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腾飞我的航空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安溪柚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多用途

    不止是提问的那位老专家对于FC—23重型舰载机在滑跃起飞时表现出的性能感到惊讶,在场的其他人同样如此。

    没办法,实在是汤莉莉给出的数据实在太过惊艳,以至于在场众人都觉得自己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之所以会有这种感受,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滑跃式起飞对于舰载机的限制非常大,别说满油满弹了,就是能不能发挥正常的性能水平都很难说。

    就拿前苏联为库兹涅佐夫级倾力打造的苏—33重型舰载机来说,俄国号称苏—33在航母上的最大起飞重量可以达到32吨,可实际上即便是在重载起飞点上,苏—33重型舰载机也只能实现25吨的最大起飞重量。

    而苏—33重型舰载机空重可是高达18吨,在去掉飞行员、机炮、以及其他附属设备的500公斤重量,实际上留下来的燃油和弹药的总重量只有6.5吨。

    就算是对半分,燃油3.5吨,弹药3吨来计算的话,苏—33重型舰载机的战斗力也会照比纸面数据大打折扣,甚至所起的作用与陆基的二代机等同,不但腿短,火力的持续力也不足。

    正因为如此,俄国方面基本上将苏—33重型舰载战斗机定义为舰队防空战斗机,主要用于驱逐敌方的监视侦察机和来袭的战斗机。

    诸如远距离奔袭,对地攻击甚至是超视距空中反舰,苏—33重型舰载战斗机都不参与,因为也没法参与,实际不过500公里的作战半径着实太短,而反舰和对地攻击时长需要超低空,对燃油会进一步消耗,导致作战半径会进一步缩短,如此情况下俄国使用独有的超远程舰载反舰导弹更加划算。

    其实这个问题不止在苏—33上存在,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歼—11改上同样很明显,若非如此,东北航空工业集团也不可能在滑跃起飞问题上采取回避态度,因为他们很清楚真要揭开的话,简直就是自己扇自己耳光。

    相比之下,FC—23重型舰载机在整体的控制上就做的非常好,滑跃起飞时4.9吨的载油,相当于最大载油量的70%;载弹量是5.8吨,相当于最大载弹量的63%;不但在数据上全部超过50%的优良临界点,更重要的是整体的重量也只有24.9吨,要知道FC—23重型舰载机的空重只有14.2吨,就算加上飞行员的体重也不过25吨,完全可以满足库兹涅佐夫级航母重载起飞点所能承受的最大值。

    也就是说,中国腾飞在设计FC—23重型舰载机是就已经充分考虑了滑跃起飞的情况,并针对这问题对FC—23重型舰载机进行了系统优化,使其在具备重型舰载机作战能力的同时,拥有极强的舰艇适应性。

    而不像苏—33或歼—11改,更多的是突出重型而非是真正适应舰载的实际需求,以至于导致这两款机型像是解决有无问题的临时货,总给人一种无法全功的遗憾感。

    “看来在舰载机方面中国腾飞更专业一些!”

    此时此刻无论是负责中评的专家组成员还是与会的海军领导和首长,心里都不约而同的冒出这句中肯的评语。

    然而台上的汤莉莉却没有给场内众人太多置评的时间,冲着那位提问的老专家点点头:“高-高-高防空作战的情况下的确可以达到1020公里的作战半径,当然了,如果只携带两枚中距空空弹和两枚近程格斗弹的轻挂载模式下,作战半径会进一步提高;不过在加挂两枚DZB—500型巡航导弹、四枚500公斤激光制导炸弹和两枚近程空空格斗弹的经典对地攻击攻击模式下,采用低-低-高的超低空突防情况下作战半径就会下降到718公里,若是全程低-低-低的全程超低空,作战半径就只有537公里……额……你们这是……”

    汤莉莉手拿着激光笔,正侃侃而谈FC—23重型舰载机的具体任务数据时,偶尔查看下面前专家组专家和海军领导们的反应时,忽然就怔住了,因为她发现坐在那里的专家组专家和海军领导们一个个都跟石化了一样,就那么神情凝滞的呆呆看着屏幕上的FC—23重型舰载机。

    这让汤莉莉心里不免有些忐忑,实在是不知道这些专家和领导们是满意FC—23重型舰载机,还是相反。

    赶紧停下介绍,想要询问专家组专家和海军领导们对FC—23重型舰载机具体的感受,又不知道该如何措辞,于是就那么尴尬的僵在那里。

    之前询问汤莉莉的那位老专家见状第一个反应过来,连忙爽朗的一笑:“汤莉莉同志,你不用紧张,我们这些人是被FC—23重型舰载机优异的性能给惊到了,两枚DZB—500型巡航导弹、四枚500公斤激光制导炸弹和两枚近程空空格斗弹合在一起总重超过5吨,在这样的情况下超低空突防还有700公里的作战半径,岂不是意味着FC—23重型舰载机挂在四枚C—803空对舰导弹执行反舰任务的作战半径将超过800公里?”

    汤莉莉连忙点头:“能达到978公里,毕竟C—803空舰导弹的重量达到1.12吨,四枚的总重超过4吨,再加上超低空突防增大燃油消耗,所以单靠内部载油无法达到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不过在执行反舰任务时可以加挂副油箱增加航程,如此情况下作战半径可以勉强达到1000公里。

    不过我们在设计FC—23重型舰载机时,给出的经典反舰模式并不是加挂四枚C—803,而是挂在两枚,与此同时混合挂在两枚格斗弹用于自卫,这样的情况下机翼下方可以加挂两具1000公斤的副油箱,或直接在燃油方面实现满油,这样的情况下FC—23重型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将达到顶格的1450公里,届时采用编队突防的形势,配合着C—803反舰导弹250公里的射程,可以对航母半径1700公里的范围的海上目标进行持续不断的火力突击,同时兼具防空作战,实现真正的多用途,从而令我方航母的实际战斗力达到美军航母的70%……”

    “想要实现这么目标并不容易,你们的FC—23重型舰载机是怎么做到的?”没等汤莉莉把话说完,坐在老专家旁边的一位中年专家突然问了一个更加刁钻的问题。

    汤莉莉却是淡然的笑了笑,按了下手里的遥控器,屏幕上的FC—23重型舰载机消失,转而出现两具航空发动机,汤莉莉用激光笔点了几下,充满自信的话音响彻全场:“我们就是用他们实现的!”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澜沧江”项目

    话音即落,屏幕上便出现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澜沧江”!

    “这是我们中国腾飞航空发动机集团打造的一款全新的航空发动机,巡航推力72吨,加力推力125吨,总质量1.38吨,推重比为9……”

    汤莉莉拿着激光笔介绍着屏幕上的航空发动机的基本情况,但在场内的专家和海军的领导们却已经不是目瞪口呆那么简单,而是彻彻底底的石化在当场。

    更准确的说,当“澜沧江”这三个字出现在屏幕上时,不少了解国内航空界情况的资深人士就已经被惊得说不出话来,特别是黄峰等一众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人,就差没把下巴掉在地上。

    旋即一系列疑问便在脑海中刷屏一样涌现……

    “澜沧江”项目不是暂停了嘛?中国腾飞怎么还坚持?

    航空工业内部不是确定以仿制俄制AL—31重型航空发动机为主吗?中国腾飞怎么还另起炉灶?

    最关键的是,重型航空发动机国家层面明显只支持航空工业这边,中国腾飞哪儿来的经费?

    其实不止是黄峰等人由此疑问,在场的其他人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在差异与中国腾飞居然拿出了“澜沧江”项目,按理说作为AL—31航空发动机的仿制项目的备用方案,随着仿制整体进展顺利,备胎般的“澜沧江”早应该处在冷宫状态才对,怎么就这么突兀的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以至于场内众人就跟见了鬼一样,想不震惊都难。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澜沧江”航空发动机项目作为一个个事实上下马的项目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而这其中的曲折就复杂了。

    随着中国腾飞在航发领域的长足进步,给予部队更多的选择,因此当中国腾飞在九十年代开展第三代核心机的研制,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甚至做出了推重比为9的试验性中型机后,部队方面便调整了重型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策略,即以之前由航空工业部改组的航空工业集团为主,调整为航空工业集团和中国腾飞并重的格局。

    具体的情况是以航空工业集团牵头俄制的AL—31重型航空发动机的仿制工作;以中国腾飞为核心研制国产重型航空发动机,即所谓的“澜沧江”项目。

    本来双线并重的格局发展良好,甚至在九十年代中期中国腾飞都已经造出应用第三代核心机的WD—70型重型航空发动机,加力推力达到128吨,推重比8.5,各项性能指标并不亚于俄制的AL—31,特别是燃油损耗比更是大大优于AL—31,也因此得到总部首长等诸多部队领导的好评。

    如果按照这条技术路径发展下去,WD—70型重型航空发动机必然会走向成熟,成为十号工程、新型舰载战斗机甚至是下一代作战飞机的首选动力。

    可问题是,这个假设条件前有一个“如果”,就意味着一切的一切都是虚幻。

    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就在1998年下半年,总部组织了一个专家组对两款重型发动机的进展情况和成熟度进了一次摸底,结果发现,中国腾飞的WD—70型重型航空发动机尽管技术先进,能力出众,但基于第三代核心机的总体技术路径的成熟度偏低。

    与之相比,AL—31的仿制版尽管技术上并不先进,但整体的成熟度较高,完全可以满足未来20年国内重型航空发动机的需求。

    专家组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他们对两款发动机为期半年的高空台试验做出的。

    但也正因为如此,也暴露出中国腾飞底蕴不足的弊端。

    毕竟当时国内只有一座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中国腾飞与其没有明显竞争时,高空台自然可以向中国腾飞开放,正因为如此在第二代核心机和2.5代核心机上,中国腾飞发展的还比较顺利。

    可到了重型航空发动机,双方有了明显的竞争关系,尽管航空工业集团没有明显的禁止中国腾飞使用所属的高空试验台,但却在审批和排期上做了不少小动作,导致中国腾飞的第三代核心机的研制大大落后于既定计划。

    这也就罢了,竞争无处不在,只要能把的WD—70型重型航空发动机熬出来,怎么都值得,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的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俄国人给了的WD—70型重型航空发动机致命一击。

    因为原本对的AL—31重型航空发动机技术捂得严严实实的俄国人忽然开始对航空工业集团打开了合作之门,不但敞开供应AL—31重型航空发动机的相关零部件,更是将核心技术拿出来与航空工业集团分享。

    如此一来原本需要十年时间方能完成仿制的AL—31重型航空发动机,只需不到五年就能完成所有的研制任务投入批量生产。

    这下不只是航空工业集团激动了,就连部队上下都兴奋了。

    要知道重型航空发动机可是现如今航空兵部队最大的短板,越早解决,歼—10、歼—11等先进战机的生产瓶颈就早一天突破上限,这对东南沿海军事斗争准备,反介入作战的战略意义都是不可估量。

    基于此,原本一碗水端平的总部开始将资源倾斜到航空工业集团,全力支持AL—31重型航空发动机的仿制项目。

    俄国眼见国内如此重视,也是积极配合,不但与航空工业集团联合成立合资公司,更是派遣大量技术人员协助航空工业集团完成对AL—31重型航空发动机的仿制工作,为此双方签署的框架协议,合作意向以及具体合同就超过五百个。

    在这样的氛围下,国内舆论场对俄国的好感度飙升,甚至某些业内人士更是将俄罗斯国家航空发动机集团与航空工业集团在航发领域的合作比作五十年代苏联对华的技术输出,极具吹捧之能事。

    可实际上俄罗斯人可没那么好心,他们之所以一改之前在航发技术上的封锁,开始寻求合作就是看到中国腾飞的WD—70型重型航空发动机即将走上正轨,这要是在不扼杀,俄国将彻底失去中国的重型航空发动机市场,既然如此那就没啥好犹豫的,自然是怎么能迅速弄死WD—70型重型航空发动机怎么来。

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航空界一哥

    这种套路其实跟欧美扼杀国内知名品牌没啥本质的区别,只不过老毛子把自己包装的更憨了点儿,再加上50年有那么一段所谓的蜜月期,令老毛子在国内有着不错的情感基础,正因为如此,在技术上只要老毛子喊出同志加兄弟的口号,国内不少人就会不自觉的上头。

    如今当政的航空工业集团的领导便是如此,因为有不少人在年轻时接受过苏联专家的培训,甚至前往过苏联进行学习,他们对老毛子有着很深的感情,因此在接受老毛子的技术输出甚至零部件外包方面表现的极为积极。

    当然这其中也不是没有头脑保持清醒的,就比如说总部首长等人,就觉得全力支持航空工业集团的AL—31重型航空发动机的仿制无可厚非,但也没必要就此废掉中国腾飞的WD—70型重型航空发动机项目。

    不管怎么说靠人不如靠己,作为一个大国,航空发动机总不能总靠着其他人才能存续,缺了拐棍就活不了以后终究会有大问题。

    问题是,总部首长等人的意见虽然中肯,奈何世纪之交的国内财力还不是很充沛,在全力支持一个重型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同时,实在是挤不出额外的资源继续投入另一个同样复杂的工程。

    无奈之下,总部首长只能是将中国腾飞的WD—70型重型航空发动机,即“澜沧江”项目作为航空工业集团AL—31重型航空发动机仿制项目的备用方案完成的上级立项备案。

    尽管保住了型号,但这种犹如备胎般的存在别说业内人士了,就是一般的人民群众都清楚做备胎长不了。

    如果AL—31重型航空发动机仿制项目发展的不顺利还好,问题是在老毛子“无私奉献”后,整个项目的进展可谓是一日千里,在这样的情况下“澜沧江”项目完全看不到上位的希望,如此情况下,“澜沧江”项目除了空有个项目名头外,一无资金支持,二无政策扶持,凉凉只是时间问题。

    而事实比预想的还要残酷,就在AL—31重型航空发动机仿制项目得有优先扶持没有多久,航空工业集团便以自身项目研制任务进展为由,将原本就不多的中国腾飞三代核心机的高空试验台验证排期全部取消。

    与此同时,航空工业集团利用自身在航空工业方面的主导地位和控股母公司的优势,对下属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成功航空工业集团等几个所属的大型航空制造商施加影响,另其出产的作战飞机使用航空工业集团即将完成的AL—31重型航空发动机仿制项目。

    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倒没什么,他们的歼—11系列本身就是仿制的苏—27,发动机使用AL—31系列自然无可厚非。

    成功航空工业集团这里却稍微有点儿波折,因为十号总师更倾向于中国腾飞的“澜沧江”项目,为此还在十号工程的中期改进计划中准备完全放弃俄制的AL—31,转而使用中国腾飞的“澜沧江”项目。

    一来可以更好的整合国内的航空产业链,做到自主可控;二来也可以将十号工程更快的推向国际市场,而使用俄制发动机的十号工程犹豫老毛子的限制根本没办法参与到国际战斗机的市场竞争,这对成功航空工业集团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损失。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已经开始20号工程预研的十号工程总师十分看好“澜沧江”项目的潜力,要知道WD—70型重型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就已经达到了8.5,对着第三代核心机的逐渐成熟,未来将会发展出推重比为10甚至是11的大推力重型发动机。

    而这种航空发动机对于20号工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更何况,中国腾飞还在积极开展应用于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发动机矢量控制技术、追求不开加力便可实现超音速巡航的变循环技术以及其他增强航空发动机性能的前沿技术,十号工程总师几乎可以断言,只需给中国腾飞时间和一定的政策,不出十年,中国腾飞必然会引领国内的航发领域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大爆发。

    可惜的是十号工程总师是的威望很高,但终究只是个技术领导,而非政策领导,面对航空工业集团管理层铁了心的强推AL—31重型航空发动机仿制项目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不过十号工程总师虽然在决策方面没有给予中国腾飞多大的帮助,但在技术审批方面却给了中国腾飞极大的助力。

    这其中最关键的便是中国腾飞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的可行性报告,需要五位航空领域的资深院士联合签名才能得到上级的审批。

    当时不少人都因为害怕得罪航空工业集团这个庞然大物,以重复建设劳民伤财唯有拒绝给中国腾飞背书。

    只有十号工程总师,不顾本单位领导层施加的巨大压力,联络自己的老同事和几个学生帮着中国腾飞拿到了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最关键的可行性报告,并由此得到上级的审批最终建成了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

    是的,中国腾飞并没有因为自身项目沦为备胎而顺波逐流,而是逆势而上,继续将项目进行下去,投资巨大的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就是中国腾飞向世人证明自己会坚持到底的最有力的标志性事件。

    航空工业集团在这个过程中是很想阻止中国腾飞筹建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的,毕竟自己垄断这种高性能实验装置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中国腾飞拥有同样的设备,自己以后连最后制约的手段都没了,到时候自己这航空界一哥的位置可怎么保?

    问题是航空工业集团有那个心,却如同一个经验丰富却下身不举的老男人面对超级大美女一样,实在没那个能力。

    没办法,实在是航空工业集团面对上层暧昧态度根本就束手无策,资金方面上层虽没有给中国腾飞拨款,但每年中国腾飞的上缴利润都是超百亿美元的。

    要知道上缴美元是有很多优惠政策的,其中的一项便是上层会议一定数额的人民币返回给上缴企业,以此鼓励企业多创造外汇。

    在这方面中国腾飞享受的待遇堪称亲儿子级别,不但一百多亿美元的上缴利润被如数返还成人民币,而且还是以最高汇率标准计算,年度账期内如数返还。

    这在其他企业那里简直不敢想象,能按照基准汇率返还一部分就不错了,即便如此账期至少要等上一年,也就是今年上缴的外汇利润,要等到明年新年度预算划拨后才能收到,想要年内就得到返还简直做梦。

    可中国腾飞不但年内就得到全额返还,还是最高汇率标准计算,这待遇让行业老大的航空工业集团不止一次的怀疑究竟这航空界一哥究竟是TM的谁的!

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HX—30—27型核心机

    也难怪航空工业集团会有这样的想法,尽管上层没有给中国腾飞额外划拨一分钱的经费,更没有多余的资金支持,但这种全额、足数甚至是超额的美元转换人民币的返还却比经费划拨的效果还要管用。

    更何况,中国腾飞每年的利润都在200到300亿美元之间,上缴的利润只占中国腾飞创汇利润的60%左右,自身还留存1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利润,这些钱可是由中国腾飞自由支配的,年底只要向上级外汇管理部门提交资金流向即刻。

    也就是说,中国腾飞可以不受限制的在欧美发达国家采购各类先进设备,与之相比航空工业集团就悲催得多,由于自身外汇利润有限,想要采购国外设备需要另行申请外汇兑换额度,若是再算上审批和决策的时间,整个流程繁琐的能让人直接裂开。

    由此可以看出上层对中国腾飞还是很看重的,基于此,航空工业集团即便很想让中国腾飞这个直接竞争对手彻底扑街,但因为上层的维护也只能收敛锋芒,任由中国腾飞的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顺利上马。

    然而航空工业集团尽管对上层偏心中国腾飞各种柠檬精,也觉得中国腾飞在发展下去必然会成为他们整个航空工业集团的生死大敌,但让他们庆幸的是,在大推力重型航空发动机这一局上,航空工业集团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局。

    基于此,可以直接奠定未来20到30年国内军用作战飞机领域的基本格局,中国腾飞依旧只能做配套,航空工业集团还是亦如现在这般做主导。

    航空工业集团领导层之所以由于如此判断是基于中国腾飞一脚踩进了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这个大坑,以及大推力航空发动机超长研制周期的基本判断。

    要知道航空工业集团所属的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可是在50年代末规划,60年代开始筹建,到90年代在完成的超大工程,光建设周期就耗费了30年,前后两代人辛苦付出才有了国内首座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的落成。

    尤其可见这东西的复杂性和难度。

    中国腾飞即便是资金充裕,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几乎是不可能,哪怕是加班加点,整个建设周期也要8到10年才能见成效。

    问题是到那是,航空工业集团的AL—31重型航空发动机仿制项目早已开花结果,哪怕中国腾飞爆肝拼了,5年时间拿下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可大推力航空发动机20年的研制周期摆在那儿呢,即便中国腾飞在WD—70上有了一定的基础,那也得花个5到8年的时间去完善。

    如此前前后后,没个一代人的时间,中国腾飞根本就别想在大推力航空发动机上有什么建树。

    正因为如此,航空工业集团上下对中国腾飞上马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并硬扛着“澜沧江”型号不下马很有些吃味儿,但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因为航空发动机的基本规律就摆在那儿呢,除非是外星人附体,否则就算是美国人也摆脱不了这种强大规律的影响。

    然而此时此刻,汤莉莉在屏幕上所展示的“澜沧江”大推力航空发动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绝不是什么概念设计,而是应该完成长时间试车的成熟产品,因为屏幕上展示的并不是概念设计图,而是一张用真实图片营造出的透视细节图。

    要知道,从中国腾飞的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落成到现在不过才两年的时间,中国腾飞就把“澜沧江”项目给搞出来了?

    这怎么可能!

    不过会场内的惊讶、愕然、不解、疑惑和难以置信并没有影响台上汤莉莉平稳沉着的语气,而是调整了下遥控器,屏幕上的航空发动机一个旋转,很快分解开来,最后留下一个由燃烧室、一级涡轮和二级涡轮组成的核心机,然后将激光笔点在其上:“或许有人会问,我们的‘澜沧江’项目怎么进展这么快,成熟度会不会不高,在这里我给大家打个保票,我们的WD—72E‘澜沧江’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成熟度非常高,因为其中所应用的技术,都是我们中国腾飞打磨多年的成熟技术……”

    说着,汤莉莉在核心机上画了个圈圈朗声说道:“就比如说我们这款HX—30—27型核心机,属于典型的第三代核心机,相较于前几代单转子核心机,第三代核心机我们采用了双转子结构,增加了后部的二级涡轮,从而提高了核心机的整体功率。

    与此同时在通过先进耐热材料和其他相关技术的应用,我们提高了第三代核心机的涡轮前温度,目前装备在WD—72E‘澜沧江’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HX—30—27-C型核心机的涡轮前温度1873.15开尔文,即1600摄氏度,从而令我们的第三代核心机拥有27兆瓦的循环功率……”

    话音未落,汤莉莉再次按下手里的遥控器,屏幕上的核心机再次分解,随即汤莉莉用激光笔点着几个部件继续介绍道:“HX—30—27型核心机的优异性能并非我们用什么新技术堆砌出来的,恰恰相反,其中的很多材料和技术都是我们中国腾飞打磨十多年的成熟产品。

    就比如说燃烧室使用的H-ZB—618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其基础来源于十年前开发的ZBF—600试验性陶瓷材料,当时的实验材料就可以承受1450摄氏度的高温,并在我们的2.5代核心机上进行了测试,之后随着我们在陶瓷基制备和金属支撑体方面的技术进一步完善,该材料正式投产,并赋予中国腾飞的材料命名编号H-ZB—600系列,从而得到广泛应用。

    FBC—7A和歼—8E所使用的WD—66系列航空发动机上尾喷口,燃烧室甚至是涡轮盘,都不同程度的应用H-ZB—600系列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总结以往H-ZB—600系列使用的经验和数据,开发出性能更为优异的H-ZB—618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HX—30—27型核心机燃烧室的主材,从而令其燃烧室具备1800摄氏度的持续耐高温能力,极限高温耐受度可以达到2200摄氏度……”

    “汤莉莉同志,HX—30—27型核心机燃烧室的持续耐高温能力是1800摄氏度,目前涡轮前温度只有1600摄氏度,也就是说HX—30—27型核心机还有提升的空间?”

    没等汤莉莉把话说完,一位海军领导忍不住开口问道,汤莉莉微笑着点点头:“那是当然,否则下一代作战飞机岂不是又要得心脏病?”

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

    此话一出,在场的众人再也把持不住了,没办法实在是汤莉莉这番话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一直有不少专家组的专家和海军的领导们的大脑都有些不够用。

    然而汤莉莉却没管这些自顾自的继续说道:“我刚才说了准备应用在FC—23重型舰载战斗机上的WD—72E重型航空发动机所使用的核心机是HX—30—27-C型,只是HX—30—27系列的入门级版本。

    虽然同样使用了H-ZB—600系列陶瓷基复合材料;全新的镍基钛铼铌铪合金,即中国腾飞的合金X-1型材料以及0.15mm气膜冷却孔工艺等材料和和制造技术,但因为我们对WD—72E重型航空发动机的定位的核心是高可靠性和高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在材料和制造工艺上使用的都是经过多年试验或部分广泛应用的成熟产品。

    正因为如此,HX—30—27-C型并没有追求极致的性能,而是以1800开尔文这个入门级的指标,应用于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舰载机上。

    而作为HX—30—27核心机真正的中坚型号HX—30—27-E型,涡轮前温度将进一步提高1973开尔文,即1700摄氏度,我们正在研制的WD—72E重型航空发动机的改进型,WD—72G巡航推力将达到10吨,加力推力则会提升到14.8吨,发动机质量1.4吨,推重比为10.5,并且尾喷口设置三元矢量装置,完全可以满足下一代作战飞机以及第三代作战飞机的使用需求!”

    “汤莉莉同志,你们中国腾飞已经着手研制WD—72G发动机了?”一位海军首长有些惊讶的问,不止是这位首长,在场其他人几乎都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盯着台上。

    尽管业内人士这些年一直叫着嚷着航空产业动力先行,但喊口号是一方面,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儿了,正因为如此,业内虽然成天把加大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研制挂在嘴边,可真正行动的人却一个都没有。

    毕竟现如今国内某些单位连普通的大推力航空发动机都拿不出来,就别说下一代技术水平更高的重型航空发动机了,与这样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实际落实相比,耍耍嘴皮子不但轻松而且还能得到领导和舆论的欢心,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样的为氛围下,中国腾飞忽然说自己的已经开始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的实质性研制工作,这让在场不少所谓口嗨的专家和学者们自然跟见了鬼一样,脑袋瓜子嗡嗡的。

    居然真的有人在下一代航空发动机上大笔投入?

    居然真的有人部署耍嘴皮子,而是闷头行动?

    居然真的有人熬出了头儿?

    我的个老天爷呀,中国腾飞到底是个什么怪物!

    面对台下那一束束惊讶的目光,汤莉莉就跟绝缘体一样,完全视而不见,而是冲着那个提问的海军首长摇了摇头:“实际上我们早就开始WD—72G发动机的研制了,就比如说这款发动机上应用的整体叶盘技术,我们中国腾飞早在十五年前就为此开发了线性摩擦焊工艺。

    还有WD—72G发动机上所使用的合金X-5型材料,其中的金属铼由合金X-1的0.13%提升到了0.85%,令镍基钛铼铌铪合金可以在1500摄氏度高温下持续工作5870个小时。

    配合耐高温的陶瓷涂层和0.08mm超精密气膜冷却孔工艺技术打造出来的新型冷却气膜结构,WD—72G发动机完全可以在1700摄氏度的涡轮前温度下持续运转8000小时以上,与此同时还可以保证较好的燃油经济性,根据我们实际测算,WD—72G发动机巡航状态下的燃油消耗率为0.47公斤\千瓦每小时,加力推力时的燃油消耗率则为0.88公斤\千瓦每小时。

    不过这还不是我们基于HX—30—27核心机研制的一系列航空发动机当中燃油经济性最好的一款,我们舰载机研制团队为航母编队打造的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上所使用WD—70J-neo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巡航燃油消耗率则为0.27公斤\千瓦每小时,但最大功率达到5800千瓦,即7885马力;持续输出功率也具备4200千瓦,即5710马力。

    当然因为功率的提升的WD—70J-neo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质量上相较于同类机型比较重,足有1.2吨,好在我们的功重比控制的还不错,足有4.8,因此完全可以在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远距起降点上,轻松依靠两台WD—70J-neo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将空重18.75吨;最大起飞重量32.84吨的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满油满载送上蓝天……”

    “汤莉莉同志,我不得不再打断你一下……”没等汤莉莉把话说完,那位最先提问,坐在中评专家组正中央的那位老专家便一脸惊愕的打断汤莉莉的继续介绍,然后有些难以置信但更多的是无法抑制的激动,直勾勾的盯着汤莉莉,十分小心的询问道:“你们刚才提到的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是什么做什么用途?”

    “那就看海军方面具体的规划了,反正我们的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属于一款及其小众的航空产品,其基本定位跟美国海军的C—2‘灰狗’舰载运输机差不多,适应性并不高,因此我们只是做出一个多用途平台,并没有再进行深入的开发,毕竟我们也要考虑成本,当然如果目标客户愿意的话,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完全可以满足以下需求……”

    说着,汤莉莉走到面前的笔记本电脑跟前,换了一个新的PPT,随即按下手中的遥控器,身后的大屏幕快速的切换了几个画面,很快便在一个机身短粗,机翼平直,具有四个小垂尾的整体式尾部结构的飞机真实图片上停住,随即画面上方便出现一排小字。

    台下几个眼神好的人很快就读出小字的内容:“机身长18.9米,翼展26.6米,高5.56米,空重18.75吨,最大起飞重量32.84吨,实用升限12000米,最大平飞速度687公里\小时,最大航程3200公里,最大续航时间7.5小时,平台安全可靠,未来可作为舰载预警机、舰载空中加油机、舰载运输机、舰载反潜巡逻机等多种舰载特种飞机改装平台……”

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专注舰载机二十年

    几个人读者读者就读不下去了,没办法,实在是被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的基本情况给惊到了。

    正如汤莉莉所说,若是以陆基飞机去衡量的话,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的性能只能说是一般,因为随便拎出一款轻型运输机都要比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强得多。

    可如果应用环境放在空间狭小,寸土寸金的航空母舰上那就不一样了,要知道航母那是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而不是简单的浮动机场,既然是作战体系就必须拥有支援保障类飞机作为航空兵的力量倍增器,从而强化舰载战斗机的战斗力。

    这也是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真正强大的原因所在,不单单是舰载战斗机性能优良,更是有E—2C“鹰眼”舰载预警机、S—3“北欧海盗”舰载反潜机、C—2“灰狗”舰载运输机、SH—60“海鹰”舰载搜救直升机、CH—53E“海种马”重型舰载运输直升机等一大批辅助机种的配合,才能让以F—18系列舰载战斗机的眼睛瞄得更远,拳头伸得更远,力道打得更狠……

    世界其他海军就没有这么豪华的配置,唯一能够与美国航母战斗群比肩的苏联红海军到是可以努力一下,也为此发展出一系列的舰载支援机种,奈何苏联最后自己把自己给玩儿死了,以至于好不容易憋出来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的战斗力总给人一种外表勇猛精进,实则小头不举的尴尬之感。

    而这也是海军乃至上层对瓦良格号比较纠结的地方,毕竟海军是要应对东南沿海军事斗争的主力,同时也是反介入作战的核心,这就要求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编队能够前出第一岛链,在某岛以东的公海上摆开阵势,即可以应对西来的干涉力量,又可以配合陆上力量对某岛进行东西夹击。

    因此海军对航母的定位很简单,就一句话,那就是要具备极强的独立作战能力。

    可问题是简单的话落实起来却一点儿也不简单,要知道截止目前,能够实现独立作战能力的除了美国海军的航母便对外,根本就找不出第二家。

    正因为如此,海军对航母的期望更多的是类似美国“小鹰”号这类排水量更大,拥有弹射器且具备极强独立作战能力的大型航空母舰;而不是瓦良格这样排水量不上不下,只能搭载一般的舰载战斗机,几乎没有任何辅助作战飞机配套的半白板航母。

    奈何“小鹰”号航母虽好,可海军这辈子估计都拿不到;瓦良格尽管差,却总比啥都没有要强。

    最起码做个训练舰,培养培养航母方面的人才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正是在这样的纠结心态下,海军和上层半推半就的接受了瓦良格,但要说有多满意还真就谈不上,就好比父母包办的婚姻,虽然勉强挤在一张床上搭伙过日子,可心里还是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一样,矫情的不要不要的。

    然而就在海军方面不想凑合,却因为瓦良格号先天不足而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只能凑合之时,中国腾飞的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却让海军那颗因为包办婚姻而枯寂的心,重新体味到一股名叫爱情的滋味。

    因为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最大的特点不是短粗的机身,也不是机翼可以折叠存放,更不是事宜改装的特性,而是能够在瓦良格号远距起飞点(也叫重载起飞点)实现满油满载的正常起飞。

    这对海军的意义之大简直不可估量。

    不说其他的单说用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改装成的舰载预警机把,都不用装备太多,只需要两架,凭借着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7.5小时的续航时间以及舰载雷达探测设备的辅助,足可以对以航母为中心,半径600海里的广大海域进行有效监视和控制。

    以此为基础,海军舰载航空兵的战斗力将会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至于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如何实现这项壮举的,其做法着实有些简单粗暴,那就是在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最大起飞重量不过30吨级的轻型运输机上,装上两台足可称为中型运输机的大功率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再加上其本身就优良的适合短距起降的气动布局,明目张胆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大力出奇迹。

    这要是换做是其他航空产品制造商根本就不敢这么任性,先别说成本方面有多高,就算真的有钱任性,上级部门也不会同意这么干,要知道国内航空制造商手头不少机型都缺性能优良的航空发动机。

    不说其他的,航空工业集团下属的西北航空集团的拳头产品运—8运输机就对这类高功重比,低油耗率,高功率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可谓趋之若鹜。

    没办法,西北航空集团对运—8各个环节都有着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可偏偏就是因为缺少性能优良的航空发动机,一系列方案无法落地,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本来属于他们的部队运输机业务被中国腾飞的运—17、运—18慢慢蚕食。

    西北航空集团不是没想过找中国腾飞合作,毕竟他们之前在FBC—7A项目上有过很不错的成功经验,奈何西北航空集团上属单位航空工业集团非要把中国腾飞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非要在重型航空发动机上打压中国腾飞。

    这样的氛围下,西北航空集团就算有心合作,也没那个脸去开口,更何况铁了心要赌企业运道的航空工业集团也不可能允许下属企业在这个时候拆自己的台。

    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

    所以就算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出现在其他企业,也不可能配备功率强大的WD—70J-neo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但中国腾飞就不同了,他们本身就是品质优良的航空动力制造商,手握航空动力霸权自然是就更豪横。

    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汤莉莉用激光笔在身后屏幕上点了几下,铿锵有力的说的一句话:“我们中国腾飞专注舰载机二十年,正因为如此,没人比我们更懂舰载机,更没人比我们更舍得在舰载机上不计成本的投入……”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一整套舰载航空兵航空器解决方案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无论是惊讶的,震惊的还是疑惑的,都不约而同的沉默了。

    就连在台下积极准备,想要等会儿上台用自家的歼—11改硬怼FC—23舰载机的黄峰也是嗫嚅了下嘴,最终将想说的话咽回到肚子里,没办法实在是实力差距太大。

    如果只是一款FC—23舰载机也就罢了,哪怕中国腾飞的起点高,技术先进,可黄峰还能用成熟度不高,后勤保障和维护性差等胡搅蛮缠的理由抗衡一二。

    然而这一切随着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的出现全都打乱了。

    原因很简单,人家中国腾飞这一次拿来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舰载战斗机竞标方案,而是一整套舰载航空兵的作战体系!

    中评专家组的专家和海军的领导、首长们或许出于海航部队装备苏—27、苏—30的习惯,更倾向于他们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歼—11改,即便是觉得FC—23舰载机性能更好,技术上更强,但从成本、后勤维护和飞行员训练等综合因素考虑,可能最终还会倾向于歼—11改。

    问题是选择歼—11改之后怎么办?

    若是没有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的出现也就罢了,反正俄国人的库斯涅佐夫号也就是装载二十多架苏—33和几架直升机就开始在大洋上到处乱跑,国内有样学样也不算丢人。

    可随着中国腾飞推出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那种凑合的做法势必会被海军说抛弃,毕竟海军对自己的第一艘航母可从没有凑合的意思,如果能将其按照美国航母舰载机联队的配置补全辅助机型,从而形成完整的作战体系,海军自然会毫不犹豫的一头扎进去。

    如此一来歼—11改可就尴尬了,究竟是歼—11改适应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还是让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去适应歼—11改?

    其他人不知道,当年在庄建业手下干了五、六年的黄峰太清楚这位前BOSS的处事作风了,无论两者谁适应谁,庄建业都有一万种理由将歼—11改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不说别的,光航空发动机舰上维护这一项,就能让歼—11改成为遭到唾弃的理由,因为歼—11改使用的AL—31系列和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所使用的WD—70J-neo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根本就是两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维护体系。

    世界上无论是哪国海军,只要脑袋没秀逗的话,都不可能在狭小的航空母舰内设置两套相互独立的航发维护区。

    如此一来海军势必要做个二选一的选择题,在外人看来歼—11改作为作战主力,装备数量多不说,攻击力也更强,应该选择歼—11改。

    但黄峰却知道相较于歼—11改,海军更看重的却是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没办法,实在是在滑跃起飞状态下还能做到满油满载起飞实在真TM的香。

    再者说歼—11改又不是唯一,中国腾飞的FC—23不是可以顶上嘛,届时不但发动机都是系出同源的产品,系统兼的融合也更为顺畅,而这些看不见摸不到的细节可都是舰载航空兵实打实战斗力。

    更何况,以黄峰对庄建业那种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深刻认识,并不认为这次汤莉莉只会亮出FC—31和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而是会将整套舰载航空兵完整配置给搬出来,如此才能全系统整合的优势,从他们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身上碾压过去。

    事实证明,黄峰不愧是当年庄建业的得力助手,就在汤莉莉简单介绍完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后,手里的遥控器轻轻一按,身后屏幕上的画面随之切换成一幅巨型的航母图像,随即汤莉莉用激光笔在图像上点了点:“作为一个致力于舰载机研发二十年的企业,我们对舰载机的了解应该说是最全面,也是最完善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国腾飞舰载机研制团队结合这二十年来的研发成果,为我国未来有可能服役的航母规划了一整套舰载机搭配方案,大家请看……”

    话音即落汤莉莉按下手里的遥控器,身后的画面立刻分解,出现数种不同型号的飞行器,给人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感的同时,也令在场众人震惊的说不出话来,而此刻的汤莉莉却用激光笔在其中两款飞机上画了两个圈圈,清脆的声音响彻会场:“FC—23重型舰载战斗机、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我之前都已经介绍了,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赘述,只是说明下我们给出的航母舰载机配置的参考方案。

    按照排水量6万吨,且采用滑跃式起飞的航母为基本平台,我们认为FC—23重型舰载战斗机的数量维持在30架,由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改装的舰载预警机的配备数量控制在2架……”

    说着,汤莉莉又在一款造型独特的双发喷气式飞机上花了两个圈圈:“这是我们在运—15Min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基础上开发的应用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升级版,使用的发动机是WD—70LM-neo中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采用的是和WD—70J-neo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相同的HX—30—27-M型核心机,单发最大推力7.5吨,配合着适用于涡扇发动机的后掠翼以及适应与短距垂直起降的吹气襟翼,升级版的运—15Mini一样可以完成满油满载起飞,正因为如此,我们将其定位为舰载反潜巡逻机的改装平台,未来可以在航母配置2架,用于航母编队的反潜作战……

    当然,无论是舰载预警机还是舰载反潜机,数量上并不足以支撑舰载航空兵全天候作战,因此我们还配置了由直—8plus-neo改装的直升机预警机和直升机反潜机作为补充,说到直—8plus-neo,大家应该从其型号能看得出来,这款直升机平台是从直—8plus重型舰载直升机改进而来。

    最大的特点便是由直—8plus三具发动机,改成了两具由HX—30—27-M型核心机衍生而来的WD—70Z型大功率重型涡轴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4200千瓦,相当于5710马力,续航时间超过3.5小时,我们给出的配置是包括救援和运输任务在内,一共配置10架,其中预警型2架,反潜型2架,救援运输型6架。

    最后则是一款舰载无人机加油机,主要为了解决FC—23满油满弹执行任务时设置的,由于体积的原因可以配置4架……

    如此综合起来,整套舰载机配置方案一共载机数量为48架,其综合战斗力不亚于一个配置完整的陆基航空兵师,甚至在某些方面作战能力还要更高,而这便是我们中国腾飞为海军量身打造的一整套舰载航空兵航空器解决方案,各位专家、领导、首长,你们觉得怎么样?”

    说这番话时汤莉莉矗立于台上,腰杆挺拔言语洪亮,声震当场!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中国腾飞体系化的碾压优势

    觉得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当然是香得不要不要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歼—11改的确有助于飞行员的训练,后勤的维护保障,可东北航空工业集团除了歼—11系列外就没有其他配套机型了。

    海军舰载航空兵想要配齐一套完整的舰载机攻防一体作战体系的话,还得在其他航空生产制造商那里招标舰载预警机、舰载反潜机、运输直升机等其他辅助机种的研制生产工作。

    不但体系分散,更重要的分属不同航空制造商,在标准建设、后勤维护以及飞行员训练上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统一。

    中国腾飞就不一样了,人家给的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款舰载战斗机的预选方案,而是一整套完整的航母舰载机部队的解决方案。

    正如汤莉莉所说,尽管搭载总数不过48架,但因为配置了预警机、反潜机、加油机等辅助机种,其真实战斗力真的不必陆基的航空兵师差多少。

    更重要的是,所有机种全部出自中国腾飞一家,也有助于舰载航空兵部队后勤维护的简化,不说别的,中国腾飞的FC—23,运—15Mini,直—8plus-neo所采用的航空发动机都是由HX—30—27第三代核心机衍生而来。

    如此一来即便几款机型的功能不同,却可以在航空发动机的保障维护上做到核心一致原则,即在航母上设置一个航发维护中心就可以解决所有机型的航空发动机保障工作。

    而这仅仅是航空发动机,其他方面同样如此,毕竟中国腾飞的主要先进技术的普及率在业内是出了名的高。

    说白了就是在掌握一种新技术后就尽可能的在所有机型上推广,如此不但可以提高相关技术的产能,摊薄新技术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多机型的的应用积累相关经验,为后续的改进和升级提高参考。

    而这个思路在后勤保障方面的功效更大,就拿中国腾飞高端航材中的芳纶蜂窝材料来说,直—8plus-neo的蒙皮和地板,运—15Mini的蒙皮,FC—23重型舰载战斗机的前缘襟翼、后缘襟翼和水平尾翼使用的都是这种材料,因此航母后勤部门在储备舰载机零备件时就可在材质上进行统一,既能够降低采购成本,也可在储存管理上做到集约和高效。

    类似的情况在中国腾飞提供的舰载机方案中可谓是比比皆是,可以说中国腾飞在舰载机方面是真的下了苦工,特别是对航母空间上的理解令在场的海军航空兵部队的领导产生了共鸣。

    以至于有个性子急的海航部队的领导直接低声向海军的首长建议道:“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方案就不用上了,反正讲了我们也用不上,还是多花点儿时间让中国腾飞多介绍介绍他们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他们无人加油机挺有意思的,想了解了解这东西究竟怎么个操作法……”

    跟海军首长关系好,且不怕得罪人的人可以跟首长级的领导这么说,不过终究是少数,绝大部分还是跟身边同级的战友表达自己的意见。

    无一例外的,海军航空兵的领导和首长一改会前支持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态度,纷纷开始倾向中国腾飞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那些来自总部的中评专家组的专家们也都改变初评时的态度,认为选择中国腾飞比东北航空工业集团跟稳妥些。

    当然,中评专家组的专家们要考虑的东西要比海军航空兵方面要复杂的多,部队上将战斗力作为衡量一切的指标,那个对自己战斗力生成更有利选择那个无可厚非。

    他们还要考虑资源分布,产业结构以及对未来整体行业的发展状况。

    之前之所以更倾向于歼—11改,除了对海航部队后勤和飞行员培训和训练更有例外,产业分布上也是上级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没办法,作为国内航空工业的摇篮和长子,近些年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地位有些岌岌可危,特别是成功系的十号工程顺利入役,20号工程开始预研,东北航空工业集团似乎除了一个老大哥的名头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炫耀的资本。

    老歼—8拉胯;仿制苏—27系列又没掌握核心技术,跟中国腾飞合作的歼—8E到是难得的亮点,但业内却很清楚,歼—8E更多的是靠着中国腾飞的基础才撑下来,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只是个配套罢了。

    更何况,歼—8E作为一款过渡机型,航空兵部队对其的定位一直很模糊,尤其是在歼—10入役后,空军航空兵便大幅度削减了歼—8E的采购计划,至于海军航空兵连一架都没买过。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歼—8E虽号称是多用途战斗机,但在空战和对地攻击的平衡上并没有做好,以至于歼—8E在综合战斗力方面照比歼—10差了一个层次,更重要是歼—10是单发,歼—8E是双发,使用成本和后勤维护上歼—10也更占优势。

    因此空军部队装备72架歼—8E后便没有继续采购,随着歼—10大批量装备,这72架歼—8E即便不会退役,也会成为二线的辅助机型,做做战术侦察、一般性护航等任务。

    这对中国腾飞来说影响并不大,毕竟当时的中国腾飞就是拿着歼—8E刷经验的,所谓的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平衡度把握不好很正常。

    好在中国腾飞抓住航空兵部队歼—7老化,新机种尚未装备的空档期,来了一拨经典营销,因此不管卖多卖少,中国腾飞都是赚的。

    可与之合作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就不一样了,他们可是把歼—8E当成一颗摇钱树,不但希望海空军大量采购,甚至还提出在歼—8E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改进,以便跟歼—10掰掰手腕儿。

    结果自然是被装的头破血流,到最后只能靠着苏—27这么个俄国货,撑着共和国航空长子的门面。

    有介于此,上级便有意拉东北航空工业集团一把,借着舰载机这个项目,将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塑造成一家舰载机专业制造商,从而与南方的成功系形成南北平衡的格局。

    结果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实在太不争气,上级就把掏心掏肺了,他们可倒好憋了半天就憋出个歼—11改,面对中国腾飞体系化的碾压优势,只要脑袋正常的人都知道那个对国内航空工业的发展更有利!

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航空巨无霸

    黄峰等一众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人既不是聋子,更不是傻子,场内众多专家组专家和领导、首长的议论所表达的意思他们那能听不见,更想不明白。

    正因为如此,黄峰等人呆愣的坐在位置上,体会了一把海湾战争当中伊拉克那种难以置信的兵败如山倒。

    单一的航空产品跟调动整个航空产业资源的体系相比连个弟弟都算不上。

    直到此时黄峰才发现,之前的自己是多么的天真,居然还想跟中国腾飞掰掰手腕,却不成想他所领导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早已无法跟中国腾飞相提并论,而是能跟他们的上级单位,也就是由航空工业部改组而来的航空工业集团比肩的存在。

    换句话说,黄峰是用一家二级厂,再和当年的航空工业部整体竞争,怎么可能打得过?

    可谓问题是黄峰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已经晚了,但在这件事情上也怪不得黄峰,因为无论是舆论还是业内的专业人士,都有一种不成文的惯性思维,那就是中国腾飞充其量也就是成功航空集团和东北航空工业集团这一级别。

    想要成为航空工业集团那种巨无霸,无论是理智还是感情都不可能,要知道航空工业集团可是发展了将近半个世纪,国家投入无数人力、物力才有现在这番规模,中国腾飞从创立到现在才几年?

    哪怕算上其前身永宏机械厂,还不到40年,期间既没有国家扶持,又没有产业政策帮助,更没有硬性指标任务指引方向,能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分厂一路成长为成功航空集团或东北航空工业集团这样的一方诸侯就已经是奇迹中的奇迹了,再进一步做统领整个行业的霸主就算是下辈子都办不到。

    即便中国腾飞在航空发动机方面威胁到航空工业集团,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也不过是局部上中国腾飞的些许突破罢了,在整体上,航空工业集团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因此保罗航空工业集团领导层在内,普遍的认为中国腾飞天生就应该是给国内航空工业做高端配套。

    在某个领域跳脱一下,争取下行业主动的行为很正常,谁家熊孩子张大了没有个青春叛逆期?只要把这个势头压下去,收拾服了,中国腾飞还是他们航空工业集团的好伙伴、好下属嘛。

    是的,都已经21世纪了,国内航空界的不少人还都觉得中国腾飞是当年航空工业部分出去的亲儿子,哪怕在名分上双方已经没有任何关系,可在航空工业部的老领导以及继承航空工业部的航空工业集团看来名分是名分,不影响双方的实际情况。

    正所谓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中国腾飞怎么说也是当初在航空工业部下面发展壮大的,换句话说,没有当初航空工业部的支持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腾飞,正因为如此,这么多年航空工业集团也没把中国腾飞当外人。

    召开什么全行业会议,中国腾飞跟成功航空集团、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等一众航空工业集团下属的一级单位并排列席,甚至庄建业还兼任航空工业集团下属的航空控股的执行董事,完全是一副长辈对待晚辈的架势。

    出格了,航空工业集团伸手打几下屁股警告一番;表现好了,颁发奖状提出鼓励让大家一起学习。

    如此状态在不少人眼里觉得很诡异,但在那些从60年代发迹,又经历了改革开放剧烈这会变革的老派干部眼中却又是理所应当。

    因为这种在旧社会叫做派系;特殊时期叫做站队;现如今称为历史渊源的东西,在现如今国内大型国营企业中是极为普遍的。

    正如同航空工业集团的领导对中国腾飞的定位那样,即便上级出于改革的目的,将某些产业单独划拨出去,成立新的经济实体,但这个新实体与同一领域的霸主之间又必然藕断丝连,打断骨头连着筋,别说翻脸了,就算暂时不联系都难。

    因为两家上述十年那就是真真的一家人,若是坐下来仔细盘盘道,可能两家的老大还是同一位领导栽培出来的同门师兄弟儿。

    再加上又都是给国家办事儿,个人利益上几乎没有冲突,既然如此只要不造成国家的重大损失,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航空工业集团内部对中国腾飞就是这么看的,而一部分中国腾飞的内部也抱着同样的想法。

    就比如说已经去世的前永宏厂总工程师何明,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就致力于做航空工业集团与中国腾飞之间的润滑剂,以至于不止一次的找到庄建业,劝庄建业干脆趁着自己壮大了重新回到航空工业集团这个大家庭,以便集中力量办大事儿。

    像何明这样的老派干部还有很多,他们非常怀念6、7十年代永宏厂那段最为悠闲的时光,生怕中国腾飞脱离航空工业集团这个业内霸主的庇护重蹈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困局,因此极力鼓吹重新回到航空工业集团,成为真正的正规军。

    是的,在他们这些老派人眼里,自己闯出一片天地的中国腾飞即便做得再强再大也有些不入流,只有加入航空工业集团,那才是得到认证的正途。

    就如同某些地方年入千万的富豪都不是正经工作,只有公务人员、教师那才是人人称道的好归宿一样。

    这要是其他人,在内部老干部喋喋不休的劝说,巨无霸一样的巨头是不是的轮几巴掌敲打,中间几个友商有事没事儿再作点儿妖,估计早就崩溃了。

    毕竟巨无霸的覆盖面儿太广,想要在国内讨口饭吃,没巨无霸罩着估计连口洗脚水都喝不上。

    然而庄建业却对这些压力毫不在意,国内这点儿事儿有哪些国外巨头们三天两头找麻烦厉害?面对波音、空客、通用、普惠这样的国际巨头他庄建业都不憷,国内这点儿小事儿算个屁!

    再者说了,中国腾飞利润大头在国际市场,国内那种只靠部队撑着的内卷化的畸形航空市场中国腾飞说实话根本就没看上。

    之所以不遗余力的研制军用装备,参与这块市场竞争,也根本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磨练新技术,以便更好的应用于国际市场去捞金。

    本身玩儿的就高端,利润点儿又不在巨无霸控制的范围,庄建业能鸟航空工业集团才怪呢,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上层强调的改革措施,庄建业贯彻的是最彻底的一个,至于想法也很简单,凭啥巨无霸就只能航空工业集团一家?中国腾飞也想坐坐不行吗?

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5年首飞,8年量产

    而这种敢于打破现状,不断用创新收割国外市场实现盈利的模式,正是上层需要的改革典范,也正因为如此,上层的几位大领导不止一次的感慨,不是改革的决心不够大,力度不够强,而是像庄建业这种不怕深水区困难的人太少,像中国腾飞这类充满改革活力的企业太少。

    也正因为如此,上层的大领导们明着是让中国腾飞成为大型国企市场化改革的试验田,可实际上明里暗里给予中国腾飞极大的优惠政策,不然中国腾飞的发展也不可能如此突飞猛进。

    当然,实力提升的中国腾飞想要在业内树立自己巨无霸的地位,彻底与航空工业集团比肩还需要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来证明。

    此时此刻,在中评专家会会场拿出一整套航母舰载机配置方案的中国腾飞的舰载机项目便是最好的证明。

    材料、工艺、专业设备、航空发动机再加上舰载机的研发团队,如此种种哪里是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或者是成功航空集团这类单一航空产品制造商所能企及的?

    只有航空工业集团统合所有资源才会有一较高下的实力。

    想到这里,黄峰缓缓的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这一次又输了,就如同十几年前他第一次在厂区门口的茶楼见庄建业时一样,自觉自己十拿九稳,结果还是被这小子摆了一道一样,总是棋差一招。

    现如今已经发展到一定如此规模的中国腾飞,手腕什么的依然高超也就罢了,关键是实力过于强横,你拿出一款舰载战斗机,人家直接把舰载战斗机,舰载预警机,舰载运输机,舰载反潜机,无人舰载加油机和舰载直升机这一整套舰载机堆出来。

    妥妥的实力碾压!

    这一局他们东北航空工业集团输的不冤!

    可问题是黄峰这样的有大局观的识时务之人能看得清现在的情势,但不等于所有人都能察觉到局势的走向,特别是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参与歼—11改的几名核心技术领导。

    他们可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从乌克兰淘回来的那架T—10K-3型舰载机原型机,之后参与到仿制苏—27的工作中又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回过头来在做歼—11改可谓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本以为凭借着歼—11改能让他们这些核心技术领导不说能名垂青史,最起码也能名利双收,结果半路杀出个中国腾飞,放出一款FC—23舰载战斗机也就罢了,居然还搞出一整套舰载机解决方案。

    什么意思?想用规模换质量,用机海战术堆死歼—11改?我呸~~姥姥,歼—11改是最棒的!

    正因为如此,当发现在场的中评专家组专家和海军的领导、首长开始议论中国腾飞的舰载机一揽子方案,且某些人明显表现出青睐后,这些参与到歼—11改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核心技术领导们就有些坐不住了,其中一位头发花白,性子急躁的更是腾的一下从座位站起来,被下了一跳的黄峰想要阻止却晚了,因为这位仁兄已经冲着台上的汤莉莉开了炮:

    “看着这么多,你们中国腾飞还不是只给拿着图片做展示,部队的装备是要拿出实打实东西的,我们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额歼—11改虽然也只是方案,但我们应用的都是成熟的技术,且有着仿制苏—27,生产歼—11的丰富经验和现成的生产工艺,因此我们敢打包票,我们的歼—11改8年内可以首飞,12年内可以批量生产,你们中国腾飞敢做这样的保证吗?”

    这位头发花白的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核心技术领导,说这番话时表情严肃,语气严厉显然是真的急了,以至于身旁的同事拉了他几下,提醒他不要太过激,都被他甩手拒绝。

    不过这位核心技术领导的话说得虽然不太好听,但现场的专家、领导和首长确有不少颔首表示赞同。

    要知道,海军对瓦良格号航母的规划是除了研究航母的构造,摸索建造方法的同时,争取在2015年左右完成改装,入役服役。

    话句话说,从现在开始计算,舰载机的研制生产周期满打满算也就十五年的时间。

    这对于航空技术尚为薄弱,生产能力并不强大的国内航空产业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要知道以往作战飞机的研制周期可都是以十年为单位的,想歼—10这类技术含量高的第三代战斗机,周期跨度更是长达二十多年。

    十五年,要完成作战飞机的初始设计、确定工装、工艺定型、总装生产、地面静力测试、首飞测试、一系列综合测试到最后的完全定型,着实有些捉襟见肘。

    毕竟各类研发环节、生产环节和测试环节的流程就摆在那儿呢,哪怕全部用数控机床也没办法将周期缩短,因为当那位头发花白的核心技术领导喊出他们的歼—11改8年就能首飞,12年就能批量生产着实是惊到了不少人。

    要知道在场的可都是极专业的业内人士,很清楚航空器,特别是极复杂的军用航空器研制生产流程是什么个情况,除非不想让航空器安全飞上天,否则就别想简化流程。

    正因为如此,核心技术领导喊出他们的歼—11改8年就能首飞,那绝对是用无数技术人员的血汗,拼命加班、爆肝给堆出来的。

    然而在场众人转念一想又释然了,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敢这么说自然是有他们的底气所在,正如那位核心技术领导所说,他们仿制过苏—27,生产过歼—11,可以说对这类机型是相当熟悉,如今系出同源的歼—11改,就等于是同类模拟考试卷儿换了个顺序重新做一遍一样,熟的不能再熟,效率高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反观中国腾飞,一揽子舰载机计划的确诱人,号称致力于舰载机二十年的口号也很励志,问题是航空器不是诱人和口号就能上天的,得有实实在在的产品才能服人,在这点上中国腾飞近乎百分百原创新技术,似乎与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源于老毛子的成熟技术有着不小的差距。

    结果就在众人想着中国腾飞如何应对时,汤莉莉却不屑的撇了撇嘴角:“8年首飞,12年批量生产太长了,你们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等得起,海军舰载机航空兵等得起嘛?我们中国腾飞大话不敢说,5年内实现首飞,8年内可以批量生产,重点来了,我说这个时间表不单指FC—31,包括运—15Mini和直—8plus-neo都可以按照这个时间表完成!”

    此话一出,全场众人立刻就不淡定了……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我们中国腾飞丢不起那个脸

    在场的专家、领导和首长能淡定才叫见鬼呢,5年内实现首飞,而且还不是一款机型,而是整个舰载机一揽子计划中的所有机型。

    这已经不是什么奇迹了,而是绝对的神迹,因为只有天神哪里的绝对科技才能够做到同时开工至少四个不同机型,涵盖战斗机、运输机和直升机三大门类,并且能在5年内实现首飞。

    正因为如此,当汤莉莉话音落下的一刹那,现场出奇的安静,但下一刻一股难以置信的质疑声便以数倍于汤莉莉被音响扩大的音量席卷整个会场。

    “这不可能!”

    “5年首飞,8年量产,中国腾飞明显是在搞***!”

    “何止是***,让我看简直就是在吹牛皮!”

    “可不是嘛,至少四个不同机型,等于是说把做战斗机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做运输机的西北航空、做直升机的滨江直升机有限公司同时上马,同时开工,你算算这得多少人,多少资源?中国腾飞有吗?”

    “三大航空制造集团光人数就超过10万,中国腾飞有所业务算上还不到2万,他们还敢说5年首飞,8年量产……实在是……有些把牛皮吹爆了……”

    ……

    类似的议论可谓是此起彼伏,要知道在场的这些人可都不是啥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局外人,个顶个都是了解业内情况的资深人士,他们几乎一致觉得有问题,那就等于是说整个业内的态度。

    事实也的确如此,四种不同的机型,且每个机型都几乎是国内填补空白的开创所在,单个拎出来那都是一等一的大工程,四个合在一起难度之大高乎超越了太阳系,结果汤莉莉居然说他们中国腾飞能凭一己之力五年内全部完成,即便不是吹牛皮也是在满嘴跑火车。

    以至于不少人在看汤莉莉的眼神都变得乖乖的,觉得这女人不会为了争夺舰载机项目开始失了心智,不择手段了吧?

    然而就在众人质疑之际,汤莉莉却不慌不忙的调试了下别在衣襟上的微型麦克风,旋即轻咳一声:“大家请安静一下,大家请安静一下……”

    随着汤莉莉的话音,现场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平息,倒不是在场众人不想多说两句,吐槽下中国腾飞吹牛皮不上税的做派,而是相较于吐槽他们更好奇台上的汤莉莉该怎么自圆其说。

    汤莉莉也不犹豫,挺着腰板朗声说道:“各位专家、领导和首长,我知道我刚才的话有些耸人听闻了,估计不少人都不会相信,不过这不要紧,你们跟我去趟中国腾飞的舰载机研发小组去看看就知道了,在我们中国腾飞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在场众人想过不少汤莉莉的应对办法,包括但不限于道歉、认怂、辩解、转移话题……结果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是汤莉莉根本就没有按照常规走,而是直接当着众人的面儿叫起了板。

    你们不是不信嘛?没问题,跟老娘走,老娘带你们看看什么叫世面!

    在场人那都是什么人?

    无论是总部派来的专家,还是海军的领导和首长,超过70%的那可都是部队里摸爬滚打半辈子的人,哪里听过这样的话,当即就有几个脾气爆的海军领导站起身叫道:“去就去,我倒是要看看,你们中国腾飞这牛皮吹的到底有多大!”

    “没错,这就去,马上让人订火车票,下午就走!”

    “火车太慢,我安排一架海军的运输机,直接飞过去……”

    “各位领导,咱们既不用坐火车,也不用做舒适性差的运输机……”就在这时,汤莉莉再次开口:“我们中国腾飞早已安排了一架商务机,想要去的话直接去近郊的机场就可以直飞我们中国腾飞!”

    此话一出,在场之人怔了一下,但很快前排的一位中评专家组专家便嗤的一笑:“汤莉莉的同志,你好好数一数,我们这会厂里可是65人,你安排的小小商务机怎么可能坐下这么多人?”

    此话一出,场内便轰然一笑,在场众人都知道,中国腾飞财大气粗给自己配了几架商务机和公务机,但这些商务机和公务机体量都不大,至多也就坐个30多人。

    可是现场各位专家和海军人士加在一起超过60人,一架普通的商务机还真的很难装得下。

    然而汤莉莉却没有因为那位专家组专家的话变得羞赧,反而笑着问道:“既然如此,中评专家组的专家们是准备去我们的舰载机研制小组了?”

    那位专家组专家毫不犹豫的点点头:“只要飞机坐的下,我们就过去!”

    实际上这位专家不过是将汤莉莉的军,潜台词是如果坐不下,不好意思,我们谁也不去。

    汤莉莉则笑颜如花的点头:“只要各位专家同意去,那我们的飞机就没问题!”

    听了汤莉莉这话,那位专家不在说话,很明显中国腾飞安排了更大的飞机,极有可能是空客A320,或波音的737,因为只有这两款机型不但能够搭载更多的人员,还能够长距离直飞2000多公里外的中国腾飞。

    只不过这花费……着实是大了些。

    可那有关他们这些与会人士什么事?中国腾飞有钱愿意花谁管得着,反正不是动自己的钱包,免费坐趟飞机何乐而不为!

    于是几个人商量一下就痛快的答应下来。

    黄峰本来是不想去的,可架不住本单位几个核心技术领导的劝说,同时也抱着一丝中国腾飞真的在吹牛皮的侥幸心理,就这么半推半就的上了海军前往机场的大巴车。

    一路无话,几辆大巴车很快就来到了机场,由于中国腾飞提供的是商务机,机场方面给予众人超级VIP的待遇,除了安检程序没有简化外,其余的登记环节走的都是快速通道。

    于是很快众人便乘坐机场提供的摆渡车前往登机处,然而等众人抵达中国腾飞提供的商务机的位置时,映入眼帘的既不是空客的A320,也不是波音的737,而是一款机身修长,机翼舒展且带着弧度优美的鲨鱼鳍式翼梢小翼,机体尾部吊装着两具闪着叶片金属光泽的涡扇发动机,高高的T型垂尾让整架飞机显得格外亮眼……

    “不是A320和波音737?”一位专家见到飞机皱眉问道。

    汤莉莉闻言却笑着回应道:“有咱们自己造的飞机,还坐欧洲和美国货,别人不知道,反正我们中国腾飞丢不起那个脸……”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FCBN—220-300高级政务机

    此话一出,那位刚才说话的专家老脸不由得一红,想要出言辩解两句,可还没等他说话就觉得自己的胳膊被人碰了一下,偏头一看,身边的同事朝着面前的飞机努了努嘴:“快看,这飞机跟以往见过的商务有点儿不一样。”

    听了这话,那位专家这才仔细打量起眼前的飞机,不止是他,其他人在就注意到前年的飞机与以往见过的商务机有些出入,都一个个的仰头仔细看着飞机的细节。

    这要是其他人或许都察觉不到,可眼下都是什么人,个顶个都是在业内打熬了半辈子的专家,一双眼睛都能当标准尺的存在,不仔细看还好,仔细这么一看,这才发现,眼前这架飞机相较于传统意义的商务机大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首先就是机体长度相较于中国腾飞所使用的TRJ—700系列支线客机更长,横截面也更宽,这些都说明眼前这架飞机相较于TRJ—700系列支线客机有着更大的起飞重量和商用承载量。

    也就是说,这是一款中国腾飞推出的全新的民用客机。

    但也正因为如此,在场的众人就纳闷儿了,中国腾飞既然在民用航空领域出了新机型,他们这些业内的专家怎么不知道?要知道现如今民用航空的研制生产基本没什么秘密可言,再加上本就针对民用市场,生产厂商恨不得从设计图开始就把新机型给炒热,炒火,然后如同黑心的房地产开发商一样,对着工程图纸就开始大肆售卖。

    美其名曰,买的的越早,优惠越好。

    以庄建业和中国腾飞那种恨不得全身都没进钱眼儿里的尿性,新机型还在规划中就应该满城风雨,尽人皆知,怎么眼前的新机型……

    就在众人准备询问汤莉莉眼前的这款新飞机究竟是个什么情况时,一位绕到机身另一侧的海军首长忽然发出一声惊呼:“我就说怎么看着这么眼熟,原来是F—220-100,大领导们专用的首长即。”

    说完那位首长从机身另一侧转过来,看着那些用异样目光打量他的众人,颇为感慨的解释道:“大家不用猜着,这款F—220-300是空军某部采购的,空军某部大家应该都知道的吧,大领导们的专机一般都是从哪里提供的……”

    说着这位海军的首长以一种揭秘的口吻大致说了下F—220-100的情况。

    不过在这之前,他先把中国腾飞调整后的民用航空制造业务简单介绍了一下,原来在中国腾飞二次重组后,庄建业除了剥离消费级无人机业务,重新整合了航天业务,终于以“善意”的姿态,接纳了来自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等华尔街投资者的“建议”,重新调整了民用航空制造业务。

    FB—2000大型民用客机项目正式寿终正寝,被彻底取消的同时,中国腾飞宣布为了节约成本,未来二十年内不再开率任何干线客机项目,专注于支线客机的开发和代工波音与空客两大巨头的客机配套零部件。

    并以这两大核心业务,构成调整后的腾飞民用航空制造的主要利润点。

    而为了提高自身支线客机的竞争力,体现差异化,在庄建业的建议下统一了中国腾飞各类民用飞机的命名。

    具体方式是保留FB这个霸气无比的前缀,进而将所属机型划分为三大类。

    运—6,TM—9,运—15\运—15plus民用版的FB—110、FB—120、FB—130、系列

    运—17\TRJ—500,TRJ—700等机型则被改为FB—210、FB—220系列。

    运—18NB及其民用货运型TNB—18F则被称为FB—350系列。

    由此便形成FB200、FB300三大系列,不但令中国腾飞出产的民用飞机更加系列化、正规化,而且整齐划一的命名也可以形成集群化,从而让客户拥有更多样化的选择和个性化的定制,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国腾飞在支线客机上竞争力。

    不然以往中国腾飞拿出自己的产品,客户真真是一脑门子的问号,一会儿运XX,一会儿TMxx,转过头又是TNB什么什么,再加上TRJ几百几百,看着得人都快裂开了,别说选飞机,光记这些型号就能让人累得半死。

    相比之下空客的A3XX,波音的7X7就直白且简洁,让客户一目了然。

    正因为如此,别看只是换了个名字,内里啥也没动,但却被庄建业视为中国腾飞民用航空制造走向正规化的重要一步。

    而其中专门为上层大领导打造FB—220-300高级政务机则是中国腾飞在民用航空制造领域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之所以评价这么高倒不是因为这款飞机的被军用采购,更不是因为其主要用途是上层大领导的专机,而是在于其打破了波音和空客等国际航空巨头划定的红线,让中国腾飞在民航机领域彻底占上了100座这个支线客机与干线客机的分界线。

    是的,FB—220-300高级政务机虽然宣称是在FB—220,即TRJ—700的基础上升级而来,但却是在FB—220的基础上加长、加宽机身而来。

    从而令FB—220-300高级政务机拥有32米的长度,27.2米的翼展,以及8.5米的高度;其中客舱的尺寸的长度为20.12米,宽度3.10米,高度2.01米。

    按照舒适型座位设置成每排5个座位,间隔79厘米,可以载客85人。

    按照标准型座位设置成每排6个座位,间隔72厘米,可以载客114人。

    当然在这个两种标准载客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衍生出多种功能各异的载客计划,比如说头等舱和商务舱的设置,再比如说全体高级政务舱的配置等等

    配合着头顶行李舱和地板货仓总计21.86个平方的储存面积,FB—220-300高级政务机最大承载量达到12356公斤。

    以此为基础,FB—220-300高级政务机的空重为23475公斤,大起飞重量达到42867公斤。

    FB—220-300高级政务机共设置三个内置大型油箱,两侧机翼内各设置一个,中央翼盒内设置一个,其中两侧机翼油箱单个载油4840升;中央翼盒内载油3785升,整机共载油13465升。

    配合着两具改良后的WD—68ML-neo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7.5吨的超强动力和0.38的低耗油率,赋予FB—220-300高级政务机13000米的最大飞行高度,0.91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以及3500公里的最大航程!

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2.5亿人民币甩卖

    尽管最大航程上照比5000公里这个干线客机的标准门槛还有些距离,但3500公里的航程却已经足够在国内使用了。

    更何况,空军方面对FB—220-300高级政务机就是上层大领导的国内首长专用机。

    没办法,之前中国腾飞出产的TM—9型高级政务机和运—15plus改装的专用机无论是尺寸还是航程都太小了些,以至于两位大领导要共同外出的话,一架飞机根本就装不下所有的随行人员。

    再加上内部的舒适度一般,航程有限,到了90年代中期已经不适合上层大领导的从出行需求,换装更大更好的专用机势在必行。

    如果选择波音、空客这些国外品牌的客机改装自然是容易,但上层大领导觉得既然八十年代的老领导们就已经采用国产机型作为专机,那就应该把这个传统延续下去。

    出访国外因为航程上问题,国内还无法制造那就另当别论,国内视察因为不涉及太多的外部因素可以略微的降低些要求,因此上层的大领导们还是倾向于从国内的几款成熟型号中遴选一款新机型出来。

    既然上层大领导是这个意思,空军方面自然要认真落实,于是中国腾飞因为先前有生产首长专用机的成熟经验,且本身还保持着部分民用客机的生产架构,属于国内比较出色的民用客机生产商,因此空军就把这份订单交给了中国腾飞来完成。

    当然,订单交给中国腾飞是交给了中国腾飞,但因为是军用项目,有涉及上层大领导,因此该有的保密项目是一项都没有少。

    中国腾飞也是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在这个项目上没有做过多的创新,只是按照空军的要求在FB—220加长、加宽的机身,使用更加成熟可靠的铝锂合金作为主结构材料,配合机翼、尾翼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及由中国腾飞最成熟的WD—68ML涡扇发动机发展而来WD—68ML-neo……

    不过虽然没有融入太多超强的新技术,但因为空军提出的需求,中国腾飞还是尽可能的利用自身超强的技术整合能力,采用成熟技术满足空军的要求。

    就比如说噪音控制指标,由于上层大领导乘坐专机时普遍需要急需处理工作,因此对机舱内的噪音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腾飞不但采用了芳纶纤维蜂窝加铝锂合金背板的蜂窝复合材料作为机体的蒙皮,在隔热隔湿的同时还能极大的降低噪声对机舱的干扰。

    其次提高发动机的效率,从而降低发动机这个噪音最大的来源。

    最后便是提高飞行高度,令FB—220-300高级政务机绝大部分时间在10000米以上的平流层飞行,不但空气阻力小速度更快,同时飞行更平稳舒适。

    如此一系列控制措施下来FB—220-300高级政务机成为中国腾飞迄今为止噪音控制最好的一款飞机,其低空飞过时的噪音83.4分贝;进场降落时的噪音93.4分贝;侧向检测噪音89.3分贝。

    这三种可是飞机最大的噪音,充其量不过是电锯运转的声响,相较于其他同类机型至少降低了30%,外部都如此,可见机舱内部噪音控制会是个什么程度。

    用一位第一次乘坐FB—220-300高级政务机去地方调研的大领导的话来说:“我在座位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没办法,这飞机真的不吵人,比我家里还安静!”

    当然了,这些有关于FB—220-300高级政务机研制的隐秘,正在跟现场一众人讲述的海军首长是不清楚的,他也只是有幸陪同某位大领导视察时乘坐过一次FB—220-300高级政务机,从随行的空军某领导那里得知这款飞机的大致情况。

    至于具体的那位空军领导也不是很清楚,因为空军某部一共就采购了6架,其中4架作为上层大领导的国内专机,每天至少要保持一架24小时待命。

    另外2架则是在FB—220-300高级政务机的基础上加装整套先进的军用通信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的战略指挥机。

    不同于之前利用运—15plus改装的战略指挥机上那种只能发出简单指令的雏形,这次由FB—220-300高级政务机改装而来的新型战略指挥机不但可以双向传输图像等重要情报,还融入了核反击模式,从而成为目前国内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电子类作战飞机。

    然而无论是专机还是战略指挥机,由于其特殊性,除了保密级别极高极高之外,价格方面同样非常非常感人。

    4架FB—220-300高级政务机,单价就达到5.5亿人民币;2架改装的新式战略指挥机更是单价更是高达10.8亿人民币。

    以至于原本觉得FB—220-300高级政务机挺不错,也想给海军配上几架撑撑门面的海军首长立马打了退堂鼓,然后开始跟那位空军领导一道开始吐槽中国腾飞丧尽天良,那个叫庄建业真是黑了心。

    以至于就连此时此刻,这位海军的首长都没忘了在价格上感慨一句:“大家伙儿还是有福分的,先不说是首长专用机,就凭着5.5亿的单价,坐上去也不亏,所以这次中国腾飞还是下了血本的,用这么好的飞机来接,恩~~~算是很诚意了。”

    说着便第一个登上旋梯,迫不及待往机舱里走去。

    其他人一听,啥?眼前的这款飞机居然是给上层大领导专门打造的首长专用机?好家伙,上层大领导的座驾今天自己也有幸体验一把?

    想到这里,不少头发花白的专家和领导脸上都显得很激动,他们这个年代过来的人对当年三叉戟飞机的事情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对这种沾了大领导光的东西特别的情有独钟。

    红旗车、茅台酒、中华烟、中山装……莫过如此。

    若是可以恨不得自己也弄回去一架,然后人前人后装各种豪横的大13:

    看,大领导的座驾,老子也有!

    只是这5.5亿一架实在是……

    “各位领导、首长,这款FB—220-200我们中国腾飞目前正打折促销,2.5亿人民币一架,换算成美元也就3125万,不过是国外普通的50座支线客机的水平,但我们中国腾飞为了满足不同单位的需求,董事长庄建业说了,中国腾飞这次拼着每架铺贴1000万美元,也要跟各单位交个朋友,2.5亿人民币甩卖~!”

    就在众人犹豫着价格太贵,实在入手困难时,汤莉莉忽然开口,掷地有声的话语在传遍悬梯两侧,已经快到舱门口的那位海军首长闻言立刻回头:“2.5亿就卖,你确定?”

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病毒式营销

    海军的这位首长显得很激动。

    说实话,自从坐过一次FB—220-300高级政务机,这位首长就忘不掉那种威严中不失大气的感觉,因此很想让海军也搞个同款。

    对此海军上下并没有多少阻力,毕竟这类公务机对海军来说也算是刚需。

    要知道海军驻地从北到南横跨数千公里,这还不算南海岛礁上驻守的海军边防官兵,若是都算上足有5000多公里。

    如果没有专属的政务机,只靠着火车或者汽车的话,时效性差也就罢了,关键是想去海岛上调研、视察怎么办?

    坐船?

    拜托,坐船更慢!

    要知道海军机关忙得很,每天要处理的东西可谓海量,根本就耗不起那么多时间,再者说万一遇到紧急情况还得立刻赶回总部,这要是坐船慢悠悠飘着,一旦有事可能黄花菜都要凉透了。

    因此海军老早就想要个像样的政务机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奈何家底儿实在是不厚,仅有的经费还得紧着作战部队使用,5.5亿人民币,相当于6800万美元的单价着实的负担不起。

    无奈之下海军上下就只能因陋就简,靠着现役的运—7、运—8已经一部分运—15plus运输机执行南北往返任务是,趁机蹭个顺风车而已。

    当然,类似的情况不止是海军,空军、各大军区都有类似的情况,除此之外像电力系统、林业系统、石油化工系统以及其他全国性大中型企业和职能部门都是如此。

    总而言之一句话,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效率成为所有人孜孜以求的东西,而飞机作为现代化的快速交通工具,对节省时间,提升效率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当然也有不少企业和单位把目光投向国外,想购买国外品牌的政务机或公务机,可问题是这些企业和单位都掌握着相当重要的国民经济方面重要数据和资料,加之国外品牌的公务机或政务机的数据资料,特别是通信频率都是在外国制造商哪里备份的,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很难保证自身的东西不被泄露,因此即便有买国外飞机的心,也没有那个胆量去尝试,就只能就这么拖着。

    而现场就有不少人为那些单位或企业就这方面做过可行性报告的,因此他们很清楚这其中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连上层大领导都能安心乘坐的飞机,其他单位或企业自然就没什么可顾忌的,不但可以安心购买,而且还能有一份不小的面子。

    更重要的是他们这些牵线搭桥的人能少了自己的一份好处?

    都是几个亿的大单子,稍微露出个0.1%都够他们这些后半辈子安心养老了。

    因此不但那位海军首长一脸期待,就是现场其他人同样目光灼灼,唯有缀在最后面的黄峰是脸色愈发的难看,然后再看看身边那几个依旧七个不服、八个不愤的几位核心技术领导,心中更是无奈。

    这几个货脑袋被飞机膀子给刮了吗?人家中国腾飞明显再用自己的产品广结统一战线难道看不到?

    再说了,身边这几个货要是有人家中国腾飞员工一半儿的水平,至于自己天天007,发际线眼瞅着都推到后脑勺嘛?

    要知道他刚认识汤莉莉时那可是高傲到没了边儿的女人,别说亲自推销东西了,不叫旁人叫她一声老佛爷就算开恩了。

    可是现在,人家不但能大大方方的站在台上讲解各类舰载机的技术方案,还能玩激将法把这群地位颇高的专家、领导和首长们弄到中国腾飞实地考察,这也就罢了,居然还会有意无意的推销自家的产品……

    以至于黄峰觉得眼前的根本就不是汤莉莉,而是披着汤莉莉的要怪。

    相比之下,自己在身边这几位,技术水平没得说,但一个个拽的要死,推销自己产品时就跟施舍客户一样,买了是应该,不买那就是客户瞎了眼,如此情况下那个客户原理搭理你?

    然而不管心里怎么想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老大终究是自己,自己不操心谁操心,于是黄峰心里默默叹了口气,冲着身边几个人语重心长的提醒道:“汤莉莉的做法值得学习,咱们都虚心一点儿。”

    几位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核心技术领导没说话,但那一两个不屑撇嘴的动作却把这群人的态度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

    黄峰能怎么办?只能在心里该怎么叹气,继续接着叹气!

    相比之下汤莉莉可就要轻松自然的多,先是邀请众位专家、领导和首长先上飞机,一边感受驾乘体验,一边聊有关FB—220-200具体的事儿。

    其实FB—220-200说白了就是FB—220-300的简配版,气动布局、发动机和应用材料都一样,区别只在于FB—220-300内部更舒适,通信设备更加完善,安全防护措施更周全而已。

    但也正因为如此,FB—220-200上有着几处明显的缺陷,就比如舒适性,两排之间的间隙只有79厘米,身材矮小的还能勉强够用,高大一点儿的就会觉得局促。

    对此汤莉莉给出的解释是座位的安置可以按照各单位自身情况去调整,他们这次展示的只是最低的配置……

    “我们中国腾飞作为国内最具良心的航空制造企业,从来不会说只让客户了解光鲜亮丽的一面,也会展示产品的不足,有了上限又有下限,这样客户才能更好的对比我们的产品,当然这样做我们中国腾飞会得罪不少友商……”

    高空之上,待FB—220-200型飞机在11000米的巡航高度恢复平稳,沿着预定航线急速朝着西南方向飞奔之际,汤莉莉则拿着机舱通话广播器,犹如一位介绍自家新购买的家用电器一样邻家大姐姐,语重心长的冲着机舱内的众人说道:“但我今天不在乎,哪怕是明天诸多友商封杀我,把握从业内开出,我也在要大胆的说出来,不管是79厘米还是75厘米,就是FB—220-200客舱布置的下限。

    据我了解我们中国腾飞是第一个敢这么公开自己缺陷的制造商,不信你们回头问问达索、问问空客、问问波音、问问庞巴迪,看他们敢不敢?

    不但不敢公布缺陷,而且在价格上更是小气的要命,但我们的FB—220-200却不一样,这次我临来京城时庄建业董事长跟我说2.5亿人民币是最低价,不能再少了,但我今天跟各位领导、首长也算是结下深厚的友谊,我汤莉莉虽然职务不高,但为了这份友谊愿意为各位争取一个中国腾飞的内部福利……”

    “汤姐~~~你不能这么干呀,庄总可在会上说了,他定的价格不能动,谁动就开除谁!”就在这时座舱前排的汤莉莉的女助理忽然焦急的开口劝道。

    汤莉莉闻言柳眉倒竖,怒斥一句:“闭嘴~~~”

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5000万的大礼包

    汤莉莉的一声怒斥不但把自己的女助理吓得一愣,也罢机舱内的诸位专家、领导和首长们吓了一跳,但汤莉莉就跟没看见一样,偏过头对着身边的乘务长吩咐道:“马上用机载通信设备联系庄总,要可以视频通话的那种,我亲自跟庄总说……”

    “汤姐……这样不好吧!”乘务长有些为难,汤莉莉却俏脸一沉:“让你做你就做,我当着这么多领导、首长的面儿就不行庄总不给我这个面子!”

    乘务长无奈,只能下去准备,而机场内的众位专家、领导和首长们没想到汤莉莉居然在这件事上如此豁的出去,直接找庄建业那个黑了心肠的家伙谈,不禁都有些担心。

    要知道那可是庄建业,业内久负盛名的庄黑心,别说几个亿的大生意,就是一分钱这货都得把水挤干净了喽再谈其他。

    在座的说话哪个没在这方面吃过庄建业的亏?

    汤莉莉居然敢直接挑战,在场之人不灭把汗才怪呢。

    于是干脆那位对FB—220-200产生强烈兴趣的海军首长便出言劝道:“我说小汤同志,这事儿咱们落地后跟你们庄总当面谈就行,没必要让你背这么大的责任,咱们买卖不成仁义在,你这个朋友我们交定了还不行?”

    “首长,就凭您这句话,这次我要不把FB—220-200在砍下5000万我就不姓汤……”汤莉莉闻言手拿话筒,霸气无比的说出令全场惊愕无比的话,2.5亿就已经是优惠价了,在其基础上再降5000万,降幅超过20%,等于是打8折促销,简直优惠到爆炸。

    要知道那可是上层大领导使用的专用飞机,按照航空制造界的惯例,这类飞机不加价就不错了,居然还降价促销,以至于那位海军的首长听了,心里都猛的狂跳,有种直接剁手的冲动。

    而汤莉莉见状又不失时机的说道:“如果成了,还请各位领导、首长看在我小汤拼着工作不要为大家争取的机会,多多订购;如果不成,也请各位能够收留我小汤,没办法,事已至此我汤莉莉今天只能豁出去了。”

    话音即落,现场众人还在有些懵逼,不知道该怎么接汤莉莉刚才说的话,飞机上的小型液晶显示器便缓缓从上面放下,旋即庄建业那张众人熟知却又因为视频原因略微失真的脸便出现在众人眼前。

    “汤莉莉,什么事儿?这么急着找我?”视频中庄建业显得很不耐烦,语气更是生硬的静,不过汤莉莉却没有丝毫惊慌直接说道:“我们现在正乘坐集团的FB—220-200包机飞往总部,临登机时有几位首长觉得这飞机不错想要买,但表示价格太贵……”

    “2.5亿人民币还嫌贵?让他们打听打听,3100万美元究竟能买个什么飞机,这都嫌贵,那就别买好了,我们中国腾飞也不差那点儿钱。”

    由于视频是单项联系,即庄建业以专用线路投射过来,汤莉莉这边只开的通话,再加上汤莉莉使用的是飞机上的私聊模式,庄建业并不清楚,因此说话有些肆无忌惮。

    哪成想汤莉莉对庄建业私聊,却在机舱里使用了共享,而这也导致庄建业的话不知道挫伤多少领导、首长的玻璃心,弄得一个个老脸难看的要命。

    不过汤莉莉却没有退缩拿着麦克风沉声说道:“那不行,庄总,这一次我跟这些领导和首长们建立很深的友谊,我答应他们要把FB—220-200打下来,你要是不同意我还有脸活在这世上嘛?”

    “你疯了吧你,汤莉莉,我定的价格你也敢动?”

    “别废话,每架降5000万,行不行给句痛快话!”

    “不行!一分钱不降,这事儿没得商量,你又不是不知道FB—220-200每架2.5亿人民币已经是优惠价了,我每架要补贴1000万,卖一架亏一架,再降5000万,等于是一架要亏6000万,中国腾飞在如何也经不起这么大的亏损。”

    “别跟我说那么多亏损不亏损的,我只给今天机舱里的领导和首长们争取一个超级优惠,你墨迹那么多干嘛?2亿人民币一架,行的话直接签合同,不行你也不用说什么废话,我汤莉莉直接辞职,给不到今天机舱内领导和首长们这个优惠,什么中国腾飞舰载机研制小组主任,不干也罢!”

    ……

    机舱内的众人眼见双方唇枪舌剑,火药味儿直线飙升的一幕都惊呆了。

    这NM也太劲爆了!

    庄建业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彬彬有礼,谈吐儒雅,虽然一肚子花花肠子,但表面上找不到意思错漏的高素质牛人。

    却不成想背地里居然是这么个点火儿就着的暴脾气。

    而汤莉莉呢,给人的影响是柔柔弱弱,有些高冷,却又不失执行的美女知识分子的形象,按理说应该没有那么多主见才对,结果面对霸道总裁庄建业的强势居然能刚得这么彻底。

    当即就有不少领导和首长有些感动,差点儿直接……剁手!

    好在他们很清楚庄建业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因此剁手的冲动被那股子对汤莉莉的担心所取代,都在看着屏幕上脸色愈发难看,甚至因为视频的失真而有些扭曲的那张独属于庄建业的脸,预判着接下来究竟能发生什么!

    “我说汤莉莉,你这是何苦呢?就为几个刚认识的领导和首长,就赌上自己的工作?你真的辞职了,他们真的能给你安排更好的职务吗?”

    过了足有两分钟,庄建业言语虽然不善,但语气却和缓下来,不过汤莉莉却并不买账:“友谊是无价的,当初就因为觉得你庄建业不错我就离开十号工程,加盟你们中国腾飞,当时你们有什么?连个飞机膀子都做不出来,我说过什么?反正我这个人认准的事儿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要么降价5000万,要么我辞职,你自己选!”

    “好好……我服了你了,你别辞职了,优惠的事儿咱们再商量、商量,2.5亿的单价是不能降了,不然我也不好跟集团上下交代……要不,这样……”

    眼看汤莉莉态度强硬,庄建业无奈只能后退一步,但却足足思考了一分多钟,最后咬牙切齿的说道:“我可以做主送价值5000万人民币的改装礼包套餐,无论是巡逻机、巡查机还是豪华私人飞机都行,限量10架,你要是觉得不行,辞职就辞职!”说完庄建业愤愤的关掉通话,视频在屏幕上消失。

    汤莉莉明显是松了口气,旋即转过身冲着众人说道:“不好意思各位,5000万的优惠没要到,但却给各位争取到5000万的免费改装大礼包,限量10架,如果有需要的领导可以到我这里报备,等落地后咱们在商量改装的细节……”

    “10架我们海军都要了!”

    汤莉莉话还没说完,之前那位海军首长直接举手,如同道上大哥一样,直接把10架飞机一波带走!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507/ 第一时间欣赏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安溪柚所写的《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为转载作品,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介绍:
永宏厂是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老牌工厂,在改革大潮中几经沉浮,逐步走向没落,艰难时刻,庄建业等人接过担子,从最基础的机型开始,一步步披荆斩棘,最终将濒临倒闭的永宏厂插上翅膀,再次腾飞。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