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贞观俗人TXT下载贞观俗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贞观俗人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贞观俗人txt下载     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80章 太子问计

    欢斯岛槌感觉自己在做梦一样。

    他被秦琅召见,被点破了所有秘密,他的香社,他重返低没檀洞的梦想。他随着秦琅渡海东来,回到了流求岛,但不是在家乡的岛西南,而是到了岛的西北部。

    他带着几千福牢山番兵,三天打下八个番社,然后就被赐为刺史了?

    羁縻刺史,可也依然是刺史啊。

    接下来的谈话,让他明白了,他这个刺史是名义上的刺史,流求羁縻州真正由淡水和鸡笼两个县令负责,而这两个县令都是秦琅的人,一个是原淡水城大管事,秦琅拟表奏他任淡水县令,另一位是原秦琅的一位亲卫,现被秦琅安排在东海水师,如今要授他为鸡笼县令。

    一箱子钱绢摆在面前,有金灿灿的开元通宝,也有银灿灿的开元通宝。

    “这些价值三千贯,赏你的。”

    秦欢低头,“小的不敢收。”

    “说了是赏你的,你就收下吧,我从不亏待替我做事的人。”

    秦欢想了想,“禀卫公,小的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带领族人重返低没檀洞,再建欢斯部落。”

    “三年,你先在这里安心呆上三年,待这边局势安稳,到时我会让你南下,直至重返低没檀洞的,你的那些欢斯部的族人,只要愿意,到时也都可以跟你回去的。”

    ······

    秦琅坐在淡水滩的海滩上,吹着海风,听着浪拍打沙滩。他的面前,是一张地图,如今凤凰八社拿下,可就地图上来看,其实他们也仅仅是刚占了淡水河口地区而已。

    他们连后世的台北平原都还没进去。

    虽然沿淡水河可以直接进入台北平原,但是在他们面前,还有两片山区隔挡。

    一面就是淡水河北面的草山。

    草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大片山脉群,这片山区极广,山中却也是盛产硫磺和樟脑,一直以来都是由山地番所占据。

    山地番可比平地番凶悍的多。

    秦琅打算暂时不去管这些山地番,对于草山里的生番,打算到时以贸易之利引诱,跟他们交易樟脑、硫磺,而山区暂时不去扩张碰触。

    他打算先把淡水河口一带先控制下来,扩建淡水城,建立凤凰八屯,同时把原来淡水城的八寨,迁移出去,重新拓建八个村寨。

    慢慢的沿淡水河向台北平地扩张,对于平地番族,边打边拉,肯合作的可以留下,不肯合作的,要将他们驱赶或攻灭。

    “咱们现在人这么少,有必要特意去经营那个鸡笼港吗?”

    “这个鸡笼港可是个好地方。”

    “可是从地图上看这个地方,多丘陵而少平地,三山抱海,根本没多少可供开垦的平地啊。”张超问。

    “又不是只有适合耕种的地才叫好地,这三山抱海的形势,加上其深水避风港湾,这可是优良的海港啊,鸡笼港往北便有鸡笼河,汇入淡水,所以若我们打造淡水港和鸡笼港,两头开发,便能够双龙抱珠,更有利于对整个淡水平原的开发。”

    秦琅要设立流求羁縻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让东海舰队在鸡笼驻一支舰队,哪怕就是设一个补给港,也有许多好处。一个大唐水师的军港,就必然会有军舰,能够极大的震慑岛上的番人。

    同时,军港也能促进商港贸易,带动经济。

    “那一万多番人不能完全运到中原卖掉,我们得置换些人过来。不管是奴隶,还是突厥人,或是中原的贫困百姓,得多弄些人口过来才行,最好是汉人。”秦琅没太多时间慢慢的任其发展。

    他希望能够大量的移民过来屯垦开发,得有一定基数的汉人,才能真正的稳定这块殖民地。

    让人取来纸笔,秦琅铺开纸,开始坐在流求岛的淡水港沙滩上给长安的皇太子承乾写信。

    东拉西扯了一通之后,秦琅跟承乾提出了关于废除杨师道温彦博二人先前的对突厥政策,提出要让部份突厥人重返漠北,要把漠南的突厥人也都迁回长城以北,同时还要想办法实行减丁政策,比如将一些青壮调到各地马场去养马,再把一些人征召到西南等地去守边等。

    他还提起了流求岛这里的情况,希望承乾能够给他弄一批突厥人过来屯垦开荒,在这里养马放羊,同时震慑岛番。

    “关于殿下之前提到的那件事情,臣三思之后,觉得唯有一个对策,就藩。”

    秦琅最后说的这事,却是之前承乾派人来见他,当面提到的一个麻烦事。随着他的兄弟们的年纪渐大,承乾越发感受到几个兄弟对他的威胁。

    其中一母同胞的魏王李泰,如今在京中有着贤王之名,极得皇帝宠信,各种赏赐不断,而且在京享受的待遇规格极高,皇帝甚至让他建立了自己的文学馆,招募了许多名士,然后编书。

    编出了数套书籍,其中括地志更是让皇帝也赞叹有加,让李泰狠刷了一波声望。

    而杨妃所生的吴王李恪,年纪跟他差不多,如今也是不论长相还是能力,都极得朝野称赞,甚至皇帝不止一次的说李恪英果类我。

    这让承乾感觉压力山大。

    另一方面,才五岁不到的晋王李治,虽然还年幼,但却也极得皇帝皇后的喜欢。

    看着一个个兄弟们年纪渐大,尤其是那几个极得宠爱的兄弟,李承乾感觉压力山大,偏偏皇帝不顾他的意愿,非要他今年底就要跟苏氏成婚。

    面对承乾派人来问策,秦琅也不好插手。

    他让承乾的亲信带话回去,让承乾做好自己,不要管太多,暂时来说,不管是魏王李泰还是吴王李恪又或是晋王李治,都威胁不到承乾的储君之位。

    承乾这几年做的事情,有目共睹,还是得朝野一致称赞为圣贤太子的。比早几年,又加了个圣字,从贤太子到如今的圣贤太子,可知大家对他的满意。

    比起贤王李泰李恪,还是强了不止一点。

    也许李世民现在对于其它几位皇子过于宠信,也是有些对承乾这般得朝野称赞的一些复杂反应吧,随着承乾元服,马上又要大婚,承乾已经一天天长大成人,甚至拥有巨大声望后,已经开始能让李世民有些忌惮了。

    宠信李泰李恪,也许不过是皇帝的一种平衡手段罢了。

    不过这些日子,秦琅又细细思考了下这件事情,觉得这事情也确实不能无视。他担心承乾终究还是太过年轻,会被李世民玩的心态崩溃,以致出错。

    他在这封信末尾给承乾出策,让吴王魏王就藩之国。

    因为按制,李恪李泰他们早就册封为亲王了,只是过去年纪小,还不到就藩年龄,但现在随着他们也开始元服,那么就已经视为成年了,出藩就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一旦他们出京就藩,则年纪轻轻的他们离开了皇帝的视线后,再贤明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更影响不到承乾了。

    信件随着一万多担樟脑香,以及万余张鹿皮和数千担硫磺驶往福清港,然后再送往长安。

    ·······

    长安。

    六月夏日炎炎。

    皇帝今年夏天没去岐州九成宫,却跑到了灞上的栅桃庄园。

    皇太子在京监国。

    清晨。

    皇宫外,待漏院里。

    宰相们聚在一起。

    刚从西域归来的长孙无忌,人黑了不少,对于侯君集接替了自己吏部尚书一职,长孙无忌有些恼,去的时候万心期待,结果最后还是让侯君集匹夫给硬抢了功劳。

    不但没捞到军功,结果还让这匹夫入朝抢了自己吏部尚书之职。

    现在回来的长孙无忌有些尴尬,以开府仪同三司平章政事,却没管半个衙门。

    待漏院房里,两人见面,却当不认识一样,哼了一声,便各自扭过头去。

    “昨个我见到东南奏报,秦琅从辽东离开后,又跑到流求岛上去了?还奏称大捷,说自己灭了岛上八个番社,俘虏一万二千余人,奏请设流求州?这不是吃饱没事干吗,到处挑衅惹事。辽东卑沙城的破事,朝廷现在还没替他擦完屁股呢,这又跑到东海上去惹事了,我说,难道大家就不能管管他了吗?”

    长孙无忌扭过头来,“哼,破东番,开疆域,设州县,这是好事吧?”

    “一个破岛,几个岛夷野人,还成开疆拓土了?这东海上的岛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吧,这样的开疆,我天天都能开他三五个。”侯君集不屑道。

    “流求岛在哪你知道吗?还没一万也有八千?”长孙无忌嘲讽的道,“侯相公以前斗大的字不识一筐,如今都拜过两回宰相了,难不成还是没多读点书?你认识地图吗?知道流求有多大吗?一个海南岛,设了多少个州县,上面多少俚僚?那你可知道,这流求岛可比海南岛要大上许多?”

    侯君集愣了下,流求岛居然比海南岛还大许多?不可能吧,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何千百年来,海南岛上早就设州置县,为何流求岛上却从没有设置过州县呢?难道不应当是只是一个小岛,所以才不够格设州置县吗?

    两人在那里争论不休。

    其余宰相们却都只是在那里默默的喝着早茶吃着早点,无人参战,但心里却又各有心思。

    哎,这秦三郎,也太能折腾事了。

    辽东卑沙城刚折腾完,这又跑东海折腾流求岛了。

    当年杨广大业之初,何等自负,也曾派舰队远征流求,可结果不也悄无声息了嘛,流求,海东大岛没错,可朝廷连福建道都还没弄明白,哪有这个精力再跑东海上去折腾。

    不都瞎折腾嘛?

第781章 八王

    “有军国要事当面陈奏,非军国急要事随后条状进呈!”

    殿中,殿中御史高声唱喝。

    “臣门下省给事中张行成请奏!”

    一位绯袍中年文官举着笏板高声请奏。

    “准!”

    坐在殿上监国摄政的太子承乾坐在御榻上,望着他朗声宣道。

    “臣奏请元服诸王就藩之国!”

    张行成一开口便是惊人之语,“自我大唐开国以来,分封皇族宗室,武德朝到贞观如今,所分封之诸王,至今有二十四位,卫怀王嗣子卫王李保定、楚哀王嗣子楚王李灵龟,荆王李元景,汉王李元昌,酆王李元亨,吴王李恪,魏王李泰,齐王李祐八王皆已元服成年,按制当令就藩之国,不可久居京师。”

    如同一颗石子投入了池塘,顿时泛起阵阵涟漪。

    八王里有三位是太上皇的皇子,还有两位是宗室里过继给太上皇两位早夭的皇子的继嗣子,另三位是皇帝的皇子。

    荆王元景年纪十五,吴王李恪十三,齐王李祐十二。

    都是十二岁元服加冠过的。

    按朝廷的制度,元服加冠便为成人,确实应当就藩之国了。

    承乾面无表情的坐在上面,“孤与诸王乃是叔侄,兄弟,欲常相见耶。尤其三位皇弟皆还年少,此时就藩之国,太早了些吧?”

    有那心思活泛的大臣却早就已经看出今日来者不善了,张行成是门下省的给事中,但也有人知道这位跟宰相马周关系较近,是得到马周照顾的,而马周是谁的人?

    秦三郎的人啊,秦三郎则是太子老师。

    所以马上就得出了结论,今天的事情,看来是太子党的意思了。而这个时候提诸王就藩,估计还是因为前些天有风声传出,据说皇帝对魏王李泰越来越宠爱,不仅特旨让魏王李泰开学士馆,还赐书万卷,赏了无数庄园产业钱帛供魏王使用。

    更惊人的还在于,据说皇帝恨不得天天能跟那位年纪轻轻就已经书画双绝,工于草书,精通诗赋的魏王在一起,所以有意要让李泰搬入武德殿中居住。

    武德殿可是在太极宫中,而且与东宫就一墙之隔。

    武德时,武德殿是齐王元吉居住的宫殿,李泰已经十三岁了,本来皇子超过八岁就要求出阁,就是离开皇宫在外面居住的。

    现在皇子大了,皇帝却还要儿子搬进宫居住,甚至是住东宫旁边的武德殿,这就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甚至有传闻,皇帝有意要让李泰出任雍州牧一职,而这个职务此前一直都还是皇太子亲自担任,并实际理事,以锻炼政务能力的,并且在任上也一直都还表现不错。

    种种风声,让京城也变的有些气氛紧张起来。

    如今皇帝在灞上休假避暑,这个时候官员提出要让元服过的诸王就藩之国,可就不免暗藏较深含义了。

    “殿下,叔侄兄弟之情,当然欲常相见矣,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此乃制度。”张行成很不客气的据理直言。

    承乾目光扫向殿中诸臣。

    今日是朔望朝会,参加的不仅是常参官们,凡京中五品以上官皆参朝会,赫赫几千京官。

    张行成的话,也等于对几千京官们挑起了这个话题。

    二十四位封王,如今可就藩的八个。

    开国以来,封王不少,后来贞观初,李世民继位后,一下子削夺了宗王诸王的爵位一堆,有功劳的保留爵位,无功劳或功劳不高的统统降爵,导致宗室几十王最后只剩下了六王。最后又有孝常幼良等卷入谋王,于是只剩下了李孝恭李神通李道宗和李道明四王。

    而李渊成年的诸子中建成和元吉死于玄武门之变,两人各五个儿子也都被杀,玄霸和李智云也都在开国前便死了。

    其余的诸子,则都年幼。

    结果便是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亲王们就藩过。

    荆王元景是这些叔侄亲王里年纪最长的,十五岁,他是太上皇第六子,母为莫嫔,武德三年,初封赵王,授安州都督,贞观元年,历迁雍州牧、右骁卫大将军,后改封荆王,拜荆州大都督,遥领。

    其王妃裴氏,正是裴寂之女。

    虽然授封过多个官职,但李元景跟其它诸王一样,其实还从没有真正担任过任何一个职事,都只是挂名,一直都是居住于京城长安。

    ······

    灞上。

    荆峪沟,樱花庄园。

    夏日炎炎,皇帝却与皇后,魏王泰,晋王治还有长乐公主等在此避暑,泛舟水上,采莲钓鱼,好不悠闲。

    李世民兴起时,甚至还干脆在水中畅游一番。

    午间,太阳正烈,李世民坐在樱花树下吃着冰酸梅汤,看着奏折。人不在京中,但皇帝依然还会让有司将奏折转送行在,方便皇帝随时掌握朝中动向。

    接连看了数道奏折后,皇帝面色不快。

    “传旨,明日一早回宫!”

    李世民对于突然刮起的这股子令诸王就藩的妖风很是不满。

    第二天一早,乘着清晨凉爽,圣驾还京。

    一回长安,皇帝便立即召集太子、宰相们殿中议事。

    “就藩之国之议,诸卿怎么看?”

    侍中魏征很不客气的首先站了出来,“八王既然已元服加冠,那便是成年,按制,当就藩之国,没有道理还一直留在京师。”

    而中书令萧瑀也紧接着发言,“陛下先前拟定世封之制,如今既然八王成年,可令就藩。”

    “无忌?”

    “陛下,臣也认为八王可令就藩之国。”

    “玄龄?”

    “当就藩。”

    ······

    一个个宰相皆赞成八王就藩,理由这本就是按朝廷制度办事,既然订了制订,就应当遵守。

    尤其是最先主张分封世袭的萧瑀,更是认为正好趁机让成年八王就藩,开永镇世袭之例。

    “那就议一议这就藩之事吧!”

    李世民有些无奈,但是想了想后,还是顺势说道,“便从卫王开始吧。”

    大唐第一个卫王是李玄霸,他是李渊第三子,李世民同母胞弟,大业十年时病逝,年仅十六,无子。大唐立国后,追封他为卫王,谥怀。初以李世民嫡次子李泰继嗣,特进封李泰卫王,加上柱国。

    不过李世民登基后,便让李泰还宗,于是改从宗室里赠西平王李琼之子李保定继嗣,依然封卫王。

    两次继嗣,都是超规格加封,不是封为嗣王,而是直接封亲王。

    李保定属于宗室旁枝,是李世民的族侄,对于这位族侄,李世民没什么感情可言,当初他也是为了让李泰归宗,于是从宗室里另挑了位族侄继嗣三弟。

    “陛下,按先前所定之世袭之制,诸王封都督,功臣封刺史,皆封于边疆之地,以开疆拓土,屏藩守边。”萧瑀是坚定的世封制的倡导者,对于这事很积极。

    李世民让人摆上一副大地图,“该封何处?”

    侯君集看着那硕大的地图,在上面寻找流求岛的位置,看到福州对面的那座大岛,“陛下,臣听说卫公秦琅新近于东海之上大展神威,率新建之水师三舰队远征流求岛,破岛番八社,俘万二千余人,还新设流求州,十分了得。”

    他阴阴一笑,“臣以为,卫国公打下这东海流求岛,若让卫王封藩永镇,倒是不错。”

    卫公,卫王。

    李世民目光也转向那座海东之岛,关于秦琅攻打流求岛一事,他也是知道的。

    犹豫了下,也没反对。

    反正这个卫王李保定,本就不亲,只是为兄弟继嗣香火的,海东流求岛上只有些实力不强的岛夷,若让李保定封藩岛上,倒不用担心他守不住之类的。

    “诸公以为如何?太子?”

    承乾被点名,正色道,“儿臣以为流求州做为卫王封地不错。”

    “那好,便封藩卫王于东海流求州,授流求州世袭都督,许子孙世袭罔替,永镇屏藩。”

    “接下来再议一下楚王李灵龟的封国。”

    君臣对着地图一通比划,最后选到了辽西东北邻近辽河畔,与契丹接壤的边角,此时帝国的最东北处。

    “封藩楚王李灵龟于辽西延津州,授延津州世袭都督,许子孙世袭罔替,永镇屏藩!”

    荆王李元景分封于剑南道维州(理县),汉王李元昌分封于云南道袖州(丽江),酆王李元亨封于黔中道播州(遵义)。

    “吴王恪,”李世民犹豫了一下,这毕竟是亲儿子,可之前都已经封了好几个兄弟子侄了,没理由亲儿子就不封了,“吴王恪封藩广西道添州(百色)。”

    “魏王,魏王。”

    李世民在地图上看了好几遍目光从辽西扫到河套,再从塞北扫到陇右,又从剑南看到云南,再扫过黔中,广西,最后落到广南,可始终都舍不得下决心,这些边地太蛮荒偏僻了。

    “魏王封潭州!”皇帝最后目光落在了长沙。

    结果魏征马上站出来反对,“陛下既然先前说诸王、功臣世封皆分封于边疆之地,潭州可不是边疆之地,潭州所在长沙,自古可就是中原要地。”

    萧瑀也站出来反对,认为皇帝若是封魏王泰于长沙,那就是开坏头,以后若是皇帝把宠爱的皇子都封到中原近畿,那就是分封制的崩坏开始。

    “臣请分封魏王于剑南会野州(康定)。”

    李世民一看,这都已经深入不毛,完全就是东羌人的地盘了,那根本不是唐朝的真正控制范围,赶紧摇头。

    “可封于嶲州!”萧瑀道。

    李世民一看,比会野州更南了,不过相对会野州朝廷对这里稍微控制强点,可这也都是西南夷的地盘,这两年西南夷闹的正厉害呢,他又连忙摇头,舍不得舍不得。

    “无忌?”李世民脑袋都疼了,只好向妻兄长孙无忌求助,他毕竟也是李泰的亲娘舅,总不能忍心看到外甥封到那不毛的蛮荒去吧!

第782章 二十四功臣

    几位宰相都想把魏王李泰分封于彩云之南,这个连大唐驿站都还没有通及的地方,大唐天子岂忍心让最心爱的皇子封建那里。

    “无忌,你以魏王当分封何处适宜?”

    长孙无忌看着地图,瞧了半天,也觉得云南道太偏僻了点,这片地区在汉魏以来称为南中地区,在隋称为南宁地区,入唐改称云南道。可不管怎么说,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依然还是个地方蛮族豪强羁縻控制的局面。

    “不如分封于安南?”长孙无忌斟酌着道。

    高士廉却出声反对,“既以宗室皇族,开国功臣世封永镇边疆,那就不仅仅是酬功谢赏,还应当起到屏藩作用。臣以为,西南的云南黔中诸道,正因为如今朝廷控制不严,鞭长莫及,更应当授封信的过的宗室和功臣过去镇守。”

    “臣请分封魏王泰于南宁州,分封吴王恪于西宁州,分封齐王祐于东宁州,世封永镇,代代屏藩朝廷。”

    右仆射开口,让李世民不由的皱眉。

    高士廉所说的南宁(曲靖),西宁(西昌),东宁(广西融水)三州,也是隋朝时的三个总管府,其关键就是位于要地之上,属于南中地区的交通要道咽喉,地理位置特别重要。

    “臣还请将黔中矩州改为东宁州,以广西原东宁州地改为融州。”

    李世民看着地图,高士廉这个提议,要把他的三个皇子全分封到原南中地区,如今却分属剑南、云南、黔中三道,但南宁、西宁、东宁三州所在,却正是联通这三道的咽喉要地。

    从战略角度来说,若大唐以宗室皇子永镇此三地,那么朝廷确实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可说到底,李世民还是有些舍不得让自己的亲儿子们到那里去。要知道此时不管是西宁还是南宁又或东宁,名义上归附大唐,实际上都完全是西南夷们控制的。

    如南宁州,便是由云南爨氏控制,这爨氏自称是汉代班超班固后人,到东汉末年,班氏因功受封食邑于爨地,因此就以爨作为他们的姓氏。到蜀汉时已为南中豪强大姓,然后迁运庸蜀,流薄南入,落籍于滇。

    到东晋之时,爨琛独霸宁州,其家族分统各地。

    南梁武帝时,梁王朝征讨侯景,宁州空虚,爨氏乘机据有其地,并有诸部,据境二千余里。

    梁元帝时,爨氏以其地降北周,遥授南宁州刺史,允其子弟世袭,为羁縻州。

    隋开皇时,爨氏家主爨翫两次叛乱,隋军两次征讨,惧而入朝,被杨坚所诛,诸子没为官奴,然南中地区依然为爨氏家族据有。

    大唐开国之后,为稳定南中地区,李渊将沦落在长安为奴多年的爨翫之子爨弘达授为昆州刺史,派人护送他带着父亲尸首为回爨地安葬。

    爨弘达回到南中后,爨氏各部也很快接受大唐封赏,归附大唐。当时李渊的女婿益州刺史段纶也趁机招附南宁诸蛮归顺,朝廷在南宁地区设立六个州。不过之后朝廷派去的官吏,却与爨氏蛮夷们水火不容,因为权力之争,双方爆发激烈的冲突。

    诸蛮复叛。

    朝廷先后派李孝恭、李靖等征讨,可每次大军一走,诸蛮复叛,朝廷苦不堪言,最后只得让嶲州(西昌)都督府长史韦仁寿检校南宁州都督,寄治西昌,每年到南宁巡视一次,安抚诸蛮。

    另一边又用爨弘达为南宁州刺史,设八州十七县,任命蛮夷诸部首领等为刺史县令。

    在这种妥协安抚政策下,南宁地区才算是安稳了下来,可朝廷想趁机进入南中地区实行真正统治的计划也完全落空。

    韦仁寿此后为大唐在云南道的全权代表,尽心安抚诸蛮,对于各部是大力拉拢,纷纷授官给职,诸蛮都得了朝廷的封赏,又能开商路贸易,大唐也不来争权夺地,倒也乐得其所。

    于是此后,韦仁寿又往洱海地区招附诸蛮,再置七州十五县,整个南宁地区,滇池和洱海两大地区的蛮族势力,便都成为大唐的羁縻臣属。

    不过这种臣属很脆弱,是建立在大唐不对诸蛮干涉的前提下的。

    如果大唐要在西南分封宗室诸王,建立藩国,只怕又将引起新一轮的动荡。

    但高士廉却坚持认为,如今云南的太平只是假象,朝廷不能自己也被这假象欺骗,如今大唐开国之初,国力强盛,君臣进取,正是开拓云南之机,若是现在不理会,那等到子孙之时,就更没有这能力了。

    要封就得封最亲信的皇子。

    三位皇子分封南中地区,各为都督,最后是每位皇子的封地周围,再分封两到三位功臣坐镇,这样形成守望互助之势,使的他们能够在蛮地站稳脚跟。

    比如南宁都督府周围,可于洱海再分封一位功臣坐镇,另于滇池再分封一位功臣坐镇,如此起码有三个封藩镇守,能保证不惧爨氏等诸蛮。

    萧瑀也大加赞成,认为这是长远之计。

    李世民一时又有些心动。

    “分封吴王恪于南宁州,授南宁州都督,世袭罔替。”

    “分封齐王祐于东宁州,授东宁州都督,世袭罔替。”

    “分封魏王泰于西宁州,授西宁州都督,世袭罔替。”李世民顿了一下,又道,“魏王泰最近正在编撰一套书,快要完结,便暂令他不之国。”

    ······

    殿中。

    李世民干脆与宰相们又再次讨论了一下功臣世封一事,之前已经分封了数位。

    “功臣世封的标准,第一得是实封国公,第二得是于国有大功者。”

    这两条标准很高。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封赏功臣,当时授封实封功臣四十八位,但其中国公及以上爵位者,不足一半。还有许多郡公县公甚至是侯子男爵者。

    而第二条于国有大功者,比较模糊,但按当前之法,起码得有功臣封号。功臣封号却也不轻授。

    当初的四十八位实封功臣,去掉国公以下爵,再去掉没有功臣号的,再把如裴寂、封德彝这样获罪削爵的去掉,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了。

    当年,这几年实封功臣也还是有新增的。

    李世民于是坐在那里跟宰相们商议许久,最后拟出了一份最新的世封功臣名单,同样是二十四位。

    “太尉、齐国公秦琼,为松州都督,封国于齐,为公国,开国建衙!”

    皇帝亲拟秦琼为二十四世封功臣之首,对于皇帝定秦琼第一,倒没有宰相表示异议,因为惯例,是按最高官职排名。

    先前皇帝令修氏族志,便也是尚官,如今也是一样。

    秦琼身上顶着太尉这个正一品职,是三公之首,当之无愧的功臣第一。

    “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海宴州都督,封国于赵。”

    “司空、许国公高士廉····”

    “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

    “检校司空、卫国公秦琅······”

    “开府仪同三司、河间郡王李孝恭····

    杜如晦虽然已病逝几年,但他也是贞观九年的实封功臣,而且当初论功第一,死后还追赠司空,所以这次李世民还是将杜如晦也列入实封名单,许其子承袭。

    同样的还是殷开山,这位也是当年的开国功臣,这次也被李世民特列入名单。本来当年秦王党心腹刘文静,也有资格入列的,可因为上次他儿子刘树义犯事,被皇帝已经夺去爵位,故此这次遗憾没能入选。

    李靖、杨恭仁、房玄龄、侯君集、尉迟恭、张亮,李神通、李道宗、李绩、柴绍、萧瑀、宇文士及,段志玄,程咬金,刘弘基,张公谨,屈突通。

    总共二十四位功臣,已逝四位。

    以本人所任最高官职排序,同样官职则以散阶本品高低排序,若散阶再同,则以宰相职排前,若再相同,以食邑数高低排。

    长孙顺德运气不好,两次削爵罢官的他,这次没被李世民念起旧日功劳,先前已经得过世封的他,被削爵收封之后,这次也没再给他机会。

    功臣名额给了已故屈突通,当年李世民陕东道行台的兵部尚书。

    宗室里有李神通和李道宗,还有赐国姓的李绩。

    李神通已经去世,这次也仍然名列世封,许其嫡长子承袭爵位和封地。

    这个名单与历史上的凌烟阁功臣名单有些差入。

    魏征、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几位凌烟阁功臣没能入列。

    魏征和虞世南都是因为此时爵位还没到国公,功绩也不够,刘政会虽是皇帝心腹,但也还仅是郡公。至于唐俭,这位太上皇心腹老臣,在贞观朝还没怎么找到位置,始终在核心边缘徘徊。

    ·······

    “臣认为应当择一位能打的功臣分封于洱海。”萧瑀奏请。

    洱海是云南的核心地区之一,也处于交通要道之上,是蜀地入天竺的商路必经之地,甚至从蜀地去安南,有一条商路也是要洱海的。

    这里最早是昆明族的属地,后来昆明族被赶到了滇池一带。

    西汉武帝曾试图打通前往天竺的身毒道,发巴蜀兵数万人,以兵临滇,滇王降汉,西汉便在滇王统治区设益州郡。同年,派兵往击洱海大理地区阻挡汉使的昆明部落。

    此后,又数次派兵往击昆明部落,数年后,复并昆明地,开始在大理地区设置了云南、邪龙等四县,正式把大理地区纳入汉王朝疆域。

    武德年间,韦仁寿招抚洱海诸部,置七州十五县。洱海周边较强大的六个蛮部六诏,各为一州。

    提到能打,李世民第一时间想到了秦琅。

    侯君集偷偷观察皇帝眼色,见状立马进言,“臣以为功臣中年轻而又能打者,莫过于卫国公秦琅也,仅是今年出巡东南,就已经先后为朝廷开拓金州卑沙,海东流求,可改封秦琅于洱海开国!”

    “有卫公封镇洱海,定能保洱海六诏诸蛮无人敢作乱!”

第783章 双冠凌烟阁

    马周看不下去,直言,“卫公封建安南武安州已数年,苦心经营数年,耗费无数心血钱粮,拓荒开垦,殊为不易。好不容易才打开了一点局面,如今朝廷若是一纸诏令,便要改封他地,那卫公这数年心血岂不白费?”

    “况且陛下当初设立这世封之制,本就是一为酬谢功勋,二屏藩国家,说好是世封永镇,万代不替。如今这才几年,便要折腾改封,如此岂不是言而无信。若是此例一开,那么以后哪个封臣肯用心经营封地?”

    “谁不怕苦心经营多年,一朝改封,所有心血,尽付东流?”

    “臣请陛下勿听侯相所言,开此坏头。否则,世封之制,便烂矣!”

    李世民本来有些心动,想改封秦琅到洱海,一来是秦琅确实能打。而且秦琅并不是一味刚猛,他当初在陇右对党项、吐谷浑等的招抚,可见其手段了得。

    有秦琅在洱海,确实既能使的洱海一带安稳,又能护卫南宁州的李恪和西宁州的李泰。

    当然,李世民也还动了点小心思。

    秦琅在武安州封地经营几年,其成效之大,让人羡慕。连身为天子的李世民在暗中详细调查了武安州的情况后,都很羡慕。沿海拥有的巨大石炭矿,完全是露天可采,又便于运输贩卖。

    武安州又有优良的港口,有转口贸易之利,而且那片海边平原,可是一个粮仓。

    不说其它,秦琅仅用几年时间,迁来、招附的人口,就已经有近两万户,这可是十余万口啊。

    按之前朝廷定下的世封之制,封地完全推行大唐的律令税法等,而秦琅享有封地三分之一的税赋。

    这就相当于两万多户的实封了,是朝廷给他实封的十倍有余,更别说工商之利。

    眼看着武安州的发展已经快的完全超出预料,李世民说不妒忌是不可能的,甚至是隐隐不安。

    就算世封制规定,初代封侯去世后,要推恩再封,等于要把一块封地分封成数块,但终究还是他秦家的啊。

    李世民不止一次暗暗后悔,当初过于草率,给秦琅的封地过大,过于资源太好,沿海有海运、海贸之利,邻近交州钦州,有贸易通商之利,有山有海有平原,这是既不缺粮,又不缺盐,还有铁炭之利。

    皇帝瞧了瞧马周,又看了眼侯君集。

    没有马上吭声。

    他故意等待了一会,最后望向长孙无忌、房玄龄等。

    结果皇帝没有迎来这两大心腹支持的目光,两人都低头回避皇帝目光,很明显在这件事情上,他们与秦琅的利益是一致的。

    最初推世封制时,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是坚决的反对派,最大的原因就是觉得分封边地太蛮荒落后,若是就藩之国,会被赶出朝堂核心,有如流放。更别说边地蛮夷众多,很有可能封地被攻灭的可能,所以这些顶级重臣,并不愿意把身家放到那鬼地方去。

    可秦琅秦琼爷俩,经营松州、武安州,却是让他们看到了封地的一些巨大好处,其潜力之大,是他们之前忽略的。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武安州封地这样的成功,皇帝又做出了妥协,依然允许长孙无忌等在朝中任职,这才让他们同意了世封制的推行。

    可现在皇帝刚搞了几年,见人家封地搞的好,就想收回改封,让人家所有的心血付之东流,一夜回到从头,这谁乐意啊。

    今天皇帝若成功对秦琅这样做了,以后他们家封地搞好了,岂不是也一样可能面临这样的后患?

    李世民见状,马上心中了然。

    立马出声,“马周所言甚合朕心,侯君集所言有所多虑了。”

    既然不能改封秦琅,自然也不能改封秦琼,已经实封过的十几位功臣,肯定都不能动了。

    李世民想了想,“侯君集你还没有授封,你跟着代国公学了几年兵法,也在朕身边侍从多年,还做过兵部尚书,也在陇右带过兵。朕看,就授封你为永昌州世封刺史!封地洱海百里!”

    侯君集一愣。

    怎么也没料到,本想借机给秦琅一闷棍,把这小子从武安州迁到洱海去,谁料到最后居然变成了自己被封在洱海了。

    他原以为自己会分封在陇右的,或是代北之地,谁料会分封到这彩云之南。比安南秦琅的武安州封地,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啊。

    他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皇帝,希望皇帝能够回心转意,自己可是皇帝心腹啊,怎么能这样对他。

    他为皇帝攻进过长生殿,解决了太上皇的禁卫,立下了大功啊。

    可是李世民却视若无睹。

    想了想,又转头望向了御史大夫张亮。

    “便以张卿为昆州世封刺史,划封滇池边百里封地!”

    张亮也很意外,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怎么还扯上我了。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他是真不想去。

    想当年隋朝的史万岁,隋朝四大名帅之一,两度去征讨滇地的爨氏,都搞不定,大唐开国之初,李孝恭和李靖都曾去过,都是搞不定。

    自己到那地方去开国,前景堪忧啊。

    张亮很想举荐代国公李靖,或是河间郡王李孝恭,又或是江夏郡王李道宗前往镇守,那几位比他能打的多了。

    哪怕是张公谨也比他能打啊。

    可看着皇帝那表情,张亮闭上了嘴,这个时候不适合再开口,否则只怕会适得其反。

    ·······

    平康坊。

    卫国公府门外敲锣打鼓,喧闹一片。

    “禀萧娘子、鱼娘子、杨娘子诸位娘子,大喜。”内宅管事婆妇笑嘻嘻的进来,一进门就不断恭喜。

    “何喜之有?”鱼玄机问。

    “外面来了翰林院的学士,陛下白麻宣下,三郎又复相了。”

    鱼玄机听了,却只是哦了一声,已经荣辱不惊了,实在是秦琅上上下下的也太频繁了,之前都已经是五拜五罢。

    如今就算再度复相,已经是第六次拜相,可大家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惊讶的。

    秦三郎那能折腾的本事,一年不上下个一两回,那都才稀奇了。别说秦家,甚至就是整个京城,似乎都早已经习惯了这事了。

    好多人甚至早开下盘口,在堵秦琅跟萧瑀两个人谁罢相次数能更多,之前两人都是五拜。

    秦琅五罢,萧瑀四罢,多罢了一次。

    本以为萧瑀也很快会跟上的,谁料到还没等萧瑀再罢相,秦琅却又拜相了。

    秦琅这次被皇帝以夺卑沙和开流求之功,再度拜相,复太子詹事,仍加太子太师,总督水师差使不变,继续巡省东南。

    “还有一件大喜事呢,这次是双喜临门,喜上加喜。”

    玉箫问,“还有何喜?”

    “圣人钦定世封名单,分封皇族宗室二十四,功臣二十四,咱们家南府亲仁坊阿郎功居二十四功臣第一,我们北府平康坊郎君则位居功臣名录第五呢。听说圣人还下旨,要在宫里建一座凌烟功,将二十四位世封功臣画等身画像,陈列凌烟阁,面北而立,以示尊荣!”

    婆子笑嘻嘻的继续道,“奴听说那凌烟阁隔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均为功高宰辅的大臣,中间一层所画,均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它功臣。咱们家两位,可都在最内一层。”

    “皇帝给亲仁坊阿郎画像题字,冲锋陷阵,功冠全军。给咱们平康坊阿郎题字是贵戚豪族,英冠人杰。”

    “双冠啊,可了不得矣。”

    玉箫听了大喜,“这果然是双喜临门,你这嘴也巧的很,讨喜,当赏!”

    她直接就给这管事婆妇赏了一粒金豆子。

    又吩咐派人去外面打赏。

    皇帝不仅派人来宣麻拜相,还特派工部和将作监的人过来为秦家扩建宅门,还在门外街道两侧修建石牌楼。

    “文官下车,武将落马。”牌楼上还有皇帝钦赐之语,所有从平康坊秦家大门前经过的车马,都得下车下马步行,以示对这位宰相功臣的尊重。

    秦家的大宅门,也要进行扩建。

    秦家大门口热闹非凡,平康坊平素本就是长安第一热闹所在,此时也是许多人赶来凑热闹。

    听闻秦三郎又复相了。

    “又又又又又又拜相了?”有人连用了六个又字,表示秦相公这是第六回拜相了。

    “这么快就复相,这次又是立了什么功劳?”

    “你难道还不知道,秦相公在东海上寻得东瀛仙岛了,找到了长生不老药,你说这功绩能不能复相?”有吃瓜群众也不知道在哪听到的小道消息,立马开始传播。

    “东瀛仙岛,不老仙药?”

    “瞎说,其实是秦三郎督办水师,编练舰队,于东海番夷人中夺得流求大岛,据说那岛有关中平原这么大,上面遍地黄金,到处玉石呢。”

    “乱说,明明就是寻找到了昆仑海中的香料群岛,那岛上尽是昆仑奴和各种香料!”

    ·······

    反正吹牛也不用上税,你一言我一语,但大家对于平康坊秦三郎复相丝毫不惊讶,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秦三郎就该是宰相才是。

    等听说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后,众吃瓜群众立马就有了更好的话题,全都开始在那里细细点评这二十四位功臣了。

    比如排名的高低啊,功绩的大小啊,甚至谁可惜没上啊,谁怎么名次这么低等等,一时间争的面红耳赤,口水乱飞。

    “秦相公位次排低了!”

    “没错,要我说,就以三郎的功绩,怎么也得排进前三啊!”

    “侯君集、张亮有何功绩,也能排进二十四功臣录?”

    “牛进达、黄君汉两位大将军怎么没进去?”

    “魏相公这样刚直不阿的宰相,怎么能没上榜?”

    ·······

第784章 卫王

    守着肥沃的平原却连饭都吃不饱,秦琅很鄙视。

    坐在沙滩下的草亭子里,秦琅开始规划设计未来的流求州,先从淡水港开始。

    “三郎,你瞧这海鲜真不错,退潮了,跟着赶海一趟,就能捡这么多。”阿侬夫人笑着提着一个桶过来,里面是她刚赶海捡的许多海鲜。

    好几种螃蟹,还有一些八爪鱼,还有一些海蛎,甚至还有几根海带,另外还有十来条各种海鱼,居然还捡了好几个海星。

    东西虽然都不大,可那鲜活水灵的,看着就让人喜欢。

    陪同的管事妻子在一边笑着道,“这里的番子以前都不太喜欢吃这些杂鱼杂虾的,基本上不吃。”

    “那是他们不会吃,若是吃过三郎做的海鲜,肯定不会这么浪费。”阿侬夫人来自交州山里,以前其实也很少有机会吃上新鲜的海鲜。可自从跟了秦琅,倒是开了荤。

    秦琅笑笑,“做个海鲜粥不错了。”

    这让他想起个事,据说解放前的上海穷人,就只能吃大闸蟹充饥,虽然这可能是个笑话,但大唐此时沿海地区的百姓,确实是比内地,尤其是远比中原百姓日子苦的多。

    捕渔其实并不容易,最重要的一点,捕渔不但得需要渔网渔船这些工具,而且限于运输能力等,渔获并不好卖。

    渔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捕不到鱼,而是难以及时变现,鲜鱼一般是难以离开海港的,渔民们也只能把鱼弄成咸鱼干卖,但咸鱼干加工也较麻烦,并不容易。

    沿海地区又大多缺少田地,渔民们多数都较穷苦。

    尤其是这时不时来一场台风什么的,可能就会把那简陋的房子给掀飞了。

    海边的人不缺鱼虾,大鱼大虾都有,但缺粮。

    中原人可能觉得海鲜粥是美味,但对于沿海的百姓们来说,那只是无奈的苦日子罢了。

    如何把渔产品变现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当然,解决粮食也是重中之中。淡水是平原盆地,不缺肥沃的耕地,这里缺的其实是农耕的技术。

    需要从中原引起牛马犁田,需要引进先进的耕作技术,以及优良的稻种等,相比起那些番人刀耕火种这种原始的种植技术,从中原引进新技术后,有牛马挽犁深耕,这些肥沃的土地,就能立马变成粮仓。

    中午。

    秦琅便亲自下厨,用阿侬夫人赶海捡来的小海鲜,做了一锅海鲜。

    没什么调料,却是原汁原味的鲜。

    秦欢被秦琅叫来吃饭,很是拘束。

    特意没有分餐,一张八仙桌坐着,只是放了公筷公勺,可这么个小举动,却让秦欢感觉三郎真没把自己当外人。

    一下子就接近了许多感情。

    “朝廷回复到了,我向圣人请奏设立流求州一事,已经得到批准。不过关于你出任流求州刺史一事,未能通过,有些遗憾。”

    秦欢夹着一只小八爪鱼,听到这消息手不由的抖了一下,八爪鱼掉在了桌上。

    “抱歉,手抖了下。”

    “没事。”秦琅道,“陛下已经下旨,敕封卫王殿下封藩流求,永镇海东,世封流求州都督,将于淡水河中游的平原建一座流求城,整个淡水平原都将是卫王的封地。”

    秦欢有些勉强的笑笑。

    “你也别失意,陛下敕封卫王封建流求开国建藩,世袭流求都督一职,他很快就会前来就藩之国,在上游营建新城,还会带来许多人口、工匠、奴隶等。当然,流求这么大,也离不开你们的协助。陛下授你为流求都督府长史,这也是个要职,你可要好好干。”

    流求有刺史州提升为都督州,秦欢从刺史变成了长史,心理有些落差,但也很快调整了心态。

    那毕竟是一位亲王。

    秦琅告诉他这位卫王是宗室旁枝,过继给皇帝胞弟为嗣的,论辈份是皇帝继侄。

    皇帝大笔一挥,把淡水平原都划给了卫王做封地,他封流求都督,名义上整个流求岛都归他统管。不过皇帝也知道这岛较大,所以实际上只圈了淡水平原做为卫王的直辖封地。

    卫王会在中秋节前赶到流求岛上就藩,这样一位亲王就藩,肯定会带来许多属吏随员。

    到时能让流求热闹不少。

    按照皇帝最新拟定的世封之法,世封都督、刺史许开国建牙,置幕府辟属吏。

    这些世封的皇亲功臣们,世封边疆,开国立府,可以有自己的国官。

    诸藩的国官就是他们管理封地的班子,所有封侯国官品级为视品,就如勋官一样,视某品级,享受相应的服饰规格待遇等,但封国官如果转朝廷官职,则要先在吏部铨选侯官,并且跟勋官一样要降等侯官。

    比如勋官里的上柱国是从二品勋,但如果授职,降三大阶,则最高只授六品官。封国官也差不多,表面视品挺高,实际是虚高。

    封侯国官以长史、司马各一人,掌统府僚,纲纪职务。

    下面则还有掾、属于,各一,各通判三曹事务。

    又有主簿一人,掌覆省书教。有记室参军二人,掌表启书疏。

    下面还有录事、六曹参军事各一人,参军四二人,行参军事四人,典签二人。

    基本上与州衙官吏班子配置相同,视州衙官吏品级,许诸侯自己征辟幕僚,但若转朝廷官职,却要降好几级。

    此外,封侯还允许拥有自己的卫队,置亲事府与帐内府各一,二府皆设典军二人,副典军二人,亲事府亲事二百三十人,帐内府帐内六百七十人,另还有各有队正、旅帅、校尉等。

    另世封功臣还有一套府官,有家令、大农、尉,丞,学官长,食官长、厩牧长、丞,典府长、丞,典卫、舍人、录事,府、史等府吏。

    秦琅收到承乾从长安发来的信件,里面很详细的说明了这次朝廷的调整,与之前的做了很大的改动。

    其中最让秦琅关注的还是军队,原先除了亲事和帐内两府外,诸侯藩国还允许拥有卫队,按级别拥有一到三军,数量为一到三千人不等。

    而这次李世民直接把这封国的卫队给罢了,只保留了帐内和亲事这两个卫队,数量为九百,加上各级军官以及一些有品级的执仗亲事等,其实刚好一千人。

    但这一千人只是一个限额,实际上两府卫队要由诸侯自己招募自己养,朝廷完全不管了。

    还有一个很大的调整,那就是府、国两套诸侯属国,朝廷把国官系统,直接纳入了朝廷体系,实际上只让诸侯们自己征辟府官,而封国的长史司马录事参军等这些有视品的,全由朝廷吏部选派,诸侯可以自己举荐,但决定权在吏部。

    这实际上是先狠砍了诸侯们军事上一刀,然后又在行政上又开了一刀。

    最后还特让御史台于每个世封功臣的封地派驻巡察御史一员,负责考核官吏,督查诉讼等。各道常平司则还于各世封州派转运使一员,负责税赋征缴等。

    皇帝对世封都督和刺史,收走了不少权力。

    不过食封地三分之一税赋这条,却没改变,这是给诸侯们最大的经济权益。

    四十八位世封之臣,朝廷一次性确定了四十八个封国,宗室王封地为王国,功臣封地为公国。

    二十四位功臣皆令就藩,而二十四位宗室,则暂时只令七位亲王就藩,本来是八位,李世民最终还是没舍得让魏王李泰就封。

    只让李恪就藩南宁州都督,让李祐就藩东宁州都督,李泰虽封建于西宁州世袭都督,可却只给他选派长史、司马等属吏前往封地,李泰则继续留在京师。

    承乾对此心里很不满,却又无法说出口,满脑子的烦恼,只能在信里跟秦琅诉说。

    秦琅拿出地图,仔细的在上面比对承乾的信,在图上一一标注出四十八个封国。

    总的来说,这次大分封,算是彻底把世封州这一事定下来了,名单订下来,也把封地全定下来。

    接着封臣们要么亲自就藩,要么也得派家臣属吏去封地开始经营。

    皇帝选的地方,都还不错。

    确实都是些鸟不拉屎的边地,但对于朝廷来说,这些都是缘边要地,比如松州,比如青海湖边的海晏,比如辽西东北的延津,再比如这流求,还有靠近林邑的边地,甚至连海南岛上都分封了一位宗室亲王。

    而李世民三个儿子所封之地,尽在南中,全处于云贵高原之上,西昌、贵阳、曲靖,这三地可是云贵高原上的战略咽喉。

    而侯君集分封于大理,张亮分封于昆明,也都是两大要地。

    这次分封明显是朝廷抢地盘拓边之举,确实没分封到内地,尽是现在还完全在蛮夷们手里的地盘。

    若是四十八位封臣,都能如秦琅、秦琼爷俩一样,在边地彻底站稳脚跟,那么意义绝对深远重大。

    四十八个钉子打进天南海北四面八方,慢慢的就将成为大唐的一根根掣天巨柱。

    武安州封地算是安稳了。

    秦琅心里长松了口气,如今世封制尘埃落定,他一直有些担忧的事情也终于能放下来了。

    趁那位卫王还没到来之前,赶紧再打一些番社,抢一些人口,多占些土地啊。流求封给了卫王没错,但卫王来之前,可还是无主之地呢,土地谁抢到手就是谁的。

    对秦琅来说,卫王来了之后,他需要开始纳税了,所纳税的三分之一最后会分给卫王。

    “新淡水港的设计图纸我已经弄好了,你们尽快安排人开始修建吧。”

    “我觉得咱们应当抓紧再抢几票,趁卫王来之前,多抢些地盘人口,把地圈起来,到时就可以正大光明的申请地契确权了。待卫王来了后,我们扬帆启航,到流求其它地方再抢几票,另建几座新港,岂不更自由痛快,何必非要在这里再建新淡水港?”张超不解。

    “卫王既然封在流求淡水,朝廷也批准在鸡笼港设东海舰队的补给军港,那么这边未来肯定会成为岛内中心,我们自然得多做点安排才是。”

    至于说台中台南等地,那边他当然知道有更大的平原,一步步来,不着急。

    本想扶秦欢当个羁縻刺史,没料到最后皇帝直接分封了一位藩王到此,这对秦琅的计划略有些影响,但影响不大。

    流求直接设为正州,也影响不大,未来的路还远着,但秦家已经抢占先机,处处比别人先了一步,别人这方面是肯定争不过秦家的。

    当然,流求岛这么大,就算再来一些势力,也不用担心没的分。

第785章 台北会盟

    淡水港。

    今日格外热闹,淡水码头,一条条船顺流而下,有独木舟,也有小浆船,一个又一个的番子们抵达码头,站在这个他们并不算陌生的淡水城前,却头一回有了一种惶恐不安的感觉。

    再不是过去前来贸易买卖时那种感觉了,过去,他们是主人,这些汉人只不过是些外人,是商人。

    而今天,他们却都接受了卫国公的召唤前来会盟。

    不来不行,凤凰八社酋长的脑袋被数千人马高举着巡游各地,兵临一个个寨社前,向他们耀武扬威,悬首示众。

    有不服气的,结果三两下就被他们攻破山寨,落得个酋长被斩,全寨皆没为奴的下场。

    八社外又有数个社寨被灭后,其它的番社终于没有人再敢捋虎须了,面对耀武扬威的汉人,他们只得客客气气。

    送上鹿皮樟脑等礼物。

    会盟。

    卫公召集诸番酋长会盟,虽然好多人也担心那汉人不怀好意,可没有谁敢拒绝,也没有谁敢不来。

    一边是强弓劲弩的威胁,一边是美酒丝绸的礼物,他们又还能有什么选择。

    码头。

    三大水师的战舰停泊港口,白帆点点,蔚为壮观。

    水师陆战队更是直接在码头上操练,旗帜如林,号令震天。

    那耀眼的明光甲,坚固的鱼鳞甲,甚至还有从波斯传来的精钢索子甲,陌刀、马槊、长斧,步槊、长矛······

    看着这些比先前来到他们寨前耀武的兵马更加强壮威武,番酋们暗自庆幸来了,可也更加不安。

    一排全副武装的士兵挡在码头上,所有到来的酋长被引到一边登记。

    “来自哪族哪社,酋长姓甚名谁,社中多少人口,青壮多少,此次前来的领队是谁,来了几个······”

    树荫下,长袍吏员在那里问话,旁边有通事翻译。

    如同盘查户口一样,盘问的清清楚楚,最后每人得到了一块木牌,上面写了他们的名字,族社,以及相貌等。

    “这是你们的临时身份牌,也是通行证,记得挂在脖子上,一定要显露在外面,否则若是没这牌子被巡逻的士兵们逮住了,弄不好可是要送去奴隶营的。”

    淡水港新城区工地上,秦琅正在带人祭祀城隍。

    新城还刚规划好,还没正式开工,可城隍庙却第一时间先建立起来了。

    城隍庙,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城隍又称城隍爷。

    城隍本指护城河,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大唐百姓对城隍信仰滋盛,朝廷一面大力打击各地的淫祀,一面却也正式把城隍列入了国家祀典。

    城隍是城池的守护神,在百姓的传说里,他是冥界的地方官,相当于是一座城的长官,但城隍庙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各地的城隍爷都不同,基本上是以有功于地方的名臣英雄来充当。

    因此各地的城隍们,有着这种接地气的身份,再加上冥界使者的神通,故使的城隍在大唐深受欢迎。

    尤其是贞观以来,抑佛汰道,各地大量的佛寺道观被取缔之后,百姓们烧香拜佛没处可去,于是官方正祀里的城隍等就热闹了起来。

    秦琅是贞观抑佛汰道的发起人,但并不表示他就反对信仰。

    信仰是百姓的精神寄托,这是好事,他只是反对佛道过盛,甚至是充斥大量害群之马。

    新城即将建设,先立一座城隍庙,也是先请来守护者。

    淡水城隍庙里的城隍爷,本来众人想请秦琅的天王像坐镇,不过秦琅拒绝了,如今他又是天王又是门神的够张扬的了。最后他提议让张镇周来做淡水的城隍爷。

    理由是张镇周在隋朝的时候曾经两上流求岛,并带兵击败过拒不向中原称臣的番王,并且,他还曾经带舰队经流求向东,穿越钓鱼岛并发现了后世的流求群岛。

    而张镇周在隋朝时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入唐后也是多有功劳,以淮南道行军总管身份镇抚江淮,又任舒州总管,平定洪宣两州叛乱,后任家乡舒州的都督时,更是为官清廉,深负名望人心。

    后入朝拜左武侯大将军,死后追赠广州都督。

    张镇周不是第一个到流求的中原官员,也不是第一个带兵征讨流求的将军,不过张镇周在番人中还是有很大威慑力的,包括秦欢这些曾被他迁往中原的番人,都十分畏惧张镇周之名。

    “城西立城隍庙,城东则设东海龙王庙,城南设南海观音庙,城北则是三郎父子的天王殿。”淡水县长笑着道。

    “就没必要建天王庙了。”秦琅摇头。

    “要的要的,天王庙可是列入国家正祀,而且是最高的国家级,咱们淡水当然得建,况且天王庙向来灵验,能保一方风调雨顺,镇蝗遏疫,怎么能少的了。”

    秦琅不再反对,但是提醒,“城中要记得建文庙,要建的庄严大气,不仅要以颜渊为先师配享,还要择左丘明以下二十二先儒从祀庙庭。”

    新淡水城中最中心的黄金地段,秦琅特意规划给了学校,学校的中心又为孔庙。

    李世民近年正式确定了孔子为先圣的地位,并建立起从祀制度。

    孔庙也成为学校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国子监太学孔庙为最高孔庙,然后又有州学孔庙、县学孔庙等,都有严格的规格章程。

    淡水新城将是流求州城,孔庙自然也是州级孔庙,附带这里也将是州学。

    秦琅很重视学校,也是因为要想在流求长远发展,文化教育这块是重中之重,一手刀剑,一手书笔,方能把这个宝岛纳入中原版图之中。

    “三郎,番酋们已经陆续抵达了。”阿黄过来通知。

    “来了多少?”

    这次会盟,秦琅也没有召集全岛,只是召集了台北盆地,宜兰平原还有桃园平原的平地番社,部份山地番也通知了。

    更远的地方,暂时还鞭长莫及,就连山区里也暂时没法联络。

    “来了大约一百多位。”

    秦琅心里有了计较,来的不算多,一半不到,但能来这么多也算不错。

    “有山地番吗?”

    “来了几个。”

    “才几个吗。”

    程处默嚼着槟榔,他对这岛上产的这玩意挺喜欢,刚开始接触时觉得很冲,可试了几次之后,居然有些上瘾的感觉,越嚼越有味道。“要我说,咱们就是还太过客气了,杀的人还不够多,灭的番社也太少。让我带兵,再去灭他几十个寨子,看谁还敢不奉令。”

    秦琅对程处默这种粗暴的想法摇头。

    “光靠打打杀杀哪行,统治是什么?统治不是简单的杀戮征服。算了,来了一百多个也不错,先跟他们谈一谈。”

    旧淡水港,衙内,一百多个番酋被请进来,所有人的护卫随从都被留在了外面。

    进入守卫森严的牙城,看着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唐军,许多酋长都不由的两腿战战。

    好在并没有刀光剑影,反而是有好茶好酒招待。

    那装饰的极其有长安味道的大厅,地上都铺的打蜡的木地板,几案都刷着精美的漆。

    站在门口,酋长们都有些不敢走进去,看看自己那肮脏的草鞋或是赤脚,总觉得不配。

    一名酋长讨要清水洗脚。

    一众酋长们每人得到了一盆水一块布巾,于是都松了口气,认真的洗脸洗手把脚擦洗的干干净净,这才敢踏入厅中。

    跪坐厅中,每人一张小几,上面有酒水茶点。

    看着那些精美的漆器,酒具,点心,却没有一个酋长敢动。

    等了许久。

    “开国协谋奉天靖乱天策元从功臣、检校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崇贤馆大学士、史馆监修国史、平章政事、太子詹事、世封武安州都督、驸马都尉、上柱国、食邑五千户赐实食封两千户,赐紫金鱼袋、钦差东南观风俗使、奉旨总督编练水师北海、南海舰队防御使、卫国公到!”

    一连串长长的头衔接连而出,有通译开始翻译。

    为了能够表达出准确的意思,那位汉人通译很费了些脑筋,每个头衔要翻译成让番人听的懂的意思都不容易。

    足费了好大一番口水,才终于翻译完成。

    那些番酋们却都听呆住了。

    什么是十二个字的功臣号,什么是司空,什么是检校,又什么是开府仪同三司,什么大学士,什么平章政事,太子詹事,又是都督又是都尉的,听的头都大了。

    可他们最后明白过来一件事,这位卫国公果真是位煊赫无比的贵人。

    大唐居然有五千多万人口,带甲百万。

    这位年轻人,不但是皇帝的女婿,还是太子的老师,又是帝国的宰相,更是帝国两洋水师舰队的总督·····

    “坐!”

    看到拜伏一地,一个个屁股全都高高厥起的番酋们,秦琅微微一笑。

    坐到上首榻上,秦琅半边身子倚在凭几上,扫视着这群番酋。

    基本上都是平地番,主要来自淡水河两岸的平原,也有部份桃园平原的人,宜兰平原派人去通知了,鸡笼湾一带也派人通知了,但都只来了两三个,还都是跑来贸易做买卖的。

    山地番,也只淡水港附近的几个番社来人了。

    番酋们长的都差不多,皮肤很黑,索头断发,而且纹身刺青,大热天,许多人都只穿着件只到大腿根的短袍子,露出两条黑壮的腿,半个胸膛也都敞开着。

第786章 刀剑犁地

    “自今日始,尔等皆大唐子民也!”

    秦琅倚着凭几,语气平缓,却又霸道无比。

    破了十几个番寨,砍了数百番人,将两万番人贬为奴隶,这道霸道无比的手段,确实让番人们畏惧到了顶点。但秦琅却也深知,一味的威压也是不行的,除非他真要搞灭种。

    秦琅没那样的打算,成本太高,也没这么大的精力。

    设州置县,划乡设里。

    诸番社皆编户齐民,划地确权。

    “自今日始,流求岛奉行大唐律法,行两税制,尔等依照财富多少,划分户等,征纳户税,按田地亩数,征收地税。摊丁入亩,折钱代役,火耗归公·······”

    番酋们见这年轻的贵人在那侃侃而谈,听着通译小声的在后面一句句翻译,心中惊雷阵阵,却不敢吭一声。

    编户齐民,划地量田,征税纳粮,以后他们就都要受淡水城管束。

    当然这位贵人说他们也会有许多好处,这好处有数种,一是淡水城将向他们教授先进的农耕技术,并向他们租借耕牛耕具种子,用大唐先进的农耕技术,他们地里的产出能数十倍的提升,仅田地里的产出,就能够管一家温饱,还有剩余。

    而淡水城还将指导他们种植甘蔗,棉花,那收益将更高。

    好处还不止这些,淡水城还会开设学校,免费教导番酋们子弟读书写字,还要教他们更好的炼制樟脑的技术,开挖硫磺的技术等等,似乎只要跟随这些唐人,以后大家的日子会非常好过。

    不愁吃,不愁穿,不用再争夺猎场,不用再经常出草打仗。

    这时秦欢开始现身说法,向众酋长说明他的身份,曾经流求岛中部地区最大的欢斯部落的小王子,当年部落是如何兵强马壮,拥有数万户人口,可最后又是如何被一万中原汉军击溃,大小王如何被杀,他们如何被擒往中原·····

    而现在,他归附朝廷,又如何的翻身变化等等。

    许多番酋听的十分惊讶,看着这个外表跟他们一样,脸上纹着刺青的将军,心中五味杂陈。

    “我们会向你们提供许多牛马耕具种子,会鼓励你们开垦荒地种植,只要你们垦荒,那么便许为永业,并享受六年减免的优惠。新开垦的荒地,不但立即登记确权,发给地契,为子孙世袭的永业田,并且头三年完全免除地税、义仓粮、社仓粮,折丁钱,代役钱等,后三年,则每年递增三之一,直到第七年正式纳税。”

    “我们会向你们提供青苗钱低息贷款,给你们牛马种子农具等,到收获之时才收本取息·······”

    秦琅甚至承诺,村长,里长,皆由村里推选·······

    对于这块新殖民地,秦琅给出的条件还是很优越的,并没有一味的攻杀征服,愿意配合的,甚至给了他们不少保障。

    现有的土地确权登记,鼓励垦荒屯田等等。

    目的只有一个,不希望有太大的反抗,他相信,只要他们带去的文明和技术,能让这些番人过的比现在好,那么不说全部,肯定有大部份番人还是愿意接受这种改变的。

    相比现在部落林立,时常相互仇杀,争夺猎场,朝不饱夕的生活,他相信番人也不蠢,知道如何选择。

    如西班牙等殖民者一样残暴的殖民统治,其实只是杀鸡取卵的粗笨办法,把鸡养肥,天天下蛋这才是最划算的。

    ·······

    肯合作的,不但能有活路,而且前景光明。

    而不肯合作的,那些番社的下场就在前面,番社攻破,寨民掳为奴隶。

    如何选择,其实很好取舍。

    秦琅相信,在他开出这样优惠的条件好,肯定会有多数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当然也会有些人不识时务,但继续一手刀一手糖就好了。

    秦琅鼓励这些番人在种植足够的口粮后,其余的地拿来种甘蔗和棉花,并承诺在糖坊和棉坊会与他们签订种植包销契约,甚至还会雇佣他们到工坊做工赚钱。

    糖的利润现在极大,不仅国内市场巨大,而且现在在国际市场上,秦家的白糖,也完全击败了天竺人的霜糖,如今几乎垄断了整个国际的白糖贸易,天竺人的霜糖失去了市场,再不是香饽饽,现在好多天竺商人,一船船的将天竺粗糖运来大唐港口,卖给秦家。

    秦家转手加工提炼成白糖、冰糖,再卖给那些天竺商人,他们再装着白糖回销天竺甚至是波斯罗马。

    天竺商人倒是没少赚,但天竺的糖业却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可秦琅哪管这些,他只知道现在白糖贸易市场越来越大,可原料却远远供应不上,他需要更多的甘蔗园。

    流求的气候地理条件就极适合种甘蔗,让番人种甘蔗,秦家直接在这里加工成蔗糖,这是一桩极好的买卖。

    为了能让番人多开垦些地来种甘蔗,秦琅愿意给他们提供先进的农耕技术,从中原运来牛和马耕作,在流求建立农具厂,打造更多优制的耕具给他们。反正他们种的甘蔗越多,秦琅得到的蔗糖材料也越多,利润越大。

    他甚至还给番人提供另一种合作模式,就是秦家出钱出牛马出耕具种子,番人出人力,合作开垦田地,所开垦的田地归秦家所有,但所得收成,则与番人分成,甚至还可以签订契约给予保底收益。

    这样番人便可以不承担半点风险,旱涝保收。

    而对秦家来说,这是借鸡生蛋,借番人垦田开发,每开垦一块地,都将成为永业世产,地现在是不值钱,但以后只会越来越值钱。

    秦家不缺钱,也有的是办法和渠道能弄来那些耕具种子牛马等,缺的是人。

    朝廷虽封卫王来流求岛,但朝廷制度,是允许边疆垦荒屯田的,商屯开发也是鼓励的,谁垦荒下来的地,便是谁的永业,且有六年减免政策。

    如流求这样的好地,虽然刚开垦是生地,但顶多两年,就已经能胜过中原北方许多边地了。

    面对秦琅抛出的一个个优越条件,诸番酋们许多人当场拍胸脯表示赞赏。

    当天,秦琅大办宴席,招待这些番酋。

    宴席一吃就是七天,天天流水大宴,各种水陆珍肴,晚上还有姑娘安排服侍,都是淡水城青楼里的年轻女子,这装扮时尚,衣着美丽,多少又都有些气质,哪是那些番酋土鳖们平时能接触到的,一时间全都迷醉在温柔乡里。

    第八天,土鳖们都已经乐不思蜀,没有人再提回家的事。

    可睡到中午起来的酋长们,却没等来丰盛的佳肴,等他们被请到牙城时,看到的只有一排排的首级。

    七天时间,程处默等六支水师分舰队的军官,各领本舰队陆战队,又有秦欢等带着番兵配合协从,他们沿淡水一路向上游进攻,将那些不肯听从归附的番社,沿途杀过去。

    七天,攻破了大小一百余寨。

    坐井观天的番社酋长们真正见识到了大唐的战力,他们还拿着石刀石斧,拿着简陋的弓箭,基本无甲,光着屁股打着赤脚乱喊着打仗,如同野兽一般。

    而唐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配合默契,旗鼓号令,进退严整,每次都杀的番人落花流水。

    基本上就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阻力,如同烧红的刀子切割牛油块一般轻松。

    小到几十人的寨子,大到上千人的寨子,在他们的面前,毫无抵抗力,如入无人之境,水师的战舰此时全充当着运输船,把一般般的俘虏往淡水城运。

    七天的时间,运了两万多名俘虏回来,可却还只运回来不到一半。

    这一次行动,把淡水平原上不服的番社几乎连根拔起。

    一个又一个酋长的首级,摆在了面前。

    乐不思蜀的酋长们全都吓的面无人色。

    “这些人敬酒不吃吃罚酒,不识时务。”张超笑吟吟的对他们道。

    不少酋长直接吓的跪到了地上。

    “起来吧,卫公说了,你们是识时务的,所以对你们有赏无罚,希望你们能继续忠心用命,以后赏赐还会有,切不可学这些蠢人,白白断送了大好头颅,还连累了妻子儿女皆沦为奴隶。”

    秦琅重新调整了一下这些酋长们番社的位置,让他们迁到一些被攻灭的番社位置,多是比他们原来的番社要好的地方,这算是一点奖赏。

    同时,也是将诸番社打散,不让他们再有机会连结一片。

    酋长们诚惶诚恐,拜谢辞别,一路上走的是双腿发软,明白那位卫公太狠了,再不敢有半点其它想法,回去就开始搬迁。

    这边,秦琅一下子扫灭了一百多个大小番社后,也算是将淡水平原给征服了,留下了几十个归附的番社,也空出了大片的地盘。

    秦琅前后得了五六万奴隶,一时间也无法把这么多人口送到中原去换成其它种族的奴隶过来,于是只好一边将青壮装船运往中原各港贩卖,一面把一些老弱听话点的打散,组成一个个奴隶庄园,以秦家的佣工或是奴隶管理监督,屯田垦荒,准备种植甘蔗、棉花。

    同时,秦琅也借着这股威风,派人向桃园平原和宜兰平原传话,威吓拉拢,并向山里的生番们谈话,希望跟他们直接合作炼制樟脑香和开发硫磺矿,没了原先平地番那些中间商,山里的生番能够赚的更多。

    当卫王李保定带着大队人马从长安出师,向流求而来,准备就藩之国时,秦琅正指挥着秦家疯狂的在流求岛上圈地。

    一船又一船的人被从中原各处港口运来,秦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给安家费,给路费,给车马费,包食宿,到地后安排集体屯垦,秦家提供一切屯田所需,建宿舍,修食堂,他们只需要垦荒便是了,最后旱涝保收,一切风险秦家承担,若是有收成,还能分成。

    最重要的是,秦家承诺,所垦荒的土地,六年后两成将无偿送给开垦者。你若开垦了百亩,就有二十亩是你的,都是永业田。

    秦家提供垦荒所需的一切,耕牛耕具种子技术,甚至是路上车船费,食宿费用,垦荒时的衣食住行等等一切。

    既有保底工钱,又有收获分成,最后所垦荒之地,还能有两成成为自己的永业,若是最后不想要,秦家也愿意以市价回购。

    这样的好事,对于许多中原缺田少地的贫穷百姓来说,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尤其是那些穷光棍,啥也不需要,报个名,然后光棍一条上路,一切都有人负责,熬个几年,在流求岛上也许也能赚下一份家业。

    再不济,得几年工钱,也能回乡。

    跑马圈地,骑驴圈地,先到先圈,谁先圈到谁就有优先垦荒权。

    在淡水平原上,原先那一百多个不识时务而被攻灭的社寨上,一个个移民屯庄拔地而起,无数的新移民到来,也有许多原本的淡水平地番,此时沦为了奴隶,被打散分派在一个个的屯庄里,在皮革的驱赶监督下垦地种田。

第787章 淹死卫王

    淡水屯。

    原淡水社的社寨,此时已经成了移民者的新屯庄,新的屯庄建在原址,对原来社寨进行了一遍改造。

    砍伐粗壮的原木,垒起了更高大坚固的屯栅,还挖了护村壕沟,引入溪流活水绕屯而过。

    大陆来的移民们,把从家乡带来的各种槐树、柳树、桃树、李树等种子沿溪种下,期盼着将来能成绿荫一片。

    社中原来的乱七八糟的吊脚屋全被推掉,土地经过平整后,建起了更整齐有序的排屋。

    同样是下面悬空的木式吊脚楼,却更整齐,有整齐的巷道,屋前屋后都留有暗渠排水。

    楼上住人,可防潮湿蛇虫,楼下还可以养鸡养猪,搞家庭养殖。

    屯中心是宽阔平坦的大操场,移民们平时在这里开会,早上在这里训练。按秦琅的要求,每个移民垦荒的屯子,都按村民所长,将青壮编入红枪会或是弓箭社,习练长枪或是弓箭,做为村子的乡兵民团,护屯卫庄。

    每个屯子还特意建一所屯庄小学,由秦家派来先生教导屯中孩子们学习,甚至有晚上的识字班,教屯中百姓扫盲识字。

    这是一项不错的福利,深受屯民们的赞许。

    对于秦家来说,派到各屯的先生,其实也相当于是秦家派过来的副村长、会计,能加强对各屯庄的监管控制。

    清晨。

    朗朗的读书声在屯庄小学堂里传出来,青壮男子们则在操练长矛弓箭。

    太阳还未出来,雾气蒙蒙。

    一栋栋吊脚楼炊烟阵阵,妇人们在忙着生火做饭。家里其它的女人们也没闲着,不是在织布就是在纺纱,这些都是秦琅家族经济的一部份,秦家在淡水建立了不少丝织等手工作坊,不仅招募了许多年轻的姑娘等入坊做事,也把一些材料发分到各村庄,交给这些妇人们加工。

    妇人们在家便也能加工,赚一笔手工费用,还不影响在家相夫教子,做饭下地。

    秦琅推开窗,感受着这和谐的清晨,脸上布满微笑。

    简陋却又生机勃勃!

    这寨子一股子蓬勃的朝气,人人都在勤奋努力,或许也是因为比较有奔头。

    “三郎精神真是好,昨夜折腾奴家到那么晚,现在却又这么早就起来了,你就不累么?”

    阿侬夫人睁开眼,看着站在窗口的秦琅。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我们都正当虎狼之年,又怎么会累呢?”秦琅笑着回头,“起来吧,一会随我去拜社官!”

    当秦琅来到村中学校前的那棵大树下时,训练的青壮都已经回家了,小学堂也敲响了下课铃声,稚嫩的孩童们欢呼着放学回家吃饭。

    有妇人动作快的,已经提着个篮子来到大树下进贡。

    这是一棵很普通的樟树,只是年岁较久,长的枝繁叶茂。先前平整社寨,也没有动这棵树,不仅没动,新移民们还把这树尊为了淡水屯庄的社树。

    “这只是一棵普通的樟树,为何就成了社树呢?”阿侬夫人见秦琅带头向这棵樟树拜礼,不解。

    “你可能不知道中原的一些习俗,这树确实本只是一棵普通的树,但移民们过来后,把家乡带来的土撒在树下,封土为社,把社官神灵驸在树上。”

    “什么又是社官?”

    “社官啊,也是土地公!”

    汉人崇拜神灵,城有城隍,村有社官。

    社官也叫土地公,或土伯公。

    大家不把土地公供在家中祭祀,而是在村中或村外选一棵长的好的大树,请土地公附于其上,祭祀供拜,故这棵树也就成了社树。

    当然,不同的地方,社官的传说演义各有不同,如在岭南,崇拜五通神。据说五通神本是山中石精,故又叫石伯公,因为石伯公能摄人精魂,在山中因此不能互叫名字,叫了名字,就会被石伯公摄去,百姓因为畏惧石伯公,后来便香火祭拜,最后变成了村子的守护神。

    当然,还有地方传说,说曾经有一个人失足淹死成了水鬼,他要想投胎转世,需要拉别人做水鬼接替。可他等了好些年,都没有碰到有人淹死,有一天,有个女子因为被丈夫责骂一时想不开,便要投水自尽。

    那水鬼发现妇人肚里怀了孩子,一时不忍,妇人投水,他推回岸边,妇人连投水三次,他推了三次,最后妇人想明白了便回家去了。

    此事后来为河伯所知,河伯奏报龙王,龙王觉得这个水鬼心地仁慈,于是封这水鬼做了社官,成了村民的守护神。

    ·······

    从中原来的移民们,出来时往往都会怀揣一把家乡的土,到了新的屯庄定居后,会把家乡的土撒到社树下。

    社树便是社官的化身,平时不需要庙宇,不需要塑像金身,但也会时刻保佑村民,所以对社树要尊敬,不容任何亵渎。

    若有人敢损毁社树,甚至是对着社树便溺,扔垃圾等,那么传说中这人必然会有祸事临头。

    而逢初一十五,端一碗斋饭到社树下进贡,逢年过节时带上猪肉鸡酒等祭祀,便能得社官庇佑。

    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秦琅并不相信世上真有社官有土地公,但他认为这是一种良好的信仰,所以他现在每到一城,也会先去拜城隍,每进一村,会先拜社官。

    淡水屯还很简陋。

    但来自各地的村民,甚至是屯中的奴隶,都很向上,因为现在这里吃的饱穿的暖,未来有奔头。

    奴隶有望能得自由之身,屯民盼着能挣一份自己的永业家产,部曲佃户也指望着更好的收获和分成。

    当人生活有奔头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干劲。

    “真有几分舍不得离开这里了!”

    秦琅在这里呆了几个月,看着这里一天比一天热闹,确实舍不得离开了。

    不过终究要离开的,他不可能一直呆在这里。

    “卫王差不多要到了吧?”

    “估摸着这两天就该进港了,那位卫王架子也真大。”

    “堂堂亲王,自然尊贵无比的。”

    卫王李保定以远房宗室过继给李玄霸为嗣,特殊恩赐,直接承袭卫王之爵,而不是嗣卫王,这次就藩,皇帝也很大方的给了他许多奴隶部曲,又调派亲内帐事等,又是拔派钱粮车马工匠等。

    这等待遇,确实让人羡慕。

    李保定从长安出发,浩浩荡荡带了近万人,护卫士兵、工匠、奴隶部曲,甚至是乐班歌伎等等,走了差不多三个月,才到了福州。

    他人还没到,可卫王家令却已经带着上千人马先期渡海上岛,一来就想占了正在营建的淡水新城。

    秦琅没惯他,直接教训了这不长眼的家令,揍的他脸跟猪头一样。这家令这才不敢嚣张,旧城也不敢索要。

    老实的带人乘船沿淡水而上,到淡水平原腹地秦琅事先选好的地址上,准备营建卫王城。

    这人没安生几天,又开始不老实。

    居然直接以卫王的名义发令,要周边各县乡屯庄抽调青壮去给他筑城,秦琅直接又让人给拒了。

    按朝廷的制度,摊丁入亩,折钱代役,朝廷官府已经不能够随便征发百姓服役了,因为百姓已经交过代役的钱,所以官府只能出钱雇佣百姓去做役。

    当然,雇佣还得看人愿不愿意。

    卫王家令连碰了两个钉子,只好灰溜溜的滚回福州去找李保定哭诉秦琅的跋扈去了。

    “卫王若是到了,会不会再起什么波澜?”

    “他若是皇帝之子,不管是齐王李祐还是吴王李恪又或是魏王李泰,我都得多少给点面子的,可区区一个宗室旁枝入继的卫王,我又何必惧他?”

    流求不是卫王的私地王国,这虽是他的藩地,但大唐的封藩制度与汉魏又大有区别,总的来说,权利其实削减了许多。

    卫王李保定来流求,也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早饭后,正要结束巡视最后一屯,回到淡水城,结果遇到淡水城来人。

    “卫公,福州独孤刺史派人渡海传急信,卫王在闽江口海上钓鱼,不幸落水,被大鲨鱼吃了!”

    秦琅听到这消息目瞪口呆。

    “你再说一遍?”

    那位卫王李保定,从福州港出海,带着浩荡的船队人马来流求淡水港,刚出海没多久,非要海上钓鱼。

    钓就钓吧,结果他很作死的在海上杀鱼弄生鱼片吃。

    为了吃上几片新鲜的生鱼片,杀了许多鱼,每条鱼只取最鲜嫩的两片,其余的直接就扔进了海里。

    结果这血腥引来了一群鲨鱼。

    卫王李保定没见过鲨鱼,不知道厉害,却还嚣张的要钓鲨鱼来吃,结果鲨鱼倒是钓到了,可他又没什么钓技,鲨鱼没溜成反倒把自己弄的失足落水。

    被血腥弄的异常兴奋的鲨鱼群直接就把李保定给分食了,他的护卫们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卫王李保定,尸骨无存。

    护卫们只抢到了几片衣衫布条!

    如今卫王的船队如期抵达了淡水港,可卫王却只来了几块破布条。

    这个消息惊的秦琅都无话可说了。

    “走,回淡水。”

    第一位就藩的亲王,就差一步便到了封地,结果在海峡死了。

    这是出大事了,天大的新闻了。

第788章 妖风

    卫王的一万多人马进了淡水港。

    可卫王却没能到来。

    所有人都傻了眼,一时怔怔的发呆,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办了。

    “卫王有子嗣吗?”

    淡水城里,秦琅叫来了卫王家令,那个被他打过两次脸的家令有些畏惧的低着头,如丧考妣。事发时,他就陪在卫王身边,甚至是他怂恿卫王到海上钓鱼的。

    否则的话,卫王若是坐在大运输船上,根本不可能出事。

    现在他满脑子都是空白的。

    “卫王才十六岁,还未成亲,更没有子嗣。”家令哭丧着道,“卫公,你一定要救救我啊,我当时一直劝说卫王不要到艇上钓鱼,说不安全,可卫王根本不理我,一意孤行,结果没想到后来卫王又要杀鱼做生鱼片,又把鱼骨等扔入海中,这才引来了那该死的凶恶鲨鱼······”

    秦琅没理会这个家伙,死不足惜。

    这种人就是十足的狗腿子,先前几次扯虎皮做大旗,耀武扬威,被他训斥后,跑回福州去搬弄事非。

    “把此人拿下,下狱关押。”

    秦琅很不客气的摆手,让人将这个家伙带走。

    “现在怎么办?”

    程处默等都不由问道,本来秦琅计划等卫王到了,一起过个中秋节,然后他便起程南下继续巡视。

    谁料到,这卫王居然如此短命,大好的前途,结果却这般葬送了。

    “天生没这命!”

    卫王一死,本来照理是应当由子嗣袭爵,继承这块封地,可问题是这位是个短命的,还没娶亲呢。如今人一死,又无子嗣。

    问题是他本也只是代替李泰给李玄霸承嗣的。

    想想这个卫王可能还真不是什么好爵位,隋朝时杨坚的幼弟卫王杨爽,据说非常勇猛,年纪轻轻就挂帅北伐突厥,屡战屡胜,相当了得,但也是后来年纪轻轻就暴毙而亡。

    再大唐的卫王李玄霸,也是十六岁就死了,儿子都没一个。

    先过继了李泰做继子,可李世民抢了皇位后,马上把儿子要回去了,换上这个宗室远枝族侄李保定来继嗣,谁料到,又只活了十六岁就挂了。

    照常理,卫国这种情况,要么皇帝开恩,再从李保定的兄弟中挑一个侄儿给他过继承嗣。要么就直接国除。

    李保定本身也只是过继给李玄霸的,再从他兄弟中挑人承嗣不太可能。

    李世民说不定会趁机干脆把李玄霸这支灭了,或许又从自己的儿子中再挑一个来给李玄霸过继,比如让李福给李建成过继为赵王,让李明给李元吉过继为曹王。

    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可之前因为痘疫已经夭折了江王和代王,赵王李福和曹王李明是最小的两个儿子。

    自这两儿子之后,李世民已经没再生过儿子了,接连生了几个女儿。

    剩下十二个儿子,如今俱封亲王,没理由再会过继给李玄霸。

    最大的可能是国除。

    秦琅敲着桌子,如果国除的话,对他倒是个好消息,李保定带来的这一万多人,倒是可以打打主意。

    “先奏报圣上吧!”

    “那这些人?”不论是张超还是程处默,一群家伙都个个露出了贪婪之色。这段时间,秦琅带着他们攻城破寨,疯狂的在圈地垦荒,秦琅自然是圈地最多的,但程处默等也没少圈。

    只是眼看着这里光有无数的沃土好地,却没人,只能痛心不已。秦琅他们之前把几万番人俘虏,都给动员起来垦荒了。

    但依然还是速度太慢。

    现在这一万多人到来,又没了主人,谁不想咬块下来。

    “你们想也别想。”秦琅摇头。

    “三郎你也忒不地道了吧,这一万多人呢,你就算吃肉,总得给弟兄们喝点汤吧?”

    秦琅瞪了眼说话的张大象,“你觉得我秦琅是这种吃独食的人?我只是想说,不要太过贪心。卫王出意外,这事是谁也想不到的,我们虽说并无责任,可这个时候若是吃相难看,只怕也会惹圣人牵怒。我看,这些人一个也不能动,我们等圣人决定,在旨意下达之前,他们依然是卫王府属。”

    “让他们到淡水平原去筑城、屯田,这些我们代为管理,是圣人产业,谁也别想乱动。”

    张大象讪讪的一笑,“是我误会三郎了。”

    “这么大一块肥肉呢,真一口不动?”

    “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们在这里占尽便宜了,就不要想着一点不剩了。既然卫王来不了了,那我也不继续在这里等了,我们明日就起启南下吧。”

    “卫王出这事,我们不得在这里多留会善后?”程处默道。

    秦琅知道这些家伙这段时间在这里圈地圈的太爽,都不愿意走了。

    “别忘记了你们的身份和差事。”

    “哎,真舍不得走呢。”

    “估计下面的兄弟也不太愿意走啊。”

    “我的话就是军令,军令如山,谁想违抗军令试试?”

    程处默等立即不敢再逼逼了。

    这次水师舰队的人上上下下都发了财,程处默等将校跟着秦琅大搞圈地,秦琅也没吃独食,就连水师舰队的士兵、水手也都得了一份好处。

    攻社破寨,论功行赏。

    事后分战利品又得一份,那些奴隶最后又分了一份。

    甚至用奴隶搞的农庄里,大家也都有一份子。

    每圈下一块地来,大家就都又得了一份进项,这样的日子,谁不爽啊。

    “你们啊,就是眼皮子底浅,这流求北部大局已定,暂时不会有什么反复了,咱们现在趁着天气好,金秋送爽,八月桂香,咱们沿岸而下,再到中部南部再干他几票,不比在这死薅一只羊强的多?”

    “在这圈地是爽,但咱们到中部南部,去扫荡他百十个寨子,掳他三五万人口,不比啥都强?到时能圈的地更多!”

    程处默等一听,连拍大腿。

    “就是啊,还是抢钱比圈地更痛快,走,明天就走,谁不走谁是孙子!”

    于是第二天,秦琅对秦欢等一通面授机宜之后,便正式扬帆启航南下了。

    秦欢很想跟着南下,但秦琅说要他先在淡水呆几年,尤其是现在卫王李保定喂了鲨鱼之后,他这个流求州长史,更需要坐镇。至于重返故乡,等几年也不迟。

    当然,秦琅也不是完全没理会他的感受,他答应带上秦欢儿子中的三个强壮小伙子同行。三人都被秦琅征辟为自己的仗内,授了从九品职。

    舰队扬帆南下,沿岸航行。

    李保定的死讯,也由驿站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长安城,李世民正在中秋赏月,想着要做首什么应景的诗,结果就收到了快报,打开一看,差点没咬到舌头。

    “圣人何故如此惊讶?”

    “卫王没了。”

    皇后长孙氏一开始没听清,皇帝又说了一句,皇后还以为是儿子魏王李泰出事了,“青雀怎么了?”

    “不是青雀,是卫王李保定,他前往东海流求就藩,本来早应当到了,现在福州发来急报,说李保定数日前在乘船驶往流求岛时,在海上不慎失足落水溺亡了。”

    “连尸首都没捞回来。”

    长孙皇后听说不是李泰出事,先松了口气,可转而也惊的哑口无言。

    “碰上风浪了?”

    “秋高气爽,海上风平浪静,哪来的风浪。”李世民咬着牙,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这个李保定今年十六,贞观九年冬替李泰承嗣玄霸卫王爵。那时十岁的李保定,还比较聪明懂事的样子。

    可承嗣后六年,完全就长歪长残了,只知玩乐嬉戏,一无所长,十足的纨绔子弟作风。

    可不管怎么说,他终究是过继给亲兄弟玄霸的,名义上是玄霸的儿子,自己的侄子,谁也想不到他居然这么死了。

    福州刺史独孤燕云是秦琅举荐的,刚上任没多久就碰上这么大的事情,他也不敢有半点隐瞒,把事情详细经过如实奏报。

    这位是在海上作死钓鱼被鲨鱼吞了的,而他之前在福州逗留期间,也干了许多坏事。

    “哼!”

    “诏,卫王李保定失足溺亡,谥曰恭,无子,国除!”

    长孙皇后在一边不忍,“卫怀王这一脉岂不后继无人,圣人三思。”

    李世民摇头,“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就这样吧。”

    在他制订了分封之制后,亲王那是必然要世封永镇的,多封一王,就多一个藩镇,虽说藩镇本意是要屏藩朝廷,但李世民也有些担心将来这些藩镇会威胁到朝廷。

    哪怕有推恩之制,可终究也是个隐患。

    现在既然李保定死了,干脆就不再保留卫国,也为大唐削去一藩。

    太上皇虽然年老了,可这几年生孩子却比他还猛,年幼的皇弟们一个接一个的到来,将来还不知道要给太上皇的这些幼子们封多少个藩国,现在能削一个就一个吧。

    随后,李世民又收到秦琅自流求发来的秘奏,上面说已经暂将卫王的那些人马安排妥当,暂以皇家庄园处置,听候皇帝决策旨意。

    李世民提起笔,在上面圈圈点点,对秦琅的这个做法很是满意。

    于是干脆也提笔写了批复,告诉秦琅卫国无嗣国除,卫王带去的那些人,还有那些封地,干脆都转为皇家庄园产业。

    本来李世民突然想把李保定的封地转做长乐公主的公主汤沐地采邑,临下笔时又犹豫了下,最后还是罢了。

    卫恭王李保定赴藩半路溺毙,无嗣国除,消息传出,在京师长安朝野着实也引发了一番动荡,各种猜测也四起。

    幸好不是死在流求岛上,否则秦琅估计还不知道要被如何编排猜疑,但就算如此,也有不少人提出许多阴谋论,并把矛头指向秦琅。

    中秋节后,朝中不少人趁机发难,弹劾秦琅。

    皇帝召见了侯君集与张亮,没有人知道皇帝对这两位潜邸心腹说了什么,但据说两人出宫时面白如纸,张亮甚至浑身汗湿透。

    然后京中针对秦琅的那股妖风一下子全没了,再也没有人趁机弹劾秦琅。

    九月初,五十二岁的夔州都督虢国公黄君汉病逝任上,这位瓦岗大将,曾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也是武德朝太上皇赏识的大将之一,曾任潞泽五州大都督,不过武德九年没站好队,后被贬调夔州,一呆六年,跟李绩待遇相似。

    皇帝念其功绩,追赠兖州都督,赠实食封五百户,令其嫡长子黄河寿不降等袭国公爵位,并袭五百户实封,授封其夏州都督职。

    十月。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请求扶父亲灵柩迁葬历城故里祖坟,并为父丁忧守丧。

    隋朝末年,房玄龄父亲房彦谦贬死于泾阳县令任上,这位隋末大书法家,为官清廉,政绩卓越。他病逝时,房玄龄在李世民麾下参谋划策,未能替父守丧丁忧,一直深深自责。

    如今天下太平,房玄龄请求要扶父亲灵柩回乡安葬于祖坟,李世民也无法拒绝。

    特下诏,追赠房玄龄父为徐州都督、临淄县公,并特派宫廷鼓乐仪仗队从长安护灵到历城,并下诏,灵柩所过州县,都要出资祭奠,并特派一千名禁军沿路护卫送葬。

    诏令太子右庶子李百药亲自撰写碑文。

    房玄龄扶柩返乡,丁忧去相。

    皇帝令长孙无忌检校尚书左仆射,暂时代为主持尚书省事务。

    ·······

    “卫国公克死了卫王?卫国公强势,卫王压不住?这都什么跟什么,哪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澎湖岛上。

    秦琅刚从台中返回,一连串的军事行动十分成功,攻灭了数十个番社,威服百余番社,秦琅成功的在台中建立起了港口码头,立起了城堡屯庄,开始运送移民过来屯垦。

    “听说现在长安那边都这样说呢。”张超神神秘秘的,“我听说陛下都与宰相议论过,要给三郎你改封号。”

    秦琅不屑一顾,这真是妖风阵阵。

    他跟李保定的封号都是卫,但一个是国王一个是国公,就好比李孝恭原先是赵郡王,长孙无忌原先是赵国公一样,并没有什么关联。

    李保定夭折短命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我估计是咱们在这边搞的动作太大,消息传到长安,有人眼红了,这才有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流言,这是来者不善啊!”秦琅捏着下巴,若有所思。

第789章 澎湖

    宝岛海峡,澎湖列岛。

    澎湖湾内,本岛,大山屿龙王港,此港由秦琅命名,由金龙头和凤凰尾合抱而成,是天然的良港,面积两万多亩。港区还分成了南北两部份,北港口开向西北,为商港码头,宽约两里半,而南部则为东海舰队的军港,东西长十里,南北宽四里,水深三五丈。

    湾外风高浪急,可澎湖湾内却风平浪静,这不愧是天然的一个良港。

    在秦琅从淡水港南下后,一面派舰队开始攻略岛中部地区,一面则驶入澎湖列岛,在此修筑港口码头、船坞、城堡,仓库。

    新落成的石头城堡,也是一座多边堡垒,虽不算特别高大,可因地制宜,却也坚固险要。

    堡前,秦琅正式揭牌。

    “澎湖县衙。”

    四字金光闪闪,水师舰队以及对岸福建道官员,还有从淡水赶来的流求刺史秦欢等一同出席见证。

    “这大海之中一孤岛,虽有大小岛屿六十余个,可地势平坦,无河川山岳,土壤层浅薄,还都是无肥的红棕土壤,无肥缺水,这里海风又强劲,实在无法种植庄稼。”

    新任漳州刺史贾润甫是秦琼原配妻子的兄弟,秦琅得喊声阿舅,之前秦琅将他举荐入转运司为官几年,这次秦琅走长孙无忌的关系,朝廷于福建道新置漳州,将贾润甫调为第一任漳州刺史。

    老贾当年也是瓦岗一员大将,他爹贾务本曾经是隋末名将张须陀的老部下,跟随张须陀转战多年,后带着女婿儿子一起归附裴仁基,再投瓦岗,最后随李密降唐,李密后来要叛回河南,贾务本父子力劝,因此后来免罪有功。

    后来遇到秦琼爷俩在贞观朝发迹,父子倒也是又再得重用。

    贾润甫这几年在转运司作事,对于经济这块比较敏感,他来到这岛上后,第一印象是这里偏,第二印象是穷。

    这么几个荒岛居然要设个县,简直是有点太奇怪了,比这澎湖大的岛他漳州多的是,厦门、金门等岛,哪个不比这好的多?可连那些就在漳州港外的大岛,现在都还是荒岛呢。

    “阿舅,这澎湖列岛位置重要,可谓东南钥匙啊,尤其你别看这里确实不适合种粮食,但种点瓜果蔬菜还是可以的,而且这里天然渔场,渔资源丰富。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里是一处极佳的军港,也是渔船避风地,同样的,这条海峡多少商船往来经过,在这里建港口码头,既能避风又能补给休整。”

    澎湖最重要的还是处于海峡中线上,是他军事上的咽喉位置,东海舰队派一支分舰队驻扎此处,就能控扼整条海峡。

    当然,秦琅要在这设个县,最重要的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流求大岛。

    “等我们的两个水库一修成,这岛上便不用再担心水了,这里也将成为我们开发流求岛中南部的重要基地和中转站。”

    至于人口和粮食这问题,秦琅不用担心,这岛上原来有一些疍民,就是向来被中原歧视的一些海上渔民,据说曾是百越的一支,他们被历代王朝禁止上岸居住生活,只能漂泊在海上,以打渔、采珠为生。

    是相当悲惨的一个族群。

    但秦琅不歧视这些人,在他眼里,这些没根的人,其实大有用途,他的武安州,早就从东南沿海大量招募疍人过去定居了,给他们身份,给他们上岸居住的土地,允许他们改变职业等,成为武安州很不错的人口资源。

    如今澎湖岛也是一样,完全可以让那些疍民在这里盖房子居住,还可以从流求或福建等地移一批百姓过来,种水果蔬菜瓜果,打渔加工。

    粮食可以从岭南或福建或流求运来,澎湖可以定位于一个转运港或补给港,发展造船,修船等业务,加上有水师舰队驻扎,这里人口上来后,成为流求与大陆的重要中转站补给站,还是海峡海贸航线的补给港,这里不愁以后不热闹。

    而相比起流求大岛,这个小小的澎湖列岛离中原更近,也更小,自然也更容易控制在手中。

    对于澎湖县的划属,秦琅原本打算是划到新设的漳州下的,可老贾居然不领情,根本不愿意有这么一个偏的相距四百里的属县,觉得会拖累漳州。

    毕竟此时的漳州做为一个从泉州划出来的新州,也是一穷二白。

    “你错过了一个好机会啊,我跟你讲,用不了三年,澎湖县人口就能超过万人,这里的商港热闹起来后,一年的税赋等收益,绝对能抵的上半个漳州港,你会后悔的。”

    老贾却是不相信的,他毕竟也在转运司几年,天天跟钱粮税赋打交道,对此十分怀疑。

    “你现在怀疑,那是因为你还不相信流求岛的前景,我跟你说,别看现在流求好像是个大荒岛,但很快就将成为一个热闹的宝岛了。”

    秦欢倒是乐于自己的流求州又新增一县。

    卫王李保定死在海上后,皇帝将卫国除国,也没再分封宗室过来,于是原为长史的秦欢被扶正为流求州刺史,倒是峰回路转了。

    秦琅对于澎湖越重视,对秦欢来说越是好事。

    他看着这片海岛,当年他们部落被隋军攻灭后,被隋军带着坐上海船,便曾经过这澎湖列岛,还在岛上休整过。那时的这里确实一片荒芜,只有一些疍民会偶尔在这里避风浪。

    可是现在,秦琅招募那些疍民在此定居,并从东南招来许多船厂等过来在这建厂设坞开商馆,还把舰队攻破番社掳来的俘虏源源不断送上岛来,正用他们修建堡垒要塞,港口码头,仓库城区,又在修水库。

    据秦琅计划,这里将会修建六到八个水库,有四个大岛为主要居住、商业区,另外其它的岛,有些也会陆续开发。

    他已经能预见到这里繁忙热闹的景象了。

    程处默等家伙正忙着到处攻城掠地,三大舰队,六个分舰队,一人一个分舰队,从台中到台南,沿海扑了过去,先对沿海的平地番展开攻势。

    先礼后兵,宣示朝廷诏谕,秦琅命令。

    肯归附的,送上人质,贡品,还有户籍名册地图等,不肯归附的,则直接杀过去。

    战舰,陆战队,在这些降维打击之下,还拿着石刀石斧,披着鹿皮短裙,满身刺青的番人,被打的落水流水,那点桀骜不驯,也被打到了泥土里去。

    秦琅要求是不要杀俘,也不要滥杀,因为这些人口都是优质资源,很值钱。而这些钱里,每个士兵都能有一份分成,因此大家很听从命令。

    “三郎,又有一批运输船到港,是从东边来的。”

    “是北海舰队程提督的船。”

    秦琅奉命总督水师事务,大家平时简称他为总督,三大舰队的长官程处默他们是提督舰队事务,简称提督,分舰队的长官则简称总兵。

    反倒是总督经略使,提督防御使,总兵团练使这些使职名倒没什么人叫。

    “又有船到?老程的这北海渤海舰队表现够猛啊,几乎每天都有船过来。”贾润甫听了不禁有些眼红了。他其实心里已经有些暗暗后悔,之前都没过来就拒绝了秦琅把澎湖划到漳州的提议。

    虽然眼下这里还挺偏,可已经十分热闹起来,这三大舰队,在对岸大岛上抢人抢疯了。

    如今澎湖的龙王港里,挤满了东南各港的奴隶商们,其中不乏各大豪门的人。都早知晓如今这里奴隶多,质量好,价格还便宜。

    其实本来流求岛上抢的人虽多,秦琅完全可以自家就消化的了,但他也知道一直以来,有不少人一直在攻击他。

    不少人是看不惯他这年轻进幸的样子,当然也有些老牌豪门想要压制新贵,秦琅虽不惧他们,可也不愿意过多结仇。

    他在流求抢钱抢人抢地盘,这事又激起朝中无数红眼,秦琅选择多拉一些朋友过来分润,程家牛家等老搭档自然不用说,长孙家高家等盟友更要照顾,就是房家崔家杜家韦家等这次也都叫上了。

    当然有一些关系僵了的,秦琅也懒得理会。

    有好处,不能一人独享,吃独食要不得,但也没必要人人都平分,只要拉拢部份就可以了。

    “跟各家说下,这些人按老规矩,各家分一分,但人得三个月后交接,必须得让他们先替我们在这干三个月的活,修水库,建房子,修码头等,而且还得各家派人替我们监工管理,当然,这三个月的工钱等我也照付,如果不能答应这个前提条件,那么这人就不能卖给他们。”

    人现在拍卖,拍卖后先交钱,但人却得三个月后给,搞的跟个期货一样,最重要的是,各家先花钱买了人,不能马上带人走不说,还得出人帮忙管理,负责带工监工,这条件很苛刻,但大家还是很乐意接受。

    关键还是这些人确实很不错,从岛上直接送来,基本上没经历多少时间的关押折磨,人也没有什么伤病等,数量大,价格实惠,就算给秦琅做三个月事,也还是能接受的。

第790章 折腾

    水师三大舰队,编成即神装,却冲进新手村,虎入羊群,虐待一群披着鹿皮,拿着石刀的岛番。

    秦琅这个总督向来是自己吃肉,兄弟们也得喝汤的,所有缴获和俘虏,人人有份,上到总督下到小兵,都有一份子。所以水师的人打起来格外的猛,哪怕面对一群组织松散且装备落后的岛番,也一样全力以赴。

    每破一个寨子,自己又能分到不少,每生擒一个番子,又能进帐不少,谁能不努力呢。

    反正破的寨子越多,擒的番子越多,到时能分到的钱也就越多,他们丝毫不用担心秦琅会昧他们的钱,卫公向来是奖罚分明,体恤部下的。

    秦欢也从淡水带了不少番兵南下,另外,秦琅还从福清郭牢山又抽调了一支两千人的人马过来,而福州刺史独孤燕云,也组织了一支三千人的乡勇前来助阵。

    说是打仗,其实就是抢劫。

    甚至为了避免冲突矛盾,程处默他们还专门开了一次会,让秦琅给他们划分好进攻路线和势力范围,省的争斗。

    挂着北海龙王大旗的北洋渤海舰队的运输船缓缓驶入港湾,老程上次划地盘时抽签抽中了离澎湖最近的对岸地区,程处默攻势如火,手底下带着的人马也跟他一样,全是嗷嗷叫的猛人。

    自开战以来,他每天都在进攻,进攻进攻一直进攻。

    诸番被打的措手不及,老程根本不来什么先礼后兵那套,都是直接兵临社下,先打再说。

    在他这种凌厉攻势下,番人想要行缓兵之计都没可能,更不可能诈降。老程向来以为,只有解除了武装的敌人,才是最好的敌人,没放下刀剑之前,其它的都别跟我扯淡。

    这么毫无人性的战斗方式,搞的番人们要么直接举手投降,要么就被砍到全寨成为奴隶为止,没有第三个可能。

    从广州来的周道务看着船一进港,便蜂拥而上的那些人贩子,不由的摇摇头。

    “朝廷既然设立了流求州,又何必如此抽血,岂不是涸泽而渔,若是岛上人都没了,还如何开发?”

    周道务是新任广州大都督府长史,广州刺史周绍范的儿子,老周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当年被李世民无间道安插于李建成东宫担任要职,玄武门事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老子周法尚又是三朝元老,家族有水师战斗天赋。

    周范尚虽不曾拜相,但实际上一度是李世民最信任的身边人,这次选他来广州,也是寄托甚重。

    小周是临川公主的驸马都尉,跟秦琅是连襟,都是还没正式完婚的皇帝准女婿。

    按辈份,小周要喊秦琅一声姐夫,不过年纪却比秦琅要大不少,这家伙儿女都生了一堆了,妾侍一堆,却还对外自称未婚青年。

    “妹夫你要是这么说,那给你的那份就算了罢。”

    小周一听,赶紧道,“我不是那意思。”

    相比起老周,小周要差远了,老周是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狠人,人狠话不多,小周却是话多话唠。

    他从长安到广州,再从广州来澎湖,其实就是老周特意历练他,让他开始经管家业,过来澎湖跟秦琅拉拉关系,顺便也是要来赚一笔,分一杯羹的。

    当然,秦琅对这个妹夫也是不拒绝,甚至本来就是秦琅主动给广州的老周去信,让他安排人过来分享利益。

    秦琅明白小周话里之意,从流求这般大规模的掳人贩卖出境,确实是对流求岛的一种抽血式的打击,正常情况下,这般抽血之后,流求岛根本就废了。

    但是秦琅又怎么可能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他要做的不是单纯抽血,而是换血。

    “流求岛上诸番林立,汉人却没有几个,所以若是我们要真正在岛上建立统治,仅是名义上设置州县是不行的,也不是建几个港口码头,修几座城堡就行的,现在番人很弱,那是他们以前闭塞,但我们来了,要不了几十年,他们就会迅速的发展起来,他们会从石器渔猎时代,进阶到铁器农耕时代,到时他们有着数十万人口,凭人口优势就能完全碾压我们,我们想以要少凌众,根本不可能。”

    “所以安全的做法,是趁他们现在还十分的弱,我们直接给岛上来个大换血,把岛上的番人先给他弄走个七七八八,然后迁来疍民定居,迁来大陆的贫穷汉人百姓,甚至是迁些突厥人、党项人等过来·······”

    小周听了,若有所思。

    “姐夫所谋甚远,不过如此一来,挺耗费时间精力的。”他意思秦琅有点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毕竟大换血怎么听都有些动作太大。

    “你知道手拿过肉,手上会留有油吧?”

    小周点头。

    “所以说嘛,人就得折腾,折腾来折腾去,这肉左边倒右边,右边倒左边,倒来倒去,手不不就有层厚厚的油水了嘛。”

    “你看现在这样,新编的水师舰队得到了实战练兵的机会,弟兄们练兵之余,还能顺带赚笔军功,得到战利分润,而你们呢,不也能得到许多优质且便宜的奴隶吗?而朝廷呢,也得了大片土地,还有许多战利收获,你说,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何乐不为?”

    谁都好,就是对番人不好。

    可谁管番人死活啊。

    小周想来想去,确实是这么个理。

    折腾来折腾去,反正大家都得了好处,若是说对流求搞什么仁政,一时半会岛上也难以真正纳入统治,搞个羁縻统治的话,好处也都是让番人们得去了,跟大家有半文钱好处啊。

    现在这样确实挺好。

    小周念头通达了,人也畅快多了,本来心里还有点小不忍,这会也全没了。

    “姐夫,我这次想要三千人,最好是能家口完整的,这样便于管理。”

    周范绍没能列入世封二十四功臣之列,未能进入凌烟阁,但周范绍也是实封功臣之一。老周家本就是世代豪强,加之又是贞观功臣,所以老周这几年到处圈地买田。

    尤其是朝廷出台了不抑兼并,鼓励边疆屯田的政策下来后,老周第一时间响应支持,举族到处拿地。

    大举圈地的后果,是现在人手跟不上来了。

    相比起把地买下来再租给佃户种,还是自己买奴隶搞庄园利润更高,毕竟朝廷现在有租佃专法,佃租、佃约等都有较严格的规定,而自家搞庄园就不同了,奴隶又不是人,在朝廷律令里只律比畜牲。

    虽然近年也修改了一些,对奴隶的人身待遇等加了一些保障规定,但奴隶终究是奴隶,用奴隶成本便宜,收益更高。

    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所得收益基本上都是自己的。

    只是近年奴隶市场虽兴旺,可豪门对奴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外贸大兴的同时,也导致了用工的奴隶需求大增。

    周家种地需要奴隶,工坊需要奴隶,矿山也需要奴隶,处处需要人。

    这次小周过来,胃口很大,开口就想要一万人。

    秦琅给他打了个骨折,同意给五千,分批给,按市价。

    小周在长安只了多年,读书读的有点迂了,看到一船船的奴隶,还一时有些不忍,但对于其它各家来买人的管事们或是子弟来说,那一般般就真跟牲口没什么区别了。

    有些人甚至对于浑身刺青的年轻女番子十分有兴趣,想尝试下新鲜感,一群纨绔子弟在那里争风吃醋,甚至不把家族爷老子的钱当钱,在那里斗富炫耀。

    秦琅也懒得管,甚至还安排人故意煽风点火,最后硬是搞出来一场拍卖会专场,经过炒作宣传,让一群公子哥们得以肆意尽情的斗个过瘾。

    反正就是举牌叫价,价高者得,这正好展示各家财力的时候了。

    于是开场第一个拍卖,一对番人双生姐妹,硬是最后被叫出了一千二百贯的高价,范阳卢氏弟子兴高彩烈的举着牌子,站在会场上,举目四顾,洋洋得意。

    “一千二百贯,还有谁?”

    一千二百贯,买两个女奴,这个价高的离谱。正常情况下,再好看的奴隶,两个能卖一百二十贯都顶天了。

    一千二百贯,普通点的女奴隶,都能买上一百个了。

    秦琅坐在贵宾包厢里,看到这场面非常满意,开门红啊。

    小周也不由的咋舌,“范阳卢氏,果然天下第一名门。”

    “屁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是皇族李氏,第二是后族长孙氏,第三是太后家窦氏,第四是咱们阿郎的太尉秦家,这范阳卢氏只能列入二等,哪来的第一名门?”福州刺史独孤燕云在那里不屑道。

    独孤家做为鲜卑大姓,也是南北朝以来的名门,但在这次姓氏录排名中,也一样没排到前面,就是因为独孤家现在朝中缺少顶级大佬。

    在尚官尚爵的本朝,独孤家也只能屈居二等。

    小周呵呵笑笑。

    朝廷的那个姓氏录一出来,其实民间根本不怎么承认,尤其是五姓七家,谁也没有当回事。

    贵族豪门联姻的第一对象,依然是五姓七家,然后才是关陇六姓,接着是江南名门。

    “妹夫啊,我听说你向来喜欢金屋藏娇,怎么样,有没有看中的?”秦琅笑呵呵问周道务。

第791章 太上皇的警告

    贞观七年,春。

    秦琅奏请朝廷,先后于流求州下新设新竹、彰化、云林、嘉义、安平、高雄、屏东七县,加上此前设立的淡水、桃园和宜兰、基隆四县,使的流求州拥有了十一个县。

    一个新开辟的海东岛州,居然有了十一个县,一度在朝廷引起争议,不少官员再次上书弹劾秦琅。

    只是这一次,响应者寥寥,尤其是朝中重臣们,却不是沉默就是为秦琅说话。

    虽然侯君集一如继往的跳的厉害,但皇帝却视若无睹。

    检校左仆射长孙无忌甚至公然威胁要把侯君集赶出政事堂,这事最后以皇帝召长孙侯君集等几位宰相仗下奏对调停才算罢休。

    贞观七年的元旦大朝会,很热闹。

    李世民再次感受到天可汗的这份荣光,宫廷宴会上,东西突厥的可汗叶护们跳舞,岭南的冯盎等俚越首领唱歌,云南爨氏,洱海六诏等酋长们祝辞,李世民笑的嘴都合不拢。

    四海来朝,八方来贺。

    天朝上国威风,帝王武功煊赫莫过如此。

    高句丽最终向大唐低头了,在年前终于与大唐达成协约,在卑沙盟约上签字,同意卑沙城及以南诸地归还给大唐。

    归还二字是大唐执意用的,本来高句丽想要割让二字,但大唐认为卑沙和辽东本就是中原王朝的,所以如今是归还不是割让。

    在这个协议里,大唐还调停了高句丽与新罗战争,同时也让百济和东瀛也一起签下停战协议。

    打了快一年,新罗被三国摁着打,相当惨,总共丢失了十三座城,最后大唐帮新罗要回了七座城,剩下六座,三国一家得了两座。

    新罗吃了个大亏,却对大唐感激戴德,若不是大唐出面调停,新罗这次估计都撑不过这关。

    新罗女王金德曼亲自为大唐皇帝刺绣了一副牡丹图进献,使臣入京,提出了借款计划和新的军购计划,他们计划借更多钱,采购更多军械,以面对如今的不利局面。

    半岛上暂时停火。

    耽罗上的港口商馆已经初成雏形,半岛南部的伽倻也在这次协议中,得到海东四国的承认,正式立国。

    于是海东四国升级成了海东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以及耽罗和伽倻,耽罗和伽倻完全是大唐的附属,朝廷在两国修建港口码头,建立商馆使馆,甚至派出教头武官,为两国训练军队,出售军械,甚至还小规模的驻扎了雇佣军。

    对于这次大唐的调停,其实除了新罗,高句丽、百济和倭国三国都不太满意,他们想要趁胜追击,吞灭瓜分新罗,可大唐发出严厉警告。

    特别是大唐在夺取了卑沙之后,甚至于辽西开始增驻边军,动不动搞演练,还对契丹、奚族各种赏赐,搞联合演练,弄的高句丽心慌不已。

    最终只能被迫答应签订和约,把丢失的卑沙和长岛等让给大唐。

    至于百济和倭国这次肯签约,也是因为伽倻已经整合起来,在大唐的幕后操控下,开始频频在海上冒充海贼,袭击两国的船队,特别是对于倭国来说,他们想维持在半岛上的地盘,海上通道是唯一方式,但海贼们的袭扰,让他们苦不堪言。

    面对着这些唐人扶持的海贼,随时可能要发起更大规模的袭扰,甚至向本土沿海攻击时,两国都不得不妥协。

    李世民对于鸿胪寺拿回来的盟约十分满意,这次海上会盟,大唐与海东六国的盟约,大唐占尽便宜,顺便又扩大了一波贸易,放了几笔借款,卖了好多军械,赚的盆满钵满,最重要的是,强势干涉海东局势,为大唐一家独大,以及进一步渗透海东提供了良机。

    倭国已经被迫承认,去除天皇称号,以后改称日本国王,向大唐称臣进贡,宗藩臣属大义名份确定。

    “这都是秦琅之功啊,当初也是他定策设计,强势插手干涉海东诸国局势,年初又突袭卑沙,让高句丽不得不妥协退让。”

    大明宫里。

    李世民来给李渊拜年。

    李渊拉着李世民还有儿媳长孙氏和孙子承乾一起打麻将,李世民边打边说道。

    太上皇将一张东风打出,漫不经心的道,“秦琅那小子是个做局高手,我跟他打麻将,十次九次输,这家伙大局观强,擅长埋伏,草灰蛇线,伏线千里,看似无用的出招,其实都是深有用心。”

    “恭喜你,有这样的好女婿。”

    李世民微微一笑,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感觉。

    “我当年给秦琼介绍了博陵崔氏女为续弦,甚至还强压了崔氏,当时觉得这是对秦琼的大恩,秦琼能娶五姓女多么难得,足见朕对他的喜欢。可是这事做错了,当初我就应当直接让他做我的女婿。”

    “大郎当年非要给秦琅介绍个郑氏女,也跟我一样蠢,当初若是他直接把女儿许给秦琅,也许局面又不一样了。”

    大过年的,太上皇突然提这些,李世民有些尴尬,脸上不自在起来。

    当初秦琼父子对玄武门之变,虽不是说没他们就不行,但如果他们爷俩转投入东宫,或许还真不一定鹿死谁手,虽然他认为,秦琼与他的关系,不是一位公主或郡主就能改变的了。

    但在那种时候,谁又说的清呢。

    “二郎啊,我时日无多了,好些事情也想开了,你当皇帝,确实比大郎要好,大郎虽也不错,可若他继承大位,不可能做到你如今这局面。二郎你辅佐我开创大唐,论功与大郎其实相差不大,他在内你在外,各有功劳,不相伯仲,甚至朕看来,他功劳还大些。”

    “但是你继位以来,统一天下,扫灭外敌,做到如今四海来朝,天下富庶的局面,确实比当初隋文帝也不相让,比志大才疏的炀帝更是强百倍。”

    李世民沉默着。

    虽然心里不服气这个时候,父亲还说建成开国时功劳比他大的评价,但对父亲能正视他继位之后的功绩,还是满意的。

    “二郎,大唐交给你,我放心的。只是有一件事,你可能做错了。”

    “请阿爷指正。”

    “你继位之初,削宗室爵位,调整官阶,这些都是对的,你后来大封功臣实封,也没错,有安稳人心,稳定朝政之功。但是你不该最后又搞世袭之制,尤其不该既封宗室,又封异姓。”

    “二十四位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位世袭异姓功臣,各封藩镇,你可想过,将来有一日,或许会有藩镇之乱?你现在自是不用担心,但你子孙将来呢?”

    李世民对承乾道,“大郎,你跟太上皇解释一下世封之制。”

    承乾于是简明扼要的说了一遍,重点是朝廷虽世封了四十八位宗室、功臣,可皆只分封于最边疆之地,都本是羁縻之地。

    朝廷其实是以心腹的宗室和功臣,到边疆取代那些胡蛮酋长,是开疆拓地,既赏功酬勋,同时也是开疆拓地。

    那些边地若是让胡蛮世代控制着,于朝廷不力,不如让宗室功臣们镇守。

    “错,大错特错矣!”

    李渊却是摇头,“你们想的倒是简单,现在分封皇家兄弟子侄,文武功臣到边疆,从羁縻蛮夷手里抢地镇守,看着是不错。可你们想过没,边地在那些蛮夷手里,是永远也成为了气候的。”

    “不论是岭南还是南中又或黔中,那里的蛮夷永远是乌合之众,一般散沙,朝廷能够很轻易的威慑压服他们,让他们俯首称臣,他们也永远只会窝里斗,根本不可能强大到威胁朝廷。”

    “可如果你们把宗室、功臣分封边地,就算是从蛮荒之地的蛮夷手里抢地盘,就算再偏,可这些宗室功臣们,都是财力雄厚的,他们会从中原带去文化文明,工匠技术,他们会对周边蛮夷渐渐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一两代也许还不明显,可三代五代呢?百年经营,那么这块封地就会成为一个强大的藩镇,这些人是中原过去的,所以不像蛮夷一样,永远眼里只看的到面前的蛮荒。”

    “一旦中原朝廷有动荡,到时若有人引藩镇入内,便有大祸矣。”

    李渊认为,世封制最终不是发展成周王朝的春秋战国,便可能是汉朝的七国之乱,要么也会变成西晋的八王之乱。

    这是必然的。

    李世民明显也是想过这些问题的,却没有李渊那么悲观。

    “阿耶过虑了,朝廷世封制度严明,早规定大唐非重大军功不世封,非皇子不封,且只能分封在最遥远的边疆之地,且必须是羁縻之地,非朝廷正州县。按这制度,世封宗室功臣要守土已是不易,要开疆更难,而若要在蛮荒之中,经营出强大的藩镇更无可能。阿耶莫要忘记了,世封制还有一条推恩制,封地一代代推恩分封,只会越来越小,根本不足以与朝廷对抗。”

    当年周王朝分封,周王直接控制的地盘很小,诸侯们经过八百年的经营,这才最终夺了周天下。

    汉分封,郡国并行,关中本位不封,诸侯分封于关外,封地广阔,实力强大,但七国之乱,也一样被平定。至于西晋的八王之乱,诸侯王封地管民拥军,是权力过强。

    而大唐的世封制,设计上更加完美,考虑到各种情况。

    世封功臣所封尽在边疆蛮荒,那本就不是大唐的实际控制地,大唐的关陇中原江淮巴蜀等地,根本不封。

    朝廷拥有的是秦汉时最大的疆域了,有这么大的地盘,诸侯如何能对朝廷有威胁?

    况且,他都已经再次削减了诸侯的权力,诸侯对封地拥有的最多的只是经济权,而最重要的行政、财税、诉讼、军事等大权,主要都掌握在朝廷派任官员手中。

    再加了推恩制,李世民认为,诸侯永远也无法威胁到朝廷,相反,还能为朝廷开疆拓土,屏藩国家。

    同时,实力强大的功臣,以及身份尊贵的宗室分封出去,也能减少朝廷中央内乱的可能性。

    “二郎,莫太过自信,你定的策虽好,可未必就不会走样。当年西晋初的分封制度,也非常严格,可后面皇帝却完全更改祖制,使的诸侯管军管民,都督数州甚至十几州军事,这才有了八王之乱啊。”

    “最好还是不要开这个头,你开这个头,将来到子孙时,还不知道成什么样了。如果你非要世封,那么最好只分封宗族李氏子孙,将来就算真发生了什么,那这天下也依然还是在我们李家手里,不至于落到异姓手里。”

第792章 册封越王

    “承乾,你觉得太上皇所言?”

    出大明宫,路上李世民一直在思考刚才太上皇的话。

    “老师曾教导我,凡事有利有弊,不可能有尽善尽美之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制度政策更是如此,只能是根据国情制订更符合时情的,然后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圣人所定世封之制,于当今来说,便是利远大于弊,太上皇所说的弊端确实有,但也许得二三百年之后才会显现出来,但儿臣以为,二三百年间,局势变化,只要后人能够与时俱进的调整,那么便不用担忧。”

    李世民笑笑。

    “其实朕又岂不知道,王朝不可能真正的千秋万代,朕所盼的,但愿能有周王朝八百年天下便不错了,若是如两汉四百年天下也是极好的。朕所虑者,是如秦二世,隋二世。”

    李世民读史,研究各朝各代,发现实行分封制的王朝,虽然最后都不免会有藩镇之祸,但却反而比完全中央制的王朝要久远强盛的多。

    至于个中原因,研究者很多,李世民也有些心得,认为中央集权制的王朝,在开国之初还好,到了后期,各种积弊日久后,朝廷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对地方的控制力不足。

    所以更容易崩溃,而行分封制的王朝,到了中后期,反而能够凭借着地方自治的惯性,能够帮朝廷继续维持很久。

    说到底,这就是大朝廷和小朝廷的区分。

    他甚至从史书中得出一个结论,越是中央集权化程度高的王朝过了开国初期后,其实开拓力越发不足,因为主要防着内卷。

    “朕想要大唐远迈秦汉。”李世民的话霸气无比。

    “儿臣明白父皇雄心,儿臣将来定会继承父亲理想,开疆拓土,让大唐超越秦汉,成为华夏第一帝国。”

    李世民龙心甚慰。

    太上皇的思维终究还是有些保守短见了,他又如何能理解他李世民的理想功业呢。

    如果他仅是满足于现状,那他确实没必要行分封之制,就如杨坚杨广父子一样,兴科举,压关陇,抑士族便是了,打压门阀士族,扶庶族地主,用官僚代替门阀,加强中央集权,朝廷短期内确实强,也能防范对皇朝的威胁。

    可朝廷一旦如此做,就会雄心不再,整天只盯着内部,如何走的更远?

    或者换句话说,如果大唐君王一心防着勋戚贵族官员们,那岂不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杨广为何会败,就因为苛刻寡恩,连爵位都只保留了公侯伯三等,高官显职轻易不授,实封食邑轻易不给,这样做,谁愿意为朝廷卖命?

    利益。

    利益均沾,共享天下,这才可能久远。

    回到甘露殿,李世民看到御案上又堆了许多奏折。

    左边是通过银台进奏的奏章,是经过了政事堂宰相们的,政事堂宰相在奏折上已经贴黄票拟,翰林学士还做了简单的批示,给皇帝提炼重点和给出参考建议。

    右边的奏章,则是殿前司进呈,这些全是官员密奏,一路秘呈,不经过第三人手,连宰相们也无权打开过目过。

    李世民拿起一道密奏,却是广州刺史周绍范所呈,密奏没有严格的格式要求,甚至不一定有重要事务。

    周绍范的折子开头写的却是广州近来的天气情况,然后零碎的又写了一些如广东道的情况,广州港的贸易,市舶司的税务等等。

    最后写的一件事却是他打听到的流求的情况,秦琅带水师对流求的用兵,攻破了多少番社,掳掠了多少樟脑硫磺金银鹿皮,又抢了多少人等等,写的很详细。

    这是第一手资料,虽未必完全准确,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为不用经过其它部门和人员之手,周绍范可以自由禀报,没多少顾忌。

    李世民又翻看了其它一些密折,各种各样的消息,但总有一些消息是可以互相佐证的,再综合政事堂那边呈上来的各地的公开的奏折、报告等,李世民对于下面的情况就有个相当清楚的认知,不用担心被人蒙蔽。

    “想不到这秦琅还真能折腾,前后半年多时间,已经从流求掳得人口超过十万。”

    皇帝喃喃自语,又从身后书架上抽出一个折子,里面却是皇帝自己的一些笔记,他翻开对照秦琅历次进奏的报告。

    算了下,秦琅前后自流求上缴二十万贯钱,五千余口奴隶,并许多鹿皮樟脑等物。

    “看来这小子是给了朕两成收益了。”

    皇帝得两成,朝廷得一成,太子得一成,三大舰队分三成,剩下还有三成,看来是最终进了秦琅等一些人手里。

    不过李世民也只是笑了笑,他知道这三成并不可能只是秦琅一人吞下,这三成分有许多人在分。

    这是意料之内的事情,他在意的是自己的那份有没有少拿,现在看来秦琅很守规矩。

    甚至他那两成可能还多拿了点。

    当然,正式的报告上,是完全不同的数字,可李世民不会在意那些。

    秦琅在流求一呆半年多不动窝,李世民也不催。

    从这半年来的各种报告来看,这个流求岛还真是个宝藏,秦琅源源不断的从那里挖出宝来,而且他也收益不错。

    仅是这十万人口,就足够让皇帝也动心。

    虽然其实十万人口也不算多,毕竟以往隔三年差五载的总会有一些对蛮夷的战争,经常会有斩首几万,俘虏数万的情况。但死人其实再多,也没意义。

    李世民在意的是划到口袋里的人口。

    毕竟大唐统计户口的时候,其实也只统计的是编户良民,什么奴隶部曲过去都不算的,而蛮夷之类的,就算是羁縻统治下的也根本不算。

    秦琅现在不断的从流求掳人,基本上平地番被打的很惨,但高山番暂时还没有触动。

    十万人口现在来看,也只是流求岛上小部份,未来可挖掘的潜力还有很大。

    按秦琅公开上陈的奏报所说,加快流求移民开发,那么十年时间,流求将变成朝廷一个巨大的粮仓,其粮食产量,能抵的上一个淮南。

    虽然李世民怀疑这又夸大的成份,但就算只有三分之一个淮南,那也是相当了不得的,流求对面的福建道,就是因为山多地少又封闭,所以一直开发不起来。

    如果流求真有这么多粮食能产出,则完全可以供应福建,为朝廷进一步大开发福建提供粮食。

    福建多山却又临海多优良港口,适合造船,贸易,而流求多平原缺良港,两边隔海相望,互补所缺。

    又拿起殿前司的几份报告。

    看着现在流求岛上各方势力的情况,毫无疑问,秦琅最先上岛,占有先机,如今秦家在淡水、澎湖等地都拥有了很大优势,他们掌握了岛上的樟脑香、鹿皮、硫磺等几大贸易,现在还开始大举圈地,搞甘蔗园,棉花园,种植水稻。

    秦家无疑是想利用那里的肥沃田地,加大白糖产量,甚至把新兴的棉花产业弄起来。

    当然,秦家也没有完全吃独食,如今有许多朝中勋戚名门都开始涌入流求,都在四处跑马圈地。

    不说别的,那十万岛番,就是一场瓜分的盛宴,各家都分得了一块很大的糕点。

    也有侯君集这样跟秦琅不对付的,没找到机会进去,被拒之门外,所以现在格外的恼怒。

    皇帝又想起了太上皇的话。

    盯着屏风上的流求地图看了许久。

    这块地方比原先想象中的还要好,卫国国除,若是就此放弃实在可惜。

    思来想去,他叫人传宗正卿前来。

    “朕想给楚哀王从宗室中选一名侄孙过继给他为嗣,你觉得哪个合适?”

    宗正卿本就是皇族宗室,宗族中辈份较高,负责管理皇族,对于皇族宗室当然十分清楚,李唐宗室其实很大。

    仅从李虎这辈算起,后人就有一大堆了,毕竟李虎生了八子,八个儿子每人又生了一堆儿子,曾祖李虎到李昞李渊李世民,四代人,到承乾这辈,都五代人了。

    人员早过百。

    这还没算李虎的堂兄弟等其它族支。

    宗正卿对于给李宽寻继嗣之很意外,原因是李宽在武德时,就直接过继给了太上皇的第五子李智云,但过继没几年,就病死了,人都没满十岁,所以干脆就国除了。后来皇帝觉得兄弟智云毕竟也是兄弟,照顾太上皇面子,又寻了个宗室李灵龟给继嗣智云。

    “圣人,长房这一支,倒是有个合适的,李元璋。”

    李元璋是李延伯的曾孙,李虎的来孙。

    李延伯是李虎长子这一支的,是其长子李延伯之次子李昭仲所生的次孙,虽然不是长房长孙,但身份也还算很尊贵了,毕竟长房嘛。

    当年李延伯也是死的早,所以后来才轮到老三李昞袭唐国公爵位,李昞也死的早,爵位又传到了嫡出的四儿子李渊手里。

    李渊当了皇帝,皇位又传给了老二李世民。

    这个李元璋论辈份,那是李世民的侄孙辈,过继给李宽倒是十分合适。

    “李元璋?名字不错,今年几岁,品行如何?”

    “回圣上,李元璋今年八岁,在弘文馆读书,人很聪明,性格温恭。”

    宗正卿告诉皇帝,李元璋的祖父李昭仲北周时曾官任南阳太守,很有贤名,政绩不错,后入隋为官。李元璋父亲在秘书丞位置上致仕。

    “致仕了?”

    “嗯,李元璋是其老来幼子。”

    李昭仲虽是李渊同辈,但因为是长房的,所以他在北周时便已经官任太守了,长房这一支比李渊这支要多出一辈人来。

    “改追封楚哀王为越哀王,以宗室李元璋出继,封越王,收入宫中令越哀王生母刘美人抚养,赐世封流求州都督,待成年之后就藩之国。”

第793章 皇帝特旨

    流求岛,安平县。

    鹿儿门海口。

    秦琅率领众官员前来迎接入岛的朝廷天使。

    老程看着那支顺着潮流,在水师快艇引导下经航道而来的朝廷船只,“这朝廷也真够折腾的。”

    “也不是什么坏事。”秦琅道。

    贞观七年春,皇帝于长安下旨,为夭折的楚哀王李宽,江殇王李嚣,代孝王李简于宗室中挑选族孙承嗣,袭封越王、江王、闽王。

    三王皆因年幼,暂抚养于宫中,赐世封于流求,令三王属官前往封地经营,待三王成年后就藩之国。

    皇帝析流求州为流求、安平、嘉义三州,越王世封流求州,江王世封嘉义州,闽王世封于安平州。

    一个流求岛,一分为三,一下子封了三位藩王。

    秦琅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比较意外,不过思量来思量去,觉得跟自己影响不大。

    反正他从没来有想过,要独霸流求岛,将之发展为自己的私人领地,这不可能也不现实,朝廷也不会允许。

    卫王被鲨鱼吃了后,他倒是曾动过一次要吞了卫王人马的想法,但也仅仅是动了下念头,马上就打消了。

    如今皇帝突然把三个夭折国除的儿子找宗室过继,皆世封流求,想来也不过是皇帝发现了流求岛的重要性罢。

    至于为何封三个,而不是之前一样只封一个,估计是觉得这岛很大很丰富,所以直接弄三个藩王过来,避免将来一家独大,又利于分权制衡。

    这也很体现李世民的风格。

    海南岛也向来是有好几个州的,所以流求现在也设三个州一点不稀奇。朝廷越是如此,越说明朝廷真正开始重视流求岛,接下来要大举开发了。

    果然,当朝廷使者的船抵达安平城后,秦琅也知道了皇帝的打算。

    三千户突厥人,三千户党项人,另外稽胡、奚契等杂胡、罪犯数千户,凑了一万户迁来,不过要分批迁来。

    “卫公,广州刺史周公突然病逝于任上,圣人令卫公马上前往广州。”

    周绍范是个不错的人,秦琅去年没少跟他打交道,虽然都是通过他的儿子小周,但两人合作默契。

    没想到,老周突然就病逝于广州城中。

    “卫公,周公不会是意外吧?”天使待四下无人时,悄悄的询问。

    “应当没有谁有这么大的胆子!”秦琅道,他估计这也是皇帝的疑问。

    之前党弘仁就在广州折了,是被冯盎等土王们给搞下来的,现在周绍范刚上任一年,又死了。

    这不得不让皇帝怀疑。

    “咱家出来前,宅家让带话给卫公,一定要好好调查,查个清清楚楚。就算此事最后查明跟岭南无关,但朝廷也确实该好好整顿一下岭南了,冯陈宁等一些土王行事太过肆无忌惮,真以为自己是土皇帝了。”

    秦琅听了也不意外更不惊讶。

    岭南因历史原因,一直以来都是比较独立的,比福建情况稍好点,中原历来也就对桂林和广州控制较强些,其它地方都是土王们地盘,山里更是俚帅们的势力范围。

    岭南以前动不动就叛乱,税赋都收不上半点,朝廷也没有军队驻扎。

    大唐贞观以来,这种局面在迅速的改变,虽也有几次叛乱,但都被朝廷很快平定,而每次平定叛乱的实情也值得玩味,都是以蛮制蛮。

    不安定的因素依然在,根本原因就是利益。

    没有哪个土王俚帅,愿意轻易的放弃自己手中的权益,他们既不愿意编户齐民,也更不愿意纳税服役,土皇帝当的多逍遥自在,如果真正让朝廷全都接管了权力,那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就不在了。

    宁长真、冯暄等当初代表的是岭南那种坚决不肯妥协的势力,直接硬刚。不过刚了几次都没刚过后,于是冯盎陈龙树这些妥协派蛮王占了上风。

    他们不敢硬刚,选择归附,但却也是有底限的,当他们的底限被突破后,他们开始阴奉阳违,甚至搞起了小动作。

    党仁弘就是被冯盎给设局弄下马的,现在周绍范病逝,李世民开始怀疑。就算没有证据,李世民也已经非常不满岭南的情况了。

    难道岭南还真成了法外之地,朝廷针插不进,水泼不入?

    借此为契机,李世民已经打算要好好的整顿下岭南。

    “卫公接旨!”

    皇帝诏封秦琅为岭南三广经略安抚使,兼广东道观察处置使,检校广州大都督,广州刺史,仍奉旨观风巡省东南,兼钦差总督水师兵马事务。

    皇帝给了秦琅最锋利的剑,整个岭南三道都在他的临时管辖之内。

    三广经略安抚使,广东观察处置使,广州大都督、广州刺史,东南观风俗使,再加上水师总督的头衔,以及他平章政事的宰相头衔。

    又有双旌双节,特旨承制拜封。

    现在秦琅在东南,上到刺史,下到县令等官吏,都可一言而决定升迁或罢免,甚至可以先斩后奏。

    冯盎这样的土王,秦琅都有便宜行事先斩后奏之权。

    皇帝给足了权柄,就是要让秦琅这个最能折腾的女婿,在岭南好好的折腾一番。

    “冯盎年前不是才进京,而且现在还没回岭南吗?听说他在长安宫廷宴会上,当着四方宾客的面,这越曲唱的可是很好听,圣心大悦啊。”秦琅问。

    “陛下特意留冯盎在京多呆些日子,这样方便卫公在岭南办事。若是卫公发现冯盎真有不臣之心,一道密折上去,陛下可以让他永远回不了岭南。”

    秦琅心说这是搞大了啊,李世民连冯盎都要容忍不了了。

    好歹冯盎也是自己亲家啊,皇帝就这么信任自己?

    “卫公,圣人说流求这里办的不错,剩下的事自有有司接手,卫公就不用久留流求,请接旨后立马赶往广州上任。”

    ······

    “去广州?”

    “咱们在流求才刚打开局面呢。”程处默不太高兴,最近抢人圈地不亦快哉,水师上下也都是热情不减。

    每天心里计算着又存多少钱,别提多美滋滋。

    那流求岛真是遍地金银啊,随便破个番寨,就能抢几百口人,这起码就能抢到几千贯,就算分摊下来每人不多,可毕竟积少成多嘛。而且这抢番人又没有什么危险性。

    “这里也差不多了,打也打过了,接下来也得怀柔招抚一下,反正我们摊子已经支起来了,就算我们走了,收益也还是源源不断的。再说了,咱们把这最肥的一口肉都吃掉了,也总得剩下点骨头给别人啃啃。”

    “你们跑马圈的地也不少,抢的钱也足够了。”

    “到了广州,也别以为就万事大吉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既然圣人这般急召我们过去,就说明形势不会简单,搞不好会有一场大战也有可能。”

    张大安等不解。

    “广州?大战?跟谁战?”

    “谁敢对抗朝廷,我们就跟谁战,给你们三天时间,赶紧收拾收拾。”

    安平城中,侬夫人听说要去广州,倒是挺欢喜的。

    “天天呆在这里,还真有些百无聊赖的,早想走了。”

    秦琅笑着拥美人入怀,“这里这么大的收益,你舍得走?”

    “奴家是舍不得三郎一人在这里寂寞,否则早走了。”

    年后,越来越多的船来流求,各家把一般船的商货、奴隶、部曲送来,又把一船船的番夷,财货等运走。

    流求的十一座县城,成了大唐控制流求岛的十一座大本营,虽然还很简陋,冬天的时候阴雨连绵,地上更是成了烂泥潭一样,可大家却都循着财富而来。

    秦琅站在城堡中心的木楼上,远眺着这座简陋的跟个临时营地一样的安平城,这里现在升格为安平州了,成为州城。

    吏部已经选派了一位刺史前来,还有长史、司马、各曹参军事等一大堆官吏过来。

    他们的到来,意味着这里野蛮无序的时代结束,也从秦家时代,要过渡到大唐统治时代了。

    不过秦琅已经在这里抢先圈了足够多的地了,港口码头城池里,也都占据了黄金地段。

    就算他走了,凭这些,流求岛上最肥的一块肉,也永远都在秦琅手里,起码他在一天,就是如此一天。

    后来的各大豪门,肯定会你争我抢,剩下没征服的平地番也肯定会被一一征服,就算是山里的山地番,也逃不脱被征服的那一天。

    秦琅打开了这个宝盒,便再也无人能关上了。

    李世民的魄力很大,格局也很大。

    一岛化三州,封建三王,已经为宝岛未来规划好了格局,这可能是二三百年的格局,能直到大唐灭亡那一天,甚至说不定还能影响将来新王朝的宝岛格局。

    流求岛让给宗室三王吧,明面上让给他,反正秦家暗里才是势力最大的那个。

    三日后。

    紫袍玉带的秦琅登上了雷神山号斗舰,码头上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人。看着那一张张欢喜的脸,秦琅挥了挥手,转身进了船舱。

    “他娘的,这么快就迫不急待的等我们走了!”

    “也不想想,若没三郎,他们哪有这机会在这分一杯羹,吃水就忘打井人啊。”

    张超跟阿黄在舱里抱怨着,觉得那些家伙不地道。

    秦琅却不以为然,人本就是如此。他们巴不得秦琅早点离开,这样他们才好多抢点在岛上的利益嘛。

    如今秦琅在这,秦家在岛上一家独大的局面,肯定是让人眼红的。

    浩荡的水师三大舰队缓缓离开港湾,白帆点点。

    随着水师离开的,还有独孤燕云派来的福州乡勇,漳州来的贾润甫带的乡兵,以及流求州刺史秦欢带来的兵马。

    既然一岛化三州,地盘仅剩下了宝岛北部的流求州刺史秦欢,当然没理由继续留在南边。

    老贾倒也没白来这一趟,秦琅给朝廷一道奏折,奏请把澎湖县改划给漳州了。独孤燕云和秦欢也都是满载而归。

    舰队先航行至澎湖,然后抵达潮州,略做休整,便沿海岸南下,直入岭南。

    秦琅人还在海上,却已经派快艇先赶往广州,以他那一连串吓死人的头衔,向着岭南三道的汉官土酋等发令,不论是朝廷流官,还是地方土官,限他们半个月之内,全都赶到广州城候见。

    若有人违期不至,定严惩不怠!

    上到朝廷封的世封羁縻州刺史,下到乡长里正溪垌长老,秦琅都要求他们赶到广州来拜见。

    不仅如此,每人还要带上所管户籍人口,税赋交纳等文书来审核,到时他还要亲自考核政绩。

    一骑骑驿马自广州城骑出,向四面八方奔去。

第794章 长安天子,广州海商

    五更鼓响。

    晨光破晓。

    广州城又喧闹了起来,岭南历来被中原视为烟瘴之地,到唐朝时发展仍然十分落后,可唯独广州和桂林,一南一北却是水陆门户,贸易大埠,十分兴旺繁华。

    南朝至隋,广州商贸已至隆盛。

    广州港入贞观以来更成为贸易大港,经广州输出之货,以绫绢丝绵缯等丝织品,以及瓷器等为主,但丝绸与瓷器这两大商品产地却并不在岭南,皆在中原之地。

    故此广州外输商货其实都是中原商货转口贸易。

    近年来广州港又新增了茶叶、白糖两大宗商货,以及酒、纸、铁器等货物,港口越发兴盛。到港进口商货则以香料、奴隶为主,另有金银铜,以及铁料,矿石,珍珠、象牙,苏麻离青等原材料和贵金属为主。

    其中波斯人带来的镔铁,又名乌兹钢锭,以及阿拉伯人带来的苏麻离青都成为紧销商货。

    秦家于江南西道建立的瓷窑场,便几乎包揽了来唐的苏麻离青,苏麻离青,又称苏渤泥青,简称苏料,是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青花料幽蓝宜人,效果独特。

    本来阿拉伯商人带这种苏料来华,是为了做为订购瓷器时的样品参考,可秦琅偶然看到后却马上想到了青花瓷。

    秦氏瓷业的管事们得到秦琅的创意点拔,以苏麻离青作为钴料在瓷胎上着色,然后高温烧出青花图案,在重金悬赏激励下,秦家工匠们终于研究出了新图案新花色。

    位于江南西道的秦家景德窑所产青花瓷,于是立即深受阿拉伯商人们的喜欢,紧接着波斯商人、罗马商人,埃及商人、法兰克商人、天竺商人等也纷纷在秦家的订货会上为这新品争夺。

    秦家凭着这种青花瓷,于是立即也成功杀入了瓷器行前三,景德窑青花瓷于是成为继河北邢窑白瓷,杭州越窑青瓷之后的第三大名窑。

    后来居上,反超了洛阳巩窑和长沙的瓷器窑这两近年最火的外贸瓷器窑。

    白瓷和青瓷两大传统瓷器之后,又出了青花瓷这么一个新品,更加珍贵,甚至为秦氏独享。

    秦家的青花瓷和水晶玻璃,于是成为广州港里最受外商欢迎的两件商货,只是永远数量稀少,价格高昂。

    扬一广二登三杭四交五。

    扬州是大唐最大的港口,广州虽有不如,可也紧随其后。

    近年甚至有争夺龙头老大港口之意。

    广州商贸之利,早在南朝之时就已经突显,是故虽然南朝诸朝对岭南大多采用羁縻政策,任用当地豪酋俚帅为地方长官,但唯独桂林和广州是个例外,交州这样的大港,也都还经常有地方豪酋为长官的时候,可广桂却绝不放手。

    虽然岭南对于许多中原官员来说,若到那边去任官,基本上是贬官流放。可唯独广州,所派官员从没有一个是贬谪来的。

    甚至在王朝交替等重要时期,广州长官,一般都是朝中重要人物出任。

    而眼下,平章政事太子詹事卫国公秦琅出任广州大都督、刺史的消息传来,广州城十万户反应各一。

    刻漏水滴嗒滴嗒的响着。

    “水师的船即将到广府。”

    广州城十万户人口,人员密集,百姓多是竹子棚茅草顶,这却是座占地广阔的大宅,还处于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里面假山园林,虽未雕梁副栋,却也是极尽奢华。

    屋里,此间大宅的主人却是个满脸络腮大胡子,鹰钩鼻深眼窝蓝眼睛的胡人,他是一个阿拉伯商人,自汉朝时起,就不断有阿拉伯商人自海上来到交广,那个时候广州还没从交州分置出来。

    到如今,广州港每年无数胡商乘船而来,广州城里也跟长安一样,有无数的胡商在城中经商或居住。

    广州都督府的官方统计,广州城中如今的胡人总数是两万余人,为了便于管理这些胡人,党仁弘和周绍范两位刺史,都在搞番坊。在广州新建一片外城区,专门安置这些胡商,不让胡商们与汉人混居。

    同时在番坊开设番市,前后两万多番人被迁进去,党仁弘被告贪污百万落马,正是被指在建番坊时,向番商索贿,借建番坊贪污等。

    “弄垮了一个党仁弘,来了周绍范,周绍范暴毙,现在又来了个秦琅,一个比一个来头大,看来长安那位天子,对广州现状很不满啊。”

    大胡子开口却是汉话,说的完全没半点番人口音。

    进门的是个身着丝袍的中年文士,站在门口也不进去,“秦三郎出名的能折腾,有名的搅屎棍,来者不善啊。”

    “善者不来!”大胡子道。

    文士笼着手,“这秦琅绝非党仁弘和周绍范,他这次可不是孤身来的,是带着水师舰队来的,你当听说,这支水师舰队是以皇帝的禁军为骨干,招募江淮等地的水手船员为辅,甫一建立,便在渤海打了一场硬仗,夺长岛,袭卑沙,硬生生的从高句丽这头辽东猛虎口中拔牙。”

    “接着南下,却又在东海流求岛折腾了半年有余,前后掳掠的东番都有十几万,那水师这半年也越发的能战,不仅接收了许多战舰船只,也补充了不少兵员武器,如今三大舰队六个分舰队,每分舰队两千兵马,总共一万二千人马,现在浩荡荡的携带杀气而来。”

    大胡子没作声。

    屋内气氛渐渐凝滞。

    窗外一声惊雷,然后雨点密集的响起,雨哗啦啦的下急。

    许久。

    大胡子放下手里把玩的一只青花瓷杯,笑着道,“一声春雷,雨润万物。这雨倒是下的好。”

    “市舶司衙门里刚打听到的消息,朝廷将禁止外商船贩卖香料过广州,以后香料、珍珠、象牙、犀齿等俱只能在广州、武安州、交州三港交易,且必须由市舶司经抽解后和买。”

    “若有违禁,番船携香料等北上,水师一经发现,将扣押船只,没收货物,并将船东船员定罪。”

    大胡子怔住。

    手一用力,手中那只轻薄如纸,晶莹剔透,青花幽蓝的杯子便碎裂开来。大胡子手一甩,碎瓷片甩落地上。

    价值万钱的一个上等青花瓷杯,便这样毁掉。

    “唐天子这是想独占香料贸易之利了?”

    门口文士点头,“没错,以后我们不可能再直接贩卖香料象牙等到海东诸国,甚至也不能再直接贩卖到扬州杭州登州了,更不可能直接运往长安。凡经海路到唐的香料象牙等这些奢侈之货,只能在交武广三港卖给市舶司,价格也是他们定,并且以物易物,他们会用唐货抵价,而且丝绸瓷器茶叶白糖这些好货只会占小部份······”

    “有些过份了。”大胡子道。

    “这何止是过份?这是要断我们财路。我们冒着海上风浪,九死一生的来到大唐,结果现在却只能给大唐跑腿送货,大钱都让他们赚,我们只能赚点跑腿钱了。”

    大胡子起身。

    “这长安天子,难道不知道仅广州就有数万番人胡商?难道他们不知道在这南海之上,十条船里有七条都是我们番人的商船?”

    文士告诉大胡子,“冯盎被留在了长安,短时间可能回不来了。”

    “陈龙树也被留在京师。”

    大胡子若有所思,“这么说来,我们的好朋友们是帮不上我们什么忙了,这唐天子果真是有备而来。”

    “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吗?”

    文士捋了捋胡须。

    “办法千千万,不试一试怎么知道结果?除非你甘愿放弃眼前的这一切!”

    “哼,我们在这里数百年的经营,怎么可能说放弃就放弃?”大胡子不满的冷笑,“你帮我联系一下鹰巢,就我说愿意出十万贯钱,希望他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麻烦。”

    “具体呢?”

    大胡子又拿起一只青花瓷杯细细把玩着,“把制造麻烦的人解决了,麻烦自然也就解决了。”

    “真正制造麻烦的是唐天子。”文士提醒。

    “不,唐天子远在数千里外的长安城里,真正的麻烦是那个秦琅。先把他解决了,眼前的麻烦自然也就解决了。”

    “我提醒下你,我们之前已经解决掉了不肯与我们合作的党仁弘与周绍范,我们甚至不得不杀了周绍范,但这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秦琅是皇帝的女婿,是帝国的宰相,他不是一般的人,我们动他之前,得仔细考虑清楚后果。”

    “后果?”大胡子恼怒,“我当然知道后果,但是他们先惹我们的,我不管这个秦琅是皇帝女婿还是帝国宰相又或是什么水师总督广州大都督,总之他来了我们绝对没好日子过。”

    文士沉默了一会。

    “鹰巢能完成任务吗?”

    “汉人总喜欢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十万贯钱啊,你知道能买多少条海船,能装多少货物吗?能买下多少个贱命奴隶吗?”

    “十万贯给鹰巢,他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派出最好的人手完成这个任务的。”

    “告诉他们,最好是弄成一个意外,不管是失足坠海,还是坠马,又或是马上风,总之最好是意外,不要给我搞的太过直接了。我出的是十万贯钱,希望鹰巢能对的起这个价钱!”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44/ 第一时间欣赏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贞观俗人》为转载作品,贞观俗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贞观俗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贞观俗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贞观俗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贞观俗人介绍:
离玄武门之变只有三天了,秦琼却打算做个国之纯臣不参与其中,秦琅高呼这不是坑他吗?送上门的从龙之功怎么能不要,等事成之后再功成身退也不迟。到那时,做个俗人,不谈亏欠,不负遇见。做个俗人,贪财好色,放荡自由。贞观俗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贞观俗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贞观俗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