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腾飞我的航空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安溪柚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爆款

    只不过这位海军首长的话并没有得到满堂的喝彩,反而招来几乎所有人用眼神射出来的集火。

    “海军要10架飞机太多了,我看有3架就够用了,剩下的7架还是交给空军吧,毕竟空军现在最缺的就是特种支援类飞机,7架正好填补一下电子战方面的短板。”

    一位中评专家组的负责人忍不住说了下自己的意见,因为级别上于海军的那位首长不相上下,因此也就没那么多顾忌,直接就把海军的10架砍成了3架。

    海军的首长一听就不干了:“空军需要电子战飞机,我们海军更需要海上巡逻飞机,不行,最少8架,少一架都不行。”

    “8架太多了,再说2.5亿人民币一架,对你们海军也太奢侈了些。”

    “奢不奢侈的用不着你们操心,我们海军还用不着砸锅卖铁!”

    ……

    万米高空之上,两位大佬就因为10架FB—220-200的分配问题就这么吵了起来,着实是让其他人看得目瞪口呆。

    可转念一想又在情理之中,FB—220-200可是首长专用机发展而来,首先安全性毋庸置疑,不然上层大领导也不可能放心乘坐;其次就是其空间足够大,最大起飞重量超过40吨,有效载荷超过12吨,且兼具舒适性和航程,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实用性民用航空平台。

    从这方面来讲,相较于之前的FB—220(即TRJ—700)支线客机拥有更高的适应性和更强的改装性。

    最后便是中国腾飞这个国内先进特种飞机摇篮的品牌效应,从给海军改装的安—26海上巡逻机,到现如今以FB—220为基础空军研制的运—3X系列特种支援飞机,中国腾飞几乎垄断了国内特种支援类飞机的研制生产。

    再加上总部和上层有意无意的倾斜,令不少业内认识误以为中国腾飞就应该国内特种支援类飞机的生产基地,从而令中国腾飞在这方面的品牌效应集聚的更强。

    因为当庄建业抛出5000万免费改装大礼包,无论是海军还是空军根本就抵挡不住。

    要知道空军现如今装备的运—33预警机,平台单价5亿人民币,改装费7亿人民币,总计12亿人民币一架。

    以至于得到经费倾斜,自觉财大气粗的空军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也只能勒紧裤腰带采购4架,用于京畿重地的空防预警。

    至于海军方面更是连碰都不敢碰,没办法实在是太贵了。

    如今比FB—220更大,适应性更强的FB—220-200平台价格只需2.5亿,只是运—33预警机平台价格的一半儿不说,还附赠5000万的免费改装大礼包。

    这对海、空军来说简直是大促销中的大促销,根本就控制不住剁手的冲动。

    至于附赠5000万的免费改装大礼包该怎么用,海、空军就不劳烦外人操心了,无论是简配版的雷达警戒机还是单纯的电子侦察机,这5000万都可以让海、空物超所值。

    正因为如此,海、空军就跟饥渴好几十年的老猛男忽然见到公里数不少的美貌少女,简直天雷勾地火,恨不得下一刻就抱上床把公里数在提升几千公里。

    好在两位大佬都还挺克制,虽然言语上交锋在所难免,却没有吹胡子瞪眼,毕竟这位来自空军的专家组负责人是总部派过来评估舰载机的专家,不可能真的跟海军这边撕破脸;海军这边同样如此,还得仰仗人家专家组的意见最后决定舰载机的细节。

    正因为如此,双方尽管心里很想把10架FB—220-200全都抢过来,但面上还是保持着基本的体面,如此一来二去,最后决定海、空军五五分,每家5架FB—220-200。

    至于改装的细节等落地后找庄建业详谈。

    然而看着海、空军分赃完毕的其他人,却没有什么感慨和祝贺,反而一个个表情幽怨,一副小媳妇受了气的模样。

    特别是中评专家组的几位专家,更是鼻翼咻咻,面沉似水将敢怒不敢这四个字就差用刻刀刻在脑门儿上。

    你们两位大佬分赃,占大头儿,就不能给下面的小兄弟儿留点儿汤汤水水?

    海军要海上巡逻机,海监难道就不需要?海警难道就不需要?渔政难道就不需要?

    空军要支援类巡逻机,林业部门的护林、森林防火就不需要?电力部门的高原线路巡查就不需要?石油部门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沙漠深处的油井巡查就不需要?地质部门的矿藏勘探、地质灾害巡查就不需要?

    这也就罢了,最最关键的是国内诸多民航公司,绝对是FB—220-200需求的大头儿,都不用做什么宣传,把上层大领导下飞机的照片往宣传册上这么一放,写上一句“首长专机,你值得拥有。”

    那还不得让旅客挤破头的疯狂买票。

    可以想见运营FB—220-200的航空公司绝对赚得飞起。

    结果呢?

    海、空军忒不讲武德,一架都没留下,可是急坏了几位代表着民航利益的专家组专家。

    “额……汤莉莉同志,您看您能不能在联系联系庄总,看看能不能再放出几架FB—220-200的优惠款?南方航空公司那边早就对FB—220-200很感兴趣,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愿意采购几架试运营一下,如果为难的话,稍微加点儿钱也无所谓!”

    一位头发花白的专家组专家终于是忍不住,开口朝着汤莉莉试探着问道。

    此话一出就如同开了闸的洪水,一下子就泛滥起来,只见其他人立马不甘示弱,这个说:“我在海监那边有些关系,他们希望得到一架FB—220-200,只要一架就够,你跟庄总好好说说,一架就行。”

    那个说:“我跟庄总是多年的老朋友,不信你跟他说XXX这个名字,他就知道我是谁,东方航空首批不会太多,但15到20架的量还是不成问题的,汤莉莉同志,你去跟庄总说下,给我们个优惠……”

    ……

    类似的话语可谓是此起彼伏,直接让前面拿着麦克风的汤莉莉脑袋嗡嗡的,居然还有这种情况,临走时庄建业也没交代呀,怎么办?

    事实上不止是汤莉莉发懵,坐在后排的黄峰同样一脑袋浆糊,NM,啥时候飞机成了人人争抢的大白菜了?

    那可是2.5亿人民币,不是2.5块钱的大白菜!

    那可是飞机……是飞机……是飞机!

    黄峰在心里嘶吼,很不理解中国腾飞怎么就在短短的时间内把FB—220-200做成了爆款!

    好在无论是发懵的汤莉莉,还是不解的黄峰,都没太多时间去思考,因为就在下一刻机长通知各位旅客回到座位,系好安全带,因为飞机即将抵达目的地……

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优质资产”

    中国腾飞星洲总部所属的机场内,沪南航空制造厂厂长卢嵩明有些忐忑的站在人群的后面,时不时的抬起胳膊看看手表上的时间,眼中流露出掩饰不住的焦急。

    到不是因为即将抵达的飞机上有他想要急于见到的人,而是因为卢嵩明不知道人群正前方的那位正跟几位中国腾飞高层谈笑风生的庄建业还有没有时间见自己一面。

    如果要是见不上,已经被航空工业集团抽干了所有精华的沪南航空制造厂真不知道能不能挺到明年。

    事实上,沪南航空制造厂名字中别看有个沪南,可实际上其厂址已经在几年前迁入徽省,所以除了沪南航空制造厂这个名头还依稀表明该厂魔都的跟脚外,早就跟魔都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作为70年代魔都组建的飞机制造厂中的一个重要分厂,沪南航空制造厂与那个年代过来的老牌国企一样,有这一段极辉煌的历史。

    甚至相较于一般的企业,沪南航空制造厂的成就感更让人项目,因为沪南航空制造厂当时承担的是运—10的机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的生产制造。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沪南航空制造厂绝对是当时魔都的骄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运—10项目的下马,沪南航空制造厂遭到沉重打击,随后麦道公司提出联合生产MD—90型客机,原本还能让陷入绝境的沪南航空制造厂有一线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随着麦道被波音收购,MD—90型客机所有技术资料全部销毁,生产线撤销,沪南航空制造厂再次陷入绝境。

    好在作为扎根魔都多年的老厂子,沪南航空制造厂在魔都存留不少的物业和地皮,随着魔都经济的发展,靠着租赁和转让还能为此厂子的基本架构。

    如果就这么过下去也不错,等着人员慢慢退休,在逐渐把设备处理一番,靠着地皮、物业转型成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也能在魔都过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日子。

    然而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企业也是一样,就在沪南航空制造厂抱着老本儿准备啃一辈子的时候,由航空工业部改组的航空工业集团成立,旋即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整合。

    即重点建设以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东北航空产业群;以成功航空集团为核心的西南航空产业群;以西北航空工业集团为核心的西北航空产业群;以及南方航空发动机集团为核心湘南航空产业群。

    四大航空产业群涵盖航空工业集团超过85%的业务,当然要重点投入,然而航空工业集团终究不是原先的航空工业部,可以从财政获得拨款,而是需要以经济实体的形式进行市场化运作,要么从银行贷款,要么就自己想办法筹措资金。

    银行贷款固然好,问题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更关键的问题是银行贷款的审核太严,资金的使用还被严格监管,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很难做到如臂使指,因此航空工业集团的领导们更喜欢自筹的资金,那种自由自在挥金如土的感觉,那叫一个爽。

    只不过自筹资金是不错,可问题是航空工业集团的利润并不多,根本就填不满航空工业集团领导们的野心,那怎么办?

    当然是把不必要的业务能卖的卖,能套现的套现了。

    恰逢魔都掀起新一轮改革风潮,房地产突飞猛进,地产价格持续飙升,航空工业集团的领导们摊开自己的产业版图这么一看,划给自己的原运—10项目的制造厂不偏不倚都在魔都的中心地带,这要是出手还不得很捞一笔?

    于是便以改制的名义,开始出售这几个厂子所属的厂区土地。

    航空工业集团的做法当时就遭到这几个原运—10生产厂的反对,没办法航空工业集团把厂区的地皮卖了,将他们放在徽省安顿,看似不错,但所属的人员有哪个愿意放弃魔都的生活跑去徽省的?

    要知道航空企业最关键的就是人才队伍,如果人才队伍崩了,那企业就真的完了。

    然而已经被短期暴利蒙蔽双眼的航空工业集团的领导哪听得进这些意见,无奈之下这些生产厂的领导只能求助魔都市领导。

    不得不说,魔都市领导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最起码他们知道这些厂是目前国内唯一制造过100座以上干线客机的生产厂,意义还是很大的。

    可问题是当时的魔都市身上的财政包袱很重,没有办法保住所有厂,只能将核心的两个厂和一个研究所留下来,转为魔都地方企业,其余的也只能爱莫能助了。

    沪南航空制造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清空了自己在魔都的所有物业和地皮,整体迁往徽省,然后……就彻底陷入了困境。

    设备什么的都好说,关键还是人员,魔都那种花花世界谁愿意离开?于是年轻有冲劲儿的纷纷辞职离去,剩下的就是些即将退休的老家伙们,想着熬到退休回魔都留着退休金安心养老。

    问题是沪南航空制造厂迁入徽省就没了收入来源,以至于连工资都没办法按时发放。

    这些个临退休的老家伙们别看平时看报、喝茶、聊天、打屁,一个个人畜无害的模样,真要动了他们的奶酪那是真敢拼命的,于是组织一批批的老干部,老职工跑到京城、魔都那是追着航空工业集团领导的屁股闹。

    甚至有一次横灯下火的冲进某领导的别墅,差点儿把领导的小三儿吓出精神病。

    偏偏航空工业集团的领导们对这些老干部、老职工半点儿招都没有,因为平时叫你声领导大家你好我好全都好,可真要是坐下来盘道,随便拎出一个那都是领导们拐外抹角的师叔、师伯,辈分高点儿的叫个祖爷爷都不稀奇。

    这样的人敢惹?

    既然惹不起,那就干脆找个接盘侠,从航空工业集团的体系里甩出去,烦心事儿让接盘侠操心不就行了,恰巧当时上层大领导为了解决中国腾飞困局,计划二次重组。

    航空工业集团这边一看,中国腾飞不大不小正好可以把适合背锅,于是二话不说直接把沪南航空制造厂当做所谓的“优质资产”甩给了中国腾飞!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产值超千亿

    这步棋对航空工业集团来说绝对是一个妙招。

    对中国腾飞来说却是可有可无,一架航空制造厂而已,中国腾飞手下没有十个也有八家,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唯一悲催的就是沪南航空制造厂,因为那种无法掌控命运的茫然感着实令沪南航空制造厂上下忐忑不安。

    偏偏在这个时候,中国腾飞总部派过来的接收小组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调整,首先就是清除那些即将退休的老职工和老干部们,按照规定能提前退休就给予提前退休待遇,如果不够那就一次性买断工龄,总之这批人中国腾飞不要了。

    在这个过程中老干部和老职工们自然是要闹一闹的,如果能多拿点儿买断工龄的钱那也是好的,问题是中国腾飞可不是航空工业集团,本身没啥历史包袱,你去跟庄建业盘道,连个毛的关系都攀不上,也就不可能惯着这批老干部和老职工。

    在谁闹就开除谁,半点情面都没有的高压下,沪南航空制造厂的老干部和老职工很快就接受了接收小组的方案,乖乖拿钱走人。

    其次就是扩大厂区面积,规划新厂房,接收小组给出的理由是中国腾飞接下来准备重点建设沪南航空制造厂,将其打造成为中国腾飞诸多民用机型主要配件的重要生产基地,因此现有的厂区和设备显然不够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

    最后便是对沪南航空制造厂财务进行重新审计和评估,并向资本监管部门提交上市申请,准备在三年内完成整体IPO的上市融资计划。

    如果沪南航空制造厂厂长卢嵩明是个不学无术的土老帽也就罢了,关键这位不但是大学毕业,还在魔都这座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工作多年,什么牛鬼蛇神没见到过。

    一看中国腾飞给沪南航空制造厂开的药方心里就咯噔一下,心道,中国腾飞这是跟航空工业集团一样,都把沪南航空制造厂当成摇钱树了。

    只不过航空工业集团活儿糙了点儿,直接变卖沪南航空制造厂家产;中国腾飞更隐蔽一些,该成去资本市场割韭菜。

    但无论哪种,对沪南航空制造厂来说都没啥好下场。

    因为很明显中国腾飞就是借着沪南航空制造厂炒一波概念,融资上市后赚上一波快钱,最后整体打包出让给那些准备借壳上市的民营企业,在收割一笔大的,就可全身而退。

    至于沪南航空制造厂,除了一个空壳半毛钱都得不到。

    这便是资本运作的暴利与残酷!

    卢嵩明在魔都这么多年,类似的事情没见过一千,也瞧见过八百,几乎运作的庄家都是中国腾飞这三板斧。

    如果沪南航空制造厂真的是无药可救,一无是处卢嵩明也就无所谓了,中国腾飞想怎么折腾就随他们好了,问题是沪南航空制造厂还有上千套设备和300多号员工,其中绝大部分都是2、3十岁的青年骨干,这要是真被资本给霍霍了,想要重新拉扯出这么一个国内少有的一架专门生产大型客机机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的专业生产厂可就不容易了。

    正因为如此,借着这次前往中国腾飞总部述职的机会,卢嵩明准备面见庄建业,痛陈厉害,希望庄建业能放弃资本运作,保住沪南航空制造厂的一份香火。

    等来到星洲之后,卢嵩明虽然见到了庄建业,可对卢嵩明来说还不如不见,因为全程都是庄建业滔滔不绝向他灌输千亿级别的大项目,以及未来沪南航空制造厂上市之后的宏伟蓝图。

    那过程与其说是对未来的展望,还不如说是类似传销的洗脑!

    卢嵩明的心当时就凉了半截,如今中国腾飞哪儿有什么千亿级别的大项目?几款高端航空材料加在一起到是有这个数,问题是他们沪南航空制造厂是大型民用客机部件生产厂,是高端航材的使用方不是制造方。

    几年前的FB—220支线客机到是有机会成为千亿规模的大项目,可一来当时国内的航空市场并不大,二来欧美适航证没有开放,内外双重压力下导致FB—220支线客机勉强做到了收支平衡。

    随着新世纪之交庞巴迪和巴西航空工业集团新一代支线客机的成功推出,FB—220支线客机将迎来极大的挑战,市场份额被压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如此情况下中国腾飞所属的老生产厂的产能都排不满,怎么可能分出来给他们沪南航空制造厂?

    所以别看当时庄建业说得是激情澎湃,卢嵩明却一个字儿都往心里去,而是准备继续仗义执言,结果刚说两句就被庄建业打断,以具体问题过两天再单独说为由结束了这次谈话。、

    本来卢嵩明还挺期待过两天的单独会面,结果所谓的“过两天”一等就是半个多月,卢嵩明再傻也知道,那天他直白到姥姥家的话算是得罪了庄建业,人家这是明显晾着他呢。

    这要是放在以前,卢嵩明早就拍拍屁股走人了,问题是现如今沪南航空制造厂生死存亡之际,卢嵩明一个人走倒无所谓,厂子里一千多套设备,300多号员工可怎么办?

    于是卢嵩明还是忍下一口气准备找机会跟庄建业在好好谈谈,就在卢嵩明想着该怎么去找庄建业时,总部这边便找到他让他今天随庄建业一同去机场迎接京城过来的总部专家和海军的领导和首长。

    卢嵩明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他向庄建业当面劝谏的好机会,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甚至还拉着助理在居住的宾馆里反反复复练习了大半宿,几乎把每个字都斟酌到骨子里,就等着今天斗胆直陈!

    可但卢嵩明真的来到机场,远远看到庄建业后,心中又莫名的有些紧张,以至于踌躇了半天都没干上前,直到飞机降落,一众总部专家和海军的领导、首长顺着旋梯下来,卢嵩明这才鼓足勇气准备上前。

    可还没等动作,庄建业却引着一众人来到他的跟前,说出的第一句话就让憋了一肚子话的卢嵩明当场呆立当场:“这位是沪南航空制造厂的厂长卢嵩明同志,他们厂以前可是生产过运—10的机翼和垂直尾翼的,现如今则是承担我们FB—220-200\300\400三款机型的机翼、T型尾翼以及第四机身分段的制造任务,我们保守估计,改良后的FB—220系列的生产数量将会超过500架,绝对是产值超千亿的大项目,所以卢厂长未来可是我们中国腾飞内部举足轻重的人物……”

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FCNB—220-400

    “哎呀呀~~~没想到居然是小卢,我在魔都工作的时候见过几次,是个不错的好同志,未来两年我们海军的5架FB—220-200可就多仰仗小卢同志你喽……哦,对了,空军的5架也是一样,至于其他单位和航空公司的,我就数不过来了,反正今后几年有你小卢忙的就是了……”

    庄建业这边话刚说完,并肩而来的那位海军的首长便一手握着卢嵩明的手,一手轻拍着对方的肩膀,满含深意的说了上述一番话。

    卢嵩明直接就蒙了。

    庄建业所说的千亿级别的大项目他卢嵩明或许不信,可面前的这位海军部队的首长他却不能不信,正如这位海军首长所说,当初在魔都时双方是有过几面之缘的,因此卢嵩明很清楚这位首长不可能跟庄建业穿一条裤子的。

    既然如此,那海军的5架FB—220-200,以及空军的5架同机型,甚至是其他航空公司的订单是怎么一回事儿?

    难道中国腾飞在民用航空领域又有了大动作?

    等等,刚才庄建业所说的FB—220-200\300\400三款机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卢嵩明脑袋有点儿混乱,但表情管理做得很好,没有让外人瞧出破绽,而在这时庄建业身后的一位专家组专家则带着几分迫不及待的语气说道:“庄总,我觉得航空公司对FB—220-400会更感兴趣,但价格上……是不是……”

    “哎呀,我的童教授,3亿人民币我们真的一分钱都没挣航空公司的,而且每架飞机还得倒贴2000万,要不是看在你童老的面子上,打死我都不会给这个价,最起码也要3.5亿起步,要知道作为FB—220系列最新的改进型,-400机型是目前我们中国腾飞投入市场当中最大的商用飞机。

    您之前说的没错,-400机型在基本数据和性能上与-200和-300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我们着力的重点也不是基础性能,而是增加载客量和乘坐的舒适度上。”

    说着庄建业指着不远处的FB—220-200继续说道:“虽然FB—220-200能安置一百多个座位,但间隔只有75厘米,即便是头等舱与经济舱混合布置,兼具也不会超过80厘米,这对体型高大的乘客来说并不友好也就罢了,更关键的是我们在机舱的潜力同样没有完全挖掘出来。

    如此情况下,航空公司即便是购买了我们的FB—220-200系列也不会收获太高的收益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国腾飞即便研制出FB—220-200\300机型也没往航司方面推销的原因所在。

    作为最懂航司的飞机制造商,航司最信赖的伙伴,我们中国腾飞就算再不是人,也不能像庞巴迪、巴西航空工业公司那样,搞个设计草图就敢说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支线客机,真要那么干了,我庄建业将来还不得被国内诸多航司戳脊梁骨呀,童老,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庄建业说这番话是感情极为真挚,就如同邻家大男孩给年迈的隔壁爷爷讲解现代智能设备该怎么使用一样,不但掏心掏肺而且耐心十足,童老闻言也不禁点头:“的确是这个理儿。”

    “所以说嘛……”庄建业立刻顺杆子就爬:“您老在这方面是专家,应该比我清楚,航司对客机的要求无外乎了就是在省油的情况下,尽量搭载更多的乘客执行更远的航线。

    -400继承了-200\300的低油耗和长航程,因此就把改进的重点放在的载客量上,在这方面-400相较于前两种型号有着更多的选择:

    标准客舱布局107座,座位间距81厘米。

    在其基础上可选择以下客舱布局,比如说97座,头等舱12座,座位间距91厘米;经济舱85座,座位间距81厘米。

    还有就是105座,行政舱55座,座位间距86厘米;经济舱50座,座位间距排距81厘米。

    最后还有个119座高密度旅游型,座位间距设置为75厘米,其中头等舱每排4个座位,设置24个座位;经济舱每排5个座位,共安排95个座位。

    只不过设置成119座将减少一个盥洗室和厨房,并缩小机舱尾部的盥洗室和厨房的占比空间,当然了……如果取消头等舱,全部以每排5座,兼具75厘米设置的话,最多可达成125人。

    这已经跟干线客机的载客量不相上下了,童老您是这方面的行家,可以自己算算,FB—220-400能给航司带来多大的利润,而我们中国腾飞为了优化座舱的座位设置又得花费多少成本?

    应该不用我多说就应该知道3亿人民币一架真心不贵!”

    听了庄建业的话,童老只是点点头,却没有表示3亿人民币的价格真的能接受,反而是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你小庄看看能不能再给点儿优惠,海、空军每架5000万的改装大礼包这事儿很难瞒得住,这要是航司方面问起来,你说我怎么好交代?所以你小卢还得费费心,算老头子我求你了成不成?”

    说这话时,童老有意无意的瞟了眼缀在最后面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一行人,又用手拍了拍手上的公文包,那意思很明显,你庄建业这事儿要是答应了,这次舰载机中评他老童就是拼着老脸不要也必须挺你们中国腾飞,否则……

    庄建业那是什么人,这要是看不出弦外之意,还能是航空界懂王嘛?于是面带犹豫的沉吟一会儿,最终狠狠心诚恳说道:“这也就是看在您童老的面子上,换做其他人,就是把我庄建业的乌纱帽给撸了都不能答应……”

    说着庄建业就把身旁已经看得目瞪口呆的卢嵩明扯过来,对着童老继续说道:“卢嵩明同志的沪南航空制造厂已经整体千亿到了徽省,我们准备对其进行扩建,最终将其打造成为涵盖华东、华南的民用航空制造中心,基于此我给各家航司的额外优惠也不是别的,就是在定点的沪南航空制造厂享受五年的免费基础保养或一次10000小时的整机大修服务,总价值也不少于5000万了,童老这要是不满意,我可就没办法了!”

    闻言,童老眼睛呼的一亮,因为他敏锐的察觉到庄建业话中没有数量的限制,于是立马说道:“确定?”

    庄建业斩钉截铁的点头:“您看您说的,我庄建业啥时候不是一口吐沫一个钉儿,当然是一言为定!”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把国内的消费心理拿捏的死死的

    童老闻言满意的点点头,随后又有几位专家组的专家跑过来跟庄建业搭讪,几个人说话的套路基本上跟童老差不多,不是冲着FB—220-200的优惠大礼包,就是为了给FB—220-400搏一个优惠价,总而言之都是有备而来。

    庄建业到也是来者不拒,5000万的免费改装大礼包是不可能再送了,但给沪南航空制造厂拉一些保养方面的单子还是没问题的。

    就这样,不过短短的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庄建业一共拿到各大单位和航空公司的意向订单96架,其中FB—220-200为24架;FB—220-400则是72架。

    除了10架海空军的FB—220-200给予2.5亿人民币的优惠外,其余的飞机的成交价平均在3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庄建业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就拿到价值283亿人民币的超级大单。

    这一幕中国腾飞的其他高管早就见怪不怪了,为了这一天,庄建业可是精心筹划了3年时间。

    FB—220-300的确是给上层大领导打造的专用首长机,也的确需要严格保密,但保密范围仅限于内部的通信设备频率,所使用的型号以及运行的机制等细节,对于FB—220-300这个平台本身无论是空军还是上层大领导都没有要求中国腾飞搞什么严格的保密制度。

    甚至还不止一次的希望庄建业能够利用FB—220-300这个平台进军国内民航市场,以便培育国产的民航飞机进一步发展。

    结果庄建业却反其道而行之,硬是以首长专用机必须万无一失为由,对FB—220-300机型从内到外实行了最为严苛的保密制度,以至于参与这个机型研制任务的人员日后回忆,其严苛程度直追两弹一星。

    对此空军和上层大领导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这种事情是越小心越好,只是各自暗地里可惜,庄建业和中国腾飞可能因此错过抢占国内大型支线客机市场。

    要知道此时庞巴迪的CRJ—700\900以及巴西航空工业集团的ERJ—170\175系列都已经进入实质性工程样机试飞阶段,这两款机型无一例外都是主攻70—110座支线客机市场。

    面对载客量更多同时更省油的新机型,以中国腾飞FB—220为代表的50座级的中型支线客机半点儿竞争优势都没有,也正因为如此自打庞巴迪和巴西航空工业集团研制新一代的大型支线客机后,中国腾飞的FB—220订单数量便出现断崖式下跌。

    没办法,国内的航司尽管有支持国产机的责任,但本身又不是善堂,他们必须保证自己盈利才能分出心思去承担其他,天天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就算有帮助国产的心思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果此时国内没有与之抗衡的机型也就罢了,问题是中国腾飞为上层大领导打造的首长专用机所使用的平台就是典型的70—110座级的大型支线客机,这要是错过了,那就不是可惜这么简单。

    然而就在一群外行人为庄建业死扣着FB—220-300不放,准备抱着这个型号一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时,上层某位主管经济的大领导却看出庄建业如此做派的真实用意。

    说穿了就是用利用国内特殊的国情,用这种看似捂盘的方法在给FB—220-300集聚无限度的光环效应。

    没办法,谁让国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上层好恶能影响全民的特殊社会,就比如说楚王好细腰,结果楚国上下对美女的评判标准就是腰身要细,要苗条,至于为什么,自然是连我家大王都觉得好看,自然就是漂亮,没啥为什么。

    再比如说康乾盛世当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审美各有不同,于是三个时期的民间对艺术品的追求同样不尽相同,至于为什么,皇帝爷喜欢那就准没错儿,讲那么多为什么干什么?

    这种上行下效的思想尽管到了现在没有封建社会那般强大,但巨大的历史惯性还是在不少民众中留下了独特的基因。

    基于这个因素,庄建业越是让FB—220-300保持神秘,越是能勾起旁人的好奇,越是让人好奇,就越能打响FB—220-300系列的知名度。

    再加上上层大领导专用首长机的光环,那种无形的上行下效的扩散效应立刻就能入病毒一般在社会上爆发。

    啥波音737,什么空客A320,有首长专用机来的有派头?老子花大几千好不容易坐趟飞机,当然是挑最有面子的坐,不然亲戚朋友问起来:“你老小子坐飞机感觉怎么样?”

    自己也能拍着胸脯骄傲的说:“老子这次坐的首长专用机,什么是首长专用机?切~~~回去看看电视,大领导去地方调研、视察时坐的那种飞机,这次我就坐的那个,还别说,那感觉真叫一个棒……”

    然后吧啦吧啦吧一阵的吹,足足能吹大半年。

    有这样的社会群众基础,中国腾飞再在价格上和后期维护上稍微让点利,各单位和航空公司必然疯抢。

    与之相比,什么庞巴迪的CRJ—700\900,什么巴西航空工业集团的ERJ—170\175系列,跟FB—220-300系列相比那就是个弟弟,毕竟首长专用机独属于FB—220-300系列,届时无论是CRJ—700\900和ERJ—170\175连一较高下的机会都没有。

    也只有空客的A319或波音的737-600这类用干线客机抢支线客机市场的野蛮人,靠着空间更大,舒适度更高能与FB—220-300系列在国内支线客机市场上正面掰掰手腕儿,剩下的都得被中国腾飞按下地上摩擦。

    被这位大领导这么一分析,其他大领导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庄建业这小子如此狡猾狡猾滴,居然把国内的消费心理拿捏的死死的,既然如此哪还说什么,为了国产民航客机能更进一步,在装作不知情的情况下,尽量配合庄建业这个臭小子抢占国内市场。

    于是在FB—220-300正是装备空军某部,并称为大领导们国内调研视察的专机后,无论是纸媒头条,还是电视报道,都会有意无意的给FB—220-300系列一两个镜头或特写。

    而这种由大领导们亲自代言的免费广告,可比花高价聘请所谓的天皇巨星又唱又跳的来得立竿见影的多。

    事实也的确如此,自打在新闻上见到FB—220-300系列后,国内的航司就已经坐不住了,开始频繁的联系中国腾飞,询问FB—220-300系列的细节情况,但庄建业通通以保密唯有给婉拒了。

    结果庄建业越是如此,那些航司就越是上杆子想知道FB—220-300系列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可庄建业却稳如老狗一样,就是不松口,知道今时今日一下子放出FB—220-200\300\400三个型号,这才以一种内部销售的方式投向市场……

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超越同行的核心技术

    当然,即便是这种所谓的“内部销售”也是极具国内特色的。

    由于国内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加之八、九十年代价格双轨制造成的惯性,导致不少人都有一种正常市场购买的东西不好,只有通过关系拿到的才物美价廉的错觉。

    庄建业就是抓住这个心里,借着中评专家组来中国腾飞的机会,顺势搞了这么一波,一来增加中国腾飞的业务量,二来还可以增加在舰载机方面的胜算。

    毕竟中国腾飞给的价格和优惠可都是实打实的,半点儿打折都没有。

    至于庄建业大喊的亏本儿、补贴也的确存在,只是没有说的那么夸张罢了,充其量每架也就一百多万而已,可既便如此对于中国腾飞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可无论是庄建业还是中国腾飞对此根本就不在乎,因为国家对中国腾飞每架民用客机的补贴就高达1500万。

    对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巨额补贴几乎是世界各国的惯例,即便是欧洲和空客,美国的波音每年也会从各自所在国获得海量的政府补贴,以此为基础参与到激烈的国际竞争方能迅速的抢占市场。

    如今中国腾飞面临着庞巴迪和巴西航空工业在70—110座大型支线客机的市场冲击,当务之急便是保住国内的市场地位,趁着两家公司的同类型客机尚未投入使用,波音和空客这样的巨头对支线客机市场还不太感冒的当口,以及国内高速铁路建设尚在萌芽之时,将国内大型支线客机这款不大不小的市场牢牢占住,从未为日后中国腾飞由TRJ—900支线\干线客机发展而来的FB—330系列打下一个良好的用户基础。

    正因为如此,这次中国腾飞的让利幅度真的很大,但不等于中国腾飞就真的吃亏,就比如说海、空军的5000万免费改装大礼包,5000万的数额是真的,免费更是不假,但所需的设备的价格可不是海、空军说了算的。

    就比如海上巡逻机上的搜索雷达,截止目前国内在机载设备当中安装和调试精度最好的厂商只有中国腾飞,光凭这一点,中国腾飞开价2000万人民币一点儿都不过分。

    还有军用保密通信系统,放在世界任何角落那都是金钱堆出来的东西,再加个1000万也算合情合理。

    ……

    如此这么一来,5000万的额度装不了什么东西,没个一、两个亿整架飞机连精装修都算不上。

    至于答应给各大航空公司的免费保养和免费大修,庄建业也是所言非虚,但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航司日常维修必须要用中国腾飞出产的原厂配件和技术规范。

    这里面的坑有多深,只有中国腾飞自己知道。

    用原厂的配件倒还好说,就是购买中国腾飞认真生产的就行,不但小到铆钉,大到机身分段要如此,就连专用工具也必须用中国腾飞的产品。

    这里面的利润可就大了去了。

    就说地勤日常维护常用的修补胶带,中国腾飞的成本价还不到80人民币,但官方指导价却高达1200人民币。

    且除了中国腾飞别无分号,因为国内就没有类似产品的生产厂商,使用国外的同类产品价格更贵。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这类能够修补简单蒙皮损伤的强力胶带使用特殊的航空材料制成,中国腾飞高端航材方面别说领先国内,就是在国际上都是声名赫赫,因此想要就只能乖乖拿钱。

    至于价值上万的扳手,价值十几万的气泵转头,甚至是价值几百万的手持式铆钉固定器……

    中国腾飞可谓是敞开了供应。

    当然了,设备和工具啥的还不算啥,只要航司舍得花钱,庄建业也没打算为难;但技术规划可就不一样了,这东西人为主观因素太强,特别是在日常保养时,往往地勤人员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一些约定俗成的快速方法。

    这对中国腾飞来说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判定为违反中国腾飞的技术规范。

    只要违反中国腾飞的技术规划,那就等于违反协议,中国腾飞的保养自然就不会免费。

    当然了,庄建业不可能在技术规范上卡得太死,不然不就等于卸磨杀驴嘛,自然是打两巴掌给俩甜枣,免费、收费交替着来,如此一收一放间,维护保养上的利润也就有了。

    首长专用机的噱头;低价加优惠大礼包的诱惑;配合着内部销售的心理预期;再预留几个无法逃避的大坑,庄建业这一手商业套路玩儿的绝对叫一个溜!

    然而这套玩儿法现场能看懂的人着实不多,跟在庄建业身边的卢嵩明是一个;缀在人群后面的黄峰则是另一个。

    只不过卢嵩明虽然看懂,但越是看得明白越是震撼,他自问自己在魔都混了这么多年,能把一个困难重重的厂子靠着几处物业和地皮重新撑起来,怎么说也算在商业方面有些天赋。

    可今天跟人家庄建业一比方才知道,自己那两把刷子实在是不够看的。

    人家不但把FB—220-200\300\400轻描淡写的弄出去将近100架,更是把他们沪南航空制造厂给完全盘活,卢嵩明可以想见,借着FB—220-200\300\400大卖的东风,沪南航空制造厂的IPO必然是顺风顺水,届时销售业绩摆在那儿,再加上维护上的收益,必然在资本市场上一骑绝尘,届时手握原始股的中国腾飞必然会在资本市场上捞上一大笔。

    如此实体、资本双杀的局面,卢嵩明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再想想之前自己对庄建业所谓千亿项目的不屑一顾,卢嵩明可谓是汗颜至极,但也更加佩服庄建业这个新BOSS,最起码比航空工业集团那些搞砸了就甩锅的领导们要强出千倍、万倍!

    与卢嵩明的佩服万分相比,人群后的黄峰却是更加的感慨,这么多年,庄建业对市场的敏感度和掌控力非但没有消退,反而更加精准且富有进攻性,这样的对手是自己能挑战的吗?

    以至于在某个刹那,黄峰都生出一丝后悔离开中国腾飞的决定,如果一直跟着庄建业干到现在,以他的能力和水平,还不得跟庄建业组成国内航空工业界最强的拍档?

    “各位领导、首长,我们中国腾飞最注重的就是产品的品质……”就在黄峰胡思乱想之际,庄建业再次开口,声音极为洪亮:“就比如说刚才某位首长就问我,怎么只有我们中国腾飞在安装机载设备时精度和寿命比别人高出两倍,原因自然是我们有绝活儿,以前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公开,不过前不久正式解密,既然各位领导和首长如此抬爱我们中国腾飞,那今天我就带各位看看我们超越同行的核心技术……35吨振动台!”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世界最大、最先进振动试验台

    “你说什么?中国腾飞已经有了35吨振动试验台?”

    庄建业这边话音刚落,那位头发花白,带着一副方框眼镜,穿着一身文职军装的中评专家组负责人便面露惊讶的问道:“你确定是35吨振动试验台?”

    不止是这位中评专家组负责人,其他专家组成员,海军的领导和首长们都在这一刻用一种热切的眼神盯着庄建业。

    没办法,实在是35吨振动试验台对于现阶段海军的意义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舰载机,35吨振动试验台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测试设备。

    要知道舰载机相较于陆基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所受的冲击更大,更大的冲击力带来就是更大的振动强度,也正因为如此,舰载机的结构强度和设备安装的牢固程度相较于陆基飞机的标准要高得多得多。

    问题是这种高标准能否适应舰载机在航母起降时的实际使用,特别是在航母降落时,将近两百公里的时速突然降到0时所产生的巨大惯性冲击力可都加载在机身之上,如此反复之下,又如何保证舰载机上万小时的使用寿命?

    这就需要一整套振动试验设备来检测舰载机各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振动强度承受情况,甚至是整架舰载机的震动情况都需要振动试验设备来把关,以此为基础,对各分系统的不足进行改进和升级。

    由此可见这类振动试验台的重要之处,可以说没有这类设备,就很难造出合格的舰载机,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对一直以来对10吨以上的振动试验台都是禁运的。

    除了舰载机以及陆基飞机、航空发动机的一系列航空产品需要振动试验台验证其结构性能,一系列的航天产品同样依赖振动试验台才能确保自身的可靠性。

    因为无论是民用运载火箭,还是军用远程导弹,起飞重量都在100吨以上,火箭发动机巨大的推力往往导致火箭内的各部件产生巨大的振动,如果这个时候一颗螺丝被震掉,一根线路被震断,整个火箭或导弹就有可能直接损毁。

    航天发射史上这类的失误可谓不胜枚举,想要降低相关的失误情况,就必须要大吨位的振动试验台,在不断的试验中找到设计上或工艺上的缺陷,最终将火箭或导弹的可靠性提高。

    正因为如此,限制大吨位振动试验台就等于限制一个国家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毕竟可靠性低的东西根本就不具威胁。

    就比如说新德里的中程导弹,几乎就是个二踢脚,别说实战能力了,就是能安全的打出去就感谢天牛眷顾了。

    还有伊朗的导弹,同样如此,可靠性方面同样不高。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缺乏大吨位的振动试验台,获得不了可靠性数据,同时自身国力有限的同时,又没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最后就只能落得一锅的夹生饭。

    国内到是没有新德里和伊朗那么窘迫,但整体的水平也不高,目前最大吨位的振动试验台不过18吨,作为航天某院的镇院之宝,被用于某型远程导弹改进型号的研制任务。

    如此高标准的重点单位如此,其他单位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能有个10吨级就已经算是土豪了。

    就比如说东北航空工业集团,之所以在舰载机上非常有信心,就是因为九十年代处从国外进口了一台10吨级的振动试验台。

    而为了这座振动试验台,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可谓是下了血本儿,动用了自己五年积攒的外汇额度,耗费7500万美元的高价从英国购买而来。

    换算成黄金的话,这些钱差不多可以买10吨重的金锭。

    是的,你们没看错,10吨级的振动试验台的价格就是同等吨位同等黄金。

    之所以这么贵,也是没办法,谁让当时国内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只能生产10吨级机械式试验台,不但精度差,更重要的只能做上下的有规则振动试验,其他方向的无规律振动试验根本就做不了。

    既然国内的产品不如国外的,那别人自然就会狮子大张口,咬一口是一口。

    但不管怎么样,东北航空工业集团不惜血本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在振动试验这方面一举成为国内航空工业界的翘楚,也是在此基础上,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在承接舰载机研制任务时信心足得要命。

    没办法,纵观国内其他航空企业,能做到十吨级振动试验的除了他们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根本就没有第二家,这对承受极大冲击力的舰载机可谓是最加分的东西。

    当然了,眼见振动试验台好处多多,东北航空工业集团自然想要上吨位更大的同类设备,如此在舰载机的研制上也就可以更加事半功倍,奈何发达国家就跟商量好似的,超过10吨的振动试验台根本就不卖,别说同等吨位同等黄金了,就是给数倍的黄金人家也是微微一笑,让你有多远滚多远。

    无奈之下东北航空工业集团也只能悻悻而归,不过他们也没就此灰心,毕竟他们依旧是明面上唯一一家拥有10吨级振动试验台的航空企业。

    之所以是明明面上,那是因为中国腾飞的振动试验台并未公开,如今得到上机批准可以公开了,结果一对比,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引以为豪的数年之久的10吨级振动试验台,在中国腾飞面前居然连个弟弟都算不上。

    那可是35吨振动试验台,迄今为止世界吨位最大的振动试验台,之前只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两年前获得过这种大吨位振动试验台,用于重型运载火箭,先进航空器和空间站舱段的振动试验。

    没想到中国腾飞居然也有这类大型振动试验台?

    所以与中评专家组专家、海军的领导和首长们单纯的吃惊相比,黄峰等一众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人那才是真真正正的震惊。

    居然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35吨级振动试验台,若真是如此的话,那他们东北航空工业集团还什么优势,根本就是被中国腾飞按在地上想怎么摩擦就怎么摩擦!

    “不可能……不可能……35吨振动试验台国外是严苛禁运的,花多少钱都买不来,你们中国腾飞怎么可能有?”

    之前那位质疑汤莉莉舰载机研制周期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核心技术领导终于是忍不住了,厉声质问庄建业。

    庄建业却撇嘴一笑:“我们中国腾飞之所以能发展到现在就是不断打破所谓的‘不可能’,禁运怎么了?信不信过几年我们中国腾飞去禁运他们?”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舰载机项目小组

    庄建业这话还真不是吹牛皮,要知道目前中国腾飞可以公开的是35吨级的振动试验台,可实际上在中国腾飞位于秦岭南麓的航天研发中心还有一套40吨级的振动试验台,那才是目前世界上试验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振动试验台。

    目前那座40吨级的振动试验台主要承担着三个重点项目,一个则是国内下一代陆基机动发射战略洲际弹道导弹,一项则是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项目,另一个则是机载空射弹道导弹项目。

    个顶个都是国之重器,因此保密级别那是相当的高。

    所以即便庄建业知道有更好的也不能随便说,不过35吨级的振动试验台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振动试验设备,对于展现中国腾飞雄厚的航空研发能力也足够用了。

    正因为如此,庄建业这番话说得那叫一个自信满满,都不等那位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核心技术领导有什么反应,就霸气的一招手:“我们中国腾飞从来不吹牛皮,舰载机项目小组所在地就有我们的35吨振动试验台,大家可以跟我去看看。”

    说着庄建业就率先钻进了一辆考斯特中巴车,其他专家、领导和首长纷纷上车。

    几位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人虽然有些尴尬,但还是抱着最后一丝所谓的希望,低着头钻进了最后一辆考斯特。

    车队一路进入星洲市区,很快就来到靠近市中心的一大片建筑群,风格清一色五、六十年代的复古风格,不少建筑还充满了苏联时期浓浓的肌肉感。

    当然不少建筑的外立面是经过重新修缮的,窗户也换成了时下流行的塑钢窗,再加上明显是近些年才增设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燃气管路,令这些建筑给人一种另类的勃勃生机。

    特别是正门大大的红色五角星下,白底红漆的大字“中国腾飞”四个大字,令人突然有种恍惚的穿越感。

    一位专家看着正门的大字,以及随后车辆进入其中后道路两侧茂密的榕树,街角郁郁葱葱的花坛,以及不远处枝繁叶茂的夹竹桃,不禁好奇的问:“庄总,这里是……”

    “这就是我们中国腾飞舰载机项目小组的所在地!”庄建业笑着回答。

    那位询问的专家点点头,旋即意识到了什么,忽然突的睁大眼睛:“这么大的范围都是舰载机项目小组的?”

    庄建业也是一脸的无奈:“我们也是没办法,当初从永宏厂继承过来的舰载机就有四个型号,包括舰载战斗机、舰载运输机,舰载反潜机和舰载直升机,那时的架构就已经很大了,后来又进行了几轮扩充,没办法最后就只能把永宏厂整个让出来交给舰载机研制小组使用……”

    庄建业语气里充满了怨妇般的唠叨,好像是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一样,可同车的几位专家中的领导和海军首长却听得目瞪口呆。

    整个永宏厂腾出来给舰载机项目小组?

    这NM还能叫小组嘛?叫航空研究所还差不多,要知道国内那几个顶级的航空研究所的规模也没中国腾飞舰载机项目小组规模大好不好,那可是当年一座完整的航空生产厂!

    光总部就占地500多亩,大型核心分厂就有8个,若非如此当年的永宏厂也不可能被星洲当地人戏称为“川辣星洲人,半城永宏厂”。

    意识到这一点,另一位专家便迫不及待的问道:“那你们的舰载机项目小组现在有多少人?”

    “目前在职工作人员一共1862人,其中247位博士,584位硕士,其余的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而且这些一线技术人员的年龄非常年轻,平均只有28岁,因此这里是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地方。

    当然这里的科研氛围也很浓厚,除了我刚才提到的六台35吨级振动试验台,我们还为这里配备了两台每秒运算达一万亿次的银河—Ⅳ型超级计算机,一套具有数据实时传输功能的小型风洞,以及其他配套的材料、加工、测试等一系列配套设备,应该说在软硬件儿方面我们的舰载机项目小组算是在国内同类科研院所里位列前茅的。”

    “我们在来的路上还在想,你们中国腾飞一个小小的舰载机项目小组怎么就敢一拖四,一下子弄四个机型,我干了这么多年的航空,就没见到过这样的小组,今天算是开了眼了,你们中国腾飞弄的哪里是什么小组,分明就是个厉害的航空研究所!”

    听了庄建业的话,坐在庄建业身旁的那位中评专家组的领导不由得感慨着说道,其他专家和首长同样点着头,表示他们也被舰载机项目小组这个名头给迷惑住了。

    没办法,谁也不成想,中国腾飞能把小组这个编制弄得这么大。

    不过感慨归感慨,那位中评专家组的领导却突然画风一转询问道:“你们的舰载机项目小组已经这么大架构了,可以申请成立正式的航空研究所了,怎么还用小组的名头?”

    这话不问还好,一问之下,庄建业的老脸顿时成了苦瓜:“领导,几位首长,我不是不想把舰载机项目小组升格成正式的航空研究所,说实话,以我们现在的规模升格为航空研究所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而且还能填补咱们国内的空白,毕竟我们国家并没有专门针对海军航空兵方向研发专用机种的专业研究单位。

    可问题是,其前些年航空工业集团提交的行业改革方案和机构精简计划中规定一般航空制造企业最多只保留一家航空研究所。

    我们中国腾飞不幸被划归到一般航空制造企业,因为在秦岭南麓的航空制造基地已经有了一个特种飞机研究所,因此我们的舰载机研究所就得不到批复……所以……”

    说到这里庄建业的脸上带着几许无奈和悲凉,仿佛是一位为了挚爱忠贞不渝,却因为女神家长反对不得不离开心爱之人的超级暖男一样,在失望中依旧坚信着爱的希望,勉励说道:“所以……这些年我们中国腾飞一直用自己的利润维持着舰载机项目小组的运转,这么做不为别的,就是不想辜负我们中国腾飞两代人心中舰载机的那份海空梦,就是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自己涉及建造的舰载机能在咱们自己的航母上振翅起飞……”

    “砰~~~”

    庄建业话音未落,坐在前排主位上的那位海军首长一只拳头就捶在桌板上:“都21世纪了,居然还有这种事儿!小庄,你放心,舰载机项目小组升研究所的事儿就交给我了,海军憋屈这么多年,我就不信要个专业的舰载机研究所他们还敢拦?”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第三代数字预安装

    听了那位海军首长的话,别说是车内其他人了,就是庄建业这个始作俑者都有些惊讶。

    自己不过是例行的诉诉苦,装装可怜,努力扮演好想要奶奶吃的那个会哭的孩子,结果……海军的这位首长居然真的上头了?

    以至于庄建业都有些恍惚,海军的领导层都这么莽~~的吗?

    可转念一想,却又否定了自己这个不切实际的结论,都是首长级别的人物,怎么可能跟愣头青一样莽过来?估计军旅生涯还不到一半儿就黯然退场了。

    那为什么海军的这位首长怎么跟个热血青年一样,敢当着庄建业的面儿打包票?

    原因很简单,海军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提升自己在部队中的地位,从而争取更多的经费。

    正如海军的这位首长所说,这么多年海军的确很憋屈,由于国力、技术、战略等诸多因素,海军长期以来就只能靠着几艘老式驱逐舰和护卫舰撑门面,以至于在军事行动中只能给陆军打打下手,根本无力遂行单独作战任务。

    这对一支独立性很强的军种来说的确是很憋屈。

    等到跨进新世纪,随着对外贸易的持续攀升,对海上贸易线的保护促使上级开始重新审视海军的定位,开始有计划的将建设重点向海军倾斜。

    瓦良格号航母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不过海军方面还是觉得上级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之所以有如此感受主要是因为过去这些年,海军的欠账太多,而想要短时间内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现代化海军同样是不可能。

    毕竟海军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需要方方面面的持续投入方能实现这个目标。

    正因为如此,海军方面希望的不是一时的支持,而是想把现有的支持常态化、制度化的同时,打造一套独属于海军的军事装备研发体系,以此才能更有针对性的适应海军未来的作战需求。

    舰船、导弹、鱼雷甚至是海军陆战队的装甲战斗车辆都还好说,这么多年的发展,海军多少积累些家底儿。

    可在专业的海军航空兵装备方面却还是空白,这也是没办法,长久以来海军航空兵基本上就是空军部队的一支补充力量,为了节省开支,所使用的机型也都是空军现役的主战装备。

    没有航母的年代里,靠着陆基机场起飞的海军航空兵倒也能凑合,毕竟自身情况与空军没多大区别,哪怕是战术战法,操作规划都是照搬空军的操作手册和训练大纲。

    可拥有航母之后的海军航空兵所需要的装备可就跟空军的陆基飞机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在沿用空军的那一套标准将会极大影响未来海军舰载航空兵的作战能力。

    问题是现阶段国内没有一家航空生产(研发)实体是专门以海军航空兵为主要方向的,之所以如此,原因也不复杂,海军撑破天能装备多少舰载机?

    要知道总部出台的最新海军发展纲要中只说争取在21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拥有两艘航空母舰。

    就算两艘航空母舰都是瓦良格号那种级别的,固定翼加直升机满打满算也不到一百架。

    这也就罢了,关键这不到一百架的盘子还得几家分;反观空军,光固定翼战机动辄几百架、几百架的要,那才是土豪中的土豪。

    这也是为什么海军先前看好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想让这家老牌航空企业跟着海军混,却被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婉拒的原因所在。

    空军才是恰饭的证道,海军这边不过是竞争空军主力战机受挫,无奈找补的填头儿,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未来还是要在空军哪里证道成神的,怎么可能为了几颗树木,放弃一片大好森林?

    这种伤害性不高,侮辱性却极强的婉拒对海军的打击可想而知。

    当然,海军不是没想过中国腾飞,毕竟其前身永宏厂以前就是舰载机研制的专业户,中国腾飞这么多年也一直标榜着自己是舰载机项目的继承者。

    问题是中国腾飞舰载机的研发主体一直是以舰载机项目小组示人,且永宏厂总部和老厂区自从兼并改制后也甚少接待外人,以至于不少人都以为中国腾飞是借着永宏厂位于星洲市中心的有利条件待价而沽,准备合适的时机出售大片地皮狂赚一笔呢。

    如此情况下,海军方面觉得中国腾飞很难撑起海军那颗燎原的雄心,也就没上杆子过去。

    结果这次来到中国腾飞舰载机项目小组后却发现,偌大的永宏厂已经成为中国腾飞舰载机的舰载机研发中心,规模之大完全可以接得住海军下一阶段航空装备发展特殊需求,既然如此,哪还等什么,赶紧收编了再说,不然哪天被空军等其他军兵种瞧上了那可就真真后悔都来不及。

    正因为如此,这位海军领导干脆莽这么一下,先把地盘儿划了再说,毕竟车内的几位中评专家组的专家很大一部分都是空军那边的人,不先下手为强还等什么!

    庄建业那是何等伶俐的人,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关窍,连忙附和道:“这件事儿我们中国腾飞不是没想过,也愿意为海军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可惜我们人微言轻……所以……”

    “这事儿你小庄就把心放到肚子里,政策上的事儿交给我们海军,你们就只管安心把舰载机搞好就行!”没等庄建业把话说完,海军的那位首长大手一挥,豪气干云的表态:“要是没有这么一份豁出去的决心,如何发展好海军!”

    ……

    两人这么一唱一和,就差把舰载机项目小组贴上海军舰载机研究所的名头了,看得车里的一众专家是咋舌不已。

    但心里却并没有觉得如何,很明显海军这是饥不择食了吗,只看到规模和人员就开始抢地盘,殊不知航空研究所关键在于设备、经验、技术和积累,当然还有更关键的总师,毕竟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带头人一切都枉然。

    中国腾飞或许在舰载机上有些建树,可这个项目小组组建时间还是太短,就算按照中国腾飞的说法已经有20年的历史,相比西南所、东北所这些个老牌研究所还是显得底蕴不足。

    既然如此,有什么好争的?

    平白无故得罪人不说,也没那个必要让自家背个包袱。

    抱着这个心态,专家们更多的是以看戏的心思欣赏两人的问答,即便吃惊也是吃惊这两人真能演而已。

    就这样,一行人会很快就来到一处建筑前,众人下车后便在庄建业的引领下进入其中,顺着然后穿过几个门廊,来到一个类似生产车间的试验室内,旋即指着不远处的一台1.8米高,3米宽的设备说道:“那就是我们最新的ZBDL—567型35吨振动试验台,它是有采用电机驱动……”

    “小庄,你等一下!”就在庄建业准备介绍ZBDL—567型35吨振动试验台时,那位医生文职军装的专家组领导忽然指着不远处的一块屏幕开口问道:“那是什么?”

    庄建业寻声看去,刚想解释,就见那位专家组领导忽然双眼忽的一睁,看着一位技术人员双手随意的摆弄着画面上颜色各异的电线管路,骤然失声道:“是第三代数字预安装……没错,就是第三代数字预安装……天啊,我究竟是不是在做梦,居然是第三代数字预安装……”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憋出个王炸

    专家组领导的问话本来就很突然,随后的失声惊呼更是突兀,以至于让在场的人想不从眼前的ZBDL—567型35吨振动试验台移开目光都不行。

    结果将注意力投向专家组领导所凝视的方向后,有不约而同的愣在原地,进而用一种石器时代的原始人见到了外星文明一样的神态,或震惊、或意外、或疑虑、或恐惧的望着远处的屏幕。

    也难怪在场众人会如此反应,因为就在现场数种不同吨位的振动试验台一侧,安放着一台超大的落地液晶显示屏,两位工作人员带着一种类似防风护目镜一样的设备,触摸着屏幕上的那个FC—23重型舰载机战斗机刨面图,随即内部的结构便被清晰无比的呈现出来。

    尤其是内部复杂的管道线路用不同的颜色直观的区分出来。

    红色是通信系统、蓝色是供气系统、紫色是电传系统、绿色是供电系统、黄色是备用线路……

    不过只有这些并不能让现场众多见多识广的中评专家组专家们如此失态,之所以令他们如同见到怪物一样直勾勾的盯着那块屏幕是因为两名工作人员就如同真实装配车间中的线缆装配工人一样,将一块块有闪光亮点的线路拆除,然后利用不同的加固工艺进行重新安装。

    整个过程可谓是行云流水,仿佛就是在演练FC—23重型舰载机战斗机的线路组装一样。

    类似的场面在场的各位专家到是听说过,毕竟大洋彼岸另一头的自由美丽间一旦有了什么技术突破就会在媒体上大肆走一波,以便宣扬他们技术上领先全球的超强实力。

    因此这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第三代数字预安装技术在世纪之交就在波音和洛马公司得到大规模应用。

    其中波音正在研制的波音787大型双发宽体客机使用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发的初级版本;而洛马公司应用在F—35战斗机上的则是全新的2.0版本。

    从本质上来讲,两种版本的体验没有太大区别,唯一不同是两个版本的所使用的基础数据库,波音的1.0版本所使用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近半个世纪以来民用飞机的各项数据。

    而洛马的2.0则是在1.0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美国半个世纪军用飞机的相关数据。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波音787还是F—35,研制进度都十分迅速,没办法,这种靠着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预制安装可以大大压缩工艺准备时间,从而缩短整个压法周期,进而压缩成本,提高效率。

    正因为如此,美国的第三代数字预安装系统一经公开就受到业内的极大关注,以至于不少与美国联系紧密的伙伴国想要出钱购买。

    特别是作为欧洲航空界一哥的法国,甚至希望用自己多年积累的法系作战飞机的所有数据来换取美国的第三代数字预安装系统。

    法国人之所以如此迫切,甚至不惜拿出压箱底儿的老本儿,主要是因为相较于第一代只能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的概念;第二代使用飞行员头盔一样笨重设备以及只能处理少量备用线缆的青涩,第三代才算是数字预安装技术的完全成熟。

    不但投影设备更加先进,更重要的是通过接入算力更高的超级计算机和处理器,第三代数字预安装系统能够实现85%以上的飞机零部件的布置、安装和调试。

    这对简化飞机生产流程,提升整体效率可谓是意义重大。

    然而更关键的是第三代数字预安装系统功能不止于航空领域,只要能够顺利接入数据库,运载火箭、卫星、核能、电力、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工程建筑……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有工业的地方,第三代数字预安装系统就能够普及。

    这对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简直不要太大!

    法国达索公司的工业设计软件本来就享誉全球,对这里面的好处自然其他国家更清楚,因此不惜代价也要拿到美国的第三代数字预安装系统。

    问题是法国人知道,美国人更清楚第三代数字预安装系统的意义,因此无论法国人如何献媚、撩拨,美国人就一个字:“滚!”

    美国人自己还想靠着第三代数字预安装系统垄断全球,坐着数钱呢,怎么可能这个时候卖出去?

    被美国人玩了身子,又被一脚踢到门外的法国人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开始憋着内功准备依托本身就实力不俗的工业设计软件技术,自己搞一套第三代数字预安装系统。

    自由美丽间与浪漫法蓝西之间有关第三代数字预安装系统的轶事虽然没有见诸报端,但却是业内尽人皆知的事情。

    虽然不少人是当做一种笑谈,成为乳法的新脚本,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第三代数字预安装系统的重要性和先进性。

    国内当然对第三代数字预安装系统有跟踪研究,不然在场的专家们也不可能只看了几眼就认出眼前的东西。

    只不过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只有前几年中国腾飞开发出一套基于JSNB系统的第二代数字预安装系统。

    由于只能匹配中国腾飞出产的航空产品,以及只能进行不到10%的飞机零配件的安装和调试,被业内认定技术成熟度不高并没有被大规模应用,因此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按照国内企业通常的尿性失去了关注,也就跟扑街不远了,所以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中国腾飞不会在这个费力不讨好的领域上在浪费时间和宝贵的资源。

    却不成想人家中国腾飞不但没有放弃,依旧默默的坚持,而且还憋出来一个超级王炸。

    真正的国产第三代数字预安装系统!

    “领导,中国腾飞的第三代数字预安装系统好像不止是普通的预安装……”

    这个时候童老忽然开口,旋即将目光定格在不远处的一台正在进行FC—23舰载重型战斗机机头分段振动试验的10吨级振动试验台,伸手一指:“你们看,那里正在进行的振动试验与第三代数字预安装系统好像有某种关联,特别是屏幕上闪动的地方很明显是与振动台试验成正相关……”

    专家组领导闻言,脸色肃然一惊:“你是说……振动台的数据能够实时传入到第三代数字预安装系统?”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航空制造革命

    听到专家组领导和董老的对话,其他专家和海军的首长们便也仔细的观察起来,果然如董老虽说,每一次10吨级的振动试验台的一次大型振动试验后,屏幕上那个犹如飞机解刨图一样的立体画面上就会有几个管路不停的闪烁。

    几名工作人员根据闪烁的亮度和频率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重新布置或加固,旋即屏幕上便会进行几次之前10吨级的振动试验台所做的动态模拟以检验改良后的效果。

    如果只是如此也就罢了,关键是10吨级的振动试验台上的FC—23舰载重型战斗机前段机身也会在这个时候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打开设备舱的蒙皮,根据屏幕上反馈过来的信息以及所做出的改进方案对内部的线路布置进行修改。

    待一切结束后,重新恢复原状,10吨级的振动试验台再次启动重新进行新一轮的振动试验。

    如此循环往复,FC—23舰载重型战斗机前段机身设备舱内的机载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线路、供氧系统、电传操控系统就这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由稚嫩的青涩走向真正的成熟……

    终于海军的某位首长忍不住了,指着试验台和屏幕问向庄建业:“小庄……这是……”

    “这是我们中国腾飞基于JSNB—Ⅳ系列航空、航天专用设计系统开发的基于模型定义的三维设计制造技术和在线关联设计技术,前者是将设计端CAD和加工、装配、测量、检测的制造端CAM高度集成起来。

    而后者是基于互联网和现代化通信技术打造的一个通用设计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将飞机设计的各个环节都纳入这个同一平台之内,当一个设计数据发生了更改,与之关联的节点、管线、控制面数据自动同步更新……”

    庄建业讲的是激情澎湃,可在场的无论是专家还是部队的首长一个个却是满脑子问号,完全是一脸的懵。

    没办法,无论是基于模型定义的三维设计制造技术还是在线关联设计技术,都有些超出这些人的认知,以至于这些资深的业内人士就跟听天书一样,想不懵都不行。

    想要把13装出水平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厉害,而是受众要能感伸手,一个个都跟学渣似的鸭子听雷,就算真的牛X也不会有人觉得很牛X。

    作为航空界的懂王,装13界的王者,庄建业深谙此道,一看现场秒现集体学渣倾向,庄建业话锋一转,开始从纯学术语言,过渡到通俗易懂的流行说辞:“想必各位领导都见识过飞机型号浩如烟海的二维设计图吧?我刚参加工作时就有些在工艺处做过一个月的工艺校对工作,说实话那一个月我差点儿没把眼睛看瞎喽,脑袋想炸喽……”

    话锋一转,庄建业的话立刻就引起在场众人的共鸣,都是资深的业内人士,不少人年轻时都是从底层起步的,那些浩如烟海的二维工程图和零件明细表绝对是让人浑身发憷的存在,不但设计人员绘制复杂繁琐,而且生产制造环节还要在接到入厂图纸和资料的第一时间就要组织工艺和工装部门对图纸和资料进行审核和校对。

    一来是寻找设计方有可能的纰漏,二来是将不符合生产实际的设计标记出来重新设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便是要将设计上表达不清楚、展现不完全的地方用本厂工人能够理解明白的表达方式给呈现出来。

    正因为如此,每当上新型号时制造厂里的工艺处都会弄得鸡飞狗跳,不但全厂到处抓人,借调进行图纸资料的校对,还要跟设计单位和车间一线反复扯皮,最终形成一个三方平衡的共识。

    只不过在这之前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年能办下来算是效率极高的,通常需要三到四年才能落地,稍微出点儿纰漏就要熬个五、六年才能有个眉目。

    之所以如此也是没办法,谁让飞机型号的所涉及的东西太多,太复杂呢,就拿飞机的装配大纲来说吧,其中就包括了管理手册,情况说明手册,草图和零件配套单。

    其中又细分为装配名称编号、制造索引、工程更改申请单号、发放次号、架次控制、版次控制、客户控制、系列号、简要工作说明、操作内容要求、产品图样、工艺标准、检验要求等等40多项工艺信息、生产信息、质量信息和过程信息。

    而这还只是飞机装配这么一个制造环节,要知道小到一颗铆钉,大到一副机翼,其中涉及的东西何止千万,说句不好听的,将这些纸质的规范和工程图堆在一起真的能压死人。

    然而繁琐、麻烦、效率低也就罢了,只要能拿出质量上乘的产品一切付出都值得,问题的关键是在质量上同样不尽如人意。

    因为工人师傅在现场施工时既要仔细判读二维工程图,又要逐字逐句理解装配指令等文件,因此现场往往因为图纸或语言的不清晰变成了大型看图说话或阅读理解考试延长。

    效率低不说,最后往往在某些老师傅的坚持下,无法控制的滑向了经验主义的深渊,以至于不少厂都出现了师傅怎么干,下面的徒弟就怎么干,反正图纸和指令又看不懂,哪有老师傅们的经验来得干脆利落,于是频繁的质量问题就应运而生。

    西北航空集团前几年生产的运—8运输机就出现过这个问题,运—8的某处机舱门的一处结构有6个铆钉,被飞机设计人员更改图纸是漏掉,工艺人员审核时也没发现,现场工人装配又全屏经验根本不堪指令意见和图纸,导致有的工位按要求安装,有的工位安装5,有的工位安装4个,有的工位根本连一个都没装。

    这导致西北航空集团出产的这批次运—8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被空军整体退货。

    类似的情况别说国内的航空工业界,就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无法回避的难题,毕竟这种环环相扣的制造环节,只要一个地方出现纰漏,那就是全局的灾难,也正以为如此,别看航空工业人外表光鲜亮丽,一个个高级知识分子的风范,实际上拿着铅笔对着图纸的那一刻比TMD搬砖的还苦逼!

    而庄建业所说的基于模型定义的三维设计制造技术和在线关联设计技术通俗来说也不是别的,就是彻底淘汰航空制造领域对纸质文件和图纸的依赖,用一场航空制造革命,彻底将航空工业人从苦逼状态中解放出来!

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充其量就是个小招

    现场的专家和海军的领导和首长这么一听就全明白了,原来基于模型定义的三维设计制造技术和在线关联设计技术居然是把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中最为繁琐和耗时的纸质范本和二维平面工程图给去掉了。

    这对深谙航空研发制造的场内众人来说简直就跟听说明天中国就能脱离发展中国家的朋友圈儿,挺进发达国家行列去交朋友一样,想着自己是不是在做梦,用了几十年的东西就这么说取消就取消了?

    也难怪场内众人一时转不过这个弯儿,实在是从航空工业建立那天起,国内各主要航空研制单位和生产厂基本采用的都是模线样板、纸质二位工程图以及零组件明细表来进行飞机产品的表达。

    由于产品图纸和工装图纸数量非常大,制造单位的工艺设计人员要有很高的识图能力和极大的耐心才能完成工艺审查、装配设计、工艺协调以及物料统计等工作。

    与此同时二维图纸表现力有限,再加上设计本身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导致工艺设计的工作量非常,耗费时间特别长,很多产品、工装以及工艺方面不协调等问题只有等到实际制造时才被发现。

    正因为如此,他们这些从航空制造厂基层出身的老工艺员,老技术员都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和一副稳重严谨的性格。

    尽管时至今日回想起年轻时坐在阴冷的工艺室,对着一张张图纸的日子有些不寒而栗;但在日后的工作中他们那段时间培养出来的眼力和性格却帮助他们克服了不少困难,也正因为如此每每想起来还多少有些怀念那一张张当初折磨得他们连觉都睡不好的图纸。

    本以为这种模式还得持续个半个多世纪,却不成想中国腾飞的开发的两项技术居然把航空研制生产当中至关重要的二维图纸和装配指令文件直接扫进了历史故纸堆,那种对三观的冲击力就别提有多震撼了,以至于庄建业的介绍已经告一段落,在场的众人都没有从这种震撼中回过味儿来。

    当然,作为始作俑者的庄建业,也没准备让这帮人真的回过味儿,装13的最高境界就是降维打击,要说现如今中国腾飞压箱底儿的东西还真不少,比如说前不久利用改进型轰—6进行的一次空射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就印证了空射固体运载火箭发射低轨道小型卫星的可行性。

    当然了,把卫星换成高超音速机动弹头,辅以精确制导装置那便是一款杀伤力极强的反舰弹道导弹。

    再比如说利用激波风洞进行的火箭-冲压-涡喷混合动力发动机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这项技术主要针对自由美丽间代替“黑鸟”高空战略侦察机的“曙光女神”高空战略侦察机拦截方案的配套项目。

    按照自由美丽间公开的消息,“曙光女神”高空战略侦察机是一种可以在6马赫超高声速状态下,在距离地面60到80公里的亚轨道空间进行快速飞行的先进航空飞行器。

    不但速度和高度远远超过“黑鸟”,更重要的是自由美丽间有意将这款战略侦察机改造成为可以进行全球快速打击的战略轰炸机。

    总部对此的判断是自由美丽间无论从技术方案还是实现条件完全可以实现“曙光女神”高空战略侦察机所有设想,因此不得不防,最起码要有一种可以进行亚轨道自由变轨,且具有8马赫以上高超声速的现代化拦截系统。

    介于中国腾飞是国内唯一横跨航空、航天两大业务,且具有先进的激波风洞和变循环发动机的研制经验,于是总部便将可变轨高超声速拦截系统的动力总成交给了中国腾飞。

    而庄建业在这方面的野心可不止是拦截什么“曙光女神”,而是借着总部的投资深挖这项技术的潜力。

    最起码也要把动力总成的可靠性提高,无比做到可重复使用,如此无论是未来军事上的亚轨道飞行器,还是用于民用的亚轨道失重观光体验项目,中国腾飞都会游刃有余,甚至还有可能改写航天发展史,成为引领新一代航天技术的弄潮儿。

    ……

    类似的黑科技和新技术如今的中国腾飞可谓是一抓一大把,问题是这些个技术绝大多数都在严格保密制度的保护之下,哪怕是总部的专家和海军的部队首长都无权知晓。

    不能拿最牛B的,就只能挑个一般的牛B的,不然就这么一般般的过去,还不得让人觉得中国腾飞不过如此,没啥大不了的,届时怎么把舰载机研制小组升格成舰载机研究所?怎么把海军的舰载机项目一样不差的捞到手里?

    想要盖棺定论,想要一睡定音,就得使个……小招。

    所以庄建业可不敢让现场的专家和首长多想,必须一波洗脑带走,于是不等众人反应过来,庄建业就招手,10吨级振动试验台的工作人员将两块电脑显示器给让出来,旋即对着众人说道:“各位请看……”

    在场的专家和首长立马就围了上去,只见屏幕上是FC—23舰载重型战斗机的前端机身三维设计图,随着庄建业点了敲了几下键盘,然后一个回车,屏幕迅速切换,呈现出一段氧气维持系统管道的布局图。

    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设计图,此刻屏幕上呈现出的是一副精准的三维立体图,不但包括了管线的材质,安装的位置,打孔的位置和精度,公差情况,甚至是粉尘的处理上面都有描述。

    在场的有不少都是从航空厂技术员一步步干上来的,只看了几眼就清楚这条管线该怎么安装,最后呈现的效果如何。

    毕竟三维立体式的模型结构相较于二维图纸要直观的多得多,特别是侧面的小孔,这里滑动几下鼠标就能清晰的见到,然后对照现实的工件儿就能准确的进行加工。

    不像二维图纸,千篇一律的平面,想要看懂还得有十分优秀的空间想象能力,最起码要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三维立体结构,这对一线工人来说简直就是要人亲命!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屏幕上的各项参数和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对面的大型触屏上,技术人员可以佩戴虚拟现实成像系统,在触摸屏上进行这段管线的数字预安装,从而检验设计上与现实工艺是否匹配,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迅速完善。

    而数据通过在线关联设计技术同步对FC—23的其他涉及到的结构进行同步完善,无需在如以前那般车间、设计单位的来回扯皮……

    眼见于此,那位专家组的领导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难以置信的指着屏幕:“这……这……这……这真是我们做的?”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航空界的难题

    其实不止是专家组领导这般失态,就是其他专家和海军的领导和首长们也都没好到哪里去,没办法实在是庄建业向他们所展示的东西先进的已经颠覆他们的想象。

    通过三维设计建模,不但可以清晰直观的将设计思想和工艺、工装这些现实的制造有机的统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字预安装系统能够快速有效的查漏补缺,令设计和制造真正的融合。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在生产环节上,这项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直观的将三维设计图360度无死角的呈现在一线工人眼里,无论是精密钻孔还是铆钉安装亦或是线路铺设,都可以按照三维设计图的指示一步一步的来,哪怕是最死角的区域都可以纤毫毕现的呈现出来。

    如此一来,一线工人如同孩子搭积木一样,变得极为轻松和的高效。

    当然这项技术还不止于此,如果一线工人对三维设计图理解不够透彻,在装配上还有狐疑的地方,三维设计图的每个设计模块还有动画辅助功能,即利用动画将各个装配环节分解,然后按照既定程序分布组装,如此可以直观的感受每一步的装配细节,以便一线工人更好的理解。

    若是还看不懂的话也没关系,该技术专门针对刚入厂的菜鸟开发了一套“手把手”的分布检测功能。

    即在不同安装区域进行量化分析,然后按照程序指导工人进行安装,每完成一步便在系统内进行量化,不合格重新装配,合格通过的同时提示下一步的装配细节和注意事项。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腾飞开发的这套技术就如同时下流行的网络游戏一样,将一切的设计、制造、检测、装配至于这个巨大的“现实”游戏之下。

    所有的设计人员、工程人员、工艺人员和一线工人就如同在这款游戏忘我嗨皮的玩家,用不同的职业身份,做着各自不同的任务。

    然而这还不是关键所在,最最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大大降低了一线工人的就职门槛。

    众所周知,航空制造业是一项技术密集型外加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装配环节,至今也无法将所有工艺用机械代替,依旧需要大量高素质工人通过手工才能完成。

    但恰恰就是高素质且大量的工人用工需求,导致现有的航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陷入瓶颈,没办法,作为航空企业的一线工人,所需的技能太多了,首先得数学好,公差、几何、解算必须全都明白;其次动手能力要强,设备上手就能做出想要的东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必要要好,最起码给一张工程样图就能把大体的形状和加工后的状态在脑袋里勾勒出来。

    总而言之,一名合格的航空厂一线工人的综合素质并不比一般的大学本科差到哪里去。

    培养个本科生还是4年的时间,想要一名刚进厂的菜鸟成为一名合格的航空厂一线员工最起码也不可能少于这个时间,甚至更长。

    若是想成为业务骨干或有级别的技术带头人,没个十年、八年根本就看不到效果。

    正因为如此,国内的航空制造厂往往是一线上大牛辈出,但整体却并不突出,这也导致了试制型号质量上往往很过硬,因为这些小批量试制型号通常都是厂里集中各方面大牛重点攻关出来的。

    可一到量产就有些拉胯了,因为大牛们都被分散了,大量一线员工的素质撑不起来,整体下滑也就成为必然。

    为此很多厂想了很多办法,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那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出来的。

    更何况,人又是最为复杂的物种,全心全意的培养出来,万一哪天这些人才觉得不爽利辞职不干了怎么办?

    更何况这种高素质工人的成本也高的离谱,真要大规模使用的话,光用工成本就能压垮一家企业。

    正因为如此在工业界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那就是一线工人越普通越好,最好普通到只需出出力气就能把活儿做成就行。

    就比如说汽车的流水生产线,工人只需拧紧几颗螺丝,搬运几扇车床即可,即便有人离职也可以迅速在社会上补充,因为这些简单重复的活计只需简单的岗前培训就可掌握。

    航空工业部门其实很想借鉴汽车生产线的这种做法,一来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二来也能进一步扩大产能,摊薄产品的生产成本。

    可问题是,航空制造业的特殊性根本就没办法令一线的制造岗位照搬汽车生产,于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围绕如何工人的高素质与扩大规模之间的矛盾,世界各大航空制造商想了很多办法。

    就比如说用数控机床代替原来的手控机床,再比如说用自动化设备代替普遍的人工……这些做法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另一方面却对航空厂工人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毕竟飞机制造很多死角、边角是自动化机械做不到的地方,已就需要人工完成,而这些边角、死角的装配和生产普通工人根本无法胜任,只能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完成。

    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判断这些边角、死角图纸上想要的诠释的内涵,且可以快速的勾勒出应该应用的工艺和设备。

    如果没有十几年从业经验的老师傅根本就办不成这么复杂的事儿。

    但这样一来就又陷入了一个悖论,想要扩大规模上哪儿找那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扩大不了,产能就上不去,产能上不去就意味着效率不高,效率不高成本就没下降,成本没下不就等于是白忙活!

    结果这个困扰航空界数十年的难题竟然被中国腾飞开发的这套技术给解决了,尽管对一线工人的要求同样很高,但相较于之前本科生的级别,应用中国腾飞新技术的厂家只要中专生级别的就够了。

    至于之前需要老师傅的,现在只用本科生这类普通工就能胜任,因为这套技术所做的无外乎就一句话:尽量不用脑子!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独一无二

    不用脑子就可减少培训时间,就能够做到如工业革命前后火枪手代替弓箭手一样,扩大整个基数。

    然而中国腾飞开发的这套技术只是降低了航空制造业的门槛吗?

    当然不是,只见庄建业自信满满的说道:“通过我们实际的测验和实践,应用基于模型定义的三维设计制造技术和在线关联设计技术这两项新技术后,我们的设计工作量减少了40%,生产准备时间缩短75%,制造周期缩短了30%,过去我们生产一副机翼需要至少2个月的时间,如今靠着这两项新技术只需要8个小时,一个工作日即刻……”

    “小庄,你刚才说……你们已经将这两项新技术投入到了实践?”

    庄建业话刚说了一半儿,就被一位海军首长给截住了话头,不止是这位首长,现场的其他人同样难以置信的看向庄建业。

    因为从庄建业刚才的话里,这些个人精敏锐的捕捉到一个关键词“实践”!

    庄建业毫不犹豫的点头:“目前我们已经将老永宏厂的一号车间、三号车间和八号车间利用这两项技术进行了改造,从而打造成迄今为止国内……哦,不……应该说是在国际上都属于领先范畴的现代化航空生产厂……”

    庄建业这边话音既落,身后的屏幕墙忽然一闪,显露出三个分隔画面,分别是一号车间、三号车间和八号车间。

    庄建业走到屏幕墙指着上面的画面继续说道:“八号车间主要生产机翼和垂直尾翼;三号车间主要生产的是前后机身分段,一号车间则是中央翼盒和中机身段,目前三个车间所生产的是F—200-200型的量产型号,之前的6架F—200-300型首长专用机就是由这里生产的。

    为此我们充分发挥中国腾飞在航空专用加工设备,数控软件技术,机械自动化,柔性加工、激光精确测量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基于模型定义的三维设计制造技术和在线关联设计技术这两项新技术,将这三个车间打造成全新的数字化车间,大家请看这里……”

    庄建业话音即落,一号车间的画面开始放大,很快就定格在一座龙门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上,而另一侧的画面则被切换成一行行晦涩难懂的数据代码,随着这一行行数据代码有规律的运动,画面上龙门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开始运动。

    先是底座的真空柔性夹具根据坯料的曲面调整好矩阵,旋即吸附在坯料之上,紧接着测量探针在12米长的坯料上选取几个点进行检测,紧接着五轴刀头运转开始在坯料上进行高精度切削加工。

    整个过程现场只有一位维护工程师,至于设备的操作人员根本就没有,但设备就这么自动的运转起来,仿佛庄建业有魔力一样,一句话就能号令这里所有的机械设备。

    “这……这……这……这是怎么做到的?”

    董老愣愣的盯着屏幕,见鬼一样问出这么一句话,没办法,因为画面所展示的已经不是简单的自动化,而是只有科幻小说中才有的智能化。

    庄建业却笑着回应道:“我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宽带和光纤通信系统,结合中国腾飞基于JSNB工业设计软件为底层逻辑开发的优化算法架构,可以在我们这座舰载机研制小组设计大楼内将加工所需的程序通过光纤宽带传到画面中这台NB—798M型七轴五联动重型龙门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完成所需的加工操作……”

    说着,庄建业点了点屏幕,画面再次切换,很快庄建业选取三个车间的几个不同工位,继续说道:“类似的还有我们的NB—857P型自动铺丝机,NB—225H型六轴四联动加工中心,NB—132F型弧形滑到自动铆接机器人,NB—112F型自动铆接机……”

    庄建业一连串说了几个NB系列航空专用加工设备,都跟之前的龙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一样,画面一侧是设备加工场景的特写,另一侧是运行的工况数据和加工的数控程序。

    且每说道一个设备,都会在庄建业提到的第一时间自动运行,仿佛庄建业的语音能够命令远处的生产车间一样。

    当然事实上庄建业并没有那么神,之所以能够有如此效果是因为现场的工作人员利用对讲机与楼上的工艺控制大厅联系的结果,因为工作人员喊话的声音在场人都是听得到的,可绕是如此,震撼程度依旧令现场的专家和首长们犹如再看科幻大片一样。

    就算是用楼上的计算机远程控制那也非常科幻了好不好,要知道类似的场景只有欧美的科幻大片中才有,可是今天他们竟然在现实中,而且还是在国内的现实中真真切切的体验了一把科幻变成现实!

    “这是个好东西……好东西呀……如果我们国家的航空制造厂都能有这么一套,那咱们国家的航空技术水平绝对能上一个大台阶。”

    一位专家组的专家发出一声感慨,目光却是看向人群后的黄峰,作为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出身的老专家,这一眼的深意不言而喻,那就是明着告诉黄峰这位现如今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当家人,瞧了这么久也应该知道中国腾飞的优势所在了,咱们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底子又不弱,中国腾飞能搞,咱们是不是也能搞个不差的?

    黄峰又不是傻子,自己单位出去的老专家这么明显的暗示哪能听不明白,不过黄峰却没有回话,更准确的来说根本就没有勇气去回应,原因很简单,这套设备和系统既然能做到独步全球,那可能轻易就能做到?

    老专家又不是傻子,眼见黄峰做起了缩头乌龟,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可还没等他有什么反应,对面的庄建业却抢先一步开了口:“听这位教授的话,似乎以为我们的这套体系很容易就能复制出来?”

    “我倒没说容易,不过要是用心的话,我觉得不会太难。”老专家也没回避,直接说了自己的想法。

    结果此话一出庄建业便笑了:“的确如你所说,并不难,也不过是工控软件花了我们15年的时间、专用设备花了我们12年、柔性工装花了我们8年、JSNB工业设计的底层架构花了我们6年……期间的人力、物力耗费无数这才成就现如今的独一无二……呃……独一无二这四个字应该知道什么意思吧?”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无法复制

    那位老专家能不知道“独一无二”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说好听的叫做“独一无二”,实际上跟指着东北航空工业集团骂一句“啥也不是”没啥太大的区别。

    老专家心里不生气那是不可能的,蠕动了下嘴,想要说些什么,可话到了嘴边儿却愣是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没办法,时至今日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尴尬的局面谁也怪不到,只能怪自己不争气。

    正如庄建业所说,所有的一切都不难,只要能沿着既定的技术路线走下去,实现的可能性极大。

    中国腾飞的这套改变航空制造的革命性技术说白了就是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通过共同的底层软件算法有机的统合在一起,实现局本的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制造。

    无论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还是软件技术都是已经比较成熟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这位老专家在看出些许露端倪后,暗示黄峰让东北航空工业集团也试试。

    毕竟这种革命性的制造流程着实对航空制造业的意义重大,最明显的好处便是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毕竟缩短的生产周期,等于是提高生产效率,也就等于是在变相的降低生产成本。

    难怪之前汤莉莉敢在中评会上放出5年内拿出五款量产的舰载机机型;难怪中国腾飞可以在FB—200-200\400上做出令人咋舌的让利和优惠。

    靠着这套依托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革命性的生产流程所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中国腾飞真的是想怎么任性就怎么任性。

    这样一种近乎于用技术碾压式的垄断优势,试问在场的这些个有各大航空制造厂背景的专家们谁不眼热,谁不想要?

    可问题是动辄数年、十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又有哪个航空制造厂能够做到?

    要知道,无论是工控软件、柔性工装、专业设备还是JSNB系列工业设计软件,中国腾飞最开始做的时候可都是没有国家资金扶持的,而且上马之初根本就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因为国外的品牌和服务已经很成熟,完全可以花更少的钱拿到更优质的东西。

    相比之下,用更大的成本去开发一整套明显不如国外成熟品牌的东西,且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收回成本的希望,这对一家国营大型航空企业的负责人来说完全划不来。

    毕竟上级的考核指标就摆在那儿呢,你跟上头说我这东西二十年后如何如何,上头就算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也免不得说一句:“我知道你是为厂子的将来好,但我们现在想知道你们今年的利润怎么就比去年少了15个百分点!”

    如此情况下,很多企业负责人都把眼光放在那些短平快的项目上,就比如前几年航空工业集团的领导抛售魔都的运—10配套厂的地皮和物业,就让当年的总利润翻了翻。

    结果那一届的主要负责人转过年就到了一个中原大省做了实权领导,完成完美跨界,这样的珠玉在前,其他人自然是有样学样了。

    更何况各个企业的负责人那都是有年限的,做个三、五年的规划,让自己捞到业绩就行了,搞个10年、20年的东西,自己没几年拍拍屁股走了,好处却让后继者坐享其成,自己既不是慈善家又不是活菩萨,凭啥干那么高尚的事儿?

    如此种种叠加起来,别说坚持个8、9年,就是延续个3、5年都很困难,当然也有一些专注事业不问个人得失的猛人,也的确做出很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可往往这样的人届满离任之后,留下来的政策除了少数汇集所有人利益的大政方针外,基本都是人走茶凉,人亡政息的结局。

    没办法,新来的领导到是想萧规曹随,问题是真要这么干了上头会觉得你没能力,下头也会认为这个领导有点儿名不副实,所以为了前途,为了服众,新领导也要搞一套自己的新政策,新思路。

    可这样的改来改去,却让企业不少本可以坚持的长远规划再频繁的折腾下无疾而终。

    所以,庄建业说他们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确很有道理,因为在当下国内航空、航天领域,中国腾飞的模式的确无法复制,不说别的,庄建业担任中国腾飞一把手已经快20年了,如此超长的任职期限就不是其他厂商负责人能比得了。

    再加上庄建业跟上层极强的人脉关系和大开大合的作风,可以让中国腾飞可以在自己预定的道路上不断的尝试。

    其他人即便有能力,敢想庄建业那样不顾其他的说干就干嘛?

    就比如黄峰,刚到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时的确锐意进取,准备将中国腾飞那一套拿过来,将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改造成第二个中国腾飞。

    结果呢?

    检举信和匿名举报雪花片似的飞到当时的航空工业部,一些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出身的老领导、老首长那段时间经常以回访、调研的名义往东北航空工业集团跑,明里暗里的指手画脚,硬是把黄峰搞得半点儿脾气都没有。

    没办法,上面的婆婆太多,而且一个比一个不好惹。

    反观庄建业这边,之前就一个永宏厂,还被庄建业给兼并了,然后对接航空工业部,结果又因为成为航空、航天综合又体脱离了。

    或许有人会嘲讽,中国腾飞这是姥爷不亲,舅舅不爱,哭死了都没老妈给奶水吃,国内航空工业界的弃儿,可怜的很,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此一来,中国腾飞也没有其他航空制造厂那么多的婆婆,那么繁琐的审批流程,更没有那么多的历史包袱。

    正因为如此,庄建业才可以在中国腾飞这块大画卷上肆意挥洒,从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与之相比,包括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在内的其他航空制造厂真的是想比都比不了,就别说复制中国腾飞的革命性生产流程了。

    于是包括那位老专家在内的一部分专家组专家,脸色都不太好看,很显然他们这些人还没适应自己背后的航空制造商被中国腾飞远远甩在身后的事实。

    可另一部分人却从中国腾飞这套革命性的生产流程中看到却是机遇,就比如来自海军某部的一位领导,参观到现在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就是听完介绍也是沉吟良久这才试探的问道:“庄总,你们这套技术架构能不能应用到造船行业?”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507/ 第一时间欣赏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安溪柚所写的《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为转载作品,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介绍:
永宏厂是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老牌工厂,在改革大潮中几经沉浮,逐步走向没落,艰难时刻,庄建业等人接过担子,从最基础的机型开始,一步步披荆斩棘,最终将濒临倒闭的永宏厂插上翅膀,再次腾飞。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