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397章 出兵试试

    王座之下,大殿之上,空寂无人。

    现在整座王宫,只住了黄昏和西域十一妖姬,以及阿如温查斯,并有两百蚍蜉义从日夜拱卫,剩下的一万多蚍蜉义从,驻防全城。

    五十门机枪也早就在城池上设置好堡垒。

    并且源源不断的运送弹药过来。

    还有个“隐秘”的消息,唐青山夫妻和唐赛儿正率领着两万明教精锐从国内分批赶来——他们不可能拿到通关文牒,所以只能想其他办法。

    毕竟是明教出身,歪门邪道的办法很多。

    隐秘两字要打双引号,是因为这事当事人和黄昏以为很隐秘,实际上一切都在朱棣的俯视下,只是朱棣在纠结犹豫了两天后,还是没对这两万明教人下手。

    黄昏的手落在了娑秋娜的腰肢上,不过这只是个随意的动作,并不是想干点什么。

    娑秋娜也知道,但还是吊着黄昏的脖子,忧心忡忡,“你一点都不担心回国后就再也离不开了么?”

    黄昏闻言无奈的叹气,不自觉的重捏了一下,引得娑秋娜闷哼了一声,黄昏略有不好意思,急忙转移注意力,道:“离不开也得回去,妻儿都还在国内,何况有些事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咱们的永乐陛下,也不能用一般君王去度之,总之,我已经释放出了信号,陛下能否接受,就看我这一次回去,是要面对君臣之间的最后一战,还是会被派去奴儿干那边,又或者是出使朝鲜。”

    君臣最后一战,黄昏没有畏惧。

    若是后者,那就说明朱棣读懂了自己的意图,君臣最后一战就不存在,自己只需要帮助大明解决掉女真和朝鲜,就可以从金帐汗国开始经营自己的天下了。

    至于南洋和西洋那边,是大明海军的事情,嗯,估计自己要得出工出力。

    毕竟时代集团已经先行了一步。

    而且自己要从金帐汗国作为出发点一路往欧洲去开始经营自己的天下,还真得需要朱棣的帮忙,没有大明作为后盾,模式就是地狱模式。

    但如果有大明作为支撑点,就是困难模式的副本。

    可惜,姚广孝死了。

    如果有姚广孝帮忙说服朱棣,事情要简单许多。

    娑秋娜道:“其实我认为没必要回去了啊,现在我们已经坐拥萨莱,又有尼格买买提和雄霸的大军,只要整合一下金帐汗国,改变战略,也许能拉拢十来万士卒,以此为基础,可以打造出一片属于你的亡国。然后在此期间,着人去悄悄的将黄府老小接出关来。”

    男人要够狠。

    其实娑秋娜以为,黄昏也许会留在这边,连徐妙锦她们都不要了,毕竟徐妙锦也不小了,而对于这样的男人,豆角豆芽豆苗都不算是羁绊。

    有的是女人,还差生儿女的?

    黄昏摇头,“如果我是一代枭雄,是可以这么做的,可惜我不是一代枭雄,我就是个普通的中国人,我的出发点,从来都是数百年后的中国。”

    大明,自称中国。

    中原王朝之国,世界之中。

    顿了一下,“而且我无法做到舍弃家人,这是一点,另外,如果我现在占据金帐汗国开始经营,老实说,打不赢朱棣的,没有经济支撑,现在才来开始发育金帐汗国,在军事上根本来不及形成规模就要面对大明的神机营,基本上不可能赢得了朱棣。”

    金帐汗国就没有工业体系。

    根本打造不出大规模的火器来,更别说机枪和泰山号了。

    大明能有今天,也是自己十多年的经营,从最基础的工业体系开始打磨,这才有了今天这种为所欲为的局面。

    黄昏倏然从娑秋娜身上抽出手,目光有些冷,“你在怂恿我放弃家人?”

    娑秋娜吓了一跳,嗫嚅着,小手乱摆,“没有没有,我只是忽然想起可以这样而已……”沉默了一下,“其实我已经不太想回西域了。”

    想留在大明。

    黄昏紧紧的盯着娑秋娜。

    娑秋娜低垂着头,不敢回应,但想了想,还是低头感情真挚的说道:“如果你不相信,我愿意接受你的任何处罚,只求你别抛弃我。”

    很低微。

    黄昏却微微叹了口气,神态嚣张语气霸道,“晚上弄死你。”

    不是怀疑娑秋娜,是觉得娑秋娜不该说那样的话,这些日子其实从乌尔莎她们口中了解到,沙哈鲁在得知娑秋娜返回过帖木儿帝国后,曾经想办法接触过娑秋娜,说只要娑秋娜愿意,他的王宫里给她一个王后的位置。

    娑秋娜没理睬。

    而且娑秋娜在帖木儿帝国那几年,对应天黄府的思念是所有西域妖姬中最重的,换句话说,这位西域神女大概率已经被同化了。

    彻底以大明妖臣黄昏的平妻自居。

    所以她刚才的话,应该不是在怂恿自己抛妻弃子。

    今日会抛弃徐妙锦。

    他日也就能抛弃她。

    娑秋娜不会这么蠢。

    正身,对娑秋娜道:“我忽然改变了初衷,打算尽早回国,你去着人将桑脱和呼兰巴特喊来,我有事要谈,你也回避一下罢。”

    娑秋娜急忙起来。

    行礼,就欲离去,黄昏伸手在她屁股上狠狠的一捏,“晚上等着老子来收拾你,嗯,洗白一点,弄不死你算我输。”

    娑秋娜僵了一下,心里有些感激,回首妩媚一笑。

    弄死我?

    怕还是三五下就投降了哟。

    黄昏:“……”

    女人,你的名字叫狐狸精,要不是有正事,就冲娑秋娜刚才这狐狸精的笑意,就想在这王座之上把她给办了。

    终究只是个普通男人,有七情六欲。

    娑秋娜走后不久,桑脱和呼兰巴特来了,如今蚍蜉义从还是一万六千人——本来战损了不少,不过从吴哥大军中挑选了一些充入。

    所以这两人现在各自率领一万的蚍蜉义从。

    为了方便管理,这两人的头衔都是万夫长。

    这些年这两人也通过努力,学会了大明官话,所以交流起来并无问题,进殿之后行礼,“黄侯爷,有什么吩咐?”

    黄昏道:“我想了几日,觉得没必要在这萨莱耽误时间下去了,时间不等人,我已经三十岁了,有些事必须趁早,所以我有想出兵去打一下沙哈鲁的计划,你们看可行不。”

第1398章 为之奋斗

    桑脱和呼兰巴特对视一眼,都有些诧然。

    这个时候?

    现在雄霸和尼格买买提还在平叛那些万户,根本抽不出身来,而萨莱这边只有两万蚍蜉义从,虽然全部是神机营,但若是去进攻沙哈鲁的话,意味着两万人要投入战场,那么后勤靠谁来保障?

    根本没有保障!

    而一旦没了后勤,哪怕你神机火器天下无双,该输还是得输。

    战争的主体始终是人。

    人就要吃饭。

    所以历来战争,任你科技再先进,最先要保障的始终是后勤。

    所以在后世世界,航母的地位才那么重要。

    那就相当于一个移动基地。

    黄昏也知道这个道理,说道:“其实就是试探一下帖木儿王**队的战力如何,不深入的打,只是去突袭一下,将那位投靠沙哈鲁的万户给弄死就行了。”

    这是一个下马威。

    继续道:“我们得到的情报,那位叫本雅可失的万户投靠沙哈鲁后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信任,他和他麾下的一万多人全部被安置在金帐汗国和沙哈鲁王国的边境。”

    黄昏拿出从萨莱王宫里收缴的堪舆图,指着路线,“我们只需要急行军穿过这条路线,七天之内可以抵达,修整一日进攻,以雷霆扫穴之势解决掉这个万户,然后等敌人的援军到来,试探性的打一场,不论输赢,都撤退回来。”

    桑脱看了看路线图,“倒是可行,这条路线要穿过两名金帐汗国万户的领地,不过他们都顺从我们,也没有反叛的意思。”

    呼兰巴特,“但要让他们支援粮草,恐怕还是会百般推诿。”

    黄昏心里忽然一动,乐道:“那可由不得他们,你俩刚才倒是提醒我了,既然要经过两位万户的领地,我看咱们也别偷偷摸摸的搞偷袭了,直接正大光明的去打本雅可失,在路过这两位万户领地的时候,我不仅得让他们出粮,还得让他们出兵,唔,好像这两个万户被扎巴儿·别儿迪压榨得比较厉害,都只有一万不到的兵力,但够了!”

    别说,黄昏忽然来了灵感。

    现在平叛金帐汗国,看起来是场旷日持久的事情,毕竟金帐汗国的国土面积真不小,六百万平方公里,那些大大小小万户什么的也有几十个。

    造反的十多个都是势力最强的。

    剩下的万户,比如从萨莱去往沙哈鲁王国必经区域的这两个万户,麾下兵力各自不到五千人,尤其是靠近萨莱这个万户,兵力竟然只有两千。

    说白了,就是个吃闲饭的贵族而已。

    而靠近沙哈鲁王国边境的那名万户,更是被辖领一州的总督和达鲁花赤欺负得死死的,他原本是有机会吞掉本雅可失的地盘和人口。

    但可惜的是,被他领地所在的总督和达鲁花赤给联手吞并了。

    达鲁花赤也是督官。

    和总督级别差不多。

    所以那名万户现在越发憋屈,只能苟且度日。

    不过目前金帐汗国很乱,萨莱被破后,扎巴儿·别儿迪被自己活捉后送去应天了,金帐汗国各州基本上都是各管各的,加上一些势力庞大的万户趁机兴风作浪,现在金帐汗国几乎成了一团散沙。

    所以该打的一定得打。

    防止后面各种闹事,一次性解决,但该拉的还是要拉,比如靠近萨莱王都的这个叫脱儿迷失的贵族,其实写过两次书信,希望来面见黄昏。

    当时黄昏还想着要一举肃清金帐汗国的各个万户,所以没想到要招徕他。

    现在看来,可以适当的修改策略。

    万户是军职。

    总督和达鲁花赤是政府官职,相当于大明地方官府的长官——主管民政之类的,但很少有兵权,现在金帐汗国一团乱,不少的总督、达鲁花赤和万户勾结起来,都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但只要解决掉万户,那些总督和达鲁花赤都不足为惧。

    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没兵权!

    这些事情黄昏其实不想操心,反正大策略已经施行下去了——激起那些有野心的万户反叛,然后强势平叛,这个大盘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今天娑秋娜提醒了自己,得赶紧回国去解决女真、朝鲜和日本。

    只有把这三个势力解决了,大明才能真正安心。

    自己才能真正的去发展欧洲和占据北美洲。

    所以得抓紧时间。

    那么金帐汗国这一团烂摊子,就留给朱高炽来解决,这方面的事情处理,你可以相信仁宗朱高炽,他绝对不比刘宁然和于谦差。

    因此黄昏才改变初衷。

    桑脱道:“那黄侯爷,打了本雅可失之后,我们再和沙哈鲁的援军打一仗,之后就撤退的话,恐怕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黄昏唔了一声,“吵架而已,沙哈鲁最多就是去找陛下告状,怕什么,他沙哈鲁还敢打到大明来不成,他也得先翻过葱岭,他不怕像他爹一样死在路上?”

    呼兰巴特沉吟了一阵,“就怕他们会出兵来干涉金帐汗国。”

    黄昏呵呵冷笑,“知道我为什么要打他一下,就是告诫他,如果想来趁机吞并金帐汗国,先看看自己斤两够不够,打不打得赢大明雄师,同时也是在告诫那些万户,别想着投靠沙哈鲁,只要你们敢投靠,我就敢出兵来打死打残你们!”

    这是自己离开前,给继任者留下一个好局面。

    免得继任者又要面对金帐汗国的乱局,还要面对沙哈鲁的觊觎——内忧外患之下,别到时候突然便宜了沙哈鲁。

    呼兰巴特想了想,“那就这么干,卑职这边启程去找脱儿迷失,说服他配合,然后黄侯爷率军而来,就可以直接去下一个万户领地。”

    黄昏点头,“如此最好,你也别单独去了,直接带上你的一万蚍蜉义从,这王都萨莱,我们不要了,我会立即修书给应天和北固城,让南归的太子放弃回应天,直接率瓦剌区域的大军来萨莱。”

    不过徐皇后病重。

    太子有可能来不了萨莱,所以只是做个样子,黄昏真正想要那个来掌控金帐汗国的是另外一个人:吴笙游!

    这老小子是个掌控金帐汗国的好人选。

    顿了一下,“当然,我离开之后,你们蚍蜉义从要继续留在这片土地,就以脱儿迷失的领地为地盘,开始经营,记住,该打的要打,该拉拢的要拉拢,具体的细节,我们慢慢商讨。”

    深呼吸一口气。

    自己有必要在金帐汗国内发展起来属于自己的大军:一支数量在五万左右的蚍蜉义从作为敢死队当炮灰,这样可以减少去欧洲的时候大明蚍蜉义从的伤亡。

    金帐汗国就是个跳板。

    而在自己掌控了欧洲和北美洲后,金帐汗国就是大明和自己所建立王国的缓冲地带——当然,这个宏图实在是太大。

    只能说为之奋斗,但不一定能实现。

第1399章 考验

    车马的速度没有军报来得快,毕竟军报是八百里加急,不停的换马,一路向着大明京畿腹地传递,甚至还可以用信鸽。

    朱瞻基和朱高煦到了北固城,与太子汇合后,一路南下。

    不过他们还没抵达应天,朱棣就接到了金帐汗国传回来的消息:尼格买买提和雄霸率领大军继续平叛,抽调到瓦剌的兵力已经入境金帐汗国,先去萨莱王都。

    这是很正常的消息。

    但在这很正常的消息里,还有一个不正常的消息。

    镇西侯黄昏,率领两万蚍蜉义从去了万户脱儿迷失的领地,看样子是要亲自率军去平定、掌控住萨莱到沙哈鲁边境之间的区域。

    这个消息有点让朱棣不明所以。

    王都萨莱这么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黄昏不牢牢掌控着,跑出去作甚,简直是胡闹,如果有万户趁机跑到萨莱去,然后自封可汗,再有一些万户云集响应,凑个几万大军出来,你大明又得去攻那个王都——这可就没之前好攻了。

    朱棣恨不得把黄昏喊到面前狠狠的叱骂一顿。

    然又知道来不及。

    等应天这边收到消息,金帐汗国那边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要是遇上天气不好,一个月都有可能——这还是从瓦剌到应天都是水泥官道的情况。

    如果没有水泥官道,鬼知道这些消息要几个月才传得到应天。

    所以朱棣命知道黄昏这个举动不妥,但也没办法,这就是天高皇帝远,只能任由黄昏去胡作非为了,好在几天后陆续接到那边的消息,并没有恶化。

    由王聪、火真率领的五万大明士卒,从瓦剌区域进入金帐汗国后,一路直奔王都萨莱,很快将金帐汗国这座政治、经济中心的都城重新掌控。

    随即王聪和火真也开始配合雄霸和尼格买买提在金帐汗国内平叛。

    战果颇丰。

    同时,王聪和火真的战报之中,还有一封关于镇西侯蚍蜉义从的军报:镇西侯在拉拢了万户脱儿迷失后,进入了夹在本雅可失领地和沙哈鲁边境之间的那个万户的领地,打了一场,没有悬念的将那个万户打崩,之后便强势出击沙哈鲁边境。

    原金帐汗国万户本雅可失率军迎击。

    被蚍蜉义从一击击溃。

    本雅可失溃逃,镇西侯率军追击,遭遇到沙哈鲁边境援军的阻击,然而蚍蜉义从无所畏惧,以少对多,最终斩获本雅失里的头颅,并大败沙哈鲁的边军,歼敌四千有余。

    之后,镇西侯将四千多沙哈鲁边军的头颅叠了一座京观,写了一封信让敌军士将领呈递给沙哈鲁,言辞只说一事:此京观,只是遥祭细辛娜沙拉。

    细辛娜沙拉,就是司徒娜扎。

    之后,镇西侯班师,蚍蜉义从驻守脱儿迷失的领地。

    这是王聪和火真的军报。

    而朱棣还收到另外一封镇西侯黄昏的战报,大体上和王聪、火真说的一样,另外,还请求回应天述职、探望徐皇后。

    朱棣没有立即决断。

    在将六部尚书和五军都督府召集道乾清殿开了碰头会议后,都觉得金帐汗国那边已经没什么问题,接下来主要是平叛和战后工作,镇西侯留在那边对国家而言不算是好事。

    现在整个朝野,都在担心黄昏功高震主。

    所以让黄昏远离战场是好事。

    朱棣一想也是,索性便着人下旨意过去,同意黄昏回应天,而这个时候,才是这对君臣之间真正的考验。

    所以这几日,兵部尚书金忠屡次被朱棣召见。

    同时被召见的,还有几个人所有人感到意外的人:内阁辅臣杨荣、杨士奇和杨溥。

    都是文臣。

    而且都是内阁的,从组建内阁起,三杨就和吴溥一样,呆在内阁没挪个窝,杨溥倒是去东宫权兼了个太子洗马。

    也就这样了。

    所以在镇西侯黄昏即将回国的时候,朱棣召见这几个辅臣议事,很出乎朝野意外,暗想着内阁终于要出头了么。

    其实朱棣也有苦难言。

    以前这种事,他是可以去找姚广孝商议,但现在姚广孝死了,而非常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姚广孝的于谦又回了中南半岛。

    朱棣只能找内阁的这些文臣来商讨。

    三杨加兵部尚书赵羾,四个人,站在乾清殿里,看着坐在椅子上的朱棣,谁也不敢先说话,因为不知道陛下宣召的用意。

    许久,朱棣才道:“镇西候要回国了,你们知道吧?”

    除了赵羾这个兵部尚书,内阁三杨那都是人精,而且长期在内阁办事,消息之灵通绝非一般部门可以比拟,三人对视一样,猜透了朱棣的心思。

    但这心思谁也不敢说出来。

    没错——朱棣是感受到了黄昏越来越强势的威胁了。

    所以镇西候黄昏这一次回国,这对君臣之间如何继续相处是朱棣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杀还是继续放纵,绝对是个两难选择。

    杨士奇咳嗽一声,“陛下是要询问微臣等,镇西候攻破金帐汗国有功,应该如何封赏么,这事,怕是应该问礼部。”

    朱棣愣了下。

    杨荣也道:“是的,镇西候和太孙殿下一起,以区区两万多铁骑而破一国,此等军功,当世不在狗儿大监之下,理应封公。”

    封王就别想了。

    大明就没有活着的异姓王。

    杨溥和赵羾保持沉默,这种事,没有非凡的眼光尽量不要去掺和,尤其是牵扯到大明妖臣,这人在陛下这边的关系极为复杂。

    朱棣见杨荣和杨士奇这么说,就知道两人的意思了。

    然后杨士奇一句话彻底让朱棣放下心来,“万国来朝,四海归心,多一公,且是黄侯爷这般拥有家国大义的千古人皆,是乃国家之幸也。”

    朱棣笑了笑,“那朕着礼部,考究一下,应该给镇西候封个什么公。”

    朱棣虽然有自己的考量,但杨士奇确实说得有道理,不杀,还封公,尽管黄昏有蚍蜉义从,看起来对皇权存在威胁,但也就仅仅是个威胁而已。

    没有土壤让他造反!

    黄昏最好的归宿,并不在大明。

    朱棣深呼吸一口气,这一次,老子经受住了考验,那你黄昏封公之后,能否经受得住考验?

第1400章 徐皇后逝世,黄侯爷归国

    永乐十七年的夏初,大明史上最受好评的徐皇后,在丈夫朱棣的怀抱里,含笑宾天,举国缟素沉痛哀悼。

    朱棣罢朝七日。

    永乐十七年的盛夏,在外征战一年的镇西候黄昏回国述职。

    永乐十七年,金帐汗国的平叛一月也没停过,随着王聪和火真率军入境,平叛效果显著,越来越多的区域掌控在大明雄师的手中。

    嗯,因为兵力不足,催生了另外一个军种。

    汗军。

    这个军种是由大明出钱,招募金帐汗国的勇士组建起来的兵种,作为边缘力量,配合尼格买买提、雄霸、王聪和火真进行平叛和战后治安。

    有奶就是娘。

    因为待遇极好,汗军的数量在金帐汗国全境的数量迅速攀升,从当初雄霸试探组建的三千人,快速攀升的到了三万。

    然后……

    大明这边就不敢增加规模了。

    三万的汗军,已经对金帐汗国内大明雄师构成了威胁。

    不过王聪和火真迅速想到了办法。

    派大明将领去领导。

    而且必须是有才能的,且设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谨防汉人将领欺凌汗军士卒导致哗变,也谨防汗军士卒做偷鸡摸狗的事情,损害大明的声益。

    永乐十七年,大明只有在金帐汗国一线还有战事,其余地方,战事全停。

    永乐十七年,枕边人、红颜知己的逝世,让永乐大帝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也让太子朱高炽被禁足——作为长子,他必须守孝。

    但又因为身份特殊,太子还需要辅政。

    所以太子没有去徐皇后的陵前守孝,而是在东宫设置徐皇后灵位,每日烧香礼拜,饶是如此,朱高炽一两年也无法离开京畿。

    守孝有几个级别,分为斩衰(音崔,服三年)、齐衰(服一年)、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缌麻(服三个月),五个等差,故称“五服”。

    明朝洪武七年定制,子为父母皆斩衰三年(这所谓的三年,其实是二十七个月)。媳为舅姑、妻为夫,也皆斩衰三年。夫为妻(父母在不杖),子为出母、嫁母,齐衰杖期。嫡子、众子为庶母齐衰杖期(杖期就是指服一年但要拿拐杖,表示特别哀痛),庶子为生母斩衰三年。

    翻译过来,就是为父母(嫡母生母)应该守孝三年,对祖母应该守孝一年,为庶母守孝一年,为兄弟、叔伯守孝一年,为曾祖母守孝五月。

    所以朱高炽应该为徐皇后守孝三年,朱瞻基则要守孝一年。

    而守孝的不止朱高炽夫子。

    还有全国臣民。

    根据各个时期的不一样,或者根据天子的旨意,守孝的时间不同,从几十天到几年不等,也就是说,在守孝期间,哪怕是平民老百姓,也不允许嫁娶。

    这很蛋疼。

    不过朱棣显然没这么昏庸,在他的旨意下,全国百姓只需守孝三月,也就是说,从永乐十七年的夏初到夏末,整个大明疆域,包括中南半岛、奴儿干、亦力把里、漠北,这一大片区域,三个月不会有任何嫁娶的事情了。

    至于金帐汗国,目前掌控力度不到,朱棣没发旨意过去。

    倒是李裪,很聪明。

    得知徐皇后宾天后,立即派了地位尊贵的使臣过来,送了大量的贡礼,并且汇报朱棣,说朝鲜亦当为徐皇后守孝三月。

    也就是说,差不多整个东南亚都要为徐皇后守孝三月!

    这待遇……

    想必徐皇后在九泉有知也会高兴。

    在全国一片缟素中,黄昏回到了应天,很低调,只有黄府的人出城相迎,时代集团那边本来是要迎接东家,被黄昏反对了。

    这个时候,不能搞大张旗鼓的事情。

    容易惹怒朱棣。

    君不见,这三个月内别说嫁娶,全国所有的青楼都禁止营业,因为很多大城市都开了宵禁,现在守孝期间,夜市也不准喝酒了……

    一个字,我朱家皇室不高兴,全国老百姓都得陪着我们一起不高兴。

    黄昏对此其实很蛋疼。

    守孝这个东西,孝道是没错,但守孝三年一年什么的,确实有点封建糟粕了,还强迫全国老百姓一起来守孝,这就很不人道了。

    三个月啊……

    这得少生多少婴幼儿。

    而现在大明的人口远远不够发展,还需要继续大力提高人口数量。

    蛋疼归蛋疼。

    生长在这个时代,在封建糟粕没被取缔之前,黄昏还是得遵从它,加上和徐皇后有亲戚关系,所以他也披麻了。

    嗯,按照规矩来的。

    不是刻意的去巴结朱棣。

    回到黄府,发现豆苗和豆芽都是正儿八经的披麻戴孝,徐妙锦和徐家四妹也不例外,宝庆公主则不在黄府,一直在皇宫里。

    倒也无所谓了,站在封建社会的立场,修了《女诫》的徐皇后值得尊重。

    因为禁止宴请,所以黄昏回府当夜,只做了几桌小菜——十一个西域妖姬,正妻徐妙锦,平妻徐家四妹,再加上绯春、权氏姐妹、阿如温查斯,还有豆芽豆苗豆角,再加上吴溥吴李氏、吴与弼和张红桥,可不就几桌了。

    然后大家坐在一起,小酌了几杯,也没敢大声喧哗。

    这会是三个月内的常态。

    臣子要是敢各种花天酒地,锦衣卫和东厂分分钟把消息传到朱棣那边去,然后一个不孝的罪名扣下来,准备被贬官吧。

    是以一家老小都安静的喝酒吃饭,然后安静的各自回屋休憩。

    长途跋涉,都累。

    但黄昏还没有睡意,洗漱之后,帮着妻子徐妙锦把房间角落里的冰块调整了一下,然后去了书房,坐在书桌前发呆。

    是时候仔细复盘并且规划一下接下来的走向了。

    可供抉择的方向不多。

    最理想的状态是帮朱棣解决掉女真、朝鲜和日本,然后自己将带着海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金帐汗国去往欧洲。

    而这还需要和朱棣开诚布公的谈一下。

    必须得到朱老板的支持。

    没有朱老板的支持,自己从大明带不走多少人和钱,钱是次要的,主要是人,要去欧洲那边建立一个中原文明的复制品,需要海量的移民。

    朱棣不同意,那谁都做不到。

    但朱老板现在正处于丧妻之痛中,如何开这个口?

第1401章 不要考验我的人性!

    徐妙锦收拾了卧房,其实也没什么要收拾,知道丈夫要回来,她几日前就在让绯春收拾了,今天早上开始,就把冰块放置在卧房里,不断的添加,所以哪怕是盛夏,也达到了空调的效果。

    不过女子么,终究有点矜持。

    小别胜新婚,又不好意思主动,所以徐妙锦就一直在卧室里这里挪一挪,把那件衣服重新折一下什么的。

    然而等了许久,发现丈夫还在书房。

    徐妙锦来到书房。

    黄昏看见妻子过来,笑眯眯的拍了拍大腿,示意妻子坐上来,徐妙锦一脸羞臊,啐道:“都老夫老妻了,没个正形。”

    搬了个小板凳坐在黄昏旁边。

    黄昏差点没适应过来,之前一段时间在萨莱王宫,西域妖姬们顺从的很,侧身握着妻子的手,“我估摸着这一次回来,要封公了。”

    战功在这里摆着。

    不封公就会寒凉武将人心,尤其是奴儿干那边的军心急需鼓舞,耗时两年没能打下奴儿干,结果奴儿干的士卒一看,哟,镇西候这么大的战功都没能封公,那咱们用命去拼下女真之后,能有什么奖赏?

    所以封公势在必行。

    而且太孙朱瞻基和朱高煦都会获得赐封。

    搞不好朱高煦要重新成为汉王。

    这都是小事,如果以后朱高煦要去日本,那么一个汉王头衔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就目前的局势来看,朱高煦已经没办法扳倒朱高炽了。

    徐妙锦眉眼如月,“哟,那我不是要获得超一品诰命夫人了。”

    黄昏的仕途起起伏伏。

    徐妙锦的诰命却一直稳在四品,没受到黄昏贬官的影响,后来黄昏成为镇西候,因为爵位不在百官品阶之内,所以侯爷没有具体的品阶。

    但徐妙锦的诰命从四品升到三品。

    现在如果要封公的话,那就必须要一品诰命国公夫人才能配得上了,不过黄昏是双正妻,也就是说,黄昏的正妻之中,还有人能获得诰命。

    然而另外一个正妻是宝庆公主。

    不需要诰命。

    所以好处就落在了平妻徐家四妹和娑秋娜身上,而由于出身的缘故,这个诰命赐封给徐家四妹。

    这都是小事。

    黄昏乐道:“瞧把你乐的,不知道还以为是没见过世面的乡野妇人呐,诰命这个其实不重要,我今天在想另外一个事情,你说我若是被封公了,又有蚍蜉义从,在朝野上下也有不少心腹,等太子登基,我怎么着也该是权倾朝野的高官了罢?”

    说到这里,黄昏不经意的看了看窗外。

    不出意外,应该有人在监视着黄府,但又不用特别担心,监视黄府的锦衣卫或者东厂,不敢像对其他大臣一样太过于嚣张。

    毕竟臣子和臣子是有区别的。

    更何况锦衣卫也是黄昏经营过的,而东厂厂公王振又受过他恩惠。

    所以倒不担心有人呆在屋顶上偷听谈话。

    徐妙锦叹道:“是啊,谁能想到,当年那个为了赚钱,需要到徐府来借葡萄美酒的少年,如今即将成为大明的国公,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徐府多多。”

    很感触。

    不知道为何,徐妙锦想起了当年,想起了有个少年笑眯眯的说自己的未来夫君会踩着七彩祥云来迎娶自己……

    想起了那个少年恬不知耻的跑到徐府来借葡萄酒,然后又恬不知耻的说算锦姐姐你入股,他的小心思谁不知道呢,就是想通过这些事多和自己接触。

    自己还真就上当了,入股是入了,分红没拿多少,反而赔进了一生岁月,还给那少年赠送了一个龙凤胎。

    可心甘情愿啊。

    为了这幸福,为了这爱情,徐妙锦改变了很多,从一个小妾到一群小妾家姬,她都默默的接受,甚至还把亲妹妹给“出卖”了。

    徐妙锦微微笑了。

    眼里有光。

    很温柔,温柔的不止是黄府的月光,还有十几年的守望。

    黄昏看着妻子,看着她眼里的温柔,看着她如此鲜活的陪伴在自己身边,感触万般中,只觉浑身洋溢着幸福的温暖。

    人生得此一妻,夫复何求。

    轻轻搂着妻子的肩膀,“其实我回国,对陛下对我而言,都是一场考验,如果陛下愿意赐封我一个国公,那么说明陛下通过考验了。”

    若是不赐封,那君臣最后一战提前来临。

    但自己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徐妙锦不解,“如果陛下不赐封,接下来是不是咱们黄府就要承受陛下的打击了?”

    黄昏犹豫了下,“不包括你和四妹以及宝庆。”

    不管怎么说,朱棣再狠,也会看在徐皇后的面子,不会让徐妙锦和四妹的后半生凄凉,而宝庆是他最喜欢的妹妹,更不会有事。

    徐妙锦脸色一白,“那绯春她们……”

    黄昏微微点头,“如果陛下真要对付我,而我又输了,那么绯春和权氏姐妹乃至于阿如温查斯,以及王景弘送我那个叫安诺的白人女子,都会和我一个下场,也许更惨。”

    充当营妓……比死还惨。

    又道:“不过娑秋娜因为身份特殊,大概率不会有事,极有可能被陛下派到金帐汗国去,但也就如此了,她在金帐汗国,虽然会有赐封,但也是个傀儡,只能任由金帐汗国的大明高官欺凌。”

    摇头,“我输不起的。”

    家里老小落难是自己不愿意看见的不说,仅仅是自己打造的工业基础,很可能也会因此夭折——一旦自己被朱棣弄垮,那么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会被大明的臣子推翻。

    就算朱棣和朱高炽不会,等朱瞻基登基,那些臣子也会翻旧账。

    而翻旧账的本事……大明臣子天下第一。

    徐妙锦有些慌了,“那可怎么办才好?”

    黄昏微微沉吟,压低声音,“如果到最后还是输了,我就只有造反一条路,当然,在国内依然没有生存空间,那时候就只有远走他乡,可我一个人远走他乡,根本做不出什么成就来,我需要人,需要很多的人,才能达到心中的蓝图,所以这一次,我无论如何都要通过这个考验,尽量不和陛下来一场你死我活的君臣之战,可惜——”

    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中。

    得看朱棣。

    具体的信号,就看明天的大朝会上,朱棣会不会赐封自己国公。

第1402章 元朝之大,大明不可及乎?

    徐妙锦略有担忧,紧紧的将黄昏的胳膊抱在怀里,“那你要不要去给陛下表态,就说不会谋逆啊,或者咱们把蚍蜉义从解散了?”

    黄昏摇头,“现在来不及了。”

    解散蚍蜉义从,更是找死,自己反而少了一张可以在谈判桌上亮出来的牌,其实也就是朱棣这样的明君,你要遇到朱允炆那样的君王,根本没有谈判的机会。

    因为一般君王,是以皇权为绝对核心。

    但朱棣不一样。

    他虽然也要保护朱家皇权,但他也看重大明的未来和利益。

    所以才有谈判的资本。

    而这个资本,其实不是蚍蜉义从,是自己这十多年在大明打磨出来的工业基础,是大明肉眼可见的煌煌未来。

    而自己是保证这个未来更耀眼的钥匙。

    这才是和朱棣谈判的资本。

    蚍蜉义从,是自己建立两极蓝图的牌,不能轻易解散,而且朱棣也不是很在意蚍蜉义从,要不然国内和中南半岛的蚍蜉义从根本建立不起来。

    徐妙锦微微叹了口气。

    这可怎么办是好。

    尽管丈夫说自己和四妹不会有事,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丈夫若是出了什么意外,徐妙锦也不愿意苟活,可一想到豆芽和豆苗要失去爹娘,她就撕心裂肺的痛。

    黄昏沉吟了一阵,“明早我去大朝会的时候,你着人准备点香蜡钱纸,到时候我会请求陛下,让我到娘娘的坟前上一炷香,毕竟我能有今天,当年娘娘的帮助居功至大。”

    第一桶金,就是从徐皇后那里赚到的。

    而且徐皇后还是自己和徐家四妹的红娘,也撮合了自己和锦姐姐,又是大姨子,怎么看,去上柱香都是情意之事。

    徐妙锦嗯嗯点头。

    黄昏又想了想,“是不是姚广孝死的时候,于谦回过一次应天?对了,于彦良现在在哪里,应该去了神机营罢?”

    徐妙锦立即道:“于谦回过,姚广孝的后事就是于谦一力操持的,姚少师的那个义子姚继,基本上就是废人一个,若不是于谦帮忙,姚少师的后事会很难堪……嗯,礼仪方面有陛下把持,但人情方面,全是于谦一手操持的,甚至将姚少师故乡的亲人都请了过来,不至于送葬的时候那么凄凉。”

    如果不是于谦,姚广孝出殡的时候就只有姚继一个义子。

    多难堪……

    又道:“于彦良的话,我不太清楚,不过从锦衣卫出来后,兜兜转转,最后去了沿海,好像是进入了大明海军,担任了一个指挥,仕途不太顺畅,没有许吟和李潋滟那般独掌一方的兵权,这段时间也没回过应天——”

    忽然呆滞了一下,“我想起来了,于谦在办完姚少师的丧事后,没呆几天就回了中南半岛,不过在他离开之前,去拜访了一个人。”

    黄昏心里一跳,“谁?”

    徐妙锦道:“沈熙礼,好像是交谈时代集团在中南半岛那边的事情,还有就是时代集团出西洋的船队,是否可以经由中南半岛诸地顺带帮助中南半岛的海外贸易,这是沈熙礼来询问你要多久才会回国时,无意间透露的,说于谦对中南半岛实在是太上心了,想方设法的让那边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为此甚至愿意给时代集团的商船开放各种优惠政策。”

    黄昏点头,懂了。

    看来要见见沈熙礼,于谦这样的人物去见沈熙礼,绝对不仅仅是因为中南半岛时代集团的生意问题,肯定涉及家国大事。

    而且看这状况,一定和自己有关。

    这很正常。

    于谦也是个人,而自己多次帮助了于彦良,甚至还带兵去过于家埭,于谦在合适的情况下,在不惹怒朱棣的前提下提醒自己几句,也是有情有义。

    话说,于少保的建策,绝不会没有营养。

    想到这笑道:“那行,等过一两日,我去见见沈熙礼,就知道于少保到底有什么话要对我说了。”

    徐妙锦一脸讶然,“少保?于谦是少保了?”

    黄昏尴尬的笑了笑,“说急了,不过以于谦的能力,迟早是要到三公三保的,我甚至认为,大明接下来的数十年,于谦会和刘宁然一起,成为这一个时代的最强重臣,是大明的鼎国之柱。”

    徐妙锦哟了句,“鼎国之柱,不是咱家的大明妖臣么。”

    这不是戏谑。

    是真心话,因为现在整个大明的朝野,尤其是户部和大明皇家银行那边的官员,对黄昏的崇拜最为浓厚——这两个部门才知道,黄昏的种种改革到底给大明带来了什么。

    因为国库和皇家银行里的钱是铁证。

    所以徐妙锦说这句话的时候,满眼都是骄傲、自豪和崇拜。

    黄昏哈哈一乐,很受用。

    将先前复盘的宣纸折叠起来,找了火折子,将之点燃丢入火盆,待它燃烧成了灰烬后,对徐妙锦道:“走罢,夜了,早些休息。”

    说完去拉徐妙锦的手。

    徐妙锦笑了,“你这个当爹的,这个时候还是去看看豆芽和豆苗,之前都在打笑呢,说豆芽和豆苗见你的时间,加起来还没有陛下见你的时间多。”

    黄昏略有尴尬。

    确实,自己陪豆芽和豆苗的时间太少了,不过这个时候,两兄妹应该睡下了,嗯,豆苗也许睡了,豆芽应该还在读书。

    笑道:“过几日我好好陪他们去郊游一下,现在么……我想好好陪陪我的锦姐姐。”

    禄山之爪不着痕迹的落在臀上。

    狠狠一捏。

    嗯,不错。

    养尊处优,保养有道,依然弹手。

    徐妙锦吃痛,从鼻子里嗯了一声,身体有些软,顺势倒在了黄昏怀里,两夫妻依偎着回到卧室,关门,关灯。

    一夜无眠。

    久别胜新婚,黄昏为了今夜,提前戒色了一个月,甚至还进补了一番,而徐妙锦也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见丈夫状态不错,也就不体恤他长途跋涉了。

    花开一夜。

    嗯,这是夸张的手法。

    反正就是浪。

    ……

    ……

    同样的夜色里,乾清殿孤家寡人一个的朱棣,看着地球仪上偌大的地图,又看了看铺在旁边的元朝疆域图,忽然冒出一句:元朝之大,大明不可及乎。

    若是大明可及,那哪还有给黄昏打造两极世界的空间?

第1403章 最难的是教育改革

    极,终极,极致也。

    朱棣理解的两极世界,不是说南北极的两极,这个时候也没有南北极的说法,而是两个强大到极点的王朝国家。

    所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国家越强大,那么越不容许旁边近邻变得强大,一山不容二虎就是这意思,所以朱棣看着地球仪,没发现欧亚大陆之外,还有适合黄昏去打造一个王朝的地方——地球仪上还没有南北美洲。

    只有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部分区域。

    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都还没发现。

    黄昏现在也没空去干这事。

    所以朱棣今夜才恍然醒悟过来,于是有点矛盾,黄昏哪来的空间在大明之外建立一个照搬中原文明的王朝?

    以前没觉得,是因为朱棣在打金帐汗国之前,没想过复制元朝的辉煌。

    毕竟朱棣的观念被束缚了。

    在他想来,既然是打下来的疆域,肯定要像对中南半岛一样,逐步加强掌控,并形成绝对的控制力,在掠夺该区域的为国内发展的同时,也要为该区域的百姓谋福祉。

    这不矛盾。

    国内为先,满足国内的同时,为外扩疆域提升生活水平,是加强该区域掌控力度的有力措施,也是一个千古君王应该做的事情。

    不能涸泽而渔。

    所以从一开始,朱棣就觉得大明不可能有元朝那么大的疆域,因为如此庞大的疆域,确实没办法治理,仅仅是为了维持统治,大明需要派出去的军队,就是一个海量的数字。

    而维持这样庞大的军队,大明再有钱也撑不了一两年。

    但是……

    现在时代忽然就变了。

    随着火器的发展,随着黄昏两万多铁骑就把金帐汗国打了个稀烂,朱棣忽然意识到,如果大明军队全部替换火器,那么要统治元朝这么大的疆域,其实也要不了多少人。

    而大明现在人口暴增,是有可能建立一直统治元朝那么大的疆域的军队!

    至于治理,照抄中南半岛的作业就行。

    而大明一旦扩张到元朝当年的疆域,那么地球仪上已有的土地中,就根本没有黄昏去建立王朝的空间了。

    还有一个问题。

    黄昏凭靠什么去入侵一片土地建立一个国家?

    这不是说建个商行的事情。

    你要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去建立政权,首先一点是军事方面的力量,其次是文明方面,然后就是和原著民之间的矛盾,涉及的事情非常多,最好的方式去在那片土地上建立当地文明的政权,可你外来力量始终是侵略者,若是远离大明疆域之外,你的军事、文化、后勤都是空中楼阁,支撑不了多久,而黄昏没有大明的支持,文化同化这些战后工作根本没法展开,也就是说,只有被同化的可能,而不是同化别人。

    黄昏不可能不知道这些道理。

    那么他为什么还是有两极世界的蓝图?

    朱棣有些茫然了。

    他觉得,有必要和黄昏开诚布公的谈一下,作为姐夫、大舅子,如果黄昏幡然醒悟迷途知返,朱棣愿意给黄昏留一条活路。

    解散蚍蜉义从,交出时代集团关于军工方面的分公司,做一个富而不贵的人,那么君臣之间的最后一战,我留你一命。

    ……

    ……

    翌日,虽是夏季,太阳还没升起来,应天城就醒了。

    醒得最早的恰好是大明最有权势的那一批人,因为要开大朝会,大家都得早起,然后去奉天殿外等着——准时进场。

    你总不能让陛下去等你臣子稀稀落落的进殿吧。

    住得远的官员,四点过就得起床洗漱之类的,然后点着灯笼,在城里形成一道道火龙,向着皇宫蜿蜒而去。

    这是以前的光景。

    现在没了。

    官老爷嘛,可不想受苦,既然已经是不夜之城,那么提前一点将路上的灯打开,也是可以的,而且现在有了三轮车,大家去皇宫的时间大幅度缩短。

    所以那古老的一幕已经不复存在。

    黄昏几乎是闭着眼麻木的洗漱,绯春给他穿衣服时,黄昏昏昏欲倒,没办法,夜里太激情了,两夫妻一年没见面,很多心里话只能通过身体语言来多姿态的表达。

    有一说一,男女之间那点事,当有深厚感情时,这种享受是普通的**无法比拟的。

    何况徐妙锦这些年保养得当。

    本身又是大明第一美人儿,黄昏乐不思蜀也是情理中事。

    被绯春喊醒时,黄昏刚从徐妙锦身上翻下来不久,就木偶一般被绯春操控着洗漱换衣。

    要去参加大朝会。

    临出主院前,又洗了把冷水脸,这才清醒了许多,来到照壁时,发现吴溥已经穿好了朝服等候多时,两叔侄并肩而出。

    大门外,一辆豪华三轮车已经等着了。

    吴溥如今是内阁首辅,也加封了内阁大学士,目前来看,还没有让他外出担任布政司使的迹象,倒是在吏部那边,权兼了一个主事的职责。

    黄昏打了个呵欠,问道:“叔父,与弼呢?”

    又几年了,吴与弼应该早就完成了全国调研的事情,早该回到翰林院和国子监那边,准备推广教育改革了才对。

    吴溥笑道:“与弼这段时日在苏州那边,按照陛下的意思,好像教育改革同时在苏州、杭州两个城市试点推动,一个月前,与弼运了一批他在你指导下编撰的那个字典,要在官学和私塾推广,这事难度很大,基本上是推翻以往的识字方法。”

    吴溥看过新字典。

    其实也是一种注音法,但又有一套崭新的体系,那些字符吴溥倒是能接受,可对于全国其他各地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这崭新的注音体系,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接受的。

    反对的声音很大。

    所以教育改革,是所有改革中最难的。

    因为牵扯到那些书香世家的利益了,而这些书香世界又有不少族人在朝中为官,在民间有声望,他们要是反对,没有强势的官府政策,教育改革就是个空口号。

    而朱棣也不太愿意得罪江南士族。

    所以让吴与弼在苏州和杭州试行。

第1404章 倭寇之患

    黄昏点点头,“等几日,等我忙过了,我到苏州去找一下他,关于教育改革的事情和他详谈一下,在这之后,我会有点忙。”

    教育改革基本上要靠吴与弼一个人撑大梁了。

    女真还没打下。

    朝鲜还没请归。

    日本倭寇还在逍遥。

    我还不能休息。

    吴溥笑了笑,“既然是你笃定的事情,想必是有益于国家和未来,与弼此生能把这一件事做完做好,便是功德无限了。”

    黄昏哈哈一笑,“就凭那个字典,必将名垂青史。”

    吴溥乐了,“你俩哪来的自信!”

    黄昏耸耸肩。

    吴溥忽然收敛神色道:“今天大朝会,你要小心着些,你这些年参加大朝会的次数屈指可数,可能不太适应,奉天殿大朝会,各有算盘,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都有可能背后捅你两刀,尤其是你刚才金帐汗国回来,我估摸着今天会有人因为蚍蜉义从的事情弹劾你。”

    黄昏道:“我有心理准备,不过我不认为今天会爆发矛盾,就算要爆发,也要确定陛下不给我封国公之后。”

    吴溥刚收敛的神色一下就松懈了,乐呵呵的,“哟,国公。”

    黄昏也浑身舒爽。

    国公啊……

    有明一朝,这是臣子最高荣益了。

    吴溥忽然伸手,在黄昏胳膊上拽了拽,“这个别弄歪了,陛下心情不好,最近好些臣子都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被陛下骂了个狗血淋头。”

    黄昏看着胳膊上朝廷发放的给徐皇后守孝的麻袖,叹了口气。

    可以理解朱棣的心情。

    今日大朝会,与会人员比较多,有资格来参加大朝会的人都来了,包括太子朱高炽,郡王朱高煦,太孙朱瞻基,各部稍微消息灵通点的人,今天都不会缺席,毕竟黄昏回来的第一个大朝会,而这有牵扯到金帐汗国那边发生的诸多事情。

    必须亲眼目睹,才能知道朝堂局势会发生什么变化。

    也就是说,方便站队。

    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几乎都知道,黄昏走到现在这个地步后,和陛下之间想要君臣和睦的度过余生是不可能的。

    那么陛下这一次会不会动手?

    所有人拭目以待。

    如果连这都不动手,那这事的背后就值得揣摩了。

    大朝会主要是宣布一些在小朝会上决断了的重大事项,以及一些关系外邦的事情,像影视剧中那种当众弹劾人的事情,其实很少发生。

    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彼此还是要留面子。

    你今天当众弹劾我让我下不来台,那明天我的好友同窗同乡什么的,也当众弹劾你,让你下不来台,几次套娃下来,大家都下不来台。

    有辱斯文。

    所以一般的弹劾,不是图穷匕见那种,都写章折里去了,不会在大朝会上来弹劾。

    都察院例外。

    一般都察院要弹劾人了,基本上表示那个人要凉。

    朱棣端坐于龙椅之上。

    他今年五十九了,已不是那个刚进应天城意气风华的中年男子,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早些年征战沙场对身体造成的后遗症,如今也逐渐显现出来。

    不过相对于一般五十九岁的老年人,朱棣依然龙精虎壮。

    甚至还可以负甲上沙场。

    此刻鹰扬虎视,将众臣扫视了一遍,目光落在站在五军都督府一众都督和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后面的镇西候黄昏身上,停留了片刻,又移开,看向奉天殿前面的空地,收回视线,落在龙椅前桌子上的章折上,开口说道:“因战事缘故,沿海诸卫所有抽调了些兵力,防御薄弱了些许,近来有章折过来,倭寇扰民甚重,沿海卫所阻击不利,诸位卿家以为何?”

    就是问大家如何处理倭寇骚扰沿海的事情。

    这事情确实麻烦。

    因为开了海禁,现在海外贸易发展得如火如荼,沿海城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倭寇对进出商船的骚扰和打劫。

    按理说,沿海那边需要增加兵力才对。

    然而因为金帐汗国的战事,沿海那边反而抽调了一些走,这就给了倭寇机会。

    但是剿灭倭寇又是个很复杂的事情。

    有些倭寇在外海占据海岛称王,你不组织一点像样的军事行动去剿灭,大多要铩羽而归,可你大规模的去剿灭的时候,倭寇早就得到风声提前躲了,等你官兵一退,他又占据着海岛劫杀过往商船。

    不过这种事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那边的本职工作。

    果不其然。

    兵部尚书赵羾没吭声,然后五军都督府就被点名了。

    老臣陈圭资历最老,也是第一个被点名的。

    陈圭很无奈,他倒是想亲自过去收拾那些海盗倭寇,然而确实上了年纪,不过推锅本领一流,说:“陛下,此事确实不好办,沿海卫所兵力有所不逮,而金帐汗国那边的平叛也不能耽误,所以无法继续将兵力调回来,如果不征兵的话,沿海将一直处于兵力空虚的状态,但老臣记得,我大明在沿海还有一批兵力,为何不让这一批兵力投入?”

    朱棣唔了一声,“你是说郑和的海军?”

    陈圭立即点头。

    这事推给郑和去办太合适了,新成立的海军不归五军都督府管辖,而五军都督府这边现在确实力不从心,奴儿干那边虽然没打,但必须重兵布防,瓦剌那边也一样。

    中南半岛的兵力要维稳。

    朱棣微微点头,“倒是可以,不过前些日子郑和回来了一趟,说海军编制已经完全建成,现在就等钢铁战舰下水,而钢铁战舰目前还有一些瓶颈没有解决。”

    也就是说,海军目前没有船。

    郑和下西洋的船,已经卖给了时代集团几艘,后来一看赚钱,开海禁后,又卖了不少,当然,还剩下不少,不过都分散到了沿海各卫所。

    要重新聚集起来,也挺耗时耗力。

    赵羾道:“陛下,郑大监的海军既然编制已成,也操练了这么久,而现在是夏季,海上多风暴,也不适宜剿匪,不如如此,先让郑大监去侦缉海上的各股倭寇势力,然后慢慢调集沿海各卫所的大船,等到了冬季,就拿这大量的倭寇和海盗来给郑大监的海军祭旗!”

    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户部尚书夏原吉却提出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道:“那到冬季之前的这段时间,我大明商船进出海的安全怎么保障?”

第1405章 封疆大吏的人选!

    这是个难题,而且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如果在以往,这些问题分分钟就解决了,可问题在于现在大明在奴儿干和金帐汗国那边被牵制了太多兵力。

    中南半岛不敢动。

    沐晟的沐家军也在八百大甸那边,且不适合海战。

    人倒是有,郑和的海军,关键是战舰调集,哪怕是从内陆调残余的水师过去也需要时间,这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众人都沉默了。

    朱棣也感到头疼,“此事再议罢。”

    他忽然有点后悔了。

    早知道当初在组建海军的时候,就该保留水师。

    也不该卖战舰。

    但现在后悔没用,没法解决的话,就只能让那些商行自己承受损失了,大不了以后剿灭倭寇之后,给这些商行补贴部分损失。

    又说了几件其他事情。

    其中一件事比较重要:金帐汗国的王都萨莱那边需要一个文臣去长期主持大局,北固城也需要一个人负责后勤支援方面的事务。

    太子殿下本来坐镇北固城。

    但徐皇后宾天,太子殿下一两年之内别想离开应天,太孙殿下也需要一年的时间,朱高煦更不胜任这两个职位。

    那接下来谁去北固城谁去萨莱?

    这个问题其实在昨日的小朝会已经激烈讨论了一场,想去的人很多——有刘宁然和于谦的前车之鉴,现在去这种外扩疆域主持大局的工作,成了抢手的热饽饽。

    除了六部尚书,从内阁辅臣都九寺五监,就没人不想去的。

    朝堂上的人何其敏锐。

    在得知徐皇后宾天,镇西候将要回国的消息后,大家就想到了这件事,什么侍郎、少卿都想法设法的走动人情,希望有六部尚书之类的帮忙举荐。

    因此这两个人选的问题,屡次被讨论,都因为各自推荐的人选不一样而搁置。

    看陛下这意思,今天这个大朝会是必须决断出来了。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

    去萨莱最好的人选是内阁首辅吴溥,资历和能力都够,关键是吴溥也没自荐,更没让关系好的同僚举荐,所以不在讨论之列。

    户部侍郎,大明皇家银行行长金纯出列,“微臣倒是觉得,刘宁然和于谦两人皆有旷世之才,一直在中南半岛,是否稍显浪费,不如从这两人中,挑一位去金帐汗国赴任。”

    朱棣摇头,“两人虽然才华能力出众,但毕竟还年轻,共同主掌中南半岛的大局,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补缺,若是一个人主掌大局,怕是要出些岔子的。”

    中南半岛倒是没问题。

    现在中南半岛,交趾黎族特别配合,吴哥的摩诃黛维也彻底被大明收服,这些年没少帮着大明平息中南半岛的动乱。

    当然,在大明名声好,在中南半岛那边就毁誉参半了。

    吏部尚书蹙义出列,“其实北固城那边有黄淮坐镇就足以了,黄大学士在内阁多年,熟谙六部事务,负责粮草后勤事务,对他并不难。”

    蹙义作为吏部尚书,对大明官员的了解是其他部门所无法具备的,他举荐人才的话,一般而言,都具有特别的分量。

    朱棣也不得不考量片刻,道:“倒是可以,反正黄淮也是北固城布政司使,只是如此一来,黄淮事务太过繁忙,北固城那边还需要人去帮忙分担。”

    蹙义继续道:“那就让行部侍郎方宾去北固城任布政司使。”

    朱棣不解,“那黄淮怎么安置?”

    蹙义道:“瓦剌三布政司,一直是黄淮总领政事,但其他两个布政司使,其实在官阶上和黄淮是一个品阶,这会让黄淮多有掣肘,微臣以为,可以设立个总使,这样黄淮办事也能名正言顺。”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提议。

    各布政司平行,总领区域政事的黄淮,确实应该擢升一下。

    同理,中南半岛也应如此。

    朱棣思忖片刻,“此事容朕再思忖二三,不过吏部那边可以考虑一下,这个区域布政司之间的改制问题,到底要如何进行,才能顺畅。”

    朱棣确实要慎重,因为这样一来,黄淮和瓦剌,就相当于这整片区域的王。

    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机构。

    而且瓦剌区域一旦这么实施了,中南半岛、鞑靼和兀良哈区域,乃至于兀良哈,都要相应的改制,擢升一个或者几个总使出来。

    蹙义领旨。

    朱棣又问道:“北固城那边,由黄淮去,萨莱呢,诸位可有人选推荐?”

    有!

    当然有。

    而且很多。

    六部侍郎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之类的,都纷纷出来自荐或者推荐有关系的人,一时间奉天殿成了个菜市场。

    而朱高煦和朱高炽两兄弟心知肚明。

    这种事还是别掺和了,容易被父皇误会,同理,黄昏也没吱声。

    然而吵来吵去,也没个结果。

    反而把朱棣脑壳吵疼了,没好气的制止了喧闹的众臣,咳嗽一声,“实在没人选的话,朕着一位藩王过去吧。”

    此话一出,群臣大惊。

    去金帐汗国主持大局,就是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而且必须有一定的兵权,你把这个位置给了藩王,不是给中央这边找不自在么。

    反对声如潮。

    朱棣只得作罢,思绪一转,“诸位认为,内阁之中可有谁能担此重责?”

    又是一片哗然。

    这些年大家是看明白了,内阁确实有权限,但是也存在致命缺陷——内阁要送折子去往乾清殿,要经过司礼监,而司礼监又是忠诚于陛下,不会轻易和大臣们发生利益交换。

    所以内阁辅臣的五品,恰如其分的反应了他们的地位。

    现在让一个五品的内阁辅臣,去金帐汗国担任几乎相当于一品的封疆大吏,除了内阁首辅有这个资历外,其他人都还差一点。

    而且这不合规矩。

    一片哗然中,内阁众辅臣面色淡然——虽然去担任封疆大吏前途似锦,但大家也不差,呆在京畿,因为人才紧缺,又都在六部这些中枢部门权兼了要职,以后机会出来了,一样有可能成为一二品大臣,没必要去搅金帐汗国这摊浑水。

    朱棣越发无语,摊子铺太大,现在办点事就这么难了吗?

第1406章 汉王:我回来了!

    关键时刻,因为种种原因,从亦力把里来大明养老,被赐封文华阁大学士,在礼部挂了个闲职的亦力把里老臣异密忽歹达出列,用生硬的大明官话道:“老臣以为,目前在亦力把里的范闲可以胜任,他熟稔外族事务,在金帐汗国必能驾轻就熟。”

    朱棣眼睛一亮,旋即摇头,“不行。”

    范闲现在连布政司使都不是,只是个布政司参政,还是这两年爬的快,要不然以范闲连进士都不是的科举出身,布政司参政都当不上。

    所以资历不够。

    但这倒是提醒朱棣了,去金帐汗国担任封疆大吏的人,最好是对蒙古人和突厥人有一定了解的人,这样的人大明其实还多。

    但是有资历的……

    朱棣想来想去,发现只有一个人。

    瓦剌区域在太平任布政司使,吴笙游,这老小子在太平城那边治政相当有成绩,连藩地在太平布政司的瓦剌王爷太平,都对吴笙游赞溢有加。

    可这个人……老实说,他的上位一点也不光明正大。

    最早吴笙游是被俘虏的大明人,被俘虏之后,果断没有节操的成了阿鲁台的谋臣,没少给阿鲁台出针对大明的计谋。

    后来大明征讨鞑靼,吴笙游见状不妙,各种骚操作,最让人无语的是,把他女儿阿如温查斯送给了黄昏,蹭了个老丈人当。

    然后一路踩着鞑靼阿鲁台等一众人的尸首,慢慢爬到了太平布政司使。

    而他并不是进士出身。

    而让朱棣介意的倒不是进士出身这个问题,而是因为吴笙游是黄昏的老丈人,这个问题不好忽略,在有些事没确定之前,不能让吴笙游去当金帐汗国的封疆大吏。

    嗯,不过还有个策略。

    金帐汗国因为太过偏远,这个总使可以设置左右总使,吴笙游可以占一个名额,另外一个名额必须要用天子心腹。

    想到这朱棣道:“此事再议。”

    看了一眼康宁。

    康宁立即上前一小步,尖锐着嗓音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朝臣们都懵逼了。

    尤其是礼部尚书吕震,他做好了随时出列的准备,结果听到了下朝的信号,又发现早就交待了他的陛下,此刻端坐皇位,一言不发,显然并没有要因为金帐汗国那边的事情大肆封赏的迹象。

    吕震有点懵。

    发生了什么事,今天不是要因为金帐汗国的军事战功而对黄昏、朱瞻基、朱高炽和朱高煦以及一众将领进行封赏么。

    怎么陛下忽然改了主意?

    不解是不解,不过陛下提都不提金帐汗国的军事行动,吕震也不会傻得跳出来,反正礼部准备好了,要封赏什么的,礼部随时都能配合。

    其他臣子其实也在等,等着看陛下到底要用什么态度来对大明妖臣,然而直到康宁喊了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众人也没听到陛下说起半点关于黄昏回国关于金帐汗国的事情。

    这一下不止是吕震懵了,所有人都有点沉重。

    陛下不准备封赏黄昏。

    这意味着……

    陛下对黄昏的容忍,终于因为蚍蜉义从的事情而到了极限,如今黄昏回国,还是独身回国,并没有带回蚍蜉义从,陛下肯定是要动手的了。

    但黄昏擅长后发制人,肯定不会没有准备。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大明朝野,将会有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地震。

    搞不好没几个人能独善其身。

    就在所有人惴惴不安,准备行礼告退的时候,又听到了朱棣的声音:“太子和太孙去乾清殿议事,镇西候也留下,嗯……朱高煦也留下罢。”

    朱棣说这些话的时候,毫无情绪。

    众人心里一紧。

    这么快,陛下这么快就要对黄昏发难了么……不对,如果是发难,不会用这种方式,以陛下的性情,不动则已,动则雷霆万钧。

    就像当年对付驸马梅殷一样。

    现在将黄昏宣召到乾清殿去,显然是有其他的事情。

    但不管这么说,此刻的大明应天,覆盖上了一层沉重的阴云,所有人都有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有的人甚至在想,今天下朝后就得赶紧走一趟时代集团总部,找到沈熙礼,赶紧把入资时代集团的本钱拿回来,分红什么的不要也罢,钱能有官位和脑袋重要?!

    不过也就是想想而已。

    能参加大朝会的除了刚中进士因为才能出众留在中枢部门任职的官场新兵,哪个不是老油条,都知道这个时候需要镇定,宜伺机而动。

    否则万一后面形势大变,自己反而得罪了的黄昏,何况陛下还留下了他的两个儿子和最喜欢的太孙,显然接下来的事情绝对牵扯到国本的问题。

    这且不提。

    众臣退朝后,朱高炽和朱瞻基以及黄昏、朱高煦四人讶然发现,朱棣还站在奉天殿侧的转角处,康宁小碎步过来,“陛下请四位随行去乾清殿。”

    朱高炽两父子对视一眼,都有些不知所以。

    今天朱棣这操作,这两父子完全看不透。

    而黄昏则是一副无所谓。

    如果朱棣要对自己动手,今天的大朝会怎么着也该有点小动静,但一点都没有,那么说明朱棣还在犹豫中。

    黄昏实在不知道朱棣因为什么在犹豫。

    不过孤身回到应天,他就只有一条道走下去,接下来能否保住大明的基础工业体系,就看自己能不能成功忽悠永乐大帝。

    三人急忙跟上朱棣。

    朱棣负手前行,边走边说,“能打下金帐汗国,老二你作为监军,功不可没,过几日,朕会将你重新封为汉王,已经通知礼部和宗正寺了,你的郡王府那边也做好准备罢。”

    朱高煦闻言狂喜,热泪盈眶,要封王了,终于要重新封王了,老子在兜兜转转之后,终于还是要重新封王了。

    大明朝堂,我朱高煦又回来了!

    就要跪下谢恩。

    朱棣挥了挥手。

    示意不用。

    而就走在朱棣后面的朱高炽脸色倏然一变,身体摇晃了一下,扶着他的太孙朱瞻基也愣了,为何只奖赏二叔?

    打下金帐汗国,我这个太孙的功劳不比他那个监军大?

    这是个不好的信号!

    重新封王的朱高煦,又有了和朱高炽争夺太子宝座的希望——想必以往那些支持朱高煦的武将,又会重新团结在朱高煦身边。

    这也是一个信号,有可能陛下是要用朱高煦去远征。

第1407章 君臣之间有罅隙!

    走在最后的黄昏,忽然就觉得脚步沉重了。

    朱老板到底在唱哪出?

    从奉天殿到乾清殿,朱棣一直在和朱高煦说话,没理睬太子太孙和黄昏,朱高煦当然乐呵,强行占据了太子的位置,更在朱棣后面回答着各种家长里短的问题。

    不过其余人就有点紧张,导致气氛有点诡异。

    黄昏看着前面一众人的背影,感觉不太好——朱棣和朱高煦的聊天就不正常,基本上都是询问家长里短的事情,像极了一个父亲去看望定居在另外一个城市的儿子。

    这很反常。

    透露出来的信息,说明朱棣正在对朱高煦重拾信心。

    也在给朱高煦信心。

    朱高煦的信心一旦膨胀起来,就会变成野心,那么太子的皇位又要陡然起波澜。

    一想到这,黄昏就觉得蛋疼。

    老子都三十岁了,真没多少时间浪费在皇位争夺上,老子好歹穿越一世,现在享受了荣华富贵,也享受了在后世享受不到的三妻四妾,但老子还是想正常退休啊。

    最迟六十岁。

    也就是说,留给自己来为这个世界做贡献的时间只有不到三十年了,如果接下来五年都陷入皇位争夺的波澜中去,是对生命的最大浪费。

    郁闷中,终于到达乾清殿。

    朱棣坐下之后,没有赐座,默默的看了一眼太子和太孙,对朱高煦道:“这边没你什么事了,交给你个事情,近来有几个外戚在勾心斗角,你知道的,朕现在不想立皇后。”

    朱高煦阴狠的一笑,“儿臣知道了。”

    我娘是皇后!

    这是不可更改的,哪怕我娘现在已经宾天了,你们那些妃嫔也别想,何况父皇也不想再立皇后了,那你们就老老实实的给我呆着!

    朱高煦离去后,朱棣看向朱高炽,“在奉天殿,关于去金帐汗国主持大局的人选,太子一言不发,是有什么顾虑吗,此刻说罢。”

    一旁的黄昏暗暗心惊。

    这一刻的朱棣,徐皇后宾天后的朱棣,倏然就像回到了靖难后刚入皇宫的朱棣,感性少于理性,无时不刻不散发着君王之威。

    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好说话好忽悠了。

    看来徐皇后的逝世对朱棣的打击很大,想来也是,毕竟是几十年的夫妻了。

    朱高炽也是内心惶惶,父皇最近的转变,确实回到了以前,尤其是今天,虽然不说狠话,但总是散发着一股由内而外的霸气,哪怕身为太子,也感到一股难以言形的压迫感。

    想了想,恭谨的道:“此事关系重大,主持金帐汗国大局的人,责任犹在刘宁然和于谦之上,毕竟现在金帐汗国那边叛乱不断,尼格买买提和雄霸配合王聪火真平叛,各种大小战事如火如荼,稍微不注意,我大明雄师在那边就会陷入沼泽之中。”

    金帐汗国的局势很不寻常。

    打下金帐汗国,大明只出了一万神机营精锐,其余全靠黄昏的蚍蜉义从,而现在蚍蜉义从跑到万户脱儿迷失的领地那边后,保持安静,不再有任何动作,剩下的平叛工作全靠后期入境的大明雄师,为此大明西北和北方各都司、卫所几乎抽调出了最大的兵力。

    为此大明户部这边几乎是疯狂运转。

    没办法,后勤压力太大!

    从大明国内运送大量的粮草和弹药、军械、战马过去,这非常考验国力,反倒是蚍蜉义从在脱儿迷失的领地里有吃有喝……

    也就是说,打金帐汗国,其实主要是黄昏的个人行动。

    这比王玄策一人定国还要不可思议。

    在中央集权制的大明王朝,大明这边一个臣子靠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打下了一个面积如此庞大的汗国,史书记载下来,后人看到都会觉得这是不是话本小说。

    不过去打了一趟金帐汗国,就撒手不管,也是他的聪明之处。

    显然他并不想掌控金帐汗国。

    那么这个去金帐汗国主持大局的人选,就必须要慎重了,不能弄个黄昏系的人过去——别人不想掌控金帐汗国,你要强行让别人掌控,没这个道理。

    所以朱高炽继续道:“那么结合局势来看,儿臣心中并无绝对理想的人选,如果真要推荐一个,那就只能由兵部尚书赵羾去。”

    朱棣嘿的冷笑了一声,“赵尚书不想去。”

    六部尚书就没一个想去。

    这道理其实大家都知道,如果不能更上层楼,是没几个京官愿意往外面跑的,何况六部尚书这个级别的大佬,更不想挪窝。

    朱棣又看向太孙,“瞻基,你可有人选推荐?”

    从称呼一下子就看出了差距,称呼朱高炽为太子,称呼朱瞻基一下就变成了比较亲近的“瞻基”,朱瞻基在朱棣心中的分量从没动摇过。

    朱瞻基想都不想,“人选其实很多的,实在不行,让亦失哈去金帐汗国,他能将奴儿干都司打造成现在的模样,管理一个金帐汗国应该也不难。”

    朱棣眼睛一亮,是个不错的人选啊。

    亦失哈。

    反正女真那边现在也没有什么进展,双方都进入了整顿期,有徐辉祖坐镇,防守至少没问题,可以把亦失哈弄到金帐汗国去。

    黄昏咳嗽一声,“其实李谦、郑亨都有这个能力的,陛下。”

    朱棣看了一眼,没吱声。

    黄昏暗暗耸耸肩,朱老板这是怎么了?

    朱棣想了想,“朕觉得先前在奉天殿群臣说的不错,确实应该改制一下,比如在中南半岛设立总司,总管整个中南半岛事宜,其他地方也可以效仿,太子,你去找吏部蹙义,和吏部那边商议一下拿个可行的方案出来,至于人选的话,除了金帐汗国,你和蹙义以及吏部根据官员的考查,制定一分名单下来,嗯,朕说一点,中南半岛的总司继续由刘宁然和于谦负责。”

    朱高炽立即领旨告退。

    朱棣从御书桌上起身,来到软塌——嗯,应该叫凉榻上,坐下,拍了拍身边的位置,示意朱瞻基过去,难得的挤出一丝笑容,“在大城担任布政司使的陈洽其人如何,此人之前也当过兵部尚书。”

    朱瞻基小心翼翼的坐了半个屁股,“此人放到金帐汗国,怕是不妥。”

    这人好像很受黄昏看重。

    说到这里,朱瞻基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黄昏,发现咱们的大明妖臣一脸无所谓——黄昏确实无所谓,金帐汗国不在他的经营蓝图之内。

    都是为大明的未来打基础。

第1408章 君臣又斗法

    朱棣嗯了声,“但此人能力是有的,之前本是兵部尚书,但是被方宾设了个局,因为贪污问题被督察院弹劾了,按说应该直接贬官的,不过朕知道此人并无大恶,所谓的贪赃,其实也就一万两银子不到,所以就他外放到大城区域去当了个布政司使,方宾倒是如愿以偿当上了兵部尚书,然后运气不好,又被调去打亦力把里,然后栽那边了。”

    顿了下,“现在这状况就是陈洽看不惯方宾,方宾看不惯赵羾。”

    朱瞻基道:“那陛下是打算让方宾和陈洽去金帐汗国主持大局?”

    朱棣沉吟半晌,看了某人一眼,“我记得之前打亦力把里的时候,方宾被派去和靳荣搭档,就有人举荐陈洽接任兵部尚书来着?”

    黄昏略有尴尬,“陛下好记忆,确实是微臣举荐过。”

    朱棣哦了一声,“所以,镇西候现在还举荐他去金帐汗国么?”

    黄昏愣了下,底气十足,“举贤不避亲,何况微臣和陈洽之间也就数面之缘,只是过往比较欣赏陈洽的才华而已,如果让陈洽去中南半岛,自是最好,不过……陈洽在中南半岛数年,而中南半岛的百姓和金帐汗国百姓之间的差距有点大,怕是难以适应,因此微臣觉得还是应该在漠北找个布政司使去辅佐陈洽。”

    朱棣冷笑一声,“所以你要举荐吴笙游?”

    黄昏:“……”

    话都你一个人说了,还问什么。

    索性沉默不语。

    朱棣缓缓喝了口凉茶,放下茶盖,想了想,“此事先等太子和吏部蹙义那边拿出方案后朕再决意,吴笙游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

    并不担心吴笙游是黄昏老丈人这层关系。

    吴笙游好财,好色。

    都是弱点。

    而这两样,恰好是大明天子最不缺的武器,想必吴笙游会很好的斟酌。

    沉默。

    乾清殿倏然间就沉默了下来。

    朱棣坐在那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默默的想着事情,朱瞻基坐在旁边,也不知道说什么,黄昏更是茫然。

    这一次回来,朱老板转变有点大。

    估计还是漠北的蚍蜉义从冒头后,让朱老板对自己生出了戒心——但这早就有的,自己一步一步做大做强后,朱棣岂会不怀疑。

    许久,朱棣才道:“你和王景弘弄出来的那个地球仪,你自己应该熟稔于心吧。”

    黄昏点头。

    当然熟稔,我甚至还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再添上几块大陆。

    朱棣继续道:“不知道有你有没有看过元朝的疆域图,如果没看过,朕的御书桌上有,你去看看,如果看过,朕想问一下,元朝能打下的疆域,我大明打不打得下?”

    黄昏愣了,思绪电转。

    什么意思,朱棣这个时候提到元朝的疆域图,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想了想,“臣看过元朝疆域图。”

    穿越后看过,穿越前也看过,老实说,大明不仅打得下,如果仅仅是打,还可以打得更远,但问题是治理……

    元朝只打不治理,这有着本质区别。

    朱棣却忽然冒出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少师逝世时,于谦回来了一次,和朕聊了许久,他说了很多关于你的猜想。”

    少师就是姚广孝。

    黄昏恍然大悟,难怪朱老板变化这么大,恐怕问题就出在于谦说的那些话上。

    于少保,你这是闹什么呢。

    不动声色,“不知道于少——于谦说了些什么。”

    朱棣谈话的方向却依然天马行空,“你在漠北养的蚍蜉义从,所配备的火器都是时代军工悄悄运到漠北去的?”

    黄昏心里一咯噔。

    来了。

    危机来了。

    这个问题自己要是应付不好,那估计今天走不出大内皇宫了。

    朱瞻基也紧张起来了。

    他算是看出来了,皇爷爷对黄昏有那么一点杀意了。

    黄昏沉吟半晌,“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微臣想知道于谦到底给陛下说了什么,在微臣看来,于谦应是谦谦君子,不是那种背后说人的人。”

    有点后悔。

    早知道今天不该来参加大朝会,先去时代集团找到沈熙礼,看于谦到底留了什么话给自己,那样的话才好提前准备。

    朱棣也不隐瞒,直接说道:“于谦看得出,朕也看得出,乃至于整个朝野的臣子,都可以通过你这些年的布局看出来,你是有野心的,朕也一直能容忍你的野心,因为朕知道,你的野心都是为了大明的家国天下,但有些事,不能过线,而且朕现在很想知道,你到底图一个什么,因为如果你的野心是一般人想的那样,在打金帐汗国,让隐藏在暗中的蚍蜉义从浮出水面,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情,朕想听你的解释。”

    黄昏头疼万分,说来说去,其实就是君臣之间的猜忌。

    也不怪朱棣。

    任何一个天子知道自己手下的宠臣竟然悄无声息的在漠北养了几千的铁骑,还是在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配备了火器,想不猜忌都难。

    你这简直就是造反的节奏嘛!

    黄昏想了想,也索性放开了手脚,直接对朱棣说道:“陛下,微臣想图谋什么,其实很多年前微臣就说过,我要这大明天下,煌煌然盛世中华千年,然而陛下应该感觉到了,战争在微臣的布局下,已经走进了新时代,而这会是一个星火燎原,大明在大力发展火器的同时,在遥远的地方,也会有国家迅速发展,只要一个合适的契机,这些国家涌现的人才会迅速让他们所在的国家追上大明甚至超过大明,而微臣图谋的,就是确保我中国不管社会如何变革,但国力将一直领先于于疆外之国。”

    工业革命啊……

    如果自己不努力建立好基础,并且在有生之年想法设法萌芽社会改制的思想,那么就靠中国文明的自己发展,因为封建王权的桎梏,两三百年内工业革命的出现怕是有点困难。

    黄昏又道:“陛下可以想一下,微臣若是有谋逆之心,那么中南半岛那边,微臣是不是应该苦心经营,漠北那边是不是也该如此?然而微臣除了建立蚍蜉义从,从没培养其他势力,而建立的蚍蜉义从,也毫不犹豫的拿出来去打金帐汗国了,陛下难道看不出来,微臣对大明没有丝毫恶念吗?”

    朱棣点头,“朕看得出来,但你做的事情确实让人看不透。”

    黄昏又回到刚才的话题,“所以微臣想知道,于谦到底给陛下说了什么?”

第1409章 一山不容二虎!

    朱棣沉吟半响,然后死死的盯着黄昏,缓慢的说道:“于谦说,你虽不至于在大明谋逆,但你的野心,依然还是想当一个天子!”

    腾的一下,朱瞻基站了起来,就要炸裂。

    朱棣叱道:“坐下。”

    朱瞻基一脸委屈又一脸愤怒的坐下,狠狠的盯着黄昏,好你个大明妖臣,没想到你竟然想当天子,你当了天子,老子以后当什么?

    黄昏暗暗惊心。

    不愧是于谦。

    问道:“于谦是如何说出这种话的?”

    朱棣指了指御书桌方向,“于谦看过地球仪之后,再结合你这些年步步经营的局面,他就隐约有了这个设想。”

    黄昏沉默了很久,才问道:“陛下,说句杀头的话,您觉得我在大明,能当天子?”

    朱棣反问,“你觉得呢?”

    黄昏摇头,“不能!”

    是真的不能,这不是黄昏在忽悠朱棣,大明这个局面,体制刚建立几十年,民心犹在,而且也拉拢了江南士族,造反是可以造反,但成功的希望渺茫。

    何况一旦造反,就是生灵涂炭。

    黄昏本来就有点圣母心。

    更别说在中国来造反了。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谋逆造反,最初的想法是辅佐朱棣打造一个称霸地球的巨无霸大明,现在也是个想法。

    只不过随着越站越高,黄昏现在想打造的是两个巨无霸。

    一个大明。

    属于老朱家的。

    另一个新王朝,在大明之外,属于黄昏自己的。

    朱棣点头,“你有自知之明,朕心里也明白,目前我大明没有你野心发芽的土壤,但朕还是不放心,于谦说的有道理,你要想当一个天子,就只有去大明之外的疆域。”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索性就不隐瞒了。

    我摊牌了。

    道:“既然今天话说到这个地步了,那臣就摊牌了,我也不装了,没错,微臣确实想去大明之外打造一个新王朝,一个复制中原文明在异域他乡生根发芽的王朝。”

    朱棣微微点头,示意你继续,朕在听。

    这很难为可贵了。

    作为一个天子,听到臣子要去打造一个新王朝,能够容忍这件事,这需要何等的气量和胸怀,但不巧,永乐大帝确实有这样的胸怀。

    要不然能成为千古帝王?

    黄昏也没多想,继续道:“其实微臣知道,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仅仅是养个几万的蚍蜉义从,打造几万火器就行的事情,因为就算如此,也只是一支军队去占领一片疆域,哪怕建立起一个国家,这几万人乃至于我自己的后人,也迟早被那边的文化同化了,而不是让中国文明发扬光大,所以这个计划,必须得到陛下的支持,在用军队占领一片区域后,要大量迁民过去,如此才能用中国文明去取代土著文明,建立一个属于中国的又一个王朝国家。”

    朱棣蹙眉,“迁民?”

    黄昏点头,“是的,至少迁民百万左右,才能达到这个效果,这是微臣提出医疗改革的初衷之一,当我大明人口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国内的土地资源紧张了,自然就会有百姓更着大军或者海外贸易迁移出去,而如果到时候官府支持,有陛下的圣旨,微臣就能带领更多的百姓,去那片土地建立一个属于中国文明的国家。”

    朱棣哂笑,“你一个外来文明,要取代一个国家长久存在的文明,你觉得很容易?”

    黄昏想了想,“很难,但不是不可能,何况有些地方,现在根本没有什么文明可言,再或者一点,我可以让历史重演,土著么……赶走,不走的就杀,这是地球历史必有的进程,弱肉强食,在这一点上,我不会有半分仁慈,因为这些事我不去做,会有人去做,而那些人去做了,对我中国文明就的巨大的威胁。”

    北美洲那边的悲剧,虽然被后人诟病,但你不得不承认,那是消灭或者取代一个文明最好的手段,所以自己要是去了那边,也会这么做。

    没有仁慈可言。

    朱棣唔了一声,觉得黄昏这一段话有点枭雄气质了——立国,没有枭雄之气要走很多弯路,有时候就得铁血无情。

    示意朱瞻基去将地球仪拿过来,“那么你觉得这上面那块土地适合你去。”

    黄昏看着地球仪。

    陷入沉思。

    他忽然想起了朱棣说过的话:你有没有看过元朝的疆域?

    黄昏看过。

    元朝的疆域之大,几乎包括了整个俄罗斯,以及部分欧洲区域,打到里海和地中海那边了,是横跨亚欧大陆的强大帝国。

    朱棣这么问,显然是有深意的。

    黄昏倏然醒悟过来!

    忘记了一件事。

    朱老板是永乐大帝,一个马背皇帝,如今大明不断的外扩战争下,朱老板这个马背皇帝的雄心只会越来越大,如果以前他没想过重现元帝国的辉煌,那么随着金帐汗国被打下来,朱棣肯定也想着趁着有生之年,把大明的疆域扩大到元朝那么大。

    甚至更大!

    也就是说,大明也会是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帝国。

    这……

    很好!

    就需要朱老板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如果大明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很好的治理这些地方,再把日本给阉割了,那么未来数百年内的中国,都将是这个地球上的霸主。

    没有日不落帝国什么事了……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大明成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帝国,而自己要是去欧洲地中海那边建立一个国家的话,就相当于亚欧大陆上有两个中华文明的帝国。

    而自己要是建立一个国家,肯定也会发展工业体系,到时候就是两个强大的工业国家,自己这一代乃至于豆芽甚至数代之内,也许能相安无事,但再以后呢?

    万一自己建立的国家被外族人篡国了呢?

    那么大明就多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这才是朱棣询问自己是否看过元朝疆域图的真正原因:他是不明白,自己要去哪里建立一个国家,因为亚欧大陆上,没有空间了。

第1410章 五年计划

    黄昏沉默了许久,才指着亚欧大陆板块,先在西欧那一块区域指了指,道:“其实这个地方很好,但这个地方民族复杂,适合殖民统治而不是适合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我原本的计划是要打下这片区域,能殖民多久算多久——”

    朱棣打断黄昏的话,“什么叫殖民?”

    黄昏愣了下。

    我擦,这词怎么解释,一时间有点想不出来,索性广义解释:“就是用军队征服一片土地,然后扶持当地傀儡政权,掠夺当地资源和钱财的一种手段,这是我自己定义的一个词。”

    朱棣唔了一声,“不是中南半岛那种。”

    黄昏笑道:“不是,我们对中南半岛,是治理而不是殖民,虽然也在大肆使用那边的资源,但各布政司也在努力发展当地,算是双赢,而殖民不一样,是单方面的掠夺。”

    朱棣大概懂了。

    黄昏又指着红海和波斯湾之间的那一大片陆地,“其实这个地方很重要——”将手指移到俄罗斯区域,“和这个地方一样。”

    朱棣问道:“何以见得?”

    黄昏道:“现在看不出来,但以后就会显现出来,这两个区域有海量的、超乎陛下想象的黑油储备资源,只要占据这两个地方,并拥有强大的军事,未来可期。”

    朱棣想了想,“所以你想去这里?”

    黄昏摇头,“通过西域那边得到的消息,这片区域现在的宗教很复杂,不好弄,但不是不可以操作,只要大明的火器一直领先世界,就有可能占据这两个区域,当然,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

    朱棣对此不感兴趣。

    受限于时代,他并不知道黑油到底有何重要性。

    在朱棣眼中,黑油还没有铜铁矿值钱。

    敲了敲凉榻上的桌面,“说重点。”

    你说的这些,既然是很遥远的事情,朕虽然雄心勃勃,但不觉得能打到那个区域去——再大的雄心,也要面对现实,毕竟是五十九岁的老人了。

    如果朱棣再年轻个二十岁,别说,他还真的有可能让大明雄师踏遍地球仪上所有的土地。

    但是现在,他只想在有生之年,向西扩张到元朝当年到过的地方。

    并且对这些地方形成统治治理。

    如此,足矣。

    再加上中南半岛、漠北、女真、朝鲜、日本,那么古往今来的历史中,朱棣自认到了九泉之下,遇着了始皇帝,也可以笑眯眯的平起平坐。

    甚至要高一截!

    黄昏心一横,道:“微臣的目光,是落在海外,目前这个地球仪上还没有那么陆地,但微臣通过这些年的各种海外消息,猜测在这片大陆的遥远的海外,应该还有陆地,而且那些陆地应该没有形成先进的文明,那么大明迁民过去,就能很好的取代当地文明,建立又一个中华文明的强大国家。”

    朱棣很诧异,“你确定海外还有陆地?”

    黄昏嗯了声,“农业改革司那边,如今推广了两种作物,一种是番椒,一种是苞谷,而这两种作物,不是西域的,也不是西洋和南洋的,根据搜集的信息,是西洋那边远走他乡的人从一个陌生的地方带回来的,而根据他们的描述,那个地方不属于目前已知的任何一个陆地,所以微臣以为,在海外一定还存在着我们没有发现的陆地。”

    朱棣被说服了。

    确实,农业改革司那边推广的番椒和苞谷,西域、西洋和南洋那边,都不是原产地,现在大明开始推广了,西洋和南洋那边,才开始慢慢有人大规模种植。

    想了想,“这么说,你是不是还要借助我大明的海军?”

    黄昏叹了口气,“陛下,这还很遥远,当下咱们连金帐汗国都还没解决,更别说女真、朝鲜了,而最难的其实是日本,不解决了日本,微臣是不敢离开大明的。”

    朱棣沉默了一阵,忽然笑了笑,起身,拍了拍黄昏的肩膀,对康宁道,“给镇西候赐座,赐茶。”

    然后回到御书桌坐下,对朱瞻基道:“瞻基,你去一趟吏部,找到太子和蹙义,告诉他们,在制定各区域总司的时候,金帐汗国总司的左右总司,人选朕定下来了,一个陈洽,一个吴笙游,吴笙游所在的太平布政司,由行部侍郎方宾去接任布政司使。”

    朱瞻基还有点懵。

    黄昏刚才坦白的那些事情,严重的冲击了他的世界观。

    世界竟然这么大。

    如果海外还有陆地的话,那我大明作为天朝上国,占据的疆域是不是有点小,那么打了金帐汗国打沙哈鲁是不是也是必须的了?

    西洋和南洋那些岛国,有中南半岛作为跳板,再有郑和的海军,是不是也可以将那片岛国也纳入大明疆域之中?

    这样才配得上天朝上国这个词啊。

    朱瞻基心里,油然而生豪气壮志。

    黄昏听到朱棣这么说,心里长出了口气,看得出来,朱棣是相信自己的说辞了——毕竟在朱棣看来,仅靠蚍蜉义从,确实没办法威胁到的大明皇权。

    而在大明疆域周边建立王朝,自己分析的头头是道,朱棣也相信自己不会这么眼光短浅,那么综上一分析,自己的出路,确实在海外。

    待朱瞻基走后,朱棣笑着对坐下的黄昏道:“如果海外真的有陆地,应该距离我大明很远,在地球这个地图上,会不会和大明恰好就在地球的两面上?”

    黄昏耸耸肩,“谁知道呢,反正远是肯定的。”

    朱棣更放心了。

    这才是真正的两极——极端远,但各自称霸一方。

    笑眯眯的将元朝的疆域图折叠起来,对黄昏说道:“说说看你接下来的想法。”

    黄昏沉吟一刻,道:“微臣已经三十了,时间不多,嗯,如果要走出去,时间不多,所以必须抓紧时间辅佐陛下,让大明的皇旗飘扬万邦,因此微臣认为,接下来是全力打女真,打了女真之后,朝鲜会请归,然后那时候差不多郑大监海军的钢铁战舰也面世了,有了钢铁战舰,咱们就要全力去攻打日本,彻底将这个岛国打服,嗯,如果钢铁战舰够多,甚至可以分兵到西洋和南洋,确保那边的扩张不会出现问题。”

    深呼吸一口气,“我认为,这个蓝图,在五年之内可以实现。”

    五年之内必须做到。

    因为如果历史没有改变,或者历史的改变没有影响朱棣身体的健康状况,那么眼前这位五十九岁的老人,就只有五年寿命了。

    而五年之后,朱高炽登基,再然后朱瞻基登基——这俩货虽然是仁宣之治,但外扩这方面真不行,不敢抱太多奢望。

第1411章 超越始皇帝的存在!

    朱棣略感意外,“这全是你对国家的大事,但你个人要去海外建立一番功业,就不着手准备么?”要去一片崭新的天地开创一个国家,绝对不是嘴皮子功夫。

    黄昏耸耸肩,“我倒是想准备,可暂时不敢啊。”

    我要是准备了,朱老板你又得睡不着觉了。

    朱棣略一沉吟,“你说说看,如果你要去海外,主体上需要准备什么。”

    黄昏想了想,“其实主体准备的东西大概如下:十万左右的蚍蜉义从,而这个蚍蜉义从,以大明儿郎为主,以被同化了的中南半岛、漠北、朝鲜、金帐汗国和亦力把里百姓为辅。然后,有一支五艘左右的钢铁战舰组成的舰队,装备十万人的火器,其中得有机枪和火炮,以及泰山号。”

    朱棣倒吸了一口气。

    这么强大的力量,可以打五个金帐汗国了。

    黄昏继续道:“这不是最重要的,微臣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从大明带大量的读书人、工匠过去,这样才能在那边建立、复制一个中原文明的国家。”

    顿了下,“加上各行各业的人,以及过去定居的普通老百姓,微臣约莫估计至少也得百万人左右,大概需要耗时几年甚至十几年,哪怕几十年都是有可能的。”

    去北美洲,就是个移民过程。

    朱棣瞠目结舌。

    有点扎心。

    我擦,我大明一共才多少人口,你小子到时候竟然想带走上百人口,胃口也忒大了,换成任何一个君王都不会同意你这么做的。

    其实黄昏还没有说完。

    要去北美洲建立中华文明的国家,还需要大量的物资,盐铁和耕牛以及一些开采矿石的设备,都是必备,方便工业起步嘛,总不能过去一穷二白的从最低级的东西造起走吧。

    万一自己过去水土不服嗝屁了,那跟随自己去北美洲的人怎么办,在那边当印第安人么。

    不能嘛。

    得有责任,所以哪怕是过去了,也得迅速建立起工业体系。

    怎么招人……这一点黄昏早就想好了。

    淘金嘛。

    这玩意儿最容易吸引人了,分分钟弄个几十万人去北美洲。

    不过看见朱棣这瞠目结舌的样子,黄昏就知道此事难搞,确实,要从大明天子的家里带走上百万劳动力,他能舒爽才怪。

    也不急,时间还早。

    等钢铁战舰真正问世,派几艘过去把北美洲跑一遍后,把地图带回来,就不信朱棣或者朱高炽、朱瞻基不动心。

    道:“这些都还很遥远,当务之急,是要解决金帐汗国内的反叛问题,以及打下女真让朝鲜尽早请归,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要集中力量去弄日本那个岛国。”

    必须把日本阉割了。

    而女真和日本,就是未来数百年内,对大明最大的威胁,至于什么欧洲那边的帝国主义——就现在大明提前进入最基础的工业社会,已经领先他们了,到时候大明再不断外扩,把那边犁一遍后,再殖民他们一两百年,那基本上也构不成威胁了。

    想法是很美好的。

    现实是残酷的,当下女真都难以磕下来,金帐汗国那边也是反叛不断,所以接下来才是对大明的考验,熬不过去,那大明的巅峰也就当下这般模样。

    朱棣微微颔首,“朕还是有点介意,你凭什么觉得朕会同意你带走上百万的大明子民,去给你建立一个王国,让你当那九五之尊?”

    这是个问题。

    尽管知道今天不可能说服朱棣,但这东西嘛,潜移默化,不断的把自己去统治北美洲的好处给朱棣耳目濡染,迟早有一天能让朱家天子动心。

    想到这朱棣笑道:“陛下,你是否真的相信了地圆学说?”

    朱棣犹豫了下,“不相信也很难。”

    毕竟证据摆在那里。

    郑和和王景弘出海的船队,一个向东北一个从西洋那边过去后向西南,竟然都能回到大明,这不就证明他们饶了个圈么。

    再结合王景弘以其他已有的认知相辅助。

    现在相信地圆学说的大有人在。

    黄昏道:“地球,是一个圆球,这确确实实是事实是真相,不管信不信,它都是这样的,而我们大明所在的大片大陆,应该是最大的一块,所以才会有如此之多的繁盛文明,同理可以推知,海外存在的其他陆地,文明肯定不如我们,要不然他们早就发现我们了,而不是等着我们去发现。”

    朱棣嗯了声,“所以呢。”

    你倒是说老子为啥要帮你去海外当九五至尊啊,对我大明有什么好处啊。

    黄昏道:“陛下别急,听微臣细细道来:我大明打了金帐汗国,接下来解决掉女真、朝鲜、日本后,西洋和南洋那边也差不多了,不过那边隔海,不好治理,所以还是殖民比较好——殖民的意思,陛下应该懂了吧?”

    朱棣点头。

    这个很好理解,不用你再解释。

    黄昏继续道:“当大明按照上述计划扩张后,基本上确保了几百年后雄霸这一片陆地的基本盘,但是还不够,我们还得像元朝一样,继续向西方扩张,所以沙哈鲁那边是要打的,而且还必须打痛,然后,除金帐汗国之外向西的所有地盘,不治理——因为没法照搬中南半岛的模式,西方那边的民族和宗教实在太复杂,稍不注意既陷了进去,所以最好是和西洋南洋一样,只殖民,尽量的掠夺他们的资源,并且极致的压制他们的发展,以确保大明数百年内的统治地位,等我大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可以大规模的深入的开采黑油了,那个时候,就要尽最大力量去掠夺他们的黑油,尤其是波斯湾那边,根据我从西域那边得到的信息,波斯湾那边随便找个地方挖几锄头,都能冒黑油出来——”

    朱棣忍不住问道:“这个黑油就这么重要?”

    黄昏点头,“就是这么重要,微臣现在让时代集团研发的内燃机,会成为火车、钢铁战舰这些巨无霸的主要驱动,而这个内燃机,就是以黑油为燃料。”

    朱棣这下懂了,“是不是和泰山号上的蒸汽机一样。”

    黄昏斩钉截铁,“更好!”

    朱棣长出了一口气,“那这个内燃机多久可以弄出来?”

    黄昏略有尴尬,“目前还早的很。”

    确实还早的很。

    或者说,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弄出来,但又必须弄,只要不断的砸钱进去,总有一天会成功的,而一旦成功了,中华民族就能领先世界数百年!

    这是什么概念?

    想都不敢想。

    黄昏继续道:“所以,大明肯定是要称霸这片陆地很多年的,但时代的发展不可能完全遏制,西域更西的那些国家肯定不甘心一直被我大明奴役,迟早会摆脱殖民统治,然后迅速发展起来,他们为了生存发展,会威胁到大明的利益,那个时候,如果在海外有另外一个强大的中国文明建立的国家,和大明相互呼应,在这个地球上形成两个巨无霸,它和大明的军事力量可以笼罩整个地球,全线压制其他民族的发展,那么到那个时候,我炎黄子孙将再无后患,将永远的屹立在世界之巅,陛下,说句高大上的话,这是我华夏民族千年兴盛的长远计划!”

    深呼吸一口气,“一旦这个布局成功,永乐和黄昏这四个字,尤其永乐两字,将是数千年内,整个世界最为响亮的名字,是超越始皇帝的存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