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三章 达兰堆之战(三)

    眼下胜负难料,同罗朵儿只得希望同罗休哥能接到自己是命令,率部顺利撤离。

    不过很多事情事与愿违,按照墨菲定理,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所以不出所料,同罗休哥所部也陷入了大麻烦之中。

    战前,斛律晟的报信人员已经赶回达兰堆向黄玠汇报,偷袭达兰堆的胡人有一部偏师南下,谨防对方从南路偷袭。

    因为手上兵力不足,所以黄玠并没有选择扼守眉间城,所有对方很容易便能通过眉间城天险,直达达兰堆城的南线。

    此时,黄玠在南下可没有布置多少兵力。

    黄玠立刻将军事部署做了更改。他将一千步兵交给裨将元礼,令其扼守城北,防备北线来犯之敌,无论任何情况,不许来犯之敌越城墙一步。而黄玠则令辛世雄率一千五百步兵、五百骑兵伏于城门之内,挖掘壕沟,以待敌军。而黄玠本人则率领麾下一千骑兵,汇合城外的薛万述所部,尽数伏于西侧山上。又令麦铁杖全部向南门方向转移,合围来犯胡虏。

    等到同罗休哥赶到达兰堆城以南五里,只见达兰堆城若隐若现于夜色之中。四周俱寂,只有城头上微弱的灯火一闪一闪,仿佛在述说着这大漠之中孤城的落寞。

    此时黄玠正在城西山岭的密林中进餐,亲兵述说有大股胡骑向达兰堆城靠近,黄玠闻报也不在意,继续用餐,仿佛对胡虏的进犯置若罔闻。

    此时同罗休哥眼看隋军毫无防备,心中一喜。隋军轻而无备,只要自己麾下的骑兵能够快速拿下城门,掩杀进去,必能大破隋军。看整个达兰堆的样子,隋军在这里的物资储备必定不少,若是能得之,同罗部的实力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同罗休哥等到三更过半,已经过了与同罗朵儿约定的合围时间。按计划是同罗朵儿率领主力首先对南门发起攻击,吸引隋军的注意力;而同罗休哥则趁隋军不备则从其背后趁机破城。可是现在同罗朵儿失期,计划便没法进行。

    同罗休哥担心同罗朵儿处出现了问题,想取消今夜的行动,但部下皆劝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是后退,难保不被隋军发现。”

    正在同罗休哥犹豫之时,突然城南方向大火,城内出现混乱,同罗休哥大喜,以为是同罗朵儿动手,再不疑他,乃密令部下向城门处攻去。

    原来是城中的辛世雄眼看同罗部始终不动手,猜测他们是否在等另一路同罗部,因此命人在城南点火,诈做敌军攻城,骗过对方,引诱同罗休哥来袭。

    同罗部骑兵向达兰堆城蜂拥杀去,刚到城门,城门忽然神奇地打开了。

    此事虽然诡异,但容不急多想,同罗部的骑兵已经蜂拥入城。打头的同罗休哥的副将同罗释鲁进城之后,便发现城内一片漆黑,若隐若现,如山峦重叠,看不清敌我。

    正行进间,忽然间一声巨响,前面便出现混乱。

    “前方何事!”

    忽然,同罗释鲁听到身边闷哼惨叫之声,是弓弩的声音。

    同罗释鲁大惊,乃大吼道:“有埋伏!”

    接着便两眼微突,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落马而死。正是远处一名隋军小将见其见其似为领头之人,一箭射中其咽喉。

    同罗释鲁一死,进城的同罗部士兵立刻混乱起来。辛世雄乃令部下各推大车、拒马,手持铁矛向胡虏杀去。

    进入城中的同罗部士兵无人指挥,哪里能挡,混乱之中,被搅得人仰马翻。

    此时城头的隋军见城内伏兵得手,在城头高挂起大红灯笼,示意两侧伏兵,并将城头的滚木礌石不要钱地向城下的胡虏砸去。

    早就披上铠甲、严阵以待的黄玠看到城头的灯笼,马上命部下擂鼓示意,又命小将薛万述为前锋向山下杀去。

    此时另一侧山上的麦铁杖得到信息,也冲杀下来。

    还在城门处的同罗休哥听到城头的喊杀声便知道完了,对方有埋伏。同罗休哥也是多经战阵之人,知道这时候不能心存侥幸,既然对方四面张网,说明入城的同罗释鲁已经生死难料了。

    数百骑兵身陷险境,同罗休哥心如刀绞,但他知道此时不能感情用事,必须突围而出。因此同罗休哥当机立断,立刻下令部队调头突围,至于能逃出去多少,就看天意。

    黄玠和麦铁杖两部从同罗休哥的斜后方两翼直插入其中军,立刻就把同罗部骑兵切成三段。

    同罗休哥此时眼都红了,拼了命地往前突。不过双方虽然骑兵数量相当,但隋军还多出一倍的步兵,再兼天时、地利在手,哪怕战力不如对方,也早把对方的抵抗力打掉了一多半。

    薛万述一马当先,连劈带砸,把同罗部的阵势完全搅乱。同罗休哥刚令身边亲卫围杀对方,忽然一箭正中其冠,差点把同罗休哥吓死。几个护卫忙上前护卫住同罗休哥,放在被人斩首。

    同罗休哥本就不以勇力见长,更不亲自出击。

    此时城内的辛世雄部已经将入城的胡骑赶出城外,从北面杀出,彻底堵死了同罗部最后一个方向的道路。

    隋军前后夹击,四面合围,被困于达兰堆城门处的同罗休哥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此战一直激战到拂晓时分,同罗休哥虽然拼死力战,但身中数箭,战袍都被血染透,在护卫的拼死奋战中侥幸逃脱性命。至于其部落大部的士兵,在隋军的围杀下,尽皆伤亡殆尽。

    战后,黄玠令人统计伤亡,计斩杀同罗部骑兵两千六百多骑,跟着同罗休哥逃出重围的残兵不到两三百人。

    隋军胜得是酣畅淋漓。

    辛世雄之侄辛文礼献上同罗休哥副将同罗释鲁的脑袋。

    黄玠见辛文礼身高近七尺(两米零七),虎背熊腰,膀大腰圆,手持长槊,勇猛无敌,也是欣喜,令其在身边为将。辛世雄是陇西人,自秦汉时期传下的军人世家,与新兴的关陇家族并无太大关系。辛文礼号称有横推八匹马之力,得黄玠赏识,自是甘为门下。

第九十四章 达兰堆之战(四)

    第二日一早,斛律晟率部返回城中,见黄玠得胜,也是高兴。他在得胜之后,没有急着返回达兰堆,而是选择尾随同罗朵儿半夜,本想缒住其军,终因兵力相差悬殊,不得不返回。

    眼看隋军大获全胜,斛律晟便劝黄玠追击同罗朵儿。

    同罗朵儿残部仍有数千人,若是在漠南逡巡日久,将会对漠南的隋军补给线造成重大威胁。

    黄玠也认为如此,乃命辛世雄和元礼率步兵守备达兰堆城,自引麦铁杖、钱士雄和斛律晟合兵一处,追击同罗朵儿而去。

    昨夜,同罗朵儿废了好大功夫,才赶走斛律晟,忙向南救援同罗休哥,等到天明,才在眉间城东三十余里处遇到了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同罗休哥。同罗朵儿早就料到或许同罗休哥会大败,但看其现状,其部几乎全军覆没,同罗休哥也是生死难料,还是两眼通红,难掩悲戚。

    容不得同罗朵儿过多的伤心,同罗东丹便劝同罗朵儿立刻撤退,否则等到隋军追兵赶到,他们恐难逃脱。

    同罗朵儿急忙率部东撤,准备先返回赛音山。本以为能仗着马快,快速逃脱,没想到这两日天降大雨,败退的同罗军在泥泞中艰难跋涉,士气低落,无复行伍,将领也无法控制。

    隋军连夜赶路,终于在握衍水附近追上了同罗朵儿。

    双方实力相差无几,同罗朵儿知道若是不能击退隋军,被其尾随东去,全军必败。同罗朵儿乃亲率大军渡过握衍水,在河东岸摆下大阵,意图正面迎敌,又令同罗东丹率一千五百骑于迂回到握衍水西岸埋伏,意图伏击隋军。

    隋军一路东进,沿途数次遇敌激战,斩获不少。等到隋军主力到达握衍水之后,竟然发现了同罗东丹伏兵。

    黄玠遂下令主力猛攻同罗东丹所部,意图将其全歼于河西岸。

    同罗朵儿见情况有变立即下令曳落河大将阿结思渡河出战救援,阿结思杀入重围,救出了同罗东丹,并迅速退到河边,把军队分为三阵,背水抵抗。

    斛律晟和薛万述、辛文礼三人分别率数百骑兵,各掩杀一部,双方在握衍水西岸来回相持。黄玠也亲率骑兵主力加入战场,全力冲击。

    阿结思悍勇无比,顽强抵抗,战斗拉锯了好几个回合后,终是寡不敌众,阿结思和同罗东丹抵敌不住,乃且战且退,率领残部撤到河东岸和同罗朵儿部会合。

    而隋军斛律晟和薛万述、辛文礼三人皆是一马当先,迅速杀过河去。

    同罗朵儿亲自带兵接应阿结思,于阵前和隋军展开了血战。双方在河东岸再次混战,斛律晟摧锋先入,其余诸部乘势掩杀。同罗部骑兵也是不甘示弱,拼死抵抗,双方皆是血流成河,横尸遍野。

    等到下午,黄玠见同罗朵儿所部难以撼动,乃下令撤退。

    同罗朵儿也不追赶,其部损失惨重,折损过半,已经无力再战,因此只得下令继续向东撤退,以图后事。

    河东岸的黄玠眼看同罗朵儿所部远遁,也是无可奈何。他奉命戍卫达兰堆,若是兵力折损严重,接下来就不好再守御城池。

    不过斛律晟心中却是不甘。

    丰州众将皆知黄明远将同罗部视作心腹大患,今日一战,同罗部在狼狈溃逃的情况下,尚且有如此战力,果然不凡。若不能趁此机会削弱其势力,来日必是丰州军的大敌。

    斛律晟因此向黄玠请战,请求追击。黄玠不允。

    斛律晟乃说道:“之前同罗部知我军追击,难以逃脱,因此奋力一战,我兵虽锐,不能敌之也。现在我军后撤,同罗部必以为我军放弃追击,当轻车速回,不复为备。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必能破敌。”

    薛万述和辛文礼二人听了也是跃跃欲试。

    斛律晟再三请求,黄玠无奈,只得命斛律晟继续追击。同时要求斛律晟若是同罗部有防备,当速速归之,不得轻动。

    斛律晟走后,黄玠始终不放心,毕竟斛律晟乃侄子爱将,若是战败,也折损侄子脸面。因此黄玠亲率骑兵追赶斛律晟,以防不测。

    斛律晟向西追赶近数十里,终于追上同罗部军。

    此时斛律晟料其兵少,或难以一战,正巧辛文礼率数百骑兵感到。斛律晟乃命辛文礼率部屯与其后,待斛律晟与同罗部相持之时,再加入战场。

    此时同罗部因为连日行军,疲惫不堪,正在用餐之际,不及防备。斛律晟所部突然从其背后杀出,袭入同罗部大营。

    同罗部顿时陷入混乱之中,一片无序之状。

    斛律晟亲率铁骑突入,一无所挡,沿途挨着,尽数成了斛律晟的槊下亡魂。

    隋军破营之时,同罗朵儿正在吃饭,见此情形丢掉筷子,要准备抵抗。隋军前锋直突入同罗朵儿身前,连同罗朵儿都被隋军砍伤了手臂,伤得非常严重。同罗朵儿在亲兵拼死护卫下,才狼狈撤退。

    这时候幸好本已受伤的同罗部大将山禄率领曳落河拼死向前护卫,才没让隋军完全透阵。

    而同罗东丹在营东,所部受损不严重,乃很快组织反击。同罗部人多,斛律晟尽管凭着先机破敌,但同罗部毕竟不是弱旅,双方很快陷入混战之中。

    这时斛律晟乃发号令,命辛文礼出击。

    辛文礼所部数百人,如狼似虎,一往无前,加入战场之后,立刻帮着斛律晟稳固了战场形势。

    双方正在激战,此时黄玠率军也加入战场,终于将胜局奠定。

    同罗部完全大溃,同罗东丹和山禄等人无奈,只得护着重伤的同罗朵儿和同罗休哥向东疯狂逃窜,至于本部情况,再无顾不得。

    隋军沿途斩杀无数,又继续追击了数十里,同罗部相蹂践死者无数。

    同罗部东逃百里,又遇到薛万述率领的二百精骑的伏击,其部又死伤不少。等到同罗部断断续续逃回赛音山之后,全军仅剩九百余人,各种物资全失。

    而此时同罗朵儿和同罗休哥俱是重伤,只得由同罗东丹主事。赛音山是同罗朵儿的地盘,其一受伤,人心立刻浮动,很多阴谋之流涌动,同罗东丹根本压不住。

    同罗部陷入了绝境之中。

第九十五章 布林湖之战(上)

    就在达兰堆大战之际,杨义臣在哈木尔城也获得了同罗部来袭的消息。

    此时杨义臣的伤势基本稳定,能够主事。听到有敌袭,立刻命部下加强防御,又令斥候四处,防备对方突袭。

    杨义臣知道韩浚是黄明远的爱将,也想前去救援。只是他身边只有数千步兵,还有哈木尔城这个庞大的物资库要驻守,根本没法出兵,只得多派斥候前去查探韩浚一行的消息。

    等到王虎臣率领四千多民夫赶回哈木尔城。杨义臣又惊又喜,若是数千民夫死于草原,当是一大过错。

    不过杨义臣也明白,韩浚率部替民夫断后,怕是凶多吉少。

    过了一日,斥候果然来报,韩浚所部三千余人连同上千民夫,尽皆覆没于浑义河,韩浚战死。

    杨义臣心中一紧,数千将士阵亡,虽然尽是胡骑,且和他没有什么责任,到底是隋军。而且韩浚战死,黄明远那边怕是不好说。

    杨义臣急忙派人前往牙帐送信,又派人前往浑义河寻觅韩浚等人的尸体。

    与此同时,匆匆从牙帐赶回的梁默和张定和二人也在浑义河发现了隋军的尸体。

    此时大战不过刚结束几日,遍地无头尸体,整个河滩都被染成了赤红色。梁默二人不敢耽搁,立刻派人将此事告禀黄明远。又令人将这些胡骑尸体尽皆掩埋,而隋军尸体则火化安置。

    处置完这些隋军遗骸之后,梁默和张定和对于麾下隋军下一步的动向有了不同的意见。张定和认为,大军要即刻赶往南下,协防杨义臣守备哈木尔城;而梁默则对此有不同见解。

    当听到同罗部游骑不过万余人,还被韩浚所部大量杀伤之后,梁默便有了别样的心思。

    黄明远将追击步迦可汗的美差交给了梁默,可梁默却铩羽而归,一无所获,弄个没脸。再加上之前跟随鱼俱罗偏师西出,错过了怛罗思山大战,可以说北上草原一趟,梁默实际上并没有获得什么大功劳。

    这样的事情梁默怎么可以接受,难道这一次他是来草原游玩的不成。因此梁默希望可以追击同罗部,一举歼灭之,到时候也能立上一功,同时卖黄明远一个好。

    张定和本不愿,不过其少贫贱,有志节,梁默“立功受赏”的说法一撺掇,张定和便起了兴致。最后二人便决定,整军北上,追击同罗部。

    这时候梁默为加快行军速度,乃率本部骑兵为前部,将步兵交予张定和为后部,直往北而去。

    梁默所部昼夜行军,追了数日,终于在布林湖以西地区追上了同罗斜也。布林湖在草原与荒漠交界,位于独洛水西南,是一个因为冰河侵蚀形成的湖泊。湖泊两边的峡谷陡峭如同斧凿刀劈一般,水平如镜,少有人烟。每到在夕阳西下时,湖水会发出紫色与红色交映的色彩,十分梦幻。

    梁默一心想着立功,轻而无备,立刻便落入同罗斜也的圈套中。

    同罗斜也本来发现身后有敌,心中担忧,立刻命部下加快进程,往北而去。走了没多久,斥候回报追击敌军只有数千骑。同罗斜也心中一喜,便决定掉头迎敌,歼灭这股隋军。

    八月四日,梁默进抵布林湖以西的废旧小堡,前方斥候报有胡骑出没。梁默以为追上了同罗斜也,心中大喜。麾下部将庞玉乃劝梁默同罗部骑兵已近,敌情不明,不可轻进,可背城为营,示弱诱敌,设伏奇袭,攻其不备,却被梁默斥退。

    梁默不从,继续进军。

    五日上午,也就是黄明远在卫律城大战的同一日,梁默所部进抵布林湖,果然中了同罗部埋伏。梁默且战且退,最后戍守在布林湖北侧的峡谷之中。

    此时同罗斜也乘势挥军,向隋军中军进逼。隋军困守,同罗斜也乃命人毁掉道路,截断隋军归路。接下来又命同罗遏鲁防御布林湖一侧,断峡谷水源,饥渴隋军。

    梁默无奈,只得引军步战,准备突围。同罗斜也乃命同罗屋质坚守正面,自己则转攻隋军侧翼。隋军阵势坚固,同罗斜也不可能攻克,又转道隋军东北面小道突击。

    或许是天绝梁默,双方正艰苦奋战,时狂风突起,飞沙弥漫,隋军部伍相失,营阵大乱,士卒惊骇,争相入谷。梁默为众所拥,几乎被践踏致死。庞玉率刀斧手和勇士据谷口奋击,同罗军这才稍退。

    当夜,隋军被困于谷中。梁默乃命令部队择地安营扎寨,准备次日再战。

    第二天黎明,梁默出营观阵,大吃一惊,突见谷口南北全是敌兵。而谷口正面,同罗部挖掘了数条壕沟,断绝了隋军出谷之路。一夜之间,同罗部士兵竟将隋军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此时的隋军已陷入同罗部的重重包围之中,危在旦夕。

    此时敌众我寡,有覆亡之危险,梁默的亲信建议梁默率亲兵杀出重围。

    梁默无比愤怒地说道:“自本将自领兵以来,身经百战,每从征伐,冲锋陷阵,你们谁见我后退过?古人说:‘临难毋苟免’,今天本将竟然身陷重围,正是为国效死的日子,怎能丢下将士们自己逃跑呢?”

    众将士见主将慷慨激昂,受到很大鼓舞,一齐振臂高呼,愿跟随将军同胡虏决一死战,让他们知道,隋军不怕死的。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报国的时候到了。”梁默挥刀大喝一声,“兄弟们,不怕死的随我杀敌去。”

    梁默一马当先,冲出大营,杀入敌阵,众将士见主将身先士卒,都是争先恐后,发一声吼,一齐杀向敌阵。

    隋军虽然被围,求生意志不绝。此时两军对垒,更是生出无限勇气。隋军抱着必死的决心,冲入敌阵后左冲右突,凭一股勇气杀出了同罗部第一层包围圈。

    同罗斜也大惊,隋人悍勇,眼看煮熟的鸭子要飞了,忙令同罗遏鲁全军押上,务必挡住隋军破围之路。

    此时双方都到了绝境,各自死战,从日出杀到太阳西下,已经是人困马乏。隋军虽然杀敌无数,自身伤亡也是无算,眼看已不能突出重围,只好再次退回谷中。同罗部士兵战了一天,也觉疲乏,双方各自鸣金收兵。

第九十六章 布林湖之战(下)

    当夜,同罗斜也整点部队伤亡,折损千余骑,损失惨重。

    同罗斜也无法自觉无法承受这种伤亡,乃令同罗屋质深挖壕沟,困死隋军。

    梁默困守谷中,水源不足,眼看就要渴死。夜里,梁默又试着突围两次,皆没有成功。

    此时人困马乏,梁默自知怕是难以幸免,无奈地对庞玉说道:“悔不听润泽(庞玉字)之言,致今日之祸。”

    在此时同罗斜也围困梁默之时,张定和也率近万步骑赶来。

    梁默在布林湖附近血战,已经难以遮掩,张定和顺着梁默留下的痕迹,便向此杀来。

    同罗斜也眼看有隋军援兵赶到,心中无奈,可是眼看梁默所部再困上一日,便能不战自溃。同罗斜也舍不得如此战果,便决心一战。

    同罗斜也乃令同罗遏鲁和同罗屋质两军阻拦隋军援军,自率本部准备先围歼梁默部。

    张定和匆匆而来,也发现了同罗部。眼看前有胡虏挡路,张定和心中一震,立刻便猜到梁默所部怕是遇到了不测,忙令部下加快进度,向前赶路。

    同罗屋质在布林湖以东的高地上扎营,人多势众,气势汹汹。

    张定和倒也听黄明远说过同罗部的战力,知道同罗部骑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此明白,此战若胜,必须气势上先要压倒对手。

    张定和戎马生涯,看到敌军分为三队,一名年轻人在队伍前方立马,立刻判断此人便是同罗部的指挥官。若有胜敌,未若擒贼先擒王。

    这时张定和问左右谁最善射,左右均答乃车骑将军左天成。

    左天成随即策马来到张定和面前,张定和见其面如鸡血,形态魁梧,知道是员勇将,乃问道:“左将军需要带多少骑可以射杀胡骑阵前那位胡将?”

    左天成乃说道:“末将只需五十骑,必射杀胡酋,来见将军。”

    张定和大喜,乃说道:“真壮士也,我给你百骑,务必射杀此将!”

    左天成慨然应道道:“凭借将军的神威,只要五十名骑兵护送我到敌人近前,一定可以得手,否则提头来见!”

    张定和见左天成勇武,欣然应之,不过怕其有失,仍以百骑予之。

    等到左天成出阵,左右才对张定和说道,左天成乃杨太仆旧将,曾随杨素北击突厥,率五百士兵火烧突厥粮草大营,立得奇功,更曾在伐陈之时救过韩擒虎的命。

    此时左天成在一百精骑的掩护下,逐渐接近敌阵。同罗军阵前骑兵齐出,向隋军杀来。

    此时左天成麾下的百余骑兵兵突然向两侧分开,中间左天成飞马而出,张弓搭箭,弯弓射胡,凭借高超的骑射本领,只一箭同罗屋质就应弦落马,不知生死。

    此时双方正开战,同罗部指挥官就生死不知,同罗部骑兵骇,乱了手脚。

    张定和在后见左天成得手,大喜过望,立刻身先士卒,率精骑从敌军侧翼猛攻,以两翼骑兵夹击同罗军军阵。在隋军精骑的攻击下,同罗军阵势大乱,更不能抵抗隋军主阵的正面冲击,溃败而去。

    虽然同罗遏鲁尽力维持军阵,但此时已经无力回天。隋军杀破其阵,同罗兵立刻大溃。

    同罗遏鲁乃命部下向后撤退,又通知同罗斜也速速撤兵。

    此时同罗斜也还在围困梁默所部,听到同罗屋质兵败的消息如同雷震,面色惶然,难以自持。

    这时祖君彦知道事不可违,若是再战,同罗部这些仅剩的家底怕是也要丧失殆尽了。

    “主公,撤兵吧!”

    同罗斜也满脸不甘,却只能悲愤痛哭地吐出一个“撤”字!

    祖君彦忙令众人去传令,又令同罗斜也身边的亲卫拉着同罗斜也赶紧上马,省得隋军追来合围。

    此时同罗遏鲁架着生死不知的同罗屋质赶到同罗斜也军中。

    同罗斜也见此,更是悲伤。

    祖君彦见其难以自持,遂命大军抛弃一切辎重,只携带兵马武器,立刻向东北突围。

    此时上万隋军追赶上来,拼命冲杀,欲围住同罗部。

    谷中的梁默听到外边战起,又见同罗部混乱而去,心中大喜,立刻便得知是张定和来救援他了。

    此时梁默强忍着缺少和饥饿带来的疲惫,大吼道:“儿郎们,援军已到,胡虏已破,随我杀敌。”

    在如此顺风仗的形势下,隋军士兵发挥出令人吃惊的战力,向谷外的胡虏杀去。

    隋军紧紧咬住同罗部士兵不放,缩紧包围圈,欲将同罗军全歼。

    两军拼死相搏,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同罗部本就因为之前一战折损严重,且一无所获,因此士气下降严重,同隋军交战,对方更是悍勇。隋军前面战死两个,后面再添上一双,丝毫不见人少。

    同罗军陷落敌阵,没有援兵,众将士人人杀得筋疲力尽,心态陷入崩溃。

    此时祖君彦无奈,乃令中军大将同罗德光率军断后。

    同罗德光是同罗部首屈一指的大将,乃中军黄旗副将,随同罗斜也东征西讨,多立战功。

    同罗德光倒也忠诚,拔马回头,反身应对。其余同罗斜也数百亲卫部队也紧紧相随,一同奋战。

    同罗德光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左冲右突,无奈隋军实在太多,左右皆是隋军,身中数枪,成了一个血人。跟随在他身边的数百名兵士也多半受伤,不堪再战。

    同罗德光看着身边这些残兵,流着泪说道:“今日我等为族长效死,当死而无憾。”说罢,提起最后一口力气,挥刀向面前的隋军杀去。

    隋军多如潮涌,同罗德光不敌,乃死于乱军之中。

    同罗斜也率领残部拼命逃窜了两百多里才停止,战后整点兵马,全军仅剩不到四千骑,且大多带伤。而其心腹大将同罗屋质身中利箭,奄奄一息,已不能活。

    同罗屋质临死之前,拉着同罗斜也地手让同罗斜也与隋交好,蛰伏待机,培植势力,勿轻与隋战。同罗斜也含泪答应了他的要求。

    当夜,同罗屋质死于军中。

    同罗屋质是同罗部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大将,战略眼光突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博学多才。其战死于布林湖,同罗斜也伤折一股。

第九十七章 人在何方

    隋军这边,整点兵马,梁默所部伤折骑兵两千多骑,可谓元气大伤。

    看到张定和,梁默又喜又羞,自己不听部将劝阻,轻而无备,冒险出击,若非张定和及时赶到,怕是已经死在了布林湖的峡谷中了。

    张定和倒也不居功,二人是旧识,关系还不错。

    同罗部太邪门,不可小觑。战后二人害怕同罗斜也还有什么手段,也不敢再追击。布林湖离着狼居胥山已经不远,张定和和梁默决定,先行和黄明远主力会师,再做安排。

    ······························································································

    狼居胥山以西,卫律城。

    隋军在卫律城大胜之后没多久,韩浚所部全军覆没的噩耗便从浑义河传来。

    黄明远犹如一头凉水从头浇下,心凉个透。虽然黄明远尽力压制自己的感情,可是还是心如刀绞一般。

    韩浚是开皇十九年投降的隋军,自己本来是打着使高震安心,也是削弱高震实力,才故意将韩浚从高震身边调走,担任自己的侍卫。谁曾想主仆二人,在一起一待便是近四年,直到去年年中韩浚才被黄明远放出去给斛律晟当副将。四年的时间,韩浚始终对自己是忠心耿耿,尽心尽责。二人朝夕相处,韩浚哪怕不是嫡系出身,也早就成了自己的心腹。

    对于韩浚,黄明远是有些想法的,这才将其调出,准备培养一段时间,便能为将。没想到韩浚初次领兵,“出师未捷身先死”,令人涕流满巾。

    “主公,杨将军奏报,据逃回哈木尔城的王虎臣将军报,韩将军本来是可以率部突围的,只是为了给数千民夫争取时间,这才死战不退,壮烈殉国的。”

    陈远看出黄明远的难受,只是有些话,无法言之于口。

    黄明远长叹一声道:“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伯抒(韩浚字)能够为了保护民夫而死,尽了一个军人的职责,死的光荣,死得其所,虽死犹生,我为其充满了骄傲。”

    众人都听出了黄明远心中的难受,也没人敢言语。

    这一夜,黄明远一个人在帐中坐了一夜,直到天亮。韩浚的影子如同幻灯片一般在自己的眼前一一闪过,自己失去了一位好手下,好兄弟。

    黄明远也知道,成了军人,就有了杀人的职责,也要有被杀的义务。自己一生的长河中,不知道会有多少身边之人会马革裹尸,会尸骨无存。只是今日韩浚,作为第一个战死的大同系将领,仍然让黄明远忍不住难过。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韩浚是马匪出身,父母是当初高保宁的旧部,早就战死了。他也没有兄弟姐妹,孑然一身,还是黄明远给他成的家,立的业。出征之时,年华(裴淑宁丫鬟,韩浚之妻)已经怀孕四个月了·······

    得到第二日一早,众人见到有些憔悴的黄明远,俱是担忧。

    雄阔海和秦琼二人甚至主动请命,要求带兵追击同罗部,活劈了同罗斜也。几人同为黄明远的亲卫将领,相互之间,感情更深。

    黄明远知道,不要在头脑被情感左右的时候做决定,因为越是冲动,越有可能引起更大的麻烦。

    同罗部在那里,黄明远不知道,也找不到,但他可以选择攻击同罗部的老营,将同罗斜也的根基连根拔起。

    因此黄明远令郑言庆率四个骑兵军向南搜寻同罗部的痕迹,而以鱼俱罗、独孤览二人为南、北两路领军使,分别从狼居胥山南北直击同罗部祖地,合围其老营。

    对敌人最大的报复,就是狠狠地打击他最在乎的东西。而对于同罗斜也来说,没有什么比同罗部更重要。

    黄明远要杀光所有的同罗部部民,不留俘虏,让其感受到疼痛。

    鱼俱罗、独孤览二人杀气腾腾地向同罗部老营杀去,没想到却扑了一个空。虽然二人沿途绞杀了不少胡人,但很明显这些都不是同罗部。鱼俱罗一直前进到翰里札河(今蒙古乌勒吉河)河源的沼泽中,仍然没有发现同罗部的主力。

    其实到翰里札河已经算是进入仆骨部的地盘了,再往西就进入拔也古部的核心地区了。二人寻觅不到同罗部的踪迹,只得返回狼居胥山。

    黄明远对于二人的上报也很吃惊。茫茫草原,虽然四面空阔,道路纵横,但因为其一览无余的特征,并不适合掩藏数万人马。同罗斜也再是诡计多端,难道还能凭空使同罗部数万人马飞了不成。

    黄明远不相信同罗部会飞天遁地了,只是同罗斜也使了什么障眼法。

    黄明远展开地图细细思量,若是同罗部南下赛音山?很快黄明远便否定了这个可能,相比较弓卢水以南贫瘠之地,整个漠北水源充足,气候适宜,才是真正的王霸之基,同罗斜也不可能白白放弃祖地的。

    然同罗部夹在拔也古部、仆骨部、覆罗部、浑部之间,周围并无险隘之地,东有突厥,西有拔也古,北面更是情况复杂的铁勒诸部,都不是转移的好地方。

    难道同罗斜也真飞了。

    这时候黄明远盯着狼居胥山,忽然想到之后焦方杰向自己回报,狼居胥山附近疑有胡骑出没。

    当时黄明远也派骑兵前往狼居胥山查探,并未发现有什么大规模胡骑的存在,黄明远以为是逃入山中的中小部落的痕迹,并未放在心上。

    若这就是同罗部呢?

    自从心底产生这个想法,黄明远便挥之不去。

    狼居胥山也就是后世蒙古国的肯特山,其山势自东北向西南延伸近五百里,山势较平缓,北段多森林。著名的斡难河和弓卢水皆是发源于此。

    狼居胥山也是蒙古帝国的圣山不儿罕山,黄明远记得后世书中记载,山中多谷地,传说成吉思汗葬于肯特山起辇谷。

    此时黄明远有些豁然开朗。狼居胥山中内部空间足够容乃数万人,且河流众多,物产丰饶,足以让同罗部在山里支撑很多时间。最重要的是,黄明远此战,旨在灭国,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原因,绝对不会对一条山脉感兴趣。即使是军事原因,也只会查探外围有没有什么伏兵,绝不会无缘无故进山的。

    此时黄明远有充足的把握同罗部藏在山中。

第九十八章 断其根基

    同罗斜也短短时间便能够东山再起,发展到今日甚至可以跟草原老牌列强跟屈古棱掰手腕,跟同罗部底蕴深厚不无关系。对于同罗斜也来说,这数万部众便是同罗斜也的根,而黄明远若是刨了其根,断了他的源,任凭同罗斜也再是诡计多端,其实也无足轻重。

    同罗斜也是诡诈,竟然选择将部众藏进山中,黄明远就是发动一场大扫荡也未必能完全消灭了对方。可惜同罗斜也不清楚黄明远下了烧光的命令,这座狼居胥山,本来就在黄明远的毁灭范围之中。

    此时,为了大隋的安宁,也为了一泄心中之怒火,黄明远准备屠戮狼居胥山。

    虽然下决心对狼居胥山以内的同罗部下手,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有人对此表示怀疑,数万大军,展开一场大围剿,难道还不能全歼了同罗部的民众。那是这些人不了解后世鬼子的大扫荡,八路军也是在一个个山沟里躲避了小鬼子的地毯式的搜索。

    狼居胥山是一条山脉,南北五百余里,绵延漫长。就是把数十万大军洒进去,也能隐藏的住,更别说常年居于此地的同罗部族人。

    虽然同罗斜也大军齐出,其留守的主力骑兵应该不会太多,但毕竟在草原上,妇女儿童尚能骑马持刀,数万留守的部民并不是引颈就戮之辈。而且山中回旋的余地太大,道路状况又太复杂,若是隋军在山中遭了对方的伏击,反而可能弄巧成拙。

    黄明远先是命独孤览率部为游骑,封锁整个狼居胥山,使山中之人不得于外部相通。而以鱼俱罗、董纯、乔钟葵三部,分别从山的北、东、南三个方向进入山中,向中心进发,围剿山中的同罗部。

    众人皆是不解,大军一路过来,所向睥睨。打到现在,隋军已经是全无敌手,这个时候或是应该追击步迦可汗,或是选择班师回国,现在怎么跟一座山较上劲了。

    随着隋军进驻山中,焦方杰的鹰击军也逐渐将狼居胥山内部的形势传递出来。整个的狼居胥山脉更像是一个大勺子,中间呈一个南北大躺壕,且有流淌的小河,东西两侧为起伏奇特的山脉,其中西侧的森林密度大一些,东侧则是悬崖峭壁和奇石更多一些。

    此地是天然的屯兵之地,黄明远更加相信同罗部隐匿在山中。因此他多派斥候进入山中探查胡人情况。

    山中倒是有不少避祸的胡人,互相之间,各不相属。这些人长期居于山中,已经从游牧部落向山林部落发展,实力不容小觑。

    因为山中之人多是逃难,警惕心极高,焦方杰派进去进行侦察的鹰击军损失惨重。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鹰击军还是弄到了同罗部的所在地。

    同罗部屯驻在坐西北朝东南的向阳湾,呈簸箕掌形状。山峰比较高,植被茂密,更有河流流过。而且此地谷口狭窄,同罗部在谷口布置了大批的骑兵防御,更深挖壕沟,多备檑木,是为一易守难攻之地。

    黄明远获得此消息大喜,乃命董纯和乔钟葵二人合兵一处,向此地杀去,务必全歼其部。又命鱼俱罗所部从北面压上,断其归路。

    此时同罗部主事的是同罗斜也的心腹小长史同罗留哥和其堂兄大梅录同罗查剌二人。同罗留哥是同罗部中最有文化和智慧的人,还和同罗查剌以同罗部的语言习惯按照突厥文创造属于同罗部的文字,都是同罗斜也的股肱之臣。

    此时是同罗留哥掌军,他分外关心整个狼居胥山内外的形势,防止被其它部落偷袭,因此多置哨骑于山中,以备不测。

    很快,同罗留哥便在山中发现了气势汹汹的隋军,这令其大吃一惊。

    其实同罗部进驻狼居胥山,更多的还是防备拔也古部,防止其在同罗斜也南下之后抄同罗部的老营,因此众人并没有想到过隋军会前来。此时隋军主力杀到山中,众人下意识的就以为征讨隋军的同罗斜也主力损失惨重,心态瞬间就乱了。

    而且之前同罗斜也为了不使部落为某个野心家所得,便令各旗各留守两个千骑于本部,归于同罗留哥掌管。但问题是同罗留哥对这十个千骑只有指挥权,而没有统属权。

    同罗留哥本身是族内文官,虽然有威望,但其实并不能直接任命和管理各旗的千夫长,也无法干涉这些千骑内部的事务,因此他虽然职责重大,但其实部落内真正的兵权还控制在十个留守的千夫长之中。

    隋军气势汹汹,同罗留哥立刻明白隋军此行的目的便是山中的同罗部。此时对于同罗部来说,可谓生死存亡之机。同罗留哥想立刻派兵应对,只是各部并不是完全听从其调令,因此无奈同罗留哥,只得征召各千夫长议事。

    对于同罗留哥来说,其主要责任是护卫这数万部民,因此见众人安危有失,他便希望部落立刻转移,利用这五百里大山跟隋军周旋。

    只是各旗的千夫长皆有算盘,并不希望贸然后撤。而且很多人认为部落老幼妇孺众多,一旦贸然撤退,被隋军追上便是溃败。当然众人也并不认为靠着几万累赘能够和隋军相抗衡。

    其中资格最老的千夫长同罗阿沙气势最足,作为老牌的草原勇士,他也曾跟随都蓝可汗南下侵隋,对隋军的印象还留在十余年前的阶段。同罗阿沙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气势汹汹地认为要利用狼居胥山内部情况,将隋军挡在山外。同罗阿沙地位高,有资历,又用兵权,很快便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同罗留哥无法完全控局,因此只得同意。

    同罗阿沙乃代替同罗留哥指挥,他以五个千骑戍守谷口,另外五个千骑则伏兵在外。一旦隋军前来,谷口骑兵尽量牵制隋军,则伏兵则趁机偷袭隋军的身后,倒是前后夹击,必然获胜。

    众人都同意同罗阿沙建议,同罗留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得应允。

    同罗阿沙乃请同罗留哥守卫山谷,自引兵伏于山谷一侧的密林之中,准备等待隋军的道路。

第九十九章 山中剿胡

    隋军进入山中,果然遭到不少山林部落的袭击,略有损失。众人对于大张旗鼓地进入山中剿灭同罗部颇有微词,实在是此事军中多为骑兵,对于他们来说功少而事难。

    因此有人劝黄明远,是否采用围困之术,要将大军驻扎在狼居胥山各处要隘,控制内外人员出入,然后分拨清剿,最后破虏。诸将也不耐山中袭扰,都主张按此计划实行,更加稳妥。

    黄明远驳斥道:“胡虏所在之地已经确定,若是采用围困之术,则易使胡虏在山中流窜,此为使自己疲惫之策。我军直趋同罗部所在之山谷,便可切断其逃跑之途。同罗部本就主力不多,又多携妇孺,我军首尾相应,攻其腹心之地,巢穴已经倾覆,其余则可迎刃而解。现在已经是八月中旬,草原的寒冬就快到来,我军若是再多加耽搁,便是要和天斗。胡虏不惧严寒,而我军畏惧,是故必须速战速决。”

    众人虽然不知黄明远的目的,只得听从命令。

    黄明远又担心各部征讨不利,乃将军务交由长孙晟处置,自领亲兵于董纯军中,督促诸军进击。

    隋军日夜兼程,沿途有游牧部落袭扰隋军。黄明远乃命弓弩手伏于营地内四周,枕弓弩而眠。一旦有胡虏袭扰,立刻通过隔车阵而放弩。隋军以计形势,狠狠地诛杀了一批山中的散兵游勇。

    此时有不少山中胡虏向黄明远请降,黄明远皆喝令左右将其绑起来斩首,且全部肢解,挖出肠胃,分挂林中,成串相连。

    一时之间,林中各游牧部落,闻隋军而至则魂飞魄散,肝胆俱裂,纷纷逃遁。

    众人不解黄明远所为,黄明远说道:“若此等真是避难之胡虏,见我大军杀气腾腾而来,根本不敢贸然来降。而今日此等胡虏,多为壮丁,一看便不怀好意,彼辈难辨真假,一旦心怀不轨,我军便要折于这茫茫大山之中。我以威示之,就是要告诉这些人不要与我为敌,亦不要妄动心思。”

    众人恍然。

    隋军一路向山中挺进,并分兵守住各处险要的地方。

    而山中同罗部的哨骑听到隋军的也残暴大为恐惧,便在山中竖立栅栏,准备很多滚木、石块、标枪、弓箭来对抗隋军。

    此时黄明远率部进抵同罗部所在山谷之外。只见此处果然是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黄明远远望山中有影影绰绰的痕迹,乃对董纯说道:“胡虏不识天数,不习兵法,此时竟然也邯郸学步,想伏兵于外,真是笑话。”乃命董纯调转头去,攻击山上的同罗部伏兵。又亲率乔钟葵与薛世雄所部,进攻山谷。

    黄明远之前多长于野战和城防战,对于山地战尤其是密林战,还是初次接触。

    薛世雄作为大军先锋,亲率千余步兵持圆盾登山,殊死作战,与同罗留哥所部战于谷口。

    此时山谷狭窄,道路崎岖,不便骑战。同罗留哥也只得命令各部骑兵下马与隋军步战。

    双方在谷口血战不退,同罗部战力不如隋军,隋军奋战,同罗部不能抵挡,被隋军攻破第一道栅栏。黄明远令隋军将其尽皆焚毁。

    同罗留哥败退,被驱赶着往里退。

    而正好谷口狭窄,不便通行。隋军再往里攻击,便不能凭借兵力优势持续征战,反而因为地形限制,被同罗部阻隔于外,不能前进。

    同罗留哥为了有效阻挡隋军,又趁机在谷口竖立栅栏好几层,完全堵塞了谷口道路,凭借地势高来抵抗隋军。

    而且同罗部妇孺也知道谷口若被隋军攻破,他们所有人怕是性命不保,因此都在山上拼命帮着同罗部投掷石块,引弓张箭。

    眼看同罗部同仇敌忾,黄明远知道这些未经训练之人不过是凭着一腔热血,一而衰,再而竭。乃命令隋军故意夸大进攻阵势,造成千军万马全面攻击的态势,引诱同罗部发放箭石。山上的同罗部妇孺本身并没有受到过训练,见此场面更加慌张,直把手中的檑木、弓箭如疯了一般向山下倾倒。

    等到山上的箭石不足,打击变弱之后,黄明远乃亲自督率诸军借着树攀藤而上,另外派遣壮士从小路先上,伺机占据山顶用弓箭往下射击。

    同罗部的士兵被弓箭射杀无数,其山顶的妇孺也被隋军杀得四处逃散。

    同罗留哥已经抵挡不住隋军攻击,主要是兵力不足,因此被攻击的节节败退。

    另一侧的同罗阿沙眼看谷口遭遇攻击,虽然心急如焚,可是山下的隋军围着他们攻击,同罗阿沙所部被封锁在山林之中,根本无法突出。

    随着谷口被隋军突破,同罗阿沙拼命向山下突破,损失惨重。

    同罗阿沙也左臂中箭,眼看隋军层层围上,知道事不可为,竟然选择带领残部四散而去。

    此时山谷中的同罗部再无任何翻盘机会。

    同罗留哥带着残部且战且退,向湾中而去,掩护部众从另一个方向撤退。

    乔钟葵部猛将王拔瞅的良机,乃一马当先,直奔同罗留哥而去。王拔马快,同罗留哥猝不及防,被王拔一矛戳死。同罗部最重要的文臣,同罗部文字的奠定者同罗留哥,就此殉国。

    同罗部部众眼看同罗留哥身死,四处乱窜,黄明远在谷口望着狼奔豕突的同罗部部众,乃下令全部诛杀。

    乔钟葵和薛世雄所部在此对同罗部部众展开了血腥的大屠杀,不分男女老少,所有活人尽皆丧命。

    整个山谷被染的猩红,到处都是倒毙的尸体,整个山谷成了一个大型的修罗地,屠宰场。

    鲜血直流淌入湖里,整个湖面都被染成了血红色。

    左右文官皆面有不忍之色,劝黄明远可以饶过突厥妇孺,黄明远却丝毫不为所动。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他们既然选择了抵抗,就意味着他们站在了大隋的对立面,除恶务尽。”

    屠杀一直持续到傍晚,整个山谷之内,同罗部部众被屠杀者达两三万人之多。当然还有不少人逃脱四散,但黄明远并不打算放过他们。

    直到山谷之中没有一个同罗部活人,这场杀戮才结束。

第一百章 火焚圣山

    这时薛世雄追击溃逃的同罗部部众返回,上报道,因为山谷北面尽是山林重叠的小道,他们怕有埋伏不敢追击,计有一两万胡虏从此小道进入周围山林之中。而茫茫大山,林木茂密,隋军怕是难以清剿。

    黄明远也没有则被薛世雄的顿足,这样的环境,放后世的军队来清剿,也不一定能完全成功。要不然小鬼子无数次围剿都没能把我军困死呢。

    黄明远望着整个山谷,对左右说道:“在草原上的牧民眼中,狼居胥山是草原圣山,天神降临之地,心中敬畏之处。你们看这蓝天,白云,雾松,乌龟石与牛羊交杂,再看这山峦起伏,苍松翠柏,河流清澈,真是人间仙境啊。可惜,如此美如画卷的地方,从今天以后,再也没有了。”

    说完,黄明远脸色一变,对乔钟葵和薛世雄说道:“命令各部依次撤出山中,从此山谷开始,火焚狼居胥山。五百里的山脉,不可留一处空档,尽皆焚毁。尔等诸部,于狼居胥山四周巡查,勿使有一个可以从此山脱逃。”

    黄明远不准备对狼居胥山围剿,他要一劳永逸,大火焚山,将山上所有的生灵全部烧死在此处。

    “元帅,这······”

    乔钟葵和薛世雄都震到了,二人对此感到难以想象,烧掉一座大山,这简直难以置信,闻所未闻。

    黄明远止住众人想要劝阻的话,坚定肃毅地说道:“各部务必执行命令,但有漏网之鱼,我必严惩不贷。”

    黄明远带着隋军依次退出了狼居胥山。接着断后的薛世雄便沿来时之路,依次点火。时天色已晚,浓云密布,又无月色;昼风既起,夜风愈大。

    随着隋军设置的多个起火点起火,众人早望见一派火光烧着,随后两边的林木亦着。一霎时,四面八方,尽皆是火;又值风大,火势愈猛。之后满山火起,上下通红,映得天空都是火红色,仿佛要把这天烧破一般。

    狼居胥山之中,人兽皆惧,哭号不已。不少各部的游骑希望能穿破山林阻隔,突出山外,皆被隋军阻挡。敢有冲击隋阵者,尽皆被射杀。

    这火越烧越大哦,在数十里外的卫律城上亦能看到山上的滚滚浓烟。此火越烧越烈,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直到三天之后,已经没有人再试图突围了。整个山上弥漫着**烧焦的味道,令人闻之作呕。

    黄明远望着浓烟滚滚的大山,长久才叹了一口气,满眼意味深长,悠悠地对陈远说道:“这一把火烧过,怕是要多年之后,此山再能重现绿色。”

    陈远点点头。

    每当黄明远心情不好的时候,陈远就在其身边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倾听着黄明远诉说着心中的苦闷,感受着黄明远心中难以派遣的忧愁。

    “不过随着这把火,此次北伐也差不多真的要结束了,三十年之内,怕是整个草原再没有人能忘记今日,忘记我黄明远的名字。草原胡虏怕我一日,大隋边境则安定一日,大隋百姓则安宁一日。若是万方有罪,罪在我身,降至我身,而我无悔也。”

    过了良久,陈远才看到黄明远眼角的一滴泪水。

    战后,黄明远仍不罢休,围困了狼居胥山整整十五日才撤兵。

    狼居胥山的大火烧了数月不止,浓烟遮天蔽日,大火耀如霞光,还伴着“噼里啪啦”的爆裂声过后只剩下一片焦土以及一层灰烬。狼居胥山上空的浓烟数月不散,带着一些狰狞,望之似乎有张血盆大口袭来。而那些带着浓烟与灼热,夹杂着肆意妄为的呼啸声,还有让人窒息的气体急速燃烧的嘎巴声,似乎天地也为这股喷涌而来的爆发而放行。

    没有人确切知道这场大火一共烧死了多少人,山中所有的生灵都在这场滔天的大火中化为乌有。直到数月后的一场大雪才将山中最后一股烟尘浇灭,这场天地间迟来的哭泣才痛苦的嘶吼出来。

    狼居胥山的大火,整个草原,一览无余。

    数百里之外的各部也能看到狼居胥山上的滚滚浓烟。所有人都被这场大火给惊呆了,甚至有人以为这是天罚,惊慌地跪在地上祈求神灵庇佑。这场吞噬一切大火,将每一个草原人的荣光狠狠地碾碎到尘埃里,再无人升起抵抗隋军的雄心。

    甚至连溃逃到拔也古部的屈古棱,望着这场大火,也对自己之前招惹隋军的行为痛苦的无以复加,不是他无能,实在是大隋太强大了。至少在现在,这片土地的主宰不是生存在这里数千年的引弓之民,而是那些被作羔羊的隋人。

    现在,一切的重点都是要从隋人的屠刀下苟延残喘,侥幸得存。

    而现在最痛苦的,是望着狼居胥山大火却无能为力的同罗斜也。同罗斜也率部侥幸逃脱梁默和张定和的追击,便向狼居胥山而去,他要去和部落汇合。可还没等他到达,狼居胥山的大火已经燃烧而起。

    同罗斜也看着望着远处的熊熊烈火,已经傻了。

    等到同罗斜也反应过来,已经癫狂的同罗斜也拼了命地要去救援自己的部众,却被祖君彦死死地拉住。

    祖君彦几乎是吼着说道:“主公,为了大业,忍不住也要忍。黄明远正等着主公自投罗网,主公只要活着,就有机会复仇,若是就这么死了,同罗部就真的完了。”

    “啊!······啊!”

    痛苦的同罗斜也几乎像野兽一般发出低沉的嘶吼之声,仿佛是心神俱裂一般难捱。

    部落残部个个也是低头不语,那熊熊烈火中有他们的亲人,有他们的同胞,可是没人能说出出击的话。事实上,这么多仗下来,他们已经恐惧了,对隋军赶到深深地恐惧。

    祖君彦和同罗遏鲁扶着同罗斜也进入帐中,痛苦的同罗斜也眼眶尽裂,嘴中低吼,不能言语。

    祖君彦乃下令各部立刻转道向南,赶往赛音山,又让同罗遏鲁代同罗斜也约束众人。现在的同罗部内忧外患,正面临在崩溃的边缘,再也经受不了一丝一毫的打击。

    同罗部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个无人的地方,默默地舔陟伤口。

第一百零一章 大会诸部

    黄明远用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确立了自己在草原上的赫赫杀名。也是这场大屠杀将草原诸部所有的侥幸全部扫落入尘埃之中。

    战后,黄明远令诸部返回卫律城,等待下一步计划。

    没两日,从布林湖返回的梁默和张定和二人也到达卫律城,二人除了带回了浑义河战死的百余名隋军将士的骨灰,还带回了与同罗部一战的消息。张定和详细叙述了在布林湖与同罗部战斗的详细情况,除了隋军折损不少,而同罗部也伤亡惨重,短期内无能为力了。

    而且经过这次挫败,同罗斜也无论什么改革,怕是也不顶用。

    黄明远没有重责轻敌冒进,导致重创的梁默,只是略有责罚,轻拿轻放,使梁默感激涕零。同时黄明远有大为赞赏张定和,送给他一匹千里马以酬其功。

    此后郑言庆在狼居胥山以南的游骑之后也发现了同罗部的踪迹,并上报黄明远有其南逃的痕迹,众将纷纷请求追击,彻底消灭同罗斜也,不过被黄明远给拒绝了。

    同罗斜也,丧家之犬,所能去者,无非是赛音山,要想剿灭他,不过是覆手之事。现在的同罗部,部众全无,早就今非昔比,对于隋军来说他们已经不是大威胁了,留着同罗斜也正好可以继续平衡拔也古部的势力。

    现在黄明远要做的是大会草原各部,确立隋朝对各部的宗主地位。至少在名义上统一草原。

    隋军在狼居胥山一战之后,已经把所有的敌人都打垮了,虽然仍在漠北逡巡,实际上也没有其它目标了,大军只剩下班师一条路。这种局面是满朝文武在开战之前也没有想到的,到底如何处置隋军班师之后的草原,便成了当前黄明远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

    按照隋朝原本的计划,北伐大军此时将草原移交给启民可汗就可以离开了,启民可汗要代大隋天子管理草原。毕竟草原的事,还是要草原内部解决,大隋主观目的是摧毁步迦可汗这个挑战者。

    只是这样的做法是黄明远无法接受的,他北上草原,一路血战,辛辛苦苦几个月,难道就是为了给启民可汗打天下。再说众将士这几个月来,数临战场,出生入死,至少也得获得一个平定草原,拓土三千里的功勋吧。

    黄明远希望要把现在的草原建设成唐太宗平定薛延陀部之后,诸部朝隋的局面,通过对草原诸部的加封和羁縻,完全确立大隋对草原的宗主地位,这才能算是北伐竟了全功,哪怕不能直接统领草原,往后大隋也有干涉草原内政的机会。

    黄明远这一观点提出,立刻就得到了北伐大军中诸多人的响应。

    不光黄明远不愿意,军中所有人都没想到他们会有现在这种战果,因此到了现在,也都不愿意就这么回去。

    尤其是黄明远提出这是灭国拓土之功,众人的情绪就更高涨了。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灭国拓土之大功,自大隋建立以来也就只有当初平定南陈可比,要是就这么将草原交给启民部,还怎么自称灭国拓土,大家的封赏得少一半。

    因此不等黄明远提议,不少人就反对将草原交给启民部,甚至还有人提议奏请天子在草原上设置郡县,编户齐民,长久管理。虽然这种做法不现实,但也看出众人的决心。

    黄明远一看众心可用,因此决定拉着所有人一起,给杨坚上一道书,奏请朝廷收草原之地,羁糜管理。

    黄明远为了让杨坚下定决心,还提出了一个杨坚无法拒绝的称呼,使草原各部共尊大隋天子为“天可汗”,大大满足了天子的虚荣心。

    写完之后,黄明远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这时陈远劝黄明远可以在草原上召诸部会盟,共尊大隋天子。此事一方面能够加深大隋对草原的威慑,使大隋成为诸部共主;另一方面也能增强黄明远的威望,巩固黄明远在草原的地位。

    现在已经到了北伐一役末尾,草原上几乎大一点的势力全部被隋军摧毁。此战之威,更胜当年霍去病、卫青的漠北大战和窦宪的燕然勒功。随着此战获胜的声名传扬整个天下,黄明远的声名也达到了顶峰。

    但陈远认为这些还不够,除了赫赫武功,还有文治,没有什么比会盟诸部,共尊天子更能增加名望和功绩的。

    黄明远细细思量,倒是觉得此是可行。

    之后,黄明远便准备广邀诸部,在卫律城准备会盟之事。会盟便是要确立大隋在草原的宗主地位,取得大义之名。往后大隋朝廷再是处置草原之事,便是名正言顺,无人能够置喙。而各部再是有何反叛动作,便是以臣背主,属于叛逆,大隋可以名正言顺的调动各部力量镇压叛乱。

    黄明远想的更深一层的,便是要趁此机会确定大隋统治草原的秩序。长期的动乱未必完全是好事,无论是启民可汗、屈古棱还是同罗斜也都有可能在这场无序的争霸中取胜。而大隋确定了草原的秩序,便可以维持各部之间力量的平衡,扶持弱小,打压强盛,为大隋牟取最大的利益。

    而将会盟之地选在卫律城,是因为隋军人马众多,迁移不便;更重要的是此地靠着狼居胥山,抬头便可看到狼居胥山的滚滚浓烟,可以给诸部一个下马威,让诸部知道违逆大隋的后果。草原诸部,畏威而不怀德,只有屠刀才能让诸部不敢背叛。

    黄明远乃命人在草原上宣扬,各部之间,无论之前是否与大隋为敌,皆需在十一月一日这天来卫律城会盟,诸部敢有不来者,皆视为大隋敌人,大隋将引兵共讨之。

    现在在草原上,最令人感到恐怖的便是成为大隋的敌人,因为那代表着要面对大隋的屠刀,是死亡与传承的灭绝,因此没人愿意做大隋的敌人。

    黄明远给各部留了两个月的时间,也给自己留了两个月的时间。通过这两个月,可以进一步将隋军的影响传达给到整个草原。

    当然,若不是因为长安反应时间不够,无法及时派遣相关人员赶赴卫律城,黄明远能给他们留一个月就够大方了。

第一百零二章 步迦落幕(一)

    正在黄明远为会盟草原诸部做准备的时候,从北边一道消息传来,震惊到所有人。向北远逃,一直没有消息的步迦可汗被隋军生俘,正在押往卫律城。

    隋军?

    众人心中满是不解,除了他们以外,还有什么隋军?

    直到八月二十八日,木烛岭大决战三十五日之后,高震押送步迦可汗返回卫律城。隋军众将这才后知后觉地恍然大悟,之前还有对黄明远对步迦可汗不闻不问的行为感到误解的,现在才忍不住地佩服黄明远的安排,叹服黄明远的筹谋之深。

    ······

    当日木烛岭大战之后,突厥大军是兵败如山倒。兵找不到将,将也找不到兵,被混乱大军裹胁的步迦可汗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军队,只得随着乱军一路向北而去。

    步迦可汗北逃了一天一夜,直到二百多里外的一处山谷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开始整点溃兵。

    麾下有人劝步迦可汗前往牙帐,重整兵力再战。但步迦可汗的总管安康利却劝道:“隋朝人主力前后夹击我军,而木烛岭与牙帐相隔这么近,我军在牙帐只有少量部队,谁知道现在牙帐是否还在我军手中。再说隋军一路紧追不舍,我军到不了牙帐,隋军便已经先到了,现在宜保存实力为上,勿要做无畏的牺牲。”

    步迦可汗一听,感到有道理。

    现在的步迦可汗早就不是威加突厥数十年的那个霸主,而是一位晚年惨败,精神崩溃,苟延乞活的老者。一听说还要与隋军一战,备受打击的步迦可汗下意识便要拒绝。

    最后步迦可汗下令,大军绕过牙帐,一路往北,渡过娑陵水再重新集聚势力。

    这一仗,其实不仅仅是突厥主力的失败,实则上还打断了步迦可汗的的脊梁骨,使其再也没有与隋军一战的勇气。

    安康利趁机劝步迦可汗道:“隋军虽强,但毕竟不会永远留在草原上,待其走后,可汗可再次返回牙帐,重新集聚势力,定可反败为胜。”

    对于步迦可汗来说,安康利说得不论是否靠谱,可这是两次兵败之后最后的救命稻草。在草原上,无论各部,遭受大败的首脑都不会有太好的下场,步迦可汗可不想步了都蓝可汗的后尘。因此步迦可汗便将此说法述诸全军,以振奋人心,给众人最后希望。

    残存的数千骑兵一路向北,渡过婆娑水之后,身后的隋军终于放弃了追击,让步迦可汗勉强松了一口气。

    此时对于步迦可汗来说,最重要的是该怎么办?

    其实现在的步迦可汗并没有太多好选择。自三年前侵隋兵败之后,身在西域的泥利可汗窃据了属于步迦可汗一脉的西突厥汗位之后,虽然西突厥还有很多步迦可汗的遗子遗孙,但其实已经没有步迦可汗的位置。

    历史上仁寿三年,步迦可汗部下原东突厥各族大溃,纷纷投奔启民可汗,步迦可汗无法控制局势,逃入吐谷浑,于大业六年死于吐谷浑。可以说,步迦可汗终其一生,都没能回到自己统治了二十多年的西域。

    此时,步迦可汗没法南逃吐谷浑;往西是隔断金山,断绝步迦可汗归路的泥利可汗;往南是杀气腾腾的隋军;往东则是虽然一盘散沙,但是实力仍然强大的铁勒诸部;甚至往北都是北迁的韦纥人和穷困的北海。步迦可汗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最后安康利劝步迦可汗向西北方向的延特勒泊(又名延姪伽水,今蒙古国西北之库苏古尔湖)转移。延特勒泊是整个草原第二大湖泊,地处贪漫山(今俄罗斯萨彦岭山脉)南麓,四周为山丘起伏的乾旷草原,距离北海只有四百余里。虽然延特勒泊位置靠北,实际上水草丰美,物产丰饶。最重要的是除了在西北实力不强的都波部落之外,其他各部在此地势力都很弱。

    原本延特勒泊对于突厥人来说,位置偏远,是个鸡肋。但现在这个危机时候,反而是突厥最后的舔陟伤口的地方。

    步迦可汗乃决定向延特勒泊而去,原本控制此地的都波部,步迦可汗还没有放在眼中。

    为了收拢部落,也为了阻敌,步迦可汗又令大将阿史那思摩在娑陵水以北收拢残兵,阻拦隋军追击部队,而步迦可汗自领军往西北而去。

    阿史那思摩虽然看起来很忠诚,但毕竟是阿史那家族土门一系的嫡系,有继承汗位的资格。步迦可汗实力强大的时候自是不在乎部落中的反对力量,但现在兵败,要收拢权利,自然不会将阿史那思摩留下给反对派当首脑。

    此时步迦可汗除了留给阿史那思摩不到千人的队伍,为了自身安全,还将残部仅六千余人分别交给了大将阿史那忽雷勃、阿史那阙和安康利三人指挥,令其相互制约,自己居中调停。

    三人之中,阿史那阙是步迦可汗的老臣,跟随其多年,勉强能够信任;安康利是和他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在突厥之中没什么根基,一身权利都依赖于步迦可汗,足以信任;唯有阿史那呼勒勃,是都蓝可汗旧将,追随他的时间并不长,难以信任。只是阿史那呼勒勃勇武过人,又威望显著,步迦可汗不敢轻易剥夺其兵权。

    现在步迦可汗既要用阿史那呼勒勃,又要防着他。

    步迦可汗众人一路行进到木伦城,乃驻兵于此。步迦可汗乃命阿史那呼勒勃率部近三千骑为大军前锋,向北进击,负责清除各部,为本部大军北上做准备。

    阿史那呼勒勃虽然不太愿意离开权利中枢,但仍旧领命北上。

    阿史那呼勒勃离开之后,步迦可汗勉强松了一口气。任谁手上只有数千人马,其中一半还在一个部将手中,他心中也会不安。

    虽然现在他身边不过三千人马,步迦可汗也考虑过是不是会有人谋逆,但军队尽为阿史那阙与安康利二人指挥,倒也勉强放心。

    步迦可汗更信任安康利,每次屯营,乃命阿史那阙驻营于外,而安康利则率部护卫步迦可汗之左右。

    步迦可汗还担心安康利因为身份低微无法压制其部,更授予其金毗令箭,使其能够号令其部。安修仁出人意料地成了突厥军中的二号人物。

第一百零三章 步迦落幕(二)

    作为东突厥名义上的二号人物,东突厥叶护阿勒坦布虽然既没有什么号召力,也没有什么真正权利,甚至他都不是阿史那家族的嫡系子孙,但依然无法更改的是,阿勒坦布这个名义上的东突厥二号人物的身份很管用。

    至少让东突厥贵族给自己找了一个身份足够重要的替死鬼。

    每一个兵败的突厥可汗下场其实只有一个死字,步迦可汗也不例外。所以自从木烛岭一败之后,突厥军中很快便出现一批反对步迦可汗的势力。这些人为了能有一个合适的替尸鬼,乃找到闲置的阿勒坦布,推举其为首领。

    阿勒坦布这个叶护之位,是步迦可汗在夺其军之后,为了安抚其旧部才授予的一个虚名。直到步迦可汗夺回汗位之后,阿勒坦布所部在步迦可汗势力中地位便不再那么重要,而阿勒坦布也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

    步迦可汗留着阿勒坦布不是因为他仁慈,而是一方面阿勒坦布很乖顺,从不给步迦可汗制造麻烦;同时步迦可汗刚夺回牙帐,也没有腾出手来处置他。所以阿勒坦布才苟活于今。

    但现在作为一个明面上的靶子,无论是支持步迦可汗还是反对他的,都把目光放到了阿勒坦布身上。接下来步迦可汗为了内部稳定,也一定会处死阿勒坦布,为了死中求活,阿勒坦布只能和那些步迦可汗的反对势力与虎谋皮。

    阿勒坦布虽然很清楚这些人打了什么主意,可是他没有选择,也不愿失去这个放手一搏的机会,只得成为这些东突厥贵族的一枚棋子,去掀翻步迦可汗。

    只是阿勒坦布不甘心如此,他不想做一个别人手中的傀儡。只是他没有实力,也没有拉拢别人的本钱。

    这些日子,阿勒坦布也试着出手了几次,去拉拢一些军中旧部,可惜不仅没有成功,还让步迦可汗成功地注意到他。阿勒坦布吓得胆战心惊,再也不敢盲目出手。

    这日深夜,阿勒坦布正在营中休息,忽然侍卫奏报总管安康利前来营中。阿勒坦布一惊,这个时候,难道是步迦可汗也秘密处死他。

    阿勒坦布再是忐忑,也只能将手握大权的安康利迎了进来。

    安康利一身黑色斗篷,遮住自己的脸,仿佛是黑暗里来的使者一般可怖。安康利进帐后看到阿勒坦布只着短衣,像是刚睡醒,有些冷笑道:“叶护大人真是好兴致啊,死到临头还能安睡,安康利真是佩服啊。”

    阿勒坦布脸色一变,安康利这是要翻脸吗?

    阿勒坦布脸色难看地说道:“安总管,深更半夜的,你来我这里做些什么?”

    安康利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奴婢来救叶护大人,不知叶护大人意下如何?”

    阿勒坦布一愣,没反应过来安康利的意思。

    安康利难看地笑道:“叶护大人,屠刀就在眼前,叶护大人是准备用自己的脖子去试屠刀是否锋利,还是准备死中求活,趟出一条生路?”

    阿勒坦布似乎有些明白安康利此行的目的,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安总管乃玷厥心腹,手握重权,是玷厥身边的第一红人,怎么也要背叛玷厥?”

    安康利自是不搭理阿勒坦布的讥讽,自顾自地说道:“叶护大人也不必嘲笑于我,汉人有句话说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辛辛苦苦地伺候了咱们大汗这么多年,劳苦功高,现在还不允许我给自己留条后路。

    在草原上打了败仗的可汗必死无疑,谁也救不了他们,从当初的沙钵略可汗、莫何可汗,还有都蓝可汗、褥但可汗,哪一个不是如此。今可汗三年前就应该死了,大突厥的民众不会容忍一个一败再败的可汗。现在全部落的人都想着掀翻今可汗,唯有他自己一人还以为满世界都是他的臣子,正是可笑。我又不傻,何必再陪着他一起殉葬。”

    安康利的话若是在中原,一定会被人耻笑不忠不义。可是这是在草原,阿勒坦布听了之后反而觉得安康利说的很有道理。

    草原之上,唯服强者,失败者没有任何人权。步迦可汗两次大败,损失惨重,却没有这种觉悟,所以怨不得所有人将他抛弃。

    “那你为什么要选择与我联手?”

    事实上,以安康利的身份,还有手中的兵权,只要安康利开口,谁都要趋之若鹜。而阿勒坦布无论怎么看,并不是一个多好的选择。

    安康利看着对方,说道:“我也不想做别人手中的棋子,只想做下棋的人。”

    阿勒坦布倒是有些明白安康利了,自己有名,安康利有兵权,二人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而那些东突厥贵族,根本看不上安康利这个西域胡人,哪怕现在依仗于他,一旦掀翻了玷厥,以后少不得会出卖他。

    二人对视一眼,既然都是不容于这群阿史那家族的人,那他们的联合便也是顺利成章的事情。

    安康利说道:“叶护大人,我们的敌人不仅是今可汗,还有那些自以为是的贵人们,这一次,就让他们随可汗一同去见先人吧。”

    阿勒坦布有些担忧地说道:“我虽然是叶护,但不是阿史那家族的人,一旦我二人掌权,未必能够服众。”

    安康利去丝毫不担心地说道:“新可汗并不是你我,汉人还有句话说的好‘挟天子以令诸侯’,至少也得让咱们的大汗将全部的权利都交给我们之后,再去死。这段时间,足够我们去选一个新的合适的大汗了。”

    阿勒坦布点点头。

    二人密议,由阿勒坦布鼓动这些旧贵族谋反,到时候安康利通过平叛掌握全部的实力。最后杀死阿史那阙,由安康利和阿勒坦布领军平叛,挟制步迦可汗,掌握大权。

    安康利虽然掌握了一半的军队,但部队中还有不少步迦可汗的死忠和其他各贵族的势力,这些都被安康利计划,在兵变中消耗干净。

    阿勒坦布虽然是个空头叶护,但其旧部并没有经历大清洗,倒也能联络不少人。只要二人联合,基本上可以掌控局面,一举夺得突厥最大的权利。

第一百零四章 步迦落幕(三)

    阿勒坦布与安修仁商量到半夜。

    二人定计之后,第二日一早,阿勒坦布便找到那些拉拢他的旧贵族一同商量,故意鼓动这些人立即造反。

    阿勒坦布告诉众人,东突厥最有实力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头面人物阿史那思摩此时还在娑陵水北岸收拢兵力,一旦其率部赶来,到时候其无论是支持步迦可汗还是发动叛乱,到时候的主导者都不是他们了。

    阿勒坦布还劝说众人自己已经拉拢了一个步迦可汗身边的关键人物,到时候只要他能够临阵倒戈,此次叛乱必能成功。

    众人也被阿勒坦布描述的前景所打动,同时害怕阿史那思摩回来之后他们将边缘化,遂决定当夜发动叛乱,重新夺回东突厥的王统。

    此时安修仁也没有闲着,次日早上他马上赶到步迦可汗身边,向步迦可汗告密。近来有不少人与阿史那阙来往过密,而且这些人大多是突厥贵族,这个关键时候,很是蹊跷。

    阿史那阙是东突厥木杆可汗的后人,其父随阿波可汗西去,后来阿波可汗去世后便归顺了步迦可汗。若是正经来说,阿史那阙是木杆可汗之孙,都蓝可汗和启民可汗的堂弟,也是东突厥正儿八经的继承人。尤其是现在土门一脉势力凋零,阿史那阙的身份就更引人注目。

    往日步迦可汗没有在意这些事情,但今日安修仁这么一提,他反倒上了心,紧张起来。

    安修仁没有直接说阿史那阙叛乱,反而不断让步迦可汗关注其身份,这样更加引起了步迦可汗的疑心。

    安修仁若是直接说阿史那阙造反,步迦可汗反倒不信了。阿史那阙自其父去世之后,跟随步迦可汗十余年,也算是信重之人。现在让其自己脑补,步迦可汗反倒是怀疑起来阿史那阙。

    而且阿史那阙是员宿将,足智多谋,素来得部下信重。若是其和东突厥贵族勾结在一起,那真的是大患。

    步迦可汗越想心中越是后怕,自己怎么就没发现阿史那阙是一条披着羊皮的狼呢?他本人竟然引狼入室,岂不是自寻死路。

    这时正巧阿史那阙派人前来向步迦可汗请命,木伦城外有不明身份的哨骑出现,请求加强防御,派兵追击。

    步迦可汗心道,你是想取得调兵权,然后趁机兵变吧,因而心中更是认定阿史那阙背叛了自己。

    步迦可汗准备拿下阿史那阙,便向安修仁询问如何动手,安修仁建议步迦可汗用商议军情的理由将阿史那阙诳入中军大帐,再实行抓博,步迦可汗同意了安修仁的计划。

    这时候步迦可汗身边谋士乌雅该劝步迦可汗勿有轻举妄动,要打听清楚事实真相,省得使奸人得利,但被步迦可汗所怒,将其关押。

    “我乃大突厥之主,何人敢背叛于我。”

    此时的步迦可汗的确是老了,不负当年的精力,更无当年的精明。所以尽管各部之中,蠢蠢欲动,可步迦可汗却是始终视而不见,始终相信他的统治还是稳固的。

    之后步迦可汗果断的将阿史那阙,招来自己的中军,当面斥责其心怀鬼胎,意图背叛。阿史那阙连连声辩,步迦可汗却是听不见去,反而越发暴怒,令人将阿史那阙囚禁起来。

    步迦可汗将阿史那阙关押在自己大帐后面的小帐,令人严加看管。他准备亲自把那些蛀虫找出来,一一处死,让所有人知道背叛自己的代价。

    令人吃惊的是,当天下午,被步迦可汗秘密关押的突厥大将阿史那阙竟然意外身死。有人在阿史那阙的食物中投毒,躲过了看守的严密监视,将其毒死。

    步迦可汗得知消息之后大为震惊,感觉连身体内都是战栗。不是因为阿史那阙竟被毒死,而是有人竟然能够在其眼皮子底下悄无声息地杀了阿史那阙,而他却不知道。假若当时对方的投毒对象是自己呢?

    步迦可汗慌了起来。

    安修仁劝步迦可汗加强警备,谨防有人作乱。

    步迦可汗乃令人严密封锁阿史那阙死亡的消息,又命自己的附离长阿史那啜统帅阿史那阙所部,负责外线警卫。

    贸然换将,当然会引起众人的怀疑,尤其是当前这个紧张的时节。有些敏锐的人发现军中气氛有些不同。众人越是沉默,越意味着积聚的力量越强大,等到所有人都无法再沉默的时候,便是步迦可汗要毁灭的时候。

    此时整个木伦城都酝酿在动乱与血火之中,所有人或是担忧,或是激动,或是压抑,一场波及整个木伦城的动乱在压制下要怕喷薄而出。

    叛乱不出意外的先从阿史那阙统帅的外营开始。

    上午的时候外营统帅阿史那阙被招进步迦可汗的大帐,到了下午就是阿史那啜来接替其统帅所部,若是中间没有什么猫腻谁也不相信。尤其是阿史那啜一到任便撤换了几名阿史那阙的旧将,任命自己的心腹为将,更是加深了众人的恐惧。

    到了傍晚,外营之中便流传统帅阿史那阙已被步迦可汗所杀的信息,而新任统帅阿史那啜要趁机清洗外营各统领,扶持自己的人上位。

    此流言一出,立刻人心惶惶,自古不及。原本便是造反派势力的将领也立刻从中搅起风雨,趁机作乱。阿史那啜动手太急,使得众人相信了大清洗这种说法。

    不少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思索着保命之事。

    当日戌时过半,外营竟然发生一起刺杀阿史那啜的事情。一个骑士竟然当着众人的面,高呼为阿史那阙将军报仇,持刀向阿史那啜刺去。虽然阿史那啜无事,但如此恶劣的刺杀之事还是震动了整个外营。

    不知是谁谣传的阿史那啜也奉命血洗非步迦可汗嫡系,屠刀马上就要落到所有人的头上,接着子时大营之中突然火起,众人大乱。在有心人的挑唆下,本来已经精神极度紧张的士兵立刻便乱了起来。

    不少人在有心人地带领下高呼着去杀了阿史那啜,祈求生存。

    谁能想到,众人原本还是与子同袍、生死与共的袍泽,今日在疯狂与血腥的刺激下,只剩下机械的杀戮。

第一百零五章 步迦落幕(四)

    “诛杀步迦可汗,光大大突厥!”

    当不知道谁喊出“诛杀步迦可汗”的口号之后,原本不过是一场看似无组织的营啸,这次终于有了共同针对的目标。

    原本还懵懂未知的士兵,听到众人高呼的“诛杀”口号,突然发现,似乎他们现在所面临的的一切,都是忤逆的步迦可汗所导致的,是步迦可汗的无能才令他们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在有心人的引导下,原本比较散乱的士兵,开始有序地向阿史那啜的中军冲击。

    当然军中也不是没有步迦可汗的死忠,但此时众人都被乱军裹胁,这些人也不能稳定局势。

    还有脑筋清明的人也希望外营主帅阿史那啜可以率领各部强力镇压叛乱,安抚局势,但众人不知道的是,阿史那啜早就被潜藏在外营的刺客所杀了。

    这些东突厥的旧贵族将对付阿史那啜的杀招放在了第二次对其的刺杀上。先利用第一次刺杀引起营中混乱,使得阿史那啜以为对方技穷,放下防备心神。再次刺杀,便是派遣一名刺客假装信使到阿史那啜身前,突然暴起,抽出怀中的匕首向阿史那啜猛刺。

    这时阿史那啜身边也有不少此人的同党,这些人一拥而上,杀死了阿史那啜,掌握了外营局势。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整个叛乱既是无序又是有序的开展下来。

    这时阿勒坦布也站了出来,作为反步迦可汗的头号人物,阿勒坦布乃高呼道:“我是大突厥叶护阿勒坦布,步迦可汗无能,倒行逆施,引得隋人报复,毁我大突厥基业,众位随我杀了步迦可汗,夺回牙帐,重铸大突厥的辉煌。!”

    “杀了步迦可汗,夺回牙帐!”

    “杀了步迦可汗,夺回牙帐!”

    此时在一众贵族的支持下,阿勒坦布作为倒步迦可汗派的大旗,向步迦可汗发起致命一击。

    经过一番搏斗-战,整个外营,步迦可汗的死忠几乎已经被叛军全部杀光,而其他反对派和中立势力,都在阿勒坦布一派的裹挟下,向内营杀去。

    此时在内营的步迦可汗也听到了外营海啸般的山呼。

    惊慌失措的步迦可汗连忙找来安修仁来问询情况。安修仁故作不知,只说似乎是外营营啸,请步迦可汗派兵镇压叛乱。

    步迦可汗一听是营啸,已经慌了手脚,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惊惧之下,他也不知道外面具体形势,只得安排安修仁指挥内营各部反击,将最后的权利全部交给了安修仁。

    安修仁权利到手之后,便声称要发动誓死反击,为步迦可汗的逃离争夺时间,因此命步迦可汗身边最后一批附离都上了战场,又用自己的亲信护住步迦可汗,使其最终落在了自己的手上。

    安修仁和阿勒坦布约定,要让旧贵族和步迦可汗的嫡系部队斗的各两败俱伤,因此二人心照不宣的将非嫡系势力全部派到战场上消耗。虽然到后来眼看局势越来越乱,双方相互血战不止,但阿勒坦布想停止这场战斗却已不可能。

    大战仍然没有停止,到了第二日一早,整个木伦城已经是伤亡惨重,血流成河。双方都已经打得筋疲力竭,两方的主力也在昨夜的血战中损失惨重。

    这时候这群打出狗脑子的旧贵族觉得不对劲了,不是阿勒坦布说内营有内应吗?怎么到现在他们手上的力量几乎消耗殆尽,还是没有拿下内营。

    阿勒坦布心中也在叫苦,安康利到底在干什么,再拼下去,自己最后的本钱也没有了。

    阿勒坦布已经有些怀疑安康利所说的真假,安康利不是说会在战场上倒戈,但现在双方打到这种地步,他怎么还在死撑?若是突厥最后一点有生力量在这里消耗殆尽,那么他即使抢得突厥大权,难道要指挥仅剩的百八十个人吗?

    不过终究是造反一派的势力占优势,到了中午,安修仁手上的可汗嫡系精锐也都丧失殆尽。内营被造反一派的军队团团包围,眼看被攻破在即。

    安修仁乃上前请求步迦可汗,突围出木伦城,去寻救兵。

    被折腾了一整夜的步迦可汗本就是憔悴不堪,疲倦狼狈,眼看局势败坏如此,对人对其欲杀之而后快,他也无可奈何,只得同意安修仁的建议,选择突围。

    此时老迈不堪的步迦可汗望着一片狼藉的木伦城,无论如何也不明白堂堂草原霸主自己为什么会落到今时今日的下场。

    从决定突围那一刻起,步迦可汗再也不是当年的威震草原的霸主,而只是一个在安修仁手中等死的废人。

    安修仁召集营中剩余的数百骑兵,以强弓长矛破阵,从木伦城的东部突围而出。

    此时的阿勒坦布等问询之后人大惊,阿勒坦布更是后知后觉,安修仁怕是一直在欺骗他,若是让步迦可汗逃脱而出,向东召阿史那思摩回师木伦,他们所有人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追,一定要追上他们。”

    此时突厥的旧贵族们从没有如现在一般同心,众人来不及处置木伦城,便集合大部分的人马,向东追击而去。只要能够杀死步迦可汗,一切都是值得的。

    众人一路向东狂奔,在东部的大乌拉荒原遭到了埋伏。

    其实木伦城的突厥士兵一共不过只有三千余人,双方激战一夜,伤亡惨重。安修仁逃出木伦城之后,身边不过二百余骑。至于阿勒坦布所纠集的数百骑兵,也是个个带伤,人困马乏,只是吊着一口气,不敢放松,才能向东追击这么远。

    等到大股的隋军突然杀出,所有人都惊诧了。隋军难道已经击败了阿史那思摩的殿后部队,杀过了娑陵水了吗?

    在所有突厥人恐慌的眼神之中,隋军几乎是用摧枯拉朽的攻击,将阿勒坦布麾下的数百人碾压。

    不到一个时辰,阿勒坦布战死,所有的突厥人全部被杀。

    隋军的主力当然没有北渡娑陵水,黄明远如此不重视追击步迦可汗,不是他不想追击其部,而是黄明远早就在娑陵水布置了一支部队,等待步迦可汗的到来。

    此军正是一直在娑陵水北枕戈待发的高震所部。

第一百零六章 步迦落幕(五)

    高震在草原上四处游荡了两年多,跑遍了整个草原。黄明远此次北上能如此顺利,所到之处,山川河流,尽入其心,正是因为有高震这两年来为其勘探地形,打探情报。隋军北伐大胜,高震之功,不弱于诸人。

    黄明远早就料到步迦可汗兵败后会北逃,所以让高震提前在娑陵水埋伏。

    而安修仁这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再让安修仁留在步迦可汗身边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因此黄明远命令安修仁在步迦可汗兵败之后,挑拨各部发动内乱,消耗各部残余实力,给高震的突袭创造机会。

    果不其然,步迦可汗北逃之后,所部有数千人之多。虽然不能与隋军相抗衡,但凭借此等实力,仍旧可以横行漠北。高震担心不能敌,所以没有贸然出击。

    安修仁乃在步迦可汗身边几次挑拨离间,才有了阿史那思摩于娑陵水殿后,阿史那忽勒勃北上等事。而死得莫名其妙的阿史那阙也是安修仁毒死的。

    至于安修仁挟持步迦可汗突围,也是早就算好的,只有如此,才能诱使阿勒坦布等人离开木伦城,而早就在大乌拉荒原埋伏好的隋军一举全歼其军。

    高震在草原两年,三番五次死里逃生,人马折损无数。到现在,其麾下勉强有三千骑,除了一些收服的草原马匪,其他一些人员还多是黄明远后来给其补充的。

    此次,高震为全歼突厥军队,乃令斛律达、李庆阳二人率千骑埋伏于木伦城西,等到阿勒坦布离开之后,再直袭其城,一举拿下已经不设防的木伦城。扫清步迦可汗最后一点遗产。

    高震乃率本部在安修仁等人东逃的必经之地大乌拉荒原设埋伏。此地北依群山,南面大河,一旦堵住两头,阿勒坦布便是前后无路,只得覆亡。

    高震还命黄明诚在大乌拉荒原以东接应安修仁,同时负责擒拿步迦可汗。步迦可汗是草原之主,虽然已经老迈无用,但象征意义巨大,活着的步迦可汗要比死的更有用。

    果然,整个计划按照隋军所预设的一般进行,突厥人内讧,步迦可汗东逃,阿勒坦布追击,最后隋军坐收渔人之利。

    在高震歼灭阿勒坦布的同时,斛律达、李庆阳二人也直扑木伦城。城中除了死尸,只剩下残喘的伤病员。

    二人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木伦城。

    虽然突厥可汗北逃,将整个牙帐都丢给了隋军,但其实步迦可汗随身携带的东西并不少,还都是代表身份的贵重物品,包括突厥可汗的金印、金箭、服饰、文书等物品,现在全部落入隋军的手中。

    一些残存的突厥贵族见势不妙,纷纷向隋军投降。斛律达对其多有不耻,进城之后,乃命人将这些背主的突厥贵族全部处死,以儆效尤。

    二人又对城中所有突厥伤员、守卒进行屠戮,等到一个时辰之后,整个木伦城已经没有一个活着的生命。

    二人清扫完战场,直接一把火烧了木伦城,这才向东,回归本部。

    而此时高震也已消灭阿勒坦布,最后与黄明诚会师于一处河湾处,并将步迦可汗一行人团团围住。

    其实现在安修仁麾下这近二百骑护卫,基本都是安修仁的心腹,步迦可汗的附离早就死光了。草原上的部落统治,类似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主君的主君,也不是我的主君。”

    所以此时的步迦可汗,其实已经是个孤家寡人。

    安修仁乃令部下放下兵器,自己亲自前去迎接黄明诚。这些护卫虽然大吃一惊,不过也松了一口气,纷纷向隋军投降。

    安修仁来到黄明诚身前,恭恭敬敬地说道:“安修仁见过诚郎君,不负主公所托,步迦可汗在此。”

    安修仁行的是家仆之礼,表示自己不忘自己是黄明远的奴隶。黄明诚知道安修仁的身份特殊,也不托大,道了一声谢,这才带人向步迦可汗而去。

    安修仁这是把生俘步迦可汗的大功让给了自己。

    其实论身份,安修仁算是黄明远的家奴,更亲近一些。若不是黄明诚是黄明远的堂弟,他还真没必要如此恭谨。

    黄明诚带人上前,将只裹着一件袍子的步迦可汗接手。

    此时的步迦可汗,有些失魂落魄。

    黄明诚看着这个已经老态龙钟的老人,怎么也无法将其与那个野望天下的草原霸主联系起来。

    “这就是步迦可汗?看起来也不过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罢了。”

    安修仁赶紧上前回道:“回禀诚郎君,若不是现在亲眼看到,谁也不会想到此人便是搅乱天下数十年的步迦可汗。此人看似老迈,其实凶恶的很,也只有郎君才可以亲手缚住这只北地凶兽。”

    黄明诚点点头,一挥手,身后立刻有人拉来一辆囚车,正是用来关押步迦可汗的。黄明远要用步迦可汗当会盟各部的吉祥物,朝廷还要用步迦可汗祭祀太庙,步迦可汗可不能死。

    此时步迦可汗望着四面的隋军,过了最初的慌乱,反而有些镇定下来。对他来说,与其落到了那些守旧派的手中,反倒不如落到隋军的手中,至少自己不用凄惨的死去。

    “我是草原的可汗,大隋天子尚且礼遇于我,你们不能如此对待我。”

    黄明诚看到死活不愿进囚车的步迦可汗,冷笑两声道:“一个老狗,也敢在此疯言疯语,以为我刀不利吗?”却是让人将其直接架入车中。

    步迦可汗终究是一个俊杰,能够识时务,因此他没有哭喊也没有吵闹。隋军说得不假,越是下层将领,越是杀自己无顾忌。与砍下脑袋相比,这算是最好的下场了。顺着隋军的意思,还能维持一点起码的脸面,若是真逼得隋军动手,那什么脸面都没有了。

    步迦可汗坐在囚车之中,也不说话,尽量挺直已经有些佝偻的后背。毕竟是为君数十年之人,还做不到摇尾乞怜,因此他只能在黄明诚面前仍然保持自己高贵的风度,维护自己这最后的尊严。

    他最后看了安修仁一眼,什么也没有多说,自己的大总管都是黄明远的人,自己又如何不败呢?

第一百零七章 生获敌酋

    高震一行人押着步迦可汗,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在八月二十八日抵达卫律城。

    黄明远为酬其功,亲自带着亲卫出卫律城十里外迎接高震一行人。

    时高震远远望到倚马而待的黄明远,乃挥鞭疾驰,策马于百步之外,便下马一路前行到黄明远身前。

    “扑腾”一声,高震跪在地上说道:“主公,高震幸不辱命,全歼突厥步迦可汗残部,擒获步迦可汗本人,今日回来复命矣!”

    “好!”

    黄明远满面春风,兴奋异常,上前一把将高震扶了起来。

    “僧东在娑陵水以北,吾心日日忐忑,难以放下,唯恐汝部安危。今日僧东归家,吾心安矣。区区一个步迦可汗,不过是一个残部老朽,何如僧东重要也。”

    高震听后也是泪流满面,脸色红涨,激动莫名,心中生出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热情,乃大声说道:“高震让主公挂念了,为主公效死!”

    此时斛律达、李庆阳等人也率领所部骑兵赶到军前。

    黄明远乃挥手对高震身后骑兵说道:“诸将士百战余生,马到功成,今日归家矣!吾待北地受胡虏侵扰的百姓谢谢你们!”

    说完,黄明远躬身一礼,长久没有起身。

    高震及身后将士都被黄明远震到,直到良久,才反应过来,纷纷下马叩首,并大声喊道:“将军万胜!”

    “丰州军万胜!”

    其声震策云霄,动人心弦。

    黄明远又走到众骑兵身前大声说道:“诸将士在草原数年,披荆斩棘,呕心沥血,为我北伐大军探察情报,我北伐大军才能所向无前,无往不胜。

    今日尔等又马到功成,生擒胡酋步迦可汗,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史册彪炳,千古传诵。我宣布,凡尔等诸将士,无论生死,战后皆按照丰州军将士之待遇封赏、抚恤,尔等与家人也可加入汉籍,尽享汉民之待遇,共享丰州之荣华。”

    高震麾下众人,多为胡骑。因此黄明远这个政策一出,众人纷纷沸腾。在今时今日,能够加入汉籍,成为汉民是每个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事情,而现在,他们完成了从胡人到汉人的转变,往后他们的子女、家人在人前也能挺起胸膛,自称汉儿了。

    众人欢呼雀跃,高呼声久久不息。

    使胡人加入汉籍之事,黄明远早就思索过多时。丰州胡人越来越多,如果不能融化对方,对丰州的稳定将会有重大的影响。而同化一个民族,未若使对方入汉籍,弃胡风。试看今时今日,整个中原哪里还有北魏鲜卑人。

    黄明远也不是那些道德君子,守旧之人,认为汉人血统不可污染。事实上真正的炎黄子孙何其少也,汉人也是炎黄部落与东方的东夷部落、南方的苗蛮部落融合的结果,所居地域也仅限于中原地区。今时今日,谁会说出身东夷部落的秦国、赵国,出身苗蛮部落的楚国以及巴蜀百姓、吴越百姓、不是汉人。五胡进中原之后,尤其是北方,汉人数量一度不足百万,哪还有多少纯血统的汉人。

    当然,加入汉籍也不是便宜的事,只有那些真心为汉人奋战立功之人才可以。黄明远一开始就订立很高的台阶,以使此事有足够分量。

    高震麾下这些人是第二批,第一批乃是之前跟随韩浚战死浑义河的三千骑兵,这些人在伊然部的家属都会被带回丰州安置,作为汉民享受丰州发展的红利。

    南北朝到隋唐之初,正是思想活跃的一个时代,华夷之辩早就被人说了无数遍。因此丰州此做法,众人并不感到吃惊。

    军中包括刚去世的苏孝慈、长孙晟、杨义臣、王世充这些人都是胡人,但他们自己从来没有这么认为过,他们身边之人也不把他们当做异类。因此胡人入华夏,在众人眼中,也只是一件寻常之事。

    这时黄明远又走到高震身后安修仁面前,安修仁连忙跪在地上。

    黄明远乃将其扶起来说道:“尚义(安修仁字)有慷慨壮志,捣生赴死,天下壮之。”

    安修仁听后满脸欣喜,忙大声说道:“谢主公!”

    ······

    黄明远乃一一安抚高震军中众将,直引得众人感激涕零,潜心效死。

    黄明远又令陈远安排众人驻营,又让人给高震诸将接风洗尘,自己独自去见才被押回来的步迦可汗。

    黄明远与步迦可汗斗智斗勇了数年,从长城内外杀到漠北之土,却没想到这还是二人第一次见。

    二人初见,黄明远感慨于步迦可汗的年老,而步迦可汗也感慨于黄明远的年少。一个才及弱冠和一个花甲之年的老人的较量,决定了这两个民族的未来。

    黄明远本来以为自己会有很多话问步迦可汗,但是看到有些老态龙钟,强自困守尊严的步迦可汗,却不知道该问些什么。

    黄明远还不是一个肤浅之徒,作为胜利者,他还没有必要去奚落一个花甲老人;至于说击败一个名人,若是数年前黄明远还会激动,但名人见得多了,也就那么回事。与步迦可汗的木烛岭一战,对黄明远来说也只是用兵生涯中极其普通的一战。若论凶险,此战比起当初的大同之战和冠军侯山之战实在差远了,甚至都不如怛罗思山一战让自己为难。

    至于步迦可汗,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此时此刻,作为一个俘虏,一个彻彻底底地战败者,他又有什么好说的。难道是摇尾乞怜,放弃尊严求生;还是怒斥黄明远,逞一时口舌之快。步迦可汗都不愿意如此做。

    步迦可汗最后叹了一口气,听天由命吧,无论是被杀还是被押回长安做一个吉祥物,都不是他可以左右的事情。

    黄明远看了步迦可汗几眼,最终还是离开了,没多说一句话。

    双方没有什么私人仇怨,只是立场不同。作为一个戍守边疆的军人,自己能对步迦可汗说得,都已经在隋突历次大战之中告诉他了,汉人不可欺,只是他没有相信而已。

    黄明远让亲卫接管了对步迦可汗的看护,又让人给他单独安排了一个小帐,务必保证他的安全,同时严令看守不许折辱于他。

    倒不是黄明远发了善心,而只是对别人一种习惯性的尊重。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