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逆天铁骑TXT下载逆天铁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逆天铁骑全文阅读

作者:铁血坦克兵     逆天铁骑txt下载     逆天铁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61章 大旱灾(下)

    军堡外面搭起了一座座粥棚,军户们大声唱着:“我们身上穿的,来自老百姓,我们手里的武器,也来自老百姓,我们的父母是老百姓,我们的姐妹也是老百姓,我们的职责,保家卫国,保护百姓!”

    粥的香味,嘹亮的歌声,引来了周围饥饿的百姓。粥,是以玉米粉、番薯粒混合了一点荞麦、小米和大米熬成的粥,虽然很稀,但可以让人活下去。前来的饥民们排着长队,端着碗,来领取军户所施舍的粥。

    刘老根也在粥棚中忙碌着,他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岳父岳母和小舅子也来领粥了,于是他走上前去,在他的便宜岳父耳边轻声问道:“你们,你们,我不是给了你们一袋粮食了?怎么又来领粥了?”

    便宜岳父叹气道:“一小袋粮食,也不知道一家人能支撑多久,得留着预防万一啊。我们一家大小,还是来这里喝点粥,那样活下去的希望才更大一些。”

    不远的济南府城,德王府也开粥棚,施舍粥。这当然也是李国栋的功劳,李国栋离开了军户所之后,又跑了一趟济南。因为感激李国栋的救命大恩,德王大方的拿出粮食,建造粥棚施舍饥民。

    连德王和鲁王都施粥了,一些士绅也纷纷拿出粮食,建造粥棚,施舍给老百姓。虽然他们的粥稀得可以看到人影,而且其中还掺杂了不少烂菜叶、野菜、草根、米糠、麦麸甚至是木屑,但也救活了不少人的性命。

    李国栋还动员山东百姓去捉蝗虫吃,老百姓一开始不敢吃,因为明末不像是唐朝。唐朝的时候,可是李世民亲自动员老百姓吃蝗虫,甚至还发动官府,以粮食换蝗虫,一斗大蝗虫可以换到一斗精米;一斗小蝗虫可以换一斗糙米。明末的时候,不仅官府没有银子救助百姓,而且还流传一种说法:认为蝗虫是上天派来惩罚人间罪恶的虫子,若是吃了,会引起玉帝大怒,降下更严重的惩罚。

    可是李国栋的军户们却大批的抓蝗虫来吃,而且还抓来了大批斑鸠、鹌鹑去吃蝗虫,李国栋还紧急从斗湖城寨调来了一批鸡鸭,让军户们赶着鸡鸭去吃蝗虫。

    鸡鸭,鹌鹑和斑鸠,吃了蝗虫之后都长得异常肥美,之后这些鸡鸭、鹌鹑和斑鸠又成为了军户的美食,或者下蛋提供食物。

    见军户们吃蝗虫,老百姓也就打消了顾虑,开始大批的捕捉蝗虫,这不仅消灭了蝗虫减轻了灾难,还填饱了肚子。

    这样一来,就把山东因为旱灾和蝗灾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这些得以活命的老百姓,在今后清军入关之后,他们在当地士绅的带领下,组建了团练,为抗击清军做出了重大贡献,使得胶东牢牢的掌握在明军手中。

    士绅们也不是瞎子,经过清军入寇劫掠的灾难,他们看到李国栋的军户修建的一座座堡垒,也模仿李国栋的棱堡式样,在齐鲁大地上兴建起不计其数的寨堡,尽管他们的寨堡大部分都是砖木结构的,可是在一些好心人的提醒之下,那些砖木结构的寨堡,加上沙袋,就变成了一座座坚不可摧的简易城堡。

    山东的灾民得到了救助,可是河南却是一片人间地狱。

    整个河南,可谓是赤地千里,白骨累累。大灾降临,即便是一些小地主和富农,也活不下去了,饿死者不计其数。随着旱灾和蝗灾,瘟疫接踵而至,给严重受灾的河南百姓雪上加霜,不仅是一座座村庄变成了无人的空村子,甚至一些城镇的人都死光了。

    在山东和山西被人类和鸟类吃怕的蝗虫也大量的飞去了河南,给河南带来更严重的灾难。

    李国栋也派人去了福王府上,要求福王捐出粮食,建造粥棚,救助百姓,谁知道派去的人却被福王野蛮的赶了出去!

    周王还好,拿出了一部分粮食,建造粥棚,救助了一部分饥民。可是周王的财富远不如福王,他还得留下一些银子养活军队和民壮,因为有消息,贼军很快就要来河南了。

    得到夜不收送回来的消息,李国栋愤怒的说道:“河南百姓饿毙无数,然儿福王仍豪奢糜费,纸醉金迷,不肯拿出一粒粮米赈济灾民。听说福王都胖到三百多斤了,可有这事?”

    张书恒道:“有,胖得像头猪了!”

    “就是一头猪!这样的家伙,就应该被李自成当成一头猪宰了!”

    张书恒道:“主公,李自成复出,他们还编排了一首歌谣。”

    “怎么唱的?”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李国栋“呵呵”冷笑道:“说实话闯贼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他能扫荡一批猪一样的藩王,也算是对老百姓做了贡献。福王如此,也难怪老百姓纷纷投贼了!”

    至于福禄羹的说法,李国栋认为完全是无稽之谈,李自成不可能拿一只美味的鹿来和福王这个令人恶心的大胖子一起烹了。若是李自成听说了福禄羹的说法,保证会瞪大眼睛,眉毛倒竖:“鹿乃美味,额怎么可能浪费鹿肉?”

    按照原本的历史,距离福王被杀还有一年时间。因为清军入寇劫掠,原本被孙传庭和卢象升打得奄奄一息的李自成又死灰复燃,张献忠等人也降而复叛了,杨嗣昌得了崇祯皇帝的诏书,即将出兵剿贼。因此李国栋决定先回山西。虽然他没有打算真的剿灭李自成,可是做做样子出兵的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

    回到襄陵城寨,这里看不到一点遭灾的样子。其实山西遭灾几乎和陕西同步,比河南和山东早了好几年,这时候的山西,灾情严重,连汾河的水都干枯了,黄河水量严重不足。

    但李国栋的城寨内却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将士们满脸红光,根本看不出有人挨饿的样子。不仅如此,城寨外面还搭起粥棚,将士们给周围挨饿的百姓施粥,救助周边百姓。

    可以说改良过的番薯和玉米这些新式作物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救活了无数百姓。另一方面,襄陵城寨的屯军们挖掘了无数深井,以井水灌溉,解决了干旱的问题。

    至于蝗虫,就更容易解决了。襄陵城寨内养了大批鸡,蝗灾到了,这些鸡都被放出去。之前李国栋还对鹌鹑、斑鸠等鸟类进行了人工驯化和养殖,这些鸟也被放出去了。因为养熟了,鹌鹑和斑鸠晚上还会回来。

    吃了大量蝗虫的鸟类,下蛋又多又大,这又给屯军官兵提供了鲜美的副食品。

    沿着汾河谷修建的襄陵城寨,此时成为了山西的世外桃源,大量山西灾民涌来,这也让李国栋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不过他也有解决办法,给灾民们提供粮食,给他们施粥,但是让他们干活,譬如说挖井、修建水渠、开垦荒地。之后再把一部分灾民送去山东,填补上那些无主之地。同时,李国栋还再次派人去淮安,让王全再送来一批粮食。

    除了王全可以送粮食之外,李国栋还让李宏暗中操作,从土默特人那运送一批粮食和牛羊来救急。作为土默特汗的李宏,麾下还有一批李国栋的特工人员,这点事办起来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第562章 出征和布局

    李国栋也不能让李自成太轻松了,这个时空的李自成,比原本历史上的李自成要强大了许多,也不能让他发展太快了。而且这家伙在河南也干了不少坏事,至于李自成屠杀河南的事情,李国栋不会盲目相信,就和张献忠屠川一样,很多坏事都是满清干的,再把帽子扣到农民起义军头上。

    事实上所谓的李自成屠河南,张献忠屠川,都是投降了满清的明末文人给李自成和张献忠扣上的罪名。清初南明抵抗力量,抵抗到最后的,偏偏是那些农民起义军,而文人和朝廷官兵,都纷纷投降,帮着满清打下南方。

    倘若没有绿营,仅仅凭借八旗军,到了水网纵横的南方,炎热的气候,不利于骑兵机动的河网、丘陵和山区地形,离开了绿营军,就凭十多万八旗军,去了南方,分分钟钟弄死他们。

    虽说李国栋不相信李自成屠河南,但是李自成水淹开封,实实在在害死了不少百姓,这个锅跑不了。除此之外,贼军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生。贼军的惯用手段就是抢光百姓,裹挟他们加入流民大军,给李自成充当炮灰。

    李国栋出征,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救援百姓,把大批原本将会被贼军裹挟的百姓解救出来,送去山东。

    山东被清军肆虐了一番,再经过旱灾和蝗灾的祸害,富饶的山东土地人丁稀少,李国栋要把获救的百姓从已经干裂,无法耕种的河南土地上迁走,迁去山东。

    人口,目前在大明朝廷看起来是累赘,可是对于李国栋来讲,人口就是财富。要生产粮食,生产武器,开矿,都需要人。这一点,李国栋和皇太极可以说是所见略同。皇太极屡次入寇,就是以掳掠人口为主,屠杀的是他认为没用的老人以及反抗大清天军的反抗者。一开始后金军入寇的时候,还杀小孩,因为不愿意浪费粮食把小孩养大。到了后面几次入寇,是把小孩也掳掠出关。

    李国栋当然不会屠杀小孩,也不存在屠杀反抗者,他的迁移人口之术,是采取了比较温和的办法。

    “主公,登州的威海卫已经拿下了,我们讨到了威海卫的文书官印,可以让一批兄弟过去了。”李国栋出征之前,张书恒来向他禀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登州多地卫所都被李国栋拿下,经过孔有德肆虐的胶东,几乎所有的卫所都废了,大批土地白白荒芜在那里。早在三年前,王全就已经开始出面,想办法拿下那些卫所。只是当时王全军功还不够,那些胶东卫所的计划失败了。现在王全跟着李国栋立下大功,手中银子也多了,便顺水推舟,拿下了一批胶东卫所。

    拿下胶东卫所,是李国栋战略计划的一部分。胶东地形比较复杂,既有平原也有丘陵,还有深水港湾的出海口,在胶东兴建大量军堡,进可攻退可守,实在守不住了,还能从海上撤退。这也就是李国栋要修建船场的原因,水师不仅仅是守长江的,更是重要的进攻力量!

    只是李国栋自己的水师力量还太弱了,一方面需要用到郑家的帮助,让郑家军帮自己组建水师,另一方面,他也让王全从洪泽湖、巢湖、微山湖、高邮湖等地招募渔民子弟,把他们训练成水师官兵。

    将来满清入关以后,北直隶、河南就让清军和贼军去争夺,李国栋的明军躲在胶东山区中,往西可以同淮安的城寨相呼应,控制运河交通线;往北可以乘船渡海,威胁辽东各地。而清军要进攻胶东,面对星罗棋布的寨堡,不知道要流多少血才能扫平那些军堡。就算是明军的军堡都丢光了,在海边一上船,直接就逃回江南了。

    所以说,山东这枚钉子一定要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哪怕是让清军打到扬州了,胶东都不能丢。

    守江必守淮,即便是两淮之地丢失了,凭借着王全在淮西山中的力量,运河水师的力量,再加上背后的山东诸卫,清军在两淮之地根本就站不住脚,最终只能灰溜溜的滚出两淮之地,跑去中原去和贼军死磕。

    看着眼前的地图,李国栋敲了敲地图,对张书恒道:“我们现在人口还是少了些,胶东诸卫无法填满人,需要出征河南,好好同贼军打上几场,救一些人出来,把他们拉去胶东。不过也不能把贼军打得太惨了。”

    李自成在裹挟百姓,却不从事生产,所以贼军最终只能是失败的命运,还不如张献忠了,张献忠去了四川,多少还在四川搞建设了。

    别说什么张献忠屠川,若是屠川了,刘文秀他们在四川抗击清军十多年,人和粮食是从哪里变出来的?若是按照史书上记载的杀人数量,把张献忠屠杀的全部人数加起来,超过六亿了!恐怕那时候全世界都没那么多人吧?难道张献忠还跑去欧洲,跑去美洲,把全世界屠光,加起来恐怕也没那么多人。

    真正屠川的是李国英和张勇!

    相比之下,李自成就是一个流贼,流了十多年,也没有一块自己的根据地,他失败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既然李自成裹挟百姓却不生产,李国栋就要把这些人抢走,拉回去从事生产。

    “属下明白!”张书恒行了个礼。

    李国栋的晋阳军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朝廷的出征诏令了。

    崇祯十二年九月初六,携带着圣旨和尚方宝剑的杨嗣昌准备出征了。

    杨嗣昌进宫向皇帝辞行。皇帝特别关照光禄寺在平台设宴,为他饯行。朱由检亲自为他斟酒,命左右大臣向他敬酒三巡。随后,在音乐伴奏声中,崇祯皇帝从王承恩手中取出他亲笔所写的七言诗,说:“辅臣督师,事不常有,今写数字赐卿。”

    杨嗣昌跪下接过,朗诵道:“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这首诗借用了典故,“盐梅”源于《尚书》,用来赞美为国效力的宰相;“细柳营”借用汉文帝时的将军周亚夫的典故,比喻军纪严明,把他对杨嗣昌的倚重心情流露得恰到好处,预祝这位盐梅上将、督师辅臣马到成功。

    杨嗣昌心潮起伏,激动不已,边哭边拜。

    同时,崇祯皇帝还把平贼将军印交给杨嗣昌,让他带着圣旨和将军印前往左良玉军中,宣读圣旨,封左良玉为平贼将军。

    只是杨嗣昌自己都没想到,他为左良玉争取来的平贼将军名号,后来被老百姓改了,把“平”字给去掉了,变成了贼将军!贼将军这个称呼确实很符合左良玉的形象。

    其实左良玉的军队和流贼也没有多大区别,左良玉也是裹挟百姓,抢劫百姓,干的坏事不计其数。左良玉死后,左梦庚降清,什么李国英之类的大清忠臣,有很多都是出自左良玉军中。

    杨嗣昌告别了崇祯皇帝,同监军太监刘文斌一同南下,直往湖北襄阳进发。他去襄阳,就是为了封赏左良玉。目前几路剿贼大军,左良玉的兵马数量最多,杨嗣昌也对左良玉寄以厚望。

    “杨督师,为何不让武威伯调动全部兵马剿贼呢?”刘文斌问道。

第563章 赤地千里

    杨嗣昌在出征之前,同崇祯皇帝单独交谈过,他准备以左良玉的大军为主力,其他各路将领配合。崇祯曾经提起李国栋,杨嗣昌提议,让李国栋出部分兵力剿贼即可,晋阳军主要镇守山西,万一清军再次入寇,只有李国栋能挡得住。把晋阳军主力留在山西,万一剿贼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清军入寇事件,李国栋也能镇得住,不至于再调剿贼大军进京勤王,导致剿贼功亏一篑。

    “武威伯主要防御建奴入寇,若是调走武威伯,我们即将剿灭贼寇之时,又来建奴入寇,你我被迫进京勤王,贼寇将死灰复燃!”杨嗣昌抚摸着胡子回答道。

    李国栋提醒过崇祯,也曾提醒过杨嗣昌,说大明境内有清军细作,所以每次明军快要剿灭贼寇了,清军就适时入寇,迫使明军调遣原本用来剿贼的军队进京勤王,致使贼寇死灰复燃。杨嗣昌当然相信李国栋说的话,清军细作无孔不入,所以留下李国栋的主力在北方预防万一,再加上关宁军,这样清军再次入寇,就不需要调遣剿贼大军回京勤王了。

    杨嗣昌这次的战略计划很不错,只是他未曾想过,卢象升被崇祯罢了官,孙传庭又下狱了,以杨嗣昌的战术才能,根本不是李自成对手。他这次出征剿贼,注定是贼寇越剿越大。

    也就在杨嗣昌出发前往襄阳的时候,崇祯皇帝派遣的天使进入山西。

    朝廷诏书到了,崇祯皇帝令李国栋出动六千兵马,出山西,前往湖北襄阳,同杨嗣昌和左良玉的剿贼大军会合。

    李国栋出兵剿贼了,没有举办盛大的出征仪式,这次出征十分低调,毕竟这是剿贼,让李国栋去剿贼,也就是意思一下,主要还是救助百姓,扩充自己的人口。

    既然崇祯皇帝下诏让李国栋出兵六千,他出动的就是清一色的骑兵。去年清军入寇时,他连打了两场大捷,缴获战马甚丰,扣除了受伤报废的战马,再扣除分给朝廷的战马,李国栋自己得了上好战马六千多匹,蒙古马三万多匹。为此,李国栋扩编了三千多重骑兵,现在重骑兵的人数达到了六千人;缴获的蒙古马用来扩编了一支五千人的轻骑兵和一万多人的骑马步兵。

    李国栋的轻骑兵有些类似蒙古骑射,事实上轻骑兵的来源主要也是蒙古人,既有投奔自己的土默特人和察哈尔人,那都是被清军逼得走投无路的蒙古人,来投奔了李国栋;也有战场上俘虏的科尔沁蒙古人和漠东蒙古人,通过土默特人和察哈尔人给他们洗脑之后,就被编入李国栋的轻骑兵中。

    这些轻骑兵除了标准的蒙古骑兵配备的弯刀和骑弓之外,李国栋还给他们配备锤、钉头锤、大斧等重兵器,有了这些重兵器,即便轻骑兵遭遇了对手重骑兵,也能一战。

    重骑兵的战术简化,采取的是锥形阵冲锋方式。

    出兵协助杨嗣昌剿贼,李国栋出动了三千重骑兵和三千轻骑兵。三千重骑兵之中,其中老兵一千人,另外两千是新兵。采取了老兵带新兵的办法,这一战结束后,两千新兵就能成长为老兵。

    轻骑兵还能起到弥补夜不收的作用,轻骑兵机动性好,来去自如,速度快。宝贵的夜不收人数不会太多,有轻骑兵配合,不仅可以及时送回战场情报,还能配合夜不收,围堵歼灭敌人的哨骑。

    不过李国栋得到情报,这时候的李自成可不弱,闯军骑兵扩编到了一万多人。李自成每攻破一地,特别注意收缴马匹,收编各地马贼。李国栋很清楚,在不久的将来,李自成的骑兵将会扩编到三万多人的规模,组成了三堵墙骑兵。

    崇祯十二年十月初五,李国栋出征,六千轻重骑兵,加上两百夜不收哨骑,一共六千两百兵马浩浩荡荡出征。六千两百人,至少是一人双马,重骑兵骑的都是上等好马,轻骑兵骑着蒙古马。

    出征大军每个人携带了一袋干粮,放在马背上。干粮是以烙饼为主,一名骑兵携带三十斤烙饼,五斤干肉,再背上一个水壶。每个人的口粮可以用一个月。出征襄阳,不需要携带太多的口粮,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之地是天下粮仓,只要身上带了银子,到了哪里都能购买。

    根据兵部给李国栋的檄文,要求他在两个月之内必须赶到襄阳。而全骑兵的晋阳军,赶到襄阳其实只需要一个月时间,所以他们携带的这些口粮足够了,到了襄阳之后,再派人渡江南下,去武昌购买粮食。

    至于说去了襄阳之后,杨嗣昌要安排进川或者去汉中剿贼,李国栋肯定不会去,有左良玉去追击贼军。李国栋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襄阳到洛阳一带巡弋,随时围堵被官兵击败的贼寇。

    “被官兵击败的贼寇?我估计应该是反过来才是了。”李国栋冷笑一声。

    大军从平阳府出发,沿着汾河南下,沿途过去,只见往日波涛汹涌的汾河如今变成了一条小河沟,有些地方都已经断流了。距离河岸边近些的地方,还能看到一点萎靡不振的农作物,距离河岸远点的地方,就是寸草不生,土地都干裂。不过呢,那些河边的好地,都是士绅大户的,和普通老百姓毫无关系。

    路上所见的村子,十室九空,路边随处可见累累白骨,饿得奄奄一息的人们坐在路边等死。

    “能救多少人算多少吧,何兴!”李国栋道。

    “末将在!”

    “你带上一千轻骑兵,把自己的口粮分给百姓,你们回一趟平阳府,再带些干粮出来。”

    “诺!”

    何兴让自己的一千轻骑兵把自己的干粮分给了这些老百姓,得到了口粮的百姓感恩戴德,纷纷跪地磕头道谢。

    “各位乡亲们,你们吃饱了,赶快往北走,走一百里路,就能到我们晋阳军驻地了,就在襄陵,去了那里,可以讨一碗粥喝。”李国栋亲手扶起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

    “这位将军真是好人啊!若不是您,老朽唯一的小孙子都得饿死了!”老汉老泪纵横,又转头喊道,“各位乡亲们,我们赶快感谢将军的救命大恩!”

    “这位可是我们的武威伯李国栋将军。”何兴大声道。

    “各位乡亲们,我们能活下来,全是将军的大恩大德啊!只要渡过了难关,我们给武威伯建生祠!”那老汉大喊道。

    “老人家,实在不敢当啊!李某不要生祠,只要各位父老乡亲们能安居乐业,好好的活下去,就是对李某最大的安慰!”

    何兴率领一千轻骑兵,回去取粮食,来回不过两百余里路程,轻骑兵速度快,跟在后面追赶了三日时间,便赶上了李国栋的主力大军。

    晋阳军出了山西,入了河南境内,一路过去,亲眼目睹的场景比山西更惨,放眼望去,一座座村庄已经见不到一点生气,甚至一些城镇的人都死绝了,一路过去,有时候走上一整天,都见不到一个活人,映入眼帘的,只有遍地白骨。

    “太惨了,朝廷为何不赈灾啊?”何兴长叹了一声。

    “朝廷哪里有银子赈灾?”李国栋摇了摇头。

第564章 李自成出兵

    晋阳军在河南境内行走了五日,连续五日下来,李国栋连一个活人都未曾见到。

    旱灾加上蝗灾,也不至于让整个省的人都死光了,更何况当年还有宗族势力,一些族中有大士绅的大族,士绅多少会拿出一些粮食支助族里的穷亲戚,只是时间长了,谁都承受不起,那怎么办呢?自然是背井离乡,跑路了。

    那么人都跑哪里去了呢?只有一小部分跑去了山东,或是跑去了淮安,被王全给接纳了,那些人活了下去。更多的人,却是去了豫西。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商洛山中,从崤函山区赶来的高夫人高桂英带着健妇营前来同李自成会合,高桂英除了率领她的数千健妇营和万余闯军士兵,还顺便带来了前来投奔闯王的十多万灾民。

    “乡亲们,都不用担心,到了闯王这,你们就能活下来了!”健妇营的女兵们安慰那些逃难百姓。

    去年清军入寇之前,李自成差点就被孙传庭灭了,被打得只剩下十七骑,狼狈逃入商洛山中。洪承畴和孙传庭准备围山,对商洛山实行十面撒网,拉开密集搜索,试图一举歼灭李自成。谁知道清军入寇,洪承畴和孙传庭被迫放弃了对李自成的最后一击,带着兵回京勤王去了。

    洪承畴和孙传庭这么一走,李自成很快又恢复了元气。

    在李自成复出之前的十个月内,他先是收拢了失散的旧部,接着就以伏牛山为中心,在周围四处出击,收编了当地的杆子(山匪),打掉了不少乡绅土豪,富家大户,夺取了大量的粮食。所以说现在那些饥民来投奔,李自成有足够的粮食养活他们。当然了,吃饱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给他们吃个半饱。那些人逃过了饿死的命运,接下来就得上战场给李自成当炮灰了。

    说起来,这河南大灾年,闯军不仅没有怎么去危害百姓,反而是救活了不少老百姓,尽管他们最后还是给闯军当了炮灰,但毕竟还是有人活下来。若是李自成没有接收他们,他们迟早饿死。而给李自成当了炮灰,至少有一半的人能活下去。

    一座座粥棚搭建起来,李自成拿出粮食,熬粥提供给这些拖家带口前来投奔自己的灾民。高桂英和红娘子的健妇营女兵们在粥棚里忙忙碌碌,维持秩序,给排队的灾民打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粥。

    粥虽然很稀,所用的是粗粮混合了米糠和野菜熬成,却能让那些饿得瘦骨嶙峋,或是全身浮肿,或是吃观音土吃得腹胀的老百姓能够吊住一条命,能够活下去。

    “草民谢闯王活命之恩!”

    “闯王大恩大德,我等愿以性命相报!”

    “闯王说要打哪个豪强,我等当赴汤蹈火!”

    一碗粥下肚,活下来的老百姓摩拳擦掌,纷纷表示愿意为李自成卖命。一时间,闯军士气高昂。

    至于说李自成屠杀河南,其实杀的都是一些为富不仁的士绅和宗室,并未对无辜百姓动手。若是说干的坏事,水淹开封,淹死无辜百姓这个锅倒是跑不掉。

    崇祯十二年到崇祯十五年的大灾,刚好给了李自成蓬勃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崇祯十三年的大灾,不仅仅北方遭了旱灾蝗灾,就连南方都遭遇了灾难:湖广和苏州、松江等地遭遇了大水灾!

    说起来崇祯十三年真的是太不幸了,北方大旱,南方大涝,这贼老天怎么就不会把南方的降雨分一点给北方呢?

    崇祯十三年南方产粮地遭灾,更是给穷苦不堪的百姓雪上加霜,北方粮价直接飙升到十多两银子,甚至二十两银子一石!折让本来就缺少粮食的北方老百姓要怎么活下去?

    幸亏李国栋已经开始在南方做出布局了,他帮助卢象升和钱谦益改造农场,其实王全他们还要做一件事:修建堤坝!

    加高了江堤,再挖掘水塘,加宽河沟,这样可以挡住暴涨的江水倒灌,又能疏散洪水,减少了灾情,李国栋的这个看起来似乎无意的举动可以让更多的老百姓活下去。

    商洛山区,地形复杂,逐渐恢复元气的李自成打了大户之后,就有当地明军前来攻打伏牛山。可是这些当地军户出身的明军,事实上就是一群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农民,在射虎口和石门谷两地遭到了惨败。

    遭到惨败的明军无力剿贼,祸害当地百姓确实一把好手。败退下去的明军,在当地大肆烧杀掳掠,干的事情和清军都差不多了,甚至有的地方比清军还坏。

    杨嗣昌这回南下,在襄阳调兵遣将,要对付的不是李自成,而是准备先剿灭张献忠。

    先打张献忠,这是崇祯皇帝定下的剿贼计划,因为张献忠攻破凤阳,烧毁皇陵,令崇祯大丢面子,还一度哭得昏厥过去,所以崇祯对张献忠可以说是恨之入骨。

    “闯王,我们在官军中的内应送出消息,说官军云集襄阳,似乎是准备对张献忠下手了!”宋献策上前道。

    李自成的新谋士李岩道:“闯王,此时我们不应当急着出兵,应当趁机夺取山中的宋家寨,宋家几代积累的财富,足够我们再扩编十万流民。先荡平周围士绅豪强,等到官兵追赶张献忠入了川,我们再杀出山去,一举攻克商州和洛阳。”

    刘宗敏、郝摇旗、刘体纯、田见秀、李过等人都同意李岩的建议,觉得应当利用张献忠吸引了官兵之后,再出山攻城略地。

    就在李自成开会的时候,有人急匆匆的来报:“闯王,小得们抓住了混入灾民中的一名官兵细作!”

    “快带上来!”李自成道。

    不一会儿,那人被带了上来。

    “你是何人?为何来我伏牛山刺探军情?”李自成看着那名其貌不扬的明军细作,冷冷的问道。

    “还请闯王明鉴!某非朝廷细作,陈某乃受武威伯李国栋之托,特意告诫闯王。”那人不亢不卑的站在大厅中央,昂首挺胸回道。

    “什么事?”听说是李国栋麾下,李自成的态度好了许多,毕竟当年他还跟着高迎祥的时候,被明军围在河曲,李国栋却很大方的给他们送来了大批粮食,使得创军大部分人都得以活命。

    那人道:“闯王,贵军若是攻打洛阳,我们武威伯肯定不会出手为难闯王您。但我们伯爷有句话,希望闯王别打开封,周王可不是福王那个吝啬鬼,他会出银子出粮食劳军,那么你们就不好打了。“

    李自成哈哈大笑:“洛阳我们肯定会攻打!民愤极大的福王,我们也肯定会处死此人。此人盘踞河南多年,可以说是坏事做尽。听说那家伙都有三百多斤重了?“

    “正是如此,某曾见过福王!”那人回道。

    李自成“哦”了一声,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回闯王,陈某名铭杰,希望陈某能帮上闯王的忙!”那人回道。

    “陈铭杰啊,你口口声声自称自己是武威伯麾下,可有凭证否?若空口无凭,凭什么让额相信你?”李自成冷笑道。

    “哈哈哈!闯王您都说我是细作了,”陈铭杰哈哈大笑,“干我这种事的,会留下真凭实据吗?”

    “好好,不错,那额就先留下你一条命来,看你对我有多大作用。”李自成笑道。

第565章 贼将军左良玉(上)

    当一名细作,能像陈铭杰那样暴露身份被人抓出来,肯定是不合格的细作。但事实上陈铭杰是一名优秀的特工,他是故意暴露的。而在李自成新收入的难民之中,其实还混入了一批李国栋的亲卫军特工。只要他们不想暴露,就凭李自成的反间谍技术,根本奈何不了他们。

    李国栋帮助李自成,并不意味着他就完全认同农民造反的行为。凭良心来说,为何有些人会成为大地主和大士绅,有些人却连饭都吃不上了,其实原因十分复杂,并不能说那些有钱人就有原罪,一部分有钱人的钱是祖祖辈辈努力积累下来的;能考取功名的人,其实也不容易,当年的科举制度,能够考上一个秀才有多难?更不要说举人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其中的付出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

    错的不是个人,而是文贵武贱的制度,士绅免税的制度!

    有钱人偏偏不用纳税,穷人却不断的加派,有这样的制度,大明不崩溃都奇怪了。真正有罪的,是那些贪官污吏,是一些为富不仁的藩王,譬如说福王之流。

    至此历史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将来李自成会不会在九宫山被几个农民用锄头打死就不知道了,如果不会,那么李国栋不介意让自己的特工队出手,帮助历史走上正轨。

    崇祯十二年十一月初五,李国栋率军来到襄阳。

    远远的看得襄阳城,只见城头上一面“左”字大旗随风飘扬,未曾见到杨嗣昌和其他人的旗号。

    “上面的人赶快开门!我们是奉了朝廷诏令和杨督师之命,特意前来协助剿贼!”李国栋让骑兵在城外列出整齐的队形,再让一面大嗓门的骑兵上前去喊话。

    趁着这个时候,李国栋仔细观察了一下襄阳的城池,只见这座城确实不愧是天下第一坚城,虽然城墙高度没有南北两座京城高大,可是护城河极宽,最宽处接近百丈了,这样的护城河简直可以算是湖泊了!难怪当年襄阳可以阻拦蒙古人长达六年之久。这天下第一坚城,确实不是浪得其名。

    但是在李国栋的记忆中,襄阳城后来被献军所破,攻破襄阳城的献军将领正是张定国,那位白衣少年智勇双全,智取了襄阳。后来张定国还击败过秦良玉,确实是很会打仗。

    想到张定国,李国栋觉得那样的良将应该是要招揽他。这时候,李国栋才想起来,其实在自己的山西,还有一员良将,名叫王辅臣。之前居然把这个人给忘记了。等这次回到山西以后,一定要把王辅臣从姜镶那给挖过来。

    “大帅,晋阳军来了!已经抵达城外。”城内,左良玉的部将徐勇前来禀报。

    左良玉问道:“是大败建奴,赫赫大名的晋阳军?”

    “回大帅,正是。”

    “他们来了多少人马?”

    “大约六千余人。”

    “怎么就那么点人啊!不是听说晋阳军有三万余人?来了那么点人,是打算跟在后面捡便宜的?”左良玉眼睛一瞪。

    徐勇连忙回道:“大帅,听说是杨督师让他把主力步兵都留在北方了,没有带来。”

    左良玉心中对李国栋很不服气,在他心底,李国栋本来就是塞外马贼出身,打了那么多年的仗了,居然才积蓄了三万人马的实力。而现在的左良玉,已经有了二十多万大军。只是他根本就不会明白,他的二十多万大军真遇上李国栋的三万人,输的肯定是他左良玉。

    “走,我们登上城头看看去!”左良玉站了起来。

    左良玉带着左梦庚、张勇、徐勇、卢光祖、马腾蛟、李国英、吴学礼、张应元等一干将领登上了襄阳城楼,隔着宽敞的护城河,远眺在护城河对岸列队的晋阳军骑兵。

    “好整齐的队形!”李国英惊叹道,“能把骑兵列出如此整齐队形,恐怕建奴也难以做到!难怪武威伯对上建奴,百战不殆!”

    其他的左家军诸将也对晋阳军赞口不绝,看着一排黑色的铠甲,大红色披风,清一色的高头大马,每个人眼中露出了羡慕的表情。左家军人虽然多,可是说实话,左家军只不过是一批战斗力还不如闯军的乌合之众。相比之下,对面的才是真正的精锐之师。

    再看身穿黑色铠甲的重骑兵两边,是骑着清一色蒙古马,身穿大红色鸳鸯战袄,外面套着红色罩甲的轻骑兵。

    轻骑兵毕竟不像重骑兵,不需要全身防护的铠甲,只有一件罩甲和一顶头盔,胳膊和腿部都没有防护,不过他们身上的罩甲防御力却很不错,尤其是防箭性能十分良好,这是一种半防护的镶铁棉甲,因为没有护臂和护膝,小腿和小臂也无防护,重量比重骑兵的全身防护铠甲要轻得多了。

    左良玉见晋阳军骑兵阵容整洁,军容十分威武,心中也有几分吃惊。但他转念一想:这或许就是李贼的精锐骑兵罢了。不过能养得起六千余骑兵的,也算是挺厉害了。但看他身边,也就两百余家丁的样子。此人再厉害又能怎么样?哪里比得上老子的二十万大军?

    听到城外的晋阳军又在喊叫着开门了,左良玉让人向城下回话:“告诉城下的人,只能主将带着家丁进入城内,其余骑兵,在城外驻扎,不得入城扰民!”

    明末的时候,各地城池不欢迎客军入城是有道理的,因为当地百姓都害怕客军。若是当地的兵,顾忌到当地人有很多都是自己的父老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祸害了说不过去,不会怎么祸害当地百姓,最多嘛,不过是抢几个铜板,抢一两只鸡鸭,设赌局骗人,或者调戏那个姑娘小媳妇,还不至于提着刀闯入家门公然抢劫。可是客军就不一样了,反正是外地来的,当地人又不认识自己,抢就抢了。

    李国栋当然知道这个规矩,于是让人回话:“可以,我们就伯爷和二百亲兵入城,其余的弟兄们在城外驻扎。”

    城门缓缓打开,李国栋带着两百名充当家丁的精锐夜不收骑着马进了襄阳城。他不怕左良玉为难自己,毕竟自己现在也是朝廷官员,还有武威伯的身份。

    进入城内,却见原本繁荣的襄阳城,如今是一片萧条。

    襄阳是兵家必争之地,自然也是交通要道,由襄阳乘船往东南方向南下,可以抵达武昌,连接长江黄金航道;由襄阳往西,可进入汉中,往北是南阳,这里交通便利,平日里商业繁荣。可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大门紧闭。

    李国栋骑马过去,隐约可以看到,一些紧闭的大门后面,有人从门缝里面战战兢兢的看着外面。

    看样子,左良玉没有少祸害襄阳百姓!左家军虽然也是驻守湖北,但事实上他们也不是真正的当地军队,左家军大部分都是从流贼直接改编而来,而且没有像李国栋那样给招降的新兵分田地,进行屯兵和训练。左家军几乎和流贼没有什么两样,都是靠抢的。而且这支贼军因为有官兵的身份,干起坏事来比贼军还要更可恶。

第566章 贼将军左良玉(中)

    李国栋带人进入城内,询问了他人才知道,杨嗣昌没在襄阳,前几日他南下武昌去了,过几日才会回来。

    “武威伯大驾光临,欢迎欢迎!”左良玉大大咧咧的从城楼上走下来,向李国栋抱拳拱手。

    左良玉长得面白少须,看起来一副忠厚老实的模样。但你要是认为左良玉是个老实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此人很有头脑,之前跟着曹文诏的时候,杀贼也算尽心尽力。曹文诏战死之后,左良玉对上级长官的命令就是阳奉阴违,每次对上农民军,胜少败多,是有名的逃跑将军。但他无所谓,只要有便宜捞的时候,他就去杀良冒功,再俘虏一批流民编入自己的队伍。

    这年头,反正只要不去投贼就好了,至于他的军队干的事情是不是比贼寇还坏,没有人敢管他。崇祯皇帝虽然也知道左良玉劣迹斑斑,可是朝廷需要这样的军阀,所以崇祯也不敢对左良玉开刀。

    李国栋回了个礼:“李某见过平贼将军!”

    “武威伯不远千里赶来,请到寒舍一坐,左某备了一点粗茶淡饭,劣酒杂食,还请伯爷共饮几杯。”左良玉满脸堆笑道。

    “好,恭敬不如从命,那李某也不客气了!”李国栋脸上带着人畜无害的笑容道。

    他带着两百夜不收,来到左良玉府上。左良玉在襄阳的府邸,原本是一户商户的四进大院,被左良玉吓唬了一番,以便宜的价格买下,就变成左良玉在襄阳的临时府邸了。

    左府内,仆人丫鬟不少,这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府邸,后院假山流水,亭台楼阁,一看就知道建造这座府邸花费了不少银子。

    李国栋的两百夜不收当然不可能全部跟入府内,于是只有十人跟他进去,其余的都在府外待命。

    走进客厅内,左良玉令人摆上酒宴。

    不一会儿功夫,仆人丫鬟如穿花蝴蝶,端着一盘盘美味佳肴上了桌,把一张大圆桌摆得满满当当的。

    “粗茶淡饭,没什么好东西,还请伯爷见谅。”左良玉指着满桌的菜热情的招呼道。

    见桌子上有鱼有虾,有各种精致的菜肴,李国栋笑道:“这还叫粗茶淡饭啊?李某在山西的时候,根本吃不上那么好的吃食呢。”

    “哈哈哈!伯爷过奖了!”左良玉端起酒杯。

    也就在李国栋带着两百夜不收进城的时候,留在城外的六千骑兵开始安营扎寨,他们去附近丛林中砍伐木头,修建起一圈木栅栏营墙,还在军营的四个角搭起了四座望塔,再以圆木和木板搭起马厩,之后从马背上取下帐篷,搭了起来。最后把战马赶入马厩内。

    城头的左家军士兵目瞪口呆看着这些骑兵干着辅兵干的活,这样的事情,左家军从未遇见过。当年的军队,分为战兵和辅兵,战兵只管打仗,不管别的事情;安营扎寨,修建营房,都是辅兵干的活,哪里有见过战兵亲自动手干活的?而且这还不是普通的战兵,都是精锐骑兵啊!骑兵自己动手扎营,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其实李国栋的兵,每一个都是多面手。当年的军队,辅兵数量往往高过战兵许多,像左良玉的二十多万大军,其中真正的战兵不过六万到七万人之间,其余的都是辅兵。到了后来左梦庚造反,清君侧的时候,号称八十万大军,事实上也就三十万人左右,其中战兵绝对不会超过十万人。

    李国栋就不喜欢玩这些虚的,他的人数都是实的,辅兵都不编入正式编制,有一支专门的后勤辎重部队,不计入出征军队数量。所以他每次出征,实际人数只会比报出来的多得多。

    这次南下襄阳,他没有带后勤部队来,是因为他带来的全是骑兵。而且他也没有打算在湖北久留。杨嗣昌要左良玉追剿张献忠,之后张献忠将会入川,杨嗣昌会追入川中,李国栋没想入川,他以李自成出兵的借口,带兵去河南。等到去了河南,王全的淮军会出动一支后勤辎重队,以商队的名义出征,专门负责给李国栋运输粮食。

    次日一早,韩大山带着一队骑兵进山打猎。

    “救命啊!救命啊!”队伍路过一座小村子的时候,却见到几名衣衫不整,披头散发的女子哭喊着跑了过来。她们脚步踉跄,身后还追着一群头戴鹅黄红缨毡帽,身穿破烂鸳鸯战袄的兵丁。

    “军爷,快救救我们吧!贼将军的人要强抢我们了!”几名女子冲到韩大山他们跟前,哭喊着跪在地上。

    也许是她们见韩大山身上穿着黑色铠甲,骑着高头大马,看起来就和那些匪兵完全不一样,走投无路的女子把韩大山他们当成救星了。

    见有人追赶民女,韩大山勃然大怒,马鞭往前一指:“拦下他们!”

    铁甲骑兵策马小跑而去,身上的铁甲发出铿铿锵锵的碰撞声。

    看到全身黑甲的骑兵冲了过来,十多名左家匪兵吓得一时愣住了。有人反应过来,转头撒开两腿就跑。可是这些匪兵的两条腿,又怎么跑得过那些骑兵?

    很快,骑兵就拖着被五花大绑的左家军匪兵回来了。

    “我们都是大明的军队,理应保护大明百姓!可是你们倒好!不仅不保护百姓,还要祸害百姓!你们这样做,和贼寇,和建奴又有什么区别?”韩大山手中的马鞭指着那些被绑的匪兵怒斥道。

    “将军饶命啊!将军饶命!”几名匪兵纷纷跪在地上。

    “将军,小人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幼儿,还望将军放过小人。”

    也有人硬气的,任凭后面的骑兵怎么摁住他们,也不肯下跪,嘴里还骂骂咧咧的:“你们什么人?狗逮耗子多管闲事?老子们是平贼将军的人!你们这些外来户敢把老子怎么样?”

    韩大山怒道:“平贼将军?哼!难怪老百姓都叫做贼将军!贼将军带你们做贼,老子要替朝廷执行军法!”

    听到要执行军法,刚刚那几个骂骂咧咧的家伙也都吓得脸色变成了猪肝色,骂得最凶那个人大小便都失禁了,一下软瘫在地上。

    “全部斩了!”韩大山毫不犹豫的下了命令。

    一排雪亮的刀光闪过,十多名左家军匪兵全部人头落地。

    “将军,这些尸体如何处理?”一名骑兵问道。

    “如何处理?还不是违反军纪被正法了?找个地方,把尸体埋了!否则尸体留在这里,会连累这里的百姓。”韩大山道。他知道左良玉这个人睚眦必报,若是有人发现他的兵被杀在这座村子附近,说不准就会带人来屠了这个小村子!

    不过左家军匪兵被杀的事情,左良玉还是知道了。

    天黑之后,军营清点人数,发现有十多人没有回来。后来上级军官问了起来,说早上有十多人出去了。经过调查,说他们去乡下找女人去了,还有人看见城外的晋阳军骑兵也进山了。再经过多方询问,左良玉查出,他的兵是被韩大山他们杀了!

    “好个武威伯!老子这样热情款待你,你不知恩图报,反而纵容手下杀害我左家军儿郎!”左良玉暴跳如雷。

第567章 贼将军左良玉(下)

    “将军,武威伯的人说,是我们的人违反了军纪,才被杀的。”身边一名千总战战兢兢的说道。

    “狗屁!”左良玉吹胡子瞪眼睛,“朝廷军饷不足,我们不去抢的话,吃什么穿什么?他武威伯,又不是我们左家军的人,凭什么杀害我们左家军的勇士!老子的人抢的老百姓,又碍了他什么事?这口气,老子咽不下去!”

    “将军,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难道派人攻打武威伯的营地?”徐勇问道。

    “大战在即,我们肯定不能起内讧,否则杨督师回来了,我们也不好交代。但这口气不能就这样咽下去,我们得兴师问罪!”左良玉猛的拍了一下桌子道。

    所谓的兴师问罪,就是城内的左家军出城,包围李国栋的军营,在派人出来喊话,要李国栋答应左良玉的条件。

    “主公!主公,不好了,左良玉包围了我们的大营。他们的人正在外面喊话,要我们赔礼道歉,交出凶手,还要赔偿他们银子!”外面放哨的一名哨兵急急忙忙跑进李国栋的中军大帐。

    “简直是岂有此理!”李国栋拍案而起,“这帮匪兵,杀敌不行,祸害百姓倒是一把好手!我倒想看看,他左良玉有多大能耐!只要我们稳住营寨,不让匪兵冲进来就好!等杨督臣回来再来评理!”

    其实左良玉也没打算真的让李国栋交出杀他们兵的人来,他要的一是银子,二是面子。左良玉知道,李国栋有银子,想要趁机讹他一笔,还要李国栋在自己面前道歉。

    “走,我们出去看看!”李国栋招呼身边将士。

    还未走到大营门口,就听到外面左家军叫嚣的声音了。

    “交出凶手!赔偿银子!”

    “我们的弟兄不能就这样白死了!”

    “武威伯必须向我们平贼将军低头道歉!”

    “晋阳军滚出来!给我们磕头认罪!”

    李国栋冷哼了一声:“简直是嚣张至极!韩将军执行军法,杀几个祸害百姓的匪兵,他们倒叫上门来了!我们出去看看!”

    “弟兄们,披挂整齐,列阵出营!”韩大山喊道。

    李国栋留下了一千五百重骑兵和一千五百轻骑兵留守,其余的三千骑兵出营,排在最前面的是一千马槊骑兵,后面跟着五百三眼铳骑兵,两翼是轻骑兵。

    营门打开,一身白盔白甲,骑着白马的李国栋,手里提着白缨马槊,带着骑兵缓缓走出营门,紧跟在后面的是一千黑盔黑甲,披着红色披风,手持红缨马槊的马槊重骑兵,再后面是同样黑盔黑甲的三眼铳重骑兵,两翼是红色铠甲的轻骑兵。

    “武威伯!”见到李国栋出了营门,左良玉大喊道,“你我无冤无仇,你到襄阳,左某还盛情款待,为何你却恩将仇报,纵容手下杀害我左家军将士!”

    李国栋大声回话:“左将军,此事并非私人恩怨,而是你麾下士兵抢劫百姓,凌辱良家妇女,李某只不过是执行军法而已!”

    “哈哈哈!”左良玉气极反笑:“武威伯,即便是左某麾下士兵犯错,那也应当是左某自己来惩罚,你又为何越俎代庖,擅自处罚我左某的士兵?”

    李国栋回道:“左将军,李某麾下将士见您的士兵正在祸害百姓,上前制止,谁知道他们不仅不听从劝告,反而行凶!李某麾下将士也是迫不得已,才误杀了他们!”

    “哼!”左良玉哼了一声:“武威伯,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误杀也好,蓄意杀害也好,我给你两个选择:第一,交出凶手,交给我们处置!第二个选择是,你们赔偿我们银子,一个人一千两银子的抚恤金,你再到我马前,向我低头道歉!”

    “哈哈哈!”李国栋哈哈大笑:“若是我说个不呢?”

    “那就休怪左某无情了!我们左家军将踏平你们晋阳军营地,把你们所有人拿下,等待杨督师来处置!”

    “左家军的意思,是打算你我两军开战了?”

    “开战不敢,你我皆大明官兵,剿贼之战在即,我们官兵却先起内讧,岂不是便宜了贼寇?左某要的是,既然武威伯包庇凶手,那左某只好让儿郎们自己动手了!”左良玉冷哼道。

    “哈哈哈!那李某倒想看看,你们有多大本事能冲入我军大营!”李国栋哈哈大笑。

    说实话,眼前那些左家军,他根本就看不上眼。晋阳军的精锐骑兵,连比左家军凶残百倍的清军都不怕了,还会怕这些乌合之众?若是左军真的敢冲过来,只要自己的重骑兵一轮冲锋,估计就打散了。

    左良玉看着晋阳军重骑兵最前面的马槊骑兵,已经齐刷刷的放平了马槊,排列着密集的阵型,似乎是做好了冲锋的阵势,他被吓了一跳,哪里还敢下令自己的士兵去冲营?一旦冲击晋阳军的大营,说不定对方就敢下令让重骑兵碾压过来。那都是刀枪不入的重骑兵啊,黑压压的一片压上来,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更可恶的是,那些重骑兵每个人手中都持一根一丈八尺长的马槊,长枪兵都挡不住。

    看到这个架势,左良玉也不敢下令强行冲入晋阳军营寨,而是让自己的士兵在李国栋的大营外面修筑工事,把晋阳军的大营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

    “围死他们!一只苍蝇也不许放出去!他们来襄阳没带辅兵,看他们有多少粮食!记住了,出来一个抓一个!”左良玉巡视正在修建工事的左家军,发出狠话,要把李国栋困死在襄阳。

    “大哥,那帮孙子把我们围住了!”韩大山愤怒的指着外面左家军的工事道,“我们粮食不多,若是那帮孙子围困我们半个月,弟兄们都得饿死了。”

    “放心,他们围不了几天,我保证他们就得乖乖的撤军!”李国栋胸有成竹的说道。

    六百里外的武昌城,一名老百姓打扮的人来到杨嗣昌的武昌行营大门口,门口的卫兵拦下此人:“站在,干什么的?”

    “吾乃晋阳军夜不收小队长王铁锤,此乃腰牌,还请两位兄弟过目。另外,你们请把这封信交给杨督师。”来的人取出腰牌,递上去。

    “原来是王长官啊!请您稍候,我们这就去通报杨督师。”

    王铁锤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信递了上去:“两位兄弟,通报就不必了,还望你们把这封信交给杨督师。”

    两名士兵检查了一下信,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于是其中一名士兵就把信送进府内。

    “杨督师,刚刚来了一位晋阳军夜不收,给您送来一封信。”士兵把信交给了杨嗣昌。

    杨嗣昌接过信,打开来一看,上面的字迹他认得,确实是李国栋的亲笔信。只见上面写着:左军祸害百姓,几名乱兵劫掠村民,企图强抢民女,我军制止,发生冲突,几名贼兵为我军所杀。左良玉不服,来找我军麻烦,还望杨督师来救末将。

    “大战在即,竟然发生内讧了!这还得了!来人啊!”杨嗣昌看完信,大喊了一声。

    “督师,有何吩咐?”

    “备船!老夫要赶回襄阳行营!大战在即,得去阻止左良玉和李国栋的内讧!”

第568章 工程兵

    双方对峙了数日,左良玉不敢发起进攻,只是围困。

    但围困对于李国栋来讲毫无作用,他的大营背水布置,背靠汉水,王全的船队随时可以过来接应。等到左良玉发现,有船队来给晋阳军送粮食的时候,他知道已经晚了。可是到来的船队规模极大,左良玉不敢招惹。

    双方僵持不下,对峙了七日,杨嗣昌回到襄阳。

    “这是怎么一回事?”杨嗣昌进入李国栋的大营,劈头就问。

    “回督师,左将军的兵劫掠百姓,企图凌辱良家妇女,李某麾下将士遇见了,于是把那几名兵给就地正法了。左将军恨某杀他的兵,便发兵围困我军。”李国栋拱手回道。

    这时候他已经是超品的伯爵了,不必再对杨嗣昌行大礼。但看在杨嗣昌提携自己的份上,李国栋还是拱手长揖,弯了一下腰。

    杨嗣昌道:“哎,国栋啊,你有所不知,朝中欠缺左将军的军饷,他也是没有办法,只好让他的兵自己去想办法了。左家军大部分都是血气方刚的单身汉,出去筹备粮食,难免发生一些事。只是他的兵违反了军纪,应当让他自己处理,国栋你擅自斩杀了,这让他丢不起面子。”

    “督师,我们大明的兵,应当爱护百姓,保护百姓!若是纵兵作恶,那和建奴,和贼寇又有何区别?”

    杨嗣昌沉思片刻,抚摸着胡子道:“左良玉是有不对之处,老夫这就去劝劝她,让人自行退去。国栋啊,大战在即,你的晋阳军和左良玉的左家军,都是朝廷的官兵,岂能自相残杀呢?”

    “督师,李某并未同左将军自相残杀。若是李某真的向动手,就他围在李某外围那些人,一个冲锋就打退了,李某可以全身退走。就是考虑到大家都是朝廷官兵,这才没有冲动。”

    杨嗣昌摸着胡子点了点头:“老夫这就去,劝左良玉退兵。”

    李国栋拱手道:“那就拜托督师了。”

    杨嗣昌出了李国栋的大营,去了外面围困晋阳军的左家军大营内。过了片刻,左良玉自行退去。

    当日下午,杨嗣昌又令人出城,到李国栋营中送来军令:他让李国栋暂时在襄阳驻扎,过完年之后,便沿着汉水北上,准备迎击张献忠。攻打张献忠的主力是左良玉,但左良玉军中骑兵少,固令李国栋专门负责追击。

    李国栋向杨嗣昌提出了一个建议:“吾观天象,明年湖广将会洪水肆虐,吾愿令人趁着农闲之机南下修筑堤坝,还望督师上奏朝廷,令朝廷批准。”

    “此事当真?”杨嗣昌大吃一惊,湖广是天下粮仓,若是湖广发大水,原本已经不太平的天下就更是雪上加霜了,此事非同小可,但他还是觉得观天象一事好像不靠谱,“天象一事,能准吗?”

    “若无此事,李某愿进京任凭圣上处置!”

    “好,那老夫就上奏朝廷。”

    二十天后,崇祯皇帝的圣旨到了,令李国栋收编的军户趁着农闲下湖广修建堤坝,毕竟此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崇祯皇帝也担心湖广再出现天灾,那大明就真的垮了。但是修建堤坝的银子,一两都没有,让李国栋自己想办法。

    转眼便进入崇祯十三年了,在这几个月内,王全根据李国栋的指示,带了一批军户下了江南,在苏州等地江边修筑江堤,并帮卢象升和钱谦益等一批东林党士绅修建立体化农场。根据李国栋的命令,王全首先要修筑江堤。与此同时,王全的心腹爱将张世文也带着一批从山东下来的军户,前往湖广修建堤坝,因为崇祯十三年南方会发大水灾,李国栋肯定要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在苏州等地修建堤坝,是李国栋入股了江南士绅的田庄,所以可以免费修建。但是去湖广修建堤坝,李国栋并没有同湖广士绅谈妥,又没有朝廷一两银子,所以他让王全和张世文同当地士绅谈判。

    最后是在王全的三寸不烂之舌鼓动之下,加上张世文的吓唬,湖广士绅终于答应,出钱修筑堤坝,修建水利工程。湖广士绅一共出了一百多万两银子,毕竟这是关系到他们的经济利益,他们就依靠生产大米来赚银子,若是农田被淹了,金钱来源也断了。没有一个士绅会愿意和钱过不去。至于让他们出钱给朝廷纳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朝廷倒了,他们换个主子一样活得很好。但是他们的农田若是被冲毁了,那损失就大了。

    这一百多万两银子,扣除了民工的伙食费用,工具损耗,以及发给他们的军饷之外,王全还能赚到四十万两左右。

    十多万民夫分别投入了江南和湖广后,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崇祯十三年大水灾的影响。

    南下民夫人数虽多,携带工具众多,但因为是坐船南下,倒也没有在路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去江南的船队只用了五日,去湖广的船队也就用了十日左右。民夫抵达之后,立即投入了建设之中。

    这支军户民夫队,有了个新的名字,叫工程兵。

    工程兵在平时,修建堤坝,修建城池,修建堡垒,建造工场,建造船场,在战时,他们可以修建工事,也能直接投入作战之中。虽然工程兵部队没有什么铠甲防护,可是他们的修建的堡垒工事,就是最好的防护力量。在攻城的时候,工程兵能够挖掘地道,协助攻城。

    被李国栋收容的流民,安置在山东,冲入军户的那些人,几乎全部编入工程兵部队之中。

    湖广和江南开始紧张建设的时候,杨嗣昌的平叛大军出发了。

    明军沿着汉水,逆流而上,往西北方向的川陕交界处进击。左良玉的大军在前面开路,杨嗣昌在贺人龙的中军,李国栋的骑兵殿后,一路往川陕方向进发。

    李国栋知道,左良玉在不久之后,就会在平利一带击败张献忠。之后杨嗣昌会命令大军追入四川。但他肯定不会追入四川,因为四川距离山西太远了,李国栋的目标是在河南收容流民,扩大自己的队伍。至于四川,那就让左良玉、贺人龙他们去打吧。

    果然不出所料,左良玉的大军进入了川陕交界之处后,便在平利同张献忠遭遇,这一仗,准备不足的张献忠惨败,把妻妾和军师都丢了,献军狼狈逃窜。

    李国栋心里很清楚,这时候是该他表演的时候了。

    “左家军已大败贼军!弟兄们,我们受督师之命便是追击!我们追!”李国栋拔出御赐宝剑,往前一指。

    李国栋的骑兵紧跟在败退的献军后面紧追不舍,一路追赶过去,俘虏了不计其数的献军士卒和流民。其实李国栋也是在保护这些被迫造反的百姓,他们若是落入左良玉手中,年老力衰的和受伤的都会被砍下脑袋去邀功,身强力壮的精壮汉子,则编入左家军,最后变成了帮着清军打天下的绿营军。

    晋阳军当然也有割脑袋,一些负隅顽抗的贼军被杀,还有一些半途中跑死的,重伤不治的,都给割下首级。

    李国栋率军追出了五十余里,斩首三万余,俘虏了贼军和流民六万余,缴获粮食辎重物资不计其数。

    “督师,这不公平啊!”左良玉向杨嗣昌抱怨道,“击败贼军是卑职的功劳,可是追击贼军,却是李国栋小子的功劳!左某辛辛苦苦击败了贼人,却被这个小子给捡便宜了!”

第569章 滚雪球的闯军

    杨嗣昌明白左良玉的意思,是想要赶走和他争功的李国栋。可是杨嗣昌实在不愿意李国栋离开,因为李国栋的骑兵是大明除了关宁军之外最强的骑兵了,没有了如此规模的骑兵,就凭左良玉的步兵,在获胜的时候想要扩大战果就困难得多。

    左家军除了他自己的家丁之外,其余的都是步兵,追击溃败的贼军十分困难,更何况张献忠部之中,有很多原本是山中棚民出身,那些人跑起来可是健步如飞,献军的老营兵更是全部骑兵,左家军要追上他们不容易。

    所谓的棚民,就是湖北到陕南山中没有身份户籍的流民,是山上搭棚居住的流民,在户部的人口统计中,没有他们的名字。平时风调雨顺的时候,棚民在山中种植农作物,打猎为生。遇上灾年,他们就成为了山匪贼寇。张献忠和李自成几次大败后复起,就是依靠这些棚民。

    而这次李国栋跟在左良玉后面,等左良玉击败了献军之后,李国栋从后面追击贼军,俘虏之中有众多的棚民。

    那些棚民都是极好的兵源,他们从小生活在山中,吃得起苦,又因为长时间爬山,身强力壮,加上经常打猎,箭术都非常准,只不过是没有好的弓箭。这些棚民只要带回去之后经过一段时间训练,都是优秀的战士。

    杨嗣昌也看到李国栋抓到了大量俘虏,转手就把那些俘虏交给了王全,让他带去修建堤坝。杨嗣昌心中自然清楚,那些俘虏随时可以变成兵,他看在眼里,嘴里没说,毕竟目前只有李国栋对上清军百战百胜,其余的大明将领对上清军都是败多胜少。

    “左将军,虽然武威伯斩首最多,俘虏最多,缴获也最多,可是击败贼寇的头功还是你的。老夫可以让他分首级给你,那也是你的功劳,他的骑兵只是追击贼寇。良玉啊,你麾下骑兵太少,屡次获胜,却难以扩大战果,这便是老夫留下武威伯的理由。”杨嗣昌劝道。

    左良玉虽然心中不甘,却无话可说。

    事实上,李国栋感觉自己已经捞得差不多了,若是再这样打下去,只怕难以违抗杨嗣昌的命令,就只能入川了。他不想入川,还需要找个借口离开汉中。

    李自成也该有动作了。李国栋心里暗暗道。他只能等着李自成有所动作,就能找借口离开。

    “伯爷,李自成出山了!”张书恒给李国栋带来了最新的军情。

    李国栋听闻,这简直就是瞌睡送枕头啊!他大喜道:“好!太好了!就等着这一天了!”

    “伯爷,我们是不是向杨督师提出,闯贼出山,我们要去河南对付闯贼?”韩大山提出了建议。

    “没必要!”李国栋摇了摇了,“现在朝廷都还没得到消息,我们就擅自提出去剿灭闯贼,那样杨督师会不高兴的。还是等上一段时间,等杨嗣昌得到消息,我们再自告奋勇去河南。”

    随后,李国栋又把张书恒叫到一边,在他耳边轻声道:“书恒,你要想办法,把我们的人安插到锦衣卫里,最好能当上大汉将军入宫,今后有用得着的时候。”

    “卑职遵命。”张书恒回道。

    如今的锦衣卫被崇祯废得几乎就是摆设了,除了执行崇祯的诏令抓几个人之外,就是担任皇宫保卫工作,在情报、监督官员等方面,已经失去了原本应有的作用。张书恒要安排几个人混入锦衣卫,还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事情。

    浙川县境内,李自成从射虎口杀出,在山中蛰伏了一年半的李自成,前年底逃入商洛山区的时候,只剩下十八骑,后来收拢败兵,又招降了山中的山贼和棚民,兵力又膨胀到了三万多人。去年的河南大灾,又帮了李自成一个大忙,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灾民进入商洛山中讨食,李自成是来者不拒,把那些流民都给收拢过来。

    “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

    南阳各县的饥民纷纷来投奔李自成。

    李自成出了商洛山之后不久,他的大军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很快就膨胀到了十多万人的规模。

    投奔李自成的饥民,以受压迫和剥削最深、生活处境最惨的农民为主体,也包括一部分无权无势的、许多年来在天灾**相煎迫下破了产的小地,还有失业、没法活下去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主,各种工匠和矿工等等。甚至一些中等地主也纷纷来投,那些没有权势的中等地主,一部分已经破了产,大部分都濒临破产,没办法啊,谁让他们家里没有出个有功名的人物给他们免税?

    平日里风调雨顺的年景,加派的辽饷,已经让那些没有权势的中等地主快喘不过气来了,去年遇上了灾难,庄稼几乎颗粒无收,那些中等地主纷纷破产。

    事实上,崇祯皇帝得知了山西、河南、山东大灾的消息之后,已经发出了圣旨免税了,可是当地官吏是,朝廷免了税,也就是说,皇粮免交了,可是地方上还要收税!那些黑心的官吏,不仅没有怜悯遭灾百姓,还要从已经啃树皮吃草根的老百姓身上再刮下一层皮!

    谢浩天指挥一批精壮汉子,正在叮叮当当的打铁。他原本是一名中等地主,天启年间,他家里还有两百多亩地,五间大瓦房,有几十户佃户给他干活。可是自从到了崇祯年间,在官府勒索,大户欺凌、兼并,官兵劫掠,各种天灾与**交织之下,谢浩天的家很快衰落,最终家破人亡,去年的时候,他把田地和房子都卖掉了,去县城开了一家小吃店。

    凭借着他老婆的一手好手艺,做的面条筋道好,面汤十分美味,他在县城里的生意勉强维持一家大小生活。

    可是即便要做小生意,也得有后台,没有后台的谢浩天,在泼皮、小吏、官兵的欺负下,小店不久之后就破产了。谢浩天无奈之下,只好去山边租了几亩地种,谁知道又遇上了灾年,庄稼颗粒无收,官府还来催讨粮饷。

    活不下去的谢浩天带着十多名工匠,一起投奔了闯军。

    “闯王,我们的人越来越多了,粮食已经不足,必须攻破浙川县城,打开城内粮仓,才能让跟随我们的百姓活下去。”罗虎说道。

    罗虎是李自成麾下一员猛将,真实历史上,他在进入京城之后,李自成把宫女费珍娥赏赐给他,结果被费刺死。罗虎的军纪在闯军之中是最好的,对百姓不犯秋毫,因为是被李自成收养的孤儿,从小就受苦,深知百姓疾苦,所以同情那些饿得奄奄一息的饥民。

    李自成哈哈大笑:“浙川城内早有内应!只要我军攻城,浙川县城必破!”

    此时,浙川城内的监狱已经人满为患,被关在监狱里的十之七、八都是交纳不出田赋的老百姓,他们被衙门小吏以各种名目送入大牢,还有一些是进入城内乞讨的饥民,也都被关入班房。

    “闯王,小人愿意进城去给您当内应!”谢浩天自告奋勇站了出来,“小人是浙川当地人,熟悉城内情况。”

第570章 攻寨攻城

    闯军首先攻打一些豪强的寨子,因为明末乱世,一些豪强都结寨自保,在农村里面修建起一座座土城,把自己的宅院围了起来,住在寨子里面的,除了乡绅自己一家人之外,还有一些亲戚、族人、家仆之类的。攻破一座这样的寨子,能够获得的补给未必会比县城少!而且打这种寨子,也比攻打县城容易得多了。

    但是眼前这座寨子,却让李自成异常头疼,这座豪强寨子经过精心选址,依托山丘和河流的自然地形建造,寨子的位置位于河流拐弯处的丘陵之上,三面环水,利用自然界的河流形成的护城河,想要派人填平很不容易,河流水深,水流很急,堆上多少人命都难以填平。唯一没有河流的那一面,挖掘了深沟,里面扎满了削尖的木桩。但是别以为能轻松填平那段壕沟,因为壕沟前面有一段烂泥地,攻城武器根本就无法通过烂泥地。

    土寨设置在丘陵之上,躲在土城里面的弓箭手,居高临下吊射轻箭,可以射出两百步远!若是身披厚甲的精兵去进攻?且不说寨子内的铳手能击穿铠甲,就说前面的烂泥地,就能要了披甲精兵的命。身披厚甲的兵掉进水坑,爬都爬不起来。

    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土城上面有虎蹲炮,还有背着鸟铳的家丁在城头巡逻。

    看着这样的寨子,李自成感到发愁,可是他又不能不打,自己的队伍扩大到了十万,粮食已经严重不足。若是攻下一座这样的豪强寨子,就能解决粮食问题。

    “哎,如果有大炮就好了!”李自成感慨了一声。

    一年半前的惨败,李自成只剩下十八骑逃命,原本缴获的大炮都全部丢失殆尽,现在手头哪里还有大炮?

    若是以弓箭手压制土城上的火力,可是对手是在高处,居高临下射来的箭矢要比自己射上去的远多了,更可恶的是这片烂泥地,弓箭手若是过了烂泥地,弓弦湿了,根本就无法射出箭矢。

    “闯王!卑职能帮你造炮!只要一日,即可准备好十门大炮攻寨!”流民之中,一条汉子站了出来。

    “你能造炮?”李自成大喜,“只要一日可造十门大炮?该不是欺骗额吧?”

    “卑职哪里敢骗闯王!请闯王给卑职十名木匠,即可在一日之内造出炮。”这名站出来说能造炮的汉子,名叫万顺,是一名浙川乡下的饥民,但李自成不知道,此人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李国栋的亲卫军特工!

    万顺带着十多名木匠上山去砍伐木头,砍伐的是木质坚硬的松树。砍下来的松树,在万顺和木匠们手中很快就变成了一门门火炮。

    “这,这,这炮能打得响吗?不会炸膛了吧?”李自成目瞪口呆看着这些木头挖出来的大炮。

    “回闯王,可以打得响,打三发,保证不会炸膛!”万顺信誓旦旦的向李自成保证,“若是三发之内炸了,卑职愿意献上脑袋!”

    “好!有十门炮,一炮打三发,这也就有三十发炮弹了!足以攻进去!”李自成大喜。

    万顺道:“闯王,稍等一下,我们还要造一批木板,一些当成盾牌,另一些木板铺在沼泽地上,让弓箭手冲过去!我们打三十发炮弹,未必能摧毁土城,只能压制城头。炮弹即将打完的时候,就把木头铺在地面,冲过沼泽地。”

    “好!那就依你的!”李自成高兴的拍了拍万顺的肩膀,“万顺啊,想不到,你还能想出如此妙计!”

    “多谢闯王!”

    闯军开始攻寨了,十门松木炮一字摆开,炮口对准了寨子。

    寨子内的家仆家丁们看到对准自己的炮口,早都吓得两腿发软。这座寨子虽然易攻难守,可是对手有大炮,那还怎么打啊?看那大炮的样子,就是红夷大炮啊!

    结果是,闯军只打出一轮炮弹,寨子内的人就投降了。闯军冲入了寨子内,抢光了粮食和金银财宝,住在里面的豪强变成俘虏,被李自成一刀给砍了。

    李自成大军抵达浙川县城,这座小县城城池本来就不很坚固,城内守军极少,完全凭借躲入城内的士绅组织的民壮抵抗。

    闯军开始攻城了,当地县令和躲进城内的士绅知道自己已经大难临头,他们督促那些衙役、差人、弓兵、门子、捕快、禁卒以及士绅的家丁,在城头拼死抵抗。

    一架架云梯架了上去,又被城头守军给推了下去。城头砸下狼牙拍、夜叉檑,石灰瓶、石块下雨一样从城头砸了下来,火油、金汁从城头劈头盖脑浇下,打得充当炮灰的流民死伤惨重。

    事先潜入城内的谢浩天,凭借着他是当地人的优势,发动起一批被官府和士绅欺压得快活不下去的小摊主、工匠,趁着县衙空虚的机会,突然冲入县衙内,打开了监狱,把被关押在里面的人犯全部放了出来。

    “弟兄们,闯王来了!我们投奔闯王!杀光城内官吏和士绅!”谢浩天振臂高呼。

    大批衣衫褴褛的饥民和当地百姓突然从守军背后发起攻击,虽然这些饥民和百姓武器装备十分粗劣,可是城头守军的装备也很差,几乎都没有铠甲防护,虽说手头兵器比这些起义军要好,可是他们是腹背受敌,前面闯军正在攻城,背后有城内的人起事,一时之间根本抵挡不住。他们回头去对付后面的起义者,结果被闯军爬上了城头。

    从李自成开始攻城,到浙川县城失守,前后连两个时辰都不到!不到半天时间,一座县城便得手!

    李自成进入城内,毫不犹豫的把抵抗到底的县令、小吏全部处死,接着又发动城内平民,把躲在城内的士绅全部找出来,毫不客气的全部拉出城外斩首。不要说有举人以上功名的人了,就连一些秀才,甚至是童生,都被李自成杀了。

    “这些读书人,每个都狼心狗肺!该杀!”李自成怒吼道。

    这话一出口,牛金星、李岩等人脸色微微一变,他们也是读书人啊。

    李自成发现他几个军师脸色变化,突然哈哈大笑:“额说的是天下大部分的读书人,你们当然不一样了。”

    牛金星擦了一把额头冷汗:“闯王圣明!我们几个虽然是读书人,可是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李岩却劝道:“闯王,您也不能把天下读书人都杀光,一些有功名的人若是要降我军,我们应当多接纳读书人,将来要治理国家,还需要这些读书人。即便是朝廷官员投降我军者,也应当接受他们的投降,将来我们攻城之时,投降我们的人就多了。”

    “呸!”牛金星呸了一声道:“那些读书人个个都是软骨头,我们今天杀了一批,今后攻城,他们还是投降得最快!”

    李岩见劝说李自成无效,又有牛金星捣乱,只好长叹一声,转身退下。

    闯军在数日之内,连续破了浙川、内乡和镇平三县,杀死县令和县衙的小吏,杀了躲进城内的所有士绅。李自成杀死士绅之后,却没有把那些士绅的农田分给农民,而是采取了抄家的办法获得粮饷,再把当地的农民都裹挟了,加入流民大军。

    见状,李岩心底暗暗感叹:还是这样的流寇战法,这样又如何取得天下?

第571章 李自成四打南阳

    三边总督府,一名信使连滚带爬的闯入了府内。

    “郑督臣,大事不好了!闯贼出山了!连破十余座县城,正在攻打南阳!”

    三边总督郑崇俭脸色大变,当时李自成被打得只剩下十八骑的时候,若是郑崇俭能够严令贺人龙搜山,或许李自成就彻底灭了。结果不知道是他的神经性搭错了,还是脑子被门夹了,竟然下令撤军。

    现在好了,李自成复出。看到战报,郑崇俭懊恼不已,当初要是派兵搜山,李自成根本来不及收拢残部,可能就被抓住了。而现在呢?陕西、山西、河南大旱,漫山遍野的饥民,都是李自成最好的兵源。

    郑崇俭知道自己惹上大祸了,他一方面,令陕西巡抚丁启睿和四川巡抚邵捷春务必严防,坚决阻止张献忠和李自成合兵一处,同时自己亲自率兵剿贼,还给杨嗣昌写了一封信,让杨嗣昌分兵,协助自己剿灭李自成。

    襄阳,督师行营。

    “啪”杨嗣昌看完了郑崇俭的来信,气得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郑崇俭!误国啊!去年若不是他撤军,闯贼已灭!”

    随后杨嗣昌就上奏朝廷,弹劾郑崇俭。后来郑崇俭崇祯一封诏书夺了三边总督职务,还被锦衣卫缇骑捉拿进京,给投入大狱。后来张献忠破了襄阳,李自成破了洛阳,襄王朱翊铭,福王朱常洵相继被杀,杨嗣昌也在重病中死去,崇祯皇帝勃然大怒,郑崇俭被斩首弃市。当然,那是后面的事情了,如今李自成正在进攻南阳。

    南阳是唐王朱聿的封地,原本轮不到朱聿当唐王的,只因为他的哥哥朱聿键被崇祯皇帝废为庶人,并给拿下,关到凤阳监狱面对列祖列宗思过,这才轮到朱聿当上唐王。

    朱聿的哥哥朱聿键,就是历史上赫赫大名的隆武帝,只不过现在,未来的隆武帝还在凤阳大牢内,而且因为拒绝了守陵太监石应诏的索贿,结果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只是后来路振飞当上凤阳巡抚,看望了朱聿键,并上奏朝廷,崇祯皇帝下令斩了石应诏,救了朱聿键。

    朱聿键为何落得被废为庶人,又关入凤阳监狱?就是因为清军入寇,朱聿键率军进京勤王,这就违反了祖制,明朝可是把藩王当猪养,未得到朝廷允许,决不允许藩王离开驻地。而朱聿键擅自带兵离开驻地出征,更是犯了大忌,哪怕他是带兵进京勤王,都不允许。

    结果朱聿键的弟弟朱聿因祸得福,成为了唐王。

    可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朱聿当上了唐王,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此时,李自成正在猛攻南阳。这是李自成第四次打南阳了,前面三次攻打南阳,都没有攻破,反而损兵折将。

    因为河南的大旱,给了李自成绝好的发展机会,他的大军已经拥有二十多万人了。

    之前连续攻破十多座县城和几十座豪强城寨,并没有给朝廷带来强烈的震撼,为了把事情再搞大点,李自成把目标瞄准了南阳的唐王府,他要攻下南阳,杀了唐王,制造声势,让更多的流民来投靠自己。

    南阳城下,李自成的三万精锐大军在后面,前面是充当炮灰的一万饥民。这些饥民,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为了一口饭吃,纷纷自愿给李自成充当了作战的炮灰。

    “杀!”饥民们表情狂热,拿着五花八门的兵器,很多人,只是拿根棍棒罢了。在一声战鼓后,立时疯狂的叫喊,扛着简易壕桥和简易云梯等临时打造的,简单粗糙的攻城武器,拼命呐喊着向南阳城冲去。

    前面的饥民举着以木板打造的简陋大盾,有些人推着临时打造的简陋攻城冲撞车,还有人推着临时打造的简陋投石机,一步一步向城墙方向接近。

    投石机停了下来,饥民的妇孺老弱在闯军士卒指挥下,牵动绳索,把一筐筐石头发射出去,再往筐内装入石头,然后再次牵动绳索。这些妇孺老弱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把石头发射出去。

    精壮汉子都放在前面了,手持木棍、锄头、铁叉、铁铲等五花八门,连兵器都算不上的武器,在最前面的大盾手保护下,向城墙方向发起了冲锋。

    “杀!”饥民们热血沸腾了,争先恐后的涌向城墙。

    几乎不需要什么战术,也没有人刻意去砍掉城外的木桩、鹿砦,也没有人去填埋护城河,只要扛着简易壕桥,把壕桥架在护城河上,然后冲过去,再把云梯搭在城头,就能开始蚁附攻城。

    李自成毫不在乎在惨烈的攻城战中,流民会死多少人,反正都是炮灰,而且是最廉价的那种。

    饥民们冲近了护城河,城头箭如雨下,一排又一排箭矢扎了下来,暴雨般的箭矢从流民们的头顶落下,扎落到人群之中,这些身上没有任何铠甲防护的饥民可以说是一箭就射穿了身躯,大批流民惨叫着倒下。

    尸体在护城河下很快的堆积起来,还有伤者被践踏时发出惨绝人寰的惨叫。可是前面的流民倒下了,后面的流民奋不顾身的往前冲。冲到了护城河跟前,流民们把简易壕桥往护城河上一放,就呐喊着冲过护城河。

    城头的箭矢、弹丸如瓢盆暴雨,有些饥民在放下壕桥的一瞬间,就被射成了刺猬,一个跟头翻进了护城河;还有的人刚刚放下壕桥,就被弹丸打成马蜂窝。终于,所有的简易壕桥全部放下了,成群结队的流民呐喊着,从壕桥上冲过去。

    饥民们的投石机也对城头守军造成一定的伤亡,不断有一筐筐石头飞上城墙,砸在城头上,守城的士卒和民壮发出惨叫声,倒在城头。没死的士兵拉开弓箭,装填弹药,继续对城下射击。

    “砸!”城头有人大喊一声。一排排民壮从城墙上探出头,冰雹一样的石灰瓶落下,灌入热水的石灰瓶往往在半空中就爆炸开了,里面喷出了滚烫的石灰,夹杂着生石灰粉,在空中飞舞飘扬,只听到城下一片惨叫声,被碎片击中的饥民血流不止,被生石灰粉喷到眼睛的饥民哭喊着滚在地上。

    但是还是有更多的饥民冲到城墙脚下,架起了一架架简易云梯,开始分离往城头攀爬上去。

    城头,狼牙拍、夜叉檑不断落下,砸得一架架云梯断裂,蚁附攻城的饥民们下饺子一样从云梯上滚落下去。

    因为人群太密集了,每个狼牙拍和夜叉檑砸下,至少都能打翻十多人。

    滚烫的金汁劈头盖脸浇下来,空气中立即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味,大批被烫得皮开肉绽的饥民哭喊着满地打滚,有些人皮肉都被烫烂了,露出了白森森的骨头。那些被金汁烫伤的饥民,多半是活不成了。

    当更多的饥民云集在城下的时候,威力最大的大杀器来了:城头砸下了火油罐,紧接着一个个火把打着旋丢了下来,城墙下顿时烧成了一片熊熊火海,大批身上起火的流民在大火中挣扎,哭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怪异的烤肉味。

第572章 开封城外

    最终,李自成还是放弃了进攻南阳府城,而是在周边收拢饥民,攻打小县城和豪强城寨,获得大批补给物质。

    李自成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攻打洛阳做准备。他当然知道,只要攻破洛阳,不要说躲在城内避难的士绅,单单洗劫一个福王府,得到的粮食和补给都够闯军用上一年了。谁不知道福王有钱?洛阳王府,富于京城皇宫啊。

    “闯贼攻打南阳失利,我们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杨嗣昌看到南阳送来的战报,深深舒了一口气。

    “督师,武威伯派遣信使来了。”外面有人向杨嗣昌禀报。

    “让他进来吧。”

    李国栋的的信使给杨嗣昌送来一封信,在信中提到,说李自成出了商洛山之后,就利用河南大旱的机会,大肆招募饥民,各地方的官军是屡战屡败,如今观闯军势头,大有席卷河南之势。若是不加以控制,恐怕后患无穷。所以李国栋主动请缨,希望能让他带兵对付流贼。

    “好,老夫即将亲自领兵入川,中原无良将,还是让武威伯去中原也好。”杨嗣昌捻着胡子点了点头,随后提笔修书一封,令信使交给李国栋,让他出兵河南。

    三日后,李国栋收到了杨嗣昌的回信,立即同左良玉和贺人龙的军队脱离,带上他自己的六千二百兵马,离开川陕交界的平利,转身往东,前往河南境内。一路过去,沿途看到的流民,都被收拢起来。每天晚上安营扎寨的时候,李国栋都会令人把附近的难民召集过来,在大营外面搭建粥棚,给难民施粥。

    只是那些百姓之前被明军祸害惨了,明军剿贼的时候,经常干杀良冒功的事情。见到官兵到来,这些百姓哪里敢靠近?

    流民之中,早就混入了李国栋的亲卫军特工。见到晋阳军抵达此地驻扎,那些混在难民中的特工人员开始喊话宣传:“各位乡亲们,来的是武威伯的军队,武威伯仁心宅厚,当年我们山西遭了难,就是靠着武威伯连续一个月施粥,这才活下去的。“

    亲卫军特工,不仅有男人,也有女特工,甚至当中还有小孩子,一些男女特工假扮夫妻,再救助一两名孩子,看起来就像是一家人一样,这样就不会被人怀疑。这些特工人员的作用,不仅仅的在老百姓中做宣传,还有对流民进行鉴别,可以起到杜绝清军细作和流贼细作混入自己军中。

    听到那些衣衫褴褛,和自己一样的难民喊话,老百姓们这才打消了顾虑,壮着胆子靠近了晋阳军。

    “军爷,这里真的会施粥?”一名老汉望着大营外搭建的粥棚,战战兢兢的问道。

    “当然了!”韩大山笑着道,“这位老人家,您在这里稍候片刻,粥熬好了,就能吃了。”

    过了半个时辰,在粥棚内忙碌的士卒们抬起大铁锅,把热气腾腾的粥倒进木桶中,又在锅内添加了水和粮食,熬下一锅粥。

    “老人家,快来吃吧。”韩大山亲自扶着老汉,走到木桶跟前。

    “我们都是从百姓中来,我们的父母姐妹也是老百姓,是老百姓给了我们吃穿,是老百姓养大了我们……”将士们唱起了歌,歌声传出,令更多的百姓壮起胆子,靠近了晋阳军营寨。

    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粥下肚,饿得奄奄一息的百姓咽下口水。先来的人已经领到了粥,坐在地上,捧着碗大口大口的喝着。刚刚那名老汉捧起一碗热粥,也不顾烫嘴,迫不及待的就往嘴里送。

    粥的香味引来了更多的百姓,虽然百姓还有些害怕,担心官兵会不会杀良冒功,可是他们已经饿了好几日了,若是再不吃点东西,很可能就会饿死。与其饿死,还不如去碰碰运气,即便是官兵反目,杀良冒功,被人杀死总比活活饿死好受。

    当老百姓们拖家带口,接近了这些军人之后,他们才发现,这支军队和他们以往遇见的军队完全不一样,这支军队从军官到士兵,都对百姓十分和蔼,他们热情的给百姓盛粥,给百姓介绍自己的军队。

    “好孩子啊!都是一群好孩子!老汉活了六十多年了,从未见过这样的军队!”那名老汉老泪纵横,捧着粥碗泣不成声。

    “真的是好人啊!他们都是好人。”

    “伯爷真是好人啊,好人一定有好报。”

    “伯爷来了!”就在老百姓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大营内传来一声长喝。

    一身白盔白甲的李国栋走了出来,周围的百姓纷纷跪下。

    李国栋发挥了自己的表演才能,脸上流下几滴眼泪,双眼通红,动情的说道:“各位父老乡亲们,你们受苦了!”

    “草民们感谢伯爷救命大恩!”得到救助的老百姓纷纷跪在地上,每个人都感动得流下眼泪,人群中哭成一片。

    韩大山在李国栋耳边轻声道:“主公真是厉害啊,这人心,都被我们收了。”

    “我们的老百姓其实是最淳朴的,只要我们这些当兵的真心对百姓好,他们也会对我们好!”

    六千二百骑兵在半途中一共收拢了两万余难民,晋阳军栋到了河南之后,却没有去找闯军交战,而是去了开封城外,就地修建营寨,那些半途中收拢的难民,刚好发挥了作用,不要说精壮汉子帮着他们修建营寨,就连妇女儿童,也上来帮忙,哪怕是五岁的小孩子,都能帮着递块砖,搬点土。这支军队爱护百姓,老百姓自然也爱戴这样的军队。

    “王爷,晋阳军在城外驻扎,修建营寨。”开封城内的周围侍卫见到来了一支军队,了解清楚是李国栋的晋阳军之后,不敢怠慢,第一时间就像周围朱恭枵禀报了。

    朱恭枵思索了片刻道:“吾乃藩王,不得擅自交结武将,也不能随意出城,你去把武威伯请来,了解一下贼军是否要来开封?”

    李国栋得到朱恭枵的邀请,第一时间就赶入城内,前往周王府。因为周王这个人还不错,河南大灾,他也救助一部分百姓。后来李自成来攻打开封的时候,周王拿出黄金白银,给守城官兵发下军饷,还发出了赏格,杀死贼寇一人,赏银五十两!这样的藩王,比福王可是好得多了。李国栋不会在乎福王生死,但还是要适当帮一下周王。

    进入城内,来到周王府,见到了周王之后,李国栋行了个礼,开门见山就对周王朱恭枵说道:“启禀王爷,闯贼已经出山。因为河南等地大旱,又遭遇蝗灾,导致无数百姓没饭吃,流离失所,成为难民。闯贼趁机大肆接收难民,贼军已经扩大到了五十万之众!而朝廷却无粮饷救助难民,卑职若是不出手的话,贼军很快就会扩大到百万之众!”

    “贼军会来攻打开封吗?”朱恭枵问道。

    “会!肯定会来!这就是我来开封的原因!只要我们安顿好了难民,到时候贼军来了,他们的人也会少很多。”

    “武威伯,如此多的难民,你都有办法安置了?”

    “自然有办法,卑职不是建立了工程兵?卑职救下来的难民,很快就被人接走,然后从中选出一批精壮汉子送去南方,卑职会把他们编入工程兵,加入到修建大堤的工程中。”

第573章 大洪水(上)

    一支庞大的船队沿着运河南下,这支船队是湖广粮商的船队,船队打出的旗号是马世奇和堵胤锡的旗号,船上挂上官府灯笼,沿途过去,漕运总督兵丁不敢阻拦,沿途也没有人敢收税。

    马世奇是叶茂才门生,虽是东林党,但同湖广士绅却交情极好。原本叶茂才就同运河漕运有着密切的关系,叶茂才死后,一些商人就依靠他的学生罩着。

    这支船队平时运送粮食北上进京,回程也捎带点货物,但根本装不满船舱,几乎都是空船回跑。

    可是现在,这支船队却装满了南下的工程队。

    吴国明便是南下工程兵的一员,他原本是河南人,前不久,就在他饿得奄奄一息的时候,一支军队途径他老家,搭建粥棚,给饥民施粥。于是吴国明得救了。获救之后,跟着军队一直来到开封。

    到了开封,有一些南方来的,头戴红缨笠帽,身穿鸳鸯战袄的军官前来,在饥民之中挑选人手,询问是否愿意加入淮军,每日两餐管饱,每个月军饷一两银子。

    吴国明是一名二十岁出头的精壮汉子,听说招募士兵,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参了军,毕竟当了兵可以填饱肚子。

    当了兵之后,吴国明才明白,自己当的是工程兵。队伍拉到徐州附近,每个人发了一套鸳鸯战袄,一顶红缨笠帽。换上新的军服之后,便登上船南下。

    无论是沿着黄河东进,还是乘坐运河船只南下,一路上都是两餐饭管饱,杂粮糙米饭不限量,菜是两菜一汤,是以卷心菜、大白菜、豆腐等做成的菜肴,偶尔还有一点鱼干肉末,伙头兵做出来的菜里面加了一些红色的东西,味道有些辣,但特别鲜美,很下饭。杂粮糙米饭、杂粮粥和窝窝头不限量,随便吃。每顿饭吴国明都放开肚皮大吃,吃得饱饱的。

    吴国明是一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现在过上这样的日子,算是很不错了。

    “仁杰啊,你家里有妻女,怎么也和我们这些单身汉一样,也南下修堤坝了?”吴国明问坐在船头看风景的叶仁杰。

    叶仁杰世世代代的河南的自耕农,因为他种地水平比较高,家境还算不错,于是娶了媳妇,还给他生了两个女儿。但是这两年,天降大灾,庄稼颗粒无收,朝廷还要来催交粮饷。他把地卖了,都买不上价格,这年头,遭了灾的河南,人少地多,有哪个傻子还会去买地?买了地也种不了庄家。

    可是朝廷的粮饷交不出来,据说交不出粮饷,要卖掉老婆女儿才能抵债,或者就等着进大牢吧!实在活不下去了,也加入到流民之中,背井离乡,踏上逃难的路。本来他打算去投奔闯王的,但是在半路上遇上了一支官军,一开始遇上这支官军,他还感到害怕,只怕被官兵抓了,送去官府,他带着一家出逃,逃税一事就事发了。后来他的老婆女儿饿得实在受不了,闻到熬粥的香味,便上前了。

    这支官军和叶仁杰见过的其他官军完全不一样,对待百姓十分和蔼,每日都给这些跟着他们的灾民施粥。

    灾民们自愿跟着军队一路东下,因为跟着他们有饭吃。

    到了开封之后,就有人来招募新兵了。考虑到每个月一两银子的军饷,叶仁杰也选择了当兵。

    “他们帮我把老婆孩子都安排去了山东军户所了,反正去了,老婆孩子饿不着肚子,我就南下,多赚点外快。听说山东那边,给我们这些当兵的一人分了三十亩地,有那么好的条件,为何不当兵?”叶仁杰笑着道。

    船队一路南下,从扬州的瓜洲进入长江,再渡过长江,便来到了繁花似锦的江南富庶之地。

    工程兵抵达了宜兴,挨着事先到来的老兵的兵营安营扎寨。在吴国明和叶仁杰他们到来之前,已经有工程兵抵达宜兴。他们到了河边,下了船,只见河岸上的士兵挥汗如雨,正在挖掘河沟,修建堤坝。

    “你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跟着那些老兵好好干活,他们干什么,你们也跟着干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多问问他们老兵。”一名军官向吴国明和叶仁杰他们交代了注意事项。

    “把这片池塘挖深了。”吴国明领到了工具之后,就有老兵带着他们,前往工地干活。

    这片池塘原本不深,只有三尺多深,现在池塘里的水都被排空了,老兵们正在干枯的池塘底部挥汗如雨的挖掘淤泥,挖出来的淤泥,由站在边上的接力大队,把一筐筐泥土接力到了岸上,倒入一块沼泽地,把沼泽地垫高了。

    吴国明手里也拿着铁铲,和那些老兵一起,把池塘底部的淤泥一铲一铲的倒入箩筐中。叶仁杰站在一边,当有装满淤泥的箩筐递过来的时候,他就接过箩筐,递给下一名士兵,就这样,装满泥土的箩筐被递上岸,倒入边上一块沼泽内。

    “长官,我们挖深池塘有什么用?”在闲下来的时候,吴国明问了句。

    “挖深了池塘,天降暴雨,可以把雨水引入池塘,这样可以减少洪水带来的灾害。”那军官回道。

    “防洪水,不是需要加高堤坝?”吴国明不解的问道。

    “加高堤坝解决不了根本,要防洪,最好的办法还是疏通导流。”

    为了应对崇祯十三年南方的洪水,李国栋是想尽了办法,他让王全的工程兵挖掘池塘,加深湖泊,扩大湖泊同长江之间连接的河流,很好的利用太湖、阳澄湖、澄湖、淀山湖、红梨湖、庞山湖等大小几十个湖泊的蓄洪能力,可以减少江南水灾带来的危害。

    也就在张世文带着工程兵,在江南施工建设的时候,王全亲自率领的工程兵也在湖广一带紧张施工。

    “王都司,你带着十多万人在湖广施工,难道今年湖广真的会遭遇大水灾吗?”长沙知府堵胤锡问道。

    虽然堵胤锡只是四品知府,王全已经是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但文贵武贱,他这个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还要向堵胤锡行礼:“回府尊,末将也只是听了武威伯的预言,特此前来湖广修建水利工程,尽可能减少湖广遭遇天灾的损失。”

    堵胤锡抚摸着胡子,微微点了点头:“防患于未然,是好事啊!这几年来,天灾**,天下不太平,北方已经遭遇旱灾,倘若南方再来一场大水灾,老百姓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湖广之地,也是湖泊众多,只要合理的利用这些湖泊的蓄洪能力,就能把天灾降低到最低。

    在长江两岸的产粮区,李国栋采取的是疏通导流的办法,把水引入湖泊和低洼地,至于在长江边上,仍然采取了加高江堤的办法,以免洪水灌入农田。一方面在两岸加高了江堤,但是又利用两岸的小河流,把高涨的江水引入湖泊。

    王全在湖广施工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有些地方需要拓宽河流的,却受到了当地士绅阻拦。

    “你们这里是低洼地,一旦洪水来了,你们这些水田就全部被淹了!”王全对那些阻拦自己的当地士绅说道。

    “洪水?湘江、长江、沅水,都是宽阔的大河,多少水都能给流入长江,怎么可能会发洪水?哼!你以为这里是黄河?”那些士绅舍不得把自己的水稻田给挖了。

第574章 大洪水(下)

    双方僵持不下,最终王全也没有办法在那些士绅阻扰之下施工。并非这些工程兵没有兵器,若是动粗的,只怕这些士绅会策动御史弹劾,鼓动士子闹事,那么王全就下不了台了。

    王全虽然是李国栋的人,但他属于军户系统,不是晋阳军的募兵系统,两人在表面上看起来互不相干,所以他没办法拿武威伯的名号来压住那些士绅,也就只能放弃了对这些低洼地的施工。

    “长官,他们不让我们施工,我们怎么办?”武彪问道。

    王全冷笑一声,压低了声音道:“既然他们阻拦我们施工,那我们就不管他们了!此处河堤年久失修,一旦洪水到来,这一片的低洼地都会成为一片泽国,我们在周围拓宽河流,把水引走即可。至于这些家伙的地,到时候淹了就淹了。把这些士绅的家淹了,也是活该。”

    “可是这里居住的百姓不少,他们可是无辜的。”

    “洪水到来之前,我们提前通知百姓即可。老百姓东西少,就那么点家当,一收拾就跑了,比不上那些家大业大的士绅豪强,大水一来,他们要跑,就得放弃家当。”

    既然那些自私自利的士绅不配合,那到时候就让他们的家被淹了好了,他们人可以跑了,家当都会被淹入水中。到时候王全可以带着工程兵驾船前来,从淹没倒塌的房子中,把他们来不及带走的金银财宝、精美瓷器和家具都给捞走。至于来不及带走的粮食,那就没办法了,粮食被水洪水泡过,基本上就作废了。到时候把那些士绅粮仓的粮食打捞起来,以清水洗干净了,在短时间之内还能食用。

    转眼就进入了崇祯十三年五月份了,又到了长江两岸的梅雨季节,今年的梅雨季节,时间特别长,雨下得特别大。

    江南,钱谦益府,大厅内,钱谦益坐在中间主座上,卢象升、陈子龙、陈名夏、夏允彝、史可法等人聚集在大厅内。这场大雨令人担忧,虽然李国栋派了王全和张世文,在江南进行了施工,但他的防洪手段到底能有多少效果,钱谦益等人心里没底。

    “往年的梅雨季节,虽然每天都下雨,可是都是绵绵细雨下个不停,可是今年的梅雨季节,这暴雨已经连下了五日了啊!”钱谦益抬起头来,看着外面连绵暴雨,担忧的说道。

    这时候,他相信了张世文说的,今年江南将会有水灾的预言了。

    “也不知道张将军修建的水利工程能不能阻止洪水了。”陈子龙感慨了一声。

    卢象升还是很信任李国栋的,他站起来说道:“各位不必担心,卢某相信武威伯的才能!他修建的工事,能击溃数万建奴精锐,对付区区洪水,又有何担忧?”

    史可法道:“洪水可比鞑子厉害多了!鞑子遇上洪水,也得下去喂鱼鳖。”

    “话是那么说,但老夫观察这些工程队,他们挖宽河流湖泊,有些该加固的堤坝得到加固,这是有堵有疏,很有章法,相信武威伯一定能让我们度过这一难关。”卢象升对李国栋可是充满了信心。

    湖广一带,暴雨已经连下了十多日了,各大江河水位暴涨,咆哮的洪水从上游冲了下来,被两岸的河堤牢牢的束缚在河道之中。洪水到了一些湖泊同江河的连接处,汹涌的大水冲入了湖泊,这些得到了加深加宽的河流,把洪水引入了湖泊,湖水溢出,又流入了那些得到加宽加深的池塘、沼泽地里。

    之前拒绝王全施工的那些士绅着急了,原本施工队要把他们位于低洼地的农田给报废了,挖成蓄洪区,可是遭到了他们的拒绝。这百年一遇的洪水到来,他们那些低洼地肯定是保不住了。

    “早知道,这些地今年就不种水稻了!”有人焦急的在客厅内打转。

    另外一人说道:“兄长啊,有人都已经劝过我们了,可是您就是不听啊,这下好了,我们该怎么办?”

    “怎么办?收拾东西,赶快跑吧!”

    居住在低洼地里的老百姓都已经开始跑路了,他们拖家带口,提着瓶瓶罐罐,抱着孩子,推着大车,驱赶着耕牛,往高地上逃去。

    而那些同样居住在低洼地里的士绅,他们的家当太多了,根本就来不及全部带走。

    “父亲大人,洪水快来了,您赶快走吧!”一名读书人模样的年轻人苦苦劝告他父亲。

    “还多少东西没收好,老子不走!”

    “爹,洪水来了,命都要没了,还要东西有什么用?”

    “老子骗不走!洪水来了,淹死就淹死了!抱着金银财宝淹死,总比什么都没了强!不多带点东西走,我们以后当叫花子?”老守财奴根本就舍不得丢弃家里的家当。

    最后是这个老守财奴被两个儿子硬给架起来走了,家里的女人小孩,丫鬟奴仆,匆匆忙忙提着不大的包袱,往高地撤离。

    这一家士绅刚刚离开家没多久,常年失修的河堤就坍塌了,汹涌的洪水涌入低洼地,把这一片方圆几十里的低洼地变成了一片泽国,老守财奴的家也被大水淹没。

    “造孽啊!我对不起列祖列宗啊!列祖列宗几百年来积累下的财富,就被我这个败家子败光了!”被两个儿子已经架上高地的老守财奴回头看着被洪水吞噬的大院子,跪在地上大哭。

    “爹,这不怪您,这是天灾啊。”两名儿子苦苦相劝。

    老守财奴道:“两个月前,我要是听了那些当兵的话就好了,也不会有今日祸害。哎,舍不得那点田地,连家都没了!春季种下的粮种,也全部完了!”

    可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的,那些两个月前阻拦王全施工的士绅,都损失惨重,虽然因为工程兵提前向老百姓发出通知了,老百姓在撤退之前,也把洪水到来的消息对士绅说了,可是家大业大的士绅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家中众多的财物来不及带走,都被水淹了,大部分的士绅只来得及带走随身的金银和家里的地契、借条之类的,还有部分金银和几乎全部的粮食,都被洪水吞噬。

    大水尚未退去,王全就带着工程兵驾船进入了那些已经成为泽国的低洼地。

    “长官,那是我们前几日看到的士绅大院!”一名士兵指着只剩下屋顶的院子说道。

    雨已经停了,虽然洪水还未退去,但水流已经不急了。王全带着人,驾着船靠近了士绅的大院,几名水性好的士卒潜入水中,从水下打捞起不少有用的东西,有各种精美的瓷器,还有一些来不及带走的大木箱,打开来一看,里面琳琅满目的金银财宝。

    库房里面,一袋袋被大水浸泡过的粮食也被士卒们给捞了起来。

    “面粉已经全部报废了,那些大米谷子,也被浸泡得稀巴烂,都泡软了。”一名士兵打开了一口粮袋说道。

    “这些大米放不了几日都会烂掉,我们拿回去处理一下,可以做米饭给大家分了,虽然不好吃了,但也还能吃,别浪费了。”王全道。

第575章 大灾过后

    在脏水里面泡了一天的米,营养成分已经流失,清洗过之后,做出来米饭也不好吃了,但这些战士们还是把捞出来的大米给吃了。

    洪水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江南也迎来了百年一遇的大洪灾,但因为王全在江南准备充分,江南士绅之前就十分配合李国栋,更因为有卢象升对李国栋的信任,王全的工程兵在江南修建水利工程的时候,没有遇上阻力,而且江南士绅也做好了应对洪水的准备,所以这次百年一遇的大洪灾对江南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

    因为部分湖广士绅的不配合,湖广产粮地的损失不小,大洪灾过后,已经居高不下的粮价再次上涨,北方的米价涨到了三十两银子一石的惊人价格!

    事实上李国栋已经把湖广水灾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了,按照损失情况来看,粮食的价格根本就不可能达到一石三十两的高价,三十两一银子,那是什么概念?多少老百姓一人一年的生活费也就一两银子!一石粮食三十两银子,这就相当于一石粮食的价格,等于一名普通老百姓三十年的生活费了!这粮价,确实是涨到天上去了。

    湖广的水灾,被很多奸商视为发财的好机会!就是那些奸商推波助澜,这才把粮价推高到前所未有的天价!

    华北各地,尤其是京畿一带,布满了暗黄色的浓云,刮着大风和灰沙。日色惨白,时隐时现,大街上商店关门闭户,相离几丈远就看不清人的面孔。大白天,家家屋里都必须点上灯烛。大家都认为这是可怕的灾异,在五行中属于“土灾”,而崇须自己更是害怕,认为这灾异是“天变示徽”,有关国运。他在乾清官坐立不安,到奉先殿向祖宗烧香祷告,求祖宗保佑他的江山不倒。

    大风连刮了两日,到第三天风止了,天也晴了。气温骤冷,竟像严冬一样。五月份的京城,宫内竟然要点木炭取暖!

    崇祯皇帝走进了乾清宫,看着刚刚送进来的奏折,脸色死灰。

    目前,江北、湖广、四川、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半个大明,无处不是灾荒惨重,无处不有叛乱,大股几万人,其次几千人,而几百人的小股到处皆是。长江以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也有灾荒和骚乱,粮价腾踊,不断有百姓千百成群,公然抢粮闹事。

    “老天爷啊!您为什么就不能把南方多下的雨搬点去北方呢?”崇祯皇帝悲愤的抬起头来,仰望天空。

    自他治理江山以来,情况愈来愈糟,如今几乎看不见一片安静土地。

    杨嗣昌送来的奏折,虽有玛瑙山之捷,但是张献忠依然不曾杀死或捉到,左良玉和贺人龙等都不愿乘胜追剿,拥兵不前。据杨嗣昌的选次飞奏,征剿诸军欠饷情况严重,军心十分不稳。虽然军事上已经有了转机,但如果军饷筹措不来,可能使剿贼大事败于一旦,失此良机,今后再也没机会彻底剿灭贼寇了。

    “只有兵饷有了着落,才能够严厉督责诸军克日进剿,使献贼得不到喘息机会,将其包围在川、陕、鄂交界的地方歼灭,也可以鼓舞将士们一举而扫荡商洛山。可是饷从哪儿来呢?可是现在,天下大灾,一点饷也不能再向百姓加派了。”崇祯流下眼泪。

    后面一封奏折,是洪承畴送来的,说关外建奴正在养精蓄锐,准备发动一场大战,也有可能随时入寇大明。

    “银子啊,国库没有银子,这日子要怎么过?”崇祯一扫龙案,堆积如山的奏折被扫落在地。

    王承恩上前道:“皇爷,其实湖广水灾得到武威伯控制,损失未及地方官奏折所言一半!那都是士绅同奸商沆瀣一气,趁机发灾难财。”

    “可有此事?”崇祯瞪大通红的眼睛问道。

    王承恩从袖子中取出了两封奏折,双手呈上:“皇爷,此乃武威伯李国栋和淮安副都司王全的奏折,请皇爷过目。”

    崇祯打开奏折,仔细翻看,这才想起,去年李国栋和王全就曾上奏了,要利用灾民组建工程队,前往湖广和江南修建水利工程,因为今年可能会有大水灾。这两封奏折上,详细介绍了湖广和江南的损失情况,并描述了洪水情况,其实这一次抗洪工作,王全的淮军还是做得很不错了,江南损失微乎其微,湖广损失也控制到了最低程度。

    “他们竟然欺骗朕!”崇祯皇帝大怒。

    其实自从崇祯被文官忽悠,自己削弱了厂卫之后,他就已经失去了眼睛耳朵,消息来源全靠官员的奏折。湖广士绅和粮商统一了口径,只有外来的王全,敢于把真视情况上奏朝廷,不过王全的奏折没有经过内阁,而是直接令人送到王承恩手中。若是送去内阁,那些奸商很快就会知道了。

    现在崇祯连抄查奸商的圣旨都下不去,那样的圣旨一发出来,到了内阁直接被驳回。

    只有中旨就下令拿人,那必须有强大的相和厂卫支撑,才能做到,发出一道不需要通过内阁的中旨,就能查封拿人。

    这时候王承恩的司礼监太弱,东厂已经全废了,锦衣卫指挥使、左都督骆养性,又基本上是一条哈士奇,和文官集团关系好得很。

    最终,崇祯皇帝也想不到任何办法应对没有银子的事情。

    其实李国栋如果愿意出手的话,还是可以帮助崇祯压低北方粮价,帮崇祯捞到一些银子,只是他实在不愿意出手做这种吃力不讨好,花费了银子,还要得罪天下士绅的事情,反正大明快支撑不住了,他就等着闯军攻破京城,再把崇祯皇帝接到南方,顺势放弃了早已溃烂的中原和西北地区,让满清和贼寇在中原自相残杀吧,回南方发展,再寻求机会北伐。

    只要去了南方,凭借水师之力,能让清军损失惨重。

    李国栋心里早有了在扬州吃掉多铎的计划,他有十成把握,能够利用地形,再设计,可在扬州歼灭二十万清军。

    此时的李国栋,就一直在开封扎营,他时不时派出骑兵,去附近走走,四处收拢饥民,把收拢的饥民带到开封城外,然后等待淮军派人来接走。

    南方洪水已经过去,工程兵部队调回山东了,正在山东境内进行紧张的夏耕。去年错过了冬小麦种植季节,今年开春,肿了一些番薯下去,还有大片农田空着。工程兵部队回来之后,就开始种植玉米。

    玉米的生长期是九十天即可收成,比番薯时间要短。夏季种下玉米,到了秋季刚好收成,就能接着种植冬小麦了。只要等到秋季玉米收成之后,被李国栋安排到山东的流民就不需要再拿晋阳军和淮军的粮食,工程兵部队的粮食就能自给自足了。

    完成了夏耕作业之后,就是一段时间的农闲期,到时候工程兵部队会加固城堡,并进行军事训练,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清军入关做准备。

    按照李国栋的判断,原本历史上崇祯十五年的清军入寇事件,已经是不可能发生了,上次清军入寇输得很惨,损失了数万八旗兵,就算皇太极动作再快,也难以在短时间内从掳掠生女真中补齐损失的旗丁。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364/ 第一时间欣赏逆天铁骑最新章节! 作者:铁血坦克兵所写的《逆天铁骑》为转载作品,逆天铁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逆天铁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逆天铁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逆天铁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逆天铁骑介绍:
现代工兵李光辉穿越到明末塞外一位名叫李老二的马贼身上,大厦将倾,不愿见到亡天下的李老二改名为李国栋,国之栋梁,先是袭击晋商商队,又受卢象升招安,打造一支无敌强军,力挽狂澜,拯救天下逆天铁骑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逆天铁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逆天铁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