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权倾南北TXT下载权倾南北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权倾南北全文阅读

作者:然籇     权倾南北txt下载     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一六九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凉州各个州府的官员各自守土有责,这个时候也不敢跑到安定来。

    裴子烈和徐德言一前一后走入府衙。

    “参见晋国公!”文武们齐齐行礼。

    “战事紧张,繁文缛节就免了吧,”裴子烈摆了摆手,“诸位可见,某亦是轻车简从,连夜赶来。咱们废话不多说,当前武威局势如何,谁能告知于某?”

    裴子烈的开门见山,让文武官员们都松了一口气。

    现在战事紧张,大家都是忙碌的时候,要是这位国公来了之后又是接风洗尘、又是客套寒暄,甚至有要事找他还得投递名剌、把架势摆一个十足,那大家就真的要崩溃了。

    好在裴子烈本身的口碑名声在大汉军中那素来还是不错的,不然的话大家恐怕都要找理由不来了。

    之前裴子烈并不是没有来过西北。大汉在西北和突厥决战的时候,事关的当时成立未久却战线很长的大汉之生死,除了东线的吴惠觉所部之外,几乎大汉现在数得上的名将都曾经坐镇西北战场。不过那个时候能够和裴子烈共事的官员,现在都已经多为一方主官,因此裴子烈环顾周围,发现府衙之中也都是陌生的面孔。

    议事堂的中央已经摆好了沙盘,一眼看去武威局势便尽收眼底。

    吐谷浑的兵马从武威的西侧和北侧前来,作为曾经前凉和后凉的都城所在,武威也的确堪称一方雄城了,要真的论城池的规模还有城池的防御体系等等,安定实际上是比不过武威的。只可惜武威到底距离吐谷浑太近,而距离长安太远。

    武威地处大漠和祁连山之间,北侧大漠边缘有延伸过来的长城,南侧群山伫立,又是天然的屏障,实际上真正需要防范的就只有从东侧或者西侧前来的敌人。汉代长城实际上是一直要延伸到敦煌的阳关和玉门关的,不过因为黄沙戈壁之中本来就不适合修筑城墙,因此过了武威、正式进入河西走廊之后的长城,实际上是以烽燧的形式存在的,反正敌人也不太可能从沙漠之中钻出来。

    而武威这一带的城墙,到底还是完整的,并且凉州立国之后,还将城墙向平地上延伸,遮蔽武威城的西侧,防止当时的草原部落或者西域强国从西侧杀过来,直接凿穿都城。

    宇文忻驻守武威之后,便着力修缮武威周围的这些残留长城和烽燧,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防御体系。

    现在汉军就依托武威城外不只是一层的长城和烽燧,构筑壕沟和土垒,节节抵抗,尽可能的利用自家武器器械的优势来换取和敌人之间兵力上的巨大差距。

    不过人尽皆知,这终究不是万全之策。

    再怎么坚固的防御,终究抵不过敌人不间断的进攻,尤其是现在吐谷浑兵马更多之后,逐渐开始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也就是用人命向上堆填,再加上打造大量的投石机集中攻击。

    壕沟再深,总是能够被尸体填满的,城墙再高,在投石机的轰击下总归是有倒塌的那一天。武威城外的土质之类的也就是那个样子,垒起来的城墙虽然内部还是有石头作为支撑的,但是毕竟改变不了外围只是夯土的事实,石弹砸击必然能够起到效果。

    而且当敌人的投石机数量足够多的时候,汉军火炮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一门火炮再怎么强劲,总归是不可能弥补数量上的巨大差距、战胜远比自己多出十数倍的对手。现在前线就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火炮一开火,立刻会受到不知道多少投石机的集中照顾,很快连带着火炮所在的那一段城墙都会被直接扒干净。

    这也就导致前线将士只能把火炮布置在城墙后搭起来的土丘上,或者干脆尽可能的垫高火炮,在城墙后平地上开火,尽可能实现吊射。但是如此一来火炮的威力和准度自然就比不上直射来的好了,而且射程也跟着大打折扣——毕竟距离远了,又是高抛物线了不是?

    这也是前线频频告急的原因。

    敌人突破外围城墙不过旦夕之间,到时候一座武威城,处于敌人四面包围之下,能守多久可想而知。而且更重要的是,吐谷浑的骑兵完全没有必要局限在武威城下,尽管越过武威向西北各城继续进攻就是了。

    现在羌人兵马又很有可能从南侧抵达武威战场,这就意味着武威薄弱的南侧侧翼防线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南侧没有城墙作为依托,一旦被羌人攻破,则西侧和北侧的防线就算是再坚固也只能丢掉。

    徐德言和几名武将三言两语,就已经说清楚了现在武威面临的局势。裴子烈皱眉说道:“前线两侧战事惨烈,但是终归有拼杀之机会,一旦羌人从南方也发起进攻,则我军必然只能主动放弃武威,不然的话被包围在武威城中,局势更难挽回。”

    “因此属下等之前曾经和刺史商议,主动从金城出兵,一路向西北支援武威,一路则直接插入湟水,截断羌人出兵之路。”徐德言径直说道,旋即又有些无奈,“只可惜现在兵马不足······”

    “等巩汉军和镇林军抵达之后,可直接前往金城,再沿着湟水向前推进,另外西北灵武等处兵马,现在都要做好回援安定的准备。”裴子烈沉声说道。

    灵武是当初大汉和突厥决战的地方,现在也已经变成大汉在西北边塞防范草原来敌的一处重要城塞,不过因为突厥人已经销声匿迹,而薛延陀部的活动范围并没有这么向西,顶多就是抵达平城一带,因此灵武等地的屯驻兵马自然就显得有些多余。

    武威失守之后,就算是主动放弃灵武等屯驻重镇,也得先确保安定能够守住,不然的话安定再失守,灵武孤悬塞外,也没有什么用了。

    “这是自然。”徐德言急忙说道,“这个都已经安排妥当。”

    裴子烈倒是怔了一下,旋即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敢情你们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这些可能的应对方略,徐德言他们都想到了。

    可是没人,没兵,想到了又有什么用?

    徐德言等人不由得相视苦笑。

    扎心了老铁。

第二一七零章 廉颇未老,尚能饭否?

    陛下亲自登门,这是萧摩诃怎么都没有想到的。

    说句实话,他自己都已经快记不清楚上一次见到陛下的时候是在哪里了,或许是大汉都城犹在建康府时候的一次朝会上。

    退居二线的生活,属实是有些枯燥乏味。

    不过看到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已经出息了,萧摩诃实际上还是很欣慰的。毕竟有收获就要有付出,萧摩诃很清楚自己此生最大的弱点就在于从政能力的不足。

    他是一个敢打敢冲的猛将,在杀敌上从来没有怕过谁。但是他确实在政治上是一个失败者,历史上的萧摩诃一心为南陈征战,可是到头来甚至还没有受到陈叔宝的喜爱,以至于自己在前线征战,自家家眷都能够受到陈叔宝的骚扰。

    这个时代的萧摩诃虽说不至于这么倒霉,但是他也是经历过当初东宫和陈叔陵之间直接政治斗争的人,心中对于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很清楚的。萧家已经出了一个萧世廉了,现在萧世略也在之前的北伐之中崭露头角,自己既然没有办法保证父子三人在朝堂内外都能够稳坐钓鱼台,那就索性离朝堂远一点,对大家都不是什么坏事。

    反正是自己为了避嫌主动做出了让步,你们总不能追着我攻讦不休吧?

    虽然萧摩诃对于这个时候就隐退多少心有不甘,但是为了家族的繁荣、为了自家两个孩子能够逐渐成才,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今日李荩忱竟然找上门来,这是萧摩诃怎么都没有想到的。

    “臣参见陛下!”萧摩诃匆匆迎出来。

    陛下来得很快,并且根本就没有派人提前通知,天气炎热,不用想也知道萧摩诃肯定在家是光着脊梁的,不然的话不至于现在披着衣服、甚至就连衣带都歪了,露出一点古铜色的肌肉。

    察觉到了陛下的目光所在,萧摩诃尴尬的说道;“臣不知陛下前来,正在院中摇椅上午间小憩,衣冠不整,让陛下见笑了。”

    李荩忱笑道:“无妨,爱卿都已经一副闲云野鹤之心了,又何必讲究俗世礼节。不过朕看爱卿身上并无赘肉,显然并不是真的打算当闲云野鹤之人啊。”

    萧摩诃怔了一下,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别介啊,我没有不想当闲云野鹤啊。

    虽然心里是真的不想的,但是现在这个时候,我还是乖乖当吧,这样对大家都好,不会给任何人惹麻烦。

    不过李荩忱都已经这么说了,萧摩诃自然也不可能矢口否认,只能讪讪说道:“臣早年久在军中,养成了晨起锻炼的习惯,多年打熬,现在只要稍微用心保持的话,倒也不至于荒废了。”

    李荩忱笑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处道啊,朕看萧将军可远远没有廉颇老矣。”

    跟在李荩忱身后一直含笑不语的杨素不由得点了点头,附和道:“萧将军犹是壮年,赋闲在家、廊下小憩,这等休闲自在,未免有些过分喽。”

    萧摩诃顿时也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别闹了,赋闲在家还不是害怕你们这群家伙搞事情么,还不是害怕陛下您万一真的听信了什么谣传之后,我们父子三人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么。

    “处道谬赞了。”萧摩诃有点蒙,不过他也知道这里肯定不是说话的地方,当下把李荩忱和杨素迎入书房之中。

    李荩忱并未推辞,握住萧摩诃的手腕,看上去很高兴,便要往前走。而萧摩诃本来还想要稍微落后半步,询问一下杨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和李荩忱一起往前走。

    书房之中,正中间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巨大的沙盘,不看上面的标注,只是看土黄色的颜色就知道肯定是西北。果不其然,在沙盘的中央,就赫然写着“武威”两个字,而敌我军队的攻防情况尽数排列在沙盘上,分外清楚。

    再看萧摩诃的书桌上,摊开的一本书正是《孙子兵法》,而还有好几本史书散落在旁边,多数都是和河西一带有关的地方志纪。

    李荩忱不由得看向萧摩诃,脸上带着揶揄的神情,萧摩诃不由得老脸一红,不过不管怎么说,自己这个已经退居二线的将军在家里摆摆沙盘、自娱自乐,也没有做错什么。现在可也没有明文规定说将军退居二线或者离开官场之后就不能在家里自己推演战局了,甚至有的将军都还在军事书院中任职,沙盘推演之类的本来就是他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

    李荩忱想到了什么,收起来笑容,忍不住叹息一声:“让朕的将军胸怀大志却只能闭门造车,此朕之过也。”

    萧摩诃吓了一跳,急忙说道:“陛下何出此言,臣休养在家,横竖无事,现在征战天下仍有众多小辈,臣下含饴弄孙,倒也怡然自乐。”

    李荩忱摆了摆手,萧摩诃明显是有所担忧和害怕的,那自己干脆开门见山好了:

    “而今西北战局紧张,爱卿当知之。敌军从西北进攻武威,而武威之要害就在南侧,一旦湟水的羌人开拔向北,则从天水到金城一线都会受到威胁,到时候武威南侧当全为羌人所有,羌人出祁连山就可以直接威胁到我军防线。因此现在必须要有一路兵马从汉中直插湟水。驻守在汉中的淳于将军已经年迈,难以当此翻山越岭、奇袭敌后之重任,因此杨爱卿向朕保举由爱卿你担任此偏师之统帅,直捣湟水,击破羌人营寨,迫使羌人不敢离开湟水、洮水一带半步,更遑论进攻武威,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萧摩诃顿时打了一个激灵。

    引兵出战,对于他来说自然是梦寐以求的。

    可是个中凶险,他也清楚,即使是不考虑自己重新出山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单纯是从汉中经过武都深入敌军驻防之地,便是不折不扣的孤军深入。历史上并不缺少名将走这么一条道路。姜维和邓艾就曾经围绕着武都、沓中一带来往争夺,而最后邓艾一战成名的偷渡阴平实际上也和这一带有关系。

    这山高水远、重峦叠嶂,又岂是那么好走的?

    这就意味着不仅仅是孤军深入,而且后勤粮草补给等等之类的都有可能难以为继。

第二一七一章 马革裹尸,犹然不悔

    率军从汉中深入羌人居住之地,似乎和送死没有什么区别。

    尤其是武都一带,从东汉开始一直到今日,都是传统意义上羌人的居住地,曾经的西凉马氏父子就是依靠震抚这一带的羌人而一战成名,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后来羌人也是从此而出,入关中成为永嘉之乱而入华的胡人之一。

    大汉之前曾经在武都一带建立过统治,那主要还是为了收拢本地的巴人部落而临时成立的。多年的战乱使得巴人星散各处,再加上蜀人这个族群实际上已经逐渐和汉人融为一体,因此巴人的活动范围更是从原来的巴山楚水之地一直向北延伸,遍布各处茫茫大山。

    其中就有一部分巴人一直向北移动到了沓中、下辨等地。

    没办法,人总是想要找口饭吃的,既然南面养活不了自己,就只能一路向北。

    后来杜齐带着巴人归顺于大汉,大汉对巴人的安抚工作旋即拉开帷幕,对于生活在大汉军队可控制范围内的巴人,自然是划分田产、鼓励各个民族之间的来往交流,并且逐步进行汉化教育。而对于那些生活在群山深处、大汉一时间管理不到地区的巴人,则采用招引的方式,派遣巴人本部得力官吏深入大山,引他们下山。

    而武都作为曾经两汉时期就存在的一处郡府,也是汉中的西北门户,自然而然的成为大汉临时聚集和安置巴人的一个地方。但是武都这里到底在群山峡谷之中,只是瘸子里面拔将军的一片较为开阔的土地罢了,自然并不适合长久的耕作,也没有那么多土地能够分给巴人,并且更重要的是周围羌人环伺,和巴人以及负责招抚的汉军多有冲突,因此短暂休整以及统计人数之后,汉军带着巴人向东南退到了汉中,分发汉中土地,设立还不过两三个月的武都郡随之再一次被废弃。

    汉中能够在短短数年之间同样快速发展,不再只是巴蜀和长安之间至关重要、但是本身却起不到什么作用的中转之地,和巴人的迁入以及汉军的努力屯田也有分不开的关系。

    时至今日,汉中产出的粮食以及其余的各种器械和物资也正在源源不断的供应着关中以及西北等地,让汉中已经不单单是货物集散的地方,本身也已经是整个生产、销售上下游线路之中的一员了。

    不过不管汉中再怎么繁荣,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距离汉中很近的武都等处都已经被荒废,周围还有羌人零散分布,这就意味着一直有一把刀架在大汉关中和巴蜀之间大动脉上,一旦战火烧到汉中,则巴蜀和关中之间的之间联系就会受到影响。

    这也是李荩忱想要派遣一路偏师从武都进攻的另一个原因。

    稳定武都,就等于加强了汉中防线的纵深,让汉中不再只能依靠一个阳平关来防御从西部前来的敌人。

    萧摩诃看向自己沙盘上的边缘,那里才是汉中到武都一线的位置。之前萧摩诃只是单纯的对西北之战有兴趣或者说感到担忧罢了,因此他还真的没有想过是不是有可能派遣一路偏师,一箭双雕,既能够巩固汉中防线,又能够牵制住敌人一支战斗力可能颇为剽悍的援军。

    说来也有些无奈,羌人自从鲜卑人入主关中之后,就已经主动向西退缩,并且一直退到洮水以西、湟水一带,这里已然在秦长城之外,实际上也是传统意义上的九州之外,这无异于等于羌人自己主动切断了和中原的往来。因此羌人这些年到底发展的怎么样,他们的兵马又有着怎样的战斗力,实际上并不知晓。

    当然这并不代表着北魏以及后来的北周和羌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接触,恰恰相反,为了维持西北的稳定以求能够更加顺利的征讨南方,实际上北朝一直在通过努力拉拢羌人来实现在西北局势上和突厥、吐谷浑的平衡。

    羌人当然也不介意你们几边都来拉拢我,我表面上看上去是向各方臣服,但是实际上却是哪边都不听,反正你们担忧于对方的实力以及自己在其余方向上仍然还有别的强敌,一时半会儿根本不可能打起来,就算是真的打起来也不过只是小打小闹、无伤大雅而已,所以羌人的小日子实际上过的还不错。

    后来突厥消散,大汉和吐谷浑名义上还是朋友,但是背地里小动作不断,羌人因为受到吐谷浑的直接威胁,小日子当然也不可能这么悠闲,逐渐臣服于吐谷浑并且和大汉之间没有了往来。

    至少在之前双方犹然还有联系的时候,羌人的兵力数量还是很多的,装备虽然很差,但是士卒剽悍,在西北也是不可忽略的力量。而现在就算是羌人和吐谷浑之间可能因为之前的冲突而导致兵马受损并且斗志不高,却也不是随意就能征服的对手。

    一支偏师,面对这样的对手,面对穷山恶水,又岂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打开局面的?

    萧摩诃一时沉默不语。

    李荩忱则似乎早就已经料到他的回答,所以整好以暇的看着他。

    萧摩诃突然笑了笑,对着李荩忱郑重一拱手:“承蒙陛下不弃,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李荩忱急忙上前,伸手托住萧摩诃,沉声说道:“此战虽为偏师,但是处境之凶险很有可能更胜于武威战场,朕思前想后,举国上下,能够胜任者,唯有将军,将军能够答应,朕心甚慰。”

    萧摩诃慨然说道:“陛下宽心,当年吕梁之战何等艰险,末将犹然未曾畏惧,今日仍能得陛下之信任,为陛下征讨蛮夷,此臣之幸也!纵马革裹尸,臣在青史上亦会留下比肩马伏波(马援)的名声,也死而无憾了,因此何惧之有!”

    李荩忱颔首,旋即拍了拍他的手背:“将军壮心未已,但是此战,重在出奇兵、摄敌胆,进而安抚敌心,将军万勿莽撞。”

    萧摩诃这家伙敢打敢冲、是条汉子,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莽了。

    当年他能带着百名骑兵,就能在北齐和北周军阵之中来往突进、斩将夺旗。现在李荩忱真的有点害怕这家伙会把羌人部落直接杀穿。

第二一七二章 非一代之功

    对于羌人,李荩忱还是期望能够和对巴人那样,尽可能的安抚、招揽,逐渐让他们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毕竟单纯的杀戮和征服,并不可能把羌人杀得亡族灭种,也不可能让羌人真心臣服。只有为他们带来更加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思想,并且给他们和大汉国民相同的待遇,才能够让他们意识到原来汉人并不是想要加害于他们。

    随着这一代人离开,下一代人就会对大汉更加忠诚。一代又一代,逐渐的这个民族可能还被保留,但是从思想上、从血脉上、从认知上,他们都已经和汉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并且认可于华夏民族这个共同的称呼。

    当然李荩忱并不是说之前历朝历代对这些蛮夷部落所采用的杀戮和镇压的策略至始至终都是错的。

    冷兵器时代,生产力跟不上,抢掠和镇压是必然的。

    不然的话中央王朝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财力和物力供养驻扎在边疆的军队以及派遣足够多的官吏在本地建立起来完善的统治。不说别的,单纯是后世的广西啊、海南啊这些地方,实际上都是到唐宋时期才陆续形成中原王朝的直属统治的。至于吐蕃这些地方,其东部实际上一直到清朝平定大小金川,实际上才正式归属于中央,而西部,也就是后藏等地,即后世的西藏所在,长久以来只是听调不听宣罢了,到了民国动荡之中又自立为王、差点了就在英国人的小动作下和华夏说拜拜。

    而现在的大汉,至少在李荩忱看来不是单纯依赖于冷兵器和小农经济的封建王朝了。

    工商业的急速发展和扩张以及火器的大规模列装,意味着大汉军队可以更轻松的战胜原本占据地形优势和人数优势的本地部落——这个人数又是当然是在局部上的,毕竟大汉进攻边远地区也不可能派遣太多的兵马。同时也意味着大汉能够通过建设商贸网络以及开采当地的矿产原材料等等,将这些地方纳入大汉的版图之内,让当地的百姓同样能够在和大汉的贸易往来以及工业生产等等过程中获利,如此一来,他们自然就会更加倾向于归属于大汉。

    同时,中原王朝能不能形成对边疆的有效统治,实际上并不只是看边疆民族是否配合、支持中央的政策,也要看朝堂上的群臣以及朝野百姓是否具有“这些土地本就是我大汉所有”的概念。

    不得不说,这样的概念或许在朝堂上还比较浓厚,但是在民间,很难让那些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百姓秉持这样的想法。因此朝廷对外征战很有可能就会被贬斥为“劳民伤财、穷兵黩武”。

    教育的重要性自然在这个时候就完全体现出来了,假如百姓从小就被告知,如此辽远的地界原本就应该是大汉的地盘,原本就是我们的祖辈们浴血厮杀拿下的土地,那他们肯定更加倾向于支持大汉对外征战。原来的时候我们弱小、受人欺负,连自家九州之地都保不住,也就来不及计较这些了,而现在既然已经天下一统,那我们去拿回祖辈们曾经开拓的土地又有什么问题么?

    不过这种思想想要贯彻人心,恐怕至少还得等上一代人。

    可是现在的大汉,现在的李荩忱也不是很想等。

    敌人都已经打上门来了,假如不反杀回去的话,岂不是显得我大汉对内强硬,对外却是软骨头?

    所以李荩忱还要着手通过勘探和开发这些边远地区丰厚的资源来让百姓充分的认识到拿下西域还有辽东等地的重要性。不过李荩忱也不知道到时候工部是不是就能够在西域找到足够多的资源来证实自己的想法,毕竟他对于后世西域还有辽东等地的矿产资源也只是有个大概的认知罢了。

    这些矿产是不是露天就能开采、具体在哪片山上,李荩忱还真的不清楚。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有在南洋发现的丰厚资源作为背书,李荩忱说西域也有,百姓们自然不会再质疑。而不管西域也好,辽东也罢,就算是找不到,等到大汉在这些地方站稳脚跟并且扩张势力的时候,下一代人就已经成为社会上的顶梁柱了,自然会比自己更习惯于盯着门口一亩三分地的父辈们更加支持朝廷对外的扩张。

    征服这些曾经属于华夏的边疆土地,绝非一代之功。甚至可能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屯垦、繁衍,才能让华夏文明的根深深的扎入这一片又一片土地之中。

    不过正是因为这是一个漫长而持久、需要耐心的过程,所以李荩忱更加倾向于能够更早的开始。

    可想而知,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一切必然都会面临很多挫折和挑战,因此李荩忱也期望自己能够尽可能的在自己在位的时间里解决掉这些问题,这样自己的后代们就可以用已经经过完善的政策方针,实现对这些土地的同化和掌控。

    而让羌人成为大汉的一部分,同样也是为大汉创造出更多的劳动力。这么多人蹲在山上,饥一顿饱一顿,何必呢?假如能够让他们去耕作或者让他们进入工坊,那自然就能够极大的弥补现在大汉人力的不足。换句话说,这些骁勇好斗的羌人,如果真的能够收服并且使得他们认可于大汉,那么大汉军中也会再多一支骁锐。

    李荩忱的心思,萧摩诃似懂非懂。

    不过他也知道,李荩忱只是单纯的先提醒自己一下罢了。

    陛下如果真的有心想要让羌人归顺大汉的话,不会把这种活单纯只是交给自己,必然还会派遣文官以及随军的主簿配合指导。

    到时候在这方面上自己只要乖乖听话就好了。

    之前大汉北伐的时候,武将在前只管冲杀,文官在后只管安民,很快整个北方就安定下来,这已经让大汉文武们有足够的经验并且足以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至少比原来都督一方的官员又是忙着征战、又是忙着安抚百姓,看着是大权在握,但是实际上却是手忙脚乱来得好。

    萧摩诃慨然应允之后,李荩忱并没有多做停留。

    本来征调萧摩诃上阵,又何必需要李荩忱亲自上门。

第二一七三章 男儿至死是少年

    只不过李荩忱心里清楚,萧摩诃自己有心结。

    这个心结是因对陛下的那么点不信任而起,而且这也符合常理,自己无从怪罪,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只有亲自登门,明确的表露出来自己的态度,才能让萧摩诃放下心中的担忧。

    从萧摩诃府邸之中出来,李荩忱想到了什么,转头看向杨素,好奇的问道:“爱卿如何知道,萧卿家就一定会应允?”

    很明显,萧摩诃对于李荩忱的来访非常诧异,而且之前也并不知道李荩忱想让他率领一路偏师。不然的话沙盘上也不可能连汉中一带详细的地形地势都没有勾勒出来。

    萧摩诃的诧异说明在此之前萧摩诃对此一点儿都不清楚。

    因此李荩忱很好奇,杨素为什么就这么笃定萧摩诃如此想要上阵。

    “回陛下,因为他是萧摩诃啊。”杨素含笑说道。

    李荩忱怔了一下,旋即一笑。

    是啊,因为他是萧摩诃,是那个区区三十骑就敢冲杀敌阵、斩将夺旗的萧摩诃。

    虽然已经多年未曾纵马,但是萧摩诃的忠心赤胆从未泯灭。

    男儿至死是少年,依旧渴望着能够丢下一切、浴血杀敌。

    “偏师已定,就是不知西北战局,现在是什么情况?”李荩忱负手向西北望去。

    乌云浓密,风似乎随时都会卷起。

    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静候风雷。

    ————————

    武威城。

    大汉朝堂上下此时目光汇聚之处、大汉陛下每日午夜梦回牵挂之处,就是这座武威城。

    吐谷浑大军汇聚之后的进攻愈发猛烈,武威城外的长城防线上已经满是投石机撕开的缺口。

    大汉武威侯宇文忻就拄着剑站在长城后方、位于城垣和长城之间的山丘上。炮声隆隆,在耳边炸响。每一轮轰鸣之后,远处那黑压压的军阵之中就会掀起来一朵朵血花。

    这座土丘修建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架起来火炮,在敌人投石机摸不到的位置上炮击敌人的步卒。而在土丘之前,汉军将士正和意图冲入缺口的吐谷浑士卒拼命厮杀。

    吐谷浑士卒仗着人多势众,也不管两侧城墙上有多少箭矢还有檑木滚石直接丢下来,只是拼命的向前冲,后面的人推攘着前面的人,似乎所有的人都已经失去了理智,又似乎所有人在响亮的号角声中和咚咚的鼓声中身不由己,只能向前,指望着身前的袍泽战死之后,敌人的防线也被突破。

    可惜多日的血战可以证明,他们的想法是错的。

    往往他们的奋战换来的就是自己变成城墙下的一具尸体。

    但是为了自家部落能够不受到叱责甚至干脆直接因为作战不力而被其余部落一并瓜分,每一名吐谷浑士卒只能向前进攻,哪怕明知道前方是死路一条。

    吐谷浑只敬重奋战而死的好男儿,即使是一个部落中的成年男子都战死了,吐谷浑王也会好生对待这个部落剩下的老弱。而假如一个部落中的成年男子在经过一轮进攻之后还七七八八都活着回来了,那别怪吐谷浑王不客气了,他会直接带着强大的王帐直属兵马把这个部落肢解掉,男女老少,全部送入有功勋的部落为奴。

    就是这么简单的奖惩政策,让吐谷浑士卒舍生忘死。

    鸣金声响起,吐谷浑军队缓缓后退。

    吐谷浑人并不是被击退的,汉军现在的兵力只是能够勉强守住防线罢了,主动发起反击?想都不要想。

    要不是后方现在还能够保证火器的供应,汉军早就已经支撑不住了。就算是宇文忻再怎么治军严整,也架不住对面这样用人命填啊。

    吐谷浑人只是单纯的发现,汉军依然还有足够的固守能力,如果继续向前发动进攻的话,双方只会继续僵持甚至展开拉锯。在这种情况下,吐谷浑数量庞大的投石机将会丧失作用,而汉军的火器以及锋利的兵刃在近战的时候可以无限扩大己方的优势。

    因此吐谷浑人的进攻非常简单,用投石机砸一通,然后大队步卒涌上去,在发现不能快速突破之后,就很干脆的把步卒撤下来,然后再用投石机劈头盖脸砸一通。

    显然他们相信,早晚有把汉军防线砸穿的时候。

    吐谷浑人一退,原本城墙上的汉军将士也跟着退下来。

    多日来的激战,大家都有了经验,当然这种经验也都是用血肉换来的。

    果不其然,下一刻,无数石弹砸了下来,甚至比汉军的箭矢都要来的密集。

    吐谷浑人自然是打造不了汉军那种巨大的投石机的,不过他们的小投石机,威力不大,射程不远,却胜在数量足够多。一网兜、一网兜的石头砸下来,就像是下冰雹一样,只要被砸中了,头破血流还是好的,保不齐就是一个死字。

    因此汉军将士都躲在城墙后举起盾牌,或者远远地退到土丘这里。

    史万岁大步走上山丘,他的手臂受了伤,简单包扎之后吊了起来,手中的横刀上已经有了好几个缺口。

    宇文忻看到他:“怎么受伤了?”

    这家伙之悍勇,军中皆知,多日冲杀,接连斩杀了好几个无人能挡的吐谷浑酋长之流,在前线有如定海神针一样。能让他手上,看来也是遇到更加棘手的对手了。

    史万岁吐了一口吐沫:“别提了,晦气,被一个弓弩手远远地射了一箭。”

    宇文忻有些无奈。

    这种看脸的事,只能算你倒霉了。

    “等会让辅伯上吧,你先休息休息。”宇文忻沉声说道。

    辅伯是贺若弼的表字,此时贺若弼正带着兵马在山丘后挖掘壕沟,以作为武威城外的又一道防线。本来贺若弼和史万岁应该是轮流上阵的,结果这两次吐谷浑人的进攻越来越急促,往往投石机还在抛射石块,攻城步卒就已经开始向前推进,因此根本没有双方换防的时机,贺若弼就算是着急也不可能带着自家兵马冒着石弹冲上去,只能让史万岁一个人顶在前面。

    “怕是慕容老狗不会给机会啊。”史万岁苦笑道。

    这个慕容世伏的确是个狠角色,摆明了就是要借助自己的人数优势,来回替换兵马,用车轮战彻底拖垮汉军。

    石弹已经逐渐稀疏,城墙上留守的哨卒竖起了旗帜,表明敌人步卒已经再一次向前推进。

第二一七四章 浴血武威

    宇文忻倒吸一口凉气。

    这一次的进攻比上一次来的还要快速。

    这说明慕容世伏麾下可用于替换的兵马已经越来越多了,甚至几乎是这一支兵马退下来,另外一支兵马立刻顶上去。

    而汉军这边已经明显露出疲惫神色,再这样下去局势要崩溃的。

    “老兄,咱们怕是要撑不住了。”史万岁无奈的说道。

    宇文忻是大汉册封的武威侯,他这个侯爵拿到的要比其余所有仍然在一线的文武官员都要早,显然李荩忱是要表彰他驻守武威的功绩。另外两人,史万岁和贺若弼也都封了伯爵。

    三人本来就并肩作战,又是因为在投降大汉之后不愿意和北周正面为敌而被李荩忱一起送到西北来对付吐谷浑的难兄难弟,因此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客客气气的。

    战局发展到今天,实际上已经比想象之中的要好了。当吐谷浑人大军压境的时候,宇文忻他们实际上都设想过武威失守之后应该如何尽快收拢军队、节节抵抗,为后续援军争取时间,并且尽可能地减少自己手中兵力的折损。

    毕竟吐谷浑一开始来势汹汹,的确足够骇人的,再加上当时大汉还忙着北伐,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腾出手来对付吐谷浑,因此当面不敌又没有援兵,当然要做好且战且退的准备。

    结果局势发展倒是比想象之中的要好很多。

    吐谷浑兵马看上去人数颇多,但是其中大多数都是战时为兵、平时为民的牧民,论战力当然不可能和汉军相比。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吐谷浑的这些兵马和草原上那些骑兵又不一样。

    草原上的骑兵同样也是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其强大在哪里?

    在于他们在平时的放牧过程中依旧能够训练的精湛马术,更在于他们频繁发起的对外掠夺和部落之间的内斗之战。看上去这些家伙平日里的确是人畜无害的牧民,但是实际上隔三差五他们就要和隔壁部落以及南方的中原王朝发生冲突,论战斗经验,其实比之百战精兵也不遑多让。

    但是吐谷浑麾下的这些兵马显然做不到这一点,吐谷浑所占据的土地更加广阔,从西边的大漠一直到南方的雪域高原,各个部落零零散散的散布在几乎和中原一样大的土地上,并且和草原上有很多优质的草场、大家都需要去争夺不一样,这祁连山北面是戈壁、西边是大漠,而南边则是山峦和高原,无论你在哪一边,其实都是贫瘠的地方,自然也就无所谓什么抢夺和不抢夺了。

    少数优良的高山草场之类的,几乎都在吐谷浑王室的直接控制下——这也是吐谷浑王室能够保持自己的权威并且实现统治的原因之一,自家训练出来的优秀兵马,别人打不过,就只能乖乖听命喽——所以剩下的那些放牧的地方,大家“大哥不笑二哥”,其实都没有什么区别。

    也因此,各个部落之间自然不倾向于爆发冲突,各自守着各自的一亩三分地就好了,费了半天劲抢来的土地可能还不够自己付出的粮食和人命来的金贵。

    这同样意味着吐谷浑的各路兵马之间实际上也缺少足够的交流和合作,平日里大家除非响应王室的号召才出战之外,茫茫原野之上,几乎没有见面的机会。等到现在需要各个部落并肩上阵的时候,自然少不了相互攻讦抱怨,各部落酋首当然都觉得这一次失利是因为旁边素昧平生的另一个酋长配合不得力的缘故。

    内部的龃龉随着战斗的持续越来越多,最后迫使慕容世伏也只能限制每一次战斗中出战的部落数量,从而影响了兵马调度,不然的话一个个部落配合着轮流上阵、有主攻有侧翼掩护,那么汉军面临的压力就会更大。

    就是因为对手如此“给面子”,宇文忻他们才能咬牙一直坚持到今天。不过通过这么多天的磨合,敌人的进攻已经越来越犀利,和投石机等辅助单位的配合也已经越来越流畅,汉军的压力与日俱增。

    比如现在,转眼敌人又要杀到长城下了,而汉军将士还没有从石弹的砸击中回过神来,等自家鼓声响起、旗帜来回摇晃,这才纷纷抄起兵刃冲上城墙。而到了这个时候,敌人都要摸到城墙边了。

    宇文忻果断的下令调动预备队先顶上去,堵住几个缺口。

    被敌人投石机砸出来的缺口是最致命的地方,双方在此反复拉锯争夺,堆起来的尸体都已经快赶上城墙一半的高度了,因此汉军将士几乎没有能够修补缺口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为了能够在此突破,敌人也用了很多办法,或是集中弓弩手全力压制,或是制作厚盾顶着汉军的箭矢和枪弹向前猛冲,不过都被宇文忻一一化解。

    唯一一次比较凶险的就是前天夜里,敌人遴选出来身材矮小、身手灵活的士卒,一路摸到了缺口上才被汉军将士发现,不过汉军将士本来就做好了夜战的准备,火枪一通乱射,敌人猝不及防下先乱了阵脚,这才让汉军将士得以聚集,反而冲杀出缺口,斩获颇丰。

    现在敌人的进攻明显又是奔着这几个地方来的。

    与其等到前线将士抵挡不住再让预备队上,还不如先顶上去呢。

    缺口处的战斗如火如荼,但是至少汉军将士一直没有让敌人杀过堆满了尸体的棱线。

    宇文忻松了一口气,看向史万岁:“某准备让贺兄弟的兵马顶上来,等会敌人进攻退却之后,立刻带着你的人退下去。老贺的兵马马上就会抵达战场,帮助你们发起一次反击,这样应该可以帮你们争取到一定的时间。你们不但要在敌人投石机发射之前撤下去,而且还要尽可能的收敛战场上的尸体,先不分敌我,一并拉走。”

    史万岁眉毛一挑,他也知道,战局已经凶险到连一向自负的自己都受伤的地步,自己麾下的将士们肯定也疲惫到了一定程度,的确不能再硬顶了。至于清理尸体,虽然现在西北的天气还没有那么炎热,但是大太阳照下来同样晒得要命,这些尸体堆积的久了必然会出事,随军的医官也不是第一次提及这件事了。

第二一七五章 低级的错误

    “遵命!”史万岁答应一声,旋即向山下走去。

    “等等!”宇文忻喊道。

    史万岁回头,而宇文忻解下自己的横刀,丢给史万岁。

    史万岁一把接住,诧异的问道:“怎么了?”

    “你那刀都已经缺口了,这把好用。”宇文忻笑道,拍了拍自己手中的剑柄,“至少某现在还用不上。”

    史万岁也是笑了笑:“保重!”

    “保重!”宇文忻颔首。

    话音未落,山丘两侧脚步声乍起,原本应该在挖掘壕沟的贺若弼所部已经绕过山丘,直冲向前线。

    随着生力军的加入,汉军将士一时间士气大振,原本都快摇摇欲坠的缺口处防线顿时牢固不说,甚至贺若弼还果断的以陌刀队为前锋,开路冲杀,竟然还真的如宇文忻所计划的那样,一路冲杀出了缺口,陌刀队分开,旋即露出几名重甲士的身影。

    重甲士的突击能力当然更胜于陌刀手,再加上周围还有火枪手,很快就打开局面。以缺口处为圆心,沿着城墙向外的一整个扇面上,吐谷浑军队一时溃不成军。

    而汉军的骤然反击显然让整个城墙沿线的吐谷浑军队都吃了一惊,原本推着冲车、抬着云梯的士卒,此时更是慌乱的丢下各种攻城器械向后逃窜。

    别闹了,我们手里的家伙,要么是短刃,要么干脆就是什么都没有,面对敌人的甲士,有什么好打的。

    一处崩溃,则处处随之崩溃,很快吐谷浑兵马就仓皇后退。

    杀出城的汉军将士却并没有恋战,在追到敌人丢弃的冲车等攻城器械处,便举火把这些东西付之一炬,并且隔着火光挥动自家的旗帜,顺便再缴获的吐谷浑旗帜展开之后,晃动几下再丢入火中。

    火苗窜天,摆明了就是羞辱和挑衅吐谷浑人。

    马蹄声阵阵,不得不说吐谷浑军队的反应也堪称很快,步卒还没有退下来,他们就立刻派出骑兵反击。

    吐谷浑的骑兵虽然比不上突厥人,可能和薛延陀部都没有办法相比,但是至少吐谷浑也拥有优良的马场,并且其骑兵纵横河西和西域,也是地方上的一霸,结果武威攻防战开始之后,汉军将士凭借着长城构筑防御体系,具有足够的防御纵深,整个防线上壁垒和沟壑纵横交错,吐谷浑骑兵当真的有心无力,只能寄希望于步卒能够得力,而事实证明这些步卒也属实不靠谱,但是骑兵们在后面看着也只能干着急。

    现在敌人竟然不知好歹的杀出来了,那吐谷浑骑兵们当然也想耍一耍威风。

    “轰轰轰!”火炮阵阵,山丘上、城垣上、缺口处,汉军的火炮接连开火。散落各处的火炮很难射击一个具体的地点,但是各自负责一块区域,倒是很快就可以把整个战场覆盖。

    吐谷浑骑兵只顾着向前冲杀,早就已经忘了这一茬,毕竟刚才吐谷浑步卒的进攻如跗骨之蛆,汉军火炮几乎没有什么用武之地,等到汉军意识到敌人杀上来的时候,敌人都到了给火炮“上刺刀”的距离上,再炮击自然就无从谈起。而现在火炮本来打算好好教训一下那些撤退的步卒,敌人骑兵竟然也不知好歹的冲了上来,那自然就不用跟他们客气了。

    炮火连天,吐谷浑骑兵登时乱作一团,仓皇向四下里分散逃窜。

    汉军将士纷纷拍手大笑,敌人的狼狈在他们看来显然是最解气的。

    不过即使是这样,贺若弼也没有下令进攻,汉军将士依旧退守城垣防线,毕竟敌人的投石机肯定很快就会开火。

    果不其然,石弹转眼就来,而此时越过城垣出击的汉军将士已经完全退了回去。

    而长城后的汉军将士也匆匆打扫战场,向后退却。

    几乎是追着他们的脚步,敌人的投石机纷纷咆哮,石弹不断地砸落在土丘和长城之间的空地上,掀起烟尘滚滚。

    宇文忻松了一口气,他之前一直担忧的,便是敌人的投石机会快速的反制,这样史万岁在打扫战场再带兵撤退,时间绝对来不及,哪怕只是收敛尸体,那也是肩扛人抬的麻烦事。因此宇文忻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这些兵马就算是被敌人的投石机砸死砸伤半数,自己也得想办法把人撤下来,不然的话以这些将士的疲惫绝对不可能抵挡得住敌人下一次的进攻。

    好在吐谷浑人还是如预料中那样出动骑兵进攻,从而既让汉军的火炮一逞威风,又为汉军争取了打扫战场的时间,一切都将将好。

    假如换做任何一个具有足够经验的对手,比如陛下,又比如大汉的某位将军,恐怕都能够敏锐的察觉到敌人的主动反击很有可能是为了掩护后方换防,所以这个时候更应该采取的是抓紧用远程器械覆盖敌人的防守区域,并且调动步卒顶着溃兵发动进攻。

    动用骑兵,固然气势汹汹,能够逼迫敌人不敢继续向前冲击,可是假如敌人本身就没有打算向前冲呢?

    那骑兵反过来会成为敌人弓弩手和火枪手以及火炮的活靶子。尤其是敌人已经有闲心放火焚烧攻城器械,更是表明他们发动反击不是为了一举破敌,而是为了能够延缓进攻,既然如此,他们必然也不会倾向于主力倾巢而出、向前突击。

    在这种情况下动用骑兵,与其说是在赌对手和自己一样不懂兵法,只知道顺风顺水、趁势掩杀,倒不如说是意气用事、专门送人头。

    这是一个低级的错误。

    这个错误低级到让宇文忻反而觉得有趣。

    根据既有的资料,接触过慕容世伏的大汉文武对此人的评价还是不低的,那么意气用事的可能性不高,更多地应该还是因为缺少经验,或者是为了内部的实力平衡。

    缺少经验似乎也不太可能,毕竟之前吐谷浑平定河西以及威慑西域就是慕容世伏的手笔,这么简单的错误他应该不会犯,毕竟突厥人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因此更有可能是后者。

    一直让步卒在前冲杀而又迟迟没有取得好的结果,甚至还被反杀一通,骑兵们当然也按捺不住,此时身为吐谷浑军队的统帅,假如不能让骑兵安心听命,自然就只能先让他们出击,去买个教训。

第二一七六章 鸣金

    这看上去是一个很简单的判断和抉择的问题,但是背后很有可能牵扯着吐谷浑内部的兵马调度和权力平衡。

    或者说慕容世伏也在借助汉军来打磨自己的兵马、震慑那些不想听从调遣或者鲁莽行事的将领。

    这就很有趣了。

    既然需要平衡、需要震慑,那就说明吐谷浑内部是存在矛盾的,而且很有可能这个矛盾并不小。

    反过来对于大汉,这自然就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好机会。

    不过宇文忻有理由怀疑,自己可能没有这个机会了。

    吐谷浑在吃了小亏之后,明显进攻斗志更加强劲,而且他们的旗号也和之前的不一样了,从杂乱无章变成整齐划一。这说明慕容世伏肯定也被刚才汉军的一番操作惹怒,所以不再让各个部落轮流上阵,而是派上了吐谷浑军队中绝对称得上精锐的部队,意图一鼓作气,直接突破汉军的防线。

    这一场战争也已经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假如以吐谷浑的前锋向汉军发起进攻的那一天开始算,甚至都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可是在这一个多月里,吐谷浑除了击破汉军布设在外围的几处烽燧和堡垒之外,实际上并没有取得任何的成果,而且那些烽燧在外孤立无援,本来就是宇文忻为了节省兵力主动下令撤退的,因此吐谷浑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斩获,几个殿后汉军将士的首级根本不足以振奋军心。

    之后吐谷浑就一直陷入到了进攻武威外围壁垒的泥淖之中,拥有着大量火器的汉军又凭借着城垣,真的让以轻装步卒为主的吐谷浑无法奈何。毕竟吐谷浑更加擅长的还是骑兵,可是武威扼守山口、乃是东西往来的要冲,而且宇文忻早就已经坚壁清野,根本不给吐谷浑骑兵发挥的机会,慕容世伏也只能让各个部落轮流上阵以求能够通过旷日持久的攻坚战彻底消耗掉汉军的实力。

    但是刚才汉军的这一轮反击,似乎就像是给慕容世伏示威一样,向他表示,汉军到现在犹然还有一战之力,而意图找回场子的吐谷浑骑兵又被当头棒喝,慕容世伏不气急败坏才怪呢,派遣精锐部队上阵、打算孤掷一注,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对于吐谷浑来说是在情理之中,对于汉军来说,战斗可就变得愈发艰难了。

    本来贺若弼所部忙着挖掘壕沟、修筑下一道壁垒,就已经很疲惫了,只不过相比于史万岁所部尚且还好一些罢了,刚才那一下主动出击,看上去是汉军表示自己还有很强的战力,实际上是宇文忻和贺若弼期望能够借助这一次反击迫使吐谷浑调整阵型,经过休整之后再对汉军重新进攻。

    结果事与愿违,他们一番折腾,换来的却是吐谷浑暴风骤雨般的反击。不过这也没有办法,人家兵马数量那么多,确实是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一路兵马的败退而退下去休整,甚至慕容世伏都有可能已经看穿了汉军不过是强弩之末,因此更是抓住这个机会拼命向前进攻。

    “轰!”又是一处城墙在冲车的撞击下倒塌。

    吐谷浑士卒高呼着从缺口中向里冲。

    “砰砰砰!”汉军的火枪手们早就在城墙后严阵以待,火枪顿时打出一片弹幕,当先的吐谷浑士卒一时间非死即伤。但是后面的士卒依旧还在拼命地向前冲。

    “上刺刀!”已经来不及装填,带队的仗主大声吼道。

    “杀!”与此同时,汉军预备队也顶上来。

    所谓的预备队,实际上就是将领们的亲卫队以及火头军、马夫甚至城中一些丁壮。

    这些丁壮主要都是被困在武威的商队镖师还有店铺伙计等等,对于断了自己财路的吐谷浑自然怨恨的很,自告奋勇上阵杀敌。

    战事打到现在这个地步,就连军中的火头军都要顶上去了,宇文忻自然没有不拉壮丁的道理,不过武威城中本地的丁壮实际上并不是非常多,毕竟在很久之前这里就已经变成了大汉西北的军事要塞,城中能从军的都从军了,不想从军的则早早地搬走了。

    剩下的这些丁壮,名为丁壮,实际上不是老就是弱,宇文忻强征了这些人,但是并没有让他们配合在外作战,只是负责守城。毕竟这么一群人本来就没有什么战斗意志,拉到前线上来都不知道到底是来助拳的还是来拖后腿的。

    兵刃碰撞,刀剑交错,汉军将士硬生生把敌人顶出去。

    “轰!”又是一声巨响,又有一处塌陷。

    在累日的进攻中,城垣本来就已经被破坏得很厉害,现在吐谷浑的进攻又骤然猛烈,汉军将士也乱了节奏,自然难以阻挡敌人冲车接二连三撞塌城墙。

    缺口越来越多,即使是预备队陆续顶上去,也挡不住敌人的猛烈进攻。

    山丘上,宇文忻挥了挥手。

    赤旗摇动,山丘上的火炮手们开始推动火炮后退。局势至此,第一道防线已经守不住了,所以这座土丘也必须要丢弃。

    土丘下,弓弩手已经展开,应对从缺口中涌上来的敌人,他们或许没有火枪手靠谱,但是论压住阵脚,完全可以通过抛射杀敌的他们绝对要胜过火枪手。

    宇文忻已经不是第一次做好丢弃防线的准备,不然的话他也没有必要专门让轮休的队伍在后面修筑新的壕沟和壁垒,甚至就连当初战斗刚刚开始时候的宇文忻都没有想到,围绕第一道防线展开的恶战竟然会一直持续小一个月。

    现在收兵弃防,已经很不容易。

    就是可能刚刚上阵的贺若弼会在史万岁面前有点难堪。

    毕竟史万岁守了那么久,结果贺若弼一上阵,防线就摇摇欲坠,不丢人才怪呢,哪怕局势发展到现在实际上并不是贺若弼能够决定的。甚至都不是宇文忻料到的。

    兵力不占优势,自然就意味着处处都得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鸣金!”他果断下令。

    鸣金声响起,汉军弓弩手立刻向前,箭矢呼啸而出,覆盖城垣外,足以暂时压制敌人的进攻。同时山坡上留下来的两门火炮也在拼命开火,以助声势。

    鸣金声既起,汉军将士们不约而同的拼命向前再次冲杀,逼迫着吐谷浑军队退出缺口之后。

第二一七七章 惊天一爆

    刚才的进攻只是为了防止吐谷浑人紧咬着不放罢了。

    吐谷浑人听到汉人鸣金的声音,正打算高兴呢,结果汉军竟然一阵发狠向前进攻,猝不及防下反倒是败退了出去。

    汉军依旧没有追击,这个时候再追就等于自投罗网了。

    鸣金声阵阵,城垣上的士卒率先退下来,接着缺口处的将士竖起盾牌,和城垣上的袍泽汇合,缓缓后退。

    火枪手们就跟在盾牌手身边,但凡有想要从缺口处冲上来的吐谷浑人,他们都不吝啬于赏给他们枪弹。

    最后吐谷浑人倒是学乖了,反正城墙上都没人了,那我干嘛还跑到缺口处当活靶子?乖乖爬梯子上城就是了。

    城头上汉军的旗帜已经被拔下来,吐谷浑士卒在城墙上欢呼雀跃。

    站在土丘上的宇文忻攥紧拳头。

    虽然寡不敌众、撤退是必然的,但是怎么说这也是自己指挥的第一场大型战事,撤退难免让宇文忻觉得有些丢人。不过事已至此,不跑的话,丢的可就不是人了。

    吐谷浑的进攻并没有因为刚刚攻克了城墙就停止,他们很快就越过城墙向前冲杀,只不过城墙后面是土丘以及弧形的壕沟,限制了整个战场的面积,而土丘和壕沟之间的空地上,汉军弓弩手早就已经严阵以待,见到敌人涌上来,再次射箭。

    箭矢纷乱,横扫人群。

    吐谷浑士卒仓皇后退,而趁此机会,宇文忻带着士卒掩护最后的几门火炮离开阵地。作为汉军主帅,他的旗帜一直坚持到了最后才离开战场。也正是因为宇文忻的旗帜一直都在,所以汉军将士们从容后退,也分外的安心。

    汉军弓弩手一退,吐谷浑兵马立刻涌了上来。

    汉军的壕沟一直挖掘到土丘后面,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占领这个土丘,他们就能够俯瞰汉军阵地,到时候箭矢呼啦啦的射下去,汉军怎么可能还能守得住?

    不过等吐谷浑士卒冲上山丘的时候,才发现事情似乎远没有这么简单。

    “轰!”早就埋在地里的轰天雷,几乎一下子把整个地表都掀了起来,冲天的火光和浓浓的黑烟刹那间笼罩了整个战场,遮天蔽日,就像是沙漠上的沙尘暴席卷一样。

    狂风气浪卷动着地表上的所有,几乎都已经飞到天上,还有无数吐谷浑士卒也夹杂其中。而气浪向上喷涌了很高,逐渐闭合,形成一个蘑菇云的形状。

    强劲的气浪席卷着一切,所有还在向前奔跑或者已经察觉到不对而停下脚步的士卒,此时都如风吹麦浪一样倒下。甚至就连不远处的城垣,受到这气浪的直接撞击,都跟着剧烈摇晃了一下,有一些本来就出现裂缝的墙体干脆直接坍塌下去。

    转眼,爆炸声平息。

    世界安静的可怕。

    没有了厮杀声,甚至都没有人说话。

    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一个人爬起来,接着是三三两两的人,他们没有交流,没有招呼,只是不约而同的开始跑。

    不是向前,而是向后。

    转眼,所有越过城垣的吐谷浑士卒如潮水一样后退。

    这惊天的爆炸显然一下子震慑了他们的心神,火炮和火枪并不可怕,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把箭矢或者石弹打出去罢了,即使是对步卒杀伤最大的开花弹,也不至于一下子把数百人直接掀飞。

    但是这一次爆炸不一样,吐谷浑士卒们是亲眼看着刚才还大呼小叫着向前冲的数百名袍泽,转眼就变成了残缺不全的尸体。

    世上从来没有一种武器能够做到这一点。

    这一次如此轻易的抹掉了数百人,下一次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吐谷浑士卒们不知道,也不敢想。

    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的是,此时站在壕沟中的宇文忻也是张大了嘴巴。

    刚才的巨响,让他现在脑袋都涨涨的,耳朵更是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一直到贺若弼狠狠的晃了他一下,他才反应过来。

    “老哥,你干了什么?”贺若弼也有些惊恐。

    丫的,要不是老子带人跑的足够快,而且早早地退入了壕沟纵深之中,恐怕刚才那一阵气浪得把我们自己人都震死震伤不知道多少。即使是这样,前方壕沟之中负责断后的士卒也都几乎扑倒在地,哪怕是他们已经身在壕沟之中,也难免受到气浪的波及。

    而那几个负责引爆的士卒,更是直接被气浪吹起来的浮土给直接盖在了壕沟里,现在回过神来的汉军将士正赶着救人。

    之前的那座土丘已经被削掉了一多半,向上冒出的土丘顶端变成了巨大的凹陷,整个地面都黑漆漆一团。这是焚烧后的痕迹,而且也不知道中间还有多少燃烧不充分的火药夹杂其中。

    贺若弼又喊了一声,宇文忻伸手掏了掏耳朵,才回过神来。

    要知道是这个结果,说什么某心里也得掂量掂量啊。

    这是得亏自己让自家人往后退的比较多,要是弟兄们脚步稍微慢了一点,那恐怕也得交代进去不少人。

    被宇文忻埋在山丘里的这些轰天雷,都是多年军火运输补给积攒下来的。因为这玩意性能也不是很稳定,时常有点了火都不爆炸的情况出现。再加上武威城外大戈壁滩上,这东西也没有用武之地。一个轰天雷对于乌泱泱杀上来的敌人根本没有什么作用。

    而且这种还需要人工点火的轰天雷,引爆轰天雷的士卒距离也不能太远,也就是说这玩意简直就是一个加强版的炸药包。

    因此宇文忻只有把这些轰天雷集中在一个地方才能起到作用。

    自然就只有这个土丘是现在宇文忻能够作出的唯一选择。

    不过这惊天的爆炸留给宇文忻的也只有后怕。

    吐谷浑军队不再进攻,汉军将士也从容的撤退到壕沟后面的壁垒前。壕沟被爆炸填平了前面一段,也有很多地方被切断,前半部分自然派不上什么用场。而且前面这些壕沟本来就是为了掩护汉军将士撤退而修建的,一旦敌人紧追不舍,可以把敌人拖入堑壕之中激战,迫使敌人不敢深入。

    所以现在丢掉倒也不可惜。

    按照宇文忻的设想,汉军依托壁垒防守,敌人冲入壕沟,则入壕沟与之缠斗,敌人若想在两翼包抄或者把壕沟填平,则可以借助壁垒用火器和弓弩打压。

第二一七八章 雪中送炭

    少了半边壕沟······也就少了吧。

    局势发展到现在,宇文忻也有一种无力感。

    尤其是刚才的爆炸,更是让他无奈。

    自己手上的撒手锏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就连自己都不清楚,你说这仗打的,窝囊倒是不窝囊,看着敌人都飞上了天,那也很痛快,但是别扭是真的别扭。

    吐谷浑军队显然也被刚才的爆炸震慑住了胆子,一时间缩在残破的长城后面不再进攻。

    不过对宇文忻来说,麻烦还只是刚刚开始。

    长城围绕武威多半圈、延伸到南侧山下,这就意味着原本只需要在西侧和北侧面对敌人,而现在敌人可以轻易的越过长城从南侧甚至东侧实现对武威的合围。

    另外宇文忻一直担忧的羌人兵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抵达、会不会直接出现在武威东侧切断从武威到安定的道路,导致武威和安定之间的联系很有可能根本没办法畅通无阻。

    也就是说现在的武威,完全处于被敌人合围的威胁之下。

    一旦陷入合围,对于武威守军来说,将会陷入两难的地界。这戈壁滩上本来就缺水,再加上连日的鏖战,城中的粮草和水源储备已经越来越少,而敌人从南侧甚至从东侧合围的话,就意味着城南以及城东等地的取水地点自然而然反过来落入敌人的手中,尤其是南侧的祁连山脉,本来就是天然的水草丰美之地。

    而城中的几处水井,很有可能根本没有办法支撑大军作战。

    除此之外,大量的守城器械和弹药也都已经在之前的坚守和拉锯中消耗的差不多了,看上去武威防线只是被突破了最外围的一道,向里面依旧城高池深,但是实际上没有这些守城装备、没有足够粮草和水源的支持,不过是外强中干罢了。

    宇文忻抓起来地上的一把土,轻轻松开手,土,或者准确的说应该叫做沙子,从他的手指缝间溜走,转眼,手上已经什么都不剩下了。

    起风了,风随之越来越大。

    旗帜也在风中猎猎作响。

    这呼啸的北风在西北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但是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有更多的未知数,毕竟有风、有滚滚的沙尘,往往也就意味着观察敌情、判断整个战场局势的视野会被遮盖住,而且敌人顺风布阵的话,对于守军更是煎熬。

    “援兵,援兵到了!”

    此时身后突然响起惊呼声。

    宇文忻霍然回头,已经率部退入城中的史万岁,此时在城头上晃动着代表援兵抵达的令旗。

    城上城下,汉军将士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

    孤军死守武威一个月,他们终于等到了援兵!

    这场血战,总算是能够看到头了。

    ————————-

    可惜事实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援兵的确是抵达了,但是人数只有不过千余。

    带领援兵前来的是驻守在天水的高劢。

    高劢,字敬德,其“高”姓是不折不扣的皇姓,他的父亲是北齐清河王高岳,而高岳是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欢的从父弟弟。高劢年少便因聪慧而随侍太子,一直都是北齐后主的亲信,当初北齐兵败晋阳,高劢统率禁军护卫太后等一并后宫亲眷缓缓撤退,因为一路上不少皇室宗亲都趁机鱼肉百姓、搜刮抢掠,高劢一怒之下把这些家伙全部都抓了起来,打算直接来个“大戮”,要不是太后急忙拦着,这世上倒是少了很多祸害。

    后来北周吞没北齐,宗室之中有才有德的自然的都到善待,高劢就被授以开府,不过并无实权。历史上一直到隋朝建立,北齐变成了“前前朝”——此处高氏或许能够理解元氏的心情了——高劢才得到任用,历任数处刺史,得以善终。

    高劢实际上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是他的儿子还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自然便是长孙晟的小舅子,高士廉,也就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舅舅和实际抚养者,也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

    大汉入关中之前,长孙晟就已经毛遂自荐投入大汉麾下,而当时已经和长孙氏有姻亲关系的高氏自然也没得选。不过当时高劢只是一个闲散官员,自家女婿干什么事和他也没啥关系,要杀要剐,都不是他说了算了。就算他不造反,在北周皇室的眼中当然也是需要监视、一旦起了疑心就杀之而后快的对象。

    而等到大汉进入关中,高劢自然受到大汉的任用。这么一个治军严整又有治民之才的人,朝廷白白养着或者让他去当一个平民老百姓显然浪费了,所以高劢先是入蜀为官,担任一方郡守,后来因为治理有功,调任天水太守并兼任天水行军司马,实际上是把天水的军政权力都交给了高劢。

    不过之前长孙晟作为凉州刺史,为了避免和西北巡抚徐德言有冲突,所以一直在天水办公,所以说来也有些憋屈,高劢这个当老丈人的反倒是要给自家女婿打下手。

    当然高劢也有自知之明,自己到底是前齐皇室出身,虽然没有造反的前科,但是朝廷也不可能没有任何提防之心,能够把他们翁婿两个放在一起,就已经很是信任了。当然实际上天水城中除了长孙晟和高劢这一对翁婿之外,还有很多隶属于刺史府的官吏,他们就算是真的想要造反也不可能一呼百应。

    尤其是不远处还有安定的徐德言盯着。

    高劢率军抵达武威,这是宇文忻没有料到的。

    而高劢带来的兵马也不过只有千余名,宇文忻知道这也是天水守军的半数了,毕竟在此之前天水等后方州府就都已经抽掉了兵马支援前线。不过至少高劢还是带来了很多武器弹药,足够弥补现在守军的窘迫,尤其是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粮食,甚至还有他们在半路上取得几大车淡水,这些都是守军紧缺的。

    “敬德(高劢表字)兄,当真是雪中送炭啊。”宇文忻高兴地握住高劢的手,都快笑出声来了。

    看高劢的样子,灰头土脸、脸上也顶着黑眼圈,显然是知道前线局势紧张,所以日夜兼程赶来,一路上恐怕还少不了受到沙尘暴的洗礼,不然应该也不至于这么狼狈。

第二一七九章 与此城共存亡

    高劢倒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大的功劳,只是笑着说道:

    “仲乐(宇文忻表字)兄要感谢就感谢汉中淳于将军那边吧,天水的府库早就已经被挖的干净,某掘地三尺也找不出来这么多东西,仲乐兄也是清楚的。反正总共就这么点东西,还有些是路过金城的时候调拨过来的,算是补个整,凑合着用吧。”

    高劢说话不卑不亢,但是身为一个太守,他和身为大汉开国侯、一方重将的宇文忻称兄道弟,实际上已经有悖于礼法了。

    宇文忻颔首,并不打算跟他计较。

    真的要是计较起来,北周宇文氏和北齐高氏,还能计较的完?

    因此宇文忻的目光径直落在高劢带来的东西上。

    不用想也知道这些东西肯定是汉中通过祁山道临时调拨过来的,看火枪之类的也都是老样式了,甚至还有几支是最早的那种,上刺刀就不能兼顾开火了。不过汉中以防守为主,军备不见得就富裕,淳于量舍得把这些东西拿出来,也算很厚道了。

    另外金城长孙晟那边同样要面临羌人的压迫,能够舍得从牙缝之中挤出来一点送过来,也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只是······

    雪中送炭归雪中送炭,现在宇文忻实际上还是要面临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些碳,也就能再烧两天,之后呢?

    宇文忻引着高劢走上武威城门,可以俯瞰整个战局。

    之前在地面上,高劢所能看到的只有不远处被吐谷浑占据的长城城垣,知道敌人近在咫尺罢了。当登上城门、看到长城以外那黑压压的军阵和营寨时候,一时间张大嘴巴,良久方才说道:

    “仲乐兄率孤军扼守此地,当真为大汉之栋梁也。”

    宇文忻无奈的笑了笑:“承蒙陛下不弃,委以重任,岂能辜负?驻守武威这么多时日,余进不能攻城拔寨,退不能固守疆土,使得敌人兵临城下,本就已经愧对陛下了,老兄就不要再讽刺某的好。”

    高劢连忙摆手,郑重看着宇文忻:“仲乐,余皆是肺腑之言。”

    不等宇文忻说话,高劢接着说道:“当初你我高氏和宇文氏之间为争夺北方而拼杀,终究不过是同室操戈罢了,而今慕容吐谷浑自绝于中原,想要效仿突厥劫掠西北甚至分割天下半壁,你我自当抛弃恩怨,并肩作战,至少也算无愧于本族本心。”

    宇文忻一时感慨万千,不知该如何言语。

    是啊,外面的吐谷浑,追根溯源,也是鲜卑人,而且是鲜卑之中较早崛起的慕容氏,慕容氏称雄北方的时候,还没有拓跋氏什么事呢,更不要说宇文氏和高氏了。

    可惜拓跋氏带着鲜卑族接受汉化,逐渐把对本民族的忠诚和归属感转变为对本国家、本王朝的忠诚和归属感,使无论汉人还是鲜卑人,知有国家再有民族。

    今日无论是汉人还是鲜卑人,都已经是大汉的子民、团结在大汉的赤色龙旗之下,休养生息、享受太平。而慕容氏早就忘却了自己鲜卑人的身份,而以吐谷浑人自居,并且因西北各部落进攻大汉,为了捍卫中原之安宁,也为了能够保护本民族之安宁,宇文忻和高劢都有足够的理由站在这里奋战。

    他们并不相信早就数典忘祖的吐谷浑王室能够善待鲜卑人,而大汉却是实打实的并没有把鲜卑人怎么样,甚至还提倡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通婚,所以应该站在哪一边、为什么而战,他们心里很清楚。

    都是沙场宿将,都是经历过国家颠覆的人,此生不知道生死边缘走过多少次,甚至都算死过一遍的人了,命早就不是自己的了,自然应该奉献给维护这一方天地之太平的战斗中。

    这是宇文忻站在武威城死战不退的原因,这也是高劢慨然前来支援的原因。

    “我发现你们高氏也没有那么讨厌。”宇文忻突然笑道。

    多年战场厮杀,两个人甚至还曾经是面对面的宿敌。

    此时能够抛弃前嫌甚至是血债,为了更高尚、也更值得的目标而奋斗,自然是不容易的。

    高劢也笑了:“谁不说呢。”

    “朝廷那边一直没有动静么?”宇文忻问道。

    朝廷的援军,才是他真正期待的。

    高劢径直说道:“仲乐身在前线或许并不知道。朝廷各路大军已经齐齐调往安定,半月之内必将抵达武威。朝廷已经派遣晋国公、车骑将军抵达安定,统筹各路兵马。”

    宇文忻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裴子烈坐镇,大军云集,看来陛下没有忘记他们在西北孤军奋战的这些人。

    这就好。

    “那羌人呢,你们这一路上没有见到羌人?”宇文忻想到了什么,接着好奇问道。

    “这一路上羌人都未出现。”高劢摇头,“仲乐兄应该还不知道吧,陛下亲自登门邀请萧太尉出山,前往汉中接替淳于老将军,统筹巴蜀、汉中各部兵马,自武都向西北进攻,牵制羌人。羌人假如得到消息或者看到我军在汉中厉兵秣马,恐怕就会乖乖的退回来了。”

    宇文忻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下。

    局势逐渐好转,而最终想要取得胜利,实际上已经要看他的了。

    假如他能够挡住并且牵制住吐谷浑的主力,则汉军各部就可以从容的包抄夹击,而假如他没有坚持到援军抵达,那汉军就可能完全陷入被动。

    跺了跺脚,宇文忻已经下定决心。

    即使是拼到最后一个人,这座城,也一定要守住!

    “来人!”

    “在!”旁边的亲卫急忙上前。

    宇文忻慨然说道:“传令各部,大汉倾国之兵不日将到,望各部浴血厮杀、阻敌于此,为全歼吐谷浑主力争取时间!纵拼杀到最后一人,当与城共存亡!某宇文忻只要还在,决不后退半步!”

    “诺!”亲卫大声答应。

    宇文忻接着看向高劢:“敬德,要走还来得及。”

    高劢登时大笑:“来了就跑,世人当如何看我高敬德?不说别的了,快点给我整点吃的是要紧事。哪有客人到了,先让客人来看这煞风景的东西的道理?”

    宇文忻也跟着哈哈大笑:“是某顾虑不周了,敬德海涵。请!”

    两人有说有笑,向城下走去。

    主帅们高兴和轻松的神情,自然也影响着各部。

    武威上下,反倒是士气大振。

第二一八零章 披挂上阵,恍惚少年

    “老将军倒是慷慨啊。”萧摩诃站在汉中府衙大堂上,查看汉中的库存物资。

    他对面的淳于量,坐在摇椅上,一摇一晃,分外悠哉。

    驻守汉中这么多年,淳于量已经力不从心,也终于等到了接班人,因此现在的他,颇有几分反正这些事都不归我管了,所以我就在这里看你们折腾的意思在。

    当然了,或许表面上是这么说的,但是熟悉淳于量的人都知道,老将军这摆明是舍不得自己这么多年来巩固的这一份基业,所以就得在这里看着,说什么也不能让来接班的小子们给糟蹋了。

    论资排辈,萧摩诃在淳于量这里,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人,只不过相比于再小一辈的那些家伙们,总归是让人放心一些罢了。

    淳于量知道萧摩诃说的是之前自己调拨支援武威的那一批物资,不由得笑道:“当时老夫也不知道汉中将有战事,府库之中既然有盈余,那就先给前线用用呗,反正咱这里家伙也不少,这么多东西堆在府库之中落灰也没啥用,只有落在敌人的脑袋上才是好东西。”

    萧摩诃笑了笑,淳于量送走的实际上也都是换装下来的老式军火,倒也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更何况作为最前线的武威要是守不住,那他们在汉中抱着这些军火也没有什么用。

    “元胤,这一战,你打算怎么打?”淳于量忍不住问道。

    老爷子美名其曰看戏,但是实际上心里还是好奇萧摩诃打算怎么办的,要不是自己实在是身体跟不上了,老爷子还真的不介意跟着萧摩诃走一遭,不,应该是根本就轮不到萧摩诃再出山挂帅,老爷子自己都能率军一路杀到武都。

    萧摩诃来到汉中之后,只字未提之后出兵进攻的事情,似乎他前来汉中并不是为了讨伐进攻羌人,而只是单纯的接替淳于量一样,所做的事情不是清查汉中府库,就是调阅汉中将校的档案,闹得整个府衙内外鸡飞狗跳。

    只不过因为萧摩诃是曾经的大汉太尉,现在李荩忱更是给他加了“司徒”的名号,所以威望实打实摆在这里的。如果说司徒作为大汉三公之一只是一个荣誉官衔的话,那左武卫大将军却是实打实的实权,不由得下面将领们不听从号令。

    随着大汉多年对外征战,原本汉代常用的四征、四镇等将军官衔实际上都已经有人担任,诸如萧摩诃这个层次的将领外放的话,既没有他的位置不说,而且作为堂堂太尉,也是军方在朝廷上和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并肩的话事人,再去担任四征将军都未免落了档次。

    因此李荩忱专门将之前的左卫将军和右卫将军进行调整,分别设立左右武卫、左右骁卫大将军四个官衔,这四个官衔常在,但是人并不常在,朝中重将或者已经转入文职的将领,在奉命出征的时候,由朝廷加以其中某个官衔,表示其身份地位在万军之上,各部无论是四征、四镇,都得听从于其调遣。

    因为其功能和大汉文官这边的巡抚相差无几,因此刚刚提出的时候又被笑称为“左右武卫巡抚”。

    此次萧摩诃出洛阳,李荩忱便是加封其为左武卫大将军,表明了自己对萧摩诃的绝对信任。当然了,也是表示萧摩诃这一路偏师,只是相比于武威主战场方向可以称之为偏师,但是对于大汉整个西进战略来说却也是一支主力。

    萧摩诃的身份摆在这里,又有淳于量在旁边优哉游哉的看着,汉中上下官吏将领也只能任由萧摩诃折腾。

    别人询问这个问题,萧摩诃完全可以当做没听见,但是既然淳于量都问了,那萧摩诃就不能装聋作哑了:“某刚才已经把汉中的大概情况了解了一下,兵马可动用者两万余,但是留下守卫城池以及阳平关还有陈仓、祁山等地的兵马,实际上可动用的不过万余,这其中再去掉老弱,能凑出来八千就算不错。”

    淳于量颔首。

    汉中本来就已经是大汉的后方了,要不是此处地处咽喉、关隘众多,恐怕大汉也不至于在这里摆放这么多的兵马。而且本身汉中地处峡谷之中,又有不少刚刚归顺的巴人在此耕作,为了防止巴人出现什么动乱,以及外围的羌人有可能来找茬,多安排布置兵马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些兵马肯定不能和主力战军相提并论,多数都是地方乡兵,守城有余,进攻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因此能够从中遴选出来八千兵马,已经算是不错了。

    “这两年老夫整编了巴人精锐两千人,皆是翻山越岭的好手。”淳于量补充一句,“元胤把这些人带上,凑足一万,不然的话此去远征,恐怕难以撼动羌人根基啊。”

    萧摩诃点了点头,淳于量算是比较厚道了,这等于把自己这些年所有的家底都交了出去,白白为别人做了嫁衣裳:“万人的话,汉中现有粮草可以支撑三个月,倒也足够。”

    “三个月,元胤打算杀穿洮水?”淳于量挑了挑眉。

    羌人主要的聚集地实际上就是从武都继续向西的羌水流域,也就是后世的岷江,以及从武都向西北延伸到金城、武威一带,以枹罕郡为中心的洮水流域。因为羌水一带多高山峡谷、比较贫瘠,所以羌人往更西的湟水河谷等地迁移。

    萧摩诃现在出兵,自然是以支援武威战场为主要目的,深入湟水自然比不过肃清洮水周围羌人、直接迫使羌人离开武威南侧的居住地来的方便快捷。

    但是三个月就想击败羌人,似乎不是那么容易的吧?

    “老将军对某没有信心?”萧摩诃回首笑道。

    淳于量不再晃动,凝神看着萧摩诃。

    刹那间,他也有些恍惚。

    似乎重新看到了那个纵马杀敌、无人能挡的少年。

    自失的一笑,淳于量径直说道:“倒是忘了,你可是萧元胤。”

    猛虎虽然蛰伏起来了,但是依旧还是猛虎。

    猛虎下山之击,依旧致命!

    “是啊,某可是萧元胤。”萧摩诃哈哈大笑,径直向外走去,“来人,击鼓聚将!”

    恍惚间,连他自己都快分不清楚,现在到底是在汉中,还是在曾经南征北战的某一处战场上了。

    时光虽荏苒,壮心仍未已。

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长安

    大汉新元五年七月初九。

    由巩汉军、镇林军组成的援兵抵达安定,旋即北上武威。

    次日,由鹰扬军和虎翼军组成的援兵也抵达天水,将兵分两路,一路直接从天水支援武威,而另一路则向西配合金城守军进攻洮水东岸羌人盘踞的各处城寨。

    而早在三日之前,萧摩诃就已经整备兵马,出阳平关直接往武都而去,算时间,前锋应该已经进入城池。

    两天后的七月十一,李荩忱过潼关,抵达长安城。

    西北局势骤然紧张,朝堂上群臣已经不可能阻挡陛下动身前往长安,甚至陛下前往长安已经是大家达成共识的现在能够稳定军心、民心的最好办法。毕竟论大汉的定海神针,除了陛下之外没有人能够当得上此称呼。

    而李荩忱当然并不是真的把此次前往长安当成自己一次简单的向西巡视或者说坐镇西北战场罢了,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巡查和坐镇,更是一次新征战的开始。

    大汉对于河西以及西域的征服和开发,从李荩忱踏入长安城的这一刻正式拉开帷幕。

    李荩忱前来长安,不只是孤身一人,和之前北伐一样,各部同样抽调官员随驾,尤其是户部尚书陈叔慎、商部尚书唐正良更是亲自随驾,虽然声势并不浩大,但是足以表明朝廷对于此次西北之战的重视程度。更不要说随驾的禁卫军以及陆续抵达在洛阳集结的虎翼军、扬武军等等各路兵马。

    而后宫之中,李荩忱依旧留皇后和淑妃以及众多妃嫔在洛阳坐镇,带着贤妃以及杨妙和元乐尚前往长安,贤妃尉迟炽繁已经可以负责内府的财政事务,而杨妙可以负责医院方面的事务,元乐尚可以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主要还是为了能够让新分离出去的医院和教育这两方面能够更好的和地方政府进行对接。

    在此之前,各地的书院还有医院等等,只要是皇家名号的,实际上都是由内府直接管辖,这固然是方便了内府对资金以及人手等等进行统一调配,但是无疑也加大了医院、书院和地方州府之间的隔阂,双方曾经不止一次因为某地医院以及书院的资金调拨、报销问题而出现争执,同时真的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地方州府无权直接命令医院等等内府直属的机构采取应急措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地方州府对于这些中央直属机构的反感。

    不听话还得给你钱、给你地,我们凭什么?

    李荩忱当然也明白这其中的问题所在,而且地方上的医院和书院改为隶属于地方,本身也不是什么坏事。随着教育和医疗从内府中独立出来,内府更是不会再给予这些地方上的机构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完全移交给地方,由地方财政负责医院和书院的所有发展事宜,显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现在大汉各地,就算是再穷,养一个医院和一个书院还是可以的。

    不过说着轻巧,做起来可就没有那么轻巧了,地方州府原来只是负责承担医院和书院日常运转时一定比例的开销,而现在要全盘接手这些机构,财务上怎么对接、人员上怎么安排、之后又应该怎么规划发展,其实都是需要一点一点推敲的。

    李荩忱现在也只是打算趁此机会以关中为试点,逐步展开。

    至于为什么是关中呢?

    这其实还是因为关中本来就面向西域而连接中原和巴蜀,本来就是各方文明、思想交流碰撞的地方,思想更为开放,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

    而且大汉是先拿下的关中再拿下的中原,关中久在大汉旗帜之下,大汉推行的各种政策实际上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当初随着汉军入关中,也有很多江南等地当年南渡的老家族逐渐迁回本宗所在,自然而然也带来了外界的思想和观点,另外再加上商贸的往来等等因素,让关中百姓的思想很是超前,人们对朝廷的认可度也很高,在这里进行试点,就算是真的闹出了什么幺蛾子,事情也好解决。

    另外关中距离朝廷中枢也近,方便朝廷及时作出调整。

    对此李荩忱也不得不承认,至少在这个时代,长安以及关中的位置还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上长安能够成为隋唐两代帝都并且一跃成为整个世界上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城市,绝非只是因为幸运或者因为历史的因素,和其人文地缘也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车马行进到长安城外,李荩忱便下令停车,沿着城外的土塬一直走到坡顶。

    不远处的长安城,阔别经年,早就不是李荩忱当初第一次见到的长安城了。

    一座崭新的、足以代表关中的豪迈精神气象、也足以代表现在大汉蒸蒸日上之国力的长安城,伫立在龙首原之南,而曾经的那座汉代长安城,盘踞在龙首原之北,就像是皓月之下的星辰一样,很难再吸引人的目光。

    旧有的殿宇此时都已经修缮一新,不过李荩忱并没有让再修建更多的宫殿,毕竟长安只是行都,作为国都的洛阳需要大兴土木,是因为朝廷怎么着也得有个配得上东方大国身份的办公和居住所在,但是行都也要跟着大兴土木就过分了,典型的浪费。

    不过宫殿没有修建新的,不代表长安城的规模就缩水了。

    这座长安城或许比不上历史上作为隋唐都城的长安那么大,但是要比汉代长安城大很多,并且不亚于现在正在修建的洛阳新城。

    与此同时在城池的周围还有大量的卫星城,这些卫星城都是在长安周围已经形成的市镇基础上修建的。工商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乡村向村镇的转换,尤其是大城市周围,工坊以及商贸仓库等等都已经扎堆出现,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卫星城。

    如果真的把这些卫星城也考虑在内,那么实际上一个具有自己完整产业链的大长安,其规模以及发展前景,绝对不亚于轻工业和小农经济支撑下的历史上的隋唐长安。

    一座城垣围住的,只是一座城的核心所在,而工业时代的城,当然不是城垣就能够束缚住的。

    这是座崭新的城,也是崭新的时代。

第二一八二章 爱卿之苦,朕知之

    陈叔慎和唐正良跟着李荩忱爬上来,唐正良腆着大肚子,亦步亦趋,走这么远已经有点喘了,甚至还需要陈叔慎时不时拉他一把,惹得众人纷纷看过来。

    李荩忱听到身后的声音,忍不住笑道:“爱卿当了财神爷,也得注意身体啊。这人死了,钱没花完,未免憋屈。”

    随驾文武们不由得大笑。

    唐正良一时汗颜,他作为大汉的商部尚书,平时商贸往来事宜众多,自然少不了推杯换盏、喝酒吃肉,再加上一直坐着办公,身上的肉在短短几年内就吹了起来,也在情理之中。

    想当年的唐正良,身为一方牧守,英姿雄伟,而今日挺着一个将军肚晃晃悠悠,让人不由得感慨,这世道变化的就是快啊。

    不过至少唐正良曾经的气质容貌应当还能从他的儿子唐齐身上看出来几分。率军追随淳于量驻守汉中的唐齐,这一次将在萧摩诃的指挥下率部进攻羌人,能不能功成名就、未来同样封妻荫子,就要看这一战打的怎么样了,不然的话恐怕就只能乖乖回来吃老爹的恩荫。

    李荩忱没有再打趣唐正良,继续看向眼前的长安城:“说到这长安的营造,商部也是功莫大焉,爱卿有功啊!”

    唐正良顿时从刚才的尴尬变成面带笑容:“陛下谬赞了。”

    长安营建,当然主要是工部的功劳,但是长安能够逐渐发展成现在这种市集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商部的确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然的话商贾们凭什么就要在这里集聚、各地的货物凭什么就要在这里汇聚然后再发往别的地方?还不是因为商部居中协调,既要让商贾们意识到在此处贸易和交易的重要性,也要让地方州府相对应的给予足够的财政支持以及让其余地方州府做出一定的让步。

    工商业发展到现在,地方主官当然都意识到了工商业的重要性,本地的工商业足够发达,就能够吸引周围城镇的商贾也纷纷前来投资,最终把本地变成一个更加富饶的大州府。因此招商引资这种事,怎么能轻易让别的州府占了便宜。

    可是话说回来,假如各个地方都不放人的话,那货物往来、资金流动甚至人才的调动都会变得一波三折,因此每个大州的首府所在,就应该起到集中本州重要工商业以及货物居中调度的作用。

    既要照顾到地方上的发展,又要不能耽误了整个州的协同进步,这其中肯定就会有人占到好处,有人吃亏,商部既然承担起了帮助商贾和地方对接、合作的责任,这些矛盾冲突自然都是要顾虑到的。沾光了的州府当然要多多帮衬吃亏了的兄弟州府,吃亏了的兄弟州府也不一定非得在这一种行业发展上下死力气。

    本来就抱着上好耕地的地方,没事去抢夺工业,你这不是添乱么?本来就有很多天然矿产或者木材等等资源的地方,没事要去抢夺商业,你这不也是添乱么?

    工部忙着搞研发和生产,因此本身就和商贸有必然联系的工业,其安排布置实际上也是商部在负责。

    商部必须要让每个地方都能够找到更加适合于其发展的产业,又岂是那么容易,而且一旦出现差错,地方上肯定又是怨声载道,地方官员本来就没有多少决定权,自家吃了亏之后更是得抓紧把责任推到朝廷那边去。不过即使是这样,地方官员们当然还是不倾向于到时候再忙着推卸责任的。

    毕竟就算是责任能够推卸掉了,自己在这个地方为官的经历也只能用失败来形容。

    所以官员们都在尽可能地为自己这个地方争取到更多的利益,甚至不惜亲自跑到商部衙门,为了几座工坊的选址就嚷嚷着要见商部尚书,问一问商部到底是怎么想的,顾此失彼,是不是真的不把我们这里放在眼中了。

    论这些年为大汉做的贡献,除了刚刚为大汉所有的北方各郡府之外,其余南方州府,谁做的差?凭什么这工坊就要落在别人家里而不能落在我们家里?

    这些冲突和矛盾自然都压在了商部的身上,唐正良很快变成一个大胖子,和这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毕竟很多事都是要在酒桌上推杯换盏之间说定的,至少酒肉还能够拉近一下大家之间的距离,要是在公堂之上,这帮家伙不挽起袖子直接打架就算不错的了。

    看着眼前的这座长安城,唐正良自己也想哭又想笑。

    这都是自己的心血啊。

    “爱卿之劳,朕知之。”李荩忱转身离开的时候,走到唐正良的身边,沉声说道,“待到大汉的经济腾飞之日,天下亦当知之,后世百代亦当知之。”

    前世作为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仓库管理员,李荩忱也还是接触过一些官场上的推杯换盏的,知道这其中又有多少情非得已,个中难处绝非一言能尽。现在即使是千年之前,但是人情往来、觥筹交错,和千年之后没有什么区别。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尤其是现在唐正良作为整个领域的开拓者,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制定的每一项政策,实际上都是在创造着历史,因此更有可能会有完全想不到的差错在,压力自然更大。

    唐正良打了一个激灵,当即对着李荩忱郑重一拱手。

    而李荩忱刚想要再鼓励他两句,张须陀就已经快步走上来。

    杨素返回洛阳并且正式从萧摩诃手中接过来太尉之位之后,张须陀便卸下重担,此次追随李荩忱西来,自然也是希望能够长长见识,同时论在战略层次上的谋定和策划,张须陀当然比不上杨素,因此之前北伐的时候经常手忙脚乱,但是单纯论战术层次上的分析以及对于战场消息的搜集整理之类的,科班出身的张须陀还是完全可以胜任的,甚至细节之处,杨素也自愧弗如。

    此次张须陀随驾,自然就是让他发挥所长,继续担任陛下身边的参谋角色。

    “陛下,武威急报,敌人已合围城池,连日攻打,战况危急!”张须陀压低声音说道,“同时车骑将军亦传来急报,吐谷浑有围而不攻,直驱安定之意。”

第二一八三章 遗书都写好了

    李荩忱脚步一顿。

    围而不攻,直驱安定?

    吐谷浑的兵马已经充足甚至说富裕到这个地步了?

    虽然说李荩忱也知道武威对于缺少重型攻城武器的吐谷浑来说,的确是很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但是吐谷浑这样是不是有些托大?毕竟武威城中守军就算是经过几番血战,也应该还有上万之数,依托城垣,进可攻、退可守,吐谷浑人若是围而不攻的话,难道就不怕宇文忻杀出去截断他们的后路?

    武威的城防布局,李荩忱是看过的,而且李荩忱相信战争开始之后,宇文忻肯定又进行过相应的调整,不然的话吐谷浑也不可能磨磨蹭蹭到现在才撕开武威外围的长城,能够绕过武威城。

    宇文忻已经向大汉军方、向整个天下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作为他直接的对手,吐谷浑人不可能不知道。

    假如在这种情况下,吐谷浑还要坚持越过武威的话,到底是什么在驱使他们这么做?

    是缺少足够的情报,认为大汉的援兵还迟迟未曾抵达,还是因为其内部已经有矛盾冲突,迫使慕容世伏必须要铤而走险,用更大的胜利来换取吐谷浑内部对自己的信任?

    李荩忱觉得第一个可能并不大。

    原因无他,大汉吞并北周算起来也已经过了一个多月,而实际上吐谷浑在大汉解决北周之前就已经兴兵进攻。也就是说大汉应该早早地就收到了消息,不管当时北伐过程中能不能腾出手来出兵西北,也一定是早就做好准备的,北伐结束之日必然也是大军转而向西北之时,慕容世伏作为曾经在大汉待过并且和很多大汉高层将领有过接触的人,应该清楚此时的大汉绝对不是臃肿、老迈的国家,一旦有人打上门来,肯定会积极反击。

    那么就是第二个原因了。

    根据大汉之前对吐谷浑的情报了解,吐谷浑内部部落零散,部落之间的欺压也很严重,再加上慕容世伏刚刚从自己的父亲慕容夸吕那里接过来王位时日不长,必然难以服众。

    显然慕容世伏多少也有借助这一次战斗将吐谷浑内部尽可能捏成一个整体的意思。只不过战事发展到现在,显然并没有帮助慕容世伏起到想要的效果,反而让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在这种情况下,慕容世伏倾向于铤而走险,直接越过武威进攻安定也在情理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之间情报的不对称性显然就体现无遗。

    显然在慕容世伏看来,假如自己能够拿下安定的话,则算是彻底在大汉的西北站住脚跟,到时候向南进攻天水甚至直接威胁长安,向北则可以进攻灵武并且连通草原,好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而就算是慕容世伏不拿下安定,自然也可以从武威到安定的道路上折而向西,退入羌人的领地,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可是实际情况却是,汉军已经兵分两路进攻洮水,慕容世伏如果能够拿下安定,那么他可能要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那就是汉军可能已经击败了羌人并且打算沿着湟水直接进攻伏俟城,双方完成换家,只不过慕容世伏丢掉的是自己的老家,而大汉丢掉的可能只是一个西北——虽然西北李荩忱也不舍得丢。

    而如果他拿不下安定,那么整个战场局势将不再由吐谷浑掌控。四面合围的汉军足够让吐谷浑人知道,既来之,就不用走了。

    只可惜很明显慕容世伏应该并不知道汉军的兵力部署,毕竟之前武威的外围防线一直阻拦着他把手伸向武威之后的广袤土地。而羌人和吐谷浑之间,也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样团结和睦,不见得就会和吐谷浑情报共享。

    当然李荩忱自己也没有料到的是,武威城外当时的惊天一爆,的确震慑了吐谷浑人的胆子,这也可能是导致吐谷浑意图围而不攻的原因之一。

    “爱卿以为,慕容世伏会铤而走险么?”李荩忱问道。

    张须陀迟疑片刻,颔首:“臣以为会的。”

    李荩忱眉毛一挑:“走,入长安!”

    这一下,战局就有意思了。

    ——————————-

    “天杀的慕容世伏!”高劢在武威的议事堂上来回踱步,愤愤骂道,“竟然围而不攻!”

    旁边的史万岁和贺若弼也有些无奈。

    吐谷浑在经历了那惊天一爆之后,进攻的**明显减弱了很多,这几日只是试探性的往前顶了顶,一看汉军弹药箭矢都很充足的样子,便退了回去,甚至开始在长城的基础上修建城垣和土墙,意图自然也很明显,这城我们是不打算进攻了,不然的话鬼知道什么时候你们再给来上这么一下,士气就直接垮了。

    吐谷浑攻城,实际上宇文忻他们是不害怕的。

    城高池深,又有高劢刚刚送过来的物资,尽管放马过来,定然让你们有来无回。

    但是围而不攻就麻烦了,因为城中人吃马嚼,恐怕支撑不了太久。而且这也意味着武威城将会彻底断绝和外界的联系,将会给城中将士们很大的精神压力。

    现在真的是,遗书都写好了,结果你给我来这个?

    而高劢自然更是担忧,身为天水守将,他冒险带着兵马前来救援,假如天水因此而失守,那自己可就真的是功不抵过了。

    史万岁双手交叉:“兄长,此时应当如何是好,杀出去?”

    他这一说话,三人的目光自然都跟着汇聚在了宇文忻的身上。我们在这里干着急,可是身为主帅的宇文忻为什么看上去很淡定?

    你倒是拿个主意啊。

    宇文忻缓缓说道:“杀出去并不现实。慕容世伏既然敢于引兵绕过武威,那肯定就做好了我们会杀出城的准备。而且城外的吐谷浑兵马少说也在我们的两倍以上,还有骑兵来回巡弋,如何杀得出去,而且就算杀出去了又能怎样,慕容世伏随时还能回兵,到时候我们久战疲惫之师,能够挡得住慕容世伏的反击么?”

    史万岁他们一时语塞。

    是啊,慕容世伏的后路一旦被切断,要么撤到洮水去,要么就全力反击武威防线,再重新杀出一条道路。

    他们的兵力本来就多,突破武威的防御并非不可能。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129/ 第一时间欣赏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作者:然籇所写的《权倾南北》为转载作品,权倾南北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权倾南北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权倾南北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权倾南北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权倾南北介绍:
离乱之世,人如尘埃,随风不随己。无意穿越为白袍军老卒后裔的奇葩小白领,当务之急不是如何雄心壮志、一统天下,而是如何在这个时代保全性命。这时代有杨坚、李渊、尉迟迥,枭雄无数;这时代有萧氏、陈宣华、张丽华,美人如玉;这时代有淮上、建康城、洛阳府,长槊穿云;当然也有陈后主、宇文赟,荒唐君主······当身后白袍铁骑滚滚跟上的时候,李荩忱霍然回首。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老书《倾宋》三百万字即将完本,可以先品鉴哦权倾南北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权倾南北,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权倾南北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