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章 秋水一梦

    等到黄明祯等人从黄明远书房离开之后,已是三更时分。

    此时夜越发深了,连鸟虫似乎也睡着了。黄明远无法安枕,便自己一人,习惯性地往后院陆贞的院子而去。

    今天陆贞并没有来外院迎接自己,看来她是在有意识避嫌。陆贞这两年一直在长安和丰州之间来回奔波,几乎没有太多的时间陪黄明远。而且自裴淑宁前往丰州之后,黄明远的后院之事俱由裴淑宁管理,而陆贞则越发的成了一个隐身之人。

    这次陆贞比黄明远早回来有一个多月,主要是为了北伐造势的事情。她去年冬日里因为旧伤不耐寒,病了一场,牵延了两月,这才稍好,便不得不赶回长安。

    只是这些日子虽然陆贞安排的人在长安尽量造势,但事态发展的不尽如人意,黄明远才不得不赶回长安。

    乘着夜色,踏着逶迤小路,轻轻敲开小院的门,丹娘引着黄明远进入院中。

    万籁停吹奏,支颐听秋水问蜉蝣。

    院子中的陆贞正一个人坐在凉亭里,托着下巴看天上的星星。满天的星斗,压着星河,摇摇欲坠,也不知会跌入谁的梦中。

    不知从何时开始,陆贞变得更加安静了,每日话语很少,似乎只是在默默地守护着。

    在丰州,因为裴淑宁的出现,让陆贞的身份更加的尴尬。很多对裴淑宁参政的丰州臣僚也希望通过裴淑宁来打击陆贞。虽然裴淑宁并没有插手政事,也没有主动对付陆贞,但黄明远的后院实际上已经没有了陆贞的位置。

    在这个时代,为媵为妾的女子若是得不到当家主母的承认,哪怕身份超脱,也未必过得很好。

    黄明远示意丹娘先回屋,他自己一个人走到凉亭之中,脱下大氅,给陆贞披上。

    正聚精会神的陆贞一惊,转过头来,正好看到黄明远的脸庞。

    四目相接,莞尔一笑。

    陆贞忽然有种很惬意的感觉,便一把投入黄明远的怀中。黄明远张开怀抱紧紧地抱住陆贞,二人在月下水前就这样醉在一起,也不说话。仿佛情之所至,逍遥于游。

    “郎君这次来长安,能待多久?”

    “我也不知道!”

    黄明远抱着陆贞,将脸贴到她的头上,轻声地说道:“我原本以为北伐更多的是军事问题,只要民心所向,再加上太子和苏相、裴相的支持,北伐便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现在看来,有些事情比我想象的更复杂,是我之前想的过于顺利了。现在我人在大戏之中,不得不走这一遭啊。”

    “总会有办法的。”

    陆贞轻轻点点头,在她心中,黄明远从来都是无所不能的。

    是啊,总会有办法的。

    黄明远突然说道:“这次长安事了,你便跟我回丰州吧,以后再也不回来了!长安太吵,不适合你!”

    陆贞好像也不吃惊,轻声地说道:“好!”

    陆贞总是这样,无论黄明远做出什么决定,从来不会质疑,相信黄明远,比相信自己还要相信的那种。

    人在世上,总得有些能交给后背之地的人。

    陆贞靠在黄明远的怀中,喃喃地问道:“那郎君,以后我还能待在丰州吗?”

    黄明远又气又笑,轻轻拍了一下陆贞的小脑袋说道:“说什么傻话,难道丰州不是你的家吗?你记住了,无论什么时候,丰州都是你的家,无需任何人的承认。”

    “嗯!”

    过了一会,陆贞又说道:“郎君,若是这次北伐成行,让我陪着你吧。”

    “你身子能经受的了草原的苦寒?”

    陆贞扑闪这大眼睛看着黄明远说道:“若是郎君让贞娘跟随,贞娘便不畏惧苦寒。”

    黄明远紧紧搂住陆贞,这个傻姑娘,知不知道长安到漠北有四千多里,一来一回,强壮有力的男人怕是也要脱一层皮。而陆贞一个柔弱女子,身子如何能够受的住。自己又如何忍心让她再受颠簸之苦。

    这时陆贞忍不住咳嗽两声,怕是着凉了。

    黄明远不无埋怨地说道:“你呀!也不是小孩子了,怎么还是如此不懂得照顾自己。三更半夜,这种天气,还猫在外边不睡觉,如何能够不着凉。”说着便喊丹娘给陆贞烧一碗姜汤。

    陆贞受了埋怨,也不恼,脸上微微赧红,小声地说道:“人家以后不会了。”样子却是无比可爱。

    二月的长安,下了凉的夜里寒风习习,阴凉如冰。

    黄明远用大氅给陆贞裹住,将其轻轻抱起,进入屋子之中。这时候黄明远才发现,陆贞真的好轻好轻,而自己似乎从不知道她的身子如此单薄。

    丹娘端来一碗姜汤,陆贞喝了满满一大碗,鼻子都浸出了汗珠,这才踏实地伏在黄明远的怀中。她轻轻地靠在黄明远胸前,感觉到无比的温暖与踏实,不一会便渐渐地沉入梦中。

    黄明远抱着陆贞进入内室,将她放在榻上,又拉了一条被子给她盖上。

    似乎陆贞很久都没有这么痛快的睡一觉了,脸上露出了像婴儿一样的笑容。黄明远就这样静静地坐了半个多时辰,外边四更天的梆子声已经响了。

    黄明远一个人走出去,外边的丹娘听到动静立刻起来。

    “丹娘,往日贞娘也这般吗?”

    丹娘摇摇头,回道:“禀大郎君,往常娘子总是失眠,有时候夜夜都睡不着觉。我给娘子抓了很多安神补脑的方子,都不管用。娘子夜里睡不好,白天的事务又多繁忙,人更是消瘦了很多。”

    黄明远有些埋怨的说道:“这些事情为什么没有给我说?”

    “我······我也想告诉郎君,只是娘子从不让说,她怕郎君担心。”这时候丹娘似乎也为陆贞感到委屈,有些轻轻地抽泣。

    “娘子就是这样的人,受了委屈从来不言语,只是自己一个人扛着,就怕让郎君分心。可是郎君也太忙了,老是不来看娘子,也没人知道娘子受的委屈。上一次,与六郎君的事情也是这样,郎君处罚娘子也是这样,娘子委屈啊。”

    仿佛是压抑的太久了得不到宣泄,丹娘“嘤嘤”地哭了起来。

    黄明远长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返回了屋中。

第四章 骨肉之分

    第二日一早,黄明远就前往东宫拜见杨广。

    等到黄明远到了嘉福门前,杨昭正坐在马车上,等着黄明远。

    二人两年不见,却毫无隔阂。黄明远上前躬身行了一礼,杨昭笑着把他拉了起来。

    杨昭说道:“我可听说,你昨晚回京之后,消息瞬间就传遍了整个大兴城,城内不少人都握着兵器没敢入睡,我也是听了消息猜到你肯定会来东宫,所以特地在此等你。”

    说着邀黄明远上他的马车。

    “昭哥说笑了,明远一介武夫,哪有那么大的能量。”

    黄明远也不客气,让驾车的车夫下去,自己坐到前边给杨昭驾车,又回道:“再说我是光明正大的来京述职的,心怀鬼胎之人多想,我亦没有办法。”

    杨昭体弱,不耐久站,这么大的宫城,只得坐车通行,他自己也没法推脱。不过他素来谨慎,从不邀人同行。

    黄明远上车是为了好说话,不过他更懂得避讳,绝不会因为与杨昭交好就给旁人留下把柄,所以他便选择为杨昭驾车,旁人也无话可说。

    杨昭戏谑地说道:“孤可不敢让声名赫赫的黄大将军驾车,要是让旁人知道,还不说孤故意折辱功臣?”

    “这你可错了,在古时御者是主君最为重要的部下,只有亲信才能担任,为御者可不是折辱。”

    黄明远都不搭理杨昭的戏谑,外人都说杨昭成熟稳重,只要黄明远知道,杨昭是轻易不疯,疯起来比谁都可怕。

    二人从小自由惯了,黄明远也不愿故意为了避嫌而失去杨昭这个朋友。

    杨昭又问道:“你怎么敢这么直接就来东宫,你可是还没有觐见天子,如此明目张胆的来见阿耶,也不怕人家弹劾你结交东宫。”

    黄明远自嘲道:“我就是不来见殿下,别人就不会这么想吗?现在我大大方方地来见殿下,说明我心里没鬼,很多人也就放心了;若是我故意避着殿下不去见,那些人更会担心我和殿下是否有什么阴谋。”

    杨昭明白黄明远指的是谁,没有再多说。

    二人且走且聊,护卫都离得有数丈远,所以二人也不用谨言慎语,倒也自在的很。

    这时杨昭仿佛开玩笑地说道:“远哥,今年崔氏可是又给我生了一个女儿,是我的嫡女,你说咱俩联姻怎么样?”

    黄明远也不回头,一边驾着车一边回道:“你的嫡长女,未来可是要做长公主的,这事你说了算吗?不过我可不想和你联姻,我家维扬未来是要做大将军的,岂能豢养于内闱之中,历朝历代,你见过哪个驸马统兵在外,不惹人忌恨吗?”

    当然不是没有驸马统过兵,桓温就是晋明帝的驸马,但这种场合也不能说。自桓温之后,再无驸马统兵之事了。

    虽然此时驸马的身份还不像宋朝以后人憎狗嫌,但一般成为驸马便意味着失去很多政治机会,大多数人都会因此富贵闲散一生,所以隋唐时期,可没有哪个大家族用嫡长子娶公主的。

    “我家大姐哪里不好,你倒反而推三阻四,真是岂有此理。”

    杨昭一直想着和黄明远结亲,怎么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不过我是不跟你一般见识,听说你家夫人今年二月初刚生下一子,你不会想要你的二儿子将来也当大将军吧?长子继承家业,次子太平一生,这可是好事。”

    黄明远没想到杨昭消息这么灵通,随口说道:“我们家可没有什么长子、次子继承不继承家业的说法,小门小户的,也无祖宗荫庇,一切成就全凭本事,你以为我在黄家的地位就因为是嫡长孙?”

    “我知道你厉害行了吧,不过你真不打算考虑考虑!”

    黄明远回头一看,正好看到杨昭眼神中的期冀,黄明远心中一颤,有些迟疑地说道:“你不会是真要嫁女于我,我家这可是次子,他虽然有个有本事的父亲,但我黄家门楣不高,未必配得上你的嫡长女。”

    杨昭轻叹一声。

    “远哥,说什么配得上配不上的,你我之间,有谁配不上谁吗?子女结成夫妻也是应该之事。我也不瞒你,我的身子你也知道,怕是活不过阿耶,我害怕有一天走的早,不能照顾好他们。杨暕的德性你也看到了,恨我入骨,我真是担心我走了他们母子几人如何生存。若是托付给你,我放心。”

    黄明远听了心中无比难受,很多事情,自己知道的更清楚。今年是仁寿三年,离大业二年杨昭薨逝可是只有三年的时间了。

    黄明远故作占了便宜的样子,笑道:“那好,既然你自己舍得,我便却之不恭。我家能出一个驸马,也是三生有幸。只是你要好好教养女儿,省得以后欺负我儿子。”

    “去你的!”杨昭拍了黄明远一巴掌,不满地说道:“我家大姐,未来肯定是兰心蕙质,贤良淑德,反倒是你,一身土匪的性子,千万别把我女婿培养成小土匪。”

    “哈!哈!”

    二人相互调侃,空气中都充满着愉悦的气氛。

    眼看快到明德殿,黄明远二人下了马车,准备步行进殿。

    这时黄明远忽然转头说道:“昭哥,我家大郎跟你家佶哥岁数相当,不差多少时间,过两年等他们要进学了,我就把他送来,和佶哥一起读书。”

    杨昭一愣,一脸难以置信的样子。

    黄明远说了杨昭一直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杨昭真心想让两家的羁绊再深一些,可是有些话他怎么说出口。若是自己真的早死,难道也要拉着黄明远为自己陪葬吗?

    此时杨昭感动莫名,黄维扬是他的嫡长子,未来是要传承他的衣钵,没想到为了自己,明远便毅然决然地将儿子小小年纪便送到皇宫这种险地,是自己让明远为难了。

    杨昭激动地有些哽咽,低沉地说道:“谢谢!”

    黄明远若无其事的说道:“你我之间,还要一个谢字吗?不说这王府的教育的确是好,要不然也不会同时培养出你我两个贤人了。”

    “扑!”

    杨昭听了黄明远这自夸的话差一点口水呛自己一口。

    这愉悦的气氛便越来越浓烈了。

第五章 势在必行

    到了显德殿,早有内侍引二人进入,杨广正在正殿内等候二人。

    与两年前相比,杨广更加威严了许多。此时杨广正是三十五六的黄金年纪,精力旺盛,权势滔天,一门心思的要建立属于他的宏图大业,还没有被红巾翠袖而腐蚀。

    黄明远和杨昭赶紧上前行礼,杨广早扶起二人。

    “二年未见,明远成熟了许多。”

    三人各自坐下,杨广看着脸上已经蓄起了胡须的黄明远,忍不住说道。

    黄明远赶紧回道:“明远之前确实太跳脱了,现在都当阿耶了,实在不敢再像从前那么莽撞。”

    杨广闻言,也笑了起来。

    三人如拉家常一般,倒是很亲和。

    杨广对于黄明远突然回京的原因是心知肚明的。当初黄明远赴任之前就向他说过,以后要北伐突厥,封狼居胥。当时不过以为只是黄明远发下的豪言壮语,却没想到,这才几年便到了要实现的时候。不过现在看来,当时很多事想得太简单,没想到阻力会这么大。

    其实现在杨广也不太希望黄明远这个时候率军出征,他倒不是担心黄明远不能得胜,反而是对黄明远信心十足,所以他希望黄明远能够将这次北伐推迟到他即位之后再进行,如此也能为他的即位奠定威望。

    可惜黄明远哪有时间等到两年后。

    杨广看着二人,说道:“明远,今年的朝堂形势你也看到了,这两年来我是一忍再忍,一退再退,退到现在,被人逼到了墙角里,很多事情都已经无能为力。北伐的阻力主要在于圣人这里,我也不能影响到圣人。所以我想若是可以,你能否将北伐之事推迟两年,毕竟你现在还年轻。”

    黄明远心猛地一顿,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现在朝堂上下所有人都看得出杨坚没几年好活了,都想求稳,自己寻求北伐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违逆潮流的。毕竟对于等待即位的杨广来说,北伐很可能给杨俨之流可乘之机。

    所以杨广无论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个功绩,还是为了稳定局势,都不太希望在这个时候大动干戈。

    而且除此以外,杨广还想将黄明远调回长安,助他稳定局面。

    黄明远知道,若是自己连杨广都无法说服,更不要说杨坚了。

    黄明远起身跪在地上说道:“禀储君,非明远贪恋这不世之功,只是今年是解决草原问题最合适的时候。突厥的步迦可汗刚夺回突厥牙帐,尚未修整完毕;草原东部,以拔也古部、同罗部为首的铁勒诸部纷纷反叛突厥,企图独立;在西域,西突厥泥利可汗叛变自立,抚御失道,苛敛属部,以契苾部、薛延陀为首的铁勒诸部群起反抗,屡相攻战;而在漠南启民、登利、伊然三部已经归附我大隋,可为前驱。

    草原无主,群雄逐鹿,各自攻讦,正是突厥人最虚弱的时候。我军若北出阴山,直捣突厥牙帐,便可一战而定全功。到时候扶植亲隋势力,羁縻草原各部,则北疆可安。

    若是等到草原各部的争霸分出胜负,则草原之主已定,我军再北上草原,对方便是同仇敌忾,全民皆兵了。

    今日出兵北伐是事半功倍,而推迟出兵便是事倍功半,二者的难易程度,决难想象。请储君名鉴。”

    说完,黄明远重重地叩在地上。

    扶植、羁縻,算是中原王朝统御草原的常用办法,黄明远也只能捡没有争议的内容说。

    杨广看着黄明远,最后才说道:“明远说得孤都懂,孤也很支持明远北伐。”

    杨广上前将黄明远扶起,接着说道:“你在边关,自然是更了解草原局势,孤信你。但是长安不知道啊,朝廷诸人不知道,对他们来说,何时出兵都是一样的,你要明白,现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不敢动啊。”

    黄明远脸色坚定地说道:“储君,明远来的时候就想到了此行的困难,无论如何,总要试一试。此战若成,至少能给大隋北疆打出一个二十年的太平来,到时候大隋少了草原的掣肘,才能建立真正的大业。”

    杨广拍拍黄明远的肩膀,到底还是没有再劝黄明远。

    黄明远是杨广极少数能给做出牺牲让步的人,虽然他现在的确很希望黄明远留在长安,但是终究是不忍拒绝了黄明远的请求。

    既然黄明远说必须现在打,那就打吧。

    杨广还不至于无耻到非得把战胜的荣誉推到自己身上,此时还充满骄傲的杨广根本不屑于这么做。

    现在的杨广有浓浓的权利欲,但心中更有江山和社稷。尤其是黄明远说得北定草原,“才能建立真正的大业”,实在是说到了杨广的心上。

    杨广有些语重心长地说道:“明远,在朝堂上,我会给你最大的支持,推动北伐能够顺利进行。不过朝堂上争吵归争吵,但究其根本,到最后还是由圣人做决断。但是圣人那里,我实在说不上话,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所以,是成是败,你觐见圣人的时候很关键。”

    “谢储君。”

    黄明远也没想到能如此容易的说动杨广,究其原因还是自己的身份。作为杨广的亲信,自己的功劳,很大程度上会附加到杨广的身上。

    看到黄明远面露喜色,杨广泼冷水道:“你也不要想的太简单,贺若弼、史万岁甚至汉王,都是你的竞争对手,虽然你这两年功勋卓著,但相较于他们来说,资历、威望太差,要小心为他人做嫁衣。”

    “明远知道了,明远绝不会给储君丢脸的。”

    看来所有人都担心自己能否夺得这个帅位。

    自己往日总觉得大隋诸将之中,除了杨素之外,舍我其谁,但说到底无论是在任何时代自己的年龄、资历都是个硬伤,实在不是短期内可以弥补的。而且自己与天子的关系说到底也不如霍去病与汉武帝的关系那样紧密。

    若是杨坚不愿意,自己就是全身是力气,也无能为力。

    黄明远与杨广又闲谈了半个时辰,拒绝了杨广的留饭,便和杨昭一起离开了。既然是光明正大的拜见故主,自然是要做的让众人无话可说。一个时辰的拜见正好,显示了态度又不违背礼节,谁也说不出话来。

第六章 假痴不癫

    黄明远离开东宫之后,杨昭也跟着出来了。他本来就是为了黄明远才来东宫这一趟的,还准备一会去黄明远府上饱食一顿,犒劳自己。

    二人上了马车,杨昭劝道:“远哥也不要太着急,越是大事,越是急不来。我明日再去大兴宫一趟,去大父那里探探底。”

    黄明远摇摇头,说道:“现在能否北伐已不在军事问题,而在于朝堂斗争,这本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有些话我没有当着殿下的面说,其实北地的局势恶化很严重。事实上步迦可汗统治不稳,我们再不出手,铁勒人就要取而代之了。草原上出了一个同罗部,仿效汉人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危害甚大。而在漠南招降纳叛的启民部没了阿勿思力的牵制,也已经强大如斯,我都快要压制不住了。”

    杨昭一愣,问道:“有这等事?”

    “你在长安不知道,草原越乱,越给一些枭雄浑水摸鱼的机会。这次北伐步迦可汗,将启民可汗引回漠北,就是要将他赶回漠北替大隋镇住铁勒诸部。现在的启民部再留在漠南,是要成大患的。”

    想到这黄明远就气,不知道杨坚是不是疯了。

    登利部在赛音山一战中兵败失势,已经再无翻身可能的阿勿思力眼看走投无路,最后竟然决定投奔大隋。

    阿勿思力有勇有谋,本来是一个多好的制衡启民可汗的棋子啊,然后杨坚给废了。

    杨坚封阿勿思力为东突厥叶护,号为登利。然后又让登利部前往大利城与启民可汗合并。

    或许大隋以为两部合并,阿勿思力与启民可汗又有仇怨,便可以扶持弱的压制小的。可惜大隋小看了启民可汗的影响力。

    两部合并没多久,阿勿思力的部属纷纷转投身份正统的启民可汗,大隋白给启民部做了嫁衣。

    杨昭听了,也有些无奈,正如黄明远所说的,此事的决定权在于朝堂斗争,他也是干瞪眼着急而无能为力。

    黄明远和杨昭一路乘着马车出了东宫,并没有直接走延喜门,而是绕道利人市走了一趟。

    利人市就是长安西市,相较于东市,西市更加的平民化、大众化,人员客流比较复杂,大量的西域中亚客商都汇集于此。舞者戏子,曲艺杂耍,往来不绝,比比皆是。

    “远哥,你来利人市干什么?”

    “送礼!”

    杨昭还以为黄明远说得是玩笑话,再一看黄明远严肃的表情,有些愣神。过了一会才迟疑地问道:“远哥,你不会说真的吧?”

    “这种事还能骗人?”

    杨昭有些不解,疑惑地问道:“你给谁送礼,还需要前来利人市?这里的东西虽然丰盛,但也不至于让你亲来前来采买吧。”

    “一会你就明白了。”

    黄明远也不跟杨昭说清楚,而是拉着杨昭一路进了利人市。

    此时的长安西市已经有了盛唐时期的繁华之象,在络绎鼎沸的西市中穿行,随处可见载歌载舞者,文化娱乐氛围相当浓厚。

    杨昭也是许久不曾前来西市,穿行其中,兴致盎然。

    “今天我请客,你可别跟我省钱。”

    杨昭听了一乐,戏谑道:“呦,这可不像是你的风格。”

    对于杨昭的戏谑,黄明远笑而不语,当年在扬州的时候,二人也是这般在扬州的大街小巷给杨清儿寻觅礼物的。

    两人来到西市的一间珠宝玉器店,这种珠宝玉器店里尽是一些来自西域波斯的珍宝。很多西域商人不远万里将这些东西带到中原,每每都能有一个不小的收获。

    不过杨昭知道黄明远商路广阔,根本不缺这些西域珠宝。打量了两下,也没看出这间珠宝店有什么不一样的。

    黄明远进入珠宝店,便让店家拿出一些蓝宝石和红宝石来。

    杨昭发现这店铺虽然看着平平无奇,但是珍稀货物却是不少。他挑挑拣拣了几块红宝石,准备带回去给小女儿当玩具。

    黄明远拿起一块劣质的蓝宝石,放在手里,向管事地问道:“这块蓝宝石要多少钱?”

    那管事的竖起一根手指头,意思是一万钱。

    不过黄明远故意装作不知,乃说道:“如此蓝宝石,实在也难得,一百万钱倒也值得,我便出一百万钱买了它?”

    黄明远的话一出口,不论是杨昭还是店铺的管事都愣了。这客人是不是傻了,还有买家多加钱的,这一加还是百倍。

    一百万钱,别说这一块蓝宝石,上好的蓝白石能弄几袋子多。

    杨昭看着黄明远手中的蓝宝石,也看不出什么特殊来,无论是品相、色泽都是下成之选,别说一百万钱,就是一万钱都不会有人买?

    “远哥,你不会是傻了,这样的蓝宝石怎么值一百万钱?”

    黄明远笑道:“放心,我说值他就值,一百万买此蓝宝石,正是不让其明珠蒙尘。”

    黄明远的话说得杨昭是半信半疑。

    杨昭将那块宝石拿到手中,左右打量了一会,实在没有发现这宝石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那管事也让黄明远给弄糊涂了,直到黄明远让人付了钱,那管事还再三确认,黄明远有没有得失心疯。今个真是怪,遇到傻子了。

    走出店铺,杨昭疑惑地问道:“远哥,这石头有什么神奇之处?”

    黄明远笑道:“这就是一块质地最差的蓝宝石,哪有什么神奇之处?”说完,黄明远随手将宝石丢到了路上。

    杨昭这才相信,黄明远故意花上百万钱买的那块宝石确实是块废石。

    杨昭知道黄明远心中自有主意,不再多问,而是扯了个话题问道:“你不是说要去送礼吗?可这买的石头也丢了,还去送哪门子礼啊?”

    黄明远说道:“我礼不是送完了吗?”

    杨昭听了一愣,满脸不解地问道:“你哪里送礼了?”

    黄明远一指刚才那个店铺,杨昭这才恍然大悟,说道:“我就说你从不无的放矢,今天怎么闲的花百万钱买一块石头了。”

    黄明远说道:“你可知道刚才那个店铺是相国柳述的,这在长安很多人都知道。”

    杨昭听后脸色一凝,有些明白黄明远的用意了。

第七章 生死危局

    二人坐在车上,杨昭脸色凝重地问道:“远哥是在向柳述示弱?可是柳述为人精明,怕是不会接受远哥的示弱。”

    黄明远笑道:“我是这种人吗?你见我什么时候会向别人折腰。我想到了明天,全长安都知道我在柳述的店里用一百万钱买了一块石头,想来那会很有意思。”

    “难道远哥是想让别人以为柳述强买强卖,可那并不能伤地到柳述。”

    黄明远转头看向杨昭,说道:“我也没想怎么柳述,现在就是我想北伐,柳述不让,所为我现在怂了,希望柳述放我一马,仅此而已。”

    “别人不会这么想的。”

    黄明远一副玩味地样子,说道:“别人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只要圣人想的是我想说的就成。”

    看到杨昭不解,黄明远说道:“等着吧,我若是向柳述低头,第一个坐不住的人该是圣人了。无论柳述势大到连我都要低头,还是柳述跟太子有了联系,对圣人来说,都不是好事。”

    说着黄明远不欲再与杨昭谈这个话题,而是说道:“这里事了了,你随我回府,我俩宴饮一场如何?”

    杨昭也知道黄明远行事有分寸,不再过问此事。

    二人驾车离开,杨昭并没有发现此时的西市突然有了一个大话题,有一个傻子在柳家的店铺里花了一百万钱买了一块石头。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快众人就知道那个傻子叫做黄明远,他有个外号叫“煞神”。

    这些都是黄明远故意策划的,为了今天这出戏,黄明远早就布置好了人手。自不会在乎别人怎样疯传自己是失心疯了还是傻了。愚人才会这么认为,今天朝廷中的人怕是又要睡不着觉了。

    黄明远驾着车,哼着曲,倒是怡然自乐。

    “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黄明远一路穿街过巷,越过延寿、太平、善和、兴道、务本几坊,转过弯已经离家不远了。

    黄明远随口问道:“昭哥,你和熙王在雍州过得如何?”

    “现在杨俨已经消停了不少。刚开始杨俨还想利用柳肃架空我,我按照你说的策略,不停地给他安排活,美其名曰重用。杨俨果然工于心计而不长于理事,在底下那群胥吏面前吃了不少的亏,现在已经稳当了不少。”

    黄明远回道:“这世上到底是陈平多,而萧何少,能出谋划策的人多,能做实事的人少,不是哪一个人都能将事务处置的井井有条。毕竟在这些人眼中,术只是小道。”

    杨昭闻言,也不由得点点头。

    此时已经快到午时,黄明远一路往北,离着景凤门已经不远了。

    黄明远忽然不再说话,眼神有些凌厉地看向四周。

    “远哥?”

    杨昭立刻就发现了黄明远的异常。

    黄明远瞪着双眼,一抬手,不让杨昭说话,而是自顾自地说道:“昭哥记住,一会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紧跟着我。”

    杨昭立刻明白有敌。

    忽然,黄明远听到弓弦的声音,脸色猛然大变,手脚凌厉地抓住杨昭的手,搂住他的腰向一侧滚去。

    只听一声炸响,刚才的那驾马车已经彻底炸裂。

    黄明远目眦尽裂,将杨昭护在身后。

    “保护王爷!”

    二人四周的护卫都一窝蜂地拥向二人,将两人给围住。只是今日毕竟是便衣出行,两人的护卫加起来也没有几人。

    黄明远半跪在地上,反手抽出腰间的佩刀,另一只手护住杨昭。刚才他搂住杨昭往车下跳的时候撞伤了胳膊,左臂划了一道口子,鲜血淋漓。

    杨昭虽然没受伤,但他体量重,从车上跃下来摔这一下也好久才缓过气来。

    “远哥可有恙?”

    黄明远迅速看了杨昭一眼,便回道:“无事。”说完便紧盯着远处。

    杨昭知道这个时候自己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不让黄明远分心,便伏在地上,尽量不抬起头来。

    看着一侧已经粉身碎骨的马车,杨昭也心有余悸,竟然是床弩。

    在众人还没反应过来之际,此时对面崇仁坊的墙上突然出现一片素衣遮面之人,这些人皆手持长弓,身被横刀。看到蜂拥而至的护卫,这些人张弓搭箭,不过几息之间,杨昭这边的侍卫中便有数人倒地。

    因为众护卫并未着甲,亦无长弓,只能挥舞着横刀,被动挨打。

    黄明远知道现在局面被动,乃将杨昭交给赶来的杨昭侍卫长杨善会护卫,已经抽刀在前。

    这时第二发弩机声响,撕破空气,向他们射来。

    黄明远眼看这短矛向着人群飞来,已经来不及躲闪,手中横刀照着短矛劈去。刀快如风,横刀击在短矛的矛刃之上,撞飞了短矛的方向。

    这矛偏向另一侧射到墙上,没入墙体三寸。

    这床弩的威力太大,震得黄明远的虎口鲜血淋漓,胳膊也不停地打颤。

    “别让他们再发第三枪。”

    这时远处有一道身影直奔床弩位置,只见一道寒光掠过,便传来一声惨叫。

    黄明远回头一看,正是自己的护卫苏邕。

    今日出来,黄明远只带了苏邕兄弟二人,还有其他四个护卫。因为要给魏王府的护卫让地方,所以苏邕六个人一直缒在后面,听到有敌,这才赶过来。

    “子和,你带人攻下床弩位置,守住那里,勿要让敌夺回去。。”

    “诺!”

    “杨善会,你带后队护住王爷,前队随我出击。”

    杨善会一愣,这场面他们被对方的弓箭压制地头都抬不起来,还要出动出击,岂不是自捣死路。

    “黄将军,敌强我弱,宜坚守待援。”

    黄明远也不看他,大声说道:“执行命令!”

    “诺!”

    杨善会为黄明远气势所摄,不敢违背,只得使出全部力气吼道。

    若是对方只有这些弓箭手,那他们最好的选择自然是坚守待援,但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在京城布置刺杀,谁知道对方还有没有什么底牌。

    毕竟未知的才是最可怕的,黄明远不愿意在这听天由命。因此黄明远捡起地上一块不小的碎木头当做盾牌,一手提横刀便向外冲了出去。

第八章 死生之间

    对方没想到黄明远不退反进,一个愣神,黄明远手中出现两把匕首掷出,正中两个弓箭手。

    匕首掷出的瞬间,黄明远瞬间起步,两步连着,已经贴着刚才炸裂的只剩下底部的车子。

    两支羽箭射来,黄明远头一低,羽箭都射到马车上。

    黄明远身子一低,一手伸入马车底部,抽出一把弓箭来。

    取得了长弓,再加上对方射来的箭,黄明远靠着马车,扔掉盾牌和横刀,准备反击。

    “南侧有敌!”

    黄明远也不管南面方向的疾呼,快速从马车后面冲出。身子几乎是贴着地面一尺向前跃了两丈,手中已经是三支箭飞出,正中三名弓箭手。

    只听“砰砰”三声低沉的声音,震得地都发抖。

    一击得手,黄明远一个懒驴打滚,避过对方射来的几箭,靠在一处死角等待再次出手。而坊墙上的刺客连丧五人,已经不敢再这样明目张胆。

    从南面赶来的刺客此时也与杨善会率领的护卫混战在一起。

    “黄将军,末将掩护,你带着王爷从北面撤退。”

    很难想象在京城天子脚下,会有这么多的杀手出现,一时之间,如潮水一般蜂拥,几乎要把黄明远他们给湮没。

    黄明远也不和杨善会说什么推辞的话语,毕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保护杨昭。

    “前队护着王爷跟我走,保持间距。”

    黄明远不断地变换位置,射击对方的弓箭手。对方的弓箭手虽然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但位置也更为突出。黄明远靠着坊墙下面灯下黑的位置,连连射杀数人,对方皆躲在坊墙之后,已经不敢再出手。

    黄明远在最前面开路,冲到崇仁坊与永兴坊交界的位置时,黄明远忽然听到破空的声音,心中一顿,身影一慢,一支短枪从黄明远胸前两寸射过。

    黄明远也被此惊出一身汗,若不是自己感觉敏锐,今日怕是要被射个透心凉。

    这黄明远一顿的功夫,在街口埋伏的敌人已经蜂拥而至,围了上来。黄明远忙后退两步,避开弓弩的打击范围内。

    黄明远正靠着墙躲避,这时一侧的墙体突然爆裂,黄明远急往一侧闪,墙内竟然是一个身高七尺半左右(两米二)的巨型壮汉杀出。

    对方使两柄四尺长的鎏金铛,眼看一旁的黄明远,便当头砸来。

    这一击怒烈出手,仿佛把空气都摩擦出烈火来,这是一个力量型的猛将,黄明远立刻明白自己现在不是其对手,身子一侧,躲开对方势在必得的一击,便向后跑去。

    这壮汉紧追不舍。

    黄明远回身一箭,竟然被对方挡住。这不是黄明远常用的铁箭,故威力并不大。

    “子和过来助我!”

    黄明远没有太多时间进行鏖战,一会北面那架床弩移过来,整条街都将暴露在其射程内。

    这里离景凤门近在咫尺,守门的士兵到底在干什么?黄明远已经相信,这次谋杀,跟这些士兵也有莫大干系,还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够赶到。

    苏邕听到黄明远的召唤,脱离战阵,急向北来。

    黄明远从地上捡起两根四尺长(一米二)的短矛,也翻身向北杀去。

    相对于刀,矛的杀伤力更大。而且对面那个巨汉,迅速伤害对其只是隔靴搔痒,非得重大伤害才能一击致命。

    黄明远和苏邕一左一右,向前突去。

    那巨汉果然凶猛,血红的眼睛微突,两柄鎏金镗使得舞舞生风。黄明远和苏邕的长兵器俱不在手,根本无法靠近。

    “子和攻下,我攻上。”

    “诺!”

    苏邕滚地横扫,连连斩出数刀。巨汉用鎏金镗猛击横刀,差点将苏邕的刀击飞。

    苏邕也不是力量型的将领,好悬才稳住身子。

    这巨汉再向苏邕砸去,黄明远短矛抽在鎏金镗杆上,将其撞开,这才救下苏邕。

    黄明远手中短矛贴着鎏金镗柄向下划去,那巨汉使出吃奶的力气与黄明远较力,黄明远渐渐支撑不住。

    这巨汉真是天生的猛将,力大无穷,黄明远知道扛不住,猛然撤开较力的手。另一侧的短矛照巨汉的胸前扫去。

    黄明远速度轻捷,巨汉没想到黄明远突然撤手,身体因为惯性前倾,尚未收住。黄明远矛尖早到,在巨汉的胸前划出一道伤口,满是鲜血。

    黄明远突然撤手也没有得到好,黄明远已经在撤手时尽力前后退,仍然没躲过地方挥舞过去的短镗。镗尖离着黄明远胸前半寸扫过,划过黄明远的左臂,露出里面的细甲。

    若不是有这精甲护体,黄明远的胳膊便要废了。

    那巨汉虽然受伤,但仍凶猛无比。似乎是血的刺激让他更加疯狂,他像野兽一般低声地嘶吼,狂性大发。

    整条街道并不宽,这巨汉两支鎏金镗左右横扫,基本覆盖了半条街道。巨汉向前猛冲,有如人形坦克。

    此时巨汉离着杨昭等人已经不远了。

    黄明远无奈,挥舞着短矛又冲了上去。这时矛镗相交,黄明远终于抵敌不住,手中的短矛飞出。

    这本是黄明远早就预料到的。

    在短矛飞出的一瞬间,黄明远猛地扑入对方的怀中,提起双拳照着对方的手腕狠狠地砸去。

    巨汉再是勇猛也不可能撑得住如此的猛击,手腕吃痛,一手的鎏金镗也被甩出。

    黄明远接着立刻用手肘猛击壮汉胸部,壮汉踉跄一步,黄明远的拳头已经击到对方的头部。如此连环猛击,倒提着短镗的巨汉连连后退数步,晃了晃脑袋,才定下神来。

    此时的黄明远气力用尽,发怒的巨汉另一只手中的短镗向黄明远击来。眼看黄明远躲不过,幸好一侧的苏邕使出吃奶的劲用刀抵住短镗。

    黄明远趁机冲上去抱住对方的胳膊,另一只手猛击对方的腹部。

    “啊!”

    巨汉可能是真的愠怒了,突然爆发,猝不及防地黄明远被其一下子甩到一旁,苏邕也被巨汉抵出数步。

    咆哮着的巨汉挥起手中的短镗就要向黄明远砸去,黄明远半伏在地上,已经无法起身了。

    眼看黄明远就要被对方集中,火花电石之间,一支短矛破空而出,带着燃烧空间的威力,直奔巨汉而来。

第九章 大智大勇

    那巨汉被短矛击中,犹没有倒下,向后退了十余步,才跪在了地上。

    苏邕松了一口气,顾不得那巨汉,赶紧上前拉起黄明远。

    黄明远向远处短矛飞来的方向望去,正是南侧已经控制了一台床弩的苏穆。他见黄明远等人情况危机,竟然拼尽全力将床弩扛起调转了方向,这才在最关键的时候救了黄明远一命。

    也不知那巨汉死没死,黄明远上前随手照其腹部补上一刀,只见那巨汉不再抽搐,黄明远这才长长地吐了一口腹中的浊气。

    巨汉似乎死了。

    对方的一众刺客似乎也因为巨汉的死有些发懵,一群原本冲在前边的刺客都有些畏惧,虽然优势巨大,竟没人敢再向前。

    黄明远乃和苏邕且战且退到杨昭的身侧。

    “明远可有事?”

    “王爷放心,我还死不了!”黄明远喘着粗气。刚才的一番搏斗他的确是有些脱力,再加上两次遇险,仍旧是心有余悸。

    黄明远虽然枪法了得,但不擅长拳脚拨动,再加上在狭窄空间无法发挥速度优势,好悬没死在那巨汉手中。

    黄明远看着杨善会说道:“北面刺客众多,我们改道向南突围,敬仁(杨善会的字)负责断后。”

    杨善会问道:“黄将军,往北更靠近宫门,南边的平康坊鱼龙混杂,更容易被对方埋伏。”

    黄明远瞥了杨善会一眼,说道:“不要指望救援了,执行命令。”

    “诺!”

    今日杨善会竟然敢两次质疑自己的命令,若非现在还需要他御敌,黄明远早就一刀将他砍了,哪怕对方以后也是一代名将。

    黄明远的话杨善会和杨昭也听懂了,若非是景凤门的官军出了问题,怎么可能现在援军还未到,甚至对方也不可能布置如此多的刺客。

    黄明远乃对众人大吼道:“今日一战,已到绝路,我等当拼死力战,当有生路。”

    “杀!”

    军心可用,黄明远眼含热火,紧握双拳,准备一战。

    这时杨昭一拉黄明远的胳膊说道:“远哥,这把金麟剑乃玄铁所铸,是把神兵利器,削铁如泥,你且用它杀敌。”说着,杨昭将自己的佩剑递了过去。

    “好!”

    黄明远提起金麟剑,寒光掠影,锋芒毕露,果然是把利器。

    此时苏邕在前,黄明远和另一名亲卫在后呈三角形压阵,再后边五六名太子护卫紧紧相随。只见刀光飞闪,血肉横飞,虽只是数人,却有一往无前的势头,威压敌虏,势不可挡。

    有苏邕冲阵,黄明远压力陡轻,自可有间隙观察四周。

    黄明远筹算着不管对方有多大的能力,毕竟还不可能一手遮天,能够将援军阻挡在现在已经是尽最大力了。而对方为了能够成功,一定会做最后一搏。

    果然很快北面大街上有一队官军冲来,杨昭的侍卫副长杨台一喜,便大喊道:“你们哪支部队,快来保护魏王。”

    那领头的官军冲到人前,刺客立即四散。

    “我等皆是左监门府麾下景凤门守军,王爷在哪?”

    来人杨台认识,正是景凤门的大都督于劲,杨台赶紧说道:“于将军,王爷跟着黄将军向南突围了,你们赶快······”

    杨台话还没有说完,突然一顿,嘴角吐血,捂着肚子,已经说不出话来。

    原来刚才来到他身侧的于劲趁杨台不被,竟然一刀捅入杨台的肚子。

    于劲又使劲搅了搅刀,猛地拔出,

    捂着伤口的杨台满脸不敢置信,轰然倒地。

    “这些人刺杀魏王,给我杀。”

    于劲看也不看倒地的杨台,带着身后一队士兵,疯狂地向前冲去。

    于劲离着杨善会不过百余米的距离,但是这边恶战,杨善会也没有看清刚才于劲的动作。

    不过杨善会为人谨慎细心,只见于劲匆匆赶来,却没见北面的杨达等人,他就心中存疑。

    “杨备身,王爷何在?刚才我等被一群刺客阻拦,好悬才杀退对方。听到南面有警,便向此赶来。”

    只见于劲面色紧张严肃,一边问话,一边对身后之人吼道:“快快保护王爷,杀光贼寇。”

    杨善会也不再怀疑,便一转上身向南面指去。

    “是于都督,王爷就在前面······”

    杨善会话未说完,余光中看到于劲眼中一股戾色,心中一顿,连忙躲闪,但仍是晚了。杨善会的腹部被于劲划开一个口子,杨善会伸手捂着腰部,仍是鲜血直流。

    “狗贼!”

    杨善会满脸仇恨的盯着于劲,恨不得食之而后快。而于劲却得意洋洋地说道:“别怪我心狠,怪只怪尔等不够聪明。”

    忽然,于劲不敢相信地捂住自己的咽喉。

    于劲被一支突如其来的弓箭射中咽喉,不敢置信地倒下,而在他不远处,魏王杨昭正手持弯弓,对着众人。

    众人没有想到杨昭如此虚弱慈善的人,竟然能亲手杀人。

    或许众人不知道,没有得病之前的杨昭,也是身有武力,能拉强弓的英武之人。他只是病了,而不是不会。

    “于劲谋反,已被孤诛杀,尔等乃我大隋将士,皆受其蒙蔽,只要临阵倒戈,诛杀贼虏,孤必既往不咎。”

    于劲被杀,他带来的官兵也不是什么死士,因此早就看懵了。杨昭立刻反应过来这些人是受了于劲蒙蔽。不过这些人失去领头之人,一旦被贼虏利用,便仍是大祸。

    杨昭的疾声厉呼正好震慑住众人。

    这些附逆官兵也知道被于劲所蒙蔽了,于劲已经被魏王射死,算是一了百了,他们可是上有老下有小,惹上了这谋逆之事,又该怎么办。正当众人无所适从、惶恐不安的时候,幸好杨昭的钧令将他们从死亡边线上拉回来。

    一旦有了生路,谁人不紧紧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奉魏王令,诛杀贼虏!”

    跟随于劲救驾的众人立刻调头,咆哮着杀向身后的刺客。

    杨昭身边的几个护卫这才长舒一口气,刚才众人的腿都要软了,若是这些人真的冥顽不灵,负隅顽抗,就凭他们区区几人,怕是要被乱刀分尸了。

    杨昭却是面色不改,丝毫不见喜色,乃上前扶起杨善会。

    “杨备身,快带上伤残,抓紧向南和黄将军汇合。”

第十章 风雨如晦

    杨昭杀死于劲的时候,黄明远这里也经过一番血战,终于将敌阵杀透。果然如黄明远所料,平康坊内三教九流云集,虽然方便了对方杀手的隐藏,但绝不可能藏得下床弩这样的利器。

    人力有时尽,单凭普通的死士,哪怕对方千军万马黄明远也不畏惧,但今日实在让对方的床弩吓出一身冷汗。

    黄明远带人守住街口,对面残余刺客虽然众多,却皆不得近。

    双方正混战,这时西面有一队官兵过来,黄明远不辨敌我,忙向后退。

    这时对方领头的将领大声喊道:“对面可是黄将军,末将乃是王智辨。”

    王智辨自当日愍太子宫变之后,论功行赏,得遇显贵。虽然年轻,现在已是右卫军大都督。今日他正在城内巡逻,听到这边的乱响才急忙赶过来的。

    听到是王智辨,黄明远勉强松了一口气。不过虽是旧识,黄明远也不敢完全相信,这才大声喊道:“我便是黄明远,王将军且助我杀虏。”却是仍旧守着街口,防备对方。

    王智辨大喜,乃命麾下扑向众刺客。

    有了这支生力军的援助,黄明远这边立时轻松不少。

    这时周围的各支部队也闻讯纷纷赶到,在黄明远的协调下,扑向在负隅顽抗的众刺客。

    黄明远也不贪功,乃将战场交给各军,自己带着人赶回杨昭身边。

    “王爷可有恙?”

    “孤无碍!”

    当着众目睽睽之下,黄明远将杨昭扶上一辆新的马车,亲自驾车,在各军团团护卫之中,护送杨昭回宫。

    众人从最近景凤门进了皇城,杨昭突然说道:“上次大理寺的人犯遇劫也是在景凤门吧,看来景凤门的官军已经是烂到了根子里,既然无用,那么何必留之?”

    杨昭一句话便决定了无数人的命运。

    众人被杨昭突然而来的杀气给吓到,神色一凛。

    很快魏王杨昭和黄明远在崇仁坊以西的街道上遇袭的事情便传遍了朝廷内外。数百名刺客在大隋的京师堂而皇之地刺杀一位王爷和一位大将,还动用了两架床弩和数十把强弓,真是闻所未闻,骇人听闻。

    得知消息的杨坚差一点把桌子都拍烂了,杀气腾腾的他将负责景风门戍卫的左备身府官员上上下下全都下狱,又责令大理寺和刑部严查此案。

    老虎虽老,雄风犹在。在杨坚心中,对方的行为是对其**裸的挑衅,是需要杨坚用鲜血来震慑不臣的契机。

    此事影响实在太大,引得朝野内外也议论纷纷,心中镇恐。

    刺杀一事,已经越过了士大夫心中的底线。历史上唐宪宗时期天下最大的军阀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刺伤御史中丞裴度,天下哗然。此行为最后竟引得众人群起而攻之,大唐也诏令诸镇讨伐,而李师道最后被部下所杀。

    混朝堂的,若是都不讲点规矩,谁知道下一个遇刺的会不会是自己。

    因此朝中文武百官纷纷上书,风向一致的要求严惩凶手。

    杨坚心中也猜测这种事,恐怕与自己的几个儿孙脱不了干系,旁人怕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能量的。

    只是凶手到底是汉王杨谅还是熙王杨俨,杨坚也拿不准。

    冷静下来之后的杨坚,开始考虑如何妥善处理此事,尤其是次子杨广那里如何给一个交代。

    这一次杨广虽然没有出手,但越是如此杨坚越是担心。遇刺的是他的嫡子爱将,杨坚能够猜得到杨广心中蕴含地怒气,一旦其含怒出手,怕是又是一次血雨腥风。

    有些事情,杨坚并不愿意看到。因此杨坚更是对此事急切,意图在杨广爆发之前妥善解决此事。

    此时暴风还在持续扩大,而处在暴风眼的黄明远却像没事人一样。

    其实刺杀之后,黄明远是不住地后怕,这还是第一次离着死亡如此之近。多少年了,这一次遇伏可以说比当日的慜太子之乱更加凶险,当时在大兴宫还有杨坚这个人质来恐吓对方,而这次却是有杨昭这个包袱。

    当发现床弩的时候,黄明远都担心今日能否得脱。

    雄阔海看着左臂受伤的黄明远不住地自责,自己这个亲卫真是不称职。上次主公受伤的时候他不在主公的身边,这一次又如此。雄阔海发誓,今后再也不离黄明远左右。

    这时苏邕上报,他在打扫战场时发现那个巨汉竟然未死,只是奄奄一息,失血过多,昏迷了过去,请求如何处置。

    黄明远也是吃了一惊,天底下真的有中了床弩还不死的人,况且自己当时补的一刀也扎到对方的肚子上。这巨汉的胸口破了一个大洞,肠子也流了一地,还能存活,也是打不死的小强啊。

    不过对方凌厉的身手,真是让黄明远心有余悸。

    黄明远说道:“此巨汉之威猛,世难匹敌,怕是只有阔海、明辽、宇文成都可及。若是在马上,我还能当与之一战,在马下也只得落荒而逃。可惜了好个不世出的猛将啊,竟误入歧途。”

    不过对于此人黄明远也不会丝毫怜悯,若是有其他心思,只剩下利用了。

    “令人给他包扎止血,若是他能活下来便算他命大。”

    雄阔海说道:“主公,这等蠢物,留之何用?再说他毕竟刺杀您和魏王,如何可以饶恕?”

    “不用避着旁人,就说我看他勇猛,起了爱才之心,他能不能活便看天意。”

    雄阔海不情愿地答应了。

    黄明远回到府上,换了一身衣服,又让苏邕等人下去治伤,其他人也都去休息。唯有雄阔海是如何都不离开,狠下心来死守在黄明远身旁。

    黄明远一边坐在正堂,一片盘算着此事的影响。自从凌敬走后,自己身边便没有能出谋划策的人了。

    对方果然厉害,一出手就差点要了自己的命。六个护卫,三死三伤,虽然在床弩面前,情有可原,但黄明远的确没有吃过这么大的亏。

    陆贞知道消息后,惊慌地从后院跑了过来,若不是黄明远严令喝止,她就要展开大肆地报复了。

    黄明远压下惊恐的陆贞,让她继续监视长安各处动向,勿要轻动。现在,有人比他们更急。

第十一章 意外之行

    月上柳梢,华灯初上,夜色越发的静谧祥和。

    黄明远在夜色之中悄然而至,轻轻叩开了务本坊内的一所大宅的侧门。

    这座气派宏伟、规格庞大的府邸,正是大隋第一权臣杨素的宅子。

    杨素见到黄明远很吃惊,完全没料到黄明远遇刺的当晚竟然前来他的府上。不过杨素也是老狐狸一个,不行于色。

    此时的杨素并没有因为黄明远的年龄、官职而小觑,反而亲自出来相迎,又请黄明远进入正堂,一副把二人平等相待的样子,给足了黄明远面子。连黄明远也不得不赞叹,杨素行事,大气磅礴。

    二人本就因为身份的原因不便相互来往,再加上当初杨素北征阿勿思力,黄明远上十二道请战书之事,外界疯传二人已经关系交恶。若是有人看到二人谈笑风生的样子,定会惊掉了下巴。

    二人对坐,杨素试探着问道:“今日长屏与魏王遇刺,可是无碍?”

    黄明远忙回道:“托太仆的福,并无大碍。”

    杨素一副放心的样子,这才说道:“这就好,我与明远多日未见,也甚是想念。”

    杨素一举一动之间,尽是上位者的风度,若不是黄明远久经战事,浸润血火,怕是会被其威势所凌压。

    “自仁寿元年离开长安,明远已有两年未在太仆身前聆听受教。今日拜见太子之后,也是自当前来太仆府上拜见。”

    既然杨素不提二人之间的矛盾,黄明远自是也不会提。其实当初之事的因果二人都心知肚明,不过是演了一出好戏给天子,但谁若是真当真,那便是个傻子,自找麻烦。

    黄明远畏杨素现在,杨素也畏黄明远将来。

    杨素闻言一笑,扶着桌案说道:“长屏多礼了,老夫已如黄昏之落日,垂垂老矣,多时不闻朝堂之旧事,已准备在家等死;而长屏身为大隋年轻一代将领中的第一人,如东升之朝阳,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又如何需要老夫多多置喙。”

    杨素虽然口中说着自己老迈,但言语之中,多有傲意。黄明远态度如此恭谨,倒也让杨素很受用。

    “太仆谦让了,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太仆虽然不再处理日常琐碎政务,但仍是大隋的擎天巨擘,一身经验值得我等幼辈学习传承。至于明远,虽然得天子、储君任重,稍有微功,但年少德薄,不敢自矜,尚需太仆指证教导,完能不犯谬误。”

    说完黄明远又行一礼。

    “年轻一辈,有才者比比皆是,可也就是长屏最谦虚了。我有六子,个个籍父之名,空度光阴,无如及长屏三分者。”

    “太仆谬赞了。”

    二人一言一语,别提多和谐。黄明远在杨素跟前做足了姿态,给足了面子,让杨素也不无得意。投桃报李,杨素言语中也多了几分亲切。

    当然双方都知道,相互之间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当不得真。现在看似黄明远对杨素无比推崇,引为向导,但一旦二人相斗,黄明远怕是什么下三路都能使出来,根本不会让着杨素。

    杨素有句话说得不错,他是黄昏之落日,而黄明远为东升之朝阳,杨素未来也便如此,黄明远的未来却是有无限可能,所以杨素才会对黄明远如此亲近。

    二人一番吹嘘,话如正题。

    杨素饮了一口茶,问道:“今日长屏与魏王遇刺一事怕是非同寻常啊?”

    黄明远赶忙上前说道:“明远此来也是想向太仆求教的。明远久在丰州,素来与人无害,想来不应该遭人如此忌恨;至于魏王,更是一位贤孝之人,天下之人有目共睹,想来贼人也没理由动手。可偏偏今日有人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妄动干戈,引得如此之阵势,明远心中着实不知为何啊?”

    杨素不禁腹诽道,你黄明远与人无害,看看你手下到底害了多少人命,要是杨素看过《名侦探柯南》,怕是要给黄明远起个外号叫“黄柯南”了。

    至于杨昭,那倒是的确是个好人,但奈何挡人的道啊。

    杨素不动声色地说道:“想来应该是一些贼心不死的余孽吧!”

    一句话就给此事定了性,至于是什么余孽,那就人各有异了。

    “唉,为圣人分忧,少不得遭人忌恨!”

    黄明远故意叹了一口气,说道:“兹事体大,想来能为圣人分忧者,还是太仆。此事还需太仆多多费神,明远自是无碍,只是里面牵扯到魏王,天下人不可伤了如此贤王之心啊。”

    杨素听了一惊,黄明远话里话外的意思,这是想让自己去主审此案。

    不过杨素转念一想,黄明远还真不是胡诌,这整个大隋,也只有自己有资格主审。

    牵扯到一位王爷和一员上将,主审人员至少也得是相国级别的。汉王有嫌疑;诸宗亲没几个得杨坚信重,都是遇事即躲的闲散之人;裴矩、元岩资格不够;苏威、柳述又不能放下朝政,再说他们倾向性太过明显。如此看来,整个大隋也真的只有自己可以出面。

    之前杨素一直觉得杨坚打压自己,绝不会让自己再度沾染权利。现在想来,若是凭借此机会趁机重新插手朝政,便是天子也不得不用自己。

    而且现在有嫌疑的无疑是汉王与熙王,若是借着查案的事情再清理一波慜太子余孽,则最好不过。

    现在的杨素的处境其实要比历史上的杨素更为艰难,主要是天底下多了杨俨这么一个变数,杨广对其依赖也没有那么严重。一旦杨俨上台,势必要清算当年的旧事,杨素绝不会有好下场。

    此时杨素已经将自己带入,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案子的主审权拿到手。

    “长屏,为天子分忧,本就是做臣子的分内之事。老夫虽然老迈无用,但亦尚有微弱余力,不敢惜身,今当为天子绥靖贼逆,决不让乱臣贼子逍遥于外。”

    看着杨素义正言辞的样子,黄明远立刻恭维道:“太仆老而弥坚,大隋有幸,社稷有幸。”

    杨素也捋着胡子,一副舍我其谁的霸气。他已经打定主意,若是天子不下旨,他就是拉上老脸也亲自出马。

    老少二人,颇为意兴。

第十二章 老少狐狸

    黄明远给杨素送上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同时也让主审不会有碍自己,因此一老一少两个狐狸,自然是皆大欢喜。

    然而黄明远突然叹道:“唉,可惜不能与太仆一起出征草原,观太仆之风采,恨不得能在太仆麾下为将。”

    杨素听了一愣,不知道黄明远怎么又翻出旧事,难道他是要提当日出征云州的事情吗?

    因此杨素打个哈哈,故意说道:“老夫老迈,已上不得马了,拉不开弓,戎事还得靠长屏。”

    黄明远忍不住地说道:“也不知道太平县公性格如何,这次在太平县公麾下,明远着实有些担心。”

    杨素一愣,更不明白黄明远的意思。

    “长屏何意,老夫没听明白?”

    黄明远故作惊讶的样子问道:“难道太仆没有听说,柳相国、元相国和熙王都劝天子任命太平县公为主帅,北伐突厥,听说天子颇为意动,不日便要下旨了。”

    黄明远故意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杨素心道,朝廷不是对是否出征突厥还在争论之中,怎么突然要任命主帅了。

    这时黄明远乃说道:“王霸之业,成之而千古彪炳,圣人又如何不愿意得此名愈秦皇汉武的大功呢。此前圣人担忧贸然北上胜负难料,怕晚节不保。明远为圣人解惑,此战当有八成胜算,圣人如何不允。此时圣人不做声张,乃主帅之位不定,圣人担忧引发朝堂政争,这才迟迟不下决心。但仗,一定会打的。”

    这时黄明远看向一旁的杨素,脱口而出道:“难道太仆竟不知此事?”

    说完,黄明远面色有异地看着杨素。

    杨素老脸一红,只觉得无比尴尬。

    “老夫不问时事久矣!”

    杨素突然发现自己这些日子虽然是准备蛰伏待机,但似乎过于低调,已经让朝堂内外有些忘记自己了。

    对于杨素来说,他本人其实是不赞成出兵北伐的。此事无关胜负可能,而是若是有人北伐得胜归来,必然触动其大隋第一名将的地位。杨素往日里再是一副不在乎声名的样子,但其立身之本的军事地位也不会轻易丢掉。

    至于北伐主帅,天子当然不会选杨素,所以杨素早就打定主意,反对此事。

    但是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北伐,而是北伐主帅的确定,而且最有可能获选的人是杨素的死敌史万岁,这让他如何不担忧。

    对于史万岁,杨素是恨之入骨,意欲除之而后快。

    史万岁可谓是杨素一手提拔的,却背叛了杨素,还试图挑战杨素的地位,杨素如何能不恼。上次在杨坚面前构陷史万岁,差一点让暴怒的杨坚杀死史万岁,可惜失败,让史万岁逃过一劫,没想到今日对方又要翻身。

    杨素故意说道:“缘何不是明远挂帅?若是论对草原的了解,当今大隋,无出明远之外者。”

    黄明远故作尴尬状,这才说道:“想来是因为明远年少,才能不足吧!”

    杨素听后一拍桌子,大喝道:“真是荒谬,当今大隋,有大破突厥之经验者,除了本公,便是明远。出兵打仗,死生之事也,又不是坐下来喝酒划拳,缘何能论资排辈。史万岁虽然勇猛,但为人贪婪好利,莽而无谋,如何能够击破突厥。真是岂有此理,吾当禀明圣人,省得圣人被小人蒙蔽。”

    黄明远大喜,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当然杨素也不是什么好心肠的人,选择帮黄明远也是无可奈何。

    大隋有资格挂帅的就那么几人,黄明远抛出史万岁这个选择,正中杨素七寸。哪怕杨素知道黄明远得胜归来之后,必定如霍去病之于卫青一般,自己的重要性会大大降低,但是两相其害取其轻,他宁可花落黄明远,也要避免让史万岁再立新功,凌驾于自己之上。

    所以最后也是对于杨素最好的结果,便是推黄明远出来,与史万岁打擂台。毕竟大家都是杨广一脉的,即使哪天黄明远功成名就,也会念这个香火情,而不会有害于杨家。

    黄明远利用思维盲区,凭借杨素对北伐之情不清楚的优势,将杨素引入自己的陷阱里。同时他也是瞅准了杨素在帅位之选上别无他法,这才来到杨府,既是许诺,也是逼迫。

    黄明远起身对着杨素重重行了一礼,说道:“多谢太仆进言。当此朝局纷乱之时,还需太仆这种国之柱石,安定时局,太仆若有差遣,明远当不负所望。”

    有了黄明远这句话,杨素也放下心来。黄明远到还算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能得到黄明远这个承诺,也算有益于后人。

    黄明远又说道:“太仆,此次北伐,大隋虽然不会有数十万规模的军队大举出动,但也得有十余万人不止。太仆膝下诸位郎君皆是良才,何不遣一二人随同明远北出,荣立显功?”

    杨素推让道:“诸子愚钝,恐难当大任?”

    黄明远乃笑道:“太仆过谦了,我所知道的几位郎君都是身兼文武之才,如此沧海横流之时,正是诸位郎君建功立业之机,太仆可不能拘住诸位郎君建功立业啊。”

    杨素被黄明远说得也笑了。

    “几个愚钝之徒,能得长屏看重,也算是几人之福。到时候我且把几位小儿辈的交给长屏,到时候有长屏为我好好管教管教。”

    黄明远面上一喜,这才说道:“有诸位郎君相助,明远如虎添翼也。”

    谈笑风生,黄明远算是还了杨素的人情,北伐之时照顾一下杨素的几个儿子,为其谋份功劳。

    杨素年龄大了,一身荣华富贵,这个年纪也看淡了。唯一让他放不下的,正是儿孙。

    黄明远和杨素谈妥了条件,此时夜已经极其深了,黄明远乃欲离去,杨素将其送出门外。

    出了正堂,黄明远看到一个身材高挑,容貌姣好的女子服侍杨素于一侧,忽然想到红拂女的故事,忍不住说道:“太仆府上,尽是绝色,太仆好福气也。”

    杨素也看到黄明远所指的女子,忍不住说道:“我老了,恩情已断,明远若是喜欢,吾当尽赠之。”

    黄明远刚才不过说笑,如何会贸然接受不明身份的人,忙言道“君子不夺人所爱”,便避过此事,踏着夜色,匆匆离去。

第十三章 老而弥坚

    第二日一早,杨素果然上书杨坚,要严惩刺客,杀一儆百,肃清余毒,以正视听,还大隋政治之清明。

    杨素身份特殊,他一上书,立刻便吸引朝内外的视野。

    正愁如何处置此案的杨坚忽然发现,一直被他忽视的杨素正是最好的主审人选。

    这一次杨坚准备好给杨俨一个教训,至少让他再也不敢肆意妄为。杨俨本身不过是杨坚挑出来制衡杨广的一枚棋子,但现在这枚棋子行事毒辣,不折手段,已经严重触犯了杨坚的底线,危害到大隋的政治生态,这是杨坚所不能容忍了。

    至于杨坚为什么认为幕后主使是杨俨,其实是杨谅一直针对的是杨广,杨俨才刻意针对杨昭,所以二人之中,杨坚更是怀疑杨俨。再说杨俨也是一个有前科的人。

    当然杨坚的认定未必准确,不过天子的态度总是未必那么公正,甚至带着主管意识,偏听偏信,但谁让他是天子,更是一个集威深重之人,可一言以决天下。

    很快杨坚招杨素问对,杨素进言道:“自开皇十九年以来,朝局多次动荡,直到这两年才算安定下来,今波折又起,时局不稳,恐使万民不安,圣威有损。”

    杨素有进言道:“昔日慜太子作乱,正是因为其麾下兵卒,只知太子,不知圣人。今太子将诸卫率交之于内,可谓安定时局之举措,裨益万民之新创。然时至今日,虽天子交付兵权,然诸王领兵于京内,若徒生异心,起兵于内,怕是又至当日祸乱旧事,使江山社稷陷于危难。”

    杨素**裸地将诸王在朝中有兵的危害指了出来。现在诸王有军权的分别是左卫大将军上柱国魏王杨昭和右领军府大将军上柱国熙王杨俨二人。其中杨昭素来被人称为天生长者,仁君之量,至于这有异心的诸王说得是谁便不言而喻了。

    杨坚虽然对杨素颇为猜忌,但不得不说,还是很重视杨素的话,而杨素作为臣子二十年,也是最为了解杨坚的人。

    杨坚其实被当日慜太子杨勇的兵变给吓怕了,因此最担心便是还会有人效仿,要不然也不会如此猜忌压制杨广。

    而现在的杨俨,敢袭杀大将,私通胡虏,诛杀亲弟,活脱脱的一个心狠手辣的角色,杨坚如何不担心善于阴谋诡计的杨俨会起兵作乱。而且右武卫大将军史万岁和卫尉卿苏孝慈二人同掌军权,再加上倾向于杨勇一脉的大将贺若弼,如此算来,杨俨在京城的实力绝对非同小可。

    杨坚突然有些后怕,乃说道:“卿所言极是,此乃老成谋国之言。”

    这时杨素又进言道:“臣听闻被发配为奴的爨宏达从长安秘密逃回南宁州,阴谋作乱。南宁州故地,数次动乱,百姓不得其安,宜速调遣兵马平定之,迟则生患。”

    爨宏达是爨翫之子,西南地区的大豪。

    爨姓之强大,不弱于一国。其本来是班固、班超家族的后人,后来南迁至云南地区与蛮人通婚,后人被称为爨人。爨氏家族自蜀汉时期开始称雄云南,历经数百年屹立不倒,威震云贵等地,直到唐玄宗时期才覆灭于南诏,独霸天南有四百多年。

    南陈灭亡之后,爨氏家族数次动乱,屡剿不止。直到隋朝开皇十七年杨坚派遣史万岁为行军总管,率兵前往云南镇压爨翫的叛乱。爨翫被史万岁击败请降,后来以重金贿赂史万岁,史万岁便放了爨翫,然后班师回朝。开皇十八年,爨翫再次举兵反叛,史万岁被削官为民。大隋费了很大的力气,损兵折将,最终将其抓获处死,并将他的儿子爨宏达等人发配为奴。而此同时杨坚也意识到,云南地界形势太复杂,根本没有办法稳定统治,最终不得不“弃其地”,撤销南宁州总管府。

    今日听闻爨翫逃回云南,费了这么大功夫才安定的西南又要乱起来,这让杨坚如何能接受。

    杨坚一惊,倒也不怀疑杨素说得真假,便问道:“处道(杨素之字)可有良策平定爨氏?”

    杨素忙说道:“南宁州故地事关大隋西南之安稳,臣愿荐前南宁州行军总管史万岁为将,征讨不臣,安定西南。”

    杨素虽然与史万岁有仇,但杨素的建言丝毫没有问题。谁让你史万岁是最熟悉南宁州的将领。

    杨坚想了想,却是没想到比史万岁更合适的人。

    史万岁虽然贪财酿成大祸,但打仗的确是一把好手,对云南地区也了解,有之前爨翫旧事,想来也是知耻而后勇,不会再犯糊涂。

    而且史万岁是杨俨的心腹,史万岁离京,杨俨的威胁将会减弱一大半。

    杨坚也明白杨素是故意将史万岁调出去削弱杨俨的实力,但他并不生气,毕竟杨素的建议解了他的一大难题。

    杨素荣宠这么多年是有道理的,就是杨素从不把自己的想法、意图隐藏。当天子的不怕臣子贪心、内斗,就怕无法掌握臣子。而这一点杨素总是恰到好处的将其送到杨坚的面前,使自己的荣宠长久不衰。

    开皇四年,杨素一次与其妻郑氏吵架说了一句:“我如果当了天子,你一定不能做皇后。”结果被其妻郑祁耶告发,杨素因此获罪,并被免官。不过杨素之后没有闲着,借着献伐陈之策再度崛起,并荣宠至今。

    杨坚有些意动,但也没有直接决定,而是问道:“处道,爨氏长居云南,势力雄厚,根深蒂固,史万岁能否定之,勿使糜烂巴蜀。”

    军国大事,杨坚再是有些昏庸,也分得清轻重。

    杨素忙说道:“圣人,当今熟悉西南情形的将领本就不多,能够出兵征讨爨氏的将领也只有史万岁最合适。若圣人放心不下,可以令周法尚、刘哙之、卫文升佐之,周法尚、卫文升久在西南,熟悉情况;刘哙之更是当年曾征讨西爨,皆是世之良将。再以菅州总管韦冲在益州督粮安民,定可平定爨氏。”

    杨坚点点头,对杨素的建议很是满意。

    韦冲曾担任过南宁州总管,周法尚、刘哙之、卫文升皆是能文能武的大将,再加上史万岁这员良将做统帅,算是整个大隋能拿出的最优阵容。平定爨氏虽不说十拿九稳,但也稳稳当当。

    至于杨素包藏的心思,杨坚便无所谓了。

第十四章 心有疑忌

    在杨坚召见杨素的当日,宫中便下旨以菅州总管韦冲为益州总管;右武卫大将军史万岁为南宁州行军总管,节制益州诸军,征讨作乱的爨氏。同时以周法尚为雋州道行军总管,大将军刘哙之为戎州道行军总管,遂州总管卫玄为泸州道行军总管,共讨云南。

    爨氏作乱并没有传到长安,因而此诏一下,众人皆是大惊。倒不是天子突然出兵云南,毕竟那里乱了十几年了,这次出兵并没有什么稀奇。令众人吃惊的是史万岁出征云南,便意味着史万岁与黄明远北伐主将之争还未开始,便已经结束。

    众人都知道史万岁是熙王的铁杆支持者,此时出兵的意义耐人寻味。但是再联想到前两日魏王杨昭与黄明远遇刺之事,很多事情便一目了然了。

    爨氏作乱,事态紧迫,史万岁来不及反应便被天子逼着出了京。众人皆是感叹事态的反复与出人意料,却不知道幕后的真相早就隐藏在迷雾之中。

    爨翫之子爨宏达一直在长安为奴,再是地头蛇,到了长安其实也是个没牙的老虎,正是杨素将其释放出去的,其目的自然是剑指史万岁的。没想到这个档口用上,一石二鸟,还卖了黄明远一个人情。

    黄明远知道后倒是猜个**不离十,历史上爨宏达一直到隋朝灭亡才被李渊释放,并允许他将父亲爨翫的尸体带回家乡安葬,同时又被任命为昆州刺史的。现在早了十几年,没人暗中操纵是不可能的。

    朝廷此番安排,倒是最为稳妥。不仅很大可能安定云南,但也最大可能的消解了史万岁兵变的可能。杨素所举荐的周法尚、卫文升都与杨广亲近;而韦冲之女嫁豫章王杨暕为妃,与杨广也是儿女亲家。有韦冲在益州扼守史万岁的后方,哪怕长安生乱,史万岁也没有能力作乱于外。

    杨坚本来就担心史万岁会受杨俨的影响作乱,现在杨素都想好办法约束史万岁,杨坚如何不乐见其成。

    ······

    三月十七日,黄明远回京第四日,天子召见于中华殿。

    自仁寿元年一别,杨坚与黄明远已有两年未见。慜太子之乱,蜀王案,皇城东街刺杀案······每一次与黄明远相伴随的都是腥风血雨,朝野动荡,连杨坚都有些怀疑,黄明远是否是真的“煞星”出世,否则怎么每次都能带来这么大的煞气呢?

    年纪大了,经历的多了,信的东西也多了。

    杨坚为帝这么多年,也曾久在军旅,深谙军事,很清楚黄明远的献策是如何水平。虽然大隋要维持突厥统治,但若是能够一举击破突厥牙帐,捣毁东突厥的汗庭,势必可以极大地增长大隋的威望与民心。身为天子,没有人不对此绝世之功垂涎的。

    只是若是北上,黄明远是主帅的不二人选,但是最近黄明远“煞名”远扬,杨坚实在担心此等煞气将来会妨主。

    好吧,黄明远还真不知道自己很多费心费力要解决的问题,原因是如此的啼笑皆非。

    杨坚数次召相士来和问询关于黄明远的事情。

    来和少好相术,识文帝于微时,所言多验。他倒是比较亲近黄明远,言语之中,不无美言。杨坚本来就是篡位夺权,因此对此颇为忌讳,直接询问黄明远是否有人君之象。

    幸好来和说黄明远虽相貌堂堂,却不奇异,虽官至极品,名留青史,但望之却无人君之象。

    什么意思?就是黄明远长得虽帅,却没什么惊奇的,并不异于常人,所以不可能做开国君主。

    大抵在国人的眼中,君主长得不能跟常人一般。比如:舜帝、晋文公、项羽、吕光、高洋都是重瞳;秦始皇蜂准,长目,挚鸟膺;光武帝刘秀大口,隆准,日角;司马懿可以像狼一样左顾右盼;刘备、宇文泰、陈霸先等人都是双手过膝;刘备还耳大垂肩;晋文公和项羽还肋骨连成一片;最清奇的当属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掌纹形似“王”字。

    这年头,没点特殊样貌,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君王。关键是,大家都还相信。

    古代君主都差不多,光从外观就能看出是否有龙颜来,所以才有传说曹操忌惮司马懿,宇文护要杀杨坚的说法。不过这种龙颜以后世的观点来看,真心就是一个“丑”字。黄明远不丑,尤其是额头不凸起,没有“龙犀”状,所以他没有人君之象。

    杨坚听到这种说法才松了一口气。

    不过这种事杨坚也不完全放心,毕竟当年的著名相士赵昭便蒙蔽了北周明帝宇文毓,故意为杨坚遮掩,因此杨坚也担心来和的话的真假。若是寻常人,必定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过黄明远的样貌的确看不出有什么怪异,再加上其身份特别,杨坚这才准备再细细查验一番。

    杨坚又召相士章仇太翼、太史令袁充等人问询,皆无所得。

    太史令袁充乃杨广心腹,便进言道:“黄明远乃白虎星君转世,上应觜宿,白虎者五行主金,掌杀伐;觜宿,居白虎之口,口福之象征,多吉。且觜宿为天屏星君,与国之屏障相对应,正为白虎星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左,乃福祉也。”

    至于说为什么黄明远引起如此多的祸端,袁充解释道:“白虎星君本就是杀伐之星,象征少阴、军兵、庚辛、义德,亦为凶神,盖为翦除君主身侧之忤逆也。”

    意思就是黄明远天生就是辅弼君主的良臣,不可能做皇帝。至于他为什么搞了这么多事,那是因为他本来就是要除奸佞,辅佐明君的人,自是屡屡大动干戈。

    众人都这么说,杨坚这才放下对黄明远的怀疑。

    黄明远也不知道该庆幸自己长得这么帅,所以才没有被杨坚放到奇异一类人中,侥幸逃得性命。

    这个年代,帅是个好词,但对于帝王将相来说,最好还是不要那么帅,只要威严就行。

    要不然,打个仗都得像高长恭、狄青那样戴面具,也挺无奈的。

第十五章 再见天子

    经过这番折腾,杨坚对黄明远的疑心算是尽去,不过他还是看着黄明远不太舒服,大抵是黄明远对杨广父子的忠诚让他感到嫉妒吧。

    自己都没有这样的臣子,阿摩何其有幸也。

    黄明远一回京连天子都没见便敢明目张胆、不避人言的前往东宫拜望太子;遇到危险,为了保护杨昭尽力死战;众人对黄明远回京反应如此强烈,大抵也是因为黄明远为了杨广能已无法股吧。

    这都让杨坚感到嫉妒,只是没法明说而已。

    黄明远在刘德的引领下进入中华殿。

    这里本来是杨坚与独孤皇后的前寝殿,素来朴素的很。只是这次再见,往日布置已经变得焕然一新,难寻旧踪。只见宫殿飞栋冲霄,连楹接汉。画梁直拂星辰,阁道横穿日月。楼台华丽,殿阁峥嵘,好不富丽堂皇。

    若不是黄明远亲眼见到,绝难相信这是素来提倡俭朴的杨坚所居住的地方。

    黄明远有了警觉,杨坚可能心性大变,决不能再以之前常理度之。

    黄明远乃在内侍的引导下小小翼翼地进入殿中,行了跪拜大礼,其样貌恭谨得体,落落大方,不失人臣之态。

    “黄卿两年不见,越发威武肃毅了。”

    黄明远悄悄抬头看向杨坚的容貌,也满是吃惊。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两年未见,黄明远差点没有认出杨坚来。此时的杨坚原本还算鲜亮的头发已经斑白交杂,样貌有些瘦削憔悴,颈下满是皱纹,身子微有前倾。哪怕再是保养得当,一身老态尽显。

    黄明远不敢多语,只得回道:“君恩深重,明远常思慕于心,虽长在丰州,心中亦不敢有丝毫懈怠,惟愿圣人能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杨坚“哈哈”笑了起来,虽然知道黄明远是**裸地拍马屁,但还是开心的很。这时候的大臣拍马屁,还少有这么直接的。要到唐朝之后,官员的士大夫本心渐消,这才失去了底线。

    不过黄明远后世看辫子戏见得多看,自然知道马匹多了人不怪。

    “朕一直以为你黄明远最是正直敢言,没想到你也学会拍马屁了?”杨坚虽然是责备的样子,但语气之中,尽是得意之色,丝毫没有责备的样子。

    “圣人明鉴,非明远妄言,实乃此为天下万民心中所思所念,只要圣人万寿无疆,天下百姓才能和顺安康。”黄明远一本正经的样子,颇有当佞臣的潜质。

    黄明远一番插科打诨,倒也让君臣二人原本的疏离感尽失,至于杨坚对黄明远心中的那股郁气,算是烟消云散。

    平心而论,黄明远真是个好臣子。

    既然是述职,天子自然要从黄明远这里了解丰州的情况。杨坚这才转入正题,问道:“黄卿,丰州形势如何?”

    黄明远知道是要汇报工作,立刻正了正神色,躬身说道:“禀圣人,丰州自仁寿元年至今迁入百姓近二十余万人,加上归化胡虏,至今已经愈三十五万人口。丰州州衙在丰州新建城堡三十余座,完全安置所有百姓。现丰州以屯垦为主,共疏通河道沟渠六百余里,开垦土地四万余顷;同时以牧业为辅,兼行盐业诸务,至今已基本满足丰州一地百姓之粮用。丰州乃安居乐业,地丰民安。

    丰州现有戍军近四万,防线已尽推至阴山北麓,新修建、修缮戍堡四十余座;新组建团练、乡兵约七千余人;新修屠中泽至榆关横贯官道三百余里······”

    黄明远汇报的很详细,林林总总,大大小小几乎说了个便。而且黄明远不像其他人那样务虚,他的汇报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亦无歌功颂德的虚话,都是罗列数据,将究事实。当然很多并不是真的,比如开垦土地、兵力、乡兵数量、粮食产量、马匹数量等等,但他这种汇报内容让杨坚感到耳目一新。

    当然黄明远也不是简单罗列,后世大多数人都写过年度总结,黄明远除了说了一下丰州的具体情况,还重点汇报了丰州的下一步打算,包括修路、练兵、开荒等事宜,最后说明了一下自己现在存在的困难,包括缺少文人、行政开支巨大等事情。

    当然黄明远也不会傻乎乎地向杨坚汇报扫盲运动,以及挖煤、冶铁等活动,这些超时代的东西不仅不能为黄明远增功,反而易引得天子忌讳,让人质疑。

    听过了大多虚头巴脑的话,杨坚不得不承认,黄明远的能干有为。光凭黄明远这份内容详细的汇报,就是没有去过丰州,也能大体了解丰州的情况。

    杨坚由衷地叹道:“黄卿的汇报,让朕耳目一新啊,实乃国之干臣也。”

    黄明远谦逊地说道:“禀圣人,丰州还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底子薄弱。之前人烟稀少,道路、水利都是荒废的状态,若是想完全修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丰州已经在计划修建横贯丰州东西的一条官道,共计八百余里,一旦修成,将能最大程度连通河东到河西,使丰州东西能最快支援呼应;同时丰州准备在大河以北再开通四条共计一百三十里的沟渠,基本保障丰州的农用。”

    看到黄明远如此大动干戈,杨坚不无疑虑地问道:“如此大的动作,光凭丰州能够承担的起吗?人力上怕是缺口巨大吧。”

    黄明远回道:“臣的整个计划达十年之上,而主体施工的将以被俘虏的胡虏为主,尽可能避免大规模劳役的出现。”

    杨坚点点头,黄明远做得至少是可圈可点的。

    “黄卿办事,朕很放心。你虽然年纪不大,但素来老成有为,只要不影响丰州的安定,你尽可施为便是。不过这两年朝廷开支巨大,各种消耗也多,虽然丰州地处北境,事务重要,但朝廷很难给予丰州太大的支持,你自己要有心理准备。”

    黄明远一听杨坚的放权,已经心中欢喜,至于从朝廷这边弄点资源,黄明还没做这么好的美梦。

    “圣人放心,明远绝不会给圣人添麻烦。”

第十六章 毛遂自荐

    杨坚很是满意黄明远的态度。做臣子的,就是要为天子解决问题的,若是总是给天子找问题,那天子还留你何用?

    黄明远至少是个出色的臣子,是个能做事的人。

    想到这里,杨坚的心思也顺了下来。今日见黄明远,虽说是封疆大吏的述职,但并不是每一个封疆大吏都有面圣这个机会的。今日的重点,还是要谈关于北伐突厥的事情,毕竟这才是这一次波澜乍起最重要的原因。而杨坚的确也想从黄明远这里知道,北伐突厥到底有多少可能。

    杨坚也没有跟黄明远饶圈子,而是直接问道:“黄卿,若是大隋北伐突厥,你有多大的把握?”

    其实若是可以,杨坚如何不愿意北伐。杨坚并不是一个守成的君主,否则当年也不会在开皇十八年令杨谅、高颎以水陆三十万大军伐高丽。

    只是大军北出草原数千里,一旦有恙,便是数十万大军沦丧,丧师辱国,其风险性,连杨坚也难以承受。当年征高丽一战,馈运不继,军中乏食,复遇疾疫师还,死者什**,可是让杨坚数年缓不过劲来。

    这一次杨坚真是担心会再败,毕竟以高颎之能,尚且伐高丽不胜,又何况其他人呢。

    也就是黄明远这样的顶级名将上表,杨坚才会考虑,若是换个人,早被杨坚啐一脸了。

    杨坚话一出口,黄明远立刻来了精神。他知道这两年多的筹备能否成行,就在今日。杨坚再是昏聩老迈,但基本的判断力还没失。若是自己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说法,哪怕再是政治斗争,杨坚也不会拿整个大隋的国运开玩笑。

    黄明远上前在殿中,从怀中掏出一张大大的地图。

    “圣人,明远带了一份北地的形势图,我一说您便明白了。”

    杨坚让刘德拿了一面屏风,将这张图挂在了上面。杨坚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了各种驻军、地形、山川、河流态势,便明白黄明远为此事是做足了功课的。

    黄明远指着地图说道:“圣人请看,从丰州西北出鸊鹈泉,北经公主城、眉间城、怛罗思山、赤崖、盐泊、浑义河、炉斤山、木烛岭,约两千余里地至突厥牙帐。

    现在整个草原主要是一分为四,其中明面上势力最大的仍为东突厥步迦可汗,其部控制着西到金山,东到独洛水,北到娑陵水(色楞哥河),南到戈壁的地区。步迦可汗兵败冠军侯山之后,逃回草原,经过两年的蛰伏待机,打败突厥阿即思汗,终于夺回了突厥牙帐。不过整个牙帐内战了一年多,当为势力最为薄弱之时。这也是我认为今年出兵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第二大势力为除了铁勒同罗部的铁勒诸部联盟,以拔也古部为首,控制着整个铁勒故地,并不断蚕食突厥原有草原。铁勒诸部约有十几部,原本各自攻讦,不过现在拔也古部居于领先位置,但整个联盟并不稳定,可为我出兵草原最大的臂助。

    第三大势力是铁勒诸部中的同罗部,其部控制着狼居胥山以东,弓卢水以北的部分地区和弓卢水以南直到碛口的广大地区。同罗部进行整治改革,中央集权,实力发展迅速,是未来草原一心腹大患。

    最后一个便是漠南诸部,因为阿勿思力投降,基本上都归附了启民部,少部分归附伊然部,但实力相差疏远。若是我军北上,启民可汗和伊然部可为两支助力。”

    杨坚听后点点头,黄明远基本上将整个草原的局势说了个清楚。因为和突厥相持了几十年的关系,杨坚对于突厥、铁勒这些部落倒也清楚,突厥人与铁勒人的关系更是知晓。在杨坚心中,铁勒四分五裂,不足为虑,重点还是要击破突厥人。

    至于同罗部,杨坚持保留态度,应该消灭,但不用太过紧张。若是能顺利灭掉突厥,倒是能用这个同罗部看住启民可汗,维持整个草原的政治平衡。

    这时杨坚又问道:“步迦可汗毕竟是两突厥共有之大可汗,虽然东突厥势微,但毕竟经营西突厥多年,若是真的鱼死网破,合两突厥之力一战,此战的结果将并没有那么明朗吧。”

    东、西突厥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不能单独考量一方,不过杨坚并不熟悉西突厥的形势。

    黄明远说道:“禀圣人,西突厥虽在,却已经不是步迦可汗的西突厥了。原本西突厥的继承人应该是都六叶护,不过其人已经死在了关中,余部有其子射匮叶护统领。而与此同时,原阿波可汗的继承人泥利小可汗崛起,背叛了步迦可汗,其部控制着金山以西直到西突厥王庭的地区,算是隔绝了步迦可汗与西突厥的联系。

    现在整个步迦可汗一脉的突厥实力群龙无首,爆发内战,相互攻讦,而泥利可汗为了夺取西突厥,早就顾不上东突厥了。

    与此同时,整个西域铁勒诸部也在薛延陀部、契苾部率领下反抗突厥,整个西突厥乱作一团,若要分出胜负,怕是还需一段时间。”

    杨坚点了点头,对此很满意,不管如何,至少这些东西说明黄明远是用过心的,不是凭空胡诌的。

    不过杨坚还是希望能最大限度确保北伐的成功率,毕竟是穷国力之战。

    杨坚有些犹豫地问道:“单凭如此,虽仅仅只对步迦可汗一人,但毕竟突厥控制草原达五十年之久,积威甚重,我大隋兵出多而力不支,兵出少而不能胜,也是两难之事。”

    天子有难,自有做臣子的服其劳。

    黄明远如何能够在众多北伐主帅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正在其时。

    黄明远立刻跪在地上,拱手说道:“臣黄明远愿替圣人解忧,北出草原,平定突厥。草原胡虏虽众,但经过数年内战和雪灾之后,已经是人困马乏,民心沸腾。臣此次北上草原,不需率领千军万马,只需圣人予臣五万骑兵,三十万石粮草,臣以启民、伊然等部为前驱,再联络铁勒各部,必直捣突厥牙帐,擒突厥可汗于天子阶前。”

第十七章 推荐魏王

    黄明远的话让杨坚一愣,不是因为黄明远要的人多,而是要的人太少了。只带五万人马能干什么,没看到大隋征个高句丽也出动了三十万大军。

    “黄卿,五万大军,可是说笑了。”

    黄明远跪在地上说道:“臣不敢欺君。草原之上,并无坚城,是故无需攻坚,而是要野战求胜。此战乃异国而征,相隔关山千里,兵越多,而后勤补给越困难,则顾虑越多。不如轻骑而动,直扑敌之要害,速战速决,才可获胜。”

    当然对于这种纸上谈兵的话,怎么说都有道理,但能否大胜才是关键。

    杨坚虽然相信黄明远的能力,但仍觉得五万军还是太少了。

    杨坚盯着黄明远说道:“黄卿,此战能胜否?”

    能胜否?

    黄明远单膝跪地抱拳道:“圣人,北出草原,黄明远无不胜之理。”

    黄明远一脸肃毅,言语中无不透露着坚定果决之态。黄明远自出道以来,身上仿佛有一种魔力,无论多么艰险的战斗,黄明远都能马到功成。此时,连杨坚都觉得这种自信果毅之气凌然不可侵犯。

    杨坚终于决定相信黄明远,五万不够,那就十万,这样总能成了吧。

    杨坚起身上前,将黄明远扶了起来,勉慰道:“朕有黄卿,当如秦有蒙恬,汉有卫、霍,北疆之事,朕拜托卿了。”

    “臣必不负使命。”

    基本上出兵突厥的事情已经成了定局,黄明远也将成为主帅帅师伐国,若说是不激动是不可能的。只是站得高也容易跌得惨,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谨慎行事,不要得意忘形。

    杨坚待黄明远很亲和,拉到桌案前,如叙家常一般。黄明远给他详细得讲解了北上的具体作战准备,从丰州出塞,沿着达兰堆、怛罗思山、浑义河、木烛岭,直到突厥牙帐,勾勒出一幅八面张网,十面埋伏图,听得杨坚也是拍手叫绝。

    作为曾经的一员名将,杨坚能听得出黄明远方案的优秀,对出兵突厥更有信心了。

    杨坚有些不经心地问道:“明远,这此去突厥,去国万里,将相和则事无忧。你虽然战功赫赫,但毕竟年纪小,资历不足,若是身边皆是老将,恐难以压制,误了大事。对于此战将领的选用,朕想听听你的意见,看看哪些人和你更搭。”

    杨坚说得不在意,黄明远的心却是如针扎般警觉,自己身为主帅,选将、任将却没有权利。这种题是送命题啊,答与不答都有可能在杨坚心中留下不好的想法。

    黄明远忙说道:“臣不敢,攻城略地,威压胡虏是臣之责任;然将帅任用,君主与宰相职责,明远不敢逾越。”

    杨坚笑着说:“选将任人本就是主帅的职责,况且此地只你我君臣二人,朕又没让你定出征人选,只是要你给朕一些建议,难道这也不能说吗?”

    杨坚把话说到这种地步,黄明远也没办法推脱了。

    黄明远乃说道:“圣人有命,明远不敢不直言。明远虽然有信心踏破突厥,北定草原,但正如天子所言,明远毕竟年纪小,资历不足,恐难以压制身边老将,所以明远以为明远不当为主帅。”

    杨坚听了一愣神,黄明远这是要做什么,费了这么多功夫,不就是求这个主帅的任命吗?

    杨坚定了定神,有些端正地说道:“黄卿何出此言,朝野内外难道还有谁比黄卿更合适的?”

    杨坚翻脸真是比小孩翻身还快,黄明远见到杨坚有些不悦,便说道:“刚才圣人所言的,正是明远所欠缺的。哪怕再是挑选诸将相契合,也会有人质疑明远。若是到时候明远将大量的精力用在怎么压制诸将上,而误了军国大事,则明远将百死莫赎。”

    看了看杨坚,黄明远接着说道:“臣以为魏王曾平定都六之乱,早怀远略,躬擐甲胄,拯济含识,任贤使能,可为主帅也,若再由臣佐之,则北伐之事无误也。”

    杨坚愕然,没想到黄明远竟然推荐杨昭为主帅,将如此唾手可得的大功拱手相让。

    对此杨坚第一反应是吃惊,接下来便是一种艳羡。黄明远对杨广父子之忠诚,无人可比也。

    杨坚想了想,黄明远此言虽然突兀,却是最好的选择。杨昭与黄明远关系莫逆,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黄明远的指挥才能。而以杨昭的身份,也可以压制诸将,安定于内。最重要的是此战之后,大功集于杨昭之身,侧面抵消了黄明远的不世战功,不至于使其小小年纪,威望不可制。而杨昭本就是大隋第三代继承人,如此大功倒也更加加重其威望。

    只是杨坚也有疑虑,杨昭的身子骨未必可以出塞啊。

    杨坚点点头,说道:“黄卿此言老成谋国,只是长安至突厥牙帐五千里,这一路鞍马劳顿,魏王恐身子骨吃不消。”

    黄明远忙回道:“北上突厥,自有明远出塞,魏王可于丰州调度粮草、文武事,一样可以统辖三军。”

    杨昭挂帅,黄明远指挥。杨昭可以握着黄明远的命脉,使其不敢有不臣之心。同时二人关系莫逆,杨昭也绝不会故意扯黄明远后腿,可谓珠联璧合,一举多得。

    如此绝配,没有比这样更合适了。

    杨坚面带微笑地说道:“明远此言有理,若论足智多谋,安邦定国,还是明远啊。”

    如此算是允了此议。

    黄明远也松了一口气,这不世之功还真不好领,怨不得当年王翦求田问舍,实在是为了避嫌啊。在君王面前,什么亲情、信任都是假的,君王就不会信任任何人。

    黄明远和陈远、李子孝几人筹谋了好久才想到请以杨昭为帅,替黄明远分担火力。杨昭留在丰州,也不可能夺黄明远北定草原之大功,却能事实上肩负起大军长史的活计,解除了黄明远最大的掣肘。

    有杨昭在丰州,黄明远至少不会担心自己的后院起火。反正这主帅挂不挂在自己身上,仗还是都要自己打。与其让天子派来一些重臣在黄明远身边,一边行掣肘之事,一边还赚取功劳,还不如便宜了自己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