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四章 壮士断腕

    杨暕若是好好干,也不至于弄到现在这么悲剧的下场。

    原来这些日子,杨暕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不断地排除异己,任用私党,大批有能力的情报人员或死或逃。原本在大兴宫、东宫、中央各部寺的情报网络也被搞得乌烟瘴气,支离破碎,重建时间遥遥无期。

    当然,若不是杨广成了半个睁眼瞎,根本不清楚东宫的具体情况,他也不会对东宫的异动这么紧张,那场兵乱会不会发生也就不好说了。

    杨广兵变后也后怕的很,这些后怕又都成了对杨暕和萧家的怨恨。

    下边的人都好清理,重点是杨暕和萧家。杨广就这两个儿子,杨昭的身子还不好,虽然杨广恨不得杀了杨暕,但也只能放过他。可死罪能免,活罪难逃,杨广亲自将杨暕提溜到大殿里,拿起马鞭狠狠地抽向了杨暕。

    这小皮鞭抽在杨暕的小胳膊小腿上,差点没揍死杨暕。杨广铁了心要给杨暕一个教训,任凭他哭爹喊娘也不放手。等到杨广打累了,直接就把杨暕扔到柴房里,准备冻他两天再说。

    杨暕惊惧之下,终于发起了高烧。

    萧氏心疼的很,可奈何现在萧家牵连其中,萧氏也不敢劝杨广放出杨暕来。

    萧氏没有办法,这才病急乱投医,想到了今日和杨广商谈的黄明远。杨广看重黄明远,万一他求情杨广就允了。

    听到萧氏说法,黄明远一惊,这个年代的人发高烧可是不得了,很可能就直接染上风寒而死。杨广虽然痛恨杨暕,但绝没有处死杨暕的想法。若是杨暕运气不好,直接玩完,搞不好杨广和萧氏都会迁怒到萧家和自己身上。

    萧家固然得不到好,但自己也落不到好处。

    看来这也是萧氏放下尊严,来求自己的原因。为母则强,果然如此。

    杨暕和萧家这两个坑货,自己捅的篓子,还得萧氏替他们去补。

    黄明远马上回去面见杨广,请求杨广能够饶杨暕一次。杨广虽然对此颇感丢脸,不愿多说,但杨暕都要死了,萧氏和黄明远的面子也都要给,只能无奈地放出杨暕,让人给他治伤。

    一波三折,黄明远终于离开了晋王府,至于之后的事情不归自己管,也不想管了。

    当然事情并没有就这么过去。杨暕不仅要给黄明远一个交代,还得给杨昭一个交代。否则杨昭有了心结,兄弟内讧,难道让他登基之后做第二个胡亥吗?

    所以杨暕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杨广给杨暕治好伤之后,立刻就把他扔到郊外的皇庄里,美其名曰让杨暕养伤,就是狠狠地蹂躏杨暕一番,让他长点记性。

    还有萧家。

    所有的责任在明面上必须杨暕来背,因为杨广还需要江南世家的支持。否则让杨坚知道了萧家的阴谋,萧氏灭门也不是不可能,这不是杨广愿意看到的。

    但萧家已经势大,野心也太大了,现在就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筹划阴谋,挟持自己的儿子,未来难保不敢对皇位产生觊觎。

    萧家必须要给一个大的教训,至少要让萧家感觉到疼,刻骨铭心的疼。

    其实在杨广回来的当夜,萧氏的八叔,萧家辈分最高的大将军怀义郡公萧岑便在府中暴毙。

    当然,这并不是结束,萧家小瞧了杨广,他们以为赔上一个族老杨广会满意,但杨广好像不知道一样,什么也没有提。

    不仅杨广没有管萧岑的葬礼,甚至晋王府都没有安排人参加,仿佛没有这个亲戚一般。个中意味,让周围的吃瓜群众众说纷纭。

    萧家惊了,这次是真的怕了。

    自刘裕丧心病狂的杀了东晋司马家一家之后,其他历朝的皇帝都会选择屠杀尽前朝,再无之前历史上文明灭国,王侯不辱的传统。

    萧家并不是不可代替的。

    当初要不是杨广等人默认,王僧辨之子王颁能够夜掘陈武帝陵,破棺焚尸,并将骨灰倒于池塘中,命上千人喝掉,极尽污辱。一切不过是关陇世家打压江南世家。

    也就是在萧氏为儿子求情几日之后,原西梁皇帝、萧氏的大哥上柱国莒国公萧琮暴毙而亡,这才算是暂时化解了杨广的怨气。之后杨广亲自前往萧府献祭,破了萧家要被清算的谣言。

    萧琮为人生性宽仁,待人大度,学识渊博,又善于骑马射箭。以外戚之故,深受杨广亲近器重。可是贪念丛生,一朝走错一步,最后只能落得一个暴毙身亡的下场。

    此次事件萧家的直接参与者萧瑀,因为是萧氏最亲爱的弟弟,而且还是独孤家族的女婿,勉强逃得一死。萧家为了不让萧瑀在杨广面前碍眼,给萧瑀求了一个同谷(今甘肃陇南市成县)县令,让他赶紧离开京城。从如日中天的中书舍人到一个小小的县令,萧瑀也算是一落千丈了。

    此事背后的影响远不止如此,包括萧家的影响力、杨广对江南世家的警惕心、隋朝政府对江南的控制力、江南地区官员的任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直接影响到未来大业年间的朝局变化。

    而这些裂痕的出现,不仅仅是十几年努力化为乌有,江南世家崛起的最好时机,也被毁于一旦。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黄明远一时之间也参与不上。黄明远经过今天一天的折腾,优哉游哉的回家了。到了这个时候,黄明远苏醒的消息也传遍了整个长安。

    之前黄明远虽然立了大功,但其实来黄府探望的并没有几人。毕竟受了这么重的伤,谁知道会不会死。若是真的醒不过来,这泼天的大功也就这个样子。不过黄明远醒过来之后就不一样了,渡过这一生死的档口,黄明远就是龙游大海、虎入深渊,其未来将不可限量。

    从当夜开始,黄明远在京中的老部下韦云起、豆卢武集,旧友长孙晟、宇文成都、段文振、杨义臣、王辩等人,甚至连杨素都或是亲自探望,或是派人送礼对黄明远表达了深切的问候。一时之间,黄府门前,门庭若市。

    到了次日,这股风潮达到了顶峰。黄明远也不愿意太引人注目,有心低调一些,可他却是现在大兴城中势头最猛的人,根本避不开风眼。

第九十五章 儿女情长

    不管有什么人上门,黄明远都永远将心态放的很平稳。现在自己看着很起势,但在长安还数不上数,真正的大人物并不一定瞧得起自己,自己还没有任性的资本。

    第二日一早,雄阔海也带着黄明远最为关注的信息回到了府中,同行的还有陆贞。

    其实陆贞在受伤的第二日就已经醒过来了。虽然她伤的很重,但黄明远又是止血散、人参,又是输血的,总算是老天保佑,没让陆贞因为缺血而休克死亡。不过也伤了一番元气,这才拖了两日,休养了一番,想办法进得城内。

    雄阔海直接将马车拉到黄明远的卧房处,黄明远让人推着四轮车,亲自来迎接陆贞。

    陆贞也是大伤未愈,还卧在榻上无法起床,雄阔海是让人直接用担架将她抬到马车上的。

    陆贞被抬出马车,就看到坐在四轮车上的黄明远,什么话都还没有说,眼中的泪已经留了一脸。虽然二人才分离短短数日,但这几日所经历的事情已经不敢想象,这其中的牵肠挂肚与担惊受怕,早已不是言语可以完全表达的。

    陆贞当时听得雄阔海说皇宫的事情,差点昏过去,这两日见不到黄明远,早就心急如焚了。看到黄明远,她尽量让自己头和脖子抬起来,伸出手去触碰到黄明远,发抖的样子吓得丹娘赶紧去扶住陆贞。

    黄明远哪还不明白陆贞的意思,上前一步握住她的手说道:“贞娘,你放心,我什么事都没有。你信不信,过不了几天,又是一个生龙活虎的好汉。”

    看黄明远耍宝的样子,陆贞破涕为笑。

    “骗人,你都伤成这样子了,还说没事,那要怎样才算受伤。你怎么这么笨,我只是才两天不在你身边,你就把自己弄成这样,没有我你该怎么办。”说着说着,陆贞有些哽咽,说不下去了,只是一个劲地说“若是你有事,我该怎么办?”

    “贞娘,不会没有你,也不会没有我。”

    黄明远又是安慰,又是保证,才终于让陆贞止住哭声。女人,果然都是水做的。

    黄明远让丹娘等人将陆贞抬到他自己的卧室里,自己则故意慢了两步,靠到雄阔海的身边,打听陆贞的情况。

    雄阔海自是不会瞒着自己,因此如竹筒倒豆子一样将陆贞所有的伤情都说个清楚。陆贞虽然外伤看起来没什么大碍,但其实内里却是严重地很。

    陆贞本来就虚了身子,虽然跟着黄明远生活环境改善了不少,但这几个月又跟着黄明远从南到北,从北到南,在灵州与冠军侯山之间折了几个来回,一路鞍马劳顿的,身子骨差得很。

    而且于让的那一刺正好离着心脏不远,虽然没有要得陆贞的性命,但也伤了陆贞的元气,连带着伤了经络。这种伤害就是在后世也无法治疗,只能养着,更何况是现在。

    当雄阔海说出大夫说陆贞此次的伤可能有碍寿数,子嗣也会艰难不少,黄明远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希望找到孙思邈之后也让他给陆贞调理调理身子,陆贞这辈子过得太苦了,不应该遭受这么多的痛苦。

    黄明远很快调节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更高兴一些。陆贞为人很敏感,不能让这些事情过多的去干扰她的心神。

    进得屋里,丹娘和雄阔海都出去,只留黄明远和陆贞二人,陆贞才安下心来打量黄明远的卧室。房子不小,只是屋子里摆设不多,更没有什么守夜婢女的床榻之类的。进来这么久了,也没有看到几个婢女,陆贞放下心来。

    陆贞不是那种小女人,二人在一起都不是卿卿我我的人。可能是一开始的时候黄明远把陆贞的定位更像是一个能够佐助他的女助手,所以直到现在他和陆贞在一起的时候更多的是谈论关于工作的事情。

    两人的相处模式倒也别致。

    两人待了没三分钟,陆贞便问道:“郎君,凌敬真的走了?”

    黄明远点点头,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再是朋友,也未必能成为同志啊。若是再相处下去,很可能便会是两败俱伤,不如早早地放手,也算友谊仍在。”

    “可凌敬不是常人,他的能力到哪都是一柄利刃,而且他知道我大同这么多的秘密,郎君不担心凌敬泄密。”

    “贞娘放心,君直不是这种人,他的人品我信得过。”

    黄明远信得过凌敬,但陆贞可信不过。她已经打定主意,等会便让丹娘派人去监视凌敬,无论如何不能放跑这条大鱼。

    想到这,陆贞忽然很想问黄明远为什么赶凌敬走,道不同,那是什么道,在大同的时候可看不出来二人的道不同。

    仿佛是知道陆贞的想法,黄明远也不愿自己这个谍报头子再去探个究竟,索性就全部都说了出来。

    “贞娘,此次太子之变跟凌敬有关,他胆子太大了,已经超乎了我的想象。再留下他,他和陈远可能会把天给捅破。”

    陆贞一愣,这怎么可能。她所认识的凌敬永远是不怎么说话,看起来无悲无喜,不喜欢在人前显露。而今天黄明远突然说这场震惊天下的大地震与凌敬有关,不能不让她吃惊。

    忽然陆贞好像想到了什么,有些脸色难看地问道:“郎君,那你在宫中受伤也和凌敬有关?”

    “算不上吧,但他这次大动作之前确实瞒了我,否则我在宫中也不会这么的被动。”

    陆贞立刻冷着一张小脸,两眼嫉恨地说道:“这个凌敬,如此狼心狗肺,我跟他没完。”被陆贞挂念上可没好果子吃,凌敬自求多福吧。

    不知道此时的凌敬在远方有没有打几个喷嚏。

    这次的事情让陆贞打定主意,一定要在长安多布置些人手,不求害人也得救已,省得成了一个睁眼瞎。

    黄明远也想着将关中零零碎碎的情报人员都交给陆贞,布伯的确能力不足,已经撑不起这一摊子事了。虽然长安注定不会成为他的大本营,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黄明远和长安的交集都会很重,再也不能像这一次一样两眼一抹黑了。

    黄明远握着陆贞的手,满含笑意,关中诸事交给陆贞自己很放心。

第九十六章 谆谆教诲 上

    陆贞的到来对黄府人来说是一件惊人之事,上至黄明祯几兄弟,下至府上大大小小的仆人、丫鬟,都觉得很惊奇。

    大郎君的为人众人都清楚的很,洁身自好,不喜欢使用丫鬟,这些年也没有见他亲近什么女色。猝然间见到有一绝色女子来到家中,众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陆贞身上,希望看看是什么样的女子可以征服黄明远。

    黄明远暂时让陆贞在自己的院子休息,又让人将府上东北角的两个院子收拾出来,让陆贞和随行的几人居住。

    这让安排的来伯都有些吃惊,大郎君要是喜欢人家娘子,不期天天相见,怎么还把人安排到角落里,不过也不敢多加过问。

    黄明远又让樊兴带人将东北角封锁起来,务必不让闲杂人靠近这个院子。

    陆贞身份很特殊,再加上她随行的都是北斗的人员,黄明远只能把他们安排到角落里,省得引人注目。

    到了傍晚,原本前往蓝田的大父总算紧赶慢赶的回来了。今日一早,黄明远让五弟黄明离去迎的大父,又通过杨广的令牌进得城。

    这时候杨广经过昨夜的谈话似乎也想开了,不再担忧自身安危,放开了对晋王府的戒严,黄明祯率领的狼牙铁骑也回到府中。

    因此,除了一直在宫中值守的黄明聪,黄家其余几兄弟都一同来迎接祖父。

    黄胤之年已六十多岁,所思所盼所在乎的都在儿孙身上。看着这几个英姿飒爽、风采逼人的孙子簇拥在他的身旁,他是喜不自胜。

    家族后继有人啊!

    本来接到黄明远受伤的消息他有些慌乱,紧赶慢赶往长安来,今日看到黄明远平安,他总算放下这个悬着的心。这个孙子最有才华和主见,也最让人放心不下。

    “孙儿不孝,让大父担心了。”

    黄明远再见祖父,倍感亲切,给祖父重重地叩了一个头,其他几兄弟也忙跟着跪下。

    “好孩子,都是好孩子,快起来。”黄胤之一会摸摸这个孙子,一会拍拍那个孙子,儿孙满堂,心中是无比满足。

    黄明远几兄弟上前将大父迎进府。大父年纪大了,众人也担心他车马劳顿,身体也受不住。

    不过老人家倒还精神的很。他素来硬朗,这番赶路还真没多大点事。看到孙子,心中畅快,他什么疲惫也都没有了。

    “老了,老了,不中用了,什么都干不了,想当年我一个冒雨从长安到蒲坂渡河,现在也就只能等着抱重孙子喽。”大父的尾音拉得很长,其他几人听得不住地围着黄明远笑。随着年龄增长,祖父越发童真起来,也学会打趣黄明远了。

    旁人还好说,今日大父回家,黄明远还是让陆贞前来拜见一番大父。

    陆贞不顾别人的目光,大大方方给大父行了一个礼。看着陆贞温凉如水、娇如幽兰的样子,黄胤之也不由得赞叹陆贞一番。不过陆贞如此优秀,他又有些担心孙子会着迷于陆贞了。

    黄明远从来没有说过陆贞是他的小妾,陆贞拜见黄胤之也是以晚辈的名义,不过其他几个弟弟忍不住开玩笑叫起陆贞小嫂子,被黄明远赶跑了。陆贞听了满脸羞红,心底却有些美美的。

    到底陆贞身份特殊,不便参加家宴,拜见完大父之后,黄明远便让樊兴和丹娘将陆贞送回去了,又引得几人频频侧目。

    几个弟弟跟黄明远亲昵的很,大着胆子说道:“小嫂子有没有妹妹啊?”被黄明远一巴掌拍走了。

    一众人闹腾的很晚,黄明远因为怕担心祖父身子吃不消,才将黄明祯几个赶紧回去,别扰了祖父休息。

    看到人都走了,祖父二人安静下来,才能静心说会话。

    黄明远倒是没瞒着祖父陆贞的事情,都住在一个院里,有些事也瞒不住,更何况今日黄明远还如此郑重地引着陆贞来拜见大父。黄胤之倒是一个开明的人,对于陆贞的遭遇也很同情,并没有看不起陆贞,后来听说陆贞是吴郡陆家陆元朗的侄女,更是嘱咐黄明远不要慢待了陆贞。

    但是老爷子也是语重心长地劝道:“明远,你和你的几个弟弟不一样,你是黄家的长孙,承担着家族复兴的希望,否则当初我也不会同意高攀了裴家。我已经去信给你的母亲,让她回京参加你的婚礼,所以你要知道此事的轻重。裴家不是寻常人家,你万不可让裴家挑出礼来。你带回来的那姑娘再是喜欢,也绕不过你的正妻,这是规矩。切记万万不可宠妾灭妻,坏了黄家的家风啊。”

    老爷子是过来人,更了解孙子的性格,很清楚黄明远是个有主见的人,一旦真的喜欢了,可不会看重身份。黄家和闻喜裴家是结亲,不是结仇。

    黄明远点点头,就是为了不让祖父担心,他也得同意下来,不能反驳。

    黄胤之知道这个长孙是个早熟之人,不需要自己多说什么。

    夜色深了,大父也要休息了。黄明远陪着大父来到房间,张了张嘴,终究还是没有忍住。

    黄明远咽了一下口水轻轻说道:“大父,阿耶的仇我已经报了。”

    黄胤之推门的手就这么停在了半空中,耳朵间如炸了一个霹雳,半天没有反应。

    黄明远轻声喊了一声:“大父?”

    黄胤之这才如梦方醒一般,回头看向黄明远,满脸不敢置信的问道:“你······你刚才说什么?”

    黄明远这次坚定了不少的说道:“大父,我说阿耶的仇我已经报了。”

    “报了好啊!报了好啊!”黄胤之喃喃自语地说道,脸上忍不住老泪纵横。

    十年了,长子的事埋在他的心头十年了,他很清楚儿子的为人,知道他的冤屈,可他却不能跟任何人讲,更不能去查探究竟。这就像他心底的一把钝刀子,每每就会在心头来回地摩擦,割得心头的肉生疼。

    黄明远没想到祖父竟然也知道,而黄胤之更没想到长孙也知道。祖孙二人相互之间小心翼翼地隐藏了十年,都不敢互相吐露一句。今日这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了,祖孙二人心中的担子也忽的轻松起来。

第九十七章 谆谆教诲 下

    黄明远将大父扶到胡凳上坐好,黄胤之稳住了一下情绪,又问道:“明远,害你父亲的人是谁?”

    “大父,有当时统军的上柱国王世积,父亲所在队伍的总管齐郡公权武,王世积的副将千金公权如璋,还有当时诈降的原南陈豫章王陈叔英,策划诈降的原南陈大将纪瞻,还有一些南陈的旧将。南陈诸将中零零散散的不少,不过这些人早就被我想办法一次一次牵连到各地的谋反案中给处死了,即使有漏网的,也不过小鱼小猫之类的。”

    黄胤之早就想过此事可能跟王世积有关,因为当时长子正好在王世积麾下,无论如何绕不开他。不过他无官无权,又不懂军事,也不能确定。

    “王世积不是被部下告发谋反而被处死的吗;还有南陈的陈叔英,也是因为事涉萧世略叛乱之事被处死的;而且权武不是检校潭州总管,出征突厥的吗?”

    黄胤之倒是知道几人情况,但毕竟不知道具体内情。

    黄明远说道:“大父,告发王世积的皇甫孝谐是我派人引诱的,那些致命的证据也多为我弄到的;陈叔英则是被我误导才参与到萧世略叛乱中;权武在这次北伐中被我用计引诱出主力部队,后被四郎率领的人袭杀,又被我布置成投降突厥的样子,应该不久后圣人就会处理。至于其他仇人都处置的差不多了,唯有千金公权如璋早死,使我不能亲报此仇。”

    黄胤之挺好久久没有说话,心中的震惊久久不能消散。虽然知道这个孙子才华惊艳绝伦,但没想到他能在孩提之时便筹划布局,一步一步,不骄不躁,不急不莽,最终报了父仇,过后竟然无人所知。当世之上,又有几人能比。

    黄胤之有些担心自己这个孙子会沉迷于这些阴谋诡计之中,毕竟阴谋诡计是小道,大势才是正途。

    黄胤之叹了口气,说道:“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若不是你,你阿耶的仇怕是永远也报不了了。我不知道你在此期间到底做了些什么,但念在你为父报仇,即使有些违心之事都是情理之中。但明远你要记住,大丈夫要守心,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你虽然是领军打仗,但万万不能成为一个嗜血的屠夫,你的一生当是光彩夺目的一生,而不是为了复仇才活着的,你能明白吗?”

    黄胤之觉不希望孙子因为复仇而变了心性。

    “大父,孙儿记住了,孙儿决不会沉迷于这些阴谋诡计中,忘了原本的初心的。”

    黄明远跪了下来,给大父重重行了一个礼。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人性,但若是发了狂,便不再是为人。报仇是自己前半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绝不是唯一一件事。

    自己所做所为的确无所不用其极,虽然自己不后悔,但以后还是不要这样走极端了。极端容易让人走向疯狂,但愿阿耶能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天上安息。

    “大父很放心!”

    黄胤之宦海浮沉六十年,一届寒门子弟,早年流落关中,一度衣食皆无,其所受苦楚超出常人想象,可这样他仍然没有忘了一颗求学的心。虽然老人家的年龄越来越大,可那颗赤子之心却越发的鲜红,眼睛也从来没有失去过早年的清明。

    服侍完祖父安歇后,黄明远离开了大父的房间,一个人向自己的院子而去。

    今夜无比恬静,争相辉映的繁星镶嵌在深远无边的天幕上,一闪一闪,犹如黑暗中指路的明灯。

    黄明远抬头望去,不知道哪一颗是自己的父亲,但希望父亲能够保佑他,让他带着将家族发扬光大。

    ······

    祖父的回归让黄明远松了一口气,也不用再担心祖父在混乱局势中的安全。这些日子由长安引发的混乱蔓延到整个的关中,从地方到中央都开始了对太子余党的清理。

    当然祖父回归对于黄明远来说还有一件便利,那就是将黄明远从繁重的人情往来中解放出来。祖父对这些更为熟悉,也不必每每有人拜访,都要黄明远陪着了。黄明远本就不太喜欢这种场面,偷着闲下来,也能多一些时间去休息。

    不过有些人还是必须要黄明远亲自接待的,比如从来就不出访的乐平公主和她的女儿宇文娥英,以及女婿广宗县公李敏。

    当时渡口一番遭遇,双方散去之后,眼看就要天黑了。李敏一众人就是急着渡河,今日也不能进城。众人都不怎么想赶路,所以李敏这边众人就在渭河渡口临时耽误了一夜,住在了客栈里面,准备等着明天再去渡河。

    可众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一夜的耽搁,使得他们到了长安之后才发现,长安的天已经变了。

    就在昨夜,太子杨勇挟东宫禁卫阴谋作乱,大兴城内无数家族群起而应之。太子失败后,大兴城内光被抄家的家族就有几十家,每天都有人被押送到大理寺的诏狱,那里都应该人满为患了。

    而这些返城的豪门贵胄,有些昨日还是鲜衣怒马的贵族子弟,今日甲胄未除,便被赶来的禁卫军将士拖着进入牢狱,成了任人鱼肉的阶下囚。

    奄奄一息的于让则直接被大理寺的人接过去,准备按照太子同党处理。

    看看于让的下场,再听听黄明远回京之后掀起的血雨腥风,无数参与到当日事情的权贵子弟都后怕不已,浑身发颤,后背发凉。

    长安的众纨绔有了共识,黄明远不能惹啊,他是勾命的阎王,比黑白无常都要可怕。当然这种畏惧感一直延续到十几年的天下大乱,这些关陇子弟闻黄明远之名而无不丧胆便是后话了。

    其实长安是兴是败,跟杨丽华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自从当年杨坚篡夺北周的皇位之后,杨丽华就再也没和自己这位父亲有过交流,父女之情几近于无。杨丽华常年一个人独居,跟底下的弟弟妹妹都不怎么亲近,也就杨广这样的精细人跟自己的这位大姐来往多一些,关系亲近一些。

    乐平公主不在乎太子是不是被废,她更担心的是黄明远的安危。

第九十八章 各取所需

    黄明远重伤昏迷、危在旦夕的消息传来,乐平公主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又是派人送药,又是派人问询。

    等到黄明远醒来之后,也是第一时间向乐平公主送信报平安。这边乐平公主担心黄明远的安危,踌躇了一日,总于还是决定打破自己往日的传统,决定去黄府去探望黄明远。

    正巧昨日黄胤之也回府了,乐平公主当年也和黄胤之有师生关系。双方十余年未见,今日相见,无不唏嘘莫名,一番畅聊,倒也让不少的陈年旧事回到了心头。

    宇文娥英倒是嘲笑起黄明远来,双方一共刚见了三次面,黄明远竟然受伤两次,真是走背运到家了,也该找找道士、和尚的,驱驱晦气。

    姐弟二人虽然才刚见几次,却是关系好的很。黄明远本就对当日宇文娥英的维护心存好感,而宇文娥英也不像大多数世家女子那样心思深重、精于算计,反倒是天真大方、毫不扭捏的做派令人天然的愿意亲近。

    李敏虽然不喜妻子的活泼外向,但丈母娘身份太过特殊,妻子有丈母娘撑腰,他也不敢太管着妻子。而且现在妻子又多了一个“活阎王”的兄弟,可不得压得他抬不起头来。

    李敏本不愿意来,至少现在他还不太想见黄明远,因为在夜里容易做噩梦。但李家的长老们却逼着他一定前来,不求跟黄明远化戾气为祥和,但至少也要改善一下双方的关系。黄明远这个人太邪性了,运气十足的好,至少不宜明面上与其为敌。

    黄明远不管李敏有什么目的,也只顾和宇文娥英寒暄,不怎么搭理李敏。

    李敏这个人家世、容貌、资源都是顶级的,人品也不错,但就是不堪大任。他还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种,而是他其实是个庸人,有才华不假,但能有今日的声名更多的是家世将他推到了现在的地位,其心性其实不足以应对现在的地位。

    黄明远与宇文娥英聊得火热,李敏也在一旁看的尴尬。他趁着黄明远二人说话的空档,插话道:“黄将军伤愈,我等颇为欣喜,为将军贺,敏代申国公邀将军前往李府赴宴一叙,望黄将军能够成行。”

    李敏放下身子跟黄明远讲话,倒还显得彬彬有礼。

    黄明远听后,看了一眼一旁的宇文娥英,向他质询李家的意思。

    李敏也没有提前和宇文娥英商议,因此宇文娥英并不知道李家的意思,一副茫然不知的样子。

    黄明远心中明了,对李敏说道:“申国公府好意,明远心领了,只是这赴宴我看还是免了。明远重伤还未痊愈,着实不便去府上赴宴。”

    黄明远的拒绝在李敏的意料之中,虽然家中族老都说黄明远不会推开李家的示好,但黄明远是什么人,无名之时都敢往死里得罪李家,又怎么会在意李家的示好。

    李敏说道:“黄将军有伤在身,敏本来是不该强求的,但想到之前双方有不少误会,都是因为两家交流不畅所致,敏就深感痛心。这次敏带着诚意,既想为之前李家做的不对的地方给黄将军赔个不是,也因为娥英这层关系,和黄将军交一个朋友。”

    李敏姿态放得很低,可他的姿态越低,黄明远反而越不习惯。

    “广宗县公多虑了,我这个人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有不平事看到了便去管一管,也不会因为他出身是什么、官居何职而失了自己的公正。广宗县公带来的诚意黄明远感受到了,只是也请广宗县公带我向申国公府捎几句话。我这个人是个死脑筋,只认准一件事,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也希望咱们两家之前发生的事情都是误会,而以后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将再也不会有什么误会发生。”

    什么时候李家会在人前这么低三下四过,可这次李敏得到了黄明远不主动对付李家的保证,心里真是松了一口气。

    李敏不是傻子,这次太子之乱被处置的都是什么人?哪个不是当初的关陇豪门。他们是不是真的有罪,有,但此次却如此大规模的被圣人趁机翦除,李家也是物伤其类,对此充满了担忧,害怕圣人会对李家有什么看法。这也是李家决定暂时和黄明远和解的原因。

    李敏准备回家就让家主好好地处置一下李元敷、李节等人,让他们不要仗着家族的势力,四处为家族树敌。

    若是再这样不检点,今日有一个黄明远,明日未必不会出现下一个黄明远。八叔说得对,李家虽然体量巨大,但架不住现在的李家在圣人眼中不入眼。李家不是当初大祖父在世的李家了。如果李家人都还抱着自己是关中首家、天下第一的想法,那终有一天会引来巨大祸患的。

    李家老一辈有才能的都凋零光了,包括李穆之子李惇、荆州总管西安县公李雅;李贤之子上柱国陇西郡公李询、中州刺史襄阳郡公李端、幽州总管广宗郡公李崇;李远之子梁州刺史李植、大将军敦煌郡公李基等都或是早夭,或是战死,偌大的李家就没留下几个有见识的人。

    李家看着庞大,其实除了当圣人的眼中钉以外,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恐怖,这也是黄明远敢对李家动手的原因。

    送走乐平公主一行人之后,黄明祯问道:“兄长,这李家真的想和兄长化干戈为玉帛?”

    黄明远冷笑一声,说道:“仇都这么大了,你觉着李家愿意吃这些亏?不过是做个样子,麻痹一下我。我们和李家天生是敌人,因为我们要走到世家的最上层,他们却占着最上层不想下来。双方不弄死一个根本和平不了,要么我们掀翻李家,要么李家将我彻底踩下去,没有另一条路。”

    黄明祯听后不解地问道:“那兄长为什么还要接受李家的示好?”

    黄明远看着乐平公主等人远去的背影说道:“我是圣人和晋王的一把刀,需要不停地斩向他们的敌人。可我也有想法,也不想永远只做一把刀。黄家不能选择和李家同归于尽,哪怕他已经注定要灭亡。”

第九十九章 慈父逆子

    宫外的事情多纷扰,宫内的事情也不枉多让。

    十一月二十八日一早,晋王的奏章便上到内史省,再被转到杨坚的御案前。这份奏章的出现,敲开了这几日沉重气氛里的坚冰。

    与众人所想像的晋王会往死里抹黑太子大相径庭,晋王上书不是求杨坚处死太子杨勇,反而是为太子杨勇求情,希望圣人能看在昔日父子情分上,饶太子一命。

    杨广这个上书上的好啊,要饶了杨勇不是因为他功有多大,德有多高;也不是杨广要不顾国法,徇私舞弊。只是因为他是圣人的儿子,杨广顾念着兄弟之情,所以才求圣人饶了杨勇。

    这一封奏疏在朝野内外掀起了巨大的风波。有说晋王仁义,当立为储君;有说晋王此举不妥,不能因私废公,当秉公执法,处置了杨勇;还有说晋王不智,养虎为患,要做第二个东郭先生······但无论怎么说,这封奏书带来的巨大热议又让杨广随之卷入风波之中,他也因此而获得了巨大的声望,众人皆夸他仁义贤孝,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其后果无论是杨坚还是杨广都没有想到的。

    十一月三十日,大隋第一重臣杨素回京。

    同日,杨坚招朝中重臣包括杨广、杨素、杨雄、苏威、柳述、裴矩、牛弘、赵绰、元岩、元胄、薛道衡等人共同商议太子之事。

    这是一场决定太子命运的硬仗,也是决定大隋未来数十年政治格局的大事。杨广早就和裴矩商量好了,虽然圣人要保太子,但他们仍然要以弄死太子为第一方案。

    为此裴矩定计,要让杨广和杨素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主导此次的朝议。

    而杨素作为杨勇的第一大苦主,自然愿意对太子拼命下死手。而且当时因为灵州之事,杨素两次得罪了杨广,虽然现在杨广夺嫡用得着杨素故不做计较,但以后谁也说不准杨广会不会旧事重提,重翻旧账。因此现在的杨素巴不得亡羊补牢,为王前驱,弥补双方感情,博得杨广的好感。

    而且太子杨勇若存,便有翻身的可能。杨素真是把太子杨勇得罪惨了,太子杨勇若是重新上位,掘了杨素的祖坟也有可能。

    其实杨勇的事情是明摆着的,光是逼宫造反一事,其它的事情也无须再提了。若是连造反都不严惩,那家国事还如何让天下人信服。

    圣人之心不定,众人对此事便不敢妄言,只得一个个做那锯嘴的葫芦,默不作声。

    杨素是现存的朝中第一人,又身负杨广重任,见状不得不第一个站出来说话,也圆了这个场面。

    其实杨素和杨勇之间的仇怨由来已深。

    当初太子担忧地位不保,便令新丰人王辅贤制做了巫术诅咒之物,被杨坚察知之后,便在仁寿宫派杨素回京去观察杨勇的行为。

    此时的杨素早就因为弟弟杨约的劝告投向了杨广,因此杨素到了东宫,便停住不进。杨勇换好衣服等待杨素进来,杨素故意很久不进门,以此激怒杨勇。杨勇这个人没什么城府,见杨素失礼因此便怀恨杨素,并在言行上表现出来。也是,在杨勇心里怕是想杨素算什么东西,也敢怠慢他。

    杨素心机多深,回去就向杨坚打小报告:“太子心生怨恨,恐怕会发生变故。希望圣人多多防备观察。”杨坚本就对太子心生芥蒂,因此听了杨素的谗言和诋毁之词,对杨勇更加猜疑了。

    “圣人,太子怕是反心由来已久。当初我奉旨到京师辅助皇太子查核刘居士的余党。太子接到诏书,脸色大变,表情非常愤怒,他对我说‘刘居士的余党都已伏法,让孤到哪里去追究呢?你作为右仆射,责任不轻,你自己去查核此事吧,关孤什么事!’又说‘当年代周时的禅让大事要是不顺利,孤先得被杀,如今父亲作了天子,居然让孤还不如几个弟弟,凡事都不能自作主张!’还长叹说‘孤觉得太不自由了。’太子殿下素来与刘居士交好,刘居士被处置之后,太子陷入自危当中,一直怕事发。今悍然发动兵变,阴谋篡位,怕也是计划已久的事情。”

    其实杨素的话并没有太大虚假,但杨勇的这些话都是有特定场合的。若是搞文字狱掐头去尾找上几个片段,谁都有可能被说成犯罪。况且空口无凭。这些内容的真伪对众人来说还真不好辨别。

    但杨素现在已经权势颇重,又得杨坚信任,因此也没人敢反驳他。

    众人再看看原本为太子求情的杨广,他倒是没什么表情,但老神在在,不发一言,跟谁都欠他二百万钱的一样,一时之间也不敢多指望。

    杨坚听了倒没有怀疑杨素说得是假话,只是情绪更加的低落。他本来是想替这个长子求一条生路的,但一上来杨素就连番实锤,让亲近杨勇的人话都说不出口。若这样下去,杨勇就要非死不可了。

    杨坚可能这两日真的心头受伤了,也没什么精神,脸上憔悴了不少。他坐在龙椅上,一手扶着桌案,一手轻拂过额头,有些吃力的样子。

    最前边的杨广还以为杨坚身体不适,赶紧一副孝子状上前询问,但被杨坚制止了。

    “这个儿子朕很早就觉得不能够继承皇位了,皇后老劝朕废黜他,但朕认为他是朕作平民时生的,又是长子,希望能多给他些机会,使其能够逐渐改正错误。朕克制忍耐到现在了,本来以为他能知错······

    唉!

    杨勇曾经指着皇后身边的侍女对人说‘这些都是孤的’,你们说这话说的是多么地奇怪啊。

    长宁王刚出生时,朕和皇后一起抱来抚养他,杨勇却心中另有想法,连连派人索要。况且云定兴的女儿,本来是云定兴在外面私合而生,想到她的出身来历,又何能说必定是他的子女呢?以前晋太子娶了屠户的女儿,他的儿子就喜欢屠宰之事。如今他们不是咱们这一类人,会乱了宗祠。朕虽然德行不及尧舜,但终归不能把天下百姓交付给品行不端的儿子!”

    杨坚的话说得急了,不住地咳嗽,杨广忙上前替他抚平前胸。而低下众人则面面相觑,圣人这是要下决心了。

第一百章 演技精湛

    或许在杨坚的心中以杨勇的错居多吧,说着说着不自觉得就聊到儿子的不孝,让众人都误会了他的心思。唉!杨勇这个不孝的王八蛋真是无可救药了。

    “臣请诛太子!”元胄第一个跳出来,他早就投向了杨广。

    “臣请诛太子!”

    ······

    杨坚本来还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情境中,感到自己的苦心全白费了,有些痛心疾首,没想到怎么众人要请诛太子。

    杨坚一愣,立刻便明白了缘由,刚才自己这番话倒成了长子的催死符。

    “朕担忧他会谋害朕,对他就像防备大敌一样,果不其然,这个逆子竟然敢行大逆不道之事。朕有心为江山社稷除害,可惜这面对这逆子,朕思量再三,终究下不去手啊。你们说说,谁能替朕解这份烦恼啊?”

    众人眼看都懵了,你老人家这又不想杀了,拿我们玩啊。但圣人毕竟是圣人,他可以耍赖,但他的话就是规矩。

    场上以元胄为首的几人皆是满脸尴尬,进退不得。

    众人都快让杨坚玩死了,哪还敢再轻易张嘴,底下的人都低着头不说话,估计都在默念着“你看不到我,你看不到我”。这说处死太子可能得罪天子,这反对处死太子就可能得罪下一任太子,两头受堵,谁闲着没事出头。

    看到众人都不说话,杨坚有些急躁。杨素在那跟神游天外一样;苏威因为那夜的兵乱,前两天就病了一直未好,坐在那里歪歪斜斜的活像个半死不活的样子;牛弘眉头紧锁地低着头;杨雄更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欠揍样,估计他此时在想一会回去去哪喝酒呢。其他人有一个算一个,大多把脑袋耷拉到地上,一副斗败了公鸡的样子。

    都不想说啊。

    杨坚有些心凉,这都不说话,难道还要自己点名吗?这群老油条可不是那些小年轻那么好糊弄,他们嘴里弄不出来什么东西。杨坚没法,只得把目光放到了杨广身上,他想看看这个儿子到底是不是真心要放太子一马。

    杨广本来一看众大臣都沉默不语,心中还在暗喜。若是所有人都支持处死太子,天子将不得不顾忌众人的心情,他也就可以顺理成章的除掉大兄,解除后顾之忧。

    因此杨广准备实行第一个方案,让跟他关系亲密的杨素等人趁热打铁,继续求圣人秉公执法。

    不过他刚想向杨素几人打招呼,就看到他身后的裴矩在不停地给他使眼色。这是二人提前商量好的,若是最后得选择救太子就看眼色行事。

    圣人的目光杨广没看到,后边的裴矩却是看得清清楚楚。圣人摆明车马了晋王还想跟天子掰腕子,不是自取其辱。而且晋王已经上书为太子求情,但现在关键时候却不发一言,一定会被天下人认为伪诈的。

    因此在杨广还没反应过来时,裴矩顾不得其它,赶紧站出来说道:“圣人,太子之事,虽为国事但也是家事。太子的位置要以国法论,可太子的性命当可以按家法处置。”

    裴矩是不得不出来搅乱局势的。

    再说杨广想得太好了,没看到一旁的牛弘、赵绰等人都不发言,这就是对处死太子不满。若接下来再没人回应,柳述和元岩这两条圣人的好狗一定会摆明旗帜的支持圣人。到时场面会更难看,晋王再替太子求情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现在杨广站了出来,便把这个好人的位置给抢了,真正坐实了自己贤良的评价。

    杨广不是傻得,这时候也反应过来裴矩的意思。他演技精湛,就靠着这身演技干翻太子的,哪里不知道怎么做。因此杨广马上就地一跪,上前膝行两步抱住了杨坚的大腿。

    在杨坚还没反应过来之前,杨广哭着说道:“阿耶,大兄已经知道错了,若是有错就处罚是了,为何一定要处死他啊。三弟已去,我等兄弟可不能再没了大兄。”

    杨广越说越伤心,这泪水也“哗哗”地往下流。

    杨广的后一句话可能太有杀伤力了,直插杨坚的心窝,他说完之后杨坚也被感染了。

    杨坚浑身发颤,两眼噤泪,扶着杨广的头说道:“不是朕要杀他,是国法难容啊!”

    这时杨广听了更是嚎啕大哭起来,伤心欲绝,令闻者无不落泪。

    “大兄有错,所有罪状,我等兄弟愿一同替大兄担之,只求阿耶能够法外开恩,饶大兄一命啊。”

    杨广的表现看得众人满是吃惊,连元岩、柳述都以为杨广这是真的要替太子求情,不知临时该作何打算。只有底下的牛弘看得杨广的这番表演心中更加害怕,这个晋王能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真非常人啊。

    裴矩在一旁也是急得不行,杨广这表演也太好了,若不是他知道真相也会以为杨广是真心要救太子。可你本无意救太子,这样动人的表演怕是要弄巧成拙了,圣人也会顺势下坡,放了太子的。

    果不其然,杨坚听到杨广的话弯下身子抱住了这个次子,眼中泪水欲出,喃喃地说道:“朕听你的,朕都听你的,朕不处死太子就是了,朕一个也不会处置啊。”

    父子一番情深义重,让人好生唏嘘,这才互相搀扶着起身。

    这时候,本就有心救太子的柳述立刻趁此机会上前给太子求情,希望圣人可以念在太子是受人蒙蔽的情况下,免太子一死。

    杨坚此时终于不是在唱独角戏了。柳述本来就是他的托,原本是要做抛砖引玉的。

    众人见状,知道此事当这么定了,因此纷纷站出来,夸赞晋王的仁孝,同时也保下了太子。

    杨广见到一众人的请求,故作为难,又含着笑同意了暂时不处死太子。

    裴矩看得不住地哀叹,大好时机,就这么错过,怕是以后会多生波澜。但现在正是杨坚父子展示父子情的时候,他也只能当做不知,缩在角落里叹气。

    最悲哀的是杨广,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圣人就宣布饶了太子,不是按照剧本这个时候该是众大臣一起上前劝告圣人处死太子吗?

    姜还是老的辣,终究此事不可更改,杨坚的意志得到了顺承。

第一百零一章 太子之废

    次日一早,杨坚便亲自前往武德殿去见杨勇。杨勇在武德殿已经被关了数日,连子女、妻妾都被押送了过来。

    杨勇这些日子天天在佛堂前忏悔,希望圣人能够原谅他的过错。不过短短两三天的功夫,杨勇两鬓白发已生,面色愈加苍老。

    现在东宫之内连只鸡都惶惶不可终日,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吓得战战兢兢,唯恐受到杨勇的牵连。

    杨勇一副心灰意冷的样子让人揪心,可东宫大势已去,包括云昭训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劝杨勇。

    杨勇每每跪上一日,云昭训就在佛堂外陪着站上一日。

    面对丈夫的痛苦,云昭训心若刀割,可她担心着丈夫,又顾念着儿子,在这狭小的武德殿,全无一丝一毫的办法。这些都是宫廷政治,不是她一个太子的小妾可以参与的。碰到这种时候,女儿家再是有能力,若是男人本身没用,终究也无济于事。

    这日如往常一样,杨勇继续在佛堂忏悔,云昭训站在外面一动不动。突然听到外面的兵戈之声,接着有大队人马闯入,杨勇在佛堂内睁开了眼睛,叹息地说道:“这些人是要来杀我吧。”

    此时的杨坚身着戎装,陈列军队,来到武德殿。他召集跟随他前来的百官立在正殿的东面,皇室宗亲立在正殿的西面,而内侍引着杨勇和他的几个儿子排列在武德殿正殿的庭院里。

    杨坚命令内史侍郎薛道衡直接宣读诏书,杨勇背父叛君,枉顾人伦,按律法当处死。只是太子杨勇被奸臣蒙蔽,心神丧失了,妖魔附身,魂都收不回来了,所以怜其不幸,特免其一死,废掉杨勇的太子之位,将杨勇和他封王封公主的所有子女、妃嫔都废为庶人。

    杨坚果然按了黄明远说得这个理由来搪塞天下人,因为杨坚本人也认为杨勇可能是疯了,否则怎么敢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造反呢。

    听完圣旨之后,杨勇再三跪伏在地,说道:“杨勇有罪,本该被立即处死,今日邀天之幸,得圣人垂怜,今后不敢再有其它的想法,只能日日悔过自己的罪孽,来警醒后来之人。”

    说完,杨勇眼中满是哀伤,眼泪流满了衣襟,随即跪拜行礼后便摇摇晃晃地离去。

    众人看了一阵沉默,虽说对太子被废早就有预料,太子起兵作乱也是他自作自受,但今时今日,昔日的人上人却沦落到这个下场,怎么能不让人唏嘘。

    杨勇的长子长宁王杨俨跪在地上乞求杨坚允许他担任宿卫,来弥补父亲所犯得错误。

    往日在众人的印象中,长宁王杨俨是一个文文弱弱的翩翩公子,言语不多,谦虚谨慎,倒像是一个羞怯之人,较之河南王杨昭确实有些差距。

    不过今日杨俨的表现倒让人刮目相看。不管是谁教杨俨的,杨俨能够在这个场合当着众人的面不慌不忙地向杨坚逼宫,真是大气魄啊。

    杨俨言语中的文辞非常哀婉凄切,杨坚听后感到很难过,心生怜惜之意。

    一旁的杨素可不希望杨俨能够留在杨坚的身边,那无疑是在天子身边放了一个不稳定的棋子,一旦天子对其心软,便可能伤人伤己。

    因此杨素上前趁机向杨坚进言:“废人担任禁卫,本就无此先例。况太子已有兵变之事,难道日后要同样防着废长宁王再次兵谏吗?希望圣人对这件事应象蝮蛇螫手一样,不应再留此意。”

    杨坚想了想,杨俨身份特殊,确实不适合留在自己身边,遂罢了此心思,将东宫众人全都跟杨勇一起囚禁。

    确定了杨勇的处置,太子的党羽便好处理了。

    十二月三日,杨坚又下诏书说:“太子的作乱全部都是被东宫旧臣蛊惑的,罪责皆在这些人身上。太子左庶子唐令则、太子家令邹文腾、太子左卫率司马夏侯福、前吏部侍郎萧子宝、通直散骑侍郎元衡、游骑尉沈福宝、典膳监元淹、前主玺下士何竦、太子右内率军副率于让等人因蛊惑太子,谋反叛乱,直接处死,包括已经在叛乱之夜死去的太子左卫率元颍、太子左监门率宗胜、率更令晋文建、太子左卫率大都督龙风等人,他们的妻妾子孙都没入官府为奴。

    凡参与当日太子作乱的太子左卫率、太子左右内率、太子左右监门率从九品以上官员全部处死,妻妾子孙没入官府为奴。

    副将作大匠高龙叉坐太子党,被判罪令其自尽。

    车骑将军榆林人阎毗、东郡公崔君绰、瀛州术士章仇太翼等人坐太子党,特赦免死,各受杖刑一百,本人及其妻子儿女,家产田宅都没入官府······”

    杨坚命人在广阳门外召集百官宣读诏书,宣布将上述判死刑的人处死。

    杨坚又安排以杨素为首,元胄、赵绰、杨约等人一起审理太子一党。

    此案先后坐太子党被处理的不下百人。至于整个太子左卫率、太子左右内率、太子左右监门率,原本是世家大族子弟镀金的好地方,虽然现在也没几个人了,但都快要被杀光了。

    除此之外,当日跟随杨勇一同作乱的家族也不少,包括原左卫大将军元旻府上等大大小小数十家,都被抄家问罪,监狱里是人满为患,都装不下人了。

    武德殿毕竟是内廷宫殿,不适合安置杨勇一大家子。因此杨坚又把杨勇迁到内史省关押,给他五品官员的俸禄,聊以度日。

    同时杨坚又赐给杨素财物三千段,赐给元胃、杨约财物共一千段,作为审讯杨勇的功劳的奖赏。

    隔日,杨坚又下令杨素叔父冀州刺史正平郡公杨文思迁民部侍郎,熊州(今河南宜阳县西)刺史上明郡公杨文纪升为宗正卿兼给事黄门侍郎,行礼部尚书事。

    一时之间,杨素权势盈天,成为举足轻重的重臣。

    而杨广看到圣人如砍瓜切菜一般处置太子党,放下了心中对太子存活的不快。现在杨勇羽翼全失,他倒也不认为太子能翻起什么浪了。

    唯有裴矩感到一丝不妥,圣人怎么能把杨勇放置在内史省。内史省在大兴殿一侧,虽然能看得紧,但也离圣人近,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啊。

第一百零二章 刑场之上

    杨坚废黜杨勇的消息即让人意料之外,又让人意料之中。可能之前传言杨坚要废掉太子的情况太多了,但都没有实现,所以这次圣人真的废了太子才让人感到如此突如其来。

    朝堂上的动作一改往昔的迟滞,三日下得圣旨,到了四日萧子宝等人便已经被押赴刑场,准备处死。

    《刑典》中要求“凡决大辟罪皆于市”,所以上午巳时过半,押送萧子宝等人的囚车便往闹市街头而去。

    哪个时代都不缺爱看热闹的闲人,更何况这次是一次性处决这么多的犯人,多年难得一见。无数人早早就来到闹市口,将刑场围个水泄不通。稍微有点本事的,更是在一侧的茶楼上包个位置,远远观看,有茶有水,就像看大戏一般热闹。

    押运人犯的囚车一到现场,围观的群众马上呼啦啦地围了过来,导致道路都水泄不通。

    大理寺的官差马上上前驱散人群,使车马能够正常通过。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这些热心群众就有扔鸡蛋的习惯,有人忍不住就向一干人犯掷去。官差也懒得阻拦,都是要死的人了,砸几下又怎么的。

    人群中有人叫好,好像他们是在惩罚坏人一样。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要被处死的人到底是什么人,但这并不能影响他们的热情。既然要被皇上砍头了,哪能算得上好人。或许在百姓心中价值观真的就这么朴素,也或者他们根本不在乎被他们殴打的人是不是坏人,否则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爱看砍头呢。

    黄明远也来了,不仅他自己来了,还带来了四个弟弟。他觉着这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一刻,不仅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官场的冷暖,世事的无常,还能看到世间的百态。

    黄明远几兄弟在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正能看到刑场的位置。

    黄明远也不说话,就是让几个弟弟观看下面的场面。

    今日监刑的是杨约,堂堂大理寺少卿来给这几个反贼监刑,也算是抬举他们了。

    萧子宝、唐令则、邹文腾、元衡等人一个个被带到刑场上,有临危不惧的;有沉默不语的;有要死要活的;也有吓得屁滚尿流的,状态百出,但都无一例外的被提溜着进了刑场。

    这时候唐令则还不敢相信自己要被处死了,他不停地喃喃地说道:“弄错了,一定弄错了。”

    自己不是太子的人啊,自己是帮着晋王爷定鼎的功臣,晋王答应过自己会平安无事的,怎么还会要杀自己。

    “我要见晋王,我要见晋王,我为晋王立过大功的,我······”一旁陪同监斩的段达一挥手,就让人堵住了唐令则的嘴巴。唐令则在那里呜呜地挣扎,但哪能挣扎地拖。

    看到走到他面前的段达,唐令则不停地伸手,希望段达能够看到他。段达果然走到他的跟前,他高兴地呜呜,却还是无法说话。

    段达蹲下身来,用仅唐令则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唐令则,怎么,你也有今天?王爷也想保你,可你唐令则的名声太臭了,圣人非得杀你,不杀你不足以平民愤啊,王爷也没有办法。王爷让我告诉你,‘下辈子做个忠臣吧’。”

    说着,段达站起身来,“哈哈”大笑,笑的那么狰狞与刺耳。

    唐令则如坠地狱,眼角的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自己该死啊,对不起太子对自己的信重。还记得当时自己被太子所亲近,太子常常命令自己教东宫的宫人丝弦歌舞,因此惹得太子右庶子刘行本不满。还是太子的回护,当时的自己才没有被刘行本弹劾。现在想来,太子是万般好,自己却不知道尽心尽力辅佐,沦落到今日又怪谁呢?

    当刽子手的大刀挥下的那一刹那,唐令则好像又看到自己当时若是选择忠于太子,又是什么场景。

    那光影掠过大刀的利刃,划过一道血印,飞得好远好远,唐令则最后感觉好疼啊。

    唐令则、邹文腾、元淹一个一个被斩首。这时候马上就要轮到的元衡突然转过头来,看着萧子宝问道:“萧公,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都到这个时候,我们马上就要死了,元衡就是有一事始终难以释怀,怕做个糊涂鬼,现在想问问萧公,你到底是什么人?你明明被太子视为心腹,为什么又要害太子呢?”

    萧子宝抬了一下眼,看看元衡又低了下去。

    “元侍郎,都这个时候了,萧子宝是敌是友又有什么关系啊。太子是个好人,可惜这个世上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啊。好人守不住这个位置啊。”

    元衡明白了,虽然不知道萧子宝为了什么原因故意诱导太子殿下入彀,但这个时候,萧子宝完成使命还能毅然决然、神色淡定的赴死,真是一个大丈夫啊。可惜太子终不能用,至于今日之祸。

    太子这边有高相国、贺若上柱国、柳尚书、史万岁支持,就是身边也有萧子宝、元颍、宗胜、自己辅佐,怎么会沦落到今日地步。

    看着那砍向自己的刀,元衡有些释怀了,自己当年跟着太子不就是因为他的仁厚吗?天下乱了这么久,需要一个仁厚的天子来休养生息了。可惜圣人选了晋王这个虎狼之人,不知是福是祸啊。

    刑场所有的人一个个被处死,最后只剩下萧子宝,不知是晋王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萧子宝看着这一地的鲜血,神色淡然,终于解脱了,可以去见父亲了。

    萧子宝年未弱冠,名重一时。隋文帝辅政时,让他做丞相府典签,被赏识知遇。那时候的自己,真是千金名士,风度翩翩。

    可二十年了,自己早就不是那个如玉公子了。

    萧家需要自己去献身,自己就只能选择到太子的跟前当卧底。这一做就是十几年,他都忘了自己当时为什么要去太子身边了。

    自己的父亲是梁武帝的亲侄子,自己这一支永远在主支面前是从属地位。哪怕自己父子两代闻名天下,哪怕自己做到了吏部侍郎。自己可以不去当卧底,可父亲的灵位也进不了萧家的祠堂。

    这么多年过去了,晋王赢了,自己也终于要解脱了,但愿来世自己能生在一个平凡人家庭,不用再为一些不相干的人去献出自己的一辈子。

第一百零三章 明远教弟 四

    如果说今天杀第一个人的时候还能让围观的群众叫好的话,那么接下来一个一个人头被砍下来,就只能让围观的人看得毛骨悚然,直欲呕吐。

    刑场上死一般寂静,从一开始的人人叫好,到现在无声无息。所有人都不敢发出声音,可还是不时有人抱着肚子疯狂呕吐。

    现场的刺鼻血腥气味被风吹出来老远,就连黄明聪几个常年征战沙场的人也觉得场面过于惊悚了些,宛如一个修罗场。

    黄明远坐在那里面不改色,一边闻着血腥味一边面不改色的喝茶。茶水混着血腥气倒也别致。

    楼上意图瞧个热闹的客人早就跑光了,只留下黄明远兄弟几个。眼看几人坐的都很难受,在萧子宝被斩首之后,黄明远看了看几兄弟,有些意味深长地说道:“看了这场斩首,都有什么想法?”

    几人互相看了看,最年长的黄明聪先说道:“这些人未必都有罪,只是跟错了主子。若是这次晋王败了,可能在上面被砍头的就是我们了。这说明跟对人很重要。”

    黄明远点点头,又看向黄明祯。

    黄明祯因为跟着黄明远时间最长,也最受黄明远感染,因此他说道:“今日被杀的太子一党中,除了元衡、萧子宝等极少数人,都是甚为不堪。以此观之,就能看出废太子手上都是什么人。身为人主,首在用人,若用不对人,则是万事皆休。”

    黄明远听后也点点头,再看向黄明离。

    相比较诸位兄弟,黄明离不如其兄长黄明聪经文纬武,谋勇双全;不如三郎黄明祯思虑忠存,能担大事;不如四郎黄明辽勇冠三军,长驱六举;亦不如六郎黄明襄运筹帷幄,智计无双。甚至相比较下面几个年龄小的兄弟他的天赋和学习能力也略有不如。

    但黄明离认死理,有一股韧劲,能吃苦,更是敢于担责任,是个不可多得的可信重之人,虽不是名帅,但却是每个人都愿意用的忠勇之将。

    黄明远最近一直把他带到身边,就是想多感染一下他,加快他的成长。

    黄明离可能不如几个兄长思虑的那么完善,他有些不敢确定地说道:“大兄,这些人若是在那夜能够拼死一战,就是战死了也会被夸一句忠臣,就不用来这闹市街头受这般羞辱了。”

    说完后,黄明离还看了一眼几个兄长,怕说得不对,引人赧笑。

    黄明远拍了拍黄明离的肩膀,说道:“五郎说得很对,有时候的确义不受辱要比狼狈求生强得多,不过但有一线希望,绝不可轻易放弃。”

    黄明远又看向老六,这家伙脑子最灵活。

    黄明襄说道:“诸位兄长,今日场上诸人,正如二兄说得未必都是有罪,甚至他们没有像姬威那样背叛太子,都是忠臣。可是今日场上,满城百姓本来跟他们毫无关系,甚至还可能对他们施过恩,他们却上前肆意羞辱,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失败者没有尊严可讲。如果你失败了,即使你是一个圣人,也不会受到一个人的怜悯。”

    黄明远没想到黄明襄倒是个唯成败论的观点,让他吃了一惊。不过兄弟几人本就性格不同,就是有什么观点不一致也是可以理解的。

    黄明远让雄阔海和韩浚守着二楼楼梯口,防止生人上来,楼上只剩下他们兄弟五人。

    几人没想到兄长这么正式,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

    黄明远没让他们坐下来,他也想着趁着这个机会让几个弟弟长长心,也是梳理梳理自己最近的心思。随着一次又一次大事的经历,黄明远已经格外的成熟。而一个人的成熟的,往往意味着他的冷漠与绝情。

    黄明远有些害怕有一天自己坚守不住自己的本心,会选择成为大隋灭亡的推手。

    “今日领你们几个来看斩首,是有一定想法的。到现在为止,我们几个几兄弟除了老五都出仕了,而且我准备这次回丰州就带着老五,让他多长长见识。”黄明远这么一说,众人都看向黄明离。

    黄明远是几人中的老大,他的话基本就决定了黄明离接下来将要去丰州无疑。

    “你们刚才说得都有道理,跟对人,用对人,不畏死,求胜利,这都是人生中要遵循的几个道理,尤其是我们这些选择了刀头舔血的人。

    但我希望你们还能记住以下几点:

    首先,你们不是一个人。大父老了,我们这一代眼看着要成为黄家的顶梁柱,你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代表着家族,所以以后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你们看看今天被处死的这些人,有多少其实是受牵连的。但没有办法,这个时代,你和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

    黄明聪为首,几人都重重地点了点头。

    “其次,无论是跟对人,用对人,都要自身有能力。废太子不有人望吗?连前相国高颎都为他竭尽心力,李彻、史万岁、贺若弼等人都支持他,这还不够吗?可是废太子本身无能啊,更何况有晋王跟他做对比。圣人为什么不满意太子,不是太子好奢侈,也不是太子荒淫,更不是杨素等人对他的诋毁,究其根本原因,是太子的无能。无论什么时候,你所处的位置都要和你的能力相匹配,否则将会给你带来灾难,无能是人最大的原罪。所以包括你们,可以拼,可以闯,但若是真没什么本事,早早回老家做个地主,平平安安一生,胜过在外边为家族招祸。”

    看到几人若有所思,黄明远又说道:“最后,我想说的是,圣人不可信,晋王也不可信。能够为了那个位置牺牲儿子和兄长的人,我们不能将全部的希望放在他们的身上。究其根本,打铁要自己硬,我们所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明祯,你功劳也够了,欠缺的是资历,过上几年,我便想办法让你成为一方之将;明聪、明襄都在岐王身边;明辽、明征可能过两年我都会放出去。你们要多用心,多培植实力。我们无害人之人,但要有自保之力。”

    几人这才真的明白兄长的意思,或许这次会议是黄家全面培植势力的开始。黄明远已经彻底放弃把希望寄托在杨广身上了,他没有比现在更希望自己的强大。

第一百零四章 地龙翻身

    处理完杨勇的事情,接下来朝廷的重点就是要重新立太子。这时候无论是杨坚还是朝臣也都希望动荡了这么久的朝廷赶紧稳定下来,因此杨坚命令有司抓紧准备册封大殿。

    十二月初六,废太子后的第三天,杨广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日子。

    六日一早,本身不是朔望大朝会之期,但今日内外所有朝臣都齐聚大兴殿,等待着新太子的产生。

    黄明远本来因为养伤请了不短的假,但这时候就是为了给杨广涨涨人势也只能一大早起来赶往宫城。其实黄明远从来没上过朝,也不习惯这寅时刚过就要起床的规矩。

    这个点天色尚漆黑,从后往前望去只能看到灯火通明的朱雀门,朱雀大街前却是乌压压一片望不到头。一群鱼跃而入的朝廷官,活像是一群上赶着的鸭子。

    能参加朔望大朝会的都是正五品以上的官,虽然黄明远实职只是一个副总管兼骠骑府骠骑将军,但奈何身上有个柱国的勋位,怎么说也是堂堂正二品,也能排在靠前的位置。

    坐到队列里,前后左右大多数人黄明远都不认识,不过众人可能有不少认识他的,目光是频频往这边看。

    离黄明远不远的位置就是广宗县公李敏,大家虽然都是柱国,李敏还没什么实职,奈何李敏身上还有个县公的爵位,因此也排在黄明远的前面。

    李敏也看到了黄明远,很友好的向黄明远打了一个招呼。

    这么隆重的场合,伸手不打笑脸人,黄明远也只能回了一个示意。周围的人看得很吃惊,这黄明远什么时候和李家和好了?

    黄明远坐定微闭着眼睛不说话,也不管众人的打量和猜测。李家要的不就是这一出吗?不过自己也不亏,越是让众人摸不清状况,越是能够威慑住众人。

    殿中的朝臣越来越多,整个大殿都挤不下了。

    不过殿外也有不少的人,而且透过破烂的墙体,视野还能更开阔了。这大兴殿还没有来得及修好,为了能够顺利举行这场册封大殿,内侍省紧赶慢赶也只得清理了大兴殿里面的垃圾、污秽。

    当然,大兴殿成今日的样子黄明远和元颍二人可没有少做贡献。拜二人当日所赐,整个大兴殿被破成了一个筛子,四处漏风;而火烧过的痕迹也是无比明显,整个大殿的柱子上都是黑色的焦印,异常明显。

    当然,大兴殿再破也没有其它法子,作为整个宫城的主殿,皇帝正统权利的代表,册封大殿只能在这里举行,否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黄明远正微避着眼睛养神呢,忽然有人走到自己身旁“哼”了一声。黄明远睁开眼抬头望去,见一六七十左右的老者和一个五十余岁的壮汉站在自己的面前。

    这老者年事已高,鹤发鸡皮,一手拄着拐杖,颇有些站立不稳。但此人眼睛有神,看人如电,一身老辣尽在其中。

    黄明远不认识对方,不过看对方的态度就知道,怕也不是什么朋友了,不过自己仇人多,倒是不知道是自己什么时候得罪的人。

    老者见黄明远不认识他,有些愠怒,拐杖一杵地,冷冷地说道:“黄口小儿,不识时数,望自尊大,自寻死路,老夫看你是怎么完的。”

    说着又是“哼”了一声,转身离开。

    黄明远听得一头雾水,还是前边的李敏趁机告诉他来人是于家的老人,先太师于谨之子原上开府绥州刺史华阳郡公于绍,陪着他的则是于谨长子原北周上柱国大左辅赠司空燕国公于实次子监晋王军府事于仲文。

    黄明远这才了解为什么老头对自己这么不满,任谁家被杀、被废了三个人,还面子、里子都丢尽了,也会对自己恨之入骨。

    不过也就只能是恨了。

    若是二十年前,权倾天下的李穆、于翼都活着,自己还真不敢得罪李家和于家。但现在两家能干的子孙全都死了,留下的子孙尽是些酒囊饭袋反倒是一窝不如一窝。

    现在于家能撑大梁的就是于仲文,这家伙本来都做过行军总管和行军元帅,也算个人物,后因私下里卖军粮,因此被除名。现在虽然被杨广重用,但黄明远自信于仲文越不过自己。

    众人就这么无聊坐着,直到快要到时间了。哪个时代开会都这样,宁肯让所有人来了都等着,也得让小兵比领导早来上个把小时不止。不过幸运的是这个时候的朝会对臣子还算友好,能够允许朝臣们也坐着。若是要等到宋朝,你就只得站着了,当然若是到了清朝,你更是要跪着的。

    眼看时辰快到,殿内负责维持秩序的殿中侍御史赶紧上来将这群乱哄哄的鸭子们排成整齐的队列,谁敢不听就记得小本本上告他们的黑状。等到殿中侍御史如是两次,众人知道圣人要出来了,这才不再言语,各自坐定,等待上朝。

    一般朔望大朝会的议题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且内容较为空虚,今天的议题就一个,册封太子。

    众人先是上前推荐了一下杨广,表了表杨广的功绩。杨广接着照例推迟了一番,然后杨坚不许,定下来杨广为太子的基调。

    接着宣读早就写好的诏书,这诏书是又臭又长,不知道是谁写的,让黄明远听得都昏昏欲睡。当然诏书的中心意思很明确,晋王杨广就是大隋未来的太子了。

    黄明远就坐在那里,忽然感到地有些颤抖,他还以为是自己的伤还没好,出现了幻觉。接着便是比较明显的震感,黄明远一愣,脑子中立刻就浮现出一个词来,地震。

    黄明远虽然伤未好,但反应意识却快,正当众人还愣在那里,黄明远突然站出来大呼一声:“快送圣人和太子到广场上去,地龙翻身了。”

    地龙翻身?

    众人赶紧手忙脚乱的向外跑去,杨安护着杨坚,黄明远也上前一把拉住杨广的手冲向外边。

    接着很快就是第二次剧烈震感,大兴殿都颤了几颤,不过这个破房子竟然神奇般的没有倒。

    然而这场地震强度和规模应该不会小,大兴殿居高临下,从大兴殿位置遥看全城,有不少的房子都塌了。整个大兴城是哀鸿一片。

    所有朝臣狼狈的站在广场上,面面相觑,心中却明白天又塌了。

第一百零五章 地震影响 上

    众人惊魂未定,杨坚反应倒是迅速,马上安排禁军去街面上维持秩序。事情到了这个程度,肯定是离京城不远的地方发生了大地震,恐怕灾情会很快危及到京城。

    而且这个时候出现这个事,人心不能乱啊。

    杨坚马上让众大臣各回各衙门处置事务,又召集重臣举行会议,商议地震的处置事宜。

    至于杨广,这个时候也算太子了,不过今日事急从权,之后的活动估计都得取消了。杨广也很是无奈,这地震怎么就这么巧发生在今日?

    对于杨广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庆贺自己心愿得遂,夺得太子之位,而是要想办法稳住局面。他刚被册立为太子就发生了地震,难保不会有人将二者归在一起,搞些阴谋诡计,给自己泼脏水。

    关键这种事惹上便没办法消除,没办法,这个时代的人们就是这么单纯,也这么信任鬼神。若是处置不当,搞不好就能让杨广被废了。

    太史令袁充更是都要哭了,没提前通过天象推测出地龙翻身本就是失职,这地龙翻身的日子又遇到太子册立大殿的日期,更是罪上加罪。袁充也委屈啊,要不是圣人逼得紧,日日紧催,他怎么会选今日?时运不济,流年不利啊,谁又能想到老天爷来这么一出。这得罪了圣人和太子该怎么办?他可是刚通过废太子的预言获得了杨广的欢心。

    这次地龙翻身,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民生上影响都太大了,京师遭难,天下震惊。京城各衙门大大小小的官吏如履薄冰、如临大敌,其紧张、恐惧、慌乱的样子不亚于之前的都六之乱。

    黄明远官署不在长安,况且他又在养伤之中,虽然众人很是繁忙,但跟他也没什么关系。

    散朝之后,黄明远也没有资格参加御前会议,便一个人离开大兴殿,向外边等候的车马而去。事情牵连不到黄明远的身上,但黄明远心中止不住的思虑这次地龙翻身的影响。

    黄明远读《隋书》的时候倒是读到过杨广被立为太子后没多久就发生了一次大地震。烈风大雪,地震山崩,民舍多坏,京师压死者愈百余口。

    但古代和现代的时间不太一样,书上也没有记载这次地震的具体时间,黄明远一直到现在没碰到这场地震,竟然都忘了此事。而且因为年代久远,这场大地震发生在哪里,历史上也众说纷纭。按照后世的说法,历史上因为秦州、陇州破坏最大,一般将其称之为秦陇地震。

    这次地震波及范围很广,西到陇右、东到弘农都有明显的震感。后世推测阵中应该在今天的陕西陇县附近,地震强度为七级左右。而陇县地区在长安以西,离长安大约四百余里。后世有书把长安当做此次地震的震中心,推测地震强度为五点五级左右。

    当然黄明远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地震应该不在长安,否则长安的震感会更强烈一些。

    后世有说这场地震在杨广被册封的后一天,也有说是被册封的前一夜,但无论是哪一天,其发生都沉重地打击了杨广的声望。

    老天爷在册封太子的当天引地龙示警,变相的说是老天爷对大隋将要册封的太子不满。现在的人普遍迷信,一些现在人看来根本是笑话的事情,在古人看来比天都大。要不然汉武帝也不会因为“巫蛊”之事灭了自己儿子一家。

    上天的这次示警,无异于是在杨广的统治基础上重重刺入一刀,使杨广陷入有生以来最大的危机中。

    不知道历史上杨广是怎么度过这次危机的,但明显现在的情况比历史上更加危险。更何况废太子叛乱才刚刚结束,再算上今年突厥人大举寇边,突厥人奇袭长安这些事情,这些都聚在一起将会是一股巨大的浪潮,会沉重地打击大隋的统治。老百姓会怎么想,野心家们又会怎么想。

    黄明远步履沉重地回了家,这些事情超出了自己可以控制的范畴,即使有心也是无力。

    回家的路上,沿途不少倒塌的房屋,还有“嘤嘤”哭声。黄明远让雄阔海护送着自己回家,又留下黄青等人在街上帮忙救人。

    回到家中,家中倒是并没有发生什么骚乱,除了一些老旧柴房、马厩之类的易损房子倒了,家中的大部分建筑都没有事情,也没有出现大的伤亡。

    来伯先是下令所有人各归各位,严禁任何人有杂言片语,一经发现,立刻处置;他又指挥着家丁将两个受了伤的下人送去医治;安排家中的私兵不间断的在家中巡逻,保府上安全;同时让人清理倒塌的废墟,抢修马厩。

    这些事情黄明离跟着来伯做的倒也有序,黄明远很是放心,都不需要自己做什么。

    黄明远一路从前院到后院,心中不住地点头,黄明离跟着来伯倒是真有大将之风。

    府上没什么正经主子,黄明祯、黄明聪都入值去了,黄明襄虽然挂着岐王府的差事,却是每日四处游荡,经常见不得人影。而祖父在自己院子里沉迷于休书著书,平日里也不怎么出来,因此偌大的家中反倒没什么人活动。

    黄明远探望了一下大父,黄胤之没什么事,这辈子见识的多了,还曾亲自去地震灾区救过灾,因此倒也不甚在意。

    确认大父没事,便一个人去了陆贞的院子。自从大父回到府中之后,陆贞便要求不再住到黄明远的卧房里。任凭黄明远怎么劝说,陆贞就是意志坚定,言称不能乱了尊卑身份。

    黄明远也知道陆贞在黄家的身份很无奈,她不是自己的侍妾,公然住到黄明远的卧房没办法挡住别人的流言蜚语。

    黄明远只能让陆贞和丹娘住到给她安排的小院内,这样无论是养伤还是处理公事都比较适合。

    只要无事,黄明远每天都来陆贞的院里吃茶,这份坚持倒也有别样趣味。

    今日家中没人,黄明远又有心思,自然而然地来到陆贞的小院内。陆贞丝毫没有受到地震的影响,既然屋子里不能待了,她便披着斗篷在院子里画画。

    看到黄明远推门进来,陆贞抬头满是惊喜,顾不得身边笔墨便起身跑了过来。

第一百零六章 地震影响 下

    看到黄明远进来,陆贞惊奇地问道:“郎君不是去参加册封太子的大朝会去了,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黄明远上前顺手便握住陆贞的手,随意说道:“在宣读诏书的时候突然爆发了地龙翻身,这诏书自然是宣读不成,册封大殿更是不能再进行。圣人在安排善后之事,众人各忙各的,我也无事可做,只好便回家了。”

    陆贞也想到了此事的后果,脸色一变。

    “郎君,此事会不会引起晋王储君之位的变动啊?”

    黄明远摇摇头,说道:“不好说,按道理来说圣人无论如何都会选择死保晋王的,否则一月之内连废两个太子,大隋也承受不起啊。”

    “可是这地龙翻身该怎么跟天下人解释?总要有人去背锅,晋王的处境危险的很啊。”

    “总会有办法的。”黄明远现在担心废太子杨勇的事情也会有反复。本来众人就同情杨勇之事,现在好不容易安定下来,使杨勇保住一命。这个当口,无论是保杨勇的还是杀杨勇的又要动作不断了。

    一般若是寻常时节发生地震,朝廷便会拿三公之类的重臣来背黑锅,但现在大隋并没有合适背锅的人。无论是杨素、苏威都不适合被推出来。

    杨素刚为大隋守住了灵州,使得大隋免遭了灭顶之灾,功勋卓著;苏威和圣人在大兴殿一同赴难,宁死不屈,闻名天下。圣人总不能对这二人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吧。

    而且这种场合发生地震,已经让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了杨广身上,除了晋王拿谁抵罪都不会让人信服,众人会认为圣人在糊弄天下人。

    但杨广又明显不能动,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局。但凡此事早个或者晚个一两天,朝廷也能拿出一个过得去的说法将其搪塞过去,不至于如此被动。

    陆贞想了想说道:“郎君,那这么说来圣人就只能拿废太子开刀了?”

    黄明远恍然大悟,是啊,这个时候唯一能够替杨广挡枪的只有废太子一人,只要把这个错推到废太子身上,天下人才会信服,野心家才没有什么话说。

    黄明远又忧心到,圣人之前是要饶废太子一命的。

    两边都是儿子,虽然长子无论是地位、作用都不如次子,但谁也不能站到杨坚跟前跟他说把他那个长子废物利用一下。

    而且若是真的处死了废太子杨勇,即使这个事情被压了下去,新太子杨广的地位也不会好过。杨勇代承其罪,之前他在杨坚和天下人面前做的那些表演所带来的的作用,这次就都要烟消云散了。

    “贞娘说得是啊。”

    “那晋王怎么办?”

    “贞娘,现在晋王什么都不应该做,只能等了。若是圣人有心,当这两日便有结果,圣人不敢拖的。”

    “郎君觉得圣人能狠得下心吗?”

    黄明远嗤笑道:“圣人什么时候狠不下心过?”

    陆贞了然。

    “那此事会不会波及到郎君?”陆贞又有些担忧地说道。

    “会!”

    “我估计之前与突厥人大战的封赏会马上下来,还会比常例更重两分。朝廷要收买人心,就得先把军队的心安抚住,只要军队不乱,天下就乱不了。圣人怕是要用大封众军来引起人们注意力的转移。

    接下来我想圣人恐怕又会升起显拔岐王的心,说到底这件事情又怎么不会在圣人心中埋下一根刺呢?圣人本就已经对晋王产生不满,原本还没有什么制衡晋王的理由,现在却是顾不得了,以为了江山社稷的名义他也会抬出岐王的。”

    陆贞没想到这点,有些一惊,脱口而出道:“晋王会愿意吗?这长安怕是要乱了。”

    “放心吧,晋王会退的,之前可以,但现在他不得不退。”

    黄明远说完,给陆贞理了一理斗篷,有些低沉地说道:“贞娘,怕是我的婚礼要不了多久就会举行了,以晋王的性格,任何能够转移注意力的事情他都会去做。”

    贞娘脸色如常。

    “郎君心思贞娘明白,贞娘心意愿郎君领之。”

    ······

    果然如黄明远所料的一样,次日,朝堂上好像被禁言了一样,没人再提关于此次地震和那日册封大典时发生的事情,反而众人一股脑的都在传着关于隋军冠军侯山大胜突厥人的事情。

    黄明远知道各世家这个时候都跟杨坚做了妥协,极力压制舆论使其不倒向不利于杨广的一面。但投桃报李,杨坚也必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换来了这些东西。现在看来,不知道是利是弊。

    昨天夜里姐夫张方翼从內史省传来消息,他们正在连夜审核关于西北战事的奏报,制定封赏诏书。

    之前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太子叛乱和杨广新封太子一事上,谁还顾得上西北的战事封赏啊。现在命令来了,大家疯了一样的赶进度,就怕赶不上明日一早诏书的传达。

    不仅这些內史舍人和通事舍人、吏部官员在点灯熬油的加班,连牛弘、裴矩、元岩几位大佬也坐镇各自衙门,力求使此事能够顺利完成。

    所有人都明白,早一天把封赏诏书发下去,早一天给军将们封赏,才能早一点安定关中将士的心,才能安圣人的心。

    可能是杨广一整夜都在宫中,他也没有招黄明远入府,但黄明远根本不敢放松心神。人心未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黄府内外的消息不断传递,就怕有什么闪失误了大事。

    当然,对于接下来的封赏他有有所期待。不过黄明远心中清楚,自己虽然有护驾之功,但真正的年纪还不到二十,预计在封赏方面顶多是爵位上有所倾斜,但也不会授予自己真正的高位。看来丰州总管的位置倒是稳了,有这份功劳打底,就是回到丰州行事上也松快了许多。

    总体说来,从突厥入侵到如今的这次大动乱最后的结果是有利于自己的。朝中多了裴矩、苏威等几个盟友,二叔一家也回了京,几个弟弟更是都趁机成长起来,能够独当一面了。现在形势大利于我,接下来再回丰州,也是难得的一段立功异域的机会。

    可诏书下达之后,却令黄明远一惊。

第一百零七章 优渥封赏

    八日一早,封赏诏书便正式下发。

    “······尔诸征讨突厥将士,卧雪眠霜,栉风沐雨,百战百胜,万死一生,报朕之深恩,弘济艰难,宣力甚多,辅成大功。仰稽开国功臣,赏赐等第,参酌得宜,论功高下,定尔爵赏,朕不敢私,在尔诸将,亦自知之······”

    诏书中着重赞扬了杨广的远筹帷幄,有勇有谋,突出了杨广此次大胜突厥的历史功绩,赞扬杨广为安定大隋社稷第一人。

    而真正在此次大战中力挽狂澜的黄明远也得到了极大地重点褒扬,成为封赏单里面杨广之下第一人。由于杨广被封为太子,各种奖赏早就在上一封立太子诏书里发了,实质上这封诏书中黄明远为第一功臣。

    黄明远授山阳郡公,增授食邑两千户,并之前共两千四百五十户,真食任城县三百户,赐钱二百万,黄金五十斤,锦三千段,缣三千段,马五百匹,羊万口,栗五千钟,公田百顷,宅一区。授检校左卫将军,领丰州总管,丰州刺史。

    因黄明远战功,加恩黄明远祖父黄胤之检校礼部尚书;黄明远之父黄牵追赠为柱国,加检校左翊卫将军使持节荆州刺史,山阳郡公,追谥“壮”;黄明远母亲崔氏也加封正二品山阳郡太夫人。

    关于黄明远的封赏真是超规格的了,应该是把当时救驾的功劳也算上。除了黄明远的年龄不适合再加上柱国的勋位,其他都是顶格封赏。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三百户实封,黄明远靠着这个实封就能养三百户家臣。

    而且这次朝廷把黄明远按照实实在在的顶级官吏封赏的,加恩两代,父母俱封,也算是光耀门楣了。尤其是黄牵竟然给了谥号,还是美意的“壮”字,算是给黄明远正名了。戎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

    当然黄明远心心念念的丰州总管也拿到手了,加上丰州刺史则是军政一把抓。前后套地区分别是丰州和胜州,即得陇,复望蜀,胜州也是黄明远手中一盘棋。

    其他周罗睺、吐万绪、崔弘度等人各有封赏,就连刚开始吃了败仗的段文振也被杨坚开恩处理,不仅没怎么处置,也跟着升了官。

    可能杨坚也看到杨广的位置极其不稳,这次把宇文述也调回京城,担任太子左卫率。

    当然参加冠军侯山一战的大同军诸将士也得到封赏。

    欧彦晋从三品上开府仪同三司,授汶上县开国子,迁金河车骑府车骑将军。

    张长逊晋从二品上大将军位,授长泽县开国伯,迁云州骠骑府骠骑将军。

    黄明辽晋正四品上开府仪同三司,迁丰州总管府右一车骑将军。

    焦方威晋正四品上开府仪同三司,迁狼山车骑府车骑将军。

    黄青晋正四品上开府仪同三司,迁大同骠骑府车骑将军。

    其他诸将,高元备、蒙跃、韩浚、雄阔海等十三人晋正五品上仪同三司,各为诸军大都督、镇将等职务。

    秦琼等二十五人授晋正六品上翊军将军。

    除参与冠军山一战的诸将士,参与大斤山破敌和大同保卫战的诸将也得到封赏。

    郑言庆晋从二品上大将军位,升方与县开国伯,迁正四品上大同骠骑府骠骑将军。虽然这份战功打了汉王杨谅的脸,但毕竟如黄明远所愿,由郑言庆接掌了大同的将印。

    张文远晋从三品上开府仪同三司,授马邑县开国子,迁榆林骠骑府骠骑将军。

    严孝武晋正四品上开府仪同三司,迁代州司马。

    蔡知运晋正四品上开府仪同三司,丰州总管府右三车骑将军。

    黄明征晋正四品上开府仪同三司,迁丰州总管府左二车骑将军。

    唐曾著晋正四品上开府仪同三司,迁榆林骠骑府车骑将军。

    陈乂晋正四品上开府仪同三司,迁丰州总管府左三车骑将军。

    吴增晋正四品上开府仪同三司,迁胜州司马。

    陈远、范文林、焦方杰晋从四品上上仪同三司。

    赵士悌、杨义琰、李子仁、杨思恩等六人晋正五品上仪同三司。

    阙谌、暴固、李庆阳、邓议等十一人晋正六品上翊军将军。

    其中文官之中丰州长史崔君肃升任正七品下著作佐郎。崔家的确有本事,崔君肃一下子就被升回长安。

    李子孝升任从七品上丰州总管府录事参军事。

    邓议升任正八品上永丰县令。

    蒋允会升任正九品上九原县丞。

    卢挺升任正八品上丰州主簿。

    于崇升任从七品下丰州总管府法曹参军事。

    皇甫惟升任正八品上录事参军事。

    ······

    所有丰州将领,大大小小受封赏的约有三百余人。当然皇帝的诏书一般只写到正五品以上官员,但吏部的封赏却是不会疏漏。

    对于黄明远这些人来说,除了最重要的官职提升,还有金钱、布匹、牛羊的封赏,都让丰州这些穷鬼瞬间成了有钱人。

    黄明远也不敢想象自己能够这么顺利的掌握了丰州一府。当然这不是李家、于家等各大家族手软,没有趁机往黄明远军中掺沙子,而是这次封赏的时间实在太短。涉及上万人的封赏竟然要在两天内弄出来,众人哪还有机会乘机打击黄明远,基本上就是按照报功奏疏那样,几乎抄了一遍。

    黄明远所部在晋王这里自然没人会使绊子,到了吏部自然也就晋升多多。而且此次封赏主要是吏部尚书牛弘和尚书左丞吏部侍郎裴矩两人共同负责。有未来岳父裴矩帮助,还不尽可着大同军往好了安排,也因此大同军布满了整个丰州总管府。黄明远是人未到,丰州已经控制了。

    这次趁着这个机会,李袭志和李神通都被调走了。李袭志终究还是不愿意臣服黄明远,走了家族的关系,调任正八品下左武侯府录事参军事,官小权重,也算回了京。

    而李神通则没有这么幸运,他实在没啥本事,也没有什么功劳可叙,最后只能托堂兄李安的关系谋了一个正八品上太子勋卫,一个纨绔子弟混资历的官职,倒也适合李神通的水平了。

第一百零八章 悔生皇家

    十二月十日,沉寂了一日之后的朝堂上再次有消息传来,废太子薨了。

    这个在所有人都意料之中的结局最终还是变成了现实,没有人去问为什么?但很多人都为杨勇感到莫名地哀伤。

    圣人为了保住杨勇的命,不惜费尽心思和众朝臣讨价还价,还和晋王杨广上演了一幕父子情深。可是一场地震袭来,却让杨坚不得不选择抛弃杨勇。真是活也天子,死也天子,真是时也命也。

    官方给出的说法是杨勇有感于自己以子叛父,以臣叛军,阴谋叛乱,罪孽深重,这才引得天神发怒,降下地龙翻身来惩罚自己,因此一直郁郁寡欢,最后药石无救,病重而薨。

    重点是杨勇承认地龙翻身是他的责任,朝廷什么也不说,似乎是默认了这个说法。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朝廷对这次地龙翻身的解释了。

    没人敢明面上置喙,不过小道里消息倒是不少。有说杨勇是被圣人赐自尽的;还有说是圣人直接命人将废太子活活勒死。

    事实上,比较令人信服的一条小道消息说当废太子杨勇知道自己要成为这次地震之灾的祭品时,是曾经做过努力的。

    杨坚本来将废太子杨勇安置在武德殿,后来又将杨勇转移到內史省。杨勇知道众人上书要把自己处死以告慰天地的时候,多次请求见杨坚企图申明冤情,但有传言说是新任太子杨广阻止了他。

    杨勇无奈,就爬到树上大声喊叫,声音传到杨坚的住所,他希望能得到杨坚的接见。杨素就说杨勇“情志昏乱,有疯鬼附身,无法复原”。杨坚听了很相信,杨勇最终还是没有见到杨坚。

    黄明远知道后却是对这种说法很是鄙夷,杨坚虽然宠信杨素,但也不会昏庸到这种地步。要么是此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杨勇死志已现,还爬树,还呼叫惊动杨坚,真是痴人说梦;要么即使有什么类似的情况,也是杨坚不敢面对杨勇,所以才故意不去见他,又为了给世人一个说法,才让杨素背了黑锅。

    说到底,对于杨坚来说皇位最重要,一切和这件事相悖的东西他都可以抛弃。

    当然,杨坚还不至于这么丧心病狂的直接将儿子活活勒死,但也是他下了密旨赐死的杨勇,而且还是太子杨广亲自监刑。

    杨广现在还没有搬到东宫之内,而是仍住在原来的晋王府。东宫血气太重,现在众人又盯着杨广不放,杨广要想住进东宫怕是要等这场风波平息后。

    想到杨勇死时的场景,杨广到现在都还存有心悸,他第一次知道那个他以为什么都不如自己的兄长其实看得这么明白。

    看到杨广带来的毒酒、匕首和白绫,杨勇出奇得没有惊慌。以杨广所料自己这个兄长见到这些东西不得吓得肝胆俱裂啊,可是杨勇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有些颤抖,但始终强忍着不曾变色。

    面对这三样选择,杨勇最终还是选择了毒酒。

    杨勇说:“我这些年日日饮酒,就好像泡在酒里,人人皆道我荒淫,既然如今,就让我饮这毒酒,再最后荒唐一次。”

    看到弟弟好像不是很看得上自己的说法,杨勇倒也不是多么在意,这么多年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个弟弟就再也看不上自己这个大兄了。

    杨勇将酒倒入杯中,又端起了杯中。

    “二弟,大兄知道你看不上我,可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你我兄弟一场,大兄没什么能留给你的,只能把我这二十年来做太子的教训跟你说说。

    你以为我是怎么失宠的,咱们的好父亲是怕我的威望超过他,就是那年冬至百官贺我,让他感受到危机,这才有了扶植二弟以打压我的动作。

    我杨勇是不肖,但天下已定,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我杨勇虽然材质中庸,却未必不能安定这个天下,况且我若是真的无能,这二十年间,圣人早就有无数次机会废了,还要等到现在。

    二弟,君父君父,先为君,再为父。君父喜你爱你,你再大的错也是优点;君父憎你厌你,你再小的缺点有时也是致命的。可惜我直到现在才明白这些道理,若是能早点想清楚,做个放手太子,会不会也不至于有今日这种下场?”

    杨广听得一阵吃惊,什么时候自己这个兄长也能看的这么深远,这么透彻。大兄说了这么多,有一点是对的,君父是先为君,再为父。自己若是真的跟圣人在政务权利上有了矛盾,自己未必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废太子。

    杨勇说罢,举着杯子,忽然又想到了什么,笑着问道:“老二,这小胜子和萧先生是你的人吧?”

    杨广没想到杨勇竟然连这件事也知道。杨勇已经不管杨广错愕的脸了,他将杯子中的毒酒一饮而尽。

    “好酒!”

    过了一刻钟,毒药便开始发作,不知道下的是什么宫廷毒药,杨勇抱着肚子也没有太大的痛苦就倒下了。

    临死前的杨勇还在那自言自语,杨广用尽力气,最后只听到杨勇说道:“愿来生不再生在帝王之家。”

    杨广憋了一晚上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流出来了。这个躺着的男人不是别人,是自己的大兄,当年他带着自己爬树捉鸟;他带着自己戏弄老师;他替自己挨父亲打;他分给自己铜钱买喜欢的东西;······二人从小同时同寝,怎么就这样兄弟对立,终分道扬镳,变得像这样你死我活。

    杨勇死了,杨广在內史省哀叹了一夜;在中华门的宫墙外,杨坚站了整整一夜;在甘露殿的寝殿内,独孤皇后在床榻上整整坐了一夜。

    第二日天亮,露水湿透了衣衫,而蜡烛也烧得只剩下一堆泪痕。

    不知是老天爷有意无意,泼天的大雨浇透了这座城市,也带去了这个冬天最后一点温暖,寒得透心。

    杨勇的身份是废太子,虽然身份特殊,但仍然只是一个庶民,这葬礼自然也就变得草草了事。一个死得废太子,又有谁会冒着得罪现任太子的风险去致祭呢?

    可能是杨坚对于自己出尔反尔的行为心中有愧,最后下旨追封杨勇为房陵王,追谥曰“愍”,以王礼将杨勇归葬。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