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汉大忽悠帝TXT下载大汉大忽悠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汉大忽悠帝全文阅读

作者:郑端木     大汉大忽悠帝txt下载     大汉大忽悠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1章 失恋的娃别打仗

    第121章 失恋的娃别打仗

    ……………………………………

    翼城里的白波兵士还真的出来了,到不见得是何曼嚷嚷来的,毕竟城门这边已经杀了二三十口子,还有嘹亮的军号声。如果这样,翼城里的白波兵士都还毫无察觉,那估计是全冻死了。

    不仅是翼城里边开来了大队的白波兵士,就是城墙上也下来了不少人,好在城外的黑线也已经扑了过来,正是华雄的第六旅,并且随后还有更粗的黑线。

    第六旅是个缩编骑兵旅,只有两个团,正好东门摆一个团,北门摆一个团,无论哪一边,只要能诈取城门,翼城必破无疑。

    一个骑兵团冲进翼城东门,华雄都没顾上问何曼一声“吃了没?”,直接迎杀翼城里边赶来的白波军。华雄亲自开道,人高马大,刀冷甲寒,刚一接战便把白波军砍懵了,也把何曼看懵了。

    看看人家骑兵的阵势,多威风,要是俺也有骑兵,刚才就敢直接冲进翼城里了,哪还轮得到华雄这娃……呃……俺好像不太会骑马!

    何曼脑袋发懵,手上可不含糊,顶住了城墙上下来的白波兵士,随即又高喊着“汉正军全伙在此,投降不杀!”

    好吧,老实人也是会学习的。当年赵云四百打一万,用的就是这一招,后来开会,总结战斗经验,所以原本嵩山旅的人都知道。现在何曼也这么喊,虽然身后没有人跟着摇旗子,旁边却有实实在在的骑兵大队,呼啸而过,况且,其后的步兵也已经赶上来了,还真叫何曼吼了几嗓子,便稳定住局势,城墙上下来的白波兵士纷纷投降,而此时,翼城北门也响起了军号。

    翼城东门、北门先后告破,原本守御翼城的白波军大概有一两千人,哪能抵挡的住?几个骑马的首领带着四五百人慌忙从西门而出,想要逃往绛邑,可是两条腿怎么跟四条腿比?华雄从东门杀透到西门,直接追了出来,根本不理会城里的事,收尾的活就交给后边的步兵去干吧。

    一路斩杀,一路收降,还没跑出几里,白波小首领的身边已经不足百人,如此还不算完,前边又一队人马拦住了去路。

    任红昌出嫁的时候,赵云是娘家人,眼睁睁看着她被吕布抱上马,牵着走了,好像自己也失去了什么。

    赵云说不清楚这是什么感觉,只要看着任红昌开心,他就开心,哪怕是看着任红昌嫁人,他也能替她开心,可没人的时候,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总想大喊几声,但是身在军营,始终不敢。

    此刻,堵在翼城与绛邑之间的,足足有一个骑兵旅,苍鹰搏兔,亦用全力。既然要出其不意地攻打白波谷,高节就不允许翼城这里走漏风声。然而赵云没有下令出击,又是单枪匹马地冲了出来,直奔当先的白波小首领而去。

    孔子曰的好:失恋的娃别打仗,打仗容易往前冲。

    “噗……”

    一枪。

    赵云一声虎吼,挑起白波小首领的尸体向旁边的人砸过

    去,随即纵马疾驰,杀透了翼城白波军仅剩的几十人的队伍。

    一个骑兵旅伏击,结果只有旅长一个人下场干架,也真是没谁了。

    也许看到赵云的骑兵旅拦路,白波小首领已经打算投降了,又或者他是想拐个弯,从旁边绕过去继续逃跑?谁知道呢。反正他是降低了马速,可是赵云根本没给他机会。一趟冲杀下来,几十号人已经没几个活的了,又被追上来的华雄杀了个干净。

    这些人能够跟着白波小首领跑到现在,估计都是他的心腹,既然人家老大已经被赵云戳死了,留下他们,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有麻烦。

    杀吧,杀完干净。

    华雄有些郁闷地看着赵云,偷偷地想,现在的小娃都这么残暴吗?吕布挑赵岑,砸死了一匹马;王闹闹挑董旻,直接摔地上了;现在赵云又枪挑白波小首领,同样能拿他的尸体当武器,甩出去砸翻了旁边一个跟班。再看看自己,为什么当初就没练枪呢?用刀的话,好劈不好挑啊!

    …………

    白波谷在翼城西北,距翼城六十余里,距绛邑三十余里,此外还有临汾,与绛邑一起,算是守御白波谷的南面屏障。

    部队在翼城休整,召开作战会议,各个旅、团将官集聚一堂,荀攸向众人解说战局形势之后,便在高节侧边坐下。虽然荀攸现在肩膀上只有两个四角菱星,属于中尉军阶,连个团长都不如,可人家是汉正军军部的参谋,又是陛下亲自任命的随军参事,谁敢小瞧他呀?最重要的是,有了荀攸从旁协助,出谋划策,高节真是省了不少心力。

    “诸位兄弟,目前的战事大致如此,这一仗该如何打,大家也都说说吧。”

    刘汉少对着汉正军众人说话的时候,习惯喊“兄弟们”,所以汉正军上下也都跟着学,但是高节有斯文人的气质,再所以,就成了“诸位兄弟”。

    “有事就开会”是汉正军的惯例,凭刘汉少那个水准,真不敢搞一言堂,就怕把大家带沟里。所幸,刘汉少还有自知之明,有事没事开个会,让大家敞开口说话,集思广益嘛。当然,大多数所谓的开会,还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些忽悠人的时间。所以,战前会议也成了汉正军的“传统”,决议之前畅所欲言,决议之后坚决服从!

    让人意想不到,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竟然是龚都,马均早就把结巴的毛病改过来了,可他很多时候说话都会结巴,因为他的脑子理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表达啥。

    “高元帅,这个白波谷吧……是贼窝,这个不假,可里边也有很多……很多老人和孩子,还有女的。这些人,我们不能都胡乱杀了吧?”

    不知道龚都算不算最具争议的副旅长,但一定是最让人看着来气的副旅长。一个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大老粗,上课能把教识字的督教气疯,连说话、表达都成问题的人,居然是第一旅的副旅长。

    连何曼都表示不服,其他人就更别提了,包括高节在内。想当年还叫“傅南容”的时候,高

    节不知道杀了多少黄巾贼,现在却弄了个黄巾出身的大老粗给自己做副手,这是命运的捉弄,还是现实的折磨?

    高节看不上龚都,觉得刘汉少把他拔的太高了,但是没办法,谁让人家是汉少亲自抓获的第一员大将呢?原本嵩山旅的人,都是汉少亲信,别人再不服也只能干瞪眼。

    但是,渐渐的,高节终于看出了龚都的优点,这个人实在、忠义,还有些热心肠,只要是在他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交代他去做,准保一丝不苟,认真执行。从前龚都跟着赵云混,赵云说什么他干什么,现在跟着高节混,也是如此。所以,只要有人会用,龚都也能成为好帮手。由此,高节也更加佩服刘汉少有识人之明。

    就说出箕关那会儿吧,高节就想过让龚都留下镇守,只要龚都不死,箕关就不会丢。可是想来想去,居然还有点舍不得,觉得大材小用了……

    淳于琼也是看着龚都就来气,有点夹枪带棒地说:“两军交战,敌死我活,龚副旅长岂可有妇人之仁?”

    “拼命杀敌,自当如此。可我们是大汉的军队,是统帅亲立的汉正军,岂能乱杀无辜,屠戮老弱?”

    刘辟的嘴皮子可是比龚都利索多了,尽管有时候也会觉得龚都像猪队友,奈何同出嵩山,总得相互帮衬着点。

    “白波贼寇的亲眷,岂是无辜老弱?刘旅长,那里边不会有你的故旧吧?”

    吴匡猛不猛?当初不单跟着袁绍杀光了木有小丁丁的,连刘汉少他二舅都给宰了。吴匡不服的人多了,不服淳于琼所带的旅排在第二位,不服吕布、徐荣能当少校,甚至有点不服高节做副军长。有时候吴匡真想抱住刘汉少的大腿哭诉:“陛下,我是你大舅的心腹,咱们才是一家人呀!”

    可惜,董卓进京之时,吴匡投靠过他,后来又实在没啥拿的出手的功劳,不服也得憋着,但是心里的气儿实在有点不大顺,总以京师精锐自居,看不起这个,不服气那个。刘辟、龚都都是嵩山旅的来人,但刨根究底,不过是黄巾出身,现在居然能和自己坐在一起讨论军情……吴匡这话说的,不仅仅是骂人这么简单了。

    “你奶奶的,说啥?”

    “敢再说一遍?”

    刘辟猛然起身,龚都、何曼纷纷嚷嚷着,紧跟着刘辟也站了起来,这二位真不是傻的,听得出来好赖话。

    “坐下!”

    高节一声沉喝,冷冷地盯着刘辟,就凭他这张脸,不是相处的时间长,谁看见都得吓一哆嗦。此刻,刘辟连忙低下头,老老实实地坐了下来,龚都、何曼也蔫巴了,好像偷偷摸摸似的坐回去,再不敢多一句嘴。

    “汉少说过,我们汉正军上下都是兄弟,过命的兄弟!谁要是再敢口下无德,搬弄是非,别怪我军法无情!”

    目光逐一扫过众人,凡事被高节盯着的,不是低下脑袋,就是眼神空放,没有敢与之对视之人。

    只听高节又说:“公达,还是你来说一说吧。”

第122章 白波谷前伏击战

    第122章 白波谷前伏击战

    ……………………………………

    虽然没有人敢小瞧荀攸,大家都客客气气的,但是这与个人威望无关,大家只是看重他的身份罢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毕竟荀攸加入汉正军的时间还短,之前更是连军人都不算。

    刚才荀攸在旁边看半天了,这些旅长一个比一个牛,除了汉少之外,也就是高元帅了,换个人来了恐怕都镇不住。哦……大概志才也有办法……

    荀彧正在胡思乱想,猛然听到高节点自己的名,立刻起身、立正,回答道:“是!”然后迅速整理了一下思维,想了想词儿,又说道:“白波谷是贼军老巢,又与临汾、绛邑互为应援,假如我们没有办法速战速决,必遭三面夹击。攸,愚见,不如我们顺势,大张旗鼓,做出全力攻打白波谷之态,故意引得临汾、绛邑贼军来救,然后以骑兵优势,半路伏击两路援军,再掉回头攻打白波谷,则时间充裕,胜算更大。”

    赵云忍不住喊了一声好,不为别的,若是攻坚,他们骑兵基本就站旁边看热闹了,可要是能把两路白波援军引出来,那就该看骑兵耍威风了。

    高节点了点头,说道:“攻敌必救,斩敌羽翼。白波谷失了援军,必然士气低靡,人心惶惶,再行攻打,也会容易许多。另外,可后置一旅,趁机攻打绛邑。”

    假如刘汉少在此,必然会作恍然大悟状,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围点打援”吗?一个大白波放在这儿,谁都想伸手摸,咱先把其他伸过来的爪子都剁喽,完事咱再想怎么摸,就怎么摸。

    眼瞅着大家对于荀攸之计赞赏连连,都没有什么异议,高节低头沉思了片刻,心中也已有了决议,随即喊道:“刘辟!”

    “到!”

    “命你部后置,进兵绛邑,待绛邑贼军应援白波谷后,寻机攻占。切记,不可强攻,若事不可为,当尽快追击绛邑援军,与我形成夹击之势。”

    “是!”

    刘辟坐下之后,高节又喊了一声:“吴匡!”

    “到!”

    “命你部大张声势,做出全力攻打白波谷之态。切记,若是谷中贼军冲杀出来,一定要给我死死顶住!”

    “是!”

    “赵云、淳于琼!”

    “到!”

    “命你二部协同,设伏临汾援军。还有,随时注意白波谷战况,倘若贼军势大,则救援第十旅,向我处集结。”

    “是!”

    虽然赵云和淳于琼回答的挺响亮,但是心里老郁闷了。救援第十旅,说明吴匡稀松,可是要向您了集结,是不是担心我们都搞不定呀?

    可是不等他们郁闷完事,只听高节又说:“此外,你们二部协同,以赵云为首。”

    淳于琼更郁闷了……

    但是没法子呀,赵云身份特殊,虽然打眼一瞧,大家都是旅长,还都是准校,可是人家是汉少的拜把子兄弟啊。平时赵云肯定不会拿这个说事,但是关键时刻,别人不能不在意,另外,别看赵云年轻,下手狠着呢,让淳于琼多想一会儿,还真有点发

    怵。

    “是!”

    两个人又同时应了一声。

    “华雄。”

    “到!”

    “你随我一起,伏击绛邑援军。”

    “是!”

    “好,大家都回去准备吧。明日一早,大军出发!”

    所有人同时起身,响亮地回答:“是!”

    …………

    白波谷是白波军起兵之地,并非城池,更像是一座巨大山寨。吴匡旅属于先锋旅,跑到白波谷之后,堵着人家的大门就叫嚷开了。起先,寨内的白波军冲出来一次,可实在扛不住汉正军的攻击,退回去之后,便紧守寨门,龟缩不出。于是,吴匡命人抛射火矢,寨门都是木质的,加上天气干冷,没多大工夫便引起大火,看上去猛烈非常。

    还别说,假如吴匡现在趁机攻杀,兴许真能一战而下,但是自身损失必然不小。因为这里是白波军的老巢,老婆、娃儿,抢来的牛,都在这里,白波守军能不死战到底么?

    和推演的差不多,白波谷寨门一起火,守军有些心慌,便立刻派出了求援的人。从白波谷到绛邑,一来一回六七十里,这个时间就是高节、赵云设伏的最佳时机。

    汉正军一天有三顿饭,而且有一种叫作“煎饼”的玩意,各种杂粮掺合白面,做成面糊糊,然后在大铁鏊上摊开、煎熟。一张煎饼足有三尺直径,能薄的像纸张,叠起来像书本,晾干之后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不会腐坏。

    据说煎饼也是汉少发明的,专门用作行军途中,不便埋锅造饭的时候,给兵士们充饥。并且,每个兵士都会发一个布包,里边就装着煎饼,也是个人定量的口粮,背在背上行军,可以很大程度地节约军队的运粮成本。

    兵士们自己背着一部分口粮,心里当然安稳踏实,还有传言,这玩意背在背上,能当皮甲用。当然,这只是个笑话,说明煎饼又干又硬的时候并不怎么美味,但是能顶饥呀,而且吃的时候只要在火上熏一熏,或者热汤热水里泡一泡,就会软和很多。

    今天中午赵云他们吃的就是煎饼,不生火,不造饭,就怕吓着临汾援军。赵云郁闷地撕下一片煎饼塞嘴里,暗想:当初大哥做的煎饼可是一绝呀,抹上酱,卷上葱,甚至裹个炒鸡蛋,咬一口满嘴都香,怎么现在一口下去,差点把牙硌掉?

    这可怜的傻娃,也不想想,刘汉少喊他吃的时候,放了多少配料,而晾干后叠成方块的煎饼,都能当皮甲用了,怎么可能不硌牙?

    赵云又撕下一片煎饼,递给自己的白马,这货倒是吃的挺嗨。马也是刘汉少给的,组建汉正军骑兵旅的时候,刘汉少让人专门从皇宫马厩里挑的这么一匹,可惜名字不叫“照夜狮子兽”,而叫“二哈”,因为这货跟现在的赵云一个德行,看见敌人就想冲,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害怕。

    二哈就二哈呗,甭管叫啥,赵云都喜欢。要不是怕连累大哥、三弟他们,赵云真想和二哈也拜把子。这就对了,说明刘汉少起这个名的时候,就是在暗示着赵云像个大哈。

    第五旅无所事事地等了大半天,就算大家都有棉衣

    棉裤,可是荒山野地里呆着的滋味也不好受,不会是晚饭还得再啃一顿煎饼吧?

    忽然,有侦察参谋向赵云快速跑来,报告说临汾援军到了。

    赵云立刻从靠坐的树根上站起来,擦了一把冻出来的清水鼻涕,问道:“多少人?”

    “大概一万多。”

    “谁的旗号?”

    “李。”

    赶到坡背,赵云偷偷查看着大路上的情形,果然黑压压一片,队伍足足拉开有两三里长,中间挑着一杆大旗,旗下有一人骑着马,应该是白波军首领之一,李乐。

    “传令下去,让兄弟们准备。”

    “是!”

    …………

    淳于琼也已经得知了临汾援军到来的消息,甚至没过多大一会儿,便能隐约看到黑线。他的第二旅就堵在大路上,临汾援军想要回白波谷,非得先把他们铲掉不可。

    此时,临汾援军也已经发现了有人拦路,依旧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有旗,可是旗上没字号。接到求援之后,李乐便慌忙率军往回赶,但是求援的也说不清楚是什么人在攻打白波谷。李乐想不明白,如果对方是牛辅军,究竟是怎么绕过闻喜、绛邑而直接进攻白波谷的?

    但是,这些现在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大家的老婆和娃都在白波谷,一旦被人家打下来,便会受制于人,后果难料。所以,李乐也顾不得兵士们行军几十里,是不是累的大喘气,只看到对方人数不多,便立刻下令攻击。

    事实上,兵士们的家眷也都在白波谷,救人心切,大家都提着一股劲,气势高涨,纷纷呼喝着向淳于琼所部扑来。

    路上有拒马,后边有刀盾,然后是弓弩手。虽然刘汉少说过要曹性带出一个弓弩旅,但那只是为了培养专业的、强大的远程兵种,其实每部都有自己的各个兵种,相互配合,只是数量多寡不同而已。

    还没冲到拒马前,临汾援军已经倒下了一大片,可是家小都在敌人身后,不由得他们不拼命。一拨被打退,再上一拨,如此反复冲锋,终于用人命填到了淳于琼部的跟前。

    刀盾兵已经顶在了第一线,弓弩手后退,自由散射,长枪跟进,乘隙击杀。淳于琼暗想,只要敌人不乱跑,就这么一拨一拨地来送死,大概他第二旅自己就能把对面这些人全灭喽。当然了,这只不过是他的美好幻想而已,敌人要是死伤惨重,打到最后,傻子还会再往上冲呀?更何况,这种美好幻想,有人也不许他想的太久,因为就在此刻,西侧山坡之上响起了冲锋号……完了,抢菜的来了。

    上千铁骑从西侧山坡上呼啸而下,那声势得有多猛烈,临汾援军登时就傻眼了。到了这个时候,傻子都明白是中了敌人的埋伏,李乐立刻收拢部属,打算向南后撤,退回临汾。可是没走出多远,又听到了那种奇怪的号声,并且,这一次出现的敌人更多,足足两三千骑。

    有个词叫万马奔腾,其实千马奔腾也很吓人。荡起的尘烟之中,一面面红旗招展,而其中最大的那面旗子前,一匹白马犹如龙踏黄云,马上一员骁将向着李乐中军直扑而来……

第123章 重操旧业扮黄巾

    第123章 重操旧业扮黄巾

    ……………………………………

    从临汾到白波谷,顺着山坡下边走大路,西边是山坡,东边是汾水,其间最窄之处不足一里。淳于琼就是卡在这个最窄的地方,堵着北去白波谷的路,而赵云把两个骑兵团放在临汾援军身后,已经堵死了他们的退路。

    看到赵云杀出,淳于琼下令吹冲锋号,也率部向李乐扑杀过来,而李乐已经失去了阵脚,慌不择路地带着人往东南逃窜。可惜两条腿不可能跑的过四条腿,被赵云的两个团圈住,硬生生又给堵了回来,只得拼命往东跑。

    东边是汾水呀!

    乐乐,就问你会不会游泳?

    赵云部冲的疾,淳于琼部跟在后边成了打扫战场的,可是淳于琼不甘心,命令两个团滞后,收降俘虏,自己亲率一个团,紧追慢赶地往前跑。终于看到白波首领的旗子了,淳于琼一声虎吼,正要扬刀冲杀,却看见一匹白马奔着旗子就撞了过去,要不是有那么多白波兵士拦着这货,它肯定能把旗杆撞折喽。

    赵云的枪法已渐渐大成,撒着欢舞开了,是只见银光,不见其枪,处处飙血,鬼神难防。尽管跟着李乐的人还不少,可是谁能挡得住赵云呢?一溜烟冲过来,李乐刚想迎敌,才将手中的刀举到一半,胸前已经被扎出了一个血窟窿。

    “投降不杀!”

    淳于琼硬生生把喊杀令变成了招降的口号,否则由着赵云这帮骑兵祸祸,要不了多大会儿就能把李乐所部给祸祸没了。

    此时赵云也好像醒过来似的,开始高喊“投降不杀”,收拢人马。

    李乐都死了,活着的人还有什么指望?心气儿一落再落,噼里啪啦地跪了一地,甚至不少人直接都累瘫在地上。

    淳于琼想哭,本来自己堵着李乐打,挺威猛的,怎么赵云一来,自己立马变成帮场的了?偏偏何曼不开眼,还冲着赵云吆喝:“赵旅长,好枪法!”

    你到底是我手下,还是他手下?

    淳于琼上去踹了何曼一脚,没好气地说:“打扫战场去!”

    “哎,好咧!”

    还别说,何曼经过这几年的教育,别的方面不管有没有见长,服从命令还是能做到的。

    这边快要收拾完事了,突然见到汾水对面尘烟腾起,鬼哭狼嚎地跑来大队人马,好像也是白波军。

    仗打赢了,赵云心情舒畅,站在汾水边哈里哈气地吆喝:“对面的朋友,你们好吗?”

    “好个屁!你过来试试,打不死你!”

    于是,赵云脑门黑线……

    …………

    话说与大军分开之后,刘辟率领第九旅赶往绛邑。高节下命令时说的清楚,绛邑能取则取,不许强攻。但在刘辟心里,只有取下绛邑,才算立功,若真是追在绛邑援军的屁股后边,只完成堵截任务,也实在没啥可夸耀的。

    汉少都说了,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要是自己不整点拿得出手的功劳,怎么对得起汉少的信重?

    既然绛邑不可强攻,那就得动一

    番脑子了。把自己的旅参、团长、团参都召集在一起,开个小会,最后决定,继续诈城。孔子曰的好,好招不怕来回使,只要使的够顺溜。

    在制定诈城方案的时候,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扮作小股黄巾,前往投靠;第二种意见,是扮作黑山援军,前往支援。可是两个方案好像都有瑕疵,甭管是投靠的还是支援的,都应该先去白波谷嘛。

    后来,又有人出招儿,说干脆扮成绛邑的白波援军,就说出去之后遭遇埋伏,被打退回来的。

    “绛邑援军,绛邑城里的守军能不认识?”

    “找点鸡血,把脸抹花!”

    “人家要问是哪个部分的,首领是谁啥的,咋办?”

    “呃……就说打散了,现在不知道。”

    就在大家又快吵吵起来的时候,刘辟一拍大腿,说道:“有了!就说咱们是流落的黄巾,本来打算去白波谷投靠,半途遇到敌人埋伏,所以才逃到了此地。绛邑城派出援军,说明已经知道了白波谷遭袭,但是他不知道半路还有人埋伏,咱们就把这个情报告诉他们,当成进门之礼。”

    想了一想,刘辟又说:“让诈城的兄弟把脸抹花,扮的惨点!”

    众人沉思着,慢慢点头,忽然刘辟的三团长说道:“咱们的情报是真的,万一绛邑守军信了,派人追赶援军,告诉他们,那怎么办?岂不是打乱的高远帅的作战计划?”

    刘辟有点恨铁不成钢地说:“傻娃儿,只要咱们能进去,还能让他们再出来么?”

    如此一说,众人深以为然,纷纷拍着刘辟的屁屁说“高,实在是高。”

    …………

    绛邑城东门外来了一伙败兵,破衣烂衫,虚弱无力,有的拿枪当拐棍拄着,有的相互搭肩膀搀着,甚至还有一位躺在树枝胡乱编造的担架上被抬着。

    因为援军出城,绛邑城内空虚,所以早已四门紧闭,加强了戒备。来的这伙败兵,离着东城门还有老远,便被城上的白波兵士喝住。

    “尔等何人?别往前走了,再走可要开弓放箭了!”

    败兵们一听,慌了神,纷纷乱喊:“大帅,别放箭!自己人……自己人呀!”

    躺在担架上那位挣扎着撑起上半身,说道:“我乃汝南黄巾……帐下……咳咳……小帅……有紧要的军情回报!快开城门……”

    离城门还远,躺着那位又伤的重,说话断断续续的,城头上的白波兵士听不清,连声追问:“啥?你说啥?”

    “重要军情!”

    担架上那位使劲吼了一嗓子,完事又躺回去了。

    一听说有重要军情,白波兵士立刻前去回报,不大一会儿,城头上出现了一个小首领模样的人,再次问道:“尔等何人?有何军情?”

    躺在担架上那位已经病的开不了口了,好在身边站着的兵士嘴皮子利索,当时代为答话。

    “我等是汝南黄巾,何仪何渠帅帐下,历尽了千辛万苦,跨过了大山大河,终于来到了河东,原本想去白波谷,投奔郭太郭大帅,怎料半路

    遭埋伏,急切间奔逃至此,还望城上的大帅,看大贤良师之面,念你我同源之谊……”

    要是刘汉少听到这段,准以为是沙妹儿教出来的,这娃也太能白活了。

    “闭嘴!”

    城头上的白波小首领终于受不了了,喝住白活娃之后,又问道:“你说,你们在白波谷那边遭到埋伏?”

    白活娃掷地有声地答道:“正是!”然后又开始哭诉:“原本我们尚有二三百兄弟,正是因为遭到埋伏,才会死伤惨重,只剩如今这区区几十人,还各个带伤,又累又饿……”

    担架上躺着的那位听白活娃说的惨,悄声对旁边的兵士们说:“赶紧哭,大家一起哭!”

    “啊?怎么哭,俺们不会呀团长。”

    “不会就低头呜呜!”

    于是乎,几十个老爷们一起低头“呜呜”,配合着白活娃的哭诉,那叫一个惨哟。

    他们的死活,白波小首领不在乎,关键是这么一“呜呜”,听不清白活娃说什么了。更关键的是,自家首领已经去增援白波谷了,要是真遇到埋伏,那可如何是好?急切间,白波小首领下令打开城门,并且连忙赶下城头,要去找白活娃打听清楚。

    白活娃就站在担架旁边,白波小首领下来城头,直接走过来拽住他,还没等张口发问,躺在担架上的那位一翻身跳下担架,拿起压在身下的大刀,直接一刀就将白波小首领砍翻在地。

    “吹号!冲啊!”

    几十号败兵猛然变的犹如虎狼一般,向白波兵士杀去。同时,军号声响,远处几十骑,踏马而来。

    第九旅是步兵旅不假,但是像旅长、团长啊,还有通讯参谋啊,这些人还是能混到几匹小马骑一骑的。刘辟就是将全旅的马匹集中起来,当作支援诈城兄弟的第一梯队,以期用最快的速度,攻取城门。

    此刻,躺在担架上装病号的三团长已经抵住了城头上的白波兵士,刘辟亲率几十骑呼啸而入,身后跟着的是全旅的兄弟。由此可见,刘辟也是铁了心,要一战而下绛邑。

    其实,这帮“演员”还是有瑕疵的,尽管破衣烂衫,没啥盔甲,好多人还在脸上还抹了血,但是手里不是枪就是刀,这些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制式武器。

    想啊,要是队伍里没有举着锄头拎着棍的,好意思说自己是黄巾么?可惜当时白波小首领只顾着询问敌军埋伏的情况,把这些细节给忽略了,最终酿成人死城丢的大祸。

    再其实,刘辟谋划的也已经够仔细了。驻守绛邑的是郭太的族弟郭风,原本有六千多人,郭风一听说白波谷被袭,直接带上六千人就去救援白波谷,绛邑城里只剩下三、四百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城门一开,绛邑城就已经是刘辟他们的了。

    迅速收拢好俘虏之后,刘辟当即决定,留下三团驻守绛邑,自己亲率一、二团去围堵绛邑援军。果然,半道上遇见被高节和华雄打懵圈的郭风所部,刘辟带人往上一围,郭风所部也就绝了撤回绛邑的念头,只能往汾水边上跑了,唯一的胜利,大概就是隔着汾水骂了赵云一句……

第124章 董卓全家被杀光

    第124章 董卓全家被杀光

    ……………………………………

    河东战报传回洛阳,前敌元帅部攻下白波谷,收复翼城、绛邑,收降临汾;斩杀白波首领李乐,斩敌八千余人,俘虏白波首领郭风,俘获白波兵士、亲眷七万余人。白波大首领郭太仅率十余骑向并州逃窜。

    要说郭太也够点背的,原本白波军重兵都压在闻喜、解县、蒲坂一带,可是猗氏一时半会儿拿不下,郭太就想着先回家过个年,跟老婆和娃热乎热乎。哪想到正赶上汉正军奇袭白波谷,自己的族弟郭风不仅被俘,还反过来劝说大家都投降,嚷着叫着说汉正军有多好多好,不打人、不骂人,还保护老百姓。要不是郭太身边的亲信拼死保护,助他从谷后小路逃走,兴许真叫郭风带人捉了去。

    但是,河东战报并没能让刘汉少高兴起来,因为与此同时,他还收到了一份情报,皇甫嵩在郿县杀了董卓的全家,从董卓八十多岁的老妈到十几岁的孙女,从蹭吃蹭喝的远房亲戚到看门喂马洗衣服做饭的仆役婢女,一个没剩,统统杀光。

    麻蛋儿,麻蛋儿,麻蛋蛋儿!

    皇甫嵩这老货到底想干啥?

    当初董卓只带几千人进洛阳,可是就像赶路的驴拉臭臭一样,边走边撒播驴粪蛋,中郎将段煨驻华阴,中郎将董越驻弘农,中郎将牛辅驻安邑,此外还有跟着来洛阳的胡轸和留在老家的杨定。

    胡轸已经跟着董卓飞走了,且不去说他,可是留下这些人一旦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闹出大乱子。所以,干掉董卓的第一时间,刘汉少就派出种邵前去安抚,并且随后又追加了一只老狐狸,既便如此,也不敢确定百分百能够平安无事。

    董越是董卓的同族,也是董卓的死党。在听到董卓被杀的消息之后,一直蠢蠢欲动,想要兵发洛阳,为董卓报仇。可是他一个人有点心怯,觉得自己势单力孤,寻思了很久之后,决定去找牛辅,共同商议此事。

    没想到种邵当时就在牛辅的大营,闻听董越前来找牛辅商议攻打洛阳之事,认为董越犯上忤逆,绝不能留。三忽悠两撺掇,噼里叭啦一通说,结果让牛辅把董越给宰了,还吞并了他带去的部属。

    不管牛辅是真的听命于朝廷,还是假装归顺汉正军,至少白波军已经打到门口了,所以,不得不和他们掰扯掰扯。可是现在,一旦牛辅得知董卓全家被杀的消息,后果会变成什么样,谁也无法预料。

    刘汉少问过搜狐的人,已经联系不上贾诩了,又派人问过种邵,回复说也没在牛辅军中,贾诩这只老狐狸好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头大,脑袋瓤儿疼。

    无奈之下,刘汉少只得找来戏志才,惨兮兮地问:“志才,现在这种形势,咱们该怎么办呀?”

    在别人眼中,戏志才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深受陛下宠信,但是只有刘汉少和戏志才两个人知道,经过何太后之事,他们之间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所以,刘汉少不愿意什么事都

    依赖戏志才,觉得能找别人干的活,就让别人干了,而戏志才也整天呆在军营里整军练兵,只要刘汉少不召唤,他也不主动接近。

    如今,两个人呆在屋子里,想找回点北邙无名亭的感觉。当然,刘汉少是没办法了,而戏志才则心生感激。

    “汉少,忠有一个大胆的猜测,贾文和现在极有可能就在皇甫嵩军中!”

    刘汉少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紧紧地盯着戏志才,想要他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假如贾诩真的和皇甫嵩勾搭在一起,以他们的文智武力,可是比一个董卓难对付多了。万一他们降服了韩遂、马腾,转过头来对付自己……

    “老狐狸真的会背叛哥?”

    这话问的,刘汉少一点都不自信,毕竟贾诩是他让人抓来的,而且就聊了一会儿天,完事就放走了。他的本意是把贾诩放回去,帮着自己收复西凉军,也算是考验考验他的能力……哎……现在想来,也许自己真的有点异想天开了。

    “不,不会的。贾文和不是要背叛汉少,而是想帮汉少收了皇甫嵩。”

    “此话怎讲?”

    “汉少曾经也说过,贾文和之智,天下间无人能小觑。这样的人如果想要撺掇皇甫嵩造反,必然会为他收买西凉人心。而现在恰恰是皇甫嵩杀了董卓全家,如此一来,恐怕会断绝很多西凉军归附皇甫嵩的念头。”

    仔细想想,好像是这么个理儿,可是如此一来,牛辅军会怎么样?那边好歹还有好几万西凉兵马呀,万一造反了怎么办?和白波军联合了又该怎么办?真打起来,恐怕高节也会压力山大,不晓得顶不顶得住。

    戏志才似乎猜透了刘汉少的心思,忽然笑着说:“贾文和在考验汉少。”

    刘汉少更懵圈了,难道不是哥把贾诩丢出去考验他吗?怎么被戏志才说成是他在考验哥了?

    在刘汉少的注视之下,只听戏志才又说:“要是汉少连一个牛辅都搞不定,大概您这只老狐狸也就不容易抓到手了。”

    原来如此!

    麻蛋儿,连哥都敢玩弄……

    刘汉少咬着牙,一拍桌子,恶狠狠地问戏志才:“你说,咱们怎么办?”

    戏志才差点没闪着脑袋瓤儿,看刘汉少刚才那架势,好像有本事把贾诩拽回来直接踹一顿似的,结果却是啥招没有,就会问怎么办。

    “咱们什么也不用办呀。如果高副军长和种申甫连牛辅都搞不定,那咱们就等着牛辅率军来洛阳,到时候汉少就封牛辅为汉正军的副军长好了。”

    啊……这样真的可以吗?

    怎么听着好像戏志才还吃了高节的醋似的,巴不得高节死在外面才好。看着戏志才绷不住笑的贱样儿,刘汉少上去就是一脚。

    “有话直接说,有屁使劲放!”

    “出兵!”

    为了不让刘汉少继续实力碾压,戏志才赶紧说道:“董越被牛辅所杀,弘农兵乱而无主,正是咱们出兵的好时机,一来可以策应高副军长,切断白波军南下

    之路,二来也是向牛辅施压,令其不敢轻举妄动,三来可与京兆尹盖勋一起,对华阴段煨所部形成夹击态势,一旦段煨有何异动,也可迅速将其扑灭。”

    戏志才想了想,又说:“同时,还应该再派一路人马,守御好河南。河南安稳,则京师安稳。不知河内朱儁需不需要动一动……”戏志才想直说,可是又不敢,只好跳过这一段,又说:“如此一来,司隶七郡,便有四郡,甚至是五郡在手,也好让汉少推行屯田之策。”

    不是戏志才要在背后递朱儁的小话,而是调动郡守,实行屯田之类的事,都属于政事、民事,从种种迹象来看,刘汉少是不愿意当兵的参合民政事务的,所以戏志才也就不多说了。

    长长地舒一口气,刘汉少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哥请你吃饭。”

    “啊?不了,忠还是回军营吃吧,有不少事务还要处理。”

    “也不急于一时。到饭点了,陪哥喝两杯去。”

    刘汉少搂着戏志才的脖子请人家喝酒,可是后来好像又踹了他一顿,当然,没怎么使劲。有戏志才在身边真好啊,什么事都能处置的妥妥当当,可是……真粗话的……痛苦!

    …………

    听了戏志才的建议,刘汉少命徐荣全面接管河南防务,派王闹闹率领本部第十四旅以及第七旅、第八旅进驻弘农郡。没错,就是王闹闹率领陈冉与张辽,谁让人家是少校旅长呢?

    接到这个命令,王闹闹都要乐疯了,从小到大,第一次可以名正言顺的命令陈冉给自己敬礼,并且可以爬到他头上,为所欲为。

    如此一来,京师便只剩下吕布的第四旅、文聘的第十一旅、伍琼的第十二旅以及曹性的第十三旅。伍琼原本就是城门校尉,对于留在洛阳也不敢有什么意见,而曹性的弓弩旅还不太成熟,不仅仅是兵士们需要多加训练,就是将官们也要研究汉少所说的大规模使用远程杀伤性武器的战术、战法。

    要是对着敌人能够万箭齐发当然好了,但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是平原对战,山谷伏击,还是守御城池?面对冲锋的敌人,弓箭手能够射出几箭?敌人冲到近前,又需要多少刀盾兵来保护弓箭手?

    似乎汉少是在做异想天开的美梦,但是曹性却在不折不扣地为实现汉少美梦而努力奋斗。不说别的,想训练出每一个优秀的弓箭手都不容易,除了苦练、苦练、再苦练,别无他法。

    但是,文聘和吕布实在是快要疯了,这对姐夫妹夫基本上已经统一了战线,没事就往刘汉少身边凑合。文聘还好点,毕竟已经练出了沉稳的性子,顶多是像当年给刘汉少站岗似的,杵在旁边不言语。可是吕布受不了这个呀,看见刘汉少就“大舅哥、大舅哥”不停地叫,还会摆出一副可怜吧唧的模样,好像比当初哀求刘汉少批准他与任红昌结婚更甚。

    无奈,刘汉少只得语重心长地劝慰道:“小布啊,好钢得用在刀刃上。等什么时候哥把你撒出去,记得千万别给哥丢脸!”

第125章 大长腿架一肚子

    第125章 大长腿架一肚子

    ……………………………………

    出兵的事还好解决,毕竟现在有汉正军在手,刘汉少心里也算有些底气,但是要派出官员治理地方,可就有些难了。

    时局动荡,道路不畅,就算刘汉少现在下达诏命,先别管人家肯不肯应诏听命,就连送不到地方的地方,都多了去了。起来造反的人多,拥护汉室的人多,画个圈圈,关着门当土皇帝的人更多。前生后世,刘汉少贵为学渣,不可能记住那么多历史人物,谁好谁坏,谁忠谁奸,何况,历史真的是真的吗?

    所以,想要找几个既有能力,又有忠心的人实在太难了,最关键的是,他们还要能够理解刘汉沙的理念,愿意执行他下达的政令……别把他当成神经病……至少,别当成彻头彻尾的疯子。

    将朱儁调任河南尹,闵贡去河内,那么河东与弘农怎么办?或许可以考虑调黄邵去弘农,但是河东属于战略要地,就算刘汉少再学渣也知道,这个地方产盐、产煤、产铁、产粮食、产牛马……西遏关西,北抵幽并,护卫河内……这里一定得放置一柄重锤,只有得到一个稳定的河东,往后才容易发展,玩的开心。将荀彧派过去,是不是太早了?关键是把荀彧和黄邵都调走了,屯田的事难道都交给老村长刘大根?

    袁大嘴和小黑胖子?

    皇宫房管所所长与副所长最近倒是比较清闲,因为爱卿们入住皇宫的事已经搞定,就连最难搞的王允也在哄劝与威逼之下,不得不搬进北宫东侧,与司徒、司空做起了邻居。所以,袁绍和曹操又回到刘汉少身边做起了主簿,出来进去总是跟着。

    这俩人,不管哪一个,撒出去好像都能搞得定,可刘汉少还是马上摇头,把这个想法从脑袋里晃荡出去……真心不敢呀!

    …………

    理工学院校长郑浑有奏,说是苏齐研究组所研制的飞梭织布机已经试验成功,刘汉少闻之大喜,急急忙忙地往理工学院跑。

    在理工学院东北角,有一片专门划定出来的区域,名为“理工学院研究所”,马均就是所长。当年被刘汉少拆分的七零八落的研究小组,如今大部分都在这里,除了有刘汉少指派的任务之外,平时就按照自己的兴趣搞研究,并且,其中有些人还担任着理工学院讲师,属于身兼多职。

    让郑泰、郑浑兄弟分别担任医学院与理工学院校长,是为了让那些专业人才能够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研究上,事实也却是如此,无论是华佗还是马均都被“伺候的”舒舒服服,得到了各自学院的大力支持,而郑泰、郑浑兄弟也把学院打理的井井有条。

    张机已经被搜狐的人找到了,刘汉少还亲自设宴款待过,如今就在医学院里,主要研究伤寒之类的传染病。但是刘汉少向他提出了防疫控疫的概念,说很多病不能单等发病的时候再去治疗,而是越早防控,损失越小,比如隔离、消毒、扑灭传染源。

    …………

    刘汉少带着袁绍、曹操以及许褚等人出了城,可是跑到理工

    学院研究所一看,迎接他们的却是一个大肚婆……

    苏齐可能都快要生了,当年妥妥的第五美女,如今变成了俩大长腿架一肚子,真是让刘汉少感觉心头滴血。

    目不忍睹,目不忍睹呀!

    可是苏齐没有这样的觉悟,看见刘汉少,还是兴奋的像个小女娃一样,大声地喊:“校长,成了,成了!我们成了!”

    “啊……成啥了,娃呀?”

    刘汉少忍着想哭的冲动,喜滋滋地朝苏齐走过去,问道:“男娃女娃?让哥听听?”

    一边问,一边真的俯身,侧耳贴在苏齐的肚子上。

    直到此刻,苏齐才反应过来,自己和刘汉少“成两岔了”。苏齐说的是织布机成了,而刘汉少却认为她和马均的娃成了。

    众目睽睽之下,苏齐羞怯难当,却又难掩一丝自豪欣喜的模样,好像还使劲挺起肚子,怕刘汉少听不清似的,可是就凭她这个肚子现在的尺寸,还用得着挺么?

    马均得着信儿,也赶紧从自己研究室那边跑过来,正好看见刘汉少在听苏齐的肚子,兴冲冲地说:“师傅,您来了。”

    “你小子行啊!”

    刘汉少指着苏齐的肚子,又问:“该不会是俩吧?”

    羞涩的直挠头,马均憨笑着说:“还没生呢,咋能知道呢?要不……师傅您给取个名吧!”

    “嗯……男娃就叫马小齐,女娃就叫马小苏。”

    “啊,师傅,您是不是太随意了?”

    这边刘汉少和马均正唠着嗑,那边忽然听到苏齐一声怒斥:“起开,你谁呀?”

    转头看去,只见曹操被苏齐从身边推开,趔趄着还没太站稳。要不是苏齐此时身形不便,就她那大长腿,估计一脚能把曹操踹趴。

    大家集体脑门黑线,瞬间明白了曹操的意图。刘汉少听苏齐的肚子,众人一致认为是亲切的关爱,而曹操也想过来凑热闹,只能被认为意图不轨。

    马均赶紧把苏齐拉到自己身边,万分警惕地瞪着曹操。大冬天的,苏齐穿着棉袄棉裤,平时又不爱打扮自己,现在都能算五大三粗了,就是这样,曹操也想占便宜,真是死性不改。

    耍流氓也得分人是不是?就你曹孟德那个个头儿,听人家肚子都不带弯腰的,好意思凑那么近么?

    “汉少,我只是……想……恭喜小娘子。”

    曹操结结巴巴的还想解释,可惜一脸做贼心虚的表情早已出卖了他。

    刘汉少返身搂着曹操的肩膀,一把将他推向许褚,说道:“你比较适合听那个肚子!”

    …………

    随着苏齐来到她的工作室,只见一架木制纺织机摆在其中,竖置的线轴,分出上下经线,开口处有一个飞梭,装载着纬线。苏齐连忙让副手操控织布机,演示给刘汉少观看,一个男娃摇起织布机一边的摇轮,经线上下交错,飞梭顺着滾槽左右行走。

    带动飞梭的装置很奇特,就是织布机两边的两根竖着的木杠,随着飞轮的转动,将飞梭打来打去。刘

    汉少仿佛看到了汽车的雨刷器,中间有一片树叶,随着雨刷器左右摇摆。再仔细看看,用上了偏心轮,还有弹簧,居然连卷布棍也有,一个人就可以操作了。

    只不过摇轮小,飞**,所以摇的快,织的慢。当然,这个“慢”是相对于机械化来说的,要是比起从前的织布机,不仅省心省力,而且快了很多倍。看样子,还是机械材料限制了速度,而这架木制纺织机其实也已经在很多部件上,开始使用铁制材料,甚至钢制材料了。比如弹簧,据说是让蒲昌先制出钢丝,然后烧红了,硬在铁棍上卷出来的。

    “好啊,齐齐,哥得给你记上一功。”

    “校长,你说什么?”

    噪音太大了,尤其是两边打梭的木杠“啪啪”的,就像不停地抽耳光,而且节奏绝对一致。这也是暂时没办法的事情,除非改变飞梭的传动方式。

    刘汉少摆了摆手,让演示织布机的小娃停下来,然后对苏齐加以指导。

    “齐齐,布幅可以加宽一些,只要保证飞梭能够打过去,同样是织一尺布,六尺的布幅就比三尺的布幅多出一倍产量,起码能织出个囫囵床单嘛。另外,这个摇轮还可以改成脚踏的,或者是水力带动,那样的话,你的织布机还可以再上一个新台阶。”

    其实,就算刘汉少前生后世之时,敢自称手工达人,也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做出一台织布机来,毕竟个人有个人的兴趣爱好,还有平时接触的多寡之分。现在刘汉少能够教给这些徒弟的东西越来越少,却不耽误他点拨他们,帮着他们拓宽思路。

    比如布料的幅宽,以前也就二尺多,想弄个大床单,中间都得拼接,要是出现了宽幅布料,不仅仅是产量能翻倍,做衣服裤子也会方便很多。

    随便说几句话,便让苏齐眼冒金光,兴奋地拍着刘汉少的肩膀说:“对呀校长,你这些法子太好了,我怎么没想起来。我现在就去改,那个谁,赶紧去喊人……”

    刘汉少脑门黑线,以前都是他拍别人肩膀,现在也有人拍他肩膀了。对于苏齐这个长相与性格严重失衡,大大咧咧又不爱捯饬的女娃,刘汉少也只能表示真的很无奈。

    眼看着苏齐挺着大肚子就要跑,刘汉少赶紧叫住她,又说道:“这些改良只能算锦上添花,水到渠成的事,别人就能干,咱们要玩就玩新鲜的。”

    果不其然,一听说有新鲜玩意可以玩,苏齐立刻站回刘汉少身边,笑颜如花,一副痴痴的小迷妹模样……也许每一个学理工的女娃都是一朵奇葩,但是刘汉少对这样的女娃有独特的偏爱,只是因为……

    “咱们现在可以用机器把棉花直接变成布匹,但是布匹也要做成衣服,穿在身上才行。所以,师傅要教你的就是做衣服的机器……缝纫机!”

    苏齐有些不可置信地问:“做衣服也能用机器?”

    “当然啦,师傅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刘汉少一边说,一边蹲下身来,地上捡起一根小棍,就想给苏齐画图看。

    可是……苏齐蹲不下呀!

第126章 关键是你得交税

    第126章 关键是你得交税

    ……………………………………

    如果理解脚踏式缝纫机的原理,其实弄出这玩意并不太困难,主要就是一轮带三杆,一杆传动针杆上线,一杆传动线梭下线,一杆传动送布牙。只要有刘汉少的指点,相信苏齐他们是完全有能力研发出来的。当然,研发出来是一回事,批量生产缝纫机是另一回事,虽然有些部件可以用木制代替,比如脚踏板,飞轮,但是需要用到更多更精细的还是金属部件。

    慢慢来吧,反正现在连棉花推广种植的面积都还不够大。但是,现在就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将来必能形成纺织、制衣产业链,是一股无法忽视的庞大力量。最关键的是,这些行业多数都要使用女工,并不占用男性劳动力。

    呃……言之过早。

    看着苏齐蹲不下身,弯不了腰的艰难模样,刘汉少扔掉小木棍,讪笑着说:“这些先别管了,等生过小娃,养好身体再说。”

    苏齐却来了兴趣,不听个清楚明白不罢休。

    “没事,校长。我还能干活,你就说吧。”

    “说什么说呀?回家吧,让杜娘好好照顾你。”

    对于当初的“老娃”们来说,刘汉少所说的家就是史侯府,而杜娘则是他们的妈。一句话说的苏齐眼圈发红,幸福地点头,随即又毫不客气地说:“我想吃李二娃做的饭!”

    咳咳……李二娃现在可是本皇帝的御用大厨啊,除了云十八骑那一百来个小女娃之外,所谓内宫,就只有李二娃这么一个外来男。

    “好,就让他去给你做饭,想吃什么尽管说。”

    如此,苏齐终于心满意足地笑了起来,一副假装小女人模样。

    …………

    刘汉少想抽调黄邵做一郡太守,对于这位曾经的黄巾渠帅、冒牌嵩山令来说,可算是一步登天了。但是这事得先跟荀彧打好招呼,否则贸然抽走黄邵,只怕荀彧分地屯田的活儿更不好干了。

    正想召荀彧来见,没想到荀彧不请自来,而且还带来了两个人举荐给刘汉少。一个是钟繇钟元常,颍川长社人,三十七八岁,看上去样貌不凡,仪表堂堂。另一个是任峻任伯达,河南中牟人,看上去比钟繇年轻一些,粗犷而有威仪。

    起因就是因为荀彧忙不过来,找来二人给自己帮忙的,又觉得二人皆是有才之士,所以向汉少举荐一下。

    哪曾想,根本没轮到荀彧开口夸赞二人,刘汉少只听了个名字,便哈哈大笑起来,这还真是想打瞌睡,就送来个枕头啊。不过原本的历史上,好像荀彧就为曹操举荐了不少人才,看样子这娃也是交友广阔,人脉通达,妥妥的挖人小能手。

    钟繇就不必说了,原本历史上的曹魏名臣,稳定关右,大败郭援,名声很不错,写字还漂亮。而这个任峻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因为原本的历史上,虽然是枣衹首先提出屯田之策,但是具体执行者就是这个任峻。屯田几年下来,不仅粮食堆满了仓库,

    还为曹操前线打仗保证了军需供应。可以说,有了任峻之后,曹操的军队就再也不用吃人肉了。

    立刻命李二娃整治一桌酒菜,刘汉少拉着袁绍和曹操作陪,席间一通海聊,怎么听着好像钟繇还是被汉少发明的汉简字给吸引来的,而任峻则对刘汉少提出的屯田之法深表赞同,他曾经做过中牟令的掾属,深知百姓生活艰难。

    得此二人,刘汉少对于稳固司隶四郡,推行屯田之策更有了信心,但是荀彧却提出一个老问题,大部分的沃土好地都在世家大族以及豪强大户手里,只怕屯田之策越往后越艰难,直到无田可分。

    开荒种地?

    当然也行,但是所谓好地,就是既要土地肥沃,又要靠近水源,否则的话,不管如何努力耕种,也和靠天吃饭差不多。

    粗话的,就不能让哥好好吃顿饭么?

    暂且记下荀彧说的这个问题,然后诏命朱儁调任河南尹,任闵贡为河内太守,任钟繇为弘农太守,任黄邵为河东太守,任峻暂且作为荀彧的副手,帮助荀彧一起全面统管四郡屯田事务。

    河内调河南,朱儁虽是平调,但是河南属于京畿重地,其利害不言自明;让闵贡去河内,也不枉他当初大半夜背着刘协,拉着刘汉少满山溜达之苦;弘农比较好处置,董越已经被牛辅宰了,他留在弘农的部将正六神无主呢,只等王闹闹过去接收就好,所以钟繇过去也可以立刻推行政令。

    至于河东嘛……

    虽然河东现在还乱的像一锅糨糊,只有小城两三座在手,但是刘汉少对高节他们有信心。要是这么多牛人都摆不平一个河东,那高节的副军长也别干了,甚至是自己这个皇帝也别玩了,干脆让给刘协,随便他们折腾去。

    至于黄邵嘛……

    在刘汉少眼里,四郡之中,河东才是重中之重,且先不论黄邵有多少才华,关键是他肯定会坚决执行自己的政令。

    听话有时候比才华更重要,粗话的,还是察举制比较好啊,只要上边一句话,守完墓坑直接就能当大官了。

    …………

    为了辅助四郡太守稳定地方,刘汉少又将王匡找来,升任司隶城管分队分队长。按照总、分、支,大、中、小的级别考量,王匡可是跳了一级,能管辖整个司隶的城管。当然,目前还只是说说而已,刘汉少给他升级,就是为了让他安排四郡城管之事。所以,王匡手下原本几个中队长、小队长也都跟着升级,有的直接成为管理一郡的支队长,有的升任管理一城的大队长。

    除此之外,城管们又添置了一件新装备……藤盾!

    之前郡有郡尉,县有县尉,典兵禁,备盗贼,意思就是说既要守卫地方,又要捉拿小偷。而从司隶四郡开始,已不再任用郡尉、县尉,城里维护治安、防火防盗之类的事情都交给城管去做,而地方部队则组成营团,只奉军令,不受地方节制。

    既不能让地方军觉得低人一等,又要与主力军有所区别,刘汉少拍了拍脑袋瓜子,晃了晃

    脑袋瓤儿,于是汉正军开始在四郡扩编,主力军的部队编号之前,加上一个“a”字,意为a级军团,而地方军的部队编号之前则加上一个“b”字,意为b级军团。

    如此,b级军团平时只负责守城、练兵以及随之而来的军屯计划,而地方官员平时所能调动的力量,就只有城管了,并且,城管的任免还不由他们说了算。

    几百上千人闹事,那不叫盗贼,而是造反,自然得交给地方军征讨,而平时城里有个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的,城管肯定能收拾。但是,打架斗殴的时候经常有人拎家伙,城管只有一根尚方宝棍,稍嫌弱鸡,于是城管们的“上方宝盾”孕育而生。

    藤盾顾名思义,就是用藤条编织的盾牌,有点像斗笠,可以套在胳膊上。藤条这玩意都可以制成铠甲,做成盾牌自然绰绰有余,轻便、实用,关键是还便宜。城管们巡街的时候,一手藤盾,一手宝棍,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

    南宫,明光殿。

    如今所有的办公区域都集中在了南宫,明光殿就是刘汉少的办公室。

    一副挂着的地图前,刘汉少已经呆呆地站了好久,袁主簿和曹主簿坐在旁边,有些无趣地喝着茶,气氛有些沉闷,火盆又把人熏的有些燥热。

    粗话的,当皇帝真不是人干的活!

    哥除了会把臭儿子哄瞌睡,会把她哄舒服,别的好像什么都不在行。

    荀彧提出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阻碍了屯田,可能就会耽误一年的收成,谁知道一年里会发生多少变故呢。

    再看看地图,弘农杨氏、河内司马氏、河东卫氏,河南就更别提了,皇亲贵胄,王公大臣,谁在城外还没块地呀。想一想,真有些怀念张让那帮“木有小丁丁”的,毕竟他们死干净了,原本他们名下那些沃土好地也都成了无主之田……呃……不能谁的地多就杀谁吧?

    “本初、孟德,屯田之事遭遇阻碍,你们二位有没有啥好招教教哥?”

    袁绍立刻慷慨激昂地说道:“回陛下,屯田之策,固国根本,利好百姓,乃是陛下亲政以来施行的一大善举,如若有人为求私利而加以阻挠,以臣看来,陛下当施以雷霆……”

    忽然,袁绍住口不说了,好像是才刚刚想起来,他们家的地似乎也不少。虽然汝南现在不在实施屯田计划之列,可是难保哪一天就会屯到那边,万一陛下真听了自己的建议,把地都抢过来分给百姓,将来自己回家一定会被活活打死。

    袁绍说的法子,等于是把地收归国有,想法当然很好,就怕原本有地的那些人,从大门阀到小地主,全得起来造反。

    曹操沉吟着说:“依臣之见,陛下未必需要将土地都收归回来,屯田除了积蓄粮食之外,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安置流民。只要能够妥善安置流民,土地不管交给谁来耕种,都是一样的,都会产出粮食。其中关窍在于,穷苦百姓地少而税重,但是权贵豪门却又地多而不交税。所以,关键是你得交税!”

第127章 卖官鬻爵也能搞

    第127章 卖官鬻爵也能搞

    ……………………………………

    相对于袁绍提议的明抢,似乎曹操的法子要温和许多,但是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就算是只抢税钱不抢地,大概也能算杀人小妈了吧?

    刘汉少摸了摸下巴,然而并没有摸到什么,又砸吧砸吧嘴儿,忽然问道:“咱们卖官鬻爵怎么样?”

    袁绍一口茶水喷出来,呛的直咳嗽,曹操也是白眼仁多,黑眼仁少,瞪着刘汉少不吭声。二位心里话说,你老爹刘宏就是靠卖官鬻爵出的名,被天下人骂成屁了,你不愧是他儿子,也想来这一手。早知道你小子是这样的人,我们还坐这儿干吗呀?不如蹿出去当个草头王呢!

    刘汉少可不知二人腹诽,还兴致勃勃地说:“不要钱,只要地。谁拿出来的地多,就让谁当大官,怎么样?”

    袁绍和曹操一起摇晃着脑袋,异口同声道:“不怎么样。”

    曹操还气愤地说:“如此一来,岂不是让那些贪图官爵之人更加拼命的兼并土地?”

    “对哟。得先下个诏令,禁止私相买卖土地,遏制住土地兼并的势头。谁要是地多,想卖的话,只能卖给国家……”

    刘汉少作恍然大悟状,一边嘀咕,一边痴想着卖官计划,旁边的袁绍和曹操作晕厥状,差点从椅子上秃噜下去,真不知道这位“哥”脑袋里想的都是啥。

    嗯……哥得好好泡个澡,热水不利于清醒脑子,用凉水的话,这大冬天的,会不会感冒呀……

    尽管袁绍和曹操都认为刘汉少是在瞎胡闹,但是刘汉少却感觉自己摸到了什么门道,一定有办法能够调和矛盾,只不过现在脑子还有些乱,没理清楚罢了。招贤纳士,科举制、察举制,门阀豪强,百姓流民,土地、土地、土地……

    “孟德,把家小带到洛阳来吧,一家人总是两地分居也不是个事,看看你见着女人就走不动路的样子……”

    刘汉少很不屑地摇着头走了。

    袁绍虽然没整明白,怎么陛下忽然说了这么一句不打紧的话,却想起了曹孟德被苏齐一巴掌推开的样子,忍不住想笑。

    而曹操心中一凛,暗暗想到,皇帝是要启用自己了?也许这一次是真的要用自己了吧。

    …………

    皇帝招三公及尚书令议事,这可算是一件稀罕事。虽然自从上次大朝会之后,皇帝已经不再躲着爱卿们了,但是照样不爱打理朝政,有什么事找他奏报,也总是推脱着说“你们看着办,哥信得过众位爱卿。”

    能有什么事啊?

    皇甫嵩在西凉抵住了叛军的势头,如今叛军已经开始窝里斗,整天玩剪刀石头布,想锤出一个新老大来。白波军首领郭太北逃,其余人马被压制在汾阴、解县、蒲坂一带,动弹不得。传说中的“十八路诸侯大联欢”已经不可能再出现了,就算小打小闹的“集体散步”事件在各地偶有发生,地方官员也都尽力控制,到不见得是要为国尽忠,至少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也得让散步的站住不是?

    全国形势一片……不大好……

    除了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司空

    荀爽以及尚书令王允之外,在座的还有戏志才,袁绍、曹操以及荀彧。戏志才是汉正军参谋长,袁绍、曹操是陛下的主簿,荀彧除了是主簿之外还有个典农令的头衔。正好“四小”对“四老”,看上去谁也不吃亏。

    “各位爱卿,哥年少德薄,自亲政以来,未曾做过对国家,对百姓有益之事,深感惭愧。幸赖各位爱卿鼎力相助,尤其是黄太尉等几位老爱卿,年高德勋,力挽狂澜,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一丝不挂……呃,是一丝不苟……”

    在座的几位当时就黑了脸,真不知道这位皇帝哥还要胡扯点啥。但是,杨彪、王允可丝毫没敢大意,要是没记错的话,上次大朝会,陛下也是先认错道歉的来一通,完事就挖坑把群臣给埋进皇宫了。

    果不其然,刘汉少胡说八道了一通开场白之后,话锋一转,又说道:“如今国家不宁,百姓艰难,究其原因,既有天灾,亦有人害。天灾一起,谷粮绝收,人害再生,强取豪夺,使得原本殷实的百姓也只能有土地的卖土地,没土地的卖儿女。如此还活不下去的话,唯有变身流民,四下逃难,或者聚众为匪,祸害地方。所以,哥想颁布一条法令,禁止私相买卖土地,使耕者不失其田,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大家都不是傻子,谁家还没几亩地几头牛啊,就连戏志才也不例外,否则哪能上得起学?当然,和别人一比,他们家就寒酸的不要不要的了。但是,贱买贵卖,自古有之,如果不许私相买卖土地,等于是不许大户再发财了呀。

    荀爽沉吟着说道:“陛下,不许私相买卖土地,虽是陛下一番好意,但是,假如有农人急需财帛度困,原本卖上一二亩田地,也许就能熬过去,可现在不是反而更加束手无策?”

    众人纷纷点头,显然是赞同荀爽的观点。

    “不是不许卖,是不许私相买卖。如果有人想出售田地,可以卖给国家嘛。朝廷出钱买地!”

    黄琬惊讶地说:“陛下,天下田地何止千万顷,朝廷哪能都买下来啊?”

    杨彪和王允不肯说话,似乎已经嗅到了异样的气息。“人害再生,强取豪夺”这个“人害”究竟是谁?

    刘汉少愁眉苦脸地说道:“黄太尉说的不错,皇帝家里也没余钱了。哥正打算把皇家田产以及闲置的林苑都分于百姓,用以安置无田流民。”

    王允愤愤不平地说道:“陛下宅心仁厚,体恤百姓,此举大善。然,皇家之物岂可流于民间?这关乎皇家威仪,大汉国体,还望陛下三思。”

    “是啊,尚书令说的不错。但是看着百姓无田可种,食不果腹,哥实在于心不忍。”

    眼看着刘汉少都快要挤出泪了,忽然话锋再转,好像刚想起来似的,又说道:“对了,哥想发一个招贤令,招纳天下贤达之士为朝廷出力,为哥出谋划策。各位也都是贤达名士,要是有上佳人选,记得可要为哥多多举贤哟。”

    招贤令?举贤?

    皇帝这是要安排人做官呀!

    如今的确缺失不少官职,不说别的,皇宫里连一个“木有小丁丁”的都没有,可是那些“官”没人稀罕,但是董卓乱政时,胡七八搞,连

    司隶校尉都搞没了。就算陛下亲立的汉正军,属员都不齐备,缺副军长,缺军需长,军督也是个暂代的……

    杨彪忽然问道:“陛下,听说钟元常已任弘农太守,前去主持屯田之事?”

    “确有此事。”

    “老臣在乡下尚有一些田产,愿拿出二十顷交于钟元常,由他分给无田流民,也算老臣为陛下的屯田大计略尽微薄之力。”

    “哈哈,哈哈……”

    刚才还像快哭出来似的,转个脸就仰头大笑,刘汉少走到杨彪身边,拍着肩膀夸赞道:“杨司徒不愧是朝廷栋梁,肱骨之臣。你这份忠心,哥记下了!对了,杨司徒,你是不是有个儿子,和哥年岁差不多大?”

    “陛下说的可是犬子杨修?”

    “对,就是这娃!回头带过来给哥瞧瞧,看能让他干点啥。”

    杨彪献地,原本没想过换官位或者举荐人才之类的问题,只是因为刘汉少说的“人害”,让他有点心惊胆战。周围这圈人里,王允老家在并州,黄琬老家在荆州,荀爽家在豫州,暂时屯田都屯不到他们那里,唯独杨彪老家在弘农。皇帝说道了半天,都快难为哭了,自己要是不表示表示,回头被记恨了可怎么是好?

    哪曾想,杨彪刚表示了二十顷地,刘汉少立马就问他儿子,这是投桃送李,还要给个赠品的节奏吗?

    “回陛下,小儿年幼,不通事务,带过来也恐怕帮不了陛下。”

    “哎……不小了不小了,不是跟哥差不多大嘛,难道杨司徒会觉得哥还小吗?”

    您可不是小咋地,不然能这么瞎胡闹么?

    可惜这话没人敢说出口,杨彪还连连说道:“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刘汉少一拍脑袋,又说道:“这样吧,哥就封杨修为御前行走!”

    杨彪脑门黑线……

    黄琬、王允、荀爽脑门黑线……

    戏志才、袁绍、曹操、荀彧全都脑门黑线!

    如果大家能再多活个一千多年,就能知道所谓“行走”是清朝盛行的一个待遇,属于额外派充,一般授予皇帝宠信之人。可惜大家还没活那么大岁数,所以全懵圈了,连跟随刘汉少时间最久的戏志才也不例外。

    袁绍壮着胆子问:“陛下,御前行走,是何官职?”

    “嗯……也不算什么官吧,就是来给哥做小伙伴,陪哥一起玩一起乐,帮哥跑跑腿传传话。但是,在皇宫里也可以走来走去!”

    众人依旧懵圈,如果这位哥还是皇子的话,可能就是皇子伴读,可现在这位哥已经是皇帝了,那“御前行走”应该算郎官?小黄门?

    不管怎么说,这个“御前行走”还是让众人不明觉厉。御前,那可是御前哪!

    大家齐齐地盯着杨彪,一不小心就让这老货占便宜了。

    杨彪好像也觉得自己赚的有点狠,寻思了一下,又说道:“陛下,臣刚想起来,老宅后边还有八十顷坡地,虽不算良田,也能耕种,不如一并交给钟太守吧。”

    八十倾地,刚想起来?

    众人狂倒,在心中不约而同地夸赞了杨彪一声:“老贼!”

第一期

    第128章 大汉月刊第一期

    ……………………………………

    原本刘汉少安排“四小”与“四老”对坐,是想他们帮着自己一起忽悠老头们来着,可是戏志才已经习惯了不插手政事,荀彧因为荀爽的缘故也不便多言,袁绍和曹操压根就不看好刘汉少的伟大计划。结果,“四小”非但没帮上忙,反而就变成了刘汉少一个忽悠八个。

    关于杨修被任命为御前行走之事,大家都觉得杨彪是赚着了,老贼狡猾狡猾滴。杨彪也觉着自己是赚着了,可是有一点没整明白。

    陛下说“御前行走”可以在皇宫里走来走去,猛然一听会觉得荣宠无比,仔细一想,现在的皇宫,东、西、北全住着群臣,就连上街买菜的各家仆役也能随便溜达。除此之外,只剩下一个南宫是处理朝政之处,要是不让杨修走来走去,咋替陛下跑腿传话啊?

    所以,杨彪还是没想不明白,到底是赚还是赔,后来还是杨修的一句话算是点醒了他。

    “只要孩儿能在陛下跟前做事,无论怎样,都算皇恩!”

    袁绍和曹操很郁闷,“卖官鬻爵”这事,刘汉少最先和他们俩商量,当时俩人都觉得不靠谱,差点破口大骂刘汉少。没想到琢磨了一晚上,刘汉少还真就这么搞了,一个“御前行走”卖了一百顷地。

    当然,前后谁都没说过一句买或者卖,但是杨修却实实在在的蹿到了刘汉少面前。

    …………

    禁止私相买卖土地已经成为一道法令,至于能够通传到什么地方,实在说不好。同时,皇帝也正式发布了招贤令,要求各地举荐贤达,为朝廷所用。同样,这个令能够通传到什么地方,也实在说不好。

    看着眼前这个十六七岁的娃,袁绍和曹操不禁有气。自己家的娃儿也差不多这么大……好吧,就算小点,也小不了多少啊,怎么就没能在陛下面前行走行走?

    杨修站在明光殿中,袁绍和曹操都没给他好脸子,而刘汉少则围着他左看右看,直到把他变成“杨羞”。

    “你就是杨修,杨司徒的儿子?”

    这玩意还能有冒充的吗?

    对于刘汉少提出的傻问题,杨修心里实在有点不屑,奈何人家是皇帝,所以还是得老老实实地回答:“回陛下,正是小臣。”

    杨修可是三国著名小能豆,猜谜语的水平杠杠的,刘汉少忍不住想测验一下。

    “树上七个猴,打下一个猴,还剩几个猴?”

    “啊?”

    杨小能豆懵圈了。

    怎么这个小皇帝问的问题,一个比一个白痴呢,难道其中还有别的深意?

    想了半天,杨修才不大确定地说:“还剩……六个吧?”

    “错!”

    刘汉少抬腿一撩,做出上马的动作,着重说道:“是骑个猴!”

    杨修小脸通红,也不知道是紧张,是惭愧,还是气愤。

    袁绍和曹操脑门黑线,不知道是幸灾乐祸,还是暗呼侥幸,因为刚才他俩在心里偷偷回答的也是六。

    只听刘汉少又猛然大声问道:“树上骑个猴,打下一个猴,还剩几个猴?”

    “啊!”

    还来?

    杨修小脸憋的更红了,支支吾吾地说:“一个都没有。”

    “错!都说了是七个猴了嘛!”

    噗……

    噗……

    扑通!

    哈哈哈哈……

    袁绍和曹操喷出了茶水,杨修直接跪倒在地,而在一旁值班站岗的典韦实在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

    “树上七个……”

    杨修一把抱住刘汉少的腿,悲呼道:“陛下,求您别说了!树上骑着的猴被打跑了,七个猴打掉一个,还剩六个!”

    “嗯……不错。你娃都会抢答了,有资格跟着哥混了。”

    扑通……典韦终于也扑倒在地,捂着肚子,拼命吸气儿,却还是止不住想笑。也难得他能如此奔放,因为这个笑话……他听懂了。

    …………

    《大汉月刊》出了样刊,呈给刘汉少过目,大概有半张报纸那么大,字体也大,起码有二十号。二十多张纸用麻线钉在一起,封面上写着“大汉月刊”几个大字,这的确是一本纸质书,除了个头大点之外。

    有些地方刘汉少不满意,一时半会儿又说不清楚,所以决定亲自走一趟。

    带上新收的御前行走,还有两个主簿,刘汉少一行在燕云近卫团的保护下,浩浩荡荡地来到曾经的十常侍之一,“黄巾顶雷侠”封谞的府邸,因为这里现在是《大汉月刊》编辑部所在。

    陈琳一个人带着傅干、蔡琰肯定是搞不起《大汉月刊》的,所以还找了十多个士人学子来做编辑和记者,另外还有排版工匠、印刷工匠和纯粹出力气的搬运小工。

    摊子是扎下来了,好像随时都可以开工,但是刘汉少当初要求陈琳,《大汉月刊》必须使用汉简字印刷,并且文章要使用横版加注标点符号。因此,《大汉月刊》编辑部首先变成了补习班,傅干和蔡琰则成了教师,教陈琳这帮子人从汉语拼音开始学起。

    好在陈琳这帮子人也不单单是嘴皮子利索,除了最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比较费劲以外,往后越学越轻松,没事还会每人抱着一本《北邙通用字典》自学。

    得知陛下要来,编辑部的这帮人各个兴奋异常,陈琳早早地带领大家候在门口,然而等来的却是黑着脸的刘汉少。

    “孔璋啊,纸张大点无所谓,字大点也可以,还能预防近视眼。但是你封面上就写大汉月刊这么四个字,是不是也忒会省事了?”

    陈琳不解地问道:“陛下,近视眼是什么?封面除了刊名之外,不知还应该写上什么?臣看北邙字典的封面也就只有一个名字啊。”

    “你可以画一副画嘛!另外还要注明是哪一期,发行的年、月、日。里边的第一页应该有个目录,注明文章的名字,编辑或作者的名字,在第几页。”

    陈琳思索着说道:“陛下,目录好做,但是封面画画,是不是太费工费时了?”

    刘汉少只好耐心地解释说:“可以用雕版,在期号与发行日期那里凿个洞,放进字头,一次雕版,长期使用,不就好了。”

    众人连连点头,又不吝美言,狠狠地拍了拍刘汉少的马

    屁。

    忽然听到蔡琰说道:“大哥,我们才刚刚开始做,已经很努力了,你都不夸奖我们,还这么凶。”

    呃……哥有凶吗?好像挺随和的吧?

    刘汉少哪能知道,虽然他不觉得自己凶,但是这个皇帝当久了,自然而然就有了说一不二的性子。平时他嘻嘻哈哈的时候,别人都还小心翼翼,现在指出问题,好像批评一样,自然让人听的心惊胆颤,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皇家天威吧。

    “好好好,大哥夸你们。哥知道大家都很辛苦,为了这份大汉月刊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哥之所以严格要求你们,是因为对你们寄予厚望!”

    众人心中大汗不止,这还真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啊。

    起先和蔡琰这么个小女娃共事,很多人心里都觉得别扭,后来因为要跟她学汉简字的缘故,大家都认为不愧是蔡大家的女公子,可是现在……皇帝的义妹,这身份真不是说说而已。皇帝进门教训了半天,人家一句话,直接改夸奖了……虽然夸的有点敷衍。

    只听刘汉少又说:“孔璋啊,你是主编,但是眼光不能只放在一份月刊上,应该想的更长远一些。比如我们的汉简字,还没有全面推广,大家要是连汉简字都不认识,谁来买你的月刊?还有我们的印刷术,咱们前人有那么多经典书籍,只是因为抄录不便,普通学子想得一本也难,咱们该不该大量翻录呢?不说别人,就是你陈孔璋自己,有那么多名篇佳作,难道就不想出一本书?”

    想!粗话的太想了!哪个文人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流传于世呢?

    此时陈琳才相信,皇帝真不是专门跑来批评自己的,激动的恨不得亲刘汉少一口。当然,这个“激动”还是能够控制的。

    “孔璋。”

    “臣在!”

    陈琳回答的动静有点大,把刘汉少吓一跳,定了定神才又说道:“咱们这些文章还需要润色,你们不单要学会汉简字,更要学好倍精话。不要简练,不要怕浪费纸墨,要说的绘声绘色,就算是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农,听了也能够明白。你看看样刊,从董卓乱政到招贤纳士,几乎无所不包,但是每篇写的都枯燥无味,让人看的想睡。不要指望一期月刊能把所有的事都写完,慢慢来嘛,一期一期有的是时间给你们写的。比如这一期写咱们的汉正军将士在前方是如何的不怕艰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奋勇杀敌。还要写出敌人是多么的凶残、丑恶,祸祸百姓。下一期再写屯田之策,朝廷是如何安置流民,为百姓谋生路的,还可以重点写一写杨司徒献地,为国家尽忠,为哥分忧之事嘛。”

    傅干问道:“陛下,是不是要像沙妹儿讲课那样,或澎湃激昂,或潸然泪下?”

    刘汉少想笑,但是忍住了,还一脸严肃地说:“是,但不完全是。因为你们要以时事为主,要把国家正在发生的大事小情第一时间写出来,告诉大家。所以,实事求是才是最基本原则。要派出记者,冲到阵前与将士们一起奋战,走到地头与农人们一起耕种,这样你们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知道事件的真相。”

    还要去地头,还要上阵前……一帮握笔杆子的忽然觉得腿有点发软。

第129章 拼音字母大讲堂

    第129章 拼音字母大讲堂

    ……………………………………

    说文人听到上阵前就腿发软,自然属于戏虐之言,因为当时的文人可不等于“文弱”,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御可比体育课玩的刺激多了,射就是射箭技术,又分五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

    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

    剡注:谓矢发之疾,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

    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

    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而御也又分五技,其中最有特点的当属“逐水曲”,意思就是驾车沿着曲折的水沟前进,专门训练御者在道路很垃圾的情况下,驾车控车的能力,是不是很像考驾照的科目二?

    所以说,究竟是双腿发软,还是心里发颤,主要还是得分人,比如杨修,杨御前行走,看到《大汉月刊》的第一眼便惊叹连连,随着刘汉少来到《大汉月刊》编辑部,更是大开眼界,新奇异常。

    “陛下,我能来编辑部吗?我想当记者。”

    对于杨修的要求,陈琳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从一开始,刘汉少要他筹建编辑部的时候,陈琳就知道使命重大,不过倒是信心满满,可是后来发现越干事越多,越招人越缺人手。杨修也算少年成名,辩才卓越,重要的是,他老爹可是杨司徒,能把他拉来编辑部,将来肯定好多事都能行方便。

    可惜,刘汉少不这么看。

    “咋滴,才跟着哥溜达半天,就不愿意行走了?”

    “不,不是。臣只是想……”

    不等杨修支支吾吾地说完,刘汉少戏谑地接口说道:“想出名要趁早啊?走吧小娃,你的用处不在这里。”

    临走前,刘汉少又要求陈琳他们继续加大印刷能力,除了《大汉月刊》之外,首先要大量印刷《北邙通用字典》,并且让杨修行走了一趟理工学院,传话给蔡邕,组织师资力量,成立辅导班,专门教授汉语拼音以及汉简字。学员身份不限,别管是当官的还是读书的,农人、工匠,兵士、商贾,只要想学习,都可以报名,真正的做到了有教无类。当然,前提是需要交一点辅导费,还要至少买得起一本《北邙通用字典》。

    袁绍与曹操偷偷的乐,当初在北邙山上打麻将的时候,人家俩人就学过几天汉简字,而且也都收藏有《北邙通用字典》。汉简字是汉少创造的,汉少当了皇帝必然会大力推行,这点见识俩人还有,所以已算抢先一步。

    “陛下,汉语拼音配合汉简字,易于认知,便于书写,臣请陛下将楷书汉简字定为官方用字,大力推行于天下。尤其是朝中官吏,都需做到会读会写,派专人监督抽查,一旦发现荒疏不学者,立刻罢免。”

    这也算是检察百官了,发现不认识汉简字的就能收拾一下。袁绍就想着刘汉少能把这个活儿交给自己去干,肯

    定比皇宫房管所所长威风。

    曹操无不担忧地说:“不宜操之过急呀。人有聪愚之别,老幼之分,学习、接受汉简字的能力自然也有不同,还是应当留下足够的时间,先学后查,方为妥善。”

    “还是本初慧眼如炬,孟德思虑周详,一下子就瞅准了关窍所在。哥的确有心将汉简字与倍精话推行天下,不单单是咱们汉人要学,百越、羌胡、夷狄都要学。你们想啊,要是这些人都学会了咱们汉简字与倍精话,张口就问吃了吗,到了那个时候,你们说他们该是什么人呢?可惜呀,这个目标还很远很远,别说他们,就是咱们自己又有多少人能识字认字呢?”

    袁绍和曹操大概不知道“文化入侵”是什么意思,却知道教化百姓,但是“可使民由之不可使知之”犹在耳边。粗话的,圣人基本等于算命的,说话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咋解释咋有理。

    让更多的人识字,这已经是刘汉少的明确表达,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有些难以预料,识字的人多了,世家豪族掌握的文化优势必然下降不少,可如果真像汉少所说的那样,周边蛮夷也都学会了汉话汉字,可是比用刀子收服他们还管用。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只怕汉少将来可以不流血或者少流血,就能发动灭族之战……

    一时之间算不清得失,但是并不妨碍袁绍与曹操内心的澎湃,因为很多时候刘汉少都是新的,新的观点,新的作为,新的话语,还有新的发疯的样子。这些“新”给他们带来惊喜,也可能是愤怒,有时啼笑皆非,抑或无可奈何。好比他说要卖官鬻爵,当初把他俩气的不行,可是他不仅身边多了一个跑腿的小娃,还赚了一百倾地,足够安置几百户流民。

    所以,他们想继续看着刘汉少新下去,看他还能带来多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是,他们更想早点派上用场,不管刘汉少让他们去做什么,只要有活干,就觉得自己必然能大显身手。

    可惜……

    看着其他人忙里忙外,脚不沾地,袁绍和曹操有时候就会暗自咬牙切齿地说:我恨主簿!

    …………

    蔡邕主持的汉语拼音以及汉简字辅导班悄悄地开张了,地点就在原本的太学院,教师主要是当年被派去嵩山教学的娃们,有男有女,年纪都不大。

    熹平石经新立时,前来观看临摹的之人不计其数,一天之内,车子就要上千辆,堵塞交通,前呼后拥。与此盛况相比,辅导班就显得冷清多了,好几天才招收了一百多个学生。然而,随着第一期《大汉月刊》的发行,辅导班就好像不太够用了。

    很突然的,某天,人们醒来,算计着家里还有没有粮食,能买点啥或者卖点啥,走上街头,发现街口、路口、城门口,同时出现了一景。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桌子上摞着很多纸质书,三四个穿着统一校服的小娃举着书高喊:“月刊月刊,大汉月刊,卖了卖了,大汉月刊。看皇帝陛下如何斩杀国贼董卓,看汉正军奇袭白波谷,看蔡大家开设汉语拼音辅导班……”

    等到人

    们好奇地围过来,纷纷打听《大汉月刊》是啥东西的时候,小娃们也不管会不会剧透,翻开月刊便大声地朗读起来。

    于是,买菜的也不买了,卖粮的也不卖了,围着小娃们开始听故事,圈子越围越大,越围越大,连交通都堵塞了,只能城管过来巡逻疏导,可是慢慢的,城管也听上瘾了……

    有钱人自然不屑于站在路边听人家读月刊了,就命随从们去买。噗……一本月刊二千钱,顶的上当年买一个陈冉了。好在有钱人不在乎,眼见着桌子上的《大汉月刊》越来越少。可是月刊拿到车上,翻开一看,横版的,有些字认识,有些好像还吃不准。

    让随从们再去打听,原本吃不准的字,还可以配上一本《北邙通用字典》,边看边学。

    再买,一本字典一万钱,顶的上好吃不贵楼吃一顿了。结果打开字典,还是整不明白,再问,才知道蔡邕蔡大家正在太学开辅导班,教授使用字典之术。

    这会儿就更顾不上听书了,赶着车子往太学跑。蔡大家满血复活,开学授课,能赶过去凑个热闹,将来也能对别人吹嘘一番呀。

    同样的场景正在不同的路口、街口发生,各式各样的马车向南门汇聚,涌出城去,再向太学狂奔,知不道的还以为他们飙车呢。马车后边还有跟着跑步的,跑步的后边还有喊“等等俺”的,知不道还以为他们玩马拉松呢。

    辅导班的学员一天之内暴涨了十几倍,如此不算,随后几天里还是有人成群结队地赶过来。原本的教室,开了再加,坐满之后,有的人干脆就站在后边听课,站的人多了就往过道里挤,挤着挤着就涌到了讲台跟前,然后,教室外面还有人扒窗户……

    这场面也真是没谁了,就跟后世听相声差不多,除了没有卖房梁上的挂票和椅子底下的趴票,哪个教室都是爆满,哪个小老师至少都得招呼一百多个学员。

    由此可见,汉末的人不仅求知欲强烈,娱乐之心也很强烈呀,谁让上课的老师们总是没事就讲故事呢?

    后来,白天不够用了,直接加开了夜校班,为此,洛阳南城门专门推迟了关门时间,就等着夜校学员下课之后,由城管们护送回城之后再闭城门。而《大汉月刊》编辑部那边的印刷厂压根就没停过,不分白天黑夜地开工,好在分出了轮班制度,不然非累死个人不可。

    像杨彪这样的身份,自然不方便跑去太学院,所以杨修每天从刘汉少那边回到家,还得偷偷地教杨彪学习拼音字母和汉简字。刚开始学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拼音字母绕口,教不好,杨修就挨一顿揍,还教不好,继续挨揍。再所以,就能看见杨修时常鼻青脸肿地在刘汉少面前行走行走,让袁绍和曹操看着真觉得解气。

    也不知道从哪儿传出的风,说三五年之后,所有官吏都要学会汉简字与倍精话,否则不予任用,这一下学习的风潮就更火爆了。爱卿们向陛下奏请,召北邙学校的小娃们来当老师,以供官吏们学习,省得总往太学院跑,还抢不到座位。

    于是,没怎么用的却非殿临时改成了拼音字母大讲堂。

第130章 虎狼之年老年人

    第130章 虎狼之年老年人

    ……………………………………

    纷纷扰扰的中平六年终于在刘汉少乱七八搞之下划拉过去,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保住了一条小命。因为当初从北邙还宫的时候,并没有更改年号,所以也就不存在还宫之后的“昭宁”与刘协的“永汉”。

    公元189年,沿用中平六年。

    公元190年,始称光熹元年。

    爱卿们不断上书,请奏皇帝册立后宫,以继正统,繁荣皇家;刘大根说冬天的时候雨水少,怕来年会不平静,要陛下早做绸缪;麻蛋儿的老狐狸贾文和还是没有一点信儿,也不知道死哪旮旯里了。

    好在还有王闹闹给刘汉少送了一份新年大礼包,进入弘农之后,请董越留下的部将李蒙、王方喝了一顿大酒,然后就在酒桌上收了他们的兵权,还忽悠他们说送回北邙军校学习学习,不仅能升官,还能做天子门生,于是李蒙和王方高高兴兴地来了洛阳。

    可惜要是能老老实实地干活,就不是王闹闹了。收编弘农兵士的时候,凑出了大半个骑兵旅,王闹闹撺掇着陈冉、张辽一起就地分赃,硬是给瓜分了个干干净净,只给刘汉少送回来十几匹好马。但是刘汉少坚信,这些马也是王闹闹挑剩下的。

    钟繇来弘农上任的时候又把王方带了回来,可怜的娃,没能进北邙军校学习,被王匡任命为弘农城管支队的支队长,协助钟繇稳定地方。

    再见王方就是一手藤盾,一手宝棍了。王闹闹爽的哈哈大笑,还热情地拥抱,很痛快地说,组建弘农城管支队,人手随便挑。可是原本驻扎弘农的兵马已经被王闹闹改编,精锐抽走,剩下的划归b级军团。即便如此也没轮到王方随便挑,而是b级军团挑剩下的……

    “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咱们兄弟五百年前是一家啊!”

    “升官简直是一定的,可是哥不在乎,天子门生,哥的官再小,谁还敢把哥怎么着?对呀!你去洛阳上学,也就是天子门生了,回来咱们哥俩做同学……”

    回想着王闹闹当初说过的话,直到此时王方都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被他坑了。虽然丢了军权,小兵兵都被拐走了,可自己现在好歹也是城管支队长,这可是分队长亲自任命,陛下亲自认可的呀!总比以前提心吊胆的就怕陛下降罪好多了。于是,王方也成了王闹闹的狗腿子,但有所命,不敢不从。

    原本刘汉少还担心王闹闹在弘农呆不住,敢半夜三更把自己往深山老林里塞的也就这娃一个了,现在他手里又有了小两万人马,加上b级军团的地方守军,更多。假如松开马嚼子,由着王闹闹撒欢,估计他敢直接带着人跑西凉捅叛军去。

    然而,王闹闹上报,说要在华阴以东修筑一座关隘,以卫京师。

    这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潼关。

    原本的历史上,曹操为防范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修筑潼关,后来与马超、韩遂大战于此,潼关之名,始见于史。

    潼关南有秦岭,西近

    华岳,北有渭洛二川,会于黄河,抱关而下。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果然是畿内首险,四镇咽喉。

    但是现在驻守华阴的是段煨,刘汉少仿佛记得,这个人性情多疑。原本的历史上,贾诩就是在他这里呆着,表面上他对贾诩客客气气的,但是贾诩怕他忌惮自己,所以才跑到了张绣那里。

    现在王闹闹要在这里修潼关,不知道段煨会怎么想。

    戏志才说:“没关系。此地险要,若有关隘防御,即使关西有千军万马也过不来。区区一个段煨,汉少何必在意他的想法?牛辅杀了董越,皇甫嵩杀了董卓全家,段煨就算再有疑虑,也不敢去他们那里。此人识相的话,就该尽快向陛下请罪,向闹儿示好才对。否则的话,只怕闹儿不会容他嚣张。”

    刘汉少惊讶地问:“你是说,段煨敢犯倔,闹儿就敢打过去?”

    戏志才也惊讶地问:“汉少以为闹儿急着修潼关干吗?他不就是想把陛下锁在京师,关好了门,然后一路向西,撒欢去么!”

    刘汉少脑门黑线……敢情王闹闹这货满脑袋想的还是跑出去“打架”,不过,算他还有良心,知道保卫京师,保护本皇帝为首要。所以先修潼关,到时候这里随便丢下点人看着,他才好带着兵马继续西进。

    …………

    永安宫里,刘汉少的住处。

    屋里火盆熊熊,热汤滚滚,刘汉少泡在浴桶之中,任由云三妞轻轻地为他按摩头皮。虽然现在已经不留长发了,但是这个习惯却保留了下来。每当此时,刘汉少便安静的像一位沉思的智者。好吧,其实是每次被按舒服了,总爱昏昏欲睡。

    作为一个穿越者,有时候刘汉少觉得自己很丢人。军事,军事不懂;民事,民事不懂;政事,政事不懂。原本还有一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可以凭借,但是随着董卓的死翘翘,所有的历史轨迹都已经改变,就连最著名的“十八路诸侯联欢会”都不开了,这让刘汉少茫然的如遇暗夜,不知该何去何从。

    云六妞走进来,轻声说:“汉少,道长和杜娘来看您了。”

    如今的云十八骑有一百多个小女娃,一个连分成三排。一排做打扫的时候,二排就做警卫,三排训练,如此轮流排班,倒是谁也闲不住。虽然云三妞和五妞、六妞分别担任连长和副连长,每人带领着三十多人,可是她们三个不约而同地把大部分事务都交给了排长和班长们去干,只要有机会,就会随身紧跟着刘汉少。并且,刘汉少也习惯了让她们三个服侍,别人想帮刘汉少洗头,那是没可能的。

    “哎呀,老道来了呀,快请进来吧。”

    刘汉少猛然从浴桶中站起来,水珠子顺着身躯噼里啪啦地往下落。云三妞有些惊慌,仿佛刚才还温顺地偎在自己手边的小猫咪瞬间变成了雄狮,胸宽背厚,臂膀结实,水光之中更显得几分魁梧。

    好吧,狮子其实还不够雄,毕竟年纪在这儿放着,即使如此,也令云三妞心跳

    加速,怦然不已,连忙为刘汉少擦拭身体,服侍穿衣。

    “死老道,亏你还记得来看看哥!”

    史老道和杜娘刚一进屋,就听到了这么一句不太美丽的话,可是刘汉少笑颜如菊花,一点生气的意思也没有,甚至还张开双臂迎了过去。

    汉少还是那个汉少,就算当了皇帝,也没个正经时候。

    史老道心下大慰,刚想迎上汉少的双臂,却见他一把抱住杜娘,作撒娇状。

    呃……这就尴尬了。

    没办法,史老道只得自己找个座儿坐下,看他们上演“母慈子孝”的戏码。

    杜娘被刘汉少簇拥着坐下,看他就跨在椅子扶手上,与自己亲昵,心中既喜悦又感慨,拍着刘汉少的手背唠叨:“都长成大人了,该娶亲了。”

    刘汉少起身,一屁股坐到史老道旁边,耷拉着脸问:“你也是来催婚的?该不会是谁家有现成的闺女,求你来给哥做媒的吧?”

    杜娘怕刘汉少翻脸,急切地辩解着说:“哪有的事。老身还不是为了汉少,为了皇家着想?”

    看到刘汉少坐在自己身边,与自己亲近,史老道也趁机说:“册立后宫之事,汉少还能推脱,可是加冠之礼万万不能再推了。”

    不等刘汉少开口,杜娘立刻反驳道:“册立后宫之事怎么就能推脱了?早日娶妻生子,繁荣皇家,难道不是汉少最应该干的大事?”

    史老道争辩着说:“汉少自己不愿娶亲,你能如何?倒是早行加冠之礼,也好便宜行事,再无人敢小视于他。”

    “我就不信,现在谁敢小视于他,那云儿、聘儿都是吃干饭的?能瞪着眼看他们大哥受欺负?”

    “哎……妇人之见,休要与我理论。”

    “不理就不理,今晚我就住儿,不回家了!”

    身为刘汉少的乳母,本来就是要住皇宫的。可是刘汉少觉得把她和史老道掰开,挺不够意思,所以搬来永安宫的时候,就让杜娘回史侯府陪史老道玩去了。

    眼看着这两位虎狼之年的老年人在哪里吵吵,刘汉少只觉得又亲又烦,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忽然,杜娘又调转了矛头,冲着刘汉少嚷嚷:“汉少,你现在也是当皇帝的人了,怎能住在永安宫这里,偏安一隅?北宫正殿就不能住吗?南宫当初让袁家子烧毁了些许,到现在也不修缮,皇家威仪还要不要了?陈留王年岁也不小了,整天就知道瞎混,是让他封国还是就学,你到是给个话呀!”

    眼看着杜娘口沫横飞,滔滔不绝,刘汉少实在无法忍受,大喝一声:“够了!”然后伸出手指,哆哆嗦嗦地指了指史老道,又指了指杜娘。

    “你……你……你们……还知道哥是皇帝呀!还知道哥是皇帝?”

    史老道立刻端起了茶杯,品茗闻香作陶醉状,而杜娘则双手按在肚子上,假装里边还有一个似的。无他。就因为肚子里装着史来克的时候,刘汉少对她可好可好了,即便是教训人,也是刘汉少站着她坐着……

第131章 改制三府好几部

    第131章 改制三府好几部

    ……………………………………

    当初北邙山上的几位老人家,蔡邕与卢植都做了副校长,手里一大堆事,忙的不可开交,好像激发了人生第二春似的。王越和童渊镇守永安宫,一个教云十八骑剑术,一个教近卫团枪术,也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只有史老道整天呆在史侯府,没事的话,绝对属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型。要么就是退休早了点,要么就是杜娘威武,不然的话,怎么会跑来唠叨刘汉少呢?

    刘汉少也是快被气疯了,与刚刚听到他们来的时候的喜悦心情想差十万八千里,于是,又诘问杜娘:“这些问题都是你想到的?”

    杜娘支支吾吾地说:“是……是万年公主。闲的时候,来找老身唠家常,说起的这些事。”

    “小姠?”

    刘汉少疑惑地问:“她有话,怎么不自己来找哥说呀?”

    杜娘瞬间又开启了三八模式,恨恨地说道:“听说是聘儿不让她来。还说你心中自有安排,怕她来唠叨不休,只会惹你烦恼。你们说说这个老三说的叫什么话?自己的亲姐姐来看望弟弟,怎么就招人烦了?真是看不出来啊,聘儿平时不言不语的,居然连公主也敢管!回头看见他,老身饶不了这小兔崽子,敢欺负万年……”

    要不是有椅背挡着,估计刘汉少又要仰面栽倒了。

    刘姠总是惦记着什么皇家威仪,就觉得刘汉少实在是委屈自己和刘协。可是刘姠说话刘汉少又不肯听,还总是把她当成小女娃,即使她已经出门嫁人了,依然如此。所以,杜娘和任红昌就成了刘姠诉苦的对象。任红昌还好说,天性使然,只当听众,但是杜娘可就无所顾忌了。

    听着杜娘一口一个“老身”的自称,刘汉少脸皮儿都直抽抽。就这么说吧,即便坐在椅子上不动弹,只要轻轻一咳嗽,就让人担心兔子会蹦出来。这样的老身,谁要敢给曹孟德来两个,曹孟德有可能直接管他叫爸爸。

    可怜的老道!

    “老道……”

    刘汉少又起身跨坐在史老道的椅子扶手上,怜惜地拍了拍他孱弱的小肩膀,只是喊了一声,竟无语凝噎。

    “嗯?汉少有什么吩咐?”

    史老道一脸的慈眉善目,只是脸色有些憔悴。

    不能让他这么早退休啊,得找点事给他干干,否则的话,早晚得变成药渣。

    “老道,还记不记得当初咱们说过的事?”

    史老道茫然地问:“啥事?”

    “就是哥闯童关的时候,咱们在家说的那个事呀!”

    刘汉少一边说,还一边冲着史老道挤眉弄眼。

    史老道恍然大悟,长长一“哦……”

    看着他们上演“父慈子孝”的戏码,杜娘一脸的陶醉,满满的幸福。

    …………

    光熹元年,二月,帝加元服,减赋一成。

    爱卿们都说应该大赦天下,但是刘汉少不想这么玩,虽然减赋大多数只会便宜豪

    强富户,对于已经成为流民的困苦之人,毛线作用没有,然而,能够给那些还有点田地的百姓松松绑,或许就会减少新流民的产生。

    刘汉少的加冠礼也算盛大了,太常为了表现自己勤勉,成了史老道手中的指挥棒,除了在京的文臣武将之外,名望贤达也全都请来观礼。为了安慰袁隗这个老太傅,所以刘汉少请他来做筮宾,为自己加冠,而史老道则担任赞者,基本相当于主持人。

    天子加五冠,除了士子三加之仪的缁布冠、皮弁冠、爵弁冠之外,还要加上诸侯贵族的玄冕与天子衮冕。可惜史老道在为刘汉少梳头的时候,出了一点小问题,虽然刘汉少现在的头发比板寸长了点,但是怎么也挽不出髻,插不上簪。最后只得在脑袋顶上梳了一个短短的小辫儿,怎么看怎么像狗尾巴草。

    醮礼之后,刘汉少应该去拜见自己的母亲,但是何太后早就不在了,所以,刘汉少去拜见了杜娘。起先爱卿们很是反对,说杜娘只是一个仆妇,怎能当得天子一拜,但是袁隗出人意料地站出来为刘汉少说话,称杜娘于陛下有养育之恩,陛下拜之,正是不忘恩惠,彰显孝道。然后,爱卿们也就随了刘汉少的意。

    为此,杜娘哭了一整晚,而阳安长公主则恨恨地暗骂了一整晚。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筮宾不仅仅要为冠者加冠,还要给冠者取字,所以,一般都是由冠者师长担任。袁隗是太傅不假,可是当初他还想摘刘汉少的印绶,表现的有点忒不够意思,而刘汉少除了这么个太傅之外,还有卢师、蔡师,甚至王越、童渊。

    所以袁隗也是相当珍惜这个机会,希望能够与皇帝弥补嫌隙,拧着脑袋瓤儿想要为刘汉少取个好听的字,可是刘汉少说就用“汉少”这个字,喊别的,他不答应。

    再所以,袁隗也只能苦着老脸,为自己的皇帝学生取了一个和“名”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字”。

    最后是敬于宗庙,告于先祖。一系列繁琐的礼仪行过,大汉终于有了一位不再是小屁孩的皇帝……刘汉少!

    …………

    皇帝已加元服,高节在河东节节胜利,文聘率十一旅出兵河内,与徐荣的第三旅互为守望,三郡半的民心渐渐安定下来,全力投入到伟大的屯田事业中去,而刘汉少的威信也日益隆重,至少不会一句话没说完,便招致爱卿们一片反对之声。

    有时候想想都觉得亏得慌,要不是哥费劲巴拉地搞死董肥猪,说不定洛阳现在已经被烧光光了,人死一大半,而你们这些爱卿也得像牛羊一样,被董肥猪牵去长安,死的死,伤的伤,喊破喉咙也没人来救你们。现在倒好,住着皇宫还总给哥找不痛快,一句“陛下万万不可”显得既忠义又刚烈,喊完就能回家玩老婆……还有小老婆去了。

    当然,这些也只是刘汉少放在肚子里的怪话,要是真敢说出来,爱卿们非得哭成一片不可,搞不好遇上脾气倔的,还能在殿上碰死几个。

    但是,刘汉

    少想改一改目前的局面,否则别说自己的政令通不到远处,就是京师里的这些人该干啥,不该干啥恐怕也闹不清楚。经过好多次浴桶中与厕所里的沉思之后,终于弄出了一个“三府好几部”。

    其实“三府”不是个新鲜词,从前三公各自开府,本身就叫“三府”。但是刘汉少想出来的这个三府是“军府”、“相府”以及“御府”。很明显,军府、相府就是要把军政分治,谁再敢捞过界就收拾谁,而御府则更像皇帝私人的小帮手或者小黑手,比如从前的九卿还有现在的搜狐。

    明光殿,刘汉少的办公室。

    在座的有袁绍、曹操,还有戏志才和荀彧以及久未谋面的郭嘉,而杨御前行走已经被赶到殿外数蚂蚁去了。

    “汉少,三府既无开府之权,又何必以府相称?”

    曹操一下子就抓住了三府的根本问题,所谓开府,就是官员们自选僚属,比如司徒开府,征辟李狗蛋。哪怕李狗蛋一个大字不识,破袍子里边还不穿裤衩,只要司徒看着满意,李狗蛋立刻就能变成司徒僚属,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

    可是改制之后就会有一个“中吏部”,专门负责官吏的任免、考核,司徒连自己的名头都混没了,就别提征辟僚属了。相府设三相,分别为“首相、左相、右相”,即便是首相,最多也就是可以挑选一下自己的秘书、车夫、警卫员。

    当然,首相说话不可能是放屁,假如首相提议谁做某个职位,中吏部也是要认真考虑的,只不过是多一道手续,不像从前那样一言而决,那么便利。中吏部还下设州吏厅、郡吏局,同样,州、郡官长也无法一言而决。

    “哎呀,哥不是说了嘛,这个府就是一个称谓,你要是嫌不好听,咱们叫三司、三院、三衙门也成啊。”

    一开始大家还觉得“首相”这个词不好听,就怕它和相国一样,权力过大,可是现在再看,不仅不能再跨界干预军队,连自己的秘书恐怕都不好随随便便地任用,别人都看着呢,秘书要是选不好,丢了首相的人咋办?

    嗯……秘书大概就是主簿!

    与缩水的相权相比,其它各曹、卿也多有增减改动,比如金曹成了财政部,民曹与大司农成了民政部与农业部,大鸿胪改成外交部,太常改成文化教育部。而卫尉、太仆、郎中令这些专门伺候皇帝的部门直接取消,以前董旻当的那种奉车都尉也不存在了,一个赶马车的装什么高端大气上档次?

    相权真的缩水了吗?除开军事与征辟,好像权利更大,也更能专心处理民政事务了。但是负责罪法事的决曹与廷尉一起划归到了“御府”,也就是说,以后地方官长不能凭着自己的好恶审理犯人了。

    戏志才觉得自己肯定算军府的人,荀彧觉得自己应该是相府的人,而郭嘉则洋洋得意地认准了自己属于御府,也就是皇帝的小黑手!可是袁绍和曹操瞅着哪儿,都觉得不像有自己的位置。

    于是,袁绍无不充满恶意地说:“陛下,军府这个总统,还是您亲自担任的好!”

第132章 总统总理和首相

    第132章 总统总理和首相

    ……………………………………

    三府分别为:军府、相府、御府。

    三府官长分别为:军府,总统带,左右统带,简称“总统、左统、右统”;相府,首相和左相右相;御府,总理大臣,左理大臣和右理大臣,简称“总理、左理、右理”。

    军府目前下设:汉正军部、总督教部、总参谋部、总需备部、北邙军校以及兵武部。括弧,兵武部负责征役新兵以及老兵安置。

    相府目前下设:中吏部、财政部、民政部、农业部、建设部、文教部、卫生部、外交部、城管总队以及税务总局。

    御府目前下设:燕云近卫团、搜狐、检察司、审判司、审计署、工薪署、内务署。这个内务署主要负责皇家之事,比如从前管理皇家户口本的宗正,还有相当于皇家总管的少府,统统都被划进了内务署。

    “各位兄弟,觉得咋样,看完了好歹给点意见,咱们这么改制行不行?”

    九卿被砍的乱七八糟,首相在收回一些权限之后增添了不少新职能,怎么看都像是皇帝吃了亏,毕竟伺候皇家之人变的少之又少。

    郭嘉砸吧着嘴儿问道:“汉少,御府下设这个审计署、工薪署与相府那个财政部是不是有些职能混淆啊?”

    刘汉少也砸吧着嘴儿说:“这个财政部除了收钱就是花钱,右手出左手进,他们一家守着钱过日子,时间久了怕出问题。所以,审计署就是专门查账的,每年审一审,审审更健康。国家赚了多少钱,他们又把钱都花在了哪里,谁的账查不清楚,谁就去检察司谈心,如何?”

    郭嘉点头,表示明白,就是不许随便贪钱了呗。

    “那工薪署呢?”

    “就是专门发薪俸的部门。以前那些有开府之权的官员,征辟僚属都是自己花钱,现在既然撤销了他们开府的权限,所有的官吏都得国家发放薪俸。哥打算拿出国家收入的百分之四十来给官吏发放俸禄、给军队发放粮饷以及装备。另外百分之六十交由相府使用,该建城建城,该修路修路,给百姓发放农具器械,建医院建学校,都是他们的事,咱们不管。”

    荀彧当时就不乐意了。给百姓分田分地,发农具发种子这些事,现在就是他在负责,怎么听着刘汉少说那意思,还把他们给扔出去了?

    “陛下,您乃天下之主,善养百姓,责无旁贷,岂有不管之理?”

    刘汉少脑门黑线,连忙解释道:“不是不管,哥的意思是不随便瞎管乱管,好让爱卿们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有用武之地。”

    “陛下,我赞同本初的意见,军府总统一职,还是您亲自担任的好。”

    戏志才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把袁本初开玩笑的话当真了。其实,是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做到军府总统的位置,但是目前战争情势微妙,有他和刘汉少商议着就能决定军队的事情,假如再来个什么总统,左右乱捅的话,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就难以预料了。

    “哥已经是汉正军统帅和北邙军校校长了,还占那么多职位干什么?放心吧,没人能阻碍你的事!”

    戏志才有些不甘心地点点头,猛然又想,啥叫我的事啊?清剿叛乱,平定天下,不应该是您这个皇帝的事么?

    “汉少,臣……能做些什么呢?”

    袁绍问出这一句的时候,神情中满含着心酸、悲凉、无奈之意。足足憋了好几个月了,这个粗话的主簿再也干不到头了。

    “本初,别急,哥断然不会大材小用的!这些小娃们都能够干的活,就让小娃们干去,哥留给你的,是别人谁也干不了的活!”

    袁绍大睁双眼,注视着刘汉少,终于,眼圈一红,流下了滚烫的泪水。

    刘汉少可不会哄劝哭鼻子的袁本初,转而问曹操:“嫂子们都接来了吗?”

    曹操立刻激动地回道:“来了,来了来了。两日前已经全接到了洛阳。”

    “好啊,那今儿中午兄弟们全都去你们家吃饭,给嫂子们接风洗尘。”

    曹孟德差点没闪着脑袋瓤儿,原本以为刘汉少是要给自己安排新差事呢,结果,就是想蹭饭。

    皇帝想蹭谁的饭,那也是给谁面子啊。曹操溜达到殿外,踹了杨修一脚,让他赶紧往自己家去送信,也好有个准备。

    …………

    原本曹操家也已经搬进了皇宫,就在原来东宫靠北的位置,和崔烈是邻居。但是,现在家眷们都来了,一时还无法安置,所以暂时仍居于当年的曹府。

    郭嘉先行离开,毕竟他现在的身份不适合多露脸,刘汉少领着袁绍、戏志才、荀彧一帮“蹭客”杀到的时候,曹家上下,男女老幼已经在府外迎候半天了。一个看上去三十出头的妇人当先,带着全家向刘汉少下拜。

    曹操紧赶着做介绍:“陛下,这是臣妻丁氏。”

    刘汉少上前一把就托住了丁夫人的手臂。括弧,是真托,不是虚扶。

    “嫂子快起来!一家人何必这么生分?”

    丁夫人有点懵,却还是很有涵养地说:“多谢陛下。”

    “嫂子远来,一路辛苦,家中都还顺遂吧?”

    刘汉少是拉着丁夫人的手问的,一边儿问还一边儿拍抚着人家的手背。

    起先丁夫人还有些惊讶,是不是陛下过于热情了?但是看到刘汉少满脸纯真,喜悦洋溢的样子,便只剩下欢喜,想不到自家男人和皇帝如此亲近。

    “有劳陛下动问,家中一切都好。”

    “哎呀,都到了自己家里了,还陛下什么呀,显得多见外!嫂子喊我汉少就好了。”

    “是,陛……汉少。”

    曹操在一旁看着皇帝拉着自己老婆的手,脸皮直抽抽。

    这是我家,怎么好像成了你家似的?

    让曹操最为郁闷的是,为毛陛下逮着女人,不管大小老少,都敢伸手,偏偏大家还不做他想,怎么到了自己这儿,怎么就不行了呢?以前他是小屁孩,还说得过去,现在可是已经加元服了呀……嗯,陛下还是有些本事的!

    不敢再多想了,不然皇帝非把自己老婆的手搓秃噜皮不可,曹操连忙又引着丁夫人身旁的一个小娃说道:“这是犬子,昂。”

    “小子曹昂,拜见陛下!”

    刚才还扮纯真的刘汉少一转脸已是老气横秋,肃声说道:“站起来。”

    曹昂起身,不敢直视刘汉少,只能低着头杵在当场,一动不动。

    “我与你父情如手足,所以你应该唤我一声叔父大

    人!你父上马定国,下马安邦,所以你要加倍努力,不可失了家风,不可让哥失望!”

    听头一句的时候,曹昂差点吐血,咱俩指不定谁大谁小呢,怎么就成叔父了?但是,听到刘汉少赞赏曹操的话,又开始为父亲感到骄傲,随后听到勉励自己的话,就有些热血澎湃了。

    扑通一声跪地,曹昂铿锵有力地回道:“小侄定当努力,不负大人所望!”

    “嗯?”

    曹昂的话没能使刘汉少欢心,反而一声沉吟,更加严厉地喝道:“站起来!做我刘汉少的侄儿,膝盖不许发软!”

    曹昂立马蹿了起来,有力地回道:“是!”

    如此,刘汉少脸上才复现笑容,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入府。曹操紧跟在侧,心里却一遍遍地告诉自己,这府宅是我的……这儿子也是我的……这老婆更是我的!

    除了曹操之外,另外一个脑子混乱的就是一起跟着来蹭饭的戏志才。他在北邙山里呆的时候比别人长,别人以为“哥”与“朕”同义,是皇帝新发明的自称,但是戏志才知道这个“哥”的本义应该是兄长。

    又要当人家叔父,又要自称哥,合辙人家父子到了你跟前,就被拉成平辈了?

    正打算入府,刘汉少又看见丁夫人身后还有一个抱着小娃的妇人,小娃两三岁的样子,白白胖胖的,可爱归可爱,却也不足为奇,但是刘汉少就是升起了一丝异样的感觉,不禁问道:“孟德,这个小娃是谁呀?”

    曹操正埋头确认啥啥啥都是自己的呢,一脑门撞在刘汉少肩上,回过神来,赶紧说道:“此乃犬子,丕。”

    刘汉少闻言,呆立当场。

    曹丕,历史上的魏文帝,就是他把刘协从皇帝的宝座上拎起来,自己坐上去,终结了汉朝的小命,拉开了魏国的帷幕。难怪会有异样的感觉,这还真是皇帝见皇帝,两眼冒火光。

    “哈哈,哈哈……”

    刘汉少大笑着走过去,可是笑的比哭还难听。他好奇地注视着曹丕,曹丕也好奇地注视着他,俩人大眼瞪小眼,谁也不言语。

    再看,再看哥就把你吃掉!

    呃……好像现在对这么个小玩意下毒手,不太合适吧?据说捏脸蛋容易让小娃流口水,前生后世之时,每次想捏捏臭儿子的脸蛋,都会被她揍一顿。要是能把曹丕捏出这个毛病,大概将来他就不好意思当皇帝了吧?当一个流口水的皇帝,也怪搞笑的!

    于是,刘汉少真的捏着小曹丕的脸蛋,左摇右晃,还乐呵呵地逗弄着说:“笑一个,给哥笑一个。”

    曹丕心里苦,但是曹丕不说。

    这小脸忒嫩了,越捏越舒服。突然,刘汉少的拇指一滑,差点塞进曹丕的嘴里,曹丕张口就来了一下子。好在刘汉少也算练过的人,在那口小奶牙合拢之前,及时抽出了大拇哥。也不知道曹丕有没有咬着自己,反正是咧开了嘴,预备嚎啕一番。曹操站在刘汉少身边,狠狠地瞪着曹丕。于是,曹丕便紧绷着小嘴,想哭又不敢哭的模样,别提多委屈了。

    算了,真把这个小玩意逗哭了,没几口奶哄不下来。

    众人随着乐呵呵的刘汉少走进府里,只留下怀抱着曹丕的卞夫人在风中凌乱……真不知道皇帝是青睐自己儿子,还是恼恨自己儿子。

第133章 夏侯惇惇升职记

    第133章 夏侯惇惇升职记

    ……………………………………

    妇人不上席不知道是从什么年月就开始流行的,但是刘汉少此来就是打着为家眷接风洗尘的名号,怎么可能让人家老小都在下边站着呢?于是带头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宴”,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上上下下开了好几桌。只不过,主位没有人敢跟皇帝争,所以刘汉少就把丁夫人安排在了自己的左手边,接下去才是曹操。

    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妻,这个时候也只有她一人能代表曹操的老婆们,陪坐在刘汉少身边,要不然的话,单是曹操的老婆们恐怕这一桌也不够坐的。

    又是敬酒,又是夸赞,刘汉少一会儿说丁夫人贤惠持家,一会儿又说她就像个小姐姐,把丁夫人美的花枝乱颤,只觉得这个和自己儿子差不多大的小皇帝实在太招人稀罕了。在旁陪坐的那些人觉得只要心思摆的正,与妇人同席也无不妥,就是丁夫人嫁给曹孟德,有点忒可惜。

    说笑归说笑,丁夫人可不会真的得意忘形,敬谢刘汉少一杯酒之后,借口去安排饭食,便很有眼色地起身离开了坐席。

    此时在刘汉少右手边坐着的并非袁绍,而是大名鼎鼎的独眼将军夏侯惇。当然了,现在惇惇的两只眼睛都还在,身高八尺有余,魁梧异常的一条大汉。

    这一次来曹操家,刘汉少不可能只是为了蹭一顿饭,虽然他有蹭饭的前科。可是认真说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

    如今想要重整局面,虽然爱卿们不少,但是缺人才,更缺少信得过的。袁绍和曹操都已经被刘汉少压在手里好几个月了,再这么压下去,恐怕他俩得疯,就是外人看来也会觉得皇帝不懂量才适用。然而,要说刘汉少没顾虑,那是骗鬼的话,除了戏志才之外,没有人知道他的纠结。

    看到曹府诸人,刘汉少不免心生感慨,丁夫人、卞夫人,曹昂、曹丕,哪一个都是著名人物,尤其是还有护送曹操家眷前来的夏侯惇与夏侯渊,曹洪与曹仁。

    曹操的四大铁杆已然聚齐,这些人也许是因为曹操的缘故,才有机会留名于史,但是,没有一点本事的话,曹操能用他们吗?

    就说夏侯惇吧,打仗败的多,还被俘虏过,连眼睛都被人家顺走一只,但是一直被曹操当称砣用,只要有他压在后边,曹操便可以横冲直撞。

    “壮士岂能侍人于后?”

    因为刘汉少的一句话,所以夏侯惇坐在了皇帝的手边。

    不能说曹操无礼数,但是他可不讲那么多死规矩,当年被蹭饭的时候燕大娃他们就人人有座,现在跟来的典韦、燕四娃一样有座。最关键的是,曹操不怕刘汉少把夏侯惇拐走,反而认为夏侯惇要是能得汉少赏识,也是他们家的荣耀。

    刘汉少拍着夏侯惇的肩膀,感慨地说:“我大汉能有这样的壮士,何愁不兴啊?”

    夏侯惇很激动,毕竟拍着自己的这只手,是属于皇帝的。他抬眼看一看曹操,见曹操并无不悦之色,才谦虚地说道:“陛下谬赞了。”

    刘汉少摇摇头,表示自己没有虚夸,又说道:“其实啊,元让之

    名哥早就听说过。当年孟德做骑都尉,剿灭黄巾之时,元让便在军中效力。”

    在座的各位一下子全懵圈了。

    曹操当骑都尉不奇怪,剿灭黄巾也不奇怪,关键是刘汉少居然知道曹操军中都有哪些人,这就有点奇怪了,最最关键是……当年这位哥才几岁呀?

    夏侯惇眼睛瞪得老大,就想听刘汉少给个解释,可是刘汉少砸了一口小酒,猛拐一个大弯。

    “但是,哥想说的是,孟德不会用人哪!”

    夏侯惇暗想:皇帝是在夸我还是骂我?

    曹操暗想:我当骑都尉那会儿,骑着毛驴,赶着黄巾,是何等的威风,你竟然当这么多人的面儿说我不会用人?

    戏志才暗想:汉少又准备忽悠点啥?想把这几个人从曹操身边拉走,明显不可能嘛。

    袁绍暗想:还是陛下有眼光!

    原本想忍一忍,但是又忍不了,所以夏侯惇问道:“惇虽不才,能够效力军中亦非攀亲带故,陛下如何说我兄长不会用人?”

    刘汉少还是摇头,摇的人头晕眼花。

    “元让勇武,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军中向来不缺勇武之辈,而元让沉稳,又有几人能比呀?即便是本初与孟德,也不见得有此耐性。你别看他们两个现在坐在这里乐乐呵呵的,其实心里早就像猫抓一样,巴不得换个差事,不给哥当主簿了呢!”

    夏侯惇沉稳吗?刚才还忍不住要反驳刘汉少的话,但是现在他已经确定了,皇帝这是在夸俺!

    袁绍与曹操臊眉耷眼,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好像有什么见不得光的小秘密被当众拆穿了似的。

    “孔子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你让元让冲锋陷阵,自然是多了一个猛将,可是天下猛将何其之多,不缺元让这一个!”

    听着像是在批评曹孟德,但是夏侯惇又有些慌张,急急地说:“陛下,从军入伍,为国效力,乃是惇之所愿。”

    “愿归愿,可是你之所愿并不能发挥你最大的优点。”

    这话说的得有多神叨,要不是曹操介绍,别人都不认识夏侯惇,偏偏刘汉少说的好像比人家自己还了解自己似的。

    陛下会相面?

    大概就是这桌人集体的想法,只有戏志才除外:忽悠,接着忽悠,您了这门忽悠的本事,才是真正的无人能及。

    “在座的各位兄弟都有拳拳报国之心,一腔热血,可抛可洒。哥要是问一句谁不怕死,大概各位兄弟会异口同声。但是,哥要问一句,谁不怕吃苦,谁不怕受累,谁不怕默默流汗,籍籍无名……”

    刘汉少的话还没说完,夏侯惇便激动地应了一句:“俺不怕!”

    一桌子人齐齐地盯着夏侯惇,然后又齐齐地盯着刘汉少,恍然大悟之中,眼神显得越发崇敬起来。即便是以为足够了解刘汉少的戏志才,也有些迷茫。汉少不是神仙,可是一般人怎能如此?而夏侯惇好像还不知道大家都愣啥,只是觉得自己又打断了皇帝说话,怪不好意思的。

    就着这股神叨劲儿,刘汉少慷慨激昂地说:“杀人容易,兵锋所指,血流成河。但是活人不易,哥

    想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免于困厄,还得各位兄弟同心协力,辅助于哥。”

    袁绍起身,端起酒敬献给刘汉少,说道:“我等定然尽心尽力,报效陛下!”

    于是,众人也纷纷起身,同声说道:“尽心尽力,报效陛下!”

    大家碰了一杯,刘汉少继续絮叨:“人活着不能只是为了打仗,总有一天国家是要安定下来的。在哥看来,想要安定国家其实也简单,拢共分成三步。”

    曹操很配合地及时问道:“敢问陛下所言,是哪三步?”

    “稳农、开工、行商!”

    大家都能理解稳农的意思,民以食为天,要不是百姓没有吃食,活不下去,哪会有那么多的叛乱?但是后两条就不大理解了,幸好荀彧说道:“陛下所说的开工,便是指工匠之利吧?自从彧接手屯田之事以来,才真正体会何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刘员君所带的工匠组研发了很多便于耕作的农具,其中尤以曲缘犁为最,一牛一人即可耕犁,而且速度比从前快了好几倍。此外还有水泵、水车用以灌田,能使贫地变沃土,中田变好田!”

    袁绍和曹操知道刘大根的来历,但是不知道刘大根究竟有多大本事,没想到被荀彧夸的这么厉害。曹仁几个一听说是姓刘的,还以为是哪个汉室宗亲呢,小心翼翼地问:“不知这位刘员君,是何许人?”

    “原是北邙山里一村长,现在是陛下任命的屯田指导员。”

    除了刘汉少之外,这圈人里就属袁绍身份最为贵重,即使是曹操也得屁股后边跟着。断了荀彧继续吹捧刘大根的话头,袁绍无不担忧地说:“陛下,农工利民,此为善政,自当鼓励推行,然而商贾轻贱,唯利是图,囤货居奇,贱买贵卖,何以能为安定国家之策?”

    刘汉少又摆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教训道:“本初啊,首先你要记住,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人是轻贱的,包括你的敌人,否则必为其害。将士拼功,官僚揽权,士人求名,农人种田就想多打粮食,哥当皇帝也想拓土开疆。商人逐利嘛,和这些其实也差不多,谁不想把日子过好点?咱们现在要求的是解决温饱,别发生易子而食的人伦惨剧,可是将来大家都吃饱穿暖了,又该干什么去呢?想一想,你足不出洛阳,就有南方的鲜果东北的貂,海里的大鱼西边的瓜,那该是什么样的日子,什么样的繁荣?这些南北调度,往来交通不就是得靠行商么?”

    荀彧那边刚刚分地,刘汉少这边就已经卖貂了,众人纷纷点头,倒不是为了附和皇帝,只是被忽悠进了一个美好梦境,有些眩晕。如此还不算完,只听刘汉少又煞有其事地说:“据说南方有一种佳果,饿了能当粮食,打仗能当武器。咱们要是能弄回来,冲着敌人噼里啪啦一通砸,保证能让敌人哭爹喊妈满头包!”

    皇帝没架子,小酒也喝的痛快,听着刘汉少说的神奇,曹洪也好奇的问道:“真有这样的果子?叫什么名字啊?”

    只听刘汉少神神秘秘地说了两个字:“榴莲!”然后便仰天大笑,仿佛看见千万颗榴莲把千军万马砸的人仰马翻的场面……呃,是不是把自己也忽悠进去了?

第134章 总理大臣都缺货

    第134章 总理大臣都缺货

    ……………………………………

    众人脑海中的憧憬具体是什么样,恐怕他们自己也说出清楚,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就在他们醉眼迷蒙,陪着乐呵的时候,刘汉少的笑声却渐渐歇了下来,最后竟变作一声叹息,使得众人不明所以,尴尬当场。

    “这些话说起来简单,想要一步一步的实现目标,太难了。”

    刘汉少喝了一杯酒,把玩着手中的酒杯,脸色显得越发凝重。早先戏志才还知道刘汉少是要忽悠人,本打算在一旁看热闹,而此刻也不知不觉的被带入情绪,旁人就更别提了,早被刘汉少带跑偏了。

    “在座的都是自己兄弟,哥有话也不瞒你们。原本哥想磨两把快刀,为咱们大汉披荆斩棘,可是啊……这还没几天的工夫,那两把刀子就嫌哥把他们磨锈了。”

    见刘汉少说的苦涩,旁人不明所以,只觉得陛下所说的那两把刀有点忒给脸不要脸了,就应该拽出来,掰弯喽。

    袁绍和曹操心下大愧,想来陛下说的就是自己吧?自己好像是越来越浮躁了,总想着让陛下赶紧派活儿,不再干这个主簿,哪曾想陛下竟另有深意,对自己寄予厚望。偷眼看看刘汉少,觉得自己更对不起陛下了。

    刘汉少也是没法子呀,“好钢用在刀刃上”这词儿曰的太多,不换点新鲜的,压不住这二位。现在多好,不仅不会使他们心生怨怼,还一个劲儿的跟哥不好意思。

    “兄弟们,看看文若。”

    于是,众人齐齐地盯着荀彧,就连荀彧自己也赶紧往自己身上瞅,生怕衣冠不整,失了礼数。

    “当初,哥初见文若之时,这娃把自己打扮的跟个香包包似的。这才几天哪?又黑又瘦,还有点臭!要哥说,这就对了!一个踏实肯干的人才,顶的上千万个名士嘴炮!这才有我大汉的男人范儿,是哥需要的上佳之才!”

    荀彧黑了吗?不见得。

    荀彧瘦了吗?也不见得。

    荀彧臭了吗?更不见得!

    好吧,这是皇帝在夸人,但是前边这几句,荀彧是拒绝的。然而刘汉少不管,趁着情绪到了,猛然大喝一声:“元让,哥能用你否?”

    夏侯惇立刻起身,低头抱拳,掷地有声地回道:“愿为陛下效死!”

    “哥不要你死,哥就问你,怕不怕吃苦?”

    “不怕!”

    “怕不怕受累?”

    “不怕!”

    “怕不怕流血流汗,默默无闻?”

    “不怕!”

    “负责水利去吧!”

    激动地吼完,情绪缓和下来,刘汉少慎重地说:“先帮着文若挖塘修渠,便于灌溉,将来咱们大汉的大江大河,还要你去把它们都治的服服帖帖的,只许造福百姓,不许为祸人间。这不是一个三天五天,一年半载就能见功的活计,可能十年八年,也可能几十年,乃至世世代代都需要为之努力。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唯有元让以恒毅忍耐之心,克之,任之。”

    刘汉少端着一杯酒,站起身敬给夏侯惇,又说道:“莫要辜负了哥的信重,愿元让再现大禹之功,青史留名!”

    “惇,万死,不负陛下所托!”

    可怜的惇惇,是和着眼泪一起把这杯酒喝下去的。

    如此还不算完,只听刘汉少又喝道:“杨修!”

    “在!”

    “记录。相府所辖,再添水利一部,夏侯惇任部长。”

    “是!”

    震惊……曹操早不是骑都尉了,夏侯惇顶多算是他们家亲戚或者家将,可是一顿饭没吃完,居然成了一部之长。就是袁绍和曹操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刘汉少给别人升官,他们看的多了去了。可是夏侯惇毕竟只是夏侯惇啊,他都能当部长,那么袁绍和曹操该当什么呢?

    大家还没从惊中回魂,刘汉少却又说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妙才,你也随元让一起去。抗命,立斩!”

    夏侯渊慌忙站起来回道:“臣,遵诏。”

    “哈哈,哈哈……”

    赚了赚了,没想到哥蹭饭也能大赚一笔,不仅找到两个廉价劳动力,脏活累活有人干,还能分化一下曹氏势力,回头再启用小黑胖子,心里也就更有底儿了。

    …………

    以皇帝为首的一帮蹭客走了,只给曹操家留下一片杯盘狼藉。丁夫人好像年轻了好几岁,就巴望着赶紧天黑,好给小黑胖子当小姐姐去。作为内定的水利部长,夏侯惇只想着怎么跟着荀彧先把水沟挖好,夏侯渊欢喜中还是有些遗憾,只怕以后不能领军了。

    曹操很郁闷;曹洪很郁闷;曹仁很郁闷。

    内室之中,五人喝着茶水,夏侯惇有些忐忑地问:“兄长,陛下让我去修水利,是啥意思?”

    曹仁有些阴阳怪气地说:“啥意思?看中你,给你升官了呗。”

    曹操狠狠地瞪了曹仁一眼,于是,曹仁便低下头,假装茶水好喝。

    “其实,我更愿意跟着兄长领军。”

    夏侯渊的话正好戳中曹操的痛点,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

    “陛下新立汉正军,凡为将者,必先入军校学习。咱家没有一个人能入军校的,陛下之意其实已经不言自明,以后不要再想领军之事了。”

    想一想当年,陛下一语中的,直接就说出了自己想做征西将军的愿望。可是现在连军队的边儿都不让自己碰,难道傅南容真就比自己领军的本事强?还不是因为他投靠的早!难道是陛下有意压制自己?可是他对自己和袁本初所表现出来的看重,又不似作伪,今天还当众说出要把自己磨成快刀。难道还是因为何皇后那件事,使陛下心生嫌隙,有所顾虑?

    “兄长一心为国,却不受小皇帝重用,咱们干脆一同返乡……”

    “住口!”

    曹洪慷慨激昂的话还没说完,便被曹操严厉地喝住。

    “陛下是少有的明君,如何安排我等,自有深意。以后对陛下不敬的话,不许再说,否则别怪为兄家法无情!”

    …………

    改制之事已经放到朝会上讨论了好几次,太傅袁隗始终一言不发,犹如老道求仙一般。意见最大的就是九卿之中被撸下来的那几位,但是九卿又没蹲一个坑里,被改成部级的那几位则大力赞同。

    戏志才与高节联名上书,应当扩充燕云近卫团的编制,尤其

    是高节,从河东送回来了很多人和马,引起刘汉少注意的是一员白波降将,名叫徐晃。

    燕云近卫团并不隶属军府,反而挂在御府之下,说明这就是皇家的私人卫队。戏志才和高节的心意,刘汉少能够理解,但是他并不打算扩充。保镖嘛,又不是保安!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汉朝以右为尊,但是现在的第一副职都是“左”位。于是,对改制不满的爱卿们扯出长篇大论,进行猛烈攻讦,而改制之后,觉得自己可能会权利更大的爱卿们也扯出长篇大论,对反对者进行大力批驳。

    尊左还是尊右,能有啥区别?

    夏商周,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兵事尊右。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秦尊左,汉代尊右。括弧,燕饮就是宴饮,凶事就是吊丧。

    然而,刘汉少就是当初在北邙山里偷偷摸摸拉起北邙营,耍滑头换个说法而已,后来慢慢的又有了嵩山旅,如此才发展出来的左为一副。

    礼法,爱卿们争的是礼法,懂不懂?

    刘汉少真想问一问他们,撸枪的时候是用左手比较顺溜,还是用右手比较有礼貌呢?

    很奇怪,一直以为要跳出来骂娘的火爆老头王子师,竟然沉静的像个淑女,偶尔提出一些个人疑惑,有了解答之后,也就不再做声,最后,竟然说出了新皇就该有新气象这样的话,算是站到了支持改制这一边。

    有了王允的加入,支持改制的爱卿们终于占到了大多数,接下来就该谋求新的职位了,于是,爱卿们紧紧盯着三府之位,也好便于为自己谋划,该去走谁的门路。

    最先被确立的是相府,以杨彪为首相,黄琬为左相,王允为右相,而原司空荀爽则改任文教部部长,兼领太学院校长,首先把重点放在重新开办太学院的事务上。

    军府方面,调任幽州牧刘虞为总统,只是道路不畅,想把诏书下达到位,不知道得何年何月。令人意想不到的的是河东卫觊被任命为汉正军总需备长,这是高节举荐的,因为卫觊在河东参与平叛,不仅作战勇敢,而且给予了汉正军很大支持。

    这倒不是因为皇帝宠着高节,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刘汉少知道,河东卫氏太多肉了。“打仗就是杀人”,在说这话之前,其实应该说打仗就是烧钱。

    刘汉少和戏志才一直在极力地控制着兵马数量,是为了走精兵路线,何尝不是怕人太多养不起呢?尤其是这俩人都知道,那些不乖乖的诸侯背后都有一些多肉人物,比如原本的历史上,支持刘备备的张世平、苏双、糜竺。

    河东卫氏绝对属于多肉中的多肉,全大汉数一数二的有钱人。刘汉少现在等于是得到了河东卫氏的支持,一来是因为卫觊心向汉室,从卫青那辈起就是汉朝忠良;二来是因为高节治军严谨,对地方秋毫无犯,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卫氏对当朝的信心。所以,刘汉少当然不能让人家热脸贴着冷屁股,直接任命卫觊为总需备长,与高节、戏志才同级。当然了,总需备长嘛,以后卫觊也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至于御府方面,空出的位置就更多了,连总理大臣都缺货。袁绍欣喜不已,认为这个总理的位置就是陛下留给自己的,然而左等等不来,右等等不来。

第135章 牛辅的悲催之旅

    第135章 牛辅的悲催之旅

    ……………………………………

    高节在河东高歌猛进,郭太北逃之后,兵分两路,一路由赵云带领吴匡向西南下,一路由自己率领,正南而下。同时命令赵云,只许截击,不许攻坚。

    驻扎在解县的白波军胡才部得知白波谷被破,郭太北逃的消息,立刻纠合人马,经桑泉城、董亭,预想由皮氏绕道而过,追随郭太,却被赵云与吴匡在耿乡打了伏击,阵斩胡才。

    驻守猗氏的牛辅军樊稠部得知胡才北上,亦出兵蒲坂,攻打白波军韩暹部,韩暹部不敌,弃城向南突围,却被从河北绕道而来的牛辅军张济部截击,四下溃逃,乱军中张济中流矢而亡,韩暹不知所踪。张济之侄张绣一怒之下,尽屠韩暹部俘虏一万一千余人。

    高节率军由绛邑南下,围困闻喜,驻扎闻喜的白波军杨奉部投降。于是,命赵云、吴匡南下,进驻解县。樊稠得知之后,由臼城退回猗氏,与赵云、吴匡形成对峙状态。

    …………

    河东治所安邑,牛辅的临时府邸。

    “河东白波贼寇既平,汉正军仍不退去,是何道理?”

    牛辅气呼呼地在大堂上走来走去,但是能够看得出来,气愤的外表下难掩慌乱的内心。

    如今高节就驻扎在闻喜,与解县赵云对安邑、猗氏形成北、西夹击之势。虽然蒲坂还有张绣一部,大阳还有李傕一部,从实力上来说,丝毫不比汉正军差,但是牛辅心里没底,毕竟和董卓家有关系的人就剩他自己了,连他那个留在郿县,比他还肥硕的老婆都被皇甫嵩杀了。

    “汉正军奉陛下之命,前来河东清剿白波贼,那也是因为牛将军无力平叛。现在虽然几个白波匪首已被剿灭,但是仍有小股贼寇四处流窜,祸害乡邻,将军不思剿寇,却急于想要赶走高元帅,又是何道理?”

    随着时局日渐明朗,种邵在牛辅面前说话也硬气很多,看到牛辅垂头丧气,默不作声,随即又安慰道:“邵知将军思虑,无非是担忧高元帅难容将军,但是将军放心,高元帅乃是奉诏平叛而来,将军也是咱们大汉的将军,高元帅必不敢同室操戈,危及汉室。”

    牛辅忿忿不平地说:“董卓一家被杀了个干干净净,高节和赵云又在安邑、解县围而不退,天使叫我如何不担心?”

    “哎……”

    种邵语重心长地说道:“牛将军,不是我说你。董卓擅行废立,乃是国贼,到了此时此刻,难道你还要与他复念翁婿之情?”

    “不会!董卓老贼死有余辜,辅乃大好男儿,岂能与国贼同流?”

    开玩笑,就算牛辅再傻,到了这个时候,也不会再拽着董卓蹭倒霉呀!

    “既如此,将军何须恼怒惶恐?皇甫嵩杀董卓全家,只因董卓乱政之时,虐杀了其叔母,所以皇甫嵩是报私仇、泄私愤,并非陛下之意。徐荣、华雄、李蒙、王方均已复用,可见西凉将领仍被陛下倚重,将军比之他们又如何?”

    “一帮背义叛主之徒,岂能与辅相比?”

    提起这几位,真是让牛辅恨得

    牙根痒痒,原本只是几个欠揍的“小兵旦子”,就因为投靠陛下早点,现在一个一个也成人物了。

    “将军慎言!我等俱是汉臣,主君自然只有陛下,何来叛主之说?”

    种邵寒着脸教训牛辅,然后又温和地说:“他们只是萤火之光,陛下尚且不弃,何况将军有斩杀董越之功,忧烦何来?”

    “啊……我还有功?”

    虽然是疑问句,但是牛辅已经咧开大嘴笑了起来。

    “当然有功!董越乃是董卓死党,即使董卓被诛,仍旧死不悔改,妄图杀入京师,祸乱天下。将军将其斩杀,乃深明大义之举,消祸乱于无形,建大功于当世。依邵来看,陛下就算再立一军,任将军为军长,亦不为过!”

    军长这个词,牛辅是知道的,对面的高节就是汉正军的副军长。要是陛下真能封自己一个军长干干,恐怕自己往后也该算当朝重臣了。嗯……高节的人马也不比俺多,俺当军长正合适。

    牛辅想着想着,一张胡子拉碴的脸便笑成了带刺的菊花,随即讨好地问道:“不知天使,何以教我?”

    “上书,请罪!”

    带刺的菊花立刻枯萎了。

    牛辅瞪着种邵,寻思着,刚才还说俺有功,怎么马上又说要请罪?

    “陛下宽怀仁厚不假,可是将军毕竟是董卓姻亲,就算陛下不咎,朝中群臣也难免非议。所以,将军请罪,谦和恭谨,陛下念及将军功劳,为将军再立新军一事,方可水到渠成啊。”

    带刺的菊花又开了。

    “天使言之有理,有理……他日辅若得陛下眷顾,必不敢忘天使之恩。”

    种邵客气地说道:“哎……你我同殿为臣,所做之事也不过是为朝廷尽力,为陛下尽忠。谈不上什么恩义念忘。”

    “有恩……有恩……”

    牛辅又客气一番,然后问道:“不知天使打算何时还京?辅又该何时上书请罪?”

    “将军上书,越快越好。邵还要前往高元帅那里一行,嘱咐他且不可与将军发生误会。”

    “正该如此!”

    …………

    种邵走了,牛辅乐乐呵呵地找人来写请罪书,除了臭骂一番董卓之外,就是写自己如何被董卓蒙蔽,如何忠贞不屈,如何斩杀董越。当真是其情可悯,其功可彰,读之落泪,闻之唏嘘。末尾就差一句“我还只是个孩纸啊!”

    然而,张绣一部失去了联络。

    牛辅派出大量探马前往蒲坂,撒开了四下寻找,传回的消息居然是张绣带着人马前往解县,向赵云投诚去了。牛辅怒不可遏,却又无可奈何,张绣已经走了,追也追不上了,要是樊稠和李傕再出点什么事,自己还有啥资本混军长呢?想召他们都来安邑,还怕他们吃穷自己,于是,又派出大量探马前往猗氏与大阳,暗中监视樊稠、李傕。

    不知从何时起,牛辅军中流言四起,一说高节就是当年皇甫嵩的护军司马,壮节侯傅燮傅南容,此次对安邑围而不退,就是要为皇甫家报仇;一说在弘农驻扎的张辽张文远已经渡河而来,要为老上级丁原报仇;还

    有的说张济其实是被牛辅害死的,因为那货不听调遣,所以张绣投靠赵云,就是为了给张济报仇……

    粗话的,俺在河东呆的好好的,除了被白波军揍一顿,怎么就还惹来这么多仇家呀?

    被种邵安抚下来的牛辅又变的惶惶不可终日,急忙召樊稠与李傕前来商讨。

    樊稠说军务繁忙,抽不开身。这倒不是瞎说,原本赵云人少,樊稠还不是太担心,后来赵云收拢了很多白波降兵,又有张绣一部投诚,实力暴增,使樊稠感觉“压力山大”,就怕哪天赵云来了兴致,把他给推平喽。

    但是牛辅不信这些,认准了樊稠已经起了歪心,恨不得将他立斩刀下,可惜力有不逮。除此之外,牛辅还得知,李傕倒是正在赶来,却是带着本部兵马一起来的……

    牛辅很暴躁,牛辅很愤怒,牛辅很惊恐。

    “主人,事到如今,还当早作打算。”

    面向迥异,眼窝深陷的胡赤儿可不姓“胡”,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姓,只有“赤儿”这么一个类似绰号的名。这个名来自于他一脑袋泛红的头发,只因他是胡人,所以便称“胡赤儿”。

    牛辅气呼呼地说道:“打算!打算!我现在还能有什么打算?”

    “军心溃散,将领生异,别人都还能为自己的前程谋划,可是主人毕竟和董公公是翁婿姻亲,就算陛下一时不会为难主人,将来想起董公公之恶,也难免嫌隙主人。不如……”

    胡赤儿欲言又止,牛辅急着催问:“不如怎样?”

    “不如就此逸去,寻一处生地,做个清闲富家翁。”

    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据说董卓可是被陛下亲手斩杀的,虽然勇猛无比,却也惊险万分。等到将来时局稳定了,陛下坐在高高的大殿上,看着自己杵在下边,万一再想起董卓做的恶,能给自己好脸子么?到那个时候,任打任杀,可都是陛下一句话的事了。

    终于,牛辅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打算出去旅旅游。带着胡赤儿为首的亲卫十余人,以查看防务为由,匆匆地出了安邑,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带着大大的包裹,比逃难的潇洒,比搬家的利索。

    北边是高节,西边是赵云,就算过河南渡,还是王闹闹的地盘,所以牛辅等人只能往东。反正西凉老家是回不去了,往东走,别回头,过了上党过冀州,究竟北上还是南下,到时候再说吧。

    出了安邑,一路狂奔几十里,不仅是马受不了,就是牛辅也被颠的龇牙咧嘴。好不容易到了荒山野岭,牛辅再也走不动了,下马休息,命人四处找水。这些年虽然世道不好,但是牛辅的小日子越过越安逸,冷不丁走上逃亡之路,不仅有一丝茫然,也渐渐升起往日凶悍之气。

    找水的回来了,牛辅一番痛饮,却没注意到胡赤儿暗中使眼色,悄悄抽出了短刀。十几个亲卫之中,竟然有八个已经站到了胡赤儿一边,各自寻着要暗算的目标,猛然出手。可怜另外几个牛辅亲卫,中刀处不是背后便是肋下,临死都不知道因为个啥。

    牛辅扔掉水囊,抽剑在手,怒喝道:“赤儿,你敢背叛于我?”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063/ 第一时间欣赏大汉大忽悠帝最新章节! 作者:郑端木所写的《大汉大忽悠帝》为转载作品,大汉大忽悠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汉大忽悠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汉大忽悠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汉大忽悠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汉大忽悠帝介绍:
东汉末年,风起云涌,名将如云,谋士如雨可是这么多有本事的娃,怎么就不能让百姓好好过日子呢?学渣小混混穿越到了东汉末年,竟然变成了史侯刘辩,虽然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但是好歹还会忽悠!......大汉大忽悠帝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汉大忽悠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汉大忽悠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