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零八章 明教圣女

    水乡花船靠岸。

    放下跳板。

    这是一艘很普通的花船,上下两层,下层是吃饭聊天喝酒听曲儿的地方,上层是睡觉的地方,是以下层雅致,色调比较清淡,又多挂梅兰竹菊图,更有一些样式典雅的青花瓷瓶,其中就有几个元青花瓶。

    黄昏知道元青花瓶的大名。

    可是来到大明后发现元青花貌似也不是很贵,久了,也就没有囤积元青花瓶给后人谋福祉的想法。

    上层则比较温馨。

    如那女子闺房。

    黄昏带着乌尔莎登船之后,以为会看见一位英雄好汉。

    毕竟明教高层嘛,怎么着也该像唐青山那种。

    哪知整个花船上只有一个少妇船娘。

    或者说……

    很难确定这是一个船娘。

    三十二三的年纪,虽然身材不错风韵犹存,五官也尚可,但身上却找不见那种风尘气,眉宇之间颇有几分英姿。

    少妇船娘坐在榻上抚琴,眉眼也不抬,轻声道了句大官人自便。

    黄昏于是落座。

    安静的听这少妇船娘抚琴。

    其实弹得一般。

    琴声骤停,少妇船娘这才抬头看着黄昏,声音略有犀利,显然是那种雷厉风行的女子,“你是如何说服孙隽告知你此处的?”

    黄昏回了两个字:“家国。”

    孙隽毕竟是大明的臣子,不论他如何包庇你们明教,他始终是以家国为先,包庇你们明教,也是不愿意看见浙江境内出现百姓流离四所的动乱。

    从这点来说,就算是朱棣知道了这件事,也不会责罚孙隽。

    而且大家心知肚明,这种事很正常。

    元末明教造反,怎么可能少了士族权贵的支持,孙隽这样的人,如果将来大明出现昏君,导致山河动乱,那么他为国为民,就会选择支持明教造反。

    当然,如果一直国泰民安,孙隽就是制衡明教和官府之间关系的人。

    少妇船娘挑了挑眉,“唐青山说起过你。”

    黄昏起身,郑重其事的行礼,“黄昏,神机营中军指挥,从仕郎。”

    少妇船娘也起身回礼,“未亡人方娇。”

    黄昏暗暗好笑,知道方娇还在提防自己,如果双方彼此信任,方娇就应该说她在明教的职务,此际却只说未亡人的身份,显然是怕黄昏作为官府力量,在今后甚至在今夜就针对她。

    笑道:“于家埭的事情,你们明教应该知晓的罢。”

    方娇嗯了声,“没办法。”

    黄昏讶然,“你们就这么放弃唐青山了?”

    方娇神情宁静,只是言辞之中颇有些无奈的凄凉,“杭州锦衣卫缇骑尽出,围杀唐青山,若是我等聚众而去,不正好如了锦衣卫的意。”

    自大明太祖章国,再到永乐治政,明教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哪敢公然兴风作浪。

    唯有暗中保存实力。

    黄昏颔首,“确实,你们现在是要担心锦衣卫在围点打援,用唐青山来引蛇出洞,不过你们也该清楚当下的局势,我率领的南镇抚司已经和唐青山汇合,目前双方在于家埭于族的宗祠内外对峙,那么你们就更应该清楚,这件事不仅仅是牵扯到你们明教,还有官场倾轧。”

    方娇越发悲戚,“所以呢?”

    明明是你们官场的倾轧,结果我明教却成了池鱼之殃,就因为我们是“邪教”?

    邪教?

    不也是太祖朱元璋的一口之词而已。

    黄昏不想绕圈子,他历来也没有绕圈子的习惯,直奔主题,“如果没有我的出现,你们明教以后的处境,不外乎就是渐渐消沉,最终成为历史洪流中一朵不起眼的浪花,甚至可能被白莲社等其他教派吞并、融合。”

    方娇不屑的笑了:“只要明教教众能安居顺康,被白莲社吞并融合也无不可,再者,区区白莲社,凭什么吞并我明教。”

    今时的白莲社,确实还很弱。

    又道:“你区区一个指挥,又凭什么能以一己之力改变我明教百万教众的命运。”

    黄昏忍不住笑了。

    德行。

    就你明教那几万人,也敢号意思自称百万。

    好像自古以来都是这德行。

    曹孟德出兵赤壁号称八十万,有么?

    没有。

    道:“既然你一心为了明教教众谋福祉,那我们可以好好谈一谈,且先问一下,方大家在明教可有一言九鼎之地位?”

    方娇沉默了许久,才道了句:“先祖公宋时方腊。”

    方腊?

    黄昏甚是吃惊且意外。

    方腊可不是一般的明教起义领袖,他还有个比较冷门的身份:明教教主。

    元末的彭和尚、陈友谅等人,其实都不在明教最顶层,大多是借明教行事,至于太祖朱元璋是否也是如此,历史记载朱元璋曾是小明王的部下,相关传说野史一大堆。

    反正国号“明”的由来,你要说和明教没关系,真不太好说。

    方娇是方腊的后代,意味着眼前这个少妇,在明教的地位恐怕还在唐青山之上,搞不好就是那什么明教圣女什么的。

    唔,这个年纪,应该叫明教圣母。

    既然是这个层次的领导,那接下来就好谈了,于是眯缝起眼,浮起笑意,“如此的话,方大家在明教之中应该有极大的话柄权,那我就敞开天窗说亮话。此次于家埭事件,起因是我打算找唐青山,招募你们明教教众担任我商行的护卫,按照我的计划,前期只需要五十人,等后期发展起来,大概会是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人,一言蔽之,我会让明教所有人都有正当的工作,可以在阳光下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像老鼠一样生活在暗影之中,当然,他们也需要付出,也许是时间也许是武力,甚至也可能是生命,因为那时候的他们不止是护卫,也是士兵。”

    方娇愣住,旋即摇头,“你是不是把永乐想得太仁慈了?”

    他怎么可能容忍你一个臣子将明教教徒转化成你私人的武装力量。

    黄昏笑道:“永乐陛下当然不是太仁慈的人,所以这个操作,其实最后你们明教虽然是士卒,但却是永乐陛下和我的士卒,没有大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军籍,但却是真正的军伍。”

    雇佣兵的意思。

    方娇摇头,哂笑,“那我等岂非只有等死?”

    当你们掌控了明教教众,那么明教这些高层就无用了,不杀留着过年?

    黄昏摇头,“不,你们的存在不可或缺。”

第六百零九章 世间再无明教

    方娇哦了一声,“你继续。”

    人都是自私的。

    如果有富足安康的生活,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明教高层不一样是人,真以为都想着造反成功当开国功臣或者开国太祖?

    没几个人敢这么奢望。

    黄昏继续道:“其实要说的雏形,基本上就前面那些,我和陛下会一步一步让明教的教众从黑暗之中走出来,有正经的工作,可以凭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富足的生活。也许你觉得我在吹牛,不过杭州这边应该有我时代商行的产业,你大概也知道时代商行会成在生意场上有何等的潜力。在此我再说一个野望:多年以后,时代商行会成为整个世界的一个巨无霸,而你们明教教众,就会是这个巨无霸给世界的大棒。”

    方娇沉吟半晌,“倒是够直白。”

    按照黄昏的说辞,如果他成功了,那一天明教就成了他的明教,改变的是明教的地位,不再是邪教,而且明教教众也能靠自己的能力过上好日子。

    黄昏笑道:“当然要直白一点,因为这是一场合作,而你们也能享受到合作带来的福利,比如你们的后人,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大明科举入仕。”

    方娇想了想,“条件是很诱人。”

    黄昏点头,“这不是条件,而是未来的必然发展,大明需要你们,世界也需要你们。”

    方娇冷笑。

    说这么冠冕堂皇,我等不过是想一个小康富足而已。

    但不得不承认,方娇有点动心。

    她有个儿子,作为一个母亲,她不希望儿子和她一样,长大以后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如果能够在大明正大光明的科举入仕,不被她明教的身份牵累,自是方家祖坟冒了青烟。

    想了想,“此事我还要和其他人商议一下。”

    如此重要的事情,哪能轻易定断下来。

    黄昏也没想过说服方娇就能收服明教,这事有得谈,问道:“多久有结果?”

    方娇不假思索,“至少半年。”

    明教的高层各自负责一方区域,要把大家聚拢到一起来商谈这些事,没个半年别想做到,所以又道:“我希望你在这半年里,能让我们看到你的诚意,嗯,也是当今永乐天子的诚意。”

    黄昏笑道:“无妨,于家埭事件了后,会有一个试点成果,到时候唐青山麾下会找五十人来我时代商行充当护卫,你们但看着结局便是。”

    方娇笑了,哂笑,“谁知道你们是不是在做戏。”

    黄昏摇头,“没必要做戏给你们看,实打实的利益摆在眼前,说了这么多,我可以再强势一点的告诉你,如今朝堂那边在进行医疗、货币改革,此事一旦落实,大明只会铮铮向荣,甚至不用到时候,就当下的大明,你们明教的生存土壤也越来越小,这一点你们心知肚明,要不然唐青山一家会闲极无聊全国到处跑?所以你们的选择很少,接受我的建议,至少我能养活你们。”

    百姓都富足安康了,谁还来加入你们明教。

    要知道自己想要打造的盛世和宋朝的繁华不同,宋朝的繁华之下,百姓其实依然很苦,所以有宋一朝,其实民间一起数不胜数。

    但自己要做的是全民小康。

    方娇黯然。

    她知道黄昏说的是事实,自从朱棣登基之后,虽然这两年也有动乱,但不得不承认一句,那个太子朱高炽治政很有能力,民间越来越安稳。

    这就意味着明教的生存土壤越来越稀薄。

    许久,道:“等商议之后再看罢。”

    最坏的结果一拍两散。

    你们官府做你们的事,我们明教就地解散也无妨,何况哪可能真正解散,民间总有还有一些信奉明教的教徒。

    黄昏颔首,“善。”

    等你们半年又何妨,只要能把明教掌控了,时代商行就会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进一步走在成为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巨无霸的路上。

    咳嗽一声,“不过当下,需要你们做一点事配合我,才能救唐青山,也才能让我为之后的事情铺垫好基础。”

    方娇问道:“怎么做?”

    黄昏如此这般一说,方娇闻言之后震惊得口瞪目呆,“你怕不是要害我们?”

    这个时节,你让我们这样做?

    那不是摆明了告诉永乐天子,快点来围剿我们明教么。

    黄昏笑道:“无妨,到时候招安即可,正好可以让你们看看,我所做的事情,究竟是做戏还是真心实意的为你们明教谋划后路。”

    方娇陷入沉思,许久才道:“这件事我倒是可以做到,但兹事体大,我需要考量一夜。”

    黄昏起身,“明晨等你消息。”

    下船,扬长而去。

    方娇坐在花船之中,看着黄昏在黑暗中渐渐消失的背影,陷入沉思。

    她其实动心了。

    她只是一个女人,她想的不过很简单。

    富贵一生,儿子光宗耀祖。

    仅此而已。

    至于什么依靠明教势力,如先祖公方腊一下占山为王揭竿而起,她从没想过——况且,先祖公不也失败了吗。

    当今大明天子是朱棣,若是再揭竿而起,只会比先祖公更失败。

    黄昏提出的建议,确实可行的话,未尝不是一条光明大道。

    方娇深呼吸一口气。

    起身,下船,对守在船边的汉子道:“去孙府。”

    浙江明教的安稳,离不开孙隽的包庇,倒不是孙隽贪赃枉法,明教从没给孙隽半丝好处,唯一的好处就是尊重孙隽,从不在浙江这边闹事而已。

    这是彼此之间共赢的局面,明教安稳,浙江便安稳。

    孙隽还没睡。

    在书房之中看书,微风袭来,烛火摇曳间,孙隽头也不抬,“进来罢。”

    方娇落落大方的进入书房,施然行礼。

    孙隽放下手中书,“我知道你会来,我也知道你为什么而来,黄昏已经给我说过他的计划,如果你要问我,我只有一个建议。”

    方娇道:“什么建议?”

    孙隽笑了,“听他的。”

    方娇苦笑,“您是二品大员,为仕途也为政绩,自然认为此事可行,可若是按照黄昏的计划,那么数年之后,人间再无明教。”

    孙隽反问,“人间再无明教么,若是真有那一日,你家小孩哪怕不能科举,我也能举荐他入朝为官,可当下局面,我怎敢举荐他?所以,此事不好吗?”

    方娇愕然。

    呢喃着自问了句好吗。

    当然好。

    国泰民安,黎民之福。

第六百一十章 箭在弦不得不发

    作为朝堂臣子,孙隽对明教消失这种事求之不得,只不过能力不足,他没办法解决,所以只能竭尽他的能力,安抚境内的明教教徒,彼此都能相安无事。

    盛世之中,这个状况自然是好。

    可万一来点天灾**……

    孙隽可不认为那些百姓在易子而食的情况下还会念着他这位布政使的好而乖乖的等死。

    若黄昏能够一举解决这个顽疾,孙隽求之不得。

    心中一动。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方娇态度的松动让孙隽看到了一丝希望,对明教的解决策略,貌似可以走这个路数,思忖半晌,道:“我知道你在忌惮什么,毕竟你们明教高层并不是都像你一样,也有人野心勃勃,不过你可以分化之,待得以后局势稳定了,只要是践行黄指挥策略的明教高层,他们的后人,我都可以帮忙举荐,不说三四品的重臣,当个官宦绝无难度,此事我也会上奏陛下。”

    可以建策到应天。

    以怀柔政策从明教高层腐蚀,如此一来,再加上黄昏的策略,明教真会瓦解。

    方娇犹豫了。

    孙隽笑道:“如此罢,先过了于家埭之事再提,等此事解决,我上奏陛下,准许你家小孩去往应天国子监太学求学,何如?”

    方娇心头剧震,“当真?”

    孙隽抚须而笑,“我何曾骗过汝等。”

    方娇信了。

    在黄昏和孙隽的努力下,这位方腊后人明教圣女,看到了一个崭新而美好的未来。

    关键是没有风险,不用提心吊胆。

    ……

    ……

    局势斗转直下。

    杭州北镇抚司锦衣卫,走公事流程请求地方卫所的驻兵帮忙清缴钱塘桐乡于家埭的明教叛逆,终于有了回音。

    有三座地方千户所尽起精锐,共三千人,抵达于家埭。

    将于族宗祠围了个飞鸟不渡。

    庄敬见状,底气骤增,没有再拖延,带着堂弟庄连和十来个心腹,来到祠堂外,喊道:“赛佥事,可否出来一谈?”

    赛哈智、唐青山、刘明风、于彦良、周胜然几人在宗祠内看得清楚,知道局势恶化,现在别说突围,连对峙都没资格。

    唐青山叹道:“不用谈了,这样吧,我夫妻二人自去领死便是。”

    周胜然摇头,“你们不能死。”

    唐青山不解,“为何?他们不就是奔着我夫妻二人来的么,我们若是主动赴死,也不会牵连你们,只希望诸位能帮忙把小女带给黄昏老弟。”

    刘明风也道:“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你夫妻二人若是死了,北镇抚司就会通过种种渠道散播消息,说你俩的死,其实是中了黄昏的计谋,被他出卖,如此一来,明教的人将视黄昏为死敌,他之后的种种举措,都要流产。”

    唐青山唯有苦笑,“可我也不能看着你们这些儿郎,因为我夫妻二人而亡。”

    于彦良笑了笑,“一死而已,何惧之有。”

    赛哈智挥手,“不用多说,黄老弟交代过,若是你唐青山死了,他和我的兄弟情义也就到头了,所以即使是死,我也要保住你二人。”

    按住腰间绣春刀,对刘明风和于彦良、周胜然道:“你二人陪我出去。”

    刘明风要在后面掌管大局。

    谨防庄敬偷袭。

    出了宗祠,赛哈智打了个哈哈,“庄同知,这是要作甚,我不过是率众来监督你们北镇抚司,怎的还将地方卫所请来,北镇抚司这是打算要在这里公报私仇么。”

    庄敬冷笑,“废话少说,赛佥事,识相的话交出唐青山一家,如此,你我南北镇抚司河水不犯井水,否则休怪我等不客气,到时候发生什么事情,闹到陛下那里,我北镇抚司也是在职权之内办事。”

    赛哈智也冷笑着反怼:“职权之内办事,就可以违抗圣旨?”

    庄敬哦了一声,“违抗圣旨这种话可不能乱说,赛佥事休要血口喷人。”

    赛哈智无语,有够不要脸,道:“陛下的旨意,不是召见唐青山么?”

    庄敬点头,“确实是如此,但唐青山身为邪教人员,恐惧天威,不敢入京,更是侠以武乱禁,仗着其个人匹夫之勇,悍然偷袭我北镇抚司缇骑,致使多人死伤,在这样的局势下,我北镇抚司不能武力将之拿下押解送京?此事陛下会认为不妥乎?南镇抚司会认为北镇抚司不尊律法乎?”

    官字两个口。

    只要站着绝对的道理,北镇抚司就没有任何顾忌。

    何况这是很可能的事情。

    唐青山毕竟是邪教人员,所以庄敬说的这种情况传到京畿,陛下和满堂朝臣怎么可能不信。

    赛哈智冷笑,“真相是这样的么?”

    庄敬也冷笑,“我说是,那就是。”

    赛哈智针锋相对,“我若是不交出唐青山呢?”

    庄敬杀意浮起,“那南镇抚司就要为了邪教人员唐青山而全军覆没,赛佥事,你难道一点也没想过么?黄昏心念邪教图谋不轨,他其实是邪教潜伏在我大明朝堂的乱党!就算你没想过,可朝堂臣工会这么想,陛下也会这么想!”

    赛哈智摇头,“公道自在人心。”

    庄敬哈哈大笑,“公道?”

    公道不在人心,而在我等手中的绣春刀上。

    继续道:“最后再问一次,交不交出唐青山,若是交出唐青山,今日之事,我当没有发生过,若是不交,你们这点人,挡得住浙江十六卫、三十八所千户所的围攻么!”

    庄敬缓缓举手,“只要我挥手,你等便将死无葬身之地!”

    赛哈智按刀的手青筋暴突,许久,深呼吸一口气,神态绝然,“我想试试。”

    在这关键时刻,赛哈智还是选择相信黄昏。

    赌一把。

    庄敬冷哼,“不知死活。”

    就欲挥手。

    关键时刻,一骑绝尘而来,来到宗祠外,喊道:“庄同知,浙江承宣布政使孙隽带着承宣司众多要臣,以及约莫三百人的兵丁来了!”

    是前来增援的地方卫所的一位千户。

    庄敬有点懵逼。

    孙隽来干嘛,还带着承宣布政使司的官员,是嫌事情不够大么?

    怎么办?

    箭在弦不得不发!

    庄敬心中电闪而过,不能出意外,对那位千户道:“不要管孙隽,让你们的兵马迅速攻入宗祠,只要杀了唐青山,一切好说。”

第六百一十二章 明教叛乱!

    那位千户:“……”

    你龟儿子话说的轻松,等这边的事情一了,你们几个倒是跑回应天去了,事情还有纪纲帮你们顶着,老子们还要继续在浙江卫所。

    那可是孙隽,不是什么州府长官,是浙江承宣司布政使!

    从二品大员。

    虽说没有军政大权,但人家管整个浙江除军政方面的所有事务,随便找个什么借口理由弹劾一下,你说陛下是信地方武将还是信二品的封疆大吏?

    不管道理谁对,陛下不给一个二品的封疆大吏面子?

    不可能嘛。

    到时候孙隽报复起来,老子们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何况孙隽在浙江素有名望。

    他这些年为浙江老百姓呕心沥血,大家看在眼里,是以哪怕这位千户身上背了赵王的意思,此刻也不愿意和孙隽把关系闹僵。

    迟疑着说,“要不再看看吧?”

    关键是这次出兵并没有陛下的兵符,只不过是因为北镇抚司要剿杀邪教乱党,所以两个卫合计派了三个上千户所的兵力出来。

    现在连地方官都牵扯进来了,这里面的猫腻就大了,还是需要明哲保身。

    庄敬无语。

    得了,都是一群既不想得罪人还想吃得满嘴流油的小人。

    可也无奈。

    别人掌控着兵权呐。

    只得带着庄连和那位千户一起退回阵营之中,一路上想好说辞,去见孙隽,总得弄清楚孙隽来于家埭的目的。

    赛哈智在一旁听了个真切,长吁了口大气。

    赌赢了。

    在当日出京畿的时候,黄昏说过他为何肆无忌惮的率领南镇抚司赶赴杭州的原因:招安明教,是他和陛下两个人的谋划,纪纲却简单的认为是黄昏的计划,而选择让庄敬杀唐青山,却不知道陛下虽然明面上不会做声,但暗地里肯定恼怒异常。

    在这样的情况下,陛下一定会暗示东宫太子。

    且不说浙江文臣大多支持太子,哪怕没有太子,陛下只要稍微有点意思,浙江这边的文臣都会拥戴决策,那么自然而然的,浙江的文臣会出面阻拦。

    所以别以为陛下会对南镇抚司赶赴杭州大发雷霆,等回到应天,处罚绝对是雷声大雨点小。

    这是黄昏和朱棣这对君臣的默契。

    双方都太清楚一个事实:解决掉明教这个隐患,对大明以后的扩张是何等重要的事情。

    一则内部安定。

    二则凭空得数万兵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纪纲、汉王和赵王只要是针对明教,破坏招安计划,就是在和陛下作对,是以绝对不存在输的可能。

    当今大明,谁能赢永乐朱棣?

    没有。

    绝对没有!

    不出赛哈智预料,孙隽到后,庄敬再也嚣张不起来,不论是从官职还是权柄上,庄敬都不如孙隽——毕竟北镇抚司要想动一位封疆大吏,还是要思忖一番。

    毕竟庄敬不是纪纲,没这个底气。

    但庄敬和地方卫所的千户也没有退缩,抓住一个敏锐的点:围剿邪教乱党。

    孙隽也找不到理由说他们的不是。

    只能坚持还需要彻查。

    庄敬便说这是北镇抚司的职权,孙布政使还是早些回去主持政务的好。

    孙隽有口说不出。

    这确实是北镇抚司的职权范围。

    但孙隽毕竟是读书人,说既然我的辖境内出现了邪教乱党,是我这个布政使乃至于整个浙江承宣布政司的失职,我等当在此地,亲眼看着庄同知将乱党捉拿审问,若是乱党,我等自会向陛下请罪,若不是乱党,那么还望庄同知给个说法。

    这也很有道理。

    庄敬也是苦逼。

    现在这个局面,有孙隽在,他已经不敢公然的发动进攻,毕竟南镇抚司包括赛哈智在内的人死在宗祠的话,事情就会闹大,鬼知道对簿公堂会发生什么事情。

    他只能选择继续围困,希望纪纲、汉王和赵王还有其他手笔。

    可惜庄敬没有等待。

    他等来了一个噩耗。

    叛乱!

    就在孙隽抵达于家埭的当夜,浙江出现了叛乱。

    明教叛乱。

    先是被庄敬把兵力抽调一空的几个地方州府的锦衣卫卫所,被数百明教教众攻占,抢走钱粮之后,又一把火烧了卫所衙门。

    一时间,数个卫所在青烟中化为灰烬。

    好在锦衣卫都已经抽调走了,叛乱又没有针对百姓,是以没有造成什么人员伤亡,不过当地官府的兵力不足以镇压,只能请书到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请求地方卫所出兵镇压。

    孙隽看到急信后不敢怠慢,立即回杭州。

    并在路上修书章折,送往应天,同时派人去往浙江十六卫,请求他们出兵去平叛。

    然而事情没完。

    在一些地方卫所出了兵力去平叛后,当地卫所辖境内又发生叛乱。

    尤其是兵力被派到于家埭的三个上千户所,更是在一夜之间被叛党占领,所有的军械物资被洗劫一空,带不走的也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烬。

    一瞬之间,整个浙江都人心惶惶,仿佛又要山河处处起烽烟。

    不过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在地方卫所平叛兵力还没有抵达叛党所在地时,叛乱的第二天,天亮之后叛党又销声匿迹了,仿佛从没有发生过叛乱一样。

    这局面当当地地方官吏摸不着头脑。

    这他妈是闹哪样。

    因为是夜间叛乱,谁也不知道有什么人参与到了其中,只知道可能是明教的人。

    于是折子雪花一样飞往京畿。

    而来平叛的地方卫所兵力,有力无处使:因为根本找不到叛党。

    又因为当下朝堂清明,可没哪个将军敢杀无辜百姓,拿无辜百姓的人头来当叛党人头领功,一时间浙江乱如一团麻。

    而此刻,黄昏已经在神机营中军的驻地。

    之前在杭州城内见过方娇的第二天,方娇就着人来通知,愿意配合他,让明教教众找准时机,抢占锦衣卫衙门和某三个上千户所。

    又知悉孙隽去了于家埭后,黄昏便彻底放心下来。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棋:神机营中军。

    别的其他不说,至少得把汉王朱高煦安置在神机营中军的棋子剔除掉,要不然自己永远别想掌控这枚神兵利器。

第一百一十三章 睁大你的狗眼瞧清楚了!

    在杭州城内,孙府之中,孙隽坐在书房里喝茶。

    角落里也坐了一个人,着便服而腰间挂剑。

    豁然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赶来了杭州的左军都督府左都督驸马王宁。

    此刻轻声道:“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不出意料,黄昏果然说动了明教的人在浙江发生叛乱,接下来孙布政使可莫要把方娇弄丢了,她是指证黄昏勾结明教的最有力人证。”

    孙隽颔首,“她跑不了,她那个儿子还在下官掌控之中。”

    王宁哈哈一笑,“恐怕黄昏做梦也没想到,我们真正的目的不是唐青山,而是要在此处彻底将他击溃,他真以为我们不知道陛下的心思?天真了,我们就是要利用陛下的这种心思,让黄昏觉得有恃无恐,做出这等出格的举动。”

    孙隽也笑,“煽动明教叛乱,擅传兵令或者盗取兵符导致神机营中军哗变,无论是那一条罪,黄昏都必死无疑。”

    王宁起身,“如此甚好。”

    准备离去时,看了一眼孙隽,“若殿下成为太子,六部尚书,孙布政使随意挑选便是。”

    孙隽呵呵笑而不语。

    直到王宁走后,孙隽脸色才倏然阴沉下来。

    沉默的坐了一阵。

    起身,来到窗前,看着院子外的风光,眼神坚毅。

    东宫有属官。

    将来太子朱高炽登基,六部哪有自己的位置。

    但是……

    我孙隽之心,只为家国天下。

    王宁……你小看我了。

    ……

    ……

    杭州城外一开阔之地,驻守有一支军队。

    哪怕是庄敬调走了杭州大部分北镇抚司缇骑,在这支军队的周边,依然还有数十人是锦衣卫指挥同知庄敬也调不动的北镇抚司缇骑。

    除此之外,尚有数十个孙隽不敢动弹的府城兵丁。

    这一百余人散在驻军周围,严控监防。

    只要是和神机营没有关系的人,哪怕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可靠近这支军队,而这支军队每一次拉出去练兵,这一百余人也都会全程担任斥候的作用。

    神机营中军。

    火铳部队。

    人手一只火铳,并且全是骑军。

    所以说郑亨其实很会做人,把神机营最中坚的力量给了黄昏,当然,实际上神机营中军主要还是掌控在他手上。

    毕竟黄昏基本上没履行个指挥的职责。

    神机营中军设武臣一人:指挥黄昏。

    内臣一人:是提督内臣李谦举荐的一名内侍。

    下辖四司。

    每司设监枪内臣一人、把司官一人、把牌官两人。

    黄昏抵达神机营驻地后,马不停蹄,将四名监枪内臣、四名把司官和把牌官全部召集道中军营帐,直奔出题,“明日出发,练兵。”

    此话一出,王顺神色诡异,不做声。

    那十二人亦是面面相觑。

    其实练兵很正常,就算没有兵符,也可以拉出去练兵,只不过现在杭州什么情况大家心知肚明,咱们这位指挥哪里是要练兵,分兵是公器私用。

    一位名叫赵高的把司咳嗽一声,不卑不亢的问道:“敢问黄指挥,拉到何处练兵?”

    黄昏也不含糊,“钱塘,桐乡。”

    于家埭就不说了。

    太明目张胆。

    赵高没有领命,反问道:“不知道黄指挥可有郑指挥使命令?”

    按照消息,明后日郑亨就要抵达。

    黄昏冷笑,“我乃中军指挥,神机营在江浙练兵,指挥可令兵行,何须郑指挥使的兵令,尔等莫非要违抗军令不成?”

    赵高面无表情,依然是他出面反对。

    虽然赵高知道,四个把司官中,还有一个和自己都效忠于汉王殿下,还有两个坚枪内臣也已经被自己收买,但不暴露他们是最好。

    道:“中军才外出训练数日,正是修整时候,按照郑指挥使的命令,若要外出练兵,需要再修整两日才是时候。”

    这是实情。

    若是平时,这不是违抗军令的理由,因为再好的理由都不能是违抗军令的理由,不过赵高肩承二殿下的命令,只得硬着头皮上。

    黄昏看向其他三位把司官,“你们呢,也如此认为么?”

    两名把司官犹豫不语。

    一名叫周启然的把司官笑道:“此事不能用这个理由来讨论,出发练兵可以,还请黄指挥拿出相关手续和军令,又或者是兵符。”

    黄昏心中了然了。

    估计这赵高和周启然就是汉王朱高煦安插在神机营中军的棋子。

    对方如此说话,就是逼自己拿出兵符。

    黄昏冷笑一声,“当然有兵符。”

    赵高心中大喜,“只要黄指挥拿出兵符,我等自然愿意出营地去练兵。”

    “何须兵符?!”

    营帐外忽然响起一道尖锐的嗓音。

    旋即便见一人入内。

    李谦!

    神机营提督内臣。

    他的到来,顿时让黄昏更加有把握了,笑道:“李大监来了。”

    李谦微微颔首示意,转身对赵高等人道:“神机营乃陛下亲自操持组建的神兵利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正是养兵练兵之日,他日出征漠北才能用兵一时,既然是练兵,有什么理由可以让你等忤逆上司?!”

    “是么?”

    账外又有声音响起,旋即便见一位武将阔步进来,“兵乏将困,不应修整之后再出兵?”

    神机营指挥同知,清远伯王友。

    靖难武将。

    王友踱步走入营帐之内,“李大监多在深宫,不知沙场之苦,将士虽有心训练,然多日疲劳,已是困顿不堪,此时练兵,若是出现非战斗减员,得不偿失。”

    这话还是很含蓄了。

    但态度很坚决。

    绝不出去练兵。

    连神机营指挥同知都出面了,黄昏知道,没有其他方法了,于是冷笑道:“王同知说的在理,不过此事不是你我可以决定的事情,此事乃是指挥使郑侯爷的军令,谁敢不从?”

    王友冷冷的看了一眼黄昏,“我道是谁这么大口气,原来是咱们的透明指挥啊,怎的,从不来中军,一来中军就要拿兵符调人?兵符呢?”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兵符在。”

    王友冷笑,“拿出来给我看!”

    黄昏从怀中掏出一物事,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睁大你们的狗眼就瞧清楚了。

    兵符!

    王友愣住了,他确信,这真的是郑亨手中的那块兵符,为什么会出现在黄昏手上,难道郑亨真的站队了,所以下了这一道军令?

    这不可能。

    如果郑亨真的站队了,那么就不会慢慢吞吞的回杭州,而是直接赶过来帮助黄昏。

    这兵符有古怪!

    王友心里多了个心思。

第六百一十四章 赢了青楼嫩模,输了边疆干活

    正想拿起来细看,却见黄昏又哗的一下将兵符收了回去,冷声道:“如此,诸位还打算不怕死的继续违抗军令吗?”

    众多将领面面相觑。

    尤其王友和赵高,两人本来盯着兵符在仔细看,不曾想还没看见什么,就被黄昏收了回去,鉴于黄昏这个举动,两人越发怀疑这个兵符的真伪。

    搞不好是仿造的?

    又或者是偷的郑亨的兵符?

    都有可能!

    最终还是站在中立立场的一个将领领命:“敢问指挥,何时出发?”

    黄昏早有议定,不假思索,“今夜。”

    众皆愕然,“今夜?”

    黄昏点头,“为何组建神机营?”

    李谦配合道:“当然是为了应付漠北骑军。”

    黄昏点头,“不错,正是为了应付漠北骑军,才有神机营的组建,但是诸位可想清楚了,漠北铁骑在草原上来去自如,所有的战事都只会发生在白天么?漠北铁骑会不会在夜里袭营?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些事情,所以中军的骑军也要适应并且擅长在夜里防守、行军出击,所以今夜,主要训练夜里急行军。”

    王友知道此刻已经没办法扭转局势了,只得问道:“黄指挥打算将中军拉到何处?”

    黄昏思忖半晌,缓缓吐出一个地名:“于家埭。”

    所有人都愣住。

    因为谁都知道于家埭现在发生了什么,中军此刻拉到那个地方去,谁都知道意味着什么:黄昏是要以中军为资本,将于家埭宗祠里的人接应出来。

    倒不是说一定会打。

    主要是中军一旦过去,那么便是行军练兵的姿态,这期间和地方卫所起冲突的话,地方卫所还真的只有退让。

    中立立场的将领们还好说,反正是奉军令行事,最后也怪不到他们头上。

    但赵高和王友心中清楚,一旦去了于家埭,所有的计划都要落空。

    可此刻也无法反对了。

    兵符在手,天下他有。

    不过王友还是怀着希望的看向提督内臣李谦,“李大监以为何?”

    李谦笑了笑,“既然是指挥使郑亨的军令,想必有他的考量,黄指挥以兵符行事,规制之内,杂家看来,并无不妥。”

    这个事情有点意思了。

    李谦是真不知道黄昏如何从郑亨那里拿到兵符的。

    赵高问道:“敢问黄指挥,是全军出兵吗?”

    黄昏摇头,“不用,赵把司和周把司,你俩带领麾下两司去行军练兵即可。”

    中军一共才千人左右,这点兵力对于来到大明之后接触了十万雄师的黄昏来说,怎么都觉得有点少——所以黄昏一直觉得,神机营还要扩编。

    另外一位把司官周启然问道:“黄指挥亲自指挥?”

    黄昏想了想,“当然。”

    老子也不放心把兵力交给你们带出去啊,你和赵高可是朱高煦的人,万一给老子闹点幺蛾子事,还怎么接应唐青山和赛哈智他们。

    于是众将纷纷行动。

    王友一看事情无可挽回,找了理由回了,没打算一起出去练兵。

    营帐内只剩下李谦和黄昏。

    李谦见四下无人,悄声问道:“据我所知,郑亨一直持中立态度,他绝对不可能把兵符给你,你是怎么拿到兵符的?”

    黄昏笑了笑,“偷的。”

    李谦瞠目结舌。

    黄昏继续乐道:“这事吧,你以后回到京畿了,有空给陛下提一嘴,毕竟这件事上,还是要保护一下郑亨,免得他被汉王、赵王打击。”

    李谦懂了,有些感触,“所以其实是郑亨给你的?”

    黄昏想了想,“也可以这么说。”

    李谦茫然了,“到底这么回事?”

    因为招安明教是朱棣和自己的意思,李谦绝对是朱棣的心腹,所以此事不需要瞒他,黄昏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那我就给李大监托底了罢。”

    李谦洗耳以闻。

    黄昏笑容狡黠,“从京畿出发之前,我找到郑亨,郑亨并没有答应给我兵符,不过他隐晦的告诉我兵符放在何处,所以我就顺手去拿了,是拿对吧?读书人的事,哪能叫偷呢。”

    李谦:“……”

    示意黄昏继续。

    黄昏又道:“于家埭那边的情况,李大监也该一清二楚了,北镇抚司加地方卫所,三千多人围住于家埭,于彦良他们基本上逃不出来,所以我只有去找孙隽,在知悉孙隽的立场后,我就清楚了一件事:陛下出手了。”

    李谦颔首,“孙隽是支持太子殿下的。”

    黄昏笑道:“没错,至少表面上是,但不排除孙隽还有他自己的私心利益,所以我让孙隽带着州府兵丁去了于家埭,至少能暂时稳住那边的局势,同时,我早孙隽打听到杭州这边明教高层的信息,说服他们,在各地暴乱。”

    李谦倒吸了一口凉气,“是你搞出来的?”

    难怪不得,最近浙江这边会乱成这个样子,感情都是因为于家埭的事情。

    黄昏颔首,“没错,既然浙江这边的明教暴乱了,那么围住于家埭的三个地方卫所的三千兵力就要考虑清楚了,因为他们的出兵导致后方卫所空虚而被明教的人烧毁,这个结果谁来负责,他们要是不回兵平息暴乱,李大监觉得陛下会如何处罚他们?”

    李谦懂了,“所以这样一来,那三千人必须连夜赶回自己的卫所去平暴乱。”

    黄昏笑道:“正是如此,所以此刻的于家埭,其实已经不需要中军的支援。”

    李谦不解,“那你为何还要让中军行军至于家埭?”

    黄昏意味深长,神情极其狡黠,还有一丝谨慎,“但我总觉得此事不会如此简单,而且我一直认为,纪纲在这件事上针对的不是唐青山,他不可能不知道陛下的心思,陛下都召见唐青山了,他还真的敢杀?哪怕是唐青山杀了北镇抚司的缇骑,纪纲也只敢活捉唐青山将他带回京畿,所以我让明教暴乱,就是让纪纲来背这个锅:因为他的行动不力,导致的明教暴乱。”

    李谦嗯嗯点头,“还没到重点呢?”

    黄昏无奈,叹道:“李大监,你是神机营提督内臣,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神机营是陛下的神机营,不能有汉王赵王的势力在这里面,我这是为陛下着想啊。”

    得剔除掉一些人。

    李谦腹诽,你怕是在为你自己的中军着想,剔除掉汉王的势力后,中军就有可能成为你黄昏的中军,而不仅仅是陛下的中军。

    问道:“所以出军练兵,就能剔除掉了?”

    黄昏摇头,“我也不清楚,但总得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作死,尤其是在得知孙隽的态度后,我越发笃定这一步棋走对了。”

    赢了青楼嫩模。

    输了边疆干活。

第六百一十五章 哗变!

    李谦点头,“可需要我做点什么?”

    黄昏贼笑,“当然。”

    李谦其实已经猜到了黄昏要做什么,有些不放心,“你确信要这么做,如此一来,虽然救得出宗祠里那些人,但你的风险将无比巨大,甚至可能殒命。”

    黄昏忽然没头没脑的自语了句,谁不想活命呢。

    李谦懂了。

    黯然摇头,“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神机营是有火铳的,不论你黄昏后续有多少的后手,一般的普通士卒,对上神机营根本没有一丝的胜算,哪怕现在神机营才刚刚形成战斗力。

    黄昏压低声音,“李大监,有个东西,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火铳威力是巨大,但别忘了,决定生死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死,还有很多人的生死,决定一个人的抉择的不仅仅是富贵和权势,人一生追求的不仅仅是这些而已。”

    李谦愣住,旋即一阵头皮发麻,“你竟然做得如此的事无巨细,难道你早就算准了当下之事?”

    黄昏摇头,“倒也不是早就算准了,只是知晓中军调不动后,就做了个未雨绸缪,算是为自己留一个退路罢,毕竟我还是很怕死的。”

    黄昏永远不会忘记溺亡的那种无力和恐惧感。

    一名百户跑进来,“黄指挥,两司已准备妥当,可以出发了。”

    黄昏颔首,忽然道:“你叫林东来?苏州人氏,母亡,家有一妻一妾,儿女一双,家境优渥,你父亲曾参加科举,算是个读书人,所以如今在苏州老家开了个私塾,不为别的,就为了弘扬学说,我说的可有错?”

    林东来怔住,眼神变得奇怪起来。

    黄昏笑眯眯的说了句好好抉择,人生可供选择的时机很多,但很多事情,我们可以给你后悔的时间,但没有重来的机会。

    林东来的眼神越发奇怪,许久,才叹道:“懂了。”

    黄昏笑着挥手,“去告诉周启然和赵高,等着,我还有事和李大监商讨——”又喊住要领命离开的林东来,“我带来的几个西域姑娘,长途跋涉了许久,着人准备些热食,待我们用餐过后再走。”

    林东来脸色无语。

    憋了一阵,还是转身出去了,心里却在腹诽,感情咱们这位黄指挥是打算在大伙面前炫耀一下他这些西域家姬?

    有一说一,确实羡慕。

    黄昏侧首看向李谦,“你说林东来听进去了没有?”

    李谦叹为观止,“简单几句话,就拿捏住了一位百户,我很庆幸,没和你成为敌人。”

    黄昏一脸正色,“李大监这说的什么话,我和谁作对也不会和李大监有冲突啊,就算是有,那我也得恭恭敬敬的让路。”

    李谦无语,“得了得了,我不是狗儿,你不用拍我的马屁。”

    黄昏讪笑,压低声音,“我走后,其他事情交给李大监了。”

    李谦颔首,“无妨,去罢。”

    ……

    ……

    大风卷平冈。

    神机营中军两司,黄昏一骑当先,身后是七位英姿飒爽的西域女子,人人皆着紧身衣,各种曼妙身姿睥露无遗,随着战马的奔驰而起伏。

    看得跟在后面的周启然和赵高一阵口干舌燥,狗日的黄昏,**带钩钩么。

    这么有女人缘。

    关键是这些女人一看就不是庸手,明显练过的。

    练过的女人,腿上有力。

    夹起来不要不要的。

    并骑而行的周启然和赵高对视一眼,忽然笑了。

    以后就是我俩的了。

    七个……

    怎么分呢。

    不急,宗祠那边还有个张涟,江湖侠女的风情也很让人心怀荡漾。

    在距离于家埭还有三十里路时,天色渐黑,黄昏示意众人休憩一阵,就地埋锅造饭,也让战马休息,之后再去于家埭。

    因为提前吃了饭,黄昏没事,索性在营地四处溜达。

    逮着人就说几句。

    似乎并没有说什么,就是嘘寒问暖家长里短,让周启然和赵高安排的监视的人倍感无趣,索性回去回报了。

    周启然和赵高听说后冷笑,就这水平还想收买人心?

    想多了。

    赵高按着腰间的火铳,对周启然道:“现在黄昏身边只有七个西域家姬,虽然都是练过的,但功夫再好也抵不过我们的火铳,老周,要不就趁这个机会?”

    周启然想了想,看了一眼身旁的那位监枪内臣,两人眼里闪过一丝默契,周启然这才道:“你和汉王殿下接触较少,我们兄弟二人,应该苟富贵勿相忘,这一次我把机会让给你,所以今夜怎么做,我都听你的,到时候你便是头功一件!”

    当然都听赵高的。

    这件事一旦做了,不管对错,最后总要有人来负责,而以陛下的性情,这个责任谁都背不起,尤其领头之人,必死无疑。

    所以周启然知道,这事要有个背锅的人。

    而赵高因为和汉王关系并不算很亲近,让他来背锅最好,免得被怀疑到汉王头上——须知赵高是来到杭州后才被自己拉拢的人。

    赵高一听这话,神采飞扬起来,笑道:“那就借老周你的吉言。”

    压低声音,“都已经吩咐好了,等下我们拔刀为号,趁乱将黄昏乱枪打死,然后带着部队返回杭州,找王友、李谦还有即将赶到的郑亨上诉。”

    周启然嗯嗯点头,“这些都是后事,借口好找。”

    只要黄昏死了,就这两司的百户都是自己的心腹,众口一致下,黑的也能说成白的,当然,此事最好还是要牵扯上浙江承宣布政使孙隽。

    这样才能把太子也拉下水。

    赵高看了一眼在远处和林东来嘘寒问暖的黄昏,以及身后步步不离的七个西域妖姬,舔了舔嘴唇,“那就干他丫的?”

    周启然笑而不语,旁边的监枪内臣也保持沉默。

    赵高想了想,“直接偷袭打死?”

    周启然摇头,“不妥,打死黄昏的不能是咱们,必须得是麾下的众多儿郎,这样才叫哗变,要不然就成了咱俩的主要罪责了。”

    士卒打死黄昏,和自己两人打死黄昏,结果和意义大不相同。

    赵高嗯了声,“走!”

    干他!

    神机营中军指挥黄昏无道,我等反了他!

第六百一十六章 枪声四起

    黄昏眼角余光看见赵高和周启然按着腰间火铳走过来,又见两位监枪内臣也跟着,心知肚明,该来的总归是要来了。

    深呼吸一口气,对身后的乌尔莎示意。

    乌尔莎对几位女伴嘀咕了几句。

    七位西域女子,虽然动作姿态没变,但紧身衣下面的娇躯,已经紧绷起来,只要黄昏一声令下,哪怕对面有火铳,七个女子也能在一瞬之间带走十余条生命。

    至于后面,大概就是成为火铳靶子。

    再好的身手,在火铳集火下,都只有一个下场。

    变成一堆马蜂窝!

    黄昏拍了拍林东来的肩膀,“人生还很漫长,百户也可以再上层楼的,你父母给你生命,但富贵和权势却是陛下给你的。”

    林东来唯有苦笑。

    “黄指挥!”

    一声略微低沉却带着霸气的喊声响起,赵高和周启然缓缓而来,按着腰间的火铳,和黄昏保持着一丈有余的距离,赵高冷声道:“行兵已有数十里,将士疲惫不堪,是否可以返回营地了?”

    黄昏眯缝起眼,看着赵高,忽然咧嘴一笑,“要不,直接点?”

    赵高愣住。

    周启然看着黄昏的笑意,心里有些不好的感觉,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可又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黄昏为何如此自信?

    想不明白。

    不过没关系,反正打头阵的是赵高,和自己没关系,不成的话,我就是被赵高胁迫着来办事而已,若是成了,也有人去背锅,汉王那边的奖赏始终还是自己的。

    何况还有七个西域女子。

    大好前途在向自己招手。

    赵高闻言,怒极反笑,“黄指挥真是赶急了上架啊。”

    此刻,两司的把司官都在,监枪内臣、百户以及各种小将领,都汇聚到了赵高和周启然身后,形成一个黄昏和整个神机营中军对峙的局面。

    黄昏看着对面,叹着摇头,“活着不好吗?”

    为何要作死。

    现在他明白而且笃定,这就是朱高煦和纪纲在杭州这边配合落子的最后一步:哗变,让自己死得硬邦邦的。

    可惜,他们还是笑看了我黄某人。

    老子可是这个天下十大杰出男青年悬名榜首第二的人物。

    会算不到这一点?

    笑话了。

    赵高哈哈狂笑,照样画葫芦回了一句,“黄指挥,活着不好吗,好端端的在京畿享受荣华富贵,做你的大官人,非要跑来军营。”

    黄昏哦了一声,“怎么着,我作为中军指挥,还不能来履行职责了?”

    赵高斜乜一眼黄昏,眼高于顶,“随你怎么说,事实就是当下的局面,黄指挥,你真认为你还能活着见到明天的太阳?那也得问我中军儿郎是否愿意!”

    赵高身后,一群人摩拳擦掌。

    眼里闪耀着嗜血的光彩。

    那是对富贵对权势的渴望——

    可惜没人注意到,这些人的目光中,有一些人是落在了赵高和周启然身上,而不尽是全部盯着待宰羔羊的黄昏。

    黄昏笑眯眯的,“那你打算怎么收拾我,和我这几个女人?”

    赵高冷哼一声,“你么,因为无道行兵,导致军心愤怒,被群起而攻之,一阵火铳齐射之后变成一团肉泥,至于你那七个女人……”

    赵高挥手对麾下儿郎道:“苟富贵,勿相忘,大家还没玩过西域女人罢,现在就是机会了,这里有七个,到时候我会拿五个女子来让大家享受一番!”

    话先这么说。

    至于功成之后要不要分这些女人,赵高心中已经有了定夺。

    不可能分的!

    自己和周启然一人两个,再献三个给汉王殿下。

    黄昏笑着摇头,“可怜。”

    想了想,决定打开天窗说亮话,“赵高,我想知道汉王给了你什么允诺,愿意让你做出策反士卒哗变的这等叛逆之事来,你要清楚一点,一旦我今日死在这里,不论有什么样的理由和借口,陛下都要追查这件事,到时候你活得了?”

    赵高哈哈一笑,在他听来,黄昏这是认怂了,想要用言辞说服自己。

    笑道:“追查?我就不信,陛下耗费巨资打造神机营,会因为你一个人的死亡,而让数百神机营士卒给你陪葬,何况你死之后,这里都是我们的心腹,我们有一万种理由,让你死得其所,再加上汉王的帮忙,你死之后,陛下绝对不会追查此事。”

    黄昏哦了一声,“是么?”

    赵高确实可怜。

    不是德不配位,是他的能力和眼光根本配不上这个把司官,就这点智商,基本上告别官场了,以后征漠北,这样的把司官迟早会坏了大事。

    万幸。

    这一次的事件,因祸得福,在纪纲一番猛如虎的操作下,反而能够清除神机营的隐患。

    赵高冷笑,“死鸭子嘴硬。”

    黄昏双手负于身后,眼神很是深沉,看似在对赵高说话,其实是在对所有人说:“有些事,不是死鸭子嘴硬那么简单,我敢来,而且敢站在这里,没有逃跑也没有打算逃跑,就这很说明原因了,我从来不觉得我黄昏的命就比别人高一等,我也只是一个人,一条生命而已,会死,只不过我有信心,我若是死在这里,那么你们诸位,也得和我一样,当然,你们的下场会更凄凉,所以,为何要逃跑?”

    顿了一下,“思忖一下,值得吗?”

    看向赵高和周启然,“汉王能给你们的,我黄某人给不了?就算我黄某人人微言轻,那么诸位不会以为,汉王殿下就是这大明的天了罢,神机营将来是破漠北铁骑的利器,只要你们继续勤加练兵,将来出征漠北,便会有不世之功,更有封公拜候的希望,现在冒险,值得吗?”

    连续两个值得,让一众人愣住。

    但赵高却越发高兴。

    黄昏怂了,妄图说服自己的心腹儿郎,他这色厉内荏。

    一旁的周启然悄声道:“老赵,夜长梦多。”

    不知道为何,周启然总觉得哪里不对。

    设身处地,黄昏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冒这种险,可周启然又确实不知道黄昏究竟依仗的是什么,所以他怕夜长梦多。

    赵高一想也是,挥挥手,和身后众多儿郎举起手中的火铳瞄准黄昏。

    就要齐射。

    黄昏摇头,叹气,“罢了,还不动手,更待何时?”

    话语刚落,电光石火间。

    枪声大作!

    硝烟弥漫。

    惨嚎四起。

    人仰马翻。

    血花绽放。

第六百一十七章 以前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当个好人

    神机营所有中军士卒都围了过来,看着眼前的一幕不明所以,但毫无例外,所有人都将火铳对准了那位几乎没在中军露过面的黄指挥。

    毕竟,这两司近五百人,都是赵高和周启然在带领。

    死人了。

    而且死的就是赵高和周启然,以及两位监枪内臣,还有一名百户,也在乱枪之中身中数弹而亡,倒是赵高,竟然还有一口气。

    匍匐在地,不甘心睁大着死鱼一般的眼睛,盯着他前面不远处同样匍匐在地的黄昏。

    黄昏示意用身躯裹护着他的娑秋娜起身。

    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埃,目光讽刺的盯着还有一口气的赵高,“你想作死,不一定意味着神机营中军的其他人愿意跟着你们作死,你无情无义,置妻儿和族人于水深火热之中,但他们做不到你这般绝情寡义,所以他们不敢跟着你一条路走到黑,你以为这天下是朱高煦的么?不是!”

    是朱棣的。

    至少在未来数十年里都是朱棣的。

    赵高缓缓抬起头,盯着站在他后面不远处的林东来几个人,绝望而茫然的问:“为什么,我对你们不好么,只要今日事成,荣华富贵尽在眼前啊!”

    林东来沉默了许久,“以前我没的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

    “好人?”

    赵高满脸嘲讽,“帮助黄昏就是好人了?”

    林东来摇头,“官场争斗,也许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我知道一件事,今日若是哗变了——”林东来看着围拢过来的众多士卒,“我们这些儿郎,就再也没了未来。”

    陛下会容忍一直哗变了的军队继续掌控神机火铳?

    别做梦了。

    大家最后的结局,不是什么荣华富贵,而是被流放或者直接放置到变光,成为漠北南侵或者大明征讨漠北的炮灰。

    “更重要的一点,我要为我家人着想。”

    可惜。

    最后一句话赵高已经听不见了。

    他死了。

    到死都不明白,黄昏是怎样做到在短短的小半日功夫内,只是和这些百户们说了些家长里短,就策反了他们的。

    黄昏笑眯眯的看着幸存的五位百户,轻声道:“很好,你们做了正确的选择,另外,我要说明一点,从始至终,你们的家人都在家里,并没有被我掳掠。”

    五位百户面面相觑。

    最终还是林东来上前几步,“我等,愿为黄指挥作证,是赵高和周启然欲要密谋杀害于你,你才不得不行雷霆手段。”

    黄昏笑道:“不用证据,这件事到了陛下那边,我说的话就是证据。”

    林东来悚然惊心。

    黄昏看着周围依然将火铳对准自己的士卒,冷声道:“你们就是如此对待你们的指挥?这神机营中军,是赵高和周启然的神机营中军,还是是陛下的中军?你们是赵高和周启然的士卒,还是我大明王朝的士卒?”

    众多士卒面面相觑,可谁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火铳。

    林东来叹了口气,转身对众人大声道:“赵高和周启然密谋哗变,已负罪而诛,众多儿郎们,我知晓你们平日里受到了赵高和周启然的蛊惑以及利诱,但诸位要明白大是大非,赵高和周启然做的事情,是诛家灭族的大事,我等理应悬崖勒马!”

    一些士卒放下了火铳,但一些基层将领没有。

    他们心里明白一个事情:早在之前,赵高和周启然就把所有有官职的人召集到一起,说过大概会出现的事情,只是大家没想明白,当时也同意了的六位百户,为何会有五位集体叛了。

    不是说好的此事万无一失么。

    黄昏负手上前,盯着那十几位类似小队长一般的小将领,笑眯眯的道:“该说的林东来已经说了,我再说一次,此事事情是赵高和周启然的阴谋引动,和诸位没有关系,我也在此保证,今夜之事今夜为止,之后你们绝对不会受到任何牵连。”

    顿了一下,“当然,你们也可以负隅顽抗去重蹈赵高和周启然的下场。”

    林东来大吼一声,“放下火铳,既往不咎!”

    和五位百户将手中的火铳对准那十余人中的几人,以前跟随他的心腹们,也同时调转火铳枪口——于是一切尘埃落定。

    没人愿意在这样的情况下送死。

    毕竟,蛇无头不行。

    黄昏很是满意林东来的表现,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看向五人,“今夜之后,林东来将是神机营中军的一位把司官,你们剩下四人之中,由林东来举荐一位担任另外一司的把司官,等回到京畿,我会上奏陛下笃行此事。”

    林东来等人大喜。

    其实,这也是他们的目的。

    跟着赵高和周启然哗变,谁也不知道未来如何,但是现在不一样,六位百户之中,两位成了把司官,其中一位死了,剩下的三位,未来也会更明朗——经此一事,大家便是正儿八经的共进退的袍泽,以后林东来等人升迁了,剩下的三位自然就能顺势补缺。

    黄昏转身看向数百位士卒,笑道:“今夜之后,你们心中便要记着一件事情,你们如今是把司官的麾下儿郎,但你们也是我中军指挥黄某人的麾下儿郎,但你们真正的身份,却是我大明陛下永乐大帝的麾下儿郎!”

    黄昏很想把神机营中军掌控到自己手上。

    不过清楚,现在还不到时候。

    所以不妨多说点漂亮话,反正根据经验,今夜的事情肯定会原封不动的传到朱棣耳朵——前往别不把朱棣当做永乐大帝。

    永远不要轻视这位历史唯一的藩王登基者。

    不远处出现一串火点。

    斑驳迤逦成一条长线,旋即便听见哒哒的马蹄声狂奔而来,有在外围的士卒进来报告说神机营提督内臣李大监率人赶到。

    黄昏笑了笑,步行迎接。

    李谦狂奔过来,下马,看着浑身无恙的黄昏,长吁了口气,“我们一直跟随在后面,斥候听到枪声后我就率人过来了,你没事真是太好了,没想到这事还真让你做成了。”

    黄昏哈哈一笑,“有李大监的大队人马在后,就算我不能让林东来等人悬崖勒马,只需要趁夜逃跑一下拖住一点时间即可,并没有什么危险。”

    话语云淡风轻,但李谦知道黄昏其实是拿命在冒险。

    林东来看着李谦身后那大队的神机营左右军和中军剩余两司的兵力,背脊上一阵冷汗。

第六百一十八章 隐患

    当解决了赵高和周启然后,神机营中军再无异心。

    连夜拉到于家埭,庄敬等人屁都不敢放一个,眼睁睁看着黄昏将唐青山等人从宗祠里接出来后扬长而去。

    不是庄敬不想找点场面话。

    实在是神机营中军那群士卒黑洞洞的火铳枪口太具有威慑性了。

    浙江这边的乱局,来得快,去得也快。

    很快,各地方卫所的人发现,之前的明教暴乱乱党,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根本找不到踪影,这种感觉就像是普通老百姓抢了锦衣卫衙门和卫所衙门,又回去继续老实的种田了。

    无迹可寻。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暴乱都在夜里,而暴徒在烧毁了锦衣卫衙门和三个上千户所后,又迅速散开,消失不见。

    虽然都知道是明教做的,但又偏生找不到明教的人在哪里。

    只有一个人例外。

    孙隽。

    作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孙隽一直经营浙江,他太明白明教的人藏在何处了:其实大多本来就是普通的老百姓而已。

    哪有那么多的专业邪教人员。

    明教的根基,还是在于他们的教义带来的信仰者。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也很好解决。

    国泰民安,则明教就仅仅只能是一个宗教了。

    若是国家动荡,明教就是暴乱因素。

    所以在地方卫所用尽力量到处找寻明教暴徒的时候,浙江承宣布政司这边没有任何哪怕一丁点关于明教的动静。

    反倒是孙隽走了。

    因为已经入冬,农业进入青黄不接的闲暇时期,又要到年尾了,作为地方封疆大吏,这个时候是有一次例行的到京畿出差的机会:述职。

    孙隽是正儿八经的回京述职,不过和他一起回京的,还有个人。

    明教高层方娇。

    一行人离开杭州去往应天后,悄然来到杭州的王宁,又在暗中秘密调查了一日,这才继续悄无声息的潜回京畿。

    说起来王宁也有些郁闷。

    五军都督府中的都督们,包括丘福和朱能,虽然大家都是一样的支持朱高煦,但那两位都可以到地方去守备,唯独他王宁,从不曾被陛下派到地方守备,一直在京畿的五军都督府遥控后军,这摆明了是不信任王宁。

    也难怪。

    都是驸马,梅殷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王宁也还算好,毕竟朱棣登基之后,他从后军都督府事升职成了后军左都督,官职极高。

    这是朱棣在安抚他。

    因为王宁心知肚明,他这个后军左都督,其实权柄还不如后军的右都督。

    所以王宁比谁都希望太子是朱高煦。

    而要让朱高煦当太子,首先得将朱高炽从东宫里撵出来,而要撵朱高炽,就得先收拾了黄昏——谁都知道黄昏是太子党。

    这一次,王宁相信,黄昏就是有三颗脑袋也不够朱棣砍了。

    王宁回京畿之时,郑亨已经返回神机营。

    王宁还专程去找了郑亨,从他口中套话——徒然无用而已,郑亨这样的人物,岂会被王宁三言两语套了话走。

    不过王宁倒也暗中查到了一件事:跟随孙隽前往应天的方娇,确实是明教圣女,而方娇的儿子,确实在孙隽的人的监控之下。

    王宁确凿此事后,就笃定这步棋会起道奇效。

    所以他也返回京畿。

    怕打草惊蛇,也怕方娇临死反悔,王宁没有动方娇的儿子,他选择相信孙隽——孙隽若是追随太子,有朝中其他文臣比如杨溥这样的人在前,孙隽永远没有稳定六部尚书的可能。

    所以孙隽为了仕途上更上层楼,只有选择站到汉王那边。

    王宁太了解这群读书人了。

    能有尚书的希望,节操什么的根本不存在。

    可惜。

    王宁不知道的是,在他前脚离开杭州,方娇的儿子就在孙隽安排的人的运作下,悄然带出了杭州,直奔应天而去。

    杭州这一场乱局,最终,还是要在应天的朝堂上收场。

    ……

    ……

    黄昏独自坐在书房里,隔壁传来妻子徐妙锦逗娃的声音,还有绯春翻箱倒柜找尿片的声音,黄昏听而不闻。

    他要复盘。

    杭州那边的乱局虽然结束了,但明日的小朝会,才是真正的战场。

    首先是纪纲的阴谋。

    纪纲是想杀唐青山来断绝自己和明教之间的关联,这个阴谋被破灭了,所以纪纲接下来已经不足为惧,自己不仅有南镇抚司,还会利用明教的人组织出私人力量。

    完全可以硬撼纪纲。

    其次是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

    汉王朱高煦在杭州的棋子是赵高和周启然,已经伏诛,意味着朱高煦的阴谋也已经破产,不足为惧,而朱高燧的棋子则是地方卫所,因为明教暴乱的缘故,估计浙江的地方卫所会被朱棣大肆清算,如此一来,朱高燧也将大折羽翼。

    局势是这么个局势,不难。

    但接下来这么收场,才是最困难的事情。

    黄昏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多方面的准备,才能应付纪纲、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反击。

    关于郑亨兵符一事,早有对策。

    这一点没人拿捏得住他。

    关于明教暴乱一事,也有对策——这本来是杭州地方卫所的责任,加上纪纲要杀唐青山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完全影响不到黄昏自己。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黄昏总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比自己遗忘了,在从杭州回来的路上,他心里一直有些不安稳。

    哪里出了问题?

    黄昏绞尽脑汁,在书房里坐到半下午时,才倏然想起一件事来:太子。

    太子在杭州的势力应该是孙隽。

    但孙隽是浙江承宣布政使,从二品的封疆大吏,他真的会完全听命于太子?而且他一直在外,有没有可能早就被朱高煦和朱高燧收买了?

    又或者是有把柄落在了纪纲手里?

    孙隽是个不确定因素!

    而且要明白一点,孙隽绝对不敢让朱棣觉得他是太子党,所以孙隽为了保住他自己,最多就是不带任何立场的陈述事实。

    在孫雋之外,还有一个不确定的人。

    方娇。

    这个人是明教中人,而且还是个女人,不敢确定她是否真的能守口如瓶。

    黄昏骤然间浑身出了一层冷汗。

    他立即起身,要去见太子朱高炽,但刚出门,又改变了主意,去了南镇抚司,找到赛哈智,问道:“可有这几日孙隽的行踪动态?”

    赛哈智一脸莫名其妙,“他不是在外面后面来京述职了吗,好像带着方娇。”

    带着方娇?

    黄昏心中隐然触及到了一点什么,这事有点非同寻常了。

    必须提防!

    须知自己在杭州做的事情,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确实是秉承朱棣的意志,铲平招安明教路上的荆棘,但从手段上,却又是被君王忌惮的事情。

    怂恿明教暴乱,私自动用神机营,换成自己是朱棣,也要猜疑你黄昏这个人是不是已经超脱了君王的掌控。

    这是个隐患。

    当初就不该通过孙隽去找到方娇!

    百密一疏了。

第六百一十九章 朝堂事,但见烽烟不见血

    黄昏和孙隽返京之后,京畿这边的朝臣其实都已经知道杭州那边发生了些什么事情,但是罕见的,极其安静。

    现在的局势状况,别说一般的朝臣,就是六部尚书,都无法预测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

    肯定会死人。

    会死很多人。

    汉王、赵王、纪纲几人,紧急将心腹召集到一起商讨,太子的东宫很是安静,在逐步接手兼国理政的事情——朱棣已经几次提醒,春节之后召回诸位藩王回京畿宴请之后,朱棣就要北上去往顺天。

    大部分政事都会交给朱高炽。

    尤其是医疗和货币改革,将由朱高炽全盘接掌。

    朱高炽压力骤增。

    一般的政务也便罢了,处理得了,但涉及到医疗和货币改革,又以货币改革为甚,现在根本看不出利弊。

    办得好了,也就那样,依然只是个不讨喜的太子。

    办不好?

    那估计就得把东宫太子的位置让给两个弟弟之一。

    太子安静的准备各项事务,乾清宫中的朱棣也是彻夜难寐,明日没有大朝会,按照惯例,一二品等权柄官员会齐聚乾清殿,开个小朝会。

    明日的小朝会可不简单,会持续很久。

    至于会发生什么事情,朱棣也不清楚。

    浙江发生的事情已经超脱了他的预估和掌控——黄昏这小子完全没按照套路来,至少明教的暴乱,就不是朱棣想要看见的局面。

    小朝会不像大朝会,四五更就要起床。

    一般来说,天亮之后,朱棣洗漱吃了早食,权柄官员才会到乾清殿求见,然后就是例行半天的公事,下午时候朱棣自行安排,可以处理政务,也可以选择后宫“娱乐”。

    对于勤奋的天子而言,其实每天都在工作。

    人和人的追求不一样。

    有的人坐拥天下,是为享受巅峰权力带来的快感,有的人坐拥天下,是为享受美人富贵,而大部分的男人若是穿越到了朱棣这个位置,很大概率就是后宫三千繁华处,从此君王不早朝了。

    没几个人能抗拒得了君王在女色方面的肆意狂欢。

    所以那些累死在办公桌前的君王,真的值得尊敬。

    朱棣虽然不是累死的,但也没有沉溺女色。

    吃过早食,狗儿神色凝重,“陛下,太子殿下、六部尚书、两位王爷、锦衣卫指挥使、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人,皆在殿外候着了。”

    朱棣颔首,“黄昏来了?”

    狗儿应道:“来了。”

    朱棣再问:“孙隽来了?”

    狗儿又道:“来了,他来京述职,和他一样来京的述职的地方承宣使还有好几位。”

    朱棣想了想,“宣罢,另外去告诉除孙隽以外的其他地方承宣使,让他们先行回去,下午朕再召见,若是下午没空,明日召见,另再说一事,后日中午,在宫中设宴宴请诸位承宣使。”

    作为大明一把手,地方分公司的老总来京述职,朱棣还是要意思意思一下。

    毕竟江山的治理,这群地方老总功不可没。

    大明这个巨人,朱棣是头脑的话,京畿官员就是五官,地方承宣使则是四肢,承宣使下面的官吏,则是四肢上的神经和血肉,而大明雄师,则是这个巨人腰间的长剑。

    亿万黎民,是大明的骨骼。

    帝国的辉煌和持久,缺一不可。

    狗儿急忙出去了。

    片刻之后,太子朱高炽领先,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在后,再后面则是六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以及浙江承宣使孙隽,最后是黄昏和纪纲,众人缓步轻声入殿。

    行礼。

    朱棣大马金刀,扫视了众人一眼。

    殿内气氛凝重,落针可闻。

    许久,待气氛拿捏够了,朱棣才缓缓颔首,“都免礼罢。”

    众人起身。

    朱棣的目光落在太子朱高炽身上,朱高炽本能的畏缩的低下了头,朱棣心里暗暗叹气,又看向二儿子,朱高煦依然昂首,当然,也不敢直视朱棣。

    直视天子,罪名极大,这种正式场合,亲儿子也不例外。

    朱棣看向老三。

    朱高燧脸上立即浮起一层笑意。

    朱棣挑了挑眉。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老三的心思变得深沉了些,不再是那个单纯跟在老二后面的跟屁虫了,也有了野望和阴谋。

    想到这心里长叹了口气,其实大多事情,还是自己屁股下面这个位置引出来的祸事。

    怪只怪三个儿子都出彩。

    想到这咳嗽一声,“六部可有事情商讨?”

    户部那边本来是有关于货币改革的事情启奏,不过尚书夏元吉知道今天天大的事情也得往后稍稍,于是默不作声。

    其余五部尚书,兵部尚书金忠也有事情启奏:关于浙江暴乱的事情。

    和夏元吉一样,金忠也知晓此事不急。

    因为浙江暴乱,本来就是今天要处理事情的一部分,自己这个尚书等着陛下的裁决就行了,另外四位尚书今日纯粹是来看热闹的,自然不发话。

    大家心知肚明,别看此事乾清殿很安静,实际上波诡云谲,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有人掉脑袋了,而且大概率不是一颗两颗。

    朝堂事,历来不见烽烟但见血腥。

    朱棣很满意六部尚书的沉默——缓缓挪了挪屁股,选择了一个舒适的姿势,准备好了今日持久战的心理,问孙隽,“浙江那边的暴乱是怎么回事?”

    孙隽上前一步,“回陛下的话,是微臣管理不力,致使明教暴乱,还请陛下惩罚。”

    这是以退为进。

    在其他人眼中看来,孙隽这一番话是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有的责任他这个承宣布政使来扛,倒不得不说,这其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六部尚书、大理寺卿、左右都御史都觉得这个策略不错。

    尤其纪纲,更是惴惴。

    他无比希望陛下就因为孙隽这番话而将浙江的事情压下去——纪纲是真的有点怕了,浙江的事情,基本上是他一手闹出来的。

    可纪纲完全没想到,事情会到这种无法掌控的程度。

    他其实有过这方面的预算。

    但是现在他倏然发现,就算用这种事来收拾了黄昏,鉴于北镇抚司在浙江的举动,只怕陛下掉过头来就要收拾他纪纲了。

    反而是汉王和赵王,屁事没有。

    所以现在的局势下,纪纲是真心想要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过……

    有人不会让孙隽得逞,也不会让纪纲如意。

第六百二十章 唇枪舌剑,兵来将挡

    朱高煦上前一步,笑容温和,“孙布政使这是说的哪里的话,您在浙江多年,为官治上,素以清正廉洁爱民如子蜚声朝野,您殚精竭虑为一方百姓谋福祉,政绩昭彰,是有今时浙江多有孙青天的说法,近的不提,便是洪武时期,太祖也曾当着满朝臣子赞誉孙布政使,称您为地方官吏的良心,明教暴乱这种事情,怎么能是您的责任呢,您也不能绑着那些暴徒的手脚啊。”

    这话看起来没毛病。

    实际上锋芒毕露。

    孙隽作为地方官,地方邪教暴乱,怎么可能没有责任,就算责任很小,那么更大的责任是谁?

    朱高煦这番话,就是要把这个负主要责任的人找出来。

    其他人倒还没什么。

    纪纲脸色大变,心里对朱高煦仅有的好感也没了。

    咱们这位二殿下,还真是过河拆桥得厉害。

    这就要卖老子了?

    纪纲想上前说几句,可觉得此刻自己若是发言,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索性继续沉默,心中已经打定主意,实在不行,让庄敬来背这个黑锅吧。

    汉王又继续道:“况且您虽然在浙江,不过有陛下的英明领导,有太子的暖心关照,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您想要的局面,更不是您能解决的事情,您就莫要自责了。”

    这话更妙。

    陛下的英明领导,这个没问题,说明孙隽是大明的臣子。

    太子的暖心光照……

    这话就值得揣摩了。

    只差没有明说你孙隽是太子的拥趸势力了。

    而且还有一句“不是您能解决的事情”,侧面说你这个承宣布政使能力不足,等这次事了,孙隽就得从浙江承宣布政使的位置上滚蛋。

    端的是高妙。

    孙隽闻言,唯有苦笑。

    朱高炽垂首敛眉,不发一语,不是不愿意给孙隽说话,而是不能说,本来没有的事情,他要是出面为孙隽说好听的话,反而会让父皇的怀疑变得笃定起来。

    这个时候,需要有非太子势力的人帮孙隽说情。

    朱棣暗暗蹙眉。

    文臣支持老大,朱棣早就知晓,但是孙隽这样的能臣,明知他是支持老大的,朱棣也不会动他,所以朱高煦这番话让朱棣略感不爽。

    发现老大没开腔,也不怪他,朱棣眼角余光微不可见的瞥了一眼站在后面的黄昏。

    你小子今天成闷葫芦了?

    黄昏只得咳嗽一声,上前道:“二殿下这话可就有些没甚意思了,你还不如说孙布政使是在其位不谋其事的无能庸臣,浙江明教暴乱的事情,起因是什么,二殿下知道了吗就在这随意扣帽子?”

    这是硬怼了。

    众人都是精神一振,来了来了,最热闹的环节到了。

    朱高煦冷笑道:“黄指挥知晓?”

    黄昏哈哈一笑,“浙江明教暴乱么……”侧首看向身旁的纪纲,“锦衣卫纪指挥使应该最是清楚了,不就是北镇抚司围杀明教高层唐青山引发的么。”

    纪纲心里暗暗骂娘。

    朱高煦假装讶然,“竟然还有这么一回事?”

    朱棣也是故作吃惊,“纪纲,给朕个解释,朕的旨意是让你们北镇抚司去把唐青山请到京畿来,怎的又成了围杀?”

    纪纲啪的一下跪下了,急忙辩白。

    不外乎就是唐青山不敢见天子,以为北镇抚司要拿他负罪,所以带着明教的人和北镇抚司大打出手,北镇抚司没有办法了才将唐青山围困在钱塘于家埭的宗祠里……

    听起来没毛病。

    朱棣也没抓住这一点对纪纲发难,含糊其辞的说了句这是个误会?

    纪纲急忙应道就是误会。

    黄昏笑而不语。

    朱高煦显然也没有拿于家埭宗祠那边的事情来做文章的想法,笑道:“父皇,这是误会可以理解,但是唐青山被围困于家埭宗祠,又是如何让明教的人暴乱的?而且儿臣很是疑惑,根据五军都督府那边的消息,驻扎在杭州城外的神机营中军急行军至于家埭的路途之中,发生了哗变,两位把司官和两位监枪内臣暴毙,这里面又有什么隐情?况且当时郑亨尚未到杭州,中军急行军,又是奉谁的军令和兵符?如此大规模的练兵,我可不记得中军指挥有这个权力。”

    来了来了。

    真正的重头戏来了。

    所有人都看向黄昏。

    朱棣唔了一声,“黄指挥,你有什么要说的?”

    黄昏耸耸肩,“明教为何暴乱,不很清楚么?高层唐青山被围杀,难道明教的人会坐以待毙?自然要垂死反击,难听点,这叫做官逼民反。”

    朱棣一脸黑线。

    众人也是暗暗腹诽,黄指挥作得一手好死啊,官逼民反,孙隽是没问题的,那你这意思是陛下这个天子昏庸了。

    黄昏没理睬众人,“至于神机营中军练兵的事情,我只是用最怀柔的手段去化解明教暴乱的事情而已,虽然手段可能有点不合规程,但目的和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朱高煦哦了一声,“所以,论心不论迹?”

    黄昏反问,“有毛病?”

    朱高煦哈哈一笑,“那么问题来了,黄指挥,你虽然是中军指挥,可郑亨未在军中,你又没有权力将中军拉出去,你当时是怎么做到的呢?莫不是伪传军令?”

    黄昏沉默不语。

    朱高煦转头,对朱棣说道:“父皇,据神机营中军那边的消息,当时神机营中军出行练兵之时,黄昏是带着郑亨的兵符调兵,更是直接导致了神机营的哗变,此举不仅证明黄昏没有能力掌控一军,说大了点,此举实乃谋逆!”

    朱棣神色有些奇怪,咳嗽了一声:“这事朕早就知晓,黄昏手中的兵符,确实是郑亨给他的,郑亨在离京之前,已经向朕报备。”

    众皆愕然。

    尤其朱高煦,他怎么也没想到,黄昏手中的兵符竟然是真的。

    郑亨竟然在这件事上站队了?

    做梦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局。

    黄昏看着朱高煦,眼神捉狭,“那么问题来了,汉王殿下,您虽然在五军都督府也有任职,可神机营并不属于五军都督府,乃是陛下直辖,你是如何得知神机营那边的消息的?”

    朱高煦深呼吸一口气,临危不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棣:老子不当这个冤大头

    朱棣显然没有打算就此事问罪朱高煦的意思,没有吱声。

    朱高煦却觉得此事没有这么简单,不过父皇已经说了郑亨给了兵符给黄昏,如果还抓住此事不放,那就是不给父皇颜面了,于是道:“既然如此,黄指挥此刻在京畿,是不是应该交还兵符给郑侯爷了?”

    这本来是随意的一句话。

    然而话一出口,朱高煦就发现黄昏眉头跳了一下,眼角余光也发现父皇的神色变得奇怪起来,立即察觉出这里面有猫腻。

    于是立即道:“黄指挥迟迟不交兵符,莫不是另有野望?”

    黄昏头疼。

    他现在手上有个锤子的兵符。

    朱棣也看向黄昏,“兵符呢?”

    黄昏摊手,“回京之后,连夜献于陛下了。”

    纪纲上前了一步,刚要说话,却见朱棣神色奇怪,咳嗽道:“此等大事,黄指挥自然不敢欺君,汉王就莫要再咄咄逼人了,免得叫人看了你度量狭小的笑话。”

    这是给彼此台阶。

    朱高煦和其他臣子都愣了起来,为什么在这件事上陛下要帮黄昏说话?

    愣了一下的纪纲,悄无声息的退了回去。

    一脸苦涩。

    朱棣也是有苦说不出。

    兵符确实在朱棣手中,但不是黄昏回京后给他的,而是郑亨根本没把兵符给黄昏,在黄昏离开京畿后,郑亨求见时还有意无意的说了句他家里遭了贼,遗失了一枚用来故作迷惑效用的假兵符,同时把兵符给了朱棣,说只身去杭州,带着兵符怕出现不可控的局面。

    所以朱棣心知肚明,黄昏去调神机营中军,确实用了非常手段,恐怕是打算偷郑亨的兵符,结果偷了个假的,索性就假戏真做了。

    但朱棣容忍此事。

    原因只有一个:这件事涉及到招安明教的大局。

    而且在黄昏用假兵符调用神机营中军之前,也就是黄昏在抵达杭州之前,其实就已经着人给他汇报了的,当时黄昏以为他手中的兵符是真的。

    朱棣默许了。

    在这件事上,他其实是和黄昏一个阵营,所以他需要帮助黄昏。

    但是为了杜绝后患,朱棣必须帮助黄昏,让所有人都认为黄昏是用真的兵符调兵,要不然以后大家群起效之,还不乱套。

    所以朱棣的神色才奇怪。

    你现在让黄昏送还一个兵符给郑亨,黄昏哪里拿得出,原本是打算今日事了,就把兵符给黄昏,让他送兵符给郑亨,如此可圆了这个事,只要郑亨不说出真相,谁也挑不出瑕疵来。

    黄昏悄悄摸了一把额头的冷汗。

    朱棣硬是要得。

    不枉费老子这么尽心尽力的辅佐他。

    换做其他君王,你区区一个五品武将敢用假兵符调兵,砍脑袋都是轻的,正儿八经的是要全家被流放女眷充军的大罪。

    这才君王相得益彰该有的样子。

    永乐好样的!

    朱高煦见状,知道在兵符这件事上有父皇撑腰,哪怕自己再有证据,也不能拿出来了:拿出证据证明郑亨家里失窃,有可能失窃的是兵符,那就是在打父皇的脸。

    而一直没说话的纪纲也是一头冷汗。

    他刚才差一点就要出去说据北镇抚司线报,郑亨家里失窃,且当日黄昏和郑亨之间的交谈,并无涉及兵符一事——这是北镇抚司的职权。

    监视朝臣。

    所以郑亨和黄昏之间的会面情形被北镇抚司掌控,并不奇怪。

    别说郑亨府邸,在场的所有人,除了皇宫之中,任何一个臣子的府邸里,都有北镇抚司的线人,还有一个例外:密不透风的黄府。

    北镇抚司对朝臣隐秘的窃取,远远超乎人的想象。

    唯独黄府,黄昏似乎颇为忌惮此事,黄府之中的小厮丫鬟,但凡有一点异常,徐妙锦都会直接干脆的辞退或者卖了,导致黄府的丫鬟小厮谁也不敢被收买。

    毕竟在黄府的待遇很好。

    因此纪纲就算猜到了这件事的真相,现在也更加不敢出声了,他再大的胆子,也不敢打朱棣的脸,搞不好陛下为了保住颜面,直接喀嚓了你纪纲都是有可能的。

    真相,就只能是陛下想让大家知道的真相。

    而不是你查出来的真相。

    朱高煦没有善罢甘休,给了朱高燧一个眼神。

    朱高燧立即上前一步,“父皇,这些事稍后可以让都察院继续追查,毕竟此事真相如何,我们都不知晓,不排除另有隐情,记得之前有传言,说郑侯爷家遭遇过梁上君子。”

    这话还是有点意思的。

    表明了这件事父皇您也是受害者,又留了后路,有可能是郑亨为了掩饰兵符被盗的失职而故意说吧兵符给了黄昏,而且这个梁上君子就是黄昏指使的,所以让都察院来查。

    朱棣颔首,对都察院左都御史吴中道:“下午你们都察院就此事布置人手,彻查一番罢。”

    不查不足以服众。

    吴中领旨。

    朱高燧继续道:“父皇,关于浙江暴乱一事,此事疑点颇多,按说孙布政使治理浙江多年,不可能不知道明教的动向,为何此次动乱,孙布政使没有一点的反应?”

    众人看向孙隽。

    孙隽深呼吸一口气,“回禀陛下,微臣已经拿下此次明教暴乱的罪魁祸首,并已将之带入京畿,请陛下发落!”

    众人讶然,又在意料之中。

    这才是孙隽。

    他就是浙江的土皇帝,你要说明教暴乱他没有一点处置能力,那是自欺欺人,果不其然,连罪魁祸首都已经拿下。

    朱棣哦了一声,“罪魁祸首是何人?”

    孙隽回道:“明教圣女方娇,宋时明教教主方腊的后人。”

    黄昏闻言暗暗蹙眉。

    孙隽这个操作没有问题,撇清他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关系,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朱高煦和朱高燧就是在等这。

    朱棣并不知道此事,闻言大感振奋。

    明教圣女?

    来头不小。

    如果能让此女归顺,那么招安明教的事情就方便了许多,至于明教在浙江的暴乱,朱棣知道这件事要找替罪羊。

    孙隽不可能。

    按照老二和老三今日这架势,大概率是要推到黄昏身上,恐怕这才是浙江乱局的最后一步棋:用明教暴乱的事情,来定黄昏勾结明教达成私欲的死罪。

    如果真是这样……

    朱棣真不会手软。

    感情你黄昏让老子招安,你自己早就把明教掌控在手中了,招安不过是利用老子给你的明教谋取一个光明正大的立身借口。

    这是欺君。

    而且此事让朱棣无法安心,觉得黄昏完全无法掌控,将来有祸害江山的风险。

    必须严惩。

    老子才不得当你黄昏的冤大头!

第六百二十二章 老子成了明教教主?

    朱棣挥手,对身旁的狗儿道:“着人去把方娇请过来。”

    用词是请。

    这就很有意思了。

    说明此刻在朱棣的心里,还是想着听从黄昏的建策,招安明教。

    黄昏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可又说不上来。

    没过多久,方娇来到乾清殿。

    行礼。

    朱棣免礼,问道:“你先祖公是宋时方腊?”

    方娇回道:“回陛下的话,是的。”

    朱棣点点头,“你如今是明教圣女,在圣女之上,可还有其他人物,又在何处,又是何等身份蛰伏在民间?”

    方娇微微蹙眉,答道:“有的。”

    并没说其他。

    当然不会说,现在还不到托盘的时候,而且方娇也不会和盘托出,一旦说了,那么明教就真的完了,至于严训逼供她……方娇并不畏惧。

    不是不怕死。

    也不是硬汉。

    愿意跟着孙隽来到京畿,是为了她儿子的未来,但如果这未来是要用明教数万教众的鲜血来铺一条金光大道,方娇宁愿一死。

    作为明教圣女,她有办法在言行逼供之前不受痛楚的死。

    江湖草莽,总有旁门外道。

    朱棣略略失望,又在意料之中,如果这么简单就能挖出明教的根,也不至于让它成为隐患,从父亲章国到如今,大明官府这些年其实抓过不少明教高层,但都没触及到最核心的人物。

    要不然朱棣早就对唐青山下手了。

    点点头,神情凝重,“浙江明教教徒暴乱,袭击锦衣卫地方卫所衙门,并从地方驻军卫所中抢夺军械一事,可是你们明教所为?”

    方娇颔首,“是的。”

    朱棣目光蹙起,略有不爽,“你一手策划的?”

    方娇没有撒谎,“可以说是。”

    朱棣不解了,“什么叫可以说是,意思说也可以说不是?”

    方娇应道:“是的。”

    朱棣沉吟半晌,“说说看。”

    方娇道:“是黄昏让我策划此事,一次吸引于家埭那边的注意力,让他能顺利救出唐青山,所以民妇顺势为之。”

    朱棣看了一眼额头上出了一层密汗的黄昏,问方娇,“你为何要听黄昏的话?”

    方娇道:“他本是我明教高层。”

    朱棣倏然怒睁双眼,“……”

    朱高煦和朱高炽、纪纲三人心里长出了口气。

    朱高炽暗暗着急。

    黄昏听到这话之后,瞬间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感情在这里等着老子,别说,方娇这么一说,自己还真是百口莫辩。

    朱棣基本上已经能猜出前因后果了,许久,才平复了情绪,问道:“你们抢的地方卫所的军械,现在何处?”

    方娇犹豫了一下,“已移交给黄昏的人。”

    朱棣倒吸了一口凉气。

    朱高煦立即上前一步,“父皇,黄指挥是明教中人,这一点我们早就知晓,原本以为他是利用明教身份来行事,以便为江山社稷的稳固消除明教的威胁,现在看来,他这完全是私欲,微臣甚至怀疑,黄昏就可能是明教教主,要不然唐青山和方娇为何如此听命于他?”

    朱棣看向方娇,“是吗?”

    朱棣虽然不愿意相信黄昏是明教教主,但又觉得儿子说的在理。

    唐青山对黄昏的态度,大家都看在眼里的。

    方娇想了想,“反正黄昏来找我时,手持了只有教主才有的信物,不过我们教主有多重身份,所以这只是一种可能。”

    说到这里,方娇的眸子里一闪而逝一抹愧疚。

    朱棣冷笑,“只有你们明教教主才能持有的信物么?!”

    那就是了!

    天子多疑,哪怕是永乐大帝,此刻也相信了方娇的话,而开始猜疑黄昏,但旁观者清,太子朱高炽很敏锐的抓住了方娇那一刹那的神情变幻,他愕然的看向孙隽。

    孙隽微微摇头,示意太子殿下,这件事你不要去掺和。

    方娇点头,“是的。”

    朱棣陷入沉默。

    大殿之内,再无人说话,朱高煦和朱高燧、纪纲三人欣喜若狂,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不明真相,继续看热闹。

    若说黄昏是明教教主,这些大佬们还真有几分相信。

    黄昏的发迹确实太诡异。

    而且他历来的行事作风,又确实和大明的官场格格不入,总感觉他超脱于大明官场之上,那么他是明教教主,也大有可能。

    明教终究是邪教,发源于西域那边,如果黄昏是教主,那么肯定去过西域,接受到一些大明境内没有的东西,那么他的反常就可以理解了。

    而且神棍入仕,这不就是明教惯用的迷信伎俩嘛。

    黄昏看着满堂寂静的乾清殿,心中思绪电光闪过,事情超脱了预期,难怪自己一直觉得哪里不对劲,感情没料到方娇的倒打一耙。

    是自己太信任孙隽了。

    不过也是奇怪,孙隽是太子朱高炽的势力,为何要在这件事上针对自己?

    黄昏看向孙隽。

    孙隽面无表情。

    他心中的思绪也在翻转,为何要趁这个机会对付黄昏?

    明教暴乱的事情必须要有人来背锅,浙江承宣布政司的人兢兢业业,不该被这件事牵连,而太子的东宫位置也不稳妥,更不能被黄昏牵连,何况要斩断这件事对太子的影响,就必须让黄昏一个人把锅全部背下来。

    孙隽,不是被驸马王宁给收买了,而是趁势保护太子。

    当此事止于黄昏,则太子便无风险。

    若是此事没有在黄昏这里打住,汉王、赵王和纪纲不会善罢甘休,继续拿这件事做文章的话,利用太子和黄昏之间的牵扯,意外太多,无法控制。

    现在好了,黄昏是明教教主,按照孙隽的理解,朱棣会认为自己儿子再疯狂,也不敢和黄昏牵扯在一起,之后汉王和赵王、纪纲再怎么泼污,太子都会安然无恙。

    这是一着断尾求生。

    而在此之外,孙隽作为文臣,目睹黄昏这些年的作为,他其实很是担忧,文武并重的黄昏,一旦将来坐大,真要让他掌控了明教和神机营,太子怕是压不住。

    所以……不如趁早解决!

    何况浙江这盘局,汉王和赵王、纪纲本来就是要对付黄昏,只不过看是否有机会将太子拉下来,所以孙隽要做的,就是防止太子被牵扯过深,让黄昏一个人背下最重的锅,这样一来,陛下反而不会再怀疑太子了。

    孙隽错了吗?

    没错。

    他比乾清殿中的任何一个人,包括朱棣,都还要看得更远。

    官场争斗本就是这样,上一刻还是朋友,下一刻就是敌人。

第六百二十三章 呼应上了!

    乾清殿内极其安静,每一个人的呼吸声都可以听见,从这呼吸声里,可以看出众多人的心态。

    六部尚书和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气息平稳,太子无事甚好,又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都是吃瓜看热闹的心态。

    纪纲的呼吸由缓重变成轻舒。

    这位酷吏压力骤减。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去考量浙江乱局到底是怎么引起的了,注意力全在黄昏是明教教主的事情上。

    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的呼吸略有急促。

    兴奋、得意。

    太子朱高煦的呼吸依然平稳。

    不是说明朱高煦不急,相反,朱高煦内心其实非常焦急,而且他也有些疑惑,不知道该相信孙隽还是相信黄昏了。

    只不过朱高炽何许人也,早养成了强大的气场和心态。

    而朱棣的呼吸,有点急促。

    他的心态是最复杂的。

    怀疑、震惊、愤怒、痛心皆有之。

    他怀疑孙隽,也在怀疑方娇,最怀疑的还是黄昏,这件事让他极其震惊,愤怒和痛心则是因为他曾经如此信任黄昏。

    字面意思,黄昏在欺君。

    实际上朱棣觉得受到了背叛,所以情绪极其强烈。

    终究是一代千古君王,朱棣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气,压住心头强烈至极的杀意——不管压不压,在黄昏是不是明教教主这件事上,方娇和黄昏之间,甚至还得加上孙隽,一方必死。

    目光如剑,凝视着黄昏,“你怎么说?”

    黄昏坦荡的回望朱棣。

    神情平静。

    眼神之中,颇多尊崇。

    这是永乐大帝朱棣,是自己这一生辅佐的君王,也会是自己这一生的朋友,更是自己这一生的敌人——自己的敌人,永远不是汉王和赵王,而是朱棣。

    朱棣看见黄昏这眼神,有些愣住。

    内心也是感触万千。

    忽然间,黄昏仰首哈哈大笑起来。

    众皆愕然。

    谁也不明白,都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候了,黄昏还怎么笑得出来。

    狗儿急声提醒道:“黄指挥,不可殿前失仪!”

    朱棣挥手,示意狗儿噤声。

    这就是纵容黄昏这一次了。

    当然,如果最后黄昏真的是明教教主,这个殿前失仪的罪名肯定也会加上,反正都是一死,多叠加一些罪名又何妨。

    黄昏笑罢,缓缓扫视了众人一眼,“其实我一直知道一个道理,人心黑暗,不论是谁,在他的心里都住在一个恶魔,只不过大多时候,这个恶魔被道德和文明束缚在灵魂深处,但其实它又无处不在,总是会在各种事情里显现出来,所以我曾经和姚少师有一场论迹还是论心的讨论,其中就涉及道一句佛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众人更茫然了。

    这个时候,黄昏提出姚广孝,就能活命了?

    而且说的和当下事情毫无关系。

    黄昏继续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说人做了一辈子的错事,但在最后一件事上,他幡然醒悟做了一件好事,于是将他过去所有的罪恶都洗白了,诸位大概都认为,看起来并无不妥。”

    汉王朱高煦冷笑,“所以你当了半辈子的明教教主,如今入仕之后,就算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众人恍然。

    这是黄昏的垂死挣扎,妄图用这个道理来减轻他的罪。

    黄昏哈哈一笑,“我是不是明教教主,再说。关于和姚少师的这场讨论,我持反对观点,我不认为放下屠刀就能立即成佛,这是对好人的不公,有的人做了一辈子错事,一件好事就让他洗白了,而有的人做了一辈子好事,若是一件事没做好,却会成为他的人生污点,所以我一直很崇拜三国时期的刘备,不管他内心怎么样,至少从始至终,他是一位毫无瑕疵的君王。”

    朱高煦满脸嘲讽,“这和你是明教教主有什么关系?”

    黄昏笑道:“当然有关系,我想说的是,刘备真的是一位毫无瑕疵的君王?他就没有怀疑过诸葛亮?白帝城托孤就真的是心甘情愿?”

    朱高燧立即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刘备心中,必然是怀疑忌惮过诸葛亮的,白帝城托孤,其实反而是束缚诸葛亮的一步棋,在刘备这样一生明君的君王心中,尚且有恶魔所在,又何况在场诸位。”

    朱棣眼睛有些明亮了,他隐然猜到了黄昏意图。

    果然,黄昏继续道:“我少小得志,入仕之后承蒙陛下恩眷,步步青云,未及冠而至五品朝臣,出入乾清殿如履平地,又有诸多不可说的功绩,在一些人眼中,我至少是个炙手可热的的权臣,未来甚至还会是朝堂权柄,所谓树大招风,我的种种成功,自然会勾引起一些潜藏在心中的嫉妒、憎恨和不平,他们心中的阴暗和扭曲,只有在我死亡时,才能得到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滋生各种阴谋,可是他们难道不清楚吗,我有今天,全是因为陛下的知人善用,他们的阴谋,针对的不是我黄昏个人,而是针对陛下,是对陛下的眼光、能力和手段的怀疑!”

    朱棣眼睛越发明亮。

    虽然黄昏依然没洗清身为明教教主的嫌疑,但不得不承认,黄昏这番辩解真的说到了他心里去:如果黄昏是明教教主也就罢了,如果黄昏不是,那么这里面怕不是真有一些人心黑暗,不仅仅只是三个儿子争夺江山的那点事儿。

    比如孙隽,明明是支持太子朱高炽的,为何要针对黄昏?

    这里面没有点人心黑暗?

    朱高煦见状不妙,如果任由黄昏这么舌绽莲花,怕是要弄不死他,急忙出声:“你说一千道一万,也摆脱不了你是明教教主的事实,而明教,是太祖钦定的邪教!”

    这话很重。

    连太祖都搬出来了,那么谁都不敢忽视这个问题。

    黄昏看向朱高煦,“明教是邪教,那么殿下为何就愿意相信一个邪教圣女的话,而无视一位朝堂青云之间的忠诚臣子之言?”

    朱高煦哈哈一笑,“因为方娇知道了她过去的错误,选择了悬崖勒马。”

    黄昏也哈哈一笑,“这就是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呼应上了!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黄昏前面是埋了这么个坑。

    别说,这么一来,众人还真的开始怀疑方娇了。

    明教圣女的话,真能相信?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