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脸谱下的大明TXT下载脸谱下的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脸谱下的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狂风徐徐     脸谱下的大明txt下载     脸谱下的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一章 拒绝

    和这个时代大部分将领一样,俞大猷也是军户出身。

    但这个时代那些名将大都出身不凡,至少老祖宗给了个很高的.asxs.,比如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的戚继光,世袭处州卫千户的卢镗,还有后来世袭铁岭卫指挥佥事的李成梁。

    和他们相比,只是世袭泉州卫百户的俞大猷的.asxs.就比较低了。

    所以,戚继光还没成年就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卢镗初出茅庐就任福建镇都指挥佥事,而俞大猷虽然不被视为武人,但爬到浙江副总兵的路上极为坎坷,颇多磨砺。

    但这段经历也练就了俞大猷处事不惊,极为坚韧的意志。

    房门口,钱渊靠在墙上静静聆听屋内的喧闹声,似乎那位俞总兵一直没有说话,只听得见刚刚赶到的信使和亲兵之间的争吵声。

    越来越激烈了,辱骂声不绝于耳,钱渊间或还听见几句听不懂的蛮话。

    “那是志辅在平定恩平叛乱时候收的护卫。”李良钦小声解释道:“志辅斩杀了当地的贼首,对其有恩,后来就一直护卫在侧,从不稍离。”

    一旁的卢斌小声骂了几句脏话,这是自然的,在这个问题上,他肯定是站在俞大猷这边的。

    一刻钟前,俞大猷刚刚苏醒,李良钦刚刚进去禀报了几句,巡抚衙门派出的信使恰巧赶到。

    攻余杭的倭寇已退,但嘉兴府已经糜烂不堪,桐乡岌岌可危,京杭大运河嘉兴段已经被断,至少五个城镇被倭寇洗劫一空,其中三个被屠城,南直隶、浙江大震。

    虽然知道了俞大猷兵败的消息,但屠大山不由分说要求俞大猷收拢兵卒去解桐乡之围。

    在卢斌看来,那帮文人都是一个鸟样,不把武将当人看,人家俞总兵受伤卧床,你还要让人卖命?

    又等了一刻钟,钱渊实在不耐烦了,倒不是没有等下去的耐心,但外面千头万绪,鬼知道下一刻倭寇会不会出现在城外,这时候还打什么嘴皮官司。

    “咯吱。”

    听到门被推开,俞大猷转头看到一个神色淡漠的青年走进来,李良钦和卢斌站在其身后。

    “钱……钱……”信使愣了下,他在巡抚衙门已经两年多了,自然认识去年经常出现在巡抚衙门内的钱渊。

    似乎没听见,钱渊向床边走了几步接过信纸看了几眼,同时往外努努嘴,“出去。”

    刚才还喧闹一片的屋内登时安静下来,信使眼珠子四处乱转拿不定主意。

    钱渊随手将信纸递回去,转头瞄了眼,“崇德到桐乡路程不算太远,但也算不上近,路上一旦再遇上倭寇……”

    “这都是说不定的事。”信使眼神躲闪。

    “说得对。”钱渊同意,转头看向卢斌,“给这位……好像是姓方……安排一匹马,让他先跑一趟再说。”

    信使张着嘴巴不知道该说什么,身为巡抚衙门的下人,自然知道这位松江秀才去年在杭州城搅动怎样的风云。

    卢斌面无表情的点点头,身侧的李良钦忍不住嘴角一扯露出个难看的笑容。

    在心里盘算了下,钱渊出了会儿神才抬头看了眼手足无措的信使,“嗯?”

    信使立即灰溜溜的出门,也不管后面亲兵添油加醋又骂了几句脏话。

    “俞总兵。”钱渊转身行了一礼。

    “这位是……”卢斌正准备介绍,俞大猷已经挥手打断,“这位自然是嘉定一战得震川公赞许的钱家英杰了,这次多谢了。”

    “些许小事而已。”钱渊摇摇头,“那位不过病急乱投医,只要俞总兵尚在,旗帜未倒,倭寇就不敢肆无忌惮。”

    “但日后中丞大人会不会?”李良钦在一旁担忧不已。

    “不会。”钱渊干脆利索的答道:“余杭遭侵袭,嘉兴府糜烂,屠大山责无旁贷,能留条性命流放边塞的可能性都不大。”

    被亲兵扶着喝药的俞大猷皱眉咽下苦涩的药汁,叹道:“此次兵败……”

    “当有复起之日,甚至朝廷追责只会让大人戴罪立功。”钱渊立即接口,“对吗?”

    俞大猷瞥眼看去,面前的青年神色镇定,胸有成竹。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此次兵败的责任很大程度上是巡抚衙门,只要自己不带伤出兵桐乡,那最大的一口黑锅只能是屠大山去背。

    但俞大猷疑惑的是,为什么钱渊那么有把握,自己不会下狱,而且很快就能复起?

    含糊几句话带过,俞大猷已是昏昏沉沉,勉强支撑着道:“崇德县……这几日就拜托两位了。”

    虽然俞大猷已经昏昏睡去,屋内连同亲兵还有七八人,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指的是谁。

    眼神复杂的看了眼卢斌和钱渊,李良钦拱手行了一礼,“拜托两位了。”

    “分内之事。”卢斌叮嘱亲兵和进屋的大夫照顾好俞大猷,拉着钱渊出了屋,低声问:“为什么俞总兵会起复?”

    “这年头打败战又如何?”钱渊哼了声,“只要朝中有靠山,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靠山?”

    “恩,人家在朝中的靠山牢的很。”

    卢斌犹豫了会儿低声问:“谁?”

    “反正来头大得很,你问那么多干什么……想攀上去?”

    “咳咳。”剧烈的咳嗽声从背后传来。

    “呃……李先生。”卢斌回头窘迫的点点头。

    和手足无措的卢斌相比,钱渊就从容多了,笑笑扯开话题,“李先生,都清点了?”

    “恩,尚能起身的还有九十七人,赏银已拿到手,士气稍有振奋。”李良钦眼皮子都没抬,闷声道:“兵器大都还在,就是弓箭都遗失了。”

    “都交给卢斌,共四百左右兵丁,加上雇的乡勇大概七百人左右。”钱渊在心里估算了下,试探问:“守城应该问题不大吧?”

    “嗯,倭寇一向不大喜欢攻城,不过崇德县城墙低矮……”卢斌犹豫了下,“还要合计一二。”

    “你来负责,多听听俞总兵身边亲兵头目的意见……好像是姓周?”钱渊点点头,“另外把王义借给你。”

    “好,他是久经战阵的老兵。”卢斌吐了口气大步离开。

    李良钦回头看了眼俞大猷暂歇的宅院,再转头低声道:“其实志辅……”

    “有靠山是好事,这难道是丢人的事?”钱渊耸耸肩,“除了边军,大明内地如今还找得到和俞总兵并肩的将领吗?”

    “你的意思是……”

    “安心吧。”

    看了眼面色僵硬的李良钦,钱渊迈步走向县衙,后面要忙的事还有很多。

    身为对明史非常熟悉的穿越者,同时这几年也一直在仔细搜寻那些线索,钱渊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归纳能力是超越了这个时代的。

第九十二章 风格

    钱渊向来能给自己准确的定位,在刑警队如此,被发配去宣传科如此,后来下海也如此。

    专业的人负责专业的事。

    毫无疑问,指挥作战是非常专业的,所以钱渊没有插手,全都托付给了以卢斌为首的官军将领,他们才是专业人士。

    但前世白手起家打理那家公司的经历赋予了钱渊很强的组织、调配能力,所以后勤方面钱渊当仁不让。

    从所有兵丁、乡勇的人数和兵器配备,到每人每日口粮分配,不同岗位的赏银待遇……

    从烧菜做饭的人员安排,运送物资的组成,到组织熟悉本地的衙役、白役戒严城内同时充当预备队……

    钱渊每一项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甚至根据不同的后续发展做出各种应对措施。

    崇德县虽然小,明朝官场又向来有不修衙的传统,但这座县衙不算小,特别是大堂格外的宽广。

    但如今,除了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环形小道,其他地方密密麻麻的摆着桌案、书柜。

    “我懒得管你贪了多少!”坐在中央的钱渊视线还落在桌上书册上,嘴里轻描淡写的说:“你只需要确保没人来闹事就行。”

    虽然被县人称为坐地虎,但刘捕头知道面前这人的分量,弯着腰哭丧着脸道:“这次真没过手……”

    “那你解释解释吧。”钱渊拿过一张纸,迅速写写画画,“一共拆毁民房六十五间,按大小规格和人数来说,应该是四百五十七两银子,但你为什么报的是三百六十五两银子?”

    刘捕头眼睛都直了,给你省钱还省出事来了?

    钱渊招手示意其站到一边别拦着后面,他心里是有数的,将账面做大未必有问题,将账面做小也未必没问题,有的时候后者做手脚更不容易被察觉。

    看了眼刘捕头,钱渊接过下一个人递来的纸,低头看了眼,“烧菜做饭没必要另外给赏银,就让进城避难的妇孺来做,他们只需要吃口饱饭就满足了。”

    这边刘捕头还在傻眼,钱渊已经快刀斩乱麻连续处理了四五起,签了名字让书吏领人去库房搬给兵丁的赏银。

    崇德县是小城,连个主薄都没有,六房内抽调出的人手也不多……钱渊相当怀疑之前的知县是如何管理这座城池的。

    反过来,大堂内的书吏、文员看着钱渊如此熟练而井井有条的将诸般事安排妥当,嘴里不停,手上不歇,早就看傻眼了,他们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没想到的人家还是想到了。

    去年在嘉定县战后的经历让钱渊有了经验,处置起来从容不迫,看上去像个沉浸政事多年的老官僚。

    熟练的签上名字,钱渊找到了一丝前世坐在总经理办公室的感觉,撇头看了眼刘捕头,“挑了那六十五户人家拆房子,可不是随随便便挑选的。”

    守城需要大量的木材、砖石,钱渊在城内兜了一大圈才选定了六十五户的房屋,自然不是随意挑选出来的。

    刘捕头一脸茫然,嘴唇张开又闭上。

    “走,一起去看看。”钱渊将桌上收拾了下,起身摇头道:“雁过拔毛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但那几十户人家我还有用。”

    看着那位松江秀才和刘捕头出了县衙,大堂内气氛登时缓和下来,文员书吏们纷纷交头接耳,嘈杂声让角落处的两人皱起眉头。

    “啊,项大少爷……不,项大爷。”一个书吏冷不丁看见了项笃寿,忙起身大声问候。

    项笃寿微微颔首,沿着环形小道走到钱渊案前,低头看了几眼,眼显茫然……呃,阿拉伯数字,以及表格式的记录方式,在明朝自然是无字天书一般的存在。

    一个衙役好奇的盯着项笃寿身后的老人,那人身材算不上高大,脸上沟壑纵横如若老农,但背脊挺如青松,眼中精光四射,如出鞘利剑一般的刺眼。

    好几人都认出来了,那是前日在城门口助官兵杀倭的老人,手中一杆长枪如若灵蛇,很是犀利,只是现在换了身儒衫。

    项笃寿将纸张递给老人,“久闻荆川公六艺皆通……”

    所谓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从古至今,六艺都精通的人不多,从唐朝之后文武泾渭分明,更是少之又少,每一个都是名震天下的大人物。

    面前的这位如老农般的老人也是其中之一,甚至可能是如今唯一的那个。

    但看了眼纸上的鬼画符,老人也是一头雾水,迟疑片刻后低声询问了一旁的书吏几句,取过算盘利索的啪啪啪拨起来。

    一旁的书吏抽抽嘴角,自己在户房呆了大半辈子,算盘也没这老头用的熟练,快的都快飞起来了!

    好一会儿后,老人才停下手,才向项笃寿点点头,“的确是四百五十七两银子。”

    项笃寿情不自禁的咧咧嘴,钱渊只在纸上写了几笔就算出来了,而荆川公用了算盘还要半炷香时间。

    在项笃寿心目中,那位钱世兄已是神秘不可测,抛开经义,荆川公在算术一学上也是名震天下,居然比不过那位。

    走出大堂,老人眼神闪烁不定,半响后低声问:“据说震川公对其颇为赞许?”

    “确实如此。”项笃寿小心翼翼答道:“据闻去年嘉定大捷,就是钱家子主持,战后知县挂印而走,也是他收拾残局,整顿城内,县人赞其日后为世之良臣,从此声名鹊起。”

    “嘉定大捷是钱家子主持?”老人诧异道:“当时老夫在南京,只听闻是卢镗幼子和震川公在城内。”

    ”震川公连襟郑若曾也在城内,他和鄙家也算熟知。“项笃寿想想也惋惜的很,本来还真是个不错的联姻对象,“荆川公也看到了,那卢家幼虎对其俯首帖耳。”

    两人迈步出了县衙,大街上没了前两日的乱象,一切都有条不紊。

    拎着饭盒的妇人们在衙役的指挥下沿着道路左侧往前,这是给各处兵丁送饭。

    道路右侧,不远处就是项家的园林,被整合起来的乡勇们拎着大锤正在拼命砸墙,将拆毁的砖石送往城墙头。

    三五辆马车在道路中央,车上运载着各式木材,长长的木头尾端擦着地面,发出吱吱吱的杂音。

    十多个手摁腰刀的汉子站在路中,不时呵斥几句将走出行列的人撵回去。

    老人看了眼不远处的西城门,再转头瞥了眼遥遥的东城门,心里琢磨道路中央留下的车道应该是用来调兵的。

    看老人捋须而笑,项笃寿也笑道:“其他的不说,去工部做个主事、员外郎是够格的。”

    正要赞上几句,听见项笃寿这句话,又听见“工部”这个词,老人拉着脸低低道,“心思机巧,又善于调配,还好没个当阁老的亲戚!”

    一旁的项笃寿听得哭笑不得,“荆川公,何至于此,钱家诗书传家,是松江名门。”

    老人这几句话指向很明确,一直有出仕之心的项笃寿自然听的明白,如今的工部尚书是严嵩的小舅子欧阳必进,而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刚刚升任工部左侍郎,甚至嘉靖帝还加了工部尚书衔。

    而这位老人极其痛恨严世蕃,曾经在书中多次指名道姓。

    不过虽然严党在南直隶、浙江一带名声极差,此次欧阳必进和严世蕃幸进多遭士林指责,但他们的能力在老人心目中是得到认可的。

    老人这是在说,还好没个如严嵩这样的亲戚可以攀附,不然以后八成也是个严东楼第二……

    项笃寿虽然前日在城门处受了惊吓,但心里对钱渊颇为推崇,这时候不禁腹诽,也不知道钱渊是哪儿惹了您老人家……

    沿着路右侧走到西城门处,远远就看见钱渊正高着嗓门声嘶力竭的在吼着什么,手臂不时指着地面。

    在刘捕头的指挥下,百多个男女迟疑着挥舞锄头开始刨地。

    “看到没?”钱渊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不给足了钱,别人肯干活吗?”

    刘捕头弯腰谄笑几声,“也是,也是,但也给的太多了……”

    “我做事就这样,按规矩来,总要让别人心甘情愿,再说了,后面还用得上他们呢。”钱渊抬头看着有些阴沉的天,心里祈祷不要下雨……

    已经走到近处的项笃寿和老人听到最后一句话,脸上神色不一,前者只在琢磨这帮人在挖什么。

    而后者心里却在想,以钱财御人,倒还真有点严东楼的风格。

第九十三章 谋主

    崇德县只有两座城门,东城门外地势开阔,城墙算不上高大,很可能是倭寇攻击的重点。

    而西城门外有一座小山丘,不适兵力展开,而且这段城墙前年加固加高过,所以卢斌等人将大部分兵力布置在东城门,而这儿只留了小部分兵力。

    钱渊没有反驳什么,但他谨慎的做了些布置。

    默默看着这百余人在距离西城门不远处挖出一道鸿沟,钱渊在心里盘算了下,叫过刘捕头,“不用太深,但要稍微宽一点,另外拆下来的长条木板搭在上面,让人试试走在上面别跌下去。”

    “是,是,钱公子放心。”刘捕头口里应是,眼角一个劲儿的往后瞥。

    “哈哈,项世兄,正好有事找你呢。”钱渊笑着扯住项笃寿的衣袖往旁边走去,那儿正是项家园林的围墙外。

    一阵窃窃私语,项笃寿犹豫了会儿只能点头,而一旁的老人听得直皱眉。

    “没问题吧,别让项二公子来惹事。”

    “放心,包在我身上。”

    钱渊对项元汴没什么好感,这是个要钱不要命的货,要不是谎言以洗城为挟,到现在都不肯出银子,但项笃寿虽然为人处世有些稚嫩,却是个通情达理的。

    “挖一道沟有什么用?”老人突然插嘴问:“如果城破,这道沟能拦得住倭寇?”

    之前就觉得这老人眼熟,钱渊一下子想起来了,“哎呦,老爷子,前天拖着枪就走,叫了好几声都不搭理我呢。”

    老人板着脸一副不好说话的模样,“东城门那边附近的房屋都拆了,这边为什么不拆?”

    看了一旁不以为意的项笃寿,老人加重语气道:“一旦倭寇破城或从城墙攀爬入城,以城门口附近房屋为据点,后援就能源源不断,更何况西城门口如此狭窄……”

    钱渊倒是好脾气,笑着正要解释,突然眼角余光瞥见杨文狂奔而来。

    “少爷,倭寇来了!”

    “多少人?”钱渊舔了舔发干的嘴唇快步向东城门走去,这两天城外就没断过倭寇踪迹,城内一日三惊,杨文突来报信,自然是大股倭寇来袭。

    “大约七八里外,王哥亲自出城探查,约莫千余人,没见旗号。”杨文一边走一边解释。

    几句话工夫就到了东城门口,项笃寿勉力追赶但早就被远远甩开,倒是那老头挽着儒衫下摆健步如飞跟了上来。

    迎上来的王义和李良钦都面色凝重。

    “少爷,怕是碰上硬茬子了,有甲有马,大都拿的是军械,不少弓箭,还看到了倭人。”

    钱渊脚步一顿,转头看了眼李良钦。

    “不是假冒的。”李良钦眼睛都红了,“就是他们……”

    “平湖县那股倭寇?”钱渊愣住了。

    那股倭寇伏击俞大猷大胜,这时候不去劫掠胜利成果跑到崇德县外干什么?

    钱渊从不认为这世上有什么巧合,如今嘉兴府内的倭寇简直遍地都是,俞大猷在城内,对方最精锐的一股倭寇在城外,哪里能这么巧!?

    得,八成是来追俞大猷的!

    钱渊心里有点打鼓了,嘉定那一战对阵的都是普通倭寇,要知道现在城外倭寇中是有浪人的,那是一帮杀人机器,俞大猷都没撑住呢!

    崇德县真的守得住吗?

    ……

    距离崇德县八里的小村落里。

    倭寇是没有安营扎寨的传统的,在海上就住在船上,在陆地上自然不会自己动手,反正是来抢劫的,索性就抢了宅院住呗。

    不过这村子有点小,大批的贼兵就席地而坐,处处可见鸡飞狗跳,时时可闻喧闹声。

    一只肥鸡突然挣脱开,扇着翅膀连跑带飞窜向一颗大槐树,眼看着就要飞上去了,一只手突然紧紧掐住鸡脖子。

    只听隐隐咯吱一声,可怜的肥鸡眼睛一翻咽了气。

    “滚,归老子了!”膀大腰圆的贼兵甩甩手上的肥鸡,另一只手拎起刀,冲着来讨要的小子喝道:“还不滚,要不要尝尝爷爷的刀!”

    大槐树周围的贼兵看着眼巴巴离开的那小子,响起一片叫好声和哄笑声。

    “好样的,陈麻子你抢东西真有一手,自家人都不放过!”

    “那把刀就是陈麻子从王螃蟹那抢来的。“

    陈麻子放下长刀,将肥鸡丢给同伴,“做熟了给爷爷端上来,别看了,到时候分你个鸡屁股!”

    别看这次上岸劫掠收获不小,但也累啊,最关键的是吃的不好,好不容易看到只肥鸡,同伙们哪里答应,阵阵辱骂脱口而出。

    陈麻子也不恼火,反而有些洋洋得意。

    不远处的宅院门口,一位中年人正默默看着看着哄闹的人群,虽然和大部分倭寇一样肤色黝黑,但此人身上的长衫,挺直的脊梁,随风飘洒的三缕长须,都显示出他是个读书人。

    中年人轻轻叹了口气,大槐树周围热闹的紧,但他知道,村落没有出逃的三十余人都被杀,尸首就埋在大槐树左侧,其中还有三个尚不能走路的幼儿。

    “方先生。”身披软甲的徐海出现在门口,探头看了眼笑骂道:“这帮家伙……等下两只鸡腿给老子送进来,没看见方先生都没胃口吃饭!”

    迅速换了个表情,让自己略微得意,但带着一丝谨慎,方先生回头温和笑了笑,“将军客气了。”

    “要的,要的,只是两只鸡腿,都怕委屈了先生呢。”徐海大笑着搂住方先生的肩膀往里走,“要不是先生的谋划,这次哪里能一战功成!”

    “那是将军神威凛凛,俞大猷不过跳梁小丑,不值一提。”

    “俞大猷在海上名声都不小,人人视他为大虫,哪里像先生说的这般。”

    “那方某只能说,是将军善于识人用人,才有这般局面。”

    “哈哈哈哈,说得好,这叫什么来的……刘皇叔遇上那谁谁谁……”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对对对!”徐海将方先生摁在桌上,亲自倒了两杯茶,嘿嘿笑道:“之前先生让我别去松江发财,还好我听从了,不然……”

    “知道吗?”徐海小声窃笑道:“陈东那厮攻余杭攻不下来,又转道去攻桐乡县,据说死了不少……”

    “恭喜将军了。”方先生笑着拱手,“吞下陈东后,汪直以下,再无人能和将军抗衡。”

    “哈哈哈!”徐海得意的连连点头,但转而叹道:“可惜崇德县没得手!”

    “为何要攻崇德县?”方先生不解道:“就算不想在嘉兴府,往北可攻苏州,往西可攻德清、武康。”

    徐海脸色阴了下来,他可从来没忘记过自己像条狗一样被绑在巷子里让人随意鞭打的屈辱。

    徐海没读过什么书,但喜欢听《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评书,他的理念是,有仇必报,有恩必偿。

    本已经做了些准备,可没想到居然没得手!

    一想到那头发花白的老头,徐海就恨不得咬碎满口牙,但一想到那对姐妹花,徐海的心就化为一滩水。

第九十四章 不让须眉

    看着对面的徐海时而咬牙切齿,时而一脸荡意,方先生脸色有点古怪。

    这时候,突然脚步声传来,一脸麻子的叶麻大步走进屋,“徐兄弟……”

    “呃,是将军。”方先生不动声色的纠正。

    叶麻愣了下看了眼徐海,你扁担倒了都不知道是个一,哪来的脸自称将军!

    徐海倒是来了兴趣,“《三国演义》里有将军名号,先生看我取个什么名号?”

    方先生嘴角抽搐了下,“大明是没有将军一说的,最高做到总兵官,《三国演义》里……张辽是征北将军?”

    “这个……不太威风啊。”

    “将军起于海上,平海将军如何?”

    “不错不错,就平海将军……不,平海大将军。”徐海嘿嘿笑了笑,转头看向叶麻,“怎么了?”

    “崇德县打听清楚了,卢家那只幼虎的确在里面,而且俞大猷也在。”叶麻脸上满是迟疑。

    很明显,现在的崇德县是个硬骨头,卢斌曾在嘉定县斩杀萧显,甚至徐海都在海盐县吃过大亏,而俞大猷虽然兵败,但虎死不倒威,何况人家还没死呢。

    谁都不愿意放着那么多好玩意不去抢,而去啃这块骨头。

    徐海眉头也皱了起来,犹豫片刻看向方先生。

    “最好不攻城,对方有备,破城很难。”方先生摇摇头,“去湖州或者苏州,再不济到苏州、嘉兴的分界处。”

    徐海用力揉了揉头皮,突然一捶桌面,“攻城,城内最多三四百兵,老子不信攻不下来……”

    话还没说完,外头乱哄哄一片,一个贼兵头目矮着身子溜进门,“大哥,有人闯过去了,想进城……”

    “什么人?”

    “二三十人,领头是个女的……”

    “废物,女人都拦不住!”

    贼兵头目哭丧着脸委屈道:“那女人……简直就是只母老虎,凶的紧,兄弟们死伤好几十了……”

    ……

    崇德县城头。

    众人正皱眉看着远处被掀起的灰尘,隐隐听见喝骂声、兵刃撞击声。

    而钱渊却目瞪口呆,在望远镜的视线中,一支二十多人的小队不快不慢但坚定的向着崇德县方向挺进。

    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上,年轻妇人左手持枪借着马势将一贼兵挑飞,右手上的腰刀轻轻划过另一贼兵的脖颈。

    挡在面前的倭寇连连退让,那妇人却不依不饶,收起长刀,颠了颠手中长枪,突然猛地掷出。

    寒光在空中一闪而过,长枪将一贼兵牢牢钉在地上,枪杆犹自颤颤巍巍抖动。

    催马奔过去,妇人抽出长枪在空中挥舞再往回,倭寇们居然都不敢阻拦。

    钱渊吸了口气,虽然倭寇大队人马还远在七八里外,但城外小股倭寇一直就没断过,这伙人能顺利的杀到城下,真是牛逼啊。

    很快,城头上众人都看的清楚了,赞叹声不绝于耳。

    小队中分出两骑奔到城下。

    还没等来人说话,阴着脸的卢斌抽出腰刀,“不准开门!”

    众人都没吭声,但几乎所有人的视线都投向了站在卢斌身侧的青衫少年。

    “嗯,不准开城门。”钱渊立即做出回应,那小队人马虽然所向披靡,但身后倭寇一直跟着,开城门鬼知道倭寇会不会趁机抢夺城门。

    “是。”

    “不开城门!”

    应是声此起彼伏,卢斌松了口气放下腰刀。

    一旁的荆川公虽然拉着脸,但也没吭声。

    “我们是浙江指挥使司的,开城门!”

    “开城门!”

    听见城头一片沉默,下面的骑兵又吼了几声,急的直勒缰绳,胯下马在原地转了几圈嘶鸣不已。

    王义小声问:“要不我和杨文出去一趟?”

    “不开城门。”钱渊放下望远镜,低声吩咐道:“把筐子拿过来。”

    杨文立即带着护院拿了一排二十多个筐子过来,每个筐子上都系着长长的麻绳。

    众人脸上神色不一,卢斌心中暗叹钱渊知道不能死守,还想着要出城偷袭;而那位荆川公目光狐疑……这钱家子贼溜的很,八成是到了危险时候要逃。

    钱渊倒是神色镇定的很,脸都不红,听着王义向下面喊话,让来人坐进筐里拉上城头。

    “倭寇跟上来了。”李良钦小声提醒。

    虽然倭寇人数不多,那妇人又勇武非凡,但毕竟小队只有二十多人,其中还有六七个女眷,且战且退中也损了几人。

    “快,快快!”妇人高声厉喝道:“你们先上!”

    城墙已是近在眼前,但这伙人并不慌乱,有序而迅速的坐进筐中,杨文等人用力将筐子拉上城头。

    但再放下筐子的时候,倭寇也已经逼了上来,王义、卢斌、李良钦纷纷放箭,四五个倭寇中箭倒地惹得一片哄乱。

    那妇人一直等到所有人都上了城头,才收起长枪,将腰刀插回鞘中,悠悠然坐进筐中。

    “小心!”

    王义突然一侧身拦在钱渊面前,伸手将自己面部护住,一支箭斜斜飞来被王义的胳膊挡飞。

    “贼子有弓箭,都小心!”

    王义看了眼只被划了一道小口子的胳膊,“别慌,他们不会使!”

    这年头,会使弓箭的人极少,差不多和后世用手枪能上靶的普通人一样少,倭寇大都出身平民、地痞、渔民,少有人会用弓。

    其实那几箭的目标都不是城头,而是对准了正被拉上来的筐子……

    那妇人伏低身子,暗咬银牙,还没等筐子完全被拉上来,霍然翻身而上。

    “二弟!”

    妇人丢开长枪一伸手,一副弓箭已经递了上来。

    转身间已经弯弓搭箭,箭如流星而去,妇人一口气射出七支箭,才冷笑着将弓箭扔回去。

    城外纵马奔驰,左持枪,右挥刀,城头上七箭连发,立毙七贼,武艺精熟,行事利索,谁都要赞一句,真是不让须眉的奇女子。

    看着倭寇丢下十多具尸体仓皇退走,妇人松了口气,转身行礼,大大方方道:“妾身浙江游击戚元敬之妻王氏,多谢诸位相助。”

    浙江指挥使司游击,在如今的浙江、南直隶的军中,已经算是中高层将领了,要知道俞大猷也不过是个副总兵,卢镗、汤克宽也只是个参将。

    众人都回礼寒暄了几句,项笃寿捅了捅看直了眼的钱渊,“别失礼了。”

    不少人都发现了钱渊的不自然表情,如荆川公在心里暗骂,这钱家子上辈子没见过女人吗!?

    卢斌咳嗽几声小声介绍,又说:“刚才就是钱公子吩咐人放下筐子的。”

    王氏看了眼脸色有些僵硬的钱渊,落落大方道:“多谢这位公子,可是认识元敬?”

    钱渊这才回过神,行了一礼,凑近几步自来熟的笑道:“尚未见面,但神交已久,早听叔大兄屡屡提及。”

    “啊,是张翰林吗?”王氏笑道:“原来是张翰林的好友。”

    “是是是,都是自家人啊,来来来……”

    众人都很无语的看着钱渊亲自带路,又是安排住所,又是让人烧热水热菜……拜托啊,现在倭寇围城,你还有这心思,何况人家都成亲了。

第九十五章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嘉兴府一片水深火热,而松江府也好不到哪儿去。

    自从俞大猷被调走的消息传开后,华亭县就陷入恐慌的气氛中,当俞大猷遭伏击兵败的消息传来后,这种气氛迅速蔓延到整个松江府。

    乡野村落的大量百姓都涌向了华亭、上海等城镇,有城墙应该会安全一点吧。

    但很可惜,并不一定。

    四月十六,倭寇从金山登陆,一战击溃金山卫守军,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继而攻破川沙、南沙两镇,收拢渔民、地痞无赖后攻上海县。

    四月二十三,上海县陷落,知县、县丞、典吏俱阵亡,半个县城都被烧毁,恰巧刚刚就任的苏松海防道佥事董邦政率兵来援,军中携带的鸟嘴火铳发挥了巨大作用,苦战一天将倭寇驱逐出城。

    虽然还没有大股倭寇攻华亭,但城内也一日三惊,地痞混混趁机作乱以至于人心惶惶。

    “还好上海县顶在前面。”陆氏苦笑着说:“现在想想真应该听渊哥儿的搬到杭州去。”

    谭氏似乎更衰老一些了,两眼无神,半响后才喃喃道:“渊儿在嘉兴,渊儿在嘉兴……”

    大半个嘉兴府都在倭寇脚下哀嚎,这个消息早就传来了,陆氏想瞒都瞒不住。

    陆氏也不禁垂泪不语,谁猜得到渊哥儿去嘉兴,倭寇就开始作乱了……

    “渊哥儿福源厚,应该没什么事。”陆氏叹道:“小叔这次也去了嘉兴……”

    “夫人,外头有衙役来,说是要给守城官兵捐助银两……”李四咬着牙禀报。

    “不是已经给过银子了吗?”小妹横眉竖目道:“前天刚拿了四十两银子!”

    “上次是县衙,这次是府衙,要八十两银子。”李四舔舔嘴唇,“但小的打听过了,一户应该是五两银子。”

    “那……”谭氏手足无措拿不定主意。

    “给他们。”陆氏哼了声,“等倭寇退了再说。”

    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县衙还是府衙都不会对松江最负盛名,底蕴最深的钱氏做什么手脚,可惜这次不是他们,而是钱氏一族。

    族人早就对钱渊独占洋糖生意不满,分不到一杯羹心生不满,如今钱渊在嘉兴府不知生死,又有府衙县衙顶在最前面,自然要做些手脚,占点便宜。

    两次一百二十两银子交了出去,只换的人心不足蛇吞象。

    原本只是十来二十多户,现在几乎大半钱氏族人都将捐银丢到钱渊家头上,谭氏又是个耳根软的,几个隔房妯娌上门一阵劝说又得了百多两银子。

    几天后陆氏听得消息将谭氏接了过去,不仅家中库房已经是空空如也,甚至家具、摆件都少了不少。

    摸了摸手中温润的砚台,钱渝不屑道:“那厮哪里有资格用这样的砚台!”

    “是啊,这次咱们还是去的迟了。”母亲樊氏惋惜道:“那套红木家具据说是太仓王家送的,可惜没抢到。”

    这辈子除了吃喝玩乐什么都不管的父亲钱钟撇撇嘴,“手慢点未必是坏事,万一渊哥儿没死在嘉兴府……啧啧,到时候就热闹了。”

    “大半个嘉兴府都陷落了,据说嘉善县全城被屠,他回得来吗?”钱渝嘿嘿道:“再说了,咱们可没上门去讨银子。”

    “就是,只是渝儿砚台丢了,借了块砚台磨墨写字罢了。”

    钱钟对此嗤之以鼻,你们的确是没讨银子,那是因为去的迟,谭氏已经被接走了,但咱家应该出的捐银还不是钱渊家出的。

    借块砚台,说得好听,有借条吗?

    妻儿无非是在说,逼上门去的都是族人,人多势众,而且还有那些大头顶在前面……

    钱钟伸了个懒腰,虽然看不得妻儿这么虚伪,但自个儿这辈子就没干过正经事,也没什么立场说话。

    ……

    崇德县。

    城上城下战火正烈,而城中宅院中,精神略微好点的俞大猷喝完汤药,半坐在床头,“第几波了?”

    “今日的第四波。”浑身上下散发着血腥味的李良钦大踏步走进屋,“放心,卢家幼虎有些能耐,守的挺稳。”

    “那就好。”俞大猷松了口气,眼珠子转了转又问:“那松江秀才呢?”

    李良钦洗了把脸,笑道:“真不愧是得震川公一赞的少年英杰啊,城内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荆川公嘴上不说,背地里也颇为赞许……”

    说到一半,李良钦看向走到门口的唐顺之,尴尬笑了笑,“荆川公。”

    “今天好点了?”唐顺之那张黑脸有点泛红,“钱家子的确不凡,有经世致用之才。”

    俞大猷不由失口而笑,前几日唐顺之来访时,闲谈时不时刺上钱渊几句,有两次知道唐顺之身份后的钱渊只是赔笑并不反驳。

    虽然因为中箭失血过多以至昏迷,但修养了差不多十天,俞大猷虽然还没痊愈但也能起身,又在屋内呆了好几天骨头都发痒了,俞大猷索性和两人带着亲兵出门。

    一出门俞大猷就不禁脚步一缓,面露诧异之色。

    七八个右手臂上缠着红布条的汉子推着平板车从面前经过,车上装着大小不一的木材。

    十多个右手臂上缠着绿布条的青壮推着车在拐角处出现,车上明显是饭桶。

    虽然道路算不上宽阔,来往人数也算不上少,但行走有序而迅捷,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顺畅之感。

    “那是专职运送各式守城器械、食物的。”唐顺之小声解释道:“除了守城兵丁和乡勇外,钱渊将剩下的青壮分成七八队,每队只负责一件事。”

    “那木材是用来做叉子的。”李良钦补充道:“倭寇制作了云梯,但非常简陋,底座不稳,而且会用弓箭的贼兵也少。”

    俞大猷点点头,对付云梯向来是火攻最好,但倭寇不善攻城,这方面没什么经验。

    轰隆一声,不远处的一座宅院被十多人拆散,隐隐听见有兴高采烈的呼喝声。

    “钱家子善以财御人。”唐顺之不由撇了撇嘴,这是他最看不惯的地方,“每拆除一栋宅院,补贴户主若干银两。”

    俞大猷失笑摇头,“项家这次破财……”

    “未必。”李良钦久在军中,深知内情,他摇摇头道:“除了给兵丁、乡勇的赏银外,其实花费算不上很多。”

    唐顺之点点头,但没说话,这是他对钱渊印象转变的拐点,雁过拔毛是官场上的传统,但钱渊没有从中贪一文钱。

    而且因为钱渊对财务账目的精通,导致县衙小吏不敢贪,这是花费较少的主要原因。

    往前慢慢踱了一段路,看着来往穿梭不停的人流,俞大猷又忍不住说:“士气不错。”

    “刚开始发了一批赏银。”李良钦笑道:“后来虽然不发银了,但饮食上钱渊颇为用心,每批轮换下来的兵丁乡勇都能立即吃到热汤热菜,渴了有水,饿了有馒头,受伤了还有医师……”

    “城内的大夫?”

    “不是,是钱渊带来的护院,都精通止血疗伤。”

    俞大猷叹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啊。”

    这时候一行人正走到县衙门口,往里看去,俞大猷不禁嘴角抽搐了下。

    钱渊看着手中的公文,手里笔不停,却还在嬉皮笑脸的说:“不知道姐姐娘家有没有妹妹?

    “对对对,得和姐姐一个脾气,又正好和小弟年岁差不多……“

    ”那当然,自然是还没出嫁的……”

    一旁刚刚从城头下来轮休的王氏笑得花枝乱颤,银铃般的笑声惹得众人瞩目。

    唐顺之闭上眼,点点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啊!”

第九十六章 狠角色

    虽然历史上对王氏没有正式的记载,那么多的野史夸张的描绘这位河东狮吼的凶悍。

    但钱渊和王氏有着一见如故的感觉,短短几日后就以姐弟相称,钱渊可以保证,这次绝没有去抱大腿的念头。

    这是钱渊来到这个时代后遇到的最特殊的女人,精于武艺是其次,遇危不乱也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其气质谈吐和性格。

    钱渊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刑警队那位直到三十五岁才嫁出去的大姐就是这味道,有点大大咧咧但实际上心细如发,性格开朗待人真诚。

    对了,那位大姐的丈夫也是警察,而且还是局里著名的气管炎。

    连续攻城三天受挫后,倭寇开始制作简陋的云梯试图从墙头攀爬上来,城内一度惶恐不安。

    但在钱渊的组织下,王氏和戚继光的弟弟戚继美、唐顺之领着护院、亲兵在关键时刻赶到。

    小小城头施展不开长枪,王氏左手持盾,右手挥舞腰刀,所过之处寒光闪烁,倭寇纷纷退避,城头上为之一清。

    俞大猷虽然勉强能下床行走,但还是没办法上战场,卢斌还是有点嫩,第一天手忙脚乱勉强支撑。

    而王氏是将门之女,从长辈那得了不少传承,这几年又跟着戚继光在登州有过守城经验,从她入城之后,局势渐渐稳定下来。

    但今天,倭寇攻势突然猛烈起来,从清晨到下午连续发动了七次攻城,虽然规模都不大,但每次除了城门附近外都选择了其他城墙段作为突破口。

    守军渐渐被分散开,到了傍晚时分,一伙百余人的倭寇终于攀上了城头。

    已经是攻城的第六天了,城内兵丁乡勇死四十一人,重伤不起二十二人,而城下倭寇大约折损两三百人。

    虽然守城一方占据了优势,但倭寇仍然不退,这是违背常理的事,毕竟倭寇的目标是劫掠财物而不是攻城略地造反。

    “倭寇又来了!”

    “是不是吃错药了,崇德县又没有聚宝盆!”

    处理完手头事务的钱渊站到城墙下侧耳听着,厮杀声、怒吼声此起彼伏,时不时偶尔传来呼痛声和哀嚎声。

    “吃饱了?”钱渊转头看了眼精神奕奕的杨文,这家伙被暂时安排带领一队乡勇,手下五十人,两刻钟前下来轮休。

    “嗯。”杨文撕下身上布条,细致的绑在刀柄上,满意的挥了挥,“少爷放心,肯定守得住。”

    钱渊眯着眼,脸上却满是忧色,“今天倭寇攻城好像格外凶悍,今日死伤人数是除了第一天最多的。”

    “强弩之末罢了。”准备上城墙的李良钦凑过来。

    钱渊转头看了眼李良钦身后的兵丁,皱眉低声问:“你把西城门的调过来了?”

    “这边吃紧,西城门那边几乎没动静。”李良钦安慰道:“留了人手的,如果有变,这边很快就能赶过去。”

    城头上激战正酣,众人不敢再耽搁赶紧动身。

    年轻的戚继美一枪戳中刚冒出头的贼兵,大喝一声将其高高挑起再扔下城头,就在这时候,一旁爬上来的贼兵趁机扑了上来,狠狠一刀砍来。

    手持盾牌的张三合身猛地扑上去,将贼兵撞倒,两人都丢开兵器,就在城头上滚成一团。

    “别回头!”王氏厉喝一声警告想回身的戚继美。

    突然两声惨呼声相继传来,王氏转头看去,钱渊有点别扭的拎着长刀,地上的张三和贼兵一个捂着左腿,一个捂着右腿……

    特么的!

    长刀实在不会用,钱渊的脸都扭曲了,他扔下刀,将正挣扎爬起来的贼兵扑倒,一个头槌撞上去,然后右手肘一抬,肘尖击中对方的太阳穴。

    后面跟着冲上城头的李良钦、杨文带着援兵一拥而上,刀枪齐举,终于将倭寇赶下了城头。

    赶回来的王义几乎是拎小鸡一样将钱渊拽起来,上下看了看才放下心,随手一刀割断了晕在地上的贼兵的脖颈,迸出的血溅了钱渊一身。

    “太冒险了,冲在前面出了事怎么办?”王氏将钱渊拉到一旁,“我看看……看看……还好没受伤……不对,你看看手都擦破皮了!”

    钱渊咧嘴一笑,自己前世在刑警队也算身手不凡,现在变成废材了……主要还是这个时代的武器不太合手,钱渊琢磨着回头找几把匕首。

    “你是读书人,看看你这样子!”王氏嘴皮子上下翻飞说个不停,“一身血,快回去洗洗澡换一身衣衫,对了,你个子和二弟差不多。”

    王氏一转头就看见闷闷的戚继美,人家都站在这半响了……

    “回头把你衣衫捡几件好的送过去。”王氏吩咐了好几句才皱眉看着戚继美带着血迹的耳朵,“还好,只是割了块肉,小伤。”

    戚继美也是无语了,人家就擦破点皮,我半片耳朵都被割了……回头要不要提醒提醒大哥留神呢?

    钱渊也挺无语的,看来认的这位姐姐还挺不错。

    不过戚继美也挺佩服这松江秀才的,不说敢率先冲上正在激战的城头,光看那一头槌就知道,这是个狠角色啊。

    “少爷,最后这一波是倭人?”杨文凑过来小声问。

    “不是。”钱渊立即摇头,“虽然发髻、穿着打扮很像,但绝不是倭人。”

    虽然除了第一天之外没出什么纰漏,但如李良钦、钱渊、卢斌心里一直有着隐忧,因为那伙儿如疯狗一般的倭人还从来没出现过。

    将城头清理一遍,抬走伤员、尸首,清点人数,收拾兵器,卢斌揉着眉心苦恼的看着正在撤退中的倭寇。

    “兵力要集中使用。”王氏在城头指指点点,“崇德县城墙不高,但并没有塌陷,倭寇就算借助云梯攀爬入城,人数也不可能太多,他们的目标还是城门。”

    “所以兵丁要集中在城门附近,让乡勇把守其他城墙段,如果有倭寇搭建云梯立即通报。”钱渊点头赞同道:“这样人手调配余地就大多了。”

    卢斌立即安排下去,又低声道:“都六天了,倭寇怎么还不退,死了心要攻城!”

    这也是缠绕在钱渊脑海中的疑惑,崇德县有什么对方志在必得的东西吗?

    就在这时候,倭寇群中一人骑着马慢悠悠向城头方向过来,在弓箭射程外停下,拿起弓箭放了一箭,然后立即打马离开。

    “去捡来。”钱渊努努嘴。

    王义利索的爬进筐子,下城将弓箭拾回来,上面绑着一封书信。

    王义很自然的将书信递给了钱渊,周围人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打开只看了几眼,还没看完的钱渊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抬头看着夕阳下离去的倭寇,难怪要死攻崇德县不放,原来是徐海来复仇了。

第九十七章 时机

    马上的徐海恼火的回头再看了眼远远的崇德县,虽然早就知道攻城难度很大,但俞大猷据说受伤不起,只有卢斌带着三四百兵丁,徐海觉得破城可能性并不小。

    从指挥能力上来看,毫无疑问徐海是高于卢斌的,简单的分散兵力寻机而动就让卢斌陷入困境,今天倭寇一度在城头站稳脚跟就是明证。

    但徐海没有想到的是,崇德县几乎将全城的男丁都组织起来,乡勇们或助战,或探查,或运送物资,使守军的总人数一直没有低于八百人。

    崇德县是个小城,徐海就算将手下聚拢过来的三千倭寇一起投入战场,但接触面就那么窄,兵力优势无从发挥。

    催马回了村落,徐海大踏步走进宅院,扔下头盔不爽的哼了声,“先生,那封信有用?”

    方先生苦笑道:“估摸没用,但至少给了将军一个台阶下……再接着攻城,叶麻那边恐怕有些不稳了。”

    正说着呢,叶麻已经进屋了,大着嗓门吆喝道:“再攻下去,下面的兄弟要造反了,明儿换个地方吧。”

    半响后徐海才阴着脸点点头,但随即眼角闪过一丝狡黠,或许还有机会。

    ……

    崇德县内。

    那封书信就放在桌上,每个人都看了一遍,每个人脸上都古怪非常。

    外面的倭寇头目提出了一个条件,退兵可以,但必须交出崇德县教谕沈崇。

    “他们有仇?”卢斌做出可能性最大的判断。

    “估摸是有仇。”李良钦咂咂嘴看向俞大猷,虽然指挥作战目前因为有伤而力有未逮,但这种决定还是必须由俞大猷来做。

    当然是有仇,钱渊抽抽鼻子做出这样的判断,其他的暂且不说,徐海的性格应该是恩怨分明,杀了沈崇,娶王翠翘为妻,历史证明了后一条,而前一条也很可能是事实。

    但俞大猷一直没吭声,长久的坎坷和磨砺让他在这种事上犹豫不决。

    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开始向着另一条路飞奔。

    杨文眼神闪烁不定瞄了眼钱渊后,开始说起进城第二天看到那位沈教谕去青楼寻欢作乐。

    李良钦和卢斌脸上都满是愤慨,而年轻的戚继美居然一脸羡慕。

    唐顺之很敏感的察觉到,那位松江秀才到现在一言不发。

    “问我?”钱渊努努嘴,“一个老不修的教谕无所谓,但几事不密则成害。”

    “送点钱财无所谓,反正有那位大同总兵珠玉在前嘛。”

    钱渊这句话惹得唐顺之脸色很不好看,而一旁的戚继美忍不住笑出来了。

    前些年,大同总兵仇鸾贿赂俺答勿攻大同,结果人家收了钱去攻京师了,这就是让嘉靖皇帝丢尽了脸的庚戌之乱,之后仇鸾还被封平虏大将军。

    “但送个教谕出去……一旦泄露,上到俞总兵,下到如在下这个区区秀才,都得背着骂名过一辈子。”钱渊摇摇头,“绝不可以。”

    唐顺之拉着脸转头看着墙壁,在他的理念中,不管是什么都绝不可以妥协……但听钱渊的口气,如果倭寇要的不是教谕,换个衙役、捕头,或者要一笔钱财,他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这是个心里没什么底线的人……唐顺之做出如此判断。

    “虽然倭寇连续六天攻城,但城内尚算安稳,兵丁损失不大,乡勇也能帮的上忙。”钱渊拍拍手道:“都回去休息吧,别扰了俞总兵,对了,守夜的都打点精神。”

    每晚守夜的人手、顺序钱渊早就安排好了,众人只需要按着表格上的顺序来就行。

    众人都出了门,但钱渊稳稳坐在那一直没起身。

    转头看了眼也没走的唐顺之,钱渊拿起那封信摇摇头,“平海大将军……嘿嘿,如果他真的和沈教谕有仇才攻崇德县,而且只要沈教谕,那么他应该是第一天攻城之前送来这封信。”

    俞大猷眯着眼缓缓点头。

    “打不赢,攻不下,难道还指望我们屈服,一个不入流的教谕,但也算是文官呢。”钱渊侃侃而谈,“难道他指望俞总兵你将一个文官送出去?”

    “只要脑子没坏,都应该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宁可战死,也不能送出去,对吧?”

    钱渊举起茶壶倒了一杯茶,抿了口道:“所以,这封信很古怪,非常古怪,最古怪是送来的时机不对。”

    “连续攻城六天,这位平海大将军应该背负了不少压力,要知道倭寇是为财而来,攻城略地非其所长,也非其所好。”

    “他们应该很快就会退兵。”

    “但在这时候,送来了这封信。”

    钱渊手里转动着那茶盏,笑道:“要么,他只是出言恐吓几句,但能够准确把握战机,在平湖县一举击溃俞总兵,这样的人应该不是个虚张声势的傻子。”

    看了眼俞大猷脸色,唐顺之哼了声,“当年鹤滩公以《礼》位列应天府乡试五魁首,后人却如此不知礼!”

    钱渊干笑几声,赶紧取了个茶杯也给唐顺之倒了杯茶,后者看得嘴角直抽抽……我是在说你没给我倒茶?

    屋内气氛似乎轻快了一些,俞大猷勉强笑了笑,才沉声道:“要么,这位平海大将军……想夜袭偷城。”

    唐顺之讶然,转头看看俞大猷,再看看似乎一点都不意外的钱渊,“夜袭?不太可能吧?这六天倭寇夜里从不攻城。”

    传说中夜袭似乎是致胜的法宝,但实际上在古代战场上,夜袭非常危险,成功几率并不高,大部分情况下夜袭只是双方的混战,打一晚上之后盘算盘算,主动发起进攻的一方说不定死的人更多一些。

    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古代人,特别是下层兵丁,得夜盲症的比例很高,如果没有月光,往往什么都看不见。

    但在东南沿海有一批人得夜盲症的几率很小,他们就是倭寇。

    倭寇常年在海上漂泊,常以鱼类为食物,而鱼类能补充人体的维生素a,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夜里都能视物,理论上是有偷城的可能性的。

    “常年吃鱼,能避免得雀蒙眼?”唐顺之狐疑问道:“仅仅凭这个?”

    “还有那伙儿一直没出现的倭人。”钱渊平静的说:“连续攻城六天,证明了他的决心,没有使出杀手锏,如何甘心罢手?”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这封信送来的时机。”

    片刻之后,唐顺之被说服了,钱渊唤来在外面等候的杨文、王义,又让人去叫卢斌、李良钦、王氏等人。

    听着外面乱糟糟一片,俞大猷眯着眼在心里想,似乎这位松江秀才很了解城外的那位平海大将军……

第九十八章 夜谈

    这段时间,钱渊充分展示了他之前十多年锻炼出来的组织能力,城内只要还能动手动脚的人几乎都被动员起来了,就算是什么都做不了的妇孺至少也能烧水。

    其中钱渊做了点私活,那五十多户人家加起来近百男女被集合起来挖了一条不算深,但很宽的沟,之后又被钱渊放到一处私窑去烧火。

    站在西城门不远处,钱渊回头遥遥看了眼东城门,大部分兵力都被安排在了那一侧。

    实话实说卢斌的选择不能说错,东城门的确是最危险,也是倭寇最可能的突破口,城门口附近一片开阔地,一旦倭寇入城就能迅速展开兵力。

    钱渊叹了口气,如果没估计错,撑过今晚就能安全,但问题是今晚能不能撑得过去。

    “往里面倒,铺开,都铺开!”杨文在大声指挥那些被叫来的百来人,“最下面要铺着衣物,不能直接放在沟底。”

    “那边的,搭在沟上的木板都准备好!”

    “油呢?油……倒,别倒在沟里,就倒在沟边上,对对对!”

    唐顺之懵懂的看着这一幕,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低声问:“这是在做什么?”

    在心里摸摸计算的钱渊没听见问话,还在估算自己的布置能不能起到作用,虽然理智告诉自己应该没问题,自己应该相信科学,但他还是忍不住心里直打鼓。

    咬了咬牙,钱渊招手叫来杨文,拿出自己制作的地图,用手画了一个圈,“都拆了。”

    “都拆了?”

    “嗯,你带人去办,告诉他们第二天去项府领银子。”钱渊不敢保证自己的计划一定成功,必须要做些可能的补救措施。

    一次又一次在心里盘算,在附近一次又一次的视察,甚至还做了次小规模的演习,钱渊才安静下来。

    唐顺之一屁股坐在一处宅院外的台阶上,指了指身边,“坐吧。”

    “荆川公辛苦了。”钱渊笑了笑也一屁股坐下,“这次您老运气真不好,不过也帮了不少忙呢。”

    的确帮了不少忙,原本钱渊是以洗城要挟城内大户出银劳军,有了唐顺之,那帮家伙立即俯首帖耳,有几家甚至将银库的钥匙都交出去了。

    其实唐顺之是个很不会聊天的家伙,对钱渊这个自己看不顺眼的晚辈话也少的出奇,但在如此紧张的时刻,却谈性大发。

    “其实在南京就听说过你,谭子理跳着脚骂娘在城内已经成了笑话。”唐顺之斜眼瞥了瞥干笑的钱渊,“原本只以为你工于心计,没想到有理政的能力。”

    “荆川公过奖了。”

    “我从不逾越夸赞。”唐顺之口风一转,“震川公赞你有气节……”

    “我没气节。”钱渊干脆利索的打断,看了眼眼角不停跳动的老头,接着说:“早在去年,我就准备举家迁居杭州甚至徽州、南京,原准备在此次嘉兴一行之后就动身。”

    不同于嘉定城中,钱渊隐隐鄙夷的孙承恩,他对唐顺之有着一份尊重,这位老头……呃,其实唐顺之才三十多,就是长相老了点。

    不说其压制了城内大户,唐顺之亲身上阵,持枪跨刀,几次在城头浴血奋战,受创三处,这足以赢得钱渊的尊重。

    “今晚是倭寇最后的机会,也是崇德县最危险的一晚,能不能活着看见明天早上的太阳……谁都不知道。”钱渊咧嘴一笑,“所以,我不愿说谎话。”

    唐顺之笑了,他能感受到对方的坦荡。

    “我不想过的那么累,我想好好活着,取一妻两妾,然后到处走走看看……写本游记以传后世。”

    唐顺之惋惜的看着钱渊,作为一个曾经高中后拒绝入翰林院而入六部的科场前辈,他深知这个年轻人理政手段的高超。

    “我没有入仕建功立业的执念,没有报效朝廷的念头……”

    钱渊的目光从松散渐渐变得坚定起来,“但这世道不让我好好的活着……”

    “我能怎么办……”

    唐顺之依稀记得前两日听陆树德提起过,钱渊父兄双亡,家中只有母亲、大嫂和小妹。

    “此战过后,将家人迁到杭州或南京吧。”唐顺之轻声安慰道:“如今朝中党争酷烈,暂时不入仕也好。”

    “党争酷烈?”钱渊随口道:“荆川公是指严分宜?”

    “身为首辅,唯意媚上。”

    唐顺之简明扼要的点出士林对严嵩最大的怒气所在,占着茅坑不拉屎是最可恶的。

    “也未必,庚戌之乱,严分宜不许守军出城追击,难道是错的?”钱渊嘿嘿冷笑道:“一旦兵败,京师沦陷,难道赵大洲会跳出来承担责任?”

    唐顺之登时哑口无言,赵大洲就是庚戌之乱时坚持出城追击俺答的赵贞吉。

    “勇于任事未必是好事。”钱渊笑道:“彭黯、屠大山连连兵败就是明证。”

    唐顺之还是没什么话说,他很清楚朝中势力分布,如今严嵩说不上一手遮天,至少在东南抗倭上嘉靖更信任的是内阁次辅徐阶,彭黯和屠大山都是徐阶同年,得其力荐才得以上位。

    这时候守在一旁的张三猛地跳起,盯着远远的东城门低声道:“倭寇真的来了!”

    看了眼城头上的猛然亮起的火把,钱渊转回头笑着问:“荆川公,据说你将晚辈和严东楼相提并论?”

    “不错。”唐顺之哼了声,“都一样是心思机巧,以钱财御人,喜爱旁门左道,惯剑走偏锋。”

    “能和小阁老相提并论,荆川公实在是太高抬晚辈了。”钱渊心里暗念,每逢大事有静气。

    唐顺之无语了,你以为我是在夸你呢?

    沉默片刻后,钱渊突然说:“此战过后,我会找机会将家人送往杭州或徽州,然后……我会留下。”

    唐顺之眼中满是诧异,“你不走?”

    “不走。”钱渊抬起脚跺了跺,“北边太冷,南边太潮,西边太乱,从东南沿海一直到南京附近,倭乱将延绵不绝,往哪儿走?”

    唐顺之伸手用力拍了拍钱渊的肩膀,这是个嘴硬的小家伙。

    原本隐隐能听见的厮杀声越来越响亮,钱渊起身,习惯性的拍拍屁股上的灰尘,深深吸了口气。

    “轮到我们上场了。”

第九十九章 城破

    抬头看看头顶,今晚月色暗淡,真是老天帮忙。

    陈麻子摸了摸身上的软甲,又眯着眼打量前面几十步外的那帮倭人,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倭人在倭寇中的地位是很特殊的,他们人数算不上多,虽然武力强横但地位并不高。

    不过大部分的倭寇小头目都很喜欢这帮倭人,一方面是他们冲锋陷阵简直是视死如归,换句话说脑子不太灵光,另一方面是跟在他们后面,往往收获颇丰。

    倭人好使是好使,就是贪财,陈麻子自视也是老手了,但摸尸的手法决计比不上那帮倭人……想到这,陈麻子不禁加快了脚步。

    差不多摸到地方了,看看城头上有星星点点的火光,陈麻子啐了口,他倒是没那么天真的认为没人把守西城门,再说东城门那边已经开打了。

    只是按照计划,是需要一帮人打头阵,倭人是作为奇兵出现的,陈麻子努努嘴,后面的贼兵扛着简陋的云梯悄悄向前走。

    冷不丁一支火把从城头上扔下,随即响亮的锣鼓声响起,十几个扔下的火把将城下的贼兵们映得清清楚楚。

    发一声喊,倭寇们加快了速度,将云梯架在城墙上,用木板顶在头上往上攀爬。

    陈麻子有点紧张,不自觉的抽出腰刀,张口用力咬住刀背,习惯性的空出双手在衣衫上擦拭……虽然才二十多岁,但他在海上讨生活已经七八年了,跳帮夺船是常事。

    大块的石头、砖块不停从城头上倾泻下来,兵丁们拼命用木叉试图将云梯叉开,惨叫声连绵不绝。

    虽然现在招揽人手不是难事,但看到自己从老家带出来的兄弟伤亡惨重,陈麻子忍不住回头大骂:“王螃蟹,再不上,回头将军那有你的好处!”

    不远处一个面色阴冷的中年人撇撇嘴,挥手示意手下加入战斗,他和陈麻子都是直属徐海的倭寇头目,名气不小,不同的是陈麻子靠的是凶悍的作风,而他王螃蟹是徐海的老乡。

    从作战方式来说,倭寇依旧是白天那一套,守军也基本遵循白天那一套,双方配合的还挺默契。

    但悄悄的,距离城头数十米外的城墙边,一团黑影悄无声息的出现在城墙下。

    几声微响,三根长长的木头搭在墙边,一个个黑影沿着木头迅捷的攀上墙头。

    “当当当当……”

    当第一个倭人刚站稳脚跟的时候,锣鼓声猛地响起,五人一队的乡勇们大声呼和,捏着长枪往前戳去。

    但那倭人狰笑着一刀下去劈断了两根先戳来的长枪的枪头,随后合身一滚从剩余长枪下方欺近,顺势一刀捅在一名乡勇的肚子上。

    在火把的照映下,乡勇凄厉哭嚎着捂着从肚子里流出的肠子,大片大片的血迹让他的嚎声很快低下来。

    “砰砰……”

    剩余的四个乡勇几乎是同时扔下长枪,发足向后奔去,其中两人还撞在一起从城墙上摔了下去。

    很快,剩余的数十名倭人都攀爬上城墙,首领看了看城下,挥手持刀向城头出奔去。

    崇德县是小城,城墙往下的通道不多,即使倭寇上了城墙,也必须攻下城头,从附近的通道下城墙,才能打开城门。

    负责西城门的李良钦睚眦欲裂的看着那帮眼熟的倭人奔来,陌生又有些耳熟的嘶吼声,另类的发型,比一般腰刀更长的长刀……

    就如同虎入羊群一般,最前方的倭人刚刚冲上城头,守军们就一触即溃,云梯上的贼兵士气大振纷纷加速往上攀爬。

    远远看着这一幕的钱渊脸色变得极为难看,虽然猜到今晚倭人很可能会出现,但城头如此迅速陷落实在是匪夷所思。

    倭人手中的长刀几乎都没沾上血,只略微挥舞两下,守军哭爹喊娘的从通道往下跑,因为人太多还有不少人被挤得摔下去。

    虽然这段时间倭人的凶残敢战已经闻名这个嘉兴府,但守军也实在太脆弱了点。

    难怪后来戚继光要练兵,这帮卫所兵实在是不敢用!

    “杨文!”钱渊的声音有些嘶哑,“把木板抽掉!”

    “但……那么多人!”

    “抽!”钱渊怒吼着给了杨文一脚,大步向前奔去。

    一旁的唐顺之紧跟其后,但眼中闪过一丝痛苦,毕竟至少百余兵丁乡勇还在沟那一头。

    “嘎吱,嘎吱……”

    城门终于被打开了。

    陈麻子兴奋的高举右臂,“兄弟们,城破了,城破了!”

    两百多眼冒绿光的倭寇齐声呐喊,发足狂奔。

    陈麻子偏头看了眼,不由心里暗骂,王螃蟹这厮冲锋陷阵往后躲,占便宜的事从来要争第一,明明距离城门更远,居然都冲到自己前头去了!

    第二批冲入城门,陈麻子左顾右盼愣了愣,城门附近满是宅院,只对着一条大街,地形颇为狭窄,兵力不好展开。

    不过无所谓,守军就从那条大街上退去,只要将其彻底击溃,然后再从背后插东城门守军一刀,崇德县就彻底崩溃了!

    陈麻子正准备高声指挥兄弟们往前冲,突然前面传来一阵嚷嚷声。

    “小心,有坑,有坑!”

    “别推,别推……跳过去!”

    “跳不过去……太宽,拿木头来!”

    陈麻子几步赶过去,那条大街被挖了一道长长的横沟,两旁的宅院都被拆除,横沟显得很长,而且很宽。

    眯着眼看了眼对面还在逃窜的守军,陈麻子厉声喝道:“傻了啊,跳下去爬上去就是!”

    十几个倭寇跳下沟,随手劈倒沟里的守军士卒,双手抓着泥壁往上爬,但很快纷纷摔落。

    “有油,滑溜的很!”

    “再来几个,搭人墙上去!”

    对面的守军都快看不见人影了,急于追击的倭寇们纷纷跳下去,搭起人墙越过横沟。

    “兄弟先走一步。”王螃蟹冲着陈麻子笑笑也跳了下去。

    先走一步可不一定是好事……陈麻子没理会还看着沟对面,猛地眉头一皱。

    距离四五十步的距离,在视线勉强达到的地方,陈麻子依稀看见一个人影,个子不算高,身穿青衫,似乎还是个读书人,一只手放在半空中,姿势有些古怪。

    脑海中还没来得及想些什么,只见那只手猛然落下,不知道为什么,陈麻子感觉到一阵心悸。

    似乎有什么声音传来,陈麻子侧耳细听,在乱哄哄的嚷嚷声中,一阵轰隆轰隆的水声传来。

    陈麻子舔了舔嘴唇,感觉握着刀柄的手有些湿滑,条件反射的往后退了几步。

    很快,陈麻子就开始庆幸自己的直觉。

第一百章 毒药

    自战争出现在人类社会中,对于胜利的渴望都寄希望于更精良的武器,训练有素的军队,高明的指挥作战技巧,以及一些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现象。

    关于最后一点,水和火永远是威力最大,也最常规的方式。

    战国末期,名将王贲水淹大梁灭亡魏国,东汉末年,周瑜火烧赤壁鼎立三国之势都是明证。

    但崇德县如此小,那条貌似宽阔实则狭小的横沟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轰隆隆的水流声近在耳边,还在努力向上攀爬的倭寇愕然转头看去,水流并不算很大,速度也不算很快。

    有人眼露不屑之色,倭寇们常年在海上纵横,百人都挑不出三四个旱鸭子,有人忍不住笑出声来,守城的真是异想天开,可能是听《三国演义》听傻了。

    陈麻子往水流来的方向移了几步,疑惑的看着水流将最右侧的十多个倭寇卷入其中。

    月亮悄悄钻出云层,皎洁的月光洒遍大地,将崇德县照的亮堂堂一片。

    感觉脸上有些湿润,陈麻子知道这是水流激起的水雾,但隐隐约约间,他看到了一些其他东西,好像是白色的粉末在空中飘舞。

    想伸手去抓来看个仔细,但刚刚抬起手,尖锐的嚎叫声猛然在陈麻子耳边炸响。

    “啊啊啊……”

    “是滚水,滚水!”

    “快快快!”

    沟底的王螃蟹睁大了眼睛,怎么可能是滚水!

    但骚乱瞬间蔓延到沟底所有地方,迎面而来的水雾和粉末引起了倭寇的注意力,随之而来的水流让他们痛不欲生的拼命往上爬,但横沟两侧壁上的油让他们痛苦的摔落嚎叫。

    陈麻子闭住呼吸向前挪了几步,探头一看,沟底已经过水的同伴们几乎每个都在惨叫,接着月光他看见距离最近的那人,脸上皮肉红通通的一片,看上去像是被刚开锅的滚水浇在脸上。

    “有毒,有毒!”

    “沟底有毒……”

    王螃蟹低头看了眼,脚底满是白色的粉末、小颗粒,他畏缩的抬起脚,转而突然挥刀将身边两个倭寇砍翻。

    将同伴们的尸首堆在一起,王螃蟹踮着脚尖够上地面,左手五根手指狠狠插在地里,右手拼命捞住一块青石板,突然脚底一空,水流将尸首卷走。

    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耳边似乎听见“滋滋滋”的声音,王螃蟹一个鹞子翻身出现在地面上。

    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任何的停留,甚至没有回头看一眼沟底同伴的惨状,王螃蟹丢下腰刀,连滚带爬朝着城门外奔去。

    在几乎所有人的思维模式中,难以理解而又对自身产生极强危害的东西往往能引发最大的恐惧感。

    在这种情况下,盲从往往成为第一选择。

    还没过沟的倭寇几乎在第一时间跟在王螃蟹的身后向城外逃窜,个个脸上都带着恐惧,就连兵器都扔掉不管不顾。

    陈麻子是最后一个离开的,透过丝丝雾气,他隐隐看见横沟对面的那个青衫书生又做了个古怪动作,似乎要从空无一物的腰间摸出什么。

    “特么!”钱渊狼狈的接过杨文递来的长枪,一紧张都忘了在哪儿了,居然去腰间摸枪……

    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布置具体起到什么效果,但横沟那侧的倭寇都已经逃散给了钱渊极强的信心。

    不过目前要解决的是眼前这二十多个倭寇,其中还有十几个倭人。

    钱渊身边是唐顺之,周围环绕着十几个护院以及溃散下来的守军,大部分人都是逃下来的,他们已经丧胆。

    而对面的二十多个倭寇也差不多,探头看见沟底同伴的惨状,他们早没了继续进攻的企图,只想着怎么逃走,看着对面那数十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皎洁的月光照射下,那头沟底还有倭寇在惨呼,这边能隐隐听见东城门的厮杀声,但双方刀枪齐举,古怪的僵持在大街上。

    脚步声在身后响起,周围登时一阵骚动,钱渊轻笑一声喝道:“援兵到了!”

    唐顺之笑着回头看了眼,但下一刻,一张老脸都僵住了。

    还需要人搀扶的俞大猷缓缓的出现在拐角处,身边四五个亲兵持刀拿枪……

    “咳咳。”

    听见唐顺之的提示,钱渊也回头看了眼,登时倒吸一口凉气,东城门那边已经到这地步了,一丁点儿人都抽不出来。

    汗珠从额头滑落,滚过脸颊有丝丝痒意,钱渊真的没信心对付面前这二十多个倭寇,一旦打起来,身边的守军八成会一哄而散,只靠杨文带着的那十几个护院……都没对方人多呢!

    但如果让对面的倭寇冲破这道封锁线,东城门腹背受敌,说不定今晚功亏一篑!

    理智告诉钱渊,绝不会退,但他的双腿似乎有些发抖。

    就在这时候,微弱的咳嗽声传来,俞大猷甩开亲兵的手,接过一柄刀,面无表情的向前走,一直向前……

    对面的倭寇有些慌了,虽然倭人不认识,但那些海盗是认识的,虽然不认识俞大猷这个人,但能看见其身后亲兵举起的旗帜上的“俞”。

    这老头真牛叉,钱渊的眼神带着一丝崇拜。

    “呼呼呼……”看到倭寇往后退,钱渊大大松了口气,赶紧让杨文带人到两边宅院处搬来家具组成一道封锁线。

    “这就完了?”唐顺之不安的指着还开着的城门。

    “等你想到,黄花菜都凉了……李良钦那边已经安排人去关城门了。”钱渊吐槽一句,转头对杨文做了个手势。

    透过家具的缝隙,钱渊清晰的看见倭寇正从两边的房屋中试图找些能通过横沟的东西,但很可惜,他们没时间了。

    四五丝烟雾在不远处各个地方升起,很快,烟雾变得粗壮起来,干燥的空气发出噼里啪啦的作响,在之前放的引火物的指引下,迅速壮大的火苗扑向了路两旁的房屋。

    “别急,别急!”钱渊接过水囊灌了两口,才解释道:“事先已经隔出了隔火带,东城门那边也已经通知了。”

    虽然明朝没有隔火带的说法,但唐顺之和俞大猷都立即明白过来了。

    撕心裂肺的哭嚎声在不远处响起,五六个身上满是火的倭寇冲出房屋,在地上拼命翻滚,剩余的倭寇有的在绝望下冲向家具组成的封锁线,也有个别几个倭寇运气的找到事先被藏起的木板逃过横沟。

    大胜可期,又只有七八个倭寇,用不着钱渊做什么思想工作,数十兵丁、护院扑了上去,刀剑齐下很快将其清除。

    俞大猷不再坚持任由亲兵扶着,缓缓走向横沟,一路上仔细打量倒在地上、横沟里的倭寇,脸上浮现出复杂的神情。

    至少有三十倭人死在今晚,从人数上来说不多,但从战力来说,这是一场大胜。

    唐顺之看了眼沟底还在挣扎呻吟的倭寇,又看了眼还在抹汗不已的钱渊,到现在他还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真的是毒药?”

    “恩,毒药,而且是混毒。”钱渊随口扯淡,侧耳细听,似乎东城门那边也结束了。

第一百零一章 大胜

    “啪!”

    狠狠一鞭将两腿筛糠的王螃蟹抽倒,徐海跳下马,强自压抑自己没把刀拔出来。

    得到西城门破的消息后,徐海立即带着大队人马扑过来,但还没跑到一半路程,面无人色的王螃蟹带着几十个丧魂落魄的手下已经被赶出城了。

    盯着没有一丝灯火的西城门,再转头看看亮若白昼的东城门,徐海咬牙切齿脸色发青,最让他痛苦的莫过于,偷城的五十多个倭人,只回来了十九个。

    那些手持倭刀的倭人是徐海手中的王牌,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招揽到的,一次性死了三十多个,实在够他肉疼的。

    “将军,时辰不早了。”其他人都不敢劝,唯独方先生走上来低声道:“当断则断。”

    “俞大猷……卢斌……”徐海从牙缝中迸出的话带着浓浓的怨毒,半响后才挥手道:“撤,我们去武康!”

    天色已经微亮,看着大股倭寇退却,卢斌像是没了骨头似的瘫在墙边,大口大口喘息着,随手接过亲兵递来的馒头,也不管手上满是血污就往嘴里塞。

    一口气吞了四个馒头,卢斌才慢下来,转头问:“老王,西城门那边怎么样?”

    “倭寇死了一大半,守军伤亡也不重。”王义笑呵呵道:“啧啧,就是倭寇的尸首有点难看。”

    卢斌手撑了撑墙壁还是没能站起来,似乎所有的力气都永旺了,他苦笑道:“听到城破,我都准备好闭着眼睛往下跳了……”

    “我家少爷早就提醒过你们了,那帮倭人很可能会偷西城门,所以城破可能性不低。”张三懒洋洋的坐在墙边,“你们不听嘛。”

    “是是是,是我不好……”

    “别不承认,要不是我家少爷在,崇德县八成得完蛋!”

    “我没不承认……”

    “那道沟里到底是什么?”戚继美缓缓凑过来,被地上的一块石头绊了一跤,索性就躺在地上,“听说是毒药?”

    “狗屁毒药……我也不知道,反正不是毒药……”

    几个人坐在一片血污的城头上,随意相互说笑,昨晚倭寇为了配合西城门的偷城,几乎是竭尽全力狂攻,守军也实在精疲力尽。

    一道身影窜上城头扫了几眼,关切的看了眼戚继美,后者招招手示意自己没受伤……但王氏立即转过头,不忿嗔道:“你个书生逞什么英雄好汉,整理后勤,出谋划策就完了,还抄着刀对阵倭寇……这些事让别人做嘛!”

    听到这话,别说戚继美了,就连卢斌和王义、张三也忍不住翻个白眼。

    戚继美决定回头要警告下大哥,之前听得钱渊亲身上阵将破城倭寇驱赶出城,大嫂火急火燎的奔过去……

    钱渊的身影缓缓出现在城头上,虽然直面倭寇,但毕竟没有经历厮杀,身上衣衫不染尘土,看起来像个翩翩佳公子。

    小心避开地上的血迹,钱渊笑着说:“姐,别念叨了……比我母亲话还多!”

    “还嫌我烦了?”王氏瞪眼轻轻锤了钱渊一拳,又笑道:“还好这次有你,不然大伙儿一块下地府。”

    “运气而已。”钱渊连连摆手,“要不是俞总兵出面镇一镇,最后那二十多个倭寇怕是会出乱子。”

    “你不是都准备妥当了吗?”俞大猷的声音从后面响起,“专门拆了一圈宅院,就是专门对付他们的。”

    钱渊貌似腼腆的笑了笑,转头看向城外,心里琢磨着徐海下一步会去哪儿……不会去松江吧!

    也不知道松江府现在怎么样了,华亭县虽然有金山卫侯继高把守,兵力也不少,但能不能守得住很难说。

    城头上还是乱糟糟的一片,双方的尸首,大块小块的石头、木叉,被砍断的枪头处处都是,兵丁们无一例外都瘫在地上不愿起身。

    俞大猷甩开亲兵的扶持,缓缓在城头上来回兜圈,不时拍拍地上兵丁的肩膀。

    “少爷,坐。”

    接过杨文递来的两个凳子,钱渊先摁着王氏肩膀坐下,然后才翘着二郎腿坐下,看了看翻了个白眼的卢斌、戚继美,笑道:“姐姐说过了,出谋划策就行了,要有读书人的样子……难道要我和你们一样坐在地上?”

    “马屁精!”张三无精打采,但还是要习惯性的怼杨文,“这次我砍了五个脑袋!”

    “我也砍了五个脑袋,而且都是倭人。”杨文面无表情的回答。

    “怎么可能?”

    “没必要骗你。”杨文递了个水囊过去,然后自顾自安排乡勇上城头换防,让运输队收拢尸首,将伤员送下去医治,又让人送来热食。

    “姐,倭寇应该是退了,你是启程去杭州还是再等几天?”钱渊低声说:“虽然徐海已退,但嘉兴府现在还乱的很……”

    王氏虽然性子大大咧咧,但心思却细的很,皱起眉头眯着眼低声反问:“徐海……是谁?”

    “呃……”钱渊咧咧嘴,这下说漏嘴了,“就是那个狗屁平海大将军喽。”

    “你认识?”

    “不算认识,但知道。”钱渊噗嗤笑道:“姐,你总不会认为弟弟是倭寇内应吧?”

    “那倒不可能。”王氏撇撇嘴,“再等些日子,看看情况再启程去杭州,也不知道元敬那边怎么样了……”

    “据说姐夫领军很是了得?”钱渊翘起的二郎腿一抖一抖。

    “看看你,还是世家子弟呢!”王氏一脚把钱渊的二郎腿踹下来,“对了,那条沟到底怎么回事?”

    靠在一旁的王义也纳闷道:“少爷,我刚才去看过了,好像是烧伤的?”

    “不可能,沟里没火,倒是有水。”

    “对对对,就是少爷之前召集的人手,从项家园子里挖了一道引水渠。”

    “真是神了!”过来帮忙的李良钦激动的手都在发抖,在倭寇破城的那刻,他都绝望心如死灰了,但转眼间倭寇溃散,还是钱渊踢着他的屁股赶去关城门。

    其实只是个小把戏而已,沟里放的是大量生石灰,引水渠引来的大量水一旦进入横沟,两者反应就能瞬间放出大量的热量,可以引起皮肤的碱烧伤和热烧伤。

    就连生鸡蛋都能煮熟,何况是那些被困在横沟里爬不上来的倭寇,就算煮不熟,皮肤上的烧伤也足以让他们失去所有的战斗力。

    之前钱渊特地选出的五十多宅院被拆毁,百余男女挖了横沟和引水渠,然后被钱渊送到城南一处窑洞去烧制生石灰,这是钱渊前些日子在整理后勤时候发现的,从那时候起,钱渊就在做最坏的打算。

    钱渊随口解释了几句,周围人一脸茫然,有不明觉厉的感受。

    抬头看了看天色,钱渊感慨还真是好运气,嘉兴这地儿多雨,而且常年潮湿,之前这些天总是担心下雨导致生石灰受潮。

    “统计出来了。”一个书吏小跑着过来,“钱公子,东城门上下一共一百九十三具尸首,西城满那边一百二十五具尸首。”

    “之前统计的数字是三百二十五具。”钱渊迅速心算了下,“那一共是六百四十三具。”

    环顾四周,看到俞大猷走近,钱渊下了最后的结论,“俞总兵收拢残兵坚守崇德,毙敌近千,这是大胜!”

    周围人脸上神色不一,李良钦有点脸红,杨文、张三有些忿忿,王氏脸上浮现出赞赏神情,年轻的戚继美一脸茫然。

    而俞大猷深深吸了口气,不顾亲兵的阻拦,向着端坐在凳子上的钱渊深深一礼。

第一百零二章 好消息、坏消息

    现代人在工作中最讲究的是分工合作,权责分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遵守规则。

    虽然来到这个时代一年多了,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改变,但这一个习惯,钱渊从未抛弃,也从未想过抛弃。

    这种方式在崇德县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体现,在钱渊的管理下,县衙里的每一个管理人员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哪些是自己的范围,哪些自己不应该插手。

    一旦出了问题,钱渊只会去找负责人,在这种模式下,负责人很难找到推脱的借口,毕竟不是以前,县衙六房、书吏、衙役、文员、捕快之间多有重叠,相互之间往往以人脉、靠山而不是职位来决定负责范畴。

    这种模式让唐顺之感觉到很新鲜,他当年高中进士理应是入翰林院的,但他拒绝而入兵部任职,他很敏锐的察觉到,这套模式的工作效率非常高。

    进了县衙大门,唐顺之没看见钱渊,到后院转了一圈才发现正对着地图长吁短叹的钱渊和俞大猷。

    “收拢残兵,必须钉在崇德县!”钱渊一拳砸在桌上,“不管倭寇如何肆虐,但大股倭寇离海的地点很有限,金山、平湖、海盐、海宁,无非这四地。”

    俞大猷赞同点头道:“探马回报的消息不多,嘉善县那边还有倭寇盘踞,攻桐乡县的倭寇据说败走,但具体消息不详。”

    唐顺之眯着眼想了一阵才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前天钱渊将坚守崇德,力挫倭寇的大功送给俞大猷了。

    有这样的战功在手,俞大猷收拢残兵钉在崇德县,能够一定程度上遏制住嘉兴府的糜烂局面。

    毕竟大半个嘉兴府都水深火热,而距离平湖、海盐很近的崇德县独树一帜不败反胜,这会让倭寇头目考虑回程的风险。

    而且嘉兴府那么多城镇,不可能都失陷,毕竟面对数千精锐倭寇的是少数,有俞大猷这颗钉子在,对各地的守军士气是个极大的鼓舞。

    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考虑周全,不揽功不贪功,让局面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唐顺之觉得之前自己将其和严东楼相提并论,太过苛刻了。

    没有详细的战报,钱渊和俞大猷并没有接着讨论下去,前者的视线还落在地图上,唐顺之瞥见他拳头攥的紧紧的。

    “已经派人去了,华亭战报很快就能送来。”俞大猷轻声道:“现在回程太不安全。”

    “我知道。”

    “大股倭寇是从平湖、海盐、海宁上岸的,撤退走金山的可能性不大。”

    “我知道。”钱渊面色清冷,闭上眼睛轻轻叹了口气,在脑海中努力搜索,但前世实在没有华亭县是否破城的印象,再说了,经过自己这只穿越蝴蝶的煽动,历史记录未必靠谱。

    “刚刚送来的消息。”唐顺之打断了钱渊的思绪,“那位平海大将军一路往西去了。”

    “往西?”

    “往西?”

    同样的问话,带着不同的情绪。

    俞大猷诧异于倭寇的动向,居然没有攻苏州而是去了湖州,而钱渊欣喜于徐海没有选择松江,那华亭县受到的压力将大幅度减轻。

    “恩,武康城破,倭寇洗城。”唐顺之痛苦的摇摇头,“生灵涂炭……”

    用不着看地图,对附近地域很熟悉的钱渊在心里算了算,脱口而出,“无锡……常州府。”

    仔细看了地图之后,俞大猷脸色难看的点点头,“也可能是苏州府,倭寇胆子太大了……”

    武康位于桐乡县的西侧,倭寇很可能北上沿太湖攻长兴、宜兴、武进,然后绕行攻无锡,威胁苏州后侧,那样的话,整个太湖流域附近城镇都将遭倭寇洗劫。

    长久的沉默后,俞大猷起身整理衣着,朝着钱渊深深行礼。

    “俞某人竭力收拢残卒,接下来一段日子,还望钱公子相助。”

    俞大猷是个聪明人,非常清楚军队的战力并不仅仅只靠士卒手中的刀枪剑戟,这段时间守军的士气高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钱渊理政手段的高明。

    “没问题。”钱渊一口应下,但随即道:“两个条件。”

    “第一,要银子,没有银子,不会有人竭尽全力,之前晚辈是以洗城为挟,这一招只能用一次。”

    唐顺之点头道:“没问题,我负责……嘉兴府富庶,老夫舍了这张老脸,必使你后顾无忧。”

    “第二,要人。”钱渊解释道:“不是几十个人,而是很多很多人,收拢来的百姓晚辈会做一次筛选,能用的都要归于晚辈管辖。”

    “没问题。”俞大猷点头,“另外桐乡县已然解围,运河仓库未破,粮食不缺。”

    有人有钱,有一批忠心的手下,十多天也磨练出一批勉强凑合能用的管理人员,为军队提供后勤的难度并不大。

    接下来的五六天内,钱渊几乎天天晚上熬到深夜,临时居住的房间内满是纸张,上面写着各种别人看不懂的数字和表格。

    收拢来的残兵已经有数百人了,百姓也有两千余,钱渊将粮食、银两调配尽量做最优化处理,保证一部分难民的基本生存,让有能力的难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几天后,难民从山上砍下树木,从附近城镇搬来碎砖瓦,在城外建了小规模的简陋住所、军营,还好五月份天气不冷不热,露营正合适。

    手上有一千余兵丁的俞大猷开始加强探查,试探性的向周围扩展活动范围,很快收复了两三个镇子。

    又是忙到深夜,钱渊疲惫的躺在床上,心里盘算如果明日粮食还运不到,那部分难民就要饿肚子了……

    “渊哥!”陆树德兴奋的举着书信冲进来,“华亭无恙!”

    “真的!?”钱渊猛地从床上弹起,抢过书信,“还好,还好……终于有个好消息了!”

    五月初六,六百倭寇攻华亭,三日不克,朝廷新设吴淞副总兵一职,由刚刚到任的苏松海防道佥事董邦政兼任。

    五月十六,千余倭寇再攻华亭,侯继高坚守城池,董振邦率军来援,两相夹击,倭寇败退向苏州府方向进发。

    这段日子,陆树德和孙克弘两人虽然想为守城出把力,但一个年纪尚幼,一个只知道挥毫泼墨,所以一直留在项府。

    “是啊,终于有好消息了。”孙克弘苦笑附和。

    这七八天内,俞大猷那边派出去的信使带回来的几乎没有一个好消息。

    嘉兴府还算好,除了海盐、海宁、平湖之外的大部分失地都已经收复……当然了,实际上是倭寇抢够了,抢完了,剩下的城镇不想去啃硬骨头,毕竟他们是来求财,而不是攻城略地造反的。

    所以,收获颇丰的倭寇实际上,是施施然被礼送出境的。

    但其他地方就糟了,苏州府除了内城还算安全外,其他地方都遭到倭寇侵袭,崇明县早就沦陷,嘉定、昆山都被攻破,从金山、平湖上岸的倭寇一边攻苏州,一边分兵北上,劫掠通州等城,焚掠各地盐场。

    徐海攻占武康后,就如俞大猷、钱渊预计的一样,一路北上攻长洲、宜兴,在常州府大闹了一场后又攻常熟,腹背受敌的苏州府已是岌岌可危。

    最要命的是一股多达两千多人的倭寇,据信使说其中有大量倭人,居然攻江阴不克后绕行,沿长江西进攻镇江,不克后又再次绕行,出现在扬州城下。

    要知道扬州、镇江就在南京城边!

    现在不仅仅是东南沿海了,全天下都被震动了。

第一百零三章 嘉靖

    西苑万寿宫。

    一排大佬恭敬的在殿门外等候,一个胖乎乎的老头站在门口处时不时来回走上几步,他就是去年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黄锦。

    “猴崽子滚远点!”黄锦小声啐骂将一个年轻太监赶远,眼角余光瞥了眼那些大人物。

    内阁首辅严嵩一副行将就木的模样,瘦长的脸上一丝表情都没有。

    内阁次辅徐阶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本来个头就矮,这下子几乎都要缩下去了。

    内阁群辅吕本一脸严肃,但眼神涣散,很显然,他对什么都无所谓,反正肩膀窄什么都扛不起。

    吏部尚书李默一脸愤然,时不时盯着殿门,脚尖左右扭动。

    而兵部尚书聂豹一脸平静,站在那儿纹丝不动,只眼中带着丝丝哀伤。

    黄锦在心里叹息,这五个人除却上位不久的李默和充数的吕本,剩下三人关系真够错综复杂的。

    严嵩和徐阶是死对头,但面子上却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徐阶和聂豹是名义上的师生,但前者对后者的排斥并不是什么秘密。

    而严嵩和聂豹是同乡,后者前些年下狱后曾写信给前者,可惜严嵩当时和夏言斗得你死我活,没有理会。

    殿门开了,一个国字脸中年人出门,拱手行礼,“黄公公,陛下召见。”

    “陆指挥使慢走。”黄锦拱拱手,虽然他兼管东厂,但这一朝的东厂名不符实,远没有锦衣卫的势力大,不过他和陆炳关系不错,毕竟都是兴王府出身。

    目送陆炳匆匆离去,李默有些不耐的竖起耳朵仔细倾听,里面似乎传来了阵阵喝骂声。

    从个人资质、心机手段上来说,明朝连同消失的朱允文、被废除帝位的朱祁钰一共十六个皇帝,嘉靖堪称上乘。

    但除了只相信枪杆子抢来皇位的朱元璋和朱棣外,嘉靖帝是唯一没有受过正统皇室教育和传承的皇帝。

    虽然景泰帝和崇祯帝也是兄终弟及,但他们被封王之后一直留在京中并没有出藩,前者一度监国,后者的兄长一直没有子嗣。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势直接导致了嘉靖一朝成为明朝历史上最为诡异的时光,因为嘉靖帝是个野路子,向来不走寻常路。

    国之大事理应问首辅,兵事理应问大司马,但嘉靖选择了徐阶,这就是不走寻常路。

    但很可惜,嘉靖这次选错了。

    带着土味儿的叱骂声终于停了,面如土色的黄锦推开门,都不敢发声只招收示意五人入殿。

    身穿道袍的嘉靖帝的相貌很符合他的性格,双目狭长,脸瘦鼻高,眉毛高挑入鬓,浑身带着阴冷的味道。

    看着下面五位朝中最有权势、最有心机、最有名望的臣子,嘉靖帝阴测测的问出一个让人意外的问题。

    “嘉靖二年的会试主考官何人?”

    严嵩一脸茫然,年纪大了实在记不清了,再说那时候他还在南京呢。

    徐阶垂着的头垂的更低了。

    唯有李默思索片刻上前一步答道:“是时礼部左侍郎的顾鼎臣。”

    “顾鼎臣是昆山人吧,朕记得就是他建言于昆山建城抗倭。”嘉靖帝狠狠一拍身前的桌案,“但他怎么就取了一群狗屁不通的门生,以至于如今昆山被破,倭寇肆虐横行!”

    嘉靖二年进士,有和汪直勾结默许其在沥港通商的丁湛,有还在狱中不知下场如何的前浙江巡抚彭黯,有如今正在被押送入京的现任浙江巡抚屠大山。

    当然了,还有站在那垂着头的徐华亭。

    殿内如同死一般的寂静,好一会儿后严嵩抬头看着双目圆瞪的嘉靖,劝道:“陛下,东南事急,其他事可否延后再议?”

    又过了会儿,才听见嘉靖帝冷笑声,“惟中所言极是。”

    下面的徐阶毫无反应,聂豹脸色平静,倒是吕本悄悄瞄了眼徐阶……延后再议这句话听起来寻常,但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说到底一句话,你徐阶连续举荐的人选连战连败,责任暂且不说,今天的事儿你就别吭声了。

    “老臣不擅兵事,陛下可询兵部。”严嵩带着善意看向聂豹。

    嘉靖的视线也投向了聂豹,“昨日的奏本朕已经看过了,徐州兵备道副使李天宠调浙江巡抚……但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张经可堪重任?”

    “张廷彝曾总督两广军务,平定广西瑶乱,抚定安南,定琼州黎乱,实是总督首选。”聂豹平静的回答道:“如今浙江、福建、南直隶南北处处烽火,兵力分散,唯一人总督,方能调配平倭。”

    将大半个国土的军队交于一人之手,这是个冒险的决定,嘉靖帝闭上眼睛,许久后才轻吐道:“许。”

    “谢陛下。”聂豹拜倒在地。

    “咳咳。”严嵩微咳两声正要说话,突然聂豹继续说:“如今倭寇攻扬州,胁南京,请陛下准许臣奔赴松江、苏州督战。”

    “亲自前往?”嘉靖帝讶道:“何必如此?”

    兵部尚书巡边是常事,但往往是去蓟门、大同这些九边,去江南之地之前还没有先例。

    吕本瞄了眼聂豹,又看看脸色有点难看的严嵩,忍不住嘴角流露出笑意。

    这是明摆着的,朝中就这几股势力,李默虽然跃跃欲试但根基尚浅,在东南一事上徐阶已然败北。

    严嵩和聂豹自然是出了头,只不过严嵩是个不愿意扛事又要占便宜的家伙,将聂豹推出来主持战事之后,又企图塞颗钉子进去,万一出事损失也不大,万一功成还能沾沾光。

    但很明显,聂豹也想到这点了,所以宁可亲自下江南,除非是七老八十的严嵩跟着,不然无人能压的住他。

    嘉靖帝也很快明白过来了,转头看向严嵩,“惟中,前往江南督战,可有人选?”

    “老臣举荐工部右侍郎赵文华。”

    “倒是举贤不避亲啊。”嘉靖帝哼了声。

    工部几乎都快成了严嵩家的了,尚书是他小舅子,左侍郎是他儿子,右侍郎是他干儿子。

    沉吟片刻后,嘉靖帝点点头,“都许,正好聂豹曾在松江、苏州任职,就让赵文华去浙江督战吧。”

    聂豹心里苦笑,算了吧,已经不错了,至少放自己下江南了。

第一百零四章 那些人的去向

    头顶的太阳像火炉一样,肆无忌惮散发出让人烦闷的热量,钱渊用力挥了挥蒲扇,掐指算算,五月下旬大概是阳历七月到八月,正是最热的时候。

    不过钱渊心情还算不错,花了不小的力气制定规则,划分权责,城内城外被安排的井井有条,现在基本上已经不用钱渊劳心劳力了。

    当然,这几日陆续送来的战报才是钱渊心情好转的关键原因。

    江北巡按吴百朋飞驰援扬州,大胆率兵出击,斩杀倭寇愈三百,倭寇就此败退。

    后吴百朋率军追击至江阴,常州兵备道副使王崇古、应天巡抚兼提督军务曹邦辅也率军赶到,三军合力大破倭寇。

    这一战扭转了整个战局,倭寇开始渐渐向东南退却,各处失地都渐渐收复。

    啧啧,不调客兵还真不行啊,东南沿海一帮熊兵,人家扬州都能打出这样的胜战……钱渊在心里嘀咕,估计俞大猷心里都呕死了。

    随手捏了个刚刚送来的葡萄丢进嘴,钱渊舒爽的呻吟了声,“冰镇过的?”

    “是啊,早上吊到深井里冰镇的,刚刚拿上来。”张三舔舔嘴唇垂涎欲滴。

    “想吃就吃呗,装模作样。”钱渊皱皱眉噗嗤吐出几个籽,“真麻烦,就没有没籽的葡萄?”

    “少爷开什么玩笑呢。”张三嘴里一次性塞了三四颗葡萄,支支吾吾的说:“天下哪有没籽葡萄!”

    不光是没籽的葡萄,老子还见过没籽的西瓜呢,钱渊前世吃水果最讨厌的就是籽。

    “少吃点,没看见有人来了。”钱渊虚虚踹了脚,看向走进门的陆树德和孙克弘,“来来来,冰镇过的葡萄,甜的很。”

    “渊哥,你还有心情吃葡萄呢!”陆树德咧着嘴一副无语的模样。

    “怎么了?”钱渊手一停,诧异道:“事都安排下去了,如果有意外,会有人来禀报的。”

    “不用盯着?”

    “盯得死死的,别人都没做手脚的机会了,何必讨人嫌?”钱渊嘿嘿笑道:“反正又不是我的银子,只要不耽误事儿就好。”

    孙克弘叹了口气,“我们是说……你不知道别人都告状告到南京去了?”

    “知道啊。”钱渊无所谓的应了声,转头吩咐张三,“明儿别冰镇葡萄了,冰镇几个西瓜。”

    这年头虽然没有无籽西瓜,但至少能榨汁喝嘛,钱渊有点嘴馋。

    “渊哥儿,有人告到南京,说你以纵兵洗城为挟,逼迫百姓捐银,崇德县上下众情汹汹……”孙克弘苦口婆心的劝道:“这种诬蔑之语……”

    “谁说是诬蔑?”钱渊顺手塞了个葡萄进孙克弘的嘴,“尝尝,挺甜的……没诬蔑啊,敢作敢当嘛。”

    “是真事儿啊!”陆树德的眼睛都瞪圆了,“渊哥你胆子真是上天了!”

    “小事儿,无所谓的。”钱渊手嘴不停,一篮子葡萄很快就见了底。

    “小事儿?”陆树德抢了几个葡萄才说:“据说大洲公在南京吏部很是骂了一顿……他是谁都敢骂的,严分宜都敢骂。”

    “赵贞吉?”钱渊撇撇嘴,“目前我还没出仕,只是个秀才,他能拿我怎样?”

    “但士林……”

    “有文衡山呢。”钱渊笑道:“那条横沟已被填平,拆毁的房屋另择地重建,崇德县有了条新路……项家已请文衡山写了一篇铭记,过些日子会在路旁石刻立碑。”

    显然,在江南士林中,虽然文徵明到现在连个进士都不是,但他的铭记是很有分量的。

    去南京告状有用吗?

    当然没用。

    对钱渊有影响吗?

    当然有。

    钱渊对塑造一个勇于任事,而且能够任事的人设没有兴趣,但对塑造一个在关键时刻不择手段的人设并不反感。

    不过,有些人并不这么看。

    “我已写信给赵大洲了。”走进门的唐顺之瞄了眼所剩无几的竹篮,“想必会给我这点薄面的。”

    “听项世兄说过,荆川公曾经受教于龙溪公?”钱渊好奇问,随手将竹篮里最后几个葡萄拿出来,犹豫了会儿才递了两个给唐顺之。

    龙溪公就是王畿,是王守仁最赏识弟子之一,王学的“浙中派”的创始人。

    “确有其事。”唐顺之嘴角动了动才接过葡萄,轻声道:“如今心学是显学,朝中与其有关的官员太多,你日后……”

    “无所谓。”钱渊伸了个懒腰,来到这个时代一年多,虽然在思想上有了不小的转变,特别是东南倭乱对其有着极深的刺激,但他对出仕做官依旧没什么兴趣。

    唐顺之没有继续说下去,只在心里琢磨回头要多谢几封信给赵贞吉,如今朝中多有心学门人,这股政治势力的强大是钱渊难以想象的。

    和张居正一样,唐顺之很看好钱渊日后的仕途,但很不看好钱渊埋藏于心的悖懒。

    “邸报来了?”钱渊瞄着唐顺之手里的邸报好久了,接过来看了几眼笑道:“朝中这次是下了狠心了,啧啧,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半壁江山呢!”

    “半洲公实是抗倭首选。”唐顺之叹了口气,虽然这些年一直隐居乡间,但消息还算灵通,知道朝中这一两年复杂的政局。

    “徐州兵备道副使李天宠升任浙江巡抚。”钱渊点点头,张经和李天宠这对搭档终归还是来了。

    但再往下看看,钱渊皱眉轻声念道:“江北巡按吴百朋调任浙江巡按……”

    “扬州大胜,吴惟锡理应升迁,但东南沿海处处烽火……”唐顺之详加解释道:“抗倭最主要的战场还是浙江以及松江、苏州。”

    钱渊嘴巴咧得都歪了,特么老子这只穿越蝴蝶……算是彻底把胡宗宪未来的路搅乱了。

    看面前的少年郎在怔怔出神,唐顺之悠然将葡萄放进嘴,咳嗽一声,“继续往下看。”

    “噢噢……对啊,荆川公之前任浙江巡按,可惜还没正式到任就被围在崇德了。”钱渊嘿嘿笑了笑低头往后看。

    “呃……”

    “嗯?”

    钱渊咽了口唾沫,毫无预兆的打了两个嗝,可能是葡萄吃得太多了……

    “世叔……”钱渊试探了句。

    “哈哈哈,哪里敢当钱家英杰的世叔……”唐顺之捋须长笑。

    “当得,当得。”钱渊谄笑两声,“叔父大人是双江公门徒,心学门人,也算是世叔的同门了……而且世叔以后和小舅又是同僚……”

    陆树德探头看了眼,“噢噢,荆川公调任台州府同知……”

    一旁的孙克弘在掩嘴偷笑,就连张三嘴角都在抽搐。

    就在几天前,台州知府谭伦还托人寄了封信过来,大赞外甥钱渊义受崇德的壮举,并要求钱渊抽空去一趟台州……

    当年给王民应出谋划策坑了自家小舅,这笑话已经流传甚广……

    别说台州了,钱渊甚至都不敢踏入浙江省半步,真怕被人揍一顿,就连台州人杨文时不时都要嘀咕几句。

第一百零五章 天赋

    不得不说,有些人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

    比如徐海。

    如果在徽州老家耕田一辈子,或者在杭州虎跑寺做一辈子和尚,他永远无法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直觉、天赋、狡猾、狠辣,这些因素使徐海成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之一。

    只可惜他用错了地方,弄错了方向。

    五月二十一日,张经以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专职讨贼,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各省的兵马,便宜行事。

    张经上任后立即调兵遣将,他很清楚不可能一战功成,他只希望将大股倭寇驱逐出海,然后从头收拾。

    张经的愿望的确达成了,但却是以他绝不希望的方式。

    五月二十八日,还没有卸职的吴百朋,汇同应天巡抚曹邦辅、常州兵备道副使王崇古,调集南直隶大批兵力将徐海所部困在常州府无锡县附近。

    从湖州府北上后,徐海只试探性进攻苏州府常熟县,并没有跟着其他倭寇西进攻镇江、扬州,一直冷眼旁观战局。

    五月三十日,徐海率军以早就准备好的大批船只消失在太湖中,让调集来的南直隶军队一筹莫展。

    六月二日,徐海出现在太湖南岸,迅速攻占湖州府和嘉兴府的交界处南浔镇,之后一路南下威胁桐乡、余杭。

    杭州震动,张经将手中调集来的兵力全都投入北面战线,由参将汤克宽率军。

    但徐海虚晃一枪迅速北上,从距离崇德县数十里外经过,再次攻占刚刚被收复的嘉善县。

    嘉善县是松江府和嘉兴府的交界处,苏州府同知任环、吴淞副总兵董振邦率军来援,但徐海再次改变了行军路线,斜向东进插入平湖县,从容不迫的登船离去。

    一系列的穿插行军路线横跨常州、湖州、嘉兴三府,让多达七八万兵力的明军连尾巴都抓不住,十多位能在后世留下名号的将领都被弄得灰头土脸,大失颜面。

    “真的像你说的那样……”书房里,王氏盯着地图喃喃低语,“小弟,你如果是武将就好了……噢噢,不不!”

    “武将太危险,小弟惜命怕死。”钱渊嘿嘿笑道:“再说了,有个当文官的弟弟不好吗?以后能给姐姐撑腰!”

    虽然只有一个月,刚开始还是钱渊硬凑上去的,但两人交情深厚,姐弟之称不再是玩笑话了。

    “好好好,以后就指望你给姐姐撑腰了。”王氏大笑着丢下钱渊制作的鹅毛笔,“不过小弟你说错了……如果怕死,如何能镇定自若的直面倭人?”

    看着这对姐弟兴致勃勃的聊天,戚继美无聊的坐在一旁,要不是怕出事,他真不想陪着……不过一个多月来他也看清了,应该不会出事,而且钱家子交游广阔,日后对戚家颇有助益。

    低头看了眼桌上的地图,戚继美鼓了鼓嘴,之前徐海率军攻占南浔一路南下威胁余杭,曾有人提议俞大猷率军南下支援,但钱渊将其骂了个狗血淋头。

    大部分的倭寇之前已经陆续撤离,关于徐海这股倭寇的去向,崇德县内也颇有讨论,事实证明了钱渊预测的正确性。

    地图上有清晰的两条线路都是钱渊亲笔绘制的,一条是从无锡县向北,穿插过江,攻通州,东进后从刘家港出海,当然也可能经崇明岛入松江府,南下从金山出海。

    但是这一条路线可能性比较小,徐海要正面攻破南直隶调集的大军,穿插的几府都有重兵把守,腾转挪移的余地不大。

    另一条线是从无锡县南下返回嘉兴府,从平湖县、海盐县离开,钱渊认为这是最有可能的。

    当然了,钱渊没有料到徐海提前搜寻了大量船只,突兀的出现在太湖南岸,也没想到徐海大胆的南下威胁余杭,才从容不迫的离开。

    戚继美今年才十九岁,只比钱渊大一岁而已,他瞄了眼那位将大嫂逗得开怀大笑的松江秀才,真是人和人不能比啊,难怪名声鹊起被誉为钱氏英杰。

    虽然钱渊除了那晚之外,从未直接指挥作战,但崇德县所有人都清楚他的作用,卢斌对其俯首帖耳,俞大猷、唐顺之多次注意到,钱渊虽然不历战阵,但思路清晰,对敌我的态势、预测有着很高的准确判断。

    换句话说,在唐顺之眼里,钱渊有很强的理政能力,同时也具备很强的大局观。

    不过,有这样大局观天赋的人并不仅仅只有钱渊一人。

    如今崇德县城外也有这样一个人。

    旗帜被突如其来的大风挂的猎猎作响,刘捕头皱眉看了半天才看清楚,旗帜上是个“戚”字。

    “头儿,是浙江都指挥司下面的一个游击。”一个捕快跑过来说:“追击倭寇到嘉善县……结果倭寇转道平湖县离海。”

    “狗屁玩意儿!”

    虽然对方已经近在眼前,但刘捕头还是啐了口,之前的事情都已经传开了,浙江巡抚召俞大猷回援,要不是那位松江秀才将信使赶出去,崇德县十成十鸡犬不留。

    旗帜下的戚继光有些闷闷不乐,和兵丁们一副轻松神情成鲜明对比。

    对普通士卒来说,没追上倭寇不是什么坏事。

    其实戚继光也这么想,手下这帮熊兵……他真不敢想象和倭寇正面对决的下场。

    但戚继光依旧很郁闷,因为在徐海南下威胁余杭的时候,他就准确判断出倭寇的行军轨迹,可惜到任不久的张经对此熟视无睹。

    在倭寇离开之后,戚继光很无语的第二次收复嘉善县……这次嘉善县损失倒是不大,前一次倭寇已经将能抢的都抢走了,能烧的都烧完了。

    之后戚继光率军回程,顺道来崇德县见一面妻子王氏,半个月前他就接到了弟弟戚继美的信。

    “还好崇德县有俞大猷在。”戚继光在心里嘀咕了声,马鞭指了指不远处的平地,“就在那安营吧,明后日启程。”

    “不用安营。”从山东带来的亲兵喜笑颜开,“大人,崇德县早就造好了军营,直接住进去就行,看,就在那。”

    戚继光疑惑的伸手挡住酷烈的眼光看去,远处有一片规模不算小的营寨。

    趋马走近仔细看了看,戚继光眉头紧皱,在里面绕了一圈,他更是心里疑惑不解。

    这处营寨很多地方都和家族传承下来的将门秘技相矛盾,但很多设置也让戚继光眼前一亮。

    “无论是出兵,还是守寨,夜间戒备……都不错。”戚继光喃喃自语几句,转头看向崇德县城,“难怪徐海在这儿损兵折将。”

    呃,钱渊前世喜欢玩游戏,从古老的石器时代、帝国时代到后来的魔兽世界……

    0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917/ 第一时间欣赏脸谱下的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狂风徐徐所写的《脸谱下的大明》为转载作品,脸谱下的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脸谱下的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脸谱下的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脸谱下的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脸谱下的大明介绍:
钱渊只想在这个动荡的嘉靖年间好好活下去,但他发现这并不容易。即使保全了自己,但在这场东南倭乱中所见的一切让他无法置之不理。但渐渐的,渐渐的,钱渊发现他所遇到的那些或留名青史,或遗臭万年的大人物,都带着一副和后世描绘完全不同的脸谱。可能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脸谱下的大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脸谱下的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脸谱下的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