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贞观俗人TXT下载贞观俗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贞观俗人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贞观俗人txt下载     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94章 趁人之危

    天气渐热。

    灾民虽然在陆续返乡,但家家户户男女脸上都写满了担忧。靠着官府拔下来的那点救灾粮,搭配着野菜等勉强能够活下来而已。

    救灾粮也不可能一直吃。

    因为灾情,百姓家都已经停了婚姻嫁娶了,更没有人去做寿纳妾这些,饭都吃不起了,哪还有余粮请客做席呢?

    这饥情,都已经让老百姓晚上关了灯后折腾的心思都没了,各村各庄,大肚的婆娘都几乎没有了。

    谁也不愿意在这种灾荒之时播种怀孕。

    虽说孕妇可以在官府那里领到额外的一份补贴粮,可大家不是不想这个时候添乱。

    渭水北岸。

    秦琅看着曾经热闹的秦家度假庄园,如今一片寂静。

    几位庄头把式许久不见,都添了许多白发。

    度假小屋全都闲着,庄子不远处的养殖场,栏也都空着,连肥料厂也因为没有了粪做肥而闲置着。

    秦琅走在庄子里,巡视着他这片土地。

    “庄户们都回来了没有?”

    “大部份回来哩。”老庄头叹着气道。

    秦琅在这里买下了两万多亩滩泽地,花费很大力气本钱改造,将之改造成一个集休闲度假、生态养殖、手工加工、农业种植为一体的大庄园,光是改造后的水稻田就有一万二千亩,还有几千亩的果园菜园,另外还有麦田、粟田等。

    还有几千亩的水塘人工湖养了鱼,种了藕。

    这么大的产业,除了秦家自己的部份奴隶外,其余多靠附近的村民们,田地也是大多佃给村民们租种,更别说那些作坊、养殖场也都是靠招附近村民们做工生产。

    饥荒一来,秦家的猪羊鸡鸭鱼等全都被官府征收上去,秦家仓里的粮也被征走了。

    本来秦琅若是留着这些粮食牲畜等,养活自家人,甚至是接济附近庄户百姓们是绝没问题的,可为了全局一般棋统筹考量,最后还是把这些都交出去了。

    结果就是附近庄户百姓们只能外出逃荒,秦家自己的奴隶,都得转移到山南淮南江南岭南等地去。

    这一番折腾,这个庄子可谓元气大伤了。

    养殖场空了,鱼塘空了,田地荒了,作坊停了。

    庄头说只回来了大部份,意思就是到现在还没回来的,其实很多人都已经死了。或者因为在逃荒时,为了活下去,被卖掉了。

    有卖儿卖女为奴的,甚至有卖妻的,也有自卖自身的,都只为了换一点点粮食生存而已。

    朝廷说皇帝跟皇后动用内库的金银,为天下卖掉子女的父母赎回儿女,其实这也就是条新闻联播而已,听听就好,虽然皇帝也确实这样做了,也拿出了不少真金白银,可实际上又能救的了多少呢?

    “三郎,好多人一回来,都来庄子上,都在问咱们这里什么时候开工,也有问能不能借点钱粮的。”

    另一位则说,最近不少人问要不要买地的,或者说招不招长工短工的,甚至有问要不要买人的。

    秦琅听了心头沉重。

    百姓们虽然活下来了,可依然在苦撑,而且撑不住了。

    没有资本的小老百姓,是最没有抵抗风险能力的,遇到这种大灾大难,他们是最惨的一群人。

    除了卖房卖地,那就只能是卖儿卖女甚至是卖妻了,但多数普通百姓,家里也只是破屋三两间,根本不值钱,尤其是这种灾年。

    至于说地,其实他们又有多少地能卖?

    本来均田令在关中推行的就不够,多数百姓只分到极少地,而且多是口分田,不是永业田,这些口分田他们也是没资格卖的。

    可是不少百姓还是在想办法卖。

    口分田不能卖,那就租,把地租给地主,一次租断或者是租个十年八年的,只收极少的租。

    他们的口分田本来就相当于是租了朝廷的地,人死地收,每年交租,只是这租子极少,尤其是新税法下,亩租才三升粮。而就算是租官员或官府的职田、公廨田,亩租都是六斗起的。

    这些不多的地,是他们生活的保障,地再少,有点地终究是自己的,没灾的时候起码能有些保障。而一旦把这口分田也租出去了,那就意味着再没有资产了,以后只能沦落到给别人佃田或做工,更加没保障。

    可他们也只能顾及眼前。

    许多人都觉得秦琅为人较仁慈、大方,都想找秦琅借钱借粮,或者是干脆把地租给秦琅。

    “三郎,现在外面很大贵族大户都在趁机收地收人,价格都十分便宜划算。口分田买断,一亩地一年只要二斗粮,另外每年代交三升的租而已。再一次性给一石粮就行。”

    所谓买断,就是这块本来属于百姓的口分田,以后就只能交给地主来经营了,原田主已经无关,直到他死亡,不得收回不得改租等。

    待他死亡后,这块地由官府收回为止。

    一亩地,买断价是一次性先给一石粮,然后每年两斗租,再代交三升赋。而一亩地,一年最少也能有一石的收益,这还不算地里能种些杂粮等的收益,怎么算都是极划算的。

    毕竟地主们出租田地,普遍是五成租,甚至是四六、三七分,地主是拿大头的,一亩按一石算,地主都至少要收五斗租。

    把百姓的地买断拿来出租,就算一年收五斗租,那他付掉给原田主的二斗三,都净剩下二斗七了,更别说实际收益更高。

    有些人急着出手的,甚至连一次性的那一石粮都拿不全。

    这种时候买地,确实划算了。至于百姓手里的永业田,这时买就更划算了。价格便宜,还不用担心官府收回。

    “这是趁人之危。”

    秦琅叹道。

    “可这世道如此,行情如此啊。”

    灾年最难的还是那些以前欠了债的人,这个时候债主追债,能把人逼疯掉。没钱还,那就把一切值钱的都拿来抵债,实在没值钱的了,那就拿人抵债,儿女老婆都行。

    许多人跑来找秦家,就是觉得秦琅名声好,就算卖,秦家估计也能出个好点的价钱。

    一个年轻人跪在了秦琅面前。

    他希望自卖为奴。

    “你年纪轻轻的,就算眼下饥荒灾情,也马上也就过去了,咬咬牙努力两年,总能过去的,何必要卖身为奴?”

    正常人当然不愿意为奴,可小伙子说太难了,撑不下去了。

    家里先前欠了债,如今这利滚利的还不上了,债主收走了他的破屋,也把他的地拿走了,可依然还不够。

    于是要拉他去做奴抵债,小伙子寻思着,就算做奴隶也情愿到秦家来做奴隶,起码这边待奴隶还不错的。

    “朝廷不是早禁止高利贷吗?”

    庄头告诉秦琅,朝廷确实有这样的禁令,但是禁令也并不怎么管用,再说朝廷的禁令,也只是禁明面上的高利,可很多时候,那些放债的都很聪明,会想尽办法钻漏洞。

    再说了,能放高利贷的,哪家不是有关系有背景的呢。

    九出十三归这样的都算是良心的了,羊羔利、驴打滚这样的也不算稀奇,放贷的有的是千百种方法。

    实际的利率高的惊人。

    问题是,就算是朝廷容忍的利率,其实对一般百姓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一遇上点灾荒什么的,就更还不上了。

    这次的饥荒灾难,让许多大唐开国后才分到点田地的百姓,又再次成了无产者。

    甚至负债者直接沦为了奴隶。

    秦琅不想趁人之危,吃相难看的这个时候去抢百姓的田地、抢他们的儿女妻子为奴,可是他也没有能力帮助别人了。

    秦琅现在也没钱了。

    账面上应当还有不少,可现在都是朝廷先前征走了他家牲畜粮食后打下的欠条。

    工坊全面停止,也没了进项,甚至许多货物还积压着呢。

    连长安城里的店铺,都几乎还都是停业状态,哪还有什么进项。

    现在饥情虽有所缓解,但夏粮还没成熟,各地的粮食都还处于朝廷的严密管控之下,秦琅这样的宰相重臣,也一样是凭粮票领粮的,只不过现在放宽了点,秦琅也能稍享受点宰相的待遇了。

    不用再吃糊糊粥,会有荤有素的供应,隔段时间还能分到一两只羊,或是几只熏鸡腊鸭或是肉干、咸鱼啥的。

    但也只是勉强家里用度,哪还有余粮来借给大家,更别说拿出来买田买人了。

    他就奇怪,那些人哪来的粮食趁机兼并田地,买卖人口?

    “肯定是有路子的。”庄头没多说,但也透露出人家确实是有粮。

    秦琅略一思索,就能猜到这粮食来路也无外乎那几个,要么就是有人通过关系,私下多领了粮,要么就是黑市上买到粮,或者是在江南或是巴蜀又或岭南这些不受灾的地方有田庄或粮食的,从那边悄悄运过来的。

    但是这几条路子都是违法的。

    哪怕是自家岭南的粮食,现阶段,也是禁止私自这样倒卖。从别处往灾区运粮可以,但粮食最后只能卖给官府常平仓,官府会加价按市价收购,可禁止私自售卖或囤积储藏。

    秦琅中那个年轻人起来,说给他的债务做个担保,避免他债主继续逼债,一面又让庄头给他安排了个帮工的差事,起码留在庄上,暂时有口饭吃。

    至于其它,秦琅现在也确实顾及不上了,那些应当是朝廷的责任。

第495章 八仙过海

    长安。

    长孙皇后看到承乾一袭青衫,腰里还挂把横刀,忍不住皱起眉头,“又要往外面跑?”

    “老师最近在咸阳,我想去找他。”

    皇后苦口婆心劝道,“你父亲现在洛阳,你留守长安监国,就得有个监国太子的样。”

    “有李仆射和王令公两位辅臣在主持政务便好,我天天憋在宫里也闷了。”

    秦琅和兄弟无忌去洛阳才个多月,结果秦琅又回来了。可是自回来后,秦琅便有些心不在焉,对于朝堂政务这些,也不关注了。三天两头的在外面跑,经常十天半月见不到人影。

    而承乾偏偏就最喜欢这个年轻的老师,陋几天见不着就十分想念,整天念叨着。好多天又没见秦琅了,承乾便要微服去寻承乾去了。

    要说,自上次染痘之后,承乾表现还是十分不错的,更成熟了。可就是性子仿佛也野了,或许是皇帝不在身边的原因,承乾现在越来越坐不住殿,经常要往外跑。

    李靖和王珪也劝说不住太子。

    “母后,儿臣是有学问和政事要请教三郎。”承乾请求。

    皇后无奈,“要去也行,让苏将军带旅贲护卫。”

    “带他们太碍事了,仪仗一摆,搞的鸡飞狗跳还扰民。”

    太子出行,那也是要黄土垫道,净水洒街,甚至所有人都要回避的。承乾还是喜欢便服出行。

    皇后让步,可以不打仪仗,但还是需要由长孙家庆、长孙祥兄弟俩侍从,另外让苏定方与高侃带一队旅贲护卫随行。

    “谢母后。”

    “早去早回,不可在外留恋贪玩,要不然你父皇在洛阳知晓了,定要派人来训斥你。”

    “母后,儿臣是去向老师请教的。”

    ·······承乾赶到咸阳时,秦琅却已经离开,去了三原县。

    好在咸阳离三原倒也不过数十里,快马很快就到。如今虚岁十二的承乾,这骑术也已经很不错,骑着大宛良马一路又追到三原秦庄。

    秦琅现在虽还挂着参预朝政的宰相头衔,可毕竟皇帝都在洛阳了。而他诸如京兆尹、翰林学士承旨、检校吏部尚书这些实职差事也都免了,所以现在也就是顶着个闲差虚衔,倒也乐的轻松。

    回长安后,秦琅整天在外跑,主要还是在忙着恢复生产的事。

    京畿各处的田庄要恢复耕作,养殖场也重新开栏,从山南巴蜀等地的养殖场调来种畜母畜。

    各个作坊、商铺,也在陆续的恢复营业之中。

    只不过灾情影响太大,疫情虽然过去了,但饥情还没完全过去,大家现在都很穷,消费也不行。

    长安城虽已经取消了宵禁,平康坊也重又开市,但没人。

    以往那种上万士子聚集京师,无数商贾汇聚长安的热闹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要皇帝车驾一日不返京,那么十来万南北禁军,还有无数官员贵族以及他们的家眷随从仆役等,也都暂时不会回来,那么商贾们肯定也都是往洛阳聚集而不是来长安。

    在李靖和王珪两位辅政宰相的主持下,监国太子承乾放开了关中的粮食限制,现在一般百姓虽然还是要凭粮票定量供应限购,但已经允许商人们从关外运粮入关,并在登记后售卖了。

    只不过现在粮价依然极高。

    斗米二百多钱,这已经是武德九年和贞观元年时的价格了,等到夏收后,估计能跌落一些,但大唐开国十来年了,粮食问题一直没怎么解决,尤其是关中地区,所有关中的粮价估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维持较高的位置。

    除非连续两三年的丰年,百姓家里存了不少粮食,才可能真的跌落到正常一斗米二三十文的价格。

    如今但凡有点本事的大户豪强,都在做这粮食生意。

    这些家伙在先前疫情严重的时候,大肆倒卖口罩,狠赚了一笔,如今又开始贩起粮来了。

    顶级的门阀直接从交州广州那边运粮过来,更厉害点的,甚至能从林邑国、狮子国贩粮过来,甚至还有的从倭国和新罗、百济贩粮过来。

    八方过海,各显神通。

    当然,再低一点的一二流士族豪门,则会从那些顶级门阀手里拿粮。

    秦家也在运粮北上。

    武安州早就在做准备了,信风刚起时,第一支运粮船队就出海了,跟着交州李大亮组织的粮船队后面,沿海岸北上,一路到了扬州。

    秦琅的船没走杭州运河,而是入长江口,换江船一直运抵鄂州江夏,在那里再换船入汉江抵襄阳。在襄阳再次换上更小的船,入丹水进商州,在武关附近,改由陆路骡马车拉入关到蓝田,再由灞水上的船接运入京,在京郊长乐坡的广运潭码头卸船。

    粮食进入长乐坡秦家粮仓,再转调各地。

    另外还有一条路线是经桂林灵渠到永州入湘水,然后北上。

    这些粮食调运过来,成本极高。

    就算是从海上过来的,虽然海船载的多,路上转运少,可在过了襄阳入丹水后,有多段都是要雇纤夫拉纤的,最后入关的那段,还必须得马拉车载。

    若不是北方缺粮严重,谁也不会费这个劲从那么遥远的岭南运粮过来的。

    也因为如今北方灾情,沿途雇佣人搬运装卸、驮运赶车、背纤拉船等成本都很低,能挣点粮食,大家就满足了,也不要求跟平常一样价,甚至因为给粮船粮队做事能直接用粮食抵工钱,所以大家都还争抢着上。

    可就算如此,粮食到了长乐坡秦家粮仓后,管事算盘一拔拉,也不由的是惊叹成本太高太高了。

    都说谷贱伤农,其实谷贵的时候更伤农,粮价大涨的时候,种田的百姓一般都反而是没粮要买粮的那些人。

    极高的粮价,让他们只能望而兴叹。

    朝廷给的救灾粮太少,勉强能一天一顿稀的,够干啥,只能吊着口命而已。要活命,就只能另外买粮了。

    可现在钱难赚,粮却贵,几乎是割韭菜一样的收割着百姓。

    而那些先前虽然同样遭受了灾情损失的门阀士族豪强们,都开始利用资本开始收割百姓,放高利贷,高价粮,趁机买走百姓手里的田地,甚至是逼良为奴。

    粮价越高,百姓越不敢花钱,可最终钱又不是扔给了粮商。

    秦琅虽然从岭南一直源源不断的运粮过来,但这些粮食成本也高,数量还有限,他也无法说顾及到所有人,只能先顾自己。

    作坊、商铺恢复开工,田庄、养殖场也陆续复工。

    有多余的粮食,也只能说接济下自家的佃户、工人们先,至于其它百姓,秦琅也受莫能助了。

    在那些大家族的操作之下,粮价在飞涨,可本应起平抑市场物价的平常仓,眼下却难以发挥作用,因为要维持基本的救灾粮发放,根本没有余粮再在粮食市场上平价出售,以打压高涨的粮价。

    粮商无人压制,自然粮价节节高涨。

    而朝廷现在又希望借助这些粮商们的力量,增强从南方调粮的运力,所以也只能是捏着鼻子放开粮禁,任他们售卖。

    这种时候,也没有谁敢说强行命令粮商们降价低价,因为只要这样一搞,无利可图的商人们就不会再费力的去运粮过来。

    于是乎,最终也只能是大家坐看这粮价的节节高升,对朝廷来说,唯一好消息就是大量贵族豪强商富们趋利加入之后,粮食北上数量确实大大增加了。

    秦琅坐在那里看着下面管事们发来的报告,承乾笑着进来。

    “老师不声不响来了三原,倒是让孤追的好辛苦。”

    “殿下怎么来了?”

    “老师这么久都不回京,呆在京师太闷了,就特来寻老师来了。”承乾顾不得一路辛苦,坐到秦琅面前,“老师最近在忙什么?”

    “忙些私事。”秦琅简单的说了下情况。

    “孤最近在宫里,也天天听两位宰相说粮价大涨的事情,还说转运司常平仓的粮食太少了,只给给百姓个极少定量供给,百姓为了生存只能去买高价粮。”承乾望着秦琅,“老师,你向来足智多谋,你定有办法治一治那些黑心的粮商对不对?”

    秦琅看他语气,看来也确实有认真听政,不过年轻的太子对于许多事情的运转也并不是很理解,更多的是想当然了。

    “殿下以为,应当如何应对当下粮价高涨的问题?”

    秦琅考问他。

    承乾摸了摸嘴唇,那里有刚刚生出的一圈小胡子,更让添了几分成熟。

    “孤觉得都是那些奸商一味贪利,故意抬高粮价,所以让百姓受高价粮之苦,应当出台法令,限制粮价,这样百姓肯定高兴。”

    秦琅摇了摇头。

    “殿下想的简单了些,如果强行出台法令限制粮价,后果会很严重。商人们无利可图,就不会那么努力的贩运粮食了,后果就是百姓虽然高兴一时,可很快就会发现市场上粮食减少了,就算粮价限定不涨,可结果是无粮可买。”

    这是一个简单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皇帝和宰相们都懂,但太子还不懂。

第496章

    粮价问题,简单来说还是个供需问题,当需求远远大于供应,供不应求的时候,自然就是卖方市场,这个时候定价权就在卖方的手里。

    这个时候要想降下粮价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大供应量。当供需关系平衡后,价格自然就不可能任由卖方说了算。但是现在问题偏偏就是朝廷手里没粮,大唐到武德四年才灭掉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勉强算是统一中原。

    武德五年,岭南才归附大唐,可紧接着又有刘黑闼二次反唐,整个河北山东都差不多打乱了。代北、朔方更是到贞观二年才收复。

    而直到去年冬朝廷兵出六路北伐击败颉利,这才算是击灭突厥,结束了突厥年年入侵边塞的残酷过往。

    连年用兵,加上隋末大乱,又天灾不断,朝廷每年都是数着米下锅的,哪还有余粮可用?

    这可不是隋朝,隋朝大业时虽说天下皆反,可毕竟杨广有他父亲杨坚三十年的安稳积聚,所以各位反王们只要打下了隋朝的大粮仓,往往都能得到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石的粮食。

    就比如大唐到贞观时,洛阳的大仓里都还有一些隋朝时封存起来没吃完的粮食。

    “老师,那要怎么办,就这样干看着?”

    “当然不能任由粮商涨价,否则损害的是无数百姓,而百姓是大唐的基石,朝廷的职责是管理,是引导。虽大权在握,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乱来,否则就是乱政。我们需要的是适当的引导。”

    承乾想不到还有啥法子能引导那些粮商降价。

    “臣可以提醒殿下两个字,交换。政治关系本质上来说,就是利益关系,而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出发点。利益也是政治关系的归宿,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离开了利益,就没有政治关系可言,利益是政治关系的核心和纽带。”

    秦琅说了一大段当初读书时学过的东西,那时觉得很空洞,但现在却深有体会。

    “殿下,说白了,何为政治?就是利益和妥协。”

    承乾觉得政治两个字很陌生,尤其是听秦琅直指本质说其核心就是利益,而要搞好政治,就要不断的妥协,以调整利益关系。

    这让打小学习仁义孝道这些的他,有些一时转不过弯来。

    以前东宫学士们都喜欢讲君子不言利,可现在秦琅却说一切政治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

    “老师,不是说小人逐利吗?”

    秦琅笑了。

    “一切都讲利害关系,本质上就是利益分配。”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粮价问题,本质上也就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粮商想逐利赚钱,当然是粮价越高越好,而百姓灾民们想要的是求生活命,他们没有太多钱,买不起太多高价粮,希望粮价降低。对于朝廷来说,常平仓里的粮食,是从南方辛苦转运过来的,运力有限,供应不足。”

    “在粮商、百姓、朝廷这三方之间,殿下以为,朝廷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朝廷的职责是什么?”

    承乾苦思,“朝廷的职责是牧民,饥荒灾难之时,朝廷有职责救护百姓。”

    “没错,朝廷在这个局里,最根本的目的是救护百姓,让更多百姓活下来,其次是尽量维护百姓利益,不让百姓遭受粮商的打劫。所以,朝廷其实是百姓们利益诉求的代表。”

    “粮商与朝廷和百姓之间,看似对立矛盾的,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调和矛盾。”

    承乾怎么也想不出,该如何调解。

    在他看来,已经陷入了死局了。

    朝廷要照顾百姓利益,必然损害粮商利益。

    “老师,若是两害相侵取其轻,孤以为还是应当打压粮商,维护百姓利益,因为父皇也曾说过,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殿下,其实我们并不一定要对立的,矛盾有时虽不可调和,但可以转移分散。比如在这件事情中,粮商逐利涨价,若朝廷以行政手段强行让他们降价,他们则可能不再贩粮北上,则会导致最后总的粮食减少,供应更加不足,最终就是粮商也受损,百姓更受损,朝廷也威信全失,这是三败局面。”

    “难道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当然是有的,商人所求不过是利而已,所以我们只需要把他们这个利转换成其它利,那么商人其实就没有损失了。所以搞清了这点,要解决的办法其实有很多个。”

    承乾觉得不可思议,他怎么都觉得没有办法,可秦琅居然说有很多个解决的办法。

    “老师,快说来听听,到底如何解决。”

    “我先说一个最简单的吧,补贴法。比如说粮商现在售卖米二百钱一斗,这个价太高对吧?那我们就给他们补贴。可以是朝廷以二百钱一斗收购粮商的粮食,然后再一百钱一斗的卖给百姓,这样粮商依然卖好好价钱,而百姓则没花那么高价买粮,是不是两边利益都照顾到了?”

    “可是,可是这样一来,朝廷每斗米就要贴一百钱进去啊。”

    “没错,朝廷看起来亏大了,但特殊时间特殊办法,眼下就是个特殊时期,所以朝廷掏钱,我觉得没问题,这毕竟只是暂时之法。”

    承乾还是觉得这个补贴法太过让人惊讶了,朝廷贴钱给粮商?

    这说出来,估计会满朝震惊,没有人同意吧。

    但秦琅觉得这确实是最简单的办法,毕竟其实现在朝廷财政上来说不怎么缺钱,但最缺的是粮,而现在钱没法直接变成粮,所以拿钱补贴返粮北上的粮商,这没毛病啊。

    “老师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当然有,再比如可以以盐换粮,或者是以茶换粮等等,重点就是我们拿一些比较赚钱的买卖,来跟粮商交换。比如说我们可以规定,用一石粮可以换一张盐引,而一张盐引可以贩盐一百二十斤。贩盐必须得有盐引才能从盐仓中领盐贩运,而贩盐的利润很高。”

    对朝廷来说,盐的销售每年都是有固定量的,所以盐引数量也是几乎固定的,现在朝廷只不过是把本来给原先盐商们的盐引,加了个条件,拿粮来换盐引,不管你是买其它粮商的,还是你自己从南方运到北边,你只要拿粮食交到各地粮仓,就能换取盐引,到盐仓里取盐去贩卖。

    而贩盐的利润向来极高,比正常情况下贩粮赚钱的多。

    当然,具体细节方面肯定还有操作空间,比如说这一石粮食朝廷可以按市价收购,或者定一个和买的批发价。至于盐引,只是获得一个贩盐的资格,依然要先纳税,并按定价付盐款。

    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极正常的商业化操作,同理,也还可以用粮换茶引、酒引等等。

    粮商本质就是逐利赚钱嘛,所以把粮卖给百姓,跟卖给朝廷,其实没半点区别,若是他们便宜点卖给朝廷,转手能获得贩卖盐茶的资格,并能拿到盐茶去贩卖,那就能赚更多钱。

    这么一转,粮商利益得到了保证,甚至还能多赚一笔。而对朝廷来说,等于是借用了粮商的力量增加了北运粮食,手里增加了粮食,常平仓就能供给百姓更多粮食了。

    “当然,除了上述两种办法,也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汉代时就用过,我朝先前也用过,就是输粟授官。”

    说白了,花钱买官改成用粮买官,这个官可以是散官,或是勋官之类的,也可以是给死去父母的追赠啊,或者是给儿女的门荫这些。

    而这些对于那些没有官职爵位的商人来说,其实还是极有吸引力的。

    不过这样搞,终究是有卖官嫌疑,官职本是国家公器,卖官影响不好。

    承乾听完,对秦琅真是佩服万分。

    在他看来那么难的事情,秦琅却还有一二三多种解决对策,每一种都还是确实有操作性的,而不是纸上谈兵。

    比起他想的简单的下命令让商人降价,确实高明的多。

    “老师有此良策,为何不直接上书陛下呢?”

    “我现在告诉了殿下,殿下可以跟长安留守朝廷的官员们讨论推行,也可以上奏陛下请求推行。”

    秦琅没告诉承乾,这几条,洛阳朝廷的李世民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肯定也是懂的,就是长安留守的李靖和王珪应当也懂。

    可为什么没有这样做,有时候就有更深层次的复杂原因了。

    比如说补贴这个办法,估计是舍不得钱。

    而用粮换盐茶引这个,估计则是会触动太多权贵们,毕竟现在掌握盐茶酒糖这几项买卖的,那都是朝中的顶级门阀勋戚们。

    “其实以现在的运粮情况来看,只要这样下去,粮食会越来越多,等到夏收一到,那么粮食必然会更加充足,所以粮商们也没多长时间,这也就一锤子买卖。如果殿下能够跟这些人谈一谈,照顾下他们的利益,臣想念,可以让他们主动把粮价降到斗米百钱的,当然,其它方面得补偿下他们的利益。”

    秦琅建议承乾这样做,因为这样做的话,商人们的利益照顾到了,而百姓们也维护到了,到时承乾将收获里外两波赞誉,声望上涨,能力也会被认可。

    当然是卖官还是补贴还是粮换茶盐这些,就看承乾如何选择了。卖官,朝廷丢面子,补贴,朝廷丢里子,粮换盐引,会触碰损害那些大贵族豪强们的利益。

    本质上来说,其实那些大粮商,本身也就是那些垄断盐茶酒糖的豪门。

    “殿下,臣建议殿下可以直接召见关中的粮食们,赏他们点散阶勋官,然后再给点补贴,最后再拿盐茶引换他们的粮,三管齐下。”

第497章 先斩后奏

    承乾想请秦琅来帮忙操盘,由他亲自出面。但秦琅婉拒了,他的理由是太子如今也已经快成年了,所以更加需要威望民心。

    这次的事情就是个不错的机会,若是由太子亲自出面办这事,办好了,能让所有人震惊。

    而且太子毕竟是一国储君,现在又在长安留守监国,所以他亲自出面办事,那规格可就不一般了,粮商们背后的这些门阀豪强哪个不得给几分薄面?

    秦琅甚至都不愿意回长安。

    “殿下如今渐成年,也该走上台前了。殿下只管放手去做便是!”

    不管成与不成,承乾肯担责任走上前台做事,都会赢得天下人赞叹好感,更何况,秦琅给出的办法,可是很有操作实用性的。

    有些事情,李世民亲自来做,跟太子出面来做,又是完全不同的效果的。李世民抹不开面,但太子不用担忧这个。宰相们舍不得钱,但太子爷要花点钱,谁还能一意阻拦不成,毕竟又不是私用。

    至于说触碰下勋戚豪强们的利益,其实损失也不大,承乾完全可以从其它方面再补偿他们一下就是,比如说门荫、追赠、诰命这些地方。

    秦琅甚至鼓励承乾先斩后奏,直接把事办了,然后把结果告诉奏报皇帝。虽然皇帝肯定也派人一直盯着长安,但承乾直接办事,长安这边谁还能硬拦不成?

    等米以成炊,效果出来后,李世民自然还是得承认的,甚至会高兴嘉奖。

    对于自己的弟子,秦琅还是很用心的,虽然洛阳之行,让他十分恶心。可也只是恶心越来越油腻心计的老李,对于纯洁的小李同学,他还是比较欣赏的。

    何况,承乾是储君,维持好这份关系,那将来还能再保秦家几十年富贵的。至于李世民嘛,维持好现在表面的这份关系就好了,心里清楚李世民是个什么样的人就行,没必要再那般掏心掏肺了。

    做个君臣便好,不指望再做什么知已了。

    承乾请了几次,秦琅不肯回长安,最后也就没奈何了。心里记挂着大事,承乾倒也没贪玩多留,顾不得辛苦,当天便又骑马返京。

    庄园门口,秦琅跟苏定方聊了会。

    先前苏定方送羊到长安来,秦琅恰好往洛阳去了,两人倒是没有见着。等他回了长安,也是马上又出京在外。

    苏定方运气好,捞着个擒颉利之功。

    不过他也运气不太好,终究是个窦建德刘黑闼的旧部,虽说搭上了秦琅这条船,也勉强算是山东军功新贵的边缘,但终究还没被直接接纳。

    当初随秦琅幽州立了不少的功,事后也仅封了个卢龙折冲都尉而已。而上次立那么大一功,本来怎么也能捞个从三品的十二卫将军的。

    结果有人弹劾苏定方纵兵抢掠。

    跟弹劾李靖的罪名差不多。

    李靖很快就证明清白了,进封尚书左仆射,苏定方就没这么好运了。罪名被认定,还被记入档案了。

    原本是左卫中郎将了,来长安是兼任太子左卫率副率,结果左卫中郎将这个正职给免了,只剩下个左卫率的副率职。好在临清郡公的爵位,和三百户实封都还在。

    那么大的功劳,最后仅是个从四品上的太子左卫率副率,前面还加了检校二字,还得看表现好,才能转正。

    苏定方也挺憋屈的。

    跟老程来长安这段时间,受尽了长安人的冷眼,这些家伙没一个正眼瞧的上苏定方的,让他十分恼火。

    要不是老程劝说,苏定方真想摞挑子不干,打马回河北老家种地去了。

    “听程叔说你在长安干的不太痛快?”秦琅笑着问。

    “嗯,长安人瞧不起我们河北人。”

    “也不能这么说,他们只是妒忌你而已,你又是刚来的,其实在任何地方都是这样,别说朝堂上了。就是我家这庄园子里,新来的奴隶,一样被原来的奴隶们排斥瞧不起,若是新来的奴隶还是个长的高大魁梧结实还有本事的,就更容易被排斥孤立了。”

    秦琅递了根牛肉干给他,“你也别太放心上去,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嘛,太子殿下倒是挺欣赏你的,觉得你年轻本事大,了得。好好在东宫当差,你还年轻,就算那些人再排斥妒忌你又如何?大不了,在东宫呆个二十年,待将来太子继位后,有本事还怕不能展露吗?”

    “早晚,你会如代公李药师一样挂帅统军的。”

    苏定方听这么一说,倒感觉舒坦了许多了。

    “其实若不是有三郎罩着我,我在长安日子更不好过,如今他们毕竟还要忌惮三郎,所以也没敢过于整我。我只盼以后再有打仗的机会,三郎能帮我一把,让我也出去统兵打仗,哪怕过个前锋、副将,我也愿意。”

    “别急,办好眼前差事,好好护卫太子,切不可有半点差迟,否则一切休提了。”

    秦琅既是苏定方的恩主,更是他的直属上司,秦琅既是太子左卫率又是东宫詹事,护卫太子这样的重任,他当然也比较放心交到自己人手里。

    ······

    承乾一路回到长安,便马上如今了东宫的左右庶子等属官议事,谈的却正是秦琅先前给他建议的三管齐下治高价粮问题。

    程咬金挂着个检校太子左卫率的差事,也坐在那参与了议事。不过老程一进来,就在那闭目打盹起来。

    全程一言不发。

    太子承乾倒也没在意这些。

    不过东宫官员们却十分震惊太子的计划,这三管齐下,他们看来是十分胆大冒险。

    “是否请示陛下先?”

    “这点小事何须请示陛下?”承乾一心想做件大事,此时正是干劲十足的时候。

    一番东宫官员们都犹豫不决,认为这事太大了,生怕做出错来,他们就想着不求有功,但求无错便好。

    “是否请詹事回来?”又有官员请示。

    承乾瞪了眼那个官员,“孤正是从三原老师那里回来的,此事已经问过老师了,老师也支持。”

    这下大家无话可说了,但心里还是觉得秦琅最近有些不太正常,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任由太子殿下去折腾呢,怎么也应当慎重再慎重啊。

    “马上去通知长安粮行的行首和各大粮商掌柜的,让他们明日前来东宫议事。另外,通知关内五道的大粮商们前来长安议事。”

    城市城市,城中有市。

    凡城市各行各业,基本上都有行首,粮行也是一样,各城市里都有行首,是本行的大商家担任,类似于后世的商会会长。

    而粮食这块,其实如果细分的话,也还有许多小行。

    大行、小行,制订了许多行业规则,在一地做一行生意,就得遵从他们的行业规则。

    承乾要跟粮商谈判,当然不可能跟所有粮商谈,只要找那些大行首们谈便行了。

    长孙皇后正在后宫陪着晋王李治玩,这孩子出天花后,脸上还残留了些痘印未完全消散,皇后心疼这儿子,时常陪伴着。

    孩子倒也乖巧。

    长乐公主丽质拿着个彩球逗弄着弟弟,李治咯咯的笑着。皇后看着姐弟们高兴的样,觉得十分温馨。

    若不是这些疫情,不到一岁的李治,断不可能会被封王的。

    她不由的又想起陪丈夫去洛阳了的嫡次子李泰,也不知道他在京还好吗,小胖脸是不是瘦了点?母子从来没有分别过这么久,这小子不知是否如他书信中所说的那般好。

    正想的发呆。

    一名女官进来,悄声在皇帝耳边禀报。

    皇后皱眉,“承乾怎么突然想到要做这些?”

    “听说殿下去了趟三原见卫国公,当天便回来,然后就紧急召东宫官属议事,说要做这事。”

    皇后虽然惊讶,可细细一思量后,倒也没像那宫人那样慌张。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承乾很早就听政学习,人很聪明,又有秦琅这样的老师教导,更不会乱来。

    太子要召见粮商,估计这是秦琅的意思了。

    想了想,皇后还是把在地上爬的李治抱起,然后又让丽质跟着自己。

    皇后驾临东宫,亲自询问承乾的打算。

    承乾倒也没隐瞒,如实的说出了计划,为了能够得到皇后的支持,甚至还把秦琅关于政治关系的那番话也说了出来。

    皇后听完那番话,对于秦琅所说的政治关系就是利益,政治就是妥协这些话,皇后很震惊。

    但细思好像又没什么问题。

    “三郎呢?”

    “三郎在忙着秦家作坊庄园和作坊恢复生产的事,在各处巡视,暂时没空回来。”

    皇后有点生气,这个秦三郎,唆使太子做这么大的事情,自己却在外面不回来。

    “母后,三郎说这次是我的机会,应当由我亲自出面,还说是我表现自己的时候,所以他特意让我亲自来做。”

    “哦,这么说还错怪他了。”

    李丽质却摇着太子哥哥的手,“阿兄去见三郎,怎么不带我去,我都好久没见到三郎了,三郎还好吗?”

    “他很好,只是最近很忙。”承乾揉了揉妹妹的头发,笑着说道。

    皇后想了想,“你把你的打算再跟母后好好讲一讲,母后为你参详一二。”皇后还是有些不太放心的道,她没秦琅这么放的开,承乾毕竟还年轻,万一事情办砸了影响也还是很大的。

第498章 绯闻

    三原,秦家庄。

    外出避难的庄户们都陆续回来,荒芜的地重又翻耕播种,一场夏雨过后,地里已经一片绿油油。

    接过痘种的孩童们,又能奔跑在村前屋后,还能继续帮着牧牛放猪。

    养鸡场又开始有了叽叽喳喳的热闹叫声,孵化厂如今又开始日夜不停的在孵化着鸡鸭苗子,从南边运来的鸡子鸭子源源不断的孵化成苗子,送入各个寂静许久的养殖场里。

    空置了许久的猪圈羊栏,也重新有了些生气,猪羊也陆续增添。

    秦琅在巡视着自己的领地,嘱咐着重新养殖要注意消毒清洗等,不能马虎。

    隔壁李庄的红娘子不请自来。

    一场大灾,也让李家庄子寂静了许久,红拂女也在长安城呆了半年,一回来见秦家庄子这里生机勃勃立马就过来了。

    李靖晋升为尚书左仆射,红娘子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不过她妾侍的地位难以打破,就算是宰相也是不准扶妾为妻的,但李靖对红娘子的宠爱也是人所共知,所以现在红拂女出门,身边的随从也都增加了不少。

    不过秦琅看着红娘子走路的样,还有那脸上的笑容,倒觉得她没什么变化,代国公宠妾跟永康县公侍妾也没啥区别。

    大灾饥荒之时,秦琅提议整个长安、关内把所有能吃的征集起来,然后统一调度,自家还做了表率,李靖倒也马上跟进,李家这个三原老家的庄子里,红娘子原本花了很多心思,跟着秦家学习的生态养殖种植,猪牛羊鸡鸭等也粗成规模,也都一下子全捐了出来。

    据说李靖事先没跟红娘子说便派人来庄子处理,事后红娘子极为不满,听说还对着李靖河东狮吼,李靖一把年纪六十岁的人了,听说还睡了三天书房。

    红拂女也是辛苦的折腾了许久,才弄出点规模来。

    她远远的走来,笑吟吟的跟秦琅打招呼。

    “还是三郎有本事,这庄子冷清了这么久,居然说开又开起来了,这种猪公牛,母羊母猪的已经又运来这么多,孵化场更是已经转运起来,真是让人佩服。三郎,咱们都是邻居,你可不能忘记婶子啊。”

    红拂女走到近前,叉起腰,“说来我这庄子现在这般冷清,可也都要怪你,若不是你非要强征,我家阿郎也不可能把我这庄里的牛羊鸡鸭猪鹅全都给送官府啊,你现在得帮我重建这庄子,恢复这往日热闹,要不然婶子可不答应。”

    秦琅拍了拍手里的泥土。

    “代国公和婶子能够在灾荒之时舍已为民,我可是非常佩服的,风雨同舟嘛。如今灾情在好转,是重建家园的时候了,咱们做为邻居,当然也更要互帮互助。”

    红拂女却直接道,“三郎你也不要跟我说那些好听的,更不要戴什么高帽,我可不是我家阿郎。婶子也不跟你说其它的,你先给我弄三千只鸡鸭鹅苗子,再给我也弄些羊羔牛犊猪崽子,还有,你还得借些粮食给我,先借一千石吧。”

    秦琅笑了笑,“婶娘你这可真是狮子大开口啊,我这现在也才刚万事开头呢,我自家的那些养殖场可也都还空着,等苗崽子呢。”

    “那我不管,要不你给婶子也指点下怎么孵苗子?”

    红拂女道,“我可以给你那个什么技术转让费的,要多少,你开口。”

    秦琅笑容玩味,这红娘子身上,还真难看出什么关陇名门家的风范,听说她本是江南女子,而且还是江南士族出身,父亲也是南陈官员的,后来南陈被隋所灭,她与无数南陈贵族官员之家被一起强迁到了长安,后来还被赏赐给了越国公杨素,做了名执红拂的侍婢。

    相信她以前应当也是个江南水乡温婉的女子吧,本是水做的一般,如今却生生有了几分子马贼的气势。

    不过秦琅对这个能当自己祖母的红娘子倒一直挺喜欢的,觉得她的性子其实挺豪爽直接。

    “婶子你这样可不是做生意的样子,倒像是马贼打劫啊,我可要向代国公告状啊。”

    “告吧,告也没用,你要么给我足够的苗子,要我直接教技术我自己找人孵化。”女中豪杰叉着腰道。

    秦琅倒也没跟她计较之意,李靖虽说是关陇派的代表人物了,尤其在军方地位很高,但是他为人谨慎低调,很少在朝堂上站队,向来是个中立派,所以秦琅这样的新贵也是愿意交好李靖,而不愿意惹他。

    “婶子你要苗子我给你匀一些就是,你若是想学孵苗子的技术,倒也不是不行,这东西其实很简单的,相信婶子跟我做邻居这么久,早看都看会了。”

    红拂女确实一直在暗里打探秦琅的孵化技术,经常派人有意无意的来打探偷学,旁枝细节的倒也差不多都掌握了,不过最核心的一些技术,却不是轻易能学去的。所以之前红拂女也暗暗的建了一个孵苗房,但几批苗子孵化最后都不成功,出的苗子成功率低的惊人。

    一听这话,红拂女马上换了副笑脸,“三郎你说个价,多少钱都行,婶子绝对爽快付钱。”其实对于如今爵封代国公,又有六百户实封的李靖家来说,并不缺钱,上次灭东突厥后,皇帝赏赐给李靖的钱财可是很多。

    更别说,李靖家族本就底子厚。

    只不过红拂女喜欢打理庄子,这是她的爱好。

    “你说多少钱吧,直接开个价。”

    “要不,我把我那孙女许给你做个妾?”

    秦琅听的直摇头。

    虽说他知道红拂女说的那孙女自然是庶出的,庶出子生的庶出女,但毕竟是李靖的孙女,秦琅跟李靖别看平时关系还不错,其实两人的政治关系保持很大的距离,毕竟一个是新贵集团的,一个是关陇集团的,都还是那种山头级别的。

    尤其是秦家跟李家那都是在军界中扛把子级别的,皇帝上次用李靖挂帅灭突厥,本就也有重用李靖这样的关陇山头来压一压军功新贵,尤其是压一下秦琼。这样就不会一家独大,皇帝需要的就是平衡。

    秦家若跟李家结亲,太过了,皇帝都会睡不着觉的,哪怕说贵族豪们相互联姻,但这相互联姻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说你想联就联。以前五姓七家相互联姻,人家都几百年的传统了,现在皇帝都觉得这种行为十分过份。

    “你小子,难不成你还的吃亏?叫我声祖母你也不亏啊。”

    “我是不亏的,只怕代公舍不得把孙女给我为妾啊。”

    李靖的孙女,确实不会给秦琼的儿子做妾,庶女也是豪门女。

    “我知道婶子家里那是关陇世代豪门,在代北塞外其实也是很有关系的。”

    秦琅提出了一个合作条件,让李家从塞北那边运牛羊马匹骆驼过来交换,或者是肉干皮毛也可以,换秦家的猪崽鸡苗什么,也可以换羊羔猪崽这些。

    李家在塞外那是几代的经营,有自己的商队,有自己的线路,现在这个时候边塞的胡人们在经历了一个冬春的激烈内斗后,死伤无数。

    有的小部落被吞并了,有的大部落反而还壮大了不少。

    如今许多部落要重新返回到原来的牧场去,不少如李家这样的中原家族,便趁势跟那些部落做起生意来,拿中原商货换他们手里的牲畜、皮毛、奶肉,甚至是奴隶。

    秦家虽说也已经在秦琅出抚河套时,打开了一条商路,但是现在这样的好机会,当然不会嫌多。

    “这个当然可以,不过三郎你弄点糖酒茶来。”

    胡人喜欢糖酒茶盐,尤其是贵族们,更喜欢们白糖茶叶和酒,这些在草原上是卖的最火的商货,尤其这还是消耗品,是长久需求。

    “可以,不过今年酒不太好弄,朝廷禁酒,酒可是稀缺品。”

    “朝廷禁酒也只是在中原地区下禁令,你秦三郎中原的酿酒厂停了,但你江南岭南剑南的酒坊可是不但没关,反而还增加了数量,增大了产量。”红娘子倒是十分精明,消息灵通。

    “什么都瞒不过婶子,具体的让管事们去谈吧。”

    秦琅不打算跟李家走太近,但也并不介意有些合作,保持点距离的友谊,也是恰当的。

    “那我先去抓鸡鸭苗子了。”红拂女笑吟吟的扭着腰肢走了,你说这也年近五十了,可看起来却跟三十出头一样,人家那腰肢还跟水蛇一样,真是徐娘未老,风韵犹存,怪不得李靖这些年来,这么宠爱她呢。

    据说上次李靖破定襄,把隋杨广的皇后萧氏给带了回来,那味是李渊的同辈人,比李渊还大点,听说都过六十了,但都说她居然还美艳不可方物,甚至有民间传闻说她被送回京师后,当今皇帝召见过后,居然宠幸了她,传的有鼻子有眼的。

    不过秦琅不相信这事,不说萧氏六十多,那年纪是李世民妈的年纪,而且萧氏的弟弟还是李世民的儿女亲家,又是他宰相,这临幸萧氏,别说萧氏不肯,萧瑀也绝不能接受啊。

    李世民确实挺色的,李瑗的侍妾,元吉的妻子,都让他纳入宫中了,但那都是年轻貌美的啊,谁会三十岁纳个六十岁的?

    就好比秦琅觉得红娘子是个熟妇,挺有风韵,但也只是觉得这个年纪身材保养的好,却绝不会有那种想法的。

    更何况,萧氏可是李世民实实在在如假包换的丈母娘啊,杨妃正是萧氏的女儿,李恪和李愔是她亲外甥。

    李世民再色再渣,也干不出这种事情来吧?

    李唐近三百年江山里,也只听说过唐明皇搞了儿媳妇,没听说过搞丈母娘的啊,不过秦琅突然想起武则天本是李世民的才人,后来却成了李治的皇后,嘶······

    还真不好说了!

    脏唐,可是有传承的啊。

第499章 蛇蝎美人

    承乾又一次跑来三原找秦琅。

    年轻人说干就干都是急性子,他果然没奏报皇帝,也不顾东宫官员们的犹豫,直接就开始推行秦琅教的筹粮之法。

    “老师,效果非常之好,孤用了老师之法,三管齐下,真管用了。”

    太子眉飞色舞,说那些粮行行首们,对于太子殿下的召见,倍感荣幸,而对于太子亲自提出来的想法,都十分赞同。

    如今这些行首们已经回去与大小粮商们开会议事,并很快统一了意见。粮商积极交粮,还都拍着胸脯保证要增加人手车船,加大粮食调运量。

    当然,这些粮商们都不是什么做好事的义民,他们在太子这里得到了许多好处,盐茶酒糖外贸甚至是金融等高利行业,他们都得到了进入的通道,更别说还得到了太子给的份额。

    一张张引票,就是最好的入市门票。

    何况,还有对商人们先人的官职追赠,有给他们的散阶勋官,有给他们妻子的赐封诰命门荫之权。

    甚至还拿到了很高的补贴。

    对于他们来说,这一笔交易赚大了,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谁会错过呢?虽然有些人还担忧会不会有什么陷阱,但太子名声向来不错,又听太子说这是卫公出的主意后,便都打消了顾虑。

    秦琅这人虽然说毁誉参半,但信用确实是向来不错的。

    “常平仓一下子增加了许多粮食,给百姓的定量又能提高不少了。”

    最关键的是,那些粮商们得到了足够的利益交换之后,也就配合了太子爷,粮价如今应声下跌,经历了数个连续大跌后,使的现在长安的粮价达到了斗米百钱。

    虽说粮商们把粮食全都卖给了太子,送进了常平仓,粮铺打出的价格,其实也是有价没粮,但起码这让整个市场都变了风向,甚至也让百姓们跟着安稳了许多。

    而朝廷常平仓给百姓们的提高了粮食定量,粮票也跟着增加了,这一切都让太子承乾的名声一下子暴涨无数倍。

    原本犹豫的东宫官员们,现在全都兴奋起来,高呼太子爷英明,也都终于投入十二分的精力开始干活。

    加上许多如秦家这样的大家族,如今已经能够自己解决自己,甚至解决许多附近的佃户工人等的用粮,也为朝廷缓解了许多压力。

    青苗不接的时候,长安现在居然斗米百钱了。

    而据说洛阳城虽说是斗米一百二十钱,但其实买不到粮,地下黑市是斗米三百钱了。

    承乾觉得自己这次做了件大事,急想着在秦琅这里得到表扬,于是特意跑过来。

    “接到了陛下的旨意吗?”

    “还没有。”承乾有些担忧道,“陛下会同意孤的做法吗?”

    “抛开现象看本质,不看手段看疗效,殿下这次做的很好,陛下有何理由反对呢。臣相信若是陛下知道这边的结果后,定会非常满意的。这次的事情,不但透露出了长安的监国留守班子的决策力了得,而其执行力更是非常优秀的,殿下做为监国,当记大功一件。”

    承乾微微笑了笑,还有些不太好意思呢,但眼眼里还是有着掩饰不住的小得意。

    “殿下,你这步走动了,继续下去就好。现在解决粮食这个最大危机后,我们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恢复经济。百姓不可能一直靠救济粮生存,这救济粮也只是官府暂借给大家的,日后要还的。”

    “我们得想办法让大家能够恢复生活,除了恢复田地耕作外,也应当重启养殖,甚至各地的工坊也应当陆续恢复开工,得让大家能赚点钱,这样有了粮食,也才能卖的起。”

    “甚至朝廷也才能有稳定的税收,否则一直这样填窟窿,财政也支撑不了多久的,尤其是地方衙门,若没工商等税收,很快就要坐吃山空,到时连官吏们的俸禄钱粮都发不出,那州县地方谁来管理、维持?”

    承乾笑容收起,倒是很虚心的向秦琅请教起来。

    一直聊到午间。

    “老师,中午吃啥?好久没吃老师做的饭菜了,想了。”

    “你想吃啥?”

    “老师做的,啥都好吃。”

    秦琅也没跟承乾太过客气,亲自下厨,简单弄了几个菜,还让承乾给他打下手,又是剥蒜又是摘葱,还让他生火。

    庄丁仆妇们看着阿郎这般使唤监国太子殿下,都有些不自在,秦琅却使唤自如。

    香椿炒蛋,榆钱饭,飘香猪卵,再来一个小河鱼汤,爷俩就三菜一汤,简单却又美味。

    蛋是从南边养殖场运来的蛋,路上有破裂了不能孵化的,也有些是在孵化前照出是没受精的蛋,猪卵嘛则是刚产的小猪在七天内去势时割下的蛋蛋。

    香椿和榆钱都是现成的。

    “老师的手艺还是这么好,真香!”

    爷俩吃的正香,红娘子又来了,“老远就闻着这股香味,三郎又在偷吃什么好东西了。”

    承乾见是右仆射李靖的宠妾红拂来了,还有些不太自在,可红拂瞧见承乾,却也只是屈身一礼,并没丝毫不自在,反而是不等承乾说话就直接走过来在桌边坐下。

    “再添副碗筷啊。”

    承乾这才说了句,“红娘子不必客气。”

    “客气个啥啊,都是自家人。”

    “又炒猪卵了?”红娘子真不客气,看到那盘子刚吃动的猪卵,直接拿起筷子就夹。

    承乾倒一时拘束起来了。

    秦琅以为红拂女只是跟自己不客气,没想到她对太子的时候也一般如此,想想,或许她还把太子当成个孩子来看待呢,根本没怎么把他当成大人,更别说太子了。

    这种大咧的性子,倒也免了许多拘束。

    于是师徒两人变成三人就餐,多了红拂女这个自来熟的,倒也让这顿饭更加随意亲切起来了,十分像是小门小户的一顿饭,祖母、父和儿子一家三代。

    红拂女也不忌口,胃口还好,什么都吃,很喜欢秦琅的手艺,而且她还喜欢说话,绝没有半点那种名门大户人家娘子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

    一边说一边叨叨个不停,还尽是些家长里短的啐语。

    开始承乾有些不太自在,可听了一会居然倒也习惯了,也加入了谈话之中。

    “太子你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平时也没能接触到多少外面的事情,如今年纪渐长,就应当多在外面跑跑。你老师虽年轻,可这方面就很了得,这天下啊,绝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

    “哦,是吗?”

    “那可不是,就昨天,我就听到一个案子,可是震惊了许多人,就咱们这三原县发生的,听说这案子被刘县令亲自来请你老师去断的呢。”

    “老师,发生了什么大案?”

    承乾也有些被吊起胃口来。

    “一个很惊人的案子吧,一个妇人杀了二十多个禁军。”

    秦琅叹声气道。

    承乾大吃一惊,“孤怎么没有听闻?”

    这个案子确实是很惊人的,毕竟一个村妇而已,如何来的本事杀了二十多个禁军呢?但这确实是刚发生的事实,这次北方大饥,许多关中百姓被迫外出逃荒就食。皇帝也把大部份京师之兵带去了洛阳,也留了少部份在长安护卫太子。

    但还有小部份则解散返乡,提前结束了番上任务。

    然后有一队泾州来的南衙禁军从长安返乡,路过三原县的时候,这伙人经过一个很偏僻的村子,很富裕但很偏僻,在一个山脚下。

    这队人路过这里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的,看到村民大多数外出逃荒,只余了一户村民在,又瞧见那村民妻子长的年轻漂亮,突生歹意。

    他们绑了这一家,开始满村搜寻着值钱的东西,搜完了东西,还把这家人的看门狗杀了,解了妇人的绳索让她为他们煮饭做菜,想着等吃饱喝足之后,再来享用这妇人。

    而这家男人因为懂得采药,经常会采些药材拿去卖了补贴家用,妇人平时也会帮忙,所以认识不少药材。

    家里正好还有一味莨菪子的药。

    妇人于是默默的生火煮饭做菜,趁那些兵不注意,于是抓了一把莨菪子捣碎了,偷偷的加入到了菜里。

    这些禁军吃完酒菜,正划拳决定谁先享用那妇人,结果药力发作。

    有的人从腰上拔下横刀,去挖地,嘴里还喊着说马钻进地里去了。有的人则往火里扑,还有要跳井的。

    一群人疯疯颠颠,如群魔乱舞,失去控制。

    妇人等这群人颠了一会最后都瘫倒在地后,解下一把禁军的横刀,把这二十多个打伤她丈夫,抢夺他家财物,还想要侮辱她的禁军都给杀了。

    一共二十三人,全都被她一刀一个,如杀鸡一样割喉杀死。

    杀死这些人,妇人才去把丈夫绳子解了,拿水把丈夫淋醒,让丈夫与自己一起挖个大坑,把人都给埋了,然后把马赶到路上,拿鞭子赶走。

    这事做的机密,本来也无人可知。

    可谁知道那些马都是战马,它们被赶走后,并没有离去,而是始终在附近逗留,还经常跑回到案发现场。

    等到村民们返乡,有人就发觉此事,见是军马,也没有人敢私留,于是赶紧上报衙门,衙门的人过来,想把战马带回,结果战马去把他们带到案发地,还用蹄子刨地。

    差役觉得奇怪,让人挖地,结果就发现了下面的禁军尸体。

    等从衣甲等上面认出身份后,震惊万分。

    刘县令赶紧跑来秦家,请秦琅过去。

    “那妇人呢?”

    秦琅叹声气,“妇人一家都抓起来,准备押往长安大牢了。”

    “都是那些禁军的错!”

    承乾愤愤道。

    “虽是如此,可按律,妇人还是当斩。”

    “老师,这样不公平。”

    秦琅瞧着承乾,“若是殿下觉得此案不公平,倒也可以以监国身份,特赦这名村妇和她家人。”

    承乾想都没想,“老师,我要特赦村妇和她家人。”

第500章 帝王术

    二十多个禁军公然劫掠,结果反被一个村妇给杀了,说出来匪夷所思。官府也很头痛,遇到这种案子只能叹倒霉。不过这样的案子,自然也不是一个县令能结案的,毕竟涉及到了二十多个禁军,其中还有两个家伙是有从九品的武职的。

    这就不仅是涉及朝廷禁军,还涉及到了杀官。

    大理寺接报立即就立了案,并派出了专案组,在一番调查后,他们心里也相信了这个离奇的故事,但是理智告诉他们,这个案子绝不能这样结,否则难以交待。于是大理寺派来的那位八品的评事,很快就出了一份报告。

    在他的报告里,不是朝廷的禁军们劫掠谋色,反而成了一对村妇胆大包天,居然在饥荒之时,欲谋杀过路的禁军官兵,意图杀人吃肉。把一对可怜的受害者,扭曲成一对恐怖的杀人吃肉的恶魔。

    甚至还说他们之前就已经杀过人吃过肉,还把他们的孩子也描述成了吃人小恶魔。

    这个恐怖的报告送上去,大理寺上下居然一片沉默。

    这样的报告才符合他们的需求,尽管报告漏洞百出,许多地方不符合逻辑,但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合适的。

    只有这样,才能向上面交待,才能维护大唐禁军的形像。

    皇帝陛下的禁军,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来呢?

    当然是可恶的恶魔夫妇做的。

    秦琅听到这个报告后,很愤怒。

    所以他找了李靖,毕竟李靖是左仆射,留守宰相之首。张出尘其实正是从李靖那里听到的这个故事,一听之后就极为愤怒,相比之下,她更相信那可怜的村妇,尤其李靖还说这是个冤案。

    现在张出尘借机抢先秦琅一步,当面跟太子讲出了桩骇人听闻的故事后,秦琅也就乘势跟承乾提出,他做为皇太子,是可以要求查清这个案子,并可以特赦那对村民夫妇的。

    正常来说,就算事情查清了,真如村妇所供述的一样,但她的行为也是死罪,杀了二十多个官军,还有两个武官,怎么都难逃一死。

    毕竟法大于情。

    可法理不外乎人情。

    这种时候,拥有最终解释权的皇太子,当然有权纠正这种程序正义,要求真正的公平正义。

    大理寺说村妇用药迷晕了官兵之后,正常应当跑。

    但她没跑,反而把人全杀了,这超出了一般妇人的能力和反应,有过当之处,处死其实也没什么冤枉的。

    可从根子上来说,这桩惨案的根源还在于那些见色起义想趁火打劫的禁军,是他们在饥荒之时,无法无天,是他们恃强凌弱。

    这个这子如果传散到民间,百姓绝对会一边倒的为那妇人叫屈叫好,都会一致唾骂那些禁军,甚至捎带着朝廷也要被骂一波。

    这也正是大理寺想避免的。

    可年轻的承乾却没想那么复杂,他只知道这明显不公平,对那妇人不公平。

    朝廷应当是为民主持正义的,而不是压迫自己子民的。

    就这一点,承乾的表现让秦琅极为满意。

    “殿下,公道自在人心,臣赞成殿下亲自主持审理此案。”

    身为监国太子,承乾自然是可以干涉这个案件的。

    承乾顿时正义感爆棚,恨不得现在就举行三司会审。

    “老师,法是什么?”承乾问,“为何在这个案子里,法律却反而不能保证公平和正义?”

    秦琅看着年轻的太子提出这样的深刻的问题,倒有些意外。嘴上刚开始长毛的太子殿下,无疑还是极为稚嫩的,尤其是做为一个生下来,李家就已经建立了大唐王朝的皇二代,承乾是已经称不上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而是含着玉玺出生的了。

    对小小的他而言,许多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就属于他的,都应当效忠于他的。

    上次他问过秦琅权力是什么,而今天又问出了法是什么。

    皇权和法律,这是统治者的核心两件宝。

    能搞明白皇帝的权力来源于什么,搞明白什么是法律,那么说明这个人已经触及到了统治的核心。

    或许对于无数的百姓来说,他们根本搞不清楚这两点。

    就是许多读书人,他们的书上也绝不会直接论述这些。

    不过对于秦琅来说,当年那些枯燥的理论课,倒是很全面的阐述过这些。

    何谓权力?权力其实就是利益关系的体现。

    而法的本质,其实就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具体点讲,法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制订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而在封建皇权时代,皇权是统治阶层的最高意志体现,法律说白了就是皇权意志的体现。

    皇帝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告诉百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而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受到怎样的制裁。

    孔子的学生曾问他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孔家说只须尊奉五种美德,除掉四种恶政就可以,其中四恶政之首就是不教而诛,平时不给人教育普法,到时却怪别人做错而去杀人,这就是虐,其是暴、贼。

    法律与道德似乎相同,但法律有强力执行,凡触犯法律的都不只是道德遣责,而是有具体的处罚惩戒措施,并有相应的机构来保证其执行。

    “法的宗旨,就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朝廷和臣子百姓的安全与利益。法律通过明示、指示、评价、裁决、惩治等方式来维护法律,最终体现皇帝和朝廷的意志。”

    ······

    承乾听的是懂非懂,这样对法的解读,以前从没有人跟他说过,这个角度,把一个极复杂的事情,极简明的说了出来。

    让人有种拨开云雾见到了群山真面目的感觉。

    虽说有些地方还是不太理解,但确实让承乾茅塞顿开。

    “大理寺都是一群玩法的,他们有时就是过于钻牛角尖了,陷入了一心追求所谓看的见的正义里去了。”

    大理寺都是律法方面的精通人物,他们喜欢钻研条文,寻找漏洞,一心奉律法条文为真理。

    他们更信奉的是裁判过程的公平,法律程序的正义。

    而对于秦琅来说,虽然说程序正义,有时也很重要,但毕竟这不是真正的正义。律法毕竟是人制订的,所有的律法都会有漏洞,而律法应当是用来规范行为,惩治坏人的,但有时律法却反而妨碍了这一点,尤其是一些程序。

    所以当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相冲突的时候,是选择程序正义还是实质正义,秦琅认为身为大理寺这样一群官员来说,他们选择程序正义没问题,比如说他们如果审清楚这个村妇杀人案件,那么村妇在这个案件里,杀二十多个禁军确实犯法,确实当死罪。

    但是于最终正义来说,这样的依律裁决明显是触犯了最终正义了,有冲突矛盾的地方。那么做为拥有最终解释权的监国皇太子,当然应当做出正义裁决,而不是只顾程序正义。

    皇帝不是法律的执行者,相反,法律只是皇帝意志的体现,这是本质。

    说白了,法律只是为皇帝服务的,大理寺的那群官吏们也只是为皇帝服务的。

    承乾没想到,神圣的律法,居然是为皇帝服务的。

    “法律难道不应当是神圣的,代表天道?”

    秦琅笑了笑。

    “法律是规范活人的而不是死去的人,大唐的律法现用的是武德律,而武德律是继承的开皇律大业律,虽然说各朝律法不尽相当,但本质上来说,各朝各代的律法,其实都是由代表了贵族官员士族豪强地主们利益的皇帝,或是皇帝指派的大臣们制订的。”

    “所有的律法的本质,都是为了它所代表的利益阶层,所以你看到十恶大罪之中,一日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这头三条罪可都是触犯皇权的行为的,明白了吗?”

    若从本源上来说,法律的由来,是道德从最初的习惯演化而来,再从道德中逐渐演化成独立的法律,随着国家的出现,法律也随之强化。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最早来源,根源于风俗和习惯。

    “殿下当记住一句话,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低的底线。而法律,最核心的本质,其实都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意志体现。”

    虽然法律也是从道德中来的,但法律绝不等同于道德。

    这就好比虽然有的皇帝是得百姓拥护的,但皇帝绝不是百姓们选出来的。

    “我听糊涂了。”承乾道,“刚才我还觉得我已经懂了,可现在又晕了。”

    秦琅笑笑,“殿下只须知道,法律虽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但是也得尽量公平公正,否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现在村案杀禁军一案里,村妇虽杀了二十多名官军,但她是弱者,是为了自卫,她是让百姓们同情的,所以殿下完全可以特赦她,这能得到百姓大众的称赞拥护,至于那些死掉的禁军,他们死有余辜,殿下还应当深究他们的罪行,人死罪也不能灭,军官要夺职,禁军要夺去军籍,还要收回他们的勋田军田等,以敬效犹。”

第501章 江湖,夜叉

    又是一年端午时。

    稻秧田里的秧苗绿油油,这是准备的中稻,春播没赶上,于是补一季。端午时把秧苗移栽下田,到中秋前便能稻苗收获。今年秦家有小半的地都种这种一晚稻,可在早霜来临前收获,起码能保一季收成。

    狂风夹着细雨,扑面而来,打在秦琅的脸上,他一夹豹子头马腹,喝了点酒脚步有些虚浮的酒鬼便一跳跃过水渠。

    在他身边,太子承乾扯了扯身上的雨披,感叹着天变的真快。

    一名年轻的村妇头戴竹笠,身着蓑衣,有些拘束紧张的站在风雨中。

    秦琅回头,叫了她一声,她哦一声回应,赶紧迈开脚步跟了上来。

    在这村妇张王氏的眼里,太子殿下那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是神仙般的人物,就算是卫国公,那也在民间是相当了得的,他既是宰相,又是大将军,还是除蝗天王,治疫痘神,还是能驱邪的门神。

    这样一个人,张王氏怎么都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能亲眼见到,更别说会被他亲自来监狱救下。

    “风大雨急,要不你还是上我的马,我们赶紧赶会路,找个地方避雨去。”秦琅对张王氏道。

    张王氏赶紧摇头。

    虽然她在杀那二十三名禁军的时候,拿着刀就跟杀鸡一样,一刀一个,手都没有颤抖一下。可是现在年轻的卫国公叫她同乘一匹马时,她却紧张的如小鹿乱撞。

    秦琅见她坚持,“要不你上马,我牵马,这路有些泥泞难行。”

    张王氏赶紧道,“这点泥泞没事的,早习惯了,田里做活时比这还滑。”

    秦琅只好做罢,夏天的阵雨就是这般,来也快去也快没有半点先兆,刚还晴空万里,转眼就是倾盆暴雨。

    张王氏一家被秦琅奉太子令从大理寺接出来后,本来秦琅要把他们安排到三原秦家来,这样也能照顾下他,避免今后生活受到影响。

    可谁知道一出大理寺监狱,张王氏的丈夫张承福便在家悬梁自缢了。秦琅不知道要如何评价这个一脸老实本份样的男子,明明都已经得到特赦出了监狱了,结果他却畏惧的自杀了。

    这是个懦弱的男人。

    张王氏发现丈夫自缢而亡,整个人都麻木了。

    秦琅帮着安葬了她丈夫,然后把人带回了秦庄,两个孩子送去了三原县学里读书,特意为他们隐去了原来的身份,以秦庄子弟的身份入的学。

    丈夫死了,孩子进了官学,张王氏跟着秦琅返回秦庄。

    全程太子承乾都以秦琅学生的身份参与解救张王氏的行动,只是年轻的他也没有料到居然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局。

    一切安排好后,张王氏一路沉默着跟随而来。

    家乡抛在了身后,儿子留在了县中,若不是那个今晚,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妇,相夫教子,男耕女织。

    大雨冲涮着张王氏,虽有斗笠蓑衣,可还是浑身淋的湿透。

    淋的如落汤鸡一般的张王氏,却反而有种痛快的感觉,只希望这雨来的更大一些。

    一处简易的路边草亭下。

    避雨的秦琅也是浑身湿透。

    “节哀。”

    妇人冲着秦琅一笑,也不懂什么应有的礼节,她望着那雨幕,也不在乎浑身湿冷,“解脱了。”

    这是个秦琅和承乾都没有料到的回答。

    “奴本是山中猎户之女,打小跟着父亲学习采药、鞣皮,后来由父母作主,嫁给山外的张郎为妻,十年了,日子普普通通,生了四个孩子,两个女儿小时夭折了,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普普通通的过完的·······”

    直到那天一群禁军路过,他们调戏年轻漂亮的王二娘,丈夫却懦弱的连句反抗的话都不敢说,只知道缩到一边一声不吭。

    那个时候王二娘其实就很心寒了。

    最后她在给那些强盗般的禁军做饭时,用药材迷晕了他们,将他们全杀了。杀人时,她没想过其它。

    可事后,她解开被捆的丈夫,把他唤醒,他知道事情后却惊的再次晕了过去。王二娘再次唤醒丈夫,让他帮忙埋了这些尸体,丈夫却只知道一味的抱怨她会连累他。

    后来事发,王二娘很坦然的如实供述了,而丈夫却早就吓瘫软在地,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这是个懦弱的男人,没什么本事,对妻儿也说不上温柔好脾气。

    秦琅从这个村妇的眼里看到了点不一样的东西,她似乎变了。

    觉醒了。

    一想到这是个能觉着冷静的下药弄翻二十三个禁军,然后再一刀一个将他们杀掉,事后又把他们挖坑埋掉,还能继续不动声色在那生活的女子,秦琅就明白了。

    这是个难得一见的女中奇人。

    有些女人杀只鸡都不敢,可这位。

    “我觉得你不应当做个村妇。”

    王二娘抬头望了眼秦琅,“卫公是说奴天生心狠毒辣吗?”

    “不,我只是觉得你有一种特质,做一个村妇埋没了。”

    “奴也觉得再难过平静的日子了。”

    两人一时沉默。

    良久,秦琅给王二娘指了另一条路。

    “你知道水泊梁山吗?”

    “听说过,是一群江湖好汉,名号响当当,有一百零八好汉。”

    “水泊梁山不仅有好汉,其实也有女英雄,梁山有一百零八个好汉,分掌一百零八个分舵,其中有三个分舵是由女英雄统领的。其中有一位女英雄,江湖人送外号母夜叉名字孙二娘,胆子大武艺高且人又聪明。”

    王二娘不知道秦琅为什么跟她说起这个,以前她也曾有所耳闻那些江湖好汉们的名头,只是那是另外一个世界了。

    “其实江湖上有名的梁山母夜叉孙二娘,公开的身份是岐州雍城醉逍遥阁的女东家。”

    母夜叉孙二娘梁山排名第一百零三位,曾经是一位有名的江洋大盗,最早出身风尘,后来做了老鸨,再后来专门四处行骗,喜欢设仙人局,十分有本事。再后来载到了梁山手里,最后入伙。

    在梁山的支持下,在岐州雍城开了醉逍遥阁妓院,成为京西最大的青楼,她在岐州短短数年,拥有了许多产业,除了青楼酒楼茶楼等这些,孙二娘其实还是京西最大的织坊的东家,在岐州黑白两道都混的开,交际广阔,人脉又好,现在是岐州有名的富商寡妇。

    不过这个孙二娘终究是老油子,虽入了梁山伙,但得了梁山支持在岐州有了这么大的势力后,却又不甘愿受梁山控制,她公然违反梁山总堂禁令,经营的青楼趁灾荒之际,大肆买卖良家女子,甚至是逼良为娼。

    这严重违反了梁山禁令,在通报批评后,也不肯悔改。

    于是总堂出手,直接就暗杀了孙二娘,并将之伪装成了孙二娘暴毙而亡。

    “我可以安排你去岐州。”

    王二娘虽没混过江湖,但凭她那胆气,秦琅觉得她继续做农妇真是浪费了,完全可以去接替孙二娘主持梁山岐州分舵。

    当心无心插柳扶起的沙苑水泊梁山,如今意外成了参天大树了,这支实力不小的江湖势力,秦琅也不愿意放手。

    “我可以给你安排一个身份,让你成为孙二娘的女儿,岐州那边也会有人帮你,你有没有这个信心?”

    虽然秦琅只是简单的透露了点情况,可王二娘却也已经知道了许多惊天秘密。

    没想到这岐州有名的商富女寡妇居然是梁山水泊的女英雄,而秦琅话里话外,这梁山水泊又是听命于他的。

    这样的机密都听到了,王二娘觉得自己也没其它的选择了。

    “奴这条命都是卫公救下来的,奴的两个儿子又得卫公安排,得以入了官学,再无后顾之忧,奴的命就是卫公的了,卫公让奴做什么,奴都愿意。”

    “我只是给你一个选择,并不会强迫你,我只是觉得经历了此事之后,你以后或许也难以再恢复正常的普通生活了,或许另一条路你能活的更精彩些。”

    王二娘愿意去岐州。

    “那好,从现在起,你就是梁山排第一百零三位的母夜叉了,以后你在梁山就是母夜叉孙二娘,公开的身份则是岐州醉逍遥阁的东家王二娘子。”

    雨停。

    继续上路。

    承乾问秦琅,“老师刚才在跟张王氏说什么呢?”

    “开导开导一下她,她跟我说不想再留在三原了,说在岐州有个亲戚想去投奔,我已经答应帮她安排。”

    承乾也没要到其它,“这个苦命的女人,那个张承福也太懦弱无能了,孤都已经赦免他了,出了监狱了却还自缢,抛妻弃子,懦夫!”

    “是啊,没有担当的男人,还不如一个坚强的女子。”

    三原县的村妇张王氏,已经随着丈夫的自杀而随风消逝,取而代之的将是梁山上新一代的母夜叉孙二娘。

    江湖上,将再添一位女豪杰。

    秦琅很期待母夜叉在江湖上重新扬名的时候,他希望这一代母夜叉能够有些不一样。

    “孤回头赏赐张王氏些钱吧,可怜的妇人,遇人不淑。”

    “是啊,女人怕嫁错郎,男人就怕入错行。”

第502章 亡国祸水

    这是一个美人。

    美的惊艳。

    “看到你,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汉武帝要一次次远征西域了。”

    “卫公太会说笑了,小女子可当不起。”她樱桃小嘴一张一合,吐出的字音却那么柔和,听的人耳朵万分的舒适。

    “你不止美丽,还温柔呢,这小嘴说的话,我耳朵听了都要怀孕了。”

    “嘻嘻,卫公的话真调皮。”

    秦琅认真的审视着这个美人,这是一个真正的美人,就算是放到后世,那也绝对是符合大众审美的。

    高挑的身材,个子苗头,有一双大长腿,那腿却也并不是那种骨瘦如柴的那种,而是修长匀称,甚至极健美。一头缀满小辫子的乌发,带有些小麦色的皮肤,虽然不白,可这更健康的肤色,反比那病态的白更美。

    她有可爱的虎牙,迷人的酒窝,笔挺的鼻梁,乌黑灵动的大眼睛,睫毛极长,脸部轮廓分明,立体感很强,这是一个有着混色味道的美人。

    手指纤长,胳膊有力。

    腰间别着一把短剑,背上一把瑟琶。

    整个人看着修长又显瘦,但四肢却又很健美。

    该瘦的地方不多一丝赘肉,小腹平坦光滑,锁骨突出能养小金鱼,可又前凸后翘迷人万分。

    说实在的,秦琅在大唐很少遇到这么让人惊艳的女子。

    “一见你,我就陷在这温柔乡里了。”秦琅伸手揽着美人的腰肢。

    “哼,”她轻咬了秦琅耳垂,“卫公的嘴是抹了蜜吗。”

    “那你尝尝!”

    “都说卫公风流潇洒,府中美人无数,名满长安的女校书和女录事,都让卫公金屋藏娇,让多少长安男人们锤胸顿足啊。更别说,卫公后院还有来自各国各族的各色美人呢,听说连皇帝的后宫都没有这么齐全呢!”

    “那都是谣言,起码我之前不曾拥有你。”

    ·······

    清晨,秦琅走出房门。

    年轻的张超牵着豹子头过来,“三郎今日可是晚起了一个时辰,这日头都高起了,最清凉的早晨可都过去了。”说着又拍了拍豹子头,“这家伙要不是我拦着,还给了它一壶国公酒,它可就早来踢三郎的门了。”

    秦琅对这个年轻人倒是挺满意的,他是父亲秦琼的老家将张铁枪的儿子,张铁枪在秦琼身边,那是跟秦琅身边的老马头阿黄一样的。

    秦琅忍不住又想起阿黄了,这个家伙在武安州也不知道过的惯不。

    “你觉得这个女人如何?”

    张超撇撇嘴,“三郎想问我什么?如果是问外貌,那自然能用倾国倾城这样的词来形容,但倾国倾城本也不是什么好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说白了其实就是红颜祸水,三郎可要当心了。”

    “长的好看又不是什么罪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且我也讨厌把女人说成祸水,你说纣王亡国,跟妲已有什么关系呢?”

    张超丝毫不客气的道,“当然有关系了,妩媚惑主,古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近也有北齐后主高纬与冯小怜之故事。”

    “亡国的是昏君,周幽王、齐后主都是昏君,至于褒姒也好,冯小怜也罢,亡国又怎么能怪到一介女流头上,还称她们为祸水呢,她们又不掌国政,又不治国。”秦琅还是认为在其位谋其政,谁在位上失职,就是谁的责任。

    张超提醒秦琅,“这个美人可是大有来头,本是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女人,她是罗马希拉克略皇帝的女儿,当年送入西突厥,也是因为他刚刚平定了罗马八年内乱,刚建立起罗马希拉克略王朝后,欲抵抗波斯皇帝库思佬的入侵,所以才将女儿送到西突厥,以求借兵反击波斯。”

    “你小子对这些西夷倒是了解的挺多的啊。”

    “最近一直在收集西域的消息,略知一二。”张超有些小得意。

    按张超所说的,此时在西方,有三大强国,分别是老牌的罗马帝国,也称东罗马帝国,后来历史书上则称为拜占庭帝国,另一个就是波斯帝国,这两个老牌帝国都打了几百年了。

    而另一强国,就是从突厥汗国分离出去的西突厥汗国。西突厥当年本只是突厥汗国的一个西进开拓的分支,后来在八汗争位时期,阿波可汗分离出去,建立西突厥汗国,阿波败亡后,达头可汗继续扛起西突厥汗国大旗。

    而沙钵略这位大汗因为作死要搞新兴的隋朝,结果被隋帝杨坚与长孙晟这对君王联手用离强合弱,分化打击的策略,搞的突厥汗国八汗争立,最终沙钵略败亡。

    此后都蓝、启民、阿波、达头等乱斗,经过了五汗战争后,最后启民可汗统领东突厥,双方彻底分家。

    西突厥当年还没自立的时候,就曾经凶悍无比,一路打到了黑海岸的伏尔加河去了。他们还曾经联合波斯人,把白匈奴后裔,占据吐火罗并进入印度河流域、阿富汗高原的厌达人联合灭掉了,一家分了一半。

    只是后来西突厥人不守信用,分了一半后不满足,不久后对波斯开战,把剩下的一半也抢走了大半,于是波斯和西突厥成了死敌。

    但西突厥在最牛的时期,不经吊打波斯,甚至还同时跟东罗马开战。

    一家挑两家,打打停停。

    后来罗马查士丁尼王朝的亡国,其实也跟西突厥人有极大关系的。

    不过西突厥自从卷入了突厥汗国内讧之中后,也是实力大损,虽然自立分离出来,但实际上实力大不如前。

    比较神奇的则是在西突厥忙着回东方内讧之际,东罗马查士丁尼王朝、和波斯萨珊王朝都先后陷入了帝国内乱之中。

    查士丁尼王朝崩溃,八年内乱,最后希拉克略推翻了弑君篡位的福卡斯,建立了希拉克略王朝,这也是东罗马帝国的第四个王朝。而波斯萨珊帝国的皇帝库思佬,也在内乱中被自己的儿子篡位。

    到如今,西突厥在射匮、统叶护这两位比较有为的兄弟大汗去逝后,再次陷入了南北内讧的战争里。

    波斯和罗马则还在交战不休。

    当年刚即位的希拉克略把女儿嫁给统叶护,借得了西突厥十万之兵,在高加索一带进攻波斯,为罗马开辟了第二战场,让希拉克略得以在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小亚细亚半岛,还有地中海南岸的埃及全线向波斯反攻。

    那次联姻是非常成功的。

    希拉克略的女儿狄安娜嫁给统叶护可汗,时间是在武德八年。当时,统叶护继承兄长射匮可汗的汗位已经有七年,率控弦之士数十万人,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罽宾,称霸西域。

    迁王庭于石国北千泉。

    他授予西域诸国之王“颉利发”称号,给每国派吐屯一人进行监督,征收贡赋。

    正是声势最盛之时。

    号令西域,莫敢不从。

    但对于中原,统叶护当时还是比较谨慎的,因为当时东突厥实力极强,所以刚征服西域的统叶护还是继续了其兄长射匮可汗的策略,就是与唐朝交好,联手对付东突厥。

    在武德七年,统叶护可汗还派使者到长安向大唐请婚,李渊听从裴矩远交而近攻的建议,派出了侄子高平王李道立到西突厥表示允婚。

    只是后来东突厥颉利可汗接连入侵边境,堵塞大唐与西突厥的道路,威胁和亲,这桩婚事才没成。

    统叶护在与大唐请婚和亲公主未成后,恰逢东罗马希拉克略皇帝派人请求联姻和亲主动许嫁公主。

    最终未能求娶到大唐公主的统叶护,迎娶了希拉克略皇帝的女儿狄安娜公主。并出兵十万,助罗马大败波斯。

    助罗马击败波斯后,统叶护很自负,引起部众叛乱。在一年前,统叶护可汗被他的伯父莫贺咄杀死。

    西突厥左右两厢十部,也因此内讧,最终形成了现在分成天山南北两个可汗并立的局面。

    统叶护被他伯父杀死后,狄安娜公主也落到了莫贺咄手里,按突厥传统,莫贺咄对前任大汗的妻妾,当然有收继之权。

    不过因为狄安娜是东罗马皇帝之女,莫贺咄倒也不敢乱来,先是十分尊敬供奉,还希望借她联络希拉克略皇帝,让他同意把女儿改嫁给他,并借兵给他讨伐另一位可汗。

    只是这个算盘并没有成功,因为东罗马跟波斯大战不止,哪有余力插手西突厥之事。罗马皇帝拒绝了莫贺咄的借兵请求,也不肯把女儿改嫁给莫贺咄,还指责他是杀人凶手,是弑君者,要他交出大汗之位。

    莫贺咄一怒之下,本想霸王硬上弓强上狄安娜,谁知道她宁死不从,一把刀子从不离手,根本没机会。恼怒的莫贺咄最后干脆把狄安娜公主送到了吐谷浑,将她送给吐谷浑可汗伏允,以此换取他的援兵。

    伏允也没能占有狄安娜,还差点被捅伤了,老家伙最后来了个借花献佛,干脆把只能看不能碰的狄安娜送到了长安来,进献给大唐天子。

    伏允一开始也没说狄安娜是统叶护的妻子,更没说她是罗马皇帝女儿,只说是个西域美女。

    皇帝人在洛阳,大笔一挥,把这美人赏赐给秦琅了。

    李世民也许是想以此修补下在洛阳时,因郑婉言这事弄的不快。可他也没料到,他笔一挥把个西突厥可敦、东罗马公主赐给秦琅了。

    公主到了秦琅这,秦琅并没有如莫贺咄、伏允那些老家伙一样急色,初见面时很礼貌,甚至还问起她的来历等等,等弄明白她的身世后,秦琅居然表示愿意帮她。

    年轻英俊又有礼貌的大唐卫国公,赢得了狄安娜公主的好感,在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公主居然主动的投怀送抱了。

    张超一直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他认为这个公主,要么是个假货,要么就已经是皇帝的人了,被怀有别样目的的送到了秦琅身边。

    秦琅摆了摆手,示意张超不必再说。

    “此事我自有分寸。”

第503章 李家有女初长成

    秦琅来到田野散步。

    豹子头摇头晃脑的跟在后面,秦庄的秧田一片翠绿,老人孩童们都弯着腰在田里拔秧,白首驼背的老人,总角丫髻的孩童,天不亮就到秧田开始拔秧。

    插秧的季节,总是要争分夺秒的,青壮男子们要负责犁地耙田,妇人们则要负责插秧,这拔秧的任务自然就交给了老人和孩子们。

    拔秧也是个辛苦活,水田里面得一直弯着腰撅着屁股,双手没停拔秧,秧苗从地里拔起来还总会带着许多泥土,一把秧苗拔好还得在水里脱泥,脱洗干净绑上稻草,得马不停蹄的继续拨。

    赤脚泡在泥水里,还总会有蚂蟥来吸血。

    一只只绑好的秧苗好士兵一样在拔秧者身后汇聚起来,当汇聚过百后,便要开始装筐上篓,要往稻田前线运送一次秧苗补充。

    满满一担的秧苗晾干水,挑上肩膀在泥泞的田间地埂上艰难行走,汗水不停落下。

    秧田间的水渠边草亭里,秦琅见到早一步到此的红娘子,今天红娘子身边还带着一个年轻的姑娘。

    这姑娘约摸二八,长的倒是端庄秀气,甚至眉目里透着一股子英武之气。

    秦琅走入草亭。

    红娘子也只是随意的点了下头,没那么多规矩礼节,不过那个年轻的姑娘倒是屈身叉手行礼拜见,很是礼貌。

    红娘子对秦琅道,“这就是我上次跟你说的那孙女儿,怎么样,不错吧,若是后悔还来的及的。”

    秦琅笑了笑,倒是早猜到这姑娘的身份了。

    “小娘子无须多礼。”

    秦琅打趣的道,“你这样子才像是代国公府出来的,你祖母啊,就只像是这三原乡下的一个地主婆而已。”

    红娘子恼道,“小子放肆。”

    秦琅径直坐下,道,“我可没说错,婶子你这样子不认识的人见了,谁会相信你是右仆射家的红娘子呢?婶子今天怎么有空坐这里来?你家今年不也是准备种一晚稻吗?”

    红娘子倒没真恼,坐那道,“我啊,没事就喜欢来你家庄子上转转,瞧瞧你家这庄子的景象,看的提神。”

    秦琅对这回答哭笑不得,“我怎么有种被贼惦记的感觉啊!”

    “让老婆子我惦记上是你小子的福份呢。”红娘子望着面前那忙碌的田间景象,心情确实很好,自家今年虽然也听了秦琅的建议,把有水的地全都准备种水稻,以抢在早秋的时候收割,避免早霜冻害。

    但是吧,虽说同样都育了秧,都赶在相同的时间开始打田插秧,但总觉得两家庄子还是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不是什么技术上的,只是一种精气神上的差别。

    为了验证自己的这种感觉,今天她还特意把孙女带来这边瞧瞧。

    “孙女,你也瞧到秦三郎真人了,觉得如何?是不是很不错,不如你就跟三郎好了,就算当不了嫡妻正室,也包你以后不会后悔的。女人啊,有时候名份确实很重要,但也不一定就是最重要的,跟对了人,哪怕没名没份也情愿,要是跟错了人,就算八抬大轿娶进门做了嫡妻正室也未必幸福。”

    李姑娘一脸无奈,满脸红霞。

    秦琅对她道,“小娘子莫听你祖母乱说。”

    李姑娘起身告退,不好意思再留在这,红娘子被孙女拖着走了,秦琅一人坐在亭子里吹着凉爽的夏风。

    远处,是独孤燕云带着一队家兵侍卫着,他们离的远远的不来打扰,但目光如豹子一般警惕的扫射着四周,绝不会让任何可疑人物逃脱他们的视线,接近到卫国公。

    豹子头在田埂上悠闲的漫步,偶尔吃一把青草。虽然田里的秧苗更绿更嫩,不过豹子头却不会碰一下,就算是紧挨着田埂的秧苗,豹子头也不碰一下。

    秦琅坐了一会。

    起身。

    走出草亭,来到一块秧田边,田里水中,一个白发苍苍老妇人,带着三个只有五六岁的孩子在拔秧,最小的孩子估计五岁都不到,但也很认真的在拔着秧。

    秦琅解下长袍,叠好放在田埂上,又脱下了靴子,除去了袜子。

    裤脚挽起,打着赤脚秦琅下了地。

    水还有些冰凉,泥在脚趾缝中乱窜,甚至还感觉踩到了泥鳅,几只水蜘蛛飞快的从水面窜过。

    挽起袖子的秦琅走到老妇人旁边,笑着打了个招呼,也开始来拔秧。

    妇人直起身子,手里还在系着秧苗打结,一面笑呵呵的望着秦琅,目光里没有惊讶和惶恐,只有着乡邻亲友间的那种亲切。

    “秦相公吃过早饭了没?”

    “吃过了,吃的水煮鸡子,还有小米粥。”边说,他边掏出了几个鸡子,三个小家伙一人递一个,又给老妇人递了一个,“特意给你们捎的。”

    分完鸡蛋,他便弯下腰,认真的扯起秧苗来,手在水中扯着身苗划过,发出哗哗的声音,他的动作很稳很熟练,十分均匀,很快左手里的秧苗就有了一大把,双手合拢,握着根筋抓满泥巴的秧苗在水里有节奏的清洗荡动着,没一会秧根上的泥就全都洗去,露出雪白的根筋。

    右手扯出一根干稻草,动作熟练的在左手握的秧苗上一绕一系,单手系秧苗完成,转身,手中的秧苗划过一道弧线,落到了身后的水里。

    这个上午,秦琅一直在这白发老妇人的秧田里忙碌着,中间还挑了一百二十只秧送去几里外的稻田,还帮着妇人的儿媳和两个大孩子,一起插了三排秧,等到日上中天,稻田里的水都已经温热起来,一块稻田终于插完,秦琅这才带着两脚泥上岸。

    挑着空篓子与她们一起往庄子回赶,路上闲聊碎语,尽是烟火之气,也把希望洒满了田野。

    ······

    秦琅最近每天都呆在三原,天天下地干半天农活,今天帮这个佃户家扯秧,明天帮那个插秧,后天又跟着佃户们学习耕田,有时也会帮着修水车,或者疏通水渠。

    他跟庄子上的佃户们越来越熟,不仅仅再只是记的佃户们的名字,知道谁家有几个儿子,谁家还有儿子打光棍这些,而是真正的熟悉了他们。

    他几乎每家都去干过活,一边干活一边跟他们聊天,了解了他们生活劳作的方式,也知晓了他们为人处事的习惯。

    那些佃户庄丁们,也早就习惯了卫国公这有些骇人的行为,从开始的不安,到如今的淡然。

    秦琅也经常会到佃户们家吃饭,大家吃什么他吃什么,添个碗加副筷子,不管吃粥还是野菜糊,他也都能适应,吃完饭,也都会给大家送上一斗米做为自己这顿饭的找补。

    这样的行为,当然不是做秀。

    做秀总得有观众,而秦琅现在一心扑在乡下,也不会有什么观众,虽然太子承乾还总是隔三差五的要跑来一趟,但秦琅真没心在年轻的太子面前演戏。

    他这么做,只是想真正的深入基层,想要真正的了解这个时候的芸芸众生,尤其是了解自己家的佃户雇工们的真实生活境况,以及他们的想法。

    不可否认,秦琅是统治阶层的,也是大贵族大官僚大地主,他是不折不扣的剥削阶层,但秦琅认为在这个时候不可能消灭剥削阶层。他也不想去做那样伟大的事情,只是想要适应这个时代,也想让自己身边的人过的好一些而已。

    这段时间脱离朝廷,远离政治,深入沉淀下去后,收获很大。

    他见到了一个胆大的村妇,也推了她一步,让她改头换面,成了江湖上的新一代母夜叉。他也跟李靖的妾侍红拂女接触更多,相处更熟,甚至李靖的孙女璎珞奴也处的很熟了,当然,也认识到了更多形形像像的底层人物,对他们不再只是笼统的印象。

    对于王二娘这个普通村妇,秦琅很佩服,所以最终推了她一把,没给她再安排那种普通的平凡生活,而是推她入伙梁山成了新一代的母夜叉,被送去岐州的王二娘没辜负他的欺望,在他的帮助下,迅速在岐州站稳了脚,其表现出来的冷静果决甚至是带着点狠辣,正不断的展示出其女枭雄的气质。

    江湖上,新一代母夜叉已经越来越响亮。

    而对于红娘子那百折不铙的制造机会撮合着他跟璎珞奴那姑娘这事,秦琅倒也没怎么抗拒,虽然心里早划下一条警戒线,认为这事不能做,可接触日久,倒越发发现这姑娘的可爱。

    外表知书达礼,相貌端庄英武,一个总是十分礼貌规矩的姑娘,骨子里却有几分侠女的大气豪迈,这姑娘别看琴弹的好,可其实剑舞的更棒。

    当然更让秦琅欣赏的地方在于这姑娘其实对于祖母的有意撮合,对于秦琅的那显赫身份,甚至是他的年轻英俊,对于他的种种优点,居然并没有被秦琅所俘虏,她一直对秦琅保持着很客气的礼貌,但秦琅从她的眼神里看出来,这姑娘真的对自己丝毫不感冒。

    这样的姑娘,真的是难得一见,以秦琅如今的身份地位,甚至是他的本事能力,还有他的年轻英俊,还真没有几个姑娘能拒绝的了他的。

    秦琅带着满身的泥点子回到了后院,异域美人狄安娜满脸笑容的在候着他,并已经准备好了沐浴的温水和更换的衣物。

    美人有些不明白为何秦琅会每天上午去做一个农夫,一开始她还以为这个年轻的大唐显贵只是在玩闹,后来以为他是看上了哪个村妇或农家女,再后来觉得都不是,完全迷惑了。

    “三郎,莫贺咄要来长安了。”狄安娜道。

    “他来做什么?”

    “朝天子,进贡物,请和亲!”狄安娜从后面搂住秦琅,“你曾答应过要帮我复仇的,现在我的仇人即将踏入长安,我请求你帮我杀了他。”

第504章 和亲,是不可能和亲的

    秦琅身边有很多异族女子,而且很多。

    海东的东瀛、百济、新罗、高句丽、靺鞨,塞外的突厥、铁勒、室韦、契丹、奚、霫,还有西域、天南等各国美人,就算是遥远泰西的波斯、罗马、法兰克国也有美人在秦琅的后院。

    不过这么多美人,其实秦琅真正收纳的也就几个,玉箫、鱼玄机以及在岭南带回来的虫娘还有留在那的阿侬夫人,异族女子中也就来自波斯的西琳和来自罗马的安娜。

    更多的美人在秦府其实也只是充当了个花瓶而已,这些女子多是皇帝所赏赐下来的。

    皇帝赐不敢辞,更不敢送。

    狄安娜的身份在这些女人当中是最尊贵的,她是罗马希拉克略皇帝的公主,也是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遗孀,被莫贺咄可汗与伏允可汗几翻转赠,最后到了皇帝李世民的手里。

    李世民人都没见到,就把这位吐谷浑进贡的西域美人赏赐给了秦琅。

    秦琅得了这美人,与她熟悉后才得知这位居然是这样尊贵的身份,可那个时候,这美人都已经在他收用后抬为侍妾了。

    狄安娜公主辗转流落到中原,本来寄希望于大唐皇帝陛下,谁知最后阴差阳错的却被赏赐给了秦琅。原以为这个卫国公会是跟莫贺咄、伏允那样又老又色还丑恶的家伙,谁料这人很有礼貌。

    他甚至还说说突厥语,这让两人能够交流起来。相处一段时间后,游落异国他乡的狄安娜公主也就跟秦琅水道渠成的发生了关系,正式成了秦琅的侍妾。

    也就是在那天晚上,她告诉了秦琅自己的真实身份,也向他请求希望能够帮她复仇,希望能够帮她联系上远在罗马的父亲。

    当初,希拉克略皇帝通过游牧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西突厥可萨部首领札比尔叶护,与他的兄长西突厥大汗统叶护联络上,并联姻结盟。而在后来统叶护派出的十万兵马中,札比尔叶护就派布里设灰狼统四万可萨部出征波斯。

    统叶护还派出了长子达度设率六万南下吐火罗,进攻波斯,达度设进攻凶猛,夺取了波斯许多地方,后来统叶护便赐封儿子达度设为吐火罗叶护。

    在统叶护被刺杀后,可萨叶护札比尔和吐火罗叶护达度设,都对汗庭的莫贺咄与肆叶护的相争不满,直接在封地自立为汗,建叶护国,脱离了西突厥汗庭。

    如今跟莫贺咄争夺汗位的肆叶护可汗,也是统叶护的儿子,原本是特勤,在莫贺咄叛乱后,西面五弩失毕部落,一起拥他继位大汗,跟莫贺咄交战。

    狄安娜嫁给统叶护三年,可统叶护的叔父兄弟儿子们却都没人在意她,莫贺咄想强占她,肆叶护不愿理会她,札比尔也不管。

    狄安娜只能自救。

    她现在唯一能依靠的人也就只有秦琅了。

    秦琅花了几天时间,跟狄安娜好好谈了关于东罗马与波斯的战争史,又聊了西突厥近些年的历史,也谈了如今西突厥的内乱。

    “你想再回君士坦丁堡吗?”

    “想,做梦都想。”狄安娜激动的道。

    “那你要离开我?”

    “不。”狄安娜的回答出人意料。

    公主想回君士坦丁堡,但却说自己再也回不去了。她父亲希拉克略加冕登基的当年,娶了她的母亲欧多西亚,次年生下了狄安娜。可婚后第三年,她便病逝。希拉克略马上再娶,可他再娶的女人却是自己的侄女马尔蒂娜,这段婚姻被世人认为是**的,且不得人心。

    十六岁的狄安娜被做为和亲工具送到西突厥汗庭,也正是出于她的继母的主意,这个女人极为恶毒,一心想要将皇帝前妻生的两个儿女赶出去,对皇帝长子君士坦丁三世和狄安娜都极为恶毒。

    一心只想让自己的儿子希拉克略二世获得帝国的继承权。

    十六岁的狄安娜就那样被赶出了君士坦丁堡,去了那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嫁给了一个彪悍的蛮族可汗。

    狄安娜相信君士坦丁堡,但并不喜欢自己的父亲,更讨厌她的继母,她知道自己回不去的。就算秦琅帮她回到君士坦丁堡,那个恶毒的继母肯定又会唆使着她的父亲,让她按突厥人习俗改嫁给其它的突厥可汗的。

    事实上,她在莫贺咄那里曾听说了,父亲希拉克略皇帝确实已经在统叶护被杀后,派使者跟继立的统叶护儿子肆叶护可汗提出同意肆叶护按突厥传统收继狄安娜为可敦。

    只是因为狄安娜落到了莫贺咄手里,这事没能成而已。

    据说皇帝甚至还曾打算把她改嫁给可萨叶护国的札比尔叶护。

    他们的眼里只有联姻,只有政治,却根本没有这个女儿了。

    从她五年前离开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回不去了。

    唯一会欢迎她回去的,只要哥哥君士坦丁三世而已,可哥哥也自身难保。

    大唐与罗马相隔数万里之遥,中间还有突厥阻隔,而现在突厥内乱,莫贺咄与肆叶护在争大汗之位,达度设干脆连吐火罗叶护这个封号也不满足了,直接自称为吐火罗可汗。札比尔也直接在西边自称可萨可汗。

    于是现在,西突厥实际上是出了四个可汗,中央是右厢五弩失毕部落支持莫贺咄,而东厢五咄陆部支持肆叶护,两人东西分立。而遥远的吐火罗和可萨两个叶护部,却又都各自割据自立,乱成一团。

    再加上铁勒人此时也在契必歌愣的带领下,有脱离自立倾向,虽说老歌愣没有跟东面的薛延陀家乙失夷男那家伙一样直接趁势造东突厥人反称汗自立,可也使的这西域的水更浑了。

    各方势力各怀鬼胎,就算是西突厥十本部,其实也是乱的很。本来射匮、统叶护兄弟俩好不容易奋发图强,重新一统西突厥诸部,并铁勒,吞吐火罗,联罗马,压波斯,一时达到了西突厥历代以来最强盛之时,控弦数十万,都能向东跟东突厥争一下谁才是突厥的王者。

    可谁料到,盛极而衰,如今乱成了这副鬼样。

    不过秦琅倒觉得,这本质上来说,还是突厥人的制度不行。不管是达头还是射匮,又或是西突厥的开拓者密点室等,他们强盛之时,虽然也确实强,但只能强盛一时。

    问题就在于他们的根本制度不行,他们没有中原王朝这样的中央集权,强也只能靠出强者,凭人个威望来控制诸部。可只要这强者一倒,突厥这种部落联盟的本质就暴露了,尤其是继承制度上的缺点,会让阿史那家族内斗不止。

    而第一次汗位争夺战,都会让突厥由盛转入混乱衰败。

    就如现在的西突厥,统叶护时候,诸部统一,控弦数十万,连罗马都要送公主来巴结联姻,波斯都被他们打的进贡纳款。可现在,却出现了四位可汗,还有铁勒人的离心离德。

    强大的西突厥实际上等于是一分为五,这还怎么可能强的起来。

    而以前西突厥控制的西域诸国,现在也一样都各自打算,难以号令。

    现在结果,各位大小可汗们,争相派使者来长安,向大唐皇帝求亲,希望能够联盟大唐,击败其它人。

    “你是我的女人,我自然会为你报仇的,敢欺负我秦琅的女人,找死。”秦琅笑着捏住狄安娜的下巴道。

    男人说话得算数。

    第二天承乾又跑来三原的时候,秦琅便跟承乾一边钓鱼一边谈起了西突厥联姻之事。

    东拉西扯了一通西突厥人的简史之后,秦琅拿着树枝在地上画了幅简单的西域地图。

    “这是天竺,这是波斯,这是罗马,而这里以前是厌达,统叶护死前,与罗马结盟,派长子达度设与兄弟通设统兵六万南征波斯,迫波斯请和纳贡后,统叶护可汗封达度设为叶护,建吐火罗叶护国,就此统领天竺与波斯之间的这片地区,实际统领着吐火罗大小二十七国。”

    “另外在波斯和罗马的北边,这是早年匈奴人、柔然人和一些铁勒人从中原北方败退后西迁过来游牧,再后来部份西突厥人西进至此,与他们一起生活在这片草原上,并接受西突厥派来的贵族统领号令,慢慢的也都自称为突厥人了。统叶护兄长射匮可汗在位时,派兄弟札比尔来统领可萨诸部。后来统叶护与罗马联盟,还是他起的中间联络作用,在他率四万可萨人与罗马进攻波斯大胜后,统叶护便也授札比尔为叶护。现在,统叶护死后,札比尔也自称可汗了。”

    树枝画出一条线,简单勾勒几笔,便成山脉。

    “这就是西域天山了,这边是金山,过了金山便是漠北草原,如今统叶护的儿子肆叶护和统叶护的叔父莫贺咄各据东西,分设汗庭,各统五部内讧不止。”

    “这是两位可汗中间的伊丽河谷,两部中间的热海,是铁勒大部契必部的牧场。”

    “如今四位可汗都派使者来长安,都想要向陛下求娶公主和亲,以借我大唐旗号击败其它可汗。殿下以为,我们当如何回应?”

    承乾想也没想道,“父皇继位之初,便定下制度,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和亲,是不可能和亲的。”

    秦琅忍不住点头赞道,“殿下没忘记这些,老师很欣慰啊。”

    “朝廷当驳斥他们的求婚,并让他们休兵罢战,各守边境,停止互相攻伐。”承乾提议。

    秦琅却摇头。

    “这远远不够,这样处置,对我大唐也并没有什么好处,殿下不妨再想想其它策略?”

第505章 初露锋芒

    正常来说,和亲当然是跟李二和。可秦琅偏偏对承乾说,让他主动跟李世民提议和亲,并自己来纳西突厥可汗女。

    这是让儿子抢老子的女人。

    李世民先前恶心了秦琅,他到现在都还有点气不消。

    “殿下,西突厥五汗,地位与我大唐天子不匹配。我大唐天子乃是天可汗,他们的女儿如何能匹配天可汗?若是由陛下纳女和亲,这未免有失我大唐的脸面地位,所以臣以为,由太子殿下来纳西突厥诸可汗女,倒是刚好。”

    “当然,臣也是有些小算盘的,殿下若纳西突厥可汗之女,那这也是殿下的一个外援,能助长太子殿下的威望,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承乾似懂非懂,他才是个十一岁的孩子,连太子妃都还没有开始选,虽说宫里也准备给承乾安排一两个懂事的宫人,给他通人事,但也还早了点。

    对于男女之事,太子如一张白纸。

    所谓和亲纳女,太子也没啥兴趣,不过既然是老师所说,承乾还是点头应下。

    承乾在三原吃了顿秦琅亲自做的宫保鸡丁后,便赶回长安,叫来学士褚遂良,自己口述让他书写,把秦琅教他的话说给褚遂良,让他润笔,给皇帝进言。

    褚遂良因为一手字写的极好,是当世有名的书法大家,故此现在也算在东宫比较得太子欣赏。

    他提着笔写着写着,感觉不太对。

    这些话不应当是太子能想出来的,太老成了,而且当他写到太子主动要纳西突厥五汗之女时,更觉得不对劲了。

    “殿下,这似乎不妥吧?”

    “有何不妥的?西突厥五汗地位如何能与我父皇天可汗相匹配?我做为大唐太子纳西突厥和亲之女,都已经是降尊纡贵了,我这也是为朝廷分忧,为我父皇分忧。”

    褚遂良心想,分忧也没这么个分法啊,主动抢老子的女人?

    不过太子先提起要纳西突厥可汗之女,所以也不能说是抢皇帝的女人,反而,太子这么一先提过了,若是皇帝要再提纳西突厥可汗之女,反倒有抢儿子女人的嫌疑了。

    在太子坚持下,褚遂良最后还是只好如实的把这些都写上去了。

    信写好,差人快马送往洛阳。

    仅三天时间,信便送到了洛阳宫里。

    贞观殿中,李世民自赐死了郑婉言后,身边倒是缺了个能干的女秘书,读奏折拆密奏这些事,没人代劳了。

    内侍呈上太子的来信。

    皇帝揉了揉太阳穴。

    拆开,本以为只是简单的请安折,结果细看下倒是有些意外。

    最近太子在长安总能给他一些意外。

    “西域!”

    李世民也没料到太子不仅关注了西域那边,还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处置建议,太子建议不要忽视西域,还认为应当积极干涉。

    这番策略,倒是极为老成。皇帝当然不会认为这就是承乾的想法,这肯定是留守官员或东宫官的建议。

    是李靖的还是秦琅,又或是王珪的?

    王珪不通军事,所以更可能是李靖的,但李靖应当会直接上奏给自己,而不是让太子转呈,所以更可能是秦琅的建议。

    一想到这小子上次离开洛阳时的愤怒,李世民就觉得头痛。他现在很后悔,当时也确实是一时冲动,糊涂了。

    虽然他很快就清醒过来,并给秦琅道了歉,又给他封赏,可现在这小子却没有一封奏折过来。

    本来他给秦琅赋予密奏之权,有事奏事,没事请安,一月起码得有一二封折子的,可现在这小子音信全无。

    长安那边的官员也都奏报,说秦琅现在是诸事不问,整天呆在乡下的庄园里面。

    李世民听了也只能苦笑,年轻人气性就是大。

    现在收到太子这封信,看过这建议后,李世民微微而笑。

    他认为这就是秦琅的意思,但这小子没给自己奏报,反而通过太子来转告自己。中间绕这么一圈,但说是秦琅依然还是关心朝堂政事,依然还是很用心的,并没有真的就甩手不干了。

    出的这个策略也确实不错,当满朝官员全都盯着东突厥时,还有人能关注西突厥,确实不错了。

    信的后面,承乾也附带了对于眼下朝堂对东突厥处置的争议看法,那一番看法,李世民看过后不禁又笑了起来。

    这明明又是秦琅的想法,跟之前他的处置策略差不多,都是设正州、派流官、抽丁口、划地界这些。

    皇帝背往后靠,躺在靠背上,放松四肢,微闭上眼睛。

    关于东突厥处置之事,已经争议的太久了。

    连远在长安的太子承乾都知道这样不对,太子信末尾还特别提醒朝廷,眼下东突厥已经群龙无首,正是出手的好时机。朝廷还要提防漠北铁勒人,要防薛延陀的夷男乘东突厥败亡之际,抢占漠北。

    九姓铁勒部族众多,人马强壮,一旦夷男趁机占据漠北,则将形成新的大患。太子提醒皇帝,应当派人册封夷男,拉近关系同时,也要防范薛延陀。太子还指出,在漠北草原铁勒诸部中,现在有两个较强的铁勒联盟,一就是薛延陀,另外一个是袁纥联合仆固、同罗、拔野古诸部组成的回纥联盟。

    册封拉近薛延陀的同时,大唐应当加强与回纥联盟的关系,可册封回纥首领吐迷度为可汗,给薛延陀和回纥划分界线,分立东西,这样一来,漠北的铁勒诸部,就难以统一,合为整体,分而治之,将限制铁勒人称雄漠北,并感受到漠南。

    将突厥人安置到漠南地区,做为大唐与薛延陀之间的缓冲。对于东突厥降人,也要分而治之,长城以北到阴山一线,安置最早归附的郁射设与杂胡诸部等,设立正州,派流官管理,划分草场。

    而阴山以北到大漠南缘,则安置那些与大唐并不是很亲近的突厥诸部,把这些实力较强的突厥部落,划设羁縻州,任命那些部落酋长为刺史、都督,授封他们为大将军、公侯爵位。

    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漠南的这些突厥人,太子还建议朝廷授封两个归附的突厥贵族为左右可汗,各再挑选四位酋长,授封东西南北贤王,分别辅佐两位可汗,实际上就是要分权平衡。

    承乾甚至给出了左右可汗的人选建议,认为皇帝先前赐封的杨国忠和李思摩两人,都比较适合。突利虽也是个不错的人选,但他原在突厥中威望地位高,所以不能授他可汗之位。

    至于四位贤王,也可以是四叶护,可挑选四位特勤级别的阿史那贵族担任,这样左右可汗和四位叶护之间可以相互制衡。

    太子也提出抽丁政策不能改,不管是漠南的羁縻控制,还是长城外的正州流官,都要对突厥人实行抽丁政策,借此削弱突厥人,并调突厥人南下以增强南境守护,加强对蛮夷的威慑力。

    老成谋国之言。

    李世民看过之后,长长感叹。

    这明明白白就是秦琅的策略,却借了太子之口说出。但他不得不承认,这番建议很有价值。

    准备合上信,皇帝发现还有一封简短附信,却是向他说了些家长里短的事,比如皇后最近身体不错,晋王又长胖了等等。

    他最后告诉皇帝说,皇帝上次赏赐给秦琅的美人中,有一名胡姬身份惊人,居然是原统叶护的可敦,而她本是罗马皇帝的女儿,莫贺咄杀了统叶护掳了可敦后,送给了吐谷浑可汗伏允,伏允送到长安贡给皇帝,却只说是胡姬。

    如今这胡姬已经成了秦琅的侍妾。

    李世民吃惊的张大着嘴。

    罗马国公主,西突厥可敦,这么尊贵的女子,居然被他稀里糊涂的赏赐给了秦琅?

    李世民皱眉,觉得有点不太舒服。

    这个秦琅,怎么也不向自己奏报?

    还在生朕的气吗?

    皇帝合上信,闭目沉吟良久。

    第二天,皇帝召开廷议。

    宰相与重臣们参与。

    会议开始之前,皇帝先把太子承乾的那封信让大臣们传阅。

    “太子虽年轻,可提出的却是老成持国之策,朕觉得很不错。今天,大家就再议一议,东突厥的处置问题,还有漠北和西域的问题,大家放开来谈,但今天得谈出一个结果来。”

    “这事已经拖的太久了,不能再拖下去了。”

    重臣们看过太子的奏章后,心里都是一个念头,这明明就是秦三郎的想法,不过是借太子身份提出来罢了。

    但大家也都觉得,秦琅的提议确实还是综合了朝堂上几派观点的。

    唇刀舌剑的议了一整天,中午饭都直接送到殿中吃的,皇帝的原话是今天议不出结果来,就不要出殿,就算议到夜半三更,都得出结果。

    于是乎,大家耗了一天后,也都没那么硬了,最终还是勉强得出了一个结果,与太子的建议相当。

    皇帝先是册封突利为东突厥大可汗,但实际上是留在京师,授右卫大将军,封爵北平郡王,食邑七百户。

    赐颉利可汗归义郡王,右武卫大将军。

    册封和顺郡王、左武卫大将军李思摩为东突厥左贤王,化州都督。册封怀化郡王、右武候大将军杨国忠为东突厥右贤王,长州都督。

    阿史那社尔、阿史那大奈、执失思力、契必何力分授公爵,册封为突厥东南西北四叶护,并各领一州都督之职。

    加封薛延陀真珠仳伽可汗夷男为北地郡王,册封其二子大度设、突利失为小可汗,各封国公爵位,赐予旗号。

    加封回纥首领药葛罗·吐迷度为怀仁可汗,封为奉义郡王,右领军大将军,瀚海都督府都督。

    册封西突厥肆叶护、莫贺咄、札比尔、达度设、契必歌愣并为西突厥可汗,以达度设为西突厥南面可汗,肆叶护为北面可汗,札比尔为西面可汗,契必歌楞为东面可汗,莫贺咄为中部可汗。

    五汗皆封郡王、大将军,都督。

    皇帝诏,东突厥两贤王四叶护,漠北铁勒两汗王,西突厥五汗王,十三汗王叶护皆送女入中原和亲,入东宫为太子侧妃。

    东西突厥、铁勒,皆划定边界,停止攻伐,共同事奉天可汗大唐皇帝陛下,若有违诏令,大唐诏诸汗联兵讨伐,共同击灭之!

    又诏,漠南、塞北突厥诸部,每十丁抽一丁南下为大唐牧马,再抽一丁往南疆守边。

    五年一期,轮流替换。

    漠北的铁勒人,漠南的突厥人,西域的突厥人,朝廷划设羁縻州,授封突厥铁勒人酋长们为大汗叶护都督刺史大将军等职。

    名义上,大唐正式把漠南、漠北还有西域,包括吐火罗和可萨,正式纳入了版图之中。

    消息传到长安,秦琅听了只是笑了笑,对太子道,“这是一次伟大的地图开疆!”

    “何为地图开疆?”太子不解。

    “就是这新开辟的疆土,实际上也只是在地图上是我们的,实际上呢,我们其实并不能有效控制。但总的来说,这也是很不错了。”

    事实上,大唐到此时,地图上版图确实不小了。

    但真要说实际控制区,也只是传统的中原地区。

    岭南这样的地方,都只能算是勉强的控制区,更多还是羁縻区,至于云贵高原,更是完全的羁縻区,朝廷还没能伸手进去。

    而青藏地区,现在更完全就是化外之地了,那是吐谷浑、吐蕃,以及一众大小羌国。

    而辽东地区,现在也基本上都在高句丽人控制中,就算是辽西,现在也就那么千把户人口,根本没有恢复。

    而北方的长城以外地区,人烟稀少,塞北更是诸胡占据。

    不过大唐经历隋末战乱多年,开国才这么十来年,已经能够有今天这种气象,殊为不易。

    能够地图开疆,其实已经是非常强悍了,否则,你就算想地图开疆,可如果人家蛮夷胡虏们连表面都不肯臣服,也没脸啊。

    地图开疆,然后再慢慢的实际渗透控制,一步步来吧。

    “天可汗的名头,这回陛下终于算是坐实了。”

    秦琅也不得不叹服李世民的了得,短短几年,能够经营到如此局面,确实有秦皇汉武的本事了。

第507章 松州告急

    秦琼的求援使者赶来时,还是深夜。

    屋外一片蛙声鸣叫。

    马蹄声惊动了庄园里看门的狗子,犬吠纷纷,连大鹅也尽职的叫了起来。

    护院庄丁纷纷上前查看。

    “是我,带我见三郎。”

    秦琼的老家将独眼张铁枪跳下马,人踉跄了几步,差点没站稳。他天黑前赶到长安,结果入城才知道秦琅并没在京中,于是又连夜赶来三原。

    张超赶紧带着老爹来到秦琅的卧室。

    老铁枪轻轻的将秦琅自梦中推醒,秦琅有些迷糊的睁开眼睛,看到一张疲惫的老脸,望着那戴了一只眼罩的老铁枪,他疑惑不解,“张叔你不是在松州吗?什么时候回来的?”

    老铁枪风尘仆仆,顾不得疲惫,“我从松州一路快马加鞭赶回来的,三郎快志来,松州出事了,阿郎需要你去帮忙。”

    “出什么事了?”秦琅坐起,揉着眼睛。

    “松州那个鬼地方,羌戎蛮的很的,叛乱了。”张铁枪喷着粗气,在那里气愤的道。

    秦琅起身擦了把脸,一边听完了老铁枪的求援信。

    秦琼上次跟他从洛阳一起过来,到了长安待了几天后便往松州去,还执意带上了四郎秦理和几个妾侍,说是就藩之国,不带家眷怎么行。本来他还要带上老五和崔氏的,不过崔氏实在不愿意去松州那蛮地,特意向秦琅求助,让他说情。秦琅就让她称病,然后让老五留下来陪母亲崔氏。

    算算时间,秦琼应当也是刚到松州啊,这还应当是走的快,否则还没到呢。

    怎么就出现了叛乱?

    “这事说来话长,阿郎带我们就封,一路上也没耽误,都是紧赶慢赶,也就在利州停了两天,受武刺史招待。”

    老铁枪说之前也有心理准备,知道松州那地方是蛮地,很偏僻很落后,可真到了那里,才知道叫做是如何的偏如何的蛮。

    他们沿岷江而上,还没到松州,就遇到前方山路因暴雨坍塌,路都没了。最后只好绕路翻山越岭,许多携带的辎重都只能暂时寄存。

    好不容易进入了松州,前方又是大雪山。

    夏季时节,却也是白雪皑皑,一行人过大雪山冻的要死,好不容易翻过雪山山口,看到的也尽是连绵群山。

    无穷无尽的山,山峦交错。

    群山之间沟谷纵横,人马只能走在那些狭窄险峭的山谷里,走的都是鸟径兽道,经常没路可走。

    若仅是如此,还好。

    可就是这样的破地,居然也都让羌人氐人给占据了,羌人在这里牧牛放马,氐人在河谷里撒播种子种植庄稼。

    对于远道而来的松州世封刺史,大唐司徒秦琼,根本不知是何方神圣,也不理睬。

    秦琼还没到交川城,结果从当地羌人中打听得知,这片地方属于羌人把利部,把利部的酋长是把利步利,他是依附于党项羌人,而党项羌八大部落,现在又与吐谷浑交好,与吐谷浑是联盟盟友。

    对于大唐,这些羌人是带着不友好态度的。

    他们怕大唐抢他们的地盘。

    而秦琼的到来,无疑证实了他们的担忧。

    于是在秦琼进入松州境内的第九天,他们在沿着岷江赶路的时候,被袭击了。一处险要的山谷,把利步利亲自带着一千名羌兵,突然自山林中杀出。

    幸好秦琼早有提防,进入松州后发现这边的形势复杂,便时刻保持警惕,行路时也都要求全副武装,不敢丝毫大意。

    且一直都派有轻骑在前探路警惕。

    这种小心,救了秦琼一命。

    当时家将秦猛带着十骑在前探路,发觉前方树林寂静万分,不见鸟鸣兽吼,顿感有些不对劲,他不动声色的细细观察了一番之后,便悄然后退回报。

    秦琼听报,便让人停止前进,便退到路边山坡上。

    把利步利见秦琼一行突然停止前进休息,也不知道是被识破,可等了半天不见他们上路,于是按捺不住的冲杀出来。

    秦琼早有准备,依山备战。

    并赶制了些简易的拒马,挖了些坑。

    凭着拒马长矛和陷马坑,加之背山列阵,以弓弩拒敌,打的沉稳,把利步利虽然人多,可却没有占到丝毫便宜。

    这家伙不知道秦琼的威名,否则他应当立即撤走,寻找下一个伏击机会。但他却要硬上,结果被秦琅率家丁亲兵杀的他人仰马翻。

    在死伤了一百多人后,把利步利连秦琼的边都没摸到,枪阵都突不破,把利部只是羌人中的一个小部族,平时靠放牧为生,没有什么精锐的装备,只是比较彪悍而已。

    可面对那连绵不断,准头极精的弓弩,在那防的滴水不漏的阵前也是没有机会,何况秦琼选的地也好,背依山坡,可居高临下不说,还让把利步利根本没法发挥出轻骑的机动性,没法从两侧或是背后迂回攻击,只能正面仰攻,这样的阵势,就是秦琼也不敢硬打,把利步利却硬生生的折了一百多人后,方才醒悟过来。

    待他吹起滴血的吹响牛角撤退,秦琼却根本没追。

    这是秦琼入松州后的第一战,也是松州羌人不服大唐的第一战。

    在那处战场上,张铁枪等部将都认为,松州去不得了,这形势羌人根本不服,他们人少,在这种陌生的地方交战,根本打不赢。

    粮草后勤难以供应,且没有熟悉的向导,更没有当地人的支持,这仗如何打?

    秦琼则认为,他既然是皇帝授封的松州世松刺史,这块地皇帝封给了他,他就应当将他拿下,并为朝廷守住。

    现在把利部羌人不服王化,那就要替皇帝征讨。

    秦琼手下只有几百人马,打了一仗伤了十几个。

    正常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选择后退,起码也得补充点人马再上。但秦琼一生戎马,战阵经验丰富,却对老铁枪等人说,羌人现在的想法估计也会跟你们一样。

    认为我们这点人马,绝不敢再进,所以这种时候,我们应当反其道而行,趁胜追击,就能反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制人而不制于人,这是兵法精髓。

    得把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别人跟着你走,不能你跟着别人走。别人认为你不敢上,你上,这就是主动权。

    至于说危险,艰难,这些都不是问题。

    松州偏僻,交通不便,把利部也只是个小部族,人口不会太多,而羌人这种游牧部族,也不会有什么常备兵,他们也只是有战事了就召集相应规模的人丁。

    就如这次,把利部带来了一千人,这应当已经是短时间内能动员的人数,或者是从交川城能带来的所有战士了。

    在一番形势分析之后,秦琼决定继续前进,趁势追击。

    所有人饱餐一顿,然后携带了七天的干粮后,秦琼把所有的营帐等辎重全都留在原地,他们轻装疾行。

    顺着把利步利撤退的痕迹,秦琼一路追击,并小心隐藏着行迹。

    秦琼就如同是一个精明的猎人在追踪着受伤的猎物,不动声色,巧然无声。

    有好几次,秦琼其实都有机会出手,可他并没有着急,只是静静的潜伏着。

    直到他们跟着把利步利走了十天,回到了把利步利的老巢交川寨下。

    马上就能回到寨子里了,把利步利一伙,完全松懈了下来。

    当晚,他们在河谷里燃起篝火,烤起了牛羊肉,甚至还跳起了舞,用歌声差别死去的战士。

    等到半夜,他们歌舞尽兴开始进入睡眠之时,秦琼才终于杀了出来。

    马蹄踏破简陋的帐篷,横刀闪耀划过把利羌人的颈项。

    不到一个时辰,秦琼率五百人马就把羌人杀的落花流水,老铁枪和秦猛一人带一百骑堵住两头,秦琼带三百人反复冲杀营地。

    最后把利步利被生擒活捉。

    近九百羌人,最后清点,死了一百多,生擒了七百多,缴获马匹千余,牛羊数百,刀枪若干。

    为了能够一战功成,秦琼他们跟了十天,只带了七天的干粮,所以大家这几天都是一天只吃半份干粮,若是不能成功,他们回都回不去了。

    拿下把利步利后,秦琼押着他趁天未亮赶到了交川寨下,让把利步利叫开了寨门,然后冲入寨中又是一通砍杀,成功的夺下了本就没多少青壮留守的寨子。

    到此,秦琼的冒险很成功。

    以五百人潜行跟踪,在敌人最松懈的时候发起致命一击,生擒敌酋,又趁热打铁,再袭贼巢,一举拿下了交川寨。

    天亮,秦琼又押着把利步利赶往上游的嘉诚寨。

    天黑后,故伎重施,在嘉诚寨的羌人还没收到交川寨失陷的消息前,秦琼又让把利步利叫开了寨门,然后涌入寨中又是一通砍瓜切菜,把嘉诚寨也拿了下来。

    把利部的两大山寨被夺下,松州也大致落到了秦琼的手里。

    紧接着,秦琼又把把利步利随身的箭拿出,派俘虏去松州其它各处,召集那些头人们前来嘉诚寨议事。

    平时把利步利也都是用这带有他印记的箭做为信用,号令诸部,诸部头人不疑有他,纷纷赶来。

    结果被秦琼趁机一网打尽,全都控制住了。

    不得不说,秦琼的一连串行动,还是十分干脆果决,并且干净利落的,结果也很好。

    松州盘踞的把利部大小头领,全成了秦琼的‘坐上客’。

    秦琼宣布了大唐皇帝的旨意,宣示了自己是这块地方以后的主人,然后对把利步利等也较客气。

    他分封把利部利为松州司马,封那些头领们为县令乡长等,让他们送子侄前来松州读书、侍从,还学习秦琅在武安州的做法,让这些头领们送女儿妹妹过来与他的家将们联姻成亲。

    一番操作,把利步利倒也臣服了。

    表面看,危机化解,秦琼成功入主松州。

    可等各家送来子侄为质,秦琼放回了把利步利等大小头领们,战乱又起起了。

    这一次比上次更加棘手,张铁枪也不得不赶紧回来搬救兵。

第508章 救急如救火

    “莫非把利步利言而无信,一得自由便又想要卷土重来?”秦琅问。

    老铁枪有些疲惫的道,“那倒也不是,把利部本只是个小部族,但在隋末大乱时,机缘巧合之下,捡了个便宜占了松州这块地盘。这事早让周边许多部落眼红,就连把利步依附的党项拓拔部都虎视眈眈。”

    “党项羌另一大部落细封部,更是几次打松州主意,只是都让拓拔部给顶回去了。”

    说白了,当初把利部这个几千人的小部落能够得到松州,完全就是运气好捡便宜,若只凭本事,他们是没这机会的。

    而党项羌的两大部落拓拔部和细封步,则因为实力相当,互相不肯让对方占这便宜,于是反倒还成全了把利部。

    当把利步利降了唐人,把松州丢了的消息传出去后,羌人各部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拓跋部首领拓跋赤辞是党项羌八部中势力最强的一支,兵强马壮,且又是吐谷浑可汗伏允的女婿,当年伏允跟隋朝叫板,被杨广打的落花流水时,也曾逃到积石山下的党项拓跋部避难,也是在那时,慕容伏允把女儿嫁给了拓跋赤辞。

    从那时起,两人的关系就更进一步,十分稳固。

    早些年,大唐刚开国时,伏允趁着隋朝内乱,于是拉着女婿拓跋赤辞等一起,成功复国,把隋朝当年设立的且末四郡又都夺回。

    而大唐当时也仅占有关中河东部份地区,为了能够早点统一中原,也就默认了吐谷浑复国,甚至还主动派出使者册封伏允,又邀伏允出兵一起夹击河西的李轨。

    在这次合作之后,伏允向李渊请求把太子慕容顺送返吐谷浑。李渊当时为得到吐谷浑的支持,也就把隋朝时就送入中原为质的慕容顺送还。

    之后双方又互开边市,茶马贸易。

    关系一度密切。

    可是自从太子慕容顺回到吐谷浑后,伏允就没有什么顾虑了,见大唐越来越强,逐一消灭了诸多枭雄,也不由担忧起来。

    万一大唐一统天下后,又跟杨广一样要来灭吐谷浑怎么办?

    毕竟这种亏伏允是吃过一次的,当初杨广可是把吐谷浑攻灭过一次,并在吐谷浑故地设立了海西四郡的。

    在这种背景下,伏允开始跟唐朝交恶。一开始他向大唐请求和亲公主,然后又提出要大唐把青海东北,姑威南山以南的鄯州和廓州赏赐给吐谷浑。

    对于这个无理要求,大唐当然不可能答应。

    要知道,鄯州和廓州,这可是最肥沃的河湟谷地,也是邻近吐谷浑最适合农耕种植的一片土地。

    有了这片河湟谷地,中原王朝在边境上就有了粮食守边。所以这块地方,绝不可能拱手相让。

    伏允既没求娶到公主,又没要到河湟谷地,于是跟大唐关系破裂,此后联合羌族各部,连年入侵袭扰陇右、河西边境,几年来入侵多达二十余次。

    大唐对此也十分头痛。

    可当时朝廷主要的敌人是中原那些枭雄,以及北方的突厥,那才是心头之患,至于说小打小闹的吐谷浑和羌人,朝廷也只能是忍了。

    虽然朝廷一直忍让,但这也坐长了吐谷浑和羌人的嚣张,一次又一次的入侵劫掠,如今每到秋高马肥之际,吐谷浑就联合诸羌开始越界抢劫了,他们把这当成是个发财的手段。

    个个部族抢的兴高彩烈,诸部得意之际,也开始瞧不起大唐,认为大唐也不过如此。

    松州北面一条羌水(白龙江),分隔的便是陇右剑南两道,而西面岷山,分隔的就是党项等诸羌了。

    以往虽然把利步利部占据了松州这一带,但是羌人每次秋后入侵,往西南方向入侵剑南的羌人,则也有许多是以松州为桥头堡的,拓跋部等都以这里为前进基地,甚至做为抢掠后的战利品转运仓库。

    现在松州突然就让唐人抢了,羌人自然不愿意了。

    而以往早就想要松州的拓跋部和细封部,更是觉得机会千载难逢。以前松州在把利部手里,大家互相忌惮不好出手,细封部忌惮的是把利部是拓跋部的附庸,自己得顾忌拓跋部。

    而拓跋部又不好直接抢自己附庸部落的地盘。

    现在好了,这块地盘成了唐人的了,那就再无出手顾忌,谁先抢到那就是谁的。

    谁要你把利把守不住地盘呢。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当把利步利丢失了松州归附了唐人的消息传出后,岷山西面的诸羌,都在开始动员,尤其是拓跋步和细封部,动作最快,动员的人马也最多。

    松州的位置,处于剑南北端,邻近陇右、青海,这是一处交通要地,更是战略要点。

    对于如今几乎年年入侵的羌人来说,这可是他们打劫入侵的必经之地啊。

    “张叔从松州回来,路上多少天了?”

    “没赶耽误,路上只走了十来天。”

    为了抢时间,他没走来时的路,而是在把利部的向导带领下,往东北而行,翻过雪山,进入了扶州,然后顺白水而下,经文州,白水汇白龙江处,换乘船只沿江而下直抵利州,再溯嘉陵江而上,经兴州凤州,过散入,入关中。到陈仓后沿渭河直趋长安。

    这一路上,昼夜兼程,争分夺秒,不敢有丝毫停歇。

    十来天,几乎是不眠不休,才终于赶回了长安。

    秦琅听完极为震惊,想不到只用了十来天,这真跟飞一样了。

    “张叔回来前,那边情况如何?”

    “我动身时,还又劝说过阿郎不妨暂避羌人锋芒,可阿郎一意孤行,没法,我只好赶回来求援。”

    秦琼虽说击败了把利部,甚至收服了他们,但连张铁枪都不敢说把利步利是否真的就归附了,万一诸羌来袭,把利部临阵倒戈,那就麻烦了。

    秦琼现在控制了嘉诚和交川两座山寨,虽说较为险要,但秦琼手里能战之兵也才五百。

    就算后续会有些人过去,但路途不便,也去不了多少,且再去的就是奴隶流民了,不是战士。

    确实是十分凶险。

    就算把利部整个部族都真的忠心耿耿协助防守,秦琼也不好守,可问题是这些刚归附的把利部,根本不可信。

    既要防诸羌,还要防把利部。

    这一仗,秦琼豪无胜算。

    拿出地图,秦琅简单的估算了一下。

    就算是走张铁枪回来求援的这条近道,那也路途遥远。

    从长安到陈仓,这段倒比较方便好走。可出了散关,就不好走了,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实指的就是从关内出关南下后经汉中入川的这段路。

    如果只是如老铁枪一样来报信,那么当然有很多近道可抄,毕竟就算是难走的小路山路一个人走问题都不大。

    可如果是行军,那必然要携带辎重等,这就需要能过车过马。

    一直以来,出散关走陈仓道,都是条险道。从陈仓向西南出散关,沿嘉陵江上游(故道水)谷道至凤州梁泉,折西南沿故道水河谷,经两当、河池至兴州顺政,接沮水道抵汉中,再转金牛道入川。

    就算能从利州折向西北而行,不经成都而从北面到松州,那也起码是一千二百里以上。

    “不能走水路吗,出散关后,沿嘉陵江直抵利州,再白龙江上溯到扶州?”

    说话的是秦琅义子存孝。

    “看地图上当然可行,可实际上,嘉陵江虽起源于秦岭,从散关一直到利州汇入白龙水,再一路奔腾南下,一直到渝州汇入长江,最后东出大海,但实际上,嘉奖江上游的故道江段,险滩急流极多,就算在兴州汇入了西汉水后,也有许多急流险滩。”

    也正因此,古人经汉中入蜀,不得已开发陈仓道、金牛道等栈道。非是古人不懂利用水运,只是嘉陵上游确实难以通航。

    嘉陵江真正的通航河段,是从利州(广元)起,从利州段开始,嘉陵江进入平坦的四川盆地中,因此河道宽阔,水流平缓,适合航运。

    但在利州上游,不管是白龙江还是嘉陵江,其实都只有部份河段能通航。

    而行军打仗,运送辎重粮草,还是走栈道更稳定安全。

    “嘉陵江上滩连滩,滩滩都是鬼门关,半年走一转,十船九打烂,这句老话可不是随便说的,就算经验再丰富的船工,一般都不敢走嘉陵江全段,也只敢在上游某一段平缓的河道行船而已,这使的嘉陵江上游的水运航行价值很低,更不合适运兵运粮。”

    不能走水路,要走陈仓道和金牛道抵利州,这会非常耗费时间。

    救急如救火。

    “如今之计,没法从长安调兵和运粮草过去了。”秦琅盯着地图,最后一拳砸到利州的位置,“只能就近从利州调兵了,希望应国公能帮这个忙。”

    秦琅起身,“我先回趟长安,向太子请兵符印信,等我请来兵符印信,张超,你立即持我手书赶去利州见应国公,让他马上调动兵马,准备粮草。”

    “张叔,你这一路辛苦了,现在赶紧去洗个澡好好睡个安稳觉,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我们了。”

第509章 武家之心

    天色很晚,武士彟才回到利州绵谷城中。

    “叔宝可真是个犟种。”武士彟摘下官帽甩到桌案上,端起冰凉的茶水便大口喝了起来,遇上秦琼这种亲家公,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可是福是祸都躲不过去了,当初他被从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贬为利州刺史,朝廷催促他立即赴任,甚至都没让他回京。当他还在路上时,沿途州县刺史县令已经让他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就连那些驿站的驿丞小吏等都对这位昔日的太原元从功臣十分冷漠。

    花花轿子人抬人,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却少。

    也就是他还在路上感叹的时候,他的夫人杨氏却在京城主动的去找了秦琼父子,提起了当年他跟秦琼的口头儿女婚约。

    秦家父子爽快的答应了,并正式请大媒下娉礼。

    这件喜事传到他耳朵中时,他已经到利州一段时间了,新来乍到,处处受到冷遇。加之利州都督李孝常先前在京谋乱被杀,他在利州的残余旧部十分不安,对于新来的武士彟处处防备,极为不配合。

    更有一些李孝常的死党,畏惧罪责,直接逃亡江湖,啸聚山林,让利州形势一度紧张。

    武士彟迟迟得不到利州地方官吏和豪强大户们的支持,始终打不开局面。这个时候,京中传来秦琼为六子与武士彟三女订婚的消息。

    局面一下子就大变了。

    先是驻于利州的几个折冲府的都尉们,纷纷主动过来拜见这位新刺史,接着又提出愿意调兵配合清剿李孝常残余势力,绥靖地方。

    军方最先表态后,其它各方势力也都开始见风使舵,纷纷对他这个刺史尊重了起来。

    一时间,武士彟在利州倒是招辑亡叛,抚循老弱,赈其匮乏,开其降首,时间不长,郡境乂安。

    这前后巨大的反差,武士彟岂不明白这是如今朝中红的发紫的秦琼父子的关系所致。

    心中感激之余,也羞愧不已。

    当初在太上皇的宫廷酒宴上,一时多喝了几杯,因受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高门的排挤轻视,于是跟新贵秦琼多聊了会,酒意之下,就跟秦琼订了个娃娃家。可事后酒醒,跟妻子杨氏一说,杨氏瞧不上秦琼的家世,觉得他只是个武夫新贵。

    事后武士彟也有些犹豫,这亲事就这样拖了下来,此后他都不再提起,秦琼也不再提,本来心照不宣,这桩事就这样算了。

    可当自己从太上皇的心腹重臣,在贞观新朝中处境尴尬,被贬谪后,秦琼却还能拉他一把,不计前嫌,这可就非常难得,也让他十分羞愧。

    做为一个商人,武士彟经商是非常成功的,投机的眼光也好。早年看出杨广好大喜功,喜欢大新土木,修建宫殿,于是投入木材生意行,并打通了官场关系,成为了洛阳宫殿的木材主要供应商之一,大发其财。

    但后来又看出杨广行事无道,于是赶紧拿钱疏通关系,谋了一个太原府兵队正的军职,以求在乱世来临之际有个自保能力,而不是成为任人宰杀的肥猪。

    当李渊赴太原就任后,原本是太原副留守王威心腹的武士彟,又迅速主动搭上李渊,出手豪门阔绰,引的李渊喜欢。在王威怀疑李渊招兵买马是要谋反时,武一面安稳住了王威,一面马上告密李渊,使的李渊先下手除掉了王威,扫清了起兵障碍。

    等李渊正式起兵之时,武士彟更是散尽家财助军。

    也正因为这个大胆的投资,晋阳起兵后,李渊建大将军开府为行政中枢,武士彟本只是个府兵队正,也立即被李渊授以大将军府铠曹参军这样的要职,随李渊一起攻下长安后,便受封寿阳县开国公,此后更是接连担任光禄大夫、礼部尚书、黄门侍郎等显要职务。

    李渊称帝建唐,他又进封义原郡开国公,武德元年八月大封功臣时,他与裴寂、刘文静、李世民、刘弘基、长孙顺德等并封为十七名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可免死一次。

    武士彟在武德朝是相当得宠的,他原本相里氏病死后,李渊亲自为他向五姓七宗求婚,五姓拒绝后,李渊又为他求娶了弘农杨氏之女,虽说年纪大了点,但却也是隋朝宗室贵女,弘农杨氏本就是关西顶级士族。

    这桩联姻,也是李渊拉下了皇帝脸面,为臣子求娶到的名门贵女。

    武德朝时,虽说武士彟被不少人轻视他是商人出身,但他的得宠也是让人羡慕的,只是可惜的是玄武门之变后,不是秦王府人马的武士彟,因为是太上皇的心腹,自然就被打压贬谪了。

    侄子武君雅站在一边道,“叔父,我们真要去救援松州秦琼?没有朝廷的调令兵符?私调兵马,大罪啊。”

    武君雅是武士彟大哥武士棱的长子,他这大哥以前一心在家务农,后来他发迹后大哥做了地主,等他押宝押中了太上皇后,大哥倒也跟着鸡犬升天,也做了官。

    大哥不擅经济也不擅打仗,于是安心做了个农官,在玄武门之变前,大哥已经做到了司农寺少卿这要不错的职位,还封了宣城郡公的爵位。

    相比起大哥的老实本分,武君雅这个孩子无疑就有野心的多了,他是不会甘于做个地主,或是做个农官的,这孩子想当个大将军。

    武士彟与秦琼联姻,重新翻身后,便借用秦琅的关系,把这侄子弄来了利州,安排了个铠曹参军事的官职,跟在他身边做事。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松州遭遇了羌人叛乱,我们利州处于山南东道、剑南道、陇右道三道之间,离关中也近,自西魏起就在这里设立总管府,我大唐先前也设立了都督府,故此这里向来属于枢纽要地,驻有不少兵马。本就是周边有警,可随时调动支援的。”

    他瞧出侄子担心什么。

    秦琼不肯撤离松州,面临着羌人包围歼灭的险境,而利州虽说屯有不少兵,可朝廷在原利州都督李孝常谋反后,便罢撤了利州都督府,降为普通刺史州。武士彟这个刺史,失去了典兵之权。

    境内的府兵、边军,他都调动指挥不了。

    当然,如武士彟所说,遇特殊情况,比如叛乱这种事情,他还是可能行便宜之事的。

    但这也是主动揽事,还是揽的危险事,秦琼自身难保了,武家何必非要插这一脚?

    万一把自己也给搭进去了,也太不值了。

    天色越发昏暗。

    武士彟点起烛火,侄子不笨,相反有些过于聪明了,他只看到了此时出兵救援松州的危险,却看不到武家必须去做。

    如果他见死不救,结果有两个,一是秦琼命大本事强,撑到援军解围。或者是秦琼命背运气差,被包围后战死。无论哪个结果,对武家来说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秦琼活下来了,那秦家对于武家的见死不救,肯定会记恨于心,而现在武士彟这个武德心腹能稳住地位,靠的就是秦家的支持,若是秦家抛弃武家,那武家也没前途了。

    而秦琼若是战死,秦家更会记恨武士彟,秦琼死了,他儿子秦琅还是宰相是太子师,要收拾武家并不难。最重要的是,秦琼若是死了,他见死不救,皇帝只怕更加会借此把他这个太上皇心腹彻底清算。

    所以不论结果如何,武家敢不救,武家都完了。

    相反出兵去救,还未必真有事。

    武士彟不是带兵打仗的武将,他追随太上皇的时候,也只是负责后勤辎重粮草等,但也毕竟是开国功臣,对于打仗也还是有些理解见识的。

    秦琼能带着五百人直接就把松州拿下,将把利部收拾的服服贴贴,这说明秦琼确实宝刀未老,而羌人也确实是乌合之众。

    就算人多,也未必就能短时间内攻下秦琼把守的松州。

    更何况,秦琼的儿子秦琅就在长安,那也是个硬茬子,虽然年轻,但几次出手,都是赫赫战功。之前南下武安州封地,更是把一群岭南蛮子们收拾的老老实实的。

    秦琼家将老铁枪已经去长安找秦琅求援了,相信秦三郎很快就会赶来救父。

    武士彟到洗脸架边,用盆里的水湿了湿脸,让自己舒适些。

    侄子年方十六,还是过于年轻了些。

    想事情没想长远。

    “去请那几位折冲都尉和果毅都尉们来吧,”武士彟对侄子道,“救急如救火呢,一刻也耽误不得。”

    “叔父,是否先等旨意下达,或是等秦三郎来了后再行动也不迟啊。等秦琅一来,我们听从他的命令行事就是,不论是出兵还是不出兵,都听这位秦小相公的。”

    “等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武士彟挥了挥手,“做事不要犹豫观望,做人更不要脚踏两只船,看准了便出手。若是等秦三郎来了,那咱们以后做再多,那没用了。”

    要出兵,就得抢在长安的秦琅南下前出兵。

    冒点险,但跟与秦家的关系来说,是十分值得的。

    “去把我们的护卫、家丁们也全都召集起来,还有,把手里的钱都拿出来,招募游侠义士好汉们,让他们随本刺史一起去救援松州!救援秦司徒!”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44/ 第一时间欣赏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贞观俗人》为转载作品,贞观俗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贞观俗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贞观俗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贞观俗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贞观俗人介绍:
离玄武门之变只有三天了,秦琼却打算做个国之纯臣不参与其中,秦琅高呼这不是坑他吗?送上门的从龙之功怎么能不要,等事成之后再功成身退也不迟。到那时,做个俗人,不谈亏欠,不负遇见。做个俗人,贪财好色,放荡自由。贞观俗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贞观俗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贞观俗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