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一十一章 斩杀大将

    大业四年五月底,杨广拜黄明远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总揽二十五万大军征讨吐谷浑。

    以灵州总管梁默为张掖道行军总管;以兵部尚书段文振为武威道行军总管;以太仆卿杨义臣为西平道行军总管;以河州总管吐万绪为浇河道行军总管;以左屯卫大将军张定和为青海道行军总管;以右侯卫大将军卫玄为积石道行军总管;以右翊卫将军张寿为临羌道行军总管;以卫尉卿刘权为海西道行军总管。

    大军共分九部,从数个方向直逼吐谷浑。

    杨广也下令趁机东巡陇右、河西诸郡县。

    接到这个诏令,黄明远内心是有些无奈的,这般分兵行军实际上是一种妥协后的结果。当初北伐突厥,大多数人其实不看好黄明远的万里远征,因此并没有太多人去争取一个出兵将领的位置,其部十余万,尽归于黄明远一人指挥。

    但现在征讨吐谷浑,很明显就是一场刷战功的战争,因此不少人抢着拿到一个名额,跟着一同出征。

    其实对于黄明远来说,征讨吐谷浑五万骑步兵足矣,再多了就是浪费了。按照黄明远的设想,大军可以在陇右高原附近适应三个月左右的高原气候,然后直趋伏俟城。逼得对方和隋军决战。

    双方骑兵对决,黄明远有把握以五万精锐破吐谷浑十万军队。

    但现在的结果很明显与黄明远设想的不一样,兵分九部,合同进剿,看似给吐谷浑布下了天罗地网,但实际上每一路对上吐谷浑都不是那么实力充足。一旦有一两路军队落败,整个包围圈便尽数被撕裂。

    但黄明远还不能反对此等进军模式。

    大家都想着刷军功,黄明远若是让大多数人回去,不是要与整个军队阶层为敌。

    而且合兵共击也不行。数万骑兵直捣黄龙,那是因为部队少,速度快,可充分利用骑兵优势与敌决战。但你这么多军队出击,后勤辅助人员更多。到时候别说长途奔袭,就是普通行军也快不了。而到了西海地界,吐谷浑的军队怕是还没看到隋军就要主动逃了,谁和你隋军进行决战。

    黄明远难道带着二十五万大军在吐谷浑的屁股后面跟着跑。

    所以为了能够合围对方,还得分兵,还得承担兵败的危险。就好比说让黄明远一个人带着五万军队出击吐谷浑,满打满算三个月消灭吐谷浑,自身损失不超过一万人。而现在军队多了五倍,其结果变成了半年不一定能赢,其损失甚至能达到十万人。

    这样的结果你说是不是坑啊。

    但现在就得这么打,因为所有人都要分薄此战的战功。

    尤其是杨广免了大家的爵位、勋位之后,不少人都成了白身官员,没有功劳,哪辈子能得到升迁。之前远征伊吾没人抢是因为大家不想得胜后留在西域吃沙子,但这一次跟着战神出征,那功劳不是稳稳地。

    黄明远也只得勉力维持。

    大军六月份从各地集结赶往陇右、河西等地,等到集结完毕、等待出征已经是八月初了。

    这个时候的天气已经快要转冷,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暴风雪,别说大破吐谷浑了,能全身而退就不错了。

    黄明远可不想跟老天爷赌运气!

    朝廷费了这么大功夫,所有人也都眼巴巴地看着西征功劳,延期根本不可能。所以黄明远知道,无论如何,他得用最快的速度解决吐谷浑,然后带着军队平安返回。

    不能败啊!

    黄明远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有一天也会为声名所累。

    陈远曾劝过黄明远,最好还是不要接下这个任务。胜则没有多大意义,败则声名尽丧。

    可惜退不得。

    黄明远领兵进驻允吾县,乃招诸将一同来此会商军务。

    由不得黄明远不如此折腾,这关键时刻,得给这群满是傲气的人上上弦。至少让他们知道如果不听话会死人的。

    众人纷纷依令前来。不少人都很清楚黄明远的性格,知道在黄明远手下不怕打败仗,就怕不听令,因此也没人敢在这种场合得罪黄明远。

    本以为此事便是如此这般了,却没想到又生了变故。

    黄明远定的到达允吾县的时间为八月十五日,因为黄明远已经准备八月下旬对吐谷浑发动攻击。各部将领大多从洛阳、长安赶来,因此并无违时之人。而位于陇右负责防御吐谷浑的廓州总管李威却是久侯不至。

    李威是李穆的侄子北周敦煌郡公李基之子,其父李基曾尚北周义归公主,追赠使持节上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曹徐谯三州刺史。而李威本人很小的时候便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又为李穆尤所钟爱,因此入隋之后,虽然李威能力一般,但一路升迁,官拜廓州总管,是李家的核心人物。

    李浑为黄明远所羞辱之后,李威甚是愤然,觉得家门受辱。这一次黄明远招诸将商议军事,李威故意迟迟不到,就是为了羞辱黄明远。

    当然李威也知道黄明远手段了得,因此故意在八月十五日傍晚到达允吾。而如此这般,黄明远就是愤怒,也奈其不得。

    黄明远有时候都有些感谢李家,自己每每想立威的时候,总有人跳出来帮忙。

    黄明远当即下令将李威捉拿起来。

    李威大怒,当堂咆哮黄明远不公。他认为自己并没有逾期,如何要受处置,因此高呼黄明远是公报私仇。

    黄明远笑道:“我定八月十五日之期,乃是申时过半为准,尔到达允吾城时,已经过了酉时,逾期半个时辰,所以我处置你并无不妥。”

    李威一愣,他光顾着八月十五日,哪里还管具体时辰,再说一天的时辰不是以落日为准吗。

    李威一时发懵,黄明远直接厉声呵道:“李威逾期不至,又咆哮大帐,推出去斩了。”

    众人一听都懵了。

    李威可不是普通人,这是申国公一脉的人,自身还是一总管府总管,国之重将。众人纷纷上前进谏,黄明远却是一概不论,一挥手便让人将李威带了下去。

    满帐俱是面面相觑,只有李威的咆哮声在大帐内渐行渐远,直至听不见。

第一百一十二章 搅屎棍

    不一会便有人托着李威的脑袋上来了,黄明远看也不看,直接让人挂在帐外旗杆上示众。

    有了李威的脑袋衬托,原本对于此次议事不以为然的将领也紧张起来。黄明远一挥手便是一名高级将领人头落地,这杀意有谁不怕。因此帐中诸将,无不战战兢兢,畏黄明远如虎。而黄明远乃重宣军令,各部需按照军令并己前进,勿有冒进或者是后退者。凡不遵从军令者,杀无赦。

    有李威的脑袋在此,没人觉得黄明远在开玩笑。

    看着杀意凛然地黄明远,不少没在其麾下任职的将官不住地暗骂,谁他娘的说卫公待人宽和,不凌虐下属,这他娘的叫宽和,你问问李威信不信。之前董纯、梁默等人都曾在北伐过程中犯错,但当时黄明远并未深究,董纯、梁默等人感怀黄明远的恩德,常对众人言黄明远为人宽仁,不少人还真信了。现在众人早把董纯、梁默等人在心中骂了无数遍。

    待到众人走后,黄明远坐在帐中,闭着眼睛,不发一言,似在歇息。过了好久,跟随其出征的记室齐洛悄声问道:“大总管是在为李威之事烦忧?”

    黄明远摇摇头说道:“些许小事,不值一提。”

    换了旁人,自是不可能擅杀大将,尤其是李威这个级别的大将。至少也得向杨广轻视一下。但黄明远此次出征,为了能约束诸将,专门向杨广求的假节钺,意味着黄明远可在战时状态不必请示、汇报天子,便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将士,最高可杀节将(含假节、持节、使持节)。这份权利在大隋只有杨广一人获得过。

    所以说黄明远的做法虽然狠厉,却符合程序。至于杨广那里,黄明远并不担心会因为这件事而使得天子厌恶。

    杨广更在乎黄明远的忠心。

    齐洛不敢再问,缓缓退下。

    齐洛是黄明远的妹妹黄明瑛的丈夫,今年才二十三岁。齐洛本姓高,乃是北齐名将兰陵王高长恭的儿子高平安之子,原名高元洛。

    北齐武平四年(573年),兰陵王高长恭因言“国事即家事”,坐罪鸩死,时年三十三岁,死后宗亲被满门抄斩。而高长恭只有六岁的儿子高平安则被家将秘密带出,养于河南,并改名为齐平安。北齐灭亡之后,齐平安后来投到黄胤之的门下为学生,娶妻黄胤之的外甥女赵敬。齐平安一生随黄明远治学于邹山,并未出仕,开皇十八年,齐平安病逝于邹山,留下了二子齐洛和齐简。

    齐洛从小长于邹山,虽无祖父那般出色的军事天赋,然其温良敦厚,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躬勤细事,也为一代人杰。其与黄明瑛从小熟识,年龄大黄明瑛两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因此及至年长,黄胤之便将黄明瑛许给齐洛。

    大业二年二人成婚之后,齐洛便入黄明远幕下为吏。这一次出征黄明远为了让齐洛镀一层金,然后外放出去,便表其为记室,常在左右。

    等到齐洛出来之后,见到陈远,陈远向其问道:“主公如何?”

    齐洛向陈远行了一礼,说道:“大总管有些烦忧,不知为何。”

    陈远看着齐洛说道:“你且把事细细说来。”

    齐洛便将刚才与黄明远的问话一一告诉了陈远,还有些疑问。

    陈远想了想,说道:“李威之事,不过杀鸡儆猴,若是主公因此而烦忧,之前便不会杀了李威。”

    齐洛不解,在他看来,虽然黄明远手握符节,但以此而擅杀大将,终究是让天子忌讳的。

    齐洛便向陈远问道:“向闻大总管在北伐突厥之时,对待诸军将领极其宽仁,即使诸将微有小错,也并不责罚众人,因此众人皆云‘大总管宽和仁厚’。可为何今日西征,大总管对待诸将极其严厉,甚至不惜出手杀死李威以树立威信?”

    陈远乃说道:“此事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初征伐突厥的时候,主公身份不高,威望也不足以压服诸将。诸将之中,鱼俱罗、董纯等人无论资历、职位都高于主公,因此主公不得不对众人怀柔,以团结众将。否则即使严刑峻法,只得使得众人背反。但今日出征,主公身份今非昔比,哪怕严苛诸将,但也无人敢反对。且此战务求众人按照主公的方略进军,因此必须树之以威,使得众人不敢违逆。”

    齐洛大悟。

    陈远又想了想,说道:“今日主公所忧虑者,怕是天子将要赶往张掖召见群胡之事,主公担心天子会因此而插手军务吧。”

    齐洛有些不太相信地说道:“不至于吧,天子素来信任大总管,专委军事,如何会如此?”

    陈远嗤笑道:“咱们这个天子,素来志大才疏,又自以为是,没他做不出来的事情。他不插手军务,西征战事便能一月而定,若是让他插手,怕是两月也结束不了。”

    齐洛看到陈远如此直白讽刺杨广,心中大惊。只是他对杨广并没有什么好感,因此只当没有听到,便告退而去。

    陈远看着离去的齐洛,不由得轻轻一笑。杨氏家族并无大功于天下,天下人不喜欢杨氏的何其多也。

    陈远匆匆进入议事堂,此时黄明远正在看着吐谷浑的地图。

    看到陈远,黄明远马上说道:“仲长到了,且随我一观军务。”

    黄明远指着地图说道:“仲长且看,吐谷浑的主力现在在西海(今青海湖)以东地区,我军沿着长宁川水(今青海西宁市境内北川河)一路向西,将吐谷浑军堵在整个西海以东,琵琶峡(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大通河峡谷)以南,临羌城以北的狭长地带。到时候我军四面合围,便能将吐谷浑军一举歼灭。”

    这是黄明远想了好久才想好的进军方略,这一仗最重要的便是出击迅速,堵住吐谷浑人逃窜的路线,一旦让慕容伏允率主力向西、向南逃窜,那整个青藏高原,哪里去找寻慕容伏允。

    陈远并没有向黄明远那么兴奋,而是问道:“主公所谋划者,皆乃良策也。可远听说天子已经到了武威,今天子西来,此战能否尽如主公之意施展?”

    黄明远看了看陈远,最后没有说话。

第一百一十三章 西征大战(一)土楼

    这一仗,最重要的一点是快。

    八月十八日,黄明远向各部下达了全面攻击的命令。

    各路隋军按照黄明远的设想进展神速,一路直逼吐谷浑腹地。

    黄明远这一路四万主力军从允吾城出发,沿着湟水一路向西,直逼长宁谷地和临羌城。在其右翼的是杨义臣率领的西平军共计三万人,沿着浩水(今青海大通河)直逼琵琶峡,而在其左翼的则是张寿率领的临羌军共计两万人,与黄明远并行于湟水之南,直逼临羌城(今青海省湟源),堵住吐谷浑主力南下的道路。

    此三军共计九万人,是黄明远计划中的与吐谷浑人决战的主力。

    南线的吐万绪率领的两万五千名浇河军和卫玄率领的两万五千名积石军则准备绕过西海南线,占领曼头城(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南)、树敦城(今青海省共和县东南),再横穿大非岭(今青海省海南山),直取伏俟城(今青海省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卡加村西南),攻克吐谷浑的首都,阻止吐谷浑人南逃。

    至于北面的梁默的张掖军,段文振的武威军和张定和的青海军,各有三万人,分别从北面三个方向向南压缩吐谷浑的生存空间,将其逼入黄明远预设的决战战场。

    而刘权的海西军共两万人,要从张掖出发,翻越祁连山之后攻击吐谷浑在西海以西的广大区域,并阻止兵败后的吐谷浑残部逃向西域。

    九路大军,各有分工,目标明确。开战之初,大军进展极其顺利。

    黄明远麾下四万军队多是关中府兵和禁军部队。

    吐谷浑虽然是一个国家,但也是一个半封建半奴隶制的国家,自可汗以下,分数十个小部落,每部落的头领叫做名王。而整个吐谷浑自慕容伏允以下,共有三个势力最大的名王,分别是天柱王彻里泥,大宝王尼洛周,仙头王巴里易三人。三人实力强大,手下各有十余个部落附从,三人实力加起来几乎半为吐谷浑的国力。

    慕容伏允闻听隋军再次西来,赶紧向西逃窜,以求躲过与隋军的决战。他很清楚自己不是隋军的对手,因此仍寄希望于游击战略,耗退隋军。

    其心腹赵华宣便劝慕容伏允,位于海东的天柱王彻里泥一定不会愿意舍弃自己的地盘,因此只要将整个东线的军权全部交给天柱王,其必然在此与隋军死战。

    不求天柱王战胜隋军,只要他能托住隋军一段时间,慕容伏允便能带领主力撤退到西部地区。西海以西人迹稀少,地形空旷,回旋的余地也大,隋军不会永远留在吐谷浑,因此等到隋军后撤,他们便能趁机反击。

    慕容伏允大喜,乃从之。他倒是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打死不和隋军决战。

    赵华宣是一名中国来的道士,传说其善使幻术,有通天之能。因此慕容伏允对其言听计从,倚为心腹。

    慕容伏允乃下令,临羌城的兵马和海东各部全部听从天柱王的指挥。

    而天柱王彻里泥得到消息后大喜,按照慕容伏允的布置,其麾下军队近五万人,有部众二十万之多。

    正如赵华宣所料,虽然隋军来势汹汹,但天柱王并不觉得隋军有多么可怕,他认为慕容伏允的后撤乃是自己吓自己。等他击败隋军,便能挟此大功登上吐谷浑可汗的位置,他对此可是觊觎了良久。

    天柱王彻里泥在牛心川水(今青海湟中县东之南川河)西岸布置了三万兵力,又命部队渡过河去,扼守长宁川、牛心川和湟水交界的土楼山(今青海省西宁市北北禅山),互为照应。

    时河水激流,不能泅渡,而天柱王驻兵于此,将其视为天堑。

    黄明远听闻吐谷浑在牛心川水布置重兵防御,乃急调张寿的临羌军与自己会师,双方合兵一处,共计六万人,俱为黄明远指挥。

    黄明远夺了张寿的兵权,但其也不敢反击,只能将兵权拱手让出。

    黄明远所部乃急进至牛心川水以东,与天柱王隔河相望。

    黄明远望着此地,三河交汇,土地肥沃,乃是建城的好地方,后世的西宁城便在这里。

    看着对岸天柱王的布置,倒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也无错。而北岸的土楼山,控制了湟水以北的制高点,挡住了隋军绕道迂回的可能。

    越是中规中矩的布置,有时候越难打,强渡并不容易。

    众人无奈,皆不知如何渡河。

    黄明远看着对面的吐谷浑的旗帜,对众人说道:“凭何敌要在此与我决战,我便在此决战,既如此,我军当不战也。”

    不战?

    黄明远乃命张寿率领一万军队于牛心川水东岸构筑防线,阻止敌人渡河。而黄明远则选择趁机向北渡过湟水,攻击位于北岸的土楼山。

    土楼山海拔两千多米,湟水穿峡东流,两岸石崖壁立。而土楼山则四面群山环拱,山崖层叠,远望如土台楼阁高耸,并不容易攻击。

    黄明远乃命部队以千人为一队,五万人分成五十队从此山各个方向向山上攻击。吐谷浑人虽然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但并不擅长守备,因此隋军四面出击,整个土楼山的吐谷浑军队便陷入乱战之中。

    黄明远命麾下大将虎牙郎将左天成带领数百精锐步兵直冲土楼山的吐谷浑主阵地。

    左天成是曹州济阳(治今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固阳镇)人,乃是寒门出身,凭借军功一步一个积功至此。

    左天成乃一手提刀,一手持盾向前冲去。此时山势陡峭,难以骑马,因此众人皆是步战。左天成连劈带砍,有如猛虎下山一般勇武,吐谷浑兵皆不能敌,连连后退。

    左天成乃乘胜追击,不舍敌虏。其数百人奋力搏杀,沿途胡虏几无挡者。

    黄明远见左天成得胜,乃一挥令旗,令数千步卒从后压上。左天成得到支援,便一鼓作气,冲向胡虏。

    山前胡虏被隋军冲击的无法立足,纷纷丢弃各小寨,向山上集结。

    此时众人皆担心胡虏会凭险不出,唯有黄明远看到吐谷浑军积聚到山上,露出了笑容。

第一百一十四章 西征大战(二)兄弟

    到了夜晚,双方霸战。今日苦战一日,虽然打的吐谷浑人连连后退,但土楼山实在险峻。吐谷浑人利用地形,给了隋军很大的杀伤。

    黄明远自觉若是强攻,也能攻破此地,但至少会有数千人的伤亡。

    次日一早,黄明远继续命各军试探性攻击,而土楼山上的吐谷浑人火力不减,非一时难下。

    今日左天成继续带领数百名精锐士兵为突击队,从正面攻击土楼山。

    左天成连续攻击了三次,但每次都为正面一处山崖所阻。这处断崖有四五丈高,与地面几乎成九十度,只有一条狭窄的山道可以通过。而吐谷浑人利用这个断崖,在两侧布置了大批弓箭手阻敌。而隋军若是要抢攻山道,必须从断崖处通过,则完全暴露在吐谷浑人的弓箭手面前,因此每每冲锋到此处,都伤亡惨重。

    这种攻坚战,完全是拿人命去填。

    虽然土楼山战况激烈,但此时黄明远的目光已经土楼山转向其西南方向的一处峡谷,而此峡谷便是大名鼎鼎的漆峡(今西宁石峡)。

    漆峡因湟水穿峡东流,所以也叫湟峡。此峡之险,巧夺天工。从北面向其望去,临风揽胜,但见石峰对峙、河水中穿,两山如门,长河如带,悬崖陡壁,浑然一体。崖畔依山傍道,山径狭窄,只能逾次而入,短兵相接,做“穴中之斗”。

    此等要害之地,可谓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

    吐谷浑人并不认为隋军能够突破漆峡的天然防御,因此吐谷浑的军队并未在漆峡布置重兵,只是靠北面一侧的悬崖之上,用巨石堵塞了道路而已。

    黄明远站在江边,不住地眺望对面。而陈远看着黄明远紧盯着漆峡,若有所思地问道:“主公难道是想派人横渡漆峡,经长宁川水绕道土楼山之后?”

    黄明远反问道:“仲长以为不可行吗?”

    陈远说道:“可行倒是可行,只是漆峡险峻,水流湍急,又逆流而上,大部队很难渡过漆峡。”

    “怕是未必!”

    为了能够保证偷渡成功,黄明远已提前派遣军中善水之兵提前潜行入漆峡之中,侦察其地形地貌。吐谷浑人的无备才是黄明远敢于偷渡的原因。

    黄明远又招军中千余善水的士兵集结,命人砍树做舟,又用羊皮做成气囊悬于木舟左右。而黄明远早就招纳了数十名在此摆渡、了解水情的摆渡人,作为大军的向导。

    这种突袭,千余人已经很多了。但考虑到土楼山上有上万吐谷浑部队,突袭队少了不能保证突袭效果。

    而且要考虑到非战斗伤亡。

    黄明远虽然对横渡漆峡做了较为充足的准备,但滚滚大河,谁也不敢保证其安全性。在黄明远看来,这千余名士兵,真正能有五百人能够登岸,他已经谢天谢地了。至于落水之人,虽不乏奇迹降临,但此时天气已经转寒,水势又急,怕是一旦落水,很难幸免。

    至于幸存之人,还要从山后攻击吐谷浑人,以接应大部队登顶。对于突袭队来说,这一战即使能胜,料想此战之后,幸存者怕十不存一。

    但这就是战争,为了整体的胜利,为了保住大多数人的性命,只能以牺牲少部分人为代价。

    而这般险路突击,一个优秀的指挥官能决定整支队伍的生死,意义更为重大,但谁为指挥官,却是一件难事。

    军中诸将也很清楚这一战的艰险,并没有几人愿意承担这个重任。

    主要是这一战非战斗减员的可能性太大,即使是主帅,身在河中,其死亡概率与士兵也没有多少的区别。面对滚滚大河,湍湍急流,并无几人敢于自告奋勇。

    最后还是黄明远麾下虎贲郎将段文操便站出来请求出战。

    段文操是黄明远在左武卫的心腹,是军中四个虎贲郎将之一。此时眼看无人请战,便自告奋勇,请为突袭队的主将。

    黄明远大喜,以为壮之。

    而黄明远的堂弟黄明离也请求与段文操一同出击。

    黄明离今年二十四岁,质厚敦笃,性直不挠,曾随黄明远征讨突厥,多立战功,现官任左武卫鹰扬郎将。

    黄明离一同请战,也让包括黄明远的所有人感到吃惊。

    人有远近亲疏,因此也便各有私心,黄明离毕竟是黄明远的堂弟,若是因此而战死于此地,黄明远不知道如何和二叔交代,所以从未想过让黄明离去冒这么大的风险。而在众人看来,黄明离这么做也是多此一举,他在黄明远的手下为将,堂兄手指缝里漏一些功劳黄明离也能吃撑了,何必去冒这般的风险。

    黄明远不想让堂弟去,但当着众人的面,又不便拒绝,因此只得同意。

    众人准备,黄明远乃将黄明离叫到自己的帐中问道:“五郎,今日之事,是你自己想做的,还是别人教唆的?”

    黄明离赶紧说道:“回兄长,今日之事,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

    “你知不知道这一战有多大的风险?”

    黄明离跪下说道:“大兄,普天之下,何人疏不怕死,但有时候却不得不舍身求死。诸兄弟不在,唯我一人在兄长身边,自是不能坠了兄长的名头。今日偷渡漆峡关乎到此战的胜利,而诸将皆有畏惧,我若不站出来做表率作用,如何能够引得全军将士一同争渡破敌。”

    黄明远神色有些复杂,这个弟弟虽然平日里不言不语,可是到了关键的时候,总是自己能够信任的人。黄明远就知道,这个弟弟是为了自己不为难,才去冒险的。

    黄明远将弟弟扶了起来。

    “五郎,我已过了在意虚名的时候,所以你不必替我考虑这些,也不必为此而冒险。今日争渡,九死一生,伤亡并不会小,其后果你要考虑清楚。”

    黄明离说道:“兄长放心,五郎必不辱使命。”

    黄明离一心求战,黄明远也不会给他泼上一盆水。百战余生,他既然愿意去闯荡,黄明远自不会牵绊他的脚步。

    黄明远拍拍弟弟的肩膀,欣慰地说道:“我家好儿郎何其多也,如何能不兴。”

第一百一十五章 西征大战(三)夜渡

    到了夜晚时分,五十条渡船在河岸边已经准备完毕。今日月色并不明显,人在江边,几乎看不到身影。众人登上渡船,沿着河边向漆峡内驶去。

    漆峡两岸的石壁高耸陡峭,且树木茂密,白日里也是不见阳光,而到了夜里,更无月色,伸手不见五指。

    众人行船,完全是靠着经验在夜里行驶,简直就是赌运气。

    这些被征召的向导、摆渡人见隋军的举动早就被吓破胆了,因此在船上也是战战兢兢。他们虽然平日里也曾在湟水上摆渡、打渔,通晓水性,但整条湟水足够养育他们了,因此哪里横穿过漆峡,更何况是夜间。

    向导们刚知道黄明远的要求时,差一点被吓得尿裤子。这官老爷真是胆大敢想啊,哪有横渡漆峡的。不知道“漆峡弯处九十九,渡船难过鱼见愁”。说这漆峡之险,连鱼见了都愁渡,更何况是人呢。

    怕死的众人跪在地上不断向黄明远求饶,请求黄明远打消这个念头。任凭黄明远如何威逼利诱,这些人只是不从。后来黄明远恼了,便威胁众人,若是众人不想横渡漆峡,那就通通处死。众人更怕死,只得无奈地同意。

    上船之后,黄明离紧握佩刀,半蹲在船头,作为前头渡船领路。

    船头迅疾,分开一道道的急流。

    他是先锋,因此便带着人在最前面开路。黄明远本人也没有经过这种场面,心中其实也满是紧张,不过作为主将,他不能将紧张传染给身边的士兵,只得紧绷着脸,看向远方。

    为了怕船队被激流冲散,隋军将渡船的船头船尾用粗绳子连在一起,分成数列前进。刚开始众人勉强通过月光,观看前进方向。且河面宽广,因此渡船虽然逆流而上,但也勉强而行。

    但走到漆峡外,道路突然便窄,水流更急,渡船根本不能向前,反而被水冲得向后。

    这时一侧领头的一艘船突然撞到了岸边的礁石之上,船头破裂,船体进水,不多时便沉了下去。

    船上众人纷纷落水被冲散四去,其余船只上的人根不来不及搭救。如此场面,使得其余船上的人大惊。

    “断绳!”

    幸好后船的人眼疾手快,直接将两船相连的绳子给砍断,防止被前船扯下水。

    没过多久,又有一艘船撞上了礁石,沉了下去。

    黄明离知道,不能再这样了。这里的水情不明,水急浪险,又礁石遍布,若是就此行军,怕是全军都会死在这里。

    黄明离压着声音低声喊道:“有谁敢上前去探路?”

    这时船上一人对黄明离回道:“郎将,让我去探路吧!”

    黄明离也看不到那人,只得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说道:“回郎将,小人叫闻人遂安,是宣州人,善习水性。之前受大总管派遣,曾前往漆峡之内查探情况。”

    黄明离一喜,忙问道:“之前你是游过去的?”

    闻人遂安忙答“是”!

    黄明离更是惊喜,又问道:“那现在可敢再次游入漆峡之内?”

    “那有何不敢?小人自小是个弄潮儿,在大江里能没得四五十里水面,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水里行似一根白条。”

    提起自己的本事,闻人遂安傲气的很。

    黄明离便让闻人遂安背上绳子,从船上跃入水中。

    这江南的弄潮儿果然好本事,浮沉之中,丝毫不惧。再大的风浪闻人遂安也见过,心中有数,因此并不急于探出头来,直到找准了方向,才浮出水面,一路逆流而向峡谷中而去。

    原本闻人遂安探查谷内情形之时,便记得谷内大部礁石的位置,因此便引着众人向水深处而行。

    不过这水流实在太急,单靠人力,渡船实在是难以前进。

    闻人遂安想到谷口内一侧有一块巨型礁石凸起,若是借助礁石之力,或许能把大军引入。因此他奋力向着礁石方向游去,逐风排浪,终于到了礁石伏击。这礁石巨大,看着似乎很坚固。

    闻人遂安遂将背上的绳子绑在了礁石之上,固定住了位置。

    有了礁石的阻挡,入谷的船只终于能够稳住阵脚。

    黄明离乃在前引路,指挥残存的船只缓缓向礁石而去。

    这时闻人遂安伏在礁石旁,等到黄明离的船到附近,才爬了上去。一上船他便大口地喘着粗气,他经过今日一番浮沉,早已经是筋疲力竭。

    黄明离握着闻人遂安的手说道:“今日若我能活着回去,必向兄长举荐你之大功。只是前途仍然风险极大,为了减少伤亡,我们只能靠这般以礁石定点的方式前进,汝可再敢为大军探路。”

    闻人遂安浑身湿哒哒的,乃喘着粗气,大声说道:“为大总管效死,有何不敢?”于是背上麻绳,再次翻身跳入水中。

    河水湍急,冰凉刺骨。

    闻人遂安靠着自己对谷中地形的记忆,带着大军避开一个个礁石的阻隔,成功穿过漆峡之中。

    过了漆峡口,河面变宽,此时湟水向北分出一道支流,便是长宁川水。众人进入长宁川水之后,水流逐渐变得平缓起来,沿岸悬崖峭壁也少了许多。

    众人继续向北而行,视野也变得越发开阔起来。

    黄明离率军继续在前面探路,过了没多久便看到低矮的浅滩。

    透过夜色,黄明离隐约看到东面的土楼山,而他们也成功偷渡到土楼山的西面。黄明离乃下令各船寻机登岸,在河边集结。

    此时众人从戌时左右出发,一路不停,到现在整整过了近四个时辰。

    众人在岸上集结,突袭队只剩下三十余条船和六百余人,其余人等,尽落入水中,不知生死。一道峡谷,让偷渡队伍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兵力。

    而完成任务的闻人遂安强撑着最后的力气爬到了河床之上,筋疲力竭,再也起不来了。

    黄明离上前拉着闻人遂安的手说道:“今日大功,卿居第一。”

    闻人遂安也无法再出击了,主将段文操遂把闻人遂安和其余一些失去战斗力的士兵全留在了此地看守战船,而其余六百名士兵则趁机向山上的吐谷浑人杀去。

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征大战(四)夜袭

    隋军登岸之后,便向着土楼山进发。

    果然不出黄明远所料,这土楼山的吐谷浑人对于西面全无防备,隋军一路很容易便登上了土楼山西侧的山峰。

    在吐谷浑看来,漆峡实在太险峻了,因此他们认为绝对不会有人能够度过漆峡,对于土楼山背后的防御更是全无准备。

    黄明离带着百余人各持横刀一路推进,直到土楼山顶吐谷浑部的指挥部外侧。

    此时营寨之中,天柱王麾下的大将斛疑也对于今日之战犹有余悸。隋军太强大了,虽然地形不利,但却冒着箭矢不断冲击吐谷浑的防线。吐谷浑东线的数道营寨被隋军打破,斛疑苦心经营的防线并没有他想象地那么坚固。

    在斛疑看来,隋军若是依然如今日这般悍勇,要不了半个月便会攻破土楼山。因此斛疑急忙向天柱王送信请求援兵,直言天柱王若再不来救援,怕是只能给他收尸了。

    到了四更,整个吐谷浑营中一片寂静。今日众人都累得不轻,军中众人早就沉沉地睡去了。

    而此时的黄明离带着众人一路前进,来到了吐谷浑一处营寨不远处。眼看营寨之中影影绰绰,看起来营寨面积也不小,黄明离不知道到了何处,忙派人向身后的段文操汇报。

    段文操到了军前,看着对面的阵势,对黄明离说道:“长凤(黄明离字,长离,即凤),观此营大小,怕是可以容纳数千人之多,因此我以为此处怕是胡虏的主营寨,而胡军主将便在此处。”

    黄明离点点头道:“郎将所言极是,末将亦如此认为。”

    段文操乃命黄明离为前部靠近吐谷浑的营寨,冲杀进去,而段文操在后率主力掩护。

    黄明离提刀在前,伏在草丛之间,靠近胡虏营寨。吐谷浑营寨后面甚是寂静,并无巡逻的士兵,黄明离趁机在前,命人用斧头劈开营寨的营墙,然后冲了进去。

    胡虏对于后营本就疏于防备,而为了长久地坚守此地,又将粮草辎重尽置于后营。等到黄明离带人杀入营中,便只见整个营寨之内,粮堆、草料林立。

    黄明离当即命人点起火把,将这些粮堆、草料堆一一点燃。

    大火很快冲天,惊动了所有人。

    胡虏对于隋军的突然出现没有丝毫的防备,甚至等到火起,不少人还以为是走水了。等到后营之中喊杀声震天,胡虏才知道是隋军袭营,拼命起来御敌,但早就晚了。

    这里虽是胡虏的主营寨,但多以辅兵为主,真正的战兵不过两千余人,其余兵丁被斛疑分散于各处山头布放。

    这一次隋军突然杀入,虽然人数不过六百人,但实力精锐,又握在一起如一记重拳,因此很快便将胡虏之中散碎的防御撕扯的四分五裂。

    黄明离提着横刀,周围亲卫举着火把,便冲到了中营。

    这时斛疑刚积聚完亲兵准备御敌,慌乱的他甚至连偷袭的隋军数量也不知道。只听到满山尽是隋军的高呼声,仿佛隋军已经遍布群山。

    斛疑心中惊惧的很,根本不敢与隋军决战。

    “前面便是胡将!”

    双方走个正对面,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都是一惊。

    “杀光胡虏!”

    黄明离早提刀冲入胡虏之中。

    斛疑见此场面,硬着头皮向隋军杀去。但其麾下士兵早就惊惧交加,哪还能与隋军一战。

    黄明离提着刀,左右劈砍,全身都浸染满鲜血。

    等到双方队伍各自撕开,黄明离提刀已经冲到了斛疑的身边。斛疑提刀就砍,黄明离着和对方战到一起。

    双方各自砍了数刀,不分胜负。

    早有黄明离的亲兵从后赶了上来,护住黄明离。这些人各持十余把长矛,向胡虏搠去。而众人积聚,空间狭小,早有数日被搠翻。

    斛疑看场面混乱,隋军越聚越多,根本难以逃脱,遂下令向反方向冲去。

    黄明离上前抢过一名亲兵手中的长矛,狠狠地向斛疑掷去。斛疑虽逃出了数十步,没想到被黄明离一矛击中,身体被钉在了地上,倒地而死。

    其余几个亲兵赶紧上前砍下了斛疑的脑袋,又大呼“胡酋死了!胡酋死了!”

    被冲乱的胡虏狼奔豕突,各处逃命,也不知道真相,此时是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段文操也赶到了胡虏中军,见胡酋脑袋,也是大喜,又下令打开东门,迎隋军主力上山。

    黄明离率部攻破土楼山胡虏主营的时候,见到山上火起的黄明远心知段文操率部偷袭成功,也下令全军出击。

    自突击队出发之后,黄明远便站在河边,不发一言。之后河中能隐约看到隋军四处漂泊的尸体,黄明远更是脸色严肃。

    这一仗,黄明远也不知道能不能打响。

    等到后半夜,众人皆劝黄明远回营休息,被黄明远拒绝。是成是败,全在今夜,谁也休息不得啊。

    等到土楼山上火起,黄明远心中大喜,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隋军还能有组织地向吐谷浑营寨发起攻击,说明突击队还有组织和战力。

    黄明远立刻下令各部向土楼山的胡虏发起最后一击,支援突击队。

    军中众人本就枕戈待发,而黄明远的命令下达之后,早就抑制不住战意的众人如下山猛虎一般,向胡虏杀去。

    而因为吐谷浑的中军遇袭,指挥中枢被隋军打掉,整个土楼山数十处营寨内有吐谷浑军队数千人之多。但此时没了指挥,皆是各自为战。

    数万隋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山上的胡虏击败扫清。

    等到黄明远亲自带人杀到胡虏后营之时,黄明离也提着斛疑的脑袋前来。他见了黄明远立刻跪在地上说道:“末将幸不辱命,斩杀胡酋!”

    黄明大喜说道:“真乃吾家之‘千里驹’也。”

    这一战,隋军直到第二日上午才将吐谷浑军队清理干净。隋军斩首三千余级,其余尽成了隋军的俘虏。

    黄明远命人将其羁押,送到后方充作劳役。

    至于隋军,伤亡最惨重的便是突击队,千余人的队伍,活下来的不到四百人。黄明远乃将这支部队重新整编,作为左武卫一部精锐,并充作黄明离麾下指挥。

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征大战(五)伏击

    土楼山既破,天柱王在东部边境苦心经营的防线瞬间便被隋军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其部主力的侧翼完全洞开。

    九月一日,黄明远在湟水边祭祀了死难的将士,然后命令大军主力向西北方向渡过长宁川水,再向西南方向的临羌城杀去。

    临羌城是吐谷浑在海东地区第一大城,位于湟水与羌水(今青海省药水河)的三角地带,城东西一百六十七步,南北一百六十三步,近于正方形,夯土筑,有两丈高。此城为西汉神爵元年(前61年)后将军赵充国所筑,到了北魏时期为吐谷浑所据。

    临羌城也是一座少有的险城,两侧为湟水和羌水,而西北面的戎峡(今药水峡)是其天然屏障。

    不过因为天柱王将决胜战场设在了牛心川水,因此在临羌城内留守的士兵并不多。

    隋军进军速度奇快,从长宁谷地直扑临羌城。城中胡虏措不及防,直接被隋军堵在城中。临羌城占地不过九十亩,面积不大,因此吐谷浑军队仰仗险城坚守不出,急切之间,隋军并不能迅速攻下。

    黄明远并不担忧临羌城。在黄明远看来,临羌城就在那里,无论如何跑不了。而天柱王麾下的吐谷浑主力才是真正的打击目标,而一旦天柱王选择逃跑,再向南追上他就难了。

    黄明远可不想天柱王带着数万军队逃走,因此黄明远决定分兵阻击胡虏。

    黄明远乃留五千部队交给麾下大将虎贲郎将达奚暠,令其继续围困临羌城,然后自率军向天柱王部扑去。

    黄明远之前率部北上之后,张寿便在营中多布旗帜,以为军广。

    天柱王彻里泥不知真假,见隋军数万之众,人马俱威,因此并不敢轻易渡河,只得紧守营寨,准备打防御战。

    但过了两日,彻里泥见隋军既不大规模打造战船,也不抢渡出击,只是坚守营寨,心中便有些疑惑。

    若是说隋军打不过吐谷浑军彻里泥可能信,但若是说隋军见到吐谷浑军连主动出击都不敢,彻里泥是万分不信的。

    这时彻里泥猜测,隋军是不是主力转移,只留下少部分军队在此迷惑自己。又过了半日,实在按捺不住的彻里泥不欲继续与隋军相持,乃决定偷偷渡河攻击,试探一下隋军的实力。

    这天夜里,彻里泥命前军万人趁夜偷渡。船行了多半路程,也不见有隋军阻拦。彻里泥大喜,隋军怕是真不堪一击,连他偷渡都发现不了。

    彻里泥命全军加快速度,赶紧等岸。

    等到离着岸边有数步,已经到了河滩,不少人跳下船来从河滩之处抢渡。

    众人心中惊喜,眼看就到了隋军营地,他们马上就要杀去。这时突然正前面山坡之上,突然从地下钻出一群人,向吐谷浑士兵射去。

    这些人皆是手持弩机,不断地向胡虏发射。

    因为距离不远,数击之下,胡虏便是成排成排的倒下。没有被攻击到的胡虏也是心中惊恐,慌不择路。

    这时隋军营寨阻拦的墙板也纷纷倒下,对面便是一排一排的具装甲骑,还有其余的突击骑兵。

    这时营寨之中一声鼓响,众人得令,纷纷向前突去。

    原本壕沟之中的隋军早已分散向两边,留出中间的位置。而壕沟不过半步多,战马一跃便直接过去。

    双方距离不过百余步,这点距离骑兵甚至都来不及加速。不过因为隋军大营位置较高,因此算是从上往下的俯冲攻击。

    数百具装甲骑从上向下冲击,立刻便碾压出一条数十步宽度的血路。沿途的吐谷浑军队尽是被踏翻,尸体支离破碎,血肉横飞。后面的隋军骑步兵分别掩护攻击,不断地将吐谷浑的军队往河中赶。

    吐谷浑人哪里见过这样可怖的军队,仿佛来自地狱的勾魂使者,收割生命如割草一般。因此吐谷浑军队纷纷崩溃,四面逃散。

    河中尚有之前东来的渡船,不少人准备乘船逃回西岸。不过虽然船只不少,但这些人早就惊惧交加,混乱不堪,为了抢夺渡船,甚至相互拔刀,不少人竟然被自己人砍死。这群败兵已经没有抵抗的意志,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夺船逃命之上。

    河岸边的场面惨烈与不堪,鲜血染红了河水,尸体阻塞了河道,令人不忍直视。

    不过虽然对同胞狠辣,但仍旧逃不脱隋军的马蹄。具装甲骑向河岸不断挤压吐谷浑士兵的生存空间,没有渡船的人纷纷跳河逃命。吐谷浑人不擅长凫水,因此落水之后,纷纷溺水。且时九月时节,河水极凉,人马落入水中,顿时手脚麻木,纷纷溺毙,因此整个河面上飘满了死尸。

    这一夜激战,到了天明,河东岸已经没有活着的吐谷浑人了。

    张寿虽然为人勇猛,但也极其狠辣,因此下令不留俘虏。隋军在牛心川水东岸杀红了眼,直杀得刀卷枪折,犹不罢休。

    张寿又命人将胡虏的尸体在河岸一侧筑成京观,以恐吓敌军。

    原来当日黄明远准备离去之时,便猜测隋军在河东岸再是虚张声势,怕是也撑不了几日。

    若是被吐谷浑人发现了隋军主力动向,无论是渡河还是支援土楼山,都会影响隋军部署。胡虏畏威而恃强,因此若是知道隋军主力不足,恐怕会直接攻击隋军大营。

    黄明远这才命张寿一面假装主力,一面深挖壕沟,布置埋伏。而隋军斥候也无时不盯着吐谷浑人的主力。

    等到吐谷浑人准备偷渡,早被隋军发现,而黄明远留下的数百骑具装甲骑便被张寿布置在正对着胡虏的方向,建下了奇功。

    这一战天柱王的主力部队折损七八千人,伤亡惨重。天柱王彻里泥本人经此一败,也是惊惧交加,被吓破了胆,再也不敢小觑隋军。

    隋军得胜之后,继续稳守大营。

    眼看隋军没有强渡牛心川水,天柱王松了一口气,只得下令部队紧守营寨。至于出击之事,却是再也不敢。

    双方隔江对峙,而互不出击,形成了一种奇怪的战争场面,令人惊叹。

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征大战(六)追击

    黄明远的主力离开临羌城之后,直奔牛心川水西岸而去。大军分三路出击,正好堵住了天柱王彻里泥的大营。

    这个时候,傻子也知道隋军之强大,不是天柱王部落区区数万人可以挡的,因此这个时候,天柱王脑子很清醒,一个字“逃”。

    天柱王率领部下两万多人抛弃营寨,向西南方向逃去。彻里泥很清楚,既然隋军主力是从西北方向杀过来,那位于土楼山和临羌城的部队怕是凶多吉少了。

    西南方向,面积广阔,逃跑空间极大。若是借助对有利地形的了解,甩掉隋军并不困难。

    黄明远见吐谷浑人溃逃,下令全军追击,务必将天柱王所部全歼于此地。

    将军荆元恒和郭荣二人各领万军,疯狂追击。

    黄明远早料到天柱王会不战而逃,因此提前便命令大将荆元恒率万余兵马迂回至西南方向阻击胡虏。

    荆元恒在当初平定杨谅之乱的时候便在黄明远麾下为将。得令之后,他直奔湟中堡西北驻扎。等到彻里泥的大军惊慌失措的赶来,正好遇到了在此拦路的荆元恒所部。

    彻里泥所部是荆元恒的两倍,但这个时候他哪里敢战,为求逃命,底裤都不要了,更不要说决一死战。

    荆元恒一挥令旗,命麾下骑兵向胡虏扑去。隋军个个如狼似虎一般,仿佛要把胡虏撕裂。

    场面宛如屠杀一般。

    没多久左侯卫将军郭荣也率部赶到,从后方攻击胡虏。前后夹击之下,吐谷浑主力直接崩溃。

    这场仗就像杀猪一般,等到战后,两万余名吐谷浑主力计四千多人被杀,一万多人被俘虏,只有一开始便疯狂逃命的彻里泥带着不到千余人的残部向南撕开了隋军的防线逃脱。隋军追之不及,等到战场结束之后,早就找不到彻里泥的影子。

    黄明远趋兵赶到,听闻走了彻里泥,倒也不怎么在意,一个胡虏头子,影响不了大局。

    这时黄明远麾下骑兵队正席玭上前,请求追击。

    席玭是原州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人,祖父便是北周大将军襄唐丰郢复五州刺史静安郡公席固。席固早死,没有赶上隋朝代周,其子孙也不成器,长子席世雅死于北周末年,而次子席世英只是恩荫了一个上开府仪同三司,因此席家没落。

    席玭年不过十八,却极其骁勇,黄明远以其在左武卫中为骑兵队正。

    杨广在大业三年改制之后,将原本的大都督、帅都督、都督等北周旧制改名为校尉、旅帅、队正。这是黄明远认为最正确的一次改名,都督本来是都督诸军事,乃是一方节帅,西魏、北周的胡人胡乱封赏,使得微末小卒也成了都督,实在乱了体统。

    “尔等蛮夷,已无大碍,无须分兵追之。”

    席玭跪下说道:“请大总管允小将追之,若不得胜,请斩吾头。”

    席玭艺高人胆大,又年轻气盛,竟敢质疑黄明远。

    黄明远倒是没有生气,主要是他想着培养席玭,因此想看看席玭到底有没有培养的资格。

    黄明远允其率五十骑追击天柱王,席玭兴奋的领命轻出。

    黄明远身边的齐洛问道:“大总管,只予席玭五十骑,一旦遇敌,怕是凶多吉少。”

    黄明远神色如常地说道:“他一个队正,就只能领五十骑。况且这是他自己请命追击的,若是为敌所败,只得说明他没有异能。无能而不自知,就是死了也活该。”

    一瞬间,齐洛有些失神。

    席玭带人向南追击之后,没多久便离开了主力部队巡逻范围。席玭虽然桀骜,但并不愚蠢,敢贸然请命,也是有一定底气的。

    席玭出身关西,虽然家族没落,也算是一方土豪。席玭从小舞刀弄枪,善于纵马,也长于奔袭追踪。

    天柱王一路奔逃,也根本无法掩藏行踪,因此虽然不停地逃命,而席玭的小股部队也是马不停蹄,昼夜不停,紧咬住胡虏队伍。

    沿途有掉队的胡虏,尽为席玭等人所杀。

    席玭向南追击了数日,虽然循着天柱王离去的痕迹,数有斩获,但并没有追上天柱王。席玭心中有些焦急,若是,若是再这么追下去,即使追上对方,也不知到何时。

    西南方向,最重要的便是树敦城,席玭以为天柱王逃了这么久,也得考虑怎么收场,否则丢了全部军队,他什么也不是。而对于天柱王来说,作为东线主帅,前往树墩城收抢兵权最合算。

    席玭遂放弃追击,向树墩城方向而去。

    果不出席玭所料,逃了两日,彻里泥也勉强回过神来。看着所剩无几的军队,彻里泥也是欲哭无泪。

    这时部下劝他趁机抢夺树墩城,这里储备充足,只要拿下此地,便能东山再起。而且作为东线主帅,彻里泥完全有资格统领城中军队。

    彻里泥大喜,于是转向树墩城。

    双方正想到一起了,算是彻里泥的大不幸。在树墩城东北方向四十里左右,席玭终于截住了吐谷浑人。

    望穿秋水的席玭立刻大喜,不顾对面的吐谷浑人数量十倍于己,立刻下令麾下骑兵扑向对方。

    这群脱缰的野马挥舞的横刀,一个个仿佛下山猛虎一般。

    对面残存的吐谷浑人因为脱难,这几日已经放松了警惕,因此忽然看到对面冲来的隋军,顿时两眼圆睁,肝胆俱裂,之前隋军在牛心川水和湟中堡的恐怖杀戮场面又浮上了心头。

    吐谷浑人也不知道隋军到底有多少,只感觉漫山遍野都是挥舞着横刀的隋军骑兵。

    猝然应战,立刻崩溃。

    四散的吐谷浑军如猪圈里将要被屠宰的猪一般,无脑的四处乱窜,任凭彻里泥如何呼喊,哪有人在意。

    隋军在后掩杀,竟然出现了数十人追着上千人打的荒唐场面。

    席玭在阵前早就盯住了彻里泥,因此一接战他便直奔彻里泥杀入。

    千军万马之中,如风驰电掣,无人能阻,而席玭纵马挺槊早杀到对方马前,提槊便向彻里泥刺去。

    只听“啊!”一声,彻里泥被刺中胸口,倒毙下马。席玭跳下马来,用横刀砍下了彻里泥的脑袋。

第一百一十九章 西征大战(七)帝来

    这一战隋军杀伤并不多,但天柱王部落最后的残兵却完全崩溃,天柱王身死,其部落便完全覆灭。而年纪轻轻的席玭也幸不辱命,成功斩杀天柱王彻里泥。

    席玭追击天柱王残部之时,黄明远也再次兵发临羌城,准备拔除吐谷浑在湟水沿岸的最后一个据点。

    临羌城守将把该也是个聪明人,作为天柱王彻里泥的亲信,把该能够负责守卫临羌城,不可谓不深得彻里泥重任。一开始把该也是兢兢业业的为主子守城。当然在他看来临羌城位于后方,并没有太大危险,至少在天柱王彻里泥返回临羌城之前是没有危险的。

    不过隋军来的迅疾,等到隋军围城之后,把该便觉不妙。把该担忧彻里泥怕不是兵败了吧。但前线并无任何消息传来,因此把该不敢妄动,只得继续打探消息,稳守其最大的筹码的临羌城。

    等到隋军主力又杀回临羌城,摆出无数吐谷浑人的脑袋,威吓把该的时候,把该知道自己的主子天柱王已经完了。

    这时候的把该没有任何要为主子报仇的想法,也没有为主子殉节的忠诚,而是立刻选择开门投降。

    这是个脑袋和气节二选一的问题,如果是在中原,那些汉家将领无论如何都会有所纠结。但胡人就不一样了,因为胡虏以强者为尊,不讲究气节啊。

    隋军不战而下破城,倒是省了一番力气。而且作为海东第一大城,临羌城内粮草充盈,物资丰足。这本是天柱王为了称霸吐谷浑而多年的积累,起苦心经营二十年,这下全便宜了隋军。

    黄明远占领临羌城之后,并不修整,除了留守少部分军队据守以外,主力继续向北进发。黄明远这一路在土楼山消耗了太多的时间,虽然彻底堵住了吐谷浑人南线的口子,但并没有完全如设想的一般最先如尖刀一样直插入吐谷浑的腹部。

    黄明远因此以大将荆元恒而先锋,令其穿越长宁谷,沿着长宁川水北上。又命令张寿沿着湟水逆流而上,攻取西海盐池(尕海),断吐谷浑之侧翼。

    黄明远又传令各军加快向预定目的地集合,防止吐谷浑主力逃窜。

    而此时其余各路隋军的进展算是比较顺利的。

    杨义臣所部沿着浩亶水一路北上,直趋琵琶峡。琵琶峡作为吐谷浑东面的要地,控北扼南,连接东西,是青海北上河西的要道。慕容伏允命令大将慕容孝隽率领数千兵马扼守此处。

    慕容孝隽是慕容伏允的宠臣,素来得慕容伏允信任。但其多专民事,并不长于军事,因此便将军队沿着峡谷布防,企图将隋军完全堵在峡谷以外。

    杨义臣率部赶到,正好发现慕容孝隽将较为稀薄的兵力摊的过大,处处设防导致处处不防,因此立刻下令全军向吐谷浑部队发起攻击。

    慕容孝隽本就兵力不足,虽然凭借地形险要进行据守,但防线数次被隋军击破。

    双方相持一日,慕容孝隽终于抵敌不住,率先率部逃走。而其余部队见主将逃窜,立刻一拥而散,四处溃逃。杨义臣所部则趁机占领琵琶峡,打开了吐谷浑东面的大门,也堵住了慕容伏允向东的道路。

    同时,北面隋军的主力梁默的张掖军、段文振的武威军和张定和的青海军,也进展神速。

    段文振率部兵出武威,占领了雪山(今甘肃、青海边界的龙岭);梁默率部从张掖出击,一路向南,击溃数个吐谷浑部落,占领了泥岭(今青海大通山)。再加上从临羌城赶来的黄明远所部,四军正好将吐谷浑主力围在了西海以北的狭窄地区,使其不能腾挪闪躲。虽然慕容伏允的主力军企图避战,但只要隋军步步为营,将包围圈一层一层缩小,处在包围圈之中的慕容伏允插翅难逃。

    与此同时,九月上旬,杨广从洛阳赶来。

    杨广这一次巡视河右,行进出人意料的迅速。七月的时候,西巡队伍到达扶风郡杨家旧宅,待了两日,接见了一下杨家的族人,接着便一路向西,出临津关,渡过黄河,到达西平郡。

    九月四日,杨广竟然兴致勃勃的在拔延山举行大规模的围猎,长围竟达二十里,而在此不远的盐池和琵琶峡都还是战场。

    得知杨广到来的如此迅速,黄明远也不得不抛下军务,从长宁谷南下,去拜见杨广。自古御驾亲征,莫过于此,将帅不得不分心顾忌天子,即使有着十分力气也使不出六七分,哪能得胜。

    黄明远劝杨广是否可停止前进,等待大军歼灭吐谷浑的主力之后,再行进军。不过杨广似乎对于游览吐谷浑之地兴致盎然,笑着对黄明远说道:“有明远在,吐谷浑之宵小如何敢来?”

    杨广又详细询问了军情,黄明远倒是细细说了一番。不过这一次杨广提出了不少他自己的意见,有些黄明远并不认同。

    杨广也没想让黄明远完全顺其心意,因此笑道:“明远在前线更熟悉军情,朕之所言,仅为参考。”

    杨广想插手前线指挥,让黄明远心中很不舒服。

    之前几战,情况都比较特殊,无论是在冠军侯山击破步迦可汗还是平定杨谅之乱,实则是杨广陷入危局,形势不利,不敢插手。但杨广本身控制欲极强,因此若是有机会,他并不愿放手这种做将军的机会。

    九月九日,杨广队伍进入长宁谷,又越过星岭(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北);次日,到达了浩亶水。

    杨广队伍人数众多,船只不够,根本无法渡河,因此杨广下令在浩亶水之上建桥。不过此地水流湍急,因此都水使者黄亘并没有把桥建成。杨广大怒,下令斩都水使者黄亘以及监工九人。黄亘是杨广的心腹,也是黄明远手下黄衮的兄长,且巧思绝人,改创多务,在黄明远眼中属于不可多得的特殊人才。黄明远便为其求情,杨广遂免了黄亘的死罪,令其革职待命。

    数日之后,桥建成,西巡的队伍才得以继续前进。

    黄明远一直将杨广送过浩亶水,这才请命返回驻军。

第一百二十章 西征大战(八)决胜

    黄明远在杨广行营处迎来送往,耗费了尽半个月的时间,虽然心中不愿,但黄明远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

    此时天已经到了九月中旬,吐谷浑之地本就地处高原,气候寒冷,虽然黄明远提前为士兵准备了大量的裘衣、棉衣,但仍有不少士兵只着单裘,因此冻死者不计其数。

    黄明远心知,决战之机不能再等待了,否则这一战便成了要和老天爷做斗争。因此黄明远下令各部加速向包围圈之中的吐谷浑部前进,要在最短的时间歼灭其军。

    而此时位于隋军包围圈的慕容伏允也很清楚现在的局势,打是一定打不过的,但未必不能胜。

    隋人不习惯吐谷浑的天气,只要再拖一个月,大雪封山,这些隋军将不败而败,吐谷浑也便保住了。

    为了干扰隋军的视线,慕容伏允派他的一个王诈称是伏允,据守车我真山(在今青海祁连县东南)。只要能将隋军的注意力吸引到这里,慕容伏允便能从隋军闪开的空档处逃脱。

    不过慕容伏允的计划并没有得逞,黄明远得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命军队向车我真山方向转移,而是继续向预定战场加快进军。

    众人不解,慕容伏允向北逃到车我真山,若是不追击过去,便要让他从北面跑了。

    黄明远乃说道:“若是慕容伏允真的在车我真山,这时候为了躲避我军追击,势必要潜匿隐藏,如何能这般大张旗鼓的进军。其如此作为,不过是故意欲转移我军视线,吾料想此不过是慕容伏允派遣的一路偏师而已,丢卒保车。”

    隋军因此按照原计划行动。

    九月十八日,在浩亶水的上游地区,杨义臣所部终于发现了吐谷浑部队的踪迹,随即双方展开了激战。

    这次双方的相遇,是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的事情。虽然都知道双方在捉迷藏,相聚并不遥远,但猝然发现,仍然皆是吃惊。

    抓到吐谷浑人尾巴的杨义臣自是大喜,他一边向周围各处隋军报信,请求支援,一边派军队一拥而上,紧紧地咬住吐谷浑人。

    而此时的慕容伏允却很难受。

    吐谷浑重要的组成力量天柱王所部被黄明远在牛心川水附近歼灭,杨义臣又击破慕容孝隽部占领琵琶峡,而其余各部也不同程度的遭到隋军的打击。此时慕容伏允手上的吐谷浑主力不过五万余人。

    慕容伏允也知道隋军不可能饶恕他,一旦隋军各路援军赶到,重重包围之下,其部根本不可能突围而出。因此这一次面对杨义臣部,慕容伏允也知道若不胜则必死的道理,下令各部拼命抵抗,与隋军死战。

    双方数万骑兵在浩亶水畔进行了大决战。

    隋军人少,却是以攻为主。杨义臣命虎贲郎将冯孝慈为先锋猛攻吐谷浑人战力薄弱的侧翼,慕容伏允也不示弱,当即以军中精锐支援侧翼。双方野战一个上午,吐谷浑人兵多,隋军略有不支。

    杨义臣见此,乃手持长槊,带领亲兵向前支援。

    众将顾念杨义臣的安危,杨义臣大吼道:“今日若败,安得免死。”因此亲率数百人突击而出。

    左右将领,无不受其感召,因此纷纷效命。

    杨义臣毫不畏死,带领士兵向吐谷浑人发起了决死突击,立刻鼓舞了军中士气。隋军连破吐谷浑军数道防线,杨义臣带领亲兵甚至杀穿了吐谷浑人中军,杀到了离慕容伏允十余步的地方,双方面目清晰可见。

    慕容伏允之弟慕容融拼死救援,挡住了隋军的突击队伍,将慕容伏允从火线接了下来。慕容伏允退到阵后,已经看不到杨义臣等人的身影,犹感到心有余悸,久久不能平静······

    双方在浩亶水边打了一天一夜,直杀得昏天黑日,山河倒悬。虽然隋军士兵精锐,且装备精良,但常年驰奔于西海草原的吐谷浑的骑兵战斗力也不弱。更兼吐谷浑人知道这一战若败绝无幸免的道理,因此从慕容伏允以下这一次铆足了力气死战,双方竟打得你来我往,不分胜负。

    浩亶水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整个草原都被染成了红色。到处都是战死者的尸体和伤员的哀嚎之声,倒毙的尸体沿着浩亶水往下流去,几乎使得浩亶水断流。

    杨义臣知道援军一定会尽快赶到,因此虽然压力颇大,但打得不慌不忙,也不畏惧伤亡。而慕容伏允却没有这个底气,再和隋军僵持下去,他就再也不能走脱了。现在破围而出的想法已经失败,唯剩下弃卒保车。

    一日之后,慕容伏允选择留一部坚守阻击,其自率主力撤退。

    于此同时,黄明远所部主力也赶到了战场附近,对慕容伏允部发起了攻击。实际上杨义臣派人向黄明远送信的时候,黄明远离着杨义臣不过百余里,因此得到吐谷浑人的消息之后,大喜过望的黄明远立刻命荆元恒率领八千骑兵不计伤亡的赶往战场支援杨义臣,然后自率大部队跟随。

    事实证明,慕容伏允在此消耗的两天成了其败亡的最重要原因。荆元恒的主力骑兵马不停蹄的狂奔,一日前进了一百四十里,在慕容伏允撤退之时赶到了主战场,并向对方发起了攻击。

    早就士气低落的吐谷浑士兵在看到隋军援军的那一刻,心中最后一口气也落了。因此面对攻击,立刻四散崩溃。

    至此,慕容伏允部兵败如山倒,慕容伏允再无力与隋军对抗。

    狼狈逃命的慕容伏允只得以大将梁屈葱率部断后,自率残余部队向西南逃命。而赶来的黄明远与杨义臣兵和一处,对其紧追不舍。

    梁屈葱算是慕容伏允真正的忠臣,在最后关头并没有抛弃慕容伏允,而是选择为其牺牲。被三面包围的梁屈葱且战且退,激战三十多里,最后还是不敌隋军,数千部队只剩百余人,梁屈葱仍死战不退。最后为黄明远所部生俘,其部全军覆没。

    这一场大决战隋军歼敌近四万人,一举击溃慕容伏允主力部队,消灭了大量吐谷浑的有生力量,彻底打断了吐谷浑人的脊梁。

第一百二十一章 西征大战(九)将殁

    黄明远这边大获全胜,诸将皆欣喜不已。此战虽然没有生俘慕容伏允,但歼灭了吐谷浑大部分的有生力量,仅靠现有的残部,慕容伏允已经很难再维持自己的统治。此战之后,大批隋军也可以趁机撤离西海地区,躲避即将到来的高原风雪。

    然后黄明远没来的及上书向杨广抱功,便有噩耗传来。

    次日一早,黄明远正筹谋如何进击伏俟城,便有报信儿的从西北而来,正是张定和麾下的青海军将领张平。一进辕门,张平便哭着向黄明远报道“大总管,我家将军在车我真山战死了。”

    黄明远惊的手中的笔都掉了,站起身来大声说道:“你说什么?”却是满脸不敢置信。

    张平哭诉道:“大将军奉命前往车我真山讨捕慕容伏允,疏料在登山之时被吐谷浑伏兵射杀。”

    黄明远大声怒吼道:“谁给张定和的命令让他前往车我真山?我不是传命各部,慕容伏允在车我真山的情报有诈,命各部继续向南往中军靠近吗?”

    急切之间,愤怒的黄明远一把将面前的桌案推倒。

    众人皆惊,杨义臣赶忙上前,对张平问道:“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张将军无令而前往车我真山?”

    张平赶紧说道:“大总管,杨将军,我家将军绝未要违反军,实乃奉天子诏命,讨捕胡酋。”

    杨义臣大吃一惊,赶忙问道:“天子诏命?此事绝不可胡言乱语。”

    “末将绝无虚言!”

    张平说完从怀中掏出一封诏书,交到了杨义臣的手上。

    杨义臣打开递给了黄明远,黄明远绷着脸接过诏书,压着怒火看完,然后又递给了杨义臣。

    黄明远不知道自己还能说什么,又能说什么?

    杨义臣看完也没有说话。很明显这件事是杨广做错了,不管其出发点是什么,都不应该越过主帅直接插手军务。身为天子,杨广当然可以直接给张定和下命令。但无论如何,国事自有之根本制度。杨广既然拜将黄明远,军中之事自然由黄明远一人决之。杨广越过黄明远给张定和下命令,往小了说是天子肆意破坏朝廷规章制度,往大了说就是对黄明远的不信任的一种体现。

    即便如此,黄明远却不能说什么,难道质疑天子给将军发号施令,那不使得天子以为黄明远把军队当成自家的。

    帐中鸦雀无声,众人的心思各自不一,此时却无人敢插话。

    黄明远也知道这时候若是有什么不满的表现,反而容易与杨广产生矛盾,还给了奸邪小人挑拨离间的机会。

    黄明远尽可能的平心静气,让张平将整个事情的原委娓娓道来。

    杨广的北巡队伍过了浩亶水,一路北上,期间杨广也没有闲着。

    慕容伏允的疑兵之计没有骗得了黄明远,却传到了杨广那里。反正杨广的军事素养忽高忽低,难以解释,所以这一次他便信了。

    正常情况下,天子若是发现统兵大将有失误,若是不想换将,为了不与主将发生矛盾,也为了主将的脸面,一般会私底下偷偷联系主将,避免此事声张,防止因此事引得军心动荡。

    但杨广偏不这样,他就跟一个瞒着家长做调皮事的熊孩子,不仅没有通知黄明远,反而私底下直接给张定和下命令。

    杨广到底怎么想的无人知晓,但却是用迷之操作打了所有人的脸,包括黄明远和他自己。

    黄明远此时不仅不能生气,甚至连一丝不高兴都不能有。他尽量让自己心平气和,然后让张平继续讲述张定和的死因。

    张定和率领的青海军是一支偏师,原本黄明远命其从西海的正北方向向南压过来。而其部从武威出师之后,一路向前,屯兵于车我真山的东南方向。

    杨广中计之后,便就近命张定和前往车我真山破敌。张定和所部近三万人,尽是精锐,原本是即使中计,也不应该身死的。

    张定和少时家境贫寒,有志向节操,但或许因为是出身原因,其性格有些执拗,甚至为了成功而不折手段。当初伐陈之时,张定和家穷,生活不能自给。他要把妻子的嫁衣卖掉,妻子坚决不同意,张定和愤而从军,回来就把妻子给休了。

    这一次杨广越过黄明远给张定和下旨,张定和先是一惊,再便是大喜。虽然他不敢想取代黄明远的地位,但若是因此立功,势必能更入天子之眼。张定和原本是史万岁的部将,虽然这几年一直巴结杨广,被引以重用,但旧日的经历终是一个隐患。

    张定和领命之后,便直趋车我真山。

    慕容伏允麾下将领华该在山中虚张声势,佯装主力,但实际上不过几千人。张定和赶到之后,双方接战,很快华该不敌,便向山上溃逃。

    张定和见此,更是欣喜。他认为吐谷浑人不堪一击,因此决定抢攻车我真山,趁对方立足不稳,而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张定和本人以勇武著称,其跟随上柱国李充攻打突厥,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突厥兵刺中他的脖子,他就用草塞住伤口继续作战,神态自若,因此全军闻名。这一次为了破敌,张定和本人更是不避箭矢,挥锋持锐,带队攻击。

    吐谷浑残部被隋军包围在一个山头,急切之间难以攻下。这时张定和便挺身登山,前去劝降。张定和可能是过分自信了,战场之上,竟然没有穿盔甲便来到前线,因此对面的华该趁机命神箭手射向张定和。

    偷袭之箭正中张定和脖项,其血流不止,没多久张定和便身死军中。

    张定和的副将柳武建大怒,派人急攻华该,将其全部杀死。

    黄明远听了之后,也觉得张定和之死实在太过于儿戏,如此一员上将,竟然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以至于死于匹夫之手,真是令人叹息。

    黄明远与张定和的关系并没有太亲近,不过张定和倒是很巴结黄明远,因此黄明远倒也信重其人。不过这一次杨广下诏,他甚至都没有告知黄明远一声,其心可诛啊。

    黄明远让人带张平下去,却是想着怎么向杨广上奏这个战报?

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征大战(十)撤兵

    黄明远先是传令柳建武接掌青海军,并向武威郡转移修整。黄明远击败慕容伏允之后,真正的决战已经结束,只剩下对吐谷浑残部的清理。而青海军主将身死,士气大跌,已不适合再战。

    至于杨广那里,黄明远派人去送车我真山大捷和张定和战死的消息。大捷一事倒还寻常,无非战报、请功,而折了主帅,青海军不受罚就是好事,哪还有什么功劳。至于张定和,黄明远只是命人将其身死的过程一五一十地上报给杨广,至于如何处置,黄明远没任何意见。当然黄明远也不曾提张定和进军车我真山的事情,仿佛对杨广绕过自己对张定和下令一事不知道一般。

    而张定和作为一军之主,却自恃武勇,无备身死,险些丧了三军,到最后也只能是死了白死。

    至于其余诸将,料想此事之后,也该有所警醒了。

    杨广似乎也反应过来自己做了什么,黄明远给其全了脸面,翻过此事,他自是不再提。不过张定和之死,实出杨广意料之外,毕竟一卫大将军,乃国之重将。因此杨广为张定和以身殉国而悲痛流泪,追封他为光禄大夫。此时众人皆无爵位,杨广又重新封他为武安侯,谥号壮武,赠绢一千匹,大米一千石,以其子张世立嗣之。

    此战之后,杨广也不敢再插手军务,只得灰溜溜地前往张掖。

    浩亶水大捷的第二日,吐谷浑仙头王走投无路,率领部众男女十余万来投降。

    仙头部落是吐谷浑三大部落里面实力最小的一个部落,因此仙头王素来对慕容伏允恭谨,是慕容伏允的嫡系一派,颇受慕容伏允信重。

    慕容伏允接战隋军之时,便以仙头王为相,处置国是,统领民众。

    等到慕容伏允兵败,一直统帅后军的仙头王此时手中并无多少军队,眼看隋军杀来,便横下心来,率部投降。随同的还有吐谷浑十余个部落,尽是吐谷浑核心支撑力量。

    见到黄明远,仙头王立刻跪地求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哀毁销骨,伤心欲绝,直引得黄明远都动了一丝恻隐之心。

    黄明远考虑到若要治理吐谷浑,一味的杀戮是不行的,还要本土人士的配合,仙头王虽然没有气节,但咬起人来是条好狗。黄明远遂痛斥仙头王一番,又代表天子赦免了仙头王的罪过,令其为天子效命。

    仙头王激动莫名,把头都磕破了。

    仙头王离去之后,陈远对黄明远说道:“此胡虏狡诈伪饰,豺狼心性,主公万万不可相信。”

    黄明远笑道:“胡虏之人,有奶就是娘,哪有什么忠诚。仲长放心,我从未信任这些胡虏,不过是利益交换而已。”

    仙头王投降之后,整个西海以北的地区再无吐谷浑军队。

    黄明远便以此战基本得胜,只剩下对吐谷浑残部的清理为由,不待杨广下诏,便提前命各部撤出吐谷浑,返回陇右河西安置。

    进入九月下旬之后,天气更加寒冷,有些地方更是零零星星下了几场雪,封了路,这对于本就已经捉襟见肘的大隋后勤供应更是雪上加霜。

    到了这个时候,该打的仗,该立的功早就结束了,而且天气寒冷,也没人愿意继续留在西海这个破地方。

    黄明远决定,黄明远所统这一路,包括麾下西海军、张寿的临羌军和杨义臣的西平军。作为隋突大决战的主力,伤亡惨重,军队疲敝,黄明远只留下一万五千名骑兵,其余部队全部交给杨义臣,令其押着十余万吐谷浑部众返回西平郡。

    北面的段文振率领的武威军,以及梁默指挥的张掖军,因后勤补给困难,全部返回武威等地待命。

    而南线吐万绪率领的浇河军和卫玄率领的积石军,也被下令撤回浇河、临洮等地,只命吐万绪率领一万士兵继续在河源一带肃清当地的残敌。

    相较于精锐的北方主力部队,浇河军和积石军只是两支偏师,作为牵制力量在南线出击。因为吐谷浑主力尽在北线,南线广大地区兵力空虚,防备疏漏,吐万绪乃一路连克树敦城、曼头城,缴获杂畜数万。

    而此时的浇河军竟成了离着伏俟城最近的部队。吐万绪乃率部向北进击,横穿大非岭(今青海省海南山),逼近伏俟城。

    而卫玄的积石军也攻破积石城,在七乌海(亦作乌海,今青海玛多县东北的托索湖)大破吐谷浑部,俘获吐谷浑名王数人,杂畜五万。

    总体来说,这一战皆进展顺利,大获全胜。

    各部奉命返回之后,整个吐谷浑只剩下黄明远所部一万五千人了。

    本来黄明远是想这一万五千人也不留,天寒地冻,非战斗减员极其严重。黄明远并不担心慕容伏允会卷土重来,反而觉得若是慕容伏允卷土重来,明年则趁机再次兴兵,必能彻底将吐谷浑的慕容伏允部队清楚干净。

    不过杨义臣不同意黄明远的想法。

    在杨义臣看来,虽然现在吐谷浑天寒地冻,大军再次进行远征是一种冒险。可此战也的确是摧毁吐谷浑的最好机会,谁知道明年大隋还有没有机会再次兴兵,因此杨义臣请命留守其地,再破胡虏。

    黄明远思虑再三,最终同意了杨义臣的意见,不过他选择了自己留下。杨义臣虽然是员上将,黄明远却担心他不爱惜军力,因此为了这一万五千名将士的生命,黄明远也只好留下来受冻了。

    九月二十六日,大隋各部接到命令,开始缓缓撤退。黄明远乃趋兵直至伏俟城。慕容伏允没有选择坚守老巢,而是继续向西逃窜,只留下其弟慕容融率领数千人留守伏俟城,阻挡隋军。

    说是留守老巢,只是慕容伏允不愿意逃得太难看;而且部落里有一部分人实在不愿意离开,宁可与隋军决战也要坚守祖地,他只得将这些人留在伏俟城替他阻挡隋军前进的道路。

    黄明远赶到伏俟城之后,立刻分兵五千,交给段文操去追击慕容伏允,自率领余部攻击此城。

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征大战(十一)破都

    “伏俟”为鲜卑语,汉意为“王者之城”。此城分内外两城,光是内城就见方有一百三十余步(200米),城高四丈多。而外城南北狭长近千步(1400米),东西四百六十余步(700米),总城池占地约一千五百亩。

    实际上伏俟城的外城只能算是一个围子,只能隔开内外,尚不能称为城。因此隋军围城之后,慕容融便将军队转移到内城,至于外城,则拱手让给了隋人。

    内城狭窄陡峻,虽然慕容融兵力不多,且士气低落,但其仰仗数千残兵在城中不出,急切之间,难以攻下。

    此时天寒地冻,隋军也来不及打造大型的攻城器具,而黄明远麾下尽是骑兵,若是将此投入到攻城战中,黄明远也是不舍得的。

    这是大将达奚暠向黄明远建议,伏俟城内城不大,慕容融只是把军队转移入内城,这些军队的家属尚在外城,我军可以趁机驱使城中的吐谷浑人来蚁附攻城,到时城中的吐谷浑人必然军心大溃。

    黄明远当即便反对此事,打仗归打仗,这点人道主义底线他还是有的。

    眼看黄明远不允,达奚暠又向黄明远苦劝道:“大总管,此两军交战,生死无算,为求得胜,万不可心软啊。今日死得若不是吐谷浑人,则必然是我大隋儿郎。”

    黄明远想了想,最后还是同意了达奚暠的建议。若是不按照达奚暠的计策,短时间内的确很难攻破内城,而此时隋军最缺少的就是时间。谁也不敢保证明天会不会来一场大风雪,而若是不能破城,隋军便会困死在此地。

    黄明乃下令达奚暠将城中的居民尽数羁押起来,驱使攻城。

    下完这道命令,黄明远自己都笑了,从军越长,自己越心硬如铁,到今日地步,哪还有后世的仁爱、平等与自由,怕是让后世的自己来点评,现在的自己早就变得人不人、鬼不鬼了。

    (有些人或许不知道,当你现在有条件挥霍足够的生存空间,享受天堂生活的时候,这一切都是别人身坠地狱换来的,所以不要以你现在的标准来指责前人。)

    整个伏俟城内有百姓数万人之多,多是老人和妇孺,慕容融放弃外城,直接将这些人推给了隋军。达奚暠用屠刀将这些吐谷浑人全部聚集在内城外,令其向城头发起攻击。这些吐谷浑人稍有抵抗,便立刻被身后的隋军屠杀。

    说是攻击,不过是放出去给城头上的吐谷浑军队杀戮。

    内城外布满了尸体,城下不敢抵抗的吐谷浑人只得一边扯着嗓子向城头求饶,一边被逼着扛着云梯去蚁附攻城。

    城头的守军大多家属都在城下,因此城上城下相互叫喊,哭声连天。

    眼看这些蚁附之人靠近了城墙,城头上的吐谷浑将领慕容赤立刻下令放箭阻敌。不少亲人在下面的吐谷浑士兵、将领纷纷向慕容赤请求,不要放箭。但慕容赤心如磐石,很清楚让对方靠近城墙的后果,因此果断命令士兵反击。

    达奚暠在阵后看着城头上的吐谷浑官兵纷纷射杀城下的百姓,忍不住大笑起来。

    “慕容赤,你不得好死······”

    一时之间,场面极为混乱,吐谷浑的士气大降,士兵崩溃不堪。

    达奚暠在阵后让人高呼“尔等只要投降,我立刻放了你们的亲人,让尔等团圆”的话,虽然慕容赤不停地说这是隋军的阴谋,可城头上不少吐谷浑人纷纷意动,原本固若金汤的内城瞬间便人心崩裂起来。

    当夜,无数人从城头缒下来向隋军投降,甚至还有人企图打开城门,直接放隋军入内。

    虽然慕容赤发现的早,当机立断带人平定了军中的骚乱,但城内人心已乱,城池陷落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这时负责守备伏俟城的慕容融也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处境。他虽然是吐谷浑的王子,但也只是一个王子。现在吐谷浑已经要亡了,他若再是负隅顽抗,怕是会引得隋军大开杀戒,到最后使得伏俟城内无存人。因此慕容融决定向隋军投降。

    此时的他怨恨兄长为什么屡屡挑衅大隋,难道这天底下还有人能与大隋为敌?

    不过慕容融虽然是主将,但城中兵权多为慕容赤控制,他还不能直接下令投降。慕容赤是其兄长慕容伏允的心腹,年老功高,在军中威望也高,因此城内大小事务多为慕容赤做主,慕容融也就是一个橡皮图章。

    原本慕容融也不敢对这员威望显著的老将贸然动手,但现在城内已经人心紊乱,因为慕容赤下令放箭之事,对慕容赤不满的人也不再少数,更有很多人像慕容融一样异心生变,准备投降。因此慕容融顺利联络了城内不少实权将领,准备发动兵变。

    到了夜里,慕容融急招慕容赤询问军情,商量突围之事。慕容赤不疑有他,虽然他并不准备突围,但还是信任慕容融的,因此径直来到慕容融府上。

    而此时慕容融早在府上埋伏了甲兵,等到慕容赤入内,便立刻命人向其动手。

    慕容赤大惊,指着慕容融怒问道:“慕容融,你是吐谷浑的王子,可汗的弟弟,难道不应该为国尽忠,你为何要反叛吐谷浑?”

    慕容融满脸狰狞,恶狠狠地说道:“是你们背叛了吐谷浑,才引来了今日的祸端,使得吐谷浑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慕容伏允得罪了大隋,他自己怎么不去死,为什么要让我们吐谷浑陪他一同殉葬?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吐谷浑。”

    说完慕容融一挥手,身后万箭齐发,便将慕容赤射成了筛子。

    慕容赤既死,慕容融当即命人将其亲卫全部杀光,又清洗军中慕容赤的亲信力量。众人这两日早为隋军的手段所震慑,因此心存投降的不再少数。之所以还没有动手,不过是有慕容赤在上面压着,严酷军法之下,没人敢言语。

    这一次慕容融提着慕容赤的脑袋召集诸将,众人见此,哪还有抵抗的心思,立刻便纷纷景从。

    第二日一早,已经得到全城将士支持的慕容融命人打开了伏俟城内城的大门,亲自带着众人在城门口赤着身子,牵着白羊,向隋军投降。

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征大战(十二)俘酋

    黄明远接受了慕容融的投降,不管其目的如何。大隋要统治此地,就不可能将所有的吐谷浑人全部杀光。

    黄明远手上兵力不足,因此并没有离开伏俟城继续西进,而是也准备撤兵。

    这时段文操从前线传信,其部在泥岭以西遇到了西进的梁默所部,梁默所部不回返,而段文操也只得随行。

    原来杨广不仅命令张定和出击车我真山,还在浩亶水大捷之后,听闻慕容伏允逃走,便下令梁默率军追击。

    梁默得令之后,便从泥岭向西一路追击吐谷浑残部。后来梁默接到了黄明远的退兵命令之后,梁默左右为难。其部下给其出主意,一方面向黄明远报告天子的命令,另一方面则以一部骑兵继续追击慕容伏允,而主力部队则撤往河西待命。

    梁默大喜,乃亲率八千骑兵继续向西深入追击吐谷浑人。

    此时已经进入十余初,整个西海地区大雪暴降,天寒地冻,不少地方都已经开始封山。梁默继续向西追击,其危险性不可谓不大,只是天子命令,梁默也不敢不从。

    大军越来越往西,正好遇到了一样西进的段文操。此时段文操已经在返回伏俟城的路上。向西追击了数日,但段文操始终没有追上慕容伏允,这恶劣的天气使得段文操不敢再向前。对于隋军来说,最大的敌人已经从吐谷浑人变成了西海的天气,若是补给断绝,整个大军有覆灭的危险。

    段文操劝梁默一同跟他返回伏俟城,再做计较,没得因为天气折了部队,但梁默却是不允。

    天子令其追击慕容伏允,他从向西追了数百里便要返回,到了天子面前怎么交代。天子可不管天气什么原因,一个不遵圣命,便能使天子恶了他。因此梁默虽然知道前途艰险,但仍旧固执的要继续向西追击。

    段文操无奈,又不能任由梁默一人西行,其部兵马不多,更易受挫。段文操只得一面向黄明远报信,一面尾随梁默之后,折道西行。

    梁默一路追击吐谷浑残部到黑海(今青海省德令哈市哈拉湖),终于中了吐谷浑人的埋伏。

    慕容伏允一路西逃,眼看隋军紧追不舍,知道若是不击败这股隋军,根本逃脱不了。慕容伏允也是人杰,遂决定就此反击,在黑海东南隋军的必经处设下埋伏。数次大败,慕容伏允手中只有不到万人,一旦再次兵败,就只剩下覆亡。

    不过慕容伏允意志坚定,决定赌这一场。

    果然梁默轻而无备,一路率领轻骑兵前行,在黑海地区落入了吐谷浑人的埋伏圈。

    梁默是员猛将,骁武绝人,每从征伐,冲锋陷阵。因此虽然被围,但不慌不忙,镇定自若的指挥军队防御。

    吐谷浑人也尽是精锐,梁默带队两次冲锋,皆不能破围,反而中枪落马,只得徒步参战。眼看身边士兵越战越少,梁默也不禁长叹“今日当死在这里”。

    幸而此时段文操从后率部赶到,拼力厮杀进击,所向披靡。吐谷浑人与梁默大战,已经用尽了力气,段文操率领的援军突然到来,立刻将士气高涨的吐谷浑人击破,其部开始出现崩溃。

    此时的慕容伏允见到此状,也只得哀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不助他,乃使得隋军援兵赶到,现在已再无胜利的可能。

    慕容伏允乃放弃围歼隋军,选择撤兵。

    而此时梁默受伤,其部折损严重,段文操也无力追击,只得任由对方撤离。

    二人准备返回,正好又遇到了向西追击的刘权所部。

    刘权与梁默的情况一样,同样是被杨广所遣追击慕容伏允的。不过刘权在海西地区搜寻了吐谷浑人半个月,也没有发现慕容伏允的踪迹,也准备向西追击。

    这时梁默刚遭遇大败,因此劝刘权以他的教训为前车之鉴,最好撤兵。

    刘权却认为慕容伏允的境遇要比他们的更糟糕,既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哪怕付出再大的伤亡,也要追下去。对于梁默的反对,刘权说道:“吐谷浑人不定居,没有城郭,随水草迁移流动,如果不趁他们聚居在一起时袭击他们,等到他们四处游荡,怎么能捣毁他们的巢穴呢?现在慕容伏允一路往西北逃,无论是让其逃到西域,还是留在海西,将来都是大隋的一大祸患。”

    于是刘权亲自挑选骁勇骑兵一千多人为先锋,直逼慕容伏允离开的方向。而段文操和梁默二人也盘算,此时境况如此,他们早就过了撤兵的好时机,无论是向东还是向西,都要横穿大山,面对严酷的环境,还不如跟着刘权继续向西追击吐谷浑人,最后折道从伊吾回国。

    因此二人便缒在刘权身后,也继续进军。

    这般天气,滴水成冰,沿途冻毙者不计其数。沿途缺水,将士们甚至只得抽饮马血。在这个硕大的海西荒原,众人行千余里,士糜冰,马秣雪,终于在南龙勒山口(今甘肃省、青海省边境当金山口)追上了慕容伏允。

    南龙勒山层峦叠嶂,山势陡峻,植被稀疏,纵横沟谷,切割剧烈,南坡相对平缓,地表风化严重,岩体破碎。属于人迹罕至,飞鸟不驻之地。

    慕容伏允无论如何没想到隋军如此穷追不舍,因此到了此地,因为天气原因,也放松了警惕。

    而刘权的前锋部队沿途掉队过半,拼着一口气向西追击。等到发现了吐谷浑人的营帐,甚至来不及等待身后的梁默主力支援,便向吐谷浑人杀去。

    这一战慕容伏允再也没有延续自己的神奇,逃命**失去了效果。隋军攻破慕容伏允的牙帐,杀掉几千名吐谷浑兵,获得牲畜十多万,自伏允以下,其妻子儿女皆被隋军俘获。

    至此这场大战终于落幕。而隋军梁默、刘权、段文操三部共计三万多人出击,辗转月余,一路冻死、冻伤无数,等到众人从龙勒山返回敦煌修整之后,三军合计不过一万两千余人,只剩下三分之一多。

    同月,慕容伏允手下大将大宝王尼洛周率领数万部众向隋军投降,至此整个吐谷浑再无任何抵抗势力。

第一百二十五章 平定西戎

    梁默、刘权等人追击慕容伏允的时候,黄明远也率部返回张掖郡。

    此时吐谷浑既平,正好杨广巡视河西,遂在张掖郡招待西域各国前来朝觐的君主。

    大隋先灭伊吾国,又破吐谷浑,因此整个西域诸国震恐,无不畏服。裴矩乃前往西域对诸国说之以利害,使其前往张掖朝见杨广。

    以高昌王麴伯雅和吐屯设二人为首,共计西域二十七国前往张掖朝觐天子。杨广到达燕支山(今甘肃省大黄山),麴伯雅等西域二十七国的国王、使者都在道路东侧拜见杨广。他们均受命佩戴金玉,身着锦衣,焚香奏乐,歌舞欢腾。

    杨广命武威、张掖的当地士女盛装修饰,纵情观看。衣服、车马不新鲜整齐的,由郡县负责征收更换。车驾马匹充塞道路,周围绵延几十里,以显示中国的强盛。

    眼看场面盛况空前,杨广不无得意地对身边的给事郎蔡徵说道:“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礼,而江东南朝的各位皇帝却多爱敷脂粉,坐于深宫,不同百姓相见,这是什么道理呢?”

    蔡徵说道:“这就是他们王朝不能长久的原因。”

    杨广大喜说道:“卿于朕所见大同啊。”

    接下来杨广到观风行殿,大规模地陈列仪仗、礼仪,带着高昌王伯雅和伊吾的吐屯设上殿宴饮,其余的蛮夷使臣在殿下陪宴的共有二十多个国家。杨广命人奏九部乐,以及表演鱼龙戏来娱乐,对各国来使赏赐不等。

    这一次裴矩招抚西域之事,甚得杨广之心,因此杨广夸赞裴矩“有绥怀之略”,乃进位裴矩为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

    不过这次通西域之事,看似盛大,但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得利,只是杨广的一厢情愿,为了个人虚名而国家买单。后来从西京各县以及西北各郡,都辗转输送财物到塞外,每年耗费以钜万亿计,路途遥远险阻,或遇上强盗抢劫,凡人畜因死亡不能到达目的地的,郡县都要再行征调,以至使他们家业破产。因此百姓失去生计,西部地区先贫困起来。这是后话。

    大业四年十月十日,黄明远赶到张掖,觐见天子。

    黄明远这次攻破吐谷浑,功劳巨大,因此杨广对其不吝褒扬,大大的赞赏了一番。至于杨广越过黄明远指挥张定和等人的事情,二人自是不提。杨广知道自己错了,黄明远知道杨广知道错了,杨广知道黄明远知道自己错了,黄明远也知道杨广知道他知道杨广错了,此事便翻过去不提。

    很多时候,有些天子的错是不得不无条件接受的。

    十月下旬,梁默、刘权等人终于率部从敦煌赶回了张掖,还带来了慕容伏允的人头。杨广大喜,乃指着慕容伏允的人头斥骂道:“尔等蛮夷还敢再不敬天可汗否?”于是又让人将慕容伏允的人头传首各地。

    黄明远闻听梁默等人为了追击慕容伏允的残部,在路上冻死了上万人之多,心中欷歔。而杨广闻之却不以为然,还笑黄明远如何不如当年丰州之煞神了,变得有些妇人之仁起来。

    我依然如当年未变,可天子不懂我,因为我比任何人更爱自己的麾下。

    这一次因为天气原因,隋军尽撤离的吐谷浑,等到明年开春,为了统治其地,还得令军队返回、驻扎,并移民实边。

    而且这一次慕容伏允身死,吐谷浑名存实亡,为了更好的统治其地,朝廷不可能放任吐谷浑部众自行其是。

    黄明远建议瓜分吐谷浑故地,其黄河以南,连云山以东的地区全部并入浇河郡;而黄河以北,包括临羌城、长宁谷、琵琶峡直到车我真山的地方,全部并入西平郡。

    以大非岭为界,以南的地区直到雪山,新设置河源郡,治古赤水城(今青海兴海县桑当乡夏塘古城),领赤水、远化(曼头城)二县。

    其余地区设置西海郡,治古伏俟城,领威定、宣德二县。

    至于原有的吐谷浑部落,尽是游牧民族,要想使其归于王化还要时间。因此黄明远建议将吐谷浑部牧民一分为三。

    可以将原本被羁押的慕容伏允之子慕容伏顺立为吐谷浑大可汗,使其领部分吐谷浑部众屯于尕海;以慕容伏允之弟慕容融为小可汗,屯于伏俟城;再以大宝王尼洛周为丞相,屯于乌海,如此便可将吐谷浑分裂。

    慕容伏顺年小,在吐谷浑并无什么威望。但他本人又是天子的外甥,因此若想统御其地,自然要靠着母舅家。而慕容融、尼洛周二人原本是是臣,现在却享受君的待遇,若想稳定统治,也只能抱紧大隋的大腿。

    三人各不能统一吐谷浑,则大隋从容分化、瓦解吐谷浑。

    杨广闻之大喜,皆允之,又下令将天下的罪人流放这里,作为戍卒守卫这些地方。并命刘权镇守河源郡积石镇,大规模开发屯田,以抵御吐谷浑,保持西域道路的畅通。

    至此,吐谷浑之地勉强平定。

    这一次西征吐谷浑,伤亡很大,不过大多为严寒冻毙。黄明远自己是内疚不已,但天子却并不以为然。

    黄明远官居宰相,封爵卫公,自是无可封赏,因此杨广乃封其长子为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东海郡太守。黄维扬虽然才九岁,倒是跟外公裴矩的官位一样高。又加黄明远次子黄维烈为正四品正议大夫,检校监门郎将;三子黄维周为正五品朝请大夫,检校千牛备身;四子黄维清为从五品朝散大夫,检校太子千牛备身。

    四子皆得封赏,倒是破了杨广之前有功授爵的说法。

    其余诸人,陈远授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迁兵部侍郎;

    段文操授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加检校左武卫将军,迁西平郡太守;

    黄明离授从四品通议大夫,迁左武卫虎牙郎将;

    席玭授从五品朝散大夫,迁左武卫鹰击郎将;

    闻人遂安授从五品朝散大夫;

    ······

    吐谷浑故地虽然为新拓之土,可势力范围实在太乱,且其重要性也比不得西域,因此黄明远并没有将一众旧部置于此地,将其划为势力范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