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权倾南北TXT下载权倾南北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权倾南北全文阅读

作者:然籇     权倾南北txt下载     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辽东

    “准确说应该是海军要请示。”萧世廉一边把奏报递上来,一边说道,“海军已经按照陛下的吩咐沿着海岸线向东北,现在寻找到了从山东直接跨海前往辽东的海路,并且发现了高句丽国的斥候,不过双方并未发生冲突,但也足以表明高句丽已经知道了中原的动荡变化,所以有所警惕。”

    “这是在情理之中的。”

    “现在海军亦是不知,应该前往燕郡支援陆师和陆战队,还是应该尽快在辽东建立城塞以为落脚点,为之后进取辽东做准备。”萧世廉看向李荩忱。

    李荩忱顿时皱了皱眉。

    的确这对于海军来说也很难抉择。

    要是直接前来支援燕郡的话,海军兵马的加入,或许能够为罗毅他们进攻范阳以配合邺城的作战争取机会,但是也很可能帮不上什么忙,毕竟海军就算是来也就是不过万人,并且多数都是轻步兵,还是那种连甲胄都没有配备的轻步兵,独孤永业如果死守不退的话,一座范阳就有可能挡住汉军的步伐。

    可要是海军不来幽州,罗毅他们现在无力进攻范阳不说,一旦周人从邺城向北突围,很有可能还拦不住他们。

    反过来说,大汉现在图谋辽东,自然也需要先在辽东有一个落脚点,总不能东出碣石之后,依旧还依靠后方粮草补给。历史上隋朝远征高句骊就是犯了这个错误,粮食补给全部远程运输不啻于给后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很自然的就分散在了百姓的身上,进而导致了整个王朝的崩塌。

    虽然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再有隋朝了,但是这种可能性太尉府在谋划辽东攻略的时候就曾经考虑过,因此太尉府提议要先期在辽东建立足够多的据点以转运粮食、物资等等。不过现在到了具体实施的时候,令人纠结的问题就来了。

    海军想要立足辽东岂是那么容易,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资,这些都需要从青州甚至南方转运,毕竟现在邺城之战尚未结束,东路军、幽州等地都需要青州的物资支援,能留给海军的恐怕也剩不下多少。再加上入冬之后海面结冰,运输将会完全仰仗于陆路,更是艰难。

    按理说这种事就不应该海军再来负责了。

    春秋天里海军能够负责,冬天里海面结冰,难道还要运送物资么?

    “海军此时申请想要在辽东建立据点,恐怕不只是因为探查辽东、迫在眉睫吧?”李荩忱淡淡说道。

    王昌的那点儿小九九,他又如何不清楚?

    现在陆师几乎都被阻挡在邺城以南,即使是幽州的奋武军也因为兵力劣势只能处于防守姿态,因此作为大汉未来重点攻略方向的辽东,这个时候实际上无人能够涉足,陆师就算是再怎么眼馋也不鞭长莫及,因此假如海军能够趁着现在的优势抢先一步,之后在辽东战略之中肯定也能获得更多机会不说,还能够从陆师那里获得更多让步和好处。

    陆师到时候想要前往辽东,就少不了海军之前建立的这些据点的支持,甚至也少不了海军搜集来的情报。就算是大家作为军方的人,这些都应该互通有无,但是至少你陆师得卖给我海军一个人情不是?这样的话,下次分配资金的时候你还好意思跟我红着脖子吵架么?

    王昌这个家伙,带着海军仗着有些地方只有海军能到,陆师到不了,这些年可是捡了不少便宜,现在又想来捡便宜了。

    “立足辽东固然要紧,但是此事也不只是海军的任务,陆师和白袍都应该多加配合并且参与其中。”李荩忱缓缓说道。

    好处要是都被海军拿走了,那陆师难道就不会有意见么?

    这些年陆师在前线打生打死,海军总是在南洋等地捡便宜,陆师难道不眼红?现在总算是要解决掉最大的敌人了,陆师又何尝不在盼望着北周灭亡之后,草原、辽东、西域,任由他们向前高歌猛进?海军这个时候又要跳出来抢功劳,还有完没完了?

    海军和陆军之间因为抢夺功劳和拨款有矛盾,那李荩忱能够容忍,但是如果双方之间矛盾积怨日益加深,最终相互攻讦甚至在战场上相互掣肘,那李荩忱就无法容忍了。

    后世本子的海军和陆军闹得全世界都知道,引为笑谈,李荩忱并不想让这种矛盾最终影响到大汉顺利的前行。

    “至于海军,辽东外海逢冬冰封,再加上高句丽并无强大水师,因此海军完全不必派遣过多船只前来辽东。”李荩忱斟酌说道,“海军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向东和向南上。”

    海军和陆师只要碰面,肯定会有利益上的冲突,缴获的背后可是直接关乎着赏赐。因此在整个战略部署上,李荩忱也是倾向于陆师向北、向西,而海军向东、向南,双方尽可能避免直接的合作,就有可能避免直接的冲突。

    当然了朝廷的财政最终会倾向于哪一边,就要看谁能够在自己的方向上取得更多的成果了。

    这一次幽州之战动用海军,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海军的话不可能实现跨海远征,而进攻辽东的时候同样也少不了海军的攘助。不过李荩忱并不打算让海军一直把注意力都放在这里,这样海军的发展之路将会被局限在辽东、高句骊和青州环抱的这一片海域中,路自然而然的就走窄了。

    属于海军的天地,应该是群岛密布的南洋,是辽阔无垠的东洋和西洋,是远方的大陆。

    李荩忱对海军的期盼当然不能尽数说出来,不然的话,他也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自己会知道这么多。

    皇帝固然是需要营造自己的神秘,以让万民对其形成敬畏,但是李荩忱更倾向于把这种神秘落点在已知的人和物上,未知的万千世界,还是让一代一代的汉家子弟去努力探索才比较好。

    假如自己把一切都和盘托出,那么一个民族的未来也都会限制在这个框架之中,这和李荩忱想要锻炼这个民族的对外开拓进取能力的意图自然也就截然相反。

    立足辽东,是大汉在一统天下之后踏出的第一步,断不能有错。

第二零八零章 何为重

    虽然萧世廉他们不能理解李荩忱更深层次的担忧,但是至少表面上的顾虑他们还是明白的。

    因此萧世廉郑重应是。

    “晋阳那边还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么?”

    “自从两日前我军突破沁水、进入上党的消息传来之后,暂时还没有。”张须陀急忙说道。

    汉军沿着沁水进入上党,实际上如入无人之境,这也没有什么好关注的。之前从河东进攻晋阳的汉军,已经突破鼠雀谷,进逼晋阳城下,因此位于鼠雀谷东侧,本意是屏护晋阳东南的道路的上党,自然就变得可有可无。

    上党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战国时候,秦赵两强为了一个上党打的头破血流,长平之战就发生在上党的一片谷地之中。同时天险壶关也坐落在上党。这片比周围的谷地和盆地高出不少的原野,由于山丘林立,虽然并不是什么富裕的地方,但是却是能够俯瞰整个河东,遥控河东局势。

    只不过现在北周连晋阳外围都已经守不住了,一个上党,也只能拱手相让,不然的话阵线拉的太长,对于北周来说显然并不是什么好事,宇文纯会果断的向后收缩防线,实际上也在情理之中。

    “上党一带,不但向西北可以沟通晋阳,沿着道路向东北,还能连接冀州腹心之地,因此上党我军在助力晋阳之战后,亦可向东越过太行进攻邯郸、襄国等地,包抄周人后路。”李荩忱沉声说道,“朕以奇兵出沁水,可不是让他们去晋阳城下摇旗呐喊的。”

    河东的汉军数量并不少,而且其中也不乏有镇林军这样全军俱在的精锐,再加上雁门关以北还有韩擒虎率军牵制,因此杨素拿下晋阳应该只是时间问题。李荩忱当初专门派遣一路偏师沿着沁水北上,一来固然是为了拿下上党、支援晋阳侧翼,二来也是期望这一路偏师能够出上党山地之后折而向东包抄邺城后路。

    不然的话以杨素麾下的兵马数量,拿下晋阳绰绰有余,李荩忱自然也没有必要再助他一臂之力,现在大汉还没有富裕到手中的兵马都能够随意调派的地步。

    萧世廉急忙应了一声。

    率军以偏师出沁水的将领之中就有他的弟弟萧世略。

    之前齐子岭一战,萧世略已经立下功劳,这一次要是能够再做出贡献,那战后论功行赏,别说是偏将军了,就算是杂号将军也不是不能争取的。

    自己现在已经位极人臣,因此父亲常常以自己为榜样训诫萧世略等等萧家年轻一辈,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不过萧世廉也知道,自己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更多的还是因为机缘巧合、因为跟着李荩忱征战日久的关系,不然的话现在自己可能也只是一个依靠父亲的帮助才能上位的杂号将军罢了。

    每每想到这里,总是让他感慨命运何其弄人的同时,也愈发的坚定为大汉奋战之心,没有李荩忱当年的信任,自然也就没有现在的自己,虽然两个人再加上裴子烈,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萧世廉和裴子烈都不能否认,李荩忱在三个人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相比之下,他们两个绝对是沾光的那一方。

    萧世廉和张须陀一齐退下。

    李荩忱看着仅剩下的李怜儿:“怜儿,可是有什么事要找皇兄?”

    女大不中留,更何况妹子都已经嫁人了,平素里几乎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几面。现在不跟着萧世廉一起走,肯定有事。

    李怜儿颔首,迟疑片刻,还是说道:“皇兄,刚刚收到的消息,左翼和右翼战线上的医药物资都有所短缺,因此恳请皇兄能够下令,北上运输的物资之中以医药物资为先,不然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本来不应该的伤亡。”

    李荩忱怔了一下,明白李怜儿的意思,从南方向北而来的运输道路本来就有限,现在肯定要优先保障粮草器械之类的,尤其是诸如火炮和火药等物资。要是以医药物资为先的话,这些东西的运输就必然会受到阻碍。

    不过伤兵得不到及时救助,那李荩忱设立医院以救死扶伤的目的自然就无法实现了,而且随着医院在军中的推广,将士们对于医院已经有足够的信任,医院不能救人或者根本来不及救助伤员的话,无疑将会严重影响到军中士气。

    在不影响下一步战略部署的情况下,优先调动一些急救物资先上前线并非难事。不过这也提醒了李荩忱,北方无论是陆路运输还是水路运输,都没有办法和经过自己多年修缮的南方相比,年久失修的官道还有很多早就已经干涸的河道,将会极大的限制汉军的运输能力。因此接下来的每一步,看上去一蹴而就,但更要多加小心。

    “也罢,救人要紧,朕即刻下旨!”李荩忱答应,“鲍兴!”

    “皇兄,鲍兴已经被你贬谪戴罪了。”李怜儿不由得提醒道。

    李荩忱的手僵硬一下,旋即说道:“那算了,怜儿你来研墨,朕便亲自拟旨,也算是给朕、给所有人一个警醒。朕纵然亲力亲为,也不能容忍身边有假公济私之人。”

    李怜儿担忧的看向李荩忱:“皇兄,你也莫要生气了。”

    “无妨,吃一堑长一智,朕不生气,以后再选人才,自然也会更多加注意。”

    李怜儿这才松了一口气,起身为李荩忱磨墨。

    “怜儿已经有多久没有给皇兄磨墨?”李荩忱忍不住笑道,“有了萧郎之后,就把朕这个皇兄给丢在身后了。”

    李怜儿哼了一声:“皇兄事还不少,要是皇兄嫌弃我的话,我就去叫嫂嫂们来给皇兄磨墨,那么多嫂嫂呢,皇兄每天都顾不过来,哪里还顾得上我这个妹妹?”

    李荩忱尴尬的笑了笑。

    朕的后宫也不多吧?

    李怜儿看到了自家兄长的神情,似乎知道他想说什么一样,笑道:“好啦好啦,嫂嫂们不多,皇兄最圣明贤德了。”

    “你!”李荩忱提起笔。

    李怜儿做了一个鬼脸:“我可没有说皇兄的坏话哟。”

    但是你的语气分明就不是说好话。

    李荩忱忍不住腹诽,不过妹妹的笑容也让他的心头松快了很多。

第二零八一章 晋阳城

    李荩忱收到的战报是五六天之前的了。

    晋阳城下的战事要比李荩忱想象中推进的还要快。

    鼠雀谷一战,虽然和汉军对阵的并不是驻守晋阳的北周军队,但是鼠雀谷险要之处,人尽皆知,即使是这样也依旧没有能够拦住汉军的进攻,自然惹得晋阳城中的北周军队也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尤其是雁门关外,汉军也架上火炮开始轰击,大有直接把雁门雄关连根拔起之意,求援书信日日皆到。

    再加上汉军主力渡过大河、逼近邺城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满城乱窜,不只是北周军队,城中豪门大户或者黔首百姓,一个个也都是如临大敌,家家户户闭门谢客,整个城已经俨然如同一座死城了。

    陈王宇文纯在亲随的陪同下走上晋阳南门,从这里向南,能够看到不远处的汉军大营,整个天际线都已经被黑压压的营寨所遮盖。

    晋阳城坐落在汾水和蒙山之间,城池方正,北接平城、东连冀州,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北魏从此南下,后来北齐也将这里提为行都,其重要性在北齐的防御体系内比肩洛阳。

    晋阳城天生就是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并不算非常大的城池,城高池深,又有山水屏蔽两侧,敌人只能从南或者从北而来,再加上城中有之前北齐的宫室,自成一体,因此虽然不比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处,但是也绝对堪称坚城。

    不过再坚固的军事要塞,也不是不可攻破的,哪怕是从外部。

    汉军强大的攻坚能力已经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即使是宇文纯这样的战场宿将,对于城池攻防的认知。

    所以即使是宇文纯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看着汉军逐渐从南方开过来,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尤其是北方雁门关、东南上党等地告急的文书,无一不在提醒宇文纯,他所面对的敌人,远远不只是眼前的这些。

    汉军正从四面八方向晋阳汇聚,而同样的局势应该也正在邺城上演。曾经互为犄角的邺城和晋阳,显然已经完全被汉军分隔开来,而除此之外,北周军队已经很难对更多的土地形成有效的控制。

    说句实话,宇文纯一直认为宇文宪在晋阳战略上的安排布置是有问题的,白狼堆之败,宇文纯甘心承认的确是自己的失误,但是白狼堆之战后,局势已经不可避免的变成晋阳要承受从两个方向甚至是三个方向前来的敌人的压迫。

    事已至此,晋阳已经很难防守了。

    其实早在汉军推进到鼠雀谷之前,晋阳的守军就应该向东移动,主动放弃晋阳而去扼守太行。

    只不过宇文纯也知道兄长有自己的考量和担忧,假如真的这么做,那在军事上来说或许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政治上来说,将会让北周地方官员们彻底失去对朝廷的信心,一旦这些官员主动开城向大汉投降,那对于北周来说将会是一场灾难,到时候即使是邺城周围的州郡也有可能转眼变幻大王旗。

    除此之外,对于士气的打击也是很严重的。

    因此宇文纯也只能按兵不动,眼睁睁的看着局势发展到现在。

    他已经做好了和晋阳共存亡的准备。

    只是不知道这个时候的皇兄,又在想什么?

    希望邺城之围能够被破解,他能够向北撤入辽东,即使是现在宇文纯也知道,汉军已经跨海拿下了幽州。

    至于自己,就在这晋阳,为宇文氏的列祖列宗、为大周的荣耀而战吧。

    ————————————

    “大汉——”汉军将士的呼喊声如浪潮,从远及近。

    一队队汉军陆续从军营之中开出来,浩浩荡荡向前推进。这些兵马虽然自不同营门之中离开大营,但是很快就汇聚在一起,无数的火炮、霹雳车还有攻城云梯车等等都在人群之中竟然有序的向前行进。

    与此同时,从东南方向,也有一支汉军出现在地平线上,这支汉军倒是并没有汉军主力声势浩大,多数都是轻甲步卒,但是队列严整更在汉军主力之上,一看就知道是军中的精锐,而“禁卫”的旗号无疑在彰显这支军队的强大。

    禁卫军的人数并不多,但是他们进入战场的时候,还是引起了旁边汉军将士的瞩目,士气自然也随之一振。

    这可是大汉最精锐的禁卫军啊,不少巩汉军的新兵都还没有见过禁卫军的军阵呢,今日一见果然与众不同。镇林军、巩汉军的将领们觉得脸上挂不住,开始一边轻声咳嗽,一边让手下将士都挺直腰杆,而汉军将士们当然也不愿意在这等强军面前落了下风,一个个不知不觉得攥紧兵刃、站得更加标准了。

    若是此时从后方刚刚架起来的巢车上,或者从前方晋阳的城门上看去,一个个方正军阵,刀枪林立,火炮排开,自是杀气昂扬。

    将领们这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到底是人比人,才能让这些因为鼠雀谷之战变得有些骄傲的家伙们知道差距所在。

    战马嘶鸣,在数十名亲卫的簇拥下,淳于岑策马来到杨素的中军点将台前。此时杨素正和李询他们站在舆图前商议着什么,见到淳于岑过来,杨素大笑着走下点将台,拱了拱手:

    “杨某于晋阳恭候淳于将军久矣!”

    淳于岑当然不敢怠慢,翻身下马,同样笑着还礼:“巡抚客气,上党道路崎岖,竟然略晚一天,还请巡抚见谅。”

    两支兵马约定了在晋阳城下会师,杨素先来一步,而淳于岑倒是没有料到从沁水源头再到晋阳,一路要翻越那么多山岭,因此动作自然而然就慢了。

    旁边的李询等人也上前和淳于岑见礼,旋即杨素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几人一起登上点将台。

    舆图已经展开,风很大,吹动着舆图也哗哗作响。

    杨素伸手指了指舆图上的城池轮廓,这时候自然没有心情寒暄,开门见山说道:“晋阳城依山傍水,城西侧已经派人探查过了,多是水塘,不宜与列阵。而城东侧的汾水上,已经有水师战船列阵,除此之外,还有一路偏师由黄将军率领,先行前往城北,但是因为城北侧仍然还有敌人军营,因此只能起到牵制的作用。”

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晋阳,实攻雁门

    淳于岑微微颔首。

    晋阳的主要进攻方向就是南方,这是他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的。

    此时听到杨素这么说,自然也就并不意外。

    而杨素接着说道:“某于城南安排了镇林军和巩汉军,两军轮流上阵,以车轮战法不断攻城,另外遇到关键时候,还需要禁卫军攘助一臂之力。”

    “这是自然。”淳于岑径直说道,对着东南拱了拱手,“遵陛下旨意,末将麾下禁卫军尽数听从巡抚调遣!”

    “不过某看禁卫军的数量不过五六千人,和你们一起的扬武军呢?”杨素好奇的问道。

    汉军从沁水进入上党再支援晋阳,这是李荩忱的命令,具体兵马数量实际上杨素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他倒是知道至少不只是禁卫军,应该还有一部扬武军才对。

    淳于岑急忙解释:“自上党向北之后,某得知陛下已经率军从白沟向北发起进攻,因此分扬武军折而向东,沿漳水顺流而下,越过太行可以直抵邺城,算日子陛下也应该率军抵达邺城,届时可以从北侧斩断邺城和襄国郡之间的联系。”

    杨素抚掌赞叹:“随机应变,妙也!”

    淳于岑看向舆图上的晋阳城:“邺城那边有陛下坐镇,再加上万军云集,应无大碍,眼下的这座晋阳城,看上去却没有那么容易拿下啊。巡抚亦是神机妙算,可有什么良策?”

    杨素瞥了淳于岑一眼。

    淳于岑作为南陈老将淳于量的儿子,多年以来率军和北方的兵马厮杀,对于杨素、李询这些北方将领当然没有什么好感,因此话里话外多少都带着些许敌视,要不是李荩忱命令他要听从于杨素,这家伙恐怕早就已经自作主张了。

    淳于岑是淳于量几个儿子之中最能征善战的,多年之前就曾经率领偏师、独当一面,因此有些桀骜也在情理之中。

    杨素早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因此一开始的时候自然亦是笑脸相迎,这个时候最好不要伤了和气。不过看淳于岑的话里多少带着嘲讽的意思,杨素的笑容也收敛起来:“陛下运筹于帷幄之中,便能决胜千里之外,某虽陛下所谓之‘能臣’,自愧弗如也。不过眼下这座晋阳城,倒是并非那么难以攻克。”

    淳于岑眉毛微微一挑。

    杨素缓缓说道:“晋阳城池为防守而打造,又经过齐国当年多次加固,若非当时齐主昏庸,宇文邕也不可能趁虚而入。今日攻城,敌人已经不是上下乱作一团的齐国,而是抱有必死之心的宇文纯,此人心志坚定、作战勇猛,一直以来都是我大汉最难对付的敌人。因此强攻晋阳,必然损失众多,不可取。”

    这一次不只是淳于岑,李询也好奇的看过来。

    他在杨素配合征战的时间并不少了,但是实际上在作战指挥上多数都是李询占据主导地位,杨素还需要负责其余相关的民政事务,一直只是在战略上表示同意或者不同意罢了,因此李询也没有想到杨素已经有想法了。

    杨素伸手指了指晋阳城:“现在我军已经通过水师转运一部分兵马前往城北,唯有在城南和城北同时向晋阳发起进攻,才能够让晋阳首尾难顾。但是城北我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很难进攻城池。”

    说到这里,淳于岑和李询都不由得点头。

    他们多少也猜测到了杨素的意思。

    晋阳城北有大道一路延伸到雁门关。

    从晋阳到雁门关这一路上,敌人壁垒森严,军寨林立,构成了层层防御、互为犄角的防御体系,可以说晋阳就是这个防御体系的南端,也是粮草、器械云集调配之处,而雁门关则是这个防御体系的北端,主要就是为了防范从北方而来的敌人。这样的防御体系已经维持了数百年,实际上是为了应对北方草原上的敌人而打造的。

    宇文纯坚守晋阳,就是因为能够和雁门关互成犄角,并且还有沿途众多营寨作为屏障,才有足够的信心。只剩下晋阳一座孤城的话,宇文纯想要守,别人恐怕也没有这个信心了。

    “先下雁门,再攻晋阳,会不会舍近求远?”李询忍不住问道。

    杨素看向他,摇头说道:“若是能够先下晋阳,某自然会如此选择。可惜你看这晋阳城,城外已经挖掘纵横壕沟,而南面、北面城墙皆包裹以青砖,显然就是为了防范我们用火炮轰击城墙。所以攻城并不可取,相比之下若是能够先攻破雁门,再从四面包围晋阳,使晋阳城内再无突围求生之可能,则敌不战自溃矣。”

    围城之战,一向讲究的是围三缺一,以让城中守军失去斗志。但是对上晋阳自然又不相同,现在的北周已经只剩下邺城、晋阳等地仍然还在苦苦支撑,对于守军来说,士气本来就很低迷,如果不是晋阳到雁门关一线尚且牢固,给了他们足够的底气,恐怕他们根本不会坚守晋阳。

    一旦拿下雁门关,晋阳以北尽数落入汉军手中,北周军队自然也就失去了最后的依靠,他们除了负隅顽抗、和汉军鱼死网破之外,剩下的唯一一条路自然就是投降。

    “巡抚认为当务之急是派兵进攻雁门?”淳于岑好奇地问道。

    杨素颔首:“佯攻晋阳,实攻雁门,接应雁门的奋武军入关,届时我军在南,奋武军在北,齐攻晋阳,晋阳可破矣。”

    “那现在?”淳于岑不由得好奇的看着已经森然列阵的汉军。

    火炮昂首指向城墙,似乎只要杨素一声令下,就能够直接把整个晋阳城都抹为平地。

    但是淳于岑想说的是,那现在不就相当于虚张声势了?

    “做样子,也得有模有样才是。”杨素忍不住笑了一声,旋即说道,“率军进攻雁门,兵不贵多而贵精,因此禁卫军可有信心能够胜任如此任务?”

    淳于岑顿时来了斗志,本来禁卫军的人数就不算多,硬生生拉过来攻城,淳于岑心里当然是不太情愿的,因此如果能够找到如此不错的任务来避免禁卫军陷入攻城苦战中,他自然高兴。

    淳于岑慨然领命离开,不过当他走下点将台的时候,隐约意识到了什么,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台上,不过并没有折返。

第二零八三章 某亦同往

    淳于岑的动作,让杨素不由的微微一笑。

    李询一直在注视着他的背影,自然也看到了淳于岑回头的动作,急忙低声说道:“巡抚,禁卫军要是出了什么意外,又当如何是好?”

    禁卫军前来支援河东战场,是李荩忱亲自下达的命令。

    在关键的时候,人数不多但是战力雄厚的禁卫军当然可以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但是在平时,禁卫军实际上是起到振奋人心和震慑宵小的作用,将士们会因为禁卫军的存在而奋勇作战,想要和这大汉一等一的强军一较高下,而任何想要阴谋想要在陛下现在还看不到的地方拥兵自重的人,自然也都不敢在禁卫军的眼皮子底下做什么。

    现在放眼整个大汉,兵马最多的地方不外乎几处,一个是李荩忱亲自坐镇的中路,这个自不用说,还有就是杨素和李询率领的西路,以及吴惠觉率领的东路,吴惠觉一向低调,而且东路兵马数量也不是非常多、距离陛下的中路也很近,几乎没有什么危险。

    陛下眼皮子底下造反,未免有些胆大包天。

    因此杨素和李询这一路自然而然就成了最危险的一路,尤其是他们带领的多数都是关中子弟组成的兵马,又背靠关中,李荩忱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南方的文武将官们对此自然早就已经有意见了。

    凭什么!

    因此李荩忱不管是不信任杨素还是单纯的为了能够安抚众多文武,也必须要派遣一路兵马前来河东,一来帮衬,二来监视。

    既然是监视,那就不能出意外。

    不然的话,更是不知道还有多少屎盆子要扣在头上呢。

    李询并没有注意到杨素胸有成竹的神情,假如注意到了,恐怕会更加的无奈。

    你这不是给自己找茬的么?

    淳于岑最后那个意味深长的目光,已经说明他在怀疑什么了。

    要是自己心里真的有鬼的话,那李询反倒是不觉得什么,大不了就提前动手、鱼死网破而已,可是偏偏自己心里根本就没有鬼啊,这要是被淳于岑告上一状,那岂不是冤枉嘛!

    而且这些南方来的文武本来对他们就没有什么好感,要是抓住了什么机会一定不会放过的。

    “某亲自随禁卫军前往城北。”杨素果断的说道,显然在此之前他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这······”李询诧异的看着他,“这可不妥!处道你是巡抚,岂能身处险境?”

    “想要尽快让周围州府归心,自然就需要拿出一些诚意,余这个河东巡抚也足够分量了。”杨素径直说道,“河东南部的各项事宜,已经和本地州府官员交接好,晋州也已经组建的差不多了,从刺史到下面的吏员都安排妥当,自然不需要余这个河东巡抚再多操心。”

    “这倒也是······”李询有些无奈。

    巡抚,巡抚,就是巡逻和安抚那些尚未安定下来的地方,虽然有类似于当年的都督,但是实际权力要比都督小很多,主要还是朝廷派遣文官大员代天巡狩以解决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或者安定民心罢了。

    大汉刚刚建国的时候,设立的不少巡抚还是有很大实权的,但是到了现在,多数巡抚往往只是因为某个地方需要一员有能力的官员统筹指挥罢了,任务结束就会随之撤销。

    杨素之所以能够指挥兵马,也并不是因为他巡抚的身份,而是监军的身份。

    现在他要履行职务前往北方,李询也没得说什么。

    禁卫军自然也没什么好挑剔的。

    杨素都要和他们并肩作战了,还有什么好怀疑人家用心不良的?

    “只让禁卫军前去北方,余亦是心中不安,可是不让禁卫军前往北方,眼前的这座晋阳还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伤亡才能拿下。”杨素径直说道,“所以如此最好。”

    李询也只能苦笑。

    的确,除了你这个文官要去冒生命危险之外,其余一切都好。

    “多加小心。”

    “有禁卫军呢。”杨素笑道,“某不会让淳于岑凭空捏造出来攻讦某的证据,淳于岑自然也不会让某战死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这倒也是······李询感慨一声。

    现在大汉内部虽然已经出现了很多矛盾,但是在对外上还是保持一致的。李荩忱派遣禁卫军前来,可不是单纯为了监视杨素和李询以安朝廷内外之心,自然也是期望禁卫军能够起到保护杨素的作用,假如杨素在禁卫军眼皮子底下遇害,那淳于岑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淳于岑可不傻。

    “保重!”李询拱了拱手。

    “过两天就回来了,当与老兄会师晋阳城头!”杨素笑道,转身招呼亲卫,策马去追淳于岑。

    而李询果断下令:“各部轮流进攻!”

    既然不能暴露汉军的实际目标,那自己这边至少声势要足够大。

    ——————————-

    韩擒虎叼着一根草茎,趴在山丘上。

    从山丘向南望去,就能够看到盘踞在群山之间的雁门雄关。

    好在韩擒虎也是在巴蜀作战过的,还亲自把守过阳平关,不然的话看到眼前这座关隘,恐怕斗志就已经没了一半。

    要说现在大汉众多将领之中,谁对这雁门关最为了解,那恐怕就要数得上韩擒虎了。在战斗爆发之前韩擒虎的确没有来过雁门关,但是在战斗爆发之后,韩擒虎就没有离开过雁门关。

    山下响起隆隆的炮声,这是汉军在进行每天一度的炮击。

    炮击总共三轮,每轮十发炮弹,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几乎全部都砸在关城上。再坚固的关城当然也架不住这样的炮击,每天北周士卒在汉军炮击之后还需要修补城墙。

    我开炮,你补墙,双方每天就这样一来一回,不亦乐乎。

    雁门关中的守军根本没有实力打出去,也不知道敌人到底有几斤几两。而城外的奋武军,实际上也只是虚张声势罢了,论兵马人数他们并不比城中的北周军队多到哪里去。

    因此双方维持着这种看上去颇有几分尴尬的局面。

    不过韩擒虎很清楚,这种局面马上就要被打破了。

    幽州战局逐渐稳定下来,现在无论是独孤永业还是李靖和罗毅,都没有直接向对方置之死地的能力,再加上冀州战局随时都可能需要独孤永业回师救援,因此独孤永业不可能再给幽州施加太大的压力。

第二零八四章 巡抚之信

    随着幽州战局平稳,接下来汉军的谋划重点自然而然就会变成进攻晋阳。而对于奋武军来说,进攻的重点自然也就从幽州转移到了雁门关。

    韩擒虎虽然并没有收到明确让他率军攻克雁门的命令——以奋武军的兵力,大家也都知道这未免有些不现实,但是韩擒虎本身当然还是期望能够攻克雁门、建功立业的。

    所以当幽州那边短时间内不会发起进攻之后,韩擒虎就逐渐把平城的军队向南调动,以期能够和南边的杨素他们相互配合。人总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就把雁门关拿下来了呢。

    尤其是幽州那边现在已经有了海军从海路运送物资的保障,更是不需要千里迢迢从关中转运到河套,再转运到平城,最终送入居庸,这一路上耗费的人力物力不知几何,现在节省下来之后自然就给了韩擒虎进攻雁门的底气。

    “将军,雁门关从南向北进攻尚且容易,从北向南,当真难上加难啊。”趴在韩擒虎身边的一名偏将忍不住感慨道。

    韩擒虎颔首,雁门关的关城实际上是修建在山鞍处的,或许远远地看上去此处是一片平地,但是实际上南北两侧想要上下关城都需要经过一道陡坡,南侧的围绕山壁盘旋,尚且平缓一些,北侧的因为是直接从山坡下延伸到关隘处,陡峭非常,寻常车辆想要通过的话,都必须很多人牵拉后拽才能够上坡,更不要说攻城了。

    人冲上去之后还有高大的城墙,因此还得想办法把云梯车和冲车之类的大型攻城器械拉上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只扛着简易云梯攻城,人就算是侥幸能够上去,恐怕也很难翻越城墙,到时候不过是白白给敌人送人头罢了。

    因此难怪原来北方草原上的敌人想要南下晋阳,都会沿着岢岚水河谷进兵,而不会选择从正面进攻雁门。

    韩擒虎在此之前也曾经想过从别的地方绕道进入晋阳,但是他还是不敢冒险。主要现在奋武军已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幽州,一部分就在他的麾下,在这两部分兵马的遮蔽下,平城虽然几乎已经快变成空城了,但是至少还是安全的。

    草原上的薛延陀部此时也正在幽州以北盘桓,一时间也不会贸然前来找韩擒虎的麻烦——薛延陀部之前曾经意图进攻幽州,结果被独孤永业教训了一顿,现在他们看着就连独孤永业都没有办法战胜大汉,自然更是不敢和大汉抗衡,之前就已经派遣使者来向韩擒虎示好,又提出想要派使者觐见陛下,只不过现在大汉陛下正御驾亲征,使者就算是派出了也不知道应该去哪里,因此只能作罢,但是其臣服之心已经不言而喻。

    不然的话韩擒虎也不至于胆子大到直接把平城丢在身后。

    他之所以不绕道,就是害怕宇文纯得到消息之后会反过来进攻平城,过了平城再进入草原,那韩擒虎就罪莫大焉了。

    现在大汉的战略已经非常明确,那就是从各个方向合围北周,最终将北周围困在晋阳和邺城这两座大城周围,并且切断其间的联系,最终迫使周人各自为战,再配合上心理上的宣传,甚至不战而胜都是有可能的。

    太尉府明确的指出,汉军可以不主动向前攻城略地,但是一定要确保现在的包围圈牢不可破。

    对于奋武军来说,拿下雁门关,就等于彻底夺去了晋阳北部战场的控制权,断绝了敌人从大路北上的可能性,比任何花里胡哨的进攻都要来的有用。

    可是话说回来,这座雁门,岂是那么容易拿下的?

    “将军,有白袍偷偷越过长城,带着河东巡抚的文书前来。”一名校尉从山下爬上来。

    “嗯?”韩擒虎有些奇怪,带着人下山。

    那白袍装扮成山民的样子,见到韩擒虎急忙拱手。

    “辛苦了。”韩擒虎还礼。这些白袍想要越过敌人严密的封锁线前来传递情报,各种艰难可想而知。

    “请将军亲启!”白袍从怀里掏出来密封的文书,“属下奉巡抚之命,从晋阳城南出发,总共用时不足两日。”

    “带这位兄弟下去好生休息。”韩擒虎吩咐一句,拆开信件,只是扫了一眼,脸上便露出笑容。

    “将军,可是巡抚有什么安排?”问讯赶来的将领们顿时凑上来。

    韩擒虎笑着说道:“巡抚先引兵过晋阳而北攻雁门,届时两军南北夹击,先破雁门!”

    将领们都露出喜色。

    被这座雁门关堵了这么长时间,大家心里不舒坦,但是却又无计可施。而今若能突破雁门,自然就意味着晋阳之战他们也能分一杯羹,当然是天大的好事。

    “会攻雁门,更是体现我奋武军强劲之时,届时两军并进,虽北路更为险峻,但是我等身在雁门却无寸功已多时,自当先破城池,不然的话奋武军虚有其表,恐为天下袍泽所耻笑!”韩擒虎的神情郑重很多,给身边这些家伙们提个醒。

    从当初北出河套到进兵平城,奋武军一直在北方孤军奋战,不过这也是唯一一支有机会独自负责一个战场的军队,别的军队,不管在任何战场上都要和其余军队相互配合、争夺功劳才可以,而奋武军自然是没有人竞争的。

    现在会攻雁门,正是考验奋武军的时候,假如杨素带着兵马远来尚且能够摧敌破关,那他们奋武军的脸就直接丢到?水里去了。其余各军的袍泽们岂不是都要说,他们奋武军不过是徒有其表,在北面看似打下来的地盘大,但是实际上主要还是因为敌人太弱小,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敌人罢了。

    韩擒虎这么一说,将领们当然也都打起精神,轰然应诺。

    “从即日起,昼夜不停,炮轰关城,另外各部遴选精锐,准备先行探路。”韩擒虎正色说道,“两侧山丘,全部布设火炮,调试校准,只要能够打到关城上的,先给他记功!除此之外,敌人所有哨探,一概不准出现在关墙之外,就算是把火枪手都散出去,也不能让敌人探查到我们的底细!”

    将领们急忙分头去做。

    而韩擒虎正想要带着亲卫再上山一探究竟的时候,一名斥候飞快而来:“报,将军,河套急报!”

第二零八五章 河套告急

    斥候的声音让韩擒虎怔了一下,河套?

    对于韩擒虎来说,或者对于绝大多数的奋武军将士们来说,河套就相当于他们的大粮仓,正是因为当初韩擒虎在河套进行的开垦,才能够保证奋武军在北方激战的粮草,不然的话就连粮草都需要从关中等地千里迢迢转运的话,那奋武军就不用再向前征战了,光是饿肚子就足够要命的。

    西北巡抚徐德言在此之前就意识到了河套开垦的重要性。关中本身实际上并不能算非常适合于耕种的地方,从西北而来、卷着沙尘的风往往会遮盖整个关中,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关中就曾经饱受盐碱地的危害,一直到挖掘了郑国渠才有所好转,不过历经这么多年,曾经是关中血脉的郑国渠也已经荒芜,再加上多年乱世,民不聊生,关中的耕种更是受到重创。

    相比之下,中原、巴蜀等关中周围的土地,条件自然就要好很多。

    从关中继续向西北,一路逐渐变成戈壁荒漠,自然更不适合耕种且不说,从关中向北,则是地势高低起伏不定,关中人称之为塬的土丘,有的密布树木,有的则已经光秃秃变成黄沙,再加上人口稀少,自然也不是耕种的好地方。

    因此河套这个向东接近平城、向西接近西北的地域,就成为徐德言和韩擒虎一直认为的适合于耕种的地方。尤其是韩擒虎之前驻守河套的时候,在此屯兵开垦,并且招募安顿草原上曾经被突厥人掠夺的汉人流民,逐渐让河套成为北方的大粮仓,甚至已经能够支撑平城和西北两个方向的战事,之前大汉的几家报纸就曾经派人深入河套进行采访报道,现在河套已经是大汉国内人尽皆知的“塞上江南”。

    说句题外话,报纸派人去四处采风报道也是李荩忱的指示。

    百姓对于国家这个概念的认知度不够高、对于国家的归属感不够强,也是有原因的,不只是因为封建统治的家天下,让很多人认为国家是帝王的国家,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还因为很多人终其一生也只能居住在自己的村落之中或者城镇里,自然就不可能知道在城门外、阡陌连通的远方,还有大好河山。

    这些都是祖祖辈辈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江山,同样是需要每一代的大汉子民去守护的。

    所以李荩忱通过报纸这个渠道宣传山河壮美,也宣传各个地方新政实施的得力之处,一来加强人们对于国家的认知和认同,二来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往这些地方安家、就业,促进人口流动。

    河套作为稳定的后方,一直以来都没有再让韩擒虎操心过,河套突然传来急报,自然让韩擒虎吃惊,吃惊之余也不由得自己先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草原上突厥人死灰复燃?这不太可能,突厥人已经星散,并且在草原上那叫一个人人喊打,惨得很。

    薛延陀部想要搞事情?这些铁勒人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要是搞事情的话也会直接奔着平城而来,跑到河套去,他们就不怕自己向北先抄了他们在燕山以北的老家?薛延陀人也并不是完全的游牧部落,他们和早期的鲜卑人有些像,居住地相对固定,甚至就连兵马也是步骑参半,并非完全的骑兵。之前还在燕山外晃悠,现在就跑到河套去了,韩擒虎不信。

    亲卫们帮着韩擒虎拆开急报,韩擒虎匆匆看了一眼,不由得皱眉。

    倒不是河套受到了攻击,而是西北的吐谷浑人大举进攻武威,整个西北随之告急,原本优先供应平城这边的粮食,肯定就要转而先去供应西北。

    “这些该死的吐谷浑人,还真会挑时候。”韩擒虎骂了一声。

    不过话说回来,吐谷浑人在西北也虚张声势了很久了,原本他们应该只是本着能够趁着大汉和北周决战而沾点便宜之类的,结果后来发现大汉守在西北的也没有一个好惹的,其中还有宇文忻这个曾经让吐谷浑人吃过亏的“老朋友”——说来吐谷浑人也有些郁闷,曾经和汉人联手对付突厥和北周,结果那个时候就是挨宇文忻的揍,现在反过来对付汉人,还是挨宇文忻的揍,因此吐谷浑人迟迟不敢向前也在情理之中。

    而现在,他们应该是已经得到了汉军即将入邺城、大获全胜的消息,所以不敢再迟迟不动,发起大举进攻也在情理之中。

    西北关乎关中的稳定,因此西北告急,河套的粮草还有关中的器械等等肯定都要优先供给西北了。

    韩擒虎攥紧急报,此时他只能庆幸,至少杨素已经决定和自己夹攻雁门关,只要能够突破雁门,那粮食之类的自然就能够从河东获得,不再需要河套或者关中供给了。

    算起来手上的粮食还能够支撑半个月,也就是说半个月内,必须要拿下雁门!

    ————————————-

    两天之后的白沟以北。

    烟尘滚滚,汉军正浩浩荡荡向前开进。

    宇文宪主动撤退之后,整个白沟防线已经空无一人,甚至就连下游清水、上游淇水的北周军队也都主动后退,所以汉军已经完全突破整条防线,邺城近在眼前,在邺城和汉军之间,别无阻拦。

    当然假如那些周人的营寨还不算数的话。

    不过也算不了什么数了,显然宇文宪并没有指望着这些营寨能够坚守,所以根本就没有下达死守之类的命令,营寨中的北周军队往往刚和汉军对上就被击溃,惹得打前锋的陈智深很是气愤。

    白沟一战,最不爽的就是他了,原本打算着和敌人真刀真枪的对阵,结果敌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跑了,只消灭了留下来的一点儿小尾巴。之后他自告奋勇担任前锋,结果一路向北杀过去,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可是这些战斗怎么也都算打了的,斩获也不能说没有,因此等杀到邺城城下,太尉府必然会调换前锋,陈智深等于白忙活一通,拿了点零星功劳,能不郁闷么?

    随着进军日久,这已经成为大军之中人尽皆知的笑料,甚至还有人专门编了一出戏,叫“将军奋虎威,首级两三个”,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让陈智深脸上很挂不住。

第二零八六章 内府非陛下之内府

    李荩忱此时正在中军的御驾马车之中和陈叔慎商量皇后鸾驾北上的事情,同时在旁边听着的还有尉迟贞和陈宣华。

    皇后鸾驾驾临洛阳,到底先是陛下家事,所以李荩忱要先和以国舅身份前来见驾的陈叔慎通通气,不足为外人知晓。

    尉迟贞作为李荩忱的小秘书,自然要负责记录的,不过在摇晃的马车上,写字还是算了,虽然这马车做了减震处理,但是年久失修的官道磕磕绊绊,人也随之摇摇晃晃。

    至于陈宣华······毕竟是老陈家的事,让她听听也无妨,不过这丫头昨天在医院巡夜值班太累了,此时趴在李荩忱的腿上,睡得口水都流出来了。

    陈叔慎当然没有指望自家这个小妹能够有多大的心思放在这上面,小妹在这兵荒马乱之中能够得到李荩忱和乐昌的庇护,已经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不然不应该再让这些纷杂的斗争打扰到她。

    她现在一手组建起来大汉的皇家药房和医院,已经为陈氏博得了很高的声誉,现在寻常老百姓提到这些在大汉各个州府遍地开花的药房之类的,谁不说句好?这些称赞固然是落在了陈宣华、落在了内府和皇室的身上,但也落在了陈氏的身上。

    陈氏作为前朝皇室,本来地位就比较尴尬,他们或许有很多前朝老臣的支持,但是相对的也会受到很多新晋勋贵的排挤,毕竟对于前朝老臣们来说,受过陈氏恩德,需要提携的时候还是要提携一下的,可是对于那些逐渐通过书院和科举考试等等进入朝堂上的勋贵们来说,陈氏对他们可就没有什么恩德了。

    他们能够走到今天,和陈氏自然没有多少关系。

    相比之下,陈氏作为前朝余孽,对于他们来说只是隐患而不会成为帮手,因此要不是陈叔慎背后有李荩忱力保,再加上他的能力也的确出众,不然的话是万万不可能站在现在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上、主管大汉几乎所有财政大权的。

    陈叔慎并不要求陈宣华能够多做什么,老陈家现在就得要低调处事才好,已经有了他一个出头的,别的不能太张扬了,即使是现在,外面都已经有人在暗地里说乐昌和陈宣华姊妹就和当初的赵飞燕和赵合德没有什么区别,因此陈宣华更需要谨守底线,不该掺和的事绝对不能掺和进来。

    “皇后带着皇长子抵达洛阳之后,会先接管内府的各部门,统筹内府在豫州、关中和青州等地的发展安排,以和南方对接。”陈叔慎沉声说道,这些倒并不需要他犯愁,都是乐昌早就已经计划好的,此时他更像是在转述乐昌或者内府的看法罢了。

    李荩忱微微颔首,内府现在已经不再是李荩忱一个人的内府,内府上下各个部门已经深入到大汉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教育和医疗,已经逐渐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内府的强大也就意味着内府的庞大,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当然不再是依靠原本的一个人决断就能够进行管理的。

    内府现在和外廷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具有自己的领导班子、参谋班子和人才选拔录用制度、考核制度等等,以确保整个内府能够平稳的运行,并且不以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使是乐昌甚至李荩忱,都不可能因为自己的一条建议或者一个想法就直接让内府围绕这个思路团团转,而是也要经过评议和讨论,先确定其可行性和经济性,再决定是不是要实施。

    因此公事公办,乐昌并不会在往来家书私信之中和李荩忱讨论自己到了洛阳应该干什么,而是会以公文的形式,以内府最高官员的身份向李荩忱做出请示。

    古往今来,封建王朝讲求的都是家天下,帝王家事就是国事,而李荩忱现在显然已经在努力的区分这两者。固然家天下是保证整个封建王朝平稳运行并且从一代人向另一代人过渡的保证,但是家天下这种思想的存在也限制着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崛起。

    人,终归是一种自私的动物,当人意识不到自己保家卫国实际上也是在保卫自己、为国效力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和子孙后代造福的时候,想要让他们去舍生忘死的为国出力,那就只能依靠于他们的忠诚。

    忠诚,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是往往也使很多人都不可能真正具有的品德,毕竟在生死关头,谁能真的不想家中的妻儿老小,谁能真的说问心无愧?

    所以只有把帝王家和天下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让生死关头的人们意识到自己的牺牲并不只是为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为了忠诚于自己的君主,同样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保卫自己的妻儿老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这个国家有归属感,也愿意在家国危难的关头去做些什么。

    内府,从曾经皇帝的小金库变成现在黎民苍生的庇护者,就是李荩忱所做的区分皇室和国家这两个概念的重要一步。

    至于之后,大汉的国家体制会走到哪一步,那李荩忱看不到,也管不着了。历史上的这个民族,曾经一直走到了最悲壮和最羞辱的一步,最终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结一心的精神从黑暗之中走了出来。李荩忱知道这个民族的顽强,知道这个民族的底线,所以他并不害怕自己现在所做的这些会给这个民族带来分崩离析的灾难。

    更苦、更难的,都能挺过去,就算李荩忱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也不会比那黑暗的时代更苦更难。

    求变,总比一成不变来得好。

    “六部会组织人手觐见鸾驾,商议内府在各项事宜上和六部对接的事。”陈叔慎补充一句,这才是他前来面见李荩忱的另外一重原因所在。

    内府,已经非是陛下一人之内府,而是天下之内府。

    原本六部对于内府的存在是排斥和反对的,但是现在无人能够否认内府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再加上李荩忱积极主动的谋求内府和六部之间的合作共赢,加强双方在各个领域上的联系,六部当然不会拒绝。

第二零八七章 邺城在望

    内府涉及的领域,原本实际上是六部根本不屑于或者无力涉及的领域。

    内府起家于慈善,在六部看来这显然是后宫妃嫔们有妇人之仁才回去做的事,反正帮着大家,尤其是军方,解决一下军人遗孀和孩子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坏事。

    接着内府还是涉足医疗和教育的领域,一个是依托于太医院,大家也说不出来什么,治病救人,还真不是六部管辖的范畴内,六部忙得团团转,也没有心情去管这些,一个则是基于之前就已经建设起来的各大书院,这个也不好说什么,六部还指望着这些书院以后能够给提供更多人才呢,本来书院的背后站着的就是陛下,现在陛下让内府接手也不过就是换了一个名义罢了,人还是那些人,并无区别。

    结果后来内府还真的在这些领域逐渐做大,天下医院、药房、书院还有慈善堂等等,背后都有内府的身影,甚至内府还从原来的撒钱机构变成了现在已经能够通过药房和医院的收入来自负盈亏的机构,这让六部大跌眼镜的同时,也收起原来的轻视之心。

    正是在这个时候,陛下以内府为内廷的传闻甚嚣尘上,要说六部官员们心里不打个哆嗦那是不可能的。内廷是汉武帝用来架空外廷而设立的,一旦内府真的成了大汉的内廷,那就没六部什么事了,六部官员等着喝西北风就好了。

    不过李荩忱显然并不打算这么做,自此之后,内府未曾再进一步,反而频频主动向六部示好,希望能够加强双方在设备开发、财政调度、粮食供给还有人才交流等等上的合作。

    六部虽然不知道内府是怎么想的,或者说并不知道陛下这么做的真实意图在何处,但是还是很乐意于开展这样的合作的。

    对于李荩忱来说,内府的发展,从一开始只是单纯的想要给后宫妃嫔们找一点事情做,顺便解决一下一些朝廷的精力顾及不到的边边角角。李荩忱也不是预言家,当时的大汉也不过才刚刚在南方站住脚跟,李荩忱自己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带着大汉击败北周,最终一统天下。

    现在五六年过去,局势能够发展成如此局面,李荩忱实际上已经很欣慰了。

    因此李荩忱实际上也是在汉军于战场上稳住脚步之后才开始考虑诸如内府等新生事物应该如何和朝廷既有的六部等部门相互配合,甚至在一些重复的工作上能够融为一体的。

    六部和内府之间已经出现的矛盾和对立,李荩忱当然也看在眼里,不过这样的对立往往局限在资金的分配上、人才的调动上之类的,并不会导致内府和六部完全撕破脸皮,所以双方之间还是有相互合作的基础的。

    随着内府规模的扩大,李荩忱也逐渐把内府作为大汉朝廷的一部分,而不再是自己的私家产业,因此六部上下都要和接受大汉新设立的农部一样接受内府的存在——其实六部也只是一个泛泛的称呼了,大汉已经分割户部而设立农部,同时还在计划着分割工部以将负责技术研发的部门和负责实地生产的部门区别开来,针对其他部门也有类似的规划。

    随着大汉逐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进步,社会的构成自然也逐渐从原来的简单向着现在的越来越复杂变化,因此原本简简单单的六部分立当然也就不足以满足现在的需求,部门逐渐分化并且去负责更加详细的部分也在情理之中。六部既然能够接受农部这样新的事物出现,自然也要接受内府逐渐变成和他们平等的单位。

    “书同文,车同轨,天下当共为大汉所有。”李荩忱缓缓说道。

    陈叔慎拱手应是。

    乐昌这一次北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自然就是让南方和北方的内府机构能够在各项标准上保持一致,从而更加有利于内府下一步建设的推进,而内府只是其中一步,内府先行之后,六部当然也要紧跟其后。之前大汉为了稳定北方,对于北方采取的很多政策都很宽松,现在自然到了举国上下归一的时候。

    北方虽然因为多年的战乱而贫瘠,但是如果一直享受比南方更宽松的律法还有经商之类的鼓励政策,只会让南北之间的分歧和不平等越来越大,南方的商贾和学生,凭什么就要为自己出生在南方而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获得和北方的同行们一样的结果?

    因此除了轻徭免税等基本政策,依然偏向于更为贫穷的北方之外,其余的政策都要一碗水端平,内府这一次也是要给六部打头阵,这也是为什么六部急于和内府合作,毕竟这是现成的经验嘛。

    外面传来车马停顿的声音,不需要李荩忱吩咐,陈叔慎已经主动探出头去,片刻之后缩回来说道:“陛下,邺城在望。”

    李荩忱呼了一口气。

    从建康府到邺城,这条路旷日持久,但是总算还是看到终点了。

    陈宣华也被吵醒,迷迷糊糊的问道:“陛下,怎么了?”

    “到邺城了。”李荩忱轻轻抚着她的秀发。

    “都到邺城了!”陈宣华急忙坐起来,噘着嘴说道,“臣妾都说过要提前半个时辰叫醒我,陛下肯定忘了。”

    “这不是看你太累,让你多休息一会儿么。”李荩忱笑道。

    “才不是呢!”陈宣华哼了一声。

    李荩忱无奈的看了一眼陈叔慎:“那好吧,那是和你兄长说话,忘了时间,好不好。”

    陈叔慎也笑着说道:“一切都怪兄长耽误了陛下,妹妹不要生气。”

    “君臣一心,肯定不知道盘算什么坏事呢。”陈宣华撇了他们两个一眼,起身下车,着急的说道,“都答应了妙儿去接班的,都怪陛下耽误了事。”

    陈叔慎一时楞然,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想要把妹妹喊过来,好生问一问,某到底哪里长得像是坏人,就一定盘算坏事?

    李荩忱则笑着拍了拍大舅哥也是小舅子:“走吧,邺城朕也是第一次来,就让你我君臣一起看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能挡在朕的面前!”

    陈叔慎欣然答应:“再雄壮的城,现在的大汉以举国之力,亦当踏平之!”

第二零八八章 他很镇定

    一统天下,一直以来都是乱世之中无数枭雄的目标,可是绝大多数的人都倒在了路上。

    李荩忱没有想到,自己竟然真的在这如麻乱世之中杀出来一条路,并且在这一天看到了这条路的终点。

    就连陈叔慎这个文官都已经信心十足,恨不得明日就提刀跃马,为陛下开路、直入邺城,更不要说周围这些将士们了。

    李荩忱走下马车,周围的禁卫和羽林骑纷纷行礼。

    而李荩忱的目光越过忙碌的人群向前看去,邺城,就在地平线上,虽然虎踞龙盘,但是尺寸之地,已经容不得它嚣张!

    “臣参见陛下!”萧世廉和张须陀联袂而来,齐齐拱手。

    李荩忱颔首,手虚抬示意他们平身:“邺城虽在望,但是宇文宪并非兵败一溃千里,而是徐徐后退,军阵仍森然,旗帜犹严整,因此各部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掉以轻心,这是现在的李荩忱最担心的。

    汉军披靡所向,放眼天下已经无人能挡,但是李荩忱也很清楚,现在的大汉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征伐,实际上也只是强撑着一口气罢了,战争让每个人都渴望能够从中寻觅到机会,所以大家尚且齐心协力,暂时忽略或者压制住了很多矛盾和问题。无论是经济还是其余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承受着战争的压迫。

    历史上汉武帝凭借文帝和景帝两代积攒,再加上本人知人善任、雄才大略,最终横扫匈奴、一雪前耻,但是等到大汉开疆拓土、远胜他日的时候,汉武帝回首却发现多年的战事已经让不少百姓妻离子散,甚至贫瘠之家,人人面有菜色。

    一个时代的人为千秋万代的功名做出了牺牲,固然大汉王朝达到了全盛,甚至这个民族也第一次傲立于世界之巅,但是付出的代价同样是惨痛的。

    因此李荩忱不能再让这崭新的大汉继续承受旷日持久的战争压力。稳扎稳打、步步向前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贸然前进,最终功亏一篑、一切还得从头再来,这是李荩忱万万不能接受的。

    人越是走到高的位置上,越是谨慎小心,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的李荩忱当然不可能和当初刚刚入蜀时候的自己一样,反正手上就只有这么点兵马、这么点钱粮,向前发动进攻,虽然是孤掷一注,但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输得起,你们输不起。

    现在的宇文宪应该也是抱有这样的心态,所以他很镇定。

    白沟之战后,宇文宪一路后退,阵列严谨,汉军轻骑曾经一路尾随,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进攻的机会,甚至还差点儿被兜了一个圈子绕回来的北周骑兵反包围,吓得人数本来就不占优势的侯秘也不敢太过冒险了。

    双方主力就这样隔着大概十里地到二十里地的样子,你后退、我前进,双方互不干扰,即使是断后和打前锋的斥候之间也几乎没有什么冲突,一直来到这邺城城下。

    事出反常必有妖,李荩忱很清楚,白沟之战,宇文宪麾下的北周主力兵马应该并没有受到重创,换而言之,宇文宪至少应该还有五六万以上的可战之兵,但是他显然拒绝了在白沟北岸的原野上和汉军决战,转而把战场选择在了邺城。

    这还远不能说明宇文宪已经丧失了和汉军决战的勇气,甚至恰恰相反,他似乎在有意引领着汉军前来自己更加熟悉的战场,以求能够在决战之中占据更多的优势。

    因此李荩忱更是不敢掉以轻心,此时他愈发的盼望能够得到从幽州或者晋阳等地来的好消息,以告诉李荩忱,现在的宇文宪真的已经是瓮中之鳖,李荩忱想要怎么捉就可以怎么捉。

    幽州那边一直采取防守的姿态,只要稳住战线,李荩忱就已经知足了,因此主要还是晋阳。

    “陛下,晋阳八百里加急快报!”张须陀拿出了李荩忱想要的,“河东巡抚已率军绕过晋阳,先会同奋武军夹攻雁门!”

    “先攻雁门?这肯定是杨素的手笔了。”李荩忱笑了一声。

    萧世廉不由得好奇问道:“陛下如何知道就一定是杨巡抚的主意?亦有可能是李将军的想法也说不定。”

    李荩忱微笑道:“李询征战谋略有余而胆略不足,其进攻晋阳必然步步为营、小心为上,以拿下晋阳为目的,至于进攻雁门之类的,那应该是攻克晋阳之后,这样虽然可能会导致宇文纯向北逃入雁门或者向东前往襄国等地,但是至少晋阳是在手中的。而杨素自然不会这样想,与他来说自当应该一战而尽全功。”

    萧世廉和张须陀若有所思。

    李荩忱则在心中感慨一声,李询本来就是生性稳重的人,再加上他曾经身为北周将领的经历,让他心中一直都有一道过不去的坎,担心有一天这会成为自己的罪责,因此他指挥打仗的时候往往不求能够大获全胜,只求能够完成既定战略目标。

    这也是为什么李荩忱要派遣杨素前往李询军中,杨素本来就出身弘农杨氏,是不折不扣的北方人,自然不容易引起李询的猜忌不说,而且这家伙的胆子要比李询大得多,不然的话李荩忱都不知道自己猴年马月才能见到汉军开入晋阳城。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经历,也有自己不一样的性格特点,所谓善于用人,就要把握好这些人的不同长短处,使其扬长避短。假如李询和杨素一样老谋深算又胆大包天,那他就是不是李询了,而假如杨素和李询一样谦恭稳重,那他也就不是那个历史上多少人为之而色变的越国公了。

    李荩忱是皇帝,不是他们的父母,因此李荩忱只需要知道怎么让他们发挥出来自己的作用就好了,至于能不能改掉自己之前的性格和缺点,那不是李荩忱能够顾得上的事。

    “拿下雁门之后,奋武军可以进兵夹攻晋阳,也不失为妙策。”萧世廉沉声说道,“西北那边吐谷浑一直蠢蠢欲动,现在恐怕也要按捺不住了吧,尽快解决晋阳战事,才能及时将兵马调动到西北。”

    张须陀不由得笑了一声:“天下一统之后,我军兵锋何处,一直都有争议,现在看有送上门来的了。”

第二零**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

    大汉解决北周,这是看在眼里的。

    但是北周绝对不会也不可能是大汉最后一个敌人。

    北周之后,往近处说还有已经知道的高句丽和吐谷浑,这两个一个盘踞西北,一个盘踞辽东,无疑都阻拦了大汉向外开疆拓土的道路,因此拿这两个家伙开刀,是太尉府中早就已经达成共识的,即使是朝中六部文官也并不反对。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有利可图么!

    东边的高句丽,既然和北周有煤炭和铁矿石的往来交易,那就说明这地方的煤炭和铁资源肯定很丰富,这些东西对于工业快速发展的大汉来说,当然都是好东西,大汉的工坊们一个个就像是张开嘴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拿到这些铁矿石和煤炭才能过日子。更不要说辽东沃野千里,保不齐就能够移民开垦。

    战乱极大的限制了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现在太平盛世到来,人口自然也会随之爆炸性的增长,尤其是大汉农部在耕作技术以及粮食的配种改良上已经有所突破,有了更多的粮食自然而然就能够养得起更多的人。

    至于西北的吐谷浑,那就更不用说了。丝绸之路就被吐谷浑扼在手中,换在原来的时候,没有人会对一条来往贸易的道路感兴趣,大汉实际上一直都在作为丝绸之路的货物提供商,而货物的采购、运输和层层转卖都是西域的胡人商贾在负责,以耕种为主的华夏并不屑于参与到这种贸易中去,可是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华夏商贾一个个摩拳擦掌,就等着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

    丝路重开,大汉所能够拿出手的商品可就不再是原来的丝绸和茶叶了,流水线生产的精良物品现在无异于领先于整个世界,因此到时候大汉会以令人惊诧的速度不断获得来自与世界各地的财富。

    对于户部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

    六部一直嚷嚷着要和北周谈判,让北周抓紧投降,当然可不全是因为他们有很多自己负责的事情急于去做,更因为他们期望朝廷能够尽快把注意力从眼前的北周转移到更辽阔的地方去,早一天打通丝绸之路或者稳定辽东,早一天有无数的钱财入手啊。

    现在吐谷浑如此积极,那肯定就先对他动手了,正好之前军方也曾经提到过这个问题,大汉在西北经营日久,各种消息情报应有尽有,相比之下,对于辽东犹然欠缺了解,贸然进攻高句丽的话,反而有可能因为不熟悉人文地理而出现问题。

    因此张须陀说吐谷浑根本就是送上门来的,不然的话军方保不齐经过慎重考虑之后还会先进攻辽东呢。

    “当务之急还是好好想想怎么能够拿下邺城吧。”李荩忱微笑道。

    萧世廉和张须陀都是一拱手。

    说句实话,邺城之战并不在大汉原本预料之中,太尉府一直规划的都是和敌人在白沟展开决战,毕竟大汉的攻坚实力摆在那个地方呢,把战线拖到邺城城下,的确出乎太尉府的意料,因此太尉府虽然也做过相应的预案,但是到底不算完善,现在重新编制计划,也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

    “各部广派斥候,务必探查清楚敌人在邺城的布防情况,并东西南三面合围邺城,另外漳水下游可否通船,也要尽快探查清楚。”李荩忱又嘱咐一句。

    邺城背靠漳水,可得好生利用。

    萧世廉和张须陀离去,原本在原野上列阵的大军转而向各个方向移动,抢占水源、安营扎寨。

    李荩忱伸了一个懒腰,感受着春日的风吹动着自己的衣襟。

    现在,自己最需要的就是等了,等晋阳战场那边出来好消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自己已经走过了血火征途,只剩下这最后的一步了。

    老天爷,你不要捉弄我。

    ————————-

    “轰!”炮声隆隆,在狭窄的谷地之中回响。

    火炮一门一门在关城下排开,轰鸣不断。

    炮弹直接从陡峭的山坡下抛上去,重重的撞在城墙上,很快就撕扯出来一个又一个的坑洼。雁门关的城墙并不是砖墙,现在北周境内除了邺城和晋阳两座雄城之外,其余的州府都没有来得及在城墙上包裹青砖,当然也是因为对于经费同样捉襟见肘的北周来说,给城墙包砖自然是一件耗费颇多的事情,而能不能起到效果尚且还要两说,因此雁门关这等原本不在正面战场上的雄关,自然就没有包砖的必要。

    谁又能想到,不久之后雁门关也要面对隆隆炮火?

    不过雁门到底是雁门,不仅仅是因为其地形险要,也因为这山鞍处的城墙足够敦厚,就算是没有火炮的时候,守军也要面对投石机的进攻不是?因此沉重的炮弹砸在城墙上,也只是制造出了大大小小的坑洼罢了,以至于汉军炮手都开始往两侧山坡上运送火炮以求能够让炮弹打的更高,这样就可以给关城上的敌人士卒个惊喜,不然的话从山下向上打,仰角过大,根本够不到城墙。

    炮击从一开始的断断续续到现在的连绵不断也已经有好几日了,雁门关城下的壁垒营寨之类的,早就已经被拆得一干二净,而汉军在山坡下构建的火炮阵地后整装待发。

    “从西墙进攻,东墙一侧山势更高且有雁塔可供眺望防守。”于玺站在火炮阵地上的半山腰中,扬起手中的马鞭指着前方的雁门关。

    身为大汉的骑兵将领,步卒攻山自然和他没有多少关系,因此这个家伙在带着骑兵把雁门关以外的大小道路封锁的水泄不通之后,便优哉游哉的跑过来对步卒这边的安排指手画脚,偏偏这家伙说的也不能算错,所以大家拿他没有什么办法。

    长城如盘龙,从西向东,于群山之中起伏,而雁门关处的长城,从西侧陡峭的山坡上俯冲下来,于河谷峭壁处兜住,紧接着再沿着山向东南而去,这河谷峭壁处的城墙同样高高耸起,上有塔名为雁塔,扼守回旋的东段城墙,可俯瞰整个战场。

    雁塔北侧便是北门,东侧则是东南门,另外还有直通山上的西南门,共同构成雁门并不算宽阔,但是完全扼守周边要害的关城。

    雄关漫道,用来称赞这雁门关,同样合适。

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门

    因此放弃连通两处城门而又高耸的东段城墙,从西侧城墙发动进攻,不失为良策,即使是西段城墙同样陡峭且难以攀爬,但是至少可以避免登城部队直接受到雁塔上箭矢的攻击。

    城虽然是土城,但是雁塔是石塔,又是在城墙之后,一时半会儿火炮还真的奈何不了它。

    韩擒虎颔首道:“话虽如此,但是东侧城墙乃是回转之地,届时河东我军会从雁门东南城门发动进攻,因此东侧城墙夹在北门和东南门之间,若能声东击西,先破此处,必然让敌人南北不能相顾。”

    “敌袭!”就当于玺打算和韩擒虎争论的时候,前方突然传来汉军将士的喊声。

    只见雁门关的关城骤然打开,不少北周士卒从城门中冲出来,在他们的前面,甚至还有滚动的大石开路。

    韩擒虎和于玺都是一惊,炮击这么长时间,关城中的北周士卒一直都没有什么动作,一天到晚的似乎就只是抱着头挨炮击。长此以往,两个人怎么都没有想到周人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

    “重甲士,顶上去!”不过没料到倒并不是代表着完全没有防备。

    汉军重甲士本来就在火炮阵地之后,进攻关城自然轮不到他们,原本让他们呆在这里只是为了以防万一,现在没有想到竟然真的就有万一了。

    从关城上推下来的巨石来势又快又猛,大地似乎都随着石头的滚动而颤抖,石头一直滚落到山坡脚下,汉军之前搭建起来的土垒并没有起到完全阻拦这石头的作用,石头在短暂的停顿之后骤然掠过土垒飞起来,堪堪越过土垒后的汉军火炮,砸落在人群之中。

    好在汉军将士早就已经做好准备,虽然有些狼狈,但是好歹没有多少人直接被石头击中。

    只不过这只是一块石头,后面轰隆隆压上来的还有两三块,这些石头就没有之前的那个那么好脾气了,一个接一个重重撞在土垒上,土垒随之崩塌,包括架设在土垒上的两门火炮也跟着一起被掀翻,其中一门直接被这石头压在下面,跟着一起在地上滚了一圈,要不是因为有这沉重的火炮阻拦,这石头越过土垒之后保不齐去势未减,还会直接冲入人群中。

    开路的石头一下子把汉军的壁垒全部摧毁,自然惹得那些北周士卒一阵欢呼,他们更是嚣张的直接从山坡上冲下来。这些天被汉军火炮轰隆隆炸个没完,他们显然也都憋着一口气,此时看到汉军颇为狼狈,当然高兴。

    很快这种高兴就转变为了昂扬斗志,北周士卒怒吼着向汉军冲过来,不过汉军很快就对于他们的这种疯狂给予了回应。一排排火枪扬起,两侧山坡上、谷地中,汉军火枪手在突发的袭击面前虽然队列不整,但是对方目标如此明显,也不需要队列严整了,直接对着那边开火就是了。

    枪弹如雨,密密麻麻打在山坡上,冲在最前面的北周士卒很快就从原本的快步向前跑变成了直接滚落,还别说,这样到山坡下的速度倒是快了很多。

    后面的北周士卒则纷纷举起盾牌,只不过在如此密集的弹雨下,盾牌也聊胜于无,很快尸体就不断从山坡上滚下来,只不过这些尸体的来势当然比不过石头,只是堆积在残存的壁垒前。

    不过还是有不少北周士卒一路冲到了山坡下,等待他们的,是已经举起陌刀和开山斧的重甲士还有陌刀手们,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竟然还会有自己上场的机会,当下一个个挥动刀斧,杀得不亦乐乎。

    韩擒虎皱了皱眉,北周军队这个时候杀出城来,虽然让自己吃了一惊,但是除了摧毁汉军几门火炮之外,似乎并没有对汉军造成太大的伤害,尤其是现在汉军正忙着向两侧山坡上转运火炮,大多数火炮并不在谷地之中,周人就算是冲下来了又能怎么样?

    韩擒虎虽然心疼自己的几门火炮被石头砸了,但是一来有的火炮只是被撞翻在地,并非不能用,二来敌人直接这样冲出来,和活靶子没有什么两样,如此大量的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似乎这并不是什么赔本的买卖。

    只是这短短一炷香的时间里,周人至少在这陡坡上交代了两三百人。要知道他们缩头缩脑躲在关城之中的话,火炮就是打上几个时辰,有可能也杀伤不了这么多人。

    周人似乎终于意识到事情不太对劲,一个个掉转头开始往回跑。

    但是太晚了!

    火枪一排排打过去,甚至就连火炮都开始凑热闹。这么近的距离,只要炮弹打过去就绝对是血肉横飞!

    甚至汉军重甲士和陌刀手杀上了瘾,都开始迈动步伐向前冲。

    “不好!”韩擒虎急忙下令,“把前面的人都撤回来!”

    城门再次开启,似乎给了那些仓皇逃命的北周士卒以希望,可惜紧接着一块块石头直接顺着山坡滚落下来!

    背后有汉军追击还有火枪是不是把枪弹送上来,眼前还有自家人丢下来的石头携带雷霆万钧之势而来,一时间山坡上的北周士卒魂飞魄散,不过他们此时也只能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石头很快撞在他们身上,碾过他们之后继续向山下而去!

    周人士卒大吃一惊,汉军将士又何尝不是如此?

    尤其是重甲士和陌刀手们,敌人送上门,那当然要砍瓜切菜一样的直接剁掉,结果谁曾想到敌人竟然心狠手辣到如此地步,甚至他们都怀疑这本来就是敌人主将计划好的阴谋。

    用自己一些步卒,甚至还有可能是根本靠不住的世家部曲还有丁壮之类来换汉军的火炮还有重甲士等等精锐,可是划算买卖。

    石头轰隆隆过来,汉军重甲士几乎同时被石头卷入底下,后面的陌刀手们到底身形轻便一些,不少人干脆直接丢掉了笨重的陌刀,向两侧躲闪或者干脆直接扭头跑回壁垒后,总算是躲过一劫。

    看着眼前惨烈的一幕,韩擒虎瞠目欲裂,这一下子至少折损进去二十余名重甲士,这还不算陌刀手还有其余刀盾手。

    汉军火枪手快步顶上去,对着山坡上开火,可是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只能听个响。

第二零九一章 雁门关上,人心浮动

    从山坡下到关城上距离太远,火枪还够不到,而火炮要么没架设好,要么已经被摧毁。因此一时间汉军将士也束手无措。

    韩擒虎攥紧拳头,他似乎能够听到风里送来的敌人的讥笑声。

    韩擒虎也没有想到敌人主将竟然会如此狠心。

    驻守在雁门关的是宇文纯的胞弟扈国公宇文让,对于此人韩擒虎并不是非常熟悉。宇文纯这一脉并不是宇文皇室之中位高权重的一脉,只不过宇文纯一向和宇文宪走得很近,因此宇文宪上位之后,宇文纯自然而然就成了宇文宪的左臂右膀,连带着原本甚至混的还比不上宇文纯的自家胞弟们当然也都有所长进。

    宇文纯率军出雁门关进攻平城而兵败于白狼堆之后,留下自家兄弟宇文让把守雁门,自己则返回晋阳,虽然宇文让平素没有什么征战功绩,但是在现在这种局势下,显然自家兄弟要比任何其余的将领更能够信任,更何况雁门何等险要之处,只要稍微懂点了兵马指挥技能,总是能挡得住的。

    韩擒虎也知道这个宇文让不过是个无名之辈,因此之前的确掉以轻心,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个家伙竟然也如此心狠手辣。

    于玺此时也收起来原本的玩笑之色,沉声说道:“这对我们来说并非坏事。”

    韩擒虎皱了皱眉:“此话怎讲?”

    于玺指着关城说道:“且看现在关城上敌人耀武扬威,易地而处,假如你我是这关上一个普通士卒,看着自家的袍泽弟兄冲下去之后,被巨石如此砸死,会作何感想?短暂的欢呼雀跃之后,恐怕很多人都会心有戚戚焉。”

    韩擒虎不由得笑了笑。

    宇文让的确很残忍甚至很冷酷,用一个小小的计谋就打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但是相对应的,他这么做是以数百名北周士卒的牺牲为代价的,尤其是从这些周人士卒的神情来看,他们在看到身后的石头滚落的时候应该也是惊恐和不知所措的,因此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抱着必死的心向汉军阵地发起进攻——这种近乎自杀式的进攻,上的也不可能是百战精锐。

    因此宇文让的所作所为无疑也会引起城上北周士卒的猜忌和惶恐,这一次是这一群袍泽弟兄,谁知道下一次会不会就是自己?

    于玺笑道:“得小利而失大义,宇文让这一次可要亏本了。”

    韩擒虎已经知道应该怎么做,径直吩咐道:“去找几个嗓门大的来,另外通知两侧火炮阵地,听某命令随时准备开火!”

    ——————————

    “蕞尔鲜卑奴,人命如草芥,今日死袍泽,明日就到我!”

    “一块石头从后来,先撞我再撞敌人,敌人未死我先亡,不知此石为何来!”

    “大汉天威四海服,小小雁门空称雄,四面八方扬汉旗,献了将主不杀降!”

    雁门关下,歌声取代了原来隆隆的炮声,或者说原来一直不停歇的炮声中夹杂了一阵阵歌声。这声音在山谷之中回旋激荡,一字一句撞在人的心坎上,甚至比那炮声还要令人惶恐。

    歌词很直白,再配上山坡下那一块块根本就没有打扫挪动的石块,城墙上原本欢呼的北周士卒,这个时候脸色都不是很好。

    是啊,袍泽弟兄的尸体铺满了整个山坡,可不是汉人杀掉的他们,而是自己人从山坡上推下去的石头。谁知道明天汉人再把火炮架设起来之后,会不会就到了自己去诱敌?

    那个时候,可就没有后悔的余地了。

    即使是一些仗主和幢将们,听着这歌声也都面面相觑。

    实际上他们对于宇文让的这个命令本来就不是非常赞同,但是架不住宇文让是他们的将主,他们也只有乖乖听命的份儿,更何况最后也的确取胜了不是,那些嚣张的汉军重甲士还有陌刀手之类的,远远看上去难以抵挡,结果石头冲过去不还是被碾压成了肉饼?不过现在他们心里面也直打鼓。

    宇文让当然没得选,他身为宇文纯的弟弟,唯一的选择就是慷慨战死在这里,至少还能维护一下宇文氏的威名,但是他们这些普通的将领们自然不一样,战还是降本来就是一个让人犹豫的问题。

    现在如此打击汉军,自然是和汉军那边结下了梁子,而假如怀疑和担忧的心思再于自己军中蔓延的话,麾下这些士卒恐怕也开始和他们之间有隔阂,到时候一旦汉军冲上关城,自己不就手中一点儿依凭都没有了么?

    歌声一直此起彼伏,有的汉军士卒在唱,有的五音不全的则在喊,但是不管哪一种,都让这些歌声一遍又一遍的在北周将士们的心中回响,就像是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一样,每个人都用怪异的目光互相打量着身边人,并且也看着自家的顶头上司甚至城门方向。

    “卑鄙,卑鄙!”此时站在北门上的宇文让则是大发雷霆,他怎么都没有想到韩擒虎竟然给自己来了这么一出,外面将士们虽然还没有骚动,但是从他们的眼神里,宇文让已经能够看出来不安甚至是浓浓的不信任!

    宇文让自从来到雁门关之后,谨守自家兄长的指示,犒劳将士、多加练兵,和士卒之间相处还算融洽,不少人都折服于他并且愿意听从调遣,可是现在这一首歌就闹得关城上人心浮动,宇文让之前付出的那些努力似乎都变得没有意义了。

    这个该死的韩擒虎,攻城不敢,竟然就来攻心!

    “将军,且当速速拿个主意!再这样下去军中有可能会生变故!”

    “将军,让末将带人出门再冲杀一阵,定让这些家伙闭嘴!”

    几名亲信将领们纷纷说道。

    宇文让伸手指着门:“你且听,听到什么了没有,是炮声!敌人的火炮仍然还在两侧山坡上向这边开火,所以就算是你能冲下去,能击退山谷里的敌人,之后呢,你能拿下山坡两侧的火炮么?如果不能的话,那岂不是徒增伤亡?!更何况你就那么有信心能让他们闭嘴?”

    “将军,属下身受将军恩情,自当以死报之!”那亲信也着急了。

    现在不管做些什么,总比坐以待毙来的好吧。

    再这样下去,恐怕士卒们都要哗变了。

第二零九二章 南北一时皆是敌

    就当宇文让颓然坐到椅子上,打算让他们退下的时候,一名亲卫快步跑进来:“将军,关城南侧,发现大股烟尘!”

    城门楼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宇文让却并没有露出多少惊诧的神色。

    南侧有汉军快速向前进攻的消息他并不是不知道,之所以主动在北门来了这一出,实际上就是宇文让想要逼迫韩擒虎后退整顿兵马,以为自己加固南侧城防争取时间。

    敌人会从南侧前来,本来就不在宇文让的预料之中。

    不过北周在雁门关到晋阳之间设置了众多的营寨壁垒,这个时候虽然并没有起到多少阻拦敌人的作用,但是至少起到了预警的作用,让宇文让能够知道,有一路汉军并没有进攻晋阳,而是绕过晋阳之后马不停蹄一路向北进攻雁门。

    宇文让很清楚,雁门雄关之雄,在于不管敌人从哪个方向前来,都要面对崎岖的地形和居高临下的守军,敌人很难突破,但是相对应的,雁门身处两山鞍部,地势狭窄,关城实际上并不是非常大,总共也就是能够容纳千余名士卒,再多士卒就要分散在城门外的兵营之中或者临近的长城上,实际上已经很难对关城的防守起到帮助,甚至还有可能被敌人先行击破。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最大的弱点往往就来自于背后。只能站下一个人的地方,背后伸过来的刀子根本就没有办法提防。

    这也是为什么宇文纯明知道自家兄弟没有多少统兵作战的经验,也要让他守在雁门关,不然的话换做任何一个将领,都有可能转手就把自己给出卖了,晋阳背后若是门户大开,那晋阳也就没有什么好守卫的了。

    只是宇文纯和宇文让都没有想到,杨素竟然放过了晋阳,绕过晋阳之后进攻雁门关。

    而且他们更没有想到,汉军竟然会来的这么快。原本只要面对北方奋武军的雁门守军,一下子腹背受敌。

    动荡的军心、危机的局势,让宇文让在短暂的惶恐之后,只剩下绝望,浑身冰凉,呆呆地看着前方,身边将领们的呼喊似乎也都直接被他丢在了脑后。

    事已至此,除了和敌人鱼死网破之外,别无选择了。

    可是鱼死网破······宇文让并不畏惧战死,城上的这些士卒呢?

    阿兄,如果是你在这里,你会如何抉择,可能教教我?

    ————————————

    汉军之所以来的这么快,是因为他们并不是走陆路前往雁门的,而是选择了水路。

    汾水水师虽然在大汉水师之中是倒着数的,但是在这汾水上还真的没有什么人能够奈何得了他们,因此一路向北,北周军队除了在沿途岸上射射箭、骚扰一下之外,根本没有办法阻拦他们。

    一直到汾水上游,河道逐渐变窄,汉军这才选择抢滩登陆,利用强大的火器直接击溃防守的北周军队,沿着从晋阳到雁门的大道一路推进,沿途虽然也不乏有山岭谷地,但是其险要之处显然没有办法和雁门相比,而且守卫的北周士卒多是地方乡兵、世家部曲等等,早就没有什么斗志了。

    平日里这些本来就隶属于不同世家或者地方州府的兵马,在同一面旗帜下尚且还能勉强保持团结一心,但是汉军一来,这些家伙争先恐后的砍了友军的脑袋来投降,生怕自己的动作慢了一步,就被别人抢了先。

    所以自从上岸之后,汉军一路上几乎没有受到多少阻碍,前面几乎都是一路白旗,甚至还有不少其余地方的州府乡兵和世家主动凑上前来套近乎,对此杨素也都是一概笑纳。

    因此当汉军浩浩荡荡的开进到雁门关下的时候,杨素麾下已经不仅仅有淳于岑率领的数千禁卫军,还有周围追随大汉旗号的各路兵马足足一两万人,就算这样,仍然还有不知道多少兵马正在从四面八方赶过来。

    汉军都已经杀到雁门关下了,晋阳也成了一座孤城,大家哪还能看不清楚,这个时候的周人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两天了,因此假如自己还不能抓紧站队的话,恐怕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而还有什么比带着自己麾下的兵马一起来追随杨素更好的选择么?就算是被杨素拉上去当做进攻雁门关的炮灰,大家也认了,只要战后有自己的一份功勋,朝廷以后清算的时候就必然不会拿自己开刀,有功之臣,总归是要给几分面子的。

    汉军在雁门关南侧大道上扎营,并且向东和西两个方向展开,切断雁门关向南的所有道路。

    淳于岑大步走入刚刚搭建好的中军营帐中,杨素正和几名刚刚投靠的北周将领们说着什么,与其说是北周将领,倒不如说是坞堡主们,他们基本都是周围地方上的世家,平日里结寨自守,有征战的时候就听从于北周的调遣,而现在又转过来听从大汉的调遣。

    没有什么比“墙头草”更能形容他们的了。

    淳于岑皱了皱眉。

    对于这些坞堡主,他一向没有什么好感。

    “你们先退下吧,休整一日,明日攻城。”杨素吩咐一声。

    众人齐声应诺之后离去。

    淳于岑闪开道路,看着他们不动声色。

    等到他们离去之后,杨素不等淳于岑说话,就先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毅重(淳于岑表字)是否觉得余如此施为,有所不妥?”

    淳于岑和杨素相处日久,也知道这位巡抚和监军,以及未来的大汉太尉,并不是那种容不得别人说一句不是的人,相反,他很聪明也很冷静,尤其是在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一般不会贸然打断他人或者先表达自己的看法以让别人无话可说。

    沉吟片刻,淳于岑还是如实说道:“确实,非是末将自吹自擂,我军征战至今,一向以精兵为根本,征战天下,无坚不摧。禁卫军虽然难说是天下雄军,但是让末将带着禁卫军和任何敌人一战,末将都绝不退缩。但是······自从北上以来,巡抚收编众多游兵散勇,同用大汉旗号,同为大汉之军,拉出去一战,或有损威名啊。更何况大汉兵马,军纪严明、军中上下勠力同心。此等精神,于游兵散勇之中,末将未曾见也。”

第二零九三章 达成共识

    杨素看着淳于岑。

    淳于岑的神情很郑重。

    杨素明白淳于岑的意思,大汉自从建立之后,兵马一向是追求精锐善战,新兵招募之后都要多加训练才能上战场,而只有表现出色的精锐兵马才有资格被调入禁卫军甚至被选拔进入羽林骑,能够进入禁卫军甚至羽林骑,就是一名士卒最高的荣耀所在,这意味着他们是士卒之中的翘楚,是大汉的脊梁。

    因此军人们在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荣耀的同时,当然也要维护自己身份和荣耀的地位,正是因为从一个普通的士卒到禁卫军很不容易,再成为将领更是需要众多的功勋,因此自己才受到军中乃至于整个朝野的尊敬,可是假如什么货色都能够从军、都能够打起来大汉的赤色旗帜以宣扬自己是天下拜服的大汉王师,那这种荣耀不就变得不值一提了么?

    禁卫军本来就是汉军中的精锐,现在看到这都什么一群乌合之众,都能够称之为汉军,尤其是这些家伙之中很多人,之前在北周军中的时候都没少干过恃强凌弱、鱼肉百姓的事,自然更被军纪严明的汉军将士们所不齿,因此当意识到自己要和他们为伍的时候,禁卫军上下自然都有意见,现在淳于岑就是来反馈意见的。

    除此之外,淳于岑站在一名作战指挥将领的角度来讲,显然也并不认为让这些家伙去攻城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当然了,淳于岑也多多少少有对杨素的怀疑,你这一下子拉拢起来上万军队,想要干什么?

    杨素颔首说道:“毅重所言不无道理,这些世家私兵部曲,本来就没有什么战力,想要依靠他们攻破城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某也没有打算这么做,拉拢这么多兵马,一来是为了收拢人心,二来则是为了壮大声势,真正攻城的时候,这些人或许可以填在前面,但是真正进攻的时候还得仰仗于毅重的禁卫军。”

    杨素话里带着恭维之意,让淳于岑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

    而杨素则有些无奈的说道:“雁门雄关,天下皆知。可是现在我们手上的禁卫军只有数千人,再加上水师支援的操控火炮的火炮队,加起来也不到万人,站在关城上居高临下,我军底细敌人一看就知,到时候甚至能够一眼看出来我军兵马并不多,届时敌人从上向下发起进攻,我军又当如何是好?”

    这句话一下子让淳于岑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的确,禁卫军的兵力并不是非常多,如果再去封锁山间各处道路的话,留在正面用于进攻的兵马更是屈指可数,到时候敌人从山上一看,好家伙,总共也就只有两三千人都敢如此嚣张,真的要是杀出城来,禁卫军不见得就能够挡得住,挡不住可就丢人了。

    而现在汉军来势汹汹,哪怕是其中裹挟着众多的世家部曲之流,但是至少能够给敌人营造出来一种漫山遍野都是汉军的假象——说是假象似乎也不太对,毕竟这些士卒就算是再不济,仗着自己人多势众,有时候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谨受教。”淳于岑拱了拱手。

    这的确是自己没有料到的。

    杨素轻轻松了一口气,陛下用人,到底是有几分本事的。淳于岑虽然出身将门,但是从其父淳于量到他,都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一根筋,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还是很愿意接受的,要是换作一个莽夫在这里,假如对杨素再有几分意见,有可能早就已经嚷嚷着要问杨素是不是有图谋不轨之心了,甚至还有可能莽莽撞撞的自己率兵去进攻关隘,根本不听从杨素的调遣,反过来还有可能再告自己一状。

    有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杨素可不想说不清。

    现在朝廷内部南北之间的矛盾已经愈演愈烈,甚至逐渐胜过原本文武之间的矛盾,因此杨素虽然并不打算和淳于岑深交,但是也没有必要和他在这些事上产生矛盾,到时候淳于岑以此为把柄攻讦自己的话,对自己并不是好事。

    “不过毅重所言,这些兵马素质之事,某亦非忽略。”杨素斟酌说道,当然不能说淳于岑的担忧全都并无道理,“之前某就已经和这些坞堡主还有世家家主们说过,既为汉将,自当遵从军中规矩,遵从大汉律法,若有违背者,后果自负。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这些人应当心里有数,必然会严加约束士卒,不然的话岂不是自找麻烦?”

    淳于岑点头。

    这些世家之流,现在最想做的就是能够保全性命,因此这些规矩至少还是会听的,不然的话杨素也不会跟他们客气。

    “这个还需要毅重老弟把好关,一旦这些人有所异动,就需要禁卫军当机立断。”杨素紧接着补充一句。

    淳于岑急忙答应,杨素身边总共也就只有百余名亲卫,这些家伙要是想要闹事的话,杨素自然是拦不住的,还得靠禁卫军。

    这实际上也变相等于给了淳于岑一个先斩后奏的机会,你不是觉得某这样做不妥么,不是觉得某这样做有拥兵自重的嫌疑么,那现在就给你这个权柄,你觉得哪个不听话,完全不用顾及某的面子。

    “禁卫军这下可要成了督战队了。”杨素笑道。

    淳于岑无奈的说道:“大汉军队所向披靡,还真的从来没有用过督战队,某亦是赶鸭子上架第一次,所以要是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巡抚海涵。”

    两人对视一眼,届时笑了笑。

    杨素表示了自己并没有想要拉拢这些世家以和淳于岑分庭抗礼之意,淳于岑当然也就坡下驴。

    在这件事上,两人显然已经达成了共识。

    “但是巡抚真的打算以这些兵马进攻雁门么?”淳于岑还是问出了自己的另一个疑惑。

    “这次我们进攻雁门,不能猛攻,应当智取。”杨素笑道。

    “愿闻其详!”淳于岑急忙拱了拱手。

    进攻雁门的计划是杨素提出的,淳于岑一开始只以为自己这一路不过是一路偏师罢了,后来才意识到竟然他们才是主力,因此他一直想要知道,杨素打算凭借什么快速拿下雁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129/ 第一时间欣赏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作者:然籇所写的《权倾南北》为转载作品,权倾南北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权倾南北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权倾南北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权倾南北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权倾南北介绍:
离乱之世,人如尘埃,随风不随己。无意穿越为白袍军老卒后裔的奇葩小白领,当务之急不是如何雄心壮志、一统天下,而是如何在这个时代保全性命。这时代有杨坚、李渊、尉迟迥,枭雄无数;这时代有萧氏、陈宣华、张丽华,美人如玉;这时代有淮上、建康城、洛阳府,长槊穿云;当然也有陈后主、宇文赟,荒唐君主······当身后白袍铁骑滚滚跟上的时候,李荩忱霍然回首。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老书《倾宋》三百万字即将完本,可以先品鉴哦权倾南北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权倾南北,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权倾南北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