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青衫无墨TXT下载青衫无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青衫无墨全文阅读

作者:细雨无商     青衫无墨txt下载     青衫无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零六章 君子清心

    赵谦听到高忱、何言之与自己被称为“君子三变”,不由笑道:“《论语》有云:‘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江湖人将何兄与我和高师兄并称,看来是把他也当作翰墨门弟子了。”

    诸葛清岚道:“正是,他被称为‘俨君子’,而你则被称为‘厉君子’,高少侠被称为‘温君子’。”

    赵谦道:“你和诸葛兄身手远在我之上,应该也名声大震吧,不知被江湖中人如何称呼?”

    诸葛清岚摇头道:“江湖中人并未给我二人起诨号。”

    赵谦甚是纳闷,问道:“这是为何?”

    诸葛清岚道:“因为江湖中人把我二人当成了‘隐君子’和‘清心玉映’。”

    “隐君子”和“清心玉映”在江湖中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几乎无人知道这二人的真实名字。原本江湖中无人知晓此二人,他们之所以出名,乃是因为另一人:少正。

    两年前,江湖上出现一名文武尽皆通神的天才,正是少正,江湖中人认为其是智、清、勇、艺、礼兼备的全才,称之为“文武双圣”,他曾经开馆授业,拥趸无数,其中不乏大官上将、士族公子,其在朝野之中威望之高,无人能出其右。而其最为江湖中人所敬佩的乃是内功,传闻其能隔空取物,千里之外,取人性命,如探囊取物。

    后来,“隐君子”登门挑战,他坚决不比,“隐君子”毅然出招,少正无奈还招,一招便被“隐君子”杀死。少正一死,江湖上掀起了惊涛骇浪,文人墨客奋笔疾书,斥责其以卑鄙手段获胜,称其乃中原公敌,无数刀侠剑客也誓死追杀“隐君子”,以显江湖公义。

    “隐君子”一路逃窜,最终被数百江湖豪侠困在应龙山。后来“清心玉映”出现,他与“隐君子”联手,对战数百豪侠。此战惊天动地,血染玄黄,风云为之变色。最终,数百豪侠有一半被“隐君子”和“清心玉映”所伤,不过并没人被杀。

    此战之后,“隐君子”和“清心玉映”便再也没有出现过,不过始终有人在到处追杀此二人。后来,崔浩公告天下,称“文武双圣”少正不过是个欺世盗名之徒,一身兼有“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五种恶劣品性,而他所表演的隔空取物之法,不过是西域戏法罢了。

    崔浩所言,令整个中原震动。渐渐有人认为“隐君子”和“清心玉映”所为乃正义之举。不过,崔浩只是在汉人心中威望较高而已,而北方朝野之中,胡人的声势远在汉人之上,那些人本就对崔浩极为敌视,听到崔浩的言论后,反而更加坚信‘隐君子’乃一卑鄙小人,继续追杀“隐君子”和“清心玉映”的人马有数千之多。这些人当中,被少正“开过光”的上百位江湖女侠态度最为坚决。

    赵谦听闻诸葛兄妹被江湖中人误认为“隐君子”和“清心玉映”,便道:“这也难怪,‘隐君子’一袭蓝衫,‘清心玉映’一袭白衣,且随身携带一支玉笛,和你兄妹二人的装束极为相似,被误认也属正常。”

    诸葛清岚道:“‘清心玉映’乃一袭女装,我在外的时候,可都是身着男装的。”

    赵谦道:“诸葛姑娘容颜清丽脱俗,就算身着男装也丝毫不掩芳华,若和‘清心玉映’并肩而立,以你之风采,定能使其黯然无光,江湖中人误认你是‘清心玉映’,真是太贬低你了。”

    诸葛清岚一听,顿时红染耳后,神色忸怩,不好意思多做言语。

    赵谦本是由衷赞美,但话语一出,才发现言语中微有调戏之嫌,顿时觉得太过唐突,脸色也是倏然绯红。如果此刻他双目能视,看见诸葛清岚害羞之姿,定然会立即道歉,但此刻他不知诸葛清岚什么反应,也不知是否该道歉,恐怕言语有失,也不敢多言。

    二人一时均不说话,气氛颇为尴尬。正在此时,二人身后传来一人声音:“原来你二人在这里。”正是诸葛临。

    他适才去赵谦房间,见赵谦屋内无人,知道以赵谦性格,就算眼睛无碍,也不会自己一人出去散步,料定是诸葛清岚觉得赵谦始终待在屋内太闷,将其带至花园散心,便来此处寻找。

    诸葛临的到来缓解了二人的尴尬,诸葛清岚对诸葛临道:“哥,你来此处,是找赵少侠吗?”

    “正是。”诸葛临随即转头对赵谦道:“赵兄,你们翰墨门弟子应该兼修琴棋书画吧?”

    赵谦点头道:“正是,翰墨门秉承‘君子不器’理念,不仅十八般兵器均学,还兼修六艺。”

    赵谦琴棋书画均会,其中最擅长的乃是棋。围棋中的试探应手与七探蛇盘剑的探之剑意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常将二者相互印证,获益甚多,棋艺和剑艺同步而进。虽说由于内力不足,剑法不精,但棋艺极高,翰墨门中无人能敌。崔浩棋艺极高,没有对手,有时手痒,便会找赵谦下棋,赵谦并未因其是陛下的红人而故意谦让,十局能胜六七,崔浩对其是佩服,曾赞道:“落子有仙气,无复尘世机。”

    诸葛临道:“如此甚好,我正想找人下棋,我们二人来一局,如何?”

    诸葛清岚道:“平时不是葛叔跟你下吗?”

    诸葛临道:“葛叔还要去查探范掌门的消息,早已外出,我只好找赵兄来了。”

    诸葛清岚道:“他双目失明,你们要下盲棋吗?”

    “正是。”诸葛临对赵谦道:“赵兄,能否和我来一局?如果你赢了,我会送你一件大礼的。”

    赵谦道:“下棋本是小事一桩,又何需送礼,再说,我在此叨扰多日,已然添了不少麻烦,又怎能再要礼物?”

    诸葛临道:“先不要这么早拒绝,要不然你会后悔的,闲话不多说,我们走吧。”

第一百零七章 初手天元

    书房之内,诸葛渊和诸葛清岚面对而坐,中间放着一个棋盘,诸葛渊为诸葛临执子,诸葛清岚则为赵谦执子,廖朗在一旁观看。

    诸葛临早已用布蒙住双眼,他对赵谦言道:“赵兄,我们开始吧。”

    赵谦点头道:“好。”

    诸葛渊从棋盒中拿出一把棋子。诸葛清岚对赵谦问道:“赵少侠,你猜单还是双?”

    赵谦道:“单。”

    诸葛渊手掌平摊,手心有六枚棋子,诸葛清岚道:“赵少侠,是双,我兄长先手,你后手。我兄长擅长先手,你要小心了。”

    赵谦道:“无妨,我正好擅长后手。”他见诸葛清岚将诸葛临的底细说出,不愿占便宜,便将自己的底细也说出。

    诸葛临道:“清岚,你将我的底细说出,明显是胳膊肘往外拐啊!”诸葛清岚脸色微红,沉默不语。诸葛临对赵谦道:“赵兄,我先下了。”

    赵谦点头,道:“请。”

    诸葛渊和诸葛清岚分别在对角星位各放两子。

    古人下棋有座子规则,在开局前先在四个角星位交错放置黑白各二子。一是为了减少先手优势,二是为了提醒下棋者,真英雄应该逐鹿中原,而不应该在边边角角死磕。日本无此规则,原因在于中国看重棋德棋道而日本更看重攻城略地。后人采用日本规则,将座子规则废除。

    诸葛临道:“初手天元。”诸葛渊在棋盘正中央的星位落子。

    赵谦心中一颤,内心犹如掀起狂风暴雨。“金角银边草肚皮”乃围棋最基本的原理,初学者一般首先争夺边隅,然后再逐鹿中原,而对于高手来说,边不如角,角不如腹。不过第一手便下在天元位,赵谦之前从未遇到过,甚至从未想过。因此当他听见诸葛临初手天元时,犹如遭遇晴天霹雳,一时茫然,不过虽说心中惊骇,但脸色如常。

    室内的其他人,除了诸葛临眼不能视外,其他人均看向赵谦,仔细观察其反应,诸葛清岚扭头看着赵谦,暗想:“‘初手天元’乃兄长的必杀技,鲜有人能接,赵少侠估计也是胜少败多。”

    诸葛渊思忖:“围棋之戏,兵法之类也。为之上者,远其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多,得道之胜;中者,则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故胜负狐疑,须计数而定;下者,则守边隅,趋作罫,以自生于小地,然亦必不如。二人只格局,通过此局,便能看得一清二楚。”

    赵谦思忖:“博弈之道,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诸葛兄初手天元,定然是高手。”他努力平息心中的起伏,缓慢吐纳,淡淡道:“北三东七。”诸葛清岚落子。

    诸葛临道:“北三西三。”

    赵谦眉头一皱,此招仍是从没见过的下法,他收敛心中情绪,道:“南三西七。”

    赵谦的下法乃是中原最为常见的下法,名为“中原流”,初学者经常使用,但高手很少使用。赵谦见诸葛临使用自己从未见过的下法,便使出最为常见的“中原流”,先静观其变。

    诸葛清岚暗想:“兄长初次使用此法和父亲对弈时,父亲也是使用‘中原流’应对,没想到赵少侠采用了相同的下法。”

    廖朗暗想:“心闻惊雷而面如平湖,这个赵谦,有远超其年龄的澹然。”

    诸葛渊暗赞:“此子年纪轻轻,已有围棋赌墅之从容,当真不容小觑。不过他或许并不仅此而已。”

    诸葛临与赵谦你一言我一语,相互报棋,棋盘上的棋子渐渐多了起来,二人的棋风也渐渐显露出来。

    赵谦思忖:“常人下棋,大多重视实利,布局以第三线为主,在角与边占据地盘。而诸葛兄布局以第四线为主,剑锋直指中原,难怪第一手落在天元。这种下法为围棋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不过其似乎过早剑指中原,是后面另有奇招,还是这种下法未臻完善?”

    围棋极为复杂,因此要想开辟新法,往往要经过无数次的打磨和推敲,因此他料定诸葛临的新招中必有漏洞。庸庸之策,可破奇谋妙计,赵谦采用的“中原流”最为常见,同时缺陷也就最少,这便是他采用“中原流”对付诸葛临奇招的原因。

    诸葛临思忖:“赵兄稳重求进,步步为营,守多于攻,我的奇招未必能取得奇效。”

    诸葛清岚思忖:“赵少侠以守为攻,兄长以攻为守,二人一盾一矛,斗的当真是激烈。”

    廖朗思忖:“赵谦的守势表面平淡,但如果对手贸然进攻,其棋之攻势便会如同高峰瞬间拔地而起,无往不利,威力极强。诸葛临的攻势浩瀚,如同君临天下,横扫**,攻无不守,以将对手逼得左支右绌,毫无反击之力取胜。二人可谓是针尖对麦芒,谁胜谁负,就看气势一时之强弱了。”

    诸葛渊思忖:“二者的棋风和二人的名字几乎相同。”

    赵谦,名为谦,而《周易》以谦为尚,谦卦乃《周易》第十五卦,是六十四卦中唯一一个六爻皆吉之卦。谦卦艮下坤上,为地下有山之象。艮内止、坤外顺,内高外卑,乃谦之要义。《彖传》言: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赵谦的棋风也正如谦卦之卦象,将万丈高山藏于平地之下,表面朴实平淡,实则暗藏乾坤。攻势一起,犹如山岳拔地,地动山摇,无坚不摧。

    诸葛临,名为临,而临卦乃《周易》第十九卦,兑下坤上,堤岸高出大泽,河泽容于大地。呈二阳方长之态势,象征正气上升,君子得势。《彖传》言:临,刚浸而长,说而顺,以刚居中,有应於外大,大亨以正,天之道也。上卦君临天下,下卦泽润万物,相辅相成,生生不息。

    诸葛临的棋风亦是如此,果决坚毅,沉稳有度,攻势虽说勇猛浩瀚,但不失柔韧,并非一时之急,而是永世之力,若被其压制,便如身陷急湍洪流之中,永远无法站稳,更别说取胜。

第一百零八章 势孤取和

    棋盘之上,厮杀愈演愈烈,众人平心静气,不敢打扰赵谦、诸葛临二人,二人也是完全沉浸在棋局之中,丝毫不为外物所动。

    只听赵谦轻声道:“南三西九。”

    诸葛清岚落子后,暗想:“此招‘龙头望’,犹如潜渊之龙抬头,有一飞冲天之势,一旦施展,威猛霸道,无往不利,看来赵少侠要反攻了。”

    诸葛临见赵谦使出“龙头望”,心中一凛,暗叹:“不好,数招之后,赵兄的反击之势便会犹如山岳崩塌,势不可挡。”他眉头紧锁,各种策略在脑海中盘桓,不知该使用何招。

    诸葛渊却暗叹:“赵谦此招确实精妙,不过却忘了自己的处境。”

    赵谦刚说出落子位置,便发现此招的破绽,此招虽然威力十足,但甚是复杂繁密,变化极多,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围棋极度复杂,对脑力消耗甚大,棋手在下盲棋时的棋力与正常状态下的棋力相差甚大。赵谦在正常状态下,能使出这招“龙头望”,但此时乃是盲棋,若强行使用此招,势必后导致自己思维混乱,根本无法记清棋子布局。他原本沉浸在棋局之中,忘了是在下盲棋,使出此招,导致此时进退维谷,难定攻守。

    诸葛临从慌乱中镇定下来,也发现其中要害,道:“南五西一。”

    赵谦暗叹:“这招‘黄莺扑蝶’看似简单,但极为凌厉巧妙,将我的‘龙头望’彻底扼杀在锋芒未露之时。”

    诸葛清岚暗叹:“这下兄长完全占据了上风,不知赵少侠还有没有方法扭转乾坤?”

    诸葛渊思忖:“赵谦本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不会瞬间落入上风,也不会瞬间落入下风,此刻处于弱势,要想反败为胜,实为不易,除非别处心裁,施展妙手。不过这样并不符合他的棋风。”

    赵谦见自己处于下风,也不心慌,心中默念道:“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赵谦之所以围棋水平极高,有一个秘诀:与人下棋之前,先默念《老子》。游彬曾评价赵谦:“并不觉得其水平如何高深,亦未曾见其下过什么妙手,但总是败在其手下,甚是奇怪。”

    赵谦默念了一段《老子》,心静如水,止如澄波,思绪渐渐清明,他缓缓道:“北五东七。”

    ……

    二人中盘厮杀,赵谦的棋风并没有变化,依旧平静如水,始终是一些巧妙但称不上精妙的招式。诸葛临却妙招纷呈,攻势凌厉逼人,犹如山崩地裂。

    中盘过半时,诸葛渊眉头一凝,暗想:“不对,赵谦的棋局没有表面如此简单。临儿的攻势完全如同落入汪洋大海之中,不见踪迹。”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这也只是对于一般的事情而言,围棋极为复杂,实为“当局者清,旁观者迷”。兼之其对脑力消耗巨大,年轻人占据着绝对优势,因此,赵谦与诸葛临棋局中暗藏的诸多暗流,连诸葛渊也未能全部看清。他站起来,走到棋盘另一侧,从另一个角度查看。

    他轻功绝世,诸葛临和赵谦丝毫没有察觉,诸葛清岚和廖朗见诸葛渊举止怪异,虽觉十分奇怪,但也并未多言。他们猜到诸葛渊如此作为,知道棋局定有不同之处,忙详看棋盘,但无论如何查看,总觉得诸葛临攻势犹如星火燎原,已将赵谦彻底压制,赵谦已毫无获胜之机。

    诸葛渊从四个角度看完棋局之后,暗想:“原来如此,势孤取和,这个赵谦,当真不简单。”

    中盘厮杀结束,以二人的水平,也无需收官,心中计算,便能算出胜负多少。诸葛临心中一算,不由大骇:“我一直攻势凌厉,他一直勉强防守,怎么最后他胜我半子?”他重新默算,仍是如此。

    诸葛临收敛心中诧异,道:“赵兄,是我输了。”

    赵谦道:“承让了。”

    诸葛临扯下布巾,走到棋盘前,一边看棋,一边思索落子的先后,思索半日道:“赵兄,你是什么时候反败为胜的?”

    赵谦笑了笑,道:“我也不知。”

    诸葛临纳闷,道:“你也不知?”

    诸葛渊道:“他确实不知是何时扭转战局的。因为他早已忘记了胜负,只是单纯沉浸在棋盘的纵横捭阖之中。”

    诸葛清岚道:“胜固可喜,败亦无悲,超脱胜负之外,自然能将围棋之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诸葛临点头道:“善阵者不战,善胜者不争,自古争棋无名局。”

    诸葛渊不答,对赵谦言道:“你下棋和他人有何不同之处?”

    赵谦道:“我下棋之前,常会先默念一段《老子》。”

    诸葛渊赞道:“《老子》一书,涵盖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但言简意深,难窥其奥。正所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方法,无不为是目的。常人品读《老子》一书,却将无为当成了目的,变的吊儿郎当、不屑万物、睥睨天地、故作潇洒,毫无益处。没想到你竟能从中领悟到‘抱雌守弱、和光同尘’之至理,并将其运用到围棋之中。”

    赵谦道:“诸葛前辈,晚辈一直有一事不明,崔司徒曾言:‘《老子》一书多矫饰诬妄之言,不近人情,老子乃孔子之师,不可能写出如此败坏礼法之书。’此言论前辈如何看?”

    诸葛渊道:“崔司徒所言,虽然偏激,却也有其可取之处。魏晋时期,有人恶意篡改《老子》、《庄子》,主张适性逍遥,指责老子不如圣人,扭曲庄子的逍遥论。弃儒求道的文人墨客手把尘尾,清谈玄理,逃避现实,毫无益处,与黄老道家背道而驰,黄老道家彻底灭绝。”

    赵谦道:“究竟是何人篡改?”

    诸葛渊道:“何人篡改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背后运筹帷幄。”

    赵谦道:“是何人?”

第一百零九章 **之棋

    诸葛渊道:“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以你现在的实力,就算是知道也是无用。现在在朝野中流传的《老子》一书含有大量杂质,但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钢。虽有人恶意篡改《老子》,但也只不过是用无数山石掩盖宝玉的光芒罢了,只要是善于思辨之人,便能从其中重新提炼出其精华。你能去芜存菁,可见思维之严密。”

    赵谦道:“既然《老子》一书被恶意篡改,为何没有道家前辈修正过来?”

    诸葛渊道:“世敻文隐,好生矫诞,真虽存矣,伪亦凭焉。只有假的《老子》一书留存于世,真的《老子》一书才能得以流传。如若不然,道家遭各方围剿,《老子》一书势必遭遇兵燹之灾。”

    赵谦暗道:“以伪存真,实是无奈之法。”便道:“我曾听说,有些道教高人想正本清源,修正《老子》一书?”

    诸葛渊无奈一笑,道:“《老子》一书,老子不复生,谁又能正之?”

    赵谦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诸葛渊不愿谈这等无奈之事,便转移话题,道:“你对围棋有何理解?”

    赵谦道:“在晚辈看来,围棋的最高境界,并非胜负,而是中和,也就是阴阳调和。棋形可称为‘阴’,而棋形中的隐伏手段则可称为‘阳’,所谓‘中和’,便是实地和隐势之间的和谐。下棋时,只有考虑全局,将自己和对手所有棋子的‘阴’与‘阳’全部发挥的那一手,才可称为‘中和之招’。”

    诸葛渊暗道:“他对阴阳的理解与世俗迥异,没想到他在没人指点的情况下竟能领悟到这种地步。”便道:“这些你是从何而知?”

    赵谦道:“是晚辈从《老子》一书中领悟到的。”

    诸葛渊道:“仅从《老子》一书吗?”

    赵谦道:“正是。”

    诸葛渊道:“围棋之道,数叶天垣,理参河洛,阴阳之体用,奇正之经权,无不寓焉。运筹之理,行乎当行,止乎当止,化机流行,无所迹象,咸出自然,与物无竞。你年纪轻轻已有如此领悟,不出三年,你的棋艺定能无敌于天下。”

    廖朗道:“若是诸葛兄指导,我看一年即可。”

    赵谦心想:“我若在此呆上一年,不知要给诸葛前辈生添多少麻烦?”于是道:“前辈谬赞了,诸葛兄的自创下法尚未完善,我才能侥幸取胜,若此法已臻完美,只怕我毫无获胜之机。”

    诸葛临笑道:“孟子有云:‘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赵兄如此精擅棋奕,岂不有愧圣人之言?”

    赵谦也笑道:“道家的《淮南子》有云:‘以弋猎博奕之日诵《诗》读《书》,闻识必博矣。’诸葛兄亦精擅棋奕,岂不也有愧先人之言?”

    二人均非迂腐之人,自然不会尽信古人之言。秦汉时期,围棋的地位并不高,有此言论也不足为奇。

    诸葛渊道:“你将《老子》一书中的至理融入围棋之中,可曾融入武学之中?”

    赵谦道:“晚辈也曾试图将其与浩然心法相结合,只不过一直在走弯路,毫无进益。”

    诸葛渊点头道:“你所走的这些弯路,现在对你来说并无用处,但对你日后突破‘高原劫运’甚有裨益,你成为绝世高手之机远超常人。”

    一流高手在成为绝顶高手之前,会遇到一个瓶颈,名为“高原劫运”。在这个期间,一身修为会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绝大多数一流高手止步于此,一生难以寸进。此是劫,也是运,如果能突破这个瓶颈,便会成为绝世高手,纵横江湖。

    赵谦由于幼时学剑,进益甚慢,也就从未想过成为绝世高手,但既然诸葛渊如此说,便自然有其道理,便道:“那就承前辈吉言了。”

    诸葛渊暗想:“若其练成‘琴心三叠’,只怕再需数月时间,便可和清岚练成‘水石还月’。”随即对赵谦道:“你再和清岚下一局如何?”

    赵谦根据诸葛渊的语气,猜测诸葛清岚的棋艺应该在诸葛临之上,对自己能否取胜并无信心,但也颇为好奇,便道:“若诸葛姑娘不嫌弃,我愿与其一较高下。”

    诸葛清岚也有些手痒,便道:“博弈之道,切磋以进,琢磨为上。就请赵少侠赐教了。”说罢,便以白布蒙眼,诸葛渊、诸葛临分别为二人执子。

    二人猜先,诸葛清岚执白先行,诸葛渊、诸葛临分别对角星位各放两子,然后诸葛清岚缓缓道:“北六东三。”

    赵谦道:“南九东三。”

    诸葛清岚道:“南七东三。”

    ……

    二人的棋风相似,均偏于端重而全形,最先十余手并无太多精妙之处,只是在四隅分定势子,然后是坼二、斜飞等常见招式。

    阵型稍成之后,渐渐针锋相对,冲、斡、绰、约、飞、粘、尖、觑等招式一一使出,黑白大龙渐渐成形,锐意厮杀,战况愈演愈烈。

    诸葛清岚所使名为云起霞阁势,锋隐于内而势定于外,犹如将亭台楼阁建与层云之上,非高手不能察觉出其中的丝丝威势。

    赵谦所使名为千层宝阁势,犹如千层楼阁一层层拔地而起,直冲霄汉,给人以端庄巍峨之感。

    赵谦不禁暗赞:“诸葛姑娘的棋势表面上普普通通,实则暗藏了扭转乾坤的凌厉手段,我若有丝毫大意,必败无疑。”

    诸葛清岚暗想:“赵少侠的棋势稳如泰山,毫无破绽,要想取胜,难度极大。”

    诸葛渊暗想:“围棋乃是四方逐鹿,却给他二人下成了上下争锋,这盘棋,与其说是四方之棋,不如说是**之棋。”

    此时,平静的棋盘犹如波涛汹涌的海面,黑白大龙交错厮杀,鲜血淋漓,阴云密布,洊雷填填,狂风飚驰,水浪成墙,龙吟之声响遏行云,回荡在整个天地之间。

    一个时辰后,风云四敛,波涛遂息,厮杀结束。

    众人紧盯棋面,尽皆愕然。

第一百一十章 目成心许

    是四劫循环!

    廖朗叹道:“没想到竟然是平局。”

    诸葛渊道:“三劫循环已甚是罕见,你二人竟然下成了四劫循环。”

    诸葛临道:“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四劫循环。”

    赵谦与诸葛清岚均暗赞对方棋艺了得。

    诸葛渊对诸葛清岚道:“清岚,围棋对脑力消耗甚大,赵谦又是重伤未愈,心神衰弱,你先送其回房休息。”

    诸葛清岚道:“好的。”随即和赵谦离开。

    二人离开后,诸葛临道:“棋虽小道,以德为尊。爹,您让我和赵兄下棋,打算从其棋品中探查其人品何如,现在您对其满意吗?”

    诸葛渊道:“我原本传授其‘琴心三叠’,一来是为了治疗其双眼,二来是因为‘琴心三叠’修炼者甚少,为不使其失传,见赵谦适合,便传授于他。没想到其悟性如此之高,修炼道家心法,远快于常人,将来成就,不容小觑。”

    廖朗道:“儒家擅守成,道家擅应变,此人儒道兼修,潜力无穷。只可惜其太过清高刚正,生不逢时,难以封将为官,如若不然,定可青史留名。”

    诸葛渊道:“此时天下阴阳与乾坤颠倒,以崔司徒的个性,势必会得罪整个天下,将来崔司徒遇难,赵谦定会前去相救,到时候,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天下,就算我等设法救他,他也势必会身败名裂。”

    诸葛临道:“其心性高傲,也并不在乎那些虚名。”

    廖朗道:“崔司徒遇难,估计要在十年之后。若是培养得当,估计其能成为绝世高手,自保或有可能,但要救崔司徒,只怕不可能。”

    诸葛渊道:“以其心性,也不好意思在此多待,我也无法亲自栽培。道家隐宗个个经商,但其性格清高,不屑世俗人情,也难以让其加入道家隐宗。”

    廖朗道:“六十四年前的一场大战,我们玄真派实力大减,现在又被无涯观压制,也不适合让其到我那里,依我看,楼观派更适合。”

    诸葛临道:“正好翰墨门已经解散,正好可以劝其转投他处。就是不知崔司徒是否已给其安排好去处?”

    诸葛渊道:“这个不必担心,我已写信给崔司徒,说我们会给赵谦安排去处,让其不必再费心思。”

    廖朗道:“原来诸葛兄早已计划得当。”

    几日过去后,赵谦的“琴心三叠”已经微见进益,诸葛渊便让赵谦每日服用上池之水。又过几日后,诸葛渊与廖朗便开始治疗其双眼。

    廖朗首先问道:“赵谦,你的生辰八字是多少?”

    赵谦不知其为何要问生辰八字,但也不多问,答道:“癸亥甲子丁卯壬寅。”

    廖朗道:“原来你是腊月出生,这样更容易治疗。”

    诸葛清岚道:“这是为何?”

    廖朗道:“人眼异常脆弱,婴孩更甚,极易受阳光影响,冬日里阳光温和,对眼睛刺激小,因此冬日里出生的婴孩,较之夏日里出生的,眼睛更加清澈有神。修习洞垣之术,不同季节出生的人,施针的穴位与力道也不尽相同。”

    诸葛清岚点头道:“原来如此。”

    廖朗对赵谦道:“我现在要对你施针,你不要乱动。”

    赵谦点头道:“晚辈明白。”

    随即廖朗用黄帝灸法对赵谦的双眼附近的几处要穴施针。施针完毕后,诸葛清岚给赵谦服下卧龙丹和上池之水,诸葛渊坐在赵谦身后,将至真至纯的纯气输入赵谦体内。

    在纯气和上池之水的共同辅佐下,卧龙丹的药效缓缓扩散,渐渐遍布赵谦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纯气渐渐来到赵谦眼部几处大穴,赵谦渐渐感觉双眼微热。

    廖朗道:“赵谦,运转‘琴心三叠’心法,使用上丹田内力刺激眼部要穴。”

    赵谦体内的真气伴随着诸葛渊的纯气,与卧龙丹的药效共同游走在赵谦眼部要穴。一盏茶过后,赵谦和诸葛渊收功,廖朗道:“如此行针数次,你的双眼便会渐渐恢复。”

    赵谦道:“多谢前辈相助。”

    半个月后,诸葛清岚帮赵谦将包扎眼部伤口的布巾解下。赵谦缓慢睁开双眼,顿觉感到两股极强的光线刺入双眼,双眼异常疼痛,便又连忙闭上双眼。

    其实诸葛清岚特地选了一个阴云密布的日子,并早已将门窗关闭,可赵谦久不见光,此时光线入眼,感觉犹如一道闪电射入眼睛一般,疼痛难忍。

    诸葛清岚柔声道:“赵少侠,你先别急,慢慢睁开双眼。”

    赵谦此时有了心理准备,再次缓缓将双眼睁开,虽说仍感觉有些刺眼,但较之刚才,已经好了许多。赵谦睁开双眼后,首先映入眼睛的便是诸葛清岚那一张清丽脱俗的脸庞,只见其天姿精耀,粉面朱唇,灵眸绝朗,双目犹似一泓清水,如梦似幻,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波光潋滟间,更是灿若星辰。

    赵谦瞬间看痴了,暗道:“原来人的眼睛真的可以放出光彩。”

    诸葛清岚原本仔细观察其双眼是否正常,后见其双眼痴呆,以为并未复明,不免有些疑虑,然后又见其双眼澹然如渊,隐现氤氲,透出一丝洒脱之气,不禁暗叹:“他的双眼真好看。”

    二人双眼对视,却不觉气氛渐显暧昧。不知多少时刻之后,二人忽觉此举不当,同时将双眼移向别处,脸色惧是通红。赵谦努力收敛情绪,缓缓道:“诸葛姑娘,这些日子多谢你照顾。”

    诸葛清岚道:“赵少侠客气了,你救我性命,我照顾你也是理所因当。”

    二人均对刚才自己的所为感到汗颜,一句客套话之后,再也找不到什么话可说了,气氛一时尴尬至极。

    又不知过了多久,诸葛清岚有些腼腆的言道:“赵少侠,你的眼睛刚刚恢复,应该多活动一下,此时外面阴云密布,光线不强,我先陪你到花园走走吧。”

    赵谦道:“好的。”他一向讷于言辞,也不知该多说什么。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一之境

    二人来到花园之中,见池中荷叶披水,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在碧绿的荷叶的映衬下,更增娇艳,荷花之上,露珠晶莹剔透,微微闪烁着光亮。清风缓缓吹动,荷花随风轻舞,更显婀娜。清新淡雅的荷香,随着清风飘入赵谦鼻中,赵谦顿时感觉全身舒泰,神清气爽。

    赵谦刚要言语,忽见池中间有两朵荷花并于一茎,花色洁白无瑕,与周围的粉色荷花相映成趣。赵谦甚是好奇,问道:“诸葛姑娘,那两朵荷花怎么并于一茎之上,好生奇怪?”

    诸葛清岚道:“此花名为‘并蒂莲花’,集荷花精华于一身,乃花中精品,甚是少见,你未曾见过,也属正常。”

    赵谦紧盯着此花细看,道:“此花色泽清雅,真是好看。”

    诸葛清岚见赵谦甚是聚精会神,便道:“赵少侠,用眼之道,切忌太过专注。”

    赵谦不知此言何意,问道:“为何?”

    诸葛清岚道:“看东西太过聚精会神,会使自己的精气神,倾泻到所看之物上去。欲修炼内家武学,需要眼神似看非看,这样可将所看之物的精气神,吸收到自身上来。只有在与人交手发劲之时,眼神才随着劲气运转而精光暴涨。”

    赵谦联想到双眼空洞无神的何言之,恍然道:“哦,常听人言:‘吸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原来是这个意思。”他随即双眼微闭,缓慢吐纳,默念“琴心三叠”口诀,真气随全身经脉流淌,渐感灵台一片清明,百会穴微热。虽说这感觉极微,但其修炼上丹田后感觉极微敏锐,模糊的感觉到了一丝。

    赵谦猛睁开双眼,恍然道:“我明白了,所谓似看非看,并非特指眼睛,而是指心,身心无意,肢体无力,任风吹云卷。无为而无不为,正是此理。”

    诸葛清岚赞道:“赵少侠悟性果真是高,竟能这么快便能领悟到‘心怡怡不知所思,形惚惚不知所为’的意境。不过所谓‘吸天地之灵气’,所吸之气,沿百会穴进入人体后,所形成的并非真气,而是纯气。”

    赵谦道:“真气和元气有何区别?”

    诸葛清岚道:“内力分为三种,真气、纯气和元气。真气乃由人体的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融合而成,若练至化境,便可完全转换为先天之气,即为纯气,再练至化境,则可转换为混沌之气,即为元气。庄子云:‘通天下一气耳。’便是指元气。不过自从两百年前,再无人可达到元气的境界。”

    赵谦道:“原来还有这种变化,我们翰墨门的浩然心法所修炼的内力有平旦之气和浩然之气之分。和道家心法相差不小。”

    诸葛清岚道:“但元气也并非最高境界,最高境界乃是‘太一’,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祖,幽幽冥冥,太虚之精气流动,充盈於天地之间,其动无形,变化若神;其行无迹,常后而先。”

    赵谦道:“太一之境?究竟何人能到达此境界?”

    诸葛清岚道:“广成子、岐伯、神农、黄帝、伊尹均达到此境界。而老子乃是达到此境界的最后一人。”

    赵谦道:“连庄子都未能达到此境界吗?”

    诸葛清岚轻摇螓首,道:“庄子所长,乃是剑法。其剑法,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内力修为,却不如老子。”

    赵谦叹道:“看来再无人能达到此境界了。”

    翌日,廖朗开始教授赵谦洞垣之术,在开始之前,廖朗对赵谦道:“修炼此法,对人品要求极高,若心生丝毫邪念,便前功尽弃,而且会对眼睛造成极大伤害,你要切记。”

    赵谦道:“晚辈谨记。”这个要求看似极难,但在他眼里,易如反掌,他一向持身甚正,防意如城,自不会心生什么邪念。

    他之所以如此想,是因为太过年轻,尚不知,“水至清而结冰不清”,他在翰墨门时品行无暇,而处于滚滚红尘之中,面对着物欲横流,人心诡谲,乾坤颠倒,黑白无分,一个人无论多么品行高洁,都会有污点。

    这一点,廖朗心知肚明,他故意把话说绝一点,让赵谦不敢大意。他对赵谦的品行无丝毫怀疑,便接着道:“我朗诵口诀,你依口诀运转内力,将上中下三丹田内力运往眉心。”

    随即开始朗诵口诀:“阴阳相推激,至于变化在于目。是耳目可以妄设,形容可以伪置。道生智,玄生神。惟神之有形,由形之有疣。志先心开而目明,慧然独存,口弗能言,俱视独见,视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夫百步之外,镜则见人,人不见影,斯为验也。是知太虚之中无所不有,万耀之内无所不见。寥廓无所间,神明且不远。是以君子常正其心,常俨其容。则可以游泳于寥廓,交友于神明而无咎也。”

    赵谦依着口诀运转“琴心三叠”心法,至纯内力渐渐运往眉心,但并非居于眉心不动,而是沿眉心流转,变动不居,来着不拒,去者不留。赵谦感觉双眼渐渐微热,虽紧闭双眼,却能感到有微微细光射入眼睛,同时,眉心处感到一股极强的压迫感,让人心神不宁,所幸道家心法有宁神之能,赵谦并未感到极强的不适。

    赵谦真气运转周天之后,缓缓睁开双眼。廖朗见其双眼晶莹圆润,精华微现,点头道:“如此练习数日,便能略有小成。”

    赵谦道:“多谢前辈指点。”

    廖郎道:“区区小事,又何必言谢?你把口诀默写下来,常常诵读,以防忘记。”

    赵谦刚要开口,诸葛清岚便将一张纸递给赵谦,道:“赵少侠,我已将‘琴心三叠’和‘洞垣之术’的口诀全部写了下来。”

    赵谦接过纸张,道:“多谢诸葛姑娘。”

    廖朗笑道:“清岚将来定是位贤内助。”

    诸葛清岚顿时脸色绯红,廖朗接着对赵谦言道:“我另有要事,明日便要离开,你若有问题,直接向诸葛兄请教即可。”

    赵谦再次谢过。

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论吰议

    问剑室内,赵谦手持一支竹竿,练习剑法,他三丹田内力齐出,随手一剑,便发出三道剑气,不禁感叹:“这‘琴心三叠’甚是玄妙,我随手一剑,已隐隐有‘浮云三重影’的威力。”

    他身形晃动,在剑室之中来去纵横,将游云剑法一招招演练出来。忽听一道破空之声传来,声音并不急锐,显然并未附带内力。赵谦挥手接住,见是一柄汉剑,虽说天下汉剑大同小异,但他总感觉此剑甚是熟悉。他尚未多想,便有一道倩影向其飘来,正是诸葛清岚。

    她挥动手中长剑,刺向赵谦。

    赵谦拔剑横格,二人瞬间缠斗起来。赵谦知道诸葛清岚剑法远在自己之上,也就无所顾忌,将游云剑法和七探蛇盘剑法的招式一一使出。诸葛清岚挥舞云英剑,所以拈拨,将赵谦的剑招一一破解。

    两盏茶过后,二人收招。赵谦见诸葛清岚激斗过后,脸色微红,更加娇艳,不敢多看,忙将眼光移向别处。忽见手中长剑剑身光亮如雪,上刻着“鈌云”二字,笔势纵横有象,洒脱飘逸。单从这两字,赵谦便断定,此剑正是家传的鈌云剑,此剑上的“鈌云”二字乃是诸葛武侯亲笔所写,赵谦看过无数次,是以一眼便已认出。

    赵谦问道:“诸葛姑娘,此剑是……”

    诸葛清岚道:“家父请游掌门派人将此剑送到此处,然后家兄请来名家为此剑修复。赵少侠可还满意?”

    赵谦喜不自禁,他一直以来,牵挂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家传宝剑的修复,二是八年前的灭门之仇,此刻了却了心中一件大事,又怎能不高兴。他忙道:“那就多谢诸葛前辈了,诸葛前辈对我恩重如山,我实在难以报答。”

    诸葛清岚道:“赵少侠不必见外,家父刚才让我告诉你,烦请你到书房去一趟。”

    赵谦道:“那我们就赶紧过去吧,免得他久等。”

    二人来到书房后,见诸葛渊端坐桌榻面前,赵谦走上前去,拱手道:“多谢诸葛前辈替我修复宝剑。”

    诸葛渊道:“你我两家颇有渊源,无需如此见外。坐吧。”

    赵谦和诸葛清岚坐下后,诸葛渊便问道:“此剑用着可还顺手?”

    赵谦道:“我刚才使剑此剑之时,感觉到此剑比以前轻微了些许,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应该是前辈考虑到我身子孱弱,外力不足,请人修剑之时,便刻意叮嘱,将此剑重量减轻了些许。”

    诸葛渊道:“剑走蜻蛉,如果使用之时手感偏重,便会影响剑招的发挥。当年刘先主命人锻造蜀主八剑,乃是用于战场,自是偏重,不适合江湖打斗,我便请人将此剑的锻薄了些许。我自作主张,还望你别见怪。”

    赵谦道:“前辈深意,晚辈怎会见怪。说到剑法,晚辈一直有一个疑问,想向前辈请教?”

    诸葛渊道:“什么疑问?”

    赵谦道:“常听人言:‘练剑有三重境界:使剑是剑,使剑非剑,使剑仍是剑’。晚辈虽剑法不佳,但行难知易,晚辈屡次尝试体悟其中意境,却总是不得要领,还请前辈赐教其中要旨。”

    诸葛渊道:“那你对此有何领悟?”

    赵谦道:“这……”他确有些领悟,但并不敢说,生怕献丑,贻笑方家,更怕在诸葛清岚面前丢了颜面。

    诸葛渊见其有些忸怩,便知其想法,笑道:“但说无妨,不必有所顾虑。”

    赵谦回想一下自己的领悟,斟酌了用词,道:“晚辈以为,所谓“使剑是剑,使剑非剑”之流,或许其中确有其要旨,但总的来说,更像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只不过以讹传讹,陈词破难。”

    此时,浮夸靡丽之风盛行,“使剑是剑,使剑非剑,使剑仍是剑”这种言辞,与此时的靡丽之风相符,故而流传极快。但赵谦性格实在,对这种风气并不反感,兼之深受《老子》一书的朴素辩证思维影响,故而对“使剑是剑,使剑非剑,使剑仍是剑”这种华丽不实的论调深感怀疑。

    诸葛渊见其如此批判常人眼中的至理,便道:“你要知道,世上的聪明人可都认为‘使剑是剑,使剑非剑,使剑仍是剑’乃是至理。”

    赵谦道:“智者减半,愚者全无。”

    诸葛渊笑道:“你小子,倒还什么都敢说。你可知你的这句话,骂了天下多少聪明人吗?”

    赵谦脸色微红,道:“晚辈管见之属,让前辈见笑了。”

    诸葛渊道:“年少轻狂,本是好事,到了我这个年纪,想狂也狂不起来了。并且,清岚也说过类似的话。”

    赵谦一惊,不意温柔如水的诸葛清岚竟然也曾说出如此狂言,不由看向诸葛清岚,只见其玉靥绯红,神色忸怩,顿觉无礼,忙将目光移向他处。

    诸葛渊继续道:“江湖上流传极广的至理名言,其中大部分,不是废话,便是说过无数遍的谎言,老子云:‘正言若反。’真正的至理,大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在常人眼里却饱含争议。所谓‘使剑是剑,使剑非剑,使剑仍是剑’,确是道听途说的影响之谈,只不过极易给人高深莫测的感觉,故而迅速流传,无需理会。”

    赵谦道:“晚辈曾对掌门亦曾如此说过,他却说剑法练到一定境界,出招之际,确实会有朦朦胧胧、剑无实质的感觉,但晚辈对此一直心存疑虑。”

    诸葛渊道:“他所说的,无非是剑招太过熟谙之后,产生的一些生理感觉罢了,与剑意毫无关系。不过你竟然能怀疑世人所公认的真理,又对前辈之言持怀疑态度,看来你剑法虽不精深,但对剑意的领悟已然不俗,只不过知易行难,尚未将剑意融入剑招罢了。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赵谦道:“前辈谬赞了,不知前辈让晚辈前来,所为何事?”若旁人如此夸赞他,他自然微微一笑,懒得理会,但他将诸葛渊视若神明,听其夸赞,不禁心中略喜,但并未表现出来。

第一百一十三章 以命殒思

    诸葛渊与赵谦聊得兴起,听其一问,才想起自己让他来的目的,便问道:“你在翰墨门时,多读些什么书?”

    赵谦道:“我们翰墨门弟子最常读的乃是七经:《论语》、《诗》、《书》、《礼》、《易》、《春秋》、《孝经》。”

    诸葛渊摇头道:“孔子之书,首推《系传》,《论语》将圣人之言寻章摘句,断章取义,不读也罢。”

    赵谦对此语甚是赞同,只不过碍于身份,不敢明言,他料定诸葛渊有此一言,必有深意,便道:“前辈所言甚是,晚辈以为,修身养性之书,不可不读,但如果一个人已然孤标尘外,多读也是无益。”

    诸葛渊道:“你可愿探寻真正的智慧?”

    赵谦道:“晚辈自然愿意。”

    诸葛渊道:“知识越多,悲伤越多,大智慧里蕴藏着大痛苦。思想之路绝非坦途,多是抱定以命殒思才敢迈步。”

    赵谦道:“尧帝明圣,生不肖之儿,老子冲虚,陨迹于函谷关外,孔子文章盖世,却厄于陈邦。由来才命两相防,然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诸葛渊点头道:“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我找了一些书,每本均大含细入,这些日子,你便拿去多加研读吧。”语毕,手指了指桌榻边上放的一摞书。

    赵谦看向那一摞书,顿时傻眼,那些书有序堆叠在一起,有两尺余高。他原本求知欲甚强,诸葛渊推荐的书必是精品中的精品,按理来说,他应该极为欣喜才对。只不过,他现在寄身此处,不愿多做打扰,原本打算再停留数日,待伤势无碍之后,便前来辞行,却不想诸葛渊给了他这么多书让他读,若将这些书读完,不知要费多少时日,更不知会对诸葛渊等人生添多少麻烦。一时之间,他颇为犹豫。

    诸葛渊知道赵谦的想法,便道:“这些书籍,清岚都读过。”他使的乃是激将法,他早已看出赵谦对诸葛清岚暗生情愫,便用诸葛清岚激他。

    诸葛清岚心想:“我根本没读过这么多书,父亲为何要这么说?”

    赵谦被诸葛渊一激,便道:“既然这些书是前辈推荐,那晚辈就静心研读。”

    诸葛渊见赵谦受了自己的激将法,微微一笑,道:“读书之人,最忌心浮气躁,浅陋轻狂,你把这些书籍拿回房间,精心研读,不可浅尝辄止。”

    赵谦起身将那些书搬起,道:“晚辈告辞。”便转身告退。

    赵谦走后,诸葛清岚对诸葛渊道:“爹,你为何要骗赵少侠,说我已将那些书全部读过?”

    诸葛渊道:“我不激他,他又怎能安心读书?”

    诸葛清岚道:“这是为何?”

    诸葛渊道:“赵谦他太过实在,不愿在此多待,给我们添麻烦,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原本打算过几日便来辞行。”

    诸葛清岚道:“所以你给他那么多书让他诵读,让他不便辞行。”

    诸葛渊道:“正是。天下动荡,流寇四起,他现在内力修为太低,如果现在离开,不出数百里,便会被悍匪所杀,还是让他在此多停留一段时间为好。”

    诸葛清岚道:“修习道家心法,要想进益迅速,除了要精通医理,还要精通时物文理哲,那些书籍,对其来说,大有裨益。”

    诸葛渊道:“若你有时间,便将**脉诀传授给他,这样他的内力进益会更快。”

    诸葛清岚道:“我知道了。”

    赵谦回房后,将那一摞书放在桌榻上,叹了一口气,将书大致翻动,见有《老子指归》、《易经骨髓》、《黄帝四经》、《黄帝内经》、《素书》、《太玄经》、《形名之学》、《阴符经》、《奇门遁甲》、《物理论》、《金口诀》、《周易参同契》《巧连神数》、《握奇经》等等。

    赵谦曾听诸葛清岚提及《形名之学》,颇感兴趣,便拿起此书,翻开书页,见第一页写着:“见知之道,唯虚无有。虚无有,秋毫成之,必有形名,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黑白之分已。形名之学,知人之长短,以正自身,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然天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不可而知之也。人心譬如盘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鬒眉而察理矣。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于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形名之学,慎之,慎之!”

    赵谦思忖:“原来‘形名之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人品行端正。”他自认品行无亏,又见书上连用了两个“慎之”,便将这本书放置一旁,拿起《素书》。他曾听游彬谈及此书,知道此书乃黄石公所著,言简意赅,至诚至理,所含至理之深,远非七经可以比拟,张良就是凭借此书平定天下,帮助刘邦成就霸业。

    赵谦打开书页开始诵读,此书全文仅一千三百余字,再加上后人的注解,共有两千余字,但涵义太深,赵谦读了数日才将其读完。他看了看旁边堆积如山的书籍,暗想:“如此下去,要将这些书全部读完,至少要一年,我看还是将这些书抄写下来,拿回翰墨门慢慢细读。”

    他主意已定,便找来纸笔,开始抄写。如此从早到晚抄写,待得手腕累的生疼,便改练“琴心三叠”心法。

    一日,赵谦正在誊写,忽听外面传来极细微的脚步声,他心神一动,运转“洞垣之术”,看向屋外,只见眼前紧闭的房门慢慢模糊,渐渐消失,门后的一道人影出现在其眼前,正是诸葛清岚,只见她一袭白衣,脚踏莲步,款款而来。

    赵谦不禁暗叹:“廖前辈曾言,修炼这‘洞垣之术’可见墙后之人,我原本以为只是夸张之言,没想到果真如此。”

第一百一十四章 困身兰台

    赵谦停止使用“洞垣之术”,起身将门打开,正见诸葛清岚举起纤纤玉手正要敲门。

    诸葛清岚见其事先便开门,也不奇怪,道:“赵少侠,这几日你将自己关在房屋内,对身体可不好。”

    赵谦侧身让其进入,待其坐下后,道:“令尊给我所看之书太多,如果不抓紧时日,不知要看到何时?”

    诸葛清岚道:“欲速则不达,赵少侠可安心在此住下,慢慢将这些看完。”

    赵谦道:“如此不知要给府上添多少麻烦?”

    诸葛清岚道:“赵少侠此言太过见外了吧?”

    赵谦道:“我在此耽搁太多时日,也并非做客之道。”

    诸葛清岚知道其性格实在又倔强,苦劝无用,便道:“如果赵少侠真感觉过意不去的话,可以在此帮做一些事情。”

    赵谦道:“那么有何事我可以效劳的?”

    诸葛清岚思索道:“家父整日待在房间里,致力于完善《巧连神数》,那些事情连我都帮不上忙,你应该也爱莫能助,兄长几日前有事外出,如若不然,你可帮我兄长处理一些事物,还是先等数日,等我兄长回来,我再何其商议。”其实她知道,诸葛临常常一出门便长达数月,她如此说,只不过给赵谦安心在此停留找一个借口。

    赵谦虽不知诸葛临什么时候会回来,但也知诸葛清岚的心意,诸葛清岚未把话说明,他也不便直接否决,便道:“如此,我再停留数日。”他主意已定,只要把那些书誊写完毕,便去向诸葛渊辞行。

    诸葛清岚知道其想法,但无法相劝,叹了一口气,忽见赵谦在桌榻上放的笔墨纸砚,道:“赵少侠是想将这些书誊写一遍吗?”

    赵谦道:“这些书微言大义,需反复研读,因此我打算将这些书誊写一遍,拿回翰墨门仔细研读。”

    诸葛清岚思忖:“可惜翰墨门已经……”她随即言道:“这些书太多,我帮赵少侠誊写吧。”赵谦忙道:“怎可麻烦诸葛姑娘?”

    诸葛清岚语气有些俏皮的说道:“怎么,赵少侠是嫌弃我写的字不好看吗?”

    赵谦脸色倏然变红,道:“这我怎敢……”他不知该作何言语,一时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诸葛清岚见其瞬间脸红,微微一笑,暗想:“赵少侠当真可爱。”她拿起桌榻上的几本书,放到另一桌榻上,坐下来开始誊写。

    赵谦无奈,只得也坐下来,开始誊写。一个时辰之后,赵谦忍不住道:“诸葛姑娘,你已写了一个时辰了,还是歇歇吧,也不急于一时。”

    诸葛清岚笑道:“原来赵少侠也知道不急于一时啊,那怎么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从早写到晚呢?”

    赵谦有些难以为颜,道:“我也没其他事情可做。”

    诸葛清岚道:“既然如此,我便将‘**脉诀’传授给你吧,修炼道家心法,要想进益迅速,也要精通医理。”

    赵谦道:“既然如此,那就麻烦诸葛姑娘了。”

    诸葛清岚道:“那我就开始讲了,还请赵少侠用心铭记。”随即她朗诵道:“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谓沉为伏,则方治永乖;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肖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

    诸葛清岚将人体的脉理详细讲解,又将人体的349个穴位一一给赵谦讲授。(到了宋朝,人体考证出有354处穴位,再后来,更有七八百处穴位。)

    如此花费了数日,诸葛清岚才将全部内容讲完,赵谦又将**脉诀反复吟诵数遍,方尽数记住。又过了一月,赵谦将诸葛渊所给之书全部誊写完毕,便来向诸葛渊辞行,而此时诸葛临已从外地回来。

    诸葛渊对赵谦此行并不意外,道:“怎么,在这里不习惯吗?”

    赵谦道:“前辈对晚辈关怀备至,晚辈又怎会不习惯。只是在此叨扰数月,实在心中有愧。”

    诸葛渊道:“你性格实在,不愿在此打扰,我也不强留。但你可知,在你在此养伤的数月里,朝野之中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赵谦听起如此说,料定和自己有关,便道:“发生了何事?”

    诸葛渊道:“朝堂之上,拓跋焘将新兴王拓跋俊削爵为公。江湖之上,崔司徒解散了翰墨门。”

    赵谦对第一件事并不意外,但当听到翰墨门解散时,顿时惊愕万分,忙问道:“解散?为何解散翰墨门?”

    诸葛渊道:“自然是因为拓跋俊辈被削爵为公。”

    赵谦道:“虽说新兴王是游掌门等人所擒,但这样不是立功了吗,崔司徒为何因此解散翰墨门?”

    诸葛渊道:“无上寺底细被揭,拓跋晃颜面无光,拓跋焘对其更为不满,再加上拓跋俊和拓跋晃关系要好,现在拓跋俊被翰墨门牵连,你觉得拓跋晃会饶了翰墨门吗?”

    赵谦已从刚才的惊愕中冷静下来,道:“崔司徒为了避免太子对翰墨门不利,所以将翰墨门解散,但只要有崔司徒在,太子便不敢对翰墨门怎样,也无需解散吧?”

    诸葛渊道:“但等到崔司徒不在呢?”

    赵谦道:“前辈何意?”

    诸葛渊道:“从龙之功,起起落落。现在朝堂之上,鲜卑勋贵和汉人官员的矛盾日益激烈,而崔司徒便处在矛盾的中央,他日一旦矛盾爆发,崔司徒首当其冲,必死无疑。崔司徒为了避免自己死后,翰墨门被太子灭门,便将翰墨门解散。”

    赵谦道:“依前辈看,崔司徒何时会被太子害死?”

    诸葛渊道:“前几日,平城内传来消息,拓跋焘命崔浩监秘书事,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参著作事,续修国史。而这还是拓跋晃举荐的,在你看来,他有何目的?”

    赵谦道:“太子此举,是想让崔司徒远离军政,困身兰台,从此穷首皓经,难以与太子争锋。”

第一百一十五章 胸怀锦绣

    诸葛渊对赵谦的回答颇为满意,点头道:“你只言其一,未言其二。”

    赵谦道:“其二为何?”

    诸葛渊道:“拓跋焘曾叮嘱崔浩,写国史一定要据实而录。但拓跋氏的丑闻,违背天理人伦,又岂能让外人所闻?三十六年前,邓渊著写《代记》,依实而载,揭露了拓跋氏旧恶,结果被拓跋珪杀死。崔司徒清高桀骜,不屑做伪,自会步邓渊后尘。以崔司徒之才,十年便能完成。而国史完成之日,便是崔司徒殒命之时。”

    赵谦道:“那崔司徒为何还要执意这么做?”

    诸葛渊道:“周道衰微,孔子作《春秋》。汉道衰微,崔浩修国史。他们所为,皆是为了华夏道统的传承,置自身安危于不顾,这便是儒家风骨。”

    赵谦道:“陛下虽叮嘱崔司徒实事求是,但实际上是暗示他曲笔隐晦,不过以崔司徒刚正的性情,定会依实而录,而拓跋氏的丑闻一旦公之于众,太子定会以此为由,联合朝中勋贵,致崔司徒于死地。”

    诸葛渊道:“八年前,崔司徒大整流品,明辨姓族,早已得罪整个皇室贵族,之所以现在仍安然无恙,全赖拓跋焘袒护,而皇室丑闻一旦泄露,拓跋焘是非杀他不可了。”

    赵谦道:“崔司徒算无遗策,对于朝中名利之争甚是清楚,为何不加以收敛,还要和整个朝堂作对?”

    诸葛渊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天下,这正是崔司徒最为可贵之处。”

    赵谦道:“《论语》有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崔司徒身为儒者,又为何逆天而行?”

    诸葛渊道:“崔司徒拜寇天师为师,而道教有言:‘我命在我不在天。’估计他是受道教思想影响吧。唉!崔司徒身居高位以来,努力恢复北方文明,才使北方似你这般的少年才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可惜这一切,十年之后便会戛然而止。”

    赵谦思忖:“十年?十年之后,我顶多成为一流高手,要想救崔司徒,绝无可能。”

    诸葛渊见其深思,便掏出一封信,递给赵谦道:“崔司徒曾派人送信给你,据我猜测,崔司徒应该在信中言明,等你伤好之后,前往平城,他会给你安排合适去处。但我自作主张,让高忱给崔司徒回信,说我会替你安排去处,让其不必担心。”

    赵谦打开信封,见信中所写和诸葛渊所猜大致相同,信中也写了一些翰墨门解散的原由,但都是一些似是而非、冠冕堂皇的借口,并未涉及本质。

    赵谦心中感慨万千,思绪乱飞。他自小在翰墨门长大,无亲无故,猛然间听闻翰墨门解散,顿时一阵失落,感觉天地茫茫,不知何处是自己的容身之所。

    诸葛渊见赵谦神色黯然,猜出其心中所想,知道其外柔内刚,表面谦和,心中自有乾坤,也不多言,让其静心思考。

    诸葛清岚见父亲闭口不言,便对赵谦言道:“赵少侠,你可以留在这里,无需见外。”

    赵谦摇头道:“我已在此叨扰数月,又怎能再添麻烦?”

    诸葛清岚刚要言语,便被诸葛渊拦住,他对赵谦道:“那你有何打算?”

    赵谦略一思索,道:“崔司徒身为司徒,执掌百官任命,他安排众多师兄弟,肯定会得罪不少鲜卑勋贵,我不愿再为崔司徒多添麻烦,打算从此做一名江湖游侠。而江湖游侠,行事磊落的,多以替商旅押送货物为生,我打算先去关中,寻一谋生手段,其他的事,另做打算。”

    诸葛渊道:“为何去关中?”

    赵谦道:“关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乃兵家必争之地。此地内有秦川沃土,外有山河四塞,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又对华北高屋建瓴。进可东出函谷关以图天下,退可一封函谷关永保太平。周武王、秦始皇、汉高祖均凭之而成帝王霸业。现在天下甫定,人心未一,叛贼四起,在我看来,若想起兵,关中乃是首选。因此,关中定被诸多贼寇惦记。”

    自古得关中者得天下,当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关中天险,使六**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三国时期,曹真、司马懿镇守关中,诸葛武侯难以前进一步,由此可见关中地理位置之佳。

    诸葛渊暗暗赞道:“不错。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便问道:“为何起兵首选关中?”

    赵谦道:“关中与平城不远,若占据此地,自函谷关出兵,可直取平城。都城被破,北方何愁不握囊中,北方在手,平天下又有何难?”

    诸葛临笑道:“数月前,我妹妹曾想在关中开一家医馆,当时我爹问她为何选关中,她说的,和赵兄说的甚是相似。”

    赵谦脸色微红,用余光打量诸葛清岚,见其俏脸绯红,同样用用余光打量自己,不禁更加羞赧,忙将目光移向他处。

    诸葛渊微微一笑,对赵谦道:“若真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中原又怎会数百年战乱不休?”

    赵谦颇有些羞赧,道:“晚辈愚钝,令前辈见笑了。”

    诸葛渊道:“你可知魏国为何选平城为都城?”

    赵谦略一思索,道:“平城四面环山,可抵御北方柔然,也可配合山河表里的并州以及太行八陉防御南方宋国。不过平城气候严寒,土质贫瘠,与肥沃的华北平原相隔着巍峨的太行山脉,粮食运输极为不便,二十余年前曾经发生旱灾,不少人饿死,当时不少人建议迁都,不过崔司徒和周大人极力反对,此事才作罢。不过,在我看来,平城确非良久的定都之选。至于魏国为何定都平城,我也不知。”

    王肃《悲平城》有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南北朝时期,中原气温偏低,偏于北方的平城更甚,灾害频繁,农业衰弱,而商业反而大兴。

第一百一十六章 金石之策

    诸葛渊见赵谦见解不俗,暗道:“没想到其年级如此轻,已然胸怀锦绣,腹藏山河。”便道:“你所言不错,平城的重要性仅比一般县城高些。不过魏国选择定都平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崔浩,崔浩一直劝谏魏国定都平城,原因在于,若鲜卑拓跋深入中原,便会让中原汉人没有残喘之机,天下一统的时机也会向后推迟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你适才提到的周大人,此人名为周澹,乃是道教隐宗安排在朝中的一枚棋子,负责协助崔司徒和寇天师,不过此人后来被无涯观秘密除掉。”

    赵谦道:“那么拓跋皇室为何会同意崔司徒的提议,定都平城?”

    诸葛渊道:“鲜卑各部本是北方游牧民族,不习惯中原环境,当年鲜卑拓跋攻打河北的鲜卑慕容,过半士卒和牲畜水土不服,患病而死,因此,他们并不适合深入中原;还有,鲜卑拓跋设置六镇是为了保卫京畿、防备柔然,然成也六镇,败也六镇,六镇鲜卑手握重兵,一旦失控,必然露出獠牙,因此都城不能远离六镇;并且,魏国南有宋国,北有柔然,宋国对魏国的威胁并不大,自檀道济、高进之被杀之后,更是北伐无力,而柔然对魏国始终是一个悬顶利刃,不得不除,平城的优势,便在于北伐;最后,若平城遭到南方攻击,鲜卑拓跋可迅速退回北方草原。”

    赵谦道:“那关中如何?”

    诸葛渊道:“关中秦汉尚武之风尚存,豪强者纵横,家学传世的士族大家较少,而耕战合一的豪族却不少,这些豪族少奢靡之风,虽说现在实力弱小,微不足道,但由于崔浩的暗中布局,他们有了残喘之机,日后定会成为一统中原的中坚力量,不过那也是百余年后的事情了。”

    赵谦道:“那现下如何?”

    诸葛渊笑道:“至于现在,北方各族杂陈,企图谋反者的身份、族群分布、起兵原因以及朝廷的兵力分布对起兵地点都有影响,朝廷对各个族群的态度亦是复杂异常。卢水胡、山胡、匈奴、高车、丁零、氏、宪、鲜卑慕容、鲜卑秀发、鲜卑乙弗以及汉人,尽有叛乱之心,但却是散布在天下各处,因此起兵之处,也是难以定论。不过都是一群登不上台面的家伙,既看不到关中的重要性,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赵谦道:“那中原为何是百余年后统一,现在又为何不可?”

    诸葛渊道:“其中缘由,若现在告诉你,只会让你心灰意懒,丧失斗志,待到时机成熟,我自会告诉你。”说罢,心中暗想:“临儿便是因此而丧失进取之心,一心营商,不问江湖,若我将其中缘由告诉赵谦,只怕他现在就归隐山林了。”

    赵谦点头道:“前辈所言,晚辈谨记。”

    诸葛渊道:“你去关中,可有其他打算?”

    赵谦道:“世事无常,很多时候,太早计划等于计划两次。我对关中并不了解,现在做太多打算也是徒劳,其他的,等到了关中再说。”

    诸葛渊道:“十年之后,崔司徒遇难,以你性格,定会前去相救,但你现在实力太弱,可曾对提升自己的实力做过打算?”

    赵谦略做思索,道:“北方的江湖门派,以翰墨门、弱水山庄、丹青堂、武凌城最为著名,而武凌城就在关中,我想去那里看一下。”

    诸葛渊道:“这些江湖表面上的门派并无什么高手,以你的悟性,就算自行修炼,十年之后,也能不弱于这些门派的任何一人,你去与不去,并无分别。不过,要想成为绝顶高手,还是太过困难,我倒知道一个去处,你去再合适不过。”

    赵谦忙问道:“什么去处?”

    诸葛渊道:“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山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台为最名。”

    赵谦道:“楼观?”

    诸葛渊道:“道教之中,天师最大,楼观最深,玄真最文。而楼观派正在关中。”

    东汉末年,道教林立,但由于黄巾起义的失败而转入低潮。此时,干家道和李家道仅限于家庭之间,影响力甚小,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教派为天师道、楼观派、玄真派。天师道、楼观派属正一派,为道教显宗,玄真派为道教隐宗。其中,天师最大,楼观最深,玄真最文。

    正一意为正以驱邪、以一统万。《崆峒问答》曰:“何谓正一?正者不邪,一者不杂。正一之心则万法归一,故曰正一。”

    正一派以天师道为代表,天师道乃张陵所创,其孙子张鲁占据汉中,****,休养生息,得到百姓拥护。后归降曹操,曹操命令天师道北迁,导致道众散布天下,组织涣散,逐渐衰落。后赵王朝强迫人民皈依佛教,很多道民被迫南下,天师道更加支离破碎,科戒废弛,混乱不堪。很多道民各自为教,道风不振,诳诈万端,惑乱万民。后来寇谦之得成公兴真传,整顿天师道,提出了“佐国扶命”的政道观,派弟子收罗逋逃罪逆之人,天师道渐渐走向正统,此时声势日隆,教众达上千人,故曰最大。

    楼观派又名文始派,源于老子,由老子弟子尹喜开派,秉持祖师教义,仅以法脉传承,其传人寥若晨星,但多是绝世高人,庄子、列子以及后世的陈抟、张三丰均属此派。此派功法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为道家最上乘武学。因天师道统领天下道教,成为万法宗坛,楼观派也被归入正一派中。北魏初期,楼观派有所发展,共四十余人。因功法最为高深,故曰最深。

    道教隐宗即为玄真派,尊庄子为祖师,乃道教众多流派中的奇葩,崇尚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超然世外,人数极少,不为世人所知。此派精通真艺九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玉。在道教人士眼中,其和楼观齐名,有“楼观亦武亦彰,玄真亦文亦隐”之称,故曰最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 玉石拔丝

    赵谦从未听过“楼观”之名,便问道:“楼观派?”

    诸葛渊继续解释道:“楼观武学源自老子,乃道家最上层武学,初学者直接从上层的‘炼神还虚’开始练习,对习武者的悟性要求极高。你心性质朴,又修习道家心法,并已将我送你的书籍看完,对道的领悟远高常人,修习楼观武学,进益之快,定可远超常人。”

    赵谦道:“前辈,晚辈一直有一事不明,道家和道教到底有何区别?”

    诸葛渊道:“二者关系错综复杂,难以言明。简单来说,当年汉武帝推明孔氏,独尊儒术,所尊者,并非正统儒术,而是吸收了阴阳家的儒术,导致了两汉之后谶纬之风盛行。东汉末年,道家学说、儒家忠孝、墨家方术、法家名实、汉儒谶纬、氐羌巫术、佛教的神仙轮回之说相结合,便成了道教的前身。道教由于包罗太广,再加上与朝廷对立,导致一直受到朝廷的严厉打压,流于杂乱怪诞,支离破碎的弊端。这一点,直到寇天师重整道教,才发生好转。”

    赵谦道:“楼观武学源自老子,应该属于道家,为何变成道教了呢?”

    诸葛渊喟然而叹,道:“其中原委,甚是复杂,日后你自会清楚,现在也无需知道。”

    赵谦道:“既然前辈推荐,我百年去楼观派一试,看看能否加入。”

    诸葛渊道:“不过还有一事,楼观派自给自足,你加入楼观派,还要找一谋生差事才行。”

    赵谦道:“关中豪族不少,并且豪族都有自己的府兵,晚辈就在楼观派附近,在某一豪族家寻一差事。”

    诸葛渊微微一笑,道:“既然是寻一差事,我倒知道一处医馆正在招收保镖。你可以一试。”

    赵谦问道:“诸葛前辈怎知千里之外的一处医馆正在招收保镖,又怎知他们现在还没招到?”按照赵谦估计,关中的一处医馆招收保镖,消息传到千里之外的山东,至少要数日的时间,这段时间,什么样的保镖都能找到,又何须自己再去,况且,如果真招不到,定然是条件极为苛刻,那么自己前去也是枉然。

    诸葛渊听到赵谦发现自己言语中的漏洞,心中闪过一丝慌乱,但脸色如常,坐在他附近的诸葛临忙道:“我前几日外出,到过关中,所以知道。”

    赵谦道:“我不会医术,前去医馆也不合适。”

    诸葛临道:“医者三世,你已经学会**脉诀和《黄帝内经》,只要再学习《神农本草》即可,又有何难?”

    赵谦道:“若是一间普通医馆,也无需保镖,想来此间医馆定然非同凡响。”

    诸葛临道:“这点你倒是猜错了,只是一家普通医馆,只不过掌柜是名女子,也就需要一名品行高洁的保镖护其周全。”

    赵谦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前去一试,不知这家医馆叫什么名字?”

    诸葛临道:“太素心鉴。”

    诸葛清岚听到这个名字,芳心一颤,脸色渐渐泛红。

    赵谦道:“那我到关中之后,便去‘太素心鉴’去看看。”

    诸葛临微微一笑,看向诸葛清岚,道:“清岚,你不是一直都想开一家医馆吗?我已奉父命,替你将医馆建好,保镖也帮你找好了。”说完,手指了一下赵谦。

    诸葛清岚面颊绯红,赵谦此时才恍然,道:“原来那间‘太素心鉴’是你为诸葛姑娘所建。”

    诸葛临道:“清岚一直都想开一家医馆,家父觉得世道太乱,也就没同意,不过现在有赵兄护其周全,家父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赵谦道:“诸葛姑娘武功远在我之上,又何需我保护?”

    诸葛临道:“清岚太过心软,实力发挥不出来,再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光是实力强,也是无用。”

    赵谦偷偷看了一眼诸葛清岚,见其也正偷看自己,两人均连忙将目光移向别处,赵谦脸色微红,道:“若是想开医馆,将医馆开在诸葛兄身边,不是更合适吗?”

    诸葛临道:“我奔波中原各处,又有何时间照看她,况且,找其他人担当保镖,又难以相信其人品,除了赵兄之外,再无合适人选。”

    赵谦用余光看向诸葛清岚,有些忸怩道:“不知诸葛姑娘何意?”

    诸葛清岚同样羞羞答答,道:“既然父亲如此安排,我就依父亲所言。”说道最后,声音细如蚊讷,几不可闻,但其他三人却听的清清楚楚。

    乱世之中,一名女子随一名男子赶赴千里之外,其意不言而喻。赵谦和诸葛清岚均是脸色通红,忸怩不言。

    诸葛渊掏出一个包裹,递给诸葛清岚道:“这是我用‘玉石拔丝’之术所炼制的玉丝,你将其编织成衣衫,穿在身上,可刀枪不入。”

    诸葛清岚喜道:“爹,你的‘玉石拔丝’之术成功了?”

    诸葛渊摇头道:“虽然成功,但需消耗大量名贵药材,并且只有特别稀有的和田暖玉才适合炼制,我不打算再使用,炼制的全部玉丝,均在这里。”

    赵谦疑惑不解,道:“‘玉石拔丝’之术是什么?”

    诸葛清岚道:“‘玉石拔丝’之术,就是将玉石炼制成丝。”

    赵谦道:“玉石炼制成丝?哪岂不是一触即碎?”

    诸葛清岚解开包裹,拿出一根玉丝,递给赵谦道:“那你试一下。”

    赵谦接过玉丝,仔细观看,见其细胜发丝,轻软可萦,晶莹剔透,几不可见。他手握玉丝,缓缓用劲,玉丝毫无变化,他使用“琴心三叠”心法,三丹田内力齐出,手中劲力倍增。但他的双手被玉丝勒的几乎出血,玉丝依旧毫无变化,他又反复折叠揉搓,见玉丝依旧完整如初,不禁感慨:“这玉丝韧性极强,定可刀枪不入。”

    诸葛清岚道:“刀枪不入乃是次要,玉石养气最为充沛,这经过药物浸洽的玉丝,益气兼之利气,养正更能去邪,若长期佩戴,内力不练自增。”

第一百一十八章 游之有方

    诸葛渊又拿出一个卷轴,递给赵谦,道:“此物就送给你了。”

    赵谦接过,打开卷轴,只见第一行写着三个大字“八阵图”。赵谦心中一惊,道:“前辈,这……此物太过贵重了,晚辈实在受之有愧。”

    诸葛渊道:“你也无需推辞,只盼你学成之后,不忘沟壑。日后若遇良将,亦可将此图传授。”

    赵谦道:“晚辈定不负前辈所望。”

    诸葛渊道:“你二人都要整理外出包裹,就先各自回房吧。”

    诸葛清岚、赵谦二人离开后,诸葛临对诸葛渊道:“爹,既然他们二人互生情愫,您又对赵兄极为满意,为何不让他二人先成婚,再离开。”

    此时连年作战,男丁甚少,因此朝廷鼓励早婚,若女子十五岁仍不成婚,其家人便要全部坐牢。诸葛清岚年龄将近,故而诸葛临提议让二人直接成婚,不过一来朝廷一般不理会江湖中事,二来诸葛清岚并未在官府登录户籍,三来他们也不将朝廷放在眼里,因此他们并不用担心朝廷会处罚他们。

    魏晋南北朝极度混乱,全国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官府登记的人数为900万,后来隋朝进行了空前细致的人口普查,到589年,官府登记的人数激增到4000万。这猛增的三千万余人,很大程度上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浮游民及世家豪门的荫附户。由此便可看出当时黑户之多,诸葛渊本就是隐姓埋名,躲避强敌,他为了诸葛清岚不被外人察觉,并未将其在官府登记。

    诸葛渊道:“温柔乡是英雄冢,赵谦要学的东西太多,若让二人现在成婚,他整日忙于家事,恐怕分身乏术。他们的婚事,再等几年吧。”

    这时,葛湛走进屋内,对诸葛渊道:“先生,我已打探到范掌门的消息,他们在救助灾民的时候,遭遇伏击,范掌门身受重伤,范夫人死于玄神高灵的‘鬼美人’之下。”

    诸葛渊眉皱如山,道:“看来我们必须主动出击了。”

    数日之后,诸葛清岚和赵谦便离开水竹之居,赶往关中。一日,天色已晚,二人仍未找到住宿之所,便直接在一空旷之地升起篝火,将马匹拴在一旁,二人坐在篝火旁休息。赵谦道:“清岚,你先休息吧,我在一旁守护即可。”

    诸葛清岚道:“那好,赵大哥你守前半夜,我守后半夜,等到子时,你将我叫醒。”

    赵谦点头。

    诸葛清岚微微一笑,她知道,以赵谦的性格,绝不会叫醒她,她也并未打算深睡,只是小憩片刻,等子时到了,便直接醒来。主意已定,她便侧身躺在一块巨石之上,秀目微闭,渐渐睡去。

    片刻之后,赵谦见诸葛清岚娇体微绻,双臂叠加护在胸前,知道是寒风侵肌,他轻声来到诸葛清岚旁边,但并未将外衫脱下来给其盖上。其中原因有三,一来此举未免有亵渎之嫌;二来此举太过做作,显然是故意示好;三来若将外衫给其盖上,势必会将其惊醒。

    他施展琴心三叠心法,至柔至和的真气犹如钟鼎盖在二人身上。诸葛清岚只感觉一股极为和煦的春风拂面,身体的寒冷立消,渐渐陷入沉睡。

    赵谦见其粉脸朱唇,在篝火的照耀下更增艳丽,一缕秀发飘在其脸颊上,更添别样风情,她侧身而卧,身形之婀娜尽显。赵谦清心一动,不敢多看,微闭双眼,正身而坐,始终不停的运转内力,将二人护住。

    翌日,晨光熹微,阳光照在诸葛清岚脸颊上,她渐渐醒来,见天色微明,而赵谦早已不在。她游目四处一望,见远处赵谦提着几条鱼慢慢走来。赵谦在诸葛清岚旁边坐下,诸葛清岚道:“赵大哥,不是说后半夜我来守夜吗,你怎么不叫我?”

    赵谦道:“我不知不觉睡着了,也就忘了叫你。”

    诸葛清岚见其眼角有血丝,眼神之中露出一丝疲惫,显然彻夜未眠。她心中一暖,知道赵谦为了让其休息,守了一夜,却不知赵谦这一夜一直用内力帮其驱寒。

    她见赵谦拿的这几条鱼的鱼鳞已剔,内脏已除,猜到其已在河边用剑法将鱼剔好,便起身走到马旁,从包袱里拿了一个小包裹,然后走到篝火旁,打开包裹。

    包裹里放的是几个小瓶,诸葛清岚将小瓶一一打开,只见小瓶里放的是盐、椒、桂、姜、葱、蓼、芥、蜜等调料。她接过赵谦手中的鱼,道:“我来烤吧。”

    赵谦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行走江湖,可从没想到要带这些调料。诸葛清岚并未理会赵谦的诧异,一边烤鱼,一边将调料撒到鱼上,片刻之后,芳香四溢,赵谦不由得垂涎欲滴。

    诸葛清岚烤好一条后递给赵谦,赵谦接过,不等其稍凉一些便直接吃了起来,全然忘了儒家的进食之礼。

    诸葛清岚见其狼吞虎咽的模样,不由微微一笑,另拿起一条鱼继续烤。诸葛清岚一边烧烤,一边道:“若是有上林方炉,倒是可以好好烧制一番。”

    赵谦道:“上林方炉是何物?”

    诸葛清岚道:“上林方炉是用来烧烤的炊具,若是将其携至山林之间,一边烧烤,一边欣赏山水美景,不失为一件雅事情。”

    赵谦点头。

    正当二人吃得七七八八时,从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赵谦心中一凛,忙施展“洞垣之术”看向声源,只见十余人向此处赶来,这些人个个虎背熊腰,体型壮硕,步履沉重,手握长刀,显然不会内力但力气甚大。

    赵谦低声对诸葛清岚道:“不必担心。”

    诸葛清岚微一点头。

    赵谦拿起放在一边的鈌云剑,站立起来,脸色淡然,看向来者。

    这十余人来到赵谦面前,一人道:“把值钱的东西全部交出来,要不然身首异处。”

    赵谦看向那人,见其皮肤白皙,头发泛黄,眼睛泛蓝,鼻梁高挺,容貌与中原人相差甚大。赵谦思忖:“从未见过皮肤如此白的胡人。”

第一百一十九章 宇宙山峰

    在后人眼中,“胡人”二字含有蔑视之意,但实际并非如此,《汉书·匈奴传》有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由此可见,“胡人”二字在他们自己眼中乃是“天之骄子”之意。

    此时北方胡人甚多,更超汉人,但在文化上却极为贫乏,拓跋焘在崔浩的建议下,施行文治,推行汉化,胡汉互相交揉,二者的区别逐渐减少,大部分胡人均会汉话。

    赵谦见眼前胡人说汉话,并不以为意,不过这些人皮肤甚白,与诸葛清岚那种白里透红又大相径庭,赵谦还从未见过。他淡淡一笑,道:“就怕你没那个能耐。”

    那人还未开口,其旁边的一人指着诸葛清岚道:“老大,那人娇嫩白皙,吃起来,肯定不比女子差。”

    此言一出,赵谦与诸葛清岚均心中大骇,如同五雷轰顶。赵谦手中长剑几乎脱手,诸葛清岚被吓得浑身发抖,站在赵谦身后,纤纤玉手拉着赵谦手臂。

    那被称为老大的人道:“不错,我们以前只吃女子,不过这男子比女子差,我们也可尝试一下。”他语气平常,似乎吃人和吃鸡鸭鱼肉一样。

    赵谦强忍心中怒意,冷声道:“你们吃过人吗?”

    那人道:“这是当然,若是你把你背后的人交出,我也可以让你尝尝,那滋味,相当美妙。”说完,从背后拿出一个人头骷髅,诸葛清岚尖叫一声,躲在赵谦身后,不敢多看一眼。那人见诸葛清岚被吓得魂不守舍,更加得意,道:“这就是上个月我们吃的那人的头颅,我们吃过的人的头颅我可都留着做纪念呢。”

    赵谦低声对诸葛清岚道:“清岚,转过身去。”

    赵谦尽量压低自己的声音,但诸葛清岚从赵谦的声音中听到了浓浓的杀意,知道其意,微一点头,身体一转,背对那些胡人。

    只听见赵谦冷声道:“既然如此,那你们今天谁也别想活!”

    那人尚未开口,诸葛清岚便听到“铮”的一声,长剑出鞘之声;紧接着“嗤”的一声,剑气破空之声;“咔嚓”一声,金属断裂之声;“呲”的一声,血光飞溅之声;“扑通”一声,东西掉落之声,诸葛清岚尽量控制自己不去想是什么东西掉落。

    紧接着传来的是呼喝挥刀之声,但随着每一道剑气破空之声传来,呼喝之人便少了一人。几个呼吸过后,便只剩下数人,忽然从远及近传来另一道剑气破空之声,声音急锐,显然是一名一流高手。

    铮的一声,两道剑气相击之声传来。诸葛清岚忙转过身看去,只见赵谦被震退数步。

    在赵谦四周,横七竖八躺着十数道尸体,断肢裂股、脑浆内脏满地,死相极惨。

    诸葛清岚在赵谦让其闭眼之时,已猜到此种情形,但此时看到,仍觉得有些干呕。她鼓起勇气,来到赵谦身边,看向将赵谦震退的那人,只见其一袭黑衫,容貌俊朗,身形壮硕。

    那十几胡人被赵谦杀的仅剩两人,那两人见有人拦住赵谦,迅速逃跑。赵谦见那二人逃走,对阻拦自己的那人冷声道:“你是何人?为何要帮助这些胡人?”

    那人道:“兄台别误会,在下李寒,我并非要救这些人,只是要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些线索。”

    赵谦道:“‘无肠公子’李寒?”

    李寒道:“正是在下。这些人乃是羯人。”

    赵谦心中一凛:“羯人?就是一百年前差点灭了北方汉人的羯人?”

    李寒道:“正是,这十数人只是一小人马,他们主力躲在一处名叫‘宇宙山’的地方。”

    赵谦道:“宇宙山?怎会有这种名字的山脉?”赵谦从未听过如此简单粗暴的名字,不过如果李寒要骗他,也不会用这种名字,因此他对李寒并不怀疑。

    李寒道:“这名字乃是他们的头领侯欢所起,此人粗俗不文,所以起了这种简单粗暴的名字,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始终找不到宇宙山的所在。”

    赵谦看向那两人逃走的方向,道:“你是想跟着他们找到宇宙山?”

    李寒道:“正是,事不宜迟,我还要暗中跟着他们,其它的稍后解释。我先告辞了。”说完拱手离开。

    赵谦见其离开,对诸葛清岚道:“那群人害人无数,我跟着一并前去,你先找个地方休息,我随后找你。”

    诸葛清岚道:“我跟你一起去。”她被刚才那人所说的“吃人”二字吓坏了,不敢一人单独离开。

    赵谦道:“也行,这里这么多尸体,估计也没人敢来偷我们的马匹,就把这两匹马先放到这里,我们办完事后再来取。”

    二人施展轻功追赶李寒,由于那两名羯人不会轻功,逃跑并不快,李寒悄悄跟在后面,赵谦二人很快便追上他。他见赵谦二人追来,也并不奇怪,他见赵谦屠杀那些羯人,知道其是嫉恶如仇之人,不会对躲在宇宙山的那些羯人置之不顾。

    李寒低声对赵谦道:“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赵谦拱手道:“在下赵谦。”

    李寒道:“原来是‘厉君子’赵谦,久仰。”

    他又看向诸葛清岚,诸葛清岚道:“在下胡清岚。”

    李寒拱手道:“幸会。”

    三人暗中跟着那两名羯人,半个时辰后,来到一处山脉。赵谦三向远处看去,见群山连绵,呈锯齿状排列,中间一处山峰极高,有刺云擎天之势。那两名羯人走入山脉,七拐八拐,绕了半个时辰,来到中间那处山峰。

    赵谦三人跟着来到中间那处山峰,见山峰半腰处有处石块垒起的山寨,山寨规模甚大,可容数千人,并且凭险而居,易守难攻,若里面真有数千人,就算有数万精锐,也未必能攻下,山寨前面的山林中还隐藏这十数个不起眼的暗堡,即隐秘又便于观察山下。不过这也是对普通人而言,对赵谦等人来说等同于无。

第一百二十章 旧友重逢

    赵谦三人离山寨太远,看得不甚清楚,赵谦道:“李兄,你找到此处,有何目的?”

    李寒道:“自然是杀了他们。”他语气平淡,如同闲聊,毫无杀意。

    赵谦却知道,有一种杀意无垠叫做风轻云淡,因此并不怀疑李寒,便问道:“这里面只怕有数千人,又怎么杀得完?”

    李寒道:“能杀多少杀多少,这些人鱼肉附近百姓,无恶不作,又怎能放过?”

    赵谦眉头紧锁,陷入深思。忽然诸葛清岚轻轻拉了一下他的衣袖,低声道:“赵大哥,后面有动静。”

    赵谦回头,向远处看去,只见远处有三道人影向此处悄悄赶来,两男一女,正是高忱、马锐、罗华茵。赵谦心中一喜,对诸葛清岚道:“是高师兄他们。我们和他们会面吧。”

    赵谦向他们挥手轻喊,高忱等人见到赵谦,也甚是诧异,众人聚于一处,相互寒暄几句,赵谦又向他们介绍了李寒,高忱三人听说是大名鼎鼎的“无肠公子”李寒后,均甚是惊异,忙道:“久仰。”李寒也拱手回礼。

    高忱对赵谦道:“赵师弟,你的伤已经无碍了?”

    赵谦道:“胡前辈手段通神,已将我的伤完全治愈。不过你们为何会来到此处?”

    高忱道:“我们奉崔司徒之命,前来剿除躲在这里的羯人。”

    马锐道:“崔司徒对我二人下令,说此处羯人作恶太多,一个不留,全部杀掉。”

    赵谦思忖:“崔司徒做事比以前果决了不少,是因为知道自己早晚会被他人所害,便打算多做一些事情吗?”便问道:“既然崔司徒如此下令,应该不止你们三人吧?”

    高忱道:“我们带来的数十名高手,他们藏在不远处,步六孤俟将军带领附近军镇的数千守军,以缴匪为由,向此处赶来,只不过行动比我们慢了不少,我们三人先来找寻一下他们的具体位置。”

    李寒道:“你们是怎么知道羯人躲藏在这里的?”

    马锐道:“这还要多感谢你。你杀了天枭会的万枭,万枭之子万兴为了避免天枭会被他人夺走,便暗地里联系此处的侯欢,以重金求其出手相助,崔司徒派暗探跟踪,找到了侯欢的影藏之处。”

    李寒道:“我最近在此地反复辗转,才找到此处,看来浪费了不少时日,要早知如此,我暗中盯住天枭会即可。”他一人查找线索,颇费周折,自然远不及崔浩耳目遍布天下,不过也正是其一人独行,不必如马锐等人那样反复的上传下达,也并不比马锐等人晚到。

    马锐道:“不过我们要尽快解决他们。太子派八部统帅之首慕容昂也以剿匪为由,率军来到此处,也打算对这些羯人动手。”

    赵谦不解,道:“他来此岂不更好,正好联手,共除羯人。”

    马锐摇头道:“太子和崔司徒一向不合,此次他令人前来,另有目的。”

    赵谦问道:“什么目的?”

    马锐道:“崔司徒身居高位,掌管百官任命,他想提拔之官员,就算是太子也阻拦不得。在崔司徒的提拔之下,汉人官员越来越多,这严重威胁了皇族拓跋氏的地位,陛下对此不以为意,而太子却深以为患。太子自五岁便总领尚书事务,聪慧异常,有过目不忘之能,现下虽只有十二岁,但已是谋略非常。去年,陛下出征北凉,令太子监国,宜都王穆寿辅佐,太子趁机极力扩充自身实力,现下已不容小觑。”

    高忱道:“据崔司徒估计,太子是想收复这些羯人,为自己所用,对付翰墨门。”

    马锐道:“现在翰墨门表面上解散,实际上乃是化整为零,散布天下,更难以对付,刘大人因此才打算借助羯人之力。”

    赵谦道:“这些羯人只认财色,根本不知何为忠、何为仁,又怎会对其效忠?”

    马锐道:“既然他们认财色,便有破绽可寻,况且他们被江湖中人排挤,也需找到安身之处。”

    赵谦道:“可是只要他们羽翼稍微丰满,就会难以控制,四处烧杀劫掠,太子怎有信心控制他们?”

    马锐道:“人数多了自然不行,但如果组织一支数百人的军队,无论在江湖还是战场,都是极为可怕的存在。”

    赵谦道:“我们刚才在山寨外看了一下,山寨甚大,估计有数千人,看来太子是想让我们解决掉大部分人,然后趁机招收残余羯人。无论怎样,我们都无法将数千人全部杀掉,而最后剩下的,势必都是高手,将这些高手聚拢起来,确实是一支无敌劲旅。”

    马锐道:“因此我们必须将这些羯人彻底铲除。”

    赵谦听其语气坚定,便问道:“马兄是否有良策?”

    马锐道:“良策不敢当,只不过我们在来的途中,散布了羯人在此处隐藏的消息,现在江湖中的各路豪杰均在往此处赶来,国耻家仇,新债旧怨,均想做个了结。”

    赵谦点头,道:“如此甚好。”

    诸葛清岚和赵谦关注的地方并不同,她盯着罗华茵道:“罗姑娘,你怎么和高少侠他们一块来了?”

    罗华茵脸色一红,道:“高大哥奉崔司徒之命,前来剿除羯人,我就一并跟来。”看似废话,实则含有不少信息。

    赵谦此时才注意到罗华茵,见罗华茵衣饰和妆容均比之前淡雅了许多,而其看向高忱的眼神也有些与众不同,已隐约猜出一丝端倪。

    马锐笑道:“罗姑娘已和高兄订婚,数月之后就要成婚,到时候,就应改称高夫人了。”

    高忱和罗华茵均是脸色一红,高忱连忙转移话题,道:“胡姑娘怎么也在此处?”

    诸葛清岚脸色微红,道:“赵大哥和我本要前往关中,路过此处,路遇羯人劫道,与他们恶战之际,又遇到李少侠,听闻宇宙山群匪所为,便来此处查探一番。”高忱本来是问她为何和赵谦在一起,但她避重就轻,回答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但高忱等人已猜出了端倪,均微微一笑。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564/ 第一时间欣赏青衫无墨最新章节! 作者:细雨无商所写的《青衫无墨》为转载作品,青衫无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青衫无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青衫无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青衫无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青衫无墨介绍:
神玄欲毁华夏道统,鬼方欲毁华夏风骨,道家隐宗,以手撑青旻,以身立屏障,从容蹈义,在不为人知的红尘深处,在横亘千年的风云暗流,书写了无数传奇。春秋时期,老子与周朝典籍莫名消失,三国时期,五石散朝野盛行,两晋时期,奇门遁甲公之于众,南北朝时期,娘化之风甚嚣尘上,媚外之风无端而起,这一起背后,究竟是谁在搅动风云?南北朝第一谋士崔浩身处涡流中心,又将如何搅动风云?面对无法一统的中原,无数热血儿女,持秦汉遗风,续华夏道统,以尸填壑,以骨铺路,谱写了一曲乱世悲歌。青衫无墨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青衫无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青衫无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