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弹道TXT下载大弹道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弹道全文阅读

作者:骑龙攀天     大弹道txt下载     大弹道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65章:江北惨状

    从家里出来后,李崇开着车,往朝天门码头开来,这个码头是从水路入渝的最大码头,所有权归市政府所有。

    这个偌大的码头除了供旅客上岸,还错落着几个供货船停靠的埠头,这些数量不多的埠头被重庆城的几个巨贾团体承包使用,体量巨大的金陵商会会长林远也占据着其中的一个。

    通过这个卸货点,林会长如今就做着利润丰厚的药品生意。

    李崇在主码头足足百十级的台阶前的道路一侧停下车,这靠着码头的路两侧停着不少汽车。

    主码头专供旅客行人上岸以及小蓬船停靠之用。百十级台阶两侧是林立层叠的吊脚竹楼,屋顶也是五花八门,有茅草做屋顶的,也有木头钉作一排充当屋顶的,讲究一些的用的才是瓦片。

    头上扎着一圈毛巾,穿着一声粗布衣服的黝黑挑夫口中喊着高亢的川江号子,肩膀上的扁担被两头沉重的货物压得弯弯,吭哧着气息拾阶而上。

    刚才一掠而过的日本军机以及已经停止的凄厉警报对码头的繁忙似乎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但仔细听这些挑夫浓重的方言以及手上对江北岸的指指点点,不难猜出他们在讨论刚刚发生的事情。

    不仅是挑夫,这熙熙攘攘码头上的所有人,一边或干着活或赶着路,一边在谈论着江对岸燃起的大火。

    李崇牵着林婉如的手沿着台阶往下走,百十级台阶两边的排楼就像是被捆扎在一起一般,墙壁的材质基本就是写稻草混泥巴,下面就是一根根竹子木头充当支撑,而这就是这些时刻活跃在码头上的挑夫的住所。

    在这里,下九流的人你都能找到,各类角色在这里交织,这里已经自成了一个世界。

    里面没有一个闲人,住在里面的正经一家,男人做挑夫卖血汗,女人做针线糊纸盒挣钱,小孩就拿着鞋盒到处问上岸的客人要不要擦皮鞋。

    至于不正经的,那就充满生存的残酷了,烟土、妓女都在这层层叠叠的简易竹楼之中。别的不说,就连第一次来这里的李崇,都听说过所谓的“朝天门白房子”。

    到了码头边上,沿着水路靠边上走,便能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飘着“林”字旗的埠头,这便是林父掌控的埠头了。

    “爸爸!”进到一个挺大的屋子里后,林婉如一下子抱住自己的父亲。亲眼看到父亲平安无事,林婉如才算是放下心来。

    “吓坏了吧,不怕啊不怕。”虽然此刻林远拍拍女儿的后背安慰的说着,但刚刚日军机从上空滑过的时候,真的让久经商场的自己都手脚冰凉啊。

    林远在江边码头,可是亲眼看到对岸的不少房屋就在眼前化成一片废墟的。

    自己在重庆再有关系,码头有再多手下又如何,在那武装獠牙的军机面前依然毫无反抗的余地,只能祈祷炸弹不会掉落在自己的头上。

    在日本军机临头的那一刻,林远甚至在心里想着要不要一家人移居国外或者香港,可是他也明白,自己半辈子经营的关系全在国内,跟美国友人的关心虽然热络,但也是基于在国内能量巨大的基础上,真要去了国外,除了坐吃山空就别无出路了。

    “李小子,伯父今天要多谢你了,你替我尽了一个家长的责任。”安慰完自己的宝贝女儿,林会长拍了拍站在一旁的李崇。炸弹临头自己却没有陪伴在母女身旁,这是自己的失职。

    “你还是第一次来伯伯这个埠头吧,我带你转转。”林远越来越发现李崇会是一个潜力股,尤其是半月前女儿告诉自己,这个年轻人居然被推举进入了军事教导队。

    那可是军事教导队啊,那可是号称军官团的存在啊!这代表着什么意义,深谙国府规则的林会长再明白不过了。

    林会长是一个成功商人,每个商人都喜欢潜力股,因为投资低收益高。当然自己并没有要将自己的独女当做资本的意思,他只是希望在给女儿找到人生依靠的时候顺道挑一个有能力有资格担起林家财富的人。

    如果自己能助力一个自己看好又十分有潜力的年轻人,从幼小开始壮大,那万一以后真有结果了,那不更能加强彼此间的忠诚么?

    “呃,林伯伯下次有机会再看吧,我想借你一条船,现在去对岸看一看。”李崇指着江对岸的烟雾冲天说道。

    “这简单,那些空船都行。”

    “爸爸,我也去。”听说李崇要去对岸,林婉如也从椅子上坐起。

    林父见状,感叹一声“女大不由爹啊。”他没有阻止女儿去对岸,他能想到对岸有多惨。女儿一直生活安逸,显得单纯,应该让她见识一下现实的残酷。

    然后林远看着携手上传照片的两个年轻人,随即又想到一件事情,看来自己回去得让老婆大人提醒提醒自家闺女,小打小闹可以,真枪实弹现在绝对不行。

    登船之后,船不是走的直线,而是斜着顺着水势,只用了十多分钟就趟到了对岸。

    上岸之后,只感觉鼻孔之间的烟味浓了些。李崇把林婉如的手帕弄湿让她捂住口鼻,然后两人沿着道路往前走,到了石船附近时,烟味愈浓,瓦砾间全是硫磺味。

    轰炸之后的惨状血淋淋映入两人的眼帘。

    燃着黑烟的瓦砾下,一个衣服破败的妇人坐在地上,双腿之间坐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小孩子,脸上挂着泪水全是惊恐。轰炸机已经飞过很久了,但老妇人仍然双手合十着不断的念佛,祈祷着菩萨保佑一家的性命。

    城内的军警到处在废墟之间挖人,受伤的群众被抬出来,没有地方安置,只能放在废墟上。

    有穿着白衣大褂的医生护士抬着担架穿梭其间,但不是躺在地上的所有人都有资格上担架,李崇眼见着走在前面的一个医生翻看着一排排伤者的伤势。

    然后说道,“这个人反正要死了,没有办法。”

    “这人还年轻,还有的医,抱到医院吧。”

    “......”

    那个医生是在挑选伤者。

    “帮帮我吧,我还想活?”这医生走过的时候,一条腿没了的汉子呻吟的说道,他眼睛虚弱的只剩下一条缝,求生的意识让他如溺水之人抓住医生的白褂衣脚。

    “给他一针止痛药吧。”领头的医生挑头跟旁边的医生说了一句,然后毫不留恋的往前走。

    只有那个医生让抬上担架的,才会被后面的人迅速抬上担架送往医院。没有办法,医院已经爆满,只能选择性的治疗,先救最有可能活命的。

    生命的存活,在这一刻只能残酷的被赋予号码牌!

第166章:林婉如的功课

    李崇脸上没有多大的变化,在上王庄见了上千具尸体排成一行行入土的时候,心肠就已经变硬了。

    但林婉如眼睛红了,一排排人躺在瓦砾间等待着死亡的场景令人心揪,她从没有见过残肢碎瓦的场景。

    李崇伸出手捂住林婉如的眼睛,带她离开了这里。

    回去的船山,林婉如靠着李崇没有了往日的活泼,握着李崇的手死死的攥着。

    李崇默默的抱着林婉如,没有安慰的语言,而是让林婉如自己慢慢消化刚才看到的一幕幕,人是要成长的,未来谁也说不准,自身意志的强大才能在这个风波诡谲的年代生活下去。

    晚上回到军校后,重庆遭到日军机轰炸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这里,而舍友们告诉李崇,不仅是重庆遭到轰炸了,武汉也同样遭到了日本陆军航空部队的轰炸。

    而因为李萌清、李崇两人进城的缘故,舍友们都围着问城里的情况。

    整座城市都在讨论日军机来临的这次轰炸。

    日本军机虽然只是一晃而过了,但带来的影响绝不只是散着硫磺味道遍布瓦砾的广阳坝、江北县石船。没有人以为日本军机只会来这么一次,有一就会有二,在所有人的认知里,他们已然明白,往后安稳的日子没有了。

    对于此刻的国府而言,坏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

    三月底的时候,报纸刊登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昔日的首都南京城成立了,鸠占鹊巢,这无疑是打了陪都中枢一记响亮的耳光。

    但日本人同样没想到自己的这个意在削弱中华儿女抵抗精神的举动,却并没有削弱徐州战场上**将士的抵抗士气,反而激怒了委员长亲赴台儿庄观战,在台儿庄战斗最焦灼的时候勉励将士,这让前线**官兵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意志。

    终于第五战区的将士们在台儿庄给中华民族在世界面前挣了一回脸面。虽然**士兵伤亡惨重,平均2.5个人才能换一个日军士兵的性命,但最终的结果是日本人灰溜溜的败走了,中**队击溃了三路齐进的日本精锐!

    这样的战损比,相比淞沪、南京,台儿庄的战损比完全可以算是一场大胜!

    可以说整个四月的前半个月,所有的舆论都是围绕这一场胜利的,脊梁已经被压的不堪重负的中国人似乎又看到了一些曙光和希望......

    通常每周末只要不是太忙,李崇依然会进城,陪陪父母、从书店给弟弟妹妹带些书等等。尽管二弟志新早已经到了上学堂的年纪,在老家时就开始上私塾,但如今来到重庆,识字的任务就由父亲李德润亲自承担了。

    城里有学堂,但是要走很多路,爹娘都不放心在这混乱的世道把孩子交给陌生的学堂,这世道走丢孩子的人家可不在少数,谁也不知道那些孩子被弄去了哪里,只听说前些日子政府搞“新生活运动”,打掉了不少黑窑子,从里面解救出了不少女娃儿,让人唏嘘不已。

    这些事让爹娘更是看紧了二弟三妹以及管家小同的女儿。

    除了陪陪父母之外,周末下午的多数时间就是和林婉如在一起了。

    自从2月中旬亲眼目睹了日本军机在江北造成的惨状之后,林婉如受了不小的震动。每一个星期不见,李崇都能清晰的感受林婉如的变化。

    与其说是变化,更像是心智的快速成长。

    原来的林婉如,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是波澜不惊,没有见识过残酷,哪怕是日本人打到南京,别人要靠两条腿艰难西迁,而她是跟父母坐的飞机。所以思想很纯净,纯净的跟这个时代的现实相脱节。

    如今的这种成长体现在每次周末林婉如跟李崇谈起的话题上,现在的她更会主动的问起关于日军的问题。

    尤其是再次亲身经历了日军大轰炸后的这个周末。

    林家别墅二楼过道的小客厅内,李崇看着有一团漆黑的院墙,那是被火烧黑的痕迹。

    这一次轰炸,三十六架飞机组成了轰炸机编队直接将百枚炸弹、燃烧弹扔到了渝州半岛之上,那墙上的漆黑就是落到隔壁邻居家的燃烧弹殃及的结果。

    这让李崇很后怕,繁华的地段不安全啊,日本军机一来首先就是照顾人流密集处和繁华区,因为这样造成的杀伤和震慑力效果才最大。还不如像自己父母住在山脚下,至少不会成为日本军机的优先轰炸对象。

    林婉如手里拿着一个本子站到李崇旁边忽然说道,“你说我们国家这仗还打的下去吗?”

    以往林婉如从没这么问过,哪怕是李崇今后会从军,她也从来没多想过,今天却是一反常态,或许家门口的这次爆炸让她的心神大受震动。

    李崇看着林婉如问道,“为什么会这么问?”

    “这是我这些日子做的功课,你看看。”说着林婉如把手上的笔记本翻开递给李崇。

    李崇接过来翻开一看,只看了第一页,然后就震惊的看着林婉如。

    是被林婉如所做的功课震惊了。

    这笔记上赫然羡慕的是中日两国的数据对比!除此以外,在旁边还纪录着她的感受,这些感受是用红笔记录的。

    林婉如在第一页上这样写道:

    “陆军兵力方面,现役兵加上预备役、补充兵等国党220万,日本448万,勉强1比2。”

    在这一行旁边,有一行红色的小字,“但两方交战不仅仅是比谁人多,这里面还有士兵的作战素质问题,一支部队的装备、训练、士气等等,都是战争决胜的因素。”

    第二行林婉如比较了一个战斗单位。

    “在这里,姑且撇开训练等因素不谈,对一个战斗单位整理数据如下:国党主力整编师11000人,通常配备步枪3800支,机枪328挺,火炮46门,马匹和战车因为数据不全而模糊。

    但日本一个师团拥有22000人,其中马匹5800匹,步枪9500支,机枪600挺,火炮108门,战车24辆!”

    同样的旁边也留有批注:实际在战争中,武器也不是单从量上来看的,因为它们有优劣之分,比如一挺经常卡弹的国党机关枪还没有日军的步枪来的方便。

    这便是第一页的内容。

    “这是你做的?”李崇难以置信的抬头问道。

    林婉如点点头。

    李崇继续翻开下一页。

    后面则是中日两国的产能对比:

    “如今大后方的工厂总数只占全国的6%,发电量只有全国4%,钢铁产量只有1200吨,**兵工厂每个月最多只能生产步枪子弹1500万发,前线300万子弹平均每个士兵只能分得四发。”

    “而日本......”

    这一条条的对比,做的很细致,难怪林婉如会问出“仗还能不能打下去?”这样的一个问题,从数据上看,中国除了人头数,就比不过日本了。

    翻看着林婉如所做的功课,李崇第一次不把林婉如当作一个小女孩来看待了。

    这份功夫了得啊!

    李崇心中感叹林婉如的成长,又觉得理所当然。因为林婉如原本就是就读于金陵女子大学,接受的是正统的西方教育,知识储备是丝毫不差的,差的只是一个契机让知识转化为现实见识而已。

第167章:临近毕业

    “怎么?你是什么眼神?觉得我做不出来这样的东西?”

    李崇摇摇头,很佩服的语气说道,“这样一份东西,让统计局的人来做,也不过如此了,你有心了。”

    确实很佩服,这些数据很真实,跟学校教官们所讲的也没什么出入了,或许这有着神通广大人脉通天的林父帮助,但林婉如房间里书桌上乱糟糟的景象也说明了她的用心。

    林婉如倒是不以为意,“这有什么难的,老爸的账本我都能看得懂。可借了爸爸之手搞到这些资料之后,我才忽然觉得心中无比的冰凉!”

    现实的差距让林婉如心中曾经以为的国家破摔了,以往她都是跟随父亲出入的上流社会,满眼的繁华,但她从来没想到那些原来只是少数人的繁华罢了。

    “是害怕?这悬殊的数字让你觉得我们国家会输?”李崇反问道。

    “是,我现在越来越害怕你将来上了前线会死!”林婉如看着穿着一身军服的李崇,声音里不觉之间已经带着一些哭腔了,调整了一点情绪之后,她继续说道,“以前我翻看爸爸账本的时候,爸爸就跟我说数字是最不会骗人的。现在这些数字让我觉得我们的国家就是一个中世纪国家一样,就这种情形我害怕你上了战场会死的。”

    话说完,林婉如已经抱着李崇哭了起来。

    李崇右手抚着林婉如纤细的后背,安慰着说道,“别害怕,别害怕。虽然如你本子上的数字很残酷,我们国家除了人数就处处显弱,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始终是人啊!怕危险的话,我固然可以缩在家里不上前线,可若人人缩在后方,那这个国家怎么办啊?”

    “我不是有着救世主的心,只是国战之下根本就没有一块土地一个人能置身事外啊!我想保护家人,也想保护你,所以我要在外面挡住日本人进犯的脚步!而且我始终坚信日本若是形成‘支那军人不堪一击’的刻板印象的话,那他们也已经触犯了兵家大忌了,就像台儿庄大捷那样,我们不也是打赢了?”

    “再者,我若是胆小缩在家里,那还是你所喜欢的那个我么?”

    李崇的声音很缓,努力抚平林婉如现在这颗敏感的心。

    听着李崇的话,林婉如在李崇军衣上擦干眼泪,然后两人坐在沙发上,平复着心中的情绪。

    过了一会,林婉如说道,“前些天,我终于说服爸爸,他同意我去中央大学读书了。中央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学校的女生集中起来,说是要在陕西街的华美女中办学。”

    李崇揉了揉林婉如的头,“那不错,省的你在家里胡思乱想。”

    “什么乱想,我还不是担心你么,我就是想知道你以后面对的日本人是个什么样的对手,现在好了,早知道就不许你报军校了。”

    有人关心的感觉真好,但好男儿志在驰骋疆场。

    李崇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看着林婉如的眼睛说道,“别担心!你要相信,此刻我们全民族是同仇敌忾的,就像麻绳一样已经拧成了一股气,是能够打出浴火重生的希望。”

    徐州战场给了不少人希望,尤其是两党合作,将士一心,发挥出的那股无畏力量让人振奋。在大后方,“十万青年十万兵!”的标语到处可见,1400万壮丁在训练着,前方常备着300万的打仗军队。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就是耗,也能把那弹丸之地耗死!

    林婉如也站了站了起来,盯着李崇的眼睛神色很是认真的说道,“随你怎么说,我只要你安全。我不管你今后在战场上做什么,只要你敢出意外,我就把你的父母弟弟妹妹全部拐卖掉!所以你要一直完整的活着!”

    这便是林婉如的威胁,对此李崇笑着抱抱鼓着嘴发狠的林婉如。

    自己是何等的福气,遇上了这样的一个女孩,自己家险些挨了炸,心中恐惧下然后第一个担忧的不是她自己。

    李崇看着阳台外漆黑的院墙说道,“那个你住在这里并不安全,这里地段繁华,反而容易成为日本人的目标。”

    来这里后,看到白象街有的房子成为废墟,李崇心中是很后怕的。

    听着李崇这么问了,林婉如眼角往上一挑说道,“原本还想等一段时间给你一个惊喜的,爸爸要在明珠山的你家附近建一栋房子了。好的房子不好买,能买的房子又看不上,所以现在决定自己造一个。高不高兴?这样以后你就可以不用东奔西跑了。”

    李崇闻言,自然心中欢喜。

    无论留不留恋,时光都在以固有的节奏走。

    李崇每周末回来,就看到离自家不过三十多米的林家工地上,几乎是一周一个变化,手底下人多钱又多,自然什么都快速。

    半年后的10月底,一栋两层的洋房就渐渐成型了,伴随着洋房成型的,还有一个从房子里直通的防空洞。

    半年里前线战场上发生了许多变化。

    首先是徐州失守了,**虽失了地盘,但绝不能说是失败了。

    然后是花园口决堤,委员长没达到预期目标,也没能延缓日军进攻武汉的节奏,反而是惹了一身腥,在民间的名声搞坏了。

    紧接着便是武汉会战的打响,前后整个战争历程比徐州会战还要长,两党通力合作,先后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日军占据空军、海军优势支援的情况之下,历时四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还是以武汉三镇全部落入敌手而告终。

    更为无奈的是,就在武汉沦陷的前一周,国府最后一个对外连接的窗口:广州,也仅仅支撑了一周就沦陷了。从广州经香港通往海外可是国内最重要的一条运输线,必要的民生物资和国际支援都是经由这条线路的,现在丢了。

    至此,国府除了一条在七月上旬用血肉填出来还经常挨轰的滇缅公路外,就丧失了全部的对外联络渠道,恍若一只笼中鸟一般。

    不少国人心中焦虑不堪,大后方除了积极训练备战、誓死不当亡国奴的青年,不少人萌生了得过且过的心态。

    在日军机轰炸时,一些“乐观”的人也不躲避了,仍然悠闲自得的在门下搓牌打麻将。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乐观嘛。

    其实在很多沿海沿江的居民迁入重庆之后,对当地人的印象就是这里的人大多闲散,他们整天喝茶吸烟,摆龙门阵。

    只不过起先山城这些悠闲的生活习惯因为抗战形势的如火如荼,国府号召支援抗战而得到一些遏制,但历时近一年的抗战之后,很多人当初的那口气似乎是泄了。

    但不过不管民间怎样,对于铜梁分校的十四期第一总队的黄埔生而言,他们即将迎来人生的转折点。

    因为他们已经完成在校学业,就要毕业了!

第168章:毕业典礼 1

    11月,黄埔铜梁分校,正式的课程已经结束。

    铜梁分校在大较场已经搭建起了举行毕业典礼的台子,现在十四期第一总队的黄埔生就等着正式的毕业仪式及授衔仪式了。

    其实入伍生总队的学员们,他们的军衔已经陆续出来了,就等正式的毕业典礼一结束,收到委任状就能走马上任,正式成为**序列的一员。

    留下悬念的就是高级班和军事教导队的这八十人,这两天高级班的安排也会逐渐下来,而军事教导队的三十人则会在毕业典礼的这一天,由委员长和一众校务委员亲自授勋!

    当然其中的有些校务委员肯定是来不了的,比如前任教育长张文白将军。淞沪会战中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矛盾以及轰动全国的长沙大火事件,让他的声名完全跌落了谷底,尤其是那场直接烧死两千多人,导致十万多人无家可归的长沙大火事件,让他最终被一手提拔他起来的委员长恼怒之下直接撸掉了他省主席位置。

    虽然他也只是按照惯例,在撤离长沙之际奉命实施焦土政策,以免资敌。但总归是他手下在岳州失守之时人心惶惶,办事不力,失误之下燃起了这场大火,导致现在地方民怨沸腾。

    委员长到了长沙,看到两千多年的古城成为一片废墟,还特么是自己人失误放火烧的,当着众人的面就痛骂:“用人不当,人才缺乏,竟致无知无能如此!”

    虽然没有点名到姓,但谁都知道骂得是湖南省主席张文白。

    所以尽管作为前任教育长,他肯定是没脸过来了。

    现在,有所着落的入伍生总队学员们的军衔都是准尉起步,而且挂着黄埔军校的缘故,进入部队后工资待遇等同少尉,所以作为高级班和军事教导队的学员,军衔肯定只高不低,授予的军衔可以想象!

    庆隆镇114寝室里,众人议论着今后的前程,尤其是暂没着落的李崇、李萌清和唐志才三人。

    “老李,你说我们会分到哪支部队?”唐志才放下手中的书说道。

    “这我哪能猜到,哎,本家,你家怎么安排你的?”李崇从上床探下身子,敲敲床杆向李萌清问道。

    李崇认为家里背景通天的李萌清,他家里应该是不会允许他上战场的,当初进军校不过是抱着积攒人脉,锻炼自身的目的,现在目标已然达到了。

    李萌清叹了一口气说道,“就这事情上次回家我还跟父亲搞的很不愉快,他要我待在重庆,大伯会安排我进政治部工作。”

    “这有前途啊!”众人惊呼,所谓的政治部,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凭借他大伯的关系照应,那就是天然的一条不需要流血便能快速晋升的路子。

    这便是背景通天的好处了。

    但李萌清显然不愿意按照家里既定的路子走,当下很无奈的说道,“我都二十几岁的人了,不想活在父辈安排好的路上。”

    好吧,没有背景的人是不会理解这种有背景但似木偶一样生活的感觉,这种脱离束缚的感觉没有背景的人很难去体会的。

    两天后,高级班的安排的结果出来了:唐志才被授予了中尉军衔,教官说肯定从连长开始做起,不过具体下去的部队还在安排。

    不是不好安排,而是空缺的位置太多了!

    从淞沪会战到现在已经结束的武汉会战,**每次战损比都高的吓人,巨大伤亡之下导致下面干部奇缺。

    大白话就是:处处都有萝卜坑,可品质好的萝卜就军校毕业的这些。

    所以上面要综合考量,将这些萝卜放到最有价值的地方上去。

    再过了两天后,上面传来消息了,毕业典礼将在一天后的周六举行,所有人着装整齐。

    第二天一早,毕业典礼如期举行。

    大较场搭起的台子上,委员长携夫人以及一众校务委员出席毕业典礼。

    教育长陈继承亲自担任典礼主持人。

    寒风肃肃的十一月底,台上的大佬和第十四期第一总队的699名黄埔毕业生脱下学生军服,换成了正式的军官服笔直站立着。

    十四期第一总队于去年秋季进校开学,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西迁之路,如今总共历时一年多的学习后,现在第一总队699名学员要毕业了。

    虽然这批学员在校学习时限比之前要少了一半,但一来这批学员生源很好,很多都是江浙沪一带高校的青年,二来多舛的西迁路让他们的阅历已然丰富,这也是明明十四期第一总队和第二总队明明入学时间相隔不过一个月,而此刻第一总队却能提前结业的原因。

    “全体都有,稍息,立正!首先,请校长发表讲话!”

    教育长陈继承退到一旁后,一身戎装没有带军帽的委员长站到话筒前先是开口说道:

    “恭贺诸君今日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在1928年3月军校迁至南京后,公开场合和正式文件里,黄埔军校是被叫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

    然后委员长先是脱稿讲了一遍军校的光荣史:“一直以来,陆军军官学校都是革命军事的策源地,是武装战斗的骨干!……”

    接着总结了从去年七月到今年十月的抗战史以及给同学们打气,因为这批毕业生就是要即将走向战场的。

    “中日之战从去年七月打到今年的10月,到广州武汉相继沦陷为止,十六个月里以陆军军官学校少壮军官为核心的中央军在各个主要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失去了很多城市,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但同时我们又发现日本人在攻下武汉后,未能即刻发动对长沙、南昌等内地重镇的攻势,这说明了什么?”

    委员长竖起一根食指铿锵有力的给出了答案:“不是他们的战略上没有算到这一点,而是力量已经用尽!基于这一结论,完全可以证明日本人是绝对不能消灭我们的,那么由此可以反证出,我们是完全可以击溃敌人的!”

    停顿了片刻,等哗哗的掌声落下之后,委员长继续说道,“我把到广州、武汉的抗战阶段称为第一阶段,那么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到第二阶段的抗战中,也就是我们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阶段!……”

    讲话足足有一个小时,中间委员长没喝一口水,除了数次被掌声打断外,就一直在有力的讲演着。

    最后委员长握着拳头说道,“你们将走上战场,最后,我赠送诸君一句话: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我寄希望于你们,诸君今后踏上抗日前线之际,时刻谨记着:时时可死,步步求生!”

第169章:毕业典礼 2

    中国人讳言死,但这一刻委员长没有讳言这个字。

    大家都是明白人,以**目前的实力,同日本军队对上,那就是往死里熬,就看能不能熬过对方,所以委员长在这样的一个场合明确的给即将踏上战场的黄埔生灌输着“时时可死,步步求生!”的咬牙坚持的信念。

    这一期毕业的黄埔生时间点卡的都很准,他们入学的时候正值七七事变、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之际,如今毕业也正值抗日战争第一阶段结束,更为艰苦的第二阶段抗战开启的时刻。

    说第二阶段更为艰苦是因为自打七七以来,单从国土上面看,**一路都在节节败退之中!

    这没有丝毫的夸张,截止丢掉武汉为止,七七事变以来的十五个月中,国府丢掉了全国主要的二十多个城市,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后,就能发现丢掉的城市几乎涵盖了这个国家绝大部分无论是地理还是财富上都算是精华的地区。

    此刻的**,就像是被关在笼子里,只能坚持着做困兽之斗。

    对于此刻站在台上,对着话筒慷慨激昂的委员长而言,个中支撑局面的艰辛滋味只有他自己明白。

    其实这八个字也是他在勉励自己,他很明白,尽管自己的铁腕作风在党内和军队中建立起了权威抗日阵营的领导体系,但是广州、武汉一丢,地方和党内都出现了一些杂音。

    不但是地方上人心浮动,就连党内元老之一、当年负责替先总理起草遗嘱的汪兆铭都在报纸上堂而皇之的说出:“如果焦土抗战就像长沙那样毁灭自己,那还不如不抗战的好!”

    一个党内唯一可以和自己相抗衡的人物,份量之重不下于自己的元老,居然在报纸上说出“不抗战”三个字,公然打自己的脸,足足可见现在的人心不齐。

    所以站在台上的委员长说出的那句“我寄希望于你们”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而且他真切的把抗战的未来放在了这些从黄埔军校出去的学员身上。

    此刻在委员长的心中,如今抗战的严峻形势之下什么人都靠不住,只有以黄埔军官在军队里构筑的少壮派体系,才是自己能靠得住的。

    而他们也从没让自己失望,从淞沪以来的所有大规模战役中,作为连长、营长、排长甚至是师长的黄埔生军官都带头冲锋在前,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委员长的开场讲话完毕之后,六名教官端着盘子走上台,上面各自摆着五个呈一排闪闪发光的军衔勋章。

    教育长陈继承走到话筒前中气十足的说道,“接下来是第十四期第一中队军事教导队学员授衔仪式!军事教导队,全体都有!出列!”

    一声令下,军事教导队三十名学员从队伍中向前三步走,五人成一排,列成六排。

    “向右转!”右上边排头的李崇喊出口令,然后第一排五人随令右转,从右边正步上台,立正站在台上的桌前。

    对面就是委员长和四名教务委员,都是兵团司令级别的人物。

    教育长陈继承大声读道,“兹授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第一总队学员李崇、岳德香......国民革命军少校军衔,授予王伯言、曾兴义......国民革命军上尉军衔!”

    三十个名字,教育长陈继承完完整整的读了出来。

    十个少校军官,二十个上尉军官,这便是号称“军官团”的军事教导队走出校门的起点!

    相比普通士兵从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的一步步往上爬,还不一定有那个命能在一场场战斗中活下来的艰辛历程,黄埔生毕业走出校门的一刻,便是其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起点,尤其是军事教导队出来的这些学员。

    在教育长陈继承公布三十人军衔的时刻,以委员长为首的五位大佬人物亲自从盘子里拿着军衔,然后佩戴在三十名学员身上。

    佩戴勋章,敬礼、握手,呈递毕业证书,每个流程都一丝不苟......

    毕业证书握在手上是软质的,纸张的材质很不错,中间上方左边是青天白日旗,右边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两旗交叉,交叉口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头像。

    头像下面是金黄色条纹的长方形杏黄梅花纹饰边框,内印双勾体的“亲爱精诚”四字,框的四角囊括党徽做装饰。

    毕业书正文竖起右写,以李崇持在手上的毕业证书为例,上面写道:“毕业证书,兹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步兵科学员李崇,江苏东台县人士,民国二十六年秋于南京入校,民国二十七年11月毕业于铜梁,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

    方框内靠左边的一大片空白的部分,整整齐齐的写着校长、教育长以及一众校务委员的名字,下面戳着校长章、学校章,最后靠左边方框的竖行写着毕业时间。

    黄埔生在军队系统为何吃香,为何一毕业起点就如此之高?此刻完完全全的体现在这份毕业证书上,上面的一众名字就是各个战区的最高领导,走到哪里,某种意义上都能凭借这份证书攀上关系。

    整个毕业典礼花了一个上午都时间,典礼结束的那一刻,还不意味着众人可以离开军校了。

    上午的只是授衔仪式,接下来还需要等待委任状。

    这是一个较为繁琐的过程,正如之前所说,坑多萝卜少,黄埔的毕业生不会随便安排,需要放到最能发挥价值的位置上。安排完后,还需要学员所在的那个部队以“国民革命军第几集团军某某兵种司令部”的名义发出委任状,委任状将递送到军校,由军校转呈各位学员。

    如此一番,所有工作才算完成,而这期黄埔生也才算走完在军校的完整路。

    不用上课,第一总队的学员们可以在庆隆镇自由活动。

    “朋友,恭喜你,顺利毕业,走向远大的前程。”

    中午,金慧贞恭喜着向李崇说道。

    不知道是否是错觉,阳光下的金慧贞眼睛里带着晶莹的色彩。

    但心中充斥着毕业喜悦,脑海里全是“终于轮到自己大显身手”想法的李崇也没有多想,而是痛快的收下金慧贞的祝福,并且邀请着说道:“明天下午,老四川,摆桌庆祝,朋友你也来。”

第170章:华美女校

    金慧贞点头接受了邀请,同时眼中似下了什么决定一般。

    第二天的这个周末早上,李崇和李萌清两个人早上开着李萌清家的车,到城里的老四川酒楼订一个包间,这家首创的“灯影牛肉”很赞。

    114寝室的十个人,马上就要各奔东西,各自踏上未知的战场,谁也不敢保证此生是否能再见,所以在临别前彼此践行一番。

    不仅是114寝室这么干,这两天城里的知名酒楼包间已经被订满了。

    黄埔生不差钱,每个月15块大洋的津贴在军校里基本用不掉,家人在大后方的还能寄回去补贴家用,老家已经沦陷的已经没法寄回了。

    所以几个人一凑,就能吃一顿丰盛的,当然身家不菲的李崇和李萌清当仁不让的出大头。

    “这物价涨的也太快了!”从老四川酒楼里出来,李崇忍不住感慨了一声。想当初自己刚来山城的时候,还感叹着“重庆的生活便宜,一块钱可以吃四五个菜。”

    如今四五块钱才能吃一个肉菜了。

    这种涨价虽然能够理解,但还是禁不住感叹。

    如今打了一年的仗后,大后方跟外面的经济联系逐渐被日本人掐断了,日本人对大后方的经济和交通封锁让这里的物价飞涨,而且陆续不断从全国各处涌向这座抗战“希望之城”的外来人口,仅仅是市区到今年年底就暴增至五十万人之巨。

    原本生活物资就紧俏,加上庞大的人口堆积,物价想不涨都难。

    李萌清搭着李崇的肩膀说道,“等我们打跑了日本人物价不就下来了。”

    “或许吧,你先回去,我待会儿自个儿回去。”李崇扭头说道。

    李萌清收腹紧了紧腰带笑道,“哦?去找你的女朋友吧,那我先走了。”

    从老四川酒楼分开后,李崇往陕西街的华美女校走来。原本这是一个专门招收女学生的中学,基督教会出资援建的,现在因为江浙广东沿海以及沿江一带的女学生随家大量流入这座山城,不少女校也随之成立,值得一说的是,有的女校虽然全是女生,但她们同样相应了“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号召,自发成立了医疗队,前往前线医院成为将士们眼中的白衣天使。

    华美女校是众多女校中的佼佼者,很多女学生原本就是知识女青年,奋斗在文化阵线上。

    原本学校是双休的,但是因为轰炸导致前面的课程中断太多,所以双休没了,对很多学校的学生来说,什么时候日本飞机来了,那当天就是放假。

    走到华美女校校门旁的供人进出的小门前,门卫老大爷从门卫室里出来,很有眼力劲儿,虽然走过来的年轻军官没有胸标,但是右领的少校军校是错不了的。

    而且门卫老大爷似乎猜出了来着是谁,开口招呼着就是问道,“你就是李长官吧?快请进。”

    李崇眉头一挑好奇的看着这门卫大爷,“老大爷,您怎么知道我是谁?”

    “哈哈哈,果然是长官您呐!快进来。”山城人民很热情。然后门卫老大爷就回复了李崇的疑问,“我们学校可都知道您是林同学未婚夫,年少有为,您竟然已经是少校军衔了。”

    李崇心中讶然,未婚夫?还没订婚好的吧,怎么自己就成了未婚夫了?虽然如今两家都住在明珠山的山脚下,相隔三十多米,走两步就到了,两家走动频繁了不少,而且也有了这方面的意思,可是毕竟还没正式交帖不是?

    同时又有种心满意足的感觉在滋生,能让一个女孩不怕声名的如此这般,这是一种福气。

    经过门卫大爷的帮助,李崇从女校教导处那里知道了林婉如所在的教室。

    此刻教室里在上课,那台上教授的模样还有些熟悉,好像在哪个报纸的画像上见过一般。

    平心而论,如今在这万难的抗战时期,尽管财政收入上已经捉襟见肘,但国府对待教育还是不错的,这些个愿意从原先舒适的生活中撤离到后方来的教授,一月国府教育部专款发120块大洋一个月,中学教员来到后方的80块大洋一个月。

    仗在打,但大后方的教育还得继续,不然下一代成长起来就全是文盲了。

    虽然现在物价飞涨,这点钱的购买力也大打折扣,但是能给这一笔钱,已经难能可贵了不是?

    李崇没有直接叫人,只在窗户前匆匆看了一眼,然后站在楼梯口等待林婉如下课。

    这还是李崇第一次来林婉如如今学习的这个学校,干净、建筑的西洋风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宣传教育的细节处处可见。

    比如,国民政府基于“改善人民对生活的态度”的目的,在陪都开展“新生活运动”的标语在这里就处处可见,“礼义廉耻”四个大字每个教室黑板上方都整整齐齐的贴着,就像黄埔军校上面刷着“亲爱精诚”四个字一样。

    学校显眼处的墙壁上,粉刷着“礼是规规矩矩的态度;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这样的话。

    很有精神上的正能量。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教室陆陆续续的传出动静。

    “走,去厕所。”同桌女生拉了拉林婉如的胳膊说道。

    “可是我不急哎。”

    “去嘛,去嘛。”

    女生是奇怪的,干什么都喜欢一块儿,就连上厕所也是。

    两个女生从教室里出来,然后就看到站在楼道口的李崇。

    “你怎么过来了!”林婉如看到李崇的一刻,脸上挂着真实惊讶的喜悦跑了上来,“你不是说这些天快要毕业了,没有时间出来吗?”

    李崇站的笔直笑着说道,“看看我有什么不一样。”

    林婉如上下一打量,眼中的喜悦更甚,“军服换了,然后......你毕业了!”

    说着林婉如往前一步,确认了一下李崇右领口的军衔,“呀!这是少校军衔!”

    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还伸手揉了揉眼睛。

    “婉如,这就是你整天挂在嘴边的那位吧。”一同出来的那个女学生在林婉如旁边小声的询问道。

    “喔!对!”林婉如挽住李崇的胳膊,很肯定的说道。

    不远处管学生风纪的何处长假装没有看到林婉如大庭广众“有伤风化”的举动,该不该冒头,何处长心中还是有一杆秤的。

第171章:临别宴

    这会子自己能煞风景的上前嘛,没看到那个小爷可是少校军衔嘛!

    “等我一下,回去收拾一下东西,今天我不上课了,回去给你庆祝庆祝!”

    “别忙!我就是来跟你说一下我毕业了。”李崇叫住了快乐的林婉如说道,“今天下午老四川有个散伙饭,所以今天下午可能回不去。”

    “有哪些人?”

    “我的一些室友,还有高重华,金慧贞几个玩的好的朋友。”

    “我也要去。”

    原本林婉如是没打算打扰战友之间的临别宴的,多一个女生不是放不开么?男生喝酒侃大山,这个林婉如理解,但是听说金慧贞也会去,当下眼睛一转着说道。

    不行,虽然那位金姑娘只有做朋友的意思,但自家这位天生似乎就带着招蜂引蝶,那么自己有义务驱蜂赶蝶。

    从华美女校出来后,两人回了趟家。爹娘不明白少校是多大的官,李德润虽然读书不少,但毕竟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但这丝毫不妨碍二老的喜悦,因为从周围懂行的邻居口中全是恭维羡慕的语气。

    这让父亲觉得自己胸膛更挺了。

    可惜这次没有把毕业证书拿回来,不然指不定会引来众邻居的围观。

    大白天的,林父照旧在码头忙活,林母就要张罗庆功宴。

    林婉如上前解释一番后,两人才从家人的热情中摆脱出来,然后开着车往铜梁赶来。

    众人已经等在道路外。

    马不停蹄的,三辆汽车一共载着十三人,在马路上留下一行灰尘,李崇开的这辆车里面很宽松,后排两女坐在一起。

    汽车在老四川酒楼停了下来。物价飞涨的如今,作为老字号的老四川酒楼繁华依旧,只要“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不绝,那么重庆城内的这些大酒楼就不会倒。

    服务做得确实好,站在门口的店倌看到三辆油亮的汽车停下,连忙上前热情的招待着下车的一行人,领到二楼预订的包厢,茶水果仁奉上。

    桌子也很用心,特意是长条桌,十三个人可以对面桌子,避免了人多一张方桌坐不下的尴尬,毕竟火锅分开吃就没了氛围了。

    没叨磕多久,三个烧着木炭的火锅炉就在六个伙计的搭手下端了上来。两个山城特色的辣锅,由一帮大男人吃,一个清汤锅则由两个女生吃。

    然后陆陆续续的有食材端了上来,除了火锅,还有这家酒楼赖以成名的灯影牛肉,用筷子夹起一片,透着光都能看到清晰透明的纹路,浇上秘制的辣酱料,令人赞不绝口。

    大盘的牛肉,刷着火锅,然后两杯酒下肚,气氛就热烈起来了。

    渐渐地,几个大男人原本还因为有两个女生而拘束,但一会后便放开自然了,加上这两女生也不是陌生人,渐渐便有了勾肩搭背、放浪形骸、天南海北乱谈的意思。

    这样的场合或许此生只有一次,吃了这顿饭,今后就各奔东西,一口饭锅里弄勺的战友在离别之前,有话的就全部说出来。

    甚至于,两女什么时候离开的,众人都没注意到。

    酒楼二层窗户挑出的小阳台前,两女并肩而立,金慧贞高出一点,林婉如170的个头已经算高挑了,但许是金慧贞每日出操的缘故,每天有单杠、双杠、木马、跳高这些容易长个头的项目,所以她的个头比林婉如还要高出两厘米。

    “你运气真好,比我快了一步认识了他。”金慧贞的话很突兀,但意思很直白。

    林婉如接受的是金陵女大纯正的西方式教育,面对感情只会争取不会退缩,此刻看着金慧贞认真的说道,“所以我很幸运啊,他每次说拥有我是他最幸福的事情,其实他不知道,遇见他也是我最幸福的事。”

    看着林婉如脸上的认真,金慧贞长出了一口气,然后认真的看着林菀如说道,“那你们就一直幸福吧,不要给我趁虚而入的机会。”

    两人回到包间后。

    李崇转头问道,“你俩干啥了?刚刚才发现人没了。”

    “我俩出去方便了,吃你的。”林婉如带着点火药味小怼了李崇一下,已经有些酒气上头的李崇没感觉出来,继续和着大伙吹牛逼,吹着吹着就把自己在香港纵横的事迹讲了出来。

    这里的每个人,从老家到黄埔都是一段故事,所以整顿临别宴足足吃了一个下午,只看到夕阳西下,走出来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浓烈的酒味和火锅料味。

    除了两女,十一个大男人都有种“已尽兴但意未绝”的意思在里面,无话不谈侃大山的痛快和即将各奔东西的离别之感,夹杂着酒精上头的醉醺感交织在一起,难以言说。

    回去还早,还能看到夕阳,众人坐在门廊下吸烟的时候,挨着李崇和林婉如的金慧贞说道,“借你的李先生几分钟。”

    林婉如点了点头。

    然后脑总带着醉感的李崇就被林婉如推了一起,脚步不稳的站起。

    金慧贞推着李崇走到一旁,李崇甩了甩头,虽然带着醉感但还有着意识的。

    “我......”

    “不要跟我说对不起之类的话,我不喜欢听。”

    李崇没明白金慧贞忽然这么说的原因,正想着自己有啥对不起的地方时,金慧贞继续说道,“你说我这样貌,这家境比起林家也不差呐,为什么就没能打动你呢?还是说你也是大男子主义,喜欢林婉如那种温婉型的?我忽然后悔没听沐子姐‘女追男隔层纱’的建议。”

    冷风一吹,脑子不糊涂了,李崇听明白了金慧贞话里的意思。

    原来当初她说彼此做朋友的时候并不是真正放下了。

    对于金慧贞的感情,李崇此刻不知道如何应对,从正常人的眼光看,金慧贞绝对是天之娇女那一个级别的,李崇沉吟着然后说道,“这样说吧,如果早先一步认识你......”

    “不用说了,我怕我忍不住。其实你能这样说,我很开心。不管如何,还是要谢谢你,因为是你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喜欢一个人是怎样的感觉。朋友,祝你前程似锦。”

    说完金慧贞张开双臂,“来一次临别的拥抱吧。”

    李崇上前一步,金慧贞抱了个满怀,然后说道,“你一定要幸福快乐,让我死心,不然我一定会把你抢过来的!”

第172章:委任状

    回到军校后,每个人往宿舍的床上一躺,在军校的日子每个人都到了倒计时的一刻。

    第二天,新的一周开始。

    114寝室里,左玉良和方振兴两个人打点了包裹,坐上城里来接的军用吉普,他俩的工作单位就在城内,所以第一批离开了学校。

    然后三天后,入伍生总队的五个室友陆续收到了各战区的委任状,他们也装点包括离开。

    在往后一天,李萌清在和家中“斗争”之后,双方妥协了一下。他家里不在执意把他拘在重庆,李萌清也不在大张旗鼓的要求上前线。

    最后李萌清收到了五战区参谋部的委任状,从一个战区司令部的基层参谋开始做起。这既满足了李萌清离开重庆的目的,也避免了他家中担忧的拿枪冲锋队危险。

    接着唐志才也收到了三战区的委任状,做了一个连长。

    所有人离开了宿舍,李崇在宿舍送别了所有室友后,整个铜梁分校十四期第一总队的学员就剩下了军事教导队的二十多人的时候,李崇也终于教育处长李明灏的手中收到了来自以第九战区名义发出的委任状。

    大较场教育处长办公室内。

    李崇身体笔直立正在处长办公桌前,青天白日旗下,教育处长李明灏当着李崇的面宣布任命。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部委任状:委任李崇同志为国民革命军一三三师三九七旅七九三团一营营长,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号!”

    宣读完毕之后,李明灏将委任状郑重的递给李崇,然后说道,“十天内赴湖南醴陵驻地报道!”

    “是!”李崇用力敬礼,心中激情澎湃,投笔从戎,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

    每一个中华儿女看到淞沪、南京、重庆大轰炸这一路的惨状,只要还有着炎黄子孙血性,那么都会有着汹涌的杀寇信念。

    看着手中的委任状,李崇清晰的感受到这一刻的到来,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在某一处军事驻地,有一个整编营的兵马将归自己直接指挥!

    李明灏例行完成宣读的命令之后,走到旁边倒了两杯茶,茶叶是武夷山慈心园的大红袍。

    “坐,喝茶。”李明灏端着两杯茶过来,一杯递给了李崇,然后示意他坐下。

    接下来是关于任命的一些题外话,这样的谈话对于军事教导队毕业的三十名学员或多或少都会进行。

    “李崇,你是十四期第一总队最为优秀的毕业生,有些话我跟你说明白,免得你有情绪。一三三师虽然是川军队伍,但也是精锐部队。你要明白把你放进去,党国是有用意的,围剿红党的时候因为川军的阻碍,中央军半途而废,这才给了红党喘息机会。所以川军同我们中央军之间是有着嫌隙的,不过凭心而论,这一年多川军从淞沪打到武汉,打击日寇确实毫不含糊,它在淞沪战场上的表现不用我多说。”

    “这些仗打下来,川军的牺牲不小,这些地方军的兵员一向都是他们自己补充,以前我们中央军插不上手,但是现在随着大量军官的殉国,我们已经可以渗入进这些地方军中……”

    “所以努力杀敌的同时,握住这些地方军的控制权,加深党国的影响力,这同样是你的职责,明白么?”

    “学生一定不辱使命!”李崇心想甭管乐不乐意,这是高层的布局,不是自己所能掺合的,只要打好仗就行,应下就是。自己的目的很纯粹,就是打鬼子还家国。

    同时李崇明白教育处长话中的意思,黄埔系渗透地方军本来就是委员长加强对晋绥军川系桂系等等地方军队集权的手段,这早已经是光明正大的方式,至于军阀中实力最强的东北军已经被张少帅玩坏了。

    “好了,要说的就是这些。”谈话半个小时后,杯中的茶也喝完了,教育处长李明灏站了起来,最后握了握李崇的手以黄埔校友的身份说了二字,“珍重!”

    李崇敬礼告别,走出大较场,从宿舍里背起行囊,告别金慧贞,走出铜梁的一刻,军校的学习生活就此结束了。

    ……

    铜梁路口,林婉如站在汽车前言笑晏晏。

    “恭喜你,学有所成,终成正果!”林婉如上前抱着李崇说道。

    李崇把行李放到了后车厢,然后上了汽车。

    “晚上庆功宴,就在我家。”说着林婉如向李崇伸出手。

    “什么?”

    “委任状啊,给我看看,我还没见过堂堂军官的委任状呢。”

    李崇从身边的公文包掏出委任状递给林婉如。

    林婉如身体挨着李崇眼角一弯的说道,“呀!还是个营长!以后我是该叫你李少校,还是李营长?”

    李崇笑着,“随你,我都不介意的。”

    “嘁!美的你,不管你今后官做得多大,你还是我的那个山宗先生。”

    “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上次我去你上学的地方,那门卫老大爷跟我说,我可是你的未婚夫,是不是这样?”

    林婉如把委任状还给李崇,然后往旁边移了移身体,摇着头摆着手不看李崇的眼睛,“你听错了,你肯定是听错了。”

    前面开车的管家刘伯明显笑了一下,自家大小姐可真是......无话可说啊!

    “哦?是嘛?”李崇往林婉如旁边挪了挪。

    “刘伯,你专心开车,不许笑的。”林婉如恼羞的说道,头一转就看到前面开车的刘伯在发笑。

    带着欢快,汽车行驶到明珠山的山脚下,停在了家门口。

    在林家,属于两家人的庆功宴在准备着,只有两家人,准备了一大桌子的菜在忙活着。

    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少校营长,绝对是一个高起点。

    女人们在厨房热闹的时候,李崇和父亲李德润以及林父坐在茶几前,喝着茶谈着话,谈着谈着就聊到了如今的抗战形势之上。

    多是李崇和林父在说话,林父做的大生意,自然见识不少,而且有着切身的感悟。

    “......广州丢了,我直接就失去了最主要的一个进货渠道,生意越来越难做,**呢,几乎就是一路退,从沿海退到内陆,从长江退到山林里。”

    林父的话是很多结果主义者的看法,从战争的结果来看**确实在防一城失一城。

    对于林父的话,李崇想了想,“我认为这就跟股票市场一样,任何指数跌到了谷底,只要不崩溃,就必然有所起色。仗打到现在,真要仔细的算起来,现在恶劣的局势其实比起抗战之初也没有差到哪里去,徐州、武汉几场大仗,国府都置之死地了,可现在都未亡,所以虽然现在艰难,但坚持下去也不会更差了。”

    林父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开玩笑的说道,“你这心态有点破罐破摔的味道啊。”

    :。: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第173章:启程

    李崇摇摇头没同意林父的说法,“不是破罐破摔,而是日本人能用的手段全部用上了,事实已经证明他们吞不下我们国家。”

    “你说的也有道理,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确实是这样。”林父点点头,这便是黄埔少壮派的军官,这些人始终如一的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都别坐着了,趁热上桌吧。”母亲陈月英和林母两人招呼着茶几边的三人说道,后面跟着二弟三妹和小同叔的女儿,闻着食物的香味叽叽喳喳很是热闹。

    圆桌之前,菜品琳琅满目,林家大厨的手艺自不必说。

    一顿饭众人尽兴,李崇感觉要是在这么胡吃海喝下去,没等自己到湖南醴陵驻地报到,就要被养肥了。

    当然李崇在家也待不了两天,因为从这里到醴陵陆路足足一千公里,所以九战区发出的委任状上才给了李崇十天的报到时间。

    不过毕竟是黄埔毕业生,说起来可是天子门生,上面已经安排了三天后飞往九战区的军机捎带李崇一程。

    所以接下来的三天里,李崇所有的时间都花在陪陪亲人和林婉如的身上。

    重庆城的物价已经很贵了,但一向精打细算的父亲李德润毫不吝啬的和母亲上街,事无巨细的给李崇的箱子准备行李。

    临别前的最后一天,林婉如拉着李崇来到磁器口过街楼对面的宝轮寺。

    千年的古刹在这战争年代依然香火鼎盛,动荡的年代不少人愿意到寺庙里寻得一些清净。更何况这座寺庙还曾经沾过皇帝的光,所以如今不少外来移民在客居他乡心中惶恐时,很愿意来寺庙祈求心中的安宁。

    李崇理解这种“漂泊他乡心不知归处,从而在神佛中寻找寄托”的状态,但并不代表自己就信菩萨,相比漫天神佛他更相信手中的枪杆子。

    说来也奇怪,如今这中华大地上发生的一切是**,除了拿起枪杆子赶走豺狼便别无他法,可这往来寺庙密密麻麻的人群却愿意以虔诚的姿态呼唤神佛保佑。

    不过林婉如要来,那便来罢。李崇穿着家居服,显得是普罗大众中的一员,不然穿着军服来这种场合,多少有些不对味。

    进门的台阶很陡峭,千年古刹古色古香,台阶都是上了年头的色泽,许是心理作用,被香火熏陶了千年的地方带上了让人心宁的效果。

    林婉如牵着李崇的手沿着台阶一路往观音阁走来,一些常青树木掩映着山路。

    经过一棵挂满红绳的祈福树下,林婉如很虔诚的双手合十低头弯腰。

    “那个,我们进天来寺庙做什么?”李崇终于忍不住问道。

    林婉如完成信礼之后说道,“在我离开南京来到重庆落脚的一刻,我就在这千年古刹替你求了一块观音大士的玉佩,我一直戴在身上足足一百天,然后寄养在这座观音阁至今,今天我要把它取出来,戴在你的身上。”

    走进观音阁,林婉如磕头上香之后,一个光头老和尚从供奉台上取下一个小木盒,木盒挂着的木签上写着林婉如的名字。

    接过木盒后,告别了老和尚,走到观音阁外的台阶下,林婉如打开木盒,一枚两个指节大小的圆润玉佩躺在帛锦之上。

    两人对面站着,气氛变得伤感。

    林婉如让李崇低下脖子,结果少了一点点默契,一个低头一个垫脚,然后两人的额头就撞在了一起。

    “咝!你的头怎么这么硬啊?”林婉如疼痛出声。

    “哦!对不起,我替我的硬头道歉。”李崇弯腰嘴咧开道歉,他是以这种方式想驱散彼此间离别的愁绪,可是效果不佳。

    因为尽管这应该是自己和林婉如之间的第二次离别了,第一次在南京,但那是有大概的见面预期的。但这一次临别,什么时候能回到重庆,李崇不知道。因为走上前线的那一刻,便意味着彻底的踏入了这一条滚滚洪流之中。

    林婉如同样明白这一点。抬手将玉佩系在李崇的脖子间,边系着边说道,“我不是信女,但仍希望能够以这种方式保你一份安全。我打听了,一三三师是**精锐队伍,主力作战部队,今后少不了冲锋杀敌。我不挡着你建功立业精忠报国,但我会一直为你祈福佑你安全。”

    李崇沉沉的吸了一口气,上前拥抱住林婉如,千言万语只在一个拥抱之中。

    埋首于李崇的胸膛之间,林婉如闷闷的说道,“我就是你今生今世的宿命,戴上这个玉佩,我会一直在你身边,答应我,你一定会平平安安的回来。”

    “我应你。”李崇吐出一口长气。

    从宝轮寺出来之后,沿着磁器口繁华的路边走,林婉如的情绪明显低落。

    前两天,林婉如一直快快乐乐,没心没肺的上下学,李崇接送的时候都一直言笑晏晏。

    然而请假的第三天,精神情绪已经是另一个极端了。

    走在路上,李崇握着林婉如的手,“别闷着,又不是不会联系了,我会写信的。”

    “那我要求不高,每个月的月中你都必须按时给我写信!”

    “好。”

    “......”

    晚上,李崇被林婉如拉住没回家。

    两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关掉灯,靠着坐在一起说着话,客厅留给了这对年轻人,林父林母早已上楼睡觉。

    直到林家除了守夜的,下人们也睡着了。李崇从沙发上坐起准备回去。

    结果刚起身就被林婉如拉住手,看架势是不许李崇离开了。

    “我不回去那睡在哪?先申明一下,我不会睡你房间的,那不好。”

    毕竟两人此刻没有结婚,结婚之前不同房,在长一辈的观念中可不是说说而已,林婉如不在乎,但李崇却不愿意让林婉如的名声受损。

    林婉如一听,站了起来,片刻后从房间里抱出被子,“那今晚我们就对着面睡在沙发上。”

    李崇将沙发拼在一起,“你睡在上面吧,这样才不会掉下来。”

    “那你呢?”客厅内就两张沙发,现在拼成了一张床。

    李崇在沙发旁的地上打了个地铺,“我睡地铺就好。”

    林婉如皱眉说道,“睡在地上你不觉得硬嘛,后背得多疼啊,怎么睡的着?”

    李崇揉揉林婉如的头,“我背后肉多,没有关系的,你肉少才会觉得。”

    就这样,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话,都不知何时陷入梦乡。

    不知归期的离别是一件伤感的事情,但这一刻还是来领了。

    翌日上午,一辆军用吉普停在李崇的家门口,跟所有人告别完,李崇拎着行李箱坐上了吉普,太阳当空,汽车发动,慢慢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

    :。: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第174章:抵达营部

    “嗡嗡哒哒哒。”墨绿色的军机发动机发出巨大的震颤轰鸣声冲天而起。

    二十岁了,这还是自己第一次坐飞机。感觉一点都不美妙,没有一点体验感,这种全身肌肉不由自主乱颤的感觉比骑马更糟,因为坐在机舱内的震颤更加剧烈。

    飞往长沙的这架飞机上不止李崇一个乘客,还有九战区往来陪都办公的政府职员以及一个穿着马褂的富商大贾。能搭上军机的,显然背景这富商的来头定然不小。

    一开始彼此不熟悉没有攀谈,但飞机在高空平稳飞行可以走动后,看到李崇右领上的少校军衔后,就有人主动说来话来。

    谈话里,他们知道了李崇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刚刚走马上任就从少校营长干起,不禁面露羡慕的神色,这便是文凭的重要性啊。

    少校啊,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实权少校,虽然现在只是一个营长,但看面相这么年轻,就是熬都能轻轻松松凭借大把的时间熬到上校去,要是命硬有战功,甚至于步入将级领导都可以展望一下的,哪像自己每天东奔西跑的,在一个部门里死熬都熬不到一把手的位置。

    在谈话中,李崇也了解到很多九战区的情况,坐在旁边的马褂老爷也攀谈过来,这一碰面交谈,众人才惊讶的发现这马褂富商就是长沙城最大的富商陶翁。

    李崇没什么感觉,但明显周遭的政府职员对其态度热烈了许多。

    三个多小时的飞行后,军机停在长沙的郊外机场。

    “多谢了,陶老板。”下飞机后,李崇向富商陶翁表示感谢,在相互的攀谈中,自己了解到不少关于湖南本土的情况,比如那场震惊全国的长沙大火。

    从机场出来后,李崇坐上前来接送的吉普车,都没有进城,吉普直接载着李崇往醴陵驶去,两个多小时后于下午四点多钟抵达了一三三师师部所在地。

    凭着委任状,李崇被卫兵领到师部指挥室门前。

    “报告!”

    “进来。”

    “师长!黄埔十四期第一总队毕业生李崇前来报到!”

    进门之后,李崇就看到头直背昂,着装光洁的师长杨汉域,然后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师部众人目光看着李崇,其中的一个参谋长目光带着明显的善意。李崇感受到了,因为来之前军校方面给了自己一三三师的一些情况,知道那个作战参谋是黄埔第六期的,正儿八经的老学长。

    杨师长双手负在身手,先后趟过淞沪、徐州、武汉几场大战役的他,养出了一身铁血的气质。

    他先是上下打量了一眼李崇,然后点头笑着说道,“比预定时间早了不少嘛,好啊,我们师现在正是缺干部到时候,知道上峰要安排一个黄埔军事教导队的优秀毕业生来,我三九七和三九九两个旅长抢着要你。赶了一天路,今天你就在师部住下,明天再去旅部吧。”

    “多谢师长!”

    在醴陵的师部休息了一晚,顺道老学长给自己介绍了一些情况后后,第二日一早李崇向师部作别之后,骑着马在两个警卫兵的随行之下往三九七旅的驻地明月镇赶来。

    向旅长周翰熙报到完,再下到十公里外杨家祠堂到团部驻地向直属上级徐昭鉴团长报到之后,三级报到完,整个报到程序才算完成。

    中午,徐团长将团副黄建宁、二营长景嘉谟、三营长卢光云以及几个团部参谋聚在一起,摆了一桌酒菜给李崇接风洗尘。

    饭桌上,二营长景嘉谟很是自来熟,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黄埔十期的毕业生,是从高教班毕业,毕业后就被安排进川军杨森部,即便是在排外的川军里,他也升到了如今一营之长的位置。

    要知道那个时候抗日战争还没爆发,川军还未出川,黄埔系的学员在排外的川军里可不太好混。现在李崇所面临的环境可好太多了,几次大仗下来,早期出川的那批底子已经七七八八了。

    饭桌上,酒杯一碰之后,团内的这几个领导层就聊开了,李崇姿态放的很正,没有带着年轻人的盛气,关键是吹嘘的资本实在不多,相比这些人杀鬼子如稻草的狠人,自己那点在香港做帮派头头的经历根本都不好意思说出来,最多西迁路上杀了几个精锐鬼子还值得论道论道。

    饭桌之上,徐团长和黄团副将团里尤其是一营的情况跟李崇交代了一下。

    这一营长是在武汉会战时殉国的,当时一营建制损伤过半,所以现在有一半的新兵蛋子。全营活下来的,班长升成排长老兵升成班长,目前在陈家河休整,大体就是这么一回事。

    吃完接风洗尘宴后,下午李崇带着行李骑着马在两个团部通讯兵的陪同之下,往陈家河的营部驻地赶来。

    陈家河,顾名思义,营部毗邻一条河,设在河堤坝后面,堤坝上长着一排大柏树。过河之后是层层山峦,陈家河两边的土制房舍宽大,这种土房虽然风吹雨打日晒,墙体容易坍塌,但是压不死人,而且冬天也保暖。

    知道新营长要上任,驻扎在陈家河的一营,三个排长,九个班长以及警卫班、侦查班、工兵班等在村口前列队整齐,等待新营长的到来。

    “来了,来了!”众人窃窃私语间,村外土道上,三道骑着马的身影由远处赶来,在众人的目光中越来越近。

    “吁!”李崇一拉马绳,从马上一跃而下,收起马鞭。

    “敬礼!”队伍中有人一声令下,村口迎接的众人整齐划一道向李崇敬礼,送李崇抵达营部之后,两个通讯兵随即告辞离去。

    “我叫李崇,今后就是你们的营长。今天初次相见,我们彼此都不了解,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会彼此熟悉的。”

    当下一个个认识了这些连排干部,发现班长不在此列后,李崇说道,“回去召集各班班长,一小时后连排班干部来营部集合。”

    村口众人散去,李崇在警卫班长韩大军的带领下,来到营部所在的屋子前。

    整个营部是一个石头堆砌的房子,比起稻草泥土墙要结实不少。带着一个大院子,全营跟团部联络的唯一一个电台就设在这里。

    屋里床铺都已经铺好,李崇都不需要自己动手,放下行李后,李崇走出营部大院,看着整个营部驻地的地势,前面树林背靠水,倒是一个敌机空袭时便于隐藏的好地方,而河水冲击形成的平地天然形成了一块训练场。

    在这里休整训练新兵,恰好不过,这便是今后自己经营的地方了。

    :。: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第175章:开会前的交手

    话说村口,除了先走一步去往各个连队通知班长集合的排长外,三个连长和剩余的几个排长走在路上,谈论着这个新来的营长。

    这些连排长都是趟过徐州、武汉会战后升上来的,甚至于一、二连长还是出川时的老底子。这些人大战趟下来的作战经验,论实战能力以及战场上论活命的本事,李崇还应该好好向这些屡经大战考验的人学习学习。

    一连长唐大尧踩下烟头说道,“也不知道咱们新来但这位李营长好不好伺候。”

    二连长简永江摸了摸下巴,“我看刚才咱们在村口没拎个礼,不也没说什么么?”

    按照惯例,新长官上任,这些下属是会意思一下的,但在陈家河休整的这些一营连排长并没有有所表示。

    在收到团部电报说是要空降一位营长之后,甚至于有些人念头不通达,凭什么自己这些人大大小小的仗打了无数,在死人堆里摸爬滚打出来,整个一营伤亡一半之后,没升上营长,反而一个刚从军校毕业的年轻小子直接空降到自己头上。

    中央军校毕业的又如何,论实战经验,自己这些人丝毫不差嘛。

    三连长肖志国呼了一口气,“看面嫩的紧,倒是血气方刚的,可别打仗的时候脑瓜子一拍就下令,那大家可全要完逑了。”

    几个人都点头,三营长的这话不是没道理。像走在村路上的自己这些人,哪个不是有着三四年兵龄的人,最年轻的二排长都二十八了,光看面皮都比新来的这个营长年龄大。

    嘴上没毛总感觉有些不踏实,这些连排长心中不服气也有不少原因就是因为李崇的年轻,让一个年轻小子指手画脚,总觉得不得劲儿。

    其实李崇嘴边已经有胡须了,只不过跟这些老兵油子比起来那是不得不甘拜下风的。

    四十多分钟后,各个班级及以上的干部来到营部大院里,看着大院里搬出来的条条长凳,李崇站在众人面前。

    李崇站的位置离第一排板凳之间明显留出一块空地。

    看了一眼院中的四十二构建起整个营指挥体系的人,李崇脸上不显,心中却已然澎湃。

    这便是今后自己一把手带领的队伍,这跟在香港几条街道里当弄堂老大是决然不同的感受。

    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得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家底,这样才明白以后自己能吃多大碗的饭,这便是李崇一来就开个见面会的原因。

    李崇朝着众人挥挥手,“都坐吧,椅子不够坐就搬个石头坐地上,傍晚的这个会我是要了解这个营的情况。”

    “先从我自己说起,我毕业于黄埔十四期军事教导队,从南京西迁路上,先后跟日本精锐空降兵部队和老虎岩的山匪交过手,这样的经历自然不能和你们在座的相比,一三三师是杨将军的精锐,全师在川军中都以赫赫善战著称,委员长曾评价为淞沪会战中最能打的五个师。所以在座的各位都是能征善战的,战场上的资历你们都比我这个刚出军校门的人要多。”

    李崇没有用文绉绉的“鄙人”这个词,他口中的杨将军是指川军五雄之一的杨森,一三三师的师长杨汉域也只是他的侄子。

    坐在凳上的连排班长一听李崇这话,觉得这个新来的营长倒是很有自我认识嘛。

    尤其是坐在第一排的三个连长,互视一眼,听起李崇说起一三三师的历史战绩免不了得意。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没有资格指挥大家,今天这个会就是相互理解的,我了解你们,同时你们了解我这个新来的营长。我可以明确的说,实战经验我暂时不如你们,但指挥谋略上大家应该相信中央军校,而论手脚功夫和枪法,我同样自信不输你们。”

    李崇话音刚落,坐在前排的三个连长带头不服气了,“营长,读书上您来自中央军校,比我们这些泥腿子出身的见识要强,这个我们认了。但您要是说手脚功夫比我们强,这就有待说道说道了,嘴上的话还得手底下见见真活。”

    李崇脱掉外面的大衣,让后面的警卫班长韩大军拿着,并且拿出自己昔日使用的勃朗宁在手中转了一圈然后拍在众人面前说道:

    “我特意在你们坐的前面留下一块空地,你们哪个不服气就上来跟我过两招,谁要是赢了我,这把枪牌撸子就是谁的!”

    “营长,你可是说真的?”低下好几个人站起来异口同声的说道。男人爱抢,尤其是这些老兵油子,勃朗宁在军中可是稀缺品,团一级的干部都配不到这种枪,能拥有的都是自己搞来的,佩在身上是可以拿出来跟手腕上的名表一样炫耀的。

    更别说这些连排长了,打了这么多年仗,也就资历最深的一二连长腰间戴上了带响的短枪,三连长到现在还只能扛长枪。所以当下看到只在团长那里见过一眼的枪牌撸子,眼睛都放光了。

    李崇大手一挥,“在大家伙面前说的话,能有假?打赢了我它就是你们的。”

    在枪牌撸子的诱惑下,原本还有些慑于李崇营长身份的连排班长纷纷不管了。

    “我先来!”一连长唐大尧摔先跳了出来。

    两人对面站着。

    “呀哈哈!”唐大尧率先发难,冲撞上来。

    李崇没有出脚,让他近身,然后身体接触的一刻,顺势直接将唐大尧倒举了起来,一个背摔,李崇忽然爆发的力量让唐大尧都没来得及反应。

    唐大尧不服气继续扑上来,又被李崇轻松化解,然后自己再次腾空。

    没给众人惊愕的时间,李崇指着下面的三个连长,“你,你,一起上来。”

    起初三个连长还感觉三打一不光彩,没有放开,但是三人接连被摔出后,三个对视一眼,从三路一齐扑上。

    “啊!啊!啊!”三道身影几乎同时屁股触地。

    “营长,我们服了。”三人龇牙咧嘴的从地上爬起,向李崇拱手说道。

    李崇把枪放入腰间的皮夹,“哈哈,看来这把枪牌撸子还要放在我这儿。”

    坐在底下的一众排长班长看着李崇不在带着小看年轻人的眼神了,全营杀鬼子最狠的三个连长联手都打不过,自己上去拿可不就是油菜花么,那就是一扫一大片呐。

    :。: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第176章:全营的装备

    重新从警卫班长手里接过军大衣披上,李崇掏出笔记本,拔开钢笔坐在台阶上说道:

    “好了,现在轮到我了解咱们这个营的状况了,老唐从你的一连长开始吧,包括人数、详细的武器配置,都说出来,我要实情,要详细。”

    “报告营长,我一连在补充兵源之后现共有整数200人,其中一四十人是新兵蛋子,不过兵源不错,武汉会战后我们全师补充的兵源都是大后方训练的川内子弟。”

    “武器方面,一连的长枪笼统起来共一百七十一支,其中只有二层是汉阳造外,一层是缴获鬼子的三八大盖外,其余全是淞沪会战换装后的七九式。花机关三把,正好一个班长一人一个。轻机枪一挺,是缴获鬼子的歪把子。m24式长柄手榴弹平均1.5人一个。”

    唐大尧对全连的装备如数家珍,语气里带着自豪。

    所谓的七九式就是李崇在军校使用的“中正式”步枪,这种枪相比日军使用的三八大盖,射程穿透力虽然都比不过,但杀伤力大。也正因为如此,七九式式步枪在150米的有效射程内,进入的伤口小,出来却能带出一大块肉,而超出150米的流弹,刺入身体后根本穿不出去只会留在身体之内,比起三八大盖只能在身上留一个眼,这杀伤力度可大太多了。

    作为地方军阀中装备属于垫底层次的川军而言,一个营就能配备如此规模的七九式,这太少见了。

    这样的待遇也是一三三师全体官兵拼出来的,淞沪战场上他们被评为仅次于中央军88师以及税警总团外最能作战的一个师,那88师可是德械师,税警总团是美械师,而那时的一三三师只是一支地方军而已。

    三个连长依次汇报下来,李崇摸透了自己现有的家底子:

    全营连炊事班算上一共是六百九十四口人,远比一般部队的一个营人数要多,这要得益于四川参军人数之多,川内子弟出来多数进入了川军队伍,所以自己不缺兵源。

    但全营长枪,甭管是啥货色,连川造窳劣枪也算上,勉强凑个整数,五百杆。

    轻机枪方面,花机关七把、捷克式两挺、歪把子一把。全营能有七把花机关得益于淞沪后换装时按照“班长以上的士官人手一把”的标准配置了这些,打完徐州武汉会战后,剩下完好的就剩下了这七把。

    手雷弹四百六十枚,大概一点五个人能握一个。

    重武器上。

    有马克沁重机枪一座;

    四门迫击炮,其中三门川造迫击炮,这算是当初川内军阀自己造的私产,得益于当年四川军阀头子刘湘建兵工厂,一门八二式迫击炮,这是淞沪换装后的遗产;

    至于大炮则是一门也没有,李崇在团部倒是看到有一门,就放在团部大院里,现在想起来不过门面意义大于实际。75毫米的口径,还是前朝光绪年间留下,论年龄那都是爷爷辈了。

    生活物资上,每个士兵过冬有六斤的棉被,棉鞋一双,七天能吃上一顿肉,每天两到三顿,一天当中有大体力训练的,比如练习拼刺刀,就会吃三顿。

    整体上不错。

    能有如此家底李崇已经很满足了,来之前自己收集不到前线作战部队的资料,但可也是听说了川军素有“草鞋军”的绰号。当年出川部队穿着粗布单衣、脚踩草鞋、背负斗笠、手持前朝留下来的“老毛瑟”的照片刊登出来可是震惊中外不少人的眼球的。

    能有这样的家底应该归结于前后二次的换装。一次是七七事变后川军二次整编出川,这些军阀头头不在藏私,先前私藏起来的武器都通通拿了出来打日本,一三三师作为杨森的嫡系部队,全员首先换了一波装备。

    不过这波装备在淞沪战场上耗掉了不少,如今全营也就剩下了三门川造迫击炮和一些窳劣枪这些遗产。委员长见一三三师作战异常骁勇,特下令优先换装,如此才有了现在的底子。

    “接下里我们就通力合作,上下齐心打鬼子,我李崇在这里,拜托大家了!”

    李崇收起笔记本,来到陈家河的第一个夜晚,李崇坐在油灯前,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至少做到人手一枪,一天吃三顿!

    目前暂无大仗可打,日本人打下武汉之后,可调用的兵力用尽,此刻久久没有动静,看样子是要准备过年。

    所以自己应该有个稳定的发展期。

    究竟怎么办到呢,李崇躺在床上思索着,直到渐渐进入梦中。

    接下来的几天,李崇下到各个连队,查看操练和生活物资,和基层士兵谈心,不时还下到驻地乡民的家中。

    五天下来,这些已经熬成老油条一般的连排班长对李崇愈发看重,不在因为年龄而轻视。而是嘴上有理,手上有功夫,令人不得不服。

    然,学无止境。军校教了如何谋篇布局,带兵打仗,但对于李崇而言,此刻还是要从带好一个营开始

    这天李崇做了两个决定。

    “报告!”

    “进。”

    三个连长走了进来。

    李崇放下手中的笔,看着站在面前的三个连长说道:

    “两件事情。第一件事,营部大院那里有六个老农,你们每个连领两个回去,每个连挑一个班有眼力的士兵,这几天就跟着后面进山找能吃的野菜和根。”

    这是李崇这几天下到普通农户家里后,发现他们寒冬腊月里果腹的食物经常混合山中挖来的野菜和植物根。湖南多山,且这连绵的山间物产丰富,虽然这些玩意儿缺油炒吃起来就糙喉咙,但也不乏添上一顿的一种选择。

    只要吃上了三顿,就算有大半的新兵,部队的士气也能雄挺!

    但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只有这些老农们清楚,所以李崇给这些老农一人一个大洋,请他们到营里来坐几天老师。

    “第二件事,看到院子里拴着的那头肥猪没?我准备在全营搞一个运动会,就设四个项目,比枪法、扔手雷弹、刺刀格斗和越野跑。每个项目的前十五名吃猪肉,大锅的纯猪肉,就门口的那头肥猪!”

    搞全营的运动大会里李崇是出于凝聚力的考量,相互较力中营造新兵相互认识的平台。

    消息传开后,全营都喜气洋洋。营部门口还热闹了一翻,不时有士兵过来瞅两眼,一头肥猪在众人眼里就像一个花姑娘一样。

    就可是活生生的一头肚皮贴地的肥猪,不是每七天才能在稀薄的汤里漂两块腊肉片子可比的。

    两天一早,炊事班从老乡家里借来三口大锅后,一排六个大锅排成一行,大锅烧水,杀猪去毛后,大锅焖煮,肉香翻滚。

    :。: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第177章:新的认识

    全营的六百九十四口人,三个连长都受不了香亲自下场参赛。

    李崇站在堤坝上拿着铁皮喇叭宣布道,“我宣布,咱们啊七九三团一营的第一届运动会现在开始!”

    一声枪响,各个项目依次展开。

    “好,就得像老唐这样下狠手!赢了的人吃大肉,输了的人只能喝汤!哈哈哈!”

    李崇站在堤坝上拿着望远镜,看着热火朝天的众人笑了,相互竞争中队伍的凝聚力就起来了嘛。

    下午四点的时候,四场比赛结束,按理应该有六十个人先吃肉,正好一口锅十个人围一圈的,但因为很多人四个项目都报了,而且成绩还不错,导致站在李崇面前这波先吃猪肉的只有四十来个人。

    “营长,我一个人四个项目全排上号了,那我是不是该吃四碗?”一连长的大嗓门很是得意。

    “自然!只要你吃得下。”

    “哈哈,这个年头还没有谁猪肉吃不下的。”

    一头二百斤的肥猪光凭四十来个人自然吃不下去,后面的士兵也分得了一碗浓浓的肉汤来喝。

    “舒服啊!”一连长坐在石头上拍着肚皮,吃的满嘴流油,吃的爽处还捏着一根红辣椒放入嘴里,脸上一片通红。

    “连长,肉好吃不?”后面只蹭了一点肉汤和肉沫的年轻士兵看向一连长唐大尧,看着自家连长吃的直咂摸嘴,自个儿的嘴也下意识的跟着动。

    唐大尧把碗舔了个干净,“这是当然了,这可比一点肥油都没有的腊肉片子实在多了,这地方乡绅也忒不厚道了,咱们在这里待了一个多月,半根猪毛都没看见,结果营长一掏大洋,肥猪就出现了。小子,你今后要是想吃肉,就得好好的学本事,咱们川人出川之后可没有孬种。”

    “连长,听说咱营长一挑三毫不费力,您给咱们讲讲呗。”新营长的勇猛在全营士兵中都传开了,来的第一天全营样样最厉害的三个连长联手都没打得过新营长,平时训练自个们的连长手脚有多狠他们可都是感受过的,而这个新营长看起来不过和自己差不多大。

    想要融入军队说难也易,至少强者很容易得到认可。

    唐大尧回瞪一眼,果然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了。

    李崇看着有的士兵背后还没挂上一杆长枪,正想着如何搞枪的时候,三个连长擦了擦嘴不约而同的来到李崇面前。

    “营长,我们几个想跟您商量点事。”

    “有话直说,都是一个营的弟兄。”

    四个人走到空地处,一连长唐大尧开口说道,“那个,营长你不是让我们派一个班的弟兄到山里挖野菜么,是不是上面粮食配给不够?”

    李崇一听,以为是自己发出让他们到山间挖野菜的命令引起了他们对粮食不够的误解,当下解释道,“没有,我是看现在全营一天吃两顿,想充实一下粮食,变成一日三顿,这样才能养够体力嘛。”

    “原来是这样。”三个连长同时舒了一口气,心中有些感动,因为新营长走马上任一系列的举动是真心实意的在为全营着响。

    “其实之前我们各连在这里修整训练新兵,而且营长您也没来,所以才没自己筹粮。”一连长唐大尧说道。

    “自己筹粮?”

    “是啊,总不能光靠上面配发,您是中央军校毕业,可能不知道,以后您就明白了,咱们川军补给可不比中央军及时的,当然现在咱们一三三师待遇不错......”

    听着三人的话,李崇发现自己太过于正统思维了。这一刻听着这些老兵讲,才大开了眼界。

    一支部队驻扎当地难道就是安安稳稳的每日训练,吃着定期送来的粮食,随时等待上峰命令去打仗?

    从军校里出来的李崇认为这就是一支部队的常态。

    结果三个连长的话让李崇明白了并不是这样。

    比如还可以做做生意嘛,卖点军火,将部队里淘汰下来的老旧枪支卖给当地豪绅,这算是正大光明的生意。

    用三个连长的话说,“反正现在咱一三三师待遇从中央军,打完一场仗向上头报损失的时候多报一点就好,这生意比起‘双枪军’卖烟土讲究多了嘛。”

    那不然凭什么当兵的都梦想当官?

    因为只要坐上了营长团长及以上位置,不打仗的时候就能够带着部队驻扎一方,有了独立自主施展手脚的空档。那这个时候就可以捞钱了嘛,自己手底下有枪有人,还怕弄不来钱和粮?

    不然凭什么军队长官都不差钱,姨娘娶几个?

    远的就不说,就说顶头上司徐团长,腰间一把勃朗宁不要钱啊!光凭那点军饷,能买名表名枪?

    再远一点的,就说咱作为嫡系心腹部队效力的杨森杨大将军,他的妻妾子女可以凑成一个加强排不止。

    此刻按照三个连长的说法,这湖南出了长沙其余地界都穷的叮当响,但千万可别小看了这些乡下的乡绅,好家伙,全是肥硕的主。

    自己这些人,就算是交保护费、支援抗日,他们都理应掏出一点出来吧。

    而且这些乡绅也不是老实人,像今天吃的这头肥猪,平时要是在村里溜达早就被逮过来支援抗战了,但全营七天才能吃一次肉,还是上面发的那些坏不了的烟熏老腊肉,一点荤肥都没有。这是为啥?

    因为这乡下养的起肥猪的只有这些乡绅,结果军队一来,这些豪绅早早的就把粮食藏起来,肥猪鸡鸭圈到山里,一副清贫如洗的样子,而李崇掏出大洋,肥猪就出现了,也忒不厚道了。

    李崇皱着眉头问道,“做这些不会被上峰责备?”

    结果三个连长哈哈一笑,拍着胸脯很肯定的说道:“根本不会!至少在咱们川军里是绝对无碍的,无需担心。”

    接下来三个连长给李崇讲了“光荣史”。

    想当年装备简陋的川军出川后,原本委员长答应的换装被放了鸽子,他们走到山西就直接开仓抢了阎老西的军火库,开荤之后沿途更是“但逢晋军的军械库,便破门而入。”

    急的这位战区司令长官跳脚直骂川军为“土匪军”。

    连战区长官的仓库都抢了,那还怂个啥?

    不过作为精锐部队,多少要点讲究,活不能做的跟土匪一样太糙,至少吃拿卡要地方的时候要师出有名。

    对于卡要地方的行为,三个连长也有自己的道理。

    官兵抛头颅洒热血,难道这些有钱有粮的乡绅不应该支援一下抗日?

    自己又不白吃白拿,打鬼子流血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再说大家伙都是不怕死的,打仗的时候冲锋在前,指不定哪天就下去跟阎王爷报道了,吃点地方粮怎么着?

    再说上头对这种事情也是默认许可的,驻扎一个地方就吃一个地方,这是默认的惯例。

    当下三个连长给李崇不断灌输着可以自己搞副业的理念,毕竟咱又不是中央军,不用拘着自己。

    这几天这仨货也是见新营长到了十来天,一直规规矩矩的带兵集训,一点搞副业的意思都没有,三人有些忍不住了,这才趁着今天氛围不错上前来套套李崇的想法。

    所以从军校接受正统教育的李崇此刻算是有了新的认识。

    :。: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第178章:学会带兵

    李崇算是听明白了,心中苦笑着总算是明白了地方上为何总把“兵”和“匪”联系在一起。

    这手底下三个连长话里话外就带着匪里匪气嘛。

    一番话交谈下来,李崇完全明白了三个连长找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简单地讲,就目前这个每个连派一个班进山挖野菜的行为有些跌份子了。进山挖菜的行为不仅占了山村贫民的救命口粮,很多贫农家里断粮就全靠进山乞食,而如今近七百口的一个整编营驻扎在这里,再大的山也能挖空了,这无疑是在跟穷苦人抢口粮。

    而复杂一点讲嘛,就目前这个营队对地方乡绅秋毫无犯的行为也不符合作风,明明富绅肥的流油鱼肉乡里,虽然粮食被他们藏了起来,但压一压总能拧出水来的。

    李崇皱眉问道,“直接上门征粮,这些乡绅不配合呢?”

    他并没有因为在军校接受的正统教育而脑子转不过弯,这些地方潜规则之前自己没有接触到,所以不知道,现在明白了,也没有义正言辞的拒绝。笑话,李崇在香港那会儿也是在弄堂间被叫一声“李哥”的。

    再者,听了三人的话,李崇感觉到自己之前下的进山挖野菜的命令,简直是在跟穷苦人抢饭吃嘛!

    川军在地方中的名声不太好听,所以一开始自己尽管想让士兵们吃三顿,也没有要在地方强制摊派,就是不想自己带领的兵被称作“兵匪”,却没想到这个决定反而是破坏了穷苦人的生存规则。

    现在想来怪不得给了大洋那些老农神情都有些不情愿,原来自己的决定出于好心却是办了坏事。

    李崇心中感叹着,带一支部队并不仅仅是指挥打仗那么简单,军校里教了如何带兵打仗,但如今自己还要向这些老兵连长学会如何带兵!

    包括一些李崇之前根本不了解的潜在规则。

    按照三个连长所言,进山挖野菜还不如直接向那些乡绅们强制征粮食。就连待遇不错的中央军行军地方也会卡要,不然光凭着统战部扣扣索索给出的钱粮,再层层叠叠一盘剥,那还养什么兵?

    李崇理解这些话,甚至于认为他们说的话挺有道理,这些人脑袋就别在裤腰带上,指不定哪天上战场打小日本就有命去没命回了,命都拿出来打小日本了,趁着有命的时候吃拿一点那又如何?

    要知道,按理打日本是每个中国人骨子里义不容辞的责任,不打就亡国亡种,那么按照此理,每个人就应该无条件的抗日。可**都有发饷这一说,发饷就意味着国府拿钱“酬劳”士兵抗日,那么地方有钱的豪绅也应该出钱支援抗日嘛。

    不过话说回来,全国抗战的队伍貌似就没有不向地方伸手的。中央军面子大所以别人是主动送上门,地方军没那么大招牌就只能主动伸手,以前红党不也一直打地主么?

    说起这,就不得不佩服红党,抗战烽火一起,连地主都不打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只打鬼子和汉奸。

    想到这里,李崇悟了,吃拿卡要都是可以的,就看你如何的“师出有名”了。

    对于李崇的问题,三个连长一看营长没反对,感觉有戏,于是连忙说道:

    “不配合?对付这些乡巴佬,咱们只要压上一压就成。这周遭几个村的乡绅也太不识趣了一点,军队经过,按理乡绅是要主动上门表达一下抗日的心意的。”

    说完三人同时舒了一口气,新营长没有那么书生气,这就好办了嘛。一开始三个人还以为新营长毕业于中央军校,肯定是高高在上,不体会民间疾苦,现在好了,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了嘛。

    “老唐,老简,老肖,你们三个都是**连长,总还要按规矩办事吧。”李崇觉得吃拿卡要地方豪绅不要紧,就当是支援抗日,但必须有原则。

    “这是自然,我们有三不,一不问家中无顶梁柱的征粮,二不问上有老下有小的征粮,三不问屋漏的征粮。”

    李崇一听点了点头,“不管别人怎么着,我划一条红线,绝对不许向佃农这些穷苦人伸手,谁伸手我剁了谁的爪子!”

    “明白!”三人一挺胸脯,至于在不缺粮的情况下,向乡绅们征出来的粮除了给士兵们补上一顿之后多出来的该怎么办?

    当下几个人都意会的没说,那肯定是拖到米店买了换钱喽。卖来的钱营长拿大头,连排班一层层分润干净呗,这样寄信回去也能给家里人改善生活。

    淘汰下来的窳劣枪也是一个道理。

    上到全师,下到全营,大多是四川子弟兵,那里是大后方,可不是沦陷区,有钱是能寄回去的,三个连长来探李崇的口风也是有着这方面的考量。

    自己玩命,怎么也得给家人弄些生活补助嘛。

    就在李崇慢慢熟悉一个个潜规则,熟练带起一个营,习惯了每天一个个指令发出、全营围绕自己命令开始运转的感觉的时候,一个突发事件轰动了全国,就连窝在山沟下面陈家河的李崇都知晓了。

    国党核心元老,地位仅次于委员长的副主席汪兆铭“疑似”叛逃到河内了!

    这件事的影响恶劣到了极点,中央核心领导都“疑似”背叛民族了。

    一开始委员长低调处理,都亲自电请大公报的报人不要在报纸上骂得太凶,并在消息传出的第一时间命令中央通讯社辟谣,说汪兆铭去往河内是因为商议抗战事宜。

    一时间各种说法皆有之,但作为军队中的精锐部队,“疑似”二字都已心知肚明的从上至下的去掉了。

    这一事件在干部中流传,并没有告知普通士兵。

    李崇并不知道该如何向士兵们解释,坐在桌子前,李崇在日记本上记下了这条讯息,实在凄凉,前线官兵浴血奋战,高高在上的元老却率先动摇了。

    “营长,你怎么还没睡?”今夜执勤的警卫班长韩大军看着李崇深夜从屋子里走了出来问道。

    “没事,就是忽然睡不者了。”李崇走到大院里,院子里月光皎洁,远处的山峦幽深,像一只巨兽一般蛰伏着。

    :。: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第179章:征粮的名义

    “大军,把你挂着的枪给我看看。”

    作为警卫班长,韩大军的一身装备在全营是顶配的,腰系黄色皮质皮制六匣的弹匣组,左右各挂两枚手雷。

    除此以外,腰间还插着一把“二十响”驳壳枪,这种手枪在中国倒是不鲜见,当年德国毛瑟厂生产了一百多万支这种枪,大部分被国府买了进来,是很多营团级军官的标配,李崇新官上任就给配发了一把这种枪。

    当下,韩大军从脖子上取下花机关交给李崇,边赞叹的说道,“营长,这德国人的玩意就是好使,每分钟射速居然能达到五百发,我就是子弹不够。”

    这枪李崇还是第一次见,军校打靶只提供过长枪,当下摆弄了一番,除了偏重一点确实没什么瑕疵,端是近战的好武器。

    交还给韩大军,李崇感叹着说道,“好使也不好造啊,这枪虽不错可惜工艺太复杂,咱们后方的兵工厂造起来太费劲。”

    想起全营还有些人还没有带响的,李崇向旁边的韩大军问道:

    “我想着弄些枪,营里三十多口子人可不像你一身挂落叮当响。他们除了背上一把大刀,手上还没个带响的,还有的人拿的还是老旧的汉阳造和川造土枪,我试了试,连打两发就拉不开枪栓,要拆卸下来重装。这打起仗来,光靠着背插一把大砍刀这可不行。”

    人手一枪是李崇知道全营武器状况后定下的目标,吃三顿这件事已经看到了眉头,但人手一枪这个目标让自己始终没什么头绪,对当地不熟,有钱也不知道上哪儿去买枪。而现在修整的地方连根鬼子毛都没看见,离的最近的鬼子蹲在四百公里外的武汉城呢,想偷袭个运输线都没门。

    这也是李崇的随口一问,明天一早他就准备召来三个连长商量这事,集思广益嘛,毕竟他们比自己现在这里待了一个多月,对当地情况应该比自己多了解一些。

    “打起仗来枪还好搞一点,这山间荒野的,难有路子。”

    “那些乡绅组织的保甲团呢?手中的枪怎么样?”

    士兵们的第三顿粮,李崇已经准备向这些乡绅下手了,现在关于枪的筹集,他思维不自觉又想到了乡绅。

    虽然逮住一只羊使劲薅不是厚道人所为,但眼前不是找不到路子了么。

    “乡团?那算了吧,他们手中的玩意儿挺多算烧火棍,一些窳劣枪还是咱们淘汰给他们的,都不知过了几手,那更是不堪。”

    警卫班长韩大军的话让李崇直接放弃了这个想法,要是连川军都看不上的武器,那确实已经烂到姥姥家了。

    带着没有答案的问题,想着此刻一定乱七八糟的陪都中枢,李崇回到屋子里,辗转着入睡。

    第二日一早,三个连长各带着一个班组成一支三十来人的征粮队过来了。

    李崇把如何弄枪的问题往三个连长面前一摆,果然还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二连长简永江想到了一个可能:

    “营长,要说这十里八乡的哪里还能有像样子的枪,或许就是翻过咱们背后那座山头四里地外的问符庙里的土匪了。”

    “老简,你的意思是咱们去剿匪?”李崇摸了摸下巴问道。不能吧,自己好歹是精锐一三三师下属主力团的营长,第一次显身手要在土匪身上?

    不过,片刻之后李崇心思活络的想出了一个一石二鸟的好方法。

    “你们仨,今天下去找那些乡绅征粮的名义是什么?”李崇眼神发亮的问道。

    仨连长觉得营长的眼神忽然亮的发毛。

    “保家卫国,支援抗日!”

    一营长唐大尧说完,还对着后面的士兵一招手,三十人的队伍中忽然拉起了一个横幅,宽布黑字很是显目的露出这八个大字。

    甚至于炊事班的大锅盖都被借过来了,看架势这些人就准备架着马车往那些乡绅的门口一堵,然后敲锣打鼓。

    “营长,您看,我们先是文征。”唐大尧一指大横幅说道。

    李崇一指每个人背后的长枪问道,“那背后的枪是怎么回事,意思是你们还准备了武征?”

    唐大尧很有经验的说道,“那些个乡绅好面子,咱们大张旗鼓就是给脸了,真要是脸皮厚的不支援抗日,不顾体面,咱就帮他们体面。”

    “怎么个帮法,强抢?”

    “不用抢,只要稍微吓上一吓,那些乡绅别看平日在佃户间凶的狠,其实烂怂的很。”

    李崇听完摇摇头说道,“我倒是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名义,告诉周围村子的乡绅们,就说咱们驻扎本地,深感土匪之祸害,决定联合众乡绅讨伐土匪!”

    打着剿匪的名义,收一波钱粮,然后顺便做件好事,劫一波山匪。这钱粮收的不久完全正大光明嘛,毕竟**对外有守土之责,对内有剿匪之责。

    而剿匪直接受益的不就是这些乡绅么,所以出钱出粮是必须的,至于收下钱粮后土匪能不能剿掉,还要看这些乡绅的表现,要是出钱出粮的时候扣扣索索不麻利的,那自己就不介意多剿上几次。

    仨连长都是明白人,李崇才一说就明白过来。

    “营长,我们马上派人到周围的村子通知。”

    “嗯,让那些乡绅到人字坡吧,那里有代表性,咱们就在那里开一个剿匪大会。.”

    人字坡是通往几个村子土路的大交叉口,呈现出一个大大的“人”字,平时十天半个月的就会在这里有一个乡村间的集市,互通有无,但有时开市经常会受到土匪的骚扰。

    “驾!驾!驾!”

    三匹快马从驻地上路,分头奔向了周围的村子,同时原本三个班凑起来的征粮队大张旗鼓的从陈家河村开始,敲着炊事班的锅盖,大张旗鼓的把**准备为当地除害的消息扩散开去。

    斗米小民听闻后自然欣喜,要是**能剿了那伙子大逆不道,占庙为匪窝的土匪,那以后赶集的时候财物也安全了不是。

    乡绅们一开始也高兴,但一匹快马找上门,发出请帖要求出席人字坡集市的“剿匪大会”时就不高兴了。

    为啥?

    这是要开会啊!

    开会见新官上任的新营长新长官,能空着手?

    :。: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380/ 第一时间欣赏大弹道最新章节! 作者:骑龙攀天所写的《大弹道》为转载作品,大弹道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弹道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弹道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弹道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弹道介绍:
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前夕,黄埔军校西迁四川。一个普通的地主家少年背起行囊,毅然离开平静的港大,投笔从戎、加入黄埔军校,在那个跌宕起伏的烽火岁月,为家乡和民族的解放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大弹道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弹道,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弹道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