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零三章 分崩离析

    隋军的进击进展神速,而步迦可汗对泥利可汗的连夜突袭并不顺利。

    虽然泥利可汗没有防备,但泥利和阿史那库头二人手上也有七八万的骑兵,且尽是精锐。虽然突遭打击,但整体却是调整的很快。

    自双方接战以后,两军的主力便一直纠缠在一起。为了能够抵抗步迦可汗的攻击,阿史那库头尽可能的从一侧攻击步迦可汗大军。

    双方的主力一直激战了六个时辰,不分胜负。终于泥利可汗在双方的交锋中犯了大错。

    因为接战措不及防的原因,泥利可汗所部并没能及时地调整最佳阵型,各部先后接战。到最后,泥利可汗手上根本没有预备役可以使用。

    在右翼的制高点上,泥利可汗原本不过布置了四千余人。因为步迦可汗军的猛攻,此时基本上已经伤亡殆尽。

    而援兵不至,右翼的制高点几乎要丢失。

    泥利可汗也发了昏,企图先保住大营,再做其它计较。这个时候,他竟然下达了收拢全军,呈全面防御状态的命令。

    正常来说,这个决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只要泥利军能够稳住局势,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步迦军势必不可能耗费太长时间在这里。而只要步迦军后退,泥利军便可以打防守反击,最后必然能稳中求胜。

    可惜泥利可汗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右翼制高点的丢失,导致了整个泥利军大营都暴露在步迦军的攻击范围内。因为占住有利地形,大批的步迦军便借着山势从高向下一**冲击泥利军的阵脚。

    当天申时末,泥利军的右翼率先开始崩溃。

    原本计划的两侧部队向中军靠拢,全军收缩兵力的场面成了泥利大军的崩溃倒卷。

    越大的战斗,军队的局势越是无法调整。泥利可汗眼看着局面越来越恶化,却是无法改善,只能干着急。

    这时候,更大的危机出现了。眼看局面越来越严峻,位于联军左翼的阿史那库头担心泥利可汗最后会把自己当背锅的,放弃自己,使自己的军队成为他的掩护,竟然在最后关头率先逃跑了。

    步迦军借此从左翼向泥利军大包抄,战场局面彻底无法改变,成崩溃之局。

    眼看各路防线纷纷被击破,这个时候,泥利可汗也只得壮士断腕,抛弃还在鏖战的两翼和前锋部队,率领中军和后军向西北方向逃溃。

    眼看着追击的步迦可汗大军像洪水一样,铺天盖地的向自己涌来。泥利可汗心一狠,命令手下士兵将整个大营点火焚烧阻挡敌军,而且无论如何不能让步迦得利。

    步迦可汗的主力大军一路掩杀近半夜。八万泥利联军逃散的不过三万余人,其余部队或死或降或俘,全部被留在了这片荒原上。

    看着满目疮痍的泥利大营,对于泥利可汗最后的疯狂,步迦可汗也恨得牙痒痒。这一把火虽然被及时扑灭,但约近半的草料、粮食都被烧毁了。

    看着惨不忍睹的战果和如此大的伤亡,众人没了得胜后的喜悦,只能拿着这些俘虏撒气。

    可噩运还没有结束。

    来不及修整的突厥军队这个时候要赶紧赶回大营,防止隋军突围。可步迦可汗的前军刚行了十余里,噩耗就传来了。

    陆陆续续有逃溃的骑士从老营方向赶来报信,述说着隋军的凶恶和残暴。先是有隋军突围,接着是老营被袭,也烈战死······在这些断断续续地述说中,步迦可汗知道隋军的援军在他离开后,便和被围的隋军主力里应外合,攻破了他的包围。

    虽然不知道现在老营具体情况如何,但步迦可汗明白,自己这次孤注一掷的投机恐怕是失败了。费劲心血,赌上一切的谋划,至此正式成空了。

    步迦可汗感觉天都快要塌了。

    步迦可汗并不甘心。他马上决定立刻率军抢回大营,因为大营里堆积着半个草原的积蓄,他丢不起。

    步迦可汗命令前军加速向老营进发。

    很快,亲自率军前驱的步迦可汗遇到了莫贺咄的残兵。这算是和隋军激战之后唯一一支成建制保存的部队,莫咄贺也让步迦可汗较为全面的了解了现在隋军的情况。

    隋军突然的打击,诱敌,连续埋伏,一步一步地将突厥主力分割歼灭。

    步迦可汗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知道他突袭泥利可汗这件事情怕是落入了隋军的圈套了。隋军故意卖了这个破绽,就是让自己侥幸以为隋军援军短期内来不到,这才放心的南下一战。而隐藏的隋军却借着这个机会直捣黄龙,将分兵的突厥主力一步歼灭。

    想通了这个,步迦可汗马上命令各军停止前进,就地驻扎。

    此时的泥利可汗已经不急着再率兵夺回大营了。他相信这个时候隋军肯定在自己的必经之路上严阵以待,就是等着自己被这个重大的打击冲昏头脑后而盲目行动。

    自己不能中了隋军的计。

    此时摆在步迦可汗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立刻绕道返回草原,再做其它计较;而另一条则是孤注一掷,突袭关西。

    至于回老营和隋军决战,步迦可汗想都没想。只要隋人靠着自己的老营坚守上十天半个月,自己能不能回漠北都是个问题。

    可事情到了这一步,突厥大军的粮草辎重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再一次决战了。而且没有了他的大军牵制隋军主力,就是再向南拼死一战,也不过是震动一下关中,并没有太大的实在意义。南面有几十座坚城,只要有一座堵住了自己,后面的杨广就可以很快地追上自己。那个时候自己岂不就被隋军瓮中捉鳖了。

    想想当日出征时的豪情万丈,再想想为了这一战突厥人牺牲了多少,步迦可汗是真心不甘心。可咬着牙,留着泪的他,也只得命令大军向西北方向绕过冠军侯山,撤回草原。

    众将被这条命令惊住了。撤回草原,大汗莫不是疯了,现在不是我军占了上风吗?

    很快,整个突厥大营就流言四起。虽然步迦可汗已经极力地封锁消息,但很快所有人就知道留在弥娥川南的十余万突厥大军全军覆没了。

    隋军援军已到,突围成功。铁勒诸部临阵倒戈,已经返回草原争夺草原霸主地位去了。

第一百零四章 财帛动人心

    步迦可汗在张皇失措的逃命,此时的杨广却是轻松了不少。

    这两日连续不停歇地混战,让隋军彻底地击败了突厥主力,他因此也从悬崖边上被拉了回来。至于说军队伤亡惨重,杨广是不在意的。和几十万突厥主力连日血战,怎么可能没有伤亡,只要最后仗打胜了就是了。

    杨广这个人,从来就是一个只在乎结果,不重视过程的人。

    领着大军准备来进攻步迦可汗大营的杨广一路向前,却发现步迦可汗的大营早就被黄明远攻破了。虽然没有能够亲手击破这个敌人的心脏,但这仍无损于此时杨广内心的喜悦。

    斥候早就报到杨广前来的消息,黄明远率领众将,亲自出帐十里迎接。

    二人离着约有百步远,黄明远就跳下马来,跑着前来迎接杨广。

    今日杨广兴奋地很,看到黄明远前来,也骑着马而去。离黄明远还有一二十步,杨广一勒战马,也跳了下来。

    二人再次相见,杨广是眼眶微红,拉着黄明远的手不放松。到底还是这个养子,才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最为可靠。

    “末将黄明远拜见王爷。”

    “好!好!好!”杨广压抑着内心的喜悦,又有些慈爱地说道:“明远率彼劲卒,赫然先驱,取胡营如拾遗,翦凶残犹振槁,功存社稷,泽润生人。”

    二人一君一臣,相得益彰,携手进入突厥大营。

    黄明远虽先破此营,但已料到杨广会来。他自是不会傻傻地住到步迦可汗的大帐中,而是在莫贺咄的帐内待了一夜。

    杨广在三军簇拥中进入营内,黄明远把杨广引入中军大帐。

    杨广进帐后环视着这个奢华、富丽的大帐,看到帐内虽然有刚打扫的痕迹,但很明显是有数日没有人住了。杨广知道黄明远并没有因功自傲,胆敢僭越,对此心里更是满意。

    “明远,你很好。”

    说得很平淡,但黄明远心内也是一紧。虽然刚才二人如父子一般亲密,但这句话看着夸赞自己,但已是王威尽显了。

    二人之间的关系终究还是君臣。

    黄明远知道这次经历了生死之难的杨广,恐怕在性格上某些方面会得到强化,但是向着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黄明远自己也不知道。

    自己终究不是那个扬州总管府的小卒子,即使犯了什么错杨广也会一笑了之。现在自己立的功越来越大,官也越来越高,但二人的关系恐怕也会越来越疏远。伴君如伴虎,切记不可得意忘形啊。

    等到杨广坐下,这时候黄明远从怀里掏出一本厚厚地册子,恭恭敬敬地递给了杨广。

    杨广有些不明觉厉,问道:“这是什么?”

    “禀王爷,这是此次攻破突厥大营后,所有缴获物资的花名册。我让人将所有物品清点登记造册,全都在这里了。”

    杨广一愣,虽然他也料到黄明远此战收获颇丰,会分给众人一些。可将所有的战利品全都交给自己分配,这不符合常例。

    杨广没有接过那个册子,而是说道:“既然是你自己缴获的,你自己留着便是,不用交给孤。”

    听到杨广的话,黄明远还真想顺手就把这个册子拿回去。虽然他已经私自匿藏了大匹的良马、金银之物,但人多眼杂,这些成群的牛羊和堆积如山的粮草是骗不了人的。你轻骑而来,还能赶着牛羊回去吗?

    虽然杨广这么说了,但黄明远却不能真的这么做。

    杨广也缺钱缺的厉害。而且这次出征,其中经过一波三折,杨广前期的表现很是差劲,尤其是在冠军侯山上,其前后表现简直是拙劣。因此为了拉拢众将,杨广也需要厚增众将,以结众心。

    可惜杨广又没有直属部队帮其大肆缴获财务,所以这种事只能由身为养子的黄明远代为服其劳了。

    黄明远不知道杨广真的是不想插手此事,还是只是说得客套话。就是真不想插手,黄明远也得让杨广自己决定。

    当日,黄明远一进入大营,命凌敬清理物资时,凌敬就劝他,此战无论是功勋还是收获,黄明远的所获都太扎眼了。凭他的年龄和资历,能做个总管就不错了,再多的功勋未必是功勋,反而成了累赘。

    本来众人就对黄明远小小年龄,权势颇重感到不满。今日隋军攻破突厥大营,虽然是他运筹帷幄,谋划无双,当功居第一,但其他人未必会这么认为。

    他们只会认为黄明远是趁着他们主力交战时运气好才占了便宜,到时候看到黄明远手握这么多的缴获,势必会眼红。

    这些缴获虽然丰盛,对于黄明远来说,怎么处理但却成了烫手的山药,现在的黄明远绝没有分配战利品的地位。因此凌敬劝黄明远将这些东西交给杨广处置。而杨广再是贪婪也不可能少了黄明远那份。

    晚上,陆贞又劝黄明远,他若是主动跟众人分润缴获,虽然是惯例,却有收买人心之嫌。而且军中人多嘴杂,各有心思,给多给少都会有人不满意。与其给了东西还落个埋怨,不如将所有缴获都交给杨广。

    只有让杨广满意了,杨广才会让黄明远满意。

    而且这些物品交给杨广分配,众人也会知道是黄明远的缴获。这反而会对黄明远的胸怀赶到钦佩。

    虽然黄明远很希望用这些缴获来收拢流民,建设丰州,但两相比较,孰轻孰重黄明远还是可以看清的。

    虽然财帛动人心,但也不能因此厌了杨广。

    “王爷,此次明远能率先攻破突厥大营,也是因为王爷居中运筹帷幄,众将士协同作战。若是将战利品只给明远一人,岂不让明远汗颜。况且大军协同作战,各部各不统属,理当由王爷分配缴获,才是正理。”

    “你有心了,但这毕竟是你的缴获,你去挑几样有意义的,孤带着回长安献俘就是,其余的你自己处置,孤不管。”

    看杨广还要推辞,黄明远跪了下来,像个孩子一样就要抱着杨广的腿乞求。

    这时杨广也被黄明远弄得哭笑不得,很是无奈地笑着说道:“你啊,都是统兵一方,威震低国的大将了,还是这么孩子气。你也别做这副泼皮样子了,孤允了你便是。”

    看黄明远一脸高兴的样子,杨广喜不自禁,有种孩子大了,也能为自己分忧了的感觉。

第一百零五章 有舍有得 上

    杨广接过册子,随手打开一看,心中却是一震。

    “牛四十三万三千七百五十头,羊八十二万两千两百五十五头,马匹······”不厚的一本小册子,却是包含了半个突厥的家底。

    杨广忍不住想仰天长啸,有了这些东西,今年突厥人怕再也掀不起风浪了。有了这些东西,整个军中的众将都会倒向自己。

    杨广顾忌场合没有多说什么,不过黄明远看他郑重其事的将那本册子放在桌案上吗,就在杨广此时心中的震撼。

    杨广看向黄明远说道:“虽然这些战利品由孤替你分配,但总归是你们缴获的,你对下也得有个交代。你就留下四成缴获,剩下的交给中军的统计官。”

    “四成是不是有点多?”

    “你真是这么想的,要不要孤再给你减少一成?”

    “别······别······别。”黄明远故作无赖的样子说道,“王爷,千万别,我觉得四成就好,四成就好。您让我先挑的,我就先挑几匹好马了,到时候您知道了可别心疼。”

    “胡说八道,王府里的好马,哪匹不是被你抢跑了,还有脸说这话。”

    黄明远嘿嘿一笑。

    杨广也跟着笑了起来,一扫多日以来的阴霾。

    二人一番玩笑话,倒是让气氛火热了起来。

    杨广也找回了往日二人相处的融洽,自当初因为南阳郡主之事产生的疏远,这次也被一扫而光。

    黄明远是杨广看着长大的,其心性、人品杨广自是很了解。有时候杨广也有些后悔,若是当日自己成全了黄明远与清儿二人的事,今日的情形是不是会更好。但这种想法一扫而过,杨广并不是一个会后悔的人。

    尤其是现在,黄明远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又是个知进退的人,将来势必可以出将入相,成为大隋的中流砥柱。

    但黄明远太年轻了,自己的长子杨昭身体并不好,未来能不能活过自己都很难说。黄明远未来恐怕会成为四朝元老,托孤之臣,若是再是驸马之身,皇亲国戚,就太显赫了。无论是对大隋还是对黄明远都不好。

    自从东晋时出身不高的桓温以驸马之身,权倾朝野之后,南北朝以后的驸马在军权上就再也没有几个显赫的。黄明远跟桓温太像了,一样的天赋异禀,一样的能征善战,自己必须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扼杀这种可能。

    二人各自在帐内坐下,杨广看着黄明远,忽然叹了一口气,说道:“明远的心思孤王懂,你是怕孤难做,才会把到手的缴获都给了孤王,就是希望孤王能拿着这批缴获,收拢一下人心。”

    “没有!”

    黄明远一副被看破心思的样子,却是嘴硬的很,只是看样子倒是有些不好意思。

    “明远,若是所有人都能像你一样一心为公该多好,那样的话天下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乱事。大军出了事,前线的将士在为国浴血奋战,而长安那些人不考虑江山社稷,家国安康,就只知道一门心思的内斗,希望借此把孤王拉下马来。难道他们就忘了,若是耽误了边防,就是国破人亡,山河破碎啊。”

    杨广越说越激动。

    这些日子,无论是在军中,还是长安,杨广都承受了无尽的压力。这些压力压在他的肩头,让他都有些筋疲力竭,歇斯底里了。

    “回到长安,还不知道长安有没有孤存在的地方呢?”

    黄明远这时听到这话,立刻正色地跪在地上,说道:“此战,全凭王爷运筹帷幄,甘冒奇险,以身作饵,才诱得突厥大军齐出。我三军将士用命,上下齐心,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内外相佐,中心开花,大破突厥人主力于冠军侯山,为大隋打出数十年太平。王爷的丰功伟绩,名留青史,万古长存,有谁胆敢置喙?长安竖子不识,但天下万民却知啊。”

    黄明远这一席话,让杨广都惊了。

    杨广有些结巴地说道:“可是此战······此战是······是什么情况,众将都知道······”

    杨广不是没想过夺取黄明远的功劳来掩饰他的错误。但当日杨广的表现众人都是看在眼里的,他自己也没有脸面睁眼说瞎话。

    “明远只知道,若无王爷,此战不能胜,这就足了。”

    看杨广还有些担忧,黄明远说道:“王爷是要争夺太子的,王爷不能退,众人也不会让王爷退,所以王爷不会有污点。此战胜了,之前一切错误都可以掩盖,只要圣人愿意承认,王爷就没有错。”

    “圣人······圣人······恐怕会失望的。”杨广有些黯然。

    “王爷,不论圣人失望与否,王爷打胜了此仗,天下万民也为之称赞。王爷的声望已经达到顶峰,圣人不会选择太子而弃王爷的。所以这个关键时候,只要给天下人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便可。到时候众人即使不信又如何,圣人会逼着他们信的。”

    “这就是你将缴获全部交给孤,希望孤将其分润给其他人的原因吧。”

    黄明远有些被瞧出了心思,没有说话。

    “唉!”

    杨广叹了一口气,说道:“昔日孤被突厥人重重包围,所有人都认为孤是大势已去,难再翻身。那时候亲信背叛,近臣倒戈,孤九死而无一生,是明远你奋不顾身,捣生赴死的来救孤。今日,又是你甘愿放弃功勋、放弃到手的缴获,来关心孤的声名。能做到这种地步的,如何能不被称呼为忠义呢?古之贤臣,恐怕也没有吧。来日卿不负我,我必不负卿。”

    黄明远跪在地上说道:“王爷,我的命都是王爷给的,为王爷的大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又有什么呢?”

    黄明远一如既往地谦逊,不敢有丝毫的无礼。君王的承诺,大多数是不能相信的,即使他承诺的时候,再是情真意切。那些相信君王承诺的,大多都在君王之前死了。比如韩信,彭越,再比如李善长,蓝玉。

    杨广拉起黄明远的手,二人相对而坐。

    “有没有酒?”

    黄明远赶紧让人端了两坛子美酒。黄明远端起酒来,给杨广倒了一杯,自己也斟满美酒。

    “来,你我君臣、父子干了这杯。”

    说完杨广一饮而尽。

第一百零六章 有舍有得 下

    杨广举杯,黄明远跟着喝了这杯酒。

    这时杨广忽然放下杯子问道:“明远这次大功,可谓惊天动地,直接拯救了大隋。若是放在先秦时期,就是裂土封国也不在话下,可惜现在没有诸侯了。你的战功,圣人会封赏你,世人会膜拜你。但你为孤所做的一切,孤都记在心里。孤现在虽然还只是个王爷,但也能满足你的愿望,只要你想要的,都告诉孤,孤都满足于你。”

    黄明远心里一紧,端着杯子的手差一点就将杯子给捏碎了。

    此时的黄明远心里有些悲凉,这个时候,杨广还是在试探自己。这世上,君王上一秒可以和你共进一杯酒,下一秒就可能翻脸不认人。

    杨广多疑惯了。因为他知道若是将来他登基,必会大用黄明远。以黄明远与杨昭的关系,将来就是有诸葛亮、司马懿的地位也是可能的。可选诸葛亮、司马懿二人的结局却是截然不同,他必须要确定黄明远的企图,防止黄明远成为第二个司马懿。

    杨广紧盯着黄明远的眼睛。若是这次黄明远表现不过关,那他死的时候,也就是黄明远要一同殉葬的日子。

    黄明远故作不明白杨广的意思。

    听到杨广的话,黄明远这时眼睛一亮,拿酒杯的那只手一抖,酒差点就倒出来。黄明远有些手抖地放下杯子,装作惊喜样子问道:“王爷所言当真?”

    “孤虽然没有金口,但也是一诺千金。”看到黄明远的样子,杨广在考虑黄明远会有什么样的要求。

    黄明远这时爬了起来,重重地跪在地上,深呼一口气,才有些平静而又努力地说道:“明远想要的,王爷一直都知道。只要王爷愿意给,明远愿付出任何代价。”

    杨广听了这话,刚开始还没反应过来。这时突然想明白了,黄明远要的是南阳郡主。

    “混账东西,你知不知道南阳已经嫁人了,你也要成为裴家的女婿。”

    黄明远直起身子,抢言道:“只要王爷愿意,我不在乎南阳嫁过人,也不在乎做什么裴家的女婿。”

    杨广突然端起杯子里的酒,泼了黄明远一脸。

    “混账东西,这是你一个国之柱石该说得话,你把大隋的郡主当什么了?又把婚姻嫁娶、皇家的脸面当成什么了?”

    黄明远不说话,紧握双拳,双目有些赤红,强忍着心中的难受。但杨广看得出,黄明远心中的不服。

    这时杨广站起来,从一侧拿起手巾,递给黄明远。

    黄明远接过手巾,胡乱地擦干脸上的酒。

    虽然黄明远忤逆了自己,但杨广心里其实很高兴。黄明远虽然能力卓绝,看似没有弱点,但过于在乎儿女情长了。

    这样的人,你用金钱、权利都无法买通,但可以用感情羁绊,他还很难背叛你。只要将来时机可以,就是将南阳给他又如何。将来只要南阳在,便也有一根绳子拴住了黄明远。

    这个时候,杨广倒是忘了南阳郡主的意愿和便宜女婿宇文士及了。

    黄明远不是一个忠臣,从来都不是一个忠臣。

    事实上经历过后世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的人,是很难对另一个人有无限的忠诚的。

    上辈子的黄明远彷徨过、怀疑过、辱骂过、悲伤过,更曾经死亡过。所以他做不到这个时代人的纯粹,他做不出为了什么人效死的事情。

    经历过一次死亡的他,心中是及其缺乏安全感的,所以他总是时时刻刻绷着自己的精神,来防御着整个世界。

    或许杨广认为自己的试探方法很新潮,但是这种招数在后世都已经烂大街了。

    所以杨广问出这句话,黄明远立刻就明白这是杨广的试探,试探自己会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野心。

    黄明远不知道杨广的心里答案是什么,但黄明远知道借着这次机会,他可以让杨广感到能更好地控制自己。

    所以杨广不知道的是,黄明远其实也在等着这次试探。

    当日大破突厥步迦可汗大营的时候,凌敬就告诉过黄明远,现在的他很危险,他的完美已经成了一处致命伤。

    黄明远现在每一次立功受赏,其实都是在离死亡更进一步。不是因为黄明远立的功劳越来越多,而是因为现在的黄明远全身上下都找不到一个破绽来。

    文武双全,有胆有识,仁义礼智,忠信廉洁,凌敬都直言,这样下去,黄明远是要做圣人吗?

    但圣人是这么好做的吗?

    尤其是一个统领千军万马的圣人,哪个天子不把你当做眼中钉肉中刺。

    上一个被称呼为“圣人”的人是那个号称伪装了四十年的新天子王莽,而王莽的结局却是篡位。

    要想做一个圣人不是不可以,除非黄明远愿意放弃高官厚禄,甘心只做一个学者。

    帝王不怕你有野心,更不怕你有缺点。因为只有你有缺点,他才能有办法制衡你。一个没有任何缺点的臣子,其最终的结局很可能被君主处死。这个道理,萧何当年已经用自身的经历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

    一个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丞相可以千秋万代,而一个洁身自好、清廉奉公的丞相却只有死路一条。

    听到凌敬的劝说,黄明远深以为然。他比凌敬知道的都多,一旦有人指出,他就立刻想明白了。

    李靖一辈子得不到李世民的信任,不就是李靖表现的太完美了吗。没人喜欢这样的臣子,尤其是杨广、李世民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人。

    黄明远之后就在找寻自己的的缺点。忽然他发现自己很多的缺点都是性格上的,而不是品格上的。

    若是说唯一异于常人的,就是来自后世的自己,还相信爱情。

    所以在杨广面前,黄明远就是一个为了女人耿耿于怀,甚至不顾大局的人。黄明远也从不吝于表示自己想要南阳郡主,更是因此和宇文述结了仇。

    虽然不知道这番表现之后,杨广到底会不会再怀疑自己,但一个重情重义又有些痴情的黄明远,算是比较能让杨广放心的。

    二人端坐在案前,有些话没法再多说,只能相对饮酒。

    气氛显得有些尴尬了。

第一百零七章 一匣降书

    双方都不说话,这酒也便饮不下去了。

    这时黄明远忽然站起来,走到大帐内一角,从一个密闭的箱子里取出一个匣子。

    黄明远将匣子抱到桌案上,对杨广说道:“王爷,我昨日初到大营,在这个帐内找到一匣子书信。我打开看了两封,知道此事关系重大,剩下的便没敢再看,现在这些信全都在这里。”

    杨广一愣,不知道黄明远葫芦里卖了什么药。

    “什么事情还搞得这么神秘?”

    杨广随手打开了匣子,从匣子内取出最上面一封信。信上的封皮没有署名,杨广将信从信封内抽了出来,搭眼一看,却是心神一震,全身的毛发都战栗起来了。

    这些信不是别的,正是一些隋朝将领写给步迦可汗的投降信。

    杨广满脸难以置信的放下信,又打开几封其他信件,俱是隋将的投降信。他又点了点匣子里面的信件,初略的一数,约有二三十封。

    杨广怒了,他一把将匣子扫到地上。

    “混账,这些狗东西难道忘了圣人的恩德了吗?竟敢不守臣节,私通叛国,孤要杀了他们。”

    黄明远没有说话,默默地起身将那些信捡起来,又放到桌案上。

    杨广咆哮一番,这时候强忍着怒气,说道:“让我看看这些胆大包天的狗东西都是谁?”说着,也不管一旁的黄明远,便去拆信。

    “李荐,盐州骠骑将军。这个混账东西,年初圣人刚因起剿匪之功褒奖完他······”

    “陈洪,廓州车骑将军。这狗贼还有个姐姐是蜀王侧妃呢······”

    “窦应,灵州总管府兵曹参军事。这家伙还是窦家的人······”

    杨广一个又一个地拆开信件,又不住地咒骂。这时他拿着一封信,愣了一愣,忽然半停在那里。

    “王爷?”

    “连权武弄也写了信要投降吗?”杨广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一个堂堂隋军的郡公总管,怎么就要投降了,这要是被爆出去,在朝廷内外得掀起多大的波澜啊。

    “王爷,这些信件真假难辨,是不是先查查再说?”

    “怎么查?”

    杨广有些叹气,这些信件给他的打击太大了。或许若不是黄明远救援来的早,再等上个十天半个月的,自己也得被这些狗贼捉去献给步迦可汗。

    “孤要杀了他们。”

    杨广越想越怒,他忽然“腾”地站了起来,伸手就拿起挂在帐篷一侧的配剑,就要向帐外走去。

    黄明远赶紧上前拦着杨广,这时候的杨广已经怒火攻心,失去理智了,最是容易做出过激的事情来。

    几十个叛将,若是这些人铤而走险,那么隋军大军危矣。

    “王爷,但请从长计议。这么多将领、官吏,都是各军的核心人员,这个时候若是直接都拿了,恐怕会酿成大乱的。而且这些人竟然敢投敌变节,就已经没有了顾忌之心。若是我们逼得紧了,这些人说不定就会在营内犯上作乱。到时候,军心大乱,容易给突厥人趁火打劫的机会啊。”

    “难道让孤饶了这些乱臣贼子吗?”

    杨广怒喝道。他满脸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自己在冠军山上忍了这么久,还让自己忍,简直是没有道理。

    “王爷,当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曹操清点袁绍书信,得到自己部下勾结袁绍的信,众人皆人心惶惶,不能自己。为此曹操将信尽烧之,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因此军心大振。现在在草原上,这些人手握兵权,投鼠忌器。就是王爷要处置这些杂鱼也得回到长安之后慢慢处理,而不是在草原上逼着他们谋反。”

    杨广这时候终于想明白了,说道:“是孤昏了头了,若不是明远提醒,孤就铸成大错了。回了长安,这些杂碎,不过几个狱卒就处置了,确实没必要在草原上大动干戈。”

    杨广是聪明人,自是清楚这里面的利弊。杨广打定主意,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处理这些杂碎,出了胸中这口怨气。

    “王爷,为了稳住这些人,您是不是也学学曹操。”

    杨广点点头,现在这些投降的人说不定早就惴惴不安了。要是有人忍不住了,不一定会做出什么事来。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稳住他们,然后缓缓收拢兵权,再图其它。

    杨广将所有的信都收拾起来,放在一侧,然后找了一些没有写字的纸重新放到信封里,再放入匣子中。

    看到黄明远不解的样子,杨广说道:“不过做做样子就是,无论如何不能便宜了他们。这些真的信件就交给圣人处置吧。”

    ······

    时已快到三更时分,夜色渐深,众将士都已经入睡。大营内一片静谧,只要火堆燃烧的“噼啪”声。

    杨广和黄明远走出大帐,见满天星斗,垂在天边,四周向远方延伸的不见尽头,平野显得无比宽阔。

    为怕夜长梦多,杨广准备今夜就和众将摊牌。

    早在二人出帐时,就有杨广身边的亲兵去各军帐唤醒诸将。

    这个时候,众将也早已经酣睡入眠。扰人清梦,什么时候都不受人待见,众将各自带着睡眼惺忪的姿态来到杨广的大帐门口。

    不知杨广招众将所为何事,还有人想开两句玩笑。但见上方的杨广站在帐前,脸色凝重,一言不发。满场气氛压抑,各家总管分列两旁,却无人敢说话。

    众人也是一惊,心知有大事出现,更不敢随意开口,赶紧跑到自己的位置上隐身。

    杨广等了约半个时辰,看着隐隐约约的有被吵醒起来的士兵,问向一旁的亲信大都督司马德戡道:“还有多少人未到?”

    司马德戡赶紧回道:“王爷,今日在营内的大都督以上将领全都了,只剩下齐郡公、龙岗县公、谷城郡公三人率部在外翦灭群虏,不在营中,卑下已经派人去通知了。”

    杨广一皱眉头,问道:“权武也不在军中吗?”

    不等司马德戡回话,立在一旁的黄明远回道:“王爷,权总管被我安排向大军西侧游弋,监视铁勒诸部,不过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杨广看了黄明远一眼,没有说话。

第一百零八章 既往不咎

    眼看围观人的越来越多。让众人等在帐前是营造一番紧张的气氛,再等下去,早早酝酿的气势就弱了,反而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那不等了,开始吧。”

    虽然杨广的声音不大,还是让底下惴惴不安的众人心里一紧。包括元寿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现在的杨广已经有资格绕过他们独立去决定某些事情了。而很明显一直陪着杨广的黄明远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这让元寿和宇文述二人内心满是忌恨。

    杨广环视了一圈底下众人,冷冷地说道:“今日我大隋威武之师,大破胡虏,所向睥睨,战无不胜。本该普天同庆,可是孤却是发现了一些东西,让孤颇为寒心。”

    说着一挥手,就有人将一个匣子带了上来。

    这时底下众人一片骚动,各自议论纷纷。更有心中有鬼的在底下战战兢兢,浑身发抖,不能自己。

    杨广指着这个匣子说道:“你们知道这里装的是什么吗?”

    不待众人回答,杨广接着说道:“这就是你们中的很多人写给步迦可汗的投降书,出卖西路大军的投降书。”

    “啊!”

    底下众人一片哗然,有几人已经站立不住。

    “是哪个小娘养的,敢投敌叛国,给俺站出来,老子不捅你个十七八刀,就跟你姓。”

    “是谁,赶紧滚出来。”

    底下有几个性子急的,早就骂了起来。也有些人聪明,知道趁着这个时候表表忠心,马上表现的义愤填膺起来。

    场上气氛热烈,仿佛要把投降的人撕碎了。

    “王爷,末将有罪,末将有罪,请王爷饶命。”有几个胆小撑不住的,赶紧站出来求饶,跪在地上一个劲的哭喊,把头都磕破了。

    旁边的众人见真有二臣,上去提起钵大的拳头就打。毕竟这些人通敌不但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也直接坑害西路大军。这些人被打也不敢还手,只得连连求饶。众人心头愤怒,哪还会停手。

    底下一片混乱。

    这时候站在杨广一旁的黄明远见众人也打够了,再打估计要出人命,便上前一步大喝道:“都给我住手,谁敢再咆哮军堂,直接处斩。”

    然后转头跟司马德戡说道:“司马将军,这些闹事的,一会散了,每人三十军棍。如再敢犯者,一律如哗变者处斩。”

    底下人心一惊,却是不敢怀疑黄明远的胆量,毕竟黄明远就是以敢杀人闻名,谁也不想当黄明远手中那只鸡。

    这些人心头怒是一回事,表演又是一回事,但归根结底还是身家性命更重要。

    此战后杨广的威望不升反降,有些像皇帝的新衣被戳破了一样,所以这些人也敢在杨广面前放肆。而大胜之际,杨广也不能因这些小事处置他们,只得在心中生闷气。

    但黄明远此战中几次杀进杀出,到今日众将无人不服。其实军人很干脆,归根结底,还得凭本事。所以黄明远的一嗓子威慑力很大,众人虽然在底下窃窃私语,却也不敢再有大动作了。

    黄明远退后一步,仍侍立杨广身旁。

    杨广看着底下中众人,心中有气,却也不发出来,而是大声说道:“众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不计生死,才有今日之胜利。我等在敌人面前,本该同心协力,共赴危难的,可这些人却冥顽不灵,意图背叛家国,这是要拿袍泽的脑袋去换前程,原本是罪不容诛的。”

    说着杨广眼中泛着寒光,杀机抖现,底下众人心中一冷。

    “本来查到这些信件,孤可以逐一点对姓名,将叛国之人收而杀之······”说到要杀之,底下那被揍得爹妈都认不出的几人吓得更狠了。

    “可是,此次我军十余万人大战突厥主力,为了引诱步迦可汗上钩,孤率全军为饵,在冠军侯山钓住突厥大军。这个事情并没有告知全军,所以突厥人大兵压境,你们心中恐惧,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不是你们投敌叛国的理由。但虽然你们中人有心投敌,最后却没人真正倒戈,其罪不容恕,其情却也可悯。万军重重,孤亦深陷重围,更何况你们呢。”

    说着,杨广一把抱起来那个匣子,拿在手中。

    “这个匣子孤发现之后,并没有打开,因为孤害怕知道你们中投降的是谁。你们俱为国效力多年,此战也多有战功,孤就当你们之前的降书是因为一时失去理智所为,这次孤亦不想再追究此事了。”

    这时司马德勘在众人前面点起篝火,杨广拿着匣子走上前,将匣子一把丢进火堆之中。

    众人各自唏嘘不已,看着烈火将那个匣子燃尽,再也不可能看出信的痕迹,俱自长舒一口气。

    这时倒霉的就只剩下那几个站出来的了,剩下侥幸没出来的,都各自庆幸逃过一劫。底下愤懑的虽然不知道杨广为什么这么做,但也只得接受了。

    “这几人,看在你们知错能改的事上,每人杖责一百军棍,以儆效尤,余事一笔勾销。”

    虽然要被打个半死,但总算逃得一命,这些人也只能哀怨自己沉不住气,提前跳了出来。虽然逃得性命,但在人前暴露,丢尽了脸面,几人也知道,恐怕以后的前途尽毁,就是回到大隋,也会被人人喊打了。

    但是几人不知道的是,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杨广今日此举只是图稳住众人罢了。他为了不食言,短期内也不会再处置这些人,省得有损他的威望。而那些各自抱着侥幸心理,避重就轻的人,却已经是冥顽不灵,恐怕很快就要遭到杨广的清洗了。

    当然,这是后话。底下的人中,尤其是高级将领,其实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他们听到杨广说大军被围是杨广为了诱敌深入而埋下的饵。那些官职卑微的,虽各自心中疑惑,但有些人见军中大胜,也理所当然接受了。

    但元寿和底下的几个总管却是明白,这一次怕是黄明远将泼天的大功让给了杨广,才能让杨广圆了这个场。无论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恐怕最后,其结果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而杨广此次回去,怕是真的要当太子了。

第一百零九章 忠义难全 上

    杨广今日的做法,恩威并施,手腕高超,很是震慑了一大批人,也让不少人折服。尤其是最后这份宽广的胸怀,更是让在场的大多数将领钦佩,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读过《三国志》。

    当然,至于之后,杨广会不会履行自己既往不咎的诺言,众人心中各有一杆秤,那就不得而知了。

    众人各自散去,杨广对独孤盛和宇文成都二人下令,即刻持其兵符赶往权武军中,接管权武所部。如有反抗者,可便宜处置。而不论生死,都要把权武带回来。

    虽然刚开始知道权武叛变的事情时,杨广是异常气愤,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但之后杨广冷静下来,内心其实是存有一丝疑惑的,若非见信在此,杨广是绝不会相信权武会投敌叛变的。

    权武一直都是杨家的嫡系中的嫡系将领。其少果劲,勇力绝人,能重甲上马,算是一员勇将。杨坚在权武之父死后,将其置于左右,对其恩重如山。

    权武一身的毛病,几次触犯法律,都是杨坚念着往日的情分,饶恕了他。杨坚对其如此恩重,权武怎么会背叛呢?

    杨广下意识的就怀疑黄明远,毕竟黄牵之死跟权武有着莫大的关系。

    杨广也不知道黄明远到底知不知道此事,但看黄明远并无异样的样子,杨广便问道:“明远,对于权武之事,你怎么看?”

    黄明远听到杨广问询,连忙答道:“王爷,权总管是否投敌叛变,末将不知,也不管胡言。但权总管毕竟是国朝大将,身份显重,现在牵一发而动全身,决不能轻易处置。宜招其回营,与之对质为宜。不过万事要求稳,事情未弄清楚之前,决不能再让其领兵。”

    黄明远的做法很是老成持重。

    一旦坐实权武了投敌叛国,那影响就太大了,甚至对杨坚的威信也是一份巨大的打击。而且现在权武领重兵在外,若是逼得权武狗急跳墙,带头倒戈,那便是一场大灾难。

    听得黄明远既没有偏袒权武,也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不偏不倚,就事论事,选择最稳妥的办法处置,杨广也打消了那份疑心。黄牵之事毕竟过去这么多年,而黄明远当时年少,也不可能轻易查到当年旧事。

    权武的信出现在步迦可汗这里,无论如何,权武都脱不了干系。权武是个老将,手上亲信兵丁众多,怕再出现什么意外,杨广又秘招周罗睺,令其带兵接应独孤盛二人,同时掌管权武所部。

    杨广这边还等着独孤盛和宇文成都带着权武回来。这边权武副将王既就率所部赶回来了,还给杨广带了一个万分震惊的消息。

    权武带着亲兵降了突厥了。

    当日王既等人带着所部军队各自分散清理突厥残兵。折腾了一整日,战果也没有多少。再往前就要进入小戈壁了,王既不敢再深入草原,便带所部回还。等到众人到了驻营地,才发现权武并不在营地。

    营地内早回来的几波军队也说没有看到权武。

    这时候众人才发现,当时权武安排各部向四面出击,竟然没有人知道当时权武是向哪个方向出击的。

    军中各部都不缺,只没了权武和麾下的数百亲兵。

    王既一惊,担心权武所部在草原上遇到埋伏了。虽然他跟权武不对付,巴不得权武能死在战场上。但现在主将无缘无故丢失,他身为副将也脱不了责任。

    王既马上安排众人向四周分散寻找权武,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几部骑兵各自向四处寻找,终于有一部在一处水泽处发现了浑身是伤的权行。当时的权行躺在水塘边上,浑身是血,已奄奄一息。众人以为权武等人受了伏击,权行是拼死跑出来求援的,遂立刻带着权行回到了营地。

    不过出人意料的,回营之后醒过来的权行刚开始无论大家怎么问,却是什么都不说,直到见了王既,才请求单独一见。

    王既跟权武一起日子也不短,所以他倒也认识权行。见权行的样子,也不可能对其有什么危害,便屏退左右。

    可权行一开口,王既就懵了。

    “王将军,我家将军率部投奔突厥了,我是冒死赶回来送信的。”

    主将竟然率部叛变,而且自己这个副将还不知道,要是当时权武挟持自己一同叛变,那自己不得早让权武杀了。

    王既知道此事关重大,一个不好就是一颗惊雷。他也不敢声张,忙令人看住权行,不让任何人和他接触。而王既则带着部下和权行一同赶往杨广处。

    独孤盛走的是靠近西面的方向,这样是为了便于搜寻权武部。而王既则走的是东面的方向,原本目的地是冠军侯山大营,走了一半才折向步迦大营的,因此双方并没有遇到。

    王既带来的消息让杨广的脑袋震得“嗡嗡”响,权武向突厥人写请降信就够让他震撼的了,他无论如何也没法接受权武竟然带着部队直接投降突厥人了。

    杨广看着跪在地上的权行,狠狠地说道:“说,全给孤说个清清楚楚,权武他到底是怎么跑的?”

    跪在地上的权行身子有些虚弱,她强撑着身体,跪着说道:“王爷,当日我家将军率军西进后,没多久就把我们这些亲将聚在一起。我家将军说‘他为了给兄弟们找一条活路,做了一件错事,现在突厥人大败,恐怕也要事发了,为了保命,你们谁愿意跟着我投奔突厥,再享富贵?’

    当时兄弟们听着就懵了,我们家都在关中,怎么能投奔突厥呢?

    便有几个兄弟劝我家将军三思,决不能做这种投敌变节、数典忘祖的事情,还有几个兄弟因为跟突厥人有莫大的仇恨,当场就要离开。我家将军大怒,怒斥众人对其不忠,把几个不愿意跟着他一同前去突厥的兄弟都杀了。我当时没有办法,也只得假意顺从。可是我不愿投降突厥,后来便寻了一个空子,一个人逃了出来······”

    说到这权行两眼已经泛红,哽咽的有些说不出话来。

    “将军糊涂啊······将军糊涂啊······”

第一百一十章 忠义难全 下

    杨广盯着权行的眼睛,目露凶光,两眼含电地问道:“权行,你从小就被权武收养,是权武收留你,重用了你。你年纪轻轻能做到帅都督,有今日的荣光,跟权武有直接关系。可以说权武对你恩重如山,你为什么要背叛权武?”

    权行身子一顿,忍不住抽泣。

    “王爷,末将是代州人,末将的爹娘都是被突厥人所杀的。将军对我恩重如山,我自当以死相报,若是别的事情,将军就是让我死,权行也不眨眼。可这事不行啊,我得找突厥人报仇啊,我要是投降了突厥人,我死后都没脸见被突厥人杀死的爹娘啊。”

    说到这,权行又有些喃喃地说道:“王爷,末将出身贫寒,爹娘死后是凭着要饭活下来的。我一辈子孤苦伶仃,直到去年才有了一个儿子,有了亲人。末将不能让自己才刚出生的儿子还没长大,就有一个投敌叛国的阿耶啊。末将对不起我家将军,这辈子背叛了将军,只能下辈子来还了。”

    权行突然夺过一名侍卫的刀,插入自己的肚子中。

    鲜血涌成喷泉,喷了一旁黄明远一身。

    权行如此决绝的自尽,让杨广大吃一惊。这个时候权行可不能死,权武投敌叛国的事情还没有完,他还得带着权行回长安禀报杨坚呢。

    黄明远在一旁也看得心痛,自己虽然站在旁边,但权行自始至终都没有看自己一眼。此一刀不仅是权行为了给权武赎罪,也代表着他跟黄明远十年的主仆关系彻底结束。从此以后,他权行再也不欠黄明远什么了

    看着成了一个血人的权行,黄明远心如刀绞,因为原计划中是没有权行自尽这一段的。自己终究是低估了权行对权武的感情,若是权行没有妹妹的羁绊,恐怕权行当初两难的时候,就直接选择自尽了。

    杨广赶紧招呼众人,给权行诊治。

    幸亏权行本就负了伤,身体虚弱到极点。这次他刺自己这一刀,虽然态度很坚决,但其实刀刺的并不深,也没有刺破脏器,所以并没有致命。军医连夜抢救,也不知道能不能保住性命。

    杨广有些无奈,走出帐外,跟随侍的黄明远说道:“明远,权武之事事发突然,令孤措不及防,到了如此境地。孤想权武不管是去做什么去了,恐怕是回不来了。你觉得该如何啊?”

    黄明远心头一惊,杨广这是对权武投降突厥的事情还是有疑虑啊。若不是自己环环相扣,这次还真不一定能扳倒权武。

    黄明远沉思了一下,说道:“王爷,今日权武之事恐怕成真了。权武是个老将,做事之前思虑也是周全,如果真的如权行所说的一样,只恐早在冠军侯山突围的时候,权武就应该做好了两手准备。今我军攻占突厥大营,他和突厥人的交易曝光,便毅然决然的远走大漠了。”

    杨广有些心神恍惚,闭上眼点点头。

    “孤该如何和圣人说啊?”

    “王爷,明远觉得有时候有些事发生了,未必是坏的。权武叛逃,一旦被爆出,必然是石破天惊之事,恐怕三军也会震动,军心大减,士气大降。但幸好此战我军已立于不败之地,过些日子,这件事也会消散的。

    而且,权武的叛逃,看似对王爷的威望有损害,但其实对王爷未必无利。毕竟应该是权武私通步迦可汗,才导致我军行军计划败露的。王爷也是将计就计,引步迦可汗上钩,才有今日的大捷。只是没想到权武如此丧心病狂,竟然会选择直接叛逃。如此意外之事,就是圣人,也不会责怪王爷的。”

    杨广看向黄明远,问道:“你认为是权武将大军的计划告知了步迦可汗,才有了冠军侯山之围。”

    黄明远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问道:“王爷,您觉得除了这个解释,还有什么解释能够让圣人信服的,让天下人信服的。不管是不是权武,现在也只能当做是权武。即使真相只是一个九品小吏叛国引起此番大战,可说出去别人会信吗?权武虽然官高权重,但此时却是最合适的责任人了。”

    杨广没有回答,默默地在考虑黄明远的话。

    或许将一切都推到权武身上,对他来说将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那样他就可以在众将面前摆脱无能的尴尬境遇。毕竟军队出了一个上将军级别的奸细,谁也没有办法严格保密军队计划。

    杨广不是那种“宁人负我,我不负人”的圣贤,所以杨广立刻就决定彻底抛弃权武,至于怎么处置后事,那不是自己的事情。自有圣人来决定。

    看着一旁站立,面色不变的黄明远,杨广不得不承认黄明远确实给了他一个最好的选择。

    只是不知道,黄明远到底知不知道权武就是他最大的仇人。

    杨广想想,觉得自己是多虑了。难道黄明远能让权武叛逃吗?权武终究不是当年的权武了,竟然敢在岭南假传圣旨,私改律例。自己就该想到当时危急的时刻,权武选择投敌也不是那么不能解释。

    黄明远阴差阳错,也算报了父仇。

    杨广让黄明远去歇息了,他自己又去看看被救治的权行。今日这个年轻人给了他很深的印象,毕竟身为主人,谁不喜欢一个忠肝义胆的仆人呢?

    当夜,权行发起了高烧,全身烫的冒火,躺在床上不停地说胡话。

    杨广仔细听听,竟然都是在说“将军,对不起”的话语,让杨广大为震撼。忽然杨广感到自己有些喜欢权行了。若是此人能熬过今夜,自己便出手保下他的性命。

    黄明远别了杨广,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这次之事太过弄险,稍有差池,便会功败垂成。

    权武,当初你在我父战殁之后和王世积一同陷害我父的时候恐怕没想到吧,自己死了之后的境遇竟然与我父一样。

    当年因为需要有人为江州的事背锅,所以自己的父亲才死的不明不白。今日你权武就是为杨广背黑锅的人。翌日就是杨坚、杨广对此事有什么新的发现,他们也不会将此事推翻的。

    黄明远长叹了一口气,压在自己胸口十年的一颗巨石,今日算是终于被推开了。

    天上繁星点点,也不知道到底哪一颗是自己的父亲。愿父亲知道大仇得报,能够安息吧。

第一百一十一章 巨大危机

    次日一早,杨广让黄明远去布置与步迦可汗余部交战的事情,自己一个人回大帐休息。这些日子,因为大军陷入绝境,杨广精神绷得很紧,总是夜不能寐。现在总算一切都过去了,杨广准备趁机多休息一会。

    但很显然,很多事情并不如他的意。

    杨广刚小憩了不到一个时辰,司马德戡就匆匆来到杨广大帐,唤醒了杨广。按道理讲这种事情是不多见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杨广已经失眠一个多月,憔悴的很,不是重要事情没人会打扰。

    倒不是司马德戡胆子大,而是因为他有不得不叫醒杨广的原因。

    杨广被叫醒时倒显得很平静,这些日子不断乍起的波澜让杨广的内心承受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毕竟他也是经历过生死的人。

    可拿起司马德戡呈上的奏报,杨广的手还是忍不住的颤抖。这张轻飘飘的纸此时仿佛重若千钧。

    秦州行军总管长孙晟经灵州传来奏报,有大批突厥人出现在原州,目标不明。

    杨广此时都懵了,不是步迦可汗的主力都集中在冠军侯山准备围歼隋军吗,那原州哪里来的大队突厥主力?

    这个消息太令人震惊了,一旦确认,其后果几乎是杨广无法承受得住的。从原州到长安只有数百里,现在关西、关中的防御极度空虚,若是这支突厥军队突破萧关防线,将会在关西、关中地区搅起天大的风波。

    当然若是这个时候杨广知道这支突厥军队已经越过萧关——陇城一线,进抵岐州城下,直袭长安,他怕是会直接疯掉。

    这封信其实是杨素给崔弘度写的。

    杨素并不知道杨广所部的形势,毕竟原来的消息是杨广现在自身都难保了。这个时候调崔弘度南下其实跟落井下石没什么区别,但现在关中却是危急万分,其重要性远超杨广。

    杨素自己的手上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救援原州。只能两害取其轻,调崔弘度南下。杨素也知道,没有了崔弘度这路援军,杨广突围成功怕是要难如登天。可若是突厥军队打破原州,顺着泾河南下,数日便可进抵长安。到时候,天下震动,国家也会动荡。所以他只能选择先救长安,至于杨广,事实上已经被放弃了。

    幸好黄明远提前发动对突厥人的总攻,才在崔弘度南下之前救出来被围的大军。否则崔弘度主力一走,黄明远就是天神下凡,这仗也未必能赢的这么顺利。

    崔弘度这个人很是严谨,重法度。若是现在杨广还被包围,他一定接令后直接南下,救援原州。但现在杨广脱困,他算是隶属于杨广指挥,所以他也只得呈上这份信,请杨广做主。

    杨广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他很明白,若是突厥人打到长安,到时候大隋的面皮就被摘了下来。长安汹涌的舆论,也会把自己给吞了。自己那个阿耶,绝对会用自己的脑袋来平息长安城内外的怒火。

    “明远,明远。”

    杨广不敢声张,现在军中众将心思各异,甚至出现了权武投敌叛国的事情,杨广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可以相信谁。

    黄明远急匆匆赶来,接过杨广递给他的信,心中也是百感交集。自己当时所担心的一切,现在全都变成了现实。

    自己本来是有预防的,但之后杨广被围的事情,让黄明远耗尽了心血,哪还有心情考虑千里之外秦州的事情。现在虽然人是空出来了,关键是现在的自己远在塞北,和原州相隔上千里,根本无能为力。

    黄明远万幸自己当初给长孙晟提前写了信,若是突厥人过了泾州再被发现,那一切都大势已去。

    现在只能期盼长孙晟的部队可以堵住突厥人,只要守上几天,各路的援军就能到了。只要突厥人不进入关中,任凭他在关西怎么肆虐,也影响不了大局。现在一切就看长孙晟能不能给众人抢出这个时间来了。

    “王爷勿忧,我之前便曾经担心过突厥人会攻击我防御薄弱的关西地区,也曾提前跟长孙将军和崔将军二人去信。既然突厥人到了原州才被我军发现,说明此时的突厥人数量并不多,否则他们不可能这么轻易的渡过黄河。只要长孙将军将这些人挡在原州几日,待各路援军赶到,必能将其全歼。”

    这时候,杨广也只能听黄明远的。听到黄明远说曾和长孙晟一同商量做过这种预案,也放心下来。好在突厥人只是在原州,威胁并不大。

    杨广马上令大将周罗睺选取精锐骑兵近万余,和崔弘度一起,连夜向南救援原州。大军不能再在这里守株待兔,和突厥人对峙了。杨广命令黄明远总揽三军,向西南方向的步迦可汗余部发动攻击,一举歼灭突厥大军残余主力。

    当然,直到这个时候,除了南下救援的周罗睺和黄明远之外,杨广仍是将原州之变的事情在瞒着所有人,包括元寿等人。

    但万事没有不透风的。不知是杨广身边的那个人泄露了秘密,很快军中便有影影绰绰的声音,突厥人打到关西了。

    众人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这个时候,最所有人都感到诧异的是,突厥人到底是怎么在隋军的眼皮子底下跑到原州去的?

    事实上,突厥人的这支突袭部队,本来只是一支偏军,甚至都不过是步迦可汗随手落得一个棋子,本不指望能有多大的作为,没想到却有了出人意料的结果。

    这支部队原本是步迦可汗的儿子都六率领的攻略河西的三万兵马。

    步迦可汗在河西来了一招声东击西,让泥利可汗的十余万部队直袭灵州。若非被黄明远意外发现,恐怕现在灵州已经沦陷,大隋国门大开了。

    都六的部队为了取得泥利可汗的信任,原本也是要进击灵州的。其部在向东出击的几支部队中排在最后。后来其部久候不至,泥利可汗等人也以为都六没有赶来只是为了在河西牵制部分隋军。但其实都六从河西出发后向东行进没多久,就转向南下了。

    前方目标关中,前进道路不明,都六开始了一场无法确认后果但却是惊险异常的突袭行动。

第一百一十二章 直袭关中

    都六为了隐匿行踪,在黄河北岸待了很久。直到泥利可汗攻击灵州和杨广大军在冠军侯山被围的消息传来之后,杨素调灵州军主力北上石咀山,原州行军总管崔弘度北上救援杨广,原本固若金汤的黄河防线终于出现了疏漏。

    长孙晟要靠着两万人防守整个关西,不仅要防御着北面的突厥人,还要防御西面的吐谷浑人,更要兼顾会州段的黄河防线,根本就捉襟见肘。

    都六趁着此时的隋军已经自乱阵脚,会州隋军空虚,便从会州乌兰县(今靖远县东北)以东利用羊皮筏子悄然渡过了黄河。

    上岸后的都六马不停蹄,马上向东到达高平川水(今宁夏清水河)。

    都六这一路是辅军,其目的便是牵制北上救援的各路隋军,为步迦可汗歼灭隋军主力争取时间。

    因为都六所部兵力不足,又是长途突袭,缺乏攻坚武器,所以都六的实力并不足以攻城略地。为了尽可能的深入大隋腹心,动乱大隋的根本,都六所部便绕过城池,专走小路,沿着高平川水,一路向南而去。

    都六原本的想法很美好,但事实是有差距的。

    虽然都六行军很隐蔽,但还是在靠近原州以西的地方遇到了巡逻的隋军。双方相遇,大战一触即发。都六在木硖击溃了隋军的堵截部队,攻破木硖关卡,但行踪已经暴露。

    原州守军之后立刻分别上报给了秦州的长孙晟和远在灵州的杨素。

    长孙晟得到消息后大惊,他把重点都放在了西北侧,没想到突厥人竟然悄无声息的来到原州。

    此时的长孙晟受制于手上兵力不足,只能选择严防死守,等待援军。

    长孙晟一边调集原州部队集中在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一线固守,萧关即在陇山(今六盘山)山口依险而立,是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

    而长孙晟则亲自率军赶向陇城(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部),从侧翼防住突厥军队的进军。整个渭河方向山势较险峻,而泾河方向则相对较为平易。长孙晟思量着自己完全可以凭借少量的部队,借助地形优势,将突厥人挡在关中以外。到时候,山路险峻,道阻且长,突厥人远道而来,必能寻机一举将其击破。

    可事情的发展后来明显超出了长孙晟的预计。

    长孙晟在陇城等了突厥人五日,始终未见突厥人到来的讯息。时间一天天过去,萧关也没有战报送到,这不禁让长孙晟坐立不安,心乱如麻。

    突厥人久候不至,难道因为是被发现了,所以撤回去了;还是萧关连讯息都来不及传递便丢失了。

    当然二者都不是,当长孙晟还在陇城、萧关一线紧缩边防,加强防御的时候,都六所部已经绕过隋军严密的防线,进入关中了。

    都六大军从木硖向南,一路越过小陇山(今陇山),直达汧水(今渭河支流千水)西岸,攻破汧源。

    岐州西北往日有萧关防线,稳如泰山,所以汧源一带的防御几乎于无。而且这里在关中西北角,人烟稀少,通讯不便。因此突厥人来的如此突然,隋朝守军措不及防,不到一日便丢了汧源城。

    此时的都六大军进入关中平原之后,如猛虎下山一般,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汧阳(今千阳),兵围岐州城(今在陕西凤翔县)。

    岐州虽然治所在雍县,但防御重点一直都在雍县以西的陈仓。岐州被围后,陈仓的隋军主力闻讯连忙率军支援。

    这支隋军倒是很是迅捷,但贸然出击,半路被突厥骑兵伏击。隋军被堵在汧水东岸,进退两难。大军损失过半,人马溺毙者不计其数。隋军主将战死,侥幸逃过河者尽皆逃回了陈仓。

    此时岐州城内无兵马,外无援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界。

    都六大军将岐州团团围住,又攻破了城外的杨坚离宫,后火焚岐阳宫。被焚毁的岐阳宫火光冲天,燃起的狼烟弥漫数里,几十里外的人都能看到烟雾。

    这一把火,算是捅破了大隋的天。

    从岐州往东北不过百里就是仁寿宫。沿着渭河向东进击,离着长安也不过仅仅三百里地。突厥骑兵放开速度,两日就能到长安城下。

    关中震动,一日三惊。

    无论是还在陇城的长孙晟还是在萧关的车骑将军斛斯万善,都是万分惊诧。突厥人还没有来陇城——萧关防线,怎么突然就到了他们的身后了。

    长孙晟顾不得诧异,这个时候,他只能率军拼命地往岐州赶。若是突厥人打到大兴城底下,就是攻不破大兴城,那天也塌了。

    现在都六每向前一步,就是在往大隋的心口捅上一刀,留给隋军的时间不多了。

    都六大军围困岐州的消息很快就传到长安,长安百姓此时又跟前几日一样,挨家挨户的扶老携幼,向东而逃。

    大兴城内门市关闭,米价一日十涨。城内到处是趁机打砸抢烧的流氓混混,官府的行政秩序完全乱了套。

    而整个长安是一片混乱,谣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

    因为冠军侯山隔着长安数千里,讯息不及,杨坚也不知道隋军的情况。众人眼看突厥大军压境,还以为是杨广大军覆没,会州、原州、萧关失守所致。

    这个时候,无论是杨坚还是杨昭,都知道奇迹没有出现,隋军主力怕是已经败了。

    杨坚心神震动,一日之间,他的大隋便风雨飘摇起来。

    不过杨坚终究是饱经世事,临危不惧。虽然现在情况危急,他的头脑反而更加清楚了。这个时候要平乱,大隋需要的是时间。

    而长安到岐州不过三百里路程,隋军最缺少的还是时间。

    原本关中最后一点兵力全部被杨坚派出去救援杨广了,这个时候,哪还有一兵一卒用来防御如狼似虎的突厥铁骑。

    从岐州到长安只有不到两日的时间,而离着长安最近的杨雄主力此时还在庆州以北,其部一来一回最快也要五到六日才能赶回长安。

    长安的隋军最少还要独立支撑三日的时间,这对无兵无将的大兴城来说就是一个天大的槛。

第一百一十三章 顺势而起

    这个时候,都六意图直袭关中,吸引隋军主力的意图已经实现了,他也没有必要再藏着掖着,昼伏夜出了。

    岐州虽然隋军守军不多,但城防坚固,易守难攻,粮草充足。都六没能在第一时间抢先破城是他的最大疏漏。虽然在此之后突厥人将陈仓方向增援的隋军击败,但现在若是想迅速攻城,却是不现实的。

    大军连续围城倒是有可能破城,可都六没这么多时间。

    本来他这一路直袭关中,其实是意义大于实际的。都六甚至都没有想到他能这么顺利就钻进隋军的肚子里。

    当然此时的都六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能够在隋军各路援军到来之后攻破长安,所以现在的都六其实根本就没有想过进击长安。

    虽然行军很顺利,但一直令都六担心的就是其父步迦可汗围歼杨广大军的消息直到现在都没有传来。都六也不知道自己还得再在关中待多长时间。为了能够保证自己在父亲援军到来之前,面对隋军的多路围剿也可以及时撤出,都六并不准备向东进入关中腹地太远。

    如果他现在率军直袭长安,一来一去,再打上一战,至少得五到六天的时间。不说自己能不能在隋军援军到来之前抢先破了长安城,就是他顺利攻入长安,自己也不可能安然返回。

    反应过来的长孙晟和岐州守军必定会截断自己的归路。

    到时候自己挟破长安的大功,反而成了隋军笼子里的猎物。还不得被隋军撕碎了。

    都六兄弟很多,他不准备为他人做嫁衣。

    所以,都六进入关中之后,他的目的地从来都不是长安。他要前去的是位于岐州与长安之间的盩厔县(今陕西周至县)。

    这个位于渭河以南不大的县城西有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东有始平(今陕西兴平南),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战略价值,也不如郿县(今陕西扶风南)、虢县(今陕西宝鸡西)富饶。但它所具有的其它周围几个县所不具有的一点,就是这里夹在渭河和秦岭之间,南部是秦岭余脉,因此有好几处杨坚夏日避暑的行宫。而且这里因为靠近长安,几乎是不设防的。

    盩厔县南依秦岭,北靠渭水,风景优美,景色宜人。隋朝在这里有宜寿、仙游、甘泉三宫。而且这三处宫殿和安仁宫等处不同,这三处宫殿都不在县城之内。

    杨坚是中国历史上最喜欢囤积东西的皇帝。整个长安——洛阳沿线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大粮仓,当然这到最后都便宜了李渊和李密。

    而且杨坚还喜欢在各处行宫内囤积大量的粮食、武器、甲胄等物资,将其建造成一个属于他个人的固定据点。所以都六便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了这上面。

    都六很清楚,今日直袭关中,若是其父救援不及,恐怕最终的结果便是狼狈而逃。而他的其他兄弟则跟着父亲,一路大破隋军,估计缴获的战利品如山如海一般,其势力也会大增。要是到时候唯有自己狼狈而回,那各方的势力此消彼长,自己争夺可汗之位之路就更难了。

    所以,进入关中的都六,最大的目的就是掠夺武器、粮食等物质,充实自己部落的实力。

    都六准备将所辖骑兵一分为三,四面张网。

    都六率主力一步向东而进,大张旗鼓,明攻长安,实则直袭盩厔。大军在攻破宜寿三宫之后立刻返回。而其大将阿史那齐德,则率领数千骑兵,悄悄向东北面最近的仁寿宫进军。

    仁寿宫号称是大隋最豪华的离宫,若是自己将之付之一炬,不知道杨坚会不会心疼。

    现在突厥大军在岐州以西扎营,岐州城拿不下,若是大军继续向前,将会在身后留下一个钉子。

    因此都六准备命大将阿史那虎真率领万余骑兵继续围困岐州。一方面挡住从陈仓方向赶来的隋军援军,另一方面护住汧水上游,保障突厥军队撤退的道路。

    安排妥当一切,突厥人三路齐发。

    都六预计两三天左右的时间,自己率领的大军便可返回岐州城下汇合。到时候隋军的援军赶来,自己早就顺着来时的道路,扬长而去了,只留下隋军在身后吃灰了。

    现在长安拼了命的往周围各处驻军送消息,就是希望各支部队能早一点赶往长安布防。长安以西的盩厔、鄠县(今陕西户县)、郿县、始平等地,除了战略要地武功以外几乎没有驻军。可以说是三百里渭河,空门大开。

    计算着周围隋军赶来的速度,都六直扑盩厔县。

    都六以为现在的隋军都吓破了胆,根本没人敢出城挑战突厥铁骑的威名。虽然他在各路隋军的包围之中,反而现在最是安全,因此都六所部放松了对周围隋军的警惕。

    前锋大军一路来到郿县,都六计划着在郿县补充一下给养,遂命令前锋大将弧突射率大军围城,准备破城而入。

    这时郿县县令恐慌,闻听消息,早就逾城逃走。满城的吏民扶老携幼向北逃到山上。

    城中无主,百姓恐慌,没有官府主持大局,一时之间城内混乱异常。这时年方二十的郿县尉张方翼率着身边人出来维持秩序,因此被众人推选为首领,带着郿县数百衙役、弓手守城。

    张方翼年级虽小,却是常带人在郿县剿匪除寇,乡中为之信服,

    见突厥大军杀来,旌旗弥漫,狼烟滚滚,张方翼便命人去侦察。见突厥军虽然势大,皆是轻骑,粮草辎重不足,攻城器具皆也缺乏,料定其短时间内未必可以攻破城池,心内遂安。

    此时城内的百姓大都逃亡到山上,城中空旷无人。突厥人若来,郿县一座空城必无法御敌。

    这个时候张方翼思得一计,他知道百姓不过是畏惧突厥人的威名,其本人未必见过突厥人。可利用百姓的畏惧将他们驱赶回城。

    因此张方翼令手下打扮成突厥人,悄悄潜入到东山以西的地方,放起火来。

    熊熊烈火冲天,烧得满城百姓胆战心惊。这个时候混在百姓中的人立刻大呼“突厥人来了,快逃回城里,突厥人打不进城。”

    郿县百姓也不知真假,听到鼓动,尽都下意识地往城里跑。

    等到大部分百姓都进了城,张方翼立刻命人关闭城门,将老百姓都留在了郿县城里面。

第一百一十四章 兵者诡道

    郿县毕竟只是一个小县城,城内的守备力量匮乏。张方翼苦于兵力不足,临时招募的青壮战力又孱弱,遂向城内的大户、豪门征集私兵。

    但这些大户意图凭借着私兵互保,没人愿意借兵给张方翼。

    张方翼便对众人说道:“如今胡人远道而来,既无粮草,又无援兵,其力已尽,其势可以知。他们不过想趁机虏掠财物,并没有一定要攻下郿县的决心。只要我等坚守几日,待援军到了,胡人必自退。可若放其入城,胡人本性恶,残暴肆虐,到时必定烧杀抢掠,乡人为之涂炭。仅靠几个家兵护卫,众位的家产、生命也不能得保。既然守城可活,弃城必亡,我等为何不齐心协力,守城应敌呢?而且郿县城高郭厚,又多谷米,若是众乡亲同仇敌忾,共同坚守,胡人待不下去,郿县之围便解矣。”

    城中乡绅顾念着自己家产,闻听突厥人破城也是吓得肝胆俱裂。又看张方翼堵死了城门,断了他们逃跑的后路,知道已无法再逃出去,遂绝了其它念想,听从张方翼的安排。

    众人尽出私兵、护卫助阵,郿县军队战力瞬间提升。

    张方翼又命人打开城中的武库、粮仓,命令从人在城内征集青壮。城中滚木不足,他又命人尽掘城门处房屋,以滚木礌石塞入城门之内。

    他又命其家兵将青壮分作数队,多置旗帜。到时候突厥人若来,便可将其树于城楼之上,使望之满城皆兵。

    城内有泼皮、无赖,最是喜欢趁乱行事。这些泼皮聚在一起,打家劫舍,强奸妇女。本来胡人未至,而城内百姓已遭受不测。

    为了尽快让郿县城内安定下来,张方翼令家兵分作数队,满城搜捕,看到有作乱者,立斩无赦。一时郿县城内人头滚滚,十余名打家劫舍的泼皮尽被斩于街口,头颅悬在四门处。

    靠着这雷霆手段威慑,城内众人为之一震,城内百姓始安。

    张方翼遂安排众人潜于城头,等待突厥军队的到来。

    此时的突厥人气势汹汹,还不知道郿县的隋军正严阵以待,等着他们的到来呢。

    这时候,都六还准备着不战而降,避免在郿县浪费时间。因此他命前锋数千人向郿县而去,自己则在后搜寻渡河的船只。

    都六的妻弟,突厥前锋大将弧突射气势汹汹地赶到郿县城下,这时候郿县城已经紧闭。周围寂静无声,甚是空荡。

    弧突射刚准备叫阵,这个时候城内派出一名使者,来到突厥军中。

    弧突射对此不以为意,隋人果然怯懦,这就要求和了。因此他扬起马鞭,驱隋使于马前。

    来送信的正是郿县书佐马穗,其为南陈学者马枢之孙,南陈灭亡后归其祖地。马穗幼从父祖学经,文思敏捷,才智宏博。

    此次县中选人出使突厥军中,众人皆感到畏惧,不愿前行。唯有马穗挺身而出,毛遂自荐,缒城而下,只身来到突厥军中。

    弧突射一见隋人,立刻恐吓马穗赶紧献城投降,否则城破之后杀得鸡犬不留。马穗装作吓得战战兢兢地样子,一个劲地求饶。最后更是请求弧突射,将郿县全部的府藏和财务都献给突厥人,请求突厥人不要伤害满城的百姓。

    弧突射觉得这是一个趁机破城的好时机,倒时他便可趁着隋军打开城门,突厥骑兵一拥而入,破了郿县。弧突射遂同意了马穗的请求,要城内赶紧将府藏送来。

    马穗又哀求道:“城中百姓惊慌,各处逃散,因此导致县衙人手匮乏。所有物资都在清点中,因此请将军稍等片刻,两个时辰之后,郿县府藏便送到军中。”

    弧突射量肆意地打量了马穗两眼,这个隋人没什么能耐,郿县无人。弧突射量郿县也没有翻天的本事,也就答应了。

    马穗回城后,张方翼继续组织城内丁壮紧固城防,等待援军。

    弧突射在营中等了两个多时辰,却久候而隋人不至,眼看天就要黑了,他心中也犯了嘀咕。这个时候弧突射便忍不住带着大军来到郿县城下,准备再恐吓一下城中军民。

    见弧突射大军压境,马穗又在城头上请求弧突射再放缓一下时辰,毕竟府藏太多了,一时半会搬不完。

    弧突射不答应,马穗便又请求弧突射,隋人再多送百名美女。弧突射见郿县城头不低,料自己短时间内攻不下来,便同意了马穗的请求。但他同时警告隋人,不允许再拖延,负责必定屠城。

    等到到了双方约定的时间,弧突射早就在城外列阵等着,却仍然不见郿县送府藏的动静。他料到这些隋人怕是为了争取时间,故意耍了自己。弧突射心内有怒,便驱马上前,高呼“城内再不送府藏,便攻入城中屠城了”。

    城头上安静异常,无人答话。

    弧突射又大喊“让马穗出来应话”。眼看拖延不下去了,城头人回应道“城内有叫张穗的,有叫王穗的,就是没有叫马穗的,不知道弧突射找谁。”

    弧突射这时候才知道自己这是真的被郿县给耍了,勃然大怒,不顾天色将晚,便要连夜攻城。

    这时城头上又出现一群人,对着弧突射大骂、哄笑,嘲笑弧突射长了一副猪脑子。这时候的弧突射看隋军肆意凌辱他,血往上涌,脸色通红,对马穗和郿县城恨之入骨,发誓要攻破此战。

    弧突射骑着马靠近郿县城下,指挥大军准备攻城。

    这时候,忽然城头上鼓声震天,旌旗蔽日,到处倒是喊杀声,仿佛整个城内都是隋军一般。

    弧突射一愣,还不知情况到底如何。

    这个时候,忽然张方翼手提弓箭,出现在城头一角。借着城头上人头涌动,夜色昏暗,看不清状况。张方翼提起长弓,对着城下的弧突射就是一箭射去。

    这一箭凌空飞驰,势如破竹,直射中弧突射咽喉。弧突射之前却是分了心,根本没注意隋军的情况,因此猝不及防。被射中后两眼惊恐,满脸都是不敢相信的神色,哀嚎却发不出声音,倒毙于马下。

第一百一十五章 疲兵之计

    “贼酋已死!贼酋已死!突厥人败了!突厥人败了······”

    见张方翼一箭射中弧突射,马穗反应很快,也不管弧突射到底是什么情况,马上高呼“突厥败了”。城头上的众人不知情况,也跟着纷纷高呼。隋军声音盈野,震动胡兵,士气大振。

    数千突厥铁骑也是满脸愕然,这么荒谬的事情竟然就这么真实的发生了,他们的主帅竟如此稀里糊涂地死于阵前。有胡将见城上隋人呼声震天,还以为对方在城内埋伏了大批兵马,也不敢久待,立刻下令突厥人撤退。大队的突厥骑兵立刻掉头,拥挤在城西的高坡和渭水之间的道路上。

    而城头上箭如飞蝗,突厥骑兵后军裹挟着前军向前,人马相涌,慌不择路,人马相践踏者不计其数,伤亡者云集。经过好一番折腾,才向后而逃,最后只留下了一地的尸体。

    突厥人退了十余里方止歇,有胡骑还喊着“隋人追来了没有”的话语,可谓是胆气丧失殆尽了。

    幸好这时候都六也带着后军赶到。

    和都六料想的不同,弧突射不仅没有马到成功,还丢了自己的性命。

    都六见到前锋所部大溃,心中怒不可遏。见前锋所部折腾了大半天的时间,不仅没攻破郿县,还把主将折了。因此愤怒的都六连斩了几名逃回来的部将,就要驱动兵马攻打郿县。

    有部将劝都六小心郿县的埋伏。都六也不清楚弧突射怎么死的,不敢怠慢,只得小心翼翼地赶到郿县。

    都六到了郿县城下,整个郿县城门紧闭,城头上再无一兵一卒。都六见此怪异情况,不敢盲目攻城,便派遣数百骑试探着攻城。

    等到突厥骑兵前进到离城墙不远,城头上忽然大旗再立。张方翼带领着数百名弓手和私兵对着城下突厥骑兵放箭。城下的突厥人措不及防,纷纷落马,攻势被打断。

    都六也非常人,看对方故布疑阵,就是不出城迎战,又看今日城头上的布置,便知道城内的隋军守军并不多。要是隋军主将手上有些骑兵,前锋那些蠢货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脱身了。城内的人这番做法,只是为了拖延时间。

    而弧突射这个蠢货,不仅让对方将突厥大军成功拖了一个下午,还一不小心丢了性命,折损了大军的士气。

    虽然知道对方兵力不足,但郿县城墙不低,对方又士气高涨。都六知道自己短时间内怕是攻不下此城。大军若是在郿县耗费太多的时间,那么便没有时间攻打宜寿三宫了。

    郿县军队守城有余,进攻不足。凭这一个小小的县城,是不会对突厥大军的后路产生影响的,因此都六决定直接绕过郿县。

    今日大军折腾了大半宿,再不好好休息一晚,明日更没法东进了。

    虽然对郿县隋军恨得牙痒痒,但都六只得命令大军在郿县城外安营扎寨,等待明日从郿县渡口渡过渭水,再折向东南去。

    张方翼提心吊胆了半夜,见突厥人连样子也不做,就在城外扎营,这时才心安。他也不敢派人去劫营,否则激怒了这群突厥人,真让他们围着郿县不走了,那他就惨了。

    见郿县不是突厥人的目标,张方翼便疑惑突厥人难道还真要打到长安。

    长安的空虚张方翼也略有所知,为了能迟滞突厥人的步伐又不激怒突厥人,张方翼决定采取疲兵之计消耗对方。

    他命城内青壮将全城的鼓、锣都集中到西城的城墙上。等到三更过半,四下无声,突厥人皆酣睡入眠。张方翼便命令众人对着远处的突厥营寨,大力地敲击鼓啊、锣啊。

    突厥人没有防备,听战鼓声起,还以为城内的隋军要偷袭,慌不择路的爬起来,就要应战。

    这些突厥人连日泡在马上,身子疲惫不堪。下午刚亏输了一场,这个时候,士气很是低沉。

    都六也以为隋军要出城偷袭,忙令人查探城头上的隋军动向。这边数百骑突厥兵刚上马向郿县赶来,城头上的鼓声、锣声便忽然停了。

    突厥人无奈,等了良久,不见城头隋军的动静,只得返回。

    可这些人返回大营不到一刻钟,隋军城头上鼓、锣之声又响起。再次震得突厥人头皮都发麻。

    突厥人这边又派人来郿县城下,隋军立刻停止敲打,再无声息。

    一夜之间,如此反复了四五次,每次突厥人刚一睡下,郿县的隋军就来捣乱。有两次突厥人心中不忿,要趁势攻城,又被城头上的滚木礌石给砸退了。

    都六明白郿县里的隋军故意要打击自己麾下的士气,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他也只能强忍着。

    要是真的和郿县死磕,那是便宜了隋人。隋军就会用一座小县城换自己的数万大军,自己划不来。

    因此之后无论隋军怎么骚扰,都六都安排大军不动。

    张方翼又试探了一次,不见突厥人再杀过来,心中便明白,这次突厥人怕是认定自己是疲兵之计,不愿再多费功夫了。

    这个时候张方翼感到无比的惋惜,此时他要是有数百骑隐藏在西边高丘的密林之中,等到突厥人习惯锣声、鼓声之后便突然从他们的一侧杀出,突厥主力必然大败亏输。到时候郿县之围也自然解了。

    可惜张方翼拿不出数百铁骑,不过只能望着突厥人的营帐空叹了。

    眼瞅着到了第二日早上,整个突厥军中,没有几人睡好。众人各自顶着两个硕大的熊猫眼,尽皆疲惫不堪。都六来不及再让他们修整一下,一大早便立刻赶紧拔营向东而去了。

    都六率领着大军一路向东,郿县发生的波澜对他来说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并不能真正伤害到能征善战的突厥铁骑。但都六心里却是充满了一丝不好的想法,隋朝能人何其多也,一个小小的县城之中都能有人将他们耍得团团转。或许这场与隋人的战斗,其结果未必如自己之前想得那样顺遂。

    这次或许让都六给猜着了,都六所不知道的是,在他东进的道路上,正有一支特殊的军队在等着他呢。

第一百一十六章 绝不屈服

    这边都六进入关中,突厥骑兵开始手持着弯刀,大杀四方。而长安那边则是阴云一片,天怒人怨。

    所有人都在议论突厥人到底是怎么进入关中的,所有人也都把这个责任推到了杨广身上,谁让杨广现在负责抵御突厥大军呢。

    而且更令亲近杨广的人感到不安的是,突厥大军已经到达关中了,那在灵州抵御突厥入侵,又被数十万突厥主力包围在塞外的杨广所部还能有好。怕不是早就被突厥人歼灭了吧,否则突厥人怎么进入关中的。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大兴城内就没有有利于杨广的信息。

    在这个要命的时候,最引人注目的,反而是上书弹劾杨广的大臣。现在是需要替罪羊的时候,杨坚要真的沉不住气,处置了杨广。那晋王党怕是要树倒猢狲散了,杨昭再是有力的收拢人心也没用。

    毕竟晋王都没了,哪里还有晋王党。

    杨昭这两日心急如焚,却是不知该怎么办。他既担心塞外的杨广,又担心大隋危在旦夕的局势。眼看局势渐衰,可这一切他都无能为力。

    明远,难道连你也救不回阿耶吗?

    杨昭这些日子也不再坚信黄明远一定可以救回杨广了,毕竟事实摆在面前,光执拗地抱着希望还有什么用呢。

    杨昭一个人呆在书房内,他不想见任何人。

    “黄郎君,王爷他不见人。”

    这时候黄明襄推开了阻拦他的侍卫,闯进了杨昭的书房。

    “是六郎来了。”

    杨昭赶紧起身,什么时候,他都是这么有礼有节。

    黄明襄却并没有跟往日一样沉稳,而是两眼紧紧盯着杨昭,问道:“王爷已经放弃了抵抗吗,现在就准备缴械投降了?”

    “六郎,孤只是担心······”

    杨昭有些惊慌。

    黄明襄根本不管杨昭的回答,只是一个劲地看着杨昭,又问道:“王爷准备就此抛弃了还在大漠中浴血奋战的晋王和家兄,还是准备现在就跟太子殿下磕头求饶?”

    “孤从来就没有想过放弃父亲。”

    杨昭有些愤怒的喊道。

    “可是王爷现在已经放弃了。”黄明襄也大声吼道,“现在王爷的心里已经相信晋王败了,再也回不来了。所以王爷也不愿再收拢其他人,准备再战了。王爷记住了,你在这放弃了,可其他人都还在外面为你浴血奋战呢。他们图什么?他们打生打死他们都没有放弃。现在大隋正是风雨飘摇的时候,若是让突厥人打到长安来,大隋就要亡了。可王爷呢,你在干什么?现在就是把皇位交给你,你现在能担得起这副千钧重担吗?”

    “我能。”

    “六郎,孤比相信孤自己还相信明远,孤从来也未想过要放弃救回父亲。现在突厥大兵压境,孤也想力挽狂澜。为了大隋,就是让孤死了孤也愿意。可是现在你看看,大厦将倾,孤就是想以死报国,都不知道该怎么去死啊。”

    杨昭也是满心的悲愤,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让他太难受了。

    黄明襄正了一下脸色,说道:“若王爷雄心未失,襄愿助王爷一臂之力。”

    杨昭惊喜地说道:“六郎屡出奇计,人所不及,能得六郎佐助,孤之幸也。现在的局势,六郎也看到了,不知六郎有何可以教我的。”

    黄明襄听杨昭语气有些期许,知其心未死,便说道:“王爷现在心忧长安无兵可调,但圣人和王爷其实忘了,长安还有一支上万人的大军可调动呢。”

    杨昭一愣,马上反应过来。他还以为黄明襄说得是杨坚身边的亲卫,忙反对道:“六郎,驻守皇城的亲勋翊六军是大父身边最后一支部队了,若是再将他们调走,大父的安全怎么办?不行,这决不行。”

    黄明襄笑道:“王爷,我要调的自然不是圣人的亲军,而是另一支部队。”

    “另一支部队?”杨昭狐疑道,“到底是哪一支,孤怎么不知道长安还有可用之兵。”

    “王爷,这支部队暂时还不存在,但只要圣人愿意,马上就可以组成。”

    “不存在?”

    杨昭一惊,黄明襄的话让他越来越糊涂。

    “王爷,现在大兴城内的王爷、公主也得有一二十人,至于公爵、侯爵更是不计其数,算上关东、关西、江南的各大豪门,怎么也得有几百家。这些豪门贵胄,不缺钱粮,每家手下也不得有成百上千的私兵奴仆。要知道这些人很多都是从精兵强将中选出的,悍勇异常。虽然一家一户可能人数不多,但几百家的私兵、奴仆集结起来,怕不得有数万人之多。到时候,凭着这些可战之兵,大隋便可维持到援军到来了。”

    杨昭听到这话一喜。

    “王爷,若是你再可以指挥这支队伍,就更好了。”

    杨昭赶忙推脱道:“不行不行,孤不善治军。”

    黄明襄看着杨昭说道:“王爷,这是拯救大隋的大功,也只有这样的大功,才能帮得上晋王。”

    杨昭默然。老子闯的祸当然得儿子给擦屁股了。

    杨昭竖起大拇指,说道:“六郎真国士也。孤马上去见大父,将你的计策献给大父。”

    黄明襄又叮嘱道:“王爷,这些私兵虽然悍勇,善战,打仗是好样的,只是依势作威作福也是惯了,切记要跟圣人求得战场处置的权利。现在天下动荡,圣人不可动,太子却是要顶上的,所以这场仗,要劝圣人将东宫十率带上,尽出东宫之兵,以防不测啊。”

    一句“以防不测”道出了黄明襄的想法,杨昭很明白黄明襄的意思,用力点点头。

    “六郎放心吧,孤知道了。”

    黄明襄又说道:“王爷少战,恐怕到时有人会质疑王爷领军。王爷不若推荐工部的杨尚书为帅,自请为监军。杨尚书为人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到时候必然不会跟王爷抢权,大军遂归王爷统属。”

    “六郎说得对,有杨尚书在,自如孤亲自领军。”想到这,杨昭又有些疑虑道:“长安没有多少可用之将啊。”

    黄明襄忽然说道:“明襄有一人荐于王爷。”

第一百一十七章 骁果新军

    听杨昭说无将,黄明襄立刻心中一动。其实今日他绕了这么多,除了要帮着杨昭崛起以外,夹带私货,培植黄家的势力也是重要的一点。

    黄家素来在朝中无人,虽然三叔黄蒙、大兄黄明远官位不低,但一在代州,一在丰州。大兄不能回来,黄家的地位让三叔也无法轻易回来。这个天赐良机,二叔若是进入杨昭军中,必为杨昭所重。到时战乱结束,二叔也能顺理成章的留朝了。

    因此黄明襄说道:“军中有兵,自不能无将。现在朝中能战者尽出,余者虽不乏声名显赫者,其实皆老迈无用。王爷虽有郭将军(郭衍)佐助,但身边知胡人实情者几乎没有。明襄二叔父黄公讳玠,乃幽州总管府左二骠骑将军,其在幽州十余年,久历边事。近日被燕总管派往长安公干,现在正在长安,可助王爷一臂之力。”

    “六郎此言当真?”

    杨昭一喜,他当然知道这时候有个对突厥情况了解的人佐助,自己成功的把握会增加多少。

    现在朝中不缺老将,贺若弼就是领头的。一旦祖父提出要组建这支以私兵为主体的军队,其主帅竞争势必激烈。虽然大父喜爱自己,但也不会让自己拿大隋的安危去冒险。有黄玠佐助,自己制定的作战计划才能更完善,也才能求得这个监军位置。

    “明襄不敢妄言。”

    杨昭欣喜地说道:“六郎且去唤黄将军入府,孤先入宫拜见大父。晚些时辰回府,愿和黄将军一晤。”

    “诺!”

    黄明襄起身离开。二叔现在还在黄家老宅,自己来时已经跟二叔提过此事,二叔的能力,无需多言。

    虽然带着一群私兵前去迎击突厥铁骑比较冒险,但富贵不是素来险中求吗?

    杨昭也让王德收拾车驾,前往大兴宫。

    刚才还是没法儿的事,转眼之间便冰消雪融。望着黄明襄离去的背影,杨昭不禁摇头赞叹:“黄门诸子,尽是英杰,黄六郎真乃奇才也。”

    ···································································································································································

    杨昭急匆匆地前往皇宫面见杨坚去了。

    杨坚正为兵事烦忧,眼看朝中无人,杨坚准备谪发长安的刑徒、赘婿等充入军中为用。不过这些人没受过军事训练,战力太弱,恐怕不能抵用。

    “大父,大父。”

    杨昭急匆匆地进入大兴殿。杨昭素来沉稳地很,杨坚还从来没有见过杨昭这么跳脱失仪的样子。

    “大父,孙儿有一计,可破胡虏。”

    杨昭这个征调各家私兵的计划一提出,杨坚也是一愣,没想到杨昭竟然还有如此奇招。

    虽然看着这个计划几乎没有任何的可实行性,毕竟没有那个家族愿意将自己的私人力量贡献出来。但其实只要各家被逼到无路可退的时候,只能同意杨昭这个不是建议的建议。

    现在合则利,分则害。

    对于这个计划,杨坚也是不住地点头。若是把这些各家的私兵都征集起来去抵挡突厥军队,的确可以最大限度的迟滞突厥人的速度。杨坚并不担心这支军队的战力,只要能够等到援军的到来,这些部队就是全军覆没也没问题。当然,杨坚或许希望这支部队能损失惨重。

    而且将太子十率调往前线,便能合理的把太子杨勇手上所有的部队都调走了。杨坚担心这支部队已经到了睡不着觉的地步。他竟然在玄武门到至德门之间的路上,派人观察杨勇的动静,事无巨细都要随时上报。而且杨坚还准备将东宫值宿警卫侍官以上的,名册都令归属各个卫府管辖,勇猛矫健的人都要调走。

    不过现在不用这么麻烦了,直接将太子十率调出,到时候还回来的,恐怕就不是这支部队了。

    而且各王府、大族的私兵本来就是各家族的精华,也是他们能够挑战法度的重要力量。只要能抽点出来,还不还,什么时候还不是杨坚说了算的。

    想通这些,杨坚马上便要求各家将私兵、奴仆以及官奴、强壮的太监、皇庄的农民等人集中起来。

    众人皆觉得杨坚这是异想天开,朝廷竟然想用他们私人的力量去挡住突厥人,凭什么啊,这简直不可忍受。

    这个时候杨昭展现了舌战群儒的本事,一个人说服十余人,说得反对者哑口无言。

    拿自己的私人力量去对抗突厥铁骑,这是巨亏的事情。虽然众人各自不情愿,一想到家族苦心培养的力量将要有去无回这些人心就在滴血。但突厥大军此时已经逼近长安,他们这群凶人可是不会问你出身如何的。这些人为了自身安危,也只能勉强同意。

    杨坚让各家的掌门人当场召集家兵,所有人员必须当夜集合完毕,且都聚集在朱雀门外。杨坚命人打开武库和府藏,尽皆厚赏。

    大军召集了约三万余人,其中尽半是官奴和皇庄的农民,战力较弱。剩下都是私兵和卫兵,算是单兵战力不错。

    这时候贺若弼眼看军队成型,想到自己自年初被罢黜爵位之后一直没有被恢复,所以立刻向杨坚自荐,希望能担任大军的统帅,抵抗突厥。

    众人也看明白了,这个时候,谁掌握了这支军队,接下来无论是战是和,都能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因此都积极争取这个主帅之位。

    可杨坚现在收拢贺若弼等人的兵权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再次将兵权交给太子一党。

    杨坚不等众人争出胜负,便乾纲独断,将大军命之为骁果军,取“骁勇果毅”之意。他又命令堂侄工部尚书上开府遂宁县子杨达担任大将军。皇孙岐王杨昭兼任岐州刺史,骁果军监军。

    杨坚又在军中仿照十二卫军设置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以领各部,均左右各三人。

    其中原幽州总管府骠骑将军黄玠、开府晋王参军车骑将军段达、上开府车骑将军麦铁杖、仪同三司右亲卫军骑将薛世雄等人分领诸军。

    众人对于杨达争得帅位感到不可思议,毕竟杨达往日低调的不成样子。虽然是杨坚的族侄,兄长封王,可他才是个子爵。还从吏部侍郎、内史侍郎这样的核心官职转成了鄯州、郑州、赵州等地的刺史。

    不过众人不清楚,这一次真正的领军人物其实是杨昭。杨达绝不会过多的干预骁果军的军务的。

    各将在城内校场驻营点兵,各部连夜开始整编。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