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绞明TXT下载绞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绞明全文阅读

作者:珩毅     绞明txt下载     绞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41章 不得不接

    下午回家,胡筱雅将乔家姐妹同意嫁过来的事情告诉方南,方南苦笑一下接受了。

    在这个时代里,有权有势的男人娶几个女人甚至十几个女人是很正常的,方南暂时对其她女人没想法。

    一方面是顾虑与胡筱雅的感情,不想要让胡筱雅伤心,另一方面则是方南将重心放到人民军上,人民军还没有绝对实力打败明廷,在这种情况下,方南不怎么愿意多考虑儿女私情,等人民军推翻明廷后再考虑这些事情也不迟。

    既然自家夫人将事情弄好,方南只能接受了,要是现在再拒绝,让乔家姐妹如何是好,说不得会寻死。

    乔家姐妹同意嫁给方南,不过接下来有一件稍微麻烦的事情,就是到乔府提亲,乔榕还不知道两个女儿的事情。

    最重要一点,乔榕是文人,而文人多忠于明廷。

    好在有一点可以放心,方南感觉乔榕并没有愚忠于明廷,对明廷忠诚的文人,在城破后已经死了一批,也有一批尝试离开广东到大明统治区,现在不是死了,就是离死不愿意,乔榕还在广州城,说明乔榕并不想死。

    有这一点,对提亲的事情方南就好操作了。

    就像是明廷皇帝,皇帝看中哪家女子,下一道圣旨过去,将女子接进宫中即可,这家人丝毫不敢拒绝圣旨,拒绝圣旨意味着死,连朝廷重臣也不例外。

    方南不是皇帝,但也算是一个土皇帝,直接派人以大都督府的名义上门提亲,乔榕不接也得接,反而方南第一次不好亲自上门。

    想到这些,方南立即派人去安排提亲的事情。

    很快,时间来到六月下旬一个吉日,一支“大红”的队伍带着聘礼从大都督府出发,一路上敲锣打鼓,向乔府行进。

    不少喜欢看热闹的人跟在提亲队伍后面,想要看看是哪家女子被大都督看中。

    乔府这边,提亲队伍还没有过来,乔榕已经提前知道,毕竟事关大都督,有乔府下人在外面知道此事,立即跑回来向乔榕禀告,不过乔榕并不知道这提亲队伍要来自己家,还在想着是哪家女子被大都督看中。

    乔榕稍微一想,还真没有想到哪家有年轻还未出嫁的女子,不,有一家。

    “不会是来乔府吧?”

    乔榕脑海中生出一个念头,又感觉不可能,自家两个女儿什么时候认识那人民军大都督了。

    就在乔榕思考的时候,迎亲队伍来到乔府大门外,一直敲敲打打。

    乔榕被这敲锣打鼓声弄得无法继续思考下去,感觉到敲锣打鼓声似乎一直没有变动,乔榕当即感觉坏了,这迎亲队伍是来自己家了!

    还没等乔榕继续想下去,管家已经跑过来,向乔榕禀告府门外迎亲队伍的事情。

    大都督府的迎亲队伍,他乔榕是接还是不接?

    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他乔榕并不愚忠明廷,只要能够让一家人平安生活下去,乔榕不在乎这片土地的主人是大明皇帝还是人民军大都督。

    与明廷没有多少关系,让乔家能够在广州城继续呆下去,没有被人民军抄家,但不代表乔榕就想要让乔家与人民军产生联系。

    要是女儿嫁给大都督,之后明军打败人民军,那整个乔家算是完了。

    关键是,若乔榕他不将女儿嫁给大都督,那有可能现在乔家就要玩完,都说大都督是什么大善人,对老百姓好,乔榕可一点都不信,只不过是用来获取民心的手段罢了,真的要拒绝大都督,乔家能够平安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一个是现在死,一个是以后可能会死,也有可能人民军会推翻明廷,那大都督成了皇帝,自己女儿成为妃子,乔家说不定会因为女儿而壮大。

    若是能够选择,乔榕真不想将女儿嫁给那大都督,与人民军产生联系,但现在不得不做出选择,提亲队伍已经到了,乔榕只能选择接受。

    接受是接受了,乔榕可没有想要亲自到大门去迎接,毕竟那大都督要娶自己的女儿,让未来老丈人是大门迎接算是什么事情。

    乔府内忙活来忙活去,最终婚事定下来,下个月乔家姐妹就要一起嫁给大都督方南,提亲队伍走了,留下来价值上万两白银的聘礼。

    看起来聘礼的价值非常高,实际上成本并不高,作为聘礼中最重要一部分的玻璃镜和透明玻璃,生产成本很低,但售价比较高。

    作为聘礼送到乔府,这些玻璃镜乔府可以作为贵重礼物以后送给其他人。

    提亲队伍走了,大厅里没有一个人敢露出笑脸,因为乔府的主人乔老爷似乎非常不高兴,其他人自然不敢笑起来。

    乔榕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对于大都督要一下娶走自己两个女儿,乔榕没法拒绝,真正让乔榕愤怒的是自己两个女儿不知道什么时候和那位大都督接触了,甚至大都督派人来提亲,两个女儿却没有将事情提前说给他这个当父亲的听。

    “把慕雪和慕雨都喊过来,你们也都下去。”

    “是,老爷。”

    大厅中,人群开始散去,又过一会,乔家姐妹迈着小步子走过来。

    还没等乔榕开口,乔家姐妹双双跪在乔榕面前。

    “爹,女儿知错了。”乔慕雪乔慕雨一起小声说道。

    看着两个女儿楚楚可怜的模样,乔榕想要责骂的想法消散了。

    “唉!”乔榕叹了一口气后问道:“你们两个什么时候认识那位的。”

    “爹,我们去年的时候就认识大都督,不过以前一直不知道他的身份,筱雅姐姐的夫君就是大都督。”小乔回道。

    听着女儿的话,乔榕有些头疼,一个大都督,一个大都督夫人,玩什么微服私访。

    头疼过后,乔榕也是松了一口气,为自己两个女儿松了一口气。

    皇帝后/宫有多混乱可以想象,这大都督现在只有一个妻子,以后肯定会不断增加,乔榕真担心自己两个女儿会受欺负。

    那位大都督夫人给乔榕的印象很好,两个女儿和她的关系很好,嫁给大都督后,应该不会受欺负。

    “唉。”

    若是可以,乔榕真不想让两个女儿嫁给人民军大都督。

第242章 商路!商路!

    转眼已是七月末,大都督府又多了两位女主人,让缺少人气的大都督府多少热闹一些。

    原本大都督府除了方南和胡筱雅也有一些侍女、老妈子、警卫居住,但因为身份差距,她们可不敢在大都督府里做出逾越身份的事情,以至于平日里大都督府安静的有些可怕。

    大乔小乔姐妹加入,往日里的好姐妹如今更是形影不离,三女在一起说说笑笑,大都督府算是热闹起来。

    见到大都督又娶了两个女人,一些老人稍微松了一口气,他们是最关注大都督子嗣问题的人。

    之前大都督身边只有一个女人,却一直没有孩子,身为人民军最高统治者,他们最担心大都督出现意外,又没有继承人,整个人民军将四分五裂,明军打过来抵挡不住,所有跟人民军有关系的人都要死。

    现在大都督身边的女人多了,或许用不了多久大都督就会有子嗣,让他们稍微松了一口气,只有大都督的儿子出生,他们才会彻底放心。

    乔家姐妹嫁给人民军大都督,乔家也受到巨大影响,自从大都督向乔家提亲开始,广州城内一些豪绅商贾想法设法想要拜访乔榕,搭上关系,大都督岳丈身份可非同一般,只要拉上关系,以后一些事情就方便了。

    面对外人的拜访,乔榕只做出一个选择,闭门谢客。

    一方面乔榕身为文人,不愿意与一身铜臭的商贾接触,另一方面乔榕清楚那些豪绅商贾为什么要拜访他,乔榕不想给自己女儿添麻烦,也就不愿意与他们接触。

    乔榕不见客,不过这些豪绅商贾想到一个侧面和乔榕拉关系的方法,乔榕是文人,“送”出去不少墨宝,很快这些墨宝便成为豪绅商贾们争抢的对象,价值倍增。

    对豪绅商贾们来说,只要自己高价购买乔榕墨宝的事情传到乔榕耳中,就是一种成功。

    另外还有家中有适龄女子的豪绅商贾,想着是不是能够将自己女儿、孙女嫁给大都督,即便只是妾室也可以,等大都督当了皇帝,妾室也是妃子,家族会跟着兴旺。

    可以说到了现在,人民军治下那些富裕人家,相信人民军抵挡住明军乃至推翻明廷的人越来越多。

    连那些原本应该忠诚于明廷的文人,也不断倒向人民军,已经是七月末,人民军第二次科举报名早已经开始,报名人数有望超过第一次科举。

    商贾们想要和大都督岳丈乔榕搭上关系,江赐、夏景山、梁新这样的大商人也不例外,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搭上关系最好,要是搭不上关系也无所谓,他们正在快速了解人民军定下的规则,对于他们来说,一定程度上人民军的规则要比明廷的规则好一些。

    大家做生意都是公平竞争,谁也不允许下黑手,要是放到明廷治下,即便有深厚背景,说不对也会被人阴死。

    此时江赐、夏景山、梁新等商贾更多的还是将目光放到通向大明统治区的商路上。

    一个半月多时间,众多商贾中只有少数几人成功打通商路,有通往广西的,有通往福建的,也有通往湖广的,唯独没有通往江西的。

    李成梁坐镇江西,明廷在江西重兵集结,收关的明军都是精锐,自然没有那么容易被商贾们收买。

    几条商路打通,甚至在大明统治区内找到合作者,初步定下玻璃生意利润分成,运输玻璃的马车早已经上路。

    动作最快的是梁新的梁氏商会,第一批玻璃即将抵达林将军管辖区,这一批玻璃梁新花费不多,仅仅一千元平等币,只要完好无损运送到林将军管辖区,被合作伙伴成功接手,梁新就能够得到一万两白银。

    从人民军统治区到大明统治区,玻璃的价格直接翻了十倍。

    不过这一万两白银可不是都属于梁新的,利润一共十成,林将军分走两成,梁新在大明统治区的“背景”分走三成,人民军收税再分走两成,留给梁新只剩下三成利润。

    即便只剩下三成利润,对梁新来说也是赚翻了,投入一千元平等币,再回来就是三千多两白银。

    玻璃在运输途中可能会破碎一些,但只要小心一点,做好各种防碎措施,损失就会大大下降,一次、两次就能够将开通商路的花费都赚回来,再继续就是大赚。

    第一次仅仅是价值一千平等币的玻璃,只要第一次成功了,接下来梁氏商会会运送更多的玻璃,赚更多的钱。

    梁新可不担心大明消耗不了那么多玻璃镜和透明玻璃,天下间穷苦老百姓最多,但有钱人也不少,尤其是那些权贵,放开了向大明统治区运送玻璃,几年时间里都无法让市场饱和。

    唯一会影响玻璃生意的就是战争,不过根据梁新收集到的情报,起码今后一年内人民军和明廷都不会开战。

    一年时间,即便一个月运送一批玻璃到大明统治区,一次只运送价值一千元平等币的玻璃,粮食商会也能够赚好几万两白银,一次运送价值超过三千元平等币的玻璃,总收益说不定就要破十万。

    如此恐怖的收益,梁新只要想一想就冷静不下来,脑子里全是金山银山。

    梁新明白玻璃生意的巨大收益,江赐和夏景山同样明白,但是两人两次派人尝试收买明军将领,都失败了,不说上千两白银损失,还有心腹被明军抓住,说不定到现在命都已经丢了。

    看着梁氏商会第一批玻璃已经运送走,江赐、夏景山都着急了,直接与梁新商量,用优惠价借用梁新的商路。

    说是借用梁新的商路,倒不如说是借梁新与林将军还有“背景”的关系,江赐和夏景山要运送玻璃通过这条商路,不但要给梁新一些买路钱,还要给林将军和“背景”大笔利润分成。

    若是不给,卡脖子是肯定的,玻璃运到林将军管辖区,直接就会被扣下,连人都不会放回来。

    还要给梁新买路钱,如此一来江赐和夏景山的玻璃生意收益大大下降,不过,即便收益大大下降,也比普通生意赚钱多。

    这边借梁新的商路进行玻璃生意,另一边江赐和夏景山还会继续尝试打通一条商路,只有掌控属于自己的商路,才能赚更多的钱。

第243章 野心骤生

    距离明廷与人民军停战已经过去近半年,坐镇江西的李成梁感觉自己有些看不懂对手了。

    过去半年时间里,明廷为了剿灭人民军主要做了三件事,扩军、练兵、打造武器。

    半年时间过去,明廷已经扩军几十万,扩军人数虽多,但还在明廷的承受范围内,毕竟之前明廷与人民军的战争中,明廷已经死伤几十万人,如今扩军几十万,只不过是填上之前的空缺。

    在扩军几十万的情况下,目前明廷手中兵力还不到一百万,仍有较大余力去扩军,最多可扩军到一百五十万,到时候可以派遣五十万至一百万大军围剿人民军,剩下数十万人马镇守各地,尤其是北方边关,鞑靼骑兵的威胁性甚至比人民军还要大。

    明廷扩军还在快速进行中,不过在人民军特工的努力下,明廷募兵工作越来越困难,即便参军有兵饷,许多人因为怕死根本不敢去参军,只有那些逼不得已的人才会选择参军。

    更多的地方却是官员贪了朝廷下发的用于募兵的银子,为了完成募兵任务,选择抓壮丁的地区越来越多,甚至在抓壮丁上,一些官员也赚了不少银子。

    这些事情李成梁都了解,但李成梁不会去说什么,他自大,但也没有自大到与那么多官员做对,不管扩军怎么完成的,只要给他大军即可。

    明廷这边全力备战,李成梁也派遣大量探子到人民军统治区收集情报。

    前往人民军统治区收集情报对明军探子们来说是一个危险任务,来的人多了不行,容易被人民军发现,来的人少了也不行,一旦被人民军治下老百姓发现,直接一涌而上抓去见官,老百姓还有赏银拿。

    少数活着回来的明军探子给李成梁带回来的情报,让李成梁非常疑惑,明廷这边全力备战,而人民军那边和往常无二,根本没有继续其他准备,似乎根本不在乎明廷的动作,李成梁不相信人民军不知道明廷在做什么。

    面对拼命扩军、积极备战的明廷,人民军却一副不急不慢的模样,连大肆扩军的情况都没有,只是人民军看不起他李成梁吗?

    李成梁认为自己若是人民军统帅,半年前就不会与明廷签署停战协议,那时的人民军实力大于周围的明军,完全可以将湖广、江西、广西、福建都占了,进而继续向北,将明廷覆灭。

    偏偏人民军没有这么做,而是与明廷签署停战协议,老实待在广东。

    宋应昌留言说人民军是因为老百姓才不继续与明廷战斗,李成梁感觉这就是一个笑话,就算人民军真的善待老百姓,等灭了明廷在善待老百姓也不迟。

    也好,人民军这么做,给了他李成梁一个机会,只要他率领百万大军灭了人民军,自己的功绩在明廷将前所未有,或许他也可以尝试像人民军这般占一方土地自立为王,甚至灭了明廷自己当皇帝。

    不知不觉,李成梁生出一些野心,这是受到人民军影响,进而掌握几十万大军产生的野心。

    不过李成梁真的想要挥军灭了明廷还有许多有问题的地方,比如对面实力似乎陷入停滞的人民军,明廷也担心自己掌控全军后造反,安排两个副帅分掌大军挟制自己。

    李成梁现在是几十万明军的统帅,不过李成梁无法直接指挥全部明军,还需要通过命令两位副帅才能调动所有军队,两位副帅手中兵马加在一起还要超过李成梁亲自掌控的明军。

    更重要的是,李成梁知道自己直接掌控的明军,也有大量忠于明廷的军官统领,想造明廷的反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

    不过野心已经生出,李成梁已经开始进行一些准备,必然安排心腹担任精锐明军统领,将不愿意听从自己命令的将军军官调走,使得自己对大军的掌控力不断增加。

    野心归野心,当前李成梁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剿灭人民军,若是连人民军都无法剿灭,那些事情白想了。

    隐隐约约,李成梁脑海中还产生一个不好的念头:表面上安安静静的人民军,背地里在快速发展军事力量,人民军拥有抵挡乃至打败百万明军的实力。

    只是这想法在李成梁看来非常不可思议,想过一次就直接抛在脑后,不管人民军再强,只要己方更强就可以了。

    ……

    驻守福建汀州府武安县的一支明军中,什长曾雄已经成功将自己一什十个人“收服”。

    勉强算是收服吧,主要是曾雄用话语让一什人团结起来。

    一什中一半人是被抓壮丁,另一半人也是出身穷苦人家,为了吃口饭才参军。

    休息的时候,曾雄和手下围坐在一起,大家一起说起自己身上的事情,曾雄最先说,他说自己一家人是佃户,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一家人常常吃不饱饭,遇到灾年,一个弟弟还饿死了,生活苦不堪言,为了活下去才参军,希望能够在战场上拼出一个前程。

    曾雄的话有真有假,前面出身都是真的,后面的话语却是假的,曾雄的家在广东惠州市龙川县,原是人民军战士,之后被军情处看重成为一名特工,现在他接受任务加入明廷,已经成为一名什长。

    听着曾雄的话语,曾雄的手下一个个沉默不语,曾雄的经历让他们想到自己,大家都是农户出身,经历大同小异,都是连土地都没有的底层老百姓,被迫或者半被迫加入明军。

    能够被军情处看重,曾雄个人实力比较出重,凭借武力,再加上相同的身份背景,很快曾雄就被手下们认可。

    但这还不够,曾雄在继续努力着,他常常将话题引到地主、官府乃至明廷身上,每每对明廷和官府哀声叹气。

    “兄弟们,我们是大明的子民,地主欺负我们,为什么官府也欺负我们?”

    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曾雄的问题。

    慢慢的,曾雄将话题引到人民军上,借着所谓的小道消息给手下描绘出人民军和人民军治下的场景,曾雄能够感觉到手下对人民军统治区的向往。

第244章 科技树

    【原来已经五十万字了】

    “要是我们参加的是人民军就好了。”

    “要是我们生活在那边就好了。”

    听着曾雄的话语,渐渐的众人生出对人民军的向往,不过每次曾雄都会严肃叮嘱他们,不要在有外人的时候说这些话,一旦被人举报,严重的话会被杀头甚至连累家人。

    曾雄不单单描述人民军治下的美好,还经常说起人民军的强大,明廷几次派遣大军进攻人民军,都被人民军击败,死了好几十万明军。

    曾雄的描述让手下们非常害怕明廷再与人民军开战,一旦开战,他们这里属于前线,很大可能会死在战场上,大家人生都没有过半,谁不都不想这么快就死掉。

    实际上这个时候曾雄已经开始常识将手下拉入人民军来,不过曾雄没有去尝试,人心善变,一旦有人出卖曾雄,曾雄的下场只有死,所以曾雄还在等待着。

    曾雄的目标不止是自己的手下,也尝试与其他明军什长交流,通过话语引导这些什长,曾雄也在努力立功,在明军中获得更高的地位,那时候曾雄可以影响的明军就更多了。

    在明军中,有上百个曾雄在努力着,他们基本上都是单线联系,一旦某个人叛变,也不会影响到更多人。

    在他们的努力下,会有更多的明军心向人民军,只等着最后的爆发!

    ……

    在广东佛山,又有一家新的工厂出现,全称为佛山机械厂,王大锤兼任机械厂厂长。

    机械厂的诞生自然是与蒸汽机研究所息息相关,之前唐备王大锤项目组已经研究打造第一台实用蒸汽机,两个月时间过去,项目组对蒸汽机继续进行研究,确定蒸汽机的寿命,如今这蒸汽机已经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为了生产蒸汽机,才有了佛山机械厂,不过初期机械厂的规模不会太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目前可生产的蒸汽机作用太少,主要用于矿山抽水,另一个则是可以调过来打造蒸汽机的工匠比较少。

    蒸汽机不是那么容易就打造出来的,尤其是蒸汽机的气密性,不时技术精湛的工匠很容易出现问题。

    但人民军治下技术精湛的工匠主要集中在佛山兵工厂,为人民军打造各种火器。

    相比于蒸汽机,火器显然更重要,蒸汽机计划可以晚一点展开,但火器生产不能慢下来,明廷是人民军的大敌,双方只能存活一个。

    明廷正在疯狂扩军,可人民军兵力无法增加太多,想要提升人民军实力,唯有大量装备火器。

    在这种情况下,机械厂不可能获得多少技艺精湛的工匠,好在机械厂也是刚刚开始,人民军不需要多少蒸汽机,一切都可以慢慢来,机械厂中“老”工匠人数有限,但年轻的工匠学徒比较多,是老工匠数倍。

    一个工匠带几个学徒,几年时间过去,这些学徒随着技艺提升可堪一用,正好那时候机械厂也会因为新的蒸汽机而扩大规模。

    这其实也是人民军不会全力扩军的原因之一。

    人民军治下人口不到一千万,全力扩军的话,甚至可以组建一支人数高达百万的大军。

    不过若是真的组建一支百万大军,绝对会对人民军治下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青壮都参军了,农田能够依靠老人、孩子、妇女耕种,建立的工厂找到工人,工匠们也收不到学徒。

    这种处境下的人民军是非常脆弱的,除非能够快速覆灭明廷,否则人民军内部就要崩溃,要是遇到难以抵挡的天灾,会崩溃的更快。

    限制人民军兵力增长,将青壮送到其他需要他们的地方,虽说军力提升相对慢一点,但人民军其他方面的实力将快速提升。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明廷的实力,若明廷实力非常强大,方南肯定是要全力发展军事,明廷实力一般,人民军也就可以分散一些精力去发展其他。

    佛山机械厂已经开工,正在以较慢的速度打造甲一型蒸汽机和配套的提水泵。

    佛山机械厂生产的第一台甲一型蒸汽机依旧是由唐备王大锤项目组打造的,从其他出调过来的工匠和工匠学徒都在一旁学习,很快就要轮到他们上手。

    在打造甲一型蒸汽机的过程中,唐备王大锤项目组还要对甲一型蒸汽机进行改进,或许以后会有甲二型蒸汽机、甲三型蒸汽机等等。

    因为方南的指点,唐备王大锤项目组一众研究人员对着甲型蒸汽机重视程度比较一般,他们更重视那个还在图纸上的乙型蒸汽机,相比于只能用于抽水的甲型蒸汽机,能够广泛应用的乙型蒸汽机才是项目组的最大目标。

    不过项目组也仅仅研究透甲型蒸汽机没多久,想要打造出来难度更大的乙型蒸汽机,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成功的。

    方南对唐备王大锤项目组一直关注着,每个月都会过去看看,项目组每旬都会将计划进度写下来汇报给方南。

    甲型蒸汽机是真空蒸汽机,而乙型蒸汽机使用高温高压的蒸汽为蒸汽机的效率带来巨大的提高,也使得乙型蒸汽机比甲型蒸汽机危险得多,很容易因为锅炉和机器爆炸造成人员死伤的大事故

    这个问题也有解决的方法,比如对安全阀进行改进改进,在压力过高的情况下安全阀放气减压,锅炉也就不会因为高压而爆炸。

    方南很期待乙型蒸汽机的诞生,两世为人,舒适便捷的现代生活让方南非常怀念,想要让生活环境向着现代发展,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方南可以加快在这条道路上的行进速度。

    只要乙型蒸汽机诞生,接下来火车、蒸汽轮船也就不远了,方南往来广州城和佛山,也可以从骑马变成乘坐火车,显然乘坐火车要比骑马舒服的多,而且速度更快。

    再有蒸汽动力的各种机械,使得在相同人数下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出来的商品多了,生产成本下降,商品便宜了,老百姓都能够买得起。

    方南希望这一天能够早一点到来,要不是人民军这边离不开他,大概方南会带着研究人员努力攀科技树。

第245章 别样体验

    大都督府,自从乔家姐妹嫁给方南后,外出的时间少了。

    出现这一点变化的原因非常有意思,现在乔家姐妹已经成了胡筱雅的学生,在跟着胡筱雅学习各种知识。

    乔家是书香世家,乔家姐妹身为女子也能够读书识字,不过两人识的是繁体字,即便在文华书店出售《繁简常用字互译》书籍后乔家姐妹购买了,也没有去学习简体字,仅仅是因为书上的内容有意思将《常识》(繁体字版)翻看一遍。

    乔家姐妹和胡筱雅认识后,胡筱雅写给乔家姐妹的书信都是繁体字,胡筱雅和方南都是会写繁体字的。

    不知道学习简体字的用处,乔家姐妹也就没有学习简体字,不过在嫁给方南后没过几天,两姐妹便主动学习简体字,主要原因便是两姐妹感觉到自己与胡筱雅、方南之间知识差距,想要跟上两人的脚步。

    乔家姐妹没有嫁给方南时,两人与胡筱雅是好姐妹好闺蜜,关系很好,但没有好到亲姐妹的地步,胡筱雅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与乔家姐妹说。

    嫁给方南后,胡筱雅与乔家姐妹几乎就是亲姐妹一般,什么话都可以说,这才让乔家姐妹感觉到自己与胡筱雅的差距。

    简单一点形容,方南是大学生,胡筱雅是中学生,那乔家姐妹只是小学生,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大学生和中学生的一些话语,小学生都听不懂。

    乔家姐妹不学习新的知识也可以,方南也不会让自己的女人去做什么,但乔家姐妹不想自己连姐姐和夫君的话语都听不懂,便想要学习简体字学习新的知识,即便无法达到方南的地步,也要追赶上胡筱雅。

    乔家姐妹想要学习,方南同意了,不过方南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政务,晚上还需要好好休息,可没有时间教乔家姐妹,这事只能胡筱雅来,胡筱雅非常乐意教两个学生。

    学习开始了,虽然刚开始学习的东西相对较少,但乔家姐妹见识到另一面的胡筱雅。

    就比如常识书上有写地球是一个圆球,大地非常广阔,而胡筱雅却可以详细描述地球上各处海洋和陆地,这是方南的学生们都没有掌握的知识。

    实际上最让乔家姐妹难以相信的是关于方南的经历,在嫁给方南后,胡筱雅才将“爷爷带着方南到另一个世界生活几十年”的事情当作故事说给两人听,胡筱雅说这个故事是真,乔家姐妹一时间里却不敢相信。

    不过在胡筱雅这里了解到更多关于方南身上的事情后,两姐妹渐渐的相信那个故事。

    一个村寨里连个识字的人都没有,偏偏出生在这个村寨中的方南,在大山中创建人民军,仅仅一年多时间,便带领人民军打下整个广东,不可谓不神奇。

    一个从来没有到过外界大字不识一个的山民怎么也不可能做到这种地步。

    乔慕雪乔慕雨也曾想过那位人民军大都督到底是什么人,可能是一位世家子弟,看到老百姓生活困苦,便投入所有身家创建人民军,也可能是一个居住在大山中的隐士教出来的天才……

    任乔家姐妹怎么去想,也想不到方南的经历会是如此的神奇,乔家姐妹感觉自家夫君能够有如此神奇的经历是天命所归,是上天给予自家夫君学习知识的机会,然后带着一群穷苦老百姓要推翻明廷。

    在那一刻,乔慕雪乔慕雨内心中百分百的相信人民军一定会推翻明廷。

    待在这个家时间越长,乔家姐妹越是感觉自己嫁对人了,天底下男人那么多,但能够超过自家夫君的男人根本没有,甚至于因为知识上的差距,两姐妹脑海中生出一点自己配不上夫君的念头。

    为此两姐妹正在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想要努力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以至于外出的次数大大减少,不多的出门次数也是回娘家。

    看着努力学习的大乔小乔,胡筱雅内心中越发能够接受她们的存在。

    以前是好姐妹好闺蜜,但终究和亲姐妹差了一些,不可能做到无话不说的地步。

    现在她们都是方南的女人,关系和亲姐妹几乎等同。

    从闺蜜到同一个男人的女人,关系的快速变化,即便以前关系再怎么亲如姐妹,胡筱雅也做好一些心理准备,但乔家姐妹进了家门后,胡筱雅发现自己很难立刻就能够接受大乔小乔的加入。

    事情已成定局,乔家姐妹已经嫁过来,胡筱雅会慢慢接受乔家姐妹,因为之前和乔家姐妹的关系,接受速度加快一些,现在又因为乔家姐妹跟着她努力学习知识,接受速度又快了许多。

    胡筱雅感觉自己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完全接受大乔小乔。

    家里多了两个女人,方南也是有些担心,记忆中的皇帝后/宫非常混乱,皇后和妃子们明争暗斗,若是自己的女人也这样,方南会非常头疼,宁愿身边女人少一些,方南也不想要要一个混乱的后/宫。

    从认识乔家姐妹到乔家姐妹嫁给自己,这中间有大半年时间,接触的时间长了,方南内心中多少有些喜欢这两个妹子,在胡筱雅想要让他娶乔家姐妹时,方南有种说不出的舒爽。

    放到现代世界,妻子会给丈夫主动找小三吗?

    嗯,还真有,但很少很少,百万中无一,放到方南现在身处的时代,在大户人家中却是比较常见的事情。

    甚至连姐妹同侍一夫也是比较常见的事情。

    乔家姐妹的父母亲人,在叫两女时直接是“慕雪、慕雨”,方南却喜欢喊“大乔、小乔”。

    在乔家姐妹未嫁给方南前,方南只是背地里说,这称呼有些过于亲密,作为闺蜜的胡筱雅可以说,而方南得到乔家姐妹嫁给他才能当面喊。

    第一次被方南叫“大乔小乔”,两女害羞的不行,三国二乔两姐妹非常清楚,现在却被她们的夫君喊出来。

    虽然方南对这个时代的生活环境非常不喜欢,但在某些事情上,让方南有别样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家中女人多了的情况下,她们还能够和睦相处,这才是最好的事情。

第246章 高额利润

    梁新的梁氏商会第一批价值一千平等币的玻璃顺利运送到林将军管辖区,作为梁新的合作伙伴,张青早已经带着人和一万两银子在这里等待着。

    价值一万两银子的生意对张青来说不是一笔小钱,但也没有到他亲自出马的地步,可自己用一万两银子购买的玻璃镜,要是全部卖出去,就能够收回至少五万两银子。

    更重要的是这玻璃镜生意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张青还会购买多批玻璃镜,那可是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两白银的生意。

    鉴于玻璃镜生意的重要性,张青才亲自出马,来到靠近人民军统治区的临武县这个非常危险的地方。

    相比于敢亲自出马的张青,梁新可不敢亲自押送玻璃镜前往林将军管辖区,要是被当做奸细抓起来就不好了,反正只是一笔价值一千平等币的生意,即便加上之前打通商路的花费,赔了也就赔了,还不会让梁氏商会伤筋动骨。

    负责押送玻璃镜的是梁新另一个心腹刘平,目前王有田正在林将军管辖区等着刘平押送玻璃镜到来。

    终于,梁氏商会的玻璃镜顺利运送到林将军管辖区,由王有田和刘平代表梁氏商会将玻璃镜卖给张青的张氏商会,原本价值一千平等币的玻璃镜在路上碎了一些,完好的玻璃镜价值八百二十平等币,张青将碎的玻璃镜也买下,一共付出八千五百两白银。

    梁氏商会一共获得八千五百两白银,但能够运回人民军统治区的白银只有四千七百五十两。

    梁新要给在大明统治区保护玻璃镜生意正常展开的大人物三成利润,合计二千二百五十两白银,还要给商路最重要一点的林将军二成利润,合计一千五百两白银。

    即便将剩下四千七百五十两白银运回到人民军统治区,最终到梁新手中只剩下三千二百五十两白银,还有一千五百两白银是需要向人民军政府缴纳的商税。

    这商税无疑非常的高,比在人民军统治区做生意要高的多,但梁新依旧愿意做这玻璃镜生意,投入一千平等币,再扣除成本费、商税、人工费等,梁新还能够获得两千两白银,可可是一笔利润高达百分之二百的生意。

    有如此高的利润,危险相对一般,梁新非常愿意继续做下去。

    第二批玻璃镜还没有上路,要等张青那边对玻璃镜进行销售,要是表现好,张青会从梁新这里采购更多的玻璃镜,到时候梁新再派人将玻璃镜运过去,当然也可以提前在边境城池储备一批玻璃镜。

    大明统治区那么大,这么点玻璃镜很容易消化掉,但张青购买的这第一批玻璃镜只会在湖广地区销售,梁新同样不会将玻璃镜卖给江西、福建、广西的商人。

    人民军统治区内成功打通到大明统治区商路的商贾不止梁新一个,在人民商会的主导下,已经将这些商贾划分好区域,目前湖广地区就是梁新玻璃镜销售区域,江西、福建、广西又是其他商贾玻璃镜销售区域,后来者只能往更远的地方销售玻璃镜。

    大明统治区那么大,到也够商贾们划分,能够联系上大明统治区内的“保护伞”,这种商贾比较少。

    不单单是划分销售区域,人民商会还确定玻璃镜的销售价格,比如说卖一千平等币的玻璃镜给人民军统治下的商贾,他们卖给合作伙伴时这些玻璃镜的价格将提升十倍到一万两白银,再在大明统治区销售时,玻璃镜的价格还会提升至少五倍。

    也就说人民军统治区的老百姓购买一面手掌大小价值一角平等币的玻璃镜,放到大明统治区需要至少五两银子才能够买到。

    不过即便价格提升五十倍,和以前只有上层人接触到的琉璃镜相比,仅仅价值五两银子的玻璃镜,富裕一些的中等人家都能够买得起。

    张青将自己用八千五百两白银购买的玻璃镜在湖广地区销售,预计最终收入超过四万两白银,但这四万两白银收入张青无法全部收入囊中。

    梁新出售给张青的玻璃镜,林将军、某个大人物都要利润分成,张青出售玻璃镜后,同样要给林将军和那位大人物利润分成。

    不止林将军和那位大人物,在大明统治区内运输玻璃镜需要付过路费,这是另一种意义的商税,在湖广各地销售玻璃镜,张青还要给当地势力中的合作火爆一定利润分成。

    即便如此,张青估计这笔玻璃镜生意的最终利润也会在百分之一百五十以上,如此高的利润,张青也无法冷静下来,亲自来到临武县这个危险的地方接收第一批玻璃镜。

    若是还有第二次玻璃镜生意,那第二批玻璃镜的价值将更高,张青还得亲自到临武县来接收玻璃。

    距离万历十五年的秋收越来越近,张青手中的玻璃镜终于在武昌城、汉阳府城、黄州府城等府城以上级别城池先后开始销售。

    武昌城是湖广的中心,也是有钱人最多的最多的城池。

    玻璃镜是在广东区域的称呼,在对外时依旧是琉璃镜,以确保琉璃镜的价值。

    武昌城中接触到琉璃镜的人要比以前的广州城中,但大户人家几乎都知道琉璃镜这种宝物,也有少数人家收藏有一面两面玻璃镜,这手掌大小的玻璃镜,价值就多达上百两白银。

    现在,张氏商会在武昌城中销售琉璃镜,不但有手掌大小的琉璃镜,还有人半身大小的琉璃镜,手掌大小的琉璃镜一面还不到十两白银,就算是这最大的琉璃镜,售价也才几千两白银。

    是琉璃镜没差,见价格如此低琉璃镜,不到两天时间就销售一空,张青大赚一笔。

    原本张青可以将琉璃镜的价格卖的高一些,但张青并没有这么做,张青感觉这琉璃镜生意是一个最起码会出现一年时间的生意,用不了多久又会有一批琉璃镜在武昌城销售,这时候大家都明白琉璃镜很多,不会再高价购买。

    张青将琉璃镜售价降低,反而得罪之前高价购买琉璃镜的人,其中有很多张青得罪不起的权贵,倒不如直接定一个较低的价格,赚钱要少一些,却不会得罪人。

第247章 利益动人心

    以前琉璃镜是价值数百两上千两白银并且易碎的宝物,需要小心珍藏起来,只有某些权贵家中,才有女眷会将琉璃镜当作生活用品。

    现在,随着张氏商会在武昌城中投放第一批琉璃镜,有幸抢购到第一批琉璃镜的人,可都没有再将琉璃镜当作宝物珍藏起来,一面手掌大小的琉璃镜售价不到十两银子,很便宜,就算碎了也不心动,可以随便拿在手里把玩。

    某家酒楼

    “咦,李兄,你手中拿的是琉璃镜?”

    “对呀。”

    “是那张氏商会卖的琉璃镜。”

    “嗯。”

    “李兄你运气可真好,我知道张氏商会有便宜的琉璃镜卖,赶过去时早已经卖光了。”

    “吴兄不要着急,张氏商会将琉璃镜卖的这么便宜,肯定量不小,或许用不了多久张氏商会就会出售更多的琉璃镜。”

    “希望如此。”

    某大户人家府邸后院,一群女人围着一面一尺见方的琉璃镜唧唧喳喳。

    “好大一面琉璃镜,镜子里的我看得好清楚,林姐姐这面琉璃镜不便宜吧。”

    “的确不便宜,花了我家老爷两千多两白银才买到,不过我家老爷说赚到了,以前上万两白银都买不到这么大一面琉璃镜。”

    “我也想要这么一面琉璃镜,我家老爷派管家去买时,那张氏商会一面琉璃镜都没有了。”

    “我的运气还可以,买到一面琉璃镜,可惜只有手掌大小,和林姐姐这片琉璃镜差远了。”

    “不知道那张氏商会什么时候会拿出更多的琉璃镜销售。”

    ……

    武昌城中,买到低价琉璃镜的人到处炫耀,没有买到低价琉璃镜的人懊悔不已,以往琉璃镜是珍藏的宝物,现在琉璃镜却可以拿出来炫耀,价格是无法和以前相比,却可以见人,不用担心琉璃镜破碎而损失巨大1。

    一时间里大家对琉璃镜议论纷纷,想着张氏商会什么时候会继续出售琉璃镜。

    武昌城中还有一小撮人在议论琉璃镜和出售琉璃镜的张氏商会,他们看重的是琉璃镜这门生意。

    以前一面手掌大小的琉璃镜就要上百两银子,张氏商会的售价却不到十两银子,只有以往十分之一都不到的价格,这个价格太低了,但是大家都怀疑张氏商会拿到琉璃镜的价格更低。

    稍微调查一下,就能够知道张氏商会在武昌城出售琉璃镜获得至少一万五千两白银,听说张氏商会还在湖广其他府城出售琉璃镜,那张氏商会这一下子要进账多少白银,肯定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看重钱财的权贵还有商贾们都坐不住了,一门如此赚钱的生意,他们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已经有商贾前去拜访张青,想要参与到其中。

    显然,张青不会那么容易就同意其他人参与到自己的琉璃镜生意中,而且自己给那位大人物那么多银子,那位大人物会给自己挡下大部分麻烦,再拿出一些银子给其他大人物,到时候这门琉璃镜生意就没有人敢动了。

    张青已经打算将这第一笔琉璃镜生意赚到的钱都扔出去,孝敬那些大人物。

    时间仅仅过去一天,通过各种渠道,对琉璃镜有想法的人们知道更多消息,他们已经确定张氏商会的琉璃镜来自广东。

    广东是人民军统治区,以前琉璃镜也都是从广东流出的,西方国家运输琉璃镜的商场主要停靠在广东。

    现在又从广东流出多一些琉璃镜,似乎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可张氏商会出手的琉璃镜价格太低了,低到大部分都认为张氏商会还会继续出售琉璃镜,这事情就有问题了。

    一直生活在内陆,他们不知道生产琉璃镜的西方国家在哪里,肯定是非常的远,无法将太多琉璃镜运输到华夏大地,所以琉璃镜的价格才会那么高。

    突然冒出来一批琉璃镜,售价会降低一些,也不会降低那么多。

    “难道广东那边已经可以生产琉璃镜?”个别人脑海中生出相同想法。

    有这个想法也没用,广东已经是人民军统治区,大明和人民军是敌人,他们没有办法派人到广东了解情况。

    不过有能力有背景的人不少,很快,张氏商会琉璃镜生意的具体情况被人查清楚,包括张青身后的大人物,琉璃镜生意重点林将军,甚至是人民军统治区的梁氏商会。

    这时候那位大人物出手了,收了张青那么多银子,以后还会有更多银子,他也要保护张青的琉璃镜生意。

    大人物一开口,敢对张青下手的人大大减少,张青又亲自带着厚礼去孝敬武昌城中各路大人物,并保证以后还会有更多孝敬。

    见张青会做人,这些大人物也约束自己人,敢明着对张青下手的人几乎没有,只希望能够与张青合作一下,能够让自己参与到这琉璃镜生意中。

    张青没有全部拒绝,要是在外地有些关系,可以考虑合作,张青有将琉璃镜开拓到外地的想法,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要先满足湖广地区人们对琉璃镜的需求。

    还有极少数人见无法与张青合作,又十分眼馋这门琉璃镜生意,便打算尝试与林将军甚至是那梁氏商会联系一下,若是能够搭上关系,说不定就自己也能够参与到琉璃镜生意中。

    张青是不知道这些,在给各路大人物们送完厚礼后,张青便急急忙忙离开武昌城前往临武县,不过这一次跟着张青的护卫人员更多了,价值几万两乃至十几万两白银的琉璃镜,足以让一些人下黑手抢夺。

    早在张氏商会的琉璃镜卖得差不多时,张青便派人赶往临武县去与梁氏商会的人联系,购买更多的琉璃镜。

    而梁氏商会这边,在白银还没有运回到广州城,梁新便拿着三千平等币在人民商会又购买一批琉璃镜,是第一批琉璃镜的三倍,正好将第一批琉璃镜生意的钱全部花出去。

    梁新已经派人将价值三千平等币的琉璃镜向距离临武县最近的连州城运送,等着张氏商会购买,梁新可不担心这批琉璃镜卖不出去。

第248章 梦醒了

    又是一年秋收时,人民军统治区的老百姓们笑容满面的迎接秋收到来,这大概是他们人生中第二个如此高兴的秋收,第一个是在去年。

    肇庆市四会县望山村,李二看着田地中即将收获的庄稼,笑得满脸都是褶子。

    去年是李二一家获得属于自己农田的第一年,第一个秋收到来时,李二也是非常高兴,收获粮食后,李二和妻子商量好几天,想着将粮食卖掉一部分买一些东西回来。

    不过李二对人民军有些担忧,李二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底层老百姓,不知道什么皇帝不皇帝的,但他知道官府,官府已经存在那么多年,李二担心那官府会卷土重来,将他手中的田地抢走。

    在这种情况下,李二根本不敢将收获的粮食卖出太多,多储存一些粮食,防备出现意外。

    转眼间一年时间过去了,李二心中的担忧已经大大减少。

    今年雨水较多,不过人民军在各地大肆修建水利设施,空闲时间多起来的老百姓也在田地里挖水渠,使得今年李二家依旧有不错的收成,和去年稍差一些,也算是一个丰年。

    李二带着全家老小一起忙碌着收获粮食,在忙碌的时候,李二和妻子已经在商讨今年收获的粮食该做何用。

    收获的粮食肯定要留下足够一家人的口粮,剩下的粮食该卖就卖,再买一些布料回家,鱼、肉什么的也买一些。

    去年秋收后望山村就有不少人家修缮房屋甚至是间了新房子,等今年秋收后,李二也打算给自家的房子好好修一下,等明年秋收后,可以在自家院子里建一间新屋子,两个大人两个孩子挤在一个屋子里实在是有些拥挤了,李二还想要让妻子多生几个孩子。

    孩子自然是越多越好,只要能够养得起,李二就希望有更多孩子,自己只是一个农夫,但李二想自己的孩子中出现一个大官,那老李家就能兴旺起来。

    一个孩子成才的几率小,孩子多了,成才的几率也跟着增加。

    在望山村里大部分男人与李二的想法差不多,一家人能够吃饱饭就要多生孩子,希望下一代能够成才光宗耀祖。

    若是在明廷统治下时,望山村的老百姓几乎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大家只能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这种情况下谁家也不敢多要孩子,生的孩子多了也会饿死,可能刚刚生下孩子就会直接溺死,贫穷的家庭无法承担太多孩子。

    那穷苦的生活才刚刚过去一年多时间,李二一家才迎接两个秋收的到来,每一个丰年李二和妻子都是笑容满面,但以前丰年时的笑容中去带着苦涩,是丰收了,大部分粮食却要上交给地主和官府,剩下的粮食根本不够一家人一年吃的。

    好在那穷苦的日子已经结束了,拥有属于自己农田后连续两个农田到来,让李二脑海中生出好多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计划,一个是多开辟农田,还有一个是多生孩子。

    生孩子不怕养不起,人民军都说了,每隔五年会重新分一下田地,家中有多少大人和孩子就分多少田地,人越多,获得的田地就越多,生多少孩子都不怕饿肚子。

    不过田地是有限的,人口却能不断增加,最后便会出现田地不够分的情况,方南早已经做好准备,鼓励开荒,另外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需要大量工人,人口向城市转移,他们就不再拥有土地,缓解土地有限的问题,等等。

    好日子已经到来,李二和妻子没有忘记这好日子是人民军带来的,从今年开始,李二就多了一句口头禅,在谈论起许多事情的时候,李二都会说一句“感谢人民军”。

    “感谢人民军,我们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

    “感谢人民军,我们现在才能够吃饱饭。”

    “感谢人民军,我们不用再被地主和他的狗腿子欺负。”

    ……

    去年秋收前后人民军又与明军大战,秋收后,许多老百姓拿出自家收获的一部分粮食给人民军送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支持人民军,希望人民军能够挡住或者打败明军,让他们不会再回到过去那种苦日子。

    李二也将自家收获的粮食拿出来一部分,和同村人一起给人民军送去。

    每一次人民军打败明军的消息传到望山村,李二和望山村村民们都激动的不成样子,他们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但是他们知道自己今天获得的一切都是人民军带来的,他们已经和人民军绑定在一起,他们希望一直胜利下去。

    望山村中有不少年轻人参加人民军,李二已经不算年轻,还有妻子孩子,李二不会去参加人民军,李二想着,等自己大儿子长大后,他就将大儿子送去参加人民军,为人民军打败明军增添一份力量,也是给大儿子找一条可以上进的道路。

    秋收结束了,现在李二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坐在收获的粮食旁,看着一袋袋粮食,嗅着粮食的味道,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

    这么多粮食,在人民军之前,他们可从来没有拥有过,现在却能够拥有,以后每年秋收或许能够收获更多的粮食,李二喜欢这种感觉。

    “今年要不要给人民军送粮食去?”突然间李二想到一个问题。

    不单单是李二想到这个问题,望山村的老百姓都想到这件事情来,不少人都想着继续给人民军送粮食,不过他们还没有开始行动,事情便被阻止了,人民军政府也担心老百姓又送来粮食,便通知各个村子的村长,要求他们阻止老百姓往人民军政府送粮食。

    人民军并不缺粮食,老百姓往人民军政府送粮食反而会影响到人民军政府各项事务的进度。

    不能给人民军送粮食,李二和其他老百姓都不知道再用什么方式去支持人民军。

    日子还要继续,连续两年粮食丰收,让李二感觉到自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两年前李二可从来没有想到会有一天能够过上好日子,感觉就像是在做梦一般。

    梦醒了,原来发生的一切都是真的。

第249章 升官需识字

    秋收时节到来,人民军也没有闲着,驻扎在各地的人民军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到乡村,帮助老百姓收获粮食。

    不过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人民军治下边境地区,人民军大部分部队都驻扎在边境地区,防备兵力迅速增加的明军。

    面对人民军的好意,老百姓都笑着接受了,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偶尔便有人民军来到村子,他们可不是来打秋风的,看到谁家屋子破了,就会主动帮着修补,看到谁家水缸没水了,就主动去打水过来。

    只是一些小事,却能够迅速拉近老百姓和人民军的关系,老百姓总是害怕当兵的,却不会害怕人民军,老百姓能够感受到人民军的心意。

    当然,人民军也不是真闲的没有事做,跑到老百姓家里帮忙,这实际上就人民军的一项训练任务,比如打水,这就是锻炼身体。

    在人民军训练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其他好处,拉近老百姓与人民军之间的关系只是其一,人民军战士基本上都是底层老百姓出生,他们的家也是在类似的村子里,自己去给老百姓帮忙,或许就有其他人民军战士到自己家帮忙,有利于内部团结。

    实际上到老百姓家里帮忙也是人民军思想教育的一部分,人民军自己就宣传是老百姓的军队,为了让全天下穷苦老百姓而奋斗,去老百姓家里帮忙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说到就要做到,人民军可不能光说不做,否则有可能会让战士们离心。

    人民军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在思想的武装下,即便战场再残酷,战士们也不会轻易被吓倒。

    人民军实际上是比较忙碌的,人民军向大明统治区派出那么多特工,自然了解到大明的动向,疯狂扩军备战,想着有朝一日剿灭人民军。

    为了对付兵力快速增长的明军,人民军一直在积极准备着。

    随着源源不断的虎头枪入列,人民陆军正在迅速组建一个个整编师,组建完成后就要进行训练,各兵种学会配合作战。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方南的这句话被人民军所有军官牢记于心,每一天都抓紧时间进行训练,努力提升自己。

    身体训练非常重要,尤其是对普通战士们来说,但对军官们来说,读书识字更加重要。

    在与明廷停战前,人民军中营长级别包括营长级别一下军官中识字的人非常少,按照方南定下的规则,营长想要提升级别,必须要认识所有常用字,连字都不会读写,如何能够带兵打仗。

    或许不识字的人里有天才,带兵打仗战无不胜,但更多的人指挥能力很差,单独指挥部队执行作战任务时,根本不会运用什么战术。

    识字只是一个基础,认识字了,还有《三十六计》、《军事操典》、《地理》等书籍可以观看学习,只要将一本《三十六计》看几遍,军官使用出一些简单的战术完全没有问题。

    鉴于军官识字率低的问题,在人民军与明廷停战后,方南就下过一道军令,要求识字的团长、政委、副团长给自己团里的军官们上课,教军官们读书识字和算术。

    人民军中不缺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军官,四肢发达代表他们的个人战斗力较高,在战场上更容易立功,也更容易晋升。

    读书识字对于他们来说显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他们不学也得学,方南要求排级以上军官必须识字和会简单算术。

    人民军现在只有三十万左右的兵力,只要人民军打败明廷,这个数字未来最起码也会是一百万,现在的营长以后就会是团长,现在的连长以后就会是营长,若是立功多了,从营长晋升成为师长也有可能。

    但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不可能晋升为师长,方南不放心将一支近万人的军队交给大字不识一个的人指挥。

    若是可以,方南甚至想要让普通战士都学会读书识字和算术,等他们从部队退役了,可以选择到政府上班,成为一个小吏。

    方南的军令里明确表示,给所有排级以上军官两年时间,两年时间里不会算术不认识全常用字,就从主力部队调到城防军去。

    一个个整编师就是一线主力部队,主要驻扎在边境地区,随时准备与明军战斗。

    驻守在人民军统治区各座城池的军队是二线城防军,城防军的主要任务是防守城池和维护城池内治安,后者比前者重要,人民军治下基本上已经没有山贼土匪,不用担心他们进攻城池。

    未来城防军将会转变成警察,与战争彻底远离。

    一线部队和二线部队的区别军官们非常清楚,他们可不想被掉到二线部队守城池,以后与战争远离,晋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没有人能够学不会文字,只是想学和不想学的区别,在方南的军令下,所有军官都老老实实跟着团长、政委、副团长学习,拼音加上简体字,让读书识字变得简单。

    军官们读书识字和学堂里的学生们读书识字不同,军官们能够用于读书识字的时间没有学生们长,老师们会在上课时将一些大道理,军官们却不会,以快速识字为主要目的,不需要讲那些大道理,都已经是成年人,许多道理都懂。

    差不多一年时间就能够让军官们学会常用字,到了第二年直接拿起《三十六计》开讲。

    军队里需要识字的军官,政府里需要识字的官吏,人民军现在最缺少的就是识字的人。

    军队里可以高级军官教授中下级军官读书识字,政府这边事情更多,暂时只能通过科举吸收旧时代的文人书生。

    方南在等,等惠州府境内那一批学生毕业,他们毕业时间要等到明年十月,还有一年多时间。

    只要这一批学生毕业,短时间里人民军就不缺少识字者了,一部分学生进入到军队,一部分学生进入到政府,还有一部分学生会成为老师,教授更多的学生。

第250章 变化

    回到广州城,从六月开始,广州城发生不少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由平等币、玻璃镜等带来的。

    说起平等币,在广州城的居民们看来平等币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

    平等币刚刚出现的时候,许多商家还会称量平等币的重量,担心平等币重量不对,在收入平等币后,很快就会将平等币花出去,对平等币不怎么信任。

    等到平等币流通几天后,商家们赫然发现额定面值的平等币的重量是一致的,误差很小很小,商家们便放弃称量平等币。

    等到平等币流通一个月时间后,商家们发现平等币太方便了,以前使用银子的时候,还得来回称量,又得验证银子真假,而这平等币不用管那些,只要看清楚平等币面值和有没有损坏就可以使用,大大节省交易时间。

    商家们方便了,客人们也方便了,大家都感觉这平等币方便,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前往人民钱庄用银子兑换平等币。

    不过大部分人都没有将家中所有金钱都兑换成平等币,只兑换一部分平等币作为日常使用,虽说他们现在因为方便而使用平等币,心中对平等币产生一些信任,但终究平等币出现的时间太短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够让民众更加信任平等币。

    人民军发行平等币前后,将制定的钱币法规传播出去,尽可能让所有人都知道和了解使用平等币的规则:

    所有人都可以用黄金、白银、铜币兑换平等币,在使用平等币时,任何人都不允许拒收;

    平等币上有微小损伤不影响平等币价值,可以正常使用,若是平等币上有较大损伤,可以拒绝接受;

    任何恶意损坏平等币的人一旦被发现将会严惩,举报恶意破坏平等币的人,举报者将会得到奖赏……

    在严格的规定下,还真没有什么人敢明目张胆阻碍平等币流通,明面上是没有人敢损坏平等币,不过暗地里可能有人在撸羊毛。

    比如用到在平等币侧面轻轻刮一下,刮下来银粉,只刮一次对平等币的损伤不大,可以继续使用,多刮几枚平等币,银粉积攒的多了,就可以融成银锭,到人民钱庄去兑换成平等币。

    这种行为是犯罪,一旦被抓到绝对会严惩,不过这种事情想要被发现非常困难,就算是朋友之间也不可能合伙去做,一般是自己去做,或者夫妻、父子、兄弟组合去做。

    一旦将平等币刮的损伤大了,无法在外面使用,只能到人民钱庄去兑换完整的平等币,人民钱庄会按照平等币损伤大小兑换成面值九成一下的平等币。

    有法律保障,平等币流通非常顺利,四个多月时间过去,广州城居民们在需要使用价值一百铜币以上的金钱时,基本上都会使用平等币,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

    使用平等币的人多了,人民钱庄被兑换出去的平等币也多了,好在铸币厂一直在铸造平等币,并且人民军拥有的白银比较多,还有兑换平等币得来的白银,不需要担心没有平等币供民众兑换。

    将范围扩大到整个人民军统治区,基本上平等币在市级城市使用比较普遍,到了县城,平等币的使用频率下降一些,在城池之外,平等币使用频率会继续下降。

    随着时间流逝,平等币取代银子已成必然。

    目前人民钱庄发行的平等币只有一元、五角、一角三款银币,铸币厂也在不停的铸造五分、一分、五厘、一厘四款铜币。

    方南已经做出决定,十二月初一就会将五分和一分铜币推出,等明年六月,再将五厘和一厘铜币推出。

    面值越小的钱币使用频率就越高,不管是人民军统治区还是大明统治区,老百姓使用最多的还是铜钱。

    人们对平等币已经产生一些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钱庄想要发行五分和一分铜币,必须要有足够的储备,否则很快就会被老百姓兑换一空,至于五厘和一厘铜币想要发行,就要准备更多了。

    平等币发行对人民军来说是一件好事,平等币流通开来,有利于商业贸易,人民军通过控制平等币对经济进行掌控,不过目前更大的好处却是人民军在铸造平等币时获取到的利益,平白多了将近十分之一的金钱。

    平等币影响到人民军治下所有人,而玻璃镜和透明玻璃只影响到中上等人家,在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后连续两年丰收,老百姓都算是“富裕”起来,穿新衣,买点肉,修修房子,但大多数老百姓没有奢侈到购买一面镜子,即便一面手掌大小的玻璃镜只要一角平等币。

    普通人家需要咬咬牙才能够购买一面手掌大小的玻璃镜,不少还是要作为自家闺女嫁妆使用。

    中等人家购买一面手掌大小的玻璃镜就比较轻松了,只有在购买尺寸更大的玻璃镜时才会非常犹豫,几元到几十元平等币,怎么看也不是一笔小钱。

    而对于身家过万平等币的大户人家来说,一下子购买一面最大尺寸玻璃镜都无所谓,他们还购买一些透明玻璃安装到自家门窗上,有了玻璃窗户,即便不看窗,屋子里也非常亮,等到了冬天,才是透明玻璃真正发威的时候。

    玻璃镜成为一些人的谈论话题,他们倒没有谈论自家购买的玻璃镜,而是说起玻璃镜在大明统治区的销售情况。

    “一面手掌大小的玻璃镜放到那边卖,能够卖到六、七两银子,售价翻了几十倍,那些商贾大赚呀。”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将玻璃镜卖到那边去,多好的赚钱机会呀。”

    “别想了,就咱们的身份,根本没有资格掺和到玻璃镜生意中,那些将玻璃镜拿到那边的商贾,一个个都不简单,家财万贯,在那边也有背景,也就是他们才能够打通商路将玻璃镜卖过去。”

    “听说有人购买玻璃镜,准备走小道到那边去,成功走一趟,能赚至少数百两银子,不过失败了可要赔上身家性命。”

    ……

第251章 不简单的肥皂和火柴

    人民军治下想要进行跨境玻璃镜生意的商贾是越来越多,之前主要是广州城的商贾在行动,很快便扩大到人民军治下所有有背景有能力的商贾。

    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梁新和其他几个打通商路的商贾,他们已经进行几次玻璃镜生意,尤其是梁新,第三批玻璃已经商路,送往边境城池。

    第一次玻璃镜生意,梁新只赚到二千二百两银子,第二批玻璃镜生意,梁新却赚到超过七千两银子,还没有开始的第三次玻璃镜生意,梁新的利润肯定要过万。

    这玻璃镜生意不需要进行太长时间,只需要一年时间,梁新的身家翻倍完全没有问题。

    利益动人心,没有商贾能看着玻璃镜生意无动于衷,更重要的是人民军似乎是鼓励商贾们做玻璃镜生意,商贾们只需要打通商路将玻璃镜卖出去就能获得丰厚回报,只不过不是什么商贾都能够打通商路。

    连江赐、夏景山这样的大商人也没有打通商路,暂时只能借用梁新的商路做玻璃镜生意。

    商贾们想的不错,人民军的确有鼓励商贾们做玻璃镜生意的意思,原因很简单,方南想要发展工业,工厂都建立起来了,产品也要卖出去。

    就比如这玻璃厂,生产出来的玻璃镜以人民军治下的情况轻松满足,可这怎么去发展工业,扩大玻璃厂和建立多家玻璃厂属于发展工业的一项,可生产出去的玻璃镜卖不掉,扩大玻璃厂根本没用。

    既然人民军统治区消化不了那么多玻璃镜,那就卖到大明统治区,玻璃镜到了大明统治区售价翻了几十倍,不过大明统治区的富人更多,能够卖掉比人民军统治区多十倍的玻璃镜,玻璃厂也就发展起来。

    等到下一次人民军与明廷的战争爆发,方南对人民军有信心击败明军,扩大人民军统治区范围,到时候玻璃镜的销量不需要担心。

    让商贾们将玻璃镜卖到大明统治区,一方面发展工业,另一方面人民军又能够收一笔商税,这商税可比只在境内做生意的商税高多了。

    另外方南对玻璃镜生意的关注不单单是为了发展工业,要知道玻璃的作用可不止当门窗玻璃和做玻璃镜这两个,更重要的是用于军事和航海的望远镜,还有用于现代医学的显微镜。

    低倍望远镜已经制作出来,产量比较低,只配发给师长级别以上军官,等到大规模量产的时候,要配发到连长级别。

    显微镜进度要慢很多,预计要到明年才能够制作出第一部可用的显微镜。

    平等币影响最大,玻璃镜也有一些影响,倒是水泥对老百姓的影响比玻璃镜还要大一些。

    人民军下方技术,由商贾们到各地建立水泥厂生产水泥,目前所有的水泥厂都已经开工生产水泥,人民军将各地水泥厂生产出来的水泥全部包下,主要用于修建水泥路和水利设施。

    用水泥修建的水利设施特点是快和坚固,参与到修建水力设施的老百姓对着水泥非常疑惑,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水泥,等到水泥凝固后,他们赫然发现这水泥修建的水利设施比他们想象中的水利设施好太多了。

    仅仅是泥土和石头修建的水利设施,可能大暴雨一冲就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多场大暴雨下来,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

    但作为水泥的粘合剂加入到其中,水力设施的坚固程度增加不少,能够坚持更长久。

    用水泥铺设的水泥路基本上都是在城池外,却有许多老百姓喜欢看热闹,走到城外水泥路上走走踩踩,平坦的水泥路走起路来比较轻松。

    聪明人很快就能够想到,马车跑在这样平坦的水泥路上会一点都不颠簸,运输易碎物品破碎的几率大大减小,遇到下雨天,这水泥路也不会泥泞。

    许多人都在想,什么时候在城池里铺设水泥路就好了。

    在城池内铺设水泥路,各地人民军政府的确有这个计划,不过方南却有其他打算。

    在方南看来,这带有城墙的城池显然无法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未来的城市以多层楼房为主,有下水道、水渠,主干道路要宽敞一些……

    各种要求下,必须对城池进行大改造,但对城池进行大改造显然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毕竟城池内有着大量居民。

    所以方南便从广州城这边开始,有城墙包裹的广州城是旧城,在旧城外建立新城,目前主要建立一些工厂,也有许多楼房在建立,随着新城人口的增多,人民军政府各个机构都会先后搬到新城,旧城的人口也会往新城转移。

    等到旧城人口减少的差不多,就可以对旧城进行改造,或是直接推倒重来,或是小部分改造,保留旧城的“古风”特色。

    预计未来各座城市都会像广州城这般变化,新城建设会占用一些农田,这一点需要做好准备,给老百姓换置农田,也可以让老百姓进入工厂做工。

    老百姓的好日子才仅仅过去两年,依靠种田赚到的钱并不算多,连买一面镜子都要思考好几天,他们更多的想法是将钱存储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老百姓的好日子会持续下去,手中余钱多了,老百姓也会进行消费,买玻璃镜,买水泥建房屋,也会购买其他东西,那时候人民军的工业才会迎来大发展。

    老百姓手中余钱多了是一方面,若是乙型蒸汽机研究制造出来,对工业发展的帮助才是最大的,纺织厂里可以大批量生产出廉价布料,老百姓收入不变,却可以购买到更多的布,对于其他可以工业快速生产的商品也是一样。

    这其中不包括火柴、肥皂等生活用品。

    火柴、肥皂看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商品,但制造起来比玻璃困难太多。

    比如肥皂,早期肥皂是奢侈品,直至1791年法国化学家卢步兰用电解食盐方法廉价制取火碱成功,一直到十九世纪末,肥皂才进行工业化生产。

    火柴的制造难度要比肥皂低一些,黄磷火柴工部也能研究出来,但想要进行工业生产就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事情。

    方南也没有过于着急,事情一件件来就好,等到识字人口快速增加,科技发展速度也会跟着加快。

第252章 培训班

    十月初十科举日,不是大明的科举,而是人民军的科举。

    去年十月初十,上千名考生参加科举,最终被人民军录取一千人。

    被录取的一千人,年前就已经被派往到各地上任,先实习,表现合格即可转正,表现不好会继续实习或者赶回家。

    如今大半年时间过去,被录取的一千人至少有八成成功转正,剩下的都已经被赶回家,人民军缺人,但也不会什么人都收。

    表现最好的人已经晋升成为副处级官员,表现最差的人也成为一个普通官吏,要知道人民军政府中还有大量不识字的小吏,他们是品阶最低的,识字的官吏再差也要比不识字的小吏官阶高。

    想要当官的人非常多,即便是商贾们也想要当官,商人如何去与官员相比。

    当然,对于大商人来说,他们是不可能到人民军政府去当一个小官,一步步晋升,大商人更愿意让自己的子孙参加科举。

    早前人民军与大明交战,人民军连战连胜,更是让明廷被迫签署停战协议,还赔偿给人民军上百万两银子,这事在大明统治区里不敢随意说,但在人民军统治区内是尽人皆知的事情。

    “人民军很强大,即便无法覆灭明廷,也能够与明廷对抗,人民军大势已成。”

    这是人民军治下许多豪绅商贾的想法,既然生活在人民军治下,又不敢去往大明统治区,豪绅商贾们便想在人民军治下有一个好的发展,仅仅是当商人不足以让他们安心,他们刚想要与人民军政府的官员拉上关系,或者自家有人当官,好帮衬一下。

    全身心支持人民军的底层老百姓不算,其他人对人民军的信心逐渐增加,去年只有一千多人参加科举,今年参加科举的人数竟然超过一千八百人。

    参加科举的人数让方南意外的有些多,当然,就算几千人一起参加科举也能够实现,广东人口近千万,以识字率百分之一计算,也有近十万人识字。

    不过这都是人民军举旗之前的情况,人民军举旗后杀了或者抓捕不知道多少识字者,人民军治下识字率大大下降。

    文人书生这一群体的确少,只有几千人,但识字的人会是文人书生的十倍以上,只不过大多数人能够认识全常用字就不错了,文学功底比文人书生差太多。

    人民军第一次科举,考生主力是文人书生还有豪绅商贾家子孙,这第二次科举,就要不少文学功底差的人报名参加。

    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第一次科举的情况已经传散开,人民军科举对考生的文学功底并不算重视,只要将算术和常识学好,说不定就能够被录取。

    便有大量文学功底差的人去文华书店购买书籍学习,想着通过科举成为人民军政府官吏,即便只是一个底层小吏,也要比以前的身份地位高。

    依旧是在市级以上城市设立考场,十月初十,超过一千八百名考生进入考场考试,当天,考试便结束。

    考试结束,外地的考生们都没有离开考场所在城池,他们要在这里待一个月时间等待人民军政府公布成绩和录取人员名单。

    不需要担心有人会饿肚子,在这个识字率低的时代里,能识字的人想要吃饱饭还是比较轻松的,可以卖卖字、抄书等营生。

    人民军政府也给无家可归的考生准备住所,甚至是提供饭菜,花费并不多。

    各个城市考生的试卷统一快马送到广州城批阅,批阅完后排名,确定录取名单,再快马送到各个城市。

    在考生们焦急等待中,一个月时间很快过去,十一月初十到来,考生们向着一个月前考试的考场聚集。

    随着官吏念出考生排名,一个个被先念出名字的考生激动起来,按照第一次科举的情况,人民军录取几率非常高,只要排在前面,稳稳被录取。

    正如考生们所想的,和上次一样,人民军直接录取一千名考生,到各地人民军政府实习。

    实际上人民军政府官吏已经快要处于满编状态,再增加这一千名实习生,即便只有八成实习生转正,也会让人民军政府编制满到溢出,甚至会出现三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

    然而方南对这种情况还不满足,人民军显然不会局限于广东一地,明军在准备,人民军也在准备,下一次大战,人民军将开疆扩土扩大统治区范围,至少会扩大个几倍。

    以人民军的军力提升,倒是有可能一战覆灭明廷,但人民军没有足够的官员去治理各地,所以方南打算来个两步走,先将地盘扩大个几倍,再停战几年休养生息,最后一战覆灭明廷。

    不过也有可能出现意外,或许下一次战斗人民军将明廷直接覆灭了,这也要准备一个方南,说不得要大量启用原属于明廷的官吏。

    而人民军这第二次科举,人民军不单单录取一千名考生当各地人民军政府实习,还额外拿出五百个名额,在市级城市开办官吏培训班。

    愿意参加培训班的学生需要学习半年时间,由人民军政府官员轮班上课,半年后进行考试,考试通过后即可成为人民军政府官员,只不过是识字官员最低等级。

    参加培训班的学生都有补贴可以拿,补贴不算多,但足以让考生一家人吃饱饭。

    培训班中最重要的一门课就是思想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们了解人民军,最终认同人民军,并且愿意为人民军奋斗。

    在人民军政府官员公布一千个录取名额后,剩下八百多考生大部分都为自己没有被录取而垂头丧气,那么高的录取几率自己都没有考上,难道自己真的没有当官的天赋?

    下一刻,随着官员将培训班的事情说出来,没有被录取的考生又激动起来,参加培训班比直接当人民军政府实习差很多,好歹距离当官已经非常近了,只有很少的考生放弃参加培训班的资格。

    培训班人数是一定的,有人放弃资格,资格自动向后移一位。

第253章 争论

    人民军第二次科举顺利结束了,方南猜测这事情传到明廷去,那位皇帝肯定又要大怒,方南甚至想要给万历帝写一封书信,让他不要多生气,保重身体,气坏身子一命呜呼,到时候天下大乱,不知道会有多少老百姓会因此而死。

    实际上到了现在,人民军有了一支精锐部队,再不惜一切代价扩军,人民军推翻明廷不成问题,但走这条路会让太多太多人死去,华夏大地想要恢复元气不知道需要多少年。

    有明廷在,不至于让华夏大地混乱,在人民军逐步取代明廷的过程中,能够很好保存元气,华夏大地只是方南的第一个目标,在华夏大地之外还有着更辽阔的土地。

    科举已经结束,比科举更重要的事情即将到来,再有半个多月时间,也就是十二月初一,五分和一分平等币就要发行。

    之前发行的一元、五角、一角三款平等币都是银币,重量和价值相等,但银币之后的铜币重量和价值并不符合,方南比较担心老百姓一时间难以接受铜币。

    时间一天天过去,距离十二月初一越来越近,大批五分和一分平等币早已经押送到位于各地的人民钱庄。

    梆!梆!梆!

    铜锣声响起,周围的老百姓将目光放到告示栏这边,想要知道人民军又要公布什么。

    “乡亲们,人民军政府有新的政令要向大家传达一下,半年前大都督命人铸造平等币,以取代银两,如今大家日常生活中要是用银子,基本上都是会用平等币,平等币的好处大家都知道明白。

    使用银子是方便了,但大家使用铜钱的时候依旧不方便,每人愿意出门的时候带上一串几十枚上百枚铜钱。

    大都督便下令铸造铜质平等币,就是我们手中这两枚,分别是五分钱和一分钱,十二个铜钱可以兑换一分钱,十个一分钱就是一角钱,有了五分和一分平等币,大家以后出门就不用再带那么多铜钱了,非常的方便。

    这五分和一分平等币同样可以在人民钱庄可以兑换,十二月初一就可以开放兑换。

    和银质平等币一样,大家可以不兑换平等币,但别人使用平等币,你必须要收下。

    好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出来,我给大家解答一下。”

    官员刚说完,周围人群中便有不少人举起手来想要提出心中的疑问,官员指了一个中年男人,让他提出疑问。

    “林科长,五分钱的重量是一分钱重量的五倍吗?我感觉没有那么多。”中年男人提出许多人心中共同的疑惑。

    林科长则回答道:“五分钱的重量当然不是一分钱重量的五倍,若五分钱重量是一分钱的五倍,那一分钱的重量是不是要和十二枚铜钱的重量相等?五分钱的重量就和六十枚铜钱的重量相等,重量一样,使用平等币还有什么方便可言?”

    林科长的话周围不少人都理解,可理解归理解,他们有些无法接受呀,若是能够向银质平等币那样重量和价值等同,他们将铜钱兑换成铜质平等币使用也行。

    围观的人群中有一时难以接受的人,也有立即就接受的人,他们愿意支持人民军任何事情,就等着十二月初一五分和一分平等币发行,他们就将家中的铜钱都拿去兑换了。

    随着人民军政府发布公告,关于五分和一分平等币即将发行的事情迅速成为民众热议的话题之一,大街小巷茶馆酒楼中都有人在谈论五分和一分平等币,有支持铜质平等币的,也有不支持的,双方展开争论。

    “我支持铜质平等币,大都督命人铸造铜质,不就是方便大家使用,要是铜质平等币的重量和价值等同,铜质平等币和铜钱相比根本没有方便多少,也就没有必要铸造铜质平等币了。”

    “可银质平等币的重量和价值等同,为什么铜质平等币就不行?”

    “现在就有很多人无法接受铜质平等币,要是银质平等币的重量和价值也不等铜,恐怕这平等币也就没有多少人使用了。”

    “铜钱的价值远没有银子高,谁家里会存放一堆铜钱?要存放也是存放银两,既然有铜质平等币,我们可以兑换一些使用,只要便将所有钱财都兑换铜质平等币就行。”

    ……

    铜质平等币对经常使用铜钱的中下层民众最重要,也是议论的最多,大部分底层老百姓都是全心全意支持人民军,愿意使用五分和一分平等币,大半探讨声都在中层民众这边,而那些豪绅商贾对五分和一分平等币无所谓。

    豪绅商贾都是有钱人,生活中以使用银子或者银质平等币为主,用铜钱的几率很少,连打赏手下直接就是银质平等币,他们不在乎人民军政府发行的铜质平等币,对自身影响也不大。

    不过大多数豪绅商贾都已经做出决定,等十二月初一到来,就派人到人民钱庄兑换一些五分和一分平等币,支持人民军,给人民军留下一个好印象。

    在探讨声中,十二月初一到来,各地人民钱庄正式开放兑换五分和一分平等币。

    人民钱庄还没有开门,门前就聚集许多人,和半年前人民钱庄推出银质平等币时一样,不少人赶着兑换平等币。

    对人民钱庄的工作人员来说,铜钱兑换铜质平等币比银子兑换银质平等币方便和快速很多,银子价值高,有可能造假或者参杂其他金属,铜钱价值低,几乎没有人会伪造铜钱。

    数着铜钱的个数,只要不是损伤太大的铜钱都当作一个铜钱计算,进入人民钱庄要兑换铜质平等币的人,少的只兑换几枚,多的兑换十几枚几十枚。

    也有兑换铜质平等币多的人,要直接兑换数百枚上千枚,对于这样的客人,就会有工作人员进行询问,问为什么兑换那么多。

    要是豪绅商贾们来支持人民军特地兑换大批平等币,工作人员会进行劝阻,毕竟铸币厂打造的铜质平等币并不算多,流通可以,若是储存在家中,会影响到铜质平等币的流通。

第254章 教育

    五分和一分平等币正式发行,有人不太信任铜币,但更多的人愿意尝试兑换铜币使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过去半年时间里银质平等币的流通,让民众对平等币生出许多信任。

    距离万历十五年结束已经不到一个月时间,方南对万历十五年里人民军各方面发展给出一个评价——良好。

    人民军的军事、经济、民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不错,其中军事是方南最重视的一项,按照目前人民军军事力量发展情况,方南认为就算明廷派遣百万大军来袭,人民军都能够击败,上万火枪兵的威力不是明军依靠人数就能够抵挡的。

    万历十五年里人民军发展的挺好,方南也在准备人民军明年的各项发展计划,军事、经济、民生等依旧是发展重点,与此同时,方南将教育这一项拿了出来。

    教育发展很重要,人民军治下有公办学堂和私塾两种,公办学堂主要位于惠州市境内,私塾在遍布人民军统治区各座城池。

    即便一些私塾已经开始教授学生简体字和《常识》,但方南对这些私塾兴趣不大,更重视人民军自己办的学堂。

    公办学堂的学生都是人民军的嫡系,毕业后就要加入军队或者政府,人民军对他们比较信任,相比于“外人”,在军队和政府中提拔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明年十月就是这一批学生的毕业时间,毕业学生人数超过四千,这个数字看起来比较少,但对人民军至关重要,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军队,一部分毕业生进入政府,还有一部分学生会成为老师,教授更多的学生读书识字。

    方南打算至少分出八百名毕业生到各地学堂担任老师,再二、三年过去,下一批毕业生数量将超过三万人。

    三年教育毕业生是人民军的根基,人民军中高级军官和官员都是三年教育毕业生,以三年教育毕业生为骨架,再加上其他人才搭建出人民军。

    人民军政府中有大量旧时代的识字者加入,军队中也有大量非三年教育毕业生成为中级军官,随着他们数量的增加,会对人民军产生一些影响。

    不断的思想教育有用,但方南更希望作为嫡系的三年教育毕业生能够充斥到各处,他们才是真正值得信任的人。

    三年教育毕业生对军队和政府都非常重要,同时对人民军的科技发展也非常的重要,人民军治下识字者有好几万人,也有数千文人书生,让文人书生去吟诗作对可以,让他们去发展科技?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还不如召集一批不识字的匠工去发展科技。

    三年教育毕业生才是发展科技的核心人员,他们读书识字学习算术,也在接触物理、生物、化学等知识,随着知识的提升,方南才能够用这些人才去研究想要的技术。

    鉴于三年教育毕业生的重要性,方南打算从明年年初开始,在人民军治下各地建立至少八百座学堂,一座学堂派遣两名老师,一文一武,文老师教授语文、数学、常识等,武老师只给学生们上体育课。

    因为一个学堂老师人数有限,在每天将学生排满的情况下,只能够教授两个班级最多一百名学生,这已经足够了。

    三年又三年,每一届三年教育毕业生都将增加十倍,可能不需要十年时间,人民军统治华夏大地,方南甚至可以进行三年基础教育普及,治下所有适龄学生都可以上学。

    这至少八百座学堂只是小学,方南还打算在广州城新城区建立一座大学,将现在的老师全部召回,担任大学中的初级老师,再将隶属于人民军政府的多个研究所的研究员找来担任高级老师,学生则从这一届毕业生挑选。

    学生们一边学习进阶知识,一边跟着老师们进行科学研究。

    从小学直接跳到大学,中间少了中学,或许六年后会有中学出现,由大学毕业生去教授中学生知识。

    另外方南还打算明年在广州城建立一座女子学校,目前公办学堂和私塾基本上只有男生才能进去读书,人民军治下数万识字者中能不能有一千女人都是未知数,像大乔小乔姐妹的这种才女更是少得可怜。

    女子也是劳动了,也可以成为科研人员,只将女子放到家中相夫教子是多么浪费的事情。

    时代的局限一时间里方南无法立即改变,不过却可以一步步进行改变。

    先在广州城建立一座女子学校,只招收女子进来学习,老师全部都是女的,可以由人民军高管的妻子们担任老师,她们也是三年教育毕业生,也只是曾经在大山中生活的她们,才有机会读书识字。

    三年又三年,女子学校数量倍增,人们习惯女性进入学校读书,男生女生在一个学校读书这件事情可有可无,不过女生想要上大学的话,只能和男生一起,小学、中学数量多,可以分男子学校和女子学校,大学却不行。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方南只是在脑海中想一想,明年的计划只有新建超过八百座小学、一座大学和一座女子学校。

    教育很重要,眼前最重要的还是军事,明年下半年人民军一线作战部队就能全部整编完成,明军也将扩军五十万以上,并且一些明军编练完成,到时候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人民军这边是要尽可能拖延开战时间,不是人民军军力不足,而是方南想要等这一届三年教育毕业生起码进入军队和政府实习几个月,有了一些经验可以转正。

    随着人民军与明军开战,人民军击败明军扩大地盘扩编军队,这些三年教育毕业生可以迅速提升阶位。

    在人民军中,对嫡系还是“外人”,要尽可能公平一些,一旦人民军太偏嫡系,那些“外人”很容易心生反意,这对人民军可不是一件好事,提拔嫡系只能在规则内进行。

    所以这一届三年教育毕业生尽量不要错过人民军和明军的下一场战争。

第255章 负担

    “唉,升官发财,这些只想着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吏才是华夏大地上的蛀虫。”看着军情处送来的报告,方南感慨一句。

    这份军情处送上来的最新报告中写着最近两个月里大明统治区变化,明廷征兵已经在继续着,预计目前明廷兵力已经过百万,只不过新兵非常多,以明军的训练方式,想要拥有一些战斗力起码要一年以上时间才行。

    但是因为这征兵,明廷治下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给新兵安家费、直接抓壮丁、给钱可以放人等事情属于明廷各地官府的正常操作,官员们从募兵中想方设法敛财。

    在这之后,一些地方官员甚至拿出各种名头来加税,主要名头就是南方闹贼,人人都要缴纳剿贼税。

    明廷的税收还算一般,老百姓家里有几亩田地吃饱饭没有问题,但各地官府经常私自加税,如此情况下老百姓能够活着就已经比较辛苦了,现在各地官府又要加税,许多老百姓难以承受下去。

    没钱交税,官差就要过来拿人,只有交税了才能够将人领回家。

    面对这种情况,有老百姓想法设法凑了钱交税,但还有很多老百姓怎么也凑不齐钱,他们能做的只有两种,一个是逃往深山,另一个则是造反。

    根据军情处调查,几乎是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明廷治下造反事件大大增加,一些原本隐藏下来的反贼看到人民军获得成功,也想要重新出来占地为王,但更多的还是小股老百姓无法忍受官府的压迫而造反。

    但不管是以前的反贼继续造反,还是小股老百姓造反,绝大多数都失败了,或是直接被杀,或是逃往深山中,只有极少数成功占据一座城池,很快又被大股明军剿灭或者赶走。

    这个时候在明廷治下造反并不是一个好主意,虽说明廷的主要对手是人民军,大批明军都向着广西、湖广、江西、福建四地集结,但明廷还在各地募兵,各地依旧有不少明军,见有人造反,立即派兵围剿。

    最惨的就是广西、湖广、江西、福建四地,这四地聚集大量明军,敢造反,可能一天时间都持续不下去。

    李成梁为了练军,即便反贼逃进深山中依旧派遣大部队过去围剿,按照明军的训练方式,只有经过血战,战斗力才能快速提高,普通训练要训练一年以上才能够拥有战斗力。

    人民军实力很强,李成梁也不想现在就与人民军开战,这些作乱的反贼成为李成梁最好的选择,看到各地反贼出现,李成梁反而很高兴。

    官逼民反,下一刻便有官军来围剿,最终官军战斗力提高了,官员富了,老百姓却死了。

    对于明廷治下变化,方南也管不了那么多,这已经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若是明廷没了,华夏大地彻底混乱起来,各路反贼占地为王互相争斗,到时候死伤人数会是现在的十倍以上,华夏大地元气大伤,连鞑靼人都抵挡不住。

    明廷中不是没有爱民如子的好官,但人数太少,他们在朝堂上出声,甚至建议明廷像人民军学习,将土地分给老百姓以获得民心。

    但大部分大臣都不支持,这些大臣家中也有大量土地,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自然不愿意将土地白白分给老百姓。

    朱翊钧不是昏君,反而很聪明,他明白一些事情,也明白有些事情不能做,一旦自己下令将土地分给老百姓,朝堂上众多大臣都会出来反对,甚至以辞官相逼。

    人民军出现让朱翊钧想明白一些东西,也想要做一些事情,不过这些事情暂时朱翊钧不会去做,剿灭人民军是当务之急,等人民军灭了,朱翊钧再慢慢将一些事情引出来,这天下终究是他朱家的天下,谁也不能夺走。

    实际上此时明廷为了剿灭人民军,已经出现一些问题,不单单是一些地方出现乱民反贼,更重要的还是明廷财政。

    万历前十年有张居正做出的努力,现在的明廷属于最强盛的时候,国库充盈,维持一支百万兵力大军没有问题。

    关键是几十万大军被人民军灭掉,明廷快速募兵扩军到百万,现在兵力更是已经超过百万,短短时间里扩军这么多,对明廷是一个严重的负担,仅仅是打造冷兵器、火器就需要大量金钱。

    给明廷五年十年时间慢慢扩军,以明廷的情况倒是可以承受,可面对人民军这个大敌,明廷只能全力扩军,差不多扩军结束后就要像人民军发动进攻,若是继续等待,明廷自己就要崩溃。

    现在明廷已经准备加征赋税了。

    大明统治区乱象频生,人民军统治区和谐安宁,这种截然不同的处境只有少数人才知道,江赐、夏景山、梁新三人就属于这少数人,他们的玻璃镜生意做到大明统治区去,也了解到大明统治区发生的一些变化。

    这一天江赐、夏景山、梁新三人坐到一起,谈论起大明统治区的变化。

    “大明那边乱贼频出,运送琉璃镜的车队运气不好一路上能遇到好几次贼人抢劫,还好护卫人数足够多,将贼人都杀退了,太乱了。”梁新感慨的说道,局势乱起来,连生意都做不安稳。

    听着梁新的话,夏景山笑着回道:“看看我们这边老百姓安居乐业,大明那边却乱得不成样子,我感觉大明是要亡了,还好我们最先投靠人民军,我们能够坐在这里,就是最好的事情,已经有那么多人(权贵)死去,不知道接下来还要死多少人,我们现在坐着看戏就好。”

    “是啊,坐着看戏就好,以前做生意事情太多,在人民军这里做生意太简单了,根本没有那些麻烦事。”江赐也开口说道,夏景山和梁新都微微点头,不过三人内心中都有着一个类似的想法。

    人民军治下做生意是简单,可他们更想要回到大明治下,贱民们一个个都翻身了,见到他们都敢直视,还品头论足,要是在大明统治区,直接带着护卫上去一顿打。

    只可惜他们都回不去,要是人民军被明军剿灭了,他们就算将所有财富拿出来都很难活命,只能继续按照人民军的规则在人民军治下生活下去,好歹性命无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081/ 第一时间欣赏绞明最新章节! 作者:珩毅所写的《绞明》为转载作品,绞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绞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绞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绞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绞明介绍:
万历中兴,明朝最后的辉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打土豪,分田地,为了过上好日子,穿越者毅然掀起一场浩浩荡荡的土地革命!绞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绞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绞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