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权倾南北TXT下载权倾南北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权倾南北全文阅读

作者:然籇     权倾南北txt下载     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八零九章 朕的私房钱

    这闹得李荩忱也跟着喊沈婺华姊姊,尤其是在缠(和谐)绵床(和谐)榻之上的时候,别有一番风趣。

    这一次大汉北上,当然不是简简单单的用大军推过去,大汉一切的政治制度都要随之在北方建立起来。

    对于大汉来说,这的确是一个绝佳巩固北方统治的机会。多年连绵战乱,已经完全摧毁了北方的政治结构,尤其是作为主战场的中原地区,不少曾经叱咤风云的世家集团都已经烟消云散,或是渡江逃命,或是搬迁入关中和河北,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汝颖世家以及南阳世家等等,因此这就意味着大汉面对的是几乎被战火烧成白板的中原地区。

    没有世家跳出来捣乱,就意味着大汉不需要和之前平定江南之乱那样再用兵马推过去在江南,大汉已经收拾了不少民心,就算是手里没有火器,和世家叫板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但是在北方可没有民心,想要和世家叫板的话没有那么容易可以直接将现在大汉的田亩制度、律法制度以及商贸制度等等推行下去。

    招引流民,分发田地,同时快速建立起来对地方的管理统治,趁着冬天即将来临,修缮道路、兴修水利,为明年开春的播种做准备,这些都需要朝廷抓紧去完成,否则朝廷很难真的在北方站稳脚跟,一旦宇文宪回过元气来率军南下,而或者某一次战斗中出现了什么瑕疵被宇文宪抓住机会,汉军有可能会一路败退回战斗开始的地方。

    南朝这么多次北伐,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没有就近的粮食支持,没有大量的丁壮百姓作为随时可以补充的兵员,南朝面对北方滚滚而来的骑兵和寒冷,实际上是很难立足的,很有可能重复元嘉草草、仓皇北顾的大溃败。

    毕竟这个时代,寒冷和饥饿有的时候也是非常可怕的敌人,对此可能莫斯科城下的拿皇和希特勒也深有体会。

    所以李荩忱要尽快恢复民生,把北方,尤其是已经不算大汉前线的两淮等地变成大汉的新粮仓,同时也变成大汉的后勤基地,不只是粮食,各式各样的器械衣甲等等都要能够就近供应前线。

    正是因为身后还是一片百废待兴的土地,所以李荩忱本身也不倾向于继续向北动兵,补给线太长更容易出问题。

    而和大汉的各项政策相辅相成的,自然还有大汉的教育体系、慈善体系和医疗体系等等,这些也是李荩忱收拢民心的必杀技,依靠教育和医疗等等,李荩忱在江南已经获得了几乎所有人的支持,甚至就连那些被李荩忱打压下去的世家也不得不承认,陛下不但是一代雄主,而且真的舍得花钱去拿捏住人心,也真的能拿捏准。

    这一次大汉北上,这些自然也都要北上的。

    现在内府已经不再是一开始的时候入不敷出的内府了,在尉迟炽繁的指挥下,内府咬牙挤出来钱投资这一次大汉的北伐,几乎每一支北上的商队背后都有内府的影子,大汉北上顺利,商队们自然是赚的瓢满盆满,而内府也跟着发了一笔。

    另外后妃们也主动为一些生产胭脂水粉和丝绸等等的商品的商铺做广告,也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再加上一些大户人家的义捐,内府现在资金已经形成完整的资金链,不用再为钱财的事情担心,所以北上开设慈善堂和义学等等的行动也就更加积极。

    讲道理,义学和慈善堂等等的实际上和朝廷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包括医院,这些都是在内府名下的,内府本来就是皇帝陛下自己的小金库,朝廷文武并不能决定内府的钱财走向。

    这就是李荩忱的私房钱,甚至朝廷都不能过问钱财数量。

    所以为了能够劝动义学和医院等等向北开设分支,主持朝政的几位文武甚至还请动吴明彻出面觐见乐昌。

    本来向北开设义学等设施,就是配合李荩忱的行动,乐昌她们义不容辞,吴明彻又出面,乐昌自然更不能怠慢,几乎李荩忱刚刚从淮北动身北上,乐昌就已经选人北上。

    沈婺华主管义学,另外还帮衬着慈善堂那边的事情,毕竟慈善堂和义学本来就息息相关,不少义学之中的学生都是从慈善堂过去的,有点儿类似于后世义务教育学校直接和孤儿院对接一样。

    所以沈婺华自然是最佳人选,而萧湘的背后站着巴蜀世家,这一次义学和医院等等的开设也需要北方商贾的支持,自然少不得和商部交涉,这件事拜托萧湘来做最合适不过。

    因此当看到来的是徐素和陈月仪,李荩忱倒是有些奇怪。

    徐素解释道:“安南那边今年夏天有疫情爆发,并且趁天气炎热向北蔓延,所以沈姊姊和萧姊姊她们都忙着处理这件事,而且皇后后来也认为万一南方发生什么事,两位姊姊还能居中调度、帮帮忙,要是她们北上了,没有了主心骨在建康府,皇后和尉迟姊姊可能会忙不过来。”

    李荩忱明白过来。

    安南那边的疫情倒是并不算非常严重,主要还是因为上一次南征死人太多、汉军撤退的又快,所以一时间没有来得及把战场打扫完全的缘故,等天稍微凉下来情况就会好一些,不过林邑和岭南山水相连,乐昌她们谨慎一点也没有坏处。

    之前李荩忱就已经收到了奏章,坐镇南方的虞世基及时察觉到事情的不对,向海军以及南中、岭南等地求援,海军及时从番禺和朱崖等地调拨了原本军用的药材,而南中的杜齐和岭南的冼夫人也抽调富有经验的医生赶过去,虽然也有不小的损失,但还是算控制住了局势,倒是不需要李荩忱再多担心。

    主要还是因为安南那边死的人主要还是原来的林邑人,对于大汉本身来说,说残忍一些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本来大汉就已经通过流放等手段在一点点改变安南的人口比例,现在林邑人再死一批,汉人就能够稳稳的占据多数。只有在人数上占据多数,大汉才能真正完成对林邑的统治。

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会做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然这句话说这不好听,不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但是也没有什么错。

    只有民族真的融合在了一起,才能说大家都是一个大家族的。只要林邑人还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到大汉在南方的统治,这帮越南猴子有多么能折腾,李荩忱作为一个后来人可是很清楚的,既然指望不上他们能够安安稳稳,那就不如想方设法的将他们从这个世界上抹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些安南人不会影响到大汉整个南洋战略的实施。

    林邑可是南洋战略上最重要的一环,没有林邑这个跳板,大汉很难将手伸到南方去,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及郑和下西洋等的航海壮举,实际上和当时的占城等国家同中原王朝关系还算不错有一定的联系,当然这个关系不错,有的是给钱的原因,有的是打怕了的原因说到这里,大宋可能要在背后打个喷嚏。

    而就算林邑人明白汉人的“险恶用心”,但是在汉军海军以及陆师的强大压迫下,他们根本没有勇气反抗,只能乖乖的接受这命运的安排,毕竟打不过人家,人家不让你直接灭亡就算很不错的了。

    现在的林邑人只是出于半开化状态,要让他们和历史上的越南人一样先是打法国再是和美帝硬抗,未免高看他们一眼了,虽然后世的越南也就那个样子,对于他的叫唤,北方的大国根本不屑一顾。

    南方的疫情已经被控制住了,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虞世基等人耍点儿小手段来恶心安南人的话,早就应该被控制住了,沈婺华和萧湘也没有必要非得在建康府坐镇。

    乐昌分明还是想要让徐素和陈月仪能够锻炼锻炼。

    现在后宫之中的姊妹们,都有各自的事情,但是沈婺华和萧湘的经验都属于比较丰富的,让她们在后方坐镇指挥调度显然更合适,经验不多的徐素和陈月仪总是要出来锻炼一下的。

    以后大汉的版图更加辽阔,只是凭借一个人很难顾及全局,大家最好都经验丰富一些。

    乐昌这也不算是私心,而且她让陈月仪过来,甚至已经对元乐尚和尉迟炽繁等人表露出来了明显的善意,毕竟陈月仪的父亲陈山提虽然已经战死,她的北方陈氏和乐昌的始兴陈氏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北方陈氏和尉迟氏、元氏等等的关系很密切,所以乐昌并没有因为元乐尚和尉迟贞的存在就不让陈月仪北上。

    这个皇后,乐昌当得还真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李荩忱当然知道自家的这位正宫娘娘心里可有自己的小九九,后宫妃嫔之间虽然现在不至于因为无所事事而每天想着些龌龊的事情,但是相互之间的明争暗斗还是存在的,哪个时代都不缺少塑料姐妹花。而乐昌作为居中调节的人,自然就要尽可能的展现出来自己公私分明、绝对不会因私废公的一面,甚至她若有若无的偏向于对面,更能够展现出来她的公正。

    乐昌越是这么做,她的名声就越好,群臣更会拥护如此有宽仁之心的皇后,就算是李荩忱想动她恐怕也动不了,更何况后宫某一个妃嫔了,怕是连挑战她地位的资格都不够。

    “那你们也是任重而道远啊。”李荩忱调笑一声。

    徐素微微颔首:“妾身这一次北上主要负责义学方面的事情,陈家妹妹负责慈善堂的事情,至于医院”

    徐素俏皮的眨了眨眼:“陛下就交给别人去做吧。”

    李荩忱怔了一下,蔡容虽然和自己没有发生什么呢,但是绯闻早就已经满天飞了,建康府也不是第一天知道消息,所以徐素这丫头分明是在调笑自己。

    “咳咳,她还不算是”

    “妾身在说宣华妹妹和阿妙妹妹,再不济让元家妹妹别伺候陛下了,出来帮帮忙也没有任何问题呀。”徐素径直说道,有些奇怪的问道,“陛下难道不是这个意思么?”

    李荩忱怔了一下,好啊,你耍我?

    “素儿,你原来可不是这样的,说,是不是跟谁学坏了?”李荩忱一把将徐素抱住,伸手挠她的痒痒。

    徐素没有想到李荩忱竟然来了这么一手,顿时连连求饶,她可最怕李荩忱挠她。

    “陛下饶命啊!”

    李荩忱松开手:“都是当娘的人了,竟然还敢调笑朕,说你错了没有?”

    “没有!”徐素笑嘻嘻的说道,直接钻到了陈月仪的背后。

    “那就好好的罚你。”李荩忱张牙舞爪的扑了上去。

    陈月仪和元乐尚正在对着陈月仪从南方带来的一件新式衣服评头论足,徐素横插进来,让她们吃了一惊,而李荩忱又从后面不管不顾扑了上来,几个人顿时闹做一团。

    婢女们送上来茶水,李荩忱整了整衣襟,一本正经的说道:“朕现在手上也没有那么多钱,没有办法满足你们的需求。”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现在整个大汉上下都在需要钱,甚至原本的财政计划都已经被完全打乱,北伐消耗了众多的钱粮,这就是一个巨大的缺口,以至于朝廷不得不出面向钱庄举债,虽然实际上钱庄也都是属于朝廷的,具体隶属于商部,朝廷此举不过是把自己的钱从一个地方挪到了另一个地方花掉了,但是即使是这样在现在的金融体系下,这个流程还是要走的。

    毕竟钱庄之中的这些钱都是百姓和各个家族储存进来的钱,到时候朝廷再还回去肯定也是要算利息的,否则百姓们谁还同意?实际上朝廷这么做就类似于后世发国债了。

    钱终归还是要还的,利息也不能少,因此李荩忱现在也很头疼。

    北伐之战稳扎稳打固然没错,但是稳扎稳打的背后自然也就带着大量的钱粮消耗,这让李荩忱也很无奈。

    现在为了北方的发展,医院和书院等等也都属于必须要尽快建立起来的东西,只有这些在,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南方制度的优越性,毕竟在当初北周的统治下,看病、读书之流的几乎是北方的人难以想象的存在。

第一八一一章 夫妻同心

    现在这些北方百姓体会过了、享受过了,等北周再想打回来,他们自然就也站在了反抗的第一线,毕竟北周那里是没有这些东西的。

    可是李荩忱也拿不出来那么多的钱。

    徐素微笑道:“陛下放心好了,臣妾北上的时候,内府调拨了一千万贯的银票和五百两黄金以供臣妾取用,黄金妾身一路携带而来不说,银票也随时可以在北方某个钱庄折现,因此臣妾大概是不需要陛下再给支出了。”

    李荩忱怔了一下。

    我老婆们比我都有钱啊

    现在朕可是负债累累。

    强压下把这些钱抢过来还账的冲动,李荩忱微笑道:“那就好,这是你们的事,具体细节朕也不清楚,便由你们全权负责吧,到时候给朕汇报一下就可以。还有什么需要朕帮忙的么,尽管提。”

    “臣妾遵旨,”徐素盈盈一笑,“只要陛下别跟臣妾不客气就行。”

    李荩忱尴尬的笑了笑,他倒是还不至于这么厚脸皮,不过徐素这么小气,他还是不忘调侃一声:“现在咱们家里,好像就朕最穷了,你们一个个的都是小富婆。”

    元乐尚笑道:“陛下这话可就说的不对了,徐姊姊的钱也是从内府之中调拨出来的,内府可是陛下的私房钱所在,所以这钱只是徐姊姊在帮着陛下花而已,归根结底还是陛下的钱。”

    那能不花么

    当然腹诽归腹诽,李荩忱当然知道只要这钱花的值,有多少就要花出去多少,当守财奴只会让自己左支右绌,最后灭亡。

    只有这些钱花出去并且培养出来了自己需要的民意,大汉才能长治久安、国祚绵长。

    “也是,那你们就好好地花钱,要是出了什么问题,朕拿你们是问!”李荩忱点头道,“学院也好,医院也罢,宁肯减少数量也不能粗制滥造,无论是误人子弟还是误人性命,朕都饶不了你们。”

    “陛下之命,安敢不从。”徐素微笑道,“不过妾身等也有麻烦,那就是书院和义学并没有那么多的先生,陛下是不是应该帮帮忙?”

    李荩忱沉吟片刻,这个问题他当然也能理解,北方久经战乱,荒芜日久,人才流失也非常严重,无论是南下还是北上,反正人才和中原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联系了,就算是有也不过是凤毛麟角,中原这些百姓少有能够识字的,更不要说教书育人了。

    “这个朕会想办法,尽量从各个书院以及地方上抽调征辟人才。”李荩忱沉声说道,南方、关中和巴蜀等地的书院已经开始抽调人手、动员学生北上,但是这些人投入到广阔的中原大地中也不过只是杯水车薪,估计很难支撑起来现阶段的需求。

    人才,人才比钱粮更加短缺,一把扼住了李荩忱的咽喉。

    步履维艰啊。

    徐素感受到了李荩忱的难处,轻轻握住他的手:“陛下放心,妾身会帮着陛下想办法的,之前妾身就已经修书大父告知此事,大父在成都也会再动员一些人前来支援。另外南方各个家族之中还有不少人可为陛下所用,不知道陛下是否想要用他们?”

    李荩忱怔了一下,世家,他倒是忽略了世家的存在。

    江南世家因为站在李荩忱的对立面,带头的被李荩忱一网打尽,而剩下的还是有不少人的,这些年倒是非常老实,毕竟他们的身上打着造反的标签,本来就已经受到整个社会的排斥,再加上田产等赖以生存的东西几乎都已经被剥夺干净,剩下的几亩地也就是养活一下自家人罢了,自然也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影响力了,所以自然而然的就被忽略掉。

    但是他们毕竟是世家子弟啊,要说整个时代谁的文化水平最高,这帮家伙还是当仁不让的。

    有备而来啊,李荩忱瞥了徐素一眼,徐素一向是不喜欢多说话的人,这一次拐弯抹角的也要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肯定不是她自己这么想的,而是有人指点。

    “谁的意思,孝穆公?乐儿,还是东南士族们?”李荩忱有些不高兴,他更希望有话直说,徐素这种表达方式他很不满。

    徐陵早就已经不问世事,而且和东南士族之间早就已经划清界限,否则也不会远走成都,更何况他的地位超然,真的要出面求情的话,根本不需要徐素转弯抹角的说。

    至于东南士族们,应该还不至于能让徐陵的女儿作为他们的传话人。那就很清楚了,乐昌的意思?

    乐儿想干什么,难道是因为元乐尚等人的出现让她感受到了危机感,所以想要拉拢一下江南士族么?

    徐素怔了一下,急忙把手抵在额头上,向李荩忱大礼参拜:“臣妾一时失言,还请陛下恕罪。”

    “皇后跟你说的?”李荩忱的神情有些严肃。

    徐素张了张嘴:“陛下”

    李荩忱不再称呼乐昌为“乐儿”,而是以皇后称呼之,明显是已经动了怒,这让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把话说出来。

    “行,朕知道了,这件事朕会考虑的,皇后那边朕会和她说的。”李荩忱揉了揉眉心。

    他知道徐素也只是传话而已,没有必要把她怎么样。

    更何况乐昌也不一定就是主动的,她身为南陈公主,本来背后就是站着东南各个家族,东南家族们找上她希望能够有机会翻身也在情理之中,乐昌很难拒绝,太子还需要他们的支持。

    不管有没有世家,派系之争都是必然的。

    只是江南世家们有话可以说,但是没有必要通过这种方式,后宫的自由应该还是游离在政治之外的,后宫干政的话会引起太多的非议,李荩忱虽然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后宫的身份太敏感了,在这上面还是多加提防的好。

    李荩忱的变脸显然让陈月仪和元乐尚也都有些惶恐。

    他勉强笑了笑,说道:“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朕还没有到因此而失去理智一定要怪罪你们的地步,朕与你们夫妻同心,先把这北方的局势稳定下来。”

    陈月仪等人都轻轻松了一口气。

    陛下这一次明显是动怒了,可是即使是这样,陛下依旧勉强克制下来,不想对着她们发火,自然让她们心中也是一暖。

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

    徐素她们进行了简单的分工便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李荩忱旋即召见杨素和萧世廉。

    这件事李荩忱需要有人商量,下面的六部官员们虽然多,但是这件事最好还是先不要传播的太广泛,而杨素和萧世廉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们两个一个代表南方一个代表北方,正好可以传达出来南北方对这件事不同的看法。

    当然了也因为裴子烈不在,他们两个也是李荩忱最信任的人。

    另外江南世家想要再起,谁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不外乎北方派系以及东南将门,之前就是这两个派系加起来一起把江南世家打入深渊的,如果他们想要再起的话,这两个守门神肯定得先同意。

    而今萧摩诃因为避嫌已经退居二线,顶着太尉的头衔,干的却是每天教书育人的事情,杨素已经是太尉府的领导者,而萧世廉又是军方的领导者,两个人说话自然也非常有分量。

    “陛下,臣以为并不是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杨素斟酌说道。

    陛下既然已经把这件事说出来,那就说明陛下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肯定是偏向于同意的,否则陛下根本没有必要把这件事说出来,这样只会徒增大家对陛下态度的猜测,惹来不少麻烦。

    所以杨素也在试探李荩忱的态度,他尝试着继续向下说:“现在的江南世家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目空无人的东南士族了,会稽之战已经砸断了他们的脊梁骨,而且朝廷也已经拿走了他们原本赖以立足的田产和屋舍,现在的江南世家甚至都很难称之为世家,不过只是一群人罢了。”

    萧世廉见杨素松口,自己心里也先松了一口气。东南将门之所以一直坚决的站在世家的对立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东南将门源自于当初跟随陈霸先打天下的那些老臣,而老臣们基本上都是寒门甚至贫家子出身,往上溯一两代就是种地的老百姓了,如果以九品中正制为主的世家政治体系没有被推翻,那么东南将门在江南世家面前当然抬不起头来,只能混迹军旅之中,抱团取暖。

    所以东南将门和世家作对更像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否则自家子弟的未来根本看不到。

    现在江南世家已经被打入谷地,再加上科举制等制度的实施,实际上他们已经没有了翻身做大的余地,只不过是想要趁着这次大汉北上抓紧恢复恢复元气,哪怕是在李荩忱这里刷一刷存在感,至少不能让江南世家这些子弟们彻底变成平头老百姓,否则家族百代传承就真的灰飞烟灭了。

    当然除了家族子弟的未来,还有家族传承的文化,也不能就这么失传,否则祖祖辈辈多少代人的心血岂不是都付之东流了?

    世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世家,当然不只是凭借着祖辈传下来的钱财和田产,主要还有从祖辈那里传下来的学问,真的一点儿学问都没有,只是让他们空谈的话,他们也说不出来什么,更不要说治国理政了。

    南北朝之初战火纷飞,虽然有很多古籍都已经灰飞烟灭,但是还有不少学问经过世家的口口相传而保留下来,这些也是世家自诩为高人一等并且想要守护的东西。

    除了科举制之外,世家想要守护并且延续这些东西,自然就需要积极地参与到朝廷传播文化的行动之中,书院显然就是文化传播的最好载体。

    “江南各家想要派人支援北方的书院建设,这是好事,”李荩忱下了一个定论,“但是书院怎么教书育人,不是他们说了算了,朝廷之前就已经统一了三大书院的教材,现在也是应该统一一下地方各个书院的教材,朕需要的是允文允武,毕业之后就有独当一面能力的人,而不是一群只知道每天摇着脑袋‘之乎者也’的废物。”

    杨素和萧世廉对视一眼,陛下这是很明显的表达出来了对那些儒生和清流的不满,而实际上作为实干派,他们对于这些只知道泛泛而谈的书生们也没有什么好感,甚至南朝裹足不前这么多年,和这些人也不是没有关系。

    可以说东南士族的头衔让很多人沉醉其中,却忘记了一个国家和王朝的强大远远不是嘴上说说、心里想想就能有的。

    人是可用的,但是怎么用,还是一个问题。

    李荩忱径直说道:“除了东南的人才之外,北方的人才也要抓紧网罗,朕不相信北方的人都已经跑的干净,更不相信宇文宪对于他们的吸引就那么大。”

    顿了一下,李荩忱看向杨素,杨素顿时明白过来:“臣遵旨!”

    李荩忱这是在暗示他,关中不少人才现在都处于半隐居以观望天下大势的状态,而今大汉已经明显占据了优势,显然这些人才也应该要坐不住了,杨素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人,要想办法帮助朝廷劝动这些人出山了。

    再等下去,朝廷可能就没有今天这样需要他们了。

    萧世廉也神情一凛,陛下显然是不打算让江南世家独享北方人才教育的这一杯羹,关中人才进入中原,以及来自于各个书院的人才,中原自然会是人才荟萃,书院教育已经不算什么,整个中原想要恢复元气应该也不是非常难的事。

    陛下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啊。

    李荩忱紧接着问道:“现在北方有没有什么动静?”

    杨素急忙说道:“回陛下,暂时还没有,据说薛延陀部从草原南下,正在骚扰幽州一带,宇文宪此时不敢轻动。”

    “这些薛延陀人总算是开窍了。”李荩忱笑了一声。

    历史上的薛延陀部就是欺软怕硬,先是跟着突厥打隋唐,后来发现突厥人要败,立刻就向大唐低头,甚至还狠狠的哭诉了一把,说之前都是因为该死的突厥人的压迫,现在他们打算奋起反抗,结果等到唐朝把精力转移向西域,薛延陀人又抓紧反叛,妄图能够成为又一个突厥,只可惜最后被盛唐直接碾压过去,从此消散在历史长河之中。

    之前薛延陀人一直在帮助北周抵抗大汉,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装装样子,但是态度还是比较鲜明的。

第一八一三章 开窍的薛延陀

    只不过后来韩擒虎北上,把薛延陀人狠狠的教育了一顿,在草原上,呼啸而来的骑兵就算是再气势滂沱,在一排排火枪面前也只能跪下叫爸爸。

    因此韩擒虎南下平城之后,薛延陀人就转而向东,现在冬天到了,自然开始以北周为猎物南下觅食。

    草原上的民族就像是草原狼一样,柿子捡软的捏,原本大汉肯定就是软柿子,所以他们一直帮助北周进攻大汉以求能够从中分一杯羹,但是最后却惊诧的发现,这些应该软绵绵如两脚羊的汉人,却有着昂扬的斗志、数量虽然不多但是绝对堪称精锐的骑兵以及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式火器,完全有能力将北周和薛延陀部两支军队都打的落花流水。

    所以他们现在肯定不再会去招惹大汉了,相比之下北周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宇文宪的基本盘是以邺城为核心的冀州,而冀州的北侧还有并州和幽州,前者也是当初北齐的核心,而后者则是邺城北部的两个门户。只不过即使是北齐比不上当初的北魏强大,依旧是可以压住北方尚且处于崛起阶段的突厥一头的,毕竟突厥不是柔然,刚刚以柔然人的附庸起家的突厥人远没有历史上隋末唐初那么强大,因此并州和幽州的大多数土地实际上都在北齐以及后来的北周牢牢掌控之中,长城之内依旧是汉家乐土。

    所以这些年长城之内大多数的耕地还是得到有效利用的,再加上这个跨度漫长的小冰河期也已经结束,气候正在回暖,耕地利用率更高,农作物产出自然也就更多,历史上隋唐盛世也是因为冰河期的消退让华夏王朝能够回过气来,粮食的增收给朝廷了足够多南征北战、平定四方的底气。

    这些耕地显然也是宇文宪拿来对抗大汉的底气,现在薛延陀人盯上了这批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丰厚产出,宇文宪当然不会同意,率兵北上也在情理之中。

    恐怕就连宇文宪自己都没有想到,当北周军队云集准备趁着大河冰冻而发动反击的时候,薛延陀人竟然会在背后来上一刀。

    虽然薛延陀人没有来向大汉明确的表示善意,但是这行为无疑已经在卖给大汉人情了,李荩忱不能不领情。给大汉这么一个冬天,大汉能够巩固对河南之地的统治,同时抓紧趁着冬天农闲进行工坊生产、基础设施修缮等等,解决内部的问题。

    明年作战需要的箭矢、石弹以及火枪枪弹等等可都不是从平地之中长出来的,汉军北伐消耗巨大,必须抓紧生产这些明年征战必然会用得到的东西。

    另外从南中等地过来的矿产已经有不少都堆积在工坊之中,因为工坊已经全力生产战争所需要的东西,其余的生活用品之类的自然都要先放下,这也导致了市场上物价已经产生波动,而且战事消耗颇多,税收也在增高,只不过因为前方的大胜时时传来,现在大汉的民气正在节节攀升,大家都以大汉子民为荣,都在为前线庆祝祈福,一时间还没有注意到这些支出增长带来的负担。

    不过即使是这样这也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百姓能够忍受几个月的物质匮乏和税收增长,时间再长可能就会有怨言,朝廷也必须要趁着这个冬天抓紧补充市场上日常用品的缺口,调平物价,降低肘腋生变的可能。

    不怕百姓有怨言,百姓就算心里不满,也会明白现在的生活要比之前风餐露宿、流离失所来的强多了,更何况在前线奋战的都是自家子弟,就算是自己辛苦一点儿也得挤出来吃的和钱财给自家子弟,但是就怕有心人利用和煽动这种情绪,到时候如果掀起反战浪潮,那李荩忱会很难受,大汉全有天下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更可能会给周人喘息之机。

    毕竟李荩忱不相信宇文宪连一个薛延陀部都打不过,如果那样的话宇文宪也就不配做自己的对手了,等今年冬天宇文宪解决掉薛延陀部,明年开春之后战斗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就算是李荩忱想要喘一口气,宇文宪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宇文宪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李荩忱占据中原的。

    谁有中原,谁就更加名正言顺,谁有中原,谁就有最肥沃的土地虽然中原是黄土地,但是比南方的红土地还是要好一些的,更何况这个时代最肥沃的东北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几乎算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所以宇文宪能打败薛延陀人,肯定就会带着这一支气势被鼓舞起来的军队南下进攻中原。

    给李荩忱的时间,就只有这个冬天。

    这个冬天,不能浪费。

    李荩忱又吩咐杨素务必要派出更多的斥候向北刺探情报,掌握北方军队的一举一动,同时让韩擒虎率军扼守平城,这是汉军到时候夹攻晋阳的一记重拳,不能轻易的收回去,当然了现在宇文纯的鲜卑骑兵已经调往幽州反击薛延陀人,一时半刻应该也来不及去找韩擒虎的麻烦。

    不过如果薛延陀人败得太快这帮家伙并不是自己推翻突厥人的,而是捡了一个便宜,所以到底有多少本事李荩忱也不清楚保不齐宇文纯会从幽州出居庸关(北周遵循北齐的称呼,称之为纳款关,而大汉遵循东西汉的称呼,称之为居庸关)进攻平城,或者宇文宪的步卒也可能越过太行进攻平城。

    这一枚镶嵌在敌人腹心之中的钉子不能被拔掉,正是因为韩擒虎的存在,宇文纯在晋阳一直不敢轻举妄动,牵制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派李靖去平城。”李荩忱还是有些不放心,又补充一句。

    韩擒虎是一员骁将,但是牛弘实际上不算是,这家伙应该是个文官才对,历史上他是杨素的同窗,又是隋朝的礼部尚书,做的都是不折不扣的文官的事,只不过北周文武不分家再加上无人可用,所以牛弘来顶一下。

    让他当军师,实在是有些为难他了。因此李荩忱倾向于转牛弘为平城太守,然后让李靖去做韩擒虎的军师。

    作为李荩忱的身边幕僚,顺便担任起秘书监的责任,李靖的确是有些屈才了。

第一八一四章 调动

    这小子年纪轻轻就已经展露出来了杨素也不得不佩服的才能,性情稳重、杀伐果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帅才。

    李荩忱的秘书监固然能锻炼人,但是已经如李靖这样的人才似乎不需要秘书监的打磨,就已经能独当一面,可惜他还是太年轻了一些,否则杨素会建议李荩忱让李靖独领一部。

    现在让李靖去韩擒虎麾下,也是李荩忱在表示对韩擒虎的信任。

    你外甥朕给你培养好了,还给你,你好好用他。

    当然了,李靖年轻,放给别人的话就算是明知道这是陛下的亲信,恐怕心里也有些忐忑,只有韩擒虎很清楚李靖的天赋,所以也有胆量任用他。另外,对李靖来说,他的起点实际上已经很高了,千牛卫是不折不扣的陛下亲卫侍从,难免有可能在和别人争执的时候以势压人,但是面对韩擒虎,李靖显然不敢,否则会被老娘给打出家门。

    杨素应了一声,李靖外放是情理之中的,上一次李荩忱就让他去做了陈智深的军师,谁知道陈智深这个家伙并不领情,不过即使是这样李靖也算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也应该给他一个继续表现的机会。

    要说留在陛下身边,绝对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是并不是一个适合名将成长的地方,名将的打造,终究是需要历练的。

    李荩忱紧接着说道:“另外关中那边也不能放松警惕,虎翼军全军东进,新安、蒲坂等地空虚,若不是有韩擒虎在北方牵制,宇文纯不敢轻举妄动,很有可能引来敌人的增援。”

    这些地方正对着的就是三河之一的河东,诸如闻喜裴氏等等大家族都属于河东世家,河东多矿产,无论是后世完全成为经济支柱的煤炭还是其余的铜铁矿一应俱全,因此河东有钱,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从唐尧虞舜和夏商开始,围绕着这一片土地的战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为了打压河东世家,两汉时期河东几乎难出三公,一直到南北朝乱世之后,闻喜裴氏等大家族才彻底崛起。

    现在河东的世家态度也不是非常明确。

    一来他们到底还是在北周的统治下,作为战略要冲的河东屯兵不少,其中固然有河东世家自己的部曲私兵,但是忠诚于朝廷的鲜卑骑兵以及汉人步卒也不在少数,还没有到河东世家自己就能翻天了的地步。

    二来大汉对世家的态度也非常明确,虽然不至于赶尽杀绝,但是世家制度实际上已经分崩离析,大汉已经用科举制全面取代世家,世家就算是想要死灰复燃目前看也不是那么可能了,因此他们还是有些犹豫,毕竟在宇文宪这里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待遇,至少现在大汉还没有进攻河东的意思,所以他们也带着一丝希望,希望宇文宪真的能够翻盘,哪怕这一丝希望很渺茫。

    对此李荩忱也只能先把河东世家当做敌人,因此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宇文宪并不是没有能力对大汉已经兵力空虚的关中发动进攻,若是关中陷入拉锯战甚至出了什么意外,大汉不但会被挫伤士气,而且也很有可能会失去诸如西北和汉中这样的要冲之地,对于整个国家的稳定都是致命的。

    “陛下认为应该调兵返回关中?”杨素问道。

    萧世廉也皱了皱眉,调兵回关中,自然是以虎翼军这出自关中的军队为主,可是为了防范敌人的进攻就将一支或者半支主力战军调回去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

    现在关中的守将以当初的几个北周投降老将为主,因为杨坚没有死,李荩忱又成为了杨坚的女婿杨家姊妹实际上更应该说是李荩忱抢来的,杨坚根本没有点头,后来木已成舟不点头也没有什么用再加上李荩忱和他们一样都是汉人,所以对大汉显然比对北周更有归属感,忠诚自然不言而喻,但是忠诚归忠诚,关中的精锐或是东进杀入洛阳,或是北调支援西北对吐谷浑的战事,现在的确比较空虚,也是大汉整体战线上的一个漏洞。

    “让李询去吧,现在调动虎翼军返回关中也不啻于增加我们正面迎敌的危险。”李荩忱沉声说道。

    李询率军从南疆北上,作为大汉北伐的预备队,现在已经抵达襄阳,从襄阳北上南阳再折而入武关进入关中还是比较轻松的,另外李询也是关中出身的人,自从投降大汉之后一直在南方作战,现在让他返回关中也颇有几分衣锦还乡的味道,算是李荩忱对他这些年来的努力的嘉奖。

    杨素应了一声,现在关中主持公务的群臣实际上也是以南方来的人为主,毕竟当时李荩忱入关中的时候,关中大多数的文武官员都是降人,李荩忱不可能直接就委以重任的。

    这帮人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就连李荩忱自己都没有数,当然不可能就直接把偌大的关中交给他们。而现在关中人已经用行动证明他们对大汉的忠诚,虎翼军之中有不少都是关中子弟不说,此次北伐,关中各个州府也给予了朝廷最大的支持,李荩忱让李询坐镇关中,自然也是给关中人的奖赏,告诉他们已经得到了李荩忱的信任,更可以放开手脚。

    对于关中人在朝中的代表,杨素当然心中很高兴。

    萧世廉也露出一抹喜色,这意味着陛下要对现在关中的格局再进行洗牌了,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原本关中的文武们做的不好,现在不少原本留在关中的官员都已经赶到洛阳,比如黄琦,这就说明李荩忱已经打算集中提拔这些人,然后空出来的位置让关中人或者其余人填补上来。

    而留给原本关中文武的肯定是更加重要的任务,无论是稳定中原还是接下来的进攻河北,显然都要比留在关中这已经成为大汉腹心之地的地方来得好。

    “朕不是让李询去关中闲着的,关中和巴蜀新招募的军队全部都留给他,加起来应该也在五万以上,再加上隶属于于玺的骑兵,这些是准备进攻河东的兵马。”李荩忱紧接着说道。

    杨素微微颔首,既然把李询这种方面大将调过去,当然就不是让他守关的。

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汉所需之人才

    五万多兵马,如果能够杀入河东,和雁门关外的韩擒虎互相配合的话,能够对晋阳造成很大的压力,晋阳的北周军队一旦不敢轻举妄动,那么邺城和晋阳这两个北周军事重镇实际上就已经各自为战了,更方便汉军利用全方位的优势各个击破。

    “可是如何渡过大河依旧是一个问题。”萧世廉也开口说道,“臣当时在关中就曾经面临过这个问题,不知道现在太尉府可已经拿出来相关的方案?”

    大河宽阔之处不亚于大江,而且中上游水流湍急,渡口又少,如果没有强大的水师支撑真的很难渡河。当初杨坚和宇文宪之所以在蒲坂这个地方来回拉锯,就是因为双方的水师大哥不笑二哥,所以才能打的有来有回。

    杨素颔首:“骠骑将军放心,太尉府已经对此展开过论证。现在暂定的方案是以水师之中规模较小的船只,诸如蒙冲、走舸之类,沿着大河一路西去抵达蒲坂。一路上有诸如三门峡、砥柱等等险要之地,但是对于小型船只来说反倒是出入方便。

    另外工部那边也已经拿出来方案,针对大河浪涛湍急之特点对五牙大舰进行改良,缩小船体,增加重量并全部换装新式火器,而且对方的水师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干脆撤销掉近战用的拍杆、短弩等等,以方便运送更多的兵马,现在这种新式战船已经开始在长安外渭水边的工坊中打造,应该过了冬天就能下水。”

    萧世廉舒了一口气,太尉府显然早早地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反倒是自己多虑了。

    他不得不承认李荩忱当时组建的太尉府的确还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太尉府最重要的不是战术方面的制定,而是群策群力,完成对战略方面的制定,战术讲究的是细枝末节一点不能出现纰漏,而战略则讲究的是高瞻远瞩、推算出来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并且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未雨绸缪才能临阵不乱。

    大汉水师进入大河是必然的,只是现在运河不通,水师绕行海上又有风险,海船又不好进入大河,因此长期以来关中虽然是大汉的地盘,却也很难掌控河面,现在仗着水师提供的小型船只和关中开始打造的大型船只,大河不再是天堑,甚至还将变成敌人的梦魇。

    想到水师能够从容的在大河各个渡口之间穿梭,让敌人疲于奔命,萧世廉的心情大好。

    “另外关于军中人事调拨等等事情,你们也抓紧和吏部落实一下。”李荩忱又叮嘱一句。

    没有必要把那么多有才能的人放在后方,原本两淮一线就是主战场,现在两淮已经变成大汉的腹心之地,屯田的事情也不需要一员大将负责,诸如两淮巡抚戴才等人都可以调动北上了,北方还有更加重要的任务需要他们去承担。

    “臣遵旨!”杨素急忙点头。

    李荩忱今天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做。

    两名中年男子有些紧张的站在御书房中,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走入皇宫就已经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了,更不要说御书房,这里可是陛下接见近臣的地方。

    李荩忱刚刚和黄琦等人商量了一下中原屯田的方案,目前来看中原屯田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人口不足,肥沃的土地曾经养育了众多的人口,但是现在没有人就算是土地再肥沃也只是便宜了荒草。

    好在现在大汉已经不像是早年开发南中和岭南等地一样缺少人,甚至不得已让军队就地转业开始军屯,拿下安南之后大汉的触手开始向整个后世的中南半岛延伸,这样带来的好处不只是中南半岛以及南洋诸岛上丰富的矿产,比如黄金,还有不少当地的土著。

    和后世唐宋之后南洋已经形成大大小小的邦国不一样,这个时候的南洋实际上还是半开化和未开化状态,面对大汉几乎没有什么还手之力,很快一批一批的土著就开始被运送北上,这也是能够快速弥补大汉的人手少因此对南洋控制力不足的好办法,既然我们一时半会儿人多不了,那就让你们的人少一些好了。

    这些被俘虏的土著开始充斥于岭南甚至江南的田野之间充当最廉价的劳动力,甚至可以称之为奴隶,而相对应的,大汉的青壮年也就有机会可以进入军队、工坊以及响应朝廷更加优惠的北上屯垦政策,积极地北上分领田地进行耕作。

    华夏民族固然安土重迁,但是不要忘了江南的大大小小家庭基本上都是中原地区迁来的,因此现在对于他们来说,北上并不能算是背井离乡,而是荣归故土。

    三百年衣冠南渡,现在已经是回去的时候了。

    到北方去、到祖祖辈辈香火延续的地方去,为祖坟加一捧土、告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这已经成为了南方的一大口号。

    三百年,多少代人都已经灰飞烟灭,实际上百姓们对于北方这个曾经家乡的认同感并不高,但是朝廷出面在背后推波助澜,这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潮流。

    别人都回乡祭祖,自己不去,那岂不是大不孝?

    所以现在北方中原开垦的事情倒是解决了大半,朝中对于当初李荩忱进攻安南的非议也逐渐烟消云散,没有安南那边过来的奴隶,朝廷看着大好的土地也无计可施啊。

    中原毕竟是中原,李荩忱相信只要时间够,人口、粮食等等都会快速恢复,不要怀疑华夏民族的耕地能力和繁衍能力,这是不折不扣的种族特技。

    六部官员信心满满,李荩忱也就把心放下了,只要他们想去做,中原快速恢复元气并不是什么难事。

    “陛下到!”

    “臣长安工坊祭酒刘焯(长安书院祭酒刘炫)参见陛下。”两名中年人急忙躬身行礼。

    “两位爱卿请起!”李荩忱大笑道,“朕在江东,就已经听闻两位之名,卿等都是我大汉所需之人才,国家之栋梁。关中工商之发达、文化之传承,两位功不可没!”

    刘焯和刘炫对视一眼,只觉得血往上冲,陛下的字字句句都流露出来对他们的赞扬和信任:“承蒙陛下厚爱,臣等愧不敢当。”

第一八一六章 “离经叛道”的二刘

    长安工坊祭酒,并不是主持工坊生产事务的人,更像是总工程师这样的存在,而长安书院祭酒也是一个道理,类似于后世的教务组组长或者教导主任。

    刘焯和刘炫都是曾经北周的博士,虽是冀州人,却都在长安为官,毕竟在内心的归属上他们更倾向于跟随杨坚,后来也随着众人投降大汉,他们两个原本就有些“才能”,后来大汉组建书院和工坊,自然也就脱颖而出。

    刘焯的才能,便是算学和天文学,这应该是历史上隋初一等一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了,他凭借一己之力计算出了日食和月食的规律,解开了民间朝野对这两个正常天象的恐惧,是华夏历法的重大突破。

    而刘炫则是不折不扣的经学家,只不过他这个经学家和那些摇头晃脑、恨不得句句都是古人经典的经学家不一样,甚至有些离经叛道。他主要做的就是质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是圣贤,也有偏差,这家伙提出了“春秋规过论”,指摘《春秋》之中不合规律之处,又批判《左传》之中的偏颇,一时被认为是另类。

    因为两个人都出身冀州,师承上又有关联,因此人称“二刘”,只是不知道他们两个并称,到底是称赞他们,还是说他们的思想都有些离经叛道。

    倒是在李荩忱看来,二刘的确是现在大汉需要的人才。刘焯自然就不用说了,他本来就是一个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古人比较好玩的一点就在于数学家的天文知识和天文学家的数学知识一定都不会差,这也应该是由于古人渴望能够探求天命的真相,而数学无疑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现在大汉的工坊中各种新器械的设计本来就离不开精细的计算,尤其是流水化生产对于计算更是要求严格,随便算错了哪一个数,就有可能导致流水线上生产下来的一大批产品报废。

    另外天命所归这种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李荩忱作为一个穿越者当然是不信的,只不过目前如果他不信的话可能没有办法巩固住人心,而能够在天文学上进行发展,一来可以帮助李荩忱现在更好的利用天命现象,二来也能够帮助李荩忱以及后来者在想要拔除天命思想的时候更加轻松,毕竟这不会是同时进行的事情,所以并不冲突。

    更不要说现在大汉的数学、物理等等理论实际上都只是处于起步的状态,人们的了解局限于经验之谈,经验之谈固然重要,但是往往会限制住技术的发展,没有理论的支撑,只是凭借经验,那么任何科技的发展都是空中楼阁。

    华夏从来都是一个务实的民族,着眼于现在,通过自己的拼搏和汗水解决温饱问题、解决建设和发展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务实的思想,往往会限制住理论的发展。

    在南北朝时期,数学实际上经历了一个难得的快速发展时期,诞生了诸如祖冲之这样后世敬仰的数学家。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在李荩忱看来可能和南北朝时期的务虚之风也有一定的联系,人们倾向于泛泛而谈和想象,自然就更容易在理论上实现突破,但是这样做的弊端自然就是在实践上往往很难成行,甚至这样的风气一直在向下流传,以至于后来朱熹发出了“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慨。

    现在李荩忱既要发展实业,实干兴邦,实业就是兴邦的关键之一,技术的发展可以带来明显的财富,但是实业终究需要科学的支撑。

    刘焯就即将被李荩忱赋予这样的责任。

    听着李荩忱谈到一些非常基础的物理理论和数学规律,刘焯惊讶的张大了嘴。

    实际上他的学问也以《九章算术》为主,《九章算术》已经算是华夏古代数学的集大成者,但是受限制于种种因素,实际上《九章算术》晦涩难懂也没有多少人关注,而且上面的理论和规律相比于后世简单明了的公式也比较零散。

    李荩忱需要的是有一个人能够继续在理论上进行研究,真正整理出来类似于后世现代数学和物理学的学问,晦涩难懂的文字是很难广泛的进行教授传播的,只有进行了简化和公式化,才能让更多的人快速学习认知不说,还能让他们更加方便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

    李荩忱在纸上写出了一连串的数字,若是换做后人,可以清楚地认出来这就是后世整个世界都在广泛使用的阿拉伯数字,然后又在这些数字的下面写下了对应的汉字。

    “陛下,这是?”隐约能够明白李荩忱的意思,刘焯的眼睛之中泛起光芒,这是一个学者在钻牛角尖钻到极致之后骤然海阔天空的神情。刘焯的神情变化,让旁边的刘炫也好奇的凑过来。

    “这是表示从零到九的办法,是从天竺那边传过来的,朕从西域商人的口中知道了这件事。”李荩忱当然不能明着说这是自己本来就知道的,说是自己发明的他也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个时代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已经诞生了。

    阿拉伯数字名字是阿拉伯,但是发明者实际上是公元三世纪到五世纪的印度北部旁遮普人,在当时因为种姓制度还是已经有利于社会快速发展的制度,所以数学自然也随之快速发展,诞生了比较基础的数字,后来阿拉伯人征服印度,引用了这种数字,并且这些数字一直随着阿拉伯人的刀剑和商队传播到整个欧洲。

    只可惜那个时候的华夏正好是唐宋之交,整个西域都已经封闭,丝绸之路断绝,因此这种数字文化就没有机会再进入华夏,华夏作为阿拉伯人古老的贸易伙伴一直到后来满清末年睁眼看世界,才开始系统性的学习这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上千年的计数方法,这也是让李荩忱作为一个后世人引以为憾的地方。

    阿拉伯数字或者可以称之为旁遮普数字,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计算变得简洁明了,后世的二进制之类的实际上就是简化计算的极端表现之一。

    只有计算的表示方式简单了,人们才能够用这些数字变化出来更多的计算方法。

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变

    使用繁体汉字,即使是书写加减乘除也够人费半天功夫的了,更何况在识字率并不高的这个时代,人能够写出来零到十就已经不错了,还指望他们用这些字和这些字背后代表的意义进行运算,未免强人所难。

    李荩忱一直认为数字的复杂表示也是华夏在数学等理论上很难前进的原因之一,当然了相比于迷信等元素,这倒不是一个致命的阻碍,但是能够将这个阻碍去除,当然也有利于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快速发展。数学和物理是化学和生物进一步发展的支撑,前期看上去可能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却是在为后人的每一步的深入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的继承,科学不可能进步,更不要说技术的继续发展。

    “陛下,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刘焯激动的说道,如果不是当着李荩忱的面,他可能就要拿起来那一张纸又跳又唱了。

    作为一个数学家,刘焯很清楚这些数字能够为自己带来多少方便。

    “你现在在研究什么,就好好研究什么,不过朕希望你能够用这些数字来表现《九章算术》之中一些比较基础的计算,并且根据你的理解整理出来规律,这件事要抓紧。”李荩忱微笑着说道,“各个书院还都在等着你的教材呢。”

    刘焯激动的看向李荩忱:“陛下此言当真,各个学院都要开设数学有关的课程?”

    刘炫急忙拉了拉刘焯的衣袖,这个家伙太激动了,陛下既然说出来了那肯定是要当真的,你这问的岂不是在质疑陛下。

    李荩忱不以为忤,点了点头。

    刘焯收起脸上的笑容,对着李荩忱郑重的行礼:“臣,谢陛下!”

    李荩忱微微一笑,刘焯就是一个典型的数学家,现在显然他满足了他的最大需求。

    研究数学甚至传播数学,这在这个时代看上去是“离经叛道”的,李荩忱竟然支持他,这简直不敢想象。

    刘焯甚至根本不等刘炫,拿起来那张纸就跑了。

    李荩忱笑着摇了摇头,这家伙也太着急了。

    希望这家伙能够为大汉培养出来足够多的数学家吧。

    听说刘焯的手下还有一个得意弟子叫做孔颖达,是孔老夫子的后代,一直在跟着刘焯做研究,虽然不过十来岁就已经表露出来极高的天赋。对于这个另一个时空之中的初唐十八学士,李荩忱也算是稍微有点印象。

    孔老夫子的后人有可能变成了一个数学家、天文学家甚至物理学家,想想就有些古怪啊。

    李荩忱不由得更露出一抹笑容,而刘炫以为李荩忱对刘焯很是无奈,只能拱手:“陛下,士元(刘焯表字)兄性情如此,还请陛下不要见怪。”

    李荩忱一摆手,他当然不会见怪,紧接着看向刘炫:“卿家的文章朕已经看过不少,一针见血,朕甚是欣赏。”

    刘炫打了一个激灵,眼神之中也流露出期待的神情。

    说实话,他没有想到李荩忱竟然会给了刘焯这么大的一个惊喜,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好友一直困扰于数学的现有理论难以表示和传播,现在李荩忱无疑解决了他最大的问题。

    所以李荩忱又会给自己什么惊喜呢?

    “新组建的《中原时报》,朕打算交给你来主笔。”李荩忱径直说道,“时报时报,实时报道,明白朕的意思么?”

    刘炫怔了一下,旋即露出喜色。

    实时报道,那就是说自己要着眼于现在、着眼于大汉的发展和进步,而不再是来回掰扯那些老生常谈的圣人之言。

    在南北朝时期,儒家圣人之言实际上本来就已经没有那么广为流传和受到欢迎,一来是因为南北朝的战乱让很多书籍都毁于战火,这也是南北朝时期清谈和谈玄颇为流行的原因,既然我们都找不到什么古文来参考,那就只能说一说玄而又玄的事情。

    二来是因为佛教和本土道教的快速发展,严重挤压了儒家的发展空间,“南朝四百八十寺”可不是一个虚数,即使是后世整个江南地区的寺庙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在南朝这佛教盛行的时代可想而知,实际上北朝也不差,几个被视为瑰宝的石窟都是在这个时代开凿的。

    现在随着天下逐渐太平,李荩忱又借助发展工商提出了“克忠职守”、“实干兴邦”这样的理论,华夏从当初崇拜佛教的务虚再一次回归到了务实之中,儒家自然也就有抬头之势。

    历史上也是到了隋唐,佛道儒开始三家鼎立,后来唐朝开放,更是各式各样的宗教济济一堂,一直到唐武宗灭佛以及唐朝的内缩,儒家再一次成为天下思想的主宰并且一直延续到满清。

    李荩忱并不反感儒家,但是反感儒家的不变通。汉末的战火让很多儒家的经典付之一炬,因此后世的儒家还真的就抱着儒家寥寥可数剩下的几本书翻来覆去,甚至还诞生了理学和八股这种东西。李荩忱并不能说同样强调社会规律性和务实的理学有什么错,但是长期局限于这种体系下,自然而然的就让社会的思想变得极端,后世的那些贞节牌坊等等的就是典型,更不要说八股取士了。

    就算孔老夫子真的算是圣人,千年前的圣人之言,真的能够在千年后依旧有用么?

    时代在快速的发展,孔老夫子就算是圣人,又如何能够一眼千年、尽在掌握?甚至事实证明,依靠孔老夫子流传下来的那几句话,根本没有办法真正的治理社会,以至于很多朝代都不得不外儒内法,治理的方法实际上还是法家的方法,只不过大家都不拆穿罢了。

    华夏不变,世界却在变,所以华夏最终落后于世界。从清末到新中国,短短百年之间,多苦多难,多少仁人志士浴血奋战这才将华夏从谷底硬生生的拉了回来,避免了整个国家的分崩离析和堕落。

    而李荩忱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为后人减少一些苦难吧。

    思想,要变。

    圣人并不是都对,要敢于批评圣人,要敢于认识到错误。

    既然要变,那就要指出之前的想法哪里有错,赞扬现在的想法哪怕是和之前的有冲突也是对的。

第一八一八章 矛盾要让陛下知道

    这个任务交给刘炫,自然甚合他的胃口。

    当然了,思想的改变,并不是一个快速而直接的过程,需要一代一代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李荩忱现在也只是把战场局限在了报纸上,报纸上文人可以口诛笔伐、唇枪舌剑,但是在私下里谁都不准鼓动民心民意。

    李荩忱也得先看看这个时代的人到底在想什么,才能决定下一步怎么走,否则民意一旦失控,将会影响大汉的统治。

    “臣愿为陛下兴办报业、弘扬陛下之思想。”刘炫郑重说道。

    李荩忱看了他一眼,这家伙还是有野心的。

    李荩忱让他办一份报纸,结果到了这家伙的嘴里就变成了“报业”。

    也不怪他,毕竟之前一直被看作另类,现在一下子遇到了需要自己、支持自己的人,甚至还是大汉天子,刘炫和刘焯一样,几乎都快兴奋的失去了理智。

    有一些心里话脱口而出也在情理之中。

    刘炫意识到自己似乎说的太大了,一时笑容讪讪。

    他的神情尽数落在李荩忱的眼中,李荩忱不由得笑道:“尽管放手去做,朕会让礼部配合你。”

    “遵旨!”

    李荩忱伸了一个懒腰,看着御书房中有些僵持的气氛。

    二刘已经兴冲冲的去做李荩忱交代给他们的事情了。

    现在正大眼瞪小眼的是工部侍郎蒋芒和吏部侍郎袁承家。

    这两个家伙都是来抢人的。

    准确说他们所代表的也不只是各自的部门,还有他们身后的势力。大汉的朝堂已经很明显的出现了分野,工部、商部和太尉府站在一起,户部、礼部、吏部和刑部站在一起,御史台居中调和。现在大战结束,正是大家分好处的时候,两边一下子出现了矛盾也在情理之中。

    矛盾冲突当然不是一天两天出现的,而且对于以太尉府为首的武将和工商来说,战争就意味着战功和发财,而对于另外一边的文官们来说,战争就意味着他们好不容易制定出来的发展计划全部都要推倒重来。

    只不过这样的矛盾冲突平时并不会显露出来,毕竟大家还都在拼命维持着完整的大汉,李荩忱也希望能够看到这样的对抗,他只要居中维持平衡就可以了,如此一来大汉既能够做到文武分权,又能够稳定发展,真正需要齐心协力的时候同样没有人会掉链子。

    而现在开始分赃,两边自然谁都不想让一步。

    人才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一次大汉北上一路杀到大河边,不少北方人才被大汉征辟,这些人少有能够留任的李荩忱并不想看到流水的朝廷、不变的父母官。大多数的官员都要前去书院进行集中培训,一来是加强他们的忠诚,二来也是让他们尽快熟悉大汉的律法和施政方针,以避免他们再成为父母官的时候和大汉的施政思想背道而驰。

    在此期间,地方州府上,已经成为内地的州府由南方抽调北上的官员负责,而处于战线上的州府,则干脆军管。李荩忱不得不承认,军队干政很危险,但是临时的军管的确更有效率也方便指挥调度。

    现在这些人才固然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任用,但是两边自然都盯了上来,谁都希望有才能的人可以为自己所用,这样不但能够减轻工作压力,而且也更容易有值得称赞的业绩。

    墨守成规在大汉并不是什么好事,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国度之中,新思想、新思维层出不断,如果一个官员还恪守着原本的教条,那么终将一事无成。

    当然了,人才的争夺固然激烈,但是远远没有激烈到两个侍郎大眼瞪小眼甚至已经跑到陛下面前吵架的地步,李荩忱当然明白这些家伙们是什么意思。

    至少现在工部和刑部应该是北上六部之中比较轻松的两个部门,各地工坊全面开始运转,工部作为居中调度的中枢反倒是没有什么要做的了,毕竟工坊们早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工部根本不需要过多的插手干预,市场运转自然而然的会把工坊的产品运送到需要这些产品的地方。

    相同,刑部在完成对各地监牢等等的接收并且配合太尉府完成这一次北伐的论功行赏之后,自然也就相对空闲下来,毕竟律法的推行和宣传是礼部的事情,刑部也不好插手,礼部只要能够好好地把律法宣传下去,刑部也没有啥额外的要求。

    因此这两个难得空闲下来的家伙自然就是文武双方选择出来的代表,一来尽可能的为自己这边争夺一些利益,二来也是在向李荩忱表示,如陛下所愿,我们两边的确有很大的矛盾。

    制衡,从来都是一个让帝王头疼的事情,不管是拉拢哪一边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朝堂上的权力失衡,一家独大只会引来权臣的诞生和擅权的可能,甚至两家轮流上场也会导致政策的不平衡和不持续,历史上的北宋就是如此,新党和旧党相互碾压,不管谁上台都是一番腥风血雨和政策调整。

    别看小小的政策调整,这往往意味着之前一代人的努力都付之东流。最明显的就是在当时北宋黄河治理上,新党和旧党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结果谁提出的方案都有瑕疵却完全不顾对面的批评,导致黄河治理一次次失败,黄河硬生生的把整个河北战略要地冲成了黄泛区,为女真人南下扫清了障碍。

    李荩忱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他坚持维持整个朝堂以及地方上的文武分权和文武分立,并且设立了单独的御史台和皇帝一起对这种分权进行监督。

    无论是武将强于文官还是文官强于武将,最后天下都会大乱,唐和宋就是最好的例子。

    现在这些家伙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显然正在向李荩忱表示,您老人家放心,我们文武之间的确是有矛盾的。

    矛盾不仅存在,而且还要让陛下知道,这是文武之间的默契。

    不需要谁指点,大家都会去做。

    李荩忱绝对算得上一代雄主了,在这样的雄主面前,开国功臣们也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轻重,只有让陛下认识到大家之间已经形成了相互牵制的局面,才不会对大家下死手。

第一八二零章 无事献殷勤

    蔡容乖巧的跪坐在李荩忱的身边,微微低头,并没有直视李荩忱,因为直视他也就意味着能够看到他手里的奏章,就算旁边没有人看着,也不符合礼法。

    李荩忱倒是有些奇怪,他已经有好几天没有见到蔡容了,洛阳战后战场的防疫和伤兵的紧急救援、后送之类的都是蔡容在忙,可以说她也是洛阳能够快速恢复秩序的功臣。

    “今天医院那边没事了?”李荩忱笑问道。

    平时见到蔡容都是再标准不过的一身白大褂,甚至上面还有血污,今天的蔡容明显是梳妆打扮过的,一根玉钗挽住秀发,身上的衣裙虽然还是素淡一些,不过总比让李荩忱根本提不起什么非分之想的白大褂来得强,衣衫有些单薄,勾勒出来她的身形,李荩忱这个时候才意识到曾经的白大褂下面掩盖着怎样的美好。

    想想也是,蔡容每天忙前忙后,再加上年纪刚过二八,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运动量和营养都能跟得上,身材自然就舒展开来了,只不过原来李荩忱都没有注意过罢了。要是蔡容一马平川的话,想来就算是蔡太医有胆量让她入宫,后宫姊妹们也不会同意的。毕竟这个时代对于女人的身材还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只有身材好的才适合生育。

    这样的要求,在皇家更是很重要,几乎是除了必要的政治联姻之外第二重要的因素。

    就算是李荩忱自己没有关心过这些事情,在李荩忱身边实际上负责后宫事务的元乐尚自然也会关心,否则绝对不会在背后推波助澜。

    家里几个女人现在事情一个比一个多,一天到晚的见不到人都很正常,反倒是李荩忱成了唯一一个天天守在皇宫之中的人了,这几天除了去了一趟军营慰问将士们之外,几乎一直都在御书房听太尉府的参谋们、六部的官员们吵架。

    吵架倒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官员们不吵架,就意味着现在的大汉朝廷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一言堂,这才是最可怕的。

    年纪轻轻遇到和自己不一样的意见都不敢争执一下的话,那这一代官员也就废掉了,李荩忱宁肯再选拔其余的人出来代替他们。

    相比于陈月仪和徐素她们,蔡容的事情也并不少。陈宣华和杨妙还没有过来,所以北方皇家医院和药房的建设当仁不让的落在了蔡容的肩膀上,好在上一次前来随军的安太医等人都是太医院之中的骨干,能够帮蔡容分担很多事情,不过除了寥寥几个人之外,其余都是一把老骨头了,这一次北上也完全是因为京中无人可用,就算是李荩忱也不好压榨他们,更何况蔡容还算是他们的子侄辈。

    这帮老爷子都是大汉的宝贝,可不能累着了。

    所以李荩忱自从上一次在洛阳城外和蔡容有过短暂的交谈之后,几乎都没有怎么和这个自己后宫的新成员说过话,宫中给蔡容的宫室也都已经准备好了,不过她一直没有住过来,毕竟事情多的时候还是直接住在医院里方便,这几天徐素她们也都住在新组建的书院等地,导致后宫之中都冷冷清清的,每天最多有一个人回来轮班陪着李荩忱,免得陛下太孤单寂寞冷了。

    不过蔡容倒是从来没有来过,医院那边事情最多,负责安排的元乐尚也没有刻意为难她。

    蔡容点了点头:“大架子已经基本搭起来了,得益于南方河流还没有开始冰封,正在抓紧向北运送药材,我们的药材储量还算比较多,再加上这一次大战终究没有疫情爆发,总算还是够用。就是现在人手还不太够,等到宣华姊姊过来了之后就好了。”

    李荩忱笑道:“今天到你轮值了?”

    蔡容俏脸微红,低头说道:“妾身是陛下的妃嫔,自当如是。”

    李荩忱轻轻拉过来她的手,晚上天气毕竟冷了,她的手有点凉:“怎么穿的这么少,小心受了风寒。”

    蔡容欲言又止,李荩忱怔了一下,伸手将蔡容拉了过来,直接勾住她的腿弯,让她整个人都坐在自己的两条腿上。蔡容从来都没有和哪个男人这么亲密过,顿时把脸埋在李荩忱的胸膛里,整个人实际上已经和李荩忱紧密无间。

    李荩忱调笑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说说吧,到底什么事想要求朕?”

    蔡容欲言又止,终究还是摇了摇头:“妾身没有”

    “堂堂女神医,怎么说话磨磨蹭蹭的?”李荩忱佯装恼怒,“一点儿都不敞亮,让朕猜猜,是不是医院那边钱不够用了?”

    蔡容抬起头,轻轻咬着下唇,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那为什么不说?”

    “医院本来就用了不少钱了,妾妾再说的话,可能陛下会责罚。”蔡容委屈的说道。

    李荩忱怔了一下,明白了过来,现在内府麾下,医院、义学和慈善堂作为三大块,实际上都需要大量的钱财。后宫之中论资排辈,蔡容是刚刚入宫的,当然不好和元乐尚、徐素等人争抢,甚至还得主动让一让,否则会引起这些姊姊们的不满,而陈宣华不在,她也有点势单力孤,下面又是众多急着需要资金搞研究以及组建新医院的太医们,蔡容被夹在中间自然是进退两难,没有办法,就只能求到李荩忱这里来了。

    只不过她和李荩忱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亲密到什么都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地步,甚至前一段时间蔡容因为不能接受父亲就这么直接把自己拱手送给了李荩忱而有些叛逆心理,一直在刻意躲着李荩忱走,现在让她主动来讨好李荩忱,她自然更是开不了口。

    李荩忱哈哈一笑,一下子将蔡容抱起来向御书房后殿走去。

    “陛,陛下”蔡容下意识的勾住李荩忱的脖颈,俏脸已经开始发烫。

    李荩忱郑重的说道:“想要内府拨款当然不是什么难事,再怎么着内府也是朕的内府,是朕的私房钱,朕想要给谁,无人能够干涉,只要在可以允许的范畴内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医院是救死扶伤之处,相比于其余的更能够直接的稳定人心,所以朕不会让你们捉难,当然也是有前提的。”

第一八二零章 无事献殷勤

    蔡容乖巧的跪坐在李荩忱的身边,微微低头,并没有直视李荩忱,因为直视他也就意味着能够看到他手里的奏章,就算旁边没有人看着,也不符合礼法。

    李荩忱倒是有些奇怪,他已经有好几天没有见到蔡容了,洛阳战后战场的防疫和伤兵的紧急救援、后送之类的都是蔡容在忙,可以说她也是洛阳能够快速恢复秩序的功臣。

    “今天医院那边没事了?”李荩忱笑问道。

    平时见到蔡容都是再标准不过的一身白大褂,甚至上面还有血污,今天的蔡容明显是梳妆打扮过的,一根玉钗挽住秀发,身上的衣裙虽然还是素淡一些,不过总比让李荩忱根本提不起什么非分之想的白大褂来得强,衣衫有些单薄,勾勒出来她的身形,李荩忱这个时候才意识到曾经的白大褂下面掩盖着怎样的美好。

    想想也是,蔡容每天忙前忙后,再加上年纪刚过二八,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运动量和营养都能跟得上,身材自然就舒展开来了,只不过原来李荩忱都没有注意过罢了。要是蔡容一马平川的话,想来就算是蔡太医有胆量让她入宫,后宫姊妹们也不会同意的。毕竟这个时代对于女人的身材还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只有身材好的才适合生育。

    这样的要求,在皇家更是很重要,几乎是除了必要的政治联姻之外第二重要的因素。

    就算是李荩忱自己没有关心过这些事情,在李荩忱身边实际上负责后宫事务的元乐尚自然也会关心,否则绝对不会在背后推波助澜。

    家里几个女人现在事情一个比一个多,一天到晚的见不到人都很正常,反倒是李荩忱成了唯一一个天天守在皇宫之中的人了,这几天除了去了一趟军营慰问将士们之外,几乎一直都在御书房听太尉府的参谋们、六部的官员们吵架。

    吵架倒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官员们不吵架,就意味着现在的大汉朝廷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一言堂,这才是最可怕的。

    年纪轻轻遇到和自己不一样的意见都不敢争执一下的话,那这一代官员也就废掉了,李荩忱宁肯再选拔其余的人出来代替他们。

    相比于陈月仪和徐素她们,蔡容的事情也并不少。陈宣华和杨妙还没有过来,所以北方皇家医院和药房的建设当仁不让的落在了蔡容的肩膀上,好在上一次前来随军的安太医等人都是太医院之中的骨干,能够帮蔡容分担很多事情,不过除了寥寥几个人之外,其余都是一把老骨头了,这一次北上也完全是因为京中无人可用,就算是李荩忱也不好压榨他们,更何况蔡容还算是他们的子侄辈。

    这帮老爷子都是大汉的宝贝,可不能累着了。

    所以李荩忱自从上一次在洛阳城外和蔡容有过短暂的交谈之后,几乎都没有怎么和这个自己后宫的新成员说过话,宫中给蔡容的宫室也都已经准备好了,不过她一直没有住过来,毕竟事情多的时候还是直接住在医院里方便,这几天徐素她们也都住在新组建的书院等地,导致后宫之中都冷冷清清的,每天最多有一个人回来轮班陪着李荩忱,免得陛下太孤单寂寞冷了。

    不过蔡容倒是从来没有来过,医院那边事情最多,负责安排的元乐尚也没有刻意为难她。

    蔡容点了点头:“大架子已经基本搭起来了,得益于南方河流还没有开始冰封,正在抓紧向北运送药材,我们的药材储量还算比较多,再加上这一次大战终究没有疫情爆发,总算还是够用。就是现在人手还不太够,等到宣华姊姊过来了之后就好了。”

    李荩忱笑道:“今天到你轮值了?”

    蔡容俏脸微红,低头说道:“妾身是陛下的妃嫔,自当如是。”

    李荩忱轻轻拉过来她的手,晚上天气毕竟冷了,她的手有点凉:“怎么穿的这么少,小心受了风寒。”

    蔡容欲言又止,李荩忱怔了一下,伸手将蔡容拉了过来,直接勾住她的腿弯,让她整个人都坐在自己的两条腿上。蔡容从来都没有和哪个男人这么亲密过,顿时把脸埋在李荩忱的胸膛里,整个人实际上已经和李荩忱紧密无间。

    李荩忱调笑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说说吧,到底什么事想要求朕?”

    蔡容欲言又止,终究还是摇了摇头:“妾身没有”

    “堂堂女神医,怎么说话磨磨蹭蹭的?”李荩忱佯装恼怒,“一点儿都不敞亮,让朕猜猜,是不是医院那边钱不够用了?”

    蔡容抬起头,轻轻咬着下唇,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那为什么不说?”

    “医院本来就用了不少钱了,妾妾再说的话,可能陛下会责罚。”蔡容委屈的说道。

    李荩忱怔了一下,明白了过来,现在内府麾下,医院、义学和慈善堂作为三大块,实际上都需要大量的钱财。后宫之中论资排辈,蔡容是刚刚入宫的,当然不好和元乐尚、徐素等人争抢,甚至还得主动让一让,否则会引起这些姊姊们的不满,而陈宣华不在,她也有点势单力孤,下面又是众多急着需要资金搞研究以及组建新医院的太医们,蔡容被夹在中间自然是进退两难,没有办法,就只能求到李荩忱这里来了。

    只不过她和李荩忱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亲密到什么都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地步,甚至前一段时间蔡容因为不能接受父亲就这么直接把自己拱手送给了李荩忱而有些叛逆心理,一直在刻意躲着李荩忱走,现在让她主动来讨好李荩忱,她自然更是开不了口。

    李荩忱哈哈一笑,一下子将蔡容抱起来向御书房后殿走去。

    “陛,陛下”蔡容下意识的勾住李荩忱的脖颈,俏脸已经开始发烫。

    李荩忱郑重的说道:“想要内府拨款当然不是什么难事,再怎么着内府也是朕的内府,是朕的私房钱,朕想要给谁,无人能够干涉,只要在可以允许的范畴内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医院是救死扶伤之处,相比于其余的更能够直接的稳定人心,所以朕不会让你们捉难,当然也是有前提的。”

第一八二一章 两个混世小魔王

    蔡容都送上门来了,李荩忱当然不会便宜了这个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躲着自己走的女神医。

    “陛下尽管说。”蔡容顿时打起精神。

    只要李荩忱同意给医院这边调拨更多的资金,提出什么条件她都会尽力去满足。

    “你得好好表现。”李荩忱一本正经的说道。

    “妾身一直恪尽职守,上次还是陛下强行把妾身从手术室拉下来的。”蔡容嘟起嘴,很是委屈,我有没有尽职尽责,你还不知道么,就算是你后来没有关注过,随便找个人问问都能清楚。

    说这话也太让人寒心了。

    李荩忱笑道:“当然不是说在手术台上。”

    蔡容还没有反应过来,李荩忱就已经把她放在床榻上,整个人随之压了上来。蔡容低呼一声,下意识的伸手顶住李荩忱的胸口。李荩忱低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好香啊,容儿用什么沐浴的?”

    不等蔡容回答,李荩忱就已经低头吻了她的唇。

    蔡容颤抖一下,最后一丝力气也随之消散,手不由自主的软了下来,任由李荩忱将自己抱住。

    医院之中雷厉风行、无数将士顶礼膜拜的女神医,在这另外一个“台子”上,已经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陈宣华和杨妙好奇的打量着洛阳宫宇。

    洛阳的宫殿相比于长安还是大了不少的,不过比起来建康倒是差了很多。毕竟洛阳上一次做都城还是北魏时期,而建康府在南朝三百年之中都是雷打不动的都城。

    再加上陈叔宝和李荩忱都对建康府皇宫进行过修缮和扩建修缮是李荩忱的事,扩建是陈叔宝的事,李荩忱绝对不给大舅哥背锅,所以对比上去,洛阳皇宫稍微有些破旧,尤其是很多地方的漆都已经斑驳脱落,只不过现在来不及修补,更是让人觉得珠玉蒙尘。

    蔡容迎了出来,那天晚上穿的少了,又和李荩忱闹得欢,出汗了之后蹬被子,最后还是感染了风寒,不过她的身体素质毕竟好,再加上自己都能给自己拿脉开药,再加上李荩忱强制让她休息,所以很快就转好,此时除了脸色有些白之外,看不出来是刚刚生完病。

    这对于李荩忱来说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信号,既然蔡容的风寒在现在的药辅助下能够这么快痊愈,那么就说明孙思邈等人对于药材的了解肯定又上了一个层次,大汉的医学不但是外科在发展,传统的中医内科也没有拖后腿。

    至少风寒已经不再是一个甚至能够拿捏人生死的病了。

    “听说妹妹病了,现在来看恢复的挺好。”陈宣华上来就给了蔡容一个“熊抱”,两个人本来就是好闺蜜,现在蔡容能够入皇宫自然让陈宣华很高兴。

    乐昌虽然是自家姊姊,但是身为皇后要求的就是公平公正,不能有偏颇,因此乐昌是绝对不会给陈宣华什么好处的,甚至有的时候还得对这个妹妹要求更加严格才能彰显出来自己不会因私废公,所以有蔡容这个闺蜜和自己一起,陈宣华才觉得自己总算不是“孤军奋战”了,当然身边杨妙这个小冤家也算是不怎么靠得住的盟友吧。

    杨妙也上前,和蔡容互相见礼。

    “陛下呢?”陈宣华好奇的问道。

    她和杨妙以及长公主李怜儿从陈留那边过来是早就已经定了的事情,东路军已经全面转为防守,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因为早早地就已经占领了大河沿岸州府,所以诸如药房和医院等等的建设也开始的比洛阳这边早,所以陈宣华和杨妙作为后妃,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自然也不适合一直在军旅之中待着。

    就算是她们舍不得新组建的医院,吴惠觉等人也不敢让这几位待在前线,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他们可不好跟陛下交代。

    “谁叫朕?”李荩忱的声音传来,他刚刚在和杨素等人讨论大军就地屯垦的事情,以解决现在洛阳周边人口较少的问题。如果不发动大军屯垦的话,明年开春恐怕根本没有那么多人耕地。

    正因为此,趁着这个冬天更是要加强军队的训练,否则冬天时间消磨掉了,春天又忙着耕地,那军队就废掉了。

    另外太尉府也在计划抽调南方各地的乡兵北上组成屯垦队伍,至少不能一直让主力战军完成耕地的任务,这未免本末倒置。

    得知陈宣华等人到来,李荩忱吩咐杨素等人先讨论着,毕竟他们现在的想法也比较凌乱,还没有拿出来一个准确的章程,轮不到李荩忱来拍板。杨素等人自然也都是会心一笑,陛下这已经算比较尽职尽责的了,看看骠骑将军,得知自家老婆今天来,干脆就告了一天假。

    北伐第一阶段的胜利以及北周目前被幽州的战事牵制住,让一直绷着一根弦的大家心情都算放松了不少。

    “陛下!”陈宣华和杨妙扑到李荩忱的怀里,笑嘻嘻的抱着他。

    李荩忱有些无奈,这两个丫头也都已经十七八了,按这个时代的规则都是要当母亲的人了,可是感觉还是没有长大一样。不过想想也是,她们基本上都在自家姊姊和皇帝的庇护之中,乐昌也好,杨丽华也罢,自然不会让自家妹妹真的受委屈不说,李荩忱平时对于这两个调皮捣蛋的小丫头也很是宠爱,更是让她们完全可以横着走。

    不过这样也好,滚滚红尘乱世,能够保持这样一颗长不大的单纯之心,未尝不是好事。

    李荩忱指了指自己的脸颊,陈宣华和杨妙对视一眼,左边右边一人香了一口。

    李荩忱哈哈大笑:“从陈留那边过来路途也不近,肚子饿了没有,容儿,御膳房有没有开始备饭?”

    蔡容看着一左一右抱着李荩忱手臂的陈宣华和杨妙,大跌眼镜,这两个在外面也都是“混世小魔王”一般的存在,药房和医院的人们,无论是看护士还是医生,提到她们两个,谁不是打个哆嗦?只要她们在,谁都不敢放松片刻。

    可是在自己眼前的这两个小魔王,完全就像是长不大的两个小姑娘罢了。

    陈宣华对着蔡容做了一个鬼脸:“陛下,你看容妹妹都已经被吓到了,你是不是欺负她了?”

第一八二二章 山东见闻

    李荩忱顿时喊冤,自己可真的没有把蔡容怎么样,就折腾了那一次,结果蔡容下不来床是因为感染了风寒,也不是朕的原因啊。

    蔡容回过神来,无奈笑道:“没有的,陛下,妾身之前已经吩咐过了,看时间应该差不多了。”

    “那我们吃饭。”李荩忱点了点头,“昨天朕亲自点的大鲤鱼,还有从北方草原上来的羊肉,不知道能够让御膳房做成什么样子。”

    陈宣华搓了搓手:“这么丰盛,在陈留那边可没有这么多好吃的。”

    “同是大河边,不会吧?”李荩忱皱了皱眉。

    陈宣华叹了一口气:“陛下应该也知道,周人是主动撤离青州和兖州的,粮仓也基本上都被搬空了,临走的时候还不忘烧杀抢掠了一番,闹得民不聊生。东路军忙着赈济灾民都来不及,医院里也是人满为患,如果不是建康府及时调拨药材,恐怕陛下杀了妾身,妾身也忙不过来。”

    杨妙也吐了吐舌头,吐槽道:“宇文宪真的是心狠,陈留城里屋舍本来就破烂,结果当时为了守城还拆了很多,百姓只能露宿街头,谁曾想到房子拆了,周人军队却是不战而去,最后我们入城的时候还把不少帐篷分给了百姓,妾身和宣华姊姊住了好几天的城门藏兵洞,至少比帐篷好一些。”

    李荩忱虽然在之前也接到了吴惠觉等人的汇报,但是还是没有想到情况竟然如此糟糕,宇文宪一开始未尝没有死守青州、兖州等重要粮食产地的意思。

    要知道在东汉末年到今天,这些地方遭受战火蹂躏的倒并不能算非常多,而且再加上原本就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所以自然而然是北方王朝的重要粮食产地,宇文宪不想放弃也在情理之中。

    只可惜王轨等人的败亡让宇文宪根本没有了在青州等地据城死守的可能,凭借着孤零零的一座泰山,面对沿着四通八达的河道和湖泊快速向前推进的汉军,谁都知道死守也只是徒劳,还不如把百姓和军队都尽可能的拉到河北去,给大汉留下一片狼藉呢。

    毕竟到时候青州等地的经济被严重破坏的难题就需要大汉来头疼了,无论是安置流民还是修缮城池,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东路青州等地的数据还在整理和统计,李荩忱之前也有心理准备,但是听陈宣华和杨妙这么一说,他顿时意思到自己的心理准备似乎也不够充分。

    “陛下,问题很严重?”陈宣华注意到李荩忱的眉头逐渐皱起来,不由得问道。

    李荩忱微微颔首,旋即舒展眉头,笑着说道:“放心好了,只要朕在,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

    问题的确很严重,但是李荩忱不想也没有必要让陈宣华她们担心,在李荩忱的心中她们都是自己需要张开双臂呵护的花朵,能够主动的出去主持一些医院救护的事情,李荩忱就已经觉得她们做的足够多了,完全没有必要再为了其余的事情头疼。

    跟在李荩忱身边这么长时间,陈宣华哪能看不出来陛下只是在安慰她们,轻轻拉住李荩忱的手,陈宣华郑重的说道:“陛下需要妾身的帮助,妾身绝对不会退缩,陛下如果用不上的话,那妾身也会尽量的帮助陛下解决掉其余的问题,至少淮北、青州等地的医院和药房建设,妾身还是能出一份力的。”

    杨妙和蔡容也都起身,显然她们也是一样的意思。

    陛下给了后宫很大的自由,甚至还有权力,现在她们当然不能让陛下一个人承担所有的风雨。

    李荩忱笑了一声,轻轻摸了摸陈宣华的头。

    小丫头长大了、长高了,她的头顶已经越过了李荩忱的肩膀,也不是原来李荩忱随便就能摸到她的头顶的时候了。更不再是是原来那个乐昌的跟屁虫和捣蛋鬼了。

    至少她已经懂得如何承担起来属于自己的一份责任。

    这株小树没有长歪,李荩忱还好,乐昌应该可以释怀了,毕竟之前她一直以把陈宣华带大为己任。

    李荩忱的笑容让陈宣华有些疑惑,不过还是努力的瞪大眼睛看着李荩忱,表达自己的决心。

    “你们做你们的事情,我们分工明确,一起为这天下带来太平。”李荩忱正色说道。

    “妾身遵旨!”陈宣华和杨妙急忙躬身。

    而蔡容张了张嘴,说句实话,陛下对于后宫女子的任用和信任,她虽然有所耳闻,但是还从来没有亲眼见到过。

    李荩忱看过来:“怎么,神医不想干活?”

    蔡容抿唇一笑,有这样的陛下,自然是天下之幸,有这样的夫君,也是自己的幸运:“妾身哪敢不从?”

    “咦,容妹妹怎么好像有想法?”陈宣华秀眉一挑,一下抱住李荩忱的手臂,李荩忱顿时感觉到柔软挤压了上来,而且她的声音和乐昌的清脆动人不同,是软绵绵的,充满着少女的柔情和可爱,“陛下是不是欺负容妹妹了?”

    好吧,这丫头真的是完全张开了,李荩忱的注意力完全都已经被手臂上的柔软吸引住了。

    到底是历史上把杨坚、杨广一对父子迷的神魂颠倒的存在。

    杨妙也不甘示弱,一下子抱住李荩忱的另外一只手臂。

    额,又是柔软的感觉。

    这两个丫头到底是在给蔡容出头还是要争风吃醋?

    毕竟这是一对“战友”。

    蔡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没有呀?可能风寒初愈,脸色不好?”

    “和你无关。”李荩忱笑道,看着一左一右互相盯着对方,甚至都能感受到空气中火花的两个人,“她们两个找个借口献殷勤罢了。”

    蔡容怔了一下,再看向陈宣华和杨妙都紧紧抱着李荩忱的手臂,而且还互相瞪眼睛看向对方,顿时明白过来,无奈的一笑:“那妾身就先去忙了。”

    陛下明摆着是要和她们两个算账,蔡容当然很识趣的退下。

    等蔡容一走,李荩忱一把揽住两个小妖精:“走!”

    “做,做什么?”陈宣华讷讷问道。

    “陛下,妾身还有事情要做呢。”杨妙也补充一句。

    “装傻充愣,你说呢?”李荩忱笑道。

    朕也没有推着你们两个走,也没见你们要挣扎一下啊,甚至走的比朕推得还快。

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责任

    李荩忱伸手拉过来被子,给这一对儿好“战友”盖上,免得她们也受了凉,自己披衣起身。

    刚才陈宣华她们说的青州、兖州当然还有豫州东部的问题,李荩忱不能不放在心上。等那边的奏章过来,朝廷再拿出一个方案,恐怕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随着冬天越来越近,一旦有一场雪灾之类的,会出大事。

    甚至这些主要的人口聚集地、农业产地都会受到重创,一蹶不振,甚至成为朝廷的拖累。

    等李荩忱离开之后,陈宣华勉强睁开眼睛,轻轻推了推杨妙。

    杨妙也看向她,两个人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我们太菜了,联手都能被陛下杀得丢盔弃甲,真不知道后宫几个姊姊都是怎么应承下来的。

    “你说容妹妹会不会是被杀怕了,所以假装风寒躲过一劫的?”

    “有可能。”杨妙煞有其事的点了点头。

    “也不知道姊姊她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陈宣华苦恼的说道。

    这个时候,半掩的纱帘被掀开,李荩忱伸出手给陈宣华的小屁股来了一下:“你姊姊可精着呢,你回到建康府可以去问她。”

    陈宣华吃痛,可怜兮兮的说道:“姊夫你打我。”

    软糯糯的声音让李荩忱恨不得再上阵厮杀,不过他还是克制住自己,笑着说道:“笨就得挨打。”

    陈宣华看着李荩忱转身离开,哼了哼。

    旁边的杨妙无奈的说道:“陛下没有用力,又隔着被子,你演的太过了。”

    陈宣华哦了一声,她现在满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家姊姊到底是通过什么精明的手段能够一个人应付得了陛下的?

    “青州的情况,臣也已经有所耳闻,而且青州荒芜已经不是几年的事情了,至少在臣游学关中的时候,就已经如此,听闻当时齐国就在想办法将人向北引导安置。”杨素沉声说道,“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些年战乱不休,南方向北也能冲入青州,关中向东也能冲入青州,更何况齐国本身又是以河北冀州为根基,青州、兖州这些地方本来就不受重视,甚至冀州、河东等地的世家还在期望着这些流民能够北上进入他们的地盘之后为他们所用。”

    “敢情主要还是不作为了。”李荩忱皱了皱眉。

    说来也惨,青州和兖州等地在东汉末年就因为饥荒而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甚至因此爆发了黄巾之乱,黄巾军的主力就来源于青州等关东之地的流民。到后来的南北朝,这里也是南北、东西拉锯的地方,不断有诸如南燕之类的政权割据此地并且和周围的小政权来回征战,更是对这片土地的伤害很大。

    虽然相比于直接作为三百年南北对峙前线、只剩下断壁残垣和萋萋荒草的两淮来说,好歹还算是有成群城镇和大片耕地的青州等地还没有惨到那个地步,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要知道无论是北齐还是现在的北周,把持民政的实际上都是北方的世家,对于他们来说,青州、豫州等地陷入混乱可不是什么坏事,一来可以打压这些地方的世家,二来可以获得大量的流民作为奴仆为自己耕作。

    所以说,这是天灾,也是**。

    杨素沉默片刻,还是点了点头:“没错。”

    旁边的六部官员们,诸如袁承家、李德林等人虽然神情尴尬,但是也都随声附和。

    他们大多数都是出身世家,现在虽然世家这个概念在大汉新选拔的一代人才之中已经销声匿迹,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完全就能够遗忘的,毕竟他们能够进入官场、坐在今天这个位置上,也是得益于家族的力量。

    现在杨素点头,就意味着承认世家的确造了孽,哪怕是这些世家是北方的世家,大家五十步不笑百步,没有什么区别。自家干过什么事,都已经成年并且成为一方大员的他们当然心里清楚,只不过李荩忱当时重新清算世家田产奴仆等等,实际上就等于帮他们把这些现在完全可以当做“黑历史”的事情都抹掉了,就算是有罪过,也都被那些跳出来和朝廷唱反调的家族背走了。

    现在说到这件事,大家心里尴尬是必然的。

    不过到底都是官场上摸爬滚打的,心里的想法归心里,至少表面上还都带着笑意。

    “马上入冬,一旦天气转冷甚至下雪,对于居无定所的流民甚至我大汉驻军来说都是一场灾难。”李荩忱沉声说道,“此事竟然到现在才被朕从后妃的口中听到,是谁之过?”

    大家顿时打了一个哆嗦。

    随驾官员实际上主要都是在处理洛阳一带的事情,换句话说李荩忱走到哪里他们的重点就在哪里,因此青州一带在大家看来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放一放也不迟,自然而然没有当做工作重点,这个时候李荩忱骤然问起来,众人更是紧张。

    大家都忘了陛下虽然人不在青兖,但是陈宣华和杨妙两位娘娘作为眼线可是刚刚回来。一时间所有人就像是书院的假期作业只写了一半的学生,等着陛下这位先生的批评。

    杨素和萧世廉眼观鼻、鼻观口,正襟危坐。

    这件事和太尉府以及军队自然是没有什么干系。

    六部官员们对视,工部和商部等自然也都很轻松,甚至有些幸灾乐祸。毕竟他们和户部一直处于不对付的状态,现在肯定是户部最倒霉了。

    最后,户部侍郎于德站起来,郑重说道:“回陛下,此事户部有责任,臣愿受罚!”

    李荩忱看了他一眼,于德是于翼的侄子,还算年轻,而且也算是有担当了,不枉陈叔慎的信任:“责任肯定是你们户部的跑不掉,不过朕也知道户部任务重,所以可以准许你戴罪立功,三天之内,朕需要一个振兴青兖的计划。”

    于德咬了咬牙,郑重拱手:“臣遵旨!”

    李荩忱紧接着说道:“现在正是农闲,先安置流民、稳定民心,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调拨粮食赈济。刑部、商部和礼部都配合一下,抓紧宣传朝廷新政、有不法之徒可用重典!”

    “遵旨!”袁承家等人不敢怠慢。

    “另外,农闲的时候人不能闲,否则流民会变成难民,会变成大汉身上的水蛭不断吸血。”李荩忱径直说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129/ 第一时间欣赏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作者:然籇所写的《权倾南北》为转载作品,权倾南北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权倾南北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权倾南北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权倾南北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权倾南北介绍:
离乱之世,人如尘埃,随风不随己。无意穿越为白袍军老卒后裔的奇葩小白领,当务之急不是如何雄心壮志、一统天下,而是如何在这个时代保全性命。这时代有杨坚、李渊、尉迟迥,枭雄无数;这时代有萧氏、陈宣华、张丽华,美人如玉;这时代有淮上、建康城、洛阳府,长槊穿云;当然也有陈后主、宇文赟,荒唐君主······当身后白袍铁骑滚滚跟上的时候,李荩忱霍然回首。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老书《倾宋》三百万字即将完本,可以先品鉴哦权倾南北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权倾南北,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权倾南北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