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贞观俗人TXT下载贞观俗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贞观俗人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贞观俗人txt下载     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79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

    秦琅端着个碗,碗里装着一碗糊糊。

    那糊糊黑乎乎的看不出本来面目,这是一碗救灾粥,成份可以说是十分复杂,有五谷有野菜,甚至还有一些鱼虾鸡鸭猪羊肉。

    里面还有盐。

    吃起来味道一言难尽,混的过杂,所以绝谈不上好吃。

    这种救灾粥,也是秦琅的发明。

    把征收来的各种粮食牲畜等,配到一起。

    五谷杂粮、野菜,各种什么鱼虾肉蛋等简单处理后,按比例混合,然后捣烂舂碎,加入盐,再烘干晒干,就成了救灾粥粉了。

    现在长安城和整个关内的百姓,吃的都是这种。

    不分档次,不分等级,只有这一种。

    不管是留守的宰相辅政大臣,还是州刺史县令,又或是国公贵族们,都是统一吃这种。

    每家的粮食牲畜都被征走了,所以现在谁要是敢偷偷的在家吃碗白米饭,或是吃碗面条,那都是大罪。

    秦琅吃的粥里,也没有多加点肉,一样的配方,一样的材料。

    统一从配粮站领来的,拿开水冲一冲,或放锅里煮,得到的粥都差不多,差别就是有的稀点有的干点。

    秦琅的粥里一样有许多糠麸野菜,连骨头都磨成粉混合在内的粥,其余也尝不出肉味,毕竟肉数量有限。

    这种粥品相难看,味道也不太好,但是充饥还是可以的,甚至比一般的粥其实还要强不少,毕竟肉再少,里面也还是有肉的。甚至有肉有菜有五谷有杂粮的,还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这些呢。

    秦琅甚至跟长孙无忌他们打趣说,吃这个能减肥。

    长孙无忌正在烤一只鸟。

    这是长孙用他的粥做诱饵,在衙内院里捕的一只麻雀,小小的个头,本以为发现了食物,结果不料成了长孙的盘中餐。

    小麻雀被开水烫毛,剩下少的可怜的一点肉,可长孙无忌却很有耐心的除尽了毛,然后拿着一支纤子插起来放在火上烤。

    他很耐心,小麻雀被烤的金黄,甚至有点流油。

    吃多了那救灾粥,看到这金黄的皮肉和欲滴的油,那真是引的人喉咙里都想伸出只手来。

    “今天终于加餐了!”长孙无忌笑呵呵的道。他本来挺胖的,最近都瘦了快二十斤了,再这样下去,人都吃不消了。

    其实以长孙无忌这样的身份,要开个小灶什么的,当然是没问题的,但是秦琅带头表率做的很干脆,长孙也不好在这个时候拖他后腿。

    那救灾粥确实难吃,可大家都这样吃,连太子殿下一天都要吃一顿,大家有什么好说的。

    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的是,秦琅这种把所有弄来的食物凑一起捣碎做粥的办法,虽然难吃了点,但却最大程度的利用了食物。

    谷糠麦麸野菜草根,能吃的都凑进去,人人有份。

    白饭面条肉汤,只有那些隔离营里的痘疮孩童们能享用的到。

    可谁愿意去跟那些可怜的感染者比呢?

    为了吃口白饭肉汤,就进病营隔离?

    这痘疮现在虽说有了隔离等诸多防护措施,且仅在孩童中传染,可一旦感染上,现在依然有起码百分之五的死亡率。

    相比之前的死亡率已经大大降低了,但一百个孩子感染上,起码就死五个,依然是惊人的。

    每天隔离营里,都会有许多孩童死亡,死状凄惨。

    让孩子们特殊点,吃几口面条和肉汤,谁也不会有意见。

    长孙无忌烤好麻雀,撕了一条腿给秦琅。

    “赵公你自己吃。”

    “有好东西我也不能吃独食啊。”长孙无忌把几乎扯掉了一半的麻雀送到嘴边就啃,也就撒了点盐而已。

    这麻雀说实话,没吃就能闻到混合了一股子腥臭味,绝对不是什么好吃的玩意,可吃了许多天粥后,这种纯粹的肉,那种纹条肌理,那种嚼劲味道,还是让长孙一脸享受。

    “现在要是烤只羊,我能吃掉半只!”

    “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吃到烤全羊了。”秦琅安慰他,在他这种变态的救灾办法下,如今关内的灾情已经稳定了。

    做为原本重灾区的长安城,现在更是没有饿死一个人。

    大家都还活着。

    关外依然在不断的运粮过来,虽然说数量有限,可长安城在秦琅的管理下,粮食居然还在缓缓的增加着,除了每日必须外,还开始有了一点点存量。

    而马上从朔方河套等地,也会有几批牛羊运抵。

    这些都是从突厥人等手里硬夺来的。

    没办法,死道友总好过死贫道。

    那些随着颉利败亡后亡国的突厥人,现在全都拥堵在长城一线。

    他们也深受雪灾冰冻的灾害,一心想着大唐能够接济下他们呢,可说实话,大唐都自顾不暇了,谁会理他们。

    边塞还储备了点粮食,是上次北伐准备剩下的,可这粮食都是要供应边军的,毕竟这么多突厥人涌到长城线上,一旦出现点意外,搞不好就是战争。

    边军若无粮,怎么守边?

    中原已经饥荒疫病双杀,若是再让胡人南下,那可就真是乱上加乱了。

    朝廷对于如何安置突厥人,现在都没有个结果,也难出结果。

    想安置,安置不了,想安抚,也没钱粮。

    想说驱赶或者其它什么的,这个时候也没有出动军队的能力了,也不敢。

    于是只能不管不顾了。

    不过秦琅还是传令北边,让那边的边将官员们,找那些突厥各部首领,让他们在艰难之中,想办法给大唐进贡些牲畜。

    做为条件,秦琅让皇太子给这些首领们授官,让他们暂时留在长城脚下避寒过冬。

    同时,秦琅也向突厥人发出了战争威胁。

    这个时候,不进贡牛羊,那大唐就派边军来抢,抢完牲畜还抢人,把人抢到中原来做奴隶。

    这种行为不免有些恃强凌弱,可面对着眼下的困局,秦琅也不在乎充当一把无赖流氓了。

    不得不说,效果还是有的。

    大唐刚灭了突厥汗国,颉利现在就在大唐皇帝身边做侍臣呢,连突利也都跑皇帝身边去了。

    所以没有哪个突厥人敢跟大唐炸刺,况且他们现在也是群龙无首。

    于是半强要半强买的,秦琅好不容易从突厥人那里弄到了不少牛羊牲畜,虽然听说突厥人也奸诈,都是把一些瘦的皮包骨的牲畜和一些冻肉进献,可起码都是能吃的。

    等这批牲畜和肉送到,长安城就可以说撑过了最难过的关口了。

    李靖撑着个拐杖进来。

    这位战神最近犯了足疾,走路有点一瘸一拐的。

    “现在饥情正在好转,战马不用杀了吧?”李靖直接坐到秦琅旁边问。

    秦琅把半边麻雀递给李靖。

    “嗯,只要继续眼下这个势头,确实用不着杀马宰牛了。春回大地,能吃的野菜也会多起来,再一个,冰河化冻,从运河过来的粮食也会增多的,所以最困难的一段日子已经撑过来了。接下来,我们得考虑春耕了,耕牛可是春耕的好帮手。”

    “等到天气转暖,虏疮疫情也会跟着好转的。”秦琅说道。

    今年这次饥疫并起,可算是给了大唐朝廷重重的一击。

    也让朝廷上下都真正认识到,军队再强悍,税收的再多,可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亦是国之根本。

    没有个三五年存粮,以后别说强大。

    在这次后,估计皇帝也会老实忍耐几年,安心休养生息,不敢再随便折腾了。

    委屈太上皇了。

    眼看着大明宫都快修好了,结果一下子停工,成了个烂尾工程。出了这趟子事,估计三五年内可能都不会再重新开工了。

    李靖摇头拒绝了那半只麻雀,看了眼那边啃的正香的长孙无忌,有些无奈。

    谁能想象,堂堂当朝宰相,几位留守大臣,却凑在这政事堂衙内,烤麻雀吃,还要分着吃?

    但听说皇帝到了东都洛阳后,都亲自带禁军去打猎捕鱼改善生活,随往东都洛阳的大臣们,也一样要派奴仆去城外采野菜回来吃,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代公腿脚不便,就在家多休息,外面有我们几个在料理。”秦琅笑道,他知道李靖瘸着腿来,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

    虽说同为四辅政之一,李靖还是尚书右仆射,论职位,李靖是四辅臣中最高的。

    可李靖这人比较低调,尤其是不久前北伐胜利回京后还被御史台弹劾后,他就更加低调了。

    哪怕是右仆射,也几乎不怎么管事。

    “我也知道长安有三郎和辅机你们辅佐太子殿下,我可放心。只是我最近听到一些消息,据说北边长城一带聚集的那些突厥人,好些受灾严重。”

    突厥人虽说是游牧部族,可霜雪灾害下,并不比中原汉人好哪去,草原上的草早早冻死,他们的牛羊就没有草吃。

    全靠着牛羊为生的牧民,一旦牛羊饿死,意味着他们也完蛋了。

    虽然牛羊能够宰杀,暂时雪冻,但明年呢?没有了母羊,哪来的羊崽,没有了母牛,也不会再有小牛,一个家族一个部落,没有了牲口,就没有了未来。

    眼下数十万人挤在长城北面,大唐又不理会他们。

    群龙无首的突厥人,眼下正经历着煎熬。

    不出意外的,突厥诸部开始了大鱼吃小鱼,强一点的部族开始去抢夺小部族的牲畜和冻肉,甚至抢他们的人,然后向长城内的中原商人贩卖换钱。

    有了钱,也许明年还能东山再起。

    几十万人马,无数个大小部族挤在长城线上,你打我我打你,暂时还只是小规模的劫掠拼斗,可这样下去,早晚会爆发更大的战争。

    李靖做为一个老帅,又是刚北伐灭了突厥的大帅,他对这些突厥人的内斗很关注。

    他担心当突厥人内讧升级后,局势会难以控制,最终必然可能会演变成突厥部落越过长城,到长城内来抢掠求生。

    “必须早做预防啊!”

    如今大唐虽然边境线上驻扎了不少军队,可饥情之下,却也是难以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代公有何良策以应对?”秦琅虚心求问。

第480章 近水楼台先得月

    药王孙思邈一直没能寻到。

    不过却找到了一些自称是药王弟子的人,但经查验,基本上都是招摇撞骗的家伙,有些还懂点偏方,有些则啥也不懂。

    对这些家伙,秦琅都将他们扔去了官作坊服劳役。

    但对外,秦琅却一直说这些药王弟子在研制解药,并不时的放出一些好消息来。

    随着饥情的缓解,虏疮也在关中人口大量出关就食减少,以及关内加大隔离封锁政策下,疫情一点点的降低。

    京南,终南山中。

    深山高谷之中,一处隐秘的军营,戒备森严。

    李靖、长孙无忌和王珪三位宰相一脸神情严重的跟着秦琅经过层层检查,进入了军营。

    “真有人痘接种之法?”长孙无忌也十分怀疑。

    “这是药王弟子们根本药王的医方研究的新法,提前接痘便能预防。”秦琅解释道。

    现在痘毒横行,导致大量孩童发痘死亡,虽然京中长安的痘疮死亡率已经控制在百分之五左右,但在其它地方,死亡率却达到三四成,甚至更高。

    秦琅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借药王之名提出了种痘之法。后世之时,种痘的痘种本来最好是牛痘,但是关于牛痘接种法,秦琅一无所知。

    他组织起来的防疫营里的医官们,也认为这根本不可行。再一个,也确实没有找到有痘种的牛,倒是生痘疮的孩童现在到处都是。

    秦琅也只好退而求其次,跟医官讨论起人痘接种之法,虽然医官们认为这太过不可信,可秦琅坚称这是药王之方,还让他们研究。

    在他的坚持之下,前期的理论研究已经差不多捋顺,也用奴隶做临床试验。

    临床实验结果出人意料的好。

    现在那些医官甚至已经总结出丰富的经验来。

    “选痘苗最关键的是要区别痘苗的顺与不顺,顺的痘苗,疮蜡光泽,肥大厚实,可以收而用之。对于那些没把握的痘苗,则宁愿不用,也不能滥用。”

    医官们甚至都研究出把痘疮浆液稀释来做为种苗使用。

    几个白发苍苍的医官最近整天在研究这些,虽然疲惫不堪,可医术上的突破,却让他们每个个都精神振奋满面红光。

    在营内深处,还有个更隐秘的地底密室,张医师带他们参观了种苗。

    用专门的小瓶储存着自患儿身上收取的优质痘苗,埋在土里待用。

    “痘苗要使用时先按专门的比例稀释,用来染衣物,并让孩童穿上。”

    按他所说,穿上这种染有稀释痘疮液的衣服三天后,小孩子全身便会有痘疹萌芽,这个时候小心看护,不要用药,十日之后,痘疮就逐渐萎缩,接种的孩子也就痊愈了。

    “有些地方痘疮死亡者达十之七八,关键就是误把痘疮当其它热病,给孩子服用热药,结果误以热药发汗,致使阳热转甚,则重密出不快,多至黑陷而死。”

    李靖看着那些小瓷瓶,感觉头皮发麻。

    “真的有用吗?”

    “我们一开始也不敢相信此法能成,是卫公坚持说这是药王之方,还说已经得到初步验证,我们这才敢顺着这个方向研究,最后有了把握才以奴隶试验,发现确实有用。”

    经过临床实验发现,人痘接种之法不仅有效,而且效果极好。

    经他们手接种的孩子,一百个,到现在也只死了一个。

    “此痘种法太好,堪称太平痘也,有此神方,以后再不惧痘毒横行了。”张老医师兴奋的惊叹道。

    接痘后百分之一的死亡率,确实已经极低,而张医师说,这还可能有操作不当等原因,若是再精进一些,可能死亡率能降到更低,达到千分之一甚至是万中之一。

    “接痘发疹后,孩子都会脸留痘印吗?”

    “不会,接痘种后发痘,只是发一点小水痘,而不会溃烂流脓结痂,所以水痘印很快就会消掉。”

    长孙无忌听了后,表示想看看那几位药王弟子,表示感觉并要给他们请功。

    “他们在一处极严密的地方研究,要求不得打扰。等功成之后,再为他们请功吧!”秦琅说道。

    “不是已经研究出药方,怎么还要研究?”

    秦琅当然不能说这些药王子弟都是冒牌货,都让他扔去做苦力了,只能告诉长孙无忌和李靖他们说,“我们接痘防疫法,其实本质上就是人工种痘发痘,让孩童生痘,用以毒攻毒的方式来防治痘毒。但是我们研究中发现,用人身上发痘后产生的痘液做为时苗接种,虽是解决办法。但是,时苗毒性太大,所以才会导致现在百分之一的死亡。”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改进之法,不直接用痘液做种苗,而是以痘痂为主。现在我们用的是痘浆稀释之法,还是有一定的毒性,不能完全保证安全。”

    而痘痂比痘浆做时苗虽然安全,可也还不是最安全的。

    秦琅现在跟一群医师们就在向着养苗、选苗的方向研究,其实就是把疫苗提炼提纯去毒操作。按一些老医师提出的通过连续接种和选炼来降低痘苗毒性。

    提炼的次数越多,则痘苗越熟,越熟的痘苗就越安全,其价值也就越高。

    当然,其需要的时间和成本也就越高。

    “现在我们已经研究出了几种接痘法,最简单的就是痘衣法,用染稀释痘液的衣物来发痘,这种办法发热、出痘缓慢,但较为安全。”

    “还有一种办法是直接取天花患儿的新鲜痘浆,塞入接种孩童的鼻孔,以此发痘,因为本法需直接刺破儿痘,痘苗也毒性较强,所以现在我们基本上不建议用此法。”

    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新式改良的以痘痂作为疫苗的旱痘法和水痘法。旱痘法用天花痘痂研成细末,对准鼻孔吹入,以种痘发疹,这种一般最多七日发热出疹,简便,痘苗毒性弱,不过因为容易刺激鼻子,会使的孩子鼻涕增多,往往导致接种不成功。

    而现在正在研究的水痘法,是用痘痂熟苗,和净水或人乳三五滴调匀,用丝絮裹痘苗在内,捏成枣核样,塞入鼻孔内半天后取出,一般七天发热见痘,达到预防效果。

    这种方法也是痘种最安全之法,只不过痘种养熟需要时间,成本较高。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把水痘法的痘苗再多次提纯改进,这样就更安全。

    “能不能加紧养一批熟苗出来?”长孙无忌问道。

    “这个需要时间,成本也较高。”

    “成本不是问题,人手不够就增派人手,钱不够拨钱!”长孙急道。

    痘病可不管你是富贵还是贫穷,就是皇帝的儿子也一样会出痘病死,所以谁都想要一个优质熟苗痘种。

    长孙想马上再进行几批实验,若是还能保证效果,就赶紧把好熟苗请示皇帝后给皇子们接痘。

    当然,到时自家的孩子们肯定也是要接种的。

    长孙无忌还和王珪李靖一起去亲自看了那批接痘后已经出痘过的孩子,都是一群奴隶子,而且被选中的多是一些残疾病儿。

    这些人被选中做第一批临床试验,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和身体残弱,可也是运气较好的,一百人,只有一个死了。

    其它的全都好好的,甚至因为在这个营地里接了痘种后,他们原来的一些疾病甚至是一些残疾,都由大唐顶级的医师团结们在给他们医治。

    在观察期里,秦琅不但给他们良好的生活环境,热水、干净舒适的衣服等,甚至还教他们读书,这些以前最悲惨的孩子,现在在这里跟活在天上一般。

    反正他们自己都觉得上天了。

    长孙无忌看到这些孩子身上确实都还残留着一些没褪去的痘印,也终于相信了秦琅,不,是相信了药王神方。

    李靖这样老成持重的人,也不由的惊叹连连。

    “立即派飞骑往洛阳报捷,最好是送几个医师带上一些熟苗过去,让陛下亲自验证。”王珪也激动道。

    这么好的防痘之法,简直是千古之功啊。

    孩子们主动接痘之后,就再也不怕痘疮流行了。

    长孙拉着秦琅,“不知道三郎你打算什么时候给你家大郎接种?”

    “实不相瞒,我家俊儿其实已经接过时苗了,估计这几天就会发痘出疹了。”

    长孙惊呆,这也太大胆了,秦琅就这么一个儿子,这么快就给孩子接痘了?

    “长孙公,这时苗接痘法,虽然还有些危险,可就算是痘衣法都已经降到百分之一的死亡率,水痘法更是千中之一。但是现在外面痘疮横行,一旦感染上,若是重疾死亡率可是十中二三起啊,不敢赌啊。”

    长孙无忌本来还想等把时苗多养养,可现在听秦琅这么一说,也有点慌。

    万一等不到优质熟苗,就给染上了,岂不后悔死。

    “三郎,那能不能请你帮忙安排医师到我家也给接痘?”

    “长孙公愿意的话,我这里可以马上安排,一定保证用的是从痘痂中经过提纯过的熟苗。”

    长孙无忌一脸感动,“多谢三郎了。”

    那边李靖和王珪听了,也不由的凑了过来,厚着脸皮向秦琅提出为自家儿孙们接痘之事。

第481章 晋王

    秦俊接痘好的第七天,果然开始发热并出疹。

    卫国公府后宅西院,早就封锁隔离着,上次秦家的家庭医生到终南山学习了接种之法后,取了优秀时苗回来,进去接痘后,就一直留在里面没出来。

    日夜观察着秦俊的情况,这小子一连数日,好吃好喝,吃了就睡,睡醒了吃,一天玩玩闹闹没事人一样,玉箫等担心万分,还怕接种失败。

    这天一大早,家庭大夫老许赶紧拍马,告诉院外守门的家丁说秦俊发热了,这下家里上上下下都着了慌,尤其是玉箫,紧张的团团转。

    秦琅还在光德坊京兆府衙办公呢,就被管家跑来禀报请了回去。

    等他一路赶回家,通过层层封锁进了小院看到秦俊后,发现这小子今天人蔫蔫的了,东西也不吃,玩具也不玩。

    乳母冼氏抱着秦俊,孩子见到秦琅也只是没精打彩的喊了句阿巴。

    大夫倒还是比较轻松,告诉秦琅说孩子身上已经出了痘疹,各种情况都很不错,一切顺利。

    “孩子现在就是不能见风碰水,保持衣服宽松,不要捂着,吃粥喝奶便好,静等热消痘退就行了。”

    “能确定是熟苗发痘,而不是外面传入的痘毒吧?”秦琅仔细的检查着孩子,他进来前,已经全身洗过澡,换过衣服,又把口鼻和手都摭的严实。

    “确实是熟苗发痘,不是染的外毒。”

    听到这,秦琅也是长松口气。

    痘毒一爆发,要死多少孩子啊。

    自家的孩子能躲过去,也是万幸。

    他也不得不佩服那些医师们的了得,他打着药王旗号,提出的种痘之法,也只是提了一些大概的方向,可人家硬是在短短时间里就理出了头序,并找到解决之法。

    不得不说,这些人是真有本事。

    但若没有药王之名,估计秦琅也难让这些人这样大胆。

    ·······

    长孙无忌一直在密切关注着秦家大郎的情况,听说秦俊出痘发疹后,他还特意又等了三天。

    等到秦俊果然已经热退痘消,又吃嘛嘛香的时候,特意跑来亲自瞧了一遍,然后当天就邀请秦琅带着医师上他家给他家的孩子们接痘种苗。

    长孙家的孩子可比秦琅的多。

    秦琅家才一根独苗,可长孙家一群孩子。

    更别说长孙家,家族大人丁旺,同族的孩子更多。

    长孙无忌给家里的孩子分成了数批,第一批先接种了几个。

    秦琅给长孙家接种过后,便请医师跟他去亲仁坊。秦琼先前晋封司徒、开府仪同三公,并授剑南道松州世封刺史后,便跟随皇帝去洛阳了。

    皇帝自从让阎家兄弟画了秦琼父子的画像贴在宫门上后,晚上确实能睡上一会了。

    他又追封建成为皇太子,改封元吉为曹王,并让自己两个幼儿过继给他们后,奇特的是,两个年幼皇子都没染上痘毒,而建成和元吉也从此消失,没再来向他索过命叫过冤。

    但李世民去洛阳时,还是特意让秦琼随驾。

    秦琼去了洛阳,家眷却都留在京师,主要是家里几个孩子都还小,虽然早早封锁隔离起来,没感染上痘毒,可一出京,怕路上会感染。

    好在秦琅留京,有他关照,府里倒一切都很好。

    崔氏也早听说了秦俊接了痘种,只是一直有些犹豫不决,如今听说秦俊已经好了,而长孙无忌都给儿子接了痘种,当下也就不再犹豫。

    “你阿爷自洛阳来信,说你已经跟他说过接种之法,他让我都听你的。”

    “请大娘子放心,这接种之法,都是出自药王之方,也经过御医验证过的,及早接种,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痘毒了。一次接种,终身受用无穷呢。”

    秦琅对自己很有信心,所以没跟长孙无忌一样,做事还要观前望后,他让医生用几经提炼的熟苗,以水痘之法,给家里兄弟们全都接种上了,连自己的三个义子,也都接了。

    长孙皇后特意派人召秦琅入宫。

    皇后没有随李世民去洛阳,原因是她要留在京照顾半岁多点的皇九子李治。

    李治先前也染上了痘毒,不过运气较好,虽然一度比承乾的要严重些,可终究还是没事了。

    只是皇后不放心李治路上颠簸,便请求带李治留京,同时也留下来照顾承乾。

    皇后听说秦琅找到了种痘之法防疫,效果还很好,便特意召他入宫。

    秦琅还是上次离京前见过皇后,这转眼都有大半年没见了,皇后又生了个皇子,孩子都半岁多了。

    人瘦了许多。

    “三郎你来看看治儿,他这样是已经出过痘不再需要种痘了吗?”

    秦琅上前,仔细的打量着李治。

    才半岁多点的孩子,在皇后怀里睡的正香。

    包被包裹了大半个身子,只露出了半张脸。

    皮肤红红的,看着挺像皇帝,脸上还有淡淡痘印,脸没被毁。

    “娘娘,晋王吉人天相,这是上天降福,已经没事了,也不需要再接痘,这辈子都不用再担心痘毒了。”

    皇后长松口气。

    “娘娘,可否让臣抱会晋王殿下?”

    秦琅从长孙怀里接过李治,想想这小子历史上运气好的很,两位嫡亲兄弟都是极有本事的,龙争虎斗,最后两败俱伤,倒是让他小子白捡了一个皇帝当。

    只是这小子皇帝做的可不怎么样,纳了父亲的才人,最后硬抬举为皇后,甚至搞二圣临朝,最终弄出了个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的称帝,可以说让李家宫斗内乱不止,也导致了李家王朝后来的败亡,李唐一朝死敌吐蕃,可以说正是在武则天时代完全崛起的。

    这小子本来在皇后怀里睡的正香,结果秦琅一抱,这小子立马就醒了。

    睁开两只眼睛一瞧,是个陌生人,马上就张开嘴嚎起来了。

    娘的,太不给面子了。

    秦琅还给他挤眉弄眼的逗弄他呢,结果这小子立马就张牙舞爪的来挠他,得了,只好还给长孙皇后。

    “本来太子殿下也想来的。”

    “让承乾专心监国摄政吧,宫里如今也是封锁起来了,要不是因为接痘的事今天我也不会特意召你来。”

    晋王李治运气好,染痘后只是轻微症状,如今已经好了。比李嚣和李简可强多了,那两小兄弟现在都化成一滩土了。

    “这次痘毒爆发,真是让天下父母操碎了心,三郎,既然接痘有用,那就赶紧推行吧,就自宫中起。”

    “臣已经派人向洛阳奏报陛下了。”

    “多等一天就多一天风险,我相信你,你先给长乐接种吧。”

    未婚夫给小未婚妻接种,这让秦琅有种手术室前家属签字的感觉。他又心里感激皇后的信任,皇后连嫡长女都交给自己接种,说明了皇家对这种人痘接种法的信任。

    有了皇后的背书,那推行起来自然会更顺利。

    “臣打算先在孤儿院中先推行接种,相信等几批种接下来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认可这种新的防痘方法的。”

    毕竟虽然大夫们认可了这种方法,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拿染豆儿童的痘疮脓液疮痂来做时苗接种,想想就还是非常可怕的。

    以毒攻毒的法子,并不是容易接受的。

    除非他们看到更多有用的例子。

    否则就算是药王孙思邈加上新晋痘神加门神的秦天王之名,也不一定好使。

    洛阳。

    前隋杨广修的洛阳紫微宫,当年李世民攻下洛阳王世充后,把宫殿都拆的差多不了,结果不到十年,李世民又回来了。

    还把洛阳又升为了大唐的东都。

    可洛阳拆掉的宫殿一时是没法复原的。

    好在拆也只是拆了几间正殿,简单临时的修一下,还是能够勉强住人了。

    不过条件跟长安太极宫可就没法比了,好在虽然宫殿破旧,但起码大家肚子能填饱了,沿着运河输送过来的东南粮食,省掉了入关的运输,倒是让皇帝百官和禁军将士们都能吃饱了。

    不过皇帝带着京师的军民们一来,洛阳百姓倒是遭殃了,只能在官府组织下为皇帝等腾位置让粮食,外出就食。

    今天皇帝特意让御膳房做长安的救灾粥,还让百官一起吃,体会下关中百姓的困难。

    吃着吃着,皇帝忍不住流泪。

    出关逃难的百姓沿途饿死无数,连埋都来不及,正月里寒风刺骨,百姓们背井离乡,露宿乡野,饥寒交加,许多人睡着就再没醒来。

    而痘毒横行,疫病交加,有些地方孩子死亡十之七八,无数的父母心碎。

    李世民陷入深深自责之中,认为这都是他治国无策。

    喝着粥,就忍不住失声流涕痛哭。

    “朕,要罪已!”

    皇帝居然想要下罪已诏,让那些食不知味的臣子们无不为之一震。

    内侍匆匆进来。

    “陛下,长安监国皇太子八百里急奏。”

    李世民一惊,发生何事了,居然要八百里急奏。

    “监国皇太子八百里加急进奏,卫国公寻得药王弟子,依照药王冶痘防疫之方,使用人痘接种防疫,效果显著,经接种人痘之后,七天发热出痘,死亡率不到百中之一,而最新研究的水痘熟苗之法,更能将死亡率压到千中之一甚至是万中之一,称太平痘!”

    “目前卫国公之子、赵国公之子还有齐国公之子、长乐公主等都已经接种太平痘,并发热出痘后好转,再不用担心染上痘疮了。”

    “卫国公在京中给一千多名孩童接痘种苗,只死亡不过七人,其余皆出痘好转,并无后遗症,连脸上麻子都没有。”

    内侍越说越激动。

    李世民听的嘴张的大大的都忘记了合拢。

    太平痘?

    人痘接种?死亡率压到千中之一甚至是万中之一?

    秦琅儿子和长孙无忌、秦琼的儿子都接种了,连长乐公主丽质都已经接种过并成功了?

    这·······

    房玄龄和魏征等宰相们站在下面,只听到内侍在皇帝耳边叽里咕噜的说了半天,然后皇帝怔在那里。

    魏征忍不住上前,“陛下,皇太子留守长安监国,请问到底发生何事,八百里加快奏报?”

    皇帝坐直了身躯,抹了把刚才流下的眼泪,整个人重新神光焕发。

    “监国皇太子八百里加急奏报,秦琅已经找到了防治痘疮的太平痘接种法,提前接种,可预防痘疮,接种太平痘失败后死亡率万中之一二也。”

    “我大唐的孩子,将再不用担心痘毒横行了,父母们再也不用操心忧虑痘疮了,上天垂怜,天佑大唐!”

    皇帝越说越兴奋,站起来紧握着拳头高呼天佑大唐。

    底下一众大臣,全都惊呆了。

第482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

    东都。

    洛阳宫,大业殿。

    皇帝移驾洛阳,把紫微宫改名洛阳宫,由行宫提升为大唐帝国正宫,做为皇帝东宅,帝国的东都。

    原皇宫正殿大业殿,被李世民改名为贞观殿。

    宫殿草草的修葺了一番,还很简陋,宫中的宫女、内侍也基本上都是从长安带来,数量也大为精简。

    来洛阳毕竟是逃荒就食,所以大家也就只能将近些。

    此时,尚书右丞、守秘书监、参预朝政的魏征正在向皇帝汇报,以前魏征身为谏臣言官,本职是以劝谏规讽为主,整天盯着朝廷各部门,也盯着皇帝,稍有不对,就要一通嘴炮。

    李世民神烦魏征,可又觉得这家伙不结党不营私,是个很纯粹的喷子,于是对魏征是十分忍耐。

    但有时皇帝急了,也会来一句你有本事你上,别光动嘴皮子,魏征也很不服气,毕竟在朝廷也混了这么多年,没杀过猪也看过杀猪,对于朝廷办事流程还是很熟悉的,对于历代政治得失也有所心得。

    于是魏征毫不客气的说,我上我也行。

    皇帝也恼了,好吧,那你就试试。

    试试就试试,魏征毫不示弱。

    皇帝看魏征还不服气,于是便给他调整了下官职,原本是秘书监加谏议大夫,现在把谏议大夫改成了尚书右丞。

    尚书省主官原是尚书令,可自李世民继位后,这个职位已经空置不授,于是左右仆射成了主官。

    原本房谋杜断,倒也是配合无间,奈何杜如晦居然英年早逝,这让皇帝一时间失了一员大将,尚书省的事务越发有些顾不过来。

    正好魏征在那里喊我上我也行,于是皇帝就让他兼尚书右丞,戴胄兼尚书左丞。

    在大唐政事堂为宰相合议办公机构,也是最高决策机构。

    尚书省比隋朝时地位大为下降,只保留了最高行政机构权力,而不在有决策之权,但做为统领六部的尚书省,依然地位重要。

    尚书省下有六部二十四司,各部司的郎中和员外郎,在大唐都属于清官序列,十分清贵显要。

    尚书左右丞虽说只是四品职,可因为左右仆射都是朝廷宰相,所以左右丞便相当于尚书省的次官,实际主持尚书省的日常工作,对于郎官们不但有统领之权,还有选任举存之权。

    尚书左丞主管的是吏、户、礼三部十二司,尚书右丞则主管兵、刑、工三部十二司。

    而皇帝还按南北朝以来的传统,赋予了尚书省左右丞监视重任。

    左右丞对尚书省的监察大权表现在有决定尚书省郎官选任及黜陟之权,监督尚书六部工部,主持和督促尚书省工作三个方面。

    更了得的是,皇帝李世民还给了尚书左右丞对尚书省外的监察权。

    左右丞能够监察御史台的工作和官员,监察中央其它诸司官员和工作,奉皇帝命负责对刑狱和其他违法案件的审理和查处。

    从某些方面来说,李世民给魏征和戴胄这两位尚书左右丞的权力很大,与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均负有相当的监察之权。

    除了授予省内和省外的监察之权,皇帝还授予左右丞省内的勾检权,这个勾检权就是对省内公文政令审核监督之权,特别是重大事情,以及疑难案件都要他们亲自勾检。

    正是因为这监察和勾检大权,使的魏征现在已经没什么空喷东喷西了,授予的权力大,责任也大,工作自然也忙。

    在尚书省里,左右仆射是长官,也是宰相,总揽六部。而左右丞平时既要主持省内日常事务,各统领三部十二司,还得负责监察省内省外,并勾检省内分管的三部十二司的事务。

    从以前靠嘴喷人出饭,到现在得亲自下场干活,魏征每天忙的是饭都没空吃,觉都没地方睡,好在他兼职的秘书省只是个管理图书的清闲衙门,那摊子不用管也没事。

    真正做了办事的官,才知道以前喷人的官是多轻松。

    不过魏征倒也确实挺有本事,他虽然以前没做过这具体的行政事务,可一到任之后,马上就行监察之权,对省内分管的三部十二司的那些具体主事的郎中、员外郎们进行监察考核,强硬的抓了几个办事懈怠的郎官,请求皇帝贬黜。

    李世民见他说的有条有理,便也许可。

    几位郎官被贬,这一着杀鸡儆猴倒是效果显著,结果魏征又出台了数条官员考核规定,给各个官员都定了任务。

    这下没有人敢懈怠了,都很认真的办事,原本各部司事务大量积压不能及时办理的情况大为缓解。

    魏征还针对省内积压的许多长期没有判决的诉讼案件,监察督办,他不擅律法,却能根据根本原则,依实际情况督办处理,使的大家心悦诚服。

    一通大刀阔斧的行动后,尚书省的工作风气大变,大家办事效率也高了,积极性也提升了。

    李世民都大为惊讶。

    本以为能借此机会狠狠挫一挫这魏喷子的嚣张气焰,等到他不焦头烂额后就把他的尚书右丞罢了。

    谁知道居然比先前的右丞做的强多了。

    连一向跟魏征关系不太好的老同学房玄龄,都难得的在皇帝面前讲了魏征几句好评,他的原话是魏征在尚书省内行事之风,很有几分秦三郎的做派,大刀阔斧,雷霆万钧,做事有原则,但又能变通,行事较为刚猛,能服众。

    他暗示魏征虽然经常喷秦琅,可毕竟魏征当初是秦琅保下来的,还借调他到镇抚司做过事,所以魏征行事才会有秦琅之风,这都是跟秦琅学的。

    甚至暗示皇帝,魏征说不定跟秦琅私底下交情不错,到尚书省做事后,暗里跟秦琅讨教过呢。

    皇帝倒没被房玄龄的这些暗示所动,他觉得魏征这人狂是狂,但也很聪明,结党这种事是绝不可能的。

    于是皇帝对魏征的办事能力大加赞赏,本来只是让他试一试的,现在彻底的定了让他主持尚书右丞工作的决心,并且又把原本罢掉的谏议大夫之职又给魏征了。

    谏议大夫不仅是谏官言臣,他还是门下省的重要职官,有驳回不合理诏书的封驳之权。

    魏征也因此一下子成为了朝中显贵高官,手里既握监察大权,又有勾检尚书省内之权,还又得了门下省的封驳之权。

    他这个参预朝政,也终于明正言顺,实权在握。

    皇帝对魏征也是刮目相看,不再把他只当成了纳谏的一个榜样。

    贞观殿中。

    魏征捧着笏板,对着上面做的小抄在跟皇帝奏报。

    “至二月底,西京长安留守朝廷奏报,二月长安未因饥情饿死一人,整个关内道、陇右道、朔方道、河西道、安北道,五道数十州县,累计统计二月饿死的百姓不足千,实际数字是七百三十六人。”

    “而至二月底,长安已经累计为三千七百五十三名孩童进行人痘接种,主要采用水痘法,只有不到百人接种失败,但死亡只有十三例,其余接种失败者很快进行第二次接种并成功,只有两例死亡。”

    “而长安以外的关内五道,至二月底,也已经进行了一万五千多例接种,死亡总共四十七例,余皆成功。”

    “另外,至二月底,长安和关内五道,目前二月份统计的染豆毒死亡孩童为一千四百余人,但死亡多是在月初,现在长安已经有半个月没有再发现染病死亡病例,关内道也有七天没有死亡病例增加,其它几道染病死亡数也大为减少。”

    魏征有些激动的告诉皇帝,“长安已经基本上控制了疫情,关内道也马上能够控制住,其余四道,情况也将得到控制。长安奏报,预计在五月端午前,完成对整个关内五道十四岁以下的中男以及下孩童的人痘接种,到时可基本不惧痘毒。”

    “而按眼下的控制,长安和关内道,也已经控制住了饥情,接下来是其它四道的饥情控制,目前四辅政宰相正辅佐监国皇太子在准备春耕事宜。”

    “他们奏称,将力保今年春耕进行,并提出,可适当的组织部份出关的青壮劳力返回家乡开展春耕。”

    魏征放下笏板。

    “陛下,他们创造了奇迹!”

    向来喷天喷地喷空气连皇帝都要喷的魏征,如今也在这些数据面前彻底的服气了。

    有人说秦琅肯定造假了。

    可魏征虽然以前也经常喷秦琅,但却对秦琅的人品很相信,他相信这些数字是真的,秦琅虽年轻,也绝不敢在这些数字上做假。

    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消息从关内传来,证明那边的疫情、饥情都已经得到了控制。

    相比之下,倒是关外这边,依然势如水火。

    连洛阳城里,现在百官禁军们的粮食都还经常供应不足,饥一顿饱一顿的。

    更别说这关外的疫情,那是完全控制不住,因为饥荒,百姓流动迁移,导致疫情难以封锁隔离,无数的孩子在染病死亡,各地报上来的数字一天比一天多,累计的数字触目惊心。

    “朕准备召秦琅来洛阳,让他主持防疫指挥,你以为如何?”皇帝问。

    魏征毫不犹豫的点头,“大善,请陛下派八百里加急快马,往西京急召秦琅来洛主持防疫,早点遏制痘毒。”

    “陛下,左卫中郎将、临清郡公苏定方,勇安公主、河北都团练使、清河侯窦红线,燕州刺史、燕国公李谨行,至幽州赶牛三千头,羊两万只,正往洛阳来,已经已过黄河。”

    李世民一听,极为高兴。

    这么多牛羊,终于能缓解下洛阳百官军民们的情况了。

    “等牛羊到了,让苏定方送一千头牛,五千只羊去长安给承乾。他们天天吃救灾粥,也着实辛苦了,也改善一下伙食。”

    皇帝还特意要求,这批牛羊里,拿出两头牛二十只羊,专门赏赐给秦琅家。

第483章 上洛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下个不停。

    田野绿了,遍地的野菜也长出来了,正好接济灾荒。就算是寻常年份,百姓们都不会错过这些地头的野菜,以补青黄不接,何况是现在。

    男女老少齐上阵,留在长安没有走的,多是家里或有老人或有孩童或有产妇等走不了的,虽然外面下着小雨,可野菜绿油油,哪能阻拦百姓们采野菜的决心。

    绿色的荠荠菜,叶片已经长出了好多片,舒展开来就如同是一把小伞。都说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削个小竹片或小木片在手,蹲到地里,对着荠菜根插下去,手一揪,连根便拔起来了,另一只手拎着苗子抖一抖,根上的泥就都抖落了,露出白色的根,和绿绿的叶。

    除了荠菜,地里能吃的野菜多了去了。

    大人小孩,基本上都能准确的一眼认出那些可食用的野菜。

    马齿苋菜,民间也叫他长命菜,可鲜食,也可晒干做干菜,这菜味道很冲,但对于喜欢的人来说,就跟韭菜一样香,用来剁馅是最好的。如果喜欢吃鲜,那就直接淖水凉拌,也是一绝。

    而河滩上,山坡里,也还有一样美味,便是蕨菜,有的百姓称之为猫爪,或是龙头菜,说的是这蕨菜那未展开的嫩芽细叶,形如龙头或是猫爪。这菜的口感清香滑润,加以佐料,清香爽口,这可是难得的下酒菜。炒着吃也行,晒干也好,做馅、腌渍都是美味。

    这号称是山菜之王。

    秦琅带着太子承乾今天一起外出采野菜,六十多岁的李靖今天也特意陪同护卫。

    秦琅带着承乾,一路走,一路带他辨认野菜,挖野菜。

    “这个不是喜菜,这是苦菜。苦菜是黄花,喜菜是白花。”秦琅正带着承乾在路边挖喜菜,一种类似于婆婆丁的野菜。喜菜很嫩,吃着还带有甘甜味,凉拌或小炒好吃,做馅也是上佳,成熟后会开小白花。

    可承乾挖的跟秦琅挖的喜菜有点像,却又有细微区别,这菜其实叫苦菜,成熟后会开黄花,弄来吃也行,但会很苦,倒是有几分蒲公英菜的味道了。

    承乾拿着自己好不容易挖了一把的苦菜,跟秦琅的仔细对比,细分了半天,才看出了差别。

    “不能吃吗这个苦菜?”他可是好不容易才挖这么多呢。

    “当然可以吃的。”秦琅将承乾的战利品放进他的背筐,“只是味道稍苦,其实绝大多数野菜,也都是中药材,这苦菜就也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吃了能下火清肺,好东西呢。”

    其实多数孩童都是能分辨出几十上百种的野菜的,因为几乎家家年年都要挖野菜的,这可不是后世时,挖野菜只是为了尝鲜,这时代,百姓们就算生在太平年月,可平时也是要经常搭配野菜等食用,半粮半菜的菜粥,是绝大多数百姓在这个春天青黄不接时的主食。

    野菜这东西,猪能吃的,人其实也都能吃。

    若真要分出个等级来,也不过是味道而已。

    就比如这苦菜味苦,自然不如味甜的喜菜了。

    “殿下你看这个深绿色的野菜,叫马兰头,也叫田野菜,味道就很不错。”

    承乾瞧着自己脚下刚才踩过的野草,不料这也是一味野菜,于是赶紧去采,这马兰头可没荠菜野菜好采,叶片更小,揪半天也才揪出一小把。

    李靖也提着他竹篮,跟在一边采野菜,他倒是很意外秦琅这样的年轻人,居然能认出地里几乎所有的野菜。

    而且那动作,嗯,很熟练。

    长安城有些勋戚子弟成了纨绔,连五谷都不分,把韭菜当麦苗,难得秦琅却能准确的分辨出各种野菜。

    车前子、水芹菜、艾草,野葱、蒲公英、苜蓿、菊花菜、野艾蒿、地木耳,还有那只露出了几个嫩叶,底下却有着白嫩根部的鱼腥草,甚至就连百姓家用来做篱笆的木槿树此时开出的花,都一样能采下来做菜。

    采了各式各样的野菜一大篓,秦琅带着承乾进了山。

    香椿、槐叶、竹笋·······

    承乾还真没有想过,原来有这么多草木都能吃。

    “其实大多数野草都能做菜,不过也有一些是有毒不能吃,有些则味苦味涩或太柴等不吃的,但是呢,有一些野菜其实没什么营养,吃多了还容易伤身体,比如说这蕨菜,还有春笋。”

    春笋炒腊肉,那是一道绝味,尤其是用春笋蒸火腿,那叫一个鲜香美味啊。可春笋这玩意,如果你只吃春笋,那是真刮肠胃的,对于穷人来说,如果单纯以这个充饥,一顿两顿还行,多吃几顿,会让人越发没力气,肠子里最后一点油都要被刮走。

    蕨菜也差不多,牛羊吃多了甚至会被毒死。

    可饥荒之时,百姓饿急了时,连草根树皮都要吃,在一些中原平原地区,有时树皮都被剥光了,想吃树皮都难,于是有人吃土,吃一种观音土,但这些其实也只是暂时的填充肚皮,让有没有那么饥饿难忍,事实上只是骗肚子的,根本没有半点营养,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会肚皮发胀,难以消化,最后严重者死掉。

    大饥荒之时,靠山靠水的人是要幸运点的。

    午间。

    秦琅特意带承乾到自己山下的一个养殖场休息,弄午饭吃,这里建了许多棚舍,养牛养羊养猪,搞栏圈养,养殖数量多,规模大,曾经有数百奴仆在这里做事,养殖几千头牛猪羊。

    光是后面的那个配套的肥料厂,一年通过加工养殖场的牛羊猪粪,做成干粪肥卖给百姓肥田,都能赚上许多。

    而山脚的那个水库,养鱼养鸭,水库下又有许多个莲塘种莲子莲藕,生态养殖在这里初见成效。

    可一场大灾。

    秦琅不得不把养殖场里的牛羊猪鸡鸭鹅都提前宰了,交给朝廷官府统一用来救灾,官府只给了农场一张条子,至于这些牲畜家禽什么时候付钱,又按什么价给,都不曾约定过,秦琅也没空去管这些。

    先度过难关再说。

    圈舍空了,牛羊没了,鸡鸭也没了,甚至连水库鱼塘都提前放水干掉,把鱼虾捉光了。

    奴仆们多数被安置往关外去避灾了,只剩下了一些年老者留守。

    见到家主秦琅来了,几个老把头执意进山了一趟,没多久弄了一些山货回来。

    竹笋、香椿、蕨菜,还有几只野鸟,一兜子鱼虾,甚至还捉到了一头野猪。

    “咱们这场子荒了,这人也撤了,倒是后面山上的野物多了起来,上次还有一头野猪都跑到咱们猪圈来下崽了。”

    秦琅知道那只来下崽的野猪,被老把头们端了,然后送到了长安府里来,秦琅送进了皇宫和东宫,一边一半,也算是给他们加了个餐,秦琅只留了一个猪头,炖了一锅。

    到现在还有点回味呢。

    老把头们也都有弓箭刀枪,经常会进山巡视打猎,手艺也有,做些陷阱设些套,山溪山涧里下些鱼笱地笼的,倒也能有些鱼虾收获,其实日子还不错呢。

    秦琅看着这些野获,便干脆在水库边架起了简易的石灶。

    太子承乾负责生火,战神李靖负责收拾野猪,宰相秦琅则在那里切菜掌勺。

    炊烟袅袅,细雨落在水库,荡起层层涟漪。

    野葱炖山溪小杂鱼,春笋炒野猪肉,香椿煎鸟蛋,再来个野菜饼子。

    就地取材,没什么宫廷大菜,可一道道菜都是时令菜。

    小杂鱼刚煎的金黄时,负责烧火的承乾就已经忍不住伸手从锅里偷鱼吃了,跟只偷腥的小猫似的。

    李靖都为这香味打动,杀猪分肉过程中还不时过来瞧几眼,也顺捎了几条吃。

    几斤的小杂鱼,等煎的差不多两面金黄要下野葱炖时,都已经吃掉了一斤多了。

    野猪有些瘦,皮毛也硬。

    李靖直接先用水烫毛,然后架火上烤,烤的外皮膨胀金黄,细毛也全烤完了,然后再用刀细细的刮。

    刮干净后再开膛破肚,取去内脏,大卸八块。

    猪脚、排骨留着晚上炖着吃,猪头和内脏则留给老把头们明天吃,这猪本是他们的战利品。

    就取了前胛肉炒春笋。

    “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撑过了寒冬,就不用再担心了。这三月里,哪里不是吃的啊。野菜搭配救灾粥,大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再等几个月,便能迎来夏收了。”

    李靖喝着鲜美的鱼汤,对秦琅这话也是点头赞赏。

    “冰河化冻,运河就能送更多的粮食北上,而等到梅雨季节一到,夏季风也就要往北吹来了,到时东南沿海就会有大批船队满载粮食北上。”

    李靖心情大好,今天陪着走了这么久,倒也是胃口不错,一碗鱼汤很快喝完,秦琅给承乾眼神示意,承乾便赶紧接过碗,给李靖又盛了半碗野猪肉炒笋,还夹了几个野菜饼子。

    野猪肉较硬较柴,所以秦琅其实是焖煮的,足够的火候让野猪肉既保留了一定的韧性,却又入味且能嚼动,配上笋子的鲜,这菜很符合李靖的口味。

    “若是我打仗的时候,军中有你这样一个厨子,我的胜率还能再提高一些。”李靖笑道。

    “代公可是我大唐战神,本就向无败绩啊。”秦琅道。

    李靖摆手,“陛下可是曾御口钦封你阿爷为大唐战神,我可不敢当此之称。”李靖夹起一块野猪肉趁着热吃的极为爽快,吃了两个月的糊糊粥,肚里对于油和肉那是极度渴望的。

    “三郎,听说陛下来召你去洛阳了?”

    秦琅笑了笑,“嗯,今年关内七成七成的百姓去了关外就食求生,长安更是十户走了九户,咱们现在控制住了关内的饥情疫情,可关外局势还十分严峻,陛下听说了太平痘的效果后,特派人来召我去洛阳主持防疫接痘事宜。”

    “太子殿下和长安,可就要交给右仆射你辅佐了。”秦琅说着起身,向李靖叉手一拜。

    “三郎何须如此行礼,我本就是朝廷宰相,陛下安排留守西京辅佐太子监国的,这是我的职责。三郎你尽管放心去洛阳,长安这边我会跟长孙相国和王相国一起协助好太子的。”

    “长孙令公这次也要随我去洛阳,王侍中会留下来与右仆射一起继续辅佐太子监国。”

    其实秦琅不太愿意这个时候去洛阳,长安勉强控制住了,可整个关内以及关内五道,还并不容乐观。但李世民急需秦琅这个有经验的人过去,特别是在防疫接痘这块,无疑秦琅最有权威。

    “马上冯驸马会从河套再送一批牛羊过来,另外陛下还已经让幽州的苏将军给咱们再送一批牛羊来,粮食也会继续拨,数量也还会有所增加。情况会越来越好的,咱们先前订的口粮标准,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

    这次皇帝移驾洛阳,太子留京监国,这是承乾很难得的一次展示才能的机会。尤其是先前承乾染上痘症,封锁隔离了一月余,京中各中传闻一度沸沸闻闻,对太子的地位有所动摇。

    如今太子在他们的辅佐下,难得的打了一个漂亮的仗,取得了不错的初战告捷,这个时候本来是要趁胜追击,要取得更大的胜利的。

    可皇帝来召,秦琅只得应召前往。

    本来长孙无忌若是留下,秦琅也不用担心的,长孙是承乾的亲娘舅,他会坚定的保护承乾的利益。

    可皇帝也把长孙无忌召去洛阳,留下的两位宰相,李靖和王珪,一个是尚书右仆射,一个是检校侍中。李靖是关陇集团核心将门的,王珪则是五姓七家里的太原王氏。

    把承乾交给他们两个,秦琅着实有些不太放心。

    可没办法,眼下也只能交给他们了。

    相比之下,秦琅在二人里,倒是更相信李靖一些。李靖年纪大,行事稳,向来是极有分寸的,所以有他在,当不容易出什么事情。

    “苏定方要来?”李靖对上次北伐时,那个出尽风头的河北年将骁将很在意。

    “嗯,他和程咬金送一批牛羊过来,我已经向陛下奏请,等他们到了长安,就由程咬金暂时检校太子左卫率,苏定方检校太子左卫率副率,代我掌太子旅贲,护卫东宫安全。”

    李靖听了这安排,点了点头,没表示反对。他知道,苏定方跟秦琅关系很密切,而程咬金更是秦家父子的死党。

    这个时候,秦琅去洛阳,走前没把三千太子旅贲交给自己这个太子右卫率,而是反而让程咬金和苏定方赶过来检校暂统太子旅贲军,这明显是对自己还不太信任啊。

    不过李靖没表现出半点不满,甚至还乐于看到秦琅这个安排。

第484章 宋江

    沙苑。

    茫茫几百里沙丘草甸泽泊间,一座不大的沙山下,一汪不算大的水泊,可这几年却在江湖上有着极高的声誉,这就是江湖中称赞的水泊梁山。

    江湖就是草莽,草莽里也总聚集着无数的好汉。

    在这片沙丘水泽边,那杆杏黄色的替天行道大旗下,一处寨子矗立着。寨子的聚义大厅里,今日群英汇聚。

    一百零八张交椅,全都坐满。

    这是近年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梁山水泊一百单八位好汉。

    这些好汉们出身各异,但好汉们本就是强人盗贼,所以大多数其实也是上不得台面的,有些人以前本就是强盗马贼,听闻这梁山的大名,前来依附投奔。也有在各地被官府追的没处藏身跑来依附的。

    这其中也少不得是被逼上梁山的,甚至有些地方的豪强、官府的官吏,军府的兵头武官等等。

    人越来越多,可头把交椅却还始终是由及时雨宋江坐着,这位以前叫宋富贵的黑矮个,虽然本事不显,但梁山这些年在他的统领下,劫富济贫替天行道,越做越大,手底下又有一群忠心兄弟,故此虽也有名声大资历高的江湖强人上山,可始终没有人能威胁到他的地位。

    饥荒之年,便也总是贼匪们的丰收之年,这样的年月虽然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可这样的年月更乱,乱中取利,好汉们就喜欢乱。

    乱了就有机会,乱了官府也更没精力管他们。

    今天大家齐聚,一众好汉各按资排位,有那彪形大汉,也有那文人士子模样的,甚至有光头的和尚执佛尘的道士等。

    只不过今天这聚义,倒不是要商量做什么大买卖。

    宋江一袭锦袍在身,目光望过诸位好汉。

    “知道兄弟们最近都很忙,可还是召大家回来聚议,主要是有两件事情,一呢就是大家想必也知道最近长安城里神医们研究出了接痘之法,这个时苗可是一苗难求,尤其是上好的熟苗,更是如此。”

    宋江告诉大家,他已经通过自己的关系,弄来了一大批上等熟苗,大家各自到自己地盘,把这批货散出去。

    “货是好货,咱们优先供给那些士族豪强官吏,他们有钱,咱们正好发一笔。”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管是官逼民反,还是江湖逃亡,可既然上了梁山,那便都是匪。干了这么,也就求个活的潇洒自在了。钱是好东西,就算是讲究的梁山好汉们,也一样是以抢劫为主业的,只不过他们不抢附近的贫民百姓,主要劫一些黑心商人,为富不仁的地主豪强,或是一些贪官污吏罢了。

    “大当家的弄了多少熟时苗?几次提炼过的?”

    黑旋风赶紧问。

    这家伙提两把巨斧,一脸络腮卷须,魁梧凶悍,以前曾是吃人魔王楚帝朱粲手底下的一员军官。

    “这批货很充足,而且都是三炼的好苗。”

    矮小的宋江跟这黑旋风一比,倒跟个干巴的长工一样,他告诉大家,这批苗子是他通过自己的渠道弄来的,现在呢,每瓶苗子一万钱分给各位兄弟。

    一万钱当然说不得贵,一般百姓肯定掏不起这钱,可对于眼下疫情严重,不分贫贱家的孩子都会染病的时情,卖给豪强官吏富商们,这绝对是有人要的。

    甚至他们可以加价出售,一万钱是给宋江的,加价的就是他们自己的了。

    “三炼的苗子,只有万分之一的失败死亡率,一万钱太低了些。”

    宋江告诉黑旋风,兄弟们从他这拿苗子,只要一万钱,大家可以自由定价出售,超过所得都归他们自己。

    这下大家就高兴了,纷纷表示要货。

    宋江只一个要求,大家都在自己的地盘出货,不能到其它兄弟的地盘上去散货,当然,对于非梁山诸好汉们势力范围的其它地方,就各凭本事了。

    “我这批货有三千多支苗子,兄弟们每人可先领三十支去。”

    一人才分三十支苗子,黑旋风有些不太满意。

    “这苗子你们一支十贯拿去,转手应当能很轻松的就卖出两三万钱,一支起码赚一二十贯,三十支也就是六七百贯了。这只是第一批,后面还会有的。”

    “当然,我通过我的关系拿货,也要上下打点,另外,还得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以也请诸位兄弟在我这拿货时先钱后货。”

    对于这一点,黑旋风们倒都认可。虽然他不知道宋江是在哪拿的货,可现在这痘苗只有长安城里有出,宋江肯定也是打通了那里的关节。

    虽然他相信宋江肯定能从中赚的更大,但梁山向来也是讲规矩的地方,平时一百多位好汉也都是各自划分了一块自己的地盘,有自己的人马领着。做了买卖,要交四成给山上,其余六成归做事的好汉和自己的手下兄弟分。

    这种规矩,大家都认。

    一众好汉们都在那里笑着应承下来,表示钱没问题,只是希望第二批能够快点弄来,还说这三十支苗子,一到手就能散出去。

    谁家的孩子不金贵?尤其是那些豪强地主富商们,他们的孩子自然更金贵了,一二十贯钱不过是匹牛马的钱,强壮点的奴隶都不止这价了。

    不过宋江还是提醒大家,说如今这痘苗只会越来越多,因此这价格也不要太高,否则人家未必要从我们这买。

    咱们现在就是要迅速散一波货,然后赚一波快钱就好。

    要不然,到时这疫苗若是遍地都是,那可就砸自己手里了。

    梁山号称是现在江湖上字号叫的最响的,各个当家手底下都有一支人马,少的数十,多的一二百。

    其实他们不是拉不起更多人马,只是如今这几年越来越安稳,朝廷官府也越来越强势,人马越多,目标越大。

    别看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名头响亮,可江湖上有些人并不知道的是,一百单八好汉都用名号行走江湖,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梁山始终只有一百单八好汉,但实际上这一百单八好汉并不是雷打不动的,经常有失手被擒或做买卖时折手被杀的,每次有空位了,就会补进来。

    所以一直是一百零八好汉,但一个外号,可能已经有好几个主人了。

    梁山的好汉们,有点类似于加盟店性质一样,一百单八好汉,代表的是一百单八支人马,有一百单八块地盘,各自经营,但又是联络有序,互通有无。

    并且他们最大的特点还是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有自己的组织纲领,比如只劫富,还要济贫,绝不吃窝边草,甚至不允许干伤天害地,尤其是不能欺负百姓之事。

    大头领宋江对此事十分看重,先前也有违反寨规的头领,但很快就被宋江干掉了。有几个头领实力强劲,但最后都是被神不知鬼不觉的割走了脑袋。

    也因此,如今的梁山比较稳定。

    别看这会聚义时,一百单八坐在这里,气势很足,可是平时这些头领,全都是分散在关内关外各州,每人表面身份都是一方地主豪强富户的,宋江早通过关系帮这些兄弟们漂洗清白。

    这些头领们在一州或一县里也是头面人物,但暗里却也控制着一些险山恶水,一百单八好汉情报共享,一旦发现肥羊,各种准备好之后才会下手。

    他们还会相互销赃,本地做案,他地售卖。

    这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绿林好汉。

    如今已经没有哪个再如隋末乱世时一样,傻傻的占山为王,简单的拦路打劫了。

    宋江这两年甚至带领大家,推出了全新的业务,保险业务。

    地主豪强、富商大户,可以向他们购买保险服务,可以保财产,也可以保人身,每年交一定量的钱,就能得到梁山好汉们的保全服务,一旦他们投保后却发生损失,梁山将负责为他们赔偿损失。

    比如被偷被抢,梁山都是先赔钱,然后再去找该在他们地盘做事的贼匪,最后来个黑吃黑。

    据说这业务是宋江去了趟长安城回来后想到的,但这个业务很完整,让大家都认为这肯定是长安有高人指点。

    加之梁山一直有不错的官府关系,很少受到打击,所以也早有人怀疑宋江其实在朝中肯定有很雄厚的靠山撑腰。

    这保险业务,估计就是那位靠山指点的。

    而梁山好汉们平时做买卖,四六分成,要把四成上交山上,山上还经常也会做些大买卖,所得丰厚,这些钱却都由宋江控制,据说大都拿去打点了。

    大家认为这钱实际上就是孝敬给朝中的大佬了。

    对此,好汉们倒是没啥意见,毕竟有靠山总是好的,虽然这关系让宋江独掌,但换作是自己,估计也不会轻易说出来。

    “还有一件事呢,现在各地饥情还很严重,眼下又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够接济各自地盘上的穷苦百姓,不希望有人在这个时候饿死。”

    “大哥,咱们虽说劫富济贫,可现在饥情这么严重,咱们手里也没啥粮了啊,咱们不得先顾好自己啊。”

    “大家放心,饥情会越来越好转的,北上的粮食正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不用担心没粮,先顾好周边。俗话说,有羊方可薅羊毛,有水方能养鱼,咱们现在饥荒时拿出点粮食来救救大家的命,这也只是借,到时大家两倍奉还咱们,咱也不亏。何况,咱们现在救了大家的命,大家会不感恩吗?以后他们就都是咱们的耳目,都能为咱们提供情报,一条有用的情报,便往往能宰一只大肥羊,能大赚一笔,难道不值?”宋江问众人。

    众好汉纷纷赞扬,认为确实是这个理。

    “诸位兄弟,记住,咱们是梁山好汉,是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梁山好汉!”

第485章 江湖

    潼关。

    夜色下,宋江跪伏在秦琅面前,恭敬无比。

    在这位如今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及时雨宋大哥身后,站着的玉麒麟、智多星和入云龙三位当家,拜见秦琅的时候却反而只是单膝跪地叉手行礼。

    江湖上并不知道,人黑相丑的宋江以前叫宋富贵,只是沙苑众多贼匪中一支马贼中的一个小头目,当年被秦琅去河北时顺路灭掉了那伙马贼后,将他招安,扶持他为大哥,赐梁山水泊名号,并定下替天行道的纲领。

    梁山这些年能这么猛,都因为他是镇抚司名下的一支人马。而宋江能稳坐第一把交椅,没被那些江湖好汉们火并掉,也皆因为当初秦琅给他留下的三位自己部曲。

    背后有朝廷撑腰,有镇抚司的关照和情报,又有秦家三位部曲协助,宋富贵自然也就从原本一个胆小怕事的马贼俘虏,摇身一变成为江湖上呼风唤雨人人称赞的义气无双大哥。

    数口大箱子摆在身后,都是宋江带来的。

    “卑职已经将寨中的钱帛换成了易携带的轻货。”宋江跪在地上没敢起来。

    秦琅接过玉麒麟李俊递上来的单子,便于携带又价值高好流通的金银币,全是嘉德银行和开元银行的铸币,还有融铸的大块马蹄金和银铤,此外还有数张大额银票庄票,都是可以凭暗语、信物、凭单便可兑付的。

    总价值达数万贯了。

    没有珍珠玉器饰物,也没有铜钱绢帛,宋江他们很用心。

    看着宋江把屁股撅老高的跪那,秦琅终于道,“起来吧。”

    江湖上一言九鼎,号令关内外无数好汉的宋大哥,于是赶紧起身。

    “你们水泊梁山当初是本相为镇抚使时招降安置的,如今本相已不在镇抚司,但是,只要你们继续忠心朝廷,效力镇抚司,牢记当年本相交待的话,不去做伤天害理之事,不恃强凌弱就好。”

    当年无心安插下的一支人马,谁能知道如今居然能做到这么大呢,江湖地位如此之高,号令如此之广。

    一百零八位好汉,或占一州或据一县,表面上又都洗白成为一地豪强名望,暗里却都能控制当地的好汉们。

    可以说,这梁山早就走出了沙苑那片荒地,如今势力影响遍及关内外了。梁山是秦琅当初安插的,林三、刘九、赵安、张诚等人也是清楚的,所以这两年虽然秦琅离开了镇抚司,可刘九、魏昶他们还在,一如继往的关照着他们。

    甚至利用梁山的扩张,扫荡各地的绿林好汉们,对于那些为非做歹,剪径抢劫的真正贼匪,是不留情面的攻杀。

    用梁山这样的江湖人来扫荡那些山寨水营,效果倒还出人意料的好。

    不是朝廷***湖,而是江湖内部的撕杀,是正义好汉们讨伐那些歹徒恶贼,江湖撕裂了,形成了两大阵营,相互撕杀。

    而梁山为首的正义联盟,在镇抚司的暗中支持下,情报、装备等各方面都占优,更别说官府有意无意的配合行动,让那些恶贼们连个联盟都难以建立起来,每次但凡有想做邻头羊的,总是很快就会被攻打,不是首领在床上睡梦中被割了头,就是在交手时被放了冷箭。

    要么就是直接被攻破寨子。

    总之,这几年梁山确实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只有宋江清楚,自己风光外表下,其实就是镇抚司的一条狗,而他的主人有两个,一是镇抚司,二是秦琅。

    他很清楚,如今的镇抚使张亮不是他的主人,因为张亮都不清楚有他们这号编外人员,他是掌握在刘九魏昶林三等人手下的,而他也知道,魏昶刘九等人实际上又是秦琅的人。

    听说秦琅要去洛阳,宋江便请玉麒麟等几位当家安排拜见秦琅。

    梁山与镇抚司这边的往来,全都由玉麒麟智多星和入云龙三位当家的负责,宋江都没法直接联络。

    宋江躬着腰,向秦琅汇报梁山近年的发展,以及在他的带领下,梁山是如何高举替天行道这面大旗,讨伐江湖上的歹徒恶人,又是如何打击那些奸商贪官恶绅豪强的。

    官府不方便出面的,不愿意出手的,他们梁山出手。

    官府不好杀的人,他们梁山杀。

    “你们是如何保证没有乱杀错杀呢?如何保证你们的惩处没有过界呢,又如何保证梁山内部乱来越界的?”秦琅问。

    “回卫公,我听从二当家他们的建议,梁山聚议厅下设有内外八堂,巡风堂专心负责情报收集,调查那些不法之事,甚至还接受百姓们的求助告冤。”

    “刑堂专职执掌刑法。”

    梁山的组织现在很先进,沙苑是总堂,下面还有一百零八个好汉分领的分舵,各管一块。

    而总堂内又分设内外八堂,各管理一块事务,对一百零八个分舵都有管理权。

    内外八堂,有负责情报的,也有负责行动的,也有负责组织训练的,还有负责审核调查的,当然也有负责刑罚的等等,各司其职。

    按宋江所说,如果有那些名声极坏者,巡风堂会调查清楚上报总堂,总堂再派执堂核查清楚,如果属实,交由刑堂制订计划,调派分舵人马,然后行动。行动完毕,还会有专门的堂口核查等。

    就算是平时内部,也有各堂口各司其职,比如负责入山调查,组织培训,分派舵口,纪律监管等等。

    这些都是由二当家他们弄出来的,正是靠着这些,梁山这几年才能这般迅速的壮大起来,就是因为有组织,有纪律,还有纲领。

    梁山不再是乌合之众,也不再是散兵游勇,更不只是有今天没明天,大家有两重身份,一重江湖身份,是暗的。一重官方身份,是白的。

    大家也不再是饱一餐饥一餐,大家训练有素,行动听指挥,按月发粮饷,按单分提成,有家有口,成家立业的,日子过的挺舒适的。

    尤其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让大家做起来来还不会有什么负罪感,反而有种真正的豪杰好汉的自豪之感。

    平时在家里,也救济下孤老,接济贫困,一个个那都是义薄云天的好汉、员外啊。

    “很好,不过戒骄戒躁,不欺贫贱也不能欺富贵,富商豪强地主官吏并不是他们的敌人,只有那些为恶多端,丧尽天良的人,才是你们的敌人。”

    “牢记一点,忠于皇帝,效忠朝廷,莫欺良善,救济弱小!”

    “这钱,我替镇抚司收下一万贯,回头会转给那边做为司中经费,剩下的你拿回去,拿去做些善事,也犒赏下梁山的弟兄们,大家做的好,这是奖赏。”

    “宋江啊。”

    “卑职在。”

    “你表现不错,我回头跟刘九他们说声,让他们为你安排个官阶吧。”

    宋江激动的黑脸都变白了。

    “你也别高兴太早,你这样的身份,又不能公开招安,所以只能先秘密授你一个镇抚司内的官职,还得保密。估计先授你一个从九品下吧,虽然芝麻小官,可从贼到官,这一步跨越可不简单。你只要好好干,以后也会继续提升的,等到哪天你厌倦了,或者说是老了,想退出了,司里也会给你安排,让你回到司里,到时就可以公然穿上官袍了。”

    “好好干,将来也是有机会穿上绿袍的,甚至将来外放做个县令父母官也是有机会的。”

    宋江赶紧又给秦琅跪下了。

    他以前不过是个饿死了妻儿无路可走才落草的饥民,加入马贼后又没胆子,整日胡混没有出息,做马贼也只能做个喽罗,如今居然能得授官阶,就算是最低的从九品下,哪怕还不能穿上这青色官袍,但足以让他感激万分了。

    江湖大哥再风光,可也脱不过一个贼字。

    如果可以,宋江现在就想下梁山了。

    秦琅让他好好干,起码再干个十年。

    宋江三拜九谢,最后有些恋恋不舍的走了。

    李俊三个留下来跟秦琅多谈了会。

    这三位才是真正的梁山当家。

    “今年大家日子都不太好过,饥荒又加上疫情,肯定有人又要趁机做乱,如今官府也有些管不过来,你们也要发挥下作用,对于那些为非做歹,尤其是敢杀人抢劫奸淫的,你们可以直接出手。”

    ······

    李俊等表示一定不会辜负三郎的交待。

    “我先前已经为你们谋了出身,你们三个都是从七品下的武阶,还有你们的孩子下半年就可以到国子监去读书了。”

    三人感激不尽。

    “好好干吧,为朝廷做事,朝廷不会辜负你们的。”

    “宋江这人我看没什么本事,但也没什么野心,这样的人倒是很适合做江湖大哥的,你们好好辅佐他,若是梁山有那想取而代之的野心之辈,可以盯住。”

    李俊对秦琅说,寨里现在确实积攒了不少钱粮,之前每季也会向镇抚司交一大笔钱,这次的几万贯是特意来送给秦琅的,也保证不会有别人知道。

    秦琅呵呵一笑,“我缺钱么?”

    “好了,那一万贯我先代司里收下了,至于其它,你们带回去用到需要的地方吧。你们只要牢记一点,你们是官而不是真正的贼就好了。”

    “不要迷失了自己,真把自己当成江湖大哥了。”

    “属下等时刻不敢忘记自己的身份!”

    “那就好。”

第486章 扛鼎逆行

    刚出潼关,马周就赶来迎接了。

    “听说你又升官了!”

    秦琅看到马周又瘦了不少,不禁为他的糖尿病情担忧起来。

    “都是为陛下当差。”马周倒没什么升官后的喜悦,他得秦琅举荐而入皇帝之眼,这两年是深得皇帝赏识,官运亨通,可谓是一路扶摇直上。

    从一开始没有品阶的门下省值班侍奉,又做镇抚司主簿,再到后来任监察御史,然后是给事中,再到翰林学士,此后加崇贤馆学士,再到秦琅力荐出任转运副使。

    再拜中书舍人,兼知谏议大夫,如今更是出任了转运使这个要职,并加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阶。

    三年前,还仅是一介落魄书生,三年后却已经是紫袍玉带的大臣了,这番际遇,如今早成了整个长安无数学生士子们的偶像,让大家都争相以马周为偶像,希望也能成为马周第二。

    “是不是兼职太多,事务太重了?”秦琅问。

    “嗯,确实感觉有些顾不过来了。”

    马周现在的三个官职,都是很重要的官职,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令,号五花判事,虽说有六位中书舍人,可一人判一部事务,同时也要对其它中书舍人的判事审核署名。谏议大夫更是言官,进谏不到位就是失职。

    转运使更是担负着帝国财政税赋重任,那是帝国的大管家,新税法推行,财税征收,漕粮、盐铁转运,铸钱,还有常平仓,这都是份内之事。

    眼下又是饥荒之年,这粮食转运问题就更是能让急白头。

    “好在运河上的冰已经化了,运河尤其是汴河段已经重又全面通航了,我们能调集更多的船从运河上送粮过来。”

    马周说起这个,有些欣慰。

    去冬严寒,运河上冻的早,化的又晚,导致南方的粮食运不过来,只能车马转运,可车马运粮效率远不及运河,更增添了大量的民夫牲口,反又增加了运粮的损耗。

    如今终于运河又再次打通,汴河里的汴船终于又能扬帆启航,运量大增,民夫牲口大减,路上的损耗也减少了许多了。

    “已经开始安排一些百姓返乡播种了,各地州县官员目前的主要任务也是春耕。”

    饥情在缓解,但疫情却十分严重。

    由于饥荒带来的饥民大流动,越发加速了痘毒的流行,大量的孩童染上水痘,然后大量死亡。

    虽然秦琅早报告过朝廷,说痘毒感染,最严重的急症其死亡率也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可问题是逃荒的饥民条件差,又不懂预防,导致感染增加,以及护理医治不当,又增加了误治后的加重,使的死亡数量相当大,且一直居高不下。

    不能降低感染率,那么就算感染率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五,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

    毕竟如果一百万个孩子,只感染了一万个,那么就算最高百分之二十五死亡率,那也最多死两千五百。

    可如果你感染了十万个,那就可能是两万五。你要是一百万全感染了,那就是二十五万。

    这就是最大的差别,死亡率就算不变,但感染基数大大增加了。

    秦琅建议的隔离法,在关外并没有怎么得到推行,关键还是百姓现在流动性太大,饥饿的百姓不可能坐地等死,他们会到处流窜,寻找一切能填饱肚子充饥的食物,只能带着孩子走。

    而朝廷在饥情严重时,也没有能力把这些孩子们集中隔离起来。

    能做的,只是把已经染症的孩子集中隔离起来。

    “现在粮食增多,朝廷已经让各州都开始在进行隔离封锁,不仅是染病的孩子隔离起来,就是没染上的也开始集中起来隔离。”

    秦琅听到这话,头很痛。

    没染病的隔离是没错,可不能集中隔离啊,这万一有一个生病,岂是要整个隔离区都感染?

    他记得自己的建议说的挺明白的,怎么现在却变成这个隔离法了?

    秦琅神情严重的告诉马周。

    “隔离是对的,但未染病孩子集中隔离是错的,这会增加聚集性感染风险。”

    ·······

    一路马不停蹄的赶到了洛阳,一入城便先去拜见了皇帝。

    许久不见,皇帝也瘦了许多,两鬓白头发也增多了,看到秦琅,倒是精神振奋了一些,秦琅在关中的救饥防疫做的不错。

    虽然也有官员说这是因为关内的百姓外出逃荒,没有剩下多少,而朝廷又坚持向关内输运粮食,数量还不少,故此才有这成绩。

    可李世民很清醒,这里面有秦琅的很大功劳。

    “疫情真能靠接种人痘,以毒攻毒?”

    “是的陛下。”

    “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暂时没有发现。”秦琅又补充了一句,“药王的研究中,也未发现会有什么后遗症,这是一种安全的防治办法,能防患于未然。”

    “战疫无他法,唯扛鼎逆行勇战矣!”

    “那好,防疫接痘就交给你了,尽快尽早的让所有孩子都接种上吧。”李世民长叹一声,每天交上来的那死亡数字,都让他头痛。

    他旁边的那面铜屏风上,贴着报告汇总的死亡数字,每天都在增加。

    “已经死了数万孩童了,不能再蔓延下去了,他们是我大唐的将来,是国之根本。”李世民痛苦道。

    “臣全力以赴。”

    几经提炼的熟苗难以供应过来,于是洛阳这边紧急商讨后,最终还是决定采用痘痂磨粉的时苗接种。

    虽说这种时苗毒性大,会造成一定的死亡,可现在情况下,熟苗要养苗、炼苗,根本不可能大规模及时提供。

    为了把疫情控制下去,只能双管齐下。

    时苗毕竟也是采用的痘痂磨粉,现在的死亡率已经能控制在百分之一以下,再怎么说,也比百分之二十五的痘疮染病死亡率要低的多。

    征召各地的大夫,并紧急培训一批民夫护工,各地建立隔离病营。

    “应收尽收,一经发现,立即报告,并第一时间封闭隔离,然后由隔离病苗派人把感染者接入营区。”

    虽说感染痘毒后没有治疗方法,可只要适当及时的护理,还是能减轻不少死亡率的,更重要的是,把感染者集中封锁隔离起来,能防止再传染。

    “对于感染者的村庄、里坊,要暂时封锁隔离,里面的孩子更要保证隔家单独隔离,隔离期十七天,严防传播。”

    现在疫情唯一较好的消息,就是基本上大人都有免疫力,基本上只有孩童会感染,而且主要是十岁以上孩童最易感染。

    这让隔离封锁护理这块,增加了许多安全性,不会感染大夫和医护工们。

    “所有的孩童,必须得戴口罩,禁止外出,禁止与其它孩童接触聚集!”

    “食物、水等也要保好检查,避免携带痘毒传染·······”

    做为从长安来的痘神,因为长安现在疫情的好转,使的秦琅虽然年轻,可他的话还是很管用的。

    大家也都相信,秦琅是得了药王治痘疮的真传,对他的话,都奉为真理。

    秦琅说要建隔离病区,大家就赶紧通知各州县建,说要征召大夫,征召民夫培训医护工,各地也无条件的赶紧执行。

    对于秦琅编写的防疫手册,几大书坊也是第一时间抓紧刻版刊印发行,并张贴于各地,让人宣读告之。

    水痘时苗,七天出疹。

    当第七天到来,无数人都在紧张关注着数据。

    连李世民都缀朝不上,特意在等数字出来。

    发热出痘,就意味着成功。

    各个数据陆续的报上来,洛阳城里第一批接种的千人,等到晚上的时候,已经有九百多人出现了发热和红疹痘印。

    “总共九百三十七人发热出痘。”秦琅接过最新的统计表,报告皇帝。

    “才九百三十七?那就是还有六十三人没成功?你不是说一百最多四五个不成吗?”

    “陛下,今天是第七天,一般情况下是接痘后七天出疹,但并不完全是这样。好消息是到现在为止,一个死亡都还没出现,剩下的六十三人,也还是有机会成功的。就算不成功,只要没出现死亡,我们还能补接。”

    在秦琅看来,最关键的不是一次成功率多少,而是死亡率多少。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可只是没成功的话,还是可以再接一次的。

    这其实跟正常情况下,并不是所有人接触过那些感染者就会被感染上是一样的,这有一定机率。

    再加上这次是第一批接种,所以肯定操作上也没那么完美。

    这一夜有些漫长,皇帝和秦琅都没有睡,一直在等着剩下三十七个孩子的情况,同时也在盯着已经感染上的九百多人,不知道会不会出现死亡。

    等到天亮,秦琅通红着眼睛,拿着最新的统计数据交给皇帝。

    剩下的三十七人中,又有十八个出现了发热出痘情况,还是有十九个没有症状。

    而那九百多个已发热出疹的孩子中,昨晚死了九个。

    接痘成功率千分之九百多,死亡率千分之九。

    李世民握着纸的手都有些激动起来。

    “怀良,你告诉朕,已出现症状的这些孩子,还会死亡吗?”

    “按先前的观察,感染后三到五天是个关键期,但接痘出疹后死亡一般出现在第一天,后面三五天会有少数,过了三五天一般就极少再有死亡的,十七天后,就基本不没事了。”

    “那就是说还不算成功?”

    “陛下,这指点一批接种的情况已经很好了。”

    “熟苗现在能供应多少?”

    “熟苗要养要炼,费时较长,目前数量不多,运到洛阳的也还很少,基本上是从长安送来的。”

    李世民也知道熟苗虽然如秦琅所说,成功率更高,死亡率更低,可要让所有人都用上熟苗是不可能的了。

    “你把熟苗数量统计一下,朕要把这批熟苗赐给功臣勋戚们!”

    这就是贵族勋戚们的特权,优先使用安全性成功率更高的熟苗,秦琅点了点头,这是必然的,早有所料。

第487章 面子

    洛阳城里,秦琅没有府邸。

    他暂时在洛阳城中的河南府衙里居住,进府衙跟官员们打了个招呼,秦琅便去洗澡了。一路奔波,洗个热水澡十分舒服,可澡还没洗完,已经来了七八波客人要拜见。

    虽然时苗已经开始大范围的分发接种,如今七天过后,效果也出来了,死亡率百不足一。但据说三炼以上的熟苗,死亡率万不足一,几乎是没有什么风险的,故此贵族官员哪个不想要熟苗?

    可问题是,熟苗需要时间等待,提炼时间长,皇帝刚刚下旨,说是按官员职事品级赐予,三公、宰相家先赐二苗,三品以上职事官先赐一苗。

    大家都得排队。

    可问题是,现在洛阳随驾的百官和勋戚们数量众多,你说哪家又才只一个孩子?谁家没有许多子弟,除了自己的孩子,那兄弟子侄们也还有许多孩子啊。

    越是豪门,孩子越多。

    秦琅一边擦拭着湿头发,一边看着张超送来的名刺,都是高官显贵。

    现在熟苗可是最紧要的资源了,就连宰相勋贵们也得抢,秦琅不由的有些头痛。

    僧多粥少,虽有皇帝旨意,可明显还是有人想要插队,想要用特权谋取点正常外的份额,这种事情其实见怪不怪。

    资源紧张,便会导致以权谋私,这是必然的。

    就算秦琅不想要拿这谋私换钱,可问题是人情关系的社会,有些人情又难以拒绝。

    左仆射房玄龄,侍中杨师道,中书令温彦博,御史大夫萧瑀,礼部尚书陈叔达全是宰相,甚至连向来清高自傲的尚书右丞、谏议大夫、秘书令魏征,也一样送来了名贴,也想谋取两份熟苗外的指标了。

    涉及到儿孙性命,谁淡定的了?

    现在疫情这么严重,一旦染上就是百分之二十五的死亡率,而一旦接种,就再不用担心了。就算封锁隔离,可这也不是万全的,还是接种后更让人放心。

    张超又来请示,说房公在外面拜见。

    秦琅只好对老铁枪收的这个义子说,“请房相公。”

    老房如今那是皇帝跟前第一红人了,房谋杜断的杜没了,房却更加受重视。虽说现在朝廷实行的是群相制度,政事堂里的政事笔了是轮值,可左仆射实际上也还是宰相之首的,老房在皇帝那里更有话语权,更得皇帝信任。

    毕竟宰相的权力是来自于皇帝。

    老房进来一见面,就问侯秦琅路上辛苦了。

    为了儿子,为了家族子侄,老房也顾不得说宰相私下见面犯忌讳这种事情来,几句寒喧之后,就表示家里孩子多,现在疫情严重,希望秦琅想办法再弄点熟苗给他,还说这个人情一定记的。

    “房公,咱们房秦两家是齐州历城县几百年的同乡邻居,房公向来也对我照顾有加。”秦琅先是表示咱们两家关系好,可话锋也一转,“只是如今熟苗全靠长安那边供应,但熟苗制造难,周期长,供应有限啊。陛下也下了旨意,要排队的。”

    “想想办法!”老房做人,是个八面玲珑派,平时很低调,但毕竟做为皇帝心腹多年,在朝中也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他的面子不能拂,可问题是若从这里开了口,以后其它人就难以面对了。

    “房公,三炼熟苗确实没办法,已经交赴给陛下了,都有数的。但咱们毕竟是同乡,房公也向来照顾我······”

    秦琅提出一个解决办法,三转的没了,要不用二转的吧,二转的虽说达不到万分之一的死亡率,但千分之一是可以的。

    比起现在用的时苗,那是强的多了。

    其实只有这些贵族官员们愿意,时苗是能够敞开优先供应他们的,但先前他们担心效果,所以前几批的都没接,等着看效果再说。出了效果,又想用更好的熟苗。

    目前的熟苗较好的是三炼的,但还有更好的四炼五炼的,但那个周期更长,数量更少,现在也只有极少量,都由秦琅先前拿来做试验用,给自家、长孙无忌家还有李靖家、王珪家,以及皇家先用上了。

    以实验之名,行方便之事。

    这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但更多的就没有了,现在还有极少数一点点,也是要留给皇家用的,毕竟老李家生孩子本事都很强,李渊李世民爷俩儿女生了好几十个了。

    老房已经得了两支三炼苗,可还想要更多。

    秦琅也没法给了,最多给二炼苗,而且就是这个,也还有说法的。

    三炼苗是皇帝赐予,免费,但二炼苗就要高价买了,当然这个钱也不进秦琅口袋,而是要做为研制痘苗的经费,毕竟这提炼痘苗也是很费钱的。

    房玄龄没料到这结果。

    沉吟着。

    张超又来报,说杨相到了。

    老房见状,果断道,“二炼苗子我要了,三郎派人先帮我家的全给接上,至于费用,不成问题,是多少就收多少,我让管家支付。”

    “谢房公理解了。”

    老房也多不留,说了几句话便走了。

    接下来杨师道等好多高官来拜访,秦琅倒也客客气气的,额外的三炼苗暂时没有,不过若是愿意接受二炼一炼的熟苗,倒是能尽量想办法安排一下。

    大家对此倒也能理解,至于说这苗子得花钱,可能价钱还不低,大家倒是不在意。

    谁家缺那点钱?

    魏征没好意思来求药,她夫人裴氏带着长子来的,秦琅本不太愿意见,毕竟裴氏是女子,可裴氏坚持,最后也就只好在前厅会见,一番谈话后,裴氏倒也是个爽快女子,听从秦琅建议,买了点二炼的,又买了些一炼的。

    也没嫌弃说一炼的差,毕竟一炼的虽没二炼好,可比普通的时苗又强的多,虽达不到千分之一的失败死亡率,但也能达到个几百分之一了。

    不过裴氏没钱,魏征这两年官运虽然不错,在政事堂为相几年了,还兼了数职,爵位都升了,但虚衔空爵也没啥实际收益,老魏又为儿子跟王氏联姻砸了许多钱进去,不过裴氏也是讲究人,也没说欠账啥的,直接弄来了一箱子老魏的书画作品。

    写的还都不错的,裴氏也不说这些估值多少了,全给秦琅,就换魏家要的那些苗子。

    秦琅笑着同意了。

    送走了裴氏后,侯君集骑着马来了。

    这家伙如今复任兵部尚书,还加了参预朝政之衔,也入了政事堂成了宰相,于是就毕竟狂起来了。

    这家伙还有一千一百户的实封,自认为当年玄武门之变也是居功第一等的。

    秦琅对这家伙没啥好感,当初老侯第一次任兵部尚书的时候,甚至还想踩秦琅,借此扬威,在兵部和军方,踩秦家以树立自己的威风。

    可惜被秦琅阴了几次,后面只好讪讪的主动求饶了。

    这两年,大家倒也是井水不犯河水,秦琅知道他是李世民信任的心腹打手,也不去主动招惹这家伙。

    一见面,侯君集就扔了一箱子黄金过来,直言想要些熟苗。

    秦琅如招待其它人一样,提出可以给他弄点二炼苗,再弄些三炼苗。结果这家伙居然极为不满,认为秦琅不给面子。

    “三郎,咱们同殿为朝,同朝为相,你我皆为宰相,难道就几个苗子,也不给?”

    秦琅心生不满,还是笑道,“不是不给,而是现在确实没有啊,这二炼一炼苗,也得想办法调集,要是侯相不愿意等,那可以用时苗,这个现在几乎无需排队等候,更不需要额外交钱,直接登记接痘就好了。”

    侯君集摇头。

    “我听说三郎给自家孩子用的可是最好的五炼苗!”

    秦琅呵呵一笑。

    “确实如此。”

    “那请三郎给我老侯弄些三炼苗,我不要四炼五炼的,但低于三炼的不行。”

    这种人,秦琅也不想多说什么了。

    “天色不早了,我有些困了,请侯相先回。”

    “三郎不给我老侯面子?”

    “我明日可以为侯相跟陛下请示一下,看能不能先抽一批三炼苗优先供给侯相。”

    这话一出,侯君集面色可就不好看了。

    真闹到皇帝那里,那也不好看。

    侯君集脸色铁青。

    自拜相之后,他自认为那也是朝中顶级大佬了,可谁料到,秦琅居然连这点面子都不买。

    秦琅端起茶杯,“张超,送客。”

    侯君集气的想砸桌子,忍了许久才硬生生的忍下来,起身,一甩衣袖,长哼一声气冲冲的往外走了。

    简直是奇耻大辱。

    他才不会相信秦琅所说的房玄龄杨师道等宰相都只得了二炼一炼苗呢,在他想来,身为宰相之尊贵,要秦琅这边拔点三炼苗怎么了?这苗子也不是秦琅个人的,那是朝廷所有。

    侯君集一走,张超对秦琅道,“三郎,这个姓侯的如今很得势,三郎这样可是彻底得罪他了。”

    “脸面上自己的,他不要,我有什么办法。姓侯的就算是宰相又如何,老子也是宰相。”侯君集先不给秦琅面子,秦琅自然也懒得顾及他的面子。

    取来纸笔,秦琅把刚刚发生的事情马上写了一封密奏,派人呈进宫里。老侯的无理,以及那些宰相公卿们走点后门,秦琅都说明了。

    这样做,也是避免恶人先告状。

第488章 拒怀龙种

    洛阳宫里。

    秦琅和侯君集的密奏几乎是同时送进去的,李世民一边吃着晚餐一边阅读,看过之后也只能是无奈的摇头。

    两位宰相打这种官司,在他看来实在是有点无理取闹。

    侯君集在密奏里主要是检举秦琅以权谋私,说他利用职位,把珍贵的五炼苗优先给自己儿子和兄弟们接种,连皇家都只极少五炼苗,这是逾越。又说他把熟苗当成谋利工具,借机向官员们索取好处,还说现在外面黑市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熟苗,被人高价贩卖,肯定是从秦琅这里流出去的。

    侯君集还弹劾秦琅借熟苗来勾结宰相重臣。

    一条比一条狠。

    相比之下,秦琅的奏章就比较温和,不温不火的讲述了事情经过,说侯君集无理取闹,非要强索三炼熟苗,他秉公不给,侯君集就翻脸。至于说二炼苗一炼苗卖给宰相公卿们,那也是公事公办。

    提炼痘苗和接种,研究和制作花费不小,现在拿出一些来卖给官员贵族们,回收一些资金再投入研究,这是良性循环。

    他所做都是一心为公,绝无以权谋私。

    若是皇帝不相信,可以把这个事情交给其它官员,他不再插手便是。

    皇帝撇了撇嘴,“这个侯君集,胡闹。”

    替皇帝整理奏章的郑婕妤抬头望了皇帝一眼,又低头继续整理奏折去了。

    “你来看看这两道奏章。”

    李世民把两个奏章让郑婉言观看,然后问她当如何评断处置。

    “两位都是政事堂宰相,同参预朝政,一位掌兵部,一位检校吏部,又统河南府,位高爵显,皆是陛下心腹。如今两位相互攻诘,各执一词,但这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兼之皆是密奏,所以臣妾以为,不如就当没发生好了,互不追究。”

    李世民笑笑。

    “你倒是会和稀泥。”

    “这事说起来呢,秦琅有些理亏,而侯君集有些胡闹。卖一二炼熟苗本不是大事,他完全可以奏明朕公然去做。可现在这样私下交易,不免有贩卖人情之嫌。”

    皇帝瞧了瞧郑婉言,“你的处置虽说是和稀泥,但也明显有几分偏袒秦琅的。怎么,几年了,心里还想着他?”

    郑婉言赶紧跪下。

    “臣妾不敢,也绝无私情,臣妾虽曾得秦相庇护,可从没有过半点私情,入宫之后,更是没有往来。”

    李世民哼了一声。

    “当初朕对建成他们下手确实狠了些,可如今也尽量补偿了,你姑母和她的女儿们,现在都有朝廷供奉,朕还把儿子过继到建成和她名下,她的女儿们,朕也都给提升了郡主之封。”

    “就连你荥阳郑家,这两年,朕也封赏不断。”

    郑婉言跪伏地上,“臣妾谢陛下厚恩,丝毫不敢忘。”

    李世民眉毛一挑。

    “是吗?那你告诉朕,你入宫之后,已经两年,朕时常临幸,为何至今未有孕?你别以为事事都能瞒朕,朕早就已经知道,你每次在朕临幸之后,都会喝一碗汤,而那汤里,都故意下了避子药。”

    “你和郑家好大的胆子啊,居然有本事买通宫里的人,给你弄进来避子药。朕早就派人在盯着你了,还好你只是给自己弄避子药,没敢给别人下药。”

    郑婉言面色苍白,想不到此事已经被皇帝知晓。

    这是死罪。

    皇帝临幸,那是恩宠,而怀皇帝龙种,更是荣耀。现在郑氏居然敢私自打掉皇帝龙种,这可是罪无可赦。

    “告诉朕,两年多了,朕难道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地方,你居然连朕的龙种都不怀?”

    郑氏伏在地上,身体控制不住的在抖动着。

    “为何?难道是因为秦琅?”

    郑氏摇头,“陛下,臣妾之事与卫国公无关,臣妾只是当年六月初四日那天,刚好在东宫姑母那做客,秦王府侍卫杀进东宫时,臣妾带着姑母的两个孩子躲在殿中夹墙里,亲眼见到他们是如何把隐太子的诸位皇子带到我姑母面前,一一残忍杀害的。”

    “就因为这?”

    “天家无情,臣妾入此深宫,实属无奈,并不想让自己的儿女也做这不幸天家人。”

    李世民气的胡子乱抖。

    “放肆!”

    殿中气氛诡异。

    内侍们听着这边皇帝发怒咆哮,却不敢靠近,只能个个把脑袋埋下去,恨不得能埋进地板里去,这样就听不到什么了。

    宫里的秘密,知晓的越少越好。

    谁也不知道为何得宠的郑婕妤突然就触怒了皇帝陛下。

    “既然你不愿意,当初为何要进宫来?”

    “陛下,臣妾能有选择吗?若有选择,臣妾此生不想再做荥阳郑氏女,更不愿意做大唐皇帝的婕妤。”

    “你难道宁愿做秦琅的一奴婢?”

    “在秦府做奴婢的日子,是臣妾心里最宁静的一段时光。”郑婉言的回答,让李世民气的立起,一脚抬起把御案踹翻了。

    皇帝这两年修养功夫越来越好,对情绪控制也比较出色,已经很少再动怒踹翻御案了,可今天听郑婉言亲口说出,宁愿在秦琅家当奴婢,也不愿意来宫里做皇妃,这话深深伤害了皇帝的自尊心。

    “来人。”

    千牛侍卫上前。

    “把这个贱人拉出去,处死!”

    侍卫们犹豫了一下,可还是没敢多说,上前架起了郑婉言。

    郑婉言任由侍卫架着往外拖,咬牙一言不发。

    其实当初她想尽办法弄来避子汤,第一次服下之时,她就已经做好了这个准备了。皇帝确实待她不错,甚至这两年待荥阳郑家也挺好,待姑母和表妹们也不错,但她心里却始终无法爱上皇帝。

    她不想给他生孩子。

    他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一旦事发,就会没命,可她还是这么做了。

    这一天真的到来,她反而感觉解脱了。

    李世民看着这个女人倔强的一言不发,心狠狠的刺痛了一下。

    两年多,没感情是假的,养只猫狗都会养出感情来,何况一个年轻美貌又有才情的女子,跟了他两年呢。

    心痛。

    皇帝终究还是没忍下心来,他举地手臂摆了摆。

    侍卫们赶紧停下。

    “把她送回她的宫殿,封闭起来,幽禁!”

    郑婉言没有说句谢字。

    人被带走。

    李世民气愤难平,在那里转来转去。

    “郑婉言,荥阳郑氏,秦琅·······”

    心里一股子火难以平息。

    “召李君羡!”

    郑婉言喝避子汤这个事,其实李世民也是刚发现的,因为从长安到洛阳,一切都乱了套,郑婉言以前在长安宫里有打通好的关节,可以从宫外弄到避子药进来,但到了洛阳后,这事就不容易了。

    她让贴身宫女去弄避子汤时,出了意外,原来的那人被留在了长安,宫女只好再找人。只是这次找的那人,虽然当时收了钱,可事后畏惧,还是上报了。

    殿前司接手查探,很快就摸清楚了,奏明皇帝,李世民这才知道为何郑婉言入宫两年,经常被临幸,却从没有怀过孕。

    他甚至一度怀疑郑婉言是身体不行,还让御医调理,谁知道居然是一直偷偷的服避子汤避孕。

    想想自己一次次辛苦播种,她却暗里喝药,皇帝就不由的愤怒万分。

    李君羡赶到。

    “朕有个差事要交给你。”

    皇帝要李君羡去调查郑婉言与秦琅之间究竟有没有私下往来,甚至还要他调查郑婉言入宫前,跟秦琅有没有什么密切关系。

    一个能背着丈夫偷偷喝避子汤的女人,就算初夜来红,也不见的是真的。

    现在皇帝觉得郑婉言一切都是谎言。

    “秘密调查!”

    李君羡觉得头皮发麻。

    这种事情太可怕了,皇帝居然要查这个,就算秦琅跟郑婉言清清白白,可男人一旦怀疑自己女人跟别的男人有私情,这以后就会永远成为一个肉中刺的。

    当然,最可怕的还在于,万一真查出什么来,那就更要命了。

    李君羡当年也是瓦岗走出来,秦琼率九将阵前弃王世充而投李唐时,李君羡正是那九将之一。

    这些年,李君羡也还算混的不错,虽说不如秦琼程咬金,但有老大哥秦琼照顾,仕途不错,如今也有县公爵位。

    “陛下,臣与卫国公相熟,深知卫国公为人,他绝不是那种胆大妄为之辈啊。不知是何人敢如此诬陷卫公,陛下,一旦调查开始,就算再隐秘,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泄露出去,伤害大臣之忠心啊。”

    李世民此时气愤难平。

    “朕以前也认为熟知秦琅为人,可现在朕怀疑了,朕所宠爱的郑婕妤居然一直在偷偷服用避子汤,还跟朕说她宁愿为秦府一奴婢,也胜过在宫中为婕妤!”

    李君羡面色大变,想不到还有这种内情。

    他心里深深为秦琅担忧。

    “陛下,臣不知道郑婕妤为何会说这些,但当年卫国公曾跟郑家有隙,郑婕妤与隐太子的一对儿女也是被卫公擒获交出,后来陛下还将郑婕妤赐给卫国公为奴婢,或许正是因为这段恩怨,所以郑婕妤一直怀恨在心,如今故意诬陷卫国公?”

    李世民现在听不进这些话。

    “朕让你去查,查个水落石出,如果秦琅是清白的,自然也就不怕查。”

    “如果,他敢背叛朕,朕也绝不会轻饶!”

第489章 对质

    洛阳宫里的气氛十分的紧张,所有的宫人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皇帝憋着一股火,所有人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大家这个时候都不由的想念起长孙皇后来了,若是皇后在,肯定能安抚好皇帝,虽然大多数宫人根本不知道为何皇帝突然就震怒,可还是有不少人通过郑婕妤被打入冷宫,而猜测到了一些。

    几位知情的内侍省和殿内省的大宦官们,也都牢牢的闭紧了嘴巴,连劝都不敢去劝一句。

    任何男人遇到绿帽都不可能大度。

    当初玄武门之变前,当今差点被隐太子给置于死地,可他硬是通过向皇帝检举隐太子和曹刺王与皇帝后宫有染,说他们跟尹德妃和张婕妤私通,还说愿意对质。

    使的太上皇当即震怒万分,最后决定要让几位宰相来审理,让三位皇子当堂对质,也正是这一招,不但让当今得到了缓冲时间,还完成了玄武门之变最关键的情报和布局。

    在这种事情上,皇帝和农夫其实没什么区别。

    虽然也有前朝的越国公杨素破镜重圆、红拂夜奔等好几段侍妾跟人跑了,他还大度成全的事情,可细究起来也是有问题的。红拂女在越国公府,不过是个执红拂的侍女,地位低下。就算是那位破镜重圆的南陈公主,可也是跟夫婿逃亡。

    至于李百药勾搭越国公府的侍妾,其实那也只是最低级的待客侍妾,越国公府里这样的姬妾侍婢有上千,人家动不动就能送人,所以勾搭走一两个根本不算什么。

    但谁敢勾搭皇帝后宫的人?

    就算是勾搭一个宫女,那都是死罪的。

    皇宫里所有的女人,那都是皇帝的禁脔,除了皇帝外任何人都碰不得的,就算是皇帝的儿子碰了,那都是大罪。

    当初隐太子就是因为一个子虚乌有的秽乱后宫罪名给葬送的,如今郑婕妤的行为,让李世民这个年轻的皇帝如何能忍?

    这世上居然有人能这样拒绝皇帝,不肯怀龙种。

    李君羡也很头痛。

    可身为百骑司的统领,皇帝下了旨,他不得不查。他在皇帝面前也为秦琅说了话,可皇帝盛怒之下根本听不进去。

    回到百骑司,李君羡叫来了一个心腹。

    “给锦鲤发信,安排一次会面。”

    ······

    秦琅还不知道大祸临头。

    他正在忙着指挥防疫接种的事。

    洛阳城里跟长安格局相当,城内也分为两县,河南县和洛阳县,城外还有二十二县。

    河南府本是原来的洛州,也是河南道下一府,可却管辖了最精华的二十四县。

    许多河南百姓外出逃荒,晚春时不少百姓开始返乡,想要播种。

    安排建立隔离营,洛阳城里各坊实行保甲防疫,十户一甲,十甲一保,抽青壮轮流值班封锁街巷,一旦发现有孩童感染痘疮,要立即上报,一家隐瞒,同甲皆罚,保长连带责任。

    各级官吏考核,也与防疫成绩挂钩。

    给那些参与防疫的官吏、民壮们发放防疫补贴粮,以此激励大家。

    百姓免费接种时苗,一律采用水种法,采用痘痂粉配上清水然后滴在丝绵上,塞进鼻孔里接种。

    简单又相对安全,成功率也高。

    贵族官员子弟们可以选择接种时苗,也可以选择接种熟苗,熟苗分免费和自费两种,免费的三炼苗,需要排队,按官职品阶,且往往一轮只能领一两个苗,若是愿意自费,则可以用一二炼的苗,成功率差点,但比免费的时苗要强许多。

    价格方面,倒也不便宜。

    本来李世民认为应当免费,可秦琅还是认为应当收费。

    免费的有时苗,这一二炼的苗也需要更多时间和成本的,全免费也吃不消。

    河南和洛阳两县衙现在各办了一个接痘培训速成营,里面是各地抽调来的年轻机灵的小伙子们,或是一些游医铃医江湖郎中们,这些人多少也还懂点医术,所以这时都召来向他们培训接种办法。

    另一边,秦琅也在洛阳建立了好几个疫苗营,专门负责收集、提炼时苗、熟苗。

    秦琅希望争取洛阳这边能够尽快自给自足,不再需要从长安那边运疫苗过来。

    每天都有大批的疫苗大夫从速成营里走出去,走进里坊街巷,进入千家万为孩童们接种。

    几个疫苗营,每天生产出来的苗子也越来越多。

    洛阳附近的巩县瓷窑,那本来是秦家领投,东宫挂名,诸多新贵们投资的一个大型瓷器窑,专为外贸出口生产的,款式也多是胡人样式。

    但是现在,秦琅一声令下,巩窑便把手头所有的外贸订单全都停下来,全力开始生产疫苗所需要的储存小瓶。

    驿站也在秦琅的努力下,正全面恢复起来,他们除了原来迎来送往,传递军情、邸报的任务外,又开始承担运送疫苗的任务。

    当秦琅奏报皇帝,说洛阳城中十四岁以下中男、小男、黄口全都已经完成了接种后,满朝震惊。

    这才短短半个月啊。

    虽说洛阳城中现在人口不多,大量人口外出逃荒未归,可毕竟是洛阳啊。

    原本尚药局预测,这次疫情,洛阳城里的两万多孩童,估计得死亡一万以上。可是现在,死亡数字只有三千多。秦琅入洛阳时,死亡数字是三千一百多,而当秦琅宣布给洛阳所有孩童完成接种后,死亡数字停留在了三千三百多人。

    随着最后一批孩童接痘完成,洛阳城也没那么紧张了。

    虽然秦琅说,要解除封锁隔离,还应当半个月时间观察,但所有人都已经松了口气。

    长安和洛阳两大中心,现在已经成为抗疫大本营,正源源不断的培训接痘大夫、隔离护工、制痘医师、护工,两京的疫苗营,疫苗生产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现在秦琅已经向朝廷提议,要从两京抽调一批医师、护工,分赴太原、幽州、齐州、凉州、荆州、益州、扬州、广州、交州等各地中心大城,建立新的抗疫大本营,以点带面,向四周辐射,以加快抗疫步伐,早日完成全民种痘。

    他甚至都已经提出等完成这波抗疫后,今后还要在各州各县都保留一个防疫所,负责给新生儿接种痘苗,在两京等几大重点城市,还要保留疫苗营,提炼最优质的熟苗。

    满朝大臣们都很兴奋。

    秦琅却感受到皇帝似乎有些没精打彩,心不在蔫。

    秦琅的这些好消息,并没有让皇帝怎么振奋,甚至也没有赞赏秦琅的功劳,望着秦琅的目光还有些冷漠。

    朝会结束。

    内侍过来叫住了秦琅,“陛下召秦相公议事。”

    魏征停下脚步,瞧了瞧秦琅,又瞧了瞧那内侍。

    不太满意的道,“刚刚才结束了朝会,陛下有何事召秦相?为何只召秦相一人?”

    一直以来,魏征都是反对皇帝经常私下召大臣单独议事的,他认为宰相不应当跟皇帝单独议事,要议也是一起议,否则容易有私。

    这个私,当然有私情之意,也容易有偏。

    可惜皇帝是个表面从谏如流,可实际上依然总是我行我素的人。

    “是家事。”

    汪内侍对魏征倒是客气,可一句家事,却也把魏征顶上了天。

    人家秦琅不但是皇帝的宰相,也还是皇帝的女婿啊,翁婿之间就不能私下聊聊?

    秦琅见到皇帝,依然是那副冰冷的表情。

    “臣秦琅拜见陛下!”

    “朕早就赐你赞拜不名特权了,坐。”

    秦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来洛阳后这段日子里,他一心扑在防疫接种这事上,整天呆在河南府衙,睡也睡在后院,还真不明白哪里做错了什么。

    “朕上个月将郑婉言打入冷宫了。”

    皇帝莫名其妙的来了一句,秦琅听的更是莫名其妙。

    李世民盯着秦琅,看他反应。可秦琅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反应,郑婉言于他而言,只是曾经的一小段插曲,那时才刚来大唐,参与玄武门之后,正是得意张狂之时。

    郑婉言意外的逃进了秦琅家,秦琅一时动了恻隐之心,收容包庇了她们。后来意识到这是在玩火,便主动的又告诉了皇帝。李世民把人带走,建成的儿子交给自己处置,自己则交给了郑崔二人处理了。

    这事本来就此结束,可后来李世民却又把郑婉言赏赐给他为奴婢。郑在他府上呆了段时间,可两人并没有什么接触,不久后,秦琅也觉得别扭,就把她安排到父亲秦琼府上去给妹妹们做女先生了。

    又不久后,李世民到秦琼府上做客,看上了郑婉言将她带入了宫中,从才人再到婕妤,也算是深受恩宠。

    可跟秦琅早没有关系了。

    “哦。”

    李世民对这声哦十分不满。

    “你难道不想说句什么?”

    “臣应当说什么吗?”

    李世民咬着牙道,“你可知道郑婉言为何被朕打入冷宫?你可知道她被打入冷宫前说了什么吗?”

    “陛下是臣丈人,郑婕妤是陛下的妾侍,那就是臣妻的庶母,也是臣的庶丈母,陛下与郑婕妤之间的事,那是长辈们的私事,秦琅既是臣子,又是晚辈,岂敢过问干涉其中?”

    李世民怔了一下。

第490章 君臣恶

    皇帝希望秦琅自己交待他跟郑婉言的私情。

    虽然李君羡奏报,称据百骑司调查,秦琅跟郑婕妤之间没有半点私情,平时也没有往来,清清白白。

    可李世民根本不相信,李君羡越是说十分清白,他越认为有问题。

    不死心的皇帝又给殿前司的汪宦官和镇抚司的张亮,同时下达了密旨,让他们秘密调查此事。

    可结果也都差不多。

    殿前司挖出了一点八卦,镇抚司则找到了些郑氏入宫前在秦府里的一些经历。

    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没有找到半点郑氏跟秦琅私通的证据,别说郑氏入宫后,就是入宫前呆在秦家的那段时间,两人也极少见面说话,更别说有私情了。

    但皇帝哪里肯信。

    现在这件事情一直在折磨着皇帝。

    皇帝脑子里现在甚至把郑氏当初的那句话都改了,记成了郑氏说她宁愿在秦琅身边为奴为婢,也不愿意在宫中做皇帝的女人,更不会给皇帝生孩子。

    皇帝魔怔了。

    他认为李君羡不可信,因为他跟秦琼父子关系极好。认为张亮也不可信,因为镇抚司是秦琅所创办,里面的人多是秦琅的旧部。连殿前司都不可信,秦琅位高权重,父子俩爵高位重军中声望又高,他们不敢得罪秦琅父子,都在为他掩护。

    秦琅搞明白事情经过后,心里骂李世民神经病。

    哪有自己非要往自己头上戴绿帽子的,还抢着戴。

    “秦琅,如果你跟郑氏真有情,朕可以成全你们。”

    “陛下,臣莫非功高震主?或是封无或封了,陛下这是要借刀杀人?如果是这样,陛下何不直言,为何偏偏要利用一个无辜的可怜女子?”

    李世民咬着牙道,“就你,功高震主?你功劳确实不小,但说到功高震主,那就是笑话。朕的功绩,全天下谁又比的过?朕百战开太平,大唐的建立,朕有一半功勋,剩下一半是太上皇的隐太子平分。”

    皇帝很霸气的道,“不论是文治还是武功,朕都敢说十分了得。你的那些功绩,那都是在朕的支持之下才有的。没有朕,你以为你能做成什么?你小子最大的功绩,不过是推行了两税法,可这两税法若没朕的支持,你寸步都难行!”

    “其它的功绩,平幽州李瑗王君廓叛乱,平豳州罗艺叛乱,治蝗、治疫,救饥荒,抑佛,包括收复河套代北,这些功劳也不小,可还够不上功高震主。”

    秦琅点头。

    “臣向来也是这么想的,臣虽有协谋靖乱之功,虽有平叛安边之功,虽有定策立法之功,虽有救灾防疫之功,可这些功劳加起来,也算不得什么,都是仰赖陛下的信任与支持,有朝廷做支撑,这才能成功。真正的大劳都应当是陛下的,臣有功也只是小功。”

    “陛下信任臣,臣遇陛下,得赏识信任,方能一展胸中抱负才华,没有陛下,臣不过是一勋贵庶子,哪可能不满二十就两拜宰相,并成为太子之师?”

    “臣对陛下的赏识向来感激不已,臣不明白陛下今日为何会有这样的怀疑?臣年轻,但不缺女人。若陛下怀疑郑氏入宫前在臣家时,与臣有过关系,那本来也是极正常之事。但是,臣在她入宫前,向陛下说过并无私情,那就绝不敢欺君。”

    “郑氏入宫之后,更是陛下的女人,君臣上下有别,臣又岂敢做那欺君之事?”

    “陛下今日之怀疑,实在是没有道理。臣想来想去,只能认为陛下是觉得臣功高震主,陛下功高难封,所以干脆想借机杀了我算了。”

    李世民大怒。

    “放屁,朕岂是那等君王?朕不是汉高祖刘邦,不会杀功臣。你秦琅就算有功两拜宰相,但就能威胁到朕?”

    秦琅把头上的梁冠一摘,直接甩在了地上。

    “既然如此,那臣只能说陛下是糊涂了,得了妄想症,陛下遇事不好好反思自己,却总把问题推到别人身上,岂是明智之举?”

    “混帐!”李世民大怒。

    君臣两个红着眼睛在那里顶牛。

    殿里所有的宦官宫女早就退出殿外,远远的避开了。

    骂累了,李世民喘着粗气瞪着秦琅。

    “你若是愿意,朕可以不追究,还可以安排一下,就说郑氏暴毙宫中,然后我让你把郑氏接走,以后她可心换个身份跟着你。”

    “恶心!”秦琅大叫。

    李世民突然哈哈大笑,笑的气都要喘不过来了。

    许久后,皇帝收起笑容,擦了擦眼泪。

    “好吧,朕也觉得恶心,想想也觉得这事无理取闹,也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犯了糊涂,为这点破事钻了许久牛角尖,一直出不来。不过今天跟你锣对锣鼓对鼓的说了这么一通话,你这态度,倒还让朕清醒过来了。”

    “你说朕要如何处置郑氏?”

    秦琅坐在地板上,有些衣冠不整。

    面对皇帝这番算是道歉的话,他并没怎么接受。

    “陛下不过是自尊心受挫,觉得天下所有的女人都应当争相盼着要嫁给陛下,都想给陛下生孩子才是,可事实上,就算贵为天子的皇帝,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魅力,陛下可以把李瑗的妾侍接入宫中,也可以把曹刺王的王妃纳入宫中,但是,并不是所有女人都愿意做皇帝的女人,都愿意给皇帝生孩子的。就算是如秦皇汉武这样伟大的帝王,可后人评价亦一样有褒有贬,一样会有许多人骂他们是暴君昏君。”

    “郑婕妤不想生就不生,陛下何必要较这个真呢?在臣看来,陛下当初纳郑氏入宫,也并不是因为对郑氏有什么感情吧?更多的还只是因为她是荥阳郑氏女而已,对吧?”

    被秦琅如此说,皇帝倒是一时有些老脸挂不住,可今天既然把话都说到这地步了,他也就不在意秦琅对他的冒犯了。

    反正更过份的话都说了,今天就让这小子说个痛快。

    “继续说,朕倒要看看你这狗嘴里能吐出什么象牙来。”

    “陛下若是不能接受郑女不肯怀龙种,那大不了打发郑氏去陪隐太子妃好了,以后不再耕这块地不再播散种子就是。若是陛下觉得郑氏是笼络荥阳郑氏的手段,那大不了再让荥阳郑氏再送一个更年轻更美貌更才艺了得的嫡出女子进宫就是,总不可能再来一个郑氏,也不肯怀龙种吧?”

    “臣相信,这世上不愿意给皇帝当女人不愿意给皇帝生孩子的女人,终究只是少数的。”

    李世民有些心累的一屁股坐在了殿中地上。

    于是爷俩都没规矩的坐在地上,此刻不再有君臣之分,也不再有什么礼仪束缚,放开了聊。

    想说啥说啥。

    李世民说郑氏女就跟郑家一样惹人厌,说郑婉言每次在床上都跟一块木头一样,毫无情趣。

    秦琅听的头皮发麻,我是你女婿啊,你把这些跟我说做啥?

    “有时真挺羡慕你小子的。”皇帝叹声气。

    秦琅掏掏耳朵,这种屁话也就只能听听就好,没当皇帝前,费尽心思要夺嫡谋位,现在却说什么羡慕别人的屁话。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陛下既然理想是如秦皇汉武一样,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华夏伟大帝王,肯定也要放弃一些东西的,要忍受比凡人更多的寂寞和孤独。”

    “在臣看来,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帝王,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把正常人享受的人欲,都尽量的泯灭,都尽量的克制,那么他就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帝王。成为伟大的帝王,其实就是一条成神之路,他必须要不食人间烟火,甚至要抿弃七**,要忍受漫长的孤独和寂寞,这样才有可能最终成为帝王,也成为神。”

    普通凡人是成不了伟大的帝王的,更成为了神。

    因为凡人有太多的**和情绪,极容易被你的**和情绪牵着走,就容易走上歧路了。

    “陛下,臣就是太年轻,所以也是**最强的时候,臣做为了神,也成不了圣贤,臣也会犯错,臣也喜欢享受。”

    “如今疫情和饥荒都已经得到控制,正在一步步的缓解,臣想念长安城里的侍妾孩子了。”

    “去年接收封地,再接着抗疫救灾,臣家几乎是倾家荡产,各地的养殖场全都空了,田地也都荒着,家里的府库也都空了。现在臣想辞职回家,先打理打理家业,恢复下家里的生机。”

    李世民没料到秦琅这个时候要辞职。

    “朕收回先前那番胡话,不该那样猜忌你跟郑氏,你用不着辞职。如今百废待业,长城线上有灭亡东突厥后的数十万人口等着要安置,灾后恢复重建也迫在眉睫,朕可离不开你。”

    “陛下,臣对陛下和朝廷也尽了职责了,如今也得打理下家业,臣也累了,想休息一段时间。”

    “你这是在跟朕耍脾气吗?”

    “不敢,臣确实也想顾顾小家,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呢?臣也向陛下谏言几句,虽然要做一个伟大的帝王,要摒弃私欲,可我们都是人,陛下也应当多花点时间精力给后宫的嫔妃和子女们。”

    李世民想了想。

    “朕给你放两个月时间长假,你好好休息一下,至于辞职的话,就不要再说了。”

    “好了,你退下吧,今日这殿中之事,就留在这殿里吧,出了这殿门,就都不要放在心上了。”

    “朕今天说的那些糊涂话,你不要放在心上。”

    秦琅苦笑几声。

    皇帝也是有人,皇帝也会有发昏的时候,所以皇帝的糊涂话秦琅当然不会放在心上,放心上也没什么用。总的来说,李世民还是一个比较好的皇帝的,所以秦琅可以不把这些放心上,不用担心皇帝发疯,哪天就真对他下手了。

    “臣告退!”

    秦琅捡起自己的梁冠戴好,退出。

    李世民依然坐在地板上,怔怔发愣着。

    许久,皇帝长叹一声起身,整理好衣袍,那个人间帝王又恢复原样了。

第 491章 红颜薄命

    走出洛阳宫,秦琅后背已经完全湿透。

    伴君如伴虎。

    就算英明如李世民,也一样有发疯的时候。

    前脚跟踏进河南府衙后院,皇帝的使者后脚就跟着进来了。

    殿中省殿中监卢宽笑吟吟的进来。

    这位本是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卢宽本姓豆卢,父亲豆卢通,母亲则是隋文帝杨忠的姐姐昌乐公主。

    当初后燕北地王慕容苌投降妆魏,被赐姓豆卢,授长乐郡守。这豆卢在鲜卑语中本意是归顺之意。

    后来这豆卢氏一族倒也没白受这姓,从后燕降北魏,再到降西魏,又到附北周、隋,到隋大乱时,豆卢宽又跟着萧瑀一起归附大唐,李渊以豆卢宽从龙有功,特旨从太和诏令,去豆姓卢。

    这位出任过歧州刺史,儿子还尚了李渊第六女。

    卢宽官运亨通,玄武门之变后马上站队新太子,故此先后升任礼部尚书、左武卫大将军等,后来出了点差错,贬殿中监。

    “卫公,陛下有赏。”

    秦琅接旨。

    皇帝让卢宽来宣旨颁赏,赐给秦琅黄金一千两,绢万匹,突厥奴百口,另赐美女十人。

    秦琅也不知道李世民这是要表达他之前发疯的歉意,还是要来故意恶心他。刚刚因为郑婉言,怀疑他们有私情,弄的两人红脸,现在又还送十个美人。

    “谢陛下厚恩。”

    卢宽有些羡慕的望着这小子。

    “恩赏不止这些呢,陛下特旨,卫公你防疫治痘有功,特增实食封百户,通前一千八百户。洛阳城中赐甲第一所!”

    秦琅却没什么高兴的样子,这让卢宽很疑惑。

    一百户实封啊,如今秦琅的实封高达一千八百户,比秦琼的一千六还高二百,实打实的贞观朝实封第一了。

    可秦琅自从得了武安州封地,现在名下人口都两万多户了,所以这世封制一出来后,这实食封其实已经没啥意义了,那不过是又一笔经济收益而已。

    秦琅现在有点心灰意冷的感觉。

    哪怕现在李世民恩赏再重,也无法让他忘记先前殿中皇帝那可怕的模样。

    他觉得自己是时候要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了,自己也没有想象那么聪明,朝廷也并不是离不开自己。

    诚如李世民所说,自己虽然点子多些,可要干出结果来,离不开朝廷的决心和执行,没有皇帝的全力支持,没有朝廷上下的用心执行,他有再多想法也没用。

    所以功劳大头都是皇帝和朝廷的。

    秦琅现在无比后悔当初为何要包庇郑婉言,或者说当初皇帝把她赏赐给自己为婢的时候,自己何必那般怜香惜玉,若是那个时候直接点把她收了,做个婢妾,不也就没有了后世的事了?

    说不定早收了郑婉言,还能早点跟郑家了结那点过节呢。

    刚才皇帝是表示错怪他秦琅了,可谁知道皇帝哪天又会再猜忌怀疑呢?

    这种事情,沾上了就是一身腥骚啊。

    为什么自己就会碰上这种破事?

    想来想去,还是不够低调。

    看秦琼,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正是壮年,却激流勇退,硬生生的把自己弄的好像快死了一样的。

    也许自己也应当学习一下了。

    朝廷刚灭了东突厥,但要消化掉东突厥亡国后的战果,估计还得要好几年,而且这次突厥灭的快,也并不是好事,恰逢朝廷又遇饥情大疫,这果子太大,反卡的喉咙痛。

    而漠北没了阿史那金狼一族的统领,九姓铁勒估计是压不住又要趁机而起了。

    朝廷若是处置不当,这灭掉突厥狼,搞不好又要起铁勒狼。

    经此一役后,李世民估计也不敢再激进了,也许接下来几年会偏于保守,他秦琅适时的退出朝堂,也许是明智之举。

    若是可以,秦琅更愿意去好好经营一下自己的世封领地,去年也只是刚刚过去打了个基础,要做的事情还有太多。

    秦琼也新封了世封地,远在剑南西的松州,那可是在大雪山下啊,处于陇右剑南之间,是个战略通道要害,可问题是那地方是真偏僻落后。

    养牦牛的地方,可知道其情了。

    那里遍地戎夷,对面是依附于吐谷浑的党项等诸羌族,要说松州这块地方不算小,秦国灭蜀后曾在那里设置过县。

    只不过后来一直属于蛮夷控制区,直到武德元年,朝廷再次设置松州。

    虽然说东面就是四川盆地平原,是肥沃的天府之国,可松州这个泯江的上游源头之地,却是十足的蛮荒偏僻之地,还有大雪山相隔,从地理上来说,这里更应当划入陇右,而不是剑南。

    想要经营好这块封地,会比秦琅的武安州更难。

    这里的戎夷主要以羌氐为主,比起武安州的俚僚蛮,要更彪悍。而那边的气候地形等,也属于高海拔地区,松州城都在海拔近三千米高,而那大雪山峰顶更是海拔五千多米。

    高海拔气候,可比岭南的湿热气候厉害的多。

    那地方种地也难,主要只能依靠畜牧,当然,毕竟也占据着交通要道,搞点茶马贸易应当也是有利可图的。

    羌人自古以来就是彪悍好战的,汉朝时汉羌战争可是打了一百多年。秦琼想搞好这块封地,要立稳脚跟,估计也挺难的,问题是还得扔许多钱进去。

    而现在秦琅很缺钱。

    建设武安州,已经投入了无数钱进去,跟无底洞一样。

    而偏偏去冬今春的饥荒疫情,让秦琅损失惨重,他还做表率,给捐献了许多,朝廷虽也征买了大部份,但想要拿钱兑现白条,估计一时半会也难。

    想着想着,秦琼来了。

    秦琅自来洛阳后,去拜访过秦琼几次,秦琼在洛阳有座宅院,皇帝所赐。先前秦琼让他过去住,秦琅以自己现在光棍一人住衙门方便公务,于是就没去住。

    “阿爷怎么来了?”

    秦琼面带忧虑,“五娘子告诉我说你最近遇上些麻烦了,还说陛下刚召你入宫,还发了大火?”

    五娘子是李君羡的小名,他是秦琼的老部下,很清楚知道秦琅现在陷入了什么样的大麻烦里,可又不能跟秦琼说太明白,但还是隐约透露了些。

    “阿爷不用担心,陛下对我有点误会,但现在已经说清了。”秦琅笑着对秦琼道。

    “你跟阿爷说说看。”能让皇帝误会的误会,只怕绝不是什么随便三言两语说的清楚的。

    秦琅不想说,但秦琼很紧张。

    他很少看到这位大将军紧张的时候,这似乎又到了玄武门之变前几天时他那挣扎纠结的样子。

    “其实也不是很打紧,说来也简单········”

    秦琼很认真的听。

    “又是这个郑氏女,十足的祸水。”秦琼气的拍腿,对郑十三娘越发的不满了。

    “怪不得一个女人。”

    “这种时候了你还替她说话,哎。”

    秦琼突然盯着儿子,“你跟阿爷说实话,你确实没有跟她有私吧?”

    “没有。”

    秦琼也搞不明白皇帝怎么突然会查这事,“莫非跟李药师先前所遇事一样?”秦琼怀疑这是李世民有意的,或许又是什么帝王权术。

    听秦琅说打算辞职,皇帝没许,但给了他两月假后,秦琼越发觉得也许很有可能是他猜测一样。

    皇帝现在很喜欢这样玩帝王术,对有功之臣,尤其是大臣之臣,总要先找点麻烦敲打敲打,然后放他坐一段时间冷板凳,然后再说调查清楚,表示清白,再予以加封恩赏。

    “咱们秦家这几年确实有些太顺了。”

    秦琼决定去封地。

    本来按照朝廷的世封法,世封功臣若是不在朝廷任职,也确实是要之藩就封的。也正是这条,导致许多功臣们之前坚决反对世封法,就是认为皇帝这是要借世封法,来把功臣们赶出朝廷中枢,赶到边疆去。

    汉代晋代分封制下,封侯们也是非常不愿意离开京城去封地的。

    “陛下常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我们秦家父子是不惧疾风的,只不过时移事势,如今不比从前了。我们爷俩现在朝堂上,确实有些太过于碍眼了,尤其是关陇门阀和山东士族们觉得碍眼。”

    “退一退吧,待陛下有需之时,我们爷俩再出来为陛下效力便好。”

    秦琼拍了拍儿子,他始终觉得儿子聪明是聪明,就是有些过于锋利,刚过易折啊,这也是他一直担忧的事情。

    以前别人抨击秦琅他还不怎么担忧,毕竟有皇帝信任,可现在皇帝都玩这一出了,这不得不警醒了。

    秦琅觉得秦琼虽然过于谨慎了一些,但现在看来倒也没什么错的。

    李世民这种玩不起的人,咱们就陪他玩了,先晾他一晾再说吧,反正现在朝廷暂时也不会有什么大事了。

    接下来肯定是要进入休养生息阶段的,朝廷粮食和百姓家里没个三年存粮,估计李世民也不敢再轻易得瑟的。

    秦琅也觉得自己为皇帝为朝廷也算尽力了,现在总得操持下自家的小家,要不然秦琅就要破产了。

    他在中原有十来万亩地,可现在因饥疫影响,春播都难完成,佃户们大多还在外逃荒要饭呢。

    而自家好不容易搞起规模来的生态养殖,那些养殖场现在也是完全停摆了,饥情严重的时候,连母猪场里的那些母猪都全交给官府屠宰取肉救济百姓去了。

    要说损失,秦琅的损失那真是巨大。

    对朝廷对皇帝,那真是掏心掏肺,把朝廷当自家啊。可李世民居然还跟他来那一套,这就太没意思了。

    坐在火炉前,秦琅闭目养神在做着谋划。

    张超敲门。

    “三郎,刚有人放了封信在我桌上,但不见人影,信封上写三郎启。”

    秦琅皱眉,接过信,打开后,里面只有一句话。

    “郑婕妤自缢于冷宫,实为秘密赐死。”

    看到这句话,秦琅觉得毛骨悚然。

第492章 走人

    第二天一早。

    秦琅派张超出去打听消息。

    午后,张超回来,带回来几个消息。

    “我按三郎吩咐,去见了那几位。”

    “如何?”

    “据说今日一大早,郑婕妤的父亲郑玄礼便接旨入宫了。听说见了郑婕妤最后一面,皇帝降旨追赠郑婕妤九嫔之昭仪,又加封郑玄礼为翰林院学士。”

    而当秦琅听说,郑婉言刚死,郑家便把另一位嫡女郑婉容送进宫的消息后,越发觉得后背冰冷。

    真正的帝王无情啊。

    皇帝昨天还说自己是误会了他们,可到了晚上就把郑氏给赐死了。而对外的说法,则是郑氏小产后心情抑郁,一时想不开趁人不备自缢而死。

    郑家的反应更让人寒心,没有半点追查之意,完全接受了宫中的说法,甚至坦然接受女儿死后皇帝给的封赏,郑家还马上就又选出了位更年轻更漂亮的嫡女郑十七娘婉容入宫。

    究竟是李世民变狠了,还是本来就狠?

    秦琅不知道,也不想去想了。

    他只想早点离开洛阳,不想再看到李世民,起码短时间里不想再看到他,要不然他就会想起那个年轻的女子。

    一个悲剧。

    只不过郑氏之死,在洛阳宫都没荡起多大的涟漪,更别说在洛阳城甚至是整个天下了。

    谁会关注一个后宫女子的死活呢。

    虽说郑十三娘顶着五姓女的高贵名头,可一入皇宫深似海,也不过是个后宫女子了,连九嫔的封号都没混上,在宫里头也是没什么地位可言的。

    虽说郑十三娘曾经还跟卫国公有过一段关系,卫公曾经拒过郑氏的婚,当初也是一段奇闻,但时隔几年,郑氏成了皇帝女人,谁还会再提这事呢?

    三天后。

    洛阳宫早朝之时,百官惊奇的看着秦琅向皇帝辞行。

    而这个时候新晋的翰林学士郑玄礼上前宣读诏令。

    免去秦琅河南府尹、检校吏部尚书、翰林院学士旨承这三个职务。

    皇帝命秦琅返回长安,继续辅佐太子监国。

    秦琅的参预政事这个宰相头衔没罢免,也还兼着太子詹事、太子左卫率、崇贤馆学士这三个职务。

    不少人惊讶于这突然的变动,怀疑难道秦三郎失了圣眷恩宠?

    可也有明白人,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毕竟秦琅若失宠,肯定是先罢相,再罢太子师,然后才是免其它官职的。

    但现在还是宰相,又依然是太子师,所以应当是恩宠未失,毕竟三天前才又刚加了一百户实封。

    秦琅在殿上陛辞过后,秦琼也跟着陛辞。

    秦琼辞行,却是要就藩之国,前往松州世封地就藩。

    皇帝对秦琼一番嘉奖,赏赐了许多钱帛奴隶,勉励秦琼能把松州这块雪山脚下的蛮荒之地,变成大唐的屏藩。

    国舅长孙无忌低着头,似乎在打瞌睡,但脑子却在疯狂的转头,他敏感的发现最近皇帝的情绪不太动,而现在秦琼秦琅爷俩纷纷要离开洛阳,他们的情绪也变的不太动起来。

    这秦家爷俩在贞观朝地位可不一般啊,山东军功新贵的领头羊啊,跟房玄龄那是分统文武,这两历城老乡把长孙无忌这些关陇集团的都压的死死的。

    虽然说曾经有一段时间,长孙无忌从关陇集团里出来,天天跟山东人混在一起,但如今在贞观朝中,长孙无忌最后难免还是被关陇集团的奉为核心了。

    司徒、太子太傅秦琼离开朝廷,去剑南道松州就藩封地,秦琅回长安辅佐太子,长孙无忌也不知道该说好还是不好。

    从一方面来说,秦家跟长孙家早就结成了联姻,并且都是团结起来的亲密太子党核心。秦家地位稳固,对于长孙无忌来说这是好事,太子也地位稳固。

    可从另一方面来讲,秦家在军方威望太高人脉太广,虽然这两年秦琼主动退隐不再过问军界之事,而随着李靖北伐的胜利,李靖威望一时无双,成功拜相,确实压下了秦琼的势头。

    可毕竟李靖名头虽响,但贞观朝军方那些叫的响名头的军头们,可主要是山东军功新贵啊,其中又以瓦岗出身的那批人最强。

    秦琅这个年轻人是个让人很喜欢的合作伙伴,跟他合作很轻松,现在他回长安了,长孙无忌觉得自己会想他的。

    就连平时经常弹劾秦琅的魏征,突然听说秦琅爷俩要走,也有些空落落的。

    不管怎么不喜欢秦琅,认为他太过年轻,过于得宠,但这小子办事的本事确实挺强的,起码这次疫情严重,秦琅从长安一来,可就稳定住了。

    如今朝廷灾疫过后,千事万事的,正需要这样的能臣做事呢,结果秦琅拍拍屁股又要回长安了。

    魏征倒不觉得秦家失了宠,他只是觉得皇帝特别看重培养太子的能力,皇帝更信任秦琅辅佐太子,所以才要疫情一控制住,就要把秦琅派回长安辅佐太子。

    下朝后。

    秦琅便赶紧让张超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谢绝了前来拜访的那些客人们,也不管他们是真心来送别,还只是想来打听打听下消息,又或是来幸灾乐祸,反正秦琅现在是没心情的。

    第二天一早,秦琅便带着简单的行李,先去了秦琼的府邸。

    秦琼也已经收拾好了行李,爷俩行李都挺简陋的。

    皇帝拔了一批士兵护送爷俩去长安。

    秦琼去封地,也同样是先回长安。他去松州封地的路线,是先到长安,再经陈仓散关出关中,经汉中的凤州、兴州、利州,然后过剑门入蜀中,直趋益州成都,然后再沿泯江而上,越过雪山,抵达松州。

    这是一条很遥远的路。

    都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但是出关入蜀,毕竟还有栈道可行,难的还是出了成都往西北,连绵的高山还有雪峰,那边才是最难行的一段。

    对于皇帝封的这块世封地,秦琼没有半点挑剔,皇帝封哪,他就接受哪。

    先前皇帝也还没提起让秦琼去封地就藩,也是秦琼主动提出要去封地,本来李世民说秦琼身体不好,就在洛阳休养,等秋后再回长安。至于封地,派个管家先去打理就行。

    但秦琼坚持要亲自去封地,还说皇帝授他世封之地,就是要为朝廷屏藩守卫的,这是世封功臣的荣耀,也是职责。

    骑马离开洛阳,秦琅只觉得胸中郁结的一口闷气总算舒展了一些。

    这些天,他始终觉得很恶心。

    一种很烦躁的心情郁结着,说不出的难受。

    秦琼看着儿子的样子,也只是瞧在眼里放在心里并没多说什么。

    离开洛阳十里,前面有数骑拦路。

    却是新封的翰林学士郑玄礼。

    郑玄礼阴沉着脸看着秦琅。

    “三郎何必走的这么匆忙?”

    “郑公有事?”

    郑玄礼说有几句话要跟秦琅单独说,秦琅并不想理他。

    “有些话必须当面跟三郎说过。”

    秦琅下马,两人走到一边。

    “十三娘的死,你得负责!”

    秦琅冷哼一声,“关我屁事!”

    郑玄礼大怒,低喝道,“你真不以为我不知道十三娘为何好端端的突然就没了?”

    “你知道个屁,你有什么资格这样假惺惺的站出来说话?你当初卖女儿的时候,你怎么不说?她有今天这个结局,都是因为你当初出卖了她。”

    “秦琅,别说的你就有多高大,你如果是个正人君子,你就不该在十三娘入宫后,还要藕断丝连,是你害了她。”

    “放你娘的屁!”

    秦琅怒极。

    李世民敢这样扣他屎盆子,姓郑的凭什么?

    本来他这些天就憋着一股火,现在姓郑的还敢来拦路指责。

    气极的秦琅一拳就砸了过去。

    当时郑玄礼就鼻梁骨折断,鲜血满面,犹如脸上打翻了个酱油铺一样。

    秦琅扯住郑玄礼的衣襟,“我警告你,饭可以乱吃,可话绝不能乱说,虽然十三娘已经走了,但她也是走的清清白白的,我绝不允许你如此污蔑她,也不许如此污蔑我。”

    郑玄礼挣扎,可他那虚弱的身子哪是秦琅对手。

    秦琅的拳头在他面前捏的嘎吱吱响,惊的郑玄礼面无人色。

    最后,秦琅将他往前一推,推在泥地里,弄的满身灰尘狼狈不堪。

    “滚吧!”

    “姓秦的,你别太猖狂,你等着。”

    “堂堂五姓子,还是新封的翰林学士,就这素质水平?还语出威胁?呸!”

    郑玄礼狼狈的离开了。

    秦琼对儿子有些无奈的摇头,“何必一般见识,你这样做,这梁子就更深了。”

    “管他娘的,这种浑蛋。”

    跟郑家的梁子是越结越深了,可秦琅已经不在乎了。

    “阿爷,我已经给利州都督武士彠去信,到时阿爷路过利州的时候,让他好好招待下。我还请他帮忙采购一些物资、奴仆、牛马等,方便补给。”

    “阿爷你那封地产牦牛,到时多晒点牦牛干给儿子,牦牛干做零食,可是很不错的。”

    秦琼见他马上又能说能笑了,倒也松了口气。

    “好,到时阿爷我专门养一牧场的牦牛!”

    爷俩骑在马上晃悠悠的往着长安而去,把一肚子的糟心烦心烂屁股事都扔在了身后。

第493章 马革裹尸

    去洛阳时还一路萧条。

    而时隔月余再返回长安,沿途村庄却已经有了炊烟袅袅,虽然田间地头还是有许多来不及耕种的田地,但返乡回来的百姓,依然还在努力的耕作。错过了季节,那就抢种点大豆高粱下去。

    握着锄头把站在田间地头的百姓,望着眼前的田地,眼中充满希望。

    但秦琅却知道,今年大家的日子依然不会好过,受先前饥荒影响,百姓们多少还是耽误了不少春耕,这个夏天收获不会很多。而据太史令观测,今年秋将还会有早霜来袭,今冬会更冷。

    这次寒流估计要持续三到五年,今年秋才第三年。

    今秋更别指望收获,只能种点耐旱耐寒的作物。当然朝廷其实也已经开始有了预案,今年不可能再如去年那般措手不及。寒流最大的影响还是北方地区,尤其是边塞,而江南,尤其是岭南几乎不受影响。

    现在朝廷已经组织交广钦杭明沿海诸州,调集船只,装载粮食,一待信风起,便扬帆北上。

    漕船入海,东南之粮补中原。

    这是个很大胆的方案,以前朝廷从不指望岭南之粮,江南之粮也只是辅助,而现在,朝廷把所有希望都寄于南方。

    长江、大运河、黄河、济水、大海,全力转运粮食。

    转运使已经在沿海诸港建立起新的转运大仓,广、交、杭、钦、登、扬六大海港,转运仓都能储粮数百万石。

    无数的官吏南下,分赴各州,任务只有一个,督促各地,把粮食征召上来,然后运往中原。

    朝廷计划里,根本没有指望中原地区今年能够自给,更不说上缴供国,今年全指望着南方了,南方除口粮外,每一粒粮食,今年都要运往中原。

    中原各个转运粮、正仓、常平仓、社仓、义仓,还有边塞的军仓,也正在进行一轮全新的清点盘查。

    由大理寺、御史台、刑部、太府寺等多部衙组成的调查组,分赴各地,务必要全面整顿粮仓体系,把所有的贪官蛀虫全都挖出来,绝不能在饥荒之年,再出仓鼠。

    从洛阳往西去的官道,本来是繁忙的商路,隋朝时,以洛阳为.asxs.,可直抵西域诸国,高昌焉耆疏勒大宛康居,往西还可前往天竺、波斯、罗马。

    这条道路上常年驼队不绝,但现在却是路上车马稀。

    虢州,本为弘农郡,在潼关之外,在黄河之南。最初划分天下诸道时,虢州本是划到河南道的,而虢州本也是豫地。但是在不久前调整中,虢州却划归了河东道,是河东道在黄河南岸的一条尾巴。

    虢州北抵黄河风陵关,南抵伏牛山朱阳关。

    同时,本属于河南道的商州、邓州、唐州这三州,则都划到了山南东道。

    朝廷的划分理由是以山川形便划分,利于监察巡按。

    本来划分诸道,也是首先做为监察道的,各道派驻了常设监察官员,观察采访使,然后又设有常平司,有提举常平使。还有提点刑狱司。

    一道设有三个司,但这三司却互不统属的关系。

    田地钱粮税赋转运常平仓皆归常平司,而刑狱诉讼捕盗缉贼归刑狱司,观察司则掌为监察、考察一道官吏,有权黜陟。

    观察采访使相当于是皇帝派出来的钦差大臣,跨州监察。

    同时,道一级的三司又有互相监察之权。

    皇帝为了保证观察采访使的权威,不但把本应是巡查按访的观察使改成了常设常驻,而且还给他们兼任本道内最重要一州的州刺史。

    正是在这种政策下,道一级的区划也为之变化。

    虢州本在黄河之南,理属于河南道,可朝廷却把他划给了河东道,而原本河东道黄河北岸,中条山和王屋王以南的芮城县河北县,还有怀州却直接划到了河南道。

    据说当初还有官员认为应当把虢州和商州都划归关内道,认为这两个地方十分重要,应当划给关内道,以更好护卫长安。后来还是军方几个大将反对,认为形之地,不能都划归一地,否则更不安全。

    应当尽量采用犬牙交错的方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战略要点不能让其完整,要不然就容易封闭割据。

    于是山川形便这个分道基础上,又增加了犬牙交错这么一条。

    黄河这条天然的分界线,却并没有成为河东河南河北的界线,而是河东有地在河南,河南有地在河北。

    虢州虽说是河东道伸出来的一条尾巴,但因为处于三道之间,所以地位是十分重要。

    河东道的观察使兼蒲州刺史,现任是郑善果。而河东道的刑狱司衙门,却又设在太原。

    不过提点常平司却是设在这虢州弘农城中。

    弘农城里河东道提点常平使却是秦琅的外祖贾务本,他是秦琼原配贾氏的父亲,也是当年秦琼在张须陀帐下的上司,当年老贾是张须陀的副手。

    弘农城里最有名的当然不是杨氏家族,弘农杨氏可是关西第一大族。

    隋朝天子便也是弘农杨氏,还有隋朝的越国公越素一族等,隋朝已经灭亡,隋天子杨氏一族反倒还得以保全,尤其是其中观王房一族如今更是得势,连出了两位大唐宰相。

    反倒是当年权势涛天的杨素,却因为儿子造杨广的反,导致祖坟被掘,子孙几乎尽诛。

    提举常平司衙门,便是设在当年杨素家族的大宅里。

    隋朝时六大转运仓之一的陕州桃林常平仓,现在也随桃林县整个划归河东道,桃林常平仓也成了河东道常平使手里的重要大仓。

    近年朝廷在朝中设转运使,各道设常平使,使的各道的转运使也成为地方要员,而握有桃林仓这个千万石大仓的贾务本,自然也就成为诸道常平使中的佼佼者。

    加上这里三道汇聚,又联通长安与洛阳,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里当常平使还是很不错的。

    当年杨素大宅改成的常平使衙门里,贾务本招待路过的秦琼爷俩。

    老贾半生戎马,张须陀兵败死后,带着女婿一起投了裴仁基,后来又随着裴投了李密。待李密兵败降唐后,他也跟着去了长安。后来李密去山东招降,李渊半路召回他,李密不肯,想趁机出去自立,期待东山再起,贾务本爷俩劝李密,反而差点被李密王伯当砍死。

    不过也因祸得福,李密很快就被唐军杀死,贾务本父子倒因劝李密不要反而免了一劫,此后虽说没怎么得重用,但起码在乱世活下来了。

    多年后,当年的女婿,如今已经位极人臣,就算是外孙也都已经两拜宰相了,贾务本倒也不羡慕。

    从乱世走过来的人,倒让他甘于平淡了。

    一壶老酒,一把烤羊肉。

    虽说守着桃林仓这个千万石的大仓,但饥荒年,仓里也没粮。就算现在情况好点,仓里不少粮食,但那也都是准备转运入关中的粮食。

    从江南运来的粮食,一站站接力转运,这样分段转运储藏,相比起全程的运输,无疑更先进。

    “松州,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啊。”

    贾务本须发半白,人倒还很精神,半生戎马,保持着不错的身体,就是如今有些伤病缠身。

    “当年我随张帅讨过西南戎,就去过那个鬼地方,雪山、草地,没去过的人难以想象,那鬼地方,你赤手空拳都跟披了两层甲一样累,稍动一动,感觉喘不过气来。而且啊,去松州要过雪山,那雪山高耸入云不说,有些隘口啊,一年里倒有十个月时间是大雪封山的,那雪一下就是十天半个月,积雪能没过头顶,人过不去,骡马更难行。”

    秦琼拿着串烤的有些焦的羊肉串,默不作声的放进嘴里,对于封地,其实他并不太在乎。

    好与不好,那都是皇帝的恩赏。

    “你怎么不向皇帝讨块岭南的封地?若是跟三郎的封地离的近点,不也好互相有个照应?我听说三郎去岁南下岭南,在封地可是弄的有声有色的,那些蛮王坞主个个低头臣服,老老实实的。”老贾端着酒杯,小口小口的据着。

    秦琅给老贾倒满酒。

    “我阿爷那人,向来是羞于争功抢赏的,更何况朝廷也不可能让我爷俩封地凑一块的。”

    贾务本顿时明白过来,也是啊。

    这世封地,不比之前的食邑,食邑只有些租赋收益,又管不到民。而现在皇帝的这个世封法,虽说封到边疆,可实际上是放权挺大的,给税赋不说还给地盘和军队人口。

    虽说太偏,一般的封臣也得不到多少地,而且推恩政策下,这世封地也会不断的分封削弱,对于朝廷来说其实不会有什么实质上的威胁,反而能够借这些功臣之手,从那些蛮子手里,开拓蛮荒之地。

    但终究还是实打实的封地,怎么可能让父子俩的封地挨着。

    老贾摇头笑了笑,“要我说啊,大不了就不要那劳什子世封地了,松州那鬼地方,也就那些世代生活在那的羌氐能站住脚,想想一年有十个月是不能通往外地联系的,这种地方要了也发展不起来。羌氐又野蛮,动则作乱,真不值。”

    面色平静的秦琼吃了几大串烤羊肉,端起酒杯喝了两口,淡淡道,“我本军人,没有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已经比无数同袍们幸运多了,如今得了这松州世封,没想过那里要有多好,我只想能为大唐卫戍边疆,便足以。”

    老贾听到秦琅这话,也只能无奈的叹气了,这女婿就是脾气有时过于耿直了些。

    “三郎,你阿爷认死理,非要去松州那鬼地方,你这当儿子的可得多出些力了。”

    秦琅也只能无奈点头,武安州那无底洞才刚入坑呢,现在松州又要开坑了。现在想想,长孙无忌房玄龄这些家伙坚决不愿意推行世封制,估计也是觉得太坑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44/ 第一时间欣赏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贞观俗人》为转载作品,贞观俗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贞观俗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贞观俗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贞观俗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贞观俗人介绍:
离玄武门之变只有三天了,秦琼却打算做个国之纯臣不参与其中,秦琅高呼这不是坑他吗?送上门的从龙之功怎么能不要,等事成之后再功成身退也不迟。到那时,做个俗人,不谈亏欠,不负遇见。做个俗人,贪财好色,放荡自由。贞观俗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贞观俗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贞观俗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