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西州制霸TXT下载三国之西州制霸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西州制霸全文阅读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三国之西州制霸txt下载     三国之西州制霸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七十一章 临幸南门

    何进的传令兵很快就进入宫闱,把刘范这个令人不可思议的要求传达给了何苗。何苗一听,顿时当场石化。但何苗知道事急矣,如果天子不驾临南门上的话,万一刘范真的率领西凉贼兵攻打洛阳城的话,那到时候说什么都晚了。于是何苗不得不硬着头皮,再一次进入德阳殿。一看到又是何苗走了进来,跪倒在地,刘宏还以为事情发生转机了,颇为期待地说道:“怎么样?有什么好消息吗?”

    何苗一脸沮丧,臊眉搭眼的,没有吱声。刘宏的脸立刻就沉了下来,沉声道:“又是坏消息?”

    何苗支支吾吾地说道:“回禀陛下,贼臣刘范有句话要传给朝廷,使朝廷定夺。”

    什么传话给朝廷?分明是要挟威逼。刘宏问道:“那个狗贼!他说什么了?”

    何苗再拜,说道:“刘范说,他要朝觐天子。”

    刘宏有些纳闷,说道:“什么?朝觐?既然都兵临城下了,他还朝觐做什么?他还说了什么?一并讲来。”

    “他还说,朝觐陛下有两种办法。第一种,使大将军打开洛阳城门,放他和西凉贼众进城,他将亲自进宫朝觐陛下。”何苗道。

    一听这话,满朝文武都炸开了锅。王允说道:“陛下,刘子楷包藏祸心,反意正浓。若让他率兵进宫,臣恐社稷易主,江山不保啊!”

    这么浅显的道理,刘宏怎会不懂?刘宏说道:“何苗,不是还有第二种办法吗?”

    何苗说道:“诺!第二种就是请陛下幸南门,亲与刘范见面。”

    公卿大臣们又一次议论纷纷。刘宏满脸黑线。他不想面对刘范,心里充满了恐惧。但刘范为何一定要亲自见他一面呢?刘宏甚至在想,是不是刘范故意而为,以此计诱骗他到城门上。等他驾幸到南城门上时,刘范很有可能会突然发作,命令西凉贼军趁机猛攻城门,一举将他给拿下。有很多未知的事,本不可怕,只是因为人过多的联想才显得可怕。刘宏越想越觉得刘范此举是意图不轨,打心底就不想临幸南门,和刘范见面。但又恐怕不答应这个看似请求而实为要挟的请求,会激怒刘范,让他不顾一切地攻打洛阳城。

    但其实真是刘宏自己想多了,刘范之所以提出这两个条件,就是想让刘宏上南门,仅此而已。第一种办法,放西凉军进城,只要朝廷君臣不傻,就绝对不可能被答应;那这么一来,留给朝廷君臣抉择的只有第二种办法了。最终,刘宏也只能临幸南门,刘范就达到了目的。而逼迫刘宏驾临南门,其中还暗藏着刘范别的考量。刘范已经下定决心不再攻打洛阳城,那留给他的选择就只有尽快和朝廷媾和,退兵回西凉。虽然西凉军兵临城下,但洛阳城中仍有十多万官军,难保朝廷不会因此就选择依靠这些官军负隅顽抗。况且,洛阳城中还有百万市民。在必要的时候,朝廷很可能会征召洛阳市民参与保卫战。西凉军跟随刘范兵逼洛阳城者,不过三万人而已,还都是骑兵。要是真攻打洛阳城,那十有**是打不下来的。若是朝廷也知道这一点,那刘范媾和的意图就永远不可能实现。刘范思虑再三,觉得用西凉军的军威唯有震慑朝廷,让朝廷看到西凉军的强大,让朝廷生出西凉军强大到足以攻陷洛阳城,这样一来,才能把朝廷逼退到谈判桌上。刘宏虽是天子,但养在深宫中,哪里见过西凉军这般强军?只要将天子吓破了胆,朝廷就容易退步了。于是,刘范要做的,就是把刘宏逼到南门上来,逼到西凉军面前。

    上南门,难保刘范不会突然发难;不上南门,刘范更有可能发难。刘宏陷入了两难境地,又无奈地求助于他的朝臣们:“众卿都议一议,朕该不该答应刘范的要求,临幸南门?”

    面对这一难题,朝臣们居然空前地一致。朱俊说道:“老臣以为,陛下当幸南门。反贼素来气焰嚣张,怀有异志,又接连夺取虎牢、函谷,包围京师。若陛下不答应他的要求,老臣恐怕他会立时攻打洛阳城。不若就答应其要求,朝廷也可探查其虚实。”

    刘宏听了,心里十分犹豫。道理他都懂,但极有可能付出性命和皇位的行为,还是尽量避免的好。于是刘宏不置可否。

    马日磾也说道:“老臣附议。老臣以为,若陛下不答应反贼的要求,不仅会招致反贼的攻击,还会使反贼愈发放肆。陛下不去,贼众一定认为陛下怯于其军威,认为朝廷不堪一击,反而会让局势变得更危险。只有陛下临幸南门,贼众才不敢多加逾矩。”其他众大臣一听,都纷纷出班附议,大加赞赏。

    刘宏依然不语。蹇硕毕竟是中常侍,一看刘宏不答应,就知道了刘宏还在犹豫。蹇硕走到刘宏耳后,说道:“陛下放心,洛阳城乃天下第一坚城,而且老奴和大将军手上还有十万雄兵,定能护卫陛下周全,刘范又岂能得逞?”

    一听蹇硕的话,刘宏这才不情不愿地答应了。随即,张让等人安排銮驾,带领着朝廷百官一同往南门奔去。

    这时,刘范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又问道:“大将军,天子和百官到底还来不来了?若是不来,那孤就只好亲自打开城门了。”

    何进也在焦急地等着。他素来知道,朝中的那些老臣们,尤其是王允以及新的九卿,都是些刚直之辈,不肯妥协。万一他们这些人都力劝刘宏不答应的话,那可就遭了。何进皱着眉头,说道:“北宫距离南门甚远,可能天子和百官已经在路上了。刘子楷,你已经兵临城下,连这点时间都等不得吗?”

    刘范说道:“孤久在边陲,许久不曾朝觐天子,岂能不生念想?况且孤还有莫大的冤屈在身,不诉于天子,岂能洗脱?”

    何进嗤之以鼻。就在这时,何进转身过去,看见洛阳城的中轴线上的大街上被一大队人马充盈着,原来是天子和百官都来了。何进按了按眉心,如释重负地想道:可终于来了,再不来就完了。

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见

    何进连忙下到城门去接驾,并领着刘宏上了城墙。越顺着阶梯往城墙上攀爬,刘宏和公卿大臣们的心情就愈发沉重,心脏的跳动就愈发地快速。这样的心境,倒是与上坟祭扫时和临上刑场时的心境十分相似。别的不说,单单是西凉军嘹亮又刺耳的号角声,震耳欲聋的擂鼓声,随着距离的贴近就愈发地响亮,听得刘宏和公卿大臣们耳朵酸痛。

    洛阳城十分坚固,城墙也很高,不是刘宏这个被过度纵欲透支殆尽的身体能够承受的。加上恐惧的心理,刘宏一个不小心,一脚踏空,在阶梯上摔了个四仰八叉。将刘宏扶起来时,何进抓着刘宏的一只手,都能透过厚厚的华服摸到汗水。原来,刘宏已经紧张到全身都汗水打湿了。何进不由得叹了口气,感叹这世道艰难,连堂堂天子都被一个疆臣吓到如此地步。这种事,在武帝朝又怎么可能发生?

    王允、杨彪等大臣的心情也是五味杂陈的。以前只存在于战报上和民间口口相传的西凉军,这次居然就要活生生地出现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这让大臣们除了恐惧之外,还多了一份对西凉军的期待。当然,他们都期望西凉军人徒有虚表,不足为道。

    在沉思之中,天子刘宏和文武百官同上南门。当刘范看到那个有些佝偻有些粗胖的身影展现在南城门楼的阴影下时,刘范终于露出了一个阴谋得逞的得意的微笑。刘范相信,刘宏定然会被眼前的景象吓得合不拢嘴。而刘宏也确实如刘范所设想的那样。只见洛阳城南门之下一里地外,一个巨大的黑色正方形的军阵映入眼帘,那就是闻名遐迩的西凉铁骑。刘宏定睛一看,所有的西凉贼兵都是膀大腰圆,手中所持武器,尽是马槊、弯弓和马刀,其身上的铠甲,看起来可比北军的好多了。所有的战马,都是高头大马,还有一部分人骑着名贵的大宛马。这令刘宏大吃一惊。他也就检阅过北军的精锐,认为北军是天下装备最为精良的军队,但西凉军似乎是狠狠地给了他一记耳光。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更令他忌惮的是,这些犯上作乱的反贼身上,蒸腾着一股令人侧目又不敢直视的气势,那气势正是杀气。整个洛阳城下静悄悄的,反而是静悄悄的更让刘宏感到心悸。

    还没等刘宏收拾心情,他又看到了不一样的场景。只见在军阵与洛阳之间,距离洛阳城半里的地方,还有两骑。刘宏一眼就认出来头前一骑着黑色大宛马、身着黑色铠甲的人,就是他最不想见到的人。在刘范身后,还有一个膀大腰圆得如同一头牛的壮士,扛着一面“清君侧”大旗。

    清君侧?刘宏又是不屑又是惶恐,他清楚刘范真正的意图根本不是清君侧,而是清君!但好在刘范没有如他设想的那样,在他驾临南门时突然发难。这也让刘宏和百官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不过不安感依旧如一块大石头压在他们头上,让朝廷君臣之间弥漫着压抑的氛围。

    刘宏和朝廷百官的出现,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反而是让整个天地瞬间静了下来。西凉军还是头一次见到天子,都在拼命抑制心中的激动,以免吃上军棍。百官们也都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西凉军。朱俊颇有些失望。原本他还想看看西凉军的虚实,如果西凉军看起来十分疲弱的话,那洛阳城就保得住了。但他仔细的看了看,见西凉军军威凛然,布置严谨,不仅军阵十分齐整,而且在军阵之后还有一个军营。抬眼远眺,朱俊能隐隐约约地窥见军营中影影绰绰地有众多黑色的身影。朱俊想,那一定是军营之中还有西凉军,数量不明。围城的西凉军的数量不可估量,这可就让朱俊心情低落了。他沮丧地心想,看来国朝这次面临的危机可比王莽篡汉深重得多了。

    名将朱俊都这么想,就别提其他人了。百官之间又开始弥漫着一股沮丧绝望的气氛,大家都认为洛阳城和朝廷是危在旦夕了。刘范的意图达到了。

    洛阳城上下,一种诡异的宁静被刘范一声轻咳打破了。刘范轻咳一声,然后说道:“微臣携西凉将士拜见陛下!陛下万安!”

    听得刘范的一声,刘宏有些意外,他就没料到事情都到了这地步了,刘范竟然还会给他山呼。随着刘范山呼之后,西凉军也纷纷高喊道:“拜见陛下!”刘宏有些得意。但很快他的脸色就像吃了屎一样难看。因为他看到虽然刘范和西凉军都山呼,但没有一个人下马,更没有人给他下跪。刘范和背后的西凉军山呼三次之后,竟然好整以暇地端坐在马背上,在也不肯动一分一毫了。

    这让刘宏和公卿大臣们怒火中烧。哪有朝见天下不下跪行三跪九叩大礼的道理?这分明就是造反!张让第一个就站了出来,怒指刘范,说道:“好你个刘范!天子在此,你等竟然不行礼下跪?你眼里还有没有王法,还有没有陛下?”

    赵忠之前和刘范有所勾搭,赵忠知道刘宏也对此有所耳闻。他立即站了出来,帮腔道:“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乃天理!刘范,你莫非是要造反吗?”

    百官们如鲤鱼跳龙门似的一个个地出来怒骂。刘范不但没有生气,还笑。等百官们停下嘴炮,刘范这才懒懒的抬手起来到腹部,微微给刘宏一拱手抱拳,说道:“臣岂敢对陛下无礼?不过,陛下请恕我等甲胄在身,不便行大礼。昔日文帝临幸细柳营,细柳营以军法为重,迫使文帝下车步行,且不得喧哗,使文帝仁明之名,天下皆知。也由此可见,军法为重。微臣虽不敢与周亚夫相提并论,但想必陛下乃仁明之君,定能体察微臣难处,效法文帝。所以,陛下,请恕我等甲胄在身,不便行礼!”

    如此牵强搪塞的话,让刘宏怒火中烧。但看了看刘范身后人如龙马如虎的西凉军,刘宏的脾气一下就没了。

第五百七十三章 战后和谈

    刘范话毕,西凉军都一齐高喊道:“请恕我等甲胄在身,不便行礼!请恕我等甲胄在身,不便行礼!请恕我等甲胄在身,不便行礼!”整齐一致的喊声如雷贯耳,西凉军将士连续高喊三次,每次的喊声都比前一次更为高亢入云。刘范得意地举起手,示意西凉军停下。西凉军停下之后,城上城下,又陷入了一股诡谲的沉寂之中。堂堂天子刘宏,一脸煞白,不敢言语。

    王允等朝中大臣一向就懦弱,不然在历史上处在董卓的淫威之下,让他喝北地叛军的血,他也喝得下。一看刘范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强大也还要嚣张,王允虽然气愤于刘范对天子无礼。但天子受到如此奇耻大辱都没说话,大臣们就更没话说了。良久,刘宏稍微透过气些,嘴唇动了动,但也不知说些什么。说西凉军大胆无礼吧,又怕西凉军孤注一掷,行大逆不道之事;说西凉军不行礼可以的话,又有损君威,将来还怎么面对朝臣们?这不是刘宏第一次无语凝噎了,但这次无疑是最难的。

    站在刘宏背后的人是张让。“让父”知道让刘宏开口很难,于是向前踏出一步,替刘宏喊道:“陛下贤明,自然体察得到冠军侯和西凉军将士们的难处,允准你等在君前免礼。”冠军侯是刘范以前的爵位了,先是被袁绍贬为亭侯,后来刘范又私自称王。但张让很聪明,若是称呼刘范为亭侯的话,难免会惹得刘范不满,毕竟人家现在都称王了;但称呼刘范为凉王的话,那就是代表天子和朝廷承认刘范称王了,这会让朝廷威严扫地。而称呼刘范为冠军侯的话,不仅不卑不亢,而且还暗含着朝廷希望和好的意思。

    见张让如此机警,刘宏也不知是夸奖他为他解围,还是骂他损害君威。他又是无语凝噎。

    刘范心想,这张让能成为十常侍的领头羊,让刘宏都要称之为“让父”,果然不是等闲之辈。但刘范也很高兴。虽还没能将刘宏取而代之,但能让一国天子在众人面前如此吃瘪,虽会惹得天下士子的厌恶和仇视,但这让刘范感觉很棒,这对刘范就足够了。

    当然,毕竟那个人还是天子,刘范也不好太过直接地不敬。刘范又举起了手,拱手抱拳,说道:“我替西凉军将士谢过陛下宽恕之恩。”

    张让说道:“既然如此,冠军侯本应该为天子镇守西凉西域之地,约束庶民,抵御北虏,为何要带兵和官军起冲突,甚至还包围京城?难道侯爷这是打算谋朝篡位,弑君夺权吗?”

    刘范说道:“微臣岂敢!微臣一向忠于天子,忠于朝廷,且与陛下是血亲,同出一脉,怎敢谋朝篡位?至于与官军起了些许冲突,还不过是误会而已。至于包围京城,则是为清君侧而来。张常侍无凭无据的,怎敢诬陷我?”

    何进、王允等朝臣见张让俨然成了朝廷的发言人,心里都压着火。但把他们推到刘范前面,他们又不敢。张让又义正言辞地质问,只不过因为他是宦官,说话音调不男不女的,像只公鸭子在乱叫一样。他道:“哼!既然如此,冠军侯到底是为何而来?”

    刘范也不说话,自顾自地从典韦手里接过大旗,然后使劲地挥舞。刘范说道:“陛下,微臣此来,是要来为您诛杀奸佞,清理君侧来了!”

    一听到诛杀奸佞,张让就有些被刺激到了。他也不傻,知道刘范说的奸佞多半是他。上次洛阳之变时,也是他联合了乌孙人,但没被朝廷供出去给刘范杀掉,那是因为西凉军不过是侵占了潼关。但这次西凉军都兵临城下了,刘范要是要挟朝廷的话,朝廷岂会不把他交出去呢?

    故而张让吓得嘴唇都在微颤,不敢言语,幽幽地退回到刘宏身后。其他的中常侍也都人人自危。刘宏倒是不怕,因为刘范没有指名点姓要处置他。曹嵩怕极了。因为这次开启和西凉的大战,都是曹操一人所为。以刘范那睚眦必报的性情,在上次就杀了挑动朝廷囚禁刘焉等人的乌孙人,这次曹操捅的篓子可比乌孙人大得多了,刘范岂会饶过他?曹操是曹嵩众多儿子中最杰出的也是最孝顺的,一想到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曹嵩不禁悲上心头。百官们也都认为这次曹*定了,在曹嵩背后议论纷纷。

    刘宏鼓足勇气,说道:“卿言过其实了。朝中哪里有奸臣在?卿又没有真凭实据,怎能杀之?”

    刘范说道:“回禀陛下,这是因为陛下被奸臣蒙蔽了耳目,不辨忠奸。况且臣早已得到凭据,请容臣派遣一二使者进京,与朝廷申诉。”

    申诉?杨彪嗤之以鼻,洛阳之变时他负责过和西凉的谈判,他一准就知道这是刘范又要借谈和来要挟朝廷了。但杨彪也知道,若是不谈判的话,西凉军恐怕永远都不会撤开对洛阳城的包围。

    刘宏不知如何抉择,转身和朝臣们商议。对于刘范的话中有话,朝臣们也都不傻,心知肚明。他们也知道眼下只有和西凉媾和才能解决眼下的危机。不仅是三公九卿,就连九卿下的大臣也都赞成媾和。

    于是刘宏答应了。刘范点点头,知道他的算计成功了。而这时,经过紧急磋商,贾诩和刘诞也拟定好了要对朝廷提出的严苛的要求。于是刘范为了表示谈判的诚意,就先命令西凉军全都撤入三个城门下的大营之中。这次负责和朝廷谈判的依然是刘诞。原本刘范有私心,想把兄弟给留下来,把贾诩给派去谈判。一旦进入京城,就难保朝廷不会脑筋出问题,突然把使者杀了。所以刘范不愿再让刘诞以身犯险。但刘诞知道,留贾诩在刘范身边出谋划策才更有利。至于洛阳城那个龙潭虎穴,刘诞已经去过一次,根本不害怕。

    在刘诞的坚持下,刘范也只好同意派他去。

第五百七十四章 确定合约

    于是,这一天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暂时得到了缓解。朝廷和西凉相安无事。刘诞单骑进入了洛阳城,怀中揣着一份厚厚的条约,就等着朝廷在上面签字了。进城之后,朝廷还没有想好该怎么样谈判,于是先遣人送刘诞到驿馆休息。东汉时的驿馆,大概就相当于后世的招待所,不过是更为高级的,只接待重要领导或者外访人员。

    送走了刘诞,朝廷就关起门来在德阳殿里商议该怎么样做。卫将军朱俊建议朝廷一边借谈判来拖延时间,一边秘密派遣使者出城去联络其他州郡,命令各个州郡前来勤王,把刘范击退。但这个看似硬气的建议根本经不起其他大臣的推敲。因为不论是洛阳城的那个方向都被西凉军严密把守着,虎牢关、轩辕关和函谷关都被侵占,朝廷的使者要越过西凉军的营地,又因关隘被封锁,还要翻山越岭,等到勤王令传到其他州郡,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说不定刘范等不及了,就先攻打洛阳城了。朱俊又说可以派使者去见董卓,令董卓带兵来勤王。没想到朱俊又一次吃瘪。其他朝臣一听要请董卓前来勤王,解围洛阳,都义愤填膺。因为在陈仓会战中,由于刘范采纳了郭嘉和贾诩的计策,使李儒暴露在了阳光之下。现在朝廷里谁还不知道李儒还活着?而杨彪又曾经用计,逼迫李儒来京以试探董卓的忠诚。李儒还活着,这就足以证明董卓和刘范一样,都是卑鄙的反贼。刘范虽是反贼,但好歹天下人人尽知;董卓却隐蔽得十分好。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大臣们忌惮董卓,更甚刘范。这样的反臣,怎么能指望他来勤王?

    不过何进倒是想支持朱俊,命令董卓来勤王。但何进探知到董卓在陈仓会战中也损失了五万大军,根本没多少兵力。要是真来勤王的话,那就是羊入虎口了。所以何进也反对请董卓来勤王。

    蹇硕建议,洛阳城里还有十一二万大军,又有众多的人口,足以和西凉军一战。不如和西凉军拼个鱼死网破,今夜就突袭西凉军的营寨。蹇硕的建议也被批驳了下去。因为经过刘范这一闹,使刘宏和百官都亲眼看过西凉军的盛大军威。况且西凉军几乎孤军奋战,独自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几乎两百万的大军逐个击破,特别是在田丰创造了两次贵山大捷,郭嘉创造了陈仓会战的成功,贾诩决胜千里之外,而定下汉中郡与阳平关的得失,早就让西凉军骁勇善战之名和刘范的谋士能谋善断之名传遍天下。现在,还有一部西凉军在魏延的率领下围潼关之下,一部西凉军在张辽的带领下清缴羌胡,可见西凉军多线作战绰绰有余。要再和西凉军开战,刘宏第一个就不答应。百官也不能确定围城的西凉军有多少,虚虚实实之间,也不敢轻动。万一西凉军超过十万之数,那洛阳城岂不是要失陷了?

    争来争去,没有人支持还和西凉动武。那留给朝廷唯一的选择,就只有同西凉订立条约,结束战争了。商榷到这里,谁都知道朝廷又要大出血了。到现在朝廷君臣才知道刘范的厉害。古来征战,胜利者从来都不会向失败者索取战争赔款,因为那样看起来太过贪婪。但刘范却创造性地向其战败方提出赔款的要求,这样一来,不仅能削弱战败方,而且还能有效缓解战争造成的资金短缺。要是取得胜利比较重大的话,更能实现盈利。

    不用猜都知道,刘范这次一定会索要大量的赔款,提出严苛的要求。而且这一次朝廷要付出的代价一定会比洛阳之盟更多。叹息声充斥着整个德阳殿。虽然无奈,但媾和是势在必行了。首先要确定参与谈判的钦差大臣。朝廷很快就通过了关于选择杨彪为钦差大臣的决议。因为杨彪上次就参与了洛阳之盟的签订。代表朝廷媾和,尤其是和西凉媾和,这个钦差大臣可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这等事,最好还是让已经背过锅的人背锅。于是杨彪当仁不让地又成为了东汉朝廷的背锅侠。杨彪很爽快的就答应下来了,但内心的凄苦却不为人知。他想,他肯定是要在史册上遗臭万年了。

    接下来,朝廷又商议到了付出多少代价的问题。刘宏很是自觉地提出,要是赔款太重的话,除了可以动用朝廷的国库和太仓以外,他也会掏出皇室的一部分钱。朝廷在洛阳之盟中还算是赚到钱了,但比起皇室的资产还是相形见绌。刘宏肯大方一些,谈判就能越早谈完。其实刘宏也不舍得,但比起当个守财奴,刘宏还是愿意活命。皇室缺钱,反正提高赋税就好了。

    考虑到刘范在洛阳之盟中给了朝廷五万匹,朝廷有些大臣提出可以把这些战马送还。但朱俊、何进、杨彪等人都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只有留下这些战马,日后朝廷才有实力再反击西凉。若是这些战马还给西凉,只会助长西凉军的壮大。于是朝廷确定了坚决不把战马还回去的决定。其实朝廷也太没见过世面,西凉的战马还多着呢,怎么会缺区区五万匹?

    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把谁出卖给刘范。因为刘范有言在先,他这是来清君侧来了,肯定是要杀几个人。这就涉及到很多人的性命了。首当其冲的就是曹操。朝廷中的众大臣想也没想,立即确定可以把曹操交给刘范处置,说这些话时,他们根本不顾曹嵩就在殿中。曹嵩也知道朝廷决意交出曹操不仅是惧怕西凉军,更是因为这全是曹操挑起的战争,朝廷之所以丧失如此之多的官军和土地以及尊严,那都是拜他一人所赐。曹嵩知道,曹操他是救不了了。

    商议完这三个重要议题,朝廷基本上定下了谈判的条件。

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换条件

    在朝廷商谈合约之时,他们不知道刘诞早就定下了合约的条件。朝廷把可以让出的利益的范围定下来,也只不过是配合西凉的合约罢了。

    第二天,杨彪选了大理寺作为谈判地点。刘诞准时来到大理寺,却看见杨彪早已坐在那里了。一看是杨彪,刘诞拱手笑道:“杨老大人,我们又见面了。”

    杨彪也拱手,没有生气,淡淡地说道:“既然来了,那就开始吧。你兄长说了,要向朝廷申诉奸佞。那就快把证据拿出来吧!”

    刘诞说道:“这是自然。”说着,刘诞拿出了厚厚的一沓纸,放在杨彪的面前,上面都是指控张让、赵忠和封谞三人的证据。这三个中常侍恶贯满盈,无恶不作,掌管锦衣卫的刘诞要想拿到这三个宦官违法乱纪的证据,根本花不了半个时辰。

    杨彪翻了翻证据,也不怎么仔细看,因为他知道,不论证据是真是假,被指为奸佞的人肯定会被以清君侧的名字杀掉。可以说,这份证据是阎王的生死簿,写上谁的名字谁就死定了。但杨彪有些惊喜。因为这份证据中被指控为奸臣的只是张让、赵忠和封谞三个人。在昨夜朝议时,朝廷决定要是西凉提出让朝廷交出曹操的话,朝廷就答应之。但杨彪翻遍了证据,没有看到曹操,反而是三个宦官。身为朝臣,杨彪自然想要诛杀宦官,继承陈蕃没能完成的丰功伟业了。只可惜上次洛阳之盟时,刘宏不舍得把张让卖给刘范,刘范也没再坚持,白白失去了一个诛杀宦官的好机会。而这次,张让、赵忠和封谞是死定了。张让和赵忠是十常侍中的领军人物,诛杀他们二人,十常侍的势力就极大地削弱,只剩下一个手握兵权的蹇硕了。封谞曾经勾结黄巾军,更是不可饶恕,在杨彪看来,封谞早就该死。而被所有人都认为死定了的曹操,幸而没被选中。这让杨彪缓了口气。十军会攻虽然失败了,但那也称得上是奇谋了。天底下能想出如此奇谋者,定然不超过十个人,而曹操就是其中一人。所以杨彪还有心保住曹操,让朝廷不至于失去这一人才。要是曹操真让西凉选中为清君侧的对象的话,那他基本逃不开一个死字。因为曹操是罪魁祸首,又和十常侍不和,又不受何进重视,真被选中的话,没人出来保他,而且就算有人保他,也没有能力保得住他。这也让杨彪觉得奇怪,为何西凉不杀曹操呢?

    奇怪归奇怪,但杨彪也没问。万一刘诞听了,又把曹操加上去可就不好了。但刘范想要诛杀者并非朝廷设想的曹操,杨彪有责任把消息传递回去。杨彪派人告诉朝廷,让他们商量同意不同意。

    杨彪说道:“等朝廷决定以后,若是同意诛杀此三人,你西凉军就该撤军回西凉去,不要再与官军起冲突。”

    起冲突?死了几十万人也能说是起冲突?刘诞暗笑。刘诞说道:“大人恐怕想错了。诛杀了奸臣之后,我军还是不能离开洛阳。”

    杨彪就知道清君侧是幌子,索要好处才是真是目的。杨彪佯装发怒,说道:“即是为清君侧而来,君侧以清,为何还不回军?难道你等还想谋朝篡位,犯上作乱吗?”

    刘诞笑道:“当然不想。清君侧才是西凉唯一的目的。但大人可以这么想。”

    杨彪说道:“怎么想?”

    “大人请想,西凉清君侧,是不是算是给朝廷立功了?”刘诞慢慢地引导。

    杨彪有些难以开口,但还是勉为其难地说道:“算是吧!那又怎么了?”

    刘诞说道:“那西凉军为了清君侧,和官军起了冲突,付出了数万人的伤亡。西凉军是不是给朝廷立功了?”

    这个问题让杨彪更难开口。谁不知道官军被杀了几十万,投降还生俘的也不少。要是承认西凉军立功了,那他怎么给战死的官军一个交代?但不顺着刘诞又不行。杨彪艰难地说道:“是!”

    刘诞说道:“那就清楚了。自古以来,都是有功必有赏。西凉军和我家兄长给朝廷立功了,又岂能没有封赏呢?”

    杨彪懂了,这是借口索要封赏,实为要战争赔偿。杨彪沉声道:“刘休文,你我都知道这根本不是封赏!这分明是对朝廷的要价!”

    刘诞笑了,说道:“我当然知道!只是以这个为借口,会让你我双方都比较好看!这也是为朝廷着想。朝廷该不会想让天下人都知道,朝廷已经软弱到要给它的臣子赔偿吧!”

    杨彪气呼呼的,重重地哼了一声,说道:“既然如此,你们到底要怎样才肯停战?”

    刘诞说道:“朝廷以为如何才可停战?”

    杨彪说道:“朝廷认为,可以恢复刘范的冠军侯爵位,可以继续替朝廷镇守西凉三州。鉴于西凉军劳苦功高,朝廷可以赏赐西凉军五亿钱作为军饷,敖仓之储粮两百万石作为军粮。另外,其他西凉军有功将士可以待刘范呈上封赏名单后再行加封。西凉方以为如何?”

    刘诞的反应低头憋笑。杨彪皱眉,说道:“刘休文何故为此态?”

    刘诞笑道:“我兄长早就已经自封为王,恢复冠军侯的爵位有何用处?五亿钱?朝廷这是打发叫花子吗?还有,敖仓早就被我军拿下,我军正在打造车辆,把敖仓一次性搬个精光,再有三天就能全部把两百万石粮食全给搬走。”

    杨彪无话可说。刘诞说道:“我看,朝廷还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看清楚自己身处在各种的危险之中。这样的条件,连我都看不下去,我兄长会答应退兵吗?真是痴心妄想!”

    杨彪很无奈,身为钦差大臣明明应该很威风,但他却一个火都不敢发。杨彪郁闷地问道:“那到底要怎样,你等才肯退兵?”

    刘诞从随从的手中接过一沓厚厚的纸,一边递给杨彪,一边说道:“朝廷必须要在将张让、赵忠和封谞三个人交出来的基础上,再答应这几个条件。条约一经签订,西凉军立刻退回陇山以西。”

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争我夺

    接过来刘诞的和约,杨彪快速地浏览了一遍。只是刚刚开始看第一行字,就差点激怒他。只见第一行赫然写着:朝廷应明文发布诏书,正式加封刘范为凉王,开府,仪同三司,食邑五万户!看到这里,杨彪一下子肾上腺素就汹涌澎湃地飙升了。刘范自立为王,本来就是最明显的犯上作乱。古往今来,哪有不经过朝廷正式的加封就称王的道理?即使是自立为王,也是不合法的,不为人所承认的。但看来刘范很懂得这个道理。只要朝廷真的如他所愿,下一道诏书加封他为凉王的话,那一定会让全天下都一片哗然,朝廷的威严会再一次扫地,而且会比黄巾起义时丢的脸更多。

    这真是奇耻大辱!奇耻大辱!这等耻辱,可以和王莽篡汉划等号了!杨彪心里想着,他的心仿佛在滴血。作为一个忠于大汉忠于人民的忠臣,杨彪怎么能接受如此之条约?但还等杨彪收拾心情,被微微透出的泪水弄得看上去浑浊的双眼不经意间向左一扫,他看到了更令人愤怒的条件。第二条,朝廷应赏赐给西凉军一百亿钱作为军饷和军犒。第三条,朝廷应派遣一千五百名太学生和三千名尚坊工匠,前去支援西凉三州的建设,且为了使这些人安心工作,朝廷应将其家人一并派往西凉。第四条,朝廷应派遣大将军府中曹掾荀攸至凉州州牧府任职。第五条,朝廷应向西凉开放关隘,进行通商,不应禁止铜铁等物的贸易。之后,还有这些为条款作详细解释的细则,杨彪就没有全看完。

    杨彪直接一把把和约使劲儿地扔在桌子上,刘诞岿然不动。杨彪怒斥:“这什么条约!朝廷怎么可能同意!你们还不如索要皇位罢了!”

    刘诞连忙站起来,绕过桌子,拍拍杨彪的后背,说道:“大人何必动怒?既然朝廷不能接受,那还可以再谈嘛!我方也没说这就是最终的条约,大人还是稍安勿躁吧!”

    杨彪冷哼一声,说道:“就算你们肯谈,那也是欺人太甚!”

    刘诞说道:“我等应该先看看那些条款是朝廷可以接受的。朝廷认为不可取的,我等可留待日后商议。大人以为如何?”

    杨彪这才慢慢地再捡拾起和约来,看了看后,说道:“通商可以!但是铜铁这等国之利器,需由朝廷定价!”

    刘诞说道:“恐怕不行!若是让朝廷定价,一斤铜卖到十倍于前的高价,那我们西凉岂不是要吃大亏了?”

    杨彪将手肘置于桌上,向桌子那边的刘诞探出半个身子,用犀利的眼神盯着刘诞的眼睛,以威的口风说道:“你们西凉不产铜铁!铜铁之矿藏,都在朝廷手中!朝廷定多少,西凉就买多少!”

    刘诞也毫不退缩,也将手肘置于桌上,向着那头的杨彪探出身子,说道:“既然如此,关中、长安城、函谷关、虎牢关和轩辕关洛阳城都在西凉军手中!西凉要多少,朝廷就得给多少!”

    杨彪有些动摇,但还是不服输地说道:“哼!言过其实了吧!城下的西凉军有多少?一万?还是两万?你们能把天下第一坚城打下来吗?你们经得住天下人的围攻吗?”

    刘诞回击道:“哼!我军在每个城门之下都有一个大营,每个大营都是按照容纳五万人马的标准而设立的。要不要我请大人前去看看?还是让我军攻打洛阳城试试?况且我军现在又夺取了敖仓,军粮充足,洛阳城有那么难攻取吗?再说了,大人就一定认为,全天下的州郡都会起兵勤王吗?连虎牢关、函谷关和轩辕关都被拿下了,他们连洛阳城被围的消息都没有,只知道虎牢关等关隘被封锁了,又怎么会来勤王?等天下人反应过来,集结好了勤王义军,那时恐怕我军已经在西园中徜徉多时了吧!”西园,就是汉灵帝刘宏在洛阳城中建造的享乐场所,也是十常侍卖官鬻爵的地方,极尽奢华之能事。

    杨彪听完,竟哑口无言。双方都紧紧地盯着对方的眼睛,想要看穿对方心中的弱点,想要用自己的气势将对方压倒。终于,杨彪败下阵来,慢慢地缩回座上。刘诞说道:“西凉方认为,朝廷不应该限制铜铁等商货的交易量,也不应单方面地抬高价格和商税,做有损西凉利益的事。”

    杨彪说道:“那应该如何去办?”

    刘诞说道:“很简单!西凉认为,如铜铁等之价格应该定为战前的水平,不得超过!”

    杨彪想了想,久久才说道:“这一条同意!”

    刘诞点点头,说道:“很好!”

    杨彪看了看后,又说道:“尚坊工匠为宗室服务,怎能交给西凉三千人?这些工匠都是天下万中无一的能工巧匠,若给了西凉,朝廷就很难再修建西园,将来修缮宫廷、供奉宗室,也很困难。”

    刘诞说道:“所以呢?”

    “所以,西凉不应索取如此之多的工匠。朝廷出于赏赐的考虑,可以赏给刘范三百名!”区区工匠,杨彪还不太在意,这些最低贱的人,其实给多少他都无所谓,只是要和刘诞争上一争,毕竟有道是不蒸馒头争口气。

    “不行!太少了!两千七百名!”刘诞摇摇头,他知道朝廷不会对工匠太过苛求。

    “一千名!这是朝廷能给出的最多的了!”杨彪喊道。

    “两千百名!这也是西凉最后的底线了!”刘诞也喊道。

    杨彪叹了口气,说道:“好吧!为了体现出朝廷息事宁人、不起兵戈、化干戈为玉帛的诚意,朝廷可以交出两千工匠!不过,工匠之家人不能给西凉!”

    刘诞冷哼一声,说道:“为什么?我一直以为,我等索要工匠,是为朝廷着想。谁知朝廷竟然如此不留情面。”

    杨彪说道:“你倒说说,这怎么是为朝廷着想?这分明是从朝廷手中抢人!”

    刘诞说道:“话不能这么说。大人可以想想,没了这些工匠,陛下还想要扩建西园的话,是不是困难得多了?没了这些能工巧匠,他就不能使用过多的金器银器等奢华之物。这样一来,陛下的生活不再奢靡,朝廷的用度不就变大了吗?从这个角度来说,难道不是为了朝廷着想吗?”

第五百七十七章 合约未竟

    杨彪捋了捋胡须,仔细想了想,还真是如此。刘诞继续说道:“再说了,区区工匠而已,又不是金山银山。朝廷治下虽没有西凉繁荣,却也是地大物博,人杰地灵,难道连几个工匠都出不起吗?若朝廷连这点人都如此在意,那不就让天下人笑话朝廷无人吗?更何况,把他们的家人交给我们,朝廷也不用再多花钱去养这些人,岂不是又省了不少钱?拿着这些省下的钱,朝廷难道就不能再多扩充些军队,多买些战马吗?大人,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刘诞都把话说道这个份上了,杨彪也确实没什么可反驳的。毕竟只要把那些会建造宫室的工匠都给了西凉的话,那刘宏再想建西园的话,就困难的多了。多省一些钱,少养一些人,朝廷也不用紧巴巴地过日子。

    于是杨彪说道:“可以!工匠二千人,连同他们一家人都可以给西凉。太学生就不可如此了。太学之中,本就没有太多太学生。经过陈蕃之死后,进入太学的人就越来越少。若是太学生都给了西凉,朝廷岂不是无人可用了?再说了,西凉物华天宝,还会缺乏人才吗?为何又要太学生?”

    刘诞说道:“西凉自古以来不出人才,大人不会不知道。没有太学生,我兄长该如何治理西凉?再说了,自从宦官们诛杀陈蕃之后,又实行党禁,太学生早就和朝廷离心离德,怀有异志的人岂在少数?继续禁足之也不是长久之计,杀之更会让天下士子仇恨朝廷。不若都交给西凉代为处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杨彪说道:“一千五百名毕竟太多,现在太学中才有数百人,怎么凑得够一千五百名?”

    刘诞说道:“这有何难?太学又不是只培养过这数百人,以前在太学肄业者,也可以一并征集。为表示诚意,西凉可以将人数减少到一千八百名。大人觉得可以吗?”

    杨彪说道:“可以。但为何西凉要单独列出一条,专门索要荀攸此人?”

    刘诞说道:“我想大人不应该干涉西凉为何要得到此人,应该想想朝廷是否应该付出此人。”

    杨彪紧盯刘诞,说道:“以老夫看,你兄长刘范最好虚名,又不惜单独列出一条专以得此人,那此人必定身负高才,胸中藏有百万雄兵。”

    刘诞说道:“那真让大人给说中了。这也是为何朝廷的官军屡战屡败的原因,不若我兄长好虚名,所以人才都对朝廷避之不及。”

    杨彪说道:“荀攸在朝中任职,给大将军何进做事,对朝廷如此重要,不能把他给西凉,不然大将军也会不高兴,朝廷也会不高兴。”

    刘诞说道:“张让、赵忠那等角色,我西凉尚且志在必得;荀攸不过一个曹掾,西凉更是要定了!朝廷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

    杨彪听罢,说道:“此事涉及到朝中大臣,应留待朝廷商议之后再说。”

    刘诞说道:“那好,朝廷最好商议快些,你我也好交差。现在,我等应来谈谈赔款一事。”

    杨彪说道:“一百亿根本就不可能!就算你们掏空了国库,也没有如此之多钱!朝廷更不会给!”

    刘诞笑道:“那怕什么?朝廷的国库没有,陛下的内帑里自然有!你们这些大臣尽管去问陛下要就行了。”

    刘宏早已许诺可以开内帑赔付赔款,所以杨彪便有些轻松了,甚至紧皱的眉头松开了,和刘诞说话时也不再那么咄咄逼人。刘诞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暗想这肯定是昏君刘宏已经给杨彪许诺过了,不然他不会如此轻松。本来出于大局考虑,怕朝廷不答应赔款,贾诩和他都把赔款的底线定在三十亿。之所以和约上写的是一百亿,也是给讨价还价留些余地,给朝廷造成西凉降价是让步的假象。但既然刘宏都不在乎了,于是刘诞决定这次就把底线抬高到八十亿。

    杨彪还不知道刘诞已经悄然看出了朝廷的底线,还继续说道:“此事重大,还是留待朝议为好。”

    刘诞说道:“可以。那最后一条,我兄长称王一事,朝廷可以答应吧!”

    杨彪说道:“断然没有答应此项的可能!若是连刘范称王都可允准的话,那天下谁人不可称孤道寡?”

    刘诞说道:“我还有句话没有说话:要想西凉军退兵回去,诛杀宦官和加封为王两个条件都必须得到允准!如果朝廷不许的话,那西凉军只好再开战端了!”

    杨彪说道:“为了一介虚名,你们就要开战吗?”

    刘诞说道:“这不是虚名不虚名的问题,而是西凉最核心的利益。我家兄长已经称王,如果朝廷只给我兄长冠军侯的爵位,不单我兄长不会不答应,西凉人也会不答应。”

    杨彪说道:“冠军侯有何不好?古来称王者何其之多,但当过冠军侯的也就三个人罢了!再说了,冠军侯这个爵位已经不低了,是侯爵之中最高一级。朝中的大臣,哪一个的爵位不是低于县侯?你兄长受封冠军侯,也是一样位极人臣,和封王有什么区别吗?”

    刘诞说道:“不行!受封凉王,必须得答应。不然大人尽可将此事交付朝议。”

    杨彪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目下他不能答应而必须通过朝议的问题里积攒了一大箩筐,已经同意的条款却只是细枝末节而已。这样下去,谈判很难进行。谈判到这里,两人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于是和谈暂先停止。杨彪把和谈中的问题传达给朝廷,刘诞也将那些还没能达成一致的条款传达回西凉军营。

    刘范看到了刘诞传回的消息,十分满意。这才谈判了一天,就已经把其中的通商款项和引进人才款项解决了。还有的那些款项,也不怪刘诞不能尽快逼迫朝廷同意,实在是那些款项都太过苛刻了,朝廷也不可能不商榷一下就答应。

    其中,刘范最看重的就是称王这一项。

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条妥协

    眼看朝廷已经在商谈要不要正式给自己封王,刘范却不知怎的,却有些忐忑不安了。万一朝廷真的软弱到给他封王的话,刘范反倒不知如何自处了。自立为王虽然得到了西州人的支持,但无论是西州人还是东州人,恐怕打心底都不会认可。因为西州人之所以支持他称王,其实只是出于他的个人魅力,但西州人毕竟还是大汉治下。朝廷尚在,正统尚在。所以西州人虽然支持他自立为王,但其实心里还是认为朝廷是正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如若朝廷真的答应给他册封,虽然能把他的王的爵位给坐实了,但给人留下欺人太甚的印象却又是太过深刻的。只要朝廷一旦答应,那他在天下人心目中就是反面形象,形同王莽了。这对于他的宏图霸业而言,自然是极其不利的。

    想到这,刘范有了主意。即刻提起笔来,给刘诞写了信,指示他可以在这一点上可以稍微向朝廷退步。刘诞接到信后,有些惊讶。天下何人不想称孤道寡,位极人臣?但刘范明明已经胜利在望,封王在即,却能急流勇退,不被胜利蒙蔽双眼,殊为难得。但刘诞却有了别的想法。刘诞知道,册封刘范为凉王这一条,可谓是朝廷最为痛心疾首的一条。如果能巧妙地借此一条来要挟朝廷,朝廷必然不得不在其他条款上做出让步。再者说,如果朝廷不给刘诞册封为凉王的话,那也不能任由朝廷把他的爵位改回原来的冠军侯。在刘诞看来,若是能逼迫朝廷将其爵位定为介于冠军侯与王爵之间的公爵,也是合适的。

    打定主意之后,刘诞传信朝廷,召开和谈。而这时,朝廷还正在就那些不能立刻签署的条约进行唇枪舌战。首先还是被牺牲者的问题。上次洛阳之盟中,差一点张让就要被西凉军勒索到手。幸而西凉军只是占据了潼关而已,才能让张让逃过一劫。但这次,西凉军都打到洛阳城下了,张让焉有逃过一劫的道理?

    在汉灵帝刘宏眼中,封谞死不足惜,因为封谞也不算是十常侍中得宠的人。而张让和赵忠却是他的心腹之中的心腹。可以说,刘宏在这天底下最为信任和宠爱的就是他们。刘宏自然是想要保全张让和赵忠两人。但朝臣们却被激怒了。朝臣们本来就痛恨宦官干政,恨不得诛杀十常侍。而现在十常侍中的三人就是这次和谈的关键,如果不把这三人交出去,那朝廷就要遭受灭顶之灾,谁也不能幸免。于是,朝臣们新帐旧账一起算,纷纷推波助澜,一同逼迫刘宏把张让给赵忠以及封谞三个人交出来。

    朝臣们的声浪一波接着一波,逼得刘宏破口大骂,却也不能制止。张让、赵忠和封谞三人的心情比刘宏更为复杂。赵忠还曾帮助过刘范,但最终却被刘范索命,憎恶之情溢于言表。张让倒是不恨刘范,只是见刘宏如此维护他,倒是让他感动不少。他知道全天下就没有不想杀他的,他一介宦官,却让刘宏不惜与朝臣们反目成仇。封谞则是十分迷茫。他仔细想了想,他从来没有触怒过刘范,但刘范却点名要他的命。这让封谞回想起和张角同流合污一事,才知道此乃现世现报,何等来生?

    天子虽是天子,但朝臣们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朝臣中的大将军更是手握兵权,加上其他重臣,这股势力不是刘宏就能面对的。争吵了半天,朝臣们一步不让,逐渐把刘宏逼上了绝路。刘宏也开始知道,这场大战不以张让等人的死作为结局,是不会停下的。张让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主动来劝刘宏放手。最终刘宏不得已答应了这一条。朝臣们如释重负,但其实很多人是暗暗窃喜。张让、赵忠这两人权势滔天,扰乱朝政,多少仁人志士都死在扳倒他们的路上。没想到,他们却注定要死在刘范手中,也是为朝臣们去了一块心病。从此以后,宦官集团的势力可就不如从前了。

    越过了“清君侧”的人选后,其他条约也没有因此变得轻松起来,特别是答应刘范称王这一条,是朝廷不可容忍的。若是册封刘范为凉王的话,那就是等同于把朝廷的耻辱昭告天下。朝廷中无人敢答应这一条。

    到赔款这一项,一百亿钱的赔款在朝臣们看来却是不多的。因为皇室的财富他们无法估量。刘宏也表现得很大度,同意赔款,但不同意赔这么多,要求杨彪在谈判中把赔款尽量压下去,底线是八十亿。杨彪总算松了口气。若是连这一条朝廷都不肯退步的话,那谈判的压力势必十分地大。

    还有交出荀攸这一条。听到这一条,朝廷中所有人都有些迷惑。甚至很多人连荀攸都不知是谁,直到荀攸站了出来。所有人都看着荀攸。刘范平白无故地索要此人,一定有其原因。于是群臣纷纷诘责荀攸,是不是与刘范同谋。荀攸淡然处之,只说自己愿意到刘范那去,就在也不肯开口。这更让朝廷忌惮。但和谈在即,何进、王允等人考虑到和谈比什么都重要,而荀攸虽然出自名门,但只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官,不足为惜。能用一个不重要的人就能换来和平,对于朝廷是极其合算的。

    至于太学生和尚坊工匠,朝廷都没有商议。第二天,和谈又照常进行。与杨彪对坐之后,刘诞说道:“那些悬而未决的条约,不知朝廷做出决断与否?”

    杨彪说道:“张让、赵忠和封谞的罪证已经被查为事实,朝廷考虑到冠军侯刘范确有冤屈,准允将此三人正法。”

    刘诞说道:“十常侍荼毒生灵,干扰朝政,天下人早就人人得而诛之。陈蕃等仁人志士,不知有多少人都死在与其抗争的路上。谁能想到,这三人却死在我家兄长的手里,将来史书工笔,应对我家兄长铲除奸佞、扶持正道大书特书。”

第五百七十九章 城下之盟

    杨彪听罢,面无表情地说道:“老夫想,你想的太早了。既然是冠军侯刘范自来申诉,那朝廷查到实证后,就应该由朝廷按照大汉律法,将此三人审判之后,交由大理寺将其正法。”

    这就是在说,朝廷决定自己动手诛杀宦官。虽然结果还是一样,但对于西凉来说可就不利了。如果这三个宦官不是死在刘范手里的话,那诛杀宦官的功劳反倒是朝廷的了。刘诞无意让朝廷摘取西凉的胜利果实,说道:“恐怕不行!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既然此三人是我家兄长扳倒的,又与我家兄长有隙,这三人必须交由我军代为斩杀,方为正道!”

    杨彪说道:“这本就是朝廷之权,天下哪有外臣执掌刑罚之理?你们的眼里还有没有王法?”

    刘诞说道:“按理说,确实该由大理寺将此三人审理之后,再行监斩。但今时不同往日,我方恐怕这三个宦官在朝中势力太重,且天子又宠爱于他。若由朝廷将其正法,恐怕会是此三人的诡计。难保他们三人不会用与他们相像者来替代受刑,更难保朝廷根本不会斩杀他们。”

    杨彪说道:“这有何难?若你不信此三人被斩,大可在行刑之时,前来监刑,亲自辨认。”

    刘诞说道:“这当然可以。但是,大人请想,我军将士为了诛杀奸佞,清理君侧,不惜付出性命的代价。如果他们不能亲眼见证这三个误国误民的奸臣被施以典刑,自然会让将士们对朝廷心怀怨恨。假如发生兵变,就是我家兄长也不能节制。到时候,朝廷可就危险了。难道大人想看到那一幕吗?”

    杨彪默然。他知道这是*裸的威胁。良久,杨彪说道:“好吧,朝廷宽宏大量,这三人可以交给西凉军处置。”

    刘诞说道:“朝廷秉公执法,在下佩服。那关于军饷一事,朝廷商量得如何了?”

    军饷,其实就是赔款。杨彪说道:“西凉军为扶保圣朝,牺牲颇多。朝廷自当发放犒赏。但朝廷久为穷困,历经平定西羌、平定黄巾贼乱,早已府库空虚,断断没有一百亿钱来犒军。朝廷仅有的二十亿,可以全数发给西凉军有功将士。”

    刘诞摇摇头,说道:“二十亿钱不足以匹配将士们的军功。一百亿钱方可。”

    杨彪说道:“西凉军不过只有十数万人,对朝廷的功劳也不过是杀了三个宦官,而且还与官军起冲突,官军的损失可多得多了!怎能给西凉军百亿之多?最多三十亿!”

    刘诞摇摇头,说道:“这不是朝廷认为是多少就是多少的事,是将士们认为是多少就是多少的事!必须一百亿,不然谁也节制不了他们!”

    杨彪气愤不已,说道:“当年匈奴坐大,也不过是逼迫朝廷与之和亲!如今西凉军不过是略有功劳,就敢索要如此之多!”

    刘诞说道:“宦官专权,是我朝久来弊病。连朝廷也不能根除。所以大人怎么能说西凉军是略有功劳?为了表示诚意,我方愿意把军饷降低到九十亿!”

    然后二人又唇枪舌战一番,最终刘诞在降低到八十亿时就在也不肯让步。而朝廷的底线正好是八十亿钱,于是杨彪佯装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接受了,将赔款定在八十亿。不过,杨彪要求,可以用铜铁等物来等价赔付。刘诞答应了这一点,又提出赔款中必须用黄金和白银来赔付,不能用五铢钱。杨彪又表示,朝廷哪有那么多金银?最终双方商定,赔款中的五十亿用金银来赔付,其余三十亿用铜铁、生丝和二十万石太仓储粮等西凉紧缺的物资来垫付。

    定下了这一条,杨彪先是一喜,喜于西凉幸亏没有提出更高的赔款数额。然后就是一忧。因为他恍然大悟,因为不论西凉索取多少赔款,朝廷都是输家,西凉都是赢家。

    本来刘诞并不想赔款全由金银赔付,但考虑到是五铢钱来结算的话,那西凉军运回去十分不方便。只有用金银结算,才少了很多麻烦。况且西凉在大宗的交易中早就不用五铢钱了,都是民间在用。再者说,西凉同外国之间的贸易采用的货币都是金银,如贵霜、安息等国可不会承认五铢钱。如果以五铢钱来结算,也会对西凉将来的贸易不利。出于这几点,刘诞决意以金银来结算赔款。

    其实两汉是中国历史上黄金储量最多的朝代,西汉时的史书上的记载就超过了罗马,有大约二百三十八吨之多。时至王莽朝,因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国库中也仍然有七十万斤之多。可见汉之多金。而且,因为汉与罗马进行丝绸的贸易,罗马每年都有大量的黄金涌入汉境。至于后来为何这些黄金都消失了,是因为两汉时的人流行厚葬之风,多把黄金陪葬。后来曹操之所以能发家,全靠他任命的摸金校尉盗掘历朝历代的皇室和贵族的陵墓。

    然后就是荀攸这一条。不出意料,朝廷很是痛快地就把荀攸给卖给西凉了。

    最后就是封王这一条,杨彪死活都不答应,只同意把刘范的爵位恢复到战前的冠军侯。刘诞先是威胁杨彪,说不封王就攻打洛阳城。但杨彪却不为所动。见朝廷在这一点上毫不退步,刘诞就转而提议,不如在冠军侯和凉王之间折中,加封刘范为凉公。杨彪这才答应了。这也是因为中国历来都是喜欢中庸的,很像鲁迅先生所说的,你要是盖一间房子开一个窗户,那大家都不答应。但若你以把房顶都打开,那大家都会同意开窗。

    就这样,条约定了下来。这次城下之盟的条约规定,朝廷给西凉赔款八十亿,并交出张让三人由西凉军诛杀,再交出太学生和尚坊工匠若干以及荀攸一人,同时朝廷给刘范加封为凉公,将凉州、天州和昆州都封为刘范的公国。

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

    和谈终于结束了。当用颤抖不止的手接过和约,拿到颤动的双眼下粗略一看,刘宏的心瞬间一紧,时间仿佛定格在了那一瞬间:只见和约上白纸黑字地写着“八十亿”和“凉公”。一股无名的怒火腾涌而上,刘宏气得整张脸都红透了。其他的大臣们也都知道了和约的内容,个个都是怒发冲冠,大有冲出洛阳城,杀进西凉军大营的架势。但他们终究是不敢。刘宏也知道,和约已经签订,大势已去了。刘宏悲怆不已,向大臣们亮出和约,痛心疾首地说道:“看看!都看看!八十亿!这可是八十亿啊!这是祖宗多少年来积攒下来的基业,就因为这区区一张纸,一朝散尽!”

    大臣们都羞愧难当,纷纷跪下来,口称:“陛下息怒,臣等有罪!”

    俯视着这一个个大臣,刘宏又是恨铁不成钢,骂道:“祖宗传下来的江山社稷,都在朕这里毁于一旦!朕要你们有何用?!”

    大臣们更不敢说话了。良久,刘宏才颓然坐下,平息了一下怒火,平静地说道:“既然和约都签订了,你等还是快快下去准备吧!兹事体大,就由大将军负责署理此事。不要让西凉军再在司隶逗留,尽快把他们打发回去。”

    何进抬起头,说道:“谨命!臣这就去办。不过,陛下…”

    刘宏说道:“什么?”

    何进说道:“刘范说了,这次来是清君侧的。陛下看,张让等三人是否可以奉命捉拿?”很显然,何进很清楚十常侍对于刘宏的重要性。

    刘宏的心又是一紧,但还是无力地说道:“朕会即刻下诏,不必担心。”

    “陛下英明!”何进有些惊喜。十常侍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同时也是他的死对头终于要完了,虽然不是死在他的手上,但终究是死了,这还是让何进感到十分振奋。唯一让何进不满的是,张让和赵忠虽然死定了,但十常侍中掌握兵权的蹇硕,却好像是被刘范给遗忘了。

    何进退朝后,也不等诏令下达,就立即命令何苗率大理寺的兵去捉拿张让、赵忠和封谞。而此时在宫中,十常侍都得知了这一消息,正在开会商议。张让还想去哀求刘宏,求得最后一线生机。而赵忠和封谞两人却认为大势已去,不如拼个鱼死网破,于是叫来了蹇硕,并让他调动一部西园军进宫,准备发动兵变,除掉何进,再挟持刘宏,逼迫朝廷撕毁城下之盟,保住他们的性命。

    但蹇硕的动作没有何进的快。何进一方面先遣何苗进入北宫捉拿三个替死鬼,另一方面又亲率南军关闭了北宫的所有宫门。蹇硕匆匆率领西园军赶来,却看见宫门已经关上了。蹇硕大惊!如果张让等人死了,那外戚的权力就能压倒他们宦官了。于是蹇硕二话不说,就命令西园军攻打宫门。何进立即出现,呵斥道:“大胆蹇硕,你敢兵攻宫门!难道是要造反吗?”

    蹇硕面不改色,回击道:“守卫宫门,这是老奴的职责,什么时候轮到大将军关闭宫门了?老奴看,大将军才是造反!”

    “哼!盟约里要求捉拿张让等人处死,我正是奉诏前来捉拿张让等人归案。你敢阻止我秉公办事吗?”

    蹇硕一听,愣了。他没想到刘宏竟然到最后关头,真的放弃十常侍了。封谞是叛徒,死不足惜。但张让和赵忠可是扶持着刘宏长大的,感情比跟董太后的都深。蹇硕怎么也没想到,刘宏居然真的下诏了。

    一看蹇硕愣了,何进得意不已,说道:“怎么样?你还敢攻打宫门吗?你敢违抗陛下的诏书吗?”

    蹇硕决定赌上最后一点筹码,说道:“哼!口说无凭!你把诏书亮出来看看!”

    何进有些慌了。他没等诏书下达就先行动手。蹇硕说道:“如若没有,那就是假传圣旨,当诛!”

    何进没有底气地说道:“我当然是奉诏前来,不过诏书尚未传下。等陛下下了诏书,自然明了。”

    蹇硕笑道:“既然没有诏书,你凭什么封闭宫门?还不快快开门?不然我可不客气了!”

    虽没有诏书,但何进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他拔出剑来,说道:“我就在此,谁敢!”

    蹇硕说道:“好!听令,大将军何进无诏封门,实属造反,给我杀!”一声令下,西园军纷纷涌动,高喊着就向宫门杀去。何进也毫不留情,命南军坚守宫门。两军杀得难分难解,宫门越来越撑不住了。何进焦急不已,心想,何苗怎么还没得手?

    而此刻,何苗率兵在宫中四处逡巡,终于探查到张让等人躲进了储藏礼器的宫室中去了,立即包围了那个宫室。张让、赵忠和封谞三人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但不想死在刘范手中,于是决定自己动手。三人慌忙跑入一宫室,进入之后,就心情复杂地拿出白绫来。忽听得宫外有人的喊叫声和脚步声,张让等人知道,是来擒拿他们的人来了。三人连忙关上大门,又手忙脚乱地把白绫抛向房梁,准备上吊自杀。但怎奈宫殿的房梁太高,他们试了很多次都没成功。这时,何苗在宫外喊道:“张让、赵忠、封谞,我看你们往哪跑!来人,给我把门撞开!”

    话声刚落,殿门就被猛烈地撞击,“咚咚咚”的声响震得三人头皮一紧。

    赵忠绝望地把白绫摔在地上,自己也瘫坐下来,哭道:“完了!这下完了!”

    张让连忙把他从地上拉起来,说道:“不行,快起来,无论如何,我们也绝不能死在刘范那个奸贼手里!”

    封谞也义愤填膺,本来他从来没招惹过刘范,但却也被刘范写在了盟约里,他愤恨地说道:“就是!宁肯我们自己动手,也不能便宜了那个狗贼!”

    赵忠以前还帮过刘范,但被顾全大局的刘范写上了盟约。听了两个难兄难弟的话,他也强打着精神站起来,继续自杀。

第五百八十一章 诛杀宦官

    “咚咚咚”,宫门在何苗手下的士兵的撞击下,越来越不堪一击,仿佛下一秒就会轰然倒塌。而何苗也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这三人躲进宫室之中,很明显就是要自行了断,不愿死在刘范刀下。如果不能及时抓住张让等人,让他们三人上吊自杀了的话,那可就对朝廷、对西凉军没法交代了。到那时,说不定刘范就会以为这是朝廷故意搞鬼,用三人自杀来蒙骗刘范。刘范很可能会撕毁和约。所以为了江山社稷,何苗必须生擒他们。

    三人比何苗更急,但白绫轻飘飘的,根本不可能扔上高高的房梁。眼看大门已经被撞得扭曲变形了,张让急中生智,从礼器架子上取来三个爵,将爵绑在白绫上。白绫有了重量,果然轻而易举地被扔上了房梁。然后赵忠和封谞又手忙脚乱地找来三个椅子,把白绫打成死结,死结的高度和他们的下颌一般高。一切准备就绪,听着门外何苗的怒吼,三人对视一眼,视死如归地把头伸进来白绫打成了死结中。只需双脚轻轻一踢,把椅子踢倒,他们自杀就成功了。

    但就在这时,何苗终于撞破了门,慌忙地领着人马闯进殿来,一进来第一眼就正好看见三人已经悬挂在白绫上了,但没来得及踢翻椅子。何苗大惊,嘶叫道:“快!快阻止他们!”

    正在上吊的三人吃了一惊,没想到何苗赶在最后关头闯了进来。三人立即踢翻脚下的椅子。没有了椅子的承重,三人便立即悬空,进而被白绫吊住。窒息接踵而至,三人纷纷在白绫上奋力地挣扎着,六只手紧紧地抓着白绫。六只脚在空中乱踢一通。眼看着三人上吊已经成功了。

    何苗大惊失色,在危急之时,何苗奋力拔出佩剑,然后猛地往白绫一飞,长长的剑正好击中了白绫。何苗的剑自然不是凡品,只是一击,就将三条白绫齐齐斩断。随着三条白绫齐刷刷地断开,张让、赵忠和封谞三人都瞬间从半空中“扑通扑通”地掉了下来,狠狠地砸在地上,疼得他们三人哀叫不断。何苗长舒一口气,走到三人面前,气得踢了他们几脚。

    张让怒道:“何苗,你好生大胆!”

    何苗说道:“哼!你们三个人竟然想自杀,想至朝廷于死地,真是死有余辜!以后,你们也都不是掌权弄权的中常侍了,我看你们还怎么嚣张!”说着,何苗气不过,又提起脚来,朝着这三人狠狠地踢了几脚。

    被踢的三人痛叫不已,一方面是真疼,一方面是死不成了,他们注定要死在刘范手中。气消了之后,何苗才命人将他们三人捆绑起来,押出殿外去。

    而这时,南军和西园军还杀得如火如荼。正在这时,何苗及时把三个宦官押送到宫门上,蹇硕吓坏了。如果他们三人已经成擒,那再打下去也没有必要了。就在这时,刘宏的使者带着诏书也姗姗来迟,制止了南军和西园军的拼杀。蹇硕仰天长叹,大势已去了!

    就这样,张让等人被拿住了。为了防止突发事变,再生事端,何进加快了盟约的执行,不到一天,就把张让等人、荀攸以及工匠和太学生等盟约人要求的人都交给了西凉军。至于赔款,由于数额太大,又涉及到内帑,没有办法交付很快。

    当刘范得到了这些人之后,首先做的,就是斩杀张让等人。既然是靖难,刘范也不想做得太难看,还是让郭嘉像模像样地起草了一份罪状,主要内容当然还是欺君罔上,迫害忠良这几条。让郭嘉宣读之后,又让张让等人在上面摁了手印,然后命人把他们送上了断头台。到了最后一刻,张让等人的表现都不尽相同。张让颇有些仁人志士临死前的志气,大骂刘范才是欺君罔上、迫害忠良的奸臣。于是刘范也不客气,也不等午时三刻,第一个就快刀斩乱麻,先把张让给斩了。刽子手奋力一挥刀,手起刀落,就把张让的脖子砍得尽断,把他的头给砍了下来。其头“咚”地一声,掉落在断头台上的木板上,然后顺着断头台的台阶,“扑通扑通”地滚下来。没了头,张让的身体也是瞬间一瘫,倒下了。看到这一幕,观刑的西凉军纷纷爆发出喧天的欢呼声。一代奸佞就这样死了。

    接下来是赵忠。赵忠在被拉上断头台时,仍然不忘哀求刘范。但刘范眼睛都不眨一下,赵忠还是上了断头台。刽子手从学徒的手中接过一碗酒,喝了一口,但却不咽下,只是含在口中。待从学徒手中接过来了大刀,刽子手就朝着大刀,将酒喷在刀刃上。大刀刚刚砍过张让,张让的血被酒水冲刷干净。刽子手又是手起刀落,赵忠人头落地。

    至于封谞,他也是对着刘范破口大骂,说他从来没有和刘范有过瓜葛,却要杀他,总有一日要不得好死之类的话。刘范也懒得理他。毕竟封谞是勾结了张角,还答应张角,等黄巾军打到洛阳城时,他作为内应,里应外合。后来事情败露,都是唐周去告的密,而不是他。光这一点,封谞早就该杀了。于是封谞也人头落地。西凉军又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杀完了三个奸佞,刘范命军士把三人的尸首再次运送进洛阳城里去,先是把首级奉还给朝廷,一方面彰显他清君侧的成功,一方面也有震慑朝廷之意。然后又把尸体丢弃在洛阳的刑场中,为弃市。洛阳百姓们平日里忍受这三个宦官的欺压多时,听闻刘范把尸体又扔在了刑场中,于是居然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家家户户都串联起来,相约去刑场抢夺三人的尸体。原本其他的中常侍还想把三人的尸体捡回来,但还等派出的鹰犬走到刑场,刑场就早已被洛阳市民包围了起来,鹰犬们都进不去。又由于刑场中还有十几个西凉兵在,鹰犬们也不敢去抢。百姓们纷纷求告西凉兵,请求让他们分割三人的尸体。西凉兵居然欣然同意了。于是洛阳市民一拥而上,人人都手握一把匕首,上前去割取三人的肉。有的老弱妇孺没有拿刀,竟然直接俯身上前,从牙齿狠狠地从三具无头尸体上撕咬下一块肉。

    数以万计的人都在疯狂地抢夺尸体上的肉,景象蔚为壮观。抢夺其肉的百姓们,一个个都化身成为食人鱼,疯狂地噬咬三个宦官的**。见惯了腥风血雨的西凉兵也都被吓傻了,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平时温顺的百姓如饿狼一般凶狠,竟然把三具尸体抢得竟然连一块肉都没了!于是人们又抢夺其一节骨骼。骨骼被抢一空,愤怒已久的百姓们又疯狂抢夺其内脏。没过一瞬,西凉兵就眼睁睁地看见三具尸体,竟然凭空消失了!留下的,只有百姓们的脸上的血迹。

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战已止

    三具尸体被抢一空,甚至刑场上的每一滴血迹都被舔得一干二净。事情从发生到结束,都没有过去三分钟。抢到三个奸佞的肉的洛阳百姓心满意足地走了,没有抢到的,就懊悔不已。还有人出高价去买,但没有多少人愿意把抢到手的肉给卖出去。毕竟,张让、赵忠和封谞三个人为祸人间,欺压百姓,榨取民脂民膏,让百姓们倾家荡产的还算轻的了,很多人甚至被十常侍迫害得全家死尽。所以,被压迫得忍无可忍的人们,最大的梦想就是生啖其肉。

    消息传到宫廷内,满朝惊恐万状;传回大营,西凉军也是惊叹连连。刘范听说了之后,也感叹人民群众的力量真是无穷无尽,也更加警醒自己,一定要爱民如子,不要走上十常侍的老路。

    等三个十恶不赦的奸佞被诛杀之后,刘范先没有去见荀攸,那个曹操的谋主,而是先把荀攸晾在一旁,安置在一处营房内,就没有再去管。刘范知道,荀攸是世家大族出身,又是东州人,恐怕看不起他,这个专杀世家大族的西州的统治者。先放一放,来探查他的态度。再说了,荀攸曾经帮助过曹操献计朝廷,摆明了就是要和他作对。这样一来,也好震慑震慑他,日后收服起来也容易。

    刘范首先做的,是把尚坊工匠和太学生以及他们的家人妥善安置在军营之中,分发给他们生活必需品,然后再亲自去拜访他们。看到刘范亲自来视察,本来都对他十分抵触的工匠们和太学生们,也都不敢再牢骚了。刘范还向他们许诺,工匠到了西凉,可以任意到官府开办的工场任职,也可以到私人开办的工场工作,来去自由,而且还赏给他们在工场外的住房,丰厚的薪水按月结算;太学生到了西凉,想继续进修者,可以到金城书院继续进修,想为官者,可以立即任职,以县令以下的官职起步。

    如此丰厚的条件,足以抵消一部分对于背井离乡的不满。再说了,谁都知道刘范的威名,不敢反对。于是工匠们和太学生们都只得同意了前往西凉任职。

    除此之外,奉命去搬运敖仓储粮的马岱也传回了好消息,说是已经把二百多万石粮草都搬运完了,已经在把粮草运回西凉的路上了,并请求刘范多拨出些马匹和牛来,帮助运输。这时,西凉丰产牛马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虽然西凉大部分的牛都用在为西域二州运输物资上,但西凉大部分资质不够作为战马的劣马都集中在大营之中,足足有三十万多匹。劣马本来都集中在街亭,因战线不断被推进到洛阳城,被西凉军用来换乘,也跟着到了洛阳城。

    数十万匹马,运输粮草绰绰有余了,剩余的还能把朝廷给予的赔款给运回去。

    又在洛阳城下待了几天,朝廷终于把赔款全都给凑齐了。刘范命令把价值五十亿的金银先行运回去,然后剩下的三十亿,全部用来购买大宗西凉紧缺的物资。最主要的是铜铁和麻织品。购买麻织品,是因为西凉不丰产麻,而西域二州的百姓又要面临过冬,必须要购买麻给他们作为保暖的衣物。

    再然后,朝廷拖沓了两天,又把给刘范加封为凉公的诏书送到了军营里。出于低调考虑,刘范没有再强迫朝廷给他封王,只要求给他封公。虽然是公,但刘范也算是满意了,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不能吃相太难看。

    领了诏书谢了恩,刘范就正式撤掉了函谷关、虎牢关和轩辕关上的西凉军,合兵一处,率领包围京城的三万西凉铁骑,押送着从朝廷那里抢来的丰厚的战利品,向西退回去了。

    骑在黑云马上,回身看了看身后排成一字长龙的西凉军,再远眺被落在身后远远的洛阳城,刘范心满意足之余,也有些遗憾。满足是因为,这场旷世之战,终于以他的全胜作为结局而结束了。遗憾的是,他这次还是没有能成功推翻朝廷黑暗的统治,没有攻破洛阳城。这一执念,如苏莱曼大帝誓要攻破君士坦丁堡是一样的。

    遗憾虽有,但满足则是更多。当这场大战开始时,连他都一度觉得败局已定。但谁知他却如火中取栗一样的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虽然其中坎坷不断,但好歹没有影响大局,没有让西凉军损失过多,也是让刘范颇为欣慰。

    手下的西凉军,个个都是一副战胜者的姿态,骄傲不已,一路上高唱《无衣》,歌声嘹亮,引得征途两旁的人们纷纷驻足围观。车粼粼,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西凉军踏上了回军的路。但这只是意味着朝廷的噩梦梦醒了,其他参与了十军会攻的势力的噩梦尚未苏醒。

    益州,成都城内。

    益州刺史贾龙此刻正焦虑不已。黄忠联手文聘,一人占领了大半个汉中,迫使张任退保西城;一人领着数万大军占据了阳平关,并且还派遣一部兵马先行到阳平关之后的白水关下驻扎,大有要顺势强攻白水关、南下入蜀的趋势。这让贾龙惊惧不已。张任的十五万大军,在这次汉中之战中被黄忠和文聘消灭了一大半,只剩下身处西城的张任和吴懿手中尚有一万多残兵败将,驻守白水关的严颜还有一两万人马。对于西凉军来说,这两部人马,已经不足为虑了。贾龙带兵打仗过,他深知现在只有黄忠、文聘愿意,他们随时都可以进兵,威胁到张任、吴懿部和严颜部的安危。等这两部一除,西凉军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南下,攻入巴蜀之地了。到时候,他这益州的土皇帝可就不好当了。

    如何处置这一险情,益州的官员们对此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王累、黄权等人认为时局还没有危险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请求贾龙继续增兵白水关,坚决抵御黄忠部的入侵。

第五百八十三章 逼之媾和

    而与此相反,李严、孟达等人都认为,白水关的守兵太少,况且益州仅剩五万人马,除去分去驻守各个重要城池的,能抽调到白水关、剑阁等第驻防的只有一两万人,根本不堪一击,所以他们请求贾龙把州治搬迁到南中去避祸。这样一来,就算西凉军真的攻入了巴蜀之地,也很难再进兵南中,威胁到益州的上层统治。

    这两派各执己见,吵得不可开交。张松和法正,本来就有意迎刘范入主巴蜀,见刺史府上一片混乱,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趁机加入到了争吵之中。他们两人都提出,向西凉服软,甚至是投降,以求得西凉军退兵。这三种观点和建议的混杂下,贾龙也不能下决断,此事不了了之。

    结果还没等到白水关受到强攻的消息传来,另一个比白水关告急更可怕的消息先行一步传开了:西凉军在取得陈仓会战和汉中之战以及长安大捷的胜利之后,居然进兵洛阳,并迫使朝廷立约赔款了!这一消息使得整个益州官场震动不已。朝廷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实力远比益州一个州要强大得多,竟然也败在了西凉的手下。朝廷都服输了,益州岂不是独木难支了吗?

    贾龙又召开会议,商量对策。这一次,避祸派和投降派明显占了上风。再说白水关已经危在旦夕,白水关之后就是剑阁、梓潼了,贾龙手里又没有足够的兵力。贾龙逐渐地也倾向于妥协了。于是,贾龙派出王累作为使者,去与西凉进行和谈。

    没成想,等王累出了白水关,刘范派来的使者郭嘉也到了阳平关。来之前,郭嘉已经和刘范商议好了对益州提出的要求。两人于是就在阳平关上进行谈判。但郭嘉为了取得在谈判中的优势,并未展现出是来谈判的架势。郭嘉看着王累说道:“足下可知,嘉此来阳平关,是为了什么吗?”

    王累是个硬气的人,这一点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上他拼死阻止刘璋迎刘备入蜀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王累端起茶杯,抿了半口,冷冷地说道:“足下定是来向我益州乞和的吧!”

    郭嘉轻蔑地一笑,说道:“眼下这个局势,黄忠将军的五万大军就在这阳平关上,对你白水关虎视眈眈;而文聘将军也在伺机而动,准备把盘踞在西城的张任部剿杀干净。而且,嘉来之前就曾知道,汉中郡大多数的县邑已经向我主凉公投诚了。等把张任部的威胁解决之后,我军就要长歌入蜀,留给你主的时间恐怕不多了。足下身为州中大官,当然对益州现在面临的局面十分了解。而足下说出这番话来,真是自欺欺人,好无廉耻啊!”

    王累说道:“恐怕未必如足下所言的那么危险吧!益州险塞,人尽皆知。在白水关之后,益州依旧有葭萌关、梓潼、阆中、涪县和雒城作为成都的屏障。西凉军虽然强盛如斯,但难道真能一一克之吗?况且,退一万步说,成都有难,我等还可以退入南中,西凉军都是北方人,恐怕不适应南中的气候吧!”

    郭嘉也慢吞吞地饮茶,笑道:“益州的险要,嘉怎会不知?如果益州军人多势众的话,倒还真是难以一一攻下从汉中到成都之间的诸多关隘城池。但是前提是,益州军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驻守这些关隘城池才行。但益州军有那么多兵力吗?据嘉的了解,是没有的。嘉知道,益州军有二十万之众,十分可观,毕竟我西凉军也才二十多万。但在汉中之战中,益州军就损失殆尽,余者不是藏匿在西城,就是在白水关上苟延残喘。关隘城池众多,倒是一件好事。但兵力太少时,需要驻守的关隘城池太多,兵力分散,那可成不了什么气候。”

    王累说道:“足下说的不错,我益州兵力是不足。但西凉军的人数就足以攻入益州吗?据在下所知,这阳平关上的西凉军也不过三四万之多。就凭借这点人,也想攻入益州,恐怕足下托大了吧?”

    郭嘉点点头,说道:“足下说得好!这也是为什么我主结束了与朝廷的战争,正在带兵回来,准备把主要兵力投入到与益州的战争之中。等我军主力一到,届时就能汇聚成十几万的兵力,攻入益州,甚至杀入南中,都是绰绰有余。所以足下现在知道嘉为何来阳平关了吧?”

    王累知道郭嘉的意思是什么,默然不语。郭嘉补充说道:“嘉正是奉我主之命,前来协助黄忠将军,在大军赶到之前,先行消灭张任部,攻下白水关。等大军一到,再集中兵力,攻下比白水关还要险峻的葭萌关。方才足下说,你们可以逃入南中,我军将士多为北人,不习南中的气候?如果你主果真率领众人进入南中,那就请自便。反正南中那地方,历来是南蛮的势力范围,又十分贫瘠。只要我军拿下富裕肥沃的巴蜀之地那就够了。谁还会在意南中那块不毛之地的地方吗?”

    王累被憋得十分憋屈,他终于落入了下风。郭嘉捏着茶杯,说道:“足下方才所饮用之茶,就是蜀中所产。嘉十分喜爱,特地给足下也饮用一番。不过,等到嘉率军入成都时,就要让足下请嘉饮茶了。”

    但王累还是想硬气一回,他认为郭嘉只是在虚张声势而已。所以王累决意要吓唬吓唬郭嘉,把他逼到谈判桌上来。王累佯装发怒,说道:“既然如此,那我等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就请战场上再相见吧!”说着,王累没有一丝犹豫,拔腿就走。

    郭嘉一拍手,说道:“好!那就战场上相见,不见不散!”说着,郭嘉也站起身来,扭头就走。

    王累一听,心一紧,没想到这郭嘉还真的不是虚张声势,竟然不怕谈判破裂,都没有挽留他。郭嘉大步地走开,他知道现在谁挽留对方,谁就落入了下风,对之后的谈判也十分不利。

    王累急得脑门子上满是汗珠,他斟酌再三,还是认为益州才是需要求饶媾和的一方,于是咳嗽一声,说道:“慢!在下还有些话,要和足下商量!”

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

    郭嘉佯装一愣,缓缓转过身来,背着双手,以一种不屑一顾、盛气凌人的姿态,摆给王累看。郭嘉的双眼都恨不得指向天空了,加之郭嘉本就是个浪子,身上的傲意与生俱来,这都让王累觉得自己是在承受心理上的酷刑一样,十分煎熬。王累心里清楚郭嘉看不上他,也不想和他进行谈判。但事到如今,容不得王累再装作一副强硬的态度下去了。再怎么屈辱,王累知道自己也得受着。

    郭嘉不屑地笑道:“既然足下与嘉相约在疆场再相见,还有何话好说?难不成,足下要代表益州刺史向吾主投诚了?”

    王累沉声说道:“益州虽比不得冀州丰饶,但在天下州郡中也是仅次于冀州,人口众多,粮秣盛产,名士云集,能人辈出。如此大州,又是大汉疆土,与凉公之凉州同等,地位一般。足下怎么能用‘投诚’二字来形容二州之间的约和?”

    郭嘉像小鸡吃米一样的点点头,说道:“那倒是嘉的不是了。在足下看来,应该用什么词来形容,才是妥当的呢?”

    王累说道:“当为秦晋之好。”

    郭嘉笑道:“秦国与晋国都是周王之臣,用‘秦晋之好’来形容双方关系,倒也贴切,可见足下真乃蜀中名士。不过,我军都已经打下阳平关了,而刺史大人也无意停下征伐,恐怕再用秦晋之好,就不太妥当了吧?”

    王累说道:“足下谬矣!谁者敢言吾主无意停下征伐?在下此来,就是代表吾主,与凉公化干戈为玉帛,以结秦晋之好。”

    郭嘉听罢,这才再次走回来坐下,王累也坐下。郭嘉说道:“那看来刺史大人是打算向吾主求和了?”

    王累摇摇头,强调说道:“不不不,谈和,谈和。”

    郭嘉说道:“嘉作为军师而非使者,只想要求和,不想要谈和。若足下是为谈和而来,现在就可以回去,容我军速速到白水关下搦战。”

    王累无奈地说道:“是求和。”

    郭嘉笑道:“这就对了嘛!那既然这样,益州有什么条件吗?”

    王累说道:“益州认为,凉公应该退兵还于凉州,把汉中郡还给益州。而且,西凉军对我军造成了严重的伤亡,上天有好生之德,凉公应该对益州进行赔偿,益州也好再用这笔钱来抚恤伤亡的益州军将士。这样,益州与西凉之间方能结秦晋之好。”

    听完,郭嘉冷冷地说道:“话说完了吗?”

    王累说道:“完了。”

    郭嘉一边起身走开,一边说道:“那好,嘉无暇奉陪,还请足下自便。”说着,大步流星地走了。

    王累十分吃惊。本来他没来之前,益州的官僚们研究拟定好了对西凉妥协的一系列的条约,点出了那些出卖给西凉的利益。但王累仍然想要试探一下郭嘉的态度,所以才乱说一通。于是王累连忙喊道:“足下留步!”

    但这次郭嘉却没有停下脚步。郭嘉意识到,益州人对于他们所处的险境,还是没有多大的认识,只有动真格的才能把他们逼到墙角里,逼上谈判桌。

    于是,郭嘉弃了王累,就径直来找黄忠,建议黄忠立即率领主力大军三万步卒,弃了阳平关,南下搦战白水关。同时,郭嘉又去书一封,建议文聘率领大军也立即东进至西城,最终将整个西城四面包围。

    郭嘉的意思就是以打促和,边打边谈。当然,战事持续得太久,郭嘉也无意再劳累大军。郭嘉只是想利用西凉军大规模调动和威胁白水关和西城,用来震慑益州。以郭嘉的猜测,益州人不会等到仗打起来,就定然会妥协。

    自从陈仓会战的大获成功以后,郭嘉的名望陡然上升。两员大将都接受了郭嘉的建议。于是,阳平关上,各部西凉军都在紧急地集合,分配军粮,装备武器甲胄,下达命令,关内一片大战之前忙碌的景象。而王累还没有下关,这一切他都看在了眼里,让他吓出了一身冷汗。没想到,王累只是想先声夺人一番,谁知这郭嘉竟然一言不合就重开战端。这下,因为王累的鲁莽,又引得大战开启,白水关告急,王累感觉自己就是益州的罪人,没法向贾龙交代。于是王累急匆匆地去求见郭嘉,几次三番都被挡驾,最后终于见着了,结果他却看见郭嘉已经一身戎装,且根本不听王累的话,很快就和黄忠率领大军开出阳平关,往南方去了。

    王累后悔莫及,连忙跑回白水关,向严颜通知西凉军即将来袭的情报。而此时,严颜手中才有两万四千人,而且其中还有众多士卒在西凉军攻打阳平关时受了重伤,同时那次偷袭战还给益州军留下了深深的后遗症。听闻西凉军来袭,关上的益州军就越发的萎靡不振,形势大急。严颜知道,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于是急忙传信回成都,希望贾龙派兵增援。

    就在西凉军赶到了白水关下开始搦战的同时,成都的贾龙也收到了严颜的求救信,一看,就差点昏过去。还没等情绪稳定些,另一封来自张任和吴懿的求救信又放在了他的桌上。

    贾龙再次召开会议,商讨对策。这一次,避祸派和投降派更占了上风。贾龙只得传信王累,先是大骂他刺激了郭嘉,引来西凉军的攻击;又严令他无论如何都要尽快与西凉媾和。王累无奈,只得再次去寻求媾和。

    此时,西凉军正在白水关下安营扎寨,这是做好了打持久战的打算,显示了西凉军攻下白水关的坚定决心;还有众多西凉军还在营寨附近的树林中采伐林木,而且营中“乒乒乓乓”的打铁的声音还不时传来,不用看,王累也知道西凉军这是在打造工程器械。看来,西凉军这次真的是要动真格的了,王累心想。想到这,王累的心情就越发的沉重。要是不能退掉这一部西凉军,与西凉达成议和,那他就是万死莫赎。

    于是王累带着坚定的决心,走入了西凉军还在建设中的营寨。

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条约

    被西凉军将士几次三番的刁难与捉弄之后,满心怨气的王累终于见到了郭嘉。再见到郭嘉,王累是在其营帐中。一进营帐,王累第一眼就瞧见郭嘉正被一群将军、校尉包围簇拥着在一个巨大的沙盘旁边,郭嘉还在侃侃而谈,嘴里不断说着攻打白水关的要略,以及他关于拿下白水关之后的下一步打算。王累有些吃惊。再看郭嘉手里还拿着一支小棒,不断地点出白水关、葭萌关、梓潼、剑阁、巴郡、蜀郡、犍为郡等这些益州的要地。王累更为震惊,没想到西凉军的野心如此巨大,竟然目标是把整个益州一通吞下!要知道益州可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州,方圆一千里!

    看到王累那掩盖不住的吃惊表情,郭嘉与众位将官就会心一笑。郭嘉先是命众将退下。待众将离开之后,郭嘉和王累客套一番后,进入主题。郭嘉说道:“足下还来做什么?我西凉儿郎早就对白水关志在必得了!还是请足下回去,劝劝严颜将军,劝他不要再负隅顽抗,以免伤了西凉与益州之间的和气。”

    王累说道:“在下此来,还是想要与凉公议和的。”

    郭嘉说道:“议和?事到如今,足下还想议和?早知有今日如此狼狈,那足下为何不早点提出来?非要到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时才来补救?但此事是那么好补救的吗?”

    王累憋屈不已,说道:“那西凉以为,益州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停止征伐?”

    郭嘉冷冷地说道:“抱歉,我军无意停止征伐。西凉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启,就断然没有停下的道理。足下请回吧,嘉派人送你。”说着,郭嘉摆手,做出送客的姿态。

    王累一动不动,红着脸说道:“无论多么严苛的条件,只要西凉提出来,益州就没有不答应的道理。还请足下开口。”

    郭嘉来了兴致,说道:“哦?果真如此吗?”

    王累颔首,让他这么一个硬气的人如此让步,还不如杀了他。

    郭嘉说道:“本来嘉无意议和,不然这样会触怒吾主,伤了君臣情分。不过看在足下如此委曲求全的份上,嘉也只好与足下再行商议。”

    王累抬起手,微微给郭嘉拱了拱手。

    郭嘉说道:“这样,嘉大致想了一下,益州应当付出这些代价,才能换取双方的和平。”

    王累的心没来由咯噔一下,说道:“在下洗耳恭听。”

    郭嘉说道:“第一条,汉中郡地域宽阔,有汉水流经,土地丰沃,又是高祖发家之地,现在已经在我军手中,所以益州应该承认西凉对汉中的统治。同时,吾主也会上书朝廷,请求把汉中郡并入凉州,归入凉公的公国。”

    王累一听就暴跳如雷,说道:“汉中郡是益州北方的大门,没有汉中,益州也难以独善其身。况且汉中历来是益州所辖,不能割让给西凉!”

    郭嘉说道:“足下好一番谬论!益州只是刺史部,不是州牧部。换言之,贾龙只能监察汉中,根本没有对汉中收税征兵的权力。汉中作为一郡,直接向朝廷负责,本就是和益州平级的,足下怎能说汉中为益州辖管?”

    王累语塞。郭嘉继续说道:“嘉还没有说完。第二条,西凉军征战劳碌,益州应当给予西凉军费,数额为钱五十亿,粮三百万石,绢、缣、锦、绫、罗、绮、缎各三万匹。第三条,益州必须向西凉开放所有城池、关隘和官道,与西凉进行通商,互通有无,并把商税和城门税一并降低到四十取一。我西凉对益州的条件就这三条。”

    王累怒道:“如此苛刻的条件,如何能够答应?若真要如此相约,那还不如直接把益州拱手相让罢了!”说着,王累站起身来,拔腿就走。

    郭嘉也不挽留,他知道王累会再来的。果然,过了三天后,王累看见西凉军的工程器械都打造得差不多了,又来找郭嘉。当然郭嘉提出的那些条件都是为了给谈判留有余地而设计的,不可能那么苛刻,毕竟益州还是有众多的险关保护着,郭嘉也不能把仗再打下去。于是,在谈判中把条件降低了不少。

    和王累就第一条唇枪舌战一番之后,双方约定,西凉把汉中还给益州,但益州必须为此付出赎地费,为钱三亿,粮三十万石,各类丝织品三千匹。本来刘范来之前就嘱咐过郭嘉,大战之后,西凉也是元气大伤,需要尽快恢复实力,还要继续推进西域二州的开发,没有太多精力再占据广阔的汉中郡。所以郭嘉提出来这一条,也只是为了索要更多的利益罢了。

    第二条也被改为了钱二十五亿,粮两百万石和各类丝织品各两万匹。这笔赔款和赎地费都用黄金结算;蜀地盛产丝绸,丝织品虽然很多,但还是出的起;只有两百万石的粮草比较麻烦。如此大宗的粮草,很难运输。再加上西凉和蜀中之间隔着蜀山和秦岭,只能沿着剑阁、梓潼、葭萌关、阳平关到大散关的路线,把粮食运到西凉。但这条线路十分险恶,甚至剑阁一线还有栈道。要想把如此之多的粮草运到西凉,不仅沿途消耗粮草巨大,而且耗时耗力。最后郭嘉想到了一个计策:益州可以把粮食装在船上,以船队运输,先通过长江,再沿着汉水北上。这样一来,时间大大缩短,也比较便利。

    第三条,经过两人几天的争吵,被改成开放通商,但商税和城门税维持为十五税一。

    就这样,西凉同益州的条约就此签订。因为是在白水之畔的白水关下签订的条约,所以称为《白水条约》。条约规定,第一,益州为赎回汉中一郡,必须赔付西凉赎地费三亿钱,粮三十万石,各类丝织品共两万一千匹。第二,益州向西凉赔款二十五亿钱,两百万石粮草和各类丝织品十四万匹。第三,益州保持与西凉的互通有无,并维持商税和城门税在十五税一。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341/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西州制霸最新章节!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所写的《三国之西州制霸》为转载作品,三国之西州制霸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西州制霸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西州制霸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西州制霸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西州制霸介绍:
  英雄立于世,莫若立足西凉,垦边屯粮,养百金之士,招万人之敌,揽鬼谋之士,收离丧之民,兴工商百业,抑世家豪族,成强秦而虎踞西州,观诸侯而虎视天下!待天下生变,则兵出潼关,席卷八荒,鲸吞四海,内斗诸侯,外逐强虏,使海内归一,九州并同,万民安庆,天下太平!待天下长安,则进击海外,开疆拓土,兼欧亚二州,并东西二洋,如此,可称快意!三国之西州制霸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西州制霸,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西州制霸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