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弹道TXT下载大弹道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弹道全文阅读

作者:骑龙攀天     大弹道txt下载     大弹道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50章:会师铜梁 1

    回到临时寝室内,躺在木板床上,许久没睡在这种密闭温暖的房间里,让李崇躺在床上时情不自禁的拍拍墙壁感慨了一声,“舒服啊,总算不用四处漏风了。”

    “这绝对是我走过最长的路了,以后出门我肯定不用像我老爹那样动不动就用汽车,现在我这脚力,绝对是顶尖的!”李萌清脱下鞋子,把充满气味的脚放入热水之中,舒服的呻吟出声。

    “红党那边不也有过一次长征嘛,我们这一路相比之下也不懒了吧。”十号床方振兴双手放在脑勺后面枕着枕头,翘着二郎腿晃荡着,显得十分的惬意。

    唐志才摇摇头,“那怎么能比?我们这一路有吃有喝,空投随时投送的,那红党长征前半程面临的是**八方围剿,四面皆敌的境况。后面又是过草地滚雪山的,比我们可苦太多了。”

    “要是能进躺城就好了,也不知家里一口子人生活的咋样?”躺在床上的李崇想起了就在沙坪坝的家人,房屋买了,爹娘弟弟妹妹住进去了,可自己还没去看过呢。

    李萌清翻身而起惊讶的看向李崇,“咦,李队,你家里人也在重庆城?”

    李崇颔首说道,“此前从老家搬过来的。可不在主城区,而是沙坪坝的一处山脚下,就一个能落脚的楼房而已。日本人把华东大部分地方都占了,总得给家人找个避免沦为鱼蛆的地方落脚吧。”

    “不愧是港大学经济的啊,这投资眼光可以嘛。哪怕就是主城区郊的楼房,现在也翻上几番了吧。”

    深知重庆此刻一房难求,主城区内寸土寸金的李萌清实在佩服李崇提前购房的眼光,沙坪坝以前虽然是很多码头挑夫住的贫民区,离着中心城区还有十多公里,可那是从前的情况。

    现在因为升格为了陪都,中心城区人头攒动早就塞不下了,所以很多机构都寻求了外迁,而濒临嘉陵江,水运陆路都方便的沙坪坝,地位也开始水涨船高,自然那地价也是一天一个行情。

    可以说,现在能在重庆中心城区方圆十公里左右能坐拥一栋独立产权的房子,那说出去就是一个很体面的事情。

    左玉良不禁羡慕道,“羡慕你们俩啊,家国两不误嘛。”

    不止是河北保定的左玉良,114寝室内的这十人中,已有五人的老家成为了沦陷区。包括出生辽宁的2号床于振中、来自房山的5号床郝志秀,上海的方振兴,再加上江苏的李崇和李萌清,他们从家乡出来,考入了黄埔就没有回去过。

    家乡父老时刻处于日军的枪口之下,生死已经不知。所以当听到李萌清和李崇的父母就在不远之前的时候,其他几人的内心是很羡慕的。

    都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能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还能和家人凑在一张桌上吃饭,无疑是一众奢侈。

    带着不一样的心思,伴随着隐约可闻的陪都荣华,闻着空气中隐隐淡淡的辣椒味,黄埔师生们睡了这一月多以来最感慨万千的一次觉。

    不用担心安保问题,不会被冷风吹醒,直接一觉到天亮。

    翌日醒来,黄埔师生们继续往铜梁分校赶去。六十多公里没有熬夜一次性走完,而是在剩下十公里的时候停下了。

    因为按照上峰的命令,明天委员长、教育长和一些校务委员都会抵达铜梁的虎峰镇,那个时候第一总队的师生抵达才应景嘛。

    早上雾气霭霭,陪都无愧雾都之名,直到中午时才拨开白雾见世间,黄埔师生们也例外的晚起了一些,休息足了才能精神饱满的迎接领导检阅嘛。

    “立定!所有人整顿仪容,准备进镇!”离虎峰镇不过三公里之余的时候,走在前面的领队刘詠尧抬手示意部队停止前进。

    每个人上下整理好着装,队伍里头戴钢盔,脖子上挂着全自动美式冲锋枪的学员们走在队伍的前面,这是缴获鬼子的荣誉象征。

    整顿完毕后,所有人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步履整齐,声音踢踏。

    先期抵达的第二总队在虎峰镇城门外排开偌大的整齐阵势迎接此刻抵达的第一总队。

    城门下,一座检阅台平地而起。上面铺着红绸、挂着青天白日旗,以及旗帜两侧挂着委员长和国父的头像。

    而检阅台上居中站着的就是一声军装的委员长和一袭紫色雕花旗袍的夫人。教育长陈继承紧随其后,在后面则站立着冯玉祥、何应钦、陈诚等一众最高军事委员会的大佬,同时他们也是军校的校务委员。

    这样一个场合,原本代理校长蒋百里先生也应该在的,但是很遗憾的是这位在战略上纵横捭阖的智者已经走向生命的终点时刻了,病床上的身体已经不足以支撑他来到这里,身体状况让他已经不能看着自己招收上来的这批学员完成了从南京徒步迁移到铜梁的壮举了。

    第一总队师生在虎峰镇地平线上露头,可以看到队伍排头迎风招扬的青天白日旗的时候,这虎峰镇城门上的军乐团就开始演奏出振奋人心的胜利军乐。在第一总队师生“踢踏”声中,委员长率先举起胳膊鼓掌,随之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生声距离检阅台三十米的时候停下脚步,领队刘詠尧带着随行的教官们呈整齐的一排,昂首阔步的走向检阅台前五米处,整齐划一的向台中间的委员长打了一个敬礼。

    领队刘詠尧铿锵有力的说道,“报告校长!黄埔第十四期第一总队师生向校长报到,我部历时四十五天,途中因日军空降兵部队袭扰折损六十三人,请校长训示!”

    委员长走向检阅台边的话筒前,视线看向整齐一排的教官以及后面的黄埔学员们说道,“在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举行大规模进攻之际,陆军军官学校南京本部跨越一千六百公里,在铜梁分校胜利会师,身为校长,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致意和欢悦的赞忱。”

    “好!”下面的学员们按照事先的吩咐拍手赞和。

    生活需要仪式感嘛,该有的程序还是不能少的。

    果然上下一致的热烈掌声很提气,很振奋,检阅台上的一众大佬脸上扬起了久违的笑容,一扫之前因为前线作战不利的深沉脸色。

第151章:会师铜梁 2

    委员长伸手向前摆了摆,白手套下压的动作很显眼,下面学员们的鼓掌声顿止。

    站在话筒前的委员长继续说道,“现在我们面临着民族史上的最危险的阶段,作为黄埔人,你们在新的地方仍要秉持着‘还我河山!保我民族!不驱逐日寇出中国,何以为炎黄子孙!’的信念......同学们,你们的存在将是为全国家民族而战!”

    说道最后委员长右手胳膊举起,戴着白手套的手攥成拳头,振臂一呼。

    “还我河山!保我民族!”

    “还我河山!保我民族!”

    “......”

    下面的黄埔师生们有节奏的高呼着,在整个虎峰镇上空形成了巨大的回声高旋。

    同时,在检阅台下,来自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两名记者拿着胸前的照相机记录下这一幕幕。当然在报道的时候,他们“虎峰镇”会用“a镇”这样的字眼来代替。

    虽然没打算这种把戏能瞒住日本人,“黄埔校本部师生会师铜梁”这样的消息也不算是秘密。凭借日本人的谍报能力,肯定很快就能查探到黄埔师生现在的驻地。

    可那又怎样?这里是陪都,是绝对的腹地,日军想要抵达这里,那么就需要跨越千山万水。至少目前,日本人除了飞机,地面部队是抵达不了这里的。而即便是飞机轰炸,这重庆地下有的是防空洞。

    正是基于上述的不怕泄露的原因,所以上峰才命令中央通讯社对黄埔师生会师铜梁进行报道,这多少是一件喜事,可以对冲一下民众灰暗的情绪。

    当然拍摄照片里的人物,除了大佬,其他的黄埔学员面孔会做脸部模糊化处理。

    拍照的功夫,检阅台上的大佬们走了下来,走到一处下面的学员就整齐划一的敬礼。

    “这是在上王庄缴获的日本人的头盔和武器?”走到头戴不闪光头盔,胸挂美式冲锋枪的队列前时,委员长指着呈三排整齐站立的队伍问道,边问着边走到队伍旁边。

    跟在后面的领队刘詠尧回答道,“是的校长!对不起,作为领队我没能带好队伍,在上王庄战役中折损了六十三名学员!”

    “这不怪你,能在日本人的精锐部队中做到这般,很不错了。”委员长并没有丝毫责怪刘詠尧的意思,然后走到队伍之前的李崇面前。

    “你的名字?”

    “报告校长,学生李崇,黄埔第十四期第一中队步兵科一分队队长。”回答声铿锵有力。

    李崇没想到委员长会信步走到自己面前,还问了自己的名字,这在进镇前可没有安排。虽然这只是委员长的兴致所起,但是能让他这位三军统帅开口问名字,这已经是一种令人颤抖的荣誉!

    看着近在咫尺的面孔,绝对上位者对气度扑面而来,李崇心中的心情自然无法言喻。尽管在香港的时候,学校的教授对这位委员长的评价毁大于誉。但是不可否认,他是目前全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最能得到普遍承认的人。

    而这样的一位此前只生活在他人口中的人物,现在鲜活的站在自己面前。

    “把你的头盔和枪摘下来让我看看。”委员长问李崇的名字也只是顺道提起,而他最关心的则是李崇身上的头盔和枪。

    李崇先把头盔摘下来递给委员长,然后将枪从脖子上拿了下来双手平举在前。

    委员长仔细的翻看了头盔和枪,然后说道,“这枪、这头盔,跟税警总团的装备很像嘛。”

    一旁的刘詠尧说道,“是的校长,这全是美式装备。”

    “我们以后也要给官兵们装备这样的武器!”委员长把头盔和枪重新还给了李崇,然后站到学员们面前,“你们要勤学苦练,作为黄埔军人,你们首当其中的要先站起来,时刻坚信着中华民族是一条巨龙,巨龙一仰天咆哮,这天就亮了!”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就是颁奖授勋仪式,表彰一路随行的黄埔教官们,学员就在底下充当着观众。

    整个会师仪式持续了两个小时,大佬们走后,学员们开始熟悉今后的学习生活环境。不止是虎峰镇,十四期黄埔师生的生活学习区域遍布整个铜梁,虎峰镇只是一个小镇,它只是一个分校学生总队的据点之一,是作为常规教学之用的,根本容不下两个总队近二千多人。

    铜梁分校的校总部设立在铜梁的西较场,此刻教官们都聚集在那里开会,商议在最短的时间内走上教学的正规。

    提前一步到达的第二总队学员作为引导员,引导第一总队的学员们到相应的宿舍。第一总队的学员宿舍集中在庆隆镇,一排排宿舍在原有民房的基础上被修缮成宿舍,供第一总队下榻之用。

    整个铜梁内圈都已经被划为军事区域,主要包括太平镇、庆隆镇、虎峰镇以及西较场。这三镇一场的原有居民都被转移出去,外围则有戍卫重庆的部队负责警戒,禁止任何外人进入。

    学员们开始在各自寝室打扫铺床,等忙活完毕的时候,外面已经是群星璀璨了。

    从当夜开始,饮食恢复到在南京军校的水准,不过由于原来军校的伙房都集体搬去了成都,所以新来的厨师在口味的掌控上难免变得辣了一些。

    第二天早上,熟悉的起床号响起,初来乍到的第一总队在各自教官的带领下,分布在铜梁各处出操。第一总队步兵科在教官刘跃扬的带领下,三个分队先是秩序井然的绕着庆隆镇跑了一圈,然后绕了半个铜梁。

    虽然这比在南京的时候累多了,铜梁并不是一块平地,地势有上有下有山头。

    不过对于已经走了一千六百公里的黄埔学员们,这也最多只是多喘两口气罢了。

    出操完毕后,学员们开始在教官们的领导下在教室布置书桌等事谊,外面一辆辆大卡车载着满满当当的书桌长凳进来,有的还有当地学校的印记。但是战争状态下,所有的教育资源优先对铜梁分校师生供应。

    人多力量大,一个上午虎峰镇内的各处教学设施已经大体上布置完毕,而且有模有样了。

第152章:采访 1

    “这边走,二位记者,马上到了。”

    教官刘跃扬带着两个胸挂记者证和相机,挎着公文包的人来到庆隆镇外,掏出一张红头文件递给镇门外的执勤卫兵。

    执勤卫兵先是向刘跃扬打了一个敬礼,然后接过文件,确认是西较场总部印章许可之后,才放行刘跃扬身后的两人。

    整个三镇一场的警戒十分严格,教官学员出入要出示证件,教官有教官证,学员有学员证,除此以外任何无证人员需要到西较场的分校总部办理临时许可。临时许可上需要写明姓名、职务、探访目的、出入时间等诸多事项。

    跟在刘跃扬后面的这两位中央通讯社记者先是在分校总部对此次随行迁徙的教官进行了采访,尤其是在上王庄和老虎岩发生的事情。现在领导采访好了,也需要对学员采访一下,这就叫从上层贯彻下层嘛。

    “教官好!”庆隆镇食堂前熙熙攘攘,此刻步兵科的学员们正一排排的涌入,食堂是镇子的会堂改建过来的,可以容纳四百人多人同时吃饭。刚吃完饭的学员们出来溜达的时候,看到走过来的教官刘跃扬随即立正敬礼。

    食堂的厨子才渐渐走上正规,此时并不能一次性供给所有学员同时就餐,所以各分队还需要分批次就餐。

    当下刘跃扬看着食堂里人头攒动,直接伸手召过向自己敬礼的一名学员,“你去把步兵科一分队的李崇叫出来。”

    “是!”这学员转身走进食堂里,然后放开喉咙喊道,“步兵科李队长,刘跃扬教官在食堂前找你!”

    声音淹没在吵嚷的环境里,然后这学员又叫了两声。

    李崇正和步兵科一分队的学员们端着盘子排队打饭,毕竟食堂人员和学员们都是初次见面,所以伙食不错,提供的主菜是土豆烧肉,还有一份南瓜。闻着香味,李崇打完饭,正和唐志才几个舍友找位置吃饭的时候,就听到了门外的叫喊声。

    饭菜味道很香,带着刺激味蕾当然辣味,李崇旁边的左玉良,端着碗都没等到坐下就拿着筷子往嘴里扒拉着。

    “你们先吃吧,我出去看看,究竟什么事儿,非得饭到嗓子眼的时候说?”李崇端着碗往门外走来,向着门口边的学员都囔道,“什么事儿啊,这么急?连口饭都不让吃就站在门口嚷嚷?”

    “李队,这可怨不得我,可不是我叫的你。”

    “李崇,过来。”食堂门口外的无叶树底下,教官刘跃扬看到门口李崇的身影开口喊道。

    “刘教官。”李崇左手端着个碗,右手向刘跃扬打了一个敬礼,一见刘教官后面还有一男一女两个记者,手上的饭碗就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

    镜头下自己端着饭碗,形象好像有些不对。

    刘跃扬一指身后穿着文职军装的两名记者,“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中央通讯社派来的记者,小沐记者和小候记者。小沐记者的文章可是时常出现在《中央日报》上,连委员长都看过呢!”

    “二位记者朋友好。”李崇看向两名记者,也稍稍打了一个敬礼,中央社可是国府喉舌了,没点底子的人可没资格在里面工作。眼前这面容姣好的女记者穿着文职军装,梳着露额头无余发的低盘发发型,许是从事记者这一职业的缘故,眼睛里带着很强的探寻性。手上拿着本子和笔,跟随一旁的男记者手里端着相机,看这架势是要采访啊。

    “李崇同志,你好!我叫沐子晴,他是摄影师候旭东,很抱歉在午饭时间打扰到你。”

    自国父孙中山的临终之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开始,“同志”一词的称呼就流传开了,只不过国党里一个系统上下级之间不会这么叫,当不同系统基层人员初次见面的时候就会用上“同志”一词。当然了,在国党内的称呼还是姓加职位占主流。而此时李崇不过是军校的一名学生,所以沐子晴用上“同志”一词很是妥当,毕竟是做文字工作的啊,称呼上就有讲究。

    “那就别打扰了呗。”听着沐子晴的客套之语,李崇手里端着碗嘴一顺就溜出了这话,这忙活了一上午肚子正饿着呢。

    “嗯哼!”刘跃扬嘴里咳嗽了一声,提醒李崇注意态度,“李崇,这小沐记者要采访我们行军途中的一些事迹,你有啥说啥,要配合一点。态度也积极一点,这可是《中央日报》,文章刊登出来全国人民都能看到,尽管出于保密需要不会刊登你的照片。我呢还有事先走了,小沐小侯记者,有什么要采访的二位就问他吧。”

    说完刘跃扬就转身离开了,毕竟学校初来乍到还有好多事情等着自己去协调,既然人带到了那就没自己什么事了,相信李崇会处理好。

    于是在这无叶树下,就剩下了端着饭碗的李崇和两名记者,四周是人来人往的吃饭学员。

    李崇感受着手里饭碗的温度正在丧失,然后说道,“二位记者,我也乐意接受采访,可是采访之前能给我点时间吃个饭么?”

    沐子晴点了点头,“我们可以边吃边采访,我俩也没吃饭。走吧,去镇外的河边,在那儿进行采访,人少也安静些。”

    一听这二位也没吃饭,李崇心想这不正好么,当下就提议道,“那要不先吃饭吧,食堂这会儿开着,也不差二位一口的,吃完了再采访?”

    “不用了,我带着干粮,也不饿。”然后扭头对着后面的侯记者说道,“侯记者你先去吃饭吧,也用不着拍照。”

    得,听了这话,李崇明白了这领头的沐子晴记者显然就是个工作狂的性子。

    李崇跟在沐子晴后面,走出了庆隆镇,往河边而来,边走李崇飞速的将碗里的食物吃干净,走到河边的时候,直接就可以洗碗了。

    “军人的胃就是不一样啊。”沐子晴看到李崇的吃饭速度有些咋舌。“喽,就这儿,坐吧。”河边几块突出的石头,正好可以充当板凳。

    李崇把碗往河水里一放用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压着,免得被水冲走,吃干净不留一粒米的盘子连一条鱼苗都吸引不到。

    坐在石头上,两人面对面的距离不过二米左右。

    沐子晴担心眼前这男同志是第一次和女同志面对面而内心拘束紧张而特意说道,“你不用拘束的,采访时我就喜欢在没有其他人干扰的地方一对一面对面的这种方式,这样才能有置身处地的真情实感。”

第153章:采访 2

    听着这沐记者如此说了,李崇不禁笑了一下说道,“不局促,和女同志谈话我很有经验的。”

    沐子晴翻开本子拔开钢笔套,笑着说道,“看不出来啊,年纪不大,倒很自信。那我们正式采访开始,我需要从你这里了解两场战斗详细的细节。”

    李崇点了点头,表示了解。

    “在上王庄,鬼子的精锐乘夜摸上来的时候,你们是如何反应过来的?”第一个问题问出的时候,沐子晴身体往前微微倾着等待李崇的回答。

    “那得益于庄子四周的明岗暗哨。按照日常的军校训练,我们每到一处都严格的设有岗哨,那天晚上鬼子没摸上来就被发现了。大晚上静寂的一点声音都没有,那些鬼子又不是猫,那全副武装的他也会发出声音嘛。还有那大晚上月光下照着的人影,又没谁是睁眼瞎,当然看得见了。”

    “嗯哼!李崇同志,你还没有端正采访态度。我得批评你,革命战友不该用睁眼瞎这样的粗鄙词眼!”

    听着李崇这说话的语气,沐子晴算是看出来了,怪不得此前自己向黄埔的教官们提出要采访学员的要求时,那些个教官直接让自己采访一个叫做李崇的学员,说是迁徙途中的战斗事迹他都完整的参与过,又是步兵科一分队的队长,还是港大的高材生,口才好认识足,是个很合适的采访对象。

    现在沐子晴明白了,根本原因是这位李队长别看着脸嫩,其实已经在锻炼中成功的化为了一个老兵油子。该说的,不该说的,这人心里清楚的很。所以那刘教官将自己送到后,就放心的离开了。

    沐子晴心里想着,看来中规中矩的采访可以,但要在这年轻人面前挖到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闻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啊。

    “你在上王庄的战斗中前后一共参与杀死五名鬼子,直接致死三名。这对于刚入学的学员而言是一个简直是一个奇迹,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你也知道?”

    “当然,采访一个对象我会提前做很多功课的。”

    “第一个枪杀的,第二个刀杀的,第三个手雷炸死的。”

    “刚才我才说的嘛,细节,我要具体过程。”

    “那晚上,除了一点月光外都黑乎乎的,那也看不清啊,哪来的细节?就说肉搏吧,那都是凭着感觉在一瞬间下死手,根本没有具体过程,因为下杀手都是肌肉下意识的反应,若是经过大脑思考再作出应对,那小命已经结束了。”

    “那我提示你一下,比如晚上你用枪杀鬼子,既然在黑夜之中,你是怎么用子弹打中鬼子的?”

    “这并不困难,月影之下能看到身影,枪口的火花也能提供定位,这就像王教官在夜色里可以根据日本人迫击炮口火焰来精准打击一样。”

    “......”

    采访足足花了三个小时,从上王庄谈到老虎岩,从湿地谈到漫漫山路,从饮食到睡觉,沐子晴问的很详细,中途叫做候旭东的那个摄影师给两人添了五回茶水。

    “李崇同志,谢谢你的配合,有了这些素材我想我可以写出一篇很好的通讯文章。”沐子晴合上本子,把笔插进了口袋里,然后伸出手掌表示感谢。虽然李崇嘴里没有说出什么令人感洞肺腑的东西,但是根据这些素材,自己完全可以艺术加工出一篇催人泪下、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文章出来。

    “那采访完了,我走了。”李崇从溪流旁边拿起饭碗,然后往虎峰镇走去。

    “等等,我跟你同路。”沐子晴跟了上来。

    “你不是采访完了吗?怎么还有事儿?”

    “采访工作是完成了,接下来要去见一位朋友。”

    “男性朋友?”

    沐子晴食指挑起摇了摇,“不,是女性朋友,目前就读于黄埔十四期第二总队女子队。”

    “哦?名字说来听听,说不定我认识。”

    “金慧贞,女子队的一名学员,不是女子队的队长,也不是副队长,想必你这位黄埔十四期中的优秀人物不会认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员吧。”

    李崇该说什么?世界在某一时刻就是如此之小。

    “不会吧,你真认识?”看着李崇脸上的神色,沐子晴很是意外的问道。

    “小看你的这位朋友了,金慧贞在学校里可不是你所说的名不见经传,她平时的考核成绩以及颜值在女子队里都是数一数二的。”

    虎峰镇里,女子队正跟着军医处长蒋士焘后面做最后的消毒工作,毕竟这里曾经被居住过,为了以防初来乍到的黄埔师生在这里水土不服染上疾病,必要的消毒工作是必须的。现在所有设施将在明天以全新的面貌面对所有师生,而在明日,黄埔师生们将进入到同南京本部一模一样的生活节奏中去。

    “嘿,金慧贞。”李崇在镇中的2号教学设施前看见了正和两名女学员在墙角喷洒消毒水的金慧贞。

    金慧贞一挑头,原本想说一声“朋友你好”的时候,就看见了李崇旁边占着的沐子晴。

    李崇左手摊向旁边的沐子晴,“她说是你朋友,我给你带过来了。”

    话没说完,金慧贞的反应已经说明了两人的熟悉程度。

    金慧贞脚步轻快的上前,两个俏丽的女生抱在一起,“沐子姐,昨天在检阅台下看到你的时候,我就在想你会什么时候来找我,嘻嘻。”

    显然金慧贞跟这位沐记者应该是很好的朋友,好朋友相见时脸上才会不自觉的洋溢出这种轻松的笑容。

    事实上,两人父亲以前在一个单位工作,因此时常在父亲工作单位的屋檐下玩闹,是从小玩到大的友情。加上沐子晴比金慧贞大了五岁,金慧贞一直称呼沐子晴为“沐子姐”的。

    “不打扰两位的叙旧,拜拜了两位。”

    李崇走后,沐子晴借着采访的名义把金慧贞借了出来,金慧贞要带沐子晴到庆隆镇的女子队生活区看看。

    一路上,两人边走边说着话。

    “沐子姐,你怎么会和李队长走在一起?”

    “哦,他呀是我的采访对象,刚刚采访完,然后他听说我要找你,就顺路带我过来了。”

    “沐子姐,你盯着我看干什么?”金慧贞被沐子晴盯着看感觉有些不自然。

    “看看你经历了一千六百公里的长途跋涉,变黑黝了没有哈!还好我们的小金子天生丽质,在山沟沟里转了那么长时间除了瘦了一些,还是一样的漂亮,不然回去伯伯伯母可要心疼死了。”

    沐子晴张开金慧贞的胳膊四处的打量着,边打量着边说道,“你这次真是让家里所有人都震撼了,没想到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这么大的能量嘛。还有,进了军校几个月不见,你有变化哟,至少以前可没见你会主动谈起一个男生,怎么?对那位李队长有意思?还是在这途中你们之间产生了革命的友情?”

    金慧贞摇摇头往前走了两步,脸上显示出了不好意思的神色,“哎呀,沐子姐,你怎么这么八卦?”

    “嗯哼,我的职业是记者嘛,挖掘问题本就是我的职业。不许扯开问题,快回答我。”

第154章:准备回家

    “哪有什么?就单纯的革命友谊而已。”

    “不对,男女之间可不谈单纯哦。我可知道那位李队长对你评价很不错哟,姐跟你说,你要是和这位李队长好呢,那就要抓点紧,不然什么时候这李队长上了战场,小心有命去没命回。”

    “呸呸呸,沐子姐,你这说的什么话?”

    “被我炸出来了吧,某些人还会担心哦!不过我说认真的,上了战场九死一生,访谈中我发现这位李队长一定是个狠人,杀鬼子毫不含糊,又得黄埔的教官们赏识。这样的人在军队系统里只要命硬,一定是支潜力股,可以下注投资的。”

    民国时期像北平等大城市已经出现了证券物品交易所,股票交易在这时期也是很热的,而这类交易往往经由中人完成交易,中人按比例收取佣金。比如委员长在发迹前,在上海滩也曾做过一段时间的中人赚取佣金,后来不满足佣金所得就亲自下场炒股,自然是赔了个底掉。

    “沐子姐,你怎么神神叨叨的,成了看相先生了?”

    “哈哈,我可不是在看相!”沐子晴笑着拍拍金慧贞的手,“我看的,是那股昂扬的精气神。你沐子姐我也是采访了很多高官的,你的这位李队长眼神里的侵虐性和自信性可一点都不少哦,用八个字可概括之。”

    “哪八个字?”

    “豪气冲天,胆识惊人。”

    完成采访重新回到同学中的李崇自然不知道两个久别重逢的好朋友最先谈起的话题是关于自己,此刻李崇正跟着同学们将“三镇一场”间的道路给整平了。

    一切就绪后,铜梁分校正式投入运转,历时一个半月后,校本部的师生在铜梁重新开张运行,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而成都的军校,也正式更名为黄埔成都本校,继承了南京校本部除十四期两个总队学员外的全部遗产。

    在这山清水秀的铜梁,除了一开始的口味偏辣以外,师生们开始适应下来。相比在南京还有如芒在刺的危险,在这群山成叠的腹地,无疑更有种安全感。

    三天后。

    “看报!看报!同学们都来看看啦,咱们一路上打鬼子打土匪的事迹上了《中央日报》了!”中午食堂吃饭的时候,一同学手中抓着一份报纸招摇着跑了进来,嘴中嚷嚷着说道。

    “给我看看,给我看看!”桌子旁吃饭的同学们放在手中的筷子站起来说道。

    “你们继续吃饭,我来给大伙读一读。”这手持报纸的学员站在椅子上,开始大声的读到,“......一颗颗子弹带着死亡的烈焰在夜色中呼啸,漫天的流弹和雨点般的迫击炮弹将黄埔师生死死的压缩在墙体后面,就在鬼子趁着火力掩护摸上墙头时......”

    报纸上文章所写的画面感很强,一路没有经历战斗的第二总队学员们露出感同身受的神情,相比于第一总队,第二总队的西迁之路比之可轻松多了。从南京城出来后,日本人的火力被第一总队吸引住,第二总队很从容的就避开了交战区。

    不过也因此,第二总队学员的西迁之路少了一些精彩,也少了一些心智的成长。操练的时候,两个总队学员们站在一起,教官们很容易就发现第二总队的学员看起来明显稚嫩了一些。

    手上沾了血之后,第一总队的学员们都变油了许多。

    看报的不止黄埔师生的食堂,《中央日报》作为国府第一报,它的发行量在全国都屈指可数。尤其是报社随着国府西迁重庆之后,这西南之地是处处可见的。

    白象街别墅区,住在里面的家家户户都是不差钱的住。自然是报社今后完成订报业务的核心区域之一,所以挨家挨户基本都订报了的。

    对于白象街的住户而言,订报是不差钱,给些面子,他们各自有着更准确的消息来源渠道,不需要从经过加工的报纸之语来获得消息。

    不过自从搬家到重庆,花园别墅里的林婉如还是喜欢不时的看一看报纸的。

    战争让她十分不情愿的搬了家,昔日的国都现在变成了地狱,林婉如觉得自己有必要了解这个世道如今发生的一切。毕竟自己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太安逸了,除了搬了家就没什么不同,这让林婉如有种跟现实世界脱节的感觉,所以她乐于从报纸上汲取一些现实。

    和往常一样,早上报纸送到后,林婉如在茶几上摊开,浏览着时政消息。

    林婉如看报会从头到尾翻一遍,不喜欢的内容就会快速的晃过去,但是这一刻她的视线从第一眼看到标题后,就长时间的停留住了。

    文章标题正是:“黄埔师生西迁之路系列报道!”

    看着看着,林婉如笑了,那个害自己内心担忧的家伙终于是到了啊。

    细细的看完整篇文章,林婉如心里又悬挂了起来,这满篇文章里密密麻麻的全是子弹炮弹乱飞、刺刀见红,实在让人心忧的很。

    某一刻,林婉如从沙发前忽然站起,撇了一眼手上的腕表,三天后的下午就是周末了。

    文章里没有提前黄埔师生的驻地在那儿,但自己知道李崇父母住在哪儿。如果按照军校以往的作息规律,周末下午会有半天的假。凭着自己对这坏家伙的了解,肯定会进城见他父母的,那个时候,自己就去守株待兔,就是不回来也会发电报的。

    三天后,周末依照惯常有半天的假期。

    “李队,走吧。”中午下课哨音响起,李萌清离开座位来到李崇旁边说道。

    两个人前些天已经说好了,今天下午进重庆城一趟。两个人家都在重庆城,李萌清今天家里会有车在铜梁外接送,李崇正好可以搭一下顺风车。从考入黄埔后,自己跟家人的联系就停留在电报上,今天下午半天的休息时间正好可以让自己去见一见父母,见一见重庆的新家。

    “咦,你们两人怎么没去吃饭,倒是跑出来了?”两人将书本课业送到寝室后,从庆隆镇出来的时候,遇到正往镇门走来的金慧贞。

    “哦,我俩准备进趟城,正好有便车可以搭。”

    金慧贞闻言,笑着说道,“好巧,进城啊,我正好也要进城来着。”

第155章:走在回家路上

    三人走在出铜梁的路上,弄清了李崇家在沙坪坝后,金慧贞走在前面说道,“这么说来咱们家人都在城里,那以后回去就可以搭个伙,方便多了嘛。”

    李崇搓着手看向两人,“那我今后可以搭你们两个人的便车嘛。”

    金慧贞扭头看着李崇说道,“那你今天要不要做我的便车?包接包送哦。”

    李崇手往李萌清肩膀上一搭,“朋友,你不要插散我俩,今天下午我俩已经有约了。”

    被李崇搭住肩膀的李萌清听了这话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哆嗦,玩笑的带着颤音说道,“大哥,我是家里独苗,一大家子还指望我传宗接代呢。”

    “哼,你们俩一起过去吧!”金慧贞嫌弃的要给两人一脚,“不识好人心,哼。”

    三人说笑着铜梁通往重庆城的主干道旁。

    这是军事委员会特地派遣士兵修的路,方便城里军事长官往返铜梁分校。因为铜梁分校离重庆城不过六十多公里,所以军事委员会方面时常会有军事长官过来给学员们上课,这条直道就是方便军事长官们的汽车行驶之用。

    “那两位,我先走了。”黑亮的汽车前,金慧贞挥手向两人作别。

    “再见。”见金慧贞上车后,李萌清和李崇也上了汽车。

    六十多公里的车程,汽车开了一个半小时。

    “多谢了,本家,接下来的路我自己走就行。”沙坪坝磁器口古镇门下,汽车缓缓停下,李崇从车上走了下来,向李萌清道了声谢。

    李萌清看了一眼时间,“那李队,傍晚六点还在这儿。”

    李崇做了一个ok的手势,“好的。”

    一身军装的李崇站在磁器口古镇门下,身板挺拔,身上带着铁血的气息,周边熙攘的人群都避远了一些,连停在一旁的几辆黄包车都没上前问要不要坐车。

    李崇吸了一口空气,沿着青石板路往前走。沿着井口街道往前走,新家就在明珠山的一处山脚下。

    因为多山,这里的路都是七歪八绕的,一时间李崇有些头晕转向。看到不远处一个大大的米字招牌,李崇来到米店门下,准备进去问问路,顺便买点吃的东西,这午饭没吃自己就出来了,现在肚子饿得很。

    米店里不仅仅卖米,米粉、米饼、米糕、炒米等等是一应俱全。

    “哟,军爷!您来买米?”大昌米店前,原本见有人影进来,伙计就要上前招待,但掌柜的眼尖一见是穿军装的,连忙拉住伙计,自己上前亲自招待。现在这个世道,当兵的是最不能得罪的,上前的时候掌柜的已经做好把价格降下来的准备了。

    果然,往前一凑近,掌柜的鼻子就闻出了那种当兵的味道。

    李崇闻着米香揉了揉肚子问道,“你这店里有什么吃的?”

    环顾四周,这大昌米店真是不小的规模。店内伙计就有四名。最先入目的就是一堆堆冒尖的米,还是不同品种,上面插着木牌,显示着米价:15元一斤!

    要知道1935年国府财政部发行法币之初时,一元法币对应银元一块,15元就是十五块银元了!当然,现在一元法币的购买力早已经远远不及一块大洋了。前线战场**的节节败退,尤其是国都南京沦丧之后,法币的价值是一贬再贬。

    在如今国府所在地的重庆,一块银元也能可以抵五块钱的法币用。这还是因为政府搬迁到当地,提升了法币在本地民众心中估值的作用,在其他地方,一块银元已经至少能抵七八块的法币用,而且这个贬值的势头还在往下。

    也因为重庆现在是陪都,像米店这种名眼上的店铺是必须用法币的。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牌子上的价格是用法币标注的,但实际交钱时各掌柜更愿意接受大洋。若是量很大,也会与时俱进的接受美钞、英镑。如今这重庆城内也是能见到不少蓝眼鹰鼻的洋人的。

    掌柜脸上笑着,指着左边柜台上的大密封的玻璃瓶,“军爷您看,上好的米糕,今天早上才蒸的,还热乎着呢。一天就蒸这么一罐,现在就剩下这半罐了。除了米糕,我这里还有米饼、糖炒米块之类的,您尝尝,看看要哪样?”

    说这掌柜的掀开米糕的玻璃坛子,从里面拿出一块带着温度的米糕递给李崇。要是平常人到店里面,肯定不会有这待遇,还品尝品尝?

    买就买,不买拉倒!

    李崇拿起米糕往嘴里一放,香糯有嚼劲,饿肚子的情况下味道更显不错。

    “这坛子里剩下的米糕多少钱?”

    “寻常人至少二十五块钱,军爷您买,给您抹去零头,就当结个善缘,二十块钱就好。”

    “换成大洋呢?”

    “大洋更好了,大洋只要四块,另外另赠您一两炒米。”掌柜的嘴咧开了花,平常政府官员到自己这里买米用的都是法币,没想到眼前这年轻军爷居然厚道的要用大洋结账,这让一向铁公鸡一粒米都不愿意多往外洒的掌柜高兴之余,决定额外赠送一两炒米。

    李崇从口袋里掏出四块大洋往柜台上排成一排,掌柜笑呵呵的收下,旁边的伙计从里面拿出一个小竹篮子和竹镊子,从玻璃罐子里将米糕一块块的镊出来放到竹篮里,另一个伙计拿出一个小布袋子往里面装着炒米。

    趁着伙计装米糕炒米的时候,李崇看着米柜上插着的牌子向掌柜的说道,“掌柜的,现在米价已经这么贵了么?居然要十五块一斤?”

    十五块钱一斤大米,这价格已经远远超出普通民众的承受范围了。像黄埔的学员,目前一个月的补贴也不过就是十五块钱一个月,跟中央军底层士兵大概是一个标准。只不过黄埔军校里的教官不会层层克扣,基本能足额发放到学员们的手中。

    也就是说自己一个月的补贴,不过只能买一斤米而已,这也太扯了一些。更何况,很多底层群众根本就不会有一个月十五块钱的收入。当然了,穷人有穷人寒酸的活法,一个大洋能活一个月并不鲜见。

    掌柜的摇摇手说道,“哎呦,军爷您是初来重庆吧,这价格已经不高嘞。这米价还是社会局与平价购销处、市商会联合一同规定的,小店也是照章办事。”

    其实这掌柜说话间耍了一点花样,社会局与平价购销处、市商会对米价等主要生活物资的定价是一个最高定价,规定各大店铺最高不能超过此价,而大昌米店是直接把米价提到最高限价的,当然了全市大大小小的米行基本上都是这么做的。

第156章:到家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接过伙计递来的竹篮子和布袋之后,李崇问道,“掌柜的,问你个事情,明珠山南侧山脚下怎么走?”

    掌柜做成一笔生意,心中正高兴,于是亲自走到米店门前,指着那属于明珠山的山头说道,“咱这大昌米店属于井口街道的东西朝向,军爷您要到明珠山南侧山脚下,只要记着一个诀窍,沿着这条朝南的青石路往南走,遇到转弯口往低走不往高走,就能到了。眼前那个山头就是明珠山,跟南边那歪咀山区分开就好了。”

    按着掌柜的话,李崇又走了一刻钟的山路,当下左手拎着竹篮和布袋,右手边从竹篮里拿出温热的米糕放到嘴里,脚步轻松往新家住址走来。

    而此刻明珠山的南山脚下的聚居区,一栋栋靠山而建的独立楼房中,一栋连带屋顶算是三层建筑的水泥楼房前,因为停着一辆黑亮的汽车而格外的引人注目。

    周边邻居很多都是从外地新搬来的,而能卖下一栋独立楼房的,多少都有些身家。在他们之中,汽车不是一个新鲜物事儿,其中一些人以前坐过,甚至是拥有过一辆的。只不过如今拖家带口来到异乡,身上就剩下了一些银钱票子,这是一家人今后的生计依托,是决计舍不得拿出这笔钱像从前那样去买辆汽车的。

    因此现在能拥有一辆汽车代步的,那财富绝不是一般人拥有的。众邻居,尤其是新搬来的邻居心想着,这山脚下新来的李家看来在这城内确实是有着富豪朋友啊。还听说他家的大儿子是**当兵的,也有说是在黄埔军校里的,不管怎样,这样的背景只可交好。

    有的人不能光看面相老实就能去欺负的,现在的重庆城,人来人往,一块砖砸到一人,指不定人家背后就能给你拖出一串麻烦出来。

    不管外面的人家如何看待门口停着一辆汽车的自家,屋子里,父亲李德润听林婉如说起自家大儿子已经在四川铜梁了,脸上带着惊喜。二弟志新和三妹元秀脸上同样高兴,因为每次这个漂亮姐姐一来,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少好吃的。

    事实上铜梁划归重庆是解放后八十年代的时期,此前一直属四川管辖。

    父亲李德润问道,“林丫头,那就是说崇儿他如今在四川?那四川的成都距离这儿远着呢?他咋回得来?”

    李德润来重庆不过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对西南地区的距离和地理位置并没有直观感受,提到四川也就听人说起一个成都。

    在父亲的概念里,那是古人诗文中的蜀地啊。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大儿子到了那里,又哪能轻易回来?

    “李伯伯,不是这样算的。要是在成都,他肯定回不来,那远着呢。但我爸爸说,前些月市政府集资修路,要从铜梁修一条往咱这儿的直道。我爸爸一打听,原来铜梁那里修了学校,据说是要安置从南京来的黄埔师生。要是在铜梁的话,那就在重庆边上,到咱这儿坐汽车很快的。再说,就是今天下午回不来,按理他也一定会给您发电报的。”

    就在爹娘正和林婉如交谈的时候,李崇一个人已经沿着山路快要来到明珠山的南侧山脚下。不少房屋傍山而建,地基就是这明珠山,看起来很是厚重结实。这山路穿插在错落的房屋之间,很是蜿蜒曲折。

    之前在南京上海的时候,觉得大街上人头攒动的,如今在这西南山城,李崇同样感受到了密集的人口密度,而且口音真是天南海北五花八门,北方口音、江浙口音并不鲜闻。

    李崇的一身挺拔军装沿路走来让两边路人为之侧目,站在明珠山南侧山脚下,一眼看去,有不少靠山而建的楼房,加上屋顶算三层的也有四五栋的样子。

    这百十米肉眼可见的距离,一时间,李崇分不清新家在哪儿。

    几乎是凭着心底的直觉往前走,然后心中隐隐约约听到熟悉的声音,眼中看到了停在小院竹门外的一辆汽车。小院里裸露着黑土,上面种着一些青菜芹菜之类,竹门后面有两条小狗,简直像大黑和二黑小时候,隔着竹门对着自己狂吠。

    “大黑、二黑,不许乱叫!”里屋内跑出了一个小身影,正是二弟志新站在台阶上指着院子里那两条狂吠的狗呵斥道,然后就发现院门外站着一个很高大的人,穿着一身军装,看上去好像自己大哥呀。

    “二弟!怎么见着大哥了,不认识了?”李崇站在院门外看着熟悉的身影唤了一声。

    “大哥,真是你呀!”李志新看着院门外的人穿着一身军装,没敢上去认,这下听到熟悉的叫声,这肯定是自己大哥无疑了!

    “爹娘,林姐姐,大哥回来了!我大哥回来了!”被李崇一把抱起来的二弟志新朝着屋子里叫道。

    “嘿,好小子,几个月不见,个子蹿了也变重了。”李崇明显感到二弟的生长,十岁的年纪正是长个子的时候。

    屋子里的爹娘、林婉如及其丫鬟彩云和司机、小妹元秀、以及管家小同以及他的女儿、丫鬟小柳一众人听着外面的动静纷纷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就看到院子里抱着志新的李崇。

    一身军装,脸庞削瘦,但往那一站,便是顶天立地般,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十足。

    载着林婉如的司机看见一身军装的李崇眼神一缩,他本就是因伤从部队退下来的,那种拿枪的气息让人再熟悉不过了。不过眼前这年轻人可比自己当初当兵的前途好太多了,那可是黄埔生,以后妥妥的天子军。

    “大哥。”三妹元秀声音甜甜,上来抱住李崇的大腿。

    “喽,米糕和炒米,你们两人拿去。”李崇把二弟放到地上,将在大昌米店买来的小吃食给了两人。

    “爹,娘。”李崇见着依然精神的双亲,心中喜悦。自己从香港回来的一路盘算努力,不就是为了一家人在烽火连天的岁月能够平安,不就是为了这一刻么?

    “回来好啊,回来就好啊!”母亲陈月英上前,上下打量着自己的大儿子,看着脸上都刷筋了,这是受了苦啊,眼里不由得心疼的滚泪珠。

    “这大儿子回来是喜事,你这婆娘哭个劳什子?给人看了笑话。”父亲李德润嘴上说着,但脸上充满藏不住的笑意。

    拥抱完母亲,就看到站在一旁嘴角挂着笑的林婉如。

    “你怎么来了?”李崇看向站在一旁嘴上挂着笑的林婉如,真没想到自己这一回来,相见的人都齐全的站在一起,何其幸运。

第157章:高兴的一天 1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林丫头自然想来就来了。”陈月英斥了李崇一把,显然自己不在的这段日子里,林婉如已经搞定了自己的家人。

    这并不奇怪,家世好、相貌美、至少在自己父母面前性子很乖巧的林婉如很能第一时间攻下人的心房。

    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喜悦的交谈着,享受着重逢的喜悦,同时李崇也了解到新家的一些情况。

    “大少爷,您回来了!”顺生恒生俩兄弟背着材火到院子里,就看到屋里的李崇,高兴的叫道。作为少时同李崇一同长大的两兄弟,他们对李崇是绝对信服的。

    “辛苦了。”李崇拍拍两人的肩膀,两兄弟从老家李庄被带出来,一直勤勤恳恳在做事,而且因为两人的存在,父母弟弟妹妹才在这初来乍到的环境里安安稳稳的扎根下来。

    “我出去买鱼。”母亲上了二楼房间拿钱,加了一件棉袄,然后下来带着丫鬟小柳起身要去买李崇最喜欢的鱼,然后红烧。大儿子瘦成这样,这么大的个子都能看见脸上的颧骨,这让陈月英心中很是心疼。

    “不用了,娘,我六点还要回学校的,不用忙活了,下次我回来再烧呗。”回来一趟,一家人坐下来喝喝热茶说说话,已经很好了。

    “不碍事的,娘现在去买,来得及。”说着,陈月英就走出了门,恒生转身跟在后面。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陪林丫头走走。”见妻子陈月英出去后,李德润也起身说道,然后独自上了二楼。

    和母亲不同,对于一个父亲而言,只要知道孩子平安就行了,没有必要拴在身边。

    母亲陈月英买鱼的路上,路旁的各家各户邻居脸上带着探寻的问道,“李家婶子,那穿着军装的小伙子是你家大儿子?”

    “嗳!嗳!”陈月英脸上高兴的点点头。

    “了不得嘞,听说你家大儿子上的可是黄埔军校!那以后出来可就是正儿八经的拿枪军爷嘞!”

    “嗳!嗳!”异地他乡的母亲陈月英并不善交际,此刻大儿子回来,心中喜悦的紧,对邻里的问话只会不断的点头。

    好了,这下实锤了,当地走街串巷的闲散人这一代清楚的明白了这新来的李家是不好惹的,乱世当头首先不能惹的就是当兵的,惹了人家是要挨枪子的,何况人家大儿子还是传说中的黄埔生。

    小院外,李崇和林婉如两人走在外面,沿着山路,慢慢的走着。没有人跟在两人后面,恒生和林婉如的司机兼保镖都没有,在此刻当下的这个城市里,军人是最不能招惹的存在之一,被军爷崩了都没地方讲理,这是连本地黑帮都知道的。

    两人没有目的沿着山路往上走,一步两步,先是一前一后,林婉如踩着前面李崇的脚步。然后变成一左一右,彼此间手的距离越来越近。

    手背随着胳膊的前后摇晃间相互碰撞在一起,冬日里带来心间温暖的悸动。

    自然而然的两人手缠在一起,林婉如的手很小,李崇一只手掌就可以包裹着。

    “你的手怎么这么热?像暖水袋一样。”一股股温度通过手掌传到心上,那种舒服的感觉让林婉如眼睛眯起来,此刻心间觉得很满足。

    “我身子骨壮,火力旺。”李崇说着,然后握紧了林婉如的手,想要捂热。

    “那你帮我把这只手也暖一暖。”说着林婉如转到李崇对面,站在上面的一级台阶上,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李崇双手合在一起,把林婉如的双手包裹在里面。

    “还冷吗?”李崇笑着问道。

    林婉如笑着摇摇头,享受着此时的温度,“很暖,手暖,心也暖和着。”

    两人继续往山上走,两人享受着彼此间的安静。

    忽然李崇问道,“问你个事情,你为什么对我家人好,对我好?或者说自恋一点,在三个月没我消息的情况下,你还能一如既往的喜欢我?”

    林婉如眼神迷茫了一小会,然后摇摇头说道,“不知道,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我对你家人好,也是因为我喜欢你呀。”

    林婉如说的话并没有直接回答李崇的话,不过没有答案,已甚是答案。

    “那么现在轮到我问你了,你听好。”林婉如看着李崇的眼睛问道,“你以后要是升官发财了,会不会找一个比我年轻、比我漂亮,比我性格温柔的女孩子?”

    李崇手放在林婉如的肩膀上,带着一点点调笑的语气,“有这样的女孩子嘛?你在南京时就是‘金陵女子大学第一才女’,比起山城大街上令人眼前惊艳的美女是丝毫不弱的。一则以前我就说过,哄女友太麻烦,有你一个就好了。二则,你应该自信,虽然你嘛在我面前性格虎了一点,但人美可盖过这点瑕疵的......”

    “停!哼,你说什么?我性格虎吗?难道要像大家闺秀那样温柔可亲?”李崇还要接着说,就被林婉如打断,然后手掐住李崇腰间,呲牙着问道。

    李崇腰往一旁侧开,嘴上打着哈哈说道,“哪能呢,你是天生丽质活泼勇敢善解人意秀外慧中善良温婉沉淀优雅......”

    “停停停!不许说了。”一开始林婉如被夸着眼睛弯起,然后越听越不对劲,甚至有些不好意思。

    “温婉”是自己吗?

    “慧中”是自己吗?

    “优雅”是自己吗?

    或许那只是某些场合的自己,不过看到李崇脸上调侃的神色,林婉如也是瞬间反应了过来,没好气的抓起李崇的胳膊,举到自己的嘴边。

    毫不留情的一口咬下。

    “咝!”李崇倒吸了一口凉气。

    林婉如松开了口,然后擦掉了牙口印上的口水痕,边擦着边说道,“疼了吧,这是对你发电报都不发给我的惩罚。还有,我就是要在你身上明显的地方留下痕迹。这样别人要是问起你手上的这印子哪来的,你必须说是你女朋友留下的,知道吗?”

    李崇不解的问道,“为什么?好丢人的。”

    林婉如得意的说道,“这样别人,尤其是女孩子,就知道你是有主的。”

    原来这就是林姑娘的小小心计。

    “知道了吗?”林婉如追问着。

    “嗯。”李崇应答了,点了点头。

    两人走着走着来到明珠山的半山腰上,一处往外挑出的岩石上,站在上面可以看到南侧山下的景色,两人的手扣在一起。

    看着远处的景色,林婉如手上的力气加重了一些说道,“今天是我来到重庆最高兴的一天,因为你,我想你已经是我心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希望今后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够像现在这样手牵着手,看尽遍山景色。”

第158章:高兴的一天 2

    “我也很高兴,从香港回来的种种目标到现在基本实现了,总算是舒了一口气,而且还有了一个意外的最大收获。”

    “什么收获?”林婉如歪头看着李崇的侧脸问道。

    李崇看着林婉如的眼睛说道,“就是你呀!你是我回来的最大收获。”

    “我是田里的庄稼嘛?说收获就收获的?”

    “你当然不是了。”说着李崇张开手抱住林婉如,一种比在昔日在上海,潜入千叶商会开锁得金条更甚的满足感在心头滋生。

    林婉如没有任何的挣扎,她渴望这种拥抱很久了,刚才在李崇家门口因为众人看着心中还有些不好意思,现在她没有丝毫的害羞了,努力的把身体钻到李崇的冬装军大衣里。

    李崇把下巴放下林婉如的头上,柔柔的发丝有一种酥痒的感觉,郁雅的体香让李崇有点迷醉,忍不住低头含住林婉如稚嫩的嘴唇,嘴唇上淡淡的胭脂有股微微甜腻的感觉。

    林婉如的脸一下子就升腾的更红了,比起当初黄埔校门口送别的第一次接吻,心口还是一样扑通扑通的乱跳。

    良久分开,两人都感觉身上热气腾腾的。站在岩石上冷风阵阵,正好可以去去热哎。

    “大少爷,下来吃饭啦!”山脚下面,顺生那浑厚的大嗓门响起,声音一阵阵在山间响起。用的是老家土话,简直天然的加密作用,旁边的邻居也听不懂在说啥。

    “晓得呐。”李崇双手呈喇叭状往下喊道。听到山上传下来的声音,顺生知道大少爷听见了,就关闭了自己的大嗓门。

    一旁的林婉如似乎发现了一个很好玩的事情,眼睛轱辘了一下,然后双手也呈喇叭状放在嘴前,然后胸口鼓气,又似在给自己打气,然后大喊道,“李崇,我喜欢你!你听见了嘛,我喜欢你!”

    用的是南京方言,清澈的声音一层层的往下叠荡。

    站在林婉如身边的李崇虽然不懂南京方言,但却明白林婉如在喊些什么。

    山下来自五湖四海的住民虽然听不懂,但这是女声却是无疑,不由摇头,一个女孩子大呼小叫不简直成体统嘛。

    “我听见了!知道了!我也喜欢你!”李崇心中轻松,也重新双手欧合成喇叭状朝山下喊道。

    两股声音在山间渐渐交织在了一起。

    李崇新家院子里,随林婉如而来的丫鬟彩云以及司机,却是听得懂南京方言的,两人对视一眼,不由得感慨小姐也太胆大了一些,虽然平时候小姐在家就有些不太着调,但那好歹也是在家里嘛。

    喊完这声后,林婉如拍拍胸口喘着气,刚才的一声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现在想来都不敢下山见人了。

    万一自己这大大咧咧、不知礼数的样子惹得伯伯和伯母不喜怎么办?

    “走吧,下山尝尝我娘的手艺。怎么了?”李崇抓着林婉如的手要往山下走,结果林婉如脚步迟钝的不愿往前。

    林婉如低着头看着台阶小声的嗫嚅着,“刚刚喊声被伯父伯母听见了,会不会很尴尬呀?”

    李崇感觉好玩,刚刚喊的时候挺胆大的一个人嘛,怎喊完就害怕起来了?

    当下李崇将握着林婉如的手揣进兜里说道,“不会的,我爹娘很宽容的,只要是我喜欢的,他们一定喜欢。”

    两人拉着手往山下走去。

    下山的路上林婉如一步步下石阶的时候忽然说道,“那个,其实伯母的手艺我尝过很多次了,比我妈妈的手艺好太多了。”

    “哦?看来我不在家的时候,你没来少打秋风啊。”

    “那我还不是想来见见你回来了不,然后伯母就很热情的留我午饭,我忍不住香,肚子又饿的。”

    “......”

    林姑娘心中一慌张就喜欢碎碎念念的,走到山脚时一直说个不停。

    不过如李崇所料,到了山下家里,爹娘默契没有提及两人在山上的大呼小叫,而是招呼着两人围到碳炉前。碳炉上面的铁锅里,一大锅有大有小的杂鱼混着豆腐炖着,鱼香四溢。

    旁边两张小凳上摆上一些炒菜,现在爹娘已经很会过日子了,院子里还种上了几排蔬菜,冬日里都不需要出去冒着冷买蔬菜吃。还搭建了一个鸡笼,全是母鸡,就是要经常看着,不然鸡全把菜给吃了。

    李崇坐在凳子上直接上手捏了根青菜放到嘴里,打霜的青菜放到嘴里甜滋滋的,桌子上还有一些李崇并不认识的菜。

    母亲陈月英一手点在李崇的头上,然后把拿来的筷子先给了一双给林婉如,“你这孩子,这儿还有人呢,也不知道客气一点!林丫头,不用客气的,就当是在家里一样。”

    李崇笑着依旧我行我素,在战乱的日子里,被家人指责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然后指着旁边一碟不认识的菜问道,“这焉头巴脑的草是啥玩意儿?”

    “这是你爹和恒生两人在山上采的,书上说吃了对身体好,味道挺好的,就是有点麻舌头,跟鸡蛋一炒就不碍了。”

    “这是《本草纲目》里面的,吃了能降血压的。”讲究食不语的父亲李德润难得的解释了一句。

    旁边的二弟三妹才不管是什么中草药,只知道跟鸡蛋一炒很好吃,直往嘴里扒拉着。

    “来,鱼要趁热吃,林丫头,小心烫嘴,小心刺。”母亲用木勺给林婉如舀了一碗刚出锅的鱼汤,里面还有一大块鱼肚和豆腐。

    “谢谢伯母。”林婉如双手接过,然后凑在嘴边吹着气。

    “娘,你不是买鱼给我吃的嘛?”说着李崇把碗端起来递给母亲。

    母亲熟视无睹,在给二弟三妹各盛了一碗,然后把勺子往李崇这儿的锅边一放,“不会自己动手?”

    李崇无奈,说是给自己买的鱼,结果母亲的目光完全停留在林婉如身上......

    “五点一刻了,我得回学校了。”李崇抬头看了一下墙上的挂钟放下碗站起身来,已经五点一刻了,外面光线也暗淡了下来,约定了六点钟的便车,出于礼貌自己不应该让别人多等。

    “这么快啊。”母亲陈月英放下碗,脸上挂满了舍不得。

    李崇接过下人递来的毛巾,擦了擦嘴说道,“以后星期末我还会回来嘛。”

    院门外,林婉如家的汽车发动,林婉如站在车门前。

    “要不你坐我的车吧?”林婉如想和李崇多待一会儿。

    李崇轻轻摇了摇头,“我都跟室友都说好了,临时变卦不好,我先走了,下个星期末再见,好吧。”

    “那你答应我,下周末一定要进城,不然我就去找你!”

    李崇点了点头,然后告别院子内的家人,肚子充实心里暖和的往磁器口古镇门前走去。

第159章:中期考核

    “李队,没等多久吧。”六点的时候,李萌清家的车准点儿的抵达了磁器口古镇门下,看到李崇站在镇门下的石狮子旁手上拎着本地特产,车刚停下就伸手打了个招呼。

    “我也刚到不久。”说着李崇打开车门做上后排,就发现后排座位上的一角堆放着一些礼盒,有的还印着当地有名的馆子标签,于是问道,“这些是你带给寝室的礼物?”

    李萌清点点头,看着李崇手上的盒子笑着说道,“我也是跟李队想到一块儿了。”

    两份特产美食加起来,足够一个寝室吃饱。

    晚上回到寝室,114寝室里充满了麻辣鲜的味道,连带着晚饭都不用吃了。

    接下来的整个一月份,李崇就过着平时学习,周末下午回家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月里,日军方面并没有挑起大的战役,似乎也有要歇一口气消化打下的地盘的意思。在没有前线焦灼战事的困扰下,委员长带着夫人来过两次铜梁分校,走在铜梁“三镇一场”的道路上时,还时常会逮住路上行走敬礼的学员,考校他们的功课。

    也因此,学员们学习更不要命了一些。

    但平稳的一月过后,一月底时,徐州形势骤然紧张。中日双方大规模的兵力在徐州周围集结,又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不过此刻铜梁的十四期第一总队的黄埔学员们无暇从电报中分析徐州形势,因为很大程度上关乎自己未来前途命运的一场考试会在二月一号正式拉开帷幕!

    这便是十四期秋季招收上来的第一总队的中期考核。

    秋季招生上来的第一总队被编成了步兵科、炮兵科、交通科以及工兵科四个大队,如今经过四个月的学习,按教学进程将进入到中期考核程序!

    这中期考核程序将会覆盖同期95%以上的学员。

    参与中期考核的学员将会按照中期考核成绩,并结合学员前期的学习评价成绩,加权之后会由低到高被编入大体三个层级的队伍中,分别是入伍生总队、高级班、军事教导队。而有特殊才干或者其他原因的,将会进入一些科室进行专长的学习,这些科室包括情报科、电讯科等等,能进入的也需要是在某方面有所专长的人才。

    这些有所专长的人才就是不需要参与考核的5%学员中的一批,而进入这些科室,基本上前途已定,基本上就是在重庆参谋本部下属的各科室工作,不用去前线,工作稳定,薪水也不少,而且因为是黄埔嫡系毕业,在里面熬一熬资历也能混得开,所以是难得的理想单位。

    但有一得必有一失,这些单位就算是要熬资历也要不少时间,干个三五年能混到室长、科长就要烧高香了,而且还很难当实权老大,只能看到军衔在上升,就是不见得权利往上加,毕竟天子眼下那些科室老大的位置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

    不过挂着黄埔生的招牌进入军队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战争年代,军衔职位的上涨是肉眼可见的。只要一仗下来人能全胳膊全腿的活着,那军衔、级别就会往上升一级,要是立有战功,官升三级也不是不可能。

    要是洪福齐天,一个团甚至一个旅一仗下来,要是这打剩下的人中就剩下你官职最大,那么恭喜你祖坟浓烟席卷九重天了,一把手的旅团位置是跑不了的。而这个一把手是有实权的,是真真切切手里有人有枪,走到哪里腰杆都硬的不行的那种。

    对于此刻十四期第一总队的黄埔学员们而言,不管今后想往哪个方面发展,考试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所有人这两天眼一睁开就是把教授过的书本知识拿出来复习背诵,图上作业也在不断练习。

    这些是还能挣扎一下的分数,至于实弹射击、体能等方面不是这两天就能突击成的。

    如前面所言的,中期考核程序覆盖同期95%以上,有5%的学员不需要参与考核,这其中除了有所专长或者关系通天的学员外,还有的就是在前期各项成绩全部评优并得到主要课程教官一致认可的学员。

    比如步兵科一分队的队长李崇。无论是理论知识学习,还是实弹射击打靶,亦或是武装越野和沙盘对抗演练,都是优等的成绩,自然毫无悬念的被教官们推荐到有着“军官团”之称的军事教导队学习。

    在这场即将而来的中期考核中,114寝室有三个人不用参与考试,分别是获得举荐而进入军事教导队学习的李崇,背景已然通天同样进入军事教导队学习的李萌清,以及在识人查线索方面有极高天赋而进入情报科的左玉良。

    相比正常课业课程学习结束后,回到寝室还要油灯点到半夜背书的七个室友,三人无疑是幸福太多了。

    一月三十一号,下午正常教学课程一结束,第二总队的学员们把虎峰镇上的所有教室被清扫了一遍,桌椅前后左右相隔一米摆放整齐,书本被全部带出,桌角填上考号姓名。而第一总队学员们集中在分校总部的大较场领取考号,不需要参加考试的那5%学员协助教官们进行登记名册分发考号的工作。

    二月一号早上八点开始,各教官夹着试卷进入各考场内。

    每个考场的门上都贴着一张醒目的大白纸,上面写着“只言片纸,严禁夹带!”的八个粗体大字。

    上午八点到十二点,两门科目;下午两点到六点,两门科目。也就是说,参加中期考核的学员们需要在一天八小时内完成浓缩在四张卷子里的理论考试,考试的内容就在平时的教授内容中。

    第二天,是连在一起的障碍物翻越、实弹打移动靶两个项目的考核,中间没有休息停顿,翻阅完障碍物就要在十五秒内打六个移动靶,极其考验平时训练成绩。

    与此同时,教官们会带着不需要参考的学员对参考学员平日的各项成绩进行比例计算,试卷由教官们加班加点糊名批阅。

    军人的办事效率很快,没有拖拉,也没有让第一总队的学员们惴惴不安多久,就在徐州会战正式打响的二月三号这一天,晚上七点的饭点之前,加权成绩的结果就出来了。

第160章:分班

    具体的分班情况要等到晚饭过后公布,之所以要多等一个小时,这是因为名单将由教育长陈继承宣读。而教育长下午从成都本部乘飞机,下了飞机后又要向委员长报告黄埔成都本校的情况,预计当夜八点才会抵达铜梁分校。

    其实往常的中期考核甚至会淘汰掉末尾成绩劣等的一些人,让他们提前进入军队之类,但是这一次并没有。因为教官们认为十四期的这些学员能从南京一路走到这里,这样的坚持已经难能可贵了。而且如今前线**的基层军官牺牲严重,末尾淘汰在此刻也不合时宜。

    晚上食堂伙食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今晚跟土豆一起烧的主角不再是猪肉,而是牛肉!

    牛作为农耕中的重要伙伴,很多学员从小到大都没有尝过牛肉是什么滋味,不过再美味再没尝过的味道,此刻热气腾腾的摆在十四期第一总队学员的碗里,除了那5%的学员吃的津津有味,剩下95%的学员,内心是很忐忑的。

    碗里面热气腾腾麻辣鲜香的土豆烧牛肉很下饭,在如今粮价飞涨的时候,大白米饭配土豆烧牛肉,简直是一顿奢侈的享受。

    平心而论,搬迁到铜梁以来,黄埔师生的伙食比起在南京时还略有提升的,从原先两天六顿,五顿吃窝窝头,变成了如今一天三顿,两顿吃窝窝头。

    这是因为川黔地区自36年发生了灾荒之后,许是老天爷对1937年的华夏大地人灾大于天祸的情况看不下去了,就对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大地重要粮产区的川黔地区,尤其是天府之国多加照料,这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基本上是风调雨顺,所以从全民族抗日战争打响的这一年里,西南地区粮食丰收,而且进入38年以来,老天爷同样没表现出旱涝的态度。

    而军校粮食都是通过军队系统征调上来的,不从市面上买,在西南地区粮食丰收的情况下军校得到的粮食配额也随之增多了,黄埔军校系统同“御林军”一道可是被委员长御批必须每天要吃三顿的地方,而且委员长不时的也会到军校溜达,所以军校的粮食配额没人敢浑水卡要的。

    因此搬到铜梁的黄埔师生直接感受到伙食上的提升。

    长方形餐桌上,李崇、李萌清和左玉良大开大合的吃着,等待成绩分班的七个人里,也就老唐端起碗勉强吃的吧唧嘴。

    “老唐,你胃口真不错,马上就要分班了,还能吃的这么畅快。”方振兴不无羡慕的说道,另外六人嘴里嚼着牛肉,脸上如同嚼蜡一般,一点灵魂都没有。

    唐志才狠狠的扒了两口饭说道,“担忧也没什么用,都考完了,该是老子的跑不了,不是老子的求不得,你怎么一脸麻木样?”

    方振兴垂头丧气的放下碗筷说道,“哎!别提了,我心里正七上八下呢。”

    “怎么了?”旁边人问道。

    方振兴脸上充满了担忧,“我恐怕在把选择题部分的‘abcd’誊写到排头的时候漏写了一个‘c’,这样一来十道选择题的顺序就不对了!”

    宿舍里同属交通大队的郝志秀拍拍方振兴的肩膀安慰道,“没关系呐,看开一点,就算填错了也没啥,队里面比咱哥俩平时成绩优异的人能整一个排,很多进入中期考核的不过是分母罢了。”

    郝志秀这话虽糙但理是不糙的,每一期的黄埔学员都以进入军事教导队为目标,一个“军官团”的绰号就足以说明很多东西,但军事教导队每一个顶天了也就三十人的小班,就算比之次一级的高级班也不过收了五十人左右。大部分人除了零星拥有专长的几人会进入学校各科室研习之外,大部分会被编入规模最大的入伍生总队的。

    李崇三人坐着吃饭没有说话,没参加考试没有发言权,尤其是李萌清,保送之人是不会明白统考之人的焦灼的。

    八点钟,随着集合哨音一响,第一总队的学员们站在大较场前的空地之上,两盏探照大灯将这一片区域点亮,公布分班结果的时候到了。

    教育长陈继承站在第一总队黄埔学员们面前,手上拿着一份名单。

    主要分管铜梁分校的教务长张权充当了主持人,站在教育长陈继承旁边说道,“下面由教育长陈继承将军公布分班名单,点到名字的三十人站到旗杆左边。”

    旗杆下的左边,站着一名教官,他便是军事教导队的教官之一:黄国书。他就是对新一期“军官团”三十人主要的教育负责人。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第一总队进入军事教导队的学员有:李崇、岳德香、高重华、王景荣、李萌清......”

    念到名字的人一个个出列,很快三十个人在教官黄国书面前站成了一排。

    军事教导队的名字念完毕之后,接下来就是高级班,又念完五十人的名字以及进入各科室的名单之后,剩下的名字不用念了,直接“稍息立正”即可。

    具体到114寝室的十个人身上,除了已经早早确定了出路的三人外,唐志才进入了高级班,而担忧自己漏填了一个“c”的方振兴因为数学成绩的格外优异被选入了编译科,看来以后少不了要跟电台打交道了。

    回到宿舍的方振兴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总算是有些与众不同,编译科只要了两名学员,自己就是其中之一。忧的是自己进黄埔的初衷是要打鬼子的,是要带领部队打回老家上海去的,现在阴差阳错的进入编译科,那以后几乎是没有上战场的机会了。

    同为小众出路的左玉良已经看开了,勾搭着方振兴的肩膀说道,“咱们虽然基本上丧失了跟鬼子枪对枪刀对刀的机会,但情报电讯也是无声的战场嘛。他们要斗勇,我们则是要斗智,而且这两天我也打听了。”

    说道这里左玉良拍拍方振兴的肩膀说道,“如今有些下属的机构曾经被红党渗透过,咱们黄埔生进入这些部门,那就是委员长的耳目,在听命长官的同时还可以直接受命委员长,正儿八经的天子耳目,绝对有搞头。”

第161章:浓雾消散

    分班结束,第一总队的所有学员有了更针对性的学习方向。

    军事教导队小而精的三十人大都被教授一些战略层面的东西,列举的战场案例从一个小城镇的局部战役中脱离开来,更多的是着眼于一场区域性会战该如何布局等等,而那些早已大名鼎鼎还在重庆的校务委员们也会不时的来给军事教导队的学员上课。

    入伍生总队具体到如何带好一个营,如何带好一个团以及如何打好一场局部战役,高级班则介于两者之间。

    而各类科室则更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比如数学上小有天赋的方振兴和另外一名学员,分校编译科还会经常从已经搬到重庆办学的中央大学中邀请教授来给两人开小灶。

    相比之前编成四大队笼统的学习方式,分班之后的培养方向显然更精准了一些,同样第一总队的学员们也变得比之前更忙碌了。

    现如今,李崇每日必须早起一些,才能在上早课之前腾出时间来练拳脚。

    在忙碌之间的闲暇空隙里,军校所有人也都在谈论徐州会战的情况,尤其是军事教导队,还做了一个徐州战场的沙盘图出来,结合前线的电报,每日在上面推演。

    如果说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浴血战斗,是有着为中枢及重要工业设施机构赢得撤往大后方等因素等考量,那么徐州会战则是国党在重庆站稳脚跟,大后方已基本妥当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大战役。

    这一场会战不含其他因素的考量,从下层官兵到中枢长官,从国党到红党,都秉承着同一个信念,那就是要“救国!复仇!”

    在国难当头的这一刻,一向互相看不起看不惯的委员长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德邻都放下了彼此的不待见,委员长在关心第五战区兵力单薄的基础上,特意将嫡系中央军派到徐州战场上,归李德邻指挥。

    不仅是两党将士,所有心系这个国家前途命运的人们都在看待这一场抗战以来目标最为纯粹的中日对抗中,正面战场上的国党官兵能不能给予嚣张残忍的日本军队沉重一击,两党合力究竟能不能抵抗外辱?

    而举国期盼的目光至少有一大半压在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德邻身上,而这是因为此刻围绕着徐州展开的一系列大小战争都发生在他所统战的第五战区。

    大战正紧锣密鼓的打响,不过已经熬了几个通宵,累了就在沙盘图前的椅子上小憩一下的第五战区最高长官李德邻心中紧张但不乏信心,他自信自己可以指挥战区官兵狠狠的打击嚣张着已经走路唱歌的日本军人。

    除了坚信骄兵必败的信念,李德邻更自信自己的指挥能力。当初在惨烈的中后期淞沪战场上,只有自己指挥着六万桂系子弟,同时携带着第二战区上仅存的海军、空军,给日军来了一个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反击。

    简言之,日本人凶横,可他同样不怕牺牲!

    对于此刻已经占领支那国都的日本军人而言,攻占南京带来的荣光让他们心中骄狂的烈焰直可焚尽一切,心中的**也得到永无止境的膨胀。在手持着军刀脚踏南京城门上的那一刻,这些日本军官就觉得这片富饶的大陆已经被自己踩在了脚下。

    此外,在相继攻占上海、南京之后,此刻的长江对于游曳的日本海军舰艇就像衣不遮体的处女,几无阻挡可言,海军参谋本部已经在筹划着通过舰艇沿着长江直捣武汉的作战计划。

    日本陆军军部听闻之后,自然不乐意。在这片东方大地上,怎么也应该陆军唱主角,怎可让配角宣兵夺主?真要是海军在前,陆军跟着螺旋桨后面跑,那不被看了笑话?

    于是华北、淞沪的陆上日军将目光锁定在了津浦线和陇海线交汇点的重要枢纽:徐州!

    这才有了刚刚打响的这场徐州大战!

    刚刚攻下南京城并参与惨无人道大屠杀的日军第十三师团在荻洲的率领下沿南京北上,第十师团在肆虐河北大片土地后南下,而在青岛登陆的日本王牌机械师团的板垣第五师团通过台维公路进逼徐州。

    地图上,三管齐下矛头直指徐州城。

    但这够了嘛?

    并没有。

    因为日军之内,陆军、海军都已经在中华大地之上斩获颇丰,紧接着又是大动作之际,这个时候,空军也不甘寂寞了。在淞沪、南京两场意义非凡的战斗中,空军始终是作为毫无争议的配角出现的。

    不但战后功劳的大头归不到自己的头上,而且在上海、南京的空战中还被支那的“万国牌”飞机打掉了不少。别的不谈,在淞沪战役开始,就在8月14号这一天,一个耻辱性的战损比,就足以让日本空军被世界同行嘲笑。

    在这一天,号称亚洲第一的先进的日军军机,居然被从周家口匆匆而来、驾驶着“万国牌”的支那第四空军大队的三个中队空军打了一个“6:0”的耻辱纪录,尽管后来随着淞沪、南京的战时发展,支那空军被打残,但这始终成为一个洗刷不掉的污点了。

    这让日本空军始终憋着一股气,他们时刻想着通过具有震撼性的轰炸来向大本营说明:空军不是大陆计划这场饕餮大宴中的配角!

    所以在徐州会战两方打得难解难分,局部战役中互有胜负的时候,日本空军将目光盯向了支那西南地区的陪都。

    对于已经撤进重庆的国民政府,日军的陆海两军都有些鞭长莫及,但是对于长着翅膀的空军而言,能阻挡自己的不过是常年弥漫在重庆上空的一层雾罢了,但那些浓雾虽然常年弥漫,但也有露出空隙的时候。

    说到这,就不得不佩服此刻已经气息奄奄的代理校长、民国战略大家蒋百里先生,他在抗战之初的迁都重庆计划绝对是影响中华命运的设想。迁都重庆,不仅山高水长阻挡了日本的陆军和海军,给苦难的中华民族留下了足够的战略纵深。

    而且从地理位置上看,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的汇流处,而且城市四周山脉连绵,多水不易散开的天然特点让这座城市始终凝聚着充足的水汽,然后在整个渝州半岛上空升腾成云雾。

    尤其是在冬天这长达数月的时间里,漫天的大雾会将这座山城遮盖的严严实实,像是一张巨大的保护罩一般。一直要等到春天,城市才会显露身影。

    虎视眈眈的日本空军就是在一直等待着一个机会,等待着这春天雾散开的机会。

    他们等到了。

    二月中旬,山城上空的冬末浓雾渐渐散开,拥挤在山城求生存的广大民众并不知道,随着浓雾的消散,陪都旷日持久的轰炸噩梦就要降临了!

第162章:崔顺杰

    重庆城内,车来车往,人马嘶鸣。

    一大早,鳞次栉比的居民楼里,各家各户把自家的棉被拿出来,用竹竿支撑起一个框架,或者挑出阁楼外,将被子展开挂在上面,让常年处于阴暗中的棉被吸收一下阳光的气息。

    六十公里外的铜梁分校师生,也把被子从宿舍报了出来,集体晾晒着。

    对于全年近乎三分之一时间处于大雾笼罩下的陪都,像今天从一大早就艳阳高照的天气可真不多见,从屋子里缩了一整个冬天的民众们走出屋门享受着这冬末的阳光。

    但朗朗乾坤下,却难让宵小鬼魅现行!

    在日本军人当中,不乏有一种隐蔽的角色,他们自称为“现代忍者”,这样的人在公开场合有着正经光鲜的身份,他们人模人样,隐于民众之中,但骨子里却是玩离间搞破坏耍阴谋的特务。

    重庆主城区边上,沙坪坝的一个简易铁皮厂房内,已经由苏州搬迁到这里的大华纺纱棉织厂又重新投入了生产,这个有着宋家背景的纺纱棉织厂一直就承担着大量军服生产制作的任务。当然也不仅限于这项业务,在西迁到重庆后,作为西南地区几家大型棉纺厂之一,民众过冬衣物也是一个业务大头。毕竟重庆城挤来了那么多外来居民,还多人都是拖家戴口的,衣物需求量很大。

    在淞沪战争打响之前,大华纺纱棉织厂就因为大股东的背景被列入第一批南迁企业名单中,并且在陪都划下了一块地。在重庆这块的棉纺市场上,能和大华厂相等体量的,也就是重纺五厂了。

    厂房内的设备都是从德国进口的设备,不过在去年德、日、意三国签立了《**公约》,德国政府将本国退休军人组成的军事顾问团撤走之后,这些设备就连维修零件都进口不来了。

    好在搬迁至此的中央大学和本地的重庆大学机械方面的专家提供了帮助,通过仿制品让这些自动机器重新运转了起来。

    纺纱织衣需要棉花等原料,这玩意儿目前还在**统治之下的区域种植本就不多,所以大量依靠通过各种渠道外调。这外调及销售工作,大华纺纱棉织场专门设立的办公室专职负责,

    而崔顺杰就是大华纺纱棉织厂办公室的一名资深员工,九一八事变随着东北学生难民入关进京,在北平的一所大学毕业,民国时的大学毕业生很吃香,根本不愁找工作。

    崔顺杰在南下谋求职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机缘巧合”之下应聘进入刚刚成立的大华厂工作,勤勤恳恳工作七年,升到了副经理的位置,现在主职负责棉纺织品的调度工作,这些进货渠道就是大华厂的命脉,只有核心员工才能掌握。

    如今工作七年的崔顺杰早已经从一个穿着长衫嘴角飘着毫毛的逃难毛头小伙成长为一个穿着一身体面西装,发型梳的一丝不苟的体面人。

    在很多人,包括昔日同学眼中,他都是成功的典范。

    崔顺杰每天都有记日记的习惯,但古怪的是,他每天早上起床,都会翻开日记本,写上如下开头:“1938年2月18日,晴天,无雾无云。”至于下面的日记内容则是晚上回来补充。

    往前翻,第一行入眼的便是“1938年x月x日,未下雨,大雾......”

    乍一看,这只是记日记的习惯而已,很多人写日记开篇都会记录下天气晴阴之类,这并没有什么不妥。

    收拾利落之后,崔顺杰一路跟邻里打着招呼,然后上了停在路口的黄包车,在早上七点准时抵达了如今位于沙坪坝的大华厂。

    在大华厂工作七年,已经成长为核心员工的崔顺杰依旧每天自律的准时抵达办公室,从来都不迟到早退,这让厂内的很多高管都汗颜。

    坐到办公室内,第一件事情就是听厂内会计对昨日一天棉纱消耗量的报告。这半个月来,工厂一直在满载运行,一件件军服和民衣制作出来的背后,是日耗百斤的棉花和苎麻,所以这些天崔顺杰都要联系渠道进货。

    为此,崔顺杰还被厂里请人集训了三个月,这才掌握了发报的方法。

    崔顺杰听完报告点点头,然后起身走向电报房,国府对电台管控很严,绝不允许私人架设电台,大华厂的电台是商用电台,电讯频道是注册过的。

    “崔经理,又来调度啊。”保管电台钥匙的小主任很明白叫人不叫副的道理。

    “是啊,这些天棉花、苎麻的消耗量很大,仓库储存已经不够了。”

    然后崔顺杰看着窗外除了几片无根的浮云,碧空如水洗一般,意味深长的感叹道,“今天的天气真好啊!”

    旁边的小主任点点头,“今天确实是难得的好天气呀。”

    电台打开之后,崔顺杰坐在电台前,戴上耳机,向大华场的某一个渠道商发了一条调度电报,而站在一旁看管电台的小主任也会在电台使用记录册上记录下讯息。

    电台发出的调度讯息用词完全公事公办,“滴滴滴,滴滴滴”的红灯闪烁中,“……棉花五百斤……”

    正因为是商用电台,讯息都是明码发送,所以只要事先知道波段,就可以收到这条讯息。

    所以,在崔顺实发出电报的同一时刻,上海特别高等警察课的电讯室内,也监听到了这条讯息。

    监听员目光锁定到“棉花”一词时,立即起身递给旁边的情报处长。

    监听员如敏感的原因是因为,“棉花”一词就代表着天晴无雾,而如果有雾,电报内容就会在日常调度中加上一个“絮”字。

    絮,原本就给人一种视线迷茫的感觉。而多加一个字或少加一个字也不会引人注意,也不影响理解。

    崔顺实自淞沪会战时随大华厂迁到重庆,就一直在以这种方式通过半公开的商业电台堂而皇之的向特高课汇报着重庆的天文状况,如今的特高课已经收集了重庆近四个月的天气情况,这些大量的起雾情况可以让气象专家作出接近准确的预判。

    收到这个情况后,情报处长脚步踢踏的快速走到栗原课长的办公室内。

    “报告!重庆来电,今日无雾。”

    栗原手拍在桌子上,嘴上带着得意的说道,“呦西,把这个情况告诉冢原将军吧。”

    同一时刻,日海军第二联合航空队,一架架挂上副油箱的军机凄厉而起,直往重庆而来。

    这一刻,一直感觉没有大显身手的日本空军方面,谋划已久的“航空进攻作战”计划展开了!

    今天这飞往重庆的编队还担任“哨兵”的角色,负责第一次来探探陪都的路!

第163章:凄厉警报

    对于最高时速能达到400公里每小时的日军先进95式战机而言,抵达重庆不过一个上午就足够了。

    几个月以来,日第二联合航空队司令官冢原二四三少将一直在研究着重庆的天气,现在他指挥的第1314航空队已经等到了机会,只待这次探路完毕,就会安排更大规模的空中作战计划。

    当然,作为司令官,他的格局远远不止轰炸一座城这么简单,在同一条航线上的武汉市也被顺道纳入进了轰炸目标。

    此刻的早上,或晒太阳或为生存忙碌的两座城市的市民们对即将到来的杀戮没有任何的感知。

    ......

    “李队,下午回去不?”

    早上吃早饭的时候,李萌清问道。在宿舍里,两人均在军事教导队,又是同一姓,因此彼此间的关系也更近一些。虽然军人性格都实在,但自从分班后,还是出现了一些分离。

    比如,现在时常和李崇说话的室友就是李萌清、左玉良、唐志才、方振兴四个人,其他室友许是认为自己只是入伍生总队的一员,相比之下自我感觉差距过大。李崇骨子里就潜藏着一种狼性的孤傲,别人不和自己说话,他也不会去主动凑到人前。相比之下,老唐的情商显得更高一些,身边总能团结一批朋友。

    在西迁的路上,老唐和李崇聊的很不错,虽然家庭成分不同,不过两人都就读于名校,对当下社会的见识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一致的地方。

    不过现在李崇也没有什么时间去探讨两党问题了,作为黄埔最顶尖的军事教导队,里面的学员都是在优中择优的,像李萌清这样的背景通天也是一种优秀嘛。而且军事教导队实行的又是小班教育,教授的东西不仅视角宏大而且很杂,三十个学员都恨不得把一天扳成两天用。

    李崇正咬掉手里的窝窝头,晃着碗一口气喝下了一碗粥,然后擦擦嘴说道,“自然是要回的,不过依然用不着你的车了。”

    实际上除了前两次搭便车外,此后的进城李崇也享受上了包接包送的待遇,负责接送的自然是林婉如了。

    听到李崇这话,李萌清头凑近了小声问道,“哎,老李,啥时候可以吃到你俩的喜糖喝喜酒啊?”

    随着分班结束,第十四期第一总队原先步兵科、炮兵科、交通科以及工兵科四个大队也随之解散,原先步兵科一分队的学员在食堂见到李崇有的会叫“李队”,熟悉的就直接叫“老李”了。

    李崇撇撇嘴回应道,“西汉大将霍去病怎么说的?”

    “别扯了,打日本人跟成家是两不误的事情。”李萌清搭着李崇的肩膀继续说道,“你的事情谁不知道,金陵商会会长之女,老李你牛逼了啊!”

    李崇有女朋友这件事在分校已经是明面的秘密了,不少学员在周末的出行中,在铜梁外直通重庆城的马路上就碰见过林婉如,也包括作为朋友的金慧贞。林婉如是那种见一眼就难忘的女子,所以学员中很多人都知道了,不乏众多的羡慕者。

    打从上周末在路边,金慧贞和林婉如相遇之后,此后金慧贞对李崇的表现倒更像是一个纯粹的朋友了。

    这种纯粹表现在,之前金慧贞的聊天还不会涉及男女之间话题,现在则显得无话不说,连勾肩搭背的举动都出来了,反而坦荡的让同学们都觉得那两人就是朋友。

    ......

    上午的课程结束后,李崇和李萌清两人照例出了铜梁。

    马路边的两辆汽车停在一旁。

    “小嫂子好!”每次见到林婉如的时候,李萌清都会搞怪的鞠躬叫一声。

    林婉如听到“嫂子”二字还有些不好意思,小羞怒的回怼李萌清,“贫吧你就。”

    李萌清经常和李崇结伴周末回家,所以彼此之间也算认识了。

    事实上在前一次偶然听李萌清说起自家老爹名字的时候,林婉如还小小的惊讶了一下,因为两人的父亲还有所往来的。

    当时李萌清笑着说要不是在没进黄埔之前,自己在家里还是跟父母唱反调闹矛盾的小子,说不定早就被他父亲带出来见世面,然后就能提前认识了,那么现在跟李崇就不一定是舍友,而是情敌了。

    这没有夸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初见面,林婉如的样貌就能令人动心。而长时间处下来,她的性情又能够让一个人甘之如饴,就像是春天,是能够成为一个人短暂一生中的世外桃源的。

    各自上车之后。

    “今天下午你就跟我回家吧,来的时候我已经向伯父伯母借走你了。我在伯母那里蹭吃蹭喝的,我妈妈都觉得不好意思了,要我把你请回来招待一番。”上车之后,林婉如扭头向李崇说道。

    然后司机发动汽车,李崇就在没有丝毫知情权的情况下,被自己的女朋友和母亲决定了人身自由。

    汽车在路上疾驰,熟悉路况之后,原先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被缩短到一个小时内。

    汽车扬起灰尘进入重庆主城区的同一刻,日军机已经抵达了湖北上空,距离重庆城不过一个小时!而重庆城的街道上,人们依旧在生存中繁忙。

    这还是李崇第二次来林婉如的新家了,脑海中还有些印象。住在这里的人自然非富即贵。看着白象街别墅区的严密安保,比起一些官邸也丝毫不弱了。

    其中的奢华自不必说,单谈一家人能在战争年代住一个带着花园别墅的房子就很难得了。

    “伯母好。”别墅门前,李崇向林母鞠了一躬。林父看样子不在家,出去忙活生意去了。两次来林家都是一出铜梁就被林婉如拉上了汽车,连买礼物的时间都没有,两次来都是空着手,这让李崇还感觉有一点点不好意思。

    “别站着了,快进来吧,两人到现在都没吃饭。”林母招呼着李崇坐下。

    “爸爸呢?”林婉如不见自家老爸的身影于是问道。

    问起这,林母脸上带着一些不高兴的说道,“他刚刚打电话回来,说还在码头卸货,午饭就在码头吃,我让刘伯已经拎着饭盒送过去了,这些菜我们自己吃,不等他。”

    就在桌上人拿起筷子准备尝尝的时候,忽然整个城市上空凄厉的防空警报猛然响起。

    很多重庆城的原住民在记忆中根本就不知道这凄厉的警报意味着什么,目目的看着天空!

    李崇从椅子上乍然而起,跑到花园里,抬头看向四周的天空。

    看不到飞机,但“嗡嗡嗡”但巨大轰鸣声让李崇意识到这是飞机编队到声音!

    “这是怎么了?”林母脸上走了出来看着天空,脸上带着不好的感觉心忧的问道,林婉如跟在后面。

    这个时候在未知的巨大危险前,家里站着一个穿着军装的男人,无疑能心安很多。

第164章:自责

    “日本人的飞机来了!”李崇声音沉重,其实不说林家别墅里也能听到外面仓皇的声音。

    “呀呀!不得了呐!日本人飞机来了!!”

    炮弹当头,住在白象街的这些背景通天之人从别墅中跑了出来,声音中带着惊恐。

    山高水长能挡住陆军海军,却是挡不住空军啊。在国府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能否活命就看各自运气了。

    林家里,一众下人神色惶惶。

    “这会儿外面都不安全,容易发生骚乱。”说着李崇转头向林母问道,“家里有地窖吗?赶紧躲进去。”

    自己明珠山的山脚下楼房就是有地下室的,依山而建的房子很多都喜欢靠山打洞以储藏一些东西,这个时候反而成为了躲避轰炸的绝佳之地。

    所以当下李崇第一时间就问起这别墅内有没有地窖之类的。

    “有,有一个。”林母带着众人来到壁炉旁边,墙角有一扇木质小门,打开后摁下开关,里面亮堂开来,有很大的空间,足够众人躲避,还有通风口。

    不愧是洋人设计的房子,似乎都喜欢配一个地窖之类。

    “你们都进去,等外面警报解除了再出来。这别墅贴着大理石,结实的很,躲在里面只要不出来就很安全。”

    “那你呢?”林婉如抓住了李崇的手,因为李崇的话中之意似乎不跟自己躲在地窖。

    说话之间,“嘭!嘭!”远处已经传来轰炸声音,听声音似乎并不在这边。

    “我先屋顶看看,这会只听到声音,不知道是哪里挨了炸。”

    “你别上去,很危险。”林婉如拉着李崇的胳膊不让走。

    “没事的,我的身手你还不知道嘛。”李崇拍拍林婉如的手背,然后沿着楼梯踢踢踏踏的上楼到三楼的阳台上。

    只听到风中“嗡嗡”的航空发动机俯冲的声音,看到远处江对岸的广阳坝、江北县石船等地燃起了漫天的大火。

    而且飞机的声音正渐行渐远,似乎是一掠而过,只能模糊的看到在5000公尺高空掠过的日轰炸机成为一个白点,那是阳光照射在飞机铁板上折射的影像。

    不知道那边情形如何,不过看样子炮弹没落到江南边,这让李崇心里舒了一口气,因为这意味这位于江南岸的沙坪坝躲过了此劫。

    事实上负责第一次轰炸带探路的日军机也是第一次来,而且因为路途遥远的缘故,所带燃油只能够从重庆城上空掠过一次,不足以支撑多次盘旋俯冲轰炸。

    所以在领航的飞机发现自己飞过渝州半岛的主城区,一眨眼已经过江了,所以就没办法,将就着把炮弹扔下吧,于是江北岸的广阳坝、江北县石船第一次被日军机炸弹炸的遍体鳞伤。

    “没有事了,出来吧,日军机飞走了,这边是安全的,江南边都没被炸到。”

    李崇拳头紧握的从楼顶阳台上下来,安慰着林婉如一家。

    “菩萨保佑!菩萨保佑!”听李崇这么一说,林母从地窖里走出来,双手合十的说道。是在庆幸家中人免于一难,按照李崇的说法,自己的丈夫所在的朝天门码头也应该无碍了。

    “伯母,小如,我先回去看看家里。”

    李崇要回去看一看家里怎么样了,父母弟弟妹妹等一众人就从没遇到轰炸这回事,现在肯定害怕的紧。

    林婉如走了过来,“我也去,同时看看在码头的父亲。”

    林母嘴上念着菩萨,担忧的说道,“你们俩小心一点。”

    从林家别墅出来出来,李崇就要往外走,被林婉如一手拉住。

    “怎么了?”李崇疑惑的挑头问道。

    林婉如拉着李崇的手走到花园后的低矮小房间前,“从这里走到你家有十多公里远呢,你会开车吧?打开门。”

    李崇依言照做,就发现里面停着一辆汽车,原来这是一个车库。

    这才知道原来林婉如家的汽车是不止一辆的。

    出了白象街的别墅区,汽车转过两个巷口就来到了上清街。

    上清街热闹的很,跟旁边一排房屋相隔的都邮街一样,都是寸土寸金的地方,相比小什字、陕西街、打铜街那一带的金融街也不遑多让了。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这些街道都集中在渝州半岛。这个像鸭舌一样挑出的区域,却是这个城市最为繁华的地方,同样也是目前民国政府的中枢所在。

    来到这个城市一个月,尽管只有每周末才有时间进趟城,但每次陪着林婉如游玩就已经足够让自己慢慢了解这个城市的点点滴滴了。

    一路上,透过车窗看到外面稀少的行人,许是这边并没有受到轰炸的原因,虽然行走之间的神色虽然害怕但还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开着车,李崇先抵达家里,父母弟弟妹妹一众人害怕的缩在家里。顺生恒生两兄弟手中紧紧的握着猎枪。

    “崇儿!”

    “大哥!”

    “大少爷!”

    “这是怎么了?”

    面对家人的慌张,李崇一一的安慰。看着家人仓皇的脸色,李崇有些自责。

    这是自己的考虑不周,自己原以为日本人打到家乡来,为了避免家人沦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就一心谋划家人的迁徙。

    而当初选择迁徙的地方,自己只考虑到了天子脚下最安全,跟着南京大官们的步伐准没有问题。却在当初下意识的忽略了在国战中,一国的中枢也是最惹火的,现在日军机的轰炸让自己明白了这一点。

    看来自己的考虑还是太自负了,今后做决定一定不能带着“我以为”的态度去权衡。

    “以后要是响起警报,你们就躲在地下室内,旁边储物的山洞也可以,当初小同叔你把房子买到这里,还真是有见识了,这里山脚下安全啊。”

    李崇看着背后的大山感慨着,日本人的轰炸机一来,就感觉到背靠大山的安全了。

    管家小同叔没认下这个功劳,而是说道,“大少爷,我当时也没想这么多啊,当时这里的房价便宜,离主城区也不远。”

    “所以,这便是无心插柳成荫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380/ 第一时间欣赏大弹道最新章节! 作者:骑龙攀天所写的《大弹道》为转载作品,大弹道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弹道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弹道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弹道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弹道介绍:
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前夕,黄埔军校西迁四川。一个普通的地主家少年背起行囊,毅然离开平静的港大,投笔从戎、加入黄埔军校,在那个跌宕起伏的烽火岁月,为家乡和民族的解放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大弹道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弹道,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弹道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