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绞明TXT下载绞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绞明全文阅读

作者:珩毅     绞明txt下载     绞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21章 很幸运

    韩林将战报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北平城王盛荣手中,看着战报,对于韩林率领人民军打败建州女真和倭寇总计三十万大军,王盛荣感觉胜利才是正常,失败了就是韩林失职。

    才三十万敌人,想当初百万明军围在广东三面,人民军才三十来万人马,明军精锐部队更是装备大量火器,其实力还要超过建州女真和倭寇。

    就是如此强大的敌人,都被人民军轻而易举给击溃了,韩林手中足有十七万人马,还是依城而守,依靠各种火器,抵挡住敌人还是比较容易的。

    除非建州女真和倭寇兵合一处,三十万大军进攻只有几千人民军驻守的小城,付出超过五万人死伤,才有可能攻下这座小城,前提是人民军的援兵没有及时赶过来。

    战争,从人民军成立那一天起,人民军就在不停的战斗着。

    起初人民军在大山中,战斗的对象是山贼土匪,王盛荣还记得山贼土匪是山民们最害怕的对象,担心山贼土匪来袭,整个村寨男女老少都要拿起武器去抵挡山贼土匪的入侵。

    直到人民军对山贼土匪下手,才知道大山中的山贼土匪是那么的多,王盛荣也知道大部分山贼土匪和山民都一样,在外界活不下去了,才会被迫落草为寇。

    大山中山民和山贼越多,足以说明外界的世道越不好,底层老百姓过得越艰难。

    终于,由穷苦老百姓组成的人民军积蓄足够的实力,走出大山,向明廷官府、地主阶层发起反击。

    明廷很强大,拥军百万,而且明廷疆域如此辽阔,治下人口亿万,只要明廷想,就可以再招募组建百万大军。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人民军从弱小一步步走向强大,终于将明廷推翻,给全天下所有穷苦老百姓都分配土地,今年是许多穷苦老百姓拥有属于自己土地的第一年,收获的第一年,不出意外,他们的幸福生活将从秋收后开始,再也不需要为吃饭发愁。

    在推翻明廷的道路上,山贼土匪依旧是人民军的敌人,整个华夏大地上山贼土匪数量恐怕还要超过一百万,其中很大一部分山贼土匪平日里种着田,等寻找到机会时就会就会化身饿狼疯狂的冲向目标。

    若是明廷官府还有全天下的地主们能够对底层老百姓好一些,也不至于会出现那么多山贼土匪,更不会有人民军出现将明廷推翻。

    人民军已经将明廷推翻,即将建立新的国家,但战争还没有结束,先是二十多万鞑靼人进犯边关,之后又有东吁王朝入侵云南,如今更有倭寇和建州女真联手入侵辽东,华夏大地西边蠢蠢欲动的势力也不止一个两个。

    别着急,凡是敢进犯华夏大地的敌人,总有一天人民军会找上门去,战争不会结束,除非这片大地上只剩下一个国家。

    最近两个月时间里,王盛荣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去视察正在训练中的枪骑兵师,目前已经有两个新组建的枪骑兵师正在训练中,随着枪骑兵第一师不断从大草原上带着更多战马回来,还会继续组建新的枪骑兵师。

    等到八、九月,枪骑兵第二师就会初步训练完成,到时候第一师和第二师会交换一半人员,使得两个师都拥有征战大草原的实力,两个枪骑兵师一万骑一起征战大草原,能够为人民军带回来更多的牛马羊。

    不过也有一个问题开始显现,因为枪骑兵师频繁征战大草原,距离边关区域较近的鞑靼人部落都开始迁移,使得枪骑兵第一师想要从大草原上获得足够的收获,必须往更北方前进,在大草原上待更长时间。

    这个时候枪骑兵师第一师一人两马是不可缺少,要是一人一马,就无法在大草原上待太长时间。

    战争总是要死人了,最开始的时候因为战斗出现人员死伤,王盛荣很心痛,但是为了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的理想,王盛荣只能忍痛继续前进,带着军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回过身来看看,从组建人民军到今天,那些战死的战士们若是能够看到自己家人还有全天下所有穷苦老百姓都露出笑脸,应该都会很高兴。

    王盛荣知道,人民军的脚步不会局限在华夏大地上,天下很大,华夏大地很小,在华夏大地之外还有更多的土地,现在老百姓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大人四亩,孩子二亩,他们很满足,但王盛荣没有满足。

    王盛荣的脑海中经常出现一幅老师描绘过的画面,一个五口之家,拥有上百亩田地,家里有牛有马,还有大群的鸡鸭鹅,孩子们都可以去学校读书,家中的收入可以让他们每个季度都穿新衣服,见到好吃的东西可以不需要思考多长时间就买一些回家……

    不是一家如此,是家家如此,华夏大地的土地无法满足需求,但是王盛荣认为在老师的带领下,总有一天会让这样的场景出现。

    要知道从人民军组建到今天,也只有十年时间罢了,他们还年轻,人民军的高层都三十岁早有,他们还有三个甚至更多的个十年。

    一个十年就能够占领华夏大地,以华夏大地为基础,人民军将变得更加强大,再来三个十年,王盛荣已经无法想象到未来人民军会走到什么地步。

    从一个山民成为人民军高层之一,王盛荣感觉自己很幸运,幸运的遇到老师,老师不会停下脚步,人民军不会停下脚步,王盛荣自己也不会停下脚步,他愿意跟着老师和同学一起继续前进。

    辽东的战报送到北平城,又送到武昌城,不需要再送到广州城,人民军中央政府所有部门都转移到武昌城来,少去从武昌城到广州城这条路,的确节省很多时间。

    人民军又击败两个敌人,知道消息的人都是笑一下,到了今天,人民军战无不胜的信念已经深入人心,对于又打败两个敌人的事情,没有多少人会太激动,即便这两个敌人总计出动三十万大军。

第422章 报纸与老师

    对于韩林率军击退二十万倭寇和建州女真的事情,方南只是稍微看看便放下,方南对人民军的实力有着足够的自信。

    因为人民军与明廷的战争,在中期时明军实力非常强,火器部队比例几乎是此时世界上最高的军队之一,就算将西方国家的军队同样人数下与李成梁率领的军队扔在战场上,李成梁军获得战斗胜利的几率还要大一些。

    如此实力的明军都被人民军击败,起码在陆地战上,没有任何敌人能够将人民军击败。

    最多就是在平原地形上面对骑兵集群冲锋,人民军也能够使用火枪将其击退,不过想要打败骑兵部队就有些困难了,骑兵机动性强,步兵根本就追不上,随着人民军组建更多的枪骑兵师,人民军这一点缺陷这处正在快速被弥补。

    建州女真不是人民军的对手,倭寇同样不是人民军的对手,既然他们敢攻击人民军,那他们就是人民军的敌人乃至仇人,总有一天人民军会报复回去。

    在方南眼中,建州女真和倭寇都是必灭的对象。

    翻过辽东战事,方南继续思考另一件一直让自己犹豫的事情,思考好几天事情,方南差不多快要做出决定,这件事与报纸相关。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方南很早就想过让人民军发行报纸,让治下民众比较容易了解到人民军政府最新政策,人民军也可以用报纸来引导社会舆论,只不过受限于文盲率太高,让方南将发行报纸的事情一拖再拖。

    报纸或者类似于报纸的东西很早就在这个世界上出现。

    “邸报”是华夏大地上最早的报纸,“邸”本来是指古代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早在战国时就出现了。

    颜师古说:“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归至也。”

    “邸”后来作为地方高官驻京的办事机构,为传递沟通消息而设,由此而有“邸报”之称,“邸报”又称“邸抄”,另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属于新闻文抄。

    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主要作用是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

    “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唐代《开元杂报》是开元年间发行的邸报,该报系雕版印刷,质量不是很高,本身原无报名,因其发行时的年号是在开元年间,后人便称其为《开元杂报》。

    宋代的报纸称谓很多,有“邸报”、“朝报”、“邸抄”、“进奏院状”、“状报”等,“邸报”是其中最通用的称呼,主要是将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报,官吏任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

    邸报的发布要受中央政府的严密控制,宋朝的邸报大部分都是手抄的,宋代周麟之著《海陵集·论禁小报》对此有相关描述。

    在宋代,出现了专门抄录邸报以售卖的牟利商人,官员们为求省事,都乐于花些钱去购买,大概后来由于花钱即能购到,无须再去缮抄,宋朝《邸报》的发行时间趋向固定。

    即便是是明廷,也设立专门出《邸报》的通政司,专门管理《邸报》的出版发行。

    这是在华夏大地,在华夏大地之外,一千六百年前,古罗马政治家恺撒把罗马市以及国家发生的事件书写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这大概是西方最古老的报纸。

    一百多年前,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于是印刷的报纸开始发行,几十年后,罗马发行的报纸上刊登了哥伦布航海的消息,不过当时的报纸只是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时才发行。

    若是历史没有改变,预计还需要十多年时间才会出现定期报纸,不过现在,方南已经准备在夏国建立后发行报纸,若是不出现问题,明年就可以开始发行。

    方南一直推迟发行报纸,主要就在于文盲率太高,就算是报纸发行出去,也只有识字的人才会去购买,整个夏国识字的人也就那么多,即便发行报纸,报纸的影响力也达不到方南想要的程度。

    其次就是民众收入,报纸不可能免费发放,一份报纸的价格不会太高但也不会太低,受限于交通问题,一份全国性报纸,最低也得每旬发行一期,一个月才三期,农户家庭也能买得起报纸,但愿意花钱购买报纸的农户,方南认为不会有多少。

    思考中,方南将目光放到小学中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身上,还有一个月时间就将结果,今年是夏历元年,后年,也就是夏历三年1月初(阳历),这一届学生都将毕业,其中一部分毕业生将前往全国各地新建立的小学担任老师。

    这时候小学的数量会覆盖夏国所有省市县和一小半农村。

    主要还是农村,有识字的老师在这里,每个村庄只需要定期购买一份报纸,由老师为村民们讲解报纸上的内容。

    如此一来,报纸的影响力就会大大增加,而且一个村庄购买一份报纸都能够承受。

    想象一下,军队为夏国开疆扩土,新占领的土地需要移民开发,夏国政府可以在报纸刊登移民的新闻,并且将移民到新土地的好处都写上,比如每户一百亩土地,有建好的房屋,水泥路已经修好,还每家分配一头耕牛。

    老百姓一看,移民过去就能够得到这么多东西,收入是现在的好几倍,肯定不少人心动打算移民。

    当然,讲解报纸内容的老师也是非常重要,不能去糊弄老百姓,反而要配合政府去宣传。

第423章 师生传承

    既然已经决定发行报纸,方南便抽出时间写出一个简单的计划,从筹建报社,到建立印刷厂,再到将印刷出来的报纸卖出去。

    筹建报社比较简单,需要一个总负责人,需要一些文笔好的编辑,需要排版人员。

    报社是夏国政府直属机构,需要听从方南还要内阁的吩咐,将重要的事情写出来,放到报纸上。

    将一份报纸定稿后,还要呈交内阁甚至是方南进行批阅,批准后,报纸才能够进入到印刷厂进行批量印刷,印刷的技术使用金属活字印刷即可,技术难度并不高。

    负责印刷报纸的印刷厂不能只有一个。

    起码报纸发行后几年时间,水泥路都无法将夏国所有重要城市连通,更不要说铁轨路,不可能做到将报纸都在一个印刷厂中印刷出来,然后送往全国各地,那样需要太长太长的时间,一月发行一期都费劲。

    方南打算在夏国目前所拥有的十五个省各设立一家能够大批量印刷报纸的印刷厂,报社总部在武昌城,在报纸还没有开始印刷的时候就可以将样张用快马昼夜不停送往各个省的印刷厂去。

    各省印刷厂印刷出来的报纸,再送往市、县去,一致时间里在专门的地方一起开售,发售报纸时间可以迟一点,但绝对不能比约定时间提前。

    至于城外村庄订购的报纸,可以村庄派一个人到县里取,又或者报社安排专门的人员将报纸送过去。

    想到送报纸到农村去,方南脑海中又闹出来一个想法,明廷都有驿站,夏国可以设立邮政,不单单是政府、军队使用,还可以服务民众。

    老百姓要向远方的亲人送一封信非常麻烦,又要托人,又要花钱买东西搭人情,许多时候还找不到人送信。

    夏国政府建立邮政体系,可以覆盖全国各地,方便老百姓送信甚至送一些较轻的物品,当然,老百姓通过邮政送东西也是需要花钱的,不过花费不会太高。

    稍微思考一下,方南又决定将建立邮政的事情推迟,主要问题还是缺少马。

    发行报纸的计划大致如此,不过方南没有打算一开始就将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先在武昌城区域进行试发行,没有出现问题的话,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报纸。

    写完“报纸”计划,方南又在纸上写了两个字,“识字”,用一个圈圈起来。

    从古至明,就没有全民识字的朝代,皇帝、大臣们认为底层老百姓不识字更好,老老实实种地,不会出什么乱子,也就是所谓的愚民。

    然而愚民太多对一个国家了来说才是真正麻烦的事情,底层老百姓啥也不懂,很容易被其他人诱导,进而引发造反等严重后果。

    让底层老百姓识字,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始,识字不代表老百姓真的就懂得所有大道理,不过相比于不识字,识字的老百姓在识字过程中多多少少还是能够懂得一些简单的道理,稍微让老百姓变得不盲从。

    全民识字早在人民军还在大山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方南亲自担任老师教学生们读书识字、算术以及其他的知识,方南又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任务,学生们回家后,需要在家人空闲的时间里,将自己在学堂中学习到的知识教给家人。

    这也算是一种学习方式,在学生教家人知识的时候,自己又重新学习一遍。

    起初学生的父母不怎么愿意学,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孩子教自己,他们有些害臊,为了让学生的家人们跟着学生学习,方南告诉学生们一个方法,学生们对自己家人说,这是老师安排的任务,必须要完成。

    方南在青山寨中已经拥有一定的地位,方南的话必须听,渐渐的,学生们的家人们都开始认识字学会算术。

    这种模式随着师生一代代传承下去,在人民军走出大山的时候,可不止是三年教育毕业生们能够读书识字,还有学生们的家人也能够认识一些常用字,会简单的算术。

    能够认识常用字和会简单的算术已经足够了,他们也跟着走出大山,起初他们的知识见识不足以在人民军政府中担任高官,但是担任一个小吏还是可以的。

    随着人民军走到今天,这些在出山时就已经三十多岁的人,有的人在工作岗位上慢慢成长,级别最高的人已经成为一县之长。

    也有的人无法继续进步,或是继续担任一个小官,或是放弃职位回家过着近乎养老的生活,他们的儿子在人民军中已经是中上层,养活一家人没有问题,可能他们会闲不住,继续侍弄几亩田地。

    主要还是最初的时候缺少人手,给了这些思维几乎快要定型的中年人一个机会。

    之后随着人民军占领整个广东,新建立的学堂/小学中,老师同样给学生们布置教授家人识字、算术的作业。

    没用多长时间,学生的家人就接受这个事实,老师的作业是其一,另外老师也给出其他解释,比如学会认字和算术,再卖粮食买东西的时候,就不会被骗了。

    大字不识一个的底层老百姓,的确经常被骗,却无可奈何,谁让他们不识字,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识字,摆脱被骗的命运,没想到随着人民军到来,不但自己孩子有读书识字的机会,连自己也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实际上这些底层老百姓能够读书识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军给老百姓分田地,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老百姓依靠种田就能够吃饱饭,一年中空闲时间多了起来,有时间去学习。

    若是在以前,只能租种地主土地,被地主和官府剥削的严重,每天从早忙碌到晚,大晚上累的直接睡着,哪有心思去读书识字。

    从广东,再到与广东相邻的四省,能够认识常用字和会简单算术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不过相比于华夏大地亿万人口,文盲率并没有降低太多,但是随着三年教育毕业生们的努力,迟早有一天文盲率会降低到百分之十以下,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上了年纪不愿意学习的老人。

第424章 冲动

    一天的工作结束,方南从中央政府大楼乘坐马车返回皇宫,随着方南归来,方家的晚饭也即将开始。

    方南一家到现在也只有五口人,方南、胡筱雅、乔慕雪、乔慕雨、朱尧姜,皇宫占地总面积足有二十万平方米,但方南一家五口人都是居住在同一栋楼房或者说宫殿中,属于个人的房间都相距不远,只要不是特别忙碌,每天吃饭也都是在一起。

    这才有家的感觉。

    不过睡觉时就不能在一起了,大乔小乔姐妹勉强还可以在一起,胡筱雅、朱尧姜就不行了,方南也没有强迫的想法。

    基本上每天晚上方南在哪个房间睡觉,都是胡筱雅安排的,一人一晚轮换,公平公正,连胡筱雅自己也不例外。

    吃过不算丰盛但比较精致的晚餐,四女拉着方南进入专门放置衣饰的房间中,五套服饰映入方南眼帘,其中两套分别是以金黄色为主的龙袍和凤袍,剩下三套妃子装分别以天蓝色、浅黄色、粉色为主。

    夏国是新的朝代,但方南没有标新立异,去取消龙袍、凤袍这些东西,这也算是华夏文化之一。

    龙袍、凤袍以金黄色为主这没法改变,妃子装则是按照乔慕雪、乔慕雨、朱尧姜三人喜欢的颜色来。

    实际上五套服饰都是四女亲手缝制出来,朱尧姜将明廷的龙袍、凤袍描述出来作为参考,方南也加入到其中,一起进行服饰设计,然后四女亲自动手缝制,才有了今天房间中这五套服饰。

    在方南看来,龙袍、凤袍都是礼服,还是最庄重的礼服,只有在重要庆典时才会穿,八月1号建国时肯定要穿,但是平日里大多数时候,方南会穿常服,常服也绣有龙的图案,一看就知道是皇帝穿的。

    说是常服,实际上也是工作服、普通礼服,方南工作、出席宴会时都是穿着常服。

    除了龙袍、常服还有便服、军装等,便服就是“普通人”穿的衣服,可华丽,也可普普通通,主要是外出不想被人知道身份时穿着便服;军装没有军衔,皇帝是军队最高统帅,皇帝勉强也算得上是军人,有军服很正常,主要是在视察军队的时候穿。

    不单单是方南,夏国的官员们也要准备多套服饰,官服、工作服是政府下发的,官员自己还要有礼服、便服。

    一定意义上,礼服就是非常华丽的便服,毕竟夏国民众的衣饰风格还没有太大变化,依旧属于“古装”范畴,礼服即华丽的古装,不过随着便服向方便、舒适的方向发展,预计那些近现代服饰很快就会出现。

    夏国上层的衣饰习惯会不断向下蔓延,中上等收入家庭会先一步跟着走,中下等收入家庭随着收入增加,未来应该也会跟着准备一套华丽的衣服作为礼服。

    房间里,四女一起为方南换上龙袍,不止是衣服,还有头冠、鞋子等,一整套服饰,方南一个人无法快速将其全部换上。

    穿上龙袍,四女都盯着方南看,想要寻找有问题的地方,看着看着,四女俏脸微微泛红,这还是她们第一次看到方南穿龙袍,或许是龙袍属性加身,让四女多了一种从来没有体会到的感觉。

    方南自己向前走几步,对着一面人高的大镜子,自己打量自己身上的龙袍。

    嗯,感觉还行,龙袍加身对方南来说并没有太多感受,就是一件衣服罢了,还是一件穿起来不算舒服的衣服,夏天穿着热,冬天穿着冷,反正方南是没有打算穿这龙袍多长时间。

    方南还是第一次穿龙袍,衣服是四女缝制的,她们将自己的衣服缝制完后肯定会穿上试试,不过方南还没看过。

    “夫人们,来,将你们的衣服也换上,让夫君看看。”

    听到方南的话,四女立即行动起来,大家衣服里还穿着内衣,不会赤果相对,直接当着方南的面一一将衣服都换上。

    方南仔细打量着换好衣服的四女,和自己穿龙袍给自己的感觉不同,看到四女换上凤袍和妃子装,莫名的一股冲动油然而生。

    当天夜里,方南游走四女的房间,最后回到在乔慕雪的房间睡下,今天本就是轮到乔慕雪。

    距离建国日越来越近,人民军上下变得更加忙碌,八月一号对于整个人民军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日子,他们不希望在这一天出现问题,谁身上出现问题,即便上面不处罚,自己也会非常后悔。

    身为人民军的一员,大家一起努力推翻明廷,人民军早已经成为大家的另一个家。

    政府官员在努力,军人们也在努力,军队在对内对外都是如此。

    对内上,各地部队都想要尽快敢在建国前将所有山贼土匪都清扫干净,只是有些山贼土匪藏得太隐秘,想要在建国前彻底清扫感觉非常困难。

    若是这些山贼土匪一直躲藏下去,人民军想要剿灭他们有些困难,但大部分山贼土匪不事生产,必须依靠到外界抢夺粮食才能够活下去,甚至于他们抢夺财物有没有办法出手。

    人民军可是和明廷大大不同,根本不允许民众接触山贼土匪,谁敢通贼,一旦被发现,会给予严惩。

    而且就算山贼土匪成功抢劫一次,人民军就会迅速派部队过来进行围剿,敢露头,就不想再继续隐藏下去。

    山贼土匪想要活下去,大概只能在深山中自己种田了。

    已经有不少藏在深山中的山贼土匪因为活不下去了,出山向人民军投降,人民军将山贼土匪中有杀人罪行的全部处死,其他人都贬为苦力接受改造。

    在对外上,人民军打算在建国日前后总计一个月时间里无战事,人民军不会主动对外出击,也不希望有敌人在这个时间来进犯华夏大地,前者容易,后者困难,谁也无法确定什么时候就有异族人进犯华夏大地。

    鞑靼人、建州女真、倭寇还有东吁王朝都好说,被人民军击退后,短时间内是不敢主动进犯,唯一有点问题的就是华夏大地西边的异族人,希望这些异族人不要主动找死。

第425章 前夕

    随着建国日日益临近,武昌城的客栈变得爆满,人民军要在建国日阅兵,并且对外开放,普通民众也可以观看阅兵,前提是有位置,使得不少人聚集到武昌城来,想要观看阅兵。

    以种地为生的农民们很难前往武昌城,他们的积蓄不算多,还无法承受前往武昌城和住客栈的花费,只有武昌城附近的农民才会前往。

    除了武昌城附近的农民,来武昌城的都是中上收入群体。

    客栈已经爆满,入城的人们只能想办法借宿朋友家,武昌城中的一些居民也趁机做起生意来,将自己多余的房间租给外来者,也能小小的赚一笔钱。

    人民军也邀请许多人来观看阅兵,他们在阅兵场地上有专门的观看席,被邀请来的人中一小部分,更是会受到皇帝接见和封赏,成为夏国贵族一员。

    建国日的安排早已经定好,第一步祭天建国称帝,第二步大封功臣,第三步阅兵,第四步举行宴会。

    在这一天,各地政府会派出官吏下至农村,向老百姓宣读《夏国皇帝方南告全国民众书》,其主要内容是人民军起家到今天的过程、建立夏国、称帝,以及方南对民众的诺言,方南会让所有老百姓收入越来越高、看得起病、孩子都能够读书识字等等。

    内容通俗易懂,普通老百姓就算无法全部听懂,也能明白个大概。

    距离建国日越来越近,却还有一些事情还没有进行中,比如阅兵前的彩排。

    参与阅兵的部队来自人民军各个师,火枪兵、掷弹兵、先登兵、枪骑兵等各个兵种都会登场,还会有马拉着炮车登场。

    若是不提前进行彩排,总计上万人的受检阅部队很容易出现问题。

    实际上最应该担心的应该就是八月一号这一天的天气情况,方南不相信自己的运气会那么差,遇到一个阴雨天,就算是阴雨天,方南也会顶着雨继续已经定好的过程,天也不能阻挡夏国的建立。

    受邀参加建国大典的政府官员和军队军官正在向武昌城汇聚,在踏上前往武昌城的路上,他们的内心是止不住的激动,他们一直在等待这一天,这一天终于要来了。

    身为政府官员和军队军官,他们非常了解人民军走到这一天是多么的不容易,尤其是军人,从人民军建立起,就一直在战斗中成长,从一百人到今天的百万大军,一路走来,人民军遭遇一个又一个敌人。

    人民军目标是推翻明廷,明廷也是人民军面对的最强大的敌人,明廷不止一次派遣大举来围剿人民军,明军兵力是一次比一次多,人民军努力的将明军击退击败,牢牢守护住人民军/统治区,守护老百姓手中那来之不易的田地。

    政府官员们明白人民军的艰难,也明白底层老百姓的生活有多么的穷苦,身为政府官员,他们本身也都是底层老百姓出身,他们知道自己以前的生活比较艰难,但是他们看到更多比他们生活还艰难的人。

    从加入人民军的那一天起,他们就在为让全天下穷苦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努力。

    目前这个目标他们勉强达到了,起码全天下的穷苦老百姓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农田,依靠种田,他们今后不会再饿肚子。

    实际上这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说已经是非常幸福的生活,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能够全家吃饱饭就足够了。

    推翻明廷让全天下穷苦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个目标,人民军建立国家、大都督称帝也是一个目标,在大都督/皇帝的带领下,政府要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军队要抵御所有外敌。

    习惯被人喊“王大锤”的王昊放下手中研究也在前往武昌城的路上,他将被封为帝国男爵。

    虽然只是终身制的爵位,但也是许多人渴求的,王大锤即将成为夏国贵族的一员,这是王大锤的荣誉。

    自认为自己只是一个铁匠,王大锤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功臣被皇帝封爵,王大锤认为自己很幸运,幸运的遇到了很快就要成为皇帝的大都督。

    想当初在虎头寨的时候,王大锤还是因为银子、粮食才接受方南的雇佣,按照方南的要求打造火器和冷兵器。

    从打造武器上,王大锤已经猜测到方南想要造反,不过为了粮食为了让虎头寨的人吃饱饭,王大锤同意了,毕竟大家都是山民,藏在深山中,明军都很难围剿过来,真的有明军打过来,那就继续往深山走。

    没想到从那一天开始,王大锤就带着虎头寨的人们登上方南的战车,在推翻明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已经回不了头了。

    一个铁匠成为开国功臣,不但是王大锤难以相信,外人知道了也很难相信,但人民军的中高级军官要是知道了,却不会有人反驳,在他们看来人民军能够推翻明廷,的确有着王大锤的贡献。

    因为是在虎头寨中,王大锤带领铁匠们为人民军打造出虎头枪,仅仅是虎头枪的名字,就足以确定王大锤的贡献。

    不过方南给王大锤封爵的主要原因,除了打造虎头枪,还有就是和唐备一起研究打造蒸汽机,虎头枪对人民军重要,蒸汽机同样重要,两者加起来,王大锤有资格成为男爵。

    当然,若是王大锤亲自研究出虎头枪、蒸汽机,给王大锤一个世袭伯爵都不过分,只是虎头枪、蒸汽机的最初设计都来源于方南,能够打造出虎头枪和蒸汽机,方南的贡献最大,若是将王大锤换掉,换一个资深铁匠过来,差不多也能够完成任务。

    这也算是王大锤的运气吧。

    学校老师,因伤退伍的军人,研究所研究人员,等等,许多许多为人民军做出贡献的人都受到人民军的邀请,踏上前往武昌城的道路,虽然大部分人的贡献达到被封爵的程度,但是能够受到邀请来武昌城参加观看阅兵式,就足以让他们激动的睡不着觉。

    大部分人都决定将邀请函好好保存下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第426章 皇帝的誓言

    八月一号,晴,天公作美。

    天还未亮,整个武昌城的气氛变得与以往不一样了,家家户户都早起,吃早饭,准备自己最好的衣饰穿上。

    和武昌城中其他人一样,皇宫中方南一家五口也是早早起来,今天是人民军最重要的日子,身为人民军大都督,同样是方南最重要的日子,今天方南将正式建立夏国,并且成为夏国的皇帝。

    官员、军人、商贾等等,武昌城的人们都在准备着。

    最忙碌的恐怕就要数武昌城的城防军和军情处,今天就是建国日,城防军和军情处担心今天会有明廷余孽破坏开国大典。

    方南反而不太在意,明廷已经覆灭,整个华夏大地都在人民军掌控之下,就算依旧有明廷余孽,想要来到武昌城也是非常的困难,就算能够进入武昌城,也不可能携带火器、炸药之类的,更不要想携带武器接近皇宫甚至是阅兵式场地。

    天亮了,武昌城的人们走出家门向着新城区汇聚,即便他们只能够观看阅兵式,他们也早早前往场地等待着。

    相比于其他十省的老百姓,武昌城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被人民军占领,三年多时间里,武昌城中普通老百姓早已经全身心去支持人民军,人民军即将建国,他们自发前往庆祝。

    今天的第一项是在皇宫祭天建国称帝,参加的人员多达上千,主要是政府官员、军队军官以及其他将被封爵的人,负责主持仪式的人是礼部部长程心远,为了今天这一处,程心远已经准备好久,还向不少老人请教,万万不想在仪式上出错。

    上午,夏国一众高层汇聚皇宫中祭坛内外,程心远主持祭天仪式,周磊念祭文。

    祭文实际上一些内容和《夏国皇帝方南告全国民众书》相同,主要内容就是告诉上天人民军建立到今天的走过的路,其次是告知上天人民军将建立夏国、方南称帝。

    周磊念完祭文后,在程心远的主持下,方南亲自向所有人宣布,今天夏国正式建立,他成为夏国的第一任皇帝,接受夏国一众高层礼拜。

    行礼是正常的拱手礼,起码在明代还没有出现大臣向皇帝行跪拜礼,方南更不会想要见到这一处。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家平身。”

    方南感觉让臣子们都起身,尽快过了这一端让方南有些发囧的言语,夏国一众高层们感觉没有什么,但方南两世为人,这些话语说出来听起来就让方南浑身不舒服,好在类似这样的话语今后也很少会在方南面前出现。

    在接受臣子们礼拜后,方南身为夏国皇帝,向上天、臣子、民众(代表)发出自己的誓言:“我会带领夏国走向强大,我会让所有夏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好,我将带领夏国/军队抵挡所有敌人,保护所有夏国民众生命安全,我将……”

    刚刚成为皇帝,方南并没有使用“朕”这个自称,依旧是使用“我”,使用“我”会让皇帝平易近人,另外“朕”这个字眼方南前世曾了解一个说法。

    “朕”可能是秦始皇嬴政的自称,“政”和“朕”的发音很近,但等到刘邦称帝的时候,刘邦不学无术,竟然将“朕”用于皇帝的自称,一直传承到明代来。

    方南无法确定这种说法的真假,但也不想要继续使用“朕”。

    皇帝的誓言结束后,进入到今天的第二项,大封功臣,同样由程心远主持、周磊宣读,念到名字的人上前来,方南亲自为念到名字的赐予爵位。

    一等公(爵)一共有三人,分别是兵部部长胡壮、陆军第一集团军军长王盛荣、秘书长周磊。(一等世袭罔替、二等递减世袭、三等终身)

    一等侯一共十人,分别是赵弘、丁维、程心远、沈明辉、王木五位部长级大臣,以及周毅、何言、阎汉、熊坚、韩林五位军方高层。

    一等伯一共三十六人,主要是政府副部长、高官和军队中剩下的副军长和以及王牌师师长。

    一等子一共一百二十五人,一等男一共七十八人,总得下来世袭罔替的贵族一共二百五十二人,或者说二百五十二家贵族,只要这些贵族不自己主动作死,他们会跟着夏国一起传承下去。

    从公爵到子爵,全都是世袭罔替,从男爵开始,递减世袭的二等男和终身制的三等男出现,二等男和三等男加一起总人数多达六百二十七人,最后的仁爵只有终身制,一共三百二十一人。

    这一次方南分封的贵族一共一千二百人整,也将是夏国最大一次分封贵族。

    之后每年方南都有可能给为夏国做出贡献的人封爵,但每一年封爵的人数不对太多,多则两位数,少则只有个位数,今年能够一下赐予一千二百人爵位,主要还是开国大封。

    能够看到,在男爵之上就没有赐予世袭递减和终身制爵位,凡是获得世袭罔替爵位的贵族们,都是为夏国做出巨大贡献,或是政,或是军,他们不是方南的学生,就是学生的学生,可以说人民军就是在他们的带领下走向强大,最终建立夏国。

    每个朝代建国都要大封功臣,方南感觉没有什么好给予功臣的,也就弄出“贵族”这种东西,贵族的特权几乎没有,不过每年都可以从勋贵院领取俸禄,夏国政府每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给皇室,还有百分之一给勋贵院,由勋贵院发给贵族们。

    百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将所有贵族合起来,按照级别分发俸禄,仁爵属于“名誉”贵族,没有俸禄,只要有这俸禄在,贵族们就能够过着较为体面的生活。

    另外方南会让勋贵院建议收入多的贵族主动放弃俸禄,继续交给夏国政府支配,方氏商会会带着各家贵族做生意赚钱。

    即便是普通人也有被方南赐予爵位成为贵族的资格,从军、从政,甚至于从事科学研究更容易为夏国做出巨大贡献,只要努力就有机会,不努力一切都是白费,这还要依靠今后各种舆论宣传。

    只要找好方向,“贵族”也能够促进国民奋发向上,促进科技发展。

第427章 吾夏永兴!

    就在开国大典举行的时候,夏国大部分区域,政府官吏走上大街走到乡下,向尽可能多的民众宣读《夏国皇帝方南告全国民众书》。

    大多数老百姓大字不识一个,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但有些话语他们还是能够听明白的,他们知道是人民军赶走压迫剥削他们的官府和地主,剿灭欺负他们的山贼土匪,甚至还免费分给他们田地,凭借分到手中的田地,他们都能够过上好日子。

    仅仅是这些,就能够让他们全心全意去支持人民军,只不过广东、湖广五省被人民军/统治时间长,这些区域的老百姓更加信任人民军。

    五省之外的老百姓想要完全信任人民军还需一、两年时间,只要接下来一、两年时间里他们的幸福生活没有发生改变,他们对人民军的信任就会不断加深,当然,现在也有一些信任存在。

    从《夏国皇帝方南告全国民众书》中,所有老百姓都知道人民军正式建立国家,叫“夏”,大都督方南成为夏国的皇帝,并且皇帝还做出一个承诺,他会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现在生活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非常幸福了,但不代表他们没有渴望更好的生活,即便无法锦衣玉食,也要多吃一点肉,能够看得起病。

    曾经在明廷统治下,尤其是城池外居住的底层老百姓,他们不知道什么明廷,也不知道什么皇帝,他们眼中的天是地主,更高一点就是当地官府。

    如今,在夏国官员的努力下,老百姓稍微了解到夏国,也稍微了解到夏国皇帝方南。

    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快步走来,原本远在天边的皇帝,距离底层老百姓会越来越近,甚至今后他们闲聊中也会有对皇帝的探讨。

    这种变化对方南来说是好的变化,方南希望自己在夏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甚至让每个国民都知道,方南还想要让自己说出的话传到每一个国民耳中,那个时候的夏国,将会非常强大。

    皇宫中,方南亲自为一千二百名贵族一一赐予爵位,大封功臣这一项一直持续到中午才结束,其中有人还是第一次见到方南,激动的都快说不出来话。

    时间到了中午,却没有吃饭的时间,方南带着夏国的大臣和贵族们走出皇宫,走到皇宫外临时搭建主席台,能够登上主席台的只有方南、胡筱雅以及夏国的重臣们,其他人都安排在主席台两侧,等待观看阅兵。

    夏国的皇宫可没有明廷的皇宫那么奢侈,夏国的皇宫连高大的宫墙都没有,更不用说到宫墙上观看阅兵,为了让所有观看阅兵的人更直观的感受到夏国/军队的强大,方南只用了一个字——近。

    主席台距离受检阅部队行进区域非常近,只有五米的间隔,道路两侧的观众席距离受检阅部队行进区域同样非常近,大致也是五米的间隔。

    方南前方几十米远的地方就是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民众,他们能够清楚看到主席台上穿着金黄龙袍的就是人民军大都督/夏国皇帝,预计有数十万民众来到道路两侧观看阅兵式。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民众见到方南最开始是沉默,很快便响起震耳欲聋的声音,在这声音下方南的声音都难以散开,方南只好挥挥手,从方南最前方的民众开始,迅速向两侧扩散开,大家都安静下来,似乎是等待方南说话,可是没有喇叭的话,方南的话语根本没有传递多远。

    方南看向胡壮,胡壮明白了,上前一步,大喊道:“阅兵式开始!”

    随着胡壮声音落下,周围便有旗令兵开始挥舞旗帜,通过旗令兵和望远镜,“阅兵式开始”的命令迅速送到不远处的受检阅部队。

    “齐步走!”

    来自人民陆军第一师的队伍打头向前大步迈进,在沉静的场地中,只有战士们有节奏的脚步声。

    踏!踏!踏!

    第一师受检阅方队共计三百五十二人,二十五人一列,十四人一竖排,再加上两名领队,所有人都携带武器,两列火枪兵、两列先登兵、两列掷弹兵、两列炮兵(没有携带火炮),剩下六列都是装备长枪、雁翎刀的战士。

    道路两侧的民众视线都放在战士们身上,莫名的,似乎仅从战士们的步伐中,他们就能够感受到战士们的强大,就是这样一支军队,打败数以百万计的明军,推翻明廷,让全天下所有穷苦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这是百战精兵!

    一支支受检阅部队跟着第一师的队伍向前迈进,许多老百姓惊讶的张大嘴了,人民军整齐划一的步伐让他们惊讶的说不出来话,他们难以想象这么人是怎么做出一个相同的动作来。

    终于,第一师受检阅方队走到主席台前。

    “向右看!”

    “保家卫国,吾夏永兴!”

    在战士们一起高声喊出口号的时候,他们还会一起挥动手中的武器,霎那间,好似有汹涌的杀气扑面而来,这是第一师战士们历经不知道多少场战斗产生的杀气,胆小的人看到了甚至会被气势直接吓倒。

    第一师方队走过了,其他方队依次走过来,在走到主席团前时,他们都高喊着口号。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犯我大夏者虽远必诛!”

    “手执利剑,一往无前!”

    ……

    不是所有的方队都如同第一师方队那般是各兵种混合的,还要单独的火炮部队方阵,战马拉着炮车前进;枪骑兵方队,一半人持枪一半人持刀骑着马前进,也有和陆军普通方队差不多的海军方队,海军就差将战舰也搬到陆地上。

    一支支部队走过,夏国民众如此近距离接触到夏国/军队,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战士们的气势,能够感受到战士们的强大,有战士们在,他们感觉到非常安心,不会再有异族肆掠华夏大地,不会再有山贼土匪到处掳掠,不会再有人能够破坏民众的生活!

写在前面

    《绞明》这本书沿用的是我在起点签约的第一本书《唯我中华》的金手指,而且是严重缩水版的,部分读者看前两章可能有点眼熟,少部分内容相似,这是珩毅自己抄自己。

    《唯我中华》是一本清末文,先是无奈完结,现在已经404,写《绞明》这本书也是有挽回遗憾的想法,当然,两本书的其他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

    最后求一波三连,收藏!推荐!投资!

第18章 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感谢袁氏小斌的盟主打赏!)

    黑夜很快降临,以往入夜后青山寨的人们没有多少娱乐活动,躺在床上又睡不着觉,只能一家人唠唠嗑,或者抬头看星星看月亮。

    自从方南开始教授学生后,每天夜晚,学生们将白天课堂上方南讲的一些东西说给家人听,成为每个学生家庭的必备娱乐活动,某些家庭没有学生,那就聚集到关系好有学生的家庭去。

    相比于青山寨中这些没有多少见识的山民,两世为人,方南的知识储备非常多,甚至平日里说话都能够带出来不少新鲜玩意,一个小故事可能就让寨民们渡过睡觉前无聊的这段时间。

    白天常识课上,方南讲过地球、月亮、太阳、星星、昼夜交替、四季轮换,到了夜里,学生们也将这些常识当作故事说给家人听。

    “我们老师说,大地是一个球,球,就是像这样一个圆圆的果子。”

    “大地是圆的?不可能呀,我们看到的大地都是平的。”

    “大地很大很大,只局限于我们青山寨这片区域,的确是平的,老师说人站在大海边,大海上有船只航行过来,我们会先看到船的桅杆,慢慢的才能看到船全身。”

    “哦。”

    有些东西大人们无法理解,不过他们好奇心没有年轻人那么旺盛,他们现在就是在听故事,不会深究为什么大地是个球,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老师说月亮、太阳、星星都是一个球,很大很大,因为距离地球远,所以我们看起来会感觉它们很小,实际上月亮只是比地球小一些,太阳要比地球大出很多很多,那些星星实际上也是一个个太阳,只是距离地球更远,所以看起来更小。”

    “这个我知道,你娘身高和我差一个头,在远地方看你娘,就会感觉你娘非常小,当我和你娘站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正常的感觉。”

    “我们老师还说地球一直围绕太阳转圈,地球也在自己不断旋转,当我们所在的大地这一面转到北面去,没有阳光,那我们这里就是黑夜,地球的另一边大地就是白天,这就是昼夜交替,还有四季轮换……”

    渐渐的,夜深了,青山寨里聊天的声音越来越少,只剩下虫鸣。

    新的一天到来。

    第二堂常识课上,方南向学生们问出昨天的那个问题:“谁能说一下,当我们所在的这片大地处于地球下面时,为什么我们不会掉下去?”

    一般方南提出问题,都是两个学习委员先进行回答,这一次也不例外,男生学习委员王木第一个站起来回答:

    “老师,我认为不管是人、木棍、沙子、石头,都有重量,这个重量是面向大地的,我们将一个石头抓起来放到半空中,它就会砸到地面上,而不是砸向天空或者左右。”

    能够成为学习委员,果然是一个班级中最聪明的几人,王木的回答距离真相已经很近很近了。

    牛顿被苹果砸了发现万有引力的事情无所谓真假,但牛顿的确是第一个发现万有引力的人,在牛顿之前上千年时间里都没有人发现万有引力,在苹果树下坐着的人那么多,也不止牛顿一个人被苹果砸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发现万有引力,偏偏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简单的说就是牛顿注意到“苹果落到地面上”这件事情,然后提出问题,接下来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遇到事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走到一个步骤的人最多,走到第二个步骤的人锐减,而牛顿是第一个走完第三个步骤的人。

    现在方南直接向学生们提出“苹果为什么落到地面上而不是落到天上或者其他方向?”这个问题,学生们则直接进入到第三个步骤,开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很困难,牛顿也是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得出结论然后向其他人证明这个结论,并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现在王木提出一个类似的猜测很容易,但是得出一个最终结论并且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结论,同样需要大量时间。

    之后徐月儿、周磊等先后站起来回答方南的问题,话语中都是与物体的重量产生联系。

    等学生们回答完,方南才开口说道:“王木的回答距离真正的答案已经很接近了,其他人的回答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正确的地方,现在老师将真正的答案告诉大家。

    我拿起一个泥球或者其他东西,我需要用力才能将其拿起来,‘力’这个名词很重要,因为我们脚下的大地或者说地球,其对于地面上所有东西都施加一个‘力’,这个‘力’就是你们空中的‘重量’,正确的说法是‘重力’。

    因为重力的存在,所以我们人必须要站在大地上,只有你们向上跳起来的时候,才会短时间里离开大地,不过很快又会落下来,人跳着离开大地,因为你在跳的时候也用力了,只不过你的力没有大地的力大,所以最终会落下来。”

    方南对“力”的解释比较简单,常识课才刚刚开始,方南只会讲一些简单的东西,能够让学生们轻松了解,等到第三学年,常识课上的内容才会复杂起来。

    方南这么简单一说,学生们也都快速明白“重力”这个概念,这也是一个结论,相比于“大地是个球”这个短时间内无法证明的结论,“重力”反而更加直观,学生们仔细观察分析,都能够明白“重力”。

    当然,这只是初步理解,重力、万有引力什么的就复杂起来了,还是“小学生”的他们暂时不需要深入了解。

    讲完“重力”,这节课只过去一半时间,剩下的时间里,方南没有再讲新的常识,而是借着“重力”的问题,告诉学生们一个道理:善于发现,勤于思考!

    “在上常识课之前,你们也亲身体验过用力拿起石头、木头,放手的时候,石头、木头就会砸到地面上,那时候你们想过石头、木头为什么会砸到地面上吗?没有。

    今天这一堂课结束,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然后思考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尽可能的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将这个问题告诉老师,老师会视情况选择解答或者不解答……”

今天无更

    好困呀,实在没办法码字了,今天就不更新了,等上架后给大家爆更

第21章 名声(求投资!求推荐!)

    方南的出现,对青山寨带来改变,也对青山寨交好的其他村寨带来一些影响。

    虎头寨是铁器特产,杏花寨有布料特产,有村寨善于打猎获得的猎物多,有村寨善于侍弄果树,青山寨则是粮食多。

    居住相对较近的村寨会将自己村寨中多余的东西与其他村寨进行交易,换到有用的东西,所以位居深山中的村寨之间偶尔会进行人员走动,期间避免不了一闲聊。

    最开始的时候,青山寨的人会说:

    “我们村寨出来一个非凡之人,他是我们青山寨老寨主的孙子方南,也是新寨主,在老寨主逝世后,方南昏迷三天,没想到是我们老寨主接他的孙子到另一个世界过了三十年,那一个世界好似神仙住的地方一般,即使最穷最穷的人,也能吃饱饭、穿华丽的衣衫,住舒适的大房子……”

    青山寨的人们比较容易想象这件事情,毕竟方南就是他们村寨的人,方南的改变是村寨里的人都能看得见的。

    其他村寨的人听到这件事的时候,第一想法就是不相信,仅仅是当一个故事听,而且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什么能够让人飞在天空中的飞机,不用人推马拉的大车,“千里眼”、“顺风耳”等等。

    随后这个故事不单单在青山寨交好的村寨中传播,更是被交好的村寨传播到更多的村寨,不管听到故事的人相不相信这个故事,方南和青山寨都借着这个故事,第一次被那么多人所知。

    这只是一个开始,之后方南教授青山寨少年们读书识字的事情,让方南和青山寨之名再一次广泛在深山中传播。

    读书识字,在方南之前,青山寨是没有识字的人,但是不代表其他村寨中就没有识字的人,深山中的村寨那么多,出现能识字的人很正常,说不定还有犯了大罪的读书人逃进深山中加入某个村寨。

    但是,居住在深山中,对于绝大多数山民来说,读书没有任何用处,他们连户籍身份都没有,他们已经不是大明朝承认的子民,走到外界要是被官府发现,很大可能将山民当作贼人抓起来。

    村寨中有识字的人,有教其他人读书识字的想法,却也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跟着学习,偏偏现在出现青山寨这么一个例子。

    “居住在这大山中,读书识字有何用处?”

    “青山寨,方南,我之前好像听过,想起来,是那个非凡之人的故事。”

    “读书识字也算是一种本领,要是能够在外界生活,吃饱饭是不成问题,只可惜我们这辈子都无法走出这深山了。”

    这些是绝大多数山民的看法,只有极少数的山民和更少的会识字的山民认为读书识字有用处,他们感觉到方南和青山寨的不一般。

    别看能够读书识字在深山中用处不大,实际上在老百姓们内心中认为识字的人肯定要比不识字的人学问多见识广,不管是在外界还是在这深山中,不识字的老百姓对于会能够识字的都比较尊重。

    即便识字的人不是村寨中管事的几人,一旦村寨中有大事发生,都会将识字的人请来,询问他们的意见。

    读书人地位高,这种情况是在过去几百年上千年时间里影响下形成的,想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方南和青山寨之名两次在深山中大范围传播,算是有了一些名声,不过对其他村寨的影响依旧不大,青山寨的变化对其他村寨的人们来说仅仅是当一个故事听,直到第三次。

    第三次是方南的学生们教自己家人读书识字,这个故事传播开来后,其他山民对于故事的前半部分依旧是“听故事看笑话”的状态,在他们看来,小孩子读书识字也就罢了,几十岁的人读书识字,这就是完完全全的浪费时间,根本没有必要的事情。

    但是故事的后半部分中关于“九泉之下列祖列宗”的部分出现,听故事的山民们都愣住了,他们没有想到青山寨的大人们是因为这个原因读书识字的,甚至快要入土的人也在学习读书识字。

    读书人地位高于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夫,祖辈们都是农民,都不认识字,身为后代的他们学会读书识字,即便生前依旧是农民,等到他们到九泉之下见列祖列宗的时候,也能够大声告诉祖宗们,自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是一个能够读书识字的农民。

    读书识字的农民总比不识字的农民地位高吧,若是有机会的话,可以彻底摆脱农民的身份,而且读书识字的农民的后代也会读书识字,他们认为这些改变绝对能够让九泉之下列祖列宗们欣慰,自己也死而无憾。

    祖宗,家族,传宗接代,这是中华大地上有所人都万分重视的事情,甚至一生都在为之努力。

    听到关于青山寨这个新故事,其他山民们一想,逃进深山中本就是一条不断挣扎之路,谁也不知道能够在深山中活多久,无脸去见九泉之下列祖列宗,要是自己和小辈们能够读书识字,在自己死后,多少也有脸去见列祖列宗了。

    为了列祖列宗去读书识字,为了死而无憾去读书识字,发生在这个时代里是很正常的事情,前提是他们有机会能够读书识字。

    不说在这深山中,就算是在外界,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无法读书识字,因为读书识字的成本太高,中农家庭都要卖出田地才能支撑一个孩子读书识字的费用。

    天下中的中农、富农是少而又少,更多的土地非常少的小农和根本没有土地的佃户,这些家庭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资格,绝大多数农民的孩子依旧是农民,子子孙孙都难以改变。

    也只有在深山中的青山寨,有方南在,他愿意教其他人读书识字,也有方法教其他人读书识字,而且能够比外界让青山寨的人们更容易读书识字。

    深山中的其他村寨寨民们,在听到青山寨的故事后就算想要读书识字,也没有这个机会。

    一连三次下来,方南还没有亲自出手,自己和青山寨就已经在这深山中拥有较大的名声,方南在山民们口中是一个非凡之人,青山寨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第22章 相同与不同(小年快乐!)

    名声这个东西,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都非常的重要,就比如之前方南给学生们讲的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陈胜吴广在九百人的队列中有很好的名声,两人登高一呼,群起响应,要是换一个名声不咋的的人,那响应的人只会是寥寥无几。

    名声对方南来说同样很重要,想造反,想推翻大明朝,方南手中必须有人才行,一个人可打不了江山对抗不了大明朝。

    老寨主孙子、新任寨主,这两样多少让方南在青山寨中有点名声,只不过年龄太小,这点名声对方南的作用不大。

    随后方南显示出自己的不凡,更是在青山寨建立学堂教授一批学生读书识字,这时候方南在青山寨的名声就大大增加,参与到青山寨事物中都没有多少问题。

    只不过青山寨就那么大小,暂时也没有什么大事需要方南参与,方南安心教授学生们读书识字,同时在慢慢引导学生们的思想,间接影响整个青山寨寨民们的思想。

    青山寨还没有被方南掌控,方南自然没有着急去影响其他村寨,没想到随着青山寨去往其他村寨的人或者其他村寨来青山寨的人之口,将青山寨的变化传播出去,对深山中众多村寨寨民造成一些影响,名声大增。

    这是一件大好事,等方南掌控青山寨,再向其他村寨涉足的时候,会更加容易一些。

    时间一天天过去,随着第二学年常识课的展开,方南的学生们终于成为“十万个为什么”。

    看到天上鸟儿飞,有学生会想到为什么天上的鸟儿会飞,这个问题简单,很快便可以得到“鸟儿有翅膀,所以会飞”的答案。

    可是鸟儿有翅膀,鸡鸭也有翅膀,为什么它们无法在天空中飞?

    这个问题对学生们来说就比较困难,就有方南给学生们解释,说:

    “最开始鸡鸭也是能够在天空中飞的,人类的老祖宗将鸡鸭的祖先抓起来饲养,他们不希望鸡鸭飞走,所以将鸡鸭的翅膀上的羽毛就剪掉,没有羽毛,鸡鸭便飞不起来,久而久之鸡鸭的翅膀退化了,就算不剪羽毛,鸡鸭也飞不到天空中,所以成为我们饲养的家禽。”

    又有学生问,同一种庄稼,为什么有的长得高接得多,有的长得矮接得少,方南则说庄稼和人一样,人有高矮胖瘦,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庄稼同样不一样。

    对于学生们的问题,方南的要求是先让学生们自己来思考,自己无法解答,再来问他,方南会根据问题选择解答或者不解答。

    学生们成为“十万个为什么”,思想不断放开,甚至有学生已经在思考“官府地主为什么对老百姓不好”类似的问题。

    距离方南讲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时间,方南又讲了第二个农民起义的故事,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政局不稳,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对西羌战争持续数十年,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

    张角趁此机会,以自身的医术结合奇书《太平要术》上的内容 ,救助人民,使得张角得到了很多人民的拥护,而当下朝廷,人民则早已失去了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张角创立太平道,在贫苦农民中树立了威望,信众多达数十万,张角利用他在民众中的威望,将天下信众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意图推翻汉朝,并建立由黄巾军统治的的新天下。

    然而起义后仅历经9个月的时间,主力就遭到彻底失败,黄巾军面对的敌人强大,起义爆发后,镇压黄巾军不仅有庞大的东汉官军,而且还有各地豪强的大小武装,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地主阶级的疯狂镇压,寡不敌众。

    同时起义军首领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张角、张梁、张宝、波才、张曼成、赵弘、韩忠等人,个个都是只知固守一城一池,或久围坚城,与东汉军拼消耗,始终被动挨打,直至失败……”

    方南每次给学生们讲完故事,都会对学生们提出问题,主要是问学生们在故事中学到什么,这一次也不例外。

    “听完老师讲的故事,老师有两个问题要问大家,这次黄巾起义的故事和早前的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有那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老师,我认为相同点有,秦朝和汉朝对老百姓都不好,起义都失败,起义军的首领都缺少指挥才能;不同点则有,陈胜吴广起义只遭到朝廷镇压,黄巾起义不但遭受朝廷镇压,世家豪族也在镇压……”王木又是站起来第一个回答方南的问题。

    也是王木回答的内容比较多,之后站起来回答的学生都是对王木的回答进行补充,从学生们的回答中,方南也能看出来学生们对问题的思考也越来越全面。

    这这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和方南年龄一般大的何言站起来提出一个在外界是大逆不道的问题:

    “老师,秦朝对老百姓不好,汉朝对老百姓不好,明朝对我们这些老百姓也不好,为什么明朝的老百姓没有起义推翻明朝?”

    何言的问题让方南也是有些意外,方南回答道:

    “外界也是有农民起义的,或许农民起义就没有结束过,只不过明朝大强大了,拥有近百万大军,农民起义军实力很弱,很快就会被扑灭。

    我们所在的惠州府区域,就是广东农民起义最频繁的区域之一,官府和地主不断压迫老百姓,一部分老百姓选择起义,起义失败后,大部分人都被朝廷杀了;另一部分老百姓就如同我们的长辈们一般,拖家带口逃进深山中,还能够活下去。”

    听到方南老师的回答,不但提出问题的何言沉默了,教室内胡筱雅和其他学生也都沉默,他们学习一年多时间,思想不断解/放,即便年龄还小,但见识和知识要比普通老百姓多很多。

    正是因为知道的多了,才会沉默,脑海中生出各种杂乱的想法,或许就有学生生出“成为像陈胜吴广那样的人,带领老百姓推出大明朝”的想法。

第24章 效忠(求投资!求推荐!)

    听完胡壮的话,方南能够感觉到胡壮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外界官府地主的痛恨,这样的人,在方南的学生中可能不止一个,胡壮是第一个来找方南将事情说出来的。

    胡壮想造大明朝的反,方南也想呀,现在胡壮将心底话都说给方南听,方南也准备正式将胡壮收入班底。

    方南对胡壮露出一个笑容,拉着脑袋有点懵的胡壮坐下来。

    “阿兄,你知道我跟着爷爷在另一个世界生活三十年,另一个世界的生活可比我们现在的生活好出无数倍,从另一个世界回来,我甚至都有些无法接受青山寨的生活,阿兄你想带领老百姓推翻大明朝过上好日子,岂知我更想如此去做!

    不过我和你不同,我更了解明朝的实力,我更知道农民起义的艰难,‘推翻大明朝’不是张张嘴就能成功的,陈胜吴广起义时有九百壮丁,黄巾起义时有天下信众三十六方几十万人,他们依旧失败了,我们连陈胜吴广都不如,如何去推翻大明朝。

    所以我将推翻大明朝的想法放到心底,在慢慢积蓄力量。

    谁都知道困居深山中读书无用,但我依旧教授你们四十二个学生,你们也在教授青山寨里其他人读书识字。

    大字不识一个能够统率千军万马吗?不能。

    大字不识一个能够管理一县之地吗?不能。

    大字不识一个能够带领更多的不识字的老百姓推翻大明朝吗?也不能。

    现在我有你们四十二个学生,很快,青山寨中大半人都能够将常用字认全,还会简单的算术,有你们在,我们的基础比陈胜吴广、黄巾的基础还要好,我们有更大可能推翻大明朝!”

    方南说了很多话,一句句话下来,作为唯一的听众,胡壮双眼瞪大,满是惊讶之色。

    “原来阿弟也想要造大明朝的反,原来阿弟叫我们读书识字是为了培养班底,和阿弟一比,我实在差太多了。”

    下一刻,胡壮单膝跪在方南面前,这是方南曾经说过的军人的礼节。

    “从今天起,我胡壮唯老师命是从,有违此誓天打五雷轰。”

    方南快速起身将胡壮扶起来,一边扶一边说道:“你我师生齐心协力,终有一日,带领全天下老百姓,推翻这大明朝,让全天下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嗯,让全天下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被扶起来的胡壮一字一句跟着方南说道,脸上满是激动之情。

    是的,那个礼节,那句话语,是胡壮表示向方南效忠。

    胡壮简单一想,凭自己一番热血,想要推翻大明朝太难太难,方南也有相同想法,已经为推翻大明朝做出更多的努力,自己的知识都是方南教的,胡壮能够感觉到,跟着方南才有更大可能推翻大明朝,所以选择向方南效忠。

    对于胡壮的效忠,方南也是非常意外,方南将自己的心底话说出来,就是为了将胡壮正式收入班底,只要胡壮决定加入其中,凭借两人的关系,胡壮就是方南的亲信,或者说左右手,却没有想到胡壮直接行礼发誓向他效忠。

    从今往后,两人的兄弟关系要淡一些,师生关系加重,增加“君臣”关系。

    胡壮能够做出决定向小自己三岁的方南效忠,这将近两年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本来一个是哥哥一个是弟弟,到了学习的时候,弟弟变成老师,哥哥变成学生,哥哥和弟弟是平辈,学生和老师之间就差了一辈。

    最开始时胡壮对于和方南的关系变化并不适应,但是村寨里其他大人都说要尊重老师,其他学生对方南都开始尊重起来,胡壮是学生中的一员,即便“关系”的思想转变比其他人慢一些,将近两年时间过去,胡壮早已经习惯了这师生关系,发自内心的称呼方南“老师”。

    当师生关系定下,胡壮和方南的兄弟关系本就在变淡,增加“君臣”关系也是可以的,当然,兄弟关系会变淡,却不会彻底消失。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这个时代处于明代,也是现代世界所说的古代,一个人向另一个效忠算是比较正常的事情,明朝的将军们各自都有向自己效忠的亲兵。

    只不过方南两世为人,前世的记忆更多一些,许多时候都是“现代人”的思维,所以对胡壮的效忠会感到意外,若是换成“当代人”的思维,那方南就不会对胡壮的效忠感到多少意外。

    在青山寨中,和方南最亲密的就是胡筱雅,两人每(白)天大半时间都会待在一起,如今反而是胡壮第一个知道方南要“造大明朝的反”,胡筱雅一无所知。

    两人在一起的时间那么长,胡筱雅的心思方南都明白,可以说一颗芳心都挂在他身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两人还没有成亲,胡筱雅已经代入到妻子的身份。

    既然事情已经告诉胡壮了,方南也准备将事情告诉胡筱雅,胡筱雅一直跟着他学习,若论知识储备,胡筱雅是青山寨中第二多的,远超过方南的学生们,可以说是方南最好的助手。

    胡壮离开方南家,准备好好回思今天的事情,胡筱雅见到兄长离开,又回到方南家,方南拉着胡筱雅的小手坐下来,将刚才发生的事情慢慢说给胡筱雅听。

    “什么?阿兄想要造反?不行,会连累到我们青山寨的。”方南才刚刚说几句话,胡筱雅便惊颤道,跟在方南身边,胡筱雅对明朝的实力也了解一些,胡壮造反是不可能成功,青山寨也会被连累,大山阻拦不了明朝大军。

    “小丫,静心静心,听我慢慢讲。”方南安抚着惊颤的胡筱雅,很快胡筱雅的安静下来,胡筱雅认为有方南在,肯定会阻止阿兄造反。

    然而接下来方南将自己要造反的事情也一一说出来,听着方南的话,胡筱雅除了一次惊愕外,其他时间里反而平静下来。

    当方南的话说完后,胡筱雅只说了一句话:“今生今世永相陪。”

第26章 我愿意!(求投资!求推荐!)

    老人的故事讲完了,方南向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地主和官府要压迫剥削老百姓?为什么地主可以随意打杀老百姓而不用受到惩罚?为什么官府不为老百姓做主?

    对于方南提出的问题,学生们都能够简单回答一下。

    “地主和官府都是为了钱财压迫剥削老百姓。”

    “地主有钱有势,老百姓无钱无势,官府根本不关心老百姓死活。”

    “老百姓不识字不可能当官,地主有钱能够读书识字,能够当官。”

    只有简单回答是不够的,方南仔细给学生们解答地主和官府为什么这么做,外面的世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又是多么的黑暗。

    实际上到了现在,方南的学生们都已经知道自己是没有“户籍”的人,就算读书识字,也无法到外界去生活,但是学生们依旧跟着方南学习,他们感觉学习后的自己和学习前的自己完全像是两个人一般,以前的自己太傻太傻了。

    方南没有在外界生活过,纯粹是将前世里了解过的内容再按照自己的一些猜想讲给学生们听。

    方南描述完外面的世界后,这节常识课便结束了,外界的情况也算是学生们需要知道的常识,放到常识课上讲是可以的,常识课上还可以讲其他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知识。

    这节常识课是结束了,学生们的心里并不平静,他们能够想象到自己的长辈们曾经在外界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困苦,有学生内心真是恨不得将那些曾经压迫剥削自己长辈的官府和地主都杀死。

    相比于第二学年里的农民起义故事,第三学年学生们接触的内容更加接近于他们的生活,毕竟那些农民起义故事都是历史上发生的,而现在的内容都是他们长辈们的经历和外界正在发生的。

    很快,方南和村寨里老人描述的外界让学生们厌恶,这时候方南向学生们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你们希望自己生活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我希望自己生活的世界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

    “我希望世界再也没有那些凶恶的官府和地主。”

    “我希望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谁也无法抢夺。”

    “我希望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即使是灾年也不会有人饿死,生病了也有大夫治病。”

    学生们一一站起来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都比较真实,没有“希望自己永生不死”类似的话语。

    方南没有说与“推翻大明朝”有关的话语,一直在侧面引导着学生们的思想,在方南的引导下,又有学生将自己想要推翻大明朝的事情告诉方南。

    时间流逝,转眼间第三学年只剩下最后一个月,学生们对(明朝)官府和地主已经到了非常厌恶的地步,方南明白,时机已经到了。

    “你们愿意一直生活在深山中,只能穿粗糙的衣服、住破烂的房屋、生病了也没有大夫治疗吗?”

    “不愿意!”

    “你们愿意自己还有子孙后代继续在这深山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吗?”

    “不愿意!”

    “你们不愿意,我也不愿意,是外界那些凶恶的官府和地主将我们困在这深山中,我想要过上好日子,你们也想要过上好日子,想要过上好日子,唯有打破官府和地主的枷锁,我想要推翻明朝,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吗?”

    “我愿意。”、“我愿意。”

    两道身影伴随着两道声音几乎是一起站起来,是周磊和胡壮,周磊作为班长,之前没有将自己“推翻大明朝”的想法告诉方南,却没有想到现在和胡壮一起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愿意!”

    “我也愿意。”

    “我愿意跟随老师。”

    一连近二十道声音响起,有男有女,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差不多,站起来的女生基本上都是站起来的某个男生的对象,男生愿意跟着老师,女生自然要跟随男生一起。

    剩下的人都在犹豫,他们脑海中有好多想法在交战,他们想要跟着老师一起推翻明朝,又害怕失败身死。

    这时候方南又开口说道:

    “历史上成功的农民起义没有几个,农民起义很难成功,原因你们都知道,我也知道,但是我们和他们不同,我们知道农民起义的缺点,我们能够想办法弥补缺陷。

    我想要推翻明朝,我需要管理老百姓的官员,我需要统帅千军攻城拔寨的将领,我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我在为之努力准备着。

    我的准备还不够,我需要更多志同道合者,直到有朝一日我们拥有能够对抗明朝的力量,席卷天下,推翻明朝,建立一个我们心目中的国度!”

    “我,愿意跟随老师。”

    “我也愿意跟随老师。”

    “我要和老师一起推翻明朝。”

    ……

    在方南说话时,在方南说话后,犹豫的学生们终于下定决心,最后剩下的几人,见到同学们都跟着老师,即便心里再害怕也跟上同学们的脚步。

    “欢迎你们的加入,从今天起,我们一起努力去推翻明朝,让我们还有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班长周磊第一个喊道:“推翻明朝,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所有学生一起喊道:“推翻明朝,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学生们的目光变得炙热,他们的口号就是他们的梦想。

    好一会过后,学堂内安静下来,学生们炙热的目光都放到方南老师身上。

    “推翻名词是我们的梦想是我们的目标,为了推翻明朝,我们需要一个计划。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黄巾起义也失败了,成功的农民起义很少很少,他们失败的原因我们都清楚。

    陈胜吴广起义时有九百从者,黄巾起义时有天下信众三十六方数十万人。

    我们也有优势,我们的优势就是你们,你们能够读书识字,你们的见识要比外界许多读书人的见识都高,你们中有的人可以成为一县之长、一府之长,有的人可以成为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更重要的是你们还很年轻。

    你们中年龄最大的才十八岁,而我只有十五岁,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更多志同道合者,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组建训练出一支征战天下的军队!”

第28章 学生教学生(求投资!求推荐!)

    “你说他们造反能够成功吗?”

    “不知道,就那么点人,现在造反根本不可能成功。”

    “方南非凡人,有他在,说不定造反真的能够成功,到时候方南当皇帝,我儿也能当一个大官,子子孙孙享受荣华富贵。”

    “希望他们能够造反成功,要是我们都不认为他们能够造反成功,还是老实的生活在这深山中,好歹能够活下去。”

    “唉,我们只是深山一农民,又能知道什么东西。”

    ……

    因为小辈们要造反,整个青山寨变得喧嚣起来,寨民们都在议论这件事情,在小辈们的劝说下,他们也不再阻止,只当小辈们真的要造反时,若是小辈们的实力连他们这一关都过不了,那时候他们绝对不允许小辈们造反。

    喧嚣归喧嚣,青山寨的人们生活还在继续,和平常相比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议论的话题,起码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相比于长辈们,方南的学生们则是心情激动,他们有了一个远大的目标,他们正在为这个目标努力,若是这个目标达成了,那他们都能够过上自己梦想的美好生活。

    学堂里,方南对学生们说道:

    “造反需要人,就凭借我们四十来个人,是不可能推翻大明朝,我们需要做的是聚集更多的人,从四十人,到四百人,再到四千人、四万人、四十万人,只要有四十万人,我就能带领你们推翻明朝。

    天下百姓以亿计,四十万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只要给我们足够的时间,聚集四十万人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四十万人都是不识字的农民可不行,只有识字的人才能当官管理一县之地、一府之地,只有识字的人才能统帅千军攻城拔寨,若是所有人都不识字,这样的农民起义是不可能推翻明朝的。

    我们造反,聚集识字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过外界那些读书人可不会跟着我们造反,他们心系的是明朝,想要到明朝做官,继续欺压老百姓。

    外界那些读书人不可能跟着我们一起造反,那我们只能自己去培养能够读书识字的人,我用了三年时间教授出你们四十二个学生,你们也可以到其他村寨教授出更多的学生,这样我们便有了足够多能够读书识字的人。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的计划,我要你们到青山寨交好的村寨中,教授村寨里的少年读书识字,将他们收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我们初步有了足够多识字的人,再以这些识字的人为基础,聚集更多的人,我们就可以出山推翻明朝。”

    学生们都是听过方南讲的一个个农民起义的故事,农民起义失败,领袖能力不足、手下无人可用都是重要原因。

    当然,手下无人可用指的是人才,人才起码也得能够识字,不识字的人就算武力再高也无法成为将军,只能当个亲卫。

    方南老师是领袖,学生们认为方南老师的能力足够高,他们这些学生则是手下,只不过手下人数还太少。

    学生能力高低的问题另说,现在需要的是更多识字的人,方南接下来的计划就是让学生们教授出更多的学生。

    方南将这个计划说出来后,有学生内心中不想要离开青山寨,不过所有学生都认为这计划可行,实行这计划也是在深山中,而且是前往青山寨熟识的村寨,距离也不算太遥远,危险性几乎没有。

    “你们谁愿意到其他村寨中教授一批学生?”方南问道。

    “我愿意!”

    “我也愿意!”

    “老师我愿意到其他村寨教授学生。”

    ……

    方南话音刚落下,便有学生站起来表示自己愿意,很快,所有学生都表示自己愿意。

    有学生是不想要离开青山寨,下一刻他们便想到为了推翻明朝,总有一天会离开青山寨到外界去,今天他们都不愿意离开青山寨,那以后更不愿意离开青山寨,为了推翻明朝,他们压制自己的内心说出“我愿意”。

    既然学生们都愿意,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青山寨交好的村寨也就十一、二个,方南不会将学生派往青山寨不认识或者关系不咋样的村寨,会对自己的学生比较危险。

    一共四十二个学生,方南决定每个村寨派遣两个学生过去,可以两个男生结伴,也可以一男一女结伴,肯定不会两个女生结伴过去,优先年长的学生前往其他村寨,另外没有教学生天赋的人留在青山寨。

    有一点需要注意,可不是方南求着其他村寨让教授少年读书,关系应该反过来,方南的学生到其他村寨教书,其他村寨应该表达感谢,为老师提供住房和食物。

    学堂里,方南并没有将计划直接定下来,学生们要先组好队,方南也要去找青山寨其他人,先确定青山寨具体交好的村寨,由之前和其他村寨交流的人继续与其他村寨沟通,将教书的事情定下。

    离开学堂,方南先去找几位寨老,将自己派学生到其他村寨教授学生的事情告诉寨老。

    几位寨老一听方南的计划,都比较满意,小辈们要造反,长辈们非常关注,他们也想要看看小辈们接下来要做什么,要是小辈们就这么直接出山,他们肯定会将其拦下来。

    现在方南的计划就和方南当初教授小辈们读书识字一样,他们自然不会阻拦,反而会极力配合方南的计划。

    “青山寨交好的有李家寨、虎头寨、杏花寨、五房寨……十五个村寨。”一个寨老将青山寨交好的村寨一一说出来,还将这些村寨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村寨少则十几户不足百人,多则几十户数百人,甚至有村寨的人口比青山寨还多。

    对于方南来说,十五个村寨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虎头寨,虎头寨邻铁矿而居,善打铁,要是方南能够掌控虎头寨,就可以让虎头寨打造火器。

    距离秋收还有一些时日,今年的收成也不错,秋收后青山寨也要和其他村寨进行一些交易,现在倒是可以先派人交流一下,将派人教书的事情定下。

    只有十几户人的村寨可以略过,要派遣学生过去的村寨起码人口超过两百,实际上深山中只有十几户人的村寨比较少,山里还有山贼,人口少的村寨可无法抵挡山贼。

    十五个村寨中差不多有十个村寨人口符合标准,预计方南要排二十个学生出去。

    很快,青山寨的猎人们出动,前往交好的村寨,相比于其他人,猎人们最熟悉山里的环境,即便遇到意外,也有较大的几率逃走。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081/ 第一时间欣赏绞明最新章节! 作者:珩毅所写的《绞明》为转载作品,绞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绞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绞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绞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绞明介绍:
万历中兴,明朝最后的辉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打土豪,分田地,为了过上好日子,穿越者毅然掀起一场浩浩荡荡的土地革命!绞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绞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绞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