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腾飞我的航空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安溪柚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两百一十章 这机翼,神了!

    “薛工,咱们到了。”

    就在薛卫东脑袋胡思乱想之际,同车的郑权礼突然叫了一声,薛卫东这才下意识的睁开眼睛,冲着前排的郑权礼歉意的笑了笑:“路上太累了,差点儿睡着了。”

    “实在不行,咱们明天过来也行,反正这几天星洲部队正在进行无人机的操作培训,暂时没有任务,什么时候过去都行。”见薛卫东真的是一脸疲惫,郑权礼便好言建议着。

    又是无人机。

    薛卫东只觉得脑袋嗡的一下,一句“又出了什么事儿”就差点儿脱口而出,没办法,这些日子可是被长空无人机给折磨坏了,听到无人机总以为麻烦又来了。

    好在薛卫东脑袋还没彻底迷糊,知道自己不是在华东的某测绘基地,这才把到了嘴边儿的话给咽了回去。

    不过这样一来想休息的心思也被抛得无影无踪,等把要看的东西看完再说吧,星洲部队估计就是响应总部号召,集思广益的给上面提个意见,自己过去看看走个过场而已,那么多军内有实力的单位都没办法,星洲这么个普通的作战单位就行?

    还是早看早结束,早结束早安生,免得无人机,无人机的叫着,让自己心毛毛的。

    于是薛卫东连连摆手:“没事儿,不累,总部那边儿挺着急,等着我汇报,还是早点儿看完,我也好也总部一个交代。”

    薛卫东说得的是义正言辞,任谁也看不出他心里的真实想法,都以为薛卫东为了完成上级的嘱托,不辞辛劳的也要把事情办完,立马就让陪同过来郑权礼肃然起敬:“难怪航空测绘大队年年先进单位呢,都是薛工这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人,想不先进都难,不过您放心,星洲部队的无人机呀,真的不一样,很大程度上颠覆我们的想象……”

    一个小小的马屁过后,郑权礼便开始介绍起星洲部队无人机的具体情况,跟郑权礼并排走的薛卫东边听,边认真点头,脸色更是专注而又认真,实际上薛卫东的确很认真,认真的一个耳朵听,一个耳朵冒。

    这是他长久在总部机关工作是养成的一项绝技,因为有不少领导来航空测试大队视察,总想不懂装懂的拽点儿技术问题,你要是全听了,保准会出事儿;要是不听,那就是不给领导面子,也得出事儿。

    所以是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于是郑权礼便练就这套绝技,我真的再认真听,但过后是真心一个字儿都没记住。

    郑权礼又没在总部混过,哪知道这么多猫腻呀,看着身边的薛卫东时而皱眉,时而点头的模样,还以为对方全都听进去了,讲得更加卖力,却不想薛卫东都快被说的睡过去了。

    直到听了一句:“您看,这就是我跟你刚才介绍的无人机。”

    薛卫东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星洲部队的机库,转头看了看周围的情况,倒不是有多好奇,而是不这么做,薛卫东生怕自己睡眼朦胧的模样被人察觉。

    不过这么做也不是一点儿收获没有,不远处一大堆人围着一个小黑板,中间的一个人拿着一个航空模型才用的无线电遥控器,讲着使用的注意事项。

    薛卫东睁着眼睛仔细的瞧了瞧那个遥控器,脸上没啥表情,心里却失望的叹息,果然自己预料不差,星洲部队的无人机水平不咋地,用航模遥控器操纵飞机,水平再高能高到哪儿去?

    于是就更想着早点结束了,便收回目光,煞有介事的看向眼前这架的造型奇特的无人机,准备说两句车轱辘话就完成任务,就此返回招待所好好休息。

    然而就在他开始组织语言,准备把官腔打得十足十时,正对机翼的双眼突然圆睁,旋即快速摘下自己的眼镜,掏出手绢儿在嘴上哈了口气,然后擦了好几遍,重新戴上后再次看向机翼,手更是在机翼两侧的边沿不停的抚摸,好似在摸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嘴里更是惊疑不定的喃喃自语:“这机翼,怎么可能?国内什么时候有这种机翼的?我怎么不知道?”

    一旁的郑权礼看着前一刻还气度不凡的薛卫东,下一秒就跟小伙子见到小情人儿似的,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不说,一边摸着机翼,一边嘴里还嘟囔着听不懂的话,不免有些担心,连忙问:“薛工,您说的是什么?”

    “超临界机翼!”

    薛卫东嘴里蹦出五个字,让郑权礼更加迷糊,而薛卫东本人则躺在地面上,双脚一瞪地,就那么蹭到机翼下,然后看着机翼下面的结构愣愣的出神。

    跟随他一起过来的技术参谋一看薛卫东这般模样,也都十分诧异,刚想问自家领导这是怎么了,就听下面的薛卫东怪叫一声:“神了~~神了~~这机翼神了~~”

    随后便从机翼下面钻出头,冲着自己带过来的人招了一下手:“你们的手电筒借我一个。”

    一名参谋立马从包里翻出一个手电筒递过去,薛卫东接过手电筒重新钻进去,打开手电筒在机翼下面从前到后仰着脖子看得那叫一个仔细。

    什么疲劳,什么休息,什么早结束,什么走过场,什么打官腔,在一块机翼之下,统统都是浮云。

    看着薛卫东突然跟钻地鼠似的,在机翼下面蹭来蹭去,偶尔怪叫几声奇迹、神了也就算了,居然还不自觉的傻笑。

    郑权礼汗毛都竖起来了,总部派过来的专家不会脑袋有问题吧?超临界机翼,郑权礼听都没听过,问了薛卫东手下的技术参谋,也是一个个的直摇头。

    眼看薛卫东开始咚咚的敲机翼,郑权礼终于是忍不住了,万一把无人机给弄坏了可怎么办?星洲部队还指望无人机完成气象监测任务呢,于是也顾不得其他,俯下身子,冲着薛卫东说道:“薛工,咱们有什么事儿出来说好不好?无人机过两天还得执行任务,您要是想看里面的结构,我叫人帮你打开。”

    薛卫东听了这话,才知道自己失态,连忙点点头,从机翼下面出来,嘿嘿一笑:“看到超临界机翼有点儿兴奋,哦,对了,郑主任,这款无人机的载荷是多少,最大起飞重量又是多少?……额……你干嘛这么看着我?我的问题有什么不对吗?”

    薛卫东半点儿不好意思也没有,钻出来就问了一连串问题,却发现郑权礼看他的眼神变得很怪异,便笑着问了下,结果郑权礼的一句话,就让薛卫东臊得满脸通红:“我来的路上都介绍过了,薛工,您难道都忘了?”

第两百一十一章 中国路线

    薛卫东张了张嘴,很想说我真的忘了,可他也知道,真这么说了,丢脸的只能是他,于是呵呵一笑,拍了拍跟前的机翼:“根据我的经验判断,应用这种机翼的飞机,可以降低飞机整体的结构重量,所以呢,我对你刚才说的参数有些不理解,为什么加了一个能够降低结构总量的好机翼,起飞重量和载荷怎么提升的不明显?”

    虽然薛卫东没怎么听郑权礼的话,但大概的印象还是有的,所以这话一出,郑权礼也傻眼,心说这家伙够鸡贼,明明自己刚才的话没往心里去,却偏偏来这么一手,还别说,自己愣是没办法。

    这问题问的实在太专业,郑权礼敲破脑袋也答不上来,正想着该怎么应付时,身后却传来一句熟悉的声音:“那是因为我们的机翼还不是很成熟,只是按照初步的风洞试验数据,结合我们ty2无人机平台搞出来的一款带有试验性质的验证机,毕竟星洲部队要求在高空有一定的续航时间。

    尽管我们的机翼还不成熟,但多少降低了结构总量,增加了油料载荷,再加超临界机翼在升力上的优点和独特的经济性,这才满足了部队的基本需求,不过终究是试验性质的验证机,所以我们才把这款飞机叫做ty2plus,不然就会命名为ty3无人机了。”

    突然就冒出个人过来,不但没有穿军装,而且看上去还很年轻,薛卫东很是诧异,就在来人身上疑惑的打量几下,便转过头刚准备问郑权礼来人是谁,就见那个穿着白色的确良衬衫的年轻人突然就冲着自己伸出手,特热情的自我介绍道:“您好,我是腾飞厂的负责人,庄建业,想必您就是航空测绘大队的领导吧?

    如果航空测绘大队需要地形测绘用无人机,我推荐用更成熟的ty2平台,毕竟ty2plus是个特例,而且造价昂贵,如果普遍装备的话很不划算,航空测绘大队想在续航时间上有所要求,我们可以为你们选装瑞典进口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这样一来在两百公斤的载荷下,我们的ty2平台可以达到6个小时的续航时间……”

    吧啦吧啦吧~~~庄建业握着薛卫东的手,开始推销腾飞厂的ty2无人机,听得后面的郑权礼是直扶额,至于前面的薛卫东更是眼珠子瞪得老大,如果没有前面的眼镜片挡着,估计都有可能蹦出来。

    怎么就开始向自己推销产品了?等等,咱俩熟吗?

    “额……小庄是吧?你们的ty2……”被庄建业一番的自来熟弄得薛卫东虽然有点儿懵,不过毕竟是总部出来的人,什么场面没见过,在初期的不适应后,立即就恢复冷静,于是连忙打断庄建业的絮叨,拍了拍身边的无人机,却又是一阵尴尬,因为眼前无人机的名字很复杂,薛卫东竟然没记住。

    庄建业很有眼力的提醒:“plus,ty2plus。”

    “对,普拉斯……呵呵,名字很特别,不过很有跟国际接轨的潜质,就如同你们采用的超临界机翼一样,这还是我在国内第一次见到,看得出来你们在国外弄到不少资料,就是不知道你们走的是美国路线还是欧洲路线?”

    超临界机翼是一种六十年代盛行于欧美的一种先进的机翼翼型,众所周知,飞机表面的各处压强都不一样,空气在飞机表面的声速也不一样,导致气流在这些地方的流速也不尽相同。

    换句话说,气流在飞机表面各处的马赫数并不是一个固定值。

    这就好比游泳,头部和上手遇到的阻力必然是不同,飞机表面的马赫数也是一个道理。

    有些地方气流加速,压强变小,声速也随之变小,这个地方的马赫数就变得比较高,反之,马赫数就会比较低。

    在飞机不断加速过程中,这些点的马赫数会一起不断提升,其中马赫数最大的一个点,马赫数达到一个临界值,这便是所谓的临界马赫数。

    也就是说飞机整体没有超过音速,飞机表面就已经有些点超过了音速。

    这个时候飞机表面就会产生一种叫做激波阻力的东西,从而消耗飞机的动力,影响飞机的速度和续航能力。

    而超临界机翼便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对不同的机翼翼型的风洞试验发现,飞机机翼率先超过音速的部分通常是机翼上表面那个有弧度的表面。

    这个地方气流被加速的非常快,压强也比较小,声速也比较小,这个地方的马赫数之最大的,因此他们便提出一种没有一般翼型那种明显弧度,让速度和压强分布更加均匀。

    头部和尾部也做了相应调整,头部更加平滑,尾部更加尖锐不说,下沿还有个凹进去的部位,如此设计的目的无外乎一个,就是让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气流压强都变得更加均匀。

    如此,超临界机翼便可在不超过音速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速度,有了速度,经济性自然就会很好,相应的就会减轻飞机的结构总量,从而在同等重量的情况下不但非得更远,也可以搭载更多的货物或武器。

    所以超临界机翼一出现,就受到欧美航空巨头的追捧,尤其是民航领域,飞得更远、装的更多,燃油消耗低永远是民航客机追求的目标,而超临界机翼完全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

    于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欧洲的空客率先在a300客机上应用超临界机翼,波音、麦道、洛克希德随后跟进,很快欧美民用客机便凭着更经济的燃油消耗,以及更大的载荷横扫国际市场,将意图进入该领域分一杯羹的苏联民用客机死死压在下面,从而确立了欧美在大型民航客机领域的垄断地位。

    当然了,欧美在联合打压苏联民航客机的同时,彼此之间的内部竞争也非常激烈,在超临界机翼上尤为明显,尽管所有技术出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早已形成以空客为代表的的欧洲路线,和以波音为代表的美国路线。

    所以薛卫东才有这么一问,毕竟两个路线各有所长,薛卫东很想知道腾飞厂用的是那一个?

    对此庄建业笑得很灿烂,很自豪,同样拍了拍眼前的ty2plus:“我们用的是中国路线。”

第两百一十二章 《腾飞航空》

    “中国路线?”

    听了庄建业的话,薛卫东很诧异,他也算是航空领域的资深人士,欧洲和美国的超临界机翼他还清楚,自己国家什么时候也在这方面自成一派了?

    “是这样的,西航大学的丁来湘,丁教授您知道吗?”就在薛卫东皱着眉头想着国内那个单位有可能做这方面研究时,庄建业突然问了他一个人。

    薛卫东先是愣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西航大学的丁来湘,丁教授,我就说嘛,除了他谁能在机翼上下这么大功夫,没想到丁教授在边条翼,三角翼之外,还在超临界机翼上建树颇丰啊。

    哈哈,你们腾飞厂用的就是丁教授的成果吧,不错,你们挺会挑人的,丁教授在国内的机翼设计方面算是首屈一指的……”

    提到丁来湘,薛卫东有种拨开云端见月明的感觉,这位西航的老教授薛卫东很熟悉,经常在国内的航空技术交流会上见面,很多观点薛卫东都颇为赞同,说超临界机翼是丁来湘弄的,薛卫东不但不怀疑,还觉得十分可信。

    而后便是发自内心的兴奋,要知道丁来湘一直跟军队十分密切,他所研究的几个机翼课题都是为未来作战飞机打基础的前沿性研究。

    如果丁来湘的超临界机翼真的有了成果,完全可以找上门儿,由总部提供经费,在该领域做进一步研究。

    要知道超临界机翼应用范围不单单在民航客机领域,在军用运输机和特种飞机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

    毕竟这类的军用飞机比民航客机更看重载荷与航程,超临界机翼能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就等于变相的增加载荷量;飞行的阻力降低,就等于能增加航程。

    这对国内运输机来说无异于是十分有利的前沿技术,薛卫东所在的航空测绘大队基本平台就是大型运输类军用飞机,因此他对这类技术特别敏感,再加上前段时间对运7、运8等国内的运输机的试飞,更是对国内大型军用航空平台的落后痛心疾首。

    想要追赶,不是喊口号,必须踏踏实实的去做,正因为如此当他看到TY—2plus的机翼是,便知道自己找到了一个起步追赶的点,不管现在口袋里的经费再怎么少,也要砸锅卖铁的支持。

    毕竟现在投下去的种子,未来结出的果子,就算不甜美,也能填饱肚子,怎么掰扯都划算。

    所以一听丁来湘的名字,薛卫东就想调头就走,直接去找丁来湘,商量下超临界机翼的前沿性研究。

    结果还没等他把丁来湘夸完,顺便就坡下驴告辞回招待所,好去联系丁来湘时,庄建业却笑着摆了摆手:“领导,您误会了,超临界机翼不是丁教授做的,而是他的学生,也是我们厂的总工程师,西航大学飞机结构系的在职研究生,林光华同志的成果。”

    脸上还带着些许兴奋劲儿的薛卫东闻言,表情立马就僵住了,丁教授的……学生?拜托,您说话能不能一次性说完。

    薛卫东一脸怨念的看着庄建业:“林光华?丁教授的……学生?”

    “是呀,他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就超临界机翼发表了四篇论文,其中《论机翼上表面激波阻力的产生与控制》中就对超临界机翼的外形、机构以及模型风洞试验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十分积极的结论;

    之后的《新机翼在无人驾驶飞机上的应用初论》中更是用详实的风洞试验数据和扎实的数学模型构建了初步的实用性基础,我们的TY—2plus就是依照林光华同志的这篇论文为指导研制出来,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等等~~~”

    见庄建业越说越起劲儿,薛卫东忍不住打断,如果庄建业说林光华只是出了研究成果,没有对外发表也就罢了,关起门来的东西别人不知道也不稀奇,可听庄建业的样子,人家不但有成果,而且还发表出来了,这就让薛卫东特别奇怪。

    自己其他的事儿可以说是孤陋寡闻,可航空业内,特别是国内航空业的技术动态他可是实时关注的,每个月全国各地的技术资料、核心期刊乃至大学学报他都会弄一份,国内航空技术的动态他比谁都清楚。

    可是自己非但对林光华这个名字陌生,几篇关于超临界机翼的重要论文怎么也没看过?不可能啊。

    于是薛卫东便问庄建业:“这些论文刊登在哪部核心期刊上?我回去后找过来好好拜读下原文。”

    “哦,您不提醒我都忘了,几篇论文都刊登在《腾飞航空》上。”

    “《腾飞航空》?呵呵……还是第一次听说,是哪个单位主办的?”听名字薛卫东没印象,只能继续问。

    “腾飞航空制造厂和浣城市政府联合主办,主要刊载国内航空的最新动态,以及我们腾飞厂最新的技术成果。”

    此话一出,身后的郑权礼直接噗~~的一声就喷了,前面的薛卫东也没好哪儿去,差点没一个趔趄闪了老腰。

    说来说去,就是本厂刊,却被庄建业说得那么高大上,任谁听了都觉得好笑。

    眼见周围人都憋着笑,庄建业全当没看见,从拎着的公文包里掏出一本印着一架震撼力十足的TY—2无人机正面彩图的杂志递给脸色古怪的薛卫东:“我正好手上带了一本这个月的新刊,领导您要是有空可以帮着指正指正。”

    见庄建业没半点儿不好意思的就把杂志递过来,薛卫东不解实在太不给对方面子,就接到手里,随意的翻了一下,结果这不看还好,一看之下就被其中的一张页面吸引住全部的注意力。

    然后快速的又翻了几页,随后指着一张精美得不像话的无人机照片冲着庄建业瞪着眼睛问:“这种略带上翘的滑翔式机翼,你们可以实现量产?”

    庄建业看了看图片,原来是刚刚定型的TY—2A无人机,刚想点头,就见薛卫东又翻了一页,指着上面的一个无人机地面操控想象图声音都变得走音:“还有这个,你们是怎么想到的,已经实现了吗?”

第两百一十三章 军内代号:无侦

    薛卫东指着的那张图,是腾飞厂基于ty2a无人机平台做的一张空地之间长距离遥控操纵的示意图。

    通过ty2a无人机平台的高载荷,在机头内集成了国内已经装备的kj9型自动驾驶仪作为主控制单元,对整个飞机进行自动操纵。

    kj9型自动驾驶仪有俯仰、滚转、航向和高度四个通道,分别控制飞机的升降舵、副翼、方向舵的偏角和发动机的工作状态。

    每个通道互相独立,相互交联。

    如果图上用的是其他高技术的东西,薛卫东或许一扫而过,然后说两句不错,就轻轻揭过,绝不会像现在这样跟个好奇宝宝一样,要一探究竟。

    没办法,他薛卫东是个航空专家不假,但首先他是个军人,军队所需的武器装备的确需要不断更新换代,应用诸多先进技术。

    但却不是技术越先进越好。

    稳定性、耐用性、可维护性乃至于经济性都需要部队一方仔细考虑。

    借用游戏上的话来说,军队的装备既要有高伤害,还要有稳定的输出,与此同时还要做到防高、血厚。

    正因为如此,军队的新装备通常新技术应用不超过30%,70%左右都是成熟可靠的老技术,如此才能保证装备的稳定性以及延续部队已有的保障维护体系。

    从h航空公司弄到的飞控计算机好不好,当然好,重量轻,灵活度高,配合飞控组件儿,可谓省时省力。

    问题是这些东西国内没有替代品不说,h航空公司也不允许腾飞厂利用他们的飞控组件儿干私活,抢生意。

    腾飞厂到是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抠出几套,如同提供给飞控机械研究所研究一样,给部队攒几架无人机。

    可一旦这些无人机出现故障、损坏,需要飞控部件,特别是飞控计算机部件儿的更换怎么办?抓瞎?

    然而用kj9型自动驾驶仪就不一样了,这是国内自主开发的一套航空驾驶仪器,广泛应用于各类导弹和作战飞机等航空飞行器上面。

    其中最典型就是国内无人机的鼻祖,长空一号。

    正因为如此,kj9型自动驾驶仪不但装备数量大,使用成本也极低,除此之外该设备是依照国内航空引导机制设计的。

    配合专用的应答机,可以通过遍布全国的机场以及雷达实施引导和控制,从而完成对无人机平台的远距离遥控和操纵。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部队对这套系统极为熟悉,维修保养方便不说,前期的培训也直接省去,把长空一号的操控直接套过来即可,对快速部署十分有利。

    如果说刚才的ty2plus只是因为机翼的超前,让薛卫东有种投资未来的冲动的话,当他看到这幅标注ty2无人机平台远距离遥测控制想象图,实则就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时,终于是动了想把ty2无人机纳入航空测绘大队的心思。

    这不单单是因为整个系统他们航空测绘大队能够完全驾驭得了,快速实现任务部署,更重要的是最新款的ty2a无人机那有利于中高空滑行的略有几度上翘的机翼。

    不同于ty2plus的超临界机翼,这种模仿长距离迁徙候鸟的上翘机翼更加适合中低空,长航时的低速无人机。

    正如庄建业所说,ty2plus就是个特例,为了降低结构重量,保证高空的正常飞行,不得不使用这种翼型,来降低动力的负担。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这种翼型对低速的无人机根本得不偿失,除非换成动力强劲的涡桨或者涡扇发动机还差不多。

    所以薛卫东虽然吃惊连连但全部的吃惊点也都是集中在机翼上,因为不管ty2plus是不是得不偿失,超临界机翼代表的是未来,与航空测绘大队当下的任务却没半点儿关系。

    也正因为如此,庄建业舍着大脸推销无人机,薛卫东轻飘飘的揭过便是这个原因,机翼好归好,但不等于航空测绘大队就真的需要。

    然而当他看到ty2a无人机上长长的仿生机翼,以及极接地气的遥控方案后,薛卫东脑海中瞬间就冒出四个字就是它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薛卫东就ty2a无人机问了不少问题,庄建业早就看出薛卫东的神情变化,立马对着杂志上由鞠伟构图并拍摄的图画,讲得是吐沫横飞。

    这还不算,第二天还派车拉着薛卫东去了浣城,实地参观了腾飞厂繁忙的无人机生产车间,以及正在建设的无人机生产厂,之后在郊区外的腾飞厂试验区,观看了ty2a无人机的飞行表演。

    尽管没有加装kj9型自动驾驶仪,用的还是简陋的模型遥控装置,但在百余米的空中ty2a无人机还是展示了其无与伦比的滑翔能力。

    薛卫东总体比较满意,随后便向总部报告,希望能够采购腾飞厂的ty2a无人机,并列出数条条理分明的理由。

    总部接到报告很重视,立即由一位领导牵头率领一个专家组前往腾飞厂,对ty2系列无人机进行全方位的评估,结论与薛卫东一致,认为腾飞厂的ty2a无人机完全可以作为航空测绘大队现有伊尔18飞机的补充,从而在总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华东和华南的地形测绘工作。

    而ty2plus上的超临界机翼具有独特的开创性,对未来军用运输机发展有促进作用。

    当然这么痛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腾飞厂的ty2a无人机价格十分亲民,加上整套的自动驾驶控制装置,也不过22万人民币的单价,连买长空一号的发动机的发动机都不够,因为那货用的涡喷6,出厂价就达到25万。

    至于ty2plus航空测绘大队自然是看不上,不过却对超临界机翼很感兴趣,为此批付24万的研究经费,要求腾飞厂继续对超临界机翼进行可行性研究。

    本着总部任务第一的精神,上级给了航空测绘大队一笔特别经费,用于采购八架ty2a无人机,再加上研究经费,总金额200万人民币。

    随后就很不客气的把ty2a无人机的名字去掉,重新赋予一个军内代号,无侦7。

    星洲部队一看,脸上挂不住了,本来他们还想靠着栾和平跟腾飞厂的关系,再走一次双拥的套路,结果看人家总部干净利索的掏钱买东西,要是还这么干还不得把脸丢到姥姥家去了。

    于是干脆向军区也申请一笔特别经费,最后以30万的价格把含有超临界机翼这个相当有超前意识的无人验证机买到手里,并学着总部,照猫画虎的给ty2plus,按了个无侦8的代号。

    不过星洲部队还是习惯叫他们的无人机为普拉斯,没办法,实在是普拉斯这个名字洋气,咋听起来还以为他们部队豪气,弄了进口货。

    可不管叫无侦,还是叫普拉斯,腾飞厂扎扎实实的完成了一次军品订单却是无可争议的,消息一出,腾飞厂这边还没怎么样,永宏厂却轰的一下就沸腾了……

第两百一十四章 去腾飞厂看看

    永宏厂已经被踢出重点军保名单快两年了,尽管这两年里永宏厂在民品上有了很大进步,两条阿里斯顿冰箱生产线的效益也不错,全年的营收甚至达创造了历史记录,职工的福利待遇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

    但在永宏厂人心中,尤其是上了年岁的老职工心中,总有一种情节根深蒂固,那就是自己的国防军工身份。

    以前提起来,永宏厂的人个顶个都会挺直腰板儿,接受周围其他人各种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可现在要是有人提起来,永宏厂的人除了尴尬还是尴尬。

    不过除了这份骄傲的心态外,似乎也只剩下心态了,如果说一年前永宏厂因为被踢出重点军保名单还有些后悔,因为除了心态外,现实的利益也是个重要的因素,毕竟重点军保名单中的企业能够获得稀缺工业原材料的廉价供应,利润的上缴也被压到一个极低的水平。

    如此条件,对全面转型民品,各项情况都很混乱的永宏厂来说,的确是急需的好政策。

    然而转过一年后,永宏厂依旧是永宏厂,但情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国内物资短缺与民众改善生活欲望的现实矛盾,家电产品在国内可谓火爆之际。

    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只要上市就会被民众抢购一空,其中的一些城市,甚至出现熬夜排长队购买家电的情况,不是为了打折,更不是有什么优惠,只是因为商场供应量有限,去晚了有可能买不到。

    若不如此的话新找的媳妇儿会不会不乐意?家里的孩子保证又得闹;昨天的电视剧又得跑到老王家里看;大话都吹出去了,明天怎么跟办公室里的同事交代……

    于是家电产品不是火爆,而是火爆到爆,以至于不少地方只要家电摆到柜台,当地民众就跟不要钱一样,立马抢购一空,至于里面有没有质量问题,会不会出现损坏根本没人理睬。

    这是一种疯狂的消费方式,在长期封闭且物资短缺的环境下生活的人,突然有了可以改善生活的条件,他们就跟饥饿的人一样,尽其所能的把东西塞进自己的肚子里,至于好不好吃,吃了之后消不消化,没人在乎。

    上面鼓励,下面购买力强,于是一个属于家电企业的黄金时期就这么红红火火的到来了。

    俗话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如果把永宏厂比做猪,那也是一头超重的老年猪,可它遇到的风口不但大,而且很强劲,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就被卷起来,那种老树开新花,枯木又逢春,一朵梨花压海棠的爽感令永宏厂大有再活五百年,敢叫天地换新颜的气势。

    转型成功。

    一个军工企业的新生。

    为什么死抱着军工企业身份不放,死板的大锅饭真的那么好吃?

    随着永宏厂实现盈利,并营收创造历史,一些媒体和专家便将永宏厂当成国营企业转型的样本,部委更是将永宏厂包装成航空系统改革的绝对样板儿。

    各种报道,各种赞美,各种分析可谓层出不穷,其中有家媒体更是将永宏厂的事例上升到砸掉铁饭碗,突破国营枷锁,实现逆袭的高度。

    在赞扬永宏厂多年探索,积极改革之后,笔锋一转,开始抨击那些死抱着国家计划不放,只知道啃大锅饭的企业,最后更是声泪俱下的痛斥那些企业就是尸位素餐,不思进取的蚂蟥,除了会吸国家的血,什么都不会。

    此文章一处,因其大胆的想法,犀利的文笔,着实惹来不少企业的驳斥和攻讦,然而过了不到一周,某权威媒体突然发表一篇评论员文章,内容同样是国企改革,语言虽然没有那么犀利,但部分观点却与那篇文章高度重合,这还不算,里面还把永宏厂拿出来做了样板儿。

    这一下不忿的企业全都老实了,很简单,权威媒体代表的是上面的意思。

    于是一系列改革便在人们不经意间迅猛涌来,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承包,即企业经营者与企业主管部门签订协议,用类似大包干的办法,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并承诺在承包期间为主管部门上缴规定的利润。

    这种方式一经产生便风靡全国,那些渴望企业自主权的企业领导疯了一般跟主管部门签订承包协议。

    由于打破枷锁,实现部分的自主经营,企业的活力得到了释放,企业的效益上升明显,于是一些激进的企业主管部门一看,这是个好路子,自己不用操心那么多,还能有钱拿,何乐而不为?

    干脆把一些效益差的,不听话的企业统统塞给有本事的企业去领导。

    在这股风潮下,永宏厂也做了类似的改革,由部委背书,永宏厂厂长俞其章为第一责任人,与部委签订为期一年的承包协议。

    之后俞其章的权力达到了永宏厂建厂以来的顶峰,厂党委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随后俞其章秉承永宏厂的成功经验,开始继续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但托管了周边几个地方性的家电厂,增加产能。

    而且还继续推进王伟留下的电视机、录像机等家电产品生产线的引进和投产。

    至于以前让永宏厂担忧工业原材料,在他们的名字出现在权威媒体,并成为国内少有的大型国营企业改革样板后,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再这样的大背景下,重新辉煌的永宏厂想要跻身重点军保名单更像是一个暴发户,想要无耻的给脸上贴金一样,只想着光鲜。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部队和国防科委的领导来永宏厂走一圈儿,发现除了九分厂和六分厂给腾飞厂做些简单的无人机部件儿的代工外,永宏厂已经不能称为一个航空制造厂,说是家电城还差不多。

    这也就罢了,厂长俞其章对此也不上心,再加上舆论天天叫着破除大锅饭陋习的大背景,上级能让永宏厂进才怪呢。

    对此永宏厂的职工很失望,却不执着,毕竟军品不挣钱不说,质量还要求的极为严格,哪有民品来的自在,躺着都能赚钱。

    不过不执着,不等于没人坚持,何明就是坚定的军品派,哪怕他这个总工程师已经有名无实,可依旧坚持。

    永宏厂不行老头子眼珠子一转,在部队和国防科委的领导即将离开永宏厂之际,突然跟带队的领导说:“其实给部队的无人机是腾飞厂做的,几位领导来都来了,不如过去看一看,他们刚刚涉足军品,经验不足,需要各位领导帮着指导指导……”

第两百一十五章 巨额索赔

    部队和国防科委的领导本来还要去棉花市调研当地军工企业的情况,正好路过浣城,去看看这个刚刚拿到军品订单的厂子并不耽搁什么时间。

    再说了他们的确肩负着对军品生产企业监督指导的责任,所以就答应了何明的建议,第二天一大早就乘车去了浣城。

    结果到了地方一了解,带队的领导脸色就变得难看起来。

    因为出来接待的既不是腾飞厂的一把手庄建业,也不是厂里的书记沈建伟,甚至连个实权的副厂长都没有,只是个小小的接待处主任。

    这让部队和国防科委的领导难免生出被怠慢的感觉,陪同的何明无奈,只能陪着笑脸一个劲儿的帮着腾飞厂解释。

    可他的话说得再好听,也架不住腾飞厂一个主要领导都不在的事实,于是部队和国防科委的领导只是匆匆走了个过场,就借口棉花那边事情太多,连腾飞厂准备的午餐都没去吃,坐上车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何明那个气呀,永宏厂没有进重点军保名单也就算了,何明只当是烂泥扶不上墙,可腾飞厂已经把产品卖给了部队,按理说就算进不了重点军保名单,当一个重点观察企业应该有资格吧。

    所以这次何明重点不在永宏厂,而是在腾飞厂,为此还事先给庄建业这边打了招呼,让腾飞厂这几天别瞎折腾,他带着部队和国防科委的领导说不定那天就过来。

    结果,他来了,整个腾飞厂上上下下却集体放了鸽子,这让满怀希望的何明怎能不气。

    于是送走了部队和国防科委的领导,何明就想去联系庄建业,可惜这年头通信手段太过匮乏,尝试了几次找不到人,老头子的倔脾气也上来了,干脆不回星洲,直接住在浣城,就是想看看庄建业他们究竟是作得哪门子妖?

    结果等了三天,庄建业就跟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一般,连个信儿都没有,何明也急了,在腾飞厂的办公室里焦急的走来走去,犹豫着是不是先回去,等过两天再来。

    便在这时,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打开,一个风尘仆仆的人闯进来,拿起茶几上已经放凉的茶水咕咚咕咚就灌了进去。

    何明见状有些愕然,刚准备问,就听来人说:“总工,真不好意思,没好好招待你们,唉~~我们也是没办法,美国的h公司突然向我们发起巨额索赔,事情很突然,我们这边措手不及,现在厂里的领导层全都忙着这事儿呢……”

    说着又端起茶杯咕咚咕咚灌了两口。

    何明起初还想埋怨两句,可以听“巨额索赔”四个字,什么埋怨的话都被击得粉碎,随后上下打量一番胡子拉碴的沈建伟,发现几天不见,这位前不久还富态的腾飞厂书记已经瘦了好几圈儿。

    许久不见的颧骨再次高高凸起,加上布满血丝的眼睛以及干裂的嘴唇,很明显这几些天遭了不少罪。

    不过何明已经没时间关心沈建伟的个人情况,腾飞厂的被索赔才是大事儿,于是便问:“究竟怎么回事儿?”

    “他们说我们的质量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除此之外部分技术上侵犯其他国外公司的专利,不但终止了合同,而且还要按照赔偿条款发起对我们的索赔。”

    “多少?”

    “标的的3.6倍。”

    “三千六百万美元?”

    何明只觉得脑袋嗡的一下要多大有多大,他是是知道腾飞厂与美国h公司合同的总价值的,一千万美元的总价值,乘以3.6,这数目简直不要太大。

    要知道这可是外贸合同,结算用的是美元,不是人民币,更何况就算三千六百万人民币也不是个小数,腾飞厂就算现在今非昔比,一次性拿出这么多也必然伤筋动骨,更何况还是美元,哪怕以国家规定的汇率计算,那也超过一亿人民币。

    一个亿呀,这是要生生压死腾飞厂啊。

    这一刻什么重点军保名单,什么积蓄的怨气都没有腾飞厂活下去重要,不然一切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得到也没有。

    于是何明连眉头都没皱一下便问:“老沈,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虽说我现在在厂里子不太能说得上话,可在部委还是有几个认识人。”

    “老领导,有你这句话,比什么都强,不瞒您说,这些天我们几个厂领导一直在跟几个主管上级沟通,没办法,这里面的事儿真的牵扯太多,小庄现在去特区准备跟外商见面,我跟上级又不熟,根本说不上话,如果老领导能帮忙,我代表腾飞厂谢谢您啦。”

    说着沈建伟站起身朝着对面的何明就鞠了一躬。

    他是真的没办法了,当初庄建业为了保住腾飞厂,一顿骚操作,把腾飞厂硬生生弄成了部委对外先进技术的获取渠道。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依靠这个渠道衍生出来的技术研发项目、仿制产品乃至进口替代就有二十多项,牵扯实在太大,一旦h公司真的停止跟腾飞厂的合作,巨额赔偿是小,后面一连串的技术研发全部停摆才是大事。

    所以沈建伟这些天跟其他腾飞厂的领导是四处奔波,依照庄建业的意见去找各个研发项目的主管领导。

    面对腾飞厂的情况,这些项目的负责人也很担忧,就比如说郭晓波急得满嘴都是泡,也积极帮着腾飞厂奔走。

    奈何郭晓波等人搞科研都是好手,上下关系协调,总览产品全局的能力却是个十足十的外行。

    以前这一块都是庄建业亲手去抓,如今庄建业要去特区跟外商会面,一番交锋是免不了的,根本没有精力顾忌后方。

    所以就托付给老成持重的沈建伟,奈何沈建伟弄个分厂还行,联系十几家单位和机构的同时,还需要实时的跟地方政府和部委协调,这就大大超过沈建伟的能力范畴,结果就是他自己忙得到是脚不沾地,事情反到越忙越乱。

    所以听说何明在厂里,沈建伟连休息片刻的心思都没有就跑到办公室去见何明,没办法,顶在前面的庄建业需要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危机中的腾飞厂更需要。

    而何明,作为永宏厂任职最长的总工程师,除了技术能力突出以外,出色的协调和掌控能力也十分了得。

    把这个大后方交给何明准没错。

第两百一十六章 突然提高要求

    看着给自己鞠躬的沈建伟,何明连忙伸手扶起来:“别这样,现在不是做面子的时候,快跟我讲讲,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小庄又有什么交代,你总不能让我什么都不明白,就这么赶鸭子上架吧?”

    一听这话,沈建伟也就不在客套了,重新坐下来后,就把庄建业临走前的交代,和统筹协调上的困难跟何明详详细细的交代起来……

    ……

    特区与港城相交的边关口岸。

    庄建业提着行李走到出关安检的服务台前,将手里的行李箱往身边的欧文手里一塞,拍了拍这位老外的胳膊,笑着用英语说道:“我就送你到这儿了,祝你一路顺风。”

    欧文接过行李箱,本来不想说什么的他,也不知为何,临近安检前突然止住脚步,转头冲着准备离开的庄建业喊道:“庄,等等~~”

    说着便提着行李箱反身走回来,不满雀斑的脸上充满的歉疚之情:“说真的庄,你是个好人,你们的厂子也是个专业而又有活力的工厂,我不知道我的公司出了什么问题,非要取消跟你们的合作,并且授权我跟你谈论那些让我晕头转向的商业业务,但不管你跟h公司在商业上如何,我只希望我们之间的友谊不要因为这件事而受到影响。”

    “怎么可能?”庄建业连忙摇头:“你是知道我的,我一直很单纯,只要对我好,我就会对他好,反之我也会如数奉还,如果不把你当成朋友,我不会送你礼物的欧文,说真的,无论你在永宏厂还是在我们腾飞厂,我对你的专业能力都很敬佩,不过出于一个朋友的忠告,回美国后真的不要从事商务上的工作,你真的没这方面的天赋。”

    “哈哈,还是你了解我。”听了庄建业的话,欧文不禁松了口气,本来因为h公司终止与腾飞厂的合作,准备结束驻腾飞厂工作,返回美国的欧文。

    正准备从特区前往港城,并由港城达成飞机飞回美国,却不成想接到h公司的紧急通知,让他在特区多停留一个星期,以便作为h公司的全权代表,与前来做最后努力的庄建业展开会谈。

    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连一个高管职务都没有的人,要充当所谓的全权代表,可见h公司对腾飞厂有多敷衍。

    要知道此前这类重要会谈可都是h公司的ceo李斯特亲自过来跟庄建业谈的,如今换成欧文,都不用开口,腾飞厂就知道h公司这次真的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跟自己断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根本没有商务经验的欧文,自始至终就只会说一个单词,那就是no!

    很显然h公司给欧文的指示也就是这么一个单词,哪怕腾飞厂做了巨大让步,口若悬河,舌灿莲花,得到的也就是一个no!

    不得不说,欧文是个很认真的人,他很好的执行了h公司的指示,完成了他全权代表的职责。

    但他也知道,自己的表现绝对伤透了腾飞厂人的心,尤其是庄建业,不管怎么说这些年,他跟庄建业之间合作真的很愉快,私下里也是不错的朋友,没事儿的时候,庄建业还经常请他去家里喝酒。

    还有那个叫宁晓东的家伙,也很不错,尽管很怕老婆,可在外面总是说自己老婆多么多么怕他,喝酒更是厉害,自己一个大块头总是被身材矮小的宁晓东灌倒。

    如果不是因为公司的缘故,欧文真的不想伤害这些人,他也试图挣扎,可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他,一个具备职业精神的人要坚守自己准则,所以他遵循公司的要求,但也希望庄建业和宁晓东他们能理解他,并与之继续保持友谊。

    所以他想了好久,该怎么跟庄建业他们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却没有找到恰当的机会,直到即将出口岸,这才下决心试一试。

    却发现庄建业比自己想象的要宽容很多,悬着的心便放下来,旋即带着几分感激的张开双臂,庄建业很配合的同样张开,旋即便在周围人怪异的目光下,双方拥抱在一起。

    之后欧文才诧异的问:“你给我送了礼物?我怎么不知道?是什么?模型?还是无人机上的零部件儿?”

    庄建业笑着回应道:“是宁晓东趁你洗澡时放到你行李里的,只可惜你都猜错了,至于是什么,还是等你到了美国自己看吧。”

    “我就说一个能喝两斤白酒的人,心胸不会那么小的,回去帮我谢谢宁,告诉他我会想念他的。”

    “好!”庄建业点头。

    “时间不早了,还有四个小时飞机就要起飞,我需要提前赶到机场。”欧文说着看了下表,便开始告辞。

    庄建业笑着点头:“好,那咱们再见。”

    “再见!”欧文说完便拎着行李,拿出证件,除了关卡,冲着庄建业挥手道别后,便与汹涌的人群一起,涌向一河之隔的港城。

    “美国人撂挑子,咱们接下来怎么办?”等欧文走远,宁晓东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叼着根烟卷儿,一股港城大哥的土鳖派头儿。

    庄建业瞟了一眼宁晓东,立马转身装作不认识:“还能怎么办?凉拌!”

    宁晓东还以为能听庄建业说两句感慨,结果就这么丢下一句硬邦邦的话,转身就走,好不容易拿捏出来的港城大哥派头儿算是白做了,连忙转身去追:“老庄,等等~~你要缺钱,我帮你弄~~~唉~~等等我……”

    ……

    美国,芝加哥!

    林德曼用手里的餐盘装了一份水果沙拉,旋即拿着叉子戳上一颗,往嘴里送了进去,细细的嚼了片刻便慢慢的咽下去。

    随后笑着跟旁边的一位中年说:“今天的沙拉真的很不错,跟我两个月前在你们iaa公司里吃到的是一个味道。”

    中年人端着一杯白葡萄酒,另一只手插在裤子口袋,很潇洒的靠在椅子背上谦虚的应道:“我们不但水果沙拉做得好,飞机也很不错,h公司提供的无人机的图纸资料我们研究过,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问题,如果h公司需要,我们还会提供经过实战检验的航电产品,要知道这么多年我们跟阿拉伯人战争中锻炼出来的产品,是最适合现代军事需求的。”

    林德曼点头:“正式看中这一点,我才更加青睐你们以色列,要知道想要找我们h公司合作的企业非常多,但没有一家能有你们以色列iaa公司具备战火洗礼的优势。”

    端着葡萄酒的中年人闻言笑得更加开心,正想要说些什么,一个年轻人突然出现在门口,冲着林德曼示意有事要说。

    林德曼连忙到了声歉,便把手里的盘子放下,独自推着轮椅到了门口:“什么事?”

    年轻人立马附在林德曼的耳朵边说了几句,林德曼闻言一双老眼顿时睁圆:“军方怎么突然提高要求?”

第两百一十七章 “先锋”无人机

    年轻人摇了摇头,表示不太清楚。

    林德曼见状哪怕心里有一肚子的话,也没办法问下去,更何况周围已经有异样的目光看过来,林德曼也不好失态,毕竟他参加的是一位国会众议员举办的筹款晚宴。

    哪怕有天大的事儿也不能露出马脚,于是冲着周围人歉意的笑了笑,便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好的我知道了。”

    便推着轮椅转身进了大厅。

    一直等在餐桌前的中年人见林德曼回来便不经意的问:“怎么了?林德曼先生,刚才看你似乎很意外。”

    “哦,是一些小麻烦,几个坏蛋把我的汽车车漆给刮掉了,该死,那可是我上个月刚刚买的新车。”林德曼老脸带着几分自嘲,又有些许晦气。

    中年人一听,也表示同情,林德曼的新车他见过,是凯德拉克的定制版,据说应用了不少美国总统专车“陆军一号”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林德曼这样的残障人士可以无障碍进出,价值自然不菲,车漆被刮花了,的确是令人心疼。

    于是也很难难过的叹息:“哦,我的天,真是个不幸的消息……”

    中年人还想说些什么,一名金发碧眼的美女突然敲响了自己的酒杯,于是略显嘈杂的大厅内突然安静下来,紧接着美女冲着众人笑了笑:“现在有请我们帅气的议员先生,艾伯特,给我们说两句。”

    掌声响起,艾伯特举着双手冲着大家热情的示意了一下,便朗声开始了自己政治纲领的演说。

    ……

    相较于林德曼的老谋深算,位于纽约的李斯特就有些焦头烂额。

    得益于司法部竞标的大获全胜,H航空公司的那款由腾飞厂TY—2换了马甲的发现—1无人机可谓名声大噪。

    尤其是经过使用获得司法部的好评后,终于是引起美国军方的注意。

    特别是陆军,手上急需一种能够对敌浅近纵深实施战术侦察、目标毁伤评估必要时还能给炮兵部队校正弹着点的侦察设备。

    以前类似的任务都是由特种侦察分队、陆军航空兵所属的轻型飞机分别承担。

    不过经过越战检验,美军发现,这种多线组合的方式不但人员伤亡大不说,指挥上也存在诸多不便,甚至会因为突发状况导致任务性质改变,达不成预期效果。

    所以早就想寻找一种更为高效,且免于人员伤亡的侦查方式。

    无人机是个好东西,美国陆军很早就注意到了,为此还进行了投资和研究,结果提交国会时却遭到美国空军的阻挠,理由很简单,陆军想要无人机,可以呀,空军什么样的无人机没有,陆军何必多此一举,难道美国纳税人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

    负责预算的国会老爷们一听是这个理儿,就把陆军的方案打回去了,让他们跟空军合作弄个空军无人机的陆军版本。

    陆军无奈只能去找空军,结果一看,好嘛,空军的无人机要么高大上到了极点,都快跟侦察卫星有得一拼;要么就LOW到极点,一根金属管加个翅膀,装个发动机就送上天当靶机被各种狂轰。

    当然也不是没有陆军感兴趣的,就比如说空军资助的一家名为IAA的以色列公司研制的“琥珀”无人机,除了飞行速度慢以外,实时的图像传输,超长的航时都是陆军所急需的性能。

    然而“琥珀”无人机虽好,但却停留在理论设计阶段,除了一架等比例模型外,连个飞机轮子都没造出来。

    陆军为此咨询了以色列的IAA公司,问他们什么时候能够实用化,IAA的回答很保守,6到10年。

    一句话就扯到九十年代了,陆军到是很想等,可长达6到10年的空窗期怎么办?

    于是思来想去,终于想明白一件事儿,空军就是TM的一个坑,而且还是个大坑,想要无人机还是自己撸胳膊干才好,于是果断跟空军分手,另起炉灶准备单干。

    恰在此时,H公司的发现—1无人机赢得司法部的竞标,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不说,还有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杰斐逊参议员的大力推荐。

    于是陆军方面便组织了一批专家前往司法部,考察交付使用的发现—1无人机,结果一看,这群陆军专家立即就激动起来,不但实时的传输信号流畅,地面控制装置也极为机动灵活。

    要知道陆军不比空军,他们的战线往往靠近交战的最前沿,所以机动灵活的部署方式是陆军的基本需求,而空军由于大多位于纵深之后的大后方,且多承担战略侦察任务,所以控制站做得又大又复杂。

    发现—1无人机的控制站全部集成于一辆卡车,这对陆军来说真是挠到了痒处,再加上发现—1灵活的起飞方式,简直就是给陆军量身打造了战术侦察设备。

    更关键的是发现—1无人机的制造商H公司能够整合美国现有的通讯和侦察技术,只需半年时间,就能够打造出一套可用于军事用途的侦察无人机。

    这对陆军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至于两百多公里的任务半径,陆军还真没放在心上,如今美军最远的火力投送也不过是一百五十公里的战术导弹,两百多公里的任务半径大大超出陆军的火力投送范围,对陆军来说足够用了。

    于是美国陆军对发现—1无人机进行一系列综合评估后,提出几项航电方面的改进意见以及基本的技术参数后,便于H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三千万美元的研制合同,用于研制六架无人机样机和三个地面控制站。

    并保留两亿美元的产品优先采购权,于是发现—1无人机,摇身一变成了XR—1陆军实验验证无人机,代号“先锋”。

    三千万美元的研发合同,后面的两亿美元的优先采购合同不出意外也会稳稳当当落到自己的口袋,H航空公司上下自然是欣喜非常。

    于是就有点儿飘了,觉得自己应该再进一步,彻底转身为真正的航空制造厂。

    恰在此时当初与美国陆军有过接触的以色列IAA公司找上门儿,愿意将手头的几个专利技术和一套完整的无人机生产线为代价,与H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先锋”无人机。

    这对H公司的诱惑实在太大了,要知道类似的提议H公司跟腾飞厂说了不止一次,结果每次都被腾飞厂狠狠打脸,如今H公司有着TY—2无人机平台的详细资料,最近又拿到完整的飞控程序。

    干嘛还要看你腾飞厂的脸色,你不给,有人上杆子白给,于是二话不说一脚就把腾飞厂给踢开,张开双臂,把以色列的IAA小娇娘拥入怀抱。

第两百一十八章 又见《腾飞航空》

    本来这一切都很顺利,以色列的IAA公司技术实力总体来说要比腾飞厂强出不少,毕竟IAA除了无人机业务以外,在航电系统上也颇有建树,而在这方面腾飞厂的能力几乎为零。

    因此H公司与IAA和合作不单单是优势互补,更是一种强强联合。

    至于腾飞以为能保护自己的产品专利,H公司根本就没放在眼里,IAA公司在航空气动方面的水平并不差,按照TY—2无人机平台稍稍改动下,不但能完美避开腾飞厂的专利限制,说不定性能比TY—2的更好。

    再加上H公司通过司法部招标锻炼出来的航电系统的整合能力,陆军的一款战术侦察机真的不是什么问题。

    然而就在H公司搂着新马仔IAA公司准备大干一场时,陆军装备采购局却突然给H公司发来一份新的产品项目说明书。

    希望H公司能在原来的“先锋”无人机的基础上,增加任务半径和续航时间,并大幅提升航电系统的技术水平,以便能够与美军最新的C3I联合作战指挥系统相连接,从而在未来战场上做到与空军、海军陆战队,甚至是海军支援舰艇等陆军的联合作战力量共享前线侦察信息。

    提升航电系统的技术水平,H公司并不担心,毕竟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这个部分,再加上美国国内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比比皆是,H公司的办法真的不要太多。

    问题是增加任务半径和续航时间可就让H公司有点儿抓瞎了,要知道美国陆军的新参数要求“先锋”无人机具备一千两百公里的任务半径,续航时间要不少于十五个小时。

    发现—1无人机只有5小时的续航时间,两百四十多公里的任务半径,陆军的新要求等于是把发现—1无人机的指标硬生生提高了好几倍。

    这下可就难住H公司了,尽管他们手里又腾飞厂无人机平台的详细数据,可航空器绝不是简单的放大或者缩小就能解决问题。

    如果这么简单的话,美国就没必要花重金打造波音747了,找几个人做个C47的放大版不就行了。

    正因为如此,得到消息的李斯特第一时间就联系了陆军采购部门,说了下H公司遇到的困难,希望陆军方面能给自己这边多点儿时间。

    可陆军根本就不买账,直接告诉李斯特如果H公司做不了,他们就会转给其他承包商,毕竟C3I联合作战指挥系统不是陆军一家参与,空军、海军还有海军陆战队都有份儿。

    几家互通有无之下,陆军的战术侦察无人机真就不叫事儿,负责承包的军火巨头简直不要太多,随便找一个都能弄出一个不错的无人机平台,唯一麻烦的就是陆军需要多等一段时间罢了。

    而时间正是H公司强于其他军火巨头的独特优势,一旦这个优势没了,H公司在其他军火巨头面前什么也不是,陆军也就没有继续合作的必要,因为陆军跟通用、克莱斯勒、洛克希德这样的巨头才是长期的利益共同体。

    H公司虽然优秀,但在美国这样的小蚂蚁简直不要太多,如果没有特有的优点,陆军真的懒得看上一眼。

    李斯特自然是清楚自己这一点,在人家巨头面前,H公司真的连只蚊子腿儿都算不上,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陆军的订单十分看重。

    这不单单是因为借此H公司就可在美国巨头林立的航空业内彻底站稳脚跟,同时也能坐稳美国无人机领域一哥的宝座,这对H公司日后的发展可是太重要了。

    要知道美国国内的几大航空制造巨头还都盯着有人驾驶飞机不放,相互掐得那叫一个生灵涂炭,反观无人机领域却没有特别关注,这就让H公司看到了一个夹缝中发展壮大的机会。

    陆军的订单也证明了这条路的正确性,同时也让其他巨头略微的回过味儿来,如果H公司失去了先发优势,丢掉了陆军订单,意识到无人机蛋糕美味的巨头们,回过头就能把H公司拍成渣渣。

    所以得到陆军态度的李斯特顾不得其他,连夜就飞往以色列,以签署无人机生产线转让的名义,去了IAA公司,并在不经意间问了下他们有没有办法延长“先锋”无人机任务半径和续航时间。

    IAA公司的答复与之前给美国陆军的说法一样,都是6到10年。

    李斯特不甘心,又用其他办法,私下问了IAA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得到的答复依旧是6到10年。

    李斯特的心情跟当初的美国陆军一样,都跟日了狗差不多,6到10年的时间,水果沙拉都TM凉透了,还要你的无人机干毛用?

    当然这话李斯特憋在心里没跟以色列人说,毕竟无人机生产线即将起运,几个专利技术也正在交付,这个节骨眼儿上跟IAA闹翻对H公司得不偿失。

    于是李斯特便不动声色的回国,一边挥舞着大把金钱,希望能用金钱换取时间;另一方面赶紧把情况通报给幕后的老板林德曼,以便让这位人脉极广的老爷子出出主意。

    问题是有些东西根本不是金钱能够买得了的,金钱李斯特是有,但却连他自己都不清楚能有多少作用,偏偏这个时候林德曼还在芝加哥参加几个议员的筹款活动,李斯特连个请教商量的人都没有,于是狡猾如狐的李斯特这次终于是没咒念了,坐在办公室里是又咬领带,又抓头发。

    “咚~~咚~~”

    就在李斯特坐在办公椅上,咬着领带,抓着头发,看着透过百叶窗看着外面的街景,想着这次难关要是过不去,是不是应该拓展下国际市场的时候,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敲响。

    李斯特没好声气的叫了一句进来,便看到欧文手里夹着两本书施施然的走进来,旋即做到李斯特对面,很郑重的跟李斯特说:“先生,你开出的一万美元线索赏金是真的吗?”

    闻言愁肠百结的李斯特眼前一亮:“欧文,你有线索?”

    “是的,先生,您看看这个,庄送给我的《腾飞航空》!”欧文说着就把两本印刷精美的英文版《腾飞航空》杂志递给李斯特,坐在对面的李斯特看着面前的两本杂志,一张脸不自觉的抽动几下,只觉得要多僵硬有多僵硬。

第两百一十九章 离不开,就拥抱

    也难怪李斯特会如此,主张抛开腾飞厂,寻找其他合作伙伴的就是他本人。

    倒不是他对腾飞厂有多少偏见,而是出于一个商人控制风险的本能,毕竟H公司并不是个纯粹的航空制造公司,甚至连正牌的航空设计公司都不是。

    他唯一的优势就是在航电系统的整合。

    所以李斯特对H公司的定位很明确,那就是努力成为一家真正的航空制造公司,哪怕短时间内完不成这个目标,那也要争取在航空设计和技术研发上取得进展。

    如此H公司才能占据飞机产业链的最上游,如同超级盟主一样,在全球寻找合作伙伴,为其产品服务。

    可以说李斯特的思路很正确,理念更是超前,波音三十年后787机型的全球代工,李斯特这个时候就准备作为H公司的战略切实的推行下去。

    对于李斯特的思路,以林德曼为首的董事会十分赞同,他们创办H公司抛去冠冕堂皇的理由,实际上还是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

    美国国内办厂行不行?

    当然可行,问题是美国国内的人工成本一天比一天高,再加上工会方面的重重限制,办一家工厂糟心的事儿简直不要太多。

    这也是为什么进入八十年代,美国制造业向国外转移的风潮止都止不住,人力成本高,赋税不见少,工会动不动闹两场,弄得利润急剧萎缩。

    与其在美国国内空耗,还不如转到外面,利用其他国家廉价劳动力,优惠的税费政策、低廉的地价以及了胜于无的环保政策,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

    H公司没有飞机制造厂,但却有个发现—1无人机的总装厂和航电系统整合车间。

    没正式干的时候,林德曼等人还没觉得什么,认为其他公司解决不了工会、工人以及其他方面的事情是经营者无能,他们来干绝对会处理的很好。

    结果真弄起来,无情的事实差点儿没把林德曼几个人的脸给抽肿了。

    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当地工会就已经提出三次涨薪要求,不答应?不答应分分钟罢工给你看。

    这也就罢了,工人的工作时长被严格控制在6小时以内,且不得在工作时间干涉工人的私人事物,换句话说,工人在工作时想听歌就听歌,想蹦迪就蹦迪,想打情骂俏就打情骂俏,想要直接开黑玩儿野战那就开黑野战。

    工厂方面统统得尊重工人的选择。

    这还不算,工人自己的医保要交足额不说,一家老小的医保也要足额缴纳,要知道美国人可都是一大家子,一大家子的,没个两三个孩子的,还好意思叫美国人?

    H公司有两百多个工人,但却要缴纳超过一千人的全额医保。

    不交?分分钟给你罢工不说,无休无止的诉讼直接能让你麻烦到吐。

    之后少数族裔团体过来让你要雇佣一定比例的少数族裔工人,不然你就是种~~~族歧视;女权主义组织也过来让你雇佣一定比例的女性职员,不然就是性~~别歧视……

    等等歧视罗列在一起,H公司的雇员人数迅速从两百多人拓展到三百多人,生产成本瞬时飙升。

    一个小小的总装厂都是如此,就更别说弄个真正的航空制造厂了。

    所以H公司从IAA公司弄的无人机生产线,就没打算放在美国国内,而是准备在邻国墨西哥建个代工工厂,以此降低成本。

    正是由于美国国内种种原因,李斯特的发展思路可谓正中H公司董事会的下怀,站在产业链顶端,领导全球生产产品,即省去了麻烦,又能赚取超额利润,何乐而不为?

    只不过这办法波音做得,麦道也行,几十年后的苹果也可以,偏偏H公司却不行,原因很简单,无人机这个产业链顶端的存在除了它还有个腾飞厂,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腾飞厂就没有现在H公司。

    这让准备站在顶端的H公司情何以堪,刚跟全球的小弟吼两嗓子,回头一瞧,腾飞厂一巴掌扇过来,跟他说,你TM说错了,重来,泪流满面呀!

    所以弱化,甚至剔除腾飞厂便成为H公司今后发展的必然,因此在H公司获得司法部订单,并成功取得美国陆军“先锋”无人机预研合同后。

    自觉翅膀硬了的李斯特便在董事会的默许下,开始大刀阔斧的跟腾飞厂切割。

    哪成想他这边刚切割完全,腾飞厂出品的杂志都摆在他的面前,说是杂志都都有些贬低眼前这两本东西,精美的画面,震撼人心的板面儿,印刷考究的页面儿,分明就是腾飞厂精心打造的产品宣传册。

    “先生,您看,这里是一篇介绍TY—2无人机平台最新型号的论文,里面说得是一种叫做松孔机翼的技术,要知道这项技术麦道公司独创的节能技术,被他们应用在最新款的DC—10客机上,试飞证明这项技术可以降低40%的油耗……”

    欧文捧着其中的一本杂志,很认真的讲解里面的内容,听得李斯特的心情是极为的复杂,显然腾飞厂的TY—2改进型,通过降低机身结构重量,应用升力系数更高的新机翼,采取节能新技术,综合指标已经达到美国陆军的指标参数要求,甚至还略有超越。

    如果有可能,李斯特真的很想说,除了腾飞厂就没别的产品吗?过个一两年或许会有,可此时此刻,腾飞厂还真就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儿。

    不用,H公司体量太小,经不起那些巨头的折腾;用,产业链顶端之上总有人躲在背后,任谁也不会舒服。

    用还是不用……或许已经不是个问题!

    “这里是一万美元的支票,你拿去吧!”等欧文把一本杂志介绍完,准备介绍另一本时,李斯特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支票,填写完数字和签名,就交给欧文,随后便让欣喜若狂的欧文离开了办公室。

    随后李斯特颓然的靠在办公椅上,也不知想了多久,这才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等接通后便说:“林德曼先生还没回来吗?”

    “是我,你说!”电话另一头林德曼的话一如既往的坚定有力。

    “是的,先生,刚刚欧文给了我两本杂志,我发现,我们现在还离不开中国人。”李斯特开门见山,说得很直接。

    然后电话另一头便开始沉默,足足有五六分钟,听筒内终于传来林德曼的平淡无奇的话音:“既然离不开,那就拥抱,我相信你会处理好的。”

    ……

    特区,庄建业刚下火车,就接到李斯特即将抵达港城的消息,不禁揉了揉有些疲惫的脸,跟身边的林光华说:“希望这次我能跟李斯特拥抱的久一点儿……”

第两百二十章 真诚的有点儿过分

    林光华拖着行李,狐疑的看着颇有古意的庄建业:“你确定李斯特会用拥抱,而不是看咱们太肥,伸手再来一刀?”

    庄建业不以为意的摆摆手:“唉~~看你说的,美国人特有涵养,怎么可能像成功厂那帮家伙没素质,李斯特是咱们的朋友,既然是朋友,那就应该真诚点儿。”

    “好吧,但愿你的真诚能打动人家,不然何总工可真就撑不住了。”林光华半调侃,半劝着。

    庄建业丢给林光华一个大大的笑脸:“别把何总工想得那么弱,老头子狠起来,活脱脱一个东方不败,冷酷而又变~~态,不用替他担心,有功夫想想怎么跟李斯特真诚一点儿。”

    林光华真的无话可说了,他是硬被庄建业拉过来的,没办法,现在的腾飞厂不但是一团乱麻,更是一口即将喷发的火山,各种矛盾因为H公司的终止合作以及巨额索赔而逐渐爆发。

    说来也是腾飞厂这些年发展太快了,无论内部和外部消化得并不完全,再加上不少事情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行为,很难从现有的规则中找到确定条文,一切东西安稳还好,一旦爆发那就是惊天动地。

    所以林光华觉得这次庄建业不应该过来,反正都是赔偿金额方面的争论,是多是少短时间还出不来结论,与其跟美国人在这事儿上空耗时间,还不如留在厂里应对来自各方面或软、或硬的刀子,因为那才是真的要命的。

    攘外安内的道理庄建业不懂吗?

    他比谁都清楚。

    不仅如此,庄建业还知道在国内一家效益上乘的企业轰然倒下会有多快,真的是一夜之间,甚至连企业的经营者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企业就完了。

    特别是八九十年代,企业崛起的快,败落得更快,其原因很多,除了经营不善,背后的因素大部分很难为外人道也。

    就如同现在的腾飞厂,高达三千多万美元的巨额赔偿,连傻子都能看出,腾飞厂根本赔不起,于是自然而然的就把腾飞厂归类为未经受住残酷国际竞争的失败企业。

    既然是失败,那就是破鼓,既然是破鼓,为什么不让万人来捶一捶?

    于是腾飞厂这么多年积累起来的技术、设备、厂房就成为各方争夺目标。

    不可否则,即便腾飞厂真的倒了,腾飞厂的人,包括庄建业本人都会得到妥善的安排,甚至还有机会升调部委,担任某个实权部门的干部,不管腾飞厂失败不失败,曾经的辉煌证明庄建业等人是有能力的,有功绩的,人才难得,部委用还是要用。

    只不过好好的腾飞厂绝对不会是原来的那个腾飞厂,泯于芸芸众生,甚至在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革浪潮中彻底败落,成为某段历史中无足轻重的省略号。

    如果庄建业怀着刚进永宏厂的心态,说不定也就得过且过了,反正自己是部委编制内的干部,去哪儿没有一口饭吃,再熬一熬资历,加上工程师的职称,绝对比上辈子过得舒坦。

    问题是他已经不是当初永宏厂里准备接老丈人班儿的小咸鱼,不仅是他,林光华、彭川、沈建伟、王和平、鞠师傅,他们跟庄建业一样都不是当初永宏厂的那个自己。

    他们是有编制的干部,但在腾飞厂却是实打实的创业者,为了一个目标奋斗,为了一个目标而拼尽所有,他们没有编制内的得过且过,有的是创业者最淳朴的热情。

    所以他们不甘心,所以他们要坚持,所以他们要抗争,所以……庄建业来了,所以林光华惊掉了下巴,这两人为什么会真的拥抱?而且还会抱得那么久?不应该剑拔弩张吗?

    ……

    “你好,李斯特先生,很高兴见到你,哈哈~~你怎么又胖了。”

    “当然是想你想的呀,我也是亲爱的庄,化思念为食欲,我一直是这么干得,你是不知道,我当初向我妻子求婚的时候,体重超过两百六十镑!”

    “天啊,李斯特,我可是个男人!”

    “你放心,我们是纯友谊,如果你是漂亮的姑娘我可能会有其他方面的心思。”

    ……

    这便是庄建业和李斯特在约定的宾馆见面后,拥抱时说的话,听得一旁的林光华差点当场就吐了,这NM两人真诚的有点儿过分了吧。

    本来林光华以为自己不适应是孤陋寡闻,毕竟国外比国内开放得多,于是扫了一眼李斯特的陪同人员,发现一起过来的两个老外也都是大便不畅的模样,显然也是被两个人过于热情的开场白恶心得不行。

    等等~~两人为什么这么热情,谈赔偿金的事儿,这么热情似乎……

    林光华这边还有点儿晕乎,就听已经落座的李斯特一脸懊恼的说道:“接到你的传真,我们就组织工程师又做了一遍检测,的确,你们腾飞厂生产的产品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是你们委托的代工工厂却不是很好,不过还好一场误会总算是澄清了。”

    刚端起茶水,准备喝一口的林光华听了这话嘴里的茶水差点儿没一口喷出来,误会~~~前两天还打过来传真说,三千多万美元赔偿一分不能少,言辞犀利的要死的H公司,这就误会了?

    结果林光华这边还没从误会中回过神,接下来的对话就让他彻底石化了。

    “哎呀,李斯特先生,这也是我们腾飞厂对外包厂的质量把控不严格造成了,不过话说回来,腾飞厂的产能有限,一直以来都在扩大产能,只可惜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设备,而且采购和调试也需要一些时间,所以……”

    “庄,这么重要的事儿你怎么不早说?前不久我们刚刚从以色列IAA公司置换了整套无人机生产线,本来我是想在墨西哥建一个无人机生产线的,你这里要是需要,就先拿去用,不过你也知道这套设备的价值,所以我希望能得到腾飞厂一些股份。”

    “按照国际惯例呢,你的要求我应该答应,不过你也知道我上面的主管部门太多,股份的事儿,我做不了主,不如这样,你把生产线先借我用着,然后找我的领导去谈,相信你会成功的。”庄建业笑得很开心。

第两百二十一章 好人,庄建业!

    听了这话,李斯特面上没什么,心里各种法克,随它就骂开了,光占便宜,不给好处,你庄建业的吃相能不能再难看点儿。

    可这话他也就敢在心里嘀咕嘀咕,说出来绝对不会的,没办法,美国还一大摊子麻烦事儿等着他呢,为这事儿跟庄建业耗时间不值当。

    更何况以色列的IAA公司给的无人机生产线本身就是白给的,转手送人情,李斯特半点儿心疼都没有。

    当然了,作为一个商人,光付出没回报怎么也说不过去,所以股份的事儿怎么也要弄点儿,不然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别说李斯特心里过不去,就是董事会那边儿也会对他的表现失望。

    于是点点头:“既然如此,我会出面跟你们的主管部门沟通,对此,希望你能理解,毕竟我上面也有你称之为领导的家伙们,没有对等的好处拿回去给他们看,我也很麻烦。”

    “所以呀,咱俩都是苦命的人儿,光帮着别人干儿活了,你说咱们打生打死的又何必呢?自己成天烦得要死要活,背后的领导嘛事儿不知,要我说,咱们要干就干个彻底的。”庄建业的话语很豪迈,听得一旁的林光华一愣一愣的。

    啥情况,干彻底的?弄到了国外的无人机生产线还不算彻底?

    不光是林光华,旁边的李斯特也是警惕心大起,他对庄建业可是很了解的,那就是一条饿疯了的豺狼,没机会都要扑上来撕下一块肉,就别说现在这种机会难得时候。

    所以李斯特立马盘算,如果庄建业紧咬不放就把以色列交付的几项专利拿出来,再多他就死活不会让步。

    H公司拿不到美国陆军的“先锋”无人机订单可能会对公司的发展不利,可再不利也不会像刚建立的时候那般脆弱,军方订单拿不到,那就干脆转民用,反正自己已经吃透了TY—2无人机平台,再加上突出的航电系统的整合能力,就不相信H公司活不下去。

    做好壮士断腕决心的李斯特没有回话,就那么笑意温和的看着庄建业,就如同一位武林高手,想见识一下庄建业这一刀究竟有多快,有多狠!

    “我是个痛快人,不懂什么叫拐外抹角,所以我说的话要是难听,李斯特,你别往心里去。”似乎真的准备去切肥肉,庄建业还言辞凿凿的打了个预防针。

    李斯特没说话,只是平静的点了点头。

    “H公司什么情况我不清楚,但我却知道,你们在无人机领域很厉害,但要说独步全球,还要差上不少,是不是?”

    李斯特没说话,点头。

    “所以H公司的竞争环境并不是很好,面对的挑战应该很多,我说的对不对?”

    李斯特继续点头,表示庄建业说得没错。

    “既然如此,H公司作为一家航空产品提供方,该如何走,我想你们也想了很多规划。

    但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不继续沿着无人机这条路走下去?把无人机做精,做透,然后从无人机领域那些做精、做透的部件儿,慢慢试探有人驾驶飞机市场呢?”

    李斯特还想点头,可当他刚应声虫似的点了两下,忽然觉得什么地方不对,立马抬起头诧异的看着庄建业:“你说的这话什么意思?”

    “你别担心,抛开个人友谊不谈,我们腾飞厂真的很想取代你们H公司现在的地位,问题是我们除了会造一个无人机的骨架外,还会什么?无人机真正的核心是航电,是发动机,是材料,这些我们一样都没有,我们怎么取代?

    不说别的,就说我们最新款的TY—2C无人机平台吧,如果飞机上的几个结构部件儿用日本产的T300碳基纤维的复合材料,飞机立马减重6%,航程提升12%,可是我们没有这种东西,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玻璃钢。

    还有发动机,瑞典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虽然优秀,却还是无法真的把TY—2C无人机的潜力给挖出来,我们原本的计划是安装小型涡喷发动机,可那东西我们既没有,也没能力弄过来。

    都不用有多好,只要能用上现如今装备欧美各大运输机和民用客机上的加特雷产的Model—36涡喷辅助动力,就能让TY—2C无人机飞行高度突破一万,续航时间更是会达到破纪录的30个小时……”

    李斯特没有说话,就那么静静的听着庄建业苦口婆心的絮叨,不心动吗?李斯特很心动,能突破一万米的飞行高度,有30个小时续航时间的无人机,别说拿下陆军无人侦察机订单,就是美国空军的单子他也敢争一争。

    只不过心动归心动,李斯特却没有激动得要死要活,他是个商人,而且是个职业素养的职业经理人,技术什么的他不懂,但却知道一件事儿,庄建业不是慈善家,绝没有那么好心。

    果然在一番絮叨后,庄建业终于停下来喝了口水,随后伸出手指头一个一个的掰扯道:“你看看,通过无人机,你们可以掌握复合材料的航空器的部件儿加工,可以通过无人机的动力提升,你们能够掌握大型航空器辅助动力的制造流程,这些可都是未来航空飞行器的核心……”

    “等等~~”听到这里,李斯特终于忍不住了,断了庄建业的话:“你说得这些都不错,可问题是H公司根本不具备生产制造这些东西的能力。”

    “你们不行,我们腾飞厂可以呀!”庄建业闻言立马胸脯拍得咚咚响,半点儿不好意思都没有:“再说H公司为什么要具备生产能力?你们有设计能力、整合能力、上下游产业链的协调能力就行……别用那种眼神看着我,你以为搞制造厂容易呀?

    职工、政府、设备、地皮、维护,还有最麻烦的技术攻关,林林总总加在一起能不赔钱就不错了,如果遇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发飙,下面工人不老实再给你闹几下,厂子分分钟就得倒闭。

    我也是没办法,国内这边不像你们那么自在,不干厂子政府不让,只能硬着头皮来,不然我早就学你天天泡在办公室,没事儿满世界乱飞,多自在……干制造的就是TM的王八蛋,累死累活又得不到好,你看看我这头发,还不到三十,就TM大把大把的掉……”

    一边大道苦水,庄建业一边还从脑袋上抓两下,几根断发赫然就出在手上,只是这么几根很难跟大把扯上关系,林光华看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也太扯了,你老庄就不能装的像一点儿,多揪一些,就那么几根,李斯特信了才见鬼呢。

    结果林光华才是那个真见鬼的那个人,只见李斯特看着庄建业手里的头发,愣了愣,旋即紧紧握住庄建业手,情深意切的说:“庄,我就知道你是个好人!”

第两百二十二章 默契

    林光华自认为脑袋不笨,不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自己都能闯过去不说,研究生也轻轻松松的过了关,证明自己的头脑不差。

    可为什么就看不懂李斯特的行为呢?

    明显庄建业一番鬼话是在敷衍,李斯特竟然真就信了,这还不算,拉着庄建业的手就开始大谈双方的未来发展。

    很难想象在几天之前,两人还通过传真吵得不亦乐乎,如今好的就跟亲兄弟一样,黏糊的都让人恶心。

    难道老庄那番大倒苦水的话有什么深意?不像啊,平时老庄也都是这么说的,啥深意都没有啊。

    老庄不会就这么甘心的做了美国人的附庸?也不对啊,这不是老庄的性格。

    林光华想破头也没弄明白两人到底唱得是什么曲儿,反正两人是越说越玄乎,越聊越找不到北,到最后都开始剑指波音,脚踩麦道了,吹得那叫一个天崩地裂。

    其实不止是林光华,李斯特带来的两个助理也是听着两人胡吹也是一愣一愣的。

    他们跟着李斯特有些年头了,从来就没见过这位CEO在正式场合如此放飞自我过。

    不禁在心里吃惊的大叫,李斯特到底被对面的中国人施了什么法术,难道是传说中的中国内功?

    有了疑问就要问出来,美国人在这方面显然没什么忌讳,因此在李斯特结束与庄建业的见面,把专程过来的庄建业送出门,其中的一位蓄着一字胡的助理便再也忍不住开口问:“先生,您真的打算跟腾飞厂进行他们所说的深入合作?”

    “为什么不?”李斯特转身给自己倒了杯水,喝了一口耸了耸肩,神情很诧异的反问。

    助理有些愕然,没想到李斯特这么干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好在另一位拉美裔的助理立刻接过话头问:“抱歉,先生,我们至今没有明白您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我们这次过来不是单纯的订购无人机平台吗?”

    “是的,我们就是来买无人机平台的,并且从刚才庄的态度来看,这笔交易根本不是问题,但我们希望的却是更加深入的合作,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H公司成为全球无人机领域的领导者……”

    李斯特说的很干脆,并没有隐瞒他和庄建业谈话背后的真实意图,其实从庄建业絮絮叨叨的帮着H公司出主意开始,李斯特就听出来,庄建业与其说是谈H公司的发展,还不如说是向H公司表明心迹。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别防着我们腾飞厂,我们没实力跟你们H公司争,与其咱们俩打生打死,还不如联起手,把无人机业务做大做强,从而进军有人驾驶飞机业务。

    要知道H航空公司建立伊始就是要在有人驾驶飞机领域分一杯羹,只可惜在美国受到巨头打压不得不改弦更张,换句话说做无人机并不是H航空公司心甘情愿的主动之举,而是无法与巨头竞争的无奈选择。

    所以以林德曼为首的H公司董事会一直以来的目标还是要回到有人驾驶飞机的业务上,不然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还是个残障人士,成天去参加议员筹款晚宴为什么?不就是想拓展人脉,为H公司有朝一日涉足有人驾驶飞机业务做准备。

    只是人脉怎么经营,H公司没问题,但如何从无人机转向有人驾驶飞机,他们就一脑门子浆糊了。

    没办法,H公司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先天不足,管理层更是充斥纯粹的商人与政客,再加上巨头们的打压,在航空技术上,他们不说空白吧,但也属于小白范畴。

    当然在金钱的攻势下,也不是没有业内人士给他们做出规划,问题是皮包公司起家的H公司做个无人机都费劲,上哪儿搞那么高端的东西去?

    外包是个不错的办法,可问题是找谁外包?日本、欧洲的上下游配套产业早就被美欧的巨头所控制,H公司就算有心也是无力。

    打造自己的全产业链?庞大的资金和技术投入,H公司看看就头疼。

    恰恰在这个时候,庄建业给了他们另一种可能,那就是由腾飞厂为H公司代工,一步一步助力H公司成为无人机领域的霸主,之后以无人机全产业链的优势,选取其中一、两项拔尖儿的参与有人驾驶航空器的配套工作,继续积累经验,慢慢增加配套和整合能力,彻底站稳脚跟后,最后推出自己的有人驾驶航空器。

    这套发展思路可谓即实际又可靠,唯一的缺点就是代工的厂家必须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做支撑。

    欧美日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可正如之前所说,这些地方的航空上下游产业都被巨头所控制,H公司小打小闹还可以,一旦做大做强,免不了成为巨头嘴里的肥肉。

    剩下的就是苏联了,问题是苏联与美国敌对,打生打死的变数太多,借给H公司一百个胆子也不敢选。

    所以H公司想要实现宏伟目标,能托付的只有中国,没办法,除了以上几个地方外,只有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年的时间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尽管整体照比美欧日苏要落后不少。

    但却比世界其他地方要好得多,最起码做个无人机平台不会让人那么操心,而且价格也非常便宜。

    正因为如此,李斯特对庄建业的提议非常感兴趣,如果不是因为需要跟董事会汇报,他都想直接答应庄建业。

    听完李斯特的话,两名助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两人瞎掰胡扯的背后隐藏这么深的意图,不禁对两人十分佩服,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这助理想转正还得熬几年呀。

    不过感慨归感慨,那个拉美裔的助力想了想还是皱着眉担忧的问:“先生,万一腾飞厂借着代工做大,脱离控制怎么办?”

    “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三点,原料,生产,还有市场,我们控制了原料和市场,生产再壮大也不过是个漂亮的泡沫,我们只要稍稍挤一下,腾飞厂就嘭~~幻灭了~~~”李斯特双手在胸前做了个挤压的动作,脸上的笑容十分开心。

    ……

    庄建业笑得也很开心,不仅仅是因为跟李斯特达成了默契,更因为喝到了特别解渴的汽水,随即看了看身旁一脸迷糊的林光华,呵呵笑道:“想啥呢,趁这次出来的机会好好放松放松,等回去再想出来可就难了。”

    “为什么?”林光华愣愣的问。

    “还为什么,碳基复合材料部件儿在无人机上的应用,你是不是要对结构做重新运算?新的计算机和配套的飞机设计软件过来,你要不要重新学习?当然小型涡喷发动机你帮不上忙,可装上新动力的无人机的飞行参数你是不是要重新定?事儿多着呢,你赶紧的吧!”

    说着庄建业一把就把林光华拽进人潮汹涌的商业街,周围人见两人滑稽的模样都转过脸直笑,然而林光华连半点儿反抗都没有,因为他整个人都懵了……

第两百二十三章 规则制定者

    碳基复合材料,计算机和配套的飞机设计软件,小型涡喷发动机……

    庄建业每一句话都跟重锤一样直轰林光华的灵魂深处。

    这些话他不是没停过,就在不久前与李斯特会面时,还说了一大堆,问题是李斯特也没说给呀,怎么现在言辞凿凿的就跟东西到位了一样?

    “不对,老庄,等等,别拽……到底怎么回事儿?H公司能给咱们这么多好东西?”终于反应过来林光华赶紧摆脱庄建业魔爪。

    见林光华一副抵死不从的架势,庄建业无奈,就跟他简略的说了下跟李斯特谈话背后的深意。

    林光华立时就瞪大了眼睛,神色激动的道:“这么说……李斯特他们会给我们提供最先进的材料、设计、动力?天啊……他们真的会这么干?”

    “如果H公司想在巨头林立的航空产业上杀出一条血路,这么干不吃亏!”庄建业点头。

    林光华神色古怪的看着庄建业:“这还叫不吃亏?难道他们不知道咱们弄到样品会拿去研究,仿制?”

    “瞧你说的,咱们是那种没素质的人吗?别总跟成功厂那帮家伙看齐,会拉低咱们水平的,还研究、仿制,丢不丢人,创新,创新,都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了,咱们只会创新,不会仿制。”

    “噗~~~”林光华刚喝进去的汽水一下子就喷出来,好在跟前没什么人,不然绝对会遭骂,不过林光华却顾不得那些,剧烈的咳嗽一阵后,拍着庄建业的肩膀笑着:“对,对,是创新,我们只会创新。”

    说完便有些同情的叹了口气:“李斯特遇到你,应该是他的悲哀,你都把他卖成这样,估计还躲在宾馆里替你数钱呢。”

    “这话你还真说错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李斯特会觉得我很悲哀,因为真的有可能咱们会替他数钱。”

    “为什么?”

    “因为他们控制了原料和市场,挤压我们单纯的生产很容易。”

    一听这话,林光华又不自觉的担心起来:“啊~~那怎么办?”

    “好办,当面锣,对面鼓的坐下来,然后把一切交给时间。”

    “那不是跟赌差不多?”

    庄建业一耸肩:“本来就是赌,李斯特赌我们会越来越依赖他们,而我则赌向你这样的国内工程师真的能把创新做到底,就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毅力和信心了。”

    闻言林光华脸色立马一沉:“老庄,你埋汰我?我可警告你,你要是敢再质疑我航空报国的决心,我就……我就……我就把你宝贝儿子诓到家里做童养婿!”

    说完豪气的灌了口汽水,就哈哈大笑着去逛商业街了。

    庄建业想了半天才想明白童养婿是个什么事儿,刚想反击,却发现林光华已经走了,旋即颓然,林光华家的女儿不太好骗,小小年纪跟她亲妈一样猴精猴精的。

    但自己儿子不知为何,总是围着汤莉莉乱转,让干啥就干啥,亲爹亲妈都不好使,林光华说诓过去还真有可能。

    不过想了想,又觉得没啥,先不说两个小的啥都不懂,就算啥都懂了,自家儿子也不吃亏,于是邪邪的笑了笑,便叫着前面的林光华:“等等,我老婆总说汤莉莉的连衣裙漂亮,你帮我找找……”

    说完就追了过去。

    ……

    三天之后,李斯特下榻的宾馆。

    腾飞厂与H公司经过两天的激烈争吵,终于达成一揽子合作协议。

    抛开繁杂的语言描述和专业词汇,协议内容大致就三点。

    首先,美国H公司提供原材料,设计技术以及动力系统和初步的产品指标,由腾飞厂负责生产制造相应的航空飞行平台,其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由双方共同持有。

    其次,腾飞厂生产的产品由H公司负责销售,腾飞厂的收益不得低于H公司总收入的30%,同时规定腾飞厂不得已任何形式单独销售H公司同类产品,否则将面临巨额赔偿。

    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提出界定,H公司会尽快根据美国航空现行规定,结合腾飞厂的生产实践,制定出无人机的航空质量标准规范,腾飞厂执行该规范的同时,也会参照规范,对其他参与无人机制造的企业和厂家进行审核和管理。

    总体而言,三点原则是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

    H公司提供原材料和市场,腾飞厂负责生产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只不过为此原来的平台归腾飞厂,航电归H公司的知识产权界定显然不合适。

    所以干脆不规定那么清楚,直接开放,无论平台还是航电双方都占50%。

    如此急需航空技术的H公司自不必说,终于有了自己的航空技术储备;腾飞厂同样也受益,本来无人机的核心就是航电控制,有了H公司的助力,这块的短板算是补全了。

    至于第二点的收益分配,腾飞厂看着是吃亏,不过这要看跟谁比,跟H公司当然是比不了,可要是跟国内的其他航空制造厂比,30%的收入分成着实不少,要知道所有收入的计价单位可是美元。

    未来几年无人机市场保守估计也要达到60亿美元,H公司就算占不到绝对垄断,拿下六分之一的市场还是没问题的,那也是妥妥的十亿美元,30%就是接近三亿美元。

    如今国内产值千万的就算明星企业,上亿的那叫宝贝,这还是人民币作计价单位;三亿,还是美元,那还不得上天呀!

    当然了,让出更高的利润,腾飞厂也是不得已,如今底子薄,没有那么强的竞争力,所以低着头缓称王、广积粮不丢人,世界各种巨头哪个不是这么走过来的?

    除了能力不济外,让腾飞厂在利润飞配上退一步的还因为最后一点,也是庄建业最看重的一点,因为这一点的核心就四个字——规则制定。

    虽然通篇都是H公司主导,但参考的却是腾飞厂的无人机生产流程,换句话说,腾飞厂才是整个无人机生产制造规则的样板。

    这等于说腾飞厂也是无人机规则的制定者之一。

    这就太重要了,国内的企业在经过内部的残酷拼杀后,终于放眼国外,却遭遇重重阻力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没有规则的话语权。

    你说你的产品好,人家分分钟压过来一大堆的产品标准文书,愣是能找到你不符合规定的东西,能说什么?只能按照人家的要求改。

    最典型的就是美国FAA的航空规范标准,你的飞机能装人上天,就要卖到美国?别天真了,FAA的航空规范标准一条一条的给你玩儿找茬,数十万条找下来,你的飞机就差跟垃圾划等号了。

    不服气,改,可以呀,等你改完了,人家美国航空巨头早就在你的机型启发下,无耻的完成了符合FAA的航空规范标准认证,翱翔美利坚蓝天。

    所以航空规范标准不仅仅是技术和质量的规范,更是一道准入门槛,你想干飞机?对不起,不是你说了算,而是我说了算。

第两百二十四章 舆论风暴

    正因为如此,规则和标准这东西很重要,哪怕无人机的规则还达不到主流航空器的高度,但怎么说也是一项航空领域的标准,套用官方常用的语言来形容,那就是解决了有无问题。

    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祖宗的至理名言就摆在那儿呢,解决了有无问题,以后的其他航空标准还叫个事儿吗?照着老祖宗的话干就完事儿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腾飞厂和H公司通过一揽子合作协议都拿到自己想要的,说是双赢也不为过,至于以后会不会翻脸,如今的双方根本没考虑,无人机市场还没开发完全,斗起来对谁都没好处。

    还不如先把蛋糕做大,到时候再翻脸也不迟,毕竟双方都不傻,合作的时候谁还不留一个后手。

    “我已经联系了日本和法国的厂商,第一批T—300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达索的飞机计算机设计软件会很快到位,等我回到美国就跟加特雷方面接触,购买他们几台Model—36小型涡喷发动机,以及部分生产资料,到时候也会一并送过来。

    至于以色列的无人机生产线和几项共享专利,可能会慢点儿,不过一个月内应该能够到位,当然了你这边也要抓紧点儿,争取在三个月内完成最新款的TY—2C无人机平台的改进工作。”

    达成协议之后,李斯特便要急着返回美国,有了腾飞厂的TY—2C无人机平台兜底,他就有底气在美国陆军的“先锋”项目上大展拳脚。

    所以急着回到美国,把乱麻一般的项目彻底理顺的同时,还准备借着“先锋”无人机项目进军国际军火市场。

    庄建业也没勉强,不过却跟林光华一起送李斯特去了通关口岸,临出关前,李斯特转过身跟庄建业和林光华做最后道别,与庄建业的手握了握:“我相信,你会做得很优秀。”

    “因为有更优秀的你,我才能变得优秀。”庄建业不吝赞美。

    李斯特笑了笑,伸手拍了拍庄建业胳膊:“但愿如此,再见!”

    “再见!”

    挥手与李斯特送别,庄建业就跟林光华返回居住的招待所,刚一进门,招待所的服务员便送过来一份电报,庄建业展开一看,眉头便不由得皱起来,林光华凑过来看了下也是神色大惊,只见上面只有四个字:

    “速回厂,急!”

    ……

    坐镇腾飞厂,统管大后方的何明是真的急了。

    跟人急,心里更急。

    没办法,自从庄建业二次南下特区,腾飞厂面临的压力便开始成倍增加,先是电风扇业务遭到同行不惜代价的竞争,导致销售业绩急速下滑。

    然后就是制冷设备零部件儿被数个地方的质量监督机构查出质量问题,予以查封和处罚。

    这倒也罢了,两个民用产品出现问题,腾飞厂的公关方面也不差,走动一下解决不难,问题是不知道是哪个缺的带冒烟儿的竟然把这两件事儿捅到媒体上去了,旋即质量低劣的标签儿便扣在腾飞厂的头上。

    这一下,可就太要命了。

    腾飞厂这几年积累的口碑一下子被彻底打没不说,整个品牌形象也跟臭大街没啥两样。

    这一下何明再老道也有点儿抓瞎,他有资历,沟通上面如鱼得水;他有人旺,安抚下面举重若轻;他放得开,与政府协调不卑不亢;他忍得住,风雨再大都能守住底线。

    可以说任何情况,在何明的安排下都能井井有条,要不然庄建业也不会放心的去特区跟李斯特叫板周旋。

    然而何明再优秀,也自身的局限,那就是对新生事物估计不足,因此当媒体铺天盖地的讨伐腾飞厂的质量问题,当普通民众破口大骂腾飞厂是坑人工厂的时候,当上级和政府质疑腾飞厂的质量是不是真过硬的责问。

    老爷子彻底的懵了,等来反映过来想去解释,舆论的风潮已经成型,腾飞厂哪怕使出浑身解数,在成型的舆论面前也不过是强词夺理的诡辩,非但没得到舆论的同情,反倒被舆论人为是心虚的表现,于是口诛笔伐之势更甚。

    不得不说,在某些时候舆论的力量真的很厉害,甚至可以左右一家企业的生死。

    腾飞厂便是如此,被舆论的绞索掐住喉咙,连锁的反应随之而来,先是大批的经销商退货,之后就是竞争对手们各种无下限的填补空白,再加上推波助澜的舆论风潮,腾飞厂的电风扇和制冷设备部件儿两大民品很快就陷入停产。

    随即两个业务的工人们就开始人心惶惶,连带着整个腾飞厂都变得风声鹤唳,一日三惊。

    何明想挽回局面,可到了这个时候,他就是能力再强也无计可施,于是一个原本富态的老爷子,短短几天就瘦了好几圈儿,不得已只能给远在特区的庄建业发电报,让他快点儿回来。

    ……

    庄建业回来了,接到电报后当天夜里就登上火车,匆忙之间没有坐票,就一路站着返回浣城。

    回到腾飞厂已经是第三天的下午,庄建业顾不得休息,就找来何明等人了解情况,事情比想象的还要糟糕,除了给部队的几架无人机还在生产之外,几乎所有车间都处在停产状态。

    “是成功厂干的?”

    听完和何明等人的情况介绍,庄建业首先想到的就是成功厂,没办法,自从腾飞厂传出对外项目的合作出了问题,并面临巨额赔偿后。

    成功厂就以避免先进设备流失和保密为由,终止了腾飞厂的无人机厂房的建设,把准备给腾飞厂的成套设备很无耻的扣下不算,还想法设法的挖腾飞厂的多叶轮喷丸成型机及其相关技术。

    吃相之难看,做派之无耻简直惊天地泣鬼神,不然庄建业也不会有事儿没事儿把成功厂没素质当成口头禅。

    所以当庄建业了解完一整套针对腾飞厂的骚操作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成功厂,如此够黑,够狠的手段,成功厂的确能做得出来。

    不过何明却摇了摇头:“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是成功厂干的……”说着何明缓了口气,刚准备继续说下去的时候,助理小秦突然敲门进来,告诉了庄建业等人一个石破惊天的消息:“部委刘局长带了一个工作组过来,要调查咱们产品的质量问题!”

    “部委刘局长……”庄建业闻言,微微眯起了眼睛……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507/ 第一时间欣赏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安溪柚所写的《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为转载作品,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介绍:
永宏厂是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老牌工厂,在改革大潮中几经沉浮,逐步走向没落,艰难时刻,庄建业等人接过担子,从最基础的机型开始,一步步披荆斩棘,最终将濒临倒闭的永宏厂插上翅膀,再次腾飞。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