽量不把事态扩大。

    现在谁都没有勇气直接爆发全面战争。

    和平时代大汉都没有办法直接向吐谷浑开战,战争爆发之后难道反而有这个底气了?

    李荩忱沉声说道:“战争一旦开始,西北肯定会首当其冲,承受吐谷浑人的进攻,朕需要的是有人能够稳住战局,然后在朝廷越过大河开始进攻宇文宪的腹心之地并且即将结束战斗的时候,同时在西北发起进攻,趁机直接收复河西走廊。”

第一五七五章 战争服务于政治

    “可是微臣不明白,如果打防守反击的话,应该还是需要一定数量的援兵的,这些援兵从何而来?”李询紧接着问道。

    “如果前线不紧张,那么援兵直接从前线抽调,关中各部驻军皆可作为援兵,如果前线吃紧,朕会调动南方和巴蜀的驻军北上,完成对西北的支援。”李荩忱果断的说道,“就算是所有兵马都无法前去,朕也会调动地方乡兵乃至于朕自己的侍卫亲军,所以这个你尽管可以放心,如果你前去西北,朕需要你做的就是在反击开始之后,尽快解决河西战事,能不能胜任?”

    李询沉吟片刻,郑重一拱手:“承蒙陛下不弃,臣必当鞠躬尽瘁!”

    “好,那就好!”李荩忱大笑道。

    他至始至终都没有向李询解释到底为什么如此急迫,但是李荩忱相信以李询的政治嗅觉,应该也能够明白。

    想要发动一场战争,包括灭国战争,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这一次李荩忱发动的南征之战,在开始的时候就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反对的理由各异,但是主要都是负责基础建设和政治制度建设的文官。

    这些文官也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也是为了自己的工作需求。

    毕竟战争一旦爆发,朝廷内外都得以保证战争的需求为主,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向保证战争胜利靠拢,包括粮食、丁壮、工坊生产等等。而这也就意味着当钱财、人手紧张的时候,很多同样需要钱财和人手的内政建设都要被迫先停下来,文官们当然不满意。

    更何况战争打赢了,最后的功劳和荣誉都是武将的,比如今天这样;而一旦打输了,那么文官们就得出面来给武将们擦屁股,毕竟财政等等上面的损失,终究还是得从内政上进行弥补。

    所以每一次战争的发起,都需要深思熟虑以及经过内部的重重争论和冲突,就算是李荩忱自己认定了战争有开始的可行性,朝堂上如果都是反对声音的话,那也没有什么用,李荩忱也不可能一直和整个大汉的所有文官都对着干。

    因此能够在一次战争开始之后解决掉的问题,那自然就要尽力将其划归到一次战争的范畴内。比如北伐之战,如果能够把西北战场作为整个战场的一个分战场,自然就能够避免之后朝堂上继续为了要不要进攻吐谷浑而出现冲突。

    如果说之前李荩忱没有任何家底的时候可以横冲直撞的话,那么现在他就必须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战争往往是政治的延伸,战争服务于政治,而不是政治服务于战争,当政治上不需要的时候,战争就算是发动了,也会劳民伤财、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就算李荩忱想要开战,也不敢。

    尤其是在现阶段西域还乱成一锅粥的情况下,河西对于大汉的战略意义并没有那么重,若不是趁着北伐的机会拿下河西的话,下一次有机会再进攻河西,当真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了。

    至于李询,李荩忱现在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将领去坐镇西北,长孙晟等人或是太稚嫩了一些,或是身份上还不够格,刚刚主持了南征之战、知道应该怎么对付异族人的李询,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你这个征南将军,要换换称号喽,否则人家都得说大汉的朝廷,不知道南北。”李荩忱紧接着笑道。

    马车通过漆黑的门洞,转瞬豁然开朗。

    御街两侧,百姓扶老携幼,观看入城的大军。

    “陛下,便是此人。”陈禹拱手行礼之后,向一侧让开。

    “草民拜见上国天子。”一个中年人直接跪拜在地。

    “林邑人?”李荩忱倒是有些诧异。

    不但是李荩忱,周围在座的文武官员们此时也都把好奇和意外的目光投过来。

    李荩忱让白袍带着这一次南征之战地下战线之中功劳最大的人前来面圣,没想到陈禹带来的并不是大家都认为的裴蕴,而是这么一个陌生的中年人。

    他黑黑瘦瘦的样子,套在粗布麻衣里面,显得有些滑稽,不过这也证明他纯正的林邑人血统。

    那中年男子当即又是磕了一个头:“陛下,草民虽然是林邑人,但是素来以成为大汉之子民为荣耀。”

    陈禹也在旁边解释道:“启禀陛下,此人唤作黎俊,此次象林之战,我大汉海军之所以能够快速的抵达象林码头,并且靠岸进攻象林城,以及后来卢容之战,此人功不可没。微臣向白袍林邑统领裴蕴征求意见,裴蕴极力举荐此人为陛下所用,以稳定新收南疆国土。”

    李荩忱顿时来了兴致,打量着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他也从战报上得知,汉军之所以能够快速的占领象林,和白袍事先对当地群众的发动有很大的关系,在汉军上岸之前,林邑人就掀起了暴乱,而在汉军上岸之后,这些人摇身一变又成了带路党,带着汉军快速的突入城中,如果不是范梵志早就有所防备,恐怕在象林的那个风雨夜之中就成为汉军的阶下囚了。

    范梵志跑掉了不假,但是城中大多数的林邑贵族和地主或许用奴隶主称呼更加贴合一些却只有极少数逃脱,其余的几乎都落入网中,汉军紧接着把他们的家掀了个底朝天,可算是没有白来一遭。

    很显然,这个黎俊是这些林邑暴民和带路党之中的领头羊和佼佼者,否则裴蕴也不可能放弃自己面圣邀功的机会,推荐这个人前来。当然了,这也不排除裴蕴有一来表示自己谦虚,二来扶持和自己亲近的人上位的意思。

    不过前者的可能性应该更大一些,白袍在统领一层上绝对不会任由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待太久的时间,一来这样有可能会引起敌人的警觉,二来也容易导致白袍的统领在地方上结党营私。

    白袍是大汉最隐秘也是手中实际权力最大的部门,如果他们有什么不轨的事情,将会直接动摇大汉国本。

    裴蕴作为裴忌的儿子,出身不错,而且官场上也并非没有朋友,徐德言等东南士族子弟和他关系都不错,真的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自己的亲信朋党,反倒是没有什么必要。

第一五七六章 从林邑向西

    “平身,大汉之臣子,除非是重要场合需要行三拜九叩之大礼外,其余的时候无须如此。”李荩忱淡淡说道。

    黎俊战战兢兢的站立起来,拍打了一下膝盖。

    “殿上无尘土。”李荩忱又补充一句。

    黎俊打了一个哆嗦,有些手足无措,还是陈禹指引着他走到属于自己的软垫上。

    朝堂上众臣都低低笑了出来,陛下既然有心情开个玩笑,那就说明陛下的心情还算不错。

    现在南方的献俘队伍也回到了京城,林邑的战果到了要瓜分一下的时候了,之前李荩忱虽然用修筑道路的理由先打了个哈哈,把这件事向后拖了拖,但是不可能就这么拖没有了的。

    这是一块文官和武将们都盯着的肥肉,谁都不希望因为落入对方的口中而让自己这边失去了在南方的主动权。李荩忱上一次主动的将话题牵引开。

    虽然也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在,李荩忱也考虑到了调和一下当时文官和武将之间马上就要爆发的矛盾,或者说是告诉剑拔弩张的文武官员,你们的小心思朕并不是不知道,还是给朕收敛一些比较好。

    文武官员们当然也不傻,当时就很果断的借坡下驴,若是真的让李荩忱因为文武之间的矛盾而大发雷霆,那最后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现在的皇帝陛下,可不是南北朝时期处处都得顺着世家贵族的皇帝陛下,他虽然需要制衡,但是他绝对不是好欺负的。

    但是关于林邑之战后利益划分的问题,最终也不能完全不解决。

    现在大家都冷静下来了,也是谈一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不过大家都不知道陛下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竟然上来先让一个林邑人登场。

    “黎俊,”李荩忱开口,依然还是喊的这个林邑人,“你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且说说你觉得大汉应该如何治理安南?”

    这绝对是一个送命题,若是换做朝堂上其余的任何人,恐怕都得掂量掂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同时得罪两边的人,而就算是两边的没有得罪,最后如果让陛下不满意的话,那还不如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了更好一些呢。

    而黎俊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站起来恭敬的行了一礼,径直开口说道:“回陛下,草民认为,安南之地,地处天南不假,但是只是我大汉的一个立足之地,绝非大汉疆域所到。”

    “尔此话怎讲?”唐亦舜率先站出来表示不满。

    这个家伙莫不是还想要劝导陛下穷兵黩武,继续向西进攻?

    黎俊吓了一跳,不过他也并非胆小什么都怕的人,否则也不可能当初带着林邑百姓站到了反抗林邑贵族压迫的最前线,他只是第一次见到李荩忱这样真正的天朝上国的皇帝陛下,心中惶恐不安罢了,毕竟不说别的,单纯是建康府的辉煌殿宇,就不是黎俊这个生长在荒野之中的林邑人敢想像的。

    现在李荩忱已经明确表示出来给他撑腰的态度,他说话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唯唯诺诺。当即黎俊说道:“天朝兵威虽重,但是历朝历代对安南的统治却往往短暂,在草民看来,并不仅仅是因为天朝距离安南遥远,实际上从天朝的岭南前往安南,路途也算不得远”

    “那是什么原因?”杨素也饶有兴趣的问道。

    如何稳定在安南的统治,也一直都是朝堂上文武们关心的问题,也是现在大汉亟待解决的问题。

    修缮道路固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等到道路修缮好了又是什么时候了本来就颇难确定不说,在这之前大汉也不能对安南就此听之任之。

    “因为安南之地域划分呈现出从北到南的长条形,并且中间还有横山的阻隔,这就意味着大汉如果想要建立起对安南的完善的统治,只能依靠大海和横山中间狭窄的道路,”作为一个林邑人,很显然黎俊对于林邑的了解远在其余的大汉官员之上,“因此长期以来这阻碍了南北的消息沟通不说,从西边来的敌人还随时可以拦腰斩断安南的南北联系,尤其是象林和北方交趾、九真等地的联系。”

    “那如果继续向西,又会遭遇什么?”唐亦舜径直问道。

    “从林邑向西,是扶南的地盘。”裴子烈此时也开口了。

    而文官们顿时微微前倾,一个个打起精神。

    一般情况下代表武将发言的都是太尉府的杨素,作为车骑将军的裴子烈,虽然是朝堂上武将之首,但是平素里实际上很少发表言论,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身份摆在这里,一旦他开口了,几乎就代表着李荩忱的意思了。

    那么说这一次也是陛下在背后指使的,特意找来一个林邑人,然后把大汉从安南西向的问题摆到了桌面上?

    更让文官们紧张的是,他们对于安南的了解也都是南征之战后进行补课的,要说从安南往西还有什么,他们真的是一问三不知了,扶南这个名字也只是很久之前或许什么时候听说过或者从哪一本南方风物志的书上看过而已。

    扶南,是位于后世柬埔寨一带的古国。

    其实扶南对于华夏来说并不算陌生,甚至后世了解扶南的历史都要从华夏的古籍上寻找资料。在三国时期,扶南甚至还曾经通过海路和当时的吴国有所往来,不过后来华夏陷入南北朝乱世,自然也就没有人再关心远在天南的这个国家了,三百年乱世之后,这个时代的人自然也就淡忘了还有这么一个国家存在。

    “扶南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听闻过,而扶南之外,尚且还有几个藩属国,其中最大的便是真腊。”裴子烈沉声说道,显然在这之前他就已经对南方做足了功课,否则这种绝对算冷门的知识,他不主持南方战事,应该并不了解才对。

    “扶南占地虽广,但是大多数都是雨林山地,人丁稀少,真腊也有类似的情况。”此时李询也开口说道,他率军南下安南,对南方的局势当然要比其余人清楚,因此说出来的话自然也比没去过南方的裴子烈和林邑人黎俊来的有信服力。

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欢喜

    顿了一下,李询又补充道:“这一次本着不多树敌的原则,我大汉右路军从南中向东南进入安南,但是路上还是和真腊发生了一些冲突,不过双方尚且保持克制。”

    “可想而知,真腊也好,扶南也罢,肯定不会坐看大汉一口将安南吞下去的。”裴子烈也补充了一句,“如果安南掌控在我们的手中,大汉就能够凭借安南、南中和岭南三处完成对真腊和扶南的半包围,因此一旦朝廷从南方撤回大军,安南必将受到扶南和真腊的骚扰乃至于进攻。”

    文官们顿时皱紧眉头。

    就知道你们武将们没安好心,现在怎么样,露馅了吧?!

    说到底,就是想要驻军嘛!

    不管是找出来什么借口,只要能够证明安南这个地方不安全,军方保留军队的目的就达到了。

    不过军队保留下来倒也并非完全是坏事,安南的安危也的确需要军队的维护,但是很明显,军队流露出了想要从安南继续向西进攻,彻底占领整个南方的意图,这就比较危险了,因为这意味着大汉财政需要继续为南方的战事掏钱,而如果战斗长时间难以结束,甚至大汉还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显然是文官们最不想要看到的。

    现在的大汉,可穷得很。

    “对扶南和真腊,暂时不要动兵。”李荩忱开口。

    武将们对视一眼,都露出诧异的神情。

    陛下这个大汉最大的主战派和激进派,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竟然反而要求不动手?

    倒是有些奇怪啊。

    而文官们自然是松了一口气。

    “大汉天威已经展现出来,遣使督促扶南朝贡,”李荩忱冷笑一声,“若是从了,那么从此扶南和真腊就是大汉的藩属国,如果不从的话,那就给他们一个教训。”

    满朝文武顿时面面相觑。

    人家扶南远在天边,小日子过得好好地,甚至还有了自己的藩属国,现在大汉跳出来摆出天朝上国的架子,就让他们直接朝贡,恐怕换做谁也都会不愿意吧?

    更何况这三百年来华夏和扶南几乎没有任何的联系,完全属于大家各过各的小日子,大汉从天而降,直接就要求对方朝贡,这怎么看都有些勉强

    “臣以为善!”裴子烈径直开口说道。

    其余的武将们也纷纷应诺。

    而文官们则一脸黑线。

    什么遣使督促朝贡,分明就是等人家拒绝了之后,以此为理由好对扶南开战罢了!

    军队讲究师出有名,显然现在军方乃至于陛下都已经不打算等着扶南主动挑起事端,决定自己先找理由准备开战了。

    “唐卿家觉得有所不妥?”李荩忱笑吟吟的问道。

    唐亦舜打了一个激灵,无奈的说道:“臣同意。”

    李荩忱点了点头:“那就好,对了,上一次说到象林码头的问题,朕已经着令工部考察安南沿海大小港口,包括象林和卢容等地,以及往南和往北的大小海湾,从中遴选出来优秀之处建立商埠,以通商带动安南的发展,而海军择选剩余港口建立自己的水寨。”

    “臣以为可行。”商部尚书唐正良急忙起身。

    “臣同意。”王昌也跟着答应。

    这是军方对文官那边做出的让步,还是很有诚意的。

    毕竟文官们想要的正是一个能够来往通商的地方,这样就能够通过大汉现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商贸网络尽快的将安南纳入到大汉的整个体系之中。

    至于商贸体系,现在文官们倒是没有“士农工商”、商人是最卑贱的行业这种守旧思想,当然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有守旧思想的老臣们几乎都已经从朝堂上退下去了,现在朝堂上的这些年轻人一个个锐意进取的,几乎清一色的都是革新派,就算是上了年纪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顺应潮流,否则他们将会是第一个被推翻的。

    所以现在的大汉朝堂上,呈现出三百年乱世开始之后从未有过的革新气象。

    大汉对旧有的商贸进行改革之后,大汉已经做到了“货通天下”,在朝廷的担保下,钱庄也如雨后春笋一样诞生,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并且进一步的刺激了大汉的商贸发展,可以说现在被商贸联系起来的城镇,已经开始从原本的自给自足向着单一化、集中化产业发展。

    既然我能够用更加低廉的价格从别的地方换来更好的东西,那么为什么还要自己生产呢?既然我能够把自己这里的特产运到别的地方卖出更高的价格,那我为什么不多生产一些这种东西呢?

    因此这种单一化、集中化的产业发展实际上背后朝廷推动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主要还是百姓自发性的产生这种趋势,并且最后形成社会上的浪潮,任何人都没有办法阻拦,甚至就连朝廷内外大大小小的官员,乃至于北方北周的一些心思并不单纯的官员,都开始把家产存入钱庄之中。

    毕竟给钱庄作担保的是大汉的朝廷,只要大汉朝廷不倒,就算钱庄倒下了,朝廷也会想办法解决的,尤其是大汉朝廷的信用,一向是不错的。

    而且钱放在家里,永远都只是那么多钱,但是如果放在钱庄里面,还能够生出来更多的钱,就算是冒一点的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军方虽然只是让利给商贸这边,对于文官们来说,也并非不能接受。军方既然已经把扶南和真腊这两个威胁给搬到了台面上,文官就不能逼迫的太紧了,很明显继续向西拓展应该是解决安南之地长期以来难以长久的成为华夏一部分问题的最好办法。

    尤其是军方明显是有所准备的,这个黎俊在短暂的紧张之后,应答如流,按理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林邑人在这样庄严的朝堂上应该表现出来的,只能说在这之前白袍早就已经教会了怎么说话,恐怕他的这些表现,只有一开始的战战兢兢是最自然流畅的。

    至于皇帝陛下,虽然对于白袍找了一个林邑人上来很是惊讶,但是顺水推舟的本事还是很强的,很快就把事情给推进到了文官们根本没有办法反驳的地步。

第一五七八章 港口的选择

    也就是说,这就是军方、白袍以及陛下早就已经打算好的计划,现在只不过是在演戏罢了。

    以唐亦舜为首的官员们不得不承认,陛下和陈禹他们的演技还是非常不错的,只可惜事情进展的实在是太顺利了,顺利到文官们甚至都没有回过神来,事情就已经完全敲定下来了。

    只要有一点政治嗅觉的人,自然就能够意识到事情肯定不对劲,这完全就是一个圈套。但是事已至此,就算明知道是圈套,也只能咬着牙认了,更何况军方也并不是没有一点儿为文官们考虑,至少是给了他们好处的,满足了他们对安南的短期内的需求。

    当然了,如果军方什么都不为文官考虑的话,不用文官说话,李荩忱肯定也会不满意。

    军方也不能表现出来的太强大,这会引起李荩忱的警觉,李荩忱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在短时间内、尤其是在北方战事还没有结束之前,能够短暂的对文官占据上风的军方,因为这样才能在北方战事再度爆发的时候凭借着军方在朝堂上微弱优势快速做出反应,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李荩忱会坐视军方坐大。

    盛唐为何而亡,军阀割据也。

    李荩忱至少自己不会重蹈覆辙,至于后人,儿孙自有儿孙福。

    文官们齐齐表示同意,李荩忱呼了一口气,至少现在有自己在,朝堂上不会出现撕破脸皮的事情。

    李荩忱对文武官员之间的矛盾还是有些担忧的,因为现在的大汉刚刚完成从世家世袭制度向普通的官僚选拔制度的转变,这也是整个大汉的朝堂最脆弱的时候,通过科举制和书院选拔支撑起来的新制度还不完善,甚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现在大汉朝堂上的高级官员主要还都是当初九品中正制选拔出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出现一些差错。历史上的唐朝就曾经出现武将弄权的事情,而紧接着在宋代,对于武人的防范又导致文官手握重权,最终导致宋代文弱为历朝之冠,实际上一直到明清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全完善和固化,文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才逐渐变得没有那么直接和激烈。

    文武之间的平衡必须需要小心维持,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敏感时期。

    隋炀帝当初可就是因为太过自信,结果玩火**。

    李荩忱战胜了隋文帝杨坚,可不想让自己成为历史上的隋炀帝,那就实在是太过滑稽了。

    至于安南这边港口选择的事情,李荩忱当然早就已经得到了裴子烈和陈禹等人的通风,甚至工部的吴凭、商部的唐正良这些人,事先多多少少的也都收到了一点儿风声。

    工部需要知道这件事,是因为选择港口的事甚至还需要咨询工部的意见,而且工部一向和军方穿一条裤子,自然有知情权。

    军方提出这样的构象,当然也不是平地起高楼,按照工部之前作出的勘探作为大汉未来在南洋上最重要的踏板,在拿下象林之后,工部随军工匠就已经在海军船只的护送下分别向南和向北对海岸线进行完整的勘探在象林以南的一个巨大河流入海口的地方,有天然的港口和平原,这几乎是建造一座大型城市所必备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这里更加向南,更加深入南方的海洋。

    对于大汉来说,卢容也好、象林也罢,甚至包括更北面的九真等地,有一个缺点就是距离朱崖太近了一些,用海军大船从朱崖横渡,也用不了几天。

    现在大汉已经开始对朱崖进行开发建设,以此作为南洋来往船只的避风港,以及前往番禺和直接前往象郡、郁林郡一带的中转站,本来朱崖相较于番禺,距离就已经有点儿近,不过朱崖胜在地方大、物产又丰富,所以当做避风港和中转站并无什么大问题。

    相比之下,象林和卢容所在的地方都有各自的缺陷。

    或是地方狭窄,比如象林外海有悬出海面的山峰阻拦,导致这里虽然是一个避风港,但是能够停泊的船只数量实际上并不是非常多不说,对于船上舵手的操作也有一定的要求,在这之前就有不少船只因为撞上了海上的明暗礁石乃至于两船相撞的沉没。

    又或是地方大,但是海上条件不好,比如卢容外海海水浅,大型船只很难进出,这一次海军进攻卢容码头,就是在外海用小船来往运人的,所以才出现了孤军悬在码头上这种危险的事情,要不是杜伏威他们很坚定,恐怕上岸的陆军早就被象兵给撵下海了。

    所以这两个有缺陷、又距离朱崖比较近的地方并不完全适合作为通商的商埠,只不过在这之前,象林已经是华夏曾经抵达过的最南端,而林邑又根本没有完整的基层制度,所使用的城池也都是之前遗留下来的,南方虽然还有更加优良的港口,林邑也用不了。

    以林邑的国力和财力、物力,想要维持住现在的国土和统治就已经很不错了,向南建造一座新的城池,就算是范梵志有这个野心,林邑也没有这个力量。

    但是大汉不同,平地起高楼的本事,林邑没有,大汉有。

    只要财政物力到了,大汉的确可以做到平地起高楼,尤其是这又是促进商贸发展的重要环节。

    按照军方的构想,外围海域比较狭窄,但是隐蔽性更好的象林,当然更适合作为军队的军港,而新发现的这一处深水良港自然更适合作为大汉在南方的商埠,当然了北方的卢容、交趾等地也可以起到环环相扣、相互支援的作用。

    李荩忱对此并不反对,根据工部报告的描述,他已经知道新发现的这个港口应该就是后世西贡,也就是胡志明市所在的位置了,历史上的这里就是整个安南地区最为繁华的地方,一来是借助河口的地理优势,二来也是借助这里面向南洋的优越地理位置,最终成为连接东南内部地区和南洋外界乃至于整个亚洲的关键点。

    河口三角洲并不是修建港口的最佳之地,但是河口再往上游,河面宽阔,水流平缓,是绝佳的内河港口选择。

第一五七九章 更广阔的世界

    后世长江出海口沿岸,内河港口诸如苏州港,虽为内河港口,却有超过绝大多数海港的吞吐量,便是得益于内河临近入海口河段的水文优势,而上海这个东方明珠也是依靠黄浦江内河港口逐渐发展起来的,修建外海大洋上的港口那都是后话。

    因此如果真的选择这里修建新的商埠,船只逆流而上并不需要太远的距离,但是凭借这个商埠,大汉却可以进一步沿着被称作“湄公河”的大河向安南内地伸出触手,甚至先一步在经济上和扶南建立联系,并且通过大汉的强大经济实力,直接冲垮扶南脆弱的内部经济,进而引发扶南的动乱,为大汉进兵提供帮助。

    这一切的判定和选择,和工部的考察脱不开关系,工部自然有知情权。至于商部,此次直接受益的就是商部,自然事先要先和商部通气,免得到时候唐正良浑浑噩噩的没有回过神来,最终导致这个实际上已经经过陛下同意的利益分割方案流产。

    正是因为实际上已经能够看到最终的结果,起到关键作用的人都是负责演戏,李荩忱才有信心把这么重要的事情放到朝堂上来说。

    并不是李荩忱对这些臣子们没有信心,主要还是因为现在因为时代的限制,这些人的目光注定了不可能放的那么长远,也就意识不到大汉向南控制整个南方乃至于南洋的重要性在哪里,毕竟在现在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他们还无法看到海上、岛上和密林之中那些让后世的欧洲殖民者两眼发红的财富。

    更何况作为一个穿越客,李荩忱说什么也得为后世做点儿铺垫,后世华夏的必杀技就是“自古以来”,能够怼的任何人无话可说,而现在自己不妨让“自古以来”的范围更加广阔一些,这样后世的华夏如果经历了苦难再一次复兴的时候,就有更多的底气和理由对这些跳梁小丑们下手了。

    没办法,别说海上的那些,就连你们,也都是“自古以来”的范围之内。

    对此,李荩忱也只能说古人还是视线狭窄了一些,若是让秦皇汉武之流知道了后世这里那些猴子的嚣张,有可能在千年之前就给他们直接来个斩草除根。

    世界很广阔的,现在的大汉,可不能只看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啊。

    随着大汉一步步向外走,李荩忱相信这些人的目光肯定也会变得越来越长远,不过这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之前,李荩忱作为弄潮者,肯定要用点儿心思和手段的。

    不过这样的心思和手段也不能常用啊,要是一直都用的话,恐怕朝堂内外就要被陛下逼迫着全都变成阴谋论者了。

    看着这些神情各异的臣子们,李荩忱攥紧拳头。

    皇帝,果然不好干。

    上午的朝会很简单,也很复杂。

    简单是因为总共没有半个时辰,军方一说,文官们再一表态,事情就这么简单的敲定了。

    复杂是因为为了确定这个结果,双方背地里不知道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交锋,而且这一次决定的“分赃”结果,也直接决定了安南乃至于整个南方和南洋地区的命运,绝非简单的一次朝会和奏对。

    可以说整个华夏未来南方方向上的战略乃至于东南诸如扶南、真腊等等大小国家的命运也都在这一刻被决定了,不管这些小国家到底是有没有勇气真的对大汉举起刀枪,大汉都会将它们作为敌人并且最终消灭它们,这一切已经不是它们能够决定的了。

    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直接和残酷。

    分赃之后大家心里最后一块石头放下,剩下的自然就是李荩忱为这一次的有功将士颁发奖励以及大宴群臣。

    这一次立下大功的罗毅、戚昕等人并没有来,南方还需要有猛将坐镇,李询这个主帅都已经回到建康府,罗毅他们自然不能也跟着回来,因此有资格参加这一次授勋仪式的,反倒是一些普通的将领乃至于士卒。

    授勋,是大汉在上次入关中之后开始在军中尝试着推行的新的奖励制度。

    每当大汉的将士有幸参加到某一场战争之中并且最终取得胜利,那么朝廷会根据他们的功劳为他们颁发不同类型的勋章,来奖励他们为这一场大战做出的贡献。并不是只有名字上了功劳簿的人有能耐获得奖章,下面的每一个普通将士都有这个资格,只是不同功劳的人,获得的奖章大小材质等等不相同罢了。

    奖章代表着荣誉,现在大汉军队通过军中的主簿,开始一点点的培养加强军人的荣誉感。在这之前,军队完全是为了温饱而作战,目的单纯的就是想要杀掉敌人之后为自己的家人换来一些钱粮乃至于自己战死之后能够得到微不足道的抚恤。

    这样的军队是没有荣誉感和归属感的,他们更像是杀人的机器或者像是一群雇佣兵。

    而随着主簿们的教导,现在的大汉将士们越来越清楚自己到底是为何而战,为了子孙后代的和平,为了自己能够封侯的梦想,为了能够和历史上那些忠义之士一样青史留名而这也让他们不再将目光局限的放在对军饷钱粮的追求上,同样也开始重视作为一个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军人,是保卫这个国家和百姓的,承担这一份责任,也获得百姓的支持和鼓励,这才是一个军人应该有的样子。之前那些烧杀抢掠无所不作的军队,和乱民没有什么区别,使用那样的军队,或许能够打的下来天下,但是绝对坐不住天下。

    授勋制度就是伴随着这样的思想教育同时开始推行的,当然了勋章并不只是代表沉甸甸的荣誉,还代表着受到大汉法律保护的个人特权,包括购买东西、缴纳税款、银行存取贷款等等上的便利,这都是普通的大汉百姓没有资格获取的。

    说句不好听的,有勋章在胸口,的确就是高人一等,而他们为这个王朝乃至这个民族做出的贡献,也值得让他们高人一等。

    这一次南征之战是大汉入关中之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

第一五八零章 南洋之虎

    上一次大汉国境内外爆发的战争都已经要数到对会稽留氏的平叛战争了,那一场战争中汉军的伤亡并不算大,更重要的是家丑不可外扬,所以几乎并没有进行什么大规模的奖励行为,并且那一次战争爆发的时候,勋章制度还在讨论之中,所以并没有颁发勋章。

    因此这一次也可以说是大汉历史上第一次授勋。

    早在南征之战刚刚开始的时候,工部就已经在李荩忱的授意下完成了勋章的设计,最后得赖于大汉流水线的快速生产,在南疆之战结束之前,数万枚普通的纪念勋章以及上百枚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将士的勋章就已经打造完毕,其中还有十枚是专门授予这一次大战之中立下卓越贡献的将士,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功劳簿上的前十名。

    李荩忱作为皇帝,将会负责给这十个人授勋,而剩下的百人将会由朝中重臣负责授勋,今天选择的是都官尚书唐亦舜和车骑将军裴子烈,两人一文一武,可以说是大汉官员之中年轻一辈的中流砥柱了。

    毕竟让顾野王这样的老人颤颤巍巍的上来为将士佩戴勋章,估计大家看了都会于心不忍。

    “参见陛下!”大司马门下,参与授勋的将士已经森然列阵。

    走到哪里都不缺看热闹的百姓,更不要说是现在这种天大的热闹。

    从大司马门向三个方向,大街上、茶楼酒肆和商铺的二楼凡是能够看到大司马门前广场上情况的地方,都站满了人。

    李荩忱出现在城门上,看着属于自己的虎狼之师。

    虽然刚刚过了正午时分,正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李荩忱的目光向下看,看着这一个规模并不算大的方阵,却能够感受到丝丝缕缕的凉意。

    他们衣甲鲜亮,目光炯炯,无一不在彰显这是刚刚经历过浴血奋战的精锐之士,是大汉这一次南征之战在尸山血海之中厮杀出来的赫赫功臣!

    李荩忱没有在城门上过多停留,直接向着城门外走去,而群臣也急忙跟上。

    陛下的想法总是给他们一种天马行空的感觉,比如这授勋,几乎可以说是开华夏之先河,在这之前华夏虽然也有奖励有功之士的各式各样的方法,有的是牵扯到钱财,有的是牵扯到官位,但是还真的没有谁通过颁发一个小小勋章的方法来奖励有功之士。

    尤其是这勋章代表着很多独一无二的资格,独一无二到甚至就连站在城墙上的这些臣子们都有些羡慕啊。

    作为大汉的贵族,他们是有特权的,但是并不是拥有所有的特权,尤其是法律出来了之后,在一些非法的行为上,他们非但没有了特权,甚至还得和那些普通的百姓保持一致。

    不过羡慕归羡慕,谁也不敢多说什么。

    看看城门下这森然的方阵,谁心里不冒寒气?

    而通过这小小的勋章,足够李荩忱给这些将士们足够的荣耀,也足够这些将士们为了李荩忱抛头颅洒热血。

    不要妄图在除了政治官场上之外的其余地方挑衅陛下的威严,这是大家早就已经达成的共识。

    陛下在朝堂上使用的是制衡的策略,所以他可以默认文武官员乃至于其他派系之间的相互矛盾和争执,只要这种冲突是可控的就行。但是在朝堂之外的地方,陛下的忍耐力几乎为零,他的手中有着绝对忠诚于他的大军,任何想要在其余方面挑衅陛下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从当初正旦大典上的建康府小世家被杀得人头滚滚,再到后来汉军水路云集杀入会稽城,以及吴郡世家的所有财产都被分割干净一旦有人想要从其余方面,比如威胁社会的安危上来威胁陛下,甚至不用等到他们动手,当他们有这样的心思的时候,陛下就已经开始磨刀了。

    这位在朝堂上笑意盈盈、最喜欢询问手下人意见的皇帝陛下,其实他的忍耐底线高的很。

    在朝堂之外,陛下给了什么,最好就好好地守着什么。

    陛下从来不会亏待有功之臣,甚至不会亏待恪守本分的人,但是触犯了他底线的人,就只有死路一条。

    李荩忱走出城门,所有的将士、百姓同时行礼。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李荩忱大笑着抬手。

    “谢陛下!”

    而李荩忱径直走上临时搭起来的台子,有资格被陛下亲自授勋的将士已经站在台上了。

    这一次作为首功的勋章被称之为南洋之虎,勋章上一把利剑劈开大树,象征汉军将士在南方的丛林之中披荆斩棘,右后方为海浪,象征海军将士横跨南洋、远征象林,而左前方则是一只老虎做猛虎扑食状,象征着大汉军队如猛虎下山。

    勋章为银质,本身就有极高的价值,花纹细腻,全部都是手工雕刻,各有不同,背后还有编号,和批量生产的普通勋章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些获得“南洋之虎”勋章的将士在此战中付出的卓越贡献。

    授予其余有功将士的勋章为铜制,普通勋章为铁制,花纹各不相同,代表着汉军将士的南方征战之路。

    不过站在台上的并不是十个人,因为戚昕和罗毅这两个有资格获得南洋之虎勋章的人并不在这里,和他们相同的还有裴蕴。

    所以其实站在台上的以李询为首的总共七个人。

    “尔等浴血厮杀,为大汉平定南方,乃是此战之栋梁。”李荩忱拿起第一个勋章,佩戴在了李询的胸口上。

    “大汉征南将军李询,忠于大汉,忠于陛下!”李询“啪”的一声举起手臂,行大汉新式的举臂平胸军礼。

    这个时候大家才注意到,上台颁发勋章的李荩忱,身上看上去穿的是便装,但是实际上应该算是软甲,再加上腰间悬挂的宝剑,不用想也知道,陛下这一次更多的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军人。

    李荩忱郑重的举臂平胸还礼,以表示自己对有功将士的尊重。

    “大汉南方军仗主杜伏威,忠于大汉,忠于陛下!”站在李询身后的就是杜伏威。

    他在之前的横山之战中立下了大功,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话,汉军不可能当时就直接破入横山大寨。

第一五八一章 各领风骚数百年

    杜伏威的搭档辅公以及冯喜,也都在旁边。

    他们三个的功劳,的确值得他们站在这个位置上,相比之下,甚至就连他们的主将鲁广达和冯仆等人,都只能获得铜制的奖章。毕竟鲁广达和冯仆等人在南方之战中只是起到了辅助李询的作用,尽到了自己的本职任务,要真的论功劳,甚至比不上杜伏威他们起到的作用。

    李荩忱打量着眼前的这条年轻汉子,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并不是李荩忱第一次在这个时代听到这个名字,上一次带火枪手冲入会稽城的就是这个杜伏威。

    李荩忱之前就已经调来过杜伏威的档案,知道这个出身北方的汉子应该就是历史上那个将隋末的江南搅动的天翻地覆的杜伏威,尤其是他的身边还有辅公这个名字恐怕很难找到重合的人作为佐证。

    李荩忱印象之中的杜伏威应该是个枭雄人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此时站在李荩忱面前的杜伏威,努力的挺胸抬头,一抖也不抖,更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大汉猛士。

    时代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改变了,这些人的命运也改变了。

    李荩忱伸手为他带上勋章:“朕已经不是第一次听闻你的大名,大汉有如此猛士,朕之幸也!”

    杜伏威的眼睛已经湿润。

    从一个逃难的难民到今天在万众瞩目下接受皇帝的亲自授勋,甚至还有陛下金口赞扬,这是怎样的荣耀?

    甚至杜伏威都能看到紧跟在陛下身后的史官都在奋笔疾书。

    对于史官们来说,这也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肯定要好好的记录下来,留于后人感受今日之盛况。

    李荩忱一个又一个的走过去,辅公、冯仆还有海军的、陆军的乃至有后勤的有功将士

    每个人都很激动,因为他们从未想过自己和陛下可以这么近距离接触,每个人也都很惭愧,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立下的功劳不足以当得起胸前这沉甸甸的重量。

    这勋章给了他们荣耀,也给了他们义务和责任。

    效忠于大汉的义务和责任。

    外面的百姓喝彩的声音一浪又一浪,对于这些立下大功的将士们,他们和心思五味杂陈的官员们不一样,只有由衷的敬佩。

    七人同时再次向李荩忱行礼。

    而李荩忱还礼之后,转而看向后面一百人的方阵:“朕希望有一天,朕也能够亲手为你们佩戴上最高的荣誉勋章。”

    “不负陛下所托!”将士们异口同声。

    李荩忱的目光环视一圈,裴子烈和唐亦舜已经一左一右开始为有功的将士们授勋。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啊。”他喃喃感慨。

    身后的史官精神一震,急忙写了下来。

    至于再一次汇聚到陛下身边的官员们,交换了一个眼神。

    陛下求才、用才之心很赤诚,我等能为这样的陛下效忠,也算是人生的幸运了。

    --

    “好神奇,真的没有影子啊!”暗室之中,陈宣华忍不住鼓掌。

    “娘娘请轻声,蜡烛吹灭了可就不管用了。”孙思邈一连肉疼的压低声音说道,他倒是不怕声音,关键是陈宣华鼓掌一甩衣袖,孙思邈的眼睛都跟着那摇曳的蜡烛火光一起走了,生怕好不容易造起来的无影灯又得重新点一遍。

    谁知道下次的效果会不会还这么好呢。

    孙思邈是跟着从南方回来的队伍一起到建康府的,不过他回来之后一头就扎进了药房里面,指挥学徒们一起搭建新的手术室,尤其是诸如无影灯、手术台以及消毒用的设备等等都需要搭建起来,虽然之前按照孙思邈的图纸,工部已经“依样画葫芦”造了不少,但是多少都有不合规范的地方。

    这一次在南方利用靠近战场的优势,孙思邈可以说进行了大量的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外科试验,这些试验让他最终有足够的经验救活了不少南征将士不说,而且也为对病人展开外科手术积攒了大量的知识,甚至不仅仅是外科,通过对人的解剖,孙思邈对内科的了解也愈加深入。

    在这之前,华夏的医术虽然已经算发达,但是因为道德伦理上的限制,导致中医学对人体构造几乎没有多少了解,有了解也只是局限在表层上,很多病的治疗都有种治标不治本的感觉。

    孙思邈正是因为知道这个问题,所以一直把注意力落在解剖上,总算是为很多现在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提供了足够的理论解释。

    李荩忱拉了陈宣华一下,小姑娘调皮的是哪吐了吐舌头,不过也不敢再大喊大跳了。

    李荩忱这才沉声说道:“这只是一个试验品,如果想要满足现在的需求,还需要多少这样的无影灯?”

    “无影灯还是小事,现在臣还在着力于解决做完手术之后伤口缝合以防感染等等的事情。”孙思邈有些无奈的说道,“只要这些问题还存在,臣就不敢说直接对人开刀动手术。”

    李荩忱微微颔首,他知道以这个时代对于药材之类的认识,想要完成消毒处理是很费劲的,之前孙思邈在南方,军中将士的体格健壮,往往都能自己硬撑过来,大不了就是发几天烧的问题,只要小心用药,一般都能痊愈,更不要说军方抓来的那些林邑探子,孙思邈就更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若是接受手术的是文人士子乃至于妇孺老弱,以他们的体格就算是能够支撑下来,恐怕也是半死不活了吧,那和直接等死本来就没有什么两样。

    “现在我们能够想到的就是酒和火。”孙思邈沉声说道,“臣还会在此事上继续努力。”

    “酒就足够了,可以想办法让酒更纯一点。”李荩忱提示道。

    孙思邈怔了一下,这个还真是他之前没有考虑过的。其实古往今来的不少名医在消毒上并非没有研究,包括从春秋的扁鹊到汉末张仲景和华佗,只不过大部分人在这上面研究的内容都随着动乱烟消云散了,因此此时的孙思邈更像是一个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以求能够尽快在黑暗之中找到些出路。

    李荩忱的这一句提示或许可能最终派不上用场,但是足以至少让他现在有个努力的方向。

第一五八二章 孙思邈的决定

    这一次南下,让孙思邈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在医学上的无知和可以继续努力的方向,甚至都让他觉得自己之前的四十年都白活了。

    医学的世界还很广阔,自己之前所看到的,只不过是门口的照壁而已,转过照壁之后,方知别有洞天。

    “朕能够留给你的时间不多,要抓紧了。”李荩忱沉声说道。

    孙思邈打了一个激灵,他当然知道陛下在担心什么。

    大汉虽然现在和北周之间很平静,但是北伐是必然的。

    陛下想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尽可能拉大大汉和北周之间的优势,进而减少大汉需要付出的代价,这也算是朝堂上人尽皆知的事情。否则之前陛下也不会这么积极的把孙思邈给踢到南方去。

    李荩忱就指望着孙思邈能够在医疗上有所突破,这样就能够在大汉北伐的时候尽可能的拯救更多人的性命。大汉现在缺少人才,也缺少最基础的人口,之前南方和北方之间甚至有接近三倍的人口数量差距在,虽然经过这一次的大汉入关中之战,这种差距被几乎拉平,但是随着大汉向南开发,实际上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分布这么多的人,人口密度根本无法和北方相比。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虽然地域辽阔,但是国土内存在大量人口居住点的实际上也就是大江沿岸,这也就导致秦军沿着大江顺流而下,把荆襄一带扫荡干净之后,楚国就已经成为板上鱼肉。

    局部地区内可动用的人口数量少,就意味着战争一旦爆发,那么留给大汉进行应急反应的机会就会少,毕竟一支军队的调动也需要背后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而人口少,这种支持就需要从更远的地方进行调度,自然比不上敌人的就近征发来的快捷,这样只会让大汉在之后和敌人交锋之中的每一步都落在后面。

    因此对此李荩忱的策略有两个,一个就是让大汉一直保持进攻的姿态,这样大汉就能够在战场上保持主动,至少不会被北方的敌人牵着鼻子走,恰恰相反,甚至李荩忱要做的是牵着他们的鼻子走,第二个自然就是尽可能的弥补双方在人口和兵力上的差距。

    既然短时间内造不出来那么多人,那就想办法保住不应该丢掉性命的人。

    所以李荩忱对于孙思邈,既是期待和盼望,也有命令的成分在其中。战争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每一个人都需要全力以赴、时刻准备着。

    这一次孙思邈南下,并不只是学习到了和医学有关系的知识,还充分的认识到了大汉的政治生态。现在的大汉虽然在发展这个、发展那个,甚至已经完成了对林邑的攻伐,但是实际上在每一个大汉人的心中,北方的敌人一天没有被除掉,他们就一天难以真的放下心来,从皇帝陛下到下面的每一个臣民,大家都在幻想着能够延续现在已经呈现出来的和平安宁景象,但是他们也都心里清楚,只要北周还在一天,这和平的景象随时都有可能烟消云散。

    因此大汉自上而下,每一个已经和这个王朝息息相关、每一个已经在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归属的人们,都在这北方的黑云下屏住呼吸,拼命的工作,以求能够有一天彻底打破头上的黑云,让自己现在已经能够享受到的和平生活变成现实。

    这是一种甚至走到大街上、走到小巷子里,走在大汉的任何地方都能够感受到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无疑在军中是最为强烈的,所以这一次南下,孙思邈也能够清楚的感受到。

    拼搏、求生,这种斗志孙思邈绝对不排斥,甚至还非常希望自己也能够融入到这个大团体之中,追随着潮头上的赤色旗帜奋勇向前。

    无影灯在燃烧着,发出微微的声响,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任何的声音。李荩忱看着孙思邈,在等着他的答案,陈宣华似乎也意识到了这对君臣之间肯定正在用心盘算着什么,甚至他们的思想正在交锋,所以也跟着屏住呼吸。

    陈宣华虽然生性顽皮当然这也和陈顼、李荩忱以及乐昌一向惯着她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关键时候的分寸还是拿捏得住的。

    沉默良久,孙思邈抬起头来,掷地有声:“半个月之内,臣保证可以进行第一台成功的手术,”

    作为一个医疗工作者,一切讲究的是精细,这个时间肯定是孙思邈经过深思熟虑的。

    李荩忱沉声说道:“这是朕给你的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时间你自己真的想好了?”

    “臣愿意向陛下立军令状!”孙思邈郑重说道。

    “朕不需要什么军令状,就算是你真的完不成,朕又如何舍得要了你的脑袋,不过既然你已经说了,那希望朕到时候真的可以见证这样的奇迹。”李荩忱径直说道,“从现在开始,时间可不多了。”

    “臣遵旨!”孙思邈拱手,紧接着,孙思邈咬牙转而看向陈宣华,“娘娘,臣恳请娘娘通过内府为臣寻找家庭贫寒、病入膏肓的患者,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可以让臣来为他们治疗,只是生死难料,臣会尽力保全他们的性命。”

    陈宣华怔了一下,急忙看向李荩忱。

    这种事牵扯到人命的,虽然的确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既能够给那些贫苦人家一个希望,又能够让孙思邈在这个过程中积攒更多的经验,尤其是面对体质本身就差的人的经验。

    可要是真的出了什么大事,尤其是被御史台和刑部抓住了小辫子,那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善罢甘休的,虽然这个时代无从说什么人权,但是道德伦理的约束是在的,孙思邈这样做,说好听一点儿是救死扶伤,说难听一点儿那不就是用人来做实验么,到时候真的追究起来,就算是她恐怕也要被殃及池鱼。

    因此李荩忱不点头,陈宣华是绝对不敢的。

    “放手去做你想做的,朕给你撑腰。”李荩忱温言道。

    对此,李荩忱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他知道就算自己不点头,孙思邈也绝对不会就这么算了,可能还会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自己需要的患者乃至于尸体。

第一五八三章 卖姊姊

    只有足够能够符合要求的患者,孙思邈才能够完成自己的尝试,否则单凭理论,根本不可能最后完成一台成功的手术。

    既然李荩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那自然也要尽量满足孙思邈的需求,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的。

    想要让医学发展,自然就需要有一些人付出代价。

    历史上近代医学的发展和解剖就脱不开关系,而解剖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一来是那些先驱们甚至不惜把自己的祖先都给刨出来,二来自然也有一些更加残忍的手段。

    光明来临之前注定是黑暗的。

    身为皇帝的李荩忱,自己的手上又何尝不是沾满了鲜血,这有敌人士卒的血,有政敌对手的血,也有世家子弟的血,或许有的人就是应该被千刀万剐,又或许有的人根本不应该死,但是他们都死在了李荩忱的手中。

    很难评定李荩忱所做的这些到底具体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只能说现在李荩忱所做的一切,对于大汉总体肯定是有莫大的好处,没有李荩忱,自然就没有现在的大汉。

    相同的道理,如果孙思邈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这个时代医学的大发展,那么他所做的这些根本算不得什么令人难以启齿和必须要揪着不放的事情。

    “那些林邑贵族反正该砍头的也都要砍头,都给你了,包括天牢里面的死囚,朕也准许你申请调用。”李荩忱沉声说道,“这里毕竟是建康府,不要弄得太血腥了,其他的都可以。”

    随着大汉完全拿下林邑,当然就不好对林邑的本地人下手,这将严重影响到林邑地区的和平,所以要好好珍惜利用这些已经注定是会掉脑袋的林邑贵族们。

    孙思邈点了点头,李荩忱的意思他懂。

    李荩忱转身正想要离开,看到陈宣华站在一边,低着头玩着自己的手指头,不由得在心中叹息一声,现在自己和孙思邈所说的这些似乎黑暗了一些,还是不要玷污这个小丫头的内心的好。

    他伸手握住了陈宣华的手,陈宣华任由他拉着,乖乖的走了出去。

    “怎么,觉得很难接受?”李荩忱笑着说道。

    药房外面一侧的院子堆放着一些之前剩下的砖瓦等建筑材料,几乎没有什么人过来,当然了有李平在门口蹲着,别人也进不来。阳光洒在庭院中,暖洋洋的,和刚才有些阴暗的手术室截然不同。

    似乎站在这个地方,陈宣华才觉得自己回过神来。

    “倒是并没有什么不好接受的,孙大家没有人进行试验,自然不可能直接成功的对另外的人动刀子,听说孙大家在之前曾经尝试过使用猴子,但是猴子和人终究还是有区别的,要是换做妾身,也不敢让曾经在猴子身上用过的办法直接用到自己身上。”陈宣华勉强笑了笑,“只是想要一些血淋淋的画面,妾身还是有些害怕。”

    “害怕的话就不要负责这一块了,好不好?”李荩忱揉了揉她的小脑袋,无论是当初的宁远公主,还是现在自封的宣华夫人当然了李荩忱给她的官方头衔是华嫔,不过也默许了后宫之中用“宣华”这两个字来称呼她陈宣华一直都像是成长在温室中的花朵,让她直接去面对人间的疾苦乃至于血腥的场面,的确是有些残酷。

    李荩忱还没有到了甚至就连自己后宫的女人们都需要压榨一下的地步,他让她们过来帮忙,更多的是想给她们找点儿事情做,而不是让她们心里难受的。

    陈宣华却果断的摇了摇头,瞪大眼睛看向李荩忱,果断的说道:“不行,臣妾可以的。”

    “不要勉强。”李荩忱微微一笑,“就算是你每天就趴在床榻上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只要你高兴,朕也高兴。”

    陈宣华却摆了摆手,正色说道:“那不行,那和晒干了挂在那里的咸鱼不就一样了么?陛下经常说‘人如果没有梦想的话,和咸鱼没有什么区别’,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无论是后宫之中的姊妹们,还是前殿的文武官员,乃至于陛下自己,大家都在努力,我,我绝对不会落于人后的,他们能够做的事情,我也能做!”

    李荩忱看着燃起斗志的陈宣华,这个小丫头说到激动的时候,已经管不上什么尊卑称呼了。

    “那好,那你要有决心。”

    “陛下放心。”陈宣华挺起胸脯。

    李荩忱的目光随之向下转移。

    额,小丫头也已经不再是小丫头了。

    陈宣华察觉到李荩忱的目光之中有些“不怀好意”,急忙向后缩了缩,上一次这家伙非得把自己和杨妙拉在一起“交流感情”,不知道为什么两个人丢在一起,他反倒是更加兴奋,弄得自己这两天的确是和杨妙加深了感情了,两个人见面之后虽然不说话,但是互相吐吐舌头,就知道对方心里在吐槽陛下的疯狂。

    李荩忱笑嘻嘻的向外走去。

    调节一下心情还是不错的。

    赏心悦目。

    陈宣华恨恨的跺了跺脚,跟上李荩忱,想到了什么:“陛下刚才为什么坚定地认为提高酒的‘纯度’就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

    她把两个刚刚学会的专有名词咬得很重,表示她也不是吃干饭的,是有信心认真学习的。

    李荩忱翻了翻白眼:“朕就是知道。”

    “啊?”

    “就是知道。”李荩忱大笑道。

    “什么叫就是知道啊喂!”陈宣华无奈的说道。

    “你想知道么?”李荩忱顿住脚步,急冲冲追上来的陈宣华差点儿撞到了他的背上。

    “这是不传之秘么?”

    “不是,”李荩忱回头笑道,一把揽住她,压低了声音,“但是不能就这么告诉你,你得先付报酬。”

    “什么报酬?”陈宣华秀眉微蹙。

    “今天你姊姊也没事吧,晚上一起啊。”李荩忱的笑容逐渐变坏。

    陈宣华俏脸微红:“那,那不行!”

    “那就算了。”

    “等等!”她伸手抓住李荩忱的袖子,“那陛下保证会告诉妾身的么?”

    李荩忱的神情变得郑重:“这是自然。”

    咬了咬牙,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当然主要还是能够尽快的让自己熟悉工作,陈宣华果断的点了点头,把自己的姊姊给卖掉了。

第一五八四章 就是知道的意思

    “醴陵县令贪赃枉法凡五千两以上,证据确凿,批捕,赃款由御史台监督、用于当地义学和书院的修建。”李荩忱放下一份奏章,又紧接着拿起另外一本,随意翻看了一下,又丢在桌子上。

    瞥了一眼有些诧异的秦思祖,李荩忱敲了敲奏章:“以后这种只是报告地方收入的,直接先交给户部进行统计计算,再将总体数据呈现给朕,否则朕只是看一个县的收入,最后什么也看不出来,让户部做一个纵向对比,把去年和前年的数据都拉出来对比一下,给朕一个结论。”

    “遵旨!”秦思祖急忙答应。

    而李荩忱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个时代几乎没有啥统计分析学的思想,自己也不能要求太高了。

    一切都得慢慢来啊。

    “还有这个,让商部把这一笔支出的来龙去脉标记清楚,”李荩忱快速翻看着奏章,凭借着后世仓库管理员对物资多少的敏感程度,他可以快速的对上下数据进行大概的核算,同时一目十行之间能够大致了解都发生了什么的本事还是有的,“另外这个,太尉府提交的战报里面朕记得俘虏的数量并没有那么多,看看到底是哪边出了差错。”

    秦思祖一时间有些手忙脚乱,陛下说的很快,他不知道陛下是如何做到的,不过人和人之间本来就是有差距的,要不然人家怎么能成为皇帝陛下呢。

    对于李荩忱,出身巴蜀的秦思祖只有由衷的崇拜,因为正是他带着已经快要看不到出头之日的巴蜀世家一下子从那凄凉地之中跳了出来,成为现在主持天下财脉和货物往来的庞大群体,而且从龙最早的经历,也让巴蜀世家成为最支持李荩忱的那个团体。毕竟李荩忱和他们之间的利益捆绑以及道义联系应该是最深刻的。

    所以秦思祖非常想能够帮得上陛下,看着面前越来越高的奏章,他满头大汗、奋笔疾书。

    那个一直不断地声音第一次停了下来。

    李荩忱轻轻的将最后一本奏章放下,写了一个准奏,这一次没有任何的问题。

    秦思祖也跟着松了一口气,再多的话他可就真的记不住了。

    “秘书监的人少了点,”李荩忱径直说道,“秦卿家,你和吏部商量商量,调几个人过来,另外如果吏部那边人手紧张的话,你可以直接拿着朕的口谕去找金陵书院,让萧山长调几个书生给你打打下手,你就负责居中指挥,具体的事情分派给不同的人去做。”

    大汉现在人才紧张,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否则李荩忱也不会着急在今年就开始筹备科考,甚至现在大部分地区的春试都已经结束,就等着秋天进京赶考。

    既然人才紧缺,一些需要人手比较少的部门,尤其是不需要经常到外面跑的部门,自然就需要“能者多劳”。秘书监也是如此,原本的时候秘书监总共有十多个人,抽掉了半数人南下支援安南,剩下的六个人又刚刚被户部尚书陈叔慎撒泼打滚从李荩忱这里拉走了两个李荩忱也知道小舅子的难处,更何况陈叔慎摆出来一副你不答应、我就到后宫去求我姐和我妹吹枕头风的架势,李荩忱也只能从了。

    剩下的四个人轮班倒,十二时辰候着消息,所以真正能跟在李荩忱身边的每次实际上就只有一个人。

    秘书监是政令从李荩忱的手中出去之后经过的第一道门槛,只有一个人的话,李荩忱是不放心的。

    “臣遵旨!”秦思祖如蒙大赦。

    他也生怕自己闹出来什么岔子,毕竟有的时候这是关乎到人命的。

    “那今天就辛苦你了,朕让御膳房煲点儿汤送过来。”李荩忱和善的说道。

    “臣谢陛下!”秦思祖鼻子酸酸的,很是感动。

    吩咐了袁大舍以后要再提高一些秘书监的待遇之后,李荩忱伸了一个懒腰,哼着小曲向陈宣华的小阁楼走过去。

    年轻的小姑娘最喜欢登高望远看风景,所以李荩忱给她安排的殿宇不去住,更喜欢住在和御花园相对的另外一侧的二层楼阁上,虽然比不上御花园那边的高楼,但是这边没有比这更高的殿宇,风景视野自然是极好的。

    站在门口的清荷见到了李荩忱,正想要进去禀报,李荩忱急忙摆了摆手,清荷是乐昌的贴身婢女,既然清荷在这里,那就说明乐昌肯定也在这里。

    宣华这个小丫头,诚不我欺。

    看着李荩忱鬼鬼祟祟的样子,清荷想笑又不敢笑,她跟在乐昌的身边不短了,早在李荩忱登基之前就已经和这位在后宅之中一向没有什么正形,甚至可以算没骨气的皇帝陛下熟稔,更何况她通房丫头的身份,本来就是李荩忱的人,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毕恭毕敬的。

    陛下反而很讨厌和自己熟悉的人非得要恭恭敬敬。

    “很好笑么?”李荩忱压低声音。

    清荷急忙摇了摇头。

    李荩忱乜了她一眼,径直向里面走去。

    “姊姊,你先不要走嘛,你倒是说说这一次我绣的这个手帕好不好看啊?”

    还没有走到门口,就听见陈宣华撒娇的声音。

    “你这个手帕绣的没有什么改观啊,而且最近你不是都忙着在药房那边么,怎么突然想起来绣手帕了?”乐昌有些无奈,“更何况就为了这件事,就让我过来一趟么?”

    “难道不可以么?”陈宣华顿时嘟起来嘴。

    乐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刚想要安慰妹妹两句,就听见了推门声。

    “清荷,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乐昌下意识的问道。

    “当然是该睡觉的时候了。”李荩忱故意尖细着嗓子说道。

    乐昌察觉到不对,回过头来:“陛下?”

    此时的她已经意识到中计了。

    李荩忱不给她反应的机会,直接把她横抱起来,向床榻走去,同时回头对着陈宣华眨了眨眼。

    陈宣华俏脸羞红,手轻轻捻动着衣角,紧跟上李荩忱:“所以陛下,就是知道是什么意思?”

    李荩忱把乐昌往床上一丢,按住她还想要挣扎的手:“当然就是就是知道的意思啦!”

    陈宣华顿时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恨恨的跺了跺脚,同时又有些愧疚的看向自家姊姊。

第一五八五章 油嘴滑舌的新解释

    毕竟算是陈宣华把乐昌给骗了过来,才让李荩忱能够圆了姐姐和妹妹一起吃的梦想。

    李荩忱回头说道:“你也是主犯,还不过来按住你姊姊。”

    乐昌没有再挣扎,无奈的说道:“你们两个商量好的?”

    “不行吗?”李荩忱笑嘻嘻的说道。

    “宁儿这个小叛徒,”乐昌哼了一声,反正羊入虎口,看李荩忱的样子,今天肯定是跑不掉了,她和李荩忱已经算“老夫老妻”了,本来就没有那么多讲究,李荩忱想要,那也就只能顺着他了,“今天说什么也得教训教训她。”

    “那先把她收拾一顿?”李荩忱顺水推舟。

    乐昌笑道:“可以呀。”

    身后的陈宣华意识到什么不对,转身就想跑,李荩忱一跃而起,径直把她抱住,而乐昌紧跟着便伸手来解陈宣华的腰带。

    “你们两个耍无赖,你们夫妻两个一起欺负我!”陈宣华想要从李荩忱的怀里挣脱出去,不过李荩忱哪里会给她这个机会,这边衣襟微微敞开,他的手就已经跟着滑了进去。

    陈宣华顿时软瘫在怀里。

    夜色悠悠,窗外风吹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晨光熹微,李荩忱就已经起身。

    并不是他睡不着非得要起床,被窝里的温暖那是人尽皆知的,更何况被窝里面也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而是今天是太尉府和军方一起验收新式火炮的日子,李荩忱作为皇帝,虽然也没有必要出席,但是这火炮上本来就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他当然不可能不去看一看。

    万一真的出了什么岔子,有李荩忱这个皇帝陛下在,也总不至于引起什么大的骚乱。

    李荩忱起来的时候,陈宣华抱着个枕头睡得正香,一条白皙的长腿露在外面。李荩忱无奈的伸手扯过来被褥给她盖上,早上开门进进出出,晨风还是带着凉意的,莫要受了风寒。

    相比于一向睡姿不端正还喜欢赖床的陈宣华,乐昌早早地就已经对镜梳理秀发。

    身为皇后,她一向严于律己,早睡早起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就算是李荩忱也自问做不到,甚至今天早上都得乐昌把李荩忱给拽起来,这让李荩忱怀疑还是昨天晚上趴在自己的胸口上连手指都快太不起来了的乐昌么。

    “陛下更衣好了?”乐昌看向李荩忱,“怎么没有把宁远喊起来?”

    “让她再睡一会儿呗,这几天药房那边的大小事情不少,看她昨天也很累了。”李荩忱微笑着说道,径直走过来给乐昌梳理秀发,看着镜子里倒映出来的秀美容颜,“今天的乐儿很漂亮啊。”

    “陛下的意思是平时不漂亮么?”乐昌敏锐的察觉到了李荩忱话里的小漏洞。

    李荩忱眉毛一挑,这种送命题当然不会难得到我:“当然不是,平日里的乐儿身为大汉之皇后,一向端庄大气,有母仪天下之美,今日对镜贴花黄之乐儿,更像是当初与朕山里溪间共风雨的乐儿,虽然素淡无妆容,但是自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如何能不让人心中为之一动?”

    “清水出芙蓉?”乐昌喃喃咀嚼着这两句诗,无奈的看了李荩忱一眼,“油嘴滑舌。”

    李荩忱登时从背后环住她,笑嘻嘻的说道:“某是不是油嘴滑舌,乐儿又不是不知道。”

    说完,李荩忱还有模有样的用舌头舔了一圈嘴唇,一幅你早就已经品鉴过了,难道不清楚的样子。

    乐昌登时羞恼的环顾一周,好在清荷刚才就已经很识趣的先带着婢女们退开了,她这才恨恨的白了李荩忱一眼:“臣妾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油嘴滑舌原来可以这么解释,陛下当真是舌绽莲花。”

    李荩忱挠了挠头,说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要说求生欲,经过这些年的历练,我觉得我求生欲还是很强的。

    而乐昌微笑道:“昨天陛下算是心满意足了?”

    李荩忱急忙点了点头。

    心满意足得很。

    乐昌和宣华姊妹两个岁数相差四五岁,又有不同的人生经历,自然缠(和谐)绵之间,各有风味。

    “下次继续。”李荩忱果断的说道。

    乐昌哼了一声:“陛下竟然还敢唆使宣华这个丫头诓骗妾身前来,所以没有下次了。”

    李荩忱当即连连摆手,这可不成。

    乐昌看着自家夫君,沉默少顷,低声说道:“陛下,妾身一直以来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荩忱拉过来一把椅子。

    椅子这种东西实际上一直要到唐宋才会正式出现,在这之前人们最多使用的是胡床和软垫,前者类似于马扎,后者自然是为了方便人们正坐。

    但是李荩忱作为一个后世人,又有天下能工巧匠为自己所用,当然不介意为自己打造些后世舒服的器物享受享受,这椅子就算是其中的一种。

    不需要屈膝正坐的椅子,对于身娇体弱的后宫妃嫔们来说自然是福音,因此在后宫之中大为推广,最后甚至到了随处可见的地步,而这种东西随之流传出宫门。

    在大殿、御书房等地朝议,自然不好用这种不合礼法的东西,不过居家在后院,椅子自然就颇受追捧,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椅子当然也是个好东西,而且长期跪在地上,膝盖受凉不舒服,个中难受之处,老人们自然是体会深刻。

    “说说吧,朕能感受出来你这几日郁郁不乐。”李荩忱弯腰叉开腿,手握在一起,颇有几分聊家常的意思。

    乐昌低声说道:“承蒙陛下不弃”

    “别打官腔。”李荩忱皱了皱眉,“这一屋之内,我是夫,你是妻,没有什么皇帝和皇后,家里的事就用家里的语气说。”

    乐昌微微颔首:“妾身身为皇后,本来有督查后宫诸事的责任,当然了不管是在宫中还是在府中,身为一家主妇,这也是妾身的责任。现在后宫之中诸多姊妹都已经有自己的一份事情做,无论是内府那边,还是义学和药房那边,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现在正是朝廷用人之际,妾身反倒是没有什么事情,妾身心中有不安。”

    李荩忱怔了一下,乐昌的心思他大概也明白了。

第一五八六章 让半边天也动起来

    作为皇后,原本她的任务应该是督管后宫妃嫔,随时处理后宫之中的大小矛盾,比如哪几个妃嫔又起了争执,又比如哪个宫女内侍有作奸犯科、图谋不轨之举。

    可是现在乐昌似乎并没有这样的事情要做。

    后宫之中大大小小的妃嫔,上到尉迟炽繁这样早年就跟在李荩忱身边的,下到陈宣华和杨妙这两个小丫头,几乎都已经行动了起来,义学、慈善堂、药房等等,大家都在连轴转,甚至带动着整个皇宫之中的宫女和内侍们每天忙的不可开交。

    事情一多,自然就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的小矛盾。

    乐昌这个皇后自然也就变得出乎意料的清闲。

    因此她自己心里反倒是有些不舒坦,也在情理之中。

    看着大家都为了国家的事务而操劳,反倒是自己落了个清闲,这不应该是身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应该做的,乐昌的确有理由不开心。

    李荩忱微笑着说道:“朕常常期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垂拱而治,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官吏也好、工匠和商贾也罢,都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这东西南北之间再无任何战事最好。现在乐儿肩负母仪天下之责,无所事事,岂不应当高兴才是。”

    乐昌摇了摇头:“可是陛下所说的垂拱而治的场景,乃是天下真的太平了,可是现在天下远远没有太平呢,妾身身为皇后,如何忍心什么都不做呢?”

    李荩忱默然片刻,斟酌说道:“也罢,你这一个大活人在这里闲着也是浪费”

    乐昌瞥了他一眼,目光不善。

    浪费?

    李荩忱轻轻咳嗽一声,急忙转移话题:“朕之前就曾经向繁儿她们表露过想法,现在大汉最缺的就是人手,如果能够让家中的女子都投入到社会的生产生活之中,那么就能够腾出来更多的男丁去做更苦更累的事情。只不过义学和药房那边都是刚刚开张,繁儿她们也忙的抽不开身,这件事反倒是就此搁置下来了。”

    顿了一下,李荩忱看向乐昌:“当然了,以繁儿她们的身份,真的出面号召这样的事的确也有些不合适之前也怪朕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繁儿她们也不好言明。”

    乐昌也懒得和李荩忱计较刚才话语之中的些许问题,微微颔首。尉迟炽繁等人毕竟只是后宫之中的妃子,不是皇后,她们终究是没有办法和皇后的地位相比的,所以这种号召天下女子积极走出来的事情,的确是除了皇后之外无人能够胜任,就算是尉迟炽繁她们真的打算去做,说什么也得请动乐昌才好。

    因为也只有皇后出面,才能够代表朝廷、代表陛下,也代表名义上应该是接受皇后领导和教诲的家中女子。

    “但是此事必然牵扯众多,”乐昌斟酌说道,“一旦开此先河,社会风气骤然放开,恐怕反而会出现很多不妥之事,并且牝鸡司晨,古来忌讳,陛下这样做,朝堂之上”

    上一次李荩忱不在建康府的时候,江南世家想要作乱,李荩忱无奈之下只能让乐昌带着小皇子垂帘听政。

    可是那毕竟只是权宜之计,朝堂之上的诸位臣工虽然多有不满,但是也知道当时局势紧张,江南世家又蠢蠢欲动,在陛下尚未回来之前,这的确是唯一也是最好的安定人心的办法。

    李荩忱回来之后,自然小皇子李沧海也就失去了监国的任务,这样有违礼制、牝鸡司晨的事情毕竟只是维持了很短的时间,所以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

    可是要是把所有的女子都发动起来,彻底让女人也参与到社会生产生活之中,那保不齐会有很多卫道士站出来大放厥词。

    实际上现在大汉的很多工坊和集市之中已经开始出现女子的身影。且不说在之前女子就已经广泛的参与到了衣衫布匹等等的织造过程之中,现在一些工坊在无法获得更多的劳动力或者更加廉价的劳动力的时候,也开始尝试着使用女子。

    毕竟大汉现在处处工地热火朝天,青壮年除了要满足国家军队的需求之外,大家都在争抢,因此人工价格也水涨船高。不过这当然主要还是贫苦人家的女子,而且也只是说起到填补一下缺漏的作用。

    而李荩忱需要的,并不是让这些贫寒人家出身的女子能够去有个谋生的技巧,这实在是太片面了,而且对于现在处处都需要人的大汉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李荩忱希望的是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去工坊之中做工还是去集市上售卖,而或者和后宫的这些妃嫔一样参与到社会的慈善和医疗事业当中,只要能够发挥她们的一份力量就可以。

    乐昌和李荩忱夫妻这些年,当然明白他的意思,所以必须要先和李荩忱强调清楚这背后有可能带来的压力。

    虽然这个时代对女人还没有什么“三从四德”的强制要求,但是女子,尤其是富贵人家的女子在外抛头露面在很多人看来也不是道德的事情,或许年轻的一代还能理解李荩忱的想法,年老的官员们对此必然不会同意,到时候徐陵、顾野王等人一齐站出来的话,就算是李荩忱也得掂量掂量他们所说的话有多少分量。

    “孝穆公那边,朕会亲自打招呼,”李荩忱斟酌说道,“顾公以及吴公那边亦是如此,这个你可以放心。当初繁儿她们开办义学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提出异议,但是最后义学开办的成功不说,药房也按部就班的开始建设,看到好处的人们自然也就不会在多说什么。因此与其瞻前顾后,倒不如先走一步。”

    乐昌起身,点了点头:“好,陛下放心。”

    “你们两个在说什么呀?”陈宣华打着哈欠、披头散发的走过来。

    李荩忱笑着把她揽过来,陈宣华顺势就坐到了李荩忱的腿上,还冲着一脸无奈的自家姊姊吐了吐舌头。

    李荩忱伸手抚摸着她的小脑袋:“我们啊,在说你怎么这么能睡,上辈子怕不是头小懒猪。”

    “才不是呢!”陈宣华张牙舞爪的扑到李荩忱怀里。

    “那就是小懒虫!”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129/ 第一时间欣赏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作者:然籇所写的《权倾南北》为转载作品,权倾南北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权倾南北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权倾南北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权倾南北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权倾南北介绍:
离乱之世,人如尘埃,随风不随己。无意穿越为白袍军老卒后裔的奇葩小白领,当务之急不是如何雄心壮志、一统天下,而是如何在这个时代保全性命。这时代有杨坚、李渊、尉迟迥,枭雄无数;这时代有萧氏、陈宣华、张丽华,美人如玉;这时代有淮上、建康城、洛阳府,长槊穿云;当然也有陈后主、宇文赟,荒唐君主······当身后白袍铁骑滚滚跟上的时候,李荩忱霍然回首。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老书《倾宋》三百万字即将完本,可以先品鉴哦权倾南北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权倾南北,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权倾南北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