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官居一品TXT下载官居一品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官居一品全文阅读

作者:三戒大师     官居一品txt下载     官居一品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三五章 比太医还牛的人

    沈默想不到自己这么出名,讪讪不知该如何回话。

    这时府门渐渐打开,已经不是说闲话的时候,张居正朝沈默点点头道:“拙言,我草字叔大,不过还是叫我太岳吧,等我出来。”便转身进去了。

    说让在外面等着,可王府门前哪是久待的地方,张居正的车夫道:“咱们去那边喝茶等着。”车夫都是察言观色的好手,知道自家大人很看重这个落魄的家伙,态度登时大转弯。

    三人便在王府对面一个茶铺子坐下……是的,这是高尚住宅区没错,但就是有这么个不伦不类的早点铺子,也许天潢贵胄们就爱这口?

    反正无论如何,那车夫已经在此吃了半年的饭,熟门熟路的要了满满一桌早点,便和铁柱放开肚皮大吃起来。

    沈默却没有胃口,只勉强喝了点豆浆,便不时望向大门口,那车夫一边胡吃海塞一边炫耀式的安慰他道:“放心吧,我家大人是裕王爷他老人家的老师,这点事情,王爷还是给面子的。”

    “王爷的老师?”沈默吃惊道,这个张居正是他上辈子就听说过的第四个人,好像后来做了大官,还有他的‘一条鞭’似乎很厉害,至于其它的,就啥都不知道了。

    张居正的官太小,连带着车夫也不自信起来,讪讪道:“当然了,裕王殿下不止我们大人一个老师,不过我家大人是教授重要课程的,也是殿下最亲近的老师,要不哪能这么早来上课?”

    沈默对他的说法其实是不信的……他可听说裕王最亲近的老师,是高拱高新郑,似乎还轮不到小张大人什么事。但也没有揭穿他的兴致,便点头不语。

    ~~~~~~~~~~~~~~~~~~~~~~~~~~~~~~~~~~~~~~~~~~~~~~~~

    张居正办事还是很麻利的,过了最多两刻钟,便从府中兴冲冲的出来,招呼沈默道:“快上车,咱们去请太医去。”

    沈默立刻起身,铁柱马上会账,车夫当即驱车过来,张居正邀沈默同乘,沈默自然没有推辞的道理,便上了他的马车。

    车上两人叙了年齿,张居正是嘉靖四年生人,沈默是嘉靖十五年,这让张居正不由唏嘘道:“我总觉着自己还年轻,想不到竟然比拙言大十一岁呢。”

    终于看到希望,沈默也有了谈话的兴趣,轻声道:“大人说笑了,我要是三十岁能有您一半,也就心满意足了。”这话他自己都不以为然,不过是敷衍一下的场面话罢了。

    张居正摇头笑道:“拙言过谦了,我二十三岁才中进士,你这就比我早四年,到我这么大年纪,恐怕要成为大明朝最年轻的侍郎了。”

    沈默失笑道:“大人,成绩还没公布呢。”

    “叫我太岳,别叫我大人。”张居正笑道:“你乡试的文章我拜读过,已经得荆川公八成的功力,还要远在我当年之上,别说中进士,就是进翰林院也绝对不在话下……说不定再过一个月,咱们就在一间值房里喝茶了。”唐顺之与王鏊并称时文两大家,乃是天下士子的偶像,张居正说沈默有他八成功力,实在是了不得的赞誉。

    别人高看自己,沈默就得愈发谦逊,只是还没谦逊几句,马车便停了,太医院到了……大明朝的太医院,位于承天门前,紧挨着皇宫与天潢贵胄的府邸,果然是服务体贴又周到。

    两人下了车,便见一堵朝西的朱色照壁,上有黑漆书写‘太医院’三个遒劲大字。两人绕过照壁,只见一座同样朝西的大门,门房出来人拦住。

    张居正出示了裕王写的条子,便领着沈默畅通无阻的进去,直奔后院东房第二间的‘庶务处’,还小声给沈默解释道:“如果是宫里或王府有病人,直接拿牌子从前院‘听差房’请轮值的太医就是。咱们这个不属于人家的正差,所以得先跟院判知会一声,让人家派人。”

    沈默哪管那么多,能请到太医就万岁了,点头道:“让太岳兄费心了。”

    “好说好说,”张居正笑笑,便让沈默在门口稍后,自己进了‘庶务处’,过不一会儿,被一位肥肠满脑的中年官员礼送出来,看两人那个热乎劲儿,显然是没问题了。

    但沈默对那位像贪官多过医生的太医院高层,产生了强烈的质疑,待其进屋之后,便小声问道:“这种人也是太医?”

    “当然不是了。”张居正摇头道:“官僚而已,不过是管着太医们的官僚。”沈默这才释然。

    ~~~~~~~~~~~~~~~~~~~~~~~~~~~~~~~~~~~~~~~~~~~~~~~~~~~

    拿到相当于太医院副院长的院判大人的签字,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延请太医了,张居正这才问道:“对了,请哪一科的太医?”

    “都有那几科?”沈默轻声问道。

    “十一科:大方脉、小方脉、伤寒科、妇人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口齿科、正骨科、咽喉科、痘疹科。”张居正为他介绍道。

    “伤寒科。”沈默心说所以还得当统治阶级啊,普通老百姓看病,那都是一个大夫内外、男女兼治,哪有这样仔细的分科?

    张居正便带着他去找那位传说中的伤寒圣手……一位须发皆白,容貌清矍,极有名医派头的老太医。

    老太医早晨刚去给公主家的驸马瞧了病,回来屁股还没坐热呢,自然有些不情愿动弹。

    但沈默一说,四九城的大夫全都束手无策时。老太医便立刻精神起来道:“他们说没救就没救了么?别的病我不敢说,这伤寒一症,阴阳虚实,最为复杂,往往看着命悬一线的病人,只要对症下药,治好了跟没事儿人一样,所以轻易不能说没救了!”

    沈默闻言如饮清泉,给老太医又是作揖又是鞠躬道:“请您老务必出马。”

    那老太医这才起身道:“那就去瞧瞧吧。”

    沈默和张居正两个一左一右,扶着颤巍巍的老太医出来,又将他扶上张居正的马车。那车太小,两个人就有些挤,张居正索性不上去,对沈默道:“看病要紧,你们先回去吧。”

    “那太岳兄呢?”沈默歉疚问道:“您会骑马么?”

    “会是会,”张居正苦笑道:“可在这京城里,我一个文官要是敢骑马,明天保准有御史上本参我。”说着潇洒的一挥手道:“这离着王府不远,我走两步变回去了。”

    沈默再次向他表示感谢,张居正摇头笑道:“日后一个锅里抡勺吃饭,抬头不见低头见,那么客气作甚?等我王府差事一完,便去客栈看你。”

    沈默也不是忸怩之人,便与他拱手作别,护着那老太医往客栈去了。

    ~~~~~~~~~~~~~~~~~~~~~~~~~~~~~~~~~~~~~~~~~~~~~~~~~~~~

    到了家里,已经是日上三竿了,老太医依旧不慌不忙,派头十足的让沈默打温水来,沈默以为他有什么妙用,谁知老头只是洗那双老手。

    待慢条斯理的洗完,老头用雪白的手帕将双手擦拭干净,便将那仍然很干净的手帕丢掉,这才进到里屋,望、闻、问、切一番,然后出来外屋,捏着胡子,面色凝重道:“把原先的药方给我看。”

    柔娘便将千金堂大夫开的方子递给老太医。老头眯眼看了好一会儿,连连叹气道:“庸医误人,庸医误人啊!”

    沈默本来已经松下的心,一下子紧了起来,有些结巴道:“怎么……误人了?”

    太医便分解道:“这里写的症状是外感内滞,以致伤寒。开的处方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又有枳实、麻黄。听起来好像对症,但实在是该死。”

    沈默现在最听不得一个‘死’字,闻言不由道:“千金方上有这个方子,对症啊。”

    “庸医都是像你这样一知半解,只知道些皮毛的。”老太医不客气道:“富贵人家的小姐,金枝玉叶,身子较弱,要讲究调补。这方子呢?给你这样的男子汉用是没错的,可女孩儿如何禁得起枳实、麻黄这等猛药?再加上好像她还胡乱吃了些老参片。”说着叹口气道:“所以现在说她是伤寒,不如说是被庸医猛药攻倒了。”

    沈默听他说的头头是道,不由希望又起,沙哑着嗓子问道:“现在怎么救?”

    老太医摇头叹气道:“我不是说了么?只要是伤寒我都能救,但现在贵小姐的病症是两种毛病混合在一起,复杂太多了。恕老夫无能,救不了了。”

    沈默身子晃了晃,好在受得打击太多,已经麻木了,喃喃问道:“那太医院别的大夫呢?”

    “他们,这方面都不如我。”老太医摇头道。

    “那么就彻底没救了?”这一刻,沈默感觉天崩地裂。

    “那倒不是……”可恶的老太医依然不紧不慢道:“太医院救不了,不代表没人能救。”

    “难道还有比太医更厉害的大夫么?”

    “虽然很不想承认,”老太医平静道:“但确实如此。”

    “不知是哪位高人?”沈默被玩的已经有些麻木道。

    但老太医只用了一句话,便点燃他的希望之火:“他叫李时珍。”

    -------------------------------------------分割--------------------------------------

    三更不作通知,如果两更我才会提前通知……月票啊……

第三三六章 寻找李时珍

    “李时珍?”沈默心说,乖乖,这位大神也是这时代的人?终于真正兴奋起来,两眼放光的问道:“他在哪?”

    “老夫去岁与他通信,在浙江巡抚帐下,救治战场上的将士。”老太医缓缓道。

    “啊……”沈默一下子又跌到谷底:“三千里之外,能指望上么。”

    老太医摇摇头,不紧不慢的继续道:“但是地震之后他好像北上了,在灾区救治伤患,防治瘟疫呢。”

    沈默掐死这个说话吞吞吐吐的老头的心都有了,难道就不能先说重点。但他现在有求于人,只好忍气吞声,低声下气的问道:“在哪里可以找到他呢?”

    “这个就说不准了。”老太医摇头道:“地震波及两京五省,他在哪都有可能。”原来废话终归是废话,到什么时候也便不成有用的话。

    就在沈默快要抓狂的时候,外面响起爽朗的笑声道:“沈兄弟不用担心,这个包在我身上了。”

    屋里人闻声望去,只见一条身穿武士服的大汉从门外进来,却是锦衣卫十三太保的老幺朱十三。

    沈默大喜道:“有十三哥这句话,那就一定能找到了。”

    老太医问朱十三道:“贵驾是?”

    朱十三知道自己的身份招人厌,不愿给沈默添麻烦,便信口道:“在下跑江湖的,路子广,熟人多,像李大夫那样大名鼎鼎的人物,想找还是能找到的。”

    老太医看起来不通世事,没听出这话里的漏洞,但颇有些不服道:“认识人多有什么用,好几个省的地面找一个人,大海捞针的活计,是那么好找的么?”

    朱十三笑笑道:“我想李大夫既然救死扶伤,自然要到遭灾最重的地方去,那便逃不过陕西渭南、华县、华阴和山西永济四县了,我只要托人去这几个地方寻找就一定能有线索。”

    听他说得十分专业,老太医终于默不作声。

    但沈默却有问题道:“三天之内能回来吗?”

    “三天?”朱十三摇头道:“怎么可能呢?两千里的距离,就是八百里加急也赶不回来。”

    “那不还是白搭?”沈默上辈子坐过山车,也没这样销魂过。

    “为什么只能三天呢?”朱十三小声问道。

    “因为,哎……”沈默抱头蹲在地上道:“大夫说她还能坚持,最多不超过三天了。”

    朱十三黯然的点点头,却听老太医慢悠悠道:“我可没说过这种话……”

    “是他们……”沈默满脸幽怨的望着老太医道:“老先生,您就把话一次说完吧。”

    老太医捻须一笑道:“老夫有一位祖传灵丹,名曰‘雪莲养容丸’,是给宫里贵人们用的,效果独特神奇。只要给她日服三粒,多了不敢说,再续十天的命也没问题……”

    沈默却不说话,而是定定的望着老太医,这次他学乖了,非得等老头全说完了再吱声。

    “不过嘛,”果然,老太医还有下文道:“这个药用料极为昂贵,平均摊下来,一粒就得八十两银子,不是寻常人能吃得起的。”

    沈默还是不说话,倒不是心疼钱,只是想等他把话说完。

    老太医却以为他嫌贵,便主动杀价道:“你买的多,我可以给你便宜便宜,七十两怎么样?六十两也行,最少五十两,不然我可真不干了。”

    沈默从怀里掏出一摞官票来,点出五张道:“一百粒。”

    “我不是为了赚你钱,实在是现在药价疯涨。”老太医一边点钞一边道:“哎,怎么多了两千两?”便要递还给他。

    沈默却不接,而是作揖道:“还请老先生多多探看,可不能让我媳妇的病再恶化了。”

    老太医又客气几句,便将钱揣到怀里,贴胸收好,很豪气道:“放心吧,她现在还是我的病人,老夫自然要一管到底了。”

    ~~~~~~~~~~~~~~~~~~~~~~~~~~~~~~~~~~~~~~~~~~~~~~~~~~

    送走了神神叨叨的老太医,沈默对朱十三道:“十三哥怎么来了?”

    朱十三道:“弟妹出这么大的事儿我能不来吗?”

    沈默苦笑道:“你们的消息真灵通啊。”

    朱十三嘿嘿一笑道:“告诉你个公开的秘密吧,以后为官也注意点。”说着压低声音道:“京城但凡重要人物的门前,都会有我们的探子,大家都心知肚明,你可别吃了暗亏。”

    沈默吃惊道:“那位府前也有?”他对于老子派人监视儿子的行为,还是深感不适。

    “当然有了。”朱十三点头道:“不过也只是做做样子,毕竟那位的身份摆在那,大都督也不愿得罪狠了,还不如这样心知肚明,过得去就行。”

    沈默点点头,不再问这事儿道:“我什么时候出发?”

    “出发?”朱十三奇怪道:“你要亲自去吗?”

    “嗯,十天时间,容不得有半点闪失。”沈默轻声道,说着面色有些黯淡道:“而且李大夫是在救千万人,我还不知该怎么说服他,让他跟我回来救一个人呢。”

    朱十三咋舌道:“你这么说也是,这位李大夫本事和脾气一样大,当年陛下招他进京供职太医院,他来了不到一年,便因为跟陛下对养生的理念不合挂冠而去,就这样陛下还下旨,命令天下官府不得为难于他呢。”说着嘿然道:“你知道陛下怎么说的么?”

    “怎么说?”

    “天下有名医无数,李时珍却只有一个。”朱十三伸出大拇哥道:“就这么一位人物,还真不好动粗。”说着起身道:“得了,你在家等信吧,过两日找到下落了便来知会你。”锦衣卫有飞鸽传书,速度比八百里加急快多了。

    ~~~~~~~~~~~~~~~~~~~~~~~~~~~~~~~~~~~~~~~~~~~~~~

    老太医的药虽然贵,但效果也显著,喂若菡服下之后,第二天夜里脸色便没那么难看了。

    衣不解带的柔娘睡觉也很警醒,仿佛听到什么动静,便翻身掌灯,果然见若菡嘴唇翕动,似有要水要汤的光景。这时候沈默也披衣起来了,两人便端了一盏温和的桂圆梨子汁,一个轻轻抱起若菡,另一个用小银匙灌了两三匙。若菡的眉头便舒展了许多,柔娘给她换了额头的湿巾,只是仍然没有醒过来。

    看到她的痛苦减缓,沈默已经很知足了,便在床前守了若菡一夜,把很多平日里不成说过的男儿柔情,呢喃细语的讲给她听,他说若菡你得坚持啊,我们还没拜堂呢,你不是说要生很多很多孩子吗?我不要那么多了,我怕你疼,一儿一女就够了。你千万可得长命百岁啊,不然我下半辈子孤苦伶仃的,连个说说话的都找不到……

    不知是眼花还是怎地,他见若菡眼角晶晶亮的,似乎能听到他说话一般。

    等到天亮时,朱十三来了,对沈默道:“确切消息,在陕西华阴。”

    沈默道:“我这就出发。”

    朱十三叹口气道:“这一路上可够糟蹋人的。”

    “糟蹋糟蹋我心里好受。”沈默沉声道。

    “你这个人啊,看着文文弱弱的,有时候却比我们武人还一根筋。”朱十三从怀里掏出一块象牙令牌道:“我京里有差事不能走开,这个你拿着,一路上的驿站必须听令,官府也不敢拦……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便宜行事。”

    沈默一看那令牌,周遭刻着飞鱼云纹,中间刻着锦衣卫北镇抚司,最显眼的是四个大字‘镇抚朱十三’,这分明是朱十三的腰牌,连忙递给他道:“你给我这个,肯定是要担干系的。”

    朱十三豪气干云的笑道:“干系肯定脱不了,但大都督早就命我照看于你,现在请示不到他老人家,我这就算滥权行事,大不了吃顿鞭子,没什么了不起的。”说着正色道:“上次害得你差点丢了性命,这次就让我还你一次吧!”

    沈默知道现在不是推辞的时候,使劲和他握下手道:“这份情我沈拙言记下了!”

    朱十三呵呵笑道:“行啦,去看看弟妹,就出发吧。”

    ~~~~~~~~~~~~~~~~~~~~~~~~~~~~~~~~~

    沈默进去里间时,若菡仍然静静躺在那里,脸上已经不见痛苦之色,仿佛在等待王子唤醒的公主一般。

    沈默走上前去,在她唇上印下温热的一吻,轻轻握住她冰凉的小手,柔声道:“等我回来。”便转身出了门,刚要上马时,却见有人从外面进来道:“哪位是浙江举子沈默,我家老爷有请。”

    沈默皱眉道:“你家老爷是哪位?”

    “当今一品,太宰李大人。”那人傲气十足道。

    “对不起,我没空。”沈默便拨开他,领着十几骑奔出客栈去了……反正有朱十三照应着,不会出什么乱子。

    一路上驿路如流星,换马不换人,其中艰辛不必细说,五天后抵达了陕西省华阴县。

    ------------------------------------------分割----------------------------------------

第三三七章 仁心妙手

    虽然大地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但这座受灾最重的县城,仍然完全保留着大地翻腾后的惨状,城墙已经彻底坍塌,到处是残垣断壁,根本看不到一座完好的房子。

    人们住在用木板搭建的窝棚里,或坐或躺,漠然的望着这队风尘仆仆的闯入者,有些好奇他们要来干什么。

    沈默也很奇怪,现在已经是春分时节了,按说正是农忙的时候,怎么没人下地干活呢?

    但还是正事要紧,他让身边一个叫常三尺的伶俐护卫去打听李时珍的下落。

    常三尺用一小袋子炒面,便完成了任务,回来禀报道:“大人,李大夫去邻县了。”

    “走。”沈默又将消息核实一遍,就向邻县进发,这次李时珍没有再走,据说正在教场里给众人瞧病呢。

    沈默松口气,便在护卫的簇拥下,往县里的教场去了。到了地头,却看到令他触目惊心的一幕,只见偌大的校场上,密密麻麻的或躺或坐着至少上千伤患,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抱着伤口哀嚎的,这让他十分的想不通。有道是伤筋动骨一百天,怎么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还有这么多新骨折的呢?

    但见这些伤号躺的颇有秩序,每行之间都留足了往来的通道,中间每隔十丈左右,便有一口偌大的铁锅,里面滚滚煮的不是草药,而是一些柳枝树皮之类,也十分的奇怪。

    沈默几个走了一圈,也没找到传说中的李神医,只好找个人问问,那人指指不远处道:“他老人家在那,正在给人接骨呢。”

    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沈默便见一个身着粗布衣服,背对自己的男子,正蹲在那里,处理一个病人的伤腿……他是那样的不显眼,以至于沈默方才走过他身边时,只以为是个赤脚大夫,在给病人看病呢。

    这也不怨沈默,从绍兴到北京,他见过的大夫怎么也有上百了,哪个不是道貌岸然,架势十足,却从想到大名鼎鼎的医圣李时珍,竟然这样的……普通。

    轻手轻脚走过去,阻止了手下出声,沈默便立在李时珍的背后,目睹了一场绝对震撼的手术……

    待检查完了那人因为没有得到治疗,而畸形愈合了的骨伤后,李时珍吩咐几条汉子将其牢牢按住,再将其嘴里塞上木棒,用布条绑住,便用锋利的小刀,顺着肌肉的纹理,将那人白森森的骨伤处露了出来。没看清楚他怎么做的,便将那段长歪了的骨头截下来。

    李时珍又比量着取下来的部分,把剥去了皮的柳枝整成骨形,柳枝中间打通成骨腔状,然后放在病患两段碎骨头的切面中间,比量一下发现严丝合缝,便将柳枝的两端和骨头的两个切面上,涂上了热的生鸡血。然后趁热接在一起,再把一种能生长肌肉的‘石青散’撒在肌肉上,用肠线把肌肉缝好,在接合部位敷上接血膏,夹上木板以固定骨位,便大功告成了……

    他的动作极快,前后不到两刻钟。

    ~~~~~~~~~~~~~~~~~~~~~~~~~~~~~~~~~~~~~~~~~~~~~~~~

    看到这神乎其技的一幕,沈默不由出声道:“柳枝也可以用来当骨头使吗?”

    那蹲在地上的李时珍没有答话。边上一个学徒模样的端来一盆热水,让师傅在铜盆中洗去手上的血污,自己则按耐不住显摆道:“外行了吧?这可是老天爷赏赐的好东西,新鲜的杨柳枝在植入后,会变成骨骼,恢复原先的功能;且在植骨中不会坏死不会腐烂,可以避免截肢。更可贵的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师傅我说的对吧?”

    那大夫点点头道:“下一个。”便扶着双腿站起来,弓着腰往边上一个病患那里去了……好在不是每个都需要接骨再造,大部分手术还是比较简单,也没有耗费那么多时间。

    沈默跟在后面,几次想张嘴,却始终说不出口,只好先站在一边,等待李时珍忙完了再说。

    但不是谁都像他这么有耐性,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有几个家丁模样的男子匆匆过来,找到李时珍后,躬身道:“李神医,我家老夫人再次有请,您这次无论如何也得跟我们走一趟。”

    李时珍手也不听,头也不回,沙哑着喉咙道:“我没那么多闲工夫出诊,有病来这里排队,轮到你家那位少爷了,我自然会给他看病。”

    “您这不是强人所难吗?”一个管家模样的难以接受道:“我家老爷可是布政使,一省大员,我家少爷怎么可能来这种地方呢?”

    “你家少爷是人么?”李时珍淡淡问道,手上的动作仍然精确而迅速,看来已经不知重复过千百遍了。

    “这是什么话?当然是了人。”管家闷声道。

    “这里躺的都是人,”李时珍一边包扎伤口一边道:“别人来得,他也来得。”

    “李神医,您别逼我们动粗……”后面一个壮汉平时嚣张惯了,口不择言道。

    一听他说这话,沈默立刻不忍心的闭上眼睛……敢威胁被病患及家属顶礼膜拜的李神医,后果可想而知。

    果然,那人话音一落,便被数不清的土坷垃,烂鞋底雨点般的砸在身上,几人只好抱头鼠窜……这也正是沈默迟迟未开口的原因。

    ~~~~~~~~~~~~~~~~~~~~~~~~~~~~~~~~~~~~~~~~~~~~~~~~~~~

    沈默又等了两个时辰,一直等到天黑看不清东西。这短时间里,又有三五拨过来请他去瞧病的,威逼的说要让他走不出县城,自然被愤怒的群众赶走;利诱诊金甚至出到了五百两银子,但李时珍只是报以一声哂笑,便继续忙他的去了。

    等到了晚上,沈默寻思着他总可以休息了吧,谁知李时珍让徒弟点起松明,便继续忙碌起来。这时那早些时候被打跑的一伙人又回来,还鬼鬼祟祟抬了顶轿子过来,仿佛生怕别人看到一般。

    那管家又软语相求,李时珍活动下酸麻的颈背道:“好的,排队去吧。”

    “还有多长时间?”管家小心翼翼的问道,唯恐惹恼了这位架子比巡抚还大的祖宗。

    “两三百人吧。”李时珍的徒弟答道。

    管家回头望望轿子里呻吟出声的少爷,只好咬牙道:“如果神医先给我家少爷看,寒家愿意捐出五百副祛疫药……”这是他家老夫人教的。

    李时珍的身子顿了顿,沉声道:“一千副。”

    “好吧。”这也正是他家老夫人开的价钱。

    在处理完那个伤患之后,李时珍终于缓缓站起身子,揉着酸麻不堪的腰道:“带我去看病人吧。”

    借着火光,沈默这才看清,李时珍个子不高,又黑又瘦,满脸疲敝之色,甚至要扶着徒弟的肩膀才能直起腰来……

    ~~~~~~~~~~~~~~~~~~~~~~~~~~~~~~~~~~~~~~~~~~~

    李时珍的医术果然是神乎其技,也就是一刻钟左右,便从轿子里出来,写一个处方对那管家道:“回去,照着方子抓药,七天就好了。”

    管家感谢不迭,要去接那方子,李时珍却一收手,不让他拿去。

    管家恍然,连忙命人抬了四大担药包过来,李时珍验过之后,才将方子给了他。

    待那伙人抬着轿子走了,已经是四更天了,李时珍伸伸腰,终于把目光投向沈默道:“贵驾有何指教?”

    沈默一躬到底道:“虽然这样说很自私,但我还是不得不说,学生家中有个病人,只有您能救了。”

    李时珍将挽起来的袖子放下道:“你也看到了,我没工夫出诊。”看看天上的星星道:“如果尊驾没别的事,就请回吧,我睡两个时辰还要再起来忙呢。”

    沈默再施一礼道:“我知道我妻子命并不比任何人金贵,如果这时候乡亲们也都是命悬一线,急需救治,我肯定掉头就走。但这半天来我看了也听了,知道乡亲们都是骨头愈合畸形,这个病不治不行,但也不是像我妻子那样危在旦夕,稍微晚几日也不会……”

    李时珍一抬手吗,打断他的话道:“出去!”

    沈默却不为所动,继续道:“我还听您的徒弟说,眼看天气转暖,震区肯定是要发生疫情的,到时候死的人要比之前多十倍,我愿意捐出十万两银子来,让先生购买药材,以祛除疫情,也算是帮我妻子积阴德了。”

    李时珍的手指终于颓然放下,无限苍凉的叹一口气道:“十五万两,全部买成祛瘟药……”

    “可以。”沈默躬身道:“在下这就给您立字据。”

    ------------------------------------------分割-----------------------------------------

    今晚就有彻底了解了……

第三三八章 没问题

    李时珍也不跟他客气,冷冷盯着沈默写下一张欠条,看到落款的名字时,不由道:“沈解元?”

    沈默抬头望向他道:“先生认识在下?”

    李时珍竟然向他拱手施礼道:“北上之前,在下曾在胡中丞帐下听用。”

    看着李时珍给自己施礼,沈默竟有些受宠若惊,这可是皇帝赐宴时都没的感受,便道:“既然都在中丞帐下待过,您能不能给打个折?”

    “不能。”李时珍想也不想的摇头道:“你要是出不起,就找你岳父要,反正是他闺女,不能不掏这个钱。”

    沈默苦笑道:“我本来就是这么打算的……”

    李时珍不禁莞尔道:“解元郎说的坦诚,那我也照直说,我李时珍虽然是个看病的,但也知道是非,您帮着胡中丞担下天大的干系,保着浙江没有乱起来。对于您的义举,在下是十分钦佩的。”

    “那还不便宜便宜……”顺杆爬一向是沈默的必杀技,就算不能得逞,也能迅速拉近关系。

    “我可以一分诊金都不收你的。”李时珍摇头道:“但是你不掏这个钱,就是为富不仁了。”说着一指满地的灾民道:“你可以怨我逼你,但请你看看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从去年腊月十二地震至今,没见朝廷有一粒米,一两银发下来,他们在饥寒交迫中捱过了严冬,饿死冻死的人比地震中压死的还多!万般无奈之下,他们连预留春耕的种子都吃光了!要是灾情还得不到缓解,恐怕不等瘟疫降临,就已经全部饿死了!”

    沈默心里这个哭笑不得啊,他字据都立了,还反悔个什么劲儿?不过是习惯性的套下近乎,等着对方让步,自己再表现一下大度罢了。却没料到这位李神医却如此不通世故,只好自认倒霉,讪讪道:“我就是随便说说……”

    李时珍这才不跟他一般见识,走到灾民们中间,老百姓们已经听说李神医要走,不知道是谁带的头,便一片片的给他跪下,就连那些伤号也在亲人的帮助下,向他表达一份谦卑却真挚无比的谢意。

    李时珍赶紧团团一躬道:“诸位乡亲,我要跟这位大财主去给大家买种子和药了,你们暂且等些时日,李某去去就回。”

    ~~~~~~~~~~~~~~~~~~~~~~~~~~~~~~~~~~~~~~~~~~~~~~~~~~

    五日后,驿马奔回北京,正好是城中锣鼓齐鸣,欢天喜地大报喜的时候,一队队游街欢庆的人流,将北京城的交通都阻塞了。

    沈默一行人被挡在前门外进不了城,李时珍又拉下脸道:“南倭北虏愈演愈烈,华中又遭了大地震,全国都在死人,也不知有什么好快乐的?!”

    这一刻,沈默分明看见一位愤青,而不是神医,只好小声道:“他们寒窗苦读不容易,今日好容易熬出头,些许狂放还是可以理解的。”

    李时珍点点头,竟然憋出一句道:“贪官生涯开始了……”

    沈默这个汗啊,苦笑连连:“您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啊?”

    “洪洞县里本就没好人!”李时珍冷笑道:“拿我接触最多的县令为例,大明给的年俸是四十五两银子,可哪个县令不是锦衣玉食,奴仆成群?光那一房房的娇妻美妾,就不是这点官俸能养活的!”

    沈默无语了,他发现再说下去,两人就彻底没法沟通了。现在还得指望他给若菡看病呢,哪能得罪这位祖宗,便顺着他道:“这是个大问题,不过您一个大夫,我一个举子,生气也是白生,咱们还是绕个道,从崇文门进去吧。”说着便伸手去牵李时珍的马缰,竟然一把抓了个空,神情恍惚片刻,才定定神,重新抓住马缰道“走,咱们走吧。”

    李时珍本来还没批判过瘾,但见沈默状况不对,稍稍一想便明白了缘由,再不忍心和他拌嘴,便住口跟他走了。

    好容易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客栈时已经是过午时分了,留守的铁柱听见动静,出来一看,登时大呼小叫道:“大人,中了!连中五元啊!”卫士们呼啦一声围上来,又是作揖又是鞠躬,七嘴八舌的向他道贺,比自己娶了媳妇还高兴……

    这是真的高兴啊!要知道这些人的命运依附在沈默的命运上,固然沉沦时可以做到不离不弃,但谁又愿意自己主子一辈子走背字呢?当然是越风光越好了。

    沈默一听说又中一元,自己都有些意外,当然更多的是惊喜了,只是一想到李时珍对官员的恶感,那股兴奋劲儿便不敢表露出来。

    看他憋着,李时珍噗哧一笑,拱手道:“恭喜啊!你有个好岳父,用不着做贪官,就好好当个父母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吧。”

    沈默哪有心情谦虚,点点头道:“先看病人吧,一去十多天,也不知怎样了。”便翻身下马,领着李时珍往西厢房去了……其实他看到卫士们这个高兴劲儿,就知道若菡应该没问题。

    但当看到若菡本人时,还是吃了一惊……只见她的皮肤也有光泽了,气色竟然比走的时候还要好一些呢,虽然还是昏迷不醒。

    ~~~~~~~~~~~~~~~~~~~~~~~~~~~~~~~~~~~~~~~~~~~~~~~~

    “雪莲养荣丸,”李时珍拿起桌上一个青花瓷的药瓶,打开一闻道:“胡太医的看家宝啊,宫里的嫔妃青春常驻,就靠这个了。”

    “美容养颜的东西?”沈默吃惊道:“他还跟我说是延年养命的呢。”

    柔娘端来水,李时珍挽起袖子,洗干净双手道:“倒也不是骗你,这东西温润滋阴,正好调和着殷小姐体内的阳热之气,使其一时不得发作。”说着哂笑一声道:“不过没必要用这么好的东西,随便抓点滋阴的药就行了,太暴殄天物了。”心说是不是像我一样,宰冤大头啊?他这倒是冤枉人家胡太医了,老人家给贵人们看病,向来是只重疗效,不计成本的,所以对那些便宜药,脑子里根本没印象。

    “无所谓,不是还能美容养颜么?”沈默呵呵笑道,若是若菡醒来,发现像原先一样漂亮,肯定会高兴坏了……那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李时珍笑笑,便开始诊病,他不像一般大夫那样,只把把脉就下结论,而是望、闻、问、切,一步不落,都十分的仔细认真,足足半个时辰才算完事,招手示意沈默,到外间去说。

    一出来,沈默赶紧让人奉茶,陪笑道:“您辛苦了。”

    李时珍看他一眼,似笑非笑道:“不辛苦,这么高的诊金,我得仔细点。”

    “啊……”沈默没想到是这个答复,不由张大了嘴巴。李时珍这才呵呵一笑道:“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哦……”沈默擦擦汗道:“那么四诊之后,您有所得了吗?”

    “当然。”李时珍清声道:“殷小姐的症状是少汗头昏,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病因只为外感风热,本应该滋阴解表。然日久病症变化,本应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但是庸医乱用药物,加上忧郁伤神、心气耗伤,营血暗亏,雪上加霜,终于被压垮了。”

    “能治么?”沈默对那些术语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只想知道这一个问题,如果再得不到肯定的答复,那可真是走投无路了。

    但李时珍是凌驾于太医之上的逆天级大夫,只见他捻着胡须,很淡然道:“能!”

    说完好一会儿,却见沈默仍然巴巴的望着自己,不由奇怪道:“你看我干什么?”

    “没有‘但是’、‘然而’、‘不过’之类了吗?”沈五元一着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当然没有了。”李时珍朗声笑道:“十五万两银子呢,就是上了黄泉路,我也给你拉回来。”

    “怎么治?!”沈默感到自己的心脏快要迸出胸腔一般。

    “你先把这个喝了。”李时珍不知从哪里变出个葫芦道:“全喝光,不然这病没法治。”

    沈默满是疑窦的接过那葫芦,打开一闻,一股馥郁的果酒香味,不由道:“先生你让我喝酒作甚?”

    “让你喝你就喝,哪有那么多为甚?”李时珍皱眉道:“快点。”

    如果换了别人,沈默是决计不会喝的,但李时珍这块金字招牌太亮了,所以沈默咕嘟咕嘟的便将那酒全喝下了去,末了打个酒嗝道:“我觉着……我醉了。”说完便软软醉倒在椅子上。

    铁柱他们见大人倒了,立刻冲进来,七手八脚的扶住,怒目而视李时珍道:“不知道我们大人不能喝酒么?”

    “笨蛋,我是在救他。”李时珍板着脸道:“快把他放开!”

    -----------------------------------------分割--------------------------------------

    最近被口诛笔伐的外焦里嫩,可怜巴巴的求几张月票安慰一下受伤的小心灵吧。

第三三九章 张愤青

    沈默是被一阵淅淅沥沥的细雨唤醒的,他没有急着睁开眼,而是凝神倾听窗外的滴滴答答声……其实他知道,春天已经来了,因为风不再料峭,河流开始解冻,阳光变得和煦,人们也除下厚厚的棉袄,但他始终无法将冬的印记抹去,因为还差这一场春雨。

    闭着眼睛,他便能想象,那闪亮而柔和的雨丝,湿了树梢,润了土地,让整个世界都变得清新起来,不再是满天的阴霾……那深灰色的云是积攒了一个冬天的忧愁愤懑、痛苦不快吧?

    如今,郁闷的云纷落成雨,最好的春天便来了。

    再也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沈默翻身起床,活动一下酸麻的四肢,穿鞋下地,推开了房门,便看到斜风细雨中,地上树上都萌出一层嫩嫩、淡淡的绿。那无声无息的绿,如一弯轻漾的湖,他的嘴角也漾起发自内心的微笑。

    “爷,您醒了?”一声惊喜的娇呼,让沈默将视线投向庭院中央,只见柔娘撑一支油纸伞,提一个小陶罐,柔柔弱弱的站在那里,满脸欢欣的望着自己。

    沈默点点头,报以微笑道:“我睡了多久?”

    “足足十天呢。”柔娘轻笑道:“您可真能睡。”

    沈默挠挠头道:“十天?”

    “可不是么,”柔娘点头道:“自从喝了李神医的酒,就一直睡到现在呢。”

    “这家伙,把我灌醉了有何企图?”沈默活动一下四肢,感觉有无穷的力量涌上来,头脑也许久不曾有过的清明。

    “您可不能冤枉李神医。”柔娘搁下陶罐,掩口轻笑道:“李神医说,您忧惧过度,身体又严重透支,已经到了大病一场的边缘,是他用千日醉让您长睡不起……他说睡觉是最养身子的,比灵丹妙药还管用。”

    “哦……”一听到‘李时珍’,沈默突然回过神来道:“若菡怎么样了?”

    “您自己去看吧。”柔娘笑着让开了去路。

    沈默朝她笑笑,便箭步冲过雨中,进了对面的西厢房,只见他的若菡斜倚在靠枕上,对他甜甜的笑着。

    那一刻,沈默的眼泪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他觉着有些丢人,便伸手去擦。可那泪水越擦越多,双眼一片迷蒙,除了哭成泪人的若菡,什么也看不见。

    沈默一把抱在自己的未婚妻,紧紧地,生怕又得而复失了一般,仿佛要将她揉进怀里,合二为一一般。

    良久良久,也许是天长地久,门外响起一声不合时宜的咳嗽声,两人赶紧分开,沈默轻拢一下若菡的发丝,给她盖好被子,小声道:“我先出去一下。”

    若菡乖巧的点点头,柔顺的像小猫一样。

    ~~~~~~~~~~~~~~~~~~~~~~~~~~~~~~~~~~~~~~~~~~~~~~~

    “病人已经治好了。”一个身穿布袍,面色黝黑,精练干瘦中年人站在门外,对出来的沈默道:“只好再调养十天半个月,就可以复原如初,不留一点病根。”沈默连忙道谢不已。

    那中年人自然是李时珍,他摆摆手,示意沈默不必多礼道:“既然你俩都没事,我便要回去了,如果真感谢我,就派来得时候那种驿马把我送回去。”

    沈默叫来铁柱一问,那锦衣卫腰牌已经被朱十三要回去了,便不敢一口笃定道:“晚上给先生准信。”

    李时珍眉头一皱,无奈点头道:“好吧……不过我现在就得离开这,”说着搓搓手道:“我已经在大栅栏的和悦客栈找好地方了,你晚上派人捎个信吧。”说完要往外走。

    “先生……”他走的十分着急,沈默叫都叫不住。

    铁柱凑过来,小声道:“裕王府知道李先生进京的消息,昨天派人请他去给王妃瞧病。”

    沈默点点头,轻声道:“只有一个李时珍啊……”发完感慨之后,又问朱十三有没有遭牵连,铁柱道:“挨了三十鞭子,还特意过来让大人安心呢。”

    两人正说着话,前院一阵吵嚷,不一会儿,李时珍又气呼呼的倒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个打着伞的男子,正在亦步亦趋的追他。

    走近了沈默才发现,那人竟然是张居正。小张大人也看见他了,这才放过气冲冲返回东厢房的李时珍,朝沈默拱拱手,不好意思笑道:“拙言兄……”

    沈默赶紧还礼道:“太岳兄,您这是演的哪一出?”

    “这一出啊,叫‘延医难’。”张居正苦笑道:“不瞒您说,裕王妃有些抱恙,非得李大夫给瞧瞧不行。”说着试探道:“要不,您帮着问问?”

    “裕王对在下有恩典,太岳兄对在下有隆情,”沈默轻声道:“帮忙肯定是没话说的……只是这李先生脾气有点怪,不是他愿意的,谁都得碰一鼻子灰。”

    “你不是请来了么?”张居正微笑道:“如法炮制不就行了?”

    “不瞒你说,十五万两银子的赈灾粮食和药物才请动的,”沈默苦笑道:“我岳父的家底都要掏空了。”这件事本就不可能瞒人,所以他干脆直说。

    张居正有些头晕道:“王爷连个零头也出不起,江南富豪可真厉害。”

    这时里面传来李时珍的声音道:“你们家王爷找我干什么,在下心知肚明,请你转告他,那件事除了要养要治,还得积阴德……现在天暖和了,疫情随时可能爆发,到时候死上几十上百万人,这笔账可要记到他头上了!”

    “你……”张居正不悦,但很快压制住情绪道:“那先生要怎么办?”

    “把我用最短时间送回陕西去,等把瘟疫防住了,我自然会回来。”李时珍在屋里道。

    “要多长时间?”张居正问道。

    “最多三个月。”

    攥拳寻思半晌,张居正一跺脚道:“好,我回去就请示王爷!”

    ~~~~~~~~~~~~~~~~~~~~~~~~~~~~~~~~~~~~~~~~~~~~~~~~~

    沈默将张居正送到门口,本想与他挥手作别,却被张居正一拉衣袖道:“咱们聊聊。”说着做了个请的姿势。

    沈默点点头,便跟他漫步在空寂无声的雨巷中。

    两人各自撑着伞走了一段,张居正才开口道:“你要小心了。”

    “有什么不妥吗?”望着青石板上绽放的一朵朵水花,沈默轻声问道。

    “陛下将你会试夺魁的文章,下发给内阁、六部、九卿,科道言官,命他们各自就此上书。”张居正轻笑道:“恭喜你啊,还没考完科举,就名动九卿了。”

    沈默微微挠头道:“其实我是无辜的……”

    “不见得吧?”张居正笑笑道:“要真是无辜,干嘛写那篇文章呢?我看你就是想要,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一时彼一时。”沈默坦诚道:“我现在的斗志急转直下,不希望惹事。”经过与若菡的生离死别,他的人生观难免发生了一些变化。

    “晚了。”张居正朗声笑道:“吏部尚书李默,新任礼部尚书赵贞吉,已经放出话来,要教训你这个‘无知狂吠’的小子。”

    “赵贞吉?”沈默吃惊道:“他不是在南京么?”

    “十天前进的京,”张居正道:“华亭公一身兼着内阁和礼部,担子太重了,便举荐赵部堂分担下礼部的差事。”

    ‘这个老家伙……还真是冤家路窄哩。’沈默暗暗皱眉,他知道张居正和徐阶他们是一路的,所以有抱怨也不表露出来。

    张居正以为他怕了,击掌为他鼓劲道:“现在大明的财政,已经是山穷水尽了,这次地震更是雪上加霜,听说有地方的赋税已经征到嘉靖四十年以后了,如果再不想法子,真不知道明后年怎么过下去?现在你提的法子切实可行,就是我大明的生财大道!”

    春雨中,一位俊彦慷慨陈词道:“语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我辈青年当有三份侠气,七分胆气,毅然以天下为己任!岂能委顺以俟时乎?况今荣进之路,险于榛棘,恶直丑正,实繁有徒。若是学那些官僚们‘内抱不群,外欲浑迹’,将以俟时,不亦难乎?何若披心腹,见情素,伸独断之明计,捐流俗之顾虑,慨然一搏动天颜?”说着朝他一抱拳道:“拙言兄,让我们与那些腐朽昏蠹之辈战一场吧!吾必与汝并肩奋战到底!”

    沈默打量着这位热血青年,心说:‘今年愤青特别多,怎么又遇见一个?’但他也知道,既然已经引起风波,再退缩就是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了,只好苦笑道:“太岳兄,让我们一起去逆天吧。”

    雨中北京城,两个傻瓜在梦呓……

    -----------------------------------------分割------------------------------------------

第三四零章 传说中的殿试

    殿试亦称廷试,先在三月朔日举行,后来成化八年起,改为望日。也就是从三月初一改成了三月十五。这也是层层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层,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级别考试,特别令士林瞩目,考试过程十分庄严,应该在紫禁城中举行。

    但自从嘉靖皇帝移居西苑后,这位没人能管的皇帝便改规矩了……朕绝对不回紫禁城,要么就把朕撇开举行,要么就乖乖挪到这来。

    在严阁老的大力支持下,殿试的考场便从紫禁城建极殿移到了西苑紫光阁前的平台上举行,嘉靖三十五丙辰科的殿试,也不例外……

    试前一天,鸿胪寺的官员便开始设置御座、黄案,光禄寺的官员安放试桌,排定考生座位,至于印制考卷、准备答题纸的礼部更不消说……一切都是官员们亲力亲为,不许太监宫女们插手。

    第二天天还黑着,寅时还没过,应试的贡士……也叫‘中式进士’们便在西苑宫门前等候,一个个眼比灯笼都亮,兴奋的不能自已……读书考试为了什么?不就为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么?现在经过一层层惨无人道的考试,大明朝的四百精英终于站在了天子他们家门前,要完成鲤鱼跳龙门的最后一跃,想想就激动地膀胱发胀。

    而且有别于之前考试的紧张不安,这次考前的气氛更多的是兴奋与跃跃欲试,因为只要别犯傻,殿试是不会黜落考生的,只是将会试的名次重排,是个‘好中选优’的过程,考得再烂也能混个榜下即用的同进士,外放个七品县太爷当当……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比在京里坐冷板凳舒服多了。

    比如说,小张大人居正,堂堂殿试第六,选庶吉士,清贵无比。然后在翰林院喝茶十年,至今一事无成……像他这样的京官比比皆是,许多人就这样混吃等死半辈子,最后光荣退休,或者在某次大佬的政争中,成为了被殃及的池鱼。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就是这个意思。

    ~~~~~~~~~~~~~~~~~~~~~~~~~~~~~~~~~~~~~~~~~~~~~~~~

    再说宦海浮沉,仕途凶险,将来最靠得住的,就是这帮同科同年……大家这些菜鸟得相互通气,扶持提携着,才能在弱肉强食、鬼怪林立的官场上站住脚,换言之,就是打架要一起上,甭管有理没理;有好处要先想着同年,甭管合不合适。虽然很操蛋,却是想要在官场上生存下去的铁则。

    其实在会试以后,这帮同年便串联过了,现在相互间熟稔的很,但沈默是个例外,他回来就醉了,刚醒过来,除了那些浙江老乡,竟是一个都不认得。

    不过不用急,因为他现在的名头太响了,同年们都竞相的过来拜会,沈默自然不会托大,热情周到的面对每一位新认识的童年,令人如沐春风,好感陡升……本来他们还担心,这位中了会元也不露面的仁兄,会不会太傲太不好接触?现在一间,担心尽去,无不心悦诚服。

    正在大家的感情急剧升温时,卯时到了,钟响门开,宫门前登时一片寂静,紧张的气氛猛地从角落里钻出来,占据了每个人的心田……都说是不在乎,但谁不想考个好名次,选个庶吉士,将来入阁为相呢?所以事到临头,都提着一股劲儿,想要最后冲刺一把呢!

    这时候天已经亮了,官员们开始入宫,考生们则站在一边,用崇敬的目光望着,身着蟒袍玉带的大学士;用羡慕的目光望着,穿大红官袍,系金银腰带的尚书侍郎;用淡然的目光,望着穿青袍的主事、员外郎,心说:‘这就是我进步的阶梯啊!’

    等官员们进去完了,贡生们的意淫也告一段落,便有礼部的礼赞官高声道:“宣嘉靖丙辰科贡生进!”

    考生们赶紧在宫门前列队,在引导官的带领下,鱼贯往西苑进去。在进门以后,竟然还能没人领取宫饼一包,雪梨汁一瓶……不仅要让人感叹,公家待遇就是好,这才刚考上,就开始包吃包喝了。

    心潮澎湃的跟着礼部官员,穿过幽深的门洞,广场两侧的朝房使通往紫光阁的道路显得十分狭长。但又穿越两道宫门后,忽然看到一片极开阔的平台,白石栏子,雕龙望柱,还有一排排整齐的桌椅,更衬托着尽头那高高在上、体量宏伟高大的紫光阁雄伟无比……感受到皇宫的威严肃穆,贡生们无不升起由衷的敬畏之感……在他们眼中,皇帝住的地方,就是皇宫无疑了。

    早先进来的官员已经分立平台中的红毯两旁。贡生们也在引导下,分左右站在官员的身后。

    待所有人站定,平台上乐声大作,黄钟大吕、萧笙簧笛、编钟铜磬相伴而奏,真是声彻九重,荡涤人心,令大殿里的官员和贡生们无不面色肃穆起来。

    ~~~~~~~~~~~~~~~~~~~~~~~~~~~~~~~~~~~~~~~~~~~~~~~

    就在这奏乐声中,大明九州十方、兆亿子民之主——嘉靖皇帝朱厚熜,出现在紫光阁前。

    “臣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万岁之声,总是那么的迷人,多年不上朝的嘉靖帝,分外享受的想道。便开始讲话,当然是那些套话空话,一点用都没有的领导讲话了。

    但许多大臣都分外激动,心说陛下啊,我们分开真是太久了,好想再回到从前,虽然天天早朝我们也受不了;至于那些第一次目睹天颜、聆听圣训的贡生们,更是激动的泪流满脸,虽然没有尖叫呻吟声,但好几个竟然昏厥过去。

    看到这一幕,嘉靖帝感觉很爽,讲得更大声了。但沈默却知道,贡生们不是为了见到皇帝激动的晕厥,而是在缅怀和拜祭那段漫长龌龊、不堪回首的士子生涯。

    不过他倒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毕竟一路考试蛮顺利,没体会到那么多的苦楚,也没有那多的不如意需要吊祭,甚至还有闲心偷偷看穿上龙袍的嘉靖皇帝,暗道:‘这才像个一国之君嘛,整天穿个道袍成何体统?’

    就在胡思乱想中,皇帝终于讲完了。他持起裁刀,将黄案上的试题亲自开封,然后授予身边的大学士严嵩,严阁老手持着试题,苍声道:“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开始!”然后将其转交给礼部尚书赵贞吉。

    在山呼万岁中,皇帝退场,那些被拉来充场面的官员们退场,只留下大学士张治,礼部、吏部两位尚书,以及一干礼部官员,这十几位便是此次殿试的监考官,阵容豪华无比。

    在监考官的指令下,贡生们依次在考桌后坐下,待所有人都坐定,一脸正气的赵贞吉便朗声道:“诸位,本次殿试分上下午两场,上午三个时辰,辰时开考,考时务一题,限一千字,午时末必须交卷;下午陛下赐膳之后,未时考第二场……”

    话音未落,举众哗然,有贡生纷纷问道:“敢问大人,多少年殿试都是只考策问,为什么要改变规矩?”

    赵贞吉重返京城,正是踌躇满志,要大展拳脚的时候,闻言冷声道:“考场喧哗,成何体统?莫非不想考了么?”

    这话杀伤力太大,超出了贡生们的承受范围,立刻压得考场上鸦雀无声。

    这时吏部尚书李默又道:“你们已经不是平民士子了,你们是‘中式进士’,未来大明朝的官员!就必须有应变的能力,不然怎么面对千变万化的政务?”考生们虽然不服,但没人敢反嘴……要是上了吏部尚书的黑名单,还混个啥劲儿?

    李默却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狠角色,登时拉下脸道:“谁要是不服气现在就可以出去,我大明朝你这样的官员!”

    这下大家彻底老实了,连眼中的怨念都得藏到心里去。

    大学士张治是个老好人,便笑眯眯道:“这殿试呢?本就是优中选优,又不黜落谁,不必像乡试会试那么严格,法子灵活一些,是有益无害的。”说着挥挥手道:“答卷吧,马上辰时了。”

    礼部官员这才开始散发题纸。那题纸用宣纸裱成,极为考究,每页长十二寸,宽四寸。上有红线直格,每行只准写二十四字,要求每个字都用馆阁体,写的饱满工整。

    最后才发下试题,题目是——‘祖宗法度乃立国之基,然太祖禁海,太宗开禁,祖宗何以有别?吾辈何从?’

    -------------------------------------------分割-----------------------------------

第三四一章 如何中状元

    评论太祖太宗谁对谁错?还要不要命了?不是发错卷子了吧?

    看到这种考题,贡生们的汗水刷一声便下来了。这哪是考试啊,这是把俺们往火上架着烤啊!

    沈默看到题目也是微微皱眉,但他想的却是另一回事儿……昨天张居正告诉他,鉴于局势若斯,绍兴知府唐顺之等上疏,请重开福建、浙江、广东三市舶司,此疏一上立刻惹起了轩然大波,朝中大臣分成旗帜鲜明的两派,一派认为当仿效太宗例重开海禁,另一派则坚持太祖立下的规矩,片板不下海。这阵子两派人是天天吵、日日辩,从朝堂吵到家中,从内阁辩到六部衙门。想不到这股争论,竟然直接变成了本次殿试的考题,让贡生们对此发表看法。

    其实不只是他,大部分考生都是消息灵通,耳聪目明的,见先前会试考题便是‘生财有大道’,现在又出来个‘该不该开海禁’,其背后的意思不言而喻——

    大家都是考了几十年试的人,自明白想要殿试独占鳌头,一篇符合圣意的策论十分重要。如果皇帝看后很满意,状元的头衔就会十拿九稳地到手。所以‘妄揣上意’虽然非法,但却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说,南宋辛丑科贡士黄由,就是因为揣测圣意,摸准了志向高远的孝宗皇帝,一心雪耻却又惨遭失败后,急需心灵上的安慰,便以‘天下未尝有难成之事,人主不可无坚忍之心。’为论点,写了一篇策论。登时把孝宗皇帝感动的眼泪哗哗,认为此人立论正确,志向高远,特别是‘坚忍’二字,大慰朕心,立即拆开试卷弥封,方知是吴县举子黄由,立刻点为状元。

    像黄由这样取得好成绩的不在少数,比如说洪武十八年的练子宁;建文二年的胡广;成化二年的罗伦,等等,可见写出一篇迎合上意的文章才是王道!

    所以贡生们无不幻想着像黄前辈那样,能够摸准皇帝的心思,但人家黄由等人平时关心国家大事,对孝宗皇帝的脾气性格,抱负志向都一清二楚。而这些平日里‘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后辈们,恐怕连到底哪几个省遭倭患,俺答是鞑靼还是瓦剌都说不清,更别提去了解那位堪称史上最神秘的嘉靖帝了。

    好在有沈会元的会试程文在,大家都已经细细揣测过,对文中鼓吹重开市舶司的好处印象深刻,所以全都依葫芦画瓢,慷慨陈词,力述开海禁之优点,不开海禁之害处,恨不得将大明所有的沿海城市,都变成市舶司才好……

    ~~~~~~~~~~~~~~~~~~~~~~~~~~~~~~~~~~~~~~~~~~~~~~~~

    但嘉靖皇帝的想法果真如此么?

    沈默不这么认为,他在进考场之前,便提醒琼林社的六位老兄,谨记‘曾铣之败’!

    其实不只是考前,在这几年里,这位老兄反复被沈默提起,当做认识嘉靖皇帝的反面教材。其经历大致如下:

    曾铣时任兵部尚书总督三边,位高权重比当今太尉杨博还甚,在长期抗击北方蒙古的过程中,发现蒙古人之所以想抢就抢,想走就走,根源就在于朝廷失去了河套地区这个重要的战略缓冲,于是,曾部堂以满腔的报国激情,写下了那篇誓要恢复河套的檄文‘此一劳永逸之策,万世社稷所赖也!’

    应该说,这是谋万世的上策,且完全具备可行性,并不是不着边际的胡吹一气,如果朝廷照准,在三边威望很高的曾铣,还是有希望达成这一目标的。

    但是后续发展呢?起初嘉靖帝也破天荒的激动了,当即表示同意,还激动的没法修炼,主动召集内阁商议,大有明天咱们就去削了俺答,夺回河套的架势!

    然而,最后的结果是,曾铣斩首,妻子流放两千里;大力支持他的内阁首辅夏言更惨,弃市,妻子流放广西,从子从孙削职为民。

    一件大明朝头号二号都支持的好事,居然变成这个结果,原因出在哪里呢?

    其实还是在嘉靖皇帝身上——不是每个皇帝都梦想着建功立业,开疆拓土,至少在专心修炼的嘉靖帝看来,建功立业太遥远,平平淡淡才是真……

    所以激动……确切说是冲动过后,嘉靖帝开始打起了小九九……收复河套固然是泽被子孙的好事,可要是不顺利呢?谁来收拾烂摊子?而且即便顺利,国家要进行战争动员、要征集粮食,要调兵遣将,要运筹帷幄,不累死也得烦死,这样的日子想想就头大,才不要过呢!

    于是很快自食其言,下诏曰:‘今逐套贼,师果有名乎?兵食果有余,成功可必乎?一铣何足言,如生民荼毒乎?’意思是,复套这主意不错,可还有很多问题没法解决,比如说没有一个合理的名义、士兵粮草也不充足,仅凭曾铣一言,万一打败了,老百姓可就遭殃了。

    当然这都是所谓的托辞,其背后隐藏的意思是——都别给我找麻烦!

    ~~~~~~~~~~~~~~~~~~~~~~~~~~~~~~~~~~~~~~~~~~~~~~~~

    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尤其是天性执拗的嘉靖帝,已经四五十的人了,不可能一夜转性,变成励精图治,誓要中兴的英主!

    现在争议的声音这么大,而且实际情况也确实是,一旦海禁大开,对东南沿海,乃至整个大明的影响和冲击,谁也无法估量,谁也无法预测……沈默敢打赌,三分钟热血之后,嘉靖帝就应该开始头大了。

    所以这次的策问题目,嘉靖帝之所以抬出二位祖宗,不是真心要让人将其分个高下,而是恰恰显示他内心的矛盾之情……其实嘉靖帝根本没想过改变什么,只不过是穷疯了想弄俩钱花花,现在起了这么大的争议,肯定是大违皇帝本意的。如果事态就此发展下去,恐怕八成又是一个‘曾铣复套’!

    想通透这一点,沈默也终于汗湿衣背,突然发现自己的处境异常尴尬,如果大张旗鼓的支持开禁,弄不好就要重蹈曾铣的覆辙,如果掉头改为反对开禁,自己的良心不过去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会给皇帝和大臣们留下一个‘朝秦暮楚、没有原则’的坏印象,从此为士林所薄,一辈子都坐冷板凳。

    这真是进也难,退也难,愁得沈默直揪头发,恨不得交份白卷回去,大不了过三年再考。

    就在无限纠结中,不知不觉过去一个时辰,久坐不动的监考官们,纷纷感到腰酸背痛,开始下场活动手脚,顺便也翻看一下考生的卷子……对于张治和李默这种大佬来说,下面难免有他们的徒子徒孙,正好借这个机会,将其开篇一一记在心底,好加以照拂。殿试本就宽松,这几乎是一种习俗了。

    赵贞吉也在四处走动,但他的目的与两位想要徇私的大佬不同,他想要记住某些人的卷子,将其黜落掉。比如说沈默,还有那个帮凶徐渭。在赵大人看来,这并不是个人恩怨,而是为国锄奸!朗朗乾坤、朝堂之上,怎能任由这种助纣为虐的小人立足呢?

    其实他早就看到那俩人了,只是不能做的太明显,是以转悠了好大一圈,才行到徐渭身后,装作不经意的拿起卷子一看,不由一阵阵的倒吸冷气,真是好文好字!要比王唐二位还胜一筹,恐怕整个大明也只有解缙、杨慎能与之比肩了吧!

    ‘这样的大才子若是取低了,我这个考官定要被世人和史书耻笑的。’赵老夫子暗叹一声,搁下那文章,郁闷的走到沈默背后,一看,不由乐了……考试时间过半,卷面上竟然一字未落,空空如也!

    ‘哈哈,看来这小子之前的文章,肯定是有枪手代作的,现在到了一览无余的殿试上,便彻底露馅了。’这真是报应不爽啊!赵老夫子直想大笑三声,以泄心头快意之情。

    众考官也注意到他怪异的表情,赵贞吉赶紧把脸一板,背着手溜达离去了……就这样吧,杀一个留一个,正好让人无话可说,赵老夫子如是想道。

    ~~~~~~~~~~~~~~~~~~~~~~~~~~~~~~~~~~~~~~~~~~~~~~~

    咬牙寻思了将近两个时辰,沈默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条两全之策,当下文思如泉涌,构思出一篇对策,但看看高台上摆着的沙漏,已经还剩不到一个时辰了……若是打好草稿再誊抄可能来不及了,所以,他干脆撇开草纸,定定心神,直接开始动笔。

    这时候,平日里下得苦功夫便显出来了,一个个用墨乌黑,结体方正,用笔光润,匀圆丰满的端庄小楷,从笔尖流露下来,一个时辰功夫,便一口气写了一千余字,正好作完。

    -----------------------------------------分割-------------------------------------------

    思路卡壳了,好容易通开,会加快更新的……

第三四二章 富有嘉靖特色的下半场

    擦擦额上细密的汗珠,稍稍检查一遍,上面便一声锣响,命考生停笔交卷!

    因为这次考试时间太紧,有些考生仍未誊抄完毕,还想抓紧时间再添几笔,却被收卷官们大声喝止,并恐吓道:“再写一个字,按作弊论处!”吓得考生们赶紧丢掉毛笔,正襟危坐,只是免不了愁眉不展、甚至暗自垂泪也是有的。

    沈默这一行,是李默亲自监督收卷的,他已经从赵贞吉处,得知了这小子的座次……话说沈五元可能是人品耗尽,好运到头,他出道以来的对头也不算多,偏偏这次三个读卷官中就占了两席,比起之前五场,考官一路眷顾有加,简直是天壤之别。

    偏生他这次又不是无懈可击……待收到他的时候,收卷官禀报道:“这个贡生的草稿纸是空的。”

    李默阴着脸走过来,一看,发下来的稿纸上果然是空空如也,便冷笑连连的打量着沈默,沈默也面色平静的回望着他,丝毫没有慌张的意思。

    ‘死到临头了还装样!’李默冷笑一声,挥手沉声道:“把这份卷子黜落了。”此言一出,有些混乱的考场中霎时针落可闻,所有考官和考生齐刷刷望了过来。

    “敢问大人,学生触犯哪条戒律,引得如此无妄?”沈默只好起身一礼,不紧不慢的问道。

    看到他这副气定神闲的样子,李默便气不打一处来,一字一句道:“你这考生难道不知?科场必具其稿,以防代作之弊吗!”说着直接拿起那卷道:“黜落了!”

    “且慢。”沈默一拱手道:“大人且听学生一言。”

    李默手一顿,面带讥笑的望着他,只听沈默不卑不亢道:“正如大人所言,科举考试之所以须草稿与答题卷一起上交,盖是为仿制有人代作而已。然今非试于号舍之内,而试于殿陛之间,一举一动,众目所瞩,有何嫌需要避之?”

    “强词夺理!”赵贞吉正欲发作,大学士张治过来道:“这考生说的有些道理,众所瞩目之下,确实没法代做。”说着呵呵一笑道:“孟静,身为部堂,当严则严,宜宽则宽么。”

    李默也没法当众驳阁老面子,只好怏怏作罢,心说:‘反正我已经看了他的卷子,到时候低低的落进三甲里去,让他中了进士也跟吃了苍蝇一样。’此人睚眦必报,气量比赵老夫子还不如。

    ~~~~~~~~~~~~~~~~~~~~~~~~~~~~~~~~~~~~~~~~~~~~~~~~~~~

    礼部官员将卷子收上去后,鸿胪寺官员端上来钦赐的‘盒饭’……装在朱漆盒子里的一品豆腐、金菇掐菜、三仙丸子、溜鸡脯和罐煨山鸡汤,两荤两素一个汤菜,色香味俱全,尽显御厨手艺,但每样都是一小份,决计撑不着你。

    只是贡生们都在担心下午的考题,谁还有心思吃饭?一个个面色愁苦,味同嚼蜡,瞎了鸿胪寺的一番心意。

    吃完午饭,稍事休息,第二场接着开考,待考题发下来,所有人都倒抽冷气,心说这是什么狗屁玩意儿啊,却一个不敢吱声……

    因为这一场,考的是一种极为华丽的骈俪体,名曰青词,要求考生以严格到变态的对仗格律,华丽丽的文字,表达出皇帝对上天神灵的敬意和诚心。

    三十年前除了道士之外,谁会写这些鸟玩意儿?但现在满朝公卿,就算不会写公文,也都会写这种形式工整、文字华丽,空洞无物的东西,而且上至阁老,下至科道,无一不日日钻研,精益求精,都想写出比别人好的青词来。

    为什么?无他,皇帝需要尔,嘉靖陛下求仙心切,性子又急,所以青词总是供不应求。官员们很清楚,要想青云直上,就得讨好皇帝;要想荣华富贵,也得讨好皇帝;要想永保平安,还得讨好皇帝。既然吾皇就好这一口,咱们就得投其所。那些写的出类拔萃的,就进了内阁,比如说严嵩、李本、张治,甚至于徐阶,虽然有更深刻的政治意义,但同样也是青词高手。至于写得一般的,那也得写,因为诚意比什么都重要,是加官进爵,消灾免祸的重要法宝。

    上面也知道考生们没做过青词,所以连同题目发下来的,还有一篇格律表,实在不会,就比着葫芦画瓢吧。好在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这青词虽然复杂繁芜,却也逃不脱‘骈俪’二字。

    于是乎,紫光阁前的平台上,众考生吭哧吭哧,搜肠刮肚的遣词造句,既要符合格式,又要合辙押韵,还得把神仙和皇帝都夸进去,这对初涉此道的贡生们来说,实在是强人所难了。

    即使沈默也吃力的紧……他之所以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所恃者无非经书学得扎实,八股做得好,以及远超同年的从政经验,这让他的文章无可挑剔,令人心服口服。但这种学问应试性太强,于文学一道,可以说是高分低能,所以即使连中五元,在琼林社中也不敢称才学第一。

    现在变数出现了,这青词虽然他也可以做得,但既不是他擅长的八股时文;又不是可以体现他高人一筹的政治敏锐性的策论,完全抹杀了他的长处,暴露了他的短处,让沈默第一次感到了深切的危机。

    偏这危机又不是可以凭急智解决的,非得有华丽丽的文采才行,沈默自问没有这方面特长,至少与徐渭比起来,两人的文章便如凤凰与老龟一般……虽然都是四大瑞兽之一,可光彩照人的程度就判若云泥了。

    所以沈默笃定这一场比不过徐文长,甚至连诸大绶陶大临这几位也不如,不由有些沮丧,心说:‘好好写吧,怎么也不能迭出二甲三十六,不然就丢死人了。’便打起精神,咬文嚼字的写道:

    ‘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原始天尊,一诚有感。

    ‘岐山丹凤双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诸如此类的遣词造句,可不如代圣人立言轻松了,好容易憋出一片尚算优秀,但绝对称不上卓越的青词,沈默想了半天,发现自己才尽于此,再想写得肉麻点倒还可以,但想再华丽点就万万不可能了。

    一想到入了翰林,当了词臣,以后要经常写这种东西,沈默不禁头大如斗,心说:‘也不知张居正这十年怎么熬过来的。’又想道:‘要是没选中庶吉士,落个榜下即用也好,倒省了整日写这种狗屁了。’想到这里,心情又轻松起来,一掸那卷子,暗道:‘爱谁谁吧,别了,我的沈六首之梦……’

    ~~~~~~~~~~~~~~~~~~~~~~~~~~~~~~~~~~~~~~~~~~~~~~~~~~~~

    三月份天还短,到了酉时已经黑下来,考官便发了一根蜡烛,燃尽之后其实还没到酉时末呢,便敲锣收卷了。

    这次考生们学乖了,都老老实实坐着,没人敢喧哗,待所有考卷收齐之后,本次殿试的总监官张治和颜悦色道:“诸位辛苦了,现在可以回去休息两日,陛下会在明后两日亲阅诸位的试卷,大后天,也就是三月十八,请诸位准时前来参加传胪大典,一个都不能少哦。”

    考生们谢过考官,又朝着紫光阁前的宝座叩首叩首再叩首,对那位早回去修炼的皇帝道:“学生告退……”殿试后,便是天子门生,这块金子招牌,可是十分了不得的。

    礼部官员便将众贡生领出宫门,众人这才算是彻底彻底松了口气,不论好歹,总算是彻底彻底彻彻底底的考完了,无论最后结果如何,都是件值得大肆庆祝的好事,毕竟比起天下千千万万的读书人来,他们已经是成功者了。

    但现在天色已晚,人又疲累,考生们相约次日一同踏青庆祝,不见不散,便各奔东西了,沈默自然要回家看媳妇,不能与琼林社的几位兄弟同行……六人便挤在一个车厢里回去会馆,也不怕压散架了。

    车厢里,孙铤突然道:“我觉着六首要悬,李默和赵贞吉……”这家伙说完就后悔了,赶紧捂住嘴道:“当我是放屁。”

    “臭不可闻。”乃兄孙鑨冷笑道:“如果拙言兄没有中六首,我以后叫你哥。”

    陶大临摇头道:“确实,我觉着文长兄会夺魁。”

    诸大绶也道:“论文采,拙言确实稍逊一筹。”

    吴兑却道:“我觉着不然……”五个人,三比二,看好徐渭的稍占上风。

    这事徐渭却发出一阵古怪的大笑,指着众人道:“痴人啊,痴人,其实结果再明显不过了。”

    “什么结果?”众人异口同声问道。

    徐渭嘿嘿一笑道:“三天后就知道了。”

    -----------------------------------------分割-------------------------------------

    为了保证大家的阅读快感,本人从现在起,不进行任何题外暗示甚至明示,即使你们骂我,也不说了。

    虽然那样我会很委屈,55555……别忘了我的宗旨就行。

第三四三章 阅

    贡生们考完了,可以彻底放松了,就该考官们忙的时候了。考试后两天内,要将全部四百人的卷子审阅品评完毕,任务之繁重,显然不是皇帝一个人能忙过来的。事实上,除了太祖皇帝曾经干过这种傻事,后面的皇帝们都是交由下面人组织阅卷……国初用祭酒、修撰等官。但正统后非执政大臣不得与,而去取之柄则在内阁……至于皇帝自己,则偷懒只看推荐上来的前十名的卷子,至于咱们的嘉靖皇帝,那更是决计不会例外的。

    此次殿试的阅卷大臣,又称读卷官,便是由内阁大学士张治领衔,吏部礼部二位尚书为副,以及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太常博士等六位官员组成的超豪华阵容,在内阁值庐休息一晚,翌日齐聚紫光阁中,要为四百名俊彦排一排座次……

    阅卷开始之前,照惯例众人先叩拜孔子,并对天发一通毒誓,然后按照官阶大小,各自回到一排长案后坐下。

    这时阅卷监视官陆炳亲自把卷箱取来开封,将试卷先取出一捆打开,递给赵贞吉。再由赵尚书,按照阅卷官的官职,依次一卷一卷地分送到他们面前。分完后再取来一捆,直到分完为止。

    每个阅卷官收完卷子后,即开始阅卷。看完一份,便递给左手边的阅卷官。同样的,等右手边那位阅完,也会把卷子给他,这样轮流传看,九位阅卷官都能看到每个考生的卷子。这种阅卷法叫‘转桌’,也只有殿试阅卷才会出现。

    同时,每位考官都得在阅过的卷子上,写下自己的姓氏,但不署名……除非有同姓的,官位低的只好委屈写一下名……阅完之后,还得写上优、劣符号。按规定,优劣符号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五等:即为‘〇’、‘△’、‘、’‘│’、‘Х’……

    当然,每位阅卷官的口味不同,出现不同的评价也是正常,但差别不能太大,比如说这份卷子大家有的画圈圈、画三角,有的却画杠杠、画叉叉,这样是肯定不行的,会由监视官提起另派大臣阅卷,以防考官‘各存成见,有上下其手之弊’,一旦坐实了,会受惩罚的。

    但历史早已经反复证明,任何制度都是存在弊端的,无论设计的多么精心,这种阅卷方式也是如此……由于担心被处分,所以考官们在批阅同一份卷子时,便会出现‘圈不见点,尖不见直’的现象,也就是说只敢与上一位的评价差一个等级,再多就不敢了。

    显而易见的,首席阅卷官的意见,便显得举足轻重了,尤其是在打落试卷时,几乎是决定性的……如果他判了一份卷子死刑,基本上就死定了。

    等九个阅卷官‘转桌’完毕,也就是将所有的考卷都画上九个符号后,由首席阅卷官专司总核,排定名次,其他阅卷官,尤其是二位次席也可参与意见。但是,名列一、二甲的卷子必须是八个‘圈’,其余的便落入三甲,然后每一甲之内再比较圈圈数,如果圈圈相同,再比尖,再比点,以此类推……

    ~~~~~~~~~~~~~~~~~~~~~~~~~~~~~~~~~~~~~~~~~~~~~~~

    这次的首席阅卷是大学士张治,但对沈默来说,不算什么福音,因为两位次席已经知道他的卷首语是什么,就算张治给沈默个圈,两人也可以合情合理的给个尖,这样就算后面六人都画圈,那他也最多只能凑齐七个圈了——而且他们也正是这样做的,所以阅卷结束之后,沈默应该沦落进三甲同进士之列。

    而且因为只有前十二名的卷子,会呈送皇帝进揽,他甚至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

    紧赶慢赶,终于在十七日夜里,将四百份考卷全部排完座次,但还不能填榜,因为还要送呈御览,由圣上钦点三鼎甲,也就是传说中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揉一揉酸麻的腰肢,疲惫的张阁老轻声道:“太保,二位部堂,咱们去面圣吧,陛下还等着呢。”三人点点头,便簇拥着手捧十二份考卷的张大学士,肃穆的穿过红色灯笼照亮的长廊,直达圣寿宫。

    圣寿宫中灯火辉煌,嘉靖帝果然还没有就寝,在等着将考卷送来。

    当陈洪禀报,几位大人来了时,嘉靖帝坐直身子道:“打一盆凉水来,朕要清醒一下。”陈洪赶紧用铜盆端来凉水,将手巾放进去浸湿了,双手奉给皇帝。嘉靖帝却不接,指着那盆水道:“直接端过来。”

    陈洪小意道:“主子,这晚上的阳春水冰凉冰凉,奴才怕……”

    “怕什么怕?”嘉靖帝笑道:“朕已经玄功有成,寒暑不侵,还怕这点阳春水?”他确实已经不知道冷热,一年四季,不论寒暑,都穿印有暗红龙纹的棉布道袍,从不加衣减裳,倒是给衣帽局省事儿了。

    照皇帝自己的说法,是因为常年修道打坐练成的正果,实际上呢,是因为常年服用陶仲文特制的‘冬燥夏凉丹’的结果。这一点身边近臣都知道,却无人敢说破,反倒谀词逢迎,让皇帝受用无比。

    所以陈洪说‘怕主子被水凉着’,并不是真要阻止,而是在给嘉靖帝显摆的机会,让皇帝受用呢!这基本上已经可以算是拍马屁的最高境界——‘踏雪无痕式’了。所以说能混进司礼监,在皇帝身边伺候的人,那都是各有绝活的高人,没一个省油的灯。

    果然在炫耀了修炼成果后,嘉靖帝大爽,洗把脸一激灵,登时精神百倍道:“宣!”

    ~~~~~~~~~~~~~~~~~~~~~~~~~~~~~~~~~~~~~~~~~~~~~~

    “臣等恭请圣安。”这里不是朝堂,不必大礼参拜,四位大臣磕完头,皇帝让平身道:“都起来吧,这三天够辛苦的。”

    待谢恩起身,张治道:“启奏陛下……”

    嘉靖一抬手道:“陈洪给大人们搬椅子,再把后面熬的稀珍黑米粥端来,给朕和四位大人一人盛一碗,还有严阁老送来的酱菜,也盛点来。”

    陈洪笑着应下,到后面忙活去了,几位大臣自然又是谢恩不迭。等把香喷喷的小粥就着咸菜吃完了,嘉靖帝接过茶盏漱漱口,擦擦嘴,先对自己的奶兄弟道:“文明,这次会试,殿试你一路跟下来,可有何感触啊?”

    陆炳早已经吃完,起身满脸红光的笑道:“微臣要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这次春闱,实在是大大的祥瑞啊!”

    嘉靖帝虽然喜欢‘祥瑞’,但也得明明白白、确确实实,拿他当三岁孩子糊弄可不行,便笑道:“瞎扯淡,一次考试怎么和祥瑞扯上关系了?”

    “这次考试可是千年难遇的!这祥瑞的名字叫‘奎壁凝晖’!”陆炳一脸兴奋道:“微臣虽然是武举出身,却也知道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还没有一个连中六元的士子呢!但现在圣君当朝,德比三皇,于是千年来第一个连中六元的士子降临我大明了!”说着使劲给皇帝磕头道:“只有文魁星君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只有盛世圣君才能得星君降临辅佐啊!”

    让他这么一说,嘉靖帝想起来了,这次考试确实有个‘连中五元’的家伙,也是一阵兴奋到膀胱发胀,但他是九五至尊,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矜持,便笑道:“状元还没点,就‘六首、六首’的嚷嚷,也不怕把祥瑞吓跑了……”

    陆炳咧嘴一笑道:“点谁做状元,都是由陛下决定的,这祥瑞能跑了么?”他们君臣在那说的开心,后面二位部堂大人可就黑了脸,尤其是李默,他想不到自己的学生能跟自己对着干,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啊?

    且不说满脑子问号的李尚书,嘉靖帝开始兴致勃勃的浏览试卷,想要把他的‘祥瑞’找出来,但翻遍十二份试卷也找不到沈默那篇,不由拉下脸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张治嗫喏着说不出话,李默只好硬着头皮道:“陛下,这就是此次最优秀的十二份考卷了。”

    “确定没有遗漏呢?”嘉靖帝阴着脸问道:“还是某些人固执成见,打压考生啊?!”

    赵贞吉简直要晕过去了,他知道皇帝在说自己,好在他是久经浮沉的老家伙,凡事先算败后算胜,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道:“启奏陛下,阅卷时间有限,除了果实优异的文章,其他卷子的评阅确实有些粗,若想一一品量高下次第,就必须延长阅卷时间。”一席话竟守得滴水不漏,把责任轻描淡写的卸下,从这一点看,徐阶把他调入京城,显然是有着很深的考虑的。

    -------------------------------------------分割------------------------------------

    同志们,三痴菊念念不忘我的菊花,竟然又一次贴上来了,天哪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要反击啊!!月票!!!!

第三四四章 金殿传胪

    拂晓,东方渐红,天空渐白,沉睡一夜的北京城,又一次露出了真容。若从天空俯瞰,在满眼灰蒙蒙的建筑中,有一片绵延的红色和金色,是那样的显眼,那样的独特。

    放低一点视线,原来是深红色的宫墙和金黄色的琉璃瓦,这个庞大无比的、整齐庄严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与周边完全区分开来,因为它的名字叫紫禁城……

    伴着肃穆的景阳钟响,紫禁城午门的三扇正门、两扇东西对开的掖门,同时缓缓开启。两队身穿金色飞鱼服,手持一丈画戟的大汉将军,迈着整齐的步伐从除中门外的四个门洞相对而出,立在汉白玉铺成的五条大道旁。

    而此时的宫门外,早已经站满了身穿大红朝服的皇室公卿、文武百官,以及四百位身穿深蓝色罗袍的新科进士。此时此刻,大家都有些激动,对于公卿官员们来说,这座紫禁城才是皇权的象征,可自从嘉靖二十一年,陛下差点让一伙宫女勒死后,陛下便对紫禁城留下了心理阴影,长期避居中南海,除了今天这种非回来不可的大典之日,决计不肯踏足紫禁城半步……怎能不让这些视皇城如信仰的大臣们唏嘘。

    而新科进士们,正沉浸于初临紫禁城的震撼中,久久无法自拔……面前的这座紫禁城的正门,坐落于北京城的中轴线南段,正北叫子,正南叫午,因之叫做‘午门’!其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无比。

    其正面三个门洞高大无比,最中间一个足有十一丈高,令人叹为观止……这是大明朝皇帝出入禁宫的专用门,擅入者死……但也有两种例外,一是皇后在大婚时可以进一次;二是殿试考中的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

    换言之,今日这四百身穿一模一样的进士巾服的新科进士中,待会儿会有三位从御道出宫,享受读书人一生中的至高荣誉,光宗耀祖,青史留名!这份诱惑是谁也无法拒绝的。

    ~~~~~~~~~~~~~~~~~~~~~~~~~~~~~~~~~~~~~~~~

    沈默站在队伍中央,就像他身边的同科一样,头戴乌纱进士巾,身穿青边深蓝色广袖罗袍,腰系饰以黑角的青鞓色革带,手持槐木笏板,没有任何不同。他不像周围人那样交头接耳,只是眼观鼻、鼻观心的静默着,心里也是一样的平静如水。

    考完后两天,他没有跟同年去踏青,而是在客栈中静静陪着若菡,与她一起看窗外悄然绽放的桃花,听鸽子在天上飞过的悠扬,已经放下了心中的执念,自信可以面对任何结果了……

    有窃窃私语之声,不停传入到他耳朵里。他听周围人说,前面站着的大人们已经有传言了,某某人是状元,某某人榜眼,某某人探花,但都没有他的名字。而且据说因为恶了某两位大人,自己这个沈五元仅仅得到了七个圈,竟然落进三甲同进士行列。

    身边的兄弟们安慰他,沈默的嘴角不禁牵出一丝苦笑,看来真的没有希望了,接下来不过是跟着参加仪式罢了。心说这样也好,不用再考虑什么民族危亡之类的痛苦难题,安安心心当个小县令,倒可以轻松享受人生了……

    这时候,城门楼上又是一声钟响,便有太监扯着公鸭嗓子道:“吉时到,百官率贡生觐见!”

    众人便全都闭嘴,平时入宫文武百官从左侧门进,公卿贵族从右侧门进,左右掖门是不开的。但现在皇帝在金銮殿举行大典,众大人才改由两掖门进,新进士们两眼一抹黑,只能人家让咋走就咋走……好在穿过幽深的门洞后,便是一直往前走,不用往两边拐,穿过紫禁城内的又一道宫门——奉天门后,便看到一个白玉栏杆、雕龙望柱,无比宽大,足以容纳万人的广场,广场尽头是一座坐落在三层汉白玉高台上的,拔地而起足有十一丈高的金壁辉煌的宫殿,这便是紫禁城最宏伟的建筑,奉天殿!

    它是紫禁城最高最大的建筑;它的长宽比例正好是九比五,代表着九五之尊;甚至于它房檐上的走兽,都要比别的宫殿多出一个叫行什的,竟然达到了十个,全天下仅此一处,不然不足以显示器至高无上的尊贵!

    所以它的一切设计,都为着一个目的,就是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烘托到极致!

    效果达到了,第一次见到它的新科进士无不泪流满面,五体投地,即使已经不是初见的官员们,也都心潮澎湃,忠君爱国之情油然而生……除了沈默之外,因为他上辈子花了几十块钱,就进来转了一圈,还在里面用了碗相当贵且难吃的拉面。

    这让他很难对皇权产生畏惧,也就无所谓忠君了……

    ~~~~~~~~~~~~~~~~~~~~~~~~~~~~~~~~~~~~~~~~~~~~~~~

    但现在已经回不去了,他也只好随波逐流,老老实实听鸿胪寺官员的调遣,与同年们一起,跪在大殿外、御道两边。而官员和公卿们则鱼贯进殿,给皇帝站班。

    而此时的奉天殿前,已经林立着手持金瓜、宝顶、旗幡等各种各样象征性多过实用性的武器的金甲卫士,在檐下还有装备黄钟大吕等全套乐器的宫廷乐队,这叫卤簿法驾,乃是典礼仪式不可缺少的仪仗队、警卫队、军乐队……

    殿里面的唧唧歪歪,跪在外面的人是听不到的,直到乐声响起,大明首辅严嵩颤巍巍从殿中出来,立在众进士的面前,展开一个精美的黄册,清清嗓子道:“诸位贡生听宣。”士子们都提足了精神,忐忑不安的望向严阁老,便见他打开金册朗声读道:“……皇恩浩荡、开科取士,为国抡才,出身莫问。今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结束,由陛下策试天下贡士,钦赐一甲进士及第三名,二甲进士出身一百一十名,三甲同进士出身二百八十七名,如下……”

    到这里,严阁老有意顿一顿,欣赏一下鸦雀无声的场景,这才打破令人窒息的安静,缓缓道:“殿试一甲第一名……沈默!”

    两边的大汉将军便接力似的喊道:“一甲第一名,贡生沈默觐见……”一时间,整个奉天殿前,都回荡着同一句话。

    沈默愣在那里,还是身后徐渭悄悄捅他一下,小声道:“快上去,沈六首!”他这才回过神来,完全是下意识的起身,心脏砰砰的跳,大脑一片空白,就那么傻傻愣在当场。

    好在负责引导的中年官员,已经见多了‘幸福来得太突然’的进士,小声过来道:“状元郎,请跟下官进殿谢恩吧。”

    沈默的脑袋嗡嗡直响,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如木偶一般跟着那官员金殿,在轻如游丝的乐声中随着司礼官抑扬顿挫的唱礼,三叩九拜的山呼万岁,然后被引到左班正六品品级的地方站定。

    ~~~~~~~~~~~~~~~~~~~~~~~~~~~~~~~~~~~~~~~~~~~~~~~~~

    直到外面严阁老又唱道:“一甲第二名,诸大绶!”时,沈默才回过神来,暗暗咽口吐沫道:‘竟然中了……’便小心打量这座号称天下最大的金銮殿,想不到里面布置却相当简单,一共有七十二根红色的大柱子,围绕着皇帝宝座的六根被贴上黄金,每根柱子上都有一条巨龙,拱卫着坐落在金色台基上皇帝的宝座,让高高在上的嘉靖帝的威严,可以辐射到大殿每一个角落。

    不经意与皇帝目光一碰,发现嘉靖帝正笑吟吟的望着自己,就像他小时候看到大熊猫时的神情,沈默不禁一阵恶寒,趁着诸大绶进来谢恩,赶紧低下头去。

    待诸大绶磕完头,被引至右班,在正七品级站定,外面又唱道:“一甲第三名,陶大临。”

    这倒让沈默和诸大绶十分吃惊,怎么早先被风传是状元的徐渭,连三鼎甲都没入?

    待陶大临谢恩后,同样在七品级站定,严嵩才喊道:“二甲第一名,徐渭。”

    “二甲第二名金达。”

    “二甲第三名孙鑨。”

    ……

    “二甲第十九名,孙铤。”

    “二甲第三十名吴兑。”

    “二甲第四十五名邹应龙。”等一众二甲进士一齐进殿谢恩。

    然后是三甲进士,念完后把严阁老累得差点没背过气去,这些同进士不用进殿,在殿外跪谢既可。

    -----------------------------------------分割----------------------------------------

    精雕细琢的一章,耗费两倍功夫的一章,该来月票了吧……下一章12点送到!

第三四五章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待唱名完毕,乐声又起,百官及新科进士再行三跪九叩大礼,最后由皇帝赐下‘大金榜’,交由礼部悬挂于午门外三日。乐队奏中和显平之章。礼成,皇帝乘舆还宫。

    待皇帝离去,众公卿便围上来对考生道贺,但今日的荣光,注定要被沈默一人独领,因为他连中六元啊!科举千年以降,连中三元者已经有十余位,大明也有黄观和商辂两人,前者同样是连中六元,且创造了七年之内从状元到礼部侍郎的神话,但因为某些原因,官方并不承认他的成绩。

    所以官方承认的连中三元者,至今仅有成化年间的名称,内阁首辅商辂一人而已,但商阁老县试府试皆不是第一,且二十一岁中解元后,又蹉跎了十年,才在三十一岁登第,连中分量最重的两元。

    而沈默则是从第二次参加县试起,一路过关斩将,历次大考无一失手,最终连中六元的,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比商阁老要风光的多。

    在这震古烁今的荣耀之上,还有个锦上添花的小点缀,那是大学士李本亲自查阅历代登科录后得出的结论——沈默打破了由成化二十三年状元,曾任本朝首辅的费宏保持的二十岁夺魁的记录。确切说,费宏中状元时,是二十岁零八个月,沈默现在是十九岁零七个月,将记录足足提高了一年零一个月。

    文武大臣和王公贵族们,团团围绕着这个注定无法被超越的新科状元,他们必须将内心那犹如黄河泛滥的佩服之情发泄出来,不然非得憋死不可。

    这就苦了沈六首了,他只感觉耳边有一万多只苍蝇在飞呀飞呀,真想大吼一声道:‘有完没完啊?!’

    好在这时候,阁老们救了他驾,大学士李本笑眯眯道:“诸位,三鼎甲还要更衣,等着咱们‘御街夸官’呢,以后日子长着哩,有的是机会聊。”

    既然阁老发话了,众大人当然识趣道:“正事要紧,正事要紧!”这才放开了沈默等人。

    李本笑容可掬的对沈默、诸大绶、陶大临三人道:“三位去偏殿更衣,等回来这里咱们便出发。”

    沈默三人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只能人家说啥是啥,便在三名鸿胪寺官员的带领下,往偏殿中去了。

    ~~~~~~~~~~~~~~~~~~~~~~~~~~~~~~~~~~~~~~~~~~~~~~~~~

    偏殿里已经用幔布围成三个更衣室,鸿胪寺官员带着三人各进一个,吩咐等在里面的宫女为其更衣,便退到外面等。

    在宫女们的服侍下,沈默先脱得就剩一条裤衩,然后将棉布中单换成了白绸所制的……这意味着,他正式成为大明朝官员的一份子,可以合法的穿着绫罗绸缎了……虽然他已经不穿布衣很多年了,但能理直气壮的穿绸子总是好的。

    然后那宽袖的深蓝色进士罗袍,也换成了赤罗青缘的圆领朝服,与大臣们无异;腰间革带则换成了光素银带,挂药玉佩,就连头上的乌纱帽,也左右各簪了一朵大红花……本来沈默还挺爽,但那花一插上,他就不乐意了,心说插了这玩意儿,不像状元郎,倒像是新郎官了。

    其实新郎官的盛装,正式模仿状元郎而来,只是比起人人都会当的新郎来,三年才出一个的状元郎就太稀罕了,以至于沈默一见到簪花状元帽,第一反应竟是新郎官的帽子。

    宫人们细心为他穿戴打扮好,然后端来镜子,沈默一看,心说没有那两朵花该多好啊。但状元簪花这是规矩,他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的。

    确认无误后,由宫人引着出来,另外两位已经等在外头了,相互挤眼笑笑,沈默心里便平衡许多,原来诸大绶和陶大临的乌纱帽上,也都各自别着一朵花,榜样在左,探花在右。

    不过也得承认,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是有道理的,原先穿着那身蓝黑色的进士服,三人就像三个士子,现在换上朝服后,果然就有了官儿样。

    当三人回到奉天殿前,内阁四位大学士,除了已经累瘫了的严阁老外,徐阶、李本、张治都等在那里,一见三位青年俊彦出来,三位阁老呵呵笑道:“别的不说,单看卖相,这届的三鼎甲,就好于之前二十年的。”

    三人哪敢跟阁老口花花,赶紧恭敬行礼道:“恩师……”徐阶李本是会试的正副主考,张治是殿试的首席读卷官,所以都得这么叫。

    徐阶李本自然十分高兴,可张治的笑容里,却有一丝勉强,其实从昨夜面圣至今,他都没缓过劲儿来……

    ~~~~~~~~~~~~~~~~~~~~~~~~~~~~~~~~~~~~~~~~~~~~~~~

    回溯昨日,当陆炳将状元和祥瑞硬扯在一起后,张阁老的表现好似那戏文里唱的:‘闻听此言大吃一惊,好一似凉水浇头我的怀里抱着冰。肝肠寸断,说不出话,云蒙遮眼两耳鸣,心如刀扎周身是得得得得战……’

    他心里骂自己‘好蠢’一万遍,其实他在最后总核的时候,已经发现了会元卷落进了三甲了,当时就一脑门子汗,心说会元是皇帝钦点,若落到三甲里,让嘉靖帝的老脸往哪搁?

    却又不敢得罪炙手可热的李时言了,便想了个两不得罪的法子,利用首席的特权,将沈默点为二甲前茅,并给予评语曰:‘文采斐然,字迹俊秀,当为第一,然论点谨小慎微,稍有暮气,不及余子。’也就是说承认沈默的文笔书法都无可挑剔,但对策过于谨慎,恐不符合圣意,所以不交给皇帝也就有理了。

    可心刚放下,最不应该反对李默的陆炳,竟然突兀的抛出了‘六首祥瑞说’,且深得陛下欢心,这让张阁老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

    但事情若是仅止于此也就罢了,反正早就打好了埋伏,把沈默的卷子取来,让皇帝点为状元,遂了他的心愿也就罢了。

    可当嘉靖帝看了沈默的卷子,竟然大发雷霆道:“如此老成持重的谋国之言,撇去祥瑞不祥瑞,也该当之无愧,你们竟然说是暮气!朕看是你们冒进吧!”更是将两位尚书骂了个狗血喷头道:“朕观你们推荐的状元,竟然主张重开海禁,建海上强军,重现太宗之雄威!想过没有,这要花多少钱?劳民伤财,大而无当!立论十分的轻率!”说着直接将矛头指向两位尚书道:“也必然说明你们的观点同样冒进!”

    很显然,沈默猜中了皇帝的心思,嘉靖现在为引起这么大的骚动后悔了,也被一旦开禁所面临的问题吓到了……

    怒气冲冲的皇帝,竟然将三人原先公推为状元的徐渭打入了二甲……好在他的青词写得实在是太棒,让皇帝不忍心痛下杀手,给了个第一传胪。既然不黜落徐渭,后面持此论者也跟着沾光了,没有跌得太惨。

    但原先放到后两名的诸大绶和陶大临,却被皇帝点为了榜眼、探花,只因为二人的文章与沈默观点相近,都说‘圣明无过太祖,不许民间下海是正确的,但太宗同样英明无比,由官方独家进行贸易,可以有效遏制民间走私,增加财政收入。’但两人与沈默的差距在于,并没有提出可行性建议。而沈默则详细论述了,应该如何去做,才能以最小的麻烦,取得最大的成果,实在太对嘉靖的胃口了。

    外行看热闹,只以为皇帝想显示自己是亲自阅卷的,但三位大人可是看门道的内行,都清楚等被落了名次的卷子,无一不是支持开海禁的。而被抬了名次的,都是主张谨慎而行的,这就让人不寒而栗了。

    很显然,三位大人搞错了圣意,或者说没跟上嬗变的嘉靖帝,放在别的皇帝那里,也不算什么,大不了道个歉,保证紧跟陛下的步伐就是了。可嘉靖帝十分看重‘君臣默契’,对跟自己想不到一起的官员,向来弃之如敝屣……

    三人自然不甘心被皇帝化为‘没有共同语言’的一类,最后挣扎道:“其实臣等也想过这样排,但一想到前四名都是绍兴士子,恐怕会惹人非议的……”

    “有什么好非议的?”嘉靖帝不悦道:“朕记得永乐二年,前五名都是江西吉安人呢。这都是祥瑞!”说着冷冷扫过三人道:“莫非你们徇私舞弊了?”

    “臣等不敢。”三人赶紧矢口否认道:“是臣等顾虑太重!”

    “该多想的时候不想,不该多想的时候乱想,”嘉靖帝哂笑一声道:“这就是朕的股肱大臣啊,都退下吧……”

    ~~~~~~~

    回去之后,张治越想越害怕,以至于今天见了这三位还心有余悸……一时间,竟动了告老还乡的念头,当然这是后话。

    ------------------------------------------分割------------------------------------

第三四六章 御街夸官

    三人由三位辅政大学士亲送至午门外,礼部尚书早又迎接上来,亲自扈送三鼎甲,向承天门正门招摇而出,众进士随行在左侧官道上……

    沈默居中,诸大绶和陶大临跟在左右,三人行在只有皇帝才能走的御道上。毋庸置疑,这辈子不会第二次走在这条道上了,所以在沈默的带领下,三人走的很慢很慢,都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

    赵贞吉回头几次,却也不好催促,毕竟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梦,那么对读书人来说,现在他们三个所经历的,就是这场梦里最美最激动的一段吧。

    好梦不愿醒,这是人之常情。所以赵尚书便放慢了脚步,缓缓走在前面。

    直到了承天门内,便见已经搭起了席棚一座,棚内悬挂着进士金榜,早有顺天府京兆尹与大兴、宛平两县令,分别牵着一匹亮银色无杂毛,披红挂彩的高头大马,在榜下恭候。

    顺天府尹为沈默将头上的红花换成金色,再给他身上十字披红;两县令也为榜眼、探花如是炮制。装束已毕,京兆尹亲递马鞭于状元,两县令递鞭于榜眼、探花,扶三人上马。

    后面还有‘连中六元’、‘状元及第’旗各一对、绿扇一对、红伞一柄、锣鼓音乐排列前行。大吹大擂,出去承天门,到了长安街上。

    气氛一下从肃穆转成了热闹,只见宽阔的长安街上,挤满了看热闹的男女老幼。若不是道路中间,有顺天府的兵丁把守,恐怕真要水泄不通了。

    就在街上众人翘首以盼时,突然间鼓乐大作。喜庆的乐声中,两排大汉将军护卫着两个披红戴花的礼部官员,抬着幡龙金榜缓缓而出。这金榜由礼部尚书护送,众进士随行,从午门正中而出,在长安街上缓缓行过。

    传说中的‘御街夸官’仪式开始了!三位天之骄子骑在亮银色的高头大马上,接受长安街百姓的瞻仰与欢呼。这几乎是京城百姓们最热衷的庆典了,因为从寒门士子一跃成为新科状元,本身就是最好的励志故事,素为百姓们喜闻乐见。

    而且今年的三鼎甲都这么年轻英俊,世人爱幕年少,自然要比往年更加热情激动。而这种兴奋,在见到‘连中六元’牌后,更是达到了沸点。男女老少,如痴如狂、尖叫连连,纷纷把篮子里的鲜花花瓣往他身边抛去。那些花瓣被风一吹,纷纷扬扬的飘洒在天街之上,更映衬的三人仿佛天神下凡一般。

    这正是,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在爆竹声声,大吹大擂之下,状元夸官的队伍从左长安门出来,除了三鼎甲外,其余的进士便被引去礼部衙门,准备参加琼林宴。

    而沈默三人继续经兵部街游行,至吏部衙门进去,入文选司、求贤科内的奎星堂上香。礼毕,复骑马出前门,在观音庙、关帝庙行香。然后才回到礼部衙门。此时除了本科同年外,历科鼎甲诸君,齐在衙门前,衣冠济楚,恭迎新贵。三人向诸位前辈各施三揖,然后至正堂中分次序而坐,御赐琼林宴开始了。

    稍坐敬酒之后,诸位前辈起身言别,沈默率众同年恭送出去,回来后佳肴罗列,笳鼓喧阗,自是尽情享受今日之荣光。

    ~~~~~~~~~~~~~~~~~~~~~~~~~~~~~~~~~~~~~~~~~~~~~~~~

    沈默中得六元的喜讯,很快传遍京城,这确实是个不得了的祥瑞,让许久没有听到好消息人们,上下一片欢腾,朝野普天同庆。大街小巷,人流如潮,各地锣鼓声、鞭炮声响彻云霄。

    就连素来鬼哭狼嚎的锦衣卫衙门,都破例放了几挂鞭,大都督还吩咐中午会餐,可以喝酒,以示庆祝。

    但筵席摆好,一众锦衣卫军官却找不到他们的大都督,正在面面相觑时,朱十三道:“大都督说,他临时有事,不能来了,大家吃好喝好就行。”

    众人连声叫‘可惜’,免不了猜测大都督有何公干,竟然罕见缺席了宴会。

    其实陆炳不是公干,他换下了那身独一无二的金色蟒袍,穿上寻常的士子服,在几个心腹的伴随下,东扭西拐,差不多绕着北京城转了一半,这才到达此行的目的地,刑部天牢。

    凭着一枚从刑部尚书何鳌那里要来的腰牌,陆炳一行人顺利的进入了幽深肮脏的天牢之内,七扭八拐,到了最深处一座单独关押的牢房外。

    抬手斥退随扈,陆炳缓缓迈步进去,仿佛生怕惊醒了睡在里面的人。

    但还是惊醒了,只听一个低沉的声音:“今天送饭挺早啊!”

    听到这个声音,陆炳竟有些哽噎道:“先生……”

    那人闻言一愣,回过头来,露出一张须发凌乱的脸,依稀还能看出是已经被关了一年的前锦衣卫经历官,沈炼!

    沈炼定睛一看,展颜笑道:“大都督来了,又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儿了?”

    陆炳摇摇头,激动道:“不是,是好事儿,”说着深吸口气道:“先生可以出狱了。”

    “什么?”沈炼一愣神道:“严嵩倒台了?”

    “那倒没有……”陆炳笑笑道:“不过您的贵门生,沈默沈拙言,连中六元,成了本朝最厉害的状元郎!”说着兴奋的手舞足蹈道:“按照惯例,儿子中了状元,便可赦免其父罪过;现在拙言争气,中了六元,他今晚就会上书,请求陛下援此例开恩,将您无罪开释,陛下一定会答应的!”

    他不惜得罪李默老师,也要帮沈默敲定状元,为的就是此事!

    ~~~~~~~~~~~~~~~~~~~~~~~~~~~~~~~~~~~~~~~~~~~~~~~

    但沈炼只是在听说徒弟中状元时,才高兴了那么一会儿,过后便恢复了平静道:“拜托大都督跟我那徒弟说,他很好,但我不会出去的,不要写那个东西了。”

    “为什么?”陆炳紧皱着眉头劝道:“您已经上书弹劾了严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什么还要在牢里待下去呢?”

    “我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沈炼缓缓摇头道:“在没有完成之前,我不能出去。”

    “您还有什么使命?”陆炳难以置信道。

    沈炼抬起头来,面容十分憔悴,但一双眼却明亮无比道:“万事休矣,只求一死。”

    “只求一死?”陆炳吃惊道。

    “如同上古的铸剑师,我必须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将这柄斩杀奸邪的利剑铸成。”沈炼沉声道:“不然不足以重振大礼议以来,江河日下、和光同尘的士风,不足以将士林被打断的脊梁,重新接起来!”这话直接影射嘉靖帝,好在现在的听众是陆炳。

    陆炳摇头连连,想了半天才苦笑道:“就算这件事是必要的,但您也不能做。”

    沈炼淡淡道:“为何?”

    “您可能不知道,您的学生沈默,干的非常棒!”陆炳轻声道:“早在他没中状元之前,便已经是浙江巡按了,乃是简在帝心的臣子;现在他成了前无古人的沈六首,更是陛下一意栽培的未来股肱。”见沈炼流露出倾听的神色,陆炳继续鼓吹道:“他的两场考试卷子,我都看了,确实提出了解决朝廷财政问题,又不会触动太大的巧妙法子,实在是个既有才华,又能实干,五百年才出一个的大能臣。如果假以时日,这样的人物必然是中兴大明的关键!”说着满脸痛苦道:“先生,就算他不是您的学生,您忍心毁掉这份大明的希望吗?”为了说服沈炼,他都把沈默拔到‘帝国希望’的高度了。

    沈炼倔强的面容终于沉下去,缓缓低下头去。

    见有门儿,陆炳赶紧趁热打铁道:“我朝历代帝王的尊号上都有个孝字,是为了说明我大明是以孝立国,如今您让拙言不上书,便是逼他不孝,这让他情何以堪?如何在士林立足?恐怕谁也不愿与他为伍了!”这话基本属实,只是有点夸张。

    沈炼面无表情的呆坐许久道:“那我现在就上吊自杀,这总行了吧?”

    “那拙言就是‘营救不利’。”陆炳叹息道:“别人会说他,没有将师傅放在心上,早营救的话,何至于会是这种结果?”

    被他一阵狂轰滥炸,沈炼终于崩溃,往床上一躺,颓然道:“好吧……我出去就是……”

    --------------------------------------------分割-------------------------------------

第三四七章 是的,我爱你!

    下午时分,沈默又率领一众同科,在礼部恭候读卷大臣,銮仪卫使、礼部尚书侍郎,以及受卷、弥封、收掌、监试、护军、参领、填榜、印卷、供给、鸣赞等等,所有在进士路上为他们服务的大人们,拜谢拜谢再拜谢,然后是更盛大的筵席,一直到三更天才散。

    沈六首这个众矢之的,自然被灌得烂醉如泥,被铁柱死猪一样背回去。他所下榻的客店里,竟然没有人歇息,老板、掌柜、伙计、厨子,还有各房的客人,甚至左右的邻居,都齐聚在大堂里,等待状元郎的归来。

    能有幸下榻过状元客店,已经是蓬荜生辉,可以夸耀百年了,现在开天辟地独一个的沈六首,便诞生在……哦不,下榻在他们的客栈里,这份荣耀足以让人幸福的眩晕过去。

    可以想见,从此以后,这件客栈将成为读书人瞻仰的圣地,沈六首将此店成为永远的金字招牌,店老板的子孙后代,算是得着个吃不败的长期金饭碗了。一想到这,店老板就兴奋的膀胱发胀,买了足足一百挂鞭,开流水席大宴宾朋,以示庆贺。

    一群人吃吃喝喝,胡吹海捧,有人遗憾道:“可惜我朝不兴状元尚公主,不然凭状元郎那‘潘安的貌、子建的才’,圣上肯定会招他老人家为驸马的,到时候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才叫真的完美哩!”

    “嘘……”店里的掌柜恨不得掐死那多嘴的家伙,小心翼翼往里看看,呲牙咧嘴道:“不要命了,状元夫人可在里院呢!”

    “啊……”众人吃惊道:“状元郎果然人物风流啊,才来京城几天,就找到状元夫人了?”

    “狗屁!”一个伙计骂道:“人家娘子是从杭州,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跟来的!”

    “这倒稀奇了,”有个大咧咧的汉子笑道:“只听说有父兄送考的,却没听说过娘子送考……”

    “别瞎说,状元公是文曲星下凡,背后说他老人家的坏话,是会下拔舌地狱的!”有老人马上喝止道,吓得那汉子连连摆手道:“当我放屁,放屁……”

    店掌柜却一脸钦佩道:“这事儿感天动地,不说才叫罪过!”便拿出说书人的架势道:“你们知道状元公是怎么进京的么?”

    “当然是走来的,不是坐船就是坐车。”众人笑道。

    “不是这个意思,”店掌柜神秘兮兮道:“你们万猜不到,他老人家是被锦衣卫秘密带进京来的。”

    一听‘锦衣卫’三个字,众人脑后一阵凉风,不信道:“既然是秘密拿进京,你怎么知道的,可不能编排状元郎啊!”

    “就是吃了雄心豹子胆,我也不敢啊!”店掌柜双手一摊道:“就在正月里,还没出十五呢……”

    “初九。”小二提醒道。

    “嗯,正月初九,有一伙风尘仆仆的劲装汉子,护着一辆马车来住店,马车上是一主一仆两个女子,那小姐仿佛还生着病。”店掌柜神秘兮兮道:“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愁云惨淡,渐渐的我才知道,原来是相公蒙冤遭了官司,被锦衣卫拿了,他们千里相陪,进京打点来了。那小姐千金之身,却木钗布裙,一路上悉心照料他们相公,终于让他安安稳稳到了京城,自己却因为又累又冷……结果病倒了。”

    “状元公是世上无双,我却要说,状元夫人也不差!”掌柜的说着唏嘘道:“那小姐身子病着,却终日为丈夫奔走打点,若不是每日都有药渣子泼出来,谁都以为她身子好着呢。”

    众人已经入了戏,追问道:“后来呢……”虽然已经知道了结局,但大伙还是为两人的命运揪心。

    “有道是吉人自有天相,陛下亲自问案,为状元郎洗刷了冤屈,终于在春闱开始前两天重获自由,在最后的时刻报名,没有耽误了考试……”众人一阵欢呼,纷纷举起酒碗道:“为了及时赶上,干杯!”

    待众人热闹完了,掌柜的话锋一转道:“可状元夫人心神放松后,也终于病倒了……”又把众人的心紧紧揪起来,恨不得掐死掌柜的,竟然语带威胁道:“肯定是没事的,对吧?”

    “不对。”掌柜的摇头道:“等状元公回来时,他娘子已经病危了!状元公急坏了,连夜出动手下,请来了京城最有名的十八位大夫会诊,结果都治不了,还说只有三日的阳寿了。”

    “狗血啊狗血!”众人怒道:“要是状元夫人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就拆了你的破店!”

    吓得掌柜的赶紧连比划带说道:“但状元郎神通广大啊,虽然还没中状元,就能请动给皇上看病的太医来给娘子瞧病。”

    众人松口气道:“那定然有救了。”

    “不然,”掌柜的又犯老毛病道:“太医瞧了后,却也没法子,使劲解数也只能为其延寿十日……”

    “不行,我忍不住了!”有几个暴躁的撸袖子起身,就要削那可恶的掌柜,吓得他连连摆手道:“别急别急,有救有救啊!”

    “瞎说,太医都没治,还有谁能救?”撸袖子的瞪眼道。

    “医圣李时珍!”害怕皮肉之苦,掌柜的赶紧招供道,‘撸袖子’这才不瞪眼了,却听掌柜的又道:“当时他在陕西某地救灾,距离京师两千里……”

    ‘呜呀呀!’怪叫一声,醋钵大的拳头抡起来了,掌柜的赶紧高喊道:“但状元郎十天之内,打了个来回,将李医圣请了回来,然后药到病除,还捎带着把他身上的病治好了,让状元郎可以精力充沛的考上状元,皆大欢喜,完了……哦不,是我的故事完了。”

    众人却不信道:“区区十天,怎么能奔行四千里?”

    “外行了吧,知道杨贵妃是如何吃上岭南的荔枝的么?‘换马不换人,六百里加急’吗!”掌柜的唏嘘道:“状元郎以文弱之身,为娘子延医奔波十昼夜,有情有义,感天动地啊!”

    ~~~~~~~~~~~~~~~~~~~~~~~~~~~~~~~~~~~~~~~~~~~~~~

    才子佳人的故事,向来为老百姓最爱,尤其是才子中状元的完美结局,更是让听者深深代入,久久无法自拔,以至于夜深了还不肯散去,非要等着状元公回来,瞻仰一下这位注定载入史册的文魁星。

    但铁柱命马车径直进去院里,对翘首以盼的众人抱歉道:“状元郎在琼林宴上过量了,实在无法见大家,不过我家夫人有话吩咐下来,改日设宴回谢诸位,请务必赏光。”

    众人本有些失望,但听说状元郎会设宴请客,都十分的高兴,还想继续玩乐到通宵,店老板却赶人道:“状元公需要休息,都散了吧。”大伙只好乖乖回去。

    状元郎真的醉了,烂醉如泥的躺在炕上,难受的一直抓胸口,这让一直等他回来的若菡又心疼又气恼道:“那些人也真是的,就不能斯文点么?怎么学绿林好汉灌他呢!”

    柔娘轻声安慰道:“官场就这样,大人们让喝,爷不能不喝。况且爷要是没喝几杯就回来,可就太没面子了。”

    “妹妹倒是挺懂,”若菡笑笑道:“快把醒酒汤端来。”

    柔娘欲盖弥彰道:“都是在总督府学的。”便赶紧把温在锅里的陶罐取出来,舀一碗清亮亮的汤水,送到若菡手里。

    若菡接过来,试一下温度,舀一勺吹吹气,和柔娘合力,喂到沈默嘴里。这专门向李时珍求来的醒酒汤真是神奇,还没喝完一碗,沈默的表情就不那么痛苦了,脸色也好看了一些。

    觉着他能睡个安稳觉了,若菡便将碗递还给柔娘,小声道:“先去铺被子吧,我给他擦擦脸就回去。”

    柔娘点点头,便悄悄掩门出去了。

    若菡给沈默细心的擦了脸和脖子,想要给他脱下毡袜,把脚也擦一擦,却冷不防被他一把揽住腰肢,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趴在了他的怀里,若菡刚要惊呼,便被沈默稍显粗暴的吻住了嘴唇,惊呼声被呜呜阻在喉咙里,一吻就是足足的一刻钟。

    直到沈默自己都快喘不过气时,才将自己的未婚妻放开。若菡更是被憋得一阵阵眩晕,嗔怪的锤他一下道:“才醒了酒便要作怪……”

    沈默却不理会,他紧紧按住若菡的肩膀,与她深情的凝视道:“我想说的是,我爱你。”

    若菡一下子愣住了,跟了他这么长时间,从来只听他信誓旦旦说‘我会娶你的!’却从没听过‘我爱你’这句话。其实她等这句话很久很久了,其实她真想告诉他,从被他紧紧绑在背上,跳入水中的那一刻,自己就已经无可救药的爱上他了……从那天开始,无论是被人鸠占鹊巢,还是沈默吃了官司,被锦衣卫抓到京城,她都没有动摇过对这个值得信赖,可以依靠的男人的爱情。

    漫漫长路走来,是她的坚定付出,生死相随,终于收获了对等的爱情,若菡,何其幸哉?拙言,更是幸哉!

    ------------------------------------------分割-------------------------------------

    为了感谢大家月票雨的支持,我继续写……但不要等了,因为我也不知道几点发。

第三四八章 分配

    第二天,宿醉的进士们,用极大的毅力爬起来……虽然庆典已经结束,但还有一些堪称折磨的步骤要走。新科进士们撑着沉重无比且快裂开的脑壳,迈开沉重与虚浮相结合的步伐,去鸿胪寺学习为官的基本仪礼,接受皇帝赐予的朝服、冠带、进士宝册……也就是制服和学历文凭。

    按照刚学的礼仪,得到皇帝恩赏,下面人是要上谢表的。这当然难不住他们,便由状元沈默代表新科进士上表谢恩,无非是用华丽丽的辞藻,表达皇帝的感激之情,然后表表决心,如此而已。

    谢完了皇帝,再谢老师,去孔庙行释菜礼……用兔为醢,菁为菹,枣栗为果,以谢至圣先师。通俗话讲,就是给孔老夫子‘放下点菜’,表示一下感谢。

    这套礼节极为复杂,因为孔庙里不只有孔夫子,还有配享的四圣十二哲,以及在东西庑内的六十二位先儒。所以除了要跪‘至圣孔子’的神位之外,还要依次跪‘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以及被老朱撵出去又请回来的‘亚圣孟子’,还要把东西十二哲、六十二儒的神位拜一遍,礼节各不相同,顺序更不能错,要不是李时珍的醒酒汤效果好,沈默肯定是要搞混了的。

    拜祭完孔庙,终于到了最后一步,立进士题名碑!也就是工部给弄一个石碑,刻上本科所有人的名字,在国子监的碑林里立起来,供后世瞻仰,这也是绝大多数进士青史留名的机会!

    所以尽管已经疲累,但大家的精神都抖擞起来,兴冲冲来到孔庙隔壁的国子监,在一排排的题名碑的尽头,找到了属于他们的一块。

    这白色大理石的题名碑连带基座足有一丈高,饰以卷云纹的碑首上,刻着篆体大字‘赐进士题名记’六个大字。正面分两部分内容,上部为皇帝诰示,申明朝廷开科取士的动机目的,伴随一系列溢美之词,正是严嵩当日传胪时所读,下部则为本科四百进士名录……每一位进士的姓名籍贯,都按照名次整齐的镌刻于,密密麻麻,大都近视的进士们眼神不好,围在碑前找自己的名字,脸几乎要贴上去。

    沈默几个不凑这个热闹,孙铤突然笑道:“这边上一个蒙着黄布的是什么?”

    “这个得请状元郎亲手掀开看。”一阵响亮的笑声中,新任太子太保衔工部尚书赵文华出现在众人面前。

    众进士赶紧施礼道:“部堂大人。”

    赵文华呵呵笑道:“诸位朋友免礼,吉时已到,快快为你们的题名碑奠基吧。”众人便一人一掀土,将题名碑的基座象征性埋起来。

    一切做完后,赵文华又亲切的对沈默道:“状元公,请和本官一起,揭开这个碑吧。”

    沈默不敢托大道:“恭敬不如从命。”便与赵文华两人一手揪住那黄布一角,在喧天的鞭炮声中,一起扯下那幕布,露出里面的真面目!

    只见一块样式与题名碑完全相同,材料却是汉白玉的大碑,上面是两行瘦金楷书大字:“国朝二百载,文运风云壮,休言六首无,朕有状元沈!”,左下方落着‘嘉靖三十五年御笔亲题’!

    诗有些直白,但更显珍贵,因为谁都可以看出,这是嘉靖帝亲自所作,没有经过大学士们润色。皇帝亲自为状元题诗立碑,绝对是古今华夏所未有之典,这份殊荣真可谓‘千载之隆遇’啊!

    “状元郎,这可是我朝希旷之典啊!”众人还沉浸在震惊之中,赵文华先开口道贺道:“从今往后,您就是我大明历代读书人的楷模了!”

    一众进士这才回过神来,都过来向他道贺。沈默已经听朱十三说了‘祥瑞’一事,是以并不觉着受宠若惊,只是面上仍要诚惶诚恐道:“陛下隆恩,微臣何以敢当?就是把臣磨成粉、碾成面,也难以报答陛下这天高地厚的恩遇啊……”一边说着,热泪早已夺眶而出。话说自从进京以来,他是演技大涨,已经有从偶像派跃进到实力偶像派的趋势了。

    ~~~~~~~~~~~~~~~~~~~~~~~~~~~~~~~~~~~~~~~~~~~~~~~~

    在两块碑前做作一番,算是彻底走完了中进士后的冗长仪式,然后便是三天后去吏部参加朝考,进行分配了。

    看着这些天,始终围绕在身边的各部官员潮水般散去,众进士们心里都空落落的。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新科’光环已经消失,剩下的就是一群还没有分配的普通进士……话说京官中哪一个不是两榜出身?自己还有什么可骄傲的?便一个个夹起尾巴来,也不庆贺了,都准备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参加三日后的朝考,争取考个好成绩,能让分配时的名次稍高一点。

    与诸位同年道别,沈默钻进车厢道:“回去吧。”待马车行起来,他一抖袖子,从中落下一本请柬,打开一看,只见里面写道:‘江南老友扫榻置酒,随时恭候状元郎大驾。’落款是‘赵文华’。

    这是方才分别时,赵文华在众目睽睽之下,双手递给他的。无可奈何之下,沈默只好笑纳,但肚子里已经把姓赵的祖宗问候一遍了……虽然自己在东南帮了他们一把,可同样也把账册交给了皇帝,所以在朝中大人的眼中,他的态度是暧昧不明的,这也正是沈默想要的效果……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经验,让他无意加入朝争的任何一方,也不愿得罪任何一方。因为他知道自己最大的优势在于年轻,就算进步神速,也不会威胁到八十岁的严阁老,还有快六十岁的徐阁老的,大家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啊!

    在他看来,二位阁老也不大可能,理会自己这种十年内指望不上的‘小娃娃’的,而且说句托大的话,谁知到他二十年后回到什么地步?为子孙计,也不会轻易开罪于他的。

    所以他认为大家完全具备敬老爱幼、相安无事的条件,正做着‘静看风起云涌,我自巍然不动’的美梦呢,讨厌至极的赵文华却当中给了他这份讨厌至极的请柬,真是……讨厌至极啊!

    十分不爽的将那请柬扔到一边,沈默寻思起自己今后的处境来……他是状元,与诸大绶陶大临两位三鼎甲,按例不论朝考成绩如何,都会入翰林院,成为清闲华贵的从六品修撰与正七品编修。根据张居正张修撰说,这个差事除修史编书外,就是观政……学习各部衙门如何执政,学习内阁如何处理公文,甚至会被派到各地‘采风’,也就是公费旅游,其目的是让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们,做好从政的准备。

    然后等某次京察之后,便可能外放地方为知府或直隶州的知州!或者充任乡、会试考官,充各省提学等,总之从六七品一跃成为四品高官,完成华丽丽的转身,这个过程最短三年,最长十年都有可能,要看官员本身的年龄与能力。

    欸一任满后,或者升任一省巡抚,或者由外入迁,则开坊后可到六部侍郎。所以翰林礼遇极隆,升迁很快,很可能十年便可至巡抚、侍郎,虽未必尽然,亦差不多,所以翰林院是个闲的蛋疼,却又人人向往的好地方。

    现在他已经踏上这条快车道,金光闪闪的未来就在眼前,完全不必为升迁钻营,要做的反而是求稳……其实这也是当官的第一要诀,为的是防止爬得越快,跌得越惨。

    所以换成是谁,都不愿掺和进朝廷的党争去,以免把金铸的前程给弄毁了。

    ~~~~~~~~~~~~~~~~~~~~~~~~~~~~~~~~~~~~~~~~~~~~

    三天时间转眼即过,新科进士们一齐到吏部报道,参加由吏部左侍郎吴鹏主持的朝考……按说应由吏部尚书主持,但李默忙于外察,无暇抽身,所以只能交由吴鹏代庖。

    除了一甲三位进士前程已定,已经正式成为传说中的翰林外,其余诸位仍然需要过这道关,用一天时间考完之后,由吏部礼部都察院翰林院四部堂官共同阅出成绩,再汇总会试殿试成绩,得出最终的排名……只是这三次考试的成绩,在总成绩中相差是很悬殊的,殿试要占六成,会试与朝考各占两成,所以最后的名次与殿试相差无几,尤其是第一等三十六位,一个都没有改变。

    -----------------------------------------分割--------------------------------------

    恩,2009年咱们的最终目标,就是锁定在月票总榜第十八位上,吉利!还差一名,大家攻上去,守下来!明年一起发!

第三四九章 冤家路窄

    月底这天,吏部便在衙门外的粉墙上,悬挂起了新科进士的分配名单,加上三鼎甲那一等,成绩共分四等。最末等的一百九十名,发送地方各省级衙门观政,一欸县令或者同等品级有缺,省里便必须立刻分配,不必像科贡官那样,捧了卵子过桥,兢兢业业,还得送礼走关系,不然非得把板凳坐穿不可。

    这铁打铜铸的七品前程,却是同科进士里最差的,虽然在地方上实惠多多,但要没有通天的本事和天大的机缘,做到知府基本上就到头了。这对于还充满理想,没有丧失节操的新科进士来说,实在是很痛苦的。

    第三等的一百七十一名进士,则被派到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重要衙门观政,称为观政进士,也就是去端茶倒水,学着当差,等京察出缺后,随即补上。也有实在等不上缺的,外放地方当一方父母官,因为在京里混了几年,多少有些人脉,任官的地方大都比第四等的好,升迁也快。

    无论第三等还是第四等,最不愿去的,就是王府官,因为一旦被派去,就将像他们的王爷一样,从此无人问津,完全没有前途,领着俸禄混吃等死,一辈子都不会挪地方。除非碰到燕王朱棣那样的猛人,或者兴王朱厚熜那样走狗屎运的福星,不然绝无咸鱼翻生的机会。

    如果顺利留在京里,在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这些紧要衙门扎下根,经过数番官场倾轧,大浪淘沙,如果没有被轧死,淘掉。大概十几年后,就能坐上各部堂官的位子,不比翰林出身的慢多少,只是没法再进一步,因为内阁的大门,只对第一、二等成绩的进士敞开……

    第二等三十六人,选庶吉士。获得进翰林院继续深造三年的机会,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钻研各种文史典籍,并学习如何处理政务。三年后‘散馆’考试,成绩优异者留馆,授翰林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三鼎甲那样的翰林,然后沿着他们走过的道路前进。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的。

    但与第三四等不同,庶吉士做知县,是带缺出京的,不必在省里等缺,直接就任。对于这样背景的官员来说,知县任往往只是一道考验,只要做得好,很快会得到升迁,或者调回京里,所以十分看重自己的名声,为官清廉,做事雷厉风行,只求尽快做出政绩,扬名里外,所以得一诨号叫‘老虎班’。

    至于沈默三个,去吏部注个册,直接到翰林院上班就是。

    ~~~~~~~~~~~~~~~~~~~~~~~~~~~~~~~~~~~~~~~~~~~~~~~

    四月初二,响晴薄日,沈默起了个大早,简单洗漱之后,吃早饭时对若菡道:“我今天去吏部文选司注册,如果没有意外,下午就去翰林院报道了。”

    若菡掩口笑道:“恭喜翰林老爷。”

    “却不是要向你炫耀。”沈默苦笑道:“我是说,咱们看来得在北京长住了,你看是不是搬出客栈,另找一处宅院啊?”

    若菡笑道:“不用翰林老爷操心,房子几天前已经找了几处,但您这个当家的不去看,一直也没敢定下来。”

    沈默笑道:“就这几日瞎忙活,等到了翰林院,整天闲得吃饭不用放盐。”说着一脸‘你办事,我放心’道:“这事儿你拍板就行,我肯定满意。”

    若菡却摇头道:“也不急于一时,还是等你有空一起去看吧。”

    见若菡坚持,沈默自然不会再说什么,用过早饭便在柔娘的服侍下换上状元冠服,接过官帽,便上马车去接了诸陶二人,一齐往吏部去了。

    马车上,陶大临笑道:“今天听会馆人说,北京人用‘富、贵、贫、贱、威、武’形容六部。说吏部贵而户部富,兵部武而刑部威,礼部贫而工部贱。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沈默摇头笑道:“谬,如果户部富,怎么连京官的俸禄都发不下来?如果工部贱,怎么严阁老的干儿子亲儿子把持了正副部长,视之为禁脔?”

    诸大绶笑道:“确实,听说户部尚书整天被各部堂官追债,过年都不敢回家;而小阁老在工部,一个工程就能进账十多万两白银,可见应该是户部贱而工部富才对。”

    陶大临冷笑道:“不管是富还是贱,都是可耻。”

    “这话没错,”沈默笑笑道:“可咱们私下说说就罢了,当着外人可千万不能流露,京城里鱼龙混杂,人鬼不分,弄不好哪句话就引来泼天大祸。”

    陶大临一直很听沈默的,闻言扮个鬼脸道:“这我晓得,又不是三岁孩子了。”说着嘿嘿一笑道:“他们还说,吏部四司是‘喜怒哀乐’。”

    “这个有点意思。”沈默笑道:“都是怎么讲?”

    “吏部四大司,文选、考功、稽勋、验封。”陶大临卖弄着刚听来的掌故道:“因文选司掌升迁除授之事,故曰喜司;考功司掌降革罚俸之事,故曰怒司;稽勋司掌丁忧病故之事,故曰哀司;验封司掌封赠荫袭之事,故曰乐司。”

    “咱们要去的是文选司,”诸大绶笑道:“希望能遇上好事吧。”

    ~~~~~~~~~~~~~~~~~~~~~~~~~~~~~~~~~~~~~~~~~~~~~~~~

    进到吏部衙门,按例先拜会堂官,这次李默却在,他是堂堂天官,自然不会降尊纡贵出迎三人,只是让他们依足礼数觐见……待三人行完礼,立在堂中后。李默又板着脸,拿出吏部尚书的威严教育三人道:“你们中了三鼎甲,真是可喜可贺,想必已经被人捧到云端上去了,本官现在却给你们泼泼冷水,以免诸位真把自己当成‘储相’,提前端起宰相的架子来。”

    三人无比郁闷,心说还指望能遇上好事呢,不料却要受这番折磨。便听李默冷冷道:“有道是学而优则仕,你们寒窗苦读,从童生而秀才,由秀才而举人再到进士,朝廷取用你们的标准是文章学识,不管其他。但入仕以后呢?就不看学问了,只看你们有没有天良!”

    他这话看似同时对三人说,但一双眼睛却死死盯着沈默道:“天良!懂得这两个字吗?天理良知!不遵这个的人,就算学问再高,也是个祸害。越是聪明,就越是祸国殃民。”又铁青着脸骂道:“若是仍旧不遵天理,不守良知,一味的胡言乱语,胡作非为,与那些奸党狼狈为奸,纵使天不罚你,我也要罚你!”

    这几乎是指着鼻子的痛骂,让沈默实在无法想象,会是出自堂堂部堂之口,他想象不出,这位大人对自己的深重怨念,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双方地位太悬殊,他只能忍耐并祈祷时间快快流逝,赶紧结束这段郁闷,谁知更郁闷的还在后头,只听李默冷笑道:“你们肯定在想,暂且忍一忍,反正又不是这臭脸尚书的属官。那你们就错了,本官除了吏部尚书外,还是翰林学士……”翰林学士就是翰林院院长,虽然没什么权力,但所有翰林的操评都掌于他一人之手,而一份恶评足以让人前程尽毁,就是这样可怕。

    看到三人终于色变,李默得意的冷笑道:“我知道你们三个是同乡同年同门,不光你们三个,还有二甲第一,第三,以及另外两个,都进了翰林院。咱们丑话说在前头,若是你们却只记得同乡私情,结党拉派,朋比为奸,不念君恩,不要天良,做出什么丢人的事,让你们身败名裂也只是易如反掌!”

    陶大临忍不住要反唇相讥,却被沈默一拉袖子,示意他压住火气,不要授人以柄。

    李默见没有寻趁着,挥挥手道:“把我今天说的话都记在心里,夹起你们的尾巴来,出去吧!”

    ~~~~~~~~~~~~~~~~~~~~~~~~~~~~~~~~~~~~~~~~~~~~~~~

    从李默那出来,到文选司核对一下个人资料,签名摁手印,便算是将自己卖与天家了。

    终于领到梦寐以求的翰林官服,诸大绶和陶大临却无论如何也笑不起来,本来高高兴兴来注册,结果被骂了个狗血喷头,换谁谁不恼火?

    被矛头所指的沈默却很淡然,还温言劝慰两个兄弟道:“这家伙是出名的嘴臭,会叫的狗不咬人,让他叫去吧。”经过那么多的事情,世间苦难喜悲他都深深体会过了,一颗心早已经磨练的古井不波,根本不会为了别人的恶语相向动气,哪怕是足以让他从天堂坠到地狱的吏部尚书兼顶头上司的恶言,也是如此。

    他坚信,自己不会被击垮,更坚信,对方一定会被自己击败!这就叫自信,哪怕是毫无根据的。

    -----------------------------------------分割---------------------------------------

    冲到第十八名啊!!肯定还有一章!!!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32/ 第一时间欣赏官居一品最新章节! 作者:三戒大师所写的《官居一品》为转载作品,官居一品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官居一品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官居一品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官居一品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官居一品介绍:
权柄结束三天后,新书开始了,写的是明朝嘉靖到万历年间的事情。那段历史很好玩,也让人特别遗憾,很多年前就有写一下的冲动。
实际上三月份开始,我便开始准备这本书,为什么用这么长时间?因为对历史的敬畏,许许多多东西需要落实和思考。
然而落笔成文时,还是希望大家看了能轻松快乐,因为经过三百多万字的《权柄》的征程,我深切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大家平时生活都不易,没必要让读者在看书的时候,再受一番折磨了。
所以我必须在历史的厚重与故事的轻松之间,寻觅一个平衡点,这很难,好在《权柄》给我积累了不少经验,在编辑的指导和读者帮助下,和尚几易其稿,最终敲定了这样一个故事……
让我们随着主人公,从云诡波谲的嘉靖后期开始,走一段激动人心的人生路,也让我们用最合理的方式,去改变历史的走向……
另,如果有养肥新书的习惯,可以看看和尚的第一本书《权柄》,三百万字,挺精彩的……
官居一品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官居一品,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官居一品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